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的力量简体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04

点石成金的魔术师 1

第 1 章 听从你的指令 8
听从你的指令 9
第 2 章 所有人的自由,《圣经》的实际应用 31
前言 32
1.神的—体性 33
2.以神之名 36
3.创造的法则 39
4.感受的秘密 41
5.安息日 46
6.疗愈 50
7.欲望——神的话语 53
8.信心 57
9.天使报喜 60
第 3 章 探寻 62
探寻 63
第 4 章 勇敢面对人生 69
第 5 章 超越世界 第四维度的思考 87
1.超越这个世界 88
2.让假设成真 95
3.想像的力量 100
4.只有自我需要改变 104
第 6 章 修正的艺术 107
第 7 章 凡事都有可能 114
第 8 章 摆脱固有的局限,一次次蜕变 124
第 9 章 想象的奥秘 131
第 10 章 不可思议的体验 138
第 11 章 应许四个神秘经验 144
第 12 章 认识你的神圣自我 155
第 13 章 人拥有的能力 166
第 14 章 进入梦境 190
勇于假设 内维尔戈达德的格言 199
内维尔·戈达德大事记 201
【编辑序】

点石成金的魔术师

“当我走近时,我不假思索也不费力气,他们就一个接着一个,被神奇
的魔术师所形塑而成了。”
——内维尔,《探寻》,1946 年

内维尔・戈达德,这位出生于巴贝多的神秘主义者,在美国生活与工作
了五十年,直到一九七二年辞世。他是现代最出色也最不寻常的宗教智识分
子之一。
二〇〇三年夏天,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当天的情景我永远不会忘
记。那天,我正在采访美国职棒大联盟奥克兰运动家的投手贝瑞・齐托,贝
瑞的父亲乔曾带领他去探索内维尔的作品,于是这位赛扬奖得主便将内维尔
对心智创造力的想法当成训练计划的一部分。内维尔的教导是,所有实相都
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你的心智就是造物主,于是这个信念成了贝瑞那段时间
追求自我成长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在访谈进行到一半时,他停下来对我
说:“你一定会喜欢内维尔。”这位神秘主义者用自己的名字写作,用自己
的名字发表演说,但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个人,关于这一点,贝瑞觉得难以置
信。访谈结束后,我拿到了内维尔在一九六六年出版的一本书《复活》。然
后我就被书中的想法迷住了,从此就深深地迷上了内维尔本人。

1
当我被某个教导所折服时,往往都是因为对施教者的性格与风度先起了
孺慕之心。在还没有听过他那口发音短促的英国腔调,也没亲眼见到他那罗
马风格的形象之前,我就对内维尔这个人十分好奇。对我来说,内维尔传达
的 是 一种 我 闻 所未 闻 、 激 进又 严 谨 的 主 张 : 你 的 想 像 力 就是 神 ( Your
imagination is God)。你所体验的一切,包括你现在阅读的文字,都是从自
己的创造性思维浮现出来的;在这样的思维当中,旧约与新约中的耶和华只
是一种象征性的象形符号而已。内维尔告诉我们,一切最终都源自于你,就
像你是源自于神,这是《圣经》背后所隐藏的奥秘,并在基督被钉死在十字
架上、复活以及对自身神性的自我实现中达到高潮。在内维尔的叙述中,
《圣经》中发生的事不是历史事件,而是一出神秘的戏剧,注定要在每个人
的生命中上演。内维尔在一九六七年时说道:“每个人注定要发现,《圣
经》就是自己的自传。”
你就是神,人们一听到这句话,立刻就想要反驳。每个人都可以回想起
生命中的某些事件,绝非是靠自己的渴望与愿望所催生及创造出来的结果
(后面我会再进一步说明)。但是内维尔在他的十多本作品及数千场的演讲
(允许听众录音,这是深有远见的创举,确保了他的精神遗产可以在数码时
代永远流传),却始终如一地使用简洁精确的论述,论证了想像力的神圣
性。
“唯一的神,”他告诉听众,“就是你自己所拥有的人类美好的想像
力。”正如你将在本书所选辑的作品中发现的,内维尔还教导我们存在的深
远意义,就是借由锻练心智的因果能力来发现自身的神圣本质,而这样的认
知将带领你迈向一连串的神秘体验,确认你作为创造者的身份。
一九〇五年,内维尔出生于巴贝多岛的一个英国家庭,加上他后,家中
一共有十个孩子(九男一女)。一九二二年,十七岁的内维尔来到了纽约学
戏剧,年轻的他初生之犊不畏虎,展现了那个时代与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差
异。他开始崭露头角,在百老汇及默片中演出若干角色;一九二六年,一位

2
娱乐专栏作家称赞这位 年轻演员:“与鲁道夫 -范伦铁诺有惊人的相似
度。”他还成为舞蹈团的一员,前往世界各地巡回演岀。
在这几年的表演生涯中,内维尔接触过形形色色的神秘哲学。一九三〇
年代初期,这位追寻者开始投入了形而上学的研究,十年之后,他成了神秘
主义作家与演讲者,在这个出人意料的新生涯中站稳了脚步。受访时,内维
尔将自己的灵性教育归功于一位缠着头巾、名叫阿布杜拉的谜样犹太黑人身
上。据内维尔说,这个人在纽约教了他五年的经文、数字神秘主义、卡巴
拉、希伯来语,以及心智创造力的法则。
内维尔的教导不仅成为正向心智、新思维及形而上学最神秘的领域,也
是充满哲理、智慧及最激励人心的展现。内维尔巧妙又令人信服地扩展了这
样一个原则:我们每个人都是外覆人类血肉之躯、内里蛰伏着崇高本性的创
造者。内维尔说,我们活在无数实相共存的一个无限网络之中,透过心像、
情绪性想法以及期望的运作,从无限的潜在体验中做选择。你所看见的、与
你有关的男男女女,全都是造物主的分支,同样都是创造者:我们在彼此由
思想体系建构的宇宙中交会,直到体验到了自身神性的终极实现(《圣经》
中以耶稣钉死在十字架及复活,来隐喻这种终极实现)。
内维尔告诉听众与读者,创造者披上了人类的外衣,以便赋予男人与女
人生命;创造者对后代的爱是如此深厚、不保留,甚至愿意进入一种完全沉
浸的状态而忘记了自身的神性。体现在这个宇宙中的是一出神秘的剧本:每
个人都像蝶蛹般沉睡,忘记了自己的真实本性,经历了欢乐与悲伤、胜利与
苦难,而后终于领悟了真理,度过深具教育性的一生;就这样,创造者被唤
醒并回归真我。
如果这一切听起来让你有点晕头转向,请少安勿躁。内维尔会以让人卸
除心防的浅显言语来传达他的想法,并经常强调运用心智的力量来满足愿
望。他的主张吸引了各种不同程度的神秘学爱好者及灵性追寻者。内维尔的

3
灵性思想宛如史诗般恢弘深奥,却又能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他是少数担得起
这种赞誉的现代灵性思想家之一。
内维尔对我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导师,我还将他的形象纹在左手臂上,
因为亲身的经历,让我对他的理念深信不疑。我曾经写道,人类活在许多法
则与力量之下,其中也包括肉身必定日渐衰退与腐朽的法则,无一人例外。
所有新思潮的圈子以及其他神秘学都会谈到,我们每个人都会精准地在约定
好的时间离开这个世界——这是内维尔偶尔会以自己为例的一件事;但同
时,我们又为了健康与长寿而不惜付出一切,尤其是在面对似乎会剥夺自己
生命潜能的绝症或慢性病时。有想法又深思熟虑的追寻者,经常质疑内维尔
人类拥有绝对神性的主张,而上述矛盾只是他们提岀的其中一个问题。那
么,我如何在带着疑虑的状态下,继续致力于探索内维尔的作品昵?
首先,我并不能确定我可以做到——或是我应该这么做,或是内维尔希
望我能做到。本质上,信仰是崇高的、必要的,但我无意创造一种封闭的信
念回路,这样的体系会扼杀内在的探索,并将个人问题与冲突简化为教义问
答。矛盾与内在冲突,是任何成熟的追寻与探索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这表示至少我可以努力地把内心的疑问与对内维尔思想的坚定信念逐渐
调和。首先,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内维尔的哲学是最早也可能是最接近量子
理论的神秘学说之一。量子理论假设在一个世界中,次原子粒子会对有意识
的观察产生有效的反应,而且在这个世界中同时存在着无限种可能性。早在
量子理论普及的数十年之前,内维尔就提出了类似的见解,这种洞察力如今
看来仍令人震惊。在他死后才出版的遗作《五堂课》中,内维尔在一九四八
年就告诉听众:“科学家总有一天会解释,为什么存在着一个连续宇宙。但
更重要的是实践,你要如何利用这个连续宇宙来改变未来。”在一九四九年
出版的《超越世界》第五章中,他做了更进一步的推论。
我们如何“利用”这个连续宇宙?其实,我们往往在无意中断断续续地
这么做。内维尔认为,由于意图与实现之间存在着自然的时间差,我们经常

4
会忘了曾经抱持的信念、想法及形成于意识中的心像,过后才惊讶地在现实
世界中与它们重逢。内维尔告诉我们,在类似梦游的半清醒状态下,对于那
些我们所制造出来的结果是相逢不相识——我们不知道是自己创造出它们。
的确,我相信很多人过了大半辈子,都没有意识到或只模模煳煳地意识到内
心深处的愿望,这些愿望是无法坦然承认的,因为我们害怕它们是自私的、
卑鄙的,或是对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产生不好的影响。苏联时期由安德
烈。塔可夫斯基执导的科幻电影《潜行者》,就探讨了这个与个人真实欲望
疏离的议题,对内维尔思想有兴趣的人不妨一看,会有相当特别的观影体
验。
作家爱默生在一八六〇年的随笔〈命运〉,描述了这种忘记的过程与时
间的流逝:
我们所追寻的终将寻得,所逃离的终将远离;歌德曾说过:“年轻时希
冀的,年老时会蜂拥而来。”有求必应往往会让我们深受其害,因此必须格
外小心,既然凡是我们想要的必定会得到,就必须留意只为崇高之事而祈
求。
以上所说的,正好呼应了一句老话:许愿需谨慎,梦想会成真.
我相信,你极可能已经忘了真正想要什么,也习惯了日复一日的生活;
你认为自己有渴望的东西(比如体面的家人、美好的家庭),但事实上,你
内心窝藏着一个截然不同的愿望,一个你可能会否认的愿望。当它推挤着你
的觉知高墙时,你会对现在的生活感到痛苦、不安及疏离,并且往往把怒气
发泄在他人身上。
因此内维尔的哲学提出了一个要求,一个我们或许认为自己足以应付、
但在多数情况下从未尝试过的要求: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我们能
以无畏的成熟与诚实去正视自己内心的渴望,或许会对自己的发现大感惊
讶。了悟是通往实现的那一道曙光,或至少宣告着自我疏离的结束;而这所
有一切,全开始于一个变得清楚的渴望。

5
内维尔表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所有渴望都是可能实现的,因为
所有一切都是心智创造出来的。然而,我再一次撞上了自我驳斥的高墙。思
虑绩密的人不可能忽略我们这个世界有这么多的悲剧与痛苦:使国家分裂并
杀害或重创无数受害者的内战;摧毁家庭及社会的海啸与地震;导致大规模
死亡与苦难的饥荒和瘟疫。有哪个认真的人会说:“难不成古往今来所有的
文化与民族,都在创造自己的灾难吗?又或者,更令人畏惧和气馁的:“难
道我这个作为神的人,在为我自己及他人创造灾难吗?”
这个看似复杂难解的问题,或许掌握了存在之谜的关键。不管我们认为
生命的最终依据为何,在我们所占据的这个身体框架中,我们不得不去体验
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情可能有明显的心理因果关系,也可能没有。想一想:
法则之所以是法则,就必须具备始终如一的一致性,但这不意味着每一次我
们都能感觉得到。举个例子,万有引力始终都在,但在地球所感受到的引
力,跟在月球上或木星上所感受到的引力完全不同;而在真空中,你完全感
受不到这股力量。这不是引力失去作用了,而是因为引力只对质量有反应,
在质量不存在的情况下,引力的作用也不存在。我们的心智也可能发生类似
的过程:人类利用有限的五种感官去应付日常生活,也被迫去感受各种法则
与力量,即便有些是具破坏性的、让人痛苦的,但每种感官体验都跟你的身
体一样真实。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写道:“如果感知之门能被净化,万物将不受限
制地以它们本来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在高敏感的状态下,我们可以窥
见心智的无限能力,内维尔将这种了悟称为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直
到这种与生俱来的权利被实现,以及感知之门被净化之前,我们都必须在这
个感知有限、充满苦难的粗糙世界行住坐卧,遵循道德的指引。唯有在终极
自由的状态下,这一切才会改变。否则,我们就算是生命之树的一部分,也
会像枝桠一样地枯萎、死亡。

6
如果你对内维尔的理念不太了解,希望这本书能够带你入门,给予你启
发及实用的指导。如果你曾读过内维尔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将会受益更多。
本书收录了内维尔生平的重要作品与演讲,可以让你的实践、探究以及追寻
更深入,就像我一样。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得不重新检视自己的一
些想法,同时也庆幸有机会能够更完整、更全面地探索内维尔思想的深刻意
涵。
这是一本按照年分排序的作品选集,每一章前面都有简短的介绍,以指
出内维尔在形而上学的各项具体发展。虽然内维尔的理念在他的第一本书
《听从你的指令》中已经成形,并且终其一生都未曾改变,但你还是可以在
他的思想中察觉出明显的深化、精炼及不断演进的轨迹。
专心且深入地阅读,看看你有哪些体验。但愿这些内容可以化为动力,
敦促你开始寻求你至高无上的目标。
——米奇·霍罗威茨

7
第 1 章 听从你的指令

《听从你的指令》这本小书是内维尔・戈达德的第一本作品,于一九三
九年出版,书中阐述及定义他对神学及教学法的大部分理念,也奠定了内维
尔当之无愧的哲学家地位。在这本书出版的前一年,内维尔才刚开始对外传
布他的理念。
——米奇·霍罗威茨

8
指令的首要原则

在这本书中‘要来谈谈“表达原则”的本质与精髓。假如我愿意的话,
也可以把它扩写成一本好几百页的大书,但这样做,无疑与本书目的背道而
驰。
指令要有效,必须简短扼要。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指令,就只是几个简单
的字:“神说:‘要有光。’”
按照这个原则,现在我要把自己所看到的真相,透过这本书如实告诉你
们(读者)。
——内维尔·戈达德

听从你的指令

人可以下指令让某件事情发生吗?绝对可以!事实上,人始终都在下指
令让事情出现在他周遭的世界,即便就在此时此刻,也仍然在下指令让事情
发生在他的生命中。生而为人,只要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就会继续这么做。
出现在生命中的每件事,都是自己下指令让它们顺理成章地岀现,每一件事
都是如此。你或许会否认这一点,但无论如何你都无法驳倒它,因为这种指
令是基于这条不变的原则。你无法透过言语或肯定语去下指令来让事情发
生,相反的,这种徒劳的复述往往只会带来相反的事情。因为,下指令永远
都是在意识中完成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有意识地让自己成为什么样子
的人。不会说话的哑巴意识到了自己是哑巴,所以才认定自己是个哑巴。

9
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圣经》,会发现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作。与
其将《圣经》视为古文明的历史纪录或耶稣基督的不凡传记,不如将它看成
是人类意识所上演的一个伟大的心理剧。
把它视为你自己的一出戏,你的世界会突然从埃及的贫瘠沙漠变成应许
之地迦南1。
每个人都同意万物是神所创造岀来的说法,没有祂,就没有任何东西被
创造出来。不过,对于神的真正身份却意见纷歧。全世界的教堂与所有神职
人员,对于神的身份与真正本质,各有各的看法,莫衷一是。但无疑的,关
于神的身份与本质,《圣经》中的摩西与先知们百分百是抱持一致看法的;
同时,关于耶稣的一生与教导,也与老先知们的发现是一致的。当摩西发现
神是对存在的一种觉知时,他就坦言自己明白的不多:“那自有的打发我到
你们这里来。”2大卫在诗篇中唱道:“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以
赛亚说:“我是耶和华,在我以外并没有别神;除了我以外再没有神。你虽
不认识我,我必给你束腰。我造光,又造暗;我施平安,又降灾祸;造作这
一切的,是我耶和华。”
被当作神的存在觉知(I AM,“我是”),在新约中提到了数百次,列
举数例如下:“我是牧人”、“我是门”、“我是复活与生命”、“我是道
路”、“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终”,以及“你们说我
是谁?”。

