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HSK5级第100题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第 42 卷 第 3 期 兰 州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Vol. 42 No. 3

2023 年 6 月 Journal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Jun. 2023

文章编号: 1001-4373( 2023) 03-0150-06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4373. 2023. 03. 021

新 HSK5 级第 100 题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桑晓林

( 兰州交通大学 文学院,兰州 730070)

摘要: 通过对新 HSK5 级第 100 题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厘清图片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将新 HSK5 级第 100 题的图片


类型分为三类场景,针对部分语料展开多模态语篇分析: 用 Kress & Van Leeuwen 的视觉语法分析叙事图像,分别从
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解读图片中的视觉信息,明确图文意义,确定写作顺序,展开规范写作; 用 Royce 的
符际互补理论解读概念图像,从图片视觉模态与写作文本模态的互补关系确定信息焦点,补充空白内容,让短文更
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关键词: 多模态语篇分析; 新 HSK5 级第 100 题; 视觉语法; 符际互补
中图分类号: H195. 1 文献标志码: A

Multimodai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100 th Question in New HSK 5

SANG Xiao-lin
( College of Literature,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100th question in New HSK5,this paper in-
tends to clarify the image-text relations. This paper divides the pictures of the 100th question in New HSK
5 into three types so as to conduct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n part of the corpus. To analyze narra-
tive images with Kress & Van Leeuwen's visual grammar,clarifying the meaning of pictures and texts,this
paper develops standardized writing on the basis of identifying correct writing order. Besides,this paper al-
so interprets conceptual images with Royce's intersemiotic complementarity theor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picture visual mode and written text mode,clarifying the informa-
tion focus and filling in the blanks of information gaps,then make the text more attractive and persuasive.

Key words: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100 th question in New HSK 5; visual grammar; intersemi-
oticcomplementarity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数字文化的冲击,人们 共同构成的话语模式属于一个多模态语篇 ,通过图


在语言学习中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多种模态 ,在汉 片和文字共同表达意义来构建完整的语篇 ,旨在考
语学习与考试中也同样如此。新 HSK5 级第 100 题 察学生的语篇写作能力以及图文搭配能力 。多模态
是考试第三部分“书写”的最后一题,也是整套试卷 语篇分析是指将语言与非语言符号纳入统一分析范
的最后一题,难度也最高。 该题目要求考生结合一 畴的一个研究领域,其出发点是将图片等非语言符
[1]
张给定图片,写一篇 80 字左右的短文,答题时间约 号视为跟语言一样的表意资源 。 从多模态语篇
为 15 分钟左右。图片属于视觉符号系统,根据图片 角度分析第 100 题的图片与文字的表达意义及关
写出的文字属于语言符号系统。这种由文本和图片 系,能让考生科学地理解图片的原意,写出连贯、有

收稿日期: 2023-02-20 学报网址: https: / / lztx. cbpt. cnki. net


作者简介: 桑晓林( 1980 - ) ,女,甘肃兰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比较。E-mail: sangxl@ mail. lzjtu. cn
第3 期 桑晓林: 新 HSK5 级第 100 题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151

