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4

吐蕃 、

回鹘 、
葛逻禄的多边关系考述
———关于唐安史乱后的西域角逐

薛宗正

内容提要 : 唐朝安史乱后的西域主要呈现为吐蕃 、回鹘 、葛逻禄三方角逐的政治格局 。起初 , 以唐


朝 、回鹘为一方 , 吐蕃 、葛逻禄为一方 , 及唐朝退出西域之后 , 吐蕃 、葛逻禄的势力日益强大 , 击
败回鹘 , 接管了西域 , 及吐蕃衰落 , 回鹘西迁 , 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格局 。其中对于葛逻禄作为
附蕃异姓突厥政权性质 , 回鹘西迁中的三支实为一支等问题 , 都提出了新的见解 。
关键词 : 吐蕃  回鹘  葛逻禄  关系  考述
中图分类号 : K24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24743 ( 2001) 0320007214

安史之乱以后 , 虽然安西 、北庭二府仍有唐军据守 , 但唐朝势力基本上退出了西域 , 二府


守军及碛西汉民孤悬塞外 。从这时起直到吐蕃全面接管西域及回鹘西迁 , 西域地区的强大势力
有三 : 一是吐蕃 、二是葛逻禄 、三是回鹘 。其中吐蕃与葛逻禄为一方 , 回鹘则为另一方 , 至回
鹘西迁才则出现了另一政治格局 。在此之前 , 这三方的关系究竟怎样 ? 乃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
题。

一 、唐与回鹘反蕃政治同盟的初建及其历史演变

吐蕃乃以悉补野氏为核心的藏族先民所建立的我国西部强大地方政权 。他卷入西域争夺最
早可以溯源于噶尔家族三代专国吐蕃之世 , 然自器弩悉弄 、墀玛类母子诛灭噶尔家族之后 ,
唐 、蕃间的西域争夺已暂告一段落 。其后 , 中宗与器弩悉弄赞普签订了神龙界约 , 并遣嫁金城
公主以结和亲 , 唐 、蕃边界本已划定 。然至睿宗继位以后 , 和亲使杨矩私自与吐蕃补签了割让
黄河九曲地以为金城公主汤沐邑的条约 , 导致神龙界约部分失效 。及玄宗立 , 只承认神龙界
约 , 而不承认九曲新约 , 于是围绕着新 、旧界约之争 , 唐 、蕃两国间又发生了局部的边境冲
突 。及哥舒翰主陇右 , 通过武力反攻 , 重新夺回了九曲地 , 修建了石堡等要塞 , 基本上恢复了
神龙界约前的双方边界 。吐蕃再次卷入西域争夺已是安史之乱以后的事 。这场大规模的叛乱导
致唐朝国势急剧由辉煌的顶峰坠入幽深的暗谷 , 加之举国勤王 , 边备空虚 , 吐蕃遂乘虚东侵 ,
很快攻占了陇右全境 , 进侵河西 、关中 , 驻师平凉 , 将本来拥有统一领疆的唐朝 , 纵向切割为
・7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域研究》2001 年第 3 期

二 , 切断了安西 、北庭二府同唐廷之间的直接交通 。此后二府将士虽然继续为唐苦守 , 但兵力


单薄 , 只能依靠同回鹘的结盟 , 惨淡维持 。吐蕃则结盟另一异姓突厥强部葛逻禄 , 终于击败了
回鹘 , 陆续将北庭 、西州 、安西等唐朝在西域最后几个重要据点 , 逐一攻克 。这一历史过程大
约完成于乞黎苏笼猎赞 ( 墀松德赞 、赤松德赞 , 天宝十四载至贞元十三年在位 , 755~797) 至
弃猎松赞 ( 贞元二十年至元和十年在位 , 804~815) 时期 。易言之 , 安史之乱以后西域争夺的
基本形势已同此前单纯的唐 、蕃二国间的争夺有所不同 , 变成了以回鹘与唐朝二府守军为一
方 , 吐蕃与葛逻禄为另一方之间的武装对峙形势 。
回鹘 , 又作回纥 , 源出九姓铁勒 , 操突厥语 。隋 、唐之际崛兴 , 早在汗国创立之前 , 已在
历史上崭露头角 。唐贞观初年其早期君长菩萨曾与薛延陀首领夷男共同击灭了东突厥汗国 , 贞
观末年 , 唐朝又联合回纥君长吐迷度共同灭亡了薛延陀汗国 。可见回纥早已是漠北强部 。其
后 , 唐朝创立漠北诸羁縻州府 , 回纥部酋世袭瀚海都督爵号 。其中婆闰承袭回纥君长 、瀚海都
督之世 , 统兵参加了讨灭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的历次行军 , 直至显庆三年 ( 658 ) 随萧嗣业
穷追至石国苏咄城 , 终生俘叛首阿史那贺鲁归唐 , 卓建战功 。调露元年 ( 679 ) 漠南单于大都
护府二十四州东突厥 、薛延陀降部发动了联合叛乱 , 回纥配合唐军南北合击 , 先后平定了阿史
那泥孰匐 、阿史那伏念为首的两场叛乱 , 后又配合唐军会剿阿史那骨咄禄于总材山 。因此 , 后
东突厥汗国创建后 , 便全力向回纥复仇 。由之回纥分裂为南 、北二支 , 其北支仍留漠北故地 ,
改臣于东突厥 , 其南支则迁徙唐境 , 安置于凉州 , 为赤水军四部之一 。至护输叛唐 , 率部北
徙 , 两支回纥合为一股 , 势力骤强 。至其子骨力裴罗 , 灭后东突厥汗国 , 逐葛逻禄西迁 , 创建
漠北回纥汗国 。骨力裴罗受唐册封为怀仁可汗 。这时已是安史之乱的前夜了 。
回纥一直对唐朝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 其历代可汗名义上都接受唐朝的册封 , 回纥也对唐朝
的平叛大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安史之乱爆发后 , 回纥磨延啜 、牟羽可汗两代国君都曾派兵入
唐 , 助战平叛 , 收复长安 , 数次收复洛阳 , 终于平定了这场几乎致唐朝于死地的叛乱 。唐朝也
先后以宁国公主 、小宁国公主 、仆固公主 、小仆固公主 、咸安公主 , 太和公主等出嫁 , 结为和
亲 。因此 , 两国关系一贯笃睦 , 仅德宗在位初期一度出现矛盾 , 但由于安史之乱以后 , 唐朝西
陲二府的防务全靠回鹘支援 , 回鹘也需要唐朝的岁绢 , 后来还是修复如初 。唐相李泌力主结盟
回鹘以抗吐蕃 , 自此定为唐朝国策 。回鹘与吐蕃两国原本互不接界 , 其矛盾产生始于吐蕃攻占
河陇 , 屯兵平凉 , 两国间开始出现了矛盾 , 又由于安史之乱以后 , 回鹘助防安西 、北庭 , 与吐
蕃间的冲突日益升级 。永泰元年 ( 765) 唐朝大将郭子仪与回鹘南遣兵主将 “可汗弟合胡禄都
督药罗葛”及牟羽可汗朝宰相数人 、巫师二人 , 共同签订了两国共同反蕃的盟约 。唐朝宰相李
泌在同德宗的一次谈话中提到 “曩在彭原 , 今可汗为胡禄都督 , 与今国相白婆帝 , 皆从叶护
( 太子) 而来 , 臣待之颇亲厚 。”① 说明长寿天亲可汗顿莫贺达干本为牟羽可汗族弟 , 至德二载
( 759) 已领胡禄都督 , 从叶护太子参加了入唐平叛 , 助收两京之役 , 以故回纥与吐蕃不同 , 前
者一向是唐朝的盟国 , 而后者一向是唐朝的敌国 , 但回纥与吐蕃原不接界 , 两国间尚未发生公
开的矛盾 , 这种矛盾初产生于永泰元年 ( 765 ) 。是岁 , 唐朔方名将仆固怀恩为唐朝逼反 , 吐
蕃 、回鹘都出兵相助 , 进入中原 。而仆固怀恩突然暴死 , 二国间失去从中节制的力量 , 遂为唐
朝从容推行离间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唐将郭子仪 , 一直主兵朔方 , 曾多次与回鹘联兵 , 与回
鹘将相多有私谊 , 因只身单骑 , 直谒回鹘行营 , 与之化干戈为玉帛 , 定盟反蕃 , 史载回纥方面