1
编按:耶和华曾答应亚伯拉罕,要赐给他的后人迦南一带的土地,据说这是一个到处“流淌奶
和蜜”的富饶之地。
2
编按:此句《圣经》原文是“I AM hath sent me unto you”文中的 I AM 直译是“我是”,中
文意译为“自有永有”,是神与以色列人立约时的自称,也就是神对摩西所说的:“我是自有永有
的。”

10
他们没有这么说:“我,耶稣,是门;我,耶稣,是道路。”也不是
说:“你们说我,耶稣,是谁?”而是明确地指出:“我是道路。”借由存
在觉知这个大门,生命的具体显现逐渐进入有形的世界中。
意识是复活的力量——当人们意识到某个东西存在时,那个东西就会复
活。人们会将自己所意识到的东西向外投射、显化出来,这个真理会让人们
自由,因为人若不是习惯于自我囚禁,就是自我释放。
如果你愿意放弃以前对神——除了你自己之外的那个神——的一切信
仰,并如同耶稣与先知们一样,宣称神就是你的存在觉知,那么你将以“我
与父原为一”的领悟来改变你的世界。“我与父原为一,父比我更大”这句
话似乎让人困惑,但若是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神的身份”来诠释,就会发
现它大有启示。神的意识就像“父亲”,而你的存在意识则是见证“父亲”
的“儿子”;两者的关系就像是构思者以及他所形成的概念,构思者永远比
他的概念要伟大,但是也始终与他的概念合而为一。例如,在你意识到自己
是人的存在之前,你会先意识到“存在”,然后才会意识到自己是人。因
此,你这位构思者永远比你的概念——人——来得伟大。
耶稣发现了这个光芒万丈的真理,并昭告世人说自己与神本为一体,而
不是人所塑造出来的神,因为他从来不认可这样的神。他说:“若有人对你
们说,‘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你们不要信,因为神的国就在你
们心里。”天国就在你心里。因此,当我们看到《圣经》说:“他往父那里
去”时,就是在告诉你,他的意识上升到刚刚觉知到自己的存在,从而超越
了当下对自己被称为“耶稣”的自限性概念。
存在的觉知让一切皆有可能。耶稣说:“你定意要做何事,必能给你成
就。”(《约伯记》22:28)这就是他的谕示,将意识提升至你渴望之物的
自然存在状态。正如他所表达:“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
我。”(《约翰福音》12:32)如果我的意识被提升至所渴望之物的自然状
态,我所渴望之物将会显现并吸引到我身上。因为他说:“若不是差我来的

11
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我与父原为一。”因此,意识就是你的
父,为你吸引生命的显化。
此时此刻,你正在将你所意识到的东西吸引到你的世界。现在,你应可
看出“你必须重生”是什么意思了。如果你对目前的生活不满意,那么改变
它的唯一方法,就是将你的注意力从那些看似真实的事物上转移开来,并将
你的意识提升至你所渴望的事物上面。你无法同时服侍两位主人,因此将你
的注意力从一种意识状态转移到另一种,就是在一种状态上死亡,而在另一
种状态上重生。
“你们说我是谁?” 3 这不是由一个叫“耶稣”的人对另一个叫“彼
得”的人所提出的问题,而是由一个人的真实存在对他的自我所提出的一个
大哉问。换句话说,就是:“你说你是谁?”你对自己的信念,也就是你对
自己的看法,将决定你生命的表达方式。耶稣说:“你们信神,也当信
我。”换句话说,你内在的“我”,就是神。
因此,祈祷应被视为一种认可,认可你自己去成为你现在所渴望的,而
不是去向一个不存在的神祈求你现在所渴望的东西。
难道你还不明白,为什么无数的祈祷都没有得到回应吗?这是因为人们
在向一个不存在的神祈祷。例如,你意识到自己的贫穷,因此向神祈求财
富,但你的回报会是你所意识到的东西,也就是贫穷。祈祷要能成功,你要
做的是“声明”而不是“乞求”;因此,如果你想祈求财富,就得否定感官
所出示的证据,也就是否定你的贫穷现况,并假设你已经变得富裕了。
耶稣对我们说:“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
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3
编按:岀自《路加福音》9:20。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说:“是神所立的基
督。”

12
(《马太福音》6:6)我们已经确定“父”是存在的觉知,也确定了
“门”是存在的觉知,因此“关上门”就是将现在觉知的这个“我”关在门
外,并声明自己已成为理想中的“我”。当我的声明被确定到令人信服的那
一刻,跟我声明有关的那些证据就会开始被吸引到我身上来。
不要问这些事物是如何显化出来的,因为没有人知道。也就是说,没有
任何显化会预先知道这些渴望的事物将会如何出现。
意识是方法、是道路,或说是那扇门,透过意识,事物才得以出现。他
说:“我是道路”,而不是我张三李四是道路;“我是”等于存在觉知,也
是事物得以显现的方法。所有的迹象都是尾随而至的,从来不是事先出现
的。只有意识,才会让事物成真;因此,先要有那样的意识,然后事物才会
被驱使出现。
我们是这么被教导的:“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
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3)先意识到你所寻求的事物,而且不要试
图去改变或左右它们,也就是“你定意要做何事,必能给你成就”的含意。
运用这个原则,你就会知道何谓“向我证明并让我看见”。玛利亚的故事是
每个人的故事,她以某种神奇的方式生出一个叫“耶稣”的人,玛利亚不是
一个女人,而是始终都保持童贞的存在觉知,不论它使多少渴望成真。现
在,将你自己视为圣母玛利亚,借由“渴望”这个媒介而自行受孕,与你的
渴望合而为一,而你的渴望必须强烈到能够体现或催生出你所渴望的事物。
例如:据说玛利亚(你现在知道她就是你)不认识任何男人,但是她怀
孕了。也就是说,你,不管是张三或李四,即便没有理由相信你现在的愿望
是有可能实现的,但因为你发现你的存在觉知是神,于是你让这个觉知成为
你的丈夫,并怀了一个主的孩子(显化)。“因为造你的,是你的丈夫"万
军之耶和华是他的名;他必称为全地之神。”(《以赛亚书》54:5)你的理
想或抱负就是这样的一个概念——对她(现在是对你自己)来说,第一个指
令就是“去做,不可对人说”。也就是说,别跟人讨论你的抱负或渇望,因

13
为别人只会对你眼前的恐惧做出回应。守口如瓶,是实现渴望要遵守的第一
条法则。
第二个指令是“尊主为大”,正如玛利亚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我们将主
视为你的存在觉知,因此“尊主为大”,就是去重新评估或扩展现在对自我
的设想,直到重新评估变得极其自然。一旦达到了这种自然的程度,经由在
意识中合而为一的过程,就能赋予新自我生命,让这个设想成真。
《约翰福音》第一章即以摘要的形式,把神创造宇宙的故事告诉了我
们。
“太初有道。”接着要说的是“太初”,可以视之为一个强烈冲动(渴
望)的初始;“道”则是泅游在你意识之中的渴望,它想要得到实现。这股
冲动本身并非现实,因为“我是”或存在觉知才是唯一的现实,事物只有在
被“我是”觉知到才会存在。因此为了实现愿望或渴望,《约翰福音》第一
章第二节要紧跟上,亦即“道与神同在”。道(或说渴望),必须与意识固
着或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现实。觉知开始觉察到所渴望的事物,从而聚焦
于它的形式或概念上,并赋予生命,或使之前死去或未实现的渴望复活。
“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
们成全。”(《马太福音》18:19)
这是觉知与渴望所达成的协议,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协议。现在,你已
经意识到存在,因此不再需要言语就能明确地对自己说“我是”。现在,如
果你渴望达到的是一种健康状态,在你的世界尚无任何健康迹象出现之前,
你就已经开始感觉到了自己越来越健康。等到“我是健康的”这种感受被落
实后,觉知与渴望这两者的协议也完成了。也就是说,我是与健康同意了合
而为一,于是这项协议就导致了一项产物——双方达成共识的那个目标,在
这个例子中,就是健康。因为我做了协议,所以被同意的事物就被表达岀来
了。因此,你就能了解为何摩西会说:“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
除了我是,还有什么存在可以让你去显化及表达的?没有。因为“我是道

14
路,除我以外再没有神。”如果你乘着清晨的翅膀飞向世界的尽头,或是在
阴间下榻,仍然能觉知到存在;你的觉知永远会让你所想望的事物显化出
来,而你所显化的,也永远都是你觉知到的存在。
摩西一再地说:“我是我所是。”(I AM that I AM)4以下,是你必须
牢记在心的:你不能旧瓶装新酒,也不能在旧衣上缝起新的补丁。也就是
说,你无法带着“老旧的你”的任何部分,跟你一起进入新的意识。所有你
目前的信念、恐惧以及限制,都是把你束缚在目前这个意识层次的负荷。如
果你想超越这个层次,就必须抛开这一切,包括你现在的自我或是你对自己
的看法。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把注意力从现在的所有问题或限制上转移开
来,从而专注地停留在存在觉知之上;亦即,你要静默并充满感情地对自己
说:“我是”。现在,还不必去调整这种“觉知”,只要表明你的决心、持
续这么做,直到让自己全心沉浸于这种无名亦无形的存在情绪之中。当你的
意识扩展,在你内心深处这种毫不受形式所拘束的状态下,借由“感受”自
己成为你所渴望的样子,会使新的设想凝结成形。
你会发现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一切都有神圣的可能性。对你来说,当下
这种无形无相的觉知中,你所能想像的世间万物都是最自然的体现。
《圣经》邀请我们:“离开身体,与主同住”。“身体”指的是你对以
前的自己所抱持的看法,而“主”指的是你的存在觉知。这就是耶稣对尼哥
底母所说的:“你们必须重生,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约翰福音》3:3)也就是说,除非你抛下对目前的自己所抱持的
看法,并呈现出新生的本质,否则你所展现出来的,仍旧是你目前所受到的
限制。
要改变你的生命,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你的意识,因为意识就是围绕在
你周遭、需要不断去巩固的实相。每个人生命中的所有细节,都是意识对外

4
编按:此句在圣经中都通译为“我是自有永有的”,为方便理解,此处采用直译。

15
的投射与表达。你无法借由摧毁、破坏来改变你的环境或世界,就像你无法
毁掉镜子来改变自己在镜子中的样子。你的环境以及其中的一切,都在反映
你的意识;只要你继续待在这样的意识中,就会继续将之投射到你的外在世
界。
了解到这一点后,可以开始重新评估自己。人们往往会低估自己。《民
数记》提到:“那时候有巨人在地上;据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蠕一样,据他
们看,我们也是如此。”这里指的并不是出现巨人的那个时代,而是今日,
也就是永恒的现在。当你周遭的情况宛如巨人那样吓人(比如失业、敌军、
你面对的问题,以及所有可能对你产生威胁的事物),让你感觉自己渺小得
就像是一只蚱蠕。但是你也看到了,你必须先把自己看成是一只蚱蠕,然后
巨人们才会把你看成是一只蚱蠕。换句话说,你怎么看待你自己,别人就会
那么看待你。因此,重新评估自己并开始感觉你是个巨人、是力量的中心,
那些原本的巨人才会相形见绌,显得他们矮小如蚱蠕一般。“世上所有的居
民都算为虚无,在天上的万军和世上的居民中,他都凭自己的意旨行事。无
人能拦住他手,或问他说:‘你做什么昵?’”
(《但以理书》4:35)这里所说的,并不是那个端坐在宇宙中、循规蹈
矩的神,而是唯一的神一一永恒的父,也就是你的存在觉知。因此认清你所
拥有的力量,不是身为人而是身
为你的真实自我,那种无形无相的觉知,能将你从自我囚禁的牢笼中释
放出来。
“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我的羊听我的声音,
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约翰福音》10:14;10:27)觉知是好
牧人,我觉知到的存在,就是跟随我的羊。因此,一个好“牧人”是你的觉
知,它永远不会弄丢任何一只“羊”,也就是你觉知到的存在。
我是声音,在人类混乱的旷野中呼唤着我所意识到的存在,而且也确信
我永远不会找不到自己。“我是”一扇门,对我想进入的一切敞开着,而存

16
在觉知是生命的主与牧人,因此以真正的角度来审视“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至缺乏”这句话,指的就是你的意识。对于你觉知到的存在,你永远
不需要证明,也不缺乏证据。
既然如此,你为何不去觉知伟大的存在:神的爱、富裕、健康,以及所
有你所欣羡的特质呢?
具备这些特质的意识跟拥有相反特质的意识,同样容易。这是因为并不
是你的世界让你没有这样或那样的意识;相反的,是你的意识使你的世界成
为现在的样子。很简单,不是吗?事实上,对总是试图把事情复杂化的人类
智慧来说,或许太过简单了。
保罗提到这个道理时说:“在外邦人(或世俗智慧)‘为愚拙’,在犹
太人(或指那些寻找征兆的人)为绊脚石”;结果,那个人继续在黑暗中行
走,而不是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长久以来,人们始终崇拜着由自己所
造的偶像,以至于一开始,他们会觉得这个启示所揭露的真理是亵渎神明
的,因为它意味着他们先前对神(一个有别于他自己的神)的信仰会就此终
结。这个启示要叫人知道:“我与父原为一,父比我更大”,意思是:你与
你现在对自己的看法本为一体,但你比你现在所觉知到的存在要更伟大。
在一个人试图改变他的世界之前,必须先打好基础——“我是主”;也
就是说,一个人的觉知(即存在意识)就是神。在这个基础被牢固创建起来
之前,他会发现自己只能回到先前信仰的奴役之下,但一旦立好基础,就再
也没有任何人提出的建议或论点可以加以动摇。“你们若不信我是基督,必
要死在罪中。”(《约翰福音》8:24)也就是说,你将继续困惑并受挫,直
到你找到困惑、受挫的原因。“当你们举起人子以后,必知道我是基督。”
(《约翰福音》8:28)也就是说,我不论是张三或李四,没有一件事是自己
做的,而是我的父(或是现在与我合而为一的意识)所做的。
当你理解这一点时,你内心所涌现的所有冲动与渴望,都会在你的世界
中得到表达。“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

17
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启示录》3:20)那个叩门的
“我”,就是一股冲动。
门是你的意识,打开门,就是借由“感受”你自己成为你所渴望的样
子,与叩门者合而为一。如果你感受到的是白己的渴望不可能实现,就等于
关上了门,拒绝让这股冲动表达出来。提升意识去感受事物的自然本性,就
是广开大门,邀请这股冲动显化成真。
这就是为什么《圣经》中会不断提到:耶稣离开了显现的世界,升上去
见他的父。耶稣就跟你我一样,发现对身为人类的他来说,一切都是不可能
的。然而,当他发现,他的父就是他所渴望之物的意识状态时,他便抛下了
他身为耶稣的意识,把自己的意识提升至自己所渴望的状态,并在此停驻,
直到他与这样的状态合而为一。当他把自己变成这样之后,他就成了他所要
表达的样子。
这就是耶稣带给人们的简单讯息:人,不过是非个体存在的外衣,非个
体存在亦即人们称为神的我是;而每一件外衣都有它的局限。身为人类的
你,不论是张三或李四,都会发现自己有心余力绌之处;但为了超越这些局
限并让渴望得以显化,你要将注意力从目前的限制(也就是你对身为张三或
李四这个身份的看法)转移开来,好让自己能全心全意融入所渴望的存在之
中。没有人知道这股渴望或刚成形的意识会如何呈现,因为我(或说刚成形
的意识)拥有你们所不知道也无法发现的方式。不要揣测意识“如何”去体
现它自己,因为没有人有足够的智慧去了解它的运作方式。揣测只是证明你
尚未达到你渴望之物的自然存在状态,因此才会充满怀疑。
《圣经》告诉我们:“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
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
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
得什么。”(《雅各书》1:5-6)你可以看出这段文字是基于怎样的观点。

