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3

学校代号 10536 学 号 12114011126

分 类 号 I209 密 级 公开

硕士学位论文

自然主义视角下
《长恨歌》与《天香》的比较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 郑妙

所 在 学 院 文法学院

导师姓名及职称 于启宏

学 科 专 业 中国语言文学

研 究 方 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

论文提交日期 2015 年 4 月 7 日
学校代号:10536

学 号:12114011126

密 级:公开

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然主义视角下
《长恨歌》与《天香》的比较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 郑妙

导师姓名及职称 于启宏副教授

培 养 单 位 长沙理工大学

专 业 名 称 中国语言文学

论 文 提 交 日 期 2015 年 4 月 7 日

论 文 答 辩 日 期 2015 年 5 月 22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罗宗宇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ang Henge and Tian xiang in Implication of

Naturalism Literature

By

Zheng Miao

B.L.(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south of the city)

2012

M.L.(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Literature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upervisor

Associate Professor Yu Qihong

March,2015
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在中国文坛明确标榜自然主义文学的流派虽没有出现,但它的创作方法和文学观念
对当代作家的影响却显而易见。王安忆便是其中一位,她在参考本土现代文学的同时,
自觉地接受了西方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本文旨在以自然主义为视角,以长篇小说
《长恨歌》、《天香》为文本,探析王安忆在题材选择和人物设置、情节建构和结构脉
络、语言三个层面上,如何推进王安忆自然主义的成型和发展。
在绪论中,先整体分析本论文研究课题相关的的学术背景,然后梳理论文的基本理
论即自然主义的概念,为后文探析王安忆的自然主义风格作理论铺垫。
第一章比较分析两部作品的题材选择和人物设置。在题材选择上,王安忆笔下的都
市历史是繁琐却有质感的日常生活。笔者对《长恨歌》和《天香》中的日常生活进行了
分类。在人物设置上,《长恨歌》设置的是以王琦瑶为中心的人物关系,而《天香》构
建的是大家族谱系下的人物关系。
第二章比较分析两部作品的情节建构和结构分析。在情节建构上,《长恨歌》是依
附历史时空来建构故事情节,没有处理好写实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关系。而《天香》建构
了属于文学的叙述时间,更能代表王安忆在结构上的艺术成就。在时间艺术上,《长恨
歌》讲述的是王琦瑶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叙述节奏缓慢,缺乏开阖感。而《天香》讲述
的是申家四百多年的家族发展史,人多事广,节奏时快时缓,大开大阖,灵活多变。在
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传统文学不作为的叙事风格。
第三章比较分析了两部作品的语言。《长恨歌》有大量的排比句式,塑造了很多意
象,语言细腻缠绵。而《天香》的语言来源于诗书和文化经典,语言古典厚重。物品和
人物命名很有讲究,为日常生活素材增添了审美因素。
第四章总结以《长恨歌》、《天香》为代表的王氏自然主义的成型、发展阶段的特
点,并用《天香》探析王安忆是如何回答自然主义的核心命题即实证与诗性的悖论。
最后结语是将自然主义文本内部的视角延伸到外部视角,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做一
个总结归纳。

关键词: 自然主义 ;王安忆 ;《长恨歌》 ;《天香》


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Although clearly advertised in Chinese literary genre of literary naturalism does not
appear, but the impact of its creation methods and ideas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writers
was obvious. Wang Anyi is one of them, she was in reference to the local contemporary
literature,while consciously accept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naturalism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aims to naturalism Perspective to the novel Chang Henge, Tian xiang as the text of
Wang Anyi in the choice of subject matter and characters setting, plot 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al context, the three levels of language, how to promote Wang Anyi naturalistic
molding and development.
In the introduction, the first overall analysis of this thesis research relevant academic
background and basic theory papers that sort of naturalistic concept for later naturalistic
style of Wang Anyi as theoretical groundwork.
Choice of subject matter and characters first chapter o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works settings. In the choice of subject matter, the city's history is described by Wang
Anyi tedious texture of everyday life there. The author of Chang Henge and Tian xiang in
everyday life are classified. In the character set, Chang Henge is set in the center of Wang
Qiyao character relationships, and Tian xiang is a character relationships built under a large
family lineage.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works plot 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In the plot construction, Chang Henge is dependent on the history of
time and space to construct the story, did not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ance
between realism and art. The Tian xiang construct a literary narrative time, more
representative of Wang Anyi in the structure of artistic achievement. Art in time, "song" is
about Wang Qiyao four decades of life experience, narrative rhythm slow, lacking a sense
of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Tian xiang is about a family history of the applicant's family
four hundred years, people eventful wide, fast-paced time when slow, doors wide open,
flexible. To some extent, not as a de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literary narrative styl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of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two works. Chang
Henge There are a lot of parallelism sentence, create a lot of imagery, language and delicate
硕士学位论文

lingering. The Tian xiang comes from the language of classical poetry and literature and
culture, the language of classical heavy. Naming objects and characters very particular
about the daily life of the material added to the aesthetic factor.
Chapter IV summarizes the molding, the development phase is characterized as Chang
Henge, Tian xiang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Wang naturalistic, and use the Tian xiang of
Wang Anyi is how to answer the core proposition that paradox empirical naturalism and
poetic.
Finally, the conclusion is the text inside the naturalistic perspective extends to the
external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to make a summarized.

Key Words:Naturalism ;Wang Anyi ;Chang Henge; Tian xiang


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
绪论.............................................................................................................................................1
第一章 题材选择和人物设置......................................................................................................5
第一节 日常生活的艺术 ................................................................................................5
第二节 人物设置的艺术..................................................................................................11
一、《长恨歌》:以王琦瑶为中心的人物关系.......................................................11
二、《天香》:大家族谱系下的人物关系 .............................................................13
第二章 情节建构和结构分析................................................................................................... 18
第一节《长恨歌》与《天香》的结构分析....................................................................18
一、《长恨歌》:依附历史时空的情节建构............................................................18
二、《天香》:超越物理时间的情节建构................................................................20
三、《长恨歌》与《天香》的时间艺术....................................................................21
第二节《长恨歌》与《天香》的隐喻性主题分析........................................................25
第三章 语言分析.............................................................................................................................. 29
第一节《长恨歌》:细腻缠绵的都市语言....................................................................29
第二节《天香》:古典厚重的诗意语言........................................................................32
第四章 王安忆与自然主义文学.............................................................................................. 35
第一节 以《长恨歌》为代表的王安忆自然主义的成型..............................................35
第二节 以《天香》为代表的王安忆自然主义的发展..................................................37
结语...............................................................................................................................................................39
参考文献.................................................................................................................................................... 40
致谢...............................................................................................................................................................44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5
绪论

绪论

王安忆从 1976 年开始创作起,到现在将近 40 个春秋里成果丰硕。到目前为止已经


出书 70 多部,其中中短篇小说超过百篇,长篇小说有十多部。除此之外还有散文和大
量文论。王安忆一直潜心于调整自己的写作风格,在文学创作中摸索着前进。而且她的
作品曾多次获奖:2000 年,在 100 位评论家评出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
中,王安忆及其小说《长恨歌》都名列第一。《长恨歌》还获得上海文学艺术奖及国内
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近作《天香》获得红楼梦奖、第四届世界
华文长篇小说奖。
学术界对《长恨歌》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个是怀旧主题的评论
与质疑。在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后,《长恨歌》曾被定义为“上海怀旧”的典型文本。
周明娟的《论〈长恨歌〉的怀旧情节》“从怀旧与时间、人物,女性化的怀旧,怀旧的幻
[1]
灭等几个方面来阐释《长恨歌》的怀旧本质。” 但由于局限于文章的表层文字,怀旧
主题很快受到其他学者的质疑。如罗岗的《找寻消失的记忆:对王安忆〈长恨歌〉的一
种疏解》以时间为切入点证明了怀旧主题的片面不可行:“无论是爱丽丝公寓里的荣华
富贵,还是平安里的围炉夜话,都是‘悬浮在历史深处的幽闭空间’,最终会‘消散在真
[2]
实的时间和空间里’” 。
第二个是女性主义。陈思和在《论王琦瑶的意义——读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
中盛赞王安忆通过王琦瑶写出了上海这个城市的人格形象,他指出:“《长恨歌》通过王
琪瑶的形象,展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将上海的日常生活场景进行了再现;另一方
面,揭示了 ‘上海寻梦’的无意义性。因此,就存在着两个王琦瑶的形象。一个是抽象
的,象征着‘上海旧梦’的神话;另一个是具体的,现实的,即是‘弄堂儿女’,展现了上
[3]
海小市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 陆瑾在《独特的女性叙事曲——析王安忆<长恨歌>
的叙事特点》中,从“平凡女性生活见精神”、“全知非全能的女性视角”和“细纫密
缝的女性叙事语言”三个角度来阐述《长恨歌》的女性叙事特点。他认为“在《长恨歌》
里,作为一个作家,也作为一个女人,王安忆终于找到了她寻求的生命的最实在的依托
——女性生活,所以她终于完整地构筑了一个自我的心灵世界,完成了自己对写作的定

[1]
周明娟.论《长恨歌》的怀旧情节[J].中国文学研究,2003(2).
[2]
罗岗.找寻消失的记忆:对王安忆《长恨歌》的一种疏解[J].当代作家评论,1996(5).
[3]
陈思和.论王琉瑶的意义——读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N].文学报,1998-04-23.

1
硕士学位论文

义和目标。”
另外,《天香》这部小说是她较新的一部长篇小说,研究者还比较少,因此研究成
果不多。到目前为止,对《天香》的研究,还仅限于几位学者对其进行的概括性分析,
不够深入。批评家们首先将研究目光集中在小说中的物质描写;有关小说中对于古代上
海的描写也是批评家们关注的焦点,如王德威《<天香>:王安忆的上海“考古学”》;
其次,对于《天香》思想层面的探讨,批评家们不约而同地关注到小说中的“生机”部
分。张新颖的两篇论文:《一物之通,生机处处——王安忆〈天香〉的几个层次》、《王
安忆长篇小说〈天香〉“一粒粟子”的内与外》;再次,联系作家本身谈《天香》的创
作,如张诚若的《小说家自己的命运——读王安忆<天香>》(《上海文化》2011 年第 7
[1]
期)认为《天香》“写作本身成为小说的主题” ,“在《天香》的最后时刻活跃着的,
[2]
也正是小说家自己的命运” ,《天香》的创作暗暗指向两个传统:一是诗学的传统,
二是劳作的传统。
目前有关王安忆作品的研究还在进一步进行中。以上论文对《长恨歌》、《天香》
的小说内容、主题、思想价值、创作手法和文学史价值进行了各有侧重的论述,突出了
王安忆创作的独特和创新之处,也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然而,虽然她的
文学成就一直为大众熟知,并备受热议,学界就其小说创作的主题内涵以及叙事技巧等
进行过反复研究,但有关其作品中体现的自然主义特点却鲜有论及。除此之外,评论界
也是相当关注王安忆的创作,但往往习惯于按照时间的不同跨度分阶段对王安忆同一时
期的作品进行分析。有关比较《长恨歌》、《天香》中自然主义风格不同程度的体现,
则少有理论性的研究成果问世。而这些恰恰也为本文的写作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 19 世纪后期的法国,最杰出的代表是埃米尔·左拉。自然主
义深受实实证主义以及科学精神发展的影响。在左拉看来,“使现实的人物在现实的环
[3]
境里活动,给读者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段,整个自然主义小说即在于此。”
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最重要的原则是真实性、客观性、科学性。第一,真实、
现实、写实的观念是左拉作为自然主义最为重要的原则。左拉的创作以现实的素材作为
直接的源泉。自然主义的真实性要求作家严肃处理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同时能够准
确地描写生活细节。美国自然主义作家主张以准确无误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以资料

[1]
张诚若.小说家自己的命运——读王安忆《天香》[J].上海文化,2011(7).
[2]
张诚若.小说家自己的命运——读王安忆《天香》[J].上海文化,2011(7).
[3]
高建为.自然主义诗学及其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影响[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4:50.