① 《资治通鉴》卷 235 , 贞元三年 。

・8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吐蕃 、回鹘 、葛逻禄的多边关系考述 —
——关于唐安史乱后的西域角逐

参与此盟者除主将 “可汗弟合胡禄都督药罗葛”以外 , 尚有 “宰相磨咄莫贺达干 、宰相暾莫贺


达干 、宰相暾莫贺达干 、宰相毗伽将军 、宰相揭拉裴罗达干 、宰相梅录大将军裴罗达干 、平章
”① 这位以回纥主将身份与郭子仪定盟反蕃的 “可汗弟胡禄都督药罗葛”应
事海盈阙达干等 。
即后来取代牟羽可汗成为回鹘国君的长寿天亲顿莫贺可汗 。可见唐将郭子仪与回鹘长寿天亲顿
莫贺可汗乃唐与回鹘结盟共抗回鹘的主要奠基者 。其时正当唐代宗在位之世 。
代宗之世 , 延绵多年的安史之乱已经戡平 , 而吐蕃仍霸占陇右 , 全力对付吐蕃已成为唐朝
的基本国策 。这时 , 唐朝先是创置河已西副元帅官号 , 在其统一领导下实行河西 、北庭 、安西
三道联防 , 随着凉州 、甘州等河西重镇的相继沦陷 , 至大历二年 ( 767 ) 河已西副元帅名号废
止以后 , 安西 、北庭二府已成两支碛外孤军 , 处境日窘 , 唐与回鹘的结盟对于二府的防务起了
重要的作用 。
唐德宗继位之初 , 一度幻想同吐蕃和解 , 改而奉行反回鹘的政策 。建中元年 ( 780 ) 在遣
使韦伦赴蕃 , 送去善意的同时 , 却在振武军制造了屠杀回鹘商团的事件 , 唐与回鹘间初次出现
了阴云 。建中二年 ( 781) 唐蕃议和谈判开始 , 德宗急欲割让西部领土的意愿更加明朗化 , 引
起碛西二府留守将士的严重不安 , 此年 , 北庭曹令忠 、四镇郭昕各发专使取回鹘路入京奏事 。
史载 : “北庭 、安西自吐蕃陷河陇 , 阿绝不通 , 伊西 、北庭节度使李元忠 、四镇留后郭昕帅将
士闭境拒守 , 数遣使奉表 , 皆不达 , 声问绝者十余年 。至是 , 遣使间道 , 历诸胡 , 自回纥中
来。”② 引起举朝的重视 。对此 , 德宗不得不暂时隐瞒其对蕃妥协的真面目 , 作出了相应姿态 ,
传谕嘉奖 , 各予加官进爵 , 赐曹令忠李姓 , 改名元忠 , “上嘉之 , 秋七月 , 戊午朔 ( 初一 , 7
月 26 日) 加元忠北庭大都护 , 赐爵宁塞郡王 ; 以昕为安西大都护 , 四镇节度使 , 赐爵武威郡
”③《全唐文》卷 50 收有上述诏制的原文 , 而李元忠的官衔非伊西 、北庭节度 , 而是伊西
王。
北庭节度观察使 , 这一官号同周鼎所领 “河西节度观察使”基本一致 , 应以后者为准 。诏文
曰:
二庭四镇 , 统任西夏五十七蕃 , 十姓部落 , 国朝以来相率奉职 , 自关陇失守 , 东
西阻绝 , 忠义之徒 , 泣血相守 , 慎固封略 , 奉尊朝法 , 皆侯伯守将 , 交修共理之所致
也 。伊西北庭节度观察使李元忠可北庭大都护 , 四镇节度留后郭昕可安西大都护 , 四
镇节度观察使 , 其将吏以下叙官可超十资 。
以上诏文 , 除其中 “十资”似为 “七资”抄写之误以外 , 应当可信 。
安西 、北庭本来各为大都护府 , 而自开元四年 ( 716 ) 创立亲王 、宰相遥领安西大都护以
来 , 安西虽保留大都护府建置 , 但安西主将已只能领安西副大都护官号 , 北庭则已降为都护
府 。至杨氏兄弟组织三道联防以来 , 安西 、北庭皆受河已西副元帅节制 , 其建置级别都已降为
都护府 , 二府主将所领节度使名号也予废除 。至是 , 又各自升级为大都护府 , 而且二府主将各
封郡王 。表面上荣宠已极 , 实则徒具名义 。是月 , 唐廷又根据安西 、北庭奏事官的反映 , 追赠
了抗蕃战争中殉节的官员袁光庭 : “丙子 ( 十九日) 赠故伊州剌史袁光庭工部尚书 ……郭昕使
至 , 朝廷始知之 , 故赠官 。
”至建中三年 ( 782) 五月 , 唐廷又遣使赍诏 , 取回鹘路 , 追赠了抗
蕃死难将士杨休明 、周鼎 、李秀璋 、张诜诸人 , 《册府元龟》卷 130 帝王部 , 旌表三 , 收有此

① 《旧唐书》卷 195 , 回纥传 。


② 《资治通鉴》卷 227 , 建中二年 。
③ 《资治通鉴》卷 224 , 建中二年 。

・9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域研究》2001 年第 3 期

诏 。说明德宗即位之初 , 虽力主对蕃议和 , 但尚不敢以割让碛西二府为交换条件 。直至建中四


年 ( 783) 正月 , 唐蕃清水会盟缔结的边界条约中尚有如下特殊规定 : “盟文有所不载者 , 蕃有
”① 说明此时德宗虽已决心割让陇右 、河西 ,
兵马处 , 蕃守 , 汉有兵马处 、汉守 , 不得侵越 。
却对割让碛西二府心存犹豫 。吐蕃赞普乞黎苏笼猎赞拒绝签署这一盟约 , 原因就是不满意于
此 。可见 , 二府使借道回鹘入唐奏事 , 对于遏制德宗的和蕃政策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至贞元
三年 ( 787) 闰月又发生了平凉劫盟事件 , 更是完全粉碎了德宗这一单方面幻想 。本来这一政
策早就遭到朝中文武将相的普遍反对 , 至此 , 谋臣李泌遂乘势提出了 “北和回纥 , 南通云南 ,
西结大食 、天竺”② 以对抗吐蕃的总体外交设计 , 并建议与回纥开马绢互市以解决军马匮乏 ,
”③ 终于彻底说服了德宗 , 重新
边军战斗力降低的问题 , “自是泌凡十五对 , 未尝不论回纥事 。
恢复和确定了结盟回纥以对抗吐蕃的基本国策 。这时 , 回鹘正当长寿天亲可汗柄政 , 也力主奉
行 “以水洗血”的和解政策 。八月 , “回鹘可汗遣首领啜达干 、多揽将军 、合阙达干等来贡方
”④ 九月 , 唐朝许和亲 , 是月十三日 “癸亥 ( 10 月 28 日 ) 遗回纥使者阙将军
物 , 且请和亲 。
”⑤ 并 “命见之于麟德殿 , 目令赍公主画图就示可汗 。以马价绢五
约 , 许以咸弗公主妻可汗 。
”⑥ 唐朝正式许和亲说明德宗对回纥的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
万匹还之 , 许互市而去 。
变。
自是 , 两国关系迅速升级 , 当年 “十二月 , 回纥遣聿支达干上谢恩 , 皆请如宰相 , 约和
”⑦ 贞元四年 ( 788) 五月 、七月回纥两遣使来唐 , 其中七月所遣使节明显负有和亲使命 。⑧
亲。
”⑨ 奚与室韦皆非强部 , 且昔皆为回纥属下 , 如今居然敢
而这些使者却 “道为奚 、室韦所杀 。
于劫杀其使者 , 说明回纥国中已发生叛乱 , 局势更加动荡不宁 , 因而更急于和亲成功 , 为此出
动了大批兵力进行扫荡 , 重新打通联系唐朝的交通线 , 并以高规格的强大阵容迎亲 : “可汗遣
宰相 跌都督等众千余 , 并遣其妹骨咄录毗伽公主率大酋之妻五十人来逆主 , 且纳聘 。υ
”λ
g顿

