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90

全文检测报告

基本信息 报告编号: 20230621125525899875711A311

文档名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过滤操作:已过滤参考文献

文档作者:艾跃进 已过滤自引"艾跃进"的相似影响

提交方式:上传文档检测 已过滤时间,仅与2012及之前的文献进行对比

提交时间:2023年06月21日
正文字符数:242345
检测范围:大雅全文库

总体结论
文献相似度:44.91% 文献原创度:55.09%
去除参考文献相似度: 44.91% 单篇最大相似度:6.61%
去除本人已发表论文相似度: 44.91% 单篇最大重复数:16952
重复字符数:108838 最相似文献题名:新编高等学校国防军事课教程 第3版
过滤前的相似度:99% 过滤前的重复字数:108838

相似片段分布

前部 中部 尾部

最密集相似段: 156 密集相似段: 347 非密集相似段: 270


前部相似段: 251 中部相似段: 269 尾部相似段: 253

典型相似文献

相似图书
序号 题名 作者 出处 相似度
1 新编高等学校国防军事课教程 第3版 谈庆多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08 6.61%
新编高等学校国防军事课教程 2版 修订
2 谈庆多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07.08 6.6%

3 高等学校国防军事课教程 谈庆多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05.09 6.36%
4 高职高专国防军事教程 俞磊;单妙琴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1.08 6.32%
5 新编高等学校国防军事课教程 谈庆多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06.08 6.31%
6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李雨;黄廷安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2003.07 3.62%
张国清;孙培雷;吴国
7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第3版 政;刘后根;曹富荣;李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2005.07 3.5%
昀;董榴英
8 军事课教程 王亮;周云峰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7.09 3.49%
张继平;邢曙光;黄铁
9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第2版 钢;全国五十多所高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2004.08 3.38%
校联合
孙培雷;黄铁钢;张国
10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2006.07 3.18%

11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张国清;刘汉庭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2002 2.93%

1
12 大学军事学教程 曲明军;陈鑫;纪荣顺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2008.08 2.78%
13 大学军事科学概论 赵章海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9.08 2.77%
14 高校军事学概论 谭书敏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2007.10 2.58%
15 大学军事科学概论 第2版 谭书敏;赵章海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6.02 2.53%
16 军事学概论 第2版 褚良才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03.08 2.51%
17 高校军事理论教程 第3版 朱建明;赵建世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7.07 1.92%
18 国防教育教程 雷激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7.08 1.87%
19 大学军事课基础教程 第2版 翟兆魁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10.09 1.66%
20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 翟毓兴;葛泉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3.07 1.64%
21 大学生军事理论基础教程 朱坚强;刘福窑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 2011.09 1.59%
22 新编大学生国防教育教程 姚有志;邹友峰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2004.08 1.51%
翟毓兴;葛泉;朱汉听
23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 第2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6.04 1.44%
;叶德宝
24 军事理论基础教程 孙光;胡立宏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 2006.08 1.43%
25 高校军事理论教程 朱建明;叶德宝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5.06 1.38%
26 军事课教程 孔健;熊兴安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 2010.08 1.35%
27 大学生军事课教程 杨鑫铨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2005.06 1.35%
糜振玉;范震江;齐建
28 新编大学军事教程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2005.07 1.35%
新;翟兆魁
29 国防科技与军事教程 王越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2008.08 1.24%
30 国防科技与军事教程 王越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2002 1.21%
31 军事理论教程 马小洁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03.09 1.21%
32 大学生军训教程 肖彬;李玉朝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9 1.15%
33 大学生军事教程 童光庆;鄢欣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08.09 1.15%
34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 赵克锋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1.02 1.1%
35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教程 黄祥泉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2008.06 1.05%
36 国防教育概论 郝翔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5.07 1.01%
37 大学军事课教程 邹志成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2004.08 1.01%
38 国防教育概论 葛芝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1.09 1%
张宇民;姜孔桥;黄祥
39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2005.09 0.97%

40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 齐春娟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2011.08 0.96%
41 识才与用才战略研究 王乐平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0.03 0.96%
42 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朱喜坤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2007.09 0.96%
刘继贤;张全启;王正
43 毛泽东军事思想原理 第2版 谟;王春芳;姚延进;魏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2007.07 0.93%
连弟
44 高校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谢金森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2009.09 0.93%
45 领袖毛泽东 第6卷 军事韬略 张素华;张鸣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2004.03 0.93%
46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学概论 任宏权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2011.07 0.91%
47 国防教育概论 郝翔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2.08 0.91%
48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程 陈益民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2010.11 0.87%
49 军事理论 王建瑞;刘鹏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3.06 0.86%
50 军事理论基础教程 王彬;付景东;付贵彬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 2002 0.85%

相似期刊
序号 题名 作者 出处 相似度

2
1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 牛玉峰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第5期 0.75%
2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性 李家名 法制与社会 , 2008 , 第23期 0.45%
3 试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开放性 范科霞 党史文苑 , 2007 , 第16期 0.26%
4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 温宗仁 军事历史 , 2004 , 第1期 0.18%
5 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王春生;张涛 军事历史 , 2004 , 第1期 0.17%
50年代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6 高化民 军事历史 , 1997 , 第4期 0.17%
方针提出和确立的历史考察
7 毛泽东与墨子军事思想之比较 曹秀华 河南社会科学 , 2009 , 第3期 0.16%
湖湘文化•毛泽东•军事家―毛泽东军事
8 薛学共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第2期 0.15%
思想的湖湘渊源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国防工程建设思想
9 汪维余;吴明;李民 军事历史 , 2012 , 第4期 0.15%
探析
浅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队建设思想
10 施恒骁;吴光德 军事历史 , 2011 , 第6期 0.12%
的转变
11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走向世界的理性思考 赵万须;刘万侠 军事历史 , 2007 , 第6期 0.11%
12 彭德怀与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 刘,统 党史天地 , 2001 , 第2期 0.1%
浅谈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13 鲍明荣;胡光正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 1984 , 第1期 0.1%
的运用和发展的几个问题
14 纵横四海处处可见“毛泽东” 环球财经 , 2009 , 第11期 0.1%
15 近两年来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综述 彭辉艳;李勇 毛泽东研究 , 2007 , 第0期 0.09%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演化、现状及协调
16 白琳;白瑛 生产力研究 , 2007 , 第7期 0.09%
路径选择
17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理论特点 林英 安顺学院学报 , 2007 , 第4期 0.08%
18 简论淮海战役中我军政治攻势的特色 王俊 军事史林 , 1989 , 第1期 0.08%
毛泽东修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文
19 胡为雄 理论视野 , 2007 , 第11期 0.08%
本分析
论毛泽东文化观与中国文化转型——兼
20 凌厚锋 复印报刊资料(毛泽东思想) , 2007 , 第2期 0.08%
论毛泽东文化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创新
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在京隆重
21 新华月报 , 1993 , 第12期 0.08%
举行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后勤工作的
22 黄毅 军事史林 , 1989 , 第1期 0.08%
重大贡献
试论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大胜与八里桥之
23 马鼎盛 军事史林 , 1989 , 第1期 0.08%
战惨败的历史意义
形式的意识形态意义——歌剧《白毛女
24 孟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第1期 0.08%
》的艺术探险历程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
25 江泽民 求是杂志 , 1994 , 第1期 0.08%
的讲话(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26 浅论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体系 柴继欣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第2期 0.08%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
27 江泽民 新华月报 , 1993 , 第12期 0.08%
的讲话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
28 江泽民 新华文摘 , 1994 , 第2期 0.08%
的讲话
29 论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周平涛;王桢华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第2期 0.08%
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推进
30 王伟光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 2011 , 第1期 0.0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创新
31 近年来国外毛泽东民主思想研究综述 高红艳 山东社会科学 , 2010 , 第8期 0.07%
毛泽东非常重视现代化战争——读《毛
32 林建公 毛泽东思想论坛 , 1995 , 第2期 0.07%
泽东军事文集》的体会
33 毛泽东军事决策中的信息论思想初探 简振新 毛泽东思想研究 , 1991 , 第1期 0.07%
34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伦理道德观 马岳 政工学刊 , 2005 , 第9期 0.07%

3
35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 薛兆瑞 运城学院学报 , 2007 , 第6期 0.07%
克服涣散软弱状态是当前思想战线的重
36 《人民日报》社论 新华月报 , 1981 , 第8期 0.07%
要任务
浅谈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37 鲍明荣;胡光正 党史研究 , 1983 , 第6期 0.06%
的运用和发展的几个问题
38 论毛泽东哲学 卢之超 新华文摘 , 1992 , 第2期 0.06%
39 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来源 赵树森 世纪桥 , 2007 , 第10期 0.06%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
40 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 , 1987 , 第2期 0.06%
2月6日)
毛泽东军事思想与青年大学生现代人格
41 袁纪玮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1 , 第5期 0.06%
塑造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2 邓小平 红旗 , 1987 , 第4期 0.06%
(1962年2月6日)
43 兵团司令员(长篇小说选载) 孟伟哉 解放军文艺 , 1977 , 第10期 0.06%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
44 郑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第5期 0.06%
融合: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
45 “历史教员”毛泽东 王子今 毛泽东思想研究 , 2003 , 第6期 0.06%
46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沈杰 文教资料 , 2006 , 第36期 0.06%
47 毛泽东的逻辑思想(二) 周山 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动态 , 1984 , 第6期 0.06%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学习苏军的
48 管飞 党史文苑 , 2011 , 第16期 0.06%
时代背景探析
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及其主要
49 程立;郭秋琴 复印报刊资料(科技管理与成就) , 1999 , 第12期 0.06%
经验
50 毛泽东军事思想与人民军队跨世纪建设 肖裕声 军事历史 , 2003 , 第6期 0.06%

相似报纸
序号 题名 作者 出处 相似度
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
1 杨尚昆 人民日报 , 1983.12.26 0.08%
——纪念毛泽东同志九十周年诞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争取无产阶级领导
2 李维汉 人民日报 , 1962.02.09 0.08%
权的斗争
3 周恩来四句警告让美国不敢放肆 南鄂晚报 , 2010.03.20 0.08%
4 千山漫笔 领略“退让” 鞍山日报 , 2011.07.27 0.08%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
5 江泽民 人民日报 , 1993.12.27 0.08%
的讲话(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中国现代军事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
6 马宏伟;张怡恬 人民日报 , 2005.06.24 0.08%
论中国化
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最好的纪念 江门日报 , 2003.12.27 0.07%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
8 中国青年报 , 2003.12.27 0.07%
年座谈会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9 甘肃日报 , 2003.12.27 0.07%
110周年座谈会
10 美伊都用毛泽东兵法? 经济晚报 , 2008.07.03 0.07%
11 继续谱写民族复兴史诗 北京青年报 , 2003.12.27 0.07%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
12 人民日报 , 2003.12.27 0.07%
一十周年座谈会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
13 光明日报 , 2003.12.27 0.07%
一十周年座谈会
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吹鼓手 ——评肖洛
14 广军 人民日报 , 1966.07.09 0.07%
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

15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 甘肃日报 , 2003.12.27 0.06%

4
会上的讲话
经胡锦涛主席批准中央军委下发《关于
16 黄山日报 , 2012.01.29 0.06%
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意见》
军队青年作家长篇小说创作笔会发言摘
17 文艺报 , 2012.05.09 0.06%

18 60周年国庆庆典10月1日在京举行 银川晚报 , 2009.10.02 0.06%
19 聚起一团火洒下满天星 陆航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2.09.05 0.06%
20 美伊都用“毛泽东兵法” 湛江晚报 , 2008.07.03 0.06%
21 美伊都用“毛泽东兵法” 新知讯报 , 2008.07.10 0.06%
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
22 安徽日报 , 2012.01.29 0.06%
文化的意见》
23 胡锦涛发表国庆讲话【全文】 侨报 , 2009.10.01 0.06%
24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 人民日报 , 1949.01.01 0.05%
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不可估量的贡
25 参考消息 , 1976.09.23 0.05%

26 如何让军事文化植入企业文化 李永贵 淮北矿工报 , 2012.08.01 0.05%
安东尼奥·;罗德里格
27 向毛泽东主席亲自缔造的军队学习 人民日报 , 1967.08.31 0.05%

刚果(利)青年组织领导人来信赞扬毛
28 泽东思想的威力 毛主席思想是人民解放 人民日报 , 1965.09.11 0.05%
的最有力武器 刚果(利...
在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9 汕头特区晚报 , 2009.10.01 0.04%
6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的讲话
30 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解放军报 , 2002.10.09 0.04%
张智猛;李文景;钟友
31 攀登现代作战高峰的勇士 战士报 , 2005.08.17 0.04%

上将精通“游击战”-美伊打仗都用“毛泽东
32 长江信息报 , 2008.07.03 0.04%
兵法”?
33 文史天地 音体美报 , 2011.02.17 0.04%
34 坑道支撑 防打并用 夏征难 国防知识报 , 2005.01.19 0.04%
35 认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本质和规律 白水 人民军队报 , 2004.05.01 0.04%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对双拥工作的指导
36 王跃山;李春波 中国社会报 , 2005.11.30 0.04%
意义
再论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 ——关
37 于列宁主义在当代的若干重大问题(一 人民日报 , 1963.03.02 0.04%
续)
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道路 ——纪念《论
38 高科 人民日报 , 1963.07.31 0.04%
持久战》发表二十五周年
履行我军新使命需提高官兵三种能力素
39 王建明 战士报 , 2006.05.27 0.03%

40 澳洲札记 太行晚报 , 2009.04.24 0.03%
41 中国国家安全大战略四问 光明日报 , 2011.05.27 0.03%
42 有感于《资本论》在西方的热销 贾振宇;杨杰 中国国防报 , 2009.01.17 0.03%
欺骗人民 掩盖失败 顽固坚持侵略印度支
43 那战争 尼克松玩弄从越南南方“撤军”骗 人民日报 , 1971.04.11 0.03%
局 这表明尼克松...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我军建设科学发展
44 ——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之 解放军报 , 2012.07.30 0.03%

45 做好三个常备不懈 人民日报 , 1964.09.04 0.03%
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为根本加强学习型
46 解放军报 , 2010.08.24 0.03%
党组织建设 解正轩

5
47 科技筑起新长城 徐善奎 科学时报 , 2001.08.02 0.03%
江泽民在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表
48 重要讲话强调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东营日报 , 2003.03.12 0.03%
思想和十六大精神 积极推进中...
49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 解放日报 , 2007.08.06 0.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永远的丰碑·红
50 人民日报 , 2007.08.06 0.03%
色记忆)

相似网络文档
序号 题名 作者 相似度
1 马列主义 0.73%
2 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 0.69%
3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哲学依据 胡冠书 0.56%
4 中国共产党“节制资本”思想析论 刘近华 0.53%
5 1.案例: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0.52%
6 Untitled 0.47%
7 第一章 军事思想 0.46%
8 浅谈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0.46%
9 毛泽东选集(1-5卷)txt 0.38%
10 毛泽东军事思想特点研究 肖琳 0.3%
11 《毛泽东文集》1-8全集 0.29%
12 《毛泽东文集合集》(全八卷) 0.29%
13 【DOC】蚌埠医学院军事理论教学授课教案 0.28%
14 论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 龙飞 0.27%
15 毛泽东选集 0.26%
16 外国人眼中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0.26%
17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 0.24%
18 毛泽东军事文选第六卷txt 0.22%
19 社军事科学出版 0.2%
20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 0.19%
21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 0.19%
22 毛泽东军事思想 0.18%
23 海外“毛泽东热”雷动了哪些国家 0.18%
24 海外称毛泽东是上帝的BOY 整个世界都为之痴狂 0.17%
25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0.17%
26 第军事科学 0.16%
27 军事思想 0.16%
28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的论文 0.16%
29 毛泽东军事思想 0.16%
30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0.15%
31 海外“毛泽东热”雷动了哪些国家 0.15%
32 海外称毛泽东是上帝之子世界为之痴狂 0.15%

全文对比

6
摘要

自 1982 年英阿马岛海战以来,战前就拥有高技术优势的一方即为战场上的

获胜方,这似乎成了一条“铁律”。那么,在 21 世纪信息化条件下的当代,武

器装备相对落后的正义一方还能否以弱胜强?结合中国的军事实际,如果再进

一步追问,那么问题就变成:作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

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曾经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战争的

胜利和新中国的国防事业,但是在今天,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和中国特

色的军事变革,已经产生了八十多年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否还有其当代价值?

如果有,它又在什么意义上仍然发挥着作用?对于任何一个关心中华民族命运、

关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炎黄子孙,这都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因为无论是大的时代背景和世界局势,还是中国国防事业的具体形势和任务,

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也都需要我们根据新的形势作出更加符合实

际的回答、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为深化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军事

理论的中国化并形成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以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迎接

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宏观背景,把毛泽

东军事思想视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产物,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历史进程中,力求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并

在此基础上探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以探究中国在新世纪强国强军的

路径。

毛泽东军事思想萌芽于大革命时期,初步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抗

日战争时期建立起科学体系,在解放战争时期则全面成熟,并在建国以后的社

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获得了新的发展。它是毛泽东在中国长期的革

命战争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外国军事思想,特别是马恩

列斯所创立的军事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具有中

国特色的军事思想体系。其中既有毛泽东个人的性格印记并从他的个性品格中

反映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气派,同时也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和实事求是

的品格,是充满着辩证法精神的先进的军事哲学。

毛泽东军事思想由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人民战争、人民军队、人民战争

的战略战术、民兵和国防建设等六个部分组成了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是关于

7
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

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科

学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

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也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

人民,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其所揭

示的军事规律达到了人类在该领域的新的高度。不仅如此,毛泽东军事思想还

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军事科学创见,并创造了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毛泽东军

事思想不仅实现了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的根本变革,科学回答并成功解决了中国

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成为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

人民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的指南,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也独树一帜,为原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在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

器,指导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运动并取得重大胜利,因而深刻地影响着

世界格局,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系统阐述军事问题的理论体系,不仅是对某一

个具体的战役、战斗的经验总结,而且形成了对人类战争和革命的规律性的认

识:无论在什么时代,人都永远是战争中的主宰和决定因素,持有正义一方的

人民必将是战争中的最后胜利者。正是基于对这一规律的把握,毛泽东军事思

想才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当代价值:在高科技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尽管帝国主

义、霸权主义的武器装备已经武装到牙齿并足以毁灭地球多少次,但是这一切

并没有改变人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这一基本原理,胜利者仍将是人,是人民,

而不是武器。

综上所述,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提出的挑战,毛泽东军

事思想仍然是人民军队的立军之本、制胜之基,是指导我军建设发展的行动指

南,是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有力武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

障。同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推广能够增强包括中国先进的军事文化在内的中

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人类永久和平作出贡献。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

和现实条件下,我们仍然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为人民服务的

宗旨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

思想,并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和解决现实的军事

8
领域中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才能战胜世

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为实现人类永久和

平作出我们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思想,历史地位,当代价值

Abstract

It has been an iron law that the side who wins in the battlefield is the on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 of high technology before wars since the Malvinas War which

happened in 1982. Whether the just side which has relative backward weapons can

still wi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z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f we make a detailed inquiry about it considering the military

reality of China, then the question will be as follows. As a combinative product of the

Marxism military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China revolutionary war and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has successfully conducted the

victory of China revolutionary war and the national defense of New China. But today,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the world of new military revolution and the military refor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oes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which has been

eighty years still have its contemporary values? If yes, what significances and roles

does it play? It is an issue which needs to be considered and researched seriously for

any Chinese descendant who cares the destiny of China and concerns the military

refor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times background, the world situation

and the specific situation and tasks of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have created

enormous changes. Therefore we need to get more practical answers and scientific

conclusions according to the new situation.

In order to deepen the research on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and Mao

Zedong Thought, to further push forward the Marxism's military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zation and to form the military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motivate the military refor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world of new military revolution, under the macroscopic

background of Marxism's Chinese characterization, the author of this dissertation,

9
viewing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as a product of Marxism's military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zation, puts it in the process of Marxism's Chinese

characterization and strives to make a real judgment of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Furthermore, the author will probe into the contemporary

values of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so as to make a thorough inquiry of the

route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 and army of China in the new century.

Burgeoning in the period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was preliminarily formed during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 and constructed

scientific systems in the times of Anti Japanese War. Matured in the times of the War

of Liberation, it gained new development in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t is a set of complete military though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was created by Mao Zedong in the long time of China’s

revolution wars and constructions. Mao Zedong creatively combine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ilitary thought and foreign military thought especially the Maenliesi

military thought and used them in the practice of China’s revolution wars.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is the advanced military philosophy full of dialectics,

which contains not only the personality of Mao Zedong and the great style of Chinese

nation reflected from his personality, but also the Party spirit principle and the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character of Marxism.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which consists of six parts including war view

and methodology of war, people's war, people’s army, strategy and tactics of people’s

war, people's militia and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Mao Zedong's thought, a scientific theory system about China’s revolution wars

and military issues, a product combined by the basic tenets of Marxism-Leninism and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China’s revolution wars, the scientific conclusion of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Chinese people’s revolution wars and military combat. It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by which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leads the China’s revolution

wars, army construction,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and war against aggression. It

is also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military thought for the oppressed nations and

people and the third world.

10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creatively enriches and develops the Marxism

military theory and the military law it has proclaimed has reached a new high degree

of human beings. Further more,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ha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scientific military creative viewpoints and created excellent art of

warfare direction.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not only realizes the radical change

in the history of China’s military thought, but also scientifically responses and

successfully solves a series of issues of China’s revolution wars, the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army and national defense. It is unique in the history of world’s military

thought and supplies a powerful thought weapon for the people of the colonies and

semi-colonies 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liberation,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people’s revolution. It has conducted movements for the liberation of the oppressed

people and nation and made a great success. Therefore, it has influenced the world

structure profoundly and had a far 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the history of mankind.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as a theory system which systematicly

elaborates the military issues, is not only the experience conclusion of the specific

campaigns and battles, but also the regular cognition of human war and revolution.

That is, no matter what times it is, the human is forever the domination and

deterministic factor in the war and the people who are the just side will be the last

victor in the war.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has the irreplaceable contemporary

values on the basis of this regularity. That is, in today’ world of high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zation, although the imperialism and hegemonism have armed to the teeth of

the weapons and can exterminate the world for many times, all of these can not

change the basic principle that the human is the determinative factor of the victory or

defeat of war. The victor is human or the people, not the weapons.

In conclusion, facing the challenges put forward by the world’s new military

revolution,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is still the basic factor for the people’s

army in the new century and new stage. It is a guide to a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my and a powerful weapon to push forward the military

refor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the key guarantee to bring about a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Meanwhile, the spread of Mao Zedong's military

11
thought can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including the

advanced military culture and can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enduring peace of

human. Therefore, under the new times background and current conditions, we should

still go on adhering to the quintessence of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that is, the

purpose to serve for the people and the principl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theory quality of changing with the times. We should adhere and

develop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and use its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to answer and solve the new problems in the military areas. Only by

doing so can we finish the military refor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quer the

challenges of the new world military revolution, bring about a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achieve human permanent peace.

Keywords: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 historical role, contemporary values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1

1.1.1问题的提出.........................................................................................................1

1.1.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3

1.1.3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4

第二节研究综述.................................................................................................7

1.2.1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7

1.2.2相关研究的历史脉络............................................................................................8

1.2.3研究的主要成果.................................................................................................24

1.2.4相关研究的不足.................................................................................................30

第三节研究目的和方法、写作框架、创新点、不足...................................31

1.3.1研究目的和方法.................................................................................................31

1.3.2写作框架.............................................................................................................32

1.3.3创新点(研究探索)..........................................................................................34

1.3.4重点、难点及不足.............................................................................................36

第二章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其形成过程...............................................38

12
第一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39

2.1.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39

2.1.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40

2.1.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42

2.1.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44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渊源...............................................................46

2.2.1马克思主义及其军事理论给毛泽东军事思想注入了灵魂..............................46

2.2.2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给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充足的养分......................................51

2.2.3国外的其他军事思想给毛泽东军事思想以借鉴..............................................60

第三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68

2.3.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和形成..........................................................................68

2.3.2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与成熟..........................................................69

2.3.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新发展..................................................................................71

2.3.4新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73

第四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鲜明特色...............................................................76

2.4.1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实事求是精神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两大精髓..................76

2.4.2以原创性的军事辩证法为指导的伟大的战争实践..........................................79

2.4.3对古今中外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巨大创造..........................................81

2.4.4鲜明的个性品格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气派..........................................................83

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命题...............................89

第一节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是战争指导者必须首先研究的问题...............90

3.1.1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总的看法和态度........................................................90

3.1.2战争方法论是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92

3.1.3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94

第二节人民战争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96

3.2.1人民战争思想是正义一方克敌制胜的法宝......................................................96

3.2.2人民军队是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102

3.2.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打败强敌的奥秘.........................................................108

3.2.4民兵是人民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战略力量..............................................114

第三节国防建设是保家卫国的根本所在.....................................................126

13
3.3.1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的人民军队是国家强大的前提.....................126

3.3.2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搞好国防科技建设.....................132

3.3.3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运用与发展.................................134

第四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149

第一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大贡献.............................................................149

4.1.1毛泽东军事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军事科学创见.....................................149

4.1.2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化了人类对军事规律的认识.............................................151

4.1.3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了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155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158

4.2.1毛泽东军事思想实现了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的根本变革.................................158

4.2.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伟大成果.........................159

4.2.3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独树一帜.............................................161

第三节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中国的现实作用.................................................163

4.3.1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作出巨大贡献.............................163

4.3.2毛泽东军事思想为建设巩固的国防作出巨大贡献.........................................165

4.3.3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抵御外敌入侵作出巨大贡献.............................................166

4.3.4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新中国建立和民族复兴作出巨大贡献.............................168

第四节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的影响.....................................................170

4.4.1毛泽东军事思想给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提供了有力武器.....................170

4.4.2毛泽东军事思想影响了西方世界和国际格局的演变.....................................174

4.4.3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178

第五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真正价值是对战争规律性的认识.........180

第一节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是战争的主体.................................181

5.1.1人与武器辩证关系原理为人民战争思想提供以弱胜强的哲学基础.............181

5.1.2人与武器辩证关系的原理厘清了战争过程中的复杂关系.............................182

5.1.3人与武器辩证关系原理给革命人民参加战争提供了正确的指导.................183

第二节人民战争在任何时代都是正义一方以弱胜强的法宝.....................185

5.2.1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决定了正义战争必然取得最终胜利.............................185

5.2.2人民战争在任何时代都是正义的弱势一方战胜非正义强敌的法宝.............188

5.2.3用正义战争消灭一切非正义战争是人类获得和平的唯一途径.....................193

14
第三节建设好人民军队是人民战争胜利的保证.........................................196

5.3.1政治建军是人民解放军的特色和其强大的重要因素.....................................196

5.3.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指挥枪的原则是我军政治建军的核心.....................197

5.3.3人民军队建设原理是我军打得赢不变质的理论基础.....................................199

第四节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取得人民战争胜利的奥秘.........................201

5.4.1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是揭示战争获胜奥秘的前提.....................................201

5.4.2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以弱胜强的战争方法论.............................................202

5.4.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打开战争之锁的钥匙.................................................204

第六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代意义.................................................207

第一节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指导我军建设发展的行动指南.................208

6.1.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科学的真理.........................................................................208

6.1.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永远是我军战胜对手的强大思想武器.....................210

6.1.3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葆活力的不竭动力是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214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武器.................216

6.2.1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是中国军队面临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216

6.2.2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需要强大的思想武器.............................................217

6.2.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科学理论.................................219

第三节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人类的宝贵财富.................................................222

6.3.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222

6.3.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推广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225

6.3.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及应有之义是实现人类永久和平.............231

第七章结束语.....................................................................................233

参考文献...............................................................................................236

致谢.......................................................................................................242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244

第一章 绪论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同本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才能成为符合本国国情

的具体真理。具体到中国就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这个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而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马克

15
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产物或结晶。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

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

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也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军事思想的理论

基础。

作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

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国防事业,

这是为中国现代历史所证明了的。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和中国特色的军

事变革,已经产生八十多年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所在,是本文要深入

探讨的。因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背景,围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

论中国化之产物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这一中心问题展

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1.1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毛泽东军事思想起源于上世纪 20 年代,40 年代在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

党指导思想的同时,毛泽东军事思想也成为人民军队的指导思想。它曾经指导

我们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接连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也规定了我们人民军队建军的基本原则,现在仍然是指导我们建设国防、建军

打仗的行动指南,对当代中国的强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和当代价值。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1.1.1.2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应对当前挑战的有效武器

进入 21 世纪,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着诸多理论和实践课题,诸如:

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

化;完成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在加强军队机械化建设的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努力

争取我军现代化建设实现跨跃式发展;走精兵强国之路,从而打得赢、不变质;

完成军队光荣使命;实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应

16
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进行军事改革,加快军事

现代化的步伐。同时,在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也都可以从毛泽东军

事思想的理念、原则、特征和发展中得到启示。

1.1.1.3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不会过时的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形势下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毛泽东人民战争

思想过时了吗?在现代化战争中毛泽东军事思想还有何作用?事实上,随着现

代化的武器装备在战争中显现出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巨大威力,这个问题成为

了许多人心中时常关注的一个疑问。尤其在新世纪之后,美伊战争初期的进程

似乎更确证了这一疑问。战争开始后,对美方而言初期的确较为顺利,特别是

首都巴格达的战事没有像国内外军界的一些专家们预测的那样发生全面抵抗的

“巷战”、“血战”,而是以伊军迅速解体、首都轻易被美军占领而结束。特别是

当年——2011 年 5 月 1 日,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①

后,国内再次出现过去曾经出现过的“过时论”②观点:美伊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说明毛泽东人民战争理论过时了③。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真的过时了吗?进而连带的问题是,毛泽东军事思想

也过时了吗?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就成为本论文研究的缘起。本文试图以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毛泽东军

《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战主要作战行动结束》,《人民日报》,2003 年 5 日 3日,第 2 版。

廖国良等:《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解放军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43 页。

乡愁四韵:《从美伊战争再论“毛泽东军事思想”》,超级大本营论坛's Archiver,2003 年 4 月 26 日

00:03。

事思想的地位、作用、意义,特别是它的当代价值,探讨我们在新世纪的强国、

强军之路。本文在对上述问题研究之后得出的答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会过

时。

1.1.2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1.1.2.1 进一步深化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结晶——毛泽东军事思想,既是我军的行动指

17
南,又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指挥我们取得伟大胜利的军事

科学,曾经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对外侵略的斗争中发挥过巨大作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死学问,它之所以成为科学,是因为具有实事

求是、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品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精神就是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思想,以至毛泽东缔造

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其实在本质上也是毛泽东所缔造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唯一宗旨和目标,是毛泽东全部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毛泽东及

其思想有力量、有价值的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几十年中国革命战争经验的总结,是正确解决客观

实际与主观指导之间的矛盾所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毛泽东指导战争并取得胜

利的奥妙所在。长期以来,我们之所以能以劣势装备战胜各种强大的敌人,其

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使战争朝着有利于我而

不利于敌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不仅毛泽东本人在

指导战争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他还反复告诫他的将领们要“按实情

决定”

战场指挥。建国后,毛泽东还曾提出:“十大军事原则也要根据今后战

争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发展,有的可能要修正”

。因此,要在新时代的条

件下,继续发挥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威力,就必须坚持其实事求是、海纳百川、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入探讨其当代价值。这一研究对于推动毛泽东军事思

想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3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史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651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史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75 页。

1.1.2.2 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中国化并形成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进行武装斗争、

18
获得解放的行动指南,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然而,这一普遍真理却不能

不顾本国国情而照抄照搬。毛泽东针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没有照抄

马列主义的“本本”,没有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在城市举行武装起义的经验,

而是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解决了与此相关的建设

新型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使得马克

思主义军事理论在中国具体化,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经典成

果——毛泽东军事思想。

在今天,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中国国防建设和人民军队建设领域的作用

已经不容置疑。而且,它也需要继续结合中国的实际去发展。本文对毛泽东军

事思想的研究,是放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这一大的时空背景下进行的,

尤其对毛泽东军事思想时代价值的揭示,将有可能参与到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

义军事理论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进程中。

1.1.2.3 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以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

研究理论是为了服务现实。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风起云涌,世界各主要

国家都在跃跃欲试,中国军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快、更好地推动中

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以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这不仅是中国军界的责任,

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崇高使命,是中华民族的必须担当。

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必须要有科学的

理论作指导。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当代最先进的军事科学。因此,本课题研究

的理论意义不仅重大,而且还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1.1.3 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1.1.3.1 深入揭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时代价值,巩固其不容置疑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经受了战争

实践检验的,它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制胜之道,其历

史地位是在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系统的

梳理,对其历史地位的形成进行深入地探讨,有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毛

泽东军事思想的全部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时代价值,既是对其既定历史地

位的肯定,也能彰显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实生命力。

1.1.3.2 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19
秦汉雄风,大唐盛世,中华民族五千年创造了无数辉煌伟业。然而 1840 年

以后,中国饱受列强的欺辱,直至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险些将中国瓜分。一

百多年来,多少仁人志士,想让中国再站起来。然而,只有以毛泽东为杰出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毛泽东本人为此付出的代价

是:6 位亲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伴随这一过程的大背景是,

20 世纪初的中国,三种主要的文化思潮,即新儒家、全盘西化、马克思主义,

都在探讨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比较和较量,中国人民作出

了自己的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的

指导思想。而毛泽东军事思想则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利器。必须指出的是,

新中国的建立、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

为可能。

1.1.3.3 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以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迎新军事革命的挑战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是我党我国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严峻挑

战,立足中国国情,在更高的起点上,向我军提出的重大的战略性的和历史性

的课题,是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等我党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

伟大成果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成果,

是当前及未来一个历史时期我国军事理论与实践的主线,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

设乃至前所提到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核心在“变革”,根基在“特色”。众所周知,

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当然也是军事发展的原动力。而特色则指中国革

命和建设必须按中国的特殊规律来进行,任何外来的成果或经验只能起到指导

或借鉴作用,而不能照抄照搬。当前,西方军事变革的理论和模式不断涌入国

门,但如果不顾国情、忘记“特色”,就会使中国的军事变革走上歧途。毋庸置

李毅:《回顾与前瞻——20 世纪中国文化思潮与先进文化的发展》,第 1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4

月,第 117 页。

疑,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部分。因此,

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的主体——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我军的

20
绝对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结晶——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

自己建军打仗的行动指南,坚定地为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

1.1.3.4 研究和推广毛泽东军事思想,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要“弘扬中华文化”

,“增强中华文

化国际影响力”

。一个大国,不仅要有经济、军事等硬实力,还必须有文化的

软实力,必须能够向国外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中国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特

别是在古代创造的辉煌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奇葩。20 世纪下半叶,毛泽东军事

思想曾经产生了巨大影响力,特别是那些在中国革命胜利后独立的原殖民地、

半殖民地国家,它们大都是用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运用毛泽

东人民战争思想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获得国家独立和解放的。毛泽东的军事

思想及与此相关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思想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

了巨大影响。特别是毛泽东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不仅当

时就为世界所接受,而且直到今天都在指导着国际关系的实践。现在,许多国

家多次翻译和出版毛泽东军事著作,有的国家还成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机

构,创办了专门刊物,发表了不少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论文和专著。美国、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都出版、刊载了大批的专著、论文,研究毛泽东

军事思想。一些国家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出版研究刊物。这些都说明,

毛泽东军事思想已经成为世界军事理论的研究对象,在人类军事史上占有极其

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所在,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成果。它既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

富,也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更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充分、客观地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

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并在新世纪新阶段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强军强国和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争取人类和平、构建和谐世界作出应有贡献。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第 1版,人民出版社,2007 年 10 月,第 34 页。

21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第 1版,人民出版社,2007 年 10 月,第 35 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毛泽东因其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 20 世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

的政治家之一,其著作言论在全世界各地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出版,而其相关思

想也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们争相研究的对象。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

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到世界军事学、政治学等领域专家关注的重要主题。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相关的研究成绩斐然,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批

声名卓著的专家,形成了一大批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

1.2.1.1 国内研究成果颇丰

目前国内能查阅到的与本选题有关专著有上千部,涉及此问题的相关专著

有几百部之多。主要有张静如主编的《毛泽东研究全书》,郑德荣等主编的《毛

泽东思想史》,宋时轮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廖国良等的《毛泽

东军事思想发展史》,张树德的《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陈继安的《毛泽

东军事思想新论》,刘继贤的《论毛泽东军事思想》,胡为雄的《毛泽东思想研

究史略》,张伊宁主编的《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研究》等。另外,通过学术期刊网,

还能够检索到与此相关的学术文章数万篇,涉及此问题的相关文章近万篇,较

具代表性的主要有李际均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特点和历史地位》(《红旗》1982

年第 14 期),姜思毅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世界地位》(《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1993 年第 6 期),丁月波的《试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军

事经济学院学报》1999 年第 1 期),牛玉峰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

史地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5 期);王笑天的《毛泽

东军事谈判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学术交流》2005 年第 5 期);朱柏清的《论毛

泽东军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 年第 9 期)等。

1.2.1.2 国外研究相当成熟

国外无论是著作还是学术论文,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都有相当成熟的研究。

著作方面主要有前苏联的《共产国际》,美国斯特朗的《中国大众》,《中国人征

服中国》,美国斯诺的《西行漫记》,基辛格的《核武器与对外政策》,格里菲茨

的《毛泽东论游击战》,施拉姆的《毛泽东传记》,英国巴特曼的《在东方的失

22
败》,日本宾户宽的《中国红军史》、《中国八路军新四军史》,久住忠南的《战

争、战略、日本》,日本岛居民的《毛泽东的五次战争:中国现代史论》等。学

术论文方面则主要有美国富勒的《军事思想家毛泽东》,戴维逊的《毛泽东的战

略》,博伊兰的《毛泽东军事战略的文化特色》,日本河野牧的《论毛泽东战略

思想的形成》等。

1.2.1.3 当前研究进入新阶段

随着世纪之交几场战争的爆发和进行,国内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又

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美国入侵伊拉克初期时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过时论”

的说法,随着美军伊拉克战争的失败而趋于消失。阿富汗抗美武装的实践再次

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性和生命力。美国等西方国家欲对叙利亚、伊朗

动武的意图愈发明显,包括各方在内的世人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今后可能发生

的战争中将起到的作用充满期待。可以预见,新一轮研究和应用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热潮正在酝酿中。

1.2.2 相关研究的历史脉络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也如同毛泽东军事思想本身一样,是随着时间

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研究的深度和侧重点都有所

不同。

1.2.2.1 国内的相关研究与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同步

在研究的起始时间上,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张静如主编的《毛泽东研

究全书》提出始自 1938 年,即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之后,由党的领导层开始。一

种是胡为雄《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略》提出的始自 1940 年。而不管是始自 1938

年,还是始自 1940 年,此前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处于介绍和

一般性宣传上,因为此前是把毛泽东作为我党的领导人之一来对待的。此后,

随着毛泽东的思想逐渐为党内所接受、毛泽东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地位的确立

和巩固,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宣传力度逐渐加大,研究也开始深入。

1.最早提出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是上世

纪 40 年代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工作的张如心同志。上述提法是他于 1941

年发表在第 16 期《共产党人》上的《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使用的。

之后,张如心又在该刊物的第 19 期上撰文《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用了“马

列主义中国化”一语,并于 1942 年 1 月发表著作《关于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23
实际上提出了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这一命题。

在该书中,张如心还提出,毛泽东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一套新

的革命军事理论。他还在 1942 年 2 月 18 日、19 日的《解放日报》上连续发文:

《学习和掌握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其中提到毛泽东的理论有三个组成部分:

思想路线或思想方法论,政治路线或政治科学,军事路线或军事科学。该文的

结论是: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此后,晋察冀抗日根

据地的邓拓撰文,提出全党要学习“毛泽东主义”。

2.在早期宣传、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论著中,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

家王稼祥同志发表于 1943 年 7 月 8 日《解放日报》上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

族解放的道路》一文最为重要,贡献也最大:首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概

念。

1945 年 4 月至 6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将“马克思列宁主

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

针”

而写进了党章。

3.毛泽东军事思想萌芽并形成于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但“毛泽东

军事思想”概念的提出却有一个过程,应该说与“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是

大致同步的。

还是张如心,他于 1941 年在《解放》127 期上发表了《在毛泽东同志的旗

帜下前进》的文章,其中称毛泽东为我们党天才的“战略家”。此前的 1940 年,

延安的出版物中也出现过“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的战略家”的提法

。在王稼祥于

1943 年 7 月第一次使用“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后,在中国共产党内及其领导下

的军队内部也相应地先后提出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路线”、“毛泽东同志的军

事理论”、“毛泽东军事学派”、“毛主席的军事思想”等概念。

与 1945 年 4 月开始召开的党的七大提出“毛泽东思想”并作为党的指导思

想几乎同步,1945 年 4 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24
《刘少奇选集》,上卷,第 1 版,人民出版社,1982 年 2 月,第 332 页。

宋时轮. :《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探》,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 年 10 月,第 31 页。

议》中正式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路线”的提法。

4.“毛泽东军事思想”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是在 1946 年 12 月 24 日中央军

委发出的《关于练兵和训练干部的指示》中,该指示要求“加强干部对毛泽东

军事思想的学习”。

5.如前所述,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过程是与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大体同

步的,具体的研究分期有张静如的“三阶段说”和胡为雄的“四阶段说”较有

代表性。在张静如主编的《毛泽东研究全书》中,三个阶段为:1938 年至 1949

年,1950 年至 1978 年,1979 年至今。根据现有史料,我们比较倾向于张静如

的“三阶段说”。胡为雄的“四阶段说”与张静如“三阶段说”的主要区别在于

胡将张的第二阶段“1950 年至 1978 年”中的 1966 年至 1978 年这一阶段算作一

个分期,从而构成四个阶段。其他阶段无大异,只是起始年份的小不同。本论

文采用“三阶段说”。

(1)1938 年至 1949 年的革命战争时期。这一时期,党的工作重点是如何

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因此,全党对军事问题,特别是对毛泽东的军事著作和

其中阐述的军事思想非常重视。

我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发行了毛泽东选集和许多军事著作的单行

本,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张如心认为,毛泽东的

上述两部书“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解剖战争中矛盾双方的

力量对比,研究政治运动发展的过程及其形态,发现它的规律性并根据这一规

律性而制定我党我军的战略战术。”因此,“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或军事科学是其

政治路线在军事问题上的具体化。”

郭化若于 1940 年发表在《八路军军政杂志》

上的《八路军的军事理论》一文,“实质是考察指导八路军的军事理论——毛泽

东军事思想”,郭文从 11 个方面展开,“主要是根据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因而,

郭文可看作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最早的接触和较系统的发挥。”

25
而张静如认为,

“就完整意义上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而言,还是朱德在中共七大所作的《论

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报告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路线’、‘毛泽东

同志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同志的军事学说’的提法,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军

事路线,总括地说,就是人民军队的路线,就是人民战争的路线。’”“报告将毛

胡为雄:《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略》,第 1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 9 月,第 11-12 页。

胡为雄:《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略》,第 1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 9 月,第 44-45 页。

泽东军事学说划分为‘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战争、人民的战略战术’三大块”,

“全面阐述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这个报告成为此后系统地研究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基本文献之一。”

如前所述,中央军委于 1946 年 12 月发布的《关于练兵

和训练干部的指示》中,第一次提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此后,又

出现了一些学术性较强的论文,其中 1948 年发表于香港的《毛泽东的革命军事

思想》一文堪称力作,作者萧农。该文论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四个特点和毛

泽东军事思想中方法论的六个要点。此外,张如心的《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抗

日战争的科学预见》也是这一时期一篇很有学术价值的文章。

这一阶段,一些学者、党内军内领导人,研究探讨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

念、内涵、体系、特点和方法论。最终,全党全军接受了毛泽东军事思想,认

为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和思想,是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的军

事理论,是能够用来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理论。

(2)1950 年至 1978 年的毛泽东时代。建国初期,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

究主要是围绕毛泽东军事著作展开的。50 年代中后期的研究,则围绕毛泽东的

战略战术、军事原则和优良传统等方面,强调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去指导现代战

争,特别是要发挥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威力。而 1960 年《毛泽东选集》第四

卷的出版,因其重点在军事方面,因此,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再掀高潮。

再加上此后不久刊载、出版了《毛主席语录》,都促进了这一时期学习、研究毛

泽东军事思想的热情和高潮。

26
①建国初期,毛泽东军事指挥上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特别是抗

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影响力更为广泛、深入。中国人民解

放军军事科学院和一大批军事院校的成立,不仅使我军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且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也进入了正规、专业阶段。

除我军高级将领外,各界研究人士也时有研究成果出现。如 1951 年发表在《学

习生活》第 11、12 期上的陈元晖的文章《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军事理论》,这是学

者中较早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篇文章。该文认为“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

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揭露了主观主义在军事上造成的恶果,肃清了军事路线

上的机会主义错误,从而奠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军事思想上的领导地位,这

不仅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也给了以后抗日战争与第三次国

张静如:《毛泽东研究全书》,第 3卷,第 1版,长春出版社,1997 年 10 月,第 2197-2198 页。

内革命战争一个胜利的保证。”

文章特别谈到军事路线与政治路线的紧密关系。

在陈文发表的前后,出现过一次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集中研究及其成果,作者

多为军界人士,内容“阐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涵、特点和毛泽东军事思想

的历史地位,把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高度。”

②1953 年 2 月 23 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莫文骅的《学习斯大林毛泽东的军事科学,加速建设现代

化国防军》的文章,该文对毛泽东的军事理论作了弘扬,认为毛泽东的军事科

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军事科学。

②1958 年至 1960 年,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处于活跃期,这显然与当时

的历史背景有关系。第一,由于美帝国主义在台湾问题上干涉我内政,导致台

海局势紧张,因此,从 1958 年起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掀起了热潮,舆论普

遍认为毛泽东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是我们战胜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

。与这种学习热潮相适应,军界

对毛泽东的军事名著和“十大军事原则”的研究十分重视,肖劲光、刘亚楼等

27
纷纷发文,所发文章“都是比较重要的研究文章。它们不仅探讨了毛泽东军事

著作中的重要思想,还结合国内外形势和部队训练阐明了建军的重点问题。”

二,1958 年,恰逢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 20 周年,因此,纪念文章、论著都

很多。张震在其著作《纪念〈论持久战〉发表二十周年中》指出,毛泽东从对

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分析、对比、研究中找出了战争规律,我们学习

毛泽东的军事著作“要学习毛泽东如何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如

何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来研究战争规律,如何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指导中国

革命战争,要研究未来战争可能是在使用原子武器、化学战剂的条件下进行,

如何反击侵略,保卫社会主义祖国。”

他在另一篇文章《着眼其特点,着眼其

发展——学习毛主席研究战争规律的方法》中指出,毛泽东研究战争规律的基

本方法是着眼其特点、着眼发展,我们应该学习这一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的哲

学观点去研究战争规律,再经过战争实践的检验,从而发展军事理论,以便更

好地指导实践。1959 年 6 月,《解放军报》载文《军事科学院对毛泽东军事思想

的初步探讨》。该文指出:“毛泽东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正确地、灵活地

胡为雄:《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略》,第 1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 9 月,第 126 页。

张静如:《毛泽东研究全书》,第 3卷,第 1版,长春出版社,1997 年 10 月,第 2207 页。

胡为雄:《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略》,第 1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 9 月,第 128 页。

胡为雄:《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略》,第 1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 9 月,第 128 页。

胡为雄:《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略》,第 1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 9 月,第 128-129 页。

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同时从丰富的实践中又创立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军事

学说。”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军事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8
文章说,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目的在于学习毛泽东观察、解决军事问题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以指导我军的建军、作战,并在实践中要进一步发展毛泽东

军事思想。第三,前述《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林彪发表于 1960 年第 19

期《红旗》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的文章就是为

此而作。林文“重点肯定毛泽东军事思想”,重点分析了“毛泽东在第三次国内

革命战争的各个阶段所制定的方针策略和战略战术,认为毛泽东对解放战争的

指导,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典范,是敢于夺取胜

利的革命精神和善于夺取胜利的斗争艺术的结合。”

林彪高度评价了毛泽东面

对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放手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最后夺取全

国胜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决的革命精神”。②连中国青年出版社也于 1960

年出版了陈伯钧所著的《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一书。

③1963 年,结合纪念《论持久战》发表二十五周年,人们对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研究,深化到了军事哲学的层面。1965 年 8 月 1 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的贺龙的文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民主传统》也是一篇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

重要文章。贺龙认为,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三大民主”的思想,扫清了旧军

队与人民之间的对立、官兵上下级之间的对立,保证了我军的高度团结和战斗

力,是军队建设的伟大创造,是其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我

军更需要“三大民主”。

④1966 年至 1978 年是毛泽东思想宣传的高峰时期。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学

习和研究方面,与其他时期相比还有三个特点,第一,宣传性、赞扬性、纪念

性、体会性的文章较多;第二,以集体名义发表的成果较多;第三,报纸发表

多,主要以《解放军报》为主。这一时期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多结合当时

的反帝,特别是反霸的国际形势进行,更加强调结合反侵略战争去研究人民战

争问题。

总之,1950 年至 1978 年的这一阶段,军内高级将领和学者,对毛泽东军事

思想做了深入研究。他们或从宏观、综合的角度阐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

胡为雄:《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略》,第 1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 9 月,第 84 页。

29

胡为雄:《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略》,第 1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 9 月,第 85 页。

基本内容、历史地位、现实意义;或从某一个领域专门研究,比如毛泽东的人

民战争思想,毛泽东的人民军队建设思想,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思想等等;或从联系实际的角度研究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研究国际形势和反帝反霸斗争,研究反侵略战争。

(3)1979 年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变化和对毛泽东的

重新评价,思想界、学术界较为活跃,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评价有反思、有反

叛,也有少数较极端的观点,或可被称之为反动。

特别是一些人借口文革否定

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进而否定中共、否定共和国的历史,否定社会主义

道路、否定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甚至否定近代以来在中国发生的一切人

民革命。但这期间,尽管对毛泽东及其整体思想企图作出新的评价,但对毛泽

东军事思想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肯定的,是主张坚持的,因为毛泽东在军事理论

和实践方面的成果毕竟是无法否定的事实。尤其是中共中央作出十一届六中全

会决议,其中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作

出的历史决议提出的,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

晶在学界是有争议的。因为仅就毛泽东军事思想而言,说其中包含中共其他领

袖的智慧似乎与事实不符。当然,此后的许多相关研究成果大都按“结晶”口

径阐述,也算是时代印记吧。

①1979年至 1989年的十年间,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有影响的成果有,1979

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撰写的“毛泽东”条,7700 多字,是被看

作上世纪 70 年代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代表作。1980 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郭化若的《远谋自有深韬略》、《红旗》杂志于 1982 年 7 月发表李际均的《毛泽

东军事思想的特点和历史地位》、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3 年出版的丁世尤的《毛

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 1984 年出版的宋时轮的《毛泽东

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等文章著作都是这一时期较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

宋时轮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堪称力作。宋时轮指出:“在中国和

世界历史上,像毛泽东这样集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于一身,经历过这样长的

30
战争实践,对历史发展具有教育如此巨大推动作用的历史人物是罕见的。”毛泽

东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系统的战争认识论和方法论”。建国后,毛泽东领导

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实践,其战略防御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基

《邓小平文选》,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4 年 10 月,第 171 页,第 173-174 页。

本规律,是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科学理论。对今后卫国战争具有重要作用。”

郭化若的《远谋自有深韬略》以史证论,是一部较有特色的研究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论著。1986 年,军事科学院成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一些军地院校

也加强了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出现了大批专业理论研究人员。《毛泽东思

想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等学术刊物相继创刊。1987 年,军事科学院

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与大连陆军学院联合召开了全军毛泽东军事思想学术研

讨会,集中深入地研讨了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我军国防现代化的问题。1988

年 5 月,全国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毛泽东军事思想专业委员会为纪念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40 周年召开学术研讨会,议题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军

事思想的运用和发展”。一些地方召开纪念毛泽东的三部军事著作发表 50 周年

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了《论持久战》、《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和《战争和战

略问题》等三部著作中的哲学、军事和军事哲学问题及其对国防现代化的指导

作用。应该指出,这一阶段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的高潮和深入可以看作是对

毛泽东及其思想“全面评价”,甚至反动的反弹和捍卫。

②1990 年之后,随着中国国内“八九风波”所引起的真正反思和毛泽东百

年诞辰所带来的持续至今、仍然升温的“毛泽东热”

,以及包括六卷本的《毛

泽东军事文集》在内的大量毛泽东文献的出版,再加之世纪之交的几场战争和

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这些都使人们重新看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实价值。

“人民战争”、“游击战的战略和战术”等名词在现实中的伊拉克战场和阿富汗

战场重新出现,这些都使得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进一步升温。

31
这一时期的

研究更加深入、系统,较重要的成果有,著作类:解放军出版社于 1991 年出版

的廖国良等著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国防大学出版社于 1993 年出版的

邓光荣等主编的《毛泽东军事思想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于 1993 年出版的《毛

泽东思想研究大系》(军事卷)、重庆出版社于 1993 年出版的“毛泽东思想的拓

展与胜利丛书”《毛泽东思想与国防现代化》、山东人民出版社于 1993 年出版的

“毛泽东思想研究丛书”《毛泽东军事思想》、军事科学出版社于 1995 年出版的

陈继安主编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新论》、军事谊文出版社于 1996 年出版的张全

启等主编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与现代国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于 1997 年出

张静如:《毛泽东研究全书》,第 3卷,第 1版,长春出版社,1997 年版 10 月,第 241-2742 页。

胡为雄:《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略》,第 1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 9 月,第 257 页。

《每日电讯》(英国),2008 年 6 月 25 日。

版的张树德的《毛泽东与中国古典军事典籍》、军事科学出版于 1998 年出版的

张树德的《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于 2003 年出版的

刘继贤的《论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国青年出版社于 2003 年出版的谭一青、袁

德金著的《军事家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于 2004 年出版的胡为雄的《毛泽

东思想研究史略》;文章类:张家裕在《毛泽东思想研究》1991 年第 4 期上发表

的《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及其实质》、周姚平在《毛泽东思想研究》1992 年第

2 期上发表的《毛泽东的军事价值评阶原则》、姜思毅在《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1993 年第 6 期上发表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世界地位》、丁月波在《军事经济

学院学报》1999 年第 1 期上发表的《试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

用》、吴加权等在《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 年第 9 期上发表的《近 10 年来毛泽

东军事思想研究综述》、薛学共在《湘潭大学学报》2008 年第 3 期上发表的《湖

湘文化·毛泽东·军事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湖湘渊源》、朱柏清在《今

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 年第 9 期上发表的《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等。

纵观这一阶段可以发现,自 1981 年中共中央六中全会作出历史问题决议之

32
后至今的 30 多年的历史,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相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其他

分支理论而言是最为丰富的领域之一。研究的领域涉及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的

客观条件、主体条件、理论来源、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坚持和发

展等与毛泽东军事思想相关的各个领域,并出现了一些交叉科学。但有关毛泽

东军事思想的定义、历史地位的研究因受某些所谓“定论”的影响没有真实的

反映实际情况,而毛泽东军事思想当代价值的研究则因毛泽东身后的领导人亦

有军事和国防方面的论述而鲜有涉及,这就使得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坚持、继承

和发展问题缺乏现实依托。

1.2.2.2 国外的研究紧密结合毛泽东的经历和思想及现实需要

与国内相同的是,随着毛泽东的地位和所从事的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力的

扩大,国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广度和研究深度也不断扩大。大致可分为

两个阶段。

1.1949 年以前是介绍、宣传阶段。这一阶段也可看作是从上世纪 20 年代

中期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到新中国成立前,国外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准备时

期或起步阶段。其背景是,在毛泽东领导下,经过长征的中国革命军队由小到

大、由弱到强,毛泽东本人及其军事思想逐渐引起国外注意、重视。国外最早

介绍、宣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属共产国际。1927 年 5 月,共产国际执委会主

席布哈林在莫斯科召开的执委会第八次扩大会议上,高度赞赏了毛泽东所写的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农民武装的思想。美国记者斯特朗是

欧美最早介绍毛泽东军事活动、军事著作和军事思想的记者。真正对毛泽东及

其军事活动和军事思想、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红军比较全面地给予介绍和报道,

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是美国记者斯诺于 1937 年发表的《西行漫记》。这一时期,

欧美最早从军事思想角度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是美国军官格里

菲茨。他于 1940 年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杂志上撰文说,毛泽东提出了一套新

