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四 論仁 論孝 論君子 檢測 答案更新010324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

2023-24 年度 中四級 中國語文科


單元四 單元檢測 ( <論仁 論孝 論君子> )
答案
一般扣分處理:
錯別字 讀文/指定文言篇章:
1. 初中讀文部份的字詞解釋題及語譯題
高中甲部字詞解釋及語譯題
錯別字每個扣 1 分
其他部份:
2. 錯別字不扣分。如錯別字過多或於關鍵處寫錯別字而影響文意者,
視為文句不通處理。
文句不通 1. 文句不通而嚴重影響答案的準確度,可扣 1 分。
2. 行文稍欠通順而不影響文意者,不必扣分。
冗餘答案 1. 冗文與答案相矛盾,給 0 分。
2. 除正確答案外,尚列舉其他不相干冗文,而嚴重影響答案的準確
度,扣 1 分。
3. 冗文若與答案相包容,不必扣分。
上述文句不通及冗餘答案,每道分題最多只扣 1 分。

甲 課文問題(41 分)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6 分)*多譯扣 1 分

(1)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安:安於/習慣於(2 分)


(此題若寫安於實踐可不扣分,如只寫實踐 0 分)

(2)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憚:害怕/怕/畏懼(2 分)

(3) 君子義以為質。 質﹕原則/本質/根本 (2 分)


本性 (0 分)準則/0 分

2 試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3 分)

「不憂不懼,斯 謂之君子已乎?」

請轉下頁
不憂愁不恐懼,這就可以稱為君子了嗎?
3 根據《論語.論仁》的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 在《論語.論仁》中,孔子提到「安仁」、「利仁」、「害仁」和「成仁」。試指出這
四者分別是甚麼人的表現。(4 分)(*多選該題 0 分)
仁者 知者 勇者 志士仁人 小人
 「安仁」 ● ○ ○ ○ ○
 「利仁」 ○ ● ○ ○ ○
 「害仁」 ○ ○ ○ ○ ●
 「成仁」 ○ ○ ○ ● ○

(2) 試說明「安仁」、「利仁」、「害仁」和「成仁」的意思。(4 分)*擇錄原文 0 分


意思
:
「安仁」 能長期實行仁德而心安/安然/安定(1 分)。

:
「利仁」 為長遠利益(1 分)而實行仁德。

:
「害仁」 因求生(1 分)而有害仁德。

:
「成仁」 寧可拋棄生命來成全仁德。(1 分) *全句對才給分

4 《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提到,仁者對「富貴貧賤」和「生死」持甚麼看法,試析
述之。(4 分)*只有引文不給分
 對「富貴貧賤」:不接受以不正當的手段(1 分)去得到富貴(0.5 分) 或擺脫貧
賤。(0.5 分)

或寫︰以 正當的手段(1 分)去得到富貴(0.5 分) 或擺脫貧賤。


(0.5 分)

請轉下頁
 對「生死」: I 仁者認為仁義的價值重於個人生命(1 分),

II (因此在生死關頭),仁者會為成全仁德而犧牲生命。(1 分)
5 《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中提及君子與小人在各方面有不同的持質,試用自己文句
填寫下表。
(6 分)

君子的特質 小人的特質
: :
君子重義,不計較 個人利害/ 利益
小人 重利(0.5 分)/斤斤計較 (0.5
心境 /得失(1 分) ,所以心境常常保
0,患得患失,所以心境常常 憂愁 /
持舒泰。
多疑(0.5 分)。
:
處事 君子以義為先(1 分),成全別人 小人 以利先行,存心不仁,導人
的好事 / 助人為善(1 分)。 向惡。

:

小人則要求別人行仁道(1 分)
,疏
君子要求自己行仁道,待人寬而
於責己/ 待人嚴苛
律己嚴。
自律
(只有一項)。(1 分)

或整句 ︰疏於責己/ 待人嚴苛 (2 分)

