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3

广东省标准

DBJ/T 15-148-2018
备案号 J 14453-2019

强风易发多发地区金属屋面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etal roofing system
in areas prone to strong winds

(预览版)

2018-12-27 发布 2019-02-01 实施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广东省标准

强风易发多发地区金属屋面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etal roofing system
in areas prone to strong winds

DBJ/T 15-148-2018

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 14453-2019
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19 年 02 月 01 日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广东省标准《强风易发多发地区金
属屋面技术规程》的公告

粤建公告﹝2018﹞62 号

经组织专家委员会审查,现批准《强风易发多发地区金属屋面技术规程》为广东省地方
标准,编号为 DBJ/T 15-148-2018。本标准自 2019 年 2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百安力轻
钢结构产品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并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
(www.gdcic.gov.cn)公开。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8 年 12 月 27 日
前 言

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2017年广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粤建科函〔2017〕2904号)的要求,《强风易发多发地区金属屋面技术规程》编

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

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金属屋面材料、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制作、运输和存储、施工、质量验收、维护和维修、金属屋面性能检测。

本规程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百安力轻钢结构产

品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华南理工大学《强

风易发多发地区金属屋面技术规程》管理组(地址:广州市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邮政编码:510641)。

本规程主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百安力轻钢结构产品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卓思建筑应用科技顾问(珠海)有限公司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广州市设计院

香港理工大学

朝阳科技大学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石永久 王湛 吴耀华 (以下按姓氏笔划排序)
韦宏 王帆 刘光辉 陈振明 罗赤宇 林坤坚 党保卫 唐建伟

郭满良 彭耀光 韩静涛 谢壮宁 韩建强 锺国辉 廖旭钊 潘吉龄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陈星 侯兆新 王仕统 徐其功 曾志攀 花定兴 彭立才


目 次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3
3 基本规定......................................................................................................................................... 4
4 金属屋面材料................................................................................................................................. 5
4.1 一般规定................................................................................................................................. 5
4.2 檩条......................................................................................................................................... 5
4.3 支承结构构件......................................................................................................................... 5
4.4 固定支架................................................................................................................................. 5
4.5 紧固件..................................................................................................................................... 5
4.6 压型金属板............................................................................................................................. 5
4.7 隔汽和透汽材料..................................................................................................................... 7
4.8 保温隔热材料......................................................................................................................... 7
4.9 密封材料................................................................................................................................. 8
4.10 其他材料............................................................................................................................... 8
5 建筑设计......................................................................................................................................... 9
5.1 一般规定................................................................................................................................. 9
5.2 防排水设计............................................................................................................................. 9
5.3 保温隔热和防潮设计........................................................................................................... 11
5.4 防火设计............................................................................................................................... 11
5.5 防雷设计............................................................................................................................... 12
5.6 隔声及降噪设计................................................................................................................... 12
5.7 耐候性设计........................................................................................................................... 13
5.8 温度变形设计....................................................................................................................... 13
5.9 附属设施设计....................................................................................................................... 13
5.10 细部构造............................................................................................................................. 14
6 结构设计....................................................................................................................................... 16
6.1 一般规定............................................................................................................................... 16
6.2 荷载作用与效应................................................................................................................... 16
6.3 压型金属板........................................................................................................................... 18
6.4 构造要求............................................................................................................................... 18
7 制作、运输和存储....................................................................................................................... 20
7.1 一般规定............................................................................................................................... 20
7.2 制作要求............................................................................................................................... 20
7.3 允许偏差............................................................................................................................... 20
7.4 运输....................................................................................................................................... 22
7.5 存储....................................................................................................................................... 22
8 安装............................................................................................................................................... 23
8.1 一般规定............................................................................................................................... 23
8.2 支承结构构件与固定支架安装...........................................................................................23
8.3 隔声吸声层、隔汽层、透汽层和保温隔热层铺设.......................................................... 24
8.4 压型金属板安装................................................................................................................... 25
8.5 其他构配件安装................................................................................................................... 25
9 质量验收....................................................................................................................................... 28
9.1 一般规定............................................................................................................................... 28
9.2 质量控制和检验批划分规定...............................................................................................28
9.3 安全和功能规定................................................................................................................... 29
10 维护与维修................................................................................................................................. 30
10.1 一般规定............................................................................................................................. 30
10.2 维护与维修......................................................................................................................... 30
11 金属屋面性能检测..................................................................................................................... 32
11.1 一般规定............................................................................................................................. 32
11.2 检测规定............................................................................................................................. 32
附录 A 金属屋面性能检测方法....................................................................................................35
A.1 耐候检测方法........................................................................................................................... 35
A.2 金属屋面风驱雨试验方法.......................................................................................................36
A.3 金属屋面外部防火方法........................................................................................................... 37
A.4 金属屋面位移试验方法........................................................................................................... 38
A.5 金属屋面外挂件抗疲劳性能试验...........................................................................................39
A.6 金属屋面抗风揭检测方法.......................................................................................................40
A.7 金属屋面抗风携碎物冲击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43
A.8 踩踏试验检测程序和方法.......................................................................................................45
A.9 金属屋面突出构件抗风检测方法...........................................................................................45
A.10 连接构件抗疲劳性能检测.....................................................................................................47
附录 B 常用钢材、铝合金、不锈钢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 48
附录 C 金属屋面用保温隔热材料性能要求............................................................................... 53
附录 D 强风地区风压分布图........................................................................................................ 55
D.1 全国强风地区风压分布图.....................................................................................................55
D.2 全省强风地区风压分布图.....................................................................................................55
附录 E 风敏感区和连接大样示意图............................................................................................58
附录 F 原材料和构配件安装质量验收要求............................................................................... 60
F.1 原材料及成品进场验收.........................................................................................................60
F.2 加工制作质量验收................................................................................................................. 63
F.3 安装质量验收......................................................................................................................... 64
本规程用词说明............................................................................................................................... 68
引用标准名录................................................................................................................................... 69
条 文 说 明..................................................................................................................................... 71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and Symbols.......................................................................................................................... 2
2.1 Terms......................................................................................................................................... 2
2.2 Symbols..................................................................................................................................... 3
3 Basic Requirements..........................................................................................................................4
4 Metal Roofing Materials.................................................................................................................. 5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5
4.2 Purlin......................................................................................................................................... 5
4.3 Substructure components.......................................................................................................... 5
4.4 Fixing clips................................................................................................................................ 5
4.5 Fasteners....................................................................................................................................5
4.6 Profiled metal sheeting..............................................................................................................5
4.7 Vapour barrier and breather membranes...................................................................................7
4.8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s.....................................................................................................7
4.9 Sealing materials....................................................................................................................... 8
4.10 Miscellaneous materials.......................................................................................................... 8
5 Construction Design.........................................................................................................................9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9
5.2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design................................................................................................9
5.3 Thermal insulation and moisture-proof design....................................................................... 11
5.4 Fire protection design..............................................................................................................11
5.5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12
5.6 Sound reduction and sound absorption design....................................................................... 12
5.7 Weathertightness..................................................................................................................... 13
5.8 Design of temperature effect...................................................................................................13
5.9 Affiliated facilities design....................................................................................................... 13
5.10 Construction details...............................................................................................................14
6 Structural Design............................................................................................................................16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16
6.2 Load action and effect............................................................................................................. 16
6.3 Profiled metal sheeting............................................................................................................18
6.4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18
7 Fabrication, Delivery and Storage................................................................................................. 20
7.1 General requirements.............................................................................................................. 20
7.2 Fabrication requirements.........................................................................................................20
7.3 Allowable tolerances...............................................................................................................20
7.4 Transportation......................................................................................................................... 22
7.5 Storage.....................................................................................................................................22
8 Installation...................................................................................................................................... 23
8.1 General requirements.............................................................................................................. 23
8.2 Substructure components and fixing clips installation........................................................... 23
8.3 Sound reduction and sound absorption layer,Vapour barries,Breather membranes and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installation.................................................................................... 24
8.4 Profiled metal sheeting installation.........................................................................................25
8.5 Other components installation................................................................................................ 25
9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28
9.1 General Requirements.............................................................................................................28
9.2 Quality control and inspection regulations............................................................................. 28
9.3 Safety and performance...........................................................................................................29
10 Maintenance and repair................................................................................................................ 30
10.1 General Requirements...........................................................................................................30
10.2 Maintenance and repair......................................................................................................... 30
11 Metal roof performance testing.................................................................................................... 32
11.1 General Requirements...........................................................................................................32
11.2 Testing regulations................................................................................................................ 32
Appendix A:Metal roof performance testing method.................................................................... 35
A.1 Weather corrosion Test............................................................................................................... 35
A.2 Test method for wind driven rain penetration on metal roof..................................................... 36
A.3 External fire protection testing of metal roof.............................................................................37
A.4 Test method for metal roof displacement...................................................................................38
A.5 Fatigue resistance test of external attachment of metal roof..................................................... 39
A.6 Uplift strong wind resistance testing of metal roof....................................................................40
A.7 Classification and testing method of impact performance of metal roof against wind-borne
debris......................................................................................................................................... 43
A.8 Treading test procedure and method.......................................................................................... 45
A.9 Method for wind resistance detection of prominent members.................................................. 45
A.10 Test the fatigue resistance of the connecting members............................................................47
Appendix B: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 aluminum alloy, stainless
steel............................................................................................................................48
Appendix C: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insulation materials of metal roofing....................... 53
Appendix D:Distribution map of wind pressure in strong wind zone........................................... 55
D.1 Distribution map of wind pressure in strong winds in China.................................................... 55
D.2 Distribution map of wind pressure in strong winds in the province..........................................55
Appendix E:Wind sensitive zone and connecting details example............................................... 58
Appendix F:Acceptance requirements of raw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60
F.1 Acceptance of raw materials and products..................................................................................60
F.2 Manufacture quality acceptance..................................................................................................63
F.3 Installation quality acceptance.................................................................................................... 64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68
List of normative standards...............................................................................................................69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71
1 总则

1.0.1 为使基本风压不小于 0.5KN/㎡强风易发多发地区的金属屋面的设计、制作及安装符

合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和绿色评价标准,做到技术先进、安全耐久、减少风灾损害、确保质量、

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强风易发多发地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金属屋面

的设计、制作、安装、验收、检测及维护维修。

1.0.3 金属屋面的设计、制作、安装、验收、检测及维护维修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金属屋面 metal roofing

采用以压型金属板为主要板材,通过螺钉等连接件、构配件、次结构与主结构连接,并

结合保温隔热、防水、防潮、隔汽、吸声、隔声材料等集成的功能构造层以满足建筑功能要

求,将所受荷载与作用传递给主体结构的建筑屋面系统。包括单层金属屋面、集成金属屋面。

2.1.2 单层金属屋面 single-skin metal roofing

仅考虑遮阳、挡雨、防水等功能,不设置保温隔热等功能构造层,将单层压型金属屋面

板系统直接固定于次结构上而组成的屋面系统。

2.1.3 集成金属屋面 built-up metal roofing

将底板、保温材料、内支撑、膜、金属屋面板等多种功能的预制构配件通过紧固件连接

在一起的屋面系统。

2.1.4 压型金属板 profiled metal sheet

金属板经辊压冷弯,沿板宽方向形成连续波形或其他截面的成型金属板。

2.1.5 构配件 component

金属屋面中承受各种作用的单个构件,或指系统的某一个组成部分。

2.1.6 连接件 fastener

用于金属板间,金属板与泛水板间等构造连接。

2.1.7 附属设施 attached facilities

主要指建筑金属屋面的抗风夹具、维护检修通道、爬梯、挡雪设施、防雷设施、光伏系

统、装饰系统等。

2.1.8 强风地区 strong wind area

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不小于0.5kN/㎡的地区以及其他易受台风影响的地区。

2.1.9 高风压区 high wind pressure zone

屋面高风压区是指在风作用下,可能产生空气流强烈流动分离而导致局部出现较大正负

风压的区域,如屋面的边、角。

2.1.10 风敏感区 wind sensitive zone

屋面风敏感区是指高风压区的边角部分,应以风洞试验来确定。
2
2.1.11 闭水线 sealing waterline

压型金属板通过咬合、锁合等方式连接后,起到阻止水侵入建筑物内作用的位置。

2.1.12 金属屋面型式检验 product testing of metal roof system

金属屋面系统生产厂家对生产的系统包括收边泛水整体质量确定的保证和方法,一般需

通过计算和检测机构做系列性检验后得出系统性能指标,金属屋面系统生产厂家应采取质量

控制手段确保系统质量符合型式检验系统性能指标。

2.2 符号

2.2.1 风荷载

wk —— 风荷载标准值(kN/㎡);

wk —— 高风压区的风荷载标准值(kN/㎡);

wk —— 风敏感区的风荷载标准值(kN/㎡);

wd —— 风荷载设计值(kN/㎡);

w0 —— 基本风压(kN/㎡);

yh —— 屋面局部高风压区域风压调整系数;

ys —— 屋面局部风敏感区域风压调整系数;

 gz —— 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

 sl —— 风荷载局部体型系数;

 z ——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2.2.2 温度位移量

L —— 压型金属板的设计长度(m);

α —— 金属的线膨胀系数(1/℃);

△L —— 压型金属板长度变形值(mm);

△T —— 压型金属板的温度变化值(℃)。

3
3 基本规定

3.0.1 金属屋面在强风、暴雨作用下应不产生破坏或渗漏。

3.0.2 金属屋面应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和阻止水向建筑物内渗漏。

3.0.3 金属屋面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和阻止火势蔓延的性能。

3.0.4 金属屋面应满足建筑外形美观和使用的要求。

3.0.5 金属屋面材料当采用不同材质的金属材料制成时,应采用绝缘垫片或其他防腐蚀措

施。压型金属板固定支架下部宜带橡胶绝缘隔热垫。

3.0.6 建筑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建筑等级、使用功能、建筑造型、节能、施工技术

等要求,进行系统选择与构造设计。

3.0.7 金属屋面应进行专项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文件应由原设计单位确认,并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0.8 金属屋面供应商应进行金属屋面型式检验并应按本规程附录 A 方法进行试验,检验

项目应为本规程表 11.2.3 规定的所有项目,检验结果应包含所参与项目的设计要求方可进

行下一步深化设计。型式检验项目中的抗风揭检测应为同构造组成三套或以上,并形成性能

指数的设计选用区间。

3.0.9 金属屋面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表 3.0.9 的规定。

表 3.0.9 金属屋面设计使用年限

类别 设计使用年限 说明

1 5年 临时性建筑

2 25 年 易替换建筑

3 50 年 一般性建筑

4 100 年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

3.0.10 金属屋面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性能检验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A 的规定。

3.0.11 支承结构应通过计算或试验确定承载力。

3.0.12 金属屋面宜采用螺栓、自攻自钻螺钉、抽芯铆钉固定,选用连接件紧固时应考虑其

结构性能、适用范围、螺牙间距、材质、颜色、耐久性及其垫圈耐候性能等。

4
4 金属屋面材料

4.1 一般规定

4.1.1 金属屋面材料耐久性应满足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

4.1.2 金属屋面材料应采用不燃性或难燃性材料,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3 压型金属板的原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及定货合同要求,原材料厂家且应出具产品质

量证明书文件。

4.2 檩条

4.2.1 檩条材料宜采用低合金高强钢板。

4.3 支承结构构件

4.3.1 支承结构构件用的板材最小公称厚度不应小于 0.75mm。


2
4.3.2 支承结构构件采用镀层钢板时,表面镀锌层重量(双面)不应小于 275g/m ,表面镀
2
铝锌层重量(双面)不应小于 185g/m 。

4.4 固定支架

4.4.1 压型金属板固定支架宜采用与屋面板材料相同或与相容的材料。

4.4.2 固定支架采用碳钢材料时,表面应进行镀层处理,表面镀锌层重量(双面)不应小
2 2
于 275g/m ,表面镀铝锌层重量(双面)不应小于 185g/m 。

4.4.3 采用铝合金固定支架时,材质宜采用 6061 铝合金,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 3mm,表面

处理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

4.4.4 采用不锈钢支架时,板材厚度不应小于 0.5mm。

4.5 紧固件

4.5.1 金属屋面用的不锈钢紧固件宜选择 300 系列及 400 系列不锈钢材质。

4.5.2 檩条连接用螺栓可采用碳钢或不锈钢材质,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机械性

能》GB/T 3098 的规定。

4.6 压型金属板

4.6.1 压型金属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5
1 基板宜使用镀铝锌镁板、镀铝锌板、镀锌板、涂层钢板、不锈钢板、铝合金板、锌合

金板、铜合金板、纯钛板等;

2 常用材料的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B 的规定;

3 常用材料的涂层种类应根据不同环境腐蚀程度进行确定并通过试验验证,应按本规程

附录 A.1 执行。

4.6.2 金属板表面有机涂层结构及厚度应符合表 4.6.2 的规定。

表 4.6.2 金属板表面有机涂层结构及厚度

涂层位置 层数 涂层种类 涂层厚度

聚酯类 ≥20μm

表面涂层 ≥2 层 无清漆氟碳漆 ≥24μm

有清漆氟碳漆 ≥30μm

1层 聚酯类、氟碳类 ≥5μm
背面涂层
2层 聚酯类、氟碳类 ≥12μm

4.6.3 压型钢板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压型钢板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GB/T 12754、《建筑用压型

钢板》GB/T 12755、《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 50896、《冷轧高强度建筑结构用

薄板》JG/T 378 的规定;

2 压型钢板的厚度应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外层板公称厚度不应小于 0.6mm,内层板公称

厚度不应小于 0.5mm,360 度咬合式屋面板公称厚度可不小于 0.5mm;


2
3 压型钢板宜采用镀铝锌镁钢板时,表面镀层量(双面)应不小于 180g/m ,采用热镀
2
铝锌钢板,表面镀层量(双面)应不小于 185g/m ;

