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八

單元十八 波動光學
波動光學(Wave Optics)
波動光學是研究一些幾何光學無法解釋的現象,包括干涉、繞射及偏振。

18-1 干涉(Interference)

18-1-1 干涉
兩道波長相同的光波,彼此相干(coherent) ,行經不同的路徑,最後在空間某處交會疊
加,如圖 1(a)所示,產生穩定的干涉圖樣。若疊加後的光波振幅變大,此為建設性干涉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如圖 1(b)的上圖。相反的,若疊加後光波的振幅變小,此為破
壞性建設性干涉(destructive interference),如圖 1(b)的下圖。
干涉光波 疊加後光波

S P

(a) (b)

圖 1. 兩光波干涉

18-1-2 楊式雙狹縫干涉實驗(Young’s double-slit experiment)


圖 2(a)為楊式雙狹縫干涉實驗架構,單色光波照射相距 d 的兩狹縫,在狹縫後方 L 處的
屏幕(L>>d),可觀察到如 2(b)所示的亮暗變化干涉條紋,。

屏幕

θ
x
x
dsinθ
y
z
(a) (b)

圖 2. (a) 楊式雙狹縫干涉實驗 (b) 雙狹縫干涉條紋

光經過雙狹縫後,可將每一個狹縫視為點光源,這兩個點光源發出的光線在屏幕重合,兩光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八

線的光程差 δ = dsinθ,則該處光強度為
⎛ πδ ⎞ ⎛ πd sin θ ⎞
I = I max cos 2 ⎜ ⎟ = I max cos 2 ⎜ ⎟ (1)
⎝ λ ⎠ ⎝ λ ⎠
其中 λ 是光波波長,Imax 是最大光強度。由(1)可知:
(a)發生亮紋時(即建設性干涉),

d sin θ bright = mλ (m = 0, ± 1, ± 2,...) (2)

(b)發生暗紋時(即破壞性干涉),
⎛ 1⎞
d sin θ dark = ⎜ m + ⎟λ (m = 0, ± 1, ± 2,...) (3)
⎝ 2⎠
其中 m 是干涉條紋級數。

【例題 1】假設雙狹縫實驗的光源同時輻射 430 nm 及 510 nm 的光波,已知兩狹縫相距 0.025


mm,有一學生在狹縫後方 1.5 m 處觀察干涉圖形,則(a) 430 nm 光波產生的中心亮紋寬度?
(b) 430 nm 光波產生的第 3 階亮紋位置與 510 nm 光波形成第 3 階亮紋位置的差異?
⎛ 1⎞ xm
(a) 發生暗紋的條件: d sin θ dark = ⎜ m + ⎟λ ,因小角度 sin θ dark ≈ tan θ dark =
⎝ 2⎠ L
⎛ 1 ⎞ λL λL 430 × 10 -9 × 1.5
所以 xm = ⎜ m + ⎟ × ,而中心亮紋寬度: 2 x0 = = = 0.0258 m
⎝ 2⎠ d d 0.025 × 10 −3
mλL
(b) 發生亮紋的條件: d sin θ dark = mλ ⇒ x m =
d
兩種光波的第 3 階亮紋位置的差異:

x3 − x 3 ' =
3L
(λ − λ ') = 3 × 1.5 −3 × 510 × 10 -9 - 430 × 10 -9 = 0.0144 m
( )
d 0.025 × 10

18-1-3 薄膜干涉(Interference in thin film)


圖 2 為折射率 n、厚度 t 的薄膜,光線行經薄膜上下介面,皆發生折射與反射。反射光
束 1 與光束 2 疊加,形成干涉。由圖 2 知道兩光束的光程差 δ=2nt(假設垂直入射)
。因光束
1 為低折射介質到高折射介質的反射,相位變化 180˚,亦即光程變化 λ/2。所以
(a)發生亮紋時(即建設性干涉),
1 2
⎛ 1⎞
2nt = ⎜ m + ⎟λ (m = 0, 1, 2,...) (4)
⎝ 2⎠
空氣
(b)發生暗紋時(即建設性干涉),
2nt = mλ (m = 0, 1, 2,...) (5) t 薄膜

空氣

圖 2. 薄膜干涉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八

【例題 2】以波長 600 nm 光源照射肥皂泡薄膜,其折射率 1.33,假設周遭介質為空氣,請


問薄膜最小厚度為何? 可觀察到 (a) 沒有反射光,(b) 有最強的反射光。
(a) 沒有反射光=破壞性干涉: 2nt = mλ
λ 600
最小厚度(m=1): t = = = 226 nm
2n 2 × 1.33
⎛ 1⎞
(b) 最強的反射光=建設性干涉: 2nt = ⎜ m + ⎟λ
⎝ 2⎠
λ 600
最小厚度(m=0): t = = = 113 nm
4n 4 × 1.33