2
绪论

的反复堆砌形成一种真实感。人们常用照相式的逼真描绘来形容自然主义的细节描写。
第二,客观性,左拉沿用了福楼拜的用语“非个人”。左拉曾说:“小说家只能做记录
[1]
员,他被禁止判断和做结论。” 按左拉的理解,”非个人态度的理论基础是作家应当
[2]
像科学家或者学者一样进行研究而不掺杂个人感情。” 第三,科学性。自然主义最先
出现在法国,这与法国的科学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十九世纪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在
[3]
文学中的运用是形成自然主义文学的根本原因之一。” 自然主义文学之‘自然’除了
‘在现实世界采集事实’还有一层含义:“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整理、归纳、概括这
[4]
些事实并发现其内在规律。”
作为法国自然主义的后裔,中国的自然主义继承了法国传统中的许多特点。在茅盾
看来,“当时的中国又急需写实的文学、需要忠实表现人生的作品。因为中国新旧两派
小说的缺点都是在描写上缺乏客观态度,内容上没有主题或者过于强调主题。为了解决
[5]
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学习自然主义。” 在借鉴国外文学的创作中一般会带有本国
的特色。其一,是因为文化上的差异,不同国家的理论家都有着自身原有的理论体系,
对术语、概念的理解会有不同。其二,不同国家的作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他所属的文化
传统的潜在影响是他无法摆脱甚至是察觉不到的。因此,探讨自然主义文学在中国是如
何被作家吸收并自觉运用在创作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尽管这条路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柳鸣九曾提出左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的缺陷:“它混淆了文学艺术与自然科学的
界限,错误地将它们等同起来,在强调自然科学对于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的时候,又不
适当地忽视了文学艺术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主张绝对地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显然流
于偏颇,从而否定了文学艺术本身的典型化的方法与对于文学创作至关重要的灵感、想
[6]
象、激情、才能等等创作要素。” 值得肯定的是,柳鸣九敏锐的意识到自然主义的核
心命题即实证与诗性的悖论。但是,他对自然主义文学的批判是又是偏颇的,自然主义
在强调客观真实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文学艺术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对于这个问题,王安忆
早就有所思考。王安忆曾说:“小说这东西,难就难在它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所以必须
[7]
在现实生活中找寻它的审美性质,也就是寻找生活的形式。” 而且,柳鸣九所推崇的

[1]
高建为.自然主义诗学及其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影响[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4:52.
[2]
高建为.自然主义诗学及其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影响[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4:52.
[3]
于启宏.实证与诗性: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8.
[4]
于启宏.实证与诗性: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7.
[5]
高建为.自然主义诗学及其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影响[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4-03:278.
[6]
柳鸣九.自然主义[M].重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50.
[7]
吴义勤主编.王安忆研究资料[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75.

3
硕士学位论文

典型化方法不能够代表艺术的真实,反而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是“假、大、空”的代名
词。2003 年,王安忆在《小说评论》中就明确指出自己的文学创作中遵循“四不”:不
要特殊环境特殊人物;不要材料太多;不要语言的风格化;不要独特性。作为有着自然
主义创作风格的王安忆的创作理念,无疑给了柳鸣九上述观点一个有力回击。
然而,王安忆究竟是如何解决自然主义文学中不可回避的悖论的呢?笔者通过《长
恨歌》、《天香》文本的细致分析来回答这一问题。

4
第一章 题材选择和人物设置

第一章 题材选择和人物设置

从《流逝》的发表开始,王安忆的创作道路上多了一条主线那就是描述城市日常生
活。 “日常生活是指在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如衣食住行、饮食
[1]
男女、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 在王安忆看来,小说中的历史都是靠每一天扎实的
日常生活构建出来的,没有了日常生活小说也就没有了底气。对于王安忆来说,最熟悉
的莫过于上海的日常生活点滴了。“每一日都是柴米油盐,勤勤恳恳地过着,没一点非
分之想,猛然间一回头,却成了传奇。上海的传奇均是这样的。传奇中人度的也是平常
[2]
日月,还须格外地将这日月夯得结实,才可有心力体力演绎变故。” 她用大量的文字
来对每天的吃穿用住、柴米油盐作详细的铺排描述。对于繁琐却又有质感的日常生活,
她没有厌倦而是情有独钟。这从《长恨歌》、《天香》都可以看出。
王安忆在人物设置上有着一直延续的风格:第一是写“草根”式的小人物。王安忆
笔下的人物往往和社会大历史事件隔得比较远,人物的生活一般是以个人的爱恨情仇、
喜怒哀乐为中心的。在家庭背景、职业选择和人生际遇上,王安忆笔下的人物又是多样
化、立体化的。第二是写女性人物。在王安忆笔下的作品中有很多主人公都是女性,王
安忆也曾表明“我觉得我写那么多的女性,就是因为我觉得女性比男性更具有审美性质,
[3]
可能是男性在社会上活动久了,社会化了。” 第三,人物现身和退场的逻辑线索非常
明晰,表现之一是用人物命名小说的小标题来表明人物出场的顺序。第四,由于王安忆
擅长心理描写,这一特色也就贯彻到了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关系中。以上是王安忆笔下
人物的共同特色。接下来,笔者对《长恨歌》和《天香》中各自的人物设置特色作具体
分析。

第一节 日常生活的艺术
在王安忆的作品中,都市题材的书写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长恨歌》中王安忆
将都市生活定位于弄堂生活和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长恨歌》中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按
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吃穿用住类、休闲娱乐类、民俗类。

[1]
李秀萍.论王安忆小说对日常生活的诗性关照[J].学术交流,2005(2).
[2]
王安忆.寻找苏青[J].上海文学,1995(9):33-35.
[3]
吴义勤主编.王安忆研究资料[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56.

5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 吃穿用住类。首先,有关吃的描写比较多的集中在王琦瑶在平安里那段时
光,她不关心政治的风云变化,而是生活在自己的柴米油盐的小日子中。如在严家回来
后,王琦瑶张罗的一餐饭:
事先买好一只鸡,片下鸡脯肉留着热炒,然后半只炖汤,半只白斩,再做一个盐水
虾,剥几个皮蛋,红烧烤夫,算四个冷盆。热菜是鸡片,葱烤鲫鱼,芹菜豆腐干,肚子
炒蛋。老实本分,又清爽可口的菜,没有一点要盖过严家师母的意思,也没有一点怠慢
[1]
的意思。
其次,有关穿的方面体现在程先生、王琦瑶、严家师母、张永红以及薇薇对时尚的
理解上。程先生对服饰的见解是让作为女人的蒋丽莉和蒋丽莉的妈妈都心虚的。尤其是
在王琦瑶参加“上海小姐”决赛时三件礼服的色彩和式样的选择上:前两次旗袍装、西
洋装的一红一翠,陈先生建议:
红是粉红,和王琦瑶的妩媚,做成一个娇嫩的艳;绿是苹果绿,虽然有些乡气,可
[2]
如是西洋的式样,也盖过了,苹果绿和王琦瑶的清新,可成就一个活泼的艳。
严家师母还在服饰上和王琦瑶有一争高低的意思,可严家师母总是向外扩张,虚张
声势,尽管常换常新,紧跟时尚,也只能拉住青春的尾巴。可王琦瑶是比她更懂时尚的,
因为年轻自信就总是往里收,留有余地,含而不漏。薇薇也一度和王琦瑶唱反调,把六
成新的衣服抛到一边。而王琦瑶却小心收着,因为王琦瑶知道时尚是遵循循环论的法则,
那些过时的式样再过些日子又会变成新式样。于是,王琦瑶总是能准确的把握时尚的风
向,而薇薇却总是被时尚给甩得老远。
最后,住的方面有对爱丽丝公寓和严家师母家的描写。爱丽丝公寓有着旖旎的景色:
这是绫罗和流苏织成的世界、是绣花针缝起的世界、又是花的世界:
灯罩上是花,衣柜边雕着花,落地窗是按榔玻璃的花,墙纸上是漫洒的花,瓶里插
着花,手帕里夹一朵白兰花,茉莉花是飘在茶盅里,香水是紫罗兰香型,胭脂是玫瑰色,
[3]
指甲油是凤仙花的红,衣裳是雏菊的苦清气。
严家的房子是平安里的一个富丽世界:有挂着一排扣纱窗帘的走廊、一张椭圆的橡
木大西餐桌、一盏仿古的枝形吊灯、半挽的流苏垂地的天鹅绒的幔子、绿色的打着褶皱
的缎床、花团锦簇的房间、欧洲样式的长沙发有着云纹流线型的背和脚,桔红和墨绿图

[1]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49.
[2]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54.
[3]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86.

6
第一章 题材选择和人物设置

案的布面。《长恨歌》的叙事逻辑是:物质的精致隐喻人物心灵的精致。
第二,休闲娱乐类,包括开派对、饭后打牌喝酒、围炉烤火。“上海的夜晚是以晚
会为生命的,就是上海人叫做‘派对’的东西。”因此,《长恨歌》中也少不了对于晚
会、派对的描写。王琦瑶第一次参加晚会是在蒋丽莉家,当时的王琦瑶对这些是生疏的、
不知所措的。
客厅里闹哄哄的,围着一对青年男女向他们要喜糖吃,生日蛋糕已切得七零八落,
残骸似地躺在枝形吊灯下面,奶油像是脏了,邋遢兮兮的。咖啡杯也是东一个西一个,
[1]
留着残渣。
到后来王琦瑶在派对上认识了老克腊,
客厅里在放着迪斯科的音乐,他们跳的却是四步,把节奏放慢一倍的。在一片激烈
[2]
摇动之中,唯有他们不动,狂潮中的孤岛似的。
到后来王琦瑶自己在家里开起了派对:
不料全是人,沙发上,椅子上,甚至地板上,有坐着,有靠着,也有站着,还飘出
[3]
小壶咖啡的香味。这里正开派推,你看有多热闹!
饭后时光要么一起用缝被针捅莲心,要么吩咐张妈买回还烫着嘴、汤水也饱满的小
笼包子,然后沏一道茶就开始唠嗑。在《围炉夜话》中王琦瑶和毛毛娘舅装了个烟囱取
暖,大家一起打牌喝酒围炉烤火也算的上是王琦瑶一生中最惬意、最悠闲的小日子过法
了:
窗外飘着雪,屋里有一炉火,是什么样的良宵美景啊!他们都很会动脑筋,在这炉
子上做出许多文章。烤朝鲜鱼干,烤年糕片,坐一个开水锅涮羊肉,下面条。他们上午
[4]
就来,来了就坐到炉子旁,边闲谈边吃喝。午饭,点心,晚饭都是连成一片的。
这里的逻辑是:悠闲是生活艺术的温床。
第三,民俗类,主要表现在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方面。从目录章节上看,是在《长
恨歌》第二部第四章《分娩》、《“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处空余黄鹤楼》、《碧
落黄泉》,第三部第二章的《婚礼》。关于死亡,有最开始在片场看到的不知是自杀还
是他杀的女人躺在床上,躺了几回不一样的姿势有侧身、有仰天、有只躺了半个身子。
只不过当时王琦瑶看到这些只是觉得起腻的熟,却不知自己最终也是在一盏摇曳不停的

[1]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79
[2]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297.
[3]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317-318.
[4]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60.

7
硕士学位论文

电灯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王琦瑶是他杀,而李主任是意外死亡、陈先生是自杀、蒋丽
莉是生病而死。关于出生,更多的是薇薇的分娩了,小说中专门用一节来写。关于结婚
的有王琦瑶对结婚的幻想与憧憬。在蒋丽莉来爱丽丝公寓看王琦瑶的时候,王琦瑶说起
蒋丽莉的母亲和自己的一妻一妾的际遇:
你母亲是在面子上做人,做给人家看的,所谓‘体面’,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而重
庆的那位却是在芯子里做人,见不得人的,却是实惠。你母亲和重庆那人各得一半天下,
[1]
谁也不多,谁也不少。
王琦瑶觉得自己的选择都是寻着“缺一半,另一半反可更牢靠更安全还说不定”去
的。在得知吴佩珍嫁了一个中等产业的企业主后王琦瑶说:
我和蒋丽莉都不如你啊!蒋丽莉大约要做老小姐了,我是妻不妻,妾不妾的,只有
[2]
你,嫁的如意郎君,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这里王琦瑶并不是觉得自己的选择是错误,而是故意将这些话说给吴佩珍听,让她
难堪。
《天香》讲述的是在晚明的上海,申家男性造“天香园”,申柯海娶妻小稠,后纳
闵氏为妾,自此三人恩怨纠缠。闵是苏州织工之女,有绣艺,带入申家,与小稠共创“天
香园绣”。后珂海侄媳希昭以书画入绣,成天下一绝。申家家道中落,侄女蕙兰嫁入平
常百姓家,后寡居。希昭、蕙兰等以绣艺支撑家用,蕙兰更设幔授艺,使“天香园绣”
光大天下。《天香》中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按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艺术类、文学类、民
俗类。
第一,艺术类,包括刺绣、园林建筑、家居建设、书画、戏曲。首先,《天香》里
女子虽不出闺阁,有更多的时间花在精益绣艺上的同时也和家中的其他女子有了更多的
接触,这些都构成了她们的日常生活。如《停船暂借问》写:
那绣阁里的样样件件,都是采世间精华。粉本上的花朵草卉,是镜中月,水中花;
一色线,辟成百色丝,则是烟霞氤氲;然后,千针万针,水中,镜中,烟里,云里,破
[3]
壁而出,雨霁天开,一片耀然。
在《绣阁》这一节中有讲到园外人仿的紫葡萄,天香园中用的是套针,长短针参差,
一批批镶嵌叠加,丝路单纯,转折方便自然,果实的圆润饱满。然而世人用的是接针,

[1]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95.
[2]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08.
[3]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15.

