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單元十六 Maxwell 方程式與電磁波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4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六

單元十六:Maxwell 方程式與電磁波
本章目標是介紹 Maxwell 方程式,並由其推證電磁波的存在。學生在學習之前,必須已經具備關
於「波」的基本知識,和(靜)電磁學的相關定律或概念,例如,電場的高斯定律、不存在磁單極、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磁場的安培定律。以大一普通物理層級來說,我們只需關注真空情況下的電
磁波,而且是沿一維空間(例如,沿 x 軸正向)傳遞的平面電磁波。較進階的課程才會介紹介質內及
非平面波的情況。

本文
16-1 Maxwell 之前的電磁學
16-2 Maxwell 的修正
16-3 Maxwell 方程式
16-4 真空內的平面電磁波
16-5 電磁波的能量
16-6 電磁波的動量、光壓

例題練習

附註
„ 一維脈衝波 pulse wave
„ 牛頓定律與一維繩波
„ 一維正弦波 sinusoidal wave
„ 繩波的偏極性 polarization

本文

16-1 Maxwell 之前的電磁學


Maxwell 之前的靜電場和靜磁場的相關定律名稱及其積分公式如下。利用光電學系的大一向量分析
課程所習得的 divergence theorem 及 Stoke’s theorem,也可將積分公式轉換成微分型態呈現。

定律名稱 積分型態公式 微分型態公式


r r q r r ρ
(1) Gauss’s law ∫∫ E ⋅ dA =
S
ε0
∇⋅E =
ε0
r r r r
(2) 沒有名字 ∫∫ ⋅ dA = 0
B ∇⋅B = 0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六

r
r r d r r dΦ B r r dB
(3)Faraday’s law ∫ E ⋅ d s = - ∫∫
dt S
B ⋅ dA = -
dt
∇× E = −
dt
r r r r r r r
(4)Ampere’s law ∫ B ⋅ d s = μ 0 ∫∫
S
J ⋅ dA = μ 0 I ∇ × B = μ0 J

r r r r r r r
∇ ⋅ B = 0 也讓我們可以定義對應磁場 B 的磁位向量(vector potential)函數 A , B ≡ ∇ × A 。

Serway 課本是利用 Maxwell 積分公式推導出電磁波波動方程式。但純就數學而言,更直接的方法


是透過 Maxwell 微分公式推導,但所需付出的代價就是必須了解光電學系的大一向量分析課程所
介紹之旋度、散度、divergence theorem、Stoke’s theorem…等概念。接下來,我們打算由微分公式
著手。對於不熟悉向量分析的學生,可直接參考課本的積分公式推導過程,並跳到 Maxwell 方程
式。

依據向量分析的旋度、散度操作意義,我們知道「對一個向量函數操作旋度,然後再操作散度,其
r r r ∂ r r
值為零」。以此檢查上列公式將發現公式(1)顯然符合此數學概念: ∇ ⋅ (∇ × E ) = − (∇ ⋅ B) = 0 。
∂t
r r r r r r r
但如要求公式(4)也符合此預期,則表示 ∇ ⋅ (∇ × B) = μ 0 (∇ ⋅ J) = 0。從 ∇ ⋅ J + ∂ρ ∂ t = 0 來說,這代表

示空間中的電荷密度( ρ )必須維持恆定,亦即「穩定電流」或「靜磁場」的狀況。換句話說,上述
Ampere’s law 不適用於「不穩定電流」狀況!此情形還可用下列另ㄧ個例子呈現。當然,我們所舉
的例子必須屬於「不穩定電流」狀況,例如,電流不斷隨時間變化的電容充電過程。

r r
如果用上述 Ampere’s law ∫ ⋅ d l = μ 0 I 分析此問題,則雖然線積分路徑如右圖所示,但穿過線積
B

分路徑所圍曲面的凈電流 I,究竟是指哪個面呢?事實上,線積分路徑所圍曲面是無法唯一定義
的。以右圖所示的兩個面來說,一個是穿過平行板之間的曲面,另一個是沒穿過的平面。但顯然前
者 I = 0,後者 I ≠ 0。這種定義不明的 I 正顯示上述 Ampere’s law 在處理「不穩定電流」狀況時,
有嚴種錯誤之處,而提出修正此錯誤方法的就人是 Maxwell。

