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非華語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6

幫助非華語幼兒

學校經驗分享小冊子
「賽馬會友趣學中文」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劃及
捐助,並由三間大學以及兩間非政府組織聯合策動。計劃自
2016年啟動起,通過「家庭、學校、社區」協作以及實證為本
的模式,為幼稚園推動文化回應教學,創設愉快而有意義的學
習環境,以提升少數族裔非華語幼稚園學生的中文水平,且讓
華裔同學習得更佳的社交技能。

秉承過往的經驗,計劃於2022年起動的新階段以「文化回應教
學基準」支援幼稚園。這個以實踐為本的架構,目標在於提升
非華語少數族裔學生與華裔學生的中文學習及社交情緒能力發
展,為他們成就更順利的幼小銜接。計劃冀望於2026年前讓
42,000名幼稚園學生,當中包括5,100名少數族裔非華語學生
及他們的家庭得到支援。

自2022年開始,「賽馬會友趣學中文」計劃進入第二階段,香
港教育大學將為參與計劃的幼稚園提供對應教育局幼稚園表現
指標的幼兒課程和到校支援:

• 幼兒課程:教師將運用團隊設計的教案和教具,通過音樂、
唱遊、動畫、遊戲、圖書和其他有趣活動,引起非華語和
華語幼兒的興趣,協助他們學習中文和情緒社交技巧。

• 到校支援:團隊將到訪幼稚園與老師一起備課,協助幼稚
園推展一個實證為本的幼兒課程。團隊亦將評估課程的成
效,並向幼稚園提供意見和反饋。

1
此外,香港教育大學將提供多項專業發展活動,提升幼稚園領
導人員和老師對文化回應教育的認識和技巧:

• 領導人員工作坊:團隊將為幼稚園領導人員提供專業發展
工作坊,幫助校長和主任從管理與組織層面,於幼稚園建
立具文化回應元素的教學模式。

• 老師專業發展課程:團隊將為幼稚園老師提供專業發展課
程,幫助老師學習與文化回應教育相關的知識和技巧,支
援幼兒的語文及情緒社交學習。

團隊介紹

香港教育大學團隊由兒童與家庭服務中心總監鍾杰華教授領
導。團隊分為「幼兒課程和到校支援」及「老師專業發展」
兩部份,分別由中心聯席總監林俊彬博士,及中心成員杜陳
聲珮博士策動。

兒童與家庭服務中心總監
鍾杰華教授

中心聯席總監 中心成員
(幼兒課程和到校支援) (老師專業發展)
林俊彬博士 杜陳聲珮博士

2
為配合「賽馬會友趣學中文」第二階段的展開,團隊特別到訪
六間幼稚園,與校長和老師交流教學心得,並觀察老師如何通
過主題教學和區角設計,支持非華語幼兒的中文學習,實在大
開眼界,獲益良多!

團隊更發現,六間幼稚園所採用的很多教學策略,都與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2017年出版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不謀而合。
因此,團隊以實地拍攝的圖片和精簡易明的描述,與全港幼稚
園分享這些寶貴的教學經驗!

3
特別鳴謝以下六間幼稚園,為團隊安排參觀,提供專業交流的
機會之餘,更無私分享教學成果,讓更多同工及幼兒受惠。

中華基督教會上水堂主蔭幼稚園

宣道會雷蔡群樂幼稚園

基督教樂道幼稚園

善正幼稚園

聖美雅學校

Little Buds Kindergarten

(排名按筆劃順序,先中後英)

4
1. 善用唱遊、律動和故事
非華語幼兒的音樂感和舞蹈感特別強,尤其喜歡兒歌和帶動唱,
所以老師配合幼兒的興趣,利用兒歌和帶動唱引起幼兒的學習動
機。老師於活動加入故事元素,不但利用色彩繽紛的圖像作為視
覺提示,更即場與幼兒互動,邀請幼兒描述不同動物的外型特徵,
為幼兒提供有趣的聽說經驗。老師運用抑揚頓挫的聲線和生動活
潑的動作帶動課堂氣氛,讓幼兒完全投入於課堂之中。

5
2. 在故事中鼓勵幼兒重述
老師跟非華語幼兒講故事後,通過口頭敘述和發問問題,鼓勵幼
兒回憶故事內容,並把故事內容用圖畫和對答方式重覆表述。活
動能夠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亦能加強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老師運用綜合模式,以「四季」為主題,同時推動幼兒的於語文
和藝術與創意兩個範疇的發展。

