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1

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之編制發展研究

A Study of Preparation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novative Product Learning


Scale
摘要
創新是指透過不同的想法,產生各式的點子或新事物。在創新產品歷程,若能透過多元智慧 ,
表現出不同的智慧學習與運用,將可創新不同的產品。過去透過多元智慧進行創新產品學習評
量的量表發展較少探討,本研究為了補足上述不足,探討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發展多元智
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研究者分別以全國大學的設計類科336位及408位學生為對象,進行量表
的預試和正式施測。預試部分經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項目分析後顯示此量表具有自然智慧、數學邏
輯智慧、構想智慧、空間智慧、人際智慧、內省智慧與創新產品七因子結構,且各項目分析皆為
良好。正式施測之驗證性因素分析亦顯示此量表之七因子結構具備良好的模式適配度。本研究所
發展之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可作為未來大學教師評量學生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之參
考。
關鍵詞: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

Abstract
Innovation means to produce a variety of ideas or new things through different thoughts.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 innovation, if varied i-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can be exhibited via multiple
intelligences, diverse products can be innovated. In the past, there were fewer discuss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ale of conducting innovative product learning assessment via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order to make-up the above-mentioned deficiencies, the research explored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novative product learning, and developed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novative
product learning scale. The researcher took the 336 students and 408 students of design department in
the universities in entire Taiwan as the subjects respectively to do the scale’s pre-testing and formal
testing. For the part of pre-testing: through th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item analysis, it
showed that the scale had seven factor structure of natural intelligence,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conceptual intelligence, spatial intelligence,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and innovative product, and the results of each item analysis were good. The formal
testing’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the scale’s seven factor structure had good
model fit.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novative product learning scale developed by this research can
be served as the reference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to assess students’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novative
product learning in the future.
Keywords: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novative product,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novative
product learning scale.

壹、緒論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市場競爭激烈、產品推陳出新,企業要有競爭力,
就必須具有宏觀的視野,才能讓產品永續不斷的發展下去。再者,消費者對於產品的需求複雜,

1
在競爭劇烈的市場,創新是唯一不變且有效的生存工具(Skarzynski、Crosswhite,2014)。近年
來愈來愈多的國家積極推動「創新」活動,創新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臺灣在創新發展上,
不斷的推動各種計畫,使許多臺灣中小企業具備高度彈性與應變力。
「創新」已成為國內產、官、
學,甚至國家政策及媒體大眾所關注的焦點。
創新是一種能力,將思維綜合轉化為實際行動,指個體在工作環境中,將目標、方法及程序,
透過不同的想法,產生各式新的點子或新事物,然後付之行動。創新產品歷程,同時考量使用
者的需求、技術上的可行性,以及商業獲利能力(陳淳迪、洪珮瑜,2010)。在新產品上市之前,
牽動廣泛且問題複雜,從不同角度及觀點綜合地展開,包含使用者的需求、產品視覺上的造形
與功能的創造、技術的創新、社會價值、環境保護、文化特色等,好的創新產品除了可以給企業
帶來利潤,更可以提供消費者使用認知及優良的價值。創新產品設計思維過程宜選定適合的設
計策略,使其過程能產出更好的產品。唯有符合顧客群需求的產品才能掌握市場先機,持續不
斷創新才能延續產品生命,展現未來設計的創新趨勢(高宜凡,2010)。
綜合言之,創新能力有其重要性,已成為目前產業需求之趨勢,關係著國家、社會未來的發
展,也關係未來企業的永續經營。創新根植於一套思維綜合轉移,在創新產品過程,牽動複雜,
包含使用者需求,注重視覺造形與功能,以及考量市場經濟及產業發展,加以文化特色的兼顧
及環境生態的考量等,選定適合的設計思考策略,將使其產品創新過程能產出更好的產品。
Gardner 於 1983 年提出「多元智慧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簡稱MI),指出人
類的智慧至少有八種,包括自然智慧、內省智慧、人際智慧、空間智慧、音樂智慧、語言智慧、肢
體智慧、數學智慧,以全新面貌學習看每個人的長處,肯定每個人都有他們值得肯定的一面,
大抵上每個人每種智慧都是與其它種智慧相互配合,以獨特組合方式運作
(Goodnough、Long,2002)。由於創造性思考綜合神經生理、認知取向、人格特質、領域知識和
社會脈絡等層面,創造性思考在專門領域中表現出不同的智慧運用與統整,即形成不同領域的
創造產品,例如產品設計、音樂、繪畫、舞蹈。
「多元智慧理論」廣泛應用於學校的各學習階段,藉由多元智慧的架構提供教師規劃課程、研
發教材、運用教法與實施評量的指導方針。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多元智慧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動
機 、 學 習 成 就 、 學 習 評 量 、 問 題 解 決 均 有 正 面 的 效 果 ( 王 為 國 ,
2006 、Abdulkader 、Gundogdu 、Eissa,2009)。
在邁入廿一世紀,台灣從開發中國家轉為已開發國家,從代工經濟邁向知識經濟,轉型成敗
的關鍵繫之於教育。教育應扮演舵手角色,創造具競爭力的綠色矽島。教育改革之際,需要跳脫
傳統智力觀的想法,引導學生展現多元的能力,透過「多元智慧理論」應用進行創新實踐,提供
學生實作及學習機會,以在國內外各大大小小的創新產品設計中,設計符合社會產業需求的創
新產品。
吳靜吉(2003)指出,創意的表現,基本上是多元的,學生使用單一種模式來學習,製造成
品,在這樣的情形下,只能發現學生在單一方面的成就,難以發掘學生的創意,也因為這樣的
框框,很可能會扼殺或忽略了孩子在其他智慧範疇的創意。過去郭辰光(2011)提出混合智慧
模型,可應用在產品創新設計流程。謝承豪、高清漢、楊俊明、游伯勳(2015)指出:隨著數位
時代的來臨,科技生活化與電腦家電化逐漸形成趨勢下,逐漸建構一個媒體與生活、科技與人
性、虛擬與實體整合的生活環境,透過多元智慧運用,可以引發解決問題,轉化文化認可有價
值的產品」。萬文隆(2008)認為要激發出個人創造力,要依賴「多元智慧」,由於發明活動來
自智力,甚至於個人不同的智慧,而創造力在個人特質的觀點認為每個人有特色,且有多元的
面向,因此,更應重視多元智慧。以及郭奕龍、鄒小蘭、丁怡(2007)也指出,應用多元智慧將
2
有助於學生創造力之發展,進而應用在產品創新設計及發明方面。陳敏之,張會巍,丁笑君,
鄒奉元(2010)指出,以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絲綢產品創新設計,多元智慧實現了設計創新,
賦以產品新的內涵。
過去以多元智慧,探討創新產品學習量表國內外較少探討,僅探討多元智慧能力發展量表
(葉玉珠、彭月茵、葉玉環,2009;吳武典,2013;Jailani、Din、Ariffin、Mokhtar、Embi,2011)
、 創 新 產 品 績 效 量 表 ( Alegre 、 Lapiedra 、 Chiva , 2006 ;
Matzler、Schwarz、Deutinger、Harms ,2008)、產品創新能力策略量表(Miranda、Gomes、Filipe
Lages、Lopes Pereira,2014;Al-Husseini、Elbeltagi,2015)、創新產品能力影響因素量表
( Vega-Jurado 、 Gutiérrez-Gracia 、 Fernández-de-Lucio 、 Manjarrés-Henríquez , 2008 ;
Moilanen 、Østbye、Woll,2014),以上這些並不是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多元智慧創新產
品學習量表發展。本研究目的以多元智慧理論為基礎,綜合創新產品相關文獻,發展多元智慧
創新產品學習量表。首先針對多元智慧理論的定義、面向、評量方法做基礎性探討,並透過創新
產品相關文獻的分析,發展適合評量大學生的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以及驗證「多元智
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之信效度,以了解學生在創新產品思考過程,是否能從多元智慧的角度
進行聯想,作為未來大學教育之參考。

貳、文獻探討
一、多元智慧理論意義與面向
(一)多元智慧理論意義
智慧是指處理訊息的能力,在某種文化環境之下,用來解決問題或創作該文化所重視的作品。
傳統智力學習,窄化了智力的學習範疇,對智慧的認知是一元化,這樣狹隘的認知與限制,造
成了智育偏頗的現象。智慧是看不到,有許多不同面向的組成。智慧應用在知識的獲得、學習和
展現應有多種不同的方式,透過多元管道來學習,才能獲得「真正的理解」。誠然,學習應是多
種呈現,智慧的面向應是多元(Gardner,2011)。
多元智慧理論特別強調: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心智,應以不同的方式來學習、理解和表現。例
如:有些人主要以語言的方式來學習和理解,另外有些人則在肢體 -動作方面特別優勢,以肢
體-動覺智慧來學習;還有些學生是擅長於運用各種空間符號與他人互動,以空間智慧和人際
智慧來學習,展現他們的優勢。智慧潛能開發與否就看那個文化所提供的機會,以及一個人在
自身、家庭、老師與其他人影響下所做的決定和選擇。
多元智慧理論以學習者認知能力為中心,主要概念是多元表徵。學生若能以各種方式和情境
來學習,讓有關於這個主題的所有智慧都盡可能的發揮,那麼學習者就能真正的認識這個主題,
在主題的學習上就能獲得最佳的成效,達到目標的可能性也就隨著提高(林心茹,2013)。
(二)多元智慧理論面向

3
多元智慧理論指出人擁有的智慧至少有八項智慧:自然智慧(naturalist intelligence)、內省智
慧 (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 、 人 際 智 慧 (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 、 空 間 智 慧 ( spatial
intelligence)、語文智慧(linguistic intelligence)、音樂智慧(musical intelligence)、肢體動覺智
慧(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數學智慧(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多元智慧強調人各
有長才,每個人有不同的認知風格,所以進行學習時應用的方法不同。智慧總是相互作用,通
常以複雜的方式統合運作。智慧運作時,某一智慧啟動另一種智慧,或者修正它發揮功能的方
式,例如優勢的音樂智慧使得個人處理語言課題時能兼顧語言意義,更能敏覺的體察和運用語
言中富含的旋律性。「多元智慧理論」八個面向,以下逐一說明(洪蘭,2014):
1.自然智慧:指能對所處環境的各類物種熟練的認知,能正式或非正式把幾種物種間關係表
述出來進行發展,例如:生物學家、氣象學家和植物學家辨識自然萬物,並能運用這些關係從
事表現及生產。
2.內省智慧:指能認識自己的優缺點、評估自己,發揮個人特色,形成與其它社會關係的表
現基礎。內省智慧包括個人的思想和感受,能將個人的內在世界與外在經驗產生連結,形成自
我知覺的能力,並善用這種自我知覺能力來導引和表現自己的目標。
3.人際智慧:指能覺察並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向、動機、期望,包含對臉部的表情、聲音和動作
的敏感度,以及對這些暗示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就像政治領袖、宗教領袖、老師或是諮商人員。
人際智慧可以了解別人,與別人溝通,並且注意別人在心情、氣質、動機和技能上的差異。人際
智慧高的人在團體工作、團體努力與合作的計畫上經常有優異的表現。
4.空間智慧:指能準確地感覺視覺空間,並把知覺到的事物表現出來,例如:航海家、飛行員
畫家和建築師所表現的現象。空間智慧包含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彼此間關係的敏感
性,其中還包含將視覺和空間的想法在腦海中立體化,以及在空間矩陣中能很快找出方向的能
力。空間智慧使人能知覺到內在和外在的影像,也能重現、轉變,使自己可以在空間中從容的運
用,隨心所欲地操弄物件的位置,或是產生相關事物。
5.音樂智慧:指對音樂、旋律、節奏和音質等敏銳程度,能察覺、辨別和表達音樂的能力,並
且能創作和欣賞音樂的旋律、音質,例如:作曲家、指揮、樂師。音樂是人們自我表達的方式,
是我們與生俱來就擁有的能力,將引導我們開發出音樂智慧的潛能。
6.語文智慧:指能有效利用口頭語言或書寫文字的能力,對文字和語言的結構、意義特別敏
銳,例如:作家、詩人、記者、演說家,都是高度語言智慧的最佳例證。藉由口語,使我們得以
從具體的思考演進至抽象思考。
「語文」讓人能認識一些未親身經歷的物體、地方、程序及概念,
「語文」更能讓人能夠與素未謀面的人進行溝通。換言之,透過語文的思考,可幫助人們記憶、
分析、解決問題、乃至創造。
7.肢體智慧:指能善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以及能運用雙手有技巧地生產或操作物
品,例如:演員、運動員、舞者和寶石匠,熟練地使用雙手或物件的工作者。凡是能夠運用全身,
或是藉由身體的某些部位,例如:善於運用雙手、雙腳來解決問題的人,就是擁有高度肢體智
慧的人。
8.數學智慧:指能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能力,包含對邏輯或數字型態認知能力;以及具有處
理複雜前因後果的推理能力,例如:科學家、數學家、會計師、工程師,展現出很強的數學智慧。
在西方的社會裡,數學智慧備受推崇與重視,蘊涵解決問題和邏輯推理歷程,使人能計算、量
化及考慮命題和假設,擁有一套秩序機制、原理和核心作用,這些是數學智慧所涵蓋的能力。
二、多元智慧評量