莫贺可汗上书德宗 , 一反前两代可汗的传统倨傲作风 , 言辞恭谨 : “昔为兄弟 , 今婿 , 半子也 。


陛下若患西戎 , 子请以兵除之 。
”可见此次和亲与前代和亲性质大异 , 宁国公主出塞实为送作
人质 , 崇徽公主出嫁旨在讨得可汗欢心 , 唐朝皆处于不平等的被动地位 , 而咸安公主和亲则乃
奠基于两国共抗吐蕃的政治基石上 , 双方出于共同的政治需要 , 而和亲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联
姻 。可见随着回纥国势的衰落 , 唐朝和亲公主的地位已大有提高 。十一月咸安公主正式出塞和
亲 , “己巳 ( 12 月 3 日) 加嗣藤王 ( 滕王 ) 湛然简校礼部尚书 , 兼御史大夫 , 丁未 ( 12 月 5
日) 加送咸安公主及册回纥可汗使关播简校右仆射 。公主 , 帝第八女也 ……令使册可汗为勇猛
”λ
分相智慧长寿天亲可汗 ; 册公主为孝顺端正智慧长寿可敦 , 御制诗送之 。ϖg 回纥亦礼出迎 ,

① 《册府元龟》卷 981 , 盟誓 。
② 《资治通鉴》卷 233 , 贞元三年 。
③ 《资治通鉴》卷 233 , 贞元三年 。
④ 《册府元龟》卷 979 , 外臣部 , 和亲二 。
⑤ 《册府元龟》卷 978 , 外臣部 , 和亲二 。
⑥ 《册府元龟》卷 979 , 外臣部 , 和亲二 。
⑦ 《资治通鉴》卷 233 , 贞元三年 。
⑧ 《册府元龟》卷 972 , 外臣部 , 朝贡五 。
⑨ 《资治通鉴》卷 233 , 贞元四年 。
υ
λ
g 《新唐书》卷 217 , 回鹘传 。
ϖ
λ
g 《册府元龟》卷 979 , 外臣部 , 和亲二 。
・10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吐蕃 、回鹘 、葛逻禄的多边关系考述 —
——关于唐安史乱后的西域角逐

“使其宰相等率余人及妹骨咄禄毗伽可汗 , 姨迷咄禄公主及职使大首领等妻 、妾 , 凡五十六人


来迎可敦 , 聘马三千匹 , 敕令朔州及太原分留七百人 ; 其宰相 、大首领等 , 至者馆于鸿胪寺 ,
召回纥公主及使者对于麟德殿 , 颁赐有差 。诏以咸安公主出降回纥可汗 。 ”①
贞元五年 ( 789) “七月 , 公主至衙帐 , 回纥使李义进请因咸安公主下降 , 改 “纥”字为
“鹘”字 , 盖欲夸其国俗 , 俊健如鹘也 。德宗允其奏 , 自是改为回鹘 。 ”② 按 “纥”, 胡骨切 ,
匣纽 (γ) , 月韵 ; “鹘”, 古忽切 , 匣纽 (γ) , 月韵 ; 唐朝读音全同 。回纥 、回鹘同为 uyγur 的
音译 , 因此所谓改名不过是个汉名改译问题 , 对其本民族来说实无关宏旨 。

二 、葛逻禄的西迁及其叛唐附蕃

葛逻禄乃强大的异姓突厥部落 。此部原本广泛分布于漠北 、西域 , 分化为东西两大支 , 经


历了长期的复杂演变之后 , 逐渐合流西域 , 突骑施汗国衰微之后 , 代之而兴 , 与回鹘争雄 , 而
与吐蕃相依 。它的崛起及其西迁乃是中亚史的重大事件 。
葛逻禄 , 一作歌逻禄 、哥逻禄 、割鹿 、割禄 、柯耳鲁 、哈剌鲁等 , 突厥儒尼碑文作 Qar2
luq , 拉丁拼写通作 Karlik , 源出漠北 Toquzoγuz 部落 , 亦即汉文史料中的铁勒九姓之一 , 后来
演变为异姓突厥强部 。由谋落 (Bulaq , 谋剌) 、炽俟 ( 婆匐) 、踏实力 ( Tuxsi ) 三部组成 , 号
称三姓葛逻禄 。其中伊吾西 , 焉耆北 , 傍白山一带的薄落 、职乙及金山西南的达契等部皆乃葛
逻禄的族源 。而谋落亦即南北朝时期的薄落 , 俟炽亦即同一时期的的职乙 , 踏实力的古译则作
达契 , 早已见于《北史・
铁勒传》的记载 , 南北朝时期本来都在焉耆北的白山 ( 即焉耆北段天
山) 一带游牧 , 嗣后逐渐东移 , 与金山 ( 阿尔泰山) 西南的达契部混为一股 , 合称为葛逻禄 。
入唐后 , 其居地已在 “北庭西北 , 金山之西 , 跨仆固振水 , 色多怛岭”③。其实 , 包多怛岭应
是色多怛岭的讹写 , 即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北境的啬巴他斯山 , 乃纵向的乌日可下亦山脉
与塔尔巴哈台山脉合簇而起的山峰 , 其山恰在焉耆北境的白山 , 即今依连哈比尔尕山之北 , 与
史传所记相符 。据此判断 , 葛逻禄主体部落的发祥地本在天山北麓 , 后来渐渐东徙至金山一
带 , 始合用葛逻禄共名 。其活动地区属西突厥的势力范围 , 及泥撅处罗可汗之世 , 西域铁勒诸
部暴动 , 一度归属于契 歌楞为首的铁勒国 , 铁勒国解体以后 , 分化为东 、西两支 。东支葛逻
禄主要游牧于金山东北 , 归乙注车鼻可汗阿史那斛勃治下 , 贞观二十三年 ( 649 ) 唐军北伐 ,
“其酋长歌逻禄泥孰俟利发 、乃 ( 及 ) 拔塞干部 、处木昆莫贺咄俟斤等帅部落背车鼻相继来
降。”④ 这个泥孰俟利发乃首见于史册之东支葛逻禄首领 。同年析葛逻禄部为二 , 置浑河 、狼
山二州 , 臣属于唐四十余年 。至永隆二年 ( 681 ) 后东突厥汗国创建 , 又重新役属于东突厥 。
开元四年 ( 716) 参加了反对默啜可汗的暴动 , 至毗伽可汗再建后东突厥汗国时 , 其中的一支
南徙唐境 , 其首领名裴罗达干 , 率部降唐以后被安置在横野军一带 , 为之创置了葛州 , 拜裴罗
达干为葛州刺史 。但降唐时间不过数年 , 复又合流漠北 , 仍臣于后东突厥汗国的治下 。东支葛
逻禄再次在历史上显露头角已是后东突厥汗国的末世了 。其时突厥国中大乱 , 判阙特勤 、阿史

① 《唐会要》卷 98 , 回鹘 。
② 《唐会要》卷 98 , 回鹘 。
③ 《新唐书》卷 217 。
④ 《资治通鉴》卷 198 , 贞观二十三年 。

・1 1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域研究》2001 年第 3 期

那施二汗并立 , 回纥酋骨力裴罗与葛逻禄酋大毗伽都督拥立阿史那施 , 分任其左右叶护 。终于


击败了判阙特勤及其子马苏米施可汗 。至天宝三年 ( 744 ) 葛逻禄又与回纥联合起来 , 推翻了
他们所拥立的可汗阿史那施 , 其后 , 葛逻禄又与回纥相互攻击 , 而为回纥所败 。至此 , 东支葛
逻禄中的一支开始西徙 。对此 , 《磨延啜碑》明确反映 “鸡年 ( 745 , 天宝四载) ……三姓葛逻
禄心怀恶意地逃走了 , 他们在西方进入十箭 ( 地方) 。
”从而实现了东 、西两支的初步汇合 , 其
未随徙者则并入回纥 , 成为其客部之一 。
西支葛逻禄指仍留西域故地 , 臣属于西突厥汗国的葛逻禄主体部落 。其中又分为偏东和偏
西两小支 。偏东者主要游牧于金山南至北庭北一带 , 与之毗邻的还有姑苏 、田 廾 、处月 、处密

