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學校 5

二零二一至二零二二年度中六模擬考試

通識教育科 試卷二

評分參考及準則

第1題

1a) 解釋在香港發展中醫藥業的難處。(8 分)

建議評改準則 分數
• 根據香港現時的情況,清楚及詳細地解釋在香港發展中醫藥業的難處;分析全
面且深入
• 能充分理解及恰當地運用有關知識及概念(例如:香港醫療系統、對中醫的理
解及基本發展、臨床驗證、實證研究、中西醫學主要的異同等);可採用部分
下列或其他恰當的要點,例如:
 政府對中醫藥業的投入不足,令業界發展空間受到限制:香港政府未有把
中藥業界納入公營醫療系統;政府曾於 2003 年承諾最終於全港 18 區設立
公立中醫診所,但至今醫院管理局轄下的中醫診所仍是自負盈虧,令中醫
診所的資源有限,也迫使大量中醫本科畢業生投入私人市場;此乃自由市
場原則下面對優勝劣敗、自然淘汰的現實,但此舉無視醫療行業的專業和
培訓成本,不單浪費社會資源培訓專業人才,也令市場出現惡性競爭,不
利於提升業界的專業水平;
6-8
 中醫藥缺乏國際認可的實證研究:中醫的成效向來着重經驗傳承,依賴中
醫經典《黃帝內經》來論證,不如西醫般着重實證研究;雖然近年有些實
證中醫療效的醫學研究報告,例如,世界衛生組織在 2003 年發表的報告指
出,中醫針灸對肌肉骨骼痛症具療效,也能紓緩電療、化療的後遺症;然
而,這些醫學研究與西醫的相比只是九牛一毛;
 市民普遍認同中醫專治慢性病和調理身體,但不擅長治療急性病,因而降
低日常普遍病患對中醫的需求:近年,中醫求診人數比例不足 20%(2019
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 30 日內就醫的市民中,曾向中醫求診的比例只
佔 14.6%,而 2016 年是 16%),反映中醫並未被市民普遍接受;這可能與
市民對中醫的既有觀念有關,例如中醫專治慢性疾病和調理身體,以致大
多數患流感等急性病患的人甚少向中醫求診等
• 答案結構嚴謹,表達清楚且深入
• 以相關知識及概念解釋在香港發展中醫藥業的難處,但部分解釋有欠詳盡;傾
向某些角度/持份者 3-5
• 討論結構嚴謹,但也有欠清晰/詳盡的地方
• 簡單描述香港發展中醫藥業的一些問題;列出一些持份者對香港發展中醫藥業 1-2
的關注點,但或遺漏一些重要持份者/向度;解釋不足/不完全正確/相關,
運用膚淺的知識及概念,顯示對這些困難/香港的現況理解不足

1
• 討論欠深度,結構鬆散/欠缺焦點,表達含糊
• 沒有嘗試作答
0
• 所答的與題目毫不相干

1b) 「中醫藥業能對全球公共衛生作出重大貢獻。」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解釋你的答案。
(12 分)

建議評改準則 分數
• 清楚表明立場,立場前後一致 10-12
• 根據香港現時的情況,清楚及合乎邏輯地論證他/她同意/不同意該看法;並
充分比較及批判地考量發展中醫藥業對全球公共衛生的重要性
• 能充分理解及恰當地運用有關知識及概念(例如:公共衛生、中藥、對中西醫
學的異同的理解、中醫常見療法、世界衛生組織等);運用相關及合理的例子
/就對全球的觀察所得;可採用部分下列或其他恰當的要點作論證,例如:

