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41

同济大学力学辅导系列丛书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徐新济 李恒增 编著

同 济 大 学 出版 社
内容提要

本书是 同济大学力 学辅导系列丛书之一 。内容符合多学 时结构力 学课 程的教学要求 。


全书共分 11章 ,内容 包括 平面体 系的几 何组 成分析 、静定 结构 的内力计算 、 静定 结构 的位 移
计算、力法 、位移 法和剪力 分配法 、力矩 分配法 、
影响线 、矩阵位移 法 、 结 构 的动力 计算 、
结构 的极 限
荷 载和结构 的稳定计 算 .
本书对结构力学 内容作 了提纲掣领 、由浅人深 的分析 , 选 择典 型例题来指 导解题思路 , 各章 附
有 习题及其答案 、阶段测试题及其答 案 。
本 书可供高 等工 科院校本科生和 函授 大学 、成人 院校 、自学考试学生 以及有关 技术人员参考 。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徐新济,
李恒增
编著 一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
2.1

ISBN 7-5608-2417-X

工.结… I
I ①徐… ② 李… l 结构力学一高等学校

一教学参考资料 IV 0
342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
P数据核字(
2001
)第0
217
42号

同济大学力学辅导系列丛书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徐新济 李恒增 编著
责任编辑 解 明芳 责任校对 郁 峰 封 面设计 精 英
版 行
出 发

同济大学出版社


上 海四平路 12
39号 邮编 2
0009
2 电话 021
-659
8562
2)
经印 开印字 印版书 定
销 刷 本 张 数 数 次 号 价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
同济大学印刷厂印刷
787mmX960mm 1/16
27 75
555000
1一 5200


002年 1
0月第一版 2
002年 1
0月第一次印刷

SBN 7-
5608-
241
7-X/O・21

29.00元

本 书若 有印装质量问题 ,
请 向本社发行 部调 换
月U 吕

本书是学习结构力学的辅助参考用书。编写本书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掌握结构
力学的基本内容和计算方法。
本书对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作了较为透彻的阐述,并注意到初学者
在学习中常会产生的问题来选择典型例题,对解题方法和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问题加以指导。书中附有习题和阶段测试题 ,
并给出答案,
供学习者练习。
本书由徐新济和李恒增编著。徐新济编写第一章至第五章、第八、
十、十一章,

恒增编写第六、
七、九章。
限于编者水平 ,
书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 ,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1年 8月
目 录 1

目 录

第一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一、
基本内容与学习指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二、
例题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三、
习题,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四、习题答案 二,
’・・
・・・
・,一,
’……,
’・・
・・・
・・・
・・・
・・・
・・・
・・・
・・・
・・・
・・・
・・・
・・・
・・・
・・・
・・・
・…… (13)
第二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14)
第一节 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一、
基本内容与学习指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二、
例题分析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20)
三、
习题・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32)
四、习题答案・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第二节 三铰拱 ・
・・・
・・・
・・……,
’・,
・・・
・・・
・・・
・・・
・・・
・・・
・・……,
’ 二”.
...
...
...
...
...
...
...(38)
一、
基本内容与学习指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二、
例题分析 ・
・・・
・・・
・・・
・・1
・・……,
.・
1 ・
・・,
・・・
・・・
・・・
・・・
・・・
・・,
・・・
・・・
・・・
・・・
・・・
・・・
・・・
・・・
…… (40)
三 、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
四、习题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第三节 静定平面析架与组合结构 ・
・・
・・・
・・
・・・
・・
・・
・・・
・・
・一,
’・・
・・
・……”,
’二,
’二(
48)
一、
基本内容与学习指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二、例题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三、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6)
四、习题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
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71)
一、
基本内容与学习指导・
・・・
・・・
・・・
・・・
・・・
・・・
・・・
・・・
・・4
・・・
・・・
・,・
,・・
・・,
・・,
・・・
・・・
・・・
・,一 (
71)
二、例题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7)
三、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5)
四、习题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88)
第四章 力 一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9)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一、
基本内容与学习指导・
・・
・・・
・・
,・
・・・
・・
・・・
・・
・,
・・・
・・
・一 ”二”””“‘
””“””‘
’‘
”’‘
’(89)
二、例题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7)
三、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

四、习题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3)

第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分配法・
・,・
・・・
・・・
・・・
・・・
・・・
・・・
・・・
・・・
・・・
・・・
・・・
・・・
・・・
・・・
・・・
・・・
・・…… (115)

第一节 位移法・

・・・
・・
,・
・・
・・
・・
・・
・.・・
・・
・・
・・
・・
・・
・・
・・
・・
e・
. ・・
・・
・・
・・
・・・
・・
・・・
・・
・・
・・
・・
…… (115)
一、
基本内容与学习指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5)
二、
例题分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9)
三、
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138)
四、
习题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0)
第二节 剪力分配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2)
一、
基本内容与学习指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2)
二、
例题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4)

三、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9)

四、习题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0)

第六章 力矩分配法,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151)
一、
基本内容与学习指导 ・
・・
・・・
・・
・・
・・・
・・
・・・
,・
・…’
一’“”‘
”””’
‘””””””“”” (151)
二、
例题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7)

三 、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9)
四、习题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1)

第七章 影响线・
・・・
・・・
・・・
・・・
・・・
・・……‘
・・・
・・・
・・・
・・・
・・・
・・・
……‘
・…”‘
・・…’
,’・
‘”‘
’“‘
”’‘(183)
一、
基本内容与学习指导 ・
・・
・・
・・・
・・
・・
・・・
・・
・・
・,・
・……”’
二”’
・“・
”””‘
’‘”‘
’“‘
”’(183)
二、
例题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

三 、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225)

四、习题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8)

第八章 矩阵位移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0)
一、
基本内容与学习指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230)
二、 例题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9)
三 、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4)
四、
习题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5)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7)
一、
基本内容与学习指导 ・
,・
・・
・・・
・・・・
・・・
・・
・・
・・・
……“一””・
””’
‘’
‘”‘
””””’(267)
目 录 3

二、
例题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9)
三、
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2)
四、习题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5)
第十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7)
一、基本 内容与学习指导 ・
・・・
・・・
・・・
・・・
・・・
・・・
・・・
,・・
・・・
・・・
・・・
・・・
・・・
・・・
・・・
・・・
・・・
・・・
・一 (357)
二 、例题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4)
三、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6)
四、习题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7)
第十一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378)
一、
基本内容与学习指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8)
二、
例题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387)
三、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5)
四、习题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7)
阶段测试题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8)
阶段测试题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4)
阶段测试题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0)
参考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429)
阶段测试题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9)
阶段测试题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1)
阶段侧试题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介・
・・・
・…… (
432)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5)
第一章 平 面体 系的几何 组成分析

第一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一、基本 内容与学习指导

(一)几何组成分析的假定
体系的机动性是指在任意荷载作用下,
体系本身发生刚体运动的可能性。因此,
体系的组成分析采用下述两条假定
不考虑材料的变形 ;
不以某种特定荷载分析判断。

二)名词解释
1 几何不变体系
不考虑材料的变形 ,
在任意荷载作用下,
几何形状和位置保持不变的体系称为几
何不变体系。
体系的几何不变性通过两个条件得到保证" (
1)体系中各刚片之间具有足够的
约束(联系),
(2)各约束(
联系)的布置合理。
2 几何可变体系
不考虑材料的变形, 在任意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机械运动,不能保持原有几何形状
和位置的体系称为几何可变体系。
几何可变体系包括几何常变体系和几何瞬变体系。几何常变体系缺少约束或约
束布置不恰当, 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和空间位置,可发生持续大量的刚体位移。几何
瞬变体系具有足够数量的约束, 但是约束布置不恰当,在发生微小位移后,即成为几
何不变体系,瞬变体系在很小荷载作用下, 也会产生很大的内力。
3.刚片 自由度 约束
(1)F
11片 在平面体系 中,
} 不考虑材料变形 的几何不变部分称为 刚片 。如一根
梁、
一根链杆、 一个铰结三角形等(图 1
-1)o

— c
b>

一 c
})
丫 贰茸夕

a> c
ep

图 1-1

(2
)自由度 自由度是指物体或体系运动时可以独立变化的几何参数的数目。
即确定物体或体系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数。平面上的一个点有两个自由度,
平面上
2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题指导

的一个刚片有三个 自由度 。

3)约束 用于限制体系运动的装置称为约束。减少一个自由度的装置称为一
个约束 。

)链杆和等效链杆
在几何组成分析中讨论的链杆为两端有铰 的刚性直杆或 曲杆 。一根链杆相当于
一个约束。只以两个铰与外界相联的刚片称为等效链杆(图 1
-2)。等效链杆的作用
与链杆相同。




图 1一

2)单铰和复铰
联结两个刚片的铰称为单铰(图1-
3(a
)),
一个单铰相当于两个约束。联结两个
以上刚片的铰称为复铰,
联结 n个刚片的复铰相当于n-1个单铰(图1-
3(b)
)a







9*

o (

图 1一3

图 1-3(
a).
在两个 刚片中加人一个单铰后 ,自由度减至 40
图 1-3(
b)在三个刚片中加入一个复铰后 ,自由度减至 50


践八门门

虚铰 3)虚铰
瞬铰
虚铰也称为瞬铰 ,
它是联结两个刚片的两链杆延长线 的交
/ } 点,
与单铰具有相同的约束作用(
图 1-
4)0


4)单刚结点和复刚结点(图 1-5)
联结两个刚片的刚性结点称为单刚结点(图 1
-5(
a)),
它的
约束作用是使两个刚片之间不发生相对的移动和转动, 一个单
刚结点相当于三个约束 。
图 1一4
联结两个以上刚片的刚性结点称为复刚结点(
图1-
5(b)
)o
第一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3

联结 n个刚片的复刚结点相 当于 n-1个单刚结点 。
4 必要约束和多余约束 气(
a)
丫 (
b)
根据约束是否减少体系的实际自由度,
可将它区分为必
要约束和多余约束。 图1
-5
(1
)必要约束
影响体系实际自由度数目增减的约束称为必要约束。必要约束具有布置合理的
特点 ,
用 以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最少约束都是必要约束 。

2)多余约束
不改变体系实际自由度的约束称为多余约束。图 1
-6(
a)所示刚架为几何不变
体系,
三根支杆减少三个自由度。拆去其中任一支杆后,自由度数 目增加 1,
体系成
为几何可变 ,
因此 ,
支杆① ,
②,③均为必要约束 。
图1-
6(b)
所示刚架为几何不变



几)0

.)

体系,四根支杆减少三个 自由度 ,因
此其中只有三根支杆是必要约束。
拆去任何一根水平支杆后,
刚架仍为
几何不变,自由度数 目无 增减 ,因此
水平支杆①或④为多余约束。拆去
图 1一6
任何一根竖向支杆后 ,
刚架产生刚性
位移 ,
增加了一个 自由度。所以,
竖向支杆②或③为必要约束 。
5.计算自由度
用计算方法求得的体系 自由度,称为计算 自由度 W。计算自由度 W 不一定能
够反映体系的实际自由度。这是因为计算 自由度公式是通过假设每个约束都使体系
减少一个 自由度而导出的。所以,
只有当体系上无多余约束时, 计算自由度与实际自
由度才一致 。计算 自由度可按以下两种方法求得。

1)刚片法
刚片法是以刚片作为组成体系的基本构件来进行计算的,
用于平面刚片体系。
其计算公式为

W = 3m 一 3r一 2h一 s (1一1)

式中 m— 刚片数 ,
r— 单刚结点数 ;

— 单铰数,
s 杆数。

2)铰 结 点 法
4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铰结点法取铰结点作为体系的基本构件进行计算,
用于平面铰结链杆体系。其
计算公式为

W=2
1一b-s (1一2)

式中 j— 结点数;

— 杆件数,

— 支杆数。
计算自由度W、
体系的机动性、
实际自由度 W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见表 1-
la
表 1-
1 体系的计算 自由度和机动性

计算 自由度 约束情况 体 系性质 实 际 自 由度

具有足够 的必要约 束,无多余 约


几何不变(静定 结构) W =O

W=0
缺少足够 的必要约束 ,有多余 约
几何可变 W> 0

① 具有足够的必要约束
几何不变(超静定结构) W= O
② 具有多余约束
WG O

① 缺少足够的必要约束
几何可变 W> 0
② 具有多余约束

W>O 缺少足够的必要约束 几何可变 W> 0

(三)几何不 变体 系的组成规则
1 三刚片规则
三个刚片之间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铰(
实铰或虚铰)两两相联,
组成无多余
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两刚片规则
两个刚片之间用不交于一点也不相互平行的三根链杆相联或用一个铰和不通过
该铰的链杆相联 ,
组成无多余约束 的几何不变体系。
3 两元片规则
一个刚片与一个点用两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链杆相联,
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
不变体系。
两元片规则还可简述为 在一个刚片上增加一个二元片,
仍为几何不变体系。二
元片是指用两根不在一条直线上的链杆联结一个新结点的构造 。
在几何不变体系的三条组成规则中,
提出了三个限制条件 (
1)联结三个刚片的
第一章 平面体系 的几何组成分 析 5

三个铰不在一条直线上 ;(2)联结两个 刚片的三根链杆不交于一点也不相互平行 ,



3)组成两元 片的两链杆不在一条直线上 ,即两链杆间的夹角 a并1800
。如果体系的
儿何组成不能满足这些限制条件,
则为几何可变体系。
(四)
平面体系的分类及其特征
1.分类




馨羹
翼柔二蕊翼构
rlJ Yee







m}

41

2.特征

1)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按基本组成规则形成,

)三个刚片之间用两铰和一对平行链杆相联,两铰连线与平行链杆不平行,

)三个刚片之间用一个铰和两对互不平行的链杆相联,

)用静力平衡条件可求得全部反力和内力的确定值。

2)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除了必要约束之外,还有多余约束。用静力平衡条件不能求得全部反力和内力
的确定值 。
(3)几何常变体系
缺少约束或约束布置不合理
1)刚片之间的约束数少于按三个基本规则要求的数 目;
2)两个刚片之间用三根相互平行且等长的链杆相联 ,
3)两个刚片之间用全交于一个实铰的三根链杆相联 ;
4)三个刚片之间用两个铰和与该两铰连线平行且等长的一对链杆相联 ,
5)三个刚片之间用一个铰和两对平行 且等长的链杆相联,

)三个刚片之间用三对平行且等长的链杆相联;

)几何可变体系一般无静力学解答,在个别力作用下 ,
能保持平衡。

4)瞬变体系
约束布置不合理。

)两个刚片之间用三根相互平行但不等长的链杆相联;
2)两个刚片之间用交于一虚铰的三根链杆相联,
3)三个刚片之间用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三个铰两两相联 ,
4)三个刚片之间用两个铰和一对不等长的平行链杆相联, 且该两铰连线与这对
平行链杆相互平行 ,
结 构 力 学 学 习 方 法及 解 题 指 导

5)三个刚片之间用一个铰和两对平行但不等长的平行链杆相联,
6)三个刚片用三对平行且不等长的链杆相联;
7)反力和内力为无限大或为不定值。
(五)几何组成分析要点
1 掌握组成分析的一般作法
(1)直接按组成分析 的三条规则分析体系 ,
得出结论 。

2)先求出计算 自由度 W,
若 W>0,
则体系为几何可变。此时,
W>0是几何可
变体系的充要条件。若 W<0,应再按规则作分析。此时,W<。是几何不变体系的
必要条件。
2 恰当地选择基本刚片
几何组成分析的关键问题在于恰当地选择基本刚片。基本刚片的选取应与刚片
之间的联结方式相结合 ,
当一种分析途径不能得到结果时 ,
需重新选择刚片。
3 掌握组成分析的简化原则
对于杆件数目较多、或不能直接按几何组成基本规则分析的体系,
应遵循以下 几
条原则作组成分析 ・
(1
)尽量暴露出分析的重点
由于增加或拆除二元片对体系的机动性质没有影响,因此,对易于观察出的几何
不变部分可通过增加二元片扩大为组合刚片,或拆除二元片,
简化体系的组成。
(2)区分上部体系与基础之间的联结情况
当体系与基础之间以三根支杆相联 ,
且三根支杆不交于一点也不相互平行 ,
可先
拆去这些支杆 ,
只需分析上部体系的机动性即知整个体系的性质。
(3
)等效变换
对于不能直接利用规则进行分析的体系,
可先作等效变换,即把体系中某个内部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部分用另一个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部分替换,并按原状况
保持与其余部分的联系,
然后再作分析。 、
(六)庄意点
1 几何不变体系的简单组成规则可用于分析常见的体系。当体系不能用基本
组成规则分析时,
可采用其他分析方法如零载法等。
2 作几何组成分析时 ,
体系中的每一部分或每一约束都不可遗漏或重复使用。
3 对于同一个体系,
可以按不同的途径分析,
但结论是相同的。

二、
例题分析

例1
-1 试对例图 1-
1(a
)所示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解 1 拆去支座链杆 ,
分析上部体系(图(
(b))o
第一章 平 面体 系的几何 组成分析 7

(1,
2)


2,3)

例图 1
-1

2 取铰结三角形 ACE, 杆件 GF为刚片 工 且,班。三个刚片由不在一条


BDE,
直线上的三个铰两两相联,
符合三刚片规则。

.结论 体系几何不变,
无多余约束。
讨论
如果按图(
c)所示选取三角形 CFDE和AGBE作为基本刚片,
则将得出错误的
结论。CFDE和AGBE是铰结四边形, 为几何可变,不能选作刚片。
例1-2 试对例图 1
-2(
a)所示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1,2

例 图 1-2

解 1 拆去支座链杆 ,
分析上部体系。
2 在上部体系中拆去二元 片,
选取刚片 工,n,班如 图(
(b)所示 。三个 刚片之间
的联结符合三刚片规则 。
3 结论 体系几何不变, 无多余约束。
3 试对例图 1
例 1- -3(
a)所示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D c

例 图 1-

解 1 拆去支座链杆 ,
分析上部体系 。
8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 题指导

2 按两刚片规则分析 取杆件 AC和 BD 为基 本刚片 ,在基本刚片上增加二元


片后形成组合刚片 I和 I(图(
(b; ,I和 I之间由铰 D和不通过该铰的链杆 1和链
杆 2相联。

.结论・
体系几何不变,
有一个多余约束(
链杆 1或链杆 2
)0
例 1
-4 试对例图 1-
4(a
)所示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1,
3) (
2,3

例 图 1-4

解 1 求计算自由度分析
由式 (1-1)得 W=3m-3r-2h-a-
-3Xl3-2Xl9=1
W>。,
表明体系缺少必要约束,
为几何可变体系。
2.按组成规则分析
选取刚片 I,I
I,M如图(
b)所示 (
支座链杆数多于三根时 ,
基础必须选 为刚片)。
刚片 I和 班由虚铰(1,3)相联 ;刚片 I和 皿由虚铰(2,
3)相联 ;
刚片 工和 I之间仅 由链
杆 1相联,
缺少一个约束。刚片 I,I
I,班之间的联结不符合三刚片规则。

.结论・
体系几何可变。
讨论
本例说明 W>0是体系几何可变 的充要条件。
例1
-5 试对例图 1
-5(
a)所示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例 图 1-5

解 1.求计算 自由度
第一章 平 面体系的几何 组成分析 9

由式(
1-2)
得 W=21一b一、
=2X7一1
0一4二0
W=-0,
表明体系具备几何不变的必 要条件 。
2 对支座作等效变换, 用固定校支座代替原支杆的作用( 图(
b))a

.拆除二元片 “ ̄b,
先取刚片 I,由基础增加二元片 。
-d得刚片 I。刚片工和
n由交于虚铰 0的三杆 1,
2,3相联 ,
不符合两刚片规则 。

.结论 体系为瞬变。
讨论
本例体系的约束数目足够,具备了形成几何不变体系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约
淑布置不合理,不满足两刚片规则中的限制条件,
故整个体系为几何可变(瞬变)。
本例说明W二。不是几何不变体系的充分条件。
例 1-
6 试对例图 1-6(
a)所示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1 1 !E


0(1
,3)


2,3)
D荞‘一
一R- }
?F

A B占 c人 Y

I I

解 1.对图(


t・


1f





a)所示体系依次拆除二元片如图(


g万泛
不熟c
b)所示。


;/
:选取刚片工,
II
,Il
,三个刚片由虚铰(
1,
2),
(2
,3)
,(
1,
3)
两两相联。其中,

佼(
1,3)
为无穷远,
虚铰(
1,2
)和虚铰(
2,3)的连线与形成无穷远虚饺(
1,3
)的两平行
链杆间夹角 a#00
3 结论 体系几何不变,
无多余约束。
讨论
分析本例的常见错误是按图( c
)所示选取刚片,
显然,在刚片 工和 I之间缺少约
束,
而链杆 DB和BF以及B支杆未被使用。
例1-
7 试对例图1-7(
<<
)所示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解 1.求计算自由度
由式(1-2)得 W-
--2
j一b-s=2X6-8-4--0
W=0表明体系具备了儿何不变的必要条件。
2 找刚片和相应联系
取杆件 CF为刚片 1I
铰结三角形 ADE为刚片 I,
基础为刚片U
[ 。三个刚片由

0 结构力 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例图 1
-7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虚铰c 1,
2>,
c1,
3>,
c2,
3)两两相联,
满足三刚片规则。
3 结论 体系几何不变,
无多余约束。
例 1
-8 试对例 图 1-8(
a)所示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


、沂・ 例 图 1-8

解 1 求计算自由度
由式(1-1)得 W 二 3
m一 2r一 2h一 。二 3X13一 2X18一 6二 一 3
W=-3,
表明体系具有三个多余约束。
2 找刚片和相应联系
选取刚片 工,I,
班如图(b)所示。虚铰(1,
3),
(2,
3),
实铰(1,
2)两两联结三个
刚片,满足三刚片规则, 合成为新的刚片。在新刚片上依次增加二元片 BH-BF,
CG-CI,
DB-DF,
EG-EC,
得扩大刚片。
3 结论・体系几何不变, 具有三个多余约束( 杆件 FG和铰A),
例1-9 试判断例图 1-
9(a
),(
b)所示体系的几何组成。按增减约束的方法将原
体系改变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解 1 分析图 1-9(
a)体系与基础之间由两竖向支杆相连 ,
缺少形成几何不变体
系的最少约束数,
为几何可变体系。体系内部 C铰可发生竖向刚体位移,
刚片 EDG和
第一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n


例 图 1-9

FDH中各有一个多余约束。使图(
a)所示体系成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所采用的
增减约束的方法之一为 拆去链杆 ED和FD,
增加支杆 1和2,
如图(
a)’
所示。
2 分析图 1-
9(b)・
由计算自由度 W=3
二一3
r--2
h-s
=3X6-2X6-3=3,

知 体系缺少 3个约束, 为几何可变体系。由于体系与基础之间的外部约束符合两刚
片规则中的要求, 所以, 可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在体系内部增加链杆 1, 2,
3,形成无多
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如图( b
)'所示。

三 、习题

1-
1 图示体系中的复铰 A相当于_ 个单铰。

东 奴题 图 1一1 题 图 1-2

1-
2 图示体系中可拆除的二元片数目为( ),图
1-
2(b)
所示体系中可拆除的二元片数目为( )。
A 1, B 2, C 3, D 4。

-3 图示体系的计算 自由度为( )。
A 一 1; B 一 2, C 1, D 20 题 图 1一3

2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 导


-4 图示体系为( )。
A.几何不变,
无多余约束;B.几何不变,
有多余约束;C.常变;D.瞬变。

题图 1
一4 题 图 1一5
1 一

产匀

图示体系为( )。

A,几何不变,
无多余约束;B.几何不变,
有多余约束;C.常变;D.瞬变。
刁.儿

九卜U

试对图示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1上

勺1

试对图示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题 图 1一6 题图
1-
8 试对图示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1一
9 试对图示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题 图 1一8 题 图 1一9
1一
1。 试对图示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题 图 1一10
第一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1

四、习题答案

1一1 2。 1-
6 几何不变,
无多余约束。
1一2 A ,
B。 1-
7 几何不变,
无多余约束。
1一3 A 。 1-
8 几何不变,
两多余约束。
1一4 Bo 1一
9 瞬变。
1一5 Co 1一
10 几何不变,
无多余约束。

4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题 指导

第二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静定结构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的受力分析是结构位移计算和超静定结
构内力计算的基础。因此,
掌握静定结构的计算方法是结构力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1 静定结构的几何分类
静定结构按其构造特点, 可以划分为两刚片结构、
三刚片结构和主从结构(由基
本部分和附属部分组成)。
2 静定结构的分析方法
(1
)根据几何构造特点确定计算途径。
(2
)应用截面法,通过平衡条件计算约束反力和杆件内力。

第一节 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

一、基本 内容与学习指导

(一)叠加原理
叠加原理可以叙述为 结构中所有荷载产生的效果等于每一荷载单独作用时产
生 的效果之代数和。
在这条原理中,
荷载的含义是广义的,
它包括外力、
支座沉陷、
温度改变和制造误
差等。荷载产生的效果则包括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将叠加原理用 于静定结构的内力
计算时,
结构应满足几何线性条件,
即结构的变形与其本身的原始尺寸相比,
极为微
小,
计算时允许 以变形前的原始尺寸作为计算的依据。
(二)杆件 的内力分析
在平面杆件的任一截面上,
通常存在三种内力,即弯矩、剪力和轴力。在对杆件
作内力分析时,
一般的作法是先求出结构的支座反力,然后再求杆件中任一截面的内
力。
1 支座反力的计算

1)根据支座类型 ,
确定反力性质和个数 。

2)假定反力方向,用平衡方程求解。
图2-
1(a
)所示为承受外力 P的单跨梁,
取梁整体为隔离体,
根据支座 A,
B的类
型,
确定反力 、
假定方 向。由平衡方程 ,

第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计 算 巧

艺X=0, HA= O
练-风

EY=O, VB二 尸
IM臼二0, MA=一3Pa(0 )

MA为负号 ,
表示实际方向与假设相反 ,

顺时针向。
通常,在一般的杆件中,平衡方程lY
=0作为校核条件使用,由于在此已将这
方程用于求 VB,
所 以,
只能用力矩方程
图2
IMA二0校核。
由 芝MA=Pa一4Pa一(一3Pa)二0,
知计算正确 。
2 截面内力的计算
计算指定截面内力的基本方法是截面法。在计算内力之前, 应先熟悉内力的符
号规定 轴力以拉力为正, 剪力以绕隔离体顺时针向转动为正,对弯矩一般不作正、

规定,在水平杆件中, 也可规定使杆件下侧纤维受拉的弯矩为正。
在图2-
1(a
)所示的梁中, 当需要求截面 C的内力时,
沿该截面切开,取出右(

左)段为隔离体(图(b)),
求得 C截面内力为。
Nc=P, Qc=一P(
负剪力), Mc=2Pa

在求截面内力时, 选取隔离体应注意以下两点・
(1)宜选取外力较少的部分为隔离体,不能遗漏外力和约束力,
(2)隔离体上的已知力按实际方向示出, 未知力设为正号方向。计算结果为正
时,
表明实际内力与假设为相同方向, 计算结果为负时,表明实际内力与假设反向。
当杆件为曲杆或斜杆时, 横截面有一倾角。斜杆的倾角为常数(图 2
-2),
曲杆的
倾角逐点变化(
图2-
3),



一干 。


少 C从 Y
片B

KT
KM




}Q


图 2一2 图 2一3

6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三)剪力图与弯矩图的形状特征
在直杆件中,
荷载 q(
x),
剪力 Q、
弯矩 M三者之间,
存在着如下微分关系・

_


x一。(
二)

、 |

_


xQ
_ (2一1)

.| .1



M2
一。(
二)
式中,
x以向右为正,抓二)以向下为正,
M 设为以下侧纤维受拉为正。由式( 2-1)

以推知荷载与内力图形状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 2-
1),
掌握内力图的形状特征,
对于绘
制和校核内力图有很大帮助。

表 2-1 剪力图与弯矩图的形状特征
无 外力 集 中力矩
梁上情 况 均布力 4作用 区段 集 中力 尸作用处 铰处
区段 M 作用处
有突变
剪力 图 水 平线 斜 直线 为零处 如变号 无变化
(突变值 =P)
抛 物线 (凸 有尖角(尖
一般为 有突变
弯矩 图 出方向同 v 有极值 角指 向同 有极值 为零
斜 直线 (突变值为 涵
指向) P指向)

(四)叠加 法作弯矩 图
用叠加法作弯矩图是指在已知结构中某直杆段端部弯矩和杆上荷载 的情况下 ,
应用叠加原理按下述步骤作出该直杆的弯矩图
1 在杆轴上绘出两个杆端弯矩的纵标,
2 取两端弯矩纵标顶点的连线为基线,
在此基线上绘出相应该杆段的简支梁在
杆上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
3 取最后图线与杆轴之间所包含的图形,得实际弯矩图。
图2-
4(a
)所示的直杆是从结构中任一部分取出的隔离体,
直杆承受竖向集中力
P,
两端为杆端弯矩和杆端剪力。可以证 明图(a)直杆 的受力情 况与 图(b)简支梁的
受力状态完全相同 ,
所 以,
它们的弯矩分布也相同。图 2-4中的等号和双箭头清楚地
表明了按叠加法作弯矩图的依据。
用叠加法作弯矩图不仅能简化作图过程,而且能为第 三章用图乘法求位移提供
方便。应该注意的是 弯矩图的叠加是指各个截面对应的弯矩纵标的代数和,
而不是
弯矩图的简单拼合,纵标应垂直于杆轴,凸向与荷载指向一致。
第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计算 17

八 月 一1
A 口

图 2

(五)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分析
在对多跨静定梁作内力分析之前,
应当了解它的几何组成特点,
各梁之间的构造
关系 ,
传力次序等 ,
解决了这些 问题之后 ,
则不难进行 计算 。

图 2一5

图2-
5(a
)所示为多跨静定梁,
它的组成具有两个特点 (
1)构造特点— 一
由若干
根梁用铰相联 ,由若干支座与基础联结成静定结构 。(2)几何特点— 由基本部分
和附属部分组成 。基本部分是指与基础组成几何不变 的静定结构 ,可 以独立地承受
荷载而保持平衡,
附属部分则为协靠基本部分保持其几何不变性和承受荷载的梁
段。
图2-
5(b
)所示为多跨静定梁的层叠图,它清晰地表示出基本部分与附属部分之
间的支承关系。由此可知力的传递方式 (1
)荷载作用在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受
力,
对附属部分无影响 ,
(2)荷载柞用在附属部分— 一通过铰结处将荷载传至基本部

8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题指 导

分,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都受力。
按照多跨静定梁的传力方式可知,计算顺序应为先附属部分,
后基本部分(图

c))。每一部分的计算都和单跨梁完全相同。
(六)刚架的内力分析
1 刚架的计算基础
刚架是由直杆组成 的结构 ,
因此 ,
它的计算基础是单杆 的内力分析 。把刚架拆成
若干个杆件计算杆端内力后分别绘出内力图,
将杆件内力图合在一起即可得到刚架
的内力图。
2 刚架的内力及表示
刚架 中的杆件一般产生三种 内力 弯矩 ,
剪力和轴力 。内力符号后 面引用两个角
标 第一个角标表示内力所属截面, 第二个角标表示该截面所属杆件的另一端。
3 刚架的计算步骤

1)求支座反力和联结处的约束力
不同类型的刚架,其反力的计算特点 也不相同。当刚架与基础按两刚片规则组
成时,支座反力数为三个, 取刚架整体为隔离体,用三个平衡方程即可求得全部反力。
当刚架与基础按三刚片规则组成时 ,
支座反力数为四个 ,
仅按整体隔离体的三个平衡
条件不能求得全部反力,需同时考虑局部隔离体的平衡条件建立补充方程,
才能求得
全部反力。如果刚架为主从结构(含基本部分与附属部分),
则其计算原则与多跨静
定梁完全相同。
求联结处的约束力时, 应根据约束性质在隔离体上正确示出约束力。
图 2-
6(a
)所示刚架为三刚片结构,
其整体和局部隔离体如图(b),
(c)
所示。
_ 4



舀。 n
tp
声N
M,







丫}


、 {
一二

图 2一6

(2
)求各杆件的杆端内力
在内一结点处的杆端,有不同的杆端截面( 图 2-
7(a)),
在每一个指定杆件 a
]的
杆端截面上,作用着三个杆端未知力 城 ,
Q,,
N。( 图 2-
7(b)),
可按三个平衡方程求
得。未知内力 Q,
N 均设为正号方向 ,
M 可设为使任一边纤维受拉为正 。计算 结果
为负时,
则表明与原假设方向相反。
第二 章 静定 结构 的内力计算 1

二。
\、盯






}}



1u

}'
K、、扩。
f ̄一一一一一下 厂一一 ND
A-'
T 厂丁 }
厂一 ̄ Y
/)8 - t-
,一一一一一-- j

、 }
‘呱 嵘}
“}‘
MDR M
DR
‘! I

岛、 YD
AQD
B IQo

图 2一7

3)作内力图
1)弯矩图
当杆件上无外荷载作用时,将杆端弯矩纵标以直线相联即可作出弯矩图,
当杆件
止有荷载作用时,按叠加法将杆端弯矩纵标连线后再叠加简支梁弯矩图。弯矩图绘

J一受拉边 ,
不须注明正、负号。
当两杆结点上无外力矩作用时,
结点处两杆弯矩图的纵标在同侧 且数值相等。
铰支端和悬臂端无外力矩作用时,弯矩为零,
作用外力矩时,
该端的弯矩值等于
该外力矩。
2)剪力图
根据杆端剪力 ,
按剪力图形状特征可作出剪力图。剪力图绘于杆件l

J任一6,

\ ̄_

1:明正 、
负号 。
3)轴力图
根据杆端轴力作出杆件的轴力图。
4 内力图的校核

力m
7绘
、C4

-3

1j

注明
正・
负号

校核内力图的方法是取一个在计算内力 的过程 中未使用过的隔离体 ,
验算其是
否平衡。通常的作法是
(1)截取结点 ,
利用力矩平衡条件 艺M=0检查 M 图。

0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2)截取刚架的任何部分 ,
利用 艺X=。和 艺Y=0检查剪力图和轴力图。
5 对称性利用
静定结构的对称性是指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支座形式均对称于某一几何轴线(

称轴)。对称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
结构的内力呈对称分布,
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
结构的内力呈反对称分布 。通过分析计算,
可 以证明对称结构 的这一性质 ,
利用对称
性,能使 内力分析得到简化 。

二、例题分析

例 2-1试作例图 2-1(
a)所示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t2kN/

(a)

12kN/

11
,=0 一,二 二十
一 H,=0

Va=36kN V
c=3
6kN
=276kN -m

=56kN

M 图 (k

Q图 (kN

例 图 2-1

解 梁 AB为基本部分,
梁 CD虽然只以两支座链杆与基础相联,
但是,
在竖向
荷载作用下能独立地保持平衡 ,
所 以,
在竖 向荷载作用下 也为基本部分 ,
梁 BC为附
- AB
属部分。按三个单跨梁进行分析,
计算顺序为 BC
- CD
第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计算 2

由整体平衡条件求得 HA=O,
故 H。二Hc=O,
全梁均不产生轴力。
取梁AB,
BC,
CD为隔离体如图( (
b)所示。先计算附属部分 BC梁的反力,

得 V:和 Vc并反向传至基本部分AB和 CD,
求出 A,
D支座的反力 。
3 分别绘梁 BC,
AB,
CD的弯矩图。其中,
梁 BC,
梁 AB的弯矩图分别按简支
梁和悬臂梁的规律作出。梁 CD弯矩 图可按叠加法绘制。
求各段杆端剪力 , 按剪力图形状特征作各梁的剪力 图。
绘全梁 M 图和 Q 图如 图(c
)和图(
d)所示 。
讨论

,外力矩 5
0kN"m作用于 B佗
交左截面,
为基本部分上的外荷载。若外力矩作
用于 B铰右截面 ,
则受力情况完全不同。计算时应注意外荷载的实际作用位置。
2 B铰与C铰处无集中外力作用,剪力无变化,故 M 图在 B铰左和 B铰右处切
线的斜率应相同,
在 C铰左和 C铰羊;
应有公切线且光滑连续。
例2
-2 试作例图 2
-2(
a)所示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图。
1OkN/

黔叫一



86

N 二1193kN

93+10=2193kN

呱 =962kN/

HA=0


V,
=4
40

kN

M图(k
N m)
例 图 2一2

2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解 1.分析几何组成, 确定计算顺序为 DEF->


BCD->
AB.
2 作各梁段受力图如图( b)所示,
计算支座反力和铰结处的约束力。
3 求控制截面A,C,
E的弯矩值, 作各梁段弯矩图。
4 作全梁弯矩图如图( c)
所示。
讨论

1 EF杆承受沿杆轴分布的荷载q, ’=-
分布长度为 l 生=,
/-
2'
+4'
二2/

5m.
EF杆的荷载合力为q
l'=8
l'=1
6万=3
5,7
kN,
2 用叠加法作斜杆段弯矩图时,
所叠加的弯矩图为相应于斜杆的简支斜梁弯矩


 ̄。
“控
一制
刁 四纵
’ 标
w、’
,”根据
卜扩万均布
,’
.’荷

,分载的
 ̄分
11布
1方
1 刀式
‘”确定
,’
‘ ̄。
了 “AB梁
-一 段
卜的
2卜1 ”,控
-制
I -弯
J矩
.I-为 、
I,一
’一.


mx

盯 -_
_q

82


q 一
产乙 -〔〕U
8X4X2万
x= 8ql2一二
10X42




=2
0kN "
m,EF 段 的 控制 弯 矩 为 Mm
a cosa 8

= 17 90kN ・ma
3 在计算时 ,
将 D铰处作用的集 中力置于铰左或铰右,
结果相 同。
例2-3 试求例图 2-
3( a)
所示刚架的支座反力。
解 本例为支座不等高的三铰刚架, 是按三刚片规则组成的结构。取刚架整体
为隔离体,可建立三个平衡方程, 不能求出四个支座反力。利用中间铰 C处弯矩为
零的条件建立一个补充方程, 可求得全部反力。
1 建立平衡方程
取整体为隔离体( 图( a)),建立
IMa二0, H Xa-

-V X2
a一qX2
aa=0

得 HB-

-2V。一2
qa二0 (
1)
lX=0, H,一H。二0 (
2)

芝Y=0, 讯 +V,一2qa=0 (3)

取 CB为隔离体(图(b)),
建立

IMc=0, HB
X“一V
B。十q
aX号一0

H。
一V。
十q2
a一。 (4)

2 求解支座反力
联立求解式(
1),
式(4),

第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计算 2


到软伶 \


斗才r
aV


例 图 2一3

1 5
月 B- 万 qa, VB“万q
d a
一  ̄、、 ̄ ̄ ̄_



h式(2),
得 月 A- 月 B今 下犷叮a J


0{
式(3),
得 呱 =2qa一V:一万q

讨论
1 不等高三铰刚架在特殊荷载作用下,
可采用简化方法计算支座反力。例如,
外荷载情况如图(。)所示时,由于 CB部分无外荷载,
故可知 B支座上反力 的合力RB

一定通过B,
C两铰的连线。母介多任
竺里里道,
并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为HB和


'.
3,由艺MA=0,
求得 HB。当 H。为已知时,
则不难求得其他反力。
2 当任意荷载作用于等高三铰刚架时( 图(d)
),取整体和局部隔离体 ,
可建立独
二、的平衡方程求出竖向反力和水平反力。

4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 题指导

等高三铰刚架与不等高三铰刚架的区别在于,
前者由独立的平衡方程即可求出
全部反力 ,
而后者需求解联立方程得到全部反力 。
3 当对称荷载作用于对称刚架时,
例如,
图(d)
所示刚架横梁布满均布荷载抓图
_ J_,
二,.
,_ _,
,,,
、,,
。 __ __ 1 _ 、 __ __ __、 ,
、 _ _,,,
_,,一
略)
件‘/,
可直接利用对称性得
’,一“
入‘’J夕’
“’Jl
.”一 ‘
’JV
’A

飞=V
’B
u=音(
2 gX2a)=q
‘’一 a,
性 ’H
一产‘二HB
一 。=H待求,
一 ‘
’J一 反对称约束
子、’卜 ’
切14 ‘子2卜

力V =。。


例 2-
4 试作例 图 2-4(
a)所示刚架的弯矩图。

寸钊一‘
2okl


f^ , q D _1
‘kN,
1二 {

15kN m

例 图 2一4

解 本例为三刚片结构 ,
支座反力的求解方法如前述 。
求支座反力
整体平衡 叉M 二。, 3H。+g
V。一2
0X6一1
5=0
,土
厂‘、

、户

H。十 3
V。一 45= 0
夕】
zr、

、 2

艺Y=0, V,
,+V。一20=0
q口
、,Jr

叉X=0, H,,
=HB

r、

取 CB为隔离体 艺M七=O, 6
V:一2
0X3=0
VB一 1
0二 0 (4)
联立求解式(1)一式(4),

VA= V。二 1
0kN, H = 月。= 15kN


。作弯矩图
第二章 静定结构的 内力计算 2


B杆的弯矩图与相应简支梁的弯矩图相同,
控制弯矩ME
=PI
-204只 6二 30kN 任

・m。在折杆 ADC中,
先求 M一

A(或 MD
c),
然后再由结点 D的力矩平衡条件求M,

(或 MD
A)结点 D 的隔离体如图(b)
所示 。
由隔离体AD的平衡条件艺呱>
=0,
求得
M扬、二3
VA=3X10=3
0kN・m


1r以,
Mw =MD
A+15二30十15=45kN ・m

作 M 图如图(
c)所示。
讨论
在集中外力矩作用的两杆结点 D上,
MDA#MD
Ca
例 2-
5 试作例图 2-5(a)所示刚架的弯矩图。

M图(
xga2

例 图 2-5

解 本例为主从结构,
由基本部分BCFD和附属部分AECG组成。计算顺序为

72:CG- BCFDo

.求支座反力
对隔离体AECG(
图(b)
)建立平衡方程・
26 结构 力学学习方法及解 题指导

艺X二0, HC=O

IMA=O, 初七+qa・a一2qa・q=0

风 =qa2

将 Hc和M,反向作用于基本部分 BCFD(图(。))
ly=o, VB=qa
‘ 5 , “
IM。二0, n Dx ;,a一 q『 一 qax W = v
乙 乙


月 。今 下 qaJ


芝X=0, 月 B= c V-口

2.作弯矩图
取杆件和刚结点为隔离体,
由力矩平衡条件求得:
嘛 蝙

=0, M‘二2qa' M云=2


qa

3 2 3
= 屯 -qa MF
B二 l
viF
c= ,
万 qa-
d 乙

铰支端 A,
B,D 和悬臂端 G无外力矩作用 ,
弯矩为零 ,

M一
正=MB
F“MD
F二Mc
s‘0

根据杆端弯矩作弯矩图如图( d)
所示。
例2-
6 试求例图2-
6(a)
所示刚架的支座反力。
解 本例为三刚片结构, 按三种不同途径求解。
方法一 (
常规解法)

.整体平衡(
图(a
))
叉X=0, H。二0

:Mn=0, VeX4
a+VDX2
a-Pa=0
4V +2V。一P=0

EMH二0, VAX4a+VDX2
a一PX3
a=0
4V,
,+2V,一3P=0

2.取隔离体 EDF(图(
b))
第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计算 2

C F


i;




) 协卫




}-

a一

IF

1斗片 H
e_}
He
iF-
--1



#f
vcI
Vc V
clV
FI
HF} I口


例 图 2-6

EDF可视为三铰刚架(图(b)>,
利用对称性得其支座反力为
Vn
`,
-。二 V 。二 二
省二

3 取隔离体 AC和BC(
图(C
))
对 AC建立力矩平衡方程芝Mc二‘0,

VAX2“十 VEXa一 Pa=O


VAt
V:
一P一
。将V
:一警代

则有 2
V、十VD
一尸一。

对 BC建立力矩平衡方程 叉从〕
二二0,

V,k2a+ VFXa=0


。 __ V。,
.、

VE+VF
==O *V
F“才1
}八

8 结构力学 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Vn
Gvg寸 代厅‘
二 U

4‘解方程式,
求支座反力
联立求解方程①和④

① ④


VB+2
V”一”
一。
5‘,, .Vn
】LVB十 二= U
、 乙

尸 ,.、 _, _
求得 VB=一斗( y), Vn=P
’“ 4 、’‘” 口
尸一

将 V。二P代人方程② ,
得 V‘二

或联立求裤方程②和③

② ③
4V,十2
V,一3P二0

{ .Vn _
GYA十 州
份‘一 Y





v 二:
二二—

VD= 尸

将v
。二尸代人方程式①,
得V,
一 P(
十) 任

讨论
方法一中给出了求解支座反力的详细步骤, 由此可清楚地看到求解该类结构支
座反力的要点。在步骤 1中,建立方程式①或式②即可,在步骤 3中,
建立补充方程
式②或③即可。对隔离体 RDF利用对称性可快捷地找出未知反力 讥 与约束力 VE

讥)之间的关系式,
得以求解只包含两个未知力的联立方程式①,
式④或式②,

③。
方法二 (
简化解法)

.求C铰约束力
取隔离体 ACD和BCD如图(

d),
(e)
所示。对 R、 与R,延长线的交点 O,取
矩,
由艺Ma,=0,
建立

He+ 2
Vc+ P=O

对 RD
右与R8延长线的交点O:取矩,
由叉M0
2-0,
建立

Hc一2V,二 0
第二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29

联立求解方程式①和必几


.求支座反力

行 P(
、,、
2 、
VC= 一P(
牛妇 任

对隔离体ACD,
建立叉M云二0,

VA十VG=O

尸一

VA二 一Vc二

对隔离体 BCD,
建立 EMF=。,

V。一Vc二0 尸}

1山V

V1
3=Vc二 一

由整体平衡条件EY=o,

VA十Vg+VD二尸
VD=P一VA一VH=P

讨论
方法二的特点是利用折杆 ED和FD上无外荷载,
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时 RD
左和
k。
右分别通过E铰和D铰连线、 F铰和D铰连线,
方便地建立方程式①和式②,先求
C铰约束力再求支座反力。
方法三 (利用对称性)
本例结构只承受竖向荷载,
水平反力 H =0,
因此,
可作为对称结构分布,
将荷
载分解为对称与反对称两组如图(
f),
(g)
所示,
分别计算后再将计算结果相加,
得原
结构支座反力。
在对称荷载作用下,
内力呈对称分布,
所以C铰处的一对竖向约束力 Vc
(反对称
力)
为零。因此,
取隔离体AC(图略)
,由艺ME=O,
求得VA=0;
而VI
E=呼 =。,由
整体平衡条件艺Y=0,
求得 VD=P,
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内力呈反对称分布, 所以 C铰处的一对水平约束力( 正对
称力)H。为零;
两竖向反力为等值反向, 即哪 二一VB。由整体平衡条件 艺MD=O,
尸 ,.、
y得V
3 A一P,
V8今 一 芍网

l分 夕,艺Y=0,

求得 VD=00

将正 、
反对称情况的计算结果相加 ,
得支座反力为
尸一

_ .尸

VA=VA十VA片 u.十目户了 二 任

0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 题指导

尸 尸 ,.、
V。二VI
E十Ve= u- —


二二 一万

目气分 )

VD=Vp+Vg
,= 尸+ o二 P
讨论
在一般荷载作用于对称结构(
或如本例简化后的对称结构)
的,通常,
为使计算简
单,
可将荷载分解为对称与反对称两组 ,
分别计算后 ,
再将结果相加 。
例2-7 例图 2-
7所示圆弧形曲杆,受径向均布荷载作用。试求任意截面 C处
的弯矩、剪力和轴力方程.
解 本例为曲杆结构, 应按极坐标法求解,坐标原点取在 B点,
B作为变量,
a表
示任意截面 C 的位置 。

Rd6 由微段 d、上的外力合力 q
RdB引
起的曲杆上任意截面 C处的弯矩、 剪
力和轴力为


M=g
RdOXRs
in(
a一B
dQ=g
RdOXcos
(a一B)
dN二一gRdOXsi
n(a一B

例图 2-
7 将以上各式在 0-a%m内积分,
得C
截面弯矩、剪力和轴力方程为

M一{

0d
“一丁

0一
gR
2(一。)d
。一,2
(1
一c
os


Q一f
0一

dQfQ


Rco

(一。)

。一,si


N一丁
0一{

dN :*一‘一“
,d
“一qR‘一,
例2
-8 试改正例图 2-
8(a
)一(

i>所示弯矩图的错误,
作简要分析。
解 作例图2-
8中各刚架正确弯矩图如图(
a)‘
一(i)
所示。分析如下
图(

a) 当两杆结点 B上作用集中外力矩时, Me
n:V

'MB
Co
图(
b) B支座的反力通过轴线,只在 BD杆中产生轴力而不产生弯矩。
图(
。) 铰支座 B无外力矩作用,
故 Me=O,
图(
d) AC杆的弯矩图凸向应与荷载指向一致, 并绘于受拉边。
图(
e) ① C铰两侧截面无集中外力矩,
故Mc

E=从】
右=0;
②三铰刚架受竖向
力作用时,
产生水平反力,
故 AD杆和BE杆的弯矩不为零。
图(f
) E铰处无集中外力作用 ,
故弯矩图在该处不应有转折。
第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 计算 31




) CP



CDC D (
a) 一

冻 L
、者 、
0)


4 (
a)
资 “ ’
,“


产D D
厂C ・ C E 。


胃 (d)

冒 d

添 ‘

、All
u 、
,,



A飞B




2P 口门丁门

,铲粼


。卜 、 。 1 _ 厂— _ C

去知 。
H迩 T T

. 矛‘ }k


1 H 1

1J
ih
H。


价介冷

1尸”尸 R
A’灵
, e
DM E
_

卜沙
 ̄ 梦气称 "7
)T' 7
)n,
'刀

n)


,C o C旧Tf
TIF
= D




门扩
“可
A V


升睿

蕊,
I.
. AI ,y P


b')

c')

_
rrr
TTTr
m_ __ 曰 尸




,}h




BA
uEB

AC
ED
B (
d,

_2P

门1111门

e') (
f‘

。I _  ̄ CM
“ r-一一'1
4 川Tm r
--廿 ,- -
0-_  ̄一, 洲。山味行  ̄ G

】 P P !
-! ! D ? 0E

U7
1 L
4 ”娜 A
} 粼

8}) (
h') (
,‘

例 图 2-8

2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图(
g) 荷载为平衡力系。只在其作用的几何不变部分产生内力。
图(
h) 荷载作用于基本部分,故仅在基本部分 AC产生弯矩,
附属部分 BC弯
矩为零。
图(
(1
) ① 由于结构对称,荷载为反对称, 故可判断 C铰处的水平约束力( 对称
力)HC=O,竖向约束力(反对称力)VG
:t-
0,并由此进一步推知 D铰和E铰处水平约
束力 HD=HE=O,
杆件 FD和GE无弯矩( MFD=MG
E=0)。竖向约束力 VD=-VE
70,
X 竖向约束力VD和V:仅在竖杆FD, DA,
GE,EB中产生轴力而不产生弯矩。②
水平杆 FC,CG中剪力不为零,所以弯矩不应为常数, MF
G=MFD=0I
MW=MLE=00
③ 由本例刚架的承载特点知荷载作用于附属部分 DCE时, 仅在该部分产生反对称
分布的弯矩图,
基本部分无弯矩。
例 2
-9 已知例 图 2-9(a)所示结构的弯矩图,
试逆算其荷载。

MDO、
=50kN i
n P=18kN

M图 (
kN m)
(a)

例 图 2-

解 1 根据结点 D的力矩平衡条件求外力矩MDo
由 MD+66-116=0
求得 、
MD=1
16一6
6=5
0(k
N・m)
2根据弯矩图的形状特点求集中外力尸和均布荷J
cgo
(1)由 MC
P二2P=36,
求得 P=18kN



)由、一
罕 一(
丝音丝一
28)
一2
、一
(3
2一
28
,一
‘2
1 ,,八 。
求得 Q= } l1Z十 4J= 6}XI
N/m )

卜 B.D

三 、习题
、、J

2-1-1 图示两刚架的 M 图为(



IL、

、, 产

A (
a)图错 ,(b)图错 , 图对 ,(b)图对 ,


‘ 、

C (a)图 对 ,(
b)图对 , 图错 ,(b)图对。
第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计算 3

题 图 2一
1一1

2一1一2 图示两刚架的 M 图为( )。


A (
a)图对 ,(
b)图对, B (a)图错 ,
(b)图对 ,
C.(
a)图对 ,
(b)图错 ; D (a)图错,(b)图错 。
2一1一3 图示多跨静定梁的支座反力 RD等于( )。
A.P, B 一 P, C 0, D 2Po

题 图 2一1-3

2一1一4 图示刚架 EB杆件 E端弯矩ME a等于( )。


A.Pa(
左侧受拉); B.Pa(右侧受拉);
。 尸a,

一 、.
-}

,,二 、
lM A
IJ父 似 夕, D
.P
_2

(右侧
受拉,

。尸
C森
寸引

D C B .

AB



题 图 2-1-4 题 图 2一1一5

4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2-
1-5 图示刚架 DC杆件 D端弯矩M二等于( )

Aa
q4
2(
上侧受拉,, “备
qa
2(
下 钡”
受拉,

C备q
a2
(上侧受拉)
, 合qa2
(下侧受拉,



为 为

-1-
6 图示刚架的支座反力矩 MA二 时针向。

-1-
7 图示刚架的支座反力矩 M人二 时针向,
M13二_ ,

时针向。

尸一
了斗斗

汁引 斗

,/

题 图 2一1一6 题 图 2-1-7 一曰 题 图 2-1-8


-1-
8 图示刚架的支座反力VA= ,
方向_ 。
2-
1-9 试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1-
10 试作图示折梁的弯矩图。

题 图 2-
1-9 题 图 2一1一10

2-1-
11 试作图(a
)和图(
b)所示刚架的 M,
Q,N图。
2-
1-12 试作图(

a)和图(
b)所示刚架的弯矩图。
2-
1-13 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2-
1-14 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第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计算 3


育斗且

8kN/

4kN

i 4m
二5
m L
25
m12
5mL


a) (
b)

题 图 2一1一11

12kN/

题 图 2一1一12

题 图 2一1一13 题 图 2一1一14

四、习题答案

2一1一1 B, 2一1一2 Da
2一1一3 C, 2一1一
4 A,
2-1-5 Ba 2-1-6 M =18kN ・m,
顺时针向。
2-1-7 从I=Pa,逆时针向,M =Pa, 逆时针向。
2-1-8 巧 =14kN,方向向上(个)。

6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2一1一9

M图(kN"m)

12
Q图(W "m)

2一1一10
3kN/

1350

2一1一11


M图(kN"m) Q图 (k
N) N图(kN)
(a)
第 二章 静定结构的 内力计算 37

M 图(
kN m) Q图(
kN) N图(kN)


b)
2一1一12

M 图(
kN m)
(a) (
b)
2一1一13

456

180

M图(kN・m)
2一1一14

M 图(
kN"m)

8 结构 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第二节 三铰拱

一、
基本内容与学 习指导

(一)拱的形式和 受力特点
拱是一种曲线形状的结构,
它的外形和曲梁相同。拱的基本形式有 三铰拱、两
铰拱和无铰拱。三铰拱为静定结构,两铰拱和无铰拱为超静定结构。图 2-
8(a
),



b),(
c)所示的三铰拱分别称为平拱 、
斜拱和拉杆拱 ;图 2-8(
d),(e
)所示 的超静定拱


为两铰拱和无铰拱 。

子立场参
嘉之溉

图 2一8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三铰拱产生水平推力(指向拱内的水平反力)。由于存在水
平推力,三铰拱的截面弯矩小于相同跨度、相同荷载作用下简支梁对应截面的弯矩,
主要承受轴向压力。
(二)三校拱的反 力
三铰拱是按三刚片规则组成的结构,共
有四个支座反力,通过选取全拱为隔离体建

A} 。 、 Iv
" 立三个平衡方程式,取左半拱或右半拱为隔


A rB
离体,
利用顶 铰弯矩为零的条件建立补充方
程式,
可求出全部反力 。
万 1 一 Iw 平拱承受竖向荷载时,将它与相同跨度、
相同荷载的简支梁对 比分析(图 2
-9),
其反
图 2一9 力计算公式写为
第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计算 3

认 叭





卜r|,||J
(2一2)

讨一


式中 me
— 相应简支梁对应顶铰 C的截面弯矩,
了— 矢高。
三铰拱的反力只与荷载及三个铰的位
置有关,与拱轴线的形状无关;
式0,-
2)仅用
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三铰平拱。
斜拱的计算方法与平拱相同,反力公式

1 !||L广.

珠 弃碟 +Ht
ana
V。二VB一Ht
ana
0白

八J

了 胜、

、/

八买一
月 片 -;二

式中 a— 起拱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 图 2一10

f- C铰至起拱线的竖向距离,

图 2一1
0所示。
(三)三钗拱的 内力
三铰拱的内力计算仍采用截面法。任
一截面 K的位置由其形心坐标 XKI
YK和切
线倾角(
PK确定(
图2-
11(
a))。三者之间的
关系为




y(




I,



tan甲K 令 丁了 }
ux Is
-zK)

(2一4)

1.符号规定
三铰拱任一截面产生三种内力. 弯矩、
剪力和轴力,如图 2-
11(
b)所示。即弯矩以
内侧受拉为正,轴力以压力为正, 剪力的符
号规定同前 。
图 2-11 2 计算公式

0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题指导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取图 2-
11(
b)所示隔离体, 建立平衡方程 艺从 =0,
投影方程
叉t
=0和芝n=0,与相应简支梁( 图2-11
(c)
)对比后,
求得的 K截面内力为
MK=磷 一HyK
QK=QKC
OSP

K一Hs
in(

K (2一5)
NK=Q'
Ksi
n(P
K+Hc
osTK

式中 M0
x+QK— 分别为相应简支梁 K截面的弯矩和剪力,
TK— 在图示坐标系中 (

K以左半拱为正,
右半拱为负。
三铰拱的内力与荷载、三个铰的位置以及拱轴线形状有关;式(
2-5
)的应用范围
限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三铰平拱。
(四)拱的合理轴线
1.合理拱轴的概念
当三铰拱三个铰的位置和荷载确定时,
若拱处于无弯矩状态,
则称这样的拱轴为
合理拱轴线。一种合理拱轴线只对应一种荷载。
2.确定合理拱轴的方法
确定合理拱轴的常用方法是数解法,
即通过建立平衡方程、
按照合理拱轴的定义
求得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方程。

二、例题分析

例2
-10 试求例图 2-
10(
a)所示三铰拱 D截面内力QD9
ND。设拱轴线为割圆,
矢高 f=3
m,跨度1
=12
ma
40kN

例 图 2-
10

解 1 求支座反力
第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计算 41

按式 (
2一2),
求得

M0


A一V
A一“
0kN,’

”一V
B一‘
0k
N,H一了一“
0kN

.求拱轴线方程
(1)圆半径 R
由圆的方程.
(R-3
)'+6
'=R'
,求得
R = 7 5m

(2)拱轴线方程



一韵’
+(
,+
“一f

2一“

将1
=12
m,f=3
m,R=7.
5m代人上式,
得拱轴线方程
x2
d-少一1
2x+9
y二。 (1)

3 求 内力 MD,
QD,
ND
对式(1)利用 隐函数求导法则 ,


_

d _

l_

}_d
, y_
一 了二一
12一 2x
(2)
U }(;
2y+ 9

由式(1),
求得 YD= y(
-9)“ 2 37(
m)
12一 2X 9
由式(2),求得 tan物 今 二 一 0 4367
2X 2.37+ 9

则 (
p=2
303
5',s
inP
D=一0.
4002, c
os}

D=O.
916

按式 (
2一5),

MD=A
/F
D一HYD=1
OX3一2
0X237=一1
7.4(
kN・m)(
上侧受拉)
QD二QDC
OSP
D一Hs
inp
D二一1
0X091
64一2
0X(
一04
002)
=一1 16(
kN)(负剪力)

ND=QDs
inTD+Hc
oSTD=一lox(
一0.
400
2)+2
0X0
.91
64二22.
3 3(
kN)
例2-
11 试求例图 2 -11(
a)所示拉杆拱中 D截面的内力MD, QD9ND,设拱轴方

。牛 __4f_,, _、
牡,/
Iiy一T -
L%“一剑 “
解 拉杆拱和不带拉杆的三铰拱计算公式相同。因为对于拱的受力分析而言,
拉杆的轴力 N 相当于支座的水平推力 Ho
集 中外力矩可视为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竖 向荷 载,因此,
可 引用前述计算

2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80kN

钊一
80kN
40kN "m

HA ”A

竹=58
kN

"I
-5mI5
mI-5
m I5
m IV

例图 2
-11

公式。
1 求支座反力
取三铰拱整体为隔离体(
图(a
)),
由叉X=0,
求得HA=O
按式(
2一2),
求得

VA二码 =58kN VB=V0


¥=22kN


。求拉杆内力 N朋
取隔离体如图(b)
所示 ,由叉MC=O,
求得

NA
B二 45kN

或按式(
2-2),
求得

Mo
c 58X 1
0一80X5
1V d只 二二 一二-= — 二 任5 lK 土V夕

一 f 4

3 求内力 MDI
QD,
ND
截面 D的几何参数为

XD“ 5m, YD 一
Px(

一)一
20X
20
X5X
(2
0一
5,
一3(
m)

an
。一d
y}二

4f,, 。 、
一产l ‘
一G
ux 卜 二 XD’
4X 4 、,,。、 。、 ,、 _
一2
0X2 0x+u 一Lx“ ,一。“
f=2
1048
',s
inpD=O 3714, c
os物 =09285

将几何参数代人式(
2-5),
求得
MD=MD一NyD=5
8X5一4
5X3=1
55(
kN・m)
峪 =Qnc
os(
PD一N,
Bsi
nPD=5
8X092
85一45X03
714=3
714(
kN)
ND=QD
}si
nSo
D+NA
Bco
s(p
。二58XO3
714-

-45X0
.92
85=633
2(kN)
第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计算 4

荡 =QDC
Osp
,一NA
Bsi
nc
pD二一2
2X0
.928
5一45X03
714=一3
714(
kN)
ND=Q0
Dsi
n(
pD+NA
Bco
spD=一2
2X0.
371
4+4
5X092
85=3
361(
kN)
讨论
D截面作用集中荷载,
剪力和轴力值有突变,
应分别计算 D左截面和D右截面
的内力。
例2
-12 试求例图2-
12(
a)所示斜拱的支座反力。


{{fl{}fl}I}f川
C C






若l-

f件y


nH
eV
cgV

e (
b)

例图 2一1

解 斜拱的计算方法和平拱完全相同。根据整体平衡条件和对 AC或 CB建立


的补充方程可求得全部反力。也可按与平拱类似的计算公式(2-
3)求支座反力。本
例按两种方法求解 。
1 直接建立平衡方程
取整体为隔离体(图(a)
),由艺MA=0,

16V,+3H。一25ga.
-0 (1)

取 CB为隔离体(图(
b)>,由艺Mc=O,


VB一 HB=O (2)

联立求解方程式(
1),
式(2),
求得
HB=3qa VB=qa

由整体平衡条件艺X=0,
求得
HA=HB=3q

芝Y=0,
求得

VA“5q
a一V =4q

2 按公式计算

4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55-
qc
。一
矗(5

aX5



16 25-
尸0

‘、.


16
1 ,_

、、了


Vp= o_l5ga入 乙
ou

肠-


=2.
5。一辱X:
.5。

16

_目
Tan“ 片
1 5a 3
 ̄井-- 一 了 丈
ba 1b

-75 2
M0

一V0

一号(
5a
)2 万下 qa
1 U

3 按式(2-3)求 H,
叭 ,
Ve

叼r 75 ,、 16
月 片 一子 = ;
下 qa-入 r
n _= 3qa
f 1V 乙 J“

竹一
碟十H
ta
na
=毙q
a-


3q
aX矗-
4q


g=V
‘一H
ta
na
=2


5g
a-
3g
aX
i6

讨论
1 求得斜拱的支座反力后 ,由截面法可求得任一指定截 面的内力 ,
或按与平拱
类似的计算公式求 内力 。
2 由本例可知,
直接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支座反力比按计算公式求解更为简捷。
例2
-13 试求例图 2-
13(
a)所示圆弧三铰拱截面 K的内力。
寸刻斗、


5qx
K-x

b)

例图 2-
13

解 本例三铰拱承受水平外荷载,
不能按计算公式求解,
应取隔离体求支座反力
第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计算 45

和内力。
1.求支座反力
由整体平衡条件,
得 VA二一V。二一1.
25q (今)
取BC为隔离体,
由叉风 =0,
得 HB=V。二1.25

由整体平衡条件艺X=0,
得 HA=HB-5q=-3.75
抓,)
2.求 内力
根据几何关系 ,
求得

xK=5(1一si
n300
)=25

yK=5c
os300=4.33(m)

考察隔离体 AK(图(
b))的平衡


MK一。
,MK一3
.7
5g
y二
一昔,
“一‘
・2
5g
XK
一3
.7
5q
X4.
33
一号X4
.3
3'
一‘・
25
qX2
.5
一56
4q
(上侧受拉,
In=0, QK=37
5gs
in3
00一q
YKs
in3
0“一1
.25
gco
s30

1,
___ __、 ,。,、万 ,。,,,,一、
- 1 l..,5q- 4.66q)一 l.GSg" 1


' = 一 - 6tglq:A JJI
LL

lt
=o, NK=g
YKc
os3
0。一3
.75
gco
s30
,一1
.25
gsi
n30


曹(4



3。
一3.
75
q)
一‘・ ‘1
乙bqA 育 = 一 u.1
23q(
拉力)

例2
-14 试确定例图 2
-14(
a)所示的三饺拱在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合理拱
轴线 。
解 1 求水平推力 H和弯矩方程M0
(x)
由比例关系求得任意截面 x处和顶角e处的荷载值为


二一
}Z

x,q

一q
32
简支梁竖向反力 VA和C截面弯矩M0
c为

Vq“下 合
‘X3
qX
音)一

Mc 一V
AXl一n答
1X Xg

cX粤X兽一异q
G ‘

2 口 自 山V
46 结构力 学学 习方 法及解题 指导

丁 奋一
了及;‘
〔曰一
b)





讨 一厂」

护 -f

简支梁任意截面x处的弯矩方程M0
(x)

‘(
二,
一-一

V !


x“_


一x2一
丫X3
一i

2x
一1

1_


2 求合理拱轴线
根据合理拱轴线的定义,
令三铰拱任一截面 x处弯矩M(
x)为零,

M(
x)=M0(
x)一Hy(
x)二0

合理拱轴方程为

_
.,_
、_M"
y ea:
( x)_1
,一 —

_
6f
T 一 一 n一 1
(q
l_ q_ 3、_8 .

21 n 'L一 nt} 」一 认i


2 I(

__ x'、
x 一 下. 1

-2 Jq6 \“ ‘ / U -\ ‘/

三 、习题

、之
2一2一1 图示三铰拱的水平推力 H 等于 一
“多

一 卜.
2一2一2 图示三铰拱的水平推力H。等于
第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计算 47

题 图 2一2一1

2一2一3 二二二**,*,士。、 _
._4.
f_.
,__
、 T
.r
G。二,
w.
J、一T
A7i
1N97
iN姻刀T
zl
-/J少一T X\“
一:.

:Jo1
V(K=

I-“、
A.5
0kN"
m(外侧受拉); B
C l
OkN"
m(外侧受拉), D
2-
2-4 图示三铰拱 D截面的弯矩MD等于( )。巳知拱轴方程为


一Fx
(:
一二
)。
A 15kN "m(下侧受拉); B.lOkN "
m(下侧受拉);
C.20kN "m(上侧受拉); D lOkN "m(
上侧受拉)。

题图 2
-2-3 题图 2
-2-

2-
2-5 试求图示系杆拱拉杆内力和D截面弯矩M。。已知拱轴方程为


一}x卜二
)。

题 图 2一2一5
48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四、习题答案

2一2一1 20kN,2一2一2 5kNo2一2一3 Ao2一2一4 Bo


2-2-5 N=35kN(
拉力) M =32.75kN ・m(内侧受拉)

第三节 静定平面析架与组合结构

一、基本 内容与学习指导

(一)析架的特点和分类
1 特点
根据对实际彬架作出的基本假设,
可知理想析架各杆只产生轴力。实际析架并
不完全符合基本假设,
在一般情况下,
产生的附加内方较不万
丽常愈略禾计。
2.分类
析架可以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与计算方法关系较密切的是按几何组成分类。
析架按几何组成可分为:
简单析架 由一个基本铰结三角形或基础,依次增加二元片形成简单析架。
联合析架 由几个简单析架按几何不变体系的简单规则形成联合彬架。
复杂析架 不按以上两种方式组成的析架为复杂析架。

二)析架的内力分析




、一
廷汁

一而




 ̄ 曰.- 间.
..- -.
... ̄ - .
... -

Na
c(*





效分材

C(/

图 2一12

杆件轴力以拉力为正、 压力为负。正号轴力背离杆件截面和结点,负号轴力指向
杆件截面和结点,
如图 2-
12(b),
(c)
所示。
在求某杆轴力时,
假设其为拉力进行计算。若计算结果为正, 表示假设正确,若
计算结果为负 ,
则表示与假设相反 。
第二章 静定结构的 内力计算 49

2 计算方法

1)结点法
结点法截取的隔离体只包含一个结点。隔离体上的外力和内力构成平面汇交力
系,在每个结点上可以建立两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未知轴力一般不得多于两个。结点
法宜用于简单析架的计算。

2)截面法
截面法截取的隔离体包含两个以上结点。隔离体上的外力和内力构成平面一般
力系,可建立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未知轴力一般不得多于三个。截面法一般用于联
合析架和简单析架中指定杆件的内力计算。
C3)联合法
联合法是指将结点法和截面法联合应用于析架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
3.结点平衡的特殊情况
Nl

在析架中,有一些特定的杆件布置和特殊形状的结点,
如果掌握了这些结点的平



衡规律 ,
将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Nl
N,
=0
/-“ ’=


2""
、3N

& -- N2
-0


N2二N,

a)

b) N,
=N2 N,
=N4 N,
=-N2

c) (
d)

图 2一13


1)两杆交于一结点,
结点上无荷载时,两杆内力为零(
图2-
13(
a)),

2)三杆交于一结点,
其中,两杆在一直线上。结点上无荷载时, 不在此直线上
的杆件内力为零,在此直线上的两杆内力同号、等值(
图2-1
3(b
)),

3)四杆交于一结点,其中,四杆两两在一直线上。结点上无荷载时,
在同一直
线上的两杆内力同号、等值(图 2-
13(
c))o

4)四杆交于一结点,成对称K形。结点上无荷载时,
两斜杆内力异号、
等值(图
2一
13(
d))。
4 内力分量的应用
在析架的内力分析中,
为避免使用杆件夹角和运用三角函数带来的不便,
应掌握
运用内力分量的技巧,
将斜杆的内力 N分解为水平分力 从 和竖向分力N,进行计
算。图 2
-14所示力与杆长的比例关系为

0 结构力 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N=Nz
=N,
, (2一6)
/ Z l
二 1


N ’

a‘N
aN
r “ 凡
在力N,
Nz,
N,三者中,
其余两个力。
任知其一,


便可推出

三)对称性利用

.对称析架的受力特征
图 2一14 (
1)当对称析架承受对称荷载时,轴力呈
对称分布,即位置对称 的杆件轴力同号、等
值。
(2)当对称析架承受反对称荷载时,
轴力呈反对称分布,
即位置对称的杆件轴力
异号、等值。
2.利用对称性的方法
计算对称析架时,应先考虑是否能够利用对称条件减少未知力数 目。若去掉一
些支杆以后,可将原析架化为对称析架,
则在通常情况下宜去掉支杆,代以支座反力,
并将反力与外力一起分解为对称荷载组与反对称荷载组,只需要计算半个析架的内
力。
2P C 2P C

召2
P A

P C D P D P

尸 A P P B P
.曰曰叫..‘ 目曰...口目

图 2一15

图2-
15(
a)所示的析架为三刚片结构,杆件内力的求解较为繁复。若拆除水平
支杆代之以反力2 P,
并将其视为外荷载,则原析架化为对称析架(图2
-15(
b))
。将
荷载分解为对称与反对称两组如图 2-
15(
c)和图2-
15(
d)所示,
分别求得各杆内力后
叠加即得原析架的杆件内力。

,利用对称性判断零杆
图2一
16(
a),
(b)
为外荷载作用下水平反力为雯的同,析架,
可视为对称析架。
第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计算 5

秒么。 P
f (

) }P

厂\

N,N
7}\


d)
N3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pe N,

e)

图 2一16

图2
-16(
a)所示为析架承受对称荷载,
分析对称结点 C上的两杆内力N,和N2.
由对称析架的受力特征知N,
=N2,
由结点 C(图2-
16(
c))的平衡条件lY=O,

N,=-N,,由以上两式得 N,=N2=0,
图 2-
16(
b)所示为析架承受反对称荷载,
分析垂直于对称轴的水平杆件内力
N3:
由于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
内力为反对称分布,
所以,
杆件 3两端的作用力指向
相同,
一端为压力,
另一端为拉力(
图 2-
16(
d),
(e)
),由杆 3的平衡条件艺X=0,

N:十N,=0,
即 N:=0,
对于能够利用对称特征判断零杆的析架,
均应作类似分析,
以简化计算。
(四)内力计 算要点
1.选择结点和截面
按结点法求杆件内力时,
应选择不多于两个未知力的结点作为计算对象。简单
析架应逆其组成次序截取结点。

图 2一17 图 2一18

用截面法计算内力时,
一般只选甩夔断三根杆件的截面。若所选截面截断的杆
件数多于三根,
则应满足以下条件, 即除了所求的一个未知力外, 其他各未知力都汇
交于一点或都相互平行(
图2-1
7,图 2-
18)。根据计算需要,
还可选择闭合截面。

2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 题指导

对图 2-
17所示析架作截面 I一I,
由lMc=O,
可求得 N,
,对图 2-
18所示析架
作截面卜 工,
在垂直于NZ
,AFt
N4的方向建立投影方程,
可求得N,

在计算中遵循上述原则可以避免解联立方程。
2 选择投影轴和力矩中心
通过选择合适的投影轴和力矩中心,可以做到在每一个平衡方程中只包含一个
未知力 。
3 联合应用结点法和截面法
对于复杂析架或简单析架中的某些特殊情况,
宜灵活运用结点法和截面法解算
内力 。
4 掌握结点平衡的特殊情况
根据结点平衡的特殊情况,
通过判断零杆,
可以减少计算工作量.
5 利用对称性
掌握利用对称性的方法 ,
减少未知力 ,
达到简化 目的。

五)组合结构的构造特点和受力分析
一 一 一 组合结构域 称混合结构)是由链杆和受弯杆组成的
结构。计算组合结构的关键
图 2一19
问题是区分两类杆件。链好 一
厂土门一 (
a)

直杆.Jr

丝p.鱼奥亘丛'}(
}I2
-1
9),
受弯杆为
承受横向荷载的真杆尊折抒-


=f1
VT(
o)_
f,以及承受横 I”{详一(
b)
向荷载和带有不完全铰的两端铰结杆件(
图2-2
0)等等。 一 护一一一一一 ̄一 ,, 一


c)
组合结构的受力分析特点是先求出轴力杆内力, 再
将其力作用于梁式杆计算梁式杆 内力 。 图 2一20

二、
例题分析

例2
-15 试用结点法求例图 2-
15(
a)所示析架的各
杆内力。
解 1
.求支座反力
由于无水平外力作用,
故水平反力 HA=O。可由对称性判断巧 =凡 =2尸(个)
2 求 内力
由对标性判断
N‘ = Nn
x= 0

结点 C(
R1(
b)) EY=O,Y,=一P
由比例关系 N二=了Y二二一福P( 压力)
第 二章 静 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5

Ve=2尸


P"‘




PNF







Fc (

) .

/2
-P 一



2、夕


,P


a)

GN

fN

i尸JP

尸 (
e)


例图 2-
15

Xc
}=YC
F=一尸

芝X=0, Nc
p=Xc
F=一P(
压力)

结点 F(图(c)) 芝X=O, N二二P

EY=O, NF
A=一P(
压力)

结点 A(图(d)) 芝Y=O, Y,

G=P一2
P=一P

由比例关系 N‘=涯YA
G=-jP(
压力)
XA
G= YA
G= 一 尸

JX=0 NA
J=一XA
G=P

结点 G(
图(e
)) 艺Y=0, YG=P

由比例关系 NG
J=,
F2
yG=万P
XG
I=YG=尸

4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艺X=O, NC
H=P一P一X6
,=-,
P(压力)

3 校核
结点 J(
图(f
)) EX=P+P一P一P=0
芝Y=P+P一2P=0

结点 J满足平衡条件,
故知计算正确。
在图示荷载作用下 ,
内力为对称分布 ,
只需计 算半个析架 ,
各 杆轴力示于图(a)
中。
讨论
本例为简单析架 ,
按照结点法求内力 的特点 ,
先从两未知力结点开始并逆析架组
成次序截取结点。为了简化计算, 遵循了先判断零杆、
后计算的原则。
例2-
16 试求例图 2-
16(
a)所示析架指定杆件的内力。

1875kN

_
限落

\/F

A 扭/
, 、 /


一{一可D



1875kN 1875kN 1875kN

c) (
d)

例 图 2-1

解 本例为联合析架,
每个结点至少有三个未知力,
宜用截面法求解。
1 求支座反力
由整体平衡条件求得

H*二0, V,
,=18.75kN, V,二26.25kN

2.求内力
第二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55

I一 I左(图(b)) IMD=0, N,=一18.75kN(压力)


H一 I左(
图(c
)) IMF=O, N2
=37
.50kN

II
一II左 (图(d)) lY二。, Y,=一18.75kN
由比例关系 N,
=}/
TY,
=-2
652(
kN)
(压力)
例2
-17 试求例图 2-
17(
a)所示析架指定杆件的内力。

例 图 2-
17

解 本例为联合析架,属于三刚片结构,
不能由整体平衡条件求得全部反力。宜
联合应用结点法和截面法求所需反力和指定杆件内力。
1 求水平反力
由整体平衡条件叉X=0, 得HB=P
2 求 内力
结点 B 叉X=O, NBF=P
I一 I左(
图((
b))IY'
二o, 川 =o 故 珠 =o


、一。
,N,
=fp 乙
涯-




IM。二0, P (
压力)

讨论
在截面工一 工以左的隔离体上,包含三个未知力:
VA,
N NZ。其中,N,和 N2
为两平行力。选择垂直于 N:和N:的投影轴,
建立独立的投影方程,求得 Y,和 V‘
后,
则易求解 N,和 N2

例2
-18 试求例图2-1
8(a
)所示析架指定杆件的内力。
56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解 本例为联合析架, 由铰 E、
虚铰
O,和 Oz联结基础和两个简单彬架形
成,属于三刚片结构。
1 求反力 V,及 YE

I一 工以上 (图(b))将轴力 NE
,平
移至 OZ

叉M0
1=0 6Y,
,一 6
V,十 11P= 0
(1)

I一 I以右(图(
c)) 将轴力 NH

平移至 F

IME二0, 2
YE,一 3V,十 4P=0

A针-全
丁仪凡 了
} C (2)

VDH Ner !


b) 2
PI 联立求解式(
1),
式(2
),得
E F甲
弋 一一一一目书林丁-叫 r 尸 3。
VC=  ̄
不 YBI -一 二一厂
3 G
N,\ I I \ I。

/一一夺一 1L
,, , IVr
2 求轴力

c)


l-,
U以右 芝Y=O,
例 图 2-
18
Y,+V,一 2P一Yg
,二0


,一:
P+Y
。一V
c一P O

由比例关系,
得 N:
=}Y
:一}p b


m- f
f以右(图略) jY=O, r2= 一 v}= 一 代二

由比例关系得 入
了_。,_ 福 n ,二去、
IN2- vLl2一 一 飞厂r }
,M 刀 l

讨论
计算本例的关键问题是先求出反力 V,和在刚片之间起约束作用的杆件BI的
内力分量 YB!
,由此可顺列求得其余杆件内力、。
例2-1
9 试求例图 2-
19(
a)所示析架指定杆件内力。
解 本例为联合析架, 属于主从结构。ABDDFG为基本部分,
JHG为附属部
第二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5


Vc
例 图 2-1

分,
判断零杆示于图中。
1.求 Vc和 N,
附属部分THC(图(

b)) 芝Y=O, Vc= 15kN
艺MH=0, N,
=1沙N\一/产
2 求 NZ,
N,,
N,


一。以上(
图(。
))
艺X=O
,X
Z一1
0,
故N,
一曹X
X2一5
万(k
N)一:
:18
kN 乙

ZMD=O,N。二一22.5kN(
压力)


Q一I

I以左(
图(d)
)艺ME=O,N:
二20kN
艺Y=。I
Y4=一7.5(kN)
故 N,=丫5Y,
=一1
6.7
7(k
N)(
压力)
例2-
20 试求例图2-2
0(a)
所示析架指定杆件内力
解 本例为联合析架,为三刚片结构。如用结点法求内力, 则任取一个结点都包
含三个未知力; 若用截面法,则任作一般截面都截到四根杆件, 无法直接求得 N:和
N,
。现作闭合截面 I一 工,
则所截四根杆件中,除 N二之外,
其余三杆均交于结点 C
(图 (b))・

E=孕尸
叉Mc=O, XC h

H一 I以上(图(。)) jX=O, XD s=李尸


F二Xc h

8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哥N





C“
‘ N

A(b
)'
Nc


N-




OrvD叼 (d)
Nit Nz

例图 2
-20

任 、 。/二 ,,
、、 。 、, _ 、, 、, h 、, ,
?a.
itL lmlla))
f 2,r = u, ,

I 二 一 XDF= 一 一 A DF= Y

结点E(
图(e
)) 叉YT0
,NZ一 瑞 一 立X,
,一 P(
压力)
讨论 本例通过选取闭合截面 工一 工先求得辅助杆 GE的内力分量 XC
E,然后
据此求得指定杆件的内力。在有些情况下, 选取闭合截面可直接求得指定杆件内力。
例 2-
21 试利用对称性求例图 2-21(a)
所示析架指定杆件的内力。

1卫.,落
O A


;尸



沪N
们尸.-
1 .