4
Gardner 認為過去智慧理論所編製的智力測驗,其測驗方式僅使用到兩項智慧: 邏輯數學及
語文能力,這種工具僅有利於某一類的個人,以及某一種智慧認知型態,對於不具備此種智慧
類型的人,未能顯現出他的長處。迦納的多元智慧理論,有自然智慧、內省智慧、人際智慧、空
間智慧、語文智慧、音樂智慧、肢體動覺智慧、數學智慧,挑戰傳統智慧觀念,有助於課程及教
學理論學者、教育實務工作者進一步認識與評量每個學生的潛能(李乙明、李淑貞,2008)。因
此學校的評量應是配合學生的發展,運用多元智慧量表工具,來加以進行學習評估。
過去葉玉珠、彭月茵、葉玉環(2009) 編製多元智能量表,結合學者專家與具有豐富實務經
驗的幼教老師進行量表發展,並以幼兒爲樣本考驗其信度與效度。研究中使用的工具包含語文、
數學、空間、肢體、音樂、人際、內省與自然等八個分量表,研究結果發現幼兒多元智慧量表具有
良好的建構效度、效標關聯效度、內部一致性信度。吳武典(2013)修訂 Dr. Branton Shearer 的
多元智慧理論,並建立國內常模,發展出自陳式量表,共包含語文智慧、數學智慧、音樂智慧、
空間智慧、肢體智慧、內省智慧、人際智慧、自然智慧。研究對象取自臺灣地區的國小及國中學生。
各分量表交互相關係數均屬中高度相關,顯示各分量表功能一致,但仍具有相當的獨立性,其
信度、效標關連效度,均有不錯的水準。Jailani、Din、Ariffin、Mokhtar、Embi(2011)探討 Rasch
模型方法測量學生多元智慧創新能力,研究主要是了解多元智慧對馬來西亞公立大學生的重要
性,以及運用多元智慧評估學生的聰明程度。研究過程發展多元智慧量表,由語文(VL),內
省(KR),人際(IE),音樂(MZ),數學(LM),人際(IA),空間(VR),自然
(NA)和肢體(KB)70 個項目組成,並運用儀器進行線上填答測試及以 Rasch 模型進行自我
評估,以開發人員多元智慧創新能力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評估方法。
三、創新產品意義與面向
創新(Innovation)顧名思義將創意轉換成價值、創造新的事物,為人類滿足自身需要,針對
自身的認知與行為發展出新的變革和結果的活動。創新產品是一種創造及發展產品的行為,在
開發過程需考慮到生產面、技術面,以及市塲機會、經費限制、銷售與行銷、售後服務等因素。為
了確保產品擁有內外環境之競爭力,需要了解創新產品的意義與面向來衍生出新的產品。
(一)創新產品意義
創新產品是指產品的改良或是新的產品產生,在市場上具有前瞻性。創新產品始於新產品對
社會商業活動具有潛力,以創新的產品為基礎,找出新的市場與服務機會,經由產品開發、生
產、行銷活動,轉化為商業化產品的整個行為過程(OECD,2010)。
(二)創新產品面向
創新產品面向, 鄧瑋霖、許言(2015)探討新興經濟體在產品設計方面之策略,歸納出創新
產品策略可分成四項構面:
1.改善產品開發流程:強調社會文化表現、加強技術合作、提高研發設計投資、強化促銷
成效、設計良好人機介面、改善設計開發流程。
2.增加產品附加價值:強化市場資訊收集與應變能力、開發新目標市場、增加產品多樣化、
易於製造與維修、開發獨特產品功能、開發獨特產品造形。
3.提昇產品品質:符合規格及標準、提昇產品品質水準、考量環保設計。
4.提昇產品形象:提昇公司品牌形象、加強同業研發設計分工、提昇公司產品設計形象。
另外,Cooper將「創新產品」分成六個類別(。張華憫,2004 ) :
1.革命性產品:這類創新產品是屬於前所未有的,並創造出新市場,像新力(Sony)的
隨身聽、、3M的便利貼。
2.新產品線:雖然在市場上已可見此類產品,但對某些特定公司而言仍為新品,通
5
常藉由這種方式,企業得以踏入特定產品市場。
3.產品延伸:這類商品雖對某些公司而言為新嘗試,但仍可歸納為該公司某些既有產品
線。
4.產品改良:這種產品在本質上為替代公司既有的舊產品,但可能經過功能改良,或在
消費者心中其較高評價。
5.重新定位產品:這類新產品賦予既有產品新的用途,為舊產品重新尋找新的市場區隔。
6.產品減價:此類產品是以較低價格提供相同產品的效益,以取代既有產品。就行銷觀
點並不算新產品,但就產品生產而言,這可能需要大幅度的技術突破。
Jacoby、Rodriguez(2007)也針對不同族群使用者的新產品開發,將新產品類型分為四個屬
性:
1.擴展型產品:以新產品供應現有使用者,屬於演化性創新(evolutionary innovation),善
用現有客源達到品牌延伸、提高顧客消費率。
2.創造型產品:以新產品供應新使用者,屬於革命性創新(revolutionary innovation),用來
創造新市場或重新塑造市場定位。
3.管理型產品:以現有產品供應現有使用者,屬於增值性創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
目的在於以更好的價格提高產品使用率或提昇市場占有率。
4.改良型產品:以現有產品供應新使用者,屬於演化性創新(evolutionary innovation),用
於拓展銷路或提昇市場占有率。
綜合上述,創新產品面向可以是改善產品開發流程、增加產品附加價值、提昇產品品質與提昇
產品形象,也可以是革命性產品、新產品線、產品改良、重新定位產品、產品減價。本研究主要
是發展多元智慧創新產品量表,評量學生是否能經由多元智慧思考歷程創新產品。
四、創新產品量表
創新是一種相對於過去新的構想(Ideal)、活動(Practice)或是具體的事物(Object),且
可以被個人或組織所接受的新事物。廣義的產品創新是指企業或組織發展全新產品或改良革新
產品原本功能及用途(Dawson、Andriopoulos,2014)。創新之所以創新主要基本特色在於產品
屬性上的突破,新產品在產品屬性上突破原有的產品或是改良原有的產品,來符合市場需求與
消費者的喜好。創新需多重來源來發展一些概念,可透過量表內容來測量想要之事物。
過去 Al-Husseini、Elbeltagi(2015)探討伊拉克大學創新產品的過程,先探討知識分享
(Knowledge Share)在高等教育表現的效果,以及了解知識分享在大學產品創新方面發揮的作
用。研究過程以 400 位大學的教學人員以及學校工作人員為對象,了解彼此交換及分享教學相
關的知識,以及開發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實施作法,研究過程發展知識共享創新產品能力量表,
搜集資料以 SEM 結構方程模式了解知識收集、知識分享與創新產品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知識
收集與交換分享加強產品創新方面作用。Moilanen、Østbye、Woll(2014)探討中小企業的外部
知識、吸收能力和產品創新之關係,主要探討吸收能力是否在不同的外部知識流入和創新產品
之間起中介作用。研究過程使用挪威 19 家公司的調查數據,假設外部知識與流入中小企業的吸
收能力正相關、中小企業的吸收能力與產品創新正相關、中小企業調解外部知識導入與創新產品
之間正相關。並以路徑分析統計方式來測試假設,結果發現將外部知識流入將成為更高創新產
品的重要媒介。Miranda Silva、Gomes、Filipe Lages、Lopes Pereira(2014)探討全面品質管理
(TQM)資源對於創新產品的影響,主要探討全面品質管理文化、產品設計能力和流程,對企
業實施全面品質管理體系過程在創新產品中的作用。研究過程發展全面品質管理(TQM)創新
產品量表,探討全面品質管理文化、過程改進能力、產品設計能力、創新產品產生、創新導向、創
6
新能力影響。對 419 家葡萄牙製造公司進行了調查,並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及結構模型分析,
探討 TQM 如何影響創新產品。調查結果發現,全面品質管理文化對流程改進和創新產品有直接
影響。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創新產品過程開發可以是知識收集與交換分享,也可以是外部知識或是
全面品質管理文化的導入,以加強產品創新方面作用,並且透過創新產品量表來加以評估。本
研究目的在編製一套「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透過多元智慧理論的定義、面向、評量方
法做基礎性探討,以及創新產品相關文獻的分析,發展適合評量大學生的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
習量表,以及驗證「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之信效度,以評估大學生是否可以從多元智慧
進行產品創新,作為未來大學教育參考。
五、多元智慧創新產品
新產品上市之前,牽動廣泛且問題複雜,包含經濟成長模式、使用者需求、文化特性、環境保
護、視覺造型與功能創造等方面,因此創新產品發展過程,應從多元智慧角度及觀點進行思考,
使其過程能產出更好的效果,以快速響應市場、滿足客戶需求(杜瑞澤、張祖慰、徐傳瑛 ,
2009)。茲說明多元智慧創新產品面向如下:
(一)創新產品是自然智慧的表現
自然智慧,指對所處環境各類事物的認知,能正式或非正式將事物間關係表述出來,例如創
新 產 品 過 程 注 重 消 費 者 使 用 產 品 需 要 進 行 觀 察 ( 徐 聯 恩 、 郭 靜 怡 , 2013 ;
Bateman、Snell,2012)。由於現今「產品」用之者眾,顧客需求快速轉變,產品生命週期也較短,
因此產品設計過程必須涉及「對消費者的理解」。在研發產品時,研發人員若能觀察消費者需要,
從消費者例行性工作使用產品的過程創新產品,將能符合消費者需要、推廣市場。也就是說,一
個好的產品,必須融入使用者的生活,除了產品製造技術進步、可量產、美觀、安全性發展外,
還可提升到精神層面的需求,使產品是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休閒的、娛樂的,而非只是物質功
能的產品;甚至對個別消費者,指定製作不同需求的產品。創新產品有時可從全球化競爭趨勢
的需要來思考,以形成新的商業行為與經濟發展。產品創新可以改變設計方法,結合產品外型
與功能,對市場產生影響;或是找出商品的價值主張,像是產品是否有視覺愉悅、品質精巧,
以及產品品牌形象,或是從產品安全性,是否有安全標示、防錯處理,如何資源回收等角度來
創新產品。
(二)創新產品是內省智慧的表現
內省一詞指個人內在思考,注重個人內心的省思能力與思考活動。內省為個人以自發、警覺的
態度去進行工作,以面對各種內外情勢予以探究。內省工作是不斷反覆進行,包括:自我內省、
他人角度內省與幻想思考(Armstrong,2009;Ickikaua,2009)。自我內省是以個人自我為主
體,瞭解自我的存在,進而接納與擴展自我,涉及各種自我概念的發展,例如:自我概念的形
成、自我與社會的連結關係、自我控制等。就像個人創新產品過程,能從自己擅長方面進行產品
創新,評估至產業發展的可行性。除了自我內省外,也包括他人角度內省,從家人、周遭朋友,
甚至是社區大眾提供的問題來思考、創新產品。而幻想思考指個人內在思考活動,讓思考自
動奔馳,四處遊蕩,包括各種誇大、虛擬的幻想,例如能將現實中的產品與虛擬事物加以連
結來思考、創新產品。
(三)創新產品是人際智慧的表現
人際智慧指能覺察並區分他人情緒、意向的能力,包含臉部的表情、聲音和動作,以及對這些
部分做出適當的反應。產品創新歷程,面對不同的消費對象需求,須與對象互動並做有效的溝
通;以及團隊裡的人員、不同的專業人士,也需要互動,過程包含人際互動、跨領域合作(李
7
靜如、林邦傑、修慧蘭,2011;Esslinger,2011)。人際互動是指能主動地與他人互動,傳達個
人理念與訊息。人際互動過程容易和別人建立友誼關係,可提高團隊承諾及合作關係、創新產品,
例如能從人際互動過程整合出自己的想法、能從影響他人的意見及想法的過程來創新產品。跨領
域合作,是指與兩個以上專業人才合作,這種合作打破專業界限,形成非常緊密的對等關係。
過去十年也可觀察到,創新產品被賦予的期望,不只是個人自我產品的創新,透過跨領域合作
過程,除了能貢獻自己的專業能力外,也能傾聽不同領域者所提之想法,整合不同的意見,
清楚產品創新之異同;甚至能與不同組別進行競爭,進而創新產品、實現目標。
(四)創新產品是空間智慧的表現
空間智慧指將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等關係想法立體化呈現。空間智慧要能正確地覺察
周遭世界,能從兩個不同形體,或是從物品形狀、大小、形式、形態,各種看到的或想到的產品
訊息進行空間組合,包含視覺化與空間設計兩個面向(Eckhoff、Urbach,2008;顏惠芸、林伯賢
林榮泰,2014)。視覺化指將所擷取之文字型態、知識與資訊,透過圖形與動畫等表達方式呈現,
使核心知識內容得以具體傳遞給予知識使用者。視覺化過程會將各種概念進行組合,形成新的
視覺概念,如將看似不相關的問題、不同領域的構想連結起來,形成新的可能。空間設計指創新
產品過程,使用不同的顏色、花紋、心象等符號系統進行視覺空間設計,以展現個人創作。創新
產品可藉由空間設計的手法,來傳達個人不同的理念或型態,或是藉著玩遊戲體驗產品的方式
來思考、創新產品。
(五)創新產品是音樂智慧的表現
今日的學習,是以不同形式學習,處理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例如透過音樂智慧,從音調、節
奏等聲音進行感覺、創新事物(鍾莉萍,2013)。音樂智慧指對節奏、音調較有佳的敏感性,可
以察覺、辨別音樂和表達音樂。具有音樂智慧的人,對周遭聲音敏感,喜歡創作音樂、愛唱歌或
聆聽多種音樂;喜歡在有音樂的環境下學習。在學習時擅於透過旋律、節奏來思考,進而創新作
品,例如從聽到音樂的歌詞、音調及旋律來思考創新產品,或是從周遭的聲音、各種樂器的音調
來思考創新產品,以及透過聆聽多種不同形式的音樂、或是透過背景音樂讓自己在放鬆的狀態
下進行產品創新。
(六)創新產品是語文智慧的表現
語文是人們開展思維活動的工具。人們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積累各種精神財富都是利用語文
來完成。語文智慧包含口語和書寫能力,了解語文意義,可以用語文來加以表達。透過語文智慧
的語文思考,將能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维,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宋增軒、劉唯玉,
2005)。今日的學習,可透過語文智慧的學習形式,有效地運用語言及文字進行感覺,表達自
己的想法、創新事物。在創新產品過程中,例如從一些報章雜誌、語文閱讀的過程來進行產品創
新,或是從一些名人演說、故事、散文的啟示來思考、創新產品,或者透過內容書寫、口語表達
的過程來思考創新產品,以及從不同文化的認識及理解的過程來思考創新產品。
(七)創新產品是肢體智慧的表現
未來的生活,面臨各種需求,可以肢體智慧,運用身體、動作進行感覺、創新事物。肢體智慧
之特性為技巧運用身體、動作處理事物、表達想法,以及善於運用雙手生產或操作事物;藉由肢
體可幫助創新啟發,促進認知與學習。就像創新產品,透過動手操作、組裝的方式來創新產品,
或是透過觸摸產品、模型製作方式來思考、創新產品,或者以玩遊戲、描述情境故事、角色扮演
的方式來創新產品(鍾秉林、董奇、葛岳靜、方瑾、何麗平,2009)。
(八)創新產品是數學智慧的表現

