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王安憶《長恨歌》的都市書寫 洪建妮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2

分类号 : 密级 : 公开

: 学校代码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王 安忆 《 长恨歌 》 的 都市书 写

洪 建妮

指 导 教 师 佘小杰 副 教授

学 科 业名 称 中 辦找
论文答辩 町 期 年 月 日
摘 要
《 长 恨 歌 》 作 为 王 安 忆 上 海 题 材 的 代表 作 品 , 不仅获得 了 我 国 长篇 小 说最高奖
项 — 茅 盾文 学 奖 , 而 且在 读 者群 中 也 获 得 了 很 高 的 赞誉 。 它 对上海 都 市 性 的 书 写
引 起 了 学者 的广泛关注 , 同 时 引 发 了 学 者 对 王 安 忆 与 张 爱 玲 等 海 派 作 家 的 比 较研 究

这 对海 派 文 学在 新 时 期 的 发展 有 重要 作 用 。 所以 , 本文 从 《 长 恨 歌 》 的 都 市性 出 发 ,

对 它 的 都 市 书 写 方 式 进行 了 形 式 和 内 容 两 个 方 面 的 解 读 , 并在此基础 上对 《 长恨歌 》

与 海 派文 学 进行 了 纵 向 的 相 似 性研 究 。 本 文 共 分 成三 个 部 分 :

第一章 , 从 《 长恨歌 》 的 叙 述方 式 出 发 , 对 王 安 忆 塑 造上 海 的 形 式 进行 了 分 析 。

在 《 长 恨歌 》 中 , 王 安忆将视角 集 中 在上海 的 弄堂之 中 , 通过鸽 子 俯视到 居住在这


种 典型 空 间 里 的 市 民 生活 , 并 对其进行 了 琐 碎 细 致 的 日 常 化 叙事 。

第二章 , 以 女 人 与 上 海 的 关 系 为 立足 点 , 在 了 解 王 安 忆 独 特 的 女 性 意 识 的 基础
上 重 点 解 读 了 女 性化 的 上海 与 上 海 的 女 性 化 特 征
, 。 王 琦瑶 是 一 个 典 型 的 上 海 女 子 ,

她 所 具 有 的 性格 特 点 成 为 上海 和 这 座城 市 中 女 性 的 普 遍 共 有 性格特 征 : 引领时尚 、

富 有情 调 ; 功利虚荣 、 精 明 务实 ; 坚强勇 敢 、 独 自 主 。

第 三章 , 在 纵 向 层 面上探讨 了 《 长恨歌 》 与 海派文学 的 关系 。 作 为 一种 非主流


文学派别 , 海派文 学 的 发展 经 历 了 多 种 阶段 , 但 是 在 都市 书 写 方 面 , 《 长恨歌 》 与 海
派文学表现 出 极大 的 相 似性 , 这 也 是 王 安 忆 被 认 为 是 新 时 期 海派 文 学 传 人 的 重 要 原
因 。

关键词 : 《 长恨歌 》 ; 女人 ; 都市 ; 海派文学


, ,
引 言
第 章 《 长恨歌 》 的 叙述方 式
独特 空 间 的 都市 呈现
弄 堂 叙事
鸽子 视 点
日 常叙事 的 聚焦
日 常叙事
《 长恨歌 》 的 日 常 叙 事特 征

第 章 男 人 与 女 人 女人 和 城 市
独特 的 女 性 意 识
王 琦瑶 与 上 海
引 领时尚 , 富有情调
功利虚荣 、 精 明 务实
坚强勇 敢 , 独立 自 主

第 章 《 长恨歌 》 与 海 派文 学
海 派 文 学 的 发展传 统
长 恨 歌 》 与 海派 文 学 的 相 似性

着力 描写都市男 女
凸 显 上海 的 都 市 性
对 日 常 生活 的关注

结 胃
参 考 文献
攻读 学位期 间 的研究成果
致 谢
学位论 文 独 创 性 声 明
学 位论 文 知 识产 权 权 属 声 明
引 言

王 安忆 作 为 世纪 年 代 以 来 最 优 秀 的 作 家之 一 , 其作 品 在 文 坛上 引 起 了 巨
大 的共鸣 。 从 《 六九届 初 中 生 》 、 《 小 鲍庄 》 、 “ 三恋 ” 系 列 到 《 长 恨 歌 》 及长 篇 新 作
《 天香 》 , 王安忆 的 作 品 展 示 了 她对各 种 文学题材 的 驾 奴才 能 , 并且 , 自 开始创 作 以
来 , 她 就 一 直保持着 不 断 创 新 的 写 作 状 态 。

从最初 “ 雯雯 ” 系 列 的 “ 自 我书 写 ” , 到在 “ 知 青 文 学 ” 边缘 创 作 的 《 本 次列 车
终点 》 、 《 六 九 届 初 中 生 》 都 是 王 安 忆 对 各种 文 学 题材 的 不 断 关注 与 创 新 , 再到接下
来王安忆 的 《 小鲍庄 》 、 《 小刘 庄 》 已经成 为 “ 寻根 ” 大潮 中 的 经 典 , 随后 , 王安忆
的 创 作 开始 接 触 “ 性 ” 的 题材 , 在 “ 三恋 ” 系列及 《 岗 上 的 世纪 》 等作 品 中 展示 了
她对 “ 性 ” 这个敏感话题 的 书 写 才 能 。 如 果 说 在 上世 纪 年 代 的 文 学 创 作 大潮 中 ,

王安忆此前 的 作 品 都 比 较普通 的 话 那 么 从 , 年代末 年代初 开 始 王安忆在 叔 , 《

叔 的 故事 》 、 《 米尼 》 等 作 品 中 逐渐 显 现 出 她 极 大 的 创 作 才 能 和 对 长 篇 作 品 的 驾 驳 能
力 , 并在 年创 作 了 《 长恨 歌 》 , 这 部 作 品 不 论 在 学术 界 还 是普 通 读 者 中 都 获 得
了 极 大 的 好评 , 然 而 她 的 创 作 并没 有 结 束 在
, , 年 以 后 又相 继创 作 了 , 《 妹头 》 、

《 富萍》 、 《 上 种 红菱 下 种 藕 》 、 《 桃之夭夭 》 、 《 遍 地棄 雄 》 、 《 启 蒙 时代 》 、 《 月 色 撩人 》 、

《 天香 》 等优秀 中 长篇 作 品 及 多 部 中 短 篇 小 说集 , 在 这 些 作 品 中 王 安 忆 的 写 作 风格
多变 , 才 能尽显 。

《 长恨歌 》 作 为 王 安忆最优秀 的 作 品 之 一 , 讲述 了 她 长 期 生 活 居 住 的 都 市—
上海 的 故事 。 它 用 一个 女 人 四 十 年 的 人 生 故 事 同 时 呈 现 了 上 海 四 十 年 的 都 市 变 迁 ,

以 女 人 的 镜 像 视 角 反 射 了 上 海 这座 城 市 的 面 貌 。 在作 品 中 , 王 安 忆对上海 的 讲述才
能 得 到 展现 , 这 是 对她 前 期 流 逝 》 等 都市 题材 作 品 的 升 华 也 对其 后 期 的
《 , 《 富萍》 、

《 桃之夭 夭 》 等 都市 小 说有借鉴意 义 。

《 长 恨 歌 》 讲述 的 是 上 海 这 个 繁 华 都 市 的 故 事 , 在作 品 中 , 凸 显 出 上海 的 都市

性特 征 , 从 这 个 角 度来看 , 我们 把 《 长恨歌 》 看做是都市文学 的 作 品 。 在我 国 , 伴


随着工业化 、 城 市 化 进程 的 加 快 , 一批作 家 的 都市意识 不 断加 强 , 都市在作 为 文学
作 品 的 背景之外 , 也 开 始 成 为 一 些作 品 写 作 的 主 题 , 针 对这 种 现 象 的 发 生 , 我国学
者在 世纪 年 代初提 出 了 “ 都 市 文 学 ” 概念 , 将 “ 都市 文 学 ” 界 定 为 “ 表现城
市人 的城市 生活 、 传达 城 市 意 蕴 、 具有 明 确 城 市 意 识 的 作 品 ” , 后来 , 在 年
的 《 特 区 文 学 》 上 又提 出 了 “ 新 都市 文 学 ” 的 概念 , 此时 , 一 些 作 家 开 始 把城市 作
为 独立 的 审 美 对 象 呈现 出 来 , 王 安忆 的 《 长恨歌 》 就 出 现在 年 都市 进入文 学 的

陈 晓兰 中 西都市 文 学 比 较研究 上海 : 复旦 大 学 出 版 社 ,
青 岛 大 学 硕 士 学位 论 文

这 个 重要 时 期 , 此后 , 面 对 大 量都 市 文 学 作 品 的 涌 入 , 文 学评论 界试 图 对 “ 都市文
学 ” 进行定义 , 但 却 至 今 都 一 直存 在 争 议 , 没有 明 确 的 说法 , 然而 , 在各种 争议声
中 , 有一 点 是大家 都 赞 同 的 , 那就是 “ 都 市 文 学 ” 必 须 表现 出 “ 都市文化 ” , 引用著

名 学者 白 燥 的 话来说 , 就 是都市 文 学 是 “ 揭 示 出 了 现代 都 市 的 内 在 情 绪 和 独 有 精 神
风韵 的 文学写 作 。 ” ⑴ 根据 “ 都市文学 ” 的 这一特 征 , 《 长恨歌 》 无疑是位 列 其 中 ,

并 且作 为 典型 的 都市文学 , 《 长恨 歌 》 在 年获得 了 我 国 文 学领域长篇 小 说 的 最


高 奖 项 —茅 盾 文 学 奖 。

在 《 长恨 歌 》 问 世后 , 王 安 忆 对 上 海 的 书 写 也 引 起 了 人 们 对 同 样 曾 讲述 上 海 故
事 的 包 括 张 爱玲 在 内 的 海 派 文 学 的 回 忆及 思 考 , 并对两者进行 了 比 较 , 尽 管 王 安忆
一直 否 认 , 但 是 仍 被 很 多 人 认 为 是 海 派文 学 甚 至 是 张 爱 玲 在 新 时 期 的 继 承人 。 而本
文 也将 尝试 在 对 《 长 恨 歌 》 的 上海 书 写 方 式探 索 的 基 础 上 , 进一步对其 与 海 派文 学
的 都 市 书 写 作 出 梳理分析 与 比 较 。

⑴杨宏海主编 关 于 中 国 当 代 都 市 文 学 的 对 话一全 球 化 语 境 下 的 当 代 都 市 文 学 北京 : 社 会科 学文 献 出 版
社 ,
第 章 《 长恨歌 〉〉 的 叙述 方 式

第 章 《 长恨歌 》 的叙述方式

《 长恨 歌 》 是 一 个 关 于 平 凡 的 上 海 女 人— 王 琦 瑶 的 故 事 , 在她 四 十年 的 故事
中 伴 随 着 上 海 四 十 年 的 都 市 变迁 。 王 安 忆 把 一 个 城 市 的 命运 与 一 个平 凡 女 人 的 命 运
相 融合 , 而 这个平 凡 的 王琦 瑶 却 又 是 ‘‘ 典 型 的 上海 弄 堂 的 女 儿 ” 正因 为如此 , 平
凡 的王琦瑶 的 情与 爱 、 悲与愁 、 理想 与 希 望 便 是 上 海 万 千 王 琦 瑶 们 的 情 与 爱 、 悲与
愁 、 理想 与 希望 。 王 安 忆 通过 一 个 平 凡 却 又有代 表 性 的 女 人 的 故 事 来 叙 述 了 一 座 城
市 的 故事 , 在 人物 与 城 市 、 时 间 与 空 间 的 交织 中 , 王 安 忆对 上 海 这座 城 市 的 讲 述 才
能 得 到 展现 。 在本章节 中 , 我将 以 空 间 和 时 间 为 线 索 , 从 弄 堂 呈 现和 日 常叙事两个
角度 , 来 分析 王 安 忆 《 长恨歌 》 的 写 作形式 。

独特 空 间 的都市 呈现

《 长 恨 歌 》 讲 述 了 上 海 典 型 的 女 性 王 琦 瑶三 个 人 生 阶 段 的 故 事 。 在懵懂 的 少 女
时代 , 王琦 瑶 因 为 人 生 机 缘 认 识 了 电 影 导 演 和 程 先 生 , 在程先 生和 好 友 蒋丽莉 的 帮
助下 , 她成为 了 家喻户 晓 的 “ 上海 小 姐 ” , 从此 , 人 生开始 了 曲 折 多 钟 的 旅程 。 她成
了 国 民 党 高官李主任 的 外室 , 住进 了 爱丽丝 公寓 , 然而 , 随 着 时 代 巨 变和 李 主 任 的
突然离 世 , 王 琦 瑶 的 繁 华 梦破 碎 。 王琦瑶人生 的 第 二个阶段 , 是她从 自 外婆 的 故乡
郞桥 回 到 上海 后 开始 的 , 从此 之 后 她 丢 掉 了 “ 上海 小 姐 ” 的 美誉 , 住进 了 一 个 名 叫
“ 平安 里 ” 的 普通 弄堂 , 在这 里 , 她 以 给人打 针 为 生 , 认识 了 严家师母 、 康明逊 、

萨沙 , 与 他 们 一 起 绘 制 了 一 幅 优 美 的 上海 日 常 风情 画 , 更与 其 中 的康 明 逊 、 萨沙两
个 男 人 展 开 了 一 段 富 于 纠 结 的 爱 恨情 缘 , 王琦 瑶 人 生 的 第 二 个 阶段 以 她怀 孕 并 生 下
了 女 儿蔽蔽 结 束 。 到 了 王琦瑶 的 晚年 , 便成 为 了 女 儿 “ 薇薇 的 时 代 ” 王 琦 瑶认 识 了 ,

一 群 与 薇 藻 同 龄 的 朋 友 — 张永 红 、 老克腊 、 长脚 , 甚至 与 老 克 腊 展 开 了 一 段 忘 年
恋 , 当 老 克 腊 从 这段 感 情 中 “ 逃” 出去时 , 一 向 坚强 的 王琦瑶有 了 精神 倒 塌 的 倾 向 ,

然而 , 王 请 瑶还 没 有 彻 底 崩 溃 便 死 在 了 长 脚 的 手 中 。 到此 , 借 由 王琦 瑶 这 个 影 子 来
呈现 的 上海故事也落下 帷幕 。

弄 堂叙事

王 请 瑶 的 一 生 是在 上 海 度 过 的 , 但 这 四 十 年 的 故 事 却 是 在 上海 不 同 的 地 方 发 生

王 安 忆 长恨歌 海口 : 南海 出 版社 ,
青 岛 大学硕 士 学位 论文

的 , 从 “ 片厂 ” 到 “ 爱丽丝 公 寓 ” 再 到 “ 平安里 ” , 四 十年 的 时 间 , 起起伏伏 , 随着


时 间 的 变化 , 王琦 瑶在 不 同 的 空 间 里 演绎着属 于 她 也 属 于 整个上海 的 故 事 。 然而在
这里面 , 我们 可 以 很 明 确 地发 现 , 王 安忆 为 王琦瑶 的 故事也 可 以 说是 为 这个上海 的
故事设置 了 一个相 同 的 背景 , 那 就 是 上海 特 有 的 建 筑样 式—弄 堂 。

世纪 年代 以来 , 在一些女性作家作 品 中 , 空 间 意 象 随着城市 文 学 的 繁荣
发展而逐渐增 多 , 像林 白 、 陈 染 等 女性作 家 就格外注 意对 卧 室这种 私人空 间 的 描 写 。

弄堂 、 闺 房 这 一类 的 空 间 作 为 大环境 的 一 部分 , 因 被作 者赋 予 了 独特 的 意义 而变得

更为特殊 , 成 为 读者更加 关注 的 对象 。 《 长恨歌 》 中 的 弄 堂便 已 经超过 了 弄堂作 为 一

种 建筑样 式 的 本 身 , 成为 王安 忆讲述上海 、 塑造王 琦瑶 形象 的 关键 空 间 意 象 。

上海 , 这个 被称 为 “ 东方 巴黎 ” 的 都市 , 实 在 是对得起它 的 美誉 , 既有 巴 黎 的
时 尚 与繁华 , 又有 自 己 的 东 方韵 味 , 而王 安忆在 《 长恨歌 》 中舍弃 了 它 的繁华 , 选
择 了 对于上海而言最具有 自 己特 色 的 弄堂 来展 开她对这个 故事 的 讲述才 能 。 弄堂是
中 西文化融合 的产物 , 正 犹如 上海 一般 。 弄堂对于那 些没有看到过 、 没 有住过 的 人
来说是神秘 的 , 光凭借从别 人那 里 听 到 的 关于弄堂 的描述 , 人们 很难 想 象 出 弄 堂 是
什么样子 的 。 王 安 忆在 《 长 恨 歌 》 中 为 我 们 介 绍 了 四 种 不 同 的 弄 堂 样 式 —石 库 门
弄堂 、 上海东 区 的 新式弄堂 、 西 区 的 公 寓 弄堂 以 及棚户 区 的 杂弄 。 这些 弄堂各有 自

己 的特色 , 却 也 总 有相似 的 地方 。

王安忆完全把弄堂赋予 了 一种人性 , 上海 东 区 的 新式里弄是 “ 放下架子 的 ” , 它


们 的 出 现是 由 于 一 部 分收入 中 等 的 上海 家 庭对石 库 门 弄 堂 的 不 满足 , 于是便有 了 在
当 时看 来几 乎 与 现代化住 宅 相 同 的 、 设 施齐全却 依 旧 是联排 式 的 新式 弄 堂 。 在西区
的 公 寓 弄堂 聚居着上海 的 一部分 社会上层 人 士 : 官员 、 商人 、 外 国 人士 、 高级职员 、

演员 等等 , 这里 是 “ 严加 防范 的 ” , 房 间 是成套 的 , 门 是关死 的 , 一副 “ 一 夫 当 关万
夫莫开 ” 的气 势 , 然 而这种 防 范 却 又是 民 主 的 , 保护 了 做人 的 自 由 , 住在里 面 的人
是想干什么 就干什么 的 。 棚户 区 的 杂弄 与 其他弄 堂不 同 , 是 “ 全面 敞 幵 的 样子 ” , 这
是 因 为 这里 的 居住 条件是最 差 的 , 一切都是挡 不住风雨 、 抵不住严寒 的 样子 , 然而
棚户 区 外表看起来是袒 露 的 , 事实上却 又是神秘 的 , 犹如 它 的 吁 陌 纵横 、 数也数不
清但却 又错 乱有致 的 房 屋 。 石 库 门 弄 堂 是上海 最早 出 现 的 弄 堂住 宅 , 也 是后 来大 部
分普通上海市 民 居 住 的 场 所 , 因 此人们 时 常 会把石库 门 弄 堂误认 为 是 上海弄 堂 的 统

称 。 “ 它 的 外 观特 征 是 由 花 岗 石 或 宁 波 红石所筑 的 门 框 , 两扇 乌 漆大 门 , 加铜质 吊 环 ,

给人一 种 庄严肃穆 而不 可侵 犯 的 气 势 ” , 是上海 弄 堂 里最有权势感觉 的 。

弄 堂 作 为 上海特有 的 建筑风格 , 在那里 曾 经聚集 了 上海 的 大部分人 , 然而 , 不


论何种 弄 堂 总 “ 是万变不离其 宗 , 形变神 不变 的 , 它 们 是倒 过来倒 过去 最 终 说 的 还

张锡 昌 弄 堂怀 旧 天津 : 百 花文 艺 出 版 社 ,
第 章 《 长恨歌 》 的 叙述 方 式

是那 一桩事 , 千人千面 , 又万众一 心 的 ” 。 ⑴ 上海 的气 质 、 上海 的 精神 、 上海 的 细 节


以 及种 种 都可 以 在 那 里 被 找 到 、 被发现 。 因此 , 我们 说 , 王安忆在写 作 《 长恨歌 》
时是有选择 的 。 在她 的笔下 , 王琦瑶人生 的大部分 时 间 生活在 “ 平安里 ” , 这里 是上
海最 常 见 的石 库 门 弄 堂 。 石库 门 弄堂 中 , 住着最 典型 的 上海人家 , 这些人家 过 的 是
最典型 的 上海式 的 生活 。 石库 门 弄堂 与 其他弄 堂是不 同 的 , 它 没有棚 户 区 杂 弄那 样
脏乱 , 也 不 像高 级 公 寓 弄堂似 的拥 尽繁 华 与 喧 闹 , 生活起来却 总 感觉 是不 接地气 的 。

