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法国贷款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十月革命前到列宁时期 陆南泉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5

2022 年 7 月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Jul.

2022
第 16 卷第 4 期 Journal of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Pudong Vol. 16, No. 4

F151.2
中图分类号: A
文献标识码: 1674-0955(2022)04-0088-14
文章编号:

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
从十月革命前到列宁时期

陆南泉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732)

摘 要:十月革命前,俄国经济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垄断与集中程度高、对外国资本依赖程度高、
发展水平较低,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对俄国经济实行了最初的改
造,巩固了新生政权,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从 1918 年夏到 1920 年,面对外国武装干涉与国内战
争的严重威胁,苏维埃政府不得不实行特殊的军事共产主义政策。为了应对因实行军事共产主义政策
而产生的严重经济与政治危机,在列宁的推动下,苏维埃政府于 1921 年开始实行以发展商品货币关系
为实质的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表明,新经济政策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是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之道。
关键词:俄国经济;经济改造;军事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

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究竟应该怎么看,应从哪个
小 序
角度去评价,都需要深入探讨。还要指出的是,苏
受历史条件与意识形态的影响,过去出版的苏 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推行的政策和采取
联经济史著作,往往不能对苏联的经济发展历程作 的措施,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正如邓小平指出的,
出客观与科学的评价。在苏联解体 30 周年之际, “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
苏联解体原因问题又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 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
讨论。而这也引发了笔者对苏联经济与苏联解体 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
关系问题的再思考。 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1]261 中国提出并坚持
长期以来,对于如何评价苏联经济,国内学界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指不再搞苏联

收稿日期:2022-05-05
作者简介:陆南泉,男,江苏江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俄罗
斯与中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88
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十月革命前到列宁时期

的那一套,并且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以上就是 了又一个气门,并且是在不废除整个地主土地占有
笔者撰写此文的缘由。 制的条件下可以打开的最后一个气门。”[3]20 这次
本文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采用实证研究方 改革依然没有缓解俄国农村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农
法,在弄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苏联经济发展史 民运动也并未终止,富农—独立农庄主(斯托雷平
作出必要的分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苏联采取的 式的地主)和农村贫农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更趋尖
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很大不同。因此,本文 锐化。
将分时段展开论述,在《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 但从农业发展的角度看,改革还是起到了一
示》这一总标题下,分上、中、下三篇:从十月革命前 定 的 积 极 作 用。 全 俄 播 种 面 积 从 1901—1905 年
到列宁时期、从斯大林时期到赫鲁晓夫时期、从勃 的 8830 万俄亩增加到 1911—1913 年的 9760 万俄
列日涅夫时期到戈尔巴乔夫时期。 亩;谷物年均产量从 1900—1904 年的 39.28 亿普
特增加到 1909—1913 年的 45.96 亿普特;农产品
一、十月革命前俄国经济的
出口额也随之增加,1911—1913 年的农产品年均
发展进程与主要特点
出口额比 1901—1905 年的农产品年均出口额增加
俄国是苏联的母胎。任何一种新的生产力和 61%。[4]200,201
生产关系都“不是从无中发展起来的,也不是从空 俄国工业的发展情况则又有不同。19 世纪上
中,又不是从自己产生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 半叶,受对外军事扩张和西欧产业革命的影响,俄
展起来的,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发展过程内部和流传 国的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机器生产代替手
下来的、传统的所有制内部,并且与它们相对立而 工劳动的趋势,不少行业开始采用资本主义雇佣劳
[2]235
发展起来的”。 所以,在分析和评价苏联经济 动。从 19 世纪 90 年代后半期开始,俄国工业进入
之前,有必要先对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经济作一简要 了一个发展高潮时期。就发展速度而言,这是俄国
概述。 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1890—
(一)十月革命前俄国经济的发展进程 1900 年间,俄国的企业数量增加了 18.3%,工人人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程度 数增加了 66.5%,工业产值增加了 1 倍,生产资料生
的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而封建 产部门的产值增加了 1.5 倍以上。金属冶炼与能
农奴制正是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重 源部门的增长速度更快。生铁产量增加了 2 倍,钢
要因素。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 产量增加近 5 倍,石油产量增加了 1 倍。19 世纪
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奴的人身解放,规定了农民 90 年代中期,俄国石油开采量与美国相当,到 19 世
赎买土地的办法。该法令使 2000 多万名农奴获得 纪末则超过了美国。机器制造业在迅猛发展的铁
了人身自由,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 路建筑业的带动下,也得到较大的发展。
它并没有动摇贵族地主对土地的占有权与支配权, 20 世纪初,俄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卷
俄国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 进了 1900—190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与其他资
变化,俄国仍然是由贵族地主居统治地位的封建帝 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的经济危机更为严重,持续
国。这次改革后,俄国的社会经济矛盾并没有得到 时间也更长。这主要是因为俄国在经济上对外国
缓解,反而日益发展与深化。1905 年,广大农民的 依赖程度高,且经济发展不稳定、不平衡。这次经
反封建运动蓬勃发展,波及全国 1/3 的农村地区, 济危机始于金融领域,之后迅速波及各个工业部
全年发生了 3000 多起农民起义。在上述背景下, 门,重工业行业的危机最为严重。1900—1903 年,
俄国首相斯托雷平于 1906—1910 年推行了旨在摧 俄国生铁产量下降了 15%,失业工人数量超过 20
毁村社制度、扶植富农经济的土地改革。列宁把要 万,仅 大 中 型 企 业 就 倒 闭 了 3000 多 家。[4]2021904
破坏中世纪公社土地占有制的斯托雷平改革称为 年日俄战争爆发,不久俄国战败。1905—1907 年,
“最后一个气门”。他说:
“斯托雷平的改革‘延缓 俄国爆发了在帝国主义条件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了’旧制度和旧农奴制农业的死亡,这表现在打开 命。这一时期俄国经济较为萧条,直到 1909 年才
89
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十月革命前到列宁时期