4 穿孔压型钢板不宜在室外、潮湿和腐蚀性环境中使用。

4.6.4 压型铝合金板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压型铝合金板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 3190、《一般

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GB/T 3880、《铝及铝合金压型板》GB/T6891、《铝及铝合金

彩色涂层板、带材》YS/T 431 的规定;

6
2 压型铝合金板的厚度应通过设计计算确定,且板材公称厚度不应小于 0.9mm,360 度

咬合式屋面板公称厚度可不小于 0.7mm。

4.6.5 压型不锈钢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不锈钢压型板》GB/T36145 的规定,压

型不锈钢板的厚度应通过设计计算确定,且板材公称厚度不应小于 0.5mm。

4.6.6 压型表面预钝化锌合金板公称厚度不应小于 0.7mm,不宜在潮湿环境下使用且需注

意板背通风设计,防止冷凝水造成锈蚀。

4.6.7 压型铜合金板材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压型铜合金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板材》GB/T2040 的规定,宜选用 TP2、

QSn4、H90 牌号的铜及铜合金产品,可不采用预制钝化表面处理;

2 压型铜合金板公称厚度不应小于 0.6mm。

4.6.8 纯钛板应采用建筑专用的高纯度不小于 98%的钛金属板,厚度不应小于 0.35mm,表

面应进行预钝化处理。

4.7 隔汽和透汽材料

4.7.1 金属屋面应有隔潮汽层及透水汽层,应分别检测材料的水汽透过率,检测其抗撕裂

等性能,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2
4.7.2 隔潮汽层水蒸汽透过量不大于 1 g/(m ·24h),且满足 2000mm 水柱无渗漏的抗渗
性要求。
2
4.7.3 透水汽膜水蒸汽透过量不小于 1000g/(m ·24h),且满足 1000mm 水柱 2h 无渗漏的
抗渗性要求。

4.8 保温隔热材料

4.8.1 保温隔热材料的规格、密度、导热系数、燃烧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

绝热材料、选用指南》GB/T 17369/ISO 9774 的规定,并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温隔热材料的

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C 的规定。

4.8.2 保温隔热材料宜选用燃烧性能等级为 A 级的玻璃棉、岩棉等材料。

4.8.3 保温隔热材料应采用憎水性材料,憎水率应不小于 98%。

7
4.9 密封材料

4.9.1 密封材料应根据使用部位和功能要求选用,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及设

计要求。

4.9.2 暴露于室外环境及自然光下的密封材料,应满足防紫外线和耐老化的要求。

4.9.3 金属板接缝、搭接等非暴露处密封材料宜选用橡胶密封胶条或不干胶条,不宜选用

密封胶剂。

4.10 其他材料

4.10.1 金属屋面用其他装饰板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0.2 金属屋面用夹具宜采用铝合金制品或不锈钢制品。

4.10.3 金属屋面用纤维水泥板、硅酸钙板应选用无石棉产品,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纤

维水泥平板 第 1 部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JC/T 412.1 或《纤维增强硅酸钙板 第 1 部

分:无石棉硅酸钙板》 JC/T 564.1 的规定。

8
5 建筑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建筑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

1 防排水设计;

2 保温隔热和防潮设计;

3 防火设计;

4 防雷设计;

5 隔声及降噪设计;

6 耐候性设计;

7 温度变形设计;

8 附属装置设计;

9 细部构造设计。

工业建筑可根据实际使用功能参照。

5.1.2 当设置出屋面设施时,其与金属屋面交接处应满足防渗漏、防热桥、防冷凝水、防

火等性能要求。

5.1.3 屋面板应选用抗风性能优异的板型,异形屋面应进行合适的造型设计,以减少风吸

作用的影响。

5.1.4 金属屋面可设置安全通道及可靠的检修人员专用的防坠落装置,对上人屋面,应在

屋面上设置专用通道,安全通道、检修人员专用的防坠落装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

5.2 防排水设计

5.2.1 金属屋面应具有防水、排水功能,应阻止风驱雨等外部水侵入金属屋面内部和建筑

室内。

5.2.2 金属屋面防水、排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的规

定。

5.2.3 金属屋面排水设计包括雨水量计算、屋面排水组织、檐口、天沟、雨水口设置等,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的有关规定。

5.2.4 金属屋面排水方式可分为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有组织排水应适当划分排水区

域,排水路线应简捷,排水应通畅。

9
5.2.5 金属屋面防水、排水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所在地区和重要程度,合理选择压型金属

面板的材料、板型和构造。金属屋面泛水接合宜采用耐候性胶条密封。

5.2.6 金属屋面防水、排水设计有要求时,应按本规程附录 A.2 的规定进行。

5.2.7 金属屋面排水量计算中,粗糙系数 n 值可取 0.012。

5.2.8 降雨强度的取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临时性或易替换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 5 年重现期的雨水量;

2 普通房屋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 50 年重现期的雨水量;

3 重要的公共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 100 年重现期的雨水量。

5.2.9 金属屋面板不宜在长度方向进行搭接,必须搭接时,应确保搭接处金属屋面系统的

防水性能可靠。

5.2.10 强风地区天沟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金属天沟宜找坡,檐沟、天沟的纵向坡度不宜小于 1%;

2 天沟断面宽度和深度应根据建筑物汇水面积及当地降雨量进行计算,天沟有效深度不

应小于 250mm;

3 较长天沟应考虑设置伸缩缝,顺直天沟连续长度不宜大于 30m,天沟龙骨在伸缩缝部

位宜断开;

4 天沟宜采用不锈钢板天沟,天沟板厚度宜选用不小于 2mm 厚不锈钢,且应配合天沟支

架设计进行确定;

5 有保温、防潮要求的建筑,天沟应有保温、防潮构造;

6 天沟应做溢水设计,溢流口或溢流系统应设置在溢水时雨水能通畅流达的场所;

7 天沟与屋面系统连接处应有可靠的防水性能;

8 天沟应进行抗风设计。

5.2.11 强风地区雨水管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雨水管应顺直无弯曲,且雨水管直径应不小于 100mm;屋面雨水排水管的数量,应按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B50015 的有关规定,通过雨水排水管的排水量及

每根雨水排水管的屋面汇水面积计算确定,宜增多雨水排水管数量;

2 可采用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雨水斗的设计排水负荷应根据各种雨水斗的特征、并结

合屋面排水条件等情况设计确定;

3 当高跨屋面为有组织排水时,雨水管下应设散水设施,应避免雨水集中排放并漫过低

跨屋面板。
10
5.3 保温隔热和防潮设计

5.3.1 金属屋面应根据建筑功能要求进行保温、隔热、防潮等性能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节能标准的规定。

5.3.2 保温隔热材料的厚度应根据各部位传热系数、构造层次及保温隔热材料种类进行热

工计算,并通过热工性能检测确定,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件稳态热传递性

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T 13475。

5.3.3 金属屋面保温隔热材料布置应连续,在檩条、天窗、变形缝等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

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并应采取防热桥措施。

5.3.4 保温隔热层应有防风、防水、防潮等保护措施,宜在保温隔热层与金属屋面板间设

置透汽层。

5.3.5 室内环境潮湿时,宜在保温隔热材料下部设置隔汽层。

5.3.6 隔汽层与透汽层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隔汽层与透汽层的材料应满足本规程第 4.7 节的要求;

2 隔汽层与透汽层应连续布置;

3 隔汽层与透汽层应错缝搭接,搭接宽度应不小于 100mm;

4 穿过隔汽层或透汽层的管线、构件周围应封严、转角应无破损;

5 当压型金属底板有可靠的密封处理时,可不设隔汽层。

5.4 防火设计

5.4.1 金属屋面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的规定。

5.4.2 金属屋面应根据建筑功能要求进行外部防火设计并符合下列要求:

1 金属屋面与外墙交界处、金属屋面采光顶部位四周的保温层,应采用宽度不小于

500mm 的燃烧性能为 A 级保温材料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

2 金属屋面与防火分隔构件间的间隔,应进行防火构造封堵,当设置有保温层时,应采

用燃烧性能为 A 级的保温材料,并应满足相应耐火极限要求;

3 闷顶周边的金属屋面内部装饰材料应采用 A 级不燃材料覆面。

5.4.3 金属屋面有防火设计要求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要求进行防火性能检测并符合本规

程附录 A.3 的要求。

11
5.5 防雷设计

5.5.1 金属屋面与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闪、引下线、接地系统应协调一致,并应构成一个

整体防雷体系。防雷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的规定。

5.5.2 金属屋面与主体结构的防雷装置应连接可靠,并应利用系统与主体结构间自然形成

的等电位连接。当金属构件的连接遇有绝缘材料时,应采用导体跨接。

5.5.3 金属屋面防雷设计应与金属屋面的构成、做法相协调,并应利用系统各构造措施、

材料形成可靠的防雷系统,不得降低整体建筑系统的性能,不能影响抗风揭性能。

5.5.4 金属屋面应根据建筑物物部位,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确定接闪采取防直击

雷或侧击雷措施。

5.5.5 屋面天窗、屋面排水天沟、檐口排水天沟、屋面伸缩缝及其它各类突出屋面的构件、

设施应与屋面一起整体设计防雷,并应考虑接闪、连接及引下线,与整个金属屋面连接成一

体。

5.5.6 当利用金属面板做接闪器时,金属面板下不应设置易燃物,并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要求确定合理金属面板厚度及连接方式。

5.5.7 金属屋面应采用等电位联结。

5.6 隔声及降噪设计

5.6.1 金属屋面设计应考虑强风、暴雨等因素产生的噪声影响,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5.6.2 金属屋面应根据建筑功能要求,采取防雨噪声构造措施,应满足雨噪声隔声要求。

5.6.3 金属屋面设计有要求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噪声隔声量进行独立检测。

5.6.4 金属屋面的隔声及吸声设计应与整体系统构造、做法相协调,应遵循一体化设计原

则。

5.6.5 金属屋面设计有要求时,应按国家标准《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 18 部分:建

筑构件雨噪声隔声的试验室测量》GB/T 19889.1 要求进行声学性能检测。

5.6.6 金属屋面隔声构造及措施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金属屋面内宜采用单独设置的重质隔声板材料形成隔声层;

2 金属屋面的隔声层可与保温层相结合,当岩棉、玻璃棉用实体板材封闭形成复合材料

时,可作为隔声构造层;

12
3 当条件许可时,可采用外置式防雨网、外铺或内附阻尼材料等方式降低雨水冲击所产

生的噪声。

5.7 耐候性设计

5.7.1 金属屋面材料的选择应满足第 4 章金属屋面材料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沿海地区应根据腐蚀性介质的性质等条件选用相应耐候能力的板材,以保证整体系统

符合设计寿命;

2 处于氯、氯化氢、氟化氢气体环境,碱性粉尘或煤、铜、汞、锡、镍、铅等金属及其

化合物的粉尘作用环境下,不应采用铝合金板;

3 在腐蚀性粉尘的作用下,采用彩涂压型钢板屋面时,屋面坡度不应小于 10%。

5.7.2 金属屋面的连接件,应采取防止不同金属接触腐蚀的隔离措施。

5.7.3 雨水管和雨水斗宜选用硬聚氯乙稀塑料、聚乙烯塑料、玻璃钢、不锈钢等材料。

5.7.4 受液态介质或固态介质作用的屋面,应按防腐蚀楼层地面设计,并应设置耐腐蚀的

排水设施。

5.8 温度变形设计

5.8.1 金属屋面设计应考虑沿屋面板横向与纵向的热胀冷缩对屋面系统的效应,应避免屋

面板因温度变形产生的连接结构性能的影响。

5.8.2 横向、纵向热膨胀变形可通过实验室模拟检测,压型钢板长度大于 60m 时,压型铝

板长度大于 30m 时应按本规程附录 A.4 的要求进行位移检测。

5.8.3 压型钢板长度大于 100m 时,宜考虑采用泛水板或内天沟等形式减小屋面板长。

5.8.4 采用线膨胀系数较大的材料时,应选用可滑动式的板型和固定方式。

5.8.5 在采用扇形或非直板的金属屋面板时,宜采用控制压型金属板长度的方式减少热膨

胀的影响。

5.9 附属设施设计

5.9.1 金属屋面附属设施可以分为:

1 安全维护附属设施:屋面防坠落装置,屋面安全通道等;

2 装饰性附属设施:装饰性构件,收边装饰条等;

3 功能性附属设施:通风天窗,屋面避雷装置,太阳能设备,屋面种植层,天沟系统等;

5.9.2 附属设施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附属设施不得影响金属屋面结构安全;
13
2 附属设施宜与金属屋面一体化同步设计;

3 附属设施与金属屋面及主体结构系统连接应安全可靠;

4 附属设施应保证金属屋面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附属设施与金属屋面的连接应考虑断热桥、防雨水的构造措施。

5.9.3 金属屋面设计有要求时,应按本规程附录 A.5 的要求进行外挂件抗疲劳性能检测。

5.9.4 附属设施应考虑对周围光环境的影响。

5.9.5 通风、采光天窗应采用穿透金属屋面的方式将天窗结构连接在下部主结构或次结构

上,应进行结构验算,连接处应有足够的支撑及密封良好,排水顺畅且无积水隐患。

5.10 细部构造

5.10.1 金属屋面细部构造应满足使用功能、温差变形、施工环境条件和工艺的可操作性等

要求,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金属屋面节点:金属屋面板型、板搭接固定方式及构造、屋脊、采光带、檐口、檐沟

(内、外)、山墙、女儿墙、高低跨、天沟的构造及详细做法等;

2 出屋面节点:天窗、排烟窗、孔洞、屋面检修走道及维护时所需的安装设施、出屋面

设备管道洞口、防雷设施、防坠落设施、其他附加设施的构造及详细做法等;

3 底板:底板板型、板搭接固定方式、板缝、阴角、阳角、与墙面系统交接处的构造及

详细做法等;

4 金属屋面变形缝的构造。

5.10.2 外露压型金属板的端头应有相应的封堵构件或措施。

5.10.3 金属天沟应伸入屋面金属板下不小于 100mm;金属屋面板应伸入天沟内或伸出檐口

外,伸入天沟或伸出檐口外不应小于 50mm。

5.10.4 屋面边缘节点设计应保证屋面系统内部保温隔热材料及防水防潮膜与外墙壁体内

部保温隔热材料或防水防潮层连续布置。

5.10.5 屋脊设计应保证系统内部保温隔热材料及防水防潮材料连续布置,压型金属底板在

屋脊位置应设置泛水板及有防水防潮功能的堵头构件。

5.10.6 屋面宜设置永久性检修通道,并应沿天沟或屋面檐口周边设置检修安全装置;宜预

留安装清洁设施的条件。

5.10.7 金属屋面泛水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泛水板宜采用与屋面板相同材质材料;

14
2 当设置泛水板时,下部应有支撑构件;

3 金属板屋面与突出屋面设施相交处,应考虑屋面板断开、伸缩等构造措施。连接处构

造应设置泛水板,泛水板应有向上折弯部分,泛水板立边高度不得小于 250mm;

4 泛水板应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及防水构造,紧固件应带有防水功能,搭接位置应增加密

封橡胶胶条防水。泛水板、变形缝盖板与金属板的搭接宽度应通过计算确定且不小于 100mm。

5.10.8 屋面采光带、天窗等设置宜高出屋面 250mm,构造应采取防止材料变形、防雨水进

入室内的措施。屋面采光带、天窗的分格尺寸不宜过大,应计算挠度避免引起弯曲积水的问

题,分格框的构造不得突起影响天窗排水。

5.10.9 天窗周围设计应考虑整体刚度,在天窗周围的屋面系统内部应设置一道刚性保温材

料或附加支撑构件,且应保证保温隔热材料及防水防潮膜的连续性。

5.10.10 天沟下应设支架;内天沟应设置溢流口或溢流系统,沟内宜按不小于 0.5%的坡度

找坡;水落管与檐沟焊接后,应做防腐处理。

5.10.11 外露自攻螺钉、拉铆钉等应采用不锈钢或不锈钢复合螺钉,并应有防水措施。

5.10.12 用于金属板材间接合的螺钉应根据检测和计算确定规格、数量、最小间距与边距。

15
6 结构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金属屋面应进行承载力与变形验算,内力与变形的计算应考虑永久荷载、可变荷载、

风荷载等以及它们的组合作用,还应考虑施工和附属设施和检修荷载等作用。荷载的标准值、

分项系数、组合系数等,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门式刚架轻

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1022 以及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15-101 的规定

取值。

6.1.2 金属屋面应适应主体结构的受力变形和温差变形。

6.1.3 金属屋面应按本规程附录 A.6 进行抗风揭试验。

6.1.4 强风地区金属屋面应按本规程附录 A.7 的要求进行抗风携碎物冲击性能检测。

6.1.5 金属屋面应保证施工荷载作用下有足够的承载力,应按本规程附录 A.8 的要求进行

踩踏试验检测。

6.1.6 金属屋面的变形缝设置位置宜与主体结构的变形缝协调;可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适

宜的变形缝材料及构造,并应满足抗风、变形、抗震、防水、防火、保温、装饰使用要求;

变形缝应与金属屋面具有同等的抗风能力,宜按本规程附录 A.9 要求进行突出构件抗风检

测。

6.2 荷载作用与效应

6.2.1 作用在金属屋面上的荷载包括永久荷载、活荷载、风荷载、积灰荷载、施工和检修

荷载、吊挂荷载、积水荷载等。当温度作用不可忽略时,结构设计应考虑温度效应的影响。

6.2.2 压型金属板板长方向温度变形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压型金属板板长方向温度变形时,压型金属板的变形值应折减,折减系数为 0.80。

2 按下式计算:

