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5

IV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1



/一/

禅不神秘,只是做好每一个当下

佛法当中的禅修,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是非常的重要。大家不远万
里来到这里,无非是想获得一些利益。禅修有几个先决条件,其中
共修是获得禅修体验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
命、经历、思想都不同,所以显现出来的禅也不一样。在我们这里
是把念诵作为禅修的一种具体的方法。对于这种念诵,我相信大家
通过这两天也已经有所体验,现在我们在方法上稍微做一些讲解,
以便于大家在共修当中获得一些具体的用心的方法。

从佛教来讲,所谓的“禅”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如何培
养稳定的心,另外一个方面是在稳定的心当中,如何回归到客观充
满活力的智慧的状态。就好像一个融化冰的过程,这里就是一个大
熔炉,我们的念诵就好像火一样。为了让我们的工作能够有序的进
行,做好一件事情,让我们的禅修按照这两个目标推进,第一,稳
定心;第二,让心恢复智慧或者活力,大家从内心先把这两个目标
做一个刻画。

我们这两天要培养什么呢?一个是要培养稳定;另外一个就是要培
养我们所谓的佛性的恢复,恢复我们生命的本能,恢复我们生命的
2



自在。这两个目标是相辅相成的。为了达成这两个目标,我们要具
备一些最基本的前提,这就是佛家所谓的戒的范围。

戒,并没有那么刻板,戒是对很多人生活在一起的简单化的处理,
让生活遵循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那么这几天的禅修,大家共同生
活,一切时间听从号令,不需要用声音去表达,我们都要注意听,
一切行动听指挥。这样虽然人多,但是你感觉不到人多,这就是
共 修。

我们会看到,如果没有共修的戒,那我们到哪里去都是一件很累
的事情,非常累。但如果大家都保持着一种安定,那么人多不是
问题。所以我们不要烦恼,觉得人多,觉得条件很具有挑战,把这
些统统的放下。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庭、单位、事业、社会种种的圈
子,总的来讲,都是不自在的。与其对抗,不如接受。这是参加禅
修要做的一种心理准备和调整,要以欢喜的心去接受。如果我们能
够转念,这就说明我们这个人已经有了弹性。我们每一个人来的时
候目标都是非常清晰的,想要参加这样的禅修,以便获得一些利
益,最起码是另外的一场学习。可是因为人心无常,在现实考验跟
前,心可能又会产生各种变化,所以我们要立定脚跟,在佛法当中
说,“要时时刻刻的提起正念”。在禅修当中,我们要针对自己的
目标,不忘自己来到这里的初衷,当你遇到障碍,遇到煎熬,遇到
考验,就如此思维。这不仅仅是一个禅修的保证,也是我们每一个
人处理人生、处理矛盾纠纷应该具备的第一个先决条件。

禅没有那么神秘,只是做好每一个当下,不要和外界抗拒,以欢喜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3



心去接受外在的一切。换个角度看,生活是美好的。大家从各个地
方来到这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这是一个很神圣、很清净、很
难得的人生体验。当我们带着这种美好,这种正念和智慧,让我们
的内心充满了感恩的时候,我们禅的氛围就会出来。每一个人如此
地去投入,每一个人既是创造者,也是受用者。当一个生命充满了
善念的时候,他的禅已经足以让他消除内心种种的抗拒,身体上种
种的不适。人生就是如此,禅更是如此。在这种念诵的当下,让我
们的心不断地沉入到我们的目标。那么这个目标就是要很放松地通
过这些如理的思维,带着感恩的心,处理好生活。同时,我们的心
不可以在这种概念中住很久,你要往前走,要做你的事情。我们的
事情是什么,就是要不断的把我们的注意力投入到人中,这是具体
的方法。

如果你在这种概念法当中转得太久,因为心本来就喜欢抓目标,那
么散乱就会产生。当散乱产生,我们的习性就会产生,我们个人的
各种想法就会产生,那么这个时候已经脱离了禅的轨迹了。

我们就好像一个风筝,失去了引线。我们在天地间无尽地飘荡,这
种日子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给心一个家,给心一个理由,不断地
投入到人中,这是具体的方法。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自己在人生
或禅修当中出现的种种不适,放松它,以便于我们在目标上更加
投入地去做一个事情,这个事情非常的重要。在当下它可能是比较
没有感受,比较枯燥,可是它对我们生命和人生有着整体的意义。
我相信大家都是对于这个答案有信心才会到这里来,但是在落实的
时候,要不断地去用心才行。用心,不仅仅是佛门禅修获得的根本
4



途径,也是我们做人做事唯一能获得根本性、决定性胜利的一个原
因。世间人很用心,但常常带着紧张,带着很多成见。我们要去剥
离这些,向内寻找,要试图在各种概念里面去剥离和放松。当你自
己觉得已经不会放松的时候怎么办?有第二个具体的方法:慢慢地
长长地出气,用鼻子先出,不要有声音,嘴角带着微笑,非常安详
地出这口气,你会发现内心各种的紧张和担心,身体的各种煎熬,
瞬间都无影无踪了。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心的显现。我们
不要认为是腿在疼,是心在疼啊。不断地用你的正念,去面对你的
内心。你的正念要在人中得到一个平静,你才能够如实地知道这一
切的发生和我们本无关系。我们对自我有着太多的担心,所以我们
有很多的不安全感,觉得青春会逝去,我们会遭受不幸,遭受疾
病,所以我们要努力赚钱。可是我们忘了,在赚钱的时候我们付出
了健康,在维护自己的时候伤害了别人,自然的因缘会自然兑现出
外在的一切程序,我们陷入了自我设定的一切苦难。

我们要用智慧试着为自己建立一个完整的光明的探索的道,向内在
去寻找的道。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够拯救自己,而不是这个道场,也
不是哪一个法师能够给我们带来根本的解救,佛陀也只是给人类留
下了这一份经验,一份思想,我们要想把这个宝贵的财富为自己所
用,为自己带来利益,那我们就要用心去对接,更重要的是在体验
当中,把人生的很多经验融为一炉,化为一念。所以要勇敢地按照
方法来完成这五天的禅修,这是我们自己和自己对话的过程,不必
有任何的担心,虽然天在下雨,我们不缺吃不缺穿,季节不冷不
热,这就叫做福报。当你想修行的时候,有一个禅堂比有一个皇宫
更有意义,这就叫做人生。我们要看懂,看不懂我们就很可怜,看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5



懂了,这个当下真的非常幸福。能不能够看懂是自己的事情,自己
的事情与他人没有关系,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去寻找放松是什么,专
注是什么,如何和念诵的这个声,和这个频率融二为一,如何在昏
沉和掉举当中还有一念觉性。别人修得好修得坏,不要介意。在一
个当下,无论是在寝室、在禅堂或者在斋堂,这三个地方都是我们
修行的地方,不是我们散乱的地方。我们可能不知道我们是如何散
乱的,但是当我们说什么,特别想说的时候,那就是散乱。

