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历史教学问题 2013 年第 4 期

●史学前沿讲堂

欧洲文明形成中的宗教因素

演讲人简介:侯建新,历史学博士,天津师范大
学历史学院教授兼院长、南京大学特聘教授,主要
从事英国及欧洲经济 - 社会史、欧洲文明进程、中
西现代化进程比较等研究。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会
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专家。代表作有《社会
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现代化第一基石》、 《农
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 11 村透视并与英国比较》
等,主编《经济社会史评论》,目前主持国家重大招标
项目“欧洲文明进程研究” ,任首席专家。

主持人: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和来宾,早上好, 会”,这是我们教科书一般说法,这说法准确不准确
我们今天非常高兴,请到了全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呢,我们不管,但是,它的确改变了中国的轨迹,所
学会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南京大学 谓
“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特聘教授——
—侯建新教授,来给我们做学术报告, 这样,就产生了如何认识欧洲的问题。对欧洲
报告题目是欧洲文明形成中的宗教因素。首先,请 的认识,或者是对西方的认识,从此成为经久不衰
侯教授做主题演讲,然后,请大家提问,进行互动探 的课题,是几代中国人不断思考的问题。如果从鸦
讨。下面,就请侯教授作报告。 片战争算起来,应该说经历了一个半世纪还多,这
侯建新教授:今天交流这样一个主题,基督教 是一个不短的时间。是不是对它有一个真正的完全
与西欧文明的联系,特别是基督教在欧洲文明形成 的认识呢?我们曾经经过了若干个阶段,最初发现
中的作用。我们知道, 欧洲是现代化的发源地,这里 船坚炮利,于是进行了“洋务运动” ,继而发现与制
的欧洲,主要指西欧,因为西欧最有代表性。文化上 度有关,出现了戊戌变法,后来又发现与文化相关,
的或广义上的西欧概念,不仅是包括英国、法国、荷 出现五四运动,提出科学与民主。这样的认识过程
兰、比利时等,还包括南欧、 北欧、
中欧如德国。原生 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不断的争论,不断的反复,其
型的现代化只发生在西欧。美国等是欧洲的一个移 中跟西方一段时间几乎完全隔绝,那就是文革。上
民国,欧洲文化的一个传播地,大洋洲也属于此类。 世纪 70 年代末,重新打开国门,改革开放。我们今
西欧跟我们中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实真正打开 天跟西方的联系是非常多的,总的看,仍然是直观
中国大门的是西欧。19 世纪中叶英国的动作最为重 的东西更多,比如说,他们最新的产业和产品,他们
要,但是英国之前,不断有西欧国家跟中国发生接 的外观等等。但是,更深层面的东西,他们的心理、
触,有贸易的,也有暴力冲突。英国的鸦片战争作为 他们的宗教与观念,我们了解多少呢?这些观念对
第一次大规模的暴力冲突,是列强对我们的一次侵 他们的社会,对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都有非常深
犯。只是这次侵犯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异族入侵, 刻的影响,这个题目再也不能回避了!今天我们这
它使中国社会再也不能按照原来的轨迹继续走下 个题目,并不从神学或者是基督教哲学角度来讲基
去了,所以我们从此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 督教,而是从历史学的角度讲基督教如何影响了他


历史教学问题 2013 年第 4 期

们的观念,又如何影响了他们社会生活和政治生 物不一样的地方。当然,人还有上帝一样的自由意
活,就是这样一个题目。 志,可以选择。另一方面呢,人是被造的,是可善可
基督教在欧洲,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全部生 恶的,是有限的德与能。上帝给你多少,你就有多
活。大家知道,11 世纪基督宗教经过了一次分裂,在 少,可以上天堂,也可能下地狱。人与生俱来的局限
西欧,以罗马教会为中心,称为天主教,孕育了日耳 性,使人有一种深层次的迷茫,一个终极的困境,这
曼人为主体的西欧文明;在东方,以拜占庭为中心, 是人解决不了的,怎么办呢?只有一条路,圣经只指
称为东正教,对斯拉夫人,对俄罗斯有极为深刻的 出一条路,就是追随上帝。如果人肯追随上帝,就可
影响。这两个宗教呢,有相通地方,也有许多不一样 以靠上帝的恩赐和能力来克服这种局限性。倘若人
的地方。你们看,它们分别推动形成了两个不同的 背离了上帝,属世的特点占了上风,就会陷于矛盾
社会。在俄罗斯,产生沙皇制度,人们很难说沙皇制 和混乱中不能自拔。可是人,总是在不断的斗争,不
度与东正教有没有什么关系;而与西欧这个基督教 断地制造信仰,意图摆脱却永远不能离开上帝带来
相伴而生的是西欧的政体。西欧中世纪是君主议会 的终极困境。这就产生了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亚当
制,然后走向宪政制度。基督教和东正教还是有些 和夏娃的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对人的认知的条件
区别的,宗教对一个地区的影响还与当地的历史文 下产生出来的,它是以亚当夏娃吃禁果作为堕落的
化传统相关,这些区别需要专门研究者去解释,我 开端。他们为什么吃禁果?用《圣经》里的话,就是
们今天不涉及这个题目。我这个题目只是讲,西欧 “便如神知道善恶”。这意味着,善恶可以不凭神的
的基督教及其教会对西方文明所产生的影响。 指引,人可以和上帝一样行事。于是唤醒了人肉体
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一种价值系统,浸透了 中本能的贪欲,这种贪欲是什么呢?这种贪欲就是,
整个欧洲社会,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在精 我可以和上帝一样能,上帝能,我也能,他能辨别是
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均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基督 非,我也能辨别是非,人的这种企图在亚当夏娃身
教是欧洲生活的一个基本实在,布罗代尔指出,它 上非常明显地暴露出来。原罪的本意就是人的傲慢
甚至在无神论者身上也留下了痕迹,无论他们是否 自大,自大地模仿上帝,企图将自我作为存在的中
意识到这点。伦理规则、对待生活和死亡的态度、工 心。人有这种本能的冲动,本能的欲望。人与神的秩
作的观念、努力的价值、妇女和儿童的地位———它 序被打乱了,所以奥古斯丁说“恶是向着高一级存
们表面上看似乎与宗教情感毫无关系,不过,一切 在的僭越”。原罪的本质是“僭越”,即人仅具备有限
还是源于基督教。基督教的影响如此深远,以至欧 的智能和德行,却有着无限的贪欲,或者说,有限的
洲文明又被一些人称为基督教文明。其实,基督教 人却要试图比附无限的上帝。
基本是救世之说,极少涉及政治问题,然而它的价 这构成了对上帝的反叛,也就是圣经里所说的
值体系对社会和政治生活,从而对欧洲文明,产生 原罪。如果这样的理解能成立的话,那么,原罪这个
了深刻的影响。 概念,不仅在生活当中,而且是在社会生活当中,在
好,现在,我们就先从基督教这个话题讲起,怎 政治生活当中,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为什么
么讲基督教,我觉得最直接最可靠的办法是看他的 这么说呢?说来也简单,那就是在人、神绝对有别的
教义。对于基督教的解释很多,而教义则是他最基 原则指引下,对人性弱点的普遍认同,推导出对统
本的文本。基督教的教义就是《圣经》。由于时间的 治者的普遍怀疑,至少切割了人与神的认同。根据
关系,主持人刚才限制了时间,我想就讲两点。 原罪说,即使你贵为国王、皇帝、贵族,你也是有罪
第一点,是原罪说。原罪说在《圣经》里有成型 的,这种论证使得国王不能在道德上把自己打扮成
的表述,后来又经过神学家的多次提炼,先是有奥 完美无缺的人,因为人在“原罪”上都是一样的。社
古斯汀,后来有阿奎那等人,原罪说被认为基督教 会等级呢,它是不否认的,不但不否认,西欧社会恰
信仰的重要基石。如何理解原罪说,本人认为非常 好是一个等级很分明的社会,它的贵族制度,比中
非常重要。原罪说的本质是什么,这里是有歧义的, 国要保存长久的多,也稳定的多。在英国,现在还有
我们讲我们的理解。根据《圣经·创世纪》,可以看出 贵族。他不是否认这种等级,他是说,无论你是什么
人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呢,它是根据上帝的形象创 等级,作为人你在这点上是一样的,都是有原罪的,
造的,它有灵魂,有造器物的能力,能和上帝沟通。 都有一种内心的贪欲,内心的僭越,对本来不能企
基督教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这是和其他任何动 及的事,却有着一种非常强烈的期求。这是人的一


