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曼理论视阈下外译 红色 小说 省略 分析 以沙译 新儿女英雄传 为例 张白桦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86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8 年第 2 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8 年第 2 期 No. 2. 2018
Journ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总第 103 期 Total No. 103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贝尔曼理论视阈下外译“红色”小说的
“变形倾向”分析
——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

张白桦 聂炜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80)

[摘 要 ] 法国翻译理论家贝尔曼认为,每一位译者都不可避免地且持续性地受到“民族中心主义”力量
的影响,只有对译者的工作进行心理分析,并使译者意识到这些“力量”,才能排除翻译中归化的倾向,形成中
立的态度。 基于此,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中的“变形倾向”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对译者在翻译
过程中的“错误倾向”有所提醒,对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有所裨益。
[关键词 ] 贝尔曼;沙译《新儿女英雄传》;变形倾向;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 ] H315.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6639(2018)02-0086-07

文学翻译不仅是文本创造的过程, 而且是一种 “红色”小说,即“革命历史小说”,专指 1942 年在


经济活动, 是一种处于复杂的社会及文化实践网络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创作的、以 1921 年
中心的原创性主观活动。 福西特(Fawcett )在其著作 中国共产党建党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
《 翻 译 与 语 言 : 语 言 学 理 论 解 读 》 (Translation and 历史为题材的小说,“红色”小说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中
Language :Linguistic Theories Explained )中 将 充 斥 在 国文学的成就,此时国家对外翻译的题材也以“红色”
翻译活动中的各种权力关系网络视为一种 “权力游 小说为主 [1],目的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树立新中国
戏”,翻译成品主要由编辑决定,而这种“游戏”通常 的良好形象 [2]。 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作为在美国发行
导致归化翻译, 目的是提高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的 的第一部中国“红色”小说,其开拓海外市场的先行性
“易读”性。 为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借鉴。
而近来译学界对于文学翻译的方向还未成定
论,一方面是倾向于归化的翻译策略,使得文本向译 一、研究范畴
语文化读者靠近,确保译文的可读性;另一方面是保
留源语文化的“异质”性,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让读 (一)专门理论
者“走向”源语文化,达到文化译介的政治目的。 法国 翻译学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过程中,詹
翻译理论家贝尔曼则认为, 每一位译者都不可避免 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的论文《翻译学的名与
且持续地受到民族中心主义“力量”的影响,只有对 实 》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 影
译者的工作进行心理分析,并使译者意识到这些“力 响深远,根茨勒(Gentzler )在其专著《当代翻译理论》
量”,才能排除翻译中归化的倾向,形成中立的态度,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中认为霍姆斯的
进而强调小说翻译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该论文是该学科的奠基之作。 而在翻译学的发展过
[收稿日期] 2018-03-27
[基金项目] 内蒙古民族文化工程子项目(MNZWHF2016-16 )。
[作者简介] 张白桦 (1963-),女,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聂炜 (1993-),男,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 2016 级硕士研究生。
2018 年第 2 期 张白桦 聂炜:贝尔曼理论视阈下外译“红色”小说的“变形倾向”分析——
—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 87
程中, 霍姆斯所提出的整体框架描绘了翻译学的范 本研究以贝尔曼的“变形倾向”理论为支撑,以
围,后经以色列翻译学者图里(Gidoen Toury)呈现如 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文本,选取译者在翻译活动
