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ing at Height - RG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4

高空工作安全

(重溫課程)
訓練課程大綱
• 高空工作的相關職安健法例
• 高空工作的危害識別
• 預防人體下墮的措施
• 高空工作的安全管理

2
不安全工作行為 / 環境示例
🚨🚨昨天有網友分享了一宗位於氹仔某住宅大廈,工人於外牆進行拆裝冷
氣工程的照片,圖中可見工人裝拆冷氣時並無做足保護措施,唯一有用的安
全帶亦扣掛錯誤,相關外牆工作險象環生!
由於裝拆冷氣需時較短,勞工局安全稽查
人員到達該大廈時,相關工程似乎已經完
工。
為免發生意外,勞工局人員今日再到該大
廈派發高空工作指引,並要求管理處協助
,如有單位登記裝修,請協助派發宣傳單
張及提醒工友注意安全。
⚠️冷氣機及窗門的安裝、維修和清洗、
拆除花籠等工程經常涉及高空工作。因此
,工作人員進行有關外牆工作時,必須採
取適當的安全措施。請大家參閱勞工事務
局兩款‘外牆工作安全’的宣傳海報,齊
齊認識如何做好有關安全措施。
#高空工作 #注意安全 #命得一條 3 3
⚫ 一名工人在建築工地十三樓的鋼結構上進行鋪
設坑板期間,不慎從坑板缺口下墮至三樓平台
死亡。
意外成因:
◼ 鋼結構上用作扣掛安全帶尾繩的吊孔,因阻礙坑
板的舖設而在意外前被切割削去
◼ 吊孔只是零散分佈在樓層底部橫樑上,也只能在
工人走到非常接近其位置時才能以尾繩扣掛使用
;未能發揮該等吊孔作為安全繫穩點的作用
◼ 吊孔位置也未能達致「高掛低用」的目的
◼ 作業前承造商雖已識別相關工作危害,但欠缺明
確風險評估,未能提出切實可行的安全施工程序

改善措施:
◼ 工作前須進行風險評估;
◼ 高空工作應優先採取合適的集體保護措施,如棚架或
工作平台;
◼ 特殊的工作環境,應考慮在合適的位置架設安全網;
◼ 如無法提供上述措施,必須為工人提供合適工作的個
人防墮裝置。如:傘式安全帶,防墮扣和獨立救生繩

⚫ 一名地盤工人在14樓露台邊緣使用
木梯進行工人升降機上落平台構件
的安裝工作,期間從該樓層下墮至
地面,導致其重傷死亡。
意外成因:
◼ 意外主要原因是工人在14 樓單位露台位置工作
時,因失足從木梯上下跌,但露台樓面邊緣沒
有設置預防人體下墮的圍欄,導致死者失足時
下墮至地面死亡;次要原因是死者只使用木梯
工作,並沒有使用穩定性較強的工作平台工作
,造成死者有較大的失足風險。

改善措施:
1. 制定相關工作的安全施工方案,包括:
◼ 在樓面邊緣安裝足以預防人體下墮的圍欄;
◼ 提供合適的工作平台予工人使用;
◼ 提供安全帶的扣掛點。
2. 監督工人正確使用安全帶;
3. 加強對工人的安全培訓。

5 個案模擬動畫
高空工作的地點
• 工作平台
• 棚架
• 梯具
• 屋頂
• 簷蓬
• 吊船
• 樓板邊緣
• 洞口邊緣
• 升降機槽
6
高空工作的潛在危害
人體下墮 物件下墮

觸電 工作台倒塌

7
維護建築工地施工安全的責任

政府
DSAL

責任
職安健
僱主 僱員
承造商 工友們

8
高空工作的相關職安健法例
• 第2/2023號法律
《建築業職業安全健康法》
• 第32/2023號行政法規
《建築業職業安全及健康技術規範》
• 第132/2023號行政長官批示
開始施工通知表格 和 專用表格式樣
➢ 監察部門:勞工事務局
➢ 適用範圍:建築工地和工程地點
➢ 立法目的:訂定保障建築業職業安全及健康的措
施, 並規範安全管理人員的設置及准照制度
➢ 立法對象:進入建築地盤內的所有人士
9
工作平台
何謂高空工作?

