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2008 年 10 月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Oct.

2008
第 29 卷第 5 期 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Social Sciences) Vol.29 No.5

意识流小说的“香港化”
—论刘以鬯的长篇小说《酒徒》
——

李 跃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0007 )

摘 要: 香港作家刘以鬯的长篇小说 《酒 徒 》是 “中 国 第 一 部 意 识 流 小 说 ”,作 者 在 借 鉴 西 方 意 识 流 小 说 技 巧 时 ,从
四个方面即意识流与现代诗意象的结合、情 节 交 待 与 意 识 流 动 的 交 替 展 示 、社 会 现 实 与 “内 心 真 实 ”的 交 融 、意 识 流
与象征手法的结合,说明了作者在对新感觉派、西方意识流及传统文学中的意象、情节及象征手法的整合中,形成了
自己的“意识流”小说的特色,但他这种特色不可避免地具有肤浅性和世俗性。
关键词: 刘以鬯;《酒徒》;意识流
中图分类号: I207.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638 (2008 )05-0078-04

The Stream-of-Consciousness Novel in HongKong


—— Analysis on LIU Yi-chang ’s The Drunkard

LI Yue
(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210007 ,China)
Abstract: This thesis concentrates on the personal features of Liu Yi-chang ’s works which were composed under the
use of the techniques of the western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novel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thesis mainly
analyzes Liu ’s most famous novel ,The Drunkard ,which was considered the first stream-of-consciousness novel in China
when it was published in Hong Kong in 1963 :First, this novel combines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the modern
poem imagery, and also the symbolic techniques; secondly, it displays the plots and the floating consciousness alternately;
thirdly, the blending of the social reality and inner truth.Then the thesis draws this conclusion: LIU Yi-chang has formed
his own features of “Stream-of-consciousness novel ” creation from the conformity of the Neo-sensualist novels, the western
stream-of-consciousness novels and the imagery, plots and symbolic skills of our traditional literature.
Key Words : LIU Yi-chang ; The Drunkard ; stream-of-consciousness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正面临战后的经 代某些现象的局部反映,而非整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济萧条和生存忧患,一方面是身为殖民地大都市的 但工商业社会过度膨胀发展, 导致人和文艺商品化
华洋杂陈,与内地文化血脉联系的音讯隔绝;另一方 和庸俗化,尊严和高贵情操的丧失,以及由此而引起
面是 “美元政治” 、“绿背文化”的绝对控制,文学的 的‘焦虑、不安’的情绪,却有其世界共同性——
—二十
政治色彩和商业气息日渐浓厚,高度商业化的社会 世纪西方文艺思潮的特征,就是‘焦虑、不安、苦闷、
现实和膨胀的物欲对人的挤压,加深了港人的生存 失落、怖惧’精神面貌的浮现。 ”[2](P155)
困惑,恐惧、惶惑、失落和无所归依,这正是当时普遍 虽然在二十世纪前五十年中, 有志于现代主义
的社会文化心理状态。 文学探索的作家们大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对意识流技
在 此 背 景 下 ,“中 国 第 一 部 意 识 流 小 说 ”、 [1] (P129)
巧有过一定程度的借鉴,但似《酒徒》这样,以一部长
香港资深作家刘以鬯的《酒徒》在 1963 年的出版,就 篇小说的篇幅去描绘一个“酒徒”的意识流程,“写一
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酒徒》只能算是香港六十年 个因处于这个苦闷时代而心智不十分平衡的知识分

收稿日期: 2008 - 06 - 23
作者简介: 李跃(1974 —),女,湖北天门人,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硕士,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华文文学研究。
第5期 李 跃:意识流小说的“香港化”——
—论刘以鬯的长篇小说《酒徒》 ·79·