Amperian loop

Capacitor I

Battery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六

16-2 Maxwell 的修正


如何才能避免「不穩定電流」造成前述 Ampere’s law 的麻煩呢?或者說,如果問題出在前述
r r r
Ampere’s law,那麼怎樣的 Ampere’s law,既能「維持」穩定電流下的型態, ∇ × B = μ 0 J ,又能「保

r r r
證」其符合 ∇ ⋅ (∇ × B) = 0 的要求呢? Maxwell 所想到的方法,就是將 Ampere’s law 的右邊加上一

r r r r r r r r r r r
項, ∇ × B = μ 0 J + 某向量℘,使其符合 ∇ ⋅ (∇ × B) = 0 !顯然,這表示 μ 0 (∇ ⋅ J ) + ∇ ⋅℘ = 0 。將此與
r r
r r ∇ ⋅℘ ∂ρ r r ρ
連續方程式 ∇ ⋅ J + ∂ρ ∂ t = 0 比較,可發現, = 。若再引入 Gauss’s law ∇ ⋅ E = ,則
μ0 ∂t ε0
r r r r
∇ ⋅℘ r ⎛ ∂E ⎞ r ∂E
= ∇ ⋅ ⎜⎜ ε 0 ⎟ 或 ℘ = ε 0 μ0
⎟ 。因此,修正後的 Ampere’s law 為
μ0 ⎝ ∂t ⎠ ∂t

r r
r r ⎛r ∂E ⎞ r 1 ∂E 1
∇ × B = μ 0 ⎜⎜ J + ε 0 ⎟ = μ0 J + 2
⎟ 其中 ≡ 真空中光速 c 。
⎝ ∂ t ⎠ c ∂t ε 0 μ0

r r
在靜磁場的「穩定電流」前提下, ∇ ⋅ J = 0 ,空間中電荷密度不隨時間改變,所以,電場也維持恆

r r r r
定( ∂E ∂ t = 0 )。這表示,前述修正後的 Ampere’s law 又變回原本靜磁場的 Ampere’s law ∇ × B = μ 0 J。

Maxwell 對 Ampere’s law 修正的意義,不只是讓其符合數學概念的一致性,它還奠定了日後將討論


的電磁波傳導之基礎。1888 年,Hertz 的電磁波實驗,證實了 Maxwell 理論。 此外,修正後的 Ampere’s
law 也讓 Faraday 電磁感應定律「時變磁場造成電場」具備了其所對應的敘述:時變電場造成磁場!

如何用此新的 Ampere’s law 解釋之前「不穩定電流」的電容充電過程分析中所遭遇的矛盾呢?


r
∂E
顯然,如果考慮線積分路徑所圍的平面,則不會有 ε 0 項次,而 I = 電線上電流。所以,Ampere’s
∂t
r
r r ⎛r ∂E ⎞ r r r
law 為 ∇ × B = μ 0 ⎜⎜ J + ε 0 ⎟ = μ 0 J 或 ∫ B ⋅ ds = μ 0 I 。
⎝ ∂ t ⎟⎠

如果考慮的是穿過平行板之間的曲面,則不會有電線上電流(I),但會有平行板之間的時變電場
r
∂E
≠ 0。
∂t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六

Amperian loop

Capacitor I

Battery
r r
r r ∂E r r ∂E r
所以,平板之間區域的 Ampere’s law 應是 ∇ × B = μ 0 ε 0
∂t
或 ∫ B ⋅ d s = ∫∫S μ 0ε 0 ∂ t ⋅ dA 。
r
∂E r
因此,如果我們能夠證明 ∫∫ μ 0 ε 0 ⋅ dA = μ 0 I ,就等於解決了此矛盾。事實正是如此:
S
∂t