1‘、
月U
刃1


。.I
一 /
一尸

几n


例图 2-
21
第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计算 59

解 将荷载分解为正对称与反对称两组(图(
b),
(c)
),分别计算正对称和反对称
情况下的杆件内力,
然后叠加。
1 正对称情况
荷载为正对称时,
位于对称轴位置的四杆无荷载 K形结点上 N二
=00

结点 A(图 d) lY=O, YA
。二 2

故 XA
D二

5。
结点 D(
图e) 叉X=O, !
v,= 一 人 AD- n r

2 反对称J
清况
荷载为反对称时,
与对称轴成正交的杆件内力 N,
N/

=0

11
了了‘、

、1 护
结点 D(图 f
) lX=O, XA 二Xn

。、二 , 、, .、, 尸

/t 、
0乙
、、 /
乙 Y= U, YAD十 YDE= 二子

J、 ,, 4 、, 、_,, 2 ,, ,,
、, 。_,
、 。.
:一
枪 YA
D=万AA
DA.YD
E_ , ADETG八 上 双

,则 有
尸-

2 、,

(3)
AA
D十万AD

联立求解式(1)和式(3),

15。
AA
D=AD
E=五r

结点E(
图g)EX=0
,XZ
一 X,
,一 毕P 任任


:一
令:一1

88
}I


.求最终内力
5*
.._ 5。
Nl= N 1,十.A l= 一认-尸 月-u= -
6 匕

Nz=Nz+N2=0-
f- 一
15

8)
/-

p一1



8(
/5

P压力

60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讨论

.在对称荷载作用下,位置对称的杆件内力同号、
等值, 据此判断 NZ
=00

.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位置对称的杆件内力异号、等值 ,
据此判断与对称轴重
合或正交的杆件为零杆,
所以}






例2
-22 试计算例图2-
22(
a)所示组合结构,
作弯矩图

HP F G

二日_ N-
z'代 口


“! 4n

只-r


C)M 图

例 图 2-
22

解 1.求支座反力
4 ,,,
.、 4尸
由整体平衡条件 ,
求得 VA二 一 , 厂 l奋 )
VBl
一I D)“了 , HA= 一 尸(, )
NB

2 求 CD杆轴力和铰F的约束力
I一 I右(
图(b)
) IMF二0, Nm二P
IX=0 HF= 尸

4。
IY=O V;= }-r

3 求杆端弯矩,
作M图
求得

MF
F.“M F
c= 0

M£
F二MG
F=4P

MD
G“M人
E= 0

根据各杆的杆端弯矩按结点平衡条件和叠加法作 M 图,
如图(
c)所示。
讨论
求解本例需分清链杆和梁式杆。轴力 N,
D不可以由结点D按结点法求得。
第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计算 61

例2
-23 试求例图 2
-23(
a)所示组合结构的支座反力、
C铰约束力及轴力杆
ED,
DF的内力。
lOkN/
m l
OkN/

lOkN/

1!}}}II}i


VA

例图2
-23
解 本例组合结构为三刚片结构,
可按不同途径求解。
1 先求 V。和 N,

整体(
图(a
)) 叉X=O, HD=O
I一 I以上(
图(b
))EMo
i=0,
YDP-VB+1
0=0 (1)

CHB 图 c
)) lmc=o,7
X,一4
V。二0
21- 、, 八
将XD
I一享Y。代人,

得 — Y nw一 任V R二 U
4 一‘ 一
(2)

联立求解式(1)、式(
2),
得 VB=42kN,YD
F=32kN
5一

DF

ND
F“ = 40kN

3,,
叉X二0, Hc XD
F幸 一尸 Y "F 今 4 4 lKIN )
4 一’

艺Y=0, Vc=V。一YD
F= 10(
kN)

2 结构力学 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结点 D 艺X=0, XD
E=XD

故 ND
,=ND
F二4
0kN
EY=O, VD=一2
Y,,=一6
4(kN) 令)

整体(
图(a
)) 芝Y=0, VA=1
0X4一VB-VD=6
2(kN)

2 先求 H,和 V,
整体(
图(a
)) 叉X=O, HD=O
5 ,,

了‘、
1土

、 产
CHB(图(
。)) 艺呱 )
2=0, 4Vr一 .

- tlr= U


Vc十粤H。
一8。
一。


9口
、 JZ
‘、
CGA(图(
d)) 芝M6
,=0, O

联立求解式(
1)、
式(2
),得 Hc=24kN, Vc=l
okN

CHB(图(。)) 叉MD二0, 7Hc一 4VB= 0

7 ,, .。,,、,

V R片 一了叫月 r= 4L CKI
N1)
一 4 一

IX=0, XD
F一Hc=O

XD
F= H,= 24kN

5 、,

VDF=百AD
F=4
UKI

1 ,』
,,
整体(
图(a
)) 叉MD=0, VA = -, l4V B一 6U1= b6 1KI

V1

lY=O, VD=4
0一VA-VB=一6
4(kN)
(y)

结点 D 艺X=0, XD
E=XD

故 ND
S=ND
F=40kN

讨论
本例的两种计算途径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根据计算 目标,
选取相应的隔离体, 建
立只包含两个未知力的联立方程和只含一个未知力的独立方程, 计算较为简捷。
求解此类结构的支座反力, 均宜以简捷为原则, 先作分析,确定欲先求出的计算
目标和相应的隔离体。
例2-
24 试求例图 2
-24(
a)所示组合结构中各链杆的轴力, 并作受弯杆件的弯
第 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计算 6

矩图。

A N m



pE
- 一一!
Nt
E I


B2

4N
fn

V8


d)M 图 (
kN m)

例图 2-
24

解 本例为主从结构。柱 CG为基本部分,
折杆 AD和 BF为附属部分。计算


序为嚣)
CG
年扮阶

1 求支座反力和链杆轴力
BF(图(
b)) 艺MF=O, 一6kN(令)-
lY二0, VE= 一 6kN
5、, ,_,,、,、,, 」_、
- YFG= 一 lU kXI
V八 2
主刀 少

4、,
叉X二0, I
VFE=一AF
c=一了YF
C=2
S(K
IN)
结点 E(
图略)叉X=0, NED= NFE= 8kN
)) 叉MA=O, XD
AD(图(。 c= 一 11kN

5 、, ,_ __ ,
,、,、,, ,、
ND
G一tX二一 ‘
3.
75(
kN)
(压力)
艺X=o, HA=一9kN (
一)
。,, _ ,, ,, 3 、, , ,,,,、,
、,.、
乙 Y = U, VA= Yc
n= - AD
G = 一 2
5.G5lKI
N)C* )


4 结构力 学学 习方 法及 解题指导

由于基本部分为悬臂杆,
所以不需要计算支座反力。

.作弯矩图
求出各杆杆端弯矩后, 作弯矩图如图(d)
所示。
例2-
25 试作例图 2-
25(
a)所示结构的弯矩图,求轴力 N NZ
,N3o

M图(xq
al)

例图 2-
25

解 本例组合结构内部按三刚片规则组成。将折杆 AFE和BGE视为两等效
链杆,则刚片 DE,
AC,
CB之间由互不平行的两对平行链杆相联。由于两虚铰为无
穷远,所以,
不能按通常求三刚片结构支座反力的方法求内部约束力。

.求支座反力
由整体平衡条件,
求得
巧 =q
a, Va=2qa, HE“0
2.求轴力和控制截面剪力
结点 D(
图(b
)) 艺X=O, XZ=X,
故 Y2=Y3, NZ二N3
艺Y=O, N,二2Y2(=2Y,) 一 (1)
I一 I以下(图(
c))IMH=0, 4
QAc+2N,
-2q
a=0 (
2)
AC(图(d)) IMc=O, 2QA
,+Y2=0 (
3)

联立求解求式(
1)一式(
3),

QA
c=一婴(
负剪力),N,

=2q

Y2二 Y:= qa
第二 章 静定 结构的 内力计算 65

3 , ̄ ,、
结点 A(图略) EY=O, NA
F: 一 o q
" l庄 刀 )

3 ,、 一 ,、
AE(图 e)) ymF=0, QA

=一万q
aC贝男刀)

AEB(图略) 芝X=0, Q、=万q

3绘M图
_、
, _
_3 2
控制截面弯矩值 1
YiF
A一 I
Yl(

g一 o q

按结点力矩平衡和叠加法作 M 图如图(f
)所示。
例2
-26 试作例图 2
-26
(a)
所示组合结构的弯矩图。

洁r f
X 工
C 心丰

、了
P目
G 了.


、尹」.




! l es屯es eses J..


es.乙D


叫戈
峪右D
1刃古

P.
勺乙 闷




..



.1



午 卜叩2
Y'} I

a2PG
I,!C
I 、

_P
皿3P



Xr乏I
IY
r E‘

一 I
Yr


f)M图

例图 2-
26

解 本例组合结构 内部为主从结构。AEGCD(或 CHFDB)为基本部分,


CHFDB(或 AEGCD)
为附属部分。
1 求支座反力
由整体平衡条件, 求得
RA=一3P(十), Ra=3
P, H,二一2
P(<
--)
2 求约束力和连杆轴力
CHFDB(图(
c)) 芝M。二0, X窗=一P(
-)
66 结构 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 导

lx=01 X言=一X曹二P
艺Y=0, Yc-

-Y畜+3
P=0

CHF(
图(d)
) 叉MF二。, Y杏=一3
P(令)

代人上式,
得 YD=0
叉X=。, XF=P
IY=O, Y;二一Yc=3

将约束力反力作用于基本部分(
图(b
)),
取出 CGE(图(
e)),
由芝ME二。,

N,
D= 2尸

jX=O, XE=P
艺Y=0, YE=一P(令)

3 作M 图
由已求的约束力,
可求得控制截面弯矩
MG
E二Pa, ME
A=2尸a, M已=3Pa

作 M 图如图(f
)所示 。
讨论 本例铰 C和铰D为复铰, 各联结三个截面。取隔离体时须注意在截开断
面处正确示出内力,不能和其他杆端的内力混淆。例如, 在图(
c)和图(
d)中未截取
CD杆,
所以应在 C右截面示出的是 冲 和 X杏,
而不是 Y杏和X杏。

三 、习题

2-
3-1 图示析架中的零杆数为( )。
A.0; B 2; C.3; D.4。

题 图 2-
3-1 题 图 2一
3一2

2-
3-2 图示析架中的零杆数为( )
A 1, B 2, C 3, D 7。
第 二章 静定结构的 内力计算 6

2-3-3 图示析架杆件 1,
2的内力为(

5-


5。



.Nl N2= 6P, B.Nl今 二犷厂 NZ=2P,

5。 5。
N,=  ̄: ̄厂 ,!vg= u ; 1v,二 一 弋犷厂 , N:=0
4 吞

2-
3-4 图示析架杆件 1,
2的内力为( )。

N,=。,
N,=福P,B.N,
=一涯P, N,
二=JP,

N,
=,F2
P,Nz
二0;D N,=福P,
Nz=,[

-P。

题 图 2-
3-3 题 图 2一3一4

2-3-5 图示拓架杆件 1,
2的内力为( )。
A N,=一11.20kN,NZ=10kN;
B.N,=一1120kN,N,“一10kN,
C N,= 一 7.07kN,NZ= 一 10kN,
D N,=707kN,N,=l
0kN



30kN

题 图 2-3-5 题 图 2-
3-6

2-
3-6 试求图示析架 1杆内力 N,

68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2-
3-7 试求图示析架 1杆内力 Ni

尸 I 尸

a I a L a La L a { a

题图 2一
3一7
题图 2一
3一8
2-3-
8 试求图示朽架指定杆件内力 N,和 NZ,
2-
3-9 试求图示析架指定杆件内力 N,,N,,
N,.
2-
3-10 试求图示析架指定杆件内力 N,和凡 。

题 图 2一3一9
题图 2一
3一10
2一3一11 试求图示裕架指定杆件内力 N,,
2一3一12 试求图示精架指定杆件内力。

今叙)

含 一

易}

2P - 一4

}。{
}2a !2
a I。I

题 图 2-3一n
题 图 2一3一12
第二章 静定结构 的内力计算 6

2-
3-1
3 在图示组合结构中,
( )。
3,
/--
2 尸a,, ,
,.
,一 :
、_、
A Nm = -气犷一 厂 , 1

VI
C= 下犷L
上1J
:9
父权 ),

31

2-r
B.Nc
o二n

厂 ,1
V 一P
ICn
a(上侧受拉)乙

CN,
D一粤:,
Mc一兽尸
。(上侧受拉)
乙 乙


.Nc
,一粤P,
、一兽尸
。(下侧受拉)

; 乙

题图 2
一3一1
3 题 图 2一3一14

2-3-1
4 在 图示组合结构 中,


.N二
一2P
'、一

_P

a(
上侧受拉)

n 、: 福 、了 尸“,,_I
nd。、、
B.N二=一-P,Mcn二等 (
上侧受拉),
一’一’
“ 2一’一
’一协 2、
一 -4
- - ,,

C N.=福P,Mc

,二Pa(下侧受拉),
D.N,=一福P,McA=Pa(
上侧受拉)。
2一3一15 试作图示组合结构的弯矩图,
求轴力杆 内力 。
6kNlm

48kN

题 图 2-
3-1
5 题 图 2-
3-1

2-
3-1
6 试作图示组合结构的弯矩图,
求轴力杆内力。

0 结构力 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四、习题答案

2一3一1 C, 2一3一2 Do
2一3一3 Co Z一3一4 1
i,
2一3一5 A, 2一3一6 N,一 Po
2一3一7 N,= 一 3P, 2-3一8 N,= 一 9.01kN, Nz= 0。
2一3一9 N,= 一 1
5kN, Nz= 一 15kN , N3= 0

2一3一10 NI=2P, NZ= r



-P。
2一3一11 N,“ P。

-3
一1
2N,
一碧。
2一3一13 B, 2一2一14 B.

2一3一15

M 图(
kN・m)
N (kN)

2一3一16

M 图(kN ・m)
N (kN)
第三章 静定结构 的位移计算 71

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一、
基本内容与学习指导

(一)位移计算假设
在求结构位移时 ,
为了简化计算 ,
采用如下假设
1 结构的材料服从虎克定律 ,
即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
2 结构的变形很小,
以致不影响荷载的作用,允许以变形前的原始尺寸作为计
算的依据。
满足以上两条假设的体系称为线性变形体系。线性变形体系的变形或位移与荷
载成正比,位移计算可以应用叠加原理。
(二)虚功原理
1.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
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可以描述为 变形体系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
对于
任何虚位移,
外力所作虚功之和等于变形体系各微段的内力在其变形上所作虚功之
和 。写为

W外=W变 (
3一1

虚功是力在其他原因引起 的位移上所作 的功。在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中,
所讨
沦的力系和变形彼此独立无关 ,
两者之一可 以是虚设的。形成虚功的要素满足以下
两个条件 力系处于平衡状态;
变形或位移微小、
连续、符合约束条件。
从物理概念上论证变形体系虚功原理的必要条件时,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计算
虚功。
按照刚体虚功和变形虚功计算时,
基于体系的平衡 ,知刚体 奥 零,
得到第一
个虚功关系式


\{

Wa=W变 (a)

式(
a)表示结构的总虚功等于结构的变形虚功。
按照外力虚功和内力虚功计算时 ,
基于变形 的连续性 ,知内力虚功为零 ,
得 到第
二个虚功关系式
w。=w外 (b)

式(
b)表示结构 的总虚功等于结构的外力虚功 。

2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比较式(
a)和式(
b),
得到变形体系虚功方程式(
3-1
)0
2 平面杆系结构的虚功方程
图3-
1(a
),(
b)所示为同一平面杆系结构的两个彼此独立无关的状态。图 3-


a)为力状态, 力系处于平衡;图 3-
1(b)
为位移状态,
位移和变形微小、
连续、
符合约
束条件。因此,
可以写出・
Wq
、二P,
o,十P2

},,
十P,
6,十R,
C,+R2
CZ=艺P6十艺RC

Wl


一:{
Ndu
+:{
Md}



-:{
Qdq


a)力状态
2 ds 3

{ du,
d中dV


乙3 2‘
‘夕

b)位移状态

图 3一1

按式(
3-1
),得到平面杆系结构的虚功方程为


Pl

,-

-:
RC=:丁
Ndu
+I!
“、:
丁Qd
y (3一2)

3,虚功原理 的适用性和应用方式
在建立变形体系虚功方程式(
3-1
)的过程中,
没有涉及到材料的物理性质,
所以,
式(
3-1
)和式(
3-2
)适用于弹性、
非弹性、
线性和非线性体系。
虚功原理有以下两种方式应用于不同的计算对象。
(1
)虚设位移,求未知力。这种形式的虚功原理称为虚位移原理。按照虚位移
原理建立的虚功方程,实质上是拟求的未知力与外荷载之间的平衡方程,特点是用几
何方法解决平衡问题,在理论力学中曾详细地讨论过。在第七章中将要学习的机动
法作影响线,也是对虚位移原理的应用。
(2
)虚设力系,求位移。这种形式的虚功原理称为虚力原理。按照虚力原理建
立的虚功方程,实质上是拟求位移与已知变形或位移之间的几何方程,
特点是用平衡
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应用虚力原理,可以得到位移计算公式。
(三)位移计算
1 单位荷载法
第 三章 静 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73

单位荷载法的理论依据是变形体系的虚力原理。在结构实际变形状态的拟求位
移 乙方向上虚设一个单位荷载(虚拟荷载),
建立虚拟状态,
由平面杆系结构虚功方
程(3一
2),
得到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X乙一:
丁Nd

-I
-:
丁Md

p+:
{Qd
}-:
“c (3一3)

式中 N,
M,Q— 分别为虚拟状态中虚拟荷载引起的轴力、
弯矩和剪力,
du,
di
p,
d}— 分别为实际变形状态中微段d
*的轴向、
弯曲和剪切变形,
R— 虚拟状态中虚拟荷载引起的反力 ,
C— 实际变形状态中已知的支座位移值。
式(3-
3)可用于计算静定或超静定的平面杆系结构由于荷载作用、
温度改变、

座位移等因素产生 的位移。
2 虚拟状态
应用式(
3-3)
的关键问题是建立正确的虚拟状态,
按照所求位移的性质,
施加相
应 的荷载。在讨论这个 问题之前,
应先熟悉广义位移和广义力的概念 。
(1
)广义位移 线位移、角位移、相对线位移、
相对角位移、以及某一组位移。
(2
)广义力 集中力、
集中力偶、 一对集中力、
一对力偶、以及某一力系。
在求任何广义位移时, 虚拟状态中所施加的单位荷载是与所求广义位移相应的
单位广义力 。虚拟荷载的指向是任意假设的,
若计算结果为正 ,
表示所求位移 的实际
指 向与假设相同 ,
若为负,
则相反 。

.计算公式
(1)荷载作用
式(
3-3)
用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时,
位移计算公式为
。 fNN。d5』。 (
'M M 。ds.。 fQQ,ds
乙“ Z 卜二
若一专
二 十 艺 !‘乍- + Z产卜干蔫二 (
3一4)
“ ‘ J EA ’自 J El ’自尸J GA

式中 N尸,
Mp,
QP— 分别为实际状态中由荷载引起的杆件内力;
N,d
sM,
,dsu
Qpd

— 分别为线弹性结构在实 际状态 中 d、微段 的轴向、弯
EA ’El ’ GA
曲和剪切变形 ,
产— 与截面形状有关的剪力修正系数,
凡,丽,
口意义同式(3
-3)0
在应用式 (
3-4)时 ,
应注意下述五个 问题
1)微段 d
、的变形计算只适用于直杆,
因此, 公式的应用范围是直杆结构。
2)在常用的曲杆结构中,杆件的截面高度 h远小于曲率半径R,所以,
曲率的影

4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响不大,
当R/
h>5时,
式(3
-4)
也可用于曲杆结构。
3)内力的正负号规定为 Np,
N以拉力为正;
嶙 ,
R均使同侧纤维受拉(
压)时,
两者乘积取为正号,QY+
Q以使微段顺时针向转动为正。

)对于具有弹性支承或内部弹性约束的结构,
在位移计算公式中应增加一项弹


-力 的
.,H,影
- 响艺

1 R
刁 LJ R粤
一“
一“尸K 。
“R 和
一“” R
n一’,
Y分
H别
NJ为/虚
/-/
1[拟

J 状
“、态
”一 即和
‘ ”n实
乃际

了 状
古’
一 态
护、即中
‘ 弹
T性
‘J ’
去 ̄支承或
孑、 ̄内
『J部
Ir弹

性约束的弹性力,
K为刚度系数,
当尺与Rp方向一致时,
乘积取正。

)按照轴力、弯矩和剪力在不同类型的结构中所占比例,
式(3-
4)的简化形式为
梁、刚架、

MM尸ds (3一5)
El

当拱的压力线与其轴线相近或计算扁平拱{
f<兽)
中水平位移时,
应计人轴力 \ 口 /

的影响 ,
位移公式为

。 (MM,
Jds 。「NNY
ds
l = L I一‘
L aT r一一十 L I一 T A (3一6)
i 乃 1 i 乙 ti

析架

二,f NNpds
_ (3一7)
曰 」 EA

组合结构


一}'
MMT
ds
授弯杆

)十洲N


NA

二I


链杆) i 乙 广I
(3一8)


2)支座移动
当静定结构仅发生支座位移时,
各杆不产生变形,
因此,
由式(
3-3)
得到支座移斌
时的位移公式

6=一IRC (
3一9)
式中, ERC为反力虚功,当R与实际支座位移 C方向一致时,
乘积取为正值,
反之,
取为负值。在应用式( 3-
9)时,
需注意不能遗漏等号右端的负号。
,(
3)温度变化
将实际状态中的结构的任一微段 d、因温度变化发生的变形代人式(
3-3),
得到
温度变化时的位移计算公式 .
第三章 静定结构 的位 移计算 7


一:!

Va
td

-I
-:
!M半d
s (3一1
0)

当 a,
t,At为常数 ,
且各杆均为等截面时,
式(3-10)可写为


一Ea

co

r+:

hpt (3一11)

式中,

A和。。分别为虚拟状态中各杆轴力图和弯矩图的面积。
式(3
-10)
和式(
3-11
)中求和号内各项的正、负号是根据内力虚功的正、负确定
的。当实际温度变形与虚拟内力方向一致时, △取为正值;反之,
取为负值。

4)制造误差
当析架杆件因制造误差而与设计长度不符时,
位移计算公式为

A= ET
NA (
3一1
2)
式中,
久为杆件长度的误差,
当N 为拉力,
几为伸长量,
或当 N为压力,
A为缩短量时,
两者的乘积取正。
(四)图乘法
1.图乘公式
在计算由弯曲变形引起的位移时,
如果结构符合图乘的条件,
则式(
3-5)的积分
运算可以化为几何计算— 图形相乘。图乘公式为
MMpds syo

一丁 “ El
(3一13)

式(

-1
3,
表示积
分式丁
帆ds
等于一
个弯矩图
的面积a
)乘以
其形,
。处
对应的
另-
个直线弯矩图上的竖标yo

2.图乘的条件

1)杆轴为直线 ,
EI为常数。

2)M和Mp图中至少有一个是直线图形。
当结构中的各杆段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时 ,
可以用图乘公式计算结构位移。
3 复杂图形相乘
(1)梯形相乘 (图 3-2)
用辅助线将图 3-
2(a
)所示梯形分块后相乘,
得到梯形公式
1 厂二 、, , 1, , 、 l

苏万 lz
l丈
v 竹尸ds= .
石下仁田lyl十 W2y2)= cc"i}GRC一 动 a十 as十 VC) l3一14)
ca J l:t ul.1

相乘两图的竖标 a,
b和 。,
d不在同侧时(图 3-2(b)),
式 (3-13)仍然适用 。取 同侧竖

6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标的乘积为正,异侧竖标的乘积为负。
二J
10
--o(U
2 ・
岛义补 I 丫划 h
(2
)一般形式的二次抛物线图形
相乘(图 3-3)


二山 d
} 1 I
规律 ,
根据叠加法作直杆弯矩图的作图
可将图 3-3(a)所示 的图形分解为
一个梯形和一个标准抛物线图形,
作分
块图乘后 ,
取其代数和,得
图 3一2 OY=田,
C y1+。:y2





0。, !

二X

.〕十
图 3一3

(3)曲线 图形与折线图形相乘(图 3-
4)
将折线图形分为几段直线,
曲线图形也作相应分块,
分别相乘后取其代数和,


oy二。,
yl+。2y2+。3
y3


4)杆件截面不相等的图形相乘 (图 3-5)

尸 ! I、、、
。, I 史2 } 。
0 } , 1 0 }

' I o
z !,
I I .


d{\
图 3一4 图 3一5

将图形按 EI为常数分段后分别相乘 ,
取其代数和,

田一
丫}


uiyi .t
uty2 .u
.'
3y3

-了里

十 下言 犷种十 飞军 不-
E几 乙 12 乙13

图乘要点
(1)掌握应用条件
第三章 静定结构 的位移计算 7

图乘的条件是将积分公式(
3-5)
转化为图乘公式(
3-1
3)的前提,
必须遵守。

2)y
。的取值
y。须取 自直线 图形 。

3)正负号规则
丽,
蛛 图同侧时,
乘积c
oy。取为正,
异侧时,
co
y。取为负。
(4)对 图形相乘特殊情况的处理
按照对图形分段或分块使其满足图乘条件后再相乘的原则来处理复杂图形相乘
的问题 。
(五)互等定理
互等定理适用于线性变形体系。在四个互等定理中, 功的互等定理是基本定理,
其他三个定理是功的互等定理的特殊情况, 可由功的互等定理导出。
互等定理中的力和位移可以是无量纲的单位广义力和( 或)单位广义位移。
在位移互等定理 8
,2=,
%,中,
可以是线位移与线位移之间、
角位移与角位移之间
以及线位移与角位移之间的互等。
在反力互等定理 r
iz=r
,,中,
互等关系可以是反力与反力、
反力矩与反力矩、
反力
与反力矩之间的互等 。
在反力位移互等定理 r
ia=一热,
中,虽然反力与位移数值相等,
量纲相同,
但是,
正负号相反。
在超静定结构的计算中,
常引用互等定理。

二、例题分析

例3-
1 试用积分法求例图 3
-1(
a)所示刚架 C
点的竖向位移 。
解 1 建立虚拟状态(图(b))
2.分段建立弯矩方程(设内侧受拉)

CB段 M,=一(
扩+5
x)
M = 一x
、七


BA段 Mp=一(13x一16)
乙人


11沪

M=一。 \
3 求位移
将弯 矩 方 程 代 人 式 (3-5),对 斜 杆 作 变 换 川 A4

5 , 二 ,
。 (
})
ds= 茸丁dx ,户仪1导
_ __
-3- 一” ’ 例 图 3-1

8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M M 。. MMY

CV
一{_
 ̄代言二-d,十


乙 1 2EI

, 、, ,._ 、, . 5、 1 f
' , 、,,。 ,。、,
上 f- C- x)Cx一十 5x)c
ix十 - x - I - l- x八 13x一 上o)ax
ElJ 3 乙乙 1 J4

958.17
EI

计算结果为正,表示 C点竖向位移朝下, 与虚拟荷载同向。


例3-
2 试求例图 3-
2(a
)所示悬臂曲梁 B端的水平位移,
El为常数。设不考虑
曲率的影响。
q 「1曰L护


尸 l
B l


se l
沪、 、
、、


、、

1 健J月们J
七、





奋}}i
iq
_
戈K口
BP


R\


I。
例 图 3-2
、戈护

砰  ̄

解 1.建立虚拟状态(图(
b))
2.建立弯矩方程
以极坐标 B表示截面位置 ,圆心 O为极坐标原点,
与 OK 成 B角的 K 截 面弯矩
lnz
、|


R2
口以

Mr
卜 .|J


<B<晋

M =R(1一

3.求位移
由式(
3-5),
求得


s。一{Mm,d

一{m
mpR
d。
一然r
‘一。

一co
s0

si

'B
d8 JBA 乙1 乙乙 1 Jo
第三章 静定结构 的位移计算 7

__几

_
225 g
万不兀二
R"
,__、
、一 于 j
艺 1

计算结果为负,
表示 B端水平位移向右,
与 P=1反向。
讨论

:在 曲梁的位
一 四 /卜曰II
-.


计算中, 是否计人N, Q的影响
y “ 分 ”  ̄ 曰 r’2、‘” 气 曰J ̄ ’
应视h之比
门一 " R  ̄ 卜
决定。通常, 、
uY\} 。  ̄ ”‘’‘
远小
“ ̄ ’

于R,
N,Q对变形的影响非常小,
所以可略去不计。
2 对本例 曲杆的积分运算应采用极坐标。微段 ds(图(e
))按极坐标表示的 x和
y分别为 x=Rs
inO
,y=R(
1一c
osB
)ds
=Rd9

例3
-3 试求例图3-
3(a
)所示析架 BE杆件的转角。各杆 EA为常数。

例 图 3-3

解 1 建立虚拟状态 (图(b))

.求实际状态和虚拟状态的各杆轴力
3.求位移
由式(3-7),

、一
:NE

A,

一_
E1
A尸X
2d
d)
X2
=E
A(}

例 3-
4 试用图乘法重做例 3-l0
解 1
.作实际状态 M,图(
图(a
))
2 建立虚拟状态,
作丽图(
图((
b))
3 图乘求位移


二一:

IE


lo
一6(
赫(2
X36
X4+
2X7
5X7
+36
X7+
75X
‘,

击(音
X4X
36
X普X
‘一普
X‘X
‘X音
X‘)
80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11498 958 17
12E 7 El

2X扩




r卜、、

、只 屯‘ 已 奋



X4


a)MY图 (
kNm) (
b)丽 图(
m)

例 图 3-4

讨论
1 BC段C端作用集中力,
QceO0,
所以,
M,,图中BC段的曲线图形不是标准抛
物线 ,
不能使用标准抛物线的面积公式,
应将该 曲线图形分解后 图乘。
2 BC段的Mp图与图(
(c
)所示相应简支梁在端弯矩M,
c=36kN"m,
M己e=0
和均布荷载 4作用下的弯矩图是相同的。因此,可将该段弯矩图分解为一个三角形
和一个标准抛物线 图形 。
40kN 例 3-
5 试用图乘法求例图 3-5(
a)所示
A C

简支梁中点 C的竖向位移、
今 E
lOkN I
/ 4m i 2m 2
m J
30kN 解 1
.作实际状态MP图(图(
b))

.建立虚拟状态,
作M 图(图(
c))

.图乘求位移
2 /1 、 、 _、 2 、 。

b)Me
图(kNm) vc
,一对 l2x“x“
.x万xG
1 /1 、,』、 _‘ l.
十- 1} 入 4入 4U入 -
77入 G
乙 1、 乙 乙


c)丽 图(
m) 1 /640 .。_\ 880
今 - ,(- 十 i
su !二 二二二
例 图 3-5 乙 1\ j l j乙 1

讨论
本例为两个折线图形相乘 。图形分解方法为

.沿梁长在图形转折点 C将M和M。图分为两段。
2.将 CB段M尸图分解为两个三角形的叠加。
另外 ,
也可以在图形转折点 C和集 中力作用点 D将 图形沿梁长分为三段 。
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81

例3
-6 试用图乘法求例图3
-6(
a)所示三铰刚架几,
和c右截面的相对转角。
El为常数。

_。 }


0k

,一 -一,
E」 o,

刃一一I一了

uIL




ne
一.


}}l

I-




:}
, 6

=1
一一生


40kN -
t-}
LEI
l。 、 }

_飞、



}V 5妻
二:
华脚川泪5







恤3
m3


v斗b

,‘厦/ (
a) (

例 图 3-

)Mr
图(k
Nm) (
C)丽图(
m)

解 1.作实际状态Mp图(
图(b)


.建立虚拟状态,作丽 图(
图cc)
3 图乘求位移
1一
El

1 、 J、 ,。、、 2 ..4 1 。 。_、 2 ‘ 6



\(T
c-c= 一 气丁 X 4 X iZV X -
乙 j
X - ̄一 -
b 乙
X bA OU X -

X -

1 ‘ 。 。_ 1 ‘,6 6 _‘ __、 6
十 下哥 入 b入 bU久 下丁入 茸二 十 下;共; 一 G X bU X --
乙 乙 匀 0l
rl 匀

。、 ,八_、,4 。_、,4 ,。_‘ 6


一 乙 入 1ZU入 - - bU 入 下-一 上乙U入 下,
5 5 5

1 /1 、 。、 。_ ,\ 638,,
十 不 下1- x ox aUx l 1= 一  ̄
- IV L )

乙 1\‘ / 乙里

例3
-7 试求例图3
-7(
a)所示刚架 几 截面的
6E7 , El
转角。已知 a=4m,
q=5kN/m,
k,=a "-a3 】
t 、}_s t
解 1
.作实际状态 M,图( 图(
b)) x
--
-} k^
bI
下谈-一 S

。建立虚拟状态作 M 图(图(。


。图乘求位移

b)Mr
图(xg
')

本例刚架具有外部弹性支承和内部弹性约束 ,
. 、_ 、._ . 、 .
__ 、 、
_. _二 _ RR.
在位移计算中应考虑它们的影响
一‘
一’了‘’7’ ‘一 斌产
‘ 目’
‘ 臼 艺拱艺。
J”甲 ̄ ’ 曰 k

。w .。RR, 2/2 ‘a a2、1\


汽右
TC
“艺二
群 十艺二 于二=希
} ‘ EI ’" k
(苦aX注 苦
-X含 )
El\3一‘’ 8 ‘’2/

。)M 图
1/ 1 ,‘ 2\.5a/4, 例 图 3-7
十台 (一音a・qa`X母 】
+苦若子(一2qa`X1
’EI、 2一 性一‘、3/’6EI、 一,一‘、-
82 结 构力学学习方 法及解题指导

3-

一。
‘、
,。 一u:、
,。 __z、,。
乙一 。__z、
/1上、.1 /2 、
/5 a、
/gqaz


入 。q 八 ‘一 q“ 入 。q 八 ,下 .
石于I下i入 气不八  ̄
石 一
Lia \ 口 Y 0

生Xq

/ 1X aa`\ . a ’2
州一 1一 一
\ 91 /
!t
a2
今 琪/
1一喜一9
5+5
乙 I \1G
一粤十1

6 乙任 1
516 0 乙 /

_-3
57ga
96石 1
'(
n)

例3-
8 试求例图3-
8(a
)所示刚架 B点的水平位移。


.t
) (
b)Mr
图(k
Nm) (
c)丽 图(
m)


/C 娜一 q八

刀} 一E
日“K
N"

一/=l
’ 十阶
乙」

6马
,入
麟哭 k
Nm
左1」



d)

例 图 3-8

解 1
.作实际状态 Mr图(
图(b))
心勺


‘建立虚拟状态,
作 M 图(
图(c)


.图乘求位移
1 11、,。、,,,、,2 、
,J.1、,。、 」、 3、 ,\
VI
iH- +
_ rI下种入 0入 10入 叮犷 入 4月 ̄于汀 入 乙入 4 入 ,厂 入 乙 I
一 乙J\ 乙 0 0 任 j

沪产明丫

十 rin" T\1
O \Gr
,乙X 怪入 乙十 乙x 土匕X 4十 4X 4十 16X L)一
- i)

EI
(32
X‘
X3

1 ,,。八 .。。 ,、 162
二 -,
;k上S乙十.
.S乙一 乙)= 二二下
乙 才 乙 1

讨论
BD杆件刚度沿杆长不同,
图乘时首先在刚度变化处 C将BD分为BC和CD两
段 。分段后的 CD段 M 图为不规则图形 ,
面积和形心位置不易确定 ,
按叠加原理分
第三章 静定结构 的位移计算 8

解(
图(d
))后再作图乘。
。 二 ,,, 1
例 3-
9 试求例图 3-9(
a)所示组合结构 D截面转角 。乙八=乙
乙丈2
a。

ga
zg
aZ_

粥 才

b)材产图.
NP (
C)M 图,
iv,

例图 3-

解 1.作 M,图、
求轴力杆内力 N,(
图(b))
2.建立虚拟状态,作 丽 图,
求轴力杆内力 N(图(
。)
3.图乘求位移
对 CE段作图乘时,
分为 CD和DE两段,
DE段图乘为零,
CD段 M。图面积不
易确定 ,
按叠加原理分为两块。


qaz、,
a]
UD

1 /1、,
=万戈
。 、,
ZAL
八 z、,2、,,\。 1I
aAZq
an了x1 夕-



而L2 g
az+等 乙 X
・X合一
普・X -下-
6 」
I/\ 上


副一翻(
一3
、・)
x2
、一摇+

_5
ga
31-
3,

/-

qa
一一6
— 下 几不下 一
.7
4g

丁--一
3 万 — T T
乙乙 i 乙 1 乙 1

例3
-10 试求例图3-
10(
a)所示刚架由于温度升高而引起的CI
F两点距离改变
量。已知。=8X1
0-6
,h=2
0cm,

_一

求 : 耳习
二} b1 -E


一 u-
、飞



r-
一 1
9It
Dr-
} 一一〕




}DCE


FB
一F-'
!t
z=
25'
C; AF }
愁蕊 滋‘

l J

丰2
m丰.

m斗

b)刀图 (
C)N 图

例图 3-
10
84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解 1
.建立虚拟状态,
作 丽,
凡图(
图((
b),
(c))、
2 求位移
按式 (
3一11),

1, 1 , _ .八_、 ,_。

= - tt
,,十t
,)= - l一 5十 G5)= lu l

乙 乙

Ot
=t:一t
,=25一(一5)“300



-;一:
at

oN
+:a

ft

、一l
Oa
X2
X零X
2一h
3a
X2X
ZX2
X,



一(
2。
二+ 哗)一8X
1。
一6
(2
0、+
黯)
一。
36X
10
_2
m一。
.3
6c
m(
}})
讨论
1.在温度变化时的位移计算 中,
一般不能略去轴向变形影 响。
2 位移公式中总和号内的正、负确定 .
DC和DF杆段均为受压 ,
而 !为升温 ,

以,
第一项取负,
DC和DF在实际状态和虚拟状态中的变形相反(
图(a
),(
b)),
故第
二项取负 。
例3
-11 试求例图 3
-11(
a)多跨静定梁发
生支座移动时,
C左和C右截面的相对角位移。
、  ̄
,、加 ̄ 尹厂

已知 a=2c
m,b=6c
m,c=4c
m,T=0O
lra
do
’、、心 /
om I 4m
解 1
.建立虚拟状态(图(

b)),求各 支座

a) 反力。
M =1
5一

撇 V
B一手(
个)


A一。

VA一_

1(
、),
MA

了协

Z、


2.求位移
例图 3
-n 按式 (
3一9),



c-c=一叉尺。
二一(
万Aa+讯b+FAg
o十风。)
/_ . 1 、 _ __. 5 、 _ _, 1‘ _
今 一 Iu十 .
- X U,Ub十 下.X U U1一 气-X U U4
\ 任 乙 任

=一0.03r
ad(
J )

讨论
使用式(
3-9
)时,
应注意总和号前的负号不能遗漏,
总和号内各项为代数相加,

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8

功取正值或负值 。气
例3
-12 已知例图 3-
1'
2(A
)所示的超静

定梁C支座下沉4


c 时,(

H二2l试作 图


b)相同梁的弯矩图。 .
解 本例可用功的互等定理求解 。设 图

b)梁支座 C的反力为Vc,
由功的互等定理,
得 一
MA

,一VCX1
=0 5kN m

闷_‘ 1 5
V。
,。= M
一 切H二 l
一ox
‘’六
21= 舟l

由BC杆 的力矩平衡条件,求 得 Me
c 例 图 3-12
二V,
l二5(
kN・m)
(下侧受拉)
由结点 B的力矩平衡条件,求得 M,
,,=5k
N "m(
上侧受拉)
已知M,U0MC
B_
-0,
由各杆端弯矩作弯矩图如图( (e)
所示。

三 、习题

3一1 位移和荷载成 关系的前提条件是:


1.结构为小变形;
2.材料为线
弹性 。
*。二,二
二二、二丫
。}-

--
,.

l.
iL

4;、欢补 。、二、 国,
。 *二 。工、 、
卜二。北
3一2
义形件尔阴皿y

JMI

理刁T
Q41

t则— "

土l9
1儿大,
IL
JJC
L,匕"
i用一
J状匡;
A十
线性结构 。
厂3一
3 图示为虚拟状态,
求 C,
D两结点间的_ 。

・ 4 图示为虚拟状态求A,
K3一 C两截面的_ 。




丁丁尸

砂易
_ c 一D

题图 3一
3 题 图 3-4



5图示梁
在集中
力P作用下,
。点产生
竖向位移为
。c-
黔(个
),
若使(


回复至变形前的位置,
则应在C处施加力_ 。

-6 在求图(
a)所示刚架结点 A的转角 B
,时,
若建立图(
b)所示虚拟状态,

所求结果为 。
86 结构 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让2斗一I
2羊I

题图3-5 一 题图3
-6





=C (
a) (
b)

3-
7 图(
a)和图(b)
按图乘法的相乘结果为_ 。
3-
8 在图(a)和图(b)所示的两个状态中,
位移 么z和凡:
具有_ 相等和
相 同的互等关系。

P,
=1
1了
一 _
_

-  ̄  ̄ 一 . . ... ..门 , .‘

(a)

}_
}_1
丁__
,Z1

i=
1 S 一 、、、

b)

题 图 3-7 题 图 3-8


-”图示梁在荷载作用下的旦邀面角位登为A

B二( )

.器(
丫;B
.会(
丫;C
.箭(
:);
D.器(
“)。
3一10 图示梁在荷载作用下的 B截面竖向线位移为乙。二( )。
nU工T工
1 人1.
n U一,,J


.器(
‘,B (
; 、);
C.筹(
、);
D.筹(
、,。
we卫J

lOkN"

3kN/m

题 图 3一9 题 图 3-10


-11 图示梁在荷载作用下的C截面转角为l
p。二(
11Pl
2 11Pl


i ); (i );
16EI 18EI

PZ

9P12 (、
/ 12EI
(} )。
16E I、’

第 三章 静 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87

3-
12 图示刚架由于支座位移引起的D结点水平位移为( )。

可 |或
A.0.025
a(一); B.0.025a(-); C.0.01
a(-); D.0.015a(--).


森斗

。闪0,

0.
01a

题图 3-1
1 题 图 3-1

3一13 图示刚架在荷载作用下C结点的水平位移为( )。
25P, 、 。 55P , 、 。 4P, 、 。 11 P,
A.书 带于(
 ̄); B.升EI
苦;(
一); C.斋 (
 ̄); D.会署幸( ̄)。
‘一
’4EI' /’ 一’ 8 ' ” “ EI、 ,’  ̄’2EI' '。
3一14 图示析架受水平外力 P作用,
各杆 EA相同,
BC杆件转角为( )。
1.21P,,、 , 0.21P,,、 。 1. '
21P,,、 _ 0.21P,
A.井若 子二
一(少); B. 牛(必); C. 导-. (区) ; D. 等土.(r,>。
EA 、2”  ̄’ EA /, ‘’ EA 一、协 /’ “‘ EA 、寸了 “

题 图 3一
13 题图 3一
14

3-15 图示结构 由于发生温度改变而引起 的 C点竖向位移为( 。(已知材

料的线膨胀系数为。
,截面高度、
一共) 1V

A.35
al(个); B.3
5al
(令); C.2
5al
(个); D.3
0al
(令)。
3一16 图示圆弧形曲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的A支座水平位移为(

题 图 3一巧 题 图 3一1

88 结构力 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15R3, 、.._ 20R-3 。 2QR3,_、 25R3


八 . -;;不-c峭‘夕;巧. -;胃下 ( ̄ ); 、2。 一不;;,月1- ) (
 ̄ )。
乙 丈 乙 I 乙 L EI

3一17 试求图示刚架中结点B的角位移G
Pso
3一18 试求图示刚架 C,
D两点的相对竖向位移。

之之召帕

题 图 3一17 题图 3
一18


-19 试求图示组合结构C铰处的相对转角P
C-c

3-
20‘已知图(
a)所示弹性变形梁在外力矩作用下 1,
2两点的竖向位移,
试求在
图(
b)所示荷载作用下 G截面的转角。
0.
2cm 0.
3cm _ _、
30kN -






7l


二兴
12.
奢Cl (
a)
U N 6kN


番 番
2 B,//_
A乒y C

b)

题 图 3一
19 题 图 3一
20

四、习题答案

nj

9口
11

3-2 物理 。 3
-4相对角位移。

线性。 相对水平位移 。

-7

尸 ,.、 az
cd
nj

八j
』tJ

数值、
量纲。 3
一9 Co

一厂C* 少 3一6 20
,。 3一8
任 61

3-10 D, 3-11 A 3-12 3-13 3


-14 B。 _
3-15' Ao

3-16 C, 3一17 P
防2
e=1
E.


5 。3一18 3.
46g a'
EI ‘

3一19 r
pc-c片 一
108
百 +
2EA(

}、,
。3一20 (pc=0.087rad(伙)
第 四章 力 法 8

第 四章 力 法

一、
基本 内容与学习指导

(一)超静定 结构的基本特性
1 超静定结构是具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它的内力不能仅由静力平衡条
件确定,
必须同时考虑变形条件,
建立赴A友鲜,
才能求得全部内力和反力。
2 支座移动、
温度变化、
制造误差、
材料收缩等外因作用会使超静定结构产生内
力。
3 在荷载作用下 ,
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只与各托英姐对 冈J
度春美I
-i
d-Ar
.枉刚度的


,丝t


还)-
}。在支座移动、
温度变化等外因影响下,
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与各杆刚度的
绝对值有关。

二)超静定次数和力法基本结构
结构 中多余约束或多余未知力的数 目称为超静定次数。确定超静定次数的直接
方法是在原结构上解除多余约束,
使超静定结构成为几何不变的静定结构,所需解除
的多余约束个数为原结构的超静定次数。解除多余约束后的静定结构即为原结构的
力法基本结构 。
对于同一个超静定结构,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解除多余约束。但必须满足解除
某些约束后结i
t.绝 &L亚李塑董赵立
多件・因此,
可以作为基本结构的静定结构
一般不止一种形式,
而超静定次数必然相等。

三)解除多余约束的方式(图 4-1)
1 拆除支座处的一根支杆,
相当于解除一个约束(
图(a
))o
2 切开一根连杆 ,
相当于解除一个约束(图(

b))a
3 拆开一个单铰 ,
相当于解除两个约束(图(
。))。

.切开一根受弯杆件, 相当于解除三个多余约束(图(
d))o
5 受弯杆件上增加一个单铰,相当于解除一个多余约束(图( e
)).
(四)选取基本结构的原则
1 一般取静定结构为基本结构。
2 宜选取形成独立部分的静定结构为基本结构。在一般情况下, 避免选取按基
本部分和附属部分形成的结构以及按三刚片规则形成的结构。
对图4-2(
a)所示超静定结构选取基木结构如图(
b),
(c),
(d)
所示。图(b)所示
的基本结构由两个独立部分组成, 易于作单位弯矩图和荷载弯矩图。图 4-3(
c)所示


扩 琳。



0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 解题指导

一一一
不清

姜・
b)
c)
d)
e)
图 4一1

的基本结构包括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图4-
3(d)
所示的基本结构为三刚片结构,

然,
对这两种基本结构作单位弯矩图和荷载弯矩图均较为不便。
X1


r/ ̄、
丫 。
月气
飞 土 飞‘ ’1



妇J
,・
| 产J
术 、
d 卜
廿
份妙

图 4一z

3.宜选取便于计算系数和自由项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应尽量满足使单位弯矩图和荷载弯
矩图限于局部范围,以减少计算系数和自由项的工
作量 。
对图 4-3(
a)所示连续梁选取基本结构如图(
b),
(c
)所示。图(

b)为多跨静定梁,各单位弯矩图和荷
载弯矩图分布在局部范围, 所以,计算较为简单,

图 4一3 知副系数 氏3
=热1=0,
自由项'

l1
p='

}Z
p=0,
图(c
)为
第四章 力 法 9

悬臂梁,
单位弯矩图和荷载弯矩图沿梁长分布,
系数和自由项的计算量较大。

五)力法原理和力法万程
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是以多余未知力作为基本未知量的,按照超静定结构上解
除的多余约束性质确定基本未知量和基本结构。根据基本结构沿多余约束方向的位
移和原结构对应 位移相 同建立位移(变形)条件 ,
得到力法方程 。
力法方程的建立表明基本结构与原结构具有相同的变形状态和受力状态。由力
法方程求得多余未知力后,反力和内力均为静定问题 ,
可按叠加法或基本结构的平衡
条件计算内力。
图 4-4(
a)为一次超静定结构 ,
取图 4-
4(b)所示基本结构时,
位移条件为

乙工“乙a“0 (a)
户・
式(

a)表明,
在外荷载 P和多余未知力X,共同作用下,基本结构 B处沿 X,方向的
竖向位移乙:与原结构 B处竖向位移(
为零)相同。式(

a)的展开式为力法方程


lXi
+p1
。二0 (
a')
B 戈


b)

图 4一4

取图 4-
4(c
)所示基本结构时,
根据基本结构在外荷载 P和多余未知力 X,共同
作用下,
沿X;方向的相对转角a,应和原结构C结点处相对转角(
为零)
相同建立位
移条件

△,“(
PC
-c=0 (b)

力法方程 0X:
十o,
p=o (
b')
对同一超静定结构选取不同的基本结构时,
力法方程形式完全相同,
但物理意义
是不相同的。
图4-5(
a)所示的排架为一次超静定结构。取图 4-
5(b)所示为基本结构时,

CO杆切口处相邻两截面沿 X,方向的相对轴向位移为 乙,,
原结构在该切口处连续,
即相对轴向位移为零, 则有位移条件

}j
,=0 (c)

力法方程 6 X,
+L,
p=0 (
c')

2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 解题 指导


门; 卿
C } X!_ D _ C







771

“A(
b)

图 4-5

迎EA
选取图 4-
5(c
)为基本结构时,
设 X,为拉力,
则杆件 CD的伸长量为△C
D二

而基本结构 C,
D两点沿 X,方向的相对线位移6,等于原结构中链杆 CD的缩短量,
所以,
位移条件为


△1
今 一△。

d’
X,l
力法方程 成1
十 乙;
p= 一 二六 ̄
乙 八

在力法方程(
C)和(
d')
中,自由项di
p和乙1


p1



}全相同,
L 系数S
,,和6
1汾别为



一:{

41




ds
+N


,2

一:丁

41




ds
十E
_


、:
{ME


Id

两者关系为


;一‘
十E
Al
系数S,
,和5,

M区别在于包括和不包括杆件CD的轴向变形。
力法方程((c
')和(

d')的形式和物理意义不同,
但内容相同。在超静定的组合结
构和析架中,
切开或拆去连杆选取基本结构,
都具有以上特点。
(六)力法典型方程
对于 n次超静定结构,
按照力法原理建立的、个关于多余未知力的方程,
称为力
法典型方程 。一般形式为

| | 1| , 廿

&I
IX,+&
i,X:
十…十s
,X +乙:
w二匕,
X,+饥:
饥, X2+…+凡.
X.+L2
W二△:
(4一1)
es
||.1

氏,
X,十氏2
X2十…+气X>

+0w二乙,
第 四章 力 法 9

力法典型方程式(
4-1
)的物理意义为。
基本结构在全部多余未知力和外因(荷载、
温度变化、
支座移动等)的共同作用下,在解除多余约束处沿各多余未知力方向的位
移,
应与原结构相应的位移相等。
力法典型方程式(
4-1
)在组成上具有一定的规律,
系数、自由项、
右端项的物理意
义和特点为
主系数 汉;
— 位于主斜线上,
为基本结构上多余未知力X,
=1在其 自身方向产
生的位移 ,
恒为正值。
副系数气(
:并户— 位于主斜线两侧,
为基本结构上多余未知力X,
二1在第a
个多余未知力方向产生的位移,
可为正、
负或零,
S=S
自由项 △二(
△:尸,
6u,
6‘等)
— 基本结构上外因(
荷载、
温度变化、
支座移动等)
在第 :个多余未知力方向产生的位移, 可为正、
负或零。
右端项乙:
— 原结构的已知位移条件,为零或非零。
系数和自由项均为静定结构的位移,
可按第三章计算位移的方法求得。
(七)对称性利用 力・
当超静定结构的几何形状、支座形式以及杆件的截面刚度均对称于某一几何轴
线时,称之为对称结构。通过利用对称性,
可以简化计算。
1 选取对称 的基本结构
对图4-
6(a
)所示三次超静定结构沿其对称
轴切开,
选取对称基本结构如图 4-6(b)所示。
,X
I “1!

多余未知力分为正对称力 X,和 X,
,反对称力
X,
。力法典型方程简化为两组

,X,
十61

Xz+
61一0

| (b)

(4一2)

%lX,十a8
8XE+4P=01

S X,
十乙,
。=。 (4一3) 图 4一6

式(
4-2)
仅含正对称的多余未知力,
式((
4-3
)仅含反对称的多余未知力。力法典型方
程降价分组 ,
得到简化 。
2 选取半个结构
选取图 4-
6(b)
所示的基本结构时,
若结构上的外荷载为对称分布,
则 6,
=0,

对称未知力 X,=0,只存在正对称未知力 X,和 X,。若外荷载为反对称分布,

6I
p--浅P=0,
正对称未知力 X,
=X2
=0,只存在反对称未知力 X,
。由此可知,
对称
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在对称荷载作用下, 内力及变形是对称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
内力及变形是反对称的。
根据上述结论 ,
在计算对称结构时,
可以沿对称轴切开 ,
取半个结构进行计算。

4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 题指 导

选取半结构时 ,
应使该半结构能等效代
PI { I

替原结构半 在切 口
处按原结构 的位移条件 和静力条件设置相
应的支承。

对图 4-
7(a)
所示承受正对称荷载的双
层对称刚架选取半结构时, 应首先考察位于
对称轴上的截面 C和结 点 D 处位移与内力
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表4-1),然后据此取
图4
半结构计算简图如图 4
-7(
b)所示。在半结
构上 C截面和 D 结点处设置的支承符合原结构在 C,
D 处的位移和 内力状态 ,
与原
结构的半边等效 。
表 4-1 对 称 轴 处 的 内 力 与 位移 、半 结 构 的 支 承
截 面
层 跨 位 移 内 力 支 承
或结点
正对称 AC
V=-

-0 反对称 Q。
=。
上 奇 C 滑动
反对称 AC
H=0 正对称 Nc
Ao
r (
定1句)
凡 =0 Mc并0

正对称 ADV二。 T对称分布 QD


#二QD
F7/

'0
(不考虑轴向变形)
下 偶 D 固定
反对称 △。
“二。 正对称 ND
,二ND
r护。
pD=0
( MDE“MD
F:i
60

在对图4- 8(
a)所示承受反对称荷载的双层刚架选取半结构之前,将原结构化为等
效刚架(
图( b)
),分析等效刚架对称轴上截面 C和截面 D处位移与内力之间的对应关
系(
表4-2),
根据 C,D处的内力和变形特点,将刚架沿对称轴切开如图(c)
所示。两柱
中间D截面只存在剪力QD,
在忽略杆件轴向变形的条件下,
吼 只对两柱产生等值、

号的轴力,
对原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无影响,
可略去,
取半结构计算简图,
如图(
d)所示。
表 4-
2 对 称轴 处 的 内 力 与 位 移 、支 承与 结 点

层 跨 截 面 位 移 支 承
内 力 或 结点
正对称 AC
V=0 反对称 Qc=

-0
上 奇 C 活动
反对称 aCH7}0 正对称 NC=O 铰支座

Gc:
76

0 Mc=O

正对称 '

IDV=0 反对称 QD7
AO
(Q,,二一Q“)
下 偶 D 冈J结点
反对称 ODH-

#O 正对称 NDe=NDF=0

pD护0 MDF-MDF二0
第 四章 力 法 9

‘‘口下.

. .. 自万

图 4-8

3.未知力分组
图4-9(
a)所示为承受一般荷载作用的对称刚架。如果利用半结构计算,应先将
一般荷载分解为对称与反对称荷载, 然后分别选取半结构(图(
b),
(c))
计算,
将计算
结果叠加后得到原结构的内力状态。如此处理,
计算并不一定简单 。





P介




图 4一9

如果取对称基本结构(
图(d
)),
多余未知力 X,和 XZ对于对称轴既非正对称又
96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 导

非反对称 ,
有关副系数不为零,
力法力程得不到简化。对于这类结构,如果采用未知
力分组,则计算将变得简便。未知力分组是指将原对称位置上的多余未知力 X,和
XZ

分解为对称未知力Y,
和反对称未夕
一一一声沪
生立兰么图(
e))
,建立关于新菜而万Y
,丽瓦
的独立方程



ilY,
十4}
ip=。’
(4一4)

lly,
十。2
,=。
式(
4-4
)的物理意义为相应的广义位移条件。
原未知力与新未知力之间的关系为

X,一Y,十Y,
XZ“Y,一Yzi
(4一5)

由式(

4-4
)、式(

4-5),
先求 Y,和YZ,
然后求得 X,和 XZ,
按照图(
d)或图(
e)计算,

得到最后弯矩 图。

八)位移计算
超静定结构的位移按第三章变形体虚功原理和单位荷载法计算 。位移公式为
一 {M M ._
1 荷载作用 △二= ) }一 d5 (4一6)
一 J 七1

八私4

2 支座移动 △
、一:{ El
ds+,
}i
,, (4一7)

_ (M 从 _
3 温度变化 (4一8)
△二一列 厄丁一
ds-

-A
,K

式中 MP,MC,
M — 超静定结构在荷载、
支座位移、
温度变化作用下的弯矩分布,
A4
-一一原结构或静定基本结构在虚拟状态下的弯矩分布,
乙、。,△、
,— 发生支座位移和温度变化时, 在任取静定基本结构上指定截面 K
的位移值,按式(3
一9)
和式(3一
11)计算。
图 4-
10(a)所示刚架为一次超静定结构, 图4-10(b)
为任选的静定基本结构。由
于在外荷载 4和多余未知力 X、共同作用下, 基本结构的受力和位移是与原结构完
全一致的。所以, 可将求原结构的位移化为求基本结构的相应位移。
求原结构 C截面转角l pc时,
若在基本结构和原结构上建立虚拟状态并作 M 图
如图(
c),
(d)
所示。显然,
对图(
c)静定基本结构作而 图更为简便,
图乘也较简单。
(九 )校 核
超静定结构仅满足平衡条件的解答有无限多组。在同时满足位移条件后才能得
到它的唯一解。因此 ,
正确的内力图应同时满足平衡条件和位移条件 ,
对 内力 图应作
第 四章 力 法 9

_
一,9 , 一 g一 M丈 1_ M=


n “愕 时 4

牡共 a I (
c)M图
.(
d)M图

图 4一1

以下两方面的校核 。

.平衡条件校核
截取结构中的刚结点、
杆件或某一部分 ,
检验是否满足下式
叉X=0
lY=O
yM二0 } (
4一9)

2 变形条件校核
校核变形条件,就是按下述各式检查多余约束处的位移是否与已知实际位移 乙
相符 。

1)具有刚性支座的结构受荷载作用
。 厂MM尸、
L.
lK= 乙 !-F;-
, as= L1 (
4一10)
J F
-卫

若检查闭合结构某一截面相对转角是否为零,
则因为M 图弯矩纵标处处为 1,

(4-10)
成为

。f厕MP, 。厂嶙 d
5 。C
UM

VK= 乙 } r-r一a5- L }.r r一' 乙 T T - U
J 乙 1 J 乙 1 L'1


2)具有刚性支座的结构发生温度变化
_ 厂M 八7.
(4一11)

‘一列 EI

`d‘
十z
i,一乙

3)具有刚性支座的结构发生支座位移
。 厂MM己,
(4一12)
UK=乙J-
l 一a'
E 十UK
c‘。

二、
例题分析

例4
-1 试作例图 4-
1<a
)所示刚架的弯矩图。
98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 题指导

。・
介X,


遏 之召的一

b)基本结构 (
c)厕图(
m)
951

户1

7 6
二 (
d)Mr
图(kN"
m)
580


e)M 图 (

951

Nm)

例图 4
-1
解 2.


.本例为一次超静定结构,
取力法基本结构如图(
b)所示。
建立力法方程


11Xi+0l
,二0

3 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作M,M,
,图如图(
c),
(d)
所示,
求得
2 /1 、 尸、,。、 2 、 。 . 1、 。、,。、 2 、 八、 48
0,,= 1共下 1气芍.入 5入 6 入 下万 入 s十 万万 入 s入 s 入 一
言.入 s 】= 不;下
乙 1\乙 3 乙 s / 乙1
上EI


合X
3X6


151 9
5X草X3

4 求多余未知力
将6,,
和 △1
Y的具体数值代人力法方程,
求得
乙1
尸 151 9、
X,= 一 落兰
J11 EI
一 入
豁一31
7(
kN

5 作弯矩 图
按公式M


= X,
+蛛 作出弯矩图如图(
e)所示。
讨论
本例多余未知力 X,为 D铰处的一对大小相同、
方向相反的水平约束力。在取
基本结构时,应注意不能把 X:取为单个力。
例4
-2试作例图4
-2(
a)
所示结构的弯矩图。E
A二旦
互工血2

解 1.本例为两次超静定结构 ,
取基本结构如图(
b)所示 。
第 四章 力 法 9



_

l 2
1 (
b)基木结构

(a)

X,=1


c)M,
图 (
d)M,

P!

刊森 (s)

例 图 4-2

2.建立力法方程

X,
X兽 乙
氏工
X,十氏,
X,十61
P=一 EA
一 一、、、一 ̄一一_ _ _一 一 --一


21X1
+82
2X2T02
P=0
3 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作风 ,
风IMP图如图(
c),
(d),
(e)
所示,
求得
1,1,
S =云;{令 I、,
XI
X.,
普2,
1\
1= 子I
3;

El\2“ 、“
‘、3“/ 3EI
‘ 、二匕
CJ -,丸


,,
一s,
,一熹 (
2X1
X2+1
X:)

-丫2

01乙1

‘一
刽韶2
X‘
X2
X补2
)-
81
3EI




P一黔1
2X
IX警十
普X傲 5Pl

48EI

00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11P1



9P
一 黑(
2X尽X:
0乙 I、
+要X粤
乙 ‘ 乙 48E I

4 求多余未知力
将 以上各值代人方程 ,
化简得

161
X,+40X:一5Pl“一41
X,

401
X,十128X:一11P1
=0

求解方程 ,


,一
_
52

4'
XZ
一P
_

8i
5.按公式M=M,
X,十风 X,
-f
-嶙 作弯矩图如图(

f)所示。
讨论
力法方程的右端项应按实际结构的位移条件写出, 有时不为零。第一个方程等
号右端项表示因杆 CD压缩而产生在 C点的实际位移,
可按胡克定律写出。负号表
示当CD杆件受压时(
X:指向向上),
C点位移向下,
与 X,反向。也可取图(
9)所示
的基本结构求解。此时,
力法方程为

饥:
X,+戈Z
X2+61
P=0

2,X,
+Sz
zX:
十A2
P=0

第一个方程的右端项按照实际结构沿 X,方向的相对轴向位移为零写出;
第二个方
程的右端项按照实际结构沿 X2方向的相对转角为零写出。
1X IX1
/2
应计人在 X,
在计算系数 s 时, =1作用下杆件 CD本身的变形
一 一  ̄一一一一一 ̄一 望工兰兰}}A'
1芝竺一 EA
 ̄  ̄ 甲峋“ 汾 ,,勺 ,.分,  ̄ J

例4
-3 试作例图4
-3(
a)
所示结构的弯矩图。EA为常数,K,
=EI/
1',
K,=4
EI/l

解 本例为具有弹性支承和弹性结点的结构。计算方法与刚性支承和刚性结点
结构相同。但是,在系数和自由项的计算中应计人弹性反力和内部弹性约束力。
1.取力法基本结构如图(
b)所示。
2 建立力法方程
X,
a 入 1+ 乙7
P= 一 份 二
a,

力法方程右端项为原结构 B支座的实际位移。负号表示 B支座的位移与弹性反力


X,反向。
第 四章 力 法 1
01



,严鹦谁之

- 8
i l叫X


1 二 X, —

几 l
斗 F



-7 *


1p

(a) b)基本结构
( (
C)R:


d)MI
图 (
e)M图(Xgl
z)

例 图 4-3

3 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作 M,
,M,图如图(
c),
(d)
所示,
求得
2/1、
,,、
,,、,2、,,
1.IXl l
'/2 .1\ I



ll
一EI
l2入‘
入乙入了入勺十.
k厂今EI
l了十万少一1
2EI
卫EI


lz、
,,
下 刃一 、 乙

_

2z
XxZ
X2
qX2X
‘+_
3,
1XX
gX3X

k2

_ q
— —  ̄

4/1。1.1\_ 5gl
弄耳 I万二 可-下犷 门一 茸犷 1— —

乙 1\ n t5 6 / 12E I

4 求多余未知力
将 以上各值代人力法方程 ,

卫l-3X._5gl4__二X
12E厂一’ 12EI E厂‘1

_ 5 ,
求得 X1一23`
x`

5按弯矩叠加公式M=M,
X, 呱 作弯矩图如图(
e)所示。
EI
例 4-
4 试利用对称性计算例图 4-4(
a)所示刚架并作弯矩图。上八 = -丁

02 结构力 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it
' r .尸 尸 . 尸 P .P
!4 4吞了 了 心4 万 甘兮

! l lP 】 }
} 1 1冬 P 1
l l lP

Eh C 1 1 !丁 份 1 1二
1 1 I‘ 2 】可
1上 P压 IP P‘
,4 41 ,不 万!


b)M=0 {
c)



d)基 本 结构
赚 2PI


l Mr
f 图


g)M图(
xPI)

例 图 4-

解 本例为六次超静定结构,承受一般荷载。将荷载分解为对称和反对称两组
如图(
b),
(c)
所示。由于不考虑受弯杆件轴向变形,所以,
在正对称的结点荷载作用
下,
弯矩图为零。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
由于荷载对于水平轴 x-x和竖轴 Y-Y均
为反对称分布,故两边竖杆沿 x-x向的剪力应为反对称分布,
故可将两对剪力组合
成一对未知力 X1


.取基本结构(图(d))

.建立力法方程



11X1
+}l
p=0
3 求系数和自由项
作 M,,
M。图,
如图(e
),(
f)所示。求得

4/l、,
、 l .1、,l、 l、 2、
,l\.2/1、 l、,
、 2,
\ 31


il一厕气2入‘
入2卞2入2入2入了入2广 百戈2入2入‘
入了‘
夕“2
EI
4 /1,
、Pi、 l\ 2 /1、 l、 Pi、 2,
\ 5P1

6 。二 一 - I- IX - X - I- - I- X - X - X - I】= 一 于妥长;
“'
' EI火2“‘’4‘’22 EI\2‘’2‘’2‘’3’
2 12
EI

4 求多余未知力
第 四章 力 法 1
03

钾丽
乙,p
入 。= 一 下二二 =
。I

5 按叠加公式M=风 X, 嶙 ,
并考虑弯矩图为反对称分布,
作弯矩图如图(
g)
所示 。
例 4-
5 试利用对称性作例图 4-5(
a)所示刚架的弯矩 图。
kN 20kN 20kN

C, 以
厂 一 一 飞

m 8
二,,一El一 二二二 一 1


'l 二



3 r , /

一 一 Ar一一言华 A



771 7
l7/
J “ 20kN

一龄酬一

八以几

3m } 3m
n}
.K



1.

4 一 ,


-艺 上
lr宜

rJ

「曰曰尸
r卜L一
r.