王安忆创作 《 长恨歌 》 , 没有如 其他小 说作 品 一般 , 一上来便讲述故事本 身 , 而


是把对 弄 堂 的 描 述 放 在 了 整 个 作 品 的 最 前 面 , 用 整 整 一 章 并 且 是 全 书 第 一 章通过对
弄堂 、 流言 、 闺 阁 等各个细 节过 于 精细 的 描 写 为 我们 铺 垫 了 这个 故事 的 人物 活动 背

景 , 让上海成 为 故事 的 一部分 , 并 为 整个 王锜瑶式 的 故事 奠定 了 一个大 的 环 境基础 。

王安忆 曾 说过 , 《 长恨歌 》 是 要 写 关 于 一座城市 的 故事 , 而关 于这个城市 的 故事 , 王


安忆一 幵始便通过 “ 弄堂 ” 给 了 读者线 索 。 这种 写 法 与 一般 小 说 中 对环 境 的 描 写 是
不同的 , 王 安 忆直接 把人物活动 的 环 境单独地呈现在 读者面 前 , 没有任何 多 余 的 情
节 , 甚 至 我们 单 独 把 这几 个 片 段摘 取 出 来 当 作 描 写 景 物 的 散 文 来 读 也 顺 理 成 章 , 在
洋 洋 洒 洒 地用 了 过 万 篇 幅描 写 完 关 于 上海 这个城 市 的 背 景 后 , 故 事 的 主人 公 才姗姗
来迟 。

但凡是小说 , 作者必 为 读者 、 为 故事本 身 营 造 一 定 的 环 境 , 作 为 其人物活动和


故事发展 的 基本 。 然而 , 犹如 王 安忆这般 , 在 一部长 篇 小 说一开始便花 大段篇 幅来
描 写 景物 的 却 不 多 见 。 这种 叙事手法把对弄堂 的 描 写 置 于 故事本 身 之 前 , 为 小 说人

物提供 了 一个活动 背 景 , 而 小 说人物及故事进程则 不 急 不忙迟迟 出 场 。 王安忆 的这


种创 作 方 式在如 今 的 小 说 中 是 少 见 的 , 然而 , 在整个 文学 史 上 , 这样 的 写 法 并 非独
仓 , 此类作 品 有例 可循 。 雨果在 《 巴 黎圣母 院 》 中 就 有大篇这样 的 描 写 , 他对 “ 圣
母院” 、 “ 河滩广 场 ” 的 描 写 都直接 以 小 节 的 形式 呈现 , 且非 常 详细 地描 绘 了 这些场
所 的 具体景象 。 巴尔扎克在 《 高老头 》 中用 “ 伏盖公 寓 ” 来 作 为 作 品 第 一 章 的 标题 ,

并 且 同 样 详细 地描 写 了 伏盖 公 寓 。 另外 , 瑞典 作 家 斯特林堡也在 其作 品 《 红房 间 》
的第一章 中 以 “ 斯德哥尔摩鸟 瞰 ” 为 标题对斯德 哥 尔 摩这座城市进行 了 描 写 。

法 国 文 学 理论家 热 拉尔 热奈特在 《 论 叙 述 文 话 语— 方 法 论 》 一 文 中 曾 把这种

叙述方式称 为 “ 休止 ” , 即 “ 叙 述 者 在 这 里 为 了 给 他 的 读 者 提 供 某 些情 报 , 丢 幵故事
进程不 管 ” 。 在 作 品 一开始 , 作者对弄堂 、 闺阁 、 流言 等 意象 的 描述 , 让读者在不
知 道故 事情节 的 前提下有种 窥 见 了 关 于 王 琉瑶 甚至 是 上海 的 种种 隐私 的 感觉 , 在这
种读起来 略显冗长拖沓 的 语 言 中 , 作 者 通 过对 “ 万变 不离其 宗 ” 的弄堂 的描写为 王

王 安忆 长恨歌 海 口 : 南海 出 版 社 ,

热 拉 尔 热 奈 特 论 叙 述 文 话 语一 方 法 论 见 张寅 德编选 叙 述学研究 北京 : 中 国 社 会科学 出 版社 ,


青 岛 大 学硕 士 学位 论文

请瑶式弄堂 女性 的 出 现奠定 了 一个 自 然 而然 的 环境基础 。

王 安忆 是个特立独行 的 作家 , 对 小 说 的 理解也不例 外 。 在王安忆 自 己看来 , 《 长


恨歌 》 中 关 于 弄 堂 的 这种 前置 写 法 是 最传统 的 , 但 由 于现在进 入 了 飞 速 发展 的 经 济
时代 , 饮食上有 了 快餐 , 交通 工 具 不 断 提速 , 购物也 可 以 自 助 一 站 式 的 直奔 主题 ,

人们 的 生活 、 工 作 节奏 不 断加 快 , 文化界也有 了 “ 快餐文化 ” 的 现象 , 在这种社会


环境下 , 人们 看 小 说 也 都想 直奔 主题 进行 “ 快阅读 ” , 所 以 这种 传统 的 写 法看起来 比
较独特 。 而 王 安 忆 就 是 这样 的 作 家— 即 便 是 独 特 , 她也会勇 敢地按 照 自 己 的 理解

进行 尝试 。

王安忆 曾 明 确地说过 , 她写 《 长恨歌 》 是在 写 一 个城 市 的 故事 , 弄堂作为 上海


这座城 市 记忆一 样 的 建筑 , “ 是这城 市 背 景 一样 的 东 西 ” , ⑴ 弄堂对于上海 , 正如 胡
同 对于 北京 , 是 一座城市 的 精神 文 化聚集地 。 每一条 弄 堂 都有 自 己 的 故事 , 而王安
忆 从 弄 堂 这 一 特 殊 的 空 间 形 态 入手 , 把上海 故事 的 建 构 放在 最 常 见 的 石 库 门 弄堂 当
中 , 无疑 是最具有 代表性 , 也最具有 说服力 的 。 正如 杨 东 平在 《 城市季风》 中 所说 :

上海 的 弄堂 “ 恰 当 地传 达 出 上海 文 化 的 特 征 : 融合 中 西 , 在追求经济合理性 、 功用
合理性 的 同 时 , 为 传统 生 活 方式 和 感情 留 有 佘地 。 例如 , 由 院 落 鋭变 而 成 的 狭 小 天

井 , 建立 了 与 自 然 的微弱 联系 ; 高墙厚 门 , 守 护 着 中 小 市 民 勤 恳 措据 、 谨 小 慎微 的
生活 , 构筑着他 们 的 群 体人格 。 ” 〕

館子视点

王安忆在设 置 弄堂这个大 的环 境背景 时 , 有意 识地 为 弄堂 提供 了 一 个俯 瞰 的 角


度 , 这就是鹤子 的 视点 。 鹤子 作 为 一 种 意 象 , 是上海 这座城市 的 精灵 , 没有谁看 上
海 比 它 们 看得清 楚和 真切 。

“ 站在 一个制 高点 看上海 , 上 海 的 弄堂 是壮观 的 景象 。 它 是这城 市 背 景 一 样 的


东西 。 街道和 楼 房 凸 现在 它 之上 , 是一些 点 和 线 , 而 它 则 是 中 国 画 中 称 为 皴法 的 那
类笔触 , 是将 空 白 填满 的 。 当天黑下来 , 灯 亮起来 的 时分 , 这些 点 和 线 都是有光 的 ,

在那光后 面 , 大片 大片 的 暗 , 便是 上海 的 弄堂 了 。 ” 这里 的 制 高 点 便是 鹤子 的 视 点 ,

而 上海 这座城市 的 真 帝 也 是鹤子领 略到 的 。 鹤子 尽管 可 以 窥探 到 这城 市 的 一切 , 但
“ 它们 飞来飞去 , 其实是 带有一些绝望 的 , 那 收进眼 险 的 形 形 色色 , 也 都不免染上
了 悲 观 的 色彩 ” 〕 , 这样 明 显 的 叙述不 免 为 王请 瑶 的 故事渲染 了 一 层 悲 剧 色彩 , 而
王安忆 明 知如此 , 仍会借 用 鹤子 的 眼 睛 。 这样 一来 , 便借 由 鹤子 把叙 述视 角 变成 了

王 安忆 长恨歌 海 口 : 南海 出 版社 ,

杨 东 平 城 市季风 : 北 京 和 上海 的 文化 精神 北京 : 东方出 版社 ,

王 安 忆 长恨歌 海口 南海 出 版社
: ,

王 安忆 长恨歌 海 口 南海 出 版社 : ,
第 章 《 长 恨歌 》 的 叙述方 式

全知 全 能 的 叙述 角 度 。

王安忆 巧妙 地借用 了 鹤子这种 生活在城 市 上 空 的 生物 , 不得不 说 , 王安忆 的 这


种设置是聪 明 的 , 因 为 鹤子 是 不 受束缚 的 , 是可 以 自 由 飞翔 的 , 这座 城 市 里 最 隐 秘
的祸与福 、 罪与罚 , 都逃不过 它们 的 眼睛 。 王琦瑶被长脚抱 死 时 , 是神 不知 鬼不觉
的 , 然而 , “ 只 有 鹤子看见 了 。 这里 四 十年前 的 鹤群 的子 息 , 它们 一代 一代地永不 中
断 , 繁衍至今 , 什 么 都尽 收 眼底 。 ” ⑴ 这就 为 全知 全 能提供 了 一 个很好 的视角 , 并且
提供 了 一 个 更 加 宽 广 自 由 的视角 , 使得 作 品 的 时 空呈现更加透 明 、 灵活 。

当 王琦瑶离 开 上海 到 外 婆 的 故 乡 邬桥 时 , 鹤 子 离 开 了 作 者 的 叙 述 视野 , 然而 ,

王 安忆 总 能 找 到像鹤 子 一样 发挥全 知全 能作用 的 生物 , 那便是部桥 的 水 鸟 , 在部桥 ,

“ 水鸟 飞 舞也是上海楼顶鹤群 的 身 姿 ” “ : , 它们像鹤子 一样 , 能俯瞰部桥 的 一切 ,

在 王琦瑶坐船去 部 桥 时 , 便有 飞 鸟 跟着船 飞 , 待 王琦瑶 离 开郞桥 时 , 水 鸟 飞起后 就


变成 了 黑 点 , 因 为 他们 临 时代班 的任务 已经 结束 。

热 拉尔 热奈特在研究文 学视 点 问 题 时 明 确 地提 出 了 语式 , “ 谁看 ” 和 语态 “ 谁
说 ” , 也 就 是观 察 者 和 叙述 者 两个 问 题 , 并 认 为 在 文 学作 品 的 叙述 中 只 有前 者才 是
作 品 真 正 的 叙述视 角 。 因为 “ 鹤 子 ” 这个 观 察 物 的 存 在 , 王安忆 与 她 生活 并 熟 悉 的
上海拉幵 了 距离 , 独 立 于 故事 之外 , 成 为 客 观看待 上海 、 理 智 讲述故事 的 叙述者 。

王安忆 自 出 生不 久后 便跟 随母亲 到 上海居住 , 期间 除因插队 、 工作等 原 因 短暂离 开


夕卜 , 一直在上海生活 、 工作 , 上海对于她 是 再 熟 悉 不 过 的 。 面对如 此 熟 悉 的 上海 ,

王安忆设置 了 自 由 灵活 、 到 处可 见 的 鹤子 , 作为 自 己创作 的 辅助物 , 而她仿 佛 只 是


以 叙述者 的 身 份讲述鹤子看 到 的 上海 。

这种叙述像是作者在讲 一个漫长 的 故事 , 又像是在 自 言 自 语 , 带了点 “ 说书 ”


的意味 , “ 说书 人 ” 的 意 义便是充 当 着无所 不 知 的 角 色 向 听 者讲述故事 的 始末 , 而在
王安忆看来 , “ 说书 , 简直是将叙事 的 方式推到 了 最前沿 。 它与 听众是面对面
的 它将 表达 的 条件 限 制 在 最低 点 , 一切 全归 结 于 ‘ 说话 ’ ” , 由此 ,

我们 可 以 看 出 , 王安忆在创 作 《 长恨歌 》 时对叙述方 式 的 选择 是有意 的 , 她那种媽


娓道 来 的 讲 述方 式 把 《 长恨歌 》 直接 推 到 了 读 者面前 , 用 “ 说话 ” 的 方式把 故事讲

给别 人听 。 正 是有 了 鹤子 的 存在 , 王安忆可 以 利 用 说书 ” 的 叙述方式 自 由 地从 “ 弄
堂 ” 讲到 “ 片厂” , 从 “ 片厂 ” 说到 “ 爱丽丝 公 寓 ” 、 “ 平安里 ” , 还可 以 从景 、 物 自

然地说到人 , 并且在 不 同 人物 之 间 穿 梭 。 王 安忆选择 了 “ 说故事 ” 的 方式 , 这为她


的 故事提供 了 很大 的 灵 活性 。

王安忆 的 “ 说 ” 是种 客观叙述 , 但是她 的 “ 说 ” 并不是平 白 的 、 简洁的 , 她总

王安忆 长恨歌 海 口 南海 出 版 社 : ,

王安忆 长恨歌 海 口 南海 出 版社 : ,

王安忆 专家荐书 王少堂传 解放 〈 〉 日 报 ,


青 岛 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

会事无 巨细 地 向 “ 听者 ” 说 明 一切 , 有 时 连鹤 子 窥探 到 的 人物 的 内 心也毫不保 留地
交代 给大家 , 更不 惜 用 上 华丽 的 辞 藻与 优美 的 语句 , 在这一层面看来 , 王安忆的叙
述方式又是独特 的 , 与 “ 说书 ” 、 “ 说话 ” 都不 同 , 那 是 王 安忆 思忖 了 良 久才落笔 写
下的 , 她刻 意 营 造 了 一种拖沓但又唯美 的 故事氛 围 。

在王 安忆借用 鹤 子 的 眼睛 以 “ 说话 ” 的 形式 客观理性地描 绘上海 的 弄堂 、 闺阁 、

琐碎 的 日 常生活 , 讲述上海 的 故事 时 , 我们 又 总 能看 到 王 安 忆作 为 叙述者 的 一种 主


观评论夹杂在其 中 这种评论是 带有 明 眼人 的 架势 的 , , 是 能看清 事情真相 的 , 是试 图
对人情 、 历 史 作 出 真正 的 探析 的 。 例如 , 在王琦瑶与 蒋丽 莉赌气 暗地较输臝 的 事情
上 , 尽管 两个人都没有 察觉事情 的 真相 , 但王 安忆却 知道 “ 论起来 , 王琦瑶是有些
占 了 便宜卖乖 , 但也是可怜 , 一 无所 有 中 的 那 么 点 便 宜 , 能不 让她弦耀弦耀 ? ” ;

当 蒋丽莉得 了 癌 症 时 , 王 安 忆 的 评论 便 及 时 地 出 现在 了 读 者 面 前 , “ 这 时候 , ‘ 癌 ’

这样 东 西 还不 那 么 普遍 , 人们 对它 的 了 解很少 , 甚 至还不会 叫 它 ‘ 癌 ’ , 而用 ‘ 恶瘤 ’

这两个字代替它 。 它是 一个恐怖 的 传 说 , 虽然 听 的不少 , 可 从来不会想象它 在 自 己

身 上 甚至 自 己近 处 的 人 身 上 发 生 。 ”

作 者 的 客观讲述 与 主观评论在 作 品 中 自 然契合 , 毫无突兀之感 , 正是 因 为 鹤子


的 缘故 , 而这种 写 作 方式 的 背 后 也 隐 藏着 王 安忆对小 说创 作 的 高超 驾 驳 能 力 。 在创
作 《 长恨歌 》 时 , 王 安 忆 是 清 醒 冷静 的 , “ 人物和 情节经过严密推理 , 笔触很细 腻 ,

就像 国 画 里 的 ‘ 被 ’ ” 作为 一部描写都市 的 作 品 , 王 安忆 借助 鹤子 的 视 点 , 用了

大 量 笔 墨来有 意 识地 为 作 品 建 构 了 一 个 以 弄堂 为 主 的 叙事 空 间 , 从王琦瑶待 字 闺 中
的石库 门 弄堂 、 做 李 主任情妇 时居住 的 高档 爱 丽丝 公 寓 到 王琦瑶 居住 时 间 最 长 且 生
命在此 结 束 的 平安 里 , 伴 随着王琦瑶 的 生命 际遇 , 四 十年 的 时 间 , 不 同 的空 间及时
地 出 现在 了 读 者 的 视野 中 , 然而 , 仔细 一看 , 王綺瑶 终其 一 生都 生 活在 弄堂 之 中 ,

王 安 忆 想 要 讲述 的 空 间 也 就 是 上 海 的 典 型 建筑—弄 堂 , 这里 生活着上海最 具代表


性 的小市 民们 , 这里 终 究是 上海市 民 文化 的 聚居 地 。

日 常叙事的聚焦

日 常叙事

上文提到 , 王安忆在创 作 《 长恨歌 》 时是经过 缜密 思 考 的 , 我们 仔细 地看 《 长


恨歌 》 的 目 录 , 就会 发现王安忆 的 用 心之深 。 作 品 一 共分 为 三部 , 分 别 讲述 了 王 綺
瑶 的 三个人生阶段 , 每部又都包含 四 章 , 看 起 来 有 些 格 式 化 的 结 构 却 暗含 着 王 安 忆

⑴王 安忆 长恨歌 海 口 : 南海 出 版社 ,

王 安忆 长恨歌 海 口 : 南海 出 版社 ,

王 安忆 王安忆说 长沙 : 湖南文 艺 出 版社 ,
第 章 《 长恨歌 》 的 叙述方 式

的 巧妙构 思 。 在每部 的 开始 , 王安忆都用 了 大量 笔 墨描 绘 了 王琦 瑶 的 人 生活动 背 景 ,

例如 “ 弄堂 ” 、 “ 片厂 ”、 “ 部桥 ” 、 “ 平安 里 ” 、 “ 蔽蔽 的 时 代 ” 等 , 接下 来王 安忆便会
讲述王琦瑶在 每个人生 阶段 的 经 历 以 及她和 这个 阶段几个不 同 男 人 的 情 感纠 葛 , 最
后 每 部 的 第 四 章 是对 王 琉 瑶 每 个 阶 段 的 小 结 , 首 先 是 李 主 任 死 亡 王琦 瑶 告 别 了 , “ 爱
丽丝公寓 ” , 然 后 是程先 生和 蒋丽莉死亡 , 王琦瑶 生下 了 薇齋 , 在整个故事 的 最后 一
章 , 昔 日 的 “ 上海 小 姐 ” 王琦 瑶死亡 。 在 这种 精心布 局 的 结 构 下 , 王 安忆对 每一部
分每一个章 节 的 书 写 都是 以 时 间 为 序深 入 到 上海 的 内 部 的 是 能够 触碰 到 上海 的 芯 , “

子” 的 , 这 “ 芯 子 ” 就 是上海 小 市 民 的 日 常生活 , 这种 日 常 生活是 能看到 细 节 的 ,

无 论是 景 是物还是人 , 王 安忆都 能 向 读 者讲述得淋濟 尽致 。

所谓 “ 日 常叙事 ” , 它 强调 的 是对普通人 的 平凡 一 生及其 日 常 生活 的 关注 。 它的


再次 出 现既是经济文化发展 的 必然 结果 , 也 是 一批作 家 顺应 时 代 发 展 对宏 大 叙 事 的
一种对抗 。 自 中 国 近现代文学 史 以 来 , 在 “ 五四 ” 文 学传统 中 , 对 “ 日 常 ” 的书写
就被孤立在文 学创 作之 外 ; 到了建国后 , 当 代 文 学继承 了 左翼 文 学 的 传统 , 依然坚
持对宏 大叙事 的 书 写 , 在 十七年文 学 和 文 革文 学 中 , 文学更是带上 了 浓重 的 政治色
彩 , 个体意识 与 日 常 生活在 主 流文 学 创 作 的潮 流 中 被掩没 。 直到文革结束后 , 我国
幵始 实 行 改革开放政策 , 随着 经 济 的 迅猛 发展 和 文化 的 开放 融合 , 文学 的政 治意识
淡化 , 作 者和 读者 都从宏 大政 治 历 史叙事 中 脱离 出 来 , 开始关心 起个人 的 生活 , 试
图 在文 学作 品 中 看见关于 日 常 生活 的描述 , 并 且城市 文 学 兴起也 使得 人们 的 日 常生
活受到关注 , 在这一背景下 , 文 学体裁 “ 转 向 对个人 生存 空 间 的 真 正 关怀 , 特别是
由 此走 向 了 民 间 立场 的 重新发现 与 主动认 同 ” 因 此在 文 学创 作 中 出 现 了 与 宏 大