的游击战理论。

这一阶段,国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宣传和研究经历了对毛泽东个人进行

宣传,对毛泽东军事著作进行介绍,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介绍、宣传和浅显

的研究这样一个过程。宣传和研究的主体是新闻工作者,他们官方背景少,以

个人身份居多,而他们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大多是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研

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极少有专门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

33
2.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至今进入研究阶段。研究阶段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新中国建立至 20 世纪 60 年代末。这个时期,国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

的研究从初步展开到逐步深入,出版了系统的著作、文集,研究的国家和地域

增多、扩大,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陆续出现,且具有官方背景。特别应当出的

是,这个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其

背景是,毛泽东统帅 500 万人民解放军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重新站立起来,

并在朝鲜战场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 16 国军。而亚非拉广大的后来被称作

第三世界的国家普遍将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自己国家获得独立、解放的理论武

器和行动指南。在越南、古巴和非洲许多国家的游击队中,那些寻求解放的人

们把载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军事著作当作圣经一般去研究。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

先后打败了印度、苏联的侵略,实际参加了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特别是从 60 年

代中期开始,中国拥有“两弹一星”,综合国力日益加强,国际地位更加提高。

这就使得国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逐步深入。在这方面,欧美和日本学

者的研究成果比较引人注目。美国学者小卡成白克发表在 1956 年《美国陆军队

上》的文章《时间、空间和意志——毛泽东的政治、军事观点》、美国军官富勒

发表在 1958 年《军事》的文章《军事思想家毛泽东》、美国学者型政治家基辛

格的著作《核武器与对外政策》和日本学者河上伍郎于 1960 年发表在《东亚时

论》的文章《毛泽东的战争观——战争的不可避免性和和平共处的理论》等都

是较有水准的。1961 年至 1970 年,这十年间是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研究毛泽东

军事思想的“丰收期”,并使之成为“中国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法国、瑞典、

希腊合编了《毛泽东军事论文选》,并于 1964 年由希腊历史出版社出版。学习

毛泽东的军事著作是许多国家军事院校的重要课目,美国陆军作战学院的不少

学员以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为题撰写论文。一些著名大学纷纷成立中国研究

中心,研究重点之一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著名学者及其作品有,美国将军格

里菲茨于 1961 年出版的著作《毛泽东论游击战》、美国国防部长助理戴维逊于

1963 年 4 月发表在《陆军》杂志上的《毛泽东的战略》、加拿大籍华裔学者陈志

让于 1965 年出版的著作《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日本学者宾户宽于 1965 年发表

的的著作《人民战争论》、英国学者施拉姆于 1966 年出版的著作《毛泽东的基

本战术》、英国学者巴特曼于 1967 年出版的著作《在东方的失败:毛泽东的战

争成绩》、日本学者持田真一于 1970 年发表在《干部学校纪事》的长文《毛泽

34
东的军事战略的一点研究》等。

(2)20 世纪 70 年代。这个时期是国外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进一步高涨时

期,达到高潮,“在欧美和日本甚至出现了‘毛泽东热’”

。其背景是毛泽东“以

小球推动大球”,打开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中国打破封锁被广大第三

世界国家“抬进”联合国,中国的国际地位达到了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

伴之而来的是中外交流的扩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975 年长达 14 年的越战结

束,越南人民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引下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这再

次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也是国外在这个时期研究毛泽

东军事思想出现高潮的原因之一。在上世纪 70 年代,日本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

研究方面成果最为丰富。河野牧于 1975 年 10 月在《军事史学》杂志撰文《论

毛泽东战略思想的形成》,宾户宽、中山敏雄于 1976 年 12 月在《进路》杂志撰

文《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建军路线》,岛居民于 1977 年出版著作《毛泽东的五

次战争:中国现代史论》,宾户宽于 1979 年出版著作《中国红军史》等。中美

建交对欧美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学者影响很大,著作颇丰,如美国的费顿伯

格于 1977 年 1 月在《亚洲学者公报》上发文《毛泽东的军事辩论法》、英国的

胡为雄:《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略》,第 1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 9 月,第 462 页。

吉勒曼兹于 1977 年出版著作《毛泽东在历史上的地位》。这一时期,印度学者、

前苏联学者也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了研究。

(3)20 世纪 80 年代。这个阶段是国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进入了所

谓的“反思”、探索时期。其背景是毛泽东逝世、毛泽东时代结束,特别是中国

国内在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后重新评价毛泽东和进行了所谓的一系列“反思”。这

在客观上一度削弱了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热情。这个时期,国外人士热衷于

对毛泽东的评价或重新评价、再评价,将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又连同毛泽

东的其他思想一起进行毛泽东思想的整体性研究。有学者认为,国外的所谓“反

思”也与国内外反动势力联手“妖魔化毛泽东”有关。

但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

35
研究领域,国外学者受这种大背景的影响不大,也没有出现大的争论和降温,

甚至还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1983 年,美国陆军作战学院出版的《军事战略》

教科书,其中有一章专门研究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同期出版的《现代非正规战》

一书,美国学者对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在现在各国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当高技术战争出现后,更引起了国外军界、学界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的地位、作用的研究兴趣。他们重新思考和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努力

探索在高技术条件下对付游击战的战法。一些学者也对自己过去的观点重新思

考,进行“再反思”,他们开始把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新的政治、军事形势结合起

来进行研究。这样,国外学者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国外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成果有日本学者河野收的论文《论毛

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探索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来源》,日本学者伊达宗义的文

章《毛泽东在中日战争时期的战略构想》,英国学者约菲于 1987 年出版著作《毛

去世以后的中国军队》,日本学者伊藤宪一于 1988 年出版著作《国家与战略》,

宾户宽于 1989 年出版著作《中国八路军新四军史》。另外还有赖兰德《毛泽东

——克劳塞维茨式的战略家》、赖杰的《毛泽东论革命与战争》、戴德里的《为

无米之炊:纳撒尼尔格林的南征与毛泽东的运动战》。

(4)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跨越新世纪至今。这个时期是国外研究毛泽东

军事思想从研究的平稳期到再度升温的时期。其背景是,随着中国国内“八九

风波”所引起的真正反思和毛泽东百年诞辰所带来的持续至今、仍然升温或复

塞北之雪:《从纵容“妖魔化毛泽东”到亡党亡国》,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2010 年 1 月 5

日。

苏的“毛泽东热”,以及毛泽东文献的大量出版,再加之从 1991 年的海湾战争

所引发的世界新军事革命和世纪之交的几场战争,这些都使人们重新看到了毛

泽东军事思想的现实价值、当代价值。如前所述,“人民战争”、“游击战的战略

和战术”等名词在现实中的伊拉克战场和阿富汗战场重新出现。有文章报道说,

驻伊美军司令彼得雷乌斯“对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颇有心得。”巧合的是,伊拉

克的反美武装也用“毛泽东兵法”对付美国人,比如毛泽东“敌进我退,敌驻

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和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

的“零敲牛皮糖”的战术等等。该文引述英国《每日电讯》的话说:“彼得雷乌

36
斯的思想可以看作是将毛泽东的游击战术颠倒过来使用,毛称成功的抵抗必须

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而彼得雷乌斯强调美军应消解伊拉克民众强烈的反美情

绪,从而清除反美武装的生存土壤。”文章最后说:“难怪美军要起用彼得雷乌

斯这位精通游击战的行家来主管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事,其实他的反游击战思

想也离不开研究‘毛兵法’。”①伊拉克的情况也在阿富汗发生。人民网的一篇文

章说,塔利班以弱对强,以小打大,找到的制敌法宝是中国的毛泽东的著作。

美军在占尽装备优势、信息技术优势,却苦于无法制敌的情况下,也拿起了毛

泽东的著作。②《南方周末》在其报道中引用了一位阿富汗抵抗战士的话:“我

们看《论持久战》”,我们的战术就是“敌进我退”、“敌疲我打”、“隐蔽接敌”、

“打了就跑”和“精心设伏”。美军 101 师的副连长巴伯科克中尉一见到中国记

者马上恳请后者把《地道战》拷给他,他说要研究毛泽东的游击战术,“那对我

们对付塔利班非常有用。”美国中情局的特工也承认研究过中国兵法,“因为我

们的对手也是如此。”据悉,在阿富汗的美国军官至少要读 12 本书,其中就有

《论持久战》。③

这一阶段,国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有这样几个情况:

第一,研究主体。官方背景浓厚,研究人员以专业研究机构中的专业人员

和军界人士为主。

第二,研究过程。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上世纪 50 年代,官方有组织的研

究使得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并开始了专题研究;六、

《驻伊美军司令研究“游击战”美伊都用“毛泽东兵法”》,中青在线-青年参考,2008 年 7 月 2日,11:11:43,

http:www.sinovision.netnews.php?act=details&news_id=49674。

云淡水暖:《不可超越的现实:塔利班和美军一齐学毛主席著作》,人民网,《强国论坛》,2010 年

12 月 29 日,21:46:14,http:bbs.news.163.combbszhongmei195009482.html。

邱永峥等:《阿富汗战争:一杯调了十年的“血腥玛丽”》,《南方周末》,2010 年 11 月 4 日,第 5 版。

七十年代,一些国家和地区系统出版了毛泽东的军事著作,大量研究成果、大

批专家学者和许多研究机构出现;80 年代至世纪末,国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

研究没有因为高技术战争的出现而减弱,反而更加重视,进行了许多探索。研

37
究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强,新方法不断被引入;新世纪开始至今,对毛泽东

游击战理论的研究明显加强。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看,上世纪 50 年代,毛泽东

的军事著作开始被用于指导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斗争之中;

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军事思想被广泛地应用于亚非拉的第三世界国家争取独

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其影响日益扩大;80 年代至世纪末,如前所述,毛泽东的

军事理论成为许多国家军事院校的必修课,一些国家的军官晋级须撰写毛泽东

军事思想方面的论文,各方面的应用型研究报告也明显增多;新世纪开始至今,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应用性特征更趋明显,毛泽东的军事著作成为下级军官和普

通士兵在战场上的必读书。

第三,研究特点。其一,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与我国国内的形势发展

密切相关。这一点从上述研究过程可以看出。其二,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

因各国实践的需要和对外政策不同而导致不同的研究特色。英国一位军事学者

说:“对自由世界来说,主要的是不仅要理解毛的军事思想,而且还要将这些军

事思想运用于在东亚的西方军队所面临的越来越多难题之中”

。第三世界国家

的研究更具特色,而其特色主要来自于它们对本国争取独立或解放的需求。它

们把毛泽东的军事著作称为“来自中国的食粮”、“来自中国的良药”②,一位非

洲的政治家说:“毛泽东主席著的《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包含着一切无产阶级

暴力革命必胜的真理和决定因素。”“不仅我个人,还有好几名我们的游击战士

也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确定这种解放战争的方式之前是否曾经

在我国住过’,因为毛泽东同志制定的方法、策略和原则符合于我们反对美帝国

主义的斗争性质。”

其三,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因各国文化和传统不同而

导致研究内容有所差异。日韩等东亚国家素有向中国学习的传统,它们对毛泽

东军事思想的研究更多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军事文化遗产,同时认真研究毛泽

东军事思想对人类军事学术历史的发展。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极为重视对

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游击战略的研究,这与美国的好战和实用主义哲学是分不

38
张树德. :《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204 页。

张树德. :《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205 页。

张树德. :《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205-206 页。

开的。其四,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与世界形势和发展趋势相匹配。中国革

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中国在朝鲜战场、越南战场上的胜利,使得

各国及其相关机构不能不对中国、对毛泽东及其军事思想予以重视。而毛泽东

军事思想在亚非拉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独立解放中的指导作用,以及

由此改变的世界格局,也使得世界各国不能不研究中国、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

特别是要研究毛泽东思想中的精华——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四,研究内容。主要内容是:其一,重点探讨毛泽东对军事理论的发展

与贡献。各国学者着重从创新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毛泽东在军事理论上的杰出

贡献。在这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比我们深入、到位。其二,注重对毛泽东军

事思想体系的研究。国外学者越来越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完整的军

事理论体系。日本学者把毛泽东军事思想称作“毛泽东的战争论”

,并将其基

本内容概括为:战争理论,战争目的论,战争和政治,战略防御,积极防御,

速决战与持久战,人民战争。其三,密切联系实际,目的在于将毛泽东军事思

想应用于战争实践。各国学者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点,就

是为了用于实践。革命人民用以指导自身的独立和解放运动。帝国主义分子和

反动学者则试图从中找寻对付人民革命和解放的军事对策。英国一位军事学者

认为,“过去由于不懂毛泽东军事理论的意义,导致了法国人在印支,美国人

在越南,英国人在东方遭受了类似的失败。并有可能将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吞下

类似的苦果。因而提出根据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不但要研究游击队向正规军发

展的问题,而且还要研究正规军如何打游击战的问题。”

第五,研究方法。其一,比较法。横向比较法:把毛泽东军事思想分别与

马恩列斯,与林彪、彭德怀,与克劳塞维茨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法:把毛泽东

39
军事思想分别与孙武、吴起,与《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人物或思想进行

比较;交叉比较法:把毛泽东军事思想同时与马恩列斯、与林彪彭德怀、与克

劳塞维茨、与孙武吴起的军事思想进行比较。其二,分解法。将毛泽东军事思

想或其中的某一部分先分解为若干专题,逐一分析后再综合研究。其三,讨论

法。两人或多人一起对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某一问题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和研

究。其四,回顾法。对历史上发生在世界上的若干个以弱胜强的战争经验,进

依旧笑春风:《外国人眼中的毛泽东思想》,2009 年 3 月 12 日 08:43:47 ,

http:blog.sina.com.cnu5010e0e70100cz9n。

张树德. :《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204 页。

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毛泽东在战争指导上的高超之处。其五,非连续研究

法。将毛泽东军事思想成熟期与非成熟期进行比对研究,找出其中的区别和联

系,再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各个时期进行评估。其六,定量定性法。将毛泽东

军事生涯、指导的重大军事实践,按时间、参战人数、歼敌数量、武器装备等

等进行比对分析;同时按其军事生涯、指导的重大军事实践的性质、影响给予

定性分析。其七,综合法。将上述各种方法或其中一些方法综合运用于对毛泽

东军事思想的分析和研究。

1.2.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一些特点

1.国内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人员多为党内军内领导人、军内学者;国外

研究者中,民间背景的人占相当的数量。

2.国内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毛泽东及其思想的地位联系较为紧密;国外

的研究较倾向于学术方面。

3.国内很注重总结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中国革命战争指导的成功经验;国外,

特别是西方国家更注重反思没有重视毛泽东军事思想而带来的惨痛经历及其历

史教训。

4.国内很重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内涵、哲学思想和国内意义的研究,

对其价值、地位,特别是其国际意义、在人类军事史上的作用和当代价值等方

面的研究和评价多受来自于政治领域的、官方的限制;国外很重视研究毛泽东

军事思想的地位、价值和可操作性。

40
5.国内的研究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是人民战争思想,在理论上认为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仍有重大指导作用;国外学者重

点研究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及其今后应如何应对。

6.国内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时,更多的是把毛泽东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去对

待;国外似乎更倾向于把毛泽东作为一个军事天才、奇才去膜拜。

7.国内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评价不如国外的高,特别是在整个的人类历史

范畴内和在对未来的影响方面。

8.国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较国内的研究方式更为丰富、

多样。

9.国内外都很注重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过程、特点和体系的研究。

1.2.3 研究的主要成果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深入,时至今日,国内外学界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

究日渐卓著,出现了一些极富代表性的著作,形成了一些较具影响力的成果。

综合来看,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2.3.1 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涵

毛泽东军事思想内容广泛、博大精深,是一套十分严密的军事科学体系。

由于其涉及广泛,学术界对此探讨也颇多,或有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整体把握

者,或有对其某一方面内容进行深入探讨者。总体上来看,对毛泽东军事思想

的内容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认识:三部分说、四部分说和五部分说。

1.三部分说认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理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早期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以及当下比

较流行的将毛泽东军事思想运用于商业管理的研究中,往往会坚持这种观点。

李凯城在《领军之道》中就强调,人民战争的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

然后是人民军队建设的内容,最后则是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

2.四部分说则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

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

要内容,在三部分说的基础上多出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方法论这一内容。如

张宏志等在《毛泽东军事思想论纲》中强调:“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争观;战争问题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人民军队;人民战

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军事范畴。”①

41
3.五部分说是学术界的主流看法,这种观点认为,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

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和国防建设思

想等五部分,共同构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刘继贤等在其著作《毛泽

东军事思想原理》中就坚持这种观点,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

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而其主要内容则包括以上所说的五个部分。袁德金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教程》

中也坚持类似看法。

张宏志:《毛泽东军事思想论纲》,第 1版,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年 4 月,第 127 页。

1.2.3.2 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专家们相信,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

的军事思想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但对于其具

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学者们之间却有着微妙的差别。

学界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发端于井冈山斗争时期,

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在抗日战争中日益成熟并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在解放战

争中获得新的发展并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全国解放后得到了补充与完善,

而此后的中国领导人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思想则是对毛泽东军事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时期的具体运用。在这一方面,比

较典型的著作有廖国良等的《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等论著,比较

清晰地梳理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

与此相类似,宋时轮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中同样认为毛

泽东军事思想发端于井冈山时期,从 1927 年毛泽东上井冈山开始到长征前,是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结束,毛泽东军事思

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建立起来;解放战争时期则是其全面成熟时期;建国后则

是其进一步发展时期。这也是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发展四阶段论的典型代

表。

也有观点坚持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应该分为三个阶段,与

四阶段说相比,前面两个阶段完全相同,只是认为自抗日战争胜利后,就是毛

泽东军事思想的全面发展时期。①

当然,另外也有学者并不从整体上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概

42
述性的论述,而是分别探讨其几个比较重要的军事观念的形成,或者仅对某一

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具体状况进行研究,借此描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

发展。如刘先廷在其文章中具体论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发展

状况,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②。韩和平则论述了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的观念、作

战指导原则、人民战争思想等,借以呈现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③

而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或者说毛泽东之后的军事领导人

关于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思想,也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

牛玉峰:《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研究述评》,《毛泽东思想研究》1996 年第 4期。

刘先廷:《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军事历史研究》1996 年第 3 期。

韩和平:《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初探》,《学习论坛》1998 年第 9期。

中研究热点的之一,无论是整体情况,还是其中的某些具体环节,都已有学者

对此展开相对成熟的探讨。曾经就有学者在《求是》上发表论文,认为邓小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毛泽东军事思想推向更高境界。①

1.2.3.3 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较著名的著作有,廖国良等著《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陈继安主编的《毛

泽东军事思想新论》、尚金锁等主编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

争》、刘继贤著《论毛泽东军事思想》、许忠敬等主编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新

时期军队建设》和张伊宁主编的《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研究》等。廖国良等认为,

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在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为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增添了新财富,为世界军事理论增添了新内容,在世

界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第三世界的武装斗争有深刻的影响”。第一,

“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科学”;第二,“毛泽

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指南”;第三,“毛泽东军

事思想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②在现实意义方面,廖国良等认为,“毛泽东

军事思想在我国现实军事实践活动中的指导地位是由其自身的先进性所决定

的”,“是我国现实军事实践活动的客观要求”,“是历史形成的,是任何其他军

事思想、军事理论所不能替代的”。③陈继安提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

43
事科学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与价值”,“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历史发展推进

到一个崭新的境界”,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创造以弱胜强的高超战争指导

艺术”;第二,“揭示的军事规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第三,“提出

了一系列重大的军事科学创见”。④“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的最高成就,其科学价值是以往任何军事理论都不可比拟的”,“是我军的立军

之本、致胜之本”。⑤尚金锁等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在中国军事思想发

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也独树一帜”,其重要意义

在于“毛泽东军事思想开辟了我国军事发展的新纪元”,“提供了我国新时期军

事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提供了研究和指导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卢冀宁:《论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求是》1997 年第 17 期。

廖国良等:《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 1版,解放军出版社,1991 年 11 月,第 37-40 页。

廖国良等:《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 1版,解放军出版社,1991 年 11 月,第 645-647 页。

陈继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新论》,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 年 12 月,第 13-17 页。

陈继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新论》,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 年 12 月,第 474 页。

的基本依据”。①继而,陈继安提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

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第一,“现阶段我军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毛泽东军

事思想仍然具有重大指导作用”;第二,“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仍然是我们打赢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法宝”;第三,“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以劣

胜优’的难度增大,毛泽东‘以劣胜优’思想仍具有重大指导作用”。②刘继贤

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当代最先进的军事科学理论”。③张伊宁认为,“毛泽

东军事思想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现代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其正确性“为举

世所公认”,“是当代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军事思想”,“尤其对 20 世纪殖民地和

半殖民地争取民族解放的武装斗争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指导当前中国的国

防建设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以及未来反侵略战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

义”。④但如前所述,专门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的专著并

44
不多见。

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的学术论文也较少见。这其中

有,后来曾担任过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李际均在 1982 年第 14 期《红旗》杂志

上撰文《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特点和历史地位》一文中指出,毛泽东军事思想被

证明是正确的军事科学真理,它在世界军事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

位。它的产生标志着崭新的人民革命军事理论的确立和旧的军事观念的终结,

是具有中国风格的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⑤而军事科学院另一位原副院长

姜思毅则提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世界地位”问题,他指出:“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不愧是几千年来世界军事科学的高峰”。⑥进入 21 世

纪,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否仍然是指导我国建军打仗、巩固国防的行动指南?国

内大部分学者的回答是肯定的。有学者认为,“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基本原理和

基本原则,对于 21 世纪我军的全面建设和未来高技术战争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

指导作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它在整

尚金锁等:《毛泽东军事思想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第 1版,解放军出版社,2002 年 1 月,第 10

-17 页。

尚金锁等:《毛泽东军事思想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第 1版,解放军出版社,2002 年 1 月,第 38、

45、50 页。

刘继贤:《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第 1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3 页。

张伊宁:《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研究》,第 1 版,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0 月,第 102、103、105、107

页。

张静如:《毛泽东研究全书》,第 3卷,第 1版,长春出版社,1997 年版 10 月,第 2736-2737 页。

姜思毅:《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世界地位》,《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3 年第 6期,第 3页。

个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基本原

理和基本原则,对于新形势下我军的全面建设和未来高技术战争仍具有现实指导

45
作用”。①丁月波等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过去是,

今后仍然是指导我军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军进行高技术条件下人

民战争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新时期发展我军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他们从三个

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理论指南;第二,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仍是新时期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第三,毛泽东军事思想

是新时期我军军事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②

在论述毛泽东军事思想历史地位的文章中,原军事科学院战略部部长姚有

志等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科学价值》一文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

史地位的阐述较为全面深刻。文中指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科学价

值,兼有理论的与实践的、民族性的与世界性的、昨天的与今天明天的多重涵

义。”③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现代中国人民民

族解放和阶级解放在军事上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军事思想史中的伟大瑰宝。

作为毛泽东思想大系统中成熟最早、成就最高的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显得格

外的光彩夺目,这也是中国革命所决定的一种历史必然;第二,毛泽东军事思

想是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历史发展的当代丰碑;第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世界军

事思想之林中的罕见宝库。文章指出,人类在战争和军事问题上有过三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以孙武为代表的中国兵学思想的出现;第二次飞跃是以拿破仑战

争的经验和克劳塞维茨、若米尼等人理论著作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出

现;第三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出现,为真正科学地认识、解决战争

和军事问题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可靠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毛泽东军事思想

则代表了这次飞跃的最高成就。该文概括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最突出的贡献是有

四个:第一,创建了迄今最为博大精深的军事科学理论体系,所揭示的军事规

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中外军事史上,很少有人能像毛泽东那样,

融政治领袖与军事统帅于一体、集军事指挥家与军事著作家于一身;第二,创

造了迄今最为高超的以弱胜强的战争艺术;第三,为正确考察和解决战争与军

牛玉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5期,

第 116-119 页。

丁月波等:《试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军事经济学院学报》1999 年第 1期,第 21-23

46
页。

姚有志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科学价值》,《国防大学学报》,1997 年第 8-9 期,第 23 页。

事问题,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也最为可靠的思想武器;第四,毛泽东军事

思想具有长期而普遍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价值。文章说:“纵观昨天的和当今世

界上的各种军事学说,还找不出像毛泽东军事思想这样,具有如此丰富、并且

能经得起历史长期检验的真理价值。”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的朱柏清,是国内探讨毛泽东军事思想现实

意义为数不多的学者之一。他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人民

战争思想及其战略战术、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和军事哲学四个方面探讨了毛泽

东军事思想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历史地位,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我们研究现

代信息化战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作用,国外的专家学者,特别是第

三世界国家的人士评价颇高。南非人士写道,毛主席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

人民战争的伟大战略思想的人。许多专业人士认为,越南、阿尔及利亚、几内

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人民,都是运用毛泽东人民战争的理论开展游击

战争,最终战胜殖民统治者而获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③一位古巴起义军指

挥员写道,毛泽东对古巴革命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却是不可估量的。因为

我在古巴发现有许多革命军官都在认真阅读毛泽东论述中国革命战争的著作。

美国国防部前部长助理菲利普·戴维逊说,毛泽东“是一切战略家中最注

重实效、最主张批判地接受经验的一个。”④世界著名军事战略家柯林斯在其代

表作《大战略》中写道:“毛泽东是现代最优秀的战略家”⑤,是“公认的战略

创新者”⑥。美国海军退休准将塞缪尔·B·格里菲斯在《毛泽东与游击战》一

书中指出,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就有游击战争。在历史上,也曾有过许多成

功的游击战领导人。“但是毛泽东首先对‘人民战争’作了系统的研究。他的研

究现在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增加了一个领导过历史上最彻底的

革命的人的著作的价值,并将继续在孕育着变革的社会中产生决定性影响。”⑦日

本军事评论家宾户宽说:“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在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

47

姚有志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科学价值》,《国防大学学报》,1997 年第 8-9 期,第 26 页。

朱柏清: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今日南国》2008 年第 9期,第 146、148 页。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35-142 页。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27 页。

《外国军事学术》,增刊第 22 期,军事科学院编,1983 年 10 月,第 2页。

刘庆,《外国重要军事著作导读》,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 年 8 月,第 262 页。

《外国军事学术》,增刊第 22 期,军事科学院编,1983 年 10 月,第 11 页。

没有,是新的战争篇章。”①许多学者认为,毛泽东把战争同政治、经济、文化、

外交和道德等一系列因素联系起来思考,说明毛泽东是“第一个提出‘总体战

争’的人”②。

1.2.4 相关研究的不足

当前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在一些

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

1.2.4.1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定义不够科学

现有的定义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

慧的结晶的提法在学界有争议,争议在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比如战

争观和战争方法论、人民战争理论、人民军队建设理论、战略战术思想,又比

如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探索、军事辩证法及其若干范畴的论述等等,基本上都

是毛泽东的独创、原创;第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世界意义没有得到体现,而

这却是实际存在,也是举世公认的。

1.2.4.2 对毛泽东历史地位方面的评价还不够到位

对毛泽东个人在军事史中的地位方面,国外的评价似乎比国内要高。但国

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历史地位方面的评价中,对毛泽东个人作用注重较多且较

48
零散,而国内则强调不够或较笼统且不够深入、系统。且国内对问题的研究和

评价大都循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的路径,因此千篇一律、鲜有新意。

1.2.4.3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当代价值的系统研究不到位并可能存有空白

尽管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形成和发展、地位和意义都已经有了一些

研究,但至今少有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系统地探讨和研究。对与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相关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研究方面,国内

结合现实不够,比如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和

深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过程等方面较少联系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实

意义去研究;而国外则由于其局限性则对此问题涉及不多。尤为重要的是,无

《外国军事学术》,增刊第 22 期,军事科学院编,1983 年 10 月,第 39 页。

《军事学教程》,第 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 9 月,第 94 页。

论国内、国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当代价值的研究可能存在空白。

1.2.4.4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够

国内外学者基本上未有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与毛泽东军事思想

当代价值相关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现实意义联系在一起研究的,似乎没有看到二

者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对当前的实际作用。

而上述这些缺憾也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空间,为探索、创新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方法、写作框架、创新点、不足

1.3.1 研究目的和方法

1.3.1.1 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本文力求比较科学地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符合

实际的判断。

2.在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历史地位作出符合实际判断的基础上,探究毛泽东

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

3.通过以上研究,最终达到探讨出中国在新世纪的强国强军途径之目的。

4.本论文在揭示理论发展脉络的同时,力求在学术探索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1.3.1.2 研究方法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49
既注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最新成

果的理论指导,又注重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以增强理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在研究中即重视从宏观分析,又注重从微观分析,以保证研究的理论高度

和深度的有机结合。

3.比较的方法

在研究中注重古今中外的比较,力求在比较中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

4.史论结合的方法

在充分运用历史文献等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基础上,系统考察研究毛泽东军

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和演变,揭示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以及成为新世纪新阶段

我军建设发展行动指南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1.3.1.3 写作路径

1.本论文的基本思路

本论文将毛泽东军事思想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的研究,放在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大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吸纳前人研究成

果的基础上,从分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起源入手,在深入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

的内涵、原则、特征的基础上,系统考察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以来党和军队对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认识过程、具体运用、发展进程和最新成果。

2.在当代和历史的背景下去探讨

本文将毛泽东军事思想放到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大背景下去

探讨,一是当代世界新军事革命和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二是中国革

命和建设的大背景——把毛泽东军事思想置于通过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不同时

期的国际国内环境、经济社会背景的考察分析和实践效果、理论升华、再实践

的检验、新问题的出现、与时俱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最新

成果,去总结经验、寻求理论的突破。同时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与党和人

民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

3.通过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去探讨强国之路

在历史考察中,注重反映毛泽东军事思想确立背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注

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对毛泽东军事思想演变的过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

50
角度的透析。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指导,通过结合国内外形势,

系统分析不同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发展,

同时去探求我党、我国人民和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建军、打仗、巩固国防的现

实依据。

1.3.2 写作框架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是:

1.3.2.1 绪论

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特别对已有的研究成果

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的探索点。对文章涉及到的主要内容进

行界定,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对文章进行概述性的说明。此部分为第一章。

1.3.2.2 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其形成过程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及其四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论证,认真梳理了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三大来源,阐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形

势、历史过程。在以上基础上,对毛泽东军事思想所呈现出来的四个重要特征

进行归纳总结。此部分为第二章。

本文实事求是地阐释和界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1.3.2.3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命题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六个部分: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人民战争、

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民兵、国防建设。本文以三个板块的形式对

上述六个部分加以阐释:第一,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第二,人民战争理论,

包括人民战争、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民兵等四部分内容:第三,

国防建设。此部分为第三章。

本文认为,在新形势下,高等院校的学生将成为国防后备力量的主体。因

此,将“民兵部分”单独列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关

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1〕8 号文件)的精神,也证

明了大力加强包括民兵组织在内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必要性。

本文对建国后毛泽东关于反侵略战争的思想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

1.3.2.4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通过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人类军事思想史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在中国

革命和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对其历史地位进行审视和评估,同

51
时对其在国内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进行论证。此部分为第四章。

本文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出了符合实际的评价。

1.3.2.5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真正价值是对战争规律性的认识

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系统阐述军事问题的理论体系,不仅是对某一

个具体的战役、战斗的经验总结,而且形成了一系列对战争和革命问题的规律

性认识。这个规律系统是:人,人民,人民战争,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战略

战术,正义战争必胜,消灭战争,以及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

系。此部分为第五章。

本文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对战争问题的规律性认识。

1.3.2.6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代意义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毛泽东军事思想所揭示的一般规律进行归纳概括,

形成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结合

当前世界军事发展的现状,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和当代意义进行了阐

释,并结合当前军事理论的发展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未来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

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此部分为第六章。

本文认为,大力推广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

重要作用。

本文认为,实现人类永久和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

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本身的应有之义。

1.3.2.7 结束语

当今时代,作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是人民军队不能背离的指导思想。这既是我军性质决定的,也是构建当代革命

军人核心价值观所必需。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仍然是我军认识军事问题、指

导军事实践的强大武器。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运用

其中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和解决现实军事领域中的新问题。

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军界正在进行的大力发展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

先进军事文化的活动,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举措,应将这一活

动向全国推广。

1.3.3 创新点(研究探索)

本论文试图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和尝试:

52
1.3.3.1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界定

综合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的已有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背景

下,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形成发展、内容、特点、意义等进行系统

地梳理。将毛泽东军事思想视为一个整体,对其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分

析。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做出如下努力:第一,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作了重新界定和完善;第二,在对毛泽东人民战

争思想的阐释中,认为高等院校的学生将成为国防后备力量的主体;第三,对

建国后毛泽东关于反侵略战争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1.3.3.2 研究探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本文试图从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深入分析其所应享

有的历史地位,结合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努力探讨其真正的价值,以便对毛泽

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做出准确的分析,并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做出如下努力:第一,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

史地位和作用做出了符合实际的评价;第二,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真正价值

在于它对战争问题的规律性认识;第三,提出大力推广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于增

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第四,认为实现人类永久和平

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本身的应有之义;

第五,认为当前中国军界正在进行的大力发展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先进

军事文化的活动,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举措,应将这一活动向

全国推广。

1.3.3.3 总结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规律性的认识以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本文总结了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规律性的认识,探索和研究了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当代价值和当代意义,并希望通过此举可以参与到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以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挑战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

当然,由于本人学养功底较浅,手头掌握的当前资料,尤其是最新的外国

文献较少,因而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探索性研究肯定会存在着许多不足。本人唯

有加倍努力,全面准确把握历史资料和已有成果,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可能地

进行深入而有特点地阐述。

1.3.4 重点、难点及不足

53
1.3.4.1 本论文的重点

中外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成果极为丰富,我们的研究是建立在前人研究

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侧重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1.对于历史考察部分,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

系统考察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发展脉络,精确把握和概括不同时期毛泽东军事

思想形成发展的原因、特征和启示。

2.对于理论分析部分,力求在学术探索方面有所突破,将毛泽东军事思想

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放到相互联系的两个大背景下去探讨,即当代世界新军

事革命、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的大背景和中国革命、建设的大背景,通过考察

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

事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揭示理论发展的脉络,分析理

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证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地位和当代价值。

1.3.4.2 本论文的难点

1.国内外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材料十分丰富,汗牛充栋。面对众多

材料有时感到无从下手。

2.尽管国内外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材料很多,但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历

史地位方面的研究却不够充分和系统,特别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当代价值的研

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无论对材料的选择与甄别,还是对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深度分析,都有颇多为难之处。

本文只能一方面竭力详实地占有更多的一手材料,另一方面积极向师长同

仁请教,以克服上述困难。

1.3.4.3 本论文的不足

由于本人学识所限,本篇论文还存在一些不足。

1.由于本人长期讲授和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文中的观点可能会站在本学

科的角度予以强调,尽管这些观点是有理论根据和被实践证明了的。因此,一

些提法还有值得推敲、有待进一步准确的问题。

2.本文由于论文结构的需要,存在某些内容重复的问题,比如引用的一些

经典著作的话语和一些观点、资料,在本文的有些部分有重复使用的情况,虽

然这种重复并非毫无必要。

3.由于涉及军事,国外相关资料较少,也较老。因此,外国的最新相关研

54
究成果吸收不够。

第二章 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其形成过程

如前所述,“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用语和学术概念最早提出于

1946 年 12 月 24 日中央军委的指示中。这份题为《关于练兵和训练干部的指示》

中说:“在每一个战役或战斗结束后,应在干部及战士中进行经验的检讨与总

结”,并“加强干部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学习”。①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涵是非常深邃的,这是因为:第一,毛泽东军事思想

的科学含义非常深刻。其科学含义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

军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

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毛泽东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

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也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以及广大第

三世界国家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第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渊源底蕴深厚。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

军事理论。比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暴力革命理论等等。同时,毛

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实践活动及其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的过程中,还十分注重借鉴吸收中国古代和外国的军事精华,以达到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之目的。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在中国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建

设中,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外国军事思想,特别是马恩列斯所创立

的军事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革命战争

和建设特点的军事思想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中

国传统军事思想和人类军事思想。第三,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艰难

曲折、波澜壮阔。从建党初期的萌芽,到井冈山的初步形成,再到抗战时期科

学体系的建立,又经解放战争的全面成熟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历练,以及建国后

的进一步发展,真是既难曲折又波澜壮阔。第四,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

特色。这里既有毛泽东个人的性格印记并从他的个性品格中反映出的中华民族

的伟大气派,同时也有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出发点,

陈继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新论》,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 年 12 月,第 8 页。

还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的品格,充满着辩证法精神的军事哲

55
学。特别是产生了卓越军事理论的毛泽东伟大的军事实践和他在实践过程中对

古今中外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巨大创造,更是其他的军事思想所难以比

拟的。

第一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2.1.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马列主义的理论基础,更离

不开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

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1.1.1 暴力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

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

能达到。”①列宁进一步指出,“革命军队所以必要,是因为只有强力才能解决伟

大的历史问题,而在现代战争中,强力的组织就是军事组织。”②列宁、斯大林

开创了工人武装通过城市武装起义取得政权的先例。

2.1.1.2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大革命夭折的教训,创立

了我党的独立武装。特别是毛泽东,以其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

军事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将马克思主义军事

理论所揭示的普遍性规律与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富

有创造性的军事理念、战争观点,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毛泽东思想。

2.1.1.3 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发展

在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中,当中外反动势力占据大城市,作为中国主要人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 1卷,第 1 版,战士出版社,1981 年 7 月,第 1页。

《列宁军事文集》,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1 年 7 月,第 40-41 页。

口成分的农民成为革命的主体力量时,毛泽东军事思想所提出的“农村包围城

市”的战略,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问题;建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

新型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中,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建立统一战线等等理

论,正确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

56
命道路、革命军队、革命力量组织的学说。

2.1.1.4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与本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在寻找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为任

何教条所束缚的精神,正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闪光点、优秀品质和内在动

力,也为其他国家的革命和进步斗争提供了重要的规律和经验:马克思主义的

军事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够

真正指导本国的革命。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遵循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所

阐述的一般原则,而且适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2.1.2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

伟大的实践产生了卓越的理论。毛泽东本人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军事生

涯是人类历史上的军事思想家和军事统帅们都少有的,其对中国革命战争和军

事斗争实践经验的总结、对理论创造的成就更是非凡的。

2.1.2.1 毛泽东的军事理论从指导战争与国防建设的实践中升华而来

从宏观面上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实践中,经历了

从没有军队到创建军队和发展壮大军队的实践;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

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实践;经历了同国内

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世界一流强国的美帝国主义军队和曾号称当时世界上

最强大的军事帝国苏联的军队作战的实践;经历了进行战争和建设国防与防止

战争的实践。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毛泽东从指导战争与国防建设的实践

中总结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

复过程,使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科学理论。

2.1.2.2 毛泽东运筹帷幄并善于从具体战事中总结经验

从具体战事上看,毛泽东统帅我军半个世纪,指挥过千军万马,他打过的

恶仗、指挥过的大战不计其数。被誉为“用兵如神”①的杰作四渡赤水战役,连

毛泽东本人也称其为平生得意之笔。日本军事评论家宾户宽称此时的毛泽东具

有“当代孔明”的形象②。而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更是尽展大手笔:千里挺进

大别山、三军挺进中原;三大战役连续进行、一气呵成,且通盘考虑;攻城拔

地、无坚不摧,犹如摧枯拉朽、秋风扫落叶一般。可贵之处在于,毛泽东善于

从实践中总结,并上升为理论。在解放战争中,仅攻城作战的方式毛泽东就根

据我军指战员的军事实践总结了十来种,如“攻济(南)打援”;打临汾时采用

57
地道斗争;打太原长围久困;打长春长围和政治瓦解相结合;平津战役和淮海

战役相呼应,战役中对敌若干重兵集团实行战役隔断,隔而不围,围而不打;

北平的和平解放;天津的城市攻坚;上海的背水攻城、断敌海上逃路等等,不

仅显示出毛泽东作为军事统帅的英明及其军事实践的丰富,而且其理论功底亦

尽展风采。

2.1.2.3 毛泽东军事思想基本特征是其实践性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又经历了中印、中苏和中越边境以及保卫南

海有关岛屿等自卫反击作战。战争之频繁、规模之巨大、情况之复杂、道路之

曲折、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

也是罕见的。通过这些战争,推翻了中国的反动政权,粉碎了外敌入侵,捍卫

了民族独立,创建了人民共和国,并通过出国作战和自卫反击,巩固了国防,

维护了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如此丰富的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为产生、形成

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提供了源泉,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鲜明的实践性

特点。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2.1.2.4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1962 年 1 月 30 日,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说:“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

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

《〈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

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52 页。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52 页。

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

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①。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中国革命战争

和国防斗争、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2.1.2.5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同毛泽东本人的非凡才干密切相关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同毛泽东的主观因素分不开的。第一,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有着深刻的理解;第二,他对中国国情孜孜不倦地进行研

58
究和探索,使其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第三,他有丰富的精力、渊博的知识、

深邃的思维、正确的思维方式、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和独特的个性品质;第四,

他集党的领袖、国家元首、军事战略家、军事统帅、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哲学家

等诸多身份于一身,是我党军事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中国革命理论的奠基人

和集大成者。上述条件的存在,是毛泽东长期亲身参加和领导战争实践,并从

中总结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又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使理论不断地得到丰富和

发展,如此循环往复的逐步完善,最终成为科学体系。

2.1.3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1.3.1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

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

理论;第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第四,关于政策和策略

的理论;第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第六,关于党的建设的

理论。其中第三个方面就是军事思想。

2.1.3.2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的显著标志

从理论成果看,毛泽东军事著作在毛泽东的著作中占有大量篇幅和重要地

位。这是因为在取得全国政权前的 22 年,军事斗争一直是我们党的工作重心,

占有最突出的地位,因而毛泽东以极大的精力研究军事、指导战争。建国后,

毛泽东在研究军事、指导反侵略战争和国防建设方面同样倾注了巨大精力。因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825-826 页。

此,军事著作很自然地在毛泽东的著作中占有大量篇幅和重要地位。在已经公

开出版的著作中,有 1 卷本《毛泽东军事文选》,收入毛泽东有关军事问题的文

章、谈话、电报等 447 篇,计 45.5 万字;6 卷本《毛泽东军事文集》,编入毛泽

东关于军事方面的文稿 1600 余篇,计 267.6 万字;3 卷本《建国以来毛泽东军

事文稿》,收入毛泽东有关军事理论、军事战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反侵

略战争准备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对台斗争、援越抗法、援越抗美、边境自卫防

御作战等方面的文稿 820 余篇,计 110.6 万字。特别是在《毛泽东选集》1 至 4

卷中,158 篇文章中,收入的军事方面的著作就有 107 篇,占收入著作数量的

59
68%,且篇篇经典。即使他的哲学著作,如《实践论》中举了 6 个例子,其中就

有 3 个是讲战争的;《矛盾论》中举了 21 个例子,其中有 16 个也是讲战争的。

他的哲学思想,首先而且主要是从他的军事思想的沃土中产生、丰富和发展起

来的。因此,毛泽东的军事实践活动和军事理论著作,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

2.1.3.3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最详细最深刻最全面地证明和运用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最详细、最深刻、最全面地证明和运用,是

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的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是毛泽东思想中的精华。可以说,

如果不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也就不能理解毛泽东思想。诚如日本学者宾户宽

所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部分是他的军事思想。因此我认为,不理解他的军事

思想,也就不能理解毛泽东思想。”①同时,由于毛泽东在指导战争中,将军事、

政治、哲学、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工作熔于一炉,因而在他的思想理论的

其他部分的论述中,也不可避免地大量联系军事斗争问题。蕴藏在毛泽东军事

思想中的许多原理,也经常被毛泽东引申到其重大的政治、经济等理论著作中。

毛泽东对军事实践活动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指导战争又是他一生中最光辉的经

历之一,因而其军事思想部分必然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国外

众多著名军事理论研究者也普遍认为,共产党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见诸于中国,

见诸于毛泽东的著作。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49 页。

2.1.4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战结束以后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

人民,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因为“一切受压迫的人都

把毛泽东主席看作亲密的朋友和导师”①。

2.1.4.1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成功之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证明了暴力革命是无产

阶级获得自身解放这一普遍规律的正确性。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先进的中国

人的选择。然而深处于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又与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

历经多次城市暴动失败之后,在分析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上山”,

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并最终夺取城市的道路,终于在 1949 年获得

60
成功。而此前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总是把革命活动的重点放在城市无产阶级

身上。

2.1.4.2 中国革命的胜利给全世界被压迫人民指明了解放的道路

中国革命的胜利给与中国国情相同或相近的广大亚、非、拉国家带来了希

望、指明了方向。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国家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在争取独立和

解放的斗争中,发展中国家在维护主权、反霸抗霸的斗争中,都如饥似渴地学

习和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以掌握“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理论及战略战

术原则,从而获得克敌制胜的法宝。他们普遍把毛泽东指导革命战争的道路看

作是自己获得独立和解放的道路,纷纷赞誉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本国的革命和解

放斗争有着重大意义。许多国家的政党和人民认真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并成

功地运用到本国的武装斗争的具体实践中去。因此,“毛泽东主席著的《战争和

战略问题》包括一切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必胜的真理和决定因素”,是游击队员的

“必读之物”和“珍宝”②。

2.1.4.3 众多亚非拉国家和人民获得解放证明了中国革命之路的正确

二战以后的历史表明,战后许多通过武装斗争而取得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

都是在学习了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后获得成功的。因此,这些国家的政府和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36 页。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36 页。

人民普遍都把毛泽东军事思想视作自己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马里《发展报》

1976 年 9 月发表文章指出:“由于有了毛泽东的领导,中国革命首先从农村开

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一个一个地夺取城市”,“毛

使中国走上战胜帝国主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道路,是对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封建或半封建国家人民的最好指引,这条道路将是第三世界大多数人民要

走的道路”

。《巴基斯坦时报》在评价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理论时指出:毛

泽东“作为军事战略家是一位开路先锋,他的人民战争学说,对亚洲和非洲的

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61

因此,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专门邀请新中国“派

专家去讲授毛泽东军事思想,讲授人民战争的战略指导与战术原则”③。

2.1.4.4 革命成功后的国家和人民仍然应该继续学习和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国

家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这不仅是在阐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国际意义,而且还

有更深一层的含义:独立了,解放了,革命成功了,还要不要继续坚持毛泽东

军事思想,即是否把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自己国家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这里

的“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当然也应当包括我们中

国,已经站起来的中国,已经强大起来的中国。因为我们这些原殖民地、半殖

民地国家的人民,还面临着巩固国防、反对侵略的艰巨任务,还必须继续运用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武器加强国防、保卫祖国。否则,丢掉了毛泽东军事思想这

个对付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利器,丢掉了毛泽东思想这把“刀子”,就会亡

党亡国,就会再重新跪下去,重新“被压迫”、被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就会重吃

二遍苦、再受二茬罪。苏联丢掉了列宁、斯大林这两把刀子,已经解体了;南

斯拉夫丢掉了铁托这把刀子,被分裂了;东欧那么多国家丢掉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刀子,纷纷改变颜色、做了西方的附庸,在承受着经济危机之苦。不仅如

此,相当一部分已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重新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比如

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目前,西方殖民主义的阴魂不散,其反攻倒算的

势头还未见遏制。因此,殷鉴不远,我们决不能做数典忘祖的败家子儿,也决

不做过河拆桥的势利小人!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把毛泽东军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39 页。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39 页。

刘继贤:《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第 1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8 页。

事思想作为我国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永远把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我军的行动

指南。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渊源

62
2.2.1 马克思主义及其军事理论给毛泽东军事思想注入了灵魂

毛泽东军事思想最重要的基础部分,即战争观和方法论来源于作为真理源

头的马克思主义及其无产阶级战争观和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

础上的战争方法论。毛泽东不是从单纯的军事观点出发去研究战争,而是把研

究战争、指导战争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研究和总结战

争规律,并在实践中指导战争。这使毛泽东军事思想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学范畴,

而具有了丰富的哲学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2.2.1.1 关于战争观

毛泽东的战争观包含着战争的起源和根源、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战争的性

质、对战争的态度、战争的最终目的和消灭战争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1.战争起源和根源问题。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在出

现私有财产、分化为不同的阶级以后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由此可见,私有制是

战争的起源,因为私有制导致了阶级的出现。恩格斯说:“以前进行的战争,只

是为了对侵犯进行报复,或者是为了扩大已经感到不够的领土;现在进行的战

争,则纯粹是为了掠夺,战争成为经常的职业了。”①因此,毛泽东指出:战争

“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②。在战争根源问题上,列宁认为:“战

争无论何时何地总是由剥削者、统治者和压迫者阶级挑起的。”③毛泽东也指出,

现代战争的根源主要来源于帝国主义及其争霸。二战后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

点。

2.战争的本质和目的。列宁指出,“任何战争都是同产生它的政治制度分不

开的。某个国家即该国某个阶级在战时所推行的政治,必然是而且一定是它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5 年 6 月,第 16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71 页。

《列宁军事文集》,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1 年 10 月,第 43 页。

战前长时期内所推行的政治的继续”①,毛泽东发展了列宁的这一观点,他说:

“战争就是政治”,“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②。“但是战争有其特殊

性”③,因为“战争是流血的政治。”④而战争的目的是,当“政治发展到一定的

63
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时,用战争去“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⑤。

3.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并用正义战争去消灭非正义战争。马

克思主义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是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而无产阶级

进行战争的最终目是消灭战争。因此,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无论现在和将来都

要始终不懈地反对战争,但它一分钟也没有忘记:只有完全消灭社会划分为阶

级的现象,才可能消灭战争。”⑥毛泽东发展了列宁的这一观点,指出:“战争—

—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人类社会的发展终久要把它消灭的。但是消灭它

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用民族

革命战争反对民族反革命战争,用阶级革命战争反对阶级反革命战争。”⑦

2.2.1.2 关于战争方法论

在战争问题上,要确定正确的指导方法,首先要对战争有正确的认识。毛

泽东的战争方法论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特别是辩证法思想对战争

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结合,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它包

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毛泽东指出:“战争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

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⑧他说:“不知道战争的规律,就不知

道如何指导战争,就不能打胜仗。”⑨战争规律有一般战争规律和特殊战争规律

之分。一般战争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战争之中。如战争是阶级社会的必然现

象,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的直接军事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等。特殊

战争规律是指具体战争中存在的反映其特殊性的规律。时代、国家、民族、对

象、地域等不同特点反映在具体战争的特殊性上,为制定指导战争的特殊方法

《列宁军事文集》,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1 年 10 月,第 33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7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7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80 页。

64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79 页。

《列宁军事文集》,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1 年 10 月,第 2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7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7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71 页。

提供依据。战争的一般规律与战争的特殊规律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它们

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2.着眼特点,着眼发展。毛泽东指出;“战争情况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

争指导规律,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差别”①,毛泽东说:“我们研究在各个不

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

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②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装备

优劣差距十分悬殊。面对现代化的敌人,采用解放战争打大运动战大量歼灭敌

人的方法已不适应,需要改变为“打小歼灭战”③、积小胜为大胜的指导方针,

在使敌人损兵折将之后,迫使敌人签字认输。

3.关照全局,把握关节。全局统率局部,局部从属全局,从而构成全局与

局部之间的正确关系。战争通常是由若干个阶段、若干个战役组成。战争总体

上有全局,各个阶段各个战役本身范围内,也有全局,称战争某阶段或某战役

的全局。而关节是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环节。毛泽东对战争的全局和关

节的阐述很明确。他说:“战争的胜败的主要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

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④毛泽东在辽沈战役中,决策首战锦州的一着,

是实现“关起门来打狗”,将东北之敌锁在关外就地歼灭的关节。

4.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认识和研究战争规律的目的在于确立指导

战争的正确方法。毛泽东把合乎战争客观规律的战争指导方法称之为“战争指

导规律”⑤。战争的客观规律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自然地理诸条件,

以及作战中的敌情、我情、民情和国际环境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战

争指导规律也是需要不断变化和不断发展的。正确解决主观符合客观的问题,

65
是战胜敌人的关键,是人的因素在战争指导者身上的主要体现。

2.2.1.3 关于人民战争理论

1.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毛泽东将马克

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人民战争思想运用于中国革命的战争实践所创立的伟大理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73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73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49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7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78 页。

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而作为物质与精神统一体

的、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是战争胜负因素中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前进的动力和历史的主体。因此,人民群众作

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疑是战争的主体。据此,恩格斯提出了“人民战争”

①的概念。

2.毛泽东运用上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结合中国革命的现实,提出了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他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武

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人

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④“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

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66
。从毛泽东的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建立在唯

物史观基础上的毛泽东人民战争理论的基本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

决依靠和认真组织人民群众,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实行主

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

斗争相结合的人民战争。这其中包括武装的群众与非武装的群众相结合,军事

斗争与其他各种斗争形式相结合,即团结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和一切进步力量,

结成最广泛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开展以军事斗争为主,并与政治、

经济、外交、文化等各种斗争形式密切配合的全民的人民战争。

3.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并取

得了辉煌的胜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力量弱小,根据地也很小。但是通

过依靠人民群众,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抗日战争时期,依靠全中

国人民的支持,八路军经过八年艰苦奋斗终于战胜了日本军国主义。解放战争

时期,人民解放军在包括国统区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支持下,消灭了国民党八

百万军队。在抗美援朝和支援越南抗美救国战争中,我军分别同朝鲜人民军、

越南人民军一道,在中朝、中越人民的支持下,打败了世界头号强国美国。这

一切都证明,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2.2.1.4 关于战略战术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 3卷,第 1 版,战士出版社,1982 年 5 月,第 6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12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6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80 页。

1.积极防御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一贯主张的战略思想。毛泽东在理论和

实践的两个方面都丰富、深化了这一思想,并使之具体化和系统化。毛泽东说:

“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又叫决战防御。消极防御,又叫专守防御,又叫

67
单纯防御。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为了反

攻和进攻的防御。”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主张在战略的持久防御战中,

积极打好战役战斗的速决的进攻战,并适时转入反攻和战略进攻,并最终夺取

战争的最后胜利。

2.集中兵力消灭敌人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所着重强调的战术思想。马克

思指出:“战略的奥妙就在于集中兵力。”

毛泽东深谙这一用兵法则,他说:

“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

师。”

为了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毛泽东主张:“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

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

,“应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即集中六倍、五倍、

四倍于敌”,将敌人“各个歼灭”

3.游击战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中占有较大篇幅。马克思在《革命

的西班牙》一文中曾借德·普腊德神甫的话形容游击战:“‘把法国人弄得筋

疲力尽的不是会战,也不是小战,而是看不见的敌人的不断的小型攻击,这些

敌人遭到追击立刻在人民群众中消失,不久又以新的力量出现。寓言中被蚊子

折磨得要死的狮子,就是法国军队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极大地丰富、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的游击战思想。实践上,他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特

点总结了多种游击战的战法,比如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等;理论上,他

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并总结出红军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

68
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因此,毛泽东被外国军事评论家誉为“现

代游击战争之父”

综上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不仅为毛泽东军事思

想注入了灵魂,而且毛泽东在其建军、作战的许多方面,及至很多具体方法也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98 页。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 4卷,第 1 版,战士出版社,1982 年 10 月,第 157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37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2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98 页。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 4卷,第 1 版,战士出版社,1982 年 10 月,第 31-32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04 页。

朱超:《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人民游击战思想》,《中国民兵》1992 年第 11 期。

都受教获益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

2.2.2 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给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充足的养分

毛泽东本人在中国的土地上成长,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华文明的厚土中产

生。因此,中国历代军事思想之精华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诞生的母体。特别是春

秋战国时期孙子的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毛泽东后来回忆

说,看了一点“中国古代的兵书孙子兵法”①。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涉猎了

69
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理论和相关知识。后来,他根据革命战争的需要,批判地

吸取了有关内容,并在实践基础上升华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部分观点。实际上,

毛泽东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一直在为他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提供着充

分的养分。

2.2.2.1 关于武装斗争

毛泽东到湖南省一师读书后,认真研读了《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开篇

写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显然,孙子的

话影响了毛泽东,使他认识到武装斗争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因此,他在《〈共

产党人〉发刊词》中论述道:“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

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②。

2.2.2.2 关于武装割据

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在韶山上学时就认真阅读过《水浒传》、《三国演义》

等小说,他非常熟悉其中的典故、战例。特别是水浒的情节、情景在毛泽东心

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小说《水浒传》中,晁盖和 108 名绿林好汉汇聚梁山,

倚仗天险武装抵抗政府军的进剿和北宋政府的统治。自《水浒传》诞生以来,

水泊梁山就成为后世包括毛泽东在内的被压迫者心中向往的圣地,而这部书也

成为这些被压迫者们寻求自身解放可供参考的秘籍之一。1919 年,震惊中外的

“五四运动”爆发,可毛泽东却没有参加。据中央文献出版社于 2003 年 12 月

出版的《毛泽东传(1949-1976)》披露,此时的他正在水泊梁山考察。其实这年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24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610 页。