我们要给自己一个机会,也要给别人一个机会,在任何场合都要遵
循一定的原则。要止语,保持心的安详。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定力不
够,就把手机交给寺院。没有手机的日子人类过了几千年,过得很
好;有手机的日子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团糟。如果我们不给自己
一个短暂的解放的机会,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归自性呢?希望
大家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为他人供养一份吉祥,也为自己带来一
份吉祥。如此用心才能和来到我们这个道场的发心相应,和诸佛相
应,这样就会非常圆满。当我们回去的时候,这一段经历就会成为
一个伴随我们一生的深刻而有意义的体验。阿弥陀佛!
6



/二/

禅修,打开我们未知的生命

有人说活着就是修行,话是不错,但活着有很多层面,有的人活着
是不知不觉,有的人活着是后知后觉,有的人活着是先知先觉,有
的人活着活着就活不下去了。佛法的智慧就是教我们先知先觉地活
着。你要选择什么样的活法呢? 禅修不仅可以调节我们的身心,还
可以打开我们未知的生命。当然,也会改善我们当下生活的焦虑、
疾病等等问题,但禅修的利益不止如此。禅修是通过生命外在的历
练,达到内心的醒觉。

只有你具有了一定的资粮,才会机缘成熟。慢慢来,修行是一种生
活,是一种人生理念,也是一种自我调整的方法。要坚持,其他的
事能放则放。人生是很不圆满的,生存问题解决了,就要生活,福
报太大了,修行反倒成了一种障碍。

学佛,禅修非常重要。禅修让我们了解生命的原理,身是身,心是
心。身体的感受传递给心的时候,心往往会把这种感受放大,会认
为这种感受是“我”,造成很多问题被复杂化,不能归位。这让我
们在瞬息多变的人间不知道如何取舍,生命就多了一分危险。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7



千万不要寄希望于风水、邪教、预言祸福的种种人士所提供的改命
法上,轻则是非烦恼,大则伤财伤命。学佛人是以智慧来认知命运
的,应该知道通过什么方式才能真正改善命运。命运有起伏,人皆
有之,受了即了,活在当下,知往开来,欢喜种善。很多人都活得
很粗浅,许多事马马虎虎,我们的心和身体是统一相应的,心是起
决定作用的,但我们在日常中没有把心的作用发挥出来。定力增
强,心会专注,外界的影响就会减弱。人心是不可思议的,是能够
知道取舍的。在实践生活当中,我们自然的佛性会流露,知道什么
是善,什么是恶,应该如何取,应该如何舍。

佛法不是概念,不是理论,而是实践。了解生命的原理后,才有可
能解开生命的这堆乱麻,让生命得到梳理,让一切变得非常简单。

大家为了生活不断奔波,不断挑战,很不容易,但是坚持禅修必然
会有所收获。要现在多去总结,被忽略的收获、成果也要捡出来。
不总结就等于种了粮食没有收,是很可惜的。如何坚持用功?对于
已经皈依的居士来讲,就是念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首先,要知道皈依的意义。第一,亲近善寺。所谓的善,指善法;
善寺就是寺院,就是多去亲近同修。第二,要听闻正法,知道正法
是什么。如果不知道正法是什么,我们就难以选择。

然后,按照《皈依之道》一步步地学修。修,多念三皈依,最少要
念够十一万三千遍。这是个圆满的数字,代表了心智成熟的一个阶
段。在念的同时也要去参:为什么要皈依三宝?

另外,要培养正念的情感,知道生命无常的现象。不是用情绪、悲
8



观去面对,而是用如何超越的心态去面对。这样冷静的思考加上不
断的功课,就是学和修,慢慢地两者会得到结合。

禅修用的方法是念诵《普贤行愿品》,这种念诵是对身心的调和,
有着很深刻的原理,但原理现在不用去了解,拿来用就好。每个人
的时间有限,如果学得过多,在修上就会形成矛盾。

安安心心用简单的方法,每天拿出一座的时间,或者一遍也可以。
念诵加上禅坐,15分钟就够了。晚上临睡或早上起来,这是两个
非常重要的时间,就像生死一样,是两个枢纽——晚上心安而入
眠,色身和善法得到了培养,梦境吉祥;早上出去做事,安全有保
证,有很多的利益。所以要照顾好自己的心念,抽出时间做该做的
事 情。

修行没有捷径,一定要绵绵密密、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经营自
己的人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学佛一定要具备的态度和
方 法。

有些散乱的时间,比如上班的路上,可以念三皈依。专修和辅助的
修一起进行,辅助的修就是念三皈依,或忆念三宝功德,忆念生命
脆弱,忆念人身宝贵。要有非常感恩、珍惜的态度,人生很无常,
经不住等待。

大家已经和佛法结缘,要把自己的事情放在心里面,自己招呼自
己。除了《普贤行愿品》和三皈依,加上思维人间的无常性,有空
也可以了解下《心经》。《心经》的智慧也是佛法所说的“般若的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9



智慧”是在培养善品。如果心处于散乱、不正知、忙乱当中,将是
一切苦的开启。所以,和三宝结缘,首先要把心静下来。

当然,不要懊恼,不要着急。一次次跌倒,再一次次爬起来。修行
是积累经验,但是要坚持,不是靠经验可以代替的,自己要不断地
放在心里才可以。
10



/三/

禅修,是探索生命本源的桥梁

通过培养专注,心不断地摄念回归、沉淀,加上环境的完善,我们
就可以直接地体验到佛法当中的禅修。

禅修的方法就是在坐上、坐下。开始的时候肯定很煎熬,任何事情
开端都是不容易的。当我们想要享受一顿美食的时候,一定会经历
一个很艰辛的不断洗洗刷刷、切切做做的过程,一定是到最后,自
己所愿望的景象才会出现,这是必然的。我们要不断地去观察内心
的妄念、自我的干扰,要学会和自己对话,针对自己的目标,我们就
会去除掉内心突然出现的种种障碍,这是一种方法,可以模拟。

作为禅修,坐上修有三个要点:调整坐姿、调整呼吸、调整注意
力。坐姿很重要,如果你坐不好,相应的身体就会紧张、疼痛,但
并不是坐好了就不疼痛了,坐好了以后就算疼痛也是你可以接受
的,或者说虽然有疼痛的感受,可是你的心还会独立地获得一些作
用和运作的机会。

对于这三个要点要学会不断地调整,不要认为我是老学员了,我已
经参加过几个禅七了,甚至几年了,但是实话告诉大家,有很多人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11



还是没有做到位。禅修不是你听了就会明白,而是要不断地去体
验,而且要不断地去讲,大家才会不断地在这上面去沉淀。

首先是调整坐姿。我们坐下来,不管你是散盘、双盘或者单盘,都
要保持着很稳定的知道——觉知——知道自己坐下来,收摄一下,
观照一下。脊柱挺起来,下巴略收,肩膀放松,腹部放松;身体整
个朝前慢慢地倾,不能够弯头、弯腰,整个平行地往前倾,当你觉
得臀部已经离开地面了,你就再笔直地倾回来。你会感觉到臀部离
开了原来的地方,向后挪了一下。接下来再一次地去调整,肩膀放
松,腹部放松,脊柱挺起来,下巴往回收,鼻尖对着肚脐眼。然后
嘴角放松,面带微笑,眉毛放松,眉头展开,双手结定印,放在肚
脐下,腋窝要分开,肩膀要打开,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的身体
奥妙无穷,只有保持适当的坐姿,你的心胸、气血乃至于情感、注
意力才都能够有效地集中。有一个做不到位,你的禅修就会被负能
量所包围。