叙事截然 不 同 的 书 写 模式 , 日 常生活成 为 作家 笔下重 点 描 写 的对象 , 并成为 一批作


家挑 战宏大叙事 的 有力 武器 , 同时 , 王 安 忆不 断 呈现给读 者 的 对 日 常生活 的 书写作
品 , 也顺应 了 当 时文 学界挑 战宏 大叙事 的 一种潮 流 。

纵观王 安忆 的 整个创 作历程 , 我们 可 以 从 其 早 期 创 作 的 作 品 中 就看 到 她对个 人


日 常 生活 的 关注 。 年 , 王 安 忆在 《 钟山 》 上发表 了 《 流逝 》 , 作 品 中 的端丽每
天 过着 重 复 单 调 的 日 子 , 埋头 于琐碎繁杂 的 生活 ; 《“ 文 革 ” 轶事 》 虽 然 标题 带有 “ 文
革 ” 两个敏感 的 历 史 字 眼 , 但 却 讲述 了 “ 文革 ” 时 期 弄 堂 里 的 一 个普通家庭兄 弟 姐

妹们 间 勾 心 斗 角 的 故事 ; 《 好婆 与 李 同 志 》 更是像它 的 名 字一般 , 婆婆妈妈地絮 叨 着


对 曰 常 生活 的 关注 。 王 安忆 的 这种 写 作 倾 向 是 与 她独特 的 历 史观 与 小 说观有 关 的 ,

她认 为 : “ 历史 的面 目 不是 由 若千 重大事件构 成 的 , 历史是 日 复一 日 、 点 点 滴滴 的 生

活 的演变 。 譬如 上海 街头妇 女着装 从各色旗袍变 成一式 列 宁 装 ” 。 二 而小 说则是 “ 以

⑴陈思和 中 国 当 代文学 史教程 上海 : 复旦 大学 出 版社 ,

王安忆 王安忆说 长沙 : 湖南文艺 出 版社 ,


青 岛 大学 硕 士 学位 论文

和 日 常 生活 极其 相 似 的 面 目 表现 出 来 的 另 一种 日 常 生活 。 ” 〕

在 《 长恨歌 》 中 , 王安忆讲述 的 故事从 二 十世纪 四 十年代跨越到 八 十年代 , 期


间 不 论是 中 国 还 是上海都经历 了 许多 众所周 知 的 重大历 史事件 , 整个社会 的 发展状
况 实 际上 必 然 与 当 时 的 历 史 事件相 联系 , 一个城市 、 一个个体 当 然 也 不例 外 , 但是
王 安忆 借用 鹤子 的 眼 睛 , 忽 略 了 解放 战争 、 新中 国 成立 、 大跃进运动 、 文化大革命
等宏 大历 史事件 , 避开 了 喧 闹 的 交易 所 、 电影 院 、 戏 院等场所 , 在基于上海普通市
民 生活 的 基础 上 , 始 终坚持 以 “ 女性 ” 为中心 , 巧妙地抓住 了 王琉瑶 生 活 中 的 细 枝
末节 , 并把它们 全 部呈现给 了 读者 。 在 王 安忆对 日 常 生活 的 捕捉 、 叙述 的过程 中 ,

上海 的 革命 战 争 、 政 治运动 、 经 济 改 革 与 发 展 都变 得 虚 无起 来 , 在弄堂 的流言 中 ,

宏大历史在琐 碎 的 日 常 生活 中 被作 者默默地消 解掉 。 通过对 日 常 生活 的 精致描 写 ,

把上海 的 故事 以 一 个 女人 的 传奇一 生 的 形式讲给 了 读 者 , 在 日 常 生活 中 塑造 了 “ 城


市 的 街道 , 城市 的气氛 , 城市 的 思想 和 精神 ” 。

《 长恨歌 》 的 日 常 叙 事特 征

王安 忆把上 海 故事 聚焦 到 由 弄堂延伸 出 来 的琐碎平常 的 日 常 生活里 在她看来 , ,

“ 上海弄堂 的感动 来 自 于最为 日 常 的 情景 , 这感动 不 是云 水激荡 的 , 而是一 点一点


累 积起来 ” 于是 , 王安忆在 《 长恨歌 》 中 寥寥几笔带过甚至 丝毫不提发 生在 四

十年 中 的 宏 大历 史 事件 。 譬如 , 年抗 日 战 争胜利 , 恰逢王琦 瑶 以 “ 沪 上淑媛 ”

名 目 登上 《 上海生活 》 封二 时 , 王安忆只 用 一句 “ 一 九 四 五年底 的 上 海 , 是花团锦


簇 的上海 , 那 夜夜歌舞 因 了 日 本投 降而变得名 正 言顺 , 理 直气 壮 便算是做 了 背
景交代 , 却用 了 一节 的 篇 幅对 “ 沪 上淑媛 ” 一事进行 了 详细 地讲述 。 文革十年 时 间 ,

王安忆只 用 年程先 生 的 自 杀 来 告诉读 者 文革 的 到 来 用 鹤群捕捉 到 的程先 生 的 ,

死来营 造大街 小 巷恐怖 的气 氛 , 对于 未婚 生子 的 王琦瑶来说 , 应 该 是 更加度 日 如年


的岁 月 , 然而 , 作 者 却 有意地避幵 了 一九六六年至 一 九七六年 间 发生在 王琦瑶身 上
的 故事 , 忽 略 了 王请瑶 女 儿薇觀 的 童年 , 用 程先 生 的 死来做文 革 的 始 , 又用 “ 藏薇
出 生 于 一 九六 一年 , 到 了 一 九七六 年 , 正 是十 五岁 的豆蔻年华 ” 来做文革 的 终 ,

其 间 发生在王琦瑶身 上 的 种种让人不得而知 。

王 安 忆对宏 大历 史 的 这种 忽 略 , 淡 化 了 宏 大 历 史 事件对上海 日 常 生活 的 干扰 ,

同 时把 四 十年 的 时 间 点 给淡化掉 , 她以 日 常 生活 的 形式 向 读者传递 了 历 史 时 间 的 演
变 。 十六 岁 的 王琦瑶 与 好 友吴佩珍 一起去 片 厂试镜头 , 但是试镜 的 失败 断送 了 两个

⑴吴义勤主编 王 安忆研究 资 料 济南 : 山 东 文 艺 出 版社 ,

齐红 林舟 王安忆访谈
, 作家 ,

安忆 长恨歌 海口 : 南海 出 版社 ,

王安忆 长恨歌 海 口 : 南海 出 版社 ,

王安忆 长恨歌 海 口 : 南海 出 版社 ,
第 章 《 长恨 歌 》 的 叙述方式

人 的友谊 ; 年 , 王琦瑶成 了 “ 上海淑媛 ” , 不 断地参加 着各种 晚会 ; 年 ,

王请瑶参加 了 为 河南 水 灾 筹 募赈款 的 “ 上海小 姐 ” 选举 比赛 , 在 程先 生和 蒋丽 莉 的


帮助下 , 成 为 了 上海 的 “ 三小姐 ” , 这三 小 妲 与 大 小 姐和 二 小 姐 不 同 , 后 者是应酬场
面负 责外交事务 的 , 而三小 姐却 是 日 常的图景 , 是最 能体现 出 民 意 的 ; 年 的春
天 , 王琦瑶住进 了 位于静安寺 的 爱丽丝 公 寓 , 这年 , 社会局 势紧 张 , “ 内 战烽起 ” ,

但是我们 看 到 的 是 爱丽丝 公 寓 的 娇艳风情 以 及 王琦瑶虚浮 的 生 活 ; 年深秋 , 上


海会发 生大变故 , 但是整个城市不 知道 , 王琦 瑶也 不 知 道 , 她只 是等着李 主任 回 来 ,

但却 与他 失之交臂 ; 到了 年代 , 王琦瑶 回 到 了 上 海 , 住进 了 平 安里 , 学 习 了 注射
的 手艺谋生 , 过着 与 严家师母 、 康 明 逊等打牌 、 吃下午茶 、 吃夜宵 的 “ 小资 日 子” ;

年 的冬天 , 外 面 的世界 正在进行 “ 反右 ” 斗争 , 但和 弄 堂 里 王琦瑶 的 炉 边 小 天


地没关系 , 那 里 正 围 坐着一群人 , 在 “ 类似亲情 的 气 氛 ” 中 进行着 “ 围 炉 夜话 ” 呢 ;

至 年 , 全国 出现了 “ 三 年 经 济 困 难 时 期 ” 各 地 都 存 在 着 粮 食缺 乏 的 现 象 , ,

但 王安忆 并不 关 心这种 历 史 , 她只说 : “ 一九六 〇 年 的 春天 是个人人谈 吃 的 春天 ”


而这 时 , 王琦瑶怀 孕 了 , 康 明 逊和 萨 沙也 离 开 了 王琦 瑶 , 程先 生 却 与 她 再度 相 遇 ,

在 程先 生 的 照顾 帮 助 下 , 年 , 王琦瑶生下 了 女儿薇薇 ; 年 的 上海是安定 富


裕的 , 这一年 , 程先 生恢复 了 他 的 照 相 间 , 蒋丽莉 患 癌症后 离世 ; 接着 , 王安忆用
程先生 的 自 杀来告诉读者文革 的 到来 ; 到了 年 , 文革结束后 , 藏觀 的 时代便 到
来了 , 在 王琦 瑶 与 薇薇关 于 时 尚 的探讨 中 , 时 间 也 一 点 点 流逝 ; 到 了 八十年 代 , 王
琦瑶与 藻觀及她 的 女朋 友 张永 红等一 群年 轻 人一起 去 参加 舞会 、 过着 时 尚 新 潮 的 生
活 , 在藻薇 年去美 国 后 , 王请瑶在 年结识 了 老克腊 , 并 与 他相 恋 , 最终
在 年 , 死在 了 张永 红 男 朋 友长脚 的 手下 。

王安 忆 以 这样 的 写 作方式 , 在 《 长恨歌 》 中 呈现 的 是更加 纯粹 的 王琦瑶和 上海 。

这种 琐 碎 的 日 常情节 成 为 历 史 的 最好 见证 , 抛却 了 浩浩荡 荡 的宏 大事件 , 王安忆眼


中 真正 的历史在这些 日 常生活 中 更加 真实 、 可感 。 然 而这种 日 常 生活 实 际上却 又与
宏 大历史相 关联 , 形成 了 一种对宏 大叙事 的 颠 覆 , 从王琉瑶 爱丽丝 公 寓 生 活 的 结 束 、

程先生的 自 杀 到薇藻 时代 的 到 来 , 它们是 国 共 内 战 、 文 化大 革命和 改革 开放 的 结 果 ,

然而作者并不 明 确 指 出 , 却 又在 故事 背后 隐 射 出 日 常 生 活与 宏 大 事件 的 关系 , 用事
实凸显了 自 己 的 历史观 : “ 我觉得无论 多 大 的 问 题 , 到 小 说 中 都应该 是真 实 、 具体的
日 常 生活 ” 。

王 安 忆对上海 日 常 生活 的 描述是不遗余力 的 , 非常细 腻 , 精细 到 王琦瑶 的衣食


住行与 日 常交往上 , 甚至弄堂 闺 阁 中 的 日 常 生 活都可 以 被我们 看 到 。 其实 , 王安忆
对 《 红楼梦 》 的 评价是可 以 用 在 《 长恨歌 》 身上的 , “ 它看起 来是那 么 日 常 , 甚至有

王 安忆 长恨歌 海 口 : 南海 出 版社 ,

王安忆 王安忆说 长沙 : 湖 南文 艺 出 版社 ,
青 岛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些琐碎 , 那 些起居 的 细 节 , 小 儿女 的心 思 , 伦 常 的礼数 , 客来客 去 , 而在这些 曰 常


小事中 , 若仔细 塚磨 , 会 发 现 包 含有 很 深 的 涉 世 经 验 , 而 涉 世 经 验 里 包含 的 则 是 文
化内容 。 ” 王 安 忆把 《 红 楼 梦 》 中 的 这种 写 作 的 好 处称 为 “ 家常 ” , 把莎 士 比 亚 的
好 , 也看作是 “ 家常 ” 。 “ 家 常 ” 这个 词 本 是沈 从文 对 好 作 品 的 称 赞 之 词 , 在这里被
王 安 忆借 用 , 她表 示 自 己想要 做 的 就 是 “ 家常 ” , 而这个 ‘ 家 常 ” 在王安忆 笔下其 实
就是 日 常生活 。

王安忆用 日 常 生 活细 节把弄 堂 中 的 小 女儿情态连释 出 来 , 这 种 小 女 儿 情 态表 现


在 王琦 瑶 身 上便是 王 安 忆 曾 经 在 一 次 访谈 中 提 到 的 小 布 尔 乔 亚情 调 , 这种 情 调 也 就
是 我们 平 常 所 说 的 小 资 情调 , 它 是 一 种 对 生 活 品 味 的 追求 与 体 现 。 这种 情 调 是 属 于
上海小 市 民 的 , 也 是王 安 忆想 要表达 的 。 王 琦 瑶 是上 海 小 市 民 的 代 表 , 他们 的 生 活
空 间 基本 上集 中 在 杂 乱 昏 暗 的 弄 堂 之 中 , 而这种 情 调 在 以 王 琦 瑶 式 的 弄 堂 女 儿 的 身
上 表 现 得 淋漓 尽 致 , 从 闺 阁 生活延伸 到 王绮瑶 生命 的 始 终 , 这种 情调 是王琦瑶 式 的
上 海 女性 也 是 上 海这 座 城 市 所 独 具 的 , 是 与 弄 堂 外 面 的 世 界无 关 的 。 这种 情 调 散布
在 照相馆 、 留 声机 、 旗袍 、 资发 、 玻璃丝 袜 、 打牌 、 围 炉 夜话等与 弄 堂有关 的 具体

细 节上 。 外 面 的 世 界无 论 发 生 了 什 么 惊 天 动 地 的 大 事 , 全然 与 弄 堂 无 关 , 王琦瑶 总
是 能 从无聊 、 贫乏 的 生活 中 营造 出 一种优雅 、 有趣 的 气 氛 。 王安 忆在对弄堂 日 常生
活 的 描述 中 , 反 映 了 上 海 小 市 民 身 上 追 求 世 俗 但 又讲 究 情 调 的 小 布 尔 乔 亚 精 神 。

无论 是 王 安忆对 都市 空 间 的 建构 还 是对 王绮 瑶 日 常 生 活 的 书 写 , 都是 集 中 在 弄
堂之 中 , 事实上 , 在 都市 文学 作 品 中 , 诸 如 弄 堂 这样 的 与 人们 的 私 人 生 活 密 切 相 关
的空间 , 或 者 是 像 广 场 这 样 与 人们 的 公 共 生 活 相 关 的 空 间 , 都一直是人们 研究 的 一
个重心 。 而 《 长 恨 歌 》 中 的 弄 堂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建筑模 式 , 一 条 弄 堂 之 中 居 住 着许 许
多 多 的 不 同 身 份不 同 经历 的人 , 它跟北京 的 四 合 院 、 西 方 的 公 寓 一样 , 在房 中 那 是
私人空 间 , 但 当 你走 出 房 间 进 入 楼 梯 、 院子 , 那 就成 为 了 受人关注 的 公共 空 间 , 于
是 , 弄堂便是 一种 集 中 了 私人 空 间 和 公共 空 间 的 特殊 空 间 模 式 , 借助 鹤 子 的 帮 助 ,

使 我 们 得 以 窥 视到 王琦 瑶 的 私 人 生 活 空 间 , 于 是便有 了 弄 堂 中 “ 流 言 ” 的 存在 。

王 安忆 小 说 家 的 十三 堂课 上海 : 上海文 艺 出 版社 ,
第 章 男 人 和 女人 , 女人和 城 市

第 章 男 人 与 女人 女人和城市

在王安忆 的许多作 品 中 , 我们 能很 明 确 地 找 出 其叙述 的 两个重 点 对象 : 一个是


女人 , 另 一个便是上海 。 在 《 长恨歌 》 中 , 王 安 忆将 两 者 结 合起 来 , 用 一个 女人作

化身 , 讲述 了 一座城市 的 故事 。

独特 的 女性意识

自 王安忆 幵始创 作 以 来 , 就非常喜欢写 女性 , 她 的 作 品 大 都 以 女性作 为 故事 的


主人公 , 最初一系 列 作 品 中 的 雯雯 、 《 流逝 》 中 的 欧 阳 端丽 、 《 米尼 》 里 的米尼 、 《 香
港的情与爱 》 里 的 逢佳 、 《 富 萍 》 里 的 富 萍等等在 王 安忆 笔下 都是性格饱满 、 形象各
异 的 女性人物 , 于是 , 关于 王安忆 是 女性主 义 作 家 的 言 论就 一直存在 。

女 性 主 义 文 学 理 论 是 西 方 社会 的 产 物 它 是 上 世 纪 , 年代在 欧美各 国 兴起 的 一
种 理论话语 。 西 方 的 妇 女解 放运动 、 世纪妇 女文学 的 丰硕成果 以及 当 时文学理论
的 多 元化 发展等 , 都 为 女性主义文 学 理论 的 兴起 与 发展奠 定 了 坚 实 的 基础 , 经过 了
几 十年 的 发展 , 它 成 为 一种 中 心 的 学 术话语 。 女性 主 义理论 是具 有政 治 实 践 性和 文
化批判 色彩 的 理论 , 对文 学现象 、 作 品 都进行 了 深刻 的 反 思 与 阐 释 , 并 且对 人们 的

思想行为 产 生 了 巨大 的 影 响 。

在 世纪 年代初 , 中 国 文坛上 引 入 了 许 多 西方文学理论 资 源 , 女性主义文


学理论也在此 时进入 中 国 , 但是 , 与 一些其他进入 中 国 的 理论 受 到 欢迎 的 情形不 同 ,

女 性 主 义 在 一 开 始 进入 中 国 后 便遇到 了 许 多 发展 障碍 。 这种 障 碍 的 形 成 与 中 国传统

社会对 女性 文 化 的 认 识 以 及 中 国 文学 传 统和 当 时 中 国 特定 的 政 治 文 化环 境等 众多 因

素不无关系 , 以 至在 年以前 , 中 国 文坛对 女性主义理论 的 关注 与 评论 都是少 量

的 。 年 , 西 蒙娜 德 波伏娃 的 著 作 《 第二性 》 在中国 问世 , 女性主 义 文 学理论


在中 国 的发展才幵始有 了 转折性 的变化 , 并 且 这种 形 势 随着 中 西 文 化 交流 的 加 深 、

中 国 经 济 文 化 的 发展和 中 国 女 性 文 学 的 繁 荣 等渐渐 地 获得 了 良 好 的 发 展 , 并从 年
代末 年代 初 开 始 逐渐地 在 中 国 产 生影 响 , 但是 , 西 方 女性主义文 学理论在 中 国 的
发展仍然 形成 了 与 西 方这 一 理论 不 同 的 态势 。

女性主义 理论是西 方 女权运动 发展 的 自 然结果 , 也 是 以 西 方女性对她们 自 身处


境 的 反 思 为 基础 的 。 然而 , 中 国 的社会历 史发展决定 了 中 国 的 女性没有那样 的 自 觉
意识 , 她们 的 “ 解 放 ” 大 多 都 是 附属 在 民 族解 放 、 阶级 斗争或者是男 性文人学者 的
提倡 等层面上 的 。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 , 王 安忆 在 与 台 湾 作家 李 昂 关 于 妇 女 问 题和 妇
女文学 的对话 中 , 也提到 了 这一点 : 在当时的中 国 , “ 妇 女面 临 的 最重要 的 问 题还是
青 岛 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