春天,毛泽东就离开北京来到山东。他先是登上泰山,又游览了孟子的出生地,

之后他认真考察了梁山。梁山之行在青年毛泽东的心中留下了比《水浒传》书

更深刻的印象。这对他日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搞工农武装割据,开创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启发性的作用。

2.2.2.3 关于人的作用

孙子非常重视人在战争中的作用,因而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

70
思想。何为“道”?孙子曰:“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①,意思是要让民众

与统治者的意愿一致。可见,道者,民心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是非常

受重视的,因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毛泽东也非常重视人、人心在战争中的

作用。他说人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的因素。毛泽东指出:

“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

济力是要靠人去掌握的。”②孙子还重视“将”,认为“将者,国之辅也”③,但

孙子对士兵却主张“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若驱群羊”,“莫知所之”④。

这里,孙子显然有“愚兵”的思想,这当然有他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毛泽

东超越了孙子,他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⑤因

此,“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

能进行战争。”

当然,毛泽东也很信任自己的将帅,给了他们充分的授权,必

要时甚至可以“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⑦。

孙子不仅在理论上认为:“将者,国之辅也”⑧, 而且在实践上主张“将在

外,君命有所不受。”⑨如前所述,毛泽东十分信任自己的将帅,在他指挥战争

时,当前线指挥员的决心符合中央军委总的方针意图时,毛泽东总是赋予他们

根据实际情况临机处置各种情况的权力,强调在总的方针下可以而且必须“机

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⑩。与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事必躬亲、处处牵制、每每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2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69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47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11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11 页。

71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36 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 3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 年 7 月,第 413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47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88 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 3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 年 7 月,第 413 页。

“亲临指挥”相比,毛泽东十分信任他的将领,总是注意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意

见,放手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主动精神,特别是在给前线首长的指示电文的

最后总会有“望酌情决定”的字样。例如,1947 年 2 月 3 日给陈毅等人的电报

中说:“以上各点,当作建议,究应如何办理最为妥善,请按实情决定。”①;1948

年 8 月 12 日给林彪等人的电报中说:“你们如果不同意这些指出,则望你们提

出反驳。”②;1948 年 11 月 16 日给粟裕等人的电报中说:“究应如何?望酌情机

断行之。”③;1948 年 11 月 16 日给刘伯承等人的电报中说:“经常由刘(伯承)

陈(毅)邓(小平)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④;1948 年 11 月 19 日给粟

裕等人的电报中说:“这样部署是否适当,望考虑电告。”⑤;1948 年 11 月 24 日

给刘伯承等人的电报中说:“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⑥;1948 年 12 月 8 日给杨得志等人的电报中说:“此事由你们自己临机决定。”⑦;

1948 年 12 月 11 日给林彪等人的电报中说:“你们对上述计划意见如何?这个计

划有何缺点?执行有何困难?统望考虑电告。”⑧;1948 年 12 月 19 日给林彪等

人的电报中说:“上述计划是否可行,请林罗刘电告,并请杨罗耿、杨李提出意

见。”⑨;1949 年 4 月 17 日给徐向前等人的电报中说:“你们觉得何时发起打太

原有利,即可动手打太原,不受任何约束。”⑩;1950 年 11 月 5 日给彭德怀等人

的电报中说:“同意你的部署,请你按当面情况酌量决定。”11;1950 年 12 月 21

日给彭德怀等人的电报中说:“打法完全同意你的意见”12。从以上这些史料可

以看出,毛泽东是孙子说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思想的最好实践者。

2.2.2.4 关于战争规律

孙子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13。知彼知己既是一切军事家都强调的

72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3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651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4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564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224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231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244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269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44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63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27 页。

《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第 1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1981 年 12 月,第 512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94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245 页。

作战原则,也是获取战场胜利的规律之一。毛泽东说:“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

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

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

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

此后不久他又说:“孙子的规律‘知彼

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②军事规律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都是

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无论战争情况多么具有偶然性,多么复杂,多么变

73
化多端。其背后的必然性,即规律性也是可知的。因此,孙子“知彼知己者,

百战不殆”的思想受到毛泽东的重视,并将其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

成为他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孙子在其兵法第一篇《计篇》中说要知“五事”③“以索其情”④,提出要

“多算”⑤;在第三篇《谋攻篇》中提出“上兵伐谋”⑥、“不战而屈人之兵”⑦,

要“知彼知己”⑧。那孙子凭什么知“五事”而“多算”、“上兵伐谋”、“知

彼知己”,从而“百战不殆”,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孙子在最后一篇

《用间篇》中揭开了谜底:对敌人或对敌国进行战略侦察。孙子说:“明君贤

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⑨孙子特别强调:“先知”敌情

“不可取于鬼神”⑩,亦不能靠类比推测或观天象判断,而“必取于人”11。毛

泽东深谙其道,他非常重视对敌情的获取和分析。红军时期,毛泽东就注意搜

集报刊、书籍,以备行军打仗参考之用。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

书中写到:“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

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密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

起来的思索。”12他特别将对敌情的分析上升到认识论的高度,他说,指挥员不

仅要“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查手段”13去获取敌情,而且要“将侦查得来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82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90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30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29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29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47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47 页。

74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48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126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126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126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79 页。

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

①,然后再结合己方情况“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②,并说这是一个

成熟的军事家在作出计划前的正确的认识过程③。他还特别提出,用“灵活性”

④去弥补因敌情变化所导致的计划性的不足,即敌变我变。毛泽东还从方法论的

高度提出把“互通情报”⑤作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⑥之一。同时,毛泽东也

对防止敌人“知彼”即我方情报被敌人获取,提出了“保守党的机密,慎之又

慎”⑦,目的是要“造成敌人的错觉”⑧,“使他们变成瞎子和聋子”甚至“使

他们变成疯子,用以争取自己的胜利。”⑨另外,毛泽东在建国前后还曾有过成

立亚洲共产党情报局或东方情报局的构想。

2.2.2.5 关于战略战术

无论是《孙子兵法》,还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些兵法、小说中所

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都给了毛泽东许多启示。

1.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这是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强调的一条原则。

孙武曰:“我专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

毛泽东也极为重视集中兵力的问题,他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

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⑩毛泽东的这一

战略战术法则是弱军战胜强敌的有利武器。1947 年底,毛泽东又提出了著名的

十大军事原则,其精髓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2.掌握战场主动权。孙子认为,要达到“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目的,就要

“能与敌变化而取胜”。毛泽东说,要掌握战场主动权,就要灵活机动,即“先

打弱的,后打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11,“打得赢就打,打不

赢就走”12。“亦即完全主动作战政策。”①

75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79-18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8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8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93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44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440 页。

张殿清:《特殊的较量——窃密与反窃密》,第 1版,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 年 12 月,第 157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92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92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25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4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1 页。

3.诡道与示弱。孙子曰:“兵者,诡道也。”②深谙黄老之学的孙子提出了“诡

道十二法”③,其中第一个战法就是:“能而示之不能”,此乃低调示弱之法,意

在迷惑敌人、欺骗敌人。④毛泽东对此心领神会,他在论述对敌伏击的两种方法

之一的“诱伏”时说:“以主力埋伏好,而以一小部故意示弱,诱敌至埋伏圈内,

然后袭击之。”⑤毛泽东指出:“兵不厌诈”,要“造成敌人的错觉”,并给予“出

其不意的攻击”。⑥

4.必要时应当实施战略退却。毛泽东以《水浒传》里林冲痛打洪教头和齐

鲁长勺之战为例,论证了战略退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毛泽东说:鲁庄公“采

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

76
名的战例。”⑦毛泽东接着论证道:“中国战史中合此原则而取胜的实例是非常之

多的。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

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

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⑧因此,“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

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往往被退让者打倒。”⑨毛泽东

对鲁庄公“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极感兴趣,他引用《孙子兵法》的话

说:“‘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⑩他

甚至引用他打败过的对手的话来证明“敌疲我打”方针的正确:“如同第三次‘围

剿’时蒋介石某旅参谋长所说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又如‘围剿’军西路

总司令陈铭枢所说的‘国军处处黑暗,红军处处明亮’之时,才能达到目的。”

因为“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11。民间谚语“肥的拖瘦,瘦的拖

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敌疲”时的惨状。显然,毛泽东为我军制定的战略战

术的第一块基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12和在此基础上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4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1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29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39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29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46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92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03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04 页。

77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03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0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08 页。

逐渐形成的“积极防御”①、“诱敌深入”②、的战略思想,都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军事历史对他的影响和启发相关。

从孙子到毛泽东,时空穿越了两千多年,但两位军事思想的巨人却是如此

的契合。然而,毛泽东不是简单地继承孙子的思想,其可贵之处在于毛泽东大

大超越了前人。孙子说:“兵贵胜,不贵久”

。作为军事家在军事行动中主张

速战速决,一般意义上是对的,特别是作为进攻一方。然而作为防御方,特别

是弱小的防御方,如果照抄照搬孙子的这句话必将输得更快、败得更惨。毛泽

东在抗日战争中不拘先贤“古训”而发表《论持久战》一文,提出防御、相持、

反攻的三阶段战略,最终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树立了弱国打败强

国的光辉典范。孙子之所以提出“兵贵胜,不贵久”的思想,其中一个原因是

因为举兵十万,“日费千金”

。而毛泽东领导的八路军采取“没有吃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的方式部分地解决了军

需问题。到解放战争时,更是利用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解决我军所需

物资。这又是对孙子“因粮于敌”

思想的超越。

毛泽东除了在以上五个方面从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中汲取了养分外,还从湖

湘文化和孙中山那里获得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湖湘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说前述的武装斗争、武装割据、

战争规律和战略战术是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给予毛泽东军事思想养分的若干方面

78
的话,那么湖湘文化特别是湖湘军事文化则给了作为湖南人的毛泽东更为深刻

的影响。

毛泽东在湖南度过了他一生重要的成长期和塑造期,而作为湖湘文化中的

重要分支——湖湘军事文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惟楚

有才”、“无湘不成军”都是湘人自豪的标志。湖湘军事文化历史久远。古代楚

地人才称盛,军事文化的发展十分突出。《武经七书》中的《孙子兵法》、《吴起

兵法》等兵学著作都与楚地密切相关。中国南部的统一是在楚人手中完成的,

而长期征战也养成了楚地之人刚烈顽强、不屈不挠的的性格和精神。注重经世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98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04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41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41 页。

贺绿汀:《游击队歌》,http:baike.baidu.comview157558.htm。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41 页。

致用的湖湘学派创立伊始,正值宋金交战、民族矛盾激烈的形势,因此,素有

担当精神的湘人对军事研究给予极大关注便是自然的了。湖湘文化到清代获得

了空前的发展,王船山是重要的推手。这位中国思想史上“百科全书”式的文

化大师亲身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农民战争和反清斗争,深刻体会到了军事问题的

重要性。因此,他提出,经世致用就是要致军事之用。因此,其军事思想的研

究成果颇丰,主要集中在船山史论的著作中。后世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集团

继承了他的军事思想。近代湖南军事家辈出: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

黄兴、蔡锷……他们的军事实践和军事思想丰富了湖湘文化,也在中国军事思

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在少年时期就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因此,

毛泽东及其军事思想不可避免地与湖湘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湘人尚武,

79
而这种尚武精神又进一步强化了湘人的性格,使其更显刚毅。清末民初年间的

名人杨度,在其所作的《湖南少年歌》中写道:“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

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

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这是何等的豪迈啊!19 世

纪下半叶来华考察的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也得出了类似的看法。他在考察了

中国十数省的不同民族、居民的性格特点后认为,湖南人“刚健”,其“军事精

神十分突出”,“忠实、正直强烈的自我意识加上粗犷、反抗心更是该省居民的

性格特征”②。而湘军的成功进一步带动了湘人的尚武之风。毛氏家族近代以来

就有从军习武的传统。湘军兴起后,韶山有数以百计的毛家人参加湘军,毛泽

东之父毛顺生就有从军经历。《毛氏族谱》记载:毛氏从军者中晋职者和阵亡者

达 60 人之多,其族人毛有庆、毛正明、毛恩毅等 3 人为正一品的高官。这些都

必然会对毛泽东产生较大影响。青年毛泽东对军事谋略充满浓厚兴趣,对王船

山、曾国藩等人的著作进行认真研读,在其《讲堂录》中有许多内容都与军事

问题相关,其中对中外历史上的军事家伊尹、孙武、吴起、管仲、范蠡、曹操、

诸葛亮、孙权、王船山、曾国藩、左宗棠、恺撒、拿破仑等都有逐条记载。毛

泽东在 1917 年的护法战争中率领学生用自制木枪打败了北洋军三、四千人的正

规军并将之缴械、遣散,绝不是偶然、莽撞的侥幸之举,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

杰作。这些经历对他日后建军打仗并产生军事思想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此,

杨度:《湖南少年歌》,http:baike.baidu.comview1015252.htm。

沙莲香:《中国民族性》,第 1册,第 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年 3 月,第 300 页。

湖湘文化可以看作是孕育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摇篮。而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很

多内容也都能看出扬弃后的湖湘文化的痕迹。

1.在战争主体问题上,湖湘文化中的“以民为本”思想①,对毛泽东提出“兵

民是胜利之本”②就有启发作用,毛泽东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

在于民众之中”③。王船山曾希望通过全民抗战以实现民族复兴,毛泽东提出:

“我们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或者叫全面抗战。因为只

80
有这种抗战,才是群众战争,才能达到保卫祖国的。”④而这些都是毛泽东人民

战争思想的重要命题。

2.在建军方面,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就曾借鉴过曾国藩等湘军领袖人物的建

军、治军方略。青年毛泽东在《讲堂录》中还特别记述了“曾文正八本”中的

“行军以不扰民为本”⑤等语,其后他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曾借鉴了

湘军的《行军歌》。曾国藩提出“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⑥,毛泽东把为人民服

务作为我军的惟一宗旨。当然,毛泽东的建军思想与曾国藩的封建湘军的建军、

治军方略有着本质的不同。

3.在战略战术方面,湘军经常采用的“以静制动”、“以主待客”、“攻势防

御”等战法,在毛泽东的用兵作战中也时有体现。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

中有多条原则体现了“攻瑕破坚”、“避实击虚”的思想,而且超越为积极防御

的战略。

4.在国防建设方面,王船山提出的“自强”思想给毛泽东留下深刻印象。

后来,毛泽东所倡导并坚持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使船山先生的“自

强”找到了实现的路径。

与湖湘文化相比,孙中山、国民党及其军事实践和军事思想对毛泽东及其

军事思想产生的影响,可能更为直接一些。1936 年底,毛泽东在红军大学发表

了著名演讲《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此前备课时,毛泽东看了大量参考书,

晶沙:《船山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008 年 1 月 10 日,09:58:5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d19a7010088sc.html。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0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1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387-388 页。

《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 年 11 月,第 593 页。

81
马骏:《马骏:晚清军事揭秘》,第 1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年 11 月,第 52 页。

其中位列第一的就是“看了国民党的军事材料”①。被毛泽东尊为“伟大的革命

先行者”②的孙中山的反帝反封建的“战争事业”③,同样得到了毛泽东的较高

评价。他说:孙中山进行武装起义、“创设黄埔”④,十分重视军队和武装斗争。

蒋介石信奉“有军则有权,战争解决一切”,而“在这点上,孙中山和蒋介石都

是我们的先生。”⑤因此,“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

民的兵权”,“还要争民族的兵权”⑥。毛泽东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应懂得这

个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⑦

2.2.3 国外的其他军事思想给毛泽东军事思想以借鉴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除了吸收和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

论、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之外,还从国外其他的军事思想和一些国家的军事实践

中汲取了有益的养分,以作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的参考。1964 年

6 月,毛泽东在同外国代表团谈话时回忆道:早在 1936 年,他就“看了日本、

俄国和西欧国家的一些军事著作,其中包括克劳塞维茨的军事著作,也看了一

点苏联编的军事资料”⑧。

2.2.3.1 列宁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红军的军事经验值得学习

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人民成功地进行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苏联

红军在多次同外国敌人武装干涉的斗争中,特别是在二战时的苏德战争期间积

累了许多经验。因此,毛泽东十分重视苏联时期,特别是列宁斯大林时期苏联

红军的经验。为此,毛泽东提出,我们不仅要学习苏联在建军中坚持正确的政

治方向,培养近代的军事素质,还要逐渐具备新式的技术装备。早在抗战时期,

毛泽东就提出:“中国军队应当学习苏联红军的经验”

,因为中国军队“至今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24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311 页。

82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4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4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46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46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47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241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51 页。

还保存着许多缺点,重要的是政治素质不完善,新式技术不足,近代化的军事

素养不足,尤其是政治工作之不足与缺乏正确方针,这些都是要向苏联红军学

习的。”

建国后,毛泽东又指出:“向苏联学习,这是我们建军史上的优良传

统,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工作部门,都应当如此。”

因此,“我们必须学习苏

联的先进科学和技术知识,学习苏联技术工程建设的丰富经验”

,“我们必须

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我们必须向苏联的军事科学学习,

以便迅速把我军提高到足以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取胜的水平”

,“我们必须学习

苏联军队完整的后勤工作建设”

83

。总之,“一定要将苏联的一切先进经验都学

到手,改变我军的落后状态,建设我军为现代化的军队,以利于在将来有把握

地战胜帝国主义军队的侵略”

1.参照苏联红军在军队中设立党代表、在军队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

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对起义军进行了“三湾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

,加

强了党对军队的政治领导。

以后,又在部队设立政治委员和政治部,建立军事

首长和政治首长“双主官”制度。抗战时期毛泽东总结说:“那时军队设立了

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

面目。”

2.建国后,毛泽东号召学习苏联经验,尽快改变我军现代化水平低的状况,

“以便迅速把我军提高到足以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取胜的水平”

⑨,并提出:“建设

我军为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⑩的目标。为此,上世纪 50 年

代初,我国从苏联购买了大量的陆海空军的武器装备,同时要求发展自己的兵

工厂。这些措施促进了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建设,使我军发展成为目前全世界唯

一的一只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强大军队。

3.结合苏联内战和卫国战争的实践,毛泽东认真研究了苏军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52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51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51 页。

84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37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39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106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28 页。

《毛泽东文集》,第 1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7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37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106

页。

他关注苏德战争的进程,特别研究了“斯大林格勒之战”,称其为“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转折点”

,并专门著文。斯大林十分重视战略问题,指出战略的任务

就是正确规定基本打击方向。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总的意图是将

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苏德战争时期,斯大林在运用集中兵力的原则方面又

有新的发展,即在主要突击方向建立强大的突击集团,特别注重炮兵的使用,

并通常采用两种合围机动的样式歼灭敌重兵集团。第一种样式是一翼突破,向

敌纵深发展、进攻,与另一方面军协同歼敌,或在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时将敌

85
压迫至难以逾越的天然障碍区后围歼之。第二种样式是两翼突破,然后实施向

心突击、合围歼敌。毛泽东对苏军在战争进程中其最高统帅部运用大兵团作战

的战略战术和苏联陆军多方向、宽正面、高速度、大纵深的作战方式十分注意,

并在其后的战争指导中加以借鉴、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在对解放战争第一年的

作战总结中提出:“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一部打正面,以主力打迂回”

在“十大军事原则”中,毛泽东阐述道:“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在

特殊情况下则“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以求歼敌一部、击溃其

另一部。⑤1948 年 3 月 14 日,毛泽东电告部分野战军首长,指示他们要“在宽

大机动中大量歼灭敌人”

。1948 年 6 月 3 日,他指示我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

军首长和中原局领导:要“多方调动敌人方能创造机会”

歼敌。大决战时,毛

泽东通盘考虑辽沈,特别是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淮海战役期间,毛泽东指示

我中原野战军“应迅速分割包围黄兵团”

,“大胆插入敌各军之间以利歼击”

。他还指示我军:“打强敌必须用强攻方法”,“即大分割、小分割、侦查、

近迫作业、集中兵力火力、步炮协同等”

。辽沈战役刚结束,毛泽东即指示我

东北野战军“夜行晓宿秘密入关”

,“取捷径迅速入关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之敌”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884 页。

86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230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4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89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4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3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247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4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28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4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74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80 页。

黄兵团,指黄百韬兵团,黄百韬时任国民党军第七兵团司令官。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13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17 页。

,“重点应放在隔断张宣两地之敌”

,“迅速切断天津与新河塘沽等处联系”

。在战略追击阶段,毛泽东指示四野“应采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追歼白崇禧部”

,并提出“对西南各敌均取先包围再回打方针”

。在解放战争我军举行反攻

之后,毛泽东更加注重炮兵的作用。除前面提到的打强敌要“步炮协同”,他

还有一系列的相关论述。《关于平绥线上的作战计划》中,毛泽东特别提出要

87
“补充炮弹”

;1948 年底,在太原战役的兵力配备上,毛泽东指示在平津战役

结束后,从东北野战军处“抽调一部炮兵”

;1948 年底、1949 年初,毛泽东

自豪地写到:“人民解放军组成了自己的炮兵和工兵。”“人民解放军是没有

飞机和坦克的,但是自从人民解放军形成了超过国民党军的炮兵和工兵以后,

国民党的防御体系,连同他的飞机和坦克就显得渺小了。人民解放军已经不但

能打运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人民解放军不但已经能够攻克国民党坚固

设防的城市,而且能够一次包围和歼灭成十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国民党的强大

精锐兵团。”

他指出:1949 年我党的任务之一就是“必须使各野战军进一步地

正规化,这主要地是加强炮兵和工兵”

;在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后,为“预防美

帝协同国民党向我后方袭扰”,在《预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对策和部署》中

“已令杨成武兵团及钟赤兵炮纵在秦皇岛、塘沽布防”

4.毛泽东特别强调,在向苏联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照抄照搬,一定要结合中

国国情去努力创新。毛泽东批判了教条主义的作风。他说,有些人认为“只要

研究俄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就得了,具体地说,只要照着苏联内战的指导规律和

苏联军事机关颁布的军事条令去做就得了。他们不知道,苏联的规律和条令,

包含着苏联内战和苏联红军的特殊性,如果我们一模一样地抄了来用,不允许

任何的变更,也同样是削足适履,要打败仗。”

为此,毛泽东提出了向学习苏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239 页。

88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09 页。

张宣两地,指河北张家口、宣化。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20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635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670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26 页。

平绥线,即今京包线。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54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60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74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600 页。

联的原则:“要以我为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同时要研究敌情、友情”,

“最重要的是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一定要和自己的独创相结合”

2.2.3.2 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需要借鉴

毛泽东一生认真研究他所在时代发生和进行的战争,也阅读过不少外国的

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方面的书,用他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话说就

是“看了不少外国战争的书”。“在一部叫做《世界英杰传》的书里,我也读

到了拿破仑,俄国叶卡特琳娜,彼得大帝,惠灵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

②对库图佐夫、克劳塞维茨和蒙巴顿这些外国历史上和现代著名的军事家们的思

89
想,毛泽东也都比较为熟悉。外国的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对毛泽东军事思想

的形成产生过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他的军事著作中也都有所反映。比如,在他

的军事巨著《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对拿破仑和克劳塞维茨这两位资产阶级的

军事巨人,也是早期资本主义时代在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两个领域中最具代表

性的人物的思想都有论及和阐述。

1.在人和武器的关系问题上,英国的蒙巴顿和美国的战略家们给了毛泽东

很多启示。1945 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巨大

伤亡。一时间,原子弹在世人心中也造成了巨大的恐怖,美国也以此耀武扬威。

而时任东南亚盟军最高指挥官的英国人蒙巴顿却“认为原子弹会停止远东战争

是一个最大的错误”③。据此,毛泽东批驳了“唯武器论”的错误思想,认为“相

信原子弹了不起”

的“这些同志看问题,还不如一个英国贵族。”

他批评道:

“我们这些同志比蒙巴顿还落后。”

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原子弹是美国反动

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⑦,“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

器。”⑧。但建国后,毛泽东又高度重视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积极主张研制

尖端武器。他说: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92--393 页。

斯诺:《西行漫记》,第 1版,北京三联书店,1979 年 12 月,第 11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36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34 页。

90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3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3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9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95 页。

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2.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即战争本质问题,毛泽东是从列宁的著作中知道

了克劳塞维茨的重要观点:“战争只不过是政治交往的一部分”,“战争无非

是政治交往用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他于 1937 年找来这本书认真地阅读,并

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批判地吸收了其中的一些观点,丰富发展了这些理论。

毛泽东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

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因此,“战争一

刻也离不开政治。”他接着说:“但是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政治不

即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

“因此可以说,政

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这是对战争本质的科学概括,也是

对克劳塞维茨观点的超越,对列宁思想的发展。

3.战争中的精神、意志作用,拿破仑和克劳塞维茨都十分重视,对此毛泽

东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拿破仑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

想,而思想又比武力更加重要,“从长远来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⑤因此,

他十分重视对军队的思想教育,以使军队在战斗中英勇顽强。在总结拿破仑战

91
争经验的基础上,克劳塞维茨更加重视精神要素,认为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

要的问题之一,并将其列为五大要素之首。他说:“精神要素贯穿在整个战争领

域”⑥。这其中,主要的精神要素包括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和军队的民族精

神,另外还包括政府的智慧、民心等等。毛泽东极为重视通过军队的思想建设、

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去发挥革命军人的精神、意志作用。他坚持共

产党对革命军队的绝对领导,提出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强调

“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⑦,以铁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塑造了一支战无

不胜的人民军队。

4.在战略战术方面,毛泽东也从西方军事家们那里得到借鉴。克劳塞维茨

在《战争论》中提出“敌人的军队必须消灭”是“战争中的目的”

“打垮敌人”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65 页。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 3卷,第 2版,解放军出版社,2005 年 3 月,第 94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7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80 页。

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下卷,第 1版,商务印书馆,1978 年 10 月,第 174 页。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 1卷,第 2版,解放军出版社,2005 年 3 月,第 177 页。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4 册,第 1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年 3 月,第 207 页。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 1卷,第 2版,解放军出版社,2005 年 3 月,第 30 页。

是“战争目标”

92
,但毛泽东把这一问题从“战争目标”即战争目的,提高到战

争本质的高度去认识。他说:“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

的本质,就是一切行动的根据,从技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止,都是贯彻这个

本质的。”

毛泽东对拿破仑有认真的研究,对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略战

术非常看重。他说:“外国如拿破仑的多数战役,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内战,都

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

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

转成了主动。”

虽然拿破仑一生征服过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但 1812 年远征

俄国却遭到惨败。俄国的库图佐夫实行战略退却,用 20 万军队战胜了拿破仑的

50 万大军。拿破仑在得到莫斯科这座空城之后,却“陷于饥寒困苦、后路被切

断、四面被包围的绝境,最后不得不从莫斯科撤退。这时,俄军乘机大举反攻,

拿破仑军仅剩二万余人逃离俄国国境。”

对此,毛泽东分析道:“拿破仑的政

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

而俄国库图佐

夫实行战略退却取胜的成功战例给毛泽东的印象非常深刻。中国革命战争是长

期在敌强我弱的背景下进行的,如何诱敌深入地以少胜多、以劣胜优、以弱胜

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研究的重点,并逐步形成了积极防御的战略

思想。毛泽东说:“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又叫决战防御。”“只有积极防御

才是真防御,才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⑥

2.2.3.3 弱国战胜强国的战争实践及其规律应该认真研讨

1936 年,意大利发动战争侵略东非的阿比西尼亚,即今天的埃塞俄比亚。

毛泽东通过研究分析这场战争并结合中国国情,至少从两个方面得出了正确的

结论,从而指导了中国的革命战争。

93
1.阿比西尼亚一度被侵略军占领,但这不能证明“亡国论”的正确;相反,

只要能坚持持久抗战就一定能取得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最后胜利。“亡国论”者

们鼓吹:“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如果抗战,必会作阿比西尼亚”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 3卷,第 2版,解放军出版社,2005 年 3 月,第 928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83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9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18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888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98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41 页。

毛泽东从国力、国家的先进程度、国际援助、主观指导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阿比

西尼亚灭亡的原因,而这些因素恰恰是中国在抗战中的优势:中国是一个大国,

在进步性方面中国有共产党、八路军,能得道多助,有先进政党共产党的正确

领导。这就是中国不会灭亡而且能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据。但毛泽东又指出:

“然而阿比西尼亚还有相当广大的游击战争存在,如能坚持下去,是可以在未

来的世界变动中据以恢复其祖国的。”

①1941 年阿比西尼亚人民经过持久不断的

反抗,终于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1945 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持久抗战也取

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这些都证明了毛泽东预见的正确。

2.“阿比西尼亚的打硬仗,也得到了丧失土地的结果”②,因此,毛泽东主

张实施必要的战略退却、诱敌深入,从而达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目的。他

94
针对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者、反“游击主义“者们所主张的“御敌于国门之

外”、“先发制人”、“不丧失寸土”、“六路分兵”等错误方针指出:“关

于丧失土地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

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

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

“不愿意丧失一部分土地,结果丧失

了全部土地。”

比如阿比西尼亚。因此,毛泽东主张,只有实施必要的战略退

却,才能诱敌深入从而达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目的,才能取得中国革命战

争的胜利。而所谓诱敌深入,就是实行战略退却,主动丧失土地即是积极的战

略退却。

3.阿比西尼亚的战争经历和启示,可以借鉴。“亡国论”是不对的,这是

右的观点。右的特点是夸大敌人的优势,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夸大自己的劣势,

看不到敌人的劣势。“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张也是不对的,这是“左”的观

点。“左”的特点是夸大自己的优势,看不到敌人的优势;夸大敌人的劣势,

看不到自己的劣势。因此,我们在进行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国防斗争的过程

中,既要反对右的观点、右的倾向,也要反对“左”的观点、“左”的倾向。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53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12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1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12 页。

第三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2.3.1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和形成

2.3.1.1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阶段是在大革命时期

95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阶段是在大革命时期,时间为 1924 年至 1927 年党

的“八.七会议”以前。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党的一大上通过的党纲中,

原则上提出了用革命手段推翻旧政权的历史任务。1924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

大批共产党员进入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学习和工作,在军队中创造了政治

工作和党代表制度,并逐步掌握了部分军队和民众武装,先后参加了广东战争

和北伐战争,开始懂得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在此期间,毛泽东在广州主持第

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就向学员们指出,搞革命就是刀对刀、枪对枪,要推翻

地主武装团防局,必须建立农民自己的武装,刀把子不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就

会出乱子。他还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农民

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性,提出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推翻封建统治,

建立农民政权。

在中国革命历史发生转折的紧要关头,毛泽东于 1927 年 7 月 4 日在中共中

央常委扩大会议上,针对党内一些同志的右倾主张,提出“上山”,“上山可造

成军事势力的基础”①。同年 8 月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今后要

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②。这些都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

产生奠定了基础。

2.3.1.2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时间为 1927 年党的

“八·七会议”开始至 1937 年“七·七抗战”开始前。1927 年 8 月 1 日,我党

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根据“八·七会议”

的精神,我党在全国各地都领导了规模不等的武装起义。9 月,毛泽东领导了湘

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在起义遭受挫折时,毛泽东毅然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

陈继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新论》,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 年 12 月,第 3 页。

《毛泽东文集》,第 1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7 页。

率领余部向反动派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在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农

民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成功地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

年 4 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

壮大了革命力量。这期间,毛泽东总结“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先后写出《中

96
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在实践中找到了以农村为根据地,建立工

农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毛泽东以农

村根据地为依托,把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发动广大农民开展广泛的

人民战争,并提出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从此,毛泽东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

思想开始产生。在粉碎国民党“围剿”的过程中,他总结出了诱敌深入的方针

和游击战术,随后又将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敌进我退,敌驻

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①为核心的红军作战的战略战术,从而奠定了我军

战略战术的第一块基石。

2.3.1.3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的标志

应该说经过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斗争,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已经有了

一个基本的体系。到 1936 年底,他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著作,

阐明了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根本观点和研究指导战争的基本方法,深刻分析了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问题,确立

了积极防御的基本原则。这部著作可以看作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的标志。

2.3.2 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与成熟

2.3.2.1 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时间为 1937 年“七·七

抗战”开始至 1945 年日寇投降。1935 年 12 月,党的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策略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1936 年 12 月,毛泽东发表了《中

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著作。随后他又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等包

含丰富的军事内容的重要哲学著作,以军事辩证法观点系统回答了中国革命战

争的战略和策略问题。1938 年,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04 页。

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军事名著中,阐明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

整套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原则的理论。他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出“抗

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①,并要求我军实行“基本的是游击战,

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②的方针。1944 年,毛泽东主持写成了《关于军

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对我党我军的政治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进一步阐

97
明了我军政治工作的性质、方向、任务和方法。1945 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作

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了人

民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毛泽东在七大的《论联合政府》报告,全面阐

述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宗旨和人民战争的基本内容。这一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

的全面展现还体现在毛泽东其他著作中。如毛泽东的《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

话》、《论新阶段》,等。从此,毛泽东军事思想所阐明的内容,包括了毛泽东战

争观和战争方法论、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形成了一

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2.3.2.2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全面成熟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全面成熟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时间为 1945 年日寇投降开

始至 1949 年新中国建立。在指导战争问题上,毛泽东相继发表了《抗日战争胜

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歼灭敌人》、《大举出击,经略中原》、《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评西北大捷兼

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关于淮海战役的作

战方针》、《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将革命进行到底》、《向全国进军的部

署》、《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追歼逃敌》等大量文章和电文,不仅使战略防

御和运动战理论有了发展,而且还创立了战略反攻、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

略追击等系统理论。战争初期,形势十分严峻。面对敌强我弱的不利局面,毛

泽东及时指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提出了“一

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③的著名论断。毛泽东断言,用我们的“小米加步枪”必

将战胜蒋介石的“飞机加大炮”④。毛泽东号召全党对敌人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1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0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9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95 页。

98
争,即“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①当

蒋介石向我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指出“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一般是运

动战。因此,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放弃,不再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

否则就不能取得最后胜利”。②1946 年 9 月 16 日,毛泽东又要求我军“应以集中

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而在蒋军武器加强的条件下,

我军必须特别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③。经过一年的解

放战争,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陷入了严重危机。毛泽东

审时度势,紧紧抓住战局发展的有利形势,于 1947 年 6 月 30 日,指挥我三路

大军挺进中原,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把主力打到外线去,把战争引向国统区,

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将中国革命推向新的高潮。1947 年 12 月,

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全面总结和概括了我军打歼灭战的特点

和规律。从 1948 年 9 月的辽沈战役开始,我军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大决战,

之后又对敌军实施了战略追击。为防止敌军逃往海外和国外,毛泽东又创造性

地实行了远距离的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追击,迅速将国民党军队消灭于大陆。

在建军方面,为适应战略进攻的需要,毛泽东提出了加强炮兵、工程兵、装甲

兵等技术兵种的建设,指明了军队现代化、正规化的方向。通过全军范围的新

式整军运动,进一步激发了军队的战斗意志,增强了组织纪律性,发展了军队

内部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民主。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以其雄才大略和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统帅千军万

马,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2.3.2.3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20 世纪 40 年代初,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开始被学者用“毛泽东的军事路线”

或“毛泽东的军事科学”提及。及至 1946 年 12 月 24 日,在中央军委《关于练

兵和训练干部的指示》的指示中“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2.3.3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新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新发展,是在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2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87 页。

99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99 页。

时期。时间为 1949 年新中国建立至 1976 年毛泽东逝世,这段时间也可延续至

1979 年底。在夺取全国政权后,毛泽东又为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3.3.1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实践中更加丰富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挫败现代化敌人的反侵略战争。毛泽东先后发表了

《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对美英军目前应实行

战术的小包围、打小歼灭战》、《祝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重大胜利》、《抗美援朝

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等著作和电文,提出并阐述了现代条件下进行反侵

略战争和建军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在这场战争中,我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了武装

到牙齿的敌军,初步取得了现代条件下作战的新经验。毛泽东根据这场战争的

新特点,提出和解决了现代条件下进行国际主义行动的局部战争的方针、政策

和作战原则。如志愿军出国作战的政策纪律;军事打击与政治斗争紧密配合;

利用初战的突然性,夺取先机之利;对战斗力较强的美军实行战术的小包围和

打小歼灭战;讲究打坦克、反空袭、反空降、反登陆作战的方法;以“零敲牛

皮糖”①的原则,不断歼灭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依托坑道工事进行坚守防御;

以战术、战役的反击,大量歼灭敌人;重视兵力、火力对比和军队的伪装隐蔽;

建立强大的后勤保障等等。

2.3.3.2 毛泽东为新中国提出了积极防御、建设“三化”国防军的历史任务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

以抵御外敌入侵的历史任务,并确立了向国防科技尖端发展的战略,使我军进

入了建军的高级阶段。1949 月 21 日,毛泽东指出:“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

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②。在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问题

上,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

和设备。要在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国

防工业体系,发展现代化的技术装备,独立自主地建设强大的国防。他还特别

强调要研制尖端武器,要研制“两弹一星”,要提高国防实力。否则“落后就要

挨打”,就要被“开除球籍”。因此,毛泽东说:我们“要有原子弹”。③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492

10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6页。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271 页。

在加强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同时,毛泽东领导并制定了积极防御的

战略方针,指出决不能让敌人长驱直入,并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①

和“大办民兵师”②等全民皆兵的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同时,他还强调后备力

量建设;强调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强调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和建立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平战结合,

加强三线建设,做好长期反侵略战争的准备等等。

2.3.3.3 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我军行动指南

建国后至 1976 年 9 月毛泽东逝世,毛泽东军事思想都被作为我军建军作战、

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毛泽东逝世后至今,毛泽东军事思想也仍然

被当做我军建军作战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2.3.4 新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新时期是指毛泽东逝世以后,时间为 1979 年至今。继毛泽东军事思想之后,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成果又出现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

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等三种理论形

态。它们既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时代精神在军事领域的反映。

2.3.4.1 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之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曾经说过:“毛泽东思想,就是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这

个思想,从历史上证明了是好的。中国的革命,不是由别的思想引导到胜利的,

而是由毛泽东思想引导到胜利的。革命胜利以后,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下,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获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并且继续胜利地前进着。”

因此,“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

一条。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101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83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81 页。

《邓小平文选》,第 2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 10 月,第 298 页。

《邓小平文选》,第 2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 10 月,第 291 页。

期,关于军队建设及有关军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

和发展的产物,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中国军队和国防建设

实践的科学总结。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

战略性转变;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军队要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和安

全的历史责任;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

的革命军队;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军队建设的中心问题是解决现

代化的问题;提高军队建设的正规化水平;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坚

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军队和国防建设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事业。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具有

鲜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设实践经验

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3.4.2 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之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

实践中的一系列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

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

起来,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了根。毛泽东思想是完整的科学思

想体系。……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

柱,永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

102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指江泽民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对新时期我

军建设、国防建设与军事战略等基本问题所提出和建立的的科学理论体系,是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形势下对毛泽东军事思

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围绕解决“打得赢、

不变质”

两个历史性课题而创立的军事指导理论,是根据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新任务创立的新时期我军建军学说。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是:着眼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

《江泽民文选》,第 1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 344-345 页。

《打得赢与不变质》,《人民日报》, 2000 年 3 月 16 日,第 9版。

大局建设强大的国防和军队;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党对军

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

的首位;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建设全局;按照“五句话”的总要求

全面加强军队建设;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强军队质量建设;抓紧做好军事斗

争准备;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坚持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培养和造就

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

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又一成果,是新形势下

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2.3.4.3 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之三——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新一代领导人,胡锦涛指出:“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

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

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

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

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

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①

103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是: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

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大力弘

扬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发展先进军事

文化;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依靠科技进

步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在全军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的热潮;加强武器装

备自主创新,深化后勤改革;坚持从严治军、依法治军,提高部队科学管理水

平;把推动部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

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兵的统一。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是胡锦涛在新世纪新阶段用科学发展

观统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建设指导理论,是在新世纪

新阶段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

设思想的坚持、继承、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 1 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 2 月,第 641 页。

是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实

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总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和论述,都是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都与毛泽东军事思想一脉相承,都是毛泽东

军事思想在当代的体现。

第四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鲜明特色

2.4.1 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实事求是精神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两大精髓

2.4.1.1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全部落脚点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

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人民服务、解放全人类,这其实也

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在。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

“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

唯一的宗旨。”①毛泽东提出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这个宗旨,是我军建军原

则的核心,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本质特征,更是我军具有战无不胜攻

无不克力量的源泉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我军的唯一宗旨,也是我

军的传统优势所在,更是毛泽东留给我军战胜对手的强大思想武器。

104
2.我军只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就将无往而不胜

无论是什么时代,无论武器装备的发展如何现代化,只要我军坚持这一宗

旨,我军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的支持,从而战胜对手。这是因为,“在这个宗旨下

面,这个军队有一个很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团结。在内部——官兵之间,上下级

之间,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之间;在外部——军民之间,军政之间,

我友之间,都是团结一致的。一切妨害团结的现象,都在必须克服之列”;“在

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有一个正确的争取敌军官兵和处理俘虏的政策。对于

敌方投诚的、反正的、或在放下武器后愿意参加反对共同敌人的人,一概表示

欢迎,并给予适当的教育。对于一切俘虏,不许杀害、虐待和侮辱”;“在这个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9 页。

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形成了为人民战争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它善于按

照变化着的具体条件从事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也善于作运动战”;“在这个宗

旨下面,这个军队形成了为人民战争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政治工作,其任务是为

团结我军,团结友军,团结人民,瓦解敌军和保证战斗胜利而斗争”①。总之,

在这个宗旨下面,所有参加个军队的人都“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

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

3.我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

毛泽东关于我军宗旨思想的阐述恰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

阐述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

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自觉的独立的运动。”

的理论

相契合,或者说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新中国的国防建设的实践中践

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伟大思想。

2.4.1.2 富于哲学色彩的实事求是精神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活的灵魂

1.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没有民族独立、没有民主制度,帝国主义和中

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方面,

105
中国绝大多数的人口是农民;另一方面,农村又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的

薄弱环节。针对这种特殊的国情,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

理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没有照抄马列主义的“本本”,没有照搬俄国“十月

革命”在城市举行武装起义的经验,而是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崭新的以农村包围

城市的革命道路,并解决了与此相关的建设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等一系列

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

理论的简单阐释,也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中国的照抄照搬,而是将马

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中国化的马克

思主义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理论,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具有

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同时,毛泽东军事思想这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9 --104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9 页。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 1卷,第 1 版,战士出版社,1981 年 7 月,第 1页。

一普遍真理在指导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

过程中,也特别强调要实事求是,要结合各国的具体国情和战争实际,切不可

照抄照搬。

2.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几十年中国革命战争经验的总结,是正确解决客观

实际与主观指导之间的矛盾所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毛泽东指导战争并取得胜

利的奥妙所在。长期以来,我们之所以能以劣势装备战胜各种强大的敌人,其

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使战争朝着有利于我而

不利于敌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不仅毛泽东本人在

指导战争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他还反复告诫他的将领们要“按实情

决定”①战场指挥。朱德曾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根本点——实事求是,做出过生

动的阐述:“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

仗。”②建国后,毛泽东曾自己提出:“十大军事原则也要根据今后战争的实际情

况,加以补充和发展,有的可能要修正”③。可见,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精神

106
就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

3.要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要注重发挥人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

人的主观能动性。毛泽东以齐鲁之战为例说:“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

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

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的战例。”④这个战例充

分说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因此,毛泽东多次说过,世间万物人是最可

宝贵的。在人和武器的关系中,他在肯定武器具有重要作用的同时,始终强调

人是起决定作用的,人的因素第一。

2.4.1.3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生命力就在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1.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两大精髓反映了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本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决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了谁”的问题,实事

求是的精神解决了“怎么为”的问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映出毛泽东军事思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3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651 页。

《朱德文选》,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83 年 8 月,第 168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7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03 页。

想鲜明的党性原则和阶级性,实事求是的精神反映出毛泽东军事思想厚重的理

性原则和实践性;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属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范畴,实事求是的

精神属于认识论、方法论的范畴。

2.共产党人拥护正义战争,参加正义战争,正确指导正义战争的目的是为

人民赢得战争,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仅是我党我军的唯

一宗旨,而且是共产党人参加战争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全部落脚点。而正确指

导战争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事的原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活

的灵魂,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而且是无产阶级在战争指导问题上的本质要求。

这两大精髓的有机结合,使得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的特质更为突

107
显。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使得其本身就具有的生命力更加旺

盛。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人,及其思想,只要它(他)是为了大多数人

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一定是有生命力的,就一定能够永葆青春;一个阶级,

一个政党,一个人,及其思想,只要它(他)是实事求是的,就一定是先进的,

因而同样具有生命力,也一定能够永葆青春。

2.4.2 以原创性的军事辩证法为指导的伟大的战争实践

2.4.2.1 军事辩证法思想的伟大创造表明毛泽东已然身处军事领域的自由王国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地阐明了军事

领域中的辩证规律。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精准纯熟地运用于军事实践中,善于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去分析战争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由他首次提出的军

事辩证法思想,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规律,从哲学高度回答和解

决了战争的战略指导与策略运用,以及战役战术和军队指挥等重要问题,形成

了具有哲学特色的军事思想。毛泽东关于战争与国防问题的大量文稿和电报,

其中有的不仅是重要的军事名著,而且还是重要的哲学经典。

毛泽东创造了军事辩证法及其思想,并将其精熟地运用于战争实践,这表

明毛泽东已经从军事领域的必然王国进入到了军事领域的自由王国。这就使得

毛泽东及其军事思想具备了创造战争奇迹和超越前人军事伟业的条件,必将在

中国的大地上和人类历史中上演一幕幕的军事活剧、战争大剧。

2.4.2.2 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创造了超越前人的军事伟业和战争奇迹

毛泽东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是历史上的军事家们少有的。毛泽东在领导中

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实践中,历尽艰辛、力克万难。他率领的军队由小到

大、由弱到强,最后夺取了全国政权;他领导了多次战争和战事:土地革命战

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苏边境自

卫反击战、中越西沙自卫反击战;他同国内外的各种对手打过交道:国民党反

动派、地方军阀、土匪、日本军国主义者、世界头号强国美帝国主义的军队、

印度军队、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帝国苏联的军队、南越军队和“联合国”十六

国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集政治领袖、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于一身……

毛泽东在作战指导方面的丰富多彩是历史上的军事思想家们罕见的。毛泽

东统帅我军半个多世纪,指挥过的大战不计其数。从四渡赤水到解放战争的战

108
略决战,无不使人感到毛泽东的著名诗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①其实就是

他本人一生的真实写照。古人云:“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意即河为险阻,

军旅过之凶多吉少。然而,毛泽东当年率军四渡赤水河,每过一次竟胜一次,

被誉为“用兵如神”②。而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更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陕

北三战三捷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进攻,到三军挺进中原的战略反攻;从三

大战役的战略决战,到攻城拔地、无坚不摧的战略追击,毛泽东导演了人类战

争史上的一场场壮观活剧。

毛泽东对战争实践的理论升华是历史上的军事统帅们望尘莫及的。毛泽东

十分注重总结战争实践并上升为经验和理论。比如,我军战略战术的第一块基

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③的“十六字诀”就是毛泽东

在井冈山领导工农革命军创建我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创造出

来的。又如前所述,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仅攻城作战的方式,就根据我军指战

员的军事实践总结了十来种,这充分显出毛泽东作为军事统帅的英明、军事实

践的丰富及其理论来源素材的丰厚。

毛泽东所创造的军事伟业和战争奇迹无不与其独创的军事辩证法有关:辩

证法思想是贯穿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之中的灵魂。以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为

例,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的关系,战略上藐视敌人与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关系,

集中优势兵力与各个歼灭敌人的关系,慎重初战与执行有力决战的关系,准备

《毛主席诗词》,第 1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年 12 月,第 22 页。

姚有志等:《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第 1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年 08 月,第 36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04 页。

与把握的关系,计划性与灵活性的关系,等等。此外,毛泽东还运用辩证法对

其他涉及军事的若干范畴,诸如军事与政治、军事与经济、战争一般规律与战

争特殊规律、客观实际与主观指导、全局与局部、进攻与防御、内线与外线、

持久与速决、主动与被动、优势与劣势、集中与分散、技术与战术、运动战与

阵地战、正规战与游击战,等等,毛泽东将上述这些诸多对立统一的军事元素

都作了生动、辩证地论述和分析,并在战争实践中自如运用,焉有不胜之理。

109
2.4.2.3 伟大的战争实践又产生了卓越的军事理论

犹如一个高手又进入佳境,这种好上加好、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实则

是步入良性循环、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的状态。如前所述,毛泽东就是

这样一个身处军事领域自由王国的高手。他原创了军事辩证法思想,并以这种

先进、科学的思维方式创造了超越前人的军事伟业和战争奇迹,而他所参加和

领导的伟大的战争实践又产生了卓越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长达

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毛泽东从战争实践中总结经验,升华理论,并使毛泽东

军事思想成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制胜科学,成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

人民获得解放的思想武器。

2.4.3 对古今中外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巨大创造

2.4.3.1 毛泽东注重借鉴,却不教条迷信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实践活动及其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的过程

中,十分注重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和外国军事理论中的精华,以达到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之目的。其方法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与

时俱进。但决不搞东施效颦,决不搞教条,决不照抄照搬,决不本本主义,决

不拘泥于古人,决不迷信权威。这一点,无论是在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

还是在作战指导上都是如此。毛泽东说:“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

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查,一味盲目

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不对的。”他进一步

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①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1—112 页。

2.4.3.2 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在毛泽东的军事著作中,不仅大量引用了中国古代的战例,而且对中国古

代军事思想作了深刻地阐述,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其锐气,击其惰

归”、“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等观点用于中国革命战

争的实践。此外,毛泽东在其军事著作中,还谈到了克劳塞维茨的一些观点,

以及 16 世纪拉丁语系国家占领南美、一战、二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内

战等十余个战例,涉及近 20 个国家的战事和战况。这些中外的军事理论和战争

110
史,对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关于战争和政治的辩证关系、积极防御与持久作战的

方针、避免不利条件下的战略决战、争取主动等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理论的形

成和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借鉴作用。比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谈

到:“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他接着论证

到:“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国如晋楚城濮之战,楚汉成皋之战,

韩信破赵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

秦晋淝水之战等等,外国如拿破仑的多数战役,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内战,多数

以少击多,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①

2.4.3.3 毛泽东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

谈到毛泽东对前人军事思想的发展和创造有很多实例,例如,毛泽东将中

国古代孙子提出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②、“以镒称铢”③的集中兵力的思想,

发展为战略上的防御与战役战斗上的进攻相结合、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

歼灭敌人的系统的歼灭战理论。如前所述,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是古今中外

的军事家们都强调的一条原则。但毛泽东领导的我军在初期是弱小的,无论从

数量和武器装备的质量都是如此。解放战争之初,敌我兵力对比为 3.4:1,没

有“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的兵力。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孙子的思想,提出

在全局劣势的情况下,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思想,并由一

个一个局部优势的积累最终达成全局的优势。为集中优势兵力,孙武强调“我

专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毛泽东说

“分兵动员群众,集中对付敌人”

在此,毛泽东对孙子“专分”思想的超越在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91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47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58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983 页。

111
于引入了有“动员群众”内容的人民战争思想,这其中也包含有人民军队职能

的“工作队”、“战斗队”等建军思想。又比如,他根据当时担任东南亚盟军

最高指挥官、英国人蒙巴顿勋爵“认为原子弹会停止远东战争是一个最大的错

误”①的谈话,提出了“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②,“决定

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③的思想;而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军事思想更是做出了创造性的发展,树立了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发展的新

的里程碑。最突出的是,前面提到的毛泽东对待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城市

武装起义的态度。他依据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道路这个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探索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获

得解放的道路,即走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另外,毛泽东在把半无

产阶级的农民改造成为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的过程中,依据列宁关于加强

无产阶级政党对军队的领导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党指挥枪”④的原则,并

落实到“支部建在连上”⑤的可操作层面。

2.4.4 鲜明的个性品格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气派

毛泽东军事思想虽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

结合的产物,但它具有中华民族的伟大气派,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毛泽东军事思想虽然是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

人民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

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和统一术语,但它也是全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因

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融入中国并中国化、形成

毛泽东军事思想,以及其后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又深深地打上了毛泽东本人鲜明

的个人印记。

2.4.4.1 中华气派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深厚底蕴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36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94 页。

112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9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 547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65 页。

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

命实践相联系的。”而“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

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

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

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

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①毛

泽东在这里所说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就是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

中华气派。而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具有中华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

1.中华气派、中国特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即毛泽东军事思

想在特征上是民族的。因为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

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相融合,

与中国丰富而深邃的兵学艺术相包含,与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相贯通。因此,

毛泽东军事思想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表现出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2.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都愿意用自己熟悉

的语言和风格反映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使人们喜闻乐见,并易于理解、便于掌

握。比如,《孙子兵法》中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因粮于敌”、“知彼知

己者,百战不殆”、“后人发,先人至”、“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吴子》中的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司马法》中的“以战止战”、“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等等,都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们对相关问题的经典表述。

3.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其中史书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历代兵书占有重

要位置,如《战国策》、《孙子兵法》、《武经七书》等。他对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的战史,对孙武、孙膑、诸葛亮等中国古代著名兵家的用兵之策

十分精通。而“诱敌深入”,“出奇制胜”,特别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113
等就是毛泽东从中国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的、用民族语言

表述的他对军事问题的精辟见解。

2.4.4.2 浩然之气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显著特征

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强渡乌江”等战役都能看到古代兵家“攻

其无备,出其不意”、“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战法的痕迹,而解放战争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月,第 53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04 页。

中“三军挺进中原”、抗美援朝第二战役等经典战事,又能看到春秋战国时期

“围魏救赵”、“马陵之战”的历史背影。当然,这些现代版的“军事春秋”

又都深深打上了毛氏印记,即毛泽东独特的个性品格。

1.毛泽东的一生天不怕、地不怕,也下怕鬼。他经历过许多斗争和风浪,

总是以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去迎接风浪和挑战。1915 年 9 月,毛泽东向长沙

各校发出征友启事,提出要结交能刻苦耐劳、意志坚定、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

有志青年。在湖南一师学习期间,他自觉锻炼体魄、进行冷水浴。1917 年,他

在《奋斗自勉》中写下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

奋斗,其乐无穷!”

