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 的思考: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 许珂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2023 年第 3 期 No.3, 2023

第 34 卷 民族教育研究 Vol.34
总第 176 期 Journal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ies General No.176

民族地区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思考 :
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

许 珂
( 德州学院 山东东盟研究中心,山东 德州 253023)

[摘 要] 2021 年我国实现全部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我国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
衡”,但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依然存在,亟须提高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供给能力,构建优质均
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为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有
其特殊性,实现共同富裕有其特定的教育诉求。在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的新时代,从供给侧与需求侧逻辑关
系出发,将人的发展诉求作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逻辑起点,提出要从满足人的生存发展诉求、满足人
的社会性需求、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三个方面有效切入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为全国各族人民
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优质均衡; 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 G7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7178( 2023) 03-0045-07
DOI:10.15946/j.cnki.1001-7178.20230816.006
育作为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公共服务领域 ,是基
一、引言
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提到要“把教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 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并强调教育公平
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可见,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2021 年我国实现全部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我国义务教育从“基
的制度保障、重要路径和阶段性目标。 共同富裕 本均衡”正在迈向“优质均衡”,
2021 年 3 月,习近
在经济学视角下是物质财富的增长与分配的问 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
题,而在社会学视角下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实现人 教育界委员时指出,“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
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目 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的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共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有其特殊
同富裕之间的本质关系———“促进共同富裕与促 性,各民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有其特定的教育
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 ”。① 教育是个人生 诉求,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应从
存发展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渠道,基本公共教 民族地区历史和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民族教育发