自 身 的 解放 , 她们 好 像还没有真 正 自 觉意识到 自 己是女人这一 点 , 整个社会也不让


她意识到这一点 。 ” ⑴

王安忆 从不承认 自 己是 女性主义作家 , 正是因 为 , 在她看来 , 中 国 有着 与 西 方

女性主义产 生背 景 不 同 的 文 化语境 , 因此 , 拿着 女性 主义 来评论她是 不准确 的 , 这


里的 “ 女性主 义 ” 便是针对西 方 的 女 性 主义而 言 的 , 它是 以 反抗男 权为 重点 的 , 主
要表现 为 女性对 男 性权力 的 反抗或者 是试 图 摆 脱 男 性 控制所 做 出 的 努力 。

但是 , 不可否认的是 , 在王安忆 的 众多 作 品 中 , 都 能 发现她对女性 的 关注 。 如


果把这种 关注 称 为 “ 女性主义 ” 不恰 当 的话 , 那么 , 我把 王 安忆 的 一系 列 创 作表现
称 为 女性意 识在其作 品 中 的 体现 , 在 年 的 一 次 社 会 性 别 研讨 会上 , 王安忆就接
受 了 对其 “ 第三世界女性主义作家 ” 的 称 呼 , 这 便 体 现 了 王 安 忆 独特 的 女 性 意 识 。

这主要表现在 王安忆对 女性主体及其命运 的 观照 与 丰 富 化 写 作上 在 。 《 长恨歌 》


中 , 王 安忆专注 书 写 了 上海 女性王琦瑶 四 十年 的 人 生 故事 , 在平凡 的 生 活表面下展
现 了 王琦瑶 曲 折 的 人生历程及其身 上表现 出 来 的 复杂 的 性格形象 。 在那里 , 王安忆
直言是把王琉瑶作 为 上海 的 影子来写 的 , 在 王安忆眼 中 , 上海就是一个女性形象 。

“ 她 是 中 国 近代诞生 的 奇人 , 她从 一个灯 火 阑 珊 的 小 渔 村变成 ‘ 东 方 巴黎 ’ , 黑暗的


地方漆 黑 一 团 , 明 亮 的 地方又流光溢彩得令人 目 弦 , 她真是一个神 奇 女 人 ! ”

王 安 忆对 女 性 的 特 别 关 注 , 源 于 她独特 的 女性 审 美观 。 她 曾 经说过 , 她喜欢写


女性是 因 为 她认 为 女性 比 男 性更具有 审 美价值 , 比男 性更有生活能力 , 也更有 生活
的美感 , 这也许是 因 为 男 性在 社会上 活动 的 时 间 久 了 , 以 至 于 社会化 了 。

王安忆处女作 《 平原上 》 发表 于 年 《 河北文艺 》 的第 期 , 由 此可见 ,

王安忆 的 创 作 是在 文革 结 束 后 开始 的 , 当时 , 中 国 进入 了 拨乱 反 正 的 新 时期 , 文学
创 作 也 呈现 出 了 与 十七年文 学 、 文革文学创 作 不 同 的 倾 向 , 在传统 的 文学创 作 中 ,

我 国 的 文 学作 品 大 多 是 以 男 性形象 为 中 心 而这就 是 王安忆 口 中 所谓 的 “ 活动 , ” 。 在


她看来 , 女性 是美丽 的 , 她在 《 姊妹们 》 中 写 了 一群农村 女孩 出 阁 前 的 状态 , 而这
也是王 安忆惟 一承认 的 具有 自 觉 女 性 立场 的 作 品 , 在那里 , 王 安忆 的 女性立场 不 是
明 显 的 对抗 , 而是对 女 性美 丽 的 一种 自 觉刻画 , 那 里 的 女人有一种无意 识 的 美丽 。

王安忆 曾 经塑造 了 一个 叫 作 “ 雯雯 ” 的 女孩 , 这是个 带 有 她 自 己影子 的 角 色 , 之后


又在 《 荒 山之恋 》 、 《 岗 上 的 世纪 》 等 作 品 中 以 自 己 独特 的 女 性视 角 出 发关注 最平 凡

的 女子 , 审 视女人 的 美丽 , 讲述她所 理解 的 女性 与 男 女 两性关系 。

当然 , 王安忆也创 作过 男 性形象 , 如 《 叔叔 的 故事 》 、 《 酒徒 》 等作 品 中 主人 公
便是男 性 , 但是与 她笔下 的 女性形 象 比起来 , 这些 男 性形象显 得单 薄许 多 。 在 《 长
恨歌 》 中 , 王安 也 同 样 塑 造 了 许 多 男 性形象 , 在 王 琉瑶 生命 中 的 每个 阶段 都有 几

】 王 安忆 王安忆 说 长沙 : 湖 南文 艺 出 版社 ,

王安忆 , 王 雪 琪 形 象 与 思 想一 关 于 近 期 长 篇 小 说 创 作 的 对 话 文汇报 ,
第 章 男 人和女人 , 女人和 城市

个关键 的 男 性 出 现 。 在 她 的 第 一个人生阶段 出 现 的 是程先 生和 李 主任 , 他们 的 出 现 ,

改变 了 王琦瑶 的 人 生轨迹 , 李 主任 的 死对王琉 瑶 更是沉重 的 一击 ; 第 二个 阶段是康


明逊 、 萨沙和 程先 生 ; 第 三个 阶段 是 比 王琦瑶年轻 的 老 克腊和 长脚 。 这些男 性都是
作 为 王琦瑶 生命 中 的 男 性过客 身 份 出 现 的 , 作 为 王琦 瑶 命运 的 背 景 式 人 物 , 他们 在
作 品 中 处 于 比 较特 殊 的 地位 , 在 一 定 程度 上 构 成 了 中 国 文学传 统 中 强 势 男 性 形象 的
“ 缺失 ” , 由 此更加 丰 富 彰显 了 王琦瑶 的 女性形象 。

王安忆 写 的 是一个 女人 的 故事 , 因此 , 并没有对 以 上 的 这些 男 性进行刻 意 的 描


写 , 甚 至大部 分 男 性 都没有 一个确 定 的 名 字 , 他们 只 是 自 然 地 出 现在 王琦瑶 日 常生
活中 , 然而 , 随着 日 常 生活 的推进 , 王琦瑶 的 形象特 征在 与 这些 男 性 的 对 比 中 更加
鲜明 、 突出 。 王琦瑶被李 主任包养又 因 李 主任 的 死亡而遭遗弃 , 与康 明 逊 、 老克腊
产 生 感 情却 又 被他们 抛弃 、 被女 儿朋 友 的 男 朋 友长脚 杀 死 。 这些情节 的 设 置 看起来
都好 像 是 作 者 把 王 琦 瑶 的 命运 设 置 在 一 系 列 男 人手 中 , 弄堂 女儿 王琦 瑶似乎 难逃传
统男 权社 会 的 命运 悲剧 , 然 而被抛弃后 的 王琦 瑶面对 生活 的 淡然态度 与 处世 智 慧 让
我们 看 到 了 王 安忆对女性 的 赞美 , 王琦瑶 的 形 象 由 此 高大起来 , 这是 王 安忆独特 女
性意 识 的 体现 , 她 关注 的 是女性生命本体 , 是对女性 自 然状态 的 一种认识与 还 原 。

在她看 来 , 女性主义 ” 并 不 一 定 是 女性对 男 权 的 反 抗 , 而是一 种 女性 自 身 审 美性 的

体现 。

王綺瑶 与 上海

王安忆 曾 直言 , 在 《 长恨歌 》 中她写 了 一个女人 的 故事 , 但这个 女人 只 是城市


的代言人 , 她 实 际上要 写 的 是 一个城市 的 故事 , 这个城市 就是上 海 。 在她看来 , “ 要
写 上海 , 最好 的 代 表 是 女性 , 不管有多 么 大 的 委屈 , 上海也 给 了 她们好舞 台 , 让她
们伸 展身 手 。 而 如 她们 这样 首 次 登上舞 台 的 角 色 , 故事 都是 从头 道起 。 谁都不如 她
们鲜活有力 , 生气 勃 勃 。 要说上海 的 故事 也 有英雄 , 她们才是 。 ” 上海在 五 口 通商
之前一 直是个普通 的 小 城市 , 在 年开掉后 , 大量外 国 人 的 涌 入 为 上海 的 发展做
出 了 贡献 , 使上海 发展 成 了 著 名 的 国 际大 都市 , 幵堤后 , 上 海最 明 显 的 变化便是经

济 的 崛起 , 外国商品 、 国 外 资 金不 断流入上海 , 对外贸 易 增加 , 银行 、 码头 、 交易


所不 断增 多 , 在 世纪初 , 大街 上 出 现 了 汽车 、 电灯 、 有轨 电 车等先进事物 , 到了
世纪 年代 , 上 海 的 发 展 水 平 已 经 远 远地超 过 了 北 京 、 广 州 等 中 国 其他城市 ,

成 为 引 领 中 国 的 发 展潮 流 , 能够 与 巴 黎 、 纽约 齐 名 的 国 际化 都市 。 伴 随着上海 的 发
展 , 这座城市有 了 自 己 的 特质 : 繁华 、 时尚 、 功利 等等 , 而 对 于 上 海 这样 的 城 市 ,

王 安忆 男 人和 女人 , 女人和 城 市 北京 新星 出 版社 ,
青 岛 大学硕 士学位 论文

女性是 非常适 合 生 活 的 , 因 为 女性 的 消 费 爱好与 上海是 同 步 的 , 并且 上海 的 这些特


质在 女性 身 上表现更加 明 显 。

上 海 从 开 掉 到 现在 , 仅有不到 年 的历史 , 如此短 的 时 间 内 , 上海经历 了 从


晚清到 民 国 又 到新 中 国 成立继 而文化大革命 、 改革幵放 的 发展历程 。 在如 此之短 的
时间 内 , 上海 发展 成 为 一座 商 业化城 市 , 在 商 业化气 息 的 笼罩 下 , 它 没有 深 厚 的 传
统文化底蕴 , 但是经济 的 发展又在 另 一层 面 上 使其形成 了 一种 开 放 的 文化态势 , 在
上海形成之初 , 来 自 全 国 乃至世界各 地 的 人们 大量涌 入 , 使得上海成 为 名 副 其 实 的
移 民城市 , 这 些人们 带 来 了 大 量 迴异 的 文 化 形 态 , 各种文化在 上 海 相 互 融 合 , 造就
了 上海人 的包容性格 , 以 及 上 海 市 民 极 强 的 适应 能 力 , 而在 王 安忆看 来 , 女性身 上
那 种 天 生 的 柔初 性 , 使得 她 们 与 男 性 比 起来 更容 易 适应 上海 生 活 的 各种 变化 。

我认 为 以 上两 点 是 王 安 忆大胆 直言用 女 性 来作 为 上海 影子进行书 写 的 最主要 原

因 。 王 安忆 从 出 生后 不 久便跟 随父母从 南 京 来 到 上海 , 在 以 后 的人生岁 月 中 , 王安


忆也基本 都在 上海 工作 、 生活 , 她对上海这座城市是相 当 熟悉 的 , 了 解上海 的 性格
与 形象 , 因此 , 在 《 长恨歌 》 中 , 她塑 造 了 王琉瑶这个特殊 的 女性形象 。

王琦瑶作 为 上海 的 影子 , 是极具典 型 的 上海弄堂 的 女儿 , 王安忆在作 品 第 一章


中用其中 一节描 写 了 上海 的 王琦瑶 , 在这里 , 王琦瑶 不是 一个具 体 的 个体 , 王安忆
用 “ 王琦瑶 ” 作标题 , 泛指 的 就是上海成千上万 的 女性 , 她 们 身 上 都有着 上海 弄 堂
女儿 的 情态 。 在第 一章 的 前景描述 中 , 我们 从王安忆 的 笔下 得知 , 在弄堂 中 , 还有
叫做 “ 流言 ” 和 “ 闺阁 ” 的东西 。 流 言 是有 些 阴 沉 的 , 是带有 “ 女人家 的 气 味 ” 的 ,

它 在上 海 的 弄 堂 里 弥 散着 , 到 处可 见 , 是上海弄堂 的精神 , 在 “ 流言 ” 里 涌动着上


海弄堂 的 思想 , 上海 的 女性化气质在 其 中 得 以 展现 ; 在上海 的弄堂 闺 阁 中 同 样充斥
着 女性 化气 息 , 它不是严密 的 , 在那 里 有一 种 上海 开放 的 文化精神 。 王安 忆把上海
的 精神 与 思想 赋在 了 弄 堂之上 , 弄堂 的精神 则在这 闺 阁 、 流 言 中 流淌 出 来 。 而作 品
中 那个 实 实在 在 的 王琦瑶也 不 过是上海那 么 多 弄堂 女 性 的 代表 , 王安忆借 由 她 的 人
生命运 来表现 上海这座城市 的 历 史 、 性格 , 因此 , 她又是一个具有抽 象意义 的城市
符号 , 鉴于此 , 王 辑瑶 的 形象便成 为 我们 了 解 上海 的 一个重要 线 索 。 王安忆用 王綺
瑶把上 海 与 女 性 两 者顺其 自 然 地 结合起来 , 在 女性 与 上海之 间 建立起 了 统 一 的 内 在
联系 , 将 上 海 化 女 性 与 女 性 化 上 海 这 样 一 组 词 汇 形 象地利 用 王 琦 瑶 的 故事 进 行 了 解
说 。

引 领时 尚 , 富有 情调

王 安 忆 通 过 弄 堂 表现 出 来 的 小 布 尔 乔 亚 情 调 与 优雅 在 王 琦 瑶 身 上 表 现 得 淋 滴 尽
致 。 除 此之 外 , 在 王琉瑶 身 上我们 还 能看 到 上海所 赋 予 她 的 时 尚 精神 , 在时尚的队
第 章 男 人和 女人 , 女人和城 市

伍中 , 她不是落伍 的 也 不 是超前 的 , 而是追着 时 尚 的 潮 流 的 , 以至 , 在少女 时期 ,

她旗袍上 的 那 些花样 , 成 为 当 时流行 的 样 式 ; 她资 了 发梢 的 短发 也成 为 流行 的 发 型 。

王琦瑶 的 时 尚 与 生 活情调 最 能体现在她 的 服饰 、 饮食 与 日 常交往上 。

王琦瑶 少 女 时期 的 时 尚 是有年轻做 资 本 的 , 有 时 虽 是 不经 意 的 打扮却 也 能 有恰


到好处 的效果 。 但她也懂得打扮 的 艺术 , 能 利 用 红 色 的 胭 脂 和 唇 膏 达 到 提亮 素 色 的
作用 ; 王琦 瑶 也 知 道在胳膊 上挽一件米黄色 的 “ 开 司 米羊毛衫 ” 只 是 为 了 搭配色调 , ,

她 穿衣服经 常达 到 了 画 龙 点 睛 的 效果 。 与 严家 师母相 比 , 王请瑶 明 显 比她会 打扮 ,

王琦瑶是往里 收 , 留 有余地 的 , 而严家师母 则 是 向 外扩 , 非做到十二分不可 的 。

王琉瑶在服饰方面 的 时 尚 表现 莫过于 “ 上海小姐 ” 竞 选 时最耀 人 , 这其 中 有王


琦瑶 的 时 尚观点 , 也有 王琦瑶 身 上表 现 出 来 的 对服饰 的 时 尚 驾 驳 能 力 , 她把最简单
普通 的 衣服 穿 出 了神韵 , 粉 红色 的 旗 袍加 上 王琦 瑶 的 妩媚 形 成 了 一种 “ 娇嫩 的 艳 ” , ;

苹果绿色 的 西洋装 与 王琦 瑶 的 清新则 构 成 了 一种 “ 活拨的 艳 ” , 有 了 这两件詢 丽 的 衣


服做 引 子 , 当 白色 的婚服 出场 时 , 虽 是最简 单 的 样 式 , 却只 有王琦瑶 穿 出 了 新娘 的
感觉 。 文革 结 束 后 的 王琦瑶尽 管 已 经 年近 半 百 , 却 依然 有着对 时 尚 的 敏锐度 , 甚至
年轻 的 薇觀在 这方面 刚 幵始 也 是赶 不 上王琦 瑶 的 , 王琦瑶懂 时 尚 , 随 着年龄 的 增 长

更是知 道 时 尚 的 规律 。 于是 , 她会把薇薇 过 时 的 衣服 收起来 , 等待 时 尚 复古 时再拿


出 来穿 , 并 且她 总 是 能将压箱底 的 旧 衣服 巧 妙 地修 改 , 而后 这些衣服便会再 次成 为
时 尚 的 引 导潮流 。

至 于 王琦瑶 的 情调 那 是从其 日 常 生活 的细 节 中 散发 出 来 的情调 。 “ 王琦瑶有一种


本领 , 她 能够将 日 常 生活变成 一份 礼 物 , 使你一下 子看见 了 它 。 ” ⑴ 就连她 的 美 , 都
是 带着些过 日 子 的情调 的 。 王琦瑶年轻 时 , 上 海 的 繁华 引 导 着她 与 她 的 小 姐 妹们 去
电 影 院看 电 影 、 到 照相馆照相 、 在家 听 留 声机 、 出 去 参加各种 “ 派对 ” ; 到 老年 时 ,

王琦瑶 也 会参加 舞会 , 与 朋 友 一起过圣诞 节 , 在 她 的 生活 中 到 处充斥着 一种 西 洋 氛


围 , 而这种 西洋 氛 围 便是 生活情调 的 一部 分 。 这种 生 活 情 调 是 源 于 西 方文 化 对上 海
的影响 , 这种 影 响 造成 了 上海 幵放 的 文化追 求 , 而这也 是 上海文 明 的 一种独特心 理
品性 。

王琦瑶 身 上 的 另 外 一部分 生活情调 是关 于 生 活 的 它是 与 外 面 的 大世 界无关 的 , ,

就连香水 、 指甲油 、 美服 、 胭脂 、 手 帕 等这样 的 小 物件 也 是有情调 的 感觉 的 , 在王


椅 瑶住进平安 里后 表现 的 最 为 明 显 。 王琦 瑶 宴请严师母 与 康 明 逊 时 , 她 的 情调表现
在 对 家 常 菜 的 精 心 搭配 与 烧 制 上 。 一只鸡 , 她会 留 下鸡脯 肉 炒菜 , 剩下 的半只 留 作
烛汤 , 半只 留 作 白 斩 ; 饭后 , 王琦瑶会把水果 削 去 皮切 成片 再盛 在碟子 里 让客人 吃 。

而与 严家师母 、 康 明 逊 等人喝 下 午 茶 , 王琦 瑶每 次都会准备些 小 点 心 , 虽然简单 ,

但是都很可 口 , 并且 为 此她还特意 买 了 一 套精致 的 茶 具 和 茶碗 , 由 她准备 的 下午茶

王安忆 长 恨歌 海 口 : 南海 出 版社 ,
青 岛 大学 硕 士 学位论 文

总 是有 新花样 的 , 糕饼 、 汤圆 、 山楂片 、 芒果干 、 桂花赤豆 粥 、 芝麻糖 、 金橘 饼等


等 总 会 不 时地 出 现在饭桌 上 。 在 “ 围炉夜话 ” 时 , 平 安 里 则 又 是 另 外 一 番 景 象—
围 着炉子 , 他们 总 能在 炉 子上 做 出 好 吃 的 , 烤鱼干 、 烤年 糕 片 、 做 蛋绞 、 炒栗子 、

炒瓜子 、 涮羊 肉 、 下面条 好 像 他们 的 聚 会 不 是 为 了 聊天 、 娱乐 , 倒是为 了 吃 ;