r σ q
彼此距離夠近的平行板間之電場為 E = = ,其中 A 為平行板面積。
ε0 ε0A
r r
∂E 1 ∂q I ∂E r
所以, μ 0 ε 0
∂t
= μ0
A ∂t
= μ 0 ,亦即
A ∫∫S μ 0ε 0 ∂ t ⋅ dA = μ 0 I 。
r
∂E r r
Maxwell 稱呼 ε 0 為「位移電流密度 J D 」,而 J D 的面積分就是位移電流大小 Id:
∂t
r r dΦ E
I d = ∫∫ J D ⋅ dA = ε 0
dt
r
∂E
當然,我們現在已理解 ε 0 的根源就是時變電場,與流動電荷(電流)完全無關。不過,或許基於
∂t
對 Maxwell 的尊敬,我們仍然保留住此名稱。

16-3 Maxwell 方程式


納入 Maxwell 的修正後,四個電場、磁場的關係式就被統稱為 Maxwell 方程式:

定律名稱 積分型態公式 微分型態公式


r r q r r ρ
(1) Gauss’s law ∫∫ ⋅ dA =
S
E
ε0
∇⋅E =
ε0
r r r r
(2) 沒有名字 ∫∫ ⋅ dA = 0
B ∇⋅B = 0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六

r
r r d r r dΦ B r r dB
(3) Faraday’s law ∫ E ⋅ d s = - ∫∫
dt S
B ⋅ dA = -
dt
∇× E = −
dt
r
r r dΦ E r r r ∂E
(4) Ampere’s law ∫ ⋅ d s = μ 0 I + ε 0 μ 0 dt
B ∇ × B = μ 0 J + μ 0ε 0
∂t

r r r r
Maxwell 方程式加上 Lorentz force 公式 F = q ⋅ E + q ⋅ v × B 就代表了古典電磁學的所有必須理論基

r r
礎。其它關係式,例如 連續方程式 ∇ ⋅ J + ∂ρ ∂ t = 0 ,也可由這些公式中推導獲得。在呈現 Maxwell

方程式時,我們有時也想將造成電場、磁場的來源(亦即電荷、電流)放置於等號右邊,將其造成的
結果(亦即電場、磁場)放置另外一邊:
r r
r r ρt r r r r ∂B r r ∂E r
(1) ∇ ⋅ E = (2) ∇ ⋅ B = 0 (3) ∇ × E + =0 (4) ∇ × B − μ 0 ε 0 = μ0 J t 。
ε0 ∂t ∂t

16-4 真空內的平面電磁波
在電荷、電流皆為零的真空環境下,Maxwell 方程式變得更簡潔:
r r
r r r r r r ∂B r r ∂E
(1) ∇ ⋅ E = 0 (2) ∇ ⋅ B = 0 (3) ∇ × E + = 0 (4) ∇ × B − μ 0 ε 0 = 0。
∂t ∂t
r r
從數學來看,這四個方程式屬於將電場 E 、磁場 B 偶合(couple)到一起的一階微分方程式。

r r
我們用下列方法將 E 、 B 的偶合拆開:

r r r
r ⎛ ∂B ⎞ ∂⎛ ∂E ⎞
( ) ( )
r r r ∂ r r ∂2E
首先, ∇ × ∇ × E = -∇ × ⎜⎜ ⎟⎟ = - ∇ × B = - ⎜⎜ μ 0 ε 0 ⎟ = -μ 0ε 0 2 。
⎝ ∂t ⎠ ∂t ∂t ⎝ ∂ t ⎟⎠ ∂t

( ) ( )
r r r r r r r r r
再將 ∇ × ∇ × E = ∇ ∇ ⋅ E - ∇ 2 E = -∇ 2 E 代入,可得真空內電場 E 的波動方程式:
r r
r ∂2E 1 ∂2E
∇ E = μ 0ε 0 2 = 2
2