同意論點(發展中醫藥業能對全球公共衛生作出重大貢獻):
 中醫藥業能分擔全球對醫療服務日增的需求:全球人口壽命延長和人口老
化現象正影響各地醫療系統,相應的慢性病如糖尿病、癌症、關節炎等隨
之增加,對各地醫療系統構成重大的壓力;中醫藥被公認為擅長治療慢性
病,其中針灸已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反映國際認可其療效,能
為全球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使他們從原有的醫療系統中分流
出來;
 中醫能協助對抗全球新型疫症:例如,2003 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沙士)肆虐期間,中醫藥的療效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肯定;中醫經典如
《傷寒雜病論》就有提及急性感染性疾病治療內容,而《黃帝內經》亦記
載類似流感的「發熱」病症,包括原因、傳播途徑和治療方法;這些中國
傳統典籍正是以西方醫學為主的現代醫學的另類參考;
 中醫講究通身調理、重視預防疾病和養生保健,有助減低人們染病的風
險:中醫着重以食療、中藥等方式調理人們身體;近年,不少中醫藥企業
進軍全球市場,例如北京同仁堂在全球 26 個國家和地區開設 130 多家分
店,除了提供針灸、推拿、拔罐、耳針等中醫診療,亦提供保健養生等服
務;這正有助改善人們的體質,減低患病風險;
 即使目前中醫未處於全球醫學的主導地位,但不能因而結論其貢獻微不足
道:例如,中醫針灸的獨特療效已獲國際認可,並成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
遺產,可見它獲得世界尊重;況且,中醫仍在全球推廣階段,單憑目前狀
況來否定其潛在貢獻實在草率等

不同意論點(發展中醫藥業不能對全球公共衛生作出重大貢獻):
 中醫藥理論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欠缺普世性,難獲西方國家接受:中醫
是華夏民族經歷數千年的經驗和智慧,以及對人體認識所累積的醫學理論體

2
系,是以古人生存環境為基礎,經觀察自然環境所得;而多年來中國以農立
國,中醫學理論就有甚重的「農本屬性」,與放牧捕魚維生的西方國家的環
境大不相同,西方國家因而難以理解或接受其理論,因而不會支持或推動中
醫藥業的發展;
 多年來,中醫在維持公共衛生上只扮演另類治療,處於邊緣位置:單以香
港為例,雖然中醫在港紮根已久,但在醫療系統運作上仍處於輔助甚至邊
緣角色,人們前往中醫診所求診,多為痛症等非緊急的慢性病患或調理身
體;如因危疾而求診,也多數是先接受西醫治療無效後,抱着即管一試的
心態而求助於中醫,反映中醫另類的、後補的治療角色;
 全球藥業被西方藥廠壟斷,又因中西醫學文化差異,中醫藥要進入國際市場並
不容易:全球用藥向來以西方醫學藥物為主,而這些藥物都經過多番臨床驗證
及安全評估才推出市面,透過醫生處方給病人使用,故已壟斷藥業市場;雖然
中藥同樣透過臨床驗證成效,但因西方國家的藥業已由西藥壟斷,中藥難以打
入外國的傳統醫療體系;加上中西方醫學文化不同,一些具療效的中藥如附
子、麻黃等因含毒性而被一些國家禁止入口;
 雖然一些中醫治療如針灸、推拿等在西方國家愈來愈受歡迎,似乎反映中
醫已對全球公共衛生作出重大貢獻;但只是反映西方接受一些中醫療法,
並非中醫理論等
• 結構嚴謹,又深入討論,展示高水平的批判分析
• 表明立場,立場前後一致
• 根據他/她所知,論證他/她的立場;部分討論欠深入及欠詳盡;考慮的角度
不全面;可採用部分以上或其他恰當的要點建立論據
7-9
• 展示對有關知識及概念的理解和恰當運用的能力,但未能在討論中充分利用概
念/具體例子解釋其論據
• 討論結構嚴謹,展示一些批判分析,但也有欠詳盡的地方
• 表明立場,但可能不夠清晰
• 嘗試就他/她所知,論證他/她的立場,但有欠清晰/一致性/詳盡,或有不
恰當的地方,或結論成疑;論據未有就發展中醫藥業所作貢獻的重要性進行評
估/主要集中於全球當代把甚麼視為更加重要,而非清晰論證發展中醫藥業為
何能/不能作出重大貢獻;傾向籠統解釋發展中醫藥業與全球公共衛生的當代
4-6
發展的關係,解釋欠缺深度和欠詳盡;嘗試運用部分以上或其他恰當的要點建
立論據,但解釋欠深入
• 對相關的知識和概念只有片面認識,或只能作簡單的應用;就全球現況的討論
不足
• 討論深度不足,結構未夠嚴謹,表達或有時未夠清楚
• 未能明確表達立場,並可能提出前後矛盾的理據 1-3
• 嘗試簡單描述發展中醫藥業及全球公共衛生的當代發展,但沒有把兩者聯繫起
來;嘗試列舉一些發展中醫藥業帶來的正面或負面影響;嘗試就他/她所知,
指出其立場,但內容顯示認識流於片面,結論不足,或有部分不正確;解釋流
於片面,也可能誤解中西醫學的異同/公共衛生/慢性病等相關概念/知識;