等 , 号称西突厥东偏五部 。先后隶属于西突厥叶护阿史那步真与阿史那贺鲁 。其偏西部落则与


突骑施等游牧于伊丽水 、碎叶川之间 。至阿史那贺鲁称汗 , 徙牙千泉 , 这两支大部分合流于伊
丽水西 。仍留偏东者已为数不多 。入唐后葛逻禄被一分为三 , 以谋落部置阴山都督府 , 地在今
塔城一带 ; 以炽俟部置大漠州都督府 , 地在今福海以北的草原 ; 以踏实力部置玄池都督府 , 地
在今斋桑泊以南地区 , 皆隶属于右厢氵蒙池都护府治下 , 归继往绝可汗兼氵蒙池都护阿史那步真
统辖 , 而总隶于唐朝安西大都护府 。突骑施汗国创立 , 为其十四姓之一 。至天宝初年 , 以大毗
伽都督为首的东支葛逻禄西迁 , 初在金山逗留 , 与原留这一带的西支东偏葛逻禄部合并 。至
此 , 葛逻禄仍然存在着东 、西两大支 , 不过都已活动在西域地区而不复再在漠北了 。其中的主
力乃是从突骑施汗国中脱胎独立出来的西支葛逻禄 , 天宝十载 ( 751 ) 高仙芝与大食决战怛逻
斯 , 所统率的就是这支葛逻禄劲旅 , 正是因为这支葛逻禄部的中道叛唐 , 引起全军溃败 , 而仍
与唐维持朝贡关系直到安史之乱以后 。
以大毗伽都督为首的东支葛逻禄西迁金山以后 , 以顿毗伽叶护之名而出现了史册 , 曾因助
北庭都护程千里击破同罗叛酋阿布思 , 被唐朝封为金山郡王 。这支葛逻禄后来与庭州相依存 ,
本来一直助唐抗击吐蕃 , 然与回纥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贞元六年 ( 690 ) 吐蕃攻北庭 , 利用这
一矛盾 , 厚赂葛逻禄 , 史载北庭的沦陷就同葛逻禄的叛唐附蕃有关 。
(贞元) 六年 , 吐蕃陷我北庭都护府 。初 , 北庭 、安西既假道回纥朝奏 , 因附庸
焉 。蕃性贪狠 , 征求无度 ……又有沙陀部六千余帐 , 与北庭相依 , 亦属于回纥 , 回纥
肆其抄夺 , 尤所厌苦 , 其葛逻部及白服突厥等素与回纥通和 , 亦厌其夺掠 , 因吐蕃厚
赂 , 见谤 , 遂附之 。于是吐蕃率葛逻 、白服之众 , 去岁各来寇北庭 , 回纥大相颉于
( 干) 迦斯率众援之 , 频战败绩 。吐蕃围攻频急 , 北庭之人既苦回纥 , 是岁 , 乃举城
降于吐蕃 。沙陀部落亦降焉 。北庭节度使杨袭古与麾下二千余人来奔西州 , 颉于迦斯
不利而还 。①
这时 , 安西 、北庭留守唐军有限 , 因此 , 二府的防务全靠回鹘支援 。葛逻禄的叛唐对唐朝 、回
鹘无疑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北庭以此沦陷 。
这次领兵出战北庭的回鹘大相颉于迦斯 , 史书中每讹作颉干迦斯 , 并非人名 , 乃 il ugasi
的音译 , 义为采邑掌权者 , 即辅政大臣之意 , 是对功勋卓著的元老授予的一种荣誉性名号 。其
本名当即李泌提及的 “今国相白婆帝”, 也曾参加了至德二载 ( 759 ) 助收两京及永泰元年
( 765) 的反蕃会盟 。乃辅佐天亲可汗顿莫贺达干夺取汗位的元勋 。以故天亲可汗死后 , 忠贞可
汗多逻斯嗣立 ( 贞元五年至六年 , 789~790) , 汗国的军事大权仍由其全权执柄 。而正当他与

① 《旧唐书》卷 195 , 回纥传 。

・12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吐蕃 、回鹘 、葛逻禄的多边关系考述 —
——关于唐安史乱后的西域角逐

吐蕃大战北庭之际 , 回纥国中已爆发政变 , 忠贞可汗被弑 , 可汗弟自立 , 已而次相率众杀弑君


者 , 而扶立可汗子阿啜 。及大相颉于迦斯归 , 只得承认现实 , 阿啜寻亦为正式受唐册封为奉诚
可汗 。次岁 ( 贞元七年 , 791) , 颉于迦斯再次率兵与驻节西州的唐北庭节度使杨袭古联兵反攻
北庭 , 又大败 。“七年秋 , ( 回鹘) 又悉发其丁壮五六万人 , 将复北庭 , 仍召杨袭古偕行 , 俄为
吐蕃 、葛逻禄等所击 , 大败 , 死者大半 。 ”①“葛逻乘胜取回纥之浮图川 , 回纥震恐 , 悉迁西北
部落羊马于牙帐之南以避之 。 ”② 此战之后 , 回纥势力几乎全部退出了西域 , 而葛逻禄则代之
而兴 , 接管了天山东部地区 。可见葛逻禄自投倚吐蕃以后 , 无疑为乞黎苏笼猎赞的武功盛世增
加了新的光彩 , 在同回鹘的西域角逐是日益取得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三 、回鹘易代与吐蕃接管西域

自从贞元六年 ( 790) 北庭沦陷以后 , 唐朝的西域残余领地已仅余西州 、安西 ( 龟兹 ) 两


大主要城堡及其卫星据点了 。而唐朝守军的实力更加微不足道 , 早已成为回鹘的政治附庸 , 因
此 , 唐 、蕃之间的西域攻守战进一步演变为以回鹘为一方 , 吐蕃 、葛逻禄为另一方的西域争夺
战 。而这时的回鹘正处于药罗葛 、 跌两个汗朝易代之际 。其武功初盛而终衰 。吐蕃则虽自贞
元十三年 ( 791) 乞黎苏笼猎赞死后 , 在足立煎 、牟笛赞普 、牟茹赞普三君在位时期曾有短期
的武功沉殒 , 而至弃猎松赞 ( 贞元二十年至元和十年在位 , 804 ~ 815 ) 继位以后 , 又恢复强
盛 。这场西域争夺的结局是吐蕃全面接管了西域 , 葛逻禄则成为统治天山北麓的羁縻政权 。
自从贞元七年 ( 791) 第二次北庭之战之后 , 曾经声名显赫的回鹘大相颉于迦斯突然失载
于史册 , 继之主军的则乃后来成为回鹘国君的 跌骨咄禄 , 此人显然就是因扶立新主而在朝中
独秉大权的的回鹘次相 。颉于迦斯必被他加以败军之罪所除 。关于此人的出身《新唐书》卷
217 回鹘传有明确的记载 : “奉诚可汗卒 , 无子 , 国人立其相骨咄录为可汗 ……骨咄录本姓 
跌氏 , 少孤 , 为大首领所养 , 辩敏才武 , 当天亲时主兵 , 诸酋尊畏 。
”《九姓回鹘可汗碑》中还
留下了 “宰衡之时”, 即他出任亚相时期的出征坚昆 , 即黠戛斯的事迹 , 战果辉煌 。 “初 , 坚昆
之国 , 控弦卅余万 , 彼可汗自幼英雄智勇 , 神武威力 , 一发便中 , 坚昆可汗 , 应弦狙落 , 牛马
谷量 , 仗械山积 , 国业荡尽 , 地无居人 。
”按顿莫贺可汗之所以对唐推行 “以水洗血”的政策 ,
应即出于外有强敌压境 , 据此判断 , 此役似即发生于建中元年 ( 780) 。自他从取代颉于迦斯主
持回鹘汗国军国大政之后 , 依靠其本身所出的阿跌部的全力支持 , 对吐蕃的战局迅速改观 。
《九姓回鹘可汗碑》中对此有详尽叙述 。其第 14 行 , 第 15 行记云 :
……复葛禄与吐蕃连入寇 , 跌偏师于匀曷户对敌 , 智谋弘远 , □□□□□□
□□□□□□□□□北庭半收半围之次 , 天可汗亲统大军 , 讨灭元凶 , 却复城邑 , 食
土黎庶 , 含气之类 , 纯善者抚育 , 悖戾者屏除 , 遂 □□□□媚碛 , 凡诸行人 , 及于畜
类。
以上所叙 跌偏师于匀曷户抗击葛逻禄 、吐蕃联兵入寇事 , 必与颉于迦斯惨败 , 葛逻禄夺取浮
图川 , 进逼回鹘牙帐事有关 , 应发生于贞元七年 ( 791) 。奇巧的是 , 回鹘经此大败之后 , 却又
出现了重新攻夺北庭的报导 , 依《唐会要》卷 98 记 , 此事即发生于贞元七年 ( 791 ) : “九月 ,