8
數學智慧指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能力,包含前因後果,透過思考演繹與歸納的歷程,判斷其
合理性,以分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應用在創新產品分為:數學邏輯、 問題解決與應用科技
(葉秋呈、辛靜宜,2007; Driver et al,2011)。數學邏輯指能掌握「有條理、有依據的客觀思
維,以及運用邏輯概念來作推理和論證,應用在創新產品流程如會運用數字和推理、計算和精
確概念的方式進行產品創新,以及會運用演繹和歸納的方式進行產品創新,或是透過實驗解決
問題。問題解決指創新產品過程運用大量知識找尋問題解答的方法,例如運用已有的知識搜尋
可解決設計的方向。尤其在科技變動快速的時代,面對各種多變的問題,必須具備問題解決技
巧。應用科技指創新產品過程,運用可行的科技,轉化成顧客價值和市場機會,滿足人們的需
求」,例如透過對科技的理解,將科技、網路、資料庫等資源進行擷取及分析,進而創新產品。
應用科技可以現有的科技為基礎,發展前瞻創新的產品,例如加入無線感應、智慧家庭、雲端運
算等科技,創新其產品的功能。
(九)創新產品是價值的表現
價值是指對存在事物持續性偏好的信念,引導人們在不同情境中決策、判斷和決定產品使用,
幫助消費者在不同的產品中訂定標準、做出抉擇。製造者、消費者相互關係中,製造者創新產品
是否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是否對消費者具有肯定的作用,這種關係的表現就是價值。創新產品
表現其特徵為兩大特性:創新性、結構性(Kotler、Caslione,2009;延岡健太郎,2007)。創新
性是產品創新歷程運作上引進新的觀念、新的知識,改良了產品,甚至是重新定位產品使用、新
的服務方式,或是改變原有產品使用材料,讓消費者使用產品更便利。創新性也是引進新的製
程或技術進行產品設計及生產,影響消費者的選用,開發了產品新的市場、新的商業行銷方式,
建立了產品新的品牌,新的領導地位。結構性指功能整合創新產品,讓產品具有結構性,其設
計模式的運用,關係到產品的品質、生命週期的延續與企業的競爭力。產品結構性也是產品不斷
地整合內部結構,建立產品構成要素間相互關係,使各要素互動大幅提高,建立了產品差異性。
一個完整的產品可對產品功能進行劃分,建立了產品模組結構,單獨開發設計介面,組合規格
化產品。

六、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模式
新產品設計,創新與附加價值將是成功的關鍵(Lin & Luh,2009)。透過創新產品,可使產
品在未來都市生活提升消費者需求與服務。要創新產品須由傳統的單一思考方式,超脫至多元
性的思考方式(Mokhtar、Majid、Foo,2008)。多元性思考創新產品過程,可運用多元智慧的自
然智慧、內省智慧、人際智慧、空間智慧、音樂智慧、語文智慧、肢體智慧、數學智慧,表現出有價
值的創新產品。認知心理學指出人的認知行為的心智處理,包括思維推理、動機與情感運作的心
理過程。個體經由他人或環境的互動,透過認知思考歷程,每一個人皆可以經由感知、推理,思
考組合成行為模式,這樣的認知歷程具有一定的特徵要素與發展路徑(陳烜之,2007),可以
經由學習模式的方式,建立有效的學習反應及指標(Kolb,2012)。就像發展多元智慧創新產
品學習量表,檢視學生是否能經由自然智慧、內省智慧、人際智慧、空間智慧、音樂智慧、語文智
慧、肢體智慧、數學智慧,進行產品創新,表現出有價值的產品。
過去創新產品學習模式建立,Montoya、Workman(2013)探討創新產品的前因和後果,以美
國高科技製造業的經理人為研究對象,發展創新產品影響因素量表,建構創新產品影響因素學
習模式,探討團隊的凝聚力、團隊身份、獎勵制度、規劃流程、承擔風險等因素對產品創新性影
響,結果發現創新產品受到團隊的獎勵制度、規劃流程,以及凝聚力和團隊身份 所影響 。
Kostopoulos、Papalexandris、Papachroni、Ioannou(2011)探討知識吸收能力、創新產品和公司績
9
效之研究,以希臘製造業和服務業為對象進行調查,過程運用組織量表、外部知識流動量表與
產品創新量表,探討外部知識流入、企業吸收能力與創新產品表現,結果發現外部知識流入、組
織吸收能力對創新產品有直接影響、外部知識流入影響組織吸收能力進而影響創新產品,吸收
能力中介外部知識流入與創新產品表現。Jing、Yanling(2010)探討不同類型的市場導向影響創
新產品之表現,以227家中國製造企業為對象進行調查,過程運用市場導向量表、市場變動量表、
競爭強度量表與產品創新量表,探討市場導向、技術變動、競爭強度與產品創新表現。結果發現
市場導向、市場變動影響創新產品、技術變動中介市場導向與產品創新、市場變動中介市場導向
與產品創新。本研究透過對多元智慧理論意義、面向及評量方法做基礎性探討,並經由創新產品
相關文獻的分析,建構出一個包含「自然智慧」
、「內省智慧」
、「人際智慧」
、「空間智慧」
、「音樂
智慧」
、「語文智慧」
、「肢體智慧」
、「數學智慧」與「創新產品」九個面向的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
模式,並發展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進行驗證與評估,茲說明如下:
(一)「自然智慧」
指能透過周遭觀察消費者需要創新產品(徐聯恩、郭靜怡,2013;Bateman、Snell,2012)。消
費者觀察,指在研發創新產品時,能觀察消費者需要,融入使用者的生活中,培養從不同角度
觀察,發現問題,化需要為需求找到新想法,像安全性、休閒的、娛樂的,將感受到的價值、關
聯,轉換為正面的感覺,進而創新產品。創新產品包含是否有視覺愉悅、品質精巧,以及產品性
能規格,是否有生產性、配裝方便,以及產品是否有永續性、環保意識,將創新條件轉化成顧客
價值和市場機會,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二)內省智慧
指創新產品過程,能透過自我內省、他人角度內省與幻想思考 進行產品創新
(Armstrong,2009;Ickikaua,2009)。自我內省指個人透過對產品內省思考,從而發現產品
問題,以及對產品問題提出可能假設,擬定可行的解決方案。創新產品遇到瓶頸時,能想像各
種可能的替代方案,或是從自己擅長方面進行問題解決、創新產品。他人角度內省指從他人角度
出發內省,就像創新產品過程,能從周遭朋友提供的問題來創新產品、或是能以同理心針對消
費者日常生活需要,不斷的修改及創新產品。內在幻想思考指幻想任何先前未發生過的經驗,
創造新的經驗,包括各種誇大、虛擬的幻想;能從自己周遭喜愛或是討厭的事物出發,思考創
新產品的各種可能。
(三) ,人際智慧
指 創 新 產 品 過 程 能 運 用 人 際 互 動 與 跨 領 域 合 作 ( 李 靜 如 、 林 邦 傑 、 修 慧 蘭 , 2011 ;
Esslinger,2011)。人際互動指能主動與他人互動、交流,採納他人的觀點及傳達個人理念,達
到創新產品機會。跨領域合作,指能與不同專業的人才合作,打破學科或專業界限,形成非常
緊密的對等關係,進而創造新的產品。
(四)空間智慧
空間智慧指創新產品過程,能將各種雜亂的意象連結成鮮明的圖像,或是將周遭不同形體、
色彩、線條、形狀、空間立體化,創新符合消費者需要產品,包含視覺化與空間設計兩個面向
(Eckhoff、Urbach,2008;顏惠芸、林伯賢、林榮泰,2014)。視覺化指將所擷取之文字型態、知
識與資訊組合形成新的概念,產生新事物。空間設計指產品設計使用不同的顏色、花紋、心象進
行操作,以傳達個人不同的理念、型態創新產品,提供使用者使用便利與舒適。
(五)音樂智慧