3
運用不相關的例子/資料作闡述等
• 討論欠深度,結構鬆散/欠缺焦點,表達含糊
• 沒有嘗試作答
0
• 所答的與題目毫不相干

第2題
2a) 環境保護意識如何影響人們作出與消費相關的選擇?解釋你的答案。 (8 分)

建議評改準則 分數
• 清楚及詳細地解釋環境保護意識如何影響人們作出與消費相關的選擇
• 充分理解及恰當地運用有關知識及概念(例如:環境保護、消費選擇、可持續
發展、過度消費等);可採用部分下列或其他恰當的要點,例如:
 提醒人們減少消費,避免過度消費。商品須耗用資源來生產,並需要使用
能源(尤其燃燒化石燃料)來驅動生產機器,因而排放污染物和溫室氣
體;過度消費會促使過度生產,以致耗用更多資源,並排放更多污染物和
溫室氣體,妨礙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減少環境污染,人們可能會藉着
以下方式減少消費,例如避免作感性或炫耀性消費,並三思有意購買的物
品是否必需,以免購買不必要的物品。
 促使人們選購對環境損害較少的產品。人們可以透過日常衣、食、住、行
等方面進行綠色消費,即是選購時考慮產品對環境生態的衝擊,選擇對環 6-8
境損害較少,甚至是有利的產品,例如使用循環再造紙和節能電器,減少
使用含有氯氟碳化合物的產品,如壓縮噴霧劑、電器清潔劑等,以免破壞
臭氧層;減少使用化學肥料、殺蟲劑、除草劑等,以免有害的化學品污染
環境;減少使用私家車,改乘公共交通工具,並優先選擇載客量高、電氣
化的鐵路交通工具,以改善空氣質素。
 促使人們選購可循環再用的物品。例如早年的購買環保購物袋來代替用完
即棄塑膠袋;選購可重用的餐具如不銹鋼刀叉、餐盒等來代替用完即棄塑
膠餐具,用於購買外賣食品時使用;購買水樽用於上學時盛水代替逐次購
買樽裝水或使用紙杯盛水。
• 答案結構嚴謹,表達清楚且深入
• 以相關知識及概念解釋環境保護意識如何影響個人有關消費的決定/選擇,但
部分解釋有欠詳盡;傾向某些角度 3-5
• 討論結構嚴謹,但也有欠清晰/詳盡的地方
• 嘗試描述環境保護意識如何影響個人有關消費的決定/選擇;列出一些有關環
境保護意識影響個人有關消費決定/選擇的關注點;但或遺漏一些重要持份者
/向度;解釋不足/不完全正確/相關,運用膚淺的知識及概念,顯示對這些 1-2
困難/世界的現況理解不足
• 討論欠深度,結構鬆散/欠缺焦點,表達含糊
• 沒有嘗試作答 0

4
• 所答與題目毫不相干

2b)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在全球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你在多大程度上同
意這看法?解釋你的答案。 (12 分)

建議評改準則 分數
• 清楚表明立場,立場前後一致 10-12
• 根據世界現時的情況,清楚及合乎邏輯地論證他/她同意/不同意該看法;並
充分比較及批判地考量可再生能源發展對在全球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 能充分理解及恰當地運用有關知識及概念(例如: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
國際合作、能源科技等);運用相關及合理的例子/就對當代社會的觀察所
得;可採用部分下列或其他恰當的要點作論證,例如:

