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4

113 公式章 3 节 1 计及碳交易机制的综合

能源系统
低碳经济调度

摘 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

摘 要..................................................1

1
ABSTRACT..................................................1

1 引言..................................................4

1.1 研究背景.......................................................................................................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5
1.2.1 国外研究现状.........................................5
1.2.2 国内研究现状.........................................6
1.3 研究内容.......................................................................................................7

2 综合能源系统结构及各元件建模...........................7

2.1 综合能源系统结构.......................................................................................8
2.2 供给侧设备建模...........................................................................................8
2.3 用户需求侧建模.........................................................................................11
2.4 本章小结.....................................................................................................12

3 碳交易机制............................................13

3.1 碳排放配额.................................................................................................13
3.2 碳交易成本模型.........................................................................................14
3.3 本章小结.....................................................................................................13

4 低碳经济优化调度......................................15

4.1 目标函数.......................................................................................................15
4.2 约束条件.......................................................................................................15
4.3 算法求解.......................................................................................................15

5 算例分析..............................................16

2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科技社会经济不断蓬勃发展,能源作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剂其地位
愈发重要。但传统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在世界飞速的发展下被大量消耗,其储
量也急剧下降濒临枯竭,同时大量的消耗下也带来了全球变暖、生态环境恶化
等诸多环境问题。面临这些问题和挑战,如何利用新型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
的利用率成为了当今能源系统研究中的热门问题,具有促进低碳排放功能的综
合能源系统也开始受到重视。
碳交易机制是指通过政府或市场机制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监管和交易的制
度。在综合能源系统中,低碳经济调度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调度能源系统,最
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向低碳发展。这一
领域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缓气候变化:通过引入碳交易机制,可以激励企业和个人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从而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的研究有助于
制定更有效的碳排放减少策略,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全球气
候变化日益严重,碳排放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国
纷纷制定了碳排放减少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碳交易机
制。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成为了一种迫切的需求,
以实现能源利用的高效和碳排放的减少。
2、能源安全:低碳经济调度可以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多样化,减少对传
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
发展和成本的下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研究低碳经济
调度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方向转型,以实
现可持续发展。
3、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调度有助于推动经济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
向转变,促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随
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能源系统和数据驱动的能源调度技术日益
成熟。这为研究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方法论基础,使
得对能源系统进行智能化调度和优化成为可能。
4、国际合作与竞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低碳经济调度的研究可以促进国
际合作,共同解决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
经验积累,还可以为我国在低碳经济领域的国际竞争提供优势,低碳经济调度
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能够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在经济
上获得更多的效益。同时,各国政府也通过碳交易机制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减
少碳排放,这为研究低碳经济调度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
综合来看,气候变化、能源转型、技术发展以及经济和政策因素共同推动
了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的研究,使得这一领域成为当前能源和环境领域
的热点问题。

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碳排放市场机制研究多个州和地区实施了碳排放交易市场,如加利福
尼亚州的碳排放交易系统。研究者关注碳市场的运行机制、市场参与者行为、
价格波动等,探索碳交易机制对经济调度的影响;美国政府和学术界致力于能
源政策的制定和碳减排技术的研究,探讨碳交易机制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碳减排
目标实现中的作用,同时也关注碳交易机制对经济的影响;在智能能源系统和
数据驱动的能源调度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研究者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
能等技术,探索碳交易机制下的能源系统优化调度,以实现碳减排和能源利用
的高效。
清洁能源技术研究与推广,美国在清洁能源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拥有丰富的经
验,研究者致力于结合碳交易机制,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低
碳经济调度的实现。跨学科研究与国际合作,美国的研究机构和大学进行了跨
学科的研究,整合了能源、环境、经济、政策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积
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碳交易机制和低碳经济调度
研究的发展。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 Michael Grubb 教授他在碳交易机制和能源政策方面有
着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涵盖了碳市场设计、碳定价机制、碳减排政策评估等
领域,为欧洲碳市场的建立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德国气候科学家
Klaus Hasselmann 教授他的研究涉及碳排放减少路径、碳交易机制对气候变化
的影响评估等方面,为欧洲碳减排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了重要支持。德国柏林
自由大学的 Karsten Neuhoff 教授他的研究聚焦于碳市场机制、碳定价与能源转
型、碳交易机制下的能源系统优化等方面,为欧洲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
了重要的学术支持。意大利 BOCCONI 大学的 Valentina Bosetti 教授在气候经济
学和环境政策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她的研究涵盖了碳市场机制的经济效应、
碳交易机制对产业结构和创新的影响等方面,为欧洲碳市场政策的设计和评估
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Nordhaus 教授在气候经济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
的研究聚焦于气候变化经济学、碳价格制定和气候政策评估,提出了著名的
“碳价格”理论,对碳交易机制和低碳经济调度的经济学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
Greenstone 教授在碳排放定价、环境政策评估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
究涉及碳交易机制对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的影响,为美国碳市场政策的设计和
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Stavins 教授他在碳市场设计、环境政策协调和国
际碳交易机制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工作为美国和国际碳市场政策的协
调和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Sunstein 教授在碳交易机制的法律和政策框
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究涉及碳市场的法律设计、政策评估和社会影
响分析,为美国碳市场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