历史教学问题 2013 年第 4 期

种本性,国王也是这样,跟平民一样,在道德上都是 第一点,原罪。
有缺陷的。既然人都是有缺陷的人,那么,人运作的 第二点,二元政治观。在《圣经》里面,耶稣面对
这个政权呢,也应当是有问题的,至少是可以质疑 死亡,非常平静地说,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基督
的。这个逻辑是不难推导出来的。我们是否可以说, 徒对来世的信仰大大降低了国家和政治生活在人
人的原罪导致权力的原罪呢?因为权力是由人来运 们价值体系当中的地位。所以,基督徒一般是不反
作的,而人都是有罪的,所以对你政权抱怀疑态度 对当政者,这也是《圣经》里的一个原则,
“要顺从有
是在情理之中的。权力给人带来很多东西,地位,财 权柄的人”,但是,他们对世俗政权不给予特别的投
富和其他。所以,按照原罪说,人生来就有对权力的 入和热情,甚至是有距离的和冷漠的。有限度的承
贪欲和滥用的倾向。这是霍布斯的一句话, “持续地 认,有条件的肯定。古典时代柏拉图的《理想国》,认
孜孜不倦地对权力的要求是整个人类的共同欲 为人可以创造出“至善”的政权,这种观点认为,如
望。”他是这样看待人的,这样看待人所运作的权力 果政权有问题,可能是某个人没有做好, “哲学王”
的,在这里,是否意味着给权力的对立面预留了一 来统治就好了,可以在人间创造一个至善的政权。
个空间?换句话说,既然这个权力有问题,或者说它 但是,基督教认为,不可能在人间产生完美政权,不
有可能发生问题,自然需要有一个东西来制约,这 会是这样的,所以持保留态度。
个设计是很容易导出来的。人不是完美的,权力不 二元政治观实际上是原罪说的延伸。一方面,
是完美的,不可能是完美的,那么需要有另外一个 基督徒并不是简单地主张起义或造反,他们承认现
东西来与之产生一种张力,需要另一份相应的空 实的政权,这和原罪也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人的
间,什么呢?一个权力的对立物—— —议会一类的组 缺陷,人的局限,需要有一种强制的权力;另一方
织几乎呼之欲出了!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西欧 面,又不能完全信任这个政权,而是持保留态度,这
在中世纪产生议会,似乎不难得到解释了。大家知 就是基督徒对政权的矛盾心理。他们不能不承认世
道,英国议会产生的时间很早,根本不是资产阶级 俗国家,但是又要与国家拉开距离,以保留和怀疑
的发明,也不是蒸汽机的产物,英国什么时候就出 的眼光审视国家。说到底呢,就是国家权威和上帝
现了最早的议会? 权威的矛盾,如何来处理这对矛盾呢?《圣经》里的
某学生: 13 世纪吧。 一句原话,借用耶稣一句很平常的话作了回答: “凯
侯建新教授:是的,1265 年英国召开了第一次 撒的物当归凯撒,神的物当归神。”这是教权与俗权
议会,13 世纪末叶已经有比较成型的议会形式,因 关系的经典表述,也就是基督教的二元政治观。耶
此被称为“模范议会”,此时距离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稣在什么背景下讲出这句话呢?在罗马帝国晚期,
确立还有三百多年,所以我说议会制度与资产阶级 社会矛盾重重,耶稣对这个政权是不敬的,是有意
没有什么关系。议会为什么产生于英国、产生于西 见的,于是有人难为他,问他“你要不要交税啊”?意
欧?我想,这跟他们接受某种观念有关,这种观念的 思是说你不是对这个政权不满吗,那怎么还交税,
传播极其广泛和普遍,产生的一种社会共识,于是 交税不就是一种服从吗?这时候呢,耶稣抛出一个
很自然地要求一种与国王对话的协商机制。由于国 硬币,硬币的一面是凯撒像一面不是,然后,就说出
王不是完美的人,于是贵族形成了一个群体、一个 这句话。
等级,可以有发言权、 质疑权。以后“第三等级”即市 基督教的二元政治观,从理论上来讲,上帝创
民、商人、富裕的农夫和乡绅发展起来了,第三等级 造一切,主宰一切,可谓万主之主,万王之王,当在
也要求有发言权。他们是重要纳税人,他们质疑税 世俗权威之上。然而,在肯定上帝权威优先的前提
款的去向,他们对国王政府充满了怀疑,议会只有 下,基督教并不主张神权控制一切,导致极端的神
在这样一种社会语境下才能产生。而这种社会语 权统治。二元政治观主张,将教俗两界分开,承认两
境,这种社会共识的重要背景,离开基督教不能得 者的价值,划出各自的大致范围。也就是精神权力
到完全的解释。这就是权力制衡权力。权力制衡权 和世俗权力分离,任何一方都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
力的做法在罗马时代已经出现了,但基督教的原罪 力。大家知道,在中世纪有教会法庭,可教会法庭并
说才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从而为这种实践开辟 非包揽一切,它和世俗法庭的审理范围是有划分
了真正广阔的前景。所以,西欧的现代政治不是和 的。这种例子很多,比如领主和附庸在财产上发生
罗马城邦政治接轨,而是和中世纪政治接轨。这是 纠纷,报到教会法庭,教会法庭往往是不受理的,如


