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类癌诊治现状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 682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年 8 月 第 32 卷 第 8 期

文献综述
文章编号:1005-2208(2012)08-0682-03

直肠类癌诊治现状
汪建平,
蔡永华
中图分类号:
R6 文献标志码:A

【关键词】 直肠类癌
Keywords rectal carcinoids

类癌起源于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作用(amine pre- 色或苍白色外观,活检钳触之具有黏膜下肿瘤特征。活检


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APUD)细胞,其组织结构 的阳性率与取材技术相关,因表面有正常黏膜覆盖,应深
似癌, 但发展缓慢,生物学行为与癌不同,故称类癌。类癌 挖或多次活检以取到黏膜下组织才能确诊。当肿块增大,
在体内分布广泛,大宗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超过 50% 黏膜表面形成溃疡时,肠镜表现不易与结、直肠癌鉴别。
的类癌发生在消化道内,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肠,直肠类癌 黏膜表面凹陷或溃疡形成,提示肿瘤转移风险高。直肠类
占第 2 位 。男性发病率比女性稍高,平均发病年龄为 56
[1-2]
癌常同时或异时伴有其他部位的原发恶性肿瘤,需对胃肠
岁,总的 5 年存活率为 88.3%[2]。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 道和其他部位进行必要的检查[7]。
肠镜筛查的普遍开展,直肠类癌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本 2.3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EUS 是
文拟对直肠类癌的诊治现状做一综述,共同探讨对此肿瘤 确定直肠类癌浸润深度最有效的方法[8]。它能对消化道管
的认识。 壁准确分层,显示病灶与直肠壁各层次的关系,从而判断
类癌的起源、大小、内部回声、边界、有无肌层和周围血管
1 临床表现 浸润,对指导行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或手术治疗方案有
直肠类癌占所有直肠肿瘤的 1%~2%。大约 50%的 重要意义。文献[9]总结直肠类癌的超声内镜声像图特征
病人没有症状,在常规检查中被发现[3]。微小的直肠类癌 是:
(1)病灶呈低回声结节;
(2)病灶内部回声均匀;
(3)病
多无症状,且由于肿瘤生长缓慢, 病人可长期带瘤生存。 灶边界清晰;
(4)早期病变位于黏膜深层或黏膜下层。
有报道在痔吻合器切除术后的标本中发现早期的直肠类 2.4 B 超、CT 和 MR 可以提示肿瘤的大小、形状、数量、边
癌[4]。瘤体增大后可出现便秘、排便不尽感、便血、肛门疼 缘、浸润深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有无肝脏转移等信息,对
痛、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及梗阻等症状, 与直肠常见疾病如 手术治疗和预后有指导作用,应作为术前的常规检查项
内痔、肛窦炎、直肠息肉、直肠癌表现相似,难以鉴别。由 目。Chiti 等[10]研究结果显示,B 超对类癌肝转移诊断的敏
于直肠的胚胎起源于后肠,后肠类癌具有非嗜银性,即使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分 别 为 82% 和 92% ,CT 则 分 别 为 73% 和
晚期、伴肝转移或全身转移也极少出现面色潮红、水肿、喘 93%。以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生长抑素受体闪烁扫描术
息、腹泻、右心瓣膜病等类癌综合征表现[5]。 (somotostatin receptor scintgraphy),与传统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比能检测出更多的肿瘤病灶,且敏感性达到 87%。
2 诊断 2.5 病理检查 组织学上较难判断类癌的良、恶性,其镜
2.1 直肠指检 直肠类癌大多数直径<1cm,90%以上位于 下特征为分泌良好的内分泌肿瘤,肿瘤细胞较小,形态较
距肛缘 4~8cm 的直肠前壁和侧壁 ,直肠指检是最方便、 [6]
一致,呈腺管样,菊团样,条索状或实心团块状排列,胞浆
最直接的检查方法,如发现直肠壁光滑、类圆形的黏膜下 较空或嗜伊红性,胞核相对均一。根据形态可分为腺样型
硬结,需考虑本病的可能。如肿瘤浸润肌层后固定不动, (此型最多见)、条索型、实心团块型和混合型。
则与腺癌难以鉴别。 2.6 免疫组化 近年来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已
2.2 肠镜检查 肠镜下的典型表现为黏膜下单个结节状 成为类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可靠手段。广谱神经内分泌
广基隆起,质硬,推之可移动,黏膜表面光滑,界限清楚,黄 标 记 物 嗜 铬 颗 粒 蛋 白 A(CgA)、神 经 特 异 性 烯 醇 化 酶
(NSE)、囊泡突出素(Syn)阳性可证明类癌的神经内分泌分
化 来 源[11]。 利 用 免 疫 组 化 染 色 方 法 联 合 检 测 CDX-2、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
PDX-1、NESP-55 和 TTF-1,有助于判断转移性神经内分泌
结直肠外科,广东广州 510655
肿瘤的原发病灶,将胃肠道类癌和胰内分泌肿瘤及肺类癌
通讯作者:汪建平,E-mail:wangjpgz@yahoo.com.cn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年 8 月 第 32 卷 第 8 期 · 683 ·

