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三

單元十三:電流與直流電
1. 假如我們用一條細長的金屬導線將一個乾電池的正極與負極連接起來,如圖(一)所示,
那麼導線內便有電流形成。導線兩端的電位差在導線內部建立電場,而導線內的導電電
子受到此一電場的驅動,沿導線流動,形成電流。

圖(一)長直導線與電池相連,導線上有電流通過

在 Δt 時間內,若有淨電荷 ΔQ 通過某一導線截面,則在該處的平均電流定義為
ΔQ
I≡
Δt
電流的因次為單位時間通過(某截面)的電荷,其單位為安培(A)。一安培等於在一秒內通過
一庫侖的電荷,亦即
1 (A)=1 (C/s)

例 13-1 在 20Ω 的電阻上有一穩定電流 I = 5.0 A ,則在 4 分鐘內有多少庫侖流過此電阻?

解: 時間 4 分鐘共計 240 秒, 5A 的電流,所以通過電荷共計 Q=240(s)x5 (A)=1200 (C)

◎瞬時電流
單位時間內通過的電荷可能隨時間改變,這種電流我們稱之為時變電流。我們定義瞬時電流

ΔQ dQ
I ≡ lim
=
Δt →0 Δt dt
若電流不隨時間改變,我們稱之為穩定電流。

導體內的導電電子受到外加電場的驅動,會在電場的反方向獲得一個速度而形成電流,我們
稱導電電子是一種電流的載子或載流子(current carrier)。習慣上,我們取從高電位流向
低電位方向的電流為正。在導線內,雖然導電電子受電場的驅動而在電場的反方向獲得一個
速度,但因導電電子帶負電,因此導電電流的方向其實是平行於導線上電場的方向。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三

◎飄移速度(drift velocity)
外加電場使導電電子在電場的反方向獲得一個正比於外加電場的速度,這個速度稱為漂移速
r
度(drift velocity),通常以 vd 符號表示。

◎電流密度(current density)
r
設截面 B 與截面 A 之間的距離為 vd Δt ,在某時刻,兩個截面間的導電電子數 nA(v d Δt ) , A
為截面積,這些電子將在 Δt 的時間內通過截面 A,故平均電流為

I=
1
[nAvd (− e)(Δt )] = −neν d A
Δt
r
其中 vd 與電場方向相反。式中 n(-e)是導電電子的電荷密度,可用 ρ = n(− e ) 表之,而
I
J≡ = ρvd = −nevd
A
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截面積的電荷,被稱為電流密度(current density)。電流密度的單位
可用 C/m2.s 表示,也可用 A/m2 表示之。事實上,我們可以用一個向量表示此電流密度,

r
J = − nev d
對導線中的導電電子而言,其電流密度的方向平行於電場方向。

◎ 電阻與歐姆定律
當一條金屬導線的兩端分別接到一直流電池的正、負極時,如圖 20-1 所示,導線上的電流 I
與導線兩端的電位差成正比,如圖二所示,即

比例常數 R 稱為此條導線的電阻。電阻的單位為伏特/安培,1 V/A 稱為一歐姆(Ω),即


1 (Ω)=1 V/A
電流與電位差成正比關係的導體稱為歐姆導體或線性導體。
r r r
電流密度 J 與導體內載流子的漂移速度ν d 有線性關係存在,因此若和電場 E 成正比,那麼

r r r
ν d 就正比於 E ,而 E 的量值在導線內又正比於電位差,所以電流 I 就正比於電位差,所以歐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三

r r
姆定律的另一種表示方式即為 J 與 E 成正比
r r
J = σE
式中的常數 σ 稱為此歐姆導體的導電係數或電導係數(electrical conductivity,也被稱為
導電係數)
1
σ =
ρ
故歐姆定律另一種表示法為
r 1 r
J= E
ρ