历史教学问题 2013 年第 4 期

果受理了,到教皇那里也得驳回,因为这属于世俗 把格里高利七世看得很高,你看梵蒂冈圣保罗大教
问题,教会不管。教会管什么呢?掌管与精神事务相 堂里,有个格里高利七世的巨大坐姿塑像,象征了
关的问题,如生死婚姻、遗嘱等等。或者,教会法庭 他的地位,原因就在这里。
认为世俗法庭审判不公平,它可以干预。为什么会 二元政治观以及它的原罪说,为创造一个有限
这样?因为二元政治观对世俗事务和精神事务两者 的政府学说,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不同于古典
作了划分,结果,改变了以往的社会秩序。 文明。前面已经提到,中世纪的观念对国家持保留
当然,政府变成了有限的政府,这是二元政治 和怀疑的态度,人们对政府的预期与希腊柏拉图
观对政治生活所产生的最深刻的含义。政府应当是 “至善”国的设想,是很有距离的。我们随便再举个
有限的政府,不能包揽一切,不能管辖一切。应当 例子,同样可以说明古典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区别。
说,有限政府的问题,是中世纪的一个真正的转折 著名的苏格拉底之死,大家都知道,是很奇怪的一
点。自此,经过不断的斗争,反复的争论,几百年之 个事情,似乎在民主制度下不应该发生的。一方面
后,一直到 17 世纪英国 1688 年光荣革命,才正式 是大哲学家,是追求真理的贤达苏格拉底,一方面
确立了这种法律意义上的有限政府。就是一切争议 是雅典民主城邦制度,结果这个民主城邦制度判处
都在议会中得到解决,国王没有绝对的权力,议会 了这个追求真理的人的死刑,原因何在?苏格拉底
才拥有至高无上的全力,被明确地规定了。在法国, 所做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就是他不敬原来城邦敬
国王被杀掉了,贵族被消灭了,几经周折。英国也杀 奉的神,而敬奉另外的神,可归为思想犯罪?审判他
过国王,但后来还是请了回来,一直保留到现在。实 的是五百人的陪审团,是多数人取胜的大民主制
际上英国与法国没有本质的区别,最后都走向宪政 度。说到陪审团,我觉得这个词的翻译是有点儿问
政治,因为它们属于同一个文明圈,至多节奏和形 题的。中世纪再次出现陪审团。其实不是陪审,而是
式有所不同而已。英国虽然保留了国王,但没有什 裁决,是真正的裁决,所以我认为 jury 应当翻译成
么实际权力,基本是养起来,作为某种象征,不能决 裁决团。有罪无罪,什么性质的罪,完全由陪审团决
定任何大事情。大事如何决定呢?在议会解决。说 定,不是咨询参考意见,或者旁听什么的,根本不
时容易做时难,而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 是。苏格拉底审判是由陪审团做出的,陪审团成员
过程跟中世纪进程以及基督教的二元政治观有着 都是城邦公民,结果以多数判处他死刑。一开始这
很深刻的联系。二元政治观耶稣很早就提出来了, 个多数还不是绝对多数,苏格拉底进行辩护之后,
在《圣经》很早就有记载了,但是在欧洲真正启动起 起了相反作用,激起公愤,更多的人来投反对票,结
来大约是一千年以后,是什么时候呢?是 11、12 世 果真的判处死刑。死前,不断有学生去探望他,谈
纪,大家知道,当时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话,现在留下来的东西就是这些谈话记录。这个事
某学生:主教授职权之争。就那个格里高利的 儿说明什么?说明多数人的民主一样可以做出一些
改革。 很荒唐的事情来,非正义的事情来,所以 19 世纪的
侯建新教授: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对,就是主教 阿克顿称这种民主为“民主暴政”, “多数人暴政”。
授职权之争,又被称为“教皇革命”。就是教会主教 在这种原则之下,只要多数人同意,可以做任何事
的任命由谁来做,谁说了算。以前,有可能教会说了 情。像那个陶片放逐法,有说有贝壳放逐法,也是这
算,有可能国王说了算。多数的情况下教职任命受 个意思,放逐投票一旦达到 6000 人的法定人数,再
到世俗国王的干预。但是 12 世纪前后,改变了这种 有功的人,再有贡献的人,只要这时候大家恨,讨厌
秩序,当然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斗争,其结果一般说 你,写下你的名字,你就被放逐。究竟有无道理?不
达成一个妥协,就是沃姆斯协议。实际上呢,是教会 管,完全取决于众人的情绪,因为大家的意见就是
的一个胜利。你们读过伯尔曼的《法律与革命》那本 对的,多数就是对的,这就是古典时代的民主。这种
书吗?如果没有,我建议你们去读一下,伯尔曼用 40 民主的问题在哪里呢?古典民主的要害是权力绝对
年心血写的这本书,他是哈佛的教授,他认为西方 化,尽管它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基础。当下人们往往
这一个重要的传统是从这开始的,因此称之为教皇 抬高和神话古典城邦制度,其实在那样的制度下,
革命。他认为教皇革命创造了一个新的秩序,这个 只有共同体而没有真正的个人,也谈不上对个人的
秩序就是,教会的事情国王不能干预,所以,教皇革 保护。这是一个有很深刻的问题。城邦人因为拥有
命又被称为教会自由运动。不难理解为什么基督教 城邦的身份才拥有那份权利,城邦外的人则是奴