又开始快速发展。由于在财政经济上依赖英法等 本主义仍然受传统封建关系的严重束缚,从某种
国,1914 年俄国作为协约国集团的一员参加了第 程 度 上 来 说,甚 至 仍 然 是 在 封 建 体 制 中 运 行 的。
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后,俄国经济逐步转入战时轨 所以,列宁一再称俄国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
道,1916 年军火和军事装备工业部门的产值在工业 他指出,俄国的“现代资本帝国主义可以说是被前
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 57.4%。同时,战争对整个俄 资本主义关系的密网紧紧缠绕着”。[6]644 十月革命
国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1917 年,俄 前,俄国仍是一个大地主封建土地占有制国家。正
国生铁产量比 1913 年下降了 30%,农业机器制造 如列宁所说,
“1905 年革命以后是 13 万地主管理俄
业产值下降了 90%。战争对农业的破坏也很明显。 国,他们管理的方法就是对 15000 万人滥用暴力,
1917 年的谷物播种面积比 1914 年减少了约 1000 肆意侮辱,强迫大多数人从事苦役、过半饥饿的生
万俄亩,1916—1917 年的粮食总产量比战前下降了 活”。[7]303 俄国资本主义之所以被封建关系密网紧
25%。[4]210-211 紧缠绕,主要原因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第一,不论是 1861 年的农奴制改革还是 1906—
趋势就已出现。战争期间,这一趋势进一步发展。 1910 年的斯托雷平土地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十月革命后不久,列宁在《为了面包与和平》一文 俄国农村的土地关系,实际上都是“以地主方式清
中指出:
“发展成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 洗土地”
,留下了严重的农奴制残余。自上而下进
主义,在战争的影响下变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行的改革,不仅不触及贵族地主的根本利益,而且
我们现在达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这样一个阶段,这 对他们的利益加以保护。这成为阻碍俄国资本主
[5]171
个阶段已是贴近社会主义的前阶。” 义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战争使俄国的广大人民遭受了严重的灾难与 第二,俄国的大地主与工业资本家往往是紧
痛苦。反对战争与反对沙皇专制的工人罢工、农民 密结合在一起的。俄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后,
暴动及士兵的反战活动大规模展开。街头出现了 约一半的大地主同时兼管资本主义企业。俄国进
很多红旗,上面写着“打倒专制制度”“打倒战争” 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与封
等标语。1917 年俄历 1 月 9 日,彼得格勒等城市举 建剥削不仅继续存在,而且与资本主义剥削结合在
行大规模的反战罢工与示威游行。以“要面包,不 一起。不少垄断组织本身就具有明显的半封建性
要战争”“打倒沙皇政府”为口号的示威游行逐渐 质,如糖业辛迪加就是由制糖工业资本家与种植甜
发展为武装起义,而沙皇军队士兵也纷纷掉转枪口 菜的大地主共同组成的。十月革命前的俄国,除了
参加起义。1917 年俄历 2 月发生的武装革命推翻 实行垄断资本主义外,还实行半农奴制的土地占有
了沙皇政府,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 制,农民小商品生产、宗法式的封建主义的经济形
临时政府对内实行一系列反人民的政策,对外继续 式在农村普遍存在。列宁指出,俄国“一方面是最
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使国内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 落后的土地占有制和最野蛮的乡村,另一方面又是
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工人罢工和农 最先进的工业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8]400
民夺取土地的斗争不断发生。十月革命前夕,农民 第三,当时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基础,就是贵
运动已波及俄国 91.2% 的县份。在和平夺取政权 族地主与大资产阶级的联合。列宁把沙皇专制制
已完全失去希望的情况下,列宁等人亲自领导了武 度视为俄国封建残余中的“最大残余”,是“所有这
装起义,最终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切野蛮行为的最强有力的支柱”。[9]485 在沙皇统
(二)十月革命前俄国经济的主要特点 治下,俄国经济中的农奴制残余及其浓厚的封建色
十月革命前,俄国已经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 彩是不可能消除的。
样,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当时的俄国经济具 2. 垄断与集中程度高
有如下一些独有的特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俄国一些最重要的工
1. 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业部门中出现了垄断联合组织,这些垄断组织很快
即便已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俄国的资 成了俄国经济生活的基础之一。1909 年初,俄国的
90
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十月革命前到列宁时期

45 个工业部门中有 140 个垄断联合组织。第一次 冶金工厂外,其他冶金工厂几乎全部属于外国股份


世界大战前,俄国有约 200 个全国规模或省规模的 公司。俄国的燃料、冶金等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受外
卡特尔和辛迪加。银行资本也高度集中,12 家最 国资本的控制。这些外国资本,一半来自法国和比
大的银行掌握了全国所有 50 家股份银行 80% 的固 利时。外资的大量引入,一方面促进了俄国工业的
定资产和债务,参与了 90% 以上的资金筹措和工业 发展,另一方面使沙皇政府与俄国资本依附于西欧
信贷业务。俄国经济在垄断与集中程度上,处于先 资本特别是法国资本。
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甚至超过了几个先进的资 俄国经济对外国资本依赖程度高的另一个
本主义国家。列宁指出:
“俄国的资本主义也成了 表 现 是 政 府 外 债 不 断 增 加。1900 年 俄 国 外 债 为
垄断资本主义,这一点可以由‘煤业公司’、‘五金 39.95 亿卢布,1913 年增加到 54.61 亿卢布,增长
[7]264
公司’、糖业辛迪加等等充分证明。” “五金公 了 36.7%。①
司”辛迪加(俄罗斯冶金工厂产品销售公司)联合 4. 发展水平较低
了 30 家工厂,垄断了俄国冶金工业 80% 以上的产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 19 世纪 90 年代的发展
品;
“铜业”辛迪加的各个工厂提供了俄国 90% 的 速度是比较快的,但和在当时技术与文化水平下应
铜产量;在石油工业中,三家垄断联合组织控制了 当达到的速度相比,还是慢的。列宁对此分析说:
俄国石油开采总量的一半以上;独霸顿巴斯采煤 “它不能不是缓慢的,因为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的“煤炭公司”辛迪加控制了俄国主要矿区采 内残存着这样多的旧制度,这些旧制度与资本主义
[10]15-16
煤量的 75%。 1910 年,全国 53.4% 的工人集中 不相容,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使生产者状况无限制
在雇用 500 人以上的企业中,这一数据在美国则为 地恶化,而生产者‘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约 33%。1901—1910 年,雇 用 1000 人 以 上 的 企 业 并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12]552
数量增加了约 50% ;1910 年在这些企业中做工的有 俄国经济的落后主要表现为:
70 万人。1900 年,俄国南部雇用 3500 人以上的工 第一,虽然工业发展较快,但俄国总体上仍是
厂还只有 3 家。到 1912 年,这样的工厂已有 9 家。 一个落后的农业国。1912 年全俄人口中城市人口
这 9 家冶金工厂拥有俄国南部冶金工业动力设备 占 14%,农村人口占 86%。1914 年俄国国民经济固
总量的 4/5 和工人总数的 4/5,生产了全国一半以 定资产中,农业占 53.7%,工业、交通、商业、事业占
[11]397-398
上的生铁。 46.3% ;国民收入中,农业占 53.6%,其余占 46.4%。②
俄国经济的垄断与集中程度高,与它走上资本 从 1914 年俄国国民财富的构成来看,农业、林业和
主义道路较其他国家更晚有关。它得到了其他资 渔业占比最高,达 34.8%,而工业只占 8.8%。③
本主义国家在技术与资金方面的帮助,较快完成了 第二,农业生产水平十分落后。1910 年俄国
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的过渡,用外国机器装备起来 农 业 机 械 化 水 平 只 有 德 国 的 1/9,美 国 的 1/20。
的大工厂快速发展。此外,俄国的国有经济发展很 1909—1913 年,俄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每俄亩
快。进入 20 世纪后,国有经济成了俄国国家财政 45 普特,只及法国的 1/2,德国的 1/3。农业的商
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有经济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国 品率也不高,就是在获得大丰收的 1913 年也仅有
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了 60%。这也表明,俄国资 26%。[11]392-393
产阶级对沙皇政府的依赖性很大。 第三,俄国工业的发展速度曾一度超过西方发
3. 对外国资本依赖程度高 达资本主义国家,但总体水平不高,在世界经济中
1900 年,外国投资占俄国国内全部股份资本的 的地位很低。1913 年俄国工业产值在世界中的份
45%。1917 年前,全部外国投资的 54.7%(约 22 亿 额仅为 5.3%,工业品产量只有法国的 2/5,英国的
卢布)集中于矿山和冶金工业。在南方,除一两家 5/23,德国的 1/6,美国的 1/14。1900—1913 年,俄