∂t c ∂t 2
1 1 1 9 × 10 9
其中 c≡ = ⋅ = = 3 × 10 8 (m/sec).....真空內的光速
μ 0ε 0 μ 0 4πε 0 1 × 10 -7


r
( ) ( ) ( )
r r r ∂ r r ∂2B r r r r r r r r
同理, ∇ × ∇ × B = μ 0 ε 0 (∇ × E ) = -μ 0 ε 0 2 和 ∇ × ∇ × B = ∇ ∇ ⋅ B - ∇ 2 B = -∇ 2 B 可得
∂t ∂t
r
r r 1 ∂ B 2
真空內磁場 B 的波動方程式: ∇ B = 2 2

c ∂t 2
r r
如果 E 、 B 波動方程式所描述的是朝 z.>0 方向移動的電磁波,則其一般複數波函數解的型態為,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六

~ ~ ~ ~
E(z, t) = E 0 ⋅ exp[i(k z - ω t)] ; B(z, t) = B 0 ⋅ exp[i(k z - ω t)]

或以實數解型態表示,
~ r ~ r
E(z, t) = E 0 ⋅ cos(k z - ω t + δ E ) ; B(z, t) = B 0 ⋅ cos(k z - ω t + δ B )

~ ~ ~ ~
其中 E 0 和 B 0 (或 E 和 B )為向量,顯示(電場/磁場)波函數的振動方向。單從數學而言,波動方程式

~ ~
的電場解 E 0 = E 0 ⋅ exp(iδ E ) n̂ E 和磁場解 B 0 = B 0 ⋅ exp(iδ B ) n̂ B 可延任意方向( n̂ E 、 n̂ B )振動,也

可擁有任意相位角。不過, 「這些波動方程式的解,未必符合真空下 Maxwell 方程式」!為符合物


理意義,我們必須要求其解符合真空下的 Maxwell 方程式,例如,
~ ~ r r r r ~ ~ ~ ~
(1) 將電場、磁場( E 、 B )代入 ∇ ⋅ E = 0 和 ∇ ⋅ B = 0 ,就立刻會發現, E 0 和 B 0 (或 E 和 B )

~ ~
不能有 z 軸分量,亦即 ( E 0 ) z = ( B 0 ) z = 0 。這表示,(電場/磁場)的振動方向必須和波

移動方向垂直,換句話說,真空內的電磁波必須是橫波(transverse wave)!
r
~ ~ r r ∂B ~ ~ ~ ~
(2) 再將 E 、 B 代入 ∇ × E = - 會發現, - k ⋅ ( E 0 ) y = ω ⋅ ( B 0 ) x ; k ⋅ ( E 0 ) x = ω ⋅ ( B 0 ) y 。
∂t
~ k ~ 1 ~
這表示 B 0 = ( zˆ × E 0 ) = ( zˆ × E 0 )
ω c
~ ~ ~ ~
換句話說, E 0 、 B 0 (或 E 、 B )必須為彼此互相垂直的向量,而且同相位!

當然,(電場/磁場)的最大振幅比值就是光速, E 0 /B 0 = c 。

符合前述(1)、(2)條件(亦即 Maxwell 方程式)的朝 z.>0 方向移動的波函數就是如右圖所示的

單色平面電磁波 monochromatic plane waves。


其複數型態波函數為:
~ ~ ~ ~
E(z, t) = E 0 ⋅ exp[i(k z - ω t)] ; B(z, t) = B 0 ⋅ exp[i(k z - ω t)] 。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六

y
或以實數解型態表示,(此處假設電場延 x 軸方向振動)
~ ~ E E max
E(z, t) = E max ⋅ cos(k z - ω t + δ ) î ;B(z, t) = B max ⋅ cos(k z - ω t + δ ) ĵ,其中 = = c ,δ 為相位角。
B B max

E0 E
c

E0/c
B
y
z

當然,如果上述單色平面電磁波,是朝 x 軸正向(+ î )傳遞,且電場延 y 軸方向振動,相位角 δ = 0,


~ ~
E(x, t) = E max ⋅ cos(k x - ω t) ĵ ; B(x, t) = B max ⋅ cos(k x - ω t) k̂

16-5 電磁波的能量
1 B2
由電場、磁場的能量密度可知,電磁波所存在的真空空間能量密度為 u = ε 0 E +
2

2 2μ 0
將單色平面電磁波的電場、磁場函數解之實數部份代入,可得能量密度

u = u E + u B = ε 0 E 2max ⋅ cos 2 (kz - ω t + δ )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六