子怎样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继续生存”[3]过程中 刘以鬯是第一个自觉地站在中西文化交汇的中心,
的内心挣扎,是实现与世界文学潮流的接轨,并企图 以自身继承的五四新文化传统和中国传统的审美习
达到对人性、对存在的思考和感悟的作品。 但在此 惯, 对西方意识流小说进行全方位借鉴并进而创造
前,这类作品尚未得见,《酒徒》之为“第一部”,并不 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熟的意识流小说的中国作家。 ”[5]
是虚誉。 《酒徒》中,人物意识的流动的确似有轨迹可循,读来
在《酒徒》的初版序言中,刘以鬯提出:“现代社 脉络分明, 作者笔触集中在酒徒醉与醒时的不同的
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 在这个“苦闷的时代” [3]
内在精神状态上: 醉后的幻象世界中交织着酒徒的
里, “人生变 成 了 ‘善 与 恶 的 战 场 ’,潜 意 识 对 每 个
[3]
回忆、梦境、幻觉等潜意识的流动,无意识的自由联
人的思想和行动所产生的影响,较外在环境所能给 想中对过去、现在、未来的生活和林林总总的感受在
予他的大得多”, 所以,“那种‘自根至叶’的单线叙 [3]
酒徒的意识之流中来去往返、层层迭印;醒后的酒徒
述绝对不能完全地表现更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与现 则在对社会现实、自身境况、世界大势的关注中,对
代人 ”, “只 有 运 用 横 断 面 的 方 法 去 探 求 个 人 心 灵
[3]
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的物欲关系的犀利剖析中,陷
的 飘 忽 ,心 理 的 幻 变 并 捕 捉 思 想 的 意 象 ,才 能 真 切 入一次次无望的幻想和精神的虚幻状态, 小说中意
地、 完全地、 确实地表现这个社会环境以及时代精 识流的“刘氏特色”十分鲜明:
神”。 [3]
他认为,必须深入事物的深层,描写自我与客 1.新感觉派小说对刘以鬯的影响
观世界的冲突,及在这冲突中客观世界对人类内心 文学之路起步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大
的挤压以及个人心灵在此过程中形形色色的变幻状 陆的刘以鬯, 中学时期即受到当时文坛最时髦的新
态和难以把握的潜意识流露,由此达到文学能够表 感觉派小说的影响,“以尝试用新感觉派的手法作小
现的最大“真实”。 他曾在多种场合引用美国意识流 说而步入文坛”。 [6]
新感觉派把一种全新的小说观和
文学大家福克纳于 1950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 全新的技法带给了当时的刘以鬯, 这尤其明显地体
的发言:“只有人类内心冲突的问题,才值得写,…… 现在他的创作观上。刘以鬯非常赞成挖掘小说中“诗
只有写这个问题才能够产生好的作品……。 ” [4]
与 象 征 的 潜 质 ”, [7] 实 现 小 说 与 诗 的 结 合 即 “诗 意 小
而要描写人类的内在真实,探索人的心灵深层 说”的创作。 而新感觉派小说诗意盎然、充满暗示性
次的变化,描绘人物心理活动的流动性、飘忽性、变 的语言,丰满的象征意象,对人物瞬息感受的精确捕
幻性,实现读者对作品主人公心灵世界的直接把握 捉,无疑在刘以鬯后来的创作中得到了再现。 在《酒
和真切感悟,最合适的创作手法无过于意识流小说 徒》、《寺内》中,这些特色都有了经过改造后的“刘以
了。 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意识流”这 鬯式”的发挥。 在对意识流技巧的借鉴中,加入了现
个概念并论证“意识流”的非理性及无逻辑性特征 [4]
代诗的意象,“刘以鬯在六十年代的试验中频频使用
以来,随着柏格森“心理时间”的时空观和弗洛伊德 的意象叠加、感觉变形、心理现实、怪异修辞、奇特想
精神分析学说的出现,西方的现代派作家们将这些 象,均或多或少与新感觉派的艺术特征相似”。 [6]新感
理论借鉴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西方现代派 觉派文学将感觉和感性放在首要的位置, 使用新奇
文学中盛极一时的意识流文学,而意识流这种创作 的文体和华丽的词藻, 注重对人物主观感觉的生动
手法也达到了对几乎所有现代派文学创作的渗透。 描摹,人物心理的细腻剖析和官能感觉的充分展示,
作为一个深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在大学时期即 “新感觉派……很讲究行文的语汇、 诗意和节奏,此
对意识流文学深感兴趣的作家,刘以鬯自然很快就 外,他们有时还凭借主题的曲折、行与行之间的默默
吸收了这种有别于传统的创作手法,并将它在自己 飞跃, 情节发展的倒叙、 重复和速度来创造一种意
的创作实践中发挥到了极致。 境,显示一种寓意”。 [3]
在刘以鬯的《酒徒》中,这些特
不过,正如刘以鬯在接受香港《开卷》记者访问 征基本随处可见,只不过更为成熟了。 在小说开篇,
时曾说过:“《酒徒》虽然用的是意识流技巧,却是我 对酒徒情绪的描写即是这样开始的:“生锈的感情又
自己的写法,并不摹仿《尤利西斯》或《喧哗与愤怒》 逢落雨天”,将物象的形容词用来形容抽象的情感状
或《浪》。 ” 刘 以 鬯 在 《酒 徒 》中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意 识
[1]
态,两者的奇异结合加上通感的使用,恰到好处是呈
流,明显经过了“香港化(或曰中国式)”的过滤,因而 现出了酒徒意识状态的阴郁色调。在第三十八章,勇
不再生涩不堪,令人难以阅读,而是较能适应国人的 于创办严肃文学杂志的麦荷门因欣赏水准的低下,
阅读习惯。有人评价说:“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 不能认识到路汀小说《黄昏》的价值,因而表现出勇
·80·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8 年