8
第一章 题材选择和人物设置

描的仔细,一层又一层针迹冗繁累赘,也难为这荷包的绣主有耐心。
其次,小说开篇用大量篇幅描写申家、彭家的园林。如:
石头的形制翻卷搅缠,包裹中有数条通道交错,犹如迷津,行于其间,但闻其声,
不见其人,正茫然,忽一回头,镂空中两相面对。这是在山石里,外面呢,退步远望,
[1]
只看见乱云飞渡,楼阁却在九霄之上,方才明白这一景的立意。
又如《香光居士》一节中先是描述了其住所的位置,南坐细林山,北向十八里平川,
然后详细介绍了宅第连并三区,第一进为厅堂,二进为画室,二进之后是花园,第三进
是家居之所,描述的非常的细致,让读者身临其境。
再次,写书画的篇幅很多,如小稠作的璇玑图:“看上去是一片浓荫,再细看是一
幅字。先由字围成团福式,多个团福围起来就像是鱼咬尾地转圈。”璇玑图不仅寄托了
小稠在丈夫珂海纳妾后的伤感情绪,同时也标志着小稠将字画融入到绣艺当中。又如写
阿潜和希昭临帖想请香光居士裁决一番时,香光居士点评说:
画法其实就是书法,草隶可视为字,亦可视为画;景物中又都有字:树如曲铁,山
[2]
如画沙,全在字里,所以,还是以练字为大要。
在这之后,希昭把画艺融入绣艺。音乐是纯艺术,在作品中有专节精描细绘,似乎
遍地的树木山石都在鼓噪,随后:
虫鸣也息了,天地问好似揭去一层膜,倏然清亮起来,突显出那两种物件,一为皮,
一为木;一为韧,一为坚,刚柔兼济,水乳交融。二者又渐渐分离,变同气为应答,变
[3]
同声为对恃,互为繁简,相为主次,却无一刻松缓,迟迟不得决断。
这里写出了“弋阳腔”相当震撼的场面,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了它的不俗魅
力。此腔又名“勾魂腔”,可见其超俗境界,而它也把阿潜勾引出走了。
第二,文化典籍类,包括诗词、历史、哲学。首先,《天香》诗书的气息很浓,很
多句子都能够找到相关的文献出处,如《秦国公石记》、《诗经》、《三字经》、《淮
南子·天文训》、《礼记·曲礼上》、《国风》等等。刻在桥上的词:“行道有福”、
“化险境为坦途千秋发心遂意”、“赖博施以济众一路平安顺利”、“月印川流,水天
一色”、“九峰列翠、重镇桃源早发,三泖行帆、鹤荡渔歌晚唱”、“十字河分两县界,
百廛市聚四方人”、“遥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等等。

[1]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11.
[2]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86.
[3]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41.

9
硕士学位论文

其次,介绍了如利玛窦、徐光启等很多历史事件。
徐光启在南京,又结识一个意国人,利玛窦。和仰凰一样,也是洋和尚,却是个大
和尚,要去京师见皇上。皇上不喜欢洋教,可是喜欢洋玩意儿,利玛窦带了无数稀奇古
[1]
怪的器物,晋见的路已经膛平。
徐光启是第一个把西洋科技文明和基督教引入本土的上海人。《天香》还写了甘薯
经徐光启之手引进中国,这种高产耐旱作物自此成为中国人的重要主食,明朝人口因之
突破一亿大关。
最后,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道法自然”就是
要坚持“无为”。中国人传统审美观崇尚自然,这在造园活动中有体现:人工艺术以自
然美为上品。在《扩建》中看完彭家的园子之后申明世不禁感叹:“建园林是为了修身
养性,仿造山水不过是为了营造一个气氛,要是一味想造成真的山水而浪费财力物力,
暴殄天物是得不偿失的。”柯海也说:
造园子就是个‘仿’字,仿天地自然,仿人物精华,做的再刻意,也就是个盆景,
[2]
至多是个大盆景。难的是是有趣味。
这里说的就是要遵循自然本身的容貌,凡事不可太过刻意而为,本真才是最美的。
第三,民俗类,包括婚丧嫁娶。申家的日常生活也是非常讲究的,如一些习俗和礼
仪规矩是必不可少的。如小绸遣人去接彩萍送的礼品包括:十二件绣品、十二锭墨、十
二挑二十四筐新桃、十二盒藕粉。如希昭的嫁奁是非常丰富的:
一应为杨师傅亲手而为髹饰。那十六箱共分四种,一种单色朱漆,一种彩绘描金,
第三种为雕漆,第四是杨师傅看家活,填漆描金——黑色为底,以细铁丝或刻或刷,如
[3]
同作画中的勾法与皴法,然后戗上金银粉,所调配方来自宫中秘藏,不可示人。
如《沉香阁》一节中作者还详细描绘了七月十五盂兰盆会这一日淞嘉当地老百姓为
了祭奠溺毙的性命放焰口、办超度、从名寺请来高僧焚香颂经。如申老爷的寿木棺材是
精挑细选的。其材料取自“金不唤”,作品借人物之口介绍此种贵重木材。
申明世说,棺材料通常用楠木,但楠,木与楠木不同,分滇楠、紫楠、山楠、红楠、
滇桢楠,凡此种种,不一而是,虽然多生长于西南,但山地湖洼,向阳背阴各有所在,
[4]
物性差别甚远。

[1]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68.
[2]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21.
[3]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63.
[4]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58.

10
第一章 题材选择和人物设置

于是,珂海就乘轿去木材行巡游。而想要寻得一段奇木也是需要机缘的,恰好找到
了“金不换”。又如蕙兰的定亲刚好在申家家境没落时,因为嫁妆无着落便延迟了很久:
张家已来请尺寸单,要新娘裙袄的领口、身腰、款式,好着手做嫁衣,也是他家原
籍的规矩。行聘之礼紧随着过来了:簪、环、玉如意、金手钏;这边勉强回过礼去:靴、
[1]
帽、袍套、鞋袜,接着就要发奁了。
尽管像是逼上梁山,但还是有讲究的。这些给读者描绘了一副晚明上海民俗图。
通过对两部作品日常生活艺术的梳理,我们发现《长恨歌》写的日常生活是充满现
代都市气息的,是新旧交替中的上海,旧文化正式微而新文化尚没有诞生。换言之,《长
恨歌》的精致背后缺乏一种文化底蕴,而《天香》中的日常生活是古香古色的,因为它
定位于四百年前的上海,拉开了时空距离。而这个时空距离对成就艺术性十分重要。
《天
香》中的日常书写是王安忆式的日常审美的的继承与发展:既有对日常生活点滴中吃穿
用度的极致描写,又以传统的绣艺文化作为基底,这种生活远离了都市的俗气而多且了
一份雅致与古香古色。

第二节 人物设置的艺术

一、《长恨歌》:以王琦瑶为中心的人物关系

《长恨歌》中的人物图是以王琦瑶为中心向外扩散的,随着时空变换,王琦瑶身边
的人物不断变换着。接下来,笔者分别从人物属性、主人公不同人生阶段、与主人公的
亲疏关系三个层面对《长恨歌》中的主要人物做一个梳理。
首先,从人物属性上看,《长恨歌》中的人物之间很少有血缘关系,他们是来自大
社会的,有着不一样的背景、职业、性格特点以及人生际遇:弄堂女儿王琦瑶、留过学
的照相馆的程先生、出生工厂主家庭爱看小说后一心想入共产党的蒋丽莉、家境不错有
着豁达单纯个性的吴佩珍、“政治的机器”李主任、会编剧在国外留过学的导演、白皙
文弱和学生装束的送豆腐的伙计阿二、父亲牺牲了且母亲回了苏联的混血儿萨沙、不抽
烟不喝酒爱听老唱片、玩老式幻灯机的体育老师老克腊等等。
其次,从小说目录三部分内容的设置,刚好也契合了王琦瑶三段不同人生阶段的故
事。第一个阶段,年轻青涩的王琦瑶在程先生和好友蒋丽莉的帮助下成为了家喻户晓的

[1]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77-278.

11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小姐”。从此,王琦瑶人生开始了曲折的旅程。她住进了爱丽丝公寓,成了李主
任的外室。在时代巨变中李主任突然离世,王琦瑶的梦也就随之破灭了。第二个阶段,是
她从外婆的故乡邬桥回到上海后开始的,从此之后她隐藏着“上海小姐”的美誉,住进了
一个名叫“平安里”的普通弄堂。在这里,她以给人打针为生,认识了严家师母、康明逊、
萨沙,与他们一起绘制了一幅优美的上海日常风情画。更与其中的康明逊、萨沙展开了
两段爱恨情缘。王琦瑶人生的第二个阶段以她怀孕并生下了女儿薇薇结束。到王琦瑶的
晚年,便成为了“薇薇的时代”,王琦瑶认识了一群与女儿薇薇同龄的朋友——张永红、
老克腊、长脚。陈先生、李主任、阿二、萨沙、老克腊、长脚都是一个模糊的称呼,甚
至没有完整的名字。这也就暗示着这些被王琦瑶寄予希望的男性,始终只是王琦瑶一生
中的过客。
最后,从人物与女主人公王琦瑶的亲疏关系看,可以把人物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家
庭关系,包括薇薇和薇薇的男朋友小林。第二类是友情关系,王琦瑶从读书年代认识的
吴佩珍到蒋丽莉,到后来在平安里认识了严家师母再到与女儿的同学张永红交好。第三
类是爱情关系。在王琦瑶不同时期的爱情经历中,结识了程先生、李主任、阿二、康明
逊、萨沙还有老克腊。
理清楚了人物关系,再来看看与主题相关的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主人公王琦瑶,
一个是点明主旨的阿二。王琦瑶一开始出现在读者面前是以复数的身份出现的,直到第
一章《片厂》中才是具象的单数的王琦瑶。作者用了长达一节的笔触把具象的王琦瑶抽
象化了,表明王琦瑶是上海女人的一个代名词,一个抽象概念。第一部第一章第五节中
是这样介绍王琦瑶的。
每天早上,后弄堂门一响,提着花书包出来的,就是王琦瑶;下午,跟着隔壁留声
机哼唱‘四季泪’的就是王琦瑶;结伴到电影院看费雯丽主演的‘乱世佳人’,是一群
王琦瑶;到照相馆去拍小照的,则是两个特别要好的王琦瑶。每间偏厢房或者亭子间里,
[1]
几乎都坐着一个王琦瑶。
这里的“一群”、“两个”、“都坐着”无不显示“王琦瑶”是一个集体名词。对
于王琦瑶爸爸、妈妈的描述也是呈集体指称的。
王琦瑶的父亲多半是有些惧内,被收服得很服帖,为王琦瑶树立女性尊严的榜样。
上海早晨的有轨电车里,坐的都是王琦瑶的上班的父亲,下午街上的三轮车里,坐着的

[1]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8.

12
第一章 题材选择和人物设置

[1]
则是王琦瑶的去剪旗袍料的母亲
王安忆还不惜笔墨的用了 13 个“她们”来说明“王琦瑶是追逐潮流的,不落伍也
[2]
不超前,是成群结队的摩登。” 用了 6 个“她们”来说明“王琦瑶和王琦瑶是有小姊
妹情谊的”作为上海三小姐的王琦瑶,
可说她是真正代表大多数的,这个大多数虽然是默默无闻,却是这风流城市的艳情
的基本元素……三小姐其实最体现民意。大小姐二小姐是偶像,是理想与信仰,三小姐
[3]
却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是使我们想到生活、婚姻、家庭这类概念的人物。
这个虚构的王琦瑶的都市生活就在这样的细节琐碎描写中变得亲切又具体可感。从
复数的王琦瑶,再到单数的王琦瑶,会发现王琦瑶的形象隐喻的是整个上海文化。作者
想书写的是一首回荡在城市弄堂上空的“长恨歌”,想要通过王琦瑶来呈现上海四十年
的历史变迁。当然,这也潜伏着《长恨歌》的结构瑕疵:王安忆本意在借王琦瑶写上海,
而事实上王琦瑶式的“小人物”与上海文化的“大历史”之间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
阿二的出现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他当时和王琦瑶月下谈诗,虽然每句都是触景生情
的即兴之句,可实际上都对照或者预示着王琦瑶的人生际遇 。如“汉家秦地月,流影
照明妃”对照王琦瑶眼下也是远离故乡,睹月思乡。“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对
照着王琦瑶虽然未去国却换了大朝代。“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玉容
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两句诗的背景都是哀怨好景不在。即使“桃之夭夭,灼
灼其华”的喜气在此时也有了一股不祥之气。阿二想起的这些有关美人诗句都是应了红
颜薄命的说法。而出自《长恨歌》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中,杨贵妃
是整部小说中第一次点题,预兆着王琦瑶最终的命运是香消玉殒。整部小说演奏的是萦
绕在上海上空的典型弄堂女儿的一曲“长恨”歌。

二、《天香》:大家族谱系下的人物关系
相比《长恨歌》当中围绕女主人公一生中的朋友、情人架构的单薄人物结构,《天
香》中人物设置是多层次的、多维度的,立体而又饱满的。《天香》中的人物是一幅群
像图,这种大家族的人物建构和红楼梦中的人物图景很类似。接下来分男性、女性两个
群组来分析其人物的设置。
在《天香》的“天香园身家主要人物”图中我们看到除了张家的张陛和灯奴以外,

[1]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8-19.
[2]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9.
[3]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59.