卵1
1}

户1
门口

一日 日 尸
5 -
们引、


-r

竹日尸
-,声
1汗健

之-

几 尹了尹产2
‘〕吏不州


户0到


h)M 图(
kNm)

例图 4-

解 本例刚架承受正对称荷载 ,
取半个结构如图(
b)所示,
并将其等效化为图(c)
所示结构,
然后继续选取半结构,
直至简化为图(
9)所示的半刚架,
按一次超静定结构
求解。取悬臂刚架为基本结构 ,

力法方程

8X,
十△,
尸=。
系数和 自由项

135
己,= ,
兰头 乙l
P= 一 4E I
吕五 1

多余未知力

尸 30,,、,
乙1 、
X,= 一 妥二 = 一二尸 CKI
N少
百11 l

作原结构 的弯矩图如图(
h)所示。

04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例 4-
6 试作例图 4-6(a)所示结构的弯矩 图。各受弯杆 EI为常数,轴力杆 EA
3EI
2a2“
犷』
司一

兀 二二X,
=l
二二二
与 口二舀.一 二 X,
Za- 间


c)M,


b)基本结构

X2=1 g
a犯


e)mp图 (
OM图(xq
a2)

例 图 4-

解 1.本例为两次超静定结构 ,
取力法基本结构如图(

b)所示 。
2.建立力法方程

llXi
+民:
X,+2
1"=0

凡1
X,+凡2
X2+62
,二0
3 求系数和 自由项
作M,
,F2
,M。图,
如图(
c),
(d),
(e)
所示。求得
16a' 、 、 8a'

11
=3E了, -
32--
21=一3
EI
1 /1 2 .1X1X2a 8a'.4a' 12a'
%今EI sX 不,aA 乙十 aX Gaa
(2a J
十 一一 T A一一一令 只布共;十 言;二子= -r Y
尤 t飞 J乙 1 j乙 1 1
:1

尸__2
乙1 q
a" 乙2,= 0
3EI

4.求多余未知力
将系数和 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 ,


11一
内匕 一11
a 一

8a0、
,_2q
a立=
一了上
八j

户乙

X;一 百EIA 3EI


第四章 力 法 1
05



8E


IX
'十
13


aI

X2
一。
求得 X
,一舞,X
2一q
_


5 作弯矩图
按叠加公式M=M,
X,+风 X,
+蛛 作结构弯矩图如图“)
所示。
讨论
1 本例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不产生水平反力,
可视为对称结构,
由于利用对
称性后并不能简化计算,故不宜选取半个结构计算。

.本例有多种基本结构的形式,应选用便于计算的基本结构解题。
例4-
7 试利用成组未知力计算例图4-
7(a
)所示彬架,
求 N。和N,
,.EA为常
数。


d)Nz (
e)Nr

例 图 4-7

解 1
.本例为两次超静定结构,
选取成组未知力 Y,和 Y2
,取基本结构如图(
b)
所示 。
2.建立力法方程
根据基本结构沿两杆切口处的同向和反向相对轴向位移之和应分别为零,
建立
力法方程
戈,
Y,+0,
Y=0

22Y2
+乙2
尸=。
3 求系数和 自由项

06 结构力 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计算各杆轴力凡,,
凡2,
NP,
示于图(
c),
(d),
(e)。求得

5+4万)
a (
3+2涯)

61
1= EA
62
2 E八

2尸a J2Pa
乙1
P= EA 匕2
P ZEA

4 求多余未知力

尸 2尸a
乙1 E八
Y,二 一 77- = 0 19尸
EA
O1u (
5+4涯)

Y2__62
P_}
12
-Pa E八
=0 24尸
62
2 2EA (3+2涯)

5 求轴力 Nc
,和N,

由轴力叠加公式N=凡1 Y1
+凡2
Y2+NP,

N,
,=1X0 19P+(一1)X0 24P+0=一0 05P(
压力)

/ Jq

,1、 _ ,__ ./ J-

7\ ‘
_ _ _ .尸 _ __

vr'
,= I一 J
于 1入 U 1y 十 1一 之
于 1X U G4厂 十 不一= U G尸
一 、 L / 、 2 / 乙

例 4-
8 试求例图4
-8(
a)
所示等截面李圆环B截面的转角。 任

。了
夕群飞里
,了/ 1
1.K
11
。夕夕气B
J刁Z 1XI / 丁__



}R Z
}’ R


Xi

1 (
b)基本结构


i\

\:
-d




Rd

--

例 图 4-8
厂m

1 (
e)

解 1.取力法基本结构如图(

b)所示。
第四章 力 法 1
07

2.建立力法方程


11X:
十乙,
尸=。
3 求系数和自由项
弯矩函数为

M1=Rs
in}

、一丁
d、一丁
:g
Rd
pX
R[‘
一(,
一,〕
一、R
'(


p-
si
nr


根据F
A,和Mr,
求得



,一
f(

ME


Is
一E
_

IJ

一*
3s

ne


d*
一n
_


R3




一fM,

MI

ds
一_
E1

}2
、si
n,

*一s

n*

。*
-(
r一4)
7 gR4
4E I

4 求多余未知力

尸_(
乙1 7r一4)
gR4、
,4EI
-(7
r一4
)_。
X,= 一 于生 一 一 万 下一一 八 丁 n丁一 一一二,- y八
d1
1 性 1i 1 兀 1戈 n

5 求弯矩方程
按M

= Xi
+M,,

兀一 4
M =Rsi
ncT

R)
一。
RZ

*一*
,一
qR2
「\

7-


4+1
)s

n*
一*〕
6求 A


建立虚拟状态如图(e)
所示 ,
弯矩函数为

M =1

按式(
4一6),

__厂
g二 卜巫丛
"-
二山==
_工「‘,
1 、_

1Xg
R Zr

7二
厂4
卜, 土:

十1J-
s-
m沪一
-g
y :
DJ
pI
Rd一 二。
二一5 ・
06q

- '

(,
L)
J 。 一‘’
1一 L、 兀 ’一/一 不 不」
-一 不 - 一 El、卜 ’
例4 -
9 试作例图 4
-9(
a)所示结构的弯矩图, 并求 C点竖向位移。EI为常量,
支座 A,
B的位移分别为a=lc m,b
=Zc
m,c
=0Olra
do
解 1.取基本结构如图(
(b)所示 。
2 建立力法方程

08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 及解 题指导

b)

=l下\
375

R,
=O


c)冠 图(
m) (
e)R 图

例 图 4一9

61
1X,+)1
c=一u

3.计算系数和 自由项

32
s.=3E I

pl
c=一IRc=一(
1Xb+2X。
)=一0.
03(
m)
4.求多余未知力
一乙i
s一a 0.03一 0 01)3E7 3E7

X;=
占1
1 32 1600

5 按弯矩叠加公式M=M,
X, 从 (=0)
作弯矩图如图(
d)所示。
6.求 C点竖向位移"

}c,

在静定基本结构上建立虚拟状态,
作丽图,
求R(
图(e
))。按式(

4-7
)求o"a
。 fM M ds., 。二 、 1 ,_ _______ _ _、
Lc.=艺 }二斧器牛
二+(一艺Rc )=六 (
0.00375EIX2X1)一(一1Xb十1Xc)
 ̄‘v “ J EI ’、 习一“
`' EI、一’-一 ‘“ ̄“ 、“‘“‘/

=0.0075一(一0 02+0.01)=0.01
75(m)- 1,75(
cm)(十)

讨论
1 力法方程右端项为原结构 B处的实际位移条件,
负号表示 B支座的位移 a
第 四章 力 法 1
09

与X,的方向相反。
2.由于 B支座已解除, X,=1作为外力施加于 B,
所以,在求 八c
时,不能将 X,
作为支座反力包括在IR。中。
3.由支座位移产生的内力与弯曲刚度 EI成正比。
例4-1
0 例图 4
-10(
a)所示结构因制造误差使杆件 CD增长了A,试求由此引起
的弯矩图。设轴力杆 EA=3 E7/
l20

,。 。


b)基本结构
0 86

__ ‘ El

c)M,
图,N, (
d)M
,图 N_ (
e)MMl
(x万A)

例 图 4-1

解 1 取基本结构如 图(
(b)
所示。

.建立力法方程


,1X1
-1
-61
2Xz
+A,
x=0

凡;
X,十凡:
X,+A
,*二。

.求系数和自由项
作丽,图,
求风 作风 图,
求凡:如图(

c),
(d)
所示,
求得


,一f


-(

1I
X,x
韵+kA一2
1一2l
)l
一E
_







z一
、1一
_
E1
I(
_

2l
xI
x合)
十_

1A一
刹X ‘
X‘
一 2E I



z一
fl
-(
71
X‘
X普l

+kA
(1
)<
1X
l)
=箭


尸一N
1“
一2l

,乙:

一NZ

一*

10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求多余未知力
将上述各值代人方程并整理,

4EI、

n,一‘
人z一万s
- '
_ U

9 〕1

甘召二 1
一X,+21
X:十 几= 0

求解方程 ,

6EI, 、
, 4EI,
A,
一7l
Zn’人,
一 万了入
5 作弯矩图
按公式M=1
q,X,
-+
-风 XZ
十从 (
=0)
作弯矩图如图(
e)所示。
讨论
结构由制造误差引起的内力与杆件的抗弯刚度 EI成正比。
例4-
11 例图 4-
11(
a)所示结构发生温度改变,
外部温度为一5
0C,
内部温度为
十 250
C 杆件的截面高度、
一共,线膨胀系数为 a,El为常数。试作弯矩图。v


、下!leeeeee 人效一! 十。










`-




,l


=i



X,




0r
℃ 阮.


b)基本结构 (

)M,
图 (

)、图(
X2
El
例 图 4-
11

解 1.取基本结构如图(
(b)
所示 。
2.建立力法方程


llXi
十},
,-
-0
3 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作M,图如图(
c)所示,
求得
9‘



目-
1Q

al

一了 又
、‘口


1,
一:a
ta


.+:当 。
一2a
(-5

+25
)(
一1)
Xl一:
-(2
5+5
)X1XZ
X,= 一 320al
,‘ \ 臼 j IL 乙
第 四章 力 法 1
11

4 求多余未知力

△1
, 320alX 3EI 480aE7
X,= 一 哥竺
O, 21
' l2

5 按公式M=M1
al+M(=0)
作弯矩图如图(
d)所示。
讨论
1 求乙1
,时应注意正、
负号的取用。基本结构在单位力状态下,AC和 CB两杆
均为压力,外侧受拉,在温度改变状态下,
两杆轴线处升温,内侧受拉。所以, 对应的
虚功为负,
式 中两项均取负值 。
2 温度改变引起 的内力与抗弯刚度 El成正比。

三 、习题

4-
1 在超静定结构的计算中,
需要同时考虑的条件是平衡条件、
几何(
变形)

件、 条件 。
4-
L 力法方程的实质是_ 条件,
方程的左端是_ 在外因和多余未知力
共同作用下沿多余未知力方向产生的位移总和,
右端是_ 在该处的位移。
4-
3 图(
a)所示为两次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
试在变形图(
b),
(c)
上找出力法
方程中的有关系数和自由项 ① 为 ,
②为 ,
③为 ,
④为

乏 碗 愚


--x,


C)

题 图 4一3

4-
4 图示超静定梁A支座发生位移时,
_ 杆件内力为零。
4-
5 对图示超静定结构选取基本结构如图(
b)所示,
力法方程为__ 。

髯共
二..T. (b




题 图 4-4

4一6 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A 3; B 2, C.4, D 5。

4-
7 图(
a)和图(
b)所示的两个刚架有如下关系

12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题 指导

A.内力相同,变形不相同; B.内力相同,
变形相同,
C 内力不相同,变形不相同, D 内力不相同,变形相同。

题 图 4-6 题 图 4一7

4一8 对图(
a)所示刚架取图(
b)和图(
c)所示的基本结构时,
多余未知力 X,为:
图(
b)( ),图(c)( )。

题 图 4一8

4-
9 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4-
10 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石沌二 c

可 E


Cq且
题 图 4一9 题图 4一1

4-
11 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4-
12 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4-
13 有一简支梁跨中 C装有挂钩,
距支承 D为a,
支承的弹簧刚度为 k,
将挂
l , 24EI
钩挂 了弹簧支承 D后 ,
试作出梁的弯矩图。I
M。“1
而,”
“万犷
第 四章 力 法 1
13

寸叫1
_. El
上月=,
,育


2a'

书生-仁止斗
题 图 4一n 题 图 4-12

4-1
4 试对图示刚架选取半结构。

题 图 4一
13 题图 4一1

4一15 试利用对称性计算图示排架,
作弯矩图。
图(
4一16a)所示刚架支座 B下沉位移量为乙,
由此产生内力 ,
试作弯矩图 .
并求
结点 C的转角。

广卜|卜土

引可引l
口曰目目曰目一

EA - - EA--- EA ---



日 ̄2召叶

、的
、的



题图 4-巧



}一一斗叶
题 图 4-16

四、习题答案

4一
1 物理。 4-
2 位移(
几何、
变形)、
基本结构、
原结构。
4一
3 ①6 1
1,②S Z
i,③6
12,
④&2
20 4-4 CD.
4一
5 a
llX,+51
2XZ+61
c=一TY
621
Xi2 XZ

+ +62C=0
4一6 Ca 4一
7 Aa 4一8 图(b) 16kN ・m 图(c)一24kN "m

14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题 指导

4一9 4一10

468



144 M图 (
xq.
Z)
M图(
kNm)
4一11 4一12

2892 M图(
xPa)
M图(
kNm)
4一13 4一14

M图

半结构

4一15 4一16

4050
//

7875 2
不72
第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分配法 L
15

第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分配法

第一节 位移法

一、基本 内容与学习指导


一)位移法的概念
位移法是求解超静定结构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位移法 以结构 中的某些结点位移
作为基本未知量,
根据线性弹性结构的叠加原理、力与变形和荷载之间的物理关系,
按两种思路建立位移法方程,
求解结点位移和内力。
第一种思路是把结构分离成单根杆件 ,
建立杆端力与杆端位移和荷 载之间的关
系式俐用结点或截耐迁'
r鱼i
t,
建立位移法方程。 -

一--

第二种思路是先对结点施加约束 ,阻止结点位移,
形成基本结构 ,
然后放松结点 ,
消除附加约束,
恢复原来的变形状态,
通过这一过程,
建立位移法方程。
(二)基本未知量和基本结构
1 基本未知量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取为独立的结点角位移和结点线位移。在判断基本未知量
时,
遵循N-
F两个假设 -
一 -
-一

1)结构满足变形连续条件,
(2)对于受弯直杆,只考虑弯 曲变形 ,
忽略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 ,
且弯 曲变形微
小。
结点角位移是指刚结点(
包括半铰联结的刚结点)的结点转角。根据假设 l,
全_
点转角和刚结于某一结点的鱼赶扛一
端笠 M多。因此,
每个 刚结点有一个 角位移 。
 ̄ 一 月一 ..一  ̄ 一 .一 七 叫 ̄ 叼 ‘一 一 ..叫 一, 一一 分 —

在计算杆端弯矩时 ,


I T N
铰结点的各杆端角位移不独
AI
Ti
tgf


rN,
xqd '舌铰
支座的铰结点)
的角位移不作为墓本采知量。 、 ̄ ̄一升_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_

在图 5-1所示的刚架 中,
刚结点 2和半铰联结 的刚结点 1产生独立 的结点角位
移沪
,和 }

l,均应作为基本未知量。支座铰结点A和C、
铰结点 3和半铰结点 1产生
的角位移不独立 、
不连续 ,
不作为基本未知量。
结点线位移是指支承点以外的结点所发生的线位移。根据假设 2,可以认为受
弯直杆两端之间的的距离在变形后不改变 ,
每一受弯直杆相当于吮上约束 。

 ̄ ̄甘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

判断结点线位移的位置和数 目时,
需根据结构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11
6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对于简单结构,
通常由观察直接判断线位移发生的位置和数目。例如,
在图 5-

所示的刚架中,
A,B,
D,G为四个不动点 ,由于不考虑杆件的轴 向变形 ,
所 以,
E,F两
结点无任何方向的线位移。结点 C在水平方向受EC和 CF杆的支承,
无水平线位
移,沿竖向无约束 ,
可发生竖 向线位移 。

图5

对于复杂结构 ,
通常按铰化结点 、
增设连杆 的方法确定结点线位移 。即将原结构

的照 点和固定支^
`}

J}

C为R ,
得到一个相应的铰结体系。使该铰结体系保持几
何不变时,
需添加的最少连杆数为原结构独立的结点线位移数。
判断图 5-3(
a)所示刚架的线位移时,
作铰结体系如 图 5-3(
b)所示。由几何组成
分析可知,
至少在结点B(
E,F)
上增加一根竖向支杆,
在结点 M E)
和F(
G)上各增加
一根水平支杆后 ,
该铰结体系成为几何不变 ,
因此 ,
原结构有三个线位移。


b)产

图 5一3

2 基 本结 构
位移法的基本结构是解算超静定结构的基本图式,
是通过对原结构设置附加约
束后得到的单跨梁组合体 。各单跨梁通常为超静定梁 ,
也可 以有静定梁 。
附加约束包括附加刚臂和附加链杆。附加刚臂只阻止刚结点的转动,
附加链杆
只阻止结点发生线位移。例如 ,
在 图 5-4(
a)所示的超静定 刚架 中,设置附加刚臂和
附加链杆后得到的单跨超静梁组合体即为其基本结构(
图(b
))o
(三)位移去典型方程
根据位移法概念,
为 了使基本结构的受力与原结构相同,
可令基本结构发生和原
结构完全相同的位移。此时相当于解除了基本结构上的所有约束,
不存在约束反力 ,
第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分配法 1
17

图 5一4

即按附加刚臂和附加链杆中总反力为零的条件建立位移法典型方程。
对于具有 n个独立结点位移的结构 ,
位移法典型方程的形式为

rl
,Z,+r, +…+r
,Z, ,Z +R,
p(R,
,,
Ria
)=0

zl

r,
Z,

Z,
+r2
22:+…-
}-

+r2Zz+二+r

zZ二+RZ
P(

-Z,+R,(
Rz

R,,
l,RZ
A)=0

R,)=0

式(5-1)反映了原结构的静力平衡条件。系数和 自由项的物理意义为
{ (5一1)

抓数r
一M*p
力或反力矩 ,
f}
}1



}6A
1*kl
恒为正值 。
f移2
:一‘
时,在约束!
中产1
-n反
副系数r(
=r)— 基本结构中约 束 ](
I)发生单位位移 Z,=1

Z,=1)
所引起的反力或反力矩,与所设Z,
(Z,
)方向一 为正, 与所设 Z,
(Z,
)方向
相反者为负。
自由项R,(
R,,
R,o)
— 基本结构中由于荷载(
温度变化、
支座移动)作用,
在约
束 z中引起的反力或反力矩,
与所设 Z:
方向相同者为正,
相反者为负。

四)用选取基本结构的方法
协雍于嘛杯舒

.确定基本未知量,
设置附加约束,
取位移法基本结构。

.列位移法方程。

.作单位弯矩图和荷载弯矩图,按平衡条件求系数和自由项。
4 解算位移法方程,
求各基本未知量。
5 按叠加公式M=丽,
Z,+风 ZZ
+..
.+蟋 作最后弯矩图。

五)等截面直杆的转 角仁移方程
反映超静定单杆杆端内力与杆端位移、外荷载之间物理关系的表达式称为转角
位移方程。杆端弯矩的转角位移方程可按叠加原理求得。已知杆端弯矩时,可取杆
件为隔离体,按力矩平衡条件求杆端剪力。三类杆件的转角位移方程为
1 两端固定
11
8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呱 呱

飞|||||卜 !
、一4
1、十2

、一6

6+MF(

、、产

(5一2)

、一2
z}

,+4

、一T



11
+MF(
M、

、、产
.廿

.A端固定,
B端铰支

、一3

。一l

p+MF
e(
、,
MB
A=0 M

s’
} (5一3)

3 A端固定,
B端定向支座

MAB一‘

PA

MR4=一:
SP
‘S




+.
A十:




MF
"(
M ;

B十M氮 (

M}
M欲 ,
)工
M}){
(5一4)

护 :
一科溅。,

一T
EI

MF(
叼漏小嗽刀),
M氛W B
A,MB
A)— 固端弯矩,
为梁在荷载(
温度变化、
支座
移动)作用下产生的杆端弯矩,
以顺时
向为正,反时向为负;
MAB,MB
A— 杆端弯矩,以顺时向为正,反时向为负,
PAI
PB— 杆端转角,以顺时向为正,反时向为负,
乙— 杆端相对线位移, 以使杆件顺时向转动为正。
(六)用结点和截面平衡条件求结点位移和 内力
1 确定基本未知量。

.根据转角位移方程,写出各杆的杆端弯矩表达式。

.与各刚结点角位移对应取每一个刚结点,写出力矩平衡方程;
与各结点线位
移对应 ,
用截面法截出结构 的一部分 ,
写出线位移方向的剪力平衡方程 。平衡方程数
目与基本未知量数 目相同0
4 求解由力矩平衡方程和剪力平衡方程组成的位移法方程,求出基本未知量。
5 将所求基本未知量的值代人各杆端弯矩表达式,求出各杆端弯矩。

.作内力图。
(七)对称性利 用
根据对称结构的特点・对称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产生对称的变形和位移,
在反
对称荷载作用下产生反对称的变形和位移。利用对称性简化计算的步骤为
1.将荷载分解为正对称和反对称两组;
2 取半边结构计算 ,
第五章 位移法 和剪力 分配法 11

3.将正、
反对称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结果叠加得最后内力。

二、
例题分析

例5
-1 试作例图5-
1(a
)所示刚架的弯矩图。各杆 EI为常数。

32kN
...口. ̄


c)M,
图 (
d)风M


e)Mp图 (
kNm) (
DM图(
kNm)

例图 5-1

解 1.取位移法基本结构 ,
如图(
(b)所示 。
2 建立位移法方程


1lZ,
+r,
,Z2+R,
p=0


21Z,+r
22Z2+R2
,二0

3.计算系数和 自由项

设:
一髻,
作厕,

风,嶙 图如图(

c)
,(
d),
(e
)所示。求得

2。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 及解 题指导

r =6z,r
,2=r
2,=0,

R,
p=一4kN・m,Re
p=一3
2kN

4 求基本未知量
将 以上数值代人方程 ,

6z
Z,一4=0

粤Z,

一32
=0

求解方程,
得 2-

64-





5 作弯矩 图
按叠加公式M=M,
Z,十MZ
Z2十Mp求得各杆端弯矩,
作弯矩图如图(

f)所示。
讨论
悬臂部分的内力可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得,
所以,
在悬臂部分不需要设置附加约
束。在计算 Re
p时,
应注意勿漏水平外力。
例5-
2 试作例图5-2(
a)所示刚架的弯矩图。El为常数。
解 1 取位移法基本结构如图(

b)所示 。

.建立位移法方程
r Z,-

-r,
2Z:十R,
p=O


2,Z,+r
22Z2+R2
p=0

3 计算系数和 自由项
El ,



zz 1= — ,
了卜 丽,,
风,岭 图如图(
c),
(d),
(e)
所示。求得

151


,一1
01
,:,
:一二

,一3
1r, = z a

qa
一12


R,
尸 RZ

4 求基本未知量
将 以上各数值代人方程 ,

第 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分 配法 1
21


b)基本结构 (
c)M,


e)Mr图 (
DM图(
Xqa'


d)风

例 图 5-2


oz
z,
十a
3Z_qaz
z 12

3z'
7二1
一 ‘ , I
517-y
, - ,
a 一n
。 一 口
a 一 a- 一 G

求解方程,


qa 1
9ga'
Z,= 一 5641 5641

5 作弯矩图
按叠加公式M-
-MZ,
+风 Zz
十Mp作弯矩图如图(
f)所示。
例5
-3 试作例图5-
3(a)
所示结构的弯矩图。El为常数。
解 1
.取位移法基本结构,
如图(

b)所示。

.建立位移法方程
r Z,-
}'r
,zZz+R,
,=0


ziZl
+rz
zZz+R2
P=0

3 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12
2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 及解 题指导

E D


‘}
; v


b)基本结构 (
c)M 图




d)风R
1 (
e)M,
图 (
f)M图(xgl
z)

例 图 5-3



;一8
1,
rl
z=
r2
,一乎, 151
r2
2=了


lp
一q

l2
,Re

一:l

.求基本未知量
将以上各数值代人方程 ,

,。 6z-
+ 岑女

l2

1乙,
一了乙z 1乙

61, .151。
一了乙,
十了 乙,
一qt
一U
求解方程 ,

二_1
9gl
2 _5
gl3
L1一 3361’乙“一 561

5 作弯矩图
按叠加公式N
1=M1
Zl 风 ZZ十岭 作弯矩图如图(

f)所示。
例5
-4 试对例图5-
4(a
)所示结构按两种方法建立位移法方程,
作弯矩图。El
为常数。
解法一 按基本结构建立位移法方程
1 取基本结构 ,
如图(b)所示。
2 逮立位移法方程
第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分配法 1
23


9 。, 3E!


引‘
下日几 c
ri
=丁一



少B


一 丰一 斗 (
b)基本结构

,41.
irt

21


c)M,


d)M,


e)Mp图 (
OM图(
X91
2)

钊M
Mc又 夕
CD 1_
I1

I1
III

I-N
of
Qc
a QD


8)

例 图 5-4


llZl
-}
-r1
2ZZ
-f
-R1
p=0

21Z1
+r,Z2+R2
r=0
求系数和 自由项
El ,
‘。 二 __ _ , _ _


一丁,
r}i

11,

v1
2,
lv
lpM
l如M
J(c
),(
d),
(e)
所示。求得
EA

182一

15
犷11 =7a,r1
2 r21 r22
_

2z

p二_4
Ri l

2R2n= 0

4 求基本未知量
12
4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将以上各数值代人方程,



Z,
一6
l一
zZ
2誓一。

知1十鲁Z2
一0
求解方程 ,



一q
4l



'Z2
一1


l0



.作弯矩图
按叠加公式M=M,
Z,+M2
Z2-

-MY作弯矩图如图(
f)所示。
解法二 按结点和截面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

1.确定基本未知量
基本未知量为 C结点的转角Z,和 C,
D结点的水平线位移Z2

2 写杆端弯矩和 DE杆轴力表达式

设:
一_


II
__ __ 6:



iAC=G
IZ, ,
一了G2 、一4

Z,一警Z

卫8 及

,2

M面=3
tZ,
- M
BD一_


1Z

EA

V二=一丁

3 建立位移法方程
取结点 C和隔离体 CD(
图(g)
),由芝Mc=O,

11

了、

、、 2

MC
D+MC
A今0
zf、
9口

由 艺X=0,
得 QC
n+QD
B一ND
E=0
we了

/MC
A十Mac、./ M印 一 NDE=0 (3)
一犷-一l一一
一J下又一几一.

将杆端弯矩表达式代人式(
1),
式(3),
经整理,
得位移法方程



Z:
一6,

2一8一


_6


z,
十1

8z一

Z,。
第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分配法 L
25

4 求结 点位 移
求解位移法方程 ,



一q
40



'2
Z2
一1

l0


5 求杆端弯矩 ,
作 M 图。
将 Z,和Z2的值代人各杆端弯矩表达式,

、一
。,、一

2l


、一q



z'
、。一4




据此可作弯矩图,
如图(
f)所示。
讨论
本例 DE杆为轴力杆,
且 EA为常量,因此,在确定线位移未知量时,
应考虑该杆
的轴向变形。CD杆为受弯杆, 不计轴向变形,所以,C,
D两结点有相同的水平线位
移,即只有一个线位移未知量。
例5-
5 试作例 5-
5(a
)所示刚架的弯矩图。
解 本例为具有斜杆的有侧移刚架。解题时应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
1)确定结
点发生线位移时斜杆两端的相对线位移,
(2)附架链杆中约束力 r
2:和 R2
r的计算。
1 取基本结构 ,
如图(
b)所示。
2.建立位移法方程

r Z,-
}-r
,2Z2-
I-
R,p=0


2,Z,+r2
2Z2+R2
Y=0

3 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作风 ,
M2,
M升图如图(
C),
(C),(
f)所示。为了正确判断斜杆两端的相对线位
移,
在作MZ图之前,
先作出刚架的变形图如图(
d)所示。由儿何关系,
可求得△c
。=
5.
下一凸 。 当结点 D固定时,
斜杆 CD相当于两端固定的杆件,
在图示荷载作用下,
M,,图

为零 。
求得

4EI .3EI
r =2EI十-下- 十

一刃一 二 3.55EI

12
6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P=SkN


1)


c)M,
图 (
d)变形图

、 4P


t)M,



e)Am


g)M图(
kNm)

例 图 5-5


,,
一:,
,一兽E,
一早E,
一。


35
EI 4

R,
p二 0

1 /。 ,,。,.0.8EI
Im,”0, 二二
二—
4 \
Iu .35EI+ 0 i5乙 1 ̄
十,--气汀-
3 )
一。
X 7一 0.4EI 64E I
第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分 配法 1
27

Im,
一。,R?

p一李}
鉴5X7
一5X4
卜66
住 \
7 J /

4 求基本未知量
将以上各数值代人方程 ,

3.55
EIZ,
一0 35EI
Z,=0

一0 35EIZ,+064EI及-
}-6 67=0

求解方程 ,

0 -,I
(只U一

OJ-


一.土

了‘ 一




-IJ

丁上
5.作弯矩图
按叠加公式M=M,
Z, 风 Z:
十呱 ,
作弯矩图如图(
9)所示。
讨论
求系数 r
22、自由项R2
Y时,
应正确选取隔离体和正确选择力矩中心。注意在力矩
平衡方程 中,
不能遗漏任何存在 的力 。
例5
-6 试利用对称性,
对例图5-
6(a
),(
b)所示刚架选取半结构,
并确定基本未
知量 。各杆刚度均 为 El.

P IP

C.
一一上一早-一
上一 C‘

例 图 5-6

28 结构力 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解 对图(
(a),(b)所示对称刚架选取半结 构如 图(
c),(d)所示。基本 未知量为

PB,
(PC0:和 A
PB,
S0
c+0c,
乙:。
例 5-
7 试用位移法作例图 5-7(
a)所示结构的弯矩图。El为常数。


(b) 丘2{

Br

五2= c


e)M图

例 图 5-7

解 将荷载分解为两组如图(b),(c
)所示。在不考虑杆件轴向变形 的前提下 ,

对称结点荷载( 图(b)
)不产生弯矩,
故弯矩图为零。图( c
)所示的荷载对 X-X轴成
反对称,对 Y-Y轴成正对称。刚结点A,B,
A',
B'无水平线位移。有相同的竖向线
位移,
存在结点转角S

A一A

B一(

B一 《。托C
D-T


杆。杆件 BB'
和AA‘
相当于两端固定梁受荷载和支座转角位移的作用,
杆件 AB和


'B
‘相当
于两端固
定梁受
支座转角的
作用。
设-
Ea
I=Z

杆端弯矩、,
和、。

MB
。一4
(导)
*。+:
(影)
*‘一P(
\ CIU
2a
)/ \,
}'u 1 o

尸a 尸a
= GZ
}OB一 ZTB一 万,牛 ‘
%一了 任

EZ .。EI

V1
BA=“了p”十G丁S
PA=4
1%十次S
IB=bZ

(B

由结点B的力矩平衡条件 艺MB=O,

MB
B,十MR
A=0

, 尸a
/7汽 一 万 -= U

第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 分配法

解得 Pa

UB二 万下厂
乙0 1

代入杆端弯矩方程,

蝙 嘛
6,
、 3。
片 一 只下 V a专 一 下兮厂 a
乙己 上住

3一

G。

14


二二丈下一
2,a 今
乙艺

根据荷载对于 Y-Y轴和 X-X轴 的对称与反对称性 ,


作弯矩图如 图(f
)所示。
讨论
本例还可选取半结构(图(

d))
计算。基本未知量为 9aI

Ptt和乙D。
例S-
8 试用位移法计算例图5-8(
a)所示结构,
作弯矩图。EI为常数。

。 -D E



B 卜I
C F


b)墓本结构 (
OR 图


d)M,
M (
e)Mp图 (
匀M图(
kNm)

例 图 5-

解 1.取基本结构
DC杆为剪力静定柱 ,
故柱顶水平位移 不取为未知量 。DC杆按 C端固定 、

端为滑动支座考虑 。基本结构如图(
b)所示
2 建立位移法方程



1,Z,
+r, Zz
+R,
p二0

aiZ,
+rz
zZz
-FRz
。二0
3 计算系数和 自由项

30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设髻一,
绘M,

风,“
・图(
图(。
,,

d)
,(

)),
求得

rl
41
,r,
2“r2
,“一:,r2
2“91


2 5
a R2
P“一了q


“一了q a

4 求结点位移
将 以上各值代人方程 ,

。 2


42Z 一 2G2一 0 '
1-

。 ,八 , 5
一 IG,十 ,- 2一 c q
- u

41 。 4
解得 2,
=2 a2,乙2片 石石二9只
10
zq J J 乙

5 按叠加公式M=M,
Z,-

-风 Z:
十岭 绘弯矩图,
如图(

f)所示。
讨论
DC杆D端由于牙1 =1而产生的受力和变形状态与上端固定、 下端滑动杆在上
端发生单位转角时的受力与变形状态相同, 据此可得到 DC杆的弯矩分布。
例5-
9 试对例图 5-9(
a)所示析架按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 求杆件 1,
2,3
r。
_。 , _‘ 5。, 一 ‘ 二。 ,
的内力。EA,
=tEA,
EA,
=V2
EAo
解 1 确定基本未知量
基本未知量为结点 D的水平位移 Z,和竖向位移 ZZ

2.写杆件内力的物理方程
根据图(
b),
(c)
所示的几何关系,
求得杆件长度的改变量为
乙1
“21
。 .o 4。 3。
Lip= z ,sina一 L,cosa= 下一G ,十 不丁乙 ,
一 O O


3一z

一。一
ZZ
si

。一零(
一Z
1+
ZZ


,一警6
,一学Z


z一
E5Z


z一4

`5Z

+3Z


第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分配 法 1
31

例 图 5-9



一E

A2

3一
_
E3
A一


2-

,十
2Z

3 建立位移法方程
根据结点 D的平衡条件,
由艺X=O,
又Y=0,

N工+N:
sina一N,c
os月=0

N,
cosa
+N,
sin月+P二0
将 N N,,
N,的内力表达式代人,
并整理,

173EA 。 7EA 。
-一刃二气罗一 乙 1一 -了二二尸乙 ,= U
乃U U 15u


EA 。 .77EA 。 .,
一 下下二了乙1十 一下下二,.
乙 ,十 厂 = u
150 ‘ .
}uu

4 求结点位移
求位移法方程 ,得

32。 。 3 96。
响二
一-I
- 乙 ,导 一 ,屯二尸丁 钾

E八 七 八

5 求杆件内力
将 Z,,
Z,代人内力的物理方程 ,


32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N,
=一00
8P(
压力) Nz
=一0.
658
P(压力) N3
=一08
59P(
压力)
例5
-10 试作例图5-
10(
a)所示刚架的弯矩图。


b)基本结构



布乙
乎X
l+
2i
=8


含 r


叫i
户卜

01
=TX
1+
4i 汗


C)NY图 (
d)M,图


124


e)M图(Xgl
2)

例 图 5-
10

解 1 取基本结构 ,
建立位移法方程
本例为具有刚度矛 大杆件的结构,
独y贝摹多未
鹦 坚鲤知量}

71个。可以取结点 C
和 D 的转角 卯或结点 D 的竖向位移 乙为基本未知量
现取结点 C的转角为基本未知量,
取基本结构如图(
b)所示,
建立位移法方程为

r Z,十R,
p=0

2 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作而,
,蛛 图如图(
c),
(d)
所示,
刚度无限大杆CD的弯矩分布按平衡条件作出。
求得


, p=_7
1=31a,Ri gl
12

第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分 配法 1
33

3 求基本未知量
由位移法方程,解得

_ Rl
。 7al
'、 1 7al

2,二 一 一 二 毕于 X:
于 “长
子三-
一‘ rl
l 1
2‘’
311 37
21
4 作弯矩 图
按叠加公式M=风 X:
十岭 ,
作弯矩图如图(
e)所示。
。 ‘_ EI
例5
-11 试计算例图 5-
11(
a)所示刚架,
作弯矩图。匕nn=了 。


--
-一华 ()半结构
自 r
iz _彭 __
_

动井丁 T-
-'z

一 t

平二7




d)基本结构 (
DM图


g)M 图 (
h)M图

例图 5-
11

解 1 取基本结构,
建立位移法方程。
本例为具有弹簧铰的对称结构,横梁为刚度无限大的杆件。将荷载分解为正、反
对称两组,可知结构仅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受力(图(
b)),
取半结构和基本结构如图
(c
),(d)
所示 ,
位移法方程为

34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r2




}-

Z,+r



Z2-
}-
R,
一。
2Z2+R2
P=0

2.计算 系数和 自由项


3EI ,
‘二 。 I-、, 二 二。二 , 、 ,。
、 , 、I
:,

_二 -
t1,a
设‘
一争 ,
作丽,
,风和M,
,图如图(
e)
,C
f)
,(
g)
所示。求得
13EI 61 18EI

,,
二k十4
‘一而一
-ri
g=r
2,
一 了一一 Z

121 36EI 尸
Ri
p=O R2
Y=
、=了 = Z
Z 2


.求基本未知量
将以上数值代人位移法方程 ,

18EI。
几下一乙2
36EI_ 尸
Z,+ 乙 ,一 下 ̄

2 乙

求解方程 ,

_ Pl
2 3PZ 。 13P1
3 13PZ

乙‘
=16

El=.


61, 乙2
=288EI 961


.作弯矩图
按公式M=M,
Z,十风 A
Z:
十M,
,作弯矩图如图(
h)所示。
讨论
1.基本未知量判断・结点 C为弹簧铰,可发生相对转动。但横梁刚度 El=-,
不发生弯曲变形,所以,其端部 C无转动,仅在 AC杆 C端发生角位移,
横梁只发生
水平线位移 。
2 r 的计算・当弹簧铰发生相对单位转角时, 铰内的抵抗力矩数值为 k,
与转动
方向反向。所以, 附加力矩 r
,,包括两项, 即r =4
1+k.
例5-12 试用位移法求例图 5-1
2(a)所示刚架发生温度改变时的弯矩并绘图。


 ̄面
 ̄高
w度、
, ‘
“一共,线
10’ ̄膨
 ̄胀

切 系
价‘
“、数
朴 为。
/, ,

’一,
为 常
2‘’
‘”数。

解 将温度变化分解为均匀变化和具有温差的两种情况(
图(b),
(c)
),平均温度
25十15 *. 25一15 / 25一15}-1八o



=竺立I
0一 2
=200
C,温差 At

“““”巡牛 ““ 2
= 一{

一=下二兰卜 1
0c
2 / --一

由于均匀升温引起的杆件轴向变形为
第五章 位移 法和剪力 分配法 13

(a)
__, ,-贬 过 5
_
乙0 匕 &, ’ ,


_

厂 I
洲1

・一

_


A,I




-_。
一 一


斗一


一 礁二,



5+


5’J

厂 碑夕


_2

少 』
对一

4A
O (
b)





d)基本结构





AB
i(3
_






i'



i (0M.


8)M2
[1 (
h)M'

R'
沪洲 ̄、 IUU of _,
975

龟孟墓州{
二忿.





a-‘ (
I)M"图

)Mw(
X孚a

例图 5-
12

BC杆 △l=at
,1=20al
AB杆 △l
=at
o1=20
al
杆端相对位移为
BC杆 乙二=2
0al
AB杆 2
7"=20al
取位移法基本结构如图(
d)所示 。
建立位移法方程


r Z,+r,
,ZZ
-f
-R
;t


'R
it0

r2,
Z,-

-r2
2Z2
+侧汁y2
ft
-0

36 结构 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3 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绘而,,
风 图如图(

f),
(g)
所示。温度均匀变化时,
固端弯矩为

OJ 一

了里 -

60EIa


MF

c= l


产0 一

了丈



120EIa


M,
F=


绘 M 图如图(h)所示 。在温差情况下 ,
基本结构只发生弯曲变形 ,固端弯矩为

3EIa
MF 2h △
:一1

0Z
EI

EIaAt 100EIa
MF=一MF

n二 h l

绘1
V1
"图如图(
,)所示。系数和自由项为

了 止 -

7EI 12EI


l,=-
了-’r
, =r
2,“一 、=一l

60EIa 、 5
0E1
a 一, 240EIa
Ri
t Z ,xl
t一了一,1
<2
t一 1z
斌t0

4 求结点位移
将系数和 自由项代人方程 ,
解得

Z,=2.5a,最 =21.25al


.按叠加公式M=M,
Z,十ML
Z,十M,
十M,

;绘弯矩图如图(

i)
所示。
’例 5
-13 试用混合法计算例图 5-
13(
a)所示刚架,
绘制弯矩图。除 EI=-杆
外,其余杆件 EI为常数。
解 1 基本未知量为 x:和 Z,,
基本结构如图(

b)所示。
2 建立混合法典型方程





,l
Xl+
RX :
十r





ZZ+ A
,l

Z:十 K2

P=0

3 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绘 而,,
风,M*图如图(
c),
(d),(
e)所示,
求得
1 /1 、 。、 ,、 2、 , 。 1、,,。、 ,、 2 、 ,、 20

li“雨 又2入“入土入万入土
十2入土
乙入土
入了入土
夕=百

第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分配法 1
37


b)


c)M,

O l]

】49

149


e)h1

r图 (
1)对图(
XP)

例 图 5-1

。二 1 1 、 ,\ 1

12一么x,
“一(
一12A1
)一1

1 F
_I
r.1
= 一 0,
牛 育二
1乙 r
,2“了

乙,
-0,R2
,.
=一P

4 求解基本未知量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人方程,

[20 、
, . 1,
1- 入 ,十 7-
1乙,= u

“乙‘一‘ 三 _

I 1 、, 1
:1 。
]一 二只人 1十 .
下,一 厂 = u
l I乙 a

38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36 。 。 2880 。
解得
x,
“一3
23厂,乙2
=32
3EI

5按公式M=M,
X,十M2
Z2 嶙 求杆端弯矩、
绘弯矩图如图(

f)所示。
讨论
1 混合法取多余未知力和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
采用力法和位移法混合求
解。
2 混合法典型方程包括两类,
即根据位移条件建立的力法方程和根据平衡条件
建立的位移法方程 。
3 混合法典型方程中的系数按其性质可分为四类,
如本例中 ① 单位力引起的
位移8 ,
② 单位位移引起的反力r
,2;
③ 单位力引起的反力r
2④ 单位位移引起的
位移 占
12

4 棍合法可用于对结构的某一部分用力法较简便和对另一部分用位移法较简
便的情况 。

三 、习 题

5-1-1 图(a)一 图 (c)所 示结 构 中最少 的结 点线 位移 数为 (a) (b)

,(c) ,最少 的结 点角位移数为 (a) ,(


b) ,(
c)

镌片哪
五A= 山

(c)

题 图 5一1一1

5-
1-2 位移法的基本方程表示的是_ 条件。
5-1-
3 图( a
) ̄图(c)
所示单杆的杆端弯矩表达式为(
(a
)M,二 ,
(b)M庙= ,MM=
(c
)从a s= ,
MBA=
、护

A 刁/ , \以,

窄簇不士二乒哗”
丫 r


c)

题 图 5一1一3


-1-
4 图示结构各杆 El为常数,
在计算时可作判断(
A.r =0 B MB
A笋 0,
第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分 配法 1
39

C R,
笋0; D S
o,=0。
5-1-5 图示结构的位移法方程主系数为(
151 271
A rl
l=8z, B rl
l=121

22今了 , r
22=了 ,
,r2
2一了 ’ 271 151
C r =91 D.r
11=121 、=丁 。

_Z

--

尸 ....巨f
Cr

题 图 5一
1一4 题图 5
一1一

5-
1-6 图示结构 El为常数,
用位移法计算时可判断( )。

A R1
p=R2
p=0, r

2一了’
121

C r1
2=r2
1=0, I
MDR}
<}MR
,}。
5-
1-7 图示单杆的转角位移方程为(

A、一6
1}
}。
一△A
)十_



6l
' B MAR今
61, 、 。尸l
一 下一又0 闷一 凸 Q夕十 下 -,
乙 一 ‘ 6

C、一61
Q。一:
,)一

_8
l'D.M,3“ 6之,‘ 3尸l
了l
2”一。‘夕一 16 “

寸州斗





z,


干一 止-斗
题图 5一
1一6 题 图 5-1-7


-1-
8 图示结构中位移法方程的主系数 r
2,和自由项 R2

,为( )。
151 161 3 ,
、“了 ’R2r=o

=了 ’Re
p=0 q},

zz 0
初一

161 151 5ql


・r
22=了 ’R2

,= -

22=了 ’R2
尸= 8 “

5-
1-9 试作图示具有刚性杆件刚架的弯矩图。

40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 及解 题指导

题图 5-
1-8 题 图 5一1一9

5一1一10 试作 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5一1一11 试作图示具有弹簧铰刚架的弯矩图。


2m一8
m一仁6
m丰

题 图 5一1一10 题 图 5-1-11

5一1一12 试作 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5一1一13 试作 图示刚架的弯矩 图。

井二
丰一二
一丰三



EI=C q

题 图 5-1一12 题 图 5一
1一13

5-
1-1
4 试作图示有侧移斜杆刚架的弯矩图。

四、习题答案

5一1一1 结点线位移数 (
a)1,(
b)1 (C)1(0)。
结点角位移数 (
a)2,(
b)2 (C)0(1)。
5一1一2 平衡 。
第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分配法 1
41


一二一丰一止斗

题 图 5一1一14

5一1一3 (
a)M, 32.
,一lY
} lb
)1v

61,‘
"=了w。 一。A
)tv

61,
"=丁又匀一。A夕
(C
)MA
g=2z

p MB
A=一LT.
5一1一4 D- 5一1一5 B, 5一1一6 D o 5一1一7 Co 5一1一8 C
5一1一9 5一1一10

7230

3353

M 图(
kNm)

M 图(XPl

5一1一11 5一1一12

M 图(
XPl

5一1一13 5一1一14

M图
M 图(Xnl
=)

42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第二节 剪力分配法

一、基本 内容与学习指导


一)基本概念
1 剪力分配法的思路与适用范围
剪力分配法应用剪力分配系数将结点外荷载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各杆端,首先
求得柱端剪力,然后再求柱端弯矩。剪力分配法适用于具有无限刚性横梁的刚架或
排架在水平结点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

.抗剪刚度与抗剪柔度
(1)抗剪刚度 D
当杆端发生相对侧移 }=1时,
于柱顶产生的剪力称为抗剪刚度(图 5-
5(a
),
(b))。
(2)抗剪柔度 6
在柱顶单位水平力作用下,
产生于柱顶的水平位移称为抗剪柔度(图 5-
6(a),
(b))。

乙 =1 乙 二1

曰 粉十
丁1!//
竹+ -D
// /





i)
图 5一5 图 5一6

3 并、串联体系与合成柱
(1)并联体系
并联体系是具有一定的受力和变形特点的柱系( 图 5-
7(a
))。这个柱系的各柱
由刚性横梁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在结点水平力作用下,
各柱端具有相同的水平位移。
各柱按其抗剪刚度承担剪力 。
(2
)串联体系
图5 -
8(a
)所示的柱系为串联体系,它的特点是各柱与刚性横梁联结,
柱两端相
对位移不相等, 各柱剪力相等,
可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得。
(3)合成柱
第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分 配法 1
43


丰三十

下111--
尸 1 .

/ //
K=
李 i

图 5一7 图 5一8

合成柱是与并联或串联体系具有相同柱顶位移或柱顶总位移的单根柱,
用 于柱
系的“并联”或“串联”。
并联体系合成柱(
图5-
7(b)
)的抗剪刚度 K为并联柱系内(
图5-
7(a
))各柱吭剪
刚度之和

K=D,
+D,
+D3
=ID
抗剪柔度 厂为抗 剪刚度 K 的倒数 ・


f= ‘T

L、

串联体系合成柱(
图5-
8(b)
)的抗剪柔度 .
f为串联柱系(图5-
8(a
))内各柱 R剪
柔度之和

f=(
Si+8
z+s
3)=28
抗剪刚度 K 为抗剪柔度 f的倒数 ・
1一

一-


二)计算公 式
柱的抗剪 刚度与抗剪柔度
(1)两端固定的等截面柱

12EI 121 h3 hz
8=
h飞 =hz’ 12E I 121


2)一端固定、
一端铰支的等截面柱
32-洲

h -
了里 一

h2




一h

丫上
-了 里

3之
14
4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 及解 题指导


3)一端固定 、
一端铰支的单阶柱(图 5-9)
CoEI2 H3

H; 一CO
E12
HZ .
、. EL 、 H, 3

式中 n
l=E
I,
x,-一H2
'“。 1
+A
3(


n一‘


。也可从有关图表中查得。
2 剪力分配系数 Y,
图 5一9 D 。_
艺一厄D, ZY
,一土
3 剪力 Q,

1)柱顶承受水平力 P
Q}= YP
式中 尸— 柱顶水平力,
以向右为正;
Q:
— 柱 乞的分配剪力。
将 Q。
作用于反弯点处, 即求得杆端弯矩。

2)任意荷载作用
Q,= Y,
(一R,
r)
式中,
尺尸为附加连杆反力,
以向右为正。
可根据固端剪力由平衡条件求得。

二、
例题分析

例5
-14 试用剪力分配法作例图5-
14(
a)所示排架的弯矩图。
本例为并联体系,
承受非结点荷载。
将非结点荷载转化为等效结点荷载
在柱顶加水平链杆,
绘 MP图(
图(b
),求固端剪力。
按层间平衡条件求得约束反
力R,
。二6
.83一2
0.4
8=一1
3.6
5kN,
等效结点力为
P=一Ri
p= 1
3.65
kN(
图(c


.计算分配剪力

石L 一0
j 一11

3(3EI)

各柱抗剪刚度 D,=D;二 DZ二 D3=



03
3D

各柱抗剪刚度之和 叉D = 2D+2X3D = 8D
D一
1-

3一

)一
1 一

Q。-







勺口

丫月

各柱剪力分配系数

1 ‘ ,。
各柱剪力 Q,=Q;二 Y
,尸= 气二种入 13 65二 1.71(kN)

第 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分配法

EA=w _ EA=w EA=w


一平  ̄
150kN m

5写 R,
y=-1365l


Fl


, l
Ii

① 5
4:
51825

a) (
b)
林 图(
kN 。)
尸=-R 1365kN"

171
kN

17 1 512 512 17 1

765 6965 512 171


C)M,
图(kN"m) (
d)M 图(
kN・m)

例 图 5-
14

3 、_,,
Qz二q 二7
2尸二下二 x 上J 65二 5 12(kN)

3 绘弯矩图
将分配剪力作用于柱端,
求得各柱端弯矩,
绘从 图(
图(c
))

将蛛 图与M,图相
加,
得弯矩图 M 如图(

d)所示 。
例 5-
15 试用剪力分配法计算例图 5-15(
a)所示结构 ,
求绘弯矩图 。
P,
=10k
N EA=0

① =11

P2
=25kN

兀r
}=

EA

o0
52 5


=2+
. skN

525


a)

b)M 图(
kN"m)

例图 5
-15
解 本例结构上、下层均为并联体系,可对上 、
下层分别进行剪力分配。
1 计算剪力分配系数
31一

3一



16


因 D,= Dz二 故 Yl= ,, = 二二


1-

1-

3之 3X 2

因 D‘二 D4


“h
2’ 62 故Y
,二Y

2.计算分配剪力
结构力 学学 习方法及 解题指导

1 、 ,。 = 5(kN)
Ql=Q2= Y
lpi牛 -- x 土U

1 、 。尸
Q,二 Q;二 Y
3(PI+Pz)= ,二-x JO = 17.5(
kN)


.绘弯矩图
将分配剪力作用于反弯点处,
绘得弯矩图如图(
b)所示。
讨论
对下层柱作剪力分配时,对应的柱系变形为下层柱顶发生侧移, 上层随下层作平
动。
对上层柱作剪力分配时, 对应的柱系变形为上层柱顶相对于下层柱顶发生侧移。
例5-
16 试用剪力分配法计算例图 5-
16(
a)所示结构,
绘制弯矩图。

E7= oo

始令
Da
=l】e 9
1D:
二’季 De=1
E1
=c F.
1= ao f=l

ahIKy
a=4
Da
=21
a D,

=21
b 。I
D,=3 dI
Dd=3E K


d=6
1}
cd

.,
=宁 场二侧
夕 2仍 夕

0 52P
0 24P
048P 0 52P



E=备 f
dg
 ̄晋cg 052尸 0 52P


二一夸 K
二二今
052P


e)M图

例图 5一
16

解 1 “并联”
柱 “,
b顶点位移相同,
柱 。,
d顶点位移相同,
分别为并联柱系。
“并联”后的柱系
如图(
b)所示。
并联合成柱a
h和c
d的抗剪刚度和抗剪柔度为

、一_


z一专

、一K
_


.g
一含

.“串联”
柱a
b与柱。、
柱Td与柱(
9)剪力相同,
柱顶侧移不同,
为串联柱系,
“串联”后的柱
第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分配法 1
47

系如图(
c)所示。
串联合成柱的抗剪柔度和抗剪刚度为

-4’ Kw,
一f
_1


e一音 5
一_
fee“ fw+人4
l+‘
-万 ’ K
rg
一f
_1


f一粤 7
f,
7 w+几 一
i=f-
} 音+1
3 计算串联合成柱的剪力

1)剪力分配系数

58一


35
YK 二 Ka,十Ka
i =
4-
5-

14-


48
Kw,
58-


29


瑞;
2K
35 6一
7一

15一
K一



众一


58-


29


V〕


35

ha 奴拟

(2)剪力

Qg
be二 Ya
be
P 二 0 48P 二 0 52尸

4 计算并联柱的剪力
(1
)剪力分配系数
1-


因 D。二 Db

因 D。二 D,

(2)剪力
Qa= Q。二 乙X 0.48P= 024P
c 二 Qd二 Y
Q ,X0.52P= 0.26P
5.绘弯矩图
将所求各柱剪力作用于柱的反弯点处,
绘得弯矩图如图(
e)所示。
讨论
本例解题要点为
(1)正确区分并联柱系和串联柱系,

2)掌握并、串联柱系的合成方法;

3)由串联柱剪力求并联柱剪力。
例 5-1
7 试用剪力分配法计算例图 5-17(a)所示结构 ,
绘制弯矩图。弹簧刚度 k

48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 题指导
民一


12kN/


b)M,
,图(kN・m)


c)蛛 图(
kN"
m) (
d) M图(kN・m)

例图 5
-17

解 本例为具有弹性支承的并联体系。
1 求等效结点荷载
加附加杆如例图 5
-17(
b)所示,
绘 Mp图,
由固端剪力求得R1

,= 4
5kN,
等效结
点荷载为
P=一Rl
p=一4
5kN 令)
2 求剪力分配系数
32一丫

灰-

9口一



、J


I J



一h
尹己



卜U -Z J
Q J-,

.刁‘ -

叉D=Da+Db+D,+Dd=
矛卜
第五章 位移法和剪力分配法 1
49

2-


Da 1 21、 h,




- X =
一 ED 一 h` 301


31‘ h2 1


Dc


艺 二
,7 x 育刃润 = 二
,刃
= E,
D“h" Su1 1u

.计算分配剪力

2-



}a=Qb二Y XP= (
一45kN)二一 18(
kN)(负剪力 )

八 .‘ 。 1、 , .,,、甲
、 _,,、,
、,、 一 ,、
叽“,
・X厂=而 X卜 住
冰工划 “一住队KI
N八贝男刀)
4.绘弯矩图
将分配剪力作于反弯点处,
绘得My图(
图(c
)),
将M,
,图与M,图叠加,
绘得M图
如图(
d)所示 。
讨论 1
.求剪力分配系数时,
弹性支承 d的刚度计人总抗剪刚度,

.绘制弯矩图时,
刚性横梁的杆端弯矩按结点平衡条件确定。

三 、习题

5一2一1 图示结构的剪力分配系数为 柱 1 ,
柱 2
5一2一2 图示结构的柱顶剪力为:
柱1 ,
柱2 ,
柱3
E1=0o P

题 图 5一
2一1


IR


/E

ia 题图


-2-
3 试作图示结构的M 图。

-2-
4 试作图示排架结构的m 图。

题 图 5一2一3 题 图 5-2-4
15
0 结构 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2-
5 试作图示结构的M 图。
lOkN EA=co
...月.. .

40kN EI二 00
.种种闷.,‘

题 图 5-
2-5

四、习题答案

1 2. 1。
5一2一1 5一2一2
一万厂’
一了厂,
一万厂。
5一2一3 5一2一4

M 图 (X Ph) M 图 (X Ph)

5一2一5

M 图 (kN ・m)
第六章 力矩分配法 1
51

第六章 力矩分配法

从原理上看, 力矩分配法是属于位移法类型的一种渐近法。 用它分析超静定结构


的优点在于・ (1)与力法、位移法和混合法等相比,它无需建立和解算( 联立)方程,
(2
)物理概念生动形象、 计算过程简单明了,因而易于理解掌握,适合手算。随着电子
计算机的普及, 该法的应用虽有所减少, 但在工程计算的不少场合中, 仍不失为一种
简便易行而为大家乐于使用的实用解法。 不足之处是其应用范围有所限制,通常仅适
用于由无侧移杆和( 或)剪力静定杆组成的超静定结构。 这样的结构有连续梁、无结
点线位移( 简称无侧移)的刚架和仅由上述两种杆件组成的有侧移的梁或刚架。 必须
指出, 在某些结构力学教科书中介绍的无剪力分配法, 其实是力矩分配法的一种特殊
的形式。 因此,我们把它归并到力矩分配法里进行统一阐述。

一、
基本 内容与学习指导

(一)基本概念
力矩分配法的理论基础是位移法,它直接以杆端弯矩为计算对象,
解题时采用渐
近法。关于结点角位移和杆端弯矩的正负号规定及所取的基本结构均与位移法相同。
现将力矩分配法中用到的有关概念与系数介绍如下
1.(
杆端)转动刚度 S
杆端转动刚度定义为 杆件的一端(
近端)发生单位转角时,在该端需要施加的
力矩。它表示杆件对杆端转动的抵抗能力。转动刚度与杆件另一端(
远端)的支承情


有关,
若它的
值不为
零,则与杆
件的线刚
度Z一E

l成正比

由位移法中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或转动刚度的物理意义可导出等截面直
杆在图6
-1所示各种情况的转动刚度值 5
,,
,,其中第一个下标表示发生单位转角的近
端,
第二个下标表示远端。
需加说明的是 ・(
1)一端 固定一端滑动支承的直杆 ,当滑动端发生转动时 ,如图
6-
1(e
)所示,其转动刚度可直接从图6-1(
c)结果得出。
对于图 6-1(c
), (e
)所示的两
种情况, 由杆中剪力全为零可知均处于纯弯曲受力状态。 此外,又因两端的相对转角
相同,故两者的受力和变形状态应完全相同。 由此可知,对于一端固定一端滑动支承
的直杆, 不论哪一端发生转动,其转动刚度均为 :,
而远端的弯矩均等于一: ,<2
)对于
远端为自由或一根轴向支杆及近端滑动远端铰支三种情况( 图 6-1(d),(f
),(g),


52 结构力 学学 习方 法及解题指导

汾0 A
=‘ 一 MBA二0





{A




}1

E/
}} 产
MB
A=
21 N
AB
j呀
A}__-_-

a)远端固定 (S
AB=4z) (
b)远端铰支 (
SAB=3z)

0,
,=1







}=
1B“一

c)
‘S

B(
a二汤
A B
远端滑动 (








=1) (
d)远端自由 (
SAB=0)
0A=1

八去1
=0




tA产斗- J)
MB

=一 、卜 、


e)近端滑动远端固定 (
SAB
=i) (
f)远端轴向支杆 (
SAB
=0)

0A
=1



B(K-'A 二
: 二 二=抽礴、,
B.


g)近端滑动远端铰支 (
( S
AB=0)

图 6一1

近端转动时,
杆件将毫无抵抗 ,
故它们的转动刚度均为零 。
2.传递系数 C
当近端发生转动时, 杆件远端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弯矩,这好比是近端弯矩按一定
比例传到远端一样, 故将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之比CA
B称为该杆从近端向远端的(弯
,、、、二、‘ 口。。 M助 、‘、*、
。二灿、二 t-
Ub。二 二 。 。* 。,
矩)传递系数, 即C. 1= 云
于竺。 它的值视远端支承情况而异, 可见表 6一1。

-11
”一补分 ’一’
一 胡 MA I““”
‘ ̄”一 ’

“一,”’
,一“”” ” /一卜 一 “

表 6-1 等截面直杆 的转 动刚度和传递系数

近端 远端支承情况 转动 刚度 S 传递系数 C

固 定 4之 0 5


铰 支 3乙 0

滑 动 之 一 1


自由或轴 向支杆 0 0

滑 固 定 a 一 1

动 铰 支 0 0
第六章 力矩分配法 1
53


.(弯矩)分配系数产
弯矩分配系数是作用在结点上的外力矩分配到汇交于该结点各杆端的弯矩分配
比率。它只与杆件的线刚度 :和约束条件有关。
(二)基本原理
在力矩分配法中引人如下假设:受弯直杆略去其轴向变形,并设弯曲变形是微小
的,于是可以认为受弯直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在变形后仍保持不变。在位移法中,为减
少基本末知量的个数也采用这一假设。根据这个假设,仅由无侧移杆和(或)剪力静
定杆组成的结构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结点只会有角位移而无线位移,另一种是结
点不仅有角位移而且还会有垂直于剪力静定杆轴线的线位移。所谓无侧移杆是指两
端无垂直于杆轴的相对线位移的杆件,而剪力静定杆是指其剪力可由静力平衡条件
确定的杆件。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 ,
首先要取与位移法相 同的基本结构 ,
但不需要建立和解算
典型方程来求得结点位移,
而是直接计算杆端弯矩。
下面对上述超静定结构,
分单结
点和多结点两种情况介绍如何利用力矩分配法进行计算。
1.单结点的力矩分配
现考察图6-
2(a
)所示的无结点线位移(
亦称无侧移)刚架,
其中,
杆12和1
3是无
侧移杆,
而杆 1
4是剪力静定杆。
这是仅由无侧移杆和剪力静定杆组成的只有一个刚
结点的超静定结构 。
M"
=Rt

M 二M,



) 耐 (


图 6一2

在利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
其过程可形象地归纳为

1)锁定结点 ,即加人刚臂 。
在结构承受荷载之前,
先将本来能发生角位移的刚结点 1用假想的附加刚臂锁
定使之不能转动,即取与位移法相同的基本结构, 而后再施加所给定的荷载。此时,

加刚臂给结点1施加约束力矩MF (
规定顺时针转向为正), 而杆端弯矩即为固端弯
矩。取图6
-2(
b)的结点1为隔离体,由平衡条件 Im,=。,


54 结构力 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MF
l=芝MF

k二凡尸 (6一1)

即约束力矩等于汇交于该结点的各杆端固端弯矩的代数和。因它也表示各 固端弯矩
不能平衡的差额,
故又称为该结点上的不平衡力矩。
(2
)放松结点,即取消刚臂。
结构在结点 1处实际上并没有附加刚臂,
也不存在约束力矩,
为了使之恢复到原
来的实际状态,应在该结点处施加一大小与约束力矩MF
1相同、
而方向相反的外力矩
从,即从 =一衅 。
这相当于将附加约束放松。
现在研究作用于结点1的集中力矩M1
如何由汇交于该结点的各杆来分担,并记相应的近端弯矩为M;
,。在M1作用下,
结点
产生角位移为 Z1,
由转动刚度定义可知
M`


,=5
S1

,2
Z,
l (
a)
取图6
-2(
c)的结点 1为隔离体,
由平衡条件 叉M1= 0,

呱 = yM乞,
二 ISl

Z,=r
llZ1
由于结构 的实际受力状态是图 6-2(
b),(
c)两种情况的叠加 ,故有

Ml
+Mi一E

S1,
Z1
+Ik
Ml
Fk
一。
,和 IMl
若 Is, MF
k分别用r
,,和Rl
p替代,
上式即可写成位移法典型方程的形式。
由上
式,

兮户

刁么月-5
少 一
上叉 ,




-5

勺乙7

21= 一 (b)

由式(a)和式(b),

S7


V1; = .
石炭二
一 仁一 N1;)
么s1

=Pl
k(
一IMl

j) (6一2)

(6一3)

由式(
6-2)可知,
结点转动Z,角所产生的近端弯矩衅*,
是相当于把不平衡力矩呵
反号后,按汇交于该结点各杆的该端转动刚度大小的比例分配给交于此结点的各杆
端(近端)。
因此,把由此求得的各杆近端弯矩衅*称为分配弯矩。 21
1*称为杆 l
k在 1端
的(弯矩)分配系数 ,
它等于该杆 1端的转动刚度与交于此端所在结点的各杆转动刚
度总和之 比。同一结点各杆分配系数之和等于 1,

丫 月k




11

上式可作为每一结点分配系数计算的校核条件。
根据传递系数的定义 ,
汇交于结点 1的各杆 由于结点转动 Z,角而产生 的远端弯
第六章 力矩分配法 1
55

矩(即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Mk
l“ CI
kMI
k (
6一4)
(3)效应叠加。
把各杆的固端弯矩与相应的分配弯矩或传递弯矩叠加则得原来状态的杆端弯矩。
从以上分析可知, 对于可用力矩分配法进行计算的单结点结构,
其计算步骤可归
纳为

1)锁定结点,
求出各杆的分配系数Pl
k,查表计算各杆的固端弯矩MF
Ml
k和MF

,以
及将M
MF
lk求总和得到不平衡力矩MF



2)放松结点,
按分配系数把不平衡力矩反号分配给汇交于该结点的各杆近端
得到分配弯矩衅4
,然后把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C,
*将之传递到另一端即得各远端
的传递弯矩 Mk
l。

3)结果叠加,
即把各杆的固端弯矩Ml

k和MF

l分别与分配弯矩M
, 和传递弯矩

Mk
l叠加,
则得各杆端的最后弯矩。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单结点结构时,
结点只需进行一次锁定和放松,
分配和传递也
是一次完成的,最后结果是“精确”的,即计算所得的杆端最后弯矩为准确值。所谓
“精确”是指不考虑结构计算模型与结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计算本身引
用的假设所引人的近似性 。
讨论
(1
)若将图6-2(
a)中支座3处的竖向支杆拆除,
得到图6
-3(
a)所示的新结构。此
时,
杆1 2成为剪力静定杆,结构仍然仅由无侧移杆和剪力静定杆所组成,但结点 1不
仅有角位移, 而且还有垂直剪力静定杆的竖向位移。



,1
Q1

M.
=-M.

图 6一3

在利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该结构时,
其步骤仍然不变,
但需作以下说明。
① 锁定结
点1,
即加人刚臂只阻止它的角位移而不阻止其线位移。比较图6-
2(b)和图6-
3(b)
可以发现,
图6-
3(b
)中的杆 1
3和1
4只比图6
-2(
b)中相应的杆件多一沿竖向的刚体
15
6 结构 力学 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平动位移。 这并不影响这些杆件的内力, 故仍相当于一端固定、 另一端分别为铰支和


滑动端的杆件。 它们的固端弯矩、 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均可按 1端为固定的情况那样
进行计算。 图6-3(
b)中的剪力静定杆 1 2在结点 1锁定后, 其 1端虽不能转动,但仍可
自由地沿竖向滑动, 故相当于一端固定、 另一端滑动的杆件。 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可求
出杆端剪力 q:=以, 、,
将它看作杆端荷载, 如图6-3(d)所示, 由此则可求出杆 1
2的
固端弯矩。 结点 1的不平衡力矩仍等于汇交于该结点的各杆端固端弯矩的代数和。 在
计算分配系数时, 应注意到杆 1 2的转动刚度要按近端滑动远端固定的杆件确定, 即
S1
2=:
,2。
② 放松结点, 即取消刚臂, 把约束力矩分配给各杆近端, 并把分配弯矩传到
各杆的远端。 需要指出, 在放松结点时, 剪力静定杆 1 2,14的近端得到的分配弯矩将
乘以一1传到各自的远端。 此时,弯矩沿这些杆的全长各为常数。由此可见, 在力矩的
分配和 传递过程中, 各剪力静定杆均无新的剪力产生, 从而原有的剪力保持不变。 因
此,在某些结构力学教科书中, 将仅由无侧移杆和( 或)剪力静定杆组成的有侧移刚
架的这种力矩分配法称为无剪力力矩分配法, 简称无剪力分配法。 其实无此划分的必
要,因为含有剪力静定杆的无侧移结构, 在力矩分配和传递过程中, 其剪力静定杆的
原有剪力也是保持不变而无新的剪力产生, 例如图 6-2中的杆 14。
因此, 我们把无剪
力分配法归并到普通力矩分配法中进行统一的阐述。 必须强调的是, 当计算中遇到一
端为固定或铰支的剪力静定杆时, 应将其另一端视为滑动端, 并将该端的剪力看作外
荷载,依此可确定该杆的固端弯矩、 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
(2)若将图 6-2(a
)所示结构的4端改为铰支或固端, 则成为仅由无侧移杆组成
的结构, 若将 3端的支杆全部拆除, 则成为仅由剪力静定杆组成的结构。 显然,
它们都
可以用力矩分配法进行计算。
综上所述, 仅由无侧移杆和( 或)剪力静定杆组成的单结点超静定结构, 不论结
点是否存在线位移, 均可利用力矩分配法进行计算。 事实上, 仅由上述两种杆件组成
的多结点超静定结构, 也可用力矩分配法进行计算。
2.多结点的力矩分配
在用力矩分配法计算仅由无侧移杆和( 或)剪力静定杆组成的多结点结构时, 只
需将单结点力矩分配的原理与逐次渐近法相结合 , 便可将力矩分配法推广应用到多
结点结构的计算。 其计算过程与单结点结构类同, 仍然归结为三个步骤, 即

1)锁定所有结点,
而后结构再承受所给定的荷载。
此时,
可求出对各结点所需
施加的约束力矩,其值等于汇交于相应结点的各杆端固端弯矩的代数和。

2)逐个结点依次放松,即每次只放松一个结点,
其他结点仍暂时锁定。于是,
在以
放松的那个结点为中心的计算单元上(其各杆远端为固定、铰支、
滑动、自由或轴向支
杆),
可按单结点结构那样进行力矩分配和传递。被放松的结点随其约束力矩的消除也
转动了一个角度(
但未转到最终位置,
因为其他结点还受到约束),
此时该结点上各杆端
第 六章 力矩分 配法 15

弯矩暂时达到平衡。 在转动后的新位置上重新将结点锁定, 而后再对另一结点重复这一


放松与锁定步骤。 在逐个结点依次放松的过程循环中,各结点经逐次转动, 逐渐恢复到
原来的变形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被重新锁定的结点,由于相邻结点的放松又会在其附
加刚臂上产生新的约束约力矩。 但是,由于分配系数小于 1、传递系数的绝对值不超过
1,
所以随着结点轮流放松, 结点约束力矩进行分配和传递过程的循环, 各结点的约束力
矩将愈来愈小, 从而使结果接近真实情况。当各结点的约束力矩小到按计算精度要求可
以略去时, 即可停止分配和传递。由此可见,
多结点的力矩分配, 实际上是重复进行单结
点力矩分配的基本运算。

3)结果叠加。将各杆固端弯矩和历次得到的分配弯矩、 传递弯矩相加,便得到
杆端 的最后弯矩 。

二、
例题分析

在利用力矩分配法进行结构计算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若结构含有静定部,通常可将它截离,而把截离所取截面上的内力视为外力
作用在留下待分析的结构上。
2.若结点上作用有集中力矩,约束力矩应等于汇交在该结点的各杆固端弯矩与
此集中力矩的代数和,求和时集中力矩的正负号按其转向取定, 即逆时针转向为正,
反之为负。
3.对于具有滑动端的杆件, 要区分滑动方向是否垂直于杆轴。 若垂直于杆轴,则
为剪力静定杆。 若不垂直于杆轴 ,
则是以下三种情况之一 (1)为无侧移杆;(
2)为剪
力静定杆,但该杆为结构中的静定部分, (
3)既不是无侧移杆,也不是剪力静定杆。
4.若结构含有两端为刚结的剪力静定杆, 通常可将其中一端的剪力约束解除,
并把替代它的杆端剪力视为外荷载。 然后,再对由此转化得到的等效结构进行求解。
5 对于对称结构,应利用对称性简化计算。
例6-1 判断例图 6
-1所示各结构可否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并说明理由。
解 判断时应抓住两点 (1)力矩分配法所引用 的假设 ,即受弯直杆 略去其轴
向变形 ,
并且弯曲变形是微小的, 从而可认为受弯直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在变形后仍保
持不变,
(2)力矩分配法的适用范围,
即它仅适用于由无侧移杆和(
或)剪力静定杆组
成的超静定结构 。因此,
结构中只要有某一杆件既不是无侧移杆 ,
也不是剪力静定杆,
则该结构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现对例图 6-
1所示各结构依次判断如下。
图(
a)结构・
显然, 杆 BC为剪力静定杆。依据假设,易知结点 C,
D均无线位移,

端可视为固定端, 否则若杆端 E沿竖向移动的话, 杆DE两端之间的距离势必发生变
化,这与假设不符。 由以上分析可知, 杆AD,CD和DE均为无侧移杆。由于该结构仅
由无侧移杆和剪力静定杆所组成 ,
故可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158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卜尸



4CB
ACB
A}
CB
AC
例图 6-1

图(b
)结构 由于杆AD和DE既不是无侧移杆,
也不是剪力静定杆,
故该结构不
能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图(c
)结构 这是 由无侧移 AD,
BC,
CD和剪力静定杆 DE组成 的结构 ,
故可用力
矩分配法计算 。
图(d)结构 .
这是由无侧移杆 BC和剪力静定杆AB组成的结构 ,
故可用力矩分配
法计算。
图(
e)结构.
由于杆 AB和BC既不是无侧移杆,
也不是剪力静定杆,
故该结构不
能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图(
(f)结构 显然,
杆 AB为剪力静定杆。依据假设易知,结点B无竖向位移,
而其
水平位移应与 C处的水平位移相等, 从而杆 BC两端无垂直于杆轴的相对线位移,即
杆 BC为无侧移杆。由以上分析可知, 该结构可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图(9)结构・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其理由与图(e
)结构是相同的。
例 6-
2 试求例图 6-
2(a)所示刚架 的弯矩图。
解 这是仅由无侧移杆和剪力静定杆组成的结构,故可用力矩分配进行计算。
该刚架的左端悬臂BC为一静定部分,
若将它截离并把弯矩MC
s和剪力QC
B作为外力
作用于结点C处,
则结点 C可作为铰支端来处理 。
整个计算可按 图(b)考虑 。
至于悬臂
DF,
虽亦为静定部分,
但与结点D联结的其余各杆D端的内力除QD
E外却都是超静
定的,
故悬臂 刀F可不必截离。
1 计算分配系数

一4X擎 一:
El
DA

2EI

S,
c = 3X 6

4EI
DE


SD
F二 0

Is,
,=SD
A+S,+SD
E+SD
F=4
EI
第六章 力矩分 配法 1
59

10 kN 15kN 1okN 15 kN
10 kN


b)
10kN 18kN m 15kN


8k
Nt_
D! E

例 图 6一2

SD
A 2EI S"
, EI
兮 自)

= 0 5 产DC 特
产DA
一Is,
)一 弃4
E =V乙“

4EI
5-
DF一

5二 EI

芝?


八〕

产DF
刀DE
芝5。 4
EI=V‘

此外,
可利用公式 Epp
,= 1进行校核。
从计算中可以看出,
EI的取值 并不影响分配
系数的值。
因此,
为计算方便,
各杆的抗弯刚度亦可取用相对值。

.计算固端弯矩
固端弯矩 M}
二可以直接求出,
而其余的固端弯矩可查表求得,

呱 嵘

1 、 八八
= 一 下- x 乙V =一 1
0(kN ・m)


MF

D=一万 x上“x任=一 30(kN ・m) l0kN加

、,
; 1 、 八、 n2
1vi一。 = 一 -万 入 y X G = 一
,n/I,
.,
10}KI
N .M I

 ̄ 乙



'2
+00

杆 DC的固端弯矩也可利用力矩分配法求得, 如图(
e)中的表格 0 (】

分配
所示。 先不去掉悬臂 BC,
于是在将结点 C暂时锁定时, 即可写出 传 递 -20- -10

固端弯矩。 因分配系数/Uc

3= 0,
故即可得出J
Uc
v二1。
放松结点C, M 120 }一20 一10

将约束力矩反号全部分配给杆CD的C端并传递二半至D端,由
例 图 6-
2(e

此求得的MF与前面的结果是一致的。结点C放松后不再重新锁

6。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定,
而在以后的计算 中将 C处作为铰支端处理 。
3 进行力矩分配和传递
结点 D的约束力矩为
MD
F二艺MF

,=一1
。一3
。一1
8二一5
8(k
N・m)
将约束力矩反号并乘以分配系数得到各近端的分配弯矩,
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便
得到各远端的传递弯矩。
4 计算杆端最后弯矩
将固端弯矩和相应的分配弯矩或传递弯矩叠加,便得到各杆端的最后弯矩,并验
算结点的平衡条件。根据杆端的最后弯矩及杆端弯矩的正负号规定,即可绘出刚架的
弯矩图,
如图(
c)所示 。
为了使计算过程显得更紧凑、 直观,避免罗列大量算式,计算可按上述步骤顺序
列表进行,见表 6-
2。表中在分配弯矩值下面画一横线,表示结点已经放松,达到平
衡。

表 6-
2 杆 端弯矩计算 (
弯矩单位 kN"m)

结点 A D D

杆端 AD DA D(
二 DF DE 五;

分配系数 0 5 0 25 0 0 25

固端弯矩 一 10 一 18 一 30 一 30

14 5 29 0 14 5 14 5 一 14 5
分配 与传递

最后弯矩 14 5 29 0 4 5 一 18 0 一 15 5 一 44 5

讨论
若把悬臂DE段也截离掉,将弯矩 MD
I和剪力QDF作为外力作用于结点D,如图
(d
)所示。根据受弯直杆不考虑轴向变形的假设, 作用于结点 D处的水平力只使杆
DE产生数值与其相等的轴力, 对结构的弯矩并无影响。 计算仍可按表6-
2进行 ,
只不
过应把杆端一栏中的 DF及相应的分配系数值零删去。此时 ,固端弯矩一栏 中的
一18k
N"m则是作用在结点 D上的集中力矩,结点 D的约束力矩应等于汇交在该结
点的各杆固端弯矩及作用于该结点的集中力矩的代数和,

Mr
D二M乱+M妥十M"

I+叽 =。一1
。一3
。一1
8二一5
8(k
N・m)
需要指出,
在计算结点约束力矩时,
作用于结点上的集中力矩的正负号应按逆时针转
第六章 力矩 分配法 1
61

向为正 ,
反之为负 。
从 图(d)中结点 D 的隔离体的平衡条件即可明白这种取定结点上
集中力矩正负号的道理。
例 6-
3 试求例 图 6-3(a)所示超静定梁的弯矩 图。
解 这是仅由剪力静定杆组成的结构,故可用
力矩分配法进行计算。解题的关键是与将剪力静定
杆AB的B端剪力相应的约束解除,
并代以相应的约
束力。由静力平衡条件可求得 QBA二 9
kN,
将它看作
为外荷载,则原结构转化为图( b
)所示的等效结构。
9kN 9kN 在 图(b)中,
将结点B锁定后 ,
再承受所示 的荷载。此
产 I 075}025 时,
结点B的竖向移动只使杆BC发生沿竖向的刚体
人刃 卜9 -9 -9 -45 平动,
这并不影响该杆的内力。
所以, 它相当于 B端
分 配 -1
可4递
35 135 45 -45 固定、
C端滑动的梁。
由此可见,杆 AB和BC均可按
M{
225 -45 -90 一端 固定一端滑动 的杆件来确定杆端转动刚度和固
225 端弯矩。

.计算分配系数
为计算方便 ,
El取相对值 ,
即设 EI= 3。
于是
M 图(
kN m) 90 2EI
SB
A二 二3, S, =

例图 6-3 3 1
产BA - = 0 75 IB
C= = 0 25
3+ 1 3+ 1
2 计算固端弯矩
查表可求得各杆 的固端弯矩

1 ‘ 。. 。
MF =MI
.片 一 下 ,X y 入 乙

=一 9(
kN ・m)
呱 呱

1 、 。、 。
牛 一 下尸 x 3 入 s z二一9(
kN ・m)


= 一 气犷 A 6 X 1
5 2=-
4 5(kN .m)

进行力矩分配和传递,
并计算最后杆端弯矩,
其过程见例图 6
-3中的表格
绘出弯矩 图,
如图(c
)所示 。
例6-
4 试求例图 6-4(
a)所示刚架的弯矩图,
各杆EI二 常数。
解 该刚架除杆CD为无侧移杆外, 其余各杆均为剪力静定杆,所以可用力矩分
配法进行计算。由于 DE是静定部分, B支座的水平反力可由刚架的整体平衡条件
16
2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 及解题指导

D E
M =2Pl


\}

D,P
i{ Pi 1 Hs=
.』 二叫卜曰

cll

M 图(
x月)

例 图 6-4

叉X二。求得,即H。二尸( 向左)。因此 BDE这部分的弯矩图已可直接绘出。由结点


D的平衡条件 IMb= 0,
可求得弯矩 M,,=2 PI
。于是,不难将原结构转化为图(b)
所示的等效结构。对于等效结构, 当结点 C锁定时, 可把杆 〔
A 和CD视为一端固定、
另一端分别为滑动和铰支的杆件。 这是因为结点 C的水平移动只使这些杆件产生沿
水平方向的刚体平动,所以并不影响它们的内力。 现在已不难确定这些杆件的转动刚
度和固端弯矩。
1 计算分配系数
3一

* EI : 1 31


犷 z= 7, PGA = 卜丁一万一= A, PC
D =
乙 乙 州一 0z 任 :十 31

2.计算固端弯矩
1 ‘ 。。, 。,
查表可求得固端弯矩为・ MC
D= 一
二 ̄x 乙厂 ‘ =

rl

3 进行力矩分配与传递 ,
并计算杆端最后弯矩 ,
详见表 6-30
第六 章 力矩分配 法 16

表 6-
3 杆端 弯矩 计算

结点 A C

杆端 八C CA CD

分配系数 1/4 3/4

固端弯矩 PI


分配与传递 4
_旦
4 3

旦 旦 旦
最后弯矩 4 4 4

4 绘出弯矩图,
如图(
c)所示 。
例6-
5 试求例图6-5(
a)所示连续梁的弯矩图。
解 该连续梁是仅由无侧移杆和剪力静定杆所组成的结构, 故可以用力矩分配
法进行计算。由于右端悬臂DE为静定部分,若将其截离并把弯矩MoE和剪力Q、作
为外力作用于结点 D处,
则结点 D可以作为铰支端处理。整个计算可按图(b)考虑。
将结点 B,
C全部锁定,
则可确定各杆端的转动刚度和固端弯矩。
1.计算分配系数 为方便计算,
EI取用相对值,
设 EI= 60
2EI 。 。 J、,EI 、 EI
Sa
m, = 乙, J Rr 今 0rR 牛 任 X  ̄下尸 牛 3, Jrn = 6A - = 3
6 一一 一 s
t 一 b

2 3
产as = 0.4, ,
UB
C 二 = 0.6
2+ 3 2+ 3

3 3
= 0.5, YC
D = 0 5
3+ 3 3+ 3

2 计算固端弯矩 查表可求得固端弯矩为
呱 呱

1 1 ‘ 。‘.。z= 7
=  ̄
下 ̄ X 勺 入 0 z= 36(
kN.m) MF

n二,二j户X 0入 0 2(kN ・m)

1 二 。。 。 1 ‘ 。八、 。
一 一 下犷 X GV X 6

= 一 20(
kN ・m) MF


;= 百 XZV入Z
5=
20(kN .m)

1 、 ,。、 ,
.z. 1 ,八
MF 今 一 下丁 入 1V 入 0 十 n 入 1U 二一 40(
kN ・m)
6 乙


.轮流放松结点,
逐次进行力矩分配和传递。

64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lOkN/m

lOkN/

分配系数 04 06 05 05
固端弯矩 36 72 -20 20 -40

B一次分配传递 208} -208 -312 一 一156

C一次分配传递 89 一 178 178

B二次分配传递 356一 一356 -534 一 一


267

C二次分配传递 067 一 134 133

B三次分配传递 027 ̄ -0271


-040 一 一
020
C三次分配传递 010 010

最后弯矩 6063 4737 -4737 2077 一 077

4737

6063 M 图(
kN m)

c)

例 图 6-5
放松结点的顺序可以任取,这并不影响最后的结果。 为了使计算时收敛得快,最
好先放松约束力矩绝对值较大的结点。在本例中宜先放松结点 B为好。此时,结点 C
是锁定的,故在以结点B为中心的计算单元上, 可按单结点问题那样进行力矩分配和
传递,从而消除该结点上的约束力矩。结点 B上的约束力矩为
碟 二7
2一20=5
2(kN・m)
将它反号并进行分配可得分配弯矩
ML = 0 4X(
一52)=一 208(kN ・m)

Me
c=0.
6X(
一52)“一312(
kN・m)
此时,
结点B暂时获得平衡且转动了一个角度(
还没转到最终位置)
。再把分配弯矩向
各 自的远端进行传递,
传递弯矩为
M几 =一1X(
一20.
8)=2
08(
kN・m)
第六章 力矩 分配法 1
65

Mc

a (
一 31 2)=一 15.6(
kN ・m)

再看结点 C,
它原有的约束力矩因结点B进行力矩分配发生了变化,
变化量等于传递
弯矩M易,
故此时结点 C的约束力矩为
衅 =20一4
0一1
56=一3
5.6
(kN・m)
为了消除该约束力矩,
应将结点 B在转动后的位置上重新锁定,
而后将结点 C放松。
于是,
计算转到以结点 C为中心的计算单元上进行。
相应的分配弯矩为

Mc

}=初N
Mc
D= 05X「
一(一3
56)]= 1
78(
kN・m)
各杆的远端传递弯矩为
Mc
C =05X1
B 78=8
.9(
kN・m), M挂=0X178=0
此时,
结点B又有了新的约束力矩,即域 =Mac二8.9
kN"m,
不过它的值(
指绝对
值)比上一次的约束力矩小了许多。按完全相同的步骤,继续依次在结点 B,
C之间,
反复将它们轮流锁定、放松,不断进行分配和传递,
则约束力矩将会愈来愈小。 经过若
干轮后,当约束力矩小到依计算精度要求可以略去时,即可停止计算。
实际上, 只需对
各结点进行三个到 四个循环的运算 ,
就能达到较好的精度 。
4 计算最后弯矩,
并绘弯矩图。
按杆端将固端弯矩和历次所得的分配弯矩及传递弯矩相加,即得各杆端的最后
弯矩,并检验结点平衡条件。
为了方便起见,计算可按例图6-
5中的表格进行。
这样计算过程则显得紧凑、直
观,
而无需罗列大量算式 。
弯矩 图如图<c
)所示 。
例 6-
6 试求例图 6-6(a)所示刚架的弯矩图。

lOkNlm
16
6 结构力 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lOkN/

1780

例图 6-

解 这是个仅由无侧移杆和剪力静定杆组成的结构, 故可用力矩分配法进行计
算。由于AEG为静定部分,因此可将它截离,
把内力 从;
F"QG
FNGF作为外力施加于
结点G,则结点 G可作为铰支端处理。
这样整个计算可按图( b)中的右侧刚架进行考
虑。
由于BG为刚性杆, 因此图(
b)中作用于G处的竖向集中力和水平集中力完全由
该杆承受, 而不会对右侧刚架中的其余杆件的弯矩产生影响。 弯矩MGF固然可利用平
衡条件求得, 然而直接绘出静定部分的弯矩图( 见图(b)
),再确定 M己
F却更为简捷。
1.计算分配系数
由于 BG为刚性杆,因此G处无线位移; 再考虑受弯直杆忽略轴向变形的假设可
知结点 H 也无线位移;从而推知杆 月刀 的D端不能沿水平方向滑动, 否则与假设不
符。由此可见, 在荷载作用的情况下, 可将 D处视为固定端。
4之
一气一万二气 n = 0.286
PHD = PHI - e ̄一下 A
任 Z-r 任 Z-r 3 入 乙Z
第 六章 力矩分 配法 ]
67

3X 2,



= 0 428
4:十 4,+ 3又 2,


4之

II1
0 667
4,+ 2,


2z
0.333
4,+ 2,
2 计算固端弯矩
1 、,,。 . 3 、 j。、 J

MH
Fc= 下二入 1t

5十 了下 入 4U 入 4 =


39(kN .m)
嶙 嶙



= 一 下, x 10X32二一30(kN.


1 、 ,_‘ 八2
= 一 份下 入 lu A S =一 15(kN 。

结点 H上的约束力矩
嶙 一MF
"-I
-MH=3
9一5=3
4(kN・m)
3 进行力矩分配和传递 ,
并计算最后弯矩。
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 6-
40
表 6-
4 杆端弯矩计算 (
弯矩单位 kN・m)

结点 D H I J

杆端 DH 月D 月G HI IH i
I )I

分配系数 0 286 0 428 0 286 0 667 0 333

固端弯矩 39 一 5 一 30 一 15

一 4 86 一 9 73 一 14 55 一 9 72 一 4 86

11 62 23 24 11 62 一 11 62


一 1 66 一 3 32 一 4 98 一 3 32 一 1 66


0 55 1 11 0 55 一 0 55


一 0 08 一 0 16 一 0 23 一 0 16 一 0 08

0 05 0 03 一 0 03

最后弯矩 一 6 60 一 13 21 19 24 一 5 一 1 03 17 80 一 17 80 一 27 20

68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4 绘弯矩图如图(
C)所示。
其中刚性杆 BG的弯矩图可按下述方法确定。

M。,+Mi
t] 一1
.03+17 80 59(kN)
QHI

H! 3

用一截面将图(a)所示结构在 G,H处把杆GB,
HC和HI截断 ,由平衡条件 艺X=O,

QG
B“ 4X3+QT
。一QH
C= 12一5 59一。= 6.41(kN・m)

其中,
QHC=0,
可由杆 HC中的弯矩全为零得出。

M. =一QG
BlG
B=一 6.41X3=一 19.23(
kN・m)

例6-
7 试求例图 6-
7(a
)所示刚架的弯矩图。
邑 ̄2召价


、)M 图 (
kN m)

例 图 6-7

解 这是仅由无侧移杆和剪力静定杆组成的结构,
故可用力矩分配法进行计
算 。由静力平衡条件可求得剪力静定杆 FD,
DB的杆端剪力

QF
D= 5kN, QD
B= 5+3X4= 17kN

解除这些剪力相应的约束,
将替代它们的剪力QF
DIQD
B视为外荷载,
则原结构转化为
第六章 力矩 分配 法 1
69

图(
b)所示的等效结构。
将结点 C,
D,F锁定后,
不难确定各杆的杆端转动刚度和固
端弯矩 。
1 计算分配系数
丫 】,

= 5c
,+S
" = 2:十41=

兮 一"

“S,十SD
a+SD
E+SD
F= 41+ 0+ 31+ 2a= 91
V 目?