当 然 他 们 也 会 围 着 炉 子 做游 戏 、 猜谜 语或 者讲故事 , 这样 悉 心 度 过 的 每个 日 日 夜夜
里都流露着情调 。

透过王琦瑶 的 时 尚 与情调 , 上海这座城市 的 时 尚 与 繁 华透露 出 来 , 甚至在文革


期间 , 你在淮海路上走一趟 , 都 能发现上海 的 时 尚 。 “ 当然 , 你 要仔细 地看 , 看那平
头直发 的一点 弯 曲 的 发梢 , 那 蓝 布 衫 里 的 一 角 衬 衣领 子 , 还有 围 巾 的 系法 , 鞋带上
的 小 花头 , 那真 是妙不可 言 , 用 心之苦令人大受感动 。 ”

时至今 日 , 上海经过 了 两个世纪 的 发展 , 依然 是 中 国 时 尚 的 发源地 , 它 能与世

界的 时 尚 中 心 巴黎 、 纽约相媲美 , 世 界 的 时 尚 元素 由 上海 向 中 国 的 四 面八方散布 ;

它 依 然 是小 资 情调 的 代 言城市 , 它 与 北京 是不 同 的 , 在北京 , 你 能够看 到 很 多 北京


人在 胡 同 口 支张桌子便 能下盘棋 、 喝个茶 、 吃个饭 ; 但上海人 的 日 子是要 过 到 精致
里去 的 , “ 这里 的 每 一件事情 都 是那 样 富 于 情 调 , 富于人生 的涵义 : 一盘切 成细 丝 的
萝 卜 丝 , 再放上 一撮 葱 的 细 末 , 绕上一勺 热 油 , 便有 轻而 热 烈 的 声 响 啦啦地 升起 。

即 便是一块最粗俗 的 红腐 乳 , 都要撒上 白 糖 , 滴上麻油 。 油 条是剪碎在细 瓷碗里 ,

有调稀 的 花生醫 作佐料 。 它把人 生 的 日 常 需 求雕逐到 精 妙 的 极处 , 使它变成一个艺


术—上 海 的 生 活 就 是 这 样 将 人 生 、 艺术 、 修养全都 日 常化 , 具 体化 , 它笼罩 了 你 ,

使你走不 出 去 。 ”

功 利 虚荣 、 精明务实

王安忆在 《 长恨歌 》 中 用 这 样 一句 话 来 评 价 了 上 海— “ 上海 的 繁华 不折 不 扣
是个 势利 场 ” 王埼 瑶在这个势利 场 中 , 有着功利 、 精 明 的 处世哲 学 , 她 的快活
中 有一半靠华 服美食 , 还有一 半便是靠做人 , 她作为 上海弄堂 的 女儿是与 别 人不一
样的 , 是有着名 利 心 的 。

王绮 瑶 的 功 利 在 她 与 蒋丽莉 的 友情和 与 李 主任 的 “ 爱情 ” 中 颇为 明 显 。 王请瑶


和 吴佩珍 的 关 系 是 一 种 友谊关 系 , 是 没有利 益 可言 的 , 但是她 与 蒋丽 莉 的 关 系 则显
得功利 得 多 , 蒋丽 莉 出 身 工 厂 主 家 庭 , 通 过她 的 社 交 圈 , 王 琦 瑶 能够 参加 上 海 的 各
种 晚会 、 派对 , 见识 到 上海 的 繁华 , 于是 , 王琦瑶通往名 利 社会便有 了 渠道 ; 而王
琦瑶与 李主任 的一段情 , 是王琦瑶功 利 心 的最好证 明 , 在李 主任 出 现之前 , 王请瑶

王安忆 长恨歌 海 口 : 南海 出 版社 ,

王 安 忆 香港 的 情 与 爱— 王 安 忆 自 选 集之 三 北京 : 作家 出 版社 ,

王 安忆 长恨歌 海 口 南海 出 版社 : ,
第 章 男 人 和 女人 , 女人和 城 市

深 知 程先 生对 自 己 的心意 , 但是 , 由 于程先 生 不符合王琦瑶 的 功 利标准 , 因此 , 对


待程先 生也只 是朋 友 一 般 , 面对程先 生 的 表 白 , 王请瑶 也 只 是推托 , 但是 当 身 居 要
职 的 李主任 出 现 时 , 王琦瑶感 受到 了 李主任 的 厉 害 , 面对 四 十 多 岁 的 李主任 , 正当
花 季 的 王琦瑶 不 顾 一切 地做起 了 她 的 外 室 , 他们 “ 两人都是要求安慰 的 , 王骑瑶求
的 是一股脑 儿 , 终身 受益 的 安慰 ; 李 主任则只 求一 点 ” : , 王琦瑶在 李主任身 上求
得到的 “ 终 身 受益 的 安慰 ” 便是功与利 。

在功利 的 背后有王琦瑶虚荣 的 一面 : 当 她 与 吴佩珍 去 片 厂 时 , 吴佩珍 的 猫 噪 ,

让 王琦瑶觉得 出 尽 了 洋相 , 其实 , 王请瑶对于 片 厂也 是充满着好奇 的 , 但是她 内 心


的 处世 哲 学让她表现 的 非 常 淡 定 ; 去 片 厂试镜 时 , 王琦瑶是不想让吴佩珍 知 道 的 ,

这 是要 为 她 的 失败 留 余地 的 , 假如 真 的 失败 , 那 也 可 以 当 做没有 这件 事情 一 样 , 是
不会失面子 的 , “ 上海 小 姐 ” 初 选 时 的 不认真一样 是有这功 效 的 ; 当 王请瑶跟着李 主

任 , 狐 假虎 威 的 享 受着 人们 向 她 投来 的 目 光时 , 心里也是得意 的 。 王请瑶 的 这些虚


荣 、 要 面 子 的 举 动 其 实 也 都 是 以 功 利 做底 的 。

至 于 王琦瑶 的 精 明 是那 种 在 生活细 节上都 能看 出 几 分 的 , 在竞选 “ 上海小姐 ”

时 片 厂 导演请 王琦 瑶 吃饭 , 王辑瑶 点 的 菜 是 不会 叫 导 演破 费 也 不 会让他难堪 的 ; 在


平 安 里 宴 请严 家 师母 时 , 精 心 准备 的 饭菜是在平 常 与 待 客之 间 的 水平 , 是不会见外
又有礼貌 的 , 不会怠 慢严师母 更不会有超过严师母 的 意 思 , 这里 面有 王琦 瑶 做人 的
圆滑 , 正如 张 爱玲所 言 : “ 上海人会奉承 , 会趋炎 附势 , 会 浑水摸鱼 , 然而 , 因为他

们 有 处世艺术 , 他们演 得不过火 ” 对于 大 家 打麻将输 的 充 公 的 钱 , 王辑瑶会用


个专 门 的 本子 , 认真地记录下 每一 笔 钱 的 出 处 、 用途 , 尽管 没有人看 , 但这也是做
人 的精 明 ; 王琦瑶 的 精 明 是骨 子里 的 , 她 “ 面上放 幵着手脚 , 无所不往 的样子 , 心
里 却 计算着 分 寸 是悉心 做人 的 意 思 , 晓得这世 界表面上没规矩 , 暗底下却 是
有 着 钢 筋 铁骨 的 大 原 则 。 ”

王辑瑶 的 功 利 与 精 明 是 上海文 明 的 一种 , 这是 整个 上 海蕴含 着 的 “ 对 实 际 效益


的 精 明 估算 ” 上海 的 历 史 决 定 了 它 是在 繁 华 功 利 场 上 走过来 的 。 在 北 京 我们 可
能会想 到 礼仪文化 , 因为 , 那 是个传统 的 世界 , 但是在上海 , 人们想到 的 多 是功利 ,

于是 , 在作 品 中 , 王安忆特意弱 化 了 王琦 瑶 与 亲人 、 朋 友之 间 的 感情 , 正是因 为 “ 功
利 ” 这两个字 , 王琦瑶才在 生命 的 最 后 因 为 金条死在 了 同 样 是被 “ 功利 ” 之心所迷
惑 的 长脚 的 手 中 。

上海是个 实 实在在 的 利 益场 , 这使得上海人在 生活 中 是务 实 的 , “ 这地 方 的 生存

王 安忆 长恨歌 海 口 南海 出 版社 : ,

张爱玲 张爱玲文集 第 四 卷 合肥 安 徽文 艺 出 版社: : ,

王 安忆 男 人和 女人 女人和城市 北京 新星 出 版社 , : ,

马 逢洋 编 上海 记忆 与 想象 上海 文汇 出 版社
: : ,
青 岛 大学 硕士学 位 论文

太结实 了 , 什 么 都 是淫锴有 声 , 没有升华 的 空 间 ” 所 以 王琉 瑶 都 是把 生计 放在


首位 的 , 对 生活充满着 热情 , 却 是不 关心 时政 的 。 在 年 闹 饥荒 的 时代 , 王瑭瑶
守 住 了 李 主任 留 给她 的 金条 , 因 为 觉得还不是 用 的 时候 , 她 维 持 过 日 子 的 方法是把
不 穿 的 衣服拿去 旧 货 行卖 ; 同样 , 在 以 后 的 漫长岁 月 中 , 多 次 生 活危机 中 , 都没有
让王琦瑶打幵那盒子 , 她给 婴 儿 时 期 的 薇觀织 的 毛衣裤 , 是 用 旧 毛 线 织起 来 的 , 在
她看来 , 为 了 把眼前 的 日 子过好 , 是 需要埋头 于这些小 生计 的 , 在 《 长恨 歌 》 中 ,

也 正 是每 一天 的 这些小 生计 , 才 构 成 了 上海 的 历 史 与 传奇 。

面对积 极入党 的 蒋 丽莉 , 王 琉 瑶 不 知 道 还 能 不 能 跟 她 做朋 友 , 这一方面是 因 为


共产 党 在 她 眼 中 都 是 高 不 可 攀 的 , 另 一方面则 因 为 “ 上海的市 民 , 都是把人 生往小
处做 的 。 对于政 治 , 都是边缘人 。 ” 他们 都是着力 于在柴米油 盐 上 过 日 子 的 人 , 对
政治没有什么 看法 。 所以 , 四 十年代 的 王琦瑶 只 顾着拍 照 、 竞选 , 并且住进 了 爱丽
丝公寓 ; 五十年代 的 王琦瑶在平安里 忙着帮 人打针 、 跟朋 友 打 牌 、 喝下午茶 、 “ 围炉

夜话 ” ; 六 十 年 代 的 王 琦 瑶 总 能 在 平 凡 的 生 活 中 做 出 几道 美 味 的 饭 菜 ; 在政治氛 围 极
其浓 厚 的 文革 期 间 , 王琦瑶 的 经 历我们 更是无 从得 知 ; 到 了 八十 年代 , 王琦瑶只 顾
与 一群年 轻人享 受 改革 开放 带 来 的 都 市 生活 。

上海 女人 的 功 利虚 荣 、 精 明 务 实 与 上海 的 历 史 有着 紧密 的 联 系 。 上海 在通商 开
掉后 , 发 展 为 商 业 化大 都市 , 这座城 市 的 根深 蒂 固 的 商 业化气质 , 使得上 海 市 民 尤
其是上 海女性 具 有 了 与 经济直接相 关 的 功利 、 虚荣 的 性格特 点 , 女性天生 的消 费欲
望在上海 这个经济漩祸 中 更 是 得 到 了 十足 的 表 达 , 由 此一来 , 功 利 虚荣 的 性格在上
海女性群 中 扎下 根来 ; 像上海 这样 的 移 民城市 , 外地移 民 最 初 来 到 这里 , 必然面临
着 艰难 的 生活 处 境 , 在 这 种 境 况下 , 他们 养 成 了 一 种 精 打 细 算 的 生活 方 式 , 这种 方
式在上 海人看来是 一种 会过 日 子 的精 明 , 因此 , 在 当 今上海经 济 如 此 发达 , 市 民生
活水平 普遍 非 常 高 的 情 况 下 , 上海人仍会把 “ 精明 ” 看作是过 日 子的必需 品 , 如今
已经不 是 为 了 度过艰难 , 而 是这种 “ 精明 ” 彳 严 然 已 经成 为 上海人 的 一种 生活 习 惯 ;

另外 , 上海 自 开 掉之后 就 一直 以 经济 中 心 的 形 象存在 , 北京 是政 治 化 、 文艺化的 ,

而 上海就 是商 业化 , 在 上海 发 展 的 过程 中 , 物 质文 化 与 消 费 文化 使得上海 人在 处世
过程 中 形 成 了 一种 轻政治 、 重经济 的 心理 , 而 这种 心 理也 影 响 了 上海人处世哲 学 的
形成 。

坚强勇敢 , 独立 自 主

王安忆书 写 王琦瑶 的 日 常 生活 , 在 其 中 包含 了 她对 以 王綺 瑶 为 代 表 的 上海 小 市

王安忆 男 人和 女人 , 女人和城市 北京 : 新星 出 版社 ,

王安忆 长恨歌 海 口 : 南海 出 版社 ,
第 章 男 人和 女人 , 女人和 城 市

民顽 强独立性 格 的 肯 定 与 赞 叹 。 在 王 安忆 的 笔下 , 王 琦 瑶 有 过辉 煌弦 丽 的 时 刻 , 也
有过平平 淡 淡 的 幸福 , 她对 生活 、 对 时 尚 的 敏 感度 也 显 而 易 见 , 但是 , 在这些细 节
的背后 , 王琦瑶 的 坚軔 与 顽 强 也 凸 显 出 来 。

伴 随着上海经济 、 文化 的繁荣发展 , 在西方绅 士文化 的 影 响下 , 上海 男 人逐渐


跳 出 中 国 传统 男 女 两性观 的 窠 臼 , 富 有 了 西方 男 人优雅 、 深情 、 体贴 、 关怀 的 性格
优点 , 这与 中 国 传统 的大男 子主义不 同 , 是对我 国 传统 男 性 绝 对统 治 地位 的 一种 挑
战 。 于是 , 与 “ 大男人” 不 同 , 上海 男 人逐渐被人们 贴上 了 “ 小 男 人 ” 的 形象标签 ,

继而 , 在上海 “ 小 男 人 ” 的 体贴与 关怀面前 , 上海 女人成 为 “ 大女人 ” 的代言人 。

而 正犹如 上海 女人给大家 留 下 的 印 象一般 , “ 大 女人 ” 的 性格 的 确 可 以 在她们 身 上窥


见 。 在现代语境下 , “ 大女人 ” 已 经成 为 一个 复杂 的 形容词 汇 , 它与 “ 小 男人 ” 相对 ,

包括女性 的 精 明 、 矫情 、 强势 、 干练 、 豁达等众 多 方面 , 在一定程度上 “ 大 女人 ”

甚 至 也 指 专 注 于 事业 的 女 性 , 但是 , “ 大 女 人 ” 有一 个标 志 性特 征那 就 是 独立 、 坚强 。

王 安忆笔 下 的 王琉 瑶 一 生 除 了 给人打针这个 尚 可算作 是事业 的 工 作 外 , 并没有


在 其他方 面有所 作 为 , 但是在 她 的 生活 中 , 王琦瑶独立 、 勇 敢 、 坚强 的 “ 大女人 ”
性格显现 出 来 。 她 有着 弄 堂 小 女 儿 的 情 态 , 她 向 往着功 利 , 在 成 为 李主任 的 外 室后 ,

住进 了 爱丽丝 公 寓 , 然而 , 李 主任 的 离世 让她 的 “ 海上 繁 华 梦 ” 破碎 , 在经历 了 爱
丽丝 的 繁华与 旖旋后 , 王琦瑶过上 了 自 食其力 的 生活 , 尽管有 李主任 留 给她 的 金条 ,

但是 正 如 前面所 说 , 王琦瑶就是务 实 的 , 她知 道金条还不 到 用 的 时候 , 在平 安里她


相 继被康 明 逊 、 萨沙抛弃 , 但 是怀着 孕 的 王琦 瑶仍然 能坦然 地接 受一切 , 顽 强地生
下 了 薇薇 。 在 文革到来 的 一九六六年 , 程先 生 因 为 承 受不住 压 力 选择 了 自 杀 , 尽管
王安忆没 有给我 们 呈现王琦瑶在文革十年 中 的 种种遭遇 , 但是历 史经验告诉我们 ,

一个 未婚 先 孕 的 女性在 当 时 不 会 受到 好 的 待遇 , 这时 , 程先 生 的 自 杀 更加 突 出 了 王
请瑶 的 强大与 勇 敢 ,

在作品 中 , 我们 看 到 过王琦瑶对光 阴 即 逝 的 感慨 , 却 从没 有见 到 过她对坎坷生


命的感叹 , 她 “ 在孤寂而艰苦 的 忍 耐 中 , 在人性上或许早 早超越 了 男 人 ” 。 从美丽
动人的 “ 上海淑媛 ” 到 光彩夺 目 的 “ 三小姐 ” , 从繁华虚浮 的 “ 爱丽丝 公 寓 ” 到 杂乱
拥挤 的 “ 平安里 ” , 从李主任 的 情妇 再 到藻薇 的 母亲 , 王琦瑶在 最好 的 年华经历 了 最
繁华 的岁 月 , 又在 走 出 繁华之 后 遭遇 了 各种挫折 , 然而 , 上海 女人王琉 瑶 总 能坚强
地面对 , 不折不晓 , 正 如 康 明 逊看来 , 王琦瑶 身 上有 一种 聪 明 和 坚 定 , 但 王绮瑶
的 聪 敏 和 坚 定 却 更 激起 他 的 怜 惜 , 他深知 聪敏和坚 定全来 自 孤 立 无援 的 处 境 , 是 自

我 的 保护和 争取 。 ” 而这就 是王琦瑶 的 坚 强 、 独立与 勇 敢之气 。

在王安忆看 来 , “ 上海 的 女性心 里 都是有股子硬劲 的 , 否 则 你 就对付不 了 这城市

⑴王 安忆 男 人和 女人 , 女人和 城市 北京 : 新星 出 版社 ,

王安忆 长恨歌 海 口 : 南海 出 版社 ,
青 岛 大学 硕 士 学位论文

的 人和 事 ” 。 但 是 王綺 瑶 再 坚 强 、 勇 敢终 究 没 有 摆 脱 悲 剧 的 人 生 命 运 , 如 果说王请
瑶在 亲情 、 友情还 有 爱情 中 的 挫折 经 历 , 是她人 生 的 一 部 分 , 不 能算是悲剧 的话 ,

那么 , 最 后 王 琦 瑶 的 死 则 是真 正 的 悲 剧 了 , 被杀是一个 原 因 , 死 因 则 又 是 一个 原 因 ,

在 不 到 六 十 岁 的 年 纪被 自 己 的朋 友 因 为 金钱杀死 , 那真是何其悲 哀啊 。

其实 , 在 王 安忆 的 一 系 列 作 品 中 , 很少有人物最 后 死掉 的 情节 , 《 荒 山 之恋 》 是
一部 , 《 长恨歌 》 又是一部 , 对 于 这个 写 法 , 王安 忆认 为 , 只 有 写 出 来有价值 , 她才
会写 。 王 琦 瑶 的 故 事 是 王 安 忆 由 一 个在 创 作 《 长恨 歌 》 很 多 年 以 前 听 到 的 故 事虚 构
的 , 在 那 个故 事 里 , 一个名 叫 “ 戴厚 英 ” 的 上 海 小 姐 在 世纪 年代被 一个 小 流
瑕杀死 了 , 于是 , 王琦瑶成 为 了 当 年上海 小 姐戴厚 英 的 化身 , 而王 安忆所要 做 的 便
是 来 虚 构 王 琦 瑶 是 如 何 一 步 步 地 认 识 小 流 馆 并 最后 被 杀 的 。 在王安忆 的虚构 中 , 王
琦瑶 成 为 上海 的 代 言 人 , 她 把 上 海 这座 城 市 被 遮 蔽 的 恒 久 的 东 西 — 时 尚 、 小布尔
乔 亚情 调 、 精明 、 功利 、 虚荣 、 务实 、 坚 强等特质 赋 予 在 了 王琦 瑶 的 身 上 , 让她在
遭遇 了 种 种 之 后 死 去 , 于 是 一 个 关 于 上海 的 故 事 也 完 美 落幕 。

之所 以 说上海和 女 性 构 成 了 一 种 内 在 的 统一 联系 , 是 因 为 王 安 忆在 用 一 个 王 辑
瑶 的 故 事 告 诉 我 们 关 于 上 海 的 精 神 特质 。 上海 , 地 处我 国 海 岸 线 的 中 部 , 由 于 地理