13
硕士学位论文

申家的男性包括第一代的申儒士、申明世,第二代的柯海、镇海、奎海,第三代的阿昉、
阿潜、阿暆,第四代的阿英。这些男性中笔墨较多的要算申明世、柯海、阿潜三人。申
家与人不同的做派是无论尊卑长都幼待人心诚,并且爱玩乐。
第一代正值世道平定,天无大灾,申明世兄弟二人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申明世虽
[1]
中进士,但认为“做官是百业中最无味的一种” ,他喜欢奢华的闲情逸致的生活:小
说中就着墨写了中进士后造园,申明士取园名“天香”,“天香”得自“沁芳”却又比
“沁芳”高古。为了配合天香园落成后以“天香”为题额的“夜宴”,申明士为了不扰
花草的清香,全部用蜡烛造就了“一夜莲花”的美景。此后申家的男子都没有涉足仕途
而是典型的富贵闲人。
第二代男性柯海开蒙早,本地人称神童,可因缺少管束,时值家中建园玩心大增,
读书也就松懈下来了。柯海天性爱游玩,有时难免会有些荒唐,但还是有趣的。柯海出
游回来后决定起窑制墨,非要亲眼一见好墨。和小绸婚后纳闵氏为妾,不仅伤害了对自
己一片深情的妻子小绸,也让无辜的闵氏夹在中间不好做人。柯海欣赏女性的才华却又
深深的伤害了她们,不禁发自内心对女性产生同情和怜惜。
第三代阿潜因为从小在闺阁中长大,因此他比其他男性更懂得尊重女性欣赏女性。
阿潜是申家中对天香园绣的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的男性,主要表现是和希昭一起临帖并
在请教香光居士之后和希昭一起精进。他还扮演了小绸和希昭之间的沟通桥梁,将希昭
的绣画送给小绸看。阿潜有着尚艺的天性,在外出听了弋阳腔之后出走,但后来浪子回
头,又回到了“天香园”。在这里写男性尚艺,何尝不是在侧面写“天香园”中的女性
尚艺呢?《天香》里的男性们在第一部《造园》中的戏份是最多的,到后来逐渐隐身。
王安忆认为男主人公们的不断退场也是故事本身,并不牵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故事
聚焦在女人身上,也才能够展示出女性的光辉。王安忆说:“我写的这些男性都是可爱
的性情中人,不想做官、喜欢器物,包括后来热衷革命的阿暆,都显现了他们这个家族
[2]
的性格。我觉得我对这些男性的安排是动了脑筋的,并不牵强。”
与申家的男性都喜欢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喜欢随性自然不一样的是,女人们往往呆
在天香园中刺绣,而且绣艺精湛,倒成了天下一绝。与《长恨歌》中王琦瑶面对生活的
各种变故只能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不一样的的是,天香园中的女性是美好的,她们既钟
灵毓秀又未被世俗污染。在家族式微的情况下,没有自怨自艾,有的更多的是对中国传

[1]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33.
[2]
王安忆新作《天香》出版 溯源"顾绣"前世今生作者.[N].京华时报,2011-08-05.

14
第一章 题材选择和人物设置

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天香》围绕天香园绣的历史,成功地描写天香园四代女性,其
中作者集中笔墨塑造的是四位女性:闵氏、小绸、希昭以及蕙兰,她们也代表着促使天
香园绣不断发展的三代人物。
第一代,闵氏和小绸。最先将绣艺引进天香园的是闵氏,她的绣针出神入化,在
绣艺上也是一等的:
接、滚、齐、旋、抢、套、掺、施、断、网、编、盖、扎、平、直、钉线、冰纹、
打子、结子、环子、借色、锦纹、刻鳞、斜缠、反抢、平套、集套——比用笔有过之无
[1]
不及。
这时申家的绣活渐得名声,甚至外面已经有了仿造品,于是才有了柯海取号“天香
园绣”。小绸最开始也是从闵氏那里学的绣法。但因为小绸有画意,在意境上要胜闵氏
一筹:
一种花样经大伯母略修改,或添笔或减笔,焕然不同寻常。天香园绣所以胜过天下
[2]
无数而独树一帜,先是在于大伯母的设样设色。
这里的大伯母说的就是小绸。小绸将诗书化进绣中,她绣的璇玑图就是一个很好例
证。正因为小绸的文气书香才使天香园绣从娟闺女红中脱颖而出,有了质的飞跃。小绸
是一个极具才华,敢说敢做,有着真性情的女子。小说中有一节“妯娌”就是写小绸和
镇海媳妇之间的关系。也许是之前误会太深,一旦冰释前嫌后,所有的误会都消除了,两
人变成了非常要好的闺蜜,感情也越来越深厚。在镇海媳妇难产快要死的时候,小绸拿出
了祖传的墨宝救了她一命。后来,镇海媳妇还是过早离世,小绸伤心欲绝,但毅然承担起
抚养她两个儿子的重任,并当成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
第二代希昭。申家中的女眷都会绣,可是没有人能够超越闵的技巧和小绸的才情。
小绸就有意引希昭入阁,可是自小在诗书中长大并当男儿养的希昭却心不在此。同样倔
强又才情出众的小绸和希昭因为都心高气傲,也就容易相怨相嫉、相敬相畏:
要说相知相识,就是这两个人;相怨相嫉,也是这两个人;相敬和相畏,更是这两
个人。结果呢,通着的就是隔断的;近着的就是远着的;同道的就是陌路,这两个人越
[3]
来越生分。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王安忆很能揣摩闺阁女子的心思。而打破僵局的就是他们俩中

[1]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14.
[2]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15.
[3]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14.

15
硕士学位论文

间的传话人阿潜了,这在前文中已有所提及,兹不赘述。最终却恰恰又是因为希昭有心
于书画并且将书画融入到刺绣中才得以集闵和小绸的大成,将绣变成了绣画,有了更深
厚的文化底蕴:
绷上附了一张绢画,墨色清远,气息高古,分明是元人小品,又多有一种生动,是
今人风气。再近些了看,墨色是为绣色,不由诧异万分。再看落款,针线绣成四个小字:
[1]
武陵绣史。
希昭以绣做诗书:“画上是一抹青山,一泓远水,泛一叶舟。以断针替皴法,滚针
[2]
替描,难的是水波,用的是接针绣。” 让天香园绣迈上了更高的水准。
第三代蕙兰。蕙兰自小就和希昭交好,后因为申家家世没落,嫁入张家时一度因为
嫁妆的事情而延迟了出嫁的时间,后来蕙兰赌气找小绸要了“天香园绣”四个字作为陪
嫁,凡是蕙兰的绣品都可以落款“天香园绣”。后来张陛去世,没想到这落款还真的用
来维持生计了,只是是先落“沧州仙史”,再落“天香园”。蕙兰的下嫁和丧夫霜居让
天香园中闺房的女子从大院中走向了市井,让大家族闺房中的女工有了日常生活的气
息,同时也预示着天香园绣从天上下降到人间。蕙兰绣不成花就绣字:
蕙兰终将整篇《昼锦堂记》覆上绫子,绷在花架。字帖子另放一边,打样只是约略
的轮廓,细部必要一针一比照。选一色靛蓝,从靛蓝里分出黑、紫、绿、青、灰、黄,
每一种都辟成数十丝,披在架上,望过去,由深入浅,又由浅入深。再挑一枚针,引上
[3]
线,绣活就开始了。
后来将蕙兰的绣品推向市场的是蕙兰的叔叔阿暆,他帮忙联系了买家。于是蕙兰就
绣了罗汉图、《昼锦堂记》等,因为忙不过来就教远亲戥子劈丝:
一根丝非辟成十六,甚至三十二,犹如蛛丝。头一辟,就要辟得极匀,如此,再二
[4]
辟四,四辟八,略有一毫厘的偏倚,便无法辟下去。
蕙兰的“发绣”代表的不止是她的绣艺,而更多的是凝聚在发绣上的心思:发丝像
活的一般,受自父母,养自父母,亲得不能再亲。而且这股头发是自己那日和婆婆月下
谈心一气之下铰断的。而发绣成品更是:“如同书画中的淡墨,极是细微雅致,于佛像,
[5]
又有一种清静宁和。” 让希昭都大为惊叹。蕙兰的“发绣”让自己的绣活名声大噪:

[1]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35.
[2]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37.
[3]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327.
[4]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344.
[5]
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389.

16
第一章 题材选择和人物设置

天香园绣早已天下皆知,可却是高山流水,平民百姓想见一眼也难得。如今却仿佛
[1]
落到市井人间,好比深闺中的女儿嫁作他人妇,终于得有面缘。

[1]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389.

17
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情节建构和结构分析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论述有关“历史学家和诗人之间的关系”时曾说:“诗人的职
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
发生的事。历史学家和诗人的区别不在于是否用格律文写作(希罗多德的作品可以被改
写成格律文,但仍然是一种历史,用不用格律不会改变这一点),而在于前者记述已经
发生的事,后者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所以,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哲学性、更严肃的艺术,
因为诗倾向于表现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却倾向于记载具体事件。所谓‘带普遍性的事’,
指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某一类人可能会说的话或会做的事——诗要表现的就是这种
[1]
普遍性,虽然其中的人物都有名字。” 而王安忆也认为:“小说不是现实,它是个人
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有着另一种规律、原则、起源和归宿。但是铸造心灵世界的材料
[2]
却是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 而且,“这个材料世界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
在我们眼睛里不是有序的、逻辑的,而是凌乱孤立的,是由作者自己去组合的,再重新
[3]
构造一个我们所说的心灵世界。”
衡量长篇小说品质高低的不是字数的多少而是小说是否存在得以维系宏大的内在
容量的某种结构。对长篇创作而言,结构就是整部小说的主心骨,结构成立,小说就成
立。反之亦然。创作风格丰富多变的王安忆也一直在探索结构的艺术,尤其是长篇小说
的结构。长篇看结构,结构看时间艺术。笔者在本章中会重点分析《长恨歌》、《天香》
的结构和时间艺术。

第一节《长恨歌》与《天香》的结构分析

一、《长恨歌》:依附历史时空的情节建构

贯穿《长恨歌》的是一人一线的发展脉络,即随着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不断推进文本
的叙述。一般人物命运与情节是相吻合的:当人物命运到达高峰时情节也发展到高峰,
当人物死亡时故事情节也就结束了。这也是左拉、巴尔扎克擅长的,是偏向西方长篇传
统的建构方式。我们仔细看《长恨歌》的目录,就会发现王安忆的用心之深。作品一共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中书馆,1999:81.
[2]
王安忆.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
[3]
王安忆.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1.

18
硕士学位论文

分为三部,分别讲述了王琦瑶的三个人生阶段,每部又都包含四章,看起来有些格式化的
结构却暗含着王安忆的巧妙构思。在每部的开始,王安忆都用了大量笔墨描绘了王琦瑶
的人生活动背景,例如“弄堂”、“片厂”、“部桥”、“平安里”、“薇薇的时代”
等,接下来王安忆便会讲述王琦瑶在每个人生阶段的经历以及她和这个阶段几个不同男
人的情感纠葛。最后,每部的第四章是对王琉瑶每个阶段的小结,首先是李主任死亡,王
琦瑶告别了“爱丽丝公寓”,然后是程先生和蒋丽莉死亡,王琦瑶生下了薇薇,在整个故
事的最后一章,昔日的“上海小姐”王琦瑶死亡。在这种精心布局的结构下,王安忆对每
一部分每一个章节的书写都是以时间为序深入到上海的内部的。为了让时间这条脉络更
显清晰,这里将一些标志性的时空转换的句子整理出来。
四十年的故事都是从去片厂这一天开始的。前一天,吴佩珍就说好,这天要带王琦
[1]
瑶去片场玩。
一九四五年底的上海,是花团锦簇的上海,那夜夜歌舞因了日本投降而变得名正言顺,
[2]
理直气壮。
王琦瑶住进爱丽丝公寓是一九四八年的春天。这是局势分外紧张的一年,内战烽起,
[3]
前途未决。
这些分别是第 6 节、 第 9 节、第 15 节中标有年份的句子串起了整部小说的时间
线索,故事的情节也是建立在这些历史时空之上的。
依附历史时空来建构故事情节并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增添带有戏剧性的冲突,这种
方法是非常适合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的小说的叙述的。因为现实世界中,一切事情的发
展都依附于物理时空,不可能有谁能够抵挡住时间的线性发展。这样写作技巧在便于作
者驾驭的同时,也符合读者的惯性思维。可问题是,小说不等同于生活,不能够照搬。
《长恨歌》就是这样一种流水式的叙述方式,往往需要借助历史时空来建构故事情节,
推动情节的发展。这种仅仅依靠物理时间来建构故事时间的艺术造诣是不够成熟的。因
为文学不等于历史,文学只有脱离了历史的束缚,建构起自己的叙事时空,才算得上是
真正的文学艺术。王安忆《长恨歌》的线性结构就像王琦瑶的年谱或者说传记,缺点是
太写实,艺术成就不高。没有处理好写实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关系。这也是摆在众多同代
作家面前的一个难题,也就是无法将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用艺术来架构起来。而难能

[1]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22.
[2]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36.
[3]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89.