① 《旧唐书》卷 196 , 吐蕃传 。


② 《旧唐书》卷 196 , 吐蕃传 。

・1 3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域研究》2001 年第 3 期

(回鹘) 败吐蕃于北庭 , 使献捷 。


”《册府元龟》卷 995 , 外臣部 , 交侵所记时间相同 : “九月 ,
回鹘遣使献败吐蕃 、葛禄于北庭所捷及其俘畜 。
”《旧唐书》卷 195 回纥传文与此全同 , 唯系之
于八月 , 《新唐书》卷 217 亦记 : “是岁 , 回鹘击吐蕃 、葛禄于北庭 , 胜之 , 且献俘 。
”依此 ,
至迟贞元七年 ( 791) 九月 跌骨咄录执柄回鹘国政以后 , 就已光复北庭 , 但颉于迦斯八月北
庭大战惨败 , 回鹘元气未复 , 即使 跌骨咄录军事才能超越颉于迦斯十倍 , 这未必如此快捷 。
《册府元龟》卷 973 外臣部 , 助国讨伐条则系之为贞元八年事 : “ ( 贞元) 八年 ( 792) 正月 ……
吐蕃与回鹘战败 , 征兵于南诏蛮王异牟寻 。
”这里提供一条重要线索 , 那就是吐蕃征兵南诏乃
回鹘收复北庭之次年事 , 而同一内容在《册府元龟》卷 995 外臣部交侵中却记为贞元十年
( 794) 事 : “( 贞元) 十年 , 正月 , 南诏蛮异牟寻大破吐蕃于神川 , 使来献捷 。初 , 吐蕃因北庭
与回鹘大战 , 死伤颇众 。乃征兵于牟寻 , 须万人 , 牟寻既定计和我 , 因其征兵而袭之 。
”参阅
其它史料 , 亦足证实南诏归唐乃贞元十年 ( 794) , 则吐蕃征兵必非贞元八年而乃十年正月事 ,
“八年”则乃 “十年”传抄之误 。据此 , 回鹘破吐蕃 , 光复北庭应发生于贞元九年 ( 793 ) , 依
此判断 , 前引史料中所记贞元七年 ( 791) 九月北庭献捷事实亦发生于贞元九年 , “七”、“九”
二字 , 形近易讹 , 则 “七”字应为 “九”字之讹 。至此 , 跌骨咄禄声威大振 , 遂为众推戴 ,
废君奉诚可汗而自立 。永贞十一年 ( 795) 史书中出现了下述记载 , “二月 , 甲子 ( 廿六日 , 3
”① 骨咄录可汗无子 , 亦未传其弟 , 于是王族药罗
月 16 日) 九姓回鹘骨咄录毗伽奉诚可汗卒 。
葛氏绝统 , 延祚多年的回鹘药罗葛汗朝趋于灭亡 。其后 , 回鹘汗国的历代国君皆出自 “冒姓药
罗葛氏”② 的 跌部落 。史载贞元十一年四月 : “夏 , 四月 ……丙寅 ( 廿九 , 5 月 23 日) ……
回鹘奉诚可汗卒 , 无子 , 国人立其相骨咄录为可汗 。骨咄录本姓 跌氏 , 辩慧有勇略 , 自天亲
时典兵马用事 , 大臣 、诸酋长皆畏服之 , 既为可汗 , 冒姓药罗葛氏 , 而尽取可汗子孙内之朝
”③ 王族的更易标志着回鹘汗国的汗统已发生了偷天换日的重大历史性变化 , 自此 , 回纥
廷。
药罗葛氏汗裔绝统 , 回鹘 跌氏汗朝正式建立 。其创立者就是前朝国相 跌骨咄禄 , 君临回鹘
之后建胡录毗伽可汗 , 亦即唐朝所册之怀信可汗 。
西州陷落的时间晚于北庭 , 即庭州 。
《旧唐书・吐蕃传》但记 “自是安西阻绝 , 莫知存亡 ,
唯西州之人 , 犹固守焉 。 ”说明唐朝已无确切情报 。 《元和郡县志》记云 : “西州 ……贞元七年
( 791) 陷蕃”, 恐怕只是一种推测 。近人多据 P13918 号文书《金刚坛广大清净陀罗尼经》中
西州没落官 、甘州寺户 , 唐伊西节度留后使判官 , 朝散大夫 、试太仆卿赵彦宾在贞元九年上月
十五日题跋中所记 “此《金刚坛广大清净陀罗尼经》, 近刘和尚法讳昙倩于安西翻译 , 至今大
唐贞元九年 , 约四十 ( △) 年矣 ……其经去年西州顷陷 , 人心苍忙 , 收拾不着 , 不得本来 。乃
有同行僧广林 , 先日受持 , 昨于沙州 , 略在有讽诵 , 僧俗忽闻 , 欣欢顶戴 , 咸请留本 , 相传受
持 。今次居甘州 , 未有闻者 , 遂请广林 梨 , 附口抄题 , 将传未晓 , 未闻之者 , 普愿弘持 , 广
令流布 , 癸酉岁七是十五日 , 西州没落官甘州寺户唐伊西节度留后使判官 、朝散大夫 、试太仆
卿赵产宾写 , 与广林 梨审勘校 , 并无差谬 , 普愿宣通 , 作大利益 , 其广林 , 俗姓田氏也 。乙
亥年秋 , 得向西元本勘 , 头边阙三纸 , 来不得 , 余校竟 。
”可知 “去年”, 即贞元八年 ( 792 )
西州一度遭到吐蕃攻陷 。但不久 , 西州又被回鹘夺回 。对此 , 荣新江在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梁

① 《旧唐书》卷 13 , 德宗本纪 , 下 。
② 《旧唐书》卷 197 , 回鹘传 。
③ 《资治通鉴》卷 235 , 贞元十一年 。

・14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吐蕃 、回鹘 、葛逻禄的多边关系考述 —
——关于唐安史乱后的西域角逐