逻辑并与图片匹配的文字。该题评分标准中的高分 的构图意义,并指出图像的构图意义是由信息值 、取
档第一条即为: 内容与图片相关。 得高分的考生能 景和显著性这三种资源实现的。信息值指图像的不
将图片与文字良好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合理意义 同位置体现的信息重要性不同; 取景指图像各元素
的建构和一个连贯的多模态语篇。 因此,考察学生 之间的信息分布; 显著性则是为了吸引图像观看者
[6]
看图写话的语篇写作能力,也是对多元识读能力和 的注意而采取的各种策略 。 因此,可以根据同一
不同模态符号系统间和谐互补关系能力的一种考 个图象中不同成分之间或不同图象之间所处的相对
察。 位置来分析多模态语篇的信息分布 。
视觉语法解决了多模态语篇中视觉模态的语法
一、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来源与意义关系
意义关系。Royce 认为,在一个多模态语篇中,视觉
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首先来源于 Halliday 的系 模态和文字模态都是表达意义的资源,共同完成意
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他在该理论中特别强调了语言 义的建构,为读者呈现一个连贯的多模态语篇。 已
的三大元功能: 表征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概念功 有的多模态语篇理论对图像这种视觉模式所表达的
能( ideational function) 、体现语言使用者的交际参与 意义关注较多,对图像和文本之间的意义互补关系
和交际角色关系的人际功能 ( interpersonal function) 关注较少。 因此他在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和组织成语篇的语篇功能 ( textual function) 。 这三 词汇衔接理论以及 Kress 的视觉语法基础上提出了
个元功能以“语法 ”的形式出现在语言系统中新的 符际互补理论。该理论从图像—文字元功能接口出
[2]
层面上 。多模态语篇分析认为语言以外的其他 发,也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入手,探讨在多模态语篇
符号系统也是意义的源泉,也具有以上三大功能。 中图片与文字同现时图文关系间的概念符际互补 、
[7]
Kress & Van Leeuwen 在此基础上提出视觉语法的 人际符际互补和构图符际互补意义关系 。 多模
概念,将 Halliday 功能语法中概念的、人际的和语篇 态语篇分析将语言与其他意义资源整合起来 ,看到
的三个元功能延伸到视觉模式,相对应地提出了三 了各种符号系统在意义交换过程中的功能及作用 ,
大意义: 再现意义( representational meaning) 、互动意 使语篇意义的解读更全面、更准确。
义 ( interactive meaning) 和 构 图 意 义 ( compositional
二、多模态语篇分析下的新 HSK5 级第 100 题
meaning) [3]。再现意义对应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概
念功能,及物性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表现概念功能 新 HSK 5 级第 100 题的考查目的是考生的文字
的一个重要概念。及物性系统按照各种动作、状态, 表达能力,因此图片都比较简洁且包含明显的寓意 。
[8]
参照自己的经验范畴向听话人传递新信息 ,比如动 现以《新汉语水平考试 HSK( 五级 ) 真题集 》 中书
[9]
作者、过程、目标以及它们的子范畴反映了人类对自 写部分的原题和《新 HSK 速成强化教程 ( 五级 ) 》
己经验中现象的理解。 同样,视觉语法在再现意义 中的部分样卷为研究对象,从多模态语篇分析入手,
层面上可以探讨不同图像之间或者同一图像不同部 探究第 100 题中的图片与根据图片写出的文字之间
分之间的联系,哪个成分是主要参与者,相当于及物 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视觉模态所传达的信
系统中的动作者,哪一部分是受动作影响的人或物 息,从而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找到表达方法并连贯且
即目标 ( goal) ,哪一部分表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 合逻辑地写出文字,拿到高分。
点、方式即环境 ( circumstance) 等。 与系统功能语 根据以上语料,可以将新 HSK5 级第 100 题的
法中的人际功能相似,在人际意义层面上,我们可以 图片类型分为三类场景: ( 1) 真实场景类 ( 单人、多
探讨图象中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图象设计者的 人、动物) ,( 2) 标识类( 如禁止钓鱼的告示牌、此处
交际目的以及图象解读者本身对图象内容的介入 ( 有羚羊出没的告示牌、小心滑倒的警示牌、请勿吸烟
involvement) 程度[4]。 视觉语法中的互动意义旨在 的警示牌等) ,( 3) 物品类 ( 高跟鞋、礼品等 ) ,其中
探讨图像制作者、图像所呈现的世界与图像观看者 真实场景类占比比较大。
之间的关系,同时表达图像观看者对表征事物应持 根据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的语法意义关系、图
[5]
的态度 。多模态语篇的构图意义表现在页面上 文意义互补关系和本题的要求,现将解题思路归纳
构图成分的布局,并促使视觉和语言系统的概念意 如下: 首先,考生需要先通过图片识别图像中的视觉
义和人际意义得以传递。与系统功能语法的语篇意 信息符号,从参与者、过程、环境等方面确定写作主
[10]
义相对应,Kress 和 Van Leeuwen 分析了多模态语篇 题 ,确定图像的再现意义。 以图 片 上 是 否 有 人
152 兰 州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 42 卷