位 置 的 优越 , 自 鸦 片 战 争 后 就 一 直 成 为 殖 民 国 家 争夺 的 宝 地 , 它 的 繁华与 发展是 以
丧权辱 国 为 代 价 的 , 西 方 先 进 物 质 与 开 放 文化 的 涌 入 , 带 来 了 上 海 表 面 的 光 鲜 亮丽 ;

伴 随着 中 国 革命 的 发展 , 上海作为 我 国 的 经济重心 , 灸 手可 热 , 在抗 日 战争 、 解放
战争 中 , 上 海 不 断 地 饱受着 战 火 的 洗 礼 , 经历 着各种 打击 , 上海这座城市 的 坚 强气
魄 便 在 这 一 次 次 的 沉 重 打击 中 展现 出 来 , 正如 王安忆所说 , 在经 历 了 历 史 的 各种风
吹 雨 打之后 , 旧 上海会颓然倒 地 , 然 而上 海 的 坚 强 就 在 于 它 会 在 “ 在 旧 上海 的 尸 骸上

又 生长 出 一个薪 新 的 上海 ”

王安忆 男 人和 女人 , 女人和 城 市 北京 : 新星 出 版社 ,

王安忆 , 王 雪 琪 形 象 与 思 想一关 于 近 期 长 篇 小 说创 作 的 对话 文汇 报 ,
第 章 《 长恨歌 》 与 海派文 学

第 章 《 长恨歌 》 与 海派文 学

著 名 学 者 王德 威 曾 在 《 海派文 学 , 又见传人 》 中认为 , 王 安忆在上世纪 年代


意 识 到 上海 在 她 作 品 中 的 重 要性 , 但是 “ 由 于 历 史 变动 使然 , 王安忆有关上海 的 小
说 , 初读并不 ‘ 像 ’ 当 年 的 海 派作 品 。 半世纪 已 过 , 不 论是 张 爱玲加 苏 青式 的 世故
几诮 、 鸾 鸯 蝴 蝶 式 的 罗 愁 绮恨 , 或新感觉 派 式 的 艳异 摩 登 , 早 已烟消 瓦灭 , 落入 寻
常 百姓家 了 。 然 而正是 由 这寻 常 百 姓家 中 , 王安忆重启 了 我 们 对海 派 的 记 乙 。 ” ⑴ 由

于王德 威 的 这篇文 章 , 许 多 评论界 人 士 开 始 把 王 安 忆 看 做 海 派 文 学 在 当 代 的 传 人 。

本章力 图 在纵 向 层面上 , 深 入讨 论 《 长恨 歌 》 与海派文学都市书写 作 品 的 相似性 。

海 派文 学 的 发展传统

“ 海派 ” 一词 最初 出 现在 世纪末 世 纪初 , 当 时是用 在绘画 、 戏曲 领域 ,

大约 在 世纪 年代 , 文 学 领 域才 有 了 “ 海派 ” 的 说 法 。 在上海开埤后 , 随着其
经济 的 发展 , 印 刷 业 和 出 版业 也 逐 渐 兴 起 , 一 些文 人在 经 济 利 益 的 驱 动 下 , 大量写
作 , 并 且 作 品 质 量严 重 下 降 , 一 如 杜衡在 《 文 人在 上 海 》 一 文 中 说 到 的 , 上海 的 文
人迅 速 写 书 , “ 一完稿便急 于送 出 , 没 有 闲 暇 搁 在 抽 斗 里 横 一遍 竖 一 遍 的 修 改 ” 。

沈 从文 面 对 当 时 这 种 文 学 现象 相 继在 , 年 、 年写 了 《 文学者 的态度 》
和 《 论 “ 海派 ”》 等文章 。 在 这 些文 章 中 他把 批 判 的 矛 头 指 向 商 业 化 的 文 学 , 并且 ,

为 了 避免 引 起不必 要 的 争论 , 对他 笔下 的 “ 海派 ” 进行 了 定义 : “ ‘ 名 师 才情 ’ 与 ‘ 商
业 竞卖 ’ 相 结合 , 便 成 立 了 我 们 今 天 对 于 海 派 这个 名 字 的 概念 ” , 在其 中 , 沈从
文 对这 种 现 象 的 不 满 与 押击可 见 一 斑 , 正 因 为 如此 , 引 发 了 之后 “ 京派” 与 “ 海派 ”
的 论争 。 这里 的 “ 海 派 ” 指 的 是 当 时文 坛上 商 业化 的 坏 风 气 , 是 一个 充 满 赔义之 词 。

它 并不 是一种 严格意义 上 的 文 学流派 , 历 史 上 并没有 以 “ 海 派 ” 命名 的 正 式 的 文学


团体 。 杨义在 《 论海派小 说 》 中认为它 “ 是 一种 租 界 文 学 , 或洋场文学 , 是 以特定
的 地域文 化 为 依 托 的 历 史 文化现象 。 ”

今天 , 我们 所说 的 “ 海派 文 学 ” 是 当 代 学者借用 世纪 年代 ‘‘ 京海之争 ”
中的 “ 海 派 ” 一 词 在 上 世纪 年 代 重 新提 出 的 文 学 概念 。 它与 之前 “ 京 派之争 ” 中
“ 海派 ” 的 概念 不 同 , 此时 , 它 的 文 学 价 值被 发 现 , 被 重 新 估 价 和 评价 , 甚至在

王 德威 海 派文 学 , 又 见 传人 见 现代 中 国 小 说 十讲
: 上海 : 复旦大学 出 版社 ,

杨 迎 平 海 派文 学 研 究 综述 海 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版 , , :

】 马 逢样 编 上 海 记 忆 与 想 象 : 上 海 文汇 出 版 社 : ,

杨 义 中 国 现代文学流派 北京 人 民 出 版社
: ,
青 岛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代末 , 有些学者加入 了 为 “ 海派 ” 正名 的 队伍 。 新 时 期 开始较早研 究海 派 的 吴 福


辉先 生在其 《 都市镟流 中 的 海 派小 说 》 一书 中 , 更以 《 为海派文学正名 》 作为导言 ,

从海派 的 现代质 、 海 派 的 文 化 价 值等 方 面 重 新 对 “ 海派 ” 进行 了 定 义 , 新 “ 海派文


学” 的出现 “ 反 映 了 人们 试 图 通过理解和 认识往昔 文 化现象 , 来理解和 认识今 曰 的
都市化和 现代化所 引 起 的 社会 、 文化 、 价 值观 和 人 生观 等 一 系 列 变 化 而采取 的 一 种
策略 。 ” ⑴ 然而 , 由 于 海派文 学 的 特殊性 , 历 来学者对它 的 界定 也 不 尽相 同 , 被囊括
在 海派文 学之列 的 作家作 品 也 因 人而 异 , 学者观 点 各不相 同 。

从广 义上说 , 最 早 被研 究 者 界 定 为 “ 海派文学 ” 的 是晚清 的狭邪 小 说 其 中 韩邦 ,

庆的 《 海上花列传 》 被 看 作 是 狭 邪 小 说初 具 海 派 风 格 的 最 早 的 一 部 作 品 。 它 的写作
风格具有 典型 的 海派特 征 , 秦瘦 踏更在 《 闲话 “ 狭邪 小 说 ”》 一 文 中 把其 称 为 “ 海派
狭邪 小 说 ” 之 后 。 , 由 清末 民初 的 言情 小 说发展 而来 的 鸾鸯糊 蝶派成 为 海派文 学 的 又
一重要 部分 。 在 民 国 之后 到 “ 五四 ” 新文化运动 之 前 的 年至 年五年 间 ,

鸾鸯 蝶派得 到 了 充分繁荣 的 发展 。 但是 , 由 于其作 品 内 容 的 低 俗性 、 思想 的 娱乐


性 , 在 “ 五四 ” 新文 学 兴起后 便成 为 其攻击 与 批判 的对象 。

以 《 海上花列 传 》 为 代表 的 晚清狭邪 小 说 和 鸾 鸯 蝶派小 说满足 了 上海市 民读


者的阅读 口 味 , 具 有浓郁 的 商 业气 息 , 但在写 作手法上依然 以 中 国 传统 的 叙事方式
为主 , 摆脱不 了 章 回体小 说的样式 , 因此 , 我在本文 中 要探 究 的 “ 海派文学 ” 是从
张 资 平 的 创 作风格转 向 海派开 始 的 。

鸾鸯蝴 蝶派在 长久 的 创 作 过程 中 一直追 随 社会 的 发展 体现 出 商 业 化 、 娱乐性 的


特点 , 并 以 市 民 的 阅 读兴趣为 中 心 , 因此 , 即 使 一 直遭 受着 来 自 “ 五四 ” 新文学家
的 批判 与 非议 , 也 一直持续发展到上世纪 年代 。 在餐鸯 蝶派 的影 响下 , 一批作
家 嘆 到 了 这种 商 业化气 息 , 幵始放 弃 了 原 先 的 创 作 风格 , 转向 “ 海派 ” 。 张资 平便是
这批 作 家 中 的 最 初 的 一 个 。 张资平与 郭沫若 、 郁达夫等人一样 , 是创 造社最初 的 成
员 之一 , 这个受 到 浪漫主义 思潮 影 响 的 文 学派 别 主 张 “ 为 艺术而艺术 ” , 强调文学的
非功利 性 , 而 作 为 创 造社元老级 人物 的 新 文 学 作 家张 资 平 则 在商 业化 浪潮 中 与 创 造
社 决裂 , 走上 了 海派 小 说发展之 路 。

从这之后 出 现 的 海派作 家 已经 与 前期 的 海 派 不 同 , 有 学 者 把此 后 的 海 派 文 学 看
作是 “ 新海派文 学 ” 。 新 海 派 作 家 们 没 有 承 袭鸾 蝴 派 的 传 统 模 式— “ 那种换汤不换
药 地胶着 于 章 回 小 说 体 式 , 按 儒 家 伦 理观 念铺 排 人物 关 系 , 追求故事 性 以 迎合读者
胃 口 的 叙事修 辞模式 ” , ” 而是 幵始 尝试 以 新 的 视角 、 方法 、 文 学体 式书 写 以 上海为
背景 的 故事 。

“ 新海派文学 实 际 上就 是 吴福辉 所 说 的 真 正意 义上 的 ” “ 海派文学 ” : “ 第一 , 它

⑴李今 海派 小 说与 现代都 市文化 合肥 安徽 教育 出 版 社 : ,

姚班玫 想 象 女 性 北 京 中 国 社会 科 学 出 版 社 : ,
第 章 《 长 恨歌 》 与 海派文 学

应当最多地 ‘ 转运 ’ 新的外来的文化 。 而在 世纪之初 , 它特别 是把上一世 纪末 与


本世纪之交 的 世界最近代 的 文 学 , 吸摄进来 , 在 文 学上 具有某种 前卫 的 先锋性质 。

第二 , 迎合读 书 市 场 , 是现代 商 业文 化 的 产 物 。 第三 , 它 是 站 在现代 都市 工 业文 明


的 立场 上来看待 中 国 的 现 实 生 活 与 文 化 的 。 第四 , 所以 , 它 是新文 学 , 而非充满遗
老遗少气 味 的 旧 文 学 。 这 四 个方面合在 一起 , 就是海派 的现代质 ” 。 它们 以 上海
作 为 都市创作 背景 , 在作 品 中 表现 出 上海 的 繁华 、 时 尚风貌 以 及上海市 民 的 人生 百
态 , 其 主要 代 表人物有 张 资 平 、 叶灵 凤及其之后 的 新感觉派作 家 刘 聘 、 穆 时英 、

施蛰存 , 还有 在 年代 出 现 的 张爱玲 、 苏青等人 , 他们 热 爱 都市 , 在 作 品 中 运用 现


代 写 作 手法极力 表现 出 上海 的 都市 文 化特质 。

在张资 平 的 海派作 品 中 , 到处可 以 看到性欲 的 存在 , 鲁迅称其 为 “ 三角 多 角 恋


爱小说家 ” 。 早期在 日 本 , 张资平 阅 读 了 大量描 写性爱 的 作 品 , 这也 成 为 他对三角 恋
爱小说如此 “ 痴情 ” 的 原 因之一 , 到了 年代末 年代初 , 为 了 迎合市 民 的 阅 读

口 味 , 张 资 平把 男 女之 间 的 爱情 故事 写 成低 俗 的 情欲 故事 , 在他 的 笔下 , 到 处可 见
性欲和 肉 体 , 逐渐地 , 他 在 作 品 中 增 加 了 对人 物 性 格 、 性心理的描写 , 写 作 风格开
始转 向 自 然主义 , 较之 于之前 的 创 作 方法 , 这种描写 手段是对具有 “ 现代质 ” 的 小
说 的 一种突破 。 当然 , 在创造社 时 期 , 张 资 平 也创 作 过关 于 性 爱描 写 的 小 说 , 但是
这一 时 期 的 小 说 多 与 反 映社会 、 批判现实相 联系 , 符合创造社 的 文学主张 , 具有一
定 的 积 极性 。 而此 时 的 张 资 平 则 是 专 写 恋 爱性 爱小 说 , 在 商 业化潮 流 中 他 的 作 品 成
为 他赚钱 的 工 具 。 尽管 张 资 平 自 己 宣称此 时他 的 作 品 也 是批判 现 实 的 , 但是 , 作品
中 的性欲 、 淫 乱彻底遮盖 了 张 资 平所 谓 的 “ 批判 ” 。

同 样 作 为 创 造社成 员 的 叶 灵凤 , 在 后 期 创 造社 分裂 后 也 转 向 了 海派文学 的创 作 ,

其作 品 具有非常鲜 明 的 “ 都市先 锋意识 ” , 跟张 资 平一样 , 在他 的作 品 中 , 男 女之情 、

性爱是其创 作 的 主要 内 容 。 与 张资平 的 心理描 写相 比较 , 叶灵凤 的作 品 中 出 现 了 心

理分析 的 写 法 , 比如 《 姊嫁之 夜 》 、 《 浴 》 等作 品 中 都运用 了 这种 写法 , 在新感觉派


形成之前 , “ 叶 灵 凤 是 中 国 心 理 分析 小 说最早 的 推行者之 一 ” 。 另外 , 叶灵 凤 凭借
他对都市 的 敏锐直觉 , 在 创 作 时 借鉴 了 西 方现代 派对 都市及 都 市 男 女 的 刻 画 塑 造 方
法 , 从这一 点 上看 , 叶 灵凤 的 作 品 在 一 定 程度 上 是与 新感觉派相 似 的 , 以 致 一些学

者把 叶 灵凤 也看 作 是新感觉派作 家 。

新感觉派最初 兴起于 上世纪 年代 的 日 本 , 强调 小 说 的 创 作 要注 重直觉 、 主观


感觉 中 国 的 新感觉派 是在
, 世纪 年代末 年代初 受 到 日 本新感觉派 的 影 响 而
发展起来 的 , 刘呐鸦 、 穆 时英 、 施蠻存是我 国 新感觉 派 的 代 表人物 , 然而 中 国 的新
感觉派与 日 本 的 不 尽相 同 。 在刘呐踏 、 穆时英 的作 品 中 , 我们可 以 更 多 地感受到 新

⑴吴福辉 都市漩流 中 的 海派小 说 长沙 : 湖南 教育 出 版社 ,

钱理群 , 温儒敏 , 吴福 辉 中 国 现代文 学三十年 修 订 本 ) 北京 : 北 京大学 出 版社 ,


青 岛 大学 硕 士 学位 论文

感觉主义 的 风格 , 但是在 施蜜存 的 笔 下 , 则有新心理 主义 的 影子 , 例如 , 在 《 梅雨


之夕 》 中 施势 存运用 心 理 分析 小 说 的 形式 把 “ 我 ” 的 内 心 独 白 及 心 理 活动 赤裸裸地

呈现在读者 面 前 , 没有 丝 毫 的 遮掩 。 同样 , 施蠻存也 是运用 心 理分析 的 方法描 写 了


《 在 巴 黎大戏 院 》 中 绅 士 的 性 心 理和 《 魔道 》 中 “ 我 ” 的 性幻想 。 在 年 日 本新
感觉派 的 主要 阵地 《 文 艺 时代 》 停 刊 后 , 便有 一部分 成 员 的 创 作 幵始 带有 了 新心 理
主义 的 风格 , 因此 , 我们说 中 国 的新感觉派是结合 了 日 本 新感觉派成 员 不 同 时期 的
两种 文学主 张 而 自 行发展起来 的 。

在 新感觉 派对都市 的 描 写 中 , 无 不 体现着他 们 的 特色 , 对作 品 的 创 作 方式注 重


主观感 受 , 并 且 在 作 品 中 多 运 用 了 现 代 化 的 创 作 手 法— 蒙 太 奇 的 剪 辑 手 法 、 电影

式 的 画 面 呈现 、 跳跃式 的 结 构 、 心 理 描 写 及分析等表现 了 都 市 的 繁华 与 糜烂 。 在新
感觉派 作 品 中 , 有繁华 的 都市 生 活也 有堕落 的 都市 男 女 , 他们 “ 在洋场 的 糜烂罪 恶
中 寻 觅 五光十 色 的 美 ” , ⑴ 因此 , 在新 感觉派作 家 的 极 力 描 写 中 , 呈现在读者 面前 的
上海 多 是病态 的 , 糜烂 的 。 他们 创作 的 首要特色便 “ 是在快速 的 节奏 中 表现现代大
都市 的 生活 , 尤其表现半殖 民 地都市 的 畸形和 病态方面 。 ” “ 在繁华都市 的 背后 , 上
海也有痛苦 、 失落 、 绝望等阴 暗 的存在 , 那 也 是 新 感 觉 派 作 家 对 上 海 的 理解 , 因为

上海是 “ 造在 地狱上 面 的 天堂 ” 二 , 新感觉派作家们 塑造 了 各种 各样 的 人物形象 , 在


这些不 同 的人物身 上却 一致地表现 了 都市市 民 的孤独 、 寂寞 、 堕落 与 糜烂 。 譬如 ,

在 《 两个 时 间 的 不 感症者》 中 , 刘 响 踏直接用 白 描 式 的 话语把 都市人 的 精神 状态表


达 出 来— “ 尘埃 、 嘴沫 、 暗 旧 和 马 粪 的 臭气 发散在 郁 悴 的 天空 里 , 而跟人们 的 决
意 、 紧张 、 失望 、 落胆 、 意外 、 欢喜造成 一个饱和 状态 的 氛 围 气 。 ” ⑷ 穆 时英则在 《 夜
总 会里 的 五个 人 》 中 , 把笔触伸 到 了 夜 总 会 , 在 那 里 刻 画 了 五个 因 为 不 同 原 因 失意
的人 : 破产 的 金子 大 王 胡 均益 ; 失恋 的 大学 生郑萍 ; 失 了 青春 的 过 时 的 红舞 女黄黛
茜 ; 对人生感 到 困 惑 的 学者季 洁 ; 被辞退 的 一等书记 缪宗旦 。 这些人 都有着 失 意 的
生活 , 在 精神 上 都是痛苦 的 , 然而 , 他们 消 解痛苦 的 办法却 是去 夜 总 会 , 面对夜总
会 的繁华与 喧 闹 , 这五个极其烦恼 的 人疯狂地 喝 酒 、 跳舞 , 到最后 , 破产 的 金子大
王 胡 均益在 天亮 时 选择 了 自 杀 。 在施蠻存 的 《 石秀 》 、 《 将军底头 》 等心理分析小 说
中 , 主人公石 秀 、 华将军 都成 了 面对性欲而 失 去理智 的 一群 人 , 在这里 , 施 蟄存用
性欲作 代表 , 指 出 了 都市在性欲 、 金钱 、 权 势等 诱 惑 下 的 糜 烂 与 腐 败 。 新 感觉 派作
家 笔下 的 这群上海人成 为 了 畸 形 的 享乐 者 , 他 们 过着 奢 靡 的 生 活 , 然 而又会在享乐
过后 发现 生活 的痛苦和 空虚 。