接下来进行第二个调整,调整呼吸。用鼻子轻轻地、长长地出三口
气,不要出很大的声音。入息不要管它,出息的时候嘴角向上翘,
保持微笑,眉毛展开。

第三个调整的点是,调整注意力,也叫做调心。心就是注意力,心
是看不到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看到自己真实的内心,他就开悟了。
所以我们退而求其次,注意力是可以求的,你的注意力要放在人
中。人中在上嘴唇之上,两个法令线之内的三角区,你越放松,你
的注意力越集中,才有可能集中在人中。
12



当我们静坐的时候,人中的注意力会不断地被干扰,被妄念和计划
拉走,不要着急,当你知道心又跑了,会心一笑,再一次回来,保
持耐心。如果注意力还不能集中,那就用鼻子出三口气,让呼吸明
显一些,或者做深呼吸都可以,这叫做禅修,也叫做集中心力或聚
精会神。这种聚精会神和紧张没有关系,虽然我们不断地调整注意
力,但是我们的眉毛是松开的,心态是放松的;如果你光会集中注
意力,不会放松,那还是不行,所以要学会放松和集中,心要拿捏
到刚刚好。为了找到这个“刚刚好”,你要不断地集中注意力,不
断地尝试,不断地回到方法——调身、调心、调整注意力。一次一
次不知道,那就一次一次不断地去尝试,慢慢地你就会知道。语言
是很苍白的,不需要用再微细的方法告诉你,剩下的只能是靠自己
不断地去实验,你才会知道。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要把工作做好,
时时刻刻地收摄你的心神,收摄你的眼睛,收摄你的耳朵。眼、
耳、鼻、舌、身、意都要照顾好,不要乱看,乱想,乱听,乱 吃。

人类一切的文明都是来源于清净的心,心为什么会不清净呢?是外
界的纷乱引起的。所以在适当的因缘之下,我们用适当的方法就可
以剥离外境给心造成的纷乱和干扰,从而达到聚精会神,这是人与
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当我们明白培养这种专注对我们生命有帮助的
时候,我们当然会努力地向这个方向去走。根据人天导师、无上正
觉的佛陀的传授,我们可以通过禅修这个桥梁,一探生命的本源,
这是宇宙最高端的一种智慧。

佛陀的教法,可以分作教正法和证正法。所谓的教正法是有关佛陀
的说教;证正法告诉我们,佛陀的法门唯有自己去实践才能真实地
知道他究竟在说什么。大家可能有的还不是佛弟子,但是作为佛教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13



来讲,是不是佛弟子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也是一个自我的认同,
每个人的生命本质就是一种佛性的展现,佛教通过佛陀的发现让我
们每个人找到自己真实的本来。而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找到真实
的本来,而是在虚妄当中一直向外攀缘,这是来源于一种甚深的内
在有关生命的科学。我们认为每一个感觉都是我,每一个看法都是
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我,由于这种对自我的认同,在瞬息万
变的生命当下,我们就会顾此失彼。可是我们的心却会告诉自己:
当我们学会和自己有效地对话,并且以正法来校正的时候,我们内
在的一种生命的丰富就会逐步地水落石出。

对话什么呢?比如,头脑里忽然出现了一只老虎,我们很紧张,完
全地投入到当下,被境界所夺,这个时候心告诉我们这是虚妄,是
不真实的,那么我们就会心一笑,心里的老虎就被正念所化解。所
以,生命就像一个圆圈,就是一个自我制造和自我觉醒的过程,就
这么简单。迷惑的一念是很容易产生的,因为心在到处流浪,一定
会碰到种种的伤害;如果我们的心没有迷惑,保持觉性,那么流浪
的步伐就会慢慢地放松,我们就会慢慢地找到回家的路。所以禅修
是一种自我不断地给予自我解脱的甚深的内在运作。
14



/四/

佛弟子应如何发心?

在我们的修法当中,会涉及到发心的修法。作为一个佛弟子,我们
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呢?

这种不同分两点:第一点是佛弟子对生命的了解与一般人不同;第
二点是在这种了解之上佛弟子做任何事情的动机,与一般人不同。
一般人了解的世界观是不完整的。比如说,为自己求,这是一般人
的观点,实际上,这也是他们一个很简单的、没有经过分析的粗浅
认知,是对生命的一种很原始的需求。

在这方面,佛教的世界观是什么样的呢?《礼佛忏悔文》中说到:
“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
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这里所罗列的几个境界,囊括了所有人的目标。

大部分人,第一个要保证的是下一生得人身,或者得到一个天人之
身。这个人身当中也包括了我们每一个人对世间的一切良好的愿
望。追求天乘的人类,相对来说拥有广大的世界观,他们的目标是
要追求天堂,已经超越了这一生很低级甚至是动物级别的财色追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15



求,在人乘当中就有这些东西,在天乘当中会有更高的追求。这就
是人乘和天乘的发心。

声闻,追求出世之心,成为阿罗汉,永断生死;缘觉,独自有着生
命觉醒的能力,碰到一个缘分,就能够了断生死。“乃至权乘诸位
菩萨”,什么叫“权乘”呢?“权乘”就是不究竟。按照菩萨的五
十四个阶位,没有得到不退转的话,各个都是“权乘”,都是暂
时 的。

说这几个生命境界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大家明白,每个人对于
生命都有一个上限的追求。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这
一生最高的追求是什么?你想成为一个企业家,想挣多少多少钱?
先不论你的愿望能不能达成,先看看你有什么样的目标。这个愿望
从宇宙的角度来讲,对生命的要求是很低的,更不要说很多人都没
有目标,活在感受里的人太多了。他们追求的上限大概就是一种感
受或者是时尚,或者就是一个空虚的概念。

我们实际上是出于对生命整体客观的分析才去学佛的。我们先知道
佛,才能知道人和佛的关系,在这中间有人乘、天乘、声闻、缘
觉、菩萨,最高的上限是佛,大概就这么几个生命阶段。

为什么我们说不求这些呢?不求这些,不是说这些不对,而是说我
们生命的上限不能定在这些阶段。那要定在哪个阶段呢?“唯依最
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最上乘”是什么?成佛;成佛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它的种子是
什么?发菩提心。这两句话,就说明了成佛的目标和成佛的原因。
16



什么叫做发菩提心呢?

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即“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佛。从最后这句话,再回到最前
面的一句话“不为自求”,不为自求这句话不要理解错了,不是说
不为自己求,而是说我与众生是同体的。“愿与法界众生”,这里
有个“与”,与就是和,愿和所有的众生在未来同时成就。也就是
说,我不愿意走在你们前面,我们大家同时成就,这就是一个非常
广大的、非常有内涵的佛弟子的目标和世界观,这是非常珍贵、非
常宝贵的!