历史教学问题 2013 年第 4 期

隶,是鬼神和野兽,所以城邦制说到底仍是身份社 都是一种个人行为。我这里讲的和以上所讲的,都
会。而在基督教里,作为人的权利和作为人的罪恶 不是从神学角度来讲的,而是依照圣经的本义,重
都是天生的、普遍的,不同于古典时代,这里我们不 点引申出它的社会与政治含义。这一点的政治含义
做更多的解释。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雅典城邦 在哪呢?这一点政治含义就是突出了个人的选择。
政权是一个非有限政府。它是一个民主政体,但这 新约、旧约也可以被认为某个人和上帝之约。很有
种民主政体是绝对的,绝对的权力。而正是在这一 意思,在中世纪的时候,教会也有大批的地产,也有
点上,中世纪跟古典是不一样的。 农奴,但是第一个提出农奴临终前可以做个人遗嘱
中世纪是限制政府的权力,使政府变成一个有 的,是教会。这与基督宗教有关系,在那里,有个人
限的政府,无论是谁,都没有神圣的光环,至高无 的位置,个人的空间。
上,无论是你是绝对的多数,还是一个皇帝、国王, 人们可以看到,基督教里的个人,和罗马的个
都没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欧洲文 人有某些暗合之处。《罗马法》一个重大的贡献,提
明是一个崭新的文明,我是这么来看的。我不认为 出权利概念,不过那个权利主要是一种物权,一种
欧洲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是一体的。希腊罗马是他 私权。进入中世纪之后,它延伸为一种个人权利,这
的源头之一,也就是说,欧洲文明承袭了古典文明 种个人权利还进入了社会关系,进入了公法。比如
的某些元素,而不是古典文明的简单的延伸。即使 说,领主和附庸的关系、贵族和国王的关系,都涉及
承袭的某些元素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罗马法 到了个人权利的问题。从神权的角度讲,宗教压抑
Ius 一词曾被欧洲法学家不断引用,但是主要用于解 个人,个人都是有罪嘛,个人都要低下头,人人都要
释欧洲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权力权利体系。那样的权 低下头。但是,很有意思,另一面,他又给个人留下
力权利体系产生了议会,这是古典时代未曾出现 了空间,这种个人的空间和希腊罗马的一些元素、
的。欧洲早已经知道罗马法中的所有权概念,可是 以及日耳曼的传统融合为一体,生长成一种现代个
他们并没有模仿,而是依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创作 人主义的前身,而这种现代个人主义与市场经济、
出独特的财产权利关系体系,以后成为现代市场经 与资本主义有着很深刻的内在联系。市场是什么,
济的基础。创造欧洲文明的民族主体也不一样,欧 市场就是独立主体之间的交易,没有独立的个人,
洲文明的主体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日耳曼 没有自由,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啊。只有自由的、
人。此外,还有中世纪的大学、城市及市民阶级等, 独立的个人,才会有真正的契约,才会有完整的市
几乎完全是中世纪的创造。中世纪与古典时代,与 场,才能有资本主义。
其说继承,更重要的是断裂和创新,从而超越了古 按照基督教的理念,教徒向往天国,俗世生活
典文明。近代社会是和欧洲文明接轨的,而不是和 淡然处之,似乎对现实政治不会有重大的影响。令
古典文明接轨的。还回到宗教。宗教也不一样,虽然 人感兴趣的是,这样的一种心态,加之原罪的理念,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末期,但得到广泛传播和确 并非对社会没有影响,相反,实际上,它对一种社会
立社会的主导地位则是在中世纪。它深刻影响了整 共识和政治环境的形成,最终对一种政治框架的锻
个社会,参与了欧洲文明的锻造,成为欧洲文明的 造,产生了一种深远的作用。我们发现中世纪有许
一个重要源头。 多具体史实可以说明。当然,一种理念变成事实,渗
关于基督教与欧洲文明,我们再简略提一下 透到制度,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刚才已经说过教皇
“上帝选民说”。基督耶稣本身是以色列人,但上帝 革命。教皇革命的就是二元政治观的实现。基督教
的选民不一定就是以色列人。凭什么成为上帝的选 的二元政治观很早就提出来了,但过了一千多年,
民呢?就是以后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总结的那句话, 也就是说到 12 世纪前后才得以实现——
—具体说,
“因信称义”。由于你的信仰,由于上帝的拣选和恩 就是教权与俗权的分离,国王不能干预精神生活,
待,你才能成为上帝的选民。肉体的以色列人不一 国王被剔除了精神职能,失去了圣神的光环。你是
定就是上帝的选民,抱定一种信仰,上帝的拣选之 国王,你是高贵的,你在众人之上,但是你不神圣。
后, 成为新人,才成为“真正的以色列人”。我说这个 在你上边还有个上帝,还有法律,上帝才是神圣的。
意思是什么?依照圣经,你是否成为选民,是个人行 伯尔曼评论说,教皇革命创造了一个新的人间秩
为,是上帝与你个人的关系,而不是与一个种族、一 序。也就是说,原来许多地区和国家都是一样的,都
个群体、一个阶层的关系,都不是。洗礼也是这样, 是世俗权力占上风,国王干预一切,包括教会精神