= SF
D+S, = 2z十31=
乳一

舰-

叭-
0,




一一


61



亡d


333, PCD 0.667


灰一
灰-

乳-

灰-





n〕

52


91

门钊
92


-一

召D
E 333, PDF 二 0 222

计算固端弯矩
呱 呱 呱 呱

1 、 。‘ 2 。,,、,
= 气二 入 j 入 任一 = t5}K州 . m 夕

1 、 。‘ ,
= .
二一 入 1
5入 任 牛 上匕气Ki
v .」
卫夕

=一Q,

nX4二一17X4=一 68<kN ・m)

3 、 ,八‘ , ,,,、,
今 一 了丈 入 1u 入 4 = 一 1 5又K上
V .m 夕
It

MF
二一MF
。一 1X5X:一 7
.5(


N.
m) 乙

3.轮流放松各结点,
逐次进行力矩分配和传递。
为了使计算时收敛较快,分配宜从约束力矩绝对值较大的结点 D开始。结点 D
的约束力矩经分配消除之后,在转动过一个角度的位置上将它重新锁定。接着可放松
另一结点 ,
但由于结点 D锁定时 ,
结点 C和F可以同时放松 ,同时进行分配和传递 ,

后再同时重新锁定。由此可知,
凡互不相邻的各结点每次均可同时放松,
这样可加快
收敛的速度。整个计算过程见表 6-
5,

7。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表 6一5 杆端弯矩计算 (
弯 矩单 位 ・
kN"m)

结 点 A C D F

杆 端 AC (
二A CD DC O月 DE DF FD F石

分 配 系 数 0 333 0 667 0 445 0 0 333 0 222 0 4 0 6

固 端 弯 矩 8 16 一 68 一 7 5 一 7 5 一 7 5

18 47 36 93 27 64 18 43 一 18 43

11 49 一 11 49 一 22 98 一 1149 一 10 37 10 37 15 56

4 86 9 73 7 28 4 85 一 4 85


1 62 一 1 62 一 3 24 一 1 62 一 1 94 1 94 2 91


0 79 1 58 1 19 0 79 一 0 79


0 26 一 0 26 一 0 53 一 0 26 一 0 32 0 32 0 47

0 13 0 26 0 19 0 13 一 0 13

0 04 一 0 04 一 0 09 0 05 0 08

最 后 弯 矩 21 41 2 59 一 2 59 35 13 一 68 28 80 4 07 一 19 02 19 02


.绘弯矩图如图(
c)所示。
例6
-8 试求例图6
-8(
a)所示刚架的弯矩图。
各杆的线刚度:=2
.0X1
0'k
N・m,
A支座的下沉 a= lc
mo
解 由于图( (a
)所示结构的竖柱 AD和BE既不是无侧移杆, 也不是剪力静定
杆,因此不能直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然而,
若将荷载和支座下沉分解成一组对称的
(图(
b))和一组反对称的(图(。
)),
并取相应的半结构(图(b
}).(
c')),
则均司用力矩
分配法进行计算。 最后,将两种情况的计算结果叠加便可得到原问题的解。 与只受荷
载作用的结构内力计算相比较,不同之处仅在于固端弯矩的计算,
即现在各杆固端弯
矩是由荷载和支座移动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此外,
还要注意到半结构中杆 DG的线刚
度是原结构中杆 DE 的 2倍 ,
因两者的 EI相同,而前者的长度是后者 的一半 。
1.正对称情况

1)计算分配系数
第六章 力矩 分配法 1
71

20kN

OkN/m



平甲 3m

OkN
20kN

5k
N/m 5kN/
m R N加I


207

6E 5_


d)对 图 (
kN m)

例 图 6-8

ISD
,=S
DA+S
二十S
,,=4
z+3
1+2
z二9

41 _ ‘,, 31 。 。。。 _ 21 。。。
PD
A= 二
沙z
= U.44D, PD
G= 不
口c
= V 。。。, ,
um V 不
J ‘
= V.。‘。


2)计算固端弯矩
对图(b
')所示的半结构,
结点D锁定后 ,
支座A的下沉并不影响杆AD,
DG的固
端弯矩,因为它只使这些杆件沿竖向发生刚体平移。因此,
固端弯矩为
1 ‘ ,尸‘ JZ 5X 0.01

vl

, -

X 10 X 4 一3X20X1
04X旦 4
二一 45(kN ・m)

72 结 构力 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1 ‘ ,八、 。
MF

x=MG

D- 一 欢一 入 1V 入 6

=一 15(kN ・m)


3)进行力矩分配和传递,
并计算最后弯矩 ,
详见表 6一6(a),
表6
-6(
a) 正对称情况的计算 (
弯矩单位 :
kN ・m)

结点 A D G

杆端 AD 肠气 DC DG GD

分配 系数 0 445 0 333 0 222

固端弯矩

一 45 一 15 一 15

13 35 26 70 19 98 13 32 一 13 32
分配与传递

一 }

最后弯矩 13 35 26 70 一 25 02 一 1 68 一 28 32

2 反对称情况

1)计算分配系数
在图(
c)中,
竖柱AD是剪力静定杆,
可将它的一端A或D视为平行链杆约束,
因此

Es"=SD
I+s,
c+Sm=:
+31+3X2
1=1
01

一 1 一 。, 3z 。 3X21 0.6

'D
A一瓦 一”19fi
x'=而 =v.
“’f
-L
u=一l
oz

2)计算固端弯矩
呱 呱

1 尸‘ 2 _ _ 0 5X 0.
01
= -
} X O X 4-一 J X L U X 1
0"X = 一 65(kN 。m )
6 4

=一 3X (2X 2 OX 104 一 05
)X ( X0O
1)二 200(kN ・m) 3


3)进行力矩分配和传递,
并计算最后弯矩,
详见表 6
-6(
b)o
第 六章 力矩分 配法 17

表6
-6(
b) 反对称情 况的计算 (
弯矩单位 k
N・m)

结点 A D

杆端 八D DA I
X了 Dr

分配系数 01 0 3 0 6

固端弯矩 一 65 200

分配与传递 13 5 一 13 5 一 40 5 一 81 0

最后弯矩 13 5 一 13 5 一 105 5 119 0

3 两种情况的叠加结果见表 6-6(
c)o
表 6-
6(c) 杆端弯矩计算 (
单位 k
N・m)

杆端 正对称情况 反对称情况 总的结果

AD 13 35 13 5 26 85

BE 一 13 35 13 5 0 15

D)
气 26 70 一 13 5 13 20

E日 一 26 70 一 13 5 一 40 20

D(
二 一 25 02 一 105 5 一 130 52

EF 25 02 一 105.5 一 80 48

DG 一 1 68 119 0 117 32


G 1 68 119 0 120 68

CD 一 28 32 0 一 28 32

4 绘 出弯矩图,
如图(

d)所示。
例6-9 试求例图6-9(
a)所示刚架的弯矩图, 各杆El= 常数。
解 这是一个仅由无侧移杆和剪力静定杆组成的结构, 故可用力矩分配法进行
计算。该刚架虽然可直接按多结点结构进行计算, 但通过适当的简化可转变为单结点
结构的计算。 根据受弯直杆忽略轴向变形假定, 将 C处支杆用D处的水平支杆替代,
17
4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d) M 图 (
XPI

例图 6-

对结构的弯矩并无影响。 因此,
可将 D处视为固定铰支座。
再将静定部分 EF截离,

弯矩MFE和剪力QF
E视为外力作用于结点F,于是便归结为对图(
b)所示结构进行求
解。因作用于结点 F上的集中力尸对结构的弯矩不产生影响,故可将它略去。这样便
可利用对称性 ,
最终简化为按图(。
)所示 的半结构进行求解 。


1)计算分配系数,
设:一E
l 乙L

3乞 4之
二 0.3, PG
H= 二 0 4


GD一P
GF一3
z耳-
3z干.
4i 3z+ 3:十 41


2)计算固端弯矩

Mr

F=
1 ._
-x (
一Pi pi
乙 2 4


3)进行力矩分配和传递 ,
详见表 6-7,
第六章 力矩分配法 1
75

表 6-
7 杆端弯矩计算

结点 G H

杆端 GD GF G月 月G


分配系数 _


0 0

3 10


固端弯矩 4

3PI 3PI 4Pl 4Pl


分配与传递 40 40 40 80

3PI 一 7PI 旦
最后弯矩 40 40 1


i 20

(4)绘出弯矩图,
如图(d)所示。
例6
-10 试求例图6-
10(
a)所示刚架的弯矩图,
各弹簧的刚度系数分别为 k
:二
亡工



2一竿和‘

一等,
其中‘

一‘m

J】-r
9‘口

3593
3000


b)M 图 (
kN m)

例图 6-
10
解 显然, 该结构不能直接利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因为除杆 EF,
EA外,
其余杆件
既不是无侧移杆,也不是剪力静定杆。然而,若能确定一端固定一端弹性支承和两端固
定而杆中含铰杆件的转动刚度及传递系数,则仍然可以用力矩分配法来计算该结构。
1 导出上述一端为弹性支承和杆中含铰两种杆件的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的计
算公式 。

1)一端固定、
一端为拉压弹簧支承情况
0=1 0=1


井_
'E


__
Bk
:・仁洲
一 殉 A" B


半一一 ̄一 二 -一 ,
,丰 公
‘、
尹,不耳
.性 1
M.图 X=1

e)

例 图 6-10

76 结构力 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求解图(
c)所示的一次超静定结构,待求出A‘端的弯矩后,
即可确定其转动刚度
SA
W。取力法的基本结构如图(d)所示,
其中X,为多余力。
X,
力法方程 仇 1入 1十 乙 l
c 一 十

X , , _,、
… ,
、,、_‘  ̄ ,_ _, _ 。 ,,一 .、,、 。
式 甲 ,一 子 是 B‘ARm 1

}4位 侈 ,M =
7 X1反 g y
p]'N j
UVA贝 亏 。

绘出M,图后,
便可求得


al
l △1
:=一MA
,B=一
3EI

实际上,
61:也可依据图(

d)直接由几何关系求得,
即ol
r=一1
0=一l
。求解力法方程,

△l
l 一 Z 3E1 ・kl
X,
01
1-t
- ,

1 =一不下l
'下一1 3EI+k
l3
二下 十 下一
R j 乙 1 R

3EI.kl
' 3z・kl

转动刚度 SA
W X,l (a)
3EI+kl3 31+klz

由上式可知.
(D0< S
,,
,a
,<3
1,即其转动刚度是介于远端为自由与铰支之间;
② 对于
刚性杆,只要令 EI一 c,
则得 SA
,B,= kl
z,或直接由转动刚度 的物理意义也可得出
该结果 。
(2)两端 固定 、
杆中含铰情况



1E
l_E
I: V

=1
T_
E _ j 谧
汉犷下-
气汽价 “ A广下一 }
- A和771
,}
c B
X ” k一才 诺一一
二 ̄一,7

- A
fe
B M图

0 (
9) (
h)

例图 6
-10
将图(
f>中的杆C'
B‘视为杆A'
B‘于C'处的弹性支承,
如图(
g)所示,
其中弹簧
3EI
刚度 k= 。
利用式(a)可得
b3

3EI 3EI
a2
a b' 3EI 1
SA
W (b)
3EI 3EIa' a 。 . /b \
— 十
上十(
万)
第六章 力矩分配法 1
77

当A‘端转动0角度时,
其弯矩图如图(
h)所示,
由此可得

传递系数 二 _MB

A'_立 (C
1v
1刃『 u

当a二b时,
氛了二 3
a, 味、= to

3)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转动弹簧支承情况


之《
4EI

汇们口旦1




募三谁A
了哪


尸 无图 ?

拙 (l
1 1
, 1 T
r.I


例 图 6-
10





求解图(
1)所示的超静定梁,
待求出A‘端弯矩后


用位移法求解 ,
则位移法方程为

r Z,+R,= 0

从所绘的M/
,,M,图(
图((
1),
(k)
)中,
可得
4EI 2EI
r =万一十k,, R,= l
鱼 rll

2EI

4EI+ ko

转动刚度

SA
'B'= MA,
B, 一_


lI
Z工
+4E

I一_


lI3EI+kol 4EI十 ko

3:十 ko
4:一
卜ko
(d)


。、
,一4
EI
Z,
+ 2EI

2EI
4EI+ko

ko
1-

MB
,A' k,
l k,


传递系数 CA'
B, Ce)
M A'

3' 2(
3EI+ke
l) 31+ k,

由式(
d),
(e)可知 3
a< S
A'
a'<4z
,0< C,

,B
-<喜,
即其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均介于 乙

远端为铰支与固定 的之间。
2.用力矩分配法进行计算
(1)计算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
El-




17
8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3z+ k, .3
1+41=
庄‘

5以 = 41 3 5z


41+ k, 41+ 41

5EI
,左
,乙
,户
SE
D= 11

;= 2,5z, SE
F= SF
E= 41
一 2l

3(2z)
k2・22
no
,‘

SF
B= S咫 3之
,苦

3(2z
)+k2・22
I5E j=41+ 3z+ 3z=
¥= 3 51+ 2.5z+ 41二 loz, I5F 101

42一
10t
2 51


3.51





= 0 35, KEn = = 0,25, 0 4
101 101
七一

立10z
101


3z


0.3, PFE 0 4, PF
(. = 0.3
101
1-

1一

k,

41



= 0.286, CF

3a+ k, 31+ 41

(2)计算 固端弯矩
崛 踢

一喜X5X4

'= 40(kN ・m)
1 、 ‘八‘
二一MF
E“一百A4 20(kN ・m)
VA“
(3)进行力矩分配和传递 ,
并计算最后弯矩 ,
详见表 6-80

表 6-
8 杆端弯矩计算 (
单位 k
N・m)

结点 A E F B

杆端 AE EA ED EF FE FG FB BF

分配系数 0 35 0 25 0 4 0 4 0 3 0 3

传递系数 0 286 0 5 0 5 1 0

固端弯矩 40 一 20 20

一 2 00 一 7 00 一 5 00 一 8 00 一 4 00

分 一 3 20 一 6 40 一 4 80 一 4 80 一 4 80


0 32 1 12 0 80 1 28 0 64

传 一 0 13 一 0 26 一 0 19 一 0 19 一 0 19


0 01 0 05 0 03 0 05 0 03
一 0 01 一 0 01 一 0 01 一 0 01

一 I

最后弯矩 一 1 67 一 5 83 35 83 一 30 00 10 00 一 5 00 一 5 00 一 5 00
第六 章 力矩分配法 1
79

表 6-
8中结点B一栏可以省略,这是因为算出MF
I3之后,
可以根据弯矩图的形状
特征直接绘出杆 BF上的弯矩图。

4)绘出弯矩图,
如图(b)所示 。

三 、习题

6一1 判断下列结构可否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
并说明理 由。

题图 6

6一2 对于图示的两个结构 ,
杆端弯矩的以下诸式 中,
正确的是(
 ̄ 尸=q1

十王十(一二一辛
a)

题 图 6-2

A)M,
, =从As, (
' B)Msc=一MCB;

C)M品 =2
Ms ,
A,
; (D)M人洲 =MCH
-。

-3 寸于图示结构, 汇交于结点D的各杆弯矩分配系数
正确的是 ( )。


A)

u,
,一。
二一1
_3

',二一PD
F一号,

B)
。二一。
二一_

31
'产二一_

41
IIU

F一击; 题 图 6-3

C)
。朋一。
,,二一合,。二一普,UD
F一音,

80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4 3
(D),
uDs= 0, PD
C=PD
F“五, J
UD
E= 11“

-4 试用力矩分配法求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OkN 6kN/

题 图 6一4

6-5 试用力矩分配法求图示刚架的弯矩 图,
各杆 El二 常数。
20kN m

十‘
引叫升斗
10kN一
EI F

题 图 6一5

6-6 用力矩分配法求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IOkN m 9kN/m lOkN m

题 图 6-6

6-
7 用力矩分配法求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各杆EI二30X1
04k
N"m'
,支座A
和B的下沉分别为△,=2
cm, Da=l
cmo
第六 章 力矩分配法 1
81

题 图 6一7
6-8 用力矩分配法求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题 图 6一8

四、习题答案

6-1 (a),(
c),(d),(f
)可以;(b),(e)不可以。 6-2 (C)o 6-3 (C)
6一4


2801
280

2s112511

M 图 (kN ・m)

82 结构力 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6一5 6一6

M图 (
kN m) 280
280

M图 (
kN m)
6一7

6一8 M 图 (kN ・m)


1653



48川11川11


曰卜

9 15


5%\

咤」

,才
nU

m /

9 15
3 05 10 20

10

M图 (
kN m)
第七章 影响线 1
83

第七章 影响线

一般工程结构除了承受固定荷载之外 ,还受到移动荷载的作用。在设计时,必须
求出移动荷载作用下反力和内力的最大值。 影响线是研究移动荷载作用的基本工具。
一旦绘出某量值(反力、内力或位移等)的影响线, 可以利用它方便地求出荷载所产
生的该量值的值(即影响量),也可以利用它确定最不利荷载位置, 从而求出相应量值
的最大值。绘制影响线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即静力法和机动法。

一、
基本内容与学习指导

(一)基本概念
1 影响线
当一个方向不变的集中荷载(
尸=1
)沿结构移动时,
表示某指定处的某一R值
变化规律的图形 ,
称为该量值的影响线。
由于单位移动荷载(尸二 1)是无量纲的 ,

该量值的量纲
某量值影 响线纵标 的量纲 二
力的量纲
例如,反力、
剪力和轴力影响线纵标的量纲是无名数, 弯矩和线位移影响线纵标的量
纲分别是[长度〕和[
长度]
/〔力〕。在利用影响线研究实际荷载对某一量值的影响时,
必须将实际荷载的单位计人,方可得到该量值的实际单位。
影响线与内力图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应就作用荷载、所代表的截面和纵标的
含义及量纲等将两者区别开来。 在此不妨以弯矩为例来加以说明,见表 7-
10

表 7-1 弯矩影响线与弯矩图的区别

名 称 作用荷载 截 面 某点纵标 的含义 纵标量纲

弯 矩 代表单位荷载移至该点
单位移动荷载 某一 指定截面 [长度〕
影 响线 时指定 截面处 的弯矩值

在 固定荷截作 用下该
弯矩图 实际 固定荷载 各个截面 [
力〕・〔长度7
点处截面的弯矩值
18
4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指 导

2 最 不利荷载位置
在移动荷载作用下,
使结构某一量值达到最大值(
最大正量值或最大负量值)的
荷载位置 。
3 临界荷载
当荷载组(一组间距不变的移动集中荷载)中的某个集中荷载 尸*位于影响线的
某个顶点时,若荷载组向左、右移动微小距离能使 艺R,
tang
:变号(或由零变为非零),
则称此集中荷载为临界荷载。a;
为影响线某直线段的倾角, R:为该直线段范围内各荷
载的合力(见图7-9)0
4 临界位置
临界位置与临界荷载相对应, 它是使某量值取得极值的荷载位置。
5.绝对最大弯距
由移动荷载引起的结构所有各截面的最大弯矩中的最大者 ,
称为绝对最大弯矩。

.内力包络图
表示结构各截面最大 、
最小内力的图形,称为内力包络图。它是 结构设计 的主要
依据。
7.影响线的形状特点
静定结构的反力和内力影响线都是 由直线段所组成,即为直线或折线 。
超静定结
构的这些量值若是静定的,则其影响线仍为直线或折线,若是超静定的,
则一般为曲
线。但当超静定结构含有静定部分,且单位移动荷载又可在该部分移动时,超静定力
的影响线在该静定部分的区段上为直线或折线,而在其余区段上为曲线。
8.正负号规定
反力以向上(或压力)为正,
轴力以拉力为正, 剪力以使隔离体有顺时针转动趋
势为正,弯矩使梁下边纤维受拉为正,而与上述情形相反则为负。在绘制影响线时,

常规定正值的纵标绘在基线的上方,负值的绘在下方。
(二)静力法作影响线
静力法是指用静力计算方法求出某量值 的影响线方程 ,
而后再根据它绘出图形 。
静力法作影响线的步骤可归纳如下
1.选取坐标原点,
将荷载P=1放在任意位置,
以自变x表示单位荷载作用点的
位置 ,
2 静定结构可直接依据静力平衡条件求出某量值与 二之间的函数关系,
即影响
线方程。超静定结构的某量值若是静定的,仍可依据静力平衡条件求出其影响线方
程,若是超静定的,则需借助力法或力矩分配法等求出影响线方程(有时尚需根据静
力平衡条件及叠加原理方可得到指定量值的影响线方程),
3 根 据 影 响 线 方 程 绘 出 图 形 ,即影 响 线 。
第七章 影响线 1
85

需指出的是,当单位荷载作用在结构不同部分,所求量值的影响线须分段写出
时,在作图中应注意各方程的适用范围。
此外,对于高次超静定结构,静力法需多次求
解超静定结构,计算工作量较大,
故不是很适宜,而应采用机动法。
下面分别就静定和超静定结构来说明这一方法。
1 静定结构
现以图7-
1(a
)所示的双跨静定梁为例,
用静力法作其反力巧 ,
V,,
剪力QD,
QF
和弯矩M:的影响线。
将坐标原点取在A处,以坐标x表示单位集中荷载P= 1的作用点位置。
在求影
响线方程时,要注意到它须分段写出。

1)反力VA和V"的影响线
当P= 1分别在AD和DC上移动时,
由静力平衡条件 芝MD二。,

V,l一P(l一x)= 0 (
0( 二( 1

呱 l二 0 (
1毛 x成 41


l一冬 0 簇 二镇 1
( )
(a)

A一I ‘ t0 (l〔 二落 41)

由静力平衡条件 Ey`。,


x (o( 二( 1



一尸一

A一{

b)
(l( 二( 41

根据竹 和V。的影响线方程,
可绘出它们的影响线如图7
-1(
b),
(c)所示。

2)剪力 Q。和Q:的影响线
当尸二l分别在铰D以左和以右移动时,
由剪力QD等于截面D以左梁上外力的
代数和可得


V一尸一 牛 (
0蕊 x< l

Q。二I_

VA-
--0 (
l< 二( 41

同理 ,当 P二 1分别在截面 E以左和以右移动时 ,司得

(0镇 x< 31


E一}
1 (3l< x镇 41

根据 Q。和Q:的影响线方程,司绘出它们的影响线如图7-1(
d),(
e)所示。
从图
中可以看出, 剪力影响线在该剪力所在的截面处有突变值 1。
此外, 若该截面位于承
18
6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 及解 题指导

载杆 中,则剪力影 响线 以此截面为分界 的左、


右直线是相互平行的,若该截面是位于铰处 ,

上述左 、
右直线未必平行 。

3)弯矩 ME影响线
当 P二1分别在AE和EC上移动时,
根据
弯矩ME等于截面F.以左梁上外力对该截面形
心力矩 的代数和,
可得

b)V
A影响线

VA・3
1+矶 l一P(
3l一二)(
0成 x( 3
1)


1£
一几V
A・31+砚 l (
3l( x毛 41


C)VA影响线 将式(

a)和式(

b)的VA和V:代人上式,


0镇 x镇 l


d)Q。影响线 几
・!



“ 一
一飞
了 。

一“

Z镇 x毛 31


3l毛 x毛 41

上面ME分段形式的影响线方程,分别对应于

e)Q二影响线 P二1在AD,
DE和EC上移动时,
截面E的弯
矩。依据该方程绘出的影响线如图 7-1
(f)所
不 。

从图 7
-1所示各影响线图形可以看出,


0ME影响线
多跨静定梁中,附属部分 的内力或反力影响线
图7 纵标只在附属部分不为零(
基本部分上的纵标
全为零),
而基本部分上的这些量值的影响线多
是布满全梁的。
这个结论与多跨静定梁的力学特性是一致的。
在以上诸影响线方程中,自变量x的最高次数均不超过一次。
事实上,这是静定
结构的内力和反力影响线方程的共同点,其影响线是由直线段所组成。
根据这一特
点,
也可不建立影响线方程,而通过确定若干特征位置的影响线纵标值,随后直接绘
出相应的影响线。例如,欲作 V,影响线,
考虑到其影响线方程须按荷载 尸=1在AD
和 DC
;上移动时,
分别进行建立, 即影响线在上述两范围内依次为不同的直线段。 因
此,除确定 D处的纵标外, 在上述各段上尚须各选一特征位置确定其纵标值。 显然,
当 P二1在 A处时,
Vf,=1,
当在 DC上的任一位置时,
均有 VA=0(
因AD为附属
部分 DC
!为基本部分, 作用于基本部分的荷载并不会对附属部分产生影响) 。
再如,
欲作MF影响线,
按类似方法考虑可知,
该影响线在AD,
DE和EC范围内
依次为不同的直线段(
或由机动法得知)。
显然,
当P=1在 A或B处时,
M;二0(

第七 章 影 响线 18

结构此时无变形),当 P = 1在 D处时,得
ME=一l,而当P= 1位于 EC上任一位置时,
均有 ME= VB
l= l
。根据这些特征位置的纵标
值,已可绘出M£影响线。
2.超静定结构
现以图7-2(a
)所示的连续梁为例,用静力
法作支座弯矩 MH的影响线。
将坐标原点取在 B处,以坐标 x=a
l表示
单位集中荷载尸= 1的位置。可以借助力法、位
移法或力矩分配法等求得 Mg的影响线方程 ,
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 均需就单位移动荷载
分别位于八B,BC和CD上时进行解算。对于该
梁,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显得较为快捷。 (

)叽影响线(
x渝
分酉

系数。

A一。
C一音
B 图 7一2

当 P= 1在 BC上移动时

固端弯矩
A,

F x(
Z一x)(2l一x) l ,,

VI
C一一一一一瓦刃— 一=一万“
B 、土一即、
乙一即
由力矩分配得杆端弯矩

Ma
a一李a
ll

一a
)(
2一a

考虑力矩分配法中对杆端弯矩及绘制影响线时对梁截面弯矩的正、
负号规定,
即可得
到 B支座弯矩影响线方程 ,即

、一、 一苍a
ll
一,(
2一, (
。、・
、‘, (a)

当 P二 1在 AB上移动时,
可根据对称性将上式中的 a用 一a替代 ,即得

、一音a
(1
+a)
(2
+a)(
一1<a
<0) Cb>

当P=1在静定部分CD上移动时,
可将 CD截离,
而后按图7-
2(b)所示的连续
梁求出MB。
此时,固端弯矩为

88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尸(
x一 l
)二三( , / 3、
MF

c 2
。一1
) Z 又
1岌“头万夕
通过力矩分配并注意弯矩的正 、
负号规定 ,
可得 B支座弯矩影 响线方程 ,即



v1. = 一 M ., = 一 }一 -
“ “ 匕
1 ..1,

,\门
X - la一 1) !=
乙 』
1,
- }a一 1)
4 (
1、・
、号, (o)

由式(
a),
(b)和(
c)可知,
叽 影响线在超静定部分,
即在第一、
第二跨为曲线,
而在静
定部分仍为直线。 根据所得的影响线方程, 给出跨度等分点处的 a值,即可求出相应
的纵标值。在一、二两跨中只要按式( a)或式(b)算出其中一跨等分点处的纵标值,由
对称性即可得到另一跨相应的纵标值, 在静定部分只要按式( c
)确定两个特征位置 C
和 D处的纵标值就够了。图7-2
(c)为由四分点纵标值而绘出的从〕 影响线。
(三)机动法作影响线
机动法是以虚功原理为依据,把作反力和内力影响线的静力计算问题转化为作
位移图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不经具体计算即可迅速确定影响线的形状及其正、负
号,
对静定结构通常还可 以确定影响线 的控制纵标 。
机动法绘制影响线的步骤是
1 解除所求量值相应的约束,并代之以正向的约束力。
2 若上述的约束力是静定的,则使解除约束后的机构(
可变体系)沿该约束力正
向发生单位虚位移,若约束力是超静定的(该约束力不能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得),
则使
解除约束后的n-1次超静定结构沿该约束力的正向产生相应的单位虚位移。
3 作出承载杆与其支承情况相符的虚位移图(由刚体位移的直线段组成,此时
解除约束的体系是可变的)或由上述单位位移得到的位移图( 弹性挠曲线,
此时解除
约束的体系是几何不变的),并将之反号即为所求量值的影响线。
下面分别就静定和超静定结构来介绍这一方法。
1 静定结构
用机动法作静定结构反力和内力影响线的理论依据是刚体系的虚位移原理,即
刚体体系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体系在任何微小的虚位移中,
力系所作的虚功总和为零。这是虚功原理的一个方面,
运用它可求出平衡力系中未知
的约束力。
现以图7-
3(a
)所示的双跨静定梁为例,
用机动法作支座反力Vg,
剪力QD"
Q二和
弯矩M云的影响线。
(1)反力 V。影响线
先去除与V。相应的约束, 即B处的支座链杆,
并代之以正向的约束反力 V,,

图7-
3(b)所示。此时,原结构变成具有一个自由度的几何可变体系(
机构)。
然后, 沿
V。方向给予微小虚位移8
s,此时DG和AD两部分均作为刚片分别发生了微小的竖
第七 章 影 响线 1
89

向平动和绕 A点的转动。设 8
,,为单位荷载
尸二1沿其方向的位移。根据虚位移原理, 梁
上原有平衡力系所作的虚功总和应为零, 故虚
功方程为

PO,+VB
S。二0
因 尸= 1,
故得
称一




(a)


b)虚位移图

式中,几为反力 V;的作用点沿 V。方向的位


移,
在给定的虚位移情况下, 它是一个常数;称

b'
)VR
影响线
为移动荷载尸二 1沿其方向的位移。
由于称 是随荷载尸二 1作用点位置x而
变化的,因此它代表全梁的虚位移图。由式( a

可见,V。影响线与虚位移图8:是成正比的,即
两者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为简便起见,可令 几

、二,,
、*,
,,.娜 丫 二-n
. 、。,
「,二
=1,
这并不改变比值笋, 于是式((
a)简化为 1(
e)Qo影响线 E, Ci
‘’
 ̄“’
一‘一
 ̄n-u
psB’I ̄一”、
一’‘
叫’以

VB=一a,
因此,
将此时的虚位移图娜反号便代表 V:的
影响线(图7-
3(b'
))。
注意到虚功方程中娜 以
与力 P方向一致为正 ,即图 7-3(
b)所示 的虚
位移图髯在梁轴( 基线)下方为正,上方为负,
囚此将 S
p图反号就恰与影响线中正值的纵标
绘在基线上方, 负值的绘在下方相一致。 (
d)QE影响线

事实上, 上述的考虑方法同样适用于剪力
和弯矩的影响线绘制。因此, 以后在用机动法
作静定结构某量值影响线时, 可直接按前面曾
经提到过的步骤进行绘制, 即解除所求量值相
应的约束, 并代之以正向的约束力,然后使所
得的体系沿该约束力的正向发生单位虚位移,
将此时承载杆的虚位移图反号,
便得到所求量

e)ME影 响线
值的影响线。
图7

2)剪力 QD,
C:影响线

90 结构 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在作剪力QD影响线时,是先解除D处与其相应的约束,即把铰D改成一根水平
链杆,
并代以一对正向剪力 QD,
如图7-
3(c
)所示,
然后使所得的体系沿QD正向发生
单位虚位移 ,即 DA 和 DC两部分在 D 处垂直于该链杆方 向上的相对位移等于 1(见
图7-
3(c
))。
此时只有AD部分发生了绕A点的微小转动,
而DC部分仍然保持不动。
将所得的虚位移图反号则得Q。影响线,
如图7-
3(c
')所示。
在作剪力 Q:影响线时,
先将截面 E上与Q:相应的约束解除,即把截面 E改成
“滑动铰”(
左右两截面由两根平行于杆轴的等长链杆形成一个定向联系,
它不能抵抗
或传递剪力,但仍然承受和传递轴力和弯矩),并代以一对正向剪力 QE,
如图 7-
3(d)
所示。然后,
使所得的体系沿 Q:正向发生单位虚位移,这时EC部分发生了微小的竖
向平动 。由于图中 E处的滑动铰只容许其左 、
右两部分 ED 和 EC发生保 持相互平行
的相对运动,
因此刀E须保持不动,
从而J
八刀也保持不动。
将所得的虚位移图反号则得
Q:影响线,
如图7-
3(d
')所示。
由上述不难看出, 只当解除某截面剪力相应的约束而使所得的机构在该处成为

滑动铰”联系时, 此剪力影响线中与该处毗邻的左、 右两直段才相互平行。
(3
)弯矩 ME影响线
在作ME影响线时, 先将 E截面上与M:相应的约束解除, 即把截面E改成铰点,
并代之以一对正向的弯矩M,, 如图7-
3(e)所示。然后,使所得的体系沿M云正向发生
单位虚位移,即E处左、 右截面( 或左、
右梁轴)的相对转角等于 1, 见图 7-
3(e
)。要指
出的是,此处的单位虚位移1并不是1r ad,而是一个微量。这时DE和EC两部分分别
发生微小的绕 B点的逆时针转动和竖向平动, 从而AD部分绕A点发生微小顺时针
转动。
将虚位移图反号,
则得峡 影响线,
见图7-
3(e
')o
以上所绘出的各影响线与前面用静力法绘出的这些影响线(
图7-
2)是完全一致
的。
用机动法作静定结构反力和内力影响线时,应注意掌握两个要点

)在解除与所求量值(反力或内力)相应约束后,须分清所得到体系的几何不变
部分和机构部分 。
2)每一刚片的位移图为一直线段,每一支座链杆处沿各 自链杆方向的位移为
零;
按机构部分的虚位移特征作位移图,而几何不变部分的位移应为零。
2 超静定结构
现以图7-4(
a)所示的连续梁为例, 用机动法绘制支座弯矩 MK,
任一截面弯矩
从,
剪力 Q ,
QG和支座反力I2:的影响线。
第 七章 影 响线 1
91

尸二 1

既以杆 (
a)


b)虚位移图


b'
) Qc影响线
P= 1


c)基 本 结构


d)S
rk图


e)峡 影响线


0MA图

Mk
=1


S)求S
。用的MA图

al
l一a)[


h)求S
p*用的Mr图

图 7一4
19
2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在作超静定结构内力影响线时, 应分清哪些内力是静定的, 哪些是超静定的。对


于其静定内力, 仍然可像静定结构内力那样绘出其影响线。 若用机动法绘制其静定内
力的影响线, 所依据的仍然是刚体系虚位移原理, 而绘制超静定内力( 或反力)影响
线时, 所依据的是由变形体虚功原理导出的线弹性体系的虚功互等定理或其推理
— 位移互等定理。 根据上述定理, 可将作超静定内力( 或反力)的影响线问题转化
为寻求解除相应约束所得的结构在固定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图( 即挠度图)问题。
在该超静定梁中, 除首跨任一截面G的剪力QG和悬臂跨任一截面的内力是静定
之外, 其余的内力和反力均是超静定的。
(1)剪力 Q1,影响线
将与 Qo相应的约束解除, 并代以一对正向的剪力 Qo,使所得的机构沿 Qc
,的正
向发生单位虚位移, 便得到如图7- 4(b)所示的虚位移图。
然后, 将此虚位移图反号即
是 吼 影响线, 如图 7-4(
b')所示。
(2)支座弯矩 MK影响线
设荷载 尸= 1作用于任一位置 二, 可采用力法求由之引起的支座弯矩 Mho解除
与MK相应的约束,
即把支座K改为铰结,
并以M,
‘代替其作用,
如图7-
4(c
)所示,

取之作为力法的基本结构。按照力法一般原理, 根据原结构截面 K处左右两截面相
对转角为零的位移条件可建立力法方程如下
入KMK(二)+d

KY(
.x)二0
根据位移互等定理,8
"(.
2)二 6
PK(
.x),
故得

M K(x)二 一
P (二

6 ) 6
PK(
x) (7一1)

KK “一 6
1,

式中, 6
11一一 解除所求量值M
, 相应约束得到的基本结构由于MK=1作用所引
起的沿 MK方向的位移,
它恒为正且是常数;

1K(
x)一 一基木结构由于MK=1作用而引起的竖向位移图,
如图7-
4(d)
所示 。
因此,
将位移图6
1K劝 的竖标乘以系数 1
/61
、并反号便是所求的M:影响线,

图 7一4(e)所示。
综上所述可知,用机动法作超静定结构某量值( 超静定内力或反力)影响线与作
静定结构影响线相类似, 其步骤可归纳为・
1)解除所求量值 XK(
例如M、)相应的约束,
并代以正向的约束力,
2)使所得体系在正向单位约束力叉、=1作用下所引起的荷载P二1作用点的


移图6

・乘以
系数_



K在


-16

・图中
令8K
K=l

即使体
系产生
与X・
相应的
单位位
移)并反号,即为 X;的影响线 。
第七章 影响线 1
93

但须注意,位移S P
K系以与荷载P=1的指向一致为正。 在绘制梁的内力或反力
影响线时, 由于竖向位移 8PK系以向下为正, 故在影响线图形中,应取梁轴上方图形
为正,下方图形为负。 此外, 以上作法与机动法作静定内力或反力影响线虽然相似, 但
有所区别。 对静定内力或反力来讲, 所作的位移图是几何可变体系的位移图, 因此是
由直线段所组成。 对超静定内力或反力来讲, 所作的位移图是几何不变体系的挠度
图,因此一般是曲线图形, 但可能某段为直线。
当只需要影响线的轮廓时, 采用机动法可不需计算便能迅速地绘出它。 具体作法
是在上述步骤 ① 的基础上, 凭直观想象绘出体系由正向约束力 L 1
K所产生的荷载 P
二 1作用点的位移图并反号, 即为 XK影响线的轮廓。
根据式(7-
1)作影响线时, 若原结构是 n次超静定结构,
则 蝙 和VP
、都是n一1
次超静定结构上的位移。欲求出这些位移,应先求出此n-1次超静定结构在风 =1
作用下的弯矩图厕火(
若n>2,则司用位移法或力矩分配法等求得),如图7-
4(f
)所
示。
然后,
根据求超静定结构位移的原理,
为了简化计算,
可把一对单位力偶和单位力
分别加在静定基本结构上作为虚拟状态,作出相应的弯矩图MK“和MPo
,如图
7-
4(g),
(h)所示,
再用图乘法计算编 和今、。
将MK“图与M、图相乘,可得
1K IK
+1

l. (2+MK-1
)十 (2丰MK
+1) (7一2)
6EI二 6EIK+1

但须指出,
若与支座 K相邻的某支座为连续梁的端部支座,且不是铰支或固定端,而
是滑动端,
则应把上式中与此支座相应的括号内的项 2十M用 3十3
M 替代。
将M0
,图与M:图相乘,
可得
cote


a(1一a
)(2一a
)从_
,+a
ll一a
2)从]
】内匕

-了 上

(7一3)

式(7-2
)和式(7
-3)中的MK
-1"MK
+1.
从_:
、从 等均为M二图中的支座弯矩,以使梁下
缘受拉为正、 反之为负。
但须指出,当应用公式( 7-
3)计算含滑动端边跨的挠度时, 式中的 a和l
:应分别
用。‘和l,
'=2l:替代,
且令从一
,二从 。
若左边跨含滑动端,
则计算其挠度应取a’=
05(1十a
),若右边跨含滑动端,
则计算其挠度应取a二。5a。作上述替代所得的含
滑动端的左边跨和含滑动端的右边跨的挠度计算公式分别为・

称K (
1一a
a)
z从 (
0镇 a镇 1
) (7一4a)

气 a(
2一a)
城 (0簇 a毛 1) (7一4b)
2E7,

94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事实上,
运用虚拟单位荷载法,
将图7-
5所示的边跨 M 图与相应的虚拟状态的
厨、图图乘,
也可得到式(
7-4
a),
(7-
4b)o

了、 !
M,
,=M, M,


a)M 图 (
左边跨) (
b)M 图 (
右边跨)


a)Mk图 (
b)Mk图

图 7一5

若在。一1范围内取不同的a值 ,
由式(7
-3)或式(

7-4)可求得第:跨梁上各点的
竖向位移。为了方便计算,
现将式(7-3
)中与a有关的两个系数列于表7- 2中,
以供查
用。

表 7-
2 与 。有关 的两个系数

a all一 a)(2一 a) all一a2)

0 00 0 000 0 000

0 10 0 171 0 099

0 20 0 288 0 192

0 30 0 357 0 273

0 40 0 384 0 336

0 50 0 375 0 375

0 60 0 336 0 384

0 70 0 273 0 357

0 80 0 192 0 288

0 90 0 099 0 171

1 00 0 000 0 000

根据上述 ,
可将绘制连续梁支座弯矩影响线 的步骤归纳为
第 七章 影 响线 1
95


)解除支座弯矩 MK相应的约束,作出所得的n一1次超静定结构在正向单位
约束力矩风 二1作用下的弯矩图丽K; 2
)按式(
(7
-2)求出上述结构由MK=1作用
引起的沿Mx方向的位移aK
K;3)将连续梁各跨分为若干等分, 按式(
7-1
)和式(
7-3

或式(
7-4
)求得各等分点处的纵标,
并将各纵标顶点连成一曲线,
即得支座弯矩影响
线。
顺便指出,式(
7-1
)也可直接根据功的互等定理导出。
我们把图7-4(
c),
(d)分别
称为第一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的外力在第二状态位移上所作的功为
W1
:二MK(
x)蝙 十PBI
K(x)
第二状态的外力在第一状态位移上所作的功WZ
,二0。这是由于在第一状态中,
K处
左、右截面的相对转角为零。
根据功的互等定理,
令 Wl
:二 W2
1得
MK(
x)蝙 +PB
p,(
x)= 。

由上式即可导出式(
7-1
)0

3)任一截面的弯矩城 、
剪力 嗽 和支座反力R:的影响线
求连续梁任一截面内力和支座反力影响线较为方便的办法是利用已求得的有关
支座的弯矩影响线,由平衡条件和叠加原理求得。
根据图7-
6可得。

图 7一6(a)


n一叫+
1,


,。

m一十
lM= (7一5)


一Q
n=Q



0+M


一-

7M

_ (7一6)

_。
* M _,一 M _* _。
* M .
,一 M
R弃一x;
‘十一龙产止,
R,-“ R,

-+ 一

_ _* _* _。 M -、一 从 M,,一城 (7一7)


R,
一x;十x;一x;
+一六户‘十
式中,
R0二 a
左+R,

vo
由式(
7-5
),(
7-6)可以看出,
连续梁任一截面的弯矩、
剪力影响线 ,
可由所在跨
19
6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 及解 题指导

两端支座弯矩影响线与相应简支梁该截面的弯矩、 剪力影响线叠加求得。
由式(
7-7)可见,连续梁任一支座反力影响线,可由该支座和左、
右相邻两支座
的弯矩影响线及左、 右两跨相应简支梁在该支座处的反力影响线(图7
-6(
b))叠加求
得。



曰川}凡1

一姐抓旧I *

。 影 响线

图 7一6(
b)

但须指出,
当连续的端部不是铰支或固定端,
而是滑动支座时,
位于该端边跨上
的某截面 n的弯矩不可按式(7-5)确定 ,
而应另行考虑。
当连续梁左端为滑动支座时 ,由图 7-7可得左边跨上某截面 n的弯矩为
厂| 之 1 七

从 一(
a一x) (
0( x镇 a)

(7一8)
呱 (
x ) a)

式中,
a为截面n与左支座的距离。
从上式可知,
n截面的弯矩影响线可直接由连续梁
左端支座弯矩 Ma的影响线求得。

图 7-
7 图 7-
8 R丫影 响线

此外,
连续梁中与滑动端相邻支座的反力影响线虽仍可按式(
7-7
)求得,
但此时
R0应是该支座左、
右两跨相应静定梁(
有一跨为简支梁)该支座处的反力影响线,

图 7一8所示 。
当连续梁右端为滑动支座时,
右边跨上某截面的弯距影响线及与该滑动端相邻
的支座的反力影响线的求法与上述类同 ,
故不再赘述 。
第七章 影响线 1
97

由上述可知,
对于连续梁,司由支座弯矩影响线求得其内力或支座反力的影响
线。
与此相类似,对于超静定平面刚架,
则可由杆端弯矩影响线求得其内力或反力的
影响线 。
(四)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
间接荷载也称结点荷载。 在有些结构中,荷载是通过一些次梁(纵梁和横梁)传
到主梁上, 因此主梁承受间接荷载作用。在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具有这样的性
质 在结点处间接荷载与直接荷载所得的影响线纵标完全相同, 影响线在任意两个相
邻结点之间为直线。 因此,间接荷载作用下某量值的影响线,可以通过修正直接荷载
作用下( 尸= 1在主梁上移动)的相应量值影响线而得到。具体作法如下 .
1 首先作出直接荷载作用下所求量值的影响线,
2 然后取各结点处的纵标, 并将所有两个相邻结点处的影响线纵标的顶点分别
用直线相连, 即得间接荷载作用下该量值的影响线。
这一绘制影响线的方法, 也可用来绘制多跨静定梁在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
在彬架结构中, 荷载一般是通过纵梁和横梁传递到析架结点上, 即也属于间接荷
载情况 。因此 ,
朽架的内力影响线同样具有间接荷载作用下影响线的性质 。
(五)利用影响线求影响量
根据影响线的定义和叠加原理, 当若干集中荷载或分布荷载作用位置确定时, 利
用某量值的影响线可求得该量值的值。
1 集中荷载作用
设集中荷载组 P,,
PZ,
...
,P,作用点位置处某量值S的影响线纵标为yI
,Y2'
*"I
y;,
则由之产生的总影响量为

S= 尸l Y2+ … 十Pn
y,+尸2 y}= IP,
y, (7一9)

式中,y,的正负号由影响线确定。
值得指出, 若有几个集中荷载分布在影响线的某一段直线部分,
为简化计算,

用它们的合力来代替计算影响量。
2 分布荷载作用
当变化规律为已知的分布荷载q(
x)作用于某确定位置时,
由之产生的影响量为


一{:

(x
)y

x (
7一10)

式中,
y为影响线纵标, 积分的上,
下限视 q
(x)的分布范围而定。
当q(
x)为常量,
即均布荷载时, 上式可写成


一qf

yd
x=* C7一11)

98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式中,。表示影响线图形在承受均布荷载区段上的面积。应用此式时,应注意面积 。
的正负号。上式表示均布荷载引起的 S值等于荷载集度4与受载区段上影响线图形
正负面积代数和。的乘积。
3.集中荷载和分布荷载同时作用


一:
雪1

,y
,+
{:
、(

)y
dx (7一12)

(六)临界位置判别式
临界位置判别式是使影响量S成为极值所必须
满足的条件 ,
但它不是充分条件。
1 多边形影响线(图 7-9)
当 S为极大时 ,
应有

荷载左移(
Ox<0) 芝R,
tan
a,)0


i= 1
图 7-
9 S影响线
荷载右移(
Ox> 0) 1R,
tana
,C。
(7一13)

当 S为极小时 ,
应有

荷载左移(
Ax<0) 1R,
tan
a,镇 0

荷载右移(
Ox>。
) .


互1

R,
ta
na
,) 0

式中,
R:表示分布在影响线第:段直线部分的外荷载的合力。
确定临界位置的步骤为・

1)从荷载组中选一集中荷载置于影
响线的某一顶点,

2)使荷载稍向左、右移动,
分别计算
Ai、、、 s
影响线
相应的 叉R,
tan
a:值,
戈神 1
看其是否变号(
或由零

度为非零)。
若 IR,
tana
。变号(
或由零变为
忍胃 1

非零),
则此荷载位置为临界位置,
反之,

不是 。
2 三角形影响线 (图 7-10(b))
图 7一10 对于常见的三角形影响线,移动荷载组
的临界位置判别式(7-13)可简化为更便于
第七章 影 响线 1
99

应用 的形式。
当 S为极大时,
应有

荷载左移

7一15)
荷载右移

式中,
R。和R。分别表示位于影响线左、
右直线区段上外荷载的合力(图7-
10(
a))。

别式(
7-1
5)表明,
若置于影响线顶点的荷载是临界荷载,则将它算人影响线顶点的
那一边,
那一边上的“平均荷载”就较大(或不小于另一边上的“平均荷载”)。
若是一般移动均布荷载(
图7-
10(
c)),
只要在式(
7-1
5)中,
令PK=q
Ax及△x一
0,
则临界位置(
实为最不利荷载位置)可直接由下式确定。

Ra_R, (

}v-
l二鱼) (
7一16a)
a b ’
 ̄、a b-

上式表明 ,
左、右两边的“平均荷载”应相等。它还可表示为

yd = .
Y6 (7一16b)

上式表明,当一段移动均布荷载移至其两端点对应的影响线纵标相等时,
相应的位置
即为最不利荷载位置。
应当指出,
以上所有的临界位置判别式均不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影响线。

七)最不利荷载位置
1.单个移动集中荷载
其最不利荷载位置为荷载作用于影响线的最大纵标处。
这里的最大是包括最大
正量值和最大负量值(
即最小值)。
2 一组移动集中荷载
通常是先确定荷载的临界位置,
对于每一临界位置可求出影响量 S的一个极值,
从各极值中选出最大值或最小值,其相应的荷载位置就是最不利荷载位置。
当集中荷载或影响线顶点的数目较多时,为减少确定最不利荷载位置过程中的
试算次数,可考虑将荷载组中数值较大且较为密集的这部分荷载放置在影响线纵标
较大处附近;同时注意在影响线的同号区段尽量多排列荷载,而避免在异号区段布
载,
这样 比较接近于取得最大影响量的情况 。
3 可动均布荷载(
可任意布置的均布荷载)
将荷载布满影响线的正号或负号区段即为某量值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的最不
利荷载位置 。

00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4 一段可移动均布荷载
当量值 S的影响线为直线段所组成时 ,
在一段移动均布荷载作下 ,
临界荷载位置


按条件
光一:
纷,t

na
:一。
的条件来
确定。
若影响线为三角形(
图 7-
10(
b)),
则可直接按下式确定最不利荷载位置。
Ra R, 、
一一 = 不一 }x Y. = yh
a o

5.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同时作用
当集中荷载通过影响线顶点时,按多个集中荷载处理;
当均布荷载通过影响线顶

点时,
按 ER,
tan
g,=。条件确定最不利荷载位置。
乙- 1

(八)内力 包络 图
内力包络图是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绘制内力包络图的步骤可归纳为
1 将杆件分为若干等分,
绘出各等分点截面的内力影响线,确定相应的最不利
荷载位置 ;
2 求出在恒载和活载共同作用下各等分截面的内力最大值和最小值,
3 将各等分截面的最大、
最小内力值按同一比例标于同一图上, 并分别连成曲
线 ,即得 内力包络图。
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剪力包络图在每一跨内均接近于直线 ,
故在工程中往往只需
求出各跨两端和跨中的最大、
最小剪力值,
而后分别连以直线,即可作为近似的剪力
包络图。
(九)简支梁的绝对最大弯距
计算简支梁在移动荷载组作用下的绝对最大弯矩, 理论上讲,
需依次算出各个集
中荷载所在截面的最大弯矩, 并加以比较,
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绝对最大弯矩。但经
验表明,通常情况下, 使梁中点截面产生最大弯矩的临界荷载 Px,
也就是发生绝对最
大弯矩的临界荷载。 因此, 计算绝对最大弯矩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使梁中点截面发生最大弯距的临界荷载 Rx,
2 移动荷载组, 使 Px与梁上全部荷载的合力R对称于梁的中点,
3,计算此时 尸、作用点所在截面的弯矩, 即得绝对最大弯矩。
R/l_ a\

呱 一 下一{不 ̄一
粉 下分] 一 i
vlK (7一17)
乙 \乙 乙 /

式中I
Mx— Px以左梁上荷载刘尸:作用点的力矩总和,
R一一 梁上实有荷载的合力。
R在P、右边时取负号,而在 P、左边时取正号,
a— 合力 R与临界荷载 P、之间的距离 ,
第七章 影响线 2
01


— 梁的长度 。
需要注意,在安排尸、与R位置时,
有些荷载可能来到梁上或离开了梁,此时则须重新
计算合力 R的数值和确定其作用线的位置。
一般来说,简支梁的绝对最大弯矩稍大于梁中点截面的最大弯矩,其位置在梁中
点附近。仅当使梁中点截面发生最大弯矩的临界荷载尸、与梁上实有荷载合力R重合
时,
上述两个弯矩才会相等 ,
且在 同一位置 ,即中点截面。

二、例题分析

绘制影响线及用之解决有关 问题的注意点
1 静定力与超静定力两者影响线形状的差异 ,即前者为直线或折 线 ,
而后者一
般为曲线。
当超静定结构含有静定部分且单位荷载又可在静定部分上移动时,
超静定
力影 响线在此静定部分的区段上为直线或折线,
而在其余 区段上仍为曲线。
2 要善于运用机动法对静力法所作的影响线进行校核 。
3 若绘制静定力影响线是I
T过确定若干特征位置的影响线纵标,
而后将相邻的
纵标顶点直接用直线相连以绘出相应的影响线,则应注意影响线图形各直线段的范
围。
吐 注意利用已知的某量值影响线来作出具他量值的影响线,
这常会给影响线的
绘制带来较大方便。
5 正确理解虚位移图a
p的确切含义,
即a。图是移动荷载P=1作用点沿其作
用方向的虚位移 图,
它有可能不 同于荷载尸= 1所直接作用的杆件的虚位移图。
6 用机动法绘静定力影响线时 ,
应注意判断解除约束所得到的体系是整体还是
部分成为机构。若是部分, 则应分清哪部分成为机构,
哪部分仍然具有几何不变性。

如,解除结构附属部分上某量值的相应约束, 该附属部分则成为一机构,
但基本部分
仍具有几何不变性, 因此只有该附属部分能产生虚位移,反之,
若解除基本部分上某
量值的相应约束 ,
则此基本部分以及几何不变性依赖于它的附属部分都属于儿何可
变范围,这些部分都能产生虚位移。

.用机动法绘制超静定力影响线时,
应区分与固定支座、
滑动支座、
铰支座和轴
向支杆连接的杆件在发生变形时的杆端位移特点,分清 与普通铰和滑 动铰相联 的杆
端截面的变位特征。
8.计算简支梁绝对最大弯矩,
在按排临界荷载与梁上实有荷载合力 R的位置
时,
应注意是否有荷载来到梁上或离开了梁。如果有的话,
则应重新计算合力 R和确
定其位置。
例7
-1 试用静力法作例图7-
1(a
)所示三铰刚架的 MI
C"QKN、影响线。
解 取 D点为坐标原点 ,
二以向右为正 。
根据整体和局部 隔离体的平衡条件可

02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求得支座反力 Va,
V。和 H,
然后再由隔
离体 AK,
KB的平衡条件便可得到 K截
面诸内力的影响线方程。但按三铰拱那
样,
通过考察相应简支梁 (图(b))的反力
和内力来求解却更为方便 。
直接利用竖向荷载作用下三铰拱反
力的计算公式 ,

VA =V0
a(幼 V,=V0
a(
x)
M0
,(x) M"(
x)
f 21

根据上式 和图 (
a),(
b)不难得 出截面 K
的内力影响线方程 ,即

享,(

c)、。
・影响线 =磷 (
x)一H・21
二嶙 (
x)一衅 (
x)
嗽 呱

=QK(x)

d)Mx影响线

=一 H =
M0
,(
x)

21

一甄电,分 r 式中,
QK,
mx和Mo分别为相应简支梁截
面 K和 C上的内力 。
绘出 1
/1

,和MK的影响线(图(
c),

d))后,
根据上面的影响线方程则可绘出

1 Mx,
N、影响线(
图(e
),(
g)),
而相应简支

f)QX影响线
梁的碳 影响线即为Qx影响线(
图((
f))o
阅 习一


」}J
}' 1
例 7-
2 试用 机动法作 例 图 7-2(a)
2 所示简支斜梁的VB,
Mc,
Qc影响线。

S)Nx影响线 解 用机动法作影 响线时 ,应注意
在该例中,移动荷载 尸= 1的作用点沿其
例 图 7-1
作用方向的虚位移图( a
,图)与承载杆的
虚位移图是不相同的。
1 v。影响线
去除支座B的竖向支杆,
代之以正向的约束反力Ve,
并沿V。的正向发生单位虚
位移几 二1,
如图(

b)所示。
此时,
梁的虚位移图为梁轴线与虚线AB‘所包围的部分,
第七章 影 响线 2
03





-‘ 一、甲、
一(
出 一 一 一、r 、

b}饰影响线


川恻日习

脆渭铲
f -
ab一h




一一一Q

引专 |〕 ,任



、凡阴

。‘、 洲/


, a一.




d)Qc影响线

C)Mc影响线

例图 7
-2

而a
,图则为带有水平阴影线的部分。
将此称 图反号,
则得V。影响线(
图(b'
)).
2 M,影响线
解除C截面上与M。相应的约束,即把截面C改成铰点,代之以一对正向的弯矩
M七,
并沿峡 的正向发生单位虚位移月=1,
如图(
c)所示。
此时,梁轴的虚位移图为梁
轴与虚线AC'
B所包围的部分,而彭图则为带水平阴影线的部分。将此称图反号,则
得 Mc影响线(图( c
'))o
3.Q。影响线
解除 C截面上与Q。相应的约束,
即把截面 C改成“
滑动铰”,
代之以一对正向的
剪力QC,
并沿Q。的正向发生单位虚位移Sc=1,
如图(
d)所示。
此时,
梁轴的虚位移
图为梁轴与虚线AC1,
C2B所包围的部分,
而Sp图则为带有水平阴影线的部分。
将6p
图反号,
则得Qc影响线(图(d')
例7-
3 试作例图7-
3(a
)所示多跨静定梁的玖 ,
Q"Qc

},Q,
},MK,
MD影响线。
解 在绘制影响线时应注意到,
在上述影响线中,除“
滑动铰”处的弯矩 M。影
响线外,
其余的各影响线图形在“
滑动铰”所连接的毗邻梁段上的两条直线段应相互
平行 。
1 用静力法作影响线
根据静定结构 内力和反力影响线的形状特点,对多跨静定梁通过确定若干特征
204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P =1


b)虚位移图


b'
)VA
影响线


c)虚位移图


c)Q&影响线
Qc左

d)虚位移图


d}QCL影响线
第七 章 影响线 2
05

一 oQ


u+8

=-

0 一一一;


l',

Qct


e)虚位移图


e)Qc右影响线

M 虚位 移 图


f)Mk影响线


8)虚位移图


9}Ma影响线

例 图 7一3

位置的影响线纵标,而后将相邻纵标顶点直接用直线相连,往往能迅速地作出所求量
值的影响线。在绘制影响线时,应先弄清多跨静定梁的几何组成特点,即各梁之间的
相互关系。这样有助于确定影响线图形中各直线段的范围及特征位置的纵标。 在该例
中,梁段BD为支承于基本部分AB之上的附属部分,而梁段DF又为支承于梁段BD
之上的附属部分。若绘出图(a
)梁的层叠图,则可以更清楚地表明各部分之间的上述
关系。由此直接根据图(a
)也不难确定以下各影响线相应特征位置的纵标。

1)VA影响线

06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当移动荷载 P=1位 于基本部分 AB 的任何位置时 ,由平衡条件 叉Y=0,均有


呱 =1,
即在梁段 AB范围内呱 影响线为与基线平行的直线 。显然 ,当 P=1位于 C
或E处时,均有 呱 =0。这是由于此时荷载 P直接传给相应的竖向支杆 ,
并完全由
它承受,因此其余的反力及结构的内力均为零。再依据“ 滑动铰"D两侧的影响线图
形的直线段应相互平行, 至此已可绘出VA影响线,如图(
b')
所示。
(2)QB影响线
当P=1在 B截面以左移动时, 均有 QB=0,而在 B截面右侧时,QB=1(将铰 B
视为附属部分BF的铰支座, 而移动荷载 P=1作用于该附属部分的B端。显然, 当
P=1位于 C或E处时,均有 QB=0。此外, 影响线在梁段 BD,DF范围内的两直线
应相互平行。至此, 已可绘出Q。影响线, 如图(c)所示。
(3)Q二影响线
当P=1在AB上移动时, 均有 Qc
t}=0,
即在此梁段上的影响线与基线重合。当
P=1位于截面 C左侧时,Qc
,,
}=-Vc=一1 。当 P=1在 CF上移动时, Q二 =QBo
至此,
已可绘出Qc

左影响线,
如图(
d')
所示。

4)Qc


Ci影响线
当尸=1在截面 C以左、D以右移动时,均有 QC
右二。;
而在截面 C以右、 D以左
之间的梁段上移动时, Q防=1。这只要考虑隔离体 C右D左,利用平行条件 叉Y=O,
即可得出以上结果。至此,
已可绘出Qc
o影响线,
. 如图(
e)所示。

5)MK影响线
当P=1在截面 K以左移动时, MK=叭当 P=1位于“
滑动铰"D的左侧面时,
MK=-PX2=-2(m)。这只要考虑隔离体 KD,即可得出以上结果。显然,当 P=
1位于E处时, M入=。。此外,影响线在梁线 KD,DF范围内的两直线应相互平行。
至此,已可绘出MK影响线, 如图(

f')
所示。
(6)M刃影响线
当 P=1在“滑动铰"D 以左移动时,Mb二0。当 P=1位于“滑动铰"D 的右侧面
时,
MD=VEX2=2(m)。显然 ,当 P=1位于 E处 时,
MD=O。至此 ,已可绘 出 MD
影响线,
如图(
9‘)
所示。
2,用机动法作影响线
一般说来 ,
绘制 多跨 静定梁的影响线采用机动法最 为方便 。分 别解 除与量值
VA,
Qa,
QC,


E,QC
右、MK,
M。相应的约束,
并代以相应的正向约束力,
而后使解除约束
所得的各机构沿相应约束力的正向发生单位虚位移, 得到各虚位移图如图(b)一(
g)
所示。将各虚位移图反号,即得VA,
QH,
QCE,
A QC
右,MK,
MD影响线,
如图(b
')一(gl

所示 。
讨论
第七章 影响线 2
07

1 由图(
b')一(
g)所示各影响线图形可以看出,
在多跨静定梁中,
基本部分反力
或内力影响线是布满该基本部分及几何不变性依赖于它的附属部分,
而附属部分的
反力或内力影响线只在该附属部分及几何不变性依赖于它的其他附属部分不为零 。
这个结论与多跨静定梁的力学特性是一致的。
2.用机动法作多跨静定梁的反力或内力影响线时, 需注意・(
1)分清解除所求量值的
相应约束所得体系的机构部分和几何不变部分, 并按机构部分的位移特征作位移图, (
2)
解除约束所得体系的每一刚片的位移图为一段直线, 而由“
滑动铰” 联接的两刚片的位移
图为相互平行的两段直线; (3)体系在每一竖向支杆处的竖向位移为零。
例 7-4 试作例图7-
4(a)所示多跨静定梁 AC在间接荷载P=1作用下的讯 、
QD
左、 Q。
右、QE,
ME影响线。
尸二1



二V
,影响线
1|3-5

QD4
.影响线
!卜 |

QDG"Q:影响线

M£
影 响线

例图 7
-4

解 间接荷载亦称结点荷载。
.欲作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
可先作出各指定
量值在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用虚线表示)。然后 ,
将结点投影下来 ,
再将相邻结

08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点处的影响线纵标顶点分别用直线相连 ,
且结点 D,
F处纵标顶点的连线应向左延伸
至铰B‘
对应的位置处,
此处的纵标顶点与支座 A,
所对应的基线上的点亦用直线相
连,
即得所求量值的影响线 。
在作 QD
左和Q。右影响线时,
需注意 尽管它们都是以直接荷载作用下的QD影响
线为依据,但在 D处所取用的纵标却不同。Q、所处的截面位于结点D稍偏左, 因
此结点 D的投影自然落在QD影响线的右直线上,故应取右直线在该处的纵标(正号
纵标),反之,QD
右影响线在D处则应取 Q。影响线的左直线在该处的纵标(负号纵
标)。此外,尽管在直接荷载作用下 QD和Q二的影响线是不同的,
如图(
d)中的虚线
所示 ,
但在间接荷载作用下 ,
两者的影响线却是相同的。实际上 ,
不论截面 E位于结
点 D,
F之间的哪个位置 ,
在间接荷载作用下的 QI
影响线都是一样的。
各所求量值的影响线,
如图(
b)-(
e)所示,

A}
t-分一怡
难用机动法验证它们的正确性。
十 立粉竺
粉上才
二十上籽』‘朴 例 7-
5 用机动法作例图7-
5(a
)所示结构的
(a)

子,


b)虚位移图 (
‘)虚 位移 图

一1
一”限
溉还退耳夕
宁,

b')VA影响线 (
c')Mn影响线


d)虚位移图 (
e)虚位 移 图

一一一一一言\\、 -
-一叫
黑叨}L





d')Qc影响线 (
e')Qn
t影响线
例 图 7-5
第七章 影 响线 20

VA,
MB,
QC,
QD右影响线。
解 解除与所求量值相应的约束, 使所得机构沿该量值的正向发生单位虚移,所
得的虚位移图如图( b
)一(
e)所示。将承载杆的虚位移图反号,即得所求的各影响线,
如图(
b')-(e
')所示。
例 7-
6 试作例图7-6(
a)所示析架各指定杆内力 NI
,N2
,Ns
,N;的影响线。

十 划!十

? 扩


厂}

r=i :
一 , , ,奋VH。
三一 ̄
4- -
` 十 一‘ ̄
-来一巴
一 十 一‘一矛一一二牙‘
1| |\
丫 飞夕
一 )

门 | | |
21-
h b)


_


1Ni影响 线
11侧
l大

2一





ta

承一111!


N2
影响线

11111

sse
t a


、 ̄口 sl
na
5si
na





v n口
N3影 响线

D7na

生 I_
,,

入 沉一
夸U

N,





FJ






例 图 7-6

10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指 导

解 在析架中,
荷载一般是通过纵梁和横梁传递到析架结点上,
即属于间接荷载
情况,
因此其内力影响线在相邻两结点之间为直线。在用静力法作析架内力影响线
时,
仍可采用截面法或结点法来建立影响线方程。对于单" Z95t
7'
A,
4塑乎

力影响线与相应的单跨静定梁的反九勋 线是相同放 ,

一设荷载 P=1沿上弦移动(简称上承)
(1)N,影 响线
当P=1在结点D‘
以左(
E'以右)
移动时,
取卜 工截面右(
左)侧部分为隔离体,
由Im"

,二。得
况-


h ZI一

0毛 x< 21

!夕、,|


(41
< x< 61


反力V
,(
二,影响
线乘以
因子哥(
鲁)并取
刻应于结
点A'

D'(
E'

F'
)之刚勺

段,即得 _
N,影 响线 的左 (
右)直线。
当 P=1在被截节间内,即结点 D'
,E'
之间移动时,N1影响线在此段应为一直
线,
即将结点 D'、E'
处的纵标顶点用直线相连, 该连线恰与右直线重合。至此,己可
绘出 N,影响线 ,
如图(b)所示 。
实际上 ,上述 N,影响线方程也可写成
竺h


式中,
Mly为相应的伸臂梁上与结点D‘
对应截面的弯矩。因此,
将 MD
,影响线乘以因

子半亦可绘出N,

影响线。

2)N:影响线
仿照 N,考虑荷载 P=1的位置及 隔离体的选取 ,由叉Y=0得


一VA (0< x( 21


Z一
{1s



lu
} rq (
4l毛 x< 61

L sln a

根据上式并采用以上绘制 N,影响线类似的方法(
区别仅在于所乘的因子不同),

可绘出 N:影响线 ,
如图(c
)所示 。
实际上 ,
上述 N:影响线方程也可写成
第七章 影 响线 211

N。
一QD


E'
sin a

式中,
QD'
。是相应伸臂梁在间接荷载作用下,
节间D'
-E'
中的任一截面的剪力,
亦称
节间剪力 。
, , ,
、 _。 。,_
‘,1
、今 。
、,, 一 1 __一 ,
、,,
‘*.
,.、, 。,_
二,‘

NJ
Z,F
TWD

E'WI

M 米以困卞,

ina
也pi以%
4W1
v29
3uI

J玫。
(3)N:影 响线
当P=1在结点D'
以左及结点P‘
时,通过零杆判断可得
N脚,
“NF0
'“N脚 “N,

r“NE
E'二N3二0

当P=1在结点互坦寸,
上式除N3外,
其余内力仍为零。于是,
0,结点E'
的平衡
条件 IY=O,

N3

当 P=1在结点 F'
时,由姚E一。
、并依后弓
用结点F,
E'的平衡条件,

Y、 一YE
T 1
YE
'F=1, 1
Y,_-

万石= sin a sin a

综上所述 ,
可得

{。 (
0<x
<21
,.z
一51

N3=} 1
{一 一叮T <x= 46, x= b6)
l sin 仗

根据上式并利用间接荷载作用下影响线的性质,
即可绘出N3影响线,
如图(
d)所示。

4)N、影响线
当P=1在结点E'
以左及结点F‘
时,由NE
B,
=-VB,
并利用结点B
’的平衡条件
BYOA,

N 一51
BB一叫

V。 _, , ,

=s

n/ (
}}x
}46
,x一6
6)
当P=1在结点B
’ 时,
由NB
d-二一VB=1,
再利用结点 B'
的平衡条件 EY=O,

N‘= 0 (
x= 51

根据以上两式并利用间接荷载作用下影响线的性质,即可绘出 N;影响线,
如图(
e)
所示 。
2 设荷载 P=1沿下弦移动(
简称下承)
21
2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与上承情况比较,这时被 I一工截面所截的节间改为 C-D,故 N,


,NZ影响线的
左、右直线方程适用的区间要移位, 均应以连接结点 C与D处的纵标顶点的连线为
节间直线。N3影响线方程中仅第一式适用范围的区间变为 。 蕊x镇31,而其余均保
持不变。这些内力影响线也示于图(b),
(c),
(d)中。
对上、下承情况,
N,,
NZ,
N。影响线分别仅在区段 CD,
CE,
D‘E’
上的图形有所
不同 ,
而其余部分的图形是各 自相同的。N、影响线方程对上、
下承情况均适用,即在
两种情况下其影响线是相同的。
例7-
7 试绘出例图7-
7(a
)所示组合结构的内力 NF
c,Mi
,的影响线。






01

2704


b)NE
C影响线

2 625


c)mi
l影响线

例 图 7-7

解 这是个静定结构,若通过确定若干特征位置的影响线纵标,
而后将相邻纵标
顶点用直线相连则可较快地绘出所指定量值的影响线。为了确定特征位置,较简便
的方法是将欲作影响线的量值对应的约束解除,而后判断所作的影响线由哪些直段
所组成 ,
这样就能定 出特征位置 。
第 七章 影响线 21

将 N二相应的约束解除,
这时承载杆仍为 GC,
CK两段。由此可知,
N『影响线
在GC,
CK 区段上各为直线。因此,
只要确定它在 G,C,
J三处的纵标就够了。同
样,
将与MH相应的约束解除。不难知道, M“影响线在GH,HC,
CK区段上各为直
线。因此,
对于 M“影响线,
除在点 G,
C,J这三处之外,尚需确定它在点 H处的纵
标。
显然,NE
B,M,
,影响线在点G,
J处的纵标均为零,
这是由于解除相应约束所得
的机构在这两处沿移动荷载 尸的方向上的虚位移均为零。
当P=1位于 C处时,分别考虑 C铰的左侧部分及除BF杆外的其余部分的平
衡,
由条件叉M,=0,叉MF=O,

6呱 一6HA=0
12
V,一 4H,一6P=0

联立求解 ,
得 3一

3。

HA=呱 幸 — 厂 今

取截面 I一 I,
考虑截面左侧隔离体的平衡,
由条件艺X =O,



VnF= 一 乃2岌 A片 一 气尸
一 ‘
. 4

再考虑结点 E的平衡,
由条件芝Y=0,
叉X=0,
依次得到

N二

一1

3Nn

;一13{一早卜一3任1
3 \ 4/
3一:
.7
04

3一


EH



此时,
已可绘出 N二影响线,
如图(
b)所示。将轴力 N二视为作用于简支梁GC上的
荷载 ,由此可得

M、
一\I
fE
HZ

C一华X兽X6

一22
5 件 乙

当P=1位于点 H处时,
相应的Ne
x可利用已绘出的N二影响线求得。然后,

N二与尸一起作为作用于简支梁GC上的荷载可求得M二,

2 、: 2 / 3v气百\ 3
INFn = 一 一二二二11
4a

- 一  ̄吮二二 I一 —
I一 气一
丫13 一 了13\ 8 / 4

14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题 指导

(P十 N二 )l
cc 1/, .3、、
,。
工竹 H幸 — = .
代-【上州一 ̄厂 】入 0今 乙 0乙0
任 住 \ 任 j

此时 ,
已可绘 出 M二影响线 ,
如图(C
)所示。
例7-
8 试利用影响线求例图7-
8(a
)所示多跨静定梁在固定位置的荷载作用下
截面 E的剪力 。

5kN) (
5kN)
p=30k

q=6kN/


b)Qr影响线

例 图 7-8

解 先用静力法或机动法绘出剪力 Q:影响线, 如图((b)


所示。在梁段 EB上作
用有集中力偶M, 可将它在解除与 Q:相应约束后所处的刚片(即梁段 EF)范围内转
化为两个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相隔一段距离( 力偶臂)的集中力。在此, 我们是将
20k
N "m的力偶矩等效地转化为两个大小为 5 k
N、相距 4
m的反向集中力。这样就
可以用影响线来计算力偶所产生的影响量。由于截面 E处作用有集中荷载 尸, 剪力
QE在E处发生突变, 因此应求出截面 E左、右侧的剪力, 即 Q、和Q:
右。需注意的
是・求 Q二时,尸落在右直线上,而求 QEj时,
t 尸落在左直线上。

QE
2}
.-q
。十尸y:
右十艺尸,
y,
。/ 1、
,,、
,1 ,1、n、 1、。__、 3 ,、 3、 2 _、 _
= 0{一 育 入 4入 万一十 下,入 6入 n }十 SV入 - - 5入 万 一入 二 十 b入 U
\ ‘ I
t 乙 6 / 任 任 j

二1
7.75(kN)

QE
D=q
-+PyE

}+IP,
Y,
_
_。/ 1、
,月、
,1 , 1、 n、 1、 。,、 1 _ ‘3、 2 ,_、 _
一 0t一 n 入 4入 万一卞 n 入 6入 -
;T-}一 6VX -,
-一 5入 - X - 十 5X U
\ 。 t
' G O / 任 任 s

= 一 12 25(
kN)
第七章 影响线 21

例7-
9 试求例图 7
--
9(a)
所示多跨静定梁在移动荷载组作用下反力 Vg,
剪力
QB
左及弯矩ME的最大值。
Pi
=10kN P2= 8kN


a)
lOkN 8kN


b)Ve影响线


1 音
3一


C)Qe
&影响线
10kN so


OkN RN

万m

d)Me影响线

例 图 7-9
21
6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解 1
。反力 V。最大值
作出VB影响线,如图(b)
所示。由于移动荷载组系由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所组
成,
故当集中荷载置于影响线顶点时, 需按临界位置判别式( 7-1
5)来确定临界位置,
而当均布荷载通过影响线顶点时, 则需由条件艺R,
tana
,=0确定。
将 P,置于 C处
二一、 10,8-
1-3X4

叫立移 而`-万-一


0-1

-8十3X4

右移晶< 6

由此可知 ,
这不是临界位置。
将 尸:置于 C处
用类似方法可以断定这也不是 临界位置 。
当均布荷载4通过影响线顶点时,
由IR,
tana
,=。或式(
7-16
(a)
)可得
10+ 8+ 3(
4一 x) 3

10 6

解得 x=37
5m
求出此临界位置相应的影响量即为V。的最大值,其值为
、_、 31 .八、 39 _、 1 厂/39 . 5 、、 _ ,_ /5 .15、、._ __
丫B
ma
z一上
.x3
2十“入3
2十“
x21(
32十万少
xu.
乙“十(
万十死少
入“・
‘。
二30 03(kN)

2.剪力Q、最大值
作出 Q、影响线,
如图(。
)所示。需指出的是,
在 B点处影响线有突变,
当集中
荷载置于该处时,临界位置判别式已不适用。因此,
应直接通过比较求出集中荷载置
于该处情况下的最大影响量 ,
并与其他临界位置相应 的影响量 比较才能确定出所有
情况下该影响量的最大值 。
显然,
尸;置于 B点稍左处比置于该点以右任何位置不利。因为在前一种情况
下,I
QB,I
>lO
kN,
而在后一种情况下
.。 . t。 。 , . ,,,_ .。 ._、 、、 1 _ _,_,

喃左}
=}令厂,
y,十4
u1
c 夭以U十6十“入叼x丁=‘5
klv

即{
Q。左1
<75
kN,
当P:置于 B点稍左处时,
又比P,置于该处不利。这是由于在这两种情况中,
所有荷载产生的影响量均为负值, 其中均布荷载产生的影响量相等,
而集中荷载所产
第七章 影 响线 21

生的总影响量的绝对值是前一种情况较大 。因此 ,尸。置 于 B点稍左处为上述情况


中最不利的一种 ,
相应 的影响量为

。 ,八、
,/ 3\.。、
,, ,、。。、 厂 1、八、,1 1I1 . l\‘_7
KB左= lu入 1一 一
厂 }一 。入 l一 月 十 3入 }一 牛犷入 G入 芍 ̄一 } 1- 十 二.J入 L }
\ 仕 / L ‘ e
l G \任 0 / 」

= 一 17.5(kN)

尸:处于 BC区段时


QB2

-}
一1IP,
y,
+q-
,}
<lo
xl+8

X李+3
X4X-

,一1
5(
kN) 仕 任

最后,
还需考虑尸。在 B点左侧其他位置时,
QB左可能出现极值的情况。设 Pz
位于 B点左侧x处,
参照照图(
c)可得



2}
一I
OX(

一)X(
一韵+8X

(8
一,X(
一8
l)
+3
X{
一2X
[(
8一,
\g-
-1

二一2X
2X4
一2X
[4+
(4
+x
)X
24
](

一,}
一扣叶二
一2’

dQ

xB

}一
。,

2x一 1二 0

x= 0.5(
m)
将 x的值代人式(
(a),

_ 1 、‘,__ ._
Q nt
:= 一 下一入 kiu十 U.5一 U.9")= 一 17.56(k凶 )
一一 任

综上所述,
剪力 Qa
左的最大负量值(
即绝对值最大的负值)为
Q。
左,.1
.=一17.56kN


.弯矩 ME的最大值
作出M£影响线,如图(
d)所示。对于弯矩应考虑最大的正弯矩与负弯矩。

1)E截面的最大正弯矩
将 尸,置于 E处
。。 ,八、
,1 .,八,。、。、、 / 3、 、_、 。、 1
向左移 乙八:
iana,= lu入 二 ̄十 kZ
5卞 5入 旬 入 {一 下-}十 6入 G入 - } U
任 \ 任 / 住
21
8 结构 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一 二 ,、 。。 ,,_ _ ._‘ ,、、 / 3、 ,_ ,。、 1 __


回有移 么茂t
ana
,=C
土。十“
十“X乙
夕X戈
一万{
十j入乙
X万<
-u
由于叉R,
tana
:未变号,
所以这不是临界位置。
当 尸:置于 E处时 ,
用类似力法也可以断定不是临界位置 。
当均布荷载 4通过 E处时,
设 P:位于 E点左边 x处,
参照图(
d)并根据条件
叉R,
tana
,=0,
可得
、、 1 ._, 、、 / 3、
以 u十 匕十 Jx)X - 十 ,
JC4一 x)入 I一 丁 .】= u
任 \ 任 /

解得 x=1
.5m
此临界位置相应的影响量即为 E截面的最大正弯矩,
其值为
,_、 5 ,。、 9 。_、,1厂/9 . 3 、、J, _ .。、,3

VIEme
x= 上u入 n 十 匕入 下 ̄十 j入 下 ̄}{下了十 耳了 }X l 5十‘
乙入 77一 u.
0 6 乙 乙
L\0 乙 /

二 25 375(kN ・m)


2)E截面的最大负弯矩
将 尸1置于 C处
一 一 ,、 。。 ,_、 / 3 、 ,,, ._ 、、.1
向左移 }R,t
ana,
=10X{一芬 }十(8十3X4)X今<0
’‘一 ‘
/ ‘一‘-
一 ‘ 一 ‘’又 4l’、
一’一‘’一 ‘’4

向右移 }R
,t
ana
:一(
10+8:
X4)
X半>0 任

由于 艺R,
tana
:发生变号 ,
故这是临界位置 ,
相应的影响量为

,八、 / 3 、 .八、 , ,、 .。、 / 1、 』、 ,、



V1E = 1U入 I一 下户I十 6入 l一 1)十 6入 I一 不丁11-入 土 }
\ 乙 / \ 乙 /

= 一 29(
kN ・m)

当 尸:置于 C处时,
用类似方法可以断定这不是临界位置。
当均布荷载 4通过C处时,利用条件 IR,
tana
,=0,
可以推断出这种情况没有临
界位置 。
综上所述 ,
可以知道 E截面的最大负弯矩为



M = 一29kN ・m

例 7-
10 试求例图 7
-10(
a)所示简支梁在一组移动荷载作用下的绝对最大弯
矩,
并与梁中点截面C的最大弯矩相比较。
解 1 求梁中点截面的最大弯矩
求最大影响量的一般方法是先确定荷载的临界位置, 对每一临界位置可求出影
第七章 影响线 21

响量的一个极值 ,
然后从 这些极值中选 出最大 Pi
=470kN P2=470kN P3=280kN P4=280kN

值。然而,为了减少试算次数 ,
可先对各种可
能的临界位置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先选出较不
利的荷载位置,而后再进行试算。
绘出梁中点截面弯矩Mc影响线,如图(<
b)
所示。由临界位置判别式(7-1
5)可知,
P1,P3
均为临界荷载, 按理需进行三次试算。实际
上,在利用该判别式之前,通过直观判断、比较

b)Mc影响线
就可以把某些可能的临界位置排除在外。显
R=1220kN

然,在移动荷载组作用下,尸2置干影响线顶点
要 比 尸,置于该处不利 ,这是 由于两种情况 由
尸,和 尸:所产生的总影响量是相同的, 但前一
种情况还须加上 尸‘所引起的影响量。此外, 6 841m 5 159m

尸,置于影响线顶点要比尸;置于该处不利, 这
是由于两种情况 由尸,和 尸;产生的总影响量
例图 7-1

是相同的, 但由 尸。产生的影响量,
前一种情况
要比后一种情况大 。由以上分析知道 ,
只要对 尸2、
P3置于影响线顶点两种荷载位置
进行试算 。
当 PZ和 尸3置于 C处时,
利用 Mc
:影响线可求得相应的影响量分别为

,、‘ 3 , __、 _ ,_,_ ,_


码 二4
70X(
6一5.
G)X -一十 4/UX J十 LbuX 0 - 1

二 2242(
kN ・m)

、‘,3
M咨=4
70X(
6一14)X - ,十 GbUX 6-I

-LbUX Cb一 4

= 2117(kN ・m)
由此可得 ,
梁中点截面的最大弯矩为

V[
_‘二2242kN ・m
2 求绝对最大弯矩
通常情况下,
使梁中点截面发生最大弯矩的临界荷载就是发生绝对最大弯矩的
临界荷载 ,
故 尸:为该临界荷载。
设发生绝对最大弯矩时,
尸,一尸、四个荷载全在梁上,
其合力为
R‘
二(470+280)X2二1500(
kN)
合力 R‘
至临界荷载 P:的距离u’
可由合力矩定理求得,

22
0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470X 5.2一 280X 1.4一 280X 6.0


二0.248(
m)
1500

此时,
合力R‘ 的作用点在P:的左边。移动荷载使合力 R`
与 PZ的位置对称于梁的
中点,
显然 尸;离开了梁,故应重新计算合力 尺。
设梁上只有 尸1
一尸:三个荷载 ,
其合力为

R二470X 2+ 280二 1220(kN)

合力 R至临界荷载 尸:的距离为

470X 5.2一 280X 1.4


二 1.682(
m)
1220

使合力R与临界荷载PZ的位置对称于梁的中点,
如图(
c)所示。PZ作用点所在截面
的弯矩即为绝对最大弯矩,即
、厂 ,, /l ,a\ 、, R /l .a \
z 、, 1220‘ _ _ .,


imo
x=v
‘又了十百)
一‘v
1“一了气
百十了)一‘

IK=五厄一X”6
住土“
一“’

UX5
.艺
= 2313.9(
kN ・m)

在本例中,绝对最大弯矩仅比梁中点截面最大弯矩大 3.2%。通常情况下,
两者
是很接近的,因此有时也用中点截面的最大弯矩来近似代替绝对最大弯矩。
例7-
11 试用静力法作例图7-
11(
a)所示超静定结构的Vs,
QE,
M。影响线,设
各杆 EI=常数。
解 1
.V。影响线方程
现选用力法求出支座反力 VB。解除 B处竖向支杆约束所得的基本结构如图

b)所示,
力法方程为

al
iv。十S
,;二0

绘出而,和厕,图,
如图(
。)和(
d)或(
’)
d 所示。利用图乘法求得系数和自由项为



11
一EI
‘||1 之11

x2(3l
一 x)

0< x毛 l

3E1



'(3x一 Z

3E1 (
1<x毛2l

将上式代人力法方程可得 V:影响线方程 ,

第七章 影响线 221


2“(3l
一x) a2(3一a)


(0毛a蕊1)

CQ
61
' 6

P - 1




卜0
VB
3x 一 2 3a一 1
(1( a镇 2)
61 6

x=al

-al一未P=1

啥一一门 Vn

(a) (
b)基本结构

P=1

2(
l-
x)

Vn=1


d)Mp图


e)Vn影响线
卫3


1)Q-影响线 (
g)MD影响线

例图 7-
11
2 Q二影响线方程
在图((b
)中,
取 AGB为隔离体,
由艺从;
=0得 珠 =V,。然后,
分别考虑荷载 P
二1在 CE和EF上移动,
并由乏Y=。可得 Q二影响线方程,

-V,
、一姚 “一2V, ( 0镇a毛1)


x一
{ P一V、一V。二1一2VB (1簇a镇2)
222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3 M。影响线方程
在图((
b)中,
分别考虑荷载 P=1在 CD和DF上移动,
由艺MD=。可得 MI
〕影
响线方程 ,

1一




_2

一二 (

<a<
合,


2 1一

VBl

12


! 1


音<a
<2)
_/ l\ ,/,, . 1\

_
32

一VA

Y lx 一 - 1= 61V H一 a-
-I- }
\ 乙/ \ 乙/

4 绘 VBI
QECI
MD影响线
根据以上诸影响线方程, 可算出各影响线在 CE区段上若干等分点及 F点处的
纵标。图(e
),(
f),
(g)
分别为按 CE区段四分点及F点处纵标所绘成的VB,QE
r,MD
影响线 。
例 7-
12 试用机动法作例图 7
-12(
a)所示刚架的MD,
M 影响线,
设各杆 EI

常数。
解 1 MD影响线

1)解除与MD才
目应的约束,
将结点 D改为铰结点。用力矩分配法作出在正向
单位约束力矩 M


, 作用下的MD图,
如图(
b)所示。
(2)求 SD
D和ap

标 可由丽。图自乘求得。为了简化计算,
可利用经修正的式(
7-2)或把一对单
位力偶加在静定基本结构上,
作出相应的M:图,
如图(

c)所示。将 MD图与M、图
图乘 ,

311
aD

24E I

当 P=1在 CD跨移动时 ,
利用式(
7-4a)并令城 =1,




}9口

(1一a
s) (
O(a毛1)
一了户占

1 ,。
当 P=1在 DE跨移动时 ,
利用式(
7-3)并令 M,
_1=1,
M,今 一 下,八等


Z厂, , 、, _ 、 1 , ‘ ,门
a,
。二 - Ia(l一 a)(2一 a)一 舟 all一a`)} (0镇a
镇1)

E几一‘
-一“- 一
‘ 4一、
- 一‘


3)求 M刀影响线方程
__ _ __ S- __ __ _… 、、___
按 式 (7一1)叫得 M D= 一 不
兰,即 MD影 啊 线 万 程 为
u,
刀)


D跨、一鲁(
卜a2
) (0镇a(l)
第七章 影 响线 2
23

MD=1 4
_


11


b)Mi
】图


a)
M x=1


11价00

11价00
]们10 0
6仍00
11

 ̄卜8价0
1叫L内0
1妈叫仍0
、8蕊 0

6价10


c)Mx图 (
d)Mn影响线
尸= 1
Ma


e)
041 041


K)M,

影响线

例 图 7-1

。。 、 、, 41, 1
; !