其中,電場和磁場對平面電磁波能量密度的貢獻相同,亦即 u E = u B 。

r r
想像ㄧ束截面積 A 的平面電磁波持續地,如右圖所示,以速率 c 朝 z > 0 (或 E × B )方向移動。因此,

Δt 時間內,電磁波所傳遞的能量大小為,
W = (空間能量密度) x (電磁波掃過的體積)

= ε 0 E 02 ⋅ cos 2 (kz - ω t + δ ) × A ⋅ cΔt = u ⋅ c ⋅ A ⋅ Δt

A
c

cΔt

r
利用 W 和能量傳遞方向(亦即電磁波傳遞方向),我們可定義一個新的物理向量:Poynting vector S:

r r W
S 的大小就是單位面積、單位時間所傳遞的能量大小,亦即 | S | ≡ = u ⋅c。
AΔt
r r
而 S 的方向就是電磁波傳遞方向。所以,如果電磁波的傳遞方向為 ẑ ,則可將 S 表示成
r
S = u ⋅ c ẑ
再從

u ⋅ c = ε 0 E 2max ⋅ cos 2 (kz - ω t + δ ) ⋅ c = E max ⋅ cos(kz - ω t + δ ) ⋅ (E max / c) ⋅ cos(kz - ω t + δ ) ⋅ ε 0 ⋅ c 2 = E ⋅ B / μ 0


r r 1 r r
可知 Poynting vector S 也可表示成 S ≡ E×B
μ0

r
在能量密度(u)、Poynting vector( S )的實際量測上,我們所獲得的都是時間平均值,例如,

1
平均能量密度 < u > = ε 0 E 02 ⋅ < cos 2 (kz - ω t + δ ) >= ε 0 E 02
2
r 1
< S > =< u ⋅ c > ẑ =< u > c ẑ = cε 0 E 02 ẑ
平均 Poynting vector
2
r r 1
此外,電磁波強度(或光強度)就是指 < S > ,所以, I ≡< S > = cε 0 E 02 ẑ
2

16-6 電磁波的動量、光壓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六

由光子能量和動量的關係,能量 = (動量) x (光速 c),我們可以預期電磁波的「能量密度 u」


和「動量密度大小℘」也必然遵循 ℘ = u/c 的關係。由於動量是向量,且其方向就是電磁波的移動
r
方向,所以,若假設電磁波朝 ẑ 方向移動,則動量密度 ℘ 可表示為
r u 1
℘ = ẑ = ε 0 E 02 ⋅ cos 2 (kz - ω t + δ ) ẑ 。
c c
r r r r 1 r
再將 S = u ⋅ c ẑ 代入,則動量密度 ℘ 與 Poynting vector S 的關係就是:℘ = 2 S
c
r r 1 r 1
動量密度(℘ )的實際量測是時間平均值, < ℘ >= 2 < S >= ε 0 E 02 ẑ
c 2c

當ㄧ束截面積 A、以速率 c 朝 z > 0 方向移動的平面電磁波被物體完全吸收(complete absorption)時,


r r 1
在Δt 時間內,電磁波造成物體的動量改變大小為, | Δp | =< ℘ > ⋅cΔt ⋅ A = ε 0 E 02 Δt ⋅ A 。
2
r 1
所以,電磁波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力量為 | Δp | / Δt = ε 0 E 02 ⋅ A ,在物體表面造成的壓力為
2
r
1 | Δp | 1 <S> I
光壓 P = = ε 0 E 02 = = 。
A Δt 2 c c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六

例題練習
(1) 若下列電場波動方程式是描述真空內朝 z.>0 方向移動的電磁波,請指出其錯誤之處:

∂ 2E x ∂E x ∂E y ∂ 2E y ∂2Ez ∂2Ez
(a) = μ ε ;(b) = μ ε ;(c) = μ ε
∂z 2 ∂t ∂z ∂t 2 ∂z 2 ∂t 2
0 0 0 0 0 0