◎ 電功率
讓我們考慮圖三所示的簡單電路。導電電子在金屬導體中因和正離子發生非彈性碰撞,因此
電場所做的功可移轉成為正離子的振動能量,使正離子的平均振動能量增加,導致導體的溫
度升高,這便是電流的熱效應,或稱為焦耳效應,而所產生的熱稱為焦耳熱

假 設 在 的 Δt 時 間 內 共 有 ΔQ = I (Δt ) 的 導 電 電 子 通 過 此 導 體 , 那 麼 電 場 總 共 做 功
ΔW ⎛ ΔQ ⎞ ΔW
ΔW = (ΔQ)Vab ,故 =⎜ ⎟Vab = IVab , 即為功率 P, P = IVab ,
Δt ⎝ Δt ⎠ Δt
V ab2
Vab = IR , P = I (IR ) = I R =
2

R
兩式中的即為導體內通有電流時的焦耳熱功率。電功率 P 的單位為瓦(Watt)。1 瓦 = 1 焦
耳/秒。

例 13-2 某 x-光發射管上外加 80KV 電壓時,電流為 7mA ,則其消耗功率為若干瓦

( watts )?
解: 由電功率公式 P=IV 得知, 當 V=80 KV, I=7 mA, 則 P=80 (KV)x7 (mA)=560 (watt)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三

◎ 電動勢

金屬導線有電阻,有電阻的裝置在電路學上通常以 符號表示。

化學電池可以對導電電子做功,是電動勢(elec- tromotive force,簡稱 emf)之來源,通


常以 符號表示之,長線代表電位較高的正極,短線代表電位較低的負極。
有電阻的元件稱為一個電阻器。
正電荷從電池的正極上出發,經導線(其電阻不計,或併入電阻器計算) 、電阻器到電池的負
極上,經過電池的內部,又回到正極上。電池在其正、負極之間維持一定的電位差,當正電
荷到負極上時其能量減少,從負極上進入電池的內部後,必須由電池做功才能從電位較低的
負極,經電池內部,回到電位較高的正極,如此循環,便可形成持續的電流。
當有 dq 的正電荷流經電池的內部,而電池對其做功 dW,以下式表之
dW = εdQ
dW
ε≡
dq
電動勢可定義為電池對通過其內部的單位正電荷所做的功。電動勢的因次和電位差相同,因
此,其單位亦以伏特(V)表示。

◎ 電阻的串聯與併聯
當電路上有兩個電阻與以圖三的方式連接在一起時,我們稱這兩個電阻串聯。串聯的兩個電
阻上流有相同的電流

a b
I

a b
I

圖三 (a) 電阻分別為與的兩個電阻串聯,當 a 與 b 的電位差為 Vab 時,電流為 I;(b) 等


效電阻的兩端之電位差為 Vab 時,電流為 I。

令 a 與 b 兩點間的電位差為 Vab ,則由圖三,知

Vab = IR1 + IR2 = I (R1 + R2 ) = IReq

比較兩式,得到等效電阻為

Req = (R1 + R2 )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三

電路中的兩個電阻與若如圖四的方式連接時,稱為並聯。並聯的兩個電阻有相同的電位差。
並聯的兩個電阻可用一個等效電阻 Req 所取代而不會改變 a 與 b 兩點的電位差以及在電路
其它部份流通的電流。

a b

a b

由圖四知, Vab = I 1 R1 = I 2 R2

但因電荷(電流載子)不會在導線上或電阻器內產生或消滅,則由電荷守恆知, I = I 1 + I 2
1
=
1
+
1
, ∴ Req = R1 + R2
Req R1 R2 R1 R2

例 13-3 試求下圖電路之等效電阻??