物、有矢量分为叙事图像和概念图象 ,对应的再现意 验意义如何与文本经验意义相关 。若从多模态语篇


义为叙述再现与概念再现。如果图片的再现意义为 分析的角度作答该题,先解读视觉模态,再分析其与
叙述再现,可从叙述再现的三类主要过程入手解读 文字模态的关系,最终选择正确的文字表达方式,即
图片现象,从情态、视角、距离等方面体现互动意义 可写出一篇描述准确、图文相关、内容丰富的短文。
的交流语法,进入到视觉语法中的互动意义,也可考 下面就新 HSK 5 级第 100 题的部分语料展开具体探
察信息在语篇中以何种言语功能进行交换 。最后从 讨。
构图意义的角度综合同一个图像中不同成分之间或 1. 真实场景类
不同图像之间所处的相对位置 ( 上下、前后、中心边 100. 请结合这张图片写一篇 80 字左右的短文。
缘关系) 等版面安排的具体情况,确定信息分布的
[6]
情况 。如果图片的再现意义为概念再现,图片与
文字的关系则表现为文字反映图片本质,可在叙述
再现 的 写 法 上 加 入 Royce 的 符 际 互 补 理 论 解 题。
Royce 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设计出概念
符际互补、人际符际互补和语篇符际互补三种互补
关系,其中语篇符际互补主要分析多模态页面上图
像与文字之间的构图布局,而本题的要求是“结合
图片写短文 ”,要求考生将所有题目都写在答题卡
上,所以无法分析其语篇意义。 因此可结合系统功
能语言学与视觉语法中概念再现的过程分析 ,从概 图1 真题 H51001 ① 第 100 题

念符际互补与人际符际互补角度入手解读本题 。综 Fig. 1 The 100 th question in the past exam paper H51001

上所述,该题的重点是考生审视视觉图 像 体 现 的 经
表1 H51001 的多模态语篇解读
Tab. 1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H51001

概念符际
参与者 过程 环境 再现意义 互动意义 构图意义
互补关系
微笑 交 谈 ( 行 距离: 社会远距离
人 一男一女 同义 信息值
动过程) 接触: 无
办公场所 叙述再现 取景: 居中
二者 中 间 ( 关 视角: 平视
物 饮水机 重复 显著值
系过程) 情感态度: 提供( offer)

本题的图片为一个视觉小语篇,根据图片写出 由和一男一女相关联的词汇实现同义互补 。通过参


的短文为一个文字小语篇。按照多模态语篇分析中 与者服装与环境的判断,考生可先写出介绍该题的
的视觉语法所对应的三大功能,先从再现意义入手 信息内容,即与再现意义相对应的文本: 一位男职员
分析图像的属性。再现意义分为叙述再现和概念再 与一位女职员正在公司的饮水机旁边谈论工作的事
现。两者以图像中是否有人物、是否有矢量作为区 情。短文开篇的第一句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
分标准。该图片由一男一女在一台有饮水机的空间 把图片中的主要视觉信息点明,对首次出现的参与
中交谈构成,是一个有人物的真实场景,属于叙述再 者应选对合适的量词,对句子语法结构也要照顾到
现。那么,视觉语法是如何将所描绘的人物 、地点和 位。接着,文字描述对图像中没有阐明的内容进行
事物组成具有不同复杂程度的视觉“叙述 ”的 呢? 延展与详述,从再现意义中动作过程、反应过程和言
本题的解图思路可先识别出图像中的视觉信息符 语心理过程等方面均可拓展看图写话的内容 ,例如
号,找出参与者: 一男一女; 分析其正在进行的过程: 描绘二人的动作: 男职员左手拿着水杯,右臂随意地
交谈; 再从参与者的正装及饮水机判断出环境成分 : 搭在饮水机上。女职员右手举着水杯,左臂扶在饮
办公环境。从而得出,图像中的人、物视觉符号信息 水机上。这句话既从参与者的角度细致、对仗地描
与文字之间的概念符际关系分别为同义和重复关 绘了图片 中 出 现 的 所 有 人 与 物,也 恰 当 地 使 用 了
系。图片中的参与者一男一女,在同现的文本中应 “着”和 HSK 词汇中适当的动词体现出双方的动作
第3 期 桑晓林: 新 HSK5 级第 100 题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153