①参见 [俄]А.Н. 雅科夫列夫主编 :


《20 世纪初的俄罗斯》,莫斯科 2002 年俄文版,第 190 页。
②参见 [苏] 勃维金 :
《大变动前夕的俄国》,莫斯科科学出版社 1988 年俄文版,第 113 页。
③参见《20 世纪初的俄罗斯》,第 174 页。

91
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十月革命前到列宁时期

国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 1/10。[11]396-397 俄 (二)十月革命后改造俄国经济的政策


国没有建立起发达的机器制造业,大部分机器依赖 1917 年 9 月,列宁在《大难临头,出路何在?》
进口。在进口的工业产品中,机器设备占进口总额 一文中阐明了布尔什维克党的经济纲领。十月革
的 30%—35%。在最为发达的纺织工业中,有 70% 以 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按照列宁在该文中提出的
上的机器设备要从国外进口。俄国工业的落后也 主张,迅速开展对俄国经济的改造,主要内容有:
反映在工业部门结构上。1913 年,纺织业、食品业、 1. 实行土地改革。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
农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占到了俄国工业总产值的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就通过了由列宁起草
59.5%。 的土地法令,宣布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
十月革命前俄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与主要特点, 皇室、寺院、教会的土地,全部土地、地下资源和水
必然会对十月革命后俄国经济的发展走向产生各 域收归国有。地主的牲畜、农具和建筑物也同土地
种复杂的影响,亦必然会引起不同观点之间的争 一起被没收。法令综合了 242 份农民委托书的要
论。列宁指出:
“由于开始建立社会主义时所处的 求,规定根据劳动标准或消费标准平均分配土地,
条件不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条 由农民无偿使用。土地改革消灭了阻碍社会经济
[13]191
件和形式必然是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这 发展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完成了二月革命遗留下来
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关系占优势,还是小经 的一项极为迫切的社会经济任务——取消土地私
[14]464
济占优势”。 “毫无疑问,在一个农民人数相 有制和把土地交给农民,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夙
当可观的国家中,社会主义革命和从资本主义到社 愿,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15]202-203
会主义的过渡,必然要采取特殊的形式。” 2. 推行银行国有化。通过银行国有化来控制
整个信贷系统,对于打击和剥夺大资产阶级,制止
二、十月革命后的经济改造
银行资本家的怠工和破坏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同
(一)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对改造俄国经济的设 时,银行国有化也是国家转向社会主义的决定性步
想 骤与稳定全国经济的必要条件。1918 年 1 月 24 日,
二月革命后,列宁结束了长期的流亡生活,于 列宁在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
1917 年俄历 4 月 3 日回到俄国彼得格勒。次日,在 作了关于人民委员会工作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
塔夫列达宫召开了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 出:
“为了在俄国土地上不仅消灭地主,而且要根本
的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会议与布尔什维克党代表和 铲除资产阶级的统治,铲除资本压迫千百万劳动群
孟什维克党代表联席会议。在这两个会上,列宁作 众的可能性,苏维埃政府采取的第一批措施之一,
了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 便是过渡到银行国有化。”[7]411 列宁认为,只有实行
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列宁在《四月提纲》中 银行和铁路的国有化,才使苏维埃政府“有可能着
提出了对改造俄国经济的设想,主要内容有: 手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经济”。[7]412 银行国有化不仅
1. 在土地纲领上,把重点移到雇农代表苏维 摧毁了俄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势力,而且严重打击了
埃。采取的具体措施为: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 ;把 外国资产阶级。因为十月革命前在俄国各商业信
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 贷银行的股份中,外国资本占了 42%。
维埃支配,单独组织贫苦农民代表苏维埃;把各个 3. 开展工人监督。列宁把工人监督社会生产
大田庄(面积为约 100 俄亩至 300 俄亩,根据当地 与产品分配、普遍劳动义务制等视为由资本主义走
条件和其他条件由地方机关决定)建成示范农场,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步骤。十月革命后,工人监督普
由雇农代表进行监督,由公家出资经营。 遍开展起来,成为工业国有化的准备措施。十月革
2. 立即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全国性的 命刚刚胜利,列宁就起草了《工人监督条例草案》,
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 规定了工人监督机构的任务、权利与义务。1917 年
3. 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 11 月 27 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工
[7]15-16
产品生产和分配。 人监督条例》。次日,列宁签署了该法令。法令的
92
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十月革命前到列宁时期

第一条规定:
“为了有计划地调节国民经济,兹规定 进攻这个简单的公式来规定当前的任务。
”“为了
在一切工业、商业、银行、农业、运输业、合作社和生 今后进攻的胜利,目前应当‘暂停’进攻。
”“现在
产协作社,以及其他有雇用工人或家庭劳动的企业 居首要地位的是在资本家已被剥夺的那些企业和
中,施行由工人监督企业产品和原料的生产、买卖 其余一切企业中组织计算和监督”,
“提高劳动生产
[10]143
及其保管事宜以及监督财务的办法。” 率,使生产在事实上社会化”。[7]480,476 然而这一调
4. 对流通领域进行改造。这里包括国内贸易 整政策刚开始执行,就因外国武装干涉与国内战争
和对外贸易两方面。十月革命后,针对当时的复杂 而被迫停止。
局面,苏维埃政府对私人商业进行监督和调节,规
三、军事共产主义时期的经济
定了主要食品与日用品的价格,同时实行对外贸易
国家垄断。 (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的基本经济政策
5. 实 施 强 有 力 的 财 政 货 币 政 策。 十 月 革 命 1918 年夏,面对外国武装干涉与国内战争的
后,面临严重财政困难的苏维埃政府,推行了货币 严重威胁,苏维埃政府不得不停止执行列宁在 1918
改革,在稳定卢布币值的前提下发行了纸币,用新 年春天和平暂息时期拟定的经济政策,转而实行特
币代替旧币,采取各种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压缩发行 殊的军事共产主义政策。整个俄国成为了一个大
量,同时实行外汇垄断,使货币流通受国家监督;实 军营,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必须适应和服
行统一的财政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分配货 从于战争的需要。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
币资金,从上到下严格执行各项财政上的决定;正 胜利”的口号下,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
确组织税收,征收累进的所得税及财产税;实行国 经济政策。
家社会保险,确立国家对保险的垄断。 1. 从粮食垄断专卖到余粮收集制
6. 成立具有广泛权力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 十月革命前,受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为了快速处理种种复杂的经济改造任务,苏维埃政 俄国农业全面衰退。1917 年,俄国出现粮荒。1918
府建立了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最高国民经济委 年 1 月,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粮食供应只及计划
员会的任务是组织国民经济和国家财政”,确定“调 供应的 7.1% ;到了夏天,这两个城市的工人每人每
[10]44
节全国经济生活的总准则和总计划”。 天只能领到 1/8 磅的面包,有时整整一个星期领
7. 制订国家电气化计划。列宁认为,国家电气 不到粮食。[16]71-721918 年 5 月 9 日,列宁向各地发
化是克服经济破坏、战胜燃料荒的最简捷的可靠途 出电报:
“彼得格勒处于空前的危急境地,没有粮
径。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头几个月,编制国家电气化 食。只能把剩余的土豆粉、面包干发给居民。红色
计划的工作就已开始。 首都因饥荒而处于灭亡的边缘……我以苏维埃社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在很短时间内采取 会主义共和国的名义,要求你们毫不迟延地支援彼
了一系列经济改造政策。上面所列举的仅仅是一 得格勒。”①外国武装干涉与国内战争开始后,粮食
些要点,实际内容要广泛得多。这些革命性的且 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和尖锐,这主要由以下三个原因
往往是强制性的经济改造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 导致:一是由于工业严重衰退,苏维埃政府没有可
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但由于时间紧迫,工人 以用于交换农产品的工业品。二是在国内战争的
监督方面的经验不足,缺乏大批有能力管理经济的 第一年,外国武装干涉者与白卫分子便侵占了俄国
干部,经济管理水平不高,再加上资产阶级的反抗 的主要产粮区——乌克兰、北高加索、西伯利亚,甚
与捣乱及复杂国际环境的影响,导致从十月革命胜 至连伏尔加河流域各地区也被占领。这样,全国粮
利至 1918 年夏实行的经济改造政策,并未起到促 食供应的重担就只能由中部少数几个产粮省承担。
进经济发展与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为此,列宁在 三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国内外资产阶级分子加强了
1918 年 3 月提出了政策调整问题。他在《苏维埃 对俄国粮食组织与粮食供应工作的破坏力度。
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指出:
“不能以继续向资本 基于上述情况,要保障前线士兵的粮食供应和
①转引自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第 1 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79 年版,第 246 页。