同意的論點:(可再生能源在全球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 直接應對全球難以持續發展的根本問題。目前全球面對氣候暖化、極端天
氣所引發的天災都在影響着人們的基本生活所需,包括糧食、食水供應,
若問題持續,全球人口的存亡岌岌可危。自數百年前工業革命,人們不斷
耗用煤炭、石油及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來推動生產活動,而燃燒化石燃料產
生諸如二氧化硫、氧化氮和微粒等空氣污染物,正是導致全球氣候暖化及
極端天氣的主因。加上化石燃料蘊藏量有限,若人們不斷耗用,總有用盡
的一天,導致全球面對能源短缺危機。這除了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會
令生產活動停頓,使社會無法持續發展;因此,全球發展可再生能源,能
藉着使用潔淨能源,大幅減少排放溫室氣體,有效改善全球氣候暖化及極
端天氣頻繁所造成的災害;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屬永續能源,也
能直接解決依賴有限的化石燃料來面對能源短缺的問題;
 全球多個國家具備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經驗及技術,能有效按不同國情推動
全球可持續發展。例如,日本是全球在太陽能應用方面的翹楚,有日本企
業推出在日本個別地區 100% 使用再生能源(太陽能)的方案;不少歐洲國
家用水力發電作可再生能源;德國、荷蘭和北歐國家亦廣泛利用風力;有
些城市和國家亦正研究「轉廢為能」;地區小如香港也於數年前引入上網
電價計劃,鼓勵人們在處所安裝太陽能光伏或風力發電系統,向電力公司
售賣所生產的可再生能源,可見在各國政府推行再生能源政策多年下,可
再生能源科技已日漸普及,可按不同地區及國家的地理優勢,發展不同的
可再生能源;
 全球發展可再生能源能帶動經濟多元化發展。發展可再生能源能推動國家
發展新的能源產業,包括生產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如太陽能板)及周邊
產品(太陽能源)、輸出可再生能源技術等,使地方的產業更多元化,並
增加就業機會,有利促進經濟增長;全球發展可再生能源,能減少地方的
經濟活動受化石燃料價格波動的影響,讓能源供應也更趨穩定。

5
不同意論點:(可再生能源在全球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並非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 雖然可再生能源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但並非扮演最重要角色,
因為仍有其他方式,包括推廣低碳生活、綠色生活等,讓人們減少消費、
節約能源,才能避免因過度消費而令自然資源過度消耗。人們必須知道可
再生能源的生產仍會耗用自然資源,例如水力發電要改裝河流環境,無法
避免破壞河流的生態,損害自然資源;倘若數目不斷增加的人類不懂節約
能源,仍過着過度消費的生活,仍然會阻礙全球可持續的發展;
 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受到不少限制,包括生產技術、地理環境等限制,大大
影響其發展成效。例如,目前各國發展程度不一,並非每個國家都能掌握
甚至研發先進能源科技,而且發展中國家也往往缺乏相關專家,而未能採
用有助環保的能源科技;再者,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設備價格高昂,亦非發
展中國家足以承擔。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如上所述的水力發電,仍會破
壞河流生態,除了損害自然資源,亦會影響區內漁業發展,變相阻礙社會
及經濟方面的可持續發展;
 各國政府政策和國際合作更影響可持續發展的成敗。若政府的政策過於側
重經濟發展,忽略環境保育及社會民生,便會損害可持續發展。例如,多
年前有環保組織批評香港特區政府興建港珠澳大橋,只為促進香港的物流
業和旅遊業發展,卻漠視大橋對環境和居民造成的影響,包括破壞中華白
海豚的生態環境,以及加劇空氣污染,影響居民;又如數年前美國特朗普
政府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不與全球各國共同實踐減碳排放的目標;又
或先進的國家不願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分享生產潔淨能源技術,也無法有
效落實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 結構嚴謹,又深入討論,展示高水平的批判分析能力
• 表明立場,立場前後一致
• 根據他/她所知,論證他/她的立場;部分討論欠深入及欠詳盡;考慮的角度
不全面;可採用部分以上或其他恰當的要點建立論據
7-9
• 展示對有關知識及概念的理解和恰當運用的能力,但未能在討論中充分利用概
念/具體例子解釋其論據
• 討論結構嚴謹,展示一些批判分析,但也有欠詳盡的地方
• 表明立場,但可能不夠清晰
• 嘗試就他/她所知,論證他/她的立場,但有欠清晰/一致性/詳盡,或有不
恰當的地方,或結論成疑;論據未有就發展可再生能源角色的重要性進行評估
/主要集中於哪些方面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比較重要,而非清晰論證為何發
展可再生能源能/不能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角色;傾向籠統解釋發展可
4-6
再生能源在當代社會如何推動可持續發展,解釋欠缺深度和欠詳盡;嘗試運用
部分以上或其他恰當的要點建立論據,但解釋欠深入
• 對相關的知識和概念只有片面認識,或只能作簡單的應用;就當代社會現況的
討論不足
• 討論深度不足,結構未夠嚴謹,表達或有時未夠清楚