△L = L·α·△T (6.2.2)

式中:△L —— 压型金属板长度变形值(mm);

α —— 金属的线膨胀系数(1/℃);

L —— 压型金属板的设计长度,从固定点到自由端的距离(m);

16
△T —— 压型金属板的温度变化值,可按当地温度条件及面板表面处理特性考

虑(℃)。

6.2.3 屋面雨水荷载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规定的最大雨量

扣除排水量确定。排水系统结构及其周边金属屋面结构设计应考虑排水系统出现故障积水时

的最不利情况。

6.2.4 金属屋面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的竖向活荷载的标准值应取 0.5kN/㎡,对承受荷载水


2
平投影面积超过 60m 时,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不应小于 0.3kN/㎡。

6.2.5 施工及检修集中荷载标准值应取 1.0kN 且作用在屋面系统结构最不利位置上;当施

工荷载有可能超过 1.0kN 时,应按实际情况采用。

6.2.6 吊挂荷载宜按活荷载考虑,当吊挂荷载位置固定不变时,可按恒荷载考虑。

6.2.7 屋面设备荷载应按实际情况采用。

6.2.8 金属屋面的风荷载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垂直于金属屋面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wk   gz  sl  z w0 (6.2.8-1)

式中: wk —— 风荷载标准值(kN/㎡);

 gz —— 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

 sl —— 风荷载局部体型系数;

 z ——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0 —— 基本风压(kN/㎡),强风地区基本风压分布图可参考本规程附录D;

2 金属屋面高风压区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应考虑风压局部增大系数,并按下式计算:

wk  yh wk (6.2.8-2)

式中: wk —— 高风压区的风荷载标准值(kN/㎡);

yh —— 屋面局部高风压区域风压调整系数,取值1.2;

3 金属屋面风敏感区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应考虑风压局部增大系数,并按下式计算:

wk  ys wk (6.2.8-3)

17
式中: wk —— 风敏感区的风荷载标准值(kN/㎡);

ys —— 屋面局部风敏感区域风压调整系数,取值1.5;

4 重要的建筑或体型复杂的建筑,应由风洞试验确定风荷载,风洞试风压验测点应覆盖

金属屋面的高风压区和风敏感区;

5 强风地区的金属屋面建筑的风洞试验,除了应满足《建筑工程风洞试验方法标准》

JGJT338 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测试信号的采样时间长度保证统计结果的稳定性,换算到原型的采样时间不应小于

100 分钟;

2)风压标准值计算应采用极值分析方法;

3)试验结果考虑风向折减时,应采用 Monte Carlo 模拟分析的结果。

6 计算金属屋面风荷载时,应根据建筑物封闭、开洞、悬挑檐口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

风致建筑内部压力的影响。在台风季节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状态进行验算;

7 风荷载计算时,应取风洞试验检测数值与按照规范计算数值二者之大值;

8 工业类建筑如体型相近,可参考附录 E.1 风敏感区示意图。

6.2.9 荷载组合计算时,荷载的作用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1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值:当永久荷载对结构不利时,其分项系数应取 1.2;当永久

荷载效应对构件有利时,其分项系数的取值应取 1.0;

2 可变荷载或风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 1.4。

6.3 压型金属板

6.3.1 压型钢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 的规定。

6.3.2 压型铝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50429 的规定。

6.4 构造要求

6.4.1 金属屋面应根据建筑造型及风荷载分布,按屋面区域合理选取不同的檩条间距。金

属屋面风敏感区檩距宜≤1.0m,一般风压区檩距宜≤1.5m。

6.4.2 檩条可选用 C 型钢、Z 型钢、工字钢或方管,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4.3 金属屋面的结构底板的强度和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厚度不应小于

1.0mm。

18
6.4.4 金属屋面在风敏感区泛水板固定件间距不宜大于 500mm。

6.4.5 金属屋面的支承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时,每个受力连接部位的连

接螺栓不应少于 2 个,且连接螺栓直径不宜小于 10mm。螺栓实际数量、规格应根据结构要

求进行计算。

6.4.6 锚固件与屋面板的连接强度应按本规程附录 A.10 的要求进行连接构件抗疲劳性能

检测。

6.4.7 每个连接处的受力螺栓、铆钉或自攻螺钉不应少于 2 个,连接件的计算需符合国家

现行标准的规定。

6.4.8 金属屋面的风敏感区应采取板材加厚、固定支架加密、螺钉加密、增加选用钉头直

径较大的抗风螺钉、檩条加密等措施,檩条分布等连接大样可参考本规程附录图 E.2。

19
7 制作、运输和存储

7.1 一般规定

7.1.1 金属屋面原材料在装卸过程中应用专用工具及布带吊装。

7.1.2 压型金属板基板、涂层板在加工过程中应贴保护膜,安装完成后一周内应撕掉表面

保护膜。

7.1.3 压型金属板、天(檐)沟板、泛水板加工成型后板面不得开裂、无明显凹凸和褶皱,

表面应清洁、无涂镀层剥落和擦痕等缺陷。

7.1.4 压型金属板及其构配件应按相关产品标准和订货合同文件的要求包装、标识。

7.2 制作要求

7.2.1 金属板材宜在工厂内生产加工,受运输限制的长板构件可在现场加工。

7.2.2 加工制作场地应平整,加工环境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放置金属板材的工作平台应

干燥无污物,整个加工制作过程应保持金属板材清洁。

7.2.3 工厂生产应有专用的生产加工车间,并应能提供足够的生产操作所需安全的堆放及

储存空间;现场生产应有足够的生产所需场地空间放置成型设备、卷材、辅助生产工具、生

产操作及堆放存储成型产品的空间。

7.2.4 压型金属板在加工过程中应抽检其产品质量,当发现有外观质量问题时,应及时处

理,超过相关产品规范要求时,应停止生产。

7.2.5 压型金属板切割宜采用机械切割,切割处应做防锈处理, 端部切割时应切割整齐、

干净。

7.2.6 在合格的外包装上应有牢固的标签,并应注明生产厂家、质检部门检印、原材料的

牌号、产品的品牌、规格、生产批号、材质、包装数量及包装日期,金属板背面应喷涂或压

制生产厂家的名称及原材料信息。

7.3 允许偏差

7.3.1 压型金属板应满足其板型的精度要求,产品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7.3.1 的规定。

20
表 7.3.1 压型金属板制作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截面高度≤70mm ±1
波高
截面高度>70mm ±1.5

截面高度≤70mm ±2.0

覆盖宽度 +3.0
截面高度>70mm
-2.0

+5.0
长度≤60m
0.0
板长
+10.0
长度>60m
0.0

波距 ±1.0

横向剪切(沿截面宽度) <3.0

测量长度 L1 范围内,板长小于 10m,不大于 3mm;板长不小于 10m,


侧向弯曲
不大于 5mm,且<1.0mm/m

加劲肋(顶部、底部、腹板)高度 ±1.0

平板段(顶板、底板)宽度 ±1.0

截面高度≤70mm ≤1.0
收腰或鼓胀
截面高度>70mm ≤3.0

搭接侧边平面度(密贴) ≤2.0

注:L1为测量长度,指板长扣除两端各0.2m后的实际长度。

7.3.2 泛水板加工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7.3.2 的规定。

表 7.3.2 泛水板尺寸允许偏差

下料长度(mm) 下料宽度(mm) 弯折面宽度(mm) 弯折面夹角(θ)(°)

±3 ±1 ±1 ±1

7.3.3 天沟板加工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7.3.3 的规定。

表 7.3.3 天沟允许偏差

下料长度(mm) 下料宽度(mm) 截面宽度(mm) 截面高度(mm) 弯折面夹角(θ)(°)

±3 ±1 ±1 ±1 1

7.3.4 天沟檩条、支撑系统钢构件加工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7.3.4 的规定。

21
表 7.3.4 檩条、支撑系统钢构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构件长度 L ±3.0

构件两端最外侧安装孔距离 L1 ±3.0

构件弯曲矢高 L/500,且不应大于 3.0

截面高度 0,+2.0

7.4 运输

7.4.1 压型金属板长途运输宜采用集装箱装载。

7.4.2 装卸无外包装的制品时,应采用专用吊具起吊,严禁直接使用钢丝绳起吊。

7.4.3 用车辆运输无外包装的压型金属板时,应在车上设置衬有橡胶垫的枕木,其间距不

宜大于 3m,长尺寸压型金属板应在车上设置刚性支承台架。

7.4.4 汽车运输压型金属板时,装载的悬伸长度不应大于 1.5m,且应符合道路运输部门的

规定。

7.4.5 压型金属板应与车身或刚性台架捆扎牢固,不应有松动,捆扎无外包装金属压型板

时,宜采用吊带等柔性材料,严禁用钢丝绳捆扎。

7.4.6 材料或构件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应做好保护措施,防止发生变形、破损和污染。

7.4.7 压型金属板出现破损情况时,修补的材料和涂层应与原压型金属板材料相同。

7.5 存储

7.5.1 压型金属板应按材质、规格分别堆放贮存,堆放顺序应与施工安装顺序相配合。

7.5.2 金属板材应储存在干燥通风处,且不宜与其他物品混放。严禁接触易褪色的物品或

对其性能有危害的化学溶剂。

7.5.3 不得在压型金属板上堆放重物,铝合金材料严禁与除不锈钢以外的其他材料堆放一

起。

7.5.4 压型金属板在工地短期露天贮存时,应采用枕木架空堆放,架空枕木应保持一定的

排水坡度,且应堆放在不被高空重物撞击的安全地带,并应有防雨措施。

7.5.5 贮存场地应坚实、平整、不易积水;散装堆放高度不应使压型金属板变形,底部应

采用枕木,枕木间距不宜大于 3m。

7.5.6 其他构配件应包装后架空贮存,且应作好通风、防雨措施。

7.5.7 在面板堆放地周边必须放置护栏或警戒线,严禁践踏屋面板。
22
8 安装

8.1 一般规定

8.1.1 金属屋面施工应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8.1.2 金属屋面施工前,应有经审批的施工专项方案和安全专项方案,并应考虑强风季节

对施工的影响。

8.1.3 金属屋面安装时,不应对主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8.1.4 金属屋面施工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质量过程控制:

1 原材料及成品应进行进场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原材料及半成品,应按相关规定

见证取样、送样进行复验;

2 各工序应按施工工艺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实行工序检验;

3 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

4 隐蔽工程在封闭前应进行质量验收。

8.1.5 保温隔热材料、吸声材料应保持干燥,受潮材料不得使用。

8.1.6 金属屋面施工前,必须按经审批的施工安全方案检查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并应

符合以下规定:

1 施工人员应戴安全帽、穿防护鞋、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2 屋(底)面周边和屋面预留孔洞部位应设置水平安全网和安全护栏或其他防止坠落的

防护措施;

3 屋面坡度大于 30%时,应有施工防滑措施。

8.1.7 金属屋面严禁在雨天安装,五级及以上大风天气时应停止安装,并做好临时加固措

施。

8.1.8 金属屋面安装时,宜在金属屋面板上设置临时人行通道板,严禁在屋面上携重走动。

8.1.9 未安装完成的放置于屋顶的金属屋面板及配件,应在收工前用非金属绳具将其固定

在屋顶结构上。

8.1.10 易燃材料应集中放置,周边应设有警戒标志和消防措施。

8.2 支承结构构件与固定支架安装

8.2.1 在进行支承结构构件安装前,应根据深化设计要求进行测量定位,确保支承构件安

装的平面位置、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23
8.2.2 支承结构连接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承结构采用焊接连接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

GB50661 的规定,焊接材料型号应与焊件材质相匹配;

2 支承结构采用螺栓连接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 的

规定;螺栓拧紧后,普通螺栓尾部外露螺纹不应少于 2 扣,高强度螺栓尾部外露螺纹为 2~3

丝扣。

8.2.3 支承结构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8.2.3 的规定。

表 8.2.3 支承结构构件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间距 ±5.0mm 钢尺检查

弯曲矢高 L/750,且不大于 5.0mm 拉线和钢尺检查

相邻构件高差 ±2.0mm 拉线和钢尺检查

注:L为支承构件的长度。

8.2.4 固定支架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8.2.4 的规定。

表 8.2.4 固定支架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及要求 检查方法 检查数量

固定支架紧固、无松动,密贴檩条或
1 固定支架安装质量 观察及用敲击检查
支承结构

沿板长方向相邻固定支架横向偏
2 ±2.0mm 拉线和钢尺检查 按固定支架

数量抽查 5%,
沿板宽方向相邻固定支架横向间
3 ±1.0mm 拉线和钢尺检查 且不得少于
距偏差
20 处。
4 相邻固定支架高度偏差 ±1.5mm 拉线和钢尺检查

5 固定支架纵横向倾角 ±1° 钢尺和角尺检查

8.3 隔声吸声层、隔汽层、透汽层和保温隔热层铺设

8.3.1 保温隔热层、吸声隔声层铺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 保温材料铺设时,应保证铺设平整、拼缝处密实;当采用双层或多层铺设时,上下层

应错缝铺设;

2 严禁雨天进行保温材料的铺设,安装完成的保温材料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

3 吸声材料铺设应平整,不得有扭曲、起邹、鼓包,不应被压实,拼缝应紧密无空隙;

4 隔声层铺设时拼缝应密实,不应有通缝。

24
8.3.2 卷材类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卷材铺贴时应连续、平整、顺直,不得扭曲;

2 卷材搭接长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防水透汽膜、防水垫层等材料宜沿主要顺坡方向横向搭接,搭接部位应采用胶带或自

粘结,纵、横向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00mm;

8.4 压型金属板安装

8.4.1 压型金属板现场切割应整齐、干净,切割端应根据相关要求作防腐处理。

8.4.2 金属屋面泛水板、包角板连接节点应按深化设计图纸施工,安装前应先放线,然后

安装固定,固定应牢固可靠,密封材料应敷设完好。

8.4.3 金属屋面安装完成后,应采取成品保护措施。

8.4.4 在已安装好的金属屋面上施工时,应在作业面、行走通道等部位铺设木板等临时跳

板,保护压型金属板不受损坏。

8.4.5 安装完成后的压型金属板上应保证清洁,不应堆放重物和留有杂物。

8.4.6 金属底板、支承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8.4.6 的规定。

表 8.4.6 金属底板、支承板安装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檐口、屋脊、山墙的直线度
10.0
檐口与屋脊平行度(如有)

金属底板、支承板板肋或波峰直线度 2.0

相邻两块压型金属板端部错位 5.0

8.4.7 压型金属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8.4.7 的规定。

表 8.4.7 压型金属板安装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檐口、屋脊、山墙的直线度
10
檐口与屋脊的平行度

压型板板肋或波峰直线度 2.0

檐口相邻两块压型金属板端部错位 5.0

相邻两块金属板波峰高度偏差 2.0

8.5 其他构配件安装

8.5.1 紧固件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25
1 紧固件的材质、规格、间距、数量应符合深化设计要求;

2 紧固件安装时应与构件表面垂直;

3 紧固件应采用专用工具进行安装。

8.5.2 天沟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断面尺寸、坡度、连接方式和伸缩缝的设置、雨水斗、挡水构造及集水等应符合深化

设计要求;

2 雨水斗应与天沟、檐沟连接牢固、密封;

3 安装完毕的天沟应保证排水顺畅,底部不应积水;

4 天沟周边应按照深化设计要求铺设保温、隔汽层。

8.5.3 变形缝及穿透金属屋面部位的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结构变形缝构造,应按照深化设计要求安装各构件和连接,连接应牢固,保温、防水

材料应连续设置,并应能适应结构变形;

2 穿透金属屋面构件部位,应按照深化设计要求安装各构件和连接,应进行防水设置,

并应能适应金属屋面和穿透构件之间相对变形。

8.5.4 压型金属板板肋夹具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应保证夹具与压型金属板板肋紧密接触,并应满足压型金属板热胀冷缩的要求;

2 夹具应安装在压型金属板固定支座对应的位置。

8.5.5 防雷设施安装应按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要求施工,并符合以下规定:

1 引下线应固定牢固、连接可靠;

2 采用避雷带时,避雷带的安装应与下部结构构件完全接触并紧固;并应在建筑物的变

形缝处做好导体跨越。

8.5.6 泛水板加工前应复测现场尺寸,安装前应先放线,固定应牢固可靠,密封材料敷设

应完好。泛水板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泛水板宜采用与屋面板同材质材料。当泛水板平面宽度大于 300mm 时,宜采用较厚同

质材料或采取加固措施;

2 泛水板的尺寸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在保证其功能条件下,宜采用较小断面尺寸;

3 泛水板应铺设整齐,连接牢固。泛水板搭接应顺水坡向搭接,外露泛水板搭接连接宜

采用双排铆钉固定并多道防水密封胶密封。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50mm,可用拉铆钉连接,

其间距不应大于 80mm;

4 密封材料敷设应均匀完好,没有空鼓,不宜外露。
26
8.5.7 泛水板与屋面板及其他设施的连接应固定牢固、密封防水,并应采取措施适应屋面

板的伸缩变形。

27
9 质量验收

9.1 一般规定

9.1.1 金属屋面质量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

《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 50896 的规定。

9.1.2 金属屋面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

1 设计文件;

2 原材料产品质量证明、型式检验报告、性能检测报告、进场复试报告、进场验收记录;

构配件出厂合格证;

3 金属屋面抗风揭、抗强风雨、连接构件疲劳性能检测报告(实体检测);

4 屋面以及变形缝、排烟(气)窗、天窗等节点部位的雨后或抗强风雨试验记录;

5 检验批验收记录;

6 其他文件和记录。

9.1.3 原材料及构配件安装质量验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F 的规定。

9.2 质量控制和检验批划分规定

9.2.1 金属屋面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原材料及成品应进行进场验收;

2 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验收;