1.2.2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在计及碳交易机制的低碳经济调度方面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
个方面:
4
1、政策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碳交易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并
逐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学者们对中国碳交易机制的政策设计、实施效果等进
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碳交易机制对低碳经济调度的影响和作用。
2、能源系统优化调度:针对中国复杂的能源结构和能源系统,研究者着眼
于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包括基于碳交易机制的能源系统模型构建、智能调度
算法研究等,以实现能源利用的高效和碳排放的降低。
3、新能源技术与应用: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者致
力于结合碳交易机制,探索新能源技术与应用在低碳经济调度中的作用,如风
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智能调度和整合利用。
4、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中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
究者关注碳市场运行机制、价格形成规律等,探索碳交易机制对低碳经济调度
的影响,同时也研究碳市场与能源市场的互动关系。中国的研究机构和高校开
展了跨学科的研究,整合能源、环境、经济、政策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同
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中国低碳经济调度研究
的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在计及碳交易机制的低碳经济调度方面的研究正逐步深化
和扩展,不断提升相关理论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为推动中国的低碳转型和可
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达到碳中和的目标,考虑碳排放的成本火电使用成本将逐步提高,需求
侧选择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刘晓在 2010 年设计了一种在碳
排放交易制度的下设计了一种基于需求侧的备用竞价以及调度模式;李现忠根
据调度中心无法直接获取到火力发电机组的耗煤量提出以 CO 2修正因子修正后
的电价进行交易,可以有效提高先进机组的使用率以及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提高了社会效益李晓露等还将热网考虑进来,将不易调频的风光电机组出力全
部转化为热能进行就地消纳,来提高综合能源系统的利用效率。张晓辉着重考
虑风电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影响,利用混合例子算法来修正风机预测出力,减
小因此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模型更加准确。娄素华研究了光伏发电在电力系统
中的调度,利用优化算法校准光伏发电的随机性,减小给电网带来的不确定性
因素,并且在研究中弃光的惩罚加入到了目标函数中,将系统考虑的更加真实
以及有效。马燕峰研究的环境经济调度里面将碳交易成本加入其目标函数里面,
其成本包括碳收益,碳权成本以及过排罚金,设置一定的碳排放裕度增强模型
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3 研究内容

2 综合能源系统结构及各元件建模
综合能源系统是一种实现低碳排放的有效方式,其可以到达提高各种能源利
用率的目的,并且为用户对多种能源的利用提供了可靠保障。本节依据系统内
不同元件设备的损耗和能量转化,搭建了一个结构模型并进行数学建模,以达

5
到低碳经济调度。

2.1 综合能源系统结构

本节通过对我国河北省冬季某地一个综合能源居民园区为基础,搭建了一
个综合电热能源系统结构图,如图 2-1 所示。在系统内向电网购电,以及风能
机组(WT)和光伏机组(PV)发电,用来满足居民用电负荷,并将多余电能
进行储存(ES)和为热泵(HP)供电。除此以外,系统内还构建一个由热泵
(HP)、燃气内燃机(GT)、余热锅炉(WHB)和燃气锅炉(GB)组成的电
热联产装置(CHP)。通过天然气来为燃气内燃机和燃气锅炉提供热能,从而
使燃气内燃机发电来保障居民用电,其多余热量则经余热锅炉来为居民供热,
而居民另一部分的供热则来源于燃气锅炉。在满足全体供热后,多余热能通过
储热系统(HS)来储存。针对本文所建立的综合能源系统具有碳交易机制这一
特性,其能够将碳排放量转化为居民可利用的资源,因此将居民用户端电热负
荷引入一个需求响应(DR),从而到达电热互补、抑制负荷波动、减少调度成
本等目的。