∂2Ez ∂2Ez
(d) = μ ε
∂x 2 ∂t 2
0 0

解:(a) 時間項應為二次微分。 (b)空間項應為二次微分。 (c)電場無 z 軸分量


(d) 電場只有 z 變數,不隨 x、y 位置變動。

(2) 同上題,但為 x 軸偏極電磁波,則下列電場波動方程式及電場表示式的錯誤之處為何:

∂ 2E y ∂2E y r r
(a) = μ 0ε 0 ;(b) E = E 0 sin (k z − ω t ) ˆj ;(c) E = E 0 sin (k y − ω t ) iˆ
∂z 2 ∂t 2

解:(a) (b)電場只有 x 軸分量 (c)電場只有 z 變數,不隨 x、y 位置變動。

(3) 以日常生活常見物體為例,指出所發射出的電磁波特性 解:(略)

(4) 計算半徑 R 之理想圓形平板電容器在充電過程中,平板之間的感應磁場。


解:電容器在充電過程中,由電荷持續累積,所以,平板間電場 E 也不斷增加。
r r dΦ E dΦ E
由安培定律知,平板之間感應磁場 B 符合關係式 ∫ B ⋅ d s = μ 0 I + ε 0 μ 0 = ε 0 μ0 。
dt dt
所以,感應磁場落在與平板平行的面上,且呈圓型分布。取半徑 r 的圓型積分路徑,並代入
上式後,可得
dΦ E dE πR 2 若r > R
2πrB = ε 0 μ 0 = ε 0 μ0 A 其中 A = 2
dt dt πr 若r < R
μ 0ε 0 r dE μ 0 ε 0 R 2 dE
因此, r < R處, B = ; r > R處, B = 。
2 dt 2r dt

(5) 當演講者將常用的雷射指示筆照射在顯示螢幕時,螢幕將承受多少光壓?
若以重物置於表面方式製造此大小壓力,則重物質量約=?
解:假設雷射筆功率 3mW,光束半徑為 1mm,則光束單位面積的平均功率就是其 Poynting vector
r 平均功率 1
<S>= = cε 0 E 02 ẑ = c ⋅ u ẑ ,其中 u 為電場能量密度, ẑ 為光束方向。
光束面積 2
r
<S> 3x10 −3
若螢幕為完全反射面,則光壓 P = 2u = 2 =2 8 −3 2
= 2 × 10 −5 Pa 。
c 3 x10 x(1x10 )
mg m × 10
假設接觸表面的重物面積=1mm2,則由 P = ≈ −3 2
= 2 × 10 −5 Pa
A (1x10 )
知,重物質量 m ≈ 2 × 10 −12 kg = 2 × 10 −9 g 。
附註:(瞭解下列各節觀念,將有助於學習此單元)
„ 一維脈衝波 pulse wave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六

„ 牛頓定律與一維繩波
„ 一維正弦波 sinusoidal wave
„ 繩波的偏極性 polarization

一維脈衝波(pulse wave)

因此,學習的第一步是理解如何以數學、圖形描述一維脈衝波(pulse wave)的傳遞。右圖為 z 軸上,


朝 z > 0 方向等速(v)移動的脈衝波。脈衝波的形狀由函數 f 決定。圖中顯示兩個瞬間(0 和 t)的脈衝
波空間分布函數: f (z,0) 和 f (z, t) 。

f f(z,0) f(z,t)
υ

z
υt

如果假設脈衝波只以等速率 v 向右移動,且其形狀不隨時間改變,則可由某一瞬間的脈衝波空間分
布函數,例如 f (z,0) ,獲得其他任何瞬間的脈衝波函數,例如 f (z, t) 。若以數學關係式來描述此概
念就是,
f (z, t 1 ) = f (z - vt 1 ,0)
f (z, t 2 ) = f (z - vt 2 ,0)

.........
f (z, t) = f (z - vt,0)

所以,朝 z > 0 方向等速(v)移動的脈衝波函數內的變數,不是各自獨立的 z、t 變數,而是以(z-vt)


A
型態呈現,例如, f (z, t) = A ⋅ exp[-b(z - vt) 2 ] 、 f (z, t) = A ⋅ sin[b(z - vt)] 、 f (z, t) = 。
b(z - vt) 2 + 1
當然,如果脈衝波是朝 z < 0 方向移動,則其函數內變數的型態也需變成(z+vt)。