10
指從音調、節奏等聲音進行感覺、創新事物(鍾莉萍,2013),例如從聽到音樂的歌詞、音調
及旋律來思考創新產品,或是從周遭的聲音、各種樂器的音調來思考創新產品。以及透過聆聽多
種不同形式的音樂、或是透過背景音樂讓自己在放鬆的狀態下進行產品創新。
(六)語文智慧
指透過語言學習形式,有效地運用語言及文字進行感覺,表達自己的想法、創新事物(宋增
軒、劉唯玉,2005)。在創新產品過程中,例如從一些報章雜誌、語文閱讀的過程來進行產品創
新,或是從一些名人演說、故事、散文的啟示來思考、創新產品;或是透過內容書寫、口語表達
的過程來思考創新產品;以及從不同文化的認識及理解的過程來思考、創新產品。
(七)肢體智慧
指透過肢體,運用身體、動作進行感覺、創新事物。肢體智慧特性為運用身體、動作處理事物、
表達想法,以及善於運用雙手生產或操作事物,藉由肢體可幫助創新啟發,促進認知與學習。
就像創新產品,透過動手操作、組裝的方式來創新產品,或是透過觸摸產品、模型製作方式來
思考、創新產品,或者以玩遊戲、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創新產品(鍾秉林、董奇、葛岳靜、方瑾、何
麗平,2009)。
(八)數學智慧
指創新產品過程,能有效運用數字、推理能力,或是運用已有的知識搜尋、解決問題;以及運
用可行的科技創新產品,包含數學邏輯、問題解決與應用科技方面(葉秋呈、辛靜宜,2007;
Driver et al,2011)。數學邏輯指掌握「有條理、有事實、有依據的客觀思維,運用數字和推理、
計算和精確概念的方式進行產品創新。問題解決指創新產品過程能透過對問題的認知和解讀、
運用已有的知識搜尋可解決的方向,達到解決問題、創新產品目的。應用科技指透過對科技的理
解,運用可行的科技,創新產品,提升產品深度。
(九)創新產品
指創新產品價值,滿足消費者需要,除了是外觀型式改良,也可以是技術創新,包括創新性
與結構性兩大特性(Kotler、Caslione,2009;延岡健太郎,2007)。創新性是創新產品歷程使用
新的觀念、新的知識,創造新的產品或服務,包括產品的改良、新的行銷方式、新的生產流程。
結構性指創新產品過程將功能進行整合,讓產品具有結構性,建立產品的品質、生命週期與企
業的競爭力,例如將現有產品技術重新組合、開發新技術,提升了產品的品質水準,符合創新
產品規格及標準。
過去 Gardner(1999)認為人類本身同時擁有多項智慧,多元智慧組合各不相同,多元智慧本
身也非完全獨立,存在相關性。朱錦鳳(2013)在多元智能職涯探索量表之發展中,依據
Gardner 的多元智慧理論,提出的八種智慧:自然智慧、內省智慧、人際智慧、空間智慧、音樂智
慧、語文智慧、肢體智慧、數學智慧,發展一份綜合能力、人格特質及興趣的職涯量表,作為大
學畢業生職涯規劃的有效評量工具。研究過程為了解多元智慧職涯探索量表各分量表的相關情
形,取樣某大學生為樣本進行各分測驗之相關分析,結果發現:語文智慧與人際智慧達顯著正
相關、數學智慧與空間和肢體智慧達顯著正相關、空間智慧與體覺智慧達顯著正相關、人際智慧
與語文、肢體智慧達顯著正相關、肢體智慧與數學、空間、人際智慧達顯著正相關。綜合上述研究,
本研究假定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模式具有因果關係,包含自然智慧、內省智慧、人際智慧、空
間智慧、音樂智慧、語文智慧、肢體智慧、數學智慧與創新產品之間的相互影響。本研究依據這些
面向及其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發展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以及驗證「多元智慧創新產
品學習量表」之信效度,來檢視學生是否能經由自然智慧、內省智慧、人際智慧、空間智慧、音樂
智慧、語文智慧、肢體智慧、數學智慧面向,表現出有價值的創新產品。
11
參、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在發展「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研究者採用調查研究方法,依據多元智
慧創新產品學習面向編定量表,然後對大學生進行施測,施測完將量表資料以結構方程模式
(SEM)統計方法分析其變項之間關係,並進行模式適配度考驗,以藉此發展「多元智慧創新
產品學習量表」。茲將研究架構及處理過程分析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臺灣公私立大學生(教育部,2017),採用配額抽樣(Quota Sampling),先對母
群體進行分層,再以立意抽樣選出各層的樣本(王文科;王智弘,2017)。研究對象選取公私立
大學之工業設計系、商品設計系已修畢產品設計課程之三年級學生為樣本。
大學工業設計系與商品設計系學生數 10565 人;工業設計系學生 4605 人,商品設計系學生
5960 人;北部地區大學工業設計系與商品設計系學生 4876,中部地區大學工業設計系與商品
設計系學生 2438 人,南部地區大學工業設計系與商品設計系學生 3251 人;公立大學工業設計
系與商品設計系學生 2435 人,私立大學工業設計系與商品設計系學生 8130 人。樣本分佈依照
系別、學校地區別、公私立別等進行分層抽樣,工業設計系:商品設計系人數比 1:1,北部、中
部、南部地區人數比為 4:2:3、公私立大學學校數比為 1:4。
預試選取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 147 人,大學商品設計系學生 189 人;其中北部地區學生 149
人,中部地區學生 75 人,南部地區學生 112 人,公立大學學生 78 人,私立大學學生 258 人。預
試總計人數 343 人,廢卷 7 份,預試量表有效樣本共為 336 份。正式施測選取工業設計系學生
180 人,大學商品設計系學生 232 人;其中北部地區學生 190 人,中部地區學生 95 人,南部地
區學生 127 人,公立大學學生 95 人,私立大學學生 317 人。正式施測總計人數 412 人,廢卷 4
份,正式量表有效樣本為 408 份。
二、研究工具

12
本研究工具包括「自然智慧」
、「內省智慧」
、「人際智慧」
、「空間智慧」
、「音樂智慧」
、「語文智
慧」
、「肢體智慧」
、「數學智慧」與「創新產品」九個分量表,共有 45 題,採李克式四點評量計分,
每題 1 至 4 分,記分方式為完全符合給 4 分、經常符合給 3 分、經常不符合給 2 分、完全不符合
給 1 分。若學生項目中之答題平均值大於 2.5,表示能持正向認同的看法。研究工具發展以多元
智慧、創新產品、相關文獻為主,並參酌國內外學者之徐聯恩、郭靜怡,
2013 、Bateman 、Snell,2012、Armstrong(2009)、Ickikaua(2009)、李靜如、林邦傑、修慧蘭
(2011)、Esslinger(2011)、Eckhoff、Urbach(2008)、顏惠芸、林伯賢、林榮泰(2014)、鍾莉
萍(2013)、宋增軒、劉唯玉(2005)、鍾秉林、董奇、葛岳靜、方瑾、何麗平(2009)、葉秋呈、
辛靜宜(2007)、Driver et al(2011)、Kotler、Caslione(2009)、延岡健太郎(2007)等主張進
行量表編製發展。
「自然智慧」分量表內容,主要是測量學生在創新產品時,能否觀察消費者需要,培養從不同
角度觀察及發現問題,觀察產品是否有視覺愉悅、品質精巧。「內省智慧」分量表內容,主要是
測量學生內心省思是否能從個人、他人的歷程創新產品。「人際智慧」分量表內容,主要是測量
學生能否主動與他人互動、採納他人觀點,並與不同的專業人才合作,達到產品創新機會。
「空
間智慧」分量表內容,指創新產品過程,能否將各種雜亂的意象視覺化,連結成鮮明的圖像;
或是覺察周遭,將兩個不同形體、色彩、線條、空間立體化,以創新符合消費者需求之產品。
「音
樂智慧」分量表內容,主要是測量學生能否透過音調、節奏等聲音進行創新學習、創造產品。
「語
文智慧」分量表內容,主要是測量學生能否透過語言及文字表達創新概念、創造產品。「肢體智
慧」分量表內容,主要是測量學生能否運用身體、動作感覺創新概念、創造產品。「數學智慧」分
量表內容,主要是測量學生能否運用數字和推理能力,以及透過對問題認知,運用可解決的方
法解決問題,和運用可行的科技創新產品。
「創新產品」分量表內容,主要是測量學生創新產品
歷程能否使用新的觀念、新的知識,創造新的產品或服務,以及能將現有產品技術重新組合、開
發新技術,提升產品的品質水準。
三、研究步驟
(一)量表題目編修
本研究第一階段進行量表的題目編寫,初步區分出「自然智慧」、「內省智慧」、「人際智慧」、
「空間智慧」
、「音樂智慧」
、「語文智慧」
、「肢體智慧」
、「數學智慧」與「創新產品」九個因素,進
一步設計相關題目,編製 53 題的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然後經過產品設計、心理測驗及
教育專家進行審題,檢驗量表架構、題項初稿與實際測驗概念之代表性與文字使用適切性,後
來刪除 2 題,保留 51 題,以提高本量表的內容效度。然後量表初稿再經五位大學生閱讀,作者
再次修正文字以增加量表可讀性。
(二)量表預試及正式施測
本研究第二階段為量表信效度驗證,此階段又分為預試及正式施測;預試時,研究者主要進
行項目分析(包括描述統計、極端組 t 檢定、相關以及因素負荷量),以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內
部一致性信度分析。正式施測主要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本研究以 744 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包
含 336 人的預試對象,以及 408 人的正式施測對象。
預試的部份主要進行量表的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信度分析,並據此修改量表的題
項或陳述。一般而言,量表預編的題數比正式的題數多 1.5 倍即可,以免題數太少影響到答題
參考的有效性(吳明隆、涂金堂,2014)。本研究發展之「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預試量
表總計 51 個題目,學生填達時間約 20 分鐘。經因素分析後,「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正
式量表合計 45 題,包含「自然智慧」分量表(由 6 題精簡為 6 題)、
「內省智慧」分量表(由 4 題
13
精簡為 3 題)、
「人際智慧」分量表(由 6 題精簡為 6 題)、
「空間智慧」分量表(由 5 題精簡為 4
題)、「音樂智慧」分量表(由 5 題精簡為 5 題)、「語文智慧」分量表(由 5 題精簡為 4 題)、
「肢體智慧」分量表(由 4 題精簡為 2 題)、
「數學智慧」分量表(由 8 題精簡為 7 題)、
「創新產
品」分量表(由 8 題精簡為 8 題),如附錄一。
正式施測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後,研究者並就 408 人正式施測的研究結果加以整理,並與過
去文獻結果比較,進一步探討研究對象於「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上的表現。
(三)量表驗證
本研究分別進行項目分析、信度分析與效度分析,以檢驗「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是否
具備良好之信效度。
項目分析主要目的是針對題目進行適切性評估,進而剔除未達檢驗標準之題目。本研究以平
均數、標準差、極端組 t 檢定、相關以及因素負荷等項目決定題目的優劣,以作為正式量表的決
策依據(羅玉枝、曹健仲、黃志成,2015)。
效度代表測量工具之正確性與有效性,而因素分析的目的在於建立量表的建構效度。本研究
以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檢測「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之建構效度。探索性因
素分析共有 336 位大學生參與,研究者利用 SPSS 17.0 軟體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藉此探索本
量表之潛在因素結構;驗證性因素分析的部份則有 408 位大學生參與,研究者利用 Lisrel 8.8 軟
體進行 SEM 驗證性因素分析,以檢驗潛在因素結構之模式適配度。
信度代表該測量工具之穩定性與一致性,本研究採 Cronbach',s α 係數來檢驗量表之內部一致
性。

肆、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之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
進行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依據陳正昌、程炳林、陳新豐與劉子鍵(2009)建議,量表題項與
樣本人數最好達 1:5 以上。本研究「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發展預試版本的題項共 51 題,
樣本數 336 人,足夠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之需求。