19
硕士学位论文

可贵的是,王安忆在《天香》中突破了这一天花板,从物理时间上升到艺术时间,
建构了属于文学的叙述时间,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二、《天香》:超越物理时间的情节建构

《天香》一方面在维持日常叙事的作家风格的同时,用历史题材拉开了审美距离。
翻开《天香》,读者会发现目录下是三个孤零零的词语:造园、绣画、设幔。笔者在此
整理出各卷小标题以方便浏览。
第一卷《造园》
1 桃林 2 喜盈门 3 蚕娘 4 莲庵 5 丁忧
6 闵氏 7 楠木楼上 8 墨厂 9 妯娌 10 疏浚
11 绣阁 12 归去来 13 新纳 14 扩建
第二卷《绣画》
15 希昭 16 议婚 17 蕙兰 18 希昭初嫁了 19 金枝玉叶
20 香光居士 21 罔陷 22 争讼 23 停船暂借问 24 九尾龟
26 重重叠叠上
25 武陵绣史 27“亨菽” 28 沉香阁
瑶台
第三卷《设幔》
29 九间楼 30 张陛 31 张遂平 32 阿暆 33 九亩地
34 兰生幽 35 绣佛 36 戥子 37 求师 38 辟发
39 拜嫘祖 40 拾孤 41 登门 42 遍地莲花

《天香》能够串起从明嘉靖三十八年至清康熙六年间的四百多年的故事,得益于两
条贯穿始终的线索:一是以晚明上海大家族申家的家族命运为线索,二是以出自申家天
香园的以女性为主导的“天香园绣”的诞生与弘扬。《天香》共三卷:第一卷《造园》,
小说的重心放在申家的园林建筑、闲情逸致上。这个阶段是申家最兴旺的时候,也是天
香园绣开始出现,在申家形成气候的阶段;第二卷《绣画》,主要讲的是在天香园这个
时空背景下,主要人物沈希昭将字画融入绣艺,把天香园绣推向巅峰的过程。然而,随
着申家男性的外出游玩无心仕途,申家也就开始走了下坡路。“雕梁画栋的碧漪堂已经
是年久失修,蛛网暗结。桃林不怎么挂果,莲池也几近干涸。残花败柳间杂草丛生,楼

20
硕士学位论文

[1]
台水榭中人迹寥寥。” 以至于闺阁中的女子不得不用绣品来换一些钱财,到后来甚至
是棺材和嫁妆都要靠“天香园绣”来换。在这个时候女性支撑起申家这个大家族的发展。
第三卷是《设幔》,随着家室的没落,“天香园绣”也随着蕙兰的出嫁来到了寻常百姓
家。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也是一种新生。由此可见,家族命运和绣艺发展的两条线
索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天香》在叙事时间上的建构。王安忆让两条线索向前发展,家
族的兴盛促使了绣艺活动的萌发,家族的衰落也促使绣品的功用发生了变化。但是两条
线索在不同的阶段会各有侧重,作者从未让任何一条线索消失,即使隐藏也是作为背景
而存在的。四百多年物理时空被置于背景位置,隐约可见,突出的前景则是天香园绣艺
的发展。这种用叙事时间来构建小说的时空,就超越了单纯的物理时空的情节构建方式。
由此看来,《天香》的结构建构是更稳健、更厚重的,当然也就更能代表王安忆在
结构上的艺术成就。

三、《长恨歌》与《天香》的时间艺术

胡亚敏将时间分为时序和时限,这里主要探讨的是时限的艺术:“在叙事文中,有
的用长达百页的篇幅描写一天的变化,有的则用几行写出十几年的生涯,也许一页只写
[2]
一分钟发生的事情,也许一页写了一个世纪,这些差异就是时限研究的课题。”
根据《长恨歌》中出现的具体年份我们可以推导出,这部小说讲述的故事时间跨度
大约是 1945 年到 1986 年共四十年。第一部共用了四章十五节叙说了 1945 到 1948 年,
明显的时间点出现在《“沪上淑媛”》、《上海小姐》、《爱丽丝的告别》三节中。第
二部共用了四十六节叙说了 1948 年到 1966 年,重要的时间线索出现在《围炉夜话》、
《还有一个陈先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处空余黄鹤楼》四节中。第三部
共用了四章十三节叙说了 1976 年到 1986 年。第一部讲了 4 年的故事,第二部讲了 18
年的故事,第三部讲了 10 年的故事。单从这些数据上分析,第一部分的节奏是最缓慢
的。第二部内部的节奏变化呈现一个加快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第二章王琦瑶在平安里的
那段惬意的生活,心理描写的部分减少,多了很多人际交往活动,引入了一些新的人物
如严家师母、康明逊、萨沙。但从《还有一个陈先生》开始到第四章结束叙述的节奏又
缓和下来了。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部和第二部衔接部分没有明显的时间间断。第三篇
最后结束的故事时间是 1966 年,而第三篇是这样开始的:“薇薇出生与一九六一年,

[1]
杨徐嵘的.天香论[D]. 广西:广西师范学院,2013.
[2]
胡亚敏.叙事学(第二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12:75.

21
硕士学位论文

[1]
到了一九七六年,正是十五岁的豆蔻年华。” 可见,第三章和第四章中间的 1966 年到
1977 年是一段空白期,这是王安忆在有意回避大的历史。从整体而言《长恨歌》都保持
着舒缓的节奏,变化不大。而《天香》有一个大的历史脉络贯穿其间,约 400 多年,涉
及的明朝、清朝的众多年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顺治、康熙。尽
管王安忆依旧延续回避大历史重在日常生活时间的精雕细琢的写作习惯,更多的是以生
老病死、婚丧嫁娶的自然规律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总之,《长恨歌》缺乏叙事时空的开
阖感。《天香》则大开大阖,灵活多变。
“叙事学的速度概念即为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之比。我们将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相
等或基本相等的叙述称为等述,以此为基点,向两端延伸。叙述时间短于故事时间为概
述,叙述时间长于故事时间为扩述,叙述时间为零,故事时间无穷大的是省略,叙述时
[2]
间无穷大,故事时间为零则是静述。” 等述最常见的是人物对话的描写,是直接引语。
对叙事的节奏没有太大的影响。这在《长恨歌》和《天香》中都可见。而“概述和省略
[3]
是属于加速一端的,扩述和静述是减速一端的。”
《长恨歌》整个节奏主要是在等述、静述、扩述之间进行交替,叙述节奏是比较缓
慢的。因为它是以王琦瑶这个主要人物为线索,容易贯穿到她的内心世界,节奏快不了。
尤其是在第一部分第一章有大量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意象如“弄堂”、“流言”、
“闺阁”、“鸽子”的描写,女主人公王琦瑶迟迟未露面,故事还没有开始也就没有了
外在情节的发展,是典型的静述。
《长恨歌》中有很多环境、风景描写。风景又可以分为聚焦风景和非聚焦风景。在
聚焦风景中,故事时间继续向前延伸,是扩述。比如:
王琦瑶很感激窗帘上的大花朵,易时易地都是盛开,忠心陪伴的样子。它还有留影
留照的意思,是好时光的遗痕,再是流逝,依然绚烂。地板和木窗框散发出木头的霉烂
[4]
的暖意,有老鼠小心翼翼的脚步,从心上踩过似的,也是关照。
此风景是王琦瑶眼中的景,暗示人物的温婉多情的心理。
在非聚焦风景中,故事时间停止,是静述。如:
月光在花窗帘上的影,总是温存美丽的。逢到无云的夜,那月光会将屋里映得通明。

[1]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237.
[2]
胡亚敏.叙事学(第二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12:76.
[3]
胡亚敏.叙事学(第二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12:76.
[4]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33.

22
硕士学位论文

这通明不是白日里那种无遮无拦的通明,而是蒙了一层纱的,婆婆婆婆的通明。墙纸上
[1]
的百合花,被面上的金丝草,全都像用细笔描画过的,清楚得不能再清楚。
那乌篷船每年要载来多少断肠和伤心,船下流的都是伤心泪。在那烟雨迷蒙的日子,
邬桥一点一点近了,先是细细的柳丝,垂直的千条万条,拉了几重婆婆珠帘。桥洞像门
[2]
一样,一进又一进。
这两处在描写风景的同时,故事情节并没有发展。扩述最典型的是对人物意识的描
述,在极短的时间内人物可以思绪万千。作者笔下的王琦瑶是一个瞻前思厚、顾虑重重、
内心丰富的女人,陈先生也是一个患得患失的人,因此《长恨歌》中有很多刻画人物心
理的慢镜头。这在上文有关心理聚焦部分已经做过探讨,兹不赘述。
在保留《长恨歌》优势节奏的同时,《天香》又多变化。因为《天香》人多事广,
涉及面非常的庞大,节奏变化也比较大。《天香》穿插运用了省略、概述、等述、扩述、
静述,节奏时快时缓。省略即即用一句话叙说了数年时间的明示省略或者是对已经发生
的事情表示沉默,不描述过程。如:
[3]
就这么一日过一日,到了冬至。
[4]
这一番动乱中,冬去春来。
[5]
待到柯海下一回来杭州,已是万历十年。
除了省略还有概述也可以起到加快节奏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用几句话或一段文字囊
括一个厂的或较长的故事时间。此外概述还能够拓展广度,“它一方面现实促叙述者驾
驭故事时间的能力,同时也为读者展示出故事的远景,使读者能够掌握更为全面的信息。
[6]
概述多运用与对故事背景、事件全貌的介绍,或对人物身世、生平的交代。” 如:
自万历年来,苏松地方就不安靖。乙亥年大水;丙子年饥;丁丑年六月寒;戊寅还
[7]
好,己卯则又是大水……
[8]
这一年的大事情还有许多,归起来有这么几桩……
这里就集中介绍了彭老太爷、艾氏、徐光启、九龄学童。又如:

[1]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1.
[2]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16.
[3]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96.
[4]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01.
[5]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39
[6]
胡亚敏.叙事学(第二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12:78.
[7]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69.
[8]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3.

23
硕士学位论文

[1]
嘉靖三十八年是个好光景,应得天时、地利、人和的吉言。
这是一种提供背景信息式的概述。最典型的代表是在小说《天香》的结尾处:
同年,明崇祯改清顺治。次年,武陵绣史卒;闵女儿早在天启年,与小绸同年卒。
蕙兰卒于顺治九年,享寿七十。绣幔由其媳主持。阿暆卒于顺治十三年,无嗣……康熙
[2]
六年,绣幔中出品一幅绣字……
结尾处只是为了交代故事的结果,所以节奏较快。这也是《天香》在节奏上的一大
特色,节奏快慢协调有度,让读者有阅读的兴奋感。而不像《长恨歌》会让一部分读者
有拖沓累赘感。
另一方面,在减缓速度上《天香》中也不乏例子。如以心理描写为代表的扩述:在
小绸向明世抱怨没有阿奎的院子时心中所想:
她小心眼里也知道,申明世哄她就这么个来回,没有太长的耐心。他们不是少年夫
妻,就像柯海那一对,怄气和调笑,尽可作小儿女的把戏。她这个姨娘,是仓猝之间娶
进房,申明世并谈不上有多么喜欢和宠爱。倘若任性太过,连那么一点愉悦所得的温存
[3]
也要丧失了。
静述如相当于音乐中的休止,故事时间是凝固的。如小稠和闵在“连庵”所见之景:
碗口大的红花,开在白和粉的小花之中;喇叭筒状的紫色花突兀而立,底下是无数
倒挂的小金钟;复瓣的黄花,一层层叠垒着,四周是细长蕊的蓝花;无色透明薄如蝉翼
的黛色花,映着绒球般翠绿的蕾。花和花之间是各样的草,锯齿的、裂瓣的、镶边的、
[4]
挂絮的、双色的、嵌拼的、卷曲的、垂悬的……
又如第二卷《希昭》一节中先是追溯杭州的南宋历史,花费了大量的篇幅为后文希
昭的出场做足了铺垫。再如张师傅做的蜡烛荷花,有着对物件的细致观察:
船上人举一支火捻,朝荷花芯子里一点,亮起一朵荷花。火捻子左右前后点着花芯,
[5]
左右前后的荷花一朵一朵亮起来,花瓣透明,映出花蕊丝丝。
综上所述,《天香》中多种叙事节奏的处理,使文本在一张一弛、一急一缓中给了
读者音乐般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传统文学不作为的叙事风格。而相比之下,
《长
恨歌》的节奏整体节奏较缓,有冗长感。

[1]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
[2]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407.
[3]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36.
[4]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13
[5]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4

24
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长恨歌》与《天香》的隐喻性主题分析

小说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往往隐藏着深刻寓意。接下来,笔者试析《长恨歌》和《天
香》文本背后的隐喻性主题。
《长恨歌》的第一层隐喻性主题:王琦瑶本身就是上海的一座肖像,以王琦瑶为代
表的“三小姐”式的人物是上海的“芯子”。王安忆曾说过:“《长恨歌》是一部非常
[1]
非常写实的东西,在那里我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我要写的是一个城市的故事。”
由此可见,《长恨歌》表面写王琦瑶的个人生活,实际上书写的是以弄堂女儿为代表的
上海城市精神。
首先,王琦瑶是最能代表广大普通上海市民的,是辉煌的外表里面绝不逊色的内心。
与大小姐、二小姐是盛大场合的一部分,常人往往很少看见;不一样的是王琦瑶是日常
的图景,是真正代表大多数、最体现民意式的人物。三小姐是眼熟心熟的画面,让人们
想到婚姻,生活,家庭。
其次,王琦瑶式的上海女子有股生存韧性。
日子很仔细地过着。上海屋檐下的日子,都有着仔细和用心的面目。倘若不是这样
专心致志,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最具体最琐碎的细节上,也许就很难将日子过到底。这
[2]
些日子其实都是不能从全局推敲的。所以,在这仔细的表面之下,是有着一股坚韧。
女儿薇薇的朋友张永红其实就是王琦瑶的翻版,而张永红这样的风流人物是生活在
淮海路中段的奇迹,张永红家是跻身在上海中心地带农舍般的房屋。在薇薇与张永红这
份年代,街上已经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味道,城市格局变得杂乱,弄堂也变得狭窄,勉强
供人转身了。然而,不管淮海路如何浮华都是要靠这些脚踏实地的生存之计作为根基。
总之,王安忆把众多的人物写的栩栩如生,人物得以生活的城市也就写活了。
《长恨歌》的第二层隐喻性主题:王琦瑶最后死于他杀,隐喻王琦瑶类女性随波逐
流,最终被时代所抛弃。在看到王琦瑶作为底层的小市民所拥有的过日常生活的平常心
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王琦瑶有着致命的弱点:在时间面前有的只是随波逐流,没有独立
自主的意识,而把更多的期望寄托在他人尤其是男性的身上。和《长恨歌》中的大历史
环境始终都只是作为社会背景一样,王琦瑶也是一个没有多少社会政治、历史时间概念
的人。在与大的历史时间渐行渐远之中,王琦瑶成为了时间的奴仆。

[1]
吴义勤主编.王安忆研究资料[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56
[2]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220.