18
因为所有的事物都只能创建于信念的磐石上,如果你没有对某件事物的意
识,就没有创建这件事物的任何原因或基础。
下面这句话,可以证明新意识已被建构起来了:“感谢天父。”当你沉
浸于感恩的喜悦中,确实因被赐予的事物而充满感激时,你就已经与所感谢
对象的意识合而为一了,即使你的感官还没有明显接收到它们。神(亦即你
的觉知)是不会被愚弄的,你只会得到你所觉知到的存在,而且也没有人会
为他尚未得到的东西表示感谢。“感谢天父”并不是一种神奇的公式,尽管
现在有许多人会这么用它。你不用大声说出“感谢天父”这些字眼,因为当
你在运用上述原则时,你的意识会提升到某种程度,让你就像已经得到渴望
之物般地由衷感谢并欣喜至极,这时,你将会自然而然地、由内而外地感到
快乐并充满感激。也就是说,在你提升意识之前,你已经收到了这份礼物—
—尽管它当时还只是一种渴望而已;等你提升意识后,你的信念就成了包裹
渴望的一种实质外衣。
这种意识的提升宛如灵性的结合,两者要同意合而为一,它们的模样或
形象才能在俗世被创建起来。
“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祂就赐给你们。”(《约翰福
音》15:16)“无论求什么”是相当大的尺度,可说是无条件的,而且也没
有限制说只有社会上认为是对的事,你才能去求祂。事实上,这件事是否能
成,完全取决于你。你真的想要它?渴望它?那么,这就是你所需要的一切
了。如果你“奉祂的名”去求,生命就会把它赐给你。
祂的名,并不是一个你可以用嘴巴念出来的名字。你可以不断奉上帝、
耶和华、基督的名祈求,但必然徒劳无功。“名”意味着本质,所以,当你
求的是一件事物的本质时,永远会有随之而来的结果。以名来求,就是提升
意识,在本质上与你所渴望的事物合而为一,将你的意识提升至与该事物的
本质合而为一的状态,你就会成为该事物的表达形式。因此,“凡你们祷告

19
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马太福音》
11:24)
正如前述所指出的,祈祷是一种认可——相信你所领受的指令是第一人
称的现在式。这意味着,你必须在渴望成真之前,置身于渴望之物的本质中
去祷求。
为了能轻易地融入这样的本质之中,全然地宽恕并赦免他人的过错是必
要的。《圣经》告诉我们:“若想起有人得罪你们,就当饶恕他,好叫你们
在天上的父也饶恕你们。你们若不饶恕人,你们在天上的父也不饶恕你
们。”(《马可福音》11:25)这听起来,像是某个人格化的神对于你的作
为感到高兴或不高兴,但事实并非如此。
你的意识既然是神,那么你若是持有任何不利于人类的意识,在你的世
界之中,你也会跟这样的条件细绑在一起。宽恕人类免受所有的谴责,同时
也在赦免你自己,让你得以提升至任何必要的层次。所以在耶稣基督的意识
中,对那些人没有任何的谴责。
因此在你进入冥想前,一个非常好的做法是免除世界上所有人的责难。
由于“法则”永远不会被违反,你可以放心地相信,每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将
会回报到他身上。所以你不必庸人自扰,也不必费心去看人们是否得到你认
为他们所应得的,因为生命从不犯错,它给人们的东西都是人们先给自己
的。
这让我们想到《圣经》中关于大量滥用什一税的陈述。各式各样的导师
都利用什一税这事来役使人们,因为他们自己都不了解什一税的本质,同时
又害怕匮乏,于是让他们的门徒相信,要将十分之一的收入奉献给主。他们
说得很清楚,意思是当一个人把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特定组织时,就等同于
将他的十分之一奉献给了耶和华。但请记住:“我是主。”你的存在觉知,
就是你所奉献并一直以这种方式付岀的神。

20
因此,当你声称自己是任何事物时,你已经将这样的主张或特质给了
神。而你不偏不倚、一视同仁的存在觉知,会回过头来连压带摇,用尽全力
地使你所声称的属性或特质满溢出来。
存在觉知不是你可以用名字去加以限制的。主张神是富足的、是伟大
的、是爱、是无所不知的,等于是在定义无法被定义的东西。因为,神是无
可名之的。
什一税是必要的,你把十分之一的收入奉献给神。但从现在起,当你把
它奉献给唯一的神时,也别忘了借由宣称你自己是伟大的、富足的、有爱
的、无所不知的,而把这些特质都给了唯一的神(你的意识),这些都是你
生而为人所渴望要展现的特质。
不要揣测你会如何去展现这些特质或主张,因为生命自有其运作之道,
那是身为人类的你无从得知,也无法发掘出来的。但我可以向你保证,若你
能对这些特质或主张深信不疑,那么它们必然会实现。没有任何隐蔽之物是
不该被揭露的,秘密的低语应在屋顶上大声说出来;也就是说,当你对自己
的秘密信念(那些没有任何人知道的隐秘主张)真正深信不疑时,它们就会
从你世界的屋顶被高声宣扬。因为你对白己的信念,就是你内在之神的话
语,这些神圣话语非常灵验,不会无功而返,会到达它们必须被送往之处。
此时此刻,你正大声呼喊着你现在所意识到的永恒及无限,你所说的每
一个字或是每一个信念都会找到你。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约翰福音》15:5)意识是“葡萄
树”,而你现在所意识到的那些特质与属性,则是你所喂养而存活的“枝
子”。就像一根枝楹,除非稳稳根植在葡萄树上,否则就没有生命。所有事
物都是如此,除非你能意识到它们,否则它们就没有生命。而就像这根枝
榄,如果葡萄树的汁液不再流向它,它会枯萎、死亡;你世界中的事物也是
如此,如果你把注意力从它们身上移开,它们就会消逝。因为你的注意力,
就是支撑那些事物得以存活的生命汁液。

21
要解决眼前一个对你来说看似非常真实的问题,你只需把注意力从这个
问题移开就行。即便这个问题看起来十分真实,你仍然要在意识中远离它,
并开始去感受你自己就是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
举例来说,如果你被徒刑起来,不用任何人告诉你,你应该渴望自由。
因为对自由或说对自由的渴望,是自然而然生成的。所以,何必去看监牢的
四面高墙后面有什么呢?将你的注意力从被徒刑的状态中移开,并开始感觉
到自己是自由的。充分去感受自由,直到这种感觉变得极其自然。一旦你做
到的那一刻,那些囚禁你的监牢就消失了。任何问题都适用这个原则。
我曾看过债台高筑的人运用此一原则,转眼之间清除了累累的负债。我
也看过罹患不治之症、被医生放弃的病人,将注意力从自己的疾病移开,然
后全心去感受自己正处于健康的状态,即便他们身体的感觉与此相反。没多
久,这些所谓的“不治之症”就完全消失无踪了。
你对“你们说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你的外在表达。只要
你仍然意识到受到禁锢与束缚、深受疾病与贫穷之苦,就会继续将这些情况
对外投射并显化出来。
当一个人意识到现在的他就是自己所追求的状态,并开始如是宣称,那
么将会出现证据来支持这样的主张。其线索会透过文字语言来提供给你。
“你们找谁?”他们回答:“耶稣。”然后那个声音说:“我就是。”
(《约翰福音》18:4-5)在这里,“耶稣”意味着救赎或救世主,你正寻求
从那些问题(但它们不是你的问题)中被拯救出来。
“我就是。……”将会拯救你:如果你很饿,你的救世主就是食物;如
果你很穷,你的救世主就是财富;如果你被囚禁,你的救世主就是自由;如
果你病了,你的救世主不会是一个叫耶稣的人,而是健康。因此,当你宣称
“我就是”,也就是在声明你自己成为你所渴望之物。以意识而不是言语来
做出声明,它将会回应你的这项主张。《圣经》说:“要叫他们寻求神,或
者可以揣摩而得。”(《使徒行传》17:27)在意识中“揣摩”那项特质,

22
直到你可以“揣摩”或感觉你已成为它。当你沉浸在成为它的感觉之中,该
特质就会在你的世界中具体显化出来。
当你触及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时,就会从这个问题中得到疗愈。“总有
人摸我,因为我觉得有能力从我身上出去了。”(《路加福音》8:46)没
错,当你触及到你内心的这个存在,“揣摩”或感觉到自己被疗愈了,能力
就会从你自己身上出去,并在你的世界中巩固疗愈的功效。
所以说,“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因为我就是祂。要对神有信心,
“祂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
象,成为人的样式。”(《腓立比书》2:7)去吧,你也该如法炮制。没
错,开始相信你的觉知,你的存在觉知就是神。去声明你应该拥有这一切,
那是你在此之前一直赋予外在之神的特质与属性,你将开始将这些声明展现
出来。
“我不是远处的神,我比你的手脚更近,比你的呼吸更近。”5我是你
的存在觉知,我在其中所觉知到的一切存在,皆始于此、终于此。“还没有
世界,就有了我;世界终必停止,仍然有我;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
我。”这种“我是”意识,就是你的觉知。“若不是耶和华建造住屋,建造
的人就枉然劳力。”(《诗篇》127:1)主“耶和华”是你的意识,除非你
所寻求的,先在你的意识中构建完成,否则你的寻求也是白费力气。所有一
切,都必须始于并终于意识。
所以,相信自己的人有福了。因为人对神的信念,都是用他对自己的信
心来衡量的。你们信神,也当信我。
不要信靠他人,因为他人只是反映你的存在,只能带给你或对你做出那
些你先对自己所做的事。
“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约翰福音》10:18)我有
力量舍去,也有力量再拿起。

5
编按:出自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的诗作《高级泛神论》。

23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人们发生什么事,绝非偶然。事情会发生,全都是
遵循着精确不变的法则。
“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
(《约翰福音》6:44)以及“我与父原为一”,相信这个真理,你将得
到自由。人总是为自己的处境而责怪他人,并且会一直这么做,直到他发现
自己才是一切的原因。“我是”不是来摧毁,而是来实现的;它是你之内的
觉知,并未摧毁一丝一毫,反而是不断实现一个人对自我的塑造或看法。
对一个穷人来说,要在这个世界找到财富是不可能的,不管他的身边有
多少财富;一直要等到他的意识开始声明自己是富有的,他才可能变得富
裕。有形的迹象永远不会提前出现,它们总是随后才会到来。不断试图克服
并抱怨贫穷,却一边维持着贫穷的意识,就像是在玩愚人游戏一样。对于这
种层次的意识来说,改变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生命会不断地在各个意识层
次对外投射。
效法《圣经》中浪子回头的例子,要意识到是你自己造成这种浪费与匮
乏的情况,也是你自己可以决定是否把意识提升至更高的层次,在那里,肥
牛犊、戒指、上好的袍子都在等着你大声宣告你拥有它们。
当浪子有勇气声称这些遗赠是他的,他没有受到任何谴责。只有当我们
继续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自责时,别人才会谴责我们。因此,“人在自己以为
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责,就有福了。”(《罗马书》14:22)因为对生命而
言,没有一件事是需要被谴责的,所有一切都只是在表达而已。
生命并不在乎你认为自己是穷或富、是强或弱,它永远只以你所声明的
真实自己来回报你。
只有人才有是非对错的评量,对生命来说,没有所谓的对错之分。正如
保罗在致罗马人的书信中所说:“我凭着主耶稣确知深信,凡物本来没有不
洁净的,唯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罗马书》14:4)不
要再问自己是否值得去获得你所渴望的事物,生而为人,不是你去创造出这

24
样或那样的渴望。你当下声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相对应的渴望就会在你的
内心形成。
一个人饿肚子时,他会不假思索地渴求食物;被徒刑时,会自然而然地
渴求自由,以此类推。你的渴望早就包含在自我表达的计划中了。
因此,你现在可以抛开所有的价值判断,将意识提升至你所渴望的层
次,并透过声明这样的渴望来与它合而为一。因为,“我的恩典够你用的,
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哥林多后书》12:9)
要相信这个无形的声明,直到它在你内心自然而然生成信念。你对这个
声明所坚持的信念,将会获得巨大回报。不用多久,你所渴望的事物就会出
现。相反的,倘若缺乏信心,你想要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显现出来。有了信
心,世界才能建构起来,因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
据。”(《希伯来书》11:1)
别为结果感到焦虑或担忧,它们终将到来,就像黑夜会尾随白昼而至。
将你所有的渴望视为神的话语,每个字都是承诺。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
无法实现渴望,就在于我们往往以某些条件来限制它们。不要限制你的渴
望,当它在你心中生起时,接受它、感谢它,直到你的感激之情已经满溢到
就像渴望已经实现一样。然后,平静地去做你该做的事。
全心接受你的渴望,就像是把可育性的种子撒进准备好的土壤中。因
为,当你把渴望种进意识之中,并相信它会出现时,你就做好了你被期待去
完成的所有工作。但是,如果你担忧自己的渴望将会“如何”萌芽成长,就
等于是把这些种子牢牢抓在心里,你永远都不可能将它们撒出去,让它们掉
落在信心的土壤中。
人们之所以会把他们的渴望加上很多限制,是因为他们往往根据表象来
判断,并把这些事物视之为真,而忘了唯一的现实是这些事物背后的意识。

25
把这些事物视之为其,就是在否定对神来说凡事都有可能的事实。一个
被囚禁的人,把周遭的高墙视为真实的存在,自然就否定了他内在的神对于
自由的渴望或应许。
当我们做出这样的陈述时,往往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的渴
望是神的恩赐,那么,如果有人渴望去杀死另一个人,你要怎么解释这样的
渴望是好的,是神所赐的礼物呢?”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容我说明,没有任
何人会渴望去杀死另一个人,他所渴望的,是从这样的想法解脱出来。但因
为他不相信“从这样的想法解脱出来”的渴望本身就包含了自由的力量,因
此他限制住了这种渴望,而把摧毁另一个人的生命当成是表达自由的唯一方
法,却忘了渴望所包覆的生命自有其运作之道——那是他身为人所无从得知
及发现的。人类就是这样,由于缺乏信心而扭曲了神的恩赐。
一个人只要拥有微小得像芥菜种子一样的信心,那他的问题就会跟《圣
经》提到的那座山一样,可以被移去。人们要解决问题,就要像那位老妇人
一样,去上礼拜并倾听牧师布道:“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
座山说:
‘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
了。”(《马太福音》17:20)
那天晚上,当她祈祷时,她引用了这部份的经文,并带着她所认为的信
心就寝。第二天早晨起床时,她冲到窗前叫道:“我就知道,那座山还在那
里。”
因为,这就是人类解决问题的方式,他知道自己仍然会遭遇这些问题。
由于生命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也不会摧毁任何事物,所以会让他所意识到
的存在继续活着。
只有当人们的意识改变时,事物才会消失。你可以依照你的意愿去否定
它,但以下仍是事实:意识是唯一的现实,外在事物只不过反映了你的意
识。因此,你所寻求的天堂只能在意识中找到,因为天堂就在你心中。正如

26
上天的旨意永远行在地上,而如今,你正活在你内心所创建的天堂之中。因
为在这个世界,你的天堂得以自行彰显。天国确实近了,“现在”就是接受
的时候。创造一个新的天堂,进入一种新的意识状态,一个新的世界也将随
之出现。
“看哪!我造新天新地;从前的事不再被纪念,也不再追想。”(《以
赛亚书》65:17)“我(你的意识)必快来,赏罚在我。”(《启示录》
22:12)
我是无名的,但我将采用你称呼我的每个名字(本质)。切记,我所说
的“我”就是你自己。因此,你对自己的每个看法,或是你对白己的每个深
刻信念,正是你应该表现出来的存在——因为,我是不会被愚弄的;神是轻
慢不得的。
现在,让我指导你打鱼的艺术。据记载,门徒打了一整夜的鱼,却一无
所获,接着耶稣来了,告诉他们把网再一次撒在片刻之前还是贫瘠的同一片
水域中。这次,他们网到了许多鱼。
这个故事正发生在今天的世界,发生在身为读者的你之内,因为你内在
拥有打鱼所有的必要条件,但是你跟那些门徒一样,在人类的暗夜中打鱼,
直到你发现耶稣基督(你的觉知)是主。也就是说,你千方百计要捕获到某
些“事物”,认为它们是真实的,并且使用人类惯用的诱饵(奋斗与努
力),试图与这样或那样的事物取得联系,亦即设法迫使这样或那样的存在
出现,但是这些努力完全是白费力气。当你发现你的存在觉知就是耶稣基督
时,你会让他指导你去打鱼,你会以意识去捕获你所渴望的事物。因为你的
渴望就是你将要捕获的鱼,而你的意识则是你在意识深水中唯一活生生的现
实。
如果你想捕捉的事物超出了你现有的能力,你就必须下潜到更深的意识
水域中,因为你所渴望捕获的鱼或渴望,都无法悠游在你目前的意识中。为