3 专业工种间应进行交接检验;

4 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填写。

9.2.2 金属屋面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金属屋面宜按变形缝、施工段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相同设计、材料、工艺和

施工条件的金属屋面工程以 5000 ㎡的面积为一个检验批,不足 5000 ㎡的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2 同一单位工程不连续的金属屋面工程应单独划分检验批;

3 对于异型或有特殊要求的金属屋面工程,检验批应根据结构、工艺特点及规模确定;

4 检验批划分应不影响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可在安装施工的不同阶段划分不同大小的检

验批。

28
9.3 安全和功能规定

9.3.1 金属屋面质量验收有关安全和功能必检项目应满足本规范相应合格质量标准的要

求,应检测项目有:

1 抗风揭检测;

2 风驱雨检测;

3 连接构件抗疲劳性能检测。

9.3.2 金属屋面在材料进场验收合格后,应按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安装并进行安全和功能性

能实体检测:

1 当实体检测不合格时,金属屋面供应商应到现场进行系统复核并找出差异,根据金属

屋面供应商的要求进行整改并重新复检;

2 当实体检测复检不合格时,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应重新验证、判断系统性能,判定质

量不合格时,系统及材料严禁在该工程中使用。

29
10 维护与维修

10.1 一般规定

10.1.1 金属屋面施工完成后,专业分包单位应提交维护保养说明书,包括日常使用、保养

及维修要求和注意事项,金属屋面使用过程的维护、维修应按此说明书进行,未尽事项,应

咨询相关单位和专业工程师后方可进行。

10.1.2 金属屋面专业分包公司应在交付使用前为使用方进行维护保养说明书相关内容培

训,培训事项应在施工合同中约定。

10.1.3 金属屋面维护与维修用涂料涂层应具有良好的防污染性能,且应与原屋面涂层相

容。

10.2 维护与维修

10.2.1 金属屋面应每 6 个月进行一次检查、维护,并应按表 10.2.1 屋面日常检查记录表

要求做好相应检查、维护记录,如遇大雨或 12 级以上风后须增加检查频率。

表 10.2.1 屋面日常检查记录表

编号: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结果 处理措施 备注

1 屋面渗漏,建筑物内部巡检

2 屋面板的损坏或腐蚀

3 树叶或枯叶在屋顶的积聚

4 天沟及落水口是否保持通畅,无堵塞物

5 天沟搭接位置:是否出现变形下陷,密封胶或螺钉的状态

6 屋脊或其他位置的泛水:是否有松动的现象

7 屋脊或檐口的堵头:是否有松动或缺失

8 屋面板的凹陷积水造成屋面板面受污染

9 屋面板表面涂层是否有变化

10 屋面行走通道范围的表面涂层是否有变化

11 屋面各主要部位的螺钉连接

12 外露螺钉的腐蚀状态

13 金属屋面板板面密封胶的外露

14 飓风或大风后屋面板变形或产生固定座侧弯影响结构性能

记录人:

30
10.2.2 日常维护工作的内容应包括:

1 屋面的巡检;

2 屋面污染物或垃圾的清理;

3 屋面受损构件的修补或更换;

4 屋面天沟的检查及清理等。

10.2.3 检查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应记录检修和处置情况。

10.2.4 维修用涂料、密封胶、紧固件、板材等应与原来使用的材料相同,如需替换,应在

咨询设计单位或专业工程师后方可进行。

10.2.5 金属屋面经过强风吹袭,应对屋面进行全面检查,并应对发现情况采取如下措施:

1 压型金属可采用塞尺对板肋接缝的扣合间隙进行测量,扣合出现松动,应采用金属屋

面对应的锁边工具对整体屋面进行锁边加固;

2 屋面部分位置出现材料疲劳开裂,应进行材料更换;

3 连接件出现松动时,应进行紧固;

4 屋面出现风揭现象,应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或更换屋面系统,并应进行抗风性能检测。

当第 1、2、3 项问题出现 1 次以上,宜对系统进行实体检测以确定其安全性和耐久性,

并为整体稳定考虑维护加强或更换处理。

31
11 金属屋面性能检测

11.1 一般规定

11.1.1 金属屋面检测报告中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及设计要

求。

11.1.2 金属屋面材料进场后,应按本规程附录 F.1 要求进行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

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11.1.3 金属屋面的性能检测应采用本规程规定的检测方法,本规程未规定的检测方法,可

按照相关标准规定。检测结果不合格时,被检测系统严禁在工程中使用。

11.1.4 检测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和报告归档留存,保证其具有可追溯性。原始记

录和报告的保存期限不少于 6 年。如金属屋面材料、构造、安装等任一项没有发生改变,检

测机构对同类型系统检验数据、结果应在合理误差范围内,否则委托人、任何单位或个人有

权对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提出质疑。检测机构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

相应法律责任。

11.2 检测规定

11.2.1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由设计单位确定材料、系统是否需要复检以及复检范围:

1 屋面系统采用新材料、新型安装工艺、新结构形式;

2 新建金属屋面在与主结构相连接施工或安装过程中设计方案发生变更;

3 国家相关政策管理办法有要求。

11.2.2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系统性能复检:

1 涉及安全的试件及有关检测材料数量不足;

2 对安装质量的抽样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3 对金属屋面质量存在争议,需要进行补充检测;

4 既有金属屋面达到设计使用年限;

5 既有金属屋面经过重大自然灾害或侵蚀,需要对其影响进行评定;

6 既有金属屋面的质量问题存在争论;

7 正常使用期间的检修维护;

8 新建或既有屋面系统发生工程事故,需要对金属屋面的可靠性进行判定。

32
11.2.3 强风地区金属屋面有关安全和功能检测应符合表 11.2.3 的规定。

表 11.2.3 金属屋面安全和功能性能检测

序号 检测项目 检测试件

1 抗风揭 同类型系统至少测试 3 套试件

2 主控项目 风驱雨 同类型系统至少测试 1 个试件

3 连接构件抗疲劳性能 同类型系统至少测试 1 套试件

1 屋面防火 同类型系统至少测试 1 个试件

2 保温节能 同类型系统至少测试 1 个试件

3 隔声、吸声性能 同类型系统至少测试 1 个试件

4 耐候检测 压型金属板 150mm×100mm,至少 1 片

5 一般项目 热位移 同类型系统至少测试 1 套试件

6 外挂件抗疲劳性能 同类型系统至少测试 1 套试件

7 冲击性能 至少 1 套试件

8 踩踏性能 一片完整单板

9 突出构件抗风检测 同类型系统至少测试 1 个试件

11.2.4 当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时,应按照本规程附录 A 检测方法要求进行。

11.2.5 全部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检测报告应做出所检项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验收规范的结论,既有建筑屋面的检测

项目应做出评定结论;

2 检测报告的结论应与委托方要求检测的范围一致,内容应严谨、准确;

3 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

1)检测委托单位;

2)检测项目及执行标准;

3)金属屋面工程情况描述(工程名称、地点、设计要求、生产厂家、既有屋面的已

用年限等);

4)试件名称、系列、类型、规格尺寸、材料、形状和结构,以及五金配件位置的全

部相关详细情况;

33
5)试件有关图示(包括外立面,纵、横剖面和节点)和试件的支承体系;

6)试验前对试件的要求、存放和试验条件并复检面板的材质、结构性能材料材质;

7)试验中发生破坏的详细情况;

8)试验结束后,试样的情况描述及定级结果的表述、检测结论;

9)实验室的名称、地点和认可证书有效期;

10)试验使用仪器;

11)试验日期;

12)试验环境条件。

34
附录 A 金属屋面性能检测方法

A.1 耐候检测方法

A.1.1 金属屋面材料的耐候检测内容应包括:湿热环境检测和腐蚀环境检测。

A.1.2 下列金属屋面材料宜进行耐候检测:

1 处于沿海地区的建筑;

2 处于氯、氯化氢、氟化氢气体环境,碱性粉尘或煤、铜、汞、锡、镍、铅等金属及其

化合物的粉尘作用环境下的建筑;

3 设计使用年限 25 年及以上的建筑。

A.1.3 金属屋面材料的耐候检测,可根据测试目的选择下列方法:

1 基本耐候性能,宜选用恒温恒湿加速老化方法;

2 耐腐蚀性能,宜选用人工盐雾加速老化及人工二氧化硫加速老化方法;

3 特定耐候性能,还可选用氙灯加速老化、紫外线加速老化等方法。

A.1.4 耐候检测试验设备,应至少包括下列设备,并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1 恒温恒湿环境箱;

2 人工盐雾加速老化箱;

3 人工二氧化硫加速老化箱;

4 氙灯加速老化箱;

5 紫外线加速老化箱。

A.1.5 金属板材耐候检测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件尺寸宜为 150mm×100mm,试件四面不封边,中间标准划痕;

2 试件应在设备中合理放置,避免环境及系统干扰;

3 进行基本耐候性能试验时,应将试件置于恒温恒湿箱进行温差环境加速不少于 7 天;

4 进行耐腐蚀性能试验时,应将试件置于人工二氧化硫老化加速箱中不少于 500h,并

应将试件置于人工盐雾老化加速箱中不少于 2000h;

5 进行特定耐候性能试验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6 耐候性能的测试应至少同时进行基本耐候性能试验及耐腐蚀性能试验。

A.1.6 结果评定:锈迹小于3%则判定为试件合格,反之不合格。
35
A.2 金属屋面风驱雨试验方法

A.2.1 下列金属屋面宜进行风驱雨检测:

1 带天窗、采光、通风带等易渗漏节点结构的建筑;

2 设计使用年限 25 年及以上的建筑。

A.2.2 金属屋面的风驱雨检测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设备应由测试框架、风洞装置与淋水装置三部分组成;

2 测试框架应由足够大尺寸的基础结构组成,由可调节或多个可互换的甲板组成,可在

1:6、1:3、和 1:2 的坡度上进行测试;

3 风洞装置应能提供风荷载覆盖整个宽度的试验甲板,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最高风速可

达 45m/s;

4 淋水装置宜使用一个安装在可移动框架上的洒水管系统,在风荷作用下模拟测试样品

降雨量 P,P=2 倍当地年平均降雨量。

A.2.3 金属屋面风驱雨检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试验应采用完整的金属屋面不安装保温及膜材(防水膜、透气膜等)进行;

2 金属屋面带有穿孔设施等易渗漏节点应独立准备一套试件进行测试;

3 试件的各个组成构件应根据实际工程状况选用和安装,包含易渗漏节点(屋脊、通风、

天窗、檐口等)、压型金属板、固定支架及紧固件;

4 测试试件安装在测试框架上,调整至测试坡度,但坡度不宜小于 1:6;

5 风驱雨检测在初始风速开始时,随着风力方向以表 A.2.3 降雨量均匀的喷淋在试件

上,风速及淋水间隔应按照表 A.2.3 所示的方式进行;

表 A.2.3 风驱雨的风速及淋水间隔时间表

强风等级 风速(m/s) 雨量 mm/h 时间(min)

6 10 1.0P 60

8 17 0.75P 50

10 24 0.5P 40

12 32 0.25P 25

14 41 0.1P 10

12 32 0.25P 25

36
续表 A.2.3

等级 风速(m/s) 雨量 mm/h 时间(min)

10 24 0.5P 40

8 17 0.75P 50

6 10 1.0P 60

6 试件的任何部位发生任何损坏,均应终止试验;观察者应记录发生损坏时的风速间隔

和时间,并对损坏情况进行描述记录;

7 试件应在测试结束后立即拍照,确保任何损坏或损失均被完全被记录。

A.2.4 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金属屋面的描述,包括制造商和组成构造说明,以及测试的坡度;

2 施工方法的详细报告,包括试样的示意图,确保试样是按照图纸规格构造的;

3 对使用条件的描述;

4 风驱雨检测:

1)分别记录在测试开始和结束之后的试样照片。也包括在测试期间,试件任何可见

的、不寻常试件的照片;

2)通过水渗入的大致时间和部位的详细记录;

3)水渗透到试件底部的总容积(如果有的话);

4)任何测试样本,如果在渗透的水超过喷淋总量的 0.05%,应被认为是不合格的。

A.3 金属屋面外部防火方法

A.3.1 金属屋面外部防火检测内容应包括:初步点燃试验和烧穿试验。

A.3.2 下列金属屋面宜进行外部防火检测:

1 有设计防火要求的建筑;

2 需要定期维护的建筑;

3 采用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等用途直接接受热源的建筑;

4 设计使用年限 25 年及以上的建筑。

A.3.3 金属屋面外部防火检测的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装置应由辐射板、试件框、热源和控制系统组合而成;

37
2 辐射板尺寸为(915 ± 5)mm,并由四块(300 ± 5)mm 的燃烧板组成,能够根据试

验的要求在 45°或水平方向进行调整;

3 试件框为一个带观察窗、可推动及可安装(840 ± 10)mm 试件的小车,材料均不燃;

4 计时设备的灵敏度应满足试验工作要求。

A.3.4 金属屋面外部防火检测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验宜在 45°的角度进行,或可指定在 45°或 0°以内的角度进行安装试验;

2 试件数量应根据屋面的接缝形式至少测试一个;

3 试件尺寸为(840 ± 10)mm,包括屋面典型的完整结构;

4 如屋面有采光、天窗以及其他形式的屋面,宜另外再进行一组试验;

5 进行初步点燃试验时,试验燃烧物应在试件上部表面的中心开始施加 1 分钟,直接顺

着坡面向上,喷嘴位于试件的中线上,以大约 5°的角度延伸到其坡面(或滚落线)。对于

水平测试的试件,火焰的方向将与坡面屋顶使用的相对应;

6 进行烧穿试验时,试件应从室温温度下的位置以不超过 5s 的时间,拿到上部表面暴

露于辐射热的位置。试件保持暴露于辐射板辐射中,直至试件出现破坏或达到 1h。

A.3.5 存在造成人身危险或者即将发生设备损坏的风险,或者下列情形出现时,应立即

终止试验,将火熄灭:

1 初步点燃试验在 1 分钟时,出现了试件未点燃或者烧穿现象。如果出现了点燃现象,

试验继续,直到火焰熄灭;

2 烧穿试验在 1h 时,没有烧穿现象出现。或者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烧穿现象。

A.3.6 在试验进程中,应对下列现象进行观察、记录:

1 所有燃烧的进程,不考虑持续时间,应根据与暴露表面接触的焰底进行估计,而不是

根据外焰进行估计;

2 初步点燃试验出现并且持续超过 5 分钟燃烧的持续时间;出现了烧穿的时间和性质;

3 烧穿试验任何烧穿现象出现的时间,试件融化以及产生融化滴落物或碎片(燃烧或不

燃烧)的现象,任何由于热辐射而产生的现象,而未有烧穿。

A.4 金属屋面位移试验方法

A.4.1 金属屋面位移检测前,应根据试验目的制定测试方案,并进行计算。

A.4.2 金属屋面位移检测的设备和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38
1 测试设备

1)量具:千分尺(精确到 0.01mm),游标卡尺(精确到 0.1mm);

2)位移性能检测机:位移范围 0~20mm,压力范围 0~8kN;

3)拉力设备:测量范围 0~30kN。

2 测试试样

1)试验对象为金属屋面,包含檩条、固定支座、压型金属板等;

2)试件数量至少一套;

3)试件尺寸:2000mm×1500mm。

A.4.3 金属屋面位移检测的测试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板材、板长、膨胀系数、温度变化量等进行计算,位移量应不大于 20mm;

2 试件应按本规程表 8.2.3 支承结构构件安装允许偏差最大值进行安装;

3 设定循环次数(以 10000 次为一个循环,可根据试验对象的建筑寿命进行增加);

4 测量并记录测试过程力的变化;

5 达到测试次数后,测量压型金属板与固定支座宽度的变化;

6 使用拉力设备对面板进行拉拔加载,直至出现脱扣或开裂;

7 打开屋面板观察固定支座的磨损情况;

8 有抗风夹具的试件还需记录滑移及松动情况。

A.4.4 金属屋面位移检测的结果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金属屋面出现破损、开裂等现象;

2 初始循环前 10 次平均扣合力>1.4 倍结束循环最后 10 次平均扣合力;

3 面板扣合力的设计值>1.4 倍的面板抗拉力;

4 固定支座出现磨损量>0.2mm 或磨损明显肉眼可见。

A.5 金属屋面外挂件抗疲劳性能试验

A.5.1 金属屋面外挂件抗疲劳性能检测前,应根据试验目的制定测试方案,并进行计算。

A.5.2 金属屋面外挂件抗疲劳性能检测应采用专门的测试装置。

A.5.3 试样的组成应包括金属屋面板,檩条,固定座,屋面外挂件等,采用与实际工程

一样的安装连接方式,外挂件安装在两个固定座中间的位置,最大限度地还原系统的最不

利连接性能。
39
A.5.4 金属屋面外挂件抗疲劳性能检测的测试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试样尺寸至少准备一套试件;

2 在小型移动式抗风揭检测机中组装试样并进行试验,取波动风荷载 Q  1.4 wd ,按表

A.5.4 中 A~G 的 7 个阶段对试样进行逐级加载;

表 A.5.4 波动风压加载分级

阶段 循环次数 荷载

A 2250 0~0.40Q

B 2575 0~0.55Q

C 550 0~0.90Q

D 50 0~1.00Q

E 550 0~0.90Q

F 2575 0~0.55Q

G 2250 0~0.40Q

3 一个周期为 7 个阶段,试验需进行 5 个周期;

4 风荷加载后采用垂直拉力装置进行抗拉力加载,并得出破坏值 F。

A.5.5 有以下类型的变形及破坏应终止试验:

1 检测试件连接(搭接、咬合、锁合)破坏,屋面板被撕裂或掀起,检测终止;

2 检测试件产生永久变形且其超过板肋高度即为失效,检测终止;

