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

第一主题 列强侵华战争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战 争 时间 原因 重大事件 结果 影响
名称
鸦 片
战争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甲 午
中 日
战争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争

中 国
人 民
的 抗

战 败
原因
启示

重要条约
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 签 订 对 内容 特点

《 南 京 条
约》

《 天 津 条
约》

《 北 京 条
约》

《 瑷 珲 条
约》

《 马 关 条
约》

《 辛 丑 条
约》

列强侵华特

第二主题 两次农民运动
名称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

矛头所向

起止时间

起止标志

重大事件

纲领
或口号

清政府的态度

列强的态度
结果及原因

性质

意义

第三主题 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化是指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革,它包括政治思想上的民
主化和经济上的工业化,近代化的过程是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追求确立
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过程。
近代化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进 程 (学习西方先进技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思想文
术) 戊戌:君主立宪制 辛亥:民主共和制 化)
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目 的

时 间

领导力量

代表人物

性 质

发生背景

经 过

核心主张
评价

失败原因

启 示

特点

共同点

第四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

原因

爆发

口号

转折

初步胜
五四 利
爱国
运动 性质

特点

作用

地位

精神
条件
中共
的成 标志
立 一大内

意义
中共 内容
二大 意义

答案:第一主题 列强侵华战争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战 争 时间 原因 重大事件 结果 影响
名称
鸦 片 1840-1842 ① 根 本 原 英国占领香港岛 清政府战 鸦片战争改变了
战争 因:英国为 民族英雄: 败,签订 中国历史发展的
了打开中国 关 天 培 ( 虎 《南京条 进程。
市场,掠夺 门), 约》 中国独立主权的
原料,倾销 葛云飞、郑国 完整性遭到破
商品。②导 鸿、王锡朋(定 坏,自然经济遭
火线:林则 海), 到破坏,中国开
徐 虎 门 销 陈 化 成 ( 吴 始沦为半殖民地
烟。 淞), 半封建社会。鸦
海龄(镇江) 片战争成为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第 二 1856-1860 目的(根本原 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
次 鸦 因):进一步 沙俄割占中国东 败,签订 使中国丧失更多
片 战 打开中国市 北和西北 150 多万 《天津条 主权,英国、法
争 场。 平方千米领土 约》《通商 国、美国等西方
借口(导火 章程善后条 侵略势力由东南
线):亚罗号 约》《北京 沿海一带深入到
事件和马神 条约》 长江中下游地
甫事件 区,沙俄占领中
国北方大片领
土;中国的半殖
民地化程度进一
步加深
甲 午 1894-1895 直接原因: 丰岛海战 清政府战 使外国侵略势力
中 日 朝鲜东学党 平壤战役 (左宝 败,签订 进一步深入中国
战争 起义 贵) 《马关条 腹地,大大加深
根本原因: 黄海海战 (邓世 约》 了中国的半殖民
日本妄图称 昌) 地化程度。
霸世界 辽东陆战 (徐邦
道)
威海卫战役(丁
汝昌)
八 国 1900-1901 直接:镇压 八国联军攻占北 清政府战 清政府沦为帝国
联 军 义和团运动 京 败,签订 主义列强统治中
侵 华 根本:进一 《辛丑条 国的工具,
战争 步 瓜 分 中 民族英雄:聂士 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
国,维护和 成 殖民地半封建社
扩大在华权 会的深渊。

中 国 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英勇抗日、义
人 民 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左宗棠收复新疆等。
的 抗

战 败 根本:腐朽的封建制度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原因 其他:清政府腐败,落后的封建制度,武器落后,经济实力弱等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重要条约
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 签 订 对 内容 特点

《 南 京 条 1842 英国 ①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 中国近代史
约》 坏中国领土主权]② 赔款:2100 上第一个丧
万银元;【加重人民负担】③通 权辱国的不
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 平等条约
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利于英
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④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
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中国
关税自主权】
《 天 津 条 1858 俄 美 英 ①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开放通商口
约》 法 ②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 岸最多的条
口岸。【影响:西方侵略势力由 约
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
区】
③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
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 北 京 条 1860 英法 ①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
约》 有效。
② 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 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 瑷 珲 条 1858 俄 割地最多的
约》 条约
《 马 关 条 1895 日本 ①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
约》 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
白银 2 亿两;③开放沙市、重
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使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
地);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
厂(列强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
段,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 辛 丑 条 1901 英 法 美 (1)清政府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 中国近代史
约》 俄 日 意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 上赔款数目
德奥 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最庞大、主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 权丧失最严
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说明 重的不平等
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 条约
中国的工具)
(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
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
的铁路沿线要地。
(4) 划 定 北 京 东 交 民 巷 为 使 馆
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
国人居住。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
六部之前。
列强侵华特 1、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地(南京条约的广、厦、福、宁、上——马关条
点 约的重庆、沙市)
2、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南京条约通商——马关条约开设工
厂)
3、侵略由经济侵略转变为政治控制(辛丑条约控制清政府)