如果不知道这个发心的目的,也就不知道学佛在干什么,也不知道
目标在哪里。这样去发心,我们对于自我也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了——我和一切众生共进退,祝福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成佛。这个就叫
做发菩提心,菩提也就是觉悟。我们觉悟到真相,觉悟到生命的上限
只有成佛才能够安全,才能够没有过患,这是非常真实而崇高的。

对于宇宙来说,正因为有人先成佛,虽然概率很低,才有这种真理
的存在。伟大的人天导师——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他来到这个
世界,以他的成功告诉我们,生命是有上限的,生命是可以成功
的。佛是大丈夫、天人师,在本体上来讲,他来源于宇宙,而换句
话来讲,我们哪一个人不是来源于宇宙呢?佛既然是大丈夫,那他
为什么会成为大丈夫?就是因为他有愿,有一个对自我很高的要求
和目标。他的目标来源于发菩提心,他发菩提心不仅仅有自觉的成
分,还有觉他的成分,还有实践的成分——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这就是佛。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17



我们平常的状况,不要说觉行圆满了,连自觉都没有。我们中国人
一直提倡“知行合一”,也就是佛所说的觉行圆满,虽然我们有这
样一个传承,但是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自我觉悟、觉察生命的目
的,是为自己的生命做担当,为自己的生命做提携和努力,这是自
己修自己,自己的生命自己做主。

要上天堂要下地狱,都没有平白无故的,这就是佛法的内涵。所以
不是我们不求,而是我们求就求一个大的,它的里面什么都有了。
在这句话里面,它所表达的和我们世俗的生活是没有矛盾的。大河
有水,小河自然满;你成佛了,自然没有生老病死这些困扰了。而
且佛为世间创造了很多的平安、智慧、吉祥,他从自己的福报当中
抽出来千百亿分之一,就足以延续佛教的事业以及他在这个世界上
的消费。佛陀创造的福利是占主流的,他所受用的是很少的,而且
佛陀并不享受外在的一切,他享受的是自己内在的生命的光明。他
捂着自己的手取暖,他的手里面有着一个宇宙,有着无穷无尽的太
阳和能源,能够抚慰三千大千世界。

佛陀以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体证、觉行,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生命境
界。所有生命未来最安全的保证,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我
们要去开发它。开发它需要前面有车后面有辙,而佛陀就是带来这
个火种的人,我们是受用这个火种的人。我们比起佛陀来讲,要
容易得多。佛陀是在黑暗当中,一个人上下探索,无量劫的六度万
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舍弃头目脑髓,乃至于王位、妻子,种种
的不可思议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最终才获得了
无上的正等正觉。他为这个世界带来了火种,带来了一切。
18



佛陀的存在,是一个非常真实而科学的事情;而我们在这个无常的
变迁当中,为概念所误、为自我所误,真的是苦不堪言!我们宁可
天天受苦,也不愿意追求幸福,这就是我们人类的大脑思维所带来
的障碍。捅破这一层窗户纸,我们就会知道佛法和信仰无关,佛法
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对自己生命上限的要求和目标。

如果我们能够如此客观真实地度过自己的人生,这个宝贵的人身就
很值得。就好像你会消费,你把你的青春、健康都用在了可以让你
的生命得到长久安乐的事上,最终得到一种保证,这种投资是不可
思议的,是唯一正确的。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19



/五/

禅修中如何安住自心?

禅修是一种寻求安心的方法,这也是佛法当中最珍贵的内容。佛法
不只是说教,更注重体验。我们的内心有着无穷无尽的烦恼,也有
着无穷无尽的珍宝,所以我们的人生也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当我们
睁开眼睛去看外面的现象的时候,它会越来越复杂,因为所有的现
象都是表象,而所有的表象犹如万花筒、走马灯,它会让我们主观
的心产生很多自我的判断。自我的判断多了,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外
在,而是自己内心的烦恼和执着。

通过禅修,我们要找到自己真实的珍宝,以回避在现象当中的迷
失,或者在自我当中的执着。当这两种能够得到沉淀的时候,我们
生命本有的自我净化的能力就会产生,就会让我们慢慢地离开旋转
中心,让我们的身心清净下来。所以禅修是非常难得的一个体验,
我们通过适当的调整,会发现这一念心可左可右,但是呈现出的结
果却如此地悬殊。就好像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因为一念
心,可是我们这一念心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显现为儿童、少年、
青年、壮年、老年这些不同的时间更替现象。而在这个时间更替的
背后,我们不同的年龄段所呈现出来的身心状况、外在的相貌、衣
着,乃至于对事物种种的看法都有着天壤之别,那么到底哪一个才
20



能代表我们自己呢?我们也不必想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具备想
这样问题的前提,也没有时间去想,或者有时间想的时候,也都带
着一个木头眼镜——我们甚深的自我看法,已经让我们的想法偏离
了方向。

禅修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让我们如实地观照,不下任何评判,
让一切事物回归到它最自然、最本真、最真实的状态之下。可以说
我们每个人都看不见自己真实的容貌,看不见流失的岁月,也看不
到未来生命的结果。之所以我们看不见是因为我们缺失了一些必要
手段,禅修就是让我们脱离种种外在的固有模式,并回归到犹如婴
儿一般的初心。这种初心具足了生命自我净化的功能以及自我升华
的条件,让我们的生命历久而弥新。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到禅修是
一种自我回归的方法。既来之则安之,始终要记住我们是来求道
的。不管我们相不相信天堂或者地狱,但是在我们真实的人生当中
有快乐,有痛苦,那也就是真实的天堂和地狱。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真实的内心世界如此地不可琢磨,我们每一次
与自己心的链接,实际上都不可回避地受着客观现实的局限,我们
的心不自在。快乐没有任何人绑着,可是我们的心就是处于痛苦之
中;我们是千方百计地不想拥有痛苦,可是它什么时候走入了我们
的内心,控制了我们的生命,我们也不知道。所以我们不要小看这
一念心,更不能够忘了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禅修去认识这颗心。如果
还抱着原来那种自我的评判、自以为是的模模糊糊的思想,是难以
进入禅修的。

进入禅修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随顺规矩,做到止语。当我们对语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21



言能够清净下来,保持默然的时候,我们内心很多生命的惯性和错
误的自以为是就能够慢慢地分离开来,这是非常重要的。更重要的
是我们有一个求道的心——出离地狱,获得天堂的这种落实力。就
算我们平常没有敬畏心,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打起精神,要
保持一种敬畏心,不可以心猿意马,把可以学习的珍贵时间当作一
个随心所欲的日子。我们要知道能来到这里学习禅修是非常神圣
的,对于很多人来讲,这也许是他生命当中唯一一次能够让他明了
生命原理的机会。如果他明了这个生命的原理,他的一生都将因此
而改变。这是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生活的几天,如果我们不
知道敬畏,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来为何来,去为何去,那我们就必
然会以散漫的心、轻慢的心干扰自己的内心,干扰别人的修行。

我们给自己机会的同时,也是在供养别人。短短的几天时间中我们
可能进步有限,但是出于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敬畏以及供养,如果
你能够做到克制自己,保持身体、语言、内心的觉照,能够遵循寺
院的规定,那么你在离开寺院回到社会以后,就会如实地看到你生
命的变化。