[收稿日期] 2023-01-10
[作者简介] 许珂,德州学院山东东盟研究中心编辑。
[基金项目] 本文系 2022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黄河中上游多民族地区孝文化的民间实践与建设研究”( 项
目编号: 22XMZ066) 、德州学院人才引进项目“德州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 2021xjr213)
的阶段性成果。
① 参见: 习近平总书记 2021 年 8 月 17 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 45 —
展的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 诉求来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和共同富裕的逻辑
进入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 关系。马 克 思 主 义 国 家 观 认 为,国 家 的 主 体 是
极大提高,并且通过精准扶贫、精准施策,全国各 “现实的人 ”,国家的本质 是 特 定 制 度 的 权 利 体
[3]
族人民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在实现共同富裕 系,国家职能是保护相应的权利体系。 只有将
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社会经济发展不 “人”立足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物质生产实践
平衡不充分依然存在,在教育领域,我国为保障县 活动中,考察人的现实需要,才能客观地认识教育
域义务教育公平,2012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入 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发力点,满足人的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并建立了督导 诉求,从而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优质
评估认定制 度,2013 年 开 始 实 施。 截 止 到 2019 均衡的目标,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
年 12 月底,全国通过国家认定的县有 2767 个,占 ( 一)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对象为“现实的人”
比 95. 32%。 其中,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 “社会结构和国家经常是从一定个人的生活
区分别 为 890 个 ( 全 部 通 过 ) 、872 个、1005 个。 过程中产生的。但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
截止到 2019 年 12 月底,全国未通过认定的有 136 或别 人 想 象 中 的 那 种 个 人,而 是 现 实 中 的 个
[4]
个县,其中中部有 39 个,西部有 97 个,而且全部 人。” 国家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从这一主体出
为乡村学校。2021 年教育督导委员会对四川、西 发,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教育公
藏、新疆、内蒙古、广西、甘肃 6 个省份 94 个县进 平问题实际上是人的平等问题。 在《德意志意识
行评估验收,最后完成评估验收的县多在民族地 形态》中,马克思摆脱了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主
区。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公 义”的限制,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人出发建
共服务基本均衡,可以看出,西部地区最后完成评 立了唯物史观。 这里,作为教育对象的“现实的
估认定的县与首批认定县相差 8 年。这些数据表 人”,“现实”的含义指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
明,现阶段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依然存在 , 中,因各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民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工作仍然是重中之重 。 族文化、经济生活的不同,导致不同民族物质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 水平、社会交往能力、思想意识具有特殊性,这种
基本公共服务要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 ”,增强 特殊性是在独特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逐渐确立起
“均衡性”和“可及性 ”是现阶段民族地区健全基 来的。于是,在教育活动中,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
本公共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本文立足民族地区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民族心理特征,有着不同的
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将人的发展诉求作为构建 教育诉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就是通过政府的公
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逻辑起点 ,将 共服务来保障每个个体具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同富裕的逻辑旨归,完善教 利,这是个人发展的前提。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
育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制度设计,通过有效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民族教育有针
的教育服务供给让各族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 对性地把科学知识、现代劳动技能等传授给学生,
果的同时,拥有致富能力和持续的内生动力 ,推动 使不同民族的学生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大可
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能地让最广泛的受教育者享受到现代教育改革发
展的实际成果,享有平等的个体自由发展的机会 。
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中指出,“每个人
促进共同富裕的依据 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只有让
对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与共同富裕的逻辑关 作为个体的每个人都得到自由发展,才可能达到
系,祁峰认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与共同富 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裕在价值上高度契合,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内核、以 ( 二)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职能是保障各民族
[1]
共享发展为价值原则。 袁志刚认为基本公共教 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育服务均等化可以促进需求并带动经济增长 ,推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动共同富裕,而我国教育的均等化程度仍有提升 1949 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的四部宪法均将公民
[2] [5]
空间。 现有的研究较少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 的受教育权纳入基本权利体系中。 为保障各族
— 46 —
人民受教育的权利,我国制定了系统的教育法体 区倾斜,
着眼于保障社会成员现代文明意义上的共
系,由《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 》等 同富裕,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八部教育法律构成,满足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际
[6] 三、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需求。 少数民族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存在差
异性,保障其受教育权要求教育形式必须灵活 ,基 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
本公共教育服务要求教育目标和内容要符合不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
社会文化环境中受教育者现实的需求,保障教育 程中,政府行使国家公共权力不同时期为人民群
资源对各民族公平可及。受教育权保障是系统工 众提供所需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不断
程,需要不同教育主体行使职责,配置充足的教育 提高,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资源,构建一个国家有效保障、社会力量支持、受 体系逐渐囊括了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继续教育等
教育群众方便可及的有内在逻辑联系和有效体制 教育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和完善 ,旨
机制的教育体系,来保障各族人民受教育权的实 在满足人民群众不同时期的现实需要 。
现,各族人民通过整个国家完善的教育体系 ,实现 ( 一) 以“普及教育 ”为目标的基本公共教育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共同富裕 。 服务体系
( 三)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任务是保障和实 人力资本的积累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现公共利益 的主要动力。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从物质资料的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能是保护公民平等的 分配转变到关注人自身的发展上,将人的发展机
受教育权利,从这一职能出发,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会的公平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人的自
实施的主要任务就是满足各民族受教育需要 ,实 由全面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不同社会
现和保障全体公民的公共利益,为共同富裕提供 生产力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基本公共教育服
保障。马克思认为,“总是能够区分出劳动的两 务政策的供给以时代背景下人的发展需要为标
个部分,一个部分的产品直接由生产者及其家属 准,社会经济水平决定着教育供给的内容和方向 。
用于个人的消费,另一个部分即始终是剩余劳动 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 22 个少数民族人口文
的那个部分的产品,总是用来满足一般的社会需 盲率在 95% 以上的严峻教育境况,保障少数民族
[7]
要”。 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共利益之所以是全体 基本受教育的权利是当务之急。 这一时期,教育
公民的共同利益,就在于公有制基础上公共价值 均等化主要体现在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和开展扫盲
[3]
的存在。 在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 教育,以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 为了帮助民
下,
公共价值提取、分割、使用是国家提供公共服务 族地区摆脱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1995—2000 年
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为了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的 教育部和财政部推出“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
公共利益,
合理使用公共价值,利用财政手段不断 程”; 西部地区是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
补偿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调整区域间教育资源配 重点区域,我国 2004 年推出《国家西部地区“两
置,
对文化教育落后的边远山区、牧区以及高寒高 基”攻坚计划 ( 2004—2007 年 ) 》,到 2007 年底,
海拔地区的民族予以特殊照顾。对民族地区的补 “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 98%。 教育是国之大计,
偿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也有体 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截止到 2021 年,义务教
现,
该法规定了“国家在师资、财政等方面,帮助少 育已实 现 全 面 普 及,学 校 有 20. 7 万 所,在 校 生
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除了财政手段支持少 1. 6 亿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
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党和国家还借助内地优质资 家平均水平。①
源,
采取内地办学的模式,通过筹备内地民族班、民 ( 二) 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为目标的基本
族学校,
促进民族基础教育发展,保障少数民族群 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众受教育的权利。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公共价 共同富裕是个历史范畴,不是一蹴而就的,是
分配根植于基本的公平原则,向贫困地
值的提取、 逐步实现的过程,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也是逐