到了 世纪 年代 , 在 上海沦 陷 区 , 当 宣扬抗 日 、 救 国 的抗 战文学被 日 军占

杨 义 中 国 现代 小 说史 北京 : 人 民文学 出 版社 ,

严家炎 论新感觉派小 说 北京 : 作家出版社 ,

穆 时英 穆 时 英 小 说 全编 上海 : 学林 出版社 ,

严 家 炎编选 新 感 觉派 小 说选 北京 : 人 民文 学 出 版社 ,
第 章 《 长恨歌 》 与 海派文 学

领上海 、 进入租界 隔 断 时 , 张 爱玲及 苏 青 以 其独特 的 书 写 方 式创 立 了 新 的 海 派文 学


传统 , 在她们 的 作 品 中 , 到 处是都市 日 常 生活 的 影子 : 琐碎 的 生活小 事 、 都市小市
民 的情感 隐私 等等 , 她们从 民 间 日 常 生活 的 角 度完成 了 对上 海这个 国 际化大 都市 的
理解与 建构 。 可以说 , 张爱玲 、 苏 青在 当 时 的 这种 独特 写 作 方式迎合 了 沦 陷 区 民 众
及汪精卫伪 政权对文 学 的 发展要求 , 并且与 普通市 民 “ 不 问 政 治 ” 的 态度相 吻 合 ,

因 此她们 的 这种 写 作方 式 受 到 了 市 民 的 欢迎 。 与 新感 觉派作 家对都市 酒 吧 、 舞厅 、

夜总 会等繁华场所 的聚焦不 同 , 张爱玲 、 苏青着 力 描 写 的 是 上海 的 街道 、 弄堂 、 闺

阁 等 生活化 的 地方 , 她们 关注 的 是上海普通市 民 的 平 凡 生活 。

《 长恨歌 》 与 海 派 文学 的 相 似性

当初 , 沈从文提 出 “ 海派文 学 ” 概念 时 并 非专指上海 的 作家作 品 , 海派文学 的


出 现是 多 种 社会历 史 因 素相 互 作 用 的产物 , 而 当 时社会上 的 商 业化行 为 以 及广 大读
者 的 阅 读倾 向 是其 形成 的 主 要 原 因 。 读者与 作者 的 关系 , 在 一 定程度上构成 了 消 费
者与 生产 者 的 关 系 读 者对于 文 学作 品 的 消 费 驱动 使作 者从 中 获得 了 商 业性利 益
, , ,

进而促使 了 作 品 创 作 的 繁 荣 发展 。 由 于 当 时 具有商 业风气 的 作 家 大都在上海 , 因此

“ 海派 ” 一 词 被大 多 数人看 做是上海 的 一种 文 学派 别 。 事实上 , 伴 随着上海城市 的


发展 , 市 民经济不 断兴起 , 上海市 民 对文 学 作 品 的 阅 读取 向 导致 了 大批具有海派风
格 的 作家 的创 作焦 点转 向 当 时在 中 国 乃 至在世 界上都 具有 明 显 都市 性特 征 的 上海 ,

于是 , 海 派文 学 逐渐 发 展成 以 上 海 为 创 作 背 景 , 描写 、 反 映上海 、 表现上海 的 人 生
百 态 的 文 学类别 。 上 海 的 都 市 性 促进 了 海 派 文 学 的 发 展 壮 大 , 在都市 发展过程 中 演
变 出 来 的 商 业化利 益 , 是海 派文 学 发展 的 一个重要 推动 因 素 ; 同时 , 上海 的 都市 性
又 成 为 海派文 学 的 主要 描 写 对 象 海派 文 学 与 上海 的 关系 是 建立在 其商 业化和 都市 ,

性上 的 。

海 派文 学 作 为 一个 非 正 式 的 文 学流派 , 从一 开始就是脱离文学主流 的 , 作为 新
海 派 文 学 的 开 启 人物 张 资 平 叶 灵 凤 是 从 创 造 社这个 主 流文 学 团 体 中 分 流 出 来 的
, 、 ,

张资平与 叶灵凤 自 从与 创造社 分 离 后 , 作 品 的 社会性被浓厚 的 商 业化色彩所代替 。

到了 世纪 年代 , 我 国 文坛上则 充斥着一种 “ 左翼 ” 思潮 , 无产 阶级文学运动


繁 荣 发展 , 新感觉派作家 则 独立在 “ 左翼 ” 文学大潮 之外 , 用 自 己 的 现代化手法 与

视角 描绘 了 一个繁华 、 沉论 的 都市 。 年代 的 中 国 , 处在抗 日 、 救 国 的 关键 时期 ,

当 时 的 文 学作 品 多 是表现救亡 图 存 的 抗 战文 学 , 然而 , 上海沦 陷 后 , 张爱玲 、 苏青


等海派作家形成 了 她们 自 己独特 的 市 民 文 学 。 这些海派作 家 们 独立在 主流文 学 之
夕卜 , 脱离 主流意 识形态 的 控制 , 从不 同 的 角 度 以 自 己 的 形式共 同 完成 了 对上海 的 都

市书写 , 形成 了 海派文学独特 的 发展脉络 , 也使得 上海 文 学 的 发展有 了 多 元化 、 商


青 岛 大学硕 士 学位 论文

业性 的 独特传统 。

上海文 学 的 多 元性 商 业化 等特征使得包括海 派文 学在 内 的 上海文学成 为 一 种 、

开放融合 的 文 学 。 由 于受到 上海商业化背景 的影 响 , 尽管众 多 海派作家 的 写 作风格


存在差异 , 但海派 小 说也 有其共 同 的 特 点 。 自 我 国 建 国 后 到 上世纪 年代 的 三十
多年间 , 海派文 学 的 发展被革命化文 学浪潮 隔 断 , 上海 的 一系 列 都市 风景线 在文 学
作品 中消失 , 直到 改革 幵放后 , 经济 的 发展 、 文 化 的 开放 再 次 带 动 了 都 市 文 化在 文
学 中 的 地位 , 而在此 时 期 , 王安忆作 为 一名 上海作家 , 也 幵始关注上海 , 关注 都市 ,

创作 了 《 流逝 》 、 《 米尼 》 《 长恨歌 》 等都市文学作 品 , 上海 的弄堂 、 洋房 、 街道 再


次 出 现在读 者面前 , 这些成 为 大家寻 找海派文 学 记忆 的 重要 线 索 , 而 王 安 忆对 上 海
的 个性化理解与 书 写 成 为 其与 海派文 学 的 联 结 点 。

尽管 , 面对学术界对其 作 出 的 “ 海派 ” 文 学传人 的 评论 , 王 安忆 曾 经给予 否 认 。

但就其作 品 本 身 而 言 , 《 长恨歌 》 与海派文 学在 都市 书 写 上 的 确 有其相似性 , 而这 些


相 似性 也 是海派文 学发展 中 的 共 同 特 点 。

着 力 描写都市 男 女

男 女关 系 作 为 一种基本 社会关 系 , 是很 多 文学作 品 热衷于描绘 的 。 海派文学作


品 中 的 男 女 是现代 都市 文 明 的 享用 者 , 他们在都市 中 生活 , 消 费 与 享用 物质发展 与

文 化进 步 带 来 的 社 会 成 果 。 在上海 发展 的 过程 中 , 海派文学 中 的 男 女成 为 上海 历 史
的 见证者 , 他 们 的 生 活 中 弥 散着 上 海 都 市 的 繁 华 与 喧 器 。 更 为 重要 的 是 , 在海 派 文
学作 品 中 , 男 女关系 主要表现 为 男 女之 间 情与 爱 的 关系 , 男 男 女 女在 他们 的 爱恨情

仇 中 审 视着现代 都 市 中 的 糜烂 与 颓废 , 亲历 了 上海 的 时 尚 与 浮华 。 在认清 了 都市 男
女 的重要性后 , 海派作家们通过男 女关系透视 了 一座城市 的历史 与 问 题 , 反映 了 上
海 的世间 百态 。

王安忆 的 《 长恨歌 》 与 海派文 学之 间 的 相 似性 首先表现在对都市 男 女 的 关注 上 。

以 性 爱 小 说表现现代 人 性 的 张 资 平 、 叶灵凤 , 对都市 男 女 的 书写 主要架构在对 “ 性”


的描写上 。 在 他们 的 笔 下 , 两性 关系 是大胆 的 甚至 是变态 的 。 张资平 的 《 飞絮》 讲

述 了 一个 多 角 恋 爱 的故事 , 这种 故事 是他笔下三角 多 角 恋爱 小 说最基本 的 模 式 。 在


叶灵凤 的 作 品 中 , 多 有 被 世俗 鄙 视 的 婚 外 恋 情 甚 至 乱 伦 之 恋 。 譬如 《 女娘 氏 之遗孽 》

便描 写 了 有 夫之妇 蕙 与 少 年莓 蔵大胆相 恋 并产下 私 生子 的 故事 ; 而 《 明天》 中 则讲

述 了 叔叔对 侄 女 畸 形变态 的 性冲 动 ; 在 《 姊嫁之夜 》 中 , 叶 灵凤 则 对舜华对姐姐 的


性 心 理进行 了 描 写 。 在 《 白 金的女体塑像 》 中 , 穆 时 英详细 地用 谢 医 生 的 视 角 描 写
了 就医女子 的身 体 , 当 女 子 脱下 衣服做检 查 时 , 她 的 身 体就犹如 作 品 标题一 般 , 是
一座 “ 白 金 的人体塑像 ” , 当 她躺下 时 , “ 她 的 皮肤 反 映着金属 的 光 , 一朵 萎谢 了 的
第 章 《 长恨歌 》 与 海 派文 学

花似地在 太 阳 光底 下 呈着残艳 的 , 肺病质 的 姿态 。 慢慢儿 的 呼吸匀 细 起来 , 白 桦树


似 的 身 子 安逸地搁在床上 , 胸 前 攀着 两颗烂 熟 的 葡 萄 , 在 呼 吸 的 微风里 颤着 。 ” 面
对这样 的 女 体 , 谢 医 生 隐 藏 了 多 年 的 欲望被激 发 出 来 , 于是在之后 的 短 短 时 间 里娶
妻结婚 。 在 《 上海 的 狐步 舞 》 中 , 富 商 的 小 妾 既可 以 与 法律上 的 儿 子 ” 暧 昧 , 又
能够 和 珠 宝 商 谈情 说 爱 。 新感觉派作 家们 在 对都市 男 女 的 描 写 中 , 把上海市 民繁华
背 后 的 虚无人生状态表现 出 来 。

女性 与 男 性 比较起来 , 更加 阴 柔 、 更加敏感 , 她 们 对城 市 尤其 是 上 海 这样 一座
女 性化城市 的 感悟 力 比 男 性更加 敏锐 、 更加 准确 。 因此 , 在对都市 男 女 的刻 画 描 写
中 , 海派文 学 又 尤 以 都 市 女性 为 小 说叙述 的 中 心 。 在 叶灵凤 的 大量作 品 中 , 他都 以
直接描 写 女性 为 主 , 《 时代姑 娘 》 里 的 秦丽丽 、 《 未完 的忏悔录 》 里 的 交 际花 、 《 浴 》

里 的 露莎等都是 叶灵凤着意刻 画 的 都市 女性形象 。

张 爱玲笔下 的 一群 女性 则 成 了 金钱和 爱情 的 牺牲 品 , 《 金锁记 》 中 的 曹 七 巧 、 《 沉


香屑 第 一 炉 香 》 中 的 女 学 生葛薇龙 , 《 半 生缘 》 里顾 曼桢 、 《 留 情 》 里 的淳于敦凤 、

《 心 经 》 里 的 段绫卿 等 都没有逃脱 出 金钱亦或 是 爱情 的 圈 套 。 同样 , 苏青 的 作 品 中


女性 角 色也尤 为 重要 , 作为 一名 女性作家 , 苏 青 以 她 独特 的 写 作视角 反 映 了 一群都
市 女性 的 生 活状态 , 例如在 《 烫发 》 中 , 苏 青 就 运 用 独特 的 心 理 描 写 , 把都市女性
爱 慕虚荣 的 性 格特 点 表现得淋漓 尽致 。

王安忆在 《 长 恨歌 》 中 也 没有 逃 离 男 女 情 爱 这 个 世俗 的 作 品 主题 , 讲述 了 王琦
瑶 与 李 主任 、 康明逊 、 老克 腊 等人 的 情感 纠 葛 , 虽然在 《 长恨歌 》 中 , 王安忆对男
女之情 的 表现没有 张 资 平 、 叶 灵凤 等人 的 露骨 、 直接 , 但是在她 的 前期作 品 “ 三恋 ”

系列及 《 岗 上 的世纪》 中 , 王 安 忆对 两性 关系 进行 了 大胆 直接 的 描 写 , 被看作是新


时 期 文 学 的 一 次重要突破 , 她较早地冲破 了 世俗 的 约 束 , 对 男 女性 爱和 欲 望 等禁 忌
性话题进行 了 挑 战 , 她以 自 己 的 独特视角 与 观念表达 了 对 男 女 关 系 的 认识 。

凸 显上海 的 都市性

正是因 为 张资平 、 新感 觉派作 家 、 张爱玲等人作 品 中 对都 市 上海 的 书 写 , 海派


文 学 一 直被 当 做都市文 学 的 研 究对象 。 李 欧梵在 《 上海摩 登 种 新都市 文化在
中 国 》 中 对 上 海 的 都市 文化 背 景 进行 了 详 细 地 介 绍 , 并在 叶灵凤 、 刘呐踏 、 施蛰存 、

张 爱 玲 等 海 派 作 家 及 其 文 本 与 都 市 文 学 之 间 建 立起 了 联 系 。 李今在 《 海派小 说与 现
代都市文化 》 一 书 中 也 是 把海 派 文 学 放 在 了 都 市 文 学 、 都市 文 化层 面上进行 了 研 究 。

也 正 是基 于海 派文 学 的 都市 性 , 《 长恨歌 》 才 与 其在 都市 书 写 上 构 成 了 另 一种 相 似 性 。

在上一章节 中 , 我谈到 , 《 长恨歌 》 是直接把上海作 为 描 写 的 对象 , 王安忆更是

穆 时英 穆 时英 小 说全编 上海 : 学林 出 版社 ,
青 岛 大学硕 士学位 论文

把上海来 当 作 一 个 女人来 写 的 。 王琦瑶在那 里 成 了 上海 的 影子 , 《 长恨歌 》 的 真 正 主


题是上海 。 在作 品 中 , 王 安忆 更 是 赤裸裸地采用 了 她认 为 最 传统 的 写 作 方法 , 在作
品 的 一 开始 便对 上 海 的 典型 景物 、 人 物— 弄 堂 、 弄堂中 的 闺 阁 、 流言 , 弄堂上空
的 鸽子 和 弄 堂 中 的 王琦瑶们 进行 了 细 致地书 写 , 通过这些具 体 的 城市 物象上海 的 精
神文化也表露 出 来 , 上 海 的 都 市 性 以 其特 殊 的 方 式 呈 现 出 来 。 当 王琦瑶 的 时 尚 精神 、

生活情调 、 功利性 、 虚 荣心 等人物形象在那 些 点 点 滴滴 的 生 活细 节 中 表现 出 来 时 ,

上海被 商 业气 息 笼罩 的 都市性也在 王琦瑶 身 上彰显 出 来 。

从张 资 平 、 叶灵凤 到 新感觉派及其之后 出 现 的 张 爱玲 等海派作 家 , 都凭借各 自

的 都市 理解力 对 上海进行 了 书 写 。 他们 的 笔下 无一例 外地 以 上海作 为 作 品 的 城市 背


景 , 在他们 的 作 品 中 可 以 看 到 , 作者把笔触延伸 到 了 上海 的 舞厅 、 交易所 、 饭店 、

弄堂等空 间 中去 , 通过对这些场 所细 致 的 描 写 , 上海 的 社会 形态在 作 品 中 展露 出 来 。

早期 的 张资平 、 叶 灵凤 受到 市 民 阅 读趣味和 商 业氛 围 的 影 响 , 在他们 的 作 品 中 ,

大 多 地呈现 了 对 “ 性 ” 的描写 , 上海则成为 “ 性爱 ” 小 说 的 实验场 。 到了 世纪


年代 , 新感觉派兴起 , 海派文学发展 到第 二个阶段 , 以刘呐鸥 、 穆 时英等人为 代
表 的 新感觉 派作 家 才 开 始真 正 把对上 海 的 书 写 纳 入 到 自 己的作品 中 。 它在 张 资平 、

叶灵凤与 年代 的 张爱玲等作家之 间 , 起到 了 承上启 下 的作用 。 新感觉 派作 家把 上


海的舞厅 、 赛马场 、 咖 啡馆 、 电影 院 、 街道大楼等场 景搬到 了 作 品 中 , 通过这些喧
闹 的场所 、 绚烂的灯光 、 快速 的 节奏等把上海 的 都市风 景和 都市 文 化性格营造 出 来 。

只 看他们 作 品 的 名 字 : 《 都市风景线 》 、 《 夜总 会里 的 五个人 》 、 《 上海 的 狐步舞 》 、 《 街


景 》 、 《 在 巴 黎大戏 院 》 、 《 薄暮的舞女 》 , 我们 就 能透视 出 上海 的 现代化都市 风采 , 那
真是 “ 一个 声 光 化 电 的 奇 幻 世界 ” 。 穆时英笔下 的 夜总 会 、 刘 呐 鸥笔下 的 “ 探戈
宫 ” , 都成 为 彼 时上海 的精神地 ; 上海 的 繁荣 、 时尚 、 喧 嚣及其背后 的 迷茫 、 阴 暗成

为 他们 书 写 上海 的 最好 材料 , 上海 的 舞 厅 、 电影院 、 洋房 、 赌场 成 为 他们 建 构 上海
的最好空 间 。

刘呐鸥 的 《 都市 风景线 》 把上海现代化 的 生活场 所搬 到 了 作 品 中 , 通过一系 列


小 说构 建 了 上海 的 “ 都市 风景线 ” ; 在 《 两 个 时 间 的 不 感症 者 》 中 , 与 女 人在喧 闹

的跑马场相遇 , 随 后 又 去 了 吃 茶 店 和 跳舞 场 。 在穆 时英 的 《 》 中 , 夜上海是
“ 光怪 陆离 ” 、 繁华迷乱 的 ; 在 《 上海 的 狐步舞 》 中 , 浓郁 的 商 业化 、 西洋 化气 息 充
斥在 上海 的 大街 小 巷 。 施蛰存也在 《 春阳 》 中 通过对南 京路上人景物 的 描 写 , 表现
了 繁华 的 南 京路对婵 阿姨 的 吸 引 力 。

而在 年代 的 沦 陷 区 , 上 海 在 张 爱玲 那 里 演 变 成 了 一 个 个 传 奇 。 同样 , 苏青也
用 同样琐碎 的 日 常 生 活 建构 了 上海 的 都市 面貌 。 张 爱玲从 小 便 出 生在 上海 , 她关注
的 是上海平凡人 的 日 常生活 , 她通过及其 细 微 的 笔触对上海 这个大 都市 中 的 一群普

戴锦华 隐 形 书 写— 年代 中 国 文化研究 南京 : 江苏人 民 出 版社 ,


第 章 《 长恨歌 》 与海派文学

通人物 进行 了 叙述 。 《 封锁 》 中 在 电 车上 偶 遇 的 都市 男 女 、 《 琉璃 瓦 》 中 的 姚源 甫 及

其七个 女 儿 、 《 心经》 里 的许小寒 、 《 白 玫瑰和 红玫瑰 》 里 的 佟振保 、 《 倾城之恋 》 中

的 白 流苏和 范柳 原 他们 以 及他们 的 生 活都是张 爱玲笔 下 的 上海世界 。

因此 , 无论 是 哪 个 阶段 的 海派文 学 , 尽 管 对上海 的 书 写 方 式和 呈现 出 来上海特


色不一样 , 但是都 能够 凸 显 出 上海 的 都市性 , 在 海派 作 家对上海各色人物 、 各种 生
活 的 文 学性解读 中 , 上海 的 都市 文化 形态也 都传达 出 来 。

对 日 常 生活 的 关注

《 长恨歌 》 与 海 派文 学 在创 作 上 的 另 一 个相 似性 表现在他们 对 日 常生活 的偏 爱


选择上 , 正 如 李今所 说 : “ 海 派作 家 的 一个突 出 特 征就是他们 不 仅充 分 意 识 到 了 人 的
世俗性和 世俗人 日 常 生 活 的 意 识 形态 与 那 些宏 大 的 神 圣价值意 义之 间 的 分裂和 冲

