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0

化學技術實習﹙I,Ⅱ﹚

物理化學實驗

國 立 台 灣 科 技 大 學
化學工程系編輯小組編製
目 錄
頁次

實驗一 :液體的表面張力 1

實驗二 :蒸氣壓測定 6

實驗三 :折射率測定 11

實驗四 :電鍍 20

實驗五 :比旋光度鑑定糖類 23

實驗六 :微量水份測定 33

實驗七 :廢水的吸附 38

實驗八 :三成份系互溶度 42

實驗九 :溶解度的測定 45

實驗十 :離子強度對溶解度測定之影響 48
實驗一 液體的表面張力
目 的
1.瞭 解 表 面 張 力 的 定 義 及 其 測 定 原 理 與 方 法 。
2 . 熟 悉 杜 努 易 (Du Noüy)張 力 計 的 構 造 及 其 測 定 液 體 表 面 張 力
的操作法。
3.瞭 解 水 溶 液 之 表 面 張 力 隨 濃 度 變 化 之 情 形 。

原 理
表 面 張 力 (Surface tension)乃 為 液 體 之 基 本 物 性 之 一 。 液 體
內部分子係經承受四面八方相鄰分子的引力,其合力
(resultant force)的 作 用 方 向 在 一 界 面 上 之 任 一 點 上 , 係 處 於 其
表面的切面中,其作用乃在促使液體表面儘量縮小。在表
面上,作用於切線上單位長度的力量,稱為表面張力。

液 體 表 面 張 力 , 通 常 採 用 c.g.s.制 單 位 , 以 達 因 /公 分
(dyne/cm)亦 相 當 於 液 體 每 單 位 表 面 積 所 具 有 之 能 量 , 因 此
可 用 爾 格 / 平 方 公 分 (erg/cm2)的 單 位 表 示 之 。 影 響 此 值 之 因
素以溫度較為重要,故測定時須記錄其測定溫度。一般記
載的表面張力,係液體於某一定溫,與其自身蒸氣或空氣
接觸時的測定值。

表 1-1 各 種 液 體 的 表 面 張 力 值 (20℃ )

液 體 表 面 張 力 (dyne/cm)

己烷(hexane) 18.4
正 烷 類 庚烷(heptane) 20.3
(n-alkanes) 壬烷(nonane) 22.9
癸烷(decane) 23.9
十二烷(dodecane) 25.4
十四烷(tetradecane) 26.7
十六烷(hexadecane) 27.6
乙醚(ethyl) 17.0
二 (正 烴 基 )醚 類 丙醚(propyl) 20.5

-1-
di(n-alkyl) ethers 丁醚(butyl) 22.8
戊醚(amyl) 24.9
庚醚(heptyl) 27.0
辛醚(octyl) 27.7
甲醇(methanol) 22.6
醇 類 乙醇(ethanol) 22.3
(alcohols) 乙二醇(ethylene glycol) 47.7
丙三醇(glycerol) 63.4
乙酸癸酯(decyl acetate) 28.3
脂肪族單酯類 己酸戊酯(amyl caproate) 27.0
(alphatic monoesters) 己酸癸酯(decyl caproate) 28.8
2-乙基己酸十一酯(undecyl 2- 27.5
ethylhexanoate)
月桂酸甲酯(methyl laurate) 28.3
月桂酸戊酯(amyl laurate) 28.2
全氟化庚烷(perfluoroheptane) 11.0
鹵化液體 全氟化甲基環己烷 14.7
(perfluoromethylcyclohexane)
(halogenated liquids) 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26.8
氯仿(chloroform) 27.1
對-四氯乙烷 36.3
(sym-tetrachloroethane)
溴化乙烯(ethylene bromide) 38.8
對-四溴乙烷 49.7
(sym-tetrabromoethane)
γ-溴 (γ-bromonaphthalene) 44.6
碘化甲烯(methylene iodide) 50.8
苯(benzene) 28.8
芳香族液體 甲苯(toluene) 28.5
(aromatic liquids) 乙基苯(ethylbenzene) 29.0
正-己苯(n-hexylbenzene) 30.0
α-甲基 (α-methylnaphthalene) 36.4
t-丁基 (t-butylnaphthalene) 33.7
雜 項 甲醯胺(formamide) 58.2
(miscellaneous) 水(water) 72.8

-2-
表 1-2 水的表面張力

溫 度 (℃) 表 面 張 力 (dyne/cm) 溫 度 (℃) 表 面 張 力 (dyne/cm)

0 75.64 26 71.82
5 74.92 27 71.66
10 74.22 28 71.50
15 73.49 29 71.55
16 73.34 30 71.18
17 73.19 35 70.38
18 73.05 40 69.56
19 72.90 45 68.74
20 72.75 50 67.91
21 72.59 60 66.18
22 72.44 70 64.42
23 72.28 80 62.61
24 72.13 90 60.75
25 71.97 100 58.85

圓 環 法 (Ring Method)
圖 一 揭 示 杜 努 易 張 力 計 (Du Noüy Tensiometer)。 此 種 表 面
張力計係圓環法中最為普遍的一種裝置,因此又稱杜努易
拉 環 測 定 器 (Du Noüy Ring-Pull Apparatus)。

此種張力計係將鉑一銥合金製
圓環,水平地浸漬於液中後,用扭
力 天 平 (Torsion Balance)測 定 拉 起 圓
環時的力量,以求取表面張力
的裝置。採用此種裝置時,不
但僅需數毫升的試料,調整一
次與校正後,即可簡單地作迅
速的測定,故頗為稱便。但是
從事一定溫度的測定時,必須
具備特殊的技巧。

-3-
Du Nouy’s 表面張力計
外觀說明
A. 水平腳墊
B. 刻度指針
C. 白金環
D. 鋼線調節鈕
E. 指示板
F. 試料臺升降鈕
G. 試料臺固定鈕
H. 止動環
I. 測試鈕
J. 調節螺絲

-4-
使用方法
一、洗淨白金環
1. 用純水將白金環洗淨。
2. 風乾後,將環放進瓦斯噴燈、或酒精燈焰中燒至通紅為止。
3. 再用丙酮將白金環再洗淨一次,重複步驟 2。
4. 待完全冷卻後,即可備用。

二、準備作業
1. 務必選擇無振動、無氣流擾動(如:風、冷氣)的測試環境。
2. 確定擺設位置後,利用『水平腳墊』(A)及『水平氣泡』,設定機座
水平。
3. 水平調整完成請勿再任意移動,否則務必重複步驟 2,重新調整水平。
4. 此時『刻度指針』(B)應落於盤面”0”點,歸零完成。
5. 將經過『洗淨處理』之白金環(C)懸掛於吊桿前端。
6. 以『調節鈕』(D)微調鋼線張力,使吊桿正好停在『指示板』(E)
的紅色刻劃。
7. 旋轉『試料臺升降鈕』(F),使之下降至最低點。
8. 將『純水』注入玻璃試料容器,並置於試料臺上。
9. 測量目前純水之溫度值,並記錄於一旁。

三、測量樣本
1. 將『待測樣本』注入『玻璃試料容器』後,置於試料臺上。
2. 放鬆『試料臺固定鈕』(G),上升至離白金環最近的高度後,鎖定。
3. 為防止試料臺意外下滑,請將『止動環』(H)上移至最高點、鎖定。
4. 旋轉『試料臺升降鈕』(F)使試料臺上升,當『白金環』(C)接觸
液面時立即停止。
5. 測定開始,旋轉『測試鈕』(I)使吊桿及刻度指針(B)向上提升。
6. 以非常緩慢的速度,繼續旋轉『測試鈕』(I),直到白金環脫離液
面、並與吊桿彈起為止。將『刻度指針』(B)所顯示的值紀錄。
7. 連續施測三次,求其平均值。
8. 重複步驟 1~7,測試不同試樣、不同濃度的值。

-5-
實驗記錄及報告

實驗一 液體的表面張力
姓名 學號 系級 組 別
姓名 學號 日期 年 月 日
**************************************************

實驗結果
1.