27
了潜入更深的水域,你必须把目前所有的问题或限制都抛开,将注意力转移
开来,完全不去理会你现在遭遇到的所有问题与限制。
对自己说我是、我是、我是,停驻在这种存在觉知上;不断对自己重
申,你就是那样的存在觉知。不要限制这样的声明,只要继续去感觉自己的
存在。你将会发现自己在无意中滑脱出那个锚,而这个锚将你牢牢系在眼前
的问题浅滩上,现在你已摆脱它,并潜往更深处水域。
这种转变,通常会伴随着扩展的感受。你会感觉到自己在扩展,就像你
真的在长大一样。别害怕,因为勇气是必要的。你不会因以前的限制而死
去,反而是那些限制会因你将注意力从它们身上移开而消失;因为它们只能
存活在你的意识中。在深沉、扩展的意识中,你会发现自己成为一股你从未
梦想过的力量。
在你离开充满限制的海岸之前,你会发现,你所渴望的事物就是你将会
在深水中捕获的鱼。由于你已经丢弃了关于问题与种种阻碍的所有意识,因
此现在去感觉你自己与所渴望的事物合而为一,就成了世界上最容易做到的
事了。
因为我是(你的意识)就是复活与生命,如果你要让所渴望的事物出现
并存在于你的世界之中,就必须把你所拥有的复活力量加诸在它们身上。现
在,借着去感觉“我是富裕的”、“我是自由的”、“我是强大的”,开始
呈现出你所渴望之物的本质。当这些感觉固着在你之内,那无形无相的存在
就会把你所感受到的事物呈现在自己身上。于是,就像钉在十字架上一样,
你会逐渐被“钉牢”在富裕、自由及强大等感受中。让这些信念在静默中深
埋,然后就像黑夜里的窃贼,在你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时候,这些特质会以活
生生的实相在你的世界复活。
世界将触及到你并看见你的血肉之躯,因为你将开始结出你所期望的这
些新特性与新本质的景景果实。这是关于生命显化的成功捕鱼之道。

28
但以理被丢进狮子坑的故事 6 ,也告诉我们如何成功地体现渴望的事
物。根据记载,但以理待在狮子坑时,背对着狮子看着上方的光,于是狮子
变得疲软无力,但以理对神的信心救了他。
这也是你的故事,你也必须像但以理那样做。如果你发现自己身陷狮子
坑一样的险境,你往往只会担忧狮子,别无他念。除了你的问题(狮子)之
外,你不会想到世界上任何一件事。
但是,这个故事告诉你,但以理转过身背对着狮子,只看着他的光,也
就是他的神。我们要效法但以理,尽管被困在贫穷或疾病的坑中,还是要将
注意力从债务、疾病或种种问题上移开,只停驻在我们所追寻的目标上。
如果在意识中,我们不回头去看自己的问题,而是继续抱持着信念,相
信自己会成为所追寻的、所渴望的,那么我们也会发现,困住我们的牢狱终
将打开高墙,而我们所追寻的 —— 无论是什么—— 都会被实现。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位寡妇与三滴油。先知问寡妇:“你家里有什
么?”寡妇回答:“三滴油。”于是他对寡妇说:“你去借器皿,回到家
里,关上门,将油倒在所有的器皿里。”于是她把这三滴油倒入所有借来的
器皿中,用家里剩下的三滴油把所有器皿都装满了。
各位读者,你们就是这位寡妇。你没有…位可以让你孕育成果或让你丰
饶多产的丈夫,因为“寡妇”是一种无法生育的贫瘠状态。现在,你的觉知
就是主,或说就是那成为你丈夫的先知。
在寡妇与油的故事中,她认可的不是虚无,而是那三滴油。接着,先知
对她下达的指令是“回到家里,关上门”。也就是说,关上告知你贫瘠状态
的感官之门,不再去看空空的器皿、债务及其他问题。

6
编按:《但以理书》记载,巴比伦的但以理一天要祷告三次,因为违反了不得祷告的禁令而被
丢进狮子坑。过了一夜后,但以理安然无恙,他说神封住了狮子的嘴巴,帮了他。

29
你把注意力完全从感官的证据中移开,开始去感觉那种已经获得渴望之
物的喜悦(以油为象征)。当你在内心达成协议时,所有的疑虑与恐惧都会
消失;接着,你也将填满你生命中所有器皿,让富足满溢出来。
认可是召唤世界的力量,你曾经认可的所有状态都已经体现了。今日,
你所认为的真实自我,就是你正在经历的。因此成为那个寡妇并认可内心的
喜悦,不管这样的认可一开始有多么微小,你终将得到慷慨的回报——因
为,这个世界是一面放大镜,会放大你意识到的所有存在。
“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以外,
你不可有别的神。”(《出埃及地》20:2)你的觉知就是耶和华你的神,这
是多么发光发亮的一个启示!来吧,从受困的梦中醒来,意识到这个世界是
你的,“因为地和地上所充满的,都属于主。”(《诗篇》24:1)
你是如此执迷于“你是人”的信念,忘记你是多么荣耀的存在。现在,
以你恢复的记忆去“下指令”,让尚未得见的事物出现,它“该当”出现;
因为万物都不得不回应“神的声音”,那是你的存在觉知。这个世界,正等
着“听从你的指令”!

30
第 2 章 所有人的自由,《圣经》的
实际应用

《所有人的自由》于一九四二年问世,全书都在推崇他一贯坚持的最髙
理想。在世界陷入战争与混乱之际,美国人民的权利依旧没有得到该有的重
视;美国是内维尔的第二祖国,于是这位神秘主义者吹奏起响彻云霄的号角
声,为人类的尊严、可能性及所有与生俱来的力量高声呼吁。
——米奇・霍罗威茨

31
前言

一个在实践中无法发挥作用的理论,福斯舆论是不可能一直容忍的。或
许比以往任何时候,人们现在更需要证明真伪,即便是自己的最高理想也不
例外。为了得到真正的满足,人们必须找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生活原则,
一个让他们可以去真实体验的原则。
我相信,我已经在最伟大的一部神圣作《圣经》中,发现了这样的原
则。从我个人的神秘启示出发,这本书揭示了深藏于旧约与新约故事中的真
理。
简言之,本书指出意识是唯一的现实,意识是因,而显化是果。本书不
断提醒读者注意此一事实,让读者能把重要的事放在首位。要让事情出现转
机、生命有不同走向,改变意识是必要的基础,本书也提供了十多种改变意
识的不同方法。
这是一个切实可行、深具建设性的原则。如果运用得当,它所带来的启
示将使你自由。

32
1.神的—体性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申命记》6:4)
以色列啊,你要听!人啊,你要听!你由神的本体所造:你与神本为一体、
不可分割!人、世界以及其中的所有一切,都是无条件本体(神)的有条件
状态,你就是这个本体,你是条件被限制为人的神。你相信神会成为的所有
一切,那就是你。但你永远不知道这是真的,直到你停止声称那是另一个
人,并认识到那貌似真实的另一个人就是自己。神与人、心灵与物质、无形
与有形、造物主与造物、因与果、你的父与你,本为一体。所有的条件状态
都在其中存活、移动,它就是你的“我是”,也就是你的无条件意识。
无条件的意识即为神,那个唯一且仅有的实相。无条件的意识,意味着
一种觉知感,这是一种认识到“我是”不同于“我是谁”的觉知;这也是一
种存在意识,全然不同于我所意识到的存在。“我是”觉知到身为人的一种
存在,但我不需要身为人,才能觉知到存在。在我觉知到身为某人之前,我
(一种无条件的意识)就已经觉知到存在,这种觉知不需要依赖我成为某人
才能存在。“我是”是一种自我存在、一种无条件的意识。我觉知到成为某
人,而且除了我现在觉知到的这个人以外,我将会觉知到成为另一个人。但
不管我是无条件的无形无相或是有条件的有形有相,“我是”都是一股永远
觉知到存在的想像力量。
在有条件的状态下,我(人)或许会忘记我是谁、在哪里,但不会忘记
“我是”。对于“我是”这个存在觉知的认知,就是它是唯一的实相。这种
无条件的意识,即是“我是”,它知晓一切有条件状态(亦即我对自己的看
法)的开始与结束,但在所有已知事物都不复存在时,这个实相仍然保有未
知的存在本体。我过去所相信的一切,现在所相信的一切,以及未来所相信
的一切,都只是在试着了解自己——一个尚未界定的未知实相。这个未知的
存在本体(或无条件的意识),才是我的真实存在以及唯一的实相。“我

33
是”这个无条件的实相,会因为“我相信自己会成为什么”而受到制约,也
会因为信仰而成为受到限制的信徒,或是被已知所界定的知者。我的有条件
意识,让这个世界得以具体呈现。我所感受并相信的真实自我,投射在空间
中成为我现在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我映射出去的自己,见证了我所赖以生存
的意识状态。
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或是我的处境,都不是偶然的;我的幸与不幸,始作
俑者也不是注定的命运。对意识法则来说,除非能够反映出意识本身的状
态,否则无辜或有罪只不过是没有意义的空话而已。
罪恶感的意识会带来自我谴责,而匮乏的意识则会产生贫穷。人总是不
断地将自己的意识状态客观化,但有时在解释因果法则时,却会莫名地感到
困惑,忘了内在状态才是外在表现的因,也就是所谓的“存乎中,形于
外”。由于遗忘,我们相信一个外在的神有祂自己独特的行事理由,是凡人
所不能理解的。或者,我们相信人之所以会受苦,是因为意识心忘记过去的
错误。又或者,那个误打误撞的机会再一次地扮演了上帝的角色。
总有一天,人们终将了解自己的“我是”意识,就是他们长久以来一直
在寻找的神;而他们自己的觉知(存在意识),正是唯一的现实。
人很难真正理解自己的“我是”就是神,这是他真实的存在状态,也是
他可以确定的唯一状态,而儿子(他对自己的看法)则是一种幻觉。他一直
都知道,他是在试图自我定义时所制造出来的假象。
这个发现揭示了一个事实:我对神的所有认知,只有两个字“我是”。
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这是关于意识的一个真相,因为我的
意识重新被唤醒或变得更为鲜明,我成了一种存在意识。“我实实在在地告
诉你们,我就是门……凡在我以前来的都是贼,是强盗。”(《约翰福音》
10:8)这指出我的意识是进入这个表达世界的唯一入口,而透过假设一种意
识状态,或假设渴望已成真,是我可以成为它或拥有它的唯一方式。除了这

34
种存在意识或拥有它之外,任何试图表达这种理想状态的方式,都是在盗取
表达及拥有的喜悦。
“我是开始,也是结束”,揭示了意识是所有表达的生与死之因,“那
自有的派我到这里来”,意味着意识是派我来到这世界的主,并以我所意识
到的形象与模样,生活在一个由我所意识到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我是耶
和华,除我以外,再没有神。”(《以赛亚书》45:5)声明我的意识是唯一
的主,除了我的意识以外,再没有真神。“你们要静下心来,要知道我是
神”,意思是我应该静下心来,知道我的意识就是神。“不可妄称耶和华—
—你神的名”、“我是耶和华,这是我的名”,现在你已经发现了你的“我
是”,也就是你成为神的意识。凡对神来说是不真实的东西,对你来说也不
会是真实的,因为在你定义自己时,你也在定义神。你的存在意识,被你命
名为神。神与人本为一体,你与你的父原为一体;你的无条件意识(即“我
是”)与你的存在意识是一体;构想者与构想也是一体。如果你对自己的看
法不如你对神的真实主张,你就是在夺取神的东西,因为你是天父或孕育者
的见证者。别亵渎神(“我是”)的名字,因为你不会被判无罪;你必须表
达你声明为真的所有一切,透过有意识的方式,以你的最高理想来定义你自
己,说出神的名。

35
2.以神之名

意识是唯一的现实,这句话说再多遍都不为过,因为这是使人自由的真
理,也是整个《圣经》文学赖以创建的基础。所有的《圣经》故事都是以东
方的象征主义写成的神秘启示,直观地揭示了创造的秘密与逃脱现实的公
式。人类试图用文字来表达创造的原因与方式,于是《圣经》问世了。人类
也发现,他们的意识是形成他们世界的原因,也就是说意识是创造者,因此
他们开始以一系列的象征故事(亦即我们所知的《圣经》故事)来说明何谓
创造。
要了解这本伟大的书,你需要一点智慧与高度直觉;也就是,足以让你
阅读这本书的智力,以及足以诠释并理解内容的直觉。你或许会问,为何
《圣经》要以象征手法来写?为什么不用一种清楚、简单的风格来撰写,让
所有阅读者都能够充分理解呢?关于这些问题,我的回答是:每个人都会选
用象征手法来描写跟自己的世界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西方的语言对西方
人来说一清二楚,但对东方人来说却充满了象徴意义,反之亦然。“倘若你
一只手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来。”(《马太福音》18:8)在东方文化中,
也可以找到像这样的例子。这里提到的手不是指身体的手,而是一种表现形
式。他在告诫你。要远离你的世界中那种令人不快的表现。同样的,当西方
人说:“这间银行濒临破产。”通常会在无意中误导东方人?因为岩石对东
方人来说是信心与安全的象征,完全与破产扯不上任何关系。“好比一个聪
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
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马太福音》7:25)
要真正了解《圣经》的讯息,你必须谨记在心的是,《圣经》是用东方
人的脑袋写成的,因此我们不能以西方角度来解释它的字面意思。在生物学
上,东西方的差别不大,爱与恨、饥与渴、野心与欲望都是一样的,但表现
手法却大不相同。

36
如果你想解开《圣经》的秘密,必须发现的第一件事,就是造物主那个
象征性名字(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耶和华)的含意。耶和华这个字由四组希伯
来字母所组成 JOD·HE·VAU·HE,而创造的秘密就隐藏在这个名字之内。笫
一组字母 JOD)。代表绝对状态或无条件的意识、未定义的意识,以及包容
万物或所有意识状态。以今日用语来说)JOD 即为“我是”或无条件意识。
第二组字母代表独生子、渴望、假想状态,用以象征一个想法、定义明
确的主观状态或明确的心像。
第三组字母 VAU 象征了统一或加入构思者(JOD)、渴望形成概念的意
识(HE)、渴望的状态,以便让构思者与概念合而为一。VAU 的作用是确
定一种心理状态,有意识地将自己定义为所期待的状态,把“你现在就是你
所想像或酝酿的目标”的这个事实深深印在脑海里,这就是 VAU 的作用,
它把渴望的意识与渴望的东西连接或“钉”在一起;借由去感受尚未成真的
客观现实,链接的过程将会被主观地完成。
第四组字母 HE 代表了主观与客观达成一致。因此,JOD HE VAU 以自
身的形象及模样,造就出人或外显世界(HE)来符合其主观的意识状态。
最后 HE 的作用,就是客观地见证了 JOD HE VAU 的主观状态。有条件的意
识不断将自己具体化为客观现实,投射于空间的荧幕上;这个世界是由意识
创造岀来的,反映的正是主观意识状态的形象与模样。可见世界本身什么也
做不了,只能被动地记录它的创造者,也就是主观的状态。可见的圣子
(HE)见证了不可见的圣父、圣子及圣母,也就是 JOD HE VAU——圣三位
一体。圣三位一体只有在成为可见的人或显化时,才能被看见。
你的无条件意识(JOD)就是你的“我是 ”,它将某种渴望的状态
(HE)观想或想像出来,然后借着感受并相信它会成为你所想像的状态,
而成为一种存在意识。渴望的你以及你所渴望的东西,两者之间有意识的结
合,会透过 VAU 或你能感受及相信的能力而成为可能。所谓的相信,就是
活在某种感觉之中,而这种感觉实际上是一种想像的状态——假设自己正处

37
于渴望被满足的意识状态之中,而且所没感受就像生活在某种想像的真实状
态之中。以 JOD HE VAU 作为象征的主观状态,接着会将自己具象化为
HE,从而圆满了造物主 JOD HE VAU HE(耶和华)的姓名与本质。JOD 是
变得有意识,HE 正是意识到某件事,VAU 则是意识到你是唯一的觉知。第
二个 HE 就是一个肉眼可见的具体化世界,是以 JOD HE VAU 的形象或你我
所意识到的存在创造出来的。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创世
记》1:26)让我们(JOD HE VAU)以我们的形象(主观状态的形象)创造
出客观的显化(HE),世界就是主观意识状态的具象化。意识是唯一的现
实,这样的理解是《圣经》的基础;《圣经》的故事试图用象征性语言来揭
示削造的秘密,并让世人知道如何从自己所创造的世界逃脱。这是耶和华一
名的真义,万物都是借由这个名字被创造出来的,倘若没有这个名字,就没
有一样东西可以被创造出来。首先,你有了觉知,然后你逐渐觉知到某个东
西;接着,你对所有意识到的东西变得更有觉知;最后,你具体地看到了你
所意识到的存在。