相区别[12]。研究发现,检测直肠类癌术后标本 Ki-67 的阳 切除,手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的适应证包括病


性率具有高度的敏感性(88.9%)和特异性(82.4%),可作为 变为孤立灶、病变局限于某一叶或双叶多发病灶估计手术
预测直肠类癌转移潜能的可靠指标 。 [13]
可完整切除、全身情况允许、剩余的肝功能可以代偿,可行
局部切除或肝叶切除术。然而,大约 90%的肝转移灶是双
3 治疗 叶多发性病变不能手术切除的。施行肝移植或姑息性的
直肠类癌的生物学行为与直肠癌有明显不同,因此其 减瘤手术对延长生存期也有价值。如肝脏转移灶广泛、全
治疗措施和预后也有别于直肠癌。直肠类癌治疗以手术 身情况较差可行肝动脉介入化疗(hepatic arterial chemoem-
切除为主, 手术方法的选择要依据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 bolization,HACE)、肝 动 脉 栓 塞(hepatic arterial emboliza-
度、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而定,其中肿 tion,HAE)、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等,同
瘤大小及肌层浸润是判断类癌良、恶性的最重要指标,也 样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23]。
是选择治疗方式的主要依据[14]。研究表明,肿瘤良、恶性
与 大 小 显 著 相 关 ,肿 瘤 直 径 ≥2.0cm 者 60% ~80% 有 转 4 预后
移,≥1.0 且<2.0 cm 者 10%~15%有转移,<1.0 cm 者转移不 本病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进展的程度。
足 2%。因此,一般将肿瘤直径是否≥2 cm 作为判断直肠类 由于直肠类癌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进展缓慢、病人就诊
癌良、恶性的关键指标[15]。 时肿块直径多<1 cm,故总体而言,该病预后良好。影响直
肿瘤直径 1cm 以下的直肠类癌,浸润深度未超过黏膜 肠类癌预后的因素主要包括肿瘤大小、肌层浸润以及是否
下层、肿瘤表面无溃疡或凹陷者,可以接受内镜治疗,并且 合并转移。肿瘤侵犯黏膜形成溃疡是预后不良的指
是安全有效的 。文献[16-18]表明,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
[8]
标[24]。类癌的大小是决定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Koura 等
(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具有安全、微创的 的研究表明,肿瘤直径<1 cm 者的 5 年无转移存活率为
特点,能达到与经肛门局部切除(transanal local resection, 100%,直径 1~2 cm 为 73%,直径>2 cm 为 25%。另外,是否
TAR)同样的治愈效果;并且,对肠镜下切除后切缘阳性的 合并转移也是直肠类癌的重要预后因素,文献[1]报道无
病例,TEM 可作为有效的追加手术方案,对残留病灶进行 转移者术后 5 年存活率为 92%~100%,区域淋巴结转移者
完整切除,避免施行根治性手术。 为 44%,已有远处转移则为 7%。Landry 等[25]通过分析 4701