解:由圖知 600(Ω)與 400 (Ω)並聯,所以其等效電組為(1/600)+(1/400)=1/R1


R1=240 (Ω)
所以 R1 與 560(Ω)串聯,等效電阻為 240(Ω)+560(Ω)=800(Ω)
由圖知電路中,800(Ω)與 800 (Ω)並聯…它的等效電阻為(1/800)+(1/800)=1/R2
R2=400 (Ω)
所以電路中完整電阻可用一個 400 (Ω)電阻代替

◎ 克希荷夫法則與多迴路電路
電路中一個完整、封閉的電流通路稱為一個迴路(loop)。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三

一個電池的兩極連接至一個電阻的簡單電路只有一個迴路。有兩個以上迴路的電路稱為多迴
路電路。
abcd 構成一個迴路,
cdef 也是一個迴路
有相同電流流過的路段稱為一個分支(branch),有 cd,bad 及 fed 等三個分支。
二個分支的交點稱為一個結點(branch point)。

圖五 採用分支電流解一個多迴路的電路問題

要完整解出如圖五所示的電路,必須解出三個分支的電流 I1,I2 及 I3。克希荷夫法則(或


稱為定律)(Kirchhoff's rules or laws)可解多迴路電路的問題。克希荷夫法則有二︰
法則一︰流入一個結點的總電流等於流出的總電流
I 1+ I 2 = I 3
這個法則是源自於電荷守恆原理,亦即,若電荷(電流載子)不會在一個結點上產生或消
滅,那麼在單位時間內流入結點的電荷量應等於流出的電荷量。
法則二︰一個迴路上的總電位降(或升)為零。
ε 1 = I1 R1 + I 3 R3
ε 2 = I 2 R2 + I 3 R3

例 13-4 下圖中之電路,若 I 1 = 2 A ,則 V2 是多少?

解: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三

由克希赫夫迴路電壓定律知, 左邊的迴路 30=I1x10+I3x2


當 I1 =2 (A),代入..I2= 5 (A);
由克克希赫夫結點定律,結點 b 知 I1+I2=I3
所以 I3= 3 (A);
右邊迴路: V2=I2x4+I3x2=3x4+2x5=22 (V)
所以 V2 為 22 (V)

◎ 電阻-電容(RC)串聯電路

當一電容 C 串聯一電阻 R,再串聯至一電動勢為 ε 的電池,假設開始時電容器不帶電及導線上


的電流為零,在 Δt 時按下開關 S,電路接通,電路上出現電流,對電容器充電。電路上的電
流並非一個常數,而是會隨時間改變。
t < 0 時,電流為零,電路接通的瞬間,電池的電動勢完全降在電阻 R 上
當電容器開始充電
設其帶電量為 q,電路上的
電流為 I,則
q
Vac = ε = Vab + Vbc = iR +
C

式也告訴我們當充電時間增加時,電容器上的 q 也會隨之增加,同時電路上的電流也隨之減
小,直至電容器上帶有電量 Q = Cε 時,電流即為零。換句話說,電路接通之瞬間,電容器
形同短路,但充電完成後,電容器形同斷路
dq dq q
I= R + =ε
dt dt C
dq dt
=
εC − q RC
dq ε − RC
t t

∴I = = e = I 0 e RC
dt R

當時 t = RC,I 下降至其最大值 I0 的倍 1/e,而 q 則增加至其飽和值 Qf 的 1/e 倍。RC 乘


積具有時間的因次,稱為此電路的時間常數(time constant)或鬆弛時間(relaxation time) ,
通常以符號 τ表之

圖六 (a) RC 串聯電路充電時,電路上的電流 i 與時間 t 的關係圖;(b) RC 串聯電路充


逢甲大學普通物理中文導讀 單元十三

電時,電容器的帶電 q 與時間 t 的關係圖

例 13-5 在 RC 串聯電路中,若 R = 2 MΩ , C = 2 μF ,接上電源 ε = 9V ,則其電流之


最初值是多少?
ε
【解】由 I = e −t / RC 知,當 t = 0 時,
R
ε
= 4.5 × 10 −6 = 4.5(μA)
9
I0 = =
R 2 × 10 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