14
(一)項目分析
此部份為預試之結果。本研究首先分析 336 位大學生在本研究量表之填答結果。在 51 個項目
中,所有項目填答完整,無遺漏值。以下針對平均數、標準差、偏態、極端組 t 檢定、相關以及因
素負荷等項目,逐一對試題進行詳細分析,檢驗項目包括:平均值(介於±1.5 個標準差之內)、
標準偏差( > .75)、偏態( < ± 1 低於絕對值 1)、極端值測試結果性(p < .05,t > ± 1.96)、相
關係數( > .3),以及因素負荷值( > .3)等為判斷之標準(Gregory,2004),以進一步決定
量表試題的修正與增刪。
1.平均數、標準差與偏態
「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各試題之平均數介於 2.50~3.18,標準差介於.78~.90,偏態介
「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試題為四點量表,平均值為 2,各試題的平均數皆介
於-.56~.24。
於平均值±1.5 的範圍之內,標準偏差皆符合大於.75,偏態皆符合低於絕對值 1,因此「多元智
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這部分各試題皆符合。而且學生在所有項目中之答題平均值皆大於 2.5,
顯示學生對於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持正向認同的看法。
2.極端組 t 檢定
此部分主要是檢驗量表各項目之鑑別度。本研究運用小樣本的極端組比較法,將所有受試者
於全量表整體得分最高 27%與最低 27%之兩極端者予以歸類分組,各項目平均數在這兩極端受
試者中,以 t 檢定來檢驗是否具有顯著差異;若具有顯著差異,則意味著所設計之試題具鑑別
力,能鑑別出高低分者。本研究極端組各試題之 t 值介於 7.43~13.24,皆大於 1.96, p 值皆小
於.05,達到顯著差異,顯示各項目皆具備良好鑑別度。
3.相關與因素負荷
相關以及因素負荷分析之個別試題的同質性檢驗標準以相關係數低於.3,以及因素負荷量低
於.3 為判斷之標準。
「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之相關與因素負荷分析中,「自然智慧」
、「內
省智慧」
、「人際智慧」
、「空間智慧」
、「音樂智慧」
、「語文智慧」
、「肢體智慧」
、「數學智慧」與「創
新產品」分量表的各試題與分量表相關係數、分量表各試題因素負荷量、分量表與總量表相關係
數如表格所示。所有試題皆未有低於.3 者,顯示量表各試題之相關性頗高。

表 1 量表試題相關與因素負荷數值
項目 分量表各 分 量 表 各 分 量 表
試題與分 試 題 因 素 與 總 量
量表相關 負荷量 表相關
分量表 係數 係數
自然智慧 .62~.70 .47~.56 .84
內省智慧 .77~.80 .57~.64 .61
人際智慧 .65~.75 .48~.60 .81
空間智慧 .71~.76 .48~.74 .71
音樂智慧 .51~.82 .60~.70 .69
語文智慧 .67~.72 .45~.61 .71
肢體智慧 .83~.85 .63~.71 .60
數學智慧 .63~.72 .51~.64 .83
創新產品 .64~.75 .51~.63 .86

15
縱合以上所述,本研究量表所設計的 45 題目針對高職學生而言,皆具有適切性,因此在
此階段並無進一步修改而全數保留。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其 KMO 值為.93,顯示有極佳之因素分析適合性,而球形檢
定之 χ2 為 7669.99,亦達顯著水準(p=.000),表示本量表適合進行因素分析。本量表主要是針
對創新產品過程自然智慧來發展題目。研究者認為各因素間具有某種程度之相關,因此採主成
分分析方法,並採用在量表發展及注重因素間相關之 Promax 斜交轉軸法,以取得更適切的收
斂 度 ( 邱 皓 政 , 2018 ) ; 分 析 時 萃 取 特 徵 值 大 於 1 之 因 素 , 轉 軸 後 以 組 型 矩 陣 ( pattern
matrix)之係數作為刪題之標準。「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經因素分析後有九個特徵值大
於 1(13.73、2.78、1.75、1.65、1.30、1.26、1.19、1.08、1.01),保留了九個因素,其累積解釋變異
量為 57.20%,九個因素內各題項之因素負荷量於.51~.82 間,皆大於.3,且同時在兩個以上因
「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學習量表」原先編訂 51 題,有 6 題無法歸類,因此予以刪除,
素的題項。
最終量表為九個因素,共 45 題。經專家討論後分別命名「自然智慧」
、「內省智慧」
、「人際智慧」

「空間智慧」
、「音樂智慧」
、「語文智慧」
、「肢體智慧」
、「數學智慧」與「創新產品」九個部分。因素
一為「自然智慧」分量表(V19,V20,V24,V42,V43,V44),包含 6 題,因素二為「內省智慧」分量
表(V4, V5, V5),包含 3 題,因素 三為「人際智慧」分量表( V18, V25, V27, V33, V35,
V36),包含 6 題,因素四為「空間智慧」分量表(V26, V31, V32,V41),包含 4 題,因素五為
「音樂智慧」分量表(V7, V8, V9,V11,V29),包含 5 題,因素六為「語文智慧」分量表(V28,
V37, V38, V40),包含 4 題,因素七為「肢體智慧」分量表(V14, V30),包含 2 題,因素八為
「數學智慧」分量表(V2, V12, V13, V15, V16, V17, V45),包含 7 題,因素九為「創新產品」分
量表(V1,V3,V10,V21,V22,V23,V34,V39),包含 8 題。
本研究「自然智慧」
、「內省智慧」
、「人際智慧」
、「空間智慧」
、「音樂智慧」
、「語文智慧」
、「肢體
智慧」
、「數學智慧」與「創新產品」九個分量表的預試因素分析結果之特徵值皆大於 1,各因素負
荷量介於.51~.82,累積解釋變異量為 57.20%,已符合 Tabachnick、Fidel(2007)之建議:因素
分析時只要特徵值大於 1,各因素負荷量大於 0.4,且能解釋 40%以上時,因素分析的結果就具
有解釋力。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以 Cronbach´s α 考量本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信度,以刪題後 Cronbach's alpha 明顯提
高之題項,作為修改與刪題的判斷原則。
「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之信度分析中,總量表
與各分量表題數的 α 值信度如表 2 所示。根據榮泰生(2013)指出,任何問卷或量表其信度.70
以上,表示該問卷或量表屬於高信度。「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除了「肢體智慧」分量表 α
值為 .60 外,全量表與其它各分量表之 α 值皆在.70 以上,顯示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尚屬良好。
表 2「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信度數值
項目 題數 α 值信度
量表
總量表 45 .95
自然智慧 6 .74
內省智慧 3 .70
人際智慧 6 .80

16
空間智慧 4 .71
音樂智慧 5 .85
語文智慧 4 .70
肢體智慧 2 .60
數學智慧 7 .81
創新產品 8 .86

二、「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本量表經探索性因素分析後,「自然智慧」分量表取得六個潛在題項結構,「內省智慧」分量
表取得三個潛在題項結構,「人際智慧」分量表取得六個潛在題項結構,「空間智慧」分量表取
得四個潛在題項結構,「音樂智慧」分量表取得五個潛在題項結構,「語文智慧」分量表取得四
.65* .65* .55* .58* .77* .67* .73* .74* .71* .67* .76* .70*
個潛在題項結構,「肢體智慧」分量表取得兩個潛在題項結構,「數學智慧」分量表取得七個潛
在因素結構,
V26 V31 「創新產品」分量表取得八個潛在題項結構。
V3 V10
為了能進一步了解分量表間潛在因素
V23
V32 V41 V1 V21 V22 V34 V39
結構之模式適配程度,研究者繼續以 SEM 對這九個分量表的主要構念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之
*
.59檢驗。 .59* .67* .65* .48* .57* .52* .51* .54* .57* .49* .54*

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之前,須先檢核本量表是否適合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根據
Bentler、Chou、Gorsuch建議SEM分析,其樣本數最少為變項數的五倍,且大於 100(邱皓政,
.75* .66* .68* .76* .60* .67*
2011)。本量表共45題,樣本數為453人,符合上述Bentler、Chou、Gorsuch所言之標準。再者,
V18 V25 V27
本研究在進行模式適配度考驗之前,先進行多變項常態分配假設的考驗。首先以SPSS軟體檢驗
V33 V35 V36
空間智慧
.58* .57* .50* .63*
本研究45個觀察變項的偏態和峰度,偏態介於-.56到.24之間,峰度介於-.77 至1.20之間,符合
.50* .57 *
Kline(2011)所提出的常態分配之檢驗標準,偏態的絕對值小於3.0,而峰度的絕對值指小於 V2 .58*
.90*
.62 * .47 * .64 * 創新產品
10.0,適合採取最大概似法,因此,本研究以一般加權最小平方法(generally weighted least- .66 *
人際智慧 .62* .73*
squares,WLS)做為參數估計,其結構模式如圖1所示。
V4 V5 V6 .52* V12
.73* .98*
.60* .99*
.73* V19 .62* .49* V13 .76*
.52*
內省智慧
數學智慧 .51*
.72* V20 .53* .86* V15 .74*
.75*
.61* V24 .62* .52* V16 .73*
.73* .45* .58*
自然智慧
.57*
.67* V42 .55*
.62* V17 .69*
.62* V43 .44* .59*
.66*
.60* 肢體智慧 V45
.63* V44 音樂智
語文智


.40* .54* .64* .62* .58*
.59* .67*
V7 V8 V9 V11 V29
V14 V30

.84* .71* .59* .62* .67*


.65* .55*
.72* .68* .67* .66*
17
V28 V37 V38 V40

.49* .54* .55* .57*


圖 1 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結構模式
接著,本研究進一步進行模式適配度評鑑。Joreskog、Sorbom(2006)建議考量模式適配度
時,須同時考量三方面,分別是基本適配度指標(preliminary fit criteria)、整體模式適配度指
標(overall model fit)、模式內在結構適配度指標(fit of internal structure of model),茲將本研
究之各項適配度指標說明如下:
1.基本適配度指標
在基本適配度指標方面,本研究參考Hair、Black、Babin、Anderson、Tatham(2010)的五項指
標作為判斷標準:(1)沒有負的誤差變項,(2)誤差變項皆達顯著水準,(3)參數相關絕
對值未太接近於1,(4)因素負荷量介於.5-.95間,(5)因素也未有過大之標準誤。從非標準
化估計值模式來看,本量表之各誤差變異數介於.49~.84均為正值,且各誤差變異皆達到顯著水
準(p <.001),而估計參數間相關之絕對值介於.065~.563未接近1。各潛在變項與其測量指標間
之因素負荷量,介於.50~.73,皆達到.5的標準;估計參數之標準誤介於0.055~0.212間,沒有不
良估計值。因此,本量表符合基本適配度指標。
2.整體模式適配度指標
本量表在整體模式適配度之各項指標結果分析中, χ2 (935)=1862.775,p<.001 達到顯著水準,
顯示本量表之模式適配不佳;但是多數學者認為若是樣本數超過 300,χ2 受到樣本數大小的影
響甚深,因此該值僅作為參考,而非主要的評估指標;若是 χ2 值達到顯著水準,而 χ2/d.f.小於
3 , 則 可 視 為 良 好 的 適 配 度 ( 余 民 寧 , 2006 、 邱 皓 政
2003、Hair、Black、Babin、Anderson、Tatham,2010)。本研究 χ2 (935)=1862.775,p<.001 達到顯著
水準,但是 χ2/d.f.為 1862.775/935=1.99,比率小於 3,可視為良好的適配度。而且 SRMR 指數為
0.07,符合小於 0.08 之標準;RMSEA 為 0.04,符合小於 0.08 之標準,顯示本研究所建構的模
式與觀察資料相適配。再者在增值適配度方面,本研究的 NFI 指數(Normed Fit Index)、NNFI
指數(Non-Normed Fit Index)、CFI 指數 (Comparative Fit Index)、IFI 指數 (Incremental Fit
Index)、RFI 指數(Relative Fit Index)分別為.93、.96、.96、.96、.93,都相當接近 1,顯示本量表
的模式與觀察資料達到增值適配度。在精簡適配度方面,本研究的 AIC 指數為 2529.966,比獨
立模式的 26538.926 還小,符合「理論模型 AIC 必須小於獨立模式的 AIC」之標準;以及本研究