93
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十月革命前到列宁时期

满足城市居民的最低粮食需要,就必须把一切余粮 是投机行为。1919 年 1 月 17 日,列宁在全俄中央


收归国家所有并由政府进行合理分配。如果做不 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和全俄工会代表大会联
好这项工作,要取得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为此, 席会议上指出:
“如果在关系人民死活的食物明明
苏维埃政府被迫决定实行粮食垄断与专卖。但是, 不够的情况下准许自由贸易,就一定会造成疯狂的
实施粮食垄断与专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困 投机,使食物价格暴涨,以至出现所谓垄断价格或
[15]408
难问题。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第一,粮食 饥饿价格。” 因此,苏维埃政府宣布禁止自由贸
生产形势恶化,粮食产量大幅度降低,征购来的粮 易,实行国内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食只能满足城市居民口粮需要的一半左右,其余一 1918 年 11 月 21 日,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组
半仍需向私商购买;第二,在粮食严重短缺、小农经 织居民各种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庭日用品供应》
济占优势与黑市价格比规定的国家收购价格高出 法令,即贸易垄断法令,规定一切个人消费品和家
10 倍的情况下,要杜绝粮食私人买卖与投机倒把是 庭日用品的采购,统一由粮食人民委员会办理,以
不可能的。由于国家收购价格过低,不仅富农不愿 国营商业和消费合作社取代私人贸易。11 月 26 日,
卖粮给国家,中农也不愿意。 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和粮食人民委员会颁布《关
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粮食问题,1918 年 12 月 于对某些食品和日用品贸易的国家垄断》法令,宣
30 日至 1919 年 1 月 6 日,在莫斯科召开了全俄粮 布对烟草制品、食糖与糖制品、茶叶、咖啡、食盐、火
食工作会议,全面讨论了粮食问题。人民委员会于 柴、纺织品、煤油、工厂生产的鞋子、钉子和肥皂等
1919 年 1 月 11 日颁布了一项法令——《关于在产 日用消费品实行国家垄断。此后,私人贸易只限于
粮省份收集归国家支配的粮食和饲料》,即著名的 在露天集市和旧货摊上进行。苏维埃政府取缔私
余粮收集制法令。法令规定:
“为满足国家需求所 人贸易,实行商业垄断,是为了保证前线红军的日
必要的全部粮食和谷物饲料,摊配给各产粮省份向 常生活供应和对全俄城镇居民实行统一的定额供
[16]75
居民征收。” 余粮收集制是按阶级原则实行的: 应而必须采取的政策。
贫农不收,中农酌情征收,富裕农户多收。但在实 在食品和日用消费品由国家垄断收购并由国
际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摊派指标过高,中农与富 家统一按定额分配的情况下,在卢布大幅度贬值的
农的界限分得不清,甚至将贫农列为征收对象的情 条件下,货币流通范围大大缩小,在经济活动中的
况。另外应该看到,虽然该制度名义上叫余粮收集 作用日益下降,经济关系不可避免地趋向实物化。
制,在实际执行时征购的则不仅是余粮,有时连必 4. 平均主义分配制
要的口粮和种子粮也被强制征购。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制定的劳动报酬(工
2. 工业国有化 资)制度,在军事共产主义时期已无法实行。这是
在战争状态下,苏维埃政府不仅对粮食等重 因为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经济关系趋向实物化,货
要资源加紧管控,而且要把整个工业控制在自己手 币工资已失去意义。在商品极其短缺的条件下,苏
中。1918 年 6 月 28 日,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加速 维埃政府只能对粮食、日用品等实行定额配给,实
对各工业部门大企业的国有化。1918 年底举行的 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全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
“工业 5. 普遍劳动义务制
国有化已基本完成。”随后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又 这一时期,大批工人参加红军走上前线,另有
颁布法令,规定凡有机械动力且雇用工人 5 人以上 一部分工人因城市粮食供应极度困难和工厂关闭
的企业,或无机械动力而雇用工人 10 人以上的企 而流入农村,这就造成了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业均收归国有。到 1920 年底,国有化的工业企业 要解决这一问题,苏维埃政府就必须在组织劳动方
有 3.7 万余家。 面有新的举措。布尔什维克党一方面号召全体有
3. 禁止自由贸易,经济关系实物化 觉悟的工人、农民以革命精神从事劳动,创造越来
在军事共产主义时期粮食与工业品极端短缺 越多的劳动业绩;另一方面开始推行普遍劳动义务
的情况下,难以进行正常的商品交换,存在的只能 制。1918 年 12 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劳
94
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十月革命前到列宁时期

动法典》,宣布 16—50 岁的所有有劳动能力的公民 地扩大国有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的决策权和管理权