答:是指工作人員在離地面高
度兩米或以上,且可能
有人體下墮 危險的地點
工作或活動。
﹝第二條(十三項)﹞

10
工作平台
應如何進行高空工作?

答:如工作人員需進行高空工
作,須向其提供適當的
工作平台。
﹝第一百一十九條﹞

11
工作平台
常見的工作平台有哪些?

答:工作平台除常見的鋁通架外,還包括棚架
(竹棚、金屬及混合棚架) 、橋板、固定梯
、活動梯、吊船、吊索式工作平台。
答:另外,還應包括梯台及功夫櫈。

12
工作平台
• 工作平台的一般性要求
➢ 工作平台須符合下列規定:
(一)結構良好、具足夠抗力和穩
定性;
(二)設置上落通道;
(三)保持清潔,且不得放置任何
雜物。
﹝第一百二十條第一款﹞
➢ 工作平台因潮濕或其他原因出現濕
滑情況時,須採取防滑措施。
﹝第一百二十條第二款﹞
13
工作平台
• 工作平台的一般性要求
➢ 處於可能危害工作平台穩定性的惡劣天氣期間,不
得使用位於戶外的工作平台。
﹝第一百二十條第三款﹞
➢ 工作平台在每日使用前,須由指定人員進行檢查並
作相關記錄,以確保工作平台處於可使用狀況。
﹝第一百二十條第四款﹞

➢ 如在工作平台上採用人手方式搬運物料,物料的重
量不得超過五十千克,且搬運高低差不得超過九米。
﹝第一百二十條第五款﹞

14
工作平台
• 工作平台的一般性要求
➢ 在工作平台的當眼處,
須張貼至少以中文清晰
標明工作平台安全負荷
的標誌。
﹝第一百二十一條﹞
➢ 工作平台的邊緣須設置
符合規定的雙圍欄和踢
腳板。
﹝第一百二十二條﹞

15
工作平台
• 這是工作平台嗎?這樣危險嗎?

16
工作平台

禁止在工作平台上
架設梯子或其他工作台

支撐必須置於堅固安全位置上 工作平台必須有圍攔及踢腳板

17
工作平台
流動式鋁質通架

18
工作平台
流動式 鋁質 通架

• 使用流動式鋁質通架的注意事項
- 最大高度的計算
- 風力的影響
- 水平向力與垂直偏心負荷對通架的影響
- 搬動通架時安全須知
- 安全操作守則

19
工作平台
流動式鋁質通架

• 最大高度的計算

於室內使用時
高度 : 最小底闊度 = H:W=3.5 : 1
即 高度 ≤ 3.5 x 最小底闊度
H

於室外使用時
高度 : 最小底闊度 = H:W=3 : 1
即 高度 ≤ 3 x 最小底闊度
L
W

20
工作平台
流動式 鋁質 通架

• 風力的影響
風力 對策
27 km/h 獨立的流動鋁質通架
(約3級風力) 可承受的最大風力

40 km/h 流動鋁質通架
(約7級風力) 須適當繫穩

64 km/h 禁止室外使用
(約8級風力) 流動鋁質通架

* 在強風及惡劣天氣下,禁止室外使用流動鋁質通架

21
工作平台
流動式 鋁質 通架

• 風力的影響
- 禁止使用布料等包裹通架,因此舉將增強風力對
通架的影響,降低其穩定性,甚至被風吹倒;

使用布料等包裹通架易被風吹倒

22
工作平台
流動式 鋁質 通架

• 風力的影響
- 在建築物之間使用通架,會因風力通過建築物之
間的狹窄空間而產生漏斗現象,使風速增大,吹
倒通架。

風力漏斗現象

23
棚架(構造/檢查)
• 棚架的一般性要求
➢ 棚架須採用適當的材料搭建,且須構造良好、
能安全承受負荷和維持良好狀況,以確保在使
用棚架時,其任何部分都不會歪斜。
﹝第一百二十四條﹞
➢ 棚架的搭建、拆卸、更改和保養工作,須由指
定人員進行或由具經驗的工作人員在指定人員
監督下進行。
﹝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