玉书 ( 素文) 旧藏吐鲁番文书中找到一件残文书 , 存字一行 , “贞元十一年 ( 795) 正月  日  


录事 ( 下残) ”可见 , 至此年 , 唐朝又恢复了西州的统治 。此即前引文书中之 “乙亥年” ( 贞元
十一年) 。除此之外 , 荣新江还列举了敦煌写本 P12132 《金刚般若经宣演》几条不同时间写的
题记 , 包括建中四年 ( 783 ) 正月廿日 、贞元十九年 ( 797 ) 等 , 其中尤以 P12041 《四分律删
繁补阙行事钞》卷下题记中西州僧义琳使用的纪年方式中出现了贞元十九年/ 癸未年交替使用
的题记最有说服力 。① 沙州自贞元三年 ( 786 ) 陷蕃之后 , 不再使用唐朝年号 , 而此处之贞元
十九年文书 , 虽然发现于敦煌藏经洞 , 但却是在西州写成 , 后来携至沙州 。这条贞元十九年/
癸未年交替使用的题记 , 暗示着唐朝势力在西州最终被取代的时间 。易言之 , 西州失陷于贞元
十九年 ( 797) 。虽然荣新江曾援引怀信可汗在位时期 ( 大约也是此年) , 曾自西州迎回了摩尼
教大法师 , 并据此断言 , 此年乃西州地区从唐朝到回鹘的政权交替之年 ② , 我则认为未必 。参
稽《九姓回鹘可汗碑》中所记胡禄毗伽可汗武功皆为称汗前的建树 , 及其称汗后反无一言道
之 , 果真如此 , 《九姓回鹘可汗碑》中不可能只字未提 。这意味着已无显著武功可言 。按吐蕃
信佛教而不信摩尼教 , 这一摩尼教士北奔回鹘勿宁是前往政治避难 , 它即使果真发生于贞元十
九年 ( 797) , 也只能是在唐朝统治的前半年 。易言之 , 吐蕃不仅又夺回了北庭 , 而且进一步攻
夺了西州 。此岁乃吐蕃占领西州之岁 , 而非回鹘和平接收高昌之年 。
唐朝在西域最后的据点 , 即安西大都护府的治所龟兹 , 至回鹘腾里野合可汗之世战事进行
得非常激烈 。据《九姓回鹘可汗碑》所记 , 回鹘曾应请驰援 , 重创吐蕃 , “吐蕃落荒 , 奔入于
”③ 但这场胜利仍只
术 , 四面合围 , 一时扑灭 , 尸骸臭秽 , 非人所堪 , 遂筑京观 , 败没余烬 。
是昙花一现 , 安西 ( 龟兹) 这一唐朝在西域的最后据点仍是以被吐蕃攻占为其归宿 。我据元
缜 、白居易二人合赋的《缚戎人》考证其陷蕃时间应为元和三年 ( 808) 。至此 , 西域之地已全
非唐有 , 及保义可汗继为回鹘国君 , 再次进行西域反攻 , 据《九姓回鹘可汗碑》反映 , 回鹘一
度反攻至真珠河水域 : “狂寇合纵 ……天可汗躬总师旅 , 大败贼兵 , 奔逐至真珠河 , 俘掠人民 ,
百万有余 , 驼马畜产 , 不可胜计 ……遂谕其王 , 令百姓复业 , 自兹已降 , 王自朝觐 , 进贡方
物 , 与左右沓实力 □□□□”。沓实力即踏实力 , 属三姓葛逻禄之一 , 所谓 “狂寇合纵”应指
葛逻禄同吐蕃的同盟 , 说明葛逻禄一直是同吐蕃存在着 “合纵”关系的盟友 , 以上回鹘碑文对
其战功难免有所夸大 , 这场西域大战的结局仍是以吐蕃 、葛逻禄的胜利 , 回鹘的失败而告终 。
至元和十一年 ( 816) , 吐蕃与葛逻禄的联军已大败回鹘 , 深入其境 , 逼近大牙 。事后吐蕃大相
尚绮心儿曾对唐使刘元鼎说 : “回鹘 , 小国也 , 我以丙申年 , 逾碛讨逐 , 克其城郭 , 二日程计
”④ 丙申年即元和十一年 ( 816 ) , 正当吐蕃名君弃猎松赞
到 , 即破灭矣 。会我国有丧而还 。
(贞元二十年至元和十年在位 , 804 ~ 815 ) 、可黎可足 ( 元和十一年至开成元年在位 , 816 ~
836) 二赞普在位之世 。经此大败 , 回鹘元气业已大伤 , 国势大衰 。自此之后 , 回鹘开始退出
了西域争夺 , 西域名义上已由吐蕃全面接管 。长庆二年 ( 822 ) 五月六日 ( 822 年 5 月 30 日 )
唐使刘元鼎至逻些 ( 拉萨) 与谒见了可黎可足 , 并与吐蕃将相筑坛会盟 , 正式承认了这一政治
接管 。盟文立为二碑 , 一碑立逻些 , 一碑立长安 。内容是 “ ( 1 ) 蕃汉两邦 , 各守见管本界 ;

① 《摩尼教在高昌的初传》, 载《吐鲁番新出摩尼教文献研究》, 文物出版社 , 2000 年版 。北京 。


② 《摩尼教在高昌的初传》, 同上 。
③ 《羽田博士史学论文集》录文 。
④ 《册府元龟》卷 660 , 奉使部 , 敏辩 。

・1 5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域研究》2001 年第 3 期

( 2) 彼此不得征讨 , 不得相为寇仇 , 不得侵谋境土 ; ( 3) 若有所侵 , 或有捉生问事 , 优给衣粮


放还 ; ( 4) 今并依从 , 更无添改 。
”这意味着唐朝已全部承认了清水盟约中所载的一切 , 并补
充了安西 、北庭等当年仍属 “汉军见守”而今已属 “蕃军见守”的地界 , 易言之 , 至长庆二年
( 822) 唐朝事实上不仅已承认了清水盟约的全部条款 , 而且对原来的补充条款中的唐朝西域诸
地 , 都一律承认为吐蕃领土了 。可见长庆盟约标志着唐朝西陲领土对吐蕃的全面移交 。
如上所述 , 元和三年 ( 808) 以后 , 吐蕃虽已名义上实现了对西域地区的全面接管 , 但事
实上也同唐朝一样无力在如此广袤的领疆之内屯扎驻军 , 只能推行类似唐朝那样的羁縻政策 ,
仅仅满足名义上的领属 , 通过册封各地方首领保持政治上的宗主权 。对此 , 吐蕃早在噶尔家族
专国时期就已推行这种政策 , 先后扶立了附蕃西突厥首领阿悉吉・都曼 、附蕃西突厥可汗阿史
那都支 、李遮匐 、阿史那车薄 、阿史那亻妥子 、阿史那仆罗 、阿史那拔布 ( 阿悉吉・薄露 ) 等 ,
这同唐朝册拜兴昔亡可汗 、继往绝可汗等人的政策并无二致 , 说明吐蕃也同唐朝一样推行羁縻
政策是一个客观事实 , 绝非虚构 。据此推断 , 天山北麓的真正主宰仍是葛逻禄叶护 。葛逻禄首
领始终不称可汗 , 而称叶护 , 就是为了保持对吐蕃名义上的臣属关系 。易言之 , 葛逻禄实乃西
域地区最后一个附蕃的西突厥政权 , 确切地说 , 应是附蕃的西域异姓突厥政权 。这种羁縻政权
性质一直延续到朗达磨赞普被刺 , 吐蕃势力全面退出西域以后 。

四 、吐蕃衰落与回鹘西迁

吐蕃取代唐朝接管了西域领疆以后 , 自然承担起接替唐朝抗击大食 , 保卫祖国西部边疆的


重任 。据阿拉伯史学家雅库比所记 , 元和四年 ( 809) , 即吐蕃攻占安西之次岁 , 河中发生了拉
飞・ 伊本・ 来斯 ( Rafi ibn layt h) 的反大食暴动 , 吐蕃 、葛逻禄都曾派兵驰援 , 一度控制了河中
地区 , 说明吐蕃与大食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 。参稽《新唐书》卷 221 《大食传》中所记 :
“贞元时 , 与吐蕃相攻 , 吐蕃岁西师 , 故鲜盗边 。 ”可见吐蕃已接替唐朝的防务 , 一直英勇地抗
击大食 , 吐蕃的武功正是在这种斗争中逐渐削弱下来 。前引雅库比书中记载 , 奥马尔二世在位
时期 ( 717~720) , 大食所遣伊斯兰教传教士已进入吐蕃 , 并建了清真寺 , 还记载马迪赫在位
时期 ( 775~785) 吐蕃已被迫降于大食 , 这些记载虽然难免包含夸大成份 , 却明显反映了在这
场同大食的血战中 , 吐蕃最终遭到了失败 。大食史料中所记马迪赫在位时期 , 正当吐蕃名君乞
黎苏笼猎赞在位末期 , 所谓 “吐蕃归降”应即吐蕃被迫向大食兵败议和的不同语言表达方式 。
吐蕃的兵败大食 , 激化了吐蕃内部的宗教矛盾与王族 、贵族间的内部矛盾 。开成元年
( 836) 可黎可足崩逝以后 , 墀达磨吾东赞继位 , 建号吾东赞普 , 通称达磨 ( Dar ma ) , 藏文史
料中则多称之为朗达磨 , 则是蔑称 。其人乃可黎可足次兄 , 继位之前 , 为迎合时尚 , 佯装好
佛 , 却秘密与韦氏等反佛豪宗世家及传统本教巫师相交通 , 终于夺得政权 , 时已 30 余岁 , 政
治上相当成熟 。他认定佛教不仅是限制王权的紧箍咒 , 而且其教义致人仁弱 , 失去尚武精神 ,
僧侣的大量增加及七户养僧制的存在乃农民负担加重 , 人口数量降低与国库财政收入锐减的根
源 , 佛寺的大量兴建 , 劳力伤财乃国势衰落之基 , 因之继位后锐志政治改革 , 任用崇信本教的
豪宗贵族韦・ 杰多热达那等为相 , 制造吐蕃的灾难与不祥乃夜叉之神 — —
—释迦牟尼像入蕃恶报
的舆论 , 颁诏灭法兴本 , 封闭了一切佛教寺院 , 砸毁佛像 , 强令一切僧众还俗务农 , 迫使大德
高僧操刀为屠夫 , 与此同时 , 却恢复了传统本教的政治权威 , 企图再建吐蕃全盛时期的体制 。
但世易时移 , 本教久已衰落 , 再振维艰 , 佛教在蕃土传播多年 , 不仅在贵族中 , 即使在平民中
・16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吐蕃 、回鹘 、葛逻禄的多边关系考述 —
——关于唐安史乱后的西域角逐