的豪言壮语。1972 年 2 月 20 日晚,毛泽东曾休克,经抢救

才苏醒过来。可第二天,当尼克松走进书房,毛泽东却推开工作人员的搀扶和

尼克松握手,而且谈笑风生、睿智四溢。这些都反映了他的坚强意志、性格特

点和伟人风范。

2.毛泽东曾说:“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

次。”

“虎气”是指他的原则性以及坚持原则的斗争精神,“猴气”是指执行

原则时的灵活性。毛泽东的性格意志如钢,性格坚强,但又柔情似水,情感丰

富。他的这番自喻是十分确切的。毛泽东那种永不妥协的挑战精神,不拘陈规

的思维方式,使他的“虎气”与“猴气”的性格气质,在军事问题上发挥到了

114
极致。

3.毛泽东的性格气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从民族文化的源头上

汲取了有益于民族解放的真谛,找到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的道路,

获得了无穷的军事智慧。我们从他的“虎气”中可以看出法家“大一统”的威

武庄严、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从他的“猴气”中可以感悟道家“崇

以自然,无可而无不可”的灵活多变、墨家“兼爱,非攻”的道德力量;而从

他的用兵中更可看出兵家“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大气,此为其“虎气”和“猴

气”的结合和体现。1927 年,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四·一二”大屠杀,毛泽

东毫不畏惧,毅然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

共产国际和党内左倾机会主义的高压,他毅然抛弃教条主义而独立探索中国革

命之路。这两个“毅然”可谓毛氏“虎气”的充分体现。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小

毛泽东:《奋斗自勉》,http:www.junzhuan.comthread-1495328-1-1.html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12 册,第 1版,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72 页。

败后,毛泽东没有再按原计划“死磕”长沙,而是挥师“上山”,日后竟然成

功地探索、开辟出了一条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之路——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他在作战指导上坚持“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你打你的,

我打我的(各打个的)”①,“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②的“灵活机动”的用

兵原则,竟然以小博大、以弱胜强。这两个“竟然”可谓毛氏“猴气”的充分

体现。正是毛泽东“虎气”与“猴气”的完美结合,才使得中国革命和中国革

命战争在宏观上找到了成功之路,在微观上找到了具体方法。

4.毛泽东的性格气质,也与家族背景和个人经历有着密切联系。首先,毛

氏家族的尚武传统和尚武精神对毛泽东刚毅血性的“虎气”性格的形成是不言

而喻的。其次,毛泽东一生的奋斗经历,其身处的风云变幻、出生入死的环境,

又导致了他灵活多变的“猴气”性格。因而,饱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毛泽东,

其“虎气”与“猴气”的性格气质,遂成了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5.毛泽东的“浩然之气”在其军事生涯中更是反映的淋漓尽致,又充分体

现了中华气派。

(1)在战争观问题上,毛泽东用儒家“春秋无义战”的思想中揭示了帝国

115
主义战争的非正义性,从法家“以战止战”的思想出发阐述了“用革命战争消

灭反革命战争”的理论,同时批判了宋襄公愚蠢的仁义和项羽的沽名钓誉。

(2)在战争认识论问题上,毛泽东肯定了孙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

朴素唯物论思想,提出战争虽然神秘,但可知,从而批判了战争认识论问题上

的不可知论。

(3)在战争方法论问题上,毛泽东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中国古代兵

家朴素唯物论的结合中创立了军事领域的方法论,即军事辩证法,也包括军事

领域的认识论。他还从儒家“礼尚往来”的思想中启发出“人不犯我,我不犯

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③的后发制人的自卫原则。

(4)在人民战争问题上,毛泽东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战争思想和《三略》

中的“庶民者,国之本”④、“制胜破敌者,众也”⑤、“以弱胜强者,民也”⑥的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4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3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90 页。

《〈武经七书〉鉴赏》编委会:《〈武经七书〉鉴赏》,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 年 1 月,第 491 页。

《〈武经七书〉鉴赏》编委会:《〈武经七书〉鉴赏》,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 年 1 月,第 491 页。

《〈武经七书〉鉴赏》编委会:《〈武经七书〉鉴赏》,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 年 1 月,第 493 页。

民本思想,系统地发展了人民战争理论,特别是将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

(5)在根据地问题上,毛泽东吸取黄巢、李自成的教训,批判流寇主义,

注重根据地建设;从老子“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思想中在找到了“歼敌”与

“保地”的关系。

(6)在战略战术问题上,毛泽东从孙子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中找到

了“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袭击”的基本原则“迅速而突然的动作”①;从孙

子“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论述中启发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②的灵感;

116
将孙子“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的思想发展为“集中优势兵力,放

手作战,各个歼灭当面之敌”的战术③;从《水浒传》中林冲痛打洪教头的例子

说明弱军“诱敌深入”方针的正确;从“一鼓作气”的典故中得到了“敌疲我

打”的启示,进而奠定了我军战略战术的第一块基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④。

2.4.4.3 毛泽东独特的个性品格使毛泽东军事思想魅力无穷韵味无限

由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孕育出的毛泽东独特的个性品格,还突出地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他具有坚定的党性原则,为我军制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

2.他崇尚求实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去研究军事问题。

3.他勇于实践、善于学习、勤于思考、长于思辨,把使用看作是最重要的

学习,把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看作是最主要的方法。

4.他的理论朴实无华,其所有的军事理论都是来源于实践并为了解决军事

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5.他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既有无畏的军事胆略又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6.他深信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把克服军事斗争困难的立足点始终放在依

靠群众的基础上。

7.他把自己个人的非凡创造同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相结合,特别尊重群众

的首创精神并注意总结人民群众和部队指战员们的实践经验。

8.他从不认为自己可以穷尽真理,也反对各种迷信,因而永远充满了创造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38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30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3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93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04 页。

精神并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不断拓展。

……

117
毛泽东的这些优秀的个性品质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带来了特有的韵味,也成

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活的灵魂,从而使得毛泽东军事思想所具有的真理力量

和历史活力成为了革命人民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制胜科学,成为人民军队建

军、作战的行动指南,成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赢得解放的有力武器。

第三章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命题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丰富多彩、精深实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

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发展的。党的七大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概括为人民军队、

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三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将毛泽东军

事思想概括为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

战略战术四部分。近几年来,又有不少学者认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应列

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第五部分。本论文将毛泽东军事思想分为六个部分、三个

板块。

六个部分是: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人民战争、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战

略战术、民兵和国防建设。这六部分内容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构成了毛泽

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方法论继承并发展了马克

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阐明了正确认识战争和对待战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揭示了战争领域内矛盾运

动的规律和指导方法,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和体系的理论基础;人民战争

思想是我党从事革命战争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人

民军队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人民军队思想是建设和发展人民军队的指

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适应人民战争需要的战略原则和作战方法,没有一

整套符合人民战争的战略原则和作战方法,人民战争就不可能取得胜利;民兵

是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是人民战争思

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民兵作为游击战争的主力,是正规军与游击队的有力助手,

也是正规军的后备队,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作用极为重要;而国防建设及其

强大,则离不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离不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

核心人民战争思想,离不开人民战争中的骨干力量人民军队,离不开高超的战

争指导艺术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离不开包括民兵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支

持和参与,这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结果和最终

归宿。

118
三个板块是:第一,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第二,人民战争理论,包括人

民战争、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民兵等四部分内容:第三,国防建

设。

第一节 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是战争指导者必须首先研究的问题

3.1.1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总的看法和态度

3.1.1.1 毛泽东的战争观是其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战争观显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和观点。毛泽东的战争观是全面发展

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战争观,是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立场、观

点,也阐明了正确认识战争和对待战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是毛泽东军事思想

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灵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战争观包含着战争的起源和根源、

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战争的性质、对战争的态度、战争的最终目的和消灭战争

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3.1.1.2 战争起源于私有制和阶级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不是人类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在原始社会

末期出现私有财产、分化为不同的阶级以后所特有的、必然的社会现象。战争

的起源同战争的根源有密切的联系。私有制是战争的起源,压迫者阶级、剥削

者阶级是战争的根源。私有制导致了阶级的出现,而压迫者阶级为了贪图更多

的私有财产,把以掠夺、奴役为目的的战争变成其经常性的职业。因此,列宁

说:“私有制引起了战争,并且永远会引起战争。”①毛泽东对此作了精辟论述:

“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

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

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②他特别指出,现代战争的根源主要来源于帝国主义

及其争霸。二战后,尽管世界格局几经变化,但帝国主义争夺势力范围的霸权

行径从未停止。大战未打,小战不断。苏联解体前的两霸争夺,触角所及之处,

战火不息。苏联解体后,美国为独霸世界而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霸权行

径有增无减,使得世界的热点地区不但没有降温,有些反而有所上升、扩大。

因此,只要帝国主义存在一天,战争的威胁就会依然存在。

3.1.1.3 战争的本质是政治的继续

《列宁军事文集》,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1 年 10 月,第 622 页。

119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71 页。

战争的本质问题,实际上是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就战争

与政治的关系而言,“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列宁称克劳

塞维茨的这句话为“至理名言”②。毛泽东明确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

带政治性的战争。”③但战争的特殊性在于“战争不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

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

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④因此,“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

流血的政治。”⑤在战争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上,恩格斯指出:“暴力的胜利是以武

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因而是以‘经济力

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⑥毛泽东创造性地

运用了上述观点,他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中,特别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在

井冈山时期,他把“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⑦作为选择和建立根据地的基本条件

之一。

3.1.1.4 用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与和平是阶级社会解决政治矛盾的两种不同手段。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正确运用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由于进行战

争的阶级、国家、民族不同,战争的目的不同,因而战争的形态也不同。比如

阶级压迫战争与反抗压迫的战争、民族压迫战争与民族解放战争、侵略战争与

反侵略战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势力范围和利益的战争等等。因此,毛泽

东认为:“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⑧他对战

争的性质进行了科学的划分:“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

争都是非正义的。”⑨毛泽东指出了消灭战争的方法和途径,即用战争消灭战争,

用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因为“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

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不能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而使人民获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 1卷,第 2版,解放军出版社,2005 年 3 月,第 26 页。

120

《列宁军事文集》,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1 年 10 月,第 23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7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7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80 页。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 1卷,第 1 版,战士出版社,1981 年 7 月,第 12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7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75—476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75—476 页。

得政权。”①

3.1.2 战争方法论是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

3.1.2.1 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是其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方法

战争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基础上,依据战争规律确定自己指导战

争的根本方法。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

础上的科学的战争方法论,是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方法,也阐明了正

确对待战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揭示了战争领域矛盾运动的规律和指导方法,

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灵魂。

在战争问题上,要确定正确的指导方法,首先要对战争有正确的认识。毛

泽的战争方法论是对战争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结合,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

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它包括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着眼特点着眼发展、关照全

局把握关节和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等方面的内容。

3.1.2.2 战争指导者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认真研究和把握战争规律,在哲学上要求处理好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

121
殊性的辩证关系。战争是阶级社会的必然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自身的规

律。所谓战争规律是战争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战争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

自然地理诸方面因素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实际。人们只能认识它,不能取消它;只能运用它,不能违背它。违背

客观规律终将导致失败。一般战争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战争之中,成为战争

主观指导方法的基本依据。时代、国家、民族、对象、地域等不同特点反映在

具体战争的特殊性上,为制定指导战争的特殊方法提供了具体依据。战争的一

般规律与特殊规律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在一定范围内

一定条件下,一般性的规律在更大范围内成了特殊性的规律,特殊性的规律在

较小的范围内成为一般性的规律。因此,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互相转化。由此,决定了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时,必须把握两个过程,即

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在研究战争的一般规律时,要注意战争的特

殊性,避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在研究战争的特殊规律时,要注意不凭个人臆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334 页。

断任意普遍化,避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3.1.2.3 战争指导者必须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着眼特点,着眼发展,在哲学上要求抓本质、抓联系、抓发展,即从研究

战争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出发,用联系的观点去把握战争的发展进程。由于

各次战争的情况不同,因此就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时间是指战争的时代

条件,它包括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等发展水平,它们随时

代的发展而发展,不同时代又有不同时代的特点;地域是指战争的地理位置,

包括国家制度、民族特点、历史传统和自然地理诸情况;性质是指战争的政治

性质和国际国内的政治因素以及外交政策等;对象是指作战的对手情形。国内

敌人与国外敌人不同,同一个敌人在不同的时代也有所不同。

3.1.2.4 战争指导者必须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关照全局,把握关节,在哲学上就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整体与局部

的统一问题。全局是事物的整体和发展的全过程,局部是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

和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全局统率局部,局部从属全局。对全局关照得好,

能推动全局的发展;对全局关照得不好,就会阻碍和破坏全局的发展。有的局

122
部的失利,并不对全局产生严重影响,而有的局部的失利,能对全局带来重大

影响,甚至导致全局的失利。这个对胜负起关键作用的局部,就是关节,即对

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环节。毛泽东指出:“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

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主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

在其它的问题或动作上。”①毛泽东导演的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是一次关照全

局,把握关节的生动范例,如前面提到过的辽沈战役,毛泽东决策首战锦州,

将敌4个兵团 55 万敌军锁定在关外,形成“关门打狗”之势。若按林彪首战长

春的意见,在打下长春后会促使卫立煌其他三个兵团南逃,这势必加大我军随

后的作战难度。而锦州的解放,迫使长春之敌起义、投诚。剩下的两个兵团被

我歼灭于沈阳地区。此战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在战争全局上的精心关照和对宏观

面掌控之精妙、老道。

3.1.2.5 战争指导者必须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76 页。

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在哲学上就是要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

物质有能动作用的原理。认识和研究战争规律的目的在于确立指导战争的正确

方法。毛泽东把这种合乎战争客观规律的战争指导方法,比作“战争大海中的

游泳术”,称之为“战争指导规律”①。毛泽东指出;“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

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

就会在实践中失败。”②因此,把握战争的客观规律,就可以确定战争的主观指

导方法。毛泽东还指出:“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

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③在世界战争史上,前一场战争

由于指导得法而取得了胜利,到后一场战争由于照搬上一场战争的方法而导致

战争失败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马其诺”防线的失效就是如此。其根本原因

在于法国人的主观没有随客观的变化而变化。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性质决

定了能够采用充分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的指导方法。因此,在解放战争中,

毛泽东确定了“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④的指导方法。抗美援朝战

争,虽然同样是中国人民进行的正义战争,但由于作战对象的不同,就不能将

战争的人力来源寄托在前线,美军的俘虏兵断然不能充实到我志愿军的队伍。

须知,战争的客观规律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自然地理诸条件,以及

123
作战中的敌情、我情、民情和国际环境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战争指导

规律也是需要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正确解决主观符合客观的问题,是人的因素

在战争指导者身上的主要体现。而要解决好战争指导上的主客观一致,需要着

重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要熟识敌我双方的客观情况;第二,要善于学习,

勇于实践;第三,要在客观物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

3.1.3 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不仅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而且是

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中,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是其核心内容,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其精彩

的篇章。而这两部分内容的理论基础都是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78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8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73—17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248 页。

3.1.3.1 毛泽东的战争观是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正义一方的人民

以弱胜强,最终夺取战争胜利的法宝。而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就是毛泽东

的战争观,其中包括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无产阶级要拥护正义战争,反

对非正义战争,还要参加正义战争;要用战争消灭战争,用正义战争消灭非正

义战争,用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等重要观点。

人民战争本身就具有正义性,人民战争就是正义战争。无产阶级不仅要拥

护具有正义性质的人民战争,积极投身于其中,而且要领导人民战争。在战争

问题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领导革命人民用人民战争、革命战争,去反

对、消灭反人民的战争、反革命的战争,并达到最终消灭战争之目的。

3.1.3.2 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是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毛泽东的作战指导方法,是人民军队和革

124
命武装克敌制胜的奥秘。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理论基础是毛泽东的战争方法

论,其中包括战争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战争指导者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战争指导者必须着眼特点着眼方法;战争指导者必须关照全局把握关节;战争

指导者必须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等重要理论。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毛泽东在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作战指导

方法,是中国革命战争和中国共产党人军事斗争实践的经验总结。毛泽东十分

注重并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力图使自己对

战争的主观指导符合战争的客观实际,而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就是毛

泽东指导战争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3.1.3.3 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

义的军事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同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

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

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和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

设的重要论述。而上述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

理论,其理论基础都是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

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思想、观点和理论

构成的,贯穿于我们党的人民战争理论、人民军队理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理论、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理论。这些理论必将指导着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现

代化的国防、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和积极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的进

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第二节 人民战争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

3.2.1 人民战争思想是正义一方克敌制胜的法宝

3.2.1.1 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党指导战争的根本路线

人民战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是人民军队建设、我军战略战术的形成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人民以

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法宝。毛泽东认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人

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是革命战争的主体,是胜利之本。动员广

大群众参加战争,依靠广大群众进行战争,就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条件,

从而能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因此,人民战争思想历来是我党坚持的指导战争

125
的根本路线,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区别于其他

军事理论的主要标志。实践证明,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党唯一正确的战争指导思

想。过去,它是中国人民克敌制胜、夺取政权的法宝;今后,它仍将是我们粉

碎一切敌人侵略、颠覆和巩固政权的利器。

3.2.1.2 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民战争思想是人民革命战争唯一的战略指导思想,它不是与劣势装备必

然联系在一起的权宜之计。确定人民战争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战争胜负的决定

因素是人不是物、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战争的革命性与正义性和

马克思主义政党对战争的正确领导等科学原理为理论依据的。

1.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战争是人和物的综合竞赛。战争中的物主要

体现在武器装备上。因此也可以说,战争是人和武器的综合竞赛。毛泽东历来

重视武器这个战争中的重要因素的作用,反对忽视武器,片面夸大精神作用的

“唯意志论”。同时,毛泽东也反对片面夸大武器的作用,把武器视为战争胜负

的决定因素的“唯武器论”、“唯技术论”。他认为,虽然武器是战争中的重要因

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战争中“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①这里,毛泽东指

明了人对武器的主导的支配的地位,肯定了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指明了

武器优势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人心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因此,人

力众寡才是衡量战争力量最主要的标志。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出现,武器在

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明显加强,但它终究不能代替人,不能上升到决定的地位。

我们既要看到高技术条件下武器地位的加强,又要看到高技术条件下人的地位

也大大加强,而且技术越高,就越需要高素质的人去研制,去掌握。因此,人

和武器在战争中各自所处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2.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战争是双方武装了的人群的较量。战

争双方都拥有相当数量的人群,但两类人群有本质的差异。反革命战争一方,

其人群是为反革命政治服务的,其中多数人也是贫苦大众出身,他们是被迫充

当反革命战争的炮灰的,他们所从事的战争违背他们的根本利益,因而其战争

行动是被动的、消极的。而革命战争一方,由于战争目的与投入战争的人群的

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因此其战争行动是自觉的、积极的,能充分发挥他们战斗

的勇敢顽强和自我牺牲精神。这样一来,革命战争一方,在人力和人心对比上

便处于绝对的优势。列宁指出:“谁的后备多,谁的人力多,谁在人民群众中更

126
能支持得住,谁就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②毛泽东从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

动力”③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出发,深刻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

存在于民众之中。”④这就是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之所以要倾注

全党的力量,去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的根本理由。

3.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前提。革命战争之初,革命一方是弱小

的,装备处于劣势。通过人民战争,可以缩小武器装备的差距,弥补战争物质

条件供应的不足,最后战胜敌人。实行不实行人民战争,前提不是装备的优劣,

而是战争的革命性、正义性,是从“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⑤这一原理为出发

点的。革命战争有两个不可分割的目的,即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在

世界上不乏这样的先例,某些国家的人民,通过外力的帮助和扶持,建立了新

制度,但由于本国人民并未能受到应有的磨炼和改造,因而缺乏应有的能力去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69 页。

《列宁全集》,第 37 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86 年 10 月,第 23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1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36 页。

维护新制度,在旧制度复辟势力的进攻和反扑面前,轻易地丢失了阵地、丧失

了“别人”送来的胜利果实,因为这些国家的人民没有经过自我教育、自我改

造、自我解放的环节。由此可见,革命是不能简单“输出”的,“不要靠上帝,

不要靠外国,要靠自己”①。这样看来,选择人民战争的指导思想决不是以装备

优劣为出发点的,而是基于革命战争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双重目的为出发点的。

战争的革命性、正义性,是唤起民众、激发热情的政治基础。革命战争的

目的与民众的根本利益一致,就能调动起民众自觉的行动和勇敢奋斗的能动精

神。这就是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非正义战争违背民众的根本利益,尽

管战争发动者采取蒙蔽欺骗手段,或者煽动民族仇恨,或者煽起宗教狂热,驱

127
使人们去为他们卖命,但终有一天会被人民识破,造成众叛亲离,难逃失败的

结局。所以,非正义战争是不可能实行人民战争的。

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人民战争作为

战争的指导思想,不是群众起来就可以自发形成的,它必须要有战争的领导条

件,它是战争领导者制定的指导战争的思想和路线。人民战争的领导者必须具

备两个条件:第一,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全

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效力;第二,懂得和掌握群众路线的指导方法,善于制定有

利于调动群众革命热情的方针政策。而这两个条件,唯有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才

能具备。

战争的正义性,只是揭示了实行人民战争的可能性,但并非具有必然性。

具有正义性的战争,而不能实行人民战争的例子不胜枚举。二次世界大战中有

不少国家的反侵略战争都是正义的,但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或封建势力的领导

集团,出于他们的阶级本能,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也害怕人民群众起来后

会危及他们的统治。因此,他们不可能实行人民战争的指导思想,只能采取片

面的抵抗政策。最新的例子来自利比亚。只有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马克思主义

政党和毛泽东这样的无产阶级领袖人物,才能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才能真正实行全面彻底的人民战争。

3.2.1.3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是内容极为丰富的大系统

1.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毛泽东说:“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21

页。

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

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①他指出:在中国“离开了

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

就没有革命的胜利。”②毛泽东的这番话是中国革命用鲜血换得的结论。斯大林

在谈到中国革命时也说:“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

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③因此,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

权,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取得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2.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战争的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战争的统一

128
领导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所谓政治领导,就是用共产党的路

线、方针和政策,统一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使之在政治上与

党中央保持一致。所谓思想领导,就是用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教育人民,引导

人民群众批判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想;用人民战争的战略和策略武装人民的头脑,

树立必胜的信念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所谓组织领导,就是建立

党在军队和地方的各级组织,这些组织均实行党委集体领导的制度。党中央对

战争统一领导的常设机构是中央军委。战争中的一切重大行动由中央军委决策。

上述这些作法坚持了党对革命战争的统一领导,是贯彻人民战争指导思想的根

本性措施和有效制度。

3.坚决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广泛深入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是毛泽

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并战胜强

敌的成功经验。第一,倾注极大的精力去抓好群众的动员和组织工作。全党要

通力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人民群众的各个阶层,

同时贯串于战争的全过程,使人民群众懂得革命战争的目的和自己的责任,激

发他们投身战争的热情和责任感。第二,时刻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党在领导

战争的全过程中,制定正确的政策、策略和措施,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将农民投身战争与解决他们

的根本问题,即土地问题结合起来,从而调动了广大翻身农民自觉自愿地投身

于革命战争的热情,并将这种革命热情付诸行动。人民群众投入战争的形式可

以分为直接参战和支援战争两种。所谓“直接参战”,是指参加人民军队和地方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4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610 页。

《斯大林军事文集》,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1 年 7 月,第 137 页。

游击队、民兵等,所谓“支援战争”,是指用多种形式为前线作战服务和提供物

资保障。在解放战争中进行的大决战,我方投入的野战军 201 万,地方军 62 万,

民兵 40 万,而支前民工竟然达到 539 万。

4.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实行人民战争不仅需要广泛深入地动员群

129
众和组织群众,还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各阶级、各阶层和各社

会集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实行正确的统战政策,结成最广泛的革命

统一战线,以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和不

同的作战对象,及时调整、制定正确的政策,把有可能争取过来的阶层和人士,

尽量争取到人民一边来。如抗战期间,我党将土地革命战争中的“打土豪,分

田地”的政策及时调整为“减租减息”①的政策,这样就争取了地主、富农中的

开明分子和蒋介石营垒中有民族气节的上层爱国分子,以及大批海外侨胞,使

他们不同程度地加入到抗日行动中来,从而结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集中打击了日寇和汉奸卖国贼。

5.实行以人民军队为骨干的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毛泽东在指导中国人

民革命战争中创造了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实行

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赤卫队三结合的体制;抗日战争期间,实行主力兵团、

地方兵团和人民自卫军三结合的体制;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采

用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的体制;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实行人民解放

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三结合的体制。三结合体制,可以把人民群众中蕴

藏着的各种力量有效地调动并协调起来,使人民战争的威力真正得以发挥。毛

泽东认为,三种武装力量的正确划分和相互配合,可以形成强大的武装力量体

系,使得我有人处就有武装,从而置敌于到处挨打的困难境地。再凶恶的敌人,

只要进来,就必将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1958 年,二战时期的英雄、

盟军指挥官之一的英国人蒙哥马利元帅在访问中国并观看了民兵军事表演后发

出警告:“任何聪明的军事家,都不要到中国去作战”②,“进攻中国应成为军事

上的一条禁律。”因为“那里是无底深渊,进去了是不好出来的。”③美国《纽约

时报》在 20 世纪 80 年代曾经发表过一篇评论,指出:“任何外国都是无法征服

中国的。”因为“中国已经具有最可靠的防御力量——10 亿人民,广阔领土,军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356 页。

《军事学教程》,第 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8 月,第 112 页。

《军事学教程》,第 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8 月,第 112 页。

130
事化的纪律及其政治上的统一性。”文章认为“凡是有理智的人,都不敢进行这

种尝试。”①

6.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密切配合。为了战胜强敌,还必须将其

他战线、其他形式的斗争开展起来,与武装斗争相配合,发挥对敌斗争的整体

效应。毛泽东指出:“没有武装斗争以外的各种形式的斗争相配合,武装斗争就

不能取得胜利。”②为此,必须协同军事的与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等多条战

线的斗争,其中包括与敌人的政治谈判和争取敌军、瓦解敌军。全面内战爆发

前的“重庆谈判”,起到了揭露美蒋反动派反革命的两手、争取社会各界、教育

全国人民的作用。在解放战争激烈的军事斗争中,毛泽东又将瓦解敌军的工作

予以配合,争取了大批敌人的起义、投诚或接受和平改编。在敌占区,我党精

心组织群众开展了蓬蓬勃勃的多条战线的斗争,显示了人民群众的整体威力,

形成了对敌合围之势,使敌人陷入到了处处挨打的困境,从而加速了敌人的灭

亡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

7.要将第一条战线和第二条战线汇合起来。毛泽东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

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

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

争。”③革命战争的胜利,民众运动的高涨,两大潮流的汇合就是中国革命高潮

到来之时,实质上也就是人民战争在全国胜利之日。

8.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④路线的必要条

件,毛泽东把根据地比作执行战略任务的战略基地:“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

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⑤在解放战争中,他又进一

步告诫全党;“必须人人下决心,从事最艰苦的工作,迅速发动群众,建立根据

地。”⑥革命根据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上,是团结人民的中心,具有强劲

的吸引力。如当年以瑞金和延安为中心的根据地,犹如灯塔一般照亮着人们的

心,指引着人民斗争的道路,成为中国人民大众向往的圣地,吸引着无数热血

青年奔向革命。军事上,根据地是战争的依托,人民军队在根据地内如鱼得水,

《战争伟力在民众之中》,《人民日报》,1983 年 5 月 6日。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636 页。

131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224-1225 页。

《军事学教程》,第 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8 月,第 11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18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81 页。

依靠良好的群众条件,有效地歼灭敌人;同时,根据地又是军队休整、补充和

训练的基地。经济上,根据地是提供战争所需的财力、物力和各种战争保障的

后勤基地,它保证了人民军队的生存和发展。

9.创造一整套适应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战略战术是进行战争的方法。不

同的战争有不同的方法。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同样也将有它

自己的表现,并将创造出自己特殊的新的作战方法。”①毛泽东在指导中国人民

开展人民战争的过程中,坚持“完全主动作战政策”②,灵活机动地指导战争,

从而创造了我们自己的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其战略战术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阶级性。由于敌对阶级、敌对军队永远也学不到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也就永远找不到对付它的方法。第二,科学性。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辩证

唯物主义应用于军事战略和策略的体现,正确地解决了战略与战术、保存自己

与消灭敌人、进攻与防御等一系列军事问题的辩证关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第三,求实性。朱德曾指出:“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人打什么仗,在什么

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他说:“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的新兵法”,

“这是我们进行人民战争所创造出来的新兵法,也即是毛泽东的新兵法。”③

3.2.2 人民军队是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

毛泽东人民军队思想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指南。人民军队生存、发展于

人民战争之中,同时又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毛泽东早就指出,在中国,

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他从建军开始,就确定了

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并规定了人民军队的宗旨、任务、政治工作制度,以及

内部的民主制度和严格而自觉的纪律,引导我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

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保证了我军的健康发展。

132
3.2.2.1 人民军队的性质是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毛泽东从“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份”④、“是阶级压迫的工具”⑤的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 1卷,第 1 版,战士出版社,1981 年 7 月,第 184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4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1 页。

《朱德文选》,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83 年 8 月,第 168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47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476 页。

出发,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①和“党指挥枪”②的思想,指明我军必须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这个军队对

于敌对阶级,它是压迫的工具;对于人民大众,它是人民利益的卫士,“是属于

人民和保护人民的,它们和一切属于少数人、压迫人民的旧式军队、旧式警察

等等,完全不同。”③

3.2.2.2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确保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根本原则。

一方面,从 1927 年 9 月“三湾改编”时开始,毛泽东就规定了在军队中建立党

的各级组织,设立党代表制度,党支部建在连上。随后又明确在军队内部实行

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和党委内部实行民主集中制。1928 年 12 月,

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强调,一定要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38 年 11 月,毛

泽东在延安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④另一方面,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历来重视团结一切爱国的、拥护革命的

民主党派。建国后,实行的是中共领导下的团结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民主协

商制度,也允许民主党派在除军队之外的共和国大地上建立和发展组织,但唯

独在军队中,不能设立机构、发展成员,不能参与对军队的领导。人民解放军

只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这种领导被称为绝对领导,它是保证人民军

队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根本领导制度。再一方面,人民军队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

133
军队绝对领导的各项原则和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否定和削弱党对军队领导的错

误思想和观点,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在当前,特别要反对“军

队国家化”、“军队非政治化”的观点。

3.2.2.3 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军队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工具。由于无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人民

的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这支军队的无产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毛泽东把人

民军队的政治任务同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联系在一起,强调人民军队不是为着

少数人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和全民族的利益去战斗的。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47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47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57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47 页。

毛泽东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

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军建军原则

的核心,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本质特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本

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毛泽东将它一字不改地规定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充

分体现了毛泽东对这支军队必须无产阶级革命化的要求。我军在革命战争和保

卫祖国的长期斗争中,始终遵循这一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戴。

3.2.2.4 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人民军队天下无敌的力量源泉

进行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保

持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提高战斗力,促进军队建设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

战胜敌人的重大因素”③。毛泽东把我军的政治工作比作我军的“生命线”④。

建军之初,由于我军的主要成份是农民,还涌进许多从旧军队来的官兵,必然

带来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和作风。比较突出的有:单纯军事观点、流寇主义

思想、军阀主义、个人主义、极端民主化和绝对平均主义等,这些都严重妨碍

了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为此,毛泽东从“三湾改编”开始,就从组织上、思

134
想上整顿军队,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开展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纠正一切非无

产阶级的思想和作风,保证了我军在除旧立新的道路上正确前进。我军的政治

工作,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形成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

军三大原则。官兵一致的原则,体现了我军上下之间在政治上是平等的阶级兄

弟关系,这是与旧式军队的根本区别之一。军民一致的原则,是人民军队本色

的体现。毛泽东说:和民众打成一片,“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⑤1942 年,毛

泽东在延安倡导的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是加强军民关系、军地关系的战

略性措施。这是凝聚军民合力的纽带,是加速敌人灭亡的动力。瓦解敌军的原

则,是促使敌人营垒从内部瓦解、加速敌人崩溃的有效武器和战略性原则。毛

泽东指出,“我们的胜利不但是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⑥毛泽东

把“不虐待俘虏”⑦规定为我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①的一项内容,并要求在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27、109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248 页。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4 册,第 1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年 3 月,第 207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12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37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241 页。

思想上、行动上尊重俘虏的人格。解放战争中,我军共歼灭蒋军 807 万,其中

起义、改编的 115 万,投诚的 63 万,被俘的 458 万,三项合计 636 万,占总歼

敌数的 78.8%。

3.2.2.5 三大任务是人民军队的本职工作

毛泽东指出:“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

135
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离了对群众

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

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②因此,“军队不但是一个战斗队,而且主要地是一

个工作队。”③同时他又指出:“这支军队也要当两支用,一方面打仗,一方面生

产。”④从而明确赋予了我军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三大任务。这是这支新型

的人民军队与一切旧式军队的显著区别。在战争年代,我军要为推翻旧的国家

机器、建立新中国而奋战。建国以后,要保卫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随时

准备为粉碎敌人的入侵、武装挑衅和颠覆活动而战斗,因此我军永远是一个战

斗队。我军在执行战斗队使命的同时,需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和支

援。因此,我军规定了对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和武装等任务。我军的战斗,除

了消灭敌人外,还要帮助地方建立和巩固政权,帮助群众进行社会改革和发展

生产。因而,人民军队肩负着工作队的任务。我军的生产队职能,是在战争年

代处在敌人包围和封锁、物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产生的,目的是减轻人民的负

担和改善军队生活。取得政权后,我军仍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从事生产活动,

目的是为了保持人民子弟兵劳动人民的本色,但军队必须吃“皇粮”,不得从事

经营性的生产活动。

3.2.2.6 三大民主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体制保障

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是毛泽东在建军初期就提出来的原则。它是肃清

军阀主义残余,破除封建雇佣军队习气,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增强军队内部团

结一致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在我军“三湾改编”时,就确定了人民军队内部官

兵之间、上下级之间是政治平等的关系,建立了维护士兵利益的“士兵委员会”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24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86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40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928 页。

和民主评议制度。士兵和下级,运用批评的武器,可以公开评议长官和上级,

136
在党组织的监督下,长官和上级要虚心对待来自士兵和下级的评议,作认真的

自我批评,甚至作公开的检查。这些制度推动了人民军队尊干爱兵、团结一致

的风气的形成。随着我军内部民主运动的开展,毛泽东又把它概括为“政治民

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三大民主制度①。所谓政治民主,就是士兵群

众或下级有权批评和评议长官和上级,进行政治监督;所谓经济民主,就是士

兵参与经济生活的管理,公开帐目,士兵选出代表参加经济管理机构,防止官

长多吃多占和其他经济腐败行为;所谓军事民主,在战时就是通过火线开大小

诸葛亮会,广泛发动士兵群众参与战斗方案、方法的研究;在平时则体现在官

兵互教、兵兵互教方面。通过军队内部的三大民主制度,调动了广大官兵的责

任心和积极性,促进了官兵团结、上下团结,增强了军队的集中统一。因此,“三

大民主”是新型人民军队的生动体现。

3.2.2.7 严格而自觉的纪律是人民军队执行无产阶级路线的可靠保证

既要发扬民主,建立民主制度,又要建立严格的纪律,实行严格管理,这

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民主与纪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民

主,不要纪律,就会走向极端民主化,导致军队内部涣散;只要纪律,不要民

主,就会助长军阀主义,形成军队内部的隔阂与对立。毛泽东在倡导我军民主

制度的同时,十分重视军队的纪律建设。他首先指出了纪律的意义在于,它是

“执行路线的保证”②,并说明;“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

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③。他还亲自为我军制订了“三大纪律八项注

意”④。自觉的纪律和令行禁止的规范,是保证完成各项任务的政治基础,也是

保证我军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一致,成为任何力量都摧不垮、打不烂的坚

强柱石的必要条件。人民军队的自觉的纪律,从根本上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那

种纪律对下不对上,长官强迫下属执行的军阀主义的纪律。

3.2.2.8 顽强作风和勇敢牺牲精神是人民军队战胜强敌的品格特征

作风是思想、意志、士气等精神因素在行动上的集中反映。它体现在持久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275 页。

《加强纪律性 自觉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人民日报》,1968 年 10 月 27 日,第 1版。

137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241 页。

性、一贯性上,非长期磨练不能形成。我军的“养成教育”①,就是引导官兵通

过经常持久的磨练,以塑造牢固的不易改变的良好的战斗风格,这就是作风形

成的过程。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强大敌人的包围和进攻,面临着生活

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在这种条件下,要能坚持下去,并夺取最后胜利,必须

有顽强的作风。为此,毛泽东从创建红军起,就十分重视人民军队的作风建设。

以清除自私自利、贪图享受思想,树立革命远大理想;清除怕苦怕累、贪生怕

死思想,培养艰苦奋斗和勇敢牺牲精神,引导我军在长期艰苦复杂的环境中经

受住考验,形成了一种压倒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优良作风。毛泽东把人

民军队的作风建设与保持人民军队的政治方向结合起来,他说:“没有坚定正确

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

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毛泽东要求人民军队必须“具有一往无前

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

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③归纳起来,毛泽东所要求

的人民军队需要培育的精神和作风集中到一点,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④。

3.2.2.9 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是人民军队的建设方向

在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和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即军队革命化

的基础上,毛泽东一再强调要加强我军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早在抗日战争

时期,毛泽东就指出,“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⑤,因此要“把技术条件增强

起来”⑥,否则就不可能战胜敌人。他要求军队在现代化和正规化的进程中,要

不断地用现代化的武器和新的技术去装备部队,努力提高战斗力。他还非常重

视部队的正规化建设,比如法规条令的颁布,司令部的建设,军校的创办,正

规兵团和新军兵种的组建,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以及部队的教育训练等等。

毛泽东历来主张“精兵简政”⑦,因此他把“兵贵精不贵多”⑧列为我军建军的

原则之一。新中国成立的前夜,毛泽东又指出:“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

《军事学教程》,第 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8 月,第 121 页。

138
毛泽东:《在延安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 《新中华报》,1939 年 5 月 10 日。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9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6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1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1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88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76 页。

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我们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

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①建国后,毛泽东继续强调人民军队要

不断加强教育训练,全面提高指战员的军政素质,同时提出人民军队要加强军

事科学研究,注重把自己的战争经验上升为理论,要批判地接受古今中外军事

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并积极发展中国现代的军事科学。

3.2.3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打败强敌的奥秘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体现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战略指导原则和作战

方法,是毛泽东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的总结,是人民军队在战争力量敌强我弱、

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法宝。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

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么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

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灵活机动,不拘一格,扬长避短,

力争主动,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

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有效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毛泽东人民

战争的战略战术揭示了中国人民战胜国内外强大敌人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毛泽

东军事思想中十分精彩的部分,而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则是深入浅出的毛泽东

的军事哲学思想。

139
3.2.3.1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毛泽东科学地指出:“从战略上看,必须如实地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

都看成纸老虎。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活的铁

的真的老虎,它们会吃人的。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策略思想和战术思想。”②他

又指出:“如果我们在全体上过高估计敌人力量,因而不敢推翻他们,不敢胜利,

我们就要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如果我们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

上,不采取谨慎态度,不讲究斗争艺术,不集中全力作战,……我们就要犯‘左’

倾机会主义错误。”③毛泽东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既是“纸老虎”又是“真

老虎”的论断,奠定了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即战略上,敌人是纸老

虎,我们要藐视它,建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心;在战术上,敌人又是真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6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92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267—1268 页。

老虎,我们要重视它,注意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方法,讲究斗争艺术。这里,

毛泽东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与宏观、微观的方法论相结合后进行的思辨。

3.2.3.2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目的。这个目的不是指战争的政治目的,

而是指两军相杀过程中体现军队存亡的目的。消灭敌人的含义,就是“剥夺敌

人的抵抗力”①,即解除敌人的武装,不是要完全消灭敌人的肉体,毛泽东指出: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

根据。”②两军相争的实质就是争夺战争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毛泽

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统一了起来,指明两者之间

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是对立统一于同一矛盾体中的。他指出:“一方面,尽可

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尽可能地消灭敌人的力量。”③“保存自己的

目的,在于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又是保存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④因此,

我们的结论是:只有大量消灭敌人,才能有效保存自己;只有善于保存自己,

才能有消灭敌人的本钱。在这里,既要反对片面强调消灭敌人而不注意保存自

140
己的蛮干行为,又要反对片面强调保存自己而不努力消灭敌人的逃避行为。

3.2.3.3 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积极防御是我军的战略指导思想。战斗中,基本的战斗形式,无非是进攻

和防御两种。总体上讲,进攻是主动的,防御是被动的。人民革命战争,由于

开始时的敌强我弱条件,导致在较长时间内人民的力量总体上居于劣势和防御

地位。如何采取正确的防御方法,促使被动向主动转化,是战略指导的中心任

务。毛泽东在指导战争中,巧妙地将防御与进攻结合起来,实行防中有攻的指

导方法。他说:“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又叫决战防御。消极防御,又叫专

守防御,又叫单纯防御。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

才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⑤这是毛泽东对两种不同性质的防御概念的科学

概括,而他对积极防御战略的阐释,则巧妙地将进攻和防御这看似对立的双方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82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83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06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98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98 页。

统一、包含在一起。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从自卫的、后发制人的

立场出发,在敌强我弱的总形势下,将战略上的防御与战役战斗中的进攻紧密

结合起来,“将敌军对我军的一个大‘围剿’,改为我军对敌军的许多各别的小

围剿。”①以积极的攻势行动去抗击敌人,不断地歼灭和消耗敌人,以转化敌我

力量对比,最终夺取战略主动权,并适时把战略防御导向战略反攻和进攻,彻

底消灭敌人,夺取战争的全面胜利。

3.2.3.4 歼灭战是基本的作战方针

歼灭战、消耗战与击溃战,是从消灭敌人的客观效果衡量的不同的概念。

歼灭战是指消灭敌人全部或大部的作战,消耗战是逐渐消耗敌人力量的作战,

141
击溃战是打跑敌人迫使敌溃退的作战。毛泽东在指导战争中,确定了歼灭战是

我军的基本作战方针。他指出,“击溃战,对于雄厚之敌不是基本上决定胜负的

东西。歼灭战,则对任何敌人都立即起了重大的影响。”②实行歼灭战方针,并

不排斥消耗战。在战役的总体指导上,以歼灭战为主,而以消耗战为辅。战役

的歼灭战在战争总体上又起到了战略上消耗敌人的目的。毛泽东指出:“抗日战

争是消耗战,同时又是歼灭战。”③抗日战争中,日寇就是在被我们逐渐消耗下

崩溃的。如果说歼灭战的效果是质变的话,那么消耗战的效果则是量变,而当

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也可以达致质变。因此,将战略上的消耗战与战役上

的歼灭战结合起来,将主要作战方向上的歼灭战与其它方向上的消耗战结合起

来,是毛泽东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的体现。

3.2.3.5 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并适时转换

作战形式,主要有运动战、阵地战和游击战三种。运动战是正规兵团在较

长的战线和较大的战区上,从事战役战斗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形式。其特

点是进攻性和流动性,在广阔的战场上,实行高度机动,调动敌人,寻找战机,

歼敌于运动之中或立足未稳之际。“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④,“一切的‘走’

都是为着‘打’”⑤。阵地战是军队依托阵地进行防御或对据守阵地之敌实施进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2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37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0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3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30 页。

攻的作战形式。游击战是民兵、游击队或由正规部队组成的游击部队,分散流

动、灵活机动地袭击敌人的作战形式。游击战通常是正规战的辅助形式,是较

小规模的作战,但也可以独立进行,特别是当游击作战铺天盖地展开时,可形

成战略上大规模的游击战争。例如,抗日战争期间,我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

142
击战,把游击战法提升到游击战略。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中,根据敌我

力量对比、我军作战能力和任务和战争形势的发展,灵活地采用各种作战形式,

并根据不同的战略形势,适时地进行作战形式上的战略转变,有力地推动了革

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的顺利发展。还以抗日战争为例:第一阶段,维持土地革

命战争后期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作战形式;第二阶段,随着日寇集中

力量扫荡我根据地的战场形势,我军将游击战上升到主要地位,而以运动战和

阵地战辅助之;到了第三阶段,随着我军发展壮大,运动战再上升为主要形式,

而辅之以阵地战和游击战。而其哲学基础则是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实事求是地

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作战形式。

3.2.3.6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是古今中外军事家都强调的一条原

则。因为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才能使自己的军队在战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对此,

毛泽东极为重视,并成为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的基本

作战方法。他说:“主动地位不是空想的,而是具体的、物质的。这里最重要的,

是保存并集结最大而有活力的军队。”①“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

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②集中优势兵力与各个

歼灭敌人,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是辩证统一的。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才能达到

各个歼灭敌人之目的;只有各个歼灭敌人,才能形成兵力的优势。可见,只有

集中优势兵力,才能最有效地打击敌人,既能全歼,又能速决,既能使我迅速

转移兵力各个歼敌,又不致因敌援军云集而使自己陷于被动。在敌强我弱的情

况下,要使我军由战略上的劣势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并成为最终的强者,

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战役战斗上实行的外线速

决的进攻战,达成以多胜少、以强胜弱、速决歼敌之目的,然后转移兵力,再

击他路。要先打弱的,后打强的,由小到大,逐个予以歼灭,改变敌我力量对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23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25 页。

比,最终使我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和主动。

3.2.3.7 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143
毛泽东的这条原则不仅适合于人民战争,也适合于其他战争,因此这条原

则具有普遍意义。盲目地去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必将导致失败。这对于弱小

的人民军队来说,关系尤其重大。因此,毛泽东十分强调“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打无把握之仗”,也不打只有准备但无把握之仗。他要求:“每战都应力求有

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①“准备”与“把握”是紧密相

联的,实际上是一种因果关系。有准备则可能有把握,无准备则必然无把握。

而作战胜利的把握则是建立在事先有准备的基础之上。为此,毛泽东指出:“没

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②“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

的优势,也没有主动。”而“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

优势者打败。”③战前的把握建立在科学计划和充分准备之上,但这种“把握”

只是一种可能性。要变可能为现实,还要靠战争实践中能动地实施“准备”的

条件,并不断创造条件,才能真正获得。因此,既不要一味强调“准备”而错

失战机,也不要过分强调“把握”而怯战不前。准备的立足点,要从最困难处

着眼,预作解困的方案。在作战实践中,就有可能解困排险,争取最好的结局。

3.2.3.8 慎重初战,实行有利决战

初战是指战争或战役的第一仗。首仗获胜,对己会产生极大的鼓舞作用,

对敌则是士气的沉重打击。初战的胜负对随后战争或战役的发展影响颇大。因

此,毛泽东非常重视初战,他提出了初战的三个原则:第一,必须打胜;第二,

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第三,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决战是指战争双方使用

主力进行最后决定胜负的作战。决战分为战役战斗的决战和战略决战。战略决

战是整个战争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决定性阶段。毛泽东指出;“一切无把握的战役

和战斗应避免决战,赌国家命运的战略决战应根本避免。”④“我们主张一切有

利条件下的决战。”⑤为此,毛泽东规定了“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⑥的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247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9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92 页。

144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06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07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09 页。

原则。战略决战是战争指导者运筹的重心。解放战争之初,蒋介石集中优势兵

力全面进攻解放区,企图与我展开决战。然而,毛泽东针对敌强我弱的总态势,

力避决战而大踏步后退,持重待机。至解放战争第三年,蒋军几大主力集团被

分割在东北、华北、华东等以城市为中心的比较孤立的地区,形成了我“农村

包围城市”①的有利态势。这时毛泽东抓住战机,果断实施了战略决战,达成了

将蒋军大部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之目的。实际上慎重初战,执行有利决战也是

一种因果关系,只有慎重初战才可能执行有利决战;没有慎重初战,或初战不

利,则可能导致决战之不利。因此,慎重初战是有利决战的基础,而有利决战

则是慎重初战的可能之结果。

3.2.3.9 战争指导上要有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

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是战争谋划的基本要求,是战争指导者和一切

战役战斗指挥员,指导和实施作战过程中能动性的体现。第一,主动性是中心,

灵活性和计划性是实现和保证主动性的手段。战争指导上主动性的根本目的,

就是夺取战争中的主动权。战争主动权就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毛泽东指出:“行

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②战争

双方的指导者,都力争战争的主动权。主动权既有客观物质条件的基础,又有

主观指导的能动作为。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基础上,主观指导正确与否是夺取战

争主动权的决定因素。当敌人以优势兵力向我进攻时,开始的主动权在敌人那

边。然而,当我方避开敌之锋芒,并“人工地造成我们许多的局部优势和局部

主动地位,去剥夺敌人的许多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把他抛入劣势和被动。”

③使敌在丧失局部主动权中一块一块被我分割、歼灭,从而导致在丧失许多局部

主动权的累积下,最终丧失了战争全局的优势和主动权。而我军则在夺取许多

局部的优势和主动权的基础上,最终取得战争全局的优势和主动权。这就是毛

泽东能动指导战争,从开始没有战略主动权到最后夺得战略主动权的精彩过程。

第二,灵活性就是灵活地使用兵力和战术,这是战争指导和战场指挥的中心任

145
务,是实现主动权的保证。毛泽东认为,要从战争实际出发,紧紧抓住时机、

地点、部队三个关节,必须灵活使用兵力和变换战术。除了贯彻战争的计划要

《军事学教程》,第 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8 月,第 13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87—488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90 页。

求,还要根据战情的变化,灵活处置,在变化中争取主动,做到“知彼知己”、

敌变我变,这才是灵活性的本质所在。第三,计划性就是战前的预见计划与准

备,即战前争取主动,包括知彼知已。为了适应情况变化,在制定计划时,需

要考虑多种情况的变化趋势,制定几套方案。解放战争中的济南战役,由于事

先制定了“围济打援”、“攻济阻援”、“攻济打援”等几套方案,因而部署了与

几套方案相适应的变化措施,使战役的发展始终在我意料之中。

除上述思想之外,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还包括重视后勤保障、勇敢牺牲

精神、军队适时休整、无后方作战等等。

3.2.4 民兵是人民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战略力量

民兵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它不仅是民族战争中重要的参战群体,而且是

一个国家在和平时期的重要的战略威慑力量。

3.2.4.1 建国前的我国民兵是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的参战群体

1.民兵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

革命战争时期,“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是由主力红军、游击队、赤卫军少先队

构成的。其中,赤卫军少先队的人数竟然达到 256 万人,而同期以 1933 年以前

计,红军却只有 30 万人①。更由于以赤卫军少先队为主体的民兵所发挥的重要

作用,“致使敌人惊为奇迹,成为敌人入侵苏区的绝大的困难”②。在抗日战争

时期,“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由“解放区的军队、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③构

成。因为“没有自卫军的广大发展,即无法广大发展军队,无法建立巩固根据

地,因此有组织有训练的抗日自卫军,至少须十倍于正规军与游击队。”④抗战

胜利时,我军已有正规军 127 万,民兵 268 万,自卫军 1200 万,自卫军的数量

真的接近于十倍的军队了,民兵组织也因此得到空前的发展和壮大⑤。解放战争

146
时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由“野战军,地方军、民兵”⑥构成。毛泽东

要求:“我军主力集中歼敌的时候,必须同地方兵团、地方游击队和民兵的积极

① 张德良:《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论》,第 1 版,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 月,第 201 页。

②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40 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第 2 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90 页。

④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510 页。

⑤ 张德良:《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论》,第 1 版,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 月,第 202 页。

⑥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2 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75 页。

活动,互相配合。”①从解放战争开始到 1950 年上半年,我军有正规军 500 余万

人,民兵的人数与正规军人数相当②。

2.民兵是正规军的助手和后备队,更是游击战争的主力军。毛泽东指出:

民兵“在‘战斗与生产结合’的原则下,协同军队作战,或者独立自主地作战。”

③第一,“协同军队作战”④时的民兵无疑是正规军与游击队的有力助手,其对正

规军的配合作用不可小觑。早期的战争影片《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

队》等对此都有生动的反映。第二,作为正规军的强大的后备队,民兵就是正

规军的雄厚兵源。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非常重视民兵作为“红军

后备军”⑤的作用,他说:“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

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一套办法的。”⑥他又说:“动员模范赤少

队整连整队的加入红军中去,与动员之后立即重新编制起这些队伍来,是扩大

红军最好的方法之一。”⑦以江西省为例,1933 年 3 月少先队全省有 24 个连报名

参加红军,兴国县三个月就组织动员 3 个师参加了红军,瑞金县有 3 万人参加

红军。到 1933 年 10 月,全国红军的人数已有 30 万之多⑧。抗日战争时期,我

太岳区在大反攻的十多天中,就有 1 万余名优秀民兵参军;山东民兵于 1945 年

8 月,也有 4 万多人报名参军,其中“沂南团”、“沂北团”、“沂中团”等都是由

民兵成建制地集体入伍编制起来的正规军⑨。在解放战争中,1946 年下半年至

1947 年下半年的一年中,东北解放区就有 130 个民兵团入伍;山东解放区在一

个晚上就把参军的青年民兵组成了 50 个团⑩。经此前的八年抗战,八路军、新

四军已经发展成为 127 万的大军,又经过三年半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

已成为 500 万的大军了11。这些都与我根据地、解放区有不断壮大的民兵组织所

带来的丰厚兵源有直接的关系。第三,“独立自主地作战”12时的民兵必然是游

147
击战争的主力军。以抗日战争时期反“清乡”斗争为例,民兵游击战充分发挥

①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2 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99 页。

② 张德良:《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论》,第 1 版,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 月,第 202 页。

③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740 页。

④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740 页。

⑤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43 页。

⑥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2 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98 页。

⑦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43 页。

⑧ 张德良:《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论》,第 1 版,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 月,第 205 页。

⑨ 张德良:《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论》,第 1 版,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 月,第 205 页。

⑩ 张德良:《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论》,第 1 版,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 月,第 205 页。

11 张德良:《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论》,第 1 版,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 月,第 205 页。

12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740 页。

了重要作用。比如在苏中区,当地民兵在“清乡”初期的头 6 个月中破坏敌人

公路 160 多公里,桥梁 77 处,收割电话线 1280 多公斤。其中的四分区在 1943

年反“清乡”的几个月内,镇压了敌特、汉奸 1400 余名,给敌人以极大的震慑。

该分区 1.4 万多民兵在反“清乡”斗争初期,即作战 935 次,毙伤和俘获日伪军

740 多人,缴获枪械 160 多支。①从全国范围看,据不完全统计:在八年抗战中,

全国民兵先后作战 29 万余次,参战民兵 174 万余人,共歼敌伪军 10 万余人,

缴获各种火炮 620 门,机枪 402 挺,飞机 4 架,舰艇 70 艘,坦克 60 辆,火车

头 59 台,汽车 430 辆;在三年多的解放战争中,民兵参加战斗计 11 万余次,参

战民兵 228 万人次,歼敌 20 多万人,缴获炮 400 门,机枪、冲锋枪 1800 挺(支),

长短枪 54700 支,炮弹、子弹 277 万余发,手榴弹 59400 枚,汽车 100 余辆。

由此可见,民兵在实战中积小胜为大胜,有力地配合正规军牵制、阻击和歼灭

了敌人有生力量,加速了敌人的灭亡,创造了伟大的战绩。②

3.民兵既是保卫家乡和革命政权的地方部队,又是支前大军的骨干。早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把民兵看作是“保卫苏区的地方部队”③,并且强

调指出:“在敌人进攻与苏区的剥削分子企图捣乱的情形之下,赤少队保卫地方

的责任应该特别的加重”④。民兵既能生产又会打仗,成了保卫地方和家乡的主

力,特别是当我主力部队或地方部队集中或机动到外线作战时,保卫地方的任

148
务就自然落到民兵的肩上。以被誉为“英雄村”的山东省茌平县张楼村为例,

1945 年 2 月 16 日,有日伪军近1万人气势汹汹地向该村扑来。该村民兵在群众

的支援下积极应战,老人孩子砸锅作弹丸、运送火药,妇女搞战地救护、送水

送饭。全村民兵和群众坚持作战三天两夜,给敌人以重创。待掩护群众转移后,

该村民兵才撤出战斗。⑤民兵不仅保卫自己的家乡,而且积极支援前线,甚至“一

切为着前线”,因为这是“中国解放区全体军民的总口号、总方针”⑥。毛泽东

指出,“在中国解放区”,包括民兵在内的广大民众都“热烈地从事援助军队的

各项工作”⑦。在战争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民兵的战勤任务也就格外繁重。

他们组织运输队、担架队、救护队等随军出征,是支前大军的骨干力量。以解

① 张德良:《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论》,第 1 版,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 月,第 203 页。

② 张德良:《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论》,第 1 版,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 月,第 204 页。

③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39 页。

④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43 页。

⑤ 张德良:《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论》,第 1 版,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 月,第 205-206 页。

⑥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第 2 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41 页。

⑦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第 2 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41 页。

放战争中的陕北战场为例,1947 年 3 月至 1948 年 2 月,在我党中央转战期间,

有 150 多万民兵和民工参与支前,极大地支援了我西北野战军的作战行动。另

据东北解放区统计,自解放战争爆发后的三年中,东北地区参战的民兵、民工

达到 310 多万人,共动用马匹等大型牲畜 90 多万匹、大车 30 多万辆、担架 30

多万副。参加战勤的民兵负责救护伤员、运送弹药给养、修筑桥梁公路、架设

电线等项繁重劳作的任务,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①

4.民兵是生产劳动的模范。如前所述,毛泽东说,民兵“在‘战斗与生产

结合’的原则下,协同军队作战,或者独立自主地作战。”②这其中毛泽东所说

的“‘战斗与生产结合’的原则”③,即是民兵实行劳武结合的原则:一手拿枪,

一手持锄,一边作战,一边生产,既是一支战斗大军,又是一支生产大军,既

是作战力量和支前的骨干,又是劳动生产的模范,可谓一支队伍两种本领,战

斗、生产两不误。以晋察冀地区阜平县等 5 个县为例,1944 年,民兵开荒 3390

多亩,修河滩地 127 亩,产米 6.5 万公斤,产菜 8.5 万公斤,打柴近 9 万公斤,

搞运输获现金 23 万元,储备的军粮每村都有 20 天至一个月的用量。再以苏北

149
射阳县陈良乡为例,该乡的民兵纺织队在 1941 年组织起来以后,从小小的几部

纺车和织布机发展到 600 多部纺车和织布机。到 1943 年 10 月,每个民兵和村

民都分得红利 1.6 万多元。由此可见,民兵开展的战时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可喜的

成绩,为争取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④

3.2.4.2 建国后的我国民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

我国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

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后备力量

。民兵也是对付帝国主义侵略者,

实行全民皆兵、全民防御的天罗地网,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雄厚源泉,是实行人

民战争的基础,是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巩固后方、支援前线的巨大力量,对保卫

国防、粉碎侵略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① 张德良:《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论》,第 1 版,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 月,第 206 页。