直径 1~2 cm 的直肠类癌,经肛门局部切除即能达到 例直肠类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提出了直肠类癌的 TNM
治愈的目的。未浸润肌层者, 可选择局部切除术;浸润浅 分期系统,用于指导病人的预后(见表 1、2)。T 和 N 分期的
肌层而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者可经肛门或骶尾部行扩大 增加以及淋巴血管的侵犯与低存活率相关[26]。为了在术
的局部切除术。需要切除肿瘤及其周围 1cm 的正常组织, 前评价直肠类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学者通过研究,根据肿
手术切除的标本均应送术中冰冻病理活检,以确保切缘阴 瘤的大小、侵犯深度、淋巴血管的侵犯以及有丝分裂率 4 个
性。 指标,提出了直肠类癌风险分级评分,总分 0 分为低风险,
直径>2 cm 的直肠类癌,多已侵犯肌层, 淋巴结转移率 1~2 分为中风险,≥3 分为高风险[27]
(见表 3)。
明显增加,应进行根治性手术。对于反复多次局部切除后 表 1 直肠类癌 TNM 分期
复发、局部切除后发现肌层浸润、多发性直肠类癌或伴肠 分期 侵犯深度 肿瘤大小
道其他恶性肿瘤病人均应按直肠癌治疗原则进行根治性 T1 未及固有肌层、固有肌层内 ≤1cm
手术, 主要包括低位前切除(LAR)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未及固有肌层 >1 且 ≤2 cm
(APR)。扩大手术范围不能改善预后和提高存活率,但对 T2 超过固有肌层 ≤1cm
于预防肿瘤局部并发症(出血、梗阻)是有益的 。 [19]
固有肌层内 >1 且 ≤2 cm
直肠类癌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14]。持续使用干扰素 未及固有肌层、固有肌层内 >2cm
(interferon)或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reotide)能够缓解 T3 超过固有肌层 >1cm
类癌的全身症状,但不能缩小肿瘤的体积。奥曲肽能与生 淋巴结
N0 无淋巴结转移
长抑素受体-2(somatostatin receptor subtype 2)高亲和力结
N1 区域淋巴结转移
合,而生长抑素受体-2 在消化道类癌肿瘤中高表达[20]。将
远处转移
奥曲肽与细胞毒性药物相偶联,可用于治疗高表达生长抑
M0 无远处转移
素受体的肿瘤[21]。此外,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生长抑素受体
M1 远处转移
低表达的肿瘤转化成高表达,可以提高肿瘤放射免疫治疗
的效果[22]。 尽管直肠类癌是一种潜在恶性肿瘤,但仍有复发的可
对于直肠类癌肝转移的治疗,肝脏是类癌最常见的转 能,术后应定期随访。随着防癌普查的开展以及结肠镜的
移器官,但目前国际上关于类癌肝转移还没有标准的治疗 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直肠类癌将会被发现,提高对本病
方案。发生肝转移的病例预后不良 。若肝转移灶能完整 [2]
的认识、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684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2 年 8 月 第 32 卷 第 8 期