历史教学问题 2013 年第 4 期

事务。经过教皇革命的较量,最后,妥协了,实际上 里头有个人权利,有相互的权力和义务关系。附庸
呢,主要还是国王的权力被收缩了。教会选举主教, 是可以据理反抗的,而这种反抗是合法性的,英国
国王可以到场监选,就是个样子,给国王一个面子, 13 世纪初的《大宪章》运动,就是明证。大宪章运动
其实没你事儿,谁当主教跟你没关系。所以,国王的 就是,贵族们武力包围国王,约翰王你做的不好,违
权威下降了,注意,从此国王被剔除了精神职能,因 反我们之间的约定,不断破坏惯例,不可容忍。如果
此这是一种极为深刻的变化。他再不能打扮成一个 想继续做国王,好,你在包含一系列约定的文献上
导师,一个精神领袖,完美无缺,都不可能。结束了 签字,重申惯例,你还做国王;如果你不接受,那么,
神圣王权时代,实现政治力量与宗教的切割,开始 一定要把你废掉。结果约翰王就签字了,签字他还
逐渐走上现代世俗国家的道路。 是国王。我们来看《大宪章》,开头是以上帝的名义
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变化实际上为以后的政治 宣誓如何如何,而且大主教参与其间,显然不是一
制度变革预留了重要的空间。这个变革就是逐渐要 帮暴民起事来夺权。他们是讲法律,有原则的,这个
政府的权力变得有限,受到制约,以后西欧的一切 原则,就是他们传统、理念和各种惯例。其中一个重
政治变革都遵循了这样的方向。这样的思路与近代 要原则就是政府权力的有限性。国王高高在上,但
政治学说已经相当接近了,例如近代休谟的“无赖 是你在上帝之下和法之下,这两点你是不能逾越
假设说”。这种学说认为,政府可能是很好的,公正 的。最近一本书,英国经济社会史的大家戴尔写的
而尽职的,但是这种学说的预期是,他假设你不好, 《转型时代》。这本书已有中文版,就是人民大学的
这套制度的设计是为你不好做准备的。亚当·斯密 徐浩老师等译的。戴尔将西欧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
的学说则是从经济方面限制政府。如果用一句话来 大大地提前了,而且转型时期很长,从 13 世纪就已
概括斯密的学说,那就是,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 经开始,到 19 世纪才告完成。戴尔不认为现代社会
市场。市场自己来运作,存在着 “看不见的手”,他叫 意味着打翻中世纪,重新开始,打出一个新天地。不
政府不要管,市场的事情,企业的事情,都不要管, 是这个概念。他认为中世纪还是有许多有价值的东
政府就管你自己的事情,这样经济才有活力、有创 西。但是中世纪也有问题,当然有问题,中世纪农奴
造性。这就是斯密学说。当然,洛克的学说最为明 制,依附关系,怎么没问题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确,就是创立严密的有限政府论。以生而自由的自 民权的发展逐渐把这些问题消解掉了,以至于形成
然权利理论为基础,洛克分析了政府权力的来源, 现在这样一个社会格局。这个社会呢,是一点点长
并给出了政府权力合法性的判断标准。我们看这些 出来的,不是一下子,突然地,在一个早晨出现的。
学说是近代的,但是他和中世纪是衔接的,不是割 在欧洲文明的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各种因素,一是
裂的,其中与基督教的一些理念有着直接或间接的 日耳曼人本身的传统,一是古典文明的一些元素,
联系。当代西方学者不断地回顾中世纪的传统,原 再有就是基督教的一些理念,而基督教就是今天我
因就在这里。 们重点讲解的题目。这个题目很大,我对基督教方
现代社会不是一下子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一 面知道的有限,只是重点谈它和现代社会的一些关
场革命、一场暴力能解决的,而是一点点长起来的。 系,给诸位提供一个线索,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西方人现在不是要清算中世纪,而是不断地要回 主持人:刚才侯老师的报告相当精彩,从基督
去,回顾自己的传统。伯尔曼的名著《法律与革命》, 教的原罪说、二元政治观等对欧洲文明政治方面的
副标题就是“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伯尔曼认为他 影响做了系统表述,信息量非常大,涉及的范围很
们的问题在于往往背离了传统啊。这样看,很有意 广,我们这里可能有的不是历史系的学生,可能不
思。布洛赫的《封建社会》应当说也是经典之作,就 少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刚才讲到英国的 1215
是这本书里,布洛赫封笔之语,即最后一句话是这 年的那个宪章,英国的议会,从 1265 年雏形议会,
样说的:“西欧封建主义的独创性在于,它强调一种 到 13 世纪末的模范议会,还讲到那个阿奎那,讲到
可以约束统治者的契约观念,因此,欧洲封建主义 对于神法、自然法、人定法三个关系的论述,有许多
虽然压迫穷人,但它确实给我们的西欧文明留下了 东西,都是以前很少听到的,耳目一新。可能我们以
我们现在依然渴望拥有的某种东西。”这就是中世 前那些观点和知识还是比较陈旧的,还是受苏联史
··· ····· ·····
纪的贡献。 学的影响。我发现啊,有的地方苏联也没有讲过,是
布洛赫所以这样说,因为他认为欧洲封建主义 我们加上去的一些东西,我去查了,苏联都没有讲,