气有余、能力不足时,酒徒重振严肃文学的理想遭遇 此同时,刘以鬯又让变动的街景、嘈杂的市声、扰攘
重挫,陷入对纯文学前途的无限忧虑和绝望的情绪 的人群不停地穿插其间, 不时地将人物拉回现实世
之中,此时在酒徒迷醉的意识流里,随着酒醉程度的 界中。作品构架明晰,读者的阅读视野也保持开阔畅
加深,出现了关于曹雪芹的身世、香港市政建设的规 通,同时又突出了主题,体现出刘以鬯自己的“意识
划、五四以来有关新诗的种种观点和论争,而后愈加 流”文学的特点。
混乱,“有脚的思想在空间追逐。四方的太阳。时间患 3. 刘以鬯提出要以“横断面描写”的方法探求人
了流行性感冒……紫色与蓝色进入交战状态。眼睛。 类的“内在真实”
眼睛。 眼睛。 ……心悸似非洲森林里的鼙鼓。 紫色变 他所谓“横断面的描写”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
成浅紫,然后浅紫被蓝色吞噬,然后金色来了。 金色 是社会现象(即“外在真实”)的“横断面”,其二是人
与蓝色进入交战状态。 忽然爆出无数种杂色……”。 物心理瞬间(即“内在真实”)的“横断面”。 刘以鬯力
形形色色意象的渲染,将酒徒醉中的麻木、颓废、惶 图实现两者的交融汇合, 以便既能反映瞬息万变的
惑心理和难以驱遣的灵魂的悲哀刻画得深入骨髓。 社会现实画面,又能凸显个人心灵的千变万化,从而
当然,这种意识流与现代诗意象的揉和,也有弱点, 实现文学描写的“真实”,使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更
即意象的泛滥。 由于作者有时过于放任笔尖,意象 彰显。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无论作者是否主观愿
便易溢出小说营造的整体象征体系,而流于为意象 意,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一定会在作品中有所表现。
而意象,有做作之感,反而破坏了作品意象体系的统 刘以鬯注重对人的内在世界的深入透视, 同样也重
一美感,这在刘以鬯的中篇小说《寺内》中也有很突 视细致观察外在社会现实对人类心灵的影响。在《酒
出的表现。 徒》 第二十一章, 当酒徒知道一批代表香港的所谓
2. 作品没有排斥传统小说中的情节交待,对 酒 “作家”前去菲律宾讨论文学的“传统性”与“现代风”
徒的外在行动做了客观的叙述,也描写了酒徒的理 时,作者通过酒徒醉中意识的流动,既表现了酒徒内
性内省 心的愤慨, 又借机表明了自己对香港文学现状清醒
通过酒徒醉与醒两种状态的轮转,作品中实景 的认识和批判。在展示人物意识层面的同时,将社会
与人的意识的交错,形成一个明显的循环系统,对读 现象的“横断面”也纳入笔端,显示作品的社会批判
者起到导读作用,不仅清晰地呈现出酒徒的精神状 意义,这也是传统文学作品的一个可贵品质。刘以鬯
态,而且有助于读者穿越酒徒支离破碎的混乱意识 对“外在真实”与“内在真实”的双重倚重,再次表明
流,顺利地进入酒徒的内心世界,或感应或共鸣,并 刘以鬯走的是一条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派文学之间
对作品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如第八、十章,酒徒关 的中庸之道,他试图兼收并蓄,既吸收了传统现实主
于过去战争的回忆、面对动荡不安的现存世界而产 义文学关注社会存在、 关注外部世界对人类行为和
生的一系列意识的流动,源于第八章的客观背景:当 心灵状态的影响以及批判现实的文学精神, 又力图
天的报纸上,有着头条的关于古巴战事的报道,现实 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关注人的心灵世界这一新的创
的刺激使酒徒那因受伤而更为虚弱飘忽的意识世界 作焦点和相应的创新技巧,创造出既具民族特色,又
迅速闪回,以前所经历的战争的痛苦回忆一一流溢 能紧跟世界先进文学潮流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出来,而现实世界人物张丽丽之流的无耻、异化无疑 《酒徒》正是刘以鬯对自己现代派小说创作理念的一
又是一份催化剂,使酒徒联想到人性、人类的未来、 次忠实执行。
世界的前途等等,从而生发出更多的玄想,人性的罪 4.《酒徒》通篇贯注着一股诗化的气息
恶、 战争的毁灭性灾害使酒徒的意识进入未来的 重情绪的渲泄、意象的密集,更重视作品整体象
1992 年,那时的世界“大战自动结束,整个地球已烧 征氛围的营造,从而将酒徒关于宇宙、世界、人类及
焦……找不到一个人”,在荒诞的幻想中体现出动荡 自身的存在主义式的痛苦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 西
不安的社会现实、 人类生存的危机感和虚无意识。 方的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荒谬的, 人的存在是
在第三十九、四十章中,酒徒丢掉了在两家报纸连载 痛苦和无助的,宣称“他人即地狱”。 在酒徒眼里,世
的版面后,生活立时陷于窘境,情绪再度陷入低谷, 间万事万物都是荒唐的、不真实的;他人的关心、友
又一次酩酊大醉,行走在街市上,酒徒凌乱的意识中 谊、爱 情 和 利 用 、欺 骗 都 是 虚 假 的 、空 幻 的 、无 意 义
混 杂 着 关 于 现 代 派 艺 术 、文 学 的 评 价 ,自 身 性 的 冲 的。 作品不仅有许多关于香港荒诞的社会现实的描
动,生命与死亡意识的纷争等千头万绪的念头,但与 绘, 而且为了说明酒徒在商业社会挤压下的生存挣
第5期 李 跃:意识流小说的“香港化”——
—论刘以鬯的长篇小说《酒徒》 ·81·