38
3.创造的法则

以一个《圣经》故事为例,来看看先知与作者如何借由东方的象征主义
来揭示创造的法则。我们都知道诺亚方舟的故事,诺亚被选中在世界被洪水
摧毁之后,去创造一个新世界。《圣经》告诉我们,诺亚有三个儿子,分别
是长子闪、次子含及三子雅弗。闪的意思是名字,含的意思是深色、温暖、
有活力,而雅弗的意思是扩展。你可以观察到诺亚及他的三个儿子闪、含、
雅弗,就如同)JOD HE VAU HE(耶和华)的神名一样,都包含了相同的创
造公式。诺亚是父亲,是孕育者,也是新世界的创造者,相当于或“我是”
的无条件意识。闪是你的渴望,是你所意识到并定义为目标的东西,相当于
耶和华神名的第二组字母 HE。含是一种温暖且有活力的感受,它将渴望的
意识及渴望的事物链接在一起,因此相当于神名的第三组字母 VAU。诺亚
最小的儿子是雅弗,意思是扩展,见证主观状态的扩展或具象化的状态,相
当于神名的最后一组字母。
你是诺亚,是知晓者,也是创造者。你首先得到的是一个想法、一股冲
动、一种渴望、一个字词,或说你的第一个儿子闪(名字)。你的第二个儿
子含(温暖、有活力)是感受的秘密,你可以借着感受与主观的渴望结合在
一起,使得你逐渐意识到渴望之物的存在或拥有它。你的第三个儿子雅弗是
一种延展或具象化的状态,见证了你所处的无形或主观的状态。
在诺亚的故事中,含看到了父亲的秘密,而被迫去服侍他的兄弟闪与雅
弗。含(或说感受)是父亲(你的“我是”)的秘密,因为渴望的意识就是
透过感受才能与渴望的事物结合;唯有透过感受,这种有意识的合并或神秘
的结合才能发生。感受使得神圣的父与子、诺亚与闪、无条件的意识与有条
件的意识能够合而为一;借由执行这项服务,感受自然而然地为雅弗(扩展
或表达的状态)服务,因为除非先有主观印象,否则就不会有任何具体化的
客观表达。为了感受渴望之物的存在,并让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以便主观地去

39
实现某种状态,这种明确的意识状态正是创造的秘密。雅弗就是你当下具象
化的客观世界,而他因为含才得以被看见;因此含服侍他的兄弟闪与雅弗,
如果没有了含所象征的感受,想法或渴望(闪)就无法具体化为可见的事物
(雅弗)。
感受肉眼不可见的事物,以及透过感受让一种明确的主观状态变得真
实,这种能力正是创造的秘密。这个秘密能让语言文字或无形的渴望变得具
体可见,变得有血有肉。“使无变为有的神”,意识召唤那些尚未得见的事
物,使无变为有。首先,把渴望之物定义清楚,然后保持在这种明确的状态
下,直到不可见变成可见。根据诺亚的故事,这就是创造法则的完美运作。
就在你意识到存在的那一刻,这种存在觉知(知道自己是谁)就是诺亚,就
是创造者。
现在,按照诺亚的故事来创建你自己的存在意识,明确说出你想拥有或
表达什么;设定好你的目标(闪),然后带着明确的渴望,闭上眼睛并感受
你已经拥有它或正在让它变成事实。不要质疑要如何才能达到目标或让所求
成真,只要去体验你已经拥有它的那种感觉。你要假设已经拥有了它,你的
心态要真实到就像这个目标已经达成一样。感受是创造的秘密,你要跟含一
样明智地去发掘出这个秘密,让你也可以快乐地服侍自己的兄弟闪与雅弗,
享有“道成肉身”的创造之乐。

40
4.感受的秘密

感受的秘密,或者说让不可见的东西变成可见,在以撒为次子雅各祝福
的故事中被完美描述。故事中,以撒仅依靠感觉就相信了他是在祝福第一个
儿子以扫。年老又看不见的以撒觉得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希望能在死前祝福
他的大儿子以扫,于是他叫以扫去打猎,做成美味的野味,并答应以扫在打
猎回来时给予祝福。
这时,渴望借由父亲的祝福而得到长子继承权的雅各,无意间听到了父
亲要求以扫去猎取野味及对以扫的承诺;因此,当以扫外岀打猎时,雅各从
父亲的羊群中捉来一只羊羔,杀了它并把毛皮穿在自己皮肤光滑的身上,好
伪装成他的兄弟以扫那毛茸茸的粗糙肌肤。他把烹煮好的美味羊羔拿给父亲
享用,而只能凭感觉辨识的盲眼以撒,误将次子雅各错认为他的长子以扫,
于是便祝福了雅各。等到以扫打猎回来,得知他的兄弟雅各伪装成他并代替
他接受了祝福,于是恳求父亲伸张正义。但是,以撒回答:“你兄弟已经用
诡计将你的福分夺去了。我已立他为你的主,使他的弟兄都给他作仆人。”
(《创世记》27)
单从人情世故来看,我们就知道这个故事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必然有
某个讯息隐藏在雅各卑劣行为的某处,要传达给我们!这条埋藏在故事中的
隐秘讯息及成功公式,被作者直观地用以下方式揭示:盲眼的父亲以撒就是
你的意识、你的存在意识;毛发浓密的儿子以扫,代表你目前所在的客观世
界——敏锐、粗糙的感觉、当下的时刻、目前的环境、你对自己的看法;简
而言之,就是经由你客观感官的推论所得知的世界。皮肤光滑的次子雅各,
则代表你的渴望或主观状态,一个尚未体现的想法,或是一种被察觉并感知
到、但尚未被客观看见的主观状态。简言之,雅各是你定义明确的目标。皮
肤光滑的雅各,或者说寻求体现或出生权的主观状态,在恰当地得到父亲的
感受或祝福后就被具象化了;这样一来,他就取代了那个粗糙、多毛的以

41
扫,也就是取代了先前客观的实际状态。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两个东西不
能同时占据同一个位置,于是当不可见变成可见时,先前那个可见的状态就
消失了。
你的意识形塑了你的世界,你的意识状态决定了你会活在哪一种世界
里。现在,你对自己的看法被物化或具象化为你的客观环境,这种状态以长
子以扫作为象征,你的感觉就像摸上粗糙多毛的皮肤一样敏锐。相反的,你
渴望成为或拥有的,则以次子雅各作为象征,他是个皮肤光滑的小伙子,虽
然目前还不可见,但可以被主观地感知并觉察到。如果可以经过适当的碰触
及感受,就可以取代他的哥哥以扫(或说你目前的世界)。
你们要时刻记住一个事实:这两个儿子的父亲以撒(或说状态)是个盲
人,他看不见那个皮肤光滑的儿子雅各,只能去感觉他。透过这种感觉,他
确信雅各(主观的状态)就是以扫(具象化的客观现实)。你无法客观地去
看见你的渴望,只能主观地觉察(感受)它。在经历渴望的状态后,你不会
在空中摸索。就像以撒一样,你坐着不动,派你的长子出去打猎,代表把注
意力从客观世界中移开;接着,在长子以扫不在时,你邀请你所渴望的状态
(次子雅各)靠近你,以便让自己可以感受到。“我儿,你近前来,我摸摸
你。”首先,你在目前的环境中意识到它;接着,你把它拉向你,靠得越来
越近,直到你在眼前觉察并感受到它,直到它对你来说变得再真实不过。
“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
为他们成全。”(《马太福音》18:19)以撒与雅各这两个人透过感受同心
合意地求,而这件事又是在地上发生(象征被具体化为现实),因此所求必
得成全。以扫象征的,是你现在所处的客观世界,不论你过得愉不愉快;雅
各象征的,是你心中所有的渴望;而以撒则象征你真正的自我(闭上眼睛不
去关注所在的世界),它正在觉察并感受自己即将拥有渴望的东西或状态。
以撒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心理上把容易感知到的感受(你目前的身体
状态)与不可觉察的感受(你想成为的状态)区分开来。以撒关闭了客观的

42
感官知觉,好让不可觉察的感受(主观状态)变得更真实或更容易感知。你
也可以做到,因为“你若能信,凡事都能”。
光是知道自我表达(使不可见变成可见)的法则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去
应用它,而以下就是应用的方法。
笫一步:叫你的长子以扫(亦即你目前的客观世界或是现实)外出打
猎。你所要做的,就只是闭上眼睛并将注意力从具体的限制转移开来。当你
将感官从客观的现实世界移开时,它就会在你的意识中消失(去打猎)。
第二歩:闭上眼睛,将注意力从你周遭的世界移开,并且有意识地设定
一个自然、逼真的时空,好实现你的渴望。
当你关闭客观的感官,不再留意目前环境时,可以察觉并感受到时空中
任何一点的现实,因为两者都是在心理运作,可以随心所欲地被创造出来。
在雅各所象征的状态中,逼真的时空条件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为了实现你
的渴望,一个自然又逼真的时空必须先被固着在你的意识中。如果你想在星
期天实现你的愿望,那么现在,星期天就必须在你意识中固定下来,你要开
始去感受现在就是星期天,直到星期天的宁静感受被有意识地创建起来,并
带给你理所当然的感觉。不论是季节、月份、星期或日期,都跟你有明确的
关系,你一次次地说:“今天的感觉就像是星期天(或星期一,或星期
六);或者今天感觉起来像春天、夏天、秋天或冬天。”这会让你确信,你
对于一年中的季节、星期、日期都有明确且有意识的印象。接着,由于这样
的联想,你可以挑选任何你想要的时间,并调用那些与时间相关的回忆,在
当下创造出一种存在于那个时间中的主观现实。
空间也可以如法炮制。如果不想让你所渴望的事自然发生在现在的房
间,你可以自己选定一个地点,然后想像你所期待的事会自然而然地在这里
发生。在你开始觉察并感受到你的愿望正在逐渐接近并形成现实之前,先要
有意识地去强化这些时空背景。不管你的愿望会发生在十万八千里之处或就
在隔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把跟那个时空背景相关的信息都牢牢刻

43
画在你的意识之中;你不是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旅程,而是在塌陷空间。安
静地坐在你所在之处,把“那个地方”变成“这个地方”。闭上眼睛,感受
你人就在你想选定的那个地方,感受并觉察这个现实,直到你有意识地对这
个事实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你对这个事实的认知,完全基于你的主观感
受。
第三步:在没有以扫(问题)的情况下,而且你也已经创建好了时空条
件,你就可邀请雅各(解决方案)进入来填补这个空缺,也就是取代他的哥
哥。你在想像中看见了渴望的事物,如果你无法把它想像得很具体,可以感
受一下它大致的轮廓与外形,然后在想像中把它不断拉近。“我儿,你近前
来,我摸摸你。”感受它慢慢靠近,感受它就在你眼前,感受它是如此现
实,感受它、看见它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你所在的房间内,最后好好体验愿望
已成真的那种兴奋、激动及喜悦。
现在,睁开眼睛,回到这个客观的现实世界。你那个毛发浓密的儿子以
扫打猎回来了,他的出现让你知道,你被那个皮肤光滑的儿子雅各(代表主
观的心理感受)骗了。但是就像以撒一样,你也可以说:“我已立他为你的
主,使他的弟兄都给他做仆人。”也就是说,即使你的问题看起来很真实、
很确定,你还是可以让主观的心理状态感觉起来就像真的一样,甚至还可以
感受到它带给你的激动及兴奋情绪。这时的你已经体验到了创造的秘密,因
为在你的感受中,你的主观意识已经成为现实了。
不管有多少反对与先例,只要你坚守着一个明确的心理状态,它都会变
成一个客观的事实,从而满足雅各的渴望,让自己取而代之。

以下我们就来套用这个方法,做几个实际的练习。
第一步:祝福某件事成真。坐在客厅,想想看你想要为这个房间添置哪
样东西?家具、地毯或桌灯?把它说出来。接着,想想你要把它放在房间的
哪个地方。闭上眼睛,运用想像力,先把那个地方的现有东西清空。接着,

44
开始把你想添置的那件家具摆上去,察觉它在这个空间中的样子,体验你有
什么感觉,并想像你正在看着那件你所渴望拥有的家具,继续保持这样的意
识状态,直到你确实能感受到拥有这件家具的兴奋情绪。
第二歩:祝福某个地方成真。你人在纽约市的公寓中,正在想着如果可
以搭上一艘横越大西洋的远洋客轮,会有多快乐。“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
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翰
福音》14:3)你闭上眼睛,有意识地让这座纽约公寓消失,并在原来的地方
设想出一艘远洋客轮,而你正在客轮上。想像你躺在甲板的躺椅上,周遭除
了广阔的大西洋,别无一物。把真实世界这艘船的模样与大西洋都深深印在
你的意识中,好让你能不断在脑海中回想起这一天——你坐在纽约公寓中,
梦想着搭邮轮出海。如果你能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随时都能成功地回想起
这一天,那么你就已经准备好要展开这趟驶往现实世界的航程了。保持在这
种有意识的状态下,感受船与海洋的真实感,感受梦想成真的喜悦——然后
睁开眼晴。你已经为这趟旅程做好准备,坚守着这种明确的心理状态;在你
的意识中,你人已经在那里,而且你的身体也真切地感受到你就置身在其
中。
第三步:祝福某个时间点成真。有意识地放下对于当下这个时间的时间
感(视情况,可能是这一天、这一个月或这一年),想像现在是你所渴望要
去经历的那个日子、那个月或那一年。把这个想像当成事实,在你的脑海中
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仔细去体验你当下的感受。当你感觉到这个时间是如此
理所当然时,你会开始觉得兴奋与激动,因为你已充份意识到,在展开这趟
心理旅程之前你所渴望经历的,现在都已经体验到了。
祝福的力量可以帮你打开任何牢笼,包括疾病的牢笼、贫穷的牢笼或单
调无聊的牢笼。“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好
信息给谦卑的人,差遣我医好伤心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
牢。”(《以赛亚书》61)

45
5.安息日

“这是耶和华所吩咐的话……六日要作工,第七日乃为圣日,当向耶和
华守为安息圣日。”(《出埃及记》35:2)
这六天不是二十四小时的时段,而是象征着一个确定的主观状态被固定
下来的心理时刻。这六天的工作是主观的经验,因此无法以恒星时来衡量,
这是因为将一个明确的心理状态固定下来的真正运作是在意识中进行的。有
意识地把自己界定为所渴望成为的样子,所花的时间就是以这六天为衡量标
准。意识的转变,就是在这充满创造力的六天所完成的;那是一种心理上的
调整,不是用恒星时来衡量,而是以实际的成果来衡量。正如在回顾某人的
一生时,我们要看的不是他活了多久,而是他生前是否活得精采。衡量心理
区间也是如此,不是计算花了多少时间来调整,而是衡量每个心理区间要花
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六个工作天(创造)的真正意义在神秘的 VAU 被揭示;VAU 是希伯来
字母表的第六个字母,也是耶和华(JOD HE VAU HE)神圣之名的第三个字
母。正如前面“以神之名”那篇文中所说明的,VAU 意味着固定或连接,
创造者是透过感受把他自己与创造物连接在一起;六个工作天是你创作的时
间,也是你用来确定一种明确感受的时间。在心理上,你将自己与客观的世
界分开,并透过感受把自己与主观的状态链接在一起,这正是希伯来字母表
的第六个字母以 VAU 的作用,或者说这是六天之工。
刻板印象一一或说主观状态——与该状态的外在表现之间,始终存在着
一个区间,这样的区间被称为“安息日”,这是一种随着固定心理状态而来
的精神休养,也是你六天工作的结果。“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安息日是
心智的歇息日,可以看成是心智的孕期,一个专门为了酝酿显化而设计的时
期,是为了显化而存在,而不是显化为了它而存在。如果你成功地完成了六

46
天的工作,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安息日当成歇息的一天,好让心智有个喘息
的空档。但是在六个工作天结朿之前,在心理上调整完成以及心像充分形成
之前,不会有任何的安息日、第七天或心智歇息的时间。
世人被警告,如果他们不遵守安息日,如果无法进入神的安息,就无法
得着神的应许,从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原因很简单,也很明显:在形成
有意识的印象之前,心智都不得歇息。如果有人无法充分地认识到,他现在
已经拥有了自己始终都渴望拥有并深深刻印在脑海里的东西,他的渴望将会
持续下去。因此,他在精神上就无法处于歇息或满足的状态。相反的,如果
他可以成功地做好这种意识上的调整,从静默期或主观的六天工作走出来,
就能透过感觉得知,他已经拥有了渴望的东西,于是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安息
日或精神歇息期,这就像怀孕会随着受精到来一样地水到渠成。人不会继续
渴望他已经获得的东西,只有在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想要成为的那种存
在之后,安息日才能成为休息日。
安息日是六天工作的结果,了解这六个工作天的真正意义,就会意识
到,不是把一周的其中一天当成身体歇息的日子,就是奉行安息日。只有在
意识上满足了渴望之后,才能真正体验安息日的和平与宁静。如果有人无法
在脑海中留下有意识的深刻印象,就犯了“不中标的与错失正道”的罪,因
为没能达成目标,他的内心就不得平静。“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
有罪。”(《约翰福音》15:22)如果人不把追求一种理想状态当成目标,
这种无欲无求的状态会让他永远满足于现状,永远不知道自己有罪。
现在,既然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能力是无限的,也知道他可以利用六个
工作天去实现自己的渴望或完成心理上的调整与修正,那么在他可以实现每
个目标之前,他将不会感到满足。由于对六个工作天有了真正的了解,他将
能确定自己的目标,并开始对这个目标有了意识。一旦他在脑海中留下有意
识的深刻印象后,心智歇息的时间(神秘主义者称为“安息日”)就会自然
地随之而来,让有意识的印象得以在此期间孕育并被显化出来。这就是所谓