图 1 所示。 中的语言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 借由霍姆斯的翻译
学结构图,本研究属于纯理论翻译学下、翻译理论研
究中的专门理论与描述性翻译研究下、 与产品导向
研究相结合的翻译研究,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支持理
论研究、衍生普遍理论的意义与价值。

二、贝尔曼的翻译理论

(一)“变形倾向”与“归化”、“异化”翻译策略
法 国 著 名 理 论 家 安 托 瓦 纳·贝 尔 曼 (Antoine
Berman ) 在 其 著 作 《 翻 译 与 异 质 性 的 考 验 》 (La
图 1 霍姆斯翻译学结构图 traduction comme épreuve de l ’étranger )中,从两个层
其中, 霍姆斯提出的语对限制理论局限于特定 面将翻译总结为一种经历: 目标语文化遭遇外语文
的语言和文化; 层级限制理论是限于语言单位的某 本与陌生词汇的经历与外语文本脱离源语语境的经
个层级,如单词或句子的语言学理论;文本类型限制 历。
理论与话语类型和体裁相关; 时期限制理论是指特 贝尔曼对在翻译中排除异质性的倾向表示强烈
定时间段和特定时期的翻译理论和作品, 如翻译史 反对, 并认为小说翻译的主要问题是尊重其无形的
研究; 翻译问题限制理论专注于特定问题, 如 “对 多元逻辑及避免武断的同质化 [4]。 贝尔曼的主张深
等”、“翻译共性”等。 深影响了与其持同样观点的美国学者韦努蒂。
译本研究不是单纯地囿于某一翻译学研究分支 韦努蒂认为归化主导着英美的翻译文化, 并认
之下的单一理论方法。 随着“文化转向”及“翻译批评 为归化的翻译现象是“用种族中心主义思想,迫使外
转向”,翻译学研究越来越向翻译的主体——
—译者延 语文本遵从目标语文化 的 价 值 观 ” [5]。 归 化 策 略 要
伸,不再将译本割裂于翻译活动,单纯地囿于从语言 求将译文的异质性成分最小化, 施莱尔马赫将这一
层 面 “word to word ”“sentence to sentence ”的 比 较 分 概念描述成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 使得作者靠近
析,而是借助于语言层面的语言现象,上升到文化与 读者。 韦努蒂认为,对源语文本进行挑选,选取易于
行为层面的分析。 使用归化方法的文本进行翻译, 其背后实则隐藏着
虽然“文化转向”为译学界争相研究,但对语言 对本土文学经典的拥护。
层面的转换活动的研究, 仍然是具体翻译实践过程 韦努蒂认为, 异化是采用目标语文化中主导价
的核心,其具体包括了翻译策略、技法等。 值观所排 斥 的 方 法 翻 译 所 选 取 的 外 语 文 本 [6],是 一
(二)描述性翻译研究 种“尽量保持作者不动,而让读者靠近作者”的方法。
在纯理论翻译学分支下的描述性翻译研究中, 韦努蒂倾向于赞同异化的翻译策略, 并认为异化是
霍姆斯又区分了三种导向性研究,如图 2: 一种“极为可取的战略性文化介入 ”,让目标语读者
意识到了源语文化中的异质成分,从而将“读者送到
国外”。 韦努蒂认为,异化的翻译策略通过陌生化或
异质性的翻译风格使译者显形, 凸显出源语文化的
异质性身份,韦氏视其为一种反击英语世界 “暴力”
的手段。
图 2 描述性翻译研究图 与韦努蒂的主张相同, 贝尔曼主张翻译行动恰
其中,产品导向研究考察现成的翻译作品,既可 当的伦理目标应是原原本本地接受异质性 [7]。 他认
以对单一原文到译文文本进行比较分析, 也可以对 为,译文中通常有一个“文本变形系统”,阻止异质性
同一原文的多个译文进行比较分析, 这种研究可以 的通过,他把对变形倾向的分析称作“否定分析”。
积累大量的翻译分析,考察特定的翻译时期、语言或 而与“否定分析”相对应的是贝尔曼的“肯定分
者文本 [3]。 析”, 是向译文中异质性成分让步所必需的翻译类
88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8 年第 2 期
型,他称之为“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并进一步解 版,1958 年由外文出版社在国内出版, 成为在美国
释道:直(literal )是紧扣文本的语言,在翻译时,从语 乃至西方出版发行的第一部“红色”出版物。
言层面下功夫,一方面恢复作品特定的意指过程,如
意义、文化、象征;另一方面改造目标语。 四、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中的“变形倾向”
(二)贝尔曼的十二种“变形倾向”
贝尔曼主要关心小说的翻译, 他强调小说语言 根据研究的量级, 学界对贝尔曼提出的十二种
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进而反对译者在翻译中减少多 “变形倾向”大致区分为两个层次,即七种语篇层面
样性的作法。 他区分了十二种“变形倾向”:理性化、 的“变形”和五种词汇层面的“变形”。
澄清、扩展、高贵化、质的弱化、量的弱化、节奏的破 (一) 语篇层面的“变形倾向”
坏、内在意指体系的破坏、语言结构的破坏、方言体 1.理性化
系的破坏或外化、 短语及习语的破坏以及语言叠加 贝尔曼的理性化指的是通过对句法结构如标
的消除。 点、句子结构和语序的调整,从而使得原文本中某些
这 十 二 种 “变 形 倾 向 ”可 大 致 从 两 个 层 面 来 划 重复被移除、复杂的句法结构简单化,从而使得译文
分 [8],即从词汇层面包含质与量的弱化、内在 意 指 、 更符合译入语文化的语言规范 [12],为目标语读者所
方言体系与短语习语的破坏等五种 “变形倾向”;从 接受,这一点在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中有大量体现:
语篇层面,即其余七种“变形倾向”。 贝尔曼就目标语 原文:吕司令得到老百姓许多反映,知道这个自
言“变形”所引起的翻译伦理问题的探讨是对早期翻 卫团实在要不得,就派队伍把它改编了 [13]。
译论述的重要补充 [9]。 沙 译 :When the peasants’ reactions to these
goings on reached the ears of General Lu, he promptly
三、沙博理及沙译《新儿女英雄传》 dispatched troops to reorganize the militia [14].