扎和精神困惑,作者有意描绘了张丽丽、司马莉、杨 现代派文学精神对刘以鬯文学的渗透更多地停留在
露、雷老太、莫雨、麦荷门等各色人物,让他们交织出 了图解现实的表层上, 这也是香港文坛在现代主义
现在酒徒的现实世界中,他们的面目是如此的模糊, 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就总体而言,这
性格是如此的“典型”,以致于他们在作品中只起着 些作品(指香港的现代主义作品——
—论者)还基本上
象征的作用,分别象征着物欲、性欲、爱情、真情、欺 未摆脱批判现实的既定套式,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诈和理想等等。人物形象的虚化和象征化,对酒徒的 多少掩盖了对人类‘状态’的关怀,对个人‘生存’的
生存环境作了一个典型化的概括, 而在这样的环境 观照远远强过对个体‘存在’的思考”。 [8](P23)

中,酒徒的内心挣扎注定会一再地延续下去,直到最 然而无论如何,“像刘以鬯先生得风气之先的意
后,要么彻底地堕落,要么被这个社会所吞噬。“意识 识流小说, 在整个二十世纪文学史上自有其不可抹
流”和象征手法的结合运用,将酒徒的心路历程层层 杀的地位”。 [5](P44)

剥开, 使商业化的香港社会里的人性的荒诞和陌生
化得到了细致的刻画, 并通过对酒徒灵魂撕裂的痛
苦和内心扭曲变态的真切描写, 使人痛切地感觉到 参考文献:

香港这个商业社会对文学和文人的挤压和异化,使 [1 ]易明善 . 香港文学简论[M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5.


[2 ]黄 东 涛 . 《酒 徒 》评 论 选 集 [C ]. 香 港 :香 港 获 益 出 版 事 业 有
小说在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存在主义式的生存痛感的
限公司 ,1995.
同时,又具备了同样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3 ]刘 以 鬯 . 酒 徒 :初 版 序 [A ]. 梅 子 ,易 明 善 . 刘 以 鬯 研 究 专 集
我们同时可以看到,由于刘以鬯在《酒徒》中更
[C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7.
多地将自己个人的经验和情绪传达到人物身上,对
[4 ]陈焘宇 . 外国现代派小说概观[M ]. 南京:江苏人 民 出 版 社 ,
现实的具体问题投入过多的关注, 表达出对特定时 1985.
空中人的生存困境的感慨和思考, 因而对人性不能 [5 ]孙 宜 学 . 刘 以 鬯 :中 国 意 识 流 小 说 的 先 驱 [J ]. 当 代 作 家 评
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思考和终极关怀, 显示出其现 论,2000 ,(5 ).
代主义文学尝试中的某种肤浅性和实用性。 作品中 [6 ]王友贵 . 刘以鬯与“新感觉派”[J ]. 华文文学,1999 ,(1 ).

关于人生、 宇宙、 哲理的存在主义深刻感兴是缺乏 [7 ]刘 以 鬯 . 小 说 会 不 会 死 亡 [A ]. 刘 以 鬯 . 短 绠 集 [M ]. 北 京 : 中


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5.
的, 即使因时代背景和总体思潮的影响而有意在作
[8 ]朱 寿 桐 . 中 国 现 代 主 义 文 学 史 [M ]. 南 京 : 江 苏 教 育 出 版 社 ,
品中牵强地“附着”了一些关于人生、宇宙的思索,也
1998.
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远不及其体现在对现实具体
责任编校: 邓 刚
问题的强劲关怀中那一份世俗的情怀,它表明,西方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