24
棚架(檢查)
• 棚架的一般性要求
➢ 屬下列任一情況,須由指定人員對棚架進行檢查,並
將結果填寫於專用表格內:
(一)首次使用前;
(二)進行擴建、部分拆卸或更改後;
(三)在八號風球或以上的熱帶氣旋信號除下後;
(四)可能影響其抗力或穩定性時;
(五)在使用前三十日內未曾進行檢查;
(六)中止使用期間超過十五日。
﹝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二款﹞
25
棚架(檢查)
• 棚架的一般性要求
➢ 如未按規定進行檢查,或未將有關結
果填寫於相關表格內,又或有關結果
列明“禁止使用",均不得使用有關
棚架。
﹝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三款﹞

26
棚架(檢查表格的展示)
• 棚架的一般性要求
➢ 按規定填寫的表格,須在
棚架的當眼處張貼或作有
效顯示,以讓工作人員知
悉有關棚架是否安全可
用。
﹝第一百二十六條﹞

27
棚架(平台)
• 棚架的一般性要求
➢ 棚架的平台須符合下列規定:
(一)至少由雙行棚架組成,但屬懸空式棚架除外;
(二)鋪設踏板,以便工作人員在棚架上工作或走動;
(三)闊度不少於四十厘米;如用作搬運物料,闊度不
少於六十五厘米。
﹝第一百二十九條第一款﹞

28
棚架(平台)
• 棚架的一般性要求
➢ 踏板須符合下列規定:
(一)以具足夠抗力和良好狀況的夾板、木板、金屬板
或有孔隙的金屬物組成;
(二)平放整齊、連續不斷和並排密鋪;
(三)固定在承支點上,且須考慮承支點之間的距離和
踏板的厚度,以確保踏板在使用時處於穩定狀況。
﹝第一百二十九條第二款﹞
➢ 如工作人員需從建築物或地面進出棚架平台,須設置
可供其安全進出的通道。
﹝第一百二十九條第三款﹞
29
棚架(禁止規定)
• 棚架的一般性要求
➢ 禁止在棚架上裝繫起重機械,以免影響棚架的抗力
和穩定,但屬具足夠強度的金屬棚架除外。
﹝第一百三十條第一款﹞
➢ 禁止在棚架上放置超出其能安全承受負荷的物料或
不屬施工所需的物料。
﹝第一百三十條第二款﹞

30
棚架
(防止物體下跌的安全措施)
• 棚架的一般性要求
➢ 棚架須設有符合下列規定的斜擋棚,以有效承受下
跌的物體:
(一)地面至首個斜擋棚的垂直距離不
得超過十米;
(二)斜擋棚間的垂直距離不得超過十五
米;
(三)由垂直棚架起計,每個斜擋棚的水
平闊度不得少於兩米;
(四)斜擋棚表面由金屬板、木夾板或其
他適當物料穩固連接,以確保其具
足夠抗力阻擋和承受下跌的物體。
﹝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一款﹞
31
棚架(竹棚)
• 棚架的一般性要求
➢ 搭建棚架採用的竹料或竹枝不得有霉爛、
破裂或足以影響棚架各部分抗力的瑕疵,
且須維持良好狀況。
﹝第一百三十二條第一款﹞
➢ 已折斷的竹料或竹枝,須立即更換或作有
效修復。
﹝第一百三十二條第二款﹞

32
棚架(金屬及混合棚架)
• 棚架的一般性要求
➢ 金屬棚架和混合棚架的結構,
須按力學數據設計和裝嵌圖則
建造,以確保其具足夠抗力和
穩定性。
﹝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一款﹞
➢ 金屬棚架和混合棚架須設置斜桿加以鞏固,且斜桿
的設置方法須達至防止棚架整體結構變形或移動的
目的。
﹝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二款﹞

33
棚架(金屬及混合棚架)
• 懸空式棚架的一般性要求
➢ 每個「狗臂架」必須裝上三顆
或以上的繫穩螺絲,但最終的
數量須符合設計上的要求;
➢ 每顆繫穩螺絲在結構上必須良
好及無明顯毛病,且與結構混
凝土要適當地配合;
➢ 如外牆是由沙磚或泥磚所組成,
則不宜選用「拉爆」或「撞爆」
式螺絲作為繫穩的用途。
34
工作平台
(橋板、活動梯和固定梯)
• 橋板、活動梯和固定梯的一般性要求
➢ 橋板、活動梯和固定梯須符合下列規定:
(一)適合工作和環境所需;
(二)以耐用材料製造、具足夠強度和維持良好狀況;
(三)保持足夠穩定性,尤其不得將橋板、活動梯或固定
梯放置或靠在疏鬆的地面或樓面、磚塊或其他疏鬆
的物料上。
﹝第一百零四條﹞

