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風華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

北投風華

2
地理觀點

地獄來的礦工──聚焦火山國印尼
伊真火山口湖,碧綠湖水絕美神秘
在印尼的東爪哇有一座伊真火山,景色優美猶如人間仙境,卻有一群人每
天爬進火山口裡,挖著硫磺礦賺取生活費,當地人稱他們是地獄來的礦工。
羅利,28 歲,是伊真火山的礦工,肩上挑著 75 公斤的黃色固體,就是火
山硫磺,半夜一點上工採礦令人費解,但羅利解釋,光是走路爬山的時間,就
要耗掉八個小時,因此需要摸黑上山。
火山口旁有兩百米深的碧綠湖水,是千萬年來火山噴發的硫磺和雨水混和
而成的極強硫酸火口湖,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酸湖,湖水溫度高達 340 度,周
圍大量的煙霧是刺鼻的二氧化硫,偶有飛鳥經過,都被薰到墜落湖中屍骨無
存。寸草不生、鳥獸不近,這個瀰漫著死亡氣味的地方,唯一冒險出沒的竟然
就是人類。

硫磺毒氣蔓延,火山口猶如人間地獄
站在距離硫磺的礦區大約只有 100 公尺左右的地方,硫磺味已經非常的刺
鼻,有毒的氣體開始在擴散。硫磺蒸氣溫度高達 666 度和燃燒後產生的二氧化
硫會侵害人體中樞神經、以及肝腎功能,是一種劇毒。而羅利和他的夥伴竟然
就在噴發口上挖著硫磺唯一的防護只靠著一條毛巾來阻擋這要人命的氣體,一
邊是有毒的硫磺氣體,而一邊是極酸的火口湖,讓人不敢相信是,礦工們竟然
就在這麼險惡的環境之下工作!
而這危險的工作,每一公斤的硫磺只值 600 塊印尼盾,相當於台幣 1.3 塊
錢。冒險工作八小時,一場拿命來換的死亡交易,竟然如此廉價,即使父母知
道採礦工作很辛苦,但還是支持羅利做這個工作,理由就是礦工收入較好。

剝削下的印尼
印尼天然資源雖然豐沛,但是平均工資一個月卻只有 113 塊美元,大約是台
幣三千三,是泰國的一半,更是中國大陸的 1/3,名列亞洲最低工資,即使政
府知悉這種惡劣的的工作環境卻視而不見。火山礦工每天為了不到五塊美元的
工資搏命,我將這報導取為「地獄來的礦工」,不光是因為他們的身影從冒煙的
火山口出沒時,表情痛苦猶如鬼魅,而是因為,他們不是活在人間,而是活在
地獄。(節錄至:《聚焦全世界》地獄來的礦工──聚焦火山國印尼)

3
北投溫泉歲月──北投溫泉博物館、北投文物館

北投溫泉
北投原為平埔族中凱達格蘭族語音「Pataauw」,意指女巫。清初漢人前來
開墾,並將此地稱為八投、八頭,是「北投」之名由此而來。北投位於大屯山
系火山群地帶,擁有豐富的溫泉資源,早期開發以採硫為主,1894 年德籍硫磺
商人奧里(Ouely)首先發現溫泉,興建溫泉俱樂部(無對外營業),1896 年,日
本商人平田源吾於北投溪畔開闢臺灣第一家溫泉旅社──「天狗庵」,為北投溫
泉浴場林立之濫觴。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前身北投溫泉浴場原建於 1913 年,佔地約 700 坪,為兩層
樓仿英式磚造建築,是當時台灣最大的公共溫泉浴場。北投溫泉公共浴場設計
規劃者為日治時期台灣知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始建規模為兩層。入口處在二
樓,有涼亭、換鞋玄關,經樓梯下到一樓後,有男女更衣室及個別的沐浴大
池,重要的賓客在南側還設有獨立的浴室和休息間。浴場內最主要的是以服務
男賓為主的大池,顯示當年泡湯的男女比例較為懸殊,圓拱列柱圍起的浴池與
兩側牆上的鑲嵌彩色玻璃,提供了極為明亮華麗的沐浴氣氛。1945 年,國民政
府接收台灣之後,此浴場曾一度成為民眾服務社及游泳池,之後不再使用,任
其荒廢。

北投文物館
北投文物館的前身為「佳山旅館」,始建於 1921 年,當時是北投最高級的
溫泉旅館。日治時期為「日本軍官俱樂部」,據傳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為神風特
攻隊的度假所。國民政府到台後由外交部接管,先後為安置軍民的「佳山宿
舍」和供政府官員度假之用的「佳山招待所」。後拍賣民間,成為私人度假別
墅,也成為拍攝古裝片的場所,因拍「古月莊」而被稱謂的別號不逕而走。近
年致力保存台灣早期民俗文物與原住民藝術,並正式更名為「北投文物館」。