3 检测试件产生非设备原因的漏气且导致无法继续加压,检测终止。

A.5.6 对于通过动态风荷载检测未产生失效的,并且F≥0.9倍设计抗拉值,则视为检测

合格,否则即为不合格。

A.6 金属屋面抗风揭检测方法

A.6.1 金属屋面抗风揭检测是由动态风压检测和静态风压检测连续进行的。

A.6.2 金属屋面抗风揭检测前,应根据试验目的制定测试方案,并进行计算。

A.6.3 金属屋面抗风揭检测的设备由压力箱体、风机管道、离心式风机及控制设备四部

份组成,并在检测风箱内部设置空气压力感测器,所测量误差应在满量程压力±5%。

A.6.4 检测试件与试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试件应根据建筑屋面风荷载区,分别进行送检;
40
2 检测试件应最少两套,包括风敏感区、非敏感区。如有其他结构形式,仍需一并送检;

3 空气压力检测点应在检测试件附近,且不少于 2 个;

4 用于检测的试件应完全按照实际设计图纸安装,包括实际工程中所使用的实际材料、

细节处理、施工和锚固方法;

5 试件长度方向≥3 跨的长度,宽度方向≥4 个锚固距离;

6 风敏感区试件应采取三边固定,一边悬空的安装方式,并采取手段确保悬空端的密封

性且不影响检测;

7 非敏感区试件可采取四边固定方式,并确保密封性;

8 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保护在任何破坏情况下的操作人员和观察员。

A.6.5 检测程序与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动态加压周期包括压力上升和下降,压力上升时间应≤2s,下降时间应≤1s,单个波

动周期应≤3s;

2 动态风压检测应以设计风压为基准, W  1.4 wd ;

3 参照图 A.6.5-1、表 A.6.5 动态负风压检测阶段及风压载入比值,从阶段 A 开始,按

顺序完成各个阶段的测试;

4 在判定风压等级时,取试件被破坏阶段所承受的波动风压等级为该试件所通过的波动

风压等级;

5 动态风压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应记录检测压力值 wu 、失效部位和状态;

荷载/Pa

50
1.0W

550 550
0.9W

2575 2575
0.55W

2250 2250
0.4W

时间

图 A.6.5-1 动态风压加载示意
41
表 A.6.5 动态风压加载比例

阶段 循环次数 荷载

A 2250 0~0.40W

B 2575 0~0.55W

C 550 0~0.90W

D 50 0~1.00W

E 550 0~0.90W

F 2575 0~0.55W

G 2250 0~0.40W

6 动态风压检测结束后,若试件未失效,应继续进行静态风压检测至其破坏失效为止。

静态风压检测应以设计风压为基准, W  1.6 wd 。如图 A.6.5-2 所示,采取阶梯式逐级加

载,每级保压 60s,直至试件出现破坏失效为止,应记录极限风荷载检测破坏值 wu  。
风荷载(N/㎡)

60s
破坏时风荷载
60s

60s

设计风荷载值
60s

60s

60s

60s

60s
时间

单向施加荷载

图 A.6.5-2 静态风压加载示意

A.6.6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判定试件达到失效状态:

1 检测试件连接(搭接、咬合、锁合)破坏,板被撕裂或掀起,检测终止;

2 检测试件产生永久变形且其超过板肋高度即为失效,检测终止;

3 检测试件产生非设备原因的漏气且导致无法继续加压,检测终止。

A.6.7 检测结果判定
42
1 合格:对于通过动态风压检测未产生失效的,且极限风荷载检测破坏值 wu   1.6 wd ,

则视为检测合格,在检测报告中应标明 wu 与 wu  ;

2 不合格:对于在动态风压检测产生失效的,或者极限风荷载检测破坏值 wu  <1.6 wd ,

则视为检测不合格。在检测报告中标明检测试件失效的阶段和压力值 wu  ,动态检测阶段还

应注明失效的加压次数。

A.7 金属屋面抗风携碎物冲击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A.7.1 金属屋面抗风携碎物冲击性能分级及检测的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装置由发射物、发射装置、测速装置和波动压力箱组成;
3 3
2 发射物为木块,木块为松木或软木,干密度为 500kg/m ±25kg/m ,断面高度为 38mm

±1mm,宽度为 89mm±1mm。木块试件的一端称为冲击端,另一端称为末端;

3 发射装置应具备可按照规定的发射速度和方向,向规定的位置发射木块的能力。发射

物速度≤23m/s 时,允许误差为±2%,速度>23m/s 时,允许误差为±1%。

A.7.2 金属屋面抗风携碎物冲击性能分级应以发射物的质量和冲击速度作为分级指标,

分为4级,指标值见表A.7.2。

表 A.7.2 金属屋面抗风携碎物冲击性能分级

分级 1 2 3 4

材质 木块 木块 木块 木块
发射物
长度 0.53m±0.05m 1.25m±0.05m 2.42m±0.05m 2.42m±0.05m

质量 0.9kg±0.1kg 2.kg±0.1kg 4.1kg±0.1kg 4.1kg±0.1kg

速度 15.36m/s 12.2m/s 15.3m/s 24.4m/s

A.7.3 用于检测的金属屋面试件应完全按照实际设计图纸安装,试件长度方向应满足≥3

跨的长度,宽度方向也应满足≥3个锚固距离,并均配有≥3组的相应间距支撑。

A.7.4 金属屋面抗风携碎物冲击性能的检测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立警示设施以阻止与检测无关的人员进入检测区域;

2 冲击级别应根据所在地基本风速、建筑物防护级别和试件安装高度来确定,如表

A.7.4 所示;

43
表 A.7.4 金属屋面抗风携碎物冲击级别的选定

建筑物防护类型 无防护 基本防护 居住建筑屋顶 加强型防护

试件的安装高度(m)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32.7m/s≤基本风速度˂50.0m/s - - 3 1 1 1 4 4

50.0m/s≤基本风速度˂55.0m/s - - 3 1 1 1 4 4

55.0m/s≤基本风速度˂60.0m/s - - 3 1 2 1 4 4

60.0m/s≤基本风速度˂65.0m/s - - 4 1 3 1 4 4

基本风速度≥65.0m/s - - 4 1 4 1 4 4

60.0m/s≤基本风速度˂65.0m/s - - 4 1 3 1 4 4

试件的安装高度(m)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基本风速度≥65.0m/s - - 4 1 4 1 4 4

3 面板的冲击位置是以冲击点为圆心,半径为 65mm 的圆。冲击点 1 位于面板的中心点;

冲击点 2 位于面板的左下角对角线上,距离左下角 150mm 处;冲击点 3 位于面板的右上角对

角线上,距离右上角 150mm 处;

4 检测步骤:

1)将木块发射物装入发射管;

2)打开控制阀门,发射木块;

3)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所有部位的检测;

4)记录试件冲击后的破损、穿透等状况。

A.7.5 金属屋面抗风携碎物冲击性能分级及检测结果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个试件的合格评定

试件在选定级别的冲击荷载作用下,面板未产生损坏或有损坏但未形成穿透性开孔,则

可以进行波动压力荷载检测,否则直接判定为不合格。

2 试件的综合评定

试件在选定的分级指标下,有 2 个试件达到 A.7.5 条第 1 款的要求时,则判定合格;若

1 个试件达到要求时,需追加 2 个试件,所追加试件全部符合要求时则判定为合格,否则判

定为不合格。

44
A.8 踩踏试验检测程序和方法

A.8.1 模拟踩踏试验机应由伸缩探头、高度调节螺栓以及粘结不同材料的模拟鞋底组成,

并满足测试工作要求。

A.8.2 伸缩探头应可以调节所施加的压力,其压力应不小于100kg。

A.8.3 模拟踩踏频率应至少控制在1s一次,即伸缩探头完整一次伸缩时间<1s。

A.8.4 高度调节螺栓的可调节高度应至少满足0mm~100mm。

A.8.5 踩踏试验点应不小于2个,每个点的踩踏次数应不小于500次。

A.8.6 用于模拟踩踏试验的检测试件应为一片完整单板,并在检测单板的两端用压条固

定。

A.8.7 检测的试件应选用实际系统设计的金属屋面板。

A.8.8 模拟鞋底在试验中应至少满足>50mm的踩踏高度。

A.8.9 试件安装时应注意调整踩踏接触点的位置,应选取单板中间薄弱处。

A.8.10 金属面板板缝产生了开裂或者锁边脱扣,可用塞尺塞入即为不合格。面板无损伤,

或产生轻微变形,但变形程度不致使产生积水,不影响使用功能为合格。

A.9 金属屋面突出构件抗风检测方法

A.9.1 金属屋面宜进行突出构件抗风检测:

1 静态通风口、动力通风口;

2 其他突出的屋顶顶部高度小于或等于 0.3m,任何其他尺寸小于或等于 0.46m 组件。

A.9.2 金属屋面的突出构件抗风检测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设备应由测试框架与风洞装置两部分组成;

2 测试框架应由足够大尺寸的基础结构组成,由可调节或多个可互换的甲板组成,可在

1:6、1:3、和 1:2 的坡度上进行测试;

3 风洞装置应能提供风荷载覆盖整个宽度的试验甲板,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最高风速可

达 45m/s。

A.9.3 金属屋面突出构件抗风检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金属屋面静态通风口、动力通风口或其他突出的屋顶顶部高度小于或等于 0.3m,任

何其他尺寸小于或等于 0.46m 组件应独立准备一套试件进行测试;

45
2 试件的各个组成构件应根据实际工程状况选用和安装,

3 测试试件安装在测试框架上,调整至测试坡度,但坡度不宜小于 1:6;

4 突出构件抗风检测按照表 A.9.3 所示风速间隔进行;

表 A.9.3 静态通风口、动力通风口或其他突出的屋顶顶部组件风速间隔时间表

强风等级 风速(m/s) 时间(min)

6 10 5

8 17 5

10 24 5

12 32 5

14 41 5

16 51 1

14 41 5

12 32 5

10 24 5

8 17 5

6 10 5

5 试件的任何部位发生任何损坏,均应终止试验;观察者应记录发生损坏时的风速间隔

和时间,并对损坏情况进行描述记录;

6 试件应在测试结束后立即拍照,确保任何损坏或损失均被完全被记录。

A.9.4 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金属屋面的描述,包括制造商和组成构造说明,以及测试的坡度;

2 施工方法的详细报告,包括试样的示意图,确保试样是按照图纸规格构造的;

3 对使用条件的描述;

5 突出构件抗风检测:

1)在表 A.9.3 要求的每个风速区间内,试样出现任何情况的描述和视频记录;

2)在此期间发生的损坏(如果有的话)导致测试终止的时间间隔、时间、损坏的描述

和照片记录。

46
A.10 连接构件抗疲劳性能检测

A.10.1 连接构件抗疲劳性能检测前,应根据试验的目的制定测试方案,确定检测值,

即正常使用状态极限值。

A.10.2 连接构件抗疲劳性能检测应采用专门的测试装置。

A.10.3 试样的组成应包括螺钉,檩条,固定座,支架等,采用与实际工程一样的安装连

接方式,最大限度地还原系统的最不利连接性能。

A.10.4 连接构件抗疲劳性能的测试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试样尺寸至少准备一套试样;

2 设定试验速度,疲劳试验速度≤2 秒/次,试验次数共 10800 次;

3 将正常使用状态极限值作为疲劳试验测试图波状线的下限线,根据每次疲劳的测定值

应在正常使用状态极限值以上,即波状线在下限线以上;

4 连接构件因施加荷载会产生变形,试验可继续进行直到试验失效或完成;

5 试验通过夹具与固定座端头的连接把荷载作用在除屋面板外的整个连接构件。

A.10.5 有以下类型的破坏应终止试验:

1 凡在试验过程中出现测试数据值低于正常使用极限值,检测终止;

2 检测试样中有任一组试件断裂、松脱或脱落,检测终止。

A.10.6 对于本次测试数据在正常使用极限值以上为检测合格,否则即为不合格。

47
附录 B 常用钢材、铝合金、不锈钢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

B.0.1 热镀锌、镀铝锌钢板基板的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 B.0.1 的规定。

表 B.0.1 热镀锌、镀铝锌钢板基板的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熔炼分析)(质量分数)(%)
钢结构强度级别(MPa)
C Si Mn P S

250

280

300
≤0.20 ≤0.60 ≤1.70 ≤0.10 ≤0.045
320

350

550

B.0.2 热镀锌、镀铝锌钢板基板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B.0.2 的规定。


1
表 B.0.2 热镀锌、镀铝锌钢板基板的力学性能表

○ 断后伸长率(L0=80mm,b=20mm)(%)
2
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

钢结构强度级别(MPa) Rm 公称厚度(mm)
ReH或Rp0.2
(MPa)
(MPa) ≤0.7 >0.7

250 ≥250 ≥330 ≥17 ≥19

280 ≥280 ≥360 ≥16 ≥18


3
300 ≥300 ≥380 ≥16 ≥18

320 ≥320 ≥390 ≥15 ≥17

350 ≥350 ≥420 ≥14 ≥16

550 ≥550 ≥560 - -

注 1:拉伸试验的方向为纵向(沿轧制方向);

2:屈服现象不明显时采用 Rp0.2,否则采用 ReH;

3:钢结构强度级别 300MPa 仅限于热镀铝锌钢板。

B.0.3 常用铝合金板化学成分应符合表B.0.3 的规定。

48
表 B.0.3 常用铝合金板化学成分表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牌号 指定的 其他
Si Fe Cu Mn Mg Cr Zn Ti
其他元素 单个 合计

3003 0.6 0.7 0.05~0.20 1.0~1.5 - - 0.10 - - 0.05 0.15

3004 0.3 0.7 0.25 1.0~1.5 0.8~1.3 - 0.25 - - 0.05 0.15

3005 0.6 0.7 0.3 1.0~1.5 0.2~0.6 0.10 0.25 - 0.10 0.05 0.15

0.05Ga,
3104 0.6 0.8 0.05~0.20 0.8~1.4 0.8~1.3 - 0.25 0.10 0.05 0.15
0.05V

3105 0.6 0.7 0.30 0.3~0.8 0.2~0.8 0.20 0.40 - 0.10 0.05 0.15

0.5~
5005 0.3 0.7 0.20 0.20 0.10 0.25 - - 0.05 0.15
0.11

5052 0.25 0.4 0.10 0.10 2.2~2.8 0.15~0.35 0.10 - - 0.05 0.15

0.10~
5754 0.40 0.4 0.10 0.50 2.6~3.6 0.30 0.20 0.15 0.05 0.15
0.6Mn+Cr

6061 0.4~0.8 0.7 0.15~0.40 0.15 0.8~1.2 0.04~0.35 0.25 - 0.15 0.05 0.15

B.0.4 常用铝合金板力学性能应符合表B.0.4 的规定。

表 B.0.4 常用铝合金板力学性能表

规定非比例
抗拉强度 断后伸长率
牌号 状态 延伸强度 弯曲半径
Rm(MPa) A50mm(%)
Rp0.2(MPa)

H24 145~195 115 4 1.0t


3003
H26 170~210 140 3 1.5t

H24 220~265 170 4 1.0t


3004
H26 240~285 190 3 1.5t

H24 170~215 130 4 1.0t


3005
H26 195~240 160 3 1.5t

H24 220~265 170 4 1.0t


3104
H26 240~285 190 3 1.5t

3105 H24 150~200 120 4 2.5t

49
续表 B.0.4

规定非比例
抗拉强度 断后伸长率
牌号 状态 延伸强度 弯曲半径
Rm(MPa) A50mm(%)
Rp0.2(MPa)

3105 H26 175~225 150 3 -

H24 145~185 110 4 1.5t


5005
H26 165~205 135 3 1.5t

H24 230~280 150 5 1.5t


5052
H26 250~300 180 4 -

H24 240~280 160 6 2.5t


5754
H26 265~305 190 4 -

6061 O ≤145 ≤85 ≥14 1.0t

注 1:本表铝合金板厚为 0.6~1.5mm;

2:3105 板、带材弯曲 180°,其他板、带材弯曲 90°,t 为板或带材的厚度。

B.0.5 常用不锈钢板化学成分应符合表B.0.5 的规定。

表 B.0.5 常用不锈钢板化学成分表

不锈钢牌号 其他
C Si Mn P S Ni Cr Mo Cu N
(钢种) 元素

8.00~ 18.00~
06Cr19Ni10 0.070 0.75 2.00 0.045 0.005 - - 0.10 -
10.50 20.00

8.00~
022Cr19Ni10 0.030 0.75 2.00 0.045 0.005 18~20 - - 0.10 -
12.00

10.00~ 16.00~ 2.00~


022Cr17Ni12Mo2 0.030 0.75 2.00 0.045 0.005 - 0.10 -
14.00 18.00 3.00

4.50~ 22.00~ 3.00~ 0.14~


022Cr23Ni5Mo3N 0.030 1.00 2.00 0.030 0.010 - -
6.50 23.00 3.50 0.20

20.50~ 0.30~ Nb+Ni≥


019Cr21CuTi 0.015 0.50 0.50 0.040 0.005 - - 0.020
23.00 0.80 16(C+N)

21.00~ 0.70~ Nb+Ni≥


019Cr23MoTi 0.015 0.50 0.50 0.040 0.005 - - 0.020
24.00 1.50 16(C+N)

22.00~ 1.50~ Nb+Ni≥


019Cr23Mo2Ti 0.015 0.50 0.50 0.040 0.005 - - 0.020
24.00 2.50 10C+N)