图 2-1 综合能源系统结构图

2.2 供给侧设备建模

2.2.1
风光机组模型
风力发电机组是一种利用风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通常由风轮、发电机、
塔架、控制系统等组成,风轮受到风的作用转动,通过轴传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其输出功率为

{
PWT =0 , V <V ci
PWT =a V + b V 2 +Cv+ d , V ci <V <V r
3
(2-1)
PW T =Pr , V r <V <V co
P W T =0 , V >V co

式中: Pr 表示为风力发电机组的额定功率; V ci、V co 和V 分别表示为启动风俗、

6
切换风俗和额定风速;a、b、c 和 d 则分别表示风力发电机组相关参数。
光伏发电机组由太阳能板、控制器以及逆变器等电子元器件构成,无需过
多的机械零件,因此成本较低。将其纳入到综合能源系统中进行调控,能将太
阳光能在很大限度上进行利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发电物理模型一般表
示为
(2-2)
P PV ( t )=ηPV ∙ φ PV ( t ) ∙ S

式中: 表示为在 t 时刻光伏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kW);η 表示为太阳


P PV ( t ) PV

能光伏板效率;∙ φ
PV (t ) 表示为在 t 时刻光伏发电机组在单位面积内的太阳辐射强

度;S 表示为太阳能光伏板的面积。
2.2.2 电热联产装置模型
(1)燃气内燃机
近年来,随着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发展,燃气内燃机在一些领域的应用逐
渐增多。其利用天然气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驱动自身活塞做功,运行后产生
的排放物主要包含 NO 、 NO 2、CO 2以及微量 SO 2,不会排放颗粒物,并且从中产
生的多余热量可以供应到余热锅炉二次使用。GT 的运行多受到天然气的影响,
其关系表达式如下
3 2 (2-3)
G¿ =a ( P¿ ) +b ( P¿ ) + c P¿

式中:a、b 和 c 分别表示为 GT 的燃耗系数;G ¿表示为天然气输入功率


(kW); P¿表示为燃气内燃机的输出电功率(kW)。

而运行中天然气所消耗量为
G¿
V ¿= (2-4)
H NG

式中:V ¿表示为燃气内燃机单位时刻对天然气的消耗量(m3 /h); H NG表示


为天然气的最低位热值,取36 ×10 3 kJ /m3 。
(2)燃气锅炉
燃气锅炉作为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的热能设备,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
的应用。天然气在燃气锅炉的燃烧器中燃烧,产生高温烟气,再通过热交换
器,将热量传递给流经热交换器的水,使水加热并转化为蒸汽或热水。上述
消耗天然气的运行过程中会生成热量,输出热功率和每个时间段对天然气的
消耗量关系如下表示
QGB=ηGB Q NG (2-5)
运行中天然气所消耗量为

7
Q NG (2-6)
V GB=
H NG

式中: QGB 表示为燃气锅炉单位时刻输出热功率(kW); Q NG表示为天然气的


输入热量(kW);V GB表示燃气锅炉单位时刻天然气的消耗量(m3 /h);ηGB 表

示为燃气锅炉产热效率。
(3)余热锅炉
随着技术的发展,余热锅炉的设计和开发已经逐渐成熟,对于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余热锅炉的工作原
理主要包括余热回收和热能转化两个过程,为了减少热量的浪费,其供热模型

QWHB=ηWHB Q ¿ (2-7)
Q¿ =k P¿ + b (2-8)
式中:QWHB表示为余热锅炉的输出热功率(kW);ηWHB 表示为余热锅炉的供热
效率;Q¿燃气内燃机可利用余热功率(kW);k 和 b 表示为线性参数。

(4)热泵
热泵每单位时刻的供热量为
Q HP=η HP P HP (2-9)
式中:Q HP表示为热泵输出热功率(kW);η HP表示为热泵运行性能系数; P HP
表示热泵输入电功率(kW)。
2.2.3 储能装置模型
(1)蓄电设备
在综合能源系统中通常用蓄电池等能够储存电能的设备,将电能转化为化
学能并储存起来,然后在需要时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根据其灵活
充放电的特性,该模型如下
t
t t −1 t P ES ,dis (2-10)
S =S
ES ES + μ ES , ch ∙ P ES ,ch −
μ ES ,dis

式中: t 表示为蓄电设备实时的容量状态; t 和 t 分别表示为蓄电设备


S ES P ES ,ch P ES ,dis
在 t 时刻的蓄放电量(kW); μ ES ,ch和 μ ES ,dis 分别表示为蓄电设备的充放效率。
(2)储热系统
储热系统是一种利用特定装置和蓄热材料,将暂时不用或多余的热量储存

