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2

地物探究-溫室效應及風力發電

目錄
地科篇 物理篇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規劃實驗 規劃與研究 實驗設計
+ 實驗器材
實驗前預測
實驗流程
實驗流程 實驗數據分析
結果與討論
實驗圖表與描述
實驗反思
結果與討論
未來研究方向
Earth Science-
Greenhouse gases

地科篇
探討溫室氣體與其效應
研究動機
近年來人們開始關注全球暖化議題
許多人認為二氧化碳是使年均溫逐年上升的最大兇手
真的是這樣嗎? 要如何提出有效的證據?
如何測量二樣化碳和一般空氣升溫降溫的快慢?
規劃實驗
實驗箱
Arduino溫濕度計
實驗器材 15公分直尺 實驗材料 二氧化碳
打氣筒
chromebook

二氧化碳能夠吸收紅外線輻射
升溫
因此溫度上升較乾燥空氣大
實驗前預測
二氧化碳(比熱)為0.2 cal/g˚C
降溫 較乾燥空氣小,根據ΔH=msΔt
因此認為溫度下降速率較乾燥空氣大
實驗流程
對照組 實驗組
實驗箱接上Arduino

調整保特瓶位子置中

在二號寶特瓶打入二氧化碳

關上實驗箱打開燈泡

升溫及降溫各計時15分鐘並統計數據
實驗圖表
2號(二氧化碳瓶) 3號(空瓶)升溫降溫各15分鐘的溫度濕度變化圖

2號(空瓶) 3號(空瓶)升溫降溫各15分鐘的溫度濕度變化圖

升溫15分鐘內 降溫15分鐘內
對照組2號(空瓶)上升18˚C 對照組2號(空瓶)下降速率0.99°C/分
3號(空瓶)上升19.3˚C,差1.3°C 3號(空瓶)下降速率1.02°C/分,差0.03°C/分
實驗組2號(二氧化碳)上升18.3°C 實驗組2號(二氧化碳)下降速率0.97°C/分
三號(空瓶)上升19.1°C,差0.8°C 3號(空瓶)下降速率1.01°C/分,差0.04°C/分

溫度差距減少,二氧化碳溫度上升較大 下降速率差距增大,二氧化碳溫度下降速率較慢
實驗圖表 對照組
2號(空瓶) 3號(空瓶)升溫降溫各15分鐘的溫度濕度變化圖
3號(空瓶)上升19.3˚C 2號(空瓶)下降速率0.99°C/分

差1.3°C 差0.03°C/分

2號(空瓶)上升18˚C 3號(空瓶)下降速率1.02°C/分
溫度差距減少,二氧化碳溫度上升較大
實驗圖表 實驗組
2號(二氧化碳瓶) 3號(空瓶)升溫降溫各15分鐘的溫度濕度變化圖
3號(空瓶)上升19.1°C 2號(二氧化碳)下降速率0.97°C/分

差0.8°C 差0.04°C/分

2號(二氧化碳)上升18.3°C 3號(空瓶)下降速率1.01°C/分

下降速率差距增大,二氧化碳溫度下降速率較慢
實驗結果與討論
哪些因素影響實驗結果? 如何改善?

人為:瓶內尚有二氧化碳殘留 用打氣筒排除二氧化碳
外界:冷氣是否吹單一寶特瓶 調整儀器位置使儀器平均受溫
人為:燈泡功率不夠 更換功率較高燈泡
儀器:溫濕度感測器未校正 用水銀溫度計校正

不符合預測,
推測可能是因為在冷氣下方
影響實驗結果
PHYSICS-
Wind Power Generation

物理篇
風力發電
研究動機
每每經過西部海岸,
目光總是被一旁井然有序的風車吸引,
碩大的塔架配上三片葉片,看上去格外壯觀。
然而,不禁令我感到好奇,
為甚麼風車的葉片都是三片呢?
葉片與轉軸的角度對於風車旋轉速率又會有甚麼影響呢?

通霄北端的「山邊庄」純白風車聚落,常吸引許多民眾特地來捕捉獨特美景。
(2020年9月21日)(圖/于魯光攝)。https://www.ctwant.com/article/73837
規劃與研究

探討不同葉片數量
研究目的
對風力發電效能的影響 葉片數量??
2片?
風車的葉片數量 3片?
研究問題 是否會影響風力發電的效能? 4片?
5片?
在風車葉片數量為2片~6片時
研究假設 6片?
葉片數量越少,輸出電壓越高
規劃與研究- 實驗設計
操縱變因 控制變因

針對葉片
材質:木片
尺寸:長13.6公分、寬1.8公分、厚0.1公分
編號1:葉片數量2片
編號2:葉片數量3片
針對轉軸
編號3:葉片數量4片
材質:木塊
編號4:葉片數量5片
尺寸:圓半徑1公分、厚度2公分
編號5:葉片數量6片
應變變因 電壓大小
規劃與研究- 實驗器材
器材名稱 規格 數量(單位) 用途說明