18
的 PNFI 指數 (Parsimony Normed Fit Index)與 PGFI 指數(Parsimony Goodness of Fit Index)
分別為.88 與.67,皆達到.5 的觀察值,顯示本量表的模式具有精簡適配程度。
綜合以上所言,本研究量表的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模式在整體適配度的考驗方面,除了
χ2 值考驗,受到樣本數大小的影響達到顯著外,但是 1862.775/935=1.99,比率小於 3,其餘各
項指標都顯示出與觀察資料有理想的適配程度。整體而言,本量表整體模式適配度屬於良好的
適配度模式。
3.模式內在結構適配度指標
模式內在結構適配度指標是對模式內在品質的考驗,余民寧(2006)建議從下列五項標準來
判斷;個別觀察變項的項目信度在.20 以上、潛在變項的組合信度在.60 以上、潛在變項的平均變
異數抽取量大於.50、所估計的參數達顯著水準、標準化殘差的絕對值小於 2.58。本量表個別項目
信度分析結果介於.40~.73 皆達到.20 以上,表示項目信度尚符合標準;而潛在變項之自然智慧、
內省智慧、人際智慧、空間智慧、音樂智慧、語文智慧、肢體智慧、數學智慧與創新產品九個潛在
變項的組合信度分別為.78、.66、.60、.72、.69、.78、.60、.75、.76,數值介於.60~.78,皆達.60 以上;
而在平均變異抽取量,自然智慧、內省智慧、人際智慧、空間智慧、音樂智慧、語文智慧、肢體智
慧 、 數 學 智 慧 與 創 新 產 品 九 個 潛 在 變 項 的 平 均 變 異 抽 取 量 分 別 為 .
50、.53、.43、.50、.42、.50、.51、.30、.30,數值介於.30~.53,人際智慧、音樂智慧、數學智慧與創新產
品四個潛在變項未達.50 以上的檢驗標準,意味潛在構念聚合效度不足;標準化殘差則介於-.
108~1.288,絕對值小於 2.58,符合指標標準;估計參數有自然智慧對內省智慧的影響、自然智
慧對空間智慧的影響、自然智慧對人際智慧的影響、人際智慧對語文智慧的影響、空間智慧對肢
體智慧的影響、音樂智慧對數學智慧的影響、語文智慧對肢體智慧的影響、肢體智慧對數學智慧
的影響、數學智慧對創新產品的影響,皆達到顯著水準。本量表在五項指標上有四項符合指標標
準,根據 Maccallum、Roznowski、Necowitz 指出,若初始模式模式適配度良好,修正模式使之
有更佳之適配度僅是適配樣本微小之獨特性質(吳明隆、涂金堂,2014),因此本量表之模式
內在結構適配度尚符合標準。
4.模式各變項間效果
在使用 SEM 方法建構與驗證理論模式時,因素間存在著影響關係,而且可以透過模式適
配度檢驗因素間彼此的影響性(黃芳銘,2015)。本研究「自然智慧」
、「內省智慧」
、「人際智慧」
「空間智慧」
、「音樂智慧」
、「語文智慧」
、「肢體智慧」
、「數學智慧」與「創新產品」等分量表存在
影響關係。
「自然智慧」對「內省智慧」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75,「自然智慧」對「人際智
慧」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90,「自然智慧」對「空間智慧」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
99,「空間智慧」對「音樂智慧」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62,「人際智慧」對「語文智慧」有
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86,「空間智慧」對「肢體智慧」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62,
「音樂智慧」對「數學智慧」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45,「語文智慧」對「肢體智慧」有直接
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44,「肢體智慧」對「數學智慧」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58,「數
學智慧」對「創新產品」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98。
由於「自然智慧」對「創新產品」沒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但是「自然智慧」對「空間
智慧」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99,「空間智慧」對「音樂智慧」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
為.62,「音樂智慧」對「數學智慧」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45,「數學智慧」對「創新產品」
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98;以及「空間智慧」對「肢體智慧」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
為.62,「肢體智慧」對「數學智慧」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58,「數學智慧」對「創新產品」
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98;另外「自然智慧」對「人際智慧」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
19
為.90,「人際智慧」對「語文智慧」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73,「語文智慧」對「肢體智慧」
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44,「肢體智慧」對「數學智慧」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
58,「數學智慧」對「創新產品」有直接影響效果,標準化值為.98;「自然智慧」透過「空間智慧」、
「音樂智慧」、「數學智慧」,間接對「創新產品」產生影響效果;以及「自然智慧」透過「空間智
慧」
、「肢體智慧」
、「數學智慧」,間接對「創新產品」產生影響效果;另外是「自然智慧」透過「人
際智慧」
「語文智慧」、「肢體智慧」、「數學智慧」,間接對「創新產品」產生影響效果;「人際智
慧」
、「空間智慧」
、「音樂智慧」
、「語文智慧」
、「肢體智慧」
、「數學智慧」,成為「自然智慧」影響
「創新產品」的中介變項。另外從觀察資料中發現「自然智慧」
、「內省智慧」
、「人際智慧」
、「空間
智慧」
、「音樂智慧」
、「語文智慧」
、「肢體智慧」
、「數學智慧」可以解釋「創新產品」的總變異量為
85%(即 R2 值=.85)。
5.區別效度檢驗
量表區辨效度,根據 Hair 等人(2006)建議「若各分量表的平均變異抽取量,皆高於兩兩分
量表之積差相關係數的平方,則顯示具有良好的區辨效度」
。本研究「自然智慧」
、「內省智慧」

「人際智慧」
、「音樂智慧」
、「語文智慧」
、「肢體智慧」
、「數學智慧」
、「空間智慧」與「創新產品」九
個分量表的平均變異抽取量為.30~.50,高於兩兩分量表之積差相關係數的平方值.05~.29間,顯
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區辨效度。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在平均變異抽取量上,自然智慧、內省智慧、人際智慧、空間智慧、音
樂智慧、語文智慧、肢體智慧、數學智慧與創新產品九個潛在變項的平均變異抽取量分別為.
50、.53、.43、.50、.42、.50、.51、.30、.30,數值介於.30~.53,人際智慧、音樂智慧、數學智慧與創新產
品四個潛在變項未達.50 以上的檢驗標準,意味潛在構念聚合效度不足。而朱錦鳳(2013)在多
元智能職涯探索量表之發展中,依據 Gardner 的多元智慧理論,提出的八種智慧:自然智慧、內
省智慧、人際智慧、空間智慧、音樂智慧、語文智慧、肢體智慧、數學智慧,發展一份綜合能力、人
格特質及興趣的職涯量表,作為大學畢業生職涯規劃的有效評量工具。各智慧編撰自陳式量表
試題,並經過驗證性因素分析後發現:少數題目內容與原先所屬智慧歸類會有些出入、一些題
目因素負荷量不夠高、因素分析易受取樣所影響,形成因素內在效果較差,這些部分可能和
Gardner 所提出的八大智慧具互不獨立的特性有關,建議未來研究應累積更多樣本以確定其適
切性。而本研究在平均變異抽取量,人際智慧、音樂智慧、數學智慧與創新產品四個個潛在變項
的平均變異抽取量,未達.50 以上的檢驗標準,意味潛在構念聚合效度不足,有可能是人際智慧
音樂智慧、數學智慧與創新產品四個個潛在變項受取樣影響,影響了驗證性因素分析的模式內
在結構之變異抽取量,形成四個潛在構念聚合效度不足。基此,本研究認為未來有必要悉心鑑
別人際智慧、音樂智慧、數學智慧與創新產品的功能性與解釋力。未來,可進一步擴大樣本收集
的範圍及時間,比較該量表之重測信度等指標,以了解量表分析結果的穩定性與一致性。
本研究「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之編製發展,根據多元智慧、創新產品、相關文獻的探
討與分析,建構一個包含自然智慧、內省智慧、人際智慧、空間智慧、音樂智慧、語文智慧、肢體
智慧、數學智慧與創新產品九個部份的量表題目。研究依據 Gardner(1999)及朱錦鳳(2013)研
究發現:多元智慧本身非完全獨立,存在相關性,因此研究假定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模式具
有因果關係,然後發展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來檢視學生是否能經由自然智慧、內省智
慧、人際智慧、空間智慧、音樂智慧、語文智慧、肢體智慧、數學智慧,表現出有價值的創新產品。
然後以大學工業設計系、創意商品設計系 408 位學生為施測對象,施測完將資料進行適配度考
驗 ,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 不 論 是 全 量 表 ( M=2.90 ) 、 各 分 量 表
(M=2.92、2.94、3.08、2.78、2.84、2.89、2.85),平均值皆大於 2.5,皆持正向認同度。
「多元智慧
20
創新產品學習量表」在整體適配度考驗方面,都與觀察資料有相當理想的適配度。在內在品質的
檢驗方面,也顯示量表有理想的內在品質,這些研究結果顯示了,本研究所建構的「多元智慧
創新產品學習量表」,可以用來解釋實際的觀察資料。未來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可以從自
然智慧、內省智慧、人際智慧、空間智慧、音樂智慧、語文智慧、肢體智慧、數學智慧、創新產品面
向,評估學生多元智慧創新產品程度。關於這方面的研究結果,就如同葉玉珠、彭月茵、葉玉環
(2009),以幼兒爲樣本,編製多元智慧量表,具有良好的建構效度、內部一致性信度,工具
可包含語言、邏輯數學、空間、肢體動覺、音樂、人際、內省與自然觀察者八個分量表;以及吳武
典(2013)以臺灣地區的國小及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發展出多元智慧自陳式量表,可包含語
言智慧、數學智慧、音樂智慧、空間智慧、身體動覺智慧、內省智慧、人際智慧、自然智慧,各分量
表交互相關係數中高度相關,各分量表功能一致,具有相當的獨立性 ;以及
Jailani、Din、Ariffin、Mokhtar、Embi(2011)探討學生學生多元智慧創新能力,以馬來西亞公立
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發展多元智慧量表,可由語言(VL),精神(KR),人際(IE),音樂
(MZ),邏輯數學(LM),人際(IA),視覺空間(VR),自然主義(NA)和身體動覺
(KB)項目組成,運用儀器進行線上填答測試及以 Rasch 模型進行評估,以評估學生多元智
慧聰明才智。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具備良好的建構效度。
本研究目的主要是發展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主要是檢
視學生是否能經由自然智慧、內省智慧、人際智慧、空間智慧、音樂智慧、語文智慧、肢體智慧、數
學智慧角度,進行創新產品學習,表現出有價值的創新產品。本研究編製「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
習量表」,綜合徐聯恩、郭靜怡,
2013、Bateman 、Snell,2012、Armstrong(2009) 、Ickikaua (2009)、李靜如、林邦傑、修慧蘭
(2011)、Esslinger(2011)、Eckhoff、Urbach(2008)、顏惠芸、林伯賢、林榮泰(2014)、鍾莉
萍(2013)、宋增軒、劉唯玉(2005)、鍾秉林、董奇、葛岳靜、方瑾、何麗平(2009)、葉秋呈、
辛靜宜(2007)、Driver et al(2011)、Kotler、Caslione(2009)、延岡健太郎(2007)論點,以
「自然智慧」
、「內省智慧」
、「人際智慧」
、「空間智慧」
、「音樂智慧」
、「語文智慧」
、「肢體智慧」

「數學智慧」與「創新產品」九個向度,編製 53 題的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經過 3 位學者
專家對題目內容適切性的審查,刪除 2 題後保留 51 題,以提高本量的內容效度。然後經過 336
位大學生實際進行施測後,資料經項目分析後,再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採主軸因子配合直接
斜交轉軸法,萃取出「自然智慧」
、「內省智慧」
、「人際智慧」
、「空間智慧」
、「音樂智慧」
、「語文