历史教学问题 2013 年第 4 期

是我们加上去的,所以,现在的有些观点,确实我们 学生:侯老师,您讲到,教会为了避免它本身的
要重新去思考。侯老师提到了现代化的问题,特别 腐败,内部有一股势力在不断地要求改革,如何评
是欧洲中世纪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我想这样,下面 价宗教改革这样的势力?
可以做些互动,大家有些什么问题,一起来探讨,请 侯建新教授:应当积极评价教会内部的改革力
侯老师给我们做些指教,好吧? 量。在中世纪,教会承担着一种特殊的角色,发挥着
学生:侯老师好!我以前看过这方面的一些历 重要作用,我们上面讲到的“教皇革命” ,就是教会
史,发现不单是那个教会跟政府之间有二元政治, 发动和运作的,对西欧中世纪乃至其后上层政治框
教会内部也一直斗争,一直到后来的新教改革。还 架形成,作用重大。位高权重,势必伴随着一个严重
有一个就是,中世纪宗教有很多军事情况,就比如 的问题,那就是腐败,教会也难以避免。修道院的出
十字军东征等,教会为什么不建立自己的军队呢? 现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当然,最后解决这
侯建新教授:中世纪基督教会,与王权保持距 个问题,还是 16 世纪兴起于德国的宗教改革。宗教
离,也有合作或相互利用,但更多的时候是保持着 改革之后,出现新教,新教的重要标志是廉价教会。
一种紧张关系。教会内部也门派林立,近代早期的 反对繁文缛礼,反对奢华,与此相联系都是如此,提
宗教改革,产生了路德教等基督新教,这是西方基 倡“因信称义”,也就是说,只要心诚,只要信仰,个
督宗教的第二次大分裂。至于教会为什么不建立自 人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不通过教会,一样可以得
己的军队,这个问题如同为什么没有建立神权国家 救,有一本《圣经》就够了。这实际上降低了教会的
一样,回答是这与基督教的二元政治观不符。我刚 地位。宗教改革运动也与那个时代有关,个人已经
才反复提到了这一点,基督教会的目标呢,并不是 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了,灵魂问题,是个人与上帝之
要包揽一切,所以这个二元政治观,不仅是限制了 间的事,为什么要通过你神父啊,你神父又如何啊?
世俗政权,也限制了教会神权。在一定范围,教会认 这就是新教的产生。新教的含义,代表了个体的成
为一定是它的,世俗政权不得染指,但是不是认为 长,同时呢,也是收缩教会的权力啊,不给你教会那
所有的范围都是它的,这是基督教的一个特点。主 么大的权力,教会就难以腐败了,也铺张不起来了,
张教权与俗权保持一个紧张关系,但是并不企图吞 豪华不起来了。实际上,是改革派拯救了教会。到近
并它,也不替代它。宗教改革后,教会进一步收缩, 代前夕,议会制度逐渐成熟,教会已经完成了历史
仅仅局限于精神领域,基督宗教现在就是这样的。 使命。宗教改革的结果使他们几乎完全回到精神领
基督教曾经长期被压制,被压制多少年呢?至 域,纯粹的精神领域。
少三百年,所以历史上有“三百年教难”一说。在罗 学生:侯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就是中世纪的时
马帝国晚期,基督教凭着他的坚韧,他的不屈服,挺 候,有相当多的主教国,同时这些主教国有教皇直
了过来。这与基督徒的心态有关,他们认为自己是 属的,有些是附庸于世俗政权的,如附属于神圣罗
尘世的过客,我的归宿根本不在这里,无所谓,所以 马帝国,而且在天主教国里面据我看到的资料,主
有一股超常的韧劲。他就那么坚持下来,最后被罗 教享有教会的权力,同时也是这块领地的领主,那
马帝国承认了。被承认之后呢,有好处,就是国家帮 么,这种情况您怎么用教会和世俗相互制约的理论
助你推广,传教的速度很快。不好处呢,就是带来国 来解释呢?我想请教一下。
家干预,我支持你,同时干预你。这种干预没有到达 侯建新教授:纠正一个错误,不存在“主教国”
包揽教会一切。但是,总的看,在那个时期,可能世 这个概念,应该说是主教领地,即主教的地产。在中
俗的力量更大些。所谓教皇革命,也就是主教授职 世纪,许多地产的领主都是主教,在这个意义上他
权之争,就是为了解决世俗政权的干预。斗争的结 就是领主,他和一般的世俗领主没有什么不同,他
果是,世俗政权和教会各管各自的一个范围。不过, 们都有佃户,并与佃户形成权利和义务关系。应当
教会权力增大后,也带来新问题,因为权力大,所以 从封建制度、从领主和附庸的关系角度去理解主教
容易腐败。为什么产生宗教改革呢,原因就在这里。 与庄园佃户的关系。
宗教改革的结果是什么呢?我认为从一定意义上来 至于“二元政治观”,不是从领地或庄园层面讲
讲就是教会收缩权力,是吧?中世纪教会的权太大 的,而是指的整个王国层面,是教会或者说是整个
了,有经济权,有政治权,改革后收缩了权力,收缩 基督教界形成对王权的制约。
之后呢,它就清廉多了。 主持人:僧侣贵族。在中世纪教会占有大量土