- 1
7 1
VID= 一 - Lail一 a)l4一 a)一 - a(1一 a`) }(0,
<-a<
,,1)
31 件 一


4)绘 MD影响线
将各跨五等分,
计算各等分点处的影响线纵标,
并将各纵标顶点连成曲线即得
M。影响线 ,
如图(
d)所示 。
2 M,影响线
根据图(
e)和叠加原理不难得 出

(尸位于 CD 区段)
、一
}MD-I

M (尸位于 DE区段)
l MD

24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上式表明,将左边跨相应静定梁截面 n的弯矩Mn影响线(图(
f))
与 M〕影响线叠加
即得M。影响线,如图(
9)所示。
例 7-13 试绘出例图 7-13(a)所示超静定梁的 M .
Q1.
Q..
V:影响线的轮廓。


b)M 影响线


C)Q,
影响线

Qn



d)Qm影响线


e)Vr影响线

例图 7
-13

解 分别单独地解除与 Mn, Q1
,Q.和 V:相应的约束,并代以相应的正向约束
力。然后,一一绘出解除约束所得的结构在相应正向约束力作用下的位移图并将它
反号,即可得到 风 .
QI,
Q。和v:影响线的轮廓, 分别如图(
b)一(e
)所示。需指出的
是.
1.在铰 C处挠曲线的凸向往往是相反的。例如,图((
b)所示结构在从 作用下,
若 BC段在 C处没有受到CE部分的约束,则它应为与 nB段的挠曲线相切的直线,
但由于 CE部分的约束致使BC段的C端不能自由地向下移动, 即 BC段在 C端受
第七章 影 响线 2
25

到CE部分对它的向上作用力,
而CE部分在C端则受到BC部分对它的向下反作用
力 。因此 ,
BC段 的挠曲线向下凸.而 CD段的挠 曲线向士凸。
2 各影响线在静定部分 EF1区段上的图形应是 由直线段所组成 ,
而且 EF区段
上的直线在E处须与邻接的挠曲线相 切。这是由于解除约束所得的结构在相应约
束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致使截面 E转动时,
静定部分只会产生刚体位移。
3 氨 影响线在 m 处的左 、
右挠 曲线在该处 的切线应相互平行 。这是 由于解除
与 Qm相应 的约束 ,
即将截面 二改为“滑动铰”,
所得的结构在发生变形时 ,
“滑动铰”
不允许其左、
右截面发生相对转动。

三 、习题

7-
1-1 图示结构弯矩MB
c影响线为零的区段是_
___
_,剪力Q,影响线为零的
区段是

题 图 7-1一1

7-
1-2 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剪力 场右影响线为零的区段是 ,
弯矩 M,3
影响
线为零的区段是_ 。
尸二1

题图 7
-1一2

7-
1-3 机动法作影响线是以_ 原理为依据,
将作某量值(
反力或内力)
的影
响线问题转化为作_ 问题。

-2-
1 图示结构的剪力Q二影响线为以下诸图中的_ 。
7-
2-2 图示连续梁受可动均布荷载作用,
对所给的布置方式,
除_ 外,
其余
的均能使 QC右达到最大值。
(A)1,
3,5三跨满布; (
B)2,
4,5三跨满布,

C)2,
4两跨满布, (
D)第 5跨满布.
其余跨任意布置。
7-
2-3 图示连续梁受可动均布荷载作用,
对所指定的内力,
现在图中的荷载布
置将使 产生最大值。
22
6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 题指导

题 图 7一2一1

题 图 7-2-2

题 图 7一
2一3

(A)剪力 QB
j和B截面的正弯矩, (
* B)剪力 QB;

:和B截面的负弯矩 ,
(C)剪力 QD
,和B截面的负弯矩, (
t D)反力V。和B截面的正弯矩。
7-3 试作图示静定结构的MD,
QD,
N。影响线, 荷载 P=1在ACEG上移动。

题 图 7-3

7-
4 试作图示静定刚架的讯 、
QFF,
M=,
MG。影响线 ,
荷载 P=1在 DGH 上移

7一5 试作图示结构的MAI
QB.
},V。影响线,荷载 P=1在 AF上移动。
7一6 试作图示静定结构的VFIQG,MH
G影响线,荷载 P=1在AD上移动。
第 七章 影 响线 22

斗|川别 |十
H ,..,十
...‘己月

题 图 7一4

B C I D E F
丁I下丫厂于几

;不 r


题 图 7-
5 题 图 7一

7一7 试作图示析架中指定杆内力 N1
,NZ
,N3
,N;的影响线,
荷载 P=1在上弦
移动。
寸叫二


舀兰4一
l=
ba
一兰B
题图 7-
7 题图 7
-8

7-
8 试作图示静定组合结构中内力 MB
c,QB
c,N1,
N:的影响线。
7-
9 试求图示结构在移动荷载组作用下支座 A的最大水平反力。
lOkN 30kN 20kN

l50kNIOOkN lOOkN

干一乒
鱼}}?
} 44
m}

题 图 7一9 题 图 7-10


-10 试求图示简支梁在移动荷载组作用下的绝对最大弯矩。
7-11 试柞 图示超静定刚架的 MI

。和 V。影响线 ,
各杆 的 El二常数 。
228 结构力 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X=al

题图 7
一n

四、习题答案

7一1一1 AB,AC.
7一1一2 AD,BGo

-1-
3 虚功,
位移图。
7一2一1 (
B)。
7一2一2 (C);
7一2一3 B ,
3-

2一

6 3


ND

7一3 MD '=一万m,QD cosa,y。右= cos a


YD“言m,yc YD}

3 2
si
na, YD右 s in a
5 5

生罗
厂甸

1 1 1
r丫

L上

7一4 YD“1,
YG}

-“一2,
: yG右 2 ’
yE=YG
L‘一万’
YEt=YG
t=


G、一 丢;
Mc
xyG左“0,yG右=
花n
r ll}


yE-yG
j=万
t 一 山
几曰
r』

7一5 yA-2l,YD-yE-l,QBV yB
右“yc=一YD=一yE=1,
VG

,土


|,
』J

1 1
丫粉

yA-yB=百’yc=1;Qa yA=yB= 一 下歹,yC= u,


7一6

Mx
c yA=yc=一2
m(设下缘受拉为正)。
6 、, 2二
7一7 N1=ND
E・yE= 一 C J
,l
vz-yE= 一 .
YD- r '
yI, J


D=-
yE-普;N,
一N,。

N3 yc= 5

7一8 M B
C yA= yc=

音,y
。一y。一
。;Q
ac
・,
、一音,
,:
一,。
一。,
N,, ,一, E=-2,Y
e一。,
NZ・
,*
一,:
一1,Yc
一。。
7一9 H,
二、=16.25kN(
-)。
第七章 影 响线 2
29

7一10 M_ 二529kN ・m
呱 Vc.
1,, 1
7一11 AB区段 y牛 一 - -l1 一

a一月 。 BC区段 y片 .
下下a ll一 口)l乙一 a)乙,

3 ,, 5
AB 区 段 y= 一 ;ecl一 a0
工 t)
BC 区 段 y=a一瓦“(1一 a)(2一a)
其 中,
0镇a毛to
23
。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 题指导

第八章 矩阵位移法

一、
基本 内容与学习指导

(一)拒阵仁移法原理
矩阵位移法以传统结构力学的位移法为理论基础,
取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
通过对结构离散化,
进行单元分析和整体分析。建立结构的总刚度方程,进而求得结
点位移和单元杆端力。
矩阵位移法的特点是,
在单元分析和整体分析的过程中,全部采用矩阵运算。
(二)基本概念
1.离散化
结构的离散化是指把结构分离成有限个单独的杆件(图8-
1),
使一个连续的杆件
结构变换为若干个独立的单元,由单元的集合体代替原结构。离散化的目的是进行
单元分析 。
二. .爪 l

we we

② ③

图 8一1


.单元和结点
单元为等截面直杆, 杆件结构中的每根杆件可以作为一个或几个单元(彬架杆件
只能作为一个单元)。单元之间的连接点称为结点, 由结构本身的构造特征而确定的
构造结点, 如杆件的转折点、 汇交点、
支承点、截面突变点取为结点,非构造结点,
如集
中力作用处也可作为结点处理。
3 单元的分类
按照单元的受力性质, 可将单元划分为刚架单元和彬架单元。刚架单元产生弯
矩、剪力和轴力, 以弯曲变形为主,彬架单元产生轴力,只发生轴向变形。
按照单元端部的约束情况, 可将单元划分为自由式单元和约束单元。自由式单
第八章 矩 阵位移法 23

元在平面内不受任何约束,
可作自由运动,
约束单元则在端部施加了某些约束,
在约
束方向不产生任何刚体位移和弹性位移 。
4.结点荷载、非结点荷载、
等效结点荷载
结构上的荷载按其作用位置不同区分为结点荷载与非结点荷载。结点荷载作用
于结点上,可以直接形成结点力列矩阵进行计算,而非结点荷载作用于杆件上,需经
处理变换为等效结点荷载作用于结点后,才能形成结点力列矩阵。“等效”是指经变
换得到的等效结点荷载与变换前的非结点荷载产生的结点位移是相等的。
5.单元坐标系、
结构坐标系
单元坐标系是单独考察某一单元时建立的坐标系。各单元均以其轴线作为 x
轴,
以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作为夕轴。通常,
结构中的各单元坐标系不全相同。
结构坐标系是为研究结构的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而选定的统一坐标系。通
常取 x轴为水平方向,
取 y轴为竖直方向。
(三)单元分析
单元分析的任务是建立单元杆端力与杆端位移之间的关系式— 单元刚度方
程,
相当于将位移法 中转角位移方程用矩阵形式表示。
1 单元坐标系中的单元杆端力和杆端位移
图8-2所示为等截面单元⑥,
杆端力和杆端位移的矩阵表示为
单元杆端力 {
F} )={N, Q,厨:N, q 风 } )r (
8-1)
单元杆端位移 {S}@二{u, v,币:云, 砚 叭}
or (
8-2)
式中,力和线位移以与坐标轴指向相同为正,力矩和角位移以逆时针方向为正。各分量按
一定顺序排列,不能任意改变,
否则,单元刚度矩阵中各元素的排列也将随之改变。
2 按单元坐标系的单元刚度方程和单元刚
度矩阵

1)单元刚度方程




F}。=仁
灭]。{
S}@ (
8一3

(2
)单元刚度矩阵
单元刚度矩阵[K]
移之间关系的系数矩阵,
。是描述杆端力与杆端位
它的行数为杆端力列阵 e

的分量数,列数为杆端位移列阵的分量数。每个 图8
元素的物理意义是其所在列对应的单位杆端位移

其余杆端位移分量均为零) 引起的其所在行对应的杆端力分量的数值。由于单元杆
端力和相应的杆端位移数目相等, 所以,[
K]@为方阵。
1)自由式平面刚架单元(图8-2

232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 题指导

鸽塑乙。 。
从燮2。 。

一叱
一甲
刃; 叭


从 一Q 一从 -
「 lee



一 0

八0 -

,J主 一

了卫 -
卜U }

|!
12EI 12EI
I' 1

leeee||||||||||川||||
6EI 4EI 6EI 2EI
12 l l

从 一q
(8一4)
E.
A EA

12EI 6EI 12EI 6E7
II 乙
Z l弓
6EI 2E1 6EI 4
EI}。
艺2 l l2 万一」i

!,
若忽略杆件的轴向变形,
则单元刚度矩阵仁
K]。为
P}
( 勺j 鸽

一q
6EI 12EI 6EI
「1

2-
EI

l2 lJ 12

一城
!1...一

6El 4E7 6EI 2EI


12 / l
2 1

KI)二 (8一:

一q
了立

卜}一

12EI 6EI 12EI



|| 1|

lj 1Z 13


6EI 2E I 6EI 4EI

l}
, l Z2 l

式(
8-5
)可以从式(
8-4)
中删去与杆端轴力对应的行和与杆端轴向位移对应的列
得到。
2)自由式平面析架单元(图 8-3)


子,
1: u,
MWe

____[
}K1'


)= }
_


A一学-

(8一6) 图 8一3


_E-
A E'

} l l

EA

u, v u, v,


从 一
1。EA


学 0
q 一
一1。

[K]"
I=
从 一q

(8一7)



A-。
() 0
第八章 矩阵位移法 2
33

式(
8-6)
可以从式(
8-4)的刚度矩阵中删去与杆 ,
P 。, 、T

丫公  ̄ 乓
端剪力和杆端弯矩对应的行及与杆端横向位移和杆 !
端转角对应的列 而得。 _
1一1
一一4
- (
a)
式(
8-7)的形式便 于进行 坐标 变换 ,可 由式 (8-
6)添加零元素得到 。
3)有约束平面刚架单元(图8-
4)
① 两端铰支

-叭

」叽
一U

-呵
2E7

一从
(8一8)

一MJ
4EI

② :端固定 ,
J端自山
1又

一凡
门)

一q
工L一
Q口  ̄ ‘

卜卜曰 -
,上 一

了口升一
‘.人 }


(8一9)
一从

匕 一 "

了里

4E I

4)有约束轴力单元

:端佼支、
1端 自由时
价丝1

尸| .! 」


一|1

「|月

(8一10)


3)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

)单元刚度矩阵是对称为阵
位于主对角线两边刘称位 -.
的两个元素是 相等的。由反力互等定理可得到证
明。
2)单元刚度矩阵的奇异性
自由式单元刚度矩阵是奇异矩阵,即矩阵[K]
。相应的行列式为零,不存在逆矩
阵。若已知杆端位移{司。,
可由式(
8-3
)确定杆端力,若给定杆端力、
则不能由式(8-

)反求杆端位移。
23
4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题 指导

当有约束单元的约束不足以使该单元为几何不变时,
其单元刚度矩阵也为奇异
矩阵。

)单元刚度矩阵可以分块
单元刚度矩阵可 以分块为


K]
。一[ m
eu
匕LnJ

丁[K〕
」 匕

八刀JJ
) (
8一11)

式中,
[K}〕
为「K]
。中任一子块(
r,s
=1,
户表示杆
端位移{
及}与杆端力{
Fr}
之间的刚度关系。用子块
形式表示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刚度方程,可以方便
运算。

.结构坐标系中的单元杆端力和杆端位移
单元杆端力
图 s一5 (
F))={
X, y: M, X y M )
)T

8一12)
单元杆端位移

6)@={
u, v
,(p
,u,V
,p>
))T (
8一1
3)
4 坐标变换
坐标变换是研究单元杆端力、单元杆端位移及单元刚度矩阵等在单元坐标系和结构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通过坐标变换矩阵,得到它们在两种坐标系中的变换式。
(1
)坐标变换矩阵
坐标变换矩阵〔T]为正交矩阵,
所以〔
T]一
‘=[
T]To
1)自由式平面刚架单元
05 510
c 一
尸一

「lesesesrees

sin a 0

cos a 0 0

产.L

门J

0 1
(8一14)
ee

cos a sin a
门 }

— si
n a co sa
IJ

0 0

2)自由式平面析架单元
厂!!1十

『we| ||wewe we习

Co sa sin a

「月11



— sin a cosa
m os

(8一15)

cosa
1」


- s in a

在式(
8-1
4)和式(
8-1
5)中,
a为结构坐标轴 Ox与单元坐标轴0.

:之间的夹角
以 Ox轴正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为正 。
(2)杆端力、
杆端位移的变换式
第八 章 矩 阵位移法 23


F}@二[
T]{
F}) (8一16)a


F}⑥=C
T]T{
F)) (8一16)b

杆端位移 {
S}⑥二[





T (8一17)a


S})=仁
T]T{
S}。 (8一17)b


3)单元刚度矩阵的变换式


K])=[
T习T[
K]O[月 (8一18)

5 按结构坐标系的单元刚度方程和 单元刚度矩阵

1)单元刚度方程

F}。=[
K]0{
8} (8一19)

2)单元刚度矩阵

)自由式平面刚架单元
厂十

门|||一

E}
C2
+E

'I
S2


学一笋) S
C (
争2d
_
12
EI

e)
E 一

‘l esee we





-I
S _



2I

" 刃 1



阅e .1
2E7 /EA 、
,.1
2EI 、

-E
AC
2-1

EI
S2
)(一E
_




卜. 汪 一

十万一少 L了‘十几犷J)
!!

l|||eeJ|||J
了1-1

12
E1,八 EA 12E1、__ /I.
A.。 12EI- 、


_El
A1l



IS
C)(-

EA

班‘五 一

- i
sL) 丁一下一)比 la 十1
2-C
,`

卫、!L

r .



II
6EI- 6EI 6EI-

61


IS


Z匕 万zJ 一l2}


8一20)
2)自由式平面析架单元
C2


、:
。一E
_

A_ CS

一(
. 一 CS
S2
Cz
对称
(8一21)

一 CS 一 S2 CS S2

在式(8一
20)
和式(
8一2
1)中,
r_
’二c
oca,
S=s
inao

)有约束单元
具有刚性约束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可以从 自由式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中,
删去
由约束条件确定的零位移所对应的行和列得到。
(四)整体分析
整体分析的任务是在单元分析的基础上,
考虑结构的变形条件和平衡条件,
建立
结构总刚度方程,形成结构总刚度矩阵。
结构的总刚度方程是用结点位移表示的结点平衡方程 ,
表 明结点力与结点位移

36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 ̄一 ̄,-,-- ̄- ̄.-

的关系,
相当于位移中的典型方程。它的形式为

K]{
a}={
P} (8一
22)
式中 「
K]— 总刚度矩阵,
{乙}
— 结点位移列矩阵,
{尸}
— 结点力列矩阵。
1 总刚度矩阵的形成
总刚度矩阵[K〕
反映了整个结构的刚度,是描述结点力与结 点位移之间关系的
系数矩阵。整体分析中的主要工作是形成结构总刚度矩阵。
根据引人边界条件的先
后,
形成总刚度矩阵的方法区分为后处理法和先处理法。
(1)后处理法
在形成结构原始刚度矩阵之后 引入位移边界条件称为后处理法。
后处理法对所有单元均采用自由式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按照单元连接结点的
编号,将单元刚度矩阵划分成四个子块,
把每个单元刚度矩阵的四个子块( 阶数相同)
按其两个下标号码逐一送人结构原始刚度矩阵中相应的位置上去(图 8-
6),
得到结
构的原始刚度矩阵〔
k],
[k〕的阶数由结点总数乘以一个结点的位移分量数确定。
引人边界条件后,
形成总刚度矩阵。

K1



一一 一 }
一 一
K(

lI

' K

(2

一一千一一

一 二_了_二遇

图 8一6

(2)先处理法













}y












0M








aa








}z








JI



-i


Tu
位移关
元 刚度
刚子块
总刚度
2 结点位移和结点力
第八章 矩 阵位 移法 2
37

图 8一7

当结构受外因作用发生变形后,
各结点发生位移。平面刚架的每个结点可能有
两个线位移和一个角位移,
平面衡架的每个结点可能有两个线位移。把所有结点的
位移按一定顺序排成一个列阵即为结点位移列阵{
川o
作用于结点上的荷载(
结点荷载与等效结点荷载)与结点位移相对应 ,
按照和结
点位移列阵排序一一对应的原则,
形成结点力列阵{
尸}。
在后处理法 中,
结点位移列矩阵包括 自由结点的未知位移和支座结点的可能位
移(
零或已知值),
各结点的位移个数相 同。结点力列阵包括 自由结点的已知外力和
支座结点的未知反力。
在先处理法中,
结点位移列阵只包含独立的未知位移,
结点力列阵不包括支座反力。
3 边界条件处理
(1)划行划列法
用划行划列法处理刚性支座时,
可直接划去原始刚度方程 中和零位移对应的行
和列,
或将结点位移列阵{
乙}、
结点力列阵{
尸}、
原始刚度矩阵[
K]按未知位移和已知
位移、
已知外力和未知外力进行分块,
然后展开。按这两种方式处理约束条件均可得
到总刚度方程。
用划行划列法处理已知位移时,
在[元],
协},
(尸}
中,将与已知位移u
,=u
。对应
的第7行、
第9列删除,
然后用 P,
-K u。代替各尸:
。划行划列法适合手算。

2)主对角元叠加法
主对角元叠加法用于刚性支,
座的处理。如果结构的第1个自由度是弹性约束,
则把弹性支座的刚度系数叠加到原始刚度矩阵主对角线的第 J个元素上,
即可得到
经边界条件处理后 的结构总刚度方程。
4 总刚度矩阵的性质和特J

(1
)总刚度矩阵是对称方阵。

2)总刚度矩阵为稀疏带状矩阵。

3)总刚度矩阵主对角元素都大于零 。

38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 题指导


4)主子块 K。由结点 a的相关单元(
同交于一个结点的各杆件为该结点的相关
单元)中与结点 :相应的主子块叠加而得 。
(5
)当:9
>为相关结点(两个结点之间有杆件直接相联者为相关结点)时,
单元

,1的副子块K。不为零,
当:r
J不相关时,K。为零。

6)元素k
。的物理意义・
当戈=1而其他位移分是为零时,
产生在S
,方向的杆端
力之和。
(五)综合结点荷载
当结构上同时作用结点荷载和非结点荷载时,
应先作等效变换,
形成两类荷载

.直接作用于结点的结点荷载(PD)
,,为结点外力或支座反力。

.对非结点荷载作等效变换后得到的等效结点荷载{ 尸:}
:。

(X-l {
F 2X"} (
8一23)

”“
}:
一}Y, }一}IYF
s }一 艺(
FF)

tME,
J LIMF,J
式中,I(
FF)
0为结点:的相关单元 :端固端力之和。
在单元坐标系中,某单元⑥在非结点荷载作用下的固端力为
f l少、1

{1




={
NF, QF
, MF
i}NF
,Q2
F,风 }
T (
8一2
4)


Fu.)
,J
在结构坐标系中的单元固端力为


FF}
@二[
T]T(
FF}



FF 二{XF} YF, MF,}XF, 几
l{FF}v )
MF
G}丁 (
8一25)

综合结点荷载{
尸}:由以上两类荷载叠加而成,

{P)
,={
PD}
:+{
PE}
: (
8一26)

结点力列阵由综合结点荷载组成。
(六)单元最后杆 端为
各单元的最后杆端力是综合结点荷载作用下的杆端力与固端力之和。
1.按结构坐标系
(F)
)=[
KI){
8))+{
FF}
。 (8一
27)
2.按单元坐标系

F))=CT)C
FI0+(FF}

=[T][K]
){6
)@+lFF}
@ (8一28)
第八 章 矩阵位移法 23

二、例题分析

例 8-1 试用先处理法求例图 8-1(


a)所示析架的轴力。

幸尸

二春


从二尸
Z I
Oeseses.ee ee .习.月6 ..1..,


2 ;

0 }

n甘
王更 一勺  ̄


例 图 8-1

解 1 对单元和结点编号 ,
结构坐标系和各单元坐标系如图(
b>所示 ,
基本数据
见表 8一to

表 8-
1 基本数据

单 元 z
--1 刚 度 杆 长 C= cosa S= s
ins

① 2--1 EA l 1 0

② 3-"1 E八 Z 0 1

③ 1--4 万 EA 扭
2 2
2 建立结点位移列向量和结点力列向量
王 u1 VI}
乙}={ T
{ 尸 一尸}
尸}二{ T
3 建立按结构坐标系的单元刚度矩阵
在式(8一
21)中,
取[K ],

u1 v1


、:
一:二

1〕
①一
l蕊
EA
L CS-

S2_

A[‘。

c LO OJ

40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u1 VI

W0
一「
一 -K1
0一E
A一C
,CS
]一E
AFO。
〕 - 一 c LCS S`J t LO 1J

在式 (
8一21(b))中,
取「K ],

vl l一
EA一
尸|1|||||l l L

,土 一9 〕


l we.es.
211


】1.

K]
③一[
K〕③
一SE
A「C


! | |1

es we ‘11 | |川

1 一-0乙



/ZC 匕LS


建立结构总刚度方程
[[
K ]
①d-[
K ]
②+[
K ]
③〕{
o}二{
P}
EA一

即 }



干一

v1J
尸_
4 L
一 PJ


。求结点位移
求解上式 ,


生 )
J“
‘飞_旦jZ 仁
} I EA
l'
U,) }
一生!
t 2J
6.计算杆端力
(1)按结构坐标系的杆端力
由式( 8-
19),
{F}
`=[
K]`
{8}
`,得

尸一
‘.|

、||||||卜 .


1 !1| |
尸!


Z O pWW

1 0 一 1


EA一

|.

0 0 0
It广| |
|丈.


少、11

F}0=

| 1|

Z o o 尸一

一 1
1,t
YI 凡

1,


阳||防尸| 比 卜 |旧

、||| ||| 汁 11.,

1 .

、1| .1111‘

1,|wel .

EA一

20
1|之I



之|

,1.| |


F)②二
瓜 矶

0 0
.!‘.


| 护

一1 0


第八章 矩阵位移法 241

1-

1-

尸一
) 工
了|

、一

厂 十|||lwewel|||eewees

、|
2 11

2 1一


!J

1一

汪|
P 一
EA一

J一 .
Z L一

2 11
2 1一


2 1-


J 一


t之lesleseseseseses|.| J

产|
{F}
0= 凡

2 11





1-

尸】


1 1


2 2


2)按单元坐标系的杆端力
按式(
8一1
6)a,
{F}
)=[
T]{
F}),

尸一
尸一





F}0={
F)(
D=

0 尸-

厂|lllsel|||||we

、一


刁 !


! ||十
.|

.| |飞 产

2 0 尸-
C〕

|IJ长ee|


1 产十



F})=

r| 1|

|| ! .

.1‘ 1十.||J
0 0 尸
we

| L 2
l| J


,| 、

卫2西2

0 一 1


尸-
).
N, 、一





尸 -
---



福-

介||1| 11 |12

尸 一
J--- . 尸 -
2 福一


,.


将各单元杆端力按实际方向绘于各单元两端,
如图(
c),
(d),
(e)
所示,


l一譬(
拉力)
,N
Z 尸 ,二 ,、
一不

犷又J
L刀 夕
A ,
N3
=)
Cn(
2p压力) 乙

例 8-
2 试用后处理法对例图 8
-2(
a)所示刚架建立结构总刚度方程。
解 1 对单元和结点编号,
建立结构和单元坐标系如图( (
b)所示,
基本数据见表8
-2a
表 S-
2 基本数据
单 元 z
---> 刚度 杆长 C二 Cosa S二 %I
na

① 1--2 E八 El l 0 1

② 2--3 2E八 2E I l 1 0

③ 3--4 E八 El l 1 0

42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指 导

20kN m
'1 ,


OkN m

口 甲

a) (
b)

例 图 8-

2.建立结点位移列向量和结点力列向量


乙}二{
u1vi(
Piu
2v2仆u
3T1
3叽u
4。;叭)


P)={
P;P;1
0一k
(p,1
0一1
5000一2

op4
,py
4p4
p)

3.建立按结构坐标系的单元刚度矩阵
按式(8一
20)

① ②
丹卜〕 -

了1 -

9 口一7乙

了二 一


.土 一

下里
门11 .1

12EI

13

E八 EA


八0 -

了 人-

4EI

6EI 2EI

Z 12 Z
[K].=
了了 1
产卜〕 -

了丈 -


卜口 -

12EI 12EI

13 Z0

E八 E八
If||111|IIJ



内0 一

了‘占-

八匕

了J碑

2EI 4EI
l l

单元②和③的单元坐标系与结构坐标系一致,
故可直接按式(
8-4
)写出「
K]②和[
K]0
第八章 矩阵位移法 2
43


D ③
2EA



一尸
一护
24EI 12EI
13 l2

127
:1 8EI 12EI 4EI
12 l 12 l

K].=
2EA

24EI 12EI 24EI 12EI


乙3 is ld Z2

(兄U-

了亨舀-
12EI 4E7 12EI
12 l 12

「!!leeesleseseseseseseseseseseeeeeeeeeeeses
E八

了止

月匕 -

了丈 -

12EI 12EI

13
丝尸

丝l

旦护

13
塑l

[K]
③二
EA
l一
八匕 -

了孟 一

了丈 一
产0 -

12EI 12EI
13 l1
丝尸

坦l

6EI 4E7
1山

12 l

4 建立结构原始刚度方程
`"


- 。 。
7 、 目咐
1叫 寸 1闰9 1闰 N l闰 9

0 }公 "0

z枯 几
1闰9 1闰 Nl 1闰 9
w1
w卜


、 签


1闪 9 1闰9 1闰 Nl





”、
』叫囚 1闷 9 1闰寸N

} ̄
w卜



{日i 。 }

哎闰N


川 … , ,
、 匕



睁, ‘ . 「 t
, 1 ”玛 悦

} 。
1闪呼 1闰Nl 1闰 NT 1闷 9 1闰 N
帕勺 之 Z]

。 w}
比 月+ 曰比山


1闷Nl l闰寸N 1闷 NT 记淘 .1闷 呻N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 ̄

I}
闪、



”冲讨+ “比小d
1闰 9

 ̄1
廿、
闪N ,1闰 囚洲


.丫 …

WI

}}



耳心I OT 1闰 2

。(








犷 1闰 囚1
44

第八章 矩阵位移 法 2
45


.建立结构总刚度方程
支座位移边界条件为:

u1 Vi }

4}T={
0 0 0 0 0}

将 k=3E7代人结点
在原始刚度方程中划去与支座位移边界条件对应的行和列,

力列向量中,
弹簧铰弹性反力一项移至方程左边,
叠加到与甲
,对应的主元素上,
即得
总刚度方程

了里
匕 -

7EI 2E7



门匕 一Z
了里 1
6EI 12EI 2EA 2EA
0 0


lZ Z l

||||||||丈||||||
J任 1
乃乙 -

了止 一

曰』 一 1
9 〕 一,矛‘

,扫 -
24EI .E八 12EI


1‘
13 十了 12 一 15

| ‘


六匕 一

了里 一

9曰一了‘
1 1一

了里 1

门曰 一 进

了土 一
4 一
12EI


12EI



广|||!|士||||1!J
12 l

|1| | 一

2EA 3EA
0 0
l l


24EI 12EI 36EI 6EI
13 12 13


12EI 4E7 6EI 一 20
12EI
1z Z 1z Z

讨论
本例对弹性支承的处理是将弹簧铰反力 R二一k
}p,写人结点力列阵,
然后移项
叠加到相应的主元素上。也可直接按主对角元叠加法处理。
例8-
3 试用先处理法建立例图8-
3(a
)所示刚架的总刚度方程。受弯杆不计轴
向变形 。

lokN

例 图 8-3
246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表 8-
3 基本 数 据

单 元 乞 ̄ 夕 刚 度 杆 长 coga sin a

① 1- 2 El l 1 0

② 2- 3 El 1 1 0

③ 2- 4 E八 l 0 一 1

解 1
.对单元和结点编号,
建立结构坐标系和单元坐标系如图(
b)所示,
基本数
据见表 8一3。
2 建立结点位移列向量和结点力列向量

o}二{
vlV
292v
3}T
{P}
={Pi 一1
0 一2
0 0}


.建立按结构坐标系的单元刚度矩阵
单元①和②的单元坐标系与结构坐标系一致,
故可按式 (
8-4)建立[
K]①和

K])。在单元①的杆端位移中,
ui=u
2=g


,=0,
则划去式(
8-4)中第 1,
3,4行和第
1,
3,4列即得〔
K]mo
哭华罕
望碧粤

v1 v2 叭

1 卫ee we weto.es .es

6EI
12

厂.」 一

! ‘leswe】

6EI [
K,2
〕-


K]'
D=

IJ

l2 I
K22
〕-
se .1.

4EI
11司

在单元②的杆端位移中,
u2=u。
二(P3
=0,
划去式(
8-4)中第 1,
4,6行和第 1,
4,6
列则得

Vz T2 VS
月0 -

了口二 1

「.1.1

12EI 12EI
ld l0


11 ,..es

尸.L

尸1 .


|J
尸十


6E I 4EI

6EI

[K]②二


LweJ

「eeJ
.」

IL

|〕

1z l 1z
we .||IJ

12EI 6EI 12EI


Z0 la Z3
第/
l章 矩 阵位移法 2
47

单元③为彬架单元,
杆端位移 u2
=u4
=v4
=0,
划去式(
8-21
)中的第 1,
3,4行和
第 1,
3,4列,
则得


、:
③一半[

in
e・
〕一半:


为便于元素的对号人座,
将[K]
③扩充为・
v2 物


二〕
一_
El

[1:
0〕一
〔[
K2

IJ
4 建立结构总刚度方程
各单元刚度矩阵子块按下标对号人座形成总刚度矩阵,
将v;
二一乙。。代人结点
位移列向量,

内匕 一

「lesseessel 一
了里

12EI 12EI 厂.

| .|1
一 乙。 尸I
13 13
! ee.Zee .

1?EI 24EI .EA 12EI


一 10
一 1
3一 -l
3-十丁 13
了里 -

0曰 一
内0 -

了孟 1

6EI
11 月

一 20
leses,eslest



ee .
| t、

12EI 12EI
13 lJ

将「
K],
{乙}.
{尸}
分块相乘,

12EI
厂 !

12EI 24E'I


一 10
13 13
13
| lj、|

8EI 6EI

月匕 一

了工

一 20
l l2

12EI 12E7

13 lJ

经整理得结构总刚度方程为
24EI.E八 12EI 12EI
一 10一 △。
兀了,
十丁 13 13
E -
一〕0 -

6EI

12EI
l`

2。十
6Z
EI
}O
12EI
Z' 13

48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讨论
用先处理法形成总刚度矩阵的方法是和后处理法一样的,
即都按单刚子块下标
号对号人座。但是 ,由于在先处理法中单元刚度矩阵的子块阶数不相 同,
有时需将子
块添零扩充, 以便于子块人总刚。如本例的[K]③即是。
例 8-
4 试用后处理法计算图例图 8
-4(a
)所示刚架,作内力图。各杆 El为常
数,
忽略轴向变形 。


.I

p7

1 ’
区_


一 I

_
2‘-
_x}


y 11
_xt
Y 1

一卜一,‘
芬 J
ll! 一 l
7!一-丁一一,,
仁 l斗

坦担。二 61。 -



9一

尹18
9〔 二7
TT

UT
TT

T-
丝 至 一
豆三 豆




.子 子M
7 -8

28

尸1

81

Pe.


d)M 图(XPL) (
e)Q图 (
O N图

例 图 8-4

解 1 对单元和结点编号,
建立结构坐标系和单元坐标系如图(
b)所示,
基本数
据如表 8
-40
表 8一
2 基本数据

单 元 I->夕 冈」 度 杆 长 COSa Sln a

① 1- 2 El l 0 1

② 2->3 EI l 1 0

③ 4->3 EI l 0 1

2 建立结点位移列向量和结点力列 向量


A)={
u, v, }
01}u
:二:(

2}u3 Y
J3'

3}u
4二、 叭}


04T
第/l章 矩 阵位移法 24

单元②的固端力

20一

生一


zp_、
⑧_1 、
②__{
八 7P 2PI)

27

户F,
一‘’

FF‘一}


二 了.
U2
7 一了 {
由于不考虑单元的轴向变形,

等效结点荷载为

屯一


PE
)z
一}。。


1宁t
f。 、 {
八 。 2PI1


-E
I /
3一 }
‘,U 一2

结点力列向量为


P}
一二:尸
:。。。_

_2

7。
I 。_



7尸
I :尸
:尸二
3。建立按结构坐标系的单元刚度矩阵
在式(8-
20)中,
去除 EA项,
得各单元刚度矩阵

u1 vi Pi 物
门月||||11||1||1||
只U 一径


。一

那‘
0 6-
门〕

0 0
2-
月性 一7‘

尸 12一

1 6-





[ =EI

匕 -

护 0 6一

护 0 4一
n 移
o白一1


『|lee 一 Iraeses盆Ilseeewel

八0 一心 : 』
仆 0 6-
产 2了 。 4一
1 } nU C乙-了‘ 叹U一
解 n J
注上12
饥 。卫护二护 0丝护6 公 0 0 0 . 0 0 0
12
13 0 6一
产 12一
护 0 6一

材3
。 (
曰} 内
匕 -
移 子 庄人-
1 八

八卜〕
21
1 外 6一
护041
1 6一
12 0 2-

仇 0 0 0 0 0 0
饥 0 12一
护 6-
护 0 月匕 一林 ,
结构 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阳|卜四||』尸|比 |匕四||防
r几

4 建立原始刚度方程
)=
[KTI=

K]

6。

第/l章 矩阵位移法 2
51

尸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一一一州


} a} ?
}, 。C





,I



- 。。酬丸 }}
:6}b


F; 、 { 、 / ,

}{ 、 i
}二 一/ ; 二
「一 一 一 一 一 - -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门

、 }

o1'

I, 0 ”!


01} (
D C
'I
I ,


{乱;}
、。 臼}
气 。 《
上口}
}}

,二,
一‘{
跳。c"I!,
,,

cJ'


> }
oI-
!,C
l!、 C

01'

! {

臼卜; 。 臼1、
。{
跳。。

小i
C) C (〕
臼1
丸 0 叫溉 洲 。1


。!
、 }

D 。卜 。}
、 。{
二、0
0卜 。 ‘
{、N
!-
0 C
} (
2) (
D 魁I 叫w 。 }
Ii叫丸

NI
Hv d 叫丸 口I
} 。 叫、 O O C

。}
、 O ,】
、 叫、 O 叫、

(〕 O
5Pl
2。
一 二) 厂

63

尸一
9 0


OJ



列相加 ,

42EI

Pl
3 fo口
州 ‘-门了

宁L上 工CO
5 、


。巡
?瓷
并将与 u:和 u:对应的行 、

、| !|! 1卜 !
378

一 一 一 | t

一护OZ
ll6
welzO4
ll
- | | 一 | 一  ̄
42

1.| 1.1 之 .eswel
| lwe、 1

2 一万 U

000000001


、||t|‘|t厂1!f|J


脚 外 外

。得
12
21 l

‘1!eeee弋eewelee .

二12 12一
护 。 6一

u2= u3

”百 (

Fs}
引人支座位移边界条件和结点位移条件


Pl
「Ilesee|lseeeles‘ee浮raes
6一
12 2一
1 5一

仍①+{
U 一l


0 4一
1 4一
12 0 2-

.,
’一
6一
护 co-
1 2一

S}

划去和零位移对应的行和列 ,


T={

2C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

m{
n口

1)按结构坐标系的杆端力
注产去 ̄
一跨
3 产 .匕
) 一 一琦
2 , .)〕 -
-2 ,

K]

K]
卜 八 内
卜 户


2f

9 习一了乙 1 一矛‘ 1 一了吞


厂卜! leeee lesesltoesllseee

.=[

。二[
JP

了里


3u4V


.建立总刚度方程

F}

F}
6.计算结点位移


.计算杆端力
2v

),
解总刚方程 ,

7),
lv 队
卜匡|.匹!风l
les
队1凤-
「|leses‘lesl ! 1 一 111司

19


8一
15

8一
按式(<

按式(
ulV

F}①二



252

13尸L
25

63

89
4P

0 4P一
63 PI一
89

13P1
8尸l
189

189
一P



矩阵位移法




。筝 岁 。子 书
一 | ! 1 了| ! 1

378EI

378EI

5尸1
Pl
第八章

十 ||rrlll|se七1|11 | 11 1
、leseslllllwesellesse想、tl |
2-
1 6一
护 0 4-



0 6一
产 2一
1 0

4一


且护 12一
13 0 二护


犯一
护 6一产 0 12-
la 12-

- 一 一


6一
护 0 41
1 61
产。

①,
n〕 八〕

F圣
06一
护2 一"

),得
0 6一
产 4一


2)按单元坐标系的杆端力
T)
8)
13尸Z
15P1

189

m=(
128P

0(
巡护6一产

189

189

189
61尸
0 12一
尸 6一
产 。

K}1

F)
③二{

a,(


、11
1|.
eel
l we.
.1 |1
1卜、1 .
esll.
.JI|11
1.es 了


F)
凡 矶 从 凡 矶 呱
9 }7‘


,曰门 一月了‘ , 一兮‘


)甘 rrJ一
一尸
口引‘ 卜曰 }0乙
0 -

9)(
如一
2 n ,. 9 〕一.‘
( 行矛一
9口

8一
9 曰一
一 洲| .|! 1|1|JI丈、lto|||IJ|ee||
戈 姚 城 凡 矶 城

按式(
③二

rl l || ! !|少、| ! 1 十 t

8一1

{F)
1|esl之lwe l .

按式(




25
4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 导

旦9 0 盯一
NI 一QI 一呱 -从 -q -风

丫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且

、 |


1 0 0 0

||||||||||卜||



0 0 0 0 9


引 上9 0
2尸l


IJ人一
0 1 0 0

J 、十
63




P}①二

0 尸一


0 0 0 1


CU
0 0 一 1 0

|| |、

5尸l 一 5尸l

|、



0 0 0 0 63


F'


‘=
‘。、

ii,) ̄ 令 (u

_ 128P
一丁只二尸
l5Pl _ 61P
-了下丁二一 u - 1
3Pl )T
( 169 12
59 169 189 1


F)③=仁
T]{
F}.,


从 一

州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 且

o P一

‘.!
门甘

lee !
1 0 0 0 P




氨 -从 一


!lweeeseweeel卜1|||1|




11

0 0 0 0


r l }自6
OLJ -,上

曰‘ }0’j

8尸l
| !升K,leslll||

〔U

0 1 0 0

|J长十

| 卜J

189


了人


从 一

0 尸一
|| 1 1.

r卜‘-0 矛

0 0 0 1
Qs 一呱

1|


八口

0 0 一 1 0

1|

13尸l 13P1

| j
,上

0 0 0 0 189 189

8 绘M,
Q,N图
由所求计算结果,
作 M,
Q,N图如图(
d),
(e),
(f)
所示。
讨论
1 忽略杆件的轴向变形时,
若使用不考虑轴向变形的单元刚度矩阵,则在边界
条件处理中还应包括结点位移条件,如本例 u2
=%.
2.由于忽略轴向变形,
所以不能由单元刚度方程求出杆端轴力。轴力图由剪力
图按平衡条件求得 。
例 8-
5 试用后处理法求例 8-
5(a
)所示刚架由于支座位移引起的杆端内力,

作出内力图。已知各杆E=21X1
0'k
N/m2
,A=OZ
m2M
,I=0
,Ol
maa
解 1
.对单元和结点编号,
结构坐标系和单元坐标系如图(

b)所示。基本数据
见表 8一5a
第八章 矩阵位移 法 25

0 002rad


b) (
c)
28 11 1035
7 04

1328

d)M 图 (
kN m) (
e)Q图 (
kN) (
匀N图 (
kN)

例 图 8-5

农8
-5 基本数据

单 元 I->夕 EA (kN) EI(


kN ・m2
) 杆 长 (m) cosy stn a

① 1- 2 0 42X107 0 21只 106 4 0 1

② 2- 3 0 42X 10' 0 21只 106 4 1 0

③ 3- 4 0 42X 10' 0 21又 106 4 1 0

2 建立结点位移列向量和结点力列向量


乙)二{
Ul %, c

l 婉 jl
z 只 u3 场 叽左 :叽右 }U
,o 9

4lT
{P}二(Pi Pi 尸f 0 0 0 }0 0 0 P4 P4 P4}T

3.建立按结构坐标系的单元刚度矩阵

56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卯i u2 }
02


0.
03
9 。 -
0.
07
9-0

03
9。 -
007


_ __ _
}。
】- 0079




5 0.。
21
。 一‘

0.079

05 0.。 }
105 1

KJ- =1
00x } }

-0.
039 。 0 0
79 0
.039 。 0.0
79}
}。

-0.
079
一0

・05 0.。

05 0


079




5 0。 }
21」

u2 v2 托 u3 v3 叽左


1.
05 。
__ 0
_ 一1

05 。 。1
一。 0.
03
9 0
.0
79 0 -0

03
90 .

791


K7=1

6X 。 0.
07
9 0.
21 。 -0

07
9 01
05}

一1.

5 0 。 ‘ 0
5 0 0{
}。 -00
39-
0.
07
9 。 00
39- 0
079

L 0 007
9 01
05 0 -00
79 0.
21」

u3 v3 外 u4 v4 叭

「1

05 0 。‘
一‘・

5 。 。
{。 0 .
03
9 0079 。 -0 .
0390.0
79

K:'
一1
06
X1。_。 07
9 。・“‘ 。 - 0.
079。・1
05-
1一‘05 。 。 ‘ 05 。 。
一0
L 0
-0
00


79
9-0
0.

07
05
9 。

0 0

-0.

07
-0.

9 02

1_

4.建立原始刚度方程

25
矩阵位移法



丫 丫 甘 }。。。 }。。 。 }。 }a }0&0

9 001 6卜00
一,

冷 10 .
一 一一 一一 气

亡J
人 一- 一一 一 一  ̄- 一一一一 一一 ̄


6的00 6LOOI 自仍
0 01
第 八章

亡 ,

O 的0 1 O 的
0 [|

一一一

6卜00! 工
NO 6卜00 O
一一一

O 工
NO 6卜
0 0! 召 10 6L
OO
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产一一一 一

6台 0 6它 0 m
门0 01
一一 ̄ ̄一办 ̄一 -一

6门00! 自卜0 0 之0 01


火 色1

O O 旧0 1!

宕 11 O


6卜
0 01 N甘 Q 6台 0 6卜0 0 的
0〔0 Ol



6门00! O 6仑 0 6的0 1 的
0 1・


伪乞 0 自卜O C

C 加
n 乃口 T! ‘声

.韶
r门‘

0 、
七0


. 口J、

的0[ 0 O 工
NO O!

已 ,

亡勺

峨、

名 11 8 工

L- ̄一一





Ol O 6帅0 0, 01 0 6召 0




58 结构 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 导

5 建立结构总刚度方程
引人支座位移边界条件

u, 叭 u
4V4}



4}T={
0 一0.
001 0 0 0 00
02}

划去和 u, (
Pi u
4 T
4对应的行和列,

卜一
1 05 0 一 1.05 0 0

| |
)日
1.089 0 0.079 一 1 05 0 0




一 1.05 0 1.089 0 079 0 - 0039 0.079



0.079 0 079 0.42 0 一 0.079 0.105

)\j

106X 一 1.05 0 0 2.1 0 0



、少
C〕廿力
八日
0 - 0 039 - 0 079 0 0 079 - 0 079

)〕

0 0.
079 01
05 0 一0
.079 o.2

一一

、J
}1 于
汀以
尸口

0 0 0 0 0.079 0 0 21



r‘ 9〕
C甘
0 0 0 0 一 0079 0 0 105


叫 0 0 0 0 0 0 0 代



| ||一



厂十


将v
,=-0.
01,

p4=0
.00
2代人方程,
并将相应的行和列删去,
用P,
-k,
v,一气

o4代替 尸:,

0000079021

峋 认 叽 确 饥气 气
‘| |

0 079 一 1 05
门}

1 089 0.079 0 一 0 039 。079


| | 1 |2

0.079 0 42 0 一 0 079 .105

10
、| | |

0 21

一 0 039 一 0 079 0 0.079

0.079 0 105 0 一 0 079


11 ‘

0 0 0 079
第/
又章 矩阵位移法 2
59






||百|||、||咬|一


八〕

1111卜I J
一 1 05 1
05X1
0-'

lesesJ、|一

||,、|一






八〕



15
8X1
0`3
八曰


ll




21
0X1
0-3

6.求结点位移
求解总刚度方程,得

u2'

2 物 }u
3 v, 外t}物右}

“(
-0.
00002}-00
0999 0.
0001
4 -0.
000
01}-00
0871 0.
000
41 00
022
7}T

7.计算杆端力
单元① {F}
0=[
K口①{
司①
戈 叭 从 戈玖 叽

厂1甚llwewe! 十

门1||weeewe l
0 039 一 0 079 一 0.039 一 0 079

0 05 0 0 一 1.05 0
|||之飞||| | ||

一 0.079 0.21 0.079


0 105
10

ll
一 0 039 0.079 0.039 0 079
ee

.ee
ee十

0 一 1.05 0 0 1 05 0

一 0.079 0.21 weIJ


0.105 0.079

厂1| .11

00000 一 10.
一 0 01000 一 7.
28 35 04 n
13 10 7. 28
| ,

00000

义1

一 0.00002
1.
| I

一 0.00999
esee 、

00014


F}m=[T]{
F}.

6。 结构 力学 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从 -

0 -0 0 0 0
r!!

r!lee||1|之lwe||| !
,孟


「11,



一 10.35 一 7 04

QI 一

ee eswel
n}



一 7.04 10.35

从 -从 -q -


.||哎! ‘1


‘上


13.28 13.28



卜1 十

se‘



10.35 7.04

n}

n } 11

一1 0 7.04 一 10.35
.!

lee 口
se J



0 0 28.11 28.11

单元② 丈
F).=丈
F).=[
K).{
司②
风 一q一风风一


0 0 一 1.
05 0 0 一 0 00002

0.03
9 0.
079 -0.039 0.
079 一 0.00999

||| 』f|1 ||| !J

||| 2、|1 ||ee |t


Q079 0.21 -0.079 0.1
05


00014
=1
0pX
Q一嘎

0 0 1.05 0 0 一 0.00001

- 0.039 - 0.079 0.039 - 0.079 一 0.00871

0.079 0.105 -0.079 0.21 00041

一 10.35

一 7.04
一 28.11

10.35

7.04
0.00

单元③ M I
,=王F}
.=[K].王司。
、|

1.05 0 0 一 1.
05 0 0 一 0.00001



|艺1 .

0 0.039 0.079 - 0.039 0.079 一 0.00871


!| !仁 ‘11

1|丈1 1.

0 0.079 0.21 - 0.079 01


05

00227

一 1.05 0 0 1.05 0 0 00000


| we|| 1、

0 - 0.039 - 0.
079 0,039 - 0.079 00000

ee沪

0 0.079 0.105 - 0.079 0.21 00200

一 10

一 7.

0.00

10.35
7 04

一 28.11
第八章 矩阵位移法 2
61

8 作内力图如图(
d),
(e),
(f)
所示。
讨论
本例结点 3为铰结点, 铰左和铰右截面的转角不相同, 所以在结点位移列向量中
应写人 T3
左和 P3
右。
例8- 6 试用先处理法求例图 8- 6(a
)所示结构的内力。受弯杆件不计轴向变
形,已知 E=21X103
kN/
m2,
A==0
.2m2,I
=0.
02m4

解 1 .对单元和结点编号, 结构和单元坐标系如图(b) 所示。基本数据见表

表 8-
6 基本 数 据

单 元 :
- J EA (kN) EI(
kN ・mz) 杆长(m) Cosa sin a

① 1- 2 / 0 42X10
? 2 1 0

② 2- 3 / 0 42X lOf 2 1 0

③ 4->2 / 0 42X 10' 2 0 1

④ 3- 5 4 2火 107 0 2万
1 J

2.建立结点位移列向量和结点力列向量


I}二{
Z Ti P2 。: '
U3 93

单元①的固端力为


。}①
一{;
;}
“)
一、
0101

0。1
。一警}

单元②的固端力为


FF
)②
一‘P
I)
‘一‘
0‘。誓。1
。一碧}

等效结点荷载为


尸)一{
一10。。 一1
01

0 3
26
2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 导


=10kN/


c)

b)
14 94
5 06

2737
506

d)M 图 (
kNm) (
e)Q图 (
kN) (
ON图 (
kN)
例 图 8-6

3 建立结构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
沪i 沪1 外 u3 P3

「一
厂11.
0_84 一 0.63 0.42
尸1 月
n户

ee

84 0.42-




1 一

lwewewe|习

KI.=1
0'x
1 ,J


K]. 一 0 6342 碗 74 0 63 一 0.63
wellL
八曰)

42 0.84-
一 0 63 0 84
外 .8 6

物 vy
尸 lleeJ
八U

左人

『| || 日
1 1es l l

0.63- 一 0 74





,l
门口
11

[K〕. [K]0
Qd
C甘

0.63_ 一 0 74 0.74

4 建立结构总刚度方程
10-
‘一

、|
300

0.42 0
奇|

2.52 0.63 一 0 63 0

|t哎| 一

卜十

0.63 l.37 一 0 74

一 10
|||

一 0.63 一 0 74 l.37 一0
10

0 42 0 一 0 63 3


.求结点位移
求解上式得


T1(

2 u3 V
3 外)

={一041X10-5 0 2X10-s 一0.83X10-5 0.51X1
0-, 一0 74X1
0-5)


.计算杆端力


23

、十 卜||||||J 、
|.| 卜| | 了
n口 八〕
10 10-
3 10 1
矩阵位移法

0 0 一3 0 1
,奋 于 11 一 - 1 人
f | .
|111丈t
| esee 、 ! 1| 1
| J人|| || les| 、

一 0 83X 10-5
+ +

0 2X 10一s

1|1|卜|||少 、
| 1| 杖 一 尹
-5

0-5
一 0.2X 10-6

0-5
0.2X 10-5
一0.41X10


74X1
第八 章

0.51X1

一0.

|||||‘悦||||t、
『leeeewewelee l weJ
八j
了1.
|1|Jv
l | |‘ 了1.1
.1.
J之、1| ‘
|1、 八匕 9口 Q口 J任
「leeeseslJ.1 1 ||||J 「lraesesesllrase l l . 月任 八匕 八匕

0.
一0

0.
Q口 qd
0.42

一 0.6
0 63

0.63

一0 6

0 84

0.42

0 84


FF)

FF}
0+{

一 0.63
.+{

0 63
0 63

0.63
一 0.63

一 0.63

一 0.63

nj C口 n口
0.63


匕 门
匕 gd 又曰
&}

: 产0


n〕 八日 - n以


一 一。 -
0{

.{

一 0.63
K]

0 84
K]

0 63

0.42
一 0.63

一 0 63
0.63

0.84


0.42

0 84
0 63

0 42
o=[

S}
.=[

){
F}

F}

K]

一 0 63

一 0 63

一 0.63
0.63
一 0 63

一 0.63
0.63
.={

0.63

0 63

②={

0 63

0 63

0 63

.=[
飞 ||||、!
,.止 八0 0自

06
厂! 111.welee|eeweL b l山 0 门)

14 94
F}

户}

9.87

5.06
厂 ,l we l ‘esl 几
IJ 广一 r; 一

F}


X X 一
』口 叹d 一

单元① {

』 - 一 -


-. 动 -州叱到 一. 动州牡川司

O 六日

11 厂| |||衬1| | 、 1 上 千 |.|.
丈.十
,土


1 11
|,1 .| seJ
闪佩仁
降队 单 -仪队 厂 斤尸』口 单 门|日之日厂口
个位移分

3・
、!111卜 !
丹h 门b

匕 0 0 行

nU : 0


- 二口 匕口 ‘
5 一 一 5



fll yee ee l
.、




、leeeet厂weeeee j 、
十1!1!lllwewe、Ieeeewe
0-5
0一s

月匕

题 图 8-4
产0 1.1

的物理意义是第
1 0 ;・ 0
一0.83X 1
一0.51X 1

一 7

、.we wet矛ee|tset,
月乃 ..占 0自
0 ‘
.人 八
0 0
: 0 .
一 5

一 5

一 5

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不存在逆矩阵。

个杆端力分量。
沪|.! 奋‘1 .t
「‘1 .esto es es wel l


一 0.74
一 0.74

‘歹


了l ee l弓les 、

系数 k,
0.74

0.74



、!且1| 汗 1
11 内
b g曰

矩阵。
只U ll 0 C以
0 …

在图示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中,
5.

一5

一 5

一 5

一 0.74

一 0.74
0.74
0.74

所示。
1-
万 1一

/十 .吐2、ll
ltl、
『!lwelee weeseseswe.es习
0 0 0 1土

一万1
一涯

f)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 导

坐标变换矩阵是一个_
一 0.74


月伙
一 1

),
庄人 J往几 勺了


件r 甲考 -

其余位移分量为零时,
一0

(e

d),
6)

,人 n) .(

题 图 8-
7.作内力图如图(
刀性 .江‘

0.74


连人 叮矛 行了
一 0 0 0 -

K]

F}
F)

门了 :

一0

一0
厂 1 .es es es esee」 、!||!|1||从 十

④二〔

从 一
q -从 -

们{
T](


- 尸1.1 几
1....ee.es.weee .

1 ||』 ‘1| |J 一 lesll丈lesl 万1 1 葱

q 一从 一
q 一风 X
.=[

.=〔
F)

_
三 、习 题

r|1| .V| to .
11、




F)

F)

量为 1,
8一1

8一2

8一3
( 、
| .|j t 尹1|1 任es


单元④
凡矶 凡矶
64
r l| |Y| | we 、

第八章 矩 阵位移法 26

图示 单元 的单元刚度 矩阵 中,系数 k,
:和 k3
3分 别为 k,
:二 k3

图示梁按先处理法计算时的结点力列阵为_ 阶



IN4

N/
m }


业下t
|十

/11
11

题 图 8-5 题 图 8-6

8-
6 图示结构考虑各杆轴向变形,
采用先处理法,
结构刚度矩阵为_ 阶。

-7 对图(
a)所示析架建立结构和单元坐标系如图(
b)所示。按先处理法的单
元刚度矩阵为〔
K]①二 ,
ERI
②二 ,
[K].=

题 图 8一7

8-8 试对图示梁建立结构总刚方程 。

题 图 8一8

四、习题答案

8-1 自由式 。8-2 正交矩阵。8-3 3,1。

6EI 12EI
8一5 {一8 1
2)T.8一6 10X 10
乙一
任 1
2, Z飞
26
6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 解题指导

队尸门巨
1一

,[
K]

_。
。一〔
2 1-
8-
7 [
K]①二

〕一[
::
〕。


产一

了又 -
QU 】

2E I
飞(

P2
)[2
EI。
一ql
a}


}{{ 一{‘, 212
{。
n己

OU

|||||」
9 口-

了二 -

4EI
} } } I qt
, }
l 」 又P3)
( L 12 )
第九 章 结构 的动力计算 2
67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前面各章讨论了静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问题, 所谓静荷载是指其大小、方向和
作用位置都不随时间而变化的荷载。但在工程实际中, 经常会遇到另一类荷载,即动
荷载。所谓动荷载是指其大小、 方向或作用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荷载。若单纯从荷
载本身的性质来看, 绝大多数实际荷载应归属于动荷载。但从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影
响角度来看,若荷载随时间变化十分缓慢, 因此引起的结构质量的加速度很小, 此时
所产生的惯性力与荷载值相比较可以忽略不计, 则可将之当作静荷载处理。只有当
荷载随时间变化较快, 且所产生的惯性力不容忽视时, 才必须将这种实际荷载看作动
荷载,用动力计算方法确定结构的动力反应。因此, 区分静荷载与动荷载,并不是单
纯从荷载本身性质来看, 更主要是看其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应当指出, 静与动以及荷载随时间变化的快与慢是相对的, 它与结构的自振周期
密切相关。若荷载从零增至其最大值的加载时间远大于结构的自振周期, 例如,
前者
为los、
后者为 Is
。则可认为加载过程是缓慢的,此时荷载可作为静荷载对待。若上
述的加载时间接近或小于自振周期,
则认为加载过程是快速的 ,
此时荷载应作为动荷
载处理 。

一、基本 内容与学习指导

(一)基本概念
1 动力反应
动力反应为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内力、动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等。结
构的动力反应与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和动荷载的变化规律密切相关。
2 动力 自由度
确定一个体系在运动过程中任一时刻全部质量的位置所需的独立几何参数数目
称为体系的动力 自由度。根据动力 自由度的数 目,
结构可分为单 自由度体系、多 自由
度体系和无 限 自由度体系。
3 动力特性
结构的动力特性是指其本身的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参数。
(1
)自振频率 自由振动时的圆频率称为自振频率,

2)振型 体系依照某个 自振频率作简谐振动时相应 的振动形态称为振型,
也称
振动模态 。
26
8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3)阻尼 它是体系在振动过程中使其能量耗散的各种因素的统称。
对于一个结构 ,
往往同时存在多种不 同性质的阻尼因素。例如,
结构变形中材料
的内摩擦,支承及结点等构件联接处的摩擦, 周围介质对振动的阻力, 地基土等的内
摩擦阻力。欲建立一种能全面地反映各种阻尼因素同时作用的理论是十分困难的,
故不得不采用简化的阻尼模型。现有的各种阻尼理论大多只研究一种阻尼因素的影
响。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是粘滞阻尼理论, 也称伏伊特(Vo
igh
t)阻尼理论,
它主要反
映内摩擦的作用。这种理论假定阻尼力与体系振动时的变形速度成正比, 且与速度
方向相反。虽然应用该理论所得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 但是按该理论建
立的运动方程易于求解,故 目前仍被广泛采用。
①临界阻尼系数 它是代表运动从振动形式过渡到非振动形式鲤 f


Lf数r
i,
即使运动成为非振动性所相应的阻尼系数的最小值。
② 阻尼比 它为实际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数之比,是一个无因次的参数。在
实际问题中,往往不是直接应用阻尼系数,而是用阻尼比作为阻尼的基本参数。
4 自由振动
体系在没有动荷载(
即干扰力)
作用时,
由初速干扰(
切位移二
初速.
度或这两者)的
影响所引起的振动称为自由振动。研究结构体系丽百由振动,
可以得到结构的自振
频率、
振型和阻尼参数。一
5.强迫振动
体系在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振动称为强迫振动。研究强迫振动,
可以得到结构
的动力反应 。
6 线性振动
当体系发生振动时,若恢复力、
阻尼力是位移或速度的线性函数,则所建立的运
动微分方程是线性的,故称为线性振动,否则,
则称为非线性振动。叠加原理适用于
线性振动,但不适用于非线性振动。本书只限于讨论微小振幅的振动,
由此建立的运
动方程才可能是线性 的。
(二)动力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1 基本原理
结构动力计算中常用的基本原理有达朗贝尔(
D'Al
embe
rt)
原理和能量守恒原
理等。
结构动力计算的核心问题是建立运动微分方程,其中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根据
达朗贝尔原理把惯性力加到原来的质量上,将动力问题转化为静力平衡问题来处理。
这种求解动力学问题的方法称为动静法。但须指出,引人惯性力后的平衡是一种动
平衡,即瞬间平衡,
而荷载、
惯性力、内力、
位移等还都是随时间变化的。
由于用精确方法求解多自由度体系和无 限 自由度 的频率和振型一般都 比较 繁,
第九章 结构 的动 力计算 26

因此常用一些简单而又具有一定精度的近似解法来求算体系的频率和振型。其中,
有一类近似解法是以能量守恒原理为依据。当体系作 自由振动时 ,
在不考虑阻尼的
情况下,体系既无能量输人,
也无能量耗散,
因此在任一时刻其动能 V和应变能 U之
和应保持不变,即
V(t
)+U(t
)=常量
2结构动力 自由度 的缩减方法
实际结构的质量都是连续分布的,
要完 全确定其质量 的位置需要无限多个独立
的变量(也称坐标或几何参数),因此严格地说,
实际结构都是无限自由度体系。但除
某些简单的结构(例如,等截面直杆)的动力计算可按无限自由度考虑外,绝大多数结
构若不进行自由度的缩减, 而仍按无限自由度进行计算,不仅十分困难,
而且没有必
要。因此 ,
与静力计算一样 ,
需要选用一个合理 的计算简图。对于同一结构 ,
可 以有
多种计算简图,
但选用的原则是 计算简图应尽量简单且能反映结构的主要特征和性
能,
使得计算方便可行且结果可靠 。将实际结构简化为有限 自由度体系 ,
常用 的简化
方法有以下三种
(1)集中质量法
集中质量法也称堆聚质量法 。这种方法是将体系的连续分布质量 按一定 的力学
原则集中到若干离散点上,
使之成为有限个集中质块或质点, 从而把一个无限自由度
问题简化为有限自由度问题。集中质量法有多种,最简单的是根据静力等效原则,使
集中后的重力与原来的重力互为静力等效,即它们的合力彼此相同。对于平面问题 ,
一个质块一般需用两个线位移和一个角位移来确定其位置, 而一个质点则只需用两
个线位移。由于质块除具有质-


M外,还具有转动惯量,因此在动力问题中,除了考虑
质块 的惯性力 ,
还需考虑质块的惯性力矩。
对于一个结构,
其自由度并不是固定的, 而是随结构的计算假设而变化的。在图
9-
1(a
)所示的结构中,杆 AB,
BC的单位长度质量分别为而:、而2
。若将质量集中为
1 ,一 , .一 ,、
B,
C处的两个质点,
则可得图 9-
1(b)
所示的计算简图,
其中,m ,= 不目

戈m l乙
1州一M 21
2)
1一
一m


即把杆件全长范围内总质量的一半分别集中于其两端的结点上。此

时,
简化后的体系具有四个自由度,
但若将质量集中为B,
C处的两个质块,
则体系具
有六个 自由度 。
对于建筑结构,
通常可以忽略惯性力矩对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即略去质块的转
动惯量而将之视为质点以简化计算。为了进一步减少体系的自由度,对于受弯杆件
通常还忽略轴向变形的影响。在此假定下 ,图 9-1(
b)所示体系的质量均只有竖向位
移,则体系只有两个 自由度 。此外,
若把固定端 A改为铰支端, 尽管结构 由超静定变

70 结构 力学 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图9

为静定 ,
但其 自由度并不发生变化 。
由上述可知・① 结构自由度数目不一定等于集中质量数;② 结构 自由度数目与
计算假定有关;③ 结构自由度数目与超静定次数无关。

2)广义坐标法
集中质量法是从物理角度提供的一种缩减 自由度的方法,它对于确实有大部分
质量是集中在若干离散点上的结构尤其合适。但当体系的质量分布得相当均匀时,
在选取同样自由度数的前提下, 采用广义坐标法通常会比集中质量法得到更为精确
的结果。广义坐标法是一种从数学角度提供的缩减 自由度的方法。对于一维结构 ,
这种方法是将结构在时刻 t的挠曲线假设为

y(
x,t
)=Ia
k(t
)Th
(x)

式中,
Tk(
x)为满足边界条件的给定函数,
称为形状函数或位移函数;
ak(t
)为一组独
立的未知参数 ,
称为广义坐标 。
当形状函数 }
ok(x)
选定之后, 结构的挠曲线 y(
x,t
)完全由广义坐标 a
,(t
)所确
定,
故广义坐标 ak
(t)的个数 n就是结构的自由度数。
但须指出,选取的形状函数必须符合以下两点
① 不但满足结构的位移边界条件, 而且还要满足内部位移的连续性要求。此
外,
对其光滑性也有一定要求, 即至少具有体系能量表达式中出现的同阶导数。
② 应是线性无关的 ,
这样才能保证广义坐标是独立 的,
此外还要满足正交性要
求。
现以简支梁为例,
设梁的跨度为 l
,其挠曲线可近似地用有限项正弦级数表示为


7T 一1
艾一

y(x,t
)= 艺ak(
介- I
t)s
in

于是,该无限自由度体系被简化为 n个自由度的体系。但需指出,
对于较复杂的
结构,
欲以整个结构为范围寻找出符合上述要求的形状函数通常是十分困难的。
(3
)有限单元法
有限单元法是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它综合 了集中质量法和广义坐标法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27

的某些特点,
以结点位移作为广义坐标来表达结构上各点的位移状态。有限单元法
不必像广义坐标法那样对不同的结构选取不 同的形状函数 ,
而只要在单元范围内对
每一种单元选择相同的形状函数,
从而避免了以整个结构为范围寻找形状函数所可
能遇到的困难 。
现以图 9-
2所示的悬臂梁为例,
将梁分割成 n个单元,
任一单元⑥的位移可以用
以时间为参变量的单元两端结点的位移(
线位移和角位移)
y,(
t).
B,(
t),
y,(
t),
0,(
t)
表示为

y(
x,t
)二y,
(t
)N,
(x)
-}
-B
,(t
)N,
(x)-

-y,
(t)
凡(x)
+乞(
t)N,
(x)
式中,
N,(
t),
凡,(
x),
N,(
x),
凡,(
x)为形状函数。
2 1 j n
-I


0(D一D 一 叫一百一一一一叶一0

图 9一2

在选定形状 函数之后 ,
该梁的振动曲线可 以用结点 1,
2,一,
n的 2n个位移来确
定,于是该无限自由度体系被简化为 2
n个自由度的体系。任何结构都可以通过有限
单元法用离散坐标表示结构的位移,因此它是一种进行结构分析的最有效方法。
在动力分析 中,
不管用哪一种方法缩减实 际结构 的 自由度,就同一种方法而言 ,
分析结果的精度一般是随所取用自由度数的增加而提高,
但计算工作量也要随着增
大。
最后需要指出,动力自由度概念与几何组成分析中的自由度概念是有所区别的。
前者是指质量的运动自由度,组成结构的构件是可以发生变形的;而后者是指刚体体
系的运动自由度,
此时不考虑结构每一构件的变形, 即将构件当作是刚性的。
3 建立运动方程的方法
建立体系运动方程的方法有多种 ,
但从数学角度来看 ,
可将所根据 的原理分为非
变分与变分两种,
而每一种又有微分的和积分的两类。
非变分 的动力学原理是描述所有真实运动都须满足的关系 。若这些关系是属于
每一瞬时,
就是微分的原理,
如达朗贝尔原理,
若是有限时间段内的关系,
则是积分的
原理 ,
如能量守恒原理。
变分的动力学原理提供了一种将真实运动与在同样条件下运动学上可能的其他
运动区别开来的准则。虚位移原理是微分 的变分原理 ,
而哈密顿 (Ha
mil
ton)原理则
是积分的变分原理。变分动力学原理的优点是适应性强,可用它推出运动的普遍规
律,且直接处理的物理量是与坐标选择无关的标量,
缺点是比较抽象,不如非变分动
力学原理那样直观、易于理解。
虽然推导体 系的运动方程可依据不 同的原理采用不 同的方法,但最终结果应是
27
2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一致的。在此只介绍以达朗贝尔原理为依据的动静法。这一方法按从力系平衡角度
还是从位移协调角度建立运动方程,又可分为刚度法和柔度法两种。
在建立运动方程时,应先分析体系的自由度,确定哪些位移为基本未知量,而且
同一自由度上的位移、速度、
加速度的正向取定要一致。若无特殊说明, 受弯直杆通
常忽略轴向变形的影响。此外,若取静力平衡位置作为计算位移的起点,则列出的运
动方程通常不受重力的影响,所求得的位移为动位移。
(1
)刚度法— 按平衡条件建立运动方程
现以图9-
3(a
)所示的悬臂梁为例,
讨论如何用刚度法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

对重力的影响作些说明。在图 9
-3(
a)中,
m为集中质量,
并用阻尼器 C表示体系所
存在的阻尼 ,
这是个单 自由度体系。


卜1 ., 幽丫 百, 古,丫 山.甲 占甘7 叻




了吸 、

图 9一3

为了建立动力平衡方程, 取质点 m为隔离体, 如图 9-


3(b)
所示。隔离体上受到
以下五种力的作用, 即外部干扰力 P(t)、
重力 W,梁给予它的恢复力 Fs(t
)、阻尼力
FD(
t)、
惯性力 F,
(t)。根据达朗贝尔原理, 可列出隔离体的平衡方程, 即
F,
-I
-FD-
f-FS-

-W十P(
t)=0 (a)

上式表明,
在质点运动的任一时刻,
作用在质点上的所有外力与假想加在质点上的惯
性力相互平衡 。

F,
=一mY(
t),FD=一c
y(t
),凡 =一kY(
t) (
b)
式中,
负号表示惯性力、
阻尼力和弹性恢复力分别与质点的加速度、
速度和位移的方
向相反。
将式(
b)代人式(
a),

my+c
Y十kY=P(t
)+W (9一1)

式中 。— 阻尼系数;
k— 刚度系数。它表示使质点沿其运动方向产生单位位移所需施加的力。
第九章 结构 的动力计算 2
73

上式是根据平衡条件建立运动方程, 因推导方法中涉及刚度系数, 故称刚度法。


总位移 Y(
t)是由重力W 引起的静位移,
,和附加动位移y(
t)两部分所组成,即
Y(t
)=y"+y(
t)
将上式代人式 (
9-1),
并注意到 y,
,与时间 t无关及 W=kys
,,可得

my+c
y十ky=尸(
约 (9一2)

由此可见 ,在 以动位移表示的运 动

气 \\
方程 (
9-2)中不 出现重力影响项 。因此,
在今后所有讨论 中,都把基准位 置设在
静力平衡位置上 ,
这样在建立运动方程
时,
通常可以不必考 虑重力影 响 ,将按
方程(
9-2
)求得的动位移与静位移相加
即得总位移 。
要注意 的是 ,
对于可转动的体系 ,

使把基准位 置设 在静力平衡位 置上 ,有 图 9一4

时仍需考虑重力影响。例如,图(

-4(
a)
所示的倒摆就是一个可转动的体系,其中AB为可不计质量的刚性杆,
m为集中质
量,
‘为阻尼器,
k为弹簧。选择杆 AB绕A 点的转角0为广义坐标,
图 9-
4(b)中的
弹性恢复力 kl
,O、
阻尼力 。
1Z0,
惯性力 ml
0均已与运动方向相反,
故未冠以负号。
由平衡条件YMA=O, 可得运动方程为

ml
'O+c
l20-
}-
kl;
0-mgl
sinO
-P(
t)l
cos
O=0
若考虑微幅振动,
sinO
-O,
cos
O-L
,则上式可简化为

ml
'O+cl
20+kl
;0-mgl
O=P(t
)l (
c)

由此可见,在运动方程中出现了ip力影响项。这是一个虽以静力平衡位置作为基准
位置,但在建立运动方程时仍需考虑重力影响的例子。现将图9- 4(
a)所示体系在纸
面内转过 9
00,
使杆 AB置于水平位置,而弹簧和阻尼器则处于竖直位置。对此新体
系,若取静力平衡位置作为基准位置, 则在建立运动方程时可以不考虑重力影响。新
体系的运动方程是将式(c
)左边的第四项删除,即不出现重力影响项。

2)柔度法— 按位移协调关系建立运动方程
用这种方法建立运动方程时, 是以整个结构作为分析对象。现在仍以图 9 -3(
a)
所示的悬臂梁为例,质点 。的位移y(t
)可视为山干扰力 P(
t)、
惯性力 F,
(t)
和阻尼
力 Fn(
t)共同作用 下产生的。根据叠加原理 ,
位移可表示为
27
4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y(
t)“fF,
(t)+fFD(
t)+fPW
式中,
f为柔度系数,
它表示在质点的运动方向上施加的单位力使体系沿该方向所产
生的位移 。
将Fr
(t)=-my和FD(
t)二一c
y代人上式,
经整理可得运动方程,


y+c

+于,
一“(

, (9一3)

由于这种推导方法涉及到柔度系数,
故称为柔度法。柔度系数与刚度系数互为倒数,
1 , ,
,一 、。_
、_、,_
、、_、 、
__r、_
,。,_ _、、_,_ _、。 ,,
_、,
_
即.
r‘
’Jf
=奋,
k ,因此两种方法建立的运动方程(
,‘1.1
- ̄ 一 ”, ̄  ̄ ,
甲, 9
一 、--2‘
一)和(
’ 9-
“’、
- 3
一)
‘是一致的。
 ̄  ̄ 卜,“


三)自由振动
研究自由振动能揭示体系本身的动力特性,而动力特性与体系在动荷载作用下
的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体系的自由振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际结构在振动过程中总是存在阻尼的,但人们还是将振动分成有阻尼和无阻
尼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之所以要讨论无阻尼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按这种理想情况分
析所得的结果已能相当精确地反映实际结构的动力特性(自振频率、振型),
另一方面
可以与考虑阻尼的情况相比较,从而更好地了解阻尼的作用。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单 自由度体系具有一般振动体系的一些共同特性 ,
因此对其振动的了解 ,
有助于
分析更复杂的振动问题。单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分析尽管很简单, 但却很重要。这一
方面是因为不少实际结构的振动问题可按单自由度体系进行计算或估算, 另一方面
则由于单 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分析是多自由度体系动力分析的基础。
在式(9-
2)中,
令 P(
t)二。,
即得有阻尼自由振动的基本方程。若不考虑阻尼,

再令阻尼系数 。=0,即得无阻尼 自由振动的基本方程。
对于无阻尼(阻尼比}=0)
和小阻尼(}<1
)情况,
运动呈振动形式; 而对于临界阻
尼(¥
=1)
和大阻尼(¥
>1)
情况, 运动呈非振动形式。对于后两种情况,体系受到干扰
而偏离平衡位置所积蓄的初始能量, 在其恢复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已全部消耗于克
服阻尼,因而无多余能量致使体系振动。对同一体系, 当具有临界阻尼时,其运动衰
减得最快 ,
即它能在最短 的时间 内无振动地 回到平衡位置 ,
而 当阻尼超过临界阻尼
时,恢复到平衡位置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且所需的时间随阻尼的增大而增加。由于实
际问题难得遇到阻尼比} >1的情况,
故对非振动形式的运动在此不详加讨论。下面
仅就无阻尼和小阻尼情况的自由振动作一介绍。为了便于比较, 现将单 自由度体系
这两种情况的自由振动方程和一些有关的公式汇成表 9- 1。表中,9为重力加速度;
W 为重力;
y。表示在质体上沿振动方向施加值为 W 的荷载时, 质体沿振动方向所产
生的静位移, y。为初位移,二
。为初速度,‘
,为临界阻尼系数。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2
75

表 ,-1 单 自由度体 系的 自由振动公式

名 称 无 阻 尼 有 阻 尼

my+ky=0 my+c
y+ky=0
运动方程
或 )+田2
)=二0 或 y+2
&wy+r

,zy二。

自振频率 。
_压 、压 二/
二_仄 。‘幸 ,
/I一e
l。

Vm "
Vmf '
V Wf '
V Ys

, 27
r T
自振周期 T=2
- 1d今 — = —
.d ,

/1一 F

(工程 )
频率 f
=专一k

J ‘ 声‘

d一吝一o

二 d 白 J‘

阻尼 比 ¥= o

一cc
}一c


-.
Y(t
)=Asm(
ru
t+r
p) y(
t)二Ade "rS
ln(wd+r

d)
运动方程
, /2,/'

0+¥
-Yo、2
的 解

幅AvY

+(_



o)
2 t
cd刃 y
0,-
-l一瓦一 )


uyo 田dYo
初相角 甲牛 ar
ccan= 了一. 外t令 arcr
an 二
丁 布-二互下了.
岁o VOT S- Yo

根据表 9-1中所给的结果 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
)无阻尼自由振动是简谐振动。由于忽略阻尼,即不考虑振动过程中体系能
量的损耗,从而体系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这就表现为振幅保持不变、永不衰减。于是,
振动一旦发生便永不停息 ,
但这仅是一种理想的情况 。
有阻尼 自由振动是振幅按指数规律随时间t的增大而衰减的振动。当结构将最
初由外部提供的全部能量消耗殆尽时,
振动也就停止。
在无阻尼 自由振动过程 中,
加速度和惯性力与位移间存在以下简单 的关系

y(
t)二一Awe
-,
in(
co
t+T)=一。2
y(t

F,
(t)“一my(
t)=


m y(
t)

2)体系的无阻尼 自由振动的振幅和初相角仅取决于初位移和初速度。初始干
扰反映了外部初始赋予体系能量的大小。
(3
)自振频率(或 自振周期)取决于体系的质量和刚度,而与外部的干扰无关。
当考虑阻尼时,还与阻尼比有关, 阻尼使体系的自振频率变低(
或自振周期变长)。自
振频率(或自振周期)是体系本身的固有属性 ,
因此又称 固有频率 (
或固有周期)。
由于一般结构体系的阻尼比 }
+ 1,
因此可以不考虑阻尼对 自振频率和 自振周期
27
6 结构力学 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的影响,近似地取C
Od=。和Td二T。
自振频率与刚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而与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因此,刚度越大,
频率越高(周期越短),质量越大,频率越低(周期越长)。欲改变体系的自振频率或自
振周期,可从改变体系的刚度或( 和)质量人手。
需指出的是 ,自振频率或 自振周期是体系动力性能的重要指标。两个外表看来
并不相同的结构,若 自振周期相近,
则它们的动力性能基本一致 ;
反之,外表看来相似
的结构,
若 自振周期相差较大,则它们的动力性能就有明显的差别。
最后,尚有必要对周期和频率的概念及阻尼的测定作些阐述。
周期 是体系重复同一运动状态所需的最短时间, 其单位通常取为秒(S).