35
工作平台
(橋板和固定梯的防墮裝置)
• 橋板和固定梯的一般性要求
➢ 橋板和固定梯離地面高度兩米或以上的地點,須
設置符合規定的雙圍欄和踢腳板。
﹝第一百零五條﹞

36
工作平台(橋板的規格)
• 橋板的一般性要求
➢ 如使用跨度超過三米的橋板,須以橫木連接其底部。
➢ 如屬斜橋板,除須遵守上款的規定外,尚須符合下列
規定:
(一)高度不得超過九米;
(二)闊度不少於六十厘米;
(三)最大傾斜度不得超過百分之三十;
(四)傾斜度超過百分之十五時,其表面須釘上橫木或其
他適當裝置,以防止工作人員跌倒。
﹝第一百零六條﹞

37
工作平台(活動梯的規格)
• 活動梯的一般性要求
➢ 活動梯僅可用作臨時上落通道。
﹝第一百零七條第一款﹞
➢ 使用直式活動梯須符合下列規定:
(一)其上端繫穩於固定位置上;如屬不可能,則將下
端繫穩;
(二)擺放的斜度不會影響其穩定性;
(三)具足夠的長度,且其上端至少突出地面或樓面一
米。
﹝第一百零七條第二款﹞

38
工作平台(活動梯的規格)
• 活動梯的一般性要求
➢ 使用摺合式活動梯時,其摺合的鉸位須充分張開
和鎖定,以確保其穩定。
﹝第一百零七條第三款﹞

39
工作平台(活動梯)
• 活動梯的一般性要求
- 三點觸梯;
- 爬梯的角度應保持75度;
- 倘梯具未能固定,應指派人員扶梯;
- 梯具應高出一米作為扶手之用。

40
工作平台(活動梯)
• 活動梯的一般性要求
- 使用前必須進行檢查;
- 檢查梯具,包括梯級寬度、各接口、絞合部位等;
- 不可站在高度2/3以上的位置(包括梯頂)。

41
防墮措施
常見的危險邊緣有哪些?

答:危險邊緣包括樓板及樓梯邊緣、樓面開口及
升降機槽等。

42
防墮措施
• 防墮措施的一般性要求
➢ 在有下墮危險的地點進行工作前,須預先評估並按評
估結果採取有效的防墮措施
﹝第三條第一款﹞
➢ 下列地點須設置雙圍欄和踢腳板
(一)地面開口,但已採用符合規定的物件覆蓋開口者除外;
(二)樓面或平台邊緣;
﹝第三條第二款(一)、(二)項﹞

43
防墮措施
• 防墮措施的一般性要求
(三)升降機開口;
(四)樓梯邊緣;
(五)高度不足九十厘米的牆壁開口;如牆壁高度為十五厘米
或以上,可免除設置踢腳板;
(六)高空工作的平面。
﹝第三條第二款(三)、(四)、(五)、(六)項﹞

44
防墮措施
• 防墮措施的一般性要求
➢ 雙圍欄須符合下列規定:
(一)較高的一條圍欄須設置於工作或走動的平面上起計
九十厘米至一百一十五厘米之間;
(二)較低的一條圍欄須設置於該平面上起計四十五厘米
至六十厘米之間。
﹝第三條第三款﹞
➢ 踢腳板須設置於工作或走動的平面上,其圍板高度
不少於十五厘米。
﹝第三條第四款﹞

45
防墮措施
• 防墮措施的一般性要求
➢ 覆蓋開口的物件須符合下列規定:
(一)其構造能有效防止人體或物體下墮;
(二)固定於適當位置;
(三)具清晰標明其用途的字眼。
﹝第三條第五款﹞

46
防墮措施(安全網)
• 安全網的一般性要求
➢ 安全網能有效減輕因人體下墮而受傷的情況,但
設置及拆除安全網的工作本身已潛在人體下墮的
風險,因此,這項工作必須小心策劃及監督,並
由曾受適當訓練的員工進行。

47
防墮措施(安全網)
• 安全網的一般性要求
a) 安全網與工作地點的垂直距離應少於6米;
b) 安全網不應拉緊,垂距為安全網最短邊的1/4至1/5;
c) 網底與其下方的表面之距離應等於安全網最短邊的2/3
或2米,以大者為準。

48
升降工作平台
何謂升降工作平台?