大家可以去尝试,给自己一个机会,放下过去的种种回忆,放下未
来的种种计划,给自己的心灵一个沉淀的机会。天气虽然热,心静
自然凉,如果我们的心能静下来,一切都不一样,你会发现一个很
不一样的状态,你会培养一种以自己最本真的心去认知禅修的方
法。任何内心的语言都是自我的执着和分别,外面的哪一个人好,
哪一个人坏,和我们没有任何的关系,不要关注太多的正确或者错
误,我们不需要对任何人下评价——这个人是男人,这个人是女
人,这个人很健康,这个人很有知识,诸如此类,没有丝毫的意
22



义。在这里,我们每个人拥有的只是一颗心,每个人的任务就是按
照禅修的方法去照顾好自己的心。

大家要以清净的心去面对禅修,去认知佛教传承了几千年的、一种
互不干扰的生活模式和探究生命真相的方法,这真的是功德无量,
非常的自然,非常的清净,非常的放松。如果我们内心有任何的压
力,不自信,你都要尝试去面对。我们把它当做一种经验,去经历
一种体验,去完善自己这一念心在紧张与放松之间的一种认知。当
这种认知转念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就在开始转变自己的人生,我们
自己才是自己的依靠,并不是由哪一个法师、哪一个寺院能够代替
你完成净化自己生命的历程。所有的人只是一个陪伴,最终只有我
们自己咬着牙,才能完成自己的人生体验,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脱颖
而出,恢复生命的主动和快乐。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23



/六/

皈依之后如何修行 ?

人生苦短,善缘难遇。今天大家皈依,对于我们的生命来说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因为这个皈依的种子,它不仅仅是今生的事情,我们
来生也会受益,就会看到三宝欢喜,就会早结佛缘,就会缩短受苦
的时间,就会早日出离轮回。修行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今天我们
皈依的善因,将永远伴随着我们在佛法的生活当中,不断地获得智
慧的开发,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既然是佛弟子了,就应该思考佛弟子的所思所想。大家皈依只
是开始,修行才是根本,我们皈依是为了修行。修行的第一个法,
就叫做皈依之法。

我们每天要忆念三宝的本质:三宝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要皈依?
有什么值得我皈依的?和我们的生命到底有哪些相应?对于我未来
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帮助……这些问题要不厌千回地问,越问内心就
会越清楚,人生就会越来越有方向。在这个复杂的人生社会当中,
我们一个人要想不迷失自己很难,所以每天我们的修行就是时时刻
刻的祈请、寻找。皈依三宝是一个纲领!我们面对这个纲领,就知
道自己是在道上还是没在道上。世间的一切问题在佛法中寻找真
24



谛,把一切与三宝链接,用三宝这个放大镜去看清楚人间的起起
伏伏、悲欢离合,那么我们的心将会处之泰然,将会超越忧愁、苦
恼、执着,这是需要开发的。

每天的三皈依,要带着生命的觉性和对人生的思考,修行才能够不
断地被矫正、被提醒,才能成为一个名至实归的佛弟子。所以很不
容易,但是再不容易的事情也经不住有心人,自己的法身慧命要自
己去照顾,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包括佛陀。你的心如此的每天
的念兹在兹,你的心神就很容易安定下来,也不会和生活发生矛
盾。怎么会矛盾呢?你有方向,做一个生命的旁观者,客观公正地
对待现前的起起落落,你会发现一切都只是当下,用你的真实心去
感知,既不入境界也不出境界,保持着独立的完整的一念心,这是
何等的美好。自己不给自己添乱,站稳脚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这时佛陀的心就照在我们的心里了,我们念念有佛陀。念佛、修佛
不是嘴巴念,而是要用心,明白道理。道理明白了,你不念都在
念;道理不明白,你念了都不知道念什么,自己都念得没有心力,
自己好像都很勉强。不要做那样的一个修行者,那是三世佛冤哪。

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一念之间,转迷成悟。不要轻视自己,不要给自
己创造负面的东西,没有时间啊,身体不好啊,不要这样思维,这
种思维没有任何意义。佛法不需要你做什么,只需要你明白原理,
心就不会在外面游荡,就不会飘来飘去,不知所云,不知道该干什
么,这样的人生就是地狱。地狱的黑暗,要靠我们皈依的修行去照
破它;轮回的惯性,需要我们每天累积资粮,去反向的牵引它。只
要你坚持,这就不是一个难事,就会有一个结果。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25



大家回去后,要把修行和这个功课放在第一位,把时间利用好。我
们的要求是,多多思维三宝的功德,回去把《皈依之道》认真的看
一看,里面有各种事相上以及原理上的解释。比如人生到底是什
么?实际上人生就是个苦。不仅人生是苦,六道众生都在受苦,我
们只是不知道。如果你去观察确实如此,这是事相上的出离心。还
有原理上的,三宝到底是什么?《皈依三宝表图略解》说得非常清
楚,这是净天法师所著,我把它汇集在了《皈依之道》里。还有,
《随念三宝经》最好把它背下来,每天早上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一
边背诵,一边思维三宝的功德和胜力。这些都需要非常大的福报才
能够每天去对接,我们拥有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福报,你要把它用在
好的地方,它将发挥不可思议的作用。

我们要懂得浓缩概括,要有纲领。不要在很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黏
黏糊糊的,不懂得抽离,要转移你的注意力。你可能形成了思维定
式,转变起来确实有困难,老是挂碍妻子儿女什么什么的,这也是
一种惯性,也没办法。但是现在你就好好地念经,皈依三宝,慢慢
地就会明白,你的妻子儿女就是三宝,你念经也是对你所挂碍的事
情的一个完善。所以说也没有让你完全放下,你不要觉得害怕,
让你这个也放下,那个也放下。把有效的时间投放在该做的事情
上,就是修行的生活和态度。十一万三千遍的三皈依念满,把《皈
依三宝表图略解》背下来,《皈依之道》当中挑你能够懂的每天翻
上几页。书中有些内容可能对你来说比较深,你不懂,但是不懂每
天也要翻上几页,正是因为不懂,你才要去结缘,慢慢就会懂了。
修行,不要求懂,是一种态度。还有《普贤行愿品》的禅修也要坚
持,这是培养我们的心力和福报,多多益善。
26



总而言之,就这三个法:所谓的学,所谓的背诵,所谓的修,就成
为你二十四个小时生命的全部。如果你的心在法上,梦中都是在修
行,那么你这一年过得就相当于十年,一辈子就相当于十辈子,时
间就越修越从容。你不要像为了完成一个功课去做,而是要有实
质,要有内容,这样子去做,家人都会获益。

那么大家今天就皈依了,非常圆满。但皈依不是结束,皈依是开
始,从今天开始要踏入到寻找自己真实的旅程,不要忘了这个事
情。祝福你们大家,早日成就! 阿弥陀佛!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27



/七/

再谈皈依三宝后应该怎么做?