无灵主语作为一种英语语法结构,常常注重“什
沙博理 (Sidney Shapiro) ,美裔中国籍犹太人,出 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的表达习惯通常是
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由于 “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 在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中,
家境殷实,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0]
,精通美国 沙博理通过对汉语到英语的“理性化”,使译文符合
文化,这为后来他成为中美文学作品的“摆渡人”起 译语文化的语言规范, 才不会让译文显得死板、生
到了关键性作用。 沙博理在中国的五十多年的翻译 硬,从而提高了译入语读者在阅读时的流畅度。
生涯中,对外译介的中国经典著作多达数十部,可谓 原文:小梅过了门,当了三天新媳妇,过了三天
译作等身,大多质量上乘。 半个多世纪对外传播中国 好日子 [15]。
文化的事业,为沙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殊荣,2010 沙 译 :For the first three days after her marriage,
年,耄耋之年的沙博理被授予“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 Mei was well treated [16].
就奖”,成为获此殊荣的唯一外裔译者 ,同年荣膺年 汉语的小句多,通常习惯省略主语,而这在英语
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语言结构中并不常见。 原文中“过了门”“当了三天新
由袁静和孔厥合著的《新儿女英雄传》是一部以 媳妇”“过了三天好日子”,三个并列表达方式略显繁
抗日战争初期白洋淀农民英勇抗战为题材的章回体 复,沙博理将其“理性化”为“the first three days”“well
长篇小说。 这一主题正逢时宜地贯彻了毛泽东在延 treated ”,既 表 达 了 原 文 中 的 意 思 ,又 不 显 得 句 子 冗
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精神。 从抗日战争爆发 长,顺应了译入语读者的语法习惯,为读者所接受。
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现代“红色”文学发展迅速 [11]
,诸 2.澄清
如《新儿女英雄传》,撇开其叙事框架的模式化与单 澄清包括明晰化, 旨在把原文中不希望说清楚
一性,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表现出了民族精神的多 的事情说清楚 [17]。 从文学翻译上来看,澄清的结果往
样性。 正是这种特殊的文学作品,迎合了战时国家所 往会将原文中一些隐晦的意思展现在读者面前 ,从
需要的文学样式, 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且 而失去了源语文化中的“朦胧”感。
不可复制的文学高潮。 《新儿女英雄传》是沙博理完 中文是一个高语境(high-content )的语言文化体
整翻译的第一部中国小说, 当时是以连载的方式刊 系,人们在表达不满或者贬低时,往往选择中性但带
载 在 中 国 第 一 份 对 外 期 刊 《 中 国 文 学 》 (Chinese 有文化色彩的词汇, 而译语文化的读者往往止步于
Literature )上,1952 年由美国出版社 Liberty Press 出 字面所传达的意思, 这就需要译者对译文进行适当
2018 年第 2 期 张白桦 聂炜:贝尔曼理论视阈下外译“红色”小说的“变形倾向”分析——
—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 89
的“变形”,让读者真正理解作者深层的用意。 and key [23]
.