6
• 未能明確表達立場,並可能提出前後矛盾的理據
• 嘗試簡單描述發展可再生能源及它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扮演的角色,但沒有把兩
者聯繫起來;嘗試列舉一些發展可再生能源帶來的正面或負面影響;嘗試就他
/她所知,指出其立場,但內容顯示認識流於片面,結論不足,或有部分不正
1-3
確;解釋流於片面,也可能誤解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角色/重要性/社會及經濟
環境的轉變/國際合作/分享及交流資訊/政府政策;運用不相關的例子/資
料作闡述等
• 討論欠深度,結構鬆散/欠缺焦點,表達含糊
• 沒有嘗試作答
0
• 所答與題目毫不相干

7
第3題
3a) 哪些因素可能影響中國內地農村居民會否落戶至城市的決定?試加以解釋。(8 分)
建議評改準則 分數
 根據中國內地的現況,能充分理解及恰當地運用有關知識及概念(例如:經濟條
件、戶籍制度、生活環境、醫療水準、家庭觀念等),深入及全面分析,指出及清
楚詳盡解釋可能影響農村居民會否落戶至城市的決定的因素;可採用部分下列或
其他恰當的要點。
 例如:
 經濟條件:城市的經濟發展和薪酬水平普遍優於農村,農村居民在城市工作
或創業,一般都可賺取較農村為高的收入;但城市的生活開支亦遠較農村為
高;
 生活環境:城市的社區設施遠較農村齊備,文娛康樂活動亦較農村多元化,
農村居民落戶城市,可享受較豐富多彩的都市生活。可是,城市普遍存在居
住環境擠迫、交通擠塞等「大城市病」,農村居民落戶城市,其生活環境或
6-8
遠不如在農村般舒適。
 社會及醫療福利:農村居民到城市生活,可得到較完備的社會福利和醫療保
障,如:社會保險、最低工資等,遠較農村完備,城市的醫療水平和醫護人
員的水準亦遠高於農村。而資料 A 提及在新政策下,農村居民落戶城市後,
可獲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保障,能享有較完備的社會和醫療福利保障。
 家人福祉:農村居民落戶城市,可讓子女入讀教學水準較高的城市學校。城
市學校的資源一般比農村學校充裕,教學水準亦較高。在新政策下,農村居
民可獲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福利,其子女可在城市接受較佳的教育。 另
一方面,農村居民落戶城市,或許要與鄉間的親人分離,更可能未能照顧年
邁父母,因此考慮家人福祉的影響下,未必會選擇落戶城市。
 答案結構嚴謹,解釋清楚且深入
 以相關知識及概念解釋農村居民會否落戶城市,但部分解釋有欠詳盡;傾
向某些角度 3-5
 討論結構嚴謹,但也有欠清晰或詳盡的地方
 嘗試簡單解釋農村居民落戶城市的利弊及籠統的考慮因素,但沒有把兩者
聯繫起來;解釋不足或不完全相關,運用膚淺的知識及概念,對這些因素
1-2
和內地的現況理解不足
 答案欠深度,結構鬆散或欠缺焦點,表達含糊
 沒有嘗試作答
0
 所答的與題目毫不相干

