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指定閱讀材料:

Newman, David M.著,謝昇佑、魏龍達譯,2010,〈11. 不平等的結構:種族和族群〉。頁


410-461,收錄於《常民風格的社會學》,第1版。台北:學富文化。

*Charon, Joel M.(喬爾‧查農)著,汪麗華譯,2009,〈第4章 為什麼社會中的人是不平等的?:


社會不平等的起源和持久化〉。頁63-86,收錄於《社會學與十個大問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

*作業背景:

根據原住民族委員會在2018年11月所公佈的資料(「台灣原住民族經濟狀況調查」四年舉辦
一次,2018年公佈的這個數字是目前最新的數據),如果以「家庭」為計算單位的話,台灣原住
民族家庭和台灣全體家庭在2017年的平均年收入(以「自用住宅設算租金收入」為計算方法)
如下:

說明:

*台灣原住民每戶家庭內的平均人口數(含原住民與非原住民)是3.49人/戶,高於我國全體家
庭平均的每戶3.07人/戶。換句話說,如果以「個人」當做比較單位的話,台灣原住民的收入
和一般之台灣人相比,其百分比更低於以「家庭」為單位的63%。

資料來源:原住民族委員會,2018,《106年台灣原住民族經濟狀況調查》。台北:原住民族委
員會。(頁ix-x)

問題:

畫底線/參考資料

(1). 請在讀完本週的兩篇閱讀材料後,針對上述「台灣原住民相對貧窮」的現象,試著提出兩
種不同的解釋方式。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將「台灣原住民家庭平均年收入較低」當成要被解釋
之「相依變項」(dependent variable,請參考Newman之書籍的第88頁)的話,那麼,你的工作,
就是試著去提出兩個不同的「獨立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以便解釋這個「相依變項」的
存在。
注意:請在思考你的「獨立變項」時,不要用太一般化的概念,而要試著去使用比較特定的概
念。比如說,如果你的回答是「原住民無法獲得報酬比較高的工作」,那可能就是太一般化的答
案。他們為什麼無法獲得報酬比較高的工作呢?如果你的回答是「因為族群歧視,所以原住民
無法獲得報酬比較高之工作」的話,那麼,這個答案可能就會好一點。但是,這個「族群歧視」
的證據(或來源)又是什麼呢?越特定的答案,可能會是越好的答案。
1.
原住民酒族文化? - 原視界 Indigenous Sight (ipcf.org.tw)
因為台灣在1950年時,政府推行「山地人生活改進運動」,指出原住民有「酗酒」行為,從此人
們對原住民產生「愛喝酒」的刻板印象。(插入註解)雇主因為如此的負面印象,擔心原住民會
「酗酒」,不能長期配合工作。因此雇主較不想雇用原住民,形成一種「歧視」,使得原住民比較
難找到工作機會。
2.
住在山區的原住民,受限於地理位置偏遠,使得教育資源較不足。外加授課內容多是以漢人為
中心編寫,難以引起原住民學童的共鳴,因此學習動機較低,進而難以在學歷上取得較高成
就。因為缺乏特定學歷或專業證照,譬如大學畢業或國考證書,學歷較低的原住民自然就被排
除在某些需要專業知識的高薪工作之外,因此原住民的家庭平均收入相較於台灣全體家庭的
收入較低。