6
3. 培養幼兒中文學習的信心
老師採用生活化的教學主題﹙幫助家人做家務﹚,並加入有趣的
遊戲元素﹙扭蛋機﹚,提升非華語幼兒對中文的學習興趣。為幫
助幼兒運用中文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並增加幼兒之間的互動
機會,老師特別讓幼兒選擇「自己一個人」、「找朋友一起」或
「全班幼兒一起」去表達自己,增強幼兒的中文聽說能力之餘,
更培養幼兒對學習中文的信心。

7
4. 運用綜合模式推動幼兒多方面發展
老師運用綜合模式,以「動物」為主題,同時推動幼兒的於語文
和大自然與生活兩個範疇的發展。幼兒對大自然充滿好奇心,會
主動學習認識不同動物的中文名稱。老師通過提問和聆聽,幫助
幼兒發現不同動物的相同和相異之處﹙如:熊貓和斑馬都是黑白
色的﹚。老師在主題活動後,更透過「猜一猜」遊戲和「泥膠拼
字」活動,讓幼兒與同伴一起操作不同的教具,增加幼兒之間的
互動機會,鞏固幼兒於主題活動所習得的內容。

8
1. 學習中文字的字形結構
非華語幼兒容易把中文字視為一幅又一幅沒有意義的圖畫,所以
老師在主題活動中特別教授常見的字形結構,如「獨體字」、
「左右結構字」、「上下結構字」、「內外結構字」,再於區角
中加入與字形結構相關的「拼砌遊戲」。遊戲鼓勵幼兒動手操弄
不同的教具,親身「體會」中文字的組成結構。遊戲更提供大量
觸感刺激,提高幼兒學習中文的興趣,加強幼兒對中文字的敏感
度和記憶力。

9
2. 學習中文字的部首和部件
老師幫助幼兒掌握中文字的字形結構後,更在區角中加入與部首
和部件相關的「拼砌遊戲」,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中文字形的基本
規律。幼兒無需一個字一個字地「硬記」,學習中文時需要的記
憶負荷量自然減輕。同樣地,遊戲為幼兒提供動手操弄的機會,
亦提供大量觸感刺激,讓幼兒進行多感官探索﹙如眼看、耳聽、
手動﹚,在富趣味性的活動中學習新事物。

10
3. 加入體能活動或身體動作
幼兒喜歡以多感官探索去學習新事物,所以老師在區角中鼓勵幼
兒通過有趣的身體動作去學習抽象的中文筆劃。幼兒可在自由時
間,模仿圖卡上的身體動作。這類「操作性遊戲」,能夠培養幼
兒對中文字詞的興趣,更能幫助幼兒認識筆劃的形態和概念,為
他們書寫作好準備。幼兒天生能量滿滿,若然老師能把體能活動
或身體動作與中文學習連結起來,自然能夠事半功倍!

11
4. 創建中文詞彙「心智圖」
老師在主題活動中,帶動非華語幼兒的生活經驗(如:「你平
時乘坐什麼交通工具來學校?」),與幼兒一起創建詞彙「心
智圖」,擴充幼兒識字量的同時,亦引導幼兒明白字詞之間的
關聯性。老師特別幫助幼兒分類(如:「原來巴士、小巴和港
鐵都是交通工具﹗」),幫助幼兒有系統地記住五花八門的中
文詞彙。老師把完成的「心智圖」張貼於課室當眼的地方,為
幼兒提供豐富、自然和多樣化的語文環境。

12
5. 推動家校協作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基地,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位老師」,所以老
師以「家庭」為主題,在不同的區角營造「家」的感覺,將家庭
元素帶入學校,增加非華語幼兒對學校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幼兒
喜歡聽故事,所以老師特別設計「親子閱讀計劃」,讓非華語家
長透過書本上的二維碼,與幼兒在家中一起聆聽學校預先上載的
故事內容。計劃不但可以提升家長與幼兒的語文水平,更可以增
進彼此的親子情誼!

13
6. 推動學校以外的延伸學習
幼兒在家庭、學校和社區三個互為關聯的環境中成長,所以老
師以「認識社區」為主題,透過提問帶動非華語幼兒分享生活
經驗(如:「除了家庭和學校,你平時最喜歡去什麼地方?」),
與幼兒一起創建符合幼兒生活經驗的「社區地圖」。老師細心
聆聽幼兒的分享,了解幼兒眼中的社區是什麼樣子的,再把幼
兒眼中最重要的社區建築,用圖畫表達出來。同樣地,老師把
完成的「社區地圖」張貼於課室當眼的地方,為幼兒提供豐富、
自然和生活化的語文環境。

14
策劃及捐助

聯合策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