注:表中所列成分表明范围,其余均为最大值。

B.0.6 常用不锈钢板力学性能应符合表B.0.6 的规定。

50
表 B.0.6 常用不锈钢板力学性能表

硬度值
规定非比例延伸 抗拉强度 断后伸长率
不锈钢牌号(钢种) 对照牌号
强度Rp0.2(MPa) Rm(MPa) A50mm(%) HBW HRB HV

06Cr19Ni10 304 ≥205 ≥515 ≥40 ≤201 ≤92 ≤210

022Cr19Ni10 304L ≥180 ≥485 ≥40 ≤201 ≤92 ≤210

022Cr17Ni12Mo2 316L ≥180 ≥485 ≥40 ≤217 ≤95 ≤220

022Cr23Ni5Mo3N 2205 ≥450 ≥655 ≥25 ≤293 - -

019Cr21CuTi - ≥205 ≥390 ≥22 ≤192 ≤90 ≤200

019Cr23MoTi - ≥245 ≥410 ≥20 ≤217 ≤96 ≤230

019Cr23Mo2Ti 445J2 ≥245 ≥410 ≥20 ≤217 ≤96 ≤230

注:本表牌号参考美国ANSI、ASTM及日本JIS G4303、JISG4311、JISG4305等标准。

B.0.7 常用锌合金板化学成分应符合表B.0.7 的规定。

表 B.0.7 常用锌合金板化学成分表

Zn Ti Cu Al

剩余量 006~0.2 0.08~1.0 ≤0.015

注:其中锌的纯度为99.995%。

B.0.8 常用锌合金板力学性能应符合表B.0.8 的规定。

表 B.0.8 常用锌合金板力学性能能表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 Rp0.2(MPa) 抗拉强度 Rn(MPa) 断后伸长率 A50mm(%) 弹性模量 N/mm2

≥100 ≥150 ≥35 ≥80.000

B.0.9 常用铜合金板化学成分应符合表B.0.9 的规定。

表 B.0.9 常用铜合金板化学成分表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分类 代号 牌号
Cu P Ag Al Fe Ni Pb Sn S Zn O 其他

0.015
磷脱氧铜 T10510 TP2 99.9 - - - - - - - - - -
~0.04

88~
普通黄铜 CW501L H90 - - 0.02 ≤0.05 ≤0.3 ≤0.05 ≤0.1 - - - 0.1
91

0.01~ 2.5~
锡青铜 CW450K QSn4 Rem - - 0.1 0.2 0.02 - 0.2 - 0.2
0.4 4.5

51
B.0.10 常用铜合金板力学性能应符合表B.0.10 的规定。

表 B.0.10 常用铜合金板力学性能表

拉伸试验 硬度试验

牌号 状态
抗拉强度 断后伸长率
厚度(mm) 厚度(mm) 维氏硬度 HV 洛氏硬度 HRB
Rm(MPa) A11.3(%)

R 4~14 ≥195 ≥30 - - -


TP2
M 0.3~10 ≥205 ≥30 ≥0.3 ≤70 -

Y1 215~275 ≥25 60~90 -

Y2 245~345 ≥8 80~110 -
TP2 0.3~10 ≥0.3
Y 295~380 - 90~120 -

T ≥350 - ≥110 -

M 0.2~10 240~290 ≥36 50~80 -

H90 Y2 - 280~360 ≥13 ≥0.2 80~110 -

Y - ≥350 ≥4 ≥110 -

M ≥290 ≥35 -

Y3 390~490 ≥10 65~85

QSn4 Y2 0.2~12 420~510 ≥9 ≥0.2 - 79~90

Y ≥510 ≥3 -

T ≥635 ≥2 -

52
附录 C 金属屋面用保温隔热材料性能要求

C.0.1 金属屋面用玻璃棉的主要技术参数要求应符合表C.0.1 的规定。

表 C.0.1 金属屋面用玻璃棉性能参数要求

项目 性能指标

纤维平均直径(μm) ≤7.0

3
表观密度(kg/m ) 12~32

长度 +10,不允许负偏差

尺寸允许偏差(mm) 宽度 +10,-3

厚度 不允许负偏差

3
密度允许偏差(kg/m ) +20%,不允许负偏差

ρ=12 ≤0.050

12<ρ≤16 ≤0.045
导热系数(W/m·k)
16<ρ≤24 ≤0.041

24<ρ≤32 ≤0.036

热荷重收缩温度 250℃

芯材燃烧性能等级 A(A2)

防水性能 憎水率≥98.0%

甲醛释放量 甲醛释放量应不大于 0.08mg/L

施工性能 通过

C.0.2 金属屋面用岩棉的主要技术参数要求应符合表C.0.2 的规定。

表 C.0.2 金属屋面用岩棉性能参数要求

尺寸允许偏差
导热系数[试验 热阻 R[试验平
表观密度 常用 长 厚 密度允许偏差
平均温度 25℃ 均温度 25℃±
3 3
(kg/m ) 厚度 宽 (kg/m )
2
±5℃](W/m·k) 5℃] (m ·k /W)
板 毡 板 毡

50 1.32 正偏
不允
+10 差不 +5
<80 100 0.038 2.63 ±3 许负 ±15
-3 限 -3
偏差
150 3.95 -3

53
续表 C.0.2

尺寸允许偏差
导热系数[试验 热阻 R[试验平
表观密度 常用 长 厚 密度允许偏差
平均温度 25℃ 均温度 25℃±
3
(kg/m ) 厚度 宽 (kg/m3)
±5℃](W/m·k) 5℃] (m2·k /W)
板 毡 板 毡

30 0.75
正偏
不允
50 1.25 +10 差不 +5
≥80 0.040 ±3 许负 ±10
-3 限 -3
100 2.50 偏差
-3
150 3.75

纤维平均直径(μm)
) ≤6.0

酸度系数 ≥1.6

渣球含量(粒径≥0.25mm)% ≤7.0

质量吸湿率,% ≤0.5

憎水率,% ≥98

燃烧性能 A

甲醛释放量,mg/L ≤1.0

54
附录 D 强风地区风压分布图

D.1 全国强风地区风压分布图

D.1.1 全国强风地区风压分布应符合图D.1.1的规定。

D.2 全省强风地区风压分布图

D.2.1 全省强风地区风压分布应符合图D.2.1的规定。

55
强风地区

图 D.1.1 全国强风地区风压分布图

56
强风地区

图 D.2.1 全省强风地区风压分布图

57
附录 E 风敏感区和连接大样示意图

θ
0.1a

0.1a
h
a 0.3a

a h 0.3a
0.3a
a a 0.3a
(a)平屋顶 (b)单坡屋顶

θ
0.1a

0.1a

0.3a
h a

h 0.3a
0.3a a

0.3a a a

(c)双坡屋顶 (d)四坡屋顶(7°<θ≤27°)

0.1a

a 0.1a
h

a
h

a a

(e)人字屋顶(7°<θ≤45°) (f)圆拱形屋顶

0.1a
θ θ

h h
0.1a
0.3a
0.3a

0.3a 0.3a 0.3a


0.3a 0.3a

(g)单坡折屋顶 (b)双坡折屋顶

图E.1 风敏感区示意图
注:1、h表示建筑高度,a表示受风面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取值;

2、 高风压区 风敏感区

58
(a)檩条分布示意图

山墙泛水板 屋脊泛水板

(b)山墙连接示意图 (c)屋脊连接示意图

天沟泛水板

(d)天沟连接示意图

图 E.2 连接大样示意图

59
附录 F 原材料和构配件安装质量验收要求

F.1 原材料及成品进场验收

F.1.1 压型金属板
1 压型金属板及制作压型金属板所采用的原材料的材质、牌号、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
家现行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1)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检验方法: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2 泛水板及制作泛水板所采用的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
和设计要求;
1)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检验方法: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3 压型金属板、泛水板板面平整、无变形、色泽均匀,涂层、镀层不应有可见的裂纹、
起皮、剥落和擦痕等缺陷;
检查数量和检验方法:按照《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896的规定。
4 压型金属板、泛水板的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第 7.3.1 条、第 7.3.2 条的
规定;
1)检查数量:每种规格抽查 5% ,且不应少于 10 件;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及尺量。
5 压型金属板、泛水板成品,表面应干净,不应有明显凹凸和褶皱。
1)检查数量:按计件数抽查 5%,且不应少于 10 件;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F.1.2 支承构件
1 支承构件的材质、性能、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1)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批次逐批检查;
2)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性能检验报告。
2 支承构件的材质验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复验,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应符合设计及国
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1)检查数量:每批次至少抽查一组;
2)检验方法:抽样送检。见证取样送样。
3 支承构件表面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1)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批次逐批检查;
60
2)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性能检验报告。
4 支承构件表面平整无变形、清洁无污染,色泽均匀、无裂纹、损伤,端部有防腐处理。
1)检查数量:按照每批进场数量抽取 10%检查;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F.1.3 保温隔热材料
1 保温隔热材料的品种、规格、密度、导热系数、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
产品标准的相关规定;
1)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批次逐批检查;
2)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及进场复验报告。
2 保温隔热材料采用岩棉等保温材料时,其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建
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GB/T19686 等国家现行产品标准要求;
1)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批次逐批检查;
2)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及进场复验报告。
3 保温隔热材料的吸水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1)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批次逐批检查;
2)检验方法:检查现场抽样检测报告。
4 保温隔热材料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松散保温材料厚度允许偏差符合原材料标准要
求。
1)检查数量:按照每批进场数量抽取 10%检查;
2)检验方法:用钢针插入和尺量检查。
F.1.4 隔声、吸声材料
1 隔声材料、吸声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建材行业标准的
相关规定;
1)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批次逐批检查;
2)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性能检验报告。
2 隔声材料表面平整、无翘曲变形、裂纹和磕碰损伤;
1)检查数量:按照每批进场数量抽取 10%检查;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F.1.5 防水材料、隔汽材料
1 防水材料和隔汽材料的品种、规格、耐热老化、抗撕裂和抗拉伸等性能应符合设计要
求及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1)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批次逐批检查;
2)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性能检验报告。

61
2 防水材料进场后应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1)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批次逐批检查;
2)检验方法:见证取样送样,核查复验报告。
3 防水材料的厚度及外观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裂口、划伤、孔洞等缺陷;
1)检查数量:按照相关标准检查;
2)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4 隔汽材料外观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裂口、皱折、划伤、孔洞等缺陷。
1)检查数量:按照每批进场数量抽取 10%检查;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F.1.6 天(檐)沟材料
1 天(檐)沟板材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及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1)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批次逐批检查;
2)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性能检验报告。
2 天(檐)沟板材表面平整、无翘曲变形、无明显划痕;
1)检查数量:按照每批进场数量抽取 10%检查;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 涂层均匀、无明显划痕。
1)检查数量:按照每批进厂数量抽取 10%检查;
2)检验方法:观察、用干漆膜测厚仪检查。
F.1.7 固定支架
1 固定支架的材质、规格、性能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相关
规定;
1)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批次逐批检查;
2)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性能检验报告或合格证。
2 固定支架表面平整光滑,表面无裂纹、损伤、锈蚀;
1)检查数量:按照每批进场数量抽取 10%检查;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F.1.8 紧固件
1 金属屋面用紧固件的材质、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相关规定;
1)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批次逐批检查;
2)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2 金属屋面用紧固件表面应无损伤、锈蚀;
1)检查数量:按照每批进场数量抽取 3%检查;

62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F.2 加工制作质量验收

F.2.1 压型金属板
1 压型金属板成型后,其基板不应有裂纹,表面的涂、镀层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剥
落和擦痕等缺陷;
1)检查数量:按计件数抽查 5%,且不应少于 10 件;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 压型金属板加工尺寸及偏差应符合设计及排板的要求。压型金属板加工尺寸允许偏差
应符合本规程第 7.3.1 条的规定;
1)检查数量:按计件数抽查 5%,且不少于 10 件;
2)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F.2.2 天沟、泛水板
1 天沟、泛水板压制成型后,不得有裂纹,无明显凹凸和褶皱。表面的涂、镀层不得有
肉眼可见的裂纹、剥落和擦痕等缺陷;
1)检查数量:按计件数抽查 5%,且不应少于 10 件;
2)检验方法:用 10 倍放大镜检查。
2 天沟分段拼接处,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焊缝质量应符合焊接标准要求,焊缝应连续、
饱满,不得有漏焊或裂纹。不锈钢、铝合金天沟分段拼接处,应采用氩弧焊焊接工艺连接;
1)检查数量:按对接焊缝条数抽查 10%,且不少于 3 条;
2)检验方法:用 10 倍放大镜检查、焊缝量规、观测检查。
3 天沟分段加工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第 7.3.3 条的规定;
1)检查数量:按计件数抽查 5%,且不少于 10 件;
2)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4 泛水板加工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第 7.3.2 条的规定。
1)检查数量:按计件数抽查 5%,且不少于 10 件;
2)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F.2.3 支承结构构件
1 型材切割面不得因加工而变形,应无裂纹、毛刺和大于 1mm 的缺棱;
1)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批次逐批检查;
2)检验方法:观察或用百分尺检查。
2 切割面应打磨平整。切割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F.2.3 的规定;
1)检查数量:按切割面抽查 10%,且不少于 3 个;

63
2)检验方法:观察、用钢尺检查。
表 F.2.3 型材切割允许偏差(mm)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值

1 构件长度 ±3.0

2 切割平面度 0.05t 且不大于 2.0

3 割纹深度 0.3

4 局部缺口深度 1.0

注:t为切割面厚度。

F.3 安装质量验收

F.3.1 压型金属板安装质量验收
1 金属面板铺设完成后应无起拱、褶皱等变形现象,完成面表皮效果应符合建筑设计图
纸要求;
1)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 金属面板侧向搭接连接应严密、连续平整,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出现扭曲和裂口等现
象;
1)检查数量:侧向搭接部位每 10m 长度应抽查 1 处,且不应少于 3 处;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 金属面板端与天沟板连接处,应有可靠的密封措施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1)检查数量:连接部位每 10m 长度应抽查 1 处,且不应少于 3 处;
2)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4 泛水板连接节点应符合设计要求, 固定牢固可靠,密封材料敷设完好;
1)检查数量:连接节点按长度每 10m 长度应抽查 1 处,且不应少于 3 处;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 屋脊波谷处应安装堵头,且板波谷端头宜向上弯折;檐口处屋面板波谷端头宜向下弯
折;
1)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6 固定支架数量、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紧固件固定牢固、可靠;
1)检查数量:按固定支架数抽查 10%,且不得少于 10 个;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64
7 金属面板在长度方向上搭接时,上下搭接方向应按顺水流方向,搭接长度按设计或本
规程的规定;
1)检查数量:搭接部位每 10m 长度应抽查 1 处,且不应少于 3 处;
2)检验方法:观察及尺量检查。
8 金属面板的焊接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裂纹、气孔等缺陷;
1)检查数量:焊接部位每 10m 长度应抽查 1 处,且不应少于 3 处;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9 泛水板应平直、洁净、接口严密;
1)检查数量:按收边部位每 10m 长度应抽查 1 处,且不应少于 3 处;
2)检验方法:观察及手扳检查。
10 安装后的金属面板表面应平整、洁净,外观色泽应均匀一致,不得有污染和破损。
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F.3.1 的规定;
表 F.3.1 每平米表面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1 明显划伤和长度>100mm 的轻微划伤 不允许 观察和尺量检查

2 长度≤100mm 的轻微划伤(条) ≤10 观察和尺量检查

3 擦伤总面积(mm2) ≤500 用钢尺检查

1)检查数量:按面积抽查 10%,且不应少于 10 ㎡;
2)检验方法:见表 F.3.1 的规定。
11 金属面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1)检查数量:每 20m 长度应抽查 1 处,且不应少于 3 处;
2)检验方法:拉线、吊线和钢尺检查。
F.3.2 保温隔热层、吸声、隔声层安装质量验收
1 保温隔热层材料吸水率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凡雨水淋湿的保温材料,应禁止
使用;
1)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 保温隔热材料的铺设应连续、相邻之间的接缝拼接严密,外观良好;
2
1)检查数量:按面积抽查 10%,且不应少于 10m ;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 支承保温隔热材料的钢丝网外观应良好、平直,与檩条的固定应牢固可靠;
2
1)检查数量:按面积抽查 10%,且不应少于 10m ;

65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 保温隔热材料在边角及节点部位铺设应完好整齐、填充密实;
2
1)检查数量:边角部位全数检查,其它部位按面积抽查 10%,且不应少于 10m ;
2)检验方法:观察和红外线现场检查。
5 吸声材料铺设应平整、无扭曲、起皱和鼓包,接缝紧密无缝隙,外观良好;
1)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6 隔声材料铺设时拼缝应密实,不应有通缝;
1)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 吸声层隔离材料纵向搭接长度应不小于 100mm,横向搭接长度应不小于 80mm;
2
1)检查数量:按面积抽查 3%,且不应少于 10m ;
2)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8 隔声材料铺设无通缝、与构件交接处开口准确、接缝严密。
2
1)检查数量:按面积抽查 3%,且不应少于 10m ;按开口数抽查 10%,且不应少于 10 个;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F.3.3 隔汽层、透汽层安装质量验收
1 隔汽、透汽层铺设应连续,搭接缝应用密封材料紧密连接,洞口边沿处应密封;
1)检查数量:按面积抽查 10%,且不应少于 10m2;
2)检验方法:观察及尺量检查。
2 隔汽、透汽层纵、横方向搭接长度应不小于 100mm;
2
1)检查数量:按面积抽查 10%,且不应少于 10m ;
2)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3 隔汽、透汽层铺设后应表面平整、严密,不得扭曲、皱褶,外观良好,表面清洁无污
染。
2
1)检查数量:按面积抽查 10%,且不应少于 10m ;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F.3.4 固定支架
1 固定支架数量、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紧固件固定牢固可靠;
1)检查数量:按固定支架数抽查 5%,且不应少于 20 处;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 固定支架安装偏差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
1)检查数量:按固定支架数抽查 5%,且不应少于 20 处;