②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740 页。

③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740 页。

④ 张德良:《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论》,第 1 版,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 月,第 207 页。

⑤ 《建国后民兵在人民战争中的战略地位》,百度知道,2007 年 5 月 6 日, 22:16 ,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779174.html。

⑥ 李勋南:《论民兵在我国人民革命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点体会》,《安徽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 年第 1 期。

1.我国民兵的组成。第一,我国民兵的组织领导体制。全国的民兵工作在

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由总参谋部主管。各大军区按照上级赋予的任务,

负责本区域的民兵工作;省军区、军分区和县(市)人民武装部是本地区的民

兵领导指挥机关;乡、镇、部分街道和企事业单位设有人民武装部,负责民兵

和兵役工作。第二,中国民兵的编组。一般以乡(镇)、行政村和厂矿企业为

单位,按照民兵人数多少,分别编为班、排、连、营、团。目前,我国民兵已

经遍及广大城乡,并编有应急分队和高炮、高机、便携式防空导弹、地炮、通

信、防化、工兵、侦察兵分队,以及海军、空军的一些专业分队,能随时遂行

150
作战任务。①

2.我国民兵的任务。第一,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

任务。第二,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第三,随时准备参军

作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②

3.我国民兵的武器装备。我国民兵的武器装备已经完全国产化,基本上达

到了与陆军连队相同的水平。民兵在反坦克和反空降的作战能力方面有了很大

的提高。③

建国后,在支援人民解放军维护祖国尊严、保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斗

争中,在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的过程中,在救灾抢险等突发性事

件中,在工农业生产中,我国民兵都担负着生力军和突击队的重要角色——他

们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战争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民兵将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反侵

略战争中,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在更大的规模上配合支援军队的作战,甚至再

次担任游击战争的主角,从而发挥出更大、更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民兵在

未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仍然十分重要,不仅是进行人民战争的重要的武装组织

形式,而且必然是反抗外来侵略的巨大力量。

3.2.4.3 民兵的传统战法是袭击

① 《建国后民兵在人民战争中的战略地位》,百度知道,2007 年 5 月 6 日, 22:16 ,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779174.html。

② 《建国后民兵在人民战争中的战略地位》,百度知道,2007 年 5 月 6 日, 22:16 ,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779174.html。

③ 《建国后民兵在人民战争中的战略地位》,百度知道,2007 年 5 月 6 日, 22:16 ,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779174.html。

1.民兵的特点。第一,民兵具有群众性的特点,这也是民兵最重要的特征,

而群众性又是人民战争所具有的两个特征之一。关于这一点,毛泽东特别强调:

“游击战争不能一刻离开民众,这是最基本的原则。”①第二,民兵还具有本土

性特点,表现为地域性、地方性。第三,民兵具有半军事化的特点,表现为既

有松散性和分散性,也有一定程度的组织性。因此,民兵是群众性的地方武装

组织,或准军事化组织。

2.游击战争的主角之一民兵在游击作战中的基本方式是袭击。毛泽东认为,

151
“因为游击战争是战略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②,这就决定了民兵必须“注重突

然袭击或名奇袭的这种形式”③,他说:“非如此不能达到目的”④。因此,我国

民兵基本作战的方法是游击战,而“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不是别的,乃是

袭击。”⑤

3.人民战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应该将民兵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是否将

民众的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即上升为游击战争,并努力将游击战或游击战

争纳入到自己的整体战略和指挥范畴,这既是对战争性质的检验,也是对战争

指导者智慧的考验。毛泽东不愧为“游击战争的当然的鼻祖”⑥,他在指导中国

革命战争的过程中,不仅把游击战提高到了战略地位,即游击战争,而且制订

了游击战争的一整套战略战术的原则。

4.民兵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

“我们的战术就是游击的战术。大要说来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

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

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很短的时间,很好

的方法发动很大的群众。’”⑦,其实这也是民兵游击战术的基本原则。毛泽东在

《论持久战》中又规定了“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

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⑧的战略战术方针,

①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38 页。

②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38 页。

③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38 页。

④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38 页。

⑤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38 页。

⑥ 张树德. :《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87 页。

⑦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2 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4 页。

⑧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2 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84 页。

并提出游击队的兵力应当“化整为零”地“分散使用”①和“化零为整”地“集

中使用”②,同时“还必须懂得灵活地转移(变换)兵力”③的“游击战争的主

要方法”④。这些同样既是正规军的战略战术原则,更应该是民兵在游击战争中

的基本战法和战术原则。毛泽东曾在 1934 年著有《游击战争》的小册子,1938

年 1 月 11 日经其校正、修改后将其中一部分以《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

152
—袭击》为题重新发表⑤。文中阐述了“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⑥是袭击,“袭

击驻止之敌”⑦的 12 条要领,以及“袭击正在行动中的敌人”⑧的 18 个方法。

5.民兵的作战方法。根据毛泽东制定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同时结合游

击战这一古老的、独特的作战方式,我国广大民兵在战争年代创造了十多种作

战方法。这些战法既有传统痕迹,又有当年的时代特色,而且这些战法是相互

渗透、交叉使用的。其中主要有:

(1)麻雀战。麻雀战是传统的游击战法,其做法是民兵瞅准机会到处扰敌、

袭敌,犹如麻雀啄食一样,忽多忽少,忽聚忽散,神出鬼没,出其不意,使敌

打不着又追不上,只能被动挨打,搅得敌人惶恐不安,毫无办法。这种战法充

分体现了毛泽东“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法。

各地民兵在实施麻雀战时,大体有三种手段:一是“袭击驻止之敌”⑨,二是伏

击“正在行动中的敌人”⑩,三是狙击“驻止之敌”11和“正在行动中的敌人”12。

这些手段使得遭到打击的敌人不知所措。

(2)地道战。地道战是民兵以地道为依托,对敌实施游击战争的一种战法,

“是人民游击战的一种特殊的形式”13。在抗日战争时期,身处平原地区的民兵

挖掘了大量的坚固隐蔽、户户村村相连的地道,构筑起 “伟大的地下长城”14。

①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2 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13 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2 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13 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2 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14 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2 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14 页。

⑤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52 页。

⑥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38 页。

⑦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45 页。

⑧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45 页。

⑨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45 页。

⑩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45 页。

11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45 页。

12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 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45 页。

13 《人民战争威力无穷——我国民兵传统战法战例选编》,第 1 版,人民出版社,1973 年 7 月,第 9 页。

14 《人民战争威力无穷——我国民兵传统战法战例选编》,第 1 版,人民出版社,1973 年 7 月,第 9 页。

153
抗日军民凭借地道,攻可以杀敌,守能保存自己,民兵钻了藏,藏了打,打了

走,被称之为“奇幻的战争”①。毛泽东指出:“平地较之山地当然差些,然而

决不是不能发展游击战争,也不是不能建立任何的根据地。河北平原,山东的

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经发展了广大的游击战争,是平地能够发展游击战争的

证据。”②平原地区的民兵所创造的地道战,是在敌强我弱且平原地区无险可守

的情况下,坚持敌后持久抗战,大打人民战争的特殊有效的战斗形式,是广大

人民群众对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斗争、坚持平原抗战的一大法宝,

具有战略意义。

(3)地雷战。地雷战是民兵以地雷为武器,袭击敌人的一种游击战术。毛

泽东指出,“民兵的重要战斗方法是地雷爆炸,地雷运动应使之普及于一切乡村

中。普遍制造各式地雷,并训练爆炸技术,成为十分必要。”③地雷战在人民战

争中的作用十分显著,第一,可以防御敌人突袭。民兵在自己村庄周围布雷,

使敌不敢轻易进犯。第二,可以牵制驻扎之敌。民兵在敌驻地周围布雷封锁,

使敌不敢随意行动。第三,可以削弱、迟滞,甚至歼灭运动之敌。民兵在敌必

经之路布雷,有效地打击了敌人。广大民兵还发明创造了铁雷、木雷、石雷,

瓷雷、水雷、滚雷、飞雷、定时雷、子母雷、连环雷等等,大摆地雷阵,对保

存自己和消灭敌人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4)围困战。围困战是民兵对敌据点实施封锁、包围的作战方式。民兵在

游击战争中运用此种战法,对敌据点实行严密封锁,使敌被困在据点里寸步难

行,甚至断其水道和粮路,造成敌无法生存的条件,最后使敌或被吃掉,或被

迫逃遁。围困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不准敌人外出骚扰,如敌小股出动则歼

之,大股出动则予以袭扰甚至端其老窝。同时,切断敌据点与外界的联系,使

其成为死水一潭。第二,坚壁清野,使敌困死饿死。第三,利用各种手段扰敌、

袭敌,使敌片刻不得安宁。第四,政治攻心,瓦解敌人。④

(5)攻心战。攻心战是民兵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对敌进行政治攻心以瓦解

敌军的作战方式。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

① 张德良:《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论》,第 1 版,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 月,第 208 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20 页。

③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741 页。

④ 《人民战争威力无穷——我国民兵传统战法战例选编》,第 1 版,人民出版社,1973 年 7 月,第 50-51

154
页。

敌军的瓦解”①。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相结合,历来是我军发挥政治优势的传统

战法。民兵一面用麻雀战、地雷战、伏击战、围困战等战法打击敌人,一面针

对敌人的虚弱心理向敌军,特别是伪军展开政治攻势,打击其士气,挫伤其锐

气,以达到分化瓦解敌军之目的。这种攻心战的主要方法是:第一,对敌喊话

和口头宣传;第二,文字宣传;第三,利用伪军家属写信等办法。②

(6)破击战。破击战是广大民兵根据毛泽东关于“大规模地破坏敌之交通

线,妨碍敌之运输,直接帮助正规军的战役作战”③的指示精神,在战争时期配

合正规军破坏敌之交通线和通信联络的一种游击战术。这种战法用于破坏敌人

的公路线、铁路线、桥梁、火车站、汽车、火车、电话线、电讯枢纽,以及仓

库,工厂,矿山,机械兵器等,使敌人通讯联络和交通线全部瘫痪,完全陷入

绝境,有力地配合了正规军的作战。

(7)伏击战。伏击战是民兵埋伏并突袭运动之敌的一种常用的重要战术。

毛泽东指出:“埋伏即伏击,是游击队有计划的隐蔽配置于敌人必经道路的一旁

或两旁,待敌通过时而突然袭击之。这种动作,就叫做伏击。根据情况及配置

的不同,分为两种伏击方法:(1)是待伏。预先在敌人必经道路上埋伏好,待其

通过而袭击之。(2)是诱伏。以主力埋伏好,而以一小部故意示弱,诱敌至埋伏

圈内,然后袭击之。”④ 此种战法的基本特点是:第一,伏击对象一般选择敌之

运输队、车辆、小股敌人和疲惫之敌。第二,伏击地点大都选择有利于我之隐

蔽、不利于敌之兵力展开,且敌之必经之路。第三,伏击的配备视敌我情况之

特点和地形特点而确定。第四,待敌进入我伏击圈时突袭歼敌,如遇优势之敌

则迅速转移。⑤

(8)捕捉战。捕捉战是民兵以秘密而神速的动作,出其不意地扑捉敌零散

人员,从而在心理上造成敌之恐惧的战法。此种战法如和政治攻势相结合,则

能给敌人以震慑性的打击。捕捉战是民兵镇压汉奸敌特、获取情报、建立地下

组织、开展敌后工作的有效措施。同时,捕捉战在战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战。

(9)窑洞战。窑洞战是山区民兵因地制宜地利用黄土断层的自然地形所创

造出来的能藏、能攻、能守、能久住、能走脱的一种山地游击战术。此种战法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379 页。

155
② 《人民战争威力无穷——我国民兵传统战法战例选编》,第 1 版,人民出版社,1973 年 7 月,第 32 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31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146 页。

⑤ 《人民战争威力无穷——我国民兵传统战法战例选编》,第 1 版,人民出版社,1973 年 7 月,第 56 页。

比较特殊,在山区的作战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在洞洞相同的情况下,歼敌效

果更好,保存自己也更加安全。

(10)水上游击战。水上游击战是水乡民兵凭借自身水性,利用水域条件

进行游击战的一种战法。毛泽东指出:“依据河湖港汊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

据地的可能性,客观上说来是较之平原地带为大,仅次于山岳地带一等。历史

上所谓‘海盗’和‘水寇’曾演过无数的武剧,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

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①。民兵

创造的水上游击战具有战略意义,它弥补了在河湖港汊尚未建立持久的根据地

的缺陷。江河湖海地区的民兵利用芦苇“青纱帐”和江河湖海的礁石等有利地

形,进行水上游击战,打得敌人望水兴叹,束手无策②。

(11)联防战。联防战就是民兵联而防之,一村遇敌,各村支援,一村有事,

村村接应的一种战法。此种战法是根据自然地形和战斗需要,把分散在几个自

然村的民兵组织起来,建立一个联防区,统一指挥,互相配合,共同对敌。联

防战有四个方面,即联防警戒、联防战斗、联防破击和联防围困③。解放战争时

期打击国民党军时采用的联防战有了更大的发展,从村联防扩大到“邻区联防”,

“邻县联防”④。

(12)坚壁清野。坚壁清野是民兵为了粉碎敌军“以战养战”的阴谋,保

卫我根据地资财,对付敌人的“三光”政策和残酷的“扫荡”,配合主力部队作

战而实施的游击战术。毛泽东曾指出:“在反对敌人的工作中,地方戒严和可能

程度的坚壁清野两事是重要的。前者为了镇压汉奸,并使敌人得不到消息;后

者为了协助作战(坚壁),并使敌人得不到粮食(清野)。这里所说的清野,是指粮

食成熟时早日收割的意思”。⑤这种战法对于疲惫、削弱敌人意义很大。而与焦

土战相比,此种战法对于保存自己而言,其效果更好。

3.2.4.4 信息化条件下的民兵战法要求参战者具有专业化的水准

1.防空作战。包括火力抗击,情报保障,伪装掩护等战法。⑥这种战法要求

156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21 页。

② 张德良:《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论》,第 1 版,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 月,第 217 页。

③ 《人民战争威力无穷——我国民兵传统战法战例选编》,第 1 版,人民出版社,1973 年 7 月,第 62 页。

④ 张德良:《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论》,第 1 版,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年 1 月,第 216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30 页。

⑥ 《信息化条件下目标战法研究》,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27b2a3222f60ddccda38a0e0.html。

给民兵配备高射炮、高射机枪和便携式导弹等防空武器,并有足够的掌握武器

性能的训练时间;建立空情侦察网;民兵要具备能以假乱真的专业技术力量。

2.特种作战。包括游击战,反空降、反袭击、反渗透等战法。①这种战法要

求结合信息战发挥民兵传统战法的优势,配合正规军的运动战和防御战;对敌

空降行动发出警报甚至直接歼敌或发现、围捕敌特,同时对重点目标进行警卫

以挫败敌人的袭击。

3.信息作战。包括网络攻防战,电子战,心理战等战法。② 这种战法要求

民兵具有专业知识,对网络、电子战设备及其技术熟悉、熟练,甚至精湛;同

时知晓现代心理学的范畴,特别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利用现代传媒掌握

信息、舆情的主导权。

4.反恐作战。包括配合军队和武警直接打击恐怖势力,配合军队和武警对

重要目标进行保卫、防范恐怖袭击,保障反恐作战情报信息的提供。③这种战法

要求熟悉本土乡情、地形的民兵参与其中;在统一指挥下进行多层次的防卫,

并随时机动;确保情报信息提供和传送渠道的畅通。

3.2.4.5 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民兵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1.要大办民兵师。建国后,毛泽东仍然大力加强民兵建设,发出了“要大

办民兵师”④的号召,进一步加强了“三结合”武装体制的建设。1952 年,我国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将民兵制度法定为国家的一项军

事政策,并对原有民兵组织进行了调整和加强,使民兵成为有亿万人民群众参

加的强大的群众武装和后备力量,使我国民兵真正成为和平时期维护祖国安全

的国防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制约战争、维护和平举足轻重的战略因

素。实践证明,民兵和民兵的游击战是人民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关于

157
民兵组织及其游击战的战略战术的论述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年

代的有些战法可能已经过时,但全民皆兵、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精神

实质将永远放发出灿烂的光辉,必将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反侵略战争中起到重要

作用。

2.毛泽东十分重视在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进行军事训练,为此专门作出批

① 《信息化条件下目标战法研究》,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27b2a3222f60ddccda38a0e0.html。

② 《信息化条件下目标战法研究》,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27b2a3222f60ddccda38a0e0.html。

③ 《信息化条件下目标战法研究》,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27b2a3222f60ddccda38a0e0.html。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81 页。

示①。在毛泽东时代,高等院校的学生和工人、农民等群体一起成为成为民兵组

织和国防后备力量的骨干力量。那时,全国各高校都建立了基干民兵,配发了

武器。为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在城市,由于国家政策改变、

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相当一部分企业关停并转,这就使得人员众

多的产业工人流向社会,而社区组织又不健全,使得对下岗人员的组织变得十

分困难;在职人员又因为企业效益问题而难以分身。在农村,数量巨大的农民

进城务工,且流动性极强。而只有高等院校的学生能够成建制、整建制的组织

起来。以南开大学为例,本科生 13200 余人,加上数量相当的研究生,在校学

生计 26400 余人。按军队一个班 12 人、三三制计,南开大学可编成 8 至 9 个师,

接近 3 个军。如果再推及全国各高校及其在校学生,我国的后备力量的强大是

不言而喻的。而就高校学生整体而言,这部分人员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获取、

掌握的手段,在全社会成员中是水平最高的群体。因此,高校学生无论作为后

备力量将来走向战场,还是参与信息时代的人民战争,他们都将是未来可能发

生的人民战争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因而加强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或以高校学生

为主体的民兵组织的建设,是今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

3.我国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成就已经引起国际战略家们的重视。改革开放

后,我国几次进行裁军,对国际局势的缓和以及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然而,

国际舆论首先想到的却是,中国“在全国各地还拥有人数众多的民兵”,认为“中

国削减军队的计划,无损于中国的自卫能力。”②他们指出:“用手提武器装备起

来的民兵,对于一个潜在侵略者来说,虽然在迈第一步时不构成威胁,可是,

158
在这以后,为占领中国付出的代价,将是令他害怕的。”③不言而喻,毛泽东关

于民兵问题的论述及其实践和实效,再加之建立在中国独特人口优势基础上的

国防优势,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战略影响。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290

页。

《国防发展战略学教程》,第 1版,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 年 3 月,第 161 页。

《国防发展战略学教程》,第 1版,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 年 3 月,第 162 页。

第三节 国防建设是保家卫国的根本所在

3.3.1 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的人民军队是国家强大的前提

“国防不可不有”①,强国必先强军。没有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的人民

军队,国防建设和国家的强大都是一句空话。因此,强军是国防建设的核心内

容,是强国的前提。

3.3.1.1 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是我军建设的根本方向

关于军队的革命化建设,从“三湾改编”开始,毛泽东就逐渐提出了坚持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等一整套的建军原则,

把我军的革命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成为全国军队中一支最好的军队,并夺取

了全国胜利。

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是毛泽东一直关注的。在整个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我

军的武器装备是差的,粮食和被装的供给十分困难,那时的我军诚如毛泽东所

说,是“小米加步枪”②。但是就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也曾多次指明过军

队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早在十年内战后期,毛泽东指出:“反对把红军停顿

于旧阶段,争取红军发展到新阶段”③,并预见到“我们现在处在红军技术和组

织的下一阶段的前夜。”④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断言:“没有现代技术装备的

足够数量的军队,要实行反攻,恢复失地是不可能的。”⑤因此必须“创立真正

现代化的机械兵团。”⑥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之后,毛泽东及时提出:“加强

炮兵、工兵建设”⑦,“加强军事工业的建设”⑧,“必须尽一切可能修理和掌握

铁路、公路、轮船等近代交通工具”⑨。建国以后,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军

159
真正进入了现代化建设阶段。正如毛泽东所说:“在中国人民尚未获得全国胜利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08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33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92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32 页。

《毛泽军事文选》(内部本),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1 年 12 月,第 168 页。

《毛泽军事文选》(内部本),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1 年 12 月,第 168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233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233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347 页。

之前,由于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其军事建设又尚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也就

是处于装备的简单低劣,编制、制度的非正规性,缺乏严格的军事纪律和作战

指挥的不集中、不统一及带游击性等等,这些在过去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因而也是正确的。可是,自从中国人民获得全国范围的胜利之后,这种客观情

况已经起了基本上的变化,我们现在已经进到了建军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进到

掌握现代技术的阶段”。①

关于军队的正规化建设,毛泽东精辟地论述了它的真正含义及其与现代化

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说:“与现代化装备相适应的,就是要求部队建设的正

规化,就是要求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

一的训练,就是要求实现诸兵种密切的协同动作。为此,就需要克服在过去时

160
期曾经是正确的,而现在则是不正确的那种不集中、不统一、纪律不严、简单

现象和游击习气等等,而必须加强整个工作上、指挥上,而首先又应该是从教

育训练上来培养的那种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这是建设正规化、

现代化的国防部队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之一。”②在这里,毛泽东提出的“五

统一”和“四性”的正规化的基本标准,是长期适用的。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军在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

了很大的成绩。继续贯彻这个方针,仍然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

军努力奋斗的方向。

3.3.1.2 政治工作是保障我军革命化的生命线

我军的现代化是共产党领导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现代化,是

以革命化为前提的现代化。革命化体现了我军现代化的性质,是区别于其他军

队的根本标志。越是现代化,越是要加强政治工作,保证全军坚决听从党中央

的调动和指挥,使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我军的政治工作,反复强调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的生

命线。1954 年,毛泽东在审改《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时,再次

重申:“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③。这是

由我军的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和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所决定的,也是部队建设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13-314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14 页。

陈继安. :《毛泽东军事思想新论》,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 年 12 月,第 313 页。

本身所迫切需要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过去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将来也必须如此、必定如此。

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干部战士,确立正确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从思想

上、政治上、组织上保证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我军建设的方向就是政治工作的方向,政治工作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党和军队

161
建设的总任务和总目标。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有用人才是人才兴军的根本。大力培养既能打仗

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是军队建设和国家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要把教

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就包括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使干部战士既学到现

代战争知识,又学到现代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还要学会做政治工作和管理工

作。这样,我们军队的干部战士既能在军队建设中发挥作用,到地方上也能发

挥作用,打起仗来,又可以在战争中发挥作用,就成为军队和地方都需要的骨

干。

3.3.1.3 加强司令机关建设是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

毛泽东在建国后新的历史条件下,认为加强司令机关建设、创造司令机关

的新作风和新气象,是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人民军队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

一。他说:“为了组织这种复杂的、高度机械化的、近代的战役和战斗,非有健

全的、具有头脑作用的、富于科学的组织和分工的司令机关不可。过去那种不

健全的、效力不高的、甚至是极不胜任的司令机关,今后就必须大大地加强起

来”①。为了加强司令机关的建设,有两种情况必须改变过来。第一,过去那种

只重视政治工作,而忽视参谋工作的现象必须加以坚决的改变。当然重视政治

工作是对的,今后还必须重视;第二,过去那种把一些不胜任工作的人甚至是

犯错误的人调来做司令机关工作,以至影响到若干指挥员不愿当参谋长或参谋

的现象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正。今后必须创造司令机关的新作风新气象,即只

有那些优秀的、富有组织才能和指挥才能的指挥员才应该被挑选调进各级司令

机关中来工作。在毛泽东的关怀下,1950 年 5 月召开了全军参谋长会议,以后

又制定了《司令部工作条例》,加强了参谋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司令机关逐步实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14 页。

现了正规化。

3.3.1.4 加强后勤工作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1953 年 8 月,在抗美援朝战争即将结束时,毛泽东指出:“对于现代的军队,

组织良好的后方勤务工作有极其重大的意义。”①他严厉批评了轻视后勤工作的

错误思想,指出:“任何轻视后勤工作,以为后勤工作不是重要的专门的科学、

不需要有系统的学习、不需要精通业务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②他号召全军认

162
真研究抗美援朝战争中后勤工作的情况和经验,以使我军达到后勤工作现代化

和正规化的目的。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证明,现代战争如果没有后方充分的物

资保障,是不可能进行的;后方即使有充分物资,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后勤组织

与工作,以保证第一线的充分供应,也是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现代战争后勤

的组织与工作,不仅是单纯组织物资和伤病人员的运送与分配,而且要与敌人

的空降、轰炸作斗争,要指挥防空兵、铁道兵、工兵和步兵的活动和作战。如

果没有精干的,通晓战争知识、科学知识和有战斗经验的干部,是不能担任和

完成这种重要的指挥任务和补给任务的。因此,要把后勤工作提高到指挥战斗、

组织供应,保证战斗胜利的更高境界和更高层次。朝鲜战争以后的对印、苏、

越等自卫反击战的情况也说明,建立一个能打能防的后勤,对我军的发展和战

争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3.1.5 不断改善武器装备是提高军队现代化水平和作战能力的重要举措

毛泽东一贯重视改善我军的武器装备,建国以后更加重视这个问题。他指

出:“为了保卫祖国免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依靠我们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国内敌

人作战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

的战术”③。1956 年,他又强凋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

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

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④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军武器

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 1959 年建国十周年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

上受阅的我陆海空军的武器装备,已经全部国产化了。1964 年,我国在西部地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39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39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37 页。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271 页。

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 年,我国在西部地区上空成功地爆炸了第

一颗氢弹。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 年,我国成功地

163
回收了人造地球卫星。这些都为维护国家的安全、增强国防实力和提高我国在

世界上的地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国发展武器装备与超级大国不同。超级大国为了称霸全球,特别强调发

展进攻性的尖端武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永远不侵略别人,永远不称霸。

我们从抵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的安全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武器装备。

我们发展武器装备的原则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有选择地、有限度

地引进一部分国外的先进军事技术装备。从常规武器和尖端武器来说,以发展

常规武器为主,同时发展一些核武器和其他尖端武器,以进行必要的威慑和反

击;在常规武器中,以反坦克、防空武器为重点;从发展现有武器和新式武器

来说,我们首先要立足现有基础,加强与改进现有武器装备,提高其战斗性能,

同时努力研发—些新式武器装备。

3.3.1.6 加强诸军兵种合成部队建设是军队现代化正规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毛泽东历来重视诸军兵种合成部队的建设与训练。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

军队开始只有陆军,陆军也主要是步兵。后来有了炮兵和工兵,一些野战军有

了装甲兵和铁道兵。1949 年 1 月 8 日,毛泽东提出:“一九四九年及一九五 O年,

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①1949 年

2 月 25 日,国民党海军中最大的舰船“重庆号”巡洋舰举行起义。毛泽东发出

了建立人民海军的号召。1950 年 4 月 14 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海军司令部。从此,海军正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毛泽东也历来重视

建立人民空军。1938 年 3 月,在毛泽东的指示下,成立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支航

空队。1949 年 7 月 26 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央军委命令成立中国人民解放

军航空军司令部。同年 11 月 11 日,航空军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空军正式成

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宣告:“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

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②为此,他号召:“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7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6页。

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①由于毛泽东对建立现

164
代化正规化国防部队的正确领导,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我们建立了海军、空

军和坦克部队、工兵部队、防空部队、铁道兵部队以及大量的炮兵部队。这些

复杂的军兵种和大量使用复杂的战斗器材,成为我军现代化的阶段性标志。1951

年 9 月,我年轻的人民空军入朝参战。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我英雄的人民

空军已发展成为一支空中劲旅了。1955 年 2 月,浙江前线我陆海空军协同作战,

解放了国民党军盘踞的一江山岛。这是我陆海空三军首次对近海岛屿之敌所进

行的协同作战。当然,这时协同作战的水平并不高,以后诸军兵种的建设和协

同作战又有了很大发展,及至 1974 年,我英雄的人民海军又取得了保卫西沙群

岛的重大海上胜利。

3.3.1.7 把教育训练提高到重要地位是保持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毛泽东历来重视部队的教育训练。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强调“从战争

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②再一个方法就是“利用作战间隙着重练

兵”③,毛泽东把它列为十大军事原则之一。此外,他还重视创办军事学校,训

练指挥人员、政治工作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以及技术人才。教育训练的内容包

括政治训练、军事训练和文化训练,以提高广大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军事素质

和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建国以后,军队的教育训练工作是同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军任务分不

开的。如毛泽东所说:“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

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这一切都不能离开复杂的专门的技术。今天

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④。在军队的教育训

练方法上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有了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和编制,就需要有

正规化的训练。我军在战争年代的训练方法必须加以改变,否则现代化、正规

化的训练就不能开展。与此同时,军事院校也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从 1951 年

起至 1953 年止,经中央军委批准创办了一批正规的军事院校,如中国人民解放

军军事学院、后勤学院、总高级步兵学校,军事工程学院等。毛泽东为这些军

事院校的创办亲自写下了训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标志着中国人民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6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81 页。

165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75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51 页。

建军史上的伟大转变之一。”①“对于我国的国防事业具有极重大的意义。”②上

世纪 60 年代,毛泽东还亲自观看了我军的大比武。这些都对我军的教育训练和

现代化、正规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3.1.8 进行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是我军走精兵之路的重要保证

进行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是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

高部队战斗力,走精兵之路的一项重要保证。毛泽东在抗日时期就把“精兵简

政”③视为极其重要的政策。解放战争时期把“兵贵精不贵多”④列为我军建军

原则之一。精简整编和体制改革,要贯彻精兵的原则,合成的原则,平战结合

的原则,提高效率的原则。为贯彻这些原则,要适当地压缩军队定额,精简机

关,裁并重叠机构,减少普通兵员,淘汰陈旧装备;平时有些部队实行简少编

制,有些部队保持齐装满员;有重点地加强特种兵部队和院校、科研机构,缩

小指挥机构平时编制与战时编制的差别,从编制体制上把诸兵种凝聚起来。通

过这些措施,使常备军及其机关精干化,武器装备,尤其是反坦克和防空火器

有所加强,机动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有所增强。这些对提高我军在现代战争条

件下的自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的人民军队,必须明确建设现代化、正规化

革命军队的目标,必须加强军队的政治工作,必须加强司、政、后建设,必须

不断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同时加强诸军兵种合成部队的建设与训练,把军队

的教育训练提高到重要位置,并适时进行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

3.3.2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搞好国防科技建设

3.3.2.1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要协调发展

毛泽东对国家的国防建设及其发展有着完整的构想。建国后,他根据世界

局势和周边环境,特别是依据我国经济和国防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一方面提出

了要大力发展海军、空军和尖端武器,加快军队现代化步伐,另一方面又提出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在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上不断

166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13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5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0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76 页。

增强军事实力的战略思想。1956 年,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只有经济建

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因此,要“精简国家机构,

减少军政费用”,使军政费用占国家预算全部支出的比重降下来,“降到一个适

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以便抽出更多的资金,多开些工厂,多造些

机器。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不但会有很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可能有自己

的原子弹。”

3.3.2.2 要抓紧研制尖端武器

毛泽东一贯重视改善我军的武器装备,尤其是建国以后更加重视这个问题,

有过系统的、完整的论述。因此,他在建国后的有关论述又被称为毛泽东国防

科技思想,是其国防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国前后,毛泽东都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指出,帝国主义及其一

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它们手里的原子弹也是纸老虎。“原因是他们脱离人民”,

因此“我们一定会打赢他”

。同时,针对帝国主义,特别是其原子弹的威胁,

毛泽东提出,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希望搞一点海军,空

军搞得强一点。还有那个原子弹。”③这是毛泽东关于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

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在核武器问题上的具体运用。他强调说:“没有那个东西,

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

甚至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的

困难时期,毛泽东仍指出:“在科学研究中,对尖端武器的研究试制工作,仍应

167
抓紧,不能放松或下马。”

毛泽东还提出,我们不仅要搞原子弹,还要搞氢弹、

洲际导弹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他特别

强调,对尖端武器的研制要抓紧,“一年不是抓一次,也不是抓两次,也不是抓

四次,而是抓它七八次。”

他科学地预见到:“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

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这些思想的系统提出,为我国研发尖端武器,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271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71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74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74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92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74 页。

168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人民日报》,1970 年 4 月 26 日,第一版。

袁德金. :《军事家毛泽东》,下卷,第 1 版,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年 11 月,第 831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74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74 页。

并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赢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3.3.2.3 要保持适当有限的核威慑

我国发展武器装备与超级大国不同。超级大国为了称霸全球,特别强调发

展进攻性的尖端武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永远不侵略别人,永远不称霸。

但是,为了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中国必须发展并保持一支具有威慑能力的有限

战略核力量,积极遏制敌对我可能发动的核战争,并和全世界人民一道维护世

界和平,争取最终实现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崇高目的,这就是我国发

展核武器的目的。建国初期,美帝国主义多次扬言要对我进行原子突袭。毛泽

东以伟人的气魄明确表示:“美国的原子讹诈,吓不倒中国人民。”

因此,中国

发展核武器就是要对抗美国的核威胁、打破其核垄断,维护国家的独立与安全。

此后,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苏联的霸权主义者也曾试图对我国实施所谓“外

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但最终还是慑于我国日益壮大起来的核力量和已有的尖

端武器而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铤而走险。

我国发展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尖端武器的方针是,以自力更生为主,立足国

内,大力协作。我国发展核武器的目标,就是毛泽东提出的“有一点,少一点,

好一点”

。而我国运用核武器的政策是,着重反威慑,坚持独立使用核武器,

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坚持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核武器,但坚决实

施核报复的立场。因此,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针对美国欲对我发动原子战

争的威胁,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我们有两条:第一,我们不要战争;第二,如

169
果有人来侵略我们,我们就予以坚决回击”。

3.3.3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运用与发展

3.3.3.1 人民战争思想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人民战争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过去是如此,现在是如此,将来也还是

如此。毛泽东说过:抗美援朝的胜利,固然是由于领导的正确,“但主要是因为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136 页。

国防大学科研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的胜利与发展》,第 1版,国防大学出版社,1994 年 6 月,第

753 页。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136 页。

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①。我军的战斗历史,就是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

人的历史。现在我军的武器有很大改善,但同有些国家相比,仍然处于劣势。

即使这样,如果外敌入侵,只要我们实行人民战争,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

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我国地广人多的优势,仍然能够用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

备的敌人。

1.要从总体上看敌优我劣的相对性。战争的胜负,不是由某一因素决定的,

而是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只

局限于武器装备本身孤立地去看,而必须对敌我双方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因素进

行全面分析。我们的主要作战对象是搞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拥有高度现代化

的武器装备,经济和军事实力雄厚。这是其赖以发动侵略战争的物质条件。但

其失道寡助、异国作战、地理生疏、战线长、补给困难、协同指挥不便。这些

都是其难以克服的弱点。而我国虽然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不如超级大国,但我们

得道多助、地广人多、资源丰富,并有三结合体制,有先进政党和思想作指导,

有以劣胜优的经验和传统,因此有能力打持久的人民战争。这些都是敌人无法

比拟的。

2.要从武器装备本身来看敌优我劣的相对性。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

事物的优劣长短都具有相对性,武器装备的优劣也是如此:敌优中有劣并非无

170
隙可乘,而我亦并非劣到不能打仗无法制胜的程度,且劣中有优。敌方武器装

备现代化程度高,打击力度大、机动速度快、防护能力强。但其重武器在对付

分散隐蔽的目标难以充分发挥效能,在近战和夜战中其效能也会打折扣;弹药、

油料消耗多,技术保障复杂,补给比较困难;目标大,易于暴露行动企图;对

天候、地形的依赖性大等等。我方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较低,打击力小、机

动性差、防护力弱。但是武器体积小,轻便灵活,便于携带和使用,受气候、

天气、地形的影响小。同时,武器装备的优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

这一条件下看来是优势或劣势的装备,在另一条件下就可能成为劣势或优势。

只要善于扬长避短,以长击短,就能促使劣势装备发挥出优势装备所不能发挥

的作用。我军以普通歼击机击落过敌之新型侦察机、战斗机就是有力的证明。

3.人民战争是未来反侵略的主要形式。敌之非正义性、我之正义性和敌强

我弱的态势,这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根本依据。对敌来说,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技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101 页。

术装备高度现代化是其两个基本特点;对我来说,战争的正义性和技术装备落

后则是我之两个基本特点。同时也决定了我们不能简单地和敌人拼实力,拼消

耗。实行人民战争既能发挥我们的优势,弥补我们的弱点,又能削弱敌人的优

势,扩大敌人的弱点。我们的三结合武装对付敌人单一的正规军,将造成大规

模的正面和敌后战场,迫使敌人分兵,使其既在正面战场付出巨大代价,又无

法控制其后方。敌人的优势集中表现在进攻能力上,但不能达成有效占领的进

攻,则是其失败的开始。通过人民战争,我们可以逐步转变敌强我弱的形势,

最后战胜敌人。我们的反侵略战争,将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战争,也必然会得到

世界人民的支持。任何侵略者企图征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光荣革命传

统的十三亿中国人民,都必定遭到可耻的失败。

4.在全面的人民战争中军事斗争是主要的,但是战争不仅是敌我双方军事

力量的较量,而且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各种因素的总较量。只要把武装

斗争同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条战线各种形式的斗争,直接和间接地配

合起来,形成全面的人民战争,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人民战

争的内容是非常广泛、极为丰富的。只要依靠人民群众,使正规军与地方军、

民兵相结合,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结合,军事斗争

171
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斗争相结合,国内统一战线与国际统—战线相结合,

我们就一定能把技术装备优势的敌人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并将其

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同时,在信息化条件下,民间参与的网络战、信息

战都将以新的形式充实人民战争的内涵。

3.3.3.2 加强和调整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

1.反侵略战争将是一场激烈的立体战,将可能遍及我国的广大领土、领海、

领空,甚至太空。对付敌人这种大纵深立体战,必须充分发挥三结合武装力量

体制的整体威力。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紧密结合,陆、海、空、二炮诸军兵

种密切配合,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从前线到敌后,从陆地到海洋、空中,在

作战的全纵深和广阔战场的各个领域,以各种作战手段和形式,协调一致地打

击敌人,才能使敌人处处挨打,陷于被动,才能拖住敌人,消耗敌人,各个歼

灭敌人,打破敌人的大纵深立体战,转变敌我强弱优劣形势,最后战胜敌人。

2.野战军是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骨干,担负着主要作战任务。我野战军

经过精简整编和严格训练,作战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今后要进一步提高军政、

文化素质,提高掌握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能力、诸军兵种合同作战能力和快速反

应能力,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地方军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平时担负

着组织和训练民兵及预备役军官的任务,战时除直接配合野战军作战、担任部

分作战任务外,主要是组织带领民兵开展游击战。民兵是我国三结合体制的基

础,是军队的得力助手,是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力量。通过组织调整和训练改

革,民兵队伍精干了,军政素质提高了,战备措施逐步落实,从而提高了民兵

在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3.关于兵役制度,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我们实行的是“动员制”①,即

志愿兵役制。1955 年,由志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1978 年,实行了民兵和

预备役相结合、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实行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制

度,既坚持了我国传统的民兵制度,也恢复和健全了预备役制度,既有利于平

时加强后备力量的建设,保持雄厚的预备兵员,更有利于战时快速动员,是寓

兵于民的战略措施。这种制度对我军的“三化”建设是十分有益。

3.3.3.3 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获得重大发展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现代化战争。毛泽东在这场战争中,提出了一系列同

现代化敌人作战的理论和方法,使他的战略战术思想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得到重

172
大发展。这些思想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1.乘敌之隙后发制人。“后发制人”②,“乘敌之隙的可能性”③,“造成敌人

的错觉和出以不意的攻击”④是毛泽东一贯坚持的战略战术原则。这些原则在抗

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中,得到了巧妙运用,同时充分利用和制造

敌人对我军出兵的错误判断,保证了初战必胜。第一次战役首战告捷,即把以

美帝为首的侵略军从鸭绿江边逐至清川江以南,稳定了朝鲜战局。第二次战役

连战连捷,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奠定了整个战争胜利的基础。

2.轮番作战。当我军进行第四次战役时,毛泽东发现敌人企图与我进行消

耗战。为了粉碎敌人的作战意图,坚持长期作战,达到逐步消灭敌人之目的,

毛泽东提出“我中国志愿军拟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⑤志愿军决定编组三番轮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07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0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0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92 页。

《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1 干 12 月,第 349 页。

流的部队,“以几年时间,消耗美国几十万人,使其知难而退”①,以求得朝鲜

问题的解决。

3.实行战术小包围,打小歼灭战。毛泽东总结了我志愿军五次战役进行运

动战的经验,改变了过去解放战争运动战实行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及大迂

回、大包围、大歼灭战的传统战法,提出“打美英军和打伪军不同。打伪军可

以实行战略或战役的大包围,打美英军则在几个月内还不要实行这种大包围,

只实行战术的小包围,即每军每次只精心选择敌军一个营或略多一点为对象而

全部地包围歼灭之。”②这就是“零敲牛皮糖”的歼敌办法③。这是因为美英军和

我军的武器装备相差悬殊,加之美军当时还有较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尚未被

我完全打掉。另外,战场状况也特殊,朝鲜半岛地势狭长,三面环海,和国内

173
战场有回旋余地不同。对美英军实行战术小包围、打小歼灭战,这是毛泽东运

动战歼灭战理论重要的新发展。

4.抗登陆作战。早在 1951 年第五次战役之前,美军就准备在我侧后方登陆。

所以毛泽东非常重视抗登陆作战的指导。两年之后,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

粉碎了美帝国主义谋划的各种作战企图。其剩下的最后一手仍是从我侧后冒险

登陆,特别是从西海岸举行冒险登陆进攻。为了“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争

取战争更大胜利”④,毛泽东多次发出指示,提出了增强坚固防御工事、部署充

分兵力火力等抗登陆作战的七项办法,并要求志愿军部队“小心谨慎,坚忍沉

着,动员全力,争取时间,完成一切对敌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⑤。由于我方准

备充分,敌人始终未敢轻举妄动。

5.空中作战,反坦克作战,反空降作战。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就指示

加速人民空军和高炮部队的建设。1951 年 9 月,我志愿军空军入朝作战。与此

同时,高射炮兵、工兵、铁道兵和运输部队以及后方对空防御都得到加强,并

在 1951 年 8 月至 1952 年 6 月的将近一年期间内取得了反“绞杀战”的胜利。

反坦克作战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毛泽东指出:“必须增加反坦克武器,足以征服

《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1 干 12 月,第 351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282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492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95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32 页。

敌人的大量坦克,才能阻止敌人的猖獗和大量歼灭敌人的步兵”①。在朝鲜战争

中,中朝军队共击毁和缴获敌坦克 3000 多辆。早在第一、第二次战役期间,毛

泽东就注意到反空降作战的问题。他指出:“请你们充分注意敌人降落伞部队在

174
我后方降落,应控制必要武装力量及汽车在你们及后勤部手里,准备随时扑灭

这些空降敌人。”②

6.依托坑道工事的坚守阵地防御作战。经过五次战役后,敌我双方进入相

持状态。1951,我军进行了夏、秋季防御作战。从 7 月开始,我军阵地出现了

坑道雏形,并逐步形成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并和野战工事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依托坑道工事进行阵地防御作战,这是我军在战法上的一大创造。毛泽东指出:

“能不能守,这个问题去年也解决了。办法是钻洞子。我们挖两层工事,敌人

攻上来,我们就进地道。有时敌人占领了上面,但下面还是属于我们的。等敌

人进入阵地,我们就反攻,给他极大的杀伤。我们就是用这种土办法捡洋炮。

敌人对我们很没有办法。”③不仅如此,“吃的问题,也就是保证给养的问题,很

久不能解决。当时就不晓得挖洞子,把粮食放在洞子里。现在晓得了。每个师

都有三个月粮食,都有仓库,还有礼堂,生活很好。”④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就是

光辉的范例。

7.实行战术和战役反击。这是我军依靠坚强的阵地实施的新的作战方法,

“此种作战,在若干个被选定的战术要点上,集中我军优势的兵力火力,采取

突然动作,对成排成连成营的敌军,给以全部和大部歼灭的打击;然后在敌人

向我军举行反击的时机,又在反复作战中给敌以大量的杀伤;然后依情况,对

于被我攻克的据点,凡可以守住者固守之,不能守住者放弃之,保持自己的主

动,准备以后的反击。”⑤战术反击战自 9 月 18 日至 10 月 31 日,共 44 天,对

敌 60 个连排支撑点和个别营防御地域进行作战 77 次,对敌排以上兵力反扑的

作战 480 余次,共歼敌 2.7 万余人。在 1953 年的 5 至 7 月间,对美伪军先后两

次发起夏季进攻作战和金城战役,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

3.3.3.4 积极防御仍然是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286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21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67 页。

175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67 页。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70 页。

积极防御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军一贯的战

略指导方针。毛泽东指出:“我们不要学蒋介石那样,让日本人长驱直入,很快

就打到南京、武汉、长沙;不要学斯大林那样,让希特勒长驱直入,一下就逼

到莫斯科、列宁格勒城下。”①他说:“要防止敌人向纵深空降,不能让敌人长驱

直入。”②因此,“要顶一下”③,顶是为了争取时间,“使后方有所准备”④。同

时,要将“顶”和“放”,即“积极防御”和“诱敌深入”结合起来。其基本精

神是:根据敌我现实情况,战争初期,为了坚持战略上内线持久的防御战,必

须在战役上打好主要方向和重要地区的坚守阵地防御战,在进行必要的外线速

决的进攻战和游击战的配合下,坚决顶住敌人的战略突袭,把战局初步稳定下

来,以保存我们的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掩护我军战略展开和国家转入战时体

制。同时根据战场情况,将“顶”与我传统战法“诱敌深入”相结合,发挥我

地广人多的优势,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在完成初期战略任务后,要有计划地

在预设战场集中优势兵力,打规模不等的运动战,不断歼灭敌人,制止敌人的

战略进攻,使战局向相持局面转化。尔后以积极的作战行动,继续大量歼灭敌

人有生力量,为转入战略反攻创造条件,并视战局发展实施战略追击,彻底歼

敌,夺取最后胜利。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必须坚持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

坚持后发制人,立足于打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持久的人民战争。总

之,“主要是两条,你打你的,我打我打。我打我的,又有两句话,打得赢就打,

打不赢就走。”⑤其主要内容是:

1.扎实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势力还在包围着我

们,我们必须准备应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今后帝国主义如果发动战争,很可能

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那样,进行突然的袭击。因此,我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

都要有所准备,当着突然事变发生的时候,才不至于措手不及。”⑥未来的反侵

略战争是同霸权主义超级大国进行的—场殊死的搏斗。如果不充分进行各个方

袁德金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及启示》,《军事历史》,2007 年第 6期,第 2页。

176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08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229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34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03

页。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141 页。

面的战争准备,比如思想准备、物质准备、战场建设、大小三线的建设、全民

皆兵等等;如果不把各种力量最广泛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形成全面的人民

战争,要取得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在反侵略战争打起来之前,能否卓有成

效地加强战争准备是个重要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

人民战争思想,必须从根本上阐明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的指导思想,并且一定

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工作。

毛泽东对我们国家如何准备反侵略战争有着完整的构想,内容十分丰富:

(1)毛泽东强调要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他指出:“现在我们得了天下,

还是要从最坏的可能来设想。”①“在国际,无非是打世界大战,甩原子弹。”②他

提出,对世界大战和核战争这些最严重、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要做好充分准

备,对局部战争也应做好充分准备,那么,当突然事变发生时我们就能始终处

于主动地位。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应付可能的突然事变”③,“准备好了,敌人

要来也好办”④。因此,他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⑤,要“深挖洞,广积

粮,不称霸。”⑥他特别强调:“越讲缓和越备战”⑦

(2)毛泽东十分重视增强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

出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在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上不断增

强军事实力的战略思想。他指出:“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

177
够有更大的进步。”⑧

(3)毛泽东“对尖端武器的研究试制工作”非常重视,提出“应抓紧进行,

不能放松或下马。”⑨因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353 页。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352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265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243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37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83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96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08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137

页。

有这个东西。”

178
因此,要“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②。

(4)毛泽东十分重视现代战争的作战手段和海空军等军兵种的建设,多次

提出把“海、空两军搞强大起来”③,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从海上来的侵略,我

们必须在一个较长时间内,……有计划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④“把海军工

作做好”⑤,“海军要努力达到奋斗目标”⑥。毛泽东批准了给“海军配属特种兵”

⑦的报告,还提出要“采取积极方针建设远程轰炸机部队”⑧。毛泽东指出:“要

防止敌人向纵深空降”⑨,同时提出:“空降兵要认真地搞起来”,⑩还要加强电

子对抗工作11。

(5)毛泽东要求平战结合,提出加强战略后方的“大小三线”12建设,做

好长期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他说:“搞好三线建设打起仗来就不怕了”13。

(6)毛泽东不仅重视反侵略战争的物质准备,而且非常重视精神准备,他

要求在全体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他指出,虽然帝国主

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但“帝国主义是不可怕的”14、“原子弹是纸老虎”15,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271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87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228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192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171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99

页。

179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211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219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08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62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400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32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290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73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128

页。

“美国的原子讹诈,吓不倒中国人民。”①同时,他还强调后备力量建设,强调

在现代条件下“要敢于用人民战争战胜强大的敌人”②。

(7)毛泽东主张全民皆兵,为此他提出“要大办民兵师”③,并要求:“民

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④。

(8)毛泽东提出要搞好统一战线,以此作为准备战争、反对侵略的重要举

措。在国内,他主张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除了用战争方式解放台湾以外”,

我国政府“努力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⑤,以“完成祖国统一”⑥。为此,

毛泽东提出了蒋介石“可以搞他的一套”,其军队“可以保存”,“让他搞三民主

180
义”⑦等一系列主张。此举开我党“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伟大构想之先河。

在国际上,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⑧划分的理论和建立世界反帝、反霸统一

战线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孤立了美苏两霸,制止了战争。

2.确定战争初期的科学概念。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首先要求我们明确战

争初期的科学概念,重视战争初期的战略地位。在国内革命战争中,战争初期

问题不很突出。建国后,朝鲜战争中的敌人虽是称霸世界的美帝国主义,但我

军是在战争爆发四个月后赴朝参战的,也没有抗击敌人战略突袭的实战经验。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超级大国的战略是搞突然袭击,速战速决,初期制胜。

所以战争一开始,首先碰到的严重问题是如何抗击敌人的战略突袭。这将对整

个战争进程的全局发生重大影响。为了适应未来战争初期的严重情况,我军制

定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规定了战争初期的主要战略任务是:坚决抗住敌人

的战略突袭,保存我军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掩护我军的战略展开和国家转入

战时体制,初步稳定战局。同时还提出了战争初期的主要作战指导原则:重点

设防,重点守备;积极开展反空袭斗争;正确地运用运动战、阵地战和游击战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136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178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430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141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6册,第 1版,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年 1 月,第 32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441

页。

181

《周恩来传》,三,第 1版,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年 2 月,第 1437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91

页。

三种作战形式;要避免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建立并保持强大的战略预备队;

密切诸军兵种协同作战,发挥整体威力。

3.将我传统战法“诱敌深入”与坚决抗住敌人的战略突袭、制止敌人在战

争初期长驱直入相结合。世纪之交前后的几场局部战争告诉我们,以信息化为

主要特征、以精确制导武器为主导的高技术兵器、以远距离空中打击为主要手

段、以破坏敌国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为目标、以空地海天磁为一体的局部战争,

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模式。在大规模、大强度、高密度、大裂度和相对不长

时间里①进行的猛烈空中打击并给敌国造成巨大损失后,再展开诸军诸军兵种协

同的、多方向的地面机械化突击攻势,同时实施后方空降,这就是 2003 年 3 月

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的新的现代战争的过程和模式。该模式又有另一说

法,叫“斩首掏心术”,即通过远距离空中打击在肉体上消灭敌国首脑人物、瘫

痪敌战略要地。超级大国一旦对我发动侵略战争,必然以重兵实施首次突袭,

在数个战略方向上同时发起诸军兵种协同实施的首次战略性进攻战役,以图迅

速摧毁、瘫痪我防御体系,摧毁、瘫痪或合围歼灭我主力集团,摧毁、瘫痪或

夺占我政治、经济中心和战略要地,为最后决胜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战争初

期敌人的突然袭击有打击惨烈,兵力集中,攻势迅猛,目的坚决,立体作战等

特点。

由于我国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面对的是武器装备高度现代化的超级大国的

突然袭击,处于防御地位的我军,必须坚持“顶放结合”的原则。“顶”,要顶

住敌人发动的第一波或头几波次的打击,尤其是来自空中的对我政治、经济、

军事等重点区域和中心城市的远距离精确制导打击,同时在预设阵地上坚决顶

住并制止敌人在战争初期长驱直入,赢得足够的时间以保证国家战略的展开,

粉碎敌人初期决胜的战略意图。顶住敌首次突袭或头几波次连续打击的手段,

除我防空、反导系统外,我方的信息化干扰、伪装等方法也极为重要,能较明

显地减少损失。这是关系到战争全局的首要问题,也是我军的主要任务,是稳

182
定战局的关键,也是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核心。“放”,要“诱敌深入”②,要“让

也不排除较长时间的、连续的空中打击,如 1999 年 3 月开始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前南联盟持

续进行的长达 78 天的空中打击。在那场战争进行中的 5月 8日,我驻南使馆遭到美国导弹的袭击,使馆

被毁,我 3位战地记录惨遭杀害。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15

页。

出点地方来”①。“把沈阳、哈尔滨、长春都让给它”②,放“它进来之后”,“要

集中力量打歼灭战”③。与此同时,我们的杀手锏——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尖端武

器也将发挥作用,打击、迟滞敌人的进攻,乃至打击、摧毁,甚至瘫痪敌国的

战争潜力,即反击侵略、报复敌发动的战争的方式即便不是不择手段的,也极

可能是超限的。这也是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核心——守中有攻,攻必胜敌,即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④,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我必胜敌。

革命战争年代,由于敌强我弱,对付强敌进攻一般是实行“诱敌深入”的

方针。还由于我们长期处在战争环境,也没有巩固的后方,战略方向和战线也

不固定。因此,把“诱敌深入”作为弱军战胜强军的战略指导方针在当时是正

确的。今天我们已经建立了国家,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有了很大一批家业。

而这个家业就是我们进行反侵略战争的物质基础,不能轻易让给敌人。因此,

当敌人对我实施大规模战略空袭和地面入侵时,我们要抗住最初几个波次,尽

可能地保存有生力量,并在一些对我威胁较大的重要方向上坚决地顶住敌人,

使一些战略要地、重要交通干线和通信设施以及工业基地不被敌人占领,从而

保存战争潜力。这样,我们就能在敌人战略突袭之后迅速恢复“元气”。而且只

有在战争初期顶住敌人,才能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使军队进行战略展开。

因此,我们在战略指导上,必须顶住敌人战略突袭,在既定方向上制止敌人的

长驱直入,粉碎敌人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4.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与坚守防御的阵地战、广泛的游击战相结合。在未

来反侵略战争初期,在我顶住了敌首次攻击,或在这个过程中我军的战争形式

应以积极进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同坚守防御的阵地战相结合,广泛开展游击

战,并使三者紧密结合。在具体使用上,各战区应根据所处战略地位和地形等

183
条件灵活掌握。

(1)关于贯彻运动战配合防御阵地战的原则。未来战争初期,运动战必须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59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55

页。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第 1 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31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51 页。

与阵地防御作战相结合。为此,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即运动战要与主要作

战方向和战略要地的坚守防御作战相结合,确保主要方向和战略要地的稳定;

第二,要实行三个统一:统一指挥机构,统一作战计划,统一作战行动;第三,

未来战争初期将采取有利条件下的中小规模的运动战,要积小胜为大胜。

(2)关于实行以坚守防御阵地战的原则。在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坚守防

御阵地战,不仅是客观需要,实际上也是可能的。这是因为:第一,我们有力

量充分利用地形,构筑坚固工事,屯积作战物资,以雄厚的兵员优势,源源不

断地组建新兵团;第二,我军可利用坚固阵地,隐蔽自己,以逸待劳,近战歼

敌,以我阵地之长,弥补武器装备不足,减杀敌人优势。

(3)关于全面发挥游击战的战略作用。游击战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具有重

要的战略地位,并将以更大的规模、更新的战法活跃于广阔的战场,贯穿于战

争的全过程。游击战对运动战和坚守防御的阵地战而言,它在战略和战役战斗

上、在战争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广大民兵的觉悟、

组织、武装、训练等程度,都比过去高,战争从一开始就可以广泛开展游击战。

敌人—旦入侵,我们就可充分利用其失道寡助、异国作战、人地生疏,战线漫

长、补给困难等弱点,以破袭敌人交通运输、切断敌人后方供应为主要目的,

巧打敌前敌后游击战,疲惫、消耗、迟滞敌人,给军队以积极地配合。伊拉克、

184
阿富汗两场战争的实践告诉我们,即使是在高技术兵器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甚