① 参见: 2022 年 9 月 27 日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系列第 15 场新闻发布会,主题为“数说教育十年”。

— 47 —
步完善的,旨在满足人民群众不同时期的现实需 平正义的性质,让每个受教育者享受公平的教育 。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马克思将人的需要分为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
[9]
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首次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 神需求三个方面。 立足新时代,从民族地区“现
等化”的概念,并把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劳 实的人”的真实需求出发,增强基本公共教育服
动力技能培训作为中央政府 投资支持的重点领 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
域。《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将普 共同富裕的逻辑旨归,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
惠性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领 务体系,切实保障各族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为
域的某些内容纳入其中; 《“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 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保障 。
服务均等化规划》对义务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普惠 ( 一) 人作为自然存在: 提供可满足生存发展
性学前教育、继续教育等方面作出部署。《“十四 诉求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五”公共服务规划》科学界定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服 人作为自然存在,首先要满足生存的需要,也
务范围,与非基本公共服务区分,旨在加快普惠性 就是说,“现实的人 ”首先要从事物质生产活动,
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提供更加丰富多层次的生活 这是人 类 生 存 发 展 的 基 础。 正 如 马 克 思 所 说,
[10]
服务供给,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 2020 年我国全面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地区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
经历以“两基 ”普及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基础 等多种有效的扶贫方式实现了全部脱贫,但民族
教育提升阶段,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注重 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起步晚,经济社会水平还较
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对美好教育的需求,力图实现 低。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区域内
更高水平的均等化,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发 教育质量总是和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
展,为 实 现 全 国 各 族 人 民 共 同 富 裕 奠 定 坚 实 的 水平存在相关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地区教
基础。 育问题实际上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问题 。
2021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8. 09 万元,
四、民族地区健全基本公共教育
人均 GDP 北京 18. 39 万元、上海 17. 38 万元、浙
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江 11. 39 万元、山东 8. 18 万元,这些省市较早通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全体人 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定,西部地区人均
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 GDP 青海 5. 65 万元、西藏 5. 68 万元、贵州 5. 08
[8]
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 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 万元,而西部省区市大部分较晚通过国家义务教
共同富裕的认识,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设计, 育均衡发展的认定。据推算,“约占全国人口 1 /4
将基本公共服务看作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可行路 的发达地区”比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普九”教育水
[11]
径。政府根据人民群众的客观需要,不断完善基 平相差至少 20 年或者两代人。 可见,
2021 年全
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 国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东西部地区之
等化,保障全体公民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 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依然存在。
基本 公 共 教 育 服 务。 党 的 十 八 大 以 来,2012— 因此,鉴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 ,民
2021 年 全 国 小 学 净 入 学 率 从 99. 85% 提 高 到 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要以可满足
99. 9% 以上,初中阶段 毛 入 学 率 始 终 在 100% 以 生存发展诉求为基础,坚持系统观念认识民族地
上,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 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 。一要注重
平均水平。① 但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教育 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整体设计 。基本公共教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同时具有多元文化特征。 民 育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公
族地区教育资源供给更应该体现教育应有的人文 共教育服务的供给质量离不开基本公共服务的整
情怀,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实需求联系起来 , 体设计。民族地区通过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
才能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语境下的社会公 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基本保障,减少贫困群体的

① 参见: 2022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举办“教育这十年”系列发布会第五场发布会。

