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劳动医疗相关法条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员工个税

法规

● 个人所得税法(2018 年修正)

●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8 年修订)

●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居住时间判定标准的公告(财政部 国
税公告[2019]年第 34 号)

●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个人和无住所居民个人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
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 35 号)

相关法条

《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

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

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

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

所得税。

第七条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以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

税税额,但抵免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二条 个人所得税法所称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

内习惯性居住;所称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分别是指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和来源于

中国境外的所得。

第三条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下列所得, 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


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一)因任职、受雇、履约等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的所
得;(三)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五)从中国境内企业….以及居
民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第四条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 183 天的年度连续不满六年的,经

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其来源于中国境外且由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缴纳个人所

1
得税;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 183 天的任一年度中有一次离境超过 30 天的,其在中国境内居

住累计满 183 天的年度的连续年限重新起算。

第五条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超过 90 天的,其

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

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2019 年第 35 号文

一、关于所得来源地

(一)关于工资薪金所得来源地的规定。

无住所个人在境内、境外单位同时担任职务或者仅在境外单位任职 ,且当期同时在境
内、境外工作的,按照工资薪金所属境内、境外工作天数占当期公历天数的比例计算确定来源
于境内、境外工资薪金所得的收入额。境外工作天数按照当期公历天数减去当期境内工作天数
计算。

(三)关于董事、监事及高层管理人员取得报酬所得来源地的规定。

对于担任境内居民企业的董事、监事及高层管理职务的个人(以下统称高管人员),无
论是否在境内履行职务,取得由境内居民企业支付或者负担的董事费、监事费、工资薪金或者
其他类似报酬(以下统称高管人员报酬,包含数月奖金和股权激励),属于 来源于境内的所
得。

本公告所称高层管理职务包括企业正、副(总)经理、各职能总师、总监及其他类似公
司管理层的职务。

二、关于无住所个人工资薪金所得收入额计算

(一)无住所个人为非居民个人的情形

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除本条第(三)项规定以外,当月工资薪金收入额分别
按照以下两种情形计算:

1. 非居民个人境内居住时间累计不超过 90 天的情形(公式一)

仅就归属于境内工作期间并由境内雇主支付或者负担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XH cmt: 个税实施条例下两种免税情形之一,第五条规定来源于境内&境外支付且负担,免
税)

2
2. 非居民个人境内居住时间累计超过 90 天不满 183 天的情形(公式二)

取得归属于境内工作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均应当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取得归属于境外工

作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无住所个人为居民个人的情形

1. 无住所居民个人在境内居住累计满 183 天的年度连续不满六年的情形(公式三)

其取得的全部工资薪金所得,除归属于境外工作期间且由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支付的工资
薪金所得部分外,均应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XH cmt: 个税实施条例下两种免税情形之一,
第四条规定来源于境外&境外支付,免税)

(三)无住所个人为高管人员的情形

无住所居民个人为高管人员的,工资薪金收入额按照本条第(二)项规定计算纳税。非居民个

人为高管人员的,

1. 高管人员在境内居住时间累计不超过 90 天的情形

其取得由境内雇主支付或者负担的工资薪金所得应当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不是由境内雇主支

付或者负担的工资薪金所得,不缴纳个人所得税。(XH cmt: 不分境内/境外工作期间,只看支

付对象)
3
2. 高管人员在境内居住时间累计超过 90 天不满 183 天的情形

其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除归属于境外工作期间且不是由境内雇主支付或者负担的部分外,应

当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额计算适用本公告公式三。

2019 年第 34 号文

一、无住所个人一个纳税年度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满 183 天的,如果此前六年在中国境内

每年累计居住天数都满 183 天而且没有任何一年单次离境超过 30 天,该纳税年度来源于中国

境内、境外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此前六年的任一年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天数不满

183 天或者单次离境超过 30 天,该纳税年度来源于中国境外且由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支付的所

得,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表一(综合所得适用)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 36000 元的 3% 0

2 超过 36000 元至 144000 元的部分 10% 2,520

3 超过 144000 元至 300000 元的部分 20% 16,920

4 超过 300000 元至 420000 元的部分 25% 31,920

5 超过 420000 元至 660000 元的部分 30% 52,920

6 超过 660000 元至 960000 元的部分 35% 85,920

7 超过 960000 元的部分 45% 181,920

表二(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 30000 元的 5%

2 超过 30000 元至 90000 元的部分 10%

3 超过 90000 元至 300000 元的部分 20%

4 超过 300000 元至 500000 元的部分 30%

5 超过 500000 元的部分 35%

4
劳动关系问题
外国投资者在国内新设销售公司,国内雇员劳动合同与外国/国内公司签署?
小结

1) 虽然劳动法未禁止外国企业直接与国内雇员签订劳动合同,但外国企业无法为员工缴纳法

律强制性社保,因而只能通过国内公司(劳务派遣公司、或国内新设销售公司)签署劳动

合同。
在中国境内雇佣外籍员工,也须强制缴纳社保,因此也应通过国内公司签订一份劳动合同,

但不禁止国外公司与外籍员工也签订另一份劳动合同。
2) 劳务派遣中,外国企业给劳动者造成损害时,派遣单位须承担连带责任;因外国企业过错

导致劳动者受工伤的,由派遣单位申请认定,外国企业承担赔偿责任;外国企业应当支付

劳动者的加班费、奖金、福利待遇,不得有歧视性待遇;外国企业退回劳动者应当具有合

理理由,否则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另外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可能招致行政介入。

法规

● 《劳动合同法》(2012 年)

●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2014 年)

● 《劳动法》(2018 年)

● 《社会保险法》(2018 年)

●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 《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2011 年)

相关法条

《社会保险法》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
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

第三条 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或者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
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依法招用的外国人,应当依法参加

5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和本人
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与境外雇主订立雇用合同后,被派遣到在中国境内注册或者登记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以下
称境内工作单位)工作的外国人,应当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
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由境内工作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
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
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六十五条 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
劳动合同。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
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六十六条 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
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
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
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务
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第九十二条 ...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
责任。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第九条 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向被派遣劳动者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
的福利待遇,不得歧视被派遣劳动者。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工单位可以将被派遣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

(一)用工单位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第四十一条规定情形的;

(二)用工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决定提前解散或者经营期
限届满不再继续经营的;

(三)劳务派遣协议期满终止的。

被派遣劳动者退回后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
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6
医疗器械 Development Agreement
相关法条

《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

第十四条 申请人、备案人应当为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企业或者研制机构。

境外申请人、备案人应当指定中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作为代理人,办理相关医疗器械注册、备

案事项。代理人应当依法协助注册人、备案人履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

规定的义务,并协助境外注册人、备案人落实相应法律责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第二十条 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建立与产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二章 采购、验收与贮存

第七条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对医疗器械采购实行统一管理,由其指定的部门或者人员统一
采购医疗器械,其他部门或者人员不得自行采购。

第三章 使用、维护与转让

第十三条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在使用医疗器械前,应
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要求进行检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