18-2 繞射(Diffraction)

18-2-1 單狹縫繞射(Single-slit diffraction)


圖 3(a)為光波穿過寬度 a 的單狹縫後,在遠處屏幕(與單狹縫的距離 L)上出現繞射圖樣。
根據惠更斯原理(Huygens’ principle),狹縫上每一點為新點光源,向外發出球面波。分析
繞射圖樣時,可將狹縫分成 2 等份,如圖 3(b) 所示,光線 1 與 3 的光程差為(a/2)sinθ,光線
2 與 4 的光程差也為(a/2)sinθ,而光線 3 與 5 亦然。若(a/2)sinθ=±λ/2,則每一對光線之間的
相位差 180˚,將相互抵消,形成破壞性干涉,在屏幕上出現暗紋。此概念也可應用於 4 等分
狹縫、6 等分狹縫、8 等分狹縫、…。因此可歸納出現暗紋的條件為
λ
(m = ±1, ± 2,...)
sin θ dark = m (6)
a
而單狹縫繞射完整理論推得的強度分佈為

⎡ sin (πa sin θ λ )⎤


2

I = I max ⎢ ⎥ (7)
⎣ πa sin θ λ ⎦
由(7)也可推得極小值發生的位置同(6)所預測。

入射光
5
4

θ a 3
2
θ
a 2
a
2 1
x
a
sin θ
2
z 屏幕
(a) (b)

圖 3. (a) 單狹縫繞射 (b) 光經過單狹縫的路徑圖

【例題 3】以波長 580 nm 的平面光波照射寬度 0.3 mm 的單狹縫,並在單狹縫後方 2 m 觀


察繞射圖形。(a)第一暗紋的位置? (b)中心亮紋寬度?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八

λ mλL
(a) 發生暗紋的條件: sin θ dark = m ⇒ xm =
a a
λL
580 × 10 -9 × 2
第一暗紋的位置(m=±1): x ±1 = ± = −3
= ±3.87 × 10 −3 m
a 0.3 × 10
2λL
(b) 中心亮紋寬度: 2 x ±1 = = 2 × 3.87 × 10 −3 = 7.74 × 10 −3 m
a

18-2-2 雙狹縫繞射(Two-slit diffraction)


若狹縫數一個以上,就必須同時考慮干涉與繞射的現象。以雙狹縫繞射為例,兩狹縫間距 d,
狹縫寬度 a,其理論繞射光強度分佈為

⎛ πd sin θ ⎞ ⎡ sin (πa sin θ λ ) ⎤


2

I = I max cos ⎜
2
⎟⎢ ⎥ (8)
⎝ λ ⎠ ⎣ πa sin θ λ ⎦

此式為(1)與(7)的相乘,繞射圖樣如圖 4 所示,外部包絡線為單狹縫繞射,而內部高頻強度
變化為雙狹縫干涉。

I 繞射波包

干涉條紋

πa sin θ
λ
− 3π − 2π −π π 2π 3π

圖 4.雙狹縫繞射圖樣

【例題 4】雙狹縫繞射圖案中,若兩狹縫之間隔是狹縫寬度 5 倍,則在繞射中央亮紋內有多


少條干涉亮紋?
2λL
由【例題 3】可知狹縫繞射中心亮帶寬度= ,而雙狹縫干涉條紋的週期為
a
λL ⎛ 2λL ⎞ ⎛ λL ⎞ 2d
Δx = x m +1 − x m =
,所以中央繞射亮帶可容許的干涉條紋數為 ⎜ ⎟ ⎜ ⎟= = 10 ,
d ⎝ a ⎠ ⎝ d ⎠ a
但由圖 4 可知 x=0 的位置繞射與干涉皆有極大值,所容許的干涉條紋數為 10-1=9。

18-2-3 繞射光柵(Diffraction Grating)


當狹縫數很多,且間隔很小時,此種光學元件稱為繞射光柵。光波通過光柵,只有某些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八

特定的角度出現繞射光,如圖 5 所示。觀念同上,每一狹縫視為新的點光源,向外發出球面
波,於遠方觀察屏幕疊加,如果相鄰狹縫發出光線的光程差 δ 等於波長整數倍,即

δ = d sin θ bright = mλ (m = 0, ± 1, ± 2,...) (9)