至在军队被打败、政权被推翻的情况下,具有人民战争实质的游击战仍能给侵

略者造成巨大威胁和损失,甚至最终取得打败侵略者的胜利。

(4)关于正确处理三种作战形式相结合的关系。在战略全局和战略指导上,

尤其在重要战略方向上,要以运动战和阵地防御战相结合,并辅以游击战。如

果没有运动战和游击战的配合,只靠阵地防御战是完成不了初期战略任务的。

要正确处理三种作战形式相互结合的辩证关系,不能把三者关系绝对化。战争

初期的阵地战,是战争初期达成战略目的的一种手段,决不是贯穿战争全时空

的普遍原则。可以设想,战争初期的“三战”结合,将在防御战役的广阔空间

展开,三者间既有间接的配合,也有直接的配合,既有战略上的配合,也有战

役战斗上的配合,一定要灵活运用。

5.积极应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超级大国对我实施远距离空中打击,而暂

不出动地面部队的战法所造成的不利局面。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在世时也做了

充分准备。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面对美国政府逐步扩大侵越战争,公然宣布把

中国当作主要敌人,声称“存在着同中国发生战争的危险”,阴谋在亚洲发动

一场更大规模的、世界性的战争的危险局面,1966 年 5 月 10 日,《人民日报》

刊登了《关于中国对美国政策的四句话》,表达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讲话说,

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但如果因为中国支援了那些遭到帝国主义侵

略的国家而导致美国侵略中国,那“我们将毫不犹豫地奋起抵抗,战斗到底。”

“不论它来多少人,用什么武器,包括核子武器在内,可以肯定地说,它将进

得来,出不去。”“侵略者不管来多少,必将被消灭在中国。”声明说,六亿五千

万中国人民“说话是算数的。”针对“美国有些军事家”企图“依靠海空优势轰

炸中国,而不打地面战争的”的幻想,中国政府在声明特别指出:“这是一厢情

愿。战争既然以空战或海战开始,那么,战争如何继续进行,就由不得美国一

方作主了。你能从空中来,难道我们不能从陆上去吗?因此,我们说,战争一

旦打起来,就再没有什么界限。”

这实际上是:“超限战”战略的最初表述。从

军事学视角看,是战略创新。

6.对于核战争,毛泽东也做了充分准备。面对美苏两霸的多次核威胁,他

185
坚定地表示,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民!中国的核力量虽然有限,但如果遭到核

攻击,我们将坚决实施核报复和“核捆绑”政策

,即中国有权对实施核攻击的

国家及其盟国,必要时亦可对所有有核国家实施核打击。

建国以后,毛泽东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总结了国防建设和军

事斗争的实践经验,创立了国防建设的理论。他对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对人民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对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对国防

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对军事改革的思想和原则,以及对战争准备等问题

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建国以后的重大发展和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中国对美国政策的四句话》,《人民日报》,1965 年 5 月 10 日,第 1版。

所谓“核捆绑”政策,是指核力量相对弱小的国家通过己方核力量将某个具有更强核能力的国家捆绑于

己方的战车上。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某个核战力强于己方、而已方难以打击的核大国对自己发起发动核攻击。

中国“核捆绑”战略的基本构想是:通过以现有核武器捆绑所有核国家的方式阻止某个核大国对中国可能

发动的核攻击。一旦中国遭到某国的核攻击,中国将集中所有核武对包括该国在内的其他所有有核国家发

起核攻击,并以此引发全面核大战使整个世界都退回到石器时代的严重后果遏制住欲对我实施核攻击的国

家,因为这样的结果是全世界都不愿看到的,以此使欲对我实施核攻击的国家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敢对

中国发起核进攻,尽管中国的核导弹曾经并不一定能打到某国本土。“核捆绑”战略原则上只适用 DF41

没有大量部署之前的这段“战略空档期”。但今天中国的核武器可以打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参照百度搜

索,百度百科,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291446.html。

第四章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

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体系。它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

军事理论,科学地回答并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

设的一系列涉及建军、打仗、卫国等根本性的问题,它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

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人民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的指南,

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指导下,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成功,建立了人民

186
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如此,毛泽东军事思想还广泛地影响了世界,

不仅为原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在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革命提供了有力

的思想武器,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

第一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大贡献

4.1.1 毛泽东军事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军事科学创见

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军事创见所具有的科学性,日益为世人所重视,

持续成为中外学者研究的对象。其军事创见包括七个方面。

4.1.1.1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新型军队的建军模式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农村包围

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这个农民占主要人口成

分的国家的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革命道路问题,同时以“党指挥枪”的原则建

立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的一个杰出

贡献。

4.1.1.2 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思想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战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敌强我弱的历史条

件下进行的。因此,必须动员、依靠、组织、武装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广大人

民群众参加战争。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所提出的“战争伟力之最深厚

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①的理论,解决了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最基本条

件。

4.1.1.3 阐发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人民战争物质依托的思想

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条件,指出应该首先在那些反革命势力

相对薄弱的地区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关于根据地建设的思想,

解决了支持中国革命战争长期进行所需要的战略基地问题。

4.1.1.4 创造了“三结合”的武装体制

毛泽东提出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力量,坚决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行主力兵

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

相结合的“三结合”的武装体制的思想,有效地解决了进行人民战争所需要的

组织形式问题,使全体人民真正做到了有组织、有层次的全民皆兵。

4.1.1.5 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毛泽东提出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与其他斗争

187
形式密切配合,在各条战线进行人民战争的全方位的“总体战”思想。毛泽东

明确地提出了以武装斗争为主,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以及

青年、妇女等群体广泛参加的斗争,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条战线、

各种形式的斗争紧密配合的更为完善的斗争形式,从而在中国实行了真正的人

民战争。

4.1.1.6 制定出一整套符合人民战争规律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中国革命战争敌强我弱的特点,

制定出具有内在紧密逻辑关系的战略战术原则:“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

视敌人”是面对强敌的基本态度;“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与敌进行军事斗争

的目的;“实行积极防御”是消灭敌人的战略思想;“歼灭战”是消灭敌人的基

本作战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实施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并最

终歼敌的具体手段;“运动战、阵地战和游击战等三种作战形势密切配合并适时

《毛泽东选集》,第 2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11 页。

转换”是在不同的敌我力量对比条件下消灭敌人的作战样式;“不打无准备无把

握之仗”是指战前准备歼敌的态度;“慎重初战实行有力决战”是与敌进行军事

斗争的初始阶段和歼灭一度强大的敌人的最后阶段所采取的不同的作战方式;

“战争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是取得对敌进行军事斗并最后歼敌

所必不可少的主观因素。其中,“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和“系统的歼灭战

理论”是毛泽东的首创,同时系统地发展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这些灵活机

动的战略战术原则为无产阶级的军事科学谱写了新的篇章,极大地丰富了马克

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宝库,也成为世界军事理论宝库和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4.1.1.7 首次科学地阐述了军事辩证法及其若干范畴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创造性地引入到军事领域,系统地论述了关

于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最先科学地、明确地提出了革命性与科

学性相统一的“军事辩证法”这个概念,并对军事辩证法及其若干范畴进行了

科学地阐述。如前所述,毛泽东对军事与政治,战争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客

观实际与主观指导,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人与武器,全局与局部,优势与劣

势,主动与被动,进攻与防御,持久与速决,内线与外线,计划性与灵活性,

运动战与阵地战,正规战与游击战等等这些矛盾的双方“辩证统一”,对其相互

188
依存和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换都作了论述和分析,系统地阐明了战争指导者

认识战争运动的辩证过程。毛泽东的军事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中

极为光彩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军事领域创造性地运用和重大发展。

4.1.2 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化了人类对军事规律的认识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无产阶级战争观

和战争问题的方法论。他关于正确认识和对待战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以及认

识和指导战争与军事问题的基本方法,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

人民获得独立、解放的根本大法。这是对军事领域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特别

是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的人民的革命战争与军事规律的理论体现。

作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深化了人类对

军事规律的认识,它所揭示的军事规律已经达到了人类在军事问题领域里的新

境界和崭新的认识高度。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4.1.2.1 科学地阐明了战争的定义

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指出:“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

种暴力行为。”

这一定义只是表述了战争的基本特点,恩格斯揭示到:“只要

有利益相互对立、相互冲突和社会地位不同的阶级存在,阶级之间的战争就不

会熄灭。”

毛泽东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给战争下了更加科学、

更加完整的定义: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开始的用以解决阶级之间、

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这一论述不仅阐明

了战争是私有制和阶级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必然,而且深刻揭示了

战争与阶级及其由阶级而产生的相关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毛泽东还进一步指

出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4.1.2.2 科学地阐明了战争的本质

关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无非是政治交往用

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189

这一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与政治的本质联

系,但未能真正揭示出战争的阶级本质以及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和战争的根本动

因。列宁在阐述战争、政治和经济三者关系时明确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毛泽东发展了列宁

的这一观点:战争不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从而深刻揭示

了战争与政治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战争与政治关系

问题的认识。

4.1.2.3 科学地阐明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依赖于经济。用恩格斯的话说,暴力的基础

是物质资料。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中,特别重视物质基础,根据地就是

革命战争的物质基础。他把“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⑥作为选择和建立根据地的

基本条件之一。他说:“只有开展经济战线方面的工作,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

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给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 1卷,第 2版,解放军出版社,2005 年 3 月,第 4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1 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5 年 6 月,第 264 页。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 3卷,第 2版,解放军出版社,2005 年,3 月,第 945 页。

《列宁选集》,第 4卷,第 3版,人民出版社,1995 年 6 月,第 308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8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7 页。

190
敌人的‘围剿’以有力的打击,才能使我们有力量去扩大红军,……也才能使

我们的广大群众都得到生活上的相当的满足,而更加高兴地去当红军,去做各

项革命工作。”①毛泽东结合战争的起源,说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起源于

一定的生产方式;战争依赖于社会的经济力量;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定的

经济利益。由此可以看出,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

位和经济利益。建国后,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又演化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要协

调发展。1956 年,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

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②毛泽东正确地解决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

辩证关系。一方面,要加强国防建设,首先要加强经济建设,另一方面,国防

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与国力相适应;同时国家经济的发展,也要照顾国

防建设的需要,以求在可能的物质条件下,把国防实力搞得更强些。在这个方

针指导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军的装备不断得到改善,明显地缩小了我

们同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

4.1.2.4 科学地阐明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列宁指出:“战争是和平政治的继续,和平是战争政治的继续。”③毛泽东继

承了列宁的这一思想,指出:“和平时期的斗争是政治,战争也是政治,但用

的是特殊手段。战争与和平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

化。”

从哲学高度进一步阐明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的辩证关系,揭示了战争与

和平相互转化的特点。战争与和平是阶级社会解决政治矛盾的两种不同手段。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和平时期政治的继续。和平是不流血的政治,是战争时

期政治的继续。二者互相渗透,相互转化。和平时期的政治矛盾激化了就导致

战争;而当战争扫除了政治上的障碍之后又实现了和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

上,正确运用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要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有清醒的估

计,要掌握和平向战争转化的关节点,做好准备,果断决策,正确指导战争。

4.1.2.5 科学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者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

如前所述,毛泽东认为,历史上的战争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20 页。

191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271 页。

《列宁全集》,第28卷,第2版,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第240页。

《毛泽东文集》,第 7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99 年 6 月,第 194 页。

这就奠定了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根本态度: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一切反革命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一切进步的战争、

一切革命的战争都是正义的战争。在阶级社会中,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都是

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人类社会只有进步到消

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消灭国家的时候,才能从根本消灭战争。共产党人和一

切革命人民必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支持和参加正义的战争,“不要枪杆子必

须拿起枪杆子”

,以革命的进步的战争去战胜、消灭反革命的阻碍进步的战争,

从而最终实现人类的永久和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

4.1.2.6 科学地阐明了认识和指导战争的基本方法

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运用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战争,并阐明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

然而,他们却没有系统地阐述过研究战争和指导战争的方法问题。毛泽东在进

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同时,还提出了认识战争和指导战争的科学的方

法论。他指出,战争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不能正确认识和研

究战争的客观规律,就不能指导战争。因此,毛泽东说:“不知道战争的规律,

就不知道如何指导战争,就不能打胜仗。”

他进一步指出,战争规律有一般与

特殊之分,中国革命战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环境之下进行的,因

而有其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

究特殊的革命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

192
。关于

战争指导,毛泽东说,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关键在于把主观和客观结合好。同

时,要重视联系、注重发展,要在关照好全局的前提下,努力把握好关节点。

4.1.2.7 科学地阐明了与战争和战争指导相关的人和武器的关系

毛泽东指出:“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

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④人的因素包括人力、人心和人的能动

性三个方面。其中,人力是物质力量,人心、人的能动性是精神力量。因此,

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是具有精神活动的物质力量。任何武器都要靠人去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2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22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71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 卷,第 2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69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69 页。

掌握,从而构成了人和武器之间的主导与非主导的从属关系。同时,毛泽东也

十分重视武器的重要作用,战争年代,在我们没有军事工业的情况下,他主张

采用从敌人手中夺取武器的办法,以缩小敌我武器的差距;建国后他又强调“敌

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①,迅速建立起独立的国防工业

体系。因此,毛泽东历来反对忽视武器的“唯意志论”。当然,毛泽东同样反对

把武器视作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唯武器论”、“唯技术论”,指出:人心向背,

人的觉悟、士气、智慧等体现人心和人的能动性方面,在一定物质基础上,是

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由此出发,毛泽东又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马

克思主义有关人民战争的理论,得出了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的结论。

4.1.3 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了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

在毛泽东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的指挥下,我军在二十多年的战争岁月里,

创造了战争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般的辉煌。而毛泽东战争指导艺术的高超就在

于他统帅的军队总能以弱胜强。

《世界军事史百科全书》显示,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上发生过数千场战事。

193
其中,获胜方大都是力量强大的一方。西方战争史中“以弱胜强”的含义仅限

于参战人数方面的以少胜多。而作战双方使用的兵器则基本属于同等水平。

作为战争中的“非对称性”对抗、“不对称战争”和“超限战”的真正大师,

毛泽东以弱胜强的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表现在五个方面:

4.1.3.1 敢于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面对强敌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敢于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面对强

敌,以严谨的态度和有效的行动战胜强敌。解放战争之初,敌我兵力对比 3.4:

1,即蒋军 430 万,我军 127 万。蒋介石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声称“速战

速决”,他的参谋总长陈诚甚至叫嚣三个月消灭我军。面对反动派的其势汹汹,

毛泽东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

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

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而在军事方面,毛泽东从积极防御战略出发,

《军事学教程》,第 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8 月,第 107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95 页

提出慎重初战,避免不利决战;以战役战斗上的进攻,打破敌人的战略进攻;

同时确立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天敌人”

的作战原则,即用运动战的方

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不以保守

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甚至在必要时不惜主动放弃我统帅部所在地延

安。最终,我军不仅收复了延安,而且消灭了蒋介石 800 万军队,解放了祖国

大陆。

4.1.3.2 在敌我双方参战兵力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取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在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中,毛泽东以不足 3

万人的红军应对 30 万白匪大军,取得了胜利。还以解放战争为例,1947 年 3 月

至 5月间,毛泽东指挥彭德怀的 2万西北野战军打败了胡宗南的 25 万大军,取

194
得了陕北三战三捷的辉煌战绩,粉碎了蒋介石对我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以上战

例中在双方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弱方尚能取胜,在古今中外的战史上是

从未有过的。

4.1.3.3 在敌我双方武器装备有“代差”的情况下以弱胜强

毛泽东领导下的我军所使用的武器从最初的大刀、红缨枪等冷兵器到后来

的“小米加步枪”,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始终比对手差。而且以我之冷兵器对敌

之热兵器,以我之“小米加步枪”对敌之“飞机加大炮”,以我之单一的陆军对

以拥有核武器、武装到牙齿的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为首的联合国 16 国之陆海

空三军。这其中敌我双方军兵种之间的差距、武器装备之间的“代际差距”都

是举世瞩目的。

4.1.3.4 在敌强我弱的常态下以弱胜强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在四次反“围剿”斗争中,毛泽东指挥我

军分别以我之 4 万对敌之 10 万、我之 3 万对敌之 20 万、我之 3 万多对敌之 20

万、我之不足 3 万对敌之 30 万、我之 7 万对敌之 50 万,均以敌军失败而告终。

刚刚在遵义会议上重新获得红军指挥权的毛泽东以 3 万红军弱旅取得四渡赤水

河战役的胜利,突破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抗日战争期间,在国民

党正面战场惨遭失败的情况下,毛泽东指挥八路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最终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97 页

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如前所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我军在毛泽东的指

挥下,都是以弱胜强。

4.1.3.5 以弱胜强战绩辉煌

西方有四大军事巨人之说,他们分别是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和拿破仑。

其中,拿破仑又被公推为西方“四大军事巨人”之首。然而拿破仑的军事业绩

根本无法与毛泽东相比。拿破仑一生组织指挥了大约 40 个战役和重要战斗,胜

率为 40%,特别是莫斯科、滑铁卢等关键性战役的失败,最终使他两度被俘,

并被毒死于孤岛。而毛泽东一生直接或间接指挥了 400 多个堪称经典的战役和

战斗,胜率为 100%,而且赢得了历次战略性战役和整个战争的胜利,打败了他

所遇到的国内外一切对手。美国人富勒在其《军事思想家毛泽东》一文中写到:

“在现代,还没有一个人能够用这么小的代价取得这么大的成就。”①21 世纪初,

195
美联社新闻纪录局记者披露了刚刚解密的文件:1962 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中国的胜利,实际上打败了印度背后支持它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各自为首

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美国记者评论说,这是任何一个国家,

即便是在现在先进的技术条件下也是不可能做到的。②

4.1.3.6 毛泽东战争指导艺术的奥秘是以哲学思维灵活机动地保持主动权

总结毛泽东以弱胜强的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其中的些

许奥妙。毛泽东说:“将敌军对我军的一个大‘围剿’,改为我军对敌军的许多

各别的小围剿。将敌军对我战略上的分进合击,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战斗上

分进合击。”③他指出:“将战略上处于强者的敌军,使之在战役或战斗之处于弱

者的地位。同时,将自己战略上的弱者地位,使之改变为战役上或战斗上的强

者地位。这即是所谓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防御中的进攻,劣势中的优势,

弱者中的强者,不利中的有利,被动中的主动。”④他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

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⑤因

此,以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为指导,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在内线的战略的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68 页。

《美解密文件:中国军队曾经同时击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百度搜索,论坛,《思海泛花》,2008 年 3

月 1日,14:03。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2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2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25 页。

持久防御战和外线的战役、战斗的速决进攻战,把全局和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

局部的一个个的战役、战斗的优势,通过在一个个的局部集中优势兵力,并在

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使量的积累达成质的的飞跃,最后取得战略上的主动和

优势,并获得全局的胜利。这就是毛泽东高超的军事辩证法和积极防御战略的

要旨。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先打弱的,后打强的”①,“打得赢就打,

196
打不赢就走”②的“完全主动作战政策”③,则是毛泽东战争指导艺术的魂魄和

奥秘。当然,毛泽东的战争指导艺术是建立在“知彼知己”④基础上的,毛泽东

本人更是“知彼知己”的大师,这其实也是毛泽东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的奥秘

之一或组成部分。而“知彼知己”又恰恰是以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这一

哲学思想为基础的。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4.2.1 毛泽东军事思想实现了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的根本变革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战争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不仅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军事领域的普遍规律,而且

以前所未有的深刻性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为人们提供了完整而科

学的认识军事规律的思想路线和运用军事规律的实践路线,形成了中国化的马

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

4.2.1.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进的军事理论

由于中国革命战争的艰难复杂程度在中外战争史上罕见,胜利成果之大在

中外战争史上罕见,因此,在战争实践中所创造的成功经验也为中外战争史上

所罕见。也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最丰富、最

完善、最系统化的理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完整的军事理论。

它一经问世,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百战百胜的武器。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4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30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4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1 页。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48 页。

4.2.1.2 毛泽东军事思想把中国军事思想推进到全新的阶段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是继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诞生之后,中国

所出现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宽广适用范围和宏伟理论高度的军事思想,在军

事领域闪耀着普遍真理的光芒,是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的根本变革。毛泽东军事

197
思想的创建、发展和完善把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推进到—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4.2.1.3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确立

从军事思想发展史的阶段性和主导地位来说,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标志

着中国旧的军事观念的终结和新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确立。就个人而言,像

毛泽东这样集政治领袖、军事统帅与军事理论家于一身,融实践的开拓性和理

论的创造性于一体,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领袖,在人

类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和在亿万人民群众中的崇

高威望,是与他身经百战而不殆的军事实践和被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的军事理

论的伟大创造分不开的。

毛泽东的军事实践,包括领导武装夺取政权和保卫国家安全的斗争,是他

一生中最光辉、最成功、最精彩的伟大实践之一,也是中国军事史上最为光辉

夺目的篇章。

4.2.2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体

系,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它在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历史发

展的前两个阶段,即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阶段和列宁主义军事学说阶段的基础

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有了极大的创造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4.2.2.1 在前人未曾遇到过的实践领域勇敢尝试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理论的中国之路,这是毛泽东

在前人未曾遇到过的实践领域,第一次创造性地勇敢尝试,并得出了科学的答

案。毛泽东结合中国这样一个以农民为主要人口成分的国家的实际情况,不仅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的崭新道路,与此同时他还系统地解决了如何

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人民军队的问题,开创了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的先例。

4.2.2.2 在前人未曾涉及的理论领域创造全新学说

军事辩证法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入军事领域的中国式的创造,这是毛泽

东在前人未曾涉及的理论领域进行的开拓。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入军事领域,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本质,科学地首创了军事辩证法的概念及

其若干范畴。其实践意义在于揭示了战争指导者认识战争运动的辩证过程,以

先进的思维方式去指导战争。

198
4.2.2.3 在前人涉猎过的领域将其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

人民战争理论是根据国情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战争学说的重大发展,这是毛

泽东在前人曾经提出过的观点的基础上,将其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毛泽东将

其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人民战争理论,在结合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战争特

点运用的过程中,为人民军队系统地制定了在敌强我弱形势下,实行积极防御

的战略,即坚持战略上的持久战和实施战役战斗中的速决战,从而把战略上的

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中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此举

也同时将歼灭战、集中兵力等战法升华为系统的理论,同样具有创造性。另外,

毛泽东将游击战这一古老战法提高到战略高度,并升华为游击战理论,进而成

为人民战争理论的一部分,这同样是伟大的创造。

上述所有这些,都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在其组织领导

武装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借鉴前人的经验,所做出的精辟的理论概括与发展。

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同具体历史条件和革命实践的完

美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适应历史演变的必然成果。也正因为如此,我

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军事思想不愧为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历史发展进程

中和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当代丰碑和后人难以逾越的思想高峰。而

这一伟大成就的创造者——毛泽东,也不愧为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历史发展进程

中和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毛泽东继承

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为世界无产阶级军事

理论的发展和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此,国外学者也

大加肯定。美国前国务卿、哈佛大学前教授基辛格博士认为:“毛泽东从马克思

主义学说中找到了共产党取得优势的钥匙。”

日本的宾户宽认为:“毛泽东是一

贾若瑜:《毛泽东军事思想》,第 1版,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年 9 月,第 617 页。

位伟大的革命家,他是一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伟大理论

家。……与马克思、列宁所不同的是,他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军事领袖和军事

理论家。”

199
美国军事评论家小卡成白克认为,“在共产党人中,不断地集中注

意力于研究军事理论的,毛泽东是最杰出的一个。”②

4.2.3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继续《孙子兵法》之后,又一次在世界范围内产生

巨大影响的军事理论,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性的军事思想体系。

4.2.3.1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人类军事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在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极大

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宝库,在人类军事思想史上也同样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几个世纪以来,我们西方国家看到许多没有多少政治见解的军事家。

过去 25 年中,我们看到的几乎是没有什么军事知识的政治冒险家,如当今世界

上希特勒、卡西姆一类的人物。”英国的迈克尔·爱略特·巴特曼在他的《在东

方的失败:毛泽东的战争成绩》一书中写道:“现在我们有了一位既是伟大的政

治家又是最伟大的军事家,他就是政治军事天才毛泽东。这种天才演变成一种

万古长存的思想,开始对历史的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③他在另一本《揭开我

们时代军事奥秘的人》的书中,研究了 1704 年至作者成书时二百多年的战争史。

在总结了包括拿破仑在芒泰诺泰击败奥军、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战胜隆美尔等古

今所有以劣胜优的战例后说:“我个人认为,毛泽东是掌握打开这个时代军事奥

秘之锁的全套钥匙的一个时代人物。”④

4.2.3.2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高超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艺术

作为一位军事统帅,毛泽东前无古人地创造了高超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

艺术,其军事思想也成为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在世界军事史上,还难以找到

第二个像毛泽东那样对军事领域的种种问题既进行过长期而广泛的实践探索,

贾若瑜:《毛泽东军事思想》,第 1版,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年 9 月,第 612 页。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66 页。

《外国军事学术》,增刊第 22 期,军事科学院编,1983 年 10 月,第 41 页。

《外国军事学术》,增刊第 22 期,军事科学院编,1983 年 10 月,第 41 页。

200
又亲自勤奋从事深入理论研究的人物。从国内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到国际反侵

略战争的指导原则,从建军路线到作战方略,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战略决

战和战略追击,从游击战到运动战和阵地战,从小规模的战斗到指挥百万大军

的战略战役运筹,从持久胜敌的全面战争到速战速决的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他

一生不仅创造了大量以弱胜强的战役战斗范例,指挥赢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最

后胜利,而且同时做到了人员数量上的以少胜多,装备质量上的以劣胜优,其

中包括先后两次打败拥有世界一流武器装备、号称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的美国

军队。

4.2.3.3 毛泽东军事思想所揭示的军事规律达到了人类对军事认识的新高度

作为一位军事理论家,毛泽东善于从战争指导艺术的运用中提炼和升华出

理论,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军事理论体系。从“小米加步枪”条件下的建军、作

战思想到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从如何赢得战争的思考到如何制止战争、维

护和平的原则,毛泽东所揭示的军事规律达到了人类对军事认识的新高度。这

里面既包括了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发展的特殊规律问题,又包含了军事领域大

量的一般规律问题;既广泛涉及到军事科学的应用理论,又深刻地触及到军事

科学的基础理论。可以说毛泽东军事思想覆盖了军事理论的各个重要层次和各

个基本方面。而毛泽东关于军事问题的论著数量之众、研究之深入、内容之丰

富、影响之广泛,在世界军事史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可以与之相比。因此,

学界普遍认为,毛泽东所“揭示的军事规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①。

4.2.3.4 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适价值

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在军事实践中具有高度的指导能力,更由于其自身具

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哲学内涵和严密的理论体系,因此,它具有超越时空的

可操作性很强的普适价值,这是更为重要的。作为一种方法论,毛泽东军事思

想所包含的军事哲理能使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普遍适应

性和融合共通性。无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外交、体育等等各

条战线、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但凡一切存在矛盾,存在斗争和存

在开创性活动的领域,毛泽东军事思想都能从立场、观点和方法等多个方面启

迪人们的思维和智慧,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奋斗精神,并能在这一过程中总结、

陈继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新论》,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 年 12 月,第 16 页。

201
抽象出科学的指导原则和实践策略。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已经超越了纯粹的

军事理论的范畴而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

主观世界的根本大法。

第三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中国的现实作用

4.3.1 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4.3.1.1 毛泽东及其军事思想真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自 1840 年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至 1900 年八国联

军侵华,中国险被瓜分。这期间,有识之士虽有爱国之志,人民群众也多次起

来反抗,但均被中外反动派所扼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

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探讨解放之路的结论。新

文化的传播、五四运动的兴起和一批革命组织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

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然

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革命仍然经历了许多挫折,只

是到了 1927 年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后,特别是 1935 年遵义会议毛泽东重新恢

复了对红军的指挥权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实际领导人,其军事思想得到全党

全军承认并得以贯彻之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才真正焕然一新了。

此前,“我国却始终没有形成一套适用于中国人民武装革命,并把这场斗争引向

胜利的军事理论。”①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后,“中国人民才找到了如何通过武装

斗争夺取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②在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毛泽东思想的

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胜

利,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4.3.1.2 毛泽东及其军事思想使中华民族找回了自尊自信和凝聚力

二十世纪 20 年代到 40 年代末,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

宋时轮:《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探》,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 年 10 月,第 15 页。

宋时轮:《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探》,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 年 10 月,第 15 页。

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长达 22 年的武装的革命战争。这场持续

时间长、规模宏大、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影响的革命战争取得了极

202
其辉煌的胜利。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这场战争不仅结束

了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屈辱、使中国人民重新站了起来,而且重新找回了中华

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毛泽东及其思想,包

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因为驾驭这场战争的伟大统帅是毛泽东,而指导这场战争

胜利的科学理论是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毛泽东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就是一部武装革命斗争史,军事

工作是我党在战争年代的工作重心。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一个最显著的特

点就是大量的武装斗争贯穿其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他极大部

分精力都用于研究军事和指挥作战上。据统计,毛泽东仅在土地革命战争和解

放战争时期组织指挥和参与组织指挥战役战斗就达 239 次之多,尚存的从 1927

年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亲自撰写的军事论著和指挥作战的文稿、电报达 5000 多

篇(件),约 400 余万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仍将大量心血投入到军事工作和

国防建设上。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军事实践包括了战争年代领导人民武装夺取

政权与和平年代保卫国家安全两部分主要内容。因此,毛泽东是我党军事家中

最杰出的代表,是中国革命军事理论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①;毛泽东军事思想也

成为了毛泽东思想当中最主要、最丰富、最系统的理论之一,是毛泽东思想的

重要的精华部分。

4.3.1.3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纵观古今,毛泽东作为集政治领袖、军事奇才、理论大家等多重身份于一

身的伟大统帅,在军事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罕见伟业是前无古人、后难有来

者的。正是因为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

使得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使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曾经有汉唐雄风、万国归附的辉煌。自宋开始衰落,至晚清彻底

被洋人打败,沦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甚至险些被列强所瓜

分。自 1840 年之后,华夏儿女中有多少仁人志士想使自己的祖国和同胞站起来,

然而只有毛泽东携其光辉的思想完成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任务,并为实现

宋时轮:《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探》,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 年 10 月,第 27 页。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贡献和科学价

值,对于我国实现国防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快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

203
心与民族凝聚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4.3.2 毛泽东军事思想为建设巩固的国防作出巨大贡献

4.3.2.1 毛泽东的国防观揭示了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规律

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使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取

得了伟大的成就。同时,还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基本规律,揭示

了中国国防建设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是:根据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以积极

防御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确立国防建设的目标和方针;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必

须协调发展;国防现代化的最主要标志是武器的现代化,因此要加快尖端武器

的研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

量相结合,走军民兼容、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道路;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

对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把教育训

练摆到战略地位,努力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加强战略后方和战场建设;加强国

防后备力量建设;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立足以现有装备战胜优势装备

的入侵之敌;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的军队。毛泽

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正视国情、

洞察世界,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国防的真谛,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国防观。学界普遍认为,毛泽东的国防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紧

密结合国际形势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综合考虑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

文化等诸多因素,而形成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抵御外敌入侵的科学的

思想体系。

4.3.2.2 毛泽东的国防观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国梦

在毛泽东国防观的指引下,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建立起了独立、完整

的国防工业体系,尖端武器的发展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从 1964 年 10 月我国

起爆第一颗原子弹,到 1967 年我国起爆第一颗氢弹,及至 1970 年我国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75 年成功回收卫星,这一切都为中国跻身于世界核俱乐

部、重返联合国、成为世界的大国和强国,乃至有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都起

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为 2003 年 10 月我国载人飞船试制成功奠定了坚

实基础,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的世界第三航天大国。此前,我英雄

的人民海军已经完成了中华民族的首次环球航行,我们的核潜艇也早已能够自

由地出入蔚蓝色的公海,而我们的核武器也已经能够打到地球上的任何地

204
方……总之,我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毛泽东国防观的指

引下,已经实现了毛泽东当年曾提出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的中

华民族的航天梦、深海梦、远洋梦和强国梦。而这一切都对维护国家主权与安

全,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周边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和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开国

领袖为祖国的强盛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也将永远镌刻上毛泽

东为民族国家所创造的光荣与辉煌。

4.3.2.3 毛泽东的国防观极富辩证色彩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在指导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指导国防斗争的过程中,

充分运用了军事辩证法思想。他提出,既要重视国防建设,也要注意与经济建

设协调发展;既要重视军事防卫,更要重视全民皆兵、人民战争;既要强调物

质力量——武器的重要性,更要强调精神力量——人的决定作用;既重视尖端

武器的研发,又重视常规武器的发展;既要以自力更生为主去发展国防,也不

拒绝可能条件下的适当外援;既要强调党管武装,同时要求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国防建设。

4.3.3 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抵御外敌入侵作出巨大贡献

4.3.3.1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我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然而就在新中国急需稳定周边环境、抚平战争

创伤、进行经济建设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帝国主义者打着“联合国”

的旗号率领 16 国联军入侵朝鲜,并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越过“三八线”、直

逼鸭绿江边,并悍然轰炸我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地威胁了我国的安全,迫使中

国人民不得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在这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战争中,毛泽东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超凡胆略,

周振甫:《毛泽东诗词欣赏》,《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华书局,2010 年 4 月,第 177 页。

指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在毛泽东的领导下,

我志愿军先后与武器装备精良的美国侵略军进行了五次战役,将美国侵略军打

回到三八线附近,而后又通过后期长时间的拉锯战,最终迫使不可一世的美帝

205
国主义签订了它建国以后第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

这场开国第一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赢得

了和平建设的环境,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就连美国军

方也不得不承认“韩战”是美国完全彻底的军事失败。一个世界公认的头号强

国的陆海空三军,在使用了除核武器之外的几乎所有先进武器之后,却没能打

过一个“病夫”般的贫穷国家的装备原始的陆军。难怪一位西点军校的教官针

对朝鲜战争的失败曾说,我希望美国与中国之间不要再打仗,否则两败俱伤,

后果不堪设想。而假如有一天不得不同中国打的话,我只祈祷那时的中国军队

不会再有太多毛泽东的色彩。这位西点教官坦率地说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的现代

化,因为在这方面中国军队永远赶不上美国,美军“怕的是中国军队的毛泽东

化”①。他接着说:“中国军队离毛越远,美军的胜算也就越大。”②这位教官指

出,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善于以弱击强、以弱胜强的军事天才,他

的军事思想体系和实战应用非常的精妙独特,至今也没有好的应对和破解的办

法。“虽然我们是在把他当作对手来研究。但是我对中国的毛泽东始终怀有最深

的敬意。”③在西点,最受“崇敬的两个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兵家泰斗,一个就

是毛泽东。还有一个是孙武子。”

4.3.3.2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我国取得了中印边境反击战的伟大胜利

1962 年,印度悍然侵犯了中国的西南边境,在中方力求和平解决无望的情

况下,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爆发了。此战历时1个月,我军在西段清除了印军

全部入侵据点,在东段进入到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附

近地区。我边防部队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重大胜

利,驱逐了入侵的印军,维护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沉重地打击了印度扩

张主义的嚣张气焰,遏制了其背后的支持者美苏两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保证了

我西南边境半个世纪的和平。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又一个伟大胜利。

《美军最怕解放军什么》,《生活时报》,2000 年 10 月 30 日。

《美军最怕解放军什么》,《生活时报》,2000 年 10 月 30 日。

206
《美军最怕解放军什么》,《生活时报》,2000 年 10 月 30 日。

《美军最怕解放军什么》,《生活时报》,2000 年 10 月 30 日。

4.3.3.3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我国取得了珍宝岛战役的伟大胜利

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在 1969 年达到顶峰。是年 3 月,苏军侵略我黑龙江省

珍宝岛地区,中方被迫自卫反击并取得胜利。此役再次遏止了苏联的战争企图

和称霸世界的野心。珍宝岛战役对我国的国防建设产生了诸多影响。而毛泽东

指导我军大力发展反坦克武器,为今天我国反坦克装备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打下

了基础。

4.3.3.4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我国取得了西沙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1974 年,毛泽东又领导我军取得了西沙保卫战的胜利。这是新中国与外国

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的海战。此战打败了当时的南越当局对我国南海西沙海域

和岛礁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并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人民

保卫海上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的坚强决心。

4.3.3.5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中越人民取得了抗美救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上世纪 60 年代初期,一直到 70 年代中期,美国发动并进行了 14 年的越

南战争,对我国再次构成巨大威胁。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积

极支持并部分参与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并最终于 1975 年取得了战争的

彻底胜利。此战的胜利及其中国在战争中的发展,使我国完全打破了美苏两霸

的双重包围,从而成为世界的大国、强国,并成为中、美、苏三大角中的重要

一极。

总之,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挫败了一个又一个敌人的进

犯和侵略,打出了中国的军威、国威,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赢得了相对安全的

环境。

4.3.4 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新中国建立和民族复兴作出巨大贡献

4.3.4.1 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

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所处的国际环境正

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指导思

想提出了新的考验。能否与时俱进地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关系到党和军队能否

坚持其自身的先进性。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

207
其形成的理论基础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此前,作为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源头的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这当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源头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在

中国的发展,也已经形成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

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等理论成果。因此,我们要把握变

化中的现实,将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世界形势和中国

国情紧密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使

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党旗、中国人民解放

军的军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国旗上永不褪色、永不过时的内容。

4.3.4.2 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精彩部分

2009 年 10 月 1 日,胡锦涛同志在建国 60 周年的庆典讲话中说:“60 年前

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

伟大胜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

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

的历史新纪元。”①而新中国的建立和建国后毛泽东为国家强盛所创造的光荣与

辉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胡锦涛指出:在毛泽东等同

志和党中央的领导下,60 年来“勤劳智慧的我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

战胜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自强不息

的壮丽凯歌”。

这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

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指导作用。

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武器,是

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毛泽东思想传承至今,哺育了几代中国人,其精髓

已经深深融入进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因此,我们可以说包括毛泽东军事思

想在内的毛泽东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对中华民族精

神的重新塑造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4.3.4.3 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毛泽东思想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武器

目前,我们党内和国家确实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对于社会

主义事业信心的缺失,民主不够,官员腐化,浪费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

208

胡锦涛,《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 年 10 月 2 日,第 2版。

胡锦涛:《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 年 10 月 2 日,第 2版。

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依靠包括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毛泽东思想才能解决。这是因为:一方面,毛泽东时代

的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如今党内和国家存在的种种问题正

是背离毛泽东思想,不重视毛泽东时代的成功经验造成的;另一方面,毛泽东

思想中的许多内容对中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极富有针对性,比如反腐

败问题,群众监督问题,特别是对美对台的军事斗争问题,等等。因此,要解

决党内和国家存在的严重的问题,复兴中国共产党,复兴中华民族,只有依靠

毛泽东思想及其继承发展者。

总之,目前中华民族出现了某种危机,前进的道路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了

中国的强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对我国建设和社

会发展的指导,特别要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我国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实践的

指导。我们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大力开展宣传毛泽东思想,实践

毛泽东思想,从而在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实现中国

共产党的伟大复兴,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的影响

4.4.1 毛泽东军事思想给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提供了有力武器

4.4.1.1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运动影响深远

毛泽东在其长达 22 年的军事生涯中,其所创造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对亚

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被压迫民族和

被压迫人民的独立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解放、

国家独立和人民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巴基斯坦人士评价说:“毛泽东的名字

将永远是穷人和被压迫者的伟大而正义的事业的同义语,是人类反对压迫和剥

削的斗争的光辉象征,是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胜利的标志。”①对此,国外

学者也不得不承认:“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对于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战争

李奉先:《海外“毛泽东热”雷动了哪些国家?》,凤凰博报,2009 年 4 月 19 日, 07:50:14,

209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76626.html。

具有广泛的影响,并导致这些国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①最明显,最有说

服力的战例是在亚洲发生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越战争。

4.4.1.2 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中朝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被称为“祖国解放战争”。这是一场在中国人民大力帮

助和参加下,中朝军民共同进行的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和国际

主义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

指导下,在各种不利情况下,在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对手的条件下,英勇地击

退了入侵的强敌,取得了伟大胜利。国防大学教授徐焰说:“毛泽东军事思想是

抗美援朝胜利的法宝。”②事实的确如此,中朝两国人民之所以能在这场战争中

战胜强大的美国侵略者而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在战

略上,我志愿军坚持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人民战争原则。由于坚持并

正确地运用了人民战争这一制胜法宝,抗美援朝战争使美帝国主义侵略者遭受

了其历史上极为惨重的损失,伤亡了 39 万人,比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

战场的伤亡还要多一倍以上。“美国侵略者曾绝望地惊叹:‘朝鲜战争是个无底

洞。’”③在战术上,我志愿军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敌人的战法,不断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从而改变了战局。毛泽东曾指示志愿军

必须以三倍于敌的兵力分割包围敌军,这种“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和诱敌深

入,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发挥了相当有效的积极作用。”④在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主要采用战术小包围,打小歼灭

战这一基本作战方针,歼灭美、英、土军 34 万人,”⑤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作为

对手的美国人这样评价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作用:“在朝鲜战争

中所运用的战略原则,都是他过去借以取得胜利的原则……又一次证实了这些

原则的有用。”⑥因此,可以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正是中、朝两国军队贯彻了

毛泽东军事思想,并在战争的实践中灵活运用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才能以劣胜

牛玉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5期,

第 119 页。

徐焰:《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抗美援朝胜利的法宝》,

210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5062304.html。

鲍明荣,胡光正:《浅谈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运用和发展的几个问题》,

http:www.cass.net.cnzhuantiy_partyycyc_fyc_f_087b.htm。

张国星:《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新发展》,《军事历史研究》,2008 年第 5期,第 30 页。

张国星:《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新发展》,《军事历史研究》,2008 年第 5期,第 30 页。

贾若瑜:《毛泽东军事思想》,第 1版,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年 9 月,第 616 页。

优,以弱胜强,最终取得了这场抗击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战争的胜利。“抗

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①,也遏制住了美国欲把“冷战”

变为“热战”的势头。

4.4.1.3 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又一伟大胜利

抗美援越战争在越南被称为“抗美救国战争”。这同样也是一场在中国人民

支援下,越南人民反抗美帝国主义侵略、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在

这场战争中,除了对越南进行的武器装备等物质援助和部分人员支援外,最重

要的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由于越南人民同朝鲜人民进行的都是争取民族

独立的正义战争,因而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获得民族解

放、国家独立的重要思想武器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其中,最为实质性的贡献

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华——人民战争思想,在这场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这一伟大思想的指导下,越南全国,特别是在越南南方,到处都是人民战争

的汪洋大海,因此,美国侵略者到处都受到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抵抗。在人民战

争面前,美国侵略者的先进武器装备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陷入了处处被动挨打

的悲惨境地。据史料记载,在越南人民长达 14 年的人民战争的打击下,美国付

出了近 40 万人的伤亡代价,其中死亡 5.8 万人;耗费了至少 2500 亿美元,并导

致在战后美国经济滞涨 10 年;国内掀起了巨大的反战浪潮……这一切最终迫使

美国从越南全部撤军——越战以美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从交战双方对毛泽东

军事思想的评价就可以看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这场战争胜利中的价值。越南军

队高级将领经常召开“毛泽东军事思想研讨会”,以便更好地学习和领悟其中的

211
精髓。在战争中,他们不断体会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和其对越南革命事业

与反美斗争的巨大帮助。

日本的市川宗明在《毛泽东的世界战略》一书中指出:

“胡志明的军队自始至终都把毛泽东的军事理论作为其战略战术的基础,并以

此来发展自己。”③英国人迈克尔·爱略特·巴特曼说:“在印度支那,毛的学说

使越盟找到了另外的对策,代替了他们所没有的坦克、飞机、伞兵和凝固汽油

弹”。④美国的小卡成白克说的更直接:“在印度支那的共产党越盟中,在菲律宾

鲍明荣:《浅谈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运用和发展的几个问题》,

http:www.cass.net.cnzhuantiy_partyycyc_fyc_f_087b.htm。

郭谨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越战中》,http:www.txssw.comnewswrmzdLingXiuGuShi1609.html。

廖国良等:《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 1版,解放军出版社,1991 年 11 月,第 42 页。

廖国良等:《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 1版,解放军出版社,1991 年 11 月,第 42 页。

的人民解放军中,在马来西亚的叛乱分子中,毛泽东的著作就是圣经。”。

时任

越南国防部长兼越南人民军总司令的武元甲大将在总结抗法、抗美战争胜利的

经验时说:“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于我党领导这场抗战有着重大的贡献。自 1950

年以来,在中国革命胜利后,我国军民更有条件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宝贵经

验,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并创造性成功地运用到我国的武装斗争的具体实践中

去。”②而反观其对手,美国海军陆战队退休准将塞缪尔·B·格里菲斯指出:“历

史上还不曾有过像中国游击战争那样的组织完善的游击战争的例子。……正因

为我们不懂这一点,我们才被(从越南)赶了出来。”

由此看来,这场战争既

是越南人民英勇抗击侵略所取得的胜利,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民族独立战争

212
中的又一次胜利。同时,导致美国出现十年经济滞涨期,将战后两霸争夺的“美

攻苏守”的态势变为“苏攻美守”的态势,出现了“缓和”形势和“中美苏三

大角”的世界格局,美国国内也一度发出这样的声音:今后凡不涉及美国核心

利益的事,决不再轻易对外出兵。这种观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反映在美

国对外关系的实践中。

4.4.1.4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亚非拉人民获取最终胜利的法宝

除上述两场战争外,在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殖民斗争。在这些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中,有一

个共同特点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都成为这些争取自由与解放的人民获取最终

胜利的有力武器,毛泽东军事思想都变为这些争取自由与解放的人民获取最终

胜利的法宝。从印度支那的热带丛林,到非洲的茂密雨林,再到南美的崇山峻

岭,一支支游击队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尤其是其游击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神出鬼

没地打击着新老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侵略者。这些国家的人民都把中国当作

争取民族解放的范例,有很多国家派人到中国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习游击

战争的经验,然后应用于本国的斗争实践。孟加拉《新世纪》周刊有一篇文章

指出:“为了夺取人民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大量关于人民战争的著

作,这些都是从事革命斗争的人必读的作品。”

在反对法国殖民主义者的武装

斗争中,阿尔及利亚人民从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一著作中汲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77 页。

武元甲:《奠边府》,越文版,越南人民军队出版社,1964 年 1 月,第 153-154 页。

贾若瑜:《毛泽东军事思想》,第 1版,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年,9 月,第 625 页。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39 页。

取力量。①一位高级指挥官说,我们现在有两种武器:一种是精神性武器,“那

就是中国革命中的毛泽东思想”,“这种重要武器”,“帮助我们武装了自己头脑,

213
使我们懂得怎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去,使我们永远不怕敌人而且能够战胜

它们”,二是物质性的武器,这就是“步枪、机枪、地雷,能够帮助我们杀伤殖

民军”,二者缺一不可。②他们经过 7 年的奋斗,终于赢得了民族的独立。③在美

洲,领导了古巴革命的是卡斯特罗,而他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南

美洲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等国家,毛泽东军事思想正如“星星之火”,

广泛地传播和运用于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人民革命的事业之中,并成燎原之

势。被世界公认的游击战大师、有“拉美丛林游击之神”之称的切·格瓦拉在

毛泽东面前谦称“小学生”,将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奉为制胜法宝。西方侵略

者和殖民主义者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在亚洲、在非洲和拉丁美洲遭受的失败,

是因为不了解或不懂得毛泽东军事思想。他们将这些地区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

称之为“毛泽东式”的胜利。正如一位拉丁美洲的革命者所指出的那样:“毛主

席关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是弱军战胜强军的根本保证,是亚非拉人民

进行武装斗争,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4.4.2 毛泽东军事思想影响了西方世界和国际格局的演变

4.4.2.1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西方国家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革命战争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使得毛泽东军事思想日益引起世界的瞩

目。抗美援朝战争、越南抗法战争和越南抗美战争的胜利以及亚非拉人民在毛

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所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战争及其胜利,使西方对毛

泽东军事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欧美和日本学者,曾在上世纪 60 年代、70 年

代掀起过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两次热潮。本世纪初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之后,欧美一些国家又掀起了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高潮。国外,

尤其是西方和日本有很多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论著。

如上所述,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西方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

廖国良等:《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 1版,解放军出版社,1991 年 11 月,第 42 页。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37 页。

廖国良等:《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 1版,解放军出版社,1991 年 11 月,第 42 页。

214

贾若瑜:《毛泽东军事思想》,第 1版,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年,9 月,第 625 页。

有两个方面:第一,中国人民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领导下,经过 22 年的革

命战争,终于打败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建立了人民政权。同时,在中国人民

的支援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和越南人民的抗法、

抗美战争都先后取得了胜利。这些伟大的胜利极大地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亚洲的政治态势,甚至改变了世界形势和世界格局,使得西方开始认识了毛泽

东军事思想的价值。曾任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的菲利普·戴维逊说:“毛泽东

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在本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代初期,他在一系列辉煌的游

击作战中,把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弄得苦恼不堪。十年后他以游击战和运动

战相结合,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40 年代后期,他在一系列得心应手的运动战

中征服了中国。最后他的部队在朝鲜阵地战中顶住了美国。哪个领袖能像他这

样在这么多的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美、英、法等

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国家的军队,不仅在中国、在朝鲜、在越南、在亚洲遭到

惨败,而且在镇压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也相继失利。这使得它们

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视研究取得这些胜利的革命战争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军

事思想,尤其是他的人民战争理论和游击战争理论,以便企图从中找出对策。

4.4.2.2 共产党军事思想最好的阐述见诸于毛泽东的著作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书中,通过对列宁、斯

大林、克劳塞维茨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对比后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共产

主义军事思想的最完善的理论性言论不是在苏联的著作中,而是在中国的著作

中。”毛泽东的“这套军事理论表现出高度的分析能力,罕有的洞察力”,“善

于作敌我情况对比,善于将列宁主义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

。芬兰人

尤·帕基宁指出:“毛泽东的主要著作《论持久战》已经成了永恒不朽的杰作。”

因此,他认为“毛泽东在战争问题上的贡献如同列宁在帝国主义问题上和马克

思在资本主义问题上所作出的贡献一样:他科学地探索了战争的规律。”③日本

215
的宾户宽认为,虽然“恩格斯、列宁都谈过军事,但军事在他们的思想中并不

占主导地位”④;虽然恩格斯写过不少军事文章,但“总使人觉得是外行人谈军

贾若瑜:《毛泽东军事思想》,第 1版,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年 9 月,第 614 页。

《外国军事学术》,增刊第 22 期,军事科学院编,1983 年 10 月,第 8页。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74 页。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49 页。

事”,“所以不能说他的论文构成了新的军事理论体系”①;虽然列宁讲了人民军

队、人民武装的基本观点,“但具体怎样实施却未能解决”,也“没有发表过任

何有关红军建设的指导性论文”②。他指出:“在实践中解决了这一问题以及必

须解决这一问题的正是毛泽东”③,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军事理论体系。他进而问

道:“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几个人当中,为什么只有毛泽东把军事

问题作为主要课题来研究呢?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时代,作为革

命的任务和方法,始终没有把军事问题放在首位,没有考虑以武力直接夺取政

权。”④必须指出,宾户宽虽然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给予了很高评价,但他对马

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军事问题上的看法是偏颇的。

美国的东亚研究中心和英国伦敦大学东方、非洲学院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等,

都有专业人员从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据日本学者苍苍社社长中村公省估

计,目前美、日、英和原苏联等国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专业人员不少于 300

人。在美国、英国的许多军事院校中,还开设了毛泽东军事思想课。例如,西

点军校在学习游击战理论时,都会提到毛泽东的游击战和“人民战争”的理论

和实践。

在西方国家中,教训最为深刻的当属日本。因为日本在长达 14 年的侵华战

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日军民在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地

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经典的游击战的战略战术,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使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因此,

216
战后的日本不管是民间还是军方都在认真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但民间成立

各种研究机构,各军事院校也设立毛泽东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课,专门研究毛

泽东军事思想。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评价,日本 1962 年《防卫年鉴》指出:

“如果说古代孙子的兵书是哲学性的,克劳塞维茨的兵书是科学性的,那么毛

泽东的兵书则是彻底的现实性的东西;如果说前两种是以学习兵法的人为对象

的,那么毛泽东的著作则能使每一个士兵、民兵、群众所理解。”

日本的伊藤

皓文认为:“毛泽东的战争论具有暴力和政治这样两种不同的特性”,比起克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49 页。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49 页。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49 页。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49-150 页。

《西点军校实录:左手抱书右手敬礼 学毛泽东军事思想》,

http:topic.xywy.comwenzhang200411201324331.html。

刘继贤:《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第 1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7-8 页。

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来,“是政治性更强的战争论”。

4.4.2.3 毛泽东军事思想改变整个世界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亚非拉取得的胜利同样极大地改变了战后的世界形势和

国际格局的形成、演变,并产生了一个第三世界,或者说是被压迫民族和被压

迫人民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打出了一个新世界。尤其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

导下,中国人民结束了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奴役中国

的历史,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继俄国十

217
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这也使得一个

人口占全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此举极大地改

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也鼓舞了全

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给全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

民的解放指明了胜利的道路。亚、非、拉的其他受压迫民族也将毛泽东军事思

想作为同殖民主义者做斗争的有力武器,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胜利。这

些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标志着近代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同时,这些获得

解放和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国际政治力量,对国际格局的变化

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其实践,正是这一历史剧变的源头。

因此,美国的理查德·尼克松在 1972 年总统任上访华时,曾发自内心地对毛泽

东说:“主席的著作推动了一个民族,改变了整个世界。”②西德《军事与经济》

杂志也说,综览地球上无数焦点,“给人印象是毛泽东游击战略正在全世界广

泛传播”,其“游击战略在全球取得胜利,这种战略已有效地改变了世界的政

治面貌”③。瑞典前首相帕尔梅说:毛泽东的作用不仅限于中国。他关于改造我

们生存条件的人的意志力量的思想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影响。1976 年 9 月 9 日,

毛泽东逝世时,时任德国总理施密斯说,毛泽东主席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之一,

是给中国人民指出走向新的未来道路的人。他的逝世标志着人类的一盏思想明

灯熄灭了。即使在 21 世纪的今天,冠以“毛主义”的组织遍及亚非拉各洲,世

界各地仍有许多人把毛泽东视为安全、力量和智慧的象征。④正像巴基斯坦前总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http:www1.hrbust.edu.cnzuzhijigouerpaorencai.asp?id=80。

陈敦德:《毛泽东·尼克松在 1972》,第 1 版,昆仑出版社,1988 年 9 月,第 290 页。

朱超:《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人民游击战思想》,《中国民兵》1992 年第 11 期,第 12 页。

黄章晋等:《毛泽东的世界遗产》,《凤凰周刊》,2006 年第 28 期,第 20 页;姚有志:《毛泽东的历史地

位与战略影响》,2011 年 5 月 13 日,23:24:56,http:blog.sina.com.cnok9hk。

理布托所说,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

他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①

218
4.4.3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毛泽东军事思想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军事思想,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与研

究,并将进一步影响世界。

4.4.3.1 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获得解放的有力武器

从原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获得解放的史实可以发现,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带有普遍真理的

性质,不仅适用于中国,而且适用于全世界所有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解

放斗争,从而对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之所以如此,是

因为毛泽东军事思想解决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一个贫苦、弱小的民族怎样才

能战胜掠夺成性的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军事思想

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而且也是全世界所有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

取独立、自由和解放的有力思想武器。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剥削和压迫,那么

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永远会是这个世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争取自由、独立、