过程。最后,考生可以参与者的身份从互动意义角 与训练。
度写出自己的情感感受作为短文的结尾 ,例如: 他们 100. 请结合这张图片写一篇 80 字左右的短文。
看上去非常高兴。从多模态语篇的互动意义角度分
析,图片中的人物不存在直视读者的目光且处在远
景中,这些信息进一步强化了“提供信息 ”的意义,
即把图像内容提供给读者。依据图文内容一致的原
则,因此与之相对应的语言部分全部采用小句陈述
的语气。综合该图片的构图意义发现,图片中的参
与者居中,都是重要信息,上文已按顺序描述清楚了
位于显著地位的人、物,没有漏洞。 另外,本题要求
呈现考生的成段写作能力,即语篇写作能力,在文字 图2 真题 H51776 第 100 题
th
方面教师平时也应加强对话语的衔接与连贯的指导 Fig. 2 The 100 question in the past exam paper H51776

表2 H51776 的多模态语篇解读
Tab. 2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H51776

参与者 过程 环境 再现意义 互动意义 构图意义

距离: 社会远距离( 有空间环绕)


指 责、争 吵 ( 反 接触: 无
一男一女
应过程) 视角: 平视
信息值: 左、右
情感态度: 提供
人 房间内 叙述再现 取景
距离: 个人近距离( 头和肩部)
显著值: 小女孩
思考 ( 心理过 接触: 无
小女孩
程) 视角: 平视
情感态度: 索取

这张图片的参与者有三人,分别位于不同的位 争吵的一男一女,他们呈现出的社会远距离和与观
置,因此首先可从再现意义中确定图片为叙述再现 , 众没有任 何 接 触 的 目 光,都 表 达 出 视 觉 语 法 中 的
接着可从构图和互动意义入手: 左边构图是一男一 “提供”信息; 而近景描绘的迷茫的小女孩则向读者
女在争吵,女士在用手势命令,男士双手摊开手掌, 传达出“索取”的信息。 因此,全文的开篇可在文字
表示争辩或无奈。右边构图是一个小女孩趴在桌子 语气选择上从小女孩的视角出发写出疑问句 ,比如:
上,眼神向内做沉思状。 取景上能看出争吵的二人 这个小女孩怎么了? 她趴在桌子上,非常难过。
位于离读者更远的位置,周围有空间环绕,属于社会 考生通过探讨图像中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远距离; 而小女孩的形象更显著,有头和肩部的近景 可得知三人为家庭成员,争吵的双方是父母,右下角
特写,表情也更清晰一些,属于个人的近距离。从构 是孩子。Kress 和 Van Leeuwen 认为视觉载体的水
图意义的显著值来看,小女孩是图片的主角。 视觉 平结构与语言的顺序性信息结构间存在着一定的相
语法认为,图像可以造成读者和图像中的世界特定 似性。在一个多模态页面上,位于左侧的是已知信
的关系,并能激发出读者应有的态度和情感 ,有三个 息,位于右侧的是新信息。一般来说,新信息表示不
要素能实现这种互动意义: 距离、接触和视角。距离 确定的、可争论的和需要关注的信息,而已知信息表
[3]
层面上图像可以让读者更靠近图片中的人物地点和 示常识性的、观看者已知的或已熟悉的信息 。因
事件,在近景中的人物更能让读者有“感同身受 ”的 此在图像模态向文字模态转化的过程中,从已知信
感觉。H51776 的图像模态中,位于右边靠下的小女 息向未知信息过渡,可以这样描述: 原来小女孩的父
孩显然离读者更近一些,她的目光虽然略向内,显然 母正在激烈地争吵。
在进行心理过程的活动,但传递出的无助、落寞的眼 叙述再现的图片中存在由图像元素间构成的矢
神可以与读者的情感上达成一致 。比起图片左上方 量。在动作过程中,当叙述再现中有两个参与者时,
154 兰 州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 42 卷