— 48 —
[12]
数量,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提高,拉动消费意 山高路远因素导致的上学问题比较突出 。 民族
愿,催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要坚持问 地区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必须优先振兴
题导向,要持续加大财政教育资金投入,财政教育 乡村教育,要优化乡村学校布局,科学调整校点分
资金更多向贫困地区倾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截 布,创建适合地域文化的乡村学校,增加乡村教育
止到 2021 年底,用于中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占国 的可及性,让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实现就近入学。
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 50% 以上,中央对地方教育 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要注重精细化管理 ,
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中西部地区的经费占到 80% 通过教育资源的精细化布局和管理为乡村少年儿
以上。① 但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仍需要加大教 童提供方便可及的适龄义务教育,避免乡村的空
育资金,优先支持原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如“三 心化带来教育的空心化。
区三州”。通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使少数民族群 ( 二) 人作为社会存在: 提供满足人的社会性
众拥有持续的勤劳致富的能力,彻底阻断贫困代 需求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际传递。 三要推进东西部地区之间教育联动发 我国于 2001 年 2 月批准了 1997 年 签 署 的
展。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的整体 《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其第 13 条详
发展观至关重要。 教育的区域合作,是利用区域 细规定了受教育权的内容,教育的目的在于“鼓
共生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要推进东西 励人的个性和尊严的充分发展,加强对人权和基
部地区教育联动发展,创新区域教育合作新模式。 本自由的尊重,并使所有的人能有效地参加自由
为推进地区间教育平衡发展,集团化办学就是一 社会,促进民族之间和各种族、人种或宗教团体之
种创新模式,使得教育服务由单一学校的供给 ,向 间的了解、容忍和友谊 ”。 教育是人类创造物质
集团供给转化,减少了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 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政府的基
距,解决了教育资源共享与教育均衡的问题 。 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和
民族地区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除了 人类的基本需要提供知识和技能,丰富人的精神
加强地区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增强民族地区城 世界,是人融入社会有机体的有效途径 。
乡教育的均衡性和乡村教育可及性也十分重要 。 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实质上是经济
为保障受教育者切实受教育的权利 ,联合国经济、 发展与社会问题叠加的结果。 也就是说,民族地
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明确受教育权的四个基本 区的教育问题不仅和经济发展相关,还是社会问
特征: 可 获 得 性、可 进 入 性、可 接 受 性 和 可 适 应 题。人作为社会存在,社会成员的协同共治可以
[6]
性。 要求缔约国在法律上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 提高社会凝聚力,各族群众成为利益共享、责任共
可及。而“可及性 ”重点在民族地区的乡村。 考 担和有社会公益感的社会成员。民族地区构建基
察一下 2021 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上海 2021 年城 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可通过政府购买
镇化 率 高 达 89. 30%,排 名 全 国 第 一,常 住 人 口 社会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
2489 万人; 北京城镇化率 87. 50%,排名第二,总 只有不断拓宽教育供给渠道,推动多方社会力量
人口 2188 万人; 天津城镇化率 84. 88%,排名第 共同参与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将基本公共教育服
三,总人口 1373 万人。全国城镇化率排名靠后多 务和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有效结合,才能增
来自西南民族地区,分别是广西 ( 55. 08%) 、贵州 强各族人民群众获得公共教育服务的可及性,满足
( 54. 33%) 、甘 肃 ( 53. 33%) 、云 南 ( 51. 05%) 、西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多元
藏( 36. 61%) 。民族地区的城镇化率远远低于东 主体合作共建实际上是社会综合治理的过程,企
部地区,民族地区城乡教育差距大于发达地区 ,因 业、
理事会、校友会、
智库等社会力量整合社会组织
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的重点是民族地区的 内外部资源,利用筹资、捐赠、资助等手段,以投资
乡村。民族地区有些乡村,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 建设教育场所、设立奖助学金、提供创业就业服务、
便,如在广西边境地区的乡村,在边境 20 公里范 开展校企合作等形式进行教育援助。政府主导下
围内的乡镇,设有小学的行政村不到 30%,因为 的一定地域范围内多方参与、
协同推进的教育供给