8
3b) 就中國的現況,政府應開放戶籍制度,統一全國居民的福利標準。」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試
加以解釋。(12 分)
建議評改準則 分數
 清楚表明立場,立場前後一致 10-12
 清楚及合乎邏輯地論證他/她是否同意該陳述;能根據中國現時的情況,充分理
解及恰當運用有關知識及概念(例如:社會公平、經濟條件、福利保障、可行性、
社會和諧等);討論全面及前後一致;並就中國政府統一國民福利保障的利弊和成
效等,提出合理及全面、考慮正反兩方面的論據;運用相關及合理的例子/就對
中國的觀察所得,清楚及詳細地解釋其論據;可採用部分下列或其他恰當的要點
建立論據,例如﹕
同意的論點:(政府應統一全國居民的福利標準)
 維護社會公平方面:政府讓全國居民享有同等的福利標準,以達致人人平等
的原則。現代社會重視公平原則,不論是城市居民或農村居民,同是國民,
理應享有同等的福利保障。但在現行政策下,大城市的福利保障優於中小型
城市,更遠勝於農村地區,該安排明顯有違人人平等的原則,也變相將農村
居民標籤為次等公民;
 經濟條件方面:中國政府擁有充裕的資源,讓全國居民享有同等的福利標
準。中國經濟實力日漸增強,至今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強國,政府資源漸見
充裕,完全有經濟能力讓不同戶籍或各級城市的居民,享有同等的社會福利
保障;
 維持社會穩定方面:政府統一全國居民的福利標準,有助平息爭議,維持社
會和諧。隨着中國的工商業和城市化發展,大量農村居民早已在各大城市生
活和工作,但因戶籍制度的限制,他們仍然屬於農民工,無法落戶城市,未
能獲得全面的醫療、教育等福利保障,因而對社會甚為不滿。政府統一全國
居民的福利標準,可滿足農村居民的訴求,平息不滿,有助維持社會和諧發
展。

不同意的論點:(政府不應統一全國居民的福利標準)
 經濟條件方面:中國政府暫時尚未有足夠的財政能力,統一全國居民的福利
標準。目前中國農村居民約有六億,要大幅增加其社會福利保障,將涉及龐
大的支出,何況現時內地大城市的福利保障與中小型城市的也有差距。若要
把全國近十四億國民的生活保障全部統一至大城市的水平,開支極大,政府
根本無力負擔;
 承載能力方面:目前中國的社會服務設施不多,尚未能為全部國民提供同等
的福利保障。現時中國較優質的醫療、教育、養老等社會服務設施,主要集
中於大城市。若政府統一全國居民的福利標準,大量農村居民和中小型城市
的居民,或會湧至大城市生活,令本已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更為擠迫,加劇
「大城市病」,包括:人口膨漲、交通擠塞、住屋困難、環境惡化、資源緊
張等。同時,大量外來人口爭奪有限的公共資源,勢必加重各項社會服務的
負擔,最終拉低整體城市的生活素質,甚至拖垮整個社會福利制度;
 政策可行性方面: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要統一全國居民的福利保障,

9
實際上難以執行。中國人口近十四億,要把這樣龐大的人口納入相同的福利
網,將涉及複雜的行政程序,加上中國東西部地區、城鄉之間有極大的發展
差距,不少社會福利標準如最低工資、養老金等,本來就是針對當地的發展
水平而設立,若政府勉強統一全國標準,不單不切實際,更會阻礙經濟發
展。
 討論結構嚴謹、深入、展示高水平的批判分析
 表明立場,立場前後一致
 根據他/她所知,論證他/她的立場;展示對有關知識及概念的理解和恰當地運
用的能力,但未能在討論中充分利用概念/具體例子解釋其論據;部分評估欠深 7-9
入及欠詳盡;考慮的角度不全面;可採用部分以上或其他恰當的要點建立論據
 討論結構嚴謹,展示一些批判分析,但也有欠詳盡的地方
 表明立場,但可能不夠清晰
 嘗試就他/她所知,論證他/她的立場,但有欠清晰/一致性/詳盡,或有
不恰當的地方,或結論成疑;傾向籠統解釋中國統一全國居民福利標準的利弊,
欠缺深度和欠詳盡;對相關的知識和概念只有片面認識,或只能作簡單的應用; 4-6
嘗試運用部分以上或其他恰當的要點建立論據,但解釋欠深入;就中國現況的討
論不足
 討論深度不足,結構未夠嚴謹,表達或有時未夠清楚
 未能明確表達立場,並可能提出前後矛盾的理據
 嘗試就他/她所知,指出其立場,但內容顯示認識流於片面,結論不足,或
有部分不正確;解釋流於片面,也可能誤解概念;運用不相關的例子/資料 1-3
作闡述等
 討論欠深度,結構鬆散/欠缺焦點,表達含糊
 沒有嘗試作答
0
 所答與題目毫不相干

--完--

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