发出矢量的参与者是动作者,矢量指向的那个参与 “归属”和“识别 ”两类,与本题相关的是“归属 ”: 具


[6]
者就是目标,二者互相作用 。 因此可以结合上段 体指该标识有哪些属性。接着继续描绘概念再现的
文字,从小女孩的角度介绍人物,用如下表达从再现 信息,例如牌子的形状,上面画了什么,圆圈中有什
意义层面描述左上方的视觉信息: 妈妈用右手生气 么,小鱼前方有什么。 考生按此思路可以继续往下
地指着爸爸,在激动地问话。爸爸伸出双手,拼命地 书写: 牌子是正方形的,上面画着一个大圆圈,圆圈
解释。当然,考生可以使用自己现有的 HSK 词汇库 里有一条小鱼,小鱼前方有一个鱼钩。 圆圈中间有
中的词语对此场景进行描绘,但一定要使用合适的 一根斜线,表示“禁止 ”的 意 思。 在 标 识 类 的 图 片
动词,比如“指”、“伸出”、“问”、“解释 ”等基本词 中,人际符际互补意义指文字对图片是解释说明的
汇,将图片中相互作用的动作过程写清楚 。最后,同 作用,即视觉模态需要文本模态的协作才能使言语
样从互动意义的情感态度使用疑问句再次重申小女 功能表达得更为清晰。 也就是说,文本模态与视觉
孩的“索取”信息: 她该怎么办? 谁来帮帮她呀? 模态在表征与读者 / 观众的人际关系上存在互补。
2. 标识类场景 文字语篇应扩展或详述图像的意义,最后用陈述句
100、请结合这张图片写一篇 80 字左右的短文。 表明读者的情感态度,可以这样写: 这是禁止钓鱼的
标识类图片一般画面简洁、寓意清晰。 与前面 标志,在必要的地方是很有意义的。
的解图思路相同,这幅图片的多模态语篇解读还是
先对视觉符号进行分析,认定图片的再现意义。 该
图视觉信息成分比较简单,没有参与人、矢量,属于
概念再现。视觉语法中的概念再现对应于系统功能
语言学的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Halliday 认为这两
种过程比起行为和心理过程,表现了更为持久的状
态或更概括的真理,可从类别、结构和意义方面概
[6]
括 。因此,可先从存在过程入手描述图片中的标
识: 这是一个告示牌。“告示牌 ”三个字即图片的主
题,与图片形成“重复”的概念符际关系。 如果考生
的现有汉语词汇库中没有这个词语,可采用符际关
系中的“搭配”关系: 即在头脑中找不出与之对应的
词汇表或该视觉信息成分不在词汇范围内时 ,可以
寻找同义关系的词汇替代。 比如用“牌子 ”或“标 图3 样卷第 100 题 ②
Fig. 3 The 100 th question in a sample paper
志”来替代。系统 功 能 语 言 学 中 关 系 过 程 可 分 为

表3 样卷第 100 题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Tab. 3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100 th question in a sample paper

参与者 过程 环境 再现意义 概念符际互补关系 人际符际互补关系


物 告示牌 关系过程、存在过程 户外 概念再现 重复、搭配 扩展、详述

3. 物品类场景 类过程的无时间性,参与者常常被以比较客观、脱离
100、请结合这张图片写一篇 80 字左右的短文。 情境的方式再现,背景平淡。 分析过程通过部分与
该题图片由明晰的物品占据显著地位,如是网 整体的结构方式将参与者连接起来 。象征过程是关
考试卷,彩色图片会显得色彩饱和度更高。 物品类 于参与者是什么或参与者发生行为的意义意味着什
[6]
场景图片中的视觉信息大多也属于概念再现 。概念 么 。本题的参与者是一个色彩鲜艳的大礼品盒 ,
再现没有人物、矢量,代表事物的内在本质,在视觉 在图片中位于最显著的位置,近景拍摄的角度让读
语法中分为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 分类 者与参与者产生了亲密的人际关系 。同样可以从介
过程通过分类关系将参与者联系起来 。为了实现分 绍物品属性入手这样开头: 这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礼
第3 期 桑晓林: 新 HSK5 级第 100 题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155