工程)频率 是表示单位时间内体系的振动次数 ,
其单位通常取 为 1/秒(1/s),


-称

-/为
J赫


lJ兹
 ̄(
、H
“z

“‘。
“频
T率
7 1-与
J周

^J期

YJ互
一为
 ̄倒

-J数

t ,

n’r1.

=粤T。

圆频率 是表示 2
二个单位时间内的
振动 次 数 ,其 单 位 通 常 取 为 弧 度/秒

rad/
s)。
它与频率的关系为 。=27

fo
阻尼的测定
在实际问题 中,往往是 用阻尼 比作为
阻尼的基本参数 。阻尼 比 右的值可以通过
实验来测定。现在假定由实验绘得的位移
时程曲线如图 9-
5所示。按粘滞阻尼理
图9
-5 有阻尼单 自由度体 系 论,位移时程曲线方程应为
自由振 动 的 时 程 曲 线
y(
t)=Ad
e-"s
in(
Co
dt+T
d)(
9一4)

严格地说,实际的振幅应根据速度为零(y(t
)=o)的条件来确定。然而,
对于大
多数实际问题,位移时程曲线与指数曲线 y=士Ade
" 切点对应的位移值只比相应
的振幅值略小一点,但却很接近,因此可将切点对应的位移近似地作为振幅, 即


,1
=Ad
e-6


t・ C
9一5

由式 (9-4)
不难得出,
在振动过程中,
相隔一个周期的两位移之 比是不变的,即

y(t
) A,
e-#
-'
sin(
wdt
+}p
d) = e¥
.Td
y(t+Td) Ad
e-e
-c
t+T
d)s
in[
CO
d(t
+几)+'

dI
显然 ,
相隔一个周期的两振幅之比也是不变的,这只要在上式中取 t
=t。即得

yn= y(
t})
y,
l t+Td)= e彻Td
,: y( (9一6)
第 九章 结构 的动力计算 27

由此可见,
单 自由度体系有阻尼自由振动的振幅按公比为 e
e"
Td的几何级数规律衰减
的,
而且阻尼比越大,
衰减越快。振动衰减的速率通常用对数衰减率表示,
对式(
9-6

两边取 自然对数可得其表示式 ,即

y. ,二 , 27
c 27
c}
/= in 一 — = q


t 1d= CC
V — = 一二二二二二攀 (9一7a)
yn
+l wd 丫1一畜z

当阻尼比¥
+1时,
可近似地将刘数衰减率取为
Y二 27
c¥ (9一7b)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阻尼比 右的值很小, 约在 1%和 1


0%之间。例如,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阻尼比大约为 50
o,钢结构大约为 lo
o-2Yo。由式(9-
7)可得
Y 11 yn
(9一8a)

7= 只 ̄,=
乙兀 2nt
1‘Y .+]

上式表明.
由实验测得的位移时程曲线的振幅值 y
,和y.
+1就可以确定阻尼比泞和对
数衰减率 Y。但 为了减小误差 ,
可利用二个相继周波振幅之 比不变这一特点 ,
从测得
的自由衰减振动的位移时程曲线中,
取相隔 n周的二个幅值之比来确定阻尼比宁的
值 。其依据为

Yl = yl.y2二卜.
yn
yn+l y2 y3 y n+l


nyl=I
ny'
+In2
.二+I
+ ny".
一nY
yn
+l y2 Y3 y。
十1

由式(9-8a)和上式 ,
可得
Y 1 y1
s幸 认一甲= (9一8b)
乙兀 2n7
c y。十1

2.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严格说,实际结构都是具有无限自由度的体系。除少数简单类型的结构可按无
限自由度进行动力分析外,绝大多数实际结构都要简化为有限自由度体系才能进行
分析。其中,有些结构可按单自由度体系处理,
但更多的结构须作为多自由度体系处
理,
例如,
在多层房屋结构 、
不等高厂房排架结构等的侧 向振动问:
题中。此外 ,
虽然有
的结构按单自由体系处理,
在一定程度上仍能反映其实际的动力性能,
但为了提高分
析结果的精度,
有时还是将它简化为多自由度体系进行计算。
多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体系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在单自由
度体系的分析中已经看到,阻尼对体系自振频率的影响很小。对于多 自由度体系也
278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有类似情况,
因此在其自由振动分析中通常也略去阻尼的影响。
(1
)运动方程的建立
现以图 9
-6(
a)所示的体系为例,
说明刚度法和柔度法建立多自由度体系运动方
程的原理。由于受弯杆件不考虑轴向变形影响, 这样每一质点只有一个自由度,
即竖
向位移。体系的运动由各质点的竖向位移 Y,
(t).
Y2W I.
..
,Yn
(t)所确定,
因此该体
系具有 n个自由度。在建立运动方程时,
不妨设竖向位移向下为正。

-mi
yi -
MZY2 -MY, -
MIYJ -M,

Yn

F ..山.,六Yl.甲IFI

一月.
丫,‘

图 9一6

1)刚度法
刚度法是按平衡条件建立运动方程。取任一质点 z作为隔离体, 如图 9-
6(b)

示。质点 z所受的力有两种:
‘质性力 F,
,=-m,
Y,和结构给予它的弹性力Fa。由达朗
贝尔原理可列出质点 之的动力平衡方程
F,
,+F =0
即 一m,
Y,+F,=0 (
a)
由于所考虑的振动体系是线性的,根据叠加原理可将结构给予质点 :的弹性力
表示为
Fa=-k
,,Yj
一k,

Y2一・
..
-kY,
一・.
.-k.
Yn (
b)
式中,
k(1
=1,
2,-
--,
n)为结构的刚度系数,
其物理意义是只有第7坐标发生单位位
移(其余坐标的位移均为零)时,
在第 ;坐标上所需施加的作用力,
如图9- 6(
c)所示。
显然,在这种特定的位移条件下,所引起的第z坐标上的弹性力为一k ,
在此其即为1
坐标 的单位位移所引起的作用于质点 :的弹性力。
将式(
b)代人式(
a)得质点 :的运动方程为
m,
y,+k,
1y,+k,
2Y2十…+k}y =0 (z
二1,
2,…9
n)

即体系的运动方程为
第 九章 结构 的动力计算 27




, y1+k1
m 1y1十ki
2y2十 十 ki
nyn=



m2
y:十k2
iy,十k2
2y2+ + k2
nyn=

丫!

9一9a)


| J


mn
y。斗kn
iyi
+kn
2y2+ 二十k-y,=

或写成矩阵形式


A月{
y}+C
K7(
y}二{
0) (9一9b)

式中,
质量矩阵[M」
是 n阶对角阵,
刚度矩阵「
K〕是 n阶对称阵,
位移向量{
川、加速
度向量{
y}均是 n阶列向量。
2)柔度法
柔度法是按位移协调关系建立运动方程。图 9
-6(
a)所示体系在自由振动过程
中,
各质点的位移yl
(t)
,y2(
t),
."
.,
y(t
)可以看成是由惯性力一m1
y1(
t),
-m2
y2(
t),

.}-Mn
Yn(
t)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位移。于是,
应用叠加原理可得质点 2的位移,

y,
(t)=f,(
一mi
yi)
+f,
2(一M2
Y2)+…+几(
一m,
y,)
十…+几 (
一mn
y二)

:二 1,
2,…,
n)

式中,
几为结构的柔度系数,
其物理意义是在第9自由度(即第]坐标)
上施加单位力
时,
而引起第 :自由度(
即第 :坐标)
上的位移。
将上式整理得体系的运动方程为


一 一



fi
imi
yi+f[
2m2
y2+…+力n
mnyn

| .,1十

八〕

几,
Mly1+f,
2m2
y2+ ・十几n
nn
i yn (9一10a)



门〕

人1
m1y1十f,
2m2
y2+…+几 mn
yn

或写成矩阵形式

fjl
m7t
y)+{
Y)=(
o) (
9一l
ob)
式中,柔度矩阵[.
f]是 n阶对称阵, 它与刚度矩阵「
K〕互为逆矩阵,
即「f}=CK}

由此可见,运动方程( 9-9)
和(9-
10)
是等价的。
(2)振型方程
设运动方程 (9-9)
或(9-1
0)的特解为


Y)=(
A)s
ln(
cut
+(P)
式中,
{A}
二(A,AZ
...A)
T称为位移幅值向量。它是体系按某一频率。作简谐振动
时,
n个自由度上的位移幅值依次排列的一个列向量。因此,
{八}
表征了体系按频率

8。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作简谐振动时的振动形态 ,
故称为振型。
将上式代人式 (
9-9b)或式(9-10b)并消去公因子 s
in(
cu
t十必,
即得振型方程

[K]一。2
[叫 ){
A}=0 (9一11a)

其展开形式为

k,,一。z
二:)
A,+k
,2A2+二+k
jn
An=0


2lA,+(
k22一。2
m2)
A2+二+k
2n
A =0
(9一11b)

kn
,A,+k
n2A2+…+(
k,一c
ot
Inn
)An=0
或得振型方程



fl
IM
l一1

}I
})

A,一。 (9一12a)

式中,
「月 为 n阶单位矩阵。
上式 的展开形式为
1\

ii
mi一}
2)H,
+J1
2m2
Az+”’
十fi

mnA一 。
/, 1\

zi
m,A,
+又J
,2
in
,一c

zJiz
t十’‘
’十九n
mnA一 。 (
9一12b)

/, 1\‘
九m,
戊十灿二人十”’
十又几m 一c
Z式 一。

3)频率方程
若体系发生振动,
则{A)#0。
振型方程为齐次线性方程组,
它具有非零解的必要
充分条件是其系数行列式为零 ,


K]一。2
[m二}
=0 (9一13a)

其展开形式为
.陈卜1

一田

uz
ml k
12 … .


!1



k k
az一田


zm2 … k
,n

11


9一13b)
|es

k.
1 k
n2 … k
_,一田

oz
n;n
第九章 结构 的动力 计算 28



月:、一1

2C

7‘一。 (9一1
4a)

其展开形式为

人l
m,-_

1 f,
2yn2 f,

.mn

f2
lm, (
fz
zm
:一劲 f2
nmn
= 0 (9一1
4b)

fn
,m, f
n2
m2 :(
f-m”
一劫
式(9-1
3)或式(
(9-14)就是 n个自由度体系的频率方程,即特征方程。 将频率方程
(9
-13b
)或(9-
14b)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关于c u或1
2 /cu
t的n次代数方程。
解此方程,将
得到 扩 或 1
/w2的n个非负实根,
从而求得该体系由小到大排列的n个自振频率。,

w2,"
",wn,
其中最低的频率 。,称为基本频率或第一频率。
可以证明, 若质量矩阵〔 M]和刚度矩阵[K]都是正定的实对称矩阵,则频率方程
具有与体系自由度数相同个数的正实根; 若[川 是正定的实对称矩阵,而[K〕是半正
定的实对称矩阵, 则频率方程具有与体系自由度数相同个数的非负实根。
对于实际的工程结构, 一般总是满足[ M〕为正定和「K〕为正定或半正定的实对
称矩阵的条件。[K〕的半正定性发生在有刚体自由度的悬浮结构(
例如,飞行器、
船舶
等)场合。因此,
结构的自振频率总是非负的, 而零频只在结构体系为半正定时才会
出现,自振频率的个数等于体系的自由度数。
(4)振型(模态)
将求得的自振频率w,
(I= 1,
2,.
..
,n)代人振型方程(
9-1
1)或(

9-1
2)便可以确
定与其相应的主振型{
A},二(
式,A2
,..
.An
,)
T,即由方程

[K〕一《[
M])
(A)
,={
0} (
9-1
5a)
1-
了万..、 、

、、、、‘声了



广1」


 ̄|习

rIL

一|口

几月


扩2
了工


|L

IJ

八〕

(9一15b)

可以求得(
A),
。由于以士振型方程的系数行列式为零,故方程有非零解。显然,


A),
是方程的解,则C{
A},也必然是方程的解,
其中C是任一常数。
因此,
由振型方
程只能得到主振型向量{
A},中各元素A。的相对值,
即只能唯一地确定主振型的形
状,
而不能唯一地确定其幅值。
振型是体系按某一自振频率作简谐振动时的振动形
态,
它是不随时间而改变的。

82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 解题指导

需要指出,
对于半正定结构体系,
它的每个零频率对应着结构的一个刚体振型

某种刚体运动形式)。此外,体系能否按某一振型作 自由振动将由初始条件决定。只
有在各 自由度上的初位移和初速度与主振型存在比例关系的特定条件下 ,此时初位
移或初速度可以全为零, 体系才会按某一主振型作简谐振动。在一般情况下,体系的
自由振动不再是简谐振动, 各质点的位移将包含各振型的分量,体系的振动形态也将
随时间而变化。振型和自振频率一样, 与外部干扰无关,完全由体系本身的特性所决
定。

)振型的规一化
为了使主振型向量{
A},中各元素的大小能完全确定,
还需要补充一个条件。

这样处理后,所得的主振型称为规一化主振型。应该指出,
在保证振型不变的条件下,
可对振型的幅值引进不同的限制条件,从而得到不同的规一化主振型向量。究竟选用
哪一种规一化振型向量,主要是考虑分析的方便。规一化的方法有多种,
常用的有以
下两种
方法一 任取振型向量{
A},中的一个元素(
通常取第一个或最后一个或幅值最
大的元素)作为标准,
并取其值为 1;
方法二 使振型向量{
A},关于质量矩阵〔
M]规一化,
即使振型向量{
A},中各
元素的值满足下面条件


A}了
[明{
A},=1

)振型的正交性
同一体系的各主振型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固有特性,即不同的两个振型关于
质量(
矩阵)和刚度(矩阵)带权正交性。利用振型的正交性可以检查所得的振型是否
正确,
还可使体系的动力反应计算大为简化。此外,若用迭代法求高阶频率与振型, 也
要用到这一特性。振型正交性条件有以下两个
第一正交性条件 {A}
歹[明{
A}。
= (Z 夕) (9一16)

第二正交性条件 {
A}了[
K]{
A}:
二 (:笋 .
1) (9一17)

需要指出,
不同频率相应的振型向量一定是关于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带权正交的,

此在验证所得振型是否正确时 ,
两个正交性条件都应该用到。
为了阐明振型正交性的物理意义,
下面考虑体系分别按振型{
A},
和{A}
,作简谐
振动。
此时 ,
相应的位移为


y}:= {
A},
st
n(r
v,
t+T
})


Y},={
A),
si
n(w,
t+l
p,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2
83

现在研究对应于{
y}:
状态的力在{
y},状态位移上所作的功。
在某时刻t
,对应于{
y}}
状态,
各质量上的惯性力为

一[
MI(
y):二。,
[M](
A),
si
n(。:
‘+}
,)
在时间段dt内,
对应于{
必i状态,
各质量处的位移为
d{
y},={、
},dt二c
u,{
A},
cos(
cu
,t+}

,)
于是,
在时间段dt内,
第z振型的惯性力在第1振型的位移 d{
川,所作的功为

W二(
一〔M_

{y}
,)T
{y}
,dt
一。
?w,
{A”〔
州{A}
,si
n(。
‘:+(

I)s
in(
w,
t+p
,)d

由第一正交性条件可知 d
W 二 。。
因此,
振型正交性的物理意义是体系按某一振型振
动时,其惯性力不会在另一振型上作功。 这样它的能量便不会转移到别的振型上去,
从而激起其他振型的振动,
因此各振型可以单独出现。
3)振型矩阵
对于一 n个 自由度体系, 2个彼此正交的振型向量依其阶次的顺序自左至
将A ,
右排出来组成一个方阵



A〕二「{
A},
{A}
2 {
A} (9一18)

A.
2 二 A-

这个方阵称为振型矩阵或模态矩阵。
应当指出,由于任意两个不同频率的振型一定满足正交性条件,因此当n个频率
互不相同时,n个振型向量必定两两正交。
但是, 当遇到频率方程出现重根的特殊情
况,相同频率的振型之间未必恰好两两正交。下面对这种情况作一简要说明。
今设一 n个自由度体系的。:为频率方程的m重根,而其他 n-m个频率仍互不
相同。与这 n一m个频率相应的n一m个振型向量之间仍是两两正交的, 而且其中的
每一个振型向量与。:
相应的振型向量也是正交的。
余下的问题是如何求得与。:
相应
的 m个相异的且彼此正交的振型向量。
由于 。:为m重根,
由线性代数理论可知,
在与。,相应的振型方程


[K]一。'
[MI){
A),=(
0) (
9-1
5a')
中,
矩阵[
K〕一。{
[M】的秩为n一二,
即在上面的n个方程中只有n一m个是独立的。

84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这样在{
A}:的全部n个元素中,
有。个是可以任意取值的。
调整这m个元素的值,

以得到彼此线性无关的 m组数值。对于其中的每一组,再利用式(

11-
15a*)中的
n一m个方程解出{
A},
的其余n-m个元素。
这样可以得到n-m个彼此独立的振型
向量 {
A}尹、
{A}
尹、…、
{A}
尹。显然,
此m个向量的线性组合

A}:
一C,
{A}
0+C
2{A}
)+…+C
m(A)

仍然满足线性齐次代数方程组(
9-1
5a*)。由于诸常数 C可以任意取值,
所以与相同
频率。:
对应的振型有无穷多个,
但独立的只有 m个。
一般说来,
从这无穷多个振型中
任意取出m个,
未必能两两满足正交性条件。
但以所得的m个振向量{
A}尹、{
A}尸、

..
,{
A}严为基础,
利用正交化方法可以确定出m个两两正交的振型向量{
A呼、

习尹、二、
{习尹。
现以m一3的情况为例,
说明正交化的作法。
第一步 取{
A}m= {
A} .o
第二步 设{
A}.)= {
A} 0十。{
A}.,
将它代人正交性条件

{A}
o)T「
M〕{
A}.=0

{A}
0)TC
Mj{
A}.
可得
“一 (
{A}
0)T
CMJ
{A}

第三步 设{
入户 二 {
A甲+a,
{入产 十a
,{兀严,
将它代人正交性条件


{A}
外TC
MJ{
A})一 (
*一1
,2)
并注意到{
A}0,
{A}
)之间已满足正交性条件,
从而得到


{A}
")
T〔
M〕{
A}. (k二 1,2)

{A}
}TC
MJ{
A})
若 m> 4,
仿照以上作法,
不难求出所有的 。个正交化振型向量。
利用所得的与
重根。:相应的m个两两正交且相互独立的振型向量,
连同其余频率相应的振型向
量,
便可形成振型矩阵[ A]o
3.无限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严格地说,
任何实际结构都是无限自由度体系。
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或简化计算,
可通过各种途径将其简化为有限自由度体系进行计算。
这种计算所得到的都是近似
解,由于其精度通常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故应用较为广泛。但是,
为了估讨简化为有限
自由度体系所得结果的精确度,有时需按无限自由度体系进行分析。
此外,对某些类
第九章 结构 的动力 计算 28

型的结构,
例如等截面直杆,
直接按无限自由度求解也有其方便之处。
对无限自由度体系,质点的位移不能再用离散坐标来表示。 它应是时间变量和空
间变量(位置坐标)的连续函数。
因此,体系的运动方程是偏微分方程。
当无限自由度体系按有限自由度体系分析时,随着所取 自由度数的不断增加,其
极限情况即为无限自由度体系。因此可以想象,无限自由度体系的频率和振型应有无
穷多个,
而且振型之间也应具有正交性。
下面就细长杆在其 自身对称平面内的弯 曲振动作一简单 的介绍 。
从图 9
-7所示单跨梁中取出一微段作为隔离
体,利用动静法可建立其运动微分方程。
也可直接
借助梁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略去剪切变形影响)
及弯矩与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关系式导出,

图 9一7


2y二 M
ax2 El(x)

在自由振动情况下,
唯一的荷载就是惯性力,

一 二/
一、1
62

尸 一 一 1‘、比 j 只刃了
at

式中,
m(x)为梁单位长度上的质量。
因此,
梁横向弯曲自由振动的微分方程为

其「
EI.

二)
dx -L
典1
十、(
二)奕 一。
ax J dt-
(9一19)

对于匀质等截面梁,
El和m均为常数,
故上式成为
_,34v ,一 己2v
七c- 全十 m -弓护 = u (9一20)
Ox , dt"

利用分离变量法可得该方程的解为

y(
x,.
)= Y(
x)s
in(
ot+}
c 0) (9一21a)

Y(
x)= C,c
hkx十qs
hAx+C,
COS
Ax十几 s
in}
lx (9一21b)


一/}

2E

I (
9一21c)

由式(
9-21
a)可知,自由振动是以、为频率的简谐振动。
在任一时刻,
梁的变形曲线与
函数 Y(
x)成比例,
因此 Y(
x)即代表振型,故称为振型函数。
根据边界条件 ,可写出包含待定系数 C, ̄ C4的四个齐次方程。
为了求得非零

86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解,必须使方程的系数行列式为零, 从而得到确定 久的特征方程。确定 a后 ,由式



9-2
1c)可求得 自振频率。。
对于无限自由度体系,
有无穷多个 自振频率w( n= 1,
2,
…)。
对每一个自振频率。。,
由上述齐次方程可求出C1
,C2,
C.C、的一组比值,
于是
便得到相应的主振型Y.
W .
与多自由度体系相似,
无限自由度体系的振型函数之间也存在正交性,

第一种形式的正交性条件



m(
x)

,(
x)
Y,

x)
dx
一。(
z=


-,
’ (9一22)

第二种形式的正交性条件



Y,
(x
)[
EI

x)
Y,


x)
J"

x一。(

0,’ (9一23)

第三种形式的正交性条件



:I
(x

Y;
'(

)Y
;'

x)
dx
一。(
z‘,
’ (
9一241

对于匀质等截面梁,
振型正交性条件为



IY
,WY
,(
二卜。(乞
、夕) (9一25)



Y,
(x
)Y


4'
(x
)一。(
z、,
) (9一26)


一Y

'(
x)

',

x)一。(

、,) (
9一27)

需要指出,无论支座为简支、固定或自由端,以上正交性条件均成立。
4.近似法求自振频率和振型
对多自由度或无限自由度体系, 用精确法求其自振频率和振型通常计算都较繁,
甚至难于求解。为了简化计算,常采用具有一定精度的以下几种类型的近似解法。一
类是将结构的振动形式给以简化,而不改变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根据一定准则求
体系自振频率的近似值,如瑞雷法;一类是将体系的质量分布加以简化,以求得体系
的频率和振型的近似解,如集中质量法,一类在数学处理上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求得
体系的频率和振型,如迭代法。
(1
)瑞雷法 — 求第一自振频率
瑞雷(Ra
yle
igh)法是以能量守恒原理为依据。
体系在自由振动过程中,如果略去
阻尼影响,在任何时刻, 其应变能U和动能V之和应保持不变。当体系经达静力平衡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2
87

位置时,位移为零,
速度达到最大。
这时体系应变能为零,而动能达到最大。当体系位
移达到最大时,速度为零口
这时体系应变能达到最大,
而动能为零。因此,
根据能量守
恒原理可知

Vm。
二二 Uma

设梁以某个固有频率作自由振动,
其位移为

y(
x,t
)= Y(
x)s
in(
wt+P)

因此,
其动能和应变能分别为


一戮m
(x》
、二,

)]

dx
+:

-n

_2

m,
[y

x,
,‘

-l

一_



wz
一(田
,+*
)[


了.、

、J 矛
m(
x)Y'
(x)
dx十 Im,

eeJ
二二.
--
Nf
ax 今 生{ El(
x)[
y''
(x,
t)]
'dx
七1Cx夕 zJ



‘・

+*)

一E
l(
x)

Y"
(x
):

dx

2s
in

由Vm
ax= U_ ,
可得瑞雷法求梁自振频率的公式,


EI(
x)[
丫(x)
〕“d


厂1八

(9一
28)
从(x)丫 (
x)dx+ Im,
护(x,

式中,
m:为梁上集中质量,Y(
x,)为质量 m:
处的位移幅值,
若无集中质量,则公式中
这些量便不出现。分子相当于位移形状函数下的广义刚度, 而分母则是其广义质量。
在选择位移函数时,
也可以采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位移曲线函数来作为 Y(
x)o
这时应变能可用外力实功来代替 ,即
1一



二)
:(
二)
dx
+傲m


P,
Y(
x,



ma

于是 ,
公式(
9一28)可改写为
厂|J万| 八



q(
x)
Y(x
)dx+,
咨,
P,
Y(
x,
) (9一29)
m(
x)Y'
(x)
dx+ 艺m,
梦(x,


88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 导

式中,抓x)和P,分别为作用在体系上的分布荷载和集中荷载, Y(
x,)为集中荷载P,
处的位移。 若q
(x)和P,为自重,
则式中q(
x)=而(
x)g,
P,一m,
g, 且m一、。
由于
m(
x)g的分布是变化的,
这将给Y(
x)的确定带来不便,
因此常改用均匀重力作用替
代它。
若位移形状函数 Y(x)正好是体系的某个振型函数, 则由式(9-
28)可求得相应
频率的精确解。 但通常事先并不知道振型函数, 于是只能假定一个接近于振型函数的
位移函数 Y(
x),
将它代人式( 9-
28)可以得到 自振频率的近似解。显然, 瑞雷法计算
自振频率的精度取决于所假定的位移函数。 经验表明,
用瑞雷法求基频,精度较高,而
用于求高阶白振频率,误差则较大。 此外,由于假定高阶自振频率相应的振型比较困
难,因此瑞雷法实际上是用于计算基频。 可以证明,瑞雷法所求得的频率总是不低于
基频的精确值。一般说来,总是稍高于基频的精确值。 这是由于用假定振型代替实际
振型时,相当于在体系上附加了某些外部约束, 从而使体系刚度增大。因此,由设定不
同的位移函数而求得的频率中, 最低的一个则与基频的精确值最为接近。
用瑞雷法计算基频的精度完全取决于位移形状函数的选取。
关于如何选取第一
振型的近似函数 ,
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
1)选取的函数 Y(
x)应尽量接近实际振型 ,
而且最好既满足结构 的几何边界条
件(即位移边界条件),
又满足力的边界条件,
这样才可得到较好的近似解。
应当指出,
要使选取的 Y(x)完全满足上述两种边界条件 ,
通常是 比较 困难 的,
但 至少应满足几
何边界条件,否则误差较大。 为了使 Y(x)所表示的位移曲线比较接近第一振型, 则
应是结构比较容易出现的变形形式。 在同样变形幅度的情况下,曲率小的变形形式就
比较容易出现。例如,图9-
8(a),
(b)所示的变形曲线,前者的曲率比后者小, 因此单
跨梁的第一振型通常不会出现驻点。
2)可取结构在某种静荷载( 例如 自重)作用下的位移曲线作为 Y(
x)o
3)对于第一振型主要是水平方 向振动的刚架或竖向悬臂结构 ,欲求其基频 ,司
使重力荷载沿水平方 向作用来确定近似振型。

4-、 }
: ,双
 ̄ 、、 、J,
一,产 斌沙

a)

图 9一


2)李兹(
Rit
z)法 一一求前 r
c个自振频率和振型
李兹将瑞雷法加 以改进 ,
使之成为一种 可以用来求前任意个 自振频率和振型的
方法,
即瑞雷 一李兹法,
也称李兹法。
在瑞雷法中,
所设的位移函数只含有一个参数,
第九章 结构 的动力计算 2
89

而在李兹法中则含有多个,即

Y(
x)= 乏a,

p,(
x) (9一30)

式中,
形状函数(
P,
(x)为一组满足几何边界条件且线性无关的函数,
即李兹基函数,
a,
为待定参数 。
将式(
9-3
0)代人式(
9-2
8),
若无集中质量,


K-

El(
x)[乏a,
君( x)
]2dx




。,=R(
Y)= .lo 忿
-l


{而(
x)〔叉a,
p,(
x)]'d

式中,R(
Y)称为瑞雷商。
由于位移函数只取有限项, 即只依赖于有限个独立的参数,致使体系的自由度由
无限个缩减为有限个。 这相当于在体系上附加一系列约束,使之成为有限自由度体
系,
从而增大了体系的刚度。 为了使结果尽可能接近精确解,
可利用瑞雷商 R(Y)的
驻值条件来确定参数 a,
,即

己R 1 ax x am
3a, M‘
a,一MZ’3
a,一 l
‘一‘
’乙’
‘”’


一二 aK 。n r

A甲 a
a,一气La
刁。EI
(x)
cp
'(
x)可(
x)x:
d 2

全1
ka

_



,一2


,一
{一

(x
)}



・’

P,

‘’

x-2


=,

m,
a,

考虑 到 扩 二 二 ,
于 是 由上 式 可 得

(9一
31a)


=l

(k
。一‘
Zm)
a,一0(
:一‘
,2
,一n

上式可写成矩阵形式 ,即

优K]一。'
[MI){
a}= {0} (9一31b)

式中,
广义刚度矩阵[
K]和广义质量矩阵[
M]均为 n阶对称阵 ,
它们的元素分别为
广.Iles〕

石儿

El(
x)厂(
x)讨(
x)dz (9一32a)



,(;)
Yo
}(x
)p
(,
(x)
d7 (9一32b)


29
0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 导

式(9
-31
b)与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型方程( 9-
lla
)在形式上是完全相同的。求解此广义
特征值问题, 即可获得体系的前 n阶自振频率和振型的近似值。 由此可见,李兹法可
把无限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问题归结为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问题, 它是计算
体系前 n个特征对(自振频率与振型)的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方法。 它的计算精度取决
于所选取的李兹基函数 T
,(x)及其项数;
项数越多,
结果越精确,
但计算量也随之增
大。在所求的n个频率中,
往往是阶次越低越精确。 因此,
为了保证所需求的 n个频率
中的较高阶频率的近似值也有较好的精度,项数应取得比n稍多些。可以证明, 按李
兹法求得的各阶频率均不小于体系的同阶频率的精确值。
李兹法在以下两方面改进了瑞雷法 ① 可用来求更精确的基频;② 还可以用来
求高阶自振频率和主振型的近似值。

3)有限单元法
用有限单元法分析结构的动力问题,
从本质上说也是将一个无限自由度体系的
振动问题转化为一个有限自由度体系的振动问题。它是综合了广义坐标法和集中质
量法两者特点的一种结构离散化方法。有限单元法分析结构时,
基本上可分为结构离
散化、
单元特性分析及结构整体分析三个步骤。
它与集中质量法的类似之处在于也是以结点位移作为广义坐标 ,
不同的是有限
单元法中的质量矩阵不再是对角阵。有限单元法在数学上可看成是从李兹法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它是李兹法的变形和发展。两者主要的不同点是,有限单元法
选取的形状函数只需在结构离散的各单元(子域)上,而不需要在整个结构(区域)上
满足给定的要求。因此,有限单元法对形状函数的选取要比李兹法容易,而且灵活。它
不必像李兹法那样,对不同的结构需要寻找不同的形状函数,而可以按单元的类型来
选择形状函数,从而克服了李兹法所存在的缺点。
对于梁单元,
其位移函数可表示为

Y(
王)= Ia
,(
p,
(王) (9一33)

式中, a
,为杆端位移(即结点的线位移和转角),如
图9-9所示,形函数g


,(x)可看成某结点位移对单
元内任一点位移贡献 的函数 。

图 9一9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291


0i(
x)二

一手

0Z(
卜_



x)=

2+

_l




(:
)一:
一_
2x

2十x



(9一34)
。(
、)一手


:)一

_1


2一

_l




一 2 - 3



s(
x)一令+Z

将上式代人式(
9-3
2)可求得单元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KIW和单元质量
矩阵〔
My“的元素k
。和而。
。由此导出的等截面梁单元的刚度矩阵与静力问题中梁
单元的刚度矩阵完全相同,
可见式(
8-4)。
若杆件质量是均布的,
导出的单元质量矩阵

-140 0 70 0

0 156 221 0 一 131

221 41
2 0 一 31


MO,二 ml 0

, (
9一35)
420 70 0 140 0

0 54 131 0 156 一 221

_0 一 131 一 31
2 0 一 221 41

这里建立单元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采用同样的形状函数,因此将按此途径建立的
质量矩阵称为一致质量矩阵。
整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质量矩阵分别为
刚 刊
月 月

月 刘


厂IJ

「1 】


广| 』

广1 】

I J


9一36)
(e)
e)



厂」

尸IL
Jee曰

1」

(9一37)

式中,[
T〕为坐标转换矩阵,
见式(8-
14),
将整体坐标系中各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分别按“
对号人座”的方法,
即可
拼装成总刚度矩阵〔
K〕和总质量矩阵[
M]。
由〔K〕和〔
M」可得经边界条件处理后的
结构总刚度矩阵〔
K〕和总质量矩阵〔
M〕。

92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结构的特征向量方程为


[K]一。2
[m习
){a}二 {
0) (
9一3
8)
式中,{
a)为各单元连接处(
结点)的位移幅值所形成的向量。
求解此广义特征值问题, 即可得到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在结构动力分析中,
若采用一致质量矩阵,则算得的各阶自振频率与精确解比较总是偏高, 这正是李兹法
的固有特点。若采用集中质量矩阵, 则不一定。
这是由于集中质量矩阵不是从李兹法
所要求的变形形状出发而建立的。 对框架结构而言,
使用这两种质量矩阵所得到近似
解与精确解的偏差是同级的。 采用集中质量矩阵的优点在于可以不必建立单元质量
矩阵,也不必作坐标变换(除非考虑转动惯量对动能的贡献),只要按一定的力学原则
将单元的质量集中到有关的结点上, 就可获得结构每一结点上的质量,从而直接形成
对角形的总质量矩阵。因此,采用集中质量矩阵不但可以大大节省计算机存储和计算
时间,而且程序编制也较容易。但需注意,若结构分割较粗,
使用集中质量矩阵易导致
较大的偏差。
(四)强迫振动
1 单 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

1)无阻尼体系的强迫振动
运动方程 my十k
y=P(
t)

或 y十扩y=尸(t)
刀z

9一39)

其通解为


(:
)一C
工。
os
cu
t+C
Zs
in
at+生厂尸
(r)
si
nc

(‘
一r
I刀田 Jo

dr
式中,
前两项为齐次方程的通解,
第三项为非齐次方程(
9-3
9)的特解,
该项在动力学
中被称为杜哈默( Du
hame
l)积分,
二为积分过程中的时间变量。由初始条件确定式中
的常数 C,
,q,
则可得到运动方程( 9-
39)的解,


(:
)一,

一:-

-}



si
nw
t+m

1上P
(r
)s

nc

(t
-r
)d
r (

-4
0)
上式表示,
质体m的强迫振动是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由初始扰动决定的自由振
动,它按自振频率 。而进行振动,
即上式右边的前两项,另一部分是干扰力作用而产
生的强迫振动,即右边的第三项。由于这部分的存在,即使体系初始处于静止状态(右
边前两项不存在),也可能有自由振动分量的伴生出现。但是,体系在振动过程中总是
存在阻尼的影响,因此自由振动部分在振动开始后不久都将衰减掉, 最后只剩下一个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2
93

稳定的纯强迫振动。
应用式(9-
40)可以得到任意干扰力作用下体系的位移反应。
下面仅对简谐力作用下的强迫振动作进一步的讨论。 此时,运动方程(9
-39)可
改写为

2 尸
(9一41)
y十c
oy“丽s
ina

将干扰力 P(
t)= Ps
inO
t中的t改为:后代人式(
9-4
0),
经积分即可求得运动方程的
解,
或按下面的方法求它的解。
设运动方程 (9-41)的特解为

y.= As
inO

将上式代人方程(9-
41),
即可确定系数 A。
然后,
将齐次方程的通解与该特解相加,

得非齐次方程(
9-41
)的通解为

y(t
)二 D,c
osc
ut+DZs
inc
ot+ si
nBt
m(
田2一0’

由初始条件确定式中的常数D,
,D,,
则可得到运动方程(
9-4
1)的解,

y(t
)= .
v,
Yocos田 a月-- sin田 c
尸 .里s
inc
ot+ 尸
si
n0t

2(c
ue一02
) m(
co
2一0“)
(9一42)

上式等号右边的第三项与初始条件无关, 是由干扰力作用而伴生的自由振动。 实际
上,由于阻尼的存在,自由振动部分都将很快衰减掉, 因此仅剩下纯强迫振动,即第四
项。这部分是按干扰力频率 0而进行的振动,不随时间的增长而衰减,振动的振幅和
频率都是恒定的,故称为稳态振动。 在振动计算中,通常只考虑稳态振动,即振动的稳
态解为


y(t
) si
nBt= A si
n0t (9一43)
m(
田2一02

式中,
A为稳态振动的动位移幅值,
其绝对值即为振幅。

= 。, 二 一,一一--n2. = Pys (9一44)


。 /, 口 一\ _ /。 口 一\

mc

0\‘
一;7) ”
(土一(

Z)

式中,

,一k
,是干
扰力的幅
值尸作
为静荷载
作用所
产生的
静位移,
。为动
位移幅

与静位移之比,
称为放大系数或动力系数。

94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 题指导



u牛 — 一.
,,z (9一45)
i s \- 1一月z
1一 I一 】
\田 /

动力系数 产与频率之比9有关, 它反映了干扰力对结构的动力作用。 现在说明一


下尸的正负号问题。 由上式可知, 当0<。时, 产为正,表示动位移与干扰力的指向一
致。当0> 。时,
产为负,表示动位移与干扰力的指向相反。 但是 ,
若考虑阻尼影响,情
况则不是如此。 在工程设计中,要求的是反应的绝对值, 因此动力系数只需取其绝对
值,而不必考虑正负号。 根据式(9-
44)、
式((
945)可知・

)当6<
<<u时,
U、 1,
即干扰力频率远低于结构的自振频率时,
干扰力所产生的
动力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可当静荷载处理。由于干扰力的方向是变化的, 故当静荷载
处理时,所产生的位移可达士y,
。极限情况,即。- C
o 或B二0,
则,u= 1,
这意味着结
构为刚体或荷载并不随时间而改变, 因此不存在振动问题。

)当0=。时,
在理论上l
u二0
0,即发生共振时,
振幅将趋于无穷大。
实际上,

于阻尼的存在, 振幅不会趋于无穷大, 但仍将远大于静位移y, 。在工程设计中,应尽力
避免共振的发生。 为此可通过改变干扰力的频率 e ,
或者改变结构的构造形式、 尺寸 ,
或改变质量大小以改变 自振频率。等方法来实现。
3)当0多。时,,
ut
i 0,
即干扰力频率远高于结构自振频率时, 动位移幅值A-- 0,
这表明质体接近于保持静止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 ,对于单 自由度体系, 当干扰力作用在质体上时, 位移的动力系数
和内力的动力系数是相同的; 当干扰力不是作用在质体上时, 位移和内力的各自动力
系数通常是不同的。 对于多自由度体系, 即使干扰力是作用在质体上, 位移和内力的
各自动力系数通常是不同的。 对于位移和内力两者动力系数相同的情况, 欲求结构的
最大动力反应, 并不一定要从体系的运动方程出发。 这时可将干扰力的幅值P当作静
力作用计算结构的位移和内力, 然后再乘以动力系数 产,便可求得稳态振动时结构的
最大动位移和最大动内力。 对于位移和内力两者动力系数不同的情况, 则要从体系的
运动方程出发, 先求出稳态振动的位移幅值, 而后算出惯性力。 最后,按静力计算方法
求出结构在干扰力幅值和惯性力幅值共同作用下的内力, 即为结构的最大动内力。
(2)有阻尼体系的强迫振动
运动方程 nk
v+w+如 二 P(
t)

枷y+扩y二 P(t

y+2 泞 乙
(9一46)

其通解为


(。
)一e和
‘(
Cl
co
sc
od
t+C
Zs
in
cu
dt
)+ 1厂
P尸
(r
:)
e-
}c

-r
>s

n(
j)
,(
:一r
)d

2刀U
) dJ。
第九章 结构 的动力 计算 29

由初始条件确定式中的常数 C,
,q,
则可得到运动方程的解,

-B
,l/ .Vo+ }yo \. 1 f
`。,、-
cct
-r
) , 、,
_
yu )= e }Yocosmdt十 — si
nco
d')
十— }rlr)e si
n叱 lL一 r)pr
、 田d / 7r
" dJ。


9一47)

式中,第一项代表自由振动部分, 只与初始扰动有关, 第二项代表强迫振动部分,该项


通常称为杜哈默积分。 应用式(9-
47)可求得任意干扰力作用下体系的位移反应。 对
无阻尼情况,e= 0,
则Co
d二。,
于是式( 9-
47)退化为式(9-
40)。
但要指出,
当杜哈默积
分不能积成有限形式时, 则需要借助数值积分法求其数值解。
下面对简谐力作用下的强迫振动作进一步讨论。
此时,
运动方程(
9-46
)可改写


y十2}
wy+。


p2
y= - sin at (9一48)

对于这种特殊情况,
可以直接应用式(
9-47
)求出方程(
9-4
8)的解 ,
但采用下面
的方法求解却较为方便。
设方程(9-48)的特解

少份=A,
cost
+A2
sinB

将上式代人方程(
9-48
)用待定系数法便可确定系数A,
、A,
。若将特解改写为
y’二 As
in(
Bt一 0 (9一49)


A=丫A{十A;二 (
9一50)
m了(
w2一02
)2+O c

202
人-

2枷O
沪= arctan(_鱼 、

= arctan (
9一51)
\ A }J u
w2一 e2

将齐次方程的通解与特解 y‘相加,
可得非齐次方程(
9-4
8)的通解,

y(
t)二e
-"'
(D,
cos
cot+D,
sinc
wd
t)+As
in(
Bt一(
P)
根据初始条件确定式中的常数 D,,
D2,
则可得到运动方程(
9-4
8)的解为
-6
wr/ v。十rya
YU ) = C }Yocoswd‘十 — si
nwd

\ 田d
「| ||〕

, 一如,厂 户田 _
_ 8

孟乙

c- si
n甲一 — Cos甲
门工



-Ae 仁
sinT
COS
wda
十 口J
‘ ‘
田 _
‘ ‘

+As
in(
Bt一0 (
9一52)
29
6 结构力 学学 习方 法及 解题 指导

式中,
第一项是由初始条件决定的自由振动,
第二项为伴生 自由振动。因这些项都含
有因子e

-&
'e
,所以随着时间的增长自由振动部分将很快衰减以至消失。
第三项为不随
时间衰减的纯强迫振动,
它的频率与干扰力频率相同。
自由振动消失后的稳态振动为在式(
9-52)中删去前面两项 ,即

y二 As
in(
0t一 0 (
9一53)

式中,
A为振幅,
尹为相位角。
由上式可知,
有阻尼的稳态振动仍为简谐振动,
但位移
滞后 于干扰力达到幅值。
根据式(9-50),
稳态振动时的振幅可表示为

A= P 1 /0 0\
(9一54)

A1一a2
)+4
}2QZ“,

DY8 尸=w)
式中,

UD为考虑阻尼时的动力系数。
1 /。 0\
(9一55)

A 1一R
)2+4
}2R2 戈
户=w)
由上式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动力系数 PD不但与频率比有关, 而且与阻尼比有关。

)与无阻尼情况类同, 当0< 1时,

UD、 1,
当0> 。时,
PD、Oo

)当 0二 。,
即共振时,
动力系数
1一




(9一56)

此时,由于阻尼的存在,
产。不可能为无穷大,但仍然很大,因此共振时振幅大、 内力也
大,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共振的发生。在共振区内(
(075 月< 12
5),
阻尼的减振作
用十分明显 ,
不能忽略 ,
在共振区外 ,
其减振作用较小 ,
为了简化计算可以不考虑阻尼
影响,
这样做偏于安全。
需要指出,
0二。时,
PD的值并非最大。
PD的最大值可利用对式(
9-5
5)求极值的
、、 。。栩f #dr
uD 八、,、,.

方法 ,即根据翠 子二 0条件 , 得

‘’曰’‘

,I-LHdR 一“、’
‘””


产Dma
x= -
一一一.
分不二二丰耳. (9一57)
2E
了1一 万“

由于在通常情况下,
。值很小,
因此可认为。
D。、
、1 乙叮o

此外,
当。一。时,
由式(
9-5
1)可知沪一要,
将它代人式(
9-5
3)得共振时的位移 乙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29

反应 为

,_ 了口二 兀、 。
y=t
lsl

lV‘一2)一一,
UD
ysc
osv
t=一I
UD
ysc
osc
ut
与其相应的惯性力 、
弹性力和阻尼力分别为

F,=一MY =脚
mc
u2y

F,=一 ky 刀2
w y

F =一 C
y 2
勒2呷D
Y,s
inc
ot
1 。
告 一 Gir
l .w ‘sinc
ut = 一 r si
n vt
乙犷

由此可见,在共振时,
惯性力与弹性力平衡,阻尼力与干扰力平衡。无阻尼体系在简谐
荷载作用下发生共振时,惯性力仍与弹性力平衡,但没有力与干扰力平衡,以致出现
位移、内力趋于无穷大情况。

,多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
由于不 同干扰力随时间改变的规律可能很不相同,从而它对结构 的作用就具有
很不相 同的性质 ,
因而研究结构动力反应的分析方法就很不相同,
下面只讨论其中的
两种分析方法。
(1)直接法
这是直接以各质量的位移为对象进行计算的求解方法。在讨论单 自由度体系受
简谐力作用的强迫振动时已经知道,若干扰力的频率处于共振区以外,则阻尼影响不
大 ;即使在共振条件下 ,
不考虑 阻尼也能基本反映共振现象的性态 。
对 于多 自由度体
系,
情况也与此类似,
故在此仅就简谐力作用下不考虑阻尼影响的强迫振动问题作一
介绍。
1)运动方程
在建立运动方程时,
可以列位移方程,
也可以列动力平衡方程。
一般说来,
若计算
柔度系数比较容易 ,
则宜采用前者 ,
若计算刚度系数 比较容易 ,
则宜采用后者 。
设一n个自由度体系受到m个频率相同的简谐干扰力P,
(t)= P,
si
nBt
(I=l,
2,
"",
m)的作用 ,
这些力可以是不作用在质体上的。
按柔度法建立的运动方程为

98 结构力 学学 习方 法及 解题 指导

fl
lml
yl+ f1
2m2
y2+ … + fl
n y,+ y1“乙:
mn ,st
n免

几:
ml夕1+九2
m2y:十 … +几n
mnyn+y2=乙2
pst
nBt
(9一58a)

f.
1m1
y1+fn
2m2
y2+…+几Mn
y。十y
,二6n
pst
nBt
矩阵形式


fil
明{y}+{
y}={
△,}
stnB
t (9一58b)

式中,
△,为 诸干扰力幅值所引起的第之个自由度上的静位移,
静力位移向量协,}
二(
乙;,
乙2p…乙助)
T。
按刚度法建立的运动方程为

ml
夕,+k1
1y1+k1
2y2+ ‘
”十kl
ny。二 户,
si
ll
Bt
m2
夕:+k2
1y1十k2
2y2+ ”’+k2
ny,二 户2
sin氏
(9一59a)

mn
y,十kn
,y1十k
n2y:十…+k
_y二=P s
inB

矩阵形式


M](
y)+[
K](
y}二{
P)s
inO
t (
9一5
9b)
式中,干扰力幅值向量{ 户}= (
户1 户2 二 户二
)T司由实际的干扰力幅值向量{尸}
二(p1p2.
..
p.)
T求得。
若干扰力全部作用在质体上, 则护}可直接由诸干扰力的幅
值得出。

)稳态振动的位移幅值方程
式(
9-5
8)、
式(9-
59)为非齐次线性常微分方程组,其通解所包含的自由振动部
分,
由于阻尼作用将很快衰减掉。 因此,我们只讨论到达稳定阶段后的纯强迫振动,

按干扰力频率 B作简谐振动的部分。
设运动方程的解为

y}
Ct)= Asi
nOt (
:二 1,
2,…,
n) (9一60)

将上式代人式(
9-5
8a)和(
9-5
9a),
消去共同因子,
inO
t并经整理可得按柔度法和按刚
度法求解 的位移幅值方程。
按柔度法求解 的位移幅值方程为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29


m,
九一粼A
,+m
2几A
2十… +mn
fin
An


,:
,A
,+(
m2
f2

一粼A
2+… +m了2
nAn (9一61a)

二,
fni
A,+m2
./n
2A:十…+(
mnfr

矩阵形式





fil
m]一_


L[
帅“,
一 (9一61b)

按刚度法求解的位移幅值方程为

-尸

|||||飞厂||||J

k,,一MI
0')
A,+k1
2A2+…+k,

A,二




2lA,+(
k22一M2
62)
A2+…+k
2n
An= (9一62a)

Pn


,A,+k
n2A2
+…+(
k,一mn
92)
An=
矩阵形式 (
[K〕一0




2 (
A)= {
P} (9一
62b)

求解方程( 9
-61
)或(
9-6
2)可得位移幅值向量{A),
其元素 A:若为正值,
则表示
此时第 :自由度的位移沿坐标系的正向; 反之,若为负值, 则表示该位移沿坐标系的
负 向。
由式(9-61)或式(9-62)不难知道 :
若干扰力频率0,0, 则(A}-{0,?。这表明当干扰力变化很慢时, 其动力效应很
小。此时,强迫振动的位移幅值相当于将干扰力幅值当作静荷载作用所产生的位移。
若干扰力频率 0二。, 则(A}=-o。这个结论可由此时式( 9-61
)或式(9-
62)的系
数行列式为零, 但其右端项不全为零得出。 实际上,由于阻尼的存在, 振幅不可能为无
限大,但仍然很大。 对于 n个 自由度的体系, 因自振频率 。有 n个,故有 n个共振点。
若干扰力频率B->o , 则{A)- 0。
这表明当干扰力变化很快时, 强迫振动的位移
幅值很小, 且接近于零。
当结构上作用的是一般的周期性干扰力时, 可先将它按傅氏级数展开, 并根据上
述方法分别求出各谐波分量作用下的稳态强迫振动解, 然后将它们叠加在一起, 即得
所求的位移反应 。
3)惯性力幅值
30
0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题 指导

惯性力

F:二一my:二m,
A,O2
st
nOt二I
,s
tnO
t (9一63)


质性力幅值


:二m,
A,0
2 (
:=1,
2,…,
n) (9一64)

4)惯性力幅值方程
在用柔度法求解时,
也可以先求惯性力幅值,
而后再计算位移幅值。由式(
9-61

和式(9-64)可导出惯性力幅值方程 ,即



ll
一渝 I
,+人:1
,+ … 十人n
in=一Al



1I
,+(
f2
2mZ02 1
了里

… 十fl
nln=一△2
。 (
9一65a)

fn
lI:十 f.
112十 … + 【几 一
mn

1)

In=一乙n
刀 浸_
_以

矩阵形式



月一B
2C
明-1
){

,一“・
, (

-6
5b

由上式可求得惯性力幅值 I
,(z二1,
2,・,
n),
其正负值的含义与位移幅值 A:正
负值 的含义类 同。

)内力幅值的计算
由式(
9-6
0),
(9-
63)可以看出,
位移、惯性力都随简谐干扰力按 s
tnO
t的规律变
化,因此三者同时达到幅值。 由于动内力幅值是在位移达到幅值时出现, 因此将所求
得的惯性力幅值和干扰力幅值同时作用在体系上, 按静力计算方法便可求得动内力
幅值。
需要指出,振动体系的最大位移为最大动位移与静位移之和,最大内力为最大动
内力与静内力之和。动位移和动内力均有正、负号的变化,因此在与静位移和静内力
叠加时应予 以考虑。

2)振型分析法
在直接法中,求解是在描述质量位移的几何坐标系下进行的。这种坐标系的缺点
是所得出的运动方程是藕联的,须联立求解。当干扰力为简谐荷载时,由于运动微分
方程组可转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联立求解还是比较方便的。但是,当干扰力为一般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3
01

荷载时,求解藕联的运动微分方程组就比较麻烦。此时,求解动力反应常用的方法有
振型分解法和逐步积分法两种。振型分解法是利用振型的正交性, 通过以振型为基底
进行坐标变换,将几何坐标换成正则坐标,从而使藕联的运动微分方程组解藕成为若
干个各自独立的运动微分方程,每个方程只含一个正则坐标。 于是,多自由度体系的
计算问题则被简化为若干个单 自由度体系的计算问题。
1)运动微分方程


明 {
y}+[
C]{
y)+[
K]{
,}二 {
P(t
)} (
9一66)


)坐标变换关系


y}一,

圣1

A),
q,

‘)一〔
A]{
q) (
9一67)

式中,
[A]— 振型矩阵,
见式(9
- 1
8),
(y)
— 几何坐标向量,
{、}
— 正则坐标向量,即{、}二(、::
2…、
二)T。
3)正则坐标下的运动微分方程
将式(9-
67)代人式(
9-6
6),
然后两边再前乘以振型矩阵的转置[
A]T,
则运动方
程可改写成


闷{:
}+[
C]{
q)-

-[K]
(q}二{
P(t
)) (
9-6
8)
式中 广义质量矩阵 〔
所]二〔
A]T
[明[
A] (
9-6
9a)
广义阻尼矩阵 [己〕二[ A习T[
C][A] (
9 -
69b)
广义刚度矩阵 〔又〕二「 A]T仁
K][A] (9-69
c)
广义荷载向量 {户(t)
)=[ A]T(
P(t)
) (
9 -
69d)
根据振型的正交性,
[1
41
〕和[ K]均为对角阵, 但在一般情况下,
〔己]并不是对角
阵。为了使运动方程解藕以便求解,则需对阻尼矩阵进行近似处理。由于任何阻尼理
论都只能近似地描述实际结构复杂的能量耗散机理, 况且阻尼对结构反应的影响通
常比惯性与刚度的影响小,所以对阻尼矩阵进行适当的处理是合理的。下面介绍其中
常用 的两种方法 。
方法一 引人模态阻尼假定 ,即认为振型关于阻尼矩阵也满足正交性条件


A)歹
[C]
[A]
,=0 (
‘祥,

实际上,
这是舍去广义阻尼矩阵「
C]中的非对角项来实现使其对角化,
即假定
302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禹一

昭|||||L
门|11111||lwewe吸esJ

门leeraeslse



A城





4w1
M2

内了

了r、

O tI

n曰】

、产


、咖
lsees毛weJ



亡』
O白


C,
(:二 1,
2,…,
n) (9一71)

.,府,
式中,
。,为第:阶自振频率,
M,C:
和泞,
分别为第:
振型对应的广义质量、
广义阻尼系
数和阻尼比。
这种处理方法 ,
对弱阻尼体系,
只要结构的自振频率不相等且不十分接近,则不
会引起太大的误差。
方法二 引人瑞雷阻尼假定,即认为阻尼矩阵〔
C〕是体系质量矩阵〔
M]和刚度
矩阵〔
K]的线性组合。

C]=a
[M]+b
[K] (
9一7
2)
将上式代人式(
9-69
b),
并利用式(
9-6
9a),
(9一
69c
)可得


C]=a[
k]+b
[K]
即 C,=a
M,+b
K, (
:= 1,
2,…,
n)
令C,
=2¥

w,耐,
,并将它代人上式则得第之振型相应的阻尼比为
, 1 /a ., \ , ,。

;.二 二二(一 十 oc
u,I 以 今 1,‘,’
.’,n) (9一73)
乙 \w, /

式中,
a和b为待定常数。
为了确定这些常数,
通常可根据实测资料或参照同类结构关
于阻尼比的资料,
先确定第一、
第二振型的阻尼比乞和e
2,然后将它们代人上式并联
立求解 ,

2c
ul(
o2(自。:一奥。;)


。;一。{

9一74)
2(乞w:一乞C
JI)
。;一。:
确定常数 a,
b后,
利用式(
9-73
)即可求出其他振型的阻尼比。
在对阻尼引人上述的某一假定之后, 运动方程(9-
68)不再是祸联的,
于是可写

从9:+C,
q,+K,
q,= P,
(t)
第九章 结钩的动力计算 3
08

户(
t)
9:
+2之。。
gL+。

uz

q, (
:= 1,
2,…,
n) (
9一75)
M,


凡-

A}万[
K]{
A},





式中 。{ (
9一76)
一{
A}T[
M]{
A}‘
4)正则坐标微分方程的解
正则坐标微分方程(9-
75)与单自由度体系的有阻尼强迫振动方程(
9-46
)完全
类同 ,
所 以它的解可依据式(
9-47)写出,即

.0

,+}
,w,
q0


(t
)=一
气“

‘(
、:

os田
・ 一 — si
n(
田山

)d,

1 C
l_ 一‘。(
卜。
+一 }P,(
r)e’‘ s
inwd
,(t一:
)dr (
9一77)
M:c
odJo

式中,
。‘='
V了二可山。
,q

o"
q)分别为第:个正则坐标对应的初位移和初速度。
试和试可利用式(
9-6
7)由运动体系的初始条件,
即几何坐标的初位移向量{
yo}
和初速度向量{
Yo}求出。
但是,
为了避免振型矩阵求逆,
通常是利用下面导出的公式
来确定《和q,

将式(
9-6
7)两边前乘以[
A]T[
M],
并利用振型正交性可得

A]T
[M]{
Y}=[
A]T
[M]
[A]
{、}=「
质〕{
、}
即 {
、}=[
动一汇A]
T[州{
y} (
9-7
8)
根据上式,
令t=0,
并注意到[
M〕为对角阵,
不难得到
W T
,[
M]{
yo}
(:= 1,
2,… ,
n) (9一
79a)

}“ M,
同样可得


A}丁C
Ml(yo}
(:= 1,
2,… ,
n (9一79b)
M,
若勺。
}={
o},
则q{二0,
即{q
。)={
o},
若勿。
}二{
o},则9

0=0,
, 即{4)={
o)。

)几何坐标的位移反应
将由式(
9-7
7)求得的{
q)T二(
q,(
t)q
2(t
)..
.qn
(t)
)T代人式(
9-6
7),
可得原坐标
系中的各个几何位移,

y,
(t)二 A,q,(t
)+A.q2(
t)+ … +A.qn(
t) (:二 1,
2,…,
n)

04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y}=C
AS{
q}= {
A),
q,+{
A}Z
q2+…+{
A}qn (9一80)

从上式可 以看 出,
各质体处实际的几何位移是各振型贡献的叠加 ,因此振型分解
法也称振型叠加法。
一般说来,
频率较低的振型对反应的贡献较大,
而高阶振型的贡
献趋 向减小。因此 ,
在叠加过程中,
通常不需要包含所有高阶振型,只要考虑前面几阶
振型就可 以达到所需要 的精度。对于激起振型较少的外部作用 ,
例如地震作用和风荷
载,
用振型分解法求解较合适,
而对于激起振型较多的外部作用,
例如,
冲击荷载,

常改用逐步积分法求解较好 。
需要指出,
振型分解法只适用于分析线性振动体系,
而逐步积分法对线性、
非线
性振动体系均适用 。

.无限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
在此只讨论直杆的弯曲振动 ,
并且不考虑阻尼影响。

1)简谐干扰力下的振动 — 直接法求解
等截面梁 的弯 曲振动微分方程

。 y .丁 a2
y= p(
x)s
inO
t (9一81)
石不 尸十 I
II

i工 己1

由于解 中自由振动部分迅速衰减 ,
故只考虑稳态阶段的纯强迫振 动。
与有限 自由
度体系一样,
在稳态阶段,
体系也按干扰力频率作简谐振动,
于是可设

y(
x,t
)= Y(x)s
inOt (9一82)

将上式代人运动微分方程(
9-81
)并消去公共因子 ,
in6
t,得
d4Y

一4一 Ax = plx) (9一83)
Q.
2二

式中

Ti
- (9一84)

在具体问题中,
按给定的p(
x)求得方程(
9-8
3)的通解后,
再根据边界条件确定
通解 中的待定常数 ,
即可求得振 幅曲线 Y(
x)。
需要指出,
在此几与干扰力频率0有关 ;
而在自由振动中,久是与自振频率。有关。当简谐力不是分布荷载而是集中荷载时,

可以用直接法求解 ,
这里不作具体介绍。
(2
)一般荷载下的振动 — 振型分解法求解
1)等截面梁 的弯曲振动微分方程

VT澎y,二/
__
、只丫
澎y
‘二 只甲a了 M I
-2 一 尸 \X ,
L/ <9一85)
口x Ot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30


)坐标变换关系


(x,

)一少
互,
Y,
(x
)q
,(

) (
9-
86

式中 Y,
(x)
— 振型函数,
y(
x,t
)— 几何坐标,

,(t
)-
一 一正则坐标。
该式与多自由度体系中的坐标变换, 即式(9
-67)相类同。
3)正则坐标下的运动微分方程
将式(9-
86)代人运动微分方程(
9-8
5),
两边乘以振型函数Y, (
x)并沿杆长积分,
再利用振型正交性可得正则坐标下的运动微分方程, 即
M,
q,(t
)+K,
q,(
t)二 P,
(t)
尸‘(t)
或 q
,(,
)+。
w,

q,(
:)=于 (I二 1,
2,… ) (
9一87)
M,
川| 八 月

式中 第 模态的广义质量M: M(
X)Y,

(二)
da
1.

EI
Y,(
x)Y;
')
Wdx
JO

第 模态的广义刚度K: (9一88)

第x
模态的
广义荷
载P,

t)
一!;
,(
二,

)Y
,(

)d


)正则坐标下运动微分方程的解
方程(
9-8
7)与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微分方程(
9-3
9)完全相似,因此根据式
(9一40)可得方程 (9一87)的解 ,


,(0) __L,.个
q,
(t)=
= q,
(0)c
osw,
t+ — S1I1山, 杀{
户,(
r)s
inw,
(t一:
)dr (
9一8
9)
M,
w 八刀 ,,, J
1一
r! J


从 1-


式中,
正则坐标的初位移 q
,(0
) r
rc(
.z)
y(x,
0)Y,
(x)dx

9一90)




正则坐标的初速度 q
,(0) m(
x)y(
二,0)
丫(二)dx

上式可按下面方法导出,
将坐标变换式(
9-8
6)两边乘以石(
x)Y,
(二)并沿杆长积
分,
再利用振型正交性可得

q,
(t)=


一m
(x

y(
x,


Y,
(x

dx (9一91)

06 结构 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由上式不难得出式( 9-
90)

5)几何坐标的位移反应
将按式(9-
89)求得的各振型对应的 q
,(t
)代人式(
9-8
6),
即得梁的位移。
在实际
问题中,
通常只要取前几阶振型的贡献就够了,即

y(
x,)= 2Y,
t (x)
q,(
t)、 2Y,
(x)
q,(
t) (9一92)


五)对称性的利用
动力体系的对称性含义是指: 体系的几何形状、支承情况、刚度(
例如杆件截面刚
度 EI,
EA等)和质量分布都是关于体系的某一几何轴为对称。
对于体系的自由振动或强迫振动, 若能利用对称性,则都可使计算得到简化,从
而减少计算量。 当对称体系按其自振频率作简谐振动时,振动形式不外为对称和反对
称两种。 可以证明,对于对称体系,
若选取对称及反对称两组的组合未知位移,则振型
可分成对称及反对称两组分别进行计算。 因此,我们可取对称轴一侧的半结构进行计
算,但在对称轴切口处的支承情况须与原体系按对称或反对称形式振动时该处的变
形和位移一致。 根据由此得出的两种形式的半结构计算简图,分别进行计算,便可获
得原体系的所有 自振频率和振型。
对称体系的自由振动都可当作是对称振动和反对称振动的叠加,
对正、
反对称两
种振动可分别取相应 的半结构进行计算 。
对于对称体系的强迫振动 ,
可将作用于体系
的荷载分解为对称与反对称两组,
而后分别取半结构进行计算。
在对称荷载作用下,
其振动形式是对称的,
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 ,
其振动形式是反对称的。
现以图9-1
0(a
)所示的体系为例说明如何利用对称性求其 自振频率和振型。
1.正对称形式的自由振动
在这种情况下, 处于对称轴位置的截面 2既无水平位移又无转角,
而只有竖向位
移。
因此 ,
可取图 9-10(b)所示的半结构体系进行计算 。
这是个具有两个 自由度的体
系。

1)求柔度 系数

图 9一to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30

为了计算柔度系数,
需先绘出单位力作用下此半结构的弯矩图。
用力矩分配法可
求得弯矩图丽二和丽二,
如图9
-11
(a)和(
b)所示。
这些弯矩图的食乘或互乘可求得各
柔度系数。
为了简化计算,
也可选用图 9
-11
(c)和(
d)所示的基本结构在虚拟单位力
作用下的弯矩图MK
,和MK
2分别与弯矩图M;和NI
z进行图乘求得。


a)Mi
图 (
b)Mz

1l (
‘)M,

‘图 (
d)Mr

2图

图 9一11

f一:

l {黔d
s- ,



44EI’

、一:
{黔d
s- 1

6EI

_r丽了
M,,. /


12=J
21
,“刊 EI
.'d
‘一 2
4EI
(2
)求自振频率
按式(9一
14b),
频率方程为
1-扩


fumI .
f2m2

n )

1-


f2
imI f2

/M2

将m丁二m二二 m和柔度系数代人上式 ,经展开整理得


35m10 1 19 lmld\2
.2 一十 144又 12{- - 1
_ = u
144EI \七2 /


得寿一
。18

0哥,澎一
。06

1哥

:一2
33
8漂 ,c

‘一‘
07
9漂
此处用“‘
”表示属于正对称情况 。
30
8 结构力 学学 习方 法及 解题指导

(3)求振型
按式 (9一12b),
振型方程为




Ji
im i一 z A,十f
1l扒z=

,‘
(a)

| 1|少
1 \‘




ai
mi
Al
+(.


zmz 万 】
(U
八:

由式(
a)中的任意一个方程 ,
即可求得振型。
将可和m;二m夕=m代人式(

a)中的第一式,
并令A =1
,即得




7一f
I/

?l
mI

,‘一 不孤厂一一 25
59
将呵和ml=mz二m代人式(

a)中的第一式,
并令Ai
l二1,
即得

z一
1.
w2
fi

mi
A2
2 二 0.391

f1
2m2
2.反对称形式的 自由振动
在这种情况下,
处于对称轴位置的截面 2既无竖向位
移,
又无弯矩和轴力。因此,
可取图 9-
10(
c)的半结构体系
进行计算 。这是个单 自由度体系。

1)求柔度系数
为了计算柔度系数,
需先绘 出单位力作用下此半结构
的弯矩图。用力矩分配法可得弯矩图丽了,如图9-1
2所示。
将丽f图自乘或与图9-
11(
c)所示的Mx
,图进行图乘,即得
131

丸f 240E1
图 9一12

2)求频率


/一森石一
丫2
14



E1

'一‘
29
7漂
此处用‘’”表示属于反对称情况。

3.原结构的频率与振型
综合以上正对称与反对称的分析结果,按三个自振频率数值的大小,
依次重新排
列,即得原结构的自振频率和相应的振型向量分别为.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309



1一2

33
8漂(
正,
,WZ
一‘・

79
漂(正
),W
3一4
29
7漂(
反,
(‘ } !‘l__ {
‘!

A}
1一{
一“5
59}
, {
A}z
一}0
.3
91}
,{A}
3一{
。}
t 一1 ) l一1 ) l
1)

振型的大致形状如图 9
-13所示。

.. 州.
. ̄ J曰 ..
.. 侧..