47
的“道成肉身”。但是,这还没结束!当想法被体现后就会打断安息日,迟
早又会有另一次的六天之工来接续。于是,人们会再确定另一个目标,并开
始重新定义自己成为所渴望的那种人。
透过渴望这个媒介,人们从沉睡中被唤醒,一直到渴望被满足才得以歇
息;但在进入神的安息或安息日之前,在他可以不畏不惧地心境平和之前,
他必须先成为一位优秀的灵性神射手,学会正中标的(或说六天之工)的秘
诀。借由这个秘诀,他舍弃了现有的客观状态,同时调整自己去适应主观状
态。这个秘诀被揭示于耶和华的神圣之名中,并在以撒祝福儿子雅各的故事
中被再次强调。如果世人可以运用这些《圣经》故事所揭示的公式,必定每
次都能命中灵性靶心。
因为只有在他成功地做好心理调整时,才会知道自己走进了心智歇息或
安息日之中。
耶稣受难的故事,生动地描述了这六天(心理期)及第七天的休息日。
根据记载,犹太人的习俗会在逾越节的宴席上把犯人从监狱释放出来;他们
可以选择释放强盗巴拉巴或救世主耶稣,但他们却喊道:“释放巴拉巴!”
于是巴拉巴获释了,而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更详细的记载是,救世主耶稣在第六天被钉上了十字架,在第七天被埋
葬,然后又在第一天复活。拿你来比喻,救世主代表拯救你脱离现在的意识
状态,而盗贼巴拉巴则是你现在对自己的看法,他会夺走你的希望,不会让
你的渴望成真。在定义你的救世主时,你是在定义自己会被什么所拯救,而
不是被如何拯救;你的救世主或渴望,拥有你所无法得知也无从发现的方
法,每个问题都有它自己的解决方案。如果你被囚禁,你自然会渴望自由;
那么,拯救你的是自由,自由就是你的救世主。
为了找到你的救世主,在复活这出伟大的戏剧中,下一步就是去释放强
盗巴拉巴(代表你现在对自己的看法),并把你的救世主钉在十字架上(代
表坚守你的存在意识,或拥有可以拯救你的东西)。巴拉巴代表你目前的问

48
题,而你的救世主会将你从这个问题中拯救岀来。首先你要释放巴拉巴,这
表示你要将注意力从问题或感官的限制上转移开来,因为你的问题会夺走你
亟欲寻求的自由。当你感觉到摆脱了过去的限制,你就会更坚守着某种明确
的心理状态,而把你的救世主钉上十字架。你否定感官提供给你的证据,并
开始主观地感受到自由的喜悦。你感受到的自由是如此真实,以至于你大声
喊叫出来:“我自由了!”“成了。” 7这种主观状态的坚定不移(以被钉
上十字架来象征)发生在第六天;在这一天日落之前,你必须借由“正是如
此”、“成了”的感受让自己更坚定心志。
随着主观认知而来的,就是安息日或心智的歇息日。你会像那个被埋葬
的人一样,因为你知道不论障碍有多巨大、高墙似乎难以逾越,被钉上十字
架并被埋葬的救世主(代表你目前所坚守的主观意识)将会自行复活。心智
在安息日得到歇息,而显然地你也表达岀了这种自由,于是你将得到耶和华
的应许,也就是所谓的道成肉身——你所坚守的主观意识会将它自己体现出
来。“到第七日神就歇了他一切的工。”(《创世记》2:2)你的意识就是
神,祂正因为“一切安好”、“成了”的认知而得到歇息。这一天必定会到
来,而你客观的感官将会证实这一点。

7
编按: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后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成了”成了”,然后断气了

49
6.疗愈

对神秘主义者来说,《利未记》第十四章提到治疗麻疯病的方法,是最
有启发性的。这个方法可以用在积极治疗人类世界的各种疾病,不论是身体
上的、心理上的、财务上的、社会上的或道德上的。疾病的性质或持续时间
都不重要,因为这个方法可以成功地运用于治疗所有疾病。
以下就是《利未记》提到的处方。“就要吩咐人为那求洁净的人,拿两
只洁净的活鸟来……祭司要吩咐……把一只鸟宰在上面。至于那只活鸟,祭
司要把它和香柏木……蘸于宰在活水上的鸟血中,用以在那长大麻疯求洁净
的人身上洒七次,就定他为洁净,又把活鸟放在田野里……用水洗澡,就洁
净了。”按照字面意思来看这个故事,将是愚蠢且徒劳无功的;相反的,如
果可以从心理层面去应用这道处方?才是明智且富有成效的做法。
在这里,鸟象征着一种想法。任何有问题要解决的人,或渴望自己的表
现有别于往日的人,都可以说他有两只鸟。这两只鸟或说两种看法,可以被
定义如下:第一只鸟是你现在所设想的自己,如果你被要求介绍自己,这是
你会给出的描述:包括你的身体状况、收入、责任、义务、国籍、家庭及种
族等等。你对这些问题的真实答案,必然完全得自于感官提供给你的证据,
而不是出自你一厢情愿的想法。这是你对自己的真实看法(完全根据感官证
据),也就是第一只鸟。至于第二只鸟,则要端视你希望对这些自我定义的
问题给出什么样的答案。简言之,这两只鸟可以分别定义为你所意识到的存
在,以及你所渴望成为的存在。
关于这两只鸟还有另一种定义:第一只鸟是你目前的问题,不管它的性
质为何;第二只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假如你生病了,良好的健康就
是你的解决方案;如果你负债累累,摆脱债务就是你的解决方案;如果你饿
了,食物就是你的解决方案。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要如何做到,也就是如
何去执行这个解决方案,并不在我们的考虑之内。只有“问题”及“解决方

50
案”,才是我们要考虑的,而且每个问题都必有它的解决之道:对疾病来
说,解决之道就是健康;对贫穷来说,是富裕;对软弱来说,是力量;对限
制来说,则是自由。
这两种状态(亦即你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就是你带给祭司的两只鸟。
现在的你,就是演出这出治愈麻疯病人大戏的祭司,你是祭司,而你的问题
就是罹患麻疯病的病人。有了治疗麻疯病的处方,身为祭司的你就能从问题
中解脱了。
首先:拿一只鸟(你的问题)过来,宰杀后取出它的血。血代表人的意
识。“他从一血脉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使徒行传》17:26)
你的意识是唯一且仅有的现实,赋予你所意识到的存在生命,使其成真。因
此,将你的注意力从问题移开,就等于从这只鸟儿身上抽取血液。你的意识
就是血液,它能使所有状态都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你将注意力从任何已知状
态移开,代表的是你抽出了让那个状态得以存活下去所需要的血液。你宰杀
或消灭第一只鸟(你的问题)的方法,就是转移你的注意力;接着,把另一
只活鸟(代表解决方案,或说你所渴望成为或拥有的东西)蘸于死鸟的血液
(血代表你的意识)之中。透过感觉,你已经成为自己所渴望的状态,你做
到了这一点。
把一只活鸟蘸于另一只死鸟的血液中,其象征意义类似于盲眼的以撒为
次子雅各祝福。你或许还记得,盲眼的以撒无法看见他的客观世界(亦即他
的儿子以扫);你也是如此,你看不见你的问题(第一只鸟),因为你已经
将注意力从它身上转移开来,所以你看不见它。如今,你把注意力(鸟血)
放在第二只鸟(主观状态)身上,并感受到它是如此真实。
你被要求在那个求洁净的人身上洒七次,这意味着你必须驻留在这项对
自己的新看法中,直到你在心理上进入了第七天(安息日),直到你的心智
在这样的信念中,相信你已经把自己的渴望真实地表达出来,或是已经拥有
你所渴望的束西。洒笫七次时,你被指示要把活鸟放到田野,并宣告那个人

51
已经洁净了。当你将“我就是自己所渴望成为的人”的这个事实完全刻印在
脑海里,等于你已完成了洒七次的仪式;接着,你就跟那只被放走的鸟儿一
样,重新获得自由。就像飞翔在空中的鸟儿不久会飞回地上一样,你的主观
印象或主张也是如此,不久后就会自行体现在你的世界。
这个故事以及其他所有的《圣经》故事,都是把人类意识做戏剧化的表
达与描述。你是大祭司,你是麻疯病人,你是鸟儿;你的“我是”(亦即意
识)是大祭司,有问题要解决的人是麻疯病人;而问题就是那只被宰杀的
鸟,也就是你现在对自己的看法。至于问题的解决方案,是那只被放到田野
的鸟儿,也就是你所渴望的东西。将你的注意力从问题转移开来,放到你所
渴望成真的东西上,你在自己的意识中一再上演这出伟大的戏剧。你把“我
就是自己所渴望成为的人”这个事实深深刻印在脑海里,直到你的心智根植
在这个信念中稳定不动。这样坚信不移的心态,当你产生了“现在的我就是
先前我想成为的人”的意识,那只在空中飞翔的鸟儿就是你,不再受到过去
的限制所束缚,朝着你所渴望的未来飞去。

52
7.欲望——神的话语

“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绝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
我发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
——《以赛亚书》55:11
神透过你的基本欲望对你说话;你的基本欲望是承诺的语言与预言,包
含了表达的计划与力量。
基本欲望意味着你的真正目标,次要欲望要处理的则是实现的方式。
神,或说你的“我是”,透过你的基本欲望对你的意识状态说话。次要欲望
是指表达方式,是“我是”(全知的父)掌握的秘诀;你的父(亦即“我
是”)向你揭示开始,也揭示了结束:“我是初,我是终。”但他从未揭示
“中间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祂的秘诀。换句话说,“开始”会用言语(你
的基本欲望)揭示出来,而“结束”则代表实现——道成了肉身。但是,其
中如何展开却从未对人揭露过,始终是你父一直保留不宣的秘密。
“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神
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神必
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删去他的份。”(《启示录》22:18-19)
《启示录》所说的预言就是你的基本欲望,那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
人们不断对这些语词增增减减,因为他们不明白这些基本欲望中也包含了表
达的计划与力量,于是总是在妥协、折衷及复杂化他们的欲望。以下说明了
人们如何对待这些预言,也就是他们的欲望。
人们总是渴望摆脱限制或解决问题。在确定目标之后,他们会做的第一
件事就是以其他条件来限制这个目标。他们会开始思考及推测如何达到这个
目标,殊不知他所渴望达到的目标自有它的显现方法,于是他开始拟定计划
去得到它,从而自行增添神的话语。另一方面,如果他对实现自己的渴望没

53
有任何计划或设想,就会开始修正这个渴望来对它妥协,他觉得如果可以把
基本欲望的标准设得更低,或许他更有机会去实现。但是这么做的同时,他
就是在自行删减神的话语。不管个人或国家,都在不断密谋与策画要如何达
到所追求的目标,而违反了实现基本欲望的法则。他们不是自行增添了预言
的话语,就是删减了神的话语,以便与自己的理想妥协。然而,正如神所应
允的,死亡与瘟疫、失败与挫折,就是这类违反行为不可避免的结果。
神只会透过人的基本欲望这个媒介,对人说话。你的欲望是由你对自己
的看法来决定,以欲望本身来说,并无善恶之别。“我凭着主耶稣确知深
信,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唯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
(《罗马书》14:14)你的欲望,是你现在对自己的看法所产生的自然结
果;神,也就是你的无条件意识,既没有人我之分,也没有尊卑之分。透过
基本欲望这个媒介,你的无条件意识(神)把你的欲望交托给了有条件的意
识(人),因为你的有条件意识(你现在对自己的看法)相信这些基本欲望
正是它所需要的。
只要保持在目前的意识状态,你就会继续渴望你现在渴望的东西。改变
对自己的看法,会自然而然地改变你欲望的本质。
欲望是一种寻求体现的意识状态,由人的意识形成,可以轻易地由孕育
它们的人表达出来。当孕育岀这些欲望的人怀抱着“欲望已经实现”的心
态,那么这些欲望就真的会被体现出来。不论何种性质的欲望都可以在坚持
不懈下被体现出来,因此对于那些还不了解众生本是一体,或是不知道意识
就是神、也是唯一的现实等真理的人,有句警语必须引以为戒,那就是《圣
经》所说的待人处世的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的欲望或许是为了你自己,或许是为了他人。如果你的欲望与他人有
关,要确定他人也能接受你所渴望的事物。这个警告的理由如下:既然你的
意识是神,而神是所有礼物的赠予者,那么你所感受并相信对他人为真的事
物,也是你送给他人的礼物。倘若这份礼物不被接受,它会退回到赠予者的

54
身上。因此,务必确保你自己也乐于拥有这份礼物,因为万一你相信其他人
也跟你一样有同样的渴望时,但对方并不领情,那么这份不被接受的礼物将
会自行在你的世界中体现。始终倾听并接纳对他人为真的事物,这样的欲望
或渴望才是你应该拥有的。如此一来,你就是建起了地上的天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创建在这个法则之上。只有全部关系人都
能接受的意识状态,才能不断地创造出地上的天国。你的天国是由你的意识
状态所界定,并且由你及其他人都能接受为真的所有意识状态组成。你当前
的环境,是由你对自己的看法加上你对他人的信念(有可能尚未被他人所接
受)所决定的;因此,你对他人的看法倘若不等同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
将会成为一份回到你身上的礼物。
建议,就像宣传一样,除非你发送的对象接受了,否则就会像回力镰一
样回到你的身上。因此,你的世界就是你给自己的礼物,而这礼物的性质是
由你对自己的看法,加上你被别人退回来的礼物所决定的。这一点不容置
疑,因为法则是一体适用的。认识这条自我表达的法则并奉为圭臬,然后你
就自由了。以你对这条法则的理解来核定你的欲望,知道自己确实想要什么
的同时,也确保你的欲望是值得的且可被接受的。
明智又守纪律的人在实现欲望的道路上,看不到任何阻碍,也没有必须
被摧毁的东西。他坚信不疑的心态会让他认清,自己的渴望已经充分被体现
了,因为他知道,坚信不疑的主观状态自有无人知道的方法与工具让愿望成
真,正如经文所说的:“他们尚未求告,我就应允”、“我有方法是你们不
知道的”、“我的踪迹何其难寻”。另一方面,无纪律的人眼中看到的,往
往与实现渴望背道而驰。他的挫败会形成毁灭的渴望,而这种渴望会强烈到
让他相信必须在满足基本欲望之前先被体现出来。简言之,当世人发现了唯
一意识的这条法则,就能理解待人处世的大智慧,从而奉为人生的圭臬,向
自己证明天国就在地上。

55
你会明白为什么你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会知道为什么你应
该奉行这条黄金法则,因为你会发现这么做是常识,也因为这是一条普世通
用的自然法则。意识是唯一的现实,这个世界以及其中的所有一切都是意识
具象化的状态,你对自己的看法加上你对他人的看法决定了你的世界,而与
别人对他们自己的看法无关。
逾越节的故事可以帮你摆脱目前的限制,进入到一个更好也更自由的状
态。耶稣说“跟着那个拿一瓶水的人”,这个建议引导门徒去吃逾越节的筵
席(最后的晚餐)。拿着一瓶水的人是第十一个门徒 迦南人西门,他是
个守纪律的人,只听得到庄严、高贵及善良的讲道,他的心灵只看见美好意
识状态下的逾越节筵席,从而体现地上的好。如果你也参与了最后的晩餐—
—逾越节的盛宴,那就跟随这个人。“拿着一瓶水的人”所象征的这种心
态,将让你活在一个真正的地上天国之中。逾越节的筵席,正是改变你意识
的秘密,将你的注意力从对自己的看法转移开来成去意识到你想要成为的那
种人,从而由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这项成就是在十二位门徒的帮助
下完成的,十二位门徒代表的是心智的十二项自律特质8。