8
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加以利用的系统。一般将储能水池作为综合能源的储热
系统,其模型为
t
t t −1 t Q HS ,dis (2-11)
S =S
HS HS (1−δ)+ μ HS , ch ∙ Q HS ,ch −
μHS ,dis

式中: t 表示为实时储热容量状态;δ 表示自损系数; t 和 t 分别表示


S HS Q HS ,ch Q HS ,dis
为储热系统 t 时刻的储放热量(kW); μ HS ,ch 和 μ HS ,dis 表示为储放热效率。

2.3 用户需求侧建模

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简称 DR)不仅能控制负荷量,优化电能资


源配置,还可以参与系统调度,提供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等,从而促进分布式、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同时提升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可靠性。结合本文电
热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特性,这里针对电负荷需求响应和热负荷需求响应进行
建模和分析。

2.3.1
电负荷需求响应模型
电负荷需求响应是指电力系统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实时调节电力负荷的一
种技术手段。其基本原理是需求侧根据电力市场价格和电网要求改变其负荷需
求以获取一定的利益回报。通过合理安排电力使用时间、调整用电方式等措施,
电负荷需求响应能够减少电力系统的负荷,并对电力需求进行灵活管理,以实
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供需的平衡。本文依据电负荷参与 DR 的不同方式分为一
下四类:
(1)基本负荷
在电力负荷中,基本负荷指的是对电力需求非常稳定的那部分负荷,由于
其稳定性这一特点,通常不需改变其用能时间和方式,对用户需求完全响应。
(2)可代替负荷
在电力负荷中,可替代负荷指的是那些能够利用多种能源之间的耦合关系 ,
根据不同能源的价格变化,灵活选择使用不同能源来满足相同负荷需求的负荷
类型。

2.4 本章小结

9
3 碳交易机制

3.1 碳排放配额

碳交易制度是在减少温室气体与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背景下产生的,碳交
易制度不仅是一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政策工具,而且碳交易机制为企业
提供了经济激励,促使其采取更多的减排措施。企业可以通过减排来获得额外
的收入,或者通过购买排放权来弥补其排放超额,从而降低减排成本。这种市
场机制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减排成本效益。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设立
一定的碳排放额度,然后政府或有关单位将这些排放额度分配给企业或是群体,
允许它们在一定范围内自由买卖碳排放权。这一制度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激励企
业减少排放,并鼓励投资于低碳技术和创新。
碳税是另一种常见的碳交易机制,它通过对碳排放征收一定的税费来激励
企业减少排放。企业需要根据其实际的碳排放量向政府缴纳相应的碳税,从而
增加排放成本,促使其采取减排措施。碳税的具体税率可以根据排放量的不同
而有所调整。
碳交易作为一种重要的限制碳排放的手段,为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做出重
要贡献,在下面对碳排放配额数学模型做出设计。
我们的综合能源系统排放总配额主要由购入的排放额度,燃气内燃机以及
燃气锅炉的碳排放额度组成,我们国家现在目前实行的是无偿配额制度,先预
先分配一定的配额给企业,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扩大参
与企业的规模加快这种制度的推行。碳排放额度为:

(3-1)

式中: -IEHS 总排放配额,Kg;

--购入的碳排放配额,Kg;

--电热联产排放配额,Kg;

10
--锅炉碳排放配额,Kg;

--区域单位电量碳排放配额系数,根据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取 0.4t/
(MW·h);

--燃气机组供热单位热量碳排放配额系数,取 0.045t/GJ;
--发电量折算成供热量折算系数;

--调度周期;

3.2 碳交易成本模型

碳交易成本是企业核算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为企业进行投资和成
本的核算包括技术升级、设备更新、能源利用率的提高,通过它来促进企业进
行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碳排放交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碳排放成本由交易总量与单位碳交易价格得出:

式中: 为综合能源系统向外采购电量的二氧化碳中排放值;
是该地区电网平均排放系数;本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集

中在燃气内燃机(GT)与燃气锅炉(GB), 为天然气部分的二氧化碳排

放量, 是基于天然气最低热值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综合能源系统的总

碳排放值为外部购买电量的碳排放值与使用天然气的碳排放值; 为碳交易

市场的价格,可以得出最终碳交易的成本 。

11
3.3 本章小结

本章我们设计了一种

4 低碳经济优化调度

4.1 目标函数

4.2 约束条件

12
4.3 算法求解

5 算例分析

13
参考文献

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