25
硕士学位论文

首先,当导演劝说她退出“上海小姐”的复选圈时,她认为男女平等、女性独立等
说法都是电影里的台词,是充满文艺腔的。而她选择的是在爱丽丝公寓中死守自己的时
间,却又在一日接一日的等待中迷失了自我,只能通过用一件一件的衣服来填满衣柜的
方式来填满时间的虚空,因为在实践面前她选择的是等待。
其次,王琦瑶是一个极其怀旧的人。历史在变,时间在变,而她总是幻想着回到曾
经的美好时光,如在五十年代依然喜欢穿旗袍、看老电影。可她却面临着就算把晚报上
的文章每个字都读到还是半懂不懂的尴尬境地。
最后,于王琦瑶而言,时间这种东西是“你当它没有,它便没有”。在王琦瑶中年
再遇陈先生时,王琦瑶看到的是往日的时光,甚至有种恍若梦中的感觉,分不清哪个是
现在,哪个是过去。甚至她还幻想着和陈先生重归于好。而陈先生却明白这一切已经不
可能回到当初。在遇见老克腊时想要克服年龄的差距却还是力不从心,最终陷入了忘年
式的畸形恋中。不管年轻时和严家师母在穿着打扮上暗地里较劲,还是中年后和女儿薇
薇较量对时尚风向的把握,王琦瑶始终有股傲气。到小说的最后王琦瑶被一双大手掐死
了,王琦瑶式的人生也就戛然而止了。换句话说,王琦瑶式的历史遗民最终被时间抛弃
了。
在《长恨歌》中,王安忆是想通过王琦瑶类弄堂女儿的日常生活来关照城市小市民
的生存状态。而在《天香》中,王安忆想要追寻的是更为深层的上海的城市文化根基,
是推动城市不断向前发展的源动力。
《天香》的第一层隐喻性主题:探寻上海城市文化底蕴,生命有定,绣艺永恒。
王安忆自认为《天香》中最好的是第三章,这与她在探寻城市文化的道路上寻找到
了让文化得以流传下来的关键历程分不开。这历程首先需要闺房中的女子愿意把这份技
艺传给家族外的人。在《天香》中外嫁的蕙兰是促使将天香园绣传授给家族外面人的关
键人物。
据说咱家园里的桃林,当年几可赛得过天上王母的蟠桃会,可一茬不如一茬,再经
过无数次扦枝,不得以便枯萎下来,如今索性都不挂果了。蕙兰说:可到底是传开了,
南门外还有松江广富林,都已成林,市中沽卖,最抢手的还是它们!希昭说:究竟不如
[1]
最初,根子里生出来的!好东西都不经多,一多就稀薄了。
其实说到这里蕙兰也知道婶婶是借此影射自己授教的事情,虽然没有明说,也知婶

[1]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394.

26
硕士学位论文

婶是不大赞成的。到后面,蕙兰倒是讲出了自己的看法:
再怎么随波逐流,武陵绣史还是武陵绣史,怎么也抹不去的!无论天涯海角,总是
[1]
在人间!
还是散出去干净,这天香园早晚夷为平地,申府又能有多久,哪里会有千年不散的
[2]
宴席!
就这样希昭也算是默许了向外授教绣艺。申家不可能一成不变,天香园绣也不可能
一成不变。惟有顺势而为,天香园绣才会得到真正的流传并发扬光大,而不是一味的沉
浸在过去的辉煌中抑或是死死拽着天香园绣不放。只有怀有开放的心态,天香园绣才有
[3]
可能“源远流长,所以才能自成一体,自给自足,可称完德,无所而不至。” 如闵师
傅在出绣阁楼时发现在景色凋敝中又暗含变数,后来闵师傅却从这一派衰败中看到了一
种蓄势待发的生命力,这里指的就是唯一能抵挡住岁月的流逝的那股最旺盛的生命力,
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绣艺。小说中有这么一段足以让读者窥见这隐含的主旨:
闵师傅忽生一念:这媳妇不可小视。也方才发现,这一阁的人,要是没了她,精气
神就会差许多了……移开目光,渐渐想到:方才园子里走一遭,险些儿以为申府气数差
[4]
不多了,如今看来,还难说得很!
这里的“这媳妇”指的就是希昭。对比之下,天香园无法抵抗时间的长河带来的世
事变迁,因为在这里草木有枯荣,楼阁有腐朽,而远离超越浮躁功利在诗书中沉淀下来
的天香园绣却是能够在口口相传、代代相传中的得到永恒。精湛绣艺源于中国传统的古
典人文精神,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所在。
《天香》的第二层隐喻性主题:书写上海史前文化,关照现代女性主义精神。
《天香》中申府的仕途之路止步于申明世一辈,从他开始申家男性重视对自我价值
和自然天性的追求,对功名利禄的追逐已经开始弱化,这直接导致以“为官养家”的大
家族开始没落,迫使闺阁中的绣品走向市场。随着商品经济的萌芽,晚明时期的女子也
开始摆脱“无才便是德”的窠臼,女性自主意识开始觉醒。受到良好教育的女子也开始
不甘心只作为男子的附庸而存在,反而开始有了自我的追求。出身世家,自幼受到良好
的教育的小绸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不能接受柯海纳妾,有着近乎现代女子的爱情观。
蕙兰的嫂子劝蕙兰改嫁,体现在女子再嫁的权利逐渐被社会接受。戥子、乖女是蕙兰收

[1]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398.
[2]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398.
[3]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396.
[4]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09.

27
硕士学位论文

的两个平民徒弟,她们都依靠自己养活自己,不必把嫁人当成自己的出路。尽管乖女因
小时候下巴正磕在铁匠的砧子上破了相,但乖女想要蕙兰传她手艺,自立天地。
乖女绣的是一幅帐屏,玲珑石旁的虞美人;戥子绣的是桌围,各种禽鸟。乖女用的
时间与心思都多,渐渐赶上戥子;戥子呢,生性里有一种天真,时不时会流露在针迹,
就生出风趣俏皮。比如鸡雏的回眸,燕子剪尾巴,鸳鸯喙对喙。两人的针线都要高出一
[1]
般女红,细密与匀整不在话下,要紧的是有慧心,懂得物的妙处……
王安忆用《天香》中女子的才情和豪气来提醒我们,上海的现代精神早已存在。

[1]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385.

28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语言分析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给平凡的语言赋予一种不平常的气氛,这是很好的;人们
[1]
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 可见,“文学作品的语言只有具有新鲜感和独创性,
[2]
才能加强艺术效果,增强生命体验,延长审美时间。” 在本章中将重点分析《长恨歌》
与《天香》的语言特色。

第一节《长恨歌》:细腻缠绵的都市语言

《长恨歌》在语言艺术上是有所成就的,这离不开王安忆艺术语言的运用。尽管《长
恨歌》的语言多来自当代现实生活,但王安忆精雕细琢的语言写到了生活的骨子里去了,
一幅幅生动的日常生活画面在读者面前变得可知可感。
首先,体现在王氏理性语言上。《长恨歌》中有着王安忆式的中立、理性造句法,
有表示:因果、选择、假设、条件、递进、转折的关系句。
(1)表因果,比如:
王琦瑶走进他的照相间,她起先是不起眼的,因为光线的缘故,还有些暗淡,但那
[3]
暗淡是柔和的暗淡,兴许就是这不起眼才使程先生不设防的,有点悄然而入的意思。
[4]
她看不清形势,一半是因为爱的糊涂,另一半也是有权利心的。
(2)表选择,比如:
[5]
阿二这样的年纪,宁可要个谜,也不要真理的。
[6]
或是由于萨沙的缘故,或是由于紧张,麻将似乎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快乐。
(3)表假设,比如:
[7]
这时候如果有人看见他,就会被他的目光感动,那是什么样的温柔目光啊!
[8]
时间就这样过去。如果不是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就几乎不会觉出斗转星移。

[1]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见伍蠡甫编.西方文论选(上)[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90.
[2]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见伍蠡甫编.西方文论选(上)[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93.
[3]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61.
[4]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69.
[5]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27.
[6]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51.
[7]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27.
[8]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219.

29
硕士学位论文

(4)表条件,比如:
[1]
像王琦瑶这样知道自己长得漂亮的女孩,无论有多么老实,都免不了是作态的。
[2]
她安慰自己,只要李主任回来,就一切都好,可是李主任什么时候回来呢?
(5)表递进,比如从片场回来后,
这一回,连吴佩珍都看出王琦瑶想去又不说的意思了,她非但不觉得她作假,还
[3]
有一种怜爱。动中生起,心想她看上去是大人,其实还是个孩子呀!
(6)表转折,以“流言”一段为例,王安忆写道:
它不是那种板烟和雪茄的气味,也不是六六粉和敌敌畏的气味。它不是那种阳刚凛
[4]
冽的气味,而是带有些阴柔委婉的,是女人家的气味。是闺阁和厨房的混淆的气味。
这里的两个“不是”、两个“是”来使抽象的留言变得形象可感,也突出了流言中
的女人家味道。又如,
这人不是合伙一起假戏真做地欺人,而是假戏假做,老老实实,把底兜出来,坦言
[5]
相告。照片上的王琦瑶,不是美,而是好看。
总之,对于大日常生活题材的书写,需要用一些简介概括式的句子来叙述,否则很
容易导致文章的冗长繁复,读来毫无兴致。而王安忆理性式的语言很好了中和了细腻缠
绵的都市语言带给人的拖沓感。同时,理性的叙事技巧也使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逻辑推
动力量,这在长篇小说的写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体现在王氏修辞手法上,特别是排比。比如写午后的闺阁的烦人:
午后的明和暗,暖和寒全是来扰人的。醒看,扰你的耳目;睡着,扰你的梦;做女
工,扰你的针线;看书,扰的是书上的字句;要是有两个人坐在一处说话,便扰着你的
[6]
言语。
王安忆用了大量的篇幅和语言来描摹场景,为人物的出场做好足够的铺垫。比如对
弄堂的描写,书中写道:

[1]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33.
[2]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05.
[3]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27.
[4]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7.
[5]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34.
[6]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3.

30
硕士学位论文

积着油垢的厨房后窗,是专供老妈子一里一外扯闲篇的;窗边的后门,是供大小姐
提着书包上学堂读书,和男先生幽会的;前边大门虽是不常开,开了就是有大事情,是
[1]
专为贵客走动,贴了婚丧嫁娶的告示的。
如写上海城市上空除了鸽子外,还有一个会飞翔的东西——风筝:
它们往往被网状的电线扯断了线,或者撞折了翅翼,最后挂在屋脊和电线杆上,眼
巴巴地望着鸽群。它们是对鸽子这样的鸟类的一个模拟,虽连麻雀那样的活物都不算,
却寄了人类一颗天真的好高骛远的心。它们往往出自孩子的手,也出自浪荡子的手,浪
[2]
荡子也是孩子,是上了岁数的孩子。
当然,《长恨歌》里的语言的细腻缠绵不是只在某一部分或者某一章节,而是通篇
都保持了同样的语言特色。王安忆自己也认为,她在创作这部小说时保持了一致的笔调,
把这口提起的气一直坚持到故事结。
第三,体现在意象的塑造上。王安忆笔下的意象大多是来自于日常生活,而非那些
宏观叙事中的重大事件。《长恨歌》中的叙事意象可以分为社会文化意象和自然意象两
种。社会文化意象有上海弄堂、照相馆、梅兰芳唱片、留声机、周旋的《四季歌》、雕
花木纹盒子、片场、电灯、旗袍,等等。自然意象,如城市上空群飞的鸽子、夹竹桃的
粉红落花、郁郁葱葱的爬山虎、弄堂墙上的绰绰月影、移动的光和影、媚俗的飞也飞不
高的麻雀、六月的栀子花、江南水道交错的邬桥,等等。
上海是江南水乡,小说中也就少不了有关水的描写。《长恨歌》当中有很多意象如
船、桥、水,这些都是远离大都市的喧嚣与繁华的大自然中才有的东西,是具有隐喻色
彩的。小说中的上海比喻成“干涸的海”:
[3]
这城市像一个干涸的海似的,楼房是礁石林立,还是搁浅的船只,许多生灵在受苦。
而对应的“世外桃源”就是邬桥。第二部第一章开篇就表明了邬桥的功用:“邬桥
[4]
这种地方,是专门供作避乱的。” 邬桥隐喻着人生的彼岸,给人世中的人一个远离世
俗的好去处,能够拯救迷失的人群,这里蕴含着佛教思想。如:
桥这东西是这地方最多见也最富涵义的,它有佛里面彼岸和引渡的意思,所以是江
[5]
南水乡的大德,是这地方的灵魂。

[1]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5.
[2]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7.
[3]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7.
[4]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13.
[5]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14.