濃 度 純 水 95%乙醇 5%乙醇溶液 10%乙醇溶液

表 面 張 力

標 示 度θ

濃度(乙醇溶液)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表 面 張 力

標 示 度θ

濃度(wt%) 0 5 10 15 20 25

NaCl

表 面 張 力

標 示 度θ

濃度(wt%) 0 0.001 0.003 0.005 0.007 0.009

市售清潔劑

表 面 張 力

標 示 度θ
2.試 以 表 面 張 力 測 定 值 與 濃 度 為 座 標 繪 出 關 係 曲 線 圖 。
3.數 據 整 理 過 程 。

-6-
實驗二 液體蒸氣壓之測定
目 的
測 定 液 體 在 各 溫 度 下 之 蒸 氣 壓 以 驗 證 Clausius-Clape-yron 方 程 式 , 並
求於某一定溫度下之蒸發熱。

原 理
於某溫度下,液體與其蒸氣保持平衡時之壓力,稱為該液體在該溫度
下 之 蒸 氣 壓 (Vapor Pressure)。 蒸 氣 壓 一 般 因 溫 度 而 異 , 其 關 係 可 用
Clausius-Clapeyron 方 程 式 表 示 之 。 即

dP PH VAP
 (1)
dT RT 2

Δ HVAP 為 液 體 之 蒸 發 熱 或 汽 化 熱 。 它 不 僅 依 物 質 而 異 , 且 因 溫 度 而
變。一般溫度愈高,蒸發熱愈小。至臨界溫度時蒸發熱即變為零。因此對
某一定液體,蒸發熱可用溫度之函數表示如下:

H VAP  H 0  T  T 2  T 3 (2)

上 式 中 Δ H 0 , α , β , γ , ........ 對 於 所 定 液 體 皆 為 常 數 , 將 (2)式
代 入 (1)式 , 得

dP H 0   T   T 2   T 3  
( )dT
P RT 2

H 0   
( 2
   T  )dT
RT RT R R

H 0 1   1 2
積 分 之 ln P    ln T  T  T   A
R T R R 2R
A’為 積 分 常 數 。
B
 log P A  C log T  DT  ET 2  ........... (3)
T

-6-
A H 0   
但 A , B  , C , D , E
2.303 2.303R R 2.303R 2  2.303R

B
或 log P  A   f (T)
T
因 C 、 D 、 E之 值 甚 小 , 所 以 若 忽 略 不 計 , 則 得
B
log P  A  (4)
T
由 (4)式 得 知 logP與 1/T成 直 線 關 係 。

液 體 蒸 氣 壓 之 測 定 方 法 有 許 多 種 。 如 於 前 述 之 圖 3-8 之 裝 入 多 量 液
體,使蒸發後尚有液體留於水銀面上。則由各溫度下水銀面之高度,可測
得 各 溫 度 下 之 液 體 蒸 氣 壓 。 下 面 僅 對 於 等 壓 管 (Isoteniscope) 法 加 以 詳
述。

溫 度 與 蒸 氣 壓 之 關 係 , 可 用 Clausius-Clapeyron 方 程 式 表 示 如 下 :
dP H VAP dT

P RT 2

若 溫 度 變 化 不 太 大 時 , 分 子 蒸 發 熱 ?H V A P 可 視 為 一 常 數 。 積 分 之 得
H VAP
ln P  C (5)
RT

在 此 ΔHvap 與 R之 單 位 相 同 即 cal/mol。 如 由 實 驗 測 得 溫 度 T 1 、 T 2 時 之
蒸 氣 壓 各 為 P1、 P2, 則

P2 H VAP T2  T1
ln  
P1 R T1  T2

T1  T2 P
H VAP  2.303R  log 2 (6)
T2  T1 P1

-7-
藥 品
H2O, 未 知 物 , 沸 石 , 真 空 凡 士 林 及 蒸 氣 壓 測 定 裝 置 圖 。

裝 置

-8-
步 驟
壓 力 增 加 vs. 溫 度 之 關 係

1.裝 置 如 圖 所 示 。

2.將 壓 力 計 開 關 , 關 閉 (X處 ), 然 後 將 測 試 液 置 入 燒 瓶 內 。

3.打 開 三 通 活 栓 之 a與 b相 通 檢 查 pump洩 壓 鈕 是 否 鎖 緊 , 再 打 開 pump, 抽 約


10~ 15分 鐘 左 右 , 使 壓 力 差 約 達 20~ 30 mmHg 為 止 。

4.關 掉 pump, 讀 取 溫 度 。 再 打 開 壓 力 計 讀 其 壓 力 差 。 讀 取 完 畢 後 馬 上 關 閉
壓力計。

5.打 開 三 通 活 栓 之 c與 b相 通 , 讓 外 界 空 氣 進 入 少 許 後 再 將 b, c關 掉 。

6.打 開 迴 流 水 加 熱 使 sample 沸 騰 , 等 溫 度 穩 定 後 讀 取 溫 度 , 再 打 開 壓 力
計讀取壓力差,讀取完畢馬上關掉壓力計。

7.再 打 開 三 通 活 栓 之 c與 b相 通 , 讓 外 界 空 氣 進 入 少 許 使 Sample 不 再 沸
騰 , 再 將 b, 通 路 關 掉 。 然 後 重 覆 步 驟 (6)。

8.重 覆 步 驟 (7)數 次 。 作 至 瓶 內 壓 力 與 外 界 壓 力 相 等 為 止 。
1
9.以 log Pvs  作 圖 , 求 其 ?H V A P 值 。
T

Note:

1.Sample內 放 入 沸 石 或 毛 細 管 , 防 止 暴 沸 。

2.加 熱 速 度 不 可 太 快 。

3.壓 力 計 除 了 要 讀 取 壓 力 差 時 打 開 , 否 則 應 隨 時 關 閉 。

4.打 開 壓 力 計 時 需 緩 慢 的 。

-9-
實驗記錄及報告

實驗二 液體蒸氣壓之測定
姓名 學號 系級 組 別
姓名 學號 日期 年 月 日

************************************************

實驗結果
1.

1 1
(K )
T

logP (mmHg)

2.以 壓 力 之 對 數 logP 為 縱 坐 標 , 絕 對 溫 度 之 倒 數 1/T 為 橫 坐 標 , 描 繪


其關係曲線,觀察是否成直線關係。

3.於 圖 上 選 出 適 當 之 二 點 (其 溫 度 不 要 相 差 太 大 ), 由 公 式 (6), 計 算 液
體在該溫度下之氣化熱,並求得平均氣化熱。
T1  T2 P
H VAP  4.567 log 2
T2  T1 P1

4.由 圖 求 出 液 體 之 沸 點 , 即 蒸 氣 壓 等 於 760 mmHg 時 之 溫 度 。

- 10 -
實驗三 折射率之測定
目 的
用 折 射 計 (Refractometer)測 定 溶 液 , 液 體 之 折 射 率 , 並 計 算 其 比 折 射
(Specific refraction) , 分 子 折 射 (Molecular refaction) 及 決 定 其 分 子 構 造 。

原 理
光之速度因介質而異。於是當一光束自一介質進入密度相異之另一介質內
時 , 由 於 速 度 改 變 , 其 進 行 方 向 產 生 曲 折 。 稱 曰 折 射 (Refraction)。 折 射 率 n乃 於
二介質中光速之比率,其值係藉入射角i 與折射角r 兩正弦之商以表示之。即

sin i
n (1)
sin r
折射率除可用以鑑定物質之純度及濃度外,因化合物之折射率與其成份之
折 射 率 間 有 加 成 性 (Additive properties),及 部 份 構 造 性 (Constitutive property) 所 以 亦
可用於決定同素異構物之分子構造。

一 般 表 載 之 折 射 率 n多 表 光 由 空 氣 中 射 入 任 一 介 質 之 值 。 因 空 氣 本 身 之 折
光能力,受溫度壓力及濕度之影響甚大,於標準狀態下,空氣之絕對折射率為
1.00024。 故 如 將 表 載 之 n值 乘 以 1.00024, 則 得 光 自 真 空 射 入 該 介 質 內 之 折 射 率 ,
曰絕對折射率。

折射率隨入射光波之長短而異。通常所用之光為鈉光。因白光含有多種波
長之光,故若以白光為光源時,常用色差抵償器調節除去其色差。又物質之折
射率,大多隨溫度之增高而降低。所以測定時儀器之溫度,必須準確維持定
溫 。 一 般 表 示 折 射 率 時 , 均 將 光 源 之 波 長 及 溫 度 註 明 , 如 n 即 表 示 20℃, 鈉 D
線 之 折 射 率 。 如 表 一所 示 者 , 為 各 種 溫 度 下 , 液 體 之 折 射 率 。

表一 各 種 溫 度 下 之 折 射 率 〔 鈉 D 線 ( 波 長 5893A) 〕

測 度 水 苯 二 硫 化 碳
0℃ 1.3338 1.6436
5 1.3339 1.6397
10 1.3337 1.5077 1.6357
15 1.3334 1.5045 1.6317
20 1.3330 1.5013 1.6277
25 1.3325 1.4980 1.6236
30 1.3319 1.4948 1.6195

- 11 -
表二 對 於 不 同 波 長 之 折 射 率 (20℃)

氫Hα(C線) 氫Hβ(F線) 氫Hγ(G線)


化 分 光 源 鈉(D線)
黃色 赤色 青色 紫色
合 子 波 長
物 式 5893 6583 4861.5 4360.6

水 H2O 1.33300 1.33110 1.33710 1.34040


二硫化碳 CS2 1.62770 1.61830 1.65250 1.67490
甲 酸 HCOOH 1.37137 1.36927 1.37643 1.38041
正丙醇 C3H7OH 1.38543 1.38345 1.39008 1.39348
溴 乙 烷 C2H5Br 1.42386 1.42113 1.43036 1.43595
苯 C6H6 1.50144 1.49663 1.51327 1.52361
硝 基 苯 C6H5NO2 1.55291 1.54593 1.57124
苯 胺 C6H5NH2 1.58629 1.57948 1.60434 1.62074

§ 比折射與分子折射

光於一物質內行進之速度,係依光波與分子內電磁場之相互干涉作用而
變。故折射率n 與分子內原子排列之狀態直接有關。例如物質受熱膨脹時,原
子排列發生異狀,即n 值起變化。從前就有人預想n 與密度d 之間可能有某一
定關係。

而此不因溫度,壓力,及其他物理狀態所改變之函數稱為比折射。通常以r
表之。關於此所提出者有

 ( n 2  1)  1
Eykman: r   ( n  0.4)   d 之 實 驗 式
 

( n 2  1)
Newton-Laplace: r 
d 之理論式

( n  1)
Gladstone-Dale: r 
d ,以 及
Lorenz-Lorentz (荷 蘭 之 物 理 學 家 L.Lorenz 由 光 之 彈 性 波 動 說 , 丹 麥 之 理 論 物
理 學 家 H.A.Lorentz 由 電 磁 說 導 出 )。