0391
,‘州,,

,,尸、、

第一振型 第二振型 第三振型

图 9一1

二、
例题分析
在分析中,
若无特殊说明,
则假定体系的阻尼及受弯杆件的轴向变形的影响可以
忽略不计。对于强迫振动,只考虑自由振动部分衰减掉后的稳态强迫振动。
例9-
1 在例图 9
-1(
a)所示的体系中,
P(t
)为作用在集中质量 m上的干扰力,

|司|未 C

A a  ̄ 一 一 目

a)
Mao

2庆 a8

例 图 9-1
31
0 结构力 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各杆件单位长度的质量为m且均为刚性杆,
试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
解 1.确定自由度
该体系只需用一个广义坐标,
例如 AB杆的转角 0,即可确定所有质量的位置 ,因
此为单自由度体系。
2 建立运动方程
对于该可转动的体系 ,在建立运动方程时,所需考虑的力 ,除干扰力、弹性支承
力、阻尼力和惯性力外 ,
还应包括竖杆所受 的重力。如图(b>所示 。由于是取静力平衡
位置作为基准位置, 故在列矩的平衡方程时,对重力可以仅考虑其偏离静力平衡位置
所产生的附加力矩( 其中,水平杆上的重力所产生的附加力矩可以忽略不计)。在图
(b)中,弹性力、阻尼力及惯性力所示的方向均与运动方向相反, 故不冠以负号。
本例按刚度法建立运动方程较为方便。
由 IM月= 。,

1 、 。一 Q、 。 、 2 、,。 . 1 ‘ 一,A、 ,‘_2,
n 入 Gm av 入 4a 入 气了 入 Ga 十 下一入 mbv 入 b入 一
只一b
乙 0 乙 j

+而 0XbXa+二 0Xa+mh
OXb+2
caOX2

一, ‘ b
O ‘,
。 ,,、,
十r
taox a一 mbg X n 一 mg x bv一 I
-}t)b= U

上式经整理后得运动方程为


而(
普一+音“

+a2
b)
+m(

2+b
2,


+4c
a2

+ra
k2
一(m

22
+Mb
)g
1。
一:(

)。
讨论
由于整个体系是绕A发生振动,故可将所有惯性力作用改用惯性力矩替代,
如图

c)所示。
这样 ,
建立运动方程则更为简洁。由 芝MA=0,
可得


、. ,。 厂,, Imb2. ,、 门。 _ 、_
Jo十 4c
a-v十 IPa-一 I ,
一十 ”w I
,I
r d = Y(t)b
L \ 乙 /一 J

y二 , 1一,。 、
, . 1一,、 .一,厂 , /b }
Z .
式中 J=音m(2
a)'-}
-六mb'-I-mb}a`-

-f苦}} +m(
a2+b
2)
3一’
一‘ ’12’
一 ”’
一L一 ’、2)」“”、

一 /8 、 . 1,, . ,,\
= m}普a'+音b'+a'
b}十m(
a'+b`)
”一
、3一 ’3一 ’一 /:,

。、-
由此可见 ,
两种考虑方法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1 ̄布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31

半一
例 9一
2 试求例图9-
2(a
)所示体系的自振频率。
已知集中质量为m,
弹簧刚度系
‘ , 4EI
而各杆 的质量忽略不计。


X““下-

十1
引ll

we

丝尸
r日 1架.
右 , ,、,El、

以imk
入了 少








M"



kPr







-1 oM

Ri
例 图 9-

解 这是个单 自由度体系,
下面用两种方法求其自振频率。

.刚度法

1)求刚度系数
先在质量 m处附加一水平支杆 ,
然后使其支座水平移动单位位移 ,
可用力矩分
配法求得由此产生的弯矩图肪,
,如图(
b)所示。
求解时需注意到,
刚性杆DC的转动
刚度为

_ 1/l\
2 4EI/l\2 El
Jn。 = 龙I二二 】 = — {飞万.】 = 一
百-
一 \乙 / l0 \乙 / 乙

由弯矩图 M,,
可求得刚度系数 ,即
24EI 1 24EI
k,

, 入了 幸 ill
ill ,


2)求自振频率


一km

1一了
l2



El


31
2 结构 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2.柔度法

1)求柔度系数
在质量m处沿其振动方向加一水平单位力,用力矩分配法可求得由此产生的M,
图,
如图(C所示。柔度系数可由弯矩图M,自乘及弹簧内力虚功计算得到。为了简化
计算,也可将单位力加在静定基本结构上,作出虚拟状态的弯矩图MK,如图(d)所
示,
再将M,图与MK图相乘求得,即

九一E
71
2XI

X警+
2Xl

x普义
38

)一2




EI

2)求 自振频率


一濡一
丫l


4m



3一1

48

例 9-
3 在例图 9-3(
a)所示简支梁的中点 C处有一集中质量m,刚性杆 AC具有

均布质量
三又_
m杆 CB的质量可忽略不计且在其B端受干扰力矩 M (t)的作用 ,试
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


}\R,

, M(
t)

3M(t

Va= - .
二勺--



E1
一 2t


b)hi


e)Mm

例图 9
-3

解 该体系具有一个 自由度,
可取刚性杆AC的转角B为广义坐标。
1 刚度法

1)求刚度系数和附加反力矩
在杆 AC的A端设置附加刚臂,
使之转动单位位移,
并绘出丽,图,
如图(
b)所示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31

(图中虚线为体系的变形图)。
作M,图的关键是先求出弯矩Mc
p,然后根据弯矩图的
特征即可绘出M,图。
。 .
, EI、 , 、、 EI‘ / ,、
,,、 1、 6EI


lC“3
B 2C
BVC一“
ZC
HNC
B一“xd x‘
一“x丁 xl
-‘x11 1j
= ̄l
由M,图可求得刚度系数,

12EI
k,
1 l

在图(
。)中,一jo为刚性杆的质量及集中质量 m在体系振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
矩;
将杆C
B视为一端固定一端铰支的等截面杆,
查表可得支座反力VB,
然后由 yMa
= 0可求得附加反力矩 ,

Ri
p=一〔
一jo+M(
t)一Vp・2
11=jo+2
M(t

式中
1二,

+、,二喜ml

3 s

(2
)建立运动方程
根据位移法原理列刚度方程
ki
lo+Ri
p=0 (a)
一、  ̄ 一 一一 山

将k,
,和凡尸代人上式便可得到运动方程

jo+ki
lo=一2
M(t

2ml2为 .6EL,
Cb>
3 口十一
了-口=一‘
vi
ka)

2.柔度法


1)求柔度系数 一
_
绘出惯性力矩和干扰力矩分别为单位力偶时的弯矩图肪,
和风 ,
如图(
d)和(
e)
所示。
运用图乘法可求得 — — 一 —


:一击,f
。一_


lI
(2
)建立运动方程
刚性杆 AC的转角是由惯性力矩M,和干扰力矩M(
t)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按叠
加原理可表示为
31
4 结构力学 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t)=人,
(一JO)+f1
PM(
t)
上式经整理可得运动方程 ,即

1。 了1
尸、,
,、
J口十.下一.
口= ,r一 1Vll L) (
C)
J11 f1

将 五:和 f1
P代人上式可知,
式(c
)与刚度法所导出的运动方程(
b)是完全一致的。
讨论


’由
运动方
程(
b,
和(
C7
得”
2)若干扰力矩M(


计”公
“tw
一探一
了哥;
)改为作用在刚性杆AC上,
此时图(
c)中的V,=0(
因杆C

可视为既无荷载作用,又无支座位移的一端固定一端铰支的梁),
由 IM,
q二 。求得
R,
,并将它代人式(
a)可得

J8+k
1lo二M(
t)
这个运动方程与干扰力作用在质量上的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式(
9-3
9)相类同,
因此可用类比的方法直接写出它。
例9-
4 在例图9-
4(a
)所示的体系中,B,
C处的集中质量分别为2
m和m,
各杆
的El=常数,试求体系的自振频率。


‘)M,
图 (
d)M 图

例 图 9-4

解 这是个单 自由度体系,
只要取B点或C点的线位移作为广义坐标就可以确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31

定所有质量的位置。
本例用柔度法求解为宜。
由于不能直接利用单自由度体系的自No
m-公式,
因此
应先建立运动方程 ,
而后再求频率 。

1)建立运动方程
取 C点的水平位移y作为广义坐标。 由图(b
)可以确定B点的线位移, 即
一 二 二 二月一 一 份一 ̄ ̄一 一

必、
一BB
'- y一二2}y / 。
三11
伊 州 凡

分别绘出结构在惯性力和沿坐标 y方
和M,
,女
口图(
c)
,(
d)祷 .

[f

A两个弯矩图 黯u

A,
44


*-
位水
种作用
下的”
”图“

MI
M 1ds 441


一:{ EI “一 E了my

EI
y 十 ..
一, 3y
住任7刀乙


2)求自振频率


一E4


I1
3一‘

1Q
E1


讨论
本例的解题要点 不能直接利用频率公式解算, 应先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 而后
才能求出自振频率。
例9-5 在例图 9-
5(a
)所示体系的B, C,
D处各有一集中质量m, 各杆的EI二
常数,其质量忽略不计 ,试求体系的自振频率。
解 这是个单自由度体系, 只有取 B点或C点的水平位移作为广义坐标, 就能
确定所有质量的位置。当B点发生单位水平位移, 即"
AB
H= 1时,
D处的竖向位移4
1DV
=万 。
因此,
杆AC和CD的侧移(即杆件两端在垂直于杆轴方向上的相对线位移)分
别为



AAC二 1 Ll
,、 1
rn = 一 1X

r、
.一 Ns X

J一 2

由于不能直接利用单自由度体系的频率公式解算,
因此应先建立运动方程,
然后
再求 自振频率。
本例宜用刚度法求解。
1 求刚度系数和附加反力
在B处沿水平方向设置附加链杆,
可用力矩分配法作出弯矩图风 ,
如图(
b>所
示。
在图(
c)中,
D处可视为固定端,
因此在所示惯性力的作用下,
显然各杆弯矩全为
31
6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例 图 9-5

零,
且支座反力(
矩)HA=凡 二O,
M石= 00
隔离体图(
d>中的反力和内力,
可按图

b)所示的丽:图来确定。
根据图(
。)和图(
d),
由 艺叽 二0,
可分别求得附加约束反
力和刚度系数 ,


429EI
R = k (a)
801

2 建立运动方程
按位移法原理列刚度方程


+R = 0

将式(a)代人上式可得运动方程 ,即

429EI
5my+ y= 0
801

429EI
y十 y= 0
400ml


.求自振频率


一、
{3






9E
I一1

04

第九章 结构 的动 力计算 31


叭吐
例9
-6 试求例图9-
6所示两体系的自振频率之比。

低』土
- m

m二丁 m,
=了 a
,=
}a


EI EI'
=- EI'
=-
3EI EI F
,1
2 2F7 2E]



,-己一一 二-

A, 粉己一 一二一

a) (
b)

例 图 9-6

解 在每个体系中,
只要取柱顶的水平位移作为广义坐标,
熟熊迪炭基逝声质
量的位置,因此均为单自由度体系。
于是,只要确定两体系的刚度之比及质量之比, 就
能确定它们的自振频率之比。
由于图(a
)体系柱顶处的侧移刚度是图(b)体系柱顶处的侧移刚度的一半,

ka 1
kh 2
ma-

2-

m + ml

m+ m


质量之比

m+m1
11 2
m十m


率之
、(W




一福・
k,
一b孺 J2

X23
一“ r

例9
-7 例图 9-
7(a
)所示体系的自振频率

“-3
了=



El
,试根据w。求出图(
b),


c)所示体系的自振频率。。和。。
。设各杆长度均为I
'm为集中质量,
而杆件的质量可
以不计。


节4E
IBE

=6
EIE












B‘
曰“ C4s
s 生君
3EI Ell


El



)头i“
(c)

例 图`
9-7 ’ -

解 这三个结构均为单自由度体系,
振动时质量均是沿水平方向发生位移。
(1
)求图(

a)体系的刚度系数
318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题指导



一。。

:一(

了3
2“
一4

2E




2)求自振频率 C
ob
图(b)体系的刚度系数为
.3EI 45EI .3EI 51EI

b=“
・十l
'= 2
1'十丁 21

产 口种种.户川洲

自振频率 。

一kb
一5
21




3一m





3)求自振频率W,
在求图(。
)体系的刚度系数时,
可将它视为在图(

b)体系的B处沿水平方向加一
弹性支座,
该弹簧的刚度可由两串联弹簧的刚度来确定。这两个弹簧的刚度分别等于
杆 BE的轴向刚度和柱 EF的侧移 刚度 ‘

丝护

EA 6EI


l=丁 一万犷’/


两串联弹簧总的刚度系数为
旦护

k,
k2

1 .1 k,+ k2
丁 ̄十 了,
R, R2

图(
。)体 系的刚度系数为
51
EI ,2E7 55EI
k,= k。十k= 一万二万一 十 气丁 一 = 一丁 万一
艺乙‘ 艺一 乙乙-

自振频率 w}

覆一丫
21
m55




I‘
一3
.7
1m
El


口.口曰口 口曰 ..
例9
-8 例图9 -
8所示的刚架,其横梁为无限刚
El'
--
性,质量m=2000k
g,柱的质量忽略不计。该单 自由度
体系经自由振动实验测得自振周期 几= 06 5s
,经过

0个周期, 振幅衰减至原来的50 o
。试求 (
1)阻尼比,
(2
)该体系在简谐干扰力P( t
)作用下出现共振时的
。动力系数, (
3)柱的抗弯刚度。
解 1.求阻尼比 宁
例 图 9-8
根据式(9一5),

第九章 结 构的动力计算 3
19

Yo Aa
e-}
t, e

e0C
vT

Ylo Aa

e6w

(t

+l
0T
d)


_
Yl

o一1


05和二、T
一c2


r代人上式 ,

两边取对数 ,

207
re= I
n20


n20
= 0.0477
207

2.求动力系数 I"

根据式(9-
56),

1-






二 10 5
2X 0 0477

3 求柱的抗弯刚度 El

12EI 24EI
刚度系数 kl
l 2X
h3 h3
kll-

24EI


mh'


uZmh /
27r
\2、mh3 nZ
mh3
一}
Tl入2
4 ̄ 6
Td
n2X2000X3'二 2.1
0X 10'(N・m2)
6X 0 65

例9
一 质量为m:的物体自高度h处自由 m,

下落到例图9-
9所示体系的集中质量 m上,
此 刀】

后两者始终保持接触 ,
试求质 量处 的最大竖 向
位移,
设杆件的质量忽略不计。
解 1
.求刚度系数与自振频率
3(
4EI)、 。 .3E7 6
EI
R1
1= 一丁万 .z 入 G十 -不厂 = 一二一 欠aj
C乙l)一 乙一 ‘-
例 图 9-9

20 结构力 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_)
亘二 _'
一6E
I (b)
勺 m + ml 叼 (m + m,)l


.确定初始条件
取物体ml与质量m接触后的体系静力平衡位置作为参考位置,
则体系的初位移

创-
优一
9 一 |


El


一f左
Yo=一fl
mig二一 (c)

物体 m,即将撞到 m时,
落体的末速度为

v=了2
gh

物体m工撞到m时,
两者的速度,
即体系的初速度v
,,可根据动量守恒原理由下式
确定 。

(m+m,
)v,= m,

m ,v

m + m,
一里二一
 ̄2g
h (d)

3 求最大位移


大动位
移 y


ma
、一

丫l

y2

+(
告)
2 (e)

将式 (
b) ̄ 式(d)代人上式并利用式 (a)可得

。。 牛

/m,
gl3
、2 mi
.II一二;共下- I -t'只;二不气尸-- ,-一一芍
ghl


V \ 0r
-1 / 3C1lm 十 M l)

最大位移为静位移与最大动位移之和,

Yma

x= Y,卞 yd.
max今 —

m+m,
)9十 Yd.max
尺 11


m+m1
),
d I
iml

-r ‘11w
la11
2rt
e下;二- .

m一一
lghl3
一下一一一育
6EI '
V \ 01
;1 / 6C1km 一 m11

讨论
若以质量 m未受撞击时的静力平衡位置作为撞击后的体系运动描述的参考位
置,
则体系的初位移矶 二0,
而初速度么 =Vo
。须注意的是,
此时不可以直接利用式

e)求最大动位移,
否则将得到错误的结果;
而应先建立撞击后的体系受突加荷载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32

W,=m,
g作用的运动微分方程,

(m+?
n,)Y+k y二 W,

然后求解运动微分方程,
并利用初始条件Yo二0,Yo二 v
。可得

了. 一 上
口们 下左
WI 二 v,
rki) = 一 下一 ̄caswL寸.一 sl
ncua寸.
况u 田

刀 】7儿
由上式求得 Y。二并与重力W =mg所产生的静位移试 相加 ,
即可得到最大位

移 y二二

例 9-
10 在例图 9-1
0(a)所示的体系中,
B处的集中质量为m,
刚性杆的均布质

量m一子,
其余杆件的E
I-常数,其质量及体系的阻尼均可忽略不计 ,弹簧的刚度
旦2ls

系数 k 。
试求 B处竖向动位移的幅值。


b)M,

例图 9
一10

22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 导

解 取D或B处的竖向位移作为广义坐标就可以确定所有质量的位置, 因此这
是个单自由度体系。本例宜用刚度法求解。由于干扰力不是作用在质量上,
故不能直
接按式(
9-40
)或式(
9-4
4)求解,
应先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
而后进行求解。

.求刚度系数和附加约束反力
在 D处附加一竖向链杆,
用力矩分配法可求得附加链杆沿其方向产生单位位移
时的V
A,图,
如图(
b)所示,
由此可求得刚度系数,

12EI 。3EI ., 16EI (a)
kl
l= 一二下- 十 二z
. 寸,R = 一气丁一
乙一 乙乙一 乙-

由图(
c)不难知道, vc一P
呱 =V。二0, 乙

in
Ot。
因此,
不必绘出M;图,
而根据平
衡条件 2Y= o,
就可以求得附加链杆的约束反力 ,

_ . .一, 。 。 ,尸 P
(b)
Ni
p= my十mt
y一rs
ina
t十二s
invt= 白
Gm v 一

一,

- sin of


.建立运动方程
由位移法原理 ,

kl
ly+Rl
p= 0

将式(a)和式 (
b)代人上式 ,
经整理后得


2耐 十kl
ly= 万s (c)
ina

3.求动位移幅值
设 y=As
inO
t,将它代人式(
c),
并利用式(
a)可求得 B处竖向动位移的幅值,

尸 尸 PP
H = ,-,尸一一一 一,了,
-二甲丁丁 = ., =
32EI
2(k,
,一 Zma“) 。, I,

左“气上一J-

a“\

一_


o2
El一
别 -m

式中

例9-
11 在例图9
-11
(a)所示的体系中,D处有一集中质量m,动力矩Ms
inO
t作
用于结点C处,各杆的El二常数, 其质量及体系的阻尼可以不计。试求质点的动位移
和结点 C动转角的幅值及相应的动力系数 。
解 由于动荷载不是作用在质量上,所以不能直接利用式(
9-4
4)求动位移,

应通过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来求解。
本例用柔度法求解较为简便。
1.建立运动方程
第九章 结构 的动力 计算 32

M sm et


b)M,

例图 9-1

设惯性力和动荷载为单位力和单位力矩单独作用在结构上时, 质点的竖向位移
分别为f
l 和九2。由于质点的动位移是由惯性力和动荷载共同作用所产生的,
根据叠
加原理,质点的动位移为

y(
t)=关,
(一m夕)+丸:
Msi
nOt
即运动方程为

1 f 1
2、‘_ _ 。

二- 1v1511
1U‘ (a)
my十万y=fll

.求柔度系数
可用力矩分配法作出上述单位力和单位力矩作用下的弯矩图M,和Mz如图

b),
(c)所示。
运动图乘法可求得
兰8EI




:一_


lI

f1
2“ 九 ,二 12EI (b)

3.求动位移幅值和动力系数
设 y二As
in6
t,将它代人式(
a)得质点的动位移幅值为
f2

一1
-mfB
“-上一 02
一z
了1
2M 二 py (c)
32
4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Ml2
式中 。 Ys= 11
2- = i O"F,l u=
m厂1
1 1 乙 」乙 L B“
1一 甲

即Y,为动荷载幅值M 所引起的质点静位移,
产为动力系数。
结点 C的动转角也是由惯性力和动荷载共同作用所产生的,
按叠加原理可表示



,(t
)=f2(
一my)+f2
2Ms
inB
t=(
f2l
M02
A+f2
2M)
sinB

由上式及式(

b)、
式(c
)可得结点 C为动转角幅值为

0,=f,
,7
0'A十f2
2M=f2
1r
nO


i-





f2
材十A
n对
刁 lesee |eeee习

「.
立2f2imf1


ie2

,上

八QZ Ml
I_ _ i, fl‘\
’6

EI=f
-,‘6
9 EI
Lf
ii
fa2l上一62 J
Ml
式中,6EI为动荷载幅值 M 所引起的结点 C的静转角。

动力系数

讨论

1)计算结果表明,在单 自由度强迫振动问题中,当动荷载不是作用在质量上
时,
不能用统一的动力系数来计算任意点的动位移。 实际上,动内力也是如此。此外,
位移和内力的各 自动力系数通常也是不同的。

2)当只需求出质点动位移时,
可以不必作出此超静定结构的Ms。
此时,
利用求
超静定结构位移的原理,
作出静定基本结构在 C处单位力矩作用下的虚拟状态的弯
矩图MK,
并与M,图图乘即可求出柔度系数fi
n,又因九2=f2
1,从而使计算简化。
例9
-12 在例图9-
12(
a)所示体系的1,
2结点处各有一集中质量m,
各杆的EI
一常数,
且其质量忽略不计,
试求体系的自振频率进兰鱼‘
想坐竺婴 。
解 由于受弯直杆忽略轴向变形影响, 因此取 1,2结点的竖向位移作为广义坐
标就可以确定所有质量的位置, 此外,B处可视为固定铰支座。 因此,该结构是具有两
个自由度的对称体系。 利用对称性,按对称和反对称两种形式的半结构( 如图(b)和
(c
))求解较为简便,
且均宜采用柔度法。 在图(b)和(
c)所示的半结构的质量 二处分
第九章 结构 的动力计算 32


e)M,

、、、 ......一 一 一 口.口曰



---



丫,,“  ̄、、.
, ‘一洲 尸

第一振型 (
&)第二振型

例图 9-
12

别施加 可用力法求得它们的弯矩图丽:
,丽犷,
如图(
d),
(e)所示。
竖p
}}1
多,的 自由振动
l. 正 又寸称 那 式


1)求柔度系数
将丽二图自乘,

7l

f. 12E1


2)求自振频率


一v}

1一7




l7

一 m





.反对称形式的自由振动

1)求柔度系数
将1
V1
"图自乘,

31

fi
l 20EI
一 一尸曰


2)求自振频率



一福 一2




l'

一25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指 导
一 - - - - - - - - 一 .

。原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
综合以上正、
反对称情况的分析结果 ,
并按自振频率数值大小排列得原结构的自
振频率和振型为.



,一 1
31
漂 (
正,C

2一w
N一2

58
潺 (
反,

A),二 (
1 1)
T, {
A}Z=(
1 一1
)T
两个振型如图(
f),
(g)所示。
例 9- )所示体系 E处的集中质量为m,
13 在例 图 9-13(a 刚性杆的均布质量。
8EI
。试求
一 2

一子,
其余杆件的质量忽略不计,
各水平杆的E
l一常数,
二力杆的E




自振





趟&



EA






oA



wn





AD





_

2B
E 诺一‘‘一十一

a)

b) (
o)


曝 厂具冥具, t


d)M,


e)第一振型 (

)第二振型

例图 9-
13
解 取 E处的竖向位移)和结点A的转角(
即刚性杆的转角)

8作为广义坐标,
则可确定所有质量的位置 。
此外 ,由于受弯直杆忽略轴 向变形影 响,
从而可将支座 C
视为固定铰支座。
因此,
该结构为具有两个自由度的对称体系。
利用对称性,
按对称和_

反对称两种形式的半结构( 如图(
b)和(
。) 求解较为简便,且均宜采用刚度法。
1.对称形式的自由振动

1)求刚度系数
在确定图< b)所示的半结构体系的刚度系数时, 可将AB,
BE两杆视为串联的弹
簧,其刚度系数为
第 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32

丝尸
1 1



fn
s+fs
E l
' , 21

;,荞1共亨  ̄卜 ;;一石

1乙P
- 1 r_H

然后,
按该弹簧与杆 DE的并联关系便可求得该体系的刚度系数,

3EI 12EI 15EI
z =l3
, 一十 Z3 l


2)求自振频率




一k

,7
一F



'l
一3



l'

一5


8m

l3
2.反对称形式的自由振动
(1)求刚度系数
在图(
c)所示半结构的结点A处加一附加刚臂,
作出使之产生单位转角时的厕1
图,
如图(
d)所示。
根据M,图便可求得刚度系数,

3EI . 3EI 6EI

ll=一Z 十 l

一今万-

2)求 自振频率

J一粤mi
l+T1

1一冬、 乙 0


一浑V
6E

I.

M6

2一2
68

3.原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
综合以上正 、
反对称情况 的分析结果 ,
并按 自振频率数值大小排列得原结构的自
振频率和振型为



:一w一
2.
68
漂 (
反)
,CU

一 5

48
漂 (
正)

A),= 0 0)‘
, {
ADZ= (
0 1)

两个振型如图(e),(
f)所示 。
例9-
14 在例图9
-14(
a)所示体系的结点 1和2处各有一集中质量m,
各杆件的
质量忽略不计,水平杆的EI= 常数,竖杆为刚性杆。 试求体系的自振频率,
并绘出相
应 的振 型。
扮m

2m}
且m m ,“ 一 l 一 s
Ar



--十孙 半
-匕护斗

b) (
c)


d)第一振型 e)第二振型

例图 9
-14

解 由于忽略受弯直杆轴向变形的影响, 因此只要取结点 1和 2的竖向位移作


为广义坐标,就可以确定所有质量的位置。 此外,B处可视为固定端, 结点D与结点C
一样也无水平位移。因此,该结构为具有两个自由度的对称体系。 为简化计算, 可按对
称和反对称两种形式的半结构( 如图(
b)和(。
) 求解,且均宜采用刚度法。


A-
- 7

l-t
`M

F1
1'
J 一

.求刚度系数
图(
b),(c
)所示的半结构体系的刚度系数分别为 :


12EI
, Kn 今

2EI 益夕
- .z
、。 6
0EI
 ̄针 一 贾一 一7 入 乙 = 一 ̄丁犷- ̄



一 了
二、“ L’
一 \2 /

2.求 自振频率


}k



i一漂 一漂 。

一k

l一6

0E


I一m

lI


反)
3.求振型
利用对称性可得第一 、
二振型分别为


A),二(
1 1)
T, {
A)2二(
1 一1
)T
两个振型如图(d),(e)所示。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32

解法二 按原结构求解
1 求刚度系数
对于该例,直接根据刚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将之求出则较为简便。 当只有第一自由
度产生单位位移时, 在各个 自由度上所需施加的力则为相应的刚度系数 ,

12E1 36E1 12E1 24E1
k 又3 X 2= 一

3 -
T-’/

21一 1
3 13

同理,
当只有第二自由度产生单位位移时,
在各个自由度上所需施加的力为・
36E1 24EI
k2
2= k1


3 Z

2 求 自振频率
12EI
设 k ,
则振型方程为
13

、 .1、犷 」

3k一。2
m)A,一2
kA2=
(a)



一2
kA,+(
3k一c
o2
m)A2
频率方程为
扩 2k
一 一


l龙

一 2k

3k一田

o2m

展开上式并经整理得
(k一we
m)(
5k一田

u2m)二 0

2一互= 1m
2EI 2 5k 60EI

w il’ 田2 = —
7刀

mil

自振频率 。,=




lI‘
3 6
漂 ,、一6



l3
I一7

75

求振型
。:代人式(
a),,
并令A =1,


k一*i
m 3
k一k
"2
1 2k 2k

同理,
将 斌代人式(

a),
,并令 式:二 1,


k一。2

m 3k一 5k
= 一 1
A2
2= 2k 2k
33
0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振型 {
A},=(
11),, {
A}2=<
1 一1
)'
解法三 按瑞雷商公式求解
利用对称性即可得到原结构体系的振型{A)
,和(
A}2
。然后,
写出质量矩阵[
mil
并依解法二所述求得刚度矩阵[K]。
最后,
利用多自由度体系的瑞雷商表达式


2_.
WTC
K7{
A}

A}‘[
州 {
A}

将{
A},
(z= 1, 2)代人上式即可求得 自振频率 。: 。
此时,
上式即为式(9 -
76)。
这里虽不
作具体计算, 但其结果应与前两种解法的结果一致。
m,三m 例9-1
5 例 图 9-
15所示框 架结构楼面质量分别 为
El=}
。:= m,
m2=2
m,各柱的抗剪刚度均为k, 其质量已集中于楼
m2 =2
m 面,无需另加考虑;设横梁的 EI= o c ,试判断向量笼 A}=
E1=-
/。 万
、1
l且二、
-丁 JA匕 口 /:


*、*、、,甘
目 TJ P
`户 刁弓目'
_
。二, 。二
1粉屯- 卫氏 臼三 l
"J月邑 。
\ 乙 /

赫” 解 这是个双自由度体系,
若{A}为其某一振型向量,

么利用正交性条件之一可以求 出另一 向量,再利用另一正交
例9
一巧 性条件即可断定它是否为振型向量。
求与{
A}关于质量矩阵带权正交的向量
设向量{
A}二 (
A, A,
)T,
并令


:四)

「 G /L

由上 式 可 得

A,+,
/-A,=。

令A,二1, 可得A2=一福
将它代人上式, 二曰、“、、,: 、
0 ,J 3E-7lh f7cT L1

。**一、‘
1J'
tfr
r X-MX t


、、,_
JI
"JM


了、_ /

气蕊人 J — i1 —
v2
,竺:,
、 Z

2.验证{
A}是否为振型向量
1 涯-
rll’Y||t

、||卜|

lsellJ





)T
CK
7(

,一(
‘}

22

「了:
*-4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3
31

综上所述,
(A}和{
兀}关于[
M]和[
K」全部正交,
因此它们都是该结构体系的振
型向量。
讨论
(1)由于第一振型应是结构 比较容易出现的变形形式 ,因此可以推断(
A}为第
一振型。
实际上,
由式(
9-76
)可得


?二(
A)二
[K]

(A)_ r
,}

,k
又乙 一 v 乙夕 一 ,

A)‘[州 (
A}


A)1[
K](
A) r
-, k
= l乙 十 V 乙夕 一

A}T仁
M]{
A}

2)关于与仁
MI,
[K〕之一正交的向量未必能关于其中另一矩阵带权正交。

如,向量沙} := (
10 .5
)T与径}
,= (
1 一1
)T虽然满足径}万[
明 禅)
2=0,但
{0
}i[
K]{
0}2=
`0。因此,在验证所求得的振型向量的正确性时,应该运用所有的正交
性条件 。
例9-
16 例图 9
-16(
a)所示体系刚性杆的质量已集中其两端,
分别为m和2
m,
两弹簧支承的刚度系数分别为k和 2 k。
试求该体系的自振频率和振型。


b)第一振型 (
})第二振型

例 图 9-
16

解 这是个具有两个 自由度的体系,可取集中质量的竖向位移作为广义坐标。
体系的自由振动方程为
厂|J、|t

、||』!
「lesesweJ

尸l weeeJ
』‘代


m 2m


:一

一{:



实际上 ,
它们是两个独立的方程。
设方程的解为


y}) [
A,)
悦 卜
“弓‘r
sin(
wt+}
0)

y21 l
A2)

将上式代人振动方程可得振型方程 ,即

32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k一c
o2
m)A,=0

2k一2
cu
2m)
A2=0 } Ca)

上式是关于位移幅值A,,
A2的两个独立方程,
它们可以独立地取值。
显然,
该体系的
两个 自振频率是相 同的,即


,一。
2=W

,2
一jm
对应于。1和 。2,
我们分别取

A},=(
1 0)
T, {
A}2= (
1 一1
)T
此时,
振型{
A},
,{A}
2是彼此独立的,
但不满足正交性条件。
显然,
它们的线性组合,


入}2={
A},+C
2{



CA}2 (
b)
仍然满足振型方程(
a),
由于C可以任意取值,
因此与。,

2对应的振型有无穷多,
但独
立的只有两个。利用正交化方法可以得到两个相互正交的振型 ,
即令


A}万






[ =0
将式(b)代人上式 ,


七 = 一

A}万E
MI(
A),-
代,,一,二二二丫一二二,,,, 一 1

A}iL
M J{
A)2

将 C的值代人式(
b),


万}2二(
01)

这样,
我们便找到相互正交的振型{
A}:和{
A}2,
如图(
b),
(c)所示。
讨论
(1
)当频率方程有重根时,
频率虽然相同,但总是可以找到相异的彼此独立且相
互正交的振型。此外,
相位也是相互独立的,
因此其余解法与频率互不相同的情况一
样。

2)在重频情况下,实际上可以找到许多组相异的彼此独立且相互正交的振型,
但究竟取用哪一组振型进行反应计算, 这并不影响最终结果。
例9-
17 在例图9-
17(
a)所示简支梁的点 1,
2处各有一集中质量 m,
梁的El=
常数。
该梁的右端受一静力矩 Mo的作用, 试求突然释放Mo后各质点的动位移。
解 在M,,作用下,
梁发生了挠曲变形, 将从。 突然释放(
即突然卸载),这实际上
第九章 结构 的动 力计 算 33


b)My图


c)M;
图 (
d)M
'zRl

犷.


.m
一l-


KT

e)
1 蒸一
- 书一

1 *2

f)
翱I
!1
球M_I,N3l

e)M'

1 (

例图 9-1

是个由初位移引起的 自由振动问题 。
1.确定质点的初位移和初速度
作出梁在Mo和1,
2点处竖向单位力各自单独作用时的弯矩图M,
,,
M,A
wl,
,如图

b)一 (
d)所示。
由图乘法可求得从 作用所引起的各质点的位移,
即初位移为

Y,(
0)二 4
从1 2, Y2(o)二 5
从1 2 (a)
9E1 9EI

按题意,
初速度为零,

y,
(0)二y2(
0)二 0 (b)

2.求自振频率和振型
该结构是具有两个 自由度的对称体系,
可按对称和反对称两种形式的半结构(

图(e
)和(
f))求解。在两种半结构的质量处分别作用竖向单位力,绘出相应的M:图
和丽了图,
如图( e
'),
(f'
)所示。
将丽{
、可 图自乘,
可求得相应半结构体系的柔度系数,

二丝 .f .

.'_一立
6EI‘ J工
‘ 18EI

原结构 的自振频率和振型为


一Fl_5
_




I'(
正,
,W2F
mf一
3M2



l(反


A},= (
11)
T, {
A}2二 (1 一 1)T

34 结构 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3 求质点的动位移
体系的自由振动为各主振型简谐振动的线性组合,



姗一嗽一 }


n(
w,

十州十嗽扣(02

十。,

C,
}:

si

(w

t+
。,+
:{
一:
si

(c


t+

0z
) (C)

式中的待定常数 C:和T,
(1二 1,
2)可由初始条件,
即下列式子确定。

y,
(0)二 C,
sing


,+Cs
in}

,’
(d)
y2(
0)= C,s
ing

p,一Cs
in}
o2.



一三‘


co


p,
十全

2c

sT


Y2lV/ = L
.,,w,cosP
, 一 ‘2叭 cos竹 )
(e)

将式 (
d)和式(e)分别联立求解 ,
并利用式(

a)和式 (b)可得

y,(
0)+Y,(
0) 1/
4风1
2.5
风12\ 风 l


二s
inp,= = 二;I -十 一,
.*.T,I= ATT
2 乙 \ 廿乙 1 廿乙 1 乙C 1


f)

qs
mqp
2=
y,(
o)一y2(

o) _1(4 Ke一5
2 \ 9EI
NI

l2、
MY /
__K l

18E1

y,
(0)+Y,(
0)

|||卜1|||,

C,
w,cos(
p,_ 2

g)
y,
(0)一.
Y2(
0)

qw2
cosS
ot= 2

由式(
f)和式(
g)可以看出 若y,
(o)=y
2(o
),y,
(0)=y2
(0),
则CZ=o,
此时体
系按第一振型振动;若y,(
0)=-y2
(0),
y,(
0)二一Y2(
0),
则C,=o,
此时按第二振型
振动。
这说明在体系各个 自由度上的初位移和初速度与某一主振型存在比例关系的
条件下(此时初位移或初速度可以全为零), 体系则按该主振型作简谐振动。

根据式(
9),
可取l

,一P
2=要,
将它们代入式(
f)即得 乙


,一兴,C
, 城 l2 18EI

将 C,
、叭的值人式(
c)可得各质点的位移,

第九章 结 构的动力计算 33



、‘
)一
-M



al


os
田,
卜1
M8




z cos(
u2t



、!
卜M2


lI


os
}'

+M
18




2 cosc
o,t

例9
-18 在例图9-
18(
a)所示的体系中,
m为集中质量,
刚性杆的均布质量石=

子,
其余杆件的质量忽略不计,
其EI
一常数;
简谐均布荷载:
(t
,一“
si
nO
t作用于横梁

C上,

一3漂・
试求体
系的自
振频率
“振”
,并绘
出最大
动弯矩
图・
解 这是个具有两个自由度的体系,可取集中质量的水平位移和刚性杆绕 C点
的转角 a作为广义坐标。
下面用柔度法和刚度法分别进行求解。
1.柔度法

1)求柔度系数和自由项
qsm Bt
来1
1叫1朱
1.叫来


b)M,


c)M2
图 (
d)M,

‘沪.口.沪.口声.口口尹


e) 第一振型 (
0 第二振型
33
6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题 指导



)、月
图(

、8

z) (
h)M:


产sn
mBt
;'众k
23
确 /
Y ,


0 Mz
图 6)M 图

例图 9
-18

绘出集中质量处的水平单位力、
结点 C处的单位力偶和动荷载的幅值各自单独
作用时的弯矩图而,
、风 和岭 ,
如图(
b)一(
d)所示。
用图乘法求得柔度系数和自由
项 ,即
护一

1-
3EI
SEI


2一:
,一_



2I

,fe


fl


l4 __ q
l3
△1
尸 48EI
△:
尸 24E]

(2
)求自振频率
按式(9一
14b),
频率方程为
1-

f1
水, fZ
m2
1一

几l
ml 几2
。:

与角位移。
对应的惯性系数应是刚性杆关于C点的转动惯量J一喜ml
”一 j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33

1 ,

-_ 9

7u - 。
将 m,= m ,m 2 二J和柔度系数f。代人上式并展开行列式,
经整理后得

17ml' 1 . 1I
ml3\2
72E1 ’0
-十2

16百 夕=U
求解上面方程,

1 _。,1
1。ml3 1 。。nl尸nm1

-,; = u.乙t任53 -=.
-, -气
;= U.U乙IDO -= -
‘空 hi 。鑫 L
'1


振频率。
,一2

15
9漂 ,a

2一6

80
7漂
(3)求振型
按式(
9-1
2b),
振型方程为



fp
m一刹A
,+f

2J
A,
- 八口
t卜1 ,
(a)



1、,
+(f

2‘一刹A
Z- J
八曰U

利用式 (
a)的某一个方程 ,即司求得振型。
将。 : 。。和A,
:=1(
z=1,
2)代人式(

a)的第一个方程中,

寿一

fi
l爪0
m.



21


55
3一38
_


lI

1 612

一 一6
_



I_1

}2 l

澎一f
il
m。0

21

8EI
3一8



E3

1 862

-了

万一 ̄一 6
_


2I
・合、 Z

即振型为

{1 } _ {1) (b>

Af
l一飞
一16


2了’‘
A’
“一飞
1.

l6

绘出第一、
二振型如图(
e),(f
)所示。

4)建立运动方程
在不考虑阻尼影响的情况下,
体系的位移是由惯性力(
矩)和荷载共同作用所产
生的,
根据叠加原理可得质体 的位移为
33
8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fi
i(一二 )+fi
t(一Ja)+A,
,si
nOt
=f2
i(一mx)+f2
2(一J
a)+,
63
rsi
nBt



in
ix
+f,

Ja+‘一6
,p
si
nB
t飞 (c)
f2
,二 +几3
Ja+a=}Z
psi
nBtJ
(5
)求最大动弯矩图
微分方程组(。
)的通解由齐次解和特解两部分组成。
齐次解部分为自由振动,

于体系实际上是存在阻尼的,
这部分振动将迅速衰减掉;
因此只余下特解部分,
即稳
态阶段的纯强迫振动 。
设特解为

“ A,
sin6t

= A,s
inBt

式中A:为质点(
体)位移的幅值。
将上面两式代人运动方程(
c),
并消去公因子s
inO


1一
。,O2
m)
A,一
fl
2J

"A3
一乙1
・工 (d)
一九工
m9`
A,+ (1一fUJB`)
AZ= 乙:
尸j

将柔度系数几 、自由项 △,和 B的值代人上式,



、||||卜 十

1, .Z,_ q
l4
一 8n,下 2"2一 48EI
(e)
3,
= 八 , = —

l3
乙乙 24EI

求解方程 (
e),

A,__q
l兰
36EI A
Z一5



4l


惯性力(矩)的幅值为


,一、,

2一l

'IZ
一。2

3一4

式中,
负值表示惯性力的方向与产生M,所施加的单位力的方向相反。
由于在不考虑阻尼影响情况下,位移达到幅值时,惯性力和简谐荷载也同时达到
幅值,因此可将惯性力幅值和简谐荷载幅值同时作用在体系上,按静力方法计算内力
幅值。
于是,
最大动弯矩图可按公式M=M,
7,十风 I
Z十嶙 叠加求得,
其弯矩图如图

9)所示。图中有实线和虚线两种情况 当简谐荷载向下时,
对应的弯矩图为实线部
第 九章 结构 的动力计算 33

分所示, 当简谐荷载向上时,
对应的弯矩图为虚线部分所示。

.刚度法
(1)求刚度系数和附加反力(矩)
在质点 m处加一水平链杆,在结点C处加附加刚臂。
然后,分别使附加链杆和刚
臂产生单位位移,
绘出相应的M1
,M2图,
如图(
h),
(i)所示。
由此可求得刚度系数,

24EI 12EI 9EI
kl
l k1
2=k2
1= k2
2=
13 l
2 Z

绘出在荷载和惯性力(
矩)作用下的MI
*图,
如图(

i)所示。
由此可求得附加反力

矩),即


Rl
p=一mx x2
P = Ia十 ,
)华
c si
n氏

(2)求自振频率
按式( 9一
13b),
频率方程为

k1
1一田

u2
m ki

k2
1 k2
2一。2

将刚度系数k
。和转动惯量J的值代人上式,
展开行列式经整理得

4一
w翠Cf


+21

(暴)
m2一。
求解上面方程 ,

,,, El , J。 n、
。 El


‘一4
.bb
l;淤 ’c

‘一4

3.S
Sym
3l

自振频率


t一2

15
9漂 ,c

‘一6

80
7漂
(3)求振型
按式(9一11b),
振型方程为


k,,一。z
m)A,+k A,二01

a')

z1A,+(
k,2一。`
J)Az=01
利用式(
a')的某一个方程 ,即可求得振型。
将 。= 。:和A1
,=1(
z=1,
2)代人式(
a)的第一个方程中,

340 结 构 力 学 学 习 方 法 及 解 题 指导

。,, EI 24EI

.“土
上;


, 一



ui
m一k l
3 1 612
k1
2 12EI Z

EI 24EI
46.339丁丁3m 一

4m一k,
工 刀 2‘ 1
3 1.862
k1
2 12EI Z

由此即可得到如式(b)所示的振型向量。

4)建立运动方程
由位移法原理 ,

k x十k,

,a+R,
,二 0l
(b'

k2
,x+k2
2a+R2
Y= 01

将前面求得的自由项 R,代人上式可得运动方程,

X +k x+k,
M 2a= 0


5)求最大动弯矩图
Ja -
-f

-R21X 十 R22a = 一 - qL一stn at
己 - } (c
')

设稳态解为

x 二:
: A1
sinB

a 二二: AZ
stnOt

将以上两式代人运动方程(
。‘)并消去公因子 s
tnB
t,得

快:
,一耐z
)A,+k
l2A2=0



d')
1 ,

kZ
lA,+ (k2
:一J0 = 一 o 毕

将刚度系数k
。和转动惯量J的值代人上式
15EI , .12EI ,


二 0
一l
3一f
i‘十二I
Z-HZ
(e
')
12E] ‘ .6EI,
几2‘

'h十几下月2=
第九 章 结构 的动力计算 3
41

求解方程(
ei)可得质点(
体)的位移幅值,


,一黯,A
Z一盖
惯性力矩 、一J
a一,

ZAZ
一“:
一E s

nB

将 衅 图中的一T
a用上面得到的值替代,
然后消去公因子s
inO
t即得与M声图对
应的幅值弯矩图风 。
最后,
按公式M=风A,
-I
-凤A:十M,叠加,
也可以得到如图
(9
)所示的最大动弯矩图。
例9
-19 在例图9-
19(
a)所示体系的点 1,
2处各有集中质量m,各杆的EI=常
数,其质量和体系的阻尼均忽略不计。 设在质点 2上作用突加荷载 尸,试求各质点的
动位移和质点处截面的动弯矩 。


b'
)M;
图 (
C'
)掀,

例图 9-
19

解 1.利用对称性求解
由于受弯直杆忽略轴向变形影响,
因此对杆八刀而言,可将其 B端视为固定铰支
座。
将荷载分解成对称和反对称两组后,对称和反对称荷载产生的振动可以分别按图

b),
(c)所示的半结构进行计算。
(1)求柔度系数和自振频率
绘出两种半结构在质点1处的竖向单位力作用下的厕;和丽艺图,
如图(
b'
),(
c'

所示。
利用图乘法可求得两种半结构体系的柔度系数,

51
' l

162EI fi
l= 486EI

42 结构力 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自振频率

}}

-f


}一丫
15


2l


I (正 )


摄 一 丫
48


1E



田2 = 田 (反 )


2)求半结构的位移反应
对称形式半结构(
图(b)
)体系的运动方程为
1 尸
刀l
y1,十 下fy工
,= 牛犷

l11 L



:十。

ly

:一轰
根据式(
9-4
0),
对称振动情况质点 1的位移为
1 厂尸 1
yl
.},C) 今 — }
万s
in(

),
kt一r
)= 2 (1一cosc
o,t
) (a)
mcu1J mcu

I-P ,
、 杯。, 、 尸 、、,,、  ̄一 二
同理,
反对称振动情况,
只要在以上求解中将c
ul利 下户分 乙
万l
i用 c
02利 一 乙n 管 TG,
便 田水

得质点 1的位移,即


yl
a(t
)=一 (1一c
osc
uet
) <b)





2)求原结构质点的动位移
利用叠加原理, 综合以上正、
反对称情况的分析结果,
即式(
a)和(
b),
便可得到
原结构质点 1,
2的位移为

y1(
t)= y1
,(t
)+yl
a(t
)二

‘-
。。
一,一益(
2‘
mc-c

ios


zt


y2(
t)二 y,
,(t
)一ye
a(t
)=
2 “-
mw1 co
sc


‘,
+痣<
1-一、‘

(3)求原结构质点处截面的动弯矩
先求出惯性力, 即

尸n my1(
t)=一P (
cos叭t一 c
osc
o,t

一二z(,,一誓(coscvl:+cosw2:)
2 、

F1

将惯性力和荷载 P共同作用于结构上,
如图(
d)所示,
便可求得 1截面、
2截面的
第九章 结构 的动 力计算 34

动弯矩。
由 IM扫=0,

1,n .。。 .。
VAl
t)=了}
r十/

r,,十r1
2)

、(

)一二X普一普(
,+2
F+F
,2

一器(
2一3

os
cu

t+・

一‘’
一二X
M,(t
) 警一FX晋一普(
2P+F+2
F,

一器(
‘一3
c。
一‘-c

sc

et


.用振型分解法求解
体系的自振频率 。,和 C
02在半结构解法 中已经求得 。
利用对称性 ,
可直接写出相
应 的振型 ,即


A}}= (
11)
T, (
A)2=(
1 一1
)T

1)建立坐标变换关系
‘ .之、


! 1,1 ,
,土


l es



;}
一C
A2
,A


2I



I,


一[ (c)
| 、

,土



2)求广义质量和广义荷载
根据式(
9-69)可求得广义质量和广义荷载 ,


,一‘

};

M]
W,一(
11
)C

0m
0}



1卜2


岭‘
,=(

}2


ml
(A

2一(
一‘,
[,

nm:

]}卜2




(:
,一‘
A)


(p
(t

,一(
“,{

0卜p



(t
,一‘
A)


(p
(t

,一(
‘一‘
,{

0}
一p

3)求正则坐标
将{YO={
o},
{Ya}={
o}代人式(
9-79
)或利用式(
}>可得正则坐标的初位移和
初速度 ,即
34
4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q.}= 0}, (
qn}= (
0}

利用式(
9-77
)并令 氛= 。可求得正则坐标,

q,(t
)= 升 {P,(:)sln田1(t一z)dr
M1
几汀 ,:. J

一万牛厂
Gmw,Jo
Ps
mw,
(:
一:)
d:一万P:
乙mw王
一。
os
。1
t)
1 广,_
qz(
t)= 二 }PZ(
z)s
inw2(t一r
)dz
MzwZ
J0

一二弃{ ‘
GmwgJo
一:s

nwZ
(:
一:)
d:一 乙mw玉
P,
,(1
一。。
5。2
:)

4)求质点位移和质点处截面的弯矩

由坐标变换关系即式(。
),可求得质点的位移为
一冽

y1
(t)二 q
91(t
)+q2(
t)= (
卜。o
sw
,:
卜汽 (
1一。
os
wZ
t)
乙刀1“JZ


y2(t
)= q,(t
)一q
z(t
)=

mw;

1-C
Os
wl
:)
+汽 (
卜。o

乙刀2


田2


这与半结构解法所得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质点处截面的弯矩可按前面已经介绍过的方法求得。
例9
-20 试求例图9-
20(
a)所示单跨等截面均质梁的前三阶自振频率和相应的
振型。
解 根据式(9-21b),
该梁的振 型函数为

Y(
x)= C,
chAx+C,
shAx+C,
cos七 +C,
sin众

由左端的边界条件 .


Y(
0’
一0,C,+C,=0

丫()=0, C,一C。二 0

可解得 C,二 C,二 0。因此 ,


振型 函数为

Y(
x)= qs
hlx+C,s
inA
x (a)

右端的边界条件为
第九章 结构 的动力计 算 3
45



2 店I 、
,,、 , ,


‘一亦丫万 ‘
,、‘
,一“3
si
n21

_9
,2 EI 、
,,、 , 3
,2 2
5,2 店1 、
,,、 二 5
二二
田,
一41
2Vm l“、
工,="
12s
in万了 w
,一百了.
V万 1
312)
=H3
si
nl了

例图 9-
20














一。,CZ


)=0,qc



l+C,

l一C4







‘一。
l=0
(b)

该齐次线性方程组具有非零解的必要且充分条件是系数行列式为零,

chAl cosAI

chAl 一COSAI

即 chAlc
osAl= 0
由于 c
hAl:
A0,
因此特征方程为
cosAl二 0 (c)

它有无限多个根 ,即
(2n一 1)n
(n= 1,
2,…
21

将它代人式(9-21c)可求得 自振频率 ,即


2n一1)2


1E

I (n= 1,
2,…




A2



I_
41

将式( c
)代人式((b)中的任意一式,
得Cz= 0;
再将偏,
a,的值代人式(
a),
并将任
意常数 C;改写为 A。即得各阶主振型
(2n一 1)7
rx
Y(
.x)二 Ans in _ 1,2

46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其中,
前三阶主振型如图(
b)一 (
d)所示。
讨论
该梁的自振频率和振型与跨度为 2
1的等截面均质简支梁的第、1,
3,5,
… 阶的自
振频率和振型的左半部是完全相同的。实际上,该单跨梁是上述简支梁利用对称性求
解时,
考虑对称形式 自由振动所取的半结构。
例9
-21 例图9
-21所示等截面梁的单位长度质
m一 El一}Q

量为石,
右端的集中质量 m二2
ml,
弹簧的刚度系数 k

一_



'I
。试用瑞
雷法估算
此梁的
第一阶
频a
例 图 9-21 解 1 设定位移形状函数
无集 中质量时,等截面均质简支梁的第一振 型为


l(
二,一A
si
n竿,
考虑该梁右端弹簧变形对梁位移的影响,
于是可将其第一振型近
似地设为


cx 。 x ,/ Cx .
7 x 、
(a)
y}
x)=Hs
in了 十O了“傲 s
in丁 十“丁少
这里所取的位移函数满足该梁两端的位移和力 的边界条件 。由于瑞雷法所设的

位移
一’
函数只能含有一个
‘一  ̄、 ’“一 ̄ “
参数, 因此需
’‘ “、’一 一 ’


“’
‘’
适 当的方式确定
一 一 一‘ ̄ ‘”,“‘
比值。一早
 ̄ ̄  ̄ 一
,否则
A ’目/、
,就含有
“” “曰 ,
1『

个待定参数,此时得用李兹法求解。 由于结构在 自重作用下的位移曲线也可以作为其


第一振型的近似曲线,故今使式(a
)表示的位移曲线在梁中点的位移与 B端位移之
比等于自重作用情况下这两点的位移之比来确定a的值。
梁在 自重作用下 B端和梁中点C的位移分别为



W一_

1(
mg
+2m
gl
)一k

(2
mg
l+2
mgl
)一鲁

耐l" 1
384EI十 n
ycw 今 YBW

上式中的第一项为简支梁在均布荷载4二mg作用下其中点的挠度。
当然,
位移
Yc
w也可以用单位荷载法求得。
在自重作用下,
梁中点和B端的位移之比为
1-

YCW 5
耐l" 2k k
l3 .1

(b)
Y sw 384EI 5
mgl .
r92
EI十万

由式(a)可得
第九章 结构 的动力 计算 3
47

a 一
、、、,叮尹/ -

cy韵 “

1 -a

1一
n乙 一




(C)
yB y(l

令式(
b)、
式(c
)所示的两比值相等,

192EI l
3 192EI
a 二二二
二 — 96
kl' 2E] Z

2.求第一阶频率
体系的最大动能和最大应变能分别为

1一

万田 两乳,
d{
x+ 。


zm
呷y(



V二n
产了 夕.、、

_

Wz

tm
AzS
in了 十a了

rx , x 1
ax 十 万子田 MA -

了J.,、 、



o2
A2
LM

1 .2a . 1 2\. ,门
n 十 二
了十 一,a一/I
十 ma一}
‘ jt O 」

1I。,厂 1
1 二2, . 1,
Um
ax=万」1
:1L
y(二
)ja
x十万勺‘

1尸TT
厂 ,/二\
z }

x门 1 ,,,
=ZJ
,`L
-"l
丁)s
in丁」ax -t- 乙
龙lHa)-

1 7
r'
El
+ ka
9口

二-八 -
钾,


』九

2E7 r.

9口

令 Vm
a二二U-,
并注意到 m

“一丁-N“一96,得



c'
El
215-

EI 兀4
+k
a 令 +g
al


Za-

乙 18481EI
田2
一,/1 1 一,/1 .2a . 7 21566蔽 4

m t(
、 乙
-}
 ̄ 十 - a
j )
+ma m6
\ 乙
十 一 十 下一a-

T j


一丫2




46




El

'一9

57

讨论

1)若式(
a)考虑A,
B两个待定参数,
用李兹法求解所得的该梁第一阶自振频


“(u

一0.

25
5漂,

2)若用 自重作用所产生 的位移曲线,即
34
8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 及解 题指导




二)
一mg
x(1
3一:
。,
乙住乙 1
+x
')+1
-(
mg+粤m
gl)
x 左 \ ‘ /乙

一2
m4


xI(

1。
一21
x2+x
3)
=A(1
3x一2
_


33
+x
1:


用瑞雷法求得第一频率的近似值为舀二09
作为第一振型的近似曲线, 27

漂。
综上所述,
采用以上设定的三种位移形状函数,按瑞雷法或李兹法所得到此梁第
一阶频率的近似值均十分接近。
其中,以设定的位移函数按李兹法求得的频率值最
小,
故与基频的精确值最为接近。这是因为用瑞雷法或李兹法所求得的频率均不低于
结构基频的精确值 。
例9
-22 例图9-
22(
a)所示的刚架 ,
各杆的抗弯刚度和单位长度的质量为已知,
试用瑞雷法估算该体系的第一阶频率。



C)M.
图 (
d)Mz

例 图 9-
22

解 1.设定位移形状 函数
在刚架的柱顶处施加水平集中力 尸,
取 由此产 生的位移曲线作为近似的振型曲
第九章 结构 的动力计算 3
49

线。
用力矩分配法即可求得M尸图, 如图(
b)所示。
绘出静定基本结构在单位力作用下
的M1和MZ图,
如图(
c),
(d)所示。
用图乘法可求得梁、柱的位移形状函数,

y1(x)=
手一爷+x

3)
y2(x)_一Pl3
-(6x一xl
12EI\ 1 Z
'/

2.求应变能和动能
5Pl

柱顶位移 乙= y2(
l)= 12EI

1*
,. 5P2
11
应变能 vm
ax=w ̄ =万拍 = 24EI
动能
Vm
。二= Vl
ma:十Vz
max

一om



7n
1.
2)
+粤
1歼


\‘

`m
-y
i(
x)

x+1


歼}m
yz
(x



x J0 乙 乙 Jo

一_

2c

2L

_

2l

器) z
+M
2(



PP)

J一
(_

x一子+
若)z



m(品)z
Jo一


6x子)
’d
xJ
13
蔽P2l '
168(EI)2


.求自振频率
令 V。二=Um
。二,








1 5P2
13 35EI
13MPz
l' 24EI 13
m1'


于丫1




El

'一1


14
1E
mI
例9
-23 例图 9
-23
(a)所示结构与前例完全相同,
试用有限元法求该结构体系
的 自振频率 。
设不计杆件 的轴 向变形。
解 本例按先处理法求解较简便 。

.结构离散化
35
0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 题指导


m一

E]

d产1 0
.A' d,
几一一一- n- 3

例图 9
-23

单元划分、结点编号,
并建立整体和局部坐标系, 如图(b
)所示。该图中杆件上的
箭头表示单元坐标系王轴的指向。单元 ① 的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一致,故不必
考虑坐标变换。由于不计轴向变形,
单元 ② 的两端无相对轴向位移和相对横向位移,
故也无坐标变换 问题 。
2 建立结点位移向量
设 △,为结点 2和3的水平线位移,
it和△3分别为结点 2和 1的角位移,
z 则结点
位移向量为


乙}= (
乙, 乙2 △3
)T

.建立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质量矩阵
在自由式梁单元刚度矩阵(
见式(8-
4))和单元质量矩阵(
见式(
9-3
5))中划去与

零位
移对应的
行和列,
并设之
一E
_Z

,即得
乙1 乙2 乙,
名一
飞 ....1..es.eses.eseses
11


_



121

乙2



])
一〔
K]
①一l


1 [
K])=C
K])=C
41],


_


21

乙1 乙: 乙,
口J

卜〕


‘ 221 一 131
C乙

ml
,产 F


M]①=[
M]D= 420
I 41
2 一 31



1131 一 31


M] M] _2
.=仁 丝F 1
2刁
210` “
第 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351

4 集成结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

众 垫1 122 如 或
乙1 △3

垫1 41 &
[K]=

八曰


△2


11
八YU



只划

221


O自
ml

八j
7)‘

了‘
仁M] 61




|1||引
420

乙 ‘
l才‘
131 一 31

需指出的是,
在用直接刚度法集成结构质量矩阵时,
对单元 ② 应考虑由于轴向
加速度 △,产生的轴向惯性力对整体结构的影响,
因此
156m l 366m l
mi
l= .
一4
一0 +警X1
2 乙
二 420

5.求自振频率
由式(
9-3
8)可得频率方程,即
I[K]一。2
[M] = 0
护 一。

w2
m1 w2
孟4

令 (a)
420 420EI

则频率方程可写为
24一 366.
1 121一 22.
11 121十 13x




-w


M]
一、

121一 22A1 121
2一61
12 41
2+3
A12
121+ 13
A1 4
12+3
久12 81
2一 4.
i1

展开行列式并经整理,


064
x3一8
801

12+7
5601一48=0
求解上面方程 ,


1,“ 0006397, A2= 0.9662, A,二 7 299
将上面的 久值代人式 (
a)即可求得 自振频率 ,即




一1.



39E

I,}

一20



14E


}W3
一5
5(




7E
mI
讨论
本例结构的第一阶自振频率与该结构在前一例题中用瑞雷法计算所得的结果十

52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分接近,
但稍低些。由于用有限元法求得的频率为真实频率的上限,
故这里所求得的
第一频率更接近精确值 。

三 、习 题

巍・
9-
1 在图示体系中,
m,m,
,m:为集中质量,
蔽为分布质量,
未标注刚度的杆件
均为弹性杆 。
试按受弯弹性直杆考虑与不考虑轴向变形两种情况 ,
确定各体系的动力
自由度数 。


。彭
m, m2

E了
二。 EA=- E仁 c


产召


、、月尹

题 图 9一1

9-
2 在图示体系中, m为集中质量 ,
各杆的质量忽略不计 ,
各体系的自振频率
分别为 。aI
Wb"
o。和C
c Vd,
试写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9-
3 在图示体系中, 刚性杆的单位长度质量为 而,
弹性杆的质量忽略不计,试
求各体系的自振频率。







}EI




-EI

lEI

II
题 图 9一2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35

EI4EI一

十Fr

=-
-CF
l : 组

.... .. ..曰

EI'
=-



题 图 9一3

9-
4 在图示体系中,
m为集中质量,各杆
的El=常数,
其质量可忽略不计,试求该体系
的 自振频率 。
9-
5 在图示体系中,
m和 2
m为集中质
量,
各杆的质量忽略不计。已知图(
(a)体系的自


频率田



一6
= m

iI


试根据
w"出
图(b

体系 题 图 9一4

的自振频率 。

题 图 9-5


-6在图示体系中,
m为集中质量,
刚‘
性杆的均布质量m一于,
弹性杆的E
l=
常数 ,
其质量忽略不计 ,
试求体系的 自振频率 。

-7 在图示体系中,
m为集中质量,
各杆的EI= 常数,
其质量忽略不计,
试求
体系的 自振频率 ;
35
4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题 图 9一6 题 图 9一7


-8 在图示体系中,
m和2
m为集中质量,
杆件的质量忽略不计。
试求体系的自
振频率,
并绘出相应 的振型 。
3 11咬叫
4EI

题 图 9一8 题 图 9一9

9-
9 图示体系刚性杆的均布质量蔽1 一毕,
集中质
量m2
一弹性杆的E
I=
丝护

常数 ,
其质量忽 略不计 ,弹 簧 的刚度 系数 k= 。已知体系的第一振型{
A},=


11)
T,试利用它求出第二振型,
而后利用振型求出体系的自振频率。

-10 图示体系的集中质量m,=M,二m,
各杆的El=常数,
其质量忽略不计,


簧的刚
度系数‘
一_E


I・
试求将
作用在m
l上的
静力尸突然释
放后,
各质点的
动位
移。
9-
11 图示为一端铰支、
另一端弹性支承等截面梁,
均布质量为 m,
弹簧的刚度
系数为 k,
试求该梁的频率方程。
9-
12 图示单跨梁的均布质量为蔽,
集中质量m=孟 ,
EI=常数。
试按瑞雷法
用以下位移形状函数分别估算该梁的第一阶频率,
并说明所得的近似解中,
哪一个精
度较高 。
./3x x3\

1)y(
x,一A\Z一l
3’
第九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35

题 图 9-
10 题图 9-1

/。 、 , 、 , 兀x

) yl

l X)“t
isi
n丽 。
9-
13 图示刚架各杆的均布质量为石,
结点 2处的集中质量 m = ml,
试用有限
元法形成结构的总质量矩阵。设杆件的轴向变形忽略不计。

题 图 9-12 题 图 9一13

四、习题答案

9一1 不考虑轴向变形 (a
)1,(b)2,(
c)3,(
d)l,(
e)1,(
f)3
考虑轴向变形 (
a)3,(
b)4,(c
)4,(d
)2,(e
)4,(f
)7.
9一2 田。< wd< 田。< Wao

9一3 (a)

一Z1


ET(山一

}/



5i






},

。)
田一/
Q,



!E




(b)


d,



o一W





14

9一4

53


mI


(提示 利用对称性按半结构求解较简便)。

9一5


9一6 。_/
-3止(
6E7一m
lzg
)_ (提示 ・
用刚度法求解为宜 ,
需考
叼8
ml \ l 2 /
虑竖 向刚性杆的重力影响)。

56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9一7 c
u=
_


014



E3
I(
提示用
刚度法
求解为
宜’。
9一8 w,=
37



l7

(反
),


z一32



lI


正,;

A}
, “(
o 1
)T。

(提示 正 、
反对称两种情况半结构体 系分别用刚度法和柔度法求解较简便 )。

A)丁[
K](
A)。


9(A
},
一(‘
一2
)T

w,
一漂,
2一


c 漂 。

提示w
?{A}丁[明 (A),
PP PP
9一10 y,(
t)= 30EI(
5cos
w,t
-}
-3c
osc
uzt
),y2(
t)= 30E1(
SCOS
(,
I,
t一3coswz
t);
。,=


_



I3

、z_m
_


l7

0(
提示较
简便的
求解方
法是将
荷”分
解“对
称“反
对称两
组,“
确定正、反对称两种形式半结构体系的刚度系数后, 即可求出原结构的自振频率和各
质点的初位移y,(
o)和y2(
0)。
显然,
初速度y,
(o)=YZ
(o)=0。
原结构体系的振型可
根据对称性直接写出,
即{A)
,=(
11)
T,{
A}z=(
1 一1
)T。
至于位移反应的计算,
可参照例 9-17)0



112

sh
ll

in

l+E

A3
(s

Al

os

卜ch

ls

nl

卜0'

0一“

覆。(
提示・
边界
条件 Y(
0)=0,
尹(0)二0,
尹(l
)= 0,
EIY"
'(1
)=kY(
l))



12(

)w-
攫黔一
1.
42
楞,(

)。书丫
聂李一
“2福。
其币,
值较小的近似解 ,
即前者精度较高,
这是因为瑞雷法求得的频率总是不低于第一频率
的精确值 。
9一13 乙, 乙2 乙,


,[1
99
288
一一 312

其中,

M」一赫}8

L0
乙,和乙2分别表示结点 2的水平位移和角位移,
1一6

31
` 41
63表示结点 3的角位移。


提示.

在用直接刚度法集成结构质量矩阵时, 需考虑横梁由于轴向加速度z AI产生的轴向惯
性力对整体结构 的影响)。
第 十章 结构 的极 限荷载 35

第十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一、基本 内容与学习指导


一)基本概念
1 塑性分析
结构的塑性分析以理想弹 一塑性材料的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 计算中不局限于
材料的弹性工作阶段, 而是考虑材料的塑性性质, 研究弹性阶段以外结构内力与变形
的变化规律。它的直接目的是寻求结构丧失承载能力时的极限状态和确定结构所能
承受的荷载极限值 ,即极限荷载。
在塑性分析中, 一般不考虑剪力和轴力的影响, 仍
应用小变形时的平截面假定。 取理想弹 一塑性应力、应
变关系如图10-1所示 加载时材料为弹塑性, 卸载时材
料为线弹性 。
塑性分析与弹性分析的区别在于,
弹性分析是以个
别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来确定结构的
承载能力,
没有考虑材料的塑性。所以,
弹性分析不能正
图 10一1
确反映整个结构的强度储备,
是不够经济的。塑性分析
充分地考虑 了材料的塑性性质,以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
耗尽时的荷载界限来计算结构所能承受的荷载。比弹性分析更能正确地反映结构的
强度、
更为经济 。
塑性分析方法比弹性分析简单,但是,
只适用于延性较好的弹塑性材料。
对于脆
性材料和变形条件较严的结构不宜采用塑性分析方法。
2 极限弯矩
当截面处于塑性流动阶段时, 整个截面的应力都达
到屈服极限(图10
-2(
a)),
截面弯矩已到达了它所能承担
的极限值,称作极限弯矩。 极限弯矩可以利用平衡条件求
得,
纯弯曲时截面的极限弯矩Mr的计算公式为
崎 =W



1 (
10一
1)
图 10一2 W,= 5,+SZ
35
8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式中 a
s— 材料的屈服极限;
w,
— 塑性截面模量;
S,,
SZ— 等截面轴的上、
下两部分面积对该轴的静距。
在横向弯曲的情况下,由于剪力的影响很小, 所以上式仍然适用。
3.截面形状系数
截面的极限弯矩与屈服弯矩之比a称为截面形状系数。
当截面的最外侧纤维到达屈服值时(图10-
2(b)
),对应于弹性阶段的终点,
此时
的截面弯矩为屈服弯矩 MS=Ws
。、,
W、为弹性截面模量。

。=Mi=Wj (10一
2)
Ms wS

由式(1
0-2
)可知,
比值a仅与截面的几何形状有关,
根据不同形状截面的塑性和弹性
截面模量,可求得相应的比值 a(
表1)0
表1 截面形状系数

截 面 矩 形 圆 形 圆环 (
R> t

形状系数 a 15  ̄ 1 17

一般而言 ,
截 面的形状 系数越小 ,
材料塑性的利用越充分 。
4.塑性铰
在塑性流动阶段,截面的极限弯矩值保持不变,变形仍可继续发展,
两个无限靠
近的相邻截面将沿极限弯矩的方向发生有限的相对转动,挠度曲线形成转折,
相当于
将一个铰设置于该截面处,称此铰为塑性铰。
将塑性铰和普通铰作一对比,可知它们的异同为・

1)塑性铰和普通铰两边的截面都可以产生有限的相对转角。

2)塑性铰能传递极限弯矩MJ;
普通铰不能传递弯矩。
(3)塑性铰是单 向铰 ,只能沿弯矩增大方向发生有限的相对转角 ,如果发生反 向
变形,
截面立即恢复其弹性刚度而不再具有铰的性质,
即塑性铰闭合 ,
普通铰是双向
电, .,.介 匆

铰,
可以围绕它的两个方向i生相对转角。
5.破坏机构
静定结构出现一个塑性铰或超静定结构出现舍干个塑性铰而成为整体或局部几
何可变的体系,
称作破坏机构。

1)静定梁
静定梁在跨内峰值截面形成一个塑性铰后,
成为破坏机构,
丧失承载能力。
(2)单跨超静定梁
第十章 结构 的极 限荷载 35

单跨超静定梁在弹性弯矩绝对值最大的截面首先形成塑性铰。
出现一个塑性铰
时,只能改变梁的工作条件,
产生新的内力分布,
使单跨超静定梁进人一个新的工作
阶段,但并不足以使其成为破坏机构。
当相继出现更多的塑性铰后,
单跨超静定梁变
成几何可变 ,
形成破坏机构而丧失承载能力。
在集中荷载作用点、
分布荷载作用下剪力为零处、杆件的结合点、截面尺寸变化
处等都可能出现塑性铰,
所以,通常先寻找可能的破坏机构,然后按分析方法确定真
正的破坏机构。

3)连续梁
当连续梁在同跨范围内为等截面,每跨荷载作用方向相同时,
首先在各支座截面
形成塑性铰,连续梁变为多跨静定梁,
当某一跨内出现塑性铰后,则在该跨独立形成
破坏机构。如果相邻两跨作用 的荷载指向相反 ,
则可能形成两跨 以上 的整体破坏机
构。

4)刚架
在一般情况下 ,
n次超静定结构出现(

n-3
-1)个塑性铰后 ,
形成破坏机构。刚架 的
各种可能的破坏机构包括基本机构和组合机构。
对于任一给定的刚架,
基本机构数 二
按下式确定

m = h一 n (10一3)

式中 h— 可能出现的塑性铰数 ,
— 超静定次数。
根据弹性分析的弯矩图轮廓,
判断峰值弯矩所在截面,
即可找出可能出现的塑性
铰截面 。
常见的基本机构有梁机构、
侧移机构、
结点机构、
山墙机构,
如图 1
0-3(
a),(
b),

c),(d)所示 。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机构组合 ,
可 以得到组合机构。

.比例加载
比例加载是指.
所有荷载变化时都保持固定的比例,
全部荷载可用一个参数尸来
表示,
荷载 尸只是单调增加,
不 出现卸载现象 。

二)比例加载定理

.极限受力状态时应满足的条件

1)单向机构条件
在极限受力状态下 ,
结构 中已形成 了足够数量 的塑性铰 ,能够沿荷载方 向作运
动,
成为单向机构 。

2)屈服条件

60 结构力 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介・
T rr
-一一T 1
气奋夕 }
\》 i
/ } /
(O

' 7
k, I

沐朵 (
c)

图 10一3

在极限受力状态中,
任一截面的弯矩都不超过极限弯矩值,
即一Mi<M<Mi


3)平衡条件
当结构处于极限受力状态时,它的整体或任一局部都能保持平衡。
2 可破坏荷载和可接受荷载的定义
(1
)可破坏荷载 尸+
对于任一单 向破坏机构 ,
用平衡条件求得的荷载值称为可破坏荷载。即同时满足
单向机构条件和平衡条件 的荷载为可破坏荷载 。

2)可接受荷载 尸-
在某个荷载值 的情况下 ,
若有某一 内力状态与之平衡且各截面的 内力都不超过
其极限值 ,
则称此荷载值为可接受荷载。
即同时满足平衡条件和屈服条件的荷载为可
接受荷载。
3 确定极限荷载的三个定理

1)上限定理或极小定理
对于比例加载的给定结构,可破坏荷载将大于或等于极限荷载。
这条定理表明,极限荷载是可破坏荷载中的极小者。
(Z)下限定理或极大定理
对于 比例加载的给定结构 ,
可接受荷载将小于或等于极限荷载。
这条定理表明,
极限荷载是可接受荷载中的极大者。
(3)单值定理或唯一性定理
对于比例加载的给定结构,
如果荷载既是可破坏荷载,
又是可接受荷载,
则此荷
载就是极限荷载 。
这条定理表明,
同时满足平衡条件、
屈服条件和单向机构条件的荷载即为极限荷
载。
第十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3
61

(三)分析方法
1.逐渐加载法(
增量法)
逐渐加载法按荷载在逐渐增大到极限值的过程中出现塑性铰的先后次序求得不
同阶段的荷载,并最终得到破坏机构的极限荷载值。
用逐渐加载法求极限荷载,有助于分析和理解荷载逐渐增大时塑性铰相继形成
而使结构最终成为一个破坏机构的过程。
图1
0-4(
a)所示为等截面一次超静定梁,
跨中承受竖向荷载 P,
用逐渐加载法求
其极 限荷载的步骤为
(1)作弹性 阶段 M 图(图(
b))

2)求形成第一个塑性铰时的相应荷载 尸1



粉宁 C吁礁
L 1
/2 } l
/2 }

API


d)

图 10一4

3尸l 5尸l
由于 MA= 牛
子子> MC ,
可以判断 ,
在荷载 尸逐渐增加的过程 中,
A截面边
1O 32

缘应力先屈服并先达到极限弯矩,
形成第一个塑性铰。
此时,一M,
、二一Mr

一31


I一、
求得 P,
一_

31

M“
、,一鲁 一鲁、

3)在 A截面引人塑性铰 ,
求形成第二个塑性铰的荷载增量 △Po
作计算简图(
图(。
)),
荷载增量△尸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
d)所示。当MC= M,
时,

MC+AMC一Mi

62 结构力 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5-

△尸l


4 M1

.*
, 2、,
求得 凸厂 = - 1
v1了
3乙


4)在 C截面引人塑性铰,
作新的计算简图(图(
e)),
得到一次超静定梁的破坏
机构 。
求得极限荷载为


,一尸
,+O
P一瓢 ,
十知 ,
一枷 I
36 一 at 一 6

2 直接分析法
直接分析法包括比较法和试算法。
它的特点是不考虑弹塑性变形的发展过程,

接按最后的破坏机构由平衡条件求极限荷载。
(1)比较法
比较法的特点是,
列出各种可能的破坏机构,
利用平衡条件或虚功原理求出相应
的破坏荷载并作比较,
取其中的最小值为极限荷载。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上限定理。
1)静力法
利用塑性铰截面的弯矩等于极限弯矩的条件, 根据静力平衡方程求得极限荷载,
称为静力法。步骤为:
① 作出结构的弹性弯矩图,
建立联系荷载和截面弯矩的平衡方程式。
② 令足够多的截面弯矩等于极限弯矩值 ,
建立机构条件,形成各种可能的破坏
机构。
③ 将机构条件代人平衡方程,
求解相应的破坏荷载,
其中的最小者为极限荷载。
用静力法求图 10-5(
a)所示超静定梁 的极限荷载时 ,
计算步骤为 ・
① 作弹性阶段 M 图(
图(b
)>
② 建立荷载和截面弯矩之间的平衡条件
1-

21一


2 二,
M, .
;厂1
VIA _2
PI一旦M, (1)
O 9 3 八

③ 建立机构条件
令 MA= Mc“ Mi (2)

形成破坏机构(图(。

④ 求破坏荷载
将式 (
2)代人式(1),
求得
_
_。二MI
一 “口丁
图 10一5
第十 章 结构 的极 限荷载 36

⑤ 确定极限荷载
由于结构和荷载情况非常简单,
只可能形成一种破坏机构,
所以,
可确定极限荷
载为


j一“一7

5竿
2)机动法
利用虚位移原理,
根据虚功方程(
平衡条件的另一种形式)求得极限荷载,
称为
机动法 。
作法是 :
① 确定可能形成塑性铰的部位 ;
② 假定各种可能的破坏机构;
③ 建立虚功方程 ,
逐一计算相应的破坏荷载,
取其 中的最小值为极限荷载。
图1
0-6(
a)所示为变截面的超静定梁,
应用机动法
求极限荷载的步骤为
① 确定可能形成塑性铰的截面 弯矩值较大的截
面 A和 C,
截面变化处 D均可能出现塑性铰 。
② 假定可能发生的破坏机构 图示超静定梁出现
两个塑性铰后成为破坏机构。故可能形成两个破坏机构
(图(b)、(C
))。

b)机构
③ 建立虚功方程 ,
求破坏荷载 C


_,,
_
VLr

‘,
J1

_ _。 _,, fo . 4 \
厂 X Ga= 61
V1;Iu十  ̄-a I
卜、
一_、

,_
一嘿
\ 3 /

M.
> 诱
Mi2

求得 一普、 (
c)机构 I

图 10-6
机构 n P X 20= 2
玛 X0+岭 X2

求得 尸:= 2M1
④ 确定极限荷载
由于 尸:< 尸,,
所以极限荷载为
P,一PZ一2


2)试算法
试算法是利用单值定理检验某个可破坏荷载是否同时是可接受荷载,
若是,
则可
确定该荷载就是极限荷载。
试算法的特点是, 不必考虑全部破坏形式,
考虑一种(或几种)破坏情况,求出一
个(
或几个)可破坏荷载, 检查它是否是可接受荷载,由此可判断极限荷载。
图10
-7(
a)所示为等截面的单跨超静定梁,可按下述步骤确定极限荷载。
364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题 指导

① 试选取破坏机构如图(b)所示。
② 建立虚功方程,
求破坏荷载
场一1/3

2 +PX喜。= I二
Px兽。 , /n.30 . B\

C业喇
P B J b
vl;to十 .

不 ̄十 -

77I
乙 /

1/



)一1

3 ”一_

Z6
MI

多一万 ③ 验算屈服条件

、、、 一 一

\欠习一30

、、2 作出与破坏机构相应的弯矩图如图(
。)所示,

知全梁任一截面的弯矩值均小于极限弯矩MI,
即弯
场 矩分布满足屈服条件 ,
尸既是可破坏荷载又是可接受
06
M, 荷载 。
根据单值定理 ,
极限荷载为

图 10一z P
i一”一丫MI
(3)增量变刚度法
增量变刚度法用矩阵位移法确定结构在逐步加载过程中塑性铰出现的顺序、

点位移的变化情况,最终求得极限荷载。
它的特点是,
把荷载分为几个荷载增量分阶
段计算 ,
对每个荷载增量仍按弹性方法计算 ,
各阶段采用不同的刚度矩阵。
增量变刚度法适合用计算机求解。

二、例题分析

例1
0-1 试用静力法求例图1
0-1(
a)所示变截面梁的极限荷载。

-.
应-
MJ

B'
} -
一下二



m一 卜

L件招
-}
ft
mp1
}’ , 一
石-

例图 1
0-1

解 1 建立弯矩方程
作弹性弯矩图如图(b)所示 ,
跨 内截面 C,
D 的弯矩方程为 .
第 十章 结构 的极 限荷 载 36

11

了了‘、

、户
Mc幸

3n MA

9曰
、J
2 ‘、
MD“ 气丁

厂 — —


.选择破坏机构,
求破坏荷载
(1)设塑性铰产生在截面 A和 C,
相应的破坏机构如 图(c
)所示 。
机构条件为

MA= 2Ml Mc= Ml


n ,才 . 1 、 。。二
代人式(
1),
得 r = 1
V1,十 77 入 LI
V1,

求得 尸,=2
M1

2)设塑性铰产生在截面 A和D,
相应的破坏机构如图(
d)所示。
机构条件为

MA=2
M1 MD=M1

代人式(
2),

3。
气丁 厂

一、;
+半X2
M, 任

求得 尸2=M1

3)设塑性铰产生在截面C和D,
机构条件为:
Mc今Ml, MD=Ml
则极限状态弯矩图如图(
e)所示。
此时,
呱 =5
岭 >2
码,所以该机构条件不能实
现。
3 确定极限荷载
由于尸2< P,,
所以,
极限荷载为
尸1= 尸2“M1

例1
0-2 试用静力法求例图 10-2(a)所示超静定梁的极 限荷载 。
解 1.建立弯矩方程
按弹性阶段弯矩图(图(
b>)写出弯矩方程
2 , 1、‘
11
/吐、

、、j产

一 w1, = 一 下一m 十 - 1Vlq


一左 j s
C乙

1 。 1、,

‘ 、

、、夕

Mc = - m 州一 - 1

viq

2 选择破坏机构,
求破坏荷载
36
6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 、 _
 ̄ 、f 产



)m
 ̄ ̄ ̄ ̄ ̄ ̄ 州卜2

d)

例图 1
0-2


1)设塑性铰产生在截面A和C左。
机构条件为

MA一Mi
, Mc

,一Ml
2一

1 、,

代人式(
1),
得 1
V1,十 下了1
V1

求得 ml=2
M1


2)设塑性铰产生在截面A和C右。
机构条件为
MA= Ml, Mc
。一M1

代人式(2),
得 -二.

-m 二
二二二 1Vi, 一
音、
求得 ma= 2码

3.确定极限荷载
所以,
由于 m10 m,, C左和C右截面同时破坏,
极限荷载为
ml=ml=m:二2

讨论
在集中力矩作用处的左截面和右截面弯矩值不相同,
所以在跨内可能形成塑性
铰的部位为C左截面和C右截面。
求出C左和C右截面的破坏荷载后确定极限荷载。
例 10-
3 试用静力法求例图 10-3(a)所示梁 的极限荷载。
解 1 建立弯矩方程
取全梁为隔离体如图(b)所示 ,按绘制弹性 阶段弯矩 图的叠加 法 (图 (
c),(
d),
(e))写出 BC或 CA 段 的弯矩方程
第十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3
67

例图 10-

BC 段 M(
x)一&
IX+4
?(
1乙

一x)
一x

M,
一 杏

CA 段 M(
x)
一翻一,
十争‘
一,一铆・
2.选择破坏机构
根据对弹性阶段弯矩分布的分析可知,
塑性铰产生在支座截面A,
B和集中力尸
作用点处,
故机构条件为
呱 二岭 , Mi
l= 2
玛 , Mc=码

3.求破坏荷载
按式(1)或(
1)'
,写出 C截面的弯矩方程为
3 、‘ 1 、,
、一_



6q
lz 一  ̄
厂1

V'A 一 甲

厂i
vi,

按机构条件 ,

9 、‘
_



64
l 二二二 -

ivi,

求得
36
8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72、, 14.4,,
q=
今 -
万,.
lvll
勺L- = 1

一1v
11
4 确定极限荷载
由于在选择破坏机构时,
已判断AC和CB段内不可能产生塑性铰,
故所求破坏
荷载即为极限荷载。即极限荷载为

14.4、二
ql = q =
-L

一..


