Æ Ä Ç È Å È Â Â Å È Å Å® Å Ç È Å Äººç Ç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2

陈宝良 明代的致富论 55

明 代 的 致 富 论
———兼论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陈宝良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系 , 北京 100875)

[ 摘要] 明代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 , 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过渡的时期 。 晚明


商业化的浪潮 , 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弃农就贾”与“弃儒就贾”之风 。在这种社会变动的背景下 , 关
于致富的思考也出现了新的历史转向 , 传统的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冲突 。 对
儒家传统“五常” , 大体形成四种看法 :
一是全盘否定 , 甚至斥之为“五贼” ;
二是部分否定 , 剖析其
中的“五贼” ;
三是从正 、反两个方面重新评价 ;
四是逐条分析 , 否定其中的仁 、义 、礼 , 肯定其中的
智与信 。这说明 , 从勤俭致富转向智慧致富和诚信致富 , 从力农致富转向经商致富 , 这既是一种
社会变动 , 更是一种观念变革 。儒家传统在这一变革进程中也在悄悄发生一些蜕变 。在此基础
上 , 商人开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的伦理 。通过明代的例证 , 可以推测 , 儒家伦理只要得以创造
性地转化 , 完全可以适应中国这样迥然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近代化的需要 , 并由此走出一条独特的
近代化之路 。
[ 关键词] 明代 ;
致富论 ;
儒家伦理 ;
商人精神 ;
近代化
[ 中图分类号] K24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0209(
2004)06-0055-12

[ 收稿日期] 2004 -09-15


[ 作者简介] 陈宝良(1963-), 男 , 浙江省绍兴市人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 教授 。
5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6 期(总第 186 期)
陈宝良 明代的致富论 57
58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6 期(总第 186 期)
陈宝良 明代的致富论 59
6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6 期(总第 186 期)
陈宝良 明代的致富论 61
6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6 期(总第 186 期)
陈宝良 明代的致富论 63
6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6 期(总第 186 期)
陈宝良 明代的致富论 65

[ 参考文献]
[ 1] 祁顺 .
巽川祁先生 文集[ M] .
清 康熙二 年(1663)在滋堂 1979.
刻本 . [ 26] 梁绍壬 .
两般秋雨庵 随笔[ Z] .
石家 庄 :
河北 教育 出版
[ 2] 赵世显 .
芝莆丛谈[ M] .
明钞本 . 社 , 1994 .
[ 3] 周晖 .
金 陵琐事[ Z] .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刻本 . [ 27] 徐光启 .
农政全书[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79.
[ 4] 叶权 .
贤 博编[ M] .
北京 :
中华书 局 , 1997 . [ 28] 田艺蘅 .
留青日札[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5.
[ 5] 路工 .
明 代 歌 曲 选[ Z] .
上 海 :上 海古 典 文 学 出 版 社 , [ 29] 张萱 .
西园闻见录[ M] .
明刻本 .
1956 . [ 30] 沈榜 .
宛署杂记[ M] .
北京 :
北京古籍出版社 , 1982.
[ 6] 沈起凤 .
谐铎[ M] .
扬州 :
江苏广 陵古籍刻印社 , 1983 . [ 31] 黄绾 .
明道编[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3.
[ 7] 顾大韶 .
炳烛斋随笔[ Z] .
清孙胜雨钞本 . [ 32] 郑棠 .
道山集[ M] .
清活字本 .
[ 8] 余英时 .
士商互 动与儒 学转 向 :
明清社 会史 与思 想史之 [ 33] 归昌世 .
假庵杂著[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3.
一面相[ A] .
郝延平 , 魏 秀梅 .
近 世中国 之传 统与蜕 变 : [ 34] 刘侗 , 于 奕正 .
帝 京景 物略[ M ] .
北京:
北京 古籍 出版
刘广京院士七十五 岁祝寿 论文 集[ C] .
台北 :
中 央研究 社 , 1983 .
院近代史研究所 , 1998. [ 35] 谢肇 .
五杂组[ M] .
上海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2001.
[ 9] 余英时 .
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M] .
台北 :
联经 [ 36] 李先芳 .
李氏山房集[ M] .
明隆庆六年(1572)刻本 .
出版事业公司 , 1987. [ 37] 顾大韶 .
炳烛斋稿[ M] .
清 康熙十年(1671)顾晶 、顾淼
[ 10] 李贽 .
焚书[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75. 刻本 .
[ 11] 郭子章 . 衣生黔草[ M] .
明万 历刻本 . [ 38] 李清 .
三垣笔记[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2.
[ 12] 陈宝良 .
悄悄散去的幕 纱 ——— 明代文化 历程新 说[ M] . [ 39] 仁孝徐皇后 .
劝善书[ M] .
明永乐间刻本 .
西安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88. [ 40] 何良俊 .
四友斋丛说[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3.
[ 13] 吕 .
泾野子内篇[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92. [ 41] 顾起元 .
客座赘语[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97.
[ 14] 顾宪成 .
泾皋藏稿[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3. [ 42] 孙旬 .
皇明疏钞[ M] .
明刻本 .
[ 15] 傅山 .
霜红龛集[ M] .
太原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1985. [ 43] 严果 .
天隐子遗稿[ M] .
明悟澹斋刻本 .
[ 16] 陈子龙 .
陈子龙集[ M] .
海口 :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 [ 44] 徐学谟 .
徐氏海隅集[ M ] .
明万历五 年(1577)刻 , 四十
1996. 年(1612)徐元嘏重刻本 .
[ 17] 李攀龙 .
李攀龙集[ M] .
济南 :
齐鲁书社 , 1993. [ 45] 吕坤 .
呻吟语[ Z] .
明万历刻本 .
[ 18] 李 日 华 .味 水 轩 日 记[ Z] .上 海 :
上海 远东出版社, [ 46] 庄元臣 .
叔苴子 内篇[ M ] .
清伍 崇曜 辑《 粤 雅堂 丛书》
1996. 本.
[ 19] 钱谦 益 .牧 斋 有 学 集[ M] .
上 海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 47] 李乐 .
续见闻杂记[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6.
1996. [ 48] 〔美〕包筠雅 .
功过 格 :
明 清社会 的道德 秩序[ M] .
杜正
[ 20] 李维桢 .
大泌 山房 集[ M] .明万 历三 十九 年(1611)刻 贞 , 等译 .杭州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1999 .
本. [ 49] 朱升 .
朱枫林集[ M] .
合肥 :
黄山书社 , 1992.
[ 21] 汪道昆 .
太函集[ M] .
明万历刻 本 . [ 50] 陈龙正 .
政书[ M] .
清康熙刻本 .
[ 22] 谢肇 .
小草斋文集[ M] .
明天 启刻本 . [ 51] 费孝通 .
乡土社会[ M]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8.
[ 23] 程可中 .
程仲权先生集[ M] .
明 程胤万 、程胤兆刻本 . [ 52] 〔美〕柯文 .
在 中国 发现历 史 ——— 中国 中心 观在美 国的
[ 24] 郎瑛 .
七修类稿[ M] .
上海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2001. 兴起[ M] .
林同奇译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91.
[ 25] 周亮 工 .赖 古 堂 文 集[ M] .
上 海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 53] 〔日〕沟口雄三 .
中国的思想[ M] .
赵士林译 .
北京 :
中国
6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6 期(总第 186 期)