也有广泛的信徒 , 早已树大根深 , 难以动摇 。因此 , 达磨推行的这一改革 , 非但没有复兴吐蕃


的国势 , 反而更加激化了国内潜存的一切矛盾 。至会昌元年 ( 841) 蕃土又发生了天灾 , “石哈
积山 , 传为西藏权统之山倒塌 , 龙河倒流三日”① , 佛教徒遂乘机四出蛊惑 , 蕃土大乱 , 达磨
赞普在出巡途中被耶巴地方一位密咒修士伯季多杰 ( 吉祥金刚) 刺杀 , 从而结束了这场政治改
革与宗教改革 。其后乞离胡 ( 永丹 ) 、光护 ( 南末峨松 ) 二赞普并立 , 将相 、豪宗各拥一派 ,
相互混战 , 自此吐蕃国势大衰 , 不久全面退缩到帕米尔高原以东及青海湖周围了 。
举世闻名的回鹘西迁正是发生于达磨赞普在位之世 ( 开成元年至会昌元年 , 836 ~ 841 ) ,
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 对此 , 学术界每加忽略 , 有必要深入研究 。
漠北回鹘汗国的灭亡乃以黠戛斯为首 , 包括契丹 、奚 、  、鞑靼在内的五部联盟东西夹击
的结果 , 史载 :
( 开成五年 , 840) 有将军句录莫贺恨掘罗勿 , 走引黠戛斯 , 领十万骑 , 破回鹘
城 , 杀 马及 , 斩掘罗勿 , 烧荡殆尽 , 回鹘散奔诸蕃 。回鹘相马及职者 , 拥外甥庞特勤及
男鹿并遏粉等兄弟五人 、一十五部西奔葛逻禄 ; 一支投吐蕃 ; 一支投安西 。
此为《旧唐书》卷 195 回纥传所记 , 《新唐书》卷 217 回鹘传更明确了有主部与残众的区别 ,
强调了庞特勤主部乃投葛逻禄 :
俄而渠长句录莫贺与黠戛斯合骑十万攻回鹘城 , 杀可汗 , 诛掘罗勿 , 焚其牙 , 诸
部溃 。其相马及职与庞特勤十五部奔葛逻禄 , 残众入安西 。
《资治通鉴》卷 246 会昌元年 ( 841) 李德裕奏疏中虽也提到回鹘分三支迁徙 , 但包括南迁回鹘
在内 , 则西迁回鹘实只两支 :
今闻其国败散无主 , 将相逃散 , 或奔吐蕃 ; 或奔葛逻禄 ; 唯此一支 , 远倚大国 。
以上三种汉文史料所记虽有若干小异 , 却皆明确记载西迁首领乃庞特勤 , 先奔之地乃葛逻禄与
吐蕃 , 会昌元年 ( 841) 李德裕为相时安西尚无回鹘踪影 。但奇怪的是 , 几乎所有流行的说法
皆谓西迁回鹘乃是三支 。例如冯家 《维吾尔族史料简编》中说 “公元 840 年左右 , 回鹘 ……
分三支向西迁徙”, “一支南下到河西走廊 , 一支西去新疆 ……另一支迁到喀什和中亚 。 ”《维吾
尔族简史》的作者们亦步亦趋 , 谓此三支之一建立了喀喇汗王朝 , 之二成为甘州回鹘 , 其三成
为西州回鹘 。刘志霄《维吾尔族历史》亦曰 : “西迁的维吾尔部众分为三支 , 一支迁往河西走
廊 , 一支迁往吐鲁番盆地 , 另一支迁往中亚草原地带 。 ”台湾学者李符桐《回鹘史》持论大同
小异 , “总观回鹘为黠戛斯所破 , 其西迁族帐计有三支 , 一投葛逻禄回鹘 ; 二投吐蕃回鹘 ; 三
投安西回鹘 。 ”另一台湾学者刘义棠《维吾尔研究》也无新见 : “其西奔者大小分为数支 , 一支
投吐蕃 ( 时据北庭) , 一支投安西 , 一支投葱岭西之葛逻禄 。
”近年出版的杨圣敏《回鹘史》对
此虽表态不明 , 但书中也有 “三支回纥人走上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等字句 。可见也是赞同回
鹘分三支西迁的 。这些今人的说法显然同史料所记存在背谬 。进而深究 , 三支西迁说同庞特勤
为其共主的记载更是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矛盾 。其实联系开成五年 ( 840 ) 回鹘西迁之时 , 整个
西域都在吐蕃统治之下 , 其中葛逻禄乃吐蕃的北面属邦 , 安西则在吐蕃直接占领之下 , 可见所
谓投葛逻禄 、投吐蕃 、投安西 , 归根结蒂都是前往投附吐蕃 , 区别仅在于时段的不同 , 其中投
附葛逻禄时间最早 , 其次是投吐蕃 , 最后才是进占安西 。由此可见 , 正确认识回鹘西迁的历史
必须大胆突破三支说的传统框架 , 更确切地说 , 西迁回鹘中的三支实乃庞特勤所率同一支部落

① 《青史》页 34 。

・1 7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域研究》2001 年第 3 期

西迁过程中的三站居留地 。
应当指出的是 , 关于西迁回鹘的共主庞特勤之名 , 在汉文史料中又有各种不回的写法 , 如
《旧唐书》卷 195 作庞特勤或庞勒 , 《新唐书》卷 217 作庞特勒 , 《资治通鉴》作特勒  , 又作
历 、 劣 。
《新唐书・
焉耆传》还写作 “特庞勒”, 并不规范 。哈密屯指出 , 庞 、 乃是读音
完全不同的两个字 , “ ”, 莫江切 , 通常所说的庞特勤实乃 勒特勤之误 , 应为回鹘语 miglig
tegin 的译音 , 其相马及职则乃 sabqi 的译音 , 意为中人或信使 。我认为哈密屯的这一考证是正确
的 , 应予采纳 。
回鹘西迁的第一站是葛逻禄 , 《新唐书》对此尤作了特别强调 。问题在于所奔之葛逻禄部
究竟在哪里呢 ? 照我国学术界的传统理解 , 似乎当时葛逻禄已尽数远徙葱岭以西 , 因此 , 杜撰
出 “葱岭西回鹘”的伪概念 , 华涛博士根据大量阿拉伯史料详加考察 , 结论是那里始终不见回
鹘西迁产生的任何影响 , 根据前引史料 , 率部往奔葛逻禄的回鹘首领乃 勒特勤 , 这在葱岭西
更是找不出任何痕迹 。可见西迁回鹘并未远逾葱岭 , 则所奔之葛逻禄断非葱岭西之葛逻禄 , 而
是游牧于金山 —北庭间的葛逻禄 , 前已述及 , 同回鹘关系最为密切的葛逻禄部落即为本属东支
葛逻禄酋 Tay bilga t ut uk 所统部落 , 其人与骨力裴罗争夺汗位失败后 , 自金山东退至金山西 ,
汉文史料改译之为顿毗伽叶护 , 牙于金山 , 牧帐南至北庭 , 以助唐擒阿布思 , 拜金山郡王 , 后
又叛唐 , 封常清统兵讨之 , 未接战而复降 。岑参诗云 “单于犹在金山西”, 足证此支葛逻禄的
中心仍在金山一带 , 亦即也儿的失河一带 。德宗贞元六年 ( 790 ) 此部的叛唐附蕃构成了西域
形势大转折的里程碑 , 可见直至公元 8 世纪此部依然游牧于 “金山西 , 北庭西北”① , 北庭即
别失八里 , 回鹘西迁必定沿着唐朝所开辟的回鹘路西进 , 即由漠北越金山而西 , 经今木垒 、奇
台而至庭州 , 易言之 , 回鹘西迁必翻越阿尔泰山 , 到达金山北麓 。法国学者哈密屯也支持这一
观点 : “从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古城 , 一直往西 , 那就是阿尔泰山区 , 回鹘人似乎就是在那里
”② 我国哈萨克族学者巴哈提・依加汉也指出 : “学界越来越倾向于认为 ,
与葛逻禄人相汇合 。
”③ 这一判断同阿拉伯史料《突厥
庞特勤所率 ‘回鹘十五部’最初的迁居地是东部天山北麓 。
世系》所记三支西迁回鹘中的两支都以天山北麓东部重镇别失八里 ( 庭州) 为迁居地的说法相
合 。回鹘势力早就到达这一地区 , 曾同吐蕃进了多次激烈的北庭争夺战 , 后来以吐蕃的胜利告
终 , 但吐蕃似乎并不直接派兵驻守 , 而是推行一种类似于唐朝羁縻政策的管理制度 , 把这一地
区交给其属部葛逻禄托管 , 自身只保留象征性的政治主权 , 因而事实上以庭州为中心的东部天
山北麓地区乃置于葛逻禄的统治之下 。回鹘汗国的组成本来就存在着作为客部之一的葛逻禄部
落 , 尽管盘踞于天山北麓的葛逻禄人昔日曾为回鹘宿敌 , 毕竟语言相同 , 加之败亡奔命 , 自然
顾不了许多 。正好以自身客部的葛逻禄人为媒介 , 求容纳 , 终于在此长途迁徙中得到了第一个
居留地 。其时间大约在会昌元年 , 即 841 年 。
进至会昌二年 ( 842) 西域形势大变 , 达磨赞普被刺身亡 , 乞离胡 、光护二王并立 , 内战
爆发 , 吐蕃在西域 , 河西的统治地位已开始根本动摇 , 新兴的黠戛斯则乘乱进击 , 是岁 ( 842)
十月 , 黠戛斯遣将军达布合祖至天德军言 : “将徙就合罗川居回鹘故牙 , 兼已得安西 、北庭 、