10
历史教学问题 2013 年第 4 期

地,大约是整个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所以形成了 判决者不是领主,而是陪审团。陪审团由佃户组成,
僧侣贵族,他们和世俗贵族,在议会各占一个等级, 有表决权,并且必须依照习惯法,有规矩的。你收多
在三级会议里第一个等级就是僧侣贵族。 少租,一一有惯例记载,涨租是很难的,上涨地租被
学生:可是,我还是觉得作为主教的领主,在这 认为像拔着头发离开土地一样,是很难的,就是通
块领地里面,享有精神上的一个优势,缺乏制约关 货膨胀,地租也很难上涨。可见,法庭还是有一定约
系,是不是这样呢? 束力的,当然是双向的约束。
侯建新教授:在领地里呢,他就是领主。西欧庄 学生:刚才聆听了您的西欧基督教的原罪说,
园佃户常常与领主发生诉讼,领主是主教的不少, 又说到二元政治观。我想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法
主教作为领主坐在被告席上不少见。也就是说,佃 家思想,一方面是政府的权力,一方面是法家思想
户与主教抗争的时候就是把他看作纯粹的领主,一 约束政府,那么,这是不是也是二元政治观呢?
种封建关系。不要忘记,刚才我说的,西欧还有另外 侯建新教授:约束政府的行为在中国传统社会
一种传统,就是日耳曼人传统,日耳曼传统有个很 里肯定存在的,比如士大夫阶层有一定的力量,士
厉害的东西,就是他的村社组织。村社组织一直存 林一贯以道统自居,形成对皇权的道德约束,值得
在,经常集体与领主抗争,打官司,谈判等等,不管 关注与研究。还有行政机关里的监察制度、劝谏制
你是世俗领主还是教会领主。教会领主不具有精神 度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说的不错。问题在
光环。在不少庄园里,庄园的教堂是领主的私产,他 哪里呢?问题是它有没有一套程序和法律来保障实
可能就是一个世俗领主,这不意味着他掌管了精神 施,真正的实施。法家主张尚法明刑,同时主张君主
事务。所以,你还是从这个封建制度这个框架,去理 专断,即君主要对权柄进行专断,举凡立官封爵、论
解主教地产,理解领主和佃户关系,不管他是世俗 功行赏等等,都要掌握在君主手中。可见他的法是
领主还是教会领主。 为君权所想,为君权所用的,讲如何大权独揽,严刑
学生:谢谢侯老师。 酷法,如何驾驭群臣,讲法、术、势那一套,维护的核
主持人:在中世纪,还有教区与封建制领地的 心是皇帝。法家理论可能不被某个君王所欣赏,但
关系问题,非常复杂,因此我们绝对可以做篇硕士 在实际中,几乎没有一个皇帝不采用法家那一套
论文跟博士论文,关于中世纪某一个领地的教区研 的,法家的主张者无一不是愿为君王所用。在这一
究。 点上与儒家并无二致,最大的抱负是“了却君王天
侯建新教授:教会主要通过教区组织影响庄 下事”也!法家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也没有独立的
园——
—中世纪基层的组织。西欧的乡村社会也是一 价值观,不可能真正制约王权。法家的一个著名主
个多元体,绝非庄园主一手遮天。庄园组织仅是一 张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个方面,还有村社组织,还有教区。西欧的一个村民 完全是一元,绝对的一元,哪里有什么“二元”啊?!
有三种身份,首先他是庄园领主的佃户,是吧?第 某中国史老师:他是天子,皇帝就是天子。我在
二,他是村社组织的成员,而村社组织同样是一个 想你的演讲对我最大的启发是什么?我是做中国史
实体,不一定完全听令于领主。如果他是自由佃户, 的,以往我们中国史和世界史的交流很少,今天我
他还是国王的臣民,他可以越级到国王法庭申诉, 听得相当有启发,一个就是你分析的思路,我感觉
如果他认为庄园法庭判决不公平的话。第三,他还 不是就宗教论宗教,而是从文明层面去分析,可以
是教区的教民。如果他认为世俗法庭不公,还可以 讲是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讲中世纪。他为什么产生
申诉到教会法庭。所以,欧洲农民有多元的空间,他 这样的导向,欧洲如何会发展到现代社会,你这样
可以利用的多种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一讲,就容易理解了。以前呢,我也研究思想史,始
而且,他们有一切都要经过法庭的传统,佃户 终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听到你的演讲,至少获得了
之间发生争议要去法庭,领主与佃户发生争议,或 相当大的启发,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了。中国封建
领主要制裁违规的佃户,也要经过法庭。举个例子, 社会为什么长期延续?这个讨论了多少年,现在没
比如说,英国的黄世仁要治理杨白劳,他不能直接 有一个共识,我也写过文章。但是我自己心很虚,所
处理,而要先起诉到法庭。在中国我们是很难理解 以写出来肯定不行。显然,很多问题在思想观念层
这个问题的。而且到法庭后黄世仁不一定胜诉,多 面上,绕不过去的。我们中国的思想跟欧洲的思想
数情况下他可能能赢,但是不一定赢,为什么?因为 发展是不一样的。你刚才讲的原罪说在中国是找不

11
历史教学问题 2013 年第 4 期

到的。在中国,从夏商周开始,帝王就是代天行事, 个例子,比如说沃尔沃,中国的公司把他们给收购
他永远正确,他没有罪的。有罪是谁啊?都是大臣执 了,以前很少发生,所以心里有些没有底。我们的担
行的不好,一旦天灾人祸,那宰相就要受指责,皇帝 心在哪里呢,当时更多的担心在于我们将来的销售
不能被指责,皇帝总是正确的,是吧?所以在中国历 渠道、资金投入问题等等。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工
史上,皇帝下罪己诏极少极少,除非民愤极大,皇帝 会,怎么样处理董事会与工会的关系。可是这方面
做做样子。我们传统思想讲的很清楚,像尧舜禹一 我们知道的很少。不了解那样的文化和文化背景,
样的圣人是国家治理之本。再后来,董仲舒提倡,天 连生意都做不好。还有更高层次的问题。冷战结束
不变,道亦不变,仍然永远是正确的。魏晋南北朝时 以后,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问题,你可以不接受他
期,儒佛道三家争斗,到宋代产生了理学,理学强调 的结论,但是你不能不重视他提出的问题,一个重
一个核心的东西,就是正君心。君,就是皇帝,皇帝 要的话题。文明的多样性和不同文明的研究和交
的心,把他思想搞正了,那么这个国家好了,有时皇 流,是当代一个相当重要的主题。加强不同文明的
帝稍微有一点偏差,要正君心,皇帝还是正确的。朱 基础性研究,我觉得我们高校应当承担起这样一个
熹之后,理学统治中国七百年,中国社会就这样延 历史责任。我们史学界应该提供一种学术资源,供
续下来,而没有产生像欧洲这样大的变革。在思想 我们的政府和国民来思考。借鉴其他文明,坚持并
层面上对比一下,我今天听了相当有启发。看来对 改造我们的文明。中国文明肯定我们要延续下来,
比一下很有必要,让人豁然开朗!所以,世界史和中 但是也要反省,不能全盘继续。我是不同意否定五
国史要多多交流,我要多来学习! 四运动的,我不知道诸位怎么想。五四运动也是我
侯建新教授:借助这位老师话题再说一点。就 们的历史啊,一段辉煌的历史,我们尊重历史,也包
是比较史学价值的话题。在近代以前,各个民族都 括尊重我们一百年前、几十年前的历史啊,也那是
是在自己既定的传统轨道上行进,不容易改变,你 我们历史的一部分啊。提出这个文化有问题,不是
想啊,他能改变的可能性是很有限的。一场战争可 说就要抛弃,抛弃了你还是中国人吗?我们是中国
能会促进双方的了解,比如说十字军东征到达了东 人啊,连根拔掉这个文化,我们自身也不存在了。但
方,但是他不可能真正把西方的东西带到东方,也 是呢,不意味不反省不改造这个文化。
不可能把东方的带回去,也就学点皮毛。它们都是 某市民听众:侯老师,您好。我是作为一个市民
在自己轨道上前行,除非自己走不下去了。因为它 来听讲座,很受启发。我最近读了一些关于文明的
没有那种能力了解另一个文明体系,也没有那样严 书很有兴趣。今天您是谈基督教与欧洲文明,是从
重的文明危机。只有到了近代,随着世界市场的形 文明的角度来讲,我的理解应该是一个器物层面,
成,才有条件了解另一个价值体系,才有可能认真 一个制度层面,您更多的是谈一个制度层面。我更
考虑是否可以为我所用。比如日本,他就这样,提出 关注的是一个文化,就是基督教给欧洲人的日常生
“脱亚入欧” ,进行一系列的、全方位的改革。从这一 活带来什么,希望能够多听一些。
点来讲,我们只有到了近代,只有到了今天,我们才 侯建新教授:今天我不是单单谈制度,重点还
有可能有意识地创造历史。如果没有意识,不叫创 是谈文化,是谈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和政治制度
造历史,就是跟着走,在巨大惯力的推动下,就这么 的关系。文明和文化是不一样又是相当接近的两个
走下去,世世代代都是在这个体系下生活的,你很 概念。关于基督教对欧洲文明的影响应该还有更多
难产生别的想法,甚至不能产生新的语言。很难有 的话题,比如伦理层面,以及人和人的关系层面等
别的想法,因为没有别的系统输入进来,你也没有 等,不过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布鲁代
条件真正了解另外一个文明。所以,开放政策,真是 尔是一位大史学家,曾谈到基督教对欧洲的广泛影
给中国指出一条路,就是开放嘛,你可以相当深入 “它甚至在
响,涉及方方面面,我可以念给你,他说:
地了解别人,看别人怎么样。世界史成为一级学科 无神论者身上也留下了痕迹,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
后,在天津师大召开了世界史学科建设座谈会,会 这点。伦理规则、对待生活和死亡的态度、工作的观
上大家一致认为发展世界史学科在我国当前有一 念、努力的价值、妇女和儿童的地位——
—它们表面
种特别的意义,无法替代的价值。我们越来越认识 上可能与基督教情感毫无关系:不过,一切还是源
到,了解外国对我们的发展很重要,非常重要啊。对 于基督教。”伦理文化层面,这是我今天没有涉及到
外部世界的了解水平,也是我们的重要软实力。举 的。这是一个更加广泛的话题,我给你随便举个例