第二主题 两次农民运动
名称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 阶级矛盾的激化 民族矛盾的尖锐
矛头所向 清政府和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
起止时间 1851—1864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1898—1900)
起止标志 金田起义—天京陷落 山东冠县赵三多起义—中外反动势
力联合镇压
重大事件 1851.1 金田起义—标志运动兴起 兴起:山东、直隶
1851.9 永安建制—初建政权组织 发展:京津地区
1853.3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 高潮:抗击八国联军
对峙的政权 廊坊阻击战、
1853.5 北伐和西征—军事上达到全盛 杨村阻击战、
1853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农民运 北仓的战斗。
动的最高峰
1856 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1959 颁布《资政新篇》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开
始联合绞杀
1864 天京陷落—标志运动失败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空 扶清灭洋:灭洋表现义和团运动具
或口号 想色彩而在实践中很难施行,但他反 有明显的反帝爱国要求;扶清容易
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 对清政府放松警惕,同时具有盲目
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参 排外性。
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资政新篇》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
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清政府的态度 镇压 镇压——招抚——剿灭
列强的态度 中立——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镇压
结果及原因 失败。 失败。
主观:农民阶级的时代局限性(根本 主观:农民阶级的时代局限性(根
原因)。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 本原因)。没有认清清政府的反动
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 本质,反对外国的物质文明,盲目
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 排外,具有落后性。
结。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性质 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意义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
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 心。
章。

第三主题 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化是指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革,它包括政治思想上的民
主化和经济上的工业化,近代化的过程是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追求确立
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过程。
近代化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进 程 (学习西方先进技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思想文
术) 戊戌:君主立宪制 辛亥:民主共和制 化)
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目 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 救亡图存,确立君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 冲破封建思想文化的
术、富国强兵,维 主立宪制,发展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束缚,探索救国救民
护清朝统治 本主义 的新出路
时 间 19 世纪 60 年代初 1898 年 1911 年 1915 年开始
到 90 年代
领导力量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代表人物 奕䜣、曾国藩、李 康有为、梁启 孙中山、宋教仁、黄 陈独秀、李大钊、胡
鸿章,张之洞,左宗 超、谭嗣同等 兴等 适、鲁迅,蔡元培等
棠等
性 质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 自上而下的资产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
运动(地主阶级改 阶级改良运动 级民主革命 动
革) (改革)
发生背景 清朝内忧外患 甲午战争后面临 民族危机加深、清政 西方思想影响,复古
(太平天国运动和 瓜分狂潮,民族危 府成为统治工具、民 逆流阻碍进步,,政
两次鸦片战争的打 机加深;民族资 族资本主义发展、资 治割据导致混乱,民
击) 本主义发展;维 产阶级力量增强、革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变法思想传播 命思想的传播
经 过 ① 前期:以“自 ①1895 年公车上 ①1894 成立兴中会 ①1915 年陈独秀创
强”口号:创 书揭开变法维新 (第一个革命团体) 办《青年杂志》发表
办军事工业: 运动的序幕②组 ② 1895 年广州起义③ 《警告青年》,标志
后期:以“求富” 织学会,创办报 宣传革命思想(章炳 运动开始。②《新青
为口号:开办民用 刊(《实务报》 麟,邹容,陈天华) 年》和北京大学是最
工业 《国闻报》), ④ 1905 年成立中国同 重要的阵地③鲁迅的
② 发展近代教育 宣传维新思想 盟会(第一个统一的 《狂人日记》,胡适
③ 筹建近代陆海 ③1898.6.11,光 革命政党)⑤发动一 《文学改良刍议》,
军,成立海军衙门 绪帝颁布《定国 系列起义⑥ 1911 年 陈独秀《文学革命
(1885 年) 是诏》,戊戌变 10 月 10 日,武昌起 论》④抨击旧道德和
法开始。 义⑦ 1912.1.1 中华民 旧文化;提倡民主
④ 戊戌政变,变 国成立;1912 年 3 月 与科学。也是一场文
法失败(戊戌六 颁布《临时约法》 学革命。
君子) ⑧ 1912 后 3 月袁世凯
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
利果
核心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 变法图强、救亡 三民(民族、民权、 民主、科学
自强、求富 图存 民生)主义、民主共

评价 洋务运动没有 近代探索学习西 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 进步性:是我国历史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 方政治制度(君 动统治,宣告了两千多 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
道路;是中国历史 主立宪制)的开 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 解放运动。动摇了封
上第一次近代化运 始,戊戌变法在 度的终结。它拉开了 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
动 社会上起了思想 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 位,使中国人民接受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 启蒙作用,为资 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 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 产阶级思想传播 幕,推动了中华民族 洗礼,为五四运动的
发展 奠定了基础,有 的思想解放,打开了 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
对西方国家的侵略 利于中国民族资 中国进步潮流的大 铺垫的作用
起了一定的抵制作 本主义的发展 门。
用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 局限性:对于中国传
(洋务运动是中 封社会的性质,没有完 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
国近代化的开 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 定的片面性。
端) 务,胜利果实被袁世凯
窃取。(20 世纪中国
的第一次巨变)
失败原因 洋务派只是单纯 资产阶级政治上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
引进西方的先进 的软弱性 弱性和妥协性;没有
技术和设备,没 资产阶级不能充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
有触动封建统治 分依靠发动广大 的革命纲领;资产阶
制度根基;顽固 人民群众。 级不能充分依靠发动
势力的限制;西 封建势力强大 广大人民群众;封建
方列强的阻碍 势力强大,帝国主义破

启 示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
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
有不懈的探索精神(新文化运动的启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地继承,客观对待)
特点 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
里、由浅入深。 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农民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
级。
各阶级的探索都借鉴了外国成果。
共同点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之路,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

第四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
原因 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爆发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爱国学生游行、罢课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
口号
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转折 上海工人罢工(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
初步胜 1,释放爱国学生 2,撤消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利 3,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五四 ①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
爱国 性质 大爱国运动。 ②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
运动 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①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② 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
特点
③ 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
作用 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
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
地位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
精神
争的 爱国主义精神)
中共 条件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上海陈独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一人:李大钊)
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标志 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到嘉兴南湖)
的成
一大内 党的名称、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

容 任务(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
意义
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制定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
中共 内容
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
意义 中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