解放的武器和法宝。

4.4.3.2 毛泽东军事思想所创造的辉煌将永载世界军事史和人类文明史册

毛泽东军事思想所阐释的基本原理既适合中国的国情,也适合被压迫民族、

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同样适合所有从事军事活动的人士,具有军事领域的普

适性。比如毛泽东对战争起源和根源问题的阐述,对战争与政治、经济关系问

题的论述,对战争与和平关系问题的解读,对战争问题的正确态度,对认识战

争和指导战争的基本方法的提出,对人和武器关系的分析,对人民战争理论和

游击战思想的阐发等等,这些浸透着人类智慧之光的远见卓识是每一个从事军

事活动的人不能不认真对待、努力学习的。不管是毛泽东的部下,还是毛泽东

的对手,以及后来者,都不得不认真研究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他的作战指导原

则。即便是在 21 世纪的今天,在拥有原子武器、航天武器、数字化武器、新概

姚有志:《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战略影响》,2011 年 5 月 13 日,23:24:56,

http:blog.sina.com.cnok9hk。

念武器的信息化时代,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和人民战争思想仍然出现在拥有绝

对优势一方的美军和处于绝对劣势一方的落后的阿富汗、伊拉克的抗美武装中,

或许还有别的什么地方的什么组织。总之,不论强弱,双方都在研究毛泽东军

219
事思想,都在有意无意中把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战胜对手的武器。而 才

毛泽东军事思想所创造的辉煌,无论这种辉煌是在中国出现,还是在亚非拉国

家出现,都将永载世界军事史和人类文明史册。如前所述。抗美援朝战争的胜

利,遏制住了美国欲把“冷战”变为“热战”的势头;抗美援越战争的胜利,

改变了美苏两霸的攻守态势,形成了“缓和”形势和“中美苏三大角”的世界

格局,使美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敢轻易对外出兵;尤其是中国革命的成

功和日后的强大,极大地改变了战后的世界形势和世界格局;最重要的是,中

国的崛起使得一个新兴强国出现了,代表世界小国、穷国、弱国的“一极”产

生了,从而导致多极世界的出现;而当亚非拉人民的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

民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的时候,一个新的世界——第三世界诞生了!这些获得

新生的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国际政治力量,对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

决定性的作用,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而这一切也都将永载史册,并将

长期影响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4.4.3.3 毛泽东军事思想将长期影响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阿富汗、伊拉克的作用说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

国产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仍在影响着本世纪的世界。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并

相信,毛泽东及其军事思想必将长期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而毛泽东

本人也早已被世界史学界尊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位名人之一,位列第 20

位。在这个位置之前还没有军事家出现,而成吉思汗、华盛顿、亚历山大大帝、

拿破仑、克伦威尔、斯大林、彼得大帝等世界历史中的杰出人物和军事强人都

位列毛泽东之后。

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教授斯图尔特·R·施拉姆认为:

“一百年之后,毛泽东仍是世界人民最为关注的思想家与军事家。”②

麦克·哈特:《人类百位名人排座次》,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 年 1 月。

李奉先:《海外“毛泽东热”雷动了哪些国家?》,凤凰博报,2009 年 4 月 19 日, 07:50:14,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76626.html。

第五章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真正价值是对战争规律性的认识

220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革命战争,先后经历了国

内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和具有国际主义战争性质的抗美援朝战争,累计消

灭国内外敌人 1100 多万。领导如此伟大的战争,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没有正

确科学的军事理论作指导是不可想象的。必须指出,广为人们所推崇的中国古

代孙武的《孙子兵法》、西方军事思想的集大成者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即便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恩列斯的军事理论也都代替不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去

解决中国现当代的革命问题、战争问题和军事问题。中国所需要的是把马克思

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能吸取古今中外军事理

论精华的,集中国革命战争和建设经验之大成的军事思想,这只能是毛泽东军

事思想及其继承和发展者。这是因为,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系统阐述军事

问题的理论体系,不仅是对某一个具体的战役、战斗的经验总结,而且形成了

一系列对战争和革命的规律性认识。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至今仍时常为人们

所论及,这是不争的事实。当一个思想经常被人们提起的时候,常识告诉我们

这个思想一定是有价值的。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揭示了战

争的魂,揭示了战争的理,揭示了战争的规律。这个魂,这个理,这个规律就

是人,人民,人民战争,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正义战争必胜,消

灭战争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这其中“人”,“人民”是贯穿始终的红线和历史

与逻辑统一的主体。而掌握了这个魂,这个理,这个规律,并以此指导战争,

也就无疑把握了战争的胜算,特别是使持有正义一方的人民以小博大、以弱胜

强并消灭一切非正义战争和最终达到消灭一切战争的目的成为可能。因此,毛

泽东说:“战争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

题。”①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70 页。

第一节 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是战争的主体

5.1.1 人与武器辩证关系原理为人民战争思想提供以弱胜强的哲学基础

5.1.1.1 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

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因此,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人是世

界的一部分,但人是特殊的物质,其特殊性在于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

的实践性表现在人对物质世界的改造上。人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既受人的意识

221
的支配,又受物质世界的支配,因为人的意识本身就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但

不可否认的是,人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人的意识对物质世界能动性的体现。由

人制造出的用于战争中的武器,就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性的表现,亦即人对物质

世界改造的表现。人的这种主体性和能动性在战争中同样表现得十分充分。

5.1.1.2 认识战争并掌握其规律是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反映

战争是复杂、特殊的社会现象,它较一般的社会现象有更多的不确然性。

又由于各次战争的情况都不同,有时间、地域、性质和对象的差别,因此,每

次战争也就有各不相同的特点和规律。虽然战争本身具有许多不确然性,但战

争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战争本身是可以被认识的。对战争规律的认识,

即对战争问题的可知性,是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反映。在战争问题上,任何

不可知论都是错误的。

虽然我们认为战争是可知的,但对战争问题的认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这

就是认识并掌握战争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用联系的方法、发展的眼光去分

析战争,并透过战争现象以揭示战争的本质。具体地说就是,去粗取精、去伪

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重要的在于要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所有这

一切都是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反映。

5.1.1.3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作了科

学地阐述。他首先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因此,毛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512 页。

泽东在论述战争中人和武器的作用时认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战争中的人既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统一体,又是具有精神活动的物质力量。

再先进的武器都是由人制造的,任何武器都要靠人去掌握,从而构成了人和武

器之间的主导与非主导的从属关系。这就科学地阐明了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使用小米加步枪的人民解放军能够打败飞机加大炮的国民

党军,为毛泽东的这一观点做了最好的事实的注脚。

当然,毛泽东在重视人的决定作用的同时并未忽视武器的作用。相反,他

222
历来重视武器的作用,因为武器是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是进行战争的重要工

具。武器装备制约着战争的方式方法、战略战术,对战争进程及其结果有着重

大影响。使用质量不同的武器装备,其战斗力就不一样。因此,人只能利用武

器,但不能代替武器。在清末发生的义和团运动中,团民们用大刀长矛高喊着

“刀枪不入”去对阵洋鬼子的洋枪洋炮,精神可嘉,但失败却是必然的。因为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①。

5.1.2 人与武器辩证关系的原理厘清了战争过程中的复杂关系

5.1.2.1 战争运动过程中的主角就是人和武器

从战争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上,从战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上看,战争这

一特殊的社会现象显得更为复杂。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战争过程中的主角

就是两个:人与武器。所有战争关系和战争中的所有关系都由此产生。

战争是人和物的综合竞赛与比拼。战争中的物主要体现在武器装备上。因

此,我们也可以说战争是人和武器的综合竞赛和比拼。人和武器是构成战斗力

的两大基本要素,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从事战争活动的人,特别是战

争指导者要首先解决的的重要理论问题。

5.1.2.2 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从事军事活动的人必须掌握的

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从事军事活动的人非常重要。欧美的资产阶级

的军事科学家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也试图通过努力去发现其中的规律。

他们采用的方法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军事问题,主张从以往的

战史中发现军事规律,套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军事问题。虽然其中也不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5 年 6 月,第 9页。

乏一些见解,但或是主观随意性较强,或是形而上学泛滥,或是夸大了武器的

作用,或是夸大了统帅的个人作用。总之,由于他们的思维方式总体上是建立

在历史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之上的,因此,他们得不出正确的认识,也不

可能真正找到军事领域的规律,却极有可能将战争和军事问题复杂化、神秘化。

5.1.2.3 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是人与武器辩证关系原理正确性的最好证明

建立在科学思维基础上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其所阐释的人与武器的辩证关

系原理,厘清了战争过程中的复杂关系,并揭示了一条重要规律:在战争和军

事活动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武器虽然重要,但它永远是人的从属物。这一

223
科学规律对任何战争和军事活动都适用,在任何有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时代都适

用。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屡屡以少胜多、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并最终取得胜

利,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认识到了

人在战争中的能动作用、决定作用,将战争中的人力、物力这两个最基本的因

素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马克思主义者既反对唯武器论、

唯技术论,又反对唯意志论;既强调人的决定作用,又强调武器的重要作用;

坚持人和武器的辩证统一。

5.1.3 人与武器辩证关系原理给革命人民参加战争提供了正确的指导

毛泽东关于人与武器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战争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

5.1.3.1 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永恒不变的科学真理

毛泽东关于人与武器辩证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世间万物中,人是最可宝

贵的。人是武器的制造者和使用者,人不仅非但不是武器的奴隶而是武器的主

人,而且人还是战争中的主角,武器只不过是人使用的工具。

人和武器的上述关系在任何时代都是恒定的,永远不会改变,不论是冷兵

器时代,还是现在的信息化时代,或者是将来的什么时代。因此,随着科技的

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尽管武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这并没有改变人与

武器的辩证关系。相反,却对人的军政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1.3.2 资产阶级的军事家们大都是唯物器论者和英雄史观论者

资产阶级的军事家、统帅将军和军事理论家们,尽管特点不同,但他们大

都是唯物器论者。他们忽视或轻视人的作用,片面夸大武器的作用。他们提出

的“海军制胜论”、“空军制胜论”、“坦克制胜论”、“核武器决定论”、“太空制

胜论”等等,不一而足。所谓“新理论”层出不穷,但从未跳出唯武器论、唯

技术论的窠臼。同时,资产阶级的军事家、统帅将军和军事理论家们又多多少

少带有英雄史观的色彩。他们迷信于“天才统帅的‘悟性的自由创造’”①,却

根本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历史性作用。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唯武器论”和唯心主

义的“英雄史观”的双重作用下,他们中的一些人陷入“战争神秘主义”的泥

潭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5.1.3.3 原子弹是反动派用来吓人的纸老虎

早在 1946 年,毛泽东就指出:“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

224
虎”②。这就揭示了由人制造的,但被反动派用来吓唬、对付人民群众的一切先

进的、新式的武器装备,同它们的主子一样都是纸老虎的本质。

毛泽东的上述思想,为暂时弱小一方的人民群众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

精神能量,将长期地、极大地鼓舞正义的人民敢于同貌似强大的反动派去斗争,

而不被后者所吓倒、所屈服。在这方面,中国人民及其军队在毛泽东的领导下,

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从历史上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能动地夺取胜利

是我军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传统。战争年代,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以

劣势装备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强敌,就是在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下充分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从现实上看,在未来的高技术、信息化的战争中,对仍然

居于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一方来说,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争取战争的

胜利,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现代战争,自觉能动地去争取

未来反侵略的现代战争的胜利,这正是毛泽东关于人的自觉能动性理论在战争

应用过程中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价值所在。

5.1.3.4 武器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毛泽东对武器装备重要性的认识,对高技术尖端武器研制的高度重视,为

我国研发尖端武器,并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赢得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一方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 1卷,第 1 版,战士出版社,1981 年 7 月,第 12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94 页。

面,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及其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

另一方面,毛泽东又提出,我们不仅要搞原子弹,还要搞氢弹、洲际导弹,搞

人造卫星,搞核潜艇。因此,我们一定要抓紧研制新式武器、先进武器,为打

赢未来的反侵略战争准备“撒手锏”。

毛泽东指出,国防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走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道路,坚持军民融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坚持

尖端武器和常规武器并举的方针。这些对于我们搞好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第二节 人民战争在任何时代都是正义一方以弱胜强的法宝

5.2.1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决定了正义战争必然取得最终胜利

225
5.2.1.1 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原理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以弱胜强的历史

依据。是人民创造历史并推动历史前进,还是英雄或天才创造历史并推动历史

前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从事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

产的劳动群众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说:“工人才创

造了一切”,“工人甚至创造了人”①。他们进一步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

动”②。同时,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旧唯物主义“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③的

观点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

理解为变革的实践。”④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的伟大力量有深刻认识。早在五四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民众大联合的问题。随

着毛泽东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认识,特别是在他领导中国进行革命和战争的过

程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在正义战争中的伟大作用。因此,毛泽东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57 年 12 月,第 22 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2009 年 12 月,第 287 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2009 年 12 月,第 504 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2009 年 12 月,第 504 页。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精辟地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

动力。”①

5.2.1.2 人民群众是取得正义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

如前所述,战争是双方武装了的人群的较量。作为非正义的反革命战争一

方的参战人群在行动上的消极被动和作为正义的革命战争一方的参战人群在行

动是的积极自觉,使得革命战争的一方,在人力和人心的对比上已经处于优势

地位。毛泽东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持有正义一方的民众之中。

因此,他总是要花大力气去从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因为只有动员了

226
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组成起浩浩荡荡的参战大军,才能形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

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因此,人民群众不仅是革命的基础,而且是取得战争胜

利的决定力量。

毛泽东说:“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这既是正

确地阐述了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更是对人民群众在正义战争中的决定性的作

用作出的充分肯定。历史证明了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是完全正确的,中国人民的

抗日战争实践、中朝人民的抗美战争实践、越南人民的抗法抗美战争实践,以

及正在进行的阿富汗人民的抗美抗北约的战争实践、伊拉克人民的抗美战争实

践都证明了毛泽东上述论断的正确性。1931年至 1945年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950 年至 1953 年的中朝人民的抗美战争、分别于 1945 年至 1954 年和 1961 年

至 1975 年进行的越南人民的抗法抗美战争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2003 年开始的

伊拉克人民的抗美战争已经取得胜利,2001 年开始的阿富汗人民的抗美抗北约

的战争也即将取得胜利。上述史实证明,人民战争在任何时代都是持有正义的

弱势一方战胜非正义强敌的法宝

5.2.1.3 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原理是正义一方人民参战的力量之源

这一原理给正义战争一方的人民带来了希望、信心、勇气和力量。正义一

方的人民群众由于一般都具有爱好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的特点,因而决定了

它一般不会首先发动战争,或者根本不会发动非正义战争、侵略战争。而剥削

阶级、压迫者和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一切反动派是武装起来的,并且随时准备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95 页。

用暴力手段对付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反抗。它们往往要

通过暴力、强权,甚至战争手段达到其压迫、剥削、奴役别人的目的。因此,

它们经常把战争强加在爱好和平的人民头上。因而非正义战争的发动者往往在

战前做了充分准备。这就导致战争初期往往是非正义一方的强和正义一方的弱,

即通常说的“敌强我弱”的局面的出现。但是,虽然发动非正义战争的帝国主

227
义、霸权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其势汹汹、貌似强大,然而其共同的特点和本

质又都是色厉内荏的纸老虎。因为它们都是违背人民利益、违反社会发展规律

的,因而它们在政治上是反动的,这就决定了它们必然失道寡助,而正义一方

的人民群众必然是得道多助的。因此,人心的向背,人的能动作用就开始起作

用了。这也就决定了正义战争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人民,而决不会是反动派。这

就是正义一方的人民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据和希望所在。如果人民群众认识到了

这一点,则赢得战争的信心和勇气就有了。如果再能组织起来,则参加战争的

力量就被凝聚起来了。如果再有先进政党来领导并施以正确的方法,则赢得正

义战争的胜利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原理,而其在战争

中的实践必然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武装群众。毛泽

东对于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因此,他将人民创造

历史并推动历史发展的唯物史观运用到中国革命的战争实践中,并创立了我党

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这

一路线在革命战争中的体现就是:将军事力量与民众理论相结合,在革命战争

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并最终依靠群众去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毛泽东认为,

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毛泽东在我党首倡了组织

农民和武装农民。他要求革命战争必须同农民运动相结合,“打土豪分田地”,

把农民——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动员并参加到革命战争中来。在此基础上,毛

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无产阶级军队,构建了有组

织、有层次的新型的全民皆兵的战时体制,即以人民军队为骨干的“三结合”

武装体制。

毛泽东提出的统一战线理论、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理论、武装斗

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密切配合的理论、两条战线斗争的理论理论、根据地建

设理论,乃至人民军队理论、民兵建设理论等等都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

军事领域的具体实施和体现。比如在抗日战争实践中,这一路线的实施就是中

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它经受了考验、取得了胜利。而与此相对照的是,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其结果是大半个中国被日寇蹂躏。实践证明,正义战

争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加。而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加,即便是

正义战争也不会取得胜利。

228
5.2.2 人民战争在任何时代都是正义的弱势一方战胜非正义强敌的法宝

5.2.2.1 人民战争原理是人民群众参加战争活动中历史与逻辑的必然统一

1.在人与物,或人与武器的关系上,人或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在人类历史上由不同人群参加的战争中,人民群众能起到创造历史和推动

历史前进的伟大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人民战争的原理则是上述两个原理的有机结合,是人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

和人民群众作为战争的参加者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同时,它也是弱势一方的人民群众在正义战争中获胜的途径和方法。

2.1849 年 3 月,意大利北部的邦国撒丁王国的军队与奥军会战时惨败。恩

格斯写下了《皮蒙特军队的失败》一文,深刻分析了这场意大利人民反抗奥地

利统治的战争失败的教训,并首次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概念。他说:“一个想

争取自身独立的民族,不应该仅限于用一般的作战手段。群众起义,革命战争,

到处组织游击队——这才是小民族制胜大民族,不够强大的军队抵抗比较强大

和组织良好的军队的唯一手段。”①而这种“真正的革命战争”、“真正的民族战

争”就是“人民战争”②可见,人民战争是“一个想争取自身独立的民族”、“起

义”的“群众”,即被压迫的民族或被压迫的人民为谋求自身的解放而发动、依

靠并由广大人民群众参加、进行的战争。恩格斯所说的“真正的革命战争”、“真

正的民族战争”③实际上揭示了人民战争的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战争的正义性,

一个是战争的群众性。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 3卷,第 1 版,战士出版社,1982 年 5 月,第 61 页。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 3卷,第 1 版,战士出版社,1982 年 5 月,第 63-64 页。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 3卷,第 1 版,战士出版社,1982 年 5 月,第 64 页。恩格斯说:“假如在

会战失败之后立即开始真正的革命战争,假如意大利残存的一部分军队立刻宣布自己是全民起义的核心,

假如把规规矩矩的战略规模的军队间战争变为 1793 年法国人所进行的那种人民战争,那么这种损失就根

本算不了什么。”

3.在中国,人民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直接或

229
间接参加或参与的全民战争。如前所述,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的唯物史观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人民

军队建军作战和巩固国防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人民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法宝。

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革命战争的主体和胜利之本。因此,人民战争思想是

我党历来坚持的指导战争的根本路线,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

指导路线。实践证明,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党唯一正确的战争指导思想。

4.战争是力量的比拼,力量较强的一方战胜力量较弱的一方这是战争运动

的一般规律。弱小的一方要想战胜强大的敌人就必须寻找新的战争力量,充分

调动和运用社会力量,特别是全体人民的力量来弥补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之不

足,从而具有比敌人更强大的力量。这样看来,以弱胜强、以劣胜优不是战争

运动的客观规律,因为以弱胜强、以劣胜优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战争运

动中敌我力量对比过程的强弱转化。战争之初强大的一方最后成为失败者,这

期间必然经历一个由强转弱的过程;战争之初弱小的一方最后成为胜利者,这

期间必然经历一个由弱转强的过程。当敌我双方的力量转化随着此消彼长过程

的结束之后,战争之初弱小的一方才有可能战胜战争之初强大的一方。显然,

战争中真正能起到恒久作用的规律是强大战胜弱小。而人民战争是推动敌我力

量发生强弱转化的最有效的战争形式,是弱势一方的人民群众在正义战争中获

胜的方法、途径和法宝。这是因为人民战争有利于挖掘和发挥人民群众中蕴藏

着的深厚的战争潜力、“战争的伟力”①,并能使之发展壮大。人民战争的组织

形式也有利于生成和壮大人民的武装力量。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则是实现敌

我力量此消彼长、强弱转化的有效方法。因此,人民战争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核心内容。

5.2.2.2 人民战争原理是正义一方的人民群众以弱胜强的有力武器

毛泽东深刻指出:“国家不分大小,只要充分动员人民,坚决依靠人民,进

行人民战争,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打败的。”②那么,在当代如何进行人民

战争呢?毛泽东人民战争的原理告诉我们:

1.人民战争的前提是正义战争并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在此基础上明确人民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11 页。

230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电贺阮友寿主席》,《人民日报》,1967 年 12 月 19 日。

战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因此,必须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

武装群众,以形成“全民皆兵”之势;坚决反对“唯军队论”的“片面抗战”

路线。要让侵略者在“真正的革命战争”、“真正的民族战争”、由全体民众参加

的全民族的真正的“人民战争”面前发抖、失败。2011 年 3 月爆发的利比亚战

争,当时的领导人卡扎菲在战争之初就在 600 多万的人口中发了 150 万只枪,

意在武装利比亚民众。

2.要有一个能代表人民利益的组织、集团来领导人民战争。谁来发动群众、

依靠群众、武装群众?在当代,要想赢得人民战争的胜利必须要有先进政党即

无产阶级的政党来统一组织、统一领导。否则,人民战争就会群龙无首,参战

的群众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乌合之众。

3.实行以人民军队为骨干的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即能打运动战的主力

部队、能守护相对固定区域的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的民兵三结合的体制。这种

体制能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各种力量有效地调动和协同起来,使敌人陷入人

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4.以武装斗争为主并与其他斗争形式密切配合,开展与战争协同的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多条战线的斗争,包括与敌人进行政治谈判、争取

和瓦解敌军等方式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斗争。在这个斗争过程中,团结一切可以

团结的阶级、阶层、集团和各种社会力量,包括敌占区人民,建立最广泛的革

命统一战线,以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5.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战争年代,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①路线的

必要条件;在当代,根据地仍然是进行人民战争的依托和战略基地,是实行人

民战争的必要条件。根据地是团结人民的中心,犹如灯塔一般指引着人民斗争

的道路;根据地是战争的依托,人民军队在根据地内可以依靠群众歼灭敌人,

又可以据此休整、补充和训练;根据地是提供战争所需的财力、物力和各种战

争保障的后勤基地。

6.实行正确的、适合人民战争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对于暂时处于

劣势,但持有正义一方的人民群众所进行的人民战争尤为重要。面对敌强我弱

的不利局面,如何转化敌我力量对比?正确的方法是:通过避敌之实、击敌之

231
《军事学教程》,第 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8 月,第 114 页。

虚,“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①,“打得赢就

打,打不赢就走”②的一系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实施,变局部优势为全局优

势,逐渐掌握战场主动权,以赢得人民战争的最终胜利。

5.2.2.3 卡扎菲的失败在于他打的不是人民战争

战争之初,卡扎菲给民众发放了 150 万只枪,其本意是想打一场人民战争。

可是卡扎菲为什么失败了呢?他打的是人民战争吗?如果卡扎菲打的不是人民

战争,那他为什么打不了人民战争?

对照以上毛泽东人民战争原理在战争中实际应用的六个方面,我们就可以

找到卡扎菲失败的原因。

1.卡扎菲领导的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并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他也在一定

程度上武装了群众。从这一点上讲,卡扎菲是有可能发动一场维护国家主权和

民族尊严的人民战争的,可是卡扎菲没有在国内外广泛宣传这种正义性,也没

有充分发动群众,更没有有效地组织群众。卡扎菲只发枪,不组织。而能否坚

决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是人民战争成败的关键。即便是正义战争,没有

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也不能演变为一场人民战争。因此,直到卡扎菲

的老家苏尔特被攻陷,也没有在利比亚看到有效地组织民众进行过有序的抵抗。

2.利比亚没有一个能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先进政党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有的只是卡扎菲的家族统治。而这个统治由于在战前就存在腐败因素,所以,

因腐败而导致的部分人心的失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卡扎菲对这场正义战

争的领导。而其家族的腐败又成为反叛分子起事的借口之一。

3.缺乏作战的整体性。既然是人民战争,打仗就不能仅仅是正规军的事情,

也是民众的事情。利比亚的正规武装和准军事武装共有兵力 10 万余人。由于战

争动员机制的失灵,卡扎菲的正规武装与民众武装没有协同作战。又由于战争

伊始,利比亚的海空军就被北约牢牢压制,因此只是它的陆军在与北约联军单

打独斗,而这其中真正发挥作用的也仅仅是卡扎菲儿子统领的嫡系 32 旅的 1 万

人。

4.在战争过程中,除了卡扎菲的少数正规军真正发挥作用外,就是没有组

织的散兵游勇似的民众的零星抵抗,根本未见以武装斗争为主并与其他斗争形

232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4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30 页。

式的相互配合,更谈不上暂时搁置国内矛盾、建立起一致对外的最广泛的统一

战线。当然,也不否认还有外交部发言人易卜拉欣,虽让人佩服,但那只是一

个人的独角戏。

5.卡扎菲虽然在利比亚长期经营,但真到了战时却没有人民战争的战略基

地,没有可供依托的根据地。当敌军来犯时,忠于他的人只能固守在一个个不

具备造血功能的孤城、死城,作困兽犹斗。

6.卡扎菲的政府军缺乏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之所以开展人民战争,就是

因为敌强我弱。面对这样的力量对比,身处弱势的一方必须以高超的战略战术

去扬长避短、灵活机动。其实卡扎菲对手的作战样式并不复杂,北约联军的空

中打击和反叛武装的皮卡突击——面对如此简单呆板的作战模式,卡扎菲的政

府军却节节败退。纵观 8 个月的利比亚战事,没有看到积极防御战略的实施,

没有看到诱敌深入、分割包围,没有看到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看到的只是消

极防御、节节退守的被动挨打、没有章法的线式防御、困兽犹斗般的死守孤

城……如此笨拙的战略战术,不要说没有组织起来的民众参与战争,即便有其

结果也可想而知。

5.2.2.4 阿富汗的战况证明了人民战争原理的正确性

与卡扎菲及其政府军在战争初期的命运十分相似的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却有

着不同的结局。尽管目前依然困难重重,但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究其原因,

塔利班虽然失掉了政权,但其所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得到了阿富汗人

民的拥护,同时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武装群众方面卓有成效;塔利班组织

的领导人曾参加过抵抗苏联侵略的“圣战”,在夺取政权和执政过程中奉行伊斯

兰教义,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民众的意志,是目前抵抗美国侵略、反对卡尔扎伊

傀儡政权斗争的实际领导者;塔利班武装寓于民间,与民众武装融为一体、配

合较好,在其控制地区有全民皆兵的趋势;在国内,塔利班尽可能地团结民众

并与现政权成员有接触,在国外,积极联络伊朗、叙利亚、巴基斯坦塔利班、

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力图形成反美统一战线;塔利班控制的坎大

哈地区是塔利班起家的地方,塔利班成员大部分来自当地的主要居民普什图族,

233
坎大哈省省会坎大哈是阿富汗第二大城市,位于阿富汗南部,地理位置重要。

把这样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塔利班不仅有战略眼

光,而且如鱼得水;塔利班武装的战术灵活,真正做到了“先打弱的,后打强

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①,“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②。因此,美军在阿

富汗损失惨重。

综上所述,卡扎菲之所以没能同侵略者打一场人民战争,不是因为缺乏战

争的正义性,也不是因为缺乏人民战争的意识,而是因为他不能正确、有效地

动员和组织起利比亚的广大民众去参加到抗击侵略者的的斗争中去。而塔利班

在阿富汗进行的战争符合或具备人民战争的要素。

5.2.3 用正义战争消灭一切非正义战争是人类获得和平的唯一途径

5.2.3.1 马克思主义者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消亡的原理指出了战争的目的和消灭战争的途径,指

明了人类获得永久和平的正确方向。战争不是从来就有的,战争是私有制和阶

级的产物。列宁指出:“战争无论何时何地总是由剥削者、统治者和压迫者阶级

挑起的。”③因为压迫者阶级,为了贪图更多的私有财产,便把以掠夺、奴役为

目的的战争变成其职业。二战后的历史证明,现代战争的根源则主要来源于帝

国主义及其争霸。因此,压迫者阶级、剥削者阶级是人类战争的根源。

列宁对克劳塞维茨的“战争本质说”的缺陷作了科学补充:“战争是这个阶

级或那个阶级的‘政治的继续’。”④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⑤尽管“战争是流血的政治”⑥,还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但马克思主义者并不

反对一切战争。马克思主义者对待战争的态度是: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

战争。那如何确定战争的性质呢?根据毛泽东对战争性质所作的科学界定,一

切为了反抗阶级压迫、反抗民族压迫,谋求阶级解放、谋求民族解放,保卫国

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进行的战争,都是正义的

战争;而一切为了实行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维护反动统治,为了奴役别人而

侵略扩张和争夺霸权而进行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

人反对一切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但是不反对进步的正义的战争。”⑦对于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4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1 页。

234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30 页。

《列宁军事文集》,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1 年 10 月,第 43 页。

《列宁全集》,第 32 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85 年 10 月,第 356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8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8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76 页。

正义战争,我们不但不反对,而且积极支持和必要时直接参战。

5.2.3.2 马克思主义要最终消灭一切战争以使人类获得永久和平

马克思主义虽然并不反对一切战争,但要最终消灭一切战争。不管是正义

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也不管是革命战争,还是反革命战争,统统都要消灭

掉。因此,毛泽东说:“我们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出发于我们要求消灭一切战

争的志愿,这是区别我们共产党人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界限。”①他指出:“消灭它

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②,具体地说就是,用人民解放战争去

消灭反人民的内战,用抗美援朝战争去消灭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毛泽东还阐

明;“我们是战争消灭论者,我们是不要战争的,但是只能经过战争去消灭战争,

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秆子。”③这里,毛泽东非常鲜明地指出了反对战争的唯

一路径,就是用革命战争去消灭反革命战争,从而将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

与消灭战争的最终目的科学地统一起来,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指明了消灭战

争的目标、途径和方法。

用战争去反对战争、消灭战争,这是毛泽东在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发

展历史,特别是把战争起源于私有制和阶级这一特性进行考察后得出的必然结

论。这是因为,当被剥削阶级、被压迫阶级和被奴役的阶级要消灭私有制和阶

级这个战争产生的条件时,剥削阶级、压迫阶级和一切奴役者都必然要用暴力、

甚至战争对前者进行镇压,以维护它们的既得利益和赖以生存的基础——私有

制。这就决定了一切革命的阶级也必须以暴制暴、用战争去消灭战争,用正义

235
战争去消灭非正义战争,用革命战争去消灭反革命战争,并最终消灭私有制和

阶级。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消灭战争,迎来人类真正的、永久的和平。否则,革

命的阶级就不能改变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就更不可能达成消灭战

争、获取和平之目的。

5.2.3.3 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消亡的原理使无产阶级明确了参战的使命

毛泽东军事思想包含了对战争与和平的一般关系的思考,认为战争与和平

之间既对立又统一,这两种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同一性,并且可以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和平时期的政治矛盾激化了就导致战争;而当战争扫除了政治上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74—17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7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47 页。

的障碍之后又实现了和平;用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上,

正确运用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既要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有清醒的估计,

也要掌握和平向战争转化的关节点,做好两手准备,根据变化中的实际情况果

断决策,以达到正确指导战争之目的。而从长远来看,打是为了不打,战争是

为了和平,正义战争本身就是推动世界和平的重要手段,正义之师则是消灭战

争、赢得全人类和平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在阶级社会,在战争产生的

条件私有制和阶级还存在的今天,在战争还没有被彻底消灭之前,我们必须加

强无产阶级的军队建设,加强无产阶级国家的防务建设,保持维护和平的力量,

并随时准备粉碎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强加在我们头上的战争。

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也不希望战争。但中国人民也绝不惧怕

战争,如果丧心病狂、利令智昏的帝国主义的战争狂人敢于把战争强加在中国

人民头上,那我们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对于一切敢于来犯之敌,“我党必定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

(不要轻易打,打则必胜),绝对不要被反动派的其势汹汹所吓倒。”②

和平不是靠乞求得来的。一味地“慎战”、避战、忍让,甚至退让,同样不

236
可能换取和平。当前,美国一超独霸,到处侵略扩张,同时亡我之心不死。不

仅在我国周边对我实施战略包围,而且在其操纵下,黄海危机——2010 年 11 月

美国航母“华盛顿号”在此军演,东海危机——日本在我钓鱼岛海域挑衅,南

海危机——越南、菲律宾等国蚕食我岛屿、侵占我领海、盗抢我石油。它们视

我之忍让为软弱,得寸进尺、步步紧逼。

美国及其仆从的行径不得不促使我们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善良不能换来真

诚的友谊和平等的和平相处?毛泽东早在 1945 年就指出:“人家打来了,我们

就打,打是为了争取和平。不给敢于进攻解放区的反动派很大的打击,和平是

不会来的。”③毛泽东的这番话对于处理当前的国际关系和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

很有启发意义。须知敢战才能言和,尊严只在剑锋之上,实力才是维护正义的

基础,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即便是和平崛起,也得有崛起的实力,有敢战

的勇气,否则仅靠和平手段是不可能崛起的,可能最终连和平也保不住。

毛泽东还说:“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59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54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54 页。

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①因此,“如果他们要打,就把他们彻底消灭。

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

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②因此,当一切反革命、反

动派的力量都被彻底消灭了,它们反人民的本钱都输光了,人类的和平时代就

到来了。实际上,毛泽东在这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张清晰的消灭一切反动阶级及

其发动的非正义战争,进而赢得人类和平的路线图。

为了维护和平、反对侵略,也为了具备用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用革

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的实力,我们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一,加强共

产党的建设,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第二,大力开

展对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国防

精神的教育和尚武精神的教育。第三,努力发展经济,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237
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军费投入,搞好国防科技建设,研发新式武器。第四,

加强部队的教育训练,努力提高官兵素质,走精兵强军之路,履行好神圣使命。

第五,搞好科技强军,尽快完成我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实行军队的跨

越式发展,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第六,认真研究现代战争的特点,认真研究

现代战争理论,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为最

终消灭战争、赢得人类和平而不懈努力。

第三节 建设好人民军队是人民战争胜利的保证

5.3.1 政治建军是人民解放军的特色和其强大的重要因素

5.3.1.1 人民军队是人民及其利益的保护神

毛泽东指出,我军必须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

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人民利益的保卫者,其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他说:“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③。基于这些认识,毛

泽东积极投身武装斗争,创建新型的人民军队,同时不断排除各种非无产阶级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3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15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789 页。

思想的干扰,成功地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武装队伍改造、建设成为无产阶级

性质的军队。

5.3.1.2 革命化是中国军队的特有优势

人民解放军从“三湾改编”开始,就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由小到大,由弱

变强,成长为一只能够打败美国、苏联军队的不可战胜的强大军队。究其原因,

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是其由弱旅到强军的奥秘,而其中的“革命化”又起

到了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作用,是我军独有的“中国特色”。坦率地讲,人民

解放军在“现代化”方面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赶不上美军,甚至在苏联

解体时我军在现代化方面也未必就超过了当时的苏军。但是,人民解放军又凭

什么能够多次打败这两只争霸世界的虎狼之师呢?靠的就是“革命化”。

当然,在革命化的基础上,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也极为重要。

238
这也是毛泽东非常重视的,是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

5.3.1.3 政治建军是人民军队革命化的重要举措

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充分表现在政治建军上。1944 年,毛泽东在一份关

于军队政治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

命线”,无此则不是革命军队。①这是在吸取了中国古代孙子兵法中以道为首的

战争制胜论思想和借鉴了苏联红军政治工作的经验的基础上,对人民军队政治

建军重要性的经典表述。

为谁扛枪?为谁打仗?这是每一个军人都要面临的问题。而“为人民服务”

是我军唯一的宗旨。实际上,人民解放军的每一个军人都是在为人民,也包括

为自己扛枪、打仗,即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去打仗,就能获得人民的支持,就

有力量,因而打仗就勇敢,就不可战胜,就能取得胜利。

5.3.2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指挥枪的原则是我军政治建军的核心

5.3.2.1 明确“宗旨”坚持“原则”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人民军队政治建军的关键是要始终坚持两条:第一,确立并实施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既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4 册,第 1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年 3 月,第 207 页。

第二,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即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人民军队

永远不变的军魂。

其他诸如人民军队的三大原则、三大任务、三大民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等等,都是围绕上述两条“生命线”,即一个宗旨、

一个原则展开的。

5.3.2.2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人民军队政治建军的灵魂

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人民解放军实行内部“官兵一致”、外部“军民一

致”、内外共同“瓦解敌军”,即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三大原则。

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人民解放军执行战胜敌军的“战斗队”、服务人民

的“工作队”、减轻人民负担的“生产队”的三大任务。

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人民解放军在军队内部实行充分体现人民军队性

质的“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等三大民主。

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人民解放军执行严格而自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

239
意。三大纪律要求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要求提高军人的素质: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

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其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说话和气、买卖公平、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

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等内容,直接体现出我军不损害人民利益、为人民服

务的性质。

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人民解放军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它

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①因为,为人民而战就一往无前,就

战无不胜。

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人民解放军在革命化的基础上明确了正规化、现

代化的建设方向。因为只有把军队建设强大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的利益。

5.3.2.3 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是人民军队实施“宗旨”和政治建军的保证

上述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人民解放军坚持中国共产

党对自己的绝对领导是这只军队的军魂,也是我军革命化的根本所在,是人民

军队政治建军的核心内容。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9 页。

人民军队坚持中国共产党对自己的绝对领导,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第

一,人民军队是由中国共产党一手创建的。八一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都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军队由我党创立了。第二,建军之

初的“三湾改编”,特别是经过“古田会议”,人民军队就被置于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之下。第三,人民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①本是中国共产党的

宗旨,毛泽东将它一字不改地规定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这在全世界的独一

无二的,也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人民军队必须无产阶级革命化的要求。

综上所述,革命化和政治建军是人民军队成为强师劲旅的重要因素,也是

我军在未来取得人民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5.3.3 人民军队建设原理是我军打得赢不变质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指南,对于我军在未来打

得赢、不变质,乃至指导我军在未来参加反侵略的人民战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40
5.3.3.1 “党指挥枪”的原则是新形势下人民军队必须坚守的底线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些人全然不顾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改革

开放,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他们热衷于西方的普世价值,

鼓吹“军队国家化”、“军队非政治化”,妄图以此否定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

领导,以便于他们全盘西化,推翻共产党的领导,走资本主义道路。这对于中

国社会的稳定,对于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都是极

其危险的。苏联解体就是前车之鉴,戈尔巴乔夫当年就是在苏军中取消了苏共

的领导,以致于在“8.19”事变中,苏军不听苏共指挥,最后导致苏共下台、

苏联解体。因此,在当前背景下,特别需要用毛泽东的人民军队建设原理教育

全党、武装全军。“党指挥枪”的原则、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人民解放

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也是这只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

因素。没有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存在的可能性和前提条件。否定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解

放军的领导,就是否认这只军队存在的理由。而没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存在,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27、1039、1094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没有守护者,就会不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都不

存在了,“军队国家化”就无从谈起。至于“军队非政治化”本身就是荒谬的,

因为军队是国家的暴力工具,国家本身就是政治的产物。而“军队国家化”、“军

队非政治化”,本身就是政治倾向十分明显的政治观点。

5.3.3.2 “不变质”是“打得赢”的保证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人民解放军还能不能保持住人民军队的本色,这对

于我军能否永葆青春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期,各种思潮泛滥,特别是各种非

无产阶级思想对军队侵蚀作用极大,这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因此,在“一

切向钱看”的鼓噪声中,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人民币服务”?这不仅是

每一个共产党员需要认真抉择的大问题,也是摆在每一个革命军人面前的现实

问题。在新形势下,人民军队还能不能做到“政治合格”、“不变质”,这不仅事

关这只军队的生存问题,更是事关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死存亡的大

问题。毛泽东提出的在军队各级建立党的组织的“党指挥枪”的原则和“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前所论述的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的“三大原则”、

241
“三大任务”、“三大民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建军原则,以及由以上

内容为主而构成的人民军队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对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

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毛泽东的人民军队建设思想是在新形势下保证我军“政

治合格”、“不变质”的有力武器,也是我军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保证。

5.3.3.3 “打得赢”是“不变质”的标志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人民解放军还能不能“打得赢”,即打赢高技术、信

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这是对我军的重大考验,也是检验我军是否合格的极

为重要的标志。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对此有精辟的论述。第一,毛泽东科

学地阐述了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在战争中的决定

作用。第二,毛泽东指出,在正义的人民战争面前,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代表正义一方的人民。第三,人民军队是进行人民战争的

骨干力量,必将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而得到人民支持的军队就无往而不胜。

第四,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下,我军“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

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

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①这既是人民军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

命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军在过去的革命战争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生动

表述,更是我军在未来打赢现代化战争的精神动力。第五,毛泽东十分重视人

民军队在革命化基础上的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十分重视在经济建设和国防

建设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加快研制尖端武器。因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

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因此,“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综上所述,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对于指导我国未来反侵略的人民战争

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取得人民战争胜利的奥秘

5.4.1 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是揭示战争获胜奥秘的前提

5.4.1.1 战争胜负是由主客观因素共同决定的

毛泽东科学地揭示了、正确地解决了战争中的客观物质基础和人的自觉能

242
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

治、经济、自然诸条件”④,同时还取决于作战双方的主观指导。但战争指导者

“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⑤,然而战争指导者却可以

在客观物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和主观指导的能力,“导演出

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⑥。

5.4.1.2 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主观努力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进行战争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因为战争毕竟是力量的比拼。一方面,

在战争中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这只是具备了取得战争胜利的可能性,但并

非具备取胜的必然性。要将获胜的可能性转化为获胜的现实性,还需要主观努

力。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主观努力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力量在战争过程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271 页。

袁德金. :《军事家毛泽东》,下卷,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年 11 月,第 831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702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702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1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702 页。

中是会出现变化的,这就给战争指导者的主观努力留下了空间,即将正确的主

观指导和客观实际相符合,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并最终有利于我,这是打胜

仗的关键。

5.4.1.3 对敌情作出正确判断是战争中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毛泽东指出,“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

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密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

联贯起来的思索。”①战争指导者运用各种手段获得敌我各方面的材料,进行去

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去发现各个材料间彼此的关

243
联,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帮助自己构成正确的判断,定下实施的决心,这

是战前形成的过程。由于战场发展错综复杂,战情瞬息万变,指挥员必须从实

施作战指导之时起,不间断地把握变化了的情况,作出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

心,这是战争发生后“敌变我变”的过程。这两个过程体现了战争中的主观能

动性。

5.4.1.4 战争指导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方法论上的表现是正确运用战略战术

战争指导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方法论上的表现就是正确地运用战略战

术。战略战术可以看作是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的有机结合和具体运用,是战争

指导者智慧的体现。如前所述,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实现敌我力量此消彼长、

强弱转化的有效方法。

5.4.2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以弱胜强的战争方法论

5.4.2.1 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基本精神是灵活机动以力争主动

毛泽东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深入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和战争的特点,提出

了一整套符合人民战争规律的系统的作战指导思想和方法,我们称之为毛泽东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这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是在承认敌强我弱、敌优

我劣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敌之弱点,充分发挥我之长处,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去争取胜利的战争方法论。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灵活机动,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利用矛盾,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79 页。

各个击破;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

有效地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之战争目的。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揭示

了中国人民战胜国内外强大敌人的战争指导规律,提供了以弱胜强的可操作的

有效方法论,因此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十分精彩的部分。

5.4.2.2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其“灵活机动”的深厚底蕴

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博大精深、富有哲理,又通俗易懂、方便运用。

其核心是灵活机动,其特点是阶级性、求实性、科学性,其施展的舞台是人民

战争的宏伟战场,其运用者是人民群众及其军队,而贯穿其始终的一条红线则

是深入浅出的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

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揭示了战争获胜的奥秘,提供了打开战争之锁

244
并赢得胜利的钥匙。灵活机动是其核心要旨,是运动及其规律在战争实践中的

映照,是军事辩证法在战场上的活用。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实施的目的,

是要获取战场的主动权并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灵活机动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是军事统帅获取战争胜利的真正奥秘,是人类战争和军事活动之魂。历史上,

多少军事家渴望知道这个奥秘,或知道这个奥秘渴望掌握它。然而毛泽东深谙

其中机理,其底蕴来自于他丰厚的哲学思想。毛泽东用兵打仗从不按一般套路

出牌,大道无形、没有定律,看似信手拈来、出其不意,如古人所讲水无常形、

兵无成势。实则不然,这其中经常起作用的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他的战争观,

他的战争方法论,他的一般战争规律和特殊战争规律关系的思想,他的实事求

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他的对立统一思想,他的联系、发展的思想,

他的整体与局部关系的思想,他的主观指导要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等等。战

场情况瞬息万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不变的“宗”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5.4.2.3 毛泽东的战争指导艺术是其军事哲学思想的生动反映

毛泽东的上述军事哲学思想深刻反映在并指导着他的战争指导方法。我们

以本文第三章第一节“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内容中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

歼灭敌人”为例: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是古今中外的军事家

们都强调的一条原则。对此,毛泽东也极为重视,并成为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的基本作战方法。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

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①这

“以十当一”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战法。集中优势兵力与各个歼灭敌

人,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是辩证统一的。因为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才能达到各

个歼灭敌人之目的;也只有各个歼灭敌人,才能形成和保持兵力的优势。“集中

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同毛泽东的其他战略战术思想一样,都是毛

泽东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的体现。

5.4.3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打开战争之锁的钥匙

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对战争的指导十分重要,也十分有效,堪称打开战

争之锁的钥匙。在我国未来可能进行的敌强我弱情况下的反侵略战争中,毛泽

东的战略战术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毛泽东的这些战略

战术思想揭示的是战争和作战的规律,因此它将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245
5.4.3.1 战略指导方面的态度、原则和指导思想很重要

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宏观上,鼓舞人民对一切反动派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微观上,要重视对手、善于斗争。面对超级大国可能发

动的侵略战争,我们必须在全局上、在政治上藐视“纸老虎”——帝国主义和

一切反动派,在具体问题上、在军事上重视真老虎——手中还握有先进武器的

强敌。

2.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是兵家公认的原则、军事上的第一要义。人

类只要还有战争,这个法则就不会过时。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反侵略战争中,我

们应该“顶放结合”:一方面,在预设方向顶住强敌发动的头几波次攻击,保存

有生力量,特别是保有远程核武器的二次打击能力;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在

运动中寻机歼敌,并最终消灭敌人。

3.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这是我军的战略指导思想,也是持有

正义一方的人民战胜强大敌人的有效途径和成功经验。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

单纯防御、被动防守绝对不行;有计划的战略退却、持久防御中的速决进攻、

内外线相结合的歼敌、适时导向反攻和进攻的积极防御模式,仍然是我军战胜

敌人的有效方略。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25 页。

5.4.3.2 基本的作战指导方针很重要

1.歼灭战是基本的作战方针——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公认的获胜法则,未

来的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也不会例外。创造条件,用歼灭战的作战方式寻机聚

歼入侵之敌,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仍然是消灭敌人、打败强敌的有效手段。

在未来战争中实施歼灭战,要特别注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拘泥于一城一

池之得失。

2.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又是一个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公认的

获胜法则,是实施歼灭战的有效方法,未来的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同样不会例

外。利用我国的人口优势和兵源优势,先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地歼灭各个弱

敌,再歼灭其所谓强敌,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逐步将全局劣势中的局

部优势扩大、转化为全局的优势,并赢得最终的胜利。

3.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并适时转换——运动战、阵地战和游击战,过去

246
是、未来还将是人类的三种主要作战形式。在我国未来可能发生的反侵略战争

中,运动战是决定作战命运的主要作战形式;阵地战是消耗歼敌的重要作战形

式;游击战是配合正规战不可缺少的作战形式。而从阿富汗、伊拉克的战场实

践看,游击战已经成为抵抗侵略、战胜对手的主要作战形式。因此,三种作战

形式适时转换不仅是战争指导者灵活用兵的体现,而且在高科技、信息化的现

代战争中三者之间的界限将趋于模糊。

5.4.3.3 战争活动中的基本要求很重要

1.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任何事情没有准备也很难成功,而在军事上

光有准备还不行,还得有把握。因为事关将士的生命,来不得半点马虎。在现

代战争中,慎战固然重要,但重战、备战更为重要。全民的国防教育,部队的

教育训练,尖端武器的研制,后备力量的建设,平战结合、军民融合体制的建

立,战前动员机制的实施和战时体制的运行等等,都属于“准备”的范畴。没

准备,肯定没有把握。没把握,肯定没有胜算,甚至可能导致兵败国破、生灵

涂炭。

2.慎重初战,实行有利决战——万事开头难,因此初战必胜尤为重要,也

为以后实行有利决战奠定了基础。而是否实行决战则完全取决于是否于我有利。

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初战必须打赢,必须考虑全局;同时,不同强敌死拼死

打,坚决避免不利决战。利用我之民众和地域优势,在有利于我之时机,在我

之有准备、有把握的情况下同敌决战,务求决战取胜。

3.战争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主动权是军队的命脉,是任

何兵家都要力图获得的;灵活性是用兵的要旨,贵在变化中争取主动;计划性

是战前的预见与准备,意在战前获取主动。无论是灵活性,还是计划性,都是

为了达成主动性。而无论是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也都是为了获取战场上

的主动权。因此,战争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这在未来的反侵略

战争中尤为重要。

5.4.3.4 依据战场实情获得军队的行动自由权是用兵真正奥秘

1.毛泽东上述九条战略战术原则的核心是“灵活机动”。而灵活机动的目的,

是要获取战场的主动权暨孙子所说的“致人而不致于人”①,并最终赢得战争的

胜利。那如何通过“灵活机动”去获得战场的主动权呢?