12
历史教学问题 2013 年第 4 期

子:北大一位教授去世了,他生前我们是很好的朋 谢谢大家!
友。他的女儿在美国留学,带着孩子一起赶回来。这 主持人:这样,刚才我们做了一些互动,当然,
位教授离世之后,我去他家看望,他夫人跟我讲,他 有些话题还没有结束,我们学术界也搞这些,有一
们一家哭得不得了,而那个在美国生的孩子,刚刚 个叫做韦伯的,他就想到,为什么资本主义首先发
懂事,表现很平静,他说爷爷到天堂去了,不用哭 生在西欧。他就考虑到精神层面的东西,认为和基
啊。完全不一样的。他是个孩子,谈不到有神论还是 督教的一些伦理观是有关系的。今天,侯老师给我
无神论,但是他受到一种文化的影响,如同布鲁戴 们做的这个报告时间有限,但触发的思考点是多方
尔讲的一样,对死亡产生另一种看法。我在剑桥大 面的,所引出来的一些启发与思考是相当深远的。
学的时候,我的住宅旁边就是一片墓地,没有什么 一个有分量的学术报告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什么,更
异样的感觉,而且没有任何人认为这是个什么事 重要的是提出什么问题,促发我们思考。今后呢,我
儿。在欧洲,公墓往往与公园无异,有的公墓甚至是 看这样,欢迎侯教授方便的时候再过来,多走走,给
一个旅游胜地。这些都表现了基督教文化对生命和 我们带来更多的提示与思考。我们再次向侯老师表
死亡的观念。由于时间关系不多讲了,这一类的问 示衷心感谢。今天学术报告会就到此结束,谢谢大
题希望有机会再交流。 家。

(上接第 106 页) 作为秦国奴隶制的附属品,人殉制度与奴隶制


公,殉人数量愈来愈多,反映出奴隶主阶级的实力 的盛衰是同步进退的。随着奴隶制的衰落,残暴的
日趋雄厚的史实。 人殉制度也最终逃脱不了盛极而衰的历史规律。在
在奴隶制快速发展的同时,秦国的奴隶制国家 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中,特别是农耕经济的发展
机器也在逐步升级,其中等级制度的愈加森严、君 中,人的重要性得到日益凸显,人殉制度阻碍生存
主集权的不断强化便是明证,并且很快将影响施及 力发展的负作用愈加明显。秦献公元年(公元前 384
人殉,催发了这朵罪恶之花。首先,秦人人殉表现出 年),也就是商鞅变法的前夜,秦国终于废止了人殉
鲜明的阶级差别,人殉数量与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地 制度。虽然这并不意味人殉在秦国境内将被彻底根
位相一致。国君死后动辄上百人殉葬,而诸如卿大 除,但时代浪潮是不可抗拒的,人殉终究要和奴隶
夫之类的中等奴隶主,死后殉葬规模就小得多。不 制一起走向衰亡——
—其替代品人俑的出现就雄辩
仅如此,即使是殉葬者内部也有不同的等级,在葬 说明了这一点。至于后世人殉死灰复燃的现象,如
具和随葬品方面,亦存在有无、多少和优劣之分。① 秦始皇死后的大规模人殉,则可作为人殉之风在秦
其次,一些大臣和中小奴隶主亦成为殉葬者,如为 国流毒人心至深至刻的实例,为探析秦国人殉风气
秦穆公殉葬的奄息、仲行和缄虎。如果没有强大的 盛行的原因更添一个注脚。
奴隶制国家和君主集权作后盾,这是难以想象的。

①陈绍棣:
《东周秦国人殉、人牲与社会风貌》,
《中原文物》1985 年第 2 期。

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