21
智慧」、「肢體智慧」、「數學智慧」與「創新產品」九個因素,共 45 道題目,其總解釋變異量
57.20%。說明了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可以從九個不同的向度來評量。
本研究再以另外408位大學生為正式樣本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以檢證由探索性因素分析所
獲得的因素結構,是否能獲得其它樣本資料支持。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在整體適配指標部分,
雖然χ2 (935)=1862.775,p<.001達到顯著水準,但是1862.775/935=1.99的比率小於3,且在增值
適 配 度 方 面 , 本 研 究 的 NFI 指 數 、 NNFI 指 數 、 CFI 指 數 、 IFI 指 數 、 RFI 指 數 分 別
為.93、.96、.96、.96、.93,都相當接近1,顯示本量表的模式與觀察資料達到增值適配度。在精簡
適配度方面,本研究的AIC 指數為2529.966,比獨立模式的26538.926還小,符合「理論模型
AIC必須小於獨立模式的AIC」之標準;以及本研究的的PNFI指數與PGFI指數分別為.88與.67,
皆達到.5的觀察值,顯示本量表的模式具有精簡適配程度。綜合以上所言,本研究量表的攝影
想像力學習模式在整體適配度的考驗方面,除了χ2值考驗,或許因為樣本數大小達到顯著外,
但是1862.775/935=1.99的比率小於3,其餘各項指標都顯示出與觀察資料有相當理想的適配程度
整體而言,本量表整體模式適配度屬於良好的適配度之模式。在模式內在結構適配度指標方面,
余民寧(2006)建議從下列五項標準來判斷;個別觀察變項的項目信度在.20以上、潛在變項的
組合信度在.60以上、潛在變項的平均變異數抽取量大於.50、所估計的參數達顯著水準、標準化
殘差的絕對值小於2.58。本量表個別項目信度分析結果介於.40~.73皆達到.20以上,表示項目信
度尚符合標準;而潛在變項之自然智慧、內省智慧、人際智慧、空間智慧、音樂智慧、語文智慧、
肢 體 智 慧 、 數 學 智 慧 與 創 新 產 品 九 個 潛 在 變 項 的 組 合 信 度 分 別 為 .
78、.66、.60、.72、.69、.78、.60、.75、.76,數值介於.60~.78,皆達.60以上;而在平均變異抽取量,
自然智慧、內省智慧、人際智慧、空間智慧、音樂智慧、語文智慧、肢體智慧、數學智慧與創新產品
九個潛在變項的平均變異抽取量分別為.50、.53、.43、.50、.42、.50、.51、.30、.30,數值介於.30~.53,
人際智慧、音樂智慧、數學智慧與創新產品四個潛在變項未達.50以上的檢驗標準,意味潛在構
念聚合效度不足;標準化殘差則介於-.108~1.288,絕對值小於2.58,符合指標標準;估計參數
有自然智慧對內省智慧的影響、自然智慧對空間智慧的影響、自然智慧對人際智慧的影響、人際
智慧對語文智慧的影響、空間智慧對肢體智慧的影響、音樂智慧對數學智慧的影響、語文智慧對
肢體智慧的影響、肢體智慧對數學智慧的影響、數學智慧對創新產品的影響,達到顯著水準。本
量表在五項指標上有四項符合指標標準,根據Maccallum、Roznowski、Necowitz指出,若初始模
式模式適配度良好,修正模式使之有更佳之適配度僅是適配樣本微小之獨特性質(吳明隆、涂
金堂,2014)。因此本量表之模式內在結構適配度尚符合標準。「自然智慧」、「內省智慧」、「人
際智慧」
、「空間智慧」
、「音樂智慧」
、「語文智慧」
、「肢體智慧」
、「數學智慧」可以解釋「創新產
品」的總變異量為85%。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統計結果顯示,假設模型與觀察值之間沒有顯著的差
異,模型完全契合,45題九個相關因素的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因素結構,得到實證資料
支持。本研究編製的「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同時進行探索性與驗證性因素分析,並獲
得良好的建構效度。
(二)研究對象於「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之實測結果皆具有正向認同度
本研究以研究對象在「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之實測過程,探討量表架構的七大面向在
數據結果背後所看到的意義,結果發現:(1)本研究發現 408 位大學生在「多元智慧創新產品
學 習 量 表 」 之 表 現 , 不 論 是 全 量 表 ( M=2.90 ) 、 各 分 量 表
(M=2.92 、2.94 、3.08 、2.78、2.84 、2.89、2.85),皆持正向認同度。
二、研究限制與未來建議
(一)研究限制
22
本研究在樣本的蒐集上,礙於人力與人際網絡的限制,僅能透過採用配額抽樣,先對母
群體進行分層,然後以立意抽樣選出各層的樣本來尋找研究參與者,無法以隨機抽樣的方式來
選取參與者。但在樣本蒐集過程中,盡可能的將樣本予以分散,避免過度集中,同時亦兼顧科
別、城鄉地域及公私立別的區分,盡可能的考慮樣本的代表性。由於抽樣的過程無法達到平衡性
取樣,這些有關樣本取樣上的問題為本研究的限制。
(二)未來建議
1.考量其他因素及研究方法對創新產品學習量表建構之影響
「自然智慧」
、「內省智慧」
、「人際智慧」
、「空間智慧」
、「音樂智慧」
、「語文智慧」
、「肢體智慧」、
「數學智慧」等多元智慧除了影響創新產品學習外,也與許多相關變項具 有密切關係,包括
Jiménez、Daniel、Raquel Sanz(2011)探討創新、組織學習和績效之研究,以西班牙製造業和服
務業公司為對象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組織學習的知識獲得、知識變動性與知識整合會影響到產
品創新性,以及 Zhang、Duan(2010)探討不同類型的市場導向影響產品創新之研究,以中國
製造企業為對象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市場導向、市場變動影響產品創新。是否在大學產品創新的
教學過程,在創新產品學習的組織學習的知識獲得、知識變動性與知識整合,以及在市場導向、
市場變動等重要變項會對學生創新產品產生重大的影響,建議未來的相關研究,可採用質性或
量化研究方法,進行創新產品學習與上述相關變項相關性研究,以建構一個創新產品學習整體
模式。
2.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發展可以考慮不同學習對象
本研究所發展之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主要對象是以臺灣國內北、中、南地區大學工業
設計系、創意商品設計系學生學習評量為研究範圍,未來研究過程仍然可以考慮其它不同學習
對象的學習,例如高職美工科學生的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進行評量,如此較能針對不同的學
習對象,進行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探討。
3.量表題本架構內涵宜持續修訂
「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之建立尚在初期階段,缺乏足夠樣本以建立常模,故建議未來研
究可進一步擴大受試族群,使其建立常模,提供量表使用者更完備的資訊參考。
4.運用發展更成熟之「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進行相關研究
本研究可謂「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工具編製之初探,因此未來可植基於本研究結果,
持續投注努力發展更成熟之「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藉以蒐集實證資料進行相關研究,
檢核創新產品教學課程對於學生多元智慧創新發展的成效。
5.運用「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鑑別創新產品人才暨發展創新產品人才培育課程
本研究建議教育相關單位可運用檢具良好信度與效度之「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評量
學生創新產品程度,藉以鑑別創新產品人才暨修訂檢核創新產品人才培育課程架構的發展。
6.提供量表的重測信度或效標關聯效度等資訊
量表的重測信度及效標關聯效度等指標提供,是量表發展相當重要的資訊。由於本研究屬試
探性、前導性質的研究,僅針對大學生所蒐集的樣本進行分析,未來,將可進一步擴大樣本收
集的範圍及時間,比較該量表之重測信度等指標,以了解量表分析結果的穩定性與一致性。此
外,可使用學生的實際創新產品做進一步探討分析,以了解與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的相
關情形,增加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的相關研究成果。

引用文獻
23
中文部分:
Gardner, H. E. (2008)。多元智慧(李乙明、李淑貞譯)臺北市:五南出版社。(原著作出版於
2006 年)

Gardner, H. E. (2008).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horizons in theory and practice(Li, Yi-Ming
and Lee, Shu-Chen Trans.). Taipei: Wu-Nan Book Inc..(Qriginal work published 2006)

Blenkinsop, S. (2013)。想像力教育(林心茹譯)。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原著作出版於
2009 年)

Blenkinsop, S. (2013). The Imagination in Education(Lin, Hsin-Ju Trans.). Taipei City: Yuan-

Liou Publishing Co., Ltd..(Qriginal work published 2009)

王為國(2006)。多元智能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Wei-Kuo Wang (2006). Multiple Intelligences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Taipei City:

Psychological Publishing Co., Ltd..

李靜如、林邦傑、修慧蘭(2011)。成人依附、社交自我效能、困擾的自我揭露、寂寞與憂鬱之關
係:以有戀愛經驗的大學生為例。教育心理學報,43(1),155-174。
Ching-Ju Li, Pang-Chieh Lin & Hui-Lan Hsiu (2011).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dult
Attachment, Social Self-efficacy, Distress Self-disclosure,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Romance.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3(1), 155-174.

余民寧(2006)。潛在變項模式:SIMPLIS 的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Yu, Min-Ning (2006). Latent Variable Models: The Application of SIMPLIS. Taipei: Higher
Education.

宋增軒、劉唯玉(2005)。以多元智慧觀點探討教師教學方法對學生英語學習之影響。國立臺北
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八卷第一期,151-182.
Sung, Tseng-Hsuan & Liu, Wei-yu (2005).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Teaching Methods on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Journal of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Vol. 18, No. 1, 151-182.

杜瑞澤、張祖慰、徐傳瑛(2009)。整合型概念設計創意發展法之建構。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5(2), 59-75.
Jui-Che Tu, Tsu-Wei Chang & Chuan-Ying Hsu (2009). The Creativ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ve
Method in Concept Design.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5(2), 59-75.

邱皓政(2018)。量化研究法(三):測驗原理與量表發展技術。臺北市:雙葉書廊。
Hawjeng Chiou (2018).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II: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testing and
scale development. Taipei City: Yeh Yeh Book Gallery.

延岡健太郎(2007)。組織能力の積み重ね:模仿されなぃ技術力とは。組織科學,
40(4),4-14。

24
Kentaro Nobeoka (2007)。組織能力の積み重ね:模仿されなぃ技術力とは。Organizational
Science, 40(4), 4-14。

吳武典(2013)。多元智能量表乙式–指導手冊(第二版)。臺北市:心理。C. Branton
Shearer(2007)
Wu, Wu-Tien (2013). (CMIDAS-B)(Chinese Version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al
Assessment Scales Form-B). Taipei City: Psychological Publishing Co., Ltd.. C. Branton
Shearer (2007).

吳明隆、涂金堂(2014)。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Ming-Lung Wu & Chin-Tang Tu (2014). SPSS & the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of Statistics. Wu-
Nan Book Inc..

吳靜吉(2003)。多元智慧(能)的架構。教育研究月刊,110,41-47
Wu, Ching-Chi (2003). The Framework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110, 41-47.

洪蘭(2014)。《學會思考:創造樂在學習的人生》。臺北市:天下雜誌。
Daisy L. Hung (2014). “To Learn to Think: Creating a Life of Enjoying Learning.” Taipei:
CommonWealth Magazine.

高宜凡(2010)。台灣產業必須的改變:服務創新。遠見雜誌,283。

Gao, Yi-Fan (2010). A necessary change in Taiwan’s industries: Service innovation. Global Views

Monthly, 283.

郭辰光(2011)。產品創新設計關鍵技術及其集成平台構建研究。東北大學博士論文。

Guo Chenguang (2011). Product Innovative Design Key Technology and Its Integrated
Platform Construction Research.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h. D Thesis.

郭奕龍、鄒小蘭、丁怡(2007)。Csikszentmihalyi 創造力理論在資優教育之應用。資優教育季刊,
103,19-28。
Yi-Lung Kuo, Shiao-Lan Tsou, and Yi Ding (2007). Implications of Creativity in Gifted
Programs: Csikszentmihalyi’s Approach. Gifted Education Quarterly, 103, 19-28.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臺北:師大書苑。

Wei-Fan Kuo (1996). Psychology of Self Concept. Taipei: Lucky Bookstore.

徐聯恩、郭靜怡(2013)。創新導向組織學習之個案研究。創業管理研究,8(1),1-21。
Michael L.A. Hsu & Jing-Yi Guo (2013). Innovation-oriente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 A Case
and Its Practices.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8(1), 1-21.

高新發、陳姝香(2008)。創意潛能開發。新北市:全華圖書。

Kao, Hsin-Fa, and Chen, Shu-Xiang (2008). Creative Potential Development. Taipei County:

25
Chuan Hwa Book Co., LTD..

黃芳銘(2015)。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Huang Fun-Ming (2015). “Structure Equation Mod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aipei City: Wu-
Nan Book Inc.
教育部(2017)。大專院校。2017 年 12 月 5 日,取自 https://stats.moe.gov.tw/bcode/。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7).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Junior Colleges. Dec. 5, 2017, adopted
from https://stats.moe.gov.tw/bcode/.
張華憫(2004)。產品設計與情緒研究初探。國際設計論壇暨第九屆中華民國設計學會設計學術
研討會。
Chang, Hua-Min(2004). An Initial Exploration to Product Design and Emotion Studies. IDA
Congress & the 9th Chinese Institute of Design (CID) Annual Design Conference.