何为真正的皈依呢?是来源于生命的觉醒,是想灭苦,想要了解三
宝真实的功德,所以才要皈依。这样的皈依有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
功德,一切魔障,一切对自我的执著与迷惑,一切业障都会因为这
样的皈依而获得解决的办法,从而带领人生到达一个更清净、广
大、庄严的境界。

再进一步升华,推己及人,如果你能够这样思维的话,你这个人就
是一个真正独立完整、清净的、有福慧的人,你慢慢会感觉到这种
清净对于生命有多么的重要。“我也想把这种清净和光明带给每一
个人”,这就叫做菩提心。如果没有一个清净的皈依的话,你所说
的任何的菩提心都是不对的,也许它就是一个意识形态,或一个对
自我的束缚而已。

皈依是一种发誓,是对三宝功德更进一步的确认、坚信,所以应该
经常修,经常思维。每一次修、每一次思维,都能够让我们再一次
理清人生的问题到底从哪里来,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自己不太赞成风花雪月地学佛——说佛法就是智慧,成了概念学
28



问;说佛法就是慈悲,对人滥无原则地慈悲。这些都是不了解和没
有思维过皈依的根本要旨在哪里,甚至有的人皈依就是为了拥有一
个社会团体,以便释放自己的孤独。人心的问题有太多,如果你不
能够清净地面对,你发现不了自己是怎么样的人。如果你不能够面
对自己,你只能一直苦下去,越来越苦,更不要说获得快乐。

基于这样的完整发心,源于善的发心,我们皈依三宝以后,怎样让
皈依更深入呢?有八个方面:

第一个是亲近善士。我们只有皈依了,成为一个佛弟子,我们的因
缘才能增加,我们周围的善友才会多起来,所我们要主动亲近三
宝,亲近同修,亲近同行的善知识、依止的善知识。

第二个是听闻正法。我们只有皈依了,才能够知道正与邪的目标、
方向是什么,差别是什么。

第三个是如理思维。知道了什么是正法,我们才能够如理作意,我
们才知道应该怎么样思维,未来才会快乐。放纵地随着妄想跑的习
惯、随着思维力量的推动,是我们一切苦的来源,所以我们要如理
思维,把自己的思想放在正确的轨道上,让它慢慢地成熟、成长。

第四个是法随法行。我们只有有了正确的思想,才能慢慢地指导自
己的行动与实践。佛法当中最忌讳的就是照猫画虎,看人家那样子
去修行,你也照那样地修行,你不知道那样的修行方法是基于什么
理论。法随法行是基于如理思维,如理思维是基于听闻正法,听闻
正法是基于亲近善士。它们互为因果,是一个事物发展的不同阶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29



段,有着不同的规律。

第五个是破除烦恼。到了破除烦恼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说在佛法当
中得到了一点点的利益。为什么呢?基于法随法行,我们才知道烦
恼是什么,不但能够知道烦恼,而且能够破除烦恼。

第六个,增长悲心。破除了烦恼,才能增长悲心。

悲心增长了以后,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很小,怎么办呢?要不断地培
养福慧。培养福慧是到了这个阶段才应该修的,这是第七个。

光培养福慧就够了吗?不够。你要发现各有各的对境,你要守护自
己的学处,也就是守护戒律,这是第八个。也就是说,最后回归到
守护戒律。

这就是皈依以后的八个方面。大家都是有生活阅历的人,也都是很
有智慧福报的人,恰恰是我们这样的人,有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年
龄阶段的困惑。为什么呢?

人到了三四十岁以后,要接受一件新事物非常难,特别是佛法,它
是一种增上的智慧,如果你第一步踏不好,后面的步步都会错。所
以我们这个时候学佛,一定要管好嘴巴,管好思想。可能你年轻的
时候认识一个新思想很容易,但是你40岁以后接受一种新思想就非
常得难。佛法的核心是有关信仰、信心、以及应该怎么信的问题,
这些对于我们的生命来讲都是考验。因为我们不习惯这种生活,我
们只习惯非理作意,只习惯因为利益的原因和种种的团体去亲近。
30



亲近上师,这些对于我们来讲非常得难。

在这个末法时代,人的苦不断加剧,最重要的苦来源于思想方面。
人类的思想特别纷乱,特别执着,整个社会都在不断地给你灌输错
误的东西。就好像一件衣服,还没有洗出来,又在接受新的污染,
越来越脏,最后你想洗它的时候,非常不容易。这是我们这个年龄
要特别注意的。

我们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才可能对这三信——真、德、能,对这八个
修学的方向,深入地观照。为了法,我们如果想要提问,就要问师
父“我应该怎么修,怎么信”,而不是“师父你听我说”,这样的
做法求不到正法。皈依是为了修行,皈依以后怎么修,就依这三种
信、八个方面去修学、增上。

皈依以后,一定要慎重地对待自己皈依所获得的学处,哪怕开玩笑
都不能说“我不皈依了”,因为有时候语言是非常有力的。当你说
一件烦恼的事情的时候,别人听到了就不舒服,你自己还要在那里
喋喋不休,想把那个道理给别人说清楚,又有什么意义?你只需要
照着佛法所说的做,慢慢地就把自己问题的来源弄明白了,解决问
题的方法也找到了,你自己也觉悟了,也就不痛苦了,这样一切问
题都变得很简单。

如果可以,我们应该昼夜六次修皈依,以保证延续和增长我们这种
皈依的品德。修十一万三千遍三皈依只不过是和三宝结下一个缘,
要不断地修,一生都不能间断,每天都应该修。三宝的真实与思
维,从社会生活当中就能证明。三宝的功德,若如来以广长舌相以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31



无数劫来宣说都宣说不尽,能够拔除的苦更是无量无边。

我们现在是人道,还算是苦乐参半,非常不错了。不用说地狱,我
们看看动物有多苦,你不到那个境界真的不知道。我们可能对现状
不满意,觉得很苦,但是如果我们不如理思维,不法随法行,未来
会比这更苦。所以一定要忍耐,不会忍耐的人,不会有任何出息,
一个不会忍耐的人就没有资格做佛弟子。

大家要好好用功,一边思维,一边念诵,要用感恩的心。正法的价
值是无量的,就这一点点的东西也够我们学一辈子了。我们要用
心,如果不能够用心的话,又会被带回原来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
中,用大脑去做种种的妄想假设,这太苦了。学佛本来是一个很轻
松的事情,但如果你不会如理作意、依教奉行的话,你在佛法当中
就很难获得利益。学佛人基本的素质就是依教奉行。
32



/八/

降服傲慢心,先要知道珍惜和感恩

是日将过,命减一年!检索去语,答诸有缘!法住法位,得者自
警,失者自退,莫互干扰!