31
硕士学位论文

邬桥可说是大于宇宙的核,什么都灭了,它也灭不了,因它是时间的本质,一切物
质的最原初。它是那种计时的沙漏,沙料像细烟一样流下,这就是时间的肉眼可见的形
[1]
态,其中也隐含着岸和渡的意思。
由于水道的隔离和引导,邬桥这类地方便可与尘世和佛境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有反有正的,以反作正,或者以正作反。这是一个奇迹,专为了抑制这世界的虚荣,也
[2]
为了减轻这世界的绝望。它是中介一样的,维系世界的平衡。
这里的景运用了曲笔的手法,折射的是王琦瑶的内心世界。作家的使命在于提升普
通市民的精神世界。王琦瑶的内心还是有所抗争的,还是不甘堕落的。只是她始终没有
找到真正让自己强大起来的方法。尽管在邬桥有过一段避世时光,但终究是短暂的。就
像《邬桥》中说的:
外乡人乘着船来到这里,好像到了世界的边边上,那世界使他们又恨又爱,得不到
又舍不下,万般的为难。他们个个被离别之苦遮住了眼睛,任凭那水道九曲十八弯,不
[3]
知前边是什么等着他们。
王琦瑶还是没有受得住寂寞,她的心还是在向往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繁华与不凡。
人心最经不起撩拨,一拨就动,这一动便不敢说了,没有个到好就收的。这孩子的
心已经撩起了,别看如今是死了一般的止住的,疼过了,痛过了,就又抬头了。这就是
[4]
上海那地方的危险,也是罪孽。
王琦瑶是懂事故的,是很入世的,心气也是很高的。尽管在平安里有过一段靠自己
打针来养活自己的时光,但是很快,王琦瑶又卷入了几段让她更加堕落的恋爱中。在邬
桥和平安里的两段“世外桃源”的生活中,王琦瑶本来是有机会摆脱受制于男性的命运
的,可她还是被自己本身的性格给左右了。

第二节《天香》:古典厚重的诗意语言

王安忆在创作《天香》的过程中是个实实在在的手艺人,在保持王氏语言风格的同
时也有拓展深化。《天香》写的是上海的明朝,语言来源于诗书和文化经典,是一部颇
具传统文化韵味的长篇小说。

[1]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14.
[2]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15.
[3]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15.
[4]
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118.

32
硕士学位论文

首先,《天香》词汇量大,内容涉及地理历史、书画刺绣、园林建筑、家居建设、
民俗、服饰美食、音乐、制墨民俗(婚丧嫁娶)、哲学、文学(诗词、戏曲)、艺术(园
林、刺绣、制墨)、历史等众多文化领域,立体展示了万历年间中国人的生活内容和社
会风俗文化,填补了文本的诗意空间。这是需要作者在写作之前有足够的传统文化积淀
的。如饮食文化方面,在 《沉香阁》中:
巴掌大的骨边肉,入口即化,肥香满颐。柯海才知道,那微醺不是酒醉,而是肉醉。
阮郎的朋友告诉道,这是芙蓉的一味名菜佳肴。柯海问叫什么名?朋友说:没名,直接
[1]
叫肉骨头!
这里的“肉醉”二字可谓是把肉骨头的香味和口感写得非常的到位。再如有关“金
丝楠木”即“金不换”的描写让人大开眼界:
世人都称金丝楠木最贵,顺天府有一大学士,府正堂中立有四柱金丝楠木,全是整
木,削去枝丫根须,上下一般粗细,均是一人之半合,卯时与酉时,光从东西两侧来,
[2]
便可见术纹间缕缕金线,可称作木本中的九五之尊!
其次,《天香》中很多语言来源于诗书传统文献,很多的生活小细节写出了典雅的
韵味。比如蕙兰与希昭拌嘴都显得富有诗意,饱含生活的趣味。
蕙兰再要与希昭拌嘴争执,希昭就问:‘七月亨葵及菽’,下几句是什么?蕙兰自
然背不出来,希昭背给她听:‘八月剥枣,十月穫稻,为此春酒’——什么酒知道吗?
惠兰傻傻地摇头。希昭告诉她,是喜酒!停一会儿,忽地悟过来,脸刷一下红了,狠狠
[3]
丢下一个白眼。
这里不仅写出了希昭的聪慧,而且写出了天香园中的女性是如此的充满诗情。再如
柯海看到九尾龟就想起了《尔雅》中的句子:
即刻想起《尔雅》所道:“天下神龟有四,各居一方,其龟皆九尾。在东方者,能
吐火,得之,家可致富。虽不知能不能吐火,但想奇相不是凡人能见,说不定就是东方
[4]
神龟。
总之《天香》中的很多句子都能够找到相关的文献出处如《秦国公石记》、《诗经》、
《三字经》、《淮南子·天文训》、《礼记·曲礼上》、《国风》等等。

[1]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63.
[2]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58.
[3]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56.
[4]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06.

33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天香》在命名方面也很有讲究。王安忆引用纳波科夫曾之言,后者在《文
学讲稿·优秀读者和优秀作家》中说过:“做家是第一个为这个奇妙的天地绘制地图的
[1]
人,其间的一草一木都得由他定名。” 当然,除了那些历史地理性的命名是不能够更
改的。
在物品字号方面。如“天香园”的命名,是经过一番探讨才定下来的:申儒世觉得
申明世提议的“桃花”颜色太过娇嫩,有脂粉气,要把园名应在果实上,但叫“桃露”
或者“蟠桃林”都觉得不对。后又想:沁芳,意境虽艳丽了些,字面却还有几分文雅。
明世断然道:叫“香”。“天香”得自“沁芳”,但是要高古些。又如“武陵绣史”的
命名,希昭认为:“自小就觉着‘武陵’这两个字与她有关联。杭城古称武林,在她看,
许就是晋太元桃花源那‘武陵’,一个是今生,一个是前世。”阿潜说那本是无中生有。
希昭便找出很多例子:“桃花源所说那武陵捕鱼人‘缘溪行’,那溪即是钱塘江,江滨
[2]
一带至今为渔浦地,五代时,钱王抵挡刘汉宏,水兵就由此地出发,可谓证明……”
如《“亨菽”》中阿昉开的豆腐店取名“亨菽”,这个店名是非常古雅的,以至于连买
东西的人却不知道卖的为何物。“显然是从《诗经·七月》中,‘七月亨葵及菽’一句
[3]
而来。”
在人物命名方面,取名都讲究一个出处或者说缘由。《楠木楼上》一节中闵女尔生
了一对双胞胎,柯海也感叹正应景了楠木楼迎门堂上的对子“双双燕子飞帘幕,同声相
应,同气相求。”这句话指的就是这一对双生女儿。于是柯海就用《诗经》中的“燕燕
于飞”的典,一个取名“颃之”,一个取名“颉之”。这里的取名其实就是应了柯海心
中所想:从自己在过去一年里,纳闵女儿,与小绸绝交的经历中生出的对女人的无限同
情。再如《张陛》中:
小毛的大名叫“平”,“平地”则为土,《周礼·地官·掌节》写,“凡邦国之使
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又有郑玄注,“土,平地也”。
[4]

综上所述,《天香》中的命名艺术给我们构建了上海史前的社会文化生活,同时也
在日常生活素材上增添了审美因素。

[1]
王安忆.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0.
[2]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35.
[3]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46.
[4]
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87.

34
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 王安忆与自然主义文学

在不同创作时期,王安忆对自然主义的理解和运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 1976 年
开始创作起,王安忆创作风格多样、阶段性明显。每到一个阶段,王安忆对于小说都会
有一些新的理解,她想要赋予小说的东西也随之而改变。
笔者将 20 世纪 80 年代初到 80 年代末看作是王安忆的创作早期时期。在这个阶段,
王安忆最明显也是最擅长的是细腻的心理描写。比如 20 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雯雯”
系列就是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来书写个人体验。这阶段的作品没有太多的语言、情节建
构上的技巧,完全是用内心描写的细腻来打动读者。对于七八十年代的王安忆来说,她
的艺术生命还刚刚诞生。想要表达内心却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形式。因此尚停留于对西
式自然主义的模仿阶段:题材限于自己的个人经验书写,不注重小说情节结构的建构,
情节上没有戏剧化的冲突,结构单纯;不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多的是以人物内心世
界的刻画为主,没有给人物设置深广的社会文化背景,缺乏理性透视。但在这一阶段,
王氏独有的创作风格也开始显露:第一,从“草根式”的小人物身上寻找素材。第二,
语言细腻,尤其擅长对人物心理的剖析。第三,开始探索减少主观情绪的宣泄,增加理
性审视色彩。文学创作的视角也从极个人事件开始转向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老百姓的现
实生活日用百姓。这一时期的创作手法初步呈现出对西式自然主义手法的探索,创作手
法上更多的关注内心体验,对心理的描写细致入微。当然,这一创作特点也一直延续到
王安忆下一个阶段的创作中。
接下来 20 世纪 90 年代,是王安忆创作的中期,叙事风格开始发生变化:叙事重心
和中心置于日用百姓上。这是王安忆本土化自然主义风格的成型期,以《长恨歌》为代
表。而以 2011 年发表的《天香》为代表的创作后期,王安忆本土自然主义特征不断明
晰化,她开始关注文学审美,追求日常生活和诗性的平衡。本章拟通过对代表作《长恨
歌》、《天香》进行的分析和讨论,解读王安忆所建构的自然主义世界。

第一节 以《长恨歌》为代表的王安忆自然主义的成型

王安忆创作中期的作品不再局限于早期个人内心纯情少女世界的书写,这一时期的
作品多了立体化的人物个性,多了日常生活细致的描写,多了更趋戏剧化的情节和复杂

35
硕士学位论文

的结构,充满了生活的质感。这一时期以《长恨歌》为代表的王氏自然主义风格也开始
成型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写实功底扎实,擅长从日常生活取材。王安忆认为:“历史的面目不是由若
[1]
干重大事件构成的,历史是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生活的演变。” ,“无论多大的问
[2]
题,到小说中都应该是真实、具体的日常生活。” 王安忆开始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文学
题材,将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结构都蕴含在日常生活点滴细节的书写中。构建了有质
感的日常生活场景,比如有关饮食和服饰的书写。《好婆和李同志》中从多方面展现了
上海人的精致生活。在吃的方面,好婆和李同志是截然不同的,好婆做馄饨的馅心要将
各种素材按照严格的比例搭配,吃的时候是数着个吃的。而李先生和女婿一气要吃十二、
三十个,更不用说食材的讲究了,一大桌菜可以吃好几天直到坏掉;在穿的方面,好婆
暗自嘲笑李同志穿西装时没有把裤子的缝对正。又如《长恨歌》中围炉夜话式的生活:
尽管外面的社会气氛非常的紧张,弄堂里王琦瑶、严家师母、毛毛娘舅式的小市民不谈
政治,只是照例每天打牌、烤火取暖、炒些家常菜、饭后吃小点心聊聊有趣的事,似乎
每天都在为打发时间而花小心思中度过。
第二,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平民百姓,各自的家庭背景、职业都不一样。王安忆还
经常写手工艺人的生活。王安忆曾说:“上海我从小在这里生活我是在上海弄堂里长大
的在小市民堆里长大的我对上海的认识是比较有草根性的 我觉得上海最主要的居民就
[3]
是小市民上海是个非常市民气的。” 由此可见,王安忆对小人物有着极高的创作兴趣。
《富萍》中刻画了从乡下来到上海做保姆的奶奶形象,虽然地位卑微但是靠自己的努力
谋生,有着坚强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而同样身为保姆的吕凤仙,她选择独身,在上海过
着自己想过的生活。另外还有一群苏州河沿岸的船队及棚户区居民,舅妈就是代表人物。
作为外来者的她靠着垃圾船来谋生,有着实诚质朴的品质。
第三,叙述语言理性中立,注重叙事的客观性。《长恨歌》一开篇第一句话就给人
一种鸟瞰式的图景:“站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直到第四节
《鸽子》中读者才明白这个站在制高点的不是人而是“唯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
鸽子。这里的鸽子就好比“上帝的眼睛”。“前面说的制高点,其实指的就是它们的视
点。”这种第三人称的非聚焦的视点,表明了作者作为旁观者身份的叙述姿态。因为人

[1]
吴义勤主编.王安忆研究资料[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271.
[2]
吴义勤主编.王安忆研究资料[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271.
[3]
王安忆.王安忆说[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36
硕士学位论文