陳烜之(2007)。認知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Chen Hsuan-Chih (2007). Cognitive Psychology. Taipei City: Wu-Nan Book Inc..

陳淳迪、洪珮瑜(2010)。IDEO方法卡應用於設計概念發想之成效初探。國民教育,

50(3),23-31。

Chun-Di Chen, and Pei-Yu Hung (2010). How IDEO Method Card Support Concept Development

for Industrial Design Students. Elementary Education, 50(3), 23-31.

陳敏之、張會巍、丁笑君、鄒奉元(2010)。杭州絲綢與女裝產業關鍵技術挖掘與提煉─絲綢與
女裝文獻熱點研究。絲綢,(12),53-56。

CHEN Minzhi, ZHANG Huiwei, DING Xiao-jun & ZOU Fengyuan (2010). Excavate and Refine of
Key Technology on Silk and Ladies' Wear Industry in Hangzhou─Literature Distribution of Silk
and Ladies’ Wear in Textile Sci-tech Journal. Silk, (12), 53-56.

葉玉珠、彭月茵、葉玉環(2009)。幼兒多元智能量表之發展。幼兒教育,296 ' 2-21 。


Yu-Chu Yeh, Yueh-Yin Peng, and Yu-Huan Yeh (2009).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ventory of
Preschoolers' Multiple Intelligence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296: 2-21.

葉秋呈、辛靜宜(2007)。邏輯入門。臺北市:東華。

Ye, Qiu-Cheng, and Ching-I Hsin (2007). An Introduction to Logic. Taipei City: Tung Hua Book

Co., Ltd..

鄧瑋霖、許言(2015)。新興經濟體之產品創新探討。工業設計,(131),1-7。

Wei-lin Teng & Yen Hsu (2015). An Exploration to the Product Innovation of Emerging
Economics. Industrial Design, (131), 1-7.

萬文隆(2008)。科技史與創造力之關係探討及其對科技教育的省思。科技教育學報。

26
Wan Wenlong. (2008).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reativity and its reflection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榮泰生(2013)。SPSS 與研究方法。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Lung, Tai-Sheng (2013). Statistic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Solution. Taipei: Wu-Nan Book Inc..

鍾秉林、董奇、葛岳靜、方瑾、何麗平(2009)。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中國大學教
學,11,22-24。

Zhong Binglin, Dong Qi, GE Yuejing, Fang Jin & Ho Liping (2009).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on System for the Innovative Talents. 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 11, 22-24.

蕭文龍(2018)。統計分析入門與應用:SPSS 中文版+ SmartPLS3 (PLS-SEM)(第二版)。碁峰


出版社。
Xiao Wenlong. (2018).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SPSS Chinese version
+ SmartPLS3 (PLS-SEM) (Second Edition).
謝承豪、高清漢、楊俊明、游伯勳(2015)。以生活型態觀點探討未來智慧衣設計指標之研究。
紡織綜合研究期刊。

Cheng-Hao Hsieh, Ching-Han Kao, Chun-Ming Yang, and Po-Hsun You. Exploring Design
Factors for Smart Clothing Base on Contemporary Life Style Perspective.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鍾莉萍(2013)。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中音樂智能培養探析。大眾文藝:學術版,(2),216-
216。

Zhong Liping (2013).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Musical Intelligence in Art Quality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Academic Edition, (2), 216-216.

顏惠芸、林伯賢、林榮泰(2014)。文創商品之感質特性探討。感性學報,2(1),34-61。
Yen Hui-Yun, Lin Po-Hsien & Lin Rungtai (2014). Qualia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Journal of Kansei, 2(1) , 34-61.

羅玉枝、曹健仲、黃志成(2015)。體育教師學風格量表之編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
14(1),213-221。
Luo Yu-Jy, Chien-Chung Tsao & Chih-Cheng Huang (2015). Preparation of Teaching Style
Inventory of Teache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NCYU Physical Education, Health & Recreation
Journal, 14(1), 213-221.

外文部分:
Abdulkader, F. A., Gundogdu, K., & Eissa, M. A. (2009).The effectiveness of a multiple intelligences
base program on improving certain reading skill in 5th-year primary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27
Al-Husseini, S., & Elbeltagi, I. (2015). Knowledge sharing practices as a basis of product innovation:
A cas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Iraq.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 5(2),
182.
Alegre, J., Lapiedra, R., & Chiva, R. (2006). A measurement scale for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9(4), 333-346.
Armstrong, T. (2009).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 Ascd.
Bateman, T., & Snell, S. (2012). Management: Leading & Collaborating in the Competitive World.
MANA, 3319, 004.
Dawson, P., & Andriopoulos, C. (2014). Managing change,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Sage.
Driver, A., Peralta, C., &; Moultrie, J. (2011). Exploring how industrial designers can contribut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 5(1), 17-28.
Eckhoff, A., & Urbach, J. (2008). Understanding imaginative thinking during childhood: Sociocultural
conceptions of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ve though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6(2),
179-185.
Engel, Blackwell and Miniard (2001). Consumer Behavior, New York: Dryden Press.
Esslinger, H. (2011). Sustainable design: Beyond the innovation‐driven business model.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8(3), 401-404.
Goodnough, K., & Long, R. (2002). Mind Mapping: A Graphic Organizer for the Pedagogical
Toolbox. Science scope, 25(8), 20-24.
Gardner, H. (2011).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Hachette UK.
Hair, J. F., Black, W. C., Babin, B. J., & Anderson, R. E.(2010).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New
York: Prentice Hall.
Ichikawa, J. (2009). Dreaming and imagination. Mind & Language, 24(1), 103-121.
Im, S., Montoya, M. M., & Workman Jr, J. P. (2013).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reativity in
product innovation teams.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30(1), 170-185.
Jacoby, R., & Rodriguez, D. (2007). Innovation, growth, and getting to where you want to go. Design
Management Review, 18(1), 10-15.
Jailani, M. K. M., Din, R., Ariffin, S. R., Mokhtar, S., & Embi, M. A. (2011). Innovation using
Rasch model approach in measuring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WSEA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ctivities (pp. 202-207). World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Academy and Society (WSEAS).

Jiménez-Jiménez, D., & Sanz-Valle, R. (2011).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64(4), 408-417.
Jöreskog, K. G., & Sörbom, D.(2006). LISREL 8.80 for Windows [Computer software].
Lincolnwood, IL: Scientific Software International.
Kolb, A., & Kolb, D. A.(2012). Kolb’s learning styles. In Encyclopedia of the Sciences of
Learning,1698-1703. Springer US.
Kostopoulos, K., Papalexandris, A., Papachroni, M., & Ioannou, G. (2011). Absorptive capacity,
innovation,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64(12), 1335-1343.

28
Kotler, P., & Caslione, J. A. (2009). Chaotics: The business of managing and marketing in the age of
turbulence. AMACOM Div American Mgmt Assn.
Lin, C. C., & Luh, D. B. (2009). A vision-oriented approach for innovative product design.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23(2), 191-200.
Lin, C. C., & Luh, D. B. (2009). A vision-oriented approach for innovative product design.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23(2), 191-200.
Matzler, K., Schwarz, E., Deutinger, N., & Harms, R. (200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product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in SMEs.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 Entrepreneurship, 21(2), 139-151.
Miranda Silva, G., J. Gomes, P., Filipe Lages, L., & Lopes Pereira, Z. (2014). The role of TQM in
strategic product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34(10), 1307-1337.
Moilanen, M., Østbye, S., & Woll, K. (2014). Non-R&D SMEs: external knowledge,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product innovation.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43(2), 447-462.
Mokhtar, I. A., Majid, S., & Foo, S. (2008).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pplications of mediated
learning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30(3), 195-206.
OECD(2010). The OECD Innovation Strategy: Getting a Head Start on Tomorrow. Paris: OECD.
Skarzynski, P., & Crosswhite, D. (2014). The Innovator's Field Guide: Market Tested Methods and
Frameworks to Help You Meet Your Innovation Challenges. John Wiley & Sons.
Tabachnick, B. G., & Fidell, L. S.(2007).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5th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Torkzadeh, G., Koufteros, X., & Pflughoeft, K.(2003). Confirmatory analysis of computer self-
efficac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10(2), 263-275.
Vega-Jurado, J., Gutiérrez-Gracia, A., Fernández-de-Lucio, I., & Manjarrés-Henríquez, L. (2008). The
effect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on firms’ product innovation. Research policy, 37(4), 616-
632.
Zhang, J., & Duan, Y. (2010).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market orientation on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ese manufacturers. Management decision, 48(6),
849-867.

附錄一
多元智慧創新產品學習量表
完 合 經 經 完
全 常 常 全
不 不 符 符
29 符 符 合 合
一、自然智慧
19.我會從產品品牌形象加強的角度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20.我會從產品如何資源回收在運用的概念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24.我會從產品可大量生產的角度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42.我會針對個別消費者,指定製作的不同需求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43.我會從全球化競爭趨勢的需要來思考,進行產品創新 ……………… 1 2 3 4
44.我會從消費者例行性工作使用產品的過程進行產品創新 ……………… 1 2 3 4
二、內省智慧
4.創新產品過程,我能從自己擅長方面進行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5.我能從周遭朋友提供的問題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6.我會將現實中的產品與虛擬事物加以連結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三、人際智慧
18.我能整合不同的專業領域意見,進而創新產品、實現目標 ………… 1 2 3 4
25.我能清楚不同領域者所提產品創新之異同 …………………………… 1 2 3 4
27.透過跨領域合作過程,我能與不同組別進行競爭、創新產品 ……… 1 2 3 4
33.我能傾聽不同領域者所提產品之意見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35.我能從影響他人的意見及想法的過程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36.我能從跨領域合作過程貢獻自己的專業能力 ………………………… 1 2 3 4
四、空間智慧
26.我會從玩遊戲體驗產品的方式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31.我能將看到的或想到的產品加以組合,進行產品創新 ………………… 1 2 3 4
32.我會從物品形式及形態可運用的方式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41.我會從物品形狀、大小可改變的方式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完 合 經 經 完
全 常 常 全
不 不 符 符
五、音樂智慧 符 符 合 合
7.我會從周遭環境聽到的各種聲音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8.我會從聽到音樂的音調、旋律及節奏來思考、創新產品……………… 1 2 3 4
9.我會從樂器聽到的各種音調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11.我會透過聆聽多種不同形式的音樂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29.我會從聽到音樂的歌詞意義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六、語文智慧
28.我會從一些報章雜誌語文閱讀的過程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37.我會從一些內容書寫及記錄的過程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38.我會從一些故事、小說及散文的啟示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40.我會從一些名人演說及演講的過程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30
七、肢體智慧
14.我會透過動手操作及組裝物品的方式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30.我會透過模型製作的方式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八、數學邏輯智慧
2.我能應用雲端資訊運算概念的方式創新產品功能,創新產品 ……… 1 2 3 4
12.我會透過電腦資訊演算、整合與分析的方式進行產品創新 ………… 1 2 3 4
13.我能從資訊歸納的方式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15.我能從資訊演繹的方式來思考、創新產品 …………………………… 1 2 3 4
16.我會從數字、計算及精確概念的方式來思考、創新產品……………… 1 2 3 4
17.科技變動的時代,我能面對各種多變的問題,進行產品創新………… 1 2 3 4
45.我會透過實驗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產品創新 ………………………… 1 2 3 4
九、創新產品
1.產品創新歷程,我企劃了產品新的商業行銷方式……………………… 1 2 3 4
3.我建立了產品模組結構,單獨開發設計介面,組合規格化產品 …… 1 2 3 4
10.創新產品歷程我重新定位產品使用方式,讓消費者使用產品更便利… 1 2 3 4
21.創新產品歷程,我引進新的知識與技術,改良了產品………………… 1 2 3 4
22.創新產品歷程我改變原有產品使用的材料,達到消費者使用目……… 1 2 3 4
23.我會不斷整合內部結構,使各要素互動大幅提高,建立產品差異性… 1 2 3 4
34.我會提升了產品新的服務方式,滿足了消費者使用需要 …………… 1 2 3 4
39.產品創新歷程,我建立了產品新的品牌,新的領導地位……………… 1 2 3 4

3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