8
编按:参见内维尔的《你的信心就是财富》。

56
8.信心

耶稣告诉门徒:“是因为你们的信心小,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
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
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马太福音》17:20)
一粒芥菜种子的信心,证明了是人的绊脚石。因为他一直被教导,一粒
芥菜种子代表着非常微小的信心,所以他自然会想知道,为什么身为一个成
熟的人,他会缺少这种微不足道的信心,尽管只要拥有如此少的信心就能确
保成功。
耶稣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希伯
来书》、11:1)同时,“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藉神话造成的,这样所
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希伯来书》11:3)无形的东
西变得有形。一粒芥菜种子并不是信心的度量单位,而是绝对的信心;一粒
芥菜种子意识到它自己是芥菜种子,而且也意识到它是作为芥菜种子的存
在,而不是世界上任何其他的种子。它深信自己是一粒芥菜种子的这个信念
被封存在芥菜种子之中,宛如精子被封存在子宫中,而意识到它身为人且只
会身为人的存在。一粒芥菜种子的确是信心的度量,它是你完成每项目标必
徂具备的信心,但就像芥菜种子,你也必须让自己的意识全心地沉浸于你所
渴望的东西之中。你驻留在这种被封存的状态中,直到你的意识主张破茧而
出,被具体显化出来。信心是一种感觉,让你就像生活在渴望已被实现的那
种意识状态之中;而信心,也是创造的秘密,是耶和华(JOD HE VAU HE)
神圣之名当中的 VAU,是诺亚家族的次子含,同时也是以撒祝福次子雅各
并实现其渴望的关键。信心,让神(你的意识)从无变为有,让不可见的变
成可见。
信心,使你意识到你的渴望;信心,杷你封存在这种意识状态中,直到
你无形的主张逐渐成熟后破茧而出,成为具体可见的事物。信心或感受,就

57
是借力使力的秘诀所在。透过感受,把你的意识状态与你所渴望的东西链接
了起来。
如果你的渴望已实现,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保持这样的心情及感受,
要不了多久,你就会被封存在信以为真的信念当中;接着,这个无形的意识
状态将毫不费力地让它自己显化出来,出现在你的现实世界中。只要拥有一
粒芥菜种子的信心,今天你将可借由感受的神奇力量,把自己封存在渴望成
真的意识当中。持续保持在这种如坟墓般凝寂的状态中,相信自己不用任何
人的帮助,就能把石头推开,因为所有的山、大石及世人,在你眼中都是虚
无的。只要你视之为真,并且没违背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人能够拦住你,
或问你说:“你做什么?”只要你足够投入,犹如被封存在这种意识状态
中,就没有人能够质疑你获得应有的权利。
当这样的意识状态被信心适当地封存起来后,那是神的道,也就是“我
是”的意识,因为被封存的那个人会说:
“我是……”神的道(我所坚守的意识状态)就是灵,绝不突然返回,
并成就你派它去成就的事。神的道(你的意识状态)必会自我体现,就如你
所知道的:“我是耶和华……除了我以外再没有神”、“道成了肉身,住在
我们中间”,以及“他发命医治他们,救他们脱离死亡”。
你也可以发岀你的指令(那是神的话语)来治疗朋友。想想你的朋友会
怎么说?以你对他的了解,他应该会乐于接受。现在,你的渴望在被适当定
义之后,你有了神的话语,你要把它发送出去,让话语成真,你只需要这么
做:坐在你所在之处,安静倾听;回想你朋友的声音,那个熟悉的声音已创
建在你意识之中,想像现在的你确实听到他的声音,而他正在告诉你,他已
经成为或拥有你想要他成为或拥有的状态。把这个事实深深刻印在你的意识
中:你确实听到他的声音,他正在告诉你那些你想要听到的事,你也真切地
感受到了听到他声音的激动;然后,全部放下。这就是神秘主义者使用言语
的秘诀,发送出去并表达出来(或者说道成了肉身)。话语岀自你的内心,

58
你听到了想听的事,然后你倾听并告诉自己:“请说,耶和华,仆人敬
听。”你的意识就是耶和华,祂借由朋友熟悉的声音来说话,把你想要听到
的内容深印在脑海里。这种“自我孕育”的过程,以及深刻在脑海的印象、
内心的话语,都自有它们的表达方法,那是我们不得而知且无法参与的。只
要你刻画的印象够深刻,就不会被外在现象所动摇;因为这种自我印记会像
一粒芥菜种子般被封存起来,将在适当时候成熟并充分表达岀来。

59
9.天使报喜

借由朋友的声音来孕育出一种渴望的状态,被完美地记载于“无玷成
胎”的故事中。根据记载,神派天使去向玛利亚宣布她的儿子即将出世。天
使对她说:“你要怀孕生子。”玛利亚对天使说:“我没有出嫁,怎么有这
事呢?”天使回答:“圣灵要临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荫庇你,因此所
要生的圣者必称为神的儿子。因为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
(《路加福音》1:31-37)
这个故事在世界各地流传了数百年,但人们并未被告知,这写的是他们
自己的故事,也因此他们并未从这个故事获得任何好处。然而,这个故事揭
示了想法或言语的力量,也就是道成肉身的方法。《圣经》告诉我们,神在
没有他人帮助之下,先是让一个想法(祂的儿子)孕育出来。然后,在天使
的帮助下,将这个尚在萌芽中的念头放入玛利亚的子宫内。天使向玛利亚宣
布了这个消息,并将这个想法灌输给她。关于意识的“自我孕育”,再也没
有比“无玷成胎”所描述的方法更为简单的了。
在这个创造大戏中有四个角色,分别是圣父、圣子、玛利亚及天使。圣
父代表你的意识,圣子代表你的渴望,玛利亚代表你乐于接受的心态,天使
代表孕育的方法。然后,这出戏剧透过以下方式展开。圣父在没有他人帮助
之下,生了一个儿子;你在没有他人帮助或建议的情况下,厘清你的渴望,
确定了你的目标。接着,圣父选择了那位最符合要求的天使,去向玛利亚传
达这个讯息或可能性;你要选择的人,是会在看到你的渴望成真时真心为你
感到高兴的人。接着,玛利亚从天使口中得知,她在没有外力帮助下已经怀
了孩子;你抱持一种接受及聆听的心态,并想像你所选择的那个人正在告诉
你想听到的事情。想像你听到他说,你的渴望已经成真,你已经成为了想成
为的那种人,或是你已经拥有了所渴望的东西。你保持在这种接纳的状态,
直到你生出听见好消息时那种激动的情绪。接着,就像故事中的玛利亚一

60
样,你秘密地进行这件事,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个美妙的、无垢的自我孕育,
并相信当时机成熟后,深植在你意识中的那个印记将会显化为事实。
在圣父孕育出圣子胚胎的可能性中,运用了优生学的授精方式;祂不是
将精子送到子宫中,而是透过另一种媒介来传送。首先是渴望的意识产生了
一个想法或种子;明确的渴望完美地形成了种子或独生子。然后,种子从圣
父那里(渴望的意识)被送到圣母(成为或拥有渴望状态的意识)那里,意
识的改变是由天使或想像中的朋友声音来完成,他们会告诉你,你已经实现
了你的目标。
天使或朋友的声音让你留下有意识的深刻印象,这是自我孕育最安全也
最可靠的捷径。在你的渴望被加以适当定义的情况下,你采取了聆听与接纳
的态度,想像你听到了朋友的声音,他在告诉你(想像他正在对你说话)你
有多么幸运,能让自己的渴望完全实现。在这种全然接纳的心态下,你接收
到天使的讯息,也接收到渴望已经成为现实的讯息,不管是你渴望拥有的东
西或是你想要成为的状态,你都有所求已经如愿的深刻印象。当你在想像
中,听到想要听见的好消息时,如果能产生真心实意的激动与兴奋,就是自
我孕育已经成功的时刻。在那一刻,就像“无玷成胎”一样,你确实感受到
当下的你已经拥有了渴望的东西,或已经如愿成为心中想要的那种人。
当你出现这种主观的经验时,因为心态的改变,就像故事中的玛利亚一
样,你知道自己已经孕育了一个“儿子”,它代表的是一种坚定且明确的主
观状态,不用多久,这样的状态就会具象化,成为你世界中的现实。
我写这本书是要让你知道,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达成你设定的目标或潟
望。善用这些原则,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你的愿望成真。

61
第 3 章 探寻

探寻一文,是内维尔描写早期神视经验最完整的一篇文章 9 ,发表于一
九四六年,包括内维尔全能自我的哲学主张,也展现出他的文釆与力
量。内维尔是少数几位能够以一种与读者切身相关又极为适切的方式去
描述内在经验的现代作家之一,他将本文献给了他的女儿一一生于一九
四二年的维多莉亚。
——米奇・霍罗威茨

9
编按:神视是透过心灵之眼及耳朵所得到的神圣经验,这些内部感官超越了身体的外部感官,
得以跟更高层次的灵性存在链接。
2 编按:毕士大池是位于耶路撒冷旧城的一组水池,是《圣经》中耶稣行神迹的地点之一。

62
探寻

有一次,在海上闲游时,我冥想进入“完美状态”。当时我在想,是否
我的眼睛太纯洁,以至于看不见罪恶;如果对我来说一切都是纯洁的,而我
没有被非难,那我会是什么样子。当我逐渐迷失于这种激烈的忧思之中,我
发现自己超越了被黑暗包围的感官,感觉自己的存在就像是寄居于一具空气
躯壳中的火,这种感觉十分强烈。宛如来自天国、充满欣喜的齐声合唱响
起,那些战胜死亡的胜利者正唱着:“他复活了,他复活了。”我本能地知
道,他们指的是我。
接着,我仿佛在黑夜中行走。很快的,我看到了一个场景,那可能是古
老的毕士大池10,因为在这个地方,躺着瞎眼的、墙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
病人;他们不是像《圣经》所说的,正在等待着水流来治病,而是在等待着
我。当我走近时,我宛如一个点石成金的魔术师不假思索且不费力地把他们
一个个地重新塑造了起来。眼睛、手脚、所有缺失的身体部位,都从某个无
形的贮藏所取了出来,并与我内在所涌现的至善至美,和谐地融塑为一体。
当一切都臻乎完美后,合唱声又欢欣鼓舞地响起:“成了。”接着,场景消
失,我也醒了过来。
我明白这次神视所示现的场景,是我对“完美”冥思苦想的结果,因为
我的冥想总是会跟我所思索的状态结合。我完全沉浸在这个想法中,以至于
一段时间后,我就会变成我所设想的样子。我当时怀着崇高的目标,吸引了
随之而来的崇高事物,并形塑了与我内在本质相呼应的神视经验。使我们团
结在一起的理想,是借由各种想法的结合,以唤醒成千上万种心境,去创造
出一出符合中心思想的戏剧。
大约七岁时,我第一次发现心境与神视之间有密切关系,进而意识到一
种神秘的生命在我之内复苏,宛如惊涛骇浪、狂风暴雨的辽阔海洋。一直以

63
来,我始终都知道什么时候我将与这个隐藏的身份结合在一起,因为我的感
官在这些夜晚充满了期待,而且无疑地我也知道,在黎明到来之前,我将会
与无限独处。但另一方面,我也畏惧这些夜晚的来临,我会保持清醒地躺
着,直到眼睛因为疲惫而不得不闭上。当我闭上眼、沉沉入睡后,我将不再
是一个人,而是完全被另一个存在迷住,而且我知道,它就是我自己。它似
乎比生命更古老,但对我来说,却比我的童年更靠近我。如果我说出在这些
夜晚的发现,并不是为了将我的想法强加在他人身上,而是为了把希望带给
那些寻求生命法则的人。
我发现自己期待的心情就像一块磁铁,将我与这个“大我”链接在一
起,而我的恐惧则会使“大我”显现成一座波涛汹涌的海洋。当我还是个男
孩时,我把这个神秘的自我想像得很强大;当我们合而为一时,我感觉得到
它就像一座惊涛骇浪的海洋那般雄伟,把我浸透,而我就像一道无助的浪潮
一样,只能翻磙着被抛来抛去。
生而为人,我认为这个“大我”是爱,而我则是它的儿子。如今,当我
与它合而为一,拥抱着我的是何等的一种爱!它就像是所有人的一面镜子。
不论我们对它有怎样的设想,对我们来说,它就是那样的存在。我相信它是
宇宙的中心,宇宙中所有千丝万缕的链接都被吸往这个中心;因此,我改变
了价值观,也改变了想法,好让它们得以仰赖并与这唯一的万有之因和谐一
致。对我来说,永恒不变的实相创造出了跟我们的看法相呼应的环境。
这样的神秘经验让我确信,除了白我改造,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实现我们
所寻求的外在完美。一旦我们成功转变,世界就会神奇地在我们眼前融化,
重塑为符合我们转变后所认可的新样貌。
我将要描述的另外两次神视经验,证实了我所主张的真相:强烈的爱与
恨,会让我们思虑什么就变成什么,也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
有一次我闭上眼睛冥想,沉思着一个永恒的问题:“我是谁?”然后,
感觉到自己逐渐融入一片无边无际的光明大洋之中,想像力超越对死亡的所

64
有恐惧。在这种状态下,除了我自己——一片波光粼粼的无垠海洋,再无其
他事物存在。我从未像此刻这样,与存在如此亲密。我不知道这个经验持续
了多久,但随着一阵再度凝结成人形的清晰感受,我回到了人世间。
另外一次,我躺在床上阖眼假寐,沉思佛陀的奥秘。不久后,我大脑的
黑暗深处开始发亮,有形似发光的云朵围绕我,那些云从我的头上散发出如
火般炽热又有规律脉动的光环。一时之间,除了这些光环,我什么都看不
见。接着,我眼前出现了一块石英结晶体;当我凝视它时,晶体碎裂成片,
有无形的手迅速地将这些碎片塑造成一尊活生生的佛陀。当我看着这个正在
冥想的人物时,发现到祂就是我自己,我就是我所思索的那尊活佛。一束像
太阳一样的光芒,从这个活生生的人物往外散发出去,越来越亮终至爆炸。
接着,光芒逐渐消退,直到我返回到房间,为黑暗所包围。
这样的存在,是来自什么空间或宝库,竟比人类、他的衣服、晶体、光
更强大?我似乎行走在黑夜里,当疠腿的、血气枯干的、眼盲的人跟我的内
在本质和谐共处时,如果当时我是在另一个真实的世界中看到、听见及移动
的话,那么我是否可以合理假设,我还拥有一个比物质身体更为精微的身
体,它可以与肉身分离并出现在其他空间?因为,无论一个有机体再多么虚
无缥渺,它还是拥有看、听及移动的功能。即便我考虑到这些超自然经验可
能只是自我产生的幻象,我也会对这个更强大的自我感到惊奇。虽然他只是
在我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但上演的这出戏却跟我完全清醒时的经验同样真
实。
我一次次地进行着这些深刻的冥想与沉思,一点也不怀疑以上的假设都
是对的。在这副尘世的身体之中,还有另一具身体可以跟光的世界心领神
会。透过深入的冥想,就像磁铁的作用一样,将它从黑暗的血肉之躯中提升
出来。我第一次唤醒自己内在之火时,以为头要爆炸了;我的头骨底部产生
了强烈的振动,接着突然不省人事。当我醒来时,发现自己全身都被包裹在
光之中,有一条银色的弹性绳索连接着我和躺在床上昏睡的那具身体。我的

65
情绪非常激动,感觉自己与星辰如此接近。我穿着光的外衣,漫游于比地球
更熟悉的空间之中,但接着我发现,就如同在地球上一样,这里的环境也以
符合我本质的方式被形塑了出来。“自我产生的幻象。”我听到你这么说,
但这里的真实程度跟地球没两样。我是不朽的存在,把自己设想为人,并按
照对自己的看法来想像及形塑这个世界。
我们想像什么,就会成为什么。透过想像,我们创造了如梦似幻的一
生;透过想像,我们也将重新进入那个永恒的光之世界,成为在我们想像出
这个世界之前的我们。在神圣的经济结构下?没有任何事物会失去,在万物
拥有自然生命的这个空间中,我们不会失去任何事物。死亡不会带来任何转
变的力量,因为不论我们是在这里或在那里,皆是透过想像及感受的强度来
形塑周遭的世界,并借由对自己的看法,照亮生命或让生命走向黑暗。对我
们来说,再没有比对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了,尤其是内在那个藏得更深的真
实自我。
那些帮助我们或阻碍我们的人,不论知情与否,都服膺了这个法则:我
们会呼应内在本质,来形塑外在的环境。换句话说,我们的自我概念会解放
或束缚我们,尽管这些概念可能会利用物质力量来达到其目的。
由于生命会形塑外在世界来反映我们心智的安排,因此想要实现我们所
寻求的外在完美,除了改造自己,别无他法;没有一丝一毫的助力是来自外
在;我们举目眺望的山,是心灵之眼所见到的山。因此对我们自己的意识来
说,我们必须转向唯一的实相,所有现象都能在此解释得通。我们可以完全
仰赖这个法则的公平性,因为它只会给予我们跟自我本质相符合的东西。
在改变自我概念之前试图去改变世界,只是在对抗事物的本质,一无用
处。只有等到内在先改变,才可能有外在的改变,这就是“存乎中,形于
外”的道理。我的建议是,我们应该把自己想像成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活在
伟大的精神氛围之中,而不是利用实质的手段与抗争去达到想要的改变;先
说清楚,我不是在提倡某种哲学上的漠然心态。我们所做的每件事,如果没