都有劳动的义务,地方机关有权强迫这些公民完成 都集中在国家手中,政府用强制的行政方法进行管
公益劳动。1920 年 1 月 29 日,人民委员会颁布了 理;在消灭商品、货币的条件下,经济关系实物化;
《关于普遍劳动义务制》法令,普遍的劳动动员成为 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各企业
国家法律规定的制度。 从政府那里获得全部物资供应,而企业生产的产品
6. 高度集中的工业管理体制 全部上缴国家,是完全的统收统支制;分配上实行
苏维埃政府除了通过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 高度的平均主义;实行劳动力的强制分配和普遍劳
化、禁止自由贸易等政策把全国经济控制在自己手 动义务制;国家控制对外贸易。军事共产主义时
中,还通过建立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对经济实行 期的经济管理体制,是特殊条件下的探索和尝试,
严格管制。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就 不可避免地有不少消极与错误的方面。1921 年 3
是把一切经济权力统一集中到最高国民经济委员 月,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指出,那时
会。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设的各管理总局有权 候“做了许多完全错误的事情;我们没有掌握好分
向大型国有企业委派厂长,在企业中贯彻“一长制” 寸,也不知道如何掌握这个分寸”。[14]4504 月,列宁
的领导原则。 在《论粮食税》一文中指出:
“工业和农业之间流转
(二)军事共产主义时期的经济状况 ‘被堵塞’的情况已经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
“在我
到 1920 年底,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基本 国的一切建设部门中,我们还不得不多次反复地从
结束。战争给苏维埃俄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头做起,改正没有做好的事,选择各种完成任务的
国民收入剧烈下降,从 1913 年的 210 亿卢布下降 途径”。[14]512 应该说,军事共产主义时期的政策走
到 1920 年的 105 亿卢布。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卫 得过远,超过了工农联盟可以负担的限度。总之,
分子给苏维埃俄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390 亿金卢 军事共产主义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取得
[10]344
布,
也就是说国家的国民财富减少了 1/4。 1920 了成功,战胜了敌人,但从经济上看,它没有把基本
年的工业总产值,只及 1915 年的 13% 多一点。农 群众吸引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列宁也认为,
“我
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产品产量大幅度下降。这 们把我们制定的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纲领中可以
一是因为战争使得大批农户失去了马匹、牲畜并 立刻实现的东西先建立起来,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脱
最终破产,二是因为农民的一切余粮被没收,农民 离了广大农民群众中所发生的情况”,
“当时在国有
失去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兴趣。从粮食产量来看, 化、社会化的工厂和国营农场中建立起来的经济没
1909—1913 年的年均粮食产量为 39.79 亿普特, 有同农民经济结合起来”。[14]660-661
1917 年 降 为 33.31 亿 普 特,1918 年 为 30.24 亿 这种经济管理体制在战争期间已暴露出很多
普特,1919 年为 30.8 亿普特,1920 年进一步降为 弊端,到和平时期就更不符合客观现实的需要。采
[10]404
27.59 亿普特。 财政领域也出现了严重危机。 取这种体制模式不可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得不到
在整个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国家没有稳定 广大群众的拥护。但军事共产主义时期结束后,仍
的收入,大量的国家财政支出没有着落,政府不得 有不少人认为它是简捷、有效的体制,实行这种体
不靠发行大量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1920 年纸币 制就可以使俄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种认识
发行量几乎达 1 万亿卢布,而国家实际收入仅为 对苏联乃至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构建经济体制与理
1.44 亿金卢布。由于货币量急剧增长,到 1920 年 解社会主义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也是后来列宁提
[17]136
底,纸卢布的购买力仅为 1919 年的 1/13000。 出的新经济政策没有上升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没有
纸币发行量的激增和消费品的极端短缺,导致整个 获得广泛认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国家陷入了恶性通货膨胀。
四、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
(三)对军事共产主义时期经济管理体制的评价
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政府通过余粮收集制征收 (一)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缘由
了几乎全部粮食;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最大限度 国内战争结束时,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已经到了
95
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十月革命前到列宁时期

崩溃的边缘。在 1920 年 12 月召开的全俄苏维埃 军事共产主义政策使工农联盟逐渐失去了生命力,


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指出:
“经济任务、经济战 日趋破裂。如果不改变这种极端的直接过渡的政
线现在又作为最主要的、基本的任务和战线提到我 策,革命就必然走向失败。显然,从根本上改变军
[14]346
们面前来了。
” 要恢复经济,把工作中心转到 事共产主义政策已刻不容缓。
经济上来,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军事共产主义时期 (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
的经济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换言之,没有这 1921 年 3 月 8—16 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
种经济政策上的根本转变,不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议题很多,但主题是总结
就无法克服危机、恢复经济。同时,原本潜伏着的 军事共产主义的错误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如
种种政治危机,也在严重的经济危机中明显地暴露 何解决国内的政治与经济危机,特别是如何解决农
出来。正如列宁所说,
“目前政治形势的全部关键, 民与农业的发展问题,再深一步说,就是在农民小
就是我们正处在转折时期即过渡时期,正处在有着 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俄国如何对待农民和如何
[14]347
某些曲折的、从战争转向经济建设的时期”。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为实现由军事共产主义
从农民的情况来看,在战争进行时,农民还能 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苏维埃政府主要采取了以
接受余粮收集制,但战争结束后,农民就无法再忍 下一些措施。
受这一政策了。苏维埃政府从农民那里收到的粮 1. 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食日益减少,粮食问题趋于尖锐化。农民无法承受 处理好农民问题是当时最为紧迫的任务。3 月
国家征集带来的沉重负担,同时由于工业的严重衰 15 日,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退,他们也得不到一些必需的日用工业品,如肥皂、 报告一开头就指出: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
火柴、煤油、蜡烛等。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感到获得 制的问题,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
国家分给的土地后,并没有得到实际好处,也没有 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14]444
真正获得使用土地的权利。1920 年底到 1921 年初, 这次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
在全俄各地普遍发生农民武装骚动,其根本原因就 决议》。决议的主要内容如下:
是广大农民对严重恶化的经济状况已忍无可忍。 (1)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
对此,列宁于 1921 年 3 月 27 日在全俄运输工人代 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
表大会上讲话指出:
“农民曾经不得不去拯救国家, 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
同意实行无偿的余粮收集制,但是它现在已经承受 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
[18]131-132
不了这样的重担。” 10 月 17 日,他在全俄政 集制这种国家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
治教育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再次指出:
“在农 (2)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
村实行余粮收集制,这种解决城市建设任务的直接 方法所征收得少。税额的总数应当满足军队、城市
的共产主义办法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它是我们在 工人和非农业人口的最低限度的必需的消费。当
1921 年春天遭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主 运输业和工业的恢复使苏维埃政府有可能通过正
[19]184
要原因。” 常的途径,即以工业品和手工业品作交换的方法取
从工人的情况来看,国内战争使大批工业企业 得农产品时,税的总额应当随之不断减少。
因开工不足而关闭,1920 年的工人人数仅为战前的 (3)征收的税额应当根据农户的收获量、人口
一半。由于饥饿,不少工人逃往粮食供给比城市稍 和实有牲畜数量,从农户产品中按百分比扣除或按
好的农村。工人队伍规模缩减,组织涣散,而且与 份额扣除。
农民一样,不满情绪日益滋长。在这种情况下,广 (4)税额应当具有累进的性质;对于中农、
力量
大工人群众难以积极投入到经济恢复工作中去。 单薄的农民和城市工人等,税额应当低一些。最贫
从工农联盟的角度来看,由于政府实行余粮收 苦的农户可以免缴某些实物税,而在特殊情况下可
集制并垄断商业贸易,农民没有余粮用来交换工业 以免缴全部实物税。扩大自己的播种面积以及提
品,而政府也没有工业品用来与农民交换。这说明 高整个农户生产率的勤恳的农民,在缴纳实物税方
96
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十月革命前到列宁时期