(2). 也請用某些論證(特別是閱讀材料中有提到的說法)去說服你的讀者,你所提出來的「獨
立變項」是有道理的。
歧視使得雇主看不到他的長春藤大學學位,或是律師職位p.434
老師可能要求原住民小孩...(老師認為這個原住民學校的學生都....
原住民群體可能要求小孩不要讀書(黑人小孩受的教導是...)
居住隔離(台北市原住民)p.444
健康照護(吃檳榔等習慣)受到醫療資源少->勞保險多??p.448
1.
廖宏文,2020,〈MayawKomod與陳家豪都有相同的面試機會嗎?〉。《人社東華》24。
http://journal.ndhu.edu.tw/mayawkomod%E8%88%87%E9%99%B3%E5%AE%B6%E8%B1
%AA%E9%83%BD%E6%9C%89%E7%9B%B8%E5%90%8C%E7%9A%84%E9%9D%A2%
E8%A9%A6%E6%A9%9F%E6%9C%83%E5%97%8E/,取用日期:2022年5月2日。
一份學經歷大致相同,只有姓名欄位不同(漢人名字或原住民名字)的履歷,收到同意面試通知
的比例相同嗎?(插入註解)廖宏文(2020)投了1000份履歷到求職網站,發現姓名欄位為漢人名
字的履歷,獲得面試機會的比率約為26.8%,填上原住民名字的履歷,收到面試通知的比率約
為13.0%。相差2倍之多的結果顯示,台灣企業在徵才上比較偏向漢人。廖宏文指出這是一種
對原住民的「統計性歧視」,因為對原住民有刻板印象,譬如會酗酒、會工作一天就不來上班
……,雇主因此較不願意雇用原住民。即使部分雇主不完全對原住民抱有刻板印象,但他們不
想花費額外時間成本確認原住民面試者的實際模樣,因此選擇較快速的辦法——通知漢人申
請者來面試,而非原住民。筆者認為,台灣的雇主因為刻板印象,產生「對原住民的歧視」,使
得原住民比較難找到工作機會,進而導致台灣原住民貧窮的情況。
2.
蔡文山,2004,〈從教育機會均等的觀點省思台灣原住民學生的教育現況與展望〉。《教育與社
會研究》6: 109-144。
「制度性的種族主義」表示非主流群體容易處在社會制度中不利位置的現象,「制度性
的種族主義由既定法律、風俗、慣例組成,這些法律和風俗有系統地反映並製造社會的不平等
,無論個人是否維護這些慣例,都存有種族歧視的意圖」(轉引自Newman 2010:443)。從我國
的教育制度來看,教學內容及評量制度以主流的漢人群體為中心設計,使得原住民在教育制
度中屬於弱勢群體。「由於原住民文化與主流文化間存有相當之差異性,因此原住民學生在以
主流文化為設計依據的評量表現不如漢族學生,而經過評量後,許多原住民學生因而被安置
在低能力的學習環境」(轉引自蔡文山 2004:117)。原住民學童因為學業成績不佳,失去學習動
機,自然難在後續的升學考試上表現優異,取得較高學歷。
山區小學的教育師資也十分缺乏,蔡文山(2004:116)指出教師不願意長期待在學生以
原住民為主的山區小學任教的原因:「在交通不便、生活機能不佳的情況,教師們任職的意願本
來就不高,而今還要兼任更重的工作負擔,當然更讓許多老師怯步」。教師無法長期投注心力
在教學上,任職期間又須負擔較重的行政工作,原住民學童的教育品質難以和都會區小學相
比。
https://dailyview.tw/Popular/Detail/9460
依據108年臺灣薪資統計(插入註解),教育程度不同,獲得的薪資也有差異:國中及以
下平均為40.1萬元、高中(職)44.3萬元、大專53.9萬元、研究所95.9萬元。由於原住民無法擁
有較好的教育資源,也難獲得高學歷應徵專業高薪工作。因此出現「台灣原住民相對貧窮」的
現象。

(3). 依循你在(1)所提出來的這兩種詮釋,如果我們想要減低甚至消除「台灣原住民相對貧
窮」這個現象的話,你會建議政府採取那兩個具體的政策措施來完成這個目標呢?
1.
首先,針對「原住民較難取得工作機會」的情況,我會建議政府訂定就業法規,要求企業不得在
職缺條件上限制原住民,譬如排除原住民申請、要求使用原住民不能用原住民名字投履歷等。
在面試過程中,評分機制也必須公正,不可因為面試者的原住民身分,就對他扣分。若企業違
反條例,讓原住民求職者相比其他申請人,站在比較不利的位置,政府可以依法對這些企業開
罰。
2.
為了使原住民獲得良好的教育資源,我建議政府在人口組成多為原住民的地區設立「原住民
小學」,聘用專任有原住民血緣或熟悉原住民文化的教師,解決現今多數教師不願長期到山區
原住民小學服務的情況。授課內容可加入原住民文化相關的主題,譬如族語、部落歷史、原住
民傳統習俗等,藉由引起原住民學童的共鳴,提高他們的學席動機,進而幫助他們有能力取得
較高的學業成就。

比如說,如果你認為「台灣原住民相對貧窮」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受到族群歧視而無法獲
得報酬比較高之工作的話,那麼,在公部門可以掌控的就業市場上提出某種「平權措施」(
affirmative action,請參考Newman之書籍的第454頁),可能就是某種不錯的政策建議。

注意:請考慮自己所建議之政策的可行性。就像在進行現象解釋時一樣,不要提太一般化的想
法,而要試著去提出比較特定的想法。比如說,「我要讓學校的族群歧視減少」,這可能就不是
很具體的政策建議。你應該要更具體地指出要用什麼樣特定的政策來達成「減少族群歧視」這
個目標。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