① 参见: 2022 年 9 月 27 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 49 —
将提供更丰富更精细化的公共教育服务。 纳与感知,产生国家的情感认同,通过基本公共教
在以往的实践中,教育均衡性、公平性关注较 育服务感知国家的存在。要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
多,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文化背景有其特殊性, 务内容体系,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促进各族人民
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标准化均衡,而是满足不同群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一是加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体文化需求的均衡。这在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 的内容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
体系中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表现比较突出。 民族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课外活动
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民族传统 等工作之中,渗透到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活中,增强
技艺举办特色职业教育,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少 中华优秀文化的可及性。二是与公共文化服务相
数民族群众传承民族传统技艺的同时,掌握生存 结合,创新拓展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空间。 构建
的技能,是人民群众靠双手勤劳致富的直接途径 。 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通过文化馆、图书馆
民族地区在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下,培养了大 等文化主阵地拓展先进文化的传播空间,增加公
批掌握刺绣创意设计、银饰工艺、扎染艺术等技艺 共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性,丰富各族人民的精神
的少数民族群众,许多非遗传承研习所、传统工艺 生活。三是提供公共数字教育服务。 截至 2021
工作坊布局在少数民族村落中,增加了接受教育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10. 32 亿,农村网民规
培训的可及性。 少数民族群众通过非遗研究会、 模已达 2. 84 亿,①搭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数字教育
非遗学会等社会组织的教育援助,增加了社会资 服务网络,以数字信息传播方式弘扬中华优秀文
本,加入了现代社会网络。 在特定区域范围内人 化,让城乡各族群众更公平、更方便可及地享受现
类社会往往是符合一定规则和约定的社会 ,此时 代公共教育服务。
的多元教育供给主体成为具有合作共治属性的真
五、结语
实主体,这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一定区域内人民
群众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的社会心理基础 。 少数民族群众长期生活在自身文化氛围中 ,
( 三) 人作为精神存在: 提供精神生活共同富 各种习俗相对固化,容易形成路径依赖,而构建合
裕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恰恰是改变路径依赖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有效方式,加快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 美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 国人类学家弗朗茨 · 博厄斯 ( Franz Boas) 认为,
在祖国边疆,位于国防要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 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特定文化是适应于每个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从这个 或地区特定的发展历程的,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
意义上讲,民族地区教育问题,不仅是经济和社会 分。但是,随着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持续推
问题,更是国家安全问题。人作为精神的存在,共 进,亟须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当代社会生活 ,健全的
同富裕蕴含着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个人自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成为助推民族地区经济发
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上 展和改善区域性民族文化场域的力量,主流社会
的富足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是传播科学知识、 主义价值文化有助于更新少数民族的传统观念 ,
传承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传播主流社会文 让少数民族在以中华民族为整体的社会关系和互
化的重要手段。 各民族通过政府的教育公共供 动结构中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基本公共教育服
给,感知多样性统一的中华文化。从国家视角,民 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将成为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
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是人力资本的培育过 富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举措。
程,而从受教育者视角,各族人民通过对文化的接

[参考文献]
[1 ] 祁峰,高策.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共同富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DOI: 10. 13766 / j.bhsk.

① 参见: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50 —
1008-2204. 2022. 0210.
[2 ] 袁志刚,阮梦婷,葛劲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共同富裕: 教育视角[J].上海经济研究,
2022( 2) : 43-53.
[3 ] 王玉玲.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视角下的中国财政学体系构建[J].教学与研究 2018( 5) : 103-112.
[4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3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29.
[5 ] 任海涛.教育法典分则: 理念、体系、内容[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22,
40( 5) : 63-76.
[6 ] 孙霄兵,刘兰兰.论以受教育权为核心制定教育法典[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22,
40( 5) : 8-16.
[7 ] 马克思.资本论: 第 1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5: 992-993.
[8 ] 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
2021( 20) : 4-8.
[9 ] 吕翠微,张廷霞,李钰.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逻辑进路[J].党政干部学刊,
2021( 9) : 10-25.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09.
[11] 郝文武.进一步加大缩小东西部及其城乡教育现代化差距的力度[J].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1,58( 6) :
29-36.
[12] 黄宗将,黄东升.边境地区乡村义务教育相对贫困及其治理———基于广西边境地区的调研[J]. 百色学院学报,
35( 2) : 110-114.
2022,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Basic Public Education


Service System in Ethnic Areas: Perspective
Based on Common Prosperity

XU Ke
( Shandong ASEAN Research Center,De zhou University,Dezhou,Shandong 253023)

[Abstract] In 2021,China has achieved the basic balanc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all counties.
China’s compulsory education has moved from “basic balance”to “high-quality balance”. However,the
unbalanc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regions still exists,and it is urgent to improve the supply capacity
of basic public education services in ethnic areas,build a high-quality and balanced basic public education
service system so as to provid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all ethnic groups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history and culture of ethnic areas have their particularities,and the real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has its specific educational demands. In the new era of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ethnic groups,the article proposes to start from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ply side and the
demand side,and take the human development demands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o improve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 system. The article proposes that the basic public education service system should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from three aspects: meeting people’s demands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meeting people’s
social needs,and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common spiritual prosperity,so as to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China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Key words] ethnic areas; basic public education services; high quality balance; common prosperity

〔责任编辑 李 晓〕

— 51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