 (n 2  1)  1
r 
 ( n  2)  d 之 理 論 式
(2)

若欲測定於熔點則起分解之有機化合物之折射率時,可將此化合物溶於適
當 溶 劑 內 測 定 之 。 因 比 折 射 同 樣 具 有 加 成 性 , 故 可 由 下 式 計 算 得 溶 質之比折射。
100  P1 1  (100  P1 ) 2 (3)
- 12 -
γ, γ 1 , γ 2 , 各 為 溶 液 , 溶 質 , 溶 劑 之 比 折 射 , P 1 為 100g 溶 液 中 所 含 溶 質 之
重 量 。 關 於 (3)式 曾 有 實 例 可 證 。

比 折 射 與 物 質 分 子 量 之 相 乘 積 , 稱 曰 分 子 折 射 (Molecularrefraction)。 由 於
Gladstone,Dale,Landolt,Bruhl,Eykman,Eisenlohr,Swarts. 等 對 許 多 有 機 化 合 物 加
以研究之結果,得知分子折射等於構成分子之各原子固有原子折射之總和。設
化 合 物 AmBnCp 之 分 子 折 射 為 Mr, 則

Mr  m r  n r  P r (4)

但 r , r , r 各 為 原 子 A, B, C之 原 子 折 射 , m, n, p為 其 在 分 子 中 所 含 之
各原子數。
由 (4)式 得 知 , 若 測 知 多 種 化 合 物 之 分 子 折 射 , 藉 以 比 較 , 則 可 求 得 各 元 素
之原子折射。於是,可簡單地算出未知化合物分子折射之理論值。並推定其分
子構造。
表 三 原 子 折 射 (單 位 c.c.)
原 光 源 H D H H
子 或 基 波長(A) 6583 5893 4861.5 4360.6
原子團 CH2 4.597 4.618 4.668 4.710
碳 C 2.413 2.418 2.438 2.466
氫 H 1.092 1.100 1.115 1.122
羰基之氧 O" 2.189 2.211 2.247 2.267
醚 之 氧 O 1.638 1.643 1.649 1.662
羥基之氧 O' 1.522 1.525 1.531 1.541
氯 Cl 5.933 5.967 6.043 6.101
溴 Br 8.803 8.865 8.999 9.152
碘 I 13.757 13.900 14.224 14.521
雙 鍵 C=C 1.686 1.733 1.824 1.893
參 鍵 C C 2.328 2.398 2.506 2.538
氮(一級胺) R-NH2 2.309 2.322 2.368 2.397
R
氮(二級胺) NH 2.475 2.499 2.561 2.603
R'
R
氮(三級胺) 2.807 2.840 2.940 3.000
R' N
R'
氮(醯胺) RCONH2 3.740 3.776 3.877
氮 晴 R-C  N 3.102 3.118 3.155

- 13 -
又 混 合 物 之 實 測 分 子 折 射 〔Mr〕1 各成分間之關係如下:
.2

n 1 x M  x M
Mr 
   x Mr  x Mr (5)
n 2 

n,ρ為 混 合 物 之 折 射 率 及 密 度 , x1,x2及 M1,M2各 為 成 分 1,2之 分 子 分 數 (mole


fraction)及 分 子 量 , [M r]1及[M r]2各 為 純 成 分 1, 2之 分 子 折 射 。

表四 對 於 D線 之 原 子 (團 )折 射

原 子 (團) [r]D 原 子 (團) [r]D 原 子 (團) [r]D

CH2 4.618 O.NO(亞硝酸酯)7.237 NO3(硝酸酯) 9.030


H(CH2中) 1.100 NO2(硝基) 6.713 SO4(硫酸酯) 1.090
C(同上) 2.418 N.NO(亞硝基胺)7.850 PO4(正磷酸酯) 10.769
O(醚) 1.643 S(硫化物) 7.921 CH3 5.653
O(羥基) 2.211 S2(二硫化物 ) 6.054 C2H5 10.300
CO(酮) 4.601 SH(硫醚 ) 8.757 n-C3H7 14.965
COO(酯) 6.200 CS 13.070 i-C3H7 14.975
OH(醇) 2.546 SCN 13.400 n-C4H9 19.585
COOH 7.226 N 15.615 i-C4H9 19.620
Cl 5.967 雙鍵 1.733 s-C4H9 19.420
Br 8.865 參鍵 2.398 n-C5H11 24.250
I 13.900 CN(晴) 5.459 i-C5H11(合成) 24.195
F 0.810 三圜 0.614 i-C5H11(醱酵) 24.280
NO(亞硝基) 5.200 四圜 0.317 n-C6H13 28.855
NH2(一級鏈狀胺) 4.438 五圜 -0.190 n-C7H15 33.550
NH(二級鏈狀胺) 3.610 六圜 -0.150 n-C8H17 38.135
NH(二級芳香族胺)4.678 CO3(碳酸酯) 7.676 C3H5(丙烯基) 14.520
N(三級鏈狀胺) 2.840 SO3(亞硫酸酯) 11.338 C6H5(苯基) 25.359
N(三級芳香族胺) 4.243

r: 比折射

表五 對 於 D線 之 結 合 折 射

結 合 [r]D 結 合 [r]D

C-H 1.676 C=S 11.910

- 14 -
C-C 1.296 C-N 1.570
C-C(環丙烷) 1.500 C=N 3.750
C-C(環丁烷) 1.380 C N 4.820
C-C(環戊烷) 1.260 O-H(醇) 1.660

表六 折射率之測定

C-C(環己烷) 1.270 O-H(酸) 1.800

Car-Car 2.690 S-H 4.800


C=C 4.170 S-S 8.110
C≡C(末端) 5.870 S-O 4.940
C-F 1.450 SO -0.210
C-Cl 6.510 N-H 1.760
C-Br 9.390 N-O 2.430
C-I 14.610 NO 1.780
C-O(醚) 1.540 N=O 4.000
C=O 3.320 N-N 1.990
C=O(甲酮) 3.490 N=N 4.120
C-S 4.610

[例 ] 試 用 下 列 實 驗 值 計 算 氯 仿 之 分 子 折 射 , 並 與 計 算 值 比 較 之 。 溫 度 15.8℃,
折 射 率 n 20
D =1.4484,密度d=1.4975。

[解 ]實 驗 值
n 1 M
Mr    21.36
n 2 d
計 算 值 (原 子 折 射 )
Mr  r  r  3 r
 2.42  110
.  3  5.967  21.42

計 算 值 (結 合 折 射 )
Mr  r  3 r   1.676  6.51  3  21.21

- 15 -
儀 器
折 射 計 , 恆 溫 水 槽 , 量 筒 , 吸 量 管 , 塑 膠 滴 管 15支 , 50ml 量 瓶 5支 , 20ml
樣 品 瓶 10支 , 拭 鏡 紙 。

藥 品
甲 苯 , 純 水 , 丙 酮 , 醋 酸 甲 酯 , 醋 酸 乙 酯 , 95% 乙 醇 , 正 丁 醇 , 正 丙 醇 ,
及 1%、5%、10%、15%、20% 之 蔗 糖 溶 液 。

設 備

1. 觀 測 目 鏡 7.” n D ”折 射 率 顯 示 鍵
2. 色 散 校 正 手 輪 8.”BX”未 經 溫 度 修 正 錘 度 顯 示 鍵
3. 數 字 顯 示 器 9.調 節 手 輪
4. “POWER”電 源 開 關 10.聚 光 照 明 部 件
5. “READ”讀 取 顯 示 鍵 11.折 射 稜 鏡 部 件
6. “BX-TC”經 溫 度 修 正 錘 度 顯 示 鍵 12.”TEMP” 溫 度 顯 示 鍵

- 16 -
步 驟
Ⅰ:使用純水歸零校正

1.按 下 ”POWER”波 型 電 源 開 關 (4), 聚 光 照 明 部 件 (10)中 照 明 燈 亮 , 同 時 顯 示 窗


(3)顯 示 00000。 有 時 顯 示 窗 先 顯 示 ”一 ”, 數 秒 後 顯 示 00000。

2.設 定 循 環 水 槽 溫 度 為 20℃左 右 。 (將 待 測 純 水 放 置 水 槽 中 恒 溫 )

3.打 開 折 射 稜 鏡 部 件 (11),移 去 拭 鏡 紙 ,用 95% 乙 醇 小 心 擦 拭 上 、下 稜 鏡 。

4.滴 2~3滴 純 水 (待 測 液 )至 下 稜 鏡 之 表 面 中 心 位 置 。

5.蓋 上 上 稜 鏡 (記 得 要 蓋 緊 )。

6.按 ”TEMP”溫 度 顯 示 鍵 , 並 讀 取 溫 度

7.通 過 目 鏡 (1)觀 察 視 場 , 同 時 旋 轉 調 節 手 輪
(9), 使 明 暗 分 界 線 落 在 交 叉 線 視 場 中 。

8. 旋 轉 目 鏡 方 缺 口 的 色 散 校 正 首 輪 (2), 使
視場中明暗兩部份具有良好的反差和明
暗分界線對準交叉線的交點。
圖 一
9.重 覆 步 驟 7。