則屏幕該處出現亮紋。

二階繞射光
柵距 d θ2 一階繞射光

θ1
零階繞射光 d
θ

λ δ=dsinθ

光柵

圖 5.繞射光柵
【例題 5】有一氦氖雷射(波長 632.8 nm),其輸出光束垂直入射一繞射光柵,該光柵每公分
有 6000 刻紋,請問(a)第一階繞射光的角度? (b)第一階繞射光的角度?
1 × 10 -2 ⎛ mλ ⎞
柵距 d = = 1.667 × 10 −6 m ,由 d sin θ bright = mλ ⇒ θ m = sin −1 ⎜ ⎟ ,所以
6000 ⎝ d ⎠

-1 ⎛ 632.8 × 10 ⎞
−9
⎛λ⎞
(a) 第一階繞射光的角度 θ 1 = sin ⎜ ⎟ = sin ⎜ ⎜
−1
−6
⎟⎟ ≈ 22.31°
⎝d ⎠ ⎝ 1.667 × 10 ⎠

⎛ 2λ ⎞ ⎛ 2 × 632.8 × 10 −9 ⎞
(b) 第一階繞射光的角度 θ 2 = sin −1 ⎜ ⎟ = sin -1 ⎜⎜ −6
⎟⎟ ≈ 49.4°
⎝ d ⎠ ⎝ 1.667 × 10 ⎠

18-3 偏振或極化(Polarization)

18-3-1 偏振或極化
光波是電磁波,圖 6(a)是沿著 x 方向傳遞的電磁波。根據定義,光波偏振方向為電場 E
的振動方向,所以此光波為 y 方向的線性偏振(linear polarization)
。若面向光波,電場 E 振
動方向如圖 6(b)。而圖 6(c)的光波其偏振沒有特定方向,所以稱為非偏振光(unpolarized
Light)。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八

y
v
E

v
v
B
c
x
z
(a) (b) (c)

圖 6. (a) 電磁波以光速而沿著 x 方向傳遞(b)線性偏振光(c)非偏振光

18-3-2 馬呂士定律(Malus’ law)


非偏振光經過偏振片(polarizer)後,成為線性偏振光,其電場振動方向與偏振片的穿
透軸平行。圖 7 中有兩片偏振片,其夾角 θ,假設非偏振光的光強度 Iin,當通過第一片偏振
片後,成為線性偏振光,其穿透電場為 E0。此線性偏振光再通過第二片偏振片,最後出射
光仍為線性偏振光,但偏振方向與第二片偏振片穿透軸平行,電場成為 E0cosθ。由於光強度
正比於電場平方,假設入射至檢偏器的光強度 I0,則穿透光強度為

I t = I 0 cos 2 θ (10)

起偏器
檢偏器
非偏振光 (Polarizer)
(Analyzer)
E0
θ
E0cosθ

穿透軸

圖 7. 非偏振光穿過兩片夾角 θ 的偏振片

所以由(10)及積分概念,可證明一非偏振光經過偏振片後,其穿透光強度為入射光強度的二
分之一。

【例題 6】有一光強度 Iin 的線性偏振光,通過偏振片後,光強度降為 (a) Iin/3 (b) Iin/5,請


問光之偏振方向與偏振片之穿透軸的夾角 θ?

因為穿透光 I t = I in cos 2 θ ,所以

I in
(a) = I in cos 2 θ ⇒ θ = 54.7°
3
I in
(b) = I in cos 2 θ ⇒ θ = 63.4°
5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八

18-3-3 布魯斯特角(Brewster’s angle)


非偏振光入射至折射率不連續的介面,反射光及折射光通常為部份偏振光或非偏振光,
如圖 8(a)所示。若入射角加折射角等於 90˚,則反射光為線性偏振光,如圖 8(b)所示,符合
此條件的入射角稱為布魯斯特角 θp,
n
tan θ p = 2 (11)
n1

θ1 θp θp
θ1

n1 n1
n2 n2 90°
θ2
θ2

圖 8. 非偏振光入射至折射率不連續的介面,其反射光及折射光的偏振變化

【例題 7】有一光束由藍寶石內部發出,當入射角 34.4˚時,在藍寶石與空氣的介面,發生


全反射(即在空氣中無穿透光),請問欲使藍寶石內部的反射光為線性偏振的布魯斯特角 θp?

首先應由全反射現象求得藍寶石的折射率,根據 Snell’s law nair sin 90° = nsap sin 34.4° ,可推得

藍寶石折射率 nsap = 1.77

⎛n ⎞ ⎛ 1.77 ⎞
所以布魯斯特角 θ p = tan −1 ⎜⎜ sap ⎟⎟ = tan −1 ⎜ ⎟ = 60.5
°

n
⎝ air ⎠ ⎝ 1 ⎠

參考資料
1. Jewett and Serway, 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7th Edition, Thomson, 200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