原文:他们可瞧不起“死庄稼人”,欺侮杨小梅 [18]
。 原文中的 “防贼似的” 被沙博理处理为“watch
沙译:They look down on her as a “yokel ” [19]
. her like a hawk ”。 “hawk”一词意为“鹰”,译文将“婆
原文中的“庄稼人”本是中性词,但借助“死”来 婆”的小肚鸡肠的形象“高贵化”,“像鹰一样地看着
修饰,表达一种对于“庄稼人”的贬低意味,因此在理 她”这种表达只是反映了当下的动作,说明了“婆婆”
解了原文所传达的意思后, 沙博理对其作了澄清处 的“严防死守”,却没有贬低形象的作用。
理 ,选 择 了 “yokel ”一 词 进 行 替 换 ,意 为 “乡 下 佬 、土 再如,原文:高屯儿派一个小队员,到他岗楼附
包子”,考虑到上下文的语境与目标语读者的接受能 近侦察情况,又给周斜眼抓去,大卸八块,说:“他妈
力,这种“变形”是一种必要的处理。 的,优待八路军,叫他睡水晶被子 !” [24]
3.扩展 沙 译 :When he captured a young Pa lu scout he
贝尔曼认为,译作通常比原作长,是因为译作中 wasn’t content with killing him, but to hack his body
无意义的明晰化扰乱了节奏,也由于“超额翻译”以 into pieces. “Who says I don ’t treat the Pa Lu good? ”
及“扁平化”。 简单来说,译文在字数上发生了“通货 demanded Cock-eye. “I’m going to let this one sleep
膨胀”, 将原文中隐藏的意思展现给目标语读者,在 in the Ice Palace! ”[25]
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原作的“声音”。 这种倾向在沙博 这一段里,沙译文与原文出入较大,除了在结构
理的译文中也很常见。 上有较大变动外,语序也有较大变动,但这里我们只
原文:老爹怕大水耽误生产 ,又怕他得罪人,心 作高贵化倾向的分析。 原文中的“周斜眼”形象明显
里很担忧 [20]
。 过于粗俗卑鄙,全都体现在了其语言上,但沙译文删
沙译:Tieb was afraid that Ta-shui ’s duties would 去了脏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周斜眼”的
interfere with his work on the farm. He was more 个人形象。
afraid that the election of a poor farm boy as mayor 5.节奏的破坏
would offend the gentry[21]. 节奏在诗歌中比较常见,但贝尔曼认为,小说中
光从字数上来看,译文就大大超过了原文,而在 的节奏同等重要。 词序和标点的变形可能会破坏节
译文的信息量上,沙博理将“老爹”担心的心理深层 奏。 作为反映抗战的小说,《新儿女英雄传》收录了大
的原因描写了出来,但笔者在通读原作后,结合上下 量抗战时期的民谣、歌词,如《新中华进行曲》:
文,并没有发现原作的这种意图。 这种出于译者自己 原文:我中华英勇的青年快快起来,起来! 一齐
所理解的心理原因“the election of a poor farm boy as 上前线, 四万万觉醒的大众已不能再忍受这横暴的
mayor would offend the gentry”, 对于中文功底不太 摧残! 满怀的热血已沸腾,满腔的热泪总不干,不将
深的目标语读者来说, 他们无法察觉这种扩展是出 暴敌扫荡誓不生,不将国土恢复誓不还! …… [26]
于“原作”还是“译作”,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 沙译:Rise,
“原作”的“声音”。 Heroic youth of New China,
4.高贵化 Arise, and speed to the frontline.
简单来说, 高贵化指的是译者使用更优美的风 The awakened 400 million
格,在某种程度上通过“重写”以“改进”原文,其结果 Will no longer tolerate cruel persecution.
是原文的口头语和无形的多元逻辑消失。 Blood boiling,
《新儿女英雄传》讲述的是抗日战争初期白洋淀 Heats flaming,
农民英勇抗战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的“农民”群 We ’ll never cease to struggle
体其语言很难避免有大量污秽的口头语, 但沙博理 Until we wipe out the enemy.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选择不译,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 We shall never return
得译文看上去更书面化。 针对原文作者出于对人物 Until we recover our land [27].