6 孔子在《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論孝時提及「無違」與「不違」,兩者有何不同?
(4 分)在事奉父母時,你認為應以哪項為先?試略加說明。(2 分)
 「無違」: 不要違背禮節。或 無論父母生前或死後都應合乎禮節。(2 分)
如答︰「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只寫引文最高 1 分,
如有原文+說明,最高 2 分)

請轉下頁
 「不違」: 不要冒犯父母(1 分),
他們有過錯時要勸諫(1 分)或 心意沒有被聽從(0.5 分),仍要恭敬他們,內心憂愁
但不怨恨。(0.5 分)
 說明:應以「無違」為先,因為只要所有事都依足禮節,自然就會懂得尊重父母。
(2 分)(立場不佔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其他答案:
1) 應以「不違」為先,我們對父母需恭敬但也要勸諫,不是單靠禮節形式化就代表是
兒女的孝。(2 分)

2) 應以「不違」為先,因為這樣父母更開心。(0 分)

7 閱讀以下引文,回答所附問題。
甲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論孝》)
乙 君子不憂不懼。
(1) 以上引文同樣提及「懼」。引文甲的「懼」和引文乙的「不懼」的成因分別是甚麼?
(4 分)
引文甲「懼」 引文乙的「不懼」
: :
知道父母的年紀已老(1 分),自己 因為君子凡事依禮而行,沒有做過
能盡孝的日子不多。(1 分) 不合乎仁義的事(1 分),問心無
成因
愧,因此內心不會憂愁和恐懼(1
分)。

(2) 有論者認為孔子提及「君子不懼」,但孝順父母時又會「一則以懼」,可見兩者自
相矛盾。試評論這個說法。(4 分)
*只接受看法並不正確 (立場不佔分)
我認為論者的看法並不正確,因為他不了解「懼」和「不懼」的原因不一致 \。

請轉下頁
君子不會恐懼是因為他沒有做過不合乎仁義的事(0.5 分),所以問心無愧,不會
懼怕(0.5 分);

而孝順父母時「一則以懼」,是因為父母年紀已大(0.5 分),自己能盡孝的日子
不多 或 於是懼怕自己未能盡孝。(0.5 分)

這個懼怕不是源於自身不足(0.5 分),而是源於父母壽數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
(0.5 分)
,兩者的成因不同。(1 分)可見「君子不懼」和「一則以懼」兩者並不
矛盾。

乙部 課外閱讀理解 (30 分)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以現代人(0.5 分)的焦急(0.5 分)等
第一
第 1 段至第 2 段 待,襯托古人(0.5 分)平和的或悠閒等
部分
待。(0.5 分)
(3):(如不對位,寫齊三點也可給 3 分)
說明人生是由各種 / 大大小小的等待所組
(2):
第二 成。(1 分)
第 3 段至第 5 段
部分
(1 分) 但只要曾付出努力,等待的結果是好是壞,
(1 分)都值得尊重。(1 分)
(5):
作者比較三種等待形式,從而指出「揠苗助
長」(1 分) 與「守株待兔」(1 分) 兩種
(4):
第三 第 6 段至第 7 段 等待形式的不足,以及說明「真正健康的等
部分 (1 分) 待」有何特點。(1 分)
*段 6 才開始比較 或
什麼是真正的等待(1 分)
等待是要盡力後,所抱持的一份期盼。(1 分)
(6):
第四
第 8 段至第 11 段 藉着《根》的故事,說明等待的真義。
部分
(1 分)
指出人若能盡力追求理想,並且抱持希望等
第五
第 12 段 待時機,便能表現出「閒敲棋子落燈花」那
部分
種美好圓融的等待心境。
(7):(如不對位,寫齊三點也可給 3 分)
第六 以釣魚的比喻(1 分),
第 13 段
部分
說明耐心等待而不心浮氣躁(1 分),
請轉下頁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總會得到成果。(1 分)