冰棒棍 13.6*1.8公分 20片 製作葉片

木塊 圓半徑1公分 5塊 製作轉軸

熱熔膠槍 120v-240v/40w 1台 黏葉片及轉軸

電鑽 DT9205A 1台 測量電壓

三用電表 Makita Hp331D 1個 鑽孔

量角器 1個 測量角度
規劃與研究- 實驗流程
標記葉片在轉軸上各個圓心角
圓柱木塊
準備 圓心角如下:180度 120度 90度 72度 60度
直徑:2cm
轉軸 厚度:2cm
數量:五個 沿著標記觸在轉軸側面上畫出轉軸 轉軸中心鑽孔
傾斜45度並切割 並黏接馬達

冰棒棍
測電壓大小(圓心角180度)
長:13.6公分 轉軸與葉片相黏
準備 測電壓大小(圓心角120度)
寬:1.8公分
葉片
厚:0.1公分 測電壓大小(圓心角90度)
數量:20個 依順序重複五次並記錄順序 測電壓大小(圓心角72度)
測電壓大小(圓心角60度)
規劃與研究- 實驗數據分析
電壓(V) 次數
1 2 3 4 5 平均 標準偏差 平均±平均標準偏差
葉片數(片)

2 0.201 0.207 0.203 0.21 0.210 0.208 0.00631 0.208±0.00282


3 0.381 0.370 0.381 0.392 0.375 0.380 0.00823 0.380±0.00767
4 0.187 0.183 0.166 0.182 0.186 0.181 0.00853 0.181±0.00381
5 0.060 0.070 0.064 0.076 0.057 0.066 0.00767 0.066±0.00342
6 0.277 0.283 0.389 0.297 0.291 0.287 0.00767 0.287±0.00342

整體實驗的標準偏差 由實驗圖表可知
介於0.006~0.009(伏特)數值小 最高的平均電壓值為3片葉片數據為0.380v
所以可信度高 最低的平均電壓值為5片葉片數據為0.066v
結果與討論
風車葉片數量對電壓關係圖
0.4 0.380

平 0.3 0.287

0.208
電 0.2 0.181

(V) 0.1
0.066

0
2 3 4 5 6
葉片數(片)
風車葉片數量對電壓關係圖
0.4 0.380

平 0.3 0.287

0.208

結果與討論 電

(V)
0.2

0.1
0.181

0.066

0
2 3 4 5 6
葉片數(片)

實驗結果發現扇葉越少電壓不一定是最高的。
與我們當初設的假設不相符。但至於為甚麼風力發電的風車幾乎都是三片葉片?
我們詢問老師過後得出的結果是因為相較於二片或四片在三片葉片的情況下,
風車的實密度最佳,因此能得到最大比例的風能。
除次之外,三片葉片的造價成本及噪音汙染都遠比其他低。
實驗反思
問題點 解決方式

1.可能因使用三用電錶 應使用更專業、更靈敏的儀器
電壓值會一直跳動造成電壓值不準確 例:電壓計

2.電風扇的風速不穩定 應可使用風洞裝置來控制氣流穩定度
造成風力發電轉速亦不穩定 以產生穩定的風速來源

3.電風扇和風車之間的距離可能
因不同人手持或更換風車而有所不同 可拿腳架固定距離
造成數據忽大忽小的問題
未來研究方向

風力發電是一種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形式,將風能轉換為電能。
經過這學期探究與實作的課程,讓我對未來的自主學習產生更多想法,
針對葉片的部分有許多的因素會導致風力發電的效能,
例如材質和長度,都可以讓我對風力發電的風車有進一步的探討。
心得
這學期的地物探究,有別於其他的探究與實作,多了一些論證的方式及探討實驗為
何會有誤差,對我們來說都是有很大的幫助,找出最根本的問題點再加以修正才是最
有效率且符合實驗的精神。我們也學到如何做出圖表來分析實驗數據,以及實際操作
風力發現所需要的葉片及轉軸,藉由自己手做,才能知道可能是因為甚麼因素導致,
例如標記錯誤還是葉片或轉軸的材質等,實際製作也需要和組員們互相配合,組員們
仔在旁邊也能觀察到製作過程中的誤差,像是轉軸與馬達連接續要鑽孔,組員們就可
以幫忙看是電鑽是否有在圓心,以及是否和轉軸垂直以免偏掉。

在探究課程中,我不只是學到實驗的種種精神,更體會到了團隊的重要性,物理和
地科篇的實驗過程中,都需要每位組員密切的溝通及相同的共識,有不同的意見提出
來反而使實驗的結果更精確或著有出乎意外的結果。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