刻画所使用的口头语,沙博理作了高贵化处理。 译文显然将原文的结构破坏, 但这种破坏反倒
原文:婆婆还像防贼似的防着小梅,米面全锁在 使译文的感情得到了烘托。 译文在结构上更具诗歌
自己的套间里 [22]。 感 ,开 头 单 一 个 “Rise ”, 却 颇 有 《 国 际 歌 》 开 头 两 句
沙 译 :Her mother-in-law watched her like a (Arise ye prisoners of starvation/Arise ye toilers of the
hawk. Everything in the house was kept under lock earth )的 气 势 ,“Rise ”一 词 简 洁 明 了 ,仿 佛 将 一 头 沉
90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8 年第 2 期
睡数千年的雄狮唤醒, 一声响彻上下五千年历史长 原文:大水在本村农会里也当上了干部 [32]。
河的长啸,气吞山河,鼓舞士气,振聋发聩。 译文在韵 沙译:Ta-shui become a “cadre ” (as workers in
律 上 压 了 “-ion ” “-ing” 两 处 韵 脚 , 后 两 句 的 重 复 句 government units and people ’s organization are called)
式,提升了原文的气势,全诗的感情在最后一句得到 in the Association in Shenchia [33].
了升华。 “干部”一词在中国“红色”文学中经常出现,沙
6.语言结构的破坏 博 理 选 取 的 “cadre ”一 词 ,在 译 语 文 化 中 通 常 指 “为
原文文本在句子的组成和结构方面可能是有系 了特定目的而特别选取或训练的一小群人”(a small
统的,译作却倾向“非系统”。 贝尔曼认为,译者通常 group of people who are specially chosen and trained
采取如理性化、澄清或者扩展等技巧,使得目标语本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这 与 源 语 文 化 中 的 “干 部 ”
土化。 但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连贯的形式,因为标准化 多少有点出入,因而沙博理进一步解释道:在政府单
破坏了原文的语言模式。 位或人民团体中任职的人员。 源语文化中的“干部”
原文:冰床的后梢,双喜、赵五更使篙丫子一撑, 一词在“红色”文学作品中往往带有政治含义 ,沙博
两只冰床溜了个快 [28]
。 理通过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虽然使得译入语读
沙 译 :Straddling the runners in the back, Shuang 者能清楚地理解“cadre ”在源语文化中的深层含义,
and Chao the fisherman shot the sleds skimming across 但难免有种质的弱化。
the ice with rhythmic heaves of their long bamboo 2.量的弱化
poles[29]. 量的弱化是指翻译中的多样性的缺失, 如中文
原文中的“篙丫子一撑、冰床溜了个快”的描述, 中 的 “脸 ”“容 ”“面 ”,若 译 入 英 语 中 都 用 “face ”来 指
让情节看上去不拖沓,动作一气呵成,但沙博理在处 代,就意味着译文在“量”方面的损失。
理时,由于语言体系的差异,很难传递出中文的“短” 中文往往辞藻华丽,指代丰富,一词多义或一意
“简”“明”的特点,译文中的扩展与澄清在一定程度 多词的现象不胜枚举,对于文学翻译的译者来说,这
上拖延了原文的句式所传递出的动作连贯度, 使得 种量的弱化的“变形倾向”在所难免。 尤以中国的餐
译文看上去略显累赘、冗长。 饮文化为例,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加上中国的
7.语言叠加的消除 烹饪手法多样, 很多关于食物的词汇在译入语文化
语言叠加的消除通常指的是译者的译文试图消 中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替代词,这样一来,在翻译的
除原文中共存的不同语言。 《新儿女英雄传》作为新 过程中,很容易有量的弱化这种“变形倾向”。
中国成立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其语言有文白夹杂、 原文:有一次,公公抽足了大烟,一时高兴,对小
方言混用的叠加, 而这种文白夹杂的语言叠加现象 梅说:“你碾苇,拿块饽饽吃吧。 ” [34]
在翻译中很难体现出来。 沙 译 :Once her father-in-law, feeling rather
原文:大家商量好怎么打,天不明,秀女儿和牛 mellow after a session with his opium pipe, gave her a
小水就出发,给同志们送信去了 [30]
。 corn muffin [35].