66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拉线、尺量。
F.3.5 细部构造安装质量验收
1 变形缝、屋脊、檐口、山墙、穿屋面构件、天窗、门窗及洞口周边、勒脚、墙体转角
等部位的连接、预留伸缩间距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1)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尺量。
2 连接节点部位、屋(底)面搭接部位密封完整、连续,防水可靠;
1)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雨后或风驱雨试验。
3 天沟、檐沟断面尺寸及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性能合格;
1)检查数量:每 10m 长度应抽查 1 处,且不应少于 3 处;
2)检验方法:用水平仪(水平尺)、拉线和尺量检查并进行闭水试验,闭水试验不少
于 24 小时。
4 变形缝、屋脊、檐口、山墙、穿屋面构件、天窗、门窗及洞口周边、勒脚、墙体转角
等部位节点构造及泛水连接可靠;
1)检查数量:每 10m 长度应抽查 1 处,且不应少于 3 处。与天窗交界等部位节点构
造及泛水连接部位全数检查;
2)检验方法:拉尺检查泛水尺寸,观察检查和雨后或淋水检验。
5 泛水板安装的直线度应与屋(底)面板安装允许偏差一致;
1)检查数量:每 10m 长度应抽查 1 处,且不应少于 3 处;
2)检验方法: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6 变形缝、屋脊、檐口、山墙、穿屋(墙、底)面构件、天窗、门窗及洞口周边、勒脚、
墙体转角等部位表面清洁干净,不应有施工残留物和污物;
1)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67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
按……执行”。

68
引用标准名录

《建筑用压型钢板》GB 12755

《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GB 12952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 23441

《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GB 2778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429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

《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55

《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 50896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1022

《铜及铜合金板材》GB/T 2040

《紧固件机械性能》GB/T 3098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 3190

《不锈钢冷轧钢板及钢带》GB/T3280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GB/T 3880.2

《铝及铝合金压型板》GB/T6891

《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GB/T 12754

《绝热用玻璃棉及其制品》GB/T 13350

《建筑构件稳态热传递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T 13475
69
《建筑用绝热材料、选用指南》GB/T 17369

《建筑绝热用玻璃棉制品》GB/T 17795

《建筑用岩棉绝热制品》GB/T 19686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 18 部分:建筑构件雨噪声隔声的试验室测量》GB/T 19889.1

《建筑用不锈钢压型板》GB/T36145

《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 1 部分:片材》GB/T 18173.1

《纤维水泥平板 第 1 部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JC/T 412.1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 第 1 部分:无石棉硅酸钙板》 JC/T 564.1

《隔热防水垫层》JC/T 2290

《透汽防水垫层》JC/T 2291

《冷轧高强度建筑结构用薄板》JG/T 378

《铝及铝合金彩色涂层板、带材》YS/T 43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 15-101

70
广东省标准

强风易发多发地区金属屋面技术规程

DBJ/T 15-148-2018

条 文 说 明
制定说明
《强风易发多发地区金属屋面技术规程》(DBJ/T15-148-2018)经广东省住房和城乡
建设厅批准,于 2018 年 12 月 27 日以第 62 号公告发布。
本规程制订过程中,编制组按国家金属屋面行业发展情况,结合强风地区气候条件,通
过国内受灾调查及澳大利亚、日本受灾情况经验交流,参考国家标准规范、港澳台地区标准、
美国标准、英国标准、澳大利亚标准、日本标准,总结了强风地区金属屋面技术的实践经验,
通过风洞检测经验及压型金属板产品精度对比检测取得了风敏感系数和产品精度等重要技
术参数。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
条文规定,《强风易发多发地区金属屋面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
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
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72
目 次

2 术语和符号................................................................................................................................. 75
2.1 术语..................................................................................................................................... 75
3 基本规定..................................................................................................................................... 76
4 金属屋面材料............................................................................................................................. 78
4.1 一般规定............................................................................................................................. 78
4.3 支承结构构件..................................................................................................................... 78
4.4 固定支架............................................................................................................................. 78
4.5 紧固件................................................................................................................................. 78
4.6 压型金属板......................................................................................................................... 78
4.7 隔汽和透汽材料................................................................................................................. 80
4.8 保温隔热材料..................................................................................................................... 80
4.9 密封材料............................................................................................................................. 80
4.10 其他材料........................................................................................................................... 81
5 建筑设计..................................................................................................................................... 82
5.1 一般规定............................................................................................................................. 82
5.2 防排水设计......................................................................................................................... 82
5.3 隔热保温和防潮设计.........................................................................................................83
5.4 防火设计............................................................................................................................. 83
5.6 隔声及降噪设计................................................................................................................. 83
5.7 耐候性设计......................................................................................................................... 83
5.8 温度变形设计..................................................................................................................... 84
5.9 附属设施设计..................................................................................................................... 84
5.10 细部构造........................................................................................................................... 84
6 结构设计..................................................................................................................................... 85
6.1 一般规定............................................................................................................................. 85
6.2 荷载作用与效应................................................................................................................. 85
6.4 构造要求............................................................................................................................. 86
7 制作、运输和存储..................................................................................................................... 87
7.1 一般规定............................................................................................................................. 87
7.2 制作要求............................................................................................................................. 87
7.3 允许偏差............................................................................................................................. 87
7.5 存储..................................................................................................................................... 87
8 安装............................................................................................................................................. 88
8.1 一般规定............................................................................................................................. 88
8.2 支承结构构件与固定支架安装.........................................................................................88
9 质量验收..................................................................................................................................... 89
9.1 一般规定............................................................................................................................. 89
9.2 质量控制和检验批划分规定...............................................................................................89
10 维护与维修............................................................................................................................... 90
73
10.1 一般规定........................................................................................................................... 90
10.2 维护与维修....................................................................................................................... 90
11 金属屋面性能检测................................................................................................................... 91
11.1 一般规定........................................................................................................................... 91
11.2 检测规定........................................................................................................................... 91
附录 A 金属屋面性能检测方法......................................................................................................92
A.1 耐候检测方法....................................................................................................................... 92
A.2 金属屋面风驱雨试验方法...................................................................................................92
A.3 金属屋面外部防火方法.......................................................................................................92
A.4 金属屋面位移试验方法.......................................................................................................92
A.5 金属屋面外挂件抗疲劳性能试验.......................................................................................92
A.6 金属屋面抗风揭检测方法...................................................................................................92
A.7 金属屋面抗风携碎物冲击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93
A.8 踩踏试验检测程序和方法...................................................................................................93
A.9 金属屋面突出构件抗风检测方法.......................................................................................93
A.10 连接构件抗疲劳性能检测.................................................................................................93

74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透气层是指能让水蒸气透过并同时具有防水功能的构造层。隔汽层是指阻滞水蒸气

带入保温隔热材料的构造层。

2.1.10 一般为体型系数小于-0.6 的檐口、屋脊、边角等区域。

75
3 基本规定

3.0.1 本条规定了金属屋面基本要求为抗风、防雨雪、保温节能,且具有长效的稳定性及

防火性能。而金属屋面面板在强风、暴雨作用下不产生破坏或渗漏,是金属屋面最基本性能

保证。

3.0.5 金属防腐对于耐久性能影响较大,故在设计中需考虑防腐的处理,且金属和其周围

的介质相接触时,由于发生化学和电化作用而引起的腐蚀很严重,所以在设计中当不同类金

属直接接触时需考虑化学或电化作用影响,表 3-1 列出不同金属组合关系。

金属的活性大小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来比较的,电极电势越小活动性越强。建筑中

常用金属的正常电极电势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如下:铜、铅、铁、锌、铝;为防止不同活动

性的金属紧贴在一起时产生电化学腐蚀,应从外至内按活性从强至弱的顺序设置金属板,避

免雨水从高电势金属流向低电势金属。因此安装金属材料时,从外至内的顺序应为:铝、锌、

铁、铅、铜。雨水和冷凝水的流动渗透常是无序的,为防止电化腐蚀,常在不同的金属材料

间设置绝缘层,如有机涂层、橡胶、塑料等。

表 3-1 直接接触的金属间的相容性

铝 铅 铜合金 锌(铜钛)合 不锈钢 镀锌钢

铝 ○ ○ ● 金
○ ○ ○

铅 ○ ○ ○ ○ ○ ○

铜合金 ● ○ ○ ● ○ ●

锌(铜钛) ○ ○ ● ○ ○ ○

不锈钢 ○ ○ ○ ○ ○ ○

镀锌钢 ○ ○ ● ○ ○ ○

注1:表中○表示可以,●表示不可以。

注2:此表引自《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褚智勇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P169。

压型金属板固定支架采用隔热垫有利于断热桥。

3.0.6 建筑设计包括确定金属屋面性能要求、设计范围、建筑造型、构造、材料、颜色等,

是屋面系统深化设计的基础,应综合考虑应用的条件及地理特性,保证金属屋面设计合理且

合适。

76
3.0.7 金属屋面设计专业性很强,技术要求较高,材料构造复杂,招标阶段设计深度不能

直接指导施工,因此需要进行图纸深化设计。考虑金属屋面供应商对自身产品的了解能更好

的控制设计质量,并应对产品质量承担主要责任,所以该条规定了深化设计应由金属屋面供

应商来完成,但原设计单位应做好审核工作。金属屋面供应商应具备有相应的系统设计、生

产资质等。深化设计文件包括平立面、节点详图、计算书、连接节点计算书、相关试验报告

等。深化设计审核通过后,施工单位可在其专业范围内依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条件

下合理调整制作施工图,并按图施工,施工图是竣工资料构成的重要部分。

3.0.8 金属屋面型式检验是图纸深化设计的依据。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进行

检测,对金属屋面的性能做出客观评估的过程,是确定金属围护系统功能性指标的有效方法。

检验结果是以书面证书形式叙述,证书需对组成材料、性能指标、产品交付及安装等做出明

确的规定。

检验报告仅对所检测的金属围护系统有品质保证,如金属围护系统材料、构造等任一项

改变,原系统型式检验报告则不能对改变后的系统作品质证明;

型式检验报告可用于系统选型过程中的指导,在相同构造的金属屋面应用时,检测报告

(热位移检测、冲击性能检测、抗暴风雨检测、连接构件抗疲劳性能、普通项目抗风揭检测

检测报告)在 2 年有效期内可直接引用该系统。可直接引用的条件:荷载设计值不高于检测

报告的结果且检测单位资质在有效期内,如此可有效减少检测数量。重大项目的抗风揭检测

则需要每个项目进行单独检测。

3.0.9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强制条文的规定,金属屋面作为分

部工程,在设计上应依据标准的设计使用年限进行。对设计使用年限为 25 年的建筑,因《建

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未做出具体的结构重要性系数的规定,在此按 5 年与

50 年的中间值为参考。金属屋面应进行概念设计,有需要的时候,设计单位应该对设计进

行设计验证。金属屋面供应商在合同签订前,应确保系统性能能符合设计要求。

3.0.11 金属屋面通常所用的支承结构构件为钢材,对承载力应有可靠的计算或试验数据。

77
4 金属屋面材料

4.1 一般规定

4.1.3 质量的追溯要求,在原材料厂家提供产品的同时,应出具相应的的质量证明文件,

以保证产品质量。

4.3 支承结构构件

4.3.1~4.3.2 金属屋面支承结构的材料要求,耐久性考虑沿海地区气候环境,应做表面镀

层处理,镀层重量不应小于规定值;而采用其他金属材料做支承结构构件时,应保证其耐候

性能的同时,兼顾结构的承载力考虑。

4.4 固定支架

4.4.1 本条规定是基于材料的兼容性考虑,在不同材料直接接触时电化腐蚀会影响材料的

使用年限,故要求固定座采用与屋面板材质相兼容的材料。

4.4.2 因沿海地区环境的考虑,镀层钢板的镀层量应满足本条规定,以保证其耐久性与屋

面系统相匹配。

4.4.3 铝合金固定支架常用于铝合金金属屋面中,通常采用T型支托作为固定支架,支架采

用抗压铝型材,强度较高,以保证固定支架的强度与稳定性。

4.4.4 采用不锈钢固定支架时通常采用 360 度咬合式锁边形式,为保证强度及锁边性能,

采用不低于 0.5mm 的材质,即可保证有足够的抗拉拔力,同时也可保证锁边的性能不受影响,

但承载力仍需通过检测获取。

4.5 紧固件

4.5.1 广东地区沿海城市气候环境因素考虑,紧固件非标产品太多,且质量参差不齐,故

在此从严要求使用不锈钢紧固件,以保证所采用紧固件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

4.6 压型金属板

4.6.1 压型金属板可采用多种金属板材料,目前应用以钢板、铝合金板和不锈钢板为主,

采用铜合金板时,铜合金板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铜及铜合金板材》GB/T 2040 的规定,

可参考欧洲标准《铜和铜合金.一般用途的板材、薄板材、带材和圆形材》(Copper and copper

alloys-Plate,sheet,strip and circles for general purposes) EN 1652.;采用锌合金

78
板时,锌合金板材料可参考欧洲标准《锌及锌合金-原锌合金》(Zinc and zinc

alloys-Primary zinc) EN 1179《锌及锌合金-建筑用轧制平板材规范》(Zinc and zinc

alloys-Specification for rolled flat products for building ) EN 988 的相关规定。

如有可靠依据,也可采用其他金属板材料。

镀铝锌镁涂层为上世纪 90 年代末日本日新公司发明,根据盐雾试验结果显示其耐腐蚀

性可达镀锌钢的 10-20 倍,但至今用量较少,相应材料无国家规范,由其高耐腐性能可在建

筑金属屋面中应用,在此建议采用。

在强风地区的海洋环境中,海水和海洋大气对金属屋面材料的破坏更为严重,其腐蚀的

速度比内陆大气的高出许多倍。因此材料的防腐处理至关重要,是保证材料使用和耐久性的

关键条件。对材料及其环境实施腐蚀检测、评估、寿命预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新

建筑的设计者,是关键的参数依据,而对已经建成、使用的金属屋面则是保证寿命、安全和

及时实施维护措施的依据。

4.6.3 建筑用压型钢板公称厚度为基板(含镀层)厚度,建筑用压型钢板公称厚度参照国

家现行标准《建筑用压型钢板》GB 12755 及《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 50896 的

规定。当压型钢板厚度不满足本条要求时,应提供可靠依据并满足设计要求。

4.6.4 建筑用压型铝合金板公称厚度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

GB 50896 的规定。当压型铝合金板厚度不满足本条的要求时,应提供可靠依据并满足设计

要求。热镀铝锌钢板表面镀层量通过对比检测试验,且参照美标、英标其表面镀层量(双面)
2 2 2
不小于 200g/m 、185g/m 。镀铝锌镁钢板表面镀层量(双面)不小于 180g/m 参照厂家标准。

4.6.5 建筑用压型不锈钢板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屋面和幕墙用冷轧不锈钢板和钢带》

GB/T 34200、《建筑用不锈钢压型板》GB/T 36145 的规定,压型不锈钢板应符合《建筑用

不锈钢型板》规范的相关规定,材质的选择宜采用附录推荐的牌号,当选用其他牌号时,应

有可靠依据并满足设计要求。

4.6.6 建筑压型锌合金板可参考欧洲标准《锌及锌合金-原锌合金》(Zinc and zinc

alloys-Primary zinc) EN 1179、《锌及锌合金-建筑用轧制平板材规范》(Zinc and zinc

alloys-Specification for rolled flat products for building )EN 988 的相关规定。

因锌板较软,《建筑金属围护系统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锌板最小厚度为 0.8mm,是考虑作为

墙面时锌板较软,为保证外观不产生明显波浪,故提高了对厚度的要求,而作为屋面板时,

按常用厚度取值 0.7mm。
79
4.6.7 目前国内常用的铜和铜合金材料牌号有 Tp2(俗称紫铜)、QSn4(俗称青铜)、H90

(俗称黄铜), 相关标准可参考欧洲标准《铜和铜合金.一般用途的板材、薄板材、带材和

圆形材》(Copper and copper alloys-Plate,sheet,strip and circles for general purposes)

EN-1652。

4.7 隔汽和透汽材料

4.7.1 金属屋面中冷凝水的产生,对于系统结构性能、热工性能、耐久性能等均会产生影响,

长期的危害可以导致结构垮塌。因此,冷凝水的预防措施不可忽视。金属屋面中隔潮汽层和

透水汽层对于预防冷凝水的产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不能有效阻止室内水汽侵入到系

统内部及有效排走系统内部的水汽,金属屋面内部就会产生冷凝,从而影响系统正常使用功

能。

4.7.2 隔汽膜是防止室内水蒸汽浸入金属屋面内部,而参考在编《建筑金属围护系统工程

技术标准》和部分产品的性能指标,针对沿海地区湿度较大的特点,采用了从严的要求,对

水蒸汽透过量作出规定。

4.7.3 透汽膜是单向透汽作用,因冷凝水的产生会影响金属屋面的耐久性,故提出了透汽

材料的要求,而性能指标采用《建筑金属围护系统工程技术标准》JGJXX-20XX 的 I 类材料

性能指标。

4.8 保温隔热材料

4.8.3 广东沿海地区气候湿热,在设计或施工阶段处理不当,容易产生金属屋面内部保温

隔热材料受潮的风险,保温隔热材料受潮后将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因此要求采用憎水性