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很多人学佛以来,在知见以及
行持上都非常得粗。虽培养了一些福德,但是因为习气没有去除,
所以福德也成为了傲慢的资本,被我执污染。这时该怎么办呢?我们
修行人现在先不要谈“空性”,最重要的是先要知道珍惜和感恩。

珍惜和感恩也分很多的层次。具体怎么做呢?先坐下来,修加行。
首先观人生无常——先念一遍《普贤行愿品》,慢慢地把心静下来,
安住人中,感觉心平静的时候才能观,然后再思维佛法难闻难遇。

另外,还要观察上师的恩德。知恩才能报恩,才能消除人我俗念。
道业如此可贵,但是这个世上还有谁关注呢?“莫将容易得,便作
平常看”!羯磨时,上师的职责就是以真实语、质直语适当地调伏
弟子。如果没有及时、契机地调伏,你怎么能够进步呢?要从哪里
去修呢?从当下面对面地自识自心与习气中去修,在逆境中练习难
行能行,难忍能忍,如此才会体认觉性。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33



如果从因缘上去分析,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问题,第一是知见不
够,第二是行愿不够。这样的人还不能算是一个修行人,他还没有
真心打算成为一个修行人。如果给这样的行者“打分”的话,最多
就是一个信仰者。所谓的“空性”离他还很远,不要因为看了一点
空性的书,就觉得自己具备了空性的知见,那是不可能的。“空”
从哪里来?就是从“有”中来的。

每个人从当下的境界中,就能了知自己是什么样的根基。当知道自
己根基的时候,就会有一点谦虚的心。俗人居俗世,一辈子都难觉
察,心粗境劣,所以养成一种傲慢的习气,这是非常难改的。我们
现在学佛,一方面要积累资粮,一方面要学会如理地观察,最重要的
还是“依止法”。所以,真想修行,就先要好好地参一参依止法。

一个傲慢的人是感觉不到自己的傲慢的,一个执着于概念的人也不
知道书中境界不是自己所证,这都是修行人常犯的错误。所以当明
白自己真实的境况和心制造出来的境况有很大的差距,人才能清醒
一点。人在痛苦的时候,最起码是清醒的。如果在痛苦的时候还不
能够清醒,只能说明我们的傲慢已经浸到骨头里去了。要把骨头里
面的傲慢逼出来,就要承受更大的痛苦,想在当下就放下也不是那
么容易的事情。

一切是考验,看你怎么办?对面若不识,还得从头练。每次失败都
是很好的从头修行的机会。看很多空性的书,还不如把《楞严经》
细细看过,以免执理废事!所以行者问题最严重的倒还不是傲慢,
而是心粗。傲慢谁都有,善用其心才重要!为什么不能善用?无惭
无愧造成的。
34



“惭”与“愧”这两个善品怎么修?很多人都说信仰上师,到底信
仰什么呢?无非都是为粗粗的概念所误,在感性当中,没有仔细、
用心地如理思维,很多事情要慢慢地去品味。人生虽百年,修行几
何?能够有一次如此痛痛快快的历练,对于来生也是一种善根。所
以,看到自己没有智慧就是没有智慧,看到自己有傲慢就是有傲
慢,能够如实地观察到自己,这才叫无我。自我的执着、自我的心
粗,都是一个缘起法,都是过去世的业力所感。过去在修行的时候
就没有好好地珍惜一切善知识,贡高我慢,看书都是想当然,所以
经过无数次的轮回渲染,我们现在得到一个劣质生命。如此观察,
才会渐渐无我,才会慢慢地改变、重组自己的生命。不一定要多,
就从自己的当下出发,这才是修行。

认识到自己根基不足,自己才会低下头。不要总是觉得自己很好,
这就是傲慢的因。什么事情都是粗粗地过是不行的。所以,无论生
活当中出现什么,或者修行当中碰到什么,这一切都是心的显现。
不要心外求法,要看自己拥有什么法,要真切地知道自己现在心处
于什么状态。“我执”显现得如此强烈,自己还能觉察到这是“我
执”而非“真我”吗?能够和它脱离吗?不能脱离,就要再修。你
不觉得修行可贵,只想培养自我,就肯定会远离佛法。

很多事情,自己不知不觉,甚至过去了连后知后觉也没有。如果知
见正确,在禅期当中,一定会想到修行的可贵。所以当面对很多事
情时,珍惜、感恩、惭愧、无我,这些都是破我执的。虽然痛苦,
但是痛苦的时候是最清醒的。如果痛苦的时候,心还不能够清醒过
来,这就说明我们的业障没有清,我们就要每天去拜八十八佛,好
好地、非常认真地修忏悔。现前的业障没有清,就像一个杯子里面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35



充满了毒素,任何甘露倒入里面都会被污染。

如果还没有对佛法真实地生起信心,对轮回生不起恐惧的心,有点
优哉游哉的心,觉得一切都没什么,还有点粗粗的、大而化之的
心,就算有人提醒我们,也不一定能够觉察到。

此时正当修行时,要在当下认真地、具足惭愧地发起勇猛心去拜
忏,向十方三世三宝善知识求忏悔!在家人修行非常非常的难,没
有生死的历练,佛法不会那么容易入心的。如果觉得佛法很容易能
到,你们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

当觉得佛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的时候,你才能够重视起来。觉得佛
法很容易,看看空性的书就能明白,看一句话就能明白,就能怎么
样怎么样,这就是太心粗了,离道义远得还有十万八千里呢!

人生必然经历痛苦,虽然大部分人经历了痛苦却还在勇敢地制造痛
苦,但我希望你们经历了痛苦,能够早日清醒过来!
36



/九/

因为自在,所以强大

有颗自由的心,才算是真正的强大。

什么叫作出世?不是离开地球就叫出世,就算离开地球,宇宙当中
还有黑洞存在,我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所以,不要这样机械
地去思维,要认可心。当我们知道心的运作原理的时候,才会明白
一切皆由心造;当我们知道“心不可得”的时候,就会知道缘起是
如何产生的。缘起的产生和你的心没有关系,让它自生自灭,这样
你的心才能永远保持着纯粹。你的心纯粹,你的人格就纯粹,你的
生命、命运就会更改了轨道,这就是解脱。当你不为任何一个有节
奏的宇宙磁场所左右时,这就叫做强大。

心是自由的,这种强大不是像核能一样,可以毁灭地球,那就进入
了二元对立的状态,称不上强大,因为永远有比你更强大的力量。
当我们脱离了相对的世界,我们就获得了独立的自我,那才叫做自
由,也叫做自在。

因为想要自由,所以才追随佛陀。我们是追求自由的人,而佛陀是
自由的发现者、自由原理的传播者。他是一个值得我们皈依的导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37



师,永远值得我们追随,他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境界当中,一直等
待着我们。当我们意识到他、愿意靠拢他的时候,我们与佛陀磁场
就对应上了。当我们把心的方向、心的磁场摆正了,外在一切功德
都是现成的,因为佛陀已经成佛,他的愿力、福报摆在那里,就看
我们要不要用。如果我们要吃这个甘露,那就要张开嘴巴;如果不
张嘴巴,那谁也没有办法。所以从这个道理来看,皈依是两方面
的事情。

涅槃寂静,是生命最纯粹的样子。当我们了解到自己身处轮回之
中,这就是一种智慧。所谓的轮回,就是一切问题都没有答案,你
无法知道明天是生是死,是什么样的结局。我们对照佛法的原理,
大概就会明白,佛法是可以验证的,是可以认清过去,看到未来
的。虽然一切过去不可得,但是过去的一个结果、一个经验,让我
们知道自己在重复一种错误,这种错误主要来源于主观的自我。当
我们有这种思考的时候,我们就会去对比佛陀所讲的佛法,这个时
候就容易确立方向。