10.按 ”READ”讀 數 顯 示 鍵 (5),顯 示 純 水 在 20℃下 之 折 射 率 。(與 註 :表 一 值 做 比


較,若差異太大請告知助教。)

11.將 上 、 下 稜 鏡 用 試 鏡 紙 拭 乾 , 再 以 棉 球 沾 95% 乙 醇 拭 淨 。

Ⅱ:液體待測液測定
1.測 定 下 列 各 種 液 體 或 溶 液 在 20℃及30℃下 之 折 射 率 , 重 覆 歸 零 校 正 步 驟 I之
4~11。
(a)測定 20℃下純水 , 丙 酮 , 95% 乙 醇 , 醋 酸 甲 酯 , 醋 酸 乙 酯 , 甲 苯 , 正 丁
醇之折射率。
(b)各 種 濃 度 之 蔗 糖 溶 液 , 1%,5%,10%,15%,20%。
註 : 參 閱 Menu § 7 儀 器 的 維 修 及 保 養 1~8。

表一 蒸餾水在不同溫度下測得之折射率

溫度(℃) 折 射 率 (nD) 溫度(℃) 折 射 率 (nD)


18 1.33316 24 1.33260
19 1.33308 25 1.33250
20 1.33299 26 1.33239
21 1.33289 27 1.33228
22 1.33280 28 1.33217
23 1.33270
- 17 -
實驗記錄及報告

實驗三 折射率之測定

姓名 學號 系級 組 別
姓名 學號 日期 年 月 日

************************************************

實驗結果
1.以 已 知 成 分 溶 液 之 百 分 組 成 為 縱 軸 , 折 射 率 為 橫 軸 , 於 方 格 紙 上 描 繪 20℃ 及
30℃ 之 折 射 率 曲 線 。

折 濃度
射 1% 5% 10% 15% 20%
溫度 率

20℃

30℃

2.測 定 各 種 液 體 之 折 射 率 , 並 依 照 Lorenz-Lorentz 公 式 算 出 各 液 體 之 比 折 射 及 分
子折射。原子折射及結合折射。

- 18 -
項目 Mr
數值 n DT Mr計算值 Mr計算值
d(g/cm3) r MW
化合物 (實驗值)
(原子折射) (結合折射)
1.純水

2.Toluene

3.Acetone

4.95% 乙醇

5. Butanol

6.Methyl Acetate

7.Ethyl Acetate

8.Propyl Alcohol

9.Methyl Alcohol

n2  1 1
r [ ] n2  1 M
(Note) 1.Loreuz-Lereutz: n2  2 d Mr  2 
n 2 d

2.Mr(計算值)   Vi ri
i

19
實驗四 電 鍍
目 的
了解金屬其鍍銅及鍍鎳的原理與操作。

原 理
電 鍍 (electroplation)是 電 解 反 應 的 作 用 , 以 被 鍍 金 屬 為 陽 極 , 藉 離 子 的 還
原反應,而在被鍍物上沉積一層緻密的金屬鍍層,可改進光澤、硬度及耐
蝕性。

鍍層沉積的質量可由電流強度與通電時間控制,其符合法拉第定律
(Faraday)
W  W M Z  n eq  Q  It F
E F
W  ( I  t  M ) ( Z  F)

W: 析 出 (陰 極 )或 溶 解 (陽 極 )之 質 量
n eq : 析 出 物 的 當 量 數 ( 當 量 數 n eq = 質 量 / 當 量 )

M: 原 子 量
I: 電 流 強 度 (安 培 )
t: 通 電 時 間 (秒 )
Z: 電 荷 數
F : 法 拉 第 常 數 (96500庫 倫 )
例 如 通 過 1 安 培 電 流 至 硫 酸 銅 溶 液 10分 鐘 , 可 於 陰 極 析 出 銅 重 :

W=(I×t×M)⁄(Z×F)
=(1×10×60×63.5)⁄(2×96500)
=0.198克

但 是 實 施 操 作 時 , 由 於 pH 、 溫 度 、 壓 力 、 雜 質 ... 等 因 素 影 響 , 真 正 的
析出量會小於此理論值。稱實際析出量與理論析出量的比值為電流效率:

實際析出(陰極)或溶解(陽極)質量
電流效率(%)   100%
理論值

- 20 -
鍍層的沉積速率與單位面積鍍件上電荷密度成正比,為方便定義電流
密度如下:
電流強度( A )
電流密度( A dm 2 ) 
鍍件總表面積(dm 2 )

一 般 裝 飾 用 或 防 蝕 用 鍍 層 厚 約 0.03~0.05mm

儀 器
PART(A):銅 電 極 , 鐵 電 極
PART(B):鐵 鍍 銅 電 極 , 鎳 電 極

藥 品
硫 酸 銅 2.5 克 , 硫 酸 鎳 2.5 克 , 硫 酸 5 克 , 氯 化 鎳 5 克 , 硼 酸 5 克 , 丙 酮 , 砂 紙

步 驟
PART(A)
1. 取 一 銅 片 以 丙 酮 洗 去 表 面 油 脂 , 以 水 沖 洗 乾 燥 後 , 再 以 細 砂 紙 仔 細 磨
光銅片表面。
2. 先 測 量 電 鍍 品 表 面 積 為 若 干 dm 2 ( 記 得 面 積 要 乘 2 ) 。
3. 再 調 電 鍍 液 , 秤 5 克 硫 酸 慢 慢 倒 入 50ml 水 中 ,再加入2.5克硫酸銅攪拌溶
解, 再 稀 釋 成 250mL 。
4. 再 配 導 線 , 物 品 之 接 觸 方 法 以 pin set 尖 端 夾 住 試 片 , pin set 尾 端 接 上 電
源 導 線 , 陽 極 用 銅 片 , 陰 極 用 鐵 片 , 開 始 時 電 流 密 度 用 0.5 A dm 2 之 電
流 約 6分 鐘 後 關 掉 電 源 。
5. 取 出 陰 極 鐵 片 , 以 蒸 餾 水 清 洗 並 烘 乾 秤 重 。
6. 重 複 步 驟 1 ~ 4 , 電 流 密 度 改 用 1.0、2.0、3.0 A dm 2 做比較。

PART(B)
1. 配 置 電 鍍 液 , 2.5 克 硫 酸 鎳 加 上 5 克 氯 化 鎳 再 加 入 5 克 硼 酸 並 以 水 稀 釋 至
250ml。
2. 接 通 電 流 使 電 流 維 持 0.5 A dm 2 , 約 6分 鐘 後 關 掉 電 源 。
3. 取 出 陰 極 鐵 鍍 銅 片 , 以 蒸 餾 水 清 洗 並 烘 乾 秤 重 。

- 21 -
實驗記錄及報告

實驗四 電 鍍

姓名 學號 系級 組 別

姓名 學號 日期 年 月 日

************************************************

實驗結果
PART(A) 陰 極 鍍 層 顏 色 :
PART(B) 陰 極 鍍 層 顏 色 :

電 導 時 間 電 流 被鍍物表面積 理 論 重 量 實 際 重 量 電流密度
sec A dm 2

鐵上鍍Cu 360 0.5

360 1.0

360 2.0

360 3.0

銅上鍍Ni 360 0.5

數據整理過程

問題與討論
1. 理 論 鍍 銅 及 理 論 鍍 鎳 重 量 應 如 何 計 算 ?
2. 除 鐵 釘 可 鍍 銅 鍍 鎳 外 , 還 有 何 種 金 屬 可 電 鍍 ?
3. 討 論 電 流 密 度 與 實 際 重 量 之 關 係 ?

- 22 -
實驗五 比旋光度鑑定醣類
目 的
1.學 習 旋 光 計 的 操 作 及 旋 光 度 的 測 量 。

2.利 用 旋 光 度 之 類 別 及 大 小 作 為 糖 類 之 定 性 。

原 理
比旋光度的計算公式為:


 TD 
C

其 中 α 為 測 得 之 旋 光 度 , l 為 觀 測 管 長 度 ( 單 位 為 dm, 公 寸 ) , C 為 旋 光 性
溶 質 之 濃 度 ( 單 位 為 g/ml) 。 在 20℃ 時 , 蔗 糖 (sucrose) 的 比 旋 光 度 為 +66.5°, 葡
萄 糖 (glucose) 為 +52.7°, 果 糖 (fructose) 為 -92.4°, 乳 糖 為 +55.4°。

儀 器
旋 光 計 , 溫 度 計 (100℃), 量 瓶 (50 ml)4 個 , 35 ℃恆 溫 槽 , 觀 測 管 , 藥 杓 ,
燒 杯 150ml。

藥 品
蔗 糖 、 果 糖 、 葡 萄 糖 各 10 克 , 未 知 藥 品 。

步 驟

一 、 各 溶 液 旋 光 度 測 定
1. 各 溶 液 之 配 製
(1)秤8.5克 蔗 糖 於 燒 杯 內 , 先 以 少 量 蒸 餾 水 溶 解 後 再 倒 入 50 ml量 瓶 , 加 水 至
50 ml刻線。
(2)秤4.5克 果 糖 於 燒 杯 內 , 先 以 少 量 蒸 餾 水 溶 解 後 再 倒 入 50 ml量 瓶 , 加 水 50
ml刻線。
(3)秤4.9克 葡 萄 糖 於 燒 杯 內 , 先 以 少 量 蒸 餾 水 溶 解 後 再 倒 入 50 ml量 瓶 , 加 水
至 50 ml刻線。