讨论

,本例为三次超静定梁,
出现三个塑性铰时,
则形成机构。
根据弹性弯矩图,

以判断塑性铰必发生在支座截面 A,
B和跨内某一截面。由于承受集中荷载 ,
所 以,

中力作用点可能为塑性铰截面 。
2 在配合假定的破坏机构进行分析时,机构条件中塑性铰截面弯矩在数值上应
等于给定的极限弯矩值,符号规则为 与弯矩方程中所设该弯矩方向一致者为正,相
反者为负 。

.求q
,的另一途径
若梁上仅作用均布荷载q,
则可将机构条件代人弯矩方程,
得到荷载q的表达式。

击dq_ 八击‘
日相裤坛;
、洛二
由华
 ̄ dx =。求得塑性铰的位置。
一‘
J、’
” ̄ ,
一 - .4、 二 0

例 10-
4 试用机动法求例图 1
0-4(
a)所示两跨连续梁的极限荷载。

=04P/

A井日二上上上以山班


/2 } 1
/2

例图 1
0-4

解 1
.选择破坏机构
图示连续梁在各跨内为等截面 ,
且荷载指向相 同,
故只在各跨内独立形成破坏机
构如图(b),(c
)所示 。
第十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3
69


.求破坏荷载
机构 ①
‘ 1 ,‘ 。 、了/、 . B

虚功方程
qx万x‘
Xvx=i

i,气
v十l
二一x


_


xq一6


x-
-I


l)
M'

一lx



xl
-{


l)
M1 (1)

极限荷载。
;应是、的最小值,
故令d
q一。求塑性铰的位置U 了二

求得 x= (
涯 一1
)l

代人式(
1),
得 2(
3+2万 )
q,“ 0 3P,= l
Z M,


,一3
8.

85
Mr
机构 ②

虚功方程 尸X兽。一叭8十城 0+岭 X20


塑Z




.确定极限荷载
由于尸2<尸,,
所以极限荷载为


,一P
,一8

lJ
例1
0-5 例图1
0-5(
a)所示连续梁使用荷载如图示,
极限弯矩玛 :90kN ・m,
试求荷载安全系数。
解 荷载安全系数为极限荷载与屈服荷载之比。由题意,
屈服荷载 尸 = lokN

故只需求得极限荷载,即知安全系数 Ko
1 求极限荷载
按机动法求解 ,
选择可能的破坏机构如图(
b),(c
),(d)所示 。
、 1 、 。、 。。 、二 ,。 .。。 .。、
机构 ① qx万x0AJ
u=l
vl
llv一G
v一v


70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题 指导

50kN 70kN

例 图 10-5


一2P一音、

1一普、
机构 ② 5
PX30=M,
(0+0+2
0)


z一1
_

5M'
机构 ③ 7
PX4
0=叭 (
0+2
0+3
0)

n 3、,
厂 。 = 甲
二户甲JV泣r
14

经 比较 ,
可知极限荷载为 .

尸J= 尸3 = 19.29kN

2.求安全系数 K
第 十章 结构 的极 限荷 载 3
71

尸; 19 29
八 = 二子

例1
0-6 用试算法求例图 1
0-6(
a)所示刚架的极限荷载。

例图 1
0-6

解 1.确定基本机构
可能出现塑性铰的截面为A,
B,C,
D,E,
F,即h=6,
超静定次数n=3,
所以,

本机构数为 ・

m = h一 n = 6一 3二 3

图(
b),
(c),
(d)为梁机构 l,
梁机构 2和侧移机构。
2.试算
对组合机构进行试算如下
(1
)组合机构 工=梁机构 1+侧移机构(
图((
e)),
虚功方程为
免一

尸X免 +2尸X免+ 尸X

_。 .,_门 、, B 、‘ B
=3
城B+2
岭 X za十 1
V1声 十 1
V1IX 乙 十 1
V11

X;

求得

厂 1 =
18,,
二 习 V1 ; 牛

乙 5
7竺
la

9、,
经验算 ,
MEF= -

1V1, > M,,
不满足屈服条件,
尸工不是可接受荷载。

72 结构 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2)组合机构 n=梁机构 2+侧移机构(
图((
f)),
虚功方程为
PXOa+2PXOa+PX20a

二3
码 0+2
岭 X20+码 X2
0十岭 X2
0十岭 0
即 5PaO二 1
2呱0

P2一24竺

.验算屈服条件
由隔离体 BF,
BD,
ACDB,
AC的平衡条件,
可求得

MD
6二0
.6鹅 < 崎 , 城c
,= 0.
2玛 <2

所以,
尸2既是可破坏荷载,
也是可接受荷载,
由单值定理,
极限荷载为.

尸J= 尸:= 24

讨论
在对基本机构进行组合时,
应注意塑性铰闭合与塑性转角增大的情况。
当两基本
机构 中同一塑性铰处塑性转角为同向(即极 限弯矩同 向)时 ,
塑性转角增大 ,为反 向
(即极 限弯矩反向)时,塑性铰闭合。
如组合机构 工中,C处塑性铰闭合 ,
D 处塑性转

角(
相对转角)增大为 B
D= 口十 茸子。

例10
-7 用试算法求例图 1
0-7(
a)所示刚架的极限荷载。
解 1 确定基本机构
本例 刚架的超静定次数 n二 3,
可能形成的塑性铰数 h= 5,
基本机构数为
m 二 h 一 n = 5一 3 = 2

梁机构和侧移机构如图(
b),
(c)所示。
2 试算
将梁机构和侧移机构组合成组合机构,
如图(

d)所示。因为梁机构内力虚功较
小,
外力虚功相对较大,
所 以选取梁机构进行试算 。
虚功方程为 ・



gd
¥・
“。
+)
:“
一。

ry
・0

:一2
MJ
(“
+“
‘,
+、(

+“‘



将0
’ = 4a一 代人 ,
经整理后 ,

3.验算屈服条件
第十章 结构 的极限荷载 37



a 、《乏
户夕‘



a个M, 、

例 图 10-

由于破坏机构能满足瞬时平衡, 所以,
考察 C
D梁的平衡条件可知, 梁上外力(荷
载和极限弯矩)只在 C
A和DB两柱中产生轴力, 而不产生弯矩。CD梁中的轴力则对
两柱弯矩产生影响。
取图(e
)所示刚架计算 C
A,DB两柱的弯矩。按力法求解,设横梁 CD 的轴力X,
为多余未知力,计算得


,一Mi
(压力)
求得破坏机构的弯矩图如图(
f)所示。
各截面弯矩均满足屈服条件。
可破坏荷载 q也
是可接受荷载,
根据单值定理 ,
极限荷载为


,一。
一1.
5蜂
例1
0-8 例图1
0-8(
a)所示刚架的梁和柱为矩形截面。
截面宽度 b= 6
cm,
材料
的屈服极限Q
,=2
35N/
mm'
,柱的极限弯矩为崎 ,
梁的极限弯矩为2
岭 和3
玛。试求
在极限状态时梁和柱的截面高度 h,和h,

解 本例为已知荷载 ,
求在极 限状态时所需的截面尺寸。即确定所需 的极限弯

74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 导

协油

/一 ̄`


e 一 ̄
}}
0 ⑧ f

例 图 10-8

矩问题。用机动法分析。
在各种破坏机构中,承受已知荷载所需的最大抵抗弯矩就是刚架在已知荷载作
用下的极限弯矩。由该极限弯矩值可以确定断面尺寸。
基本机构数 m = h一n= 8一4= 4,
基本机构如图(
b),(
c),(d),
(e)所示 。
结点机构不能单独地成为破坏机构,
只用于机构的组合,
可发挥减小内力功的作
用,
还可以在结点上建立结点弯矩平衡条件。
1.求极限弯矩
第十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3
75


1)机构 ①


0X5
0=叭 X0-

-2码 X(
20+0


500=7
崎 0, 玛 二21
.43
kN・m
(2)机构 ②


0X5
0二3
叭(2
0+0


000= 9
岭 0, 玛 =2
0.2
2kN・m

3)机构 ③


5X6
0=崎 (
0+0+0+0


00=4
岭 , 码 =2
2.5
kN・m

4)机构 ④


城 X0+3
岭 X0+叭0=0
上式说明节点机构上外力所作的功为零,
所以,
上式对于确定几 或M,是无意义的。

5)机构 ⑤ = 机构 ① + 机构 ③ ,
两破坏机构的 C塑性铰因转向相反而闭合 。


5X6
0+3
0X5
0=岭 (
0+0+0
)+2
岭(2
0+0

24
00=9
叭0, 玛 二2
667
kN・m

6)机构⑥ =机构②+机构③,
由结点D的平衡条件,
得M比=5
岭 >2
码,
故不满足屈服条件 ,
所 以机构 ⑥ 没有意义 。

7)机构 ⑦ =机构 ⑥+机构 ④,
DE杆D端,
DB杆D端的塑性铰闭合


5X6
0+4
0X5
0=叽 (
0+0+0
)+2
岭 0+3
崎 X2


900= 1
1崎 0, 岭 = 2
6.3
6kN・m

8)机构 ⑧ =机构 ⑦+机构 ①,
塑性铰 C闭合,
DC杆D端塑性转角增大。

5X6
0+3
0X5
0+4
0X5
0二崎 (
0+0
)+2
崎(2
0+2
0)+3
码 X2

44
00= 1
6崎 0, 叽 =2
7.5
kN・m
比较以上八种破坏机构承受已知荷载所需的最大抵抗弯矩,
叽 =275
kN"m
即为所求。
2 确定截面尺寸

由计算公式 M,一W。一生


hza
37
6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一4b




漂漂漂
- 4X27.5X1
0'X10' 丫下



丽丁= 8
8.32
mm


h, 60X 235

4X2X27.5X103X103


梁 CD h, 一 =v
气一弓
丽2=1
24.
91m m
60X 23.5

4X3X27.5X103X101=了2


340
4=1
52.

梁 DE h3 98m m
60X 23.5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 柱断面取为 bXh,= 6


cmX9cm,
梁 CD断面取为bXh
2=

cmX1
3cm;
梁 DE断面取为bXh,=6cmX1 6c
mo

三 、习 题


0-1 当截面的弯矩达到极限值— 极限弯矩时,
该截面应力( )。
A.继续增加 ; B.不再增加 ,
C.迅速增加 , D.缓慢增加 。
10-
2 当结构中最大弯矩所在截面的边缘应力达到屈服应力 Q
,时,
如果继续加
载,
则结构( )。
A.处于弹性阶段 , B.进人塑性 阶段 ,
C 进人弹塑性阶段, ・ D.处于弹性阶段终点 。
10-3 塑性铰的性质是( )。
A 单向铰,不能传递弯矩, B.单向铰,
能够传递弯矩,
C.双向铰,能够传递弯矩, D 双向铰,
不能传递弯矩。

0-4 极限荷载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单向机构条件、屈服条件, B 屈服条件、平衡条件,
C.单向机构条件、平衡条件, D 单向机构条件、屈服条件、
平衡条件。

0-5 在计算超静定结构 的极 限荷载时,
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
A.变形条件 ; B 温度变化 ;
C 支座移动; D.平衡条件。

0-6 试用静力法求图示单跨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0-7 试用机动法求图示两跨连续梁的极限荷载。

0-8 试求图示刚架的极限荷载。

0-9 图示刚架的梁、柱为矩形截面,
截面宽度 b= 6
cm,
材料的屈服极限为v

=2
3.5
kN/c
m2。
已知极限荷载P,= 5
0kN,
试选择截面高度ho
第十章 结构 的极 限荷载 377

题 图 10一6

题 图 10-7 题 图 10-8
10--
10

图示刚架各杆弯矩均为Mi,
试求极限荷载。



!1



目曰
气巴宁 b



川1

场 M,

题 图 10 题图 1
0-1

四、习题答案


0一1 Bo 1
0一2 C, 10一3 B, 10-4 Da 1
0一5 Lo

0-6 Pi=1
6.6
7崎/
1.1
0-7 Pj=3
.5域/
a. 1
0-8 Pi二07
5岭/
ao
10-9 h= 16.8cmo 10-10 Pj= 0 454M少。
37
8 结构 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第十一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一、基本 内容与学习指导

(一)稳定计算的概念
1.结构的三种平衡状态
(1)稳定平衡
处于平衡状态的结构, 若由于某微小干扰而偏离其平衡位置,
在干扰消除后,

能恢复至原来位置, 保持原有形式的平衡,
则称结构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2)不稳定平衡
消除使结构偏离其平衡位置的干扰后,
若结构不能回复到原来的位置,
变形迅速
漪卜玺 。
几尸|1森。

增大,
甚至破坏 ,
则称该结构处于不稳定平衡 。
(3
)随遇平衡(中性平衡)
消除使结构偏离其平衡位置的干扰后,结构不能回复到原来的
位置,
但是,能够在偏离后的新位置上处于平衡,则称结构处于随遇
平衡状态 。
随遇平衡状态具有平衡形式的二重性, 结构既可以在不受干扰
时保持原来情况下的平衡形式, 也可以保持受干扰后新位置上的平
衡形式。图1
1-1(
a)所示压杆在压力 P增大至某一特定值Pc
r时(

图 11一1 (b)),即处于随遇平衡状态 。
2 三种平衡状态的能量特征
弹性结构的三种平衡状态所具有的能量特征与图 1 1-
2所示刚性小球的能量特
征彼此对应 稳定平衡状态时的势能为极小; 不稳定平衡状态时的势能为极大;随遇
平衡状态时的势能为常量。

NS/I
稳定平衡

gk
不稳定平衡

随遇平衡

J) (
b) (
c)

图 11一2


.临界状态与临界荷载
当结构处于随遇平衡状态时 ,
也称为处于临界状态 ,
临界状态是结构由稳定平衡
第 十一章 结构 的稳定计算 37

到不稳定平衡的过渡状态,
此时对应的荷载称为临界荷载。
临界荷载是使结构原有平
衡形式保持稳定的最大荷载,
也是使结构产生新的平衡形式的最小荷载。 图1
1-1(
b)
所示压杆的微弯平衡状态即为临界状态,
压力 P=P,
:即为临界荷载。
4.结构失稳的类型
(1)第一类失稳 (
分支点失稳)
第一类失稳即丧失第一类稳定性。 指荷载达到临界值时 ,
原有平衡形式变为不稳
定的现象。
失稳的特征是结构的变形和平衡形式发生质变。
受压直杆的失稳即为第一
类失稳 。

2)第二类失稳(极值点失稳,
本章不作讨论)
第二类失稳即丧失第二类稳定性。指结构在压弯复合受力状态下,当荷载增大至
临界值时,变形按其原有形式迅速增长的现象。失稳的特征是平衡形式不发生质变,
结构丧失承载力 。图 11-3所示为偏心受压直杆 ,当荷载 P增大至临界值时 ,即发生第
二类失稳 。
5 稳定 自由度
结构的稳定 自由度是指结构失稳 时,确定其变形形状 所需要 的独立坐标数 。图
洲泪铆律赢。


1-4(
a),
(b),
(c)所示的受压直杆分别为单 自由度、
两自由度和无限自由度。


含r .. . f r....l r.. ,.卜 俘 、、月刀 .0
。〕11 、以

.d月,



.,
夕.

....
!口I

.月..

.r

......
胡的
灭冬

J住

图 11一3

6.稳定方程
稳定方程是结构在新的曲线形式下能够保持平衡的条件,
反映了失稳时平衡形
式具有二重性的特点。
稳定方程与变形的形状有关。与变形 的绝对值无关 ,它的解称
为特征值,
最小特征值即为临界荷载。

.临界状态的特征
(1)静力特征 结构的静力特征是指其平衡形式具有二重性。

2)能量特征 结构的能量特征是指其势能为驻值、 位移有非零解。
(二)稳定问题的计算方法
1.静力法
用静力法确定临界荷载,
是根据结构处于临界状态时具有平衡形式二重性 的特
38
。 结构力 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征,
对变形后结构的新位置建立平衡方程而求出临界荷载。
在有限自由度结构中,
平衡方程为代数方程,在无限自由度体系中,
平衡方程为
微分方程 。
(1)静力法计算有限自由度结构
静力法用于有限自由度的结构时, 须对新的弯曲平衡形式建立 n个独立的平衡
方程,它们是含有 n个独立位移参数的齐次线性代数方程。根据临界状态的静力特
征,
要求位移参数有非零解,所以应使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D=0, D=。即为稳定方
程。
系数中包含荷载 P,
从稳定方程中求出最小根 Pc
r,得临界荷载。
图11
-5(
a)所示为单自由度的刚性压杆。用静力法求
钊月引月森。

临界荷载 的详细步骤为
1)假设新的变形形态 (图(

b));
2)建立平衡方程
设压杆在新的位置保持平衡,
由 yM人=0,

PIs
ing一 k
g= 0 (a)

由于变形微小,
故认为s
ing、 g,
式(a
)可写为
图 11一5 (
PI一k)g= 0 (b)


)求临界荷载
① 若pt
一k=
A0,
则g=。是式(

b)的唯一解。
表明结构仍保持原来的平衡形式,
尚未发生失稳现象 。
② 若PI一k=。,
则g#0,
非零解 g#。满足式(
b),
表明结构在新的形式下处
于平衡状态。
PI一k=。,
反映了结构失稳时平衡形式的二重性,由此可求得临界荷载为・
几一



(2)静力法计算无限自由度结构
静力法用于无限自由度的结构时, 是根据结构处于临界状态的平衡形式建立平
衡微分方程并求解。 引人边界条件后得到一组与未知常数数 目相同的代数方程。为了
获得非零解应使其系数行列式 D=0, 由此建立稳定方程,求解稳定方程并取最小解
即得临界荷载。
图 11
-6(
a)所示为具有无限个自由度的弹性压杆, 用静力法计算的步骤为
1)建立弯矩方程
当压力 尸逐渐增大至临界值尸。 。时,可能出现两种平衡形式 直线平衡形式和新
第十一章 结构 的稳定 计算 381

的微弯形式。
设压杆处于新的曲线平衡形式,
挠曲线方程为 y=
y(
x),
可建立弯矩方程为
M 二 Py+R(l一x) (
a)

式(a)中,
R 的方 向可设为向左或向右 ,
不影响最终结果。

)建立压杆的挠曲微分方程
小变形挠 曲微分方程为

El
y"=士M (
b) 图 11一6

式(
b)正、
负号的确定原则为 由弯矩M 形成的曲率半径与y的正方向相同时,
取正
号,
反之 ,
取负号 。
在图示坐标系及微弯形状时,
式(b)应取负值。即

EI
犷+Py二一R(
l一x) (c)


)建立稳定方程,
求临界荷载

令、
,一_

PT
,则式(
。)写为:
丈乙 丈

R ,,
y 十 n-y = 一 卫乙1
T-T" 一 -J (d)

式(d)的通解为

,一A
co
s二十。
si
n二一鲁(
,一) (e)

、 ,_
、、 , 。 二 Z
,/
r L、 ‘ Q 二 土 ,。二
工勺 、匕, 勺曰 ,2飞、刀 /`
J门iN夕J一币 3(
X ,下丁 2习2卜TN 。

引人边界条件

x二0, y=0和 了 二。
x = l, y二 0

据此,
得到关于A
,B,
鲁的线
性齐次方
程组:
、.


一‘P一0

_

,‘.|.

(f)

B+鲁一。
| .
八曰

Acos
nl+ Bs
inn
l=
38
2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方程组(
)有非零解时,
f 对应临界状态曲线平衡形式。
应满足系数行列式等于零,
即稳
定方程为


.』

1l


.1
口』.
..』...


户七

esl

9)



叼卜
马I
n记

展开式(
9),
得到稳定方程的另一形式

an冠 = 冠 (h)

式(
) 为超越方程 ,
h 可用渐近法或图解法求得最小根 ,
临界荷载为

。 。八 ,。E

’一 乙
I U土,万
2 能量法
用能量法确定临界荷载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
适用于较为复杂的情况。
如果结
构沿轴线方向为变截面 ,
则微分方程具有变系数而不能积分为有限形式 ,
或边界条件
较为复杂,使稳定方程为高阶行列式,
不易展开或求解,都宜采用能量法。
能量法按临界平衡状态的二重性特点,以不同平衡形式的能量特征为依据计算
临界荷载。常见和简便的方法是应用势能驻值原理建立以能量形式表示的平衡条件
入=。,
由此组成稳定方程,
求解临界荷载。
() 能量法计算有限自由度结构

对于n个 自由度的结构,可用有限个独立参数al,
a:,
…,a
,表示假设的失稳变形
曲线,
结构的势能为这 n个独立参数的函数。
结构势能 n的表达式为

卜口+
v一扣酬+封E
l(
刃ds一:
6:

P (11一1)

式中 k— 弹性约束的刚度系数 ,

一一一弹性约束方向发生的位移,
犷— 结构中杆件的挠曲曲率,
尸:和乙:
— 外荷载和相应位移。
根据结构势能为驻值,
即结构势能的一阶变分 入 为零,
可获得一组含独立参数
a,
,。2
,…,
a,的齐次线性代数方程
第 十一章 结构 的稳定计算 38

all一
aal姐一

|.|

n甘

!十
aaz…姐一



.、1 | 1十
(11一2)





JJ
式(11-2)是以能量形式表达的平衡条件, 为了使新的平衡形式成立,
应获得关于 a,

a,,
...
,a。的非零解,
即式(1
1-2)表示的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应为零,此即为需要建
立的稳定方程 ,
从而确定临界荷载。
图1
1-7所示为单自由度的刚性压杆,
按能量
法计算的步骤为 P

① 假设失稳时的变形形式 ,
计算结构势能 I
I, 8 二、

②建立势能驻值条件 d
I一。

aa,

③ 求式(

a)的非零解,
得临界荷载。
(2
)能量法计算无限自由度结构
能量法用 于无 限 自由度结构时,采用建立在
势能驻值原理基础上的近似方法— 瑞雷 一李兹
图 11-7
法、
迎辽金法 。
瑞雷 一李兹法的要点是把无限自由度近似地化为有限自由度来处理,
假设的挠
曲线为有限个已知函数的线性组合 ,
其一般形式为

y=y=E1a,

o,(
x) (11一3)

式中,
a:为aI,
a2,
"""
,a。的n个独立参数;
P,
( (
x)为x的函数。
应满足几何边界条件并
尽量满足力学边界条件 。
式(11
-3)把无限自由度结构简化为有限自由度结构,
可按有限自由度的情况确
定临界荷载。
当压力 尸沿杆轴作用于结构 ,
势能为

I一U+V一1
{冥d
二一二一n
1厂E
I(

白 J 1L1

)'
d二
一1(


P(y
')
'd
x(1
1-
4) 乙 J0 乙 Ja

当均布荷载 4沿杆轴作用于结构,
势能为

I一。+V一1
n「

EI(
y'
)2
一,1

、{

t(
,一二
乙 J0
)(
y'
)z
dx 乙 J0
(11一5)
38
4 结构力 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将式(1
1-4
)或式(
11-
5)代人式(
11-
2),
即可建立稳定方程并求得临界荷载。
(3
)能量法解的特点
用能量法求有限自由度结构的临界荷载时, 所得结果为精确解;
用能量法求无限
自由度结构 的临界荷载时 ,
所得结果为近似解。
由于假设的弹性曲线相当于是在真实弹性曲线中引人附加约束,
所以,
临界荷载
近似解较精确解大 。
3.位移法

1)位移法原理
用位移法作刚架的稳定分析时,
基本假定、
基本结构的选取,
以及位移法方程的
建立均和静力分析时相同。
稳定分析中位移法方程的形式为

(11一6)


I1

r,
Z,一0‘一1
,2,
-,n
上式与静力分析中位移法方程的主要差别为.
①对压杆而言,
计算系数r
。时需考虑轴向压力尸的影响,
② 在失稳之前 ,
各杆只承受轴力,不引起杆端反力或反力矩 ,在失稳之后 ,轴向
压力P的影响已计人系数r

,,因此,
R,
p=0
,式(
11-
6)为齐次方程。
在新的变形形式下,
位移Z,不全为零,
所以,
位移法方程的系数行列式为零,由
此可建立稳定方程式
匡」日日 ILrn

r1
2 ”. rl



r2
2 ”. r2

(11一
7)

rn
2 … r-

系数 r
。为临界荷载尸。
:的函数,
展开上式,
可求得临界荷载。

2)等载面压杆的转角位移方程
① 两端固定
、11111|,!ee |


,B一2

12
pA

1(
・,
+TBy

(・
,一3
A}1
(・
,」
QU


BA一2

[2

p,

1(
u)
+TA}

(u
,一子,1

・,

产r、
1 工
1 土

了‘ 、

、、2
、lj

%一、一6 7

-L
(T
A+(

O11
(u
,一2
01
2(
u)



第十一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3
85

些1邂lfs(
蝙 呱


1 1
子J
一「(

Af
4(
・,
+}
oB
f2
(・
,- \
2/一

111
1111

f”

,rl .
一[T
Af
2(
u)
+S
0j4
(u
)- (


昔)一


/‘、
j土
1 工


2几、


、了



U一

「.1 几
、 !
、一Q
BA
一洲2 (p
A+A

B) )
一4,
If
3(
2)一2

、了


J 夕
② A端固定 、
B端铰支

。/_
_ △\二




l,
,=“
‘又T
A一了1
531
u)
(11一9(a))
。 八 32厂_
_, , 、 乙 _ , 、勺
WA
B一WB
A=一ZL
Y'
AS3
lUJ一l7

3lu
gJ

、一[(

Af
3(
u,
一}f
3(
u)


AB
一QB
A一t
l`
((


f3
(u
,一LC

3(
u,
-u
2]
③ A端 固定 、
B端滑动支承

、 _,
G).一u
一_e

n_一u-1 1
一‘

TA
ta

u`T
Bs

nu
’、
} (11一10)
mm一:
(一S

A u-+A

B-u )r

一、一
ns

nut

nu

、飞乃」」 — 、二
气且几 — v Z

在式(1
1-8
)至式(
11-
10)中,
MAB,
MBA为杆端弯矩,
QAB+

杆端转角,L为杆端相对线位移,正负号规定与位移法中相同。 }
,(u),
姚(u),
姚(u),


i(
u)
,}
,(
u)
,V
3(
u,
和fz
(u
),
f\刹,
f(U
),
f4
(u
,为修正系数‘
计算式和函数值见

材。。
。为
轴力参
数,一lE

I0
由式(11
-8)至式(
11-1
0)可知,杆端内力仍是杆端位移的线性函数,在考虑杆端
位移的影响时, 可以应用叠加原理。 但应注意,在分别考虑任一位移时,
必须加上轴向
荷载的作用。
用位移法计算刚架极限荷载的具体作法是
① 确定基本未知量, 选取基本结构,
② 写出受力杆 的轴力参数 ,
③ 作单位弯矩 图,
求所有 系数,
38
6 结 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④ 建立稳定方程 ;
⑤ 求最小临界参数 ,
得临界荷载。
4 有限元法

1)基本假定
① 不计轴向变形,
即杆件在变形以后两端距离保持不变。
② 只承受结点荷载 ,
失稳前各杆只受轴向压力 。
有限元用于稳定计算时, 应注意由于压杆的刚度方程是在杆端有侧移情况下求
得的,因此,若轴压杆有侧移,则可取作一个单元,
若无侧移,则至少应取为两个单元。
(2)单元坐标系下的压杆刚度方程

F)‘二 (
[K]
‘一[
S]`
)0)
` (
11一
11)
式中 {
F)‘和{
a)e
— 单元坐标系下的杆端力和杆端位移列向量;

K]`— 普通弯曲杆件(无轴力作用)的刚度矩阵,
或称单元普通刚度矩阵。
见式(8一1),
式(8-2),
式(8-
4);

S]`
— 轴向压力的影响矩阵,
或称单元几何刚度矩阵。
u 的we|10|||101

V, T, u) '
U, 吼
0 0 0 0 0
-戈 -丫 -
6-

1-

6-


.上.一
51 1-

10 21-


51 1一

一(

一曰
门介
.上

1一

从 一戈
10

1.
5 0 1-

10

一-

| 101


八J,

(11一1
2)
I〕


1.

6-

9-

Inlves



51

10
八U

51 1-

一而}
I,
.110 L

21-

1 l

10

二-丁 一 - u
1U 3 M,


3)结构坐标系下的压杆刚度方程

F)`= (
CK]
‘一[
S]`
){a)
` (
11一
13)
式中, (
F)‘和{司‘为结构坐标系中单元杆端力和杆端位移列向量, 见式(
8-1
2)和式
(8
-13
)o[K]
‘和[S]‘为结构坐标系下的普通刚度矩阵和单元几何刚度矩阵

K」一 〔T]
T[K]
,仁T] (
11一1
4)

S]‘二〔T]
T[S]
`[月 (
11一
15)
式中,
[T]为坐标变换矩阵,
见式(
8-1
4)e
第十一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3
87


4)结构的刚度方程


[K]’一〔
S]*){
0}’二 {
0} (
11一
16)
式中,
[K习‘和[S]‘为考虑支承条件和略去轴向变形项的普通刚度矩阵和几何刚度
矩阵,
可按后处理法或先处理法形成; {乙}’为相应的结点位移列向量。
(5)稳定方程


K]’一「
S]"I
二0 (11一17)

上式是包含轴向压力 尸的代数方程,
解算后,
可求得临界荷载。

二、
例题分析

例 11-
1 试用静力法和能量法求例图 11-1(
a)所示的临界荷载。
作出失稳曲线。

Mn
=k(
B,-
B2)








eg


-B

}{





C尹


--

曰、B


--
I -斗

d)
//


062几

例 图 11
-1

解 1.静力法
体系的变形 自由度为 2,
独立的位移参数取为 认和 久,
失稳曲线如图(
b)所示。
考虑AB段(图(。
) 的平衡条件,由 2Me=。,

Py:十M"一MA= 0
即 P
62l
-f
-k(
B,一氏)一k
B,二0 万
kOl+(PI一2k)久= 0 (1)

88 结构力 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考虑 BC段(
图(d)
)的平衡条件,
由 艺MH
,二0,

MB一Py,=0
即 k(
B,一B
z)一PO
,l= 0

k一PI
)0:一k
Oz=0 (2)

由B
l和 o
z不全为零,
得稳定方程
Pi一 2k-
[“ _
Lk一 PI 一 k


z一3
P令十由z
一。
展 开后 得


得 P
,一0

382
手,P
z一2
.6
2令
最小值 尸,为临界荷载,


cr
一P,
一。・
38
2手
2.能量法

-,rep . ,: 1,
。z . 1,,。 。、2 1,,。

应变能为

一一 ”
一/
U=寺k
‘ 一

2’
;十告k
一‘ ’ 2‘

一、

,一久

‘ 一
z2

)=资k
2 2‘(
、、
创一2
一1

,氏十2
6;

外力势能 V=一P(
6,+乙二)
10:-

。、 10",
._. _

将△A
U=l
(1一C
OS0
2)、 和 乙二 = 6以一Cosd,
)幻 甘 1
}人 ,

V一尸
(2+0
21
) \ 乙 乙 /
= 一 下犷气a于一 v2夕
尸l,。,.
乙 一


势能I
I一U
十V一合
k(
0i
-2
01

2+2


')一z

i(
“:
+0
2)
根据势能驻值条件 ,

了祀 -,







,一。H
。 . k。

1(P
- v
,十了v
夕‘

t卜1 .| J

(3)
了r月,、、





2一0 了口
k。 2k、。
:十 尸 一

丁)
口,=
上式与静力法 中式 (
1)和式(2)完全相同,
可求得相 同的临界荷载。
第十一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3
89

求失稳 曲线

已一

将P
,一。
・3
82
手代人
式(1
)或式(

),


618,
失稳形式如图(e)所示。

是实际的失稳形式 。


方n 。。。k i ,一 ,
,、 ̄一,
。、,
。B, _。。 山, ̄一二_。 ,
。、。
,一 、
二、

fi'r2= 6.0G; 9
Z/.A 11)飘 八 l6),得 a = 一 U.oz。大 4
07
1 T
iA 期 m li)/
J(不 oI
x-w
‘ v2

失稳形式只在理论上存在 。
讨论
求解本例的要点为正确判断自由度数和正确写出弹簧铰 B的约束力矩。
例 11
一 试用静力法和能量法建立例图 1
1-2(
a)所示体系的稳定方程。

导C











}/


2l




}S








B2




例图 11
-2

解 1.静力法
本例为两个 自由度体系,
压杆的失稳变形曲线如图(
b)所示。
独立的位移参数取
为S
c和SAo

整体平
衡条件E
M,-
_
_0
l :

二St》
,‘

8,一*
,么X2
1生。
由杆件AC(
图(c
))的平衡条件 IMc= 0,

k2认+隽)+k,
入l一P(
入+灸)二0

经整理 ,
得齐次线性代数方程组

P&A一2k,I
2A二 0



k+k

卜尸)

,+(


l,
一尸)

。一。

90 结构力学 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由气 l
ac不全为零,
得稳定方程

P一2k,
1 0



2+l

z一尸2


Z一尸
展开上式 ,

一, 一/,,.k2、_ .
厂一 乙
(”“十丁)
r+4
k,
k,一
2.能量法

应变能
U一合
ki
8A
+鲁(
。十。
)Z
外力势能 V
一尸\



2i
十_

2l

总势能

“一U-


V一2k
1(
A-


2(0
1-


02
)2
一尸(


2;
+_


22

将。二_


c和B
Z一毕 代人
上式,整理
后得

一1k

8,

+扣、-


48
c&
,-

--

)-2
1(

d'

+2MA
+。)
由势能驻值条件 ,

纂一
k,
8A
+21

(4

c+2

A,
一P(

Sc
+2
6A

一(

,+k
_


Z一P

)S
A+(


lZ
一P
1)

c一。




c一Z

_(

6c
+4
8A
,一
P(4

,+2

A’
一(


kZ

一_
P1
)S
A+(
_



22
一2
_
1。
P)
S一。
根据失稳时 入 I
SC不全为零的条件,
得稳定方程
第十一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39

Zkz一护 4kz一
尸-
1 丝1

.k, 尸

,十1
2一丁

P-
嘴龙







展开后 ,
得 P
z一2
(k

I+今)
P-

-4

,k
2一。
例 11-
3 试用静力法求例图 11-3(
a)所示压杆的临界荷载。

石了
=co

例 图 11
-3

解 设图(

a)受压直杆AB的新的曲线平衡形式如图(

b)所示。
由 艺M人二。,

求得上端支座反力 R= 0,
任一截面弯矩为
M = Py

弹性曲线微分方程为
EI
犷 =一M 二一Py

即 y 十 ny = u n = ;
Li 丈:1

微分方程的通解为

y= Acosnx一Bs
inn

边界条件为
当 当

x=0时, y=S和l
买 =S
x= I时 , y二 0

代人上式 ,
得关于 A,
B,6的齐次方程组如下
39
2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A 一 s= 0

月nl一 S= 0

Acosnl+ Bsi
nnl= 0

由A,
B,a不全为零,
得稳定方程・

1 10
}‘


n甘

1 0 nl

cos冠 si
n记

展开并整理 ,

tan冠 = 一 成

由试算法 ,

瓜 = 2.02


n界荷载为

Pc
r= n

I一罕E

4 试用能量法求例 图 11-4(a)所示结构的临界荷载 。
例 11-
解 1 计算结构总势能

_ ,,, , _.1r z1
V1
'1 。‘n“
ii= u 十 v = G X - I -,-- 一 - X r A UDE
乙 Jo I

。‘ 1 . 1 /1 、,l 、,6EIa、
,2 、,6EIa} 。*
,..1 /l\f
)2
= Z A - X ;;;I.
下.A 下 月A - uA - A - U I一 Gr x - A !下犷 】U
乙 乙1 \乙 乙 6 3 6 / 乙 \乙 j

=6
旦02一粤Pl
62
乙 L

式中 AB杆件中点弯矩可类比图(c),
(d)所示简支梁在力 P作用下的跨中位移和弯
矩求得,也可按图(e)所示计算简图求得为
6E1,

V'
F=.
丁_p
2.建立势能驻值条件



nn一。
0口
, 即(
。一1
2ET。一。 \ 杏 /
第十一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39


牛 引|丰 C EA=- E E几二 c
o D
0 ,

叫.卜..


EA = -

EI 1F El B

仍酬尹 只男{

井q
2I一!


(a)

叫P
一 一 一 一B
al一


,B  ̄  ̄  ̄
2 斑-
.2


,,
=6
EI

例图 11-


.求临界荷载
12EI
上式的非零解即为临界荷载 Pe
r,由于 0并 。,
故由PI一 l
= 0,
求得

12EI
Pe
r 1

例1
1-5 试用静力法和能量法求例图1
1-5
(a)所示压杆的临界荷载。
EI沿杆长
为常数。







/c

..』., 尸

J了 如 |』 古


且书l y

Z RR

例 图 11
-5

解 1.静力法
39
4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 题指导

设压杆失稳时的弹性曲线如图(
b)所示.
AB段和CB段中任一截面的弯矩为
从 = P(
8一yi)十RB(l一x) 0簇 x镇 l

从 二 P(
8一y2) lG x镇 21

弹性 曲线微分方程为

从 域
El
厂= 二 P(
8一yi
)-}
-RB(
l一x)
(1)
EI
y2}
'二 二 尸(
8一y2)

由 艺M,
,=0,
得 RB=一 攀,
代人式(

),
并令n
2一奇,

,. , ,6

i十”
一yi一”
一了x (2)
y2

1+n

2y2=n2

微分方程 的通解为


。,

in
nx
+升

(3)

= A,c
osn
x+B,
sinnx+8

边界条件为

当x=。时,
yi= 0

yi=0和y
当x二l时, }=y2
当x=l时,
y2
当x=2
l时,
y2
代人式(3),
得关系式如下 :

Al= 0


1s
i裤“
一。 、


,一。
・、+子一
IA,

si
nn
l+B
Zn
co
s、
AZ
cosn
l+BZ
sinn
l+S=0
AZ
cos
2nl+BZ
sin2
nl二0

、.。 S
以 ts, = 一 一---二 代人第三个关系式 ,

sin nL
第 十一 章 结构 的稳定计算 39

A2
nls
innl一B2
nlcosn
l+8(1一nl
cotnl)= 0

上式与第 4,
5个关系式为包含未知常数A2,
B2,
8的齐次方程组。由于A2
7B2,
8不全
为零 ,
故令系数行列式为零 ,
得稳定方程 ・

cos川 si
n瓜

cos2nl si
n2瓜

成 si
n瓜 一 冠 cos瓜 1一 记 cot心

展开上式 ,
利用和差化积公式整理 ,

tan瓜 = 2冠

经试算 ,
求得 n
l一 1166,
临界荷载为

。 ,。, /1.166\2。, 1.36EI



'c
r=1
nrl=l
-Z一j- =一l
2一一
2.能量法
以柱顶受横向力 Q作用时的挠曲线作为失稳时的近似曲线(
图(e
)),
求得
Q _
_,_
_: 7
2、
Yl = 言于万X }x 一 ‘ j
O G l

一等(

’一‘

)0<x
<l
夕, =
Q ,。,
:— 。
言 不 寻 \G6
72_.。7
76 孟 州尸 Vt



3 _ ,
3、
; — 汤 /
b乙 丈

8 ,。,
: ,,
2 .,,2 3、 ,/ / 。,
今 at:
_ vkz‘ 一 IL x -r 01
x 一 x ) L*
-}
zx } ac
一 31-

近似曲线y,和y:的一阶和二阶导数为
产0 -甲八
H-


:一聂一(

-’一‘

5Z-

甘U -,乙

8 ,,。,



一71
'+1
2lx一3
x2) y梦=


-9口
,目

- a ,气上“ 一 Ox 少
31

生f 丁


EI(

2)
2d

。,, ,
’、2, 1
应变能 U= 乙Ilyl) ax十 n
2J 乙

Elf/
16a,
x\’、 .EIf
2`/
8a,\
2,,
。,
一 2J
ol一l
3一ja
x十 2J
,kV )、
土乙‘
一。xja

39
6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256EI 2
--兮吮;一一“ 1
3Z"

外力势能 V 二一 P「(
2J
,;
),
d二一P 乙 厂
(y
z)

dx
P/
8a,
\2F
,, PI仁
18a,\
=一2}
3,a
)J0
li
lx一 ‘ I ax 一 - 气7 I
艺 \3Z
"/ {
(一7
12+1

7 2Lx一3
x')
zdx

2816尸 z

5了a,
_ __.__ 。/256EI 2816尸 、
总势能 11二 U 十 V “ aiI-w
e,a一 一 , ICI 】
一\ jL 任口‘ j

由势能驻值条件 ,

an /256E I 2816P\
井二-- = ca,I- _}
- 一 -一r育;一 I= u
Ca, ‘\ 31- 456 /

解得临界荷载为

1 364EI
Pc


1.36EI
与静力法的解 P"= 相 比,
两者误差仅为 0.40o,


讨论

.在静力法中,
建立 从 时应注意变形曲线 yi在 y轴负向,
所以应将 呱 写为・
M1二PC
S+(
一yi
)I+RD(
I一x)=P(
S一y,
)+RB(
l一x)

.在能量法中,
选取的失稳近似曲线满足几何和力学边界条件,
所以解的精度
很高 。
例 11
一 试用静力法和能量法求例图 1
1-6(a
)所示体系的临界荷载。
解 本例自由度为 1,
失稳变形曲线如图( (
b)所示,位移参数取为 氏
1 静力法
由平衡条件 Im,=0,
得平衡方程式





qV

x・





k“

ka
B“一

无-
qc


解得

2.能量法
第十一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39

例图 1
1-6

图(
b)所示微段d
x内荷载qd
x发生的竖向位移为

d8= x(
1一 C
os
。)
七合“
2x
总势能 一丁a



I = U+ V 二

x:

d6 1 ,, 。、
二丁龙又as夕

一k

2B
2一
粼ax

x一“’
(:
ka
2一
界2
由势能驻值条件a
n一。
,得 {J 以


n一:
0口
。{
粤ka
2一。2
)=。
\ ‘ /

1,
由于9:

}:0,
故 ,:,左a -

一q
a2=0
龙-
qc


例 11
-7 将例图1
1-7(
a),
(b)所示结构化简为弹性支座压杆,
并求刚度系数。
71
抗移刚度系数 k
,可由图(
e)的刚架求得。
在单位水平力作用下,
了,= 18EI,
据此
生人

18EI

可得 k, 。
也可按定义直接由图(f)所示刚架求得
71

18EI
k,二 QD
B“ 71

抗转刚度系数 k
2为图(
g)所示的AB梁在A端转动单位角度时产生于A端的弯

98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J..百0.... ...1.... ..砚..令


Dl|||森B"

开c










El=


EI

El二c
o El

鹭淤 催。 A
喊一
l a)

飞 叨必
乏认男
犷一‘

飞 〕寿


(c)

烤哟
潦尸,


m}


ElD1
1势


8E


-k
, El 二

30E1二二二二

B 7
1-}

例图 1
1-7

12EI
矩。
其值为 k
2= l

例 11
-8 试求例图 11
-8(
a)所示结构的临界荷载。
解 结构可能出现的几种失稳形式如图( b),
(c),
(d),
(e)所示。
图(e)的失稳形
式可由图( b)和图(
d)两种失稳形式叠加而得。 因此,相应的失稳荷载不会是最小值,
所以可不考虑。
图(b)所示的失稳形式为两端铰支中心受压杆失稳 ,
失稳荷载为


r2
EI
尸,
l2

图(
。)所示为一端固定、
一端铰支中心受压杆失稳,
失稳荷载为
r2
7 El 2.047
c2EI
尸2
(0 7l
)2 1

对图(d)所示 的失稳形式 ,用位移法求其失稳荷载。取位移法基本结构如 图(


f)
所示 ,
稳定方程为
第十一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39


P 1
2P I
P 1
2P I
P 1
2P L
SIP L
SL2

C 4-.

.- - 4-伟, 众 ̄ ̄--.---? 4-- 一 .---4 Q-d ̄. ̄- }

A命 B而斗 森 击 确, 赤 而 击

a) (
b) (
c) (
d)


P 2

P1I
P 2
P1 1
, 2
Pf=


1j:
jP二P
, . _ 二 七, 1 . IV= 气. n

r含
一一I
!卜一叶咋 卜一--
才书 日一‘l

/1/

'} }} {
目 }

‘,,



13


,_



,(e

741


。基本结构
,4

,令1


毛(
u)
1 ,
。〔

‘一

一,


1Su)


h) (
1)

例 图 11
-8

D= r1
1二 0

设T

I一绘单
位弯矩图如
图(9
,所示。
设”力
参数为

,一幅 U
2一F


由隔离体AC和结点 D(
图(h).
(1)
)的平衡条件,
求得
二 尸 31 , 、 尸

v今了 =1
2}
la
lug
夕一了

一,
lI
f3

一,一;
〕一_


u2
EI
将 尸二 21

代人,
由r,
,二。,

3 2

}(u
,)一李=0 乙
Jalu21一 O-
U2=

鱼护

由试算法求得 u2= l.32

u2
EI G.32)Z
EI= 0.095
产 21
' 21

比较 P,
,Pa,
P,,
最小值即为临界荷载 Pc


00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 导

72
r EI
Pc
r= P,= 0.
095
ZZ


用位移
法求例图“-

(a
,所求刚
架的临
界荷载。
刚度系
数‘一E


E1
=C


b)基本结构


c)M:
图 (
d)M2

例图 1
1-9

本例基本未知量为结点角位移Z:和结点线位移 Z,
。基本结构如图(
b)所

轴力参数为
一ZE
_


稳定方程为


一r,

lr





孕一作单
位弯矩图M
1+
M2
如图(

),
(d
)所示,
求得

i,二7
1-I

-,


4 (
u) 或 r
i:二 7
z 了4
(u)
31 31 . , 41

ie=r
2i=一了 r
22=万十“=了
第十一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401

代人稳定方程,展开并整理,

乞(u)=一 1.125 或 .
f4(u)=一4 75

由内插法求得 u = 5.41


, 2EI 29.30E1
临界荷载为 厂甘=ul
a= 1

例 11-
10 试求例图 11-10(
a)所示结构的临界荷载 。
q  ̄ 晌
下川

寸 十4

9l
|书

1l

Z 一
7健』
,‘一

奋9


e)M2

例 图 11
-10

解 图(
a)所示结构中斜绍受均布荷载作用,
C,D处竖向约束将力传至两竖柱,
失稳变形 曲线如图(b)所示 。
本例宜用位移法求解 , 取基本结构如图(
c)所示 ,
建立位移法方程为

ri
,Z,+r1
2Zz= 0’
(1)

zi21+rz
z22= 0

由Z,和ZZ为非零解,
得稳定方程

02 结构 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2)


作单位弯矩 图如图(d),(
e)所示 ,

一E

l求得


,_4
:一攀


ig= r
2 2_4
i= 2z r2 :一q
l2 4

代人式(
2),


:一q
l2 Z
(3)

:一q
l2 4

展开行列式(
3),
则有

0.1
251
"q一3

-l'
q+1
2,
Z=0

由试算法 ,
求得


:一5

07髻 一‘

.9
3孕
取最小解即为临界荷载



r一。

m一5

07髻
例 11-
11 试求例图 11-1(
a)所示刚架的临界荷载。
解 本例为正对称刚架承受正对称荷载,
其失稳形式可为正对称和反对称,
如图
(b),(
。)所示 。
取半结构(
图(d),
(e)),
并简化为具有弹性抗转支承的压杆(
图(f
))来求临界荷
载。
正对称失稳时,
转动刚度可由图(
9)求得:
2EI 4EI
l l

反对称失稳时,
转动刚度可由图(
h)求得:
3(2E7) 12EI
1-



第 十一 章 结构 的稳定计算 40


J 玄

.. ..山口.


” 尸 尸


。。1|扫

橄具/


月注 、

八J




L凡




J产


2了

卜卜
,卫J山 , 一

, 』勿力
1 1 r于‘1
,,

月兮 一
- 。
子苦.
3c
2En
_
12
EI
1,户
卜夕
一卜吃

例图 1
1-11

按静力法建立的弯矩方程为

M = 尸(8一Y)

边界条件为
川-


--



月〕




nU









矛‘

将弯矩表达式代人弹性曲线的近v微分方程,

Ei
y"=M
解此微分方程 ,
根据边界条件 ,
得 如下稳定方程

kl /2 P
Wt
arn
c=厕 又
n =百

将k
,一4

ZI代人稳定方程,


lt
an
n1
,一豁一‘
用试算法求得最小根为

n,
l= 1 258

04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题 指导

正对称失稳荷载为


, 2”二 /1.258\
2。, ,,__EI
厂,一”
‘乙,一气
一l ̄
一)七,一土
・06
6l2

将k
2一1

Z代

I人稳定方程,

n2
lta
nn2l= 12

最小根为 n2
l= 1.451

反对称失稳荷载为


, 2
。, /
145
1\2
。, 。,
_,El
厂2“7

2乙‘一又
一丁一)乙
‘一乙上
V5了
临界荷载为


r=P
mi

一P1
一‘・

83笋
讨论
由于反对称情况的转动刚度比正对称情况的转动刚度大,
所以,
一般临界荷载对
应于正对称失稳。
例 11-
12 试用有 限元法求例图 11-12(
a)所示刚架 的临界荷载。

例图 11
-12

解 本例按先处理法求解。 结点编号、
单元划分、单元和结构坐标系如图(
(b)所
示。单元 ① 的单元坐标系与结构坐标系一致,在不考虑轴向变形的情况下,
单元 ②
无相对轴向位移和相对横向位移, 故不需考虑坐标变换问题。
结点位移列向量为


o}={
V2叽叭)

单元刚度矩阵为
第十一章 结 构的稳定 计算 40

v2 叭 v2 叭

阵 6
11 }
r6 上飞


}l` 6} 51 10}


1」


|二
二 } }
一 尸} }
161 ,】 】1 211
} 气甲 41 I I- - }
L‘ 」 Llu i5J

礼 礼


一「
41“

厂L

『11

L2z 4iJ

总刚度矩阵为

旦102PI
6P一 }
02 叽

阮一
51 PI一
12z





.洲



10

6之
81一 2z
l 丁5
41

结构的稳定方程为
渔护 鱼1
6P-

rll‘
卜乙 -r七


sl PI-

6z

.止




9 曰一


10

曰-,工

-比」

81一

展开上式 ,
经整理得



6P
’一3

.2
lP+
罕 一。
解得
_ 6
.08
1 6 08EI n 52.581 52.58EI
r,=一了一= 1
2 r2=一了一= 1

6 08EI



h界荷载为 于。
r= 尸m
m= 1

三 、习 题


1-1 结构丧失两类稳定刊是指(
A.对称失稳和反对你失稳; B.分枝点失稳和整体失稳,
C.局部失稳和整体 k稳 , D 分枝点失稳和极值点失稳 。

06 结 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1-2 用静力法建立稳定方程的依据是( ),
用能量法建立稳定方程的依据是

A 总势能为驻值, B 平衡形式的二重性,
C 稳定平衡 , D.随遇平衡 。

1-3 能量法用于结构的稳定计算时,
用计算有限自由度结构的临界荷载 P}


代替原无限自由度结构的临界荷载Pc

,,则( )。
A.P,
,> Pc
r2, B.P,
a) Pc

B,
C.P.
a< Pc
r2; D.P,
rl镇 P.2。


1-
4 弹性压杆处于临界状羲尽
走具有平衡形式的二重性,
即可以在— 形式
和_ 形式下处于平衡。
用静为法求解时,
满足平衡方程的解有_ 。
11一5 试用静 和能量法求图示结构的临界荷载 。
作出失稳时的变形曲线 。


.日,
..尸

题 图 11一5

11一6
试用 F
力法求图示压杆的临界荷载。
沁万

11一7 试用静力法和能量法求图示压杆的临界荷载 。
11一8
试用静力法建立图示结构的稳定方程。

题图 1
1一6 题图 1
1-7 题 图 11一8

11-5 试用静力法和能量法求图示结构的临界荷载。
11-1
0 试用静力法和能量法求图示刚架的临界荷载。
11-1
1 试用位移法求图示刚架的临界荷载。
11-1
2 试建立图示刚架的稳定方程。
第 十一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 40

题图 1
1一9 题图 1
1一1

提示・按刚架的失稳形式为对称或反对称将刚架柱简化为下端为弹性固定,
上端
为铰支的压杆。 ,/


工幸 N


题 图 11一12
题图 1
1-11

四、习题答案

11一1 D, 11一2 B,
A. 11一3 Ga
n 。。。。,, △二二 =
11一4 直线 ,
(新的)弯曲,
零 解和非零解。 1i一0 厂 _ = VOOGRI , 甲叫

— 1 010 。

丫..
兀 一


rEl 20 19EI

几一

47EI

11一7 Pe
r=
一庄 占

11一6

2 (0 71) i

2nl 5EI 14EI
11一8 t
an2nl= 11一9 Pe
r 11一10 P"=
n2
EI“ 1
2 l

1十 -厂了一
纪乙

24.64EI
11一ll P,
ZZ
nl nl
11一12 对称失稳 t
ann
l二 反对称失稳 t
ann
l一,.1
1, ,二
、2・ 1十 - lnc)
上-卜.
下丁lr
u夕
乙 b
408 结构力 学学 习方法及 解题指导

阶段测试题一

一 、判 断 题

,上
.上

当一个体系的计算自由度为零时,
必为几何不变体系。
()

9自
tl

具有多余约束的体系为超静定结构。()

Od
esl

图(
a),(b),(c)所示三种类型简支梁的最大弯矩是相 同的。(

nIJ


。j[
A曰 IID


ra

Al
巡川 4

题 13图
,.一

J任

当三铰拱的轴线为合理拱轴时,
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的截面弯矩处处为零。

民〕
.山

功的互等定理适用于线性弹性体系。
()

而匕

9abl
.土

图示两图的图乘结果为 一
48EI

题 16图

二、填空题


.1 在几何可变体系上增加二元片后形成的体系为几何 体系。刁
阶段测试题一 4
09

已知AB杆件的弯矩[
习,则杆上荷载尸=_ 。

M图

kN m)

题 2 2图 题 2 3图


图示三铰
拱的水平
;、
力H一_


l时,
其矢跨比
子一— 。
图示多跨静定梁中,
M、二_ 。
图示结构中,1杆承受位力,
数值为_ 。
2 6 图示析架EA为常数,杆件AB的转角为_ 。


. u .
一 )

」 【





. }_M
[.
,肠 ‘ 仙

题 2 4图 题 2 5图 题 2 6图

三、选择题

图示多跨静定梁q截.
爵弯矩M。二(
A,7
5kN"m(
下侧受 立), B 6
5kN・m(
上侧受拉)
C沪5
kN・m(
下侧受:
立); D 60kN・m(上侧受拉)

题 3 1图

图示刚架 DB杆件 D 钱面弯矩MD


s= ( )。
A 12kN"m(外侧受 立), B l5kN "m(
外侧受拉),
41
0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C 27
kN・m(内侧受拉), D.1
2kN・m(
内侧受拉)。
3 3 图示结构 中 1杆内力为(

B. D.
A.1okN・m(
拉力), 15kN(压力),
C.20kN(压力), 12kN(拉力)。
IOkN
I -
.1
2kNm






m{,

m{
题 32图 题 3 3图

3 4 图示析架指定杆件内力为( )。



A.N,=、
厄P,
NZ=一P,
飞 t2


B.N,=一,

/2

-P,NZ二尸,


C N,=涯P, NZ二2P; 又\一
厂 F}



D.N,=一厄P,
Nz=一2
P. !

侧 }P一尸}
尸7





3 5 图示结构 K点的竖向位移4

Axv= ( l。{。l。}
23 75
El 2

EI‘
17
},; 题 3 4图
20 01
C.
EI
(今); 2

E.
I‘
12,。
36 图示朽架中若 AB杆长度减少 03
cm,
则 JK间的距离增加(
A 。0
8cm,B
.。・
15c
m,C。
・12
cm;D少 1
0cmo
lOkNhn

题 35图 题 3 6图
阶段测试题一 411

四、分析计算题


.1 ̄ 44 作图示结构的M,
Q,N图。

石丫O

N 倒
日 ̄之召N

题 4 1图 题 4 2图

引工1

匀 司曰州 匀司 州口习司司
已乏 召明

题 4 3图 题 4 4图

45- 4
.8 试作图示结构约M 图。

L入

舟呱m

,二.,... .....人丫

产,,,了


六仔


一 ja
斗一 丰』

,1
玉k

题 4 5图 题 4 6图
4kN/m

题 4 7图 题 4 8图
412 结构力 学学 习方法及 解题指导

49 4
.10 试求图示结构指定截面K的内力MK,
QK,
NKo
21kN,m 21kN"m

4m
400
4m
IOkN/m

OkN
4m


题 4 9图 题 41
0图


.11一4.
12 试求图示析架指定杆件内力
2P

a 。 I.
T aLa

题 4 11图 题4
.12图


.13 ̄ 4
.18 试求图示结构的指定位移。

50kN 50kN

求 acv

题 4 13图 题 4 14图

父2冷尸



lD






乙为

Ee

求'
dDV

题 4 15图 题4
.16图
阶段测试题一 413

+15C

+10 C

+15C + 15

B 多
求 件r

题 4 17图 题 4 18图
41
4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阶段测试题二

一 、判 断 题


.1 当结构为小变形、
材料为线弹性时,
任一力法基本结构上的力都能满足平
衡条件 。( )
1.2 力法方程 中的系数 和自由项都可为正 、
负或零。( )

.3 用力法计算荷载作用下的超静定结构时,
只需知道各杆的相对刚度。
()
14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与超静定次数无关。( )

.5 位移法方程是平衡方程,
所以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
不需考虑变形
条件 。( )
1 6 在多结点 的力矩分配过程中,可以同时放松所有互不相邻的结点 。( )
1、才

.7 在图示连续梁中,
分配弯矩 MW = — -二-1V1

D E

题 17图 题 18图

1.8 在图示刚架中 ,
若荷载只直接作用在 BE上 ,
则在任 意的荷载情况下均有
1、,

VIAC - 下丁1
V1"。

二、
填空题

2.1 图示结构 的超静定次数为 (


a)

题 2 1图 题 2 2图
阶段测试题二 41

22 按图示力法基本结构计算时,主系数S
u=_ 。
2.3 位移法方程中的_ _与荷载无关。
2 4 对图(
a)所示超静定纷构按图(
b)所示基本结构建立力法方程时,自由项
△i
c +
△2c=


叮-
7(


}-
厂}M



C 图示结构的位移法方程为_
题 2.
4E


9 题 2 5图

杆端转动刚度的物理君义是_ 。

。二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云刚架时,结点 C上的不平衡力矩MF
c=
IkNI ?

市|引|丰

" "

题 2 7图 题 2 8图

28 图示刚架各杆El=常数,
当支座A下沉△、时,
结点C上的不平衡力矩M二
十司上下|川州未

题 2 s图 题 2 10图
416 结构力 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29 图示刚架在 D处受水平集中荷载尸的作用,
设各杆的 EI二 常数, 则杆端
弯矩 Mc
a= ,
MBC二
210 图示结构的QQ,影响线为零的区段 30kN 40kN 20kN

为_ ,
Mm影响线为零的区段为_ 。
2.11 影 响 线 的 主 要 用 途 是 ・ (1)
;(
2)

.12 图示简支梁在移动荷载组作用下
的绝对最大弯矩发生在_ ,其值等于 题 2 12图

三、
选择 题

3.
1 图示结构中,
截面 K的弯矩值为(


.gl
2(
下侧受拉)
1乙
, B

'4

l4

吓侧受R)


.}(
ql
2下侧受拉)
6 D
.6
q2
吓侧受、。


题 3 1图 题 3 2图


.2 当图(

a)所示结构发生支座位移时,
取图(b)所示结构为基本结构建立力
法方程为

氏,
X1+氏:
X2+或。=△:

21X,+6
22X2+62
C= '

A2
则(
A.},= 0,
乙2= 0, 乙2二 乙 ,
T,
C.0,=一沪,
△2=一A; }9
△2二 一 乙

3 3 图示结构的结点位移数为(
A.}= 2,
△= 1, 1,
乙二 2

C.}
o= 3,
△= 2, 1,
△二
阶段测试题二 41

里1丝1
4 图示结构各杆线刚度均为 :
,其位移法方程的主系数为(

护 61-
6之
B.r = 4z, r2
2=
八,r
,l=“‘
,r2
2今1


C二

:一3

,r2
一1_


z+

_l
A'D


r,
l“ 41,

p 为( )。
图示结构位移法方程中的自由项 R


.M,B
.答,C
.-答,D 3M
2 ”


西M

Z2
-r

题 3 3图 题 34图 题 3 5图

在图示刚架中 ,
杆端弯矩 Mm为(
1、, 。 1、不 。 1、二
A畏“,B ,二,1V1;

U . 一 - 1V1,

曰 —

义V1。

3 7 图示刚架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
结点 E上的不平衡力矩为(
A.14kN ・m, B 22kN ・m ; C 23kN ・m , D. 32kN ・m
R N

题 36图 题 37图

38 结构的反力或内力影响线与( )无关。
A.实际作用于结构上的移动荷载的大小, B 支承条件;
C 结构本身的形式、
尺寸, D A和Bo
3 9 图示连续梁在所示的不利荷载布置下,将使( )产生最大值。
A.叽 正弯矩和VD, B.叽 正弯矩和QD
右,
C M。负弯矩和M:
M,; D 叽 负弯矩和QD

tic
41
8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解 题指导

四、分析计算题


.1 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
作 M 图。

题 4 1图

4.2 图示析架在水平力 P的作用下发生水平位移AD


N=0.
5cm,
试求尸值。

知各杆 EA相同,
且EA=2
.1XI
O'k
No
43 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
作 M 图。

题 4 3图

4 4 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
作 M 图。
4.5 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
作 M 图。
46 图示刚架的基本未知量为乙 和几,
试建立位移法方程, 并求系数和自由项。
47 用力矩分配法求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4.8 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设各杆 EI=常数。
49 试作图示析架中指定杆的内力影响线。
41
0 求图示结构在所给的移动荷载作用下必 的最大值。
阶段测试题二 41

Z, {
ZZ
EI EI= }

_ 2E1
EI

A=了

题 4 5图 题 4 6图

3kN/m 12州 /

lOkN

A汾 Bo

粉 4
m #2
m#2
m十
题 4 7图 题 4 8图

尸=1
十 划丰


伞一上州一止一卜三一卜卫一十一匕辛“一平
题 4 9图
30kN 40kN 20kN 30kN

十2
m ,2
m丰里
a-+
D E T

4m 2m 2m 2m 2m 2m 2m 4m






题 4 10图
42
0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阶段测试题三

一、判断题

1.1 在 6X6的平面梁单元刚度矩阵中,任意划去三行三列后则变为非奇异的
有约束的单元刚度矩阵。 ()
12 在建立运动微分方程时, 只要以静力平衡位置作为基准位置,不管什么情
况都可以不考虑重力的影响。 ( )

.3 对于一单自由度体系,
若它的阻尼越大,则自振频率越高。 ()

.4 具有粘滞阻尼的单自由度体系,
在自由振动过程中,相隔一个周期的两振
幅之 比是不变的。 ( )

.5 单 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
不管是否考虑阻尼影响,
均是当体系发
生共振时动力系数的值为最大。 ()

.6 对于一单自由度体系,
不管干扰力是否作用在质体上,
位移动力系数与内
力动力系数总是相同的。 ( )
17 对于一单自由度体系,
只要干扰力是作用在质体上,
都可用同一动力系数
计算任一点的动位移 。 ( )

.8 图示两体系的自振频率是不同的。
设m为集中质量,
石为刚性杆的均布质
量。 ( )

题 1 8图

1.9 若两向量关于质量矩阵或刚度矩阵之一带权正交,
则一定关于其中另一
矩阵带权正交 ,
且均为振型向量。

.10 按李兹法求得的各阶频率均不小于体系的同阶自振频率的精确值。
阶段测试 题三 42

二、
填空题

21 结构原始刚度方程「
K]{


}}={
P}表示结构_ 结点的平衡条件。
2.2 按先处理法计算图示结构 ,
若不考虑杆件轴向变形 ,
则结点力列阵{P}中
元素 尸;的值应为_ 。


!去
以X
题 2 2图 题 2 3图

二_*二
。二‘任 。二,、
,,‘、 Pi{1} . .
I.
u一 ,二
‘.山山、

_、,

.3 图示析架的结点位移为{ 川 = 舒 (一
_},则单元 1的内力为 N,=
目“’川,”
‘ ̄“
’、“”/
‘’一’ EA卜 1I’‘
’‘
-,
-‘一 曰
‘「‘/
‘/“’

24 临界阻尼系数是代表运动从_ 形式向_ 形式过渡的阻尼系数


值。
z.
} 计算单 自由度体系强迫振动的最大动位移式子ym
。二二f

y:中的y。
是表示
由_ _作用所产生的静位移。
2.
6 在图示体系中,
刚性杆的均布质量为蔽,
弹性杆的EI=常数,
其质量忽略
厂}

不计,则各体系的自振频率分别是・(a
)。二 ;(
b)。二 ,(
c)w=

(d)田=




l}1



_

Wk



lIE







题 2 6图

2.7 多 自由度体系可按某一主振型作 自由振动的条件是 各 自由度上的


和 须与主振型存在 关系,
而 或 可以全为零。
2.8 一个体系的自振频率和振型与 条件无关 ,
完全 由体 系的
42
2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性所决定 。
2.9 振型正交性的物理意义是表明体系按某一主振型振动时,
其_ 不会
上作功。
2 10 用瑞雷法求体系自振频时,
所得的频率总是_ 基频的精确值,
若所
设定的位移形状函数恰好是体系的某个 ,
则可求相应频率的
21
1 用瑞雷法计算自振频率的精度完全取决于_ 。

.12 用动力有限元法的一般公式体系所求得的自振频率为真实自振频率的
限。

三、
选择题

单元刚度方程表示( )之间的关系。
A.杆端力与结点位移; B 杆端力与结点荷载 ,
C.杆端力与杆端位移 , D 结点荷载与结点位移 。
3.2 当图示单元发生沿 2方 向的单元杆端位移时 ,
形成单元刚度矩阵中第(
列元素。
A.1; B 2 C.3; D.4






题 3 2图 题 3 3图

3 3 图示梁的结构总刚度矩阵为(

庄‘-

石 一

9曰-

『甲上

l ra

曰曰 -
0曰 -了矛‘

月性 -1口‘

J-




l4




, 一

_





EI
-3

| 1|
4 一了‘

||卜|匕
9自 一

11 }

,白

山-
卜! L

-了户乙J
00 一I
户曰l’|||| |||L
月j

,I -

月任 一

了1 一

了刁

口 }-

1注 -门
石‘ -飞

-一

1 一
‘11

I 1
_



Z 2









丈 1 -己

了习

1 山-
乙 -1

里 一



胜IJ

34 图示体系考虑与不考虑受弯弹性杆件轴向变形两种情况的动力 自由度为

A.5与 2, B 5与 3, C 6与 2, D 6与 30
阶段 测 试 题 三 423

题 3 4图

卞月J丰1司 1牛

.5 在图示体系中,
m为集中质量,
刚性杆的均
E!'
=00
布 质量m=毕, 弹性杆的E l一常 数 ,
其 质 量忽 略不



一分  ̄ ”一 Z “ ”一 ” 一’一 ”一‘
一’‘’‘
一’一 ’
一 一


计。
体系的基频 。1为( )。

8 少渝








El
0 m



I'




2E


7 4



13

3.
6 对于下列体系,
各自在计算位移和内力时,
题 3 5图
可以采用同一个动力系数的体系为( )。
A.(a),
(b), B (
a),
(c)
C (a
) ̄ (
d); D (
a)。

侧 m
im
2M
Im
2衬
题 3 6图

3.
7 图示各结构的高度均为 h,
杆件的EI=常数, m为集中质量,
杆件的质量
忽略不计。设这些结构的自振频率分别为。a9
Wb9
W。和。d,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
A.Wa> Wb> Wc> '
ad; B.Wa> Wb= c
od> C
Uc,
Ccob>Wc> % > Wa
, D c
ut
,> Wa> c


d>0
)。

.8 在图示体系中, 刚性杆的均布质量为 不, 弹性杆的质量忽略不计,
两体系
除弹簧支承的位置不同外, 其余的均完全相同, 则它们的自振频率间的关系为( )。
A.Wa>Co
b, Bco.< Wb,
C 。。=cu
b; C A ̄ B都有可能。
同一
囚一
42
4 结构力学学 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刀了 m m

们 E






lk}



_






?!




广一

・ 一
・ 题 37图


9图(


弹簧支承,
所示

如图(

跨梁
的自振

b)所示。
率o

韶黔,
今在其
集中质
量m处

设弹簧的刚度系数为k,




则图(

题 3 8图

b)体系的自振频率为(


.5
24


1I

+M}

C1m



l7
+}}

妇 E
l m E

书一二-十 一‘匕-斗

题 3 9图

3.1
0 图示体系的竖杆均为刚性杆,其余各杆的 EI= 常数,
且可不计轴向变
形;
m为集中质量, 杆件的质量均忽略不计,则在四个体系中,( )体系相应序号的
频率和振型分别相 同。
A 只有(a)与(b); B 只有 (
a)与(d),
C 只有(b)与(c), D.(
a) ̄ (
d)所有。

.11 用瑞雷法估算图示等截面均质单跨梁的基频时,
应选用的位移形状函数
为 ( )。
阶段 测 试 题 三 425

一一止一十一二一
粉已一十

d)

题 3 10图

r‘、、

A y(
x)二 Ax 1一 Cos
_


x),
1昭兀
7Tx一
X 一

一B(

B.y(
x)
4x2 4x'
x)一
C.y( C( 题 3 11图

x)= Dx2(l一x)
D y( 2。

四、
分析计算题


.1 试建立图示梁的结构总刚度方程。

题 4 1图

42 试建立图(

a)所示刚架的结构总刚度方程(
按图(
b)所示的位移编号)。已
知弹簧刚度 k= 3
EI/
m30
30kN -m

lO
kN

一9
El kk

粉一2
m一一十一2
m i




`.r

a)

题 4 2图

26 结构力学学 习方 法及 解题 指导

43 在图示体系中,
*为集中质量,
各杆的质量均可忽略不计,
已知第一振f

A}}=(
1 0.
4454
)T,
试求出该体系的第二振型{
A}Zo


题 4 3图 题 4 4图

44 在图示体系中,
m为集中质量,
杆件的质量均可忽略不计,
且 El= 常数。
已知体系的振型为{
A} 二(
,: 11
)T,
{A}
,二(

1 一1
),试利用它们求出体系的自振
频率 。
45 在图示体系中 ,
m为集 中质量 ,
杆件的 El二 常数,
其质量忽略不计 ,
试求
体系的 自振频率 。

题 45图 题 4 6图

46 一刚性细长杆其均布质量为而,在杆的上端有一集中质量m二瓜 ,该杆由
两个弹簧支持在竖直位置上,弹簧的刚度系数分别为k和k,二2
klz
,试求体系作微幅
振动时的 自振频率 。
47 写出图示等截面均质梁的边界条件。

题 4 7图 题 4 8图

48 图示悬臂梁其刚性段每单位长度的质量为而,
弹性段的 EI= 常数,
其质
阶段测试题三 42

量可忽略不计。试用瑞雷法求该梁 的基频,设弹性段的位移形状 函数为 y(


x)
/15x' 2x'\
一八犷Z
`一了 夕

4 9 图示体系弹性杆 AB的El=常数,
m为集中质量,
设体系的阻尼及杆件的
质量均可忽略不计 ,
试求 C处质点的最大动位移。

干1!川sewe
才 1叫 !


EA

一}


A}



}A






升一一二一,卜一止一一十
题 49图 题 41
0图

4 10 图示析架在其跨中结点上有一集中质量 m,
试求该体系的基频。

凡卜〕 -

了里
图示结构受弯杆件的EI= 常数 ,
二力杆的 EA= ,
。为集中质量 ,


4 11

件的质量忽略不计,
试求该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


EI

EI

一,.,4
题 4n 图


.12 试求图示两跨连续梁的极限荷载。




Mi

粉3
m}}3
m十 3
m 卜一 -
6m 分

题 4 12图 题 4 13图

3 试求图示三铰刚架的破坏荷载。
k 试用静力法和能量法求图示结构的临界荷载。
42
8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

题 41
4图 题 4 15图

41
5 试建立图示压杆的稳定方程。
参考答案 42

参考答案

阶段测试题一
一、
判断题

,上
.止


计算自由度为零是体系为几何不变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


1上

Q〕


几何不变且有多余约束的体系为超静定结构。




z(b
)、。

一8(

)、。

一8c

sa

Q口
.上

X。(
a)l
Vlmx=
X 寸
1山

月任


合理拱轴线仅对特定荷载而言。
1止

尸匀

5abl

,6)
(。两图相乘结果为一24EI
二、
填空题
一、 。 。 ,。,、, 。。 1 。J 、, 。, 尸

,i P
i父。 乙乙 1
GKI
N。 Z
,3 万。 乙
・任 一1
V1
・乙・
“ 2。
2.4工
4P
2.6
E八

三、
选择题
3 1 C, 3.2 D,
33Bo3
.4B,35 Ao3
.6C}
四、
分析计算题
4,1

M图 (
kN"
m) Q图 (
kN) N图 (
kN)
4.2


M图(
Xqa
2) Q图 (Xqa
) N图 (
Xqa

43
。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4.3

M图(
kN m) Q图 (
kN) N图 (
kN)
4 4

M图(
kN"
m) N图 (
kN)
4 5

M图(
x9a
') 2

M图(
kN m)
4 7 4 8


I 1

GPa

M图
M图(
kN"
m)

49 呱 =一1
.07
a(外侧受拉),
Qx=万kN,
NK= 5在k
N, 4 10


kN "m(
内侧受拉)9
Qx= 2
.25k
N,N,=一 AN. 41
1 N,二 1.5尸 ,
500
1 04尸 涯P。 4
.13z
l,,=
41
2N,一 音 E八 “ 4 14 }
oD
参考答案 431

,。: c, _2 qa‘.8Jq a2 ,。 。 U, _ 5Pl



Y . 工口
anv — 下下不丁 一「 一一万不下万-一 。
0丈乙1
Y 工v
乙 f飞
CH 一
4E7
417 Tc
-c= 0.028r
ad


90)。 418 6竺。二3
7.5
al。
阶段测试题二

一、
判断题

.1 x。
任一力法基本结构上满足平衡条件的解答有无限多组,
符合变形条件
的解答只有一组 。
12 )
(。主系数是单位多余未知力沿其本身方向发生的位移,
故恒为正值。
副系
数和 自由项可为正、负或零 。
13 侧。 1
.4 甲。 15 X。
在确定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时已经考虑了变形
条件,
即同一刚结点的各杆端具有相同白
饥 位移和线位移,
同一铰结点的各杆端具有
相同的线位移。

.6 \
/。 1.7 )
(。 18 \
/。
二、填空题

2.1 (
a)7
,(
b):
。:.
:黑 +共。::主、
副系数。 s乙 1 乙 八


2 4 乙i
c.=一丁; }2
C二一 b.
257
么一M一补一。
。2.
6表示杆端对
转动的抵抗能力 。 27 衅 =一25
kN・m. 28 、一3

lI

},
。29M
ca

SPI一

4Pl

21
0 CE,
GI,
EI。 2 11 (1)求实际荷载所产生 的影响量 ,


2)确定实际移动荷载的最不利位置。 21
2 梁的中点,
225kN "m.
三、
选择题
3.1 B; 3 2 D; 3.3 C, 3.4 D, 3 5 C; 3 6 D; 3 7 B;
3 8 A, 3 9 D;
四、
分析计算题
4.1 4 3

M图 (
kN m)
M图(
X9l
')
432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 指导

4.2 lOOkN,
4.4 4 5

M图 (
kN"m) M 图 (XPI

4.6
82
r Z,+r
12几 +Ri
p= 0 r
,,二 8乞



,2=r
2, 一了


81Z,+r
22几 +R2 p_
P=0 Ri _延
一 12
P=_i
R2 ll
12

4.7
48(
提示 利用对称性求解简便)
196
520

4499
M图 (
kN"
m)

M图 (
kN m)

2二 在 、
;_.__
_1

.9 N,
:y:二一1,
yF一1
;1V
2yc“3v},
yE“一y
;一万,1
N3.

D一一 ,
1-




.10 疏n

x=6
6.2
5kN,
(提示:
在作才 影响线时,
可将C
E部分视为一链杆)
阶段测试题三

一、判断题

,1 X; 1
.2 X; 1
.3 X; 1
.4 寸; 15 X;
参考答案 4
33

1.6 X, 1.7 甲 ; 1.8 X, 19 X; 110 侧。


二、填空题
21 全部 。 2.2 Po 2
.3 从 =一Po 2
.4 振动;
非振动。 25 干扰力的

幅值作为静荷载 。 2 6


)镖 ;(

)楞 ;(

)漂 ,(

)漂。

.7 初位移;
初速度;
比例;
初位移;
初速度。 2.
8 初始;
动力。 29 惯性力;

他振型。 2 10 不低于;
振型函数 ;
精确值 。 2 11 振型函数的选取 。2.12 上。
三、选择题

n口

9自

31 C 3 3 D, 3.4 C, 3.5 C, 3.6 D,




nJ

OQ

37 B 3.9 Bo 3 1
0 De 3 11 C,


3 7题提示 ・ (b)结构的横梁改为刚性杆,
将图( 所得新结构的自振频率0
: =C
, t
)a}
利用对称性可知 。。=。J

四、分析计算题
阳|陀胜
El一

2 0
](


ll{ 0 }

4.1 8 2
}L1
时={ 一lql丫‘2}。
|团

2 4」 T4J lq `
/1Z J
厂l

5一
8 31


we


ee


01 30
ll--
EI

3 ,_
0 口 一n乙
2 1 11

一于 一v。、
= 《一 10,

l|I

42 2 一‘ 一 。

Tz_ 0
nj 一Q 〕
Lh


{A

4 3 (
1 一2
.245
)T(
提示.
由{A)
万仁州(
A)2=0求得)。

4.4

=[

_
6E


3;
,一

z3m
_
6E

I(i
Tw
:一{

)T
[M

]t


),

4.5

丫黔・4 6c

一抨一 导
漂黔( 提示・
需考
虑重力
对体系
刚度的影响)。 4
.7 y(
0)=0,
My'(
0)=k
}y'(
0),
y"(
Z)=0,
EIy"(
l)=k
y(l
)o



8w韶票瓢一
生黔丫
豪。‘
提示可
根据”
性段的
位移函
数导出
“段
的位移函数,
即y(
x) 一4
A(,

一7)(

1<x
<31


4 9 ycma
x= q
l4 。(提示 本题用刚度法求解较简便)
4I6
EI一 0
213I
43
4 结构力学学习方法及解 题指导


10m
,一
漂。(
提示先
就对称
与反对
称两种
形式的自
由振动
取相应的

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不难知道对称形式的自由振动的频率较低,
而后再利用半结构体
系求出c
u,就容易得多了)


11c

t=
丫烹0Q

2=
漂・(
提示本
题用柔
度法求
解较简
便)

12尸
,一警,
右跨破坏。41
3尸,
一0.

Mj,
组合机
构破坏。
14EI
4 14 P}
,二 4 15 D = si
n2nl一 nlcosnl一 si
nnl = 0


参 考文 献 43

参考文献

1。李廉馄主编.结构力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88
2。杨第康,李家宝主编.结构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3,潘亦培,朱伯钦主编.结构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4.周竞欧,朱伯钦,许哲明主编.结构力学.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
994
5.张相庭,
王志培, 黄本才编著.结构振动力学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
994
6.刘昭培,丁学城.结构动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

7。邓秀太编著.结构力学题解及考试指南.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995
8。徐新济,冯虹编著.结构力学复习与习题分析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