总是容易受各种情感的影响,而鸽子的“眼光还能够去伪存真,善于捕捉意义。”形象
的说就是“鸽子视点”作为一种俯视视角使叙述视角超脱小说中人物的视角,可以拥有
自由的视点。“鸽子视点”具有象征意义,首先,造物者之于造物是不显形的;其次,
王安忆写内心世界是不动声色、专注于工笔细刻。
第四,语言细腻,注重对人物心理的剖析。《长恨歌》当中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心理
聚焦,这在《长恨歌》第一、二部分非常多。有蒋丽丽约王琦瑶去片厂时王琦瑶内心的
活动;有临近决赛时,王琦瑶将陈先生当做“垫底的”,而陈先生在咖啡馆等王琦瑶的
时候内心的各种焦虑与期待;有与陈先生再次相遇时王琦瑶曾闪过的想要留陈先生过夜
的心理变化。这些都是对人物心理细腻的描写。
但是,这一时期的创作还只是王安忆自然主义风格本土化的早期。在周介人写给王
安忆的信《难题的探讨》中,周介人提到艺术和生活的区别:“生活毕竟不等于艺术。
生活是无限的,艺术则是有限的,并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有限去显现生活的无限;生活是
芜杂的,艺术则是精致有序的,并通过内在的有序去呈现生活的繁富;如此等等,都说
[1]
明在生活和艺术之间存在着真正的鸿沟,这就是艺术创作所面临的苦难。” 具体而言
就是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协调日常生活素材和文学审美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有限的文
本中塑造出精神内核。对于这些,《天香》就是答案。

第二节 以《天香》为代表的王安忆自然主义的发展

如何协调日常生活素材和文学审美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自然主义文学要解决的最大
的难题。王安忆认为:“小说,其实就是在这样的科学和民主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它是
近代的产物,写实是它牢不可破的外衣。事实上,我以为现代的作家们都在为小说的现
[2]
实困扰,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要将小说与真实拉开距离。” 这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朱
光潜的“距离”的理论:“我们可以把‘距离’描述为说明审美对象脱离与日常实际生
活联系的一种比喻的说法。布洛说:“在创作和鉴赏中最好的是最大限度地缩短距离,
[3]
但又始终有距离。” 、“‘距离过度’是理想主义艺术常犯的毛病,它往往意味着难
以理解和缺少兴味;‘距离不足’则是自然主义艺术常犯的毛病,它往往使艺术品难于
脱离其日常的实际联想。艺术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它在本质上是形式主义的和反

[1]
吴义勤主编.王安忆研究资料[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13.
[2]
王安忆.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3.
[3]
朱光潜著.悲剧心理学 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批判研究[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05.

37
硕士学位论文

[1]
写实主义的。艺术成功的秘密在于距离的微妙调整。” 知天命的王安忆深刻意识到“距
离不足”这个难题,于是有《天香》。
《天香》为代表的本土化自然主义的发展的最大突破在于将平凡的日常生活写出
了诗性美,她赋予了日常生活不一样的诗性气质。首先,在题材选择和人物设置上与现
实拉开距离,王安忆选择了史前的上海作为写作对象,随之也就将现代的读者带进到一
个陌生的时空中。选择的不再是底层人物。《长恨歌》写的是底层人物,《天香》重点
写的是贵族。读者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所以《天香》的写法会给读者审美新鲜感。其次,
在情节和结构的建构上,选择的不再是单一的一人一线的西式长篇小说的写法,而是模
仿了中式传统家族长篇小说的建构方式,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大舞台并构建了大家族中几
代人际关系的发展。多重线索的贯穿作用也使得小说超越了物理时间脉络而搭建了属于
自己的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时间的多样化使得作品的流动性加大。再次,“天香园绣”
隐喻象征意义的存在使得日常生活上升到了理性的层面。最后,古香古色的语言也使得
读者再次感受了古典语言的无穷魅力。这些都提升了日常生活的审美性和诗意。

[1]
朱光潜著.悲剧心理学 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批判研究[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05.

38
硕士学位论文

结语

“自从 1980 年开始了职业化的写作之后,写作便成为我的生活,这是我喜爱的生


[1]
活,热情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我。如何将小说写得更好,是我生活的目标。” 尽管王安
忆风格多变,但在她的创作历程中有一根主线——自然主义的文学理念贯穿其中。在接
受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自然主义文学追求真实、客观、科学的基础上,王安忆结合自身
对文学的理解和擅长之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王安忆自然主义风格。
从自然主义内部看,自然主义面临实证与诗性的悖论,化解之是命题。《长恨歌》
和《天香》是王安忆自然主义风格形成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两部长篇小说。这两部作品
各有优势。《长恨歌》的优势在于聚焦叙事。以占据上海制高点的鸽群为视角叙述,能
够极大的保证自然主义文学中的客观性和写实性。然而,《长恨歌》中的日常生活缺乏
诗性美。《天香》克服了前期作品中的这一问题,协调并弥补了日常生活与诗性之间的
审美矛盾,并且结构协调周密,经得起推敲。在审美价值上,《天香》设置了远离当代
的大家族贵族式人物群像、建构超越历史时空的情节、搭建“红楼梦式”结构、取自诗
书的古典厚重的诗意语言。在转喻层面,两部小说表现和书写的都是上海文化,但《长
恨歌》没有超越“王琦瑶式”的食性生活,没有脱离“洋场”上的都市地域文化。主人
公王琦瑶在安于现状并习惯等待中最终丧失了生活的动力。而《天香》的高超之处在于
借绣来写人,人的生命有定而绣艺永恒。王安忆在《天香》中是给上海文化溯源,找到
的是上海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分析《天香》的艺术成就要略
高于《长恨歌》,王安忆的《天香》最能够代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自然主义文学风格。
从自然主义外部看,自然主义意味着艺术本身。中外文学史上并没有一种自命为“现
实主义”的思潮。在文学艺术历程中,现实主义本是个贬义词。学者把法国巴尔扎克的
“浪漫派”、左拉的“自然主义”、鲁迅的“风俗叙事”、茅盾的“自然主义”等概括
为现实主义。这些学者主要是前苏联及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学者。在社会主义语境下,现
实主义的贬义被抽空,注入褒义并以之来命名那些为政治服务的作品;相反把非我族类
的异己作品扣上“自然主义”的帽子。人们把原本是无贬义的“自然主义”注入贬义。
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语境下,现实主义意味着与现实妥协、屈服,而自然主义意
味着艺术本位。

[1]吴义勤主编.王安忆研究资料[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39
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作家作品
[1]王安忆. 经验性写作[M]//王安忆. 小说课堂.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王安忆. 小说的当下处境[M]//王安忆. 小说讲堂.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王安忆.1998—1999 上海作家小说选《城市生活》序[M]//王安忆. 故事和讲故
事.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11.
[4]王安忆. 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M]//王安忆. 故事和讲故事. 上海:复旦大
学出版社,2011.
[5]王安忆.小说如是说[M]//王安忆. 故事和讲故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61.
[6]王安忆.天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7]王安忆.长恨歌[M].合肥:黄山书社,2011.
[8]王安忆. 小说的定义[A].//张新颖,金理. 王安忆研究资料(上)[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9]王安忆. 我的小说观[A]//张新颖,金理.王安忆研究资料(上)[M].天津:天
津人民出版社,2009.
[10]王安忆.小说的物质部分[A]//张新颖,金理.王安忆研究资料(上)[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11]王安忆.故事和讲故事[A]//张新,金理.王安忆研究资料(上)[M].天津:天
津人民出版社,2009.
[12]王安忆.故事不是什么[A]//张新颖,金理.王安忆研究资料(上)[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13]王安忆.故事是什么[A]//张新颖,金理,王安忆研究资料(上)[M]. 天津:天
津人民出版社,2009.
[14]王安忆.《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1.
[15]王安忆.稻香楼[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
[16]王安忆.桃之夭夭[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17]王安忆.隐居的时代[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40
参考文献

[18]王安忆.纪实与虚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9]王安忆.流逝[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
[20]王安忆.流水三十章[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21]王安忆.小鲍庄[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22]王安忆.上种红菱下种藕(长篇小说) [M].上南海出版公司,2002.
[23]王安忆.69 届初中生[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
[24]王安忆.寻找上海[M].学林出版社,2001.
[25]王安忆.三恋 王安忆小说[M].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1.
[26]王安忆.富萍(长篇小说)[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09.
[27]王安忆.独语[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
[28]王安忆.重建象牙塔[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29]王安忆.黄河故道人[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
[30]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
[31]王安忆.雨,沙沙沙(小说集) [M].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2、参考书目
[1]朱光潜著. 悲剧心理学: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批判研究[M]. 南京:江苏文艺出
版社, 2009-05.
[2]谭君强.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1.
[3]张冠华等编著. 西方自然主义与中国 20 世纪文学[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
[4]吴义勤主编.王安忆研究资料[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5]于启宏.实证与诗性: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5-08.
[6]高建为.自然主义诗学及其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影响[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
社, 2004-03.
[7]胡亚敏.叙事学(第二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12.
[8]桂诗春.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9]岑运强.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1
硕士学位论文

[10]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11]郭力.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
社,2002.
[12]李今.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2.
[1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中书馆,1999.
[14]王安忆.寻找苏青·重建象牙塔[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15]朱雯等编选.文学中的自然主义[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06.
[16]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
[17]弗斯特,斯克爱英著;任庆平译. 自然主义[M]. 北京:昆仑出版社, 1989-03.
[18]柳鸣九主编.自然主义[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08.

3、研究论文

[1]李秀萍.论王安忆小说对日常生活的诗性观照[J]. 学术交流,2015-02.
[2]曹爱华.王安忆小说叙事意象的文化意蕴[J].长城,2014-04.
[3]宋庄.王安忆的世俗与诗意[J].博览群书,2014-02.
[4]熊雪峰.<天香>——王安忆上海书写的“变”与“不变”[J].美与时代,
2012-12(下).
[5]林敏.如此繁华——浅析<长恨歌>的语言特色[J].文艺生活,2012(8).
[6]邓安庆,王海燕.王安忆<天香>评价[J].文学教育,2012(2).
[7]刘华.论富萍中底层民间书写的特点[J].当代作家评论,2011-10.
[8]张新颖. 中国当代文学中沈从文的回响——<活着>、<秦腔>、<天香>和这个传
统的不同部分的对话[J]. 南方文坛,2011(6).
[9]张新颖. 《天香》里的“莲”——王安忆小说的起与收,时间和历史[J]. 东吴
学术,2011(4).
[10]王德威.纪实与虚构——王安忆的<天香>[J].扬子江评论,2010(6).
[11]李淑霞.谈王安忆小说创作近期阶段的语言特点[J].当代小说(下半月),
2009(1).
[12]季红真.流逝与追忆——论试王安忆小说的时间形式[J].文艺争鸣,2008(6).
[13]曹爱华.何月.由具体化走向抽象化——试论王安忆小说的叙事语言[J].学术
研究,2007(2).

42
参考文献

[14]程光炜. 王安忆与文学史[J]. 当代作家评论,2007 (3).


[15]王德威. 海派文学,又见传人——王安忆的小说[M]//王德威. 如此繁华. 上
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16]陆瑾.独特的女性叙事曲——析王安忆<长恨歌>的叙事特点[J].写作,
2006(3).
[17]王安忆,张旭东.理论与实践:文学如何呈现历史?[J].文艺研究,2005-1.
[18]叶红,许辉.<长恨歌>的主题意蕴和语言风格[J].批评与阐释,2005.
[19]陈惠芬.文学上海与城市文化身份建构,文学评论,2003-3.
[20]吴俊.瓶颈中的王安忆——关于<长恨歌>及其后的几部长篇小说,当代作家评
论,2002-5.
[21] 毕红霞.王安忆九十年代以来几部长篇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之比较[J].《琼州
大学学报,2003-8(4).
[22]李静.不冒险的旅程——论王安忆的写作困境[J].当代作家评论,2003(1).
[23]王晓明.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转变谈起[J].文
学评论,2002(3).
[24]刘影.王安忆小说研究述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
[25]李鲁平.构筑的语言世界——评王安忆的小说语言的演变[J].宁波大学学
报,2000-12(4).
[26]南帆. 城市的肖像——读王安忆的<长恨歌>[J]. 小说评论,1998 (1).
[27]陈思和.营造精神之塔——论王安忆 90 年代初的小说创作[J].文学评论,
1998(6).
[28]陈思和.关于长篇小说的历史意义,当代作家评论,1996-4.

43
硕士学位论文

致 谢

本篇硕士论文可谓是对于三年来学习研究的一个总结。在查阅大量资料、充分学习
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数次的修改、增减,最终成型。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都得到了我的
导师于启宏副教授的悉心指导。论文的选题得到了于老师的充分肯定;对于提纲的拟定,
于老师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特别是在论文写作最艰难的阶段,于老师的鼓励与指
导是我继续前行的巨大动力。在此,我表示对于老师由衷的感谢!于老师渊博的学科知
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平易近人的处世方式,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典范,已成为我以
后人生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此,谨向恩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还要感谢罗璠老师、易彬老师、周云鹏老师,感谢他们在读研期间对
我的教诲和指导,感谢他们对本论文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同
窗——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全体同学,朝夕相处的室友,以及所有读研期间朋友,感谢他
们对我学习研究的支持与鼓励。
回首三年的学习时光,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依旧回响耳畔。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
我将谨记各位老师的教诲,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发奋努力,更上层楼!

44
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郑妙.《呼兰河传》中隐含作者的定位[J].山西:名作欣赏,2015(2):84-85.

4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