(4)秤3.5克 未 知 試 料 於 燒 杯 內 , 先 以 少 量 蒸 餾 水 溶 解 後 再 倒 入 50 ml量 瓶 , 加
水 至 50 ml刻線。

- 23 -
2.旋 光 計 零 點 之 校 正 - 於 觀 測 管 裝 入 蒸 餾 水 , 校 正 旋 光 計 之 零 點 。 ( 參 閱 p.25)
3.將4支量瓶放入35℃恆溫槽中 30分鐘。
4.觀 測 管 先 以 蒸 餾 水 洗 淨 , 再 將 1.(1) 之 溶 液 裝 入 觀 測 管 內 , 測 定 其 旋 光 度 ,
讀 取 4次 讀 數 , 測 定 完 再 倒 回 原 瓶 中
5. 另 1.(2)(3)(4) 則 重 覆 步 驟 4 。

二、蔗糖不同溶濃度液之糖度測定
1. 配 製 1 、 3、 5、 7、 9g / 100m L 蔗 糖 水 溶 液 。
2. 將 蔗 糖 水 溶 液 從 低 濃 度 到 高 濃 度 裝 入 1dm或 2dm觀 測 管 中 。
3. 將 旋 光 度 計 前 面 功 能 由 DEG. 扳 至 ° Z 位 置 。
4. 再 將 低 濃 度 蔗 糖 水 溶 液 觀 測 管 放 入 測 試 方 法 與 旋 光 度 方 法 相 同 。
5. 最 後 再 跟 老 師 拿 未 知 濃 度 蔗 糖 水 溶 液 測 糖 度 。
6. 由 糖 度 對 濃 度 作 圖 找 出 未 知 濃 度 蔗 糖 水 溶 液 的 濃 度 。

數字式旋光光度計 POLAX-2L
A) 如 何 使 用 觀 測 管
100mm及 200mm的 觀 測 管 各 一 支 為 標 準 附 件 , 此 長 度 並 非 觀 測 管 外 部 的 長
度,而是兩鏡片內部的距離,因此這長度代表樣品液裝滿觀測管的厚度,
所以這長度為能否精準測量的重要因素,因測定值會隨此長度的不同而改
變 , 此 觀 測 管 長 度 之 準 確 度 為 ± 0.05mm , 誤 差 為 ± 0.05 % 。
測 高 濃 度 的 樣 品 液 應 使 用 200mm的 觀 測 管 較 準 確 , 而 粉 狀 、 有 顏 色 及 黏 性
之 樣 粉 液 體 , 須 先 攪 拌 均 勻 再 倒 入 100mm的觀 測 管 內 。
使用觀測管時應將觀測管直立放在平坦之桌面上,將橡皮套鬆開,並打開
玻 璃 蓋 將 樣 品 液 倒 入 觀 測 管 至 滿 為 止 , 裝 回 時 用 (玻 璃 片 )平 面 的 放 回 , 把
橡皮套轉緊即可使用。
B) 歸 零 校 正
以蒸餾 水 做零點校正,測 量 時 將 充 滿 蒸餾 水 之 觀測管(觀測管鏡面擦

- 24 -
拭 乾 淨 ) , 放 在 觀 測 座 上 , 確 認 Zero set 亮 綠 燈 , 若 不 亮 則 按 左 或 右 旋
轉 開 關 , 直 至 Zero set 燈 亮 , 由 試 鏡 觀 測 可 看 見 一 條 垂 直 半 影 線 , 首 先
作零點調整,在確定電源燈亮後,按左或右旋轉使目視視窗之兩半平面亮
度 一 致 , 再 確 認 Zero set 燈 亮 , 此 時 按 ”ZERO” 開 關 並 確 認 數 字 顯 示 器 指
示 ”0” 。
C)樣品液之測定
將欲測定之樣品液倒滿觀測管,再將觀測管放於儀器的測定架上,目測觀
測管亮的一面是左或右
1 . 如 果 右 面 是 較 亮 的 (右 旋 樣 品 液 ), 按 旋 轉 鍵 其 變 化 如 下

零點位置 同 亮 度 (讀 值 )

2 . 如 果 左 面 是 較 亮 的 (左 旋 樣 品 液 ), 按 旋 轉 鍵 其 變 化 如 下

3. 如 上 , 在 同 亮 度 位 置 時 , 我 们 可 以 由 數 字 顯 示 上 讀 取 其 數 值 , 此 為 樣 品
液之旋光角。
要 決 定 ”相 同 亮 度 位 置 ”是 此 儀 器 最 重 要 的 步 驟 , 需 連 續 觀 察 , 一 次 的 旋
轉 很 難 看 出 此 位 置 , 若 認 為 是 ”相 同 亮 度 位 置 ”時 , 請 左 右 互 相 旋 轉 來 確
定 。 不 論 是 左 旋 或 右 旋 測 試 液 , 在 正 確 的 求 得 ”相 同 亮 度 位 置 ”後 , 即 可
讀 取 顯 示 器 上 的 數 字 , 通 常 每 個 樣 品 液 應 做 4~ 5次 再 取 平 均 讀 值 , 較 為
精準。

- 25 -
實驗記錄及報告

實驗五 比旋光度鑑別糖類
姓名 學號 系級 組 別
姓名 學號 日期 年 月 日

****************************************************

實驗結果
1.秤 重 數 據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未知藥品

2. 在 室 溫 的 旋 光 度 數 據

糖 別 蔗 糖 果 糖 葡 萄 糖 未知藥品

液 溫

旋 1

2

3

度 4

平均值

3. 在 恆 溫 槽 的 旋 光 度 數 據

糖 別 蔗 糖 果 糖 葡 萄 糖 未知藥品

液 溫

旋 1

- 26 -
2

3

度 4

平均值

4. 結 果 整 理

糖 別 旋光度 觀測 濃 度 室溫下的旋光度 恆溫槽的旋光度


α 管長l C
 TD 液 溫 (T)  TD 液 溫 (T)

蔗 糖

果 糖

葡萄糖

未知藥品

故未知藥品是

5. 蔗 糖 不 同 溶 液 濃 度 之 糖 度 測 定

蔗糖不同溶液濃度 1 3 5 7 9 未知
g / 100m L

糖 度

故未知藥品濃度是
6. 由 糖 度 對 濃 度 作 圖 找 出 未 知 濃 度 蔗 糖 水 溶 液 的 濃 度 。

- 27 -
實驗六 微量水份測定
前 言
目 前 Karl-Fischer 水 份 計 被 公 認 為 是 測 定 氣 體 、 液 體 、 固 體 等 樣 品 中 微
量水份最正確、最迅速的方法,它較一般的乾燥法、蒸餾法、電氣抵抗法
等物理方法或氣體發生法、加水分解法等其他化學方法更正確、快速。
1935年 德 人 Karl-Fischer 測 定 SO2(g) 中 的 水 份 , 他 利 用 碘 、 二 氧 化 硫 、 吡
吡啶等的混合液來測定,當初認為其反應如下:

I 2  2 H 2 O  (C 5 H 5 N ) 2 SO 2  2C 5 H 5 N  (C 5 H 5 N ) 2 H 2 SO 4  2C 5 H 5 NHI

1939年 Smith、Bregant、Mitchell 等 三 人 認 為 在 甲 醇 存 在 下 的 反 應 為 :

H S02
I2 + SO2 + 3C5H5N + H2 O 2C5H5N + C5H5N (1)
I O

SO2 H
C5H5N + MeOH C5H5N (2)
O SO4 Me

目 前 商 業 上 有 兩 種 型 態 的 Karl-Fischer 水 份 計 , 其 一 為 採 用 電 位 差 原 理
(該 種 儀 器 已 普 遍 使 用 在 工 廠 界 ), 另 一 種 採 用 庫 倫 電 位 定 量 原 理 (近 幾 年 所
發 展 出 來 ), 茲 將 分 別 簡 單 介 紹 其 原 理 及 應 用 範 圍 。

原 理
(A) 電 位 差 法
Karl-Fischer 方 法 是 利 用 碘 、 二 氧 化 硫 、 甲 醇 、 吡 啶 等 特 殊 試 劑 , 當 有
水份存在時,二氧化硫被碘氧化產生三氧化硫或硫酸,其反應如下:

SO 2  I 2  2H 2O  2 HI  H 2SO 4 (3)

酸 的 部 份 ( 碘 化 氫 和 硫 酸 ) 可 被 ?啶 「 抓 走 」 而 使 反 應 (3)不 致 於 產 生 可 逆
現象,如此全部的水份可被耗盡,此時游離碘存於溶液中立即使電流或電
壓 改 變 而 達 到 滴 定 終 點 (此 時 滴 定 瓶 內 溶 液 的 顏 色 由 黃 色 變 為 紅 褐 色 )。

(B) 庫 倫 電 位 定 量 法
試 樣 混 在 吡 啶 - 甲 醇 的 混 合 液 內 (該 混 合 液 內 含 有 適 量 的 碘 離 子 和 二 氧

- 33 -
化 硫 ), 由 電 解 在 陽 極 產 生 碘 分 子 , 該 碘 分 子 即 和 水 分 子 產 生 反 應 如 反 應 式
(1)和 (2), 在 這 種 場 合 碘 分 子 的 產 量 由 法 拉 第 定 律 得 知 , 直 接 和 通 過 的 電 量
成正比即:
2I   I 2  2e 

