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
论课
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 研究
性学习成果报告
报告题目:新时代大学生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责任与使命

学校名称:湘潭大学

小组成员:刘天赐 雍家琪 梁中樑 白君回 陈媛君

专业班级:21 级汉语言文学二班

指导老师:朱桂华
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

2023 年 3 月

一.开题原因
(一)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要有自己的担当
我们青年必须深刻认识到,在我们建设好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过程中,经
济发展是不可落后的环节,只有将经济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将
自己所学同经济发展相结合,才能使我国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
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
体系,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
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
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如同习近平主席所言,发展经济从来不应该是分割开来,我们应当形成现
代化经济发展体系,统筹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实现 1+1 大于二的效果,习近
平主席的经济发展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我国经济发展状态良好,青年大有可为
回顾我党近年来的成就,是在披荆斩棘中踏步发展。
站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来看,我国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新增就业人数
均是稳中向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五个百分点,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增加
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增加,外汇贮备充足,粮食产量健康,国家经济正如习
近平总书记料想的一样,中高速而高质量的发展。
另一方面,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立足中国“三农”实践,将乡
村振兴摆在了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从农民自身,农村产业,农村生态等多个
方面对乡村振兴做出指示,是对马克思“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
立逐步消灭”i观点的创造发展,我国近 1 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 个贫
困县全部摘帽,960 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时性的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站在人民工作生活保障的角度,我们国家延续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免
除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 2022 年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并允许延期还本,从政策上保
证了困难全体的基本利益,在疫情的冲击下抗住压力,稳住民心经济。
(三)一些问题仍待解决
上述都是已经取得的成就,依旧还有一些问题等着我们这批青年去解决,
比如如何利用数字化经济对加速乡村经济的发展,如何协调好西-中-东的空间
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优化人民的收入结构,增强对突来风险的抵抗能力,
这是我们近在眼前的难题,
下面我组将从研究的这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二.该主题目前研究综述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

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对照全民共富、全面富裕的要求与方
向,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要
把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紧密结合起来。这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大学生自然
是最重要的一环。

大学生是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其理想信念、政治素养、价值取向影响着
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
目标迈进的进程中,高校开展“共同富裕”教育尤为重要,对大学生坚定马克
思主义信仰、促进其自身全面健康成长,意义深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对于通过共同劳动创造共同富裕的道路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
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
将劳动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的核心范畴。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终端出口,开
展劳动教育成为了树立大学生正确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技能的重要环节,为沟
通起共同劳动奋斗的信念和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搭建了桥梁。

长安大学马院郭云珠从高校劳动教育的视角来探究其之于共同富裕的内在
关联、驱动作用和践行路径。高校劳动教育与共同富裕理想的逻辑契合。
(一)高校劳动教育与追求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同根同源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马克思 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形成
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当代劳动教育的
理论基础和共同富裕的概念实际上都源自于马克思主义,高校劳动教育与追求
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同根同源,这是支撑二者之间联系的先决条件。新时代高
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念教育,二者在理论层面的 同源
性也使得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劳动观念的教育更易于引发大学生对于共同富裕
追求的共鸣,也更易于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奔向共同富裕依靠的是共同劳动奋斗这一价值理念。尊重
劳动、崇尚劳动,通过共同劳动奋斗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这正是高校劳动教
育所贯彻的劳动理念和共同富裕理 想实现的必经条件,这也恰是马克思主义劳
动观所蕴含的价值取向。
(二)高校劳动教育与追求共同富裕的理想愿景同向同行
无论是共同富裕还是劳动教育,关键都在于“人”。 劳动教育通过对人的
劳动观念、 劳动技能的塑造与培养,使其认同助推共同 富裕的理想,掌握助
推共同富裕的技能,因此 “人”是沟通劳动教育与共同富裕的桥梁。 劳动教
育一直被视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 要途径,高校广泛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是
为 了更为扎实地构建起“五育并举” 的育人体 系,其本质正是通过劳动教育
的形式让大学 生掌握更为丰富的实践技能与更为完善的思 想理念从而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劳动教育的理念与追求共同富裕的理想愿景不谋而合。
(三)高校劳动教育与追求共同富裕的时代成效相辅相成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共同富裕的探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而不断完
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劳动教育作为凝聚最广大人民力量的坚实
纽带,为共同富裕的理想增添力量。

三.共同富裕研究成果
(一)共同富裕的含义
何为共同富裕?
“富裕”即“富有”,一般指占有的或可支配的财产如土地,金钱,房屋等
较多。“共同”即“全面”指全国人民,指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落下任何一个人,
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共同富裕,则是“共同”和“富裕”的有机统一,是我
们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值得注意的是,共同富裕并不只是物质上的
富裕。物质生活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的,协调的发
展才能使得生活质量全方面的提高。其次,我们的共同富裕是部分到整体的逐
步富裕,处理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使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
同富裕。
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
现如今,中国正在加快发展的步伐,逐步向世界强国迈进。但我们国家内
部仍有许多不平衡的现象。青年的失业,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人口红利的消
失,这些问题阻碍着我们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共同富裕这一手段实现
对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帮助,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实
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
发展格局,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之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二)大学生如何助力共同富裕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理应尽全力支持共同富裕的实现。
首先,作为我们自身,我们可以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助力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之举,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
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产品、技术、制度、组
织和管理创新,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赋能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大学生提供了更
多的创业就业机会。乡村振兴需要各行各业大量的人才汇聚,大学生在其中扮
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其次,我们除了能够亲自投入乡村,扎根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之外,也可以在别的领域,用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为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我们应该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带领下保
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关心国家大事,确保自己的能力能够为国
所用,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参加一切我们可以参加的活动,为祖国经济政治科
技建设添砖加瓦,助力共同富裕。
总之,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新期盼。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青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年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四.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设想