佛陀说的法是高度概括性的:世间是苦的,这是说现象;世间是无
我的,这个是说本质。当现象和本质都说完的时候,生命就脱落到
它最纯粹的样子——涅槃寂静。我们的心从来没有静下来过,惶惶
不可终日,这是一种痛苦。我们不知道这种痛苦从哪里来的,会到
哪里去,只是任由它不断地延续。我们充满了希望,希望明天一切
很美好,结果希望破灭了,明天变得更严酷;或者它超越了我们想
象的美好,可是终究有一天它会崩盘,这种无常的现象、无我的本
质,谁都不能够主宰。
38



但是我们还是要感恩的,要满足于当下。看看人类的历史就知道,
不管现在社会怎么样,我们还能吃饱饭,还能够基本保证社会的安
全,这些条件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尤其的重要,因为你有了可以修
行的条件了。换一句话来讲,就算你把自己的王国打造得再伟大,
这在世间只是会被人嫉妒,被人陷害,你将没有办法去修行,只会
陷入无休止的轮回。所以越大的事情越容易坍塌,而坍塌的原因正
源于自身。

我们从这些道理当中,就会确立涅槃是生命的本体。当一切现象和
本质都显露出来的时候,我们就找到了生命永恒的主题——要奔着
涅槃去,而不是奔着诸法无常去。诸法无常是认知,是佛陀的提
示,如果我们一碰到境界的时候就说诸法无常,那又有什么意义?
既然知道诸法无常,为何还不去追求涅槃?别让诸法无常变成了
一个可怕的利器,它让你把现前的一切说得清清楚楚,想得明明白
白,但是你依旧每天温水煮青蛙,每天不断地解释着你的生活,描
绘着你的美好,却从来不会努力向着该走的方向走。所以大家要注
意,要知道我们的生命该朝着哪里走,要去追求生命永恒的主题。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39



/十/

想遇见最好的自己,就要学会坚持与等待

佛法说一切都在轮回当中,这是我们修行人一个主要的思考方向和
目标。人生是在借用轮回达到解脱,还是再去轮回?这让我们看清
人生的真相。

我们也相信一切都不是偶然的,佛法告诉了我们因缘的道理,缘的
存在是最殊胜的。我们学习《华严经》是要建立我们的自信,我们
每一个人都有光明圆满的自性,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向它靠
拢,寻找自性的旅程变成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方向,有了这个方
向一切都不会迷失。我们也相信宇宙不是偶然的,它一定是必然
的。如果不是,怎么会诞生人类?而人类为什么就会明白佛法呢?
为什么人类遵循佛法的原则去实践就能够成佛呢?

《华严经》说:“不忘初心,善用其心”,这让我们在人生当中有
很多的感动,足以支撑我们人生当中的激荡起伏,让我们经历很多
风风雨雨后,能够再一次面对自己。

我想人生不需要怀疑,但是我们都需要等待。我也有过很多的煎
熬,确实如此。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的煎熬。在整个缘起缘落当
40



中,我们看到一个佛弟子最重要的一个品质就是坚持,这种坚持足
以支撑我们的生生世世。我们每天念佛、求佛、拜佛,到底是在要
什么呢?自己对自己要有信心,如果你能够信得过自己,佛陀就会
一直等待我们,我们将与华严的缘无尽、因无尽、果无尽,这就是
我们的人生。我们就会看到一切事情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想遇
见最好的自己,我们就要学会等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发心。这就
是华严的核心。

我们每个人在求道的过程当中,都会遇到种种不可思议的因缘。这
让我们的修行变得更加耐人寻味,也更加考验着我们自己对生命的
坚持和对方向的坚持。我记得在我遇到我的恩师以后,那时候有很
多的违缘,有一次就产生了动摇,那天晚上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
梦。当我去跟我的师父说这个梦的时候——实际上这个梦和我的信
心动摇没有一点点的关系——我师父给我讲了一句话,他说:“只
有不要师父的徒弟,没有不要徒弟的师父”。从此以后,在修行的
路上或者对善知识的信心方面,我从来也没有打过丝毫的折扣。

人生没有什么,只要我们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可以按确认键。
但是对于很多的事情,如果不是以道相聚,那真的是没有办法,所
谓的人情不是道。佛门是不说破的,一切都在因缘当中。当因缘超
越我们的想象,我们要么反省,要么发愿,要么坚持。

一切的显现,都是诸佛菩萨给我们的某一种启示。就好像我们在寻
找一条路,可能这个路很久之前一个人走过,他的脚印已经被荒草
埋没了,可是只要我们不放弃,总会找到痕迹。我们寻找自己的心
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要懂得:道是非常难值难遇的。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41



就好像我们的人生,我们现在已经皈依、学佛——我相信大家都有
修行生活和一般生活的对比,回过头来看,我们曾经有过种种种种
的难以忘怀,可是这种种难以忘怀随着时间会消失,你会发现它并
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的看法会改变。可是唯有一件事情会随着
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它越来越真实,就是我们对自己成长的理
解。这决定了我们人生到底幸福不幸福,决定了我们在面对孤独、
绝望,乃至于最极端黑暗的时期,还能不能够再一次开启自己的
人生。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他自己的,和任何人真的没有半点关系。但是
人生的内容不是这么冷漠的,当你找到法以后,可能能够给你带来
生命的快乐、信念。当你内在的品质提升后,你会知道人生或者生
命是真实存在的,你将会信得过自己,你也会信得过人类,不会对
人类怀疑、绝望,你也会信得过这个时代。佛陀、佛法真的是难值
难遇,本来他就在,可是我们要想走近他,实际上中间间隔的是心
与心的距离,也就是烦恼。当我们没有调整好烦恼和自性的方向,
将永远不可能相遇。

我们学佛方法不重要——坐姿当然很必要,但也不是唯一的重要。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我们要什么,我们才能够经历种种的风
雨,才会真实地走向修行,我们的脆弱、我们的无明都会被改变。
问题的本质是,我们不是为了改变烦恼去修行,我们要就要个大
的,《华严经》就鼓励我们要成佛。成佛当中有一切,一切当中没
有成佛。成佛,涵盖了我们对生命、对人生所有的坚持和期待。当
我们从大的方向宏观地了解到修行是什么的时候,首先你就明白了
这个大因果、大方向。我们个人的不圆满、个人的很多缺点,实际
42



上都会变成你在修行道路上的动力,因为你自己的路一定是要自己
解读的,你自己所走、所想的就是你自己的模式,乃至于决定你成
佛以后,你发的愿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到药师佛有十二大愿、阿
弥陀佛有四十八愿、文殊菩萨有十大愿、普贤菩萨也有十大愿王,
都不一样。

我们在凡夫、在因地、在当下这一刻修行的时候,对我们所展现的
某一个时空因缘作用下的自己,不要怀疑,你就乘兴发挥,但是它
又不离开生命的方向,你成的就是你自己的佛,而非男佛、女佛。所
以一个人不要为自己的过去纠结,要看到自己的未来,找到自己的信
心和方向,这也是华严告诉我们的。此生只是一个刹那而已,未来我
们成佛是有希望的,这代表了我们现在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要有吃苦的精神,在修行的道上你吃的苦越多,你的彷徨、你的烦
恼越多,你就越能有真实的资粮踏上成佛的路程。学佛不是寻求安
慰,不是心灵鸡汤,大家坚强起来,坚定起来。阿弥陀佛!

更多电子书资料请搜索「雅书」:http://www.yabook.org
4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