沙译:They sat up until dawn discussing a plan of 这里的“饽饽”一词原指的满族人的一种面食,
attack [31]
. 主要以粘谷制成,考虑到文本所处的历史语境,应该
原文中的“天不明”是一种典型的文白夹杂的语 指的是中国北方的一种用玉米面制成的块状糕点 。
言叠加现象,但在沙译本中的“dawn ”仅仅传递出了 而沙博理所选取的“muffin ”通常指的是英格兰松饼
原文的意思, 这种文言文加白话文的叠加现象在译 或带有小块水果的杯状小松糕, 这与原文中的 “饽
文中无法得到体现,可以说,语言叠加的消除在某种 饽”一词有很大的出入。 虽然沙博理用原料“corn ”作
程度上无法避免。 修饰语, 但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让文学翻译的量的弱
(二)词汇单位层面的“变形倾向” 化的变形倾向无法避免。
1.质的弱化 3.短语习语的破坏
质的弱化是指用缺乏意指或“象征”特征的目标 贝尔曼认为,以目标语中的“对等词”来代替习
语对等词去替换原词或原文表达。 《新儿女英雄传》 语或谚语,是“民族中心主义”的处理方式。 他认为在
作为极具中国“红色”文学特色的作品,其中大量的 译文中毫无顾忌地使用“对等词”是对外语文本话语
“红色”术语都有所意指与象征。 在文学翻译中,由于 的侵袭。 在《新儿女英雄传》的原文文本中,短语习语
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这种质的弱化十分常见。 非常常见,但对于这种“文化”负载词,很难在译入语
2018 年第 2 期 张白桦 聂炜:贝尔曼理论视阈下外译“红色”小说的“变形倾向”分析——
—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 91
文化中找到与之有相同文化“象征”的词。 战的叙事小说,其中充斥了大量的北方方言,为了保
原文:赵五更跟屁股就追。 张金龙钻进小胡同, 证这种方言体系在译本中的延续, 沙博理大多数情
赵五更也追进小胡同 [36]
。 况下选择了保留。
沙 译 :Chinlung felled him with one blow of his 原文:老爹常想给大水娶个媳妇 ,可是大水说:
fist and ran off into the darkness with Chao in hot “咱们使什么娶呀 ? ”老爹说:“没办法,再跟申耀宗借
pursuit [37]
. 些钱儿吧。 ” [40]
原文中的“跟屁股”在源语中形容人没有犹豫就 沙 译 :Tieb wanted Ta-shui to take a bride and
跟着做某事, 在原文中传递出情节的紧张之感即在 was willing to borrow more money from Shen to
当下容不得做半点考虑就跟着追出去, 而体现在译 finance the marriage [41].
文 中 时 ,沙 博 理 用 了 “hot pursuit ”进 行 替 换 ,而 “hot “爹”,即父亲或者祖父之意。 一般在我国北方,
pursuit” 也 同 样 有 “following sb closely and 旧时代的一段时间内, 农村或者城市工农阶层称呼
determined to catch ”(穷追不舍)之意。 父亲为爹的较多。 《新儿女英雄传》作为反映北方农
4.内在意指体系的破坏 民抗日的小说,称谓语“爹”一词在小说中频频出现,
译者需要意识到整个文本中形成的词汇体系。 沙博理 将 其 音 译 处 理 为 “Tieb ”,并 在 全 书 中 用 斜 体
这些词单独拿出来时也许无足轻重, 但当它们出现 标示,让目标读者很快意识到此词与目标语境不同,
在同一文本中时, 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文本增添内在 但为了让目标读者不至于一头雾水, 他还在脚注上
的统一和意义,在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中,这种现象 注明:Tieb is a familiar term for “father ”。 可以说,在
也有端倪。 充斥着大量方言的《新儿女英雄传》中,沙博理的这
原文:“你姐在这村挺熟, 你就找她帮助你发动 一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原文文本中的方言参照
群众,准没错。 ” [38]
体系。
沙 译 : “Your sister knows a lot about the
condition in our village. Work with her and you can ’t 五、结束语
go wrong.”[39]
原文中的“群众”一词在当下指的是“人民大众” 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工作, 其作为社会活
或“居民的大多数”,但当把“群众”置于整个文本中, 动的一种,必然会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其就有了与“红色”文化的内在统一的意义。 通常在 每个译者都不可避免且持续地受到“民族中心主义”
“红色”文学作品中,“群众”往往指的是那些拥护共 力量的影响,这些力量往往决定了“翻译的欲望”以
产党的非党内人士,而在沙译文本中,他不仅忽略了 及译文的形式。
这层含义,也没有作出相应的处理,使得译文无法建 贝尔曼提出的十二种 “变形倾向”,使得对译者
立起与原文相似的参照体系,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破 从事翻译的心理分析的译学研究有了一定的范式 ,
坏了内在意指体系。 但从对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中存在的十二种“变形
5.方言体系的破坏或外化 倾向”的分析来看,有些倾向是必要的,如扩展、澄清
这一种倾向与方言和语言模式尤为相关。 贝尔 与理性化,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说,这无异是从目标
曼认为,他们在小说背景设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 读者接受度的最大化考虑;有些倾向是无法避免的,
将这些异质性词语去掉,将引起翻译的缺失。 如方言体系的破坏或外化、质与量的弱化、语言叠加
贝尔曼给出了两种解决途径, 一是将它们用斜 的消除等, 这些往往是对两种语言参照体系无法融
体标出,以表示与当下语境的不同;另一种途径是寻 合部分的必要破坏; 而有些倾向则是译者可以权衡
找目标语方言或俚语中的对等词。 但贝尔曼同时认 的,如高贵化、节奏的破坏等,但这需要译者将“民族
为,后一种途径会使源语文化中的“异质性”成分显 中心主义”的影响进行最大程度的弱化,进而形成中
得滑稽可笑。 立的态度,但这点显然很难实现,这就需要引入对翻
《新儿女英雄传》作为一部反映北方地区人民抗 译伦理与译者素质的讨论。
92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8 年第 2 期
[参考文献]