① 《资治通鉴》卷 233 , 贞元五年 , 胡三省注 。


② 哈密屯 : 《五代回鹘史料》, 耿升译 , 第一章 , 导论 。
③ 巴哈提・ 依加汉 : 《840 年迁往金山 ———也儿的石河流域的回鹘人》, 《新疆大学学报》1991 年第 3 期 。
・18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吐蕃 、回鹘 、葛逻禄的多边关系考述 —
——关于唐安史乱后的西域角逐

鞑靼五部落 。 ”①《新唐书》卷 180 李德裕传则记 “ ( 会昌三年 , 543) 二月 , 黠戛斯遣使来 , 且


言攻取安西 、北庭 。 ”黠戛斯是否真的攻取了安西 、北庭 , 姑不深究 。但至少说明自开成二年
( 842) 十月至三年 ( 843) 二月间黠戛斯确已向安西 、北庭进军 。其时吐蕃已临末世 , 自顾不
暇 , 只能武装属部 、降部 , 组织抵抗 , 庞特勤遂乘势脱离葛逻禄 , 沿天山北麓中段 , 翻越天
山 , 进入安西下属四镇之一的焉耆 , 夺取了这一重镇 。那里原来安置有西突厥阿史那斛瑟罗残
部 , 大约予以里应外合 , 因之迅速成功 :
斛瑟罗余部附回鹘 , 及其破灭 , 有特庞勒居焉耆城 , 称叶护 , 余众保金莎岭 , 有
众二十万 。
此处所记的 “特庞勒”亦即 特勤的异写 , 而焉耆唐属安西四镇之一 , 因此 , 特勤攻占焉
耆 , 亦即攻占安西 , 历史上的安西回鹘肇始于此 。其人初据焉耆时由于乌介可汗尚存 , 犹称叶
护 , 《李卫公会昌一品集》卷 17 《回鹘事宜状》, 记乌介可汗 “欲得安西”, 可见至迟会昌三年
( 843) 勒特勤已在焉耆建立政权了 。至大中二年 ( 848 ) 正月漠北回鹘可汗部落溃散以后 ,
“ 勒特勤已自称可汗 , 有碛西诸城 。 ”② 其后 , 又通过张义潮使臣的牵线 , 唐朝始动议对 勒
特勤给予册命 。至大中十一年 ( 857 ) 正式派遣朝议郎 , 检校秘书监兼卫尉少卿 、御史中丞 、
上柱国 , 赐紫金鱼袋王端章 、副使臣 , 朝议郎 , 检校尚书工部郎中 , 兼国子礼学博士 , 赐绯鱼
袋 ( 李) 浔持节备礼 , 册拜 勒特勤为九姓回鹘温禄登里罗汩没密施合俱录怀建可汗 。③ 虽然
唐使王端章一行出册遇阻 , “不至而还 。 ”④ , 仍足以说明在 勒特勤确已在焉耆站住了脚跟 ,
为众归心 。可见回鹘西迁与吐蕃的衰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内在关系 。
至于会昌二年 ( 842) 吐蕃衰落 , 黠戛斯西征 , 回鹘南迁焉耆之后的葛逻禄 , 则似乎在既
无吐蕃为援 , 又无力抵抗的情况下 , 并没有随同回鹘进占焉耆 , 而是向更远的西方迁徙 , 开始
出现于伊丽水域乃至葱岭西 。因此 , 西方和阿拉伯史料中的葛逻禄国的领疆已是以七河流域为
中心 , 一直延伸到费尔干那盆地 。至迟公元 9 世纪拔汗那也已并入葛逻禄国版图 , 而与大食 、
样磨 、处月 、吐蕃接壤 , 这似乎已是中亚全面伊斯兰化以前这一地区出现的最后一个非伊斯兰
化的异姓突厥大国 。其早期国君依然沿袭历史传统 , 君主但称叶护 , 不称可汗 。前引阿拉伯史
料中的 cabguyal 也就是叶护 ( yabgu 或 yabγu) 的别译 , 但后期似也出现了可汗的称号 。例如
Masudi 于伊斯兰历 332 年 ( 943 , 后晋天福八年) 记云 : “葛逻禄居住在费尔干那 , sas 和附近
的土地上 , 葛逻禄占有了 “Mulk ” ( 即对草原的统治权 ) , 从他们可汗中间产生了众汗之汗
( Haqan al - Hawaqin) , 这位众汗之汗统一了所有的突厥部落 , 所有的突厥统治者都臣服于
他”⑤。至此 , 葛逻禄国已进一步发展为名符其实的葛逻禄汗国了 。但仍保持着传统的萨满教
信仰和圣山崇拜 , 在继续保持着传统的游牧习俗以外 , 还在周邻定居民族的影响下学会了农
业 、经商以及其它技艺 , 并且拥有繁荣的城镇 。根据古波斯文写本《世界境域志》所记 , 葛逻
禄国境中有十五个城镇 , 它们包括俱兰 ( Kulan ) 、美尔克 ( Mirki ) 、Nun 、 Kat 、 Gh 、Nksir 、
Tunun - Ar 、Kukyar 、Uzkat h 与 M ・Ljkat h 、 Kirmizkat h 、 Tun ・L 与 Talkh ・za 、巴尔珲 ( 巴尔
思汗) 、B・Njul 、Aq・Raq 、R 、Uj 。当然 , 这些城镇中的居民不尽是葛逻禄人 , 而是它的属民 ,

① 《资治通鉴》卷 247 , 会昌二年 。


② 《旧唐书》卷 195 回纥传 。
③ 《唐大诏令集》卷 123 。
④ 《资治通鉴》卷 249 , 大中十一年
⑤ 《世界境域志》, 王治来 、周锡娟汉译本 ,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内部刊行 。

・1 9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西域研究》2001 年第 3 期

但是 , 其中的美尔克已明确记载是 “葛逻禄居住的城镇 , 商人们也到这里来 。 ”又记在俱兰和


美尔克之间有三个葛逻禄部落 , 名叫 Bistan 、Khayin 、Birsh , 可见葛逻禄人已开始向定居生活
过渡 。苏联科学院编著的《苏联哈萨克史》中列有 “葛逻禄汗国”专节 , 指出 , 葛逻禄汗国存
在于七河流域近二百年 ( 766~940) 。在此期间 , 七河流域和南哈萨克斯坦发展起了封建生产
关系 。前 苏 联 学 者 沙 尼 亚 佐 夫 还 指 出 , 葛 逻 禄 的 西 迁 中 亚 , 带 来 了 对 叶 喀 西 斯 方 言

екаюшимюииди
алект
аика, 乃拉丁字母 J 的读音 , 指突厥语成分的 J 方言) 。它对于现代乌
兹别克语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① , 并进一步论证了葛逻禄乃现代乌兹别克族的重要族源之
一 。后来葛逻禄中的一支还同样磨一起东进喀什噶尔 , 乃是创建哈剌汗朝的几大操突厥语部族
之一 。

( 作者单位 : 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 : 刘国防

① К・Ш・
沙尼亚佐夫 : 《葛逻禄在乌兹别克族源中的作用》, 拙译文 , 载《中亚民族历史译丛》第 1 辑 , 新疆
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内部刊行 。
・20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