物盒。根据物品的属性、分类过程和分析过程,可适
当展开对参与者环境因素的想象描写: 阳光照在盒
子上,闪闪发光。 接着继续描述参与者的性状、形
态: 包装是红色的纸,上面有一条绿油油的丝带,打
着漂亮的蝴蝶结。 在互动意义层面,可以从视觉语
法探讨的图像中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图像设计
者的交际目的及图像解读者本身对图像内容的介入
程度: 里面是什么礼物呢? 我猜一定是圣诞老人给
哪位小朋友的圣诞礼物吧!
综上,从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角度按顺序给予给
出图片准确、恰当的说明,是解题的快捷有效方法, 图4 真题 H51005 第 100 题
值得借鉴。 Fig. 4 The 100 th question in the past exam paper H51005

表4 H51005 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Tab. 4 A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H51005

参与者 过程 环境 再现意义 概念符际互补关系 人际符际互补关系


礼 品 盒 ( 包 装 纸、 分类过程、分析过程、象
物 无 概念再现 重复、搭配 扩展、详述
丝带) 征过程

三、结语 参考文献:
[1] 冯德正. 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基本问题探讨[J]. 北京第
2021 年 3 月,经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
2017( 3) : 120-132.
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定委员会审定,《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 》
[2] Halliday,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
( GF0025 - 2021) 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
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
会发布,
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自 2021 年 7 月 1 don: Arnold,
1978.
日起正式实施。《标准》出台后,HSK 将依据《标准》 [3] Kress,G,Van Leeuween,T. Reading Image: The Grammar
进行优化升级,在保证原有六个级别稳定性的基础 of Visual Design[M]. London: Routledge,
1996.
上,
细化调整为三等九级。HSK 考试也将依照《标 [4] 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准》的理论和思想,
稳步进行一些调整,
比如加强对书 2007( 5) : 84-85.
外语学刊,
写水平的考查等。在语言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多模态 [5] 张敬源. 关于视觉语法的几点思考[J]. 当代外语研
2012( 3) : 39.
究,
识读能力是大势所趋,
在实践中构建多元能力教学框
[6] 李战子.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 外语研
架,
也是汉语教师今后教学的使命和指导的方向。从
2003( 5) : 1-8.
究,
考生不同学科背景入手,将社会科学知识,理工科的
[7] Royce T. 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 Explo-
科学知识融合日常生活话语,增进考生的超学科能
[11]
ring visual-verbal synergy[J]. TESOL Quarterly,
2002,
36
力,
也是语言教学培养模式的大方向 。在新 HSK5
( 2) : 191-205.
级考试训练中从多模态语篇角度增进对书写部分图 [8] 国 家 汉 办 / 孔 子 学 院 总 部. 新 汉 语 水 平 考 试 真 题 集
文意义关系的把握,
从符际互补的角度全面认知图文 HSK( 五 级) 2014 版[M]. 北 京: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互动关系,
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更好地 2014. 1-122.
推进学生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 [9] 刘超英等. 新 HSK 速成强化教程( 五级) [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6: 244.
注释: [10] 杨信彰. 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J]. 外
① H51001 为新 HSK 真题编号,为新 HSK 五级第一套试 2009( 4) : 11-14.
语教学,
题,下文以此类推。 [11] 张德禄,吴连春. 超学科知识的融合模式及教学模式
② 刘超英等,新 HSK 速成强化教程( 五级) ,北京语言大学 2021( 1) : 45-52.
探索[J]. 中国外语,
出版社,
2016 年,
244 页。 ( 责任编辑: 张 哲)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