笔耕不辍,功不唐捐。我们小组的研究性学习告一段落,但我们的研究绝不
会停止。在此过程中,我们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等待我们纠正完善,这是我们前
行的动力。总结如下:
1. 缺乏田间作业,没有实地考察
实践二字,高深而论,是“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
明”,直白地说,则是“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
白”。专业的研究,如果脱离实践,则只是洁白纸张上辞藻华丽的空谈。
我组针对当前中国的城乡经济状况,从人民群众出发,结合在马克思主义
原理课堂上接受的科学知识和理论,充分发挥组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我们
的生活背景中解答了新时代大学生有着怎样的助力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责任的
问题。然而首先,身为在校大学生,课业任务压力较大,我们对基层群众的生
活状况大多来自对身边亲戚朋友的调查,样本数量较少,不足以概括全体中国
人民。其次,我组收集相关数据的渠道众多,其中部分数据资料来自信息复杂
的互联网,其准确性有待考证。
2. 缺少学习样板,视角局限在国内
基于信息差的存在,我组在研究推动经济发展从而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成
功案例时很难收集到完整的外国研究成果和经验。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
中阐述这样的观点:“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不断扩大产品销
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
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
的了。”鉴于水者见面之容,鉴于人者知吉与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实
现共同富裕为目的,我们就必须坚定全球视角,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对外国实现
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的研究。
3. 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充分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
义的本质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自 1953 年 12 月中共中央通
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明确提出“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
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开始,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如一日
推动中国的共同富裕大业,规划部署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是经济与政治
的一体,涉及的知识包括金融理财、社会主义哲学、农业生产、民俗学等。在
这段时间的研究里,我们收获了许多,也在一次次面对文献资料的专业词汇而
茫然时感叹自己的学习空间仍然很大。想要将研究延续下去,我们势必要增加
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
回顾来路总结缺漏之处,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研究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为何要肩负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责任以及如何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助力我
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问题,我组对接下来的研究学习的设想以修正为主,
发展为辅。通过提高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更多地在理论上扩大视野,在实践
上贴近现实生活,用更高的眼界更充实的知识储备完善我们对新时代大学生助
力实现共同富裕的责任与使命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切实可行的现实措施,
将理论运用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中。

五.心得与体会

首先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来说,我组成员对于共同富裕命题的涵义有了进
一步的理解。共同富裕作为一项百年大业,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着非凡的
地位。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共同富裕的实现不仅仅意味着我国执政能力的强
化,综合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作为生活在中国地区的每一个人民生活质量
都将得到显著的改善。那么我国共同富裕国策实现的现状到底如何?前景又在
何处?我想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小组都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
就现状而言是是不理想的,就前途而言道路是漫长的。 2022 中国人均 GDP:
12813 美元,相比 2021 年增长了 1.92%,排名世界 68 位。按照国际主流观点,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均 GDP 都在 2 万美元以上,能够超过 4 万美元的是高
度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德国、英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家。这意味着在实现
国民富足的道路上,我们尚在半道。就国内区域经济发展而言,是不平衡的人
均 GDP 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份相差足足四倍。这一系列严峻的调查结果无疑是对
意气风发的组员一个不小的打击。不管愿意与否,我们必须承认在共同富裕的
道路上,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也必须要走!作为红旗下的新一代青年
学生,我们理应肩负职责。归根到底,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每一个青年学生都
应当牢牢的树立主人翁的意识,积极的投身于国家振兴的洪流。中国特定的国
情下,偏远的山区,中西部,农村一切贫瘠的土地需要青年人的一腔热血去浇
灌。时代在发展,中国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也势必愈演愈烈。现状是
冷漠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的内心是火热的。
其次就研究性学习的结果而言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团队项目,给予了同学
们平时课堂所接触不到的团队协作机会,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学习
的趣味,此外它也对同学们的团队能力与自我研究能力提出了要求,作为组员
我们必须学会分工合作,学着集思广益头脑风暴,学着求同存异,学着从众多
方案计划中做出取舍,作为项目的个体,我们也必须学着自我研究,学着独立
思考,组员的个人能力因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具体而言,提升了独立思
考能力,增强了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总的来说,这一次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责任与使命
“的研究性学习,我组成员收获颇多,感触良多。中国政府的共同富裕国策的
实现是稳中向好的,对此我们是看在眼里,甜在心里。但是这对一个有追求的
的国际大国,对于国际第二经济体,第二人口国,我们是绝不能满足的,中国
需要继续发展,共同富裕也势必实现。
参 考 文 献 :

新华社,2018,01,3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
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第 422 页

《 创 新 高 校 开 展 “ 共 同 富 裕 ” 教 育 的 路 径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报 2022 , 12 第 009 版

陈 依 蕾 , 《 共 同 富 裕 视 角 下 大 学 生 历 史 使 命 感
培 育 的 思 考 》 高 校 后 勤 研 究 2022 年 第 9 期

人 民 网 , 《 习 近 平 重 要 讲 话 系 列 数 据 库 》

长 安 大 学 学 报 《 新 时 代 高 校 劳 动 教 育 助 推 共 同

富 裕 的 路 径 构 建 》

中 国 共 青 团 《 用 青 春 赋 能 共 同 富 裕 》

辛 志 军 , 《 当 代 大 学 生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认 同 教 育 研 究 》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2022 年 11 月 16 日 , 习 近 平 主 席 在 中 国 共 产 党 第 二
十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上 的 报 告
宋 , 朱 熹 , 《 朱 子 语 类 》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选 集 : 第 一 卷 [M]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
1995:273-276
张 鲁 原 编 著 . 中 华 古 谚 语 大 辞 典 : 上 海 大 学 出
版 社 , 2011.10 : 第 128 页

1
i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