面应当得到特别优待,或者降低其税额,或者部分 是向这种粮食政策的过渡。”[14]502 也就是说,粮食


地免税。 税实质上是向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制的过渡。
(5)在拟定税收法令和确定其公布日期时,应 2. 取消土地使用方面的一些限制性政策
当考虑到使农民在春耕开始以前就尽可能比较确 要 尽 快 恢 复 农 业 生 产,巩 固 工 农 联 盟,就 必
切地知道他所应当缴纳的数额。 须取消军事共产主义时期在土地使用方面的一些
(6)向国家缴纳实物税,应当在法令所确切规 早已不合时宜的限制性政策。1921 年 12 月 23—
定的一定期限内完成。 28 日召开的第九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
(7)缴纳实物税的税额应当按农村联合组织 有 关 农 业 问 题 的 决 议。 该 决 议 强 调:
“在 毫 不 动
(村社)计算。在农村联合组织内部,税额是根据第 摇地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基础上,巩固农民的土地
3 条所规定的一般标准,由联合组织自己决定如何 使用权,并给农村居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
在各个农户之间分配。为了监督税收标准的实施 由,以保证农民得以正确经营和发展所必需的条
和税款的征收,应当按不同的纳税额分别成立当地 件。”[16]1311922 年 5 月 22 日 全 俄 苏 维 埃 中 央 执 行
农民的民选组织。 委员会通过了《土地劳动使用法》。法令首次规定,
(8)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 准予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
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 在劳动农户中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并且将这些
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 措施和允许农民自由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问题联
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 系在一起。法令还规定:
“对于因自然灾害(歉收、
内实行交换。 水灾、牲畜倒毙等)或劳动力不足或减少(死亡、临
(9)为了供应最贫苦的农民以及为了交换农 时出去干活挣钱、应征入伍、被选举担任苏维埃和
民在纳税后剩余的、自愿缴售给国家的粮食、饲料 社会职务等)而暂时受到削弱的劳动农户,准予出
和原料,应当建立专门的农具和日用品储备。这 租全部或部分土地,收取货币、产品或其他形式的
种储备应当包括国内的产品以及用一部分国家 报酬作租金”,
“出租期限不得多于在承租地上实施
黄金基金和一部分收购来的原料从国外换来的产 一个轮作期所需要的时间,在缺少有规律的轮作期
[20]105-107
品。 的情况下——期限不得多于三年”,特殊情况可以
3 月 23 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 延至六年。根据《土地劳动使用法》,农民可选择
会发出《告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农民号召书》,进一步 以下四种使用土地的形式:各户平均重分土地的村
阐明了改变粮食政策的重要性和粮食税政策的内 社制、独立农庄与独立农田、协作制(农业公社、劳
容,明确指出纳税之后留在农民手中的剩余产品完 动组合、共耕社)、混合制。① 这是新经济政策在农
全由他们自己支配,号召全国农民全力以赴在每一 业方面的重要措施,对于充分利用有多余生产资料
俄亩耕地上都种上庄稼。此后,苏维埃政府在降低 和生产能力的农户的力量,扩大耕地面积,促进农
粮食税与放宽农产品自由交换等方面,采取了不少 业生产力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922 年 10 月 30
措施。 日召开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
列宁批判了那些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出租期限和使用雇
的实质归结为“从共产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 佣劳动的范围。上述法令公布后,土地租佃和使用
错误看法。他在阐述实行粮食税的意义与必要性 雇佣劳动力的农户逐年增加。1922 年,发生土地
时强调:
“在小农国家内实现本阶级专政的无产阶 租佃关系的农户只占农户总数的 2.8%,而到 1925
级,其正确政策是要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取 年上升到 6.1%;出租土地数额从 1923 年的 300 万
粮食。只有这样的粮食政策才能适应无产阶级的 俄亩增加到 1925 年的 700 万俄亩;使用雇佣劳动
任务,只有这样的粮食政策才能巩固社会主义的基 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由 1922 年的 1% 提高
础,才能使社会主义取得完全的胜利。”“粮食税就 到 1925 年的 1.9%。[21]463
①参见陈之骅主编:
《苏联史纲(1917—1937)》上册,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95—196 页。

97
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十月革命前到列宁时期

3. 积极发展合作社 第 一,在 农 产 品 采 购 方 面,1925—1926 年 度,


列宁特别重视发展合作社,并认为在实行新经 农业合作社承担的粮食、亚麻、棉花、糖用甜菜、马
济政策时合作社的意义更为重要。他指出:
“不管 合烟和烟草的采购量分别占全国采购量的 29%、
新经济政策如何(相反,在这方面应该说,正是由于 26.5%、76.5%、45%、66% 和 77%。 当 年,农 业 合 作 社
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合作社在我国有了非常重大 采购了 1.3 亿普特粮食,消费合作社采购了 1.8 亿
[14]767
的意义。” 普特粮食。
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前,列宁就已经把广泛发展 第二,在工业原料供应方面,1925—1926 年度,
合作社视为联合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方式。 农业合作社供应了全国 75% 的工业棉花、60% 的蓖
他在 1918 年就指出,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应采 麻、50% 的烟草、45.3% 的马合烟、44% 的糖用甜菜。
取一系列过渡办法。他指出:
“一下子就把数量很 第三,在农村生产资料供应方面,合作社的作
[15]170
多的小农户变成大农庄是办不到的。” “由个 用上升很快。1921—1922 年度,农业合作社联社出
体小农经济过渡到共耕制,是千百万人生活中一场 售的农业机器价值为 72.81 万卢布,到 1925 年增
触及生活方式最深处的大变革,只有经过长期的努 加至 790 万卢布。1925 年前后,农村 75% 的机器、
力才能完成,只有到人们非改变自己生活不可的时 63.3% 的种籽、61.8% 的肥料、42.5% 的除虫药剂和
[15]353
候才能实现。” 列宁反复强调在发展合作社时 51.2% 的五金商品都由农业合作社供应。仅 1925
要坚持自愿原则。他指出:
“我国有千百万个体农 年农业合作社就出售了 1110 台拖拉机。[21]469-470
户,分散在偏僻的农村。要想用某种快速的办法, 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对恢复经济
下个命令从外面、从旁边去强迫它改造,那是完全 起了不小的作用。列宁认为,
“为了通过新经济政
荒谬的。我们十分清楚,要想影响千百万小农经济, 策使全体居民人人参加合作社,这就需要整整一个
只能采取谨慎的逐步的办法,只能靠成功的实际例 历史时代。在最好的情况下,我们度过这个时代也
子,因为农民非常实际,固守老一套的经营方法,要 要一二十年”。[14]770
使他们进行某种重大的改变,单靠忠告和书本知识 4. 发展租让制与租赁制
[14]81-82
是不行的。” 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的
在开始转向新经济政策后,列宁把发展合作社 决议指出:
“租让是外国资本参加开发苏维埃共和
与恢复和发展农业联系起来。他设想,通过广泛发 国的自然富源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形式。在实行租
展各种简单易行的初级形式的合作社,并逐步在产 让制的时候,承租者可以得到租让企业所生产的一
品销售、生产资料供应与信贷等方面把农民联合起 部分产品作为报酬。”“可以作为租让对象的有下
来,使商品货币关系得到发展,使农民的生产积极 列这些国民经济部门:森林、采矿、石油和俄国电气
性得以提高。 化事业等等。”“租让在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 同在工业方面比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缔结
式的合作社。一开始,农户组织起来的供销合作社 经济协定的一种形式,同时,它也应当成为发展苏
发展很快。政府通过供销形式的合作社取得农产 维埃共和国的生产力和巩固在苏维埃共和国内已
品以供应城市居民所需的食品,供应工业所需的原 经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有力手段。”[20]110 显
料,而农民通过这种合作社销售自己的劳动产品并 然,苏维埃政府想通过实行租让制,达到利用外国
购买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后来,农业合作社广泛 的资本、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目的。苏维埃政府
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组织建立起来。1921 年共 仍然掌握租让的资源、土地与企业的所有权,并按
有 24000 个合作社,1925 年合作社的数量增加到 合同规定获得承租者所得产品的一部分。
54800 个。这些合作社联合了 650 万农户,占农户 苏维埃政府规定,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不再管
总数的 28%。 理全部工业企业,只管理一定数量最重要、规模最
合作社组织在社会主义工业和小商品农民生 大的企业 ;其余的企业,均可出租给合作社、联合体
产之间进行经济周转。其作用主要反映在: 或私人经营。到 1921 年 9 月,出租了 260 家关闭
98
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十月革命前到列宁时期