材料。

4.9 密封材料

4.9.1 密封材料包括封堵材料和粘结材料,封堵材料主要指与金属板及其他构件匹配的各

种堵头、盖片等材料,设置于压型板波谷或波峰间,或屋脊、檐口、出屋面构件、门窗洞孔

等部位。粘结材料,用于金属板之间、金属板与封堵材料之间、金属板与收边之间的间隙密

闭以及其他构造层的收边搭接处的防水密封。

4.9.3 密封胶剂常用的为硅硐密封胶,因其耐紫外线的性能较弱,且有一定的温度环境要

求,故在高温天气下,容易失去弹性,不建议使用。

80
4.10 其他材料

4.10.1 铝单板和铝蜂窝复合板用于金属屋面工程时,主要用于金属屋面檐边及屋面装饰

板,使用时,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技术标准要求,且应满足抗风要求。

4.10.2 抗风夹具或外挂附属装置用夹具均是与金属屋面板直接接触的,首先应考虑结构性

能,其次考虑与屋面板接触点的兼容性,以保证正常使用的耐久性能。

81
5 建筑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环境腐蚀的作用对系统的影响较大,在构造及细部节点的设计中应加以考虑,防止

因环境影响而对系统各构造层产生不同的腐蚀破坏,导致系统不能持续达到设计使用寿命。

金属屋面长年受外界环境作用,温差变化对金属材料的变形有明显的影响,根据一些项

目的实际检查发现,长尺寸屋面板在温度的影响下,板的伸长与收缩直接会与下部固定支架

产生作用,从而影响到系统的使用寿命,因此,应通过构造及节点措施减小或控制类似的情

况。

5.1.2 出屋面设施在金属屋面设计中较常见,对于防水处理为关键因素,在此区域的保温、

防火等亦需要作相应的加强处理。

5.1.4 金属屋面属于不易维护区域,但维护保养工作应定期进行,因此,为保证检修人员的

安装,在屋顶可设置检修人员专用的防坠落装置,检修人员防坠落设施应保证安全为基础。

5.2 防排水设计

5.2.1 在强风地区,很多时候强风前后会带来雨水,这就是风驱雨现象。受强风影响雨并

非垂直方向下落,容易在金属屋面的节点位置引起渗漏,因此要做好金属屋面防水、排水功

能,阻止风驱雨等外部水侵入金属屋面内部和建筑室内。

5.2.5 金属屋面常年处于室外环境作用下,屋顶所采用密封材料必须选用具有较高的耐久

性,保证密封性能达到正常的使用年限,故不建议采用硅硐密封胶,而采用胶条作密封处理。

5.2.6 强风地区在台风前后会有暴雨,应考虑金属屋面在暴风雨状态下的防渗排水问题。

而金属屋面防水性能应通过强风雨检测方法确定,强风、暴雨条件下金属屋面的防、排水检

测方法可在模拟极端的暴风雨条件下,检测屋面系统及节点的防水及排水性能。

5.2.8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条文第 4.9.5 条的规定,一般建筑屋面的

排水设计重现期采用 2~5 年,重要的公共建筑重现期采用 10 年,广东省常年多雨,结合建

筑物的重要程度及近年来暴雨强度的增加应提高雨水排水重现期等级。

5.2.9 屋面防水时,搭接口越多,渗漏的风险越大,金属屋面尽可能选择不在长度方向搭

接以降低渗漏的风险,若必须搭接时,则需对搭接位置作好防水处理。

82
5.2.11-2 虹吸排水需要在雨水斗处保证有一定的积水深度,在雨量较小或天沟坡度太大不

利于集水时,可在雨水斗处设置集水槽。

5.3 隔热保温和防潮设计

5.3.1 隔热保温材料受潮或进水后会影响热工性能,因此在热工设计时应考虑防潮性能的

设计。

5.4 防火设计

5.4.3 金属屋面遭受火灾的案例时有发生,而针对金属屋面所采用的构配件耐火性能应提

出要求,并通过检测确定其耐火时限,本条规定了金属屋面耐火性能应通过相应的防火检测,

防火检测参考英标的检测方法,采用外部火源条件下的金属屋面耐火检测,以热源辐射的方

法进行。参照 BS/EN 等国际标准对屋面系统防火状态要求,以外部入侵火源为主,室内防火

排烟要求通过建筑防火设计处理。

5.6 隔声及降噪设计

5.6.2 金属屋面的雨噪声问题会影响室内的声环境,一旦出现,很难解决,需在建筑设计

时就引起足够重视。系统构造中的多层结构,可以增加声能衰减,是隔绝雨噪声的有效措施

之一。当建筑室内空间对降雨噪声有一定要求时,可以通过设置高密度重质板材,如石膏板,

高强加压水泥板等提高隔声性能。

5.6.6 防雨网是由金属、植物纤维或聚乙烯等材料纺织成网状的特殊防雨噪声材料。一般

放在金属屋面板上空,降低雨水冲击。在面板上涂刷橡胶、沥青等阻尼材料,也可以降低面

板受雨滴冲击时的振动幅度,从而降低雨噪声。阻尼层最好设置在金属面板外层,也可采用

涂刷或粘贴方式(如自粘隔声阻尼毡等)设置在金属面板内侧。当屋面系统自身构造确已难

以完全满足隔声要求时,可根据建筑功能需求和相关技术条件,在屋面系统的靠室内一侧另

行设置隔声板的方式解决相关隔声要求。各类外置式或内置式做法都需要妥善处理与屋面系

统的衔接关系,统筹解决外观形式、结构安全、构造做法、防火、抗风揭性能、耐久性能、

清洁维护等各项相关问题。

5.7 耐候性设计

5.7.1 根据《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 第 5.4 节的规定,在特殊环境下不应采

用铝合金材质,有腐蚀粉尘作用下彩钢板屋面应保证足够的坡度,而利于粉尘的清理。

83
5.7.4 许多工程实例表明,在强腐蚀和高湿度的环境下,彩涂压型钢板使用时间一般仅为

1~2 年,弱腐蚀环境下一般可使用 5~10 年。在腐蚀环境下,尤其是在强腐蚀环境下采用

彩涂压型钢板时,应采取必要的防腐蚀措施。设置耐腐蚀排水设施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带有腐

蚀性介质的雨水漫流而腐蚀墙面、排水管道。

5.8 温度变形设计

5.8.2 在以往工程案例中检查发现,屋面板与固定座之间存在滑移时会产生摩擦并出现损伤

等情况,而主要产生滑移的原因为热胀冷缩;因热胀冷缩产生长期的反复滑移导致固定座及

屋面板摩损后,会影响到屋面系统的抗风性能,因此本条规定了温度变形的检测要求。

5.9 附属设施设计

5.9.1 金属屋面附属设施按功能划分类别,不同附属设施的技术要求不同。

5.9.2 金属屋面附属设施的设计应在不影响屋面系统的各项性能的前提下进行,尤其是防水

性能与抗风性能,不能因为安装附属设施而破坏屋面系统的防水或产生不利于屋面系统抗风

的因素。

5.9.3 金属屋面常用的附属装置均连接于屋面板肋上,采用专用夹具连接,因此对夹具连接

的疲劳检测应通过试验评估。

5.10 细部构造

5.10.3 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第 10.7 条规定。

5.10.11 外露自攻螺钉、拉铆钉等紧固件防水措施有:采用橡胶密封垫片或耐候密封胶密

封等。

84
6 结构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广东省基本风压建议取地标和国标的较大值,广东荷载地标的基本风压是按各地方

气象台站的实测数据给出的,没有实测台站的地点按国标给出的基本风压。阵风系数不必与

基本风压挂勾。金属屋面应注意场地选择,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前到项目现场查看周边风环

境。对于金属屋面设计,设计人员对地面粗糙度有合理选取。

6.1.3 金属屋面作为轻质、薄壁结构构件,在风荷载的作用下会有较大的变形,而在风荷

载作用下的变形不能通过计算得出,故需要通过抗风揭检测进行验证。

6.1.4 内压对金属屋面系统的作用效应,特别是门窗开启瞬间的巨大内压,是金属屋顶被

掀起的重要因素之一。风灾案例显示,强风地区容易出现风携物冲击砸坏金属屋面的情况,

特别是采光带天窗等受冲击破坏后,往往成为风荷载的突破口,造成屋面大面积受损,从而

破坏金属屋面的整体结构性能。因此,考虑金属屋面的耐久性,应进行金属屋面的抗外物冲

击性能的验证。

6.2 荷载作用与效应

6.2.2 在日本及实际项目考察,确定压型金属板板腹折减系数为0.80。

6.2.6 金属屋面系统吊挂东西不是常态,作为轻质、薄壁结构构件,建议不这么做,一般

要求吊挂在主檩条上。

6.2.8 近年来在强风地区,特别是在沿海台风地区,风致建筑金属屋面破坏案例较多。作

用于轻型围护结构上的实际风荷载可能高于根据建筑结构设计公式计算的风荷载值。建议给

定系数 ys 的取值范围为 1.1 至 1.5,具体的数值大小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特征,例如外形尺

寸、EI(抗弯刚度)值、自振频率以及所在的地理位置等,以便于得到相应的阵风风速和响

应系数。经调研,这些案例多数采取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所计算的风荷载值,而通过华南

理工大学风洞实验室多年的检测模拟案例的汇总与分析,在强风条件下,屋面边缘高风压区

的荷载值为规范计算值的 1.15~1.2 倍,因此在遵循原结构荷载规范的条件下,通过增加风

压调整系数,提高了风敏感区荷载设计值,并将抗风揭检测的风压由原来的 wk 调整为 wd ,

有利于金属屋面抗风性能的提升并保证了中部区域的安全性满足强风地区的实际需求。由于

85
风洞检测因模型比例所限,不一定能将高风压区或风敏感区数值准确测出,所以风荷载计算

时,应取风洞试验检测数值与按照规范计算数值二者之大值。

本规程计算风荷载时规定了封闭与开敞式两种状态,实际设计应该考虑门窗破坏导致气

压变化的连锁反应,而此属于外墙标准内容。

6.4 构造要求

6.4.1 屋面因风敏感区域与一般区域的风荷载设计值不同,因此可采用不同的构造体系,

但对于檩条间距本条给出了限值,以规定最大的檩条间距,保证屋面板的结构性能。

6.4.3 考虑到某些系统设置有衬檩,钢底板并不承受风荷载,当钢底板在承受外层金属屋面

板传递过来的风荷载或承受风载内压时,才是“结构底板”,才有必要保证最小厚度不小于

1.0mm,一般钢底板则不应小于0.8mm厚为宜。

6.4.8 风敏感区的风荷载设计值较高,因此需要通过构造的措施提高金属屋面的抗风承载

力,可选择加厚面板,加密固定支架、螺钉、檩条等措施。

86
7 制作、运输和存储

7.1 一般规定

7.1.1 原材料的品质是构配件的质量保证,因此规定在原材料装卸过程中需要保证材料不

受损伤。

7.1.2 压型金属板在制作过程中为防止板面刮划等采用了保护膜的措施,而当安装后保护

膜应在规定时间内撕掉,以免因太阳曝晒引起保护膜的老化,而不易撕掉。

7.2 制作要求

7.2.1 工厂加工质量相对于现场稳定,建议工厂加工为主,若因板长原因需要长尺寸板时

可进行现场加工。

7.2.4 加工过程中质量检查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当出现问题时应及时解决,若产出质量问

题严重时应停产检查,以保证产出成品的质量合格。

7.2.6 产品中应提供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标识等,是产品质量可追溯质量保证。

7.3 允许偏差

7.3.1 本条文中所规定之压型金属板允许偏差值是通过对比检测结果确定,在对比检测过

程中发现,表中所列的允许偏差值均高于国家标准和国外标准。

7.3.2~7.3.4 泛水板与天沟、檩条等构件依据当前机械加工精度适当的提出了从严的要求。

7.5 存储

7.5.3 压型金属板存储需保证其外观不受外力影响而产生变形,因此不能在上部堆放重物,

同时考虑材料的兼容性,不允许不兼容的材料直接接触。

87
8 安装

8.1 一般规定

8.1.4 本条强调施工质量的控制,必须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每道工序均需控制,而不是最

终验收。凡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相关产品,在进行复验时,其批量划分,抽样方法,质量

标准的确定等都应按相关产品标准和本规程规定进行。交接检验,是为了确认前道工序施工

质量。隐蔽工程在隐蔽之前,系统每一构造层完成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等有关方面人

员共同验收确认。

8.1.8 金属屋面安装时,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的破坏,严禁在屋面上携重走动,总重量<

100kg。

8.2 支承结构构件与固定支架安装

8.2.4 固定支架安装允许偏差直接影响到金属屋面抗风性能,通过对比检测,确定了表中

的允许偏差限值。

88
9 质量验收

9.1 一般规定

9.1.2 本条规定了质量验收所提交的文件记录,要求对应的质量证明文件、检测报告 、验

收记录文件和出厂合格证,保证全过程的质量追溯。

9.2 质量控制和检验批划分规定

9.2.1 本条文为质量控制的具体规定,要求原材料、成品进场验收,安装过程中工序检查

和交接检查,检验批及分项工程的验收工作,确保在安装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检查

记录。

9.2.2 由于金属屋面系统层次较为复杂,一般均存在隐蔽项目,而隐蔽项目的检验批划分

与施工进度的关联度较大。安装施工前期,可制定较小面积为一个检验批,随着工程进展,

经评估质量可控的,可在后续放大检验批面积。当后续验收中发现问题,经评估后也可维持

或减小检验批的面积。
9.3 安全和功能规定
9.3.1 为了确保所提供的系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金属屋面涉及安全和功能的抗风揭、风

驱雨、连接构件抗疲劳性能检测为必检项目。

9.3.2 金属屋面供应商的系统型式检验只是对系统在工程设计阶段的验证,金属屋面供应

商应确保系统的安装使用质量,在供货时提供项目设计图、系统安装图、安装手册,在施工

单位有需要的前提下提供安装视频及安装培训。在金属屋面材料进场验收合格后,应在金属

屋面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支持下,按施工图纸要求进行系统安装并进行安全和功能性能实体检

测。

89
10 维护与维修

10.1 一般规定

10.1.1 金属屋面供应商对产品应用条件做出说明,提供维护保养手册,内容应包含日常使

用、保养和维修方法,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保证使用方能正确使用及维护金属屋

面。

10.2 维护与维修

10.2.5 金属屋面在强风吹袭后一周内应进行屋面全面检查工作,以确定在强风过后屋面是

否出现不正常状态,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应按维护保养手册进行修复,其中对于压型金属

板出现扣合松动等涉及结构性能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加固维修处理。当问题重复出现,宜对

系统进行实体检测以确定其安全性和耐久性,并为整体稳定考虑维护加强或更换处理。

90
11 金属屋面性能检测

11.1 一般规定

11.1.2 材料进入现场后,应按规定进行抽样复验,并提交试验报告。抽样数量、检验项目

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产品标准和本规程的有关规定,抽样复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用在工

程上。

11.2 检测规定

11.2.3 针对强风地区特点,金属屋面涉及安全性的抗风揭、风驱雨、连接构件抗疲劳性能

检测为必检项目,而其他检测内容则按设计有要求时进行检测。

11.2.4 按检测要求,当出现结果异常时,应进行补充检测。

91
附录 A 金属屋面性能检测方法

A.1 耐候检测方法

A.1 耐候检测方法参考美国ASTM标准、英国标准及德国标准,考虑金属围护系统完全暴露于

空气中,应对材料的材质性能进行检测,确定其使用寿命。

A.2 金属屋面风驱雨试验方法

A.2 参考澳大利亚标准、美国标准及美国佛罗尼达州标准,采用的是金属屋面强风和暴雨共

同作用的渗漏试验方法,通过报告可证明屋面性能比较安全,因此本规程的金属屋面风驱雨

试验方法引用此标准。

A.3 金属屋面外部防火方法

A.3 参照BS、EN等国际标准对屋面系统防火状态要求,以外部入侵火源为主。

A.4 金属屋面位移试验方法

A.4 位移性能试验是测试金属屋面系统的抗位移性能,主要依据日本标准《钢板制屋根构法

标准》SSR2007。通过对屋面板的位移加载,形成与固定支座的相对位移,模拟实际屋面因

热胀冷缩造成的变形,测量构造连接力的变化情况,观察固定支座的磨损情况,得出系统在

使用寿命过程中的可靠性依据。

A.5 金属屋面外挂件抗疲劳性能试验

A.5 主要考虑金属屋面外挂件连接疲劳。

A.6 金属屋面抗风揭检测方法

A.6 在现行的国家标准中, wo 对应于10s的阵风风速,这参数是来源于建筑主体设计,可能

不适用于围护结构,因为围护结构的设计与建筑整体结构设计在外形尺寸、动态特性(例如,

自振周期)、对荷载的反应等方面都不同,并且一般来说更短的阵风风速更适用于围护结构。

澳大利亚金属屋面抗风揭检测采用的低高低检测标准,该标准模拟真实风频风振动,阵风动

态加压1s和放压1s,风压对建筑影响周期状态为低压、高压、低压。通过国际现行标准对比

澳大利亚的低高低检测标准是最好的,借鉴港澳地区行业标准所用的2s提压抗风检测方法,

结合行业现状及风灾后工程项目实践,在本规程中引用的高低高标准检测方法并调整为3s

阵风风速,压力上升时间≤2s,调整后的LHL分布,总加载次数控制在9*1200=10800次,但

高风压的比例大于澳洲规范。
92
A.7 金属屋面抗风携碎物冲击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A.7 参考澳大利亚标准、美国标准及日本标准。

A.8 踩踏试验检测程序和方法

A.8 参考澳大利亚标准、美国标准及加拿大标准。

A.9 金属屋面突出构件抗风检测方法

A.9 参考澳大利亚标准、美国标准及美国佛罗尼达州标准,金属屋面静态通风口、动力通风

口或其他突出的屋顶顶部高度小于或等于 0.3m,任何其他尺寸小于或等于 0.46m 组件通过

强风等级的风速间隔进行测试,以验证其抗风性能;

A.10 连接构件抗疲劳性能检测

A.10 主要考虑结构构件连接件疲劳。

9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