社会科 学出版社 , 1995 . 有限公司 , 1990 .


[ 54] 杨国枢 , 文崇一 .
社会 及行 为科学 研究 的中国 化[ C] . [ 56] 乔健 .中国 文化 中 的计 策问 题 初探[ A] .李亦 园 , 乔
台北 :
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 1982 . 健.
中国的民族 、社会 与文 化[ C] .
台北:
食货 出版 社 ,
[ 55] 王赓武 .
历史的功能[ M] .
姚楠 译 .
香港 :
中华书局香港 1981.
(
责任编辑 蒋重跃 责任校对 蒋重跃 潘国琪)

Fortune -making Trend in Ming Dynasty


———with an observation on Confucian ethic and businessmen' s spirit
CHEN Bao-liang
(Department of Hist ory , BN U , Beiji ng 100875 , China)
M ing Dynasty is a transitio nal epoch, a time from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of ag riculture to a business one .T he com-
Abstract:
mercializa tio n w ave in late Ming Dy nasty even leads to a vogue of ” discarding agriculture fo r business” and” abandoning Confucian-
ism fo r trade” .U nder this so cial change , there comes forth a new historical veer in co ntemplating for tune making , w hich brings
about a great co nflict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ethic and the current spirit of the businessmen .Four opinions on the tradi-
tio nal ”F ive Constant Vir tues” , i .
e .benevolence , righteousness , propriety , wisdom and fidelity , are fo rmed .T he first is to dis-
avow them completely and denounce them as ” Five T hieves” ;the second to deny them par tially by means of distinguishing the ”
F ive T hieves” contained;the third to offer a re-evaluation from the positive and the neg ative aspects;and the last , to analyze them
item by item , and gainsay benevolence , righteousness and propriety but affirm w isdom and fidelity .It is then a transitional time of
social as well as ideolo gical changes from for tune making by diligence and thrift , to that by wisdom and fidelity , or fro m that by
devoting to agriculture , to that by doing business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thus degenerates quietly to some deg ree .On this
basis, businessmen begin to erect new ethic of their own .From these instances it is presumable that the Confucian ethic mig ht
have surely worked out a w ay unique to modernization suitable to China o nly and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Western culture , if it
had creatively transformed itself .
M ing Dy nasty ;fortune-making theo ry ;Confucian ethic ;businessmen' s spirit;modernization
Key words:

本刊声明
本刊于 1997 年与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

版)》杂志社正式签约 , 成为其全文收录期刊 。 凡在本

刊发表的文章 , 该杂志社都有权收录 , 其所付的稿酬 ,

已包含在本刊纸质版发给的稿酬中 , 不再另付电子版
稿酬 。 特此敬告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