表 2 直肠类癌分期系统 [12] Srivastava A, Hornick JL.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T N M CDX-2, PDX-1, NESP-55, and TTF-1 can help distinguish
Ⅰ期 T1 N0 M0 gastrointestinal carcinoid tumors from pancreatic endocrine and
Ⅱ期 T1 N1 M0 pulmonary carcinoid tumors[J]. Am J Surg Pathol, 2009, 33(4):
T2 任何 N M0 626-632.
Ⅲ期 T3 N0 M0 [13] Hotta K, Shimoda T, Nakanishi Y, et al. Usefulness of Ki-67
T3 N1 M0 for predicting the metastatic potential of rectal carcinoids[J].
Ⅳ期 任何 T 任何 N M1 Pathol Int, 2006, 56(10):591-596.
[14] Woodside KJ, Townsend CM Jr, Mark Evers B. Current man-
表 3 直肠类癌风险分级 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carcinoid tumors[J]. J Gastrointest
肿瘤大小 有丝分裂率 Surg, 2004, 8(6):742-756.
分值 (cm) 侵犯深度 淋巴血管侵犯 (HPF)
[15] Soga J. Early-stage carcinoid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
0 <1 黏膜/黏膜下 无 <2/50 analysis of 1914 reported cases[J]. Cancer, 2005, 103(8):
1 1.0~2.0 肌层或更深 有 ≥2/50 1587-1595.
2 > 2.0 [16] Moore JS, Cataldo PA, Osler T, et al. Transanal endoscopic mi-
注:低风险=0 分,中风险=1~2 分,
高风险≥3 分 crosurgery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raditional transanal excision
for resection of rectal masses[J]. Dis Colon Rectum, 2008, 51
参 考 文 献 (7):1026-1030; discussion1030-1031.
[17] Kinoshita T, Kanehira E, Omura K, et al. Transanal endoscopic
[1] Maggard MA, O'Connell JB, Ko CY. Updated population-based micro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rectal carcinoid tumor[J].
review of carcinoid tumors[J]. Ann Surg, 2004, 240(1):117-122. Surg Endosc, 2007, 21(6):970-974.
[2] Modlin IM, Lye KD, Kidd M. A 5-decade analysis of 13,715 car- [18] Ishikawa K, Arita T, Shimoda K, et al. Usefulness of transanal
cinoid tumors[J]. Cancer, 2003, 97(4):934-959. endoscopic surgery for carcinoid tumor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3] Jetmore AB, Ray JE, Gathright JB, et al. Rectal carcinoids: the rectum[J]. Surg Endosc, 2005, 19(8):1151-1154.
most frequent carcinoid tumor[J]. Dis Colon Rectum, 1992, 35 [19] Schindl M, Niederle B, Hafner M, et al. Stage-dependent thera-
(8):717-725. py of rectal carcinoid tumors[J]. World J Surg, 1998, 22(6):
[4] Di Cataldo A, Latino R, Cocuzza A, et al. Incidental rectal carci- 628-633; discussion 634.
noid discovered after stapled hemorrhoidopexy: importance of [20] Hashemi SH, Benjegard SA, Ahlman H, et al. 111In-labelled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J]. Ann Ital Chir, 2011, 82(2): octreotide binding by the somatostatin receptor subtype 2 in
155-157. neuroendocrine tumours[J]. Br J Surg, 2003, 90(5):549-554.
[5] Kulke MH. Neuroendocrine tumours: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21] Reubi JC. Peptide receptors as molecular targets for cancer di-
management of localized disease[J]. Cancer Treat Rev, 2003, 29 agnosis and therapy[J]. Endocr Rev, 2003, 24(4):389-427.
(5):363-370. [22] Buchsbaum DJ, Rogers BE, Khazaeli MB, et al. Targeting strat-
[6] 万德森. 低位直肠类癌的外科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egies for cancer radiotherapy[J]. Clin Cancer Res, 1999, 5(10
2005,25(3):143-144. suppl):3048-3055.
[7] Tichansky DS, Cagir B, Borrazzo E, et al. Risk of second cancers [23] Yamamoto H, Hemmi H, Gu JY, et al. Minute liver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ids[J]. Dis Colon Rectum, from a rectal carcinoid: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J]. World J
2002, 45(1):91-97. Gastrointest Surg, 2010, 2(3):89-94.
[8] Kobayashi K, Katsumata T, Yoshizawa S, et al. Indications of en- [24] Shim KN, Yang SK, Myung SJ, et al. Atypical endoscopic fea-
doscopic polypectomy for rectal carcinoid tumors and clinical tures of rectal carcinoids[J]. Endoscopy, 2004, 36(4):313-316.
usefulness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J]. Dis Colon Rectum, [25] Landry CS, Brock G, Scoggins CR, et al. A proposed staging
2005, 48(2):285-291. system for rectal carcinoid tumor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4701
[9] 王向东, 王志强, 黄启阳, 等. 直肠类癌的内镜超声图像特征 patients[J]. Surgery, 2008, 144(3):460-466.
[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 (2):98-100. [26] Yoon SN, Yu CS, Shin US, 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
[10] Chiti A, Fanti S, Savelli G, et al. Comparison of somatostatin re- istics of rectal carcinoids[J]. Int J Colorectal Dis, 2010, 25(9):
ceptor imaging,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ultrasound in the 1087-1092.
clinical management of neuroendocrine gastro-entero-pancre- [27] Fahy BN, Tang LH, Klimstra D, et al. Carcinoid of the rectum
atic tumours[J]. Eur J Nucl Med, 1998, (10):1396-1403. risk stratification (CaRRs): a strategy for preoperative outcome
[11] Hamada H, Shikuwa S, Wen CY, et al. Pedunculated rectal car- assessment[J]. Ann Surg Oncol, 2007, 14(5):1735-1743.
cinoid removed by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a case report
[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3, 9(12):2870-2872. (2012-03-10 收稿 2012-04-18 修回)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