[1] 黄 子 平 . 革 命·历 史·小 说 [J]. 当 代 作 家 评 论 ,2001(2): [8]Munday,J.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98-101. and Application [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
[2] 王 晓 燕 . 新 中 国 (1949-1966 )“红 色 ”小 说 英 译 研 究 [D]. 212-214.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11. [10] 方 梦 之 ,庄 智 象 主 编 . 中 国 翻 译 家 研 究 (当 代 卷 ) [M].
[3][7][9][12][17] 芒迪 .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 [M]. 北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 :600.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11 ,212 ,214 ,212 ,213. [11]巩璠 . 从《新儿女英雄传》到《铁道游击队》——
—浅析红
[4]Berman ,A. 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A]. 色英雄传奇小说的文化意识 [J]. 图书与情报,2006(4):117-121.
Venuti,L. The Translator Studies Reader [C].London and New [13][15][18][20][22][24][26][28][30][32][34][36][38][40]
York :Routledge ,1985 :118. 袁 静 ,孔 厥 . 新 儿 女 英 雄 传 [M]. 北 京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2005 :
[5]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 ’s Invisibility: A 52 ,7 ,30 ,52-53 ,31 ,201 ,191 ,203 ,209 ,17 ,30 ,198 ,55 ,9.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 [14][16][19][21][23][25][27][29][31][33][35][37][39][41]
2008 :15. 袁 静 , 孔 厥 .Daughters and Sons [M].Translated by Shapiro
[6]Venuti Lawrence. 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Sidney.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58 :89 ,44 ,19 ,39 ,
an Ethics of Difference [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 19 ,153-154 ,151-152 ,155 ,106 ,21 ,19 ,165 ,40 ,40.
1998 :242.

An Analysis on Outwards Translation of “Red” Novels Based on


Berman’s Forming Tendencies
—— Based on Sidney Shapiro ’s Daughters and Sons

Zhang Baihua Nie We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80, China)

Abstract: Berman, a French translation theorist, once thought that every translator would get influenced by the
power of “ethnocentrism ” consecutively and inevitably, only we launched the analysis on translators ’ work
psychologically and let them realize these powers, could the translators remove the domestication tendency and
stand in neutral during the translation procedure.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points, this research chooses the
forming tendencies presented in Sidney Shapiro ’s Daughters and Sons, hoping to alert the “incorrect tendencies ”
to translators during their translation procedure and play a beneficial role on Chinese culture outwards initiatives
somehow.
Key words: Berman; Sidney Shapiro ’s Daughters and Sons; forming tendencies; Chinese culture outwards
!!!!!!!!!!!!!!!!!!!!!"

!!!!!!!!!!!!!!!!!!!!!!!!!!!!!!!!!!!!!!!!!!"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采编系统正式启用公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编作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 提高编辑工作的质量和
效率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编辑部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
持下 , 与 中 国 知 网 密 切 合 作 , 推 出 全 新 的 “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采编系统 ”, 即日起正式启用 , 欢迎校内外投稿者使用 。 北京化工大学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采编系统链接网址 :http://bhgs.cbpt.cnki.net 。 投稿时请
进入网页 , 点击 “ 作者投稿系统 ”, 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操作 , 即可投稿至我
刊 。 我编辑部将尽快处理来稿有关事宜 , 切实保障作者权利 , 使我刊的采
编工作再上新台阶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