2.1947 年 4 月,毛泽东指示晋察冀我军:“应完全不被敌之动作所迷惑,

247
选择敌之薄弱部分主动地歼击之,选击何部那时再定。这即是先打弱的,后打

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政策,亦即完全主动作战政策。”②而

早在 1936 年 12 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就指出:“打

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③。“打”或“走”,打或不打,打谁或不打谁,走到哪

去,完全由我军根据战场实情决定。如此一来,我军便完全获得了行动的自由

权,从而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这就是毛泽东“用兵真如神”的真正奥秘所在。

3.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思想和原则,是其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

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产物。其中的规律性的东西,已经在过去的战争

实践中被奉为经典,也必将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赢得反侵

略战争的胜利作出新的贡献、写下新的篇章。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第 1版,战士出版社,1983 年 12 月,第 73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4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41 页。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230 页。

第六章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代意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至今仍时常为人们所论及,不仅因为它在当时的中国革命

和世界其他地区争取解放和进步的斗争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也因为它形成

了对战争规律、革命规律的一般性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作用,

时至今日仍有不可比拟的当代价值和当代意义。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始终坚持把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指导理论。我

军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并战胜国内外的各种强敌,创造了人类战争

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建立了丰功伟绩,其根本原因就在

于我军坚持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解决了中国革

命和建设给军事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

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能够反映中国实际的科学的军事指导理论——毛泽东军事

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伟大成果。一方面,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与马

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毛泽东军事思想又赋予了马克思

主义军事理论以民族的、时代的内容,使其具有中国特色、中华气派,是具有

248
中华民族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因此,诚如本文第五章所言,毛泽东军

事思想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对战争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及其对战争的指导作用。

这其实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和当代意义。

自 1982 年英阿马岛海战以来,战前即拥有高技术优势的一方即为战场上的

获胜方,而战前即丧失高技术优势一方迄今鲜有取胜的,这个以唯武器论、唯

技术论为理论基础的所谓“铁律”能打破吗?由此深入,上述问题的本质即为:

在 21 世纪信息化条件下的当代,武器装备相对落后的正义一方还能不能以弱胜

强?进而提出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面对新世纪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曾经

打败过美国、苏联军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还能打赢现代条件下的高技术、信息

化的战争吗?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失败都是官方抵抗的失败,而伊拉克

人民通过自 2003 年就开始了的具有人民战争性质的 8 年游击战,最终迫使美国

于 2011 年 8 月从伊拉克撤出全部作战部队,从而打破了上述“铁律”。阿富汗人

民自 2001 年开始的十多年的游击战,也即将打破上述“铁律”。如前所述,即

使是在信息化、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在军队被打败、政权被推翻的情况

下,具有人民战争实质的民众游击战仍能给侵略者造成巨大威胁、损失,甚至

取得胜利。由此推断,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反侵略战争,我军一定能够获胜。

这里关键的因素是战争的性质,是由此导致的人心的向背,一句话:关键的因素

还是人。

如前所述,毛泽东军事思想揭示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不变的规律和真理:

无论在什么时代,人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可宝贵的因素,因此人的因素永远是第

一位的;在战争领域也是如此——人永远是战争中的主宰和决定因素,而持有

正义一方的人民必将是战争中的最后胜利者。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代价

值和当代意义就在于:在高科技时代,在信息化时代,尽管帝国主义、霸权主

义的武器装备已经武装到牙齿并足以毁灭地球多少次,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改变

人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这一基本原理,胜利者仍然是人,而不是武器。这样就

给弱小的但持有正义一方的人民提供了胜利的信念、胜利的理论基础和胜利的

心理基础,鼓励他们不畏强权和暴力,鼓起反抗侵略、压迫、剥削的勇气,为

民主、自由和自身的解放去奋斗。

20 世纪 60 年代,毛泽东曾经大力提倡不怕鬼,在全党全国大讲不怕鬼的故

事。实际上,这是在重申他在解放战争这提出的一个真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

249
老虎。在当代,虽然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最低谷时期,苏联解体,美国

一超独霸,到处搞霸权、发动侵略战争,向二战前后独立并获得解放的原殖民

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攻倒算,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本质没有改变。因此,毛

泽东的“纸老虎理论”仍然有效。这就给正义一方的人民提供了当代反对霸权、

战胜侵略的信心、勇气和思想理论基础。正义一方的人民虽然暂时弱小,但只

要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和发动人民的力量,采用包

括积极防御在内的正确方法,就有可能战胜强大的对手。这就是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当代价值和当代意义。

第一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指导我军建设发展的行动指南

6.1.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科学的真理

6.1.1.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华民族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产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暴力革命、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

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列宁根据俄国是当时帝国主义链条上比较薄弱的一环

的国情,创造性地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资产阶级统治比较薄弱的一个

国家里取得胜利。中国的情况与俄国不同,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

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国家。在这样一个落后的“两半”国家里,无产阶级

的政党如何组建军队,如何进行革命战争,如何按照本国的基本国情将革命引

向成功,这些都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如何在中国取得革命的胜利,从马克思列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

答案。照搬了俄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在中国却无法获得成功。实现中国革

命胜利的伟大目标,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克服无数的困难。毛泽东军事思想就

是在解决这些特殊而又复杂的问题、克服千难万险的过程中,在中国革命战争

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战争的需要,率领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运

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形成了中国化的、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华民族气派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

即毛泽东军事思想。

6.1.1.2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

250
结。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完成民主革命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领导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推翻

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社

会主义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又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多次边境自卫反击

战,并从各方面进行了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国防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对我党的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被实

践检验过的真理。

6.1.1.3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之源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厚底蕴,赋予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以

科学性和不朽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以此为指导,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

发,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建设一支

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如何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

城市的革命道路、如何在夺取政权后进行军队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

实践问题。毛泽东率领我党对这些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解决,极大地丰富和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创造了在正义战争中以弱胜强的高超的战争指

导艺术,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阶级获得解放,提供了成

功的实践范例和思想武器。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科学真理,具有与时俱进的理

论品格。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

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都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时期、新世纪、新阶段的

重大发展。

6.1.1.4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信息化时代应对挑战克敌制胜的理论依据

经过世纪之交的几场高技术、信息化的局部战争的推动,世界新军事革命

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其范围涉及全世界所有军事领域。迎接这场新军事革

命的挑战,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建设水平,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化战

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军队无法回避的历史责任。现代高技术战争、信息

化战争的规律与以往的战争规律有很大不同,要想在现代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全面深刻地研究高技术战争、信息化战争及其规律。而中国未来所要进

行的反侵略战争及其规律,不同于以往所进行的革命战争及其规律。因此,我

们必须重视研究并努力掌握现当代战争的规律,尤其是要重视研究并努力掌握

高技术战争、信息化战争的规律,认真研究和努力掌握中国未来所要进行的反

251
侵略战争的规律。这同样是世界新军事革命带来的课题,因此也同样是中国共

产党人和中国军队无法回避的历史责任。面对这场来势凶猛的新军事革命的严

峻挑战,我军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入

研究国际局势的变化特点和现代战争的运动规律,探索在高技术、信息化条件

下克敌制胜的新战法,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继续推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

发展。

6.1.2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永远是我军战胜对手的强大思想武器

6.1.2.1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毛

泽东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的本

质,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个具有

世界观和方法论双重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6.1.2.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说:“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

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

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

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

是我们的出发点。”①这里,毛泽东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②。随后,毛泽东又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唯一宗旨一字不改地

规定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他说:“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

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③这是毛泽东对这支军队革命

化要求的充分体现。

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军建军原则的核心,是我军区别

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和

保卫祖国的长期斗争中,始终遵循这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赢得

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也因此而战无不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我

军的唯一宗旨,也是我军的传统优势所在,更是毛泽东留给我军战胜对手的强

大思想武器。不管是什么时代,不管武器装备的发展如何先进,只要我军坚持

这一宗旨,我军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的支持,从而战胜对手。这是因为,在这个

252
宗旨下面,“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

,而“加强纪律性,

革命无不胜”

。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

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

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有一个很好的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94 --109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27、109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9 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203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9 页。

内部和外部的团结”

;“有一个正确的争取敌军官兵和处理俘虏的政策”

;“形

成了为人民战争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战略战术”

;“形成了为人民战争所必需的

253
一系列的政治工作”

。在这个宗旨下面,全军“利用战斗和训练的间隙,从事

粮食和日用必需品的生产,达到军队自给、半自给或部分自给之目的,借以克

服经济困难,改善军队生活和减轻人民负担。”⑤总之,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

都“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

此,这样的军队是必然会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而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军队就

一定是正义之师,而正义之师是不可战胜的。

6.1.2.3 实事求是是我党和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精辟

地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

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探索。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

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

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行为指导。”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军事

思想的又一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之一。深刻理解这一精髓,在军队和

国防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它是我军战胜对手的另一个强大的思想武器。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

联系实际。我党创立 90 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就能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取得伟大胜利。而在军队和国防

建设的实践中,就必须用实事求的思想路线去指导具体工作,将实事求的思想

路线内化为新时期、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和国防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军

队和国防建设在制定大的方略的时候,必须坚持从时代要求和国际形势出发,

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在任何时候都不

能违背这个基本原则。

254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4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40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039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801 页。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和哲学基础。创新是一个

军队战无不胜的助力器,是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内驱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

的加速器,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毛泽东当年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就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次伟大的理论创新。新的实践

中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也需要这些理论在新的实践

中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概括和总结,它要求在

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真理,不断地发展真理,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否则,我们

就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能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方向发展。实事求是

在思想上首先表现为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要有科学的态度,而不

能搞“本本”,不能搞“凡是”,不能搞教条。当然,也不能搞“怀疑”,不能

搞“过时”,更不能搞否定。也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有了一次又一

次的理论创新和理论飞跃,才有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

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和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抵制“左倾”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有力武器。从

中国共产党创立到新中国成立的 28 年间,中国革命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其中,

党和军队在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上的多次“左倾”和右倾错误曾经酿成过惨痛

255
的教训,最严重的时候,红区的革命力量丧失了 90%,白区的革命力量丧失了

100%。毛泽东总结在这一段革命成败的经验和教训时说:“一切大的政治错误

没有不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①。“左倾”机会主义者、右倾机会主义者,或者

教条主义者、经验主义者之所以会在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上犯错误,主要是因

为他们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

具体实践割裂开来,对国情认识不清,因此给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中国革命

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才能抵制各

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影响,才会避免犯“左”的或右的错误,我们的事业才有

可能获得成功。

陈晋.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上册,第 1版,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年 7 月,第 831 页。

6.1.3 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葆活力的不竭动力是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6.1.3.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实践,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

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早已为中国革命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毛泽东军事思

想之所以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和国防建设取得成功,是因为它符合了中国革命和

建设的实际。

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是早已为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它还是一个开放的理

论体系。从源头上来讲,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所揭

示的一般原则,也吸收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精华,借鉴了其他国家军事理

论中的优秀成果。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揭示中国革命普遍规律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中,不断得到修正和丰富,其具体内容也必然会随着新的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

展。

当前,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一些观点、论断和理论,常常被用于企业管理

和商战的实践中,就是其发展和普及的绝佳的说明和事实的注脚。

6.1.3.2 毛泽东军事思想最为宝贵的理论品格是与时俱进

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

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它的母体毛泽东思想一样,都具有与时俱进

的内在品格和时代风范。诚如建国后毛泽东自己所说:“十大军事原则也要根

据今后战争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发展,有的可能要修正”①毛泽东还说:“真

256
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

明的理论”

。毛泽东的这段话也可以用于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发展和成为

科学体系的历史过程的一个总结。毛泽东军事思想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的“本本”里摘抄出来的,而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与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创造出来的结晶。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会被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现成模式所束缚,也不会拘泥

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某个具体结论。毛泽东军事思

想是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在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卷,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 12 月,第 375 页。

《毛泽东选集》,第 3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817 页。

道路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条道路既是毛泽东师承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理

论、又没有受列宁斯大林城市武装起义模式的束缚,而是大胆创新、超越前人。

毛泽东没有止步于先哲们已经形成的理论成果和思想体系,而是在领导社会主

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

发展,不断超越自我。

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使得同样作为科学理论的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其本质特征上具有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毛泽东军事思想

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集中反映在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具

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客观揭

示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勇于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以严谨科学的态

度指导战争、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等等。而毛泽东军事思想所具有的勇于进取

不断开拓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是它的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集中反映。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说,正是实是求是、与时

俱进的理论品格赋予了毛泽东军事思想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创新理论的巨大

勇气,永葆青春的不竭动力。因此,“与时俱进”永远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最为

宝贵的理论品格。

257
6.1.3.3 毛泽东军事思想坚持与发展的关键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与时俱进

实践在发展,认识在深化,任何军事理论都不可能穷尽军事领域的真理。

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发展和成为科学体系的历史表明,无论是在过去的革命

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或者是改革开放时期,亦或是当下

的新时期、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都不可能有现成的答案可

以供我们照抄照搬。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要求我们大力

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精神;用马

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基本方法,在正确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去探索寻求建

军打仗、保卫祖国的规律;在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新的理论

成果并用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

但是,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前提,是坚持毛泽东军

事思想的基本原理。因为任何违反科学理论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的的“与时俱

进”,都是在本质上对科学理论的否定。因此,我们既要坚决反对主观主义、

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经验主义,也要坚决反对修正主义、反对

怀疑主义、反对相对主义、反对实用主义、反对不可知论、反对庸俗实践论,

包括反对庸俗的实践检验论。总之,我们要坚决反对机会主义,反对“左”的、

右的或形“左”实右的、形形色色的各种错误倾向和错误思潮。我们要敢于坚

持真理,善于修正错误。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武器

6.2.1 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是中国军队面临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6.2.1.1 信息化是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核心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生产、

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等方面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新军事革命则是这种变化的一个方面。

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核心是信息化,现代战争的高技术形态也已经表现为信

息化。而世界新军事革命之所以被称之为革命,是因为这场变革将在军队建设、

国防建设、战争方式、作战方式等的方方面面展开。这必将导致军队形态的各

个领域和各个层次都将发生广泛、深刻、彻底的改变。新军事革命将在军事技

术与装备、军事理论、军队教育训练和军队体制编制等四个方面展开。

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发展,是世界各国军事方针与军事战略调整的现实依据,

258
也当然应该是我国军事方针与军事战略调整的依据。国际军事形势的发展变化

要求我军必须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以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因

此,加快推进军队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实现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

跨越,全面提高我军在当代科学技术和新军事革命飞速发展形势下的军事战略

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就成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由于新军事革命

所涉及的领域广泛,使得我军所承担的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迎接世界新军

事革命挑战的任务尤为重要和艰巨。

6.2.1.2 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兴起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发展与合作。与此同时,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浪潮

又汹涌澎湃。一方面,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而与此相悖的是,

总有一些冷战思维阴魂不散的霸权主义分子,企图通过强权政治和战争手段来

威胁、破坏人类和平。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也为军队的发展提出了

全新的要求。这就是:世界各国军队必须将先进的军事理论和科学技术运用到

军队建设、国防建设、作战方式、战争方式的方方面面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与

世界发展的步伐相一致。

应当指出的是,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不是对先进国家已经成功的

军事变革及其理念、模式和现有成果的照搬照抄或简单模仿,而必须从我军的

现实需要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因

此,如何在信息化时代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这对我军来说是一项全

新而艰巨的任务。

6.2.1.3 毛泽东时代开启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我军必须担负的光荣使命

建国之初,在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之路。与此同时,我军也在毛泽东领导下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在由毛泽东开启并领导、其继承者继续进行的这两个同步探索的过程中,为了

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为了国内的建设事业有一个相对安定的和平

环境,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军必须从战略

思维、军事理论、军队建设、武器装备等军事斗争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去提

升我军的核心竞争力与战略威慑力,从而肩负起并努力完成推动中国特色军事

变革、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的这个十分艰巨却又无上荣光的历史使命。

6.2.2 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需要强大的思想武器

259
6.2.2.1 新形势下的挑战无处不在

当改革开放进入到 21 世纪,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仅有世

界新军事革命带来的的挑战,而且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可以说挑战无处

不在。第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来自很多方面。比如在信息化技术、军事

高科技领域,以及与此相关的武器装备、部队编制编成等等许多方面,我军与

一些军事强国的差距是明显的。我军现在还没有完成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

化的转变,我们的精兵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第二,我军目前存在的问题

所带来的挑战。比如我军某些现状与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需求还不相适

应,国防投入太低,信息化条件下的我军优势和人民战争的某些优势将可能受

限等等。第三,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对部队的影响所带来的挑战。比如

等价交换与无私奉献之间的矛盾,自由竞争与集中统一的矛盾等等。第四,人

的观念上的挑战。比如对传统的固守,对新生事物的拒绝或盲从,崇洋媚外,

唯武器论和唯技术论等等都会造成挑战。上述种种问题和矛盾,不管是军队内

部的,还是社会上的,最终都将会影响到军队。总之,世界新军事革命和国内

改革开放给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

6.2.2.2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推动变革应对挑战的科学理论

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上明确提出: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要“适应世界军

事变革的趋势”

。而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以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挑战,需要

强大的思想武器,即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毋庸置疑,这个科学理论就是毛泽

东军事思想。因此,江泽民在阐述我军贯彻新时期战略方针时特别强调,必须

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

。江泽民于 1993 年 1 月 13 日主持制定了我军新

时期的战略方针:“必须把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

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即“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转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④从 1993 年到 2012

260
年的这 20 年中,我军的发展历程证明,只有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先导作用,才

能“在加强军队机械化建设的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

努力争取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⑤,以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以信息

化为主要特征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才能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

才能认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即“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

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

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

发展发挥重要作用。”⑥

6.2.2.3 中国特色军事理论是推动变革应对挑战的不竭动力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第 1版,人民出版社,2002 年 11 月,第 38 页。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 1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449 页。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 1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449-450 页。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 1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455 页。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 1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463 页。

《胡锦涛在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不断增强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能力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提供重要力量支撑和坚强安全保障》,《人民日报》,2011 年 3 月 13 日,第 1 版。

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和作战思想需要创新,毛泽东军事思想需要发展和

与时俱进。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源头、为主要代表的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是推

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以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挑战的不竭动力。其原因在于:第

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产物,而马克思主义及其军事理论本身就是科学,已经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

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理论指导。这一点,已经为历史所证明。

第二,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源头、为主要代表的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凝聚、

浓缩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军事智慧。《孙子兵法》,使中国站在了世界古代

261
军事思想的最高峰。之后,在中国古代、近代虽未有出其右者,但对孙子的思

想一直继承之。及至现当代,毛泽东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将中国军事思想推进

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毛泽东军事思想不是凭空的神来之笔。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出现,正是在中华文化深厚底蕴涵养下的厚积薄发。第三,以毛泽东军事

思想为源头、为主要代表的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

中国人民 90 年军事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自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特别是从 1927 年我党独立开展武装斗争以来,党和人民进行了卓越的军事实践。

一部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源头、为主要代表的中国特色军事理论的发展史,实

际上就是虽然充满艰辛但却光辉灿烂的党史、军史和共和国的光荣历史。

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源头、为主要代表的中国特色

的军事理论,加强研究,掌握真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同时,紧密结合国

际形势和世界军事发展的形势,密切联系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和做好军事斗争

准备的工作实际,争取把我国的军事理论研究特别是信息化战争的理论研究提

高到新的高度,用科学理论武装我军,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以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

6.2.3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科学理论

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的目的是为了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历史

反复证明,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对我军具有卓有成效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全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独立和解放斗争同样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毛泽

东军事思想的实践价值与理论价值举世公认、世界受益。因此,毛泽东军事思

想不仅使中国的军事思想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对人类军事理论和军事

思想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人类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之一,毛泽东

军事思想本身就是一门科学,一门无产阶级的军事科学,一个中国化的马克思

主义军事理论,一个在军事领域具有普适作用的普遍真理。因此,毛泽东军事

思想是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挑战的有效武器,是指导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科学

理论。而将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

挑战的科学理论和有力武器是有充分依据的。

6.2.3.1 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指导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军事思想本身就是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产物。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旧中国,中外反动派的势力异常强大。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

262
道路,率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弱小的人民军队同反动派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经过 22 年的奋斗,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战胜了中外反动派,建立了

新中国。建国后,我军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先后打败了比我们强大得多的“两

霸”,即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和所谓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帝国的苏联。同时,

指导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

并取得了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和人民革命的胜利。这是为中外历史所反复证明

了的。

6.2.3.2 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指导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军事思想荟萃了人类对军事规律认识、总结的丰硕成果,可以说是

集古今中外优秀的军事理论、军事思想之大成,同时毛泽东本人还有巨大的理

论创造。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的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毛泽东军

事思想的核心人民战争理论,毛泽东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原则,毛泽

东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系统理论,毛泽东独创的军事辩证法思想,等等。这

一切重大的、原创性的、被历史证明完全正确的、具有普适性的理论,对于科

学认识军事的本质和军事领域中的各种矛盾运动规律,正确指导军事斗争的实

践具有重大意义,因而毛泽东军事思想过去是我军战胜强大敌人的有力武器,

今后也一定是继续战胜强敌、指导军事斗争实践、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迎

接世界新军事革命挑战的有力武器。

6.2.3.3 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指导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现实需求的基础

从中国革命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毛泽东军事思想都领导着我

军从胜利走向胜利。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中,我们仍然需要毛泽东军事思想

作指南。这是因为:第一,毛泽东关于人与武器辨证关系的思想仍然是指导我

们取得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化战争的有力武器。毛泽东说:“力量对比不但是军

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①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是由人制造并使用的,离开了人这些先进武器就没有了任

何作用、失去了任何意义。即便是信息化战争,人也仍然是战争中的主体,这

是任何战争都不会改变的。况且人在面对信息化武器时,并不会坐以待毙,也

不会束手无策,而一定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困难,变被动为主动,

变不利为有利。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第二,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核心毛泽东人民战争理论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检验,并被证明是普遍真

263
理的、具有长期稳定作用的军事科学理论。而我国未来可能参与到的信息化条

件下的战争将仍然是具有反侵略性质的人民战争。战争的正义性与否,以及由

此导致的人心的向背,仍然是在战争中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未来可能发生的

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中,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坚

决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的武装斗争,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实行以人民军队为

骨干的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的密切配合,

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等等这些属于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

理论基础、内容因素都将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三,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仍然是

政治的继续。信息化战争并没有改变战争的这个本质。信息化战争仅仅是改变

了战争的技术形态和技术性质,而不是对战争的本质概括,更不可能是对军事

运动矛盾规律的总结。虽然信息化战争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和作战方式,

但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的暴力行为,它必定还是要受到国家、民族、民

众、政治集团等的目的的支配,包括正义性、群众性等因素的政治性,仍然是

信息化战争的最基本的特征,战争的本质还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因素仍然是

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其中,人民群众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的社会基础

地位没有改变。尽管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中,人民群众参与战争的形

式将发生很多变化,但其作为我军坚强后盾的地位不会改变,作为我军力量源

泉的作用不会削弱。因为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我军就不可能取得信息化

条件下的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2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469 页。

6.2.3.4 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指导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未来的动力基础

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我国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尤

其强调在军事领域和军事实践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要与时俱进,要勇于创新。

这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挑战的原动力。这就要

求我军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挑战的进程中,要

继续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具有普适意义的内容及其精神。这些内容及其精神

是: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的

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等等。同时,我们还应该在继承和坚持毛泽东军

事思想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国情、军情的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64
在军事斗争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换句话说,坚持和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挑战是一个事

物或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同时,这二者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理论不

断前进又是三位一体的同一过程中的同一事物。而改革开放后我军积极推进中

国特色军事变革、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挑战的实践也证明,只有不断坚持和发

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我军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战略新格局,才能积极推动我国

的军事实践向着健康和更好的方向前进。

第三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6.3.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6.3.1.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精华中的精华

毛泽东军事思想首先是中华民族的财富。因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

想科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而毛泽东思想本身

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和脊梁。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军事

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精华中的精华。这当然是人类军事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和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精品,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毛泽东一生致力于研究军事和军事理论,连其享有盛誉的哲学思想,都首

先而且主要是从他的军事思想的沃土中产生、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的军

事实践活动和军事理论著作,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军事思想

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宝库,包含着极其广泛、深刻的科学内容,

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也成为其母体毛泽

东思想发展成熟的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中

国人民打败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创建了新中国,并在其后的包括抗美援朝战

争在内的多次对外的军事斗争中经受了考验,接受了检验,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6.3.1.2 独具创造性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日益受到国外的重视并享有盛誉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军事理论,

同时深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影响,并经受住了中国革命战争和一系列对外

战争实践的考验和检验,同时得到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以及许多

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人民革命的实践的检验,其科学性、真

理性、创造性、经典性和普适性已经被反复证明。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受到

国外的广泛关注、受到世界各类人士的重视,就不足为奇了。现在,国外已经

265
大量出版了用世界各种文字翻译的毛泽东的著作;研究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

内的毛泽东思想的专著大量面世,同样也用世界各种文字大量出版。还有更多

的涉及论述国家、革命、人民、战争、和平的论著中,提到了毛泽东的名字,

引用他的观点,称赞毛泽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

①。美国学者说,毛泽东生平的一些简单事实似乎难以置信,一个 28 岁的年轻

人和他的十几个战友,在一个 4 亿人口的广大国度里,“组成了一个政党并在其

后 50 年取得了政权,组织和改造了人民,改变了山河——历史上没有比这更伟

大的成就。亚历山大、恺撒、查理大帝、欧洲的所有国王、拿破仑、俾斯麦、

列宁——没有一个前人的成就比得上毛泽东”,称赞毛泽东军事思想“正开始对

历史的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6.3.1.3 享有盛誉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为许多国家的研究对象

毛泽东军事思想从它成为科学体系之日起,就受到国外军界和军事学术界

的重视。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后,特别是朝战、越战后,毛泽东军事思想更成为

世界各界人士关注甚至研究的对象,尽管这些重视、关注、研究者的目的各不

相同。在众多重视、关注和研究者中,有为自身解放而要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

廖国良等:《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 1版,解放军出版社,1991 年 11 月,第 41 页。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15 页。

汲取经验的,有致力于学术研究以总结毛泽东对人类军事史的巨大贡献并欣赏

其战争指导艺术之美的,也有为扑灭人民革命之火而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寻找

对策的……动机不同,但他们共同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史中所拥

有的崇高地位。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学习和传播:大量的报刊予以介绍、评论,不计其数;毛泽东的军事著作

用各种文字被大量地翻译、出版,西德的一家出版公司从上世纪 60 年代年到 70

年代,在不到十年的 时间里 7 次再版《毛泽东的游击战争理论》一书,总印数

在 10 万册以上;从本世纪初开始,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日本“研究毛泽

东的著作骤然增加,翻译出版毛泽东著作多达上万个不同的版本。日本宣称,

266
‘全世界出版毛泽东著作最多的国家在日本!’”①;而在英国,有人统计研究

毛泽东的资深学者“多达 3500 人”

;许多国家的军事院校都把毛泽东军事思

想列为必修课,要求军官晋升时必须撰写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论文;许多国

家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出版了《毛泽东思想》月刊,探讨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的军事著作已经成为各国军事家们必读的经典之作,甚

至成为一些大国首脑人物的案头书——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发动越战后对毛泽东

有关游击战的著作极为重视,并专门“要求美国陆军研究毛泽东有关这个问题

的言论”

。如前所述,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认为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具有“高

度的分析能力,罕有的洞察力。”④日本军事评论家宾户宽则认为,毛泽东不仅是

一位伟大的革命家,还是一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伟大的理论家。

但“与马克思、列宁所不同的是,他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军事领袖、军事理论

家。”⑤毛泽东逝世已经 36 年了,如今海外的“毛泽东热”仍然持续升温,这其

中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西方学者也越来越多。“一些西方学者大胆地摈弃意识形

态之争,对毛泽东的世界历史贡献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他们给予毛泽东的

评价甚至超越受益最大的中华民族的学者们所给予的赞誉。”⑥美国学者施拉姆

李奉先:《海外“毛泽东热”雷动了哪些国家?》,凤凰博报,2009 年 4 月 19 日, 07:50:14,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76626.html。

李奉先:《海外“毛泽东热”雷动了哪些国家?》,凤凰博报,2009 年 4 月 19 日, 07:50:14,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76626.html。

廖国良等:《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 1版,解放军出版社,1991 年 11 月,第 41 页。

廖国良等:《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 1版,解放军出版社,1991 年 11 月,第 43 页。

267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第 1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 149 页。

李奉先:《海外“毛泽东热”雷动了哪些国家?》,凤凰博报,2009 年 4 月 19 日, 07:50:14,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76626.html。

对此做出的解释是:“毛泽东的一生,是在为全人类的最终命运战斗和操心的

一生。他不仅是公平正义的化身,也是不畏强权的斗士。他不仅处处维护中国

劳苦大众的利益,也为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费尽心血。毛泽东个人出色的

战略眼光,让那个时代其他政治领袖黯然失色。”①英国学者约翰·列农也说:

“世界上深受中国领袖毛泽东影响的人,数以几十亿。很多国家的人民,在某

种意义上把毛泽东作为他们的精神图腾。”②在英国,无论你问任何成年人“中

国的四大发明有哪些?孔子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可能说不出几个,但如果

谈起毛泽东,他们居然能背诵出多条毛泽东的经典语录,比如“丢掉幻想,准

备斗争(Cast away illusions, Prepare for Revolution.)”,被许多英国

人作为座右铭牢记在心,并激励自己勇往直前,自强不息。不仅海德公园至今

仍随处可见印在墙上的毛泽东画像,而且毛泽东的名字已经成为英国师生之间

讨论最多的国外话题。

我们从中外人士对毛泽东的评价可以看出,毛泽东军事

思想是人类文明宝库中那颗最闪亮的珍珠之一。毛泽东及其军事思想既是中国

的,也是世界的,是世界公认的属于全人类的重要的宝贵财富。

6.3.2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推广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6.3.2.1 强国的标志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巧妙结合并能对外输出价值观和文化

大国、强国的标志是什么?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只要经济发达、科技进步、

军事强大就是大国、强国了。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起,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

大学名誉教授约瑟夫·奈在一系列文章和著作中阐述了“软实力”理论。1990

年,他在美国《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系列论文,并在此基

础上出版了轰动一时的《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书中提出了“软实力”

的概念,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硬实力”

是指一个国家的基本资源、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等方面的有形的支

配性力量,“软实力”是指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制度模式、发展道路、

268

李奉先:《海外“毛泽东热”雷动了哪些国家?》,凤凰博报,2009 年 4 月 19 日, 07:50:14,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76626.html。

李奉先:《海外“毛泽东热”雷动了哪些国家?》,凤凰博报,2009 年 4 月 19 日, 07:50:14,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76626.html。

李奉先:《海外“毛泽东热”雷动了哪些国家?》,凤凰博报,2009 年 4 月 19 日, 07:50:14,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76626.html。

对外交往和国际形象等方面的无形的影响力量,包括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

传播力和引导力等等。2004 年,他又在新著《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

一书中对“软实力”概念进行了补充。2006 年 1 月,约瑟夫·奈在美国《外交》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重新思考软实力》的文章,该文称“单独依靠硬实力或软

实力都是错误的,将它们有效结合起来可以称作‘巧实力’。”①他认为,“软

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力而不是强制力获得理想结果的能力。因此,“软实力”

与“硬实力”同样重要。

西方的文化价值观一般是以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和人权等概念或所谓

“普世价值”为其主要内容的。法国为什么是大国?法国在历史上就不是英国

的对手,二战又遭惨败,它凭什么是大国?只有 55 万平方公里陆上国土面积的

法国在戴高乐时期有什么资本敢于同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对抗,甚至将北约总部

从巴黎轰到了布鲁塞尔?其实答案很简单,法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向外输出价值

观的国家,前述所谓“普世价值”中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和

“人权”等概念都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法国人创造的。现今被视作西方自

由世界的标志的美国自由女神像,也是当年法国人送给美国的。这就是法国是

一个大国,并敢于同美国对着干的原因。可见,能够对外输出价值观和文化,

这是大国、强国的标志之一。诚如约瑟夫·奈所说:“在全球信息化时代,文化、

政治价值观和外交等软实力的来源是成就大国的部分因素。国家的强盛不仅取

决于谁的军队能打胜仗,还要看谁能服人。”

在国际“软实力”的竞争中,西

269
方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无限制地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其价值观与文化,

甚至不惜用炮舰、战争去强行推行其所谓“文明”,其借口之一就是“人权高于

主权”。而在这方面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明显的的弱势地位。

加强以软实力为核心的文化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大国的共识。当下,世界各

先进国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以文化为内核的“软权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不

可估量的作用,纷纷推出自己国家的文化竞争战略。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

超级大国,其霸权已经不仅体现在经济和军事的强势地位上,更体现在美国文

化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渗透上,体现在苏联解体后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无节制

的扩张上。美国一直把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因素放在与军事和经济同

中国名人演讲网:http:www.chinaspeech.comSpeechorShow.aspx?sId=242 。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新浪论坛,读书论坛 ,文化漫谈, 2008 年 9 月 12 日, 14:11:29。

等重要的地位,积极利用其超级大国的地位以及其手中的大众传媒,向全世界

推广其价值观,妄图让整个“地球村”都“美国化”。这实际上是美国曾经的“和

平演变”政策的继续和扩大化。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任时提出了“文化欧洲”

的战略构想,其目的在于在谋求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建立欧洲文化共同体。

不甘心自己的祖国沦为世界二流国家的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在其代总统任上就着

手建立“文化扩张”战略,以图作为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文化底蕴。日本则提出

了“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旨在为其成为“政治大国”而服务。向世界

推销西方文化价值观,已经不仅是西方国家推广包括文化霸权在内的霸权的重

要手段,同时也是西方大国综合实力的自然彰显。而现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

方文化软实力的无限扩张导致全球化过程中“西风劲吹”的现象日益严重,甚

至出现了“美国化”现象。这不仅改变了美国霸权的内容及其形式,使其推广

霸权的时候竟然变得理直气壮、底气十足,而且也改变了世界各大国之间的竞

争内容和竞争方式。这样,文化成为国家之间的新的竞争内容和竞争领域,成

为评价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甚至标志,未来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可

避免地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但必须指出的是,“西风劲吹”和“美国化”现象

的出现,对于“多样化”这个人类文明本身需要的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之一,构

成了严重威胁。

270
6.3.2.2 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和强国标志

在人类历史上先后有十大文明,其中主要有: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

古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古玛雅文明和中华文明

等。在这十大文明中,唯独中华文明或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

的古老文化。因此,中国具有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区域文明史。这在人类文

明的进程中是仅有的,因而也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弘扬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做出的较大贡献。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

现当代,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都是一个无可争

议的文化大国。我国古代有《孙子兵法》,有百家争鸣,有丝绸之路,有汉唐雄

风,有四大发明,有和合文化的传统,有世界大同的理想。因此,中国曾经对

世界做出过巨大贡献。而现当代,我们有毛泽东,有毛泽东思想,有毛泽东的

人民战争理论,有三个世界理论,有和谐世界的理论。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对人

类的贡献,毛泽东说:“中国应该对世界有较大贡献。”

因此,在中华民族和平

崛起、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弘扬中华文化,争取对人类做出较大贡

献,这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因此,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加强对

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如何发展软实力是中华民族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现时的全球化浪潮的国

际环境中,属于“软实力”范畴的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强大文化优势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国际间的“软

实力”竞争中理应具有优势。而这种理应具有的传统优势只有经过现代化的提

炼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才能与时俱进地为国家的现代化服务,才能为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才能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才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

响力,才能成为真正的先进文化从而引领世界潮流,才能最终真正担当起中华

民族的历史责任,才能使中国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

当今“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

的过程中却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优势。从宏观上看,中国虽然是五千年的文化资

源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因而当经济领域的中国石化、中国移动向世界五

271
百强挺进时,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从微观上看,

主要表现在:“软实力”的文化展示不足,手段运用得不够充分,因而导致在世

界上的话语权还未能充分掌握,甚至连自己的民族文化都面临着被侵蚀的危险、

被颠覆的可能、被“西化”的现实。当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

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在对外交流与竞争中的大背景下,如何发展、

繁荣“软实力”,这的确是中华民族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6.3.2.3 对外输出包括价值观在内的文化之时便是民族复兴中华强盛之日

在全球化浪潮和世界各主要国家进行的“软实力”竞争中,一方面,中国

要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强化自己的国家精神,强化自己的

主体文化,守住自己的文化疆域,守住自己文化的“根”,建立起我们民族自己

的精神家园,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的优良传

统……如此,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不迷失自己;如此,才能在汲取世界优秀文

化成果的同时将中华文化进一步推向世界。否则就会丧失我们民族的固有优势,

《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77 年 4 月,第 312 页。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第 1版,人民出版社,2007 年 10 月,第 35 页。

与历史提供的机遇期失之交臂。倘若如此,那才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悲剧。另

一方面,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中国不能只停留在“守住”,而应选择主动“进攻”

的态势,即积极主动地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包括毛泽东军事思

想这样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先进文化。我们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不

仅要出口电视机,而且要出口电视剧。

从历史上看,汉朝通使西域,唐朝开辟丝绸之路,其本质都是文化的交往

和文化的输出,而且是主动参与,积极开拓。因此,汉、唐都是当时的大国、

强国,都存在了三、四百年,尤其是唐朝,出现了“万国归附”的盛世。而元

朝虽然强极一时且幅员辽阔,但从定都北京算起不过百年,帝国的大厦便轰然

坍塌。显然,一个国家仅靠武力,没有文化根基是不可能长治久安的,而不能

对外输出价值观和文化,这样的国家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强国。因此,

中国能够对外传播文化、输出价值观之时,便是真正成为大国、强国之日,便

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日。

27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

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文化强国,要推动中国

文化“走出去”①。这是发展中华民族“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当下,在中华

文化“软实力”建设及其推广、传播的进程中应当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

一,重塑中华文化的形象,确立以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毛泽东思想为代

表的普适价值。第二,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展现中华当代文化风采。第三,重

视国际交往间的文化因素,树立广受世界尊重的大国形象。第四,加强具有中

国特色的文化内涵,注重文化安全战略的建立。第五,确立对外推广、传播中

华文化的战略,争取更多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6.3.2.4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能够对外推广并为世人接受的中华民族独有的瑰宝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且文明从未被中断过的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

国家,中国必须注重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大力弘扬

民族精神,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吸引力。目前,中国正处在

崛起、复兴的伟大历史阶段。中国的崛起和复兴不但需要经济、科技、军事等

“硬实力”的强大,而且同样需要价值观、文化等“软实力”的提升。同时,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百度搜索,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689516.htm。

积极向外推广和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争取更多的话语

权。

能够对外推广和传播并能为世人所接受的,一定是既有现实价值、更有深

厚底蕴,而且是本民族特有的、独有的好东西。我国古代,好东西不少。我们

有四大发明,我们有百家典籍,特别是《孙子兵法》,我们有楚辞、汉赋、唐诗、

宋词、元曲,我们还有老子、孔子、孟子、秦始皇、蔡伦、隋文帝、成吉思汗

……;

我国近代,受尽列强欺辱,好东西不多;现当代,我们在奋力追赶西方先进国

家,在努力缩小差距。在这个阶段,我们有好东西,比如雷锋精神、焦裕禄精

神、“两弹一星”精神。但真正既有现实价值、更有深厚底蕴,而且是本民族特

有的、独有的好东西,并能够拿出来对外推广和传播且能为世人所接受的,还

需要我们仔细斟酌。前面提到的“两弹一星”,既是我们向西方学习的军事科技

273
的成果,也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也同样是毛泽东时代

的产物。现在对外推广的“孔子学院”是古代的东西,况且孔子本人及其思想

本来就有争议。

坦率地讲,在现当代中国,既有现实价值、更有深厚底蕴,而且是本民族

特有的、独有的好东西,还属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其中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毛

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最成熟、最精彩的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精

华中的精华,是人类军事思想宝库的瑰宝和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精品,是能为世

人所接受且早为世界所公认的、享有盛誉的现当代中国的好东西,也是现代中

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理应随着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

兴而进一步向外推广和传播,这也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国

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而事实上,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军事思想就已

经作为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典在亚非拉的原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广为传

播。及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军事思想更成为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

被压迫人民的精神武器。其实,这也是现当代中国在价值观和文化领域能拿得

出手对外推广的为数不多的好东西之一。

麦克·哈特:《人类百位名人排座次》,第 1版,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 年 1 月,第 321 页。

6.3.3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及应有之义是实现人类永久和平

6.3.3.1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实现人类和平的进程中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

构建和谐世界、实现人类和平,这是多少人的梦想,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

同期盼。其实,这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即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马克

思列宁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应有之义。因为争取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

为全世界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即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的终极目标。然而,这一美好目标的实现却不是一蹴而就或单凭

想象就能达到的。它必须有一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出现了私有制并由

此出现了阶级以后才出现的社会现象。因此,战争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物。列

宁认为,只要私有制存在,战争现象就不会消失。因为包括压迫者阶级、统治

者阶级在内的所有的有产者阶级,它们通通都是私有制的坚定捍卫者。它们在

274
所有蒙蔽、欺骗不起作用的时候,就会最后采用战争这个流血的政治手段去镇

压被剥削、被压迫人民的反抗。因此,人类社会所爆发的战争,其起因和发动

者基本上都是有产者阶级,特别是在帝国主义时期。虽然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实

现人类和平的进程中,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充满希望。这是因为,构建和

谐世界、实现人类和平是正义的事业,而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

6.3.3.2 用阶级的革命战争消灭阶级的反革命战争是赢得和平的重要手段

战争与和平是阶级社会解决政治矛盾的两种不同手段。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是和平时期政治的继续;和平是不流血的政治,是战争时期政治的继续。阶级

社会的和平,只是暂时的现象,是两次战争间的休战。因此,在实践上就要求

我们正确对待阶级社会的和平,用革命的两手应对反革命的两手。当和平的可

能性存在时,无产阶级为了人民免遭生灵涂炭,一定会尽一切可能去争取和平、

避免战争。而当战争不可避免时,无产阶级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也一定会拿起

武器、奋起反抗,“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阶级革命战争反对阶级反革命战争。”

毛泽东还指出:“人类社会进步到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国家,到了那时,什么战

①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 174 页。

争也没有了,反革命战争没有了,革命战争也没有了,这就是人类的永久和平

的时代”

,这就进一步指明了要达到消灭战争的最终目的,必须消灭阶级、铲

除滋生阶级的私有制。因此,用战争消灭战争,用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

用阶级的革命战争消灭阶级的反革命战争,进而铲除了战争滋生的土壤——阶

级和私有制,这是我们实现人类和平、构建和谐世界的途径和前提。可见,战

争,特别是正义战争、革命战争,是通往人类和平与幸福、实现大同社会、共

产主义社会的桥梁。而毛泽东则为我们指明了人类实现永久和平的康庄大道。

6.3.3.3 毛泽东军事思想将在赢得人类永久和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当代价值

如前所述,构建和谐世界、争取人类永久和平,进而争取为人类作出较大

贡献、为全世界人民服务,既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出发点,也是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最终归宿,同时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本身的应有之义。而这正是毛泽东军

事思想科学体系的灵魂和基础部分——毛泽东战争观中的基本观点,也是毛泽

275
东军事思想成为人类宝贵财富的主要原因,更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和

当代意义之所在。

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其母体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马克思列宁

主义和其子系统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

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一样,都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最

根本、最长远的利益的,都是为无产阶级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而无产阶级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期盼是,不要私有制、不要剥削、不要压迫,

要平等、要自由、要公平正义;不要战争,要人类的永久和平。而这正是毛泽

东军事思想及其母体和继承发展者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

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其母体和继承发展者,在创建自己科学体系的时候,就

已经把上述历史使命的实现作为本体系的出发点并为之奋斗,同时又把上述历

史使命的完成作为本体系的最终归宿。因此,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进而消

灭战争,达到世界和谐、大同,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永久和平,这本就是毛泽

东军事思想的应有之义,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其母体和子体系的应有之义。

我们坚信,人类的永久和平一定会实现,人类的大同世界一定会到来,而毛泽

东军事思想也一定会在这一进程中实现自己的当代价值、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①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1版,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 174 页。

第七章 结束语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

国力的较量是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但同时,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面临着

与过去迥然不同的新挑战、新威胁。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提出的挑战,特别是

面对传统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式的极端组织、恐怖主义对当代世界安全

与人类和平构成的挑战,我们的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必须以全球的视野、开放

的心态,从容面对、主动应对,同时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只有这样,

我们的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才能在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

更大作用。必须看到,我军在应对新威胁、迎接新挑战的现实中,任务艰巨、

使命光荣,而且事关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成败。而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只许成

功,不许失败。要完成如此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

不可想象的。

276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华气派和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体系,具备了一切

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所具有的全部属性和特质。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军事思想

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必将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宝

贵财富,必将是人民军队须臾不能背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这既是我军的

性质决定的,也是认真履行新时期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构建当代革命

军人核心价值观所必需的。最为重要的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科学的理论,而

离开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我军将不再战无不胜。中国现当代的战争实践和人民解

放军成长、发展的全部历史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确是人民军队的立军之本、

制胜之基、力量之源。因此,在新时期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然要继续坚持和

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而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有力保障。

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毛泽东本人也不是先知先觉的天才。毛泽东

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具体实践所提出的一些具体结论可能已经过时了,但他

用来解决他所面临的军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会过时,他所揭示的军事领

域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仍然能够起到支配作用,他的关于军事问题的基本立场、

观点和方法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仍然是我军认识军

事问题、指导军事实践的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而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和解决

现实的军事领域中的新问题。在当今中国,军事领域中的新问题就是如何在信

息化条件下“打得赢、不变质”,如何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这是 13 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而任何一个民族要

想实现崛起复兴,实现繁荣发展,必须要有能起到支柱作用的民族精神。因此,

一切有所作为的民族在其自身发展的进程中,总是倾力凝聚共同的民族心理,

大力形成共同的民族文化,努力维护共同的民族生活方式,全力塑造共同的民

族精神。要知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繁荣发展的根基和命脉所在。而一个没

有民族精神的国家是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就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77
2012 年 1 月,以胡锦涛为主席的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

文化的意见》,这是在新时期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举

措。中国先进的军事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长期奋斗中创造的宝

贵的精神财富,是体现人民军队性质、宗旨、领率、任务、作风、传统、方向

的文化形态,是提高人民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军队滋养官兵的精神

沃土,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当代中国的先进军事文

化其核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因为由人民军队独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军事

文化所包含的深刻内涵都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命题:

第一,人民军队是我党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第二,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三,人民军队永远服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是自己永远不变的军魂。

第四,人民军队的任务包括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职能。

第五,人民军队的顽强作风和勇敢牺牲精神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第六,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包括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三大民主是我

军胜利的保障,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军的传家宝,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我军克

敌制胜的方法论。

第七,人民军队的发展方向是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军界正在进行的大力发展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内的

先进军事文化的活动,不仅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在新时期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

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举措,而且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步

骤。因此,应将这一活动向全国推广,在全国人民中间普及先进的军事文化,

以加强对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尚武精

神教育和国防精神教育。

毛泽东军事思想以其时代性、阶级性、实践性、独创性、全面性、科学性、

正义性、真理性、经典性、普适性、世界性等特质,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精

华和瑰宝。在当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肆意横行,我国周边形势不稳定的因

素在增加。因此,在当下尤为需要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我们的思想武器,以指

引我们在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中取得新的胜利。而有着光荣历史和辉煌战绩的

毛泽东军事思想也必然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武器。

278
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在当年

鼓舞、指导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独立、解放斗争,推动了现当

代世界格局的变化、发展,而且促进了世界军事科学的繁荣,成为人类文明的

瑰宝,在当今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故乡

和祖国,认真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和挖掘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当代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责无旁贷的义务和本分。不仅如此,

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积极对外传播和推广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增强中华文化的

国际影响力、争取中国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的重大举措,也是构建和谐世界、

争取人类永久和平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一)经典著作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2、3、10、11、12、13、16、19、21、25、30、31、32、

33、34、44、45、46、47、48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07.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1—5 卷.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1982.

[5] 列宁军事文集.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

[6] 斯大林军事文集.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

[7]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8]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军事问题基本观点论述摘编.北京:国防大

学出版社,2008.

[9] 毛泽东选集:1—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毛泽东选集: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1] 毛泽东军事文集:1—6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2]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中下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0.

[13]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4]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12 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5] 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16] 毛主席诗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79
(二)国家领导人著作、党和国家重要文献

[1] 邓小平文选:2—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邓小平军事文集:1—3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3]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 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5] 江泽民.论科学技术.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4 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版,2005.

[9]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1] 中国共产党章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1987.

(三)国内学术著作、资料

[1] 南开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中共党史名词解释(试用本).1964.

[2] 人民战争威力无穷——我国民兵传统战法战例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3] 南开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中共党史学习材料:1—6 册.1980.

[4] 暨南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中共党史名词解释:上下册.1980.

[5]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

[6]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7] 张文达,维民.中国历代军事人物传略.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8] 肖萐父,李锦全.中国哲军史: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9] 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北京:战士出版社,1983.

[10] 宋时轮.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探.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

[11] 李炳彦.兵家权谋.北京:战士出版社,1983.

[12] 许保林,王显臣.中国古代兵书杂谈.北京:战士出版社,1983.

[13] 苏若舟,柯理.军事成语.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14] 湖南第一师范校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15] 尚金锁.马克思思格斯列宁斯大林军事思想简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

[16] 陈尤龙.战与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280
[17] 黄唯亮.外军概况.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18] 张德良.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19]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1—3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

[20] 许全兴.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文选.北京: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7.

[21] 庄世奎.军事哲学概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

[22] 杨寿堪.黑格尔哲学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23] 张宪中.妙计精华.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

[24] 鲁胡春.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研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7.

[25] 陈石平,李木兰.未来军事世界.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

[26] 孙履师.军事未来学.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

[27] 未来的国防建设:上下册.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

[28] 王普丰.高技术战争.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

[29] 侯鲁梁、徐红.军队改革新思考.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

[30] 陈敦德.毛泽东·尼克松在 1972.北京:昆仑出版社,1988.

[31] 郭树枋.中南半岛军事地理.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

[32] 聂全林.国际环境与未来国防.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9.

[33] 国防发展战略学教程.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

[34]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35] 廖国良,李士顺,徐焰.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36] 杨志华.海湾战争初探.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37] 刘庆.外国重要军事著作导读.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

[38] 张静如.毛泽东研究全书:1—6 卷.长春:长春出版社,1993.

[39] 郑文翰.毛泽东思想研究大系:军事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0] 张宏志.毛泽东军事思想论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41] 邓光荣,王文荣.毛泽东军事思想辞典.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3.

[42] 陈鸿猷,王成业,陆云彬.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43] 张俊波.中西军事哲学比较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44] 潘湘庭,弓志毅.高技术与世界格局.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3.

[45] 李庆功,殷卫国.世界军事大调整.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3.

[46] 霍小勇.震撼世界历史的大海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81
[47] 贾若瑜.毛泽东军事思想.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48] 袁伟.毛泽东军事活动纪事:1893-1976.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49]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6 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0] 郑文翰.军事科学概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

[51] 丁朝弼.世界近代海战史.北京:海洋出版社,1994.

[52] 潘振强,夏立平.世界军事大趋势.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4.

[53] 刘春志,刘思起.《孙子兵法》教本.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4.

[54] 国防大学科研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的胜利与发展.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4.

[55] 陈继安.毛泽东军事思想新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

[56] 基层军官理论学习读本.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

[57] 马克思主义思想史:1—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8] 陈晋.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上册.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版。

[59] 张全启.毛泽东军事思想与现代国防.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6.

[60] 李际均.军事战略思维.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

[61] 张世平.毛泽东作战指挥思想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

[62] 朱梅生.军事思想概论.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7.

[63] 军队高中级干部理论学习读本.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64] 张殿清.特殊的较量——窃密与反窃密.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

[65] 许忠敬,张树德.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新时期军队建设.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8.

[66] 张树德.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67] 姚延进,刘继贤,张全启.江泽民军队建设论述研究.济南:黄河出版社,1998.

[68] 梁柱.毛泽东思想若干理论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9] 李效东.比较军事思想.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70] 乔良,王湘穗.超限战.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

[71] 王厚卿.中国军事思想史纲.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72] 彭光谦,沈方吾.外国军事名著选粹.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73] 彭光谦,赵海军.中国军事名著选粹.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74] 战略学.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282
[75] 尚金锁,吴子欣,陈立旭.毛泽东军事思想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北京:解

放军出版社,2002.

[76] 鲍世修.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基石.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

[77] 《武经七书 》鉴赏.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

[78] 刘继贤.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79] 袁德金.军事家毛泽东:下卷.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80] 陶汉章.孙子兵法概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81] 夏征南.解读《战争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82] 孙科佳.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北京:长征出版社,2003.

[83] 蔡民基.前瞻以劣胜.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84] 李毅.回顾与前瞻——20 世纪中国文化思潮与先进文化的发展.天津:天津人民

出版社,2004.

[85] 胡为雄: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略.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86] 张召忠.打赢信息化战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87] 刘继贤.论军事百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88] 肖裕声.中国共产党军事史论.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89] 李效东.国际军事学概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90] 孔干等.孙子兵法古今谈.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91] 黄柏富.古今中外典型战例评析:上下册.军事谊文出版社,2005.

[92] 高祖贵.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93] 沈伟烈.地缘政治学概论.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

[94] 张伊宁.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研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

[95] 郑申侠,刘源.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提要.北京:军事科学

出版社,2006.

[96] 张伊宁,鲍世修,夏征难.中外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军事理论研

究.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7.

[97] 姚有志,齐德学.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98] 蔡仁照.信息化战争论.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

[99] 张世平.史鉴大略.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100] 马骏:晚清军事揭秘.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283
[101] 唐复全,卜延军.外国军事思想史论.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

[102] 中国人民解放军改革发展 30 年.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103] 肖浴声.21 世纪初大国军事理论发展新动向.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104] 许斌.先发制人与美国的战争方式.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105] 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106] 超越哈佛——21 世纪孙子兵法应用讲坛精粹:下册.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四)教材

[1] 高等院校军事课辅导教材:1—4 册.上海:上海市学生军训办公室,1987.

[2] 高等学校军事教材(试行本).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3] 高等学校军事课教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4] 军事学教程:1—3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年—2000.

[5] 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材.沈阳:白山出版社,1998.

[6] 王普丰.毛泽东军事战略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7] 余起芬.战后局部战争战略指导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8] 杨春长.马恩列斯军事理论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9] 孙向祝.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10] 袁德金.毛泽东军事思想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11] 刘继贤,王益民.邓小平军事理论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12] 军事基础知识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13] 于汝波、黄朴民.中国历代军事思想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14] 于汝波,刘庆.中国历代战略思想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15] 谭一青.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指导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16] 刘国语.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17] 粱必骎.军事哲学思想史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18] 粱必骎.军事哲学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19] 李效东.外国军事思想比较研究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20] 袁林.世界军事的演变与发展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21] 符成礼.当代外国军事思想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22] 彭训厚,于江欣.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23] 支绍曾.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284
[24] 军事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5]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程.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

[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

(五)国外学术著作

[1] [日]小山内宏.现代战略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

[2] [法]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3] [美]斯诺.西行漫记.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79.

[4] [苏]外国著名军事人物:上下册.北京:知识出版社,1980.

[5] [苏]外国著名战争战役:上下册.北京:知识出版社,1980.

[6] [美]小戴维·佐克,罗宾·海厄姆.简明战争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学术.增刊第 22 期.1983.

[8] [美]拉塞尔·F·韦格利.美国军事战略与政策史.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

[9]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

[10] [美]麦克·哈特.人类百位名人排座次.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

[11] [苏]M·A·米尔施泰因.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12] [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1—3 卷.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13] [意]朱里奥·杜黑.制空权.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14] [美]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六)论文

[1] 刘亚搂.认真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解放军报,1958-5-28.

[2] 李志民.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毛主席军事思想的胜利.解放军报,1959-9-24.

[3] 李勋南.论民兵在我国人民革命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

点体会.安徽大学学报,1962(1).

[4] 竞军.全局在胸,胜利在握.历史研究,1974(1).

[5] 许光达.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辩证法学——习笔记.哲学研究,1978(9).

[6] 张文儒.毛泽东军事著作的历史地位.北京社联通讯,1982(8).

[7] 李际均.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特点和历史地位.红旗,1982(14).

[8] 孙道同.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概述.社联通讯(上海),1983(10).

[9] 高铁军.毛泽东军事思想与中国特色的国防现代化——记全军第二次毛泽东军事

学术讨论会.毛泽东思想研究,1987(1).

285
[10] 卜晓业.全军第二次毛泽东军事思想学术时论合综述.教学资料研究,1987(15).

[11] 宣玉江.国内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述评.毛泽东思想研究,1988(3).

[12] 皇甫鹏程.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时期我军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军

事思想研究,1990(1).

[13] 石国毅.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国军事思想走向世界的文化纽带.毛泽东军事思

想研究,1990(4).

[14] 常乔章.毛泽东军事思想学术讨论会概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1992(1).

[15] 周姚平.毛泽东的军事价值评价原则.毛泽东思想研究,1992(2).

[16] 朱超.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人民游击战思想.中国民兵,1992(11).

[17] 姜思毅.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世界地位.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3(6).

[18] 刘先廷.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军事历史研究,1996(3).

[19] 牛玉峰.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研究述评.毛泽东思想研究,1996(4).

[20] 姚有志,傅立群.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科学价值.国防大学学报,1997

(8-9).

[21] 卢冀宁.论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求是,

1997(17).

[22] 韩和平.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初探.学习论坛,1998(9).

[23] 丁月波,杨建成.试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军事经济学院学

报,1999(1).

[24] 吴晨光.中国推进军事变革.南方周末,2003-6-13.

[25] 吴加权,林红明.近 10 年来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综述.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9).

[26] 袁德金,王建飞.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及启示.军事历史,

2007(6).

[27] 冯镜.探析毛泽东关于情报资料分析的方法.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1).

[28] 张国星.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新发展.军事历史研究,2008(5).

[29] 朱柏清.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9).

致谢

终于完成了论文的写作。有感慨,更有感恩和深深的内疚。

作博士论文是一个求学者攀登学术高峰、超越自我的过程,其中的艰辛只

286
有攀登者悉知。然而,当我面对已经初步完成的论文时,我最先想到的却是感

恩,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我的朋友,感谢我的亲人。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李毅教授。其实,我的论文早就应该完成,只是由

于我的所谓“工作忙”和惰性而拖延至今。本论文从选题、写作,直到最后完

稿,都得到了恩师的悉心指导和认真修改。看着老师就论文事宜多次发来的电

子邮件和短信,想着老师多次忙完公务后晚间屈身寒舍点拨弟子的身影,翻着

老师数次改过的稿子,我将永远珍藏这些美好和幸运——导师的恩情我将没齿

不忘。

本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我大学时代的老师、毛泽东哲学研究领域的知

名专家杨瑞森教授的鼓励,他说把这个题目做好很有意义。老师对学术的敏感

和对时局的战略眼光,让我感到杨先生永远是我的老师,而老师的恩情我将没

齿不忘。

本论文还得到了全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问题研究首席专家、国防

大学教授张伊宁将军的多次指点。将军的点拨常常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其视野和才学令人钦佩,其对后学的提携更令人感动。尤其是在前不久,他公

出赴江浙考察的前一天,还对我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并给予了我充分的肯定

和鼓励,这对我来说真是个意外的惊喜。我终于明白了导师之所以要请将军把

关,这固然有将军本人确是拙文所涉领域顶级权威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将军的

品德和胸襟是导师所属意的和看重的。导师的苦心学生理解了,弟子一定以将

军为榜样去学习,去做人。而将军的恩情我将没齿不忘。

本论文还得到了开题组老师丁军教授、杨谦教授、杨永志教授等三位在学

术上卓有成就的学者的指导和帮助。他们对本论文的选题提出了中肯的和富有

建设性的意见,这对本论文的写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他们的关心和鼓励也常常

成为我前进的动力,甚至每次与他们的偶遇都能给我智慧的启迪。对于老师们

的指导、帮助、关心和鼓励,我将没齿不忘。

本论文在完成过程中,还得到了本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的张建生主任、

谷自力老师的无私帮助,还有我的同事和朋友,还有我现在的学生和我曾经教

过的学生,还有那么多的好心人,还有……对于他们的帮助,我将没齿不忘。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是同为教师的妻子鼓励我攻读博士学位的,从而使

我有了在年近半百之时敢于再向新的学术高峰攀登的勇气;是她陪伴我在知识

287
的海洋里畅游,甚至我几点睡她也才能几点睡!还有我的儿子,由于得不到我

的悉心照料,早早地就变成了独立性较强的“男子汉”,甚至在我关心他高考的

时候,他却说:爸,您还是操心您的论文吧。还有我的父母,我的亲人,我的

论文成了他们剥夺我做家务权力的唯一理由。真的很感谢他们,因为我欠他们

的太多,太多。我知道我明天该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那就是先给家人做顿饭,

以减轻心中的愧疚。

……

感谢的话说不完,感激之情无法表达。总之,虽然一直在攀登,却从未超

越;虽然从未超越,但不能忘记感恩;虽然从未有人希冀回报,而我却必须努

力前行——去报效国家暨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以不负友爱,不愧亲情,不忘

师恩,不辱师门!因此,我将好好做人、好好工作、好好做学问,用实际行动

来报答大家对我的厚爱!这就是此刻我最想说的话。

2012 年 4 月 6 日写于南开园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一、个人简历:

1958 年 7 月 12 日出生

1965-1972 天津市实验小学在学

1972-1975 天津一中在学

1975-1977 天津市规划局技校在学

1977-1982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在职

1982-1986 南开大学哲学系在学

1986 年 6 月获得南开大学学士学位

1986-1987 南开大学团委在职

1987-今 南开大学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在职

二、在学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一)论文

1. 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1)《增强“90 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和对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年第 10 期。

(2)《二战期间德日同盟关系初探》.《南开学报》.2010 年第 2 期。

288
2.论文

(1)《美伊战争后的世界形势》.收入《在北大听讲座》第 16 辑,新世界出版社,2007

年 1 月。该文被 2007 年第 5 期《书摘》转载。

(2)《愿长征精神与中华民族同在》.《演讲与口才》.2007 年第 1 期。

(3)《礼仪蕴含着人生的机遇》.《学习月刊》.2008 年第 7 期。

(4)《保卫汉语》.《天津日报》(理论版),2009 年 3 月 16 日。

(5)《中华礼仪与做人做事》.收入《2006-2008 年度天津市社会科学学会优秀论文

集》.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年 7 月。

(6)《有信心有能力 就能战无不胜——评“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城市快报》.2009 年 8 月 1 日。

(7)《中华礼仪与做人做事》(演讲稿),收入《渤海名家大讲堂》.第一辑,天津人民

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年 8 月 。

(二) 出版物

1. 《品行管理——人生成功的开始》(18 集,9 盘 VCD 光盘,中国教育电视台卫视频

道播出),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10 年 2 月。

2. 《大学军事课基础教程》副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年 9 月。

3. 《外军职业军事教育与训练研讨会论文集》审定,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 年 9

月。(于 2011 年 8 月主持了我国第一个地方和军队系统举办的“外军职业军事教育

与训练研讨会,并作大会主题发言)

(三)课题

名称.《国防生联合教育体系研究》

项目编号:(js06-1-043)

来源:天津市

批准时间:2006 年

本人作用:参与

完成情况:已结项。

说明:
1.文献相似度 = 送检文章中与检测范围所有文献的相似字符数/送检文章正文字符数

2.去除参考文献相似度 = 送检文章中检测范围所有文献(不包括参考文献)的相似字符数/送检文章正文字符数

3.去除本人已发表论文相似度 = 送检文章中与检测范围所有文献(不包括自引)的相似字符数/送检论文正文字符数

4.单篇最大相似度:送检文章与某一文献的相似度高于全部其他文献

289
5.正文字符数:送检文章正文部分的总字符数,包括汉字、非中文字符、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不计入空格),正文不包括关键词、

目录、图片、附录、参考文献等

29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