牛頓定律與一維繩波 (自認已瞭解此觀念的同學可跳過此節)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ㄧ條「軟趴趴」的繩子上是不會有波的,必須要繃緊些的繩子才能傳遞波。而
且,繃得越緊的繩子,其繩波跑得越快。所謂「繃緊」二字,就是指繩子上有張力(T, tension)。利
用牛頓定律,可推導出繩波的波動方程式,及波速(v)和繩子密度(μ)、張力(T)的關聯性,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六

∂2 f μ ∂2 f 1 ∂2 f T
= ⋅ = ⋅ 其中 v ≡
∂z 2 T ∂ t 2 v2 ∂t 2 μ

我們可證明任何以(z±vt)變數所呈現的函數 g(z±vt),皆是上述波動方程式的解:
∂g ∂g ∂ 2 g ∂ 2 g
首先, = ; = where u ≡ z - vt
∂z ∂u ∂z 2 ∂u 2
∂g ∂g ∂u ∂g ∂ 2 g 2 ∂ g
2
其次, = = -v ; 2 = + v
∂ t ∂u ∂ t ∂u ∂ t ∂u 2
∂ 2g ∂ 2g 1 ∂ 2g
所以, 2 = 2 = 2 2 。
∂z ∂u v ∂t
同理,函數 g(z+vt)也是此波動方程式的解。

如果 g(z-vt)、h(z+vt)都是一維波動方程式的解,則根據微分方程式理論,其線性疊加就是此方程式
一般解的型態,
f (z, t) = A ⋅ g(z - vt) + B ⋅ h(z + vt)

前面根據牛頓力學原理獲得力學(繩)波之波動方程式的過程,也可被看成是證明繩波存在的推導過
程。繩波波動方程式的函數 f(z,t)所代表的是在空間位置 z 和瞬間 t 的繩波振幅大小。同樣道理,本
章的目標就是根據 Maxwell 電磁學原理,推導出電磁波之波動方程式,從而證明電磁波的存在,
並獲得電磁波的波速大小。而我們將發現電磁波波動方程式的函數所代表的是在空間位置 z 和瞬間
t 的電場及磁場振幅大小。

一維正弦波 sinusoidal wave


到目前為止,我們並未清楚指明沿 z 軸傳遞之一維波動方程式的數學解,亦即未指明其波的形狀,
而只是要求延 z 軸正向傳遞的變數符合(z-vt)型態,而延負向傳遞的變數符合(z+vt)型態。現在,我
們要介紹一種最簡單,也最重要的一維波函數:一維正弦波 sinusoidal wave。其數學表達式為,

f (z, t) = A ⋅ cos[k(z ± vt) + δ ] ;


「±」分別表示向左、右移動的波。右圖所示為此正弦波在 t = 0 的瞬間函數空間分布,
亦即 f (z,0) = A ⋅ cos(kz + δ ) 。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六

Central maximum f ( z ,0)

υ
A
z
δ /k

λ
我們必須清楚一些相關的專有名詞:
‹ A 為正弦波的 amplitude。有時會稱呼 f (z, t) 為在位置 z 的瞬間振幅。
‹ 正弦波內的 [k(z ± vt) + δ ] 被稱為 phase,其中 δ 為 phase constant。顯然,phase 會隨著位
置 z 和時間 t 而改變。

‹ 波數 wave number(k)和波長 wave length(λ)的關係: k =
λ
λ 2π 1 kv v
‹ 週期 period T = = ;頻率 frequency ν = = = 。
v kv T 2π λ
‹ 角頻率 angular frequency(ω): ω = 2πν = kv

繩波的偏極性(polarization)

υ
上圖為彈簧上的縱波 longitudinal 圖形;而下圖的橫波 transverse 圖形,可分為對 yz 平面而言的兩
種偏極情形:(a)垂直偏極,和 (b)水平偏極。

x x
υ
υ

z z

y y
(a) 垂直偏極 (b) 水平偏極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六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