的或管理差的企业。到 10 月,出租企业已增加到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600 余家。到 1923 年 7 月 1 日,出租企业的数量约 按照苏联学者的总结,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头

为 5000 家,工 人 人 数 为 7.5 万—7.8 万。 租 赁 制 几年即 1925 年之前,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次序
的推行,对促进工业发展,增加日用品与食品供应, 和任务是:
“首先恢复农业,然后小工业,在这个基
活跃市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政府也能用更 础上再恢复大工业;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造建立新
多精力去集中管理大型工业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的强大的技术基础;同时准备和实现对农民小商品
5. 稳定财政和货币 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消除经济的多成分性;保证
国内战争结束时,苏维埃政府在财政货币方面 社会主义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获得胜利。”[21]77 这个
面临一系列尖锐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货币大幅度贬 总结大体上符合实际。
值与巨额的财政赤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苏维埃 首先是农业的恢复。之所以全力以赴抓农业,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
“通过发展国营、 是因为粮食问题最为迫切。此外,重工业在战争期
合作社和私营的国内商业和提高农民经济商品率 间受到严重破坏,而恢复重工业的前提是充足的粮
的办法来扩大商品流转范围,扩大对外贸易;减少 食资源与原料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农业
而后完全消灭预算赤字;通过运用和巩固经济核 的恢复情况。苏维埃政府根据新经济政策的基本
算、扩大商品和服务收费制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 原则与要求,在农业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
低杂费的办法来增加国营企业缴纳的收入和财产; 措施,保证了农业的迅速恢复。1921—1925 年,谷
加强税款收入,坚定不移地从实物税过渡到货币 物的播种面积增加了 2110 万公顷,单位面积产量
[21]138
税;发展信贷业务”; 实行货币改革;等等。 也有所增加。1909—1913 年谷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从以上这些政策措施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为每公顷 6.9 公担,1922—1925 年为每公顷 7.6 公
是发展商品货币关系。1921 年 5 月 26—28 日,俄 担。 谷 物 产 量 由 1920 年 的 27.59 亿 普 特 增 加 到
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列宁 1925 年的 44.24 亿普特。畜牧业也恢复得较快。
在会上强调: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 1923—1925 年 间,马 增 加 了 360 万 匹,牛 增 加 了
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如果不在工业和农 1220 万头,绵羊和山羊增加了 2510 万只,猪增加
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 了 770 万头。1925 年,牲畜总头数已超过了 1916
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 年的水平。[21]492-493,496 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1924—
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 1925 年 度 农 民 通 过 出 售 谷 物 获 得 2.77 亿 卢 布,
济联盟。”“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 1925—1926 年度增加到 4.7 亿卢布。1925 年农民
[14]533
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的实际收入已达到战前水平的 95%。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品交换,就必须重新认 其次是工业的恢复。由于重工业受到严重破
识商品交换的性质。应该说,列宁本人在这个问题 坏,苏维埃俄国没有条件立即着手恢复重工业。而
上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列宁原本设想通过有 恢 复 轻 工 业 的 难 度 较 小,其 恢 复 速 度 也 比 较 快。
组织的、直接的商品交换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这 1926 年,轻工业的一些主要部门已基本达到或超过
行不通。1921 年 10 月 29 日,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七 战前水平。
次党代表会议上作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报告,指出: 重工业的恢复要困难得多。这不只因为重工
“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 业遭受的损失比轻工业大,而且还有如下一些原
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 因:第一,俄国机器制造业落后,在用新设备代替
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 旧设备方面遇到很大困难。第二,战争使运输系
[14]605
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 统极度紊乱,而重工业企业需要大量运送燃料、矿
在推行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列宁不断强调要纠正 石、木材等各种货物。第三,苏维埃俄国的出口极
在发展商品货币关系问题上的片面狭隘认识。 其有限,外汇资金很少,很难通过进口来获得发展
①参见《苏联史纲(1917—1937)》上册,第 193 页。

99
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十月革命前到列宁时期

重工业所必需的设备。第四,金属与燃料不足。一 (四)新经济政策夭折的原因
些主要能源和资源产量不足,到 1925 年也未能达 1924 年 1 月 21 日,列 宁 逝 世。 此 后 数 年 内,
到战前水平,其中石油开采量、采煤量、生铁产量 苏联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直到 1929 年斯大林宣
和钢产量分别为战前水平的 76%、56.7%、36.4% 和 布将其废止。新经济政策的夭折有不少原因,但主

50.3%。 要与当时党内不少人存在“左”的“直接过渡”的
总体来看,1921—1925 年工业得到了较好的恢 思想有关。应该承认,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并未获得
复发展,许多工业部门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1925 党内领导层的一致认可,也没有成为全党的指导思
年工业总产值已达到战前水平的 73%,其中重工业 想,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针对新经济政策,
产值为战前水平的 75%。1925—1926 年度工业总 党内很快产生了意见分歧并展开了尖锐斗争。这

产值超过战前水平 8.1%。 里,我们仅就关于新经济政策的争论作一些分析。
另外,运输业亦有了很大的恢复。1913 年铁路 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向新经济政
长度为 58500 公里,到 1925 年增加到 74500 公里。 策过渡时,并没有人反对。这是因为,军事共产主
铁路货运量从 1920 年的 3190 万吨增加到 1925 年 义在经济方面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有目共睹的,人们
的 9240 万吨,约为战前水平的 70%。 普遍认识到必须作出改变;同时,人们对实行新经
随着工业的恢复与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 济政策会引起什么变化或造成什么问题,都尚不清
也随之提高,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工人就业人数 楚。随着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党内领导层的分歧与
从 1921 年 的 118.55 万 增 加 到 1925 年 的 234.79 斗争日趋尖锐。争论实际上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
万。1925 年工业部门职工平均工资已恢复至 1913 的方法及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展开的。对于新经济
年的 90.8%。1922—1925 年,共建设了总面积超过 政策,当时有三种观点:
400 万平方米的住房。1926 年的城市住房总面积 一是把新经济政策看成是俄国无产阶级在面
比 1913 年增加了 3600 万平方米。特别要指出的 对不利的国内外条件时作的退却,是权宜之计,是
是,食品供应有了很大改善。1918 年工人家庭中成 两次进攻之间的喘息,一旦时机成熟,就要对资本
年人每日摄取热量为 1786 千卡,而到 1926 年增至 主义重新发动进攻,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并把小农经
3445 千卡。同时,饮食质量也有改进。面包、各类 济完全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同时反对国营企业参
谷物、土豆的消费量日益减少,而肉类、油脂、奶制 与市场活动。
品、蛋类的消费量日益增加。非食品消费量的增长 二是把新经济政策看作是尽快恢复国民经济,
速度也较快,如 1924 年人均用于购买衣服和鞋类 使社会主义经济有效运转起来的策略,一旦社会主
的现金开支总额比 1923 年增加 37.7%。同时也应 义经济恢复过来,就要排挤与消灭资本主义。
看到,居民日用消费品消费量的增长受到其生产水 三是认为军事共产主义只适用于战争等特殊
平的制约,如 1925 年非食品消费品的生产量仅为 情况,不适用于和平时期,强调新经济政策引入商
1913 年的 72.1%。 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能在各种
这一时期经济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表明新经济 经济成分之间建立起正常的经济联系,推动经济发
政策是行之有效的,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 展。持这种观点的人深刻理解和坚决拥护新经济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之道。邓小平在评论苏 政策,代表人物是布哈林。布哈林等人坚持认为,
联社会主义时指出: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新经济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
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 经济成分将通过市场竞争逐步加强,最终排挤、战
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 胜和改造私人资本,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1]139
的模式僵化了。” 对于苏联社会主义,邓小平只 关于新经济政策的争论与党内展开的斗争,主
对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这几年表示了明确肯定。 要是在第一种与第三种观点之间进行的。斯大林在
①参见 [苏] 波梁斯基等主编 :
《苏联国民经济史讲义》下册,秦文允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64 年版,第 521—523 页。
②参见《苏联国民经济史讲义》下册,第 525 页。
100
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十月革命前到列宁时期