4
歷史觀點

北投的美麗與哀愁──神風特攻隊、美國大兵台灣行

神風特攻隊
1944 年二戰末期,戰爭陷入膠著。當時司令長官大西瀧治郎提出在軍機裝
填炸藥撞擊美軍航母,讓盟軍等癱瘓幾周。於是 10 月底從軍事學校中招募的一
批 23 名,由他親自訓練,成績優秀,並自願加入的飛行員學徒。
特攻是一種實施自殺性「肉彈」攻擊的作戰方法,即在機上裝上大量的烈
性炸藥,置於飛行員座艙之前,一旦發現目標,就連人帶機撞下去,其機頭觸
及堅硬之物立即發生劇烈爆炸。當時喊出「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當時此
種自殺式攻擊,帶給盟軍極大的恐慌。神風特攻隊隊員原只招募日本兵,後期
因人力吃緊,開始招募台灣兵。並在出任務前,安排隊員至當時佳山招待所
(今北投文物館)過夜,與隊員的心上人,或是在此偶然相逢的藝妓、歌女踱
過人生的最後一晚。在〈北投溫泉個別訪問錄〉中,耆老曾談到這段歷史:「每
當日本空軍要出征的前一週,將大批的特攻隊自願軍,自新竹空軍機場送至北
投狂歡作樂,沖泡溫泉以資慰勞。」

美國大兵台灣行(Five-Day Bonanza)
1967 年 12 月份的時代雜誌上刊登一張美國大兵到台灣度假照片引發一場
軒然大波。70 年代,越戰如火如荼進行,當時美國大兵每年能有五天的海外特
別假,因此,12 月份雜誌介紹美國大兵至東京、京都、曼谷、台北、香港、檀
香山、馬尼拉、檳城、吉隆玻、雪梨旅遊的行程。其中介紹台北的部份,雖提
及故宮與台灣美食,也提到北投溫泉遠近馳名,並刊登北投女侍應生陪浴的照
片。雖然此篇報導極具推廣台灣觀光之效果,但也讓當時的老蔣總統勃然大
怒,拍照地文士閣旅社還於事發後起強制停業一週。
其中報導:「從台北坐計程車,只要三十分鐘就可達北投,當地有七十五家
溫泉旅館,其中最出色的是文士閣。雖然不是每個美軍,都會丟下台北的樂趣
去找文士閣,但像來自辛辛納提的二十一歲陸戰隊班長亞倫.貝利 (Allen
Bailey),是不會後悔這個決定的。」

5
文化觀點

北投──那卡西的發源地
那卡西是日語「流し」的音譯,指的是一種流動式走唱的行業,而北投便
是台灣那卡西的發源地,當地許多溫泉旅館都有多個那卡西樂團,整個溫泉區
的那卡西樂團達上百團之多。音樂除了當時流行的創作歌謠外,也有從日語歌
曲重新填詞的作品。樂器也由最早的三味線,轉變為西洋的手風琴、吉他等樂
器,後期也使用電子琴。那卡西藝人必須熟記上百甚至上千首的歌謠,這些歌
謠包括英語、日語、國語、台語等,客人點歌之後,要在幾秒內找到該樂譜開
始演唱。1979 年之後,隨著溫泉業的沒落和客人喜好轉為卡拉 OK,那卡西這項
工作也由北投溫泉區出走到台灣各地發展。
早期樂師沒有所謂的行情,隨客人喜愛給小費,一直到六十年代後期,才
出現一節四十分鐘六百元鐘點費的制式行情,但絕大部份的收入,還是客人給
的小費,過去飯店不會向樂師抽成,甚至還會幫助樂師,形成魚幫水、水幫魚
的關係。台灣著名的那卡西歌手:黃乙玲、金門王、江蕙、江淑娜、李炳輝。
(節錄至:和風北投‧行腳踏查)

6
延伸閱讀

《做工的人》

作者:林立青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7/02/10

這社會要求他人有尊嚴活著的,
幾乎都是收入穩定的人。
但一個人只是想活著,謙卑和努力地活著,
這難道不值得尊敬?

內容簡介
僵硬變形的關節與水泥咬手的潰爛,從沒痊癒過,
隔著圍籬的冷漠歧視,和圍籬內的直接壓迫,
幾瓶維士比、一管注射針、一個小藥瓶……
他們只能無奈認命,
這世界卻不能棄之不顧。

底層之下的底層,剝削之中的剝削。
一個青年監工的批判與關懷,
那些心疼他說不出,所以他寫下來。

有時他是有點皮,但重情義、對身邊人不離不棄的工地八嘎囧。
有時他是入了行就註定活不過七十歲的電焊工,走時帶著盲眼和爛肺。
有時他是外籍移工,被體制漠視及壓榨,廉價又耐操,他的名字就是身上背心
的數字。
有時她是師傅身旁備受尊敬的工地大嫂;或者默默吞下輕視跟排擠的外配。
有時,他們是高舉著建案廣告牌一整天只能賺四百元的看板人。

工地現場有如被遺棄的世界邊緣,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在此掙扎求生,心
知肚明再怎樣拚搏也翻身無望。權力者毫無憐憫地欺壓,大眾帶著優越的想像
遠望──反正「偏見」的標籤已輕鬆貼上了,又何必費心?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