突 , 而 且把前者 当 作 是真相 。 ” : 于是 , 在海派文 学作 品 中 , 作 家们 一致地表现 出 对


政治 的 疏离和对 日 常生活 的着重关注 , 尤其 是 张 爱玲 、 苏青对 日 常生活的 关注更加
引 起 了 读者 的注意 。

当然 , 张资平 、 叶 灵凤 以 及其后 的 新感觉 派作 家 , 也 是通过对 日 常生活 的描写 ,

来反映社会 的 。 他们 作 品 中 的 主人 公 多 是 上 海 的 普通 人 , 他们 主要描 写 的 也 多 是上
海普通 的 事情 , 是 与 历 史全然 无关 的 , 只 不 过他们 的 这种 日 常更加 体现 出 上海 的 都

市化 , 他们 聚焦在 都市 的 街道 、 舞厅 , 关注 的 是上海 的 五光 十色 , 灯 红 酒绿 。 而张
爱玲 与 苏 青对 日 常 的 关注 是 与 王安忆有着 相 似性 的 , 这种 相 似就 是对琐 碎 生活细 节
的 关注 , 是深入 到 家庭生 活 内 部去 的 。

苏 青 与 张 爱玲在创 作 风格上有 一 定 的 相似性 , 那 就是对琐 碎 、 繁杂 的 日 常生活


的 关注 。 在其代表作 《 结 婚十年》 中 , 苏 青 向 读 者详 细 地讲述 了 苏怀 青从 出 嫁到 离
婚 的种种细 节 , 她 以 对柴米 油 盐 、 吵架赌气 等 生活琐 事 的 描述构 成 了 作 品 的 主要 内

容 。 另外 , 她还有 一大批关于 婚 姻 、 家 庭 生活题材 的 散文 作 品 : 《 过年 》 、 《 豆 酥糖 》 、

《 断 肉 记》 、 《 吃与 睡 》 、 《 做媳 妇 的 经验 》 、 《 外婆 的旱烟管 》 , 这些 作 品 标题真实 、 可
感 , 它 们 不厌其烦 地描 写 了 关 于 男 女 、 婆媳 、 买菜 、 做饭等 细 节 化 的 事情 , 具有 非
常浓厚 的 日 常 生 活气 息 。

王德威把王安忆看 作 是 “ 海派传人 ” , 认 为 王 安忆运用 “ 绵密饱满 、 兼容并蓄 ”

的 叙述 方 式 , 在 寻 常 百 姓家 的 基础上 , 重新 开 启 了 我们对于海派文 学 的 记忆 。 面对
学 术界对王安忆 与 张 爱玲 的 对 比研究 甚至把王安忆 当 作 张 爱玲 的 当 代传人 的 观 点 , ,

王 安忆 一直 以 来都 是 不 认可 的 , 并且写 了 《 我不像张爱玲》 、 《 世俗 的 张 爱玲 》 等 文
章 努 力 地撇清 自 己和 张爱玲 的 关系 , 在她看来 , 张爱玲并非如 学 术界给她 的 评论那

李今 海 派 小 说与 现代都 市文化 合肥 : 安 徽 教育 出 版社 ,
青 岛 大学 硕 士学位 论文

么 优秀 , 她跟 张 爱 玲 也 是 不 一 样 的 , 至 于 学术界将她们 放在 一起研 究 的 原 因 , 在她
看来 , 一 是 因 为 她们 都是 女 作 家 , 二 是 因 为 她们 都 写 上海 。

尽管 王 安忆 否认 自 己 与 张 爱玲 的 关 系 , 但是面对两人 同 样 书 写 上海 的 作 品 题材 ,

我们 的 确 能 从 中 找 出 她 们 在 写 作 上 的 一 种 相 似 性 , 这种 相 似性在 一 定 程度 上 构 成 了
“ 暗合 ” 这种 无意 识 的 巧合 既源 于 王安忆与 张爱玲相 似 的 生 活经历
。 : 她们 都 生 活在
上海 , 对上海 的 文化 、 市民 ( 尤其是 女性 ) 都非常 的 熟悉 , 并且深 爱着上 海这座城
市 ; 也 源 于 两个人对 日 常 生活相 似 的 看法 , “ 对市俗 生活 的 热 爱 ” 也 是王 安忆认可张
爱玲 的 一 点 , 同 时这也 是海派文 学 的 一个重要 特征 。

张 爱玲在 《 自 己的文章》 中 曾 谈到 : “ 弄文 学 的 人 向 来是注 重人生飞 扬 的 一面 ,

而忽 视人生安稳 的 一面 。 其实 , 后 者 正 是前者 的 底子 。 又如 , 他们 多 是注 重人生 的


斗争 , 而忽 略和 谐 的 一面 。 其实 , 人是 为 了 要 求和 谐 的 一面才 斗 争 的 。 ” 这段 言论
无疑 是对 张 爱 玲 作 品 题材 的 最好 解释 , 而王安忆则 同 样地多 次提到 自 己 的 历史观 ,

在她看来 , 历史是 由 日 常 生活构筑成 的 , 小 说也应 以 日 常 生活 的 形式表现 出 来 。 我


认为 历史不 是 由 事件组成 的 , 我们 现在 总 是特 别 强 调 事件 , 大 的 事件 。 我觉 得事件
总 是从 日 常生活幵始 的 , 等它成 为 事件实 际上 已经从 日 常生活增 值 了 。 历 史 的 变化
都是 日 常 生活 里 面 的 变化 。 ”

的确 , 张爱玲 、 王 安忆关注 的 上海 是相似 的 , 在她们 眼 中 , 普通市 民 的 生 活 才


是耐人寻 味 的 。 在 张爱玲 的 作 品 中 , 到 处都是普通人 的 衣食住行 、 柴米 油 盐 的 世俗
故事 , 没有伟大 的英雄 , 也 没有宏 大 的 历 史事件 , 然 而 他们 虽然 只 是 “ 软弱 的 凡人 ,

不 及英雄有 力 , 但正 是这些凡人 比 英雄更 能代表这 时代 的 总 量 ” 。 张爱玲 的 小 说集


《 传奇 》 问 世于 民族危机极 为 严重 的 上世纪 年代 , 但是 张爱玲仍 能全然 置真 实 历
史于不顾 , 坚 持对世俗 生活 的 描 写 , 其 中 到 处可 见 张 爱玲对 家居 、 摆设 、 服饰 、 情
爱的描绘 。 《 长恨歌 》 也 是锁 定 了 王琦瑶 的 生 活 , 作 品 中 没有 过 多 地描述大 的 历 史 背
景 , 也 没有塑造英雄人物 , 除 了 李 主任之 外 , 所有 的 人物 都 是普通 的 上海 小 市 民 ,

王安忆 围 绕王 琦 瑶 生活 的 方方面面 , 在对她真 实 、 自 然 的描绘 、 讲述 中 把王琦瑶 以


及上海这座城市 的 文 化性格 凸 现 出 来 。

尽 管 从她们 的 作 品 中 表现 出 来 的 人生观 、 价值观 是 不 同 的 。 正如 王安忆 自 己说

的 , 张 爱玲 的 创 作 是虚无 的 , 而她 则 是那 种 即 使知 道前面是虚无也 仍会过 去 看 一看


的 , 是理性 的 。 然而 , 两 个人在 上海 都 市 创 作 方 面 表现 出 来 的 相 似性 是 王 安 忆 成 为
海派新人 的 最好证 明 。

张爱玲 自 己 的文章 北京 : 京华 出 版社 ,

刘 頸 常 态 的 王 安 忆 非 常 态 的 写 作—访 王 安 忆 文 艺报 ,

〕 张爱玲 张爱玲文集 第 四 卷 ) 合肥 : 安 徽文 艺 出 版社 ,
结 语

在王安忆 的 眼 中 , 上 海 生 活着 各 色 各 式 的 上 海 人 或 外 来 人 , 但是 最 能够 表现 上
海文化 的 却 是 生活在弄堂里 的 小 市 民 , 更 准确 地 说 是 小 市 民 中 的 女 性 群 体 , 上海 的
精 神 和 历 史 是 能够 在 市 民 的 普通 日 常 生 活 中 寻 找 到 的 , 王 安 忆在 《 长恨歌》 问 世之

后 , 又相 继创 作 出 了 《 妹头 》 、 《 富萍》 、 《 桃之夭 夭 》 等 上海题材 的 作 品 , 在这


些作 品 中 , 王 安 忆 描 写 的 无一 不 是 上 海这座 城 市 , 尽 管 在这 些作 品 , 王 安忆 关注 的
是 不 一 样 的 人物 命 运 , 但是上海 的 弄 堂 、 女 人 等 都 是 王 安 忆 在 这 些 作 品 中 极 力 表现
的 。 这 是 她对 一 座 城市 以 及 它 的 历 史 的 独 特 理 解 与 大 胆 书 写 。

在 《 长恨歌 》 中 , 王 安忆从 自 己 对 上 海 的 理解 出 发 , 从 弄堂 、 日 常和 女人 的 角
度 完 成 了 对 上 海 的 都市 性 呈 现 。 这种 被认 为 是 具 有 海 派 文 学 气 质特 点 的 写 作 方 式 ,

成为 海 派文 学在新 时期 发展一个 的 开 启 点 。 的确 , 海 派 文 学 作 为 一 个 非正 式 的 文 学
派别 , 经 过 了 一 个 世 纪 的 发展 , 在经历 了 张资 平 、 叶灵凤 、 刘呐鸥 、 穆 时英 、 张爱
玲 等 众 多 作 家 风格 迥异 的 书 写 阶 段 后 , 我 们 很 难 为 海 派 文 学 明 确 地界 定 一 个 概 念 ,

但是其 关 于上海 都市性 的 关注 和 写 作 是海 派文 学 的 一个 明 显 标 志 。 上海 , 自 开谆 后


作 为 我 国 极 富 代 表 性 的 国 际 都市 , 一 直受 到 文 学家 的 青 睐 , 顺其 自 然 地成 为 众多 作
家 的 写 作 对象 , 在 我 国 现 当 代 作 家对上 海 的 不 同 书 写 方式 中 , 王 安忆 以 自 己独特 的

理解 和 观 照 方 式 , 成 功 地 重新 点 亮 了 海 派 文 学 的 光 芒 , 重 新 开 启 了 世人对 海 派 文 学
的 记忆 。
青 岛 大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参考 文 献

书 籍类 :

王 安 忆 长 恨歌 海口 : 南海 出 版社 ,

王 安 忆 心 灵世界 : 王 安 忆 小 说 讲稿 上海 : 复 旦 大 学 出 版社 ,

王 安 忆 重 建 象牙 塔 上海 : 上海 远 东 出 版 社 ,

王 安 忆 香港 的 情 与 爱 王安忆 自 选集之三 北京 : 作 家 出 版社 ,

王安 忆 王 安忆 说 长沙 : 湖 南 文 艺 出 版社 ,

王 安 忆 寻 找上海 上海 : 学林 出 版社 ,

王 安 忆 小 说家 的 十 三 堂 课 上海 : 上 海文 艺 出 版 社 ,

王 安 忆 男 人和 女人 , 女人和 城 市 北京 : 新星 出 版社 ,

张 爱 玲 张 爱玲文 集 合肥 : 安徽 文艺 出 版社 ,

杨 东 平 城 市 季风 : 北 京 和 上海 的 文 化 精 神 北京 : 东 方 出 版社 ,

吴福 辉 都 市 游流 中 的 海 派 小 说 长沙 : 湖 南教育 出 版社 ,

严家炎 论新感觉派小 说 北京 : 作家 出 版社 ,

马 逢洋编 上海 : 记忆 与 想 象 上海 : 文 汇 出 版社 ,

刘 呐 踏 刘 呐 鸥 小 说 全编 上海 : 学 林 出 版社 ,

穆 时 英 穆 时英 小 说全编 上海 : 学林 出 版社 ,

杨 义 中 国 现代文 学 流派 北京 : 人 民文 学 出 版社 ,

陈 思和 中 国 当 代文 学 史 教程 上海 : 复 旦 大 学 出 版社 ,

戴锦华 隐形书 写 年 代 中 国 文 化研 究 南京 : 江 苏人 民 出 版社 ,

李今 海 派 小 说 与 现代 都 市 文 化 合肥 : 安 徽教育 出 版社 ,

李 欧梵 上海摩 登 种新都市文化在 中 国 毛 尖译 北 京 : 北京大学 出 版

社 ,

戴锦 华 涉 渡 之 舟 新 时 期 中 国 女性 写 作与 女性文化 北京 : 北 京 大 学 出 版社 ,

王 德 威 现代 中 国 小 说十 讲 上海 : 复 旦 大学 出 版社 ,

陈 思和 中 国 现 当 代文 学 名 篇十 五讲 北京 : 北 京 大学 出 版 社 ,

姚玳玫 想 象 女性 北京 : 中 国 社 会科 学 出 版 社 ,

张爱玲 自 己 的文章 北京 : 京 华 出 版社 ,

陈 惠 芬 想 象 上海 的 种方法 : 世纪 年代 “ 文学 上海 ” 与 城 市 文化 身 份 建 构 上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社 ,

吴义勤 彼 岸 的 诱 惑 北京 : 作家 出 版 社 ,
参考文 献

陈 晓 兰 中 西都市文 学 比 较研究 上海 : 复 旦 大 学 出 版社 ,

吴 义 勤 主 编 王 安 忆研 究 资 料 济南 : 山 东 文艺 出 版社 ,

学 位论文 、 期刊类 :

许 陈 颖 独 特 女 性视 野 观 照 下 的 上 海 一 浅 论 《 长恨 歌 》 武汉 : 华 中 师 范大学 ,

刘 军 论海 派 都 市 文 学 的 市 民 世 界 兰州 : 西北师范大学 ,

华 霄 颖 市 民 文 化 与 都 市 想 象— 王 安 忆 上 海 书 写 研 究 上海 : 华 东 师 范 大学 ,

杨霞 论王 安忆 的 “ 上海 世 界 ” —从 《 长恨歌 》 到 《 桃之夭 夭 》 上海 : 上海师 范 大 学 ,

吴 芸 茜 与 时 间 对 峙— 王 安 忆 论 上海 : 华 东 师 范大 学 ,

李 晓丽 论 王安 忆 《 长 恨 歌 》 的 中 国 现代 海 派 文 学 特 征 昆明 : 云南师范大学 ,

孔 丽 弄 堂 诗 学—论 王 安 忆 城 市 小 说 曲阜 : 曲 阜师 范 大学 ,

罗 岗 找 寻 消 失 的 记 忆— 对 王 安 忆 《 长 恨 歌 》 的 一 种 疏解 当 代 作家评论 , ,

许 道 明 海 派文 学 的 现 代 性 复 旦 学报 ( 社 会科 学 版 ,

陈 思 和 营 造 精 神 之 塔一 论 王 安 忆 年代初 的 小 说创 作 文学 评论 ,

徐德 明 王 安 忆 : 历 史 与 个 人之 间 的 “ 众生话语 ” 小 说评 论 , ,

王 晓 明 从 “ 淮 海 路 到 “ 梅家 桥 ” —从 王 安 忆 小 说 创 作 的 转 变谈 起
” 文学评论 ,

高 秀 芹 都 市 的 迁 徙一 张 爱 玲 与 王 安 忆 小 说 中 的 都 市 时 空 比 较 北 京 大 学学报 ( 哲学社

会科学版 , ,

李 静 不 冒 险 的 旅 程一 论 王 安 忆 的 写 作 困 境 当 代作 家评论 , ,

王 安 忆 我不像张 爱玲 语文世界 : 初 中版 ,

张 鸿 声 文 学 中 的 上 海想 象 文 学 评论 , ,

张 晓 峰 王 安 忆 的 历 史想象 : 《 流逝 》 与 《 长恨 歌 》 差 异 性透视 武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科学 版 ) ,

邓 金 明 海派 文 学 与 上海 时 间 — 以 张爱 玲 、 白 先 勇 及 王 安 忆 为 对象 学术评论 ,

崔 志 远 寻 找 上 海一 解 读 王 安 忆 的 《 长 恨歌 》 河 北 师 范 大学 学 报 ( 哲 学社会科 学版 ,

张 旭 东 王 安 忆 与 上 海怀 旧 见 : 中 国 学术 北京 : 商务 印 书馆 ,
青 岛 大 学 硕 士 学位 论文

攻读 学位 期 间 的研 究 成 果

洪建妮 黄金 枷 锁 下 的 女性 悲 剧—曹 七 巧 的 命运悲 剧 解读 文 艺生活 ,


致 谢

本论文 的 完成 , 得益 于 我 的 导 师 佘 小 杰教 授 从 选 题 的 确 定 、 开 题报 告 的 准 备 到
论文 初 稿 与 定 稿 过 程 中 对我 的 指导 与 帮 助 , 也 得益 于 青 岛 大 学 文 学 院 老 师 传授 给 我
的专业知识 , 使 我 有 了 完 成 论文 所 要 求 的 知 识 储 备 , 在 此 对 佘 小 杰 老 师及 各 位 文 学
院 老师表 示 衷 心 的 感 谢 !

在这 里 , 还 要 特 别 感 谢研 究 生 三 年 学 习 期 间 给 我诸 多 教 导 和 帮 助 并 传 授 给 我诸
多 人 生 知 识 的 青 岛 大 学 文 学 院 的 段 慧 冬 老 师 和 其 他 各 位 老师 , 你们 给予我 的指导和
教 诲我 将 永远 铭 记 在 心 !

感 谢 和 我 一 起 生活 了 三 年 的 同 学 、 朋友 , 是你 们 让 我 的 研 究 生 生 活 充满 了 快 乐
与 温聲 的 回忆 ! 愿我们 以 后 的人生可 以 更 充实 、 多彩 ! 愿 我 们 的 友谊 长 存 ! 感 谢我
亲 爱 的 同 学们 , 谢 谢 你 们 在 我研 究 生学 习 期 间 给予 我 的 各 种 帮 助 !

最后 , 我 要 感谢我 的 父 母 、 亲人 ! 研究 生 学 习 的 结 束 , 预 示着 我 年求学生涯
的 结束 , 回 首我 的 求学生活 , 他 们 给予 了 我无 穷 的 动 力 与 支 持 ! 正 是 因 为 有 了 他们
的 关 爱 与 理解 , 才有 了 今天 的 我 !
青 岛 大 学 硕 士 学位 论文

学 位论文独创 性声 明

本人声 明 , 所 呈 交 的 学 位论 文 系 本 人 在 导 师 指 导 下 独立 完 成 的 研 究成 果 。 文
中 依 法 引 用 他人 的 成 果 , 均 已做 出 明 确 标注或得 到许可 。 论文 内 容 未 包 含 法 律 意
义上 已 属 于 他 人 的 任 何 形 式 的 研 究成 果 也 不 包 含 本人 已 用 于其他 学 位 申 请 的 论 ,

文或成果 。

本人 如 违 反 上 述 声 明 , 愿意 承 担 由 此 引 发 的 一 切 责 任 和 后 果 。

论 文 作 者签名 : 淡 走來 曰 期 : 月 曰

学 位论文 知 识产权权 属 声 明

本 人在 导 师 指 导 下 所 完 成 的 学 位 论 文 及 相 关 的 职 务 作 品 , 知 识产 权 归 属 学
校 。 学 校享 有 以 任 何 方 式 发 表 、 复制 、 公幵阅览 、 借 阅 以 及 申 请专利 等权利 。 本
人 离 校 后 发 表 或 使 用 学 位 论 文 或 与 该论 文 直接 相 关 的 学 术论 文 或 成 果 时 署 名 单
位 仍 然 为 青 岛 大学 。

本 学 位论 文 属 于 :

保密 口 , 在 年解密 后 适用 于本 声 明 。

不保密 口 。

请 在 以 上方 框 内 打 “ ”

论文 作 者签名 : 谈 日 期 屮年 仴 日

导 师 签 名 : 舍 ’ 、 , 日 期 年 月 。 日

本 声 明 的 版 权 归 青 岛 大 学 所有 未 经许 可 任 何 单位 及 任 何 个 人 不 得 擅 自 使 用
,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