答:是指設有專門用於載人的工作平台,並以動力
操作其升降的起重機械,但不包括載人吊重升
降機。
﹝第二條(七項)﹞

49
升降工作平台
• 升降工作平台的一般性要求
➢ 升降工作平台須符合下列規定:
(一)設有兩套操控系統,並分別安裝在工作平台和機身;
(二)在當眼處設有能中斷所有操作的緊急掣;
(三)設置自動防墮制動器,發生故障時能有效防止工作平台
下墮;
(四)設置示警裝置,在移動或升降時向升降工作平台附近的
人發出警告。
﹝第六十二條第一款﹞

50
升降工作平台
• 升降工作平台的一般性要求
➢ 使用升降工作平台時,須採取適當措施預防升降工作
平台的鉸剪式機件、外伸構件、機身和工作平台之間
的困位和剪切位造成的危險。
﹝第六十二條第二款﹞

51
升降工作平台
• 升降工作平台的一般性要求
➢ 升降工作平台的工作平台的邊緣須設置符合規定的雙
圍欄和踢腳板。
﹝第六十三條﹞

52
升降工作平台
• 升降工作平台的一般性要求
➢ 操作升降工作平台時,須遵守
下列規定:
(一)不得在工作平台升起的期
間移動升降工作平台;
(二)在上升和下降工作平台前,
以及其升降及移動期間,
須確保升降工作平台附近
無人靠近;
(三)操作員在離開升降工作平
台前,須將工作平台完全
下降。
﹝第六十四條﹞
53
升降工作平台
• 升降工作平台的一般性要求
➢ 在升降工作平台的當眼處,須張貼至少以中文清晰列
明下列事項的標誌和告示:
(一)按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進行測試和檢驗得出的
最高安全操作負荷的標誌;
(二)最多運載人數和最大操作高度的告示。
﹝第六十五條﹞

54
升降工作平台
• 升降工作平台的工作環境與狀況
➢ 空曠地方?狹窄通道?
➢ 光線是否足夠?會否受風力及天氣的影響?
➢ 圍封行人往來的工作區域
➢ 地面強度是否足夠
➢ 工作地點的坡度是否合適
➢ 附近是否公共設施,例如
電力系統

55
升降工作平台
• 使用升降工作平台的事前準備
➢ 檢查升降工作平台,如有毛病
或問題,不應使用;
➢ 升降工作平台的外伸支架已完
成伸展;
➢ 確保已完成檢驗並把報告張貼
於升降平台的當眼處;
➢ 確保升降台上雙圍欄等配件穩
妥;

56
升降工作平台
• 使用升降工作平台的事前準備
➢ 確保工作範圍無阻,如上方空間及地面;
➢ 應圍封工作區域,並張貼警告標示;
➢ 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必須加設照明系統。

57
升降工作平台
• 使用升降工作平台的工作守則
➢ 工作人員應熟悉操作方法;
➢ 切勿超載;

58
升降工作平台
• 使用升降工作平台的工作守則
➢ 移動時,工作平台應降回最低
點,確保工具和物料等的穩定
性,並安排人員導航;
➢ 切勿移近架空電纜、急速行駛。

59
升降工作平台
• 使用升降工作平台的工作守則
➢ 必須佩戴合適的安全帶,並扣掛於製造商所指定
的位置;

60
升降工作平台
• 使用升降工作平台的工作守則
➢ 工作人員應配帶有Y型帽帶的安全帽及反光衣;
➢ 不可站在工作平台的圍欄上;

61
升降工作平台
• 使用升降工作平台的事後整理
➢ 工作完成後,應停泊指定的安全地方;
➢ 離開前,須把操控桿(或按鈕)調至空檔;
➢ 離開時拔出啓動匙,交回主管人員妥善保管。

