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

1 太史公學天官於唐都,受《易》於楊何,習道論於黃子。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

間,湣學者之不達其意而師悖,乃論六家之要旨曰:
2 《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塗。」夫陰陽、儒、墨、名、法、
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
3 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
也。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
之別,不可易也。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強本節用,不可廢也。法
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實,
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
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
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則不然。以為人主天下之儀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
如此則主勞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羨,絀聰明,釋此而任術。夫神大用則竭,
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節錄)
語譯:
太史公向唐都學習天文,向楊何學習《易經》,向黃子學習道家理論。太史
公在建元至元封年間做官,他憂慮學者不能通曉各學派的要義而學習了一些錯
誤的東西,於是論述陰陽、儒、墨、名、法和道德六家的要旨說:
《周易‧系辭傳》說:「天下人追求相同,而具體謀慮卻多種多樣;達到
的目的相同,而採取的途徑卻不一樣。」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
道家都是致力於如何達到太平治世的學派,只是他們所遵循依從的學說不是一
個路子,有的顯明,有的不顯明罷了。
我曾經在私下裏研究過陰陽之術,發現它注重吉凶禍福的預兆,禁忌避諱
很多,使人受到束縛並多有所畏懼,但陰陽家關於一年四季運行順序的道理,
是不可丟棄的。儒家學說廣博但殊少抓住要領,花費了氣力卻很少功效,因此
該學派的主張難以完全遵從;然而它所序列君臣父子之禮,夫婦長幼之別則是
不可改變的。墨家儉嗇而難以依遵,因此該派的主張不能全部遵循,但它關於
強本節用的主張,則是不可廢棄的。法家主張嚴刑峻法卻刻薄寡恩,但它辨正
君臣上下名分的主張,則是不可更改的。名家使人受約束而容易失去真實性;
但它辯正名與實的關係,則是不能不認真察考的。道家使人精神專一,行動合
乎無形之「道」,使萬物豐足。道家之術是依據陰陽家關於四時運行順序之說,
吸收儒墨兩家之長,撮取名、法兩家之精要,隨着時勢的發展而發展,順應事
物的變化,樹立良好風俗,應用於人事,無不適宜,意旨簡約扼要而容易掌握,
用力少而功效多。儒家則不是這樣。他們認為君主是天下人的表率,君主倡導,
臣下應和,君主先行,臣下隨從。這樣一來,君主勞累而臣下卻得安逸。至於
大道的要旨,是捨棄剛強與貪欲,去掉聰明智慧,將這些放置一邊而用智術治
理天下。精神過度使用就會衰竭,身體過度勞累就會疲憊,身體和精神受到擾
亂,不得安寧,卻想要與天地共長久,則是從未聽說過的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