由 反 應 式 (1)知 1 摩 爾 的 碘 分 子 能 和 1 摩 爾 的 水 分 子 相 互 反 應 , 所 以 1mg
的 水 分 子 就 相 當 於 10.71 庫 倫 的 電 量 [ 即 (96500*2)/(18*103)=10.71庫 倫 /1mg
H2O], 由 電 解 所 須 之 電 量 可 直 接 反 應 出 試 樣 中 水 份 的 含 量 。

對使用庫倫電位定量有下列優點:

1. 操 作 簡 單 ( 全 自 動 ) 。
2. 不 須 要 標 定 Karl-Fischer 試 劑 的 力 價 ( 即 Karl-Fischer 的 Titer:mg H2O/ml
K.F.)。
3. 縮 短 測 定 時 間 ( 較 一 般 的 電 位 差 法 省 約 1/2到 1/3的 時 間 ) 。
4. 直 接 顯 示 多 少 μg 的 水 份 而 不 須 加 以 計 算 。
5. 由 於 具 自 動 電 解 電 流 控 制 系 統 使 得 在 測 量 上 具 有 極 高 的 準 確 性 。
6. 對 低 到 10μg的 超 微 量 水 份 也 可 以 測 定 。
7. 應 用 範 圍 廣 泛 亦 可 測 具 高 電 阻 的 溶 液 。
8. 試 劑 可 以 重 複 使 用 。

儀 器
庫 侖 電 位 式 卡 式 水 份 測 定 儀 , 樣 品 瓶 , 滴 管 , 25 μl 注 射 針 。

藥 品
甲 醇 , 丙 酮 , 丙 醇 , 乙 酸 乙 酯 , 乙 酸 甲 酯 , Karl-Fishcer 試 劑 。

步 驟
1. 打 開 Power, 再 按 PRE-TITR 鍵 。
2. 此 時 螢 幕 出 現 *PRE-TITR, 等 到 Background 穩 定 時 螢 幕 會 出 現  Ready 或
Stable。
3. 利 用 注 射 針 吸 取 Sample, 然 後 將 注 射 針 + Sample 一 起 稱 重 為 Wt1, 記 錄
之。

4. 再 按 START 鍵 , 則 螢 幕 出 現 Sample in 5至10μl, 後 再 將 Sample 注 射 進 去 。


注 射 完 畢 後 再 按 START 鍵 , 便 開 始 進 行 滴 定 。

- 34 -
5. 空 的 注 射 針 再 稱 重 為 Wt2, 記 錄 之 。
6. 滴 定 完 畢 後 , 則 螢 幕 會 出 現 Wt1 = , Wtw = ? , 則 將 Wt1、
Wt2 值 依 序 輸 入 便 可 得 結 果 。

7. 每 個 樣 品 做 三 次 。

應 用
1. 有 機 化 合 物 的 水 份 定 量
分為可直接滴定的化合物,不能直接滴定但加以適當處理即可滴定的化
合物。

(1) 可 直 接 滴 定 化 合 物 :a. 酸 、 酸 酐 、 酯 類 。 b. 酒 精 類 。 c. 醛 類 、 酮 類 ( 較 安
定 的 化 合 物 ) 。 d. 二 乙 氧 基 乙 烷 類 。 e. 醚 類 。 f. 碳
氫 化 合 物 及 其 氯 化 物 。 g. 過 氧 化 物 。 h. 含 氮 化 合
物 (小 部 份 )。

(2) 使 用 適 當 的 處 理 即 可 滴 定 的 化 物 :a. 醛 類 、 酮 類 ( 較 不 安 定 者 ) 。 b. 胺
類 、 氨 基 醇 類 、 胼 類 ( 含 氮 化 合 物 ) 。 c. 硫 醇 類 、
硫 羥 酸 (含 硫 化 合 物 )。

2. 無 機 化 合 物 之 水 份 定 量
K.F.試 劑 應 用 在 無 機 物 時 常 可 能 受 到 與 本 試 劑 易 起 反 應
物 質 之 阻 礙 , 此 類 阻 礙 物 質 為 a. 金 屬 氧 化 物 如 氧 化 鋅 等 。 b. 弱 酸 類 如 硼
酸 等 。 c. 鹽 類 如 碳 酸 鹽 、 硫 酸 鹽 等 。 以 上 均 對 K.F.試 劑 有 定 量 的 反 應 , 如
遇有上述阻礙物質存在時可用抽出或蒸餾等方法分離水份後分析之。

3. 工 業 製 品 之 水 份 定 量
K.F.試 劑 應 用 於 固 體 樣 品 時 , 對 於 甲 醇 吡 啶 等 可 溶 解 之 物 質 即 可 直
接定量,但如煤、紙、紙漿等不溶於此項溶劑的物質則可加甲醇放置一
定時間抽出樣品中的水份後滴定之。

K.F.試 劑 應 用 在 液 體 樣 品 時 與 試 藥 可 自 由 混 合 的 石 油 醚 、 苯 等 樣 品
可直接滴定,但如絕緣油等不能混合的物質則須加甲醇先行抽出水份或
使用其他適當溶劑完全溶解滴定之。
K.F.試 劑 對 處 理 氣 體 試 料 如 丙 烷 、 甲 基 氯 、 氟 利 昂 等 氣 體 則 須 先 將
此類氣體通入預先經冷卻的甲醇中使其液化後滴定之。倘樣品氣體為不
易液化者,則可以以適當的流速將該氣體試料通入甲醇吸收水份後再滴
定之。

茲將脫水劑及其適用試樣列於表一。

- 35 -
表一 脫水劑及其適用試樣

脫 水 溶 劑 適 用 試 樣

1. 無 水 甲 醇 有機溶劑、無機藥品、醫藥、
其他
2. 氯 仿 甲 醇 混 合 劑 石油系潤滑油、絕緣油、冷凍
機油、油脂類
3. 吡 啶 乙 二 醇 混 合 劑 酮類、醋酸、塗料用
4. 乙 二 醇 甲 醇 混 合 劑 氣體及無機鹽類用

5. 吡 啶 丙 三 醇 混 合 劑 醇酸類用
6. 甲 苯 甲 醇 混 合 劑 聚酯類用
7. 甲 醯 胺 甲 醇 混 合 劑 THF、 醋 酸 乙 酯 、 DMF等

- 36 -
實 驗記 錄及 報告

實驗六 微量水份測定
姓名 學號 系級 組 別
姓名 學號 日期 年 月 日

************************************************

實驗結果

試樣 含水分 % 平均含水量 %

問題與討論
1.請探討不同官能基與含水份之關係?
2.詳述如何更換陽極及陰極液?

- 37 -
實驗七 廢水之吸附處理
目 的
以醋酸溶液為廢水之模式溶液,探討活性碳處理廢水之吸附現象。

原 理
固體具有吸附體於其表面之性質,可視為物理上分子之附著力,亦可
視為化學上鬆緩化合物之形成,總之,係由於兩種不同分子面正負電荷之
吸引所致。一般應其吸附之特性,作為廢水之脫色、脫臭等處理。

若於一定溫度下,將固體吸附劑與溶液相接觸,則一定量之吸附劑所
吸收之溶質量,可以用溶液濃度的函數表示之。於一定溫度下之吸附量與
溶 液 濃 度 之 關 係 曲 線 , 稱 為 吸 附 等 溫 線 (Isotherm)。

一般吸附等溫線之形狀,因吸附劑之前處理及種類,被吸附質之種類
性質而改變。如係溶液,則尚依溶媒之如何而定。此時存於溶液中之被吸
收質,與已附於吸附劑表面上之被吸附物間,之關係。比較能符合之吸附
等溫線有

(1) Freundlich 實 驗 室 及

(2) Langmuir 理 論 式 , 如 圖 一

所示,分別描述如下:

Freundlich isotherm
x
 kC n
m
x
或 ln   ln K  n ln C (1)
m
上式中C 為平衡狀態時溶液之濃度, 圖一 物理吸附與化學吸附之比較

x為 於 濃 度 C 時 , m克 吸 附 劑 所 吸 附 溶 質 之
克 分 子 數 或 克 數 , n及 k是 常 數 依 溫 度 , 吸 附 劑 及 吸 附 物 之 種 類 而 異 , n值
通 常 位 於 1~0.1之 間 。
Langmuir isotherm
x kkC
 1 2 (2)
m 1  k1C

上 式 中 k1 為 與 吸 附 能 量 有 關 之 常 數 , k 2 為 飽 和 吸 附 量 。

- 38 -
儀 器
溫 度 計 一 支 , 錐 形 瓶 200ml 24個 , 橡 皮 塞 6 個 , 吸 量 管 10ml 一 支 , 滴 定
管,玻璃球管,棉花。