62
個人防墮系統
專為工作人員在發生墮下時支撐和托住人
體而設計,當集體保護措施(如工作平台或護欄)
無法提供足夠保護時,個人防墮系統能作為最
後的防護措施。
• 個人防墮系統包括:
Anchor Point
A 繫穩點
Body Harness
B 安全帶
Connecting Device
C 防墮扣及尾繩
63
個人防墮系統
• 個人防墮系統的一般性要求
➢ 高掛低用,以減少下墮的距離;
➢ 同時應安裝安全網
➢ 避開尖銳物件
➢ 每一條獨立救生繩只供一人使用。

64
個人防墮系統
• 個人防墮系統的一般性要求
- 安全帶的繫穩點須由專業人士選定;

EN 795:2012
• 變形測試
• 動力負荷測試
• 靜力負荷測試

65
個人防墮系統
• 繫穩點 (獨立救生繩)

墊片

墊片

66
個人防墮系統
• 臨時水平導索系統

導索

拉力調節器

67
個人防墮系統
• 臨時水平導索系統

68
個人防墮系統
• 全身式安全帶
全身式安全帶
肩帶 能承托著使用
胸帶 者的體重。當
D形環
人體墮下時能
將下墮力分佈
調較零件
於整個身軀上,
腳帶 大幅減低使用
坐帶 者所承所受的
傷害。

69
高空工作保護 - 安全帶
• 安全帶的標準

70
高空工作保護 - 安全帶
• 安全帶的標準

71
個人防墮系統
• 防墮緩沖器
防墮緩沖器專門與獨立救生繩並用,當佩戴者失足墮
下時,利用跌速產生磨擦打開鎖制把佩戴安全帶的人
跌速減慢,繼而鎖停在獨立救生繩上。
- 注意防墮器的使用方向(上箭嘴);
- 配合對應直徑的獨立救生繩

72
個人防墮系統
• 伸縮式防墮器

73
個人防墮系統

能量吸收器
符合EN 355
74
個人防墮系統
• 雙尾繩(Double Lanyard)

75
個人防墮系統
• 使用要點
- 按生產商指引使用
- 使用前後,須確保其性能良好
- 小心使用,避免損壞
- 不可使用溶劑或其他化學品清潔安全帶
- 存放於陰涼地方,避免陽光直射
- 如有損壞,或曾發生人體下墮,應立即更換

76
屋頂作業

(網絡圖片)

77
屋頂作業

本澳情況
78
屋頂作業

79
屋頂作業

80
高空工作的安全管理
儘量安排工程在地面、樓宇或建築
物內進行。

如上述方法不可行時,必須為工作
人員提供設有適當工作台的棚架或
設施。

若搭建合適工作台是不切實可行,
必須裝設合適之安全網,以防止工
人墮下而受傷。

佩戴全身傘式安全帶,並於任何時
間繫穩在獨立救生繩以防止人體墮
下,是最後才考慮的安全措施。

81
高空工作的安全管理
• 人體下墮是高空工作的主要危害,此外還有:
- 電力
- 火警
- 體力處理操作
- 物料下墮
- 工具或機械運作時的
危險部分
- 其他

82
高空工作的安全管理
危害的評估
• 當確認危害後,應根據其發生的可能性及後果
的嚴重性,制定所屬風險的高低和緩急次序。
• 評估危害時要考慮的因素應包括︰
- 哪些工作人員可能暴露於危害中
- 受影響工人的數量
- 危害導致的後果及嚴重性
- 施工的頻密程度

83
高空工作的安全管理
制定及執行控制措施
• 在評估風險後,應按評估的優先次序定立有關
控制措施。在考慮時,應按下列次序︰
1. 清除危害,例如在地面進行外牆模件工程,免除在高
空工作人體墮下的危害
2. 減低危害,例如提供適當長柄手工具,減少高空工作
3. 隔離危害,例如提供電梯糟口圍欄
4. 行為管理,例如制訂安全工作守則,提供訓練
5. 個人防護設備,例如提供全身式安全帶及適當的繫穩
點,以減低下墮受傷程度

8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