1924 年前对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提出明确的看法,也 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没有把新经济政策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方法 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24]151 他全面停止了新
等重大理论问题联系起来。1924 年后,斯大林把新 经济政策,转而推行自己的一套建设社会主义的方
经济政策理解为一种过渡性政策,是权宜之计。但 针政策。
与“左”派不同,他认为新经济政策不仅是退却,而
参考文献:
且包含着进攻之意。他说:
“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
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它预计到在经济命脉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条件下容许资本主义存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

在,
预计到资本主义成分同社会主义成分的斗争,
预 社,1979.

计到社会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增长而资本主义成分 [3]列宁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的作用日益削弱,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 [4]樊亢,宋则行,主编.外国经济史(近代部分):上册[M].

义成分,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础。谁不了解新经济政策的这种过渡性即两重性, [5]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谁就是离开列宁主义。”[22]302-303 他还说:
“新经济政 [6]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策是党容许社会主义成分和资本主义成分斗争并 [7]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预计社会主义成分要战胜资本主义成分的政策。其 [8]列宁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实,新经济政策只是以退却为开始,但它预计在退 [9]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却过程中重新部署力量并举行进攻。其实,我们已 [10]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第1
经进攻几年了,而且很有成效地进攻着:发展我们 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23]82
的工业,
发展苏维埃商业,
排挤私人资本。
” [11] [苏]波梁斯基,等,主编.苏联国民经济史讲义:上册
后来,斯大林与布哈林在 1928 年粮食收购危 [M].秦文允,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机的原因与摆脱危机的途径问题上,有一场争论。 1964.

斯大林硬把危机与阶级斗争联系起来。在他看来, [12] 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劣根性与富农(实际上多数为 [13] 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富裕中农)捣乱是粮食收购危机的主要原因,也是 [14]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问题的“全部实质”。在此基础上,斯大林提出建立 [15] 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集体农庄的主张。布哈林则认为,粮食收购危机的 [16] 周尚文,叶书宗,王思德.苏联兴亡史[M].上海:上海人
主要原因是粮价偏低,使得农民不愿种粮与卖粮; 民出版社,2002.

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调整工农业产品的市场价格 [17] [苏]В.Т.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M].郑彪,等,


比例 ;城乡关系的基础是农业的商品化,个体农民 译.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

仍具有发展潜力。事实证明,布哈林的观点是正确 [18] 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的。1928 年粮食收购危机是国家政策失误所致,反 [19] 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映了农民对国家确定的不合理的价格的抗议,这本 [20]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
来是可以通过调整价格来解决的。但斯大林抓住 (第二分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这个事件,想要彻底改变经济政策。1929 年 11 月 [21]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第2


7 日,
《真理报》发表了斯大林为纪念十月革命十二 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

周年而作的《大转变的一年》一文。他在文章中说, [22] 斯大林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929 年是“大转变”的一年,这个“大转变”“过去 [23] 斯大林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是现在仍然是在社会主义向城乡资本主义分子坚 [24] 斯大林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24]106
决进攻的标志下进行的”。 1929 年底,斯大林 [ 责任编辑 黄云龙 ]
宣布:
“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 (下转至第 115 页)
101
杜贝慧:新时代北斗精神的生成机理、基本内涵和传承弘扬

(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 [12]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强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


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21-11-17. 强科技创新活力 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6]田建波,陈刚,主编.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及其应用[M].武 [N].人民日报,2013-07-18.
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7.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
[7]国务院新闻办就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举行 统建成开通的贺电[N].人民日报,2020-08-01.
新闻发布会[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0-08/03/ [14] 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
content_5532153.htm. 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
[8]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战提供科技支撑[N].人民日报,2020-03-03.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北斗卫星导航 [15] 习近平向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
系统[N].人民日报,2016-06-17. 届大会致贺信[N].人民日报,2018-11-06.
[1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 专家解读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十个坚持,揭示党
[1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N].光明日报,
2021-11-17.
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二〇二〇年十月 [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二十九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 (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20-11-04. [ 责任编辑 黄云龙 ]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Basic Connotation,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the Beidou Spirit in the New Era
DU Beihui
(School of Marxism,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Abstract: The Beidou spirit in the new era, which was included in the spirital genealogy of Chinese Communists, has continued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exploration of the vast universe with the basis on the great practice of the Party
leading the people to forge ahea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the origin from the inheritance and accumulation of the red
gene of the aerospace spiritual genealogy.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is great spirit i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pen exchanges,
concerted efforts, and striving for excellence”, which refects the practical quality,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 pursuit formed by
Chinese aerospace peopl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idou system. On the new journey of the new era, we must inherit and
promote the Beidou spirit in the new era, adhere to independent innovation for new development, strive to promote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in high-lev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new national system, actively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continue the new long march to climb the pea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build China into an aerospace power, and promote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leap forward.
Key Words: Beidou Spirit in the new era; spirital genealogy of Chinese Communist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上接第 101 页)
A Brief Comment on the History of Sovie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s Inspiration:
From the Period before the October Revolution to Lenin’s Period
LU Nanquan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Abstract: Before the October Revolution, the Russian economy had a strong feudal color with a high degree of monopoly, con-
centration and dependence on foreign capital but a low level of development far behind the other capitalist countries. After the
October Revolution, the Soviet government carried out the initial transformation of Russian economy, consolidated the new re-
gime and laid the socialist economic foundation. From the summer of 1918 to 1920, facing the serious threat of foreign military
intervention and civil war, the Soviet government had to implement a special military communist policy.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seriou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rises caus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olicy, under the promotion of Lenin, the Soviet gov-
ernment began to execute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currency relationship as the essence in
1921. The rapid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indicate that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being in line with the law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right way of transition to socialism.
Key Words: Russian economy;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military communism; new economic policy
1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