藥 品
活 性 碳 1 克 12 包 , 0.1 N NaOH 標 準 液 , 0.5N 醋 酸 , 酚 酞 指 示 劑 。

步 驟
1. 醋 酸 之 濃 度 , 以 酚 酞 指 示 劑 , 用 0.1N NaOH 標 準 液 正 確 滴 定 之 。 並 計 算 溶
液 1ml 中 , 所 含 醋 酸 的 量 ( 或 克 分 子 數 ) 。
2. 將 0.5N 醋 酸 各 取 2ml、4ml、7.5ml、10ml、15ml、20ml、25ml、30ml、35ml、
40ml、45ml、50ml 分 別 注 入 50ml 量 瓶 內 , 再 以 蒸 餾 水 稀 釋 至 50ml, 再 倒
入附有玻璃塞之錐形瓶內。
3. 於 每 瓶 內 各 放 入 0.5~1克 細 粉 末 狀 之 活 性 碳 , 搖 動 混 合 後 置 於 恆 溫 槽 內 ,
若 室 溫 變 動 不 大 時 , 放 在 實 驗 台 上 亦 可 。 每 隔 10 分 鐘 搖 動 一 次 , 或 置 於
搖動機上搖動之。
4. 約 1.5~2小 時 後 , 濾 去 活 性 碳 , 用 吸 量 管 取 出 各 瓶 中 的 濾 液 , ( 濃 度 大 者
取 5ml, 中 者 取 10ml, 稀 者 取 20ml) , 以 , 滴 定 0.1 N NaOH 標 準 液 , 滴 定 濾
液中所殘留之醋酸量。

- 39 -
實 驗記 錄及 報告

實驗七 廢水之吸附處理
姓名 學號 系級 組 別
姓名 學號 日期 年 月 日

*********************************************************

實驗結果

實 加入活 所加入之 加入之活性 活性碳 NaOH x log


驗 性碳之 活性碳量 碳後溶液中 所吸收 m x logc
前溶液 (m)克 所殘留醋酸 之醋酸 消耗 m
中醋酸 濃度(c) 量 ml
濃度 (x)(克)

10

11

12

問題與討論
- 40 -
1. 以 x m 為 縱 座 標 , 平 衡 濃 度 c 為 橫 座 標 , 繪 出 活 性 碳 於 醋 酸 溶 液 中 對 醋 酸
之等溫吸附線。
x
2. 於 方 格 紙 上 , 以 log 為 縱 軸 , logc 為 橫 軸 , 描 繪 其 吸 附 線 是 否 呈 一 直
m
線 。 此 直 線 與 縱 軸 交 點 之 高 為 logk,而 此 直 線 之 斜 率 則 為 n , 試 比 較 此 法
與 最 小 自 乘 法 所 得 之 k,n 值 。
3. 利 用 Langmuir 等 溫 吸 附 式 :
c 1 c
 
x m k1k 2 k 2
c
以 為 縱 軸 , c為 橫 軸 , 描 繪 其 關 係 是 否 呈 一 直 線 。 此 直 線 與 縱 軸
x m
1 1
交點之高為 ,斜率為 , 同 樣 利 用 最 小 自 乘 法 , 求 Freundlich 等 溫 吸
k1k 2 k2
附 式 中 之 k1 , k 2 常 數 , 並 比 較 之 。

註 : x m  kC n 可 視 為 Langmuir 等 溫 吸 附 式 中 之 一 特 例 。

- 41 -
實驗八 三成份系互溶度
目 的
藉由曲線瞭解三成分系之間的互溶度關係。

原 理
定 溫 、 定 壓 的 三 成 份 系 (Ternary System)或 稱 三 元 液 體 系 統 , 其 相 律 如 (1)
式所示。

F=3-P (1)
類 此 系 統 的 組 成 可 用 三 直 線 座 標 (Trilinear
Coordinates)表 示 。 其 頂 點 分 別 表 示 三 成 份 的 純 成
份 。 圖 二 中 , X點 表 示 A成 份 為 25%,B成 份 為 50%
與 C成 份 為 25%的 組 成 。 圖 三 係 分 別 設 定 三 直 線 座
標 的 互 相 溶 解 度 點 而 繪 成 。 圖 三 中 , 曲 線 B'OC'係
表 示 在 混 合 性 不 完 全 的 二 液 體 , 如 苯 (B)與 水 (C)
中 加 入 對 雙 方 皆 能 完 全 混 合 之 液 體 , 例 如 醋 酸 (A)
時的互相溶解度。曲線外側為一相,內側則為二
相 的 領 域 。 此 系 統 的 相 數 與 P=2相 等 , 完 全 取 決
於系的成份。斜線係連結共存二溶液代表點所構 圖一
成 的 平 衡 連 結 線 。 O為 二 個 共 存 溶 液 呈 同 一 組 成 互溶度測定管
的 臨 界 溶 解 溫 度 (Critional Solution Temperature)。

圖二 三直線座標的組成表示法 圖三 三成份系的互溶度

用 r 表 示 的 B 與 C 的 混 合 物 , 係 由 B' 與 C' 的 比 例 即 為 rC':rB' 的 二 液 相


所 構 成 在 其 中 漸 次 加 入 A 後 , 係 全 體 的 組 成 會 跟 著 rA 變 化 。 因 此 用 平 衡 連

- 42 -
結線左側的點表示溶液即會次第減少,並在S 處完全消失而變成一液相。
但 是 如 果 最 初 的 組 成 為 t, 而 tA 會 通 過 臨 界 點 O 時 , 並 非 有 一 個 液 相 消
失,一直至最後仍屬二液相,僅係組成在O 點一致而迅速變為一層而已。

在A 與B 的混合物中,令A 的比率一定而漸次添加C 時,系即會沿著


XY 變 化 。 最 初 會 在 X 點 形 成 新 的 第 2 層 , 但 第 2 層 會 隨 著 C 的 添 加 量 遞
增而逐漸增大,最初層則會遞減並在Y 處變為僅有第2 層存在。

儀 器
50ml 滴 定 管 、 附 橡 皮 塞 的 錐 形 瓶 15個、1ml、5ml、10ml、25ml、50ml 吸 量 管
各一

藥 品
乙 酸 乙 酯 , 95% 乙 醇 、 蒸 餾 水 、 丙 酮

步 驟
A) 1.首 先 用 丙 酮 將 附 有 橡 皮 塞 的 錐 形 瓶 充 分 洗 滌 後 予 以 乾 燥 。

2.取 乾 燥 後 的 6 個 錐 形 瓶 分 別 以 吸 量 管 注 入 2、4、6、8、10、12ml 的 乙 酸
乙 酯 , 並 用 吸 量 管 分 別 注 入 10ml 的 蒸 餾 水 。

3.用 滴 定 管 將 95% 乙 醇 徐 徐 注 入 各 混 合 液 中 並 激 烈 攪 拌 , 令 其 變 為 透 明
的溶液。 (滴定時下面要墊黑色紙)。

4.記 錄 使 用 95% 乙 醇 之 毫 升 數 。

B) 1.取 5個 乾 淨 附 橡 皮 塞 的 錐 形 燒 瓶 , 分 別 加 入 10ml 的 乙 酸 乙 酯 。

2.以 吸 量 管 分 別 注 入 1、2、3、4與 5ml 的 蒸 餾 水 。

3.於 上 述 錐 形 瓶 中 分 別 加 95% 乙 醇 , 並 記 錄 變 為 澄 清 溶 液 的 添 加 量 。

C) 1.取 4個 附 橡 皮 塞 的 錐 形 瓶 , 並 各 加 入 20ml 的 乙 酸 乙 酯 。

2.以 吸 量 管 分 別 注 入 1、5、10、20ml 的 蒸 餾 水 。

3.在 以 上 混 合 液 中 , 分 別 添 加 95% 乙 醇 與 記 錄 呈 現 澄 清 溶 液 的 95% 乙 醇


添加量。

- 43 -
實驗記錄及報告

實驗八 三成份系的互溶度
姓名 學號 系級 組別
姓名 學號 日期 年 月 日

*********************************************

實驗結果
(一 )利 用 水 、 乙 酸 乙 酯 、 乙 醇 的 密 度 值 來 決 定 成 份 的 莫 耳 數 , 並 計 算 各 混
何物成分完全達到混合點的莫耳分率。

表一 三成份系互溶度的組成

系 列 水 乙酸 乙酯 乙 醇 總 莫 耳
ml moles 莫耳分率 ml moles 莫耳分率 ml moles 莫耳分率
10 2
10 4
(A) 10 6
10 8
10 10
10 12
1 10
2 10
(B) 3 10
4 10
5 10
1 20
(C) 5 20
10 20
20 20

(二)依 據 上 表 的 結 果 繪 製 三 相 圖 。

- 44 -
實驗九 溶解度之測定
目 的
測 定 某 一 溶 質 (固 體 ) 在 各 種 溫 度 下 對 於 某 一 液 體 溶 劑 之 溶 解 度 , 並
由此求該溶質之溶解熱。

原 理
固 體 之 溶 解 度 與 絕 對 溫 度 間 之 關 係 , 可 用 Van't Hoff 之 方 程 式 表 示 如
下,則

d ln k c H
 (1)
dT RT 2

(1)式 中 , R 為 氣 體 常 數 , kc 溶 解 度 , 以 1000克 溶 劑 中 所 溶 溶 質 之 克 分 子 數
表 示 之 。 △H 為 分 子 溶 解 熱 , T 為 絕 對 溫 度 。 若 將 (1)式 積 分 , 則 得