2 在段二,作者認為「閒敲棋子落燈花」一詩,把等待昇華成「泰然自處的時間藝
術」。試根據詩歌的內容說明。(2 分)考核重點: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評核能力:重整
【參考 2021 年文憑試第 14 題】
原則一︰等待往往是令人焦躁的事情 / 因為不知道要等多久,等待的時間也不知如何
打發。(0.5 分)
原則二︰在詩中,詩人所等待的人雖然半夜仍未來到,但他在等待之中毫不焦躁 / 既
可安心觀看「青草池塘處處蛙」的景致 / 更能悠閒地獨自下棋,怡然自得地享受內心
的平靜。(0.5 分)
所以作者說這首詩把原本令人焦急浮躁的等待,變成泰然自處的時間藝術。(1 分)

3 在第 4 段,作者接連舉出春天雨夜、種花、風暴、寄出稿件和出嫁五個例子,用意是
說明甚麼道理?(2 分)考核重點:掌握說明的方法:舉例說明;評核能力:重整
A 只要願意等待就會有所回報 A B C D
B 生命是等待理想實現的歷程 ○ ● ○ ○
C 人生有不同的事需要的等待
D 最平凡的等待是靜候約會者

分析:
作者在第 4 段提出的五個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等待事例,作者的用意是以這一連
串例子,證明第 3 段人生「充滿了各種大大小小無數的等待」的說法。

4 作者在文中提及幾種等待的形式。試根據有關內容,判斷以下陳述。(4 分)考核重點:
理解篇章內容;評核能力:重整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1) 跟「真正健康的等待」相比,「揠苗助長」的等 ● ○ ○
待所欠缺的是踏實的企盼。
(2) 跟「真正健康的等待」相比,「守株待兔」的等 ○ ● ○
待所欠缺的是切實可行的計畫。
分析:
(1) 第 7 段指出「真正健康的等待」包括「充分克盡人事」及「抱持的一份合理踏實
的企盼」。作者認為「揠苗助長」的等待,缺點是急功近利,奢望一步登天,不
肯耐心、踏實地循序漸進。故此它欠缺了「真正健康的等待」中「合理踏實的企
盼」。
(2) 作者認為「守株待兔」的等待,缺點是不肯努力,卻心存僥倖地希望有美好的結
果。故此與「真正健康的等待」相比,「守株待兔」的等待所欠缺的,不是切實

請轉下頁
可行的計畫,而是「充分克盡人事」的努力。

5 在第 10 段,作者以甚麼事物比喻《根》之中自由地重返非洲尋根的信念?(2 分)又
這事物與該信念有甚麼相似之處?試略加說明。(3 分)考核重點:掌握修辭手法:比
喻;評核能力:重整【參考 2017 年文憑試第 3 題】
(1) 比 喻 該 信 念 的 事 玉 如 意 及 鎖 麟 囊 (2 分)
物:

(2) 相似之處:在《根》之中,(自由地重返非洲尋根的信念不佔分)是一個黑人家
族世代相傳的信念(1 分)。
而玉如意和鎖麟囊則是貴重的東西(1 分),也是世代相傳的傳家之寶(1 分),
所以作者以這兩種事物比喻該信念。

6 作者指《根》能啟示「等待的真義」。試根據有關內容,說明「等待的真義」是甚麼。
(3 分)考核重點:理解篇章內容;評核能力:重整
原則︰文本依據(1)+延伸道理(1 分)+等待的真義(1 分)

《根》講述美國一個黑人家庭,經歷了七代人,才達成回復自由之身 / 重返非洲尋根
的理想。(1 分)

這故事帶出的「等待的真義」就是在等待理想實現的過程中,無論成功機會多麼遙遠
渺茫,等待期間多麼辛酸,(1 分)

也不能氣餒和自暴自棄 / 必須抱緊希望,堅持地等待下去。(1 分)

請轉下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