 H 1
log k c   C (2)
2.303R T

C 為 積 分 常 數 。 若 於 絕 對 溫 度 T1,T2時 之 溶 解 度 各 為 kc1,kc2,

k c 2 H (T2  T1 )
則 : log  (3)
k c1 2.303RT2 T1

2.303RT2 T1 k
 H  log c 2 (4)
(T2  T1 ) k c1

由 (4)式 , 吾 人 由 測 得 某 一 溶 質 於 兩 種 不 同 溫 度 下 之 溶 解 度 , 可 得 該 溶
質 之 溶 解 熱 。 由 (4)式 所 得 之 分 子 溶 解 熱 △H 為 1 克 分 子 溶 質 溶 於 幾 乎 近 於
飽和之溶液中所吸收之熱量。此值與一般表列之溶於極稀溶液中之溶解
熱,不等。

儀 器
恆 溫 槽 4台 , 錐 形 瓶 ( 附 有 橡 皮 塞 ) 4支 , 滴 定 裝 置 , 吸 量 管 1支 , 洗 瓶
( 內 裝 有 95% 酒 精 ) , 0.1℃ 溫 度 計 (0~50℃),10ml 秤 量 瓶 , 棉 花 , 橡 皮 管 ,
玻 璃 球 管 , 攪 拌 器 , 錐 形 瓶 150ml 5個 。

藥 品
安 息 香 酸 3 克 4 包 , 0.1000N 標 準 鹼 液 , 蒸 餾 水 , 酚 酞 指 示 劑 , K.H.P 。

- 45 -
步 驟
1. 調 節 恆 溫 槽 之 溫 度 至 欲 測 溫 度 (35℃)。
2. 錐 形 瓶 內 置 入 約 3 克 之 安 息 香 酸 及 約 75ml 蒸 餾 水 , 加 熱 至 較 恆 溫 水 槽 高
5℃ 之 溫 度 。 劇 烈 攪 拌 後 移 置 於 恆 溫 水 槽 內 。 繼 續 攪 拌 至 溶 質 達 到 平 衡
為 止 。 所 需 之 時 間 約 1小 時 至 幾 個 小 時 。
3. 用 25ml 吸 量 管 吸 取 溶 液 25ml, 用 0.1000N 標 準 鹼 液 , 以 酚 酞 為 指 示 劑 滴 定
之。當吸取溶液時,錐形瓶仍須浸於恆溫槽中,不可取出。又為避免未
溶解之溶質被吸上,一橡皮管連接吸量管尖端及裝有棉花之玻璃球管,
如 圖 (1)所 示 。 精 確 記 取 恆 溫 槽 之 溫 度 至 0.1℃, 並 記 取 滴 定 所 用 鹼 液 之 容
積。將吸量管之溶液移入錐形瓶後,應注入些酒精於吸量管內,將溶液
完全除去。
4. 將 恆 溫 槽 調 節 至 較 前 者 高 10℃以 上 之 欲 測 溫 度 (45℃)。 同 樣 於 錐 形 瓶 內 置
入 安 息 香 酸 及 水 , 加 熱 至 較 恆 溫 槽 高 5 ℃之 溫 度 後 , 再 將 大 試 管 移 置 恆
溫槽內。
5. 達 平 衡 後 , 同 樣 用 10ml 之 吸 量 管 吸 取 溶 液 10ml, 用 0.1N 之 標 準 鹼 液 滴 定
之。
6. 若 時 間 許 可 , 用 同 法 測 定 室 溫 35℃,45℃,55℃,65℃ 之 溶 解 度 , 並 描 成
曲線。
[ 註 ]1. 滴 定 時 若 加 入 些 (10~20ml)甘 油 時 , 可 使 其 終 點 更 顯 明 。
2. 本 實 驗 又 可 用 重 量 法 代 滴 定 法 。 即 將 一 定 容 積 之 溶 液 置 入 秤 量 瓶 ,
加熱乾涸後,用天平稱其重量。

- 46 -
實驗記錄及報告

實驗九 溶解度測定
姓名 學號 系級 組 別
姓名 學號 日期 年 月 日

*********************************************************

實驗結果

Sample t℃ TK NaOH g acid per g acid per 1 log K C


(ml) (ml) sample 1000g H 2 O T

25 室溫

25 35

10 45

10 55

10 65

問題與討論
1. 由 實 驗 結 果 , 計 算 各 溫 度 下 溶 於 1000克 溶 劑 中 溶 質 之 克 分 子 數 , 或 克
數 , 並 與 文 獻 之 數 值 比 較 之 , 但 假 定 溶 液 之 密 度 為 1克/ c.c.。
2. 以 溶 解 度 之 對 數 log kc 為 縱 坐 標 , 絕 對 溫 度 之 倒 數 1/T 為 橫 坐 標 , 於 方 格
紙上描一圓滑曲線。若溶解熱為一定,且無解離等反應時,可得一直
線。
3. 取 曲 線 上 之 兩 組 值 代 入 式 (4)並 求 安 息 香 酸 在 水 中 的 平 均 溶 解 熱 , 或 由 (2)
之 直 線 之 斜 率 計 算 安 息 香 酸 在 水 中 之 溶 解 熱 (-△H=2.303.R.slope,
R=8.314)。

- 47 -
實驗十 離子強度對溶解度
之影響
目 的
瞭解離子強度知效應。

原 理
電解質之活性強烈地受濃度的影響。在稀溶液中,離
子 間的作用力為簡單的庫侖吸引力或拒斥力。在無限稀釋
的 情況下,離子在電解質溶液中的分佈可謂完全無規則,
蓋 離子相距甚遠,其間之相互作用力甚小,電解質之活性
係 數 可 視 為 1。 然 而 在 較 高 濃 度 下 , 離 子 間 之 距 離 較 小 ,
庫 侖吸引力與拒斥力變為重要

笛 拜 與 胡 克 爾 ( Debye and Hückel) 創 立 極 限 定 律 (limiting


law)以 解 釋 稀 電 解 質 溶 液 中 之 現 象
 e 3 z i2 2NI
ln ri  ……………………………….……………… (1)
( DkT ) 3 2 1000
其中

ri :離子 i 之活性係數

zi :離子 i 之電荷數 (不 計 其 電 性 )

e :電子之電量

N :亞佛加厥數

k :波滋曼常數
I :溶液之離子強度 ( I  1 2  mi z i2 )

D : dipole moment 之 測 量 表 示

由極限定律可得知離子在稀溶液中之活性係數僅視
其電荷、溶液之離子強度、溶液之介電常數及溫度而定。
因 此 電 荷 相 同 之 電 解 質 (AB)其 活 性 係 數 可 表 為
Inri   AZ i2 I ………………………………………...…… (2)
不 同 電 荷 之 電 解 質 BzAy之 平 均 離 子 活 性 係 數 r I
ln rI   A( Z  Z  ) I …………………………………….....…. (3)
弱 電 解 質 之 苯 甲 酸 (HA)之 溶 解
HA( S )  A  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C- C+
其 溶 解 度 積 可 表 為 ( r  r ; C   C  )

Ksp=a+a-

=r+C+r-C-

=r+2r-2 …………………………….………… (5)

將 (5)式 取 對 數 得

ln K sp  2 ln r  2 ln C ………………………………….……… (6)

將 (2)代 入 (6)式 可 得

1
ln C  AZ i2 I  ln K sp … … … … … … … … … … … . … … . . … … ( 7 )
2

改 變 溶 液 之 離 子 強 度 I , 溶 解 度 C 會 隨 之 改 變 。 以 lnC
對 I 作 圖 , 可 得 一 直 線 , 由 斜 率 及 截 距 可 得 A & Ksp

儀 器
滴 定 裝 置 , 吸 量 管 , 溫 度 計 , 錐 形 瓶 150ml 6 個 , 棉 花 ,
橡 皮 管 , 玻 璃 管 , 大 試 管 (附 有 橡 皮 塞 ), 磁 石 攪 拌 器 ,
洗 瓶 (內 裝 有 95%酒 精 )。

藥 品
苯 甲 酸 , N/10標 準 鹼 液 , 酚 酞 指 示 劑 。

步 驟
1.配 製 1M之 NaCl水 溶 液 。
2.上 述 溶 液 各 取 10ml, 20ml, 40ml,
60ml, 80ml, 及 100ml, 分 別 加 入
錐形瓶中,各瓶再加入蒸餾水至
100ml, 並 在 每 瓶 中 加 入 過 量 之 安 息
香 酸 (約 4 g)。 以 磁 石 攪 拌 器 劇 烈 攪
拌後,靜置一段時間。繼續至溶質達
到 平 衡 為 止 。 所 需 時 間 約 1小 時 至 幾 小 時 。
3.用 25ml吸 量 管 吸 取 各 溶 液 25ml, 以 0.1N標 準 鹼 液 , 用 酚
酞為指示劑滴定之。又為避免未溶解之溶質被吸上,用
一橡皮管連接裝有棉花玻璃球管之吸量管,如右圖所
示,並記取滴定所用之容積。
實 驗記 錄及 報告

實驗十 離子強度對溶解
度之影響
姓名 學號 系級 組 別
姓名 學號 日期 年 月 日

*********************************************************

實驗結果

所取 NaCl NaOH 取 25 ml sample 1000 g 離子 ln C I


Sample 濃度 ml 滴定時 中含多 溶劑中 強度
滴定 acid 濃 少 g 所含之 I
ml 度 acid acid

問題與討論
1. 由 實 驗 結 果 , 計 算 各 溶 液 之 離 子 強 度 I。

2 . 以 溶 解 度 之 對 數 ln C對 離 子 強 度 之 平 方 根 I作圖。並由
斜 率 及 截 距 求 出 A & Ksp。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