66
有伴随着意识的改变,都只是做表面工夫,所做的任何调整只会徒劳无功。
不论你再怎么努力,除了确认潜意识的假设之外,无法成就任何事。只会抗
议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任何事,就像是在抗议我们的存在法则,以及把自己命
运的主宰权拱手让人。
我们的生活环境与自我概念息息相关,以至于根本不用启动深藏在心灵
中的神奇宝库。如果因为发生的事而造成痛苦,就应该往内检视来找出原
因,因为自我概念会形塑出一个跟它相符合的世界。
深度冥想会引发一种与沉思结合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会有神视
经验,其内容则会跟随着意识而改变。这告诉我们,意识一转变,环境与行
为也会随之改变。然而,当我们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时,这种寻常
的意识改变并非真正的转变,因为每一种状态都会非常迅速地被另一种完全
相反的状态所取代。但是,只要有一种状态能够稳定成长到足以驱赶它的竞
争对手,这个惯性状态就会定义出自己的特性,成为一次真正的转变。当我
们说我们转变了,就意味着,以往在我们意识外围的观念或想法,如今已经
占据了意识的中心位置,并形成了能量的惯性中心。
所有战争一再证明激烈的情感在促成心理重组方面深具影响力。每一次
重大的冲突之后,唯物主义与贪婪时代便会紧随而来,当初发动战争时,那
些冠冕堂皇的理想都被淹没了。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战争会引发仇恨,驱
使意识从崇高理想的层次掉落到发动冲突的层次。如果我们对待理想能像对
待厌恶那样,有那般的强烈情感,就能把掉落到仇恨层次的意识,轻而易举
地拉升至理想层次。
爱与恨都有神奇的转变力量,这种浓烈的情绪会让我们的所思所想成
真。强烈的仇恨,在我们内在所创造出来的特质,正是我们设想中的敌人会
拥有的特质。这些特质渴求关注,也会因为失去关注而消亡。因此,那些不
受欢迎的状态,最好借由想像“用华冠代替灰尘,用喜乐代替悲哀”

67
(《以赛亚书》61:3)来消除,而非直接去对抗那样的状态,如此我们
才得以自由。“凡是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
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立比书》4:8)因为,只有跟我们调性一致,
我们才有可能成为这样的状态。
除了自我概念,没有什么可改变的。人类尽管有多种外形与面貌,但还
是一种单一的存在,只有在梦里,我们才会在自己的存在之中发现这种分离
的假象。我们在梦中所见的景象与情境,都是我们自己想像出来的产物,只
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除此之外,它是不存在的。而在浮生若梦的一生
中,我们所见到的景象与情境也是如此,它们揭示的是我们的自我概念,也
就是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与信念。一旦我们成功地转变自我,眼前的世界就会
自行消融、重塑,成为一个跟我们所做的改变相符合的世界。
我们用心探究的宇宙只是一场梦,而我们都是做梦的人,永恒的做梦者
做着非永恒的梦。有一天,我们会像圣经人物尼布甲尼撒11一样,都将从梦
中醒来,从与恶魔交战的噩梦中醒来,发现我们其实从未离开永恒的家园。
除了在梦中,我们从未出生,也从未死去。

11
编按: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曾经因为忘记梦中的异象,而请先知但以理为他解梦。

68
第 4 章 勇敢面对人生

一九四八年,内维尔在洛杉矶开始了他的“五堂课”系列讲座,这些讲
座清楚且完整地传达了他的思想,并于他离世后集结成书。讲座结束后的问
答交流如下,这些交流突显了内维尔作品中最常被问到的一些问题。
——米奇・霍罗威茨

69
1.你的书封上都有一个图案,有什么含意吗?
那是一只眼睛紧压在一颗心上,然后这颗心又紧压在一棵结实系素的树
上。这意味着,你所意识到并接受为真的事物,就会被实现。因为一个人心
里想什么,他就是什么。

2.我想结婚,但还没找到对的人。我该如何去想像未来的另一半?
永远要跟你的理想谈恋爱,这是抓住这种念想的最佳状态。不要把婚姻
状态限定在某个特定的男人身上,而是要把它视为一种充实、富足、幸福的
人生。你所渴望的,是体验这种婚姻带来的快乐。不要去修正你的梦想,而
是要让它变得更美好来强化这个梦想。然后,将你的渴望浓缩成唯一的感
觉,或是你的所有言行举止都在暗示着梦想已经被实现了。
在西方世界,女人会将结婚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成为母亲未必代
表已婚,有了亲密关系也未必是已婚,但一枚婚戒的意义却不同。
坐在舒适的扶手椅上,或者是平躺在地板或床上,放松下来,让自己进
入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接着,假装自己已经结婚了,去感受结婚的感觉。
想像你的无名指上戴了一枚婚戒,抚摸它、转动它,然后摘下戒指。反复以
上的动作,直到戒指变得有真实感,就像你真的拥有一枚婚戒一样。全心全
意地沉浸在这种感觉中,等到你睁开眼睛时,甚至会惊讶地发现戒指怎么不
见了!
如果你是个未婚男人,可以想像自己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如果你有个妻
子要照顾,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幸福的已婚男人,完完全
全地去感受这样的感觉。

3.我必须做什么才能激发创意,比如写作所需要的创意?

70
你必须做什么?你要做的,就只是把这个故事当成已经写好、而且被某
家大出版社相中并准备出版了。你要把当作家的这个想法浓缩成一种满足
感。
不断重复这句话:“太棒了!”或是“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一
遍又一遍,直到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或者,想像有朋友恭贺你成功出书。
有无数种暗示成功的方法,而结果都是殊途同归。你对结果的欣然接受,将
主观地促成它的实现。不要一直想着要写什么,而是要想像你已经是个作
家,并照着你想成为的那种作家一样行动及生活。假设你有写作的天赋,想
想你的外在表现会是哪种模式。如果你写了一本书但没有人买,这样的结果
不会为你带来满足感;所以,你要表现得就像书一推出就大卖、人人疯抢,
要活得就像你写书的速度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坚持这样的假设,达成你
目标所需要的一切将会迅速地开花结果,展现在你面前。

4.我该如何想像有更多听众来听我的演讲?
在此分享我认识的一位非常有能力的老师所使用的技巧,来为这个问题
提供最好的答案。这位老师刚来美国演讲时,场地是在纽约市的一间小讲
堂,刚开始时,只有五、六十人参加他在周日早晨的聚会,由于人数不多,
他们都坐在前几排。当时站在讲台上的他,会想像台下坐满了听众;然后,
他会对着空无一人的后几排位置喊道:“你们听得见我的声音吗?”
今天,这个人定期在纽约市的卡内基音乐厅演讲,每个周日早晨以及周
三晚间会场都有大约二千五百名的听众。他想对更多人演讲,不想以此自
满,也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先在自己的意识中聚集了一大群人,然后听众就
真的纷纷涌入了。想像你正站在一大群听众前发表演说,感受你站在讲台上
的感觉,你的感觉自然就会提供你所需要的方法。

5.我可以同时想像好几件事吗?或是应该只想像一个愿望?

71
我个人比较喜欢一次只想像一个念头,但这不代表我只能止步于此。一
天当中,我可能会想像很多事情,但与其想像许多细微末节的小事,我会建
议你不如想像一件大事,把所有小事都涵盖在内。例如,与其想像你拥有财
富、健康、朋友,不如想像你活得非常快乐,因为你不可能既快乐又痛苦,
也不可能既快乐又遭受被剥夺的威胁。如果你缺乏完整的友谊与爱,哪能感
受到这种欣喜若狂的感觉?
倘若你从来不知道欣喜若狂的滋味,又要怎样去揣摩那种感觉呢?你可
以把这种感觉简化为一句话:“太棒了!”想想讲这句话时,你的心情如
何?不要让理性的心智有机会问你为什么,因为一旦它这么做身就会开始寻
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原因,接着你的满足感就会慢慢消散。相反的,你应该要
一遍遍地重复“太棒了!”这句话,先不要急着去判断“什么事很棒”,抓
住你对“太棒了!”这句话的所有感觉,那么见证这种感觉的事情就会发
生。我向你保证,发生的事一定涵盖你所有的小愿望。

6.我应该多久进行一次这样的想像?几天或几周?
《创世记》有雅各与天使摔跤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正在寻找的线
索:一旦得到满足后,无能便随之而来。12
当你对自己所渴求的东西产生现实感后,至少在那个当下,心智会变得
无用武之地。一再渴求的欲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成就感。对于你已拥有
的事物,你不会再持续渴求。如果你假设自己已经成为你所渴望的那种人,
并因此达到狂喜的程度,你就不再需要这种渴望了。你的想像不但是一种创
造性的行为,也是一种实质的作为,跛脚、退缩或受到祝福都是实质的作
为。就像人能创造出自己的形象一样,想像力也会把你改变成你所设想的样

12
编按:雅各与人摔跤时先是赢了,后来被那人摸了大腿窝后便扭了脚,雅各由此发现对方是
神而要求神给予祝福。雅各的故事告诉我们,认知到自己的无能,才能一心一意寻求并得到神的恩
典。

72
子。然而,如果你还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就要一遍遍地重复你的想像,直
到想像真实到了你仿佛可以碰触到的程度,这时候,那股渴望就从你身上消
失了。

7.我受到的教导是追求灵性成长,而不是求取尘世事物,但金钱与财物
却是我所需要的。
你必须对自己诚实。整本《圣经》一直出现这个问题:“要我为你做什
么?”有人想看见,有人想要食物,有人想要直起腰,有人想让儿子活下
去。
你所在的那个空间维度中有个更大的自我,它透过渴望的语言对你说
话。别欺骗自己,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声明你已经拥有了,因为你父
乐意赐给你。你要切记:你所渴望的,你已经拥有了。

8.当你设想自己的愿望时,会时刻记得有个更伟大的永恒存在保护着你
并给予你这个假设吗?
全然去接受目的,就是达成目的之手段。假设你的愿望已经被实现,完
全沉浸在那样的感受中,在你这个维度的大我将会决定实现的方法。一旦处
于这种如愿的状态,你就会把注意力从所有焦虑的想法中转移出来,如此一
来,就不用再去寻寻觅觅任何迹象。你不必抱持着某种存在将会帮你实现愿
望的想法,因为你知道愿望已经被实现,它已然是个事实了。当你连走路的
样子都像愿望已经成真,那么事情就能水到渠成地成为现实。你不用去想某
种存在会为你做什么事,因为你的大我已经帮你完成了。你所要做的,就是
走到那件事会自然发生在你身上的地方。
还记得这个故事吗?13有个男人离开耶稣,在回家途中遇见他的仆人,
告诉他:“你的儿子活了。”他问仆人什么时候好的,仆人说:“未时。”

13
编按:出自《约翰福音》第四章第 46-54 节。

73
在他设想这个愿望的同一时问,这个愿望达成了,因为就在未时,耶稣告诉
他:“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你的愿望已得到应允,你走路的样子就要
像愿望成真一样。虽然在你存在的空间中,时间流动非常缓慢,但时间终究
会为你证实你的假设。然而,我请求你要有耐心,如果有一件事是你真正需
要的,那就是耐心。

9.不是说不能不劳而获吗?难道我们不能靠自己去争取想要的东西吗?
创造已经完成!你父乐意将这个国度赐给你。《圣经》中浪子回头的故
事,就是你的答案。尽管浪子浪费了资财,但当他醒悟过来记起自己是谁
时,就得以大啖肥牛犊,穿戴上好的袍子与戒指。我们不必费力去争取什
么,因为创造已经完成。生而为人,你是神所创造出来的,你就是这个样
子,而不是你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以为你必须躬身流汗才能获得救
赎,也不必等四个月后才能收割,庄稼已经成熟了,可以使用镰刀收割了!

10.创造已经完成的这个想法,是否剥夺了人的主动性?
如果你在某个事件发生前就观察到它,那么在这个三维世界被唤醒的这
个观点,代表它早就已经存在了。然而,你所观察到的这个事件未必会发
生,因为只要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就能够干预并形塑你的未来,让未来跟
你已经改变的自我概念渐趋一致。

11.这种改变未来的能力,不就推翻了“创造已经完成”的核心概念了
吗?
并非如此。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就改变了你跟事物的关系。如果你把
一出剧本的文字重新组合写成另一出戏剧,你不是在创造新的文字,而是在
享受重新安排它们的乐趣。你对自己的看法会重新安排你生命中所有大小事
件的顺序,这些事件才是构成世界的基础,而不是它们的排列顺序。

74
12.为什么钻研形而上学的人,看起来总是若有所失?
因为他没有真正去应用形而上学。我说的不是某种无病呻吟的生活态
度,而是意识法则的日常应用。当你认可并善用对你有益的事,就不需要透
过某个人或某种状态来充当媒介才能落实。
活在人世间,我每天都要用钱。如果我邀请你明天共进午餐,我必须付
帐;离开旅馆,我必须付住宿费;搭火车回纽约,我必须买火车票。我需要
钱,也必须拥有钱。我不会说:“神清楚得很,祂知道我需要钱。”相反
的,我会设想已经拥有了那些钱!
我们必须勇敢面对人生,必须活出这样的人生,就像我们已经拥有了想
要的一切。不要以为你帮助了别人,就会有人看到你的善行而赠予东西来减
轻你的负担。没有人会为你
这么做,你自己必须勇敢、大胆地去取用你的父已经赐给你的东西。

13.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能够透过想像自己受过教育而受惠吗?
可以。凡是被引起的兴趣,从各方面来看都是一则被授予的讯息。你必
须由衷地渴望接受良好的教育,这股博览群书的渴望,再加上你把自己设想
成一位博学之士,将会使你在阅读时更能精准挑选;而随着你在教育上的大
幅跃进,你将会自然而然地对所做的一切更有识别能力。

14.我们夫妻两人一起上课,可以讨论彼此的愿望吗?
《圣经》中经常看到这两段话,一句是:“去做,不要对任何人说”;
另一句是:“现在事情还没有成就,我预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发生时
就可以信。”在你的愿望还没有显现出来之前,就告诉他人一定会实现,这
需要相当的勇气。如果没有这样的胆量,最好保持沉默。
我个人喜欢把计划告诉我的妻子,因为当计划开始成形时,我们两人都
会很兴奋。如果一个男人想要向人证明这个法则为真,那么第一个人就是他

75
的妻子。据说穆罕默德之所以永垂不朽,就是因为他的第一个门徒就是他的
妻子。

15.我们夫妻两人应该一起为同一个计划努力,还是各有各的计划?
这完全由你自己决定。以我们夫妻来说,我们两人兴趣不同,但也有许
多共同点,你还记得我说过我们今年春天要回美国吗?我觉得身为一家之
主,我有责任找到顺利回美国的方法,因此将这件事全揽在自己身上;但在
这个约定中,我的妻子也有她要承担的事,比如把家里打理得整洁又温馨,
以及为我们的女儿找到合适的学校等等。
我妻子常常要我为她想像,因为她对我这方面的能力非常有信心。这让
我受宠若惊,因为每个有担当的男人都希望能得到家人的信任。我认为两个
彼此相爱的人相互交流,没有任何不妥之处。

16.我认为,如果让自己太沉醉在自我催眠的状态下,将会产生一种匮
乏感。
我说的感觉不是指情绪,而是接受你的愿望已经成真的这个事实。当你
感觉到感激、满足或欣慰时,很容易就会说出:“谢谢”、“太棒了”,或
是“搞定了”。一旦你进入感恩状态,你要不是清醒地意识到“事情搞定
了”,就是沉浸在愿望被实现的感受之中。

17.爱是意识的产物吗?
所有一切都存在意识之中,不管是爱或是恨。没有任何事物来自外在,
你所仰望的山丘,就是你内在所见的山丘。你感受到的爱、恨或冷漠,全都
来自你自己的意识。你远比自己所想像的还要伟大,你永远追赶不上那个最
极致的你,你就是神奇的存在。爱不是你的产物,你就是爱,因为神就是

76
爱,神的名就是“我是”。“我是”也是你在声明现在的自己就是你之前,
用来称呼自己的名字。

18.假使我的愿望无法在六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内实现,是否还要继续等
待及想像?
一旦你有了愿望,就是你充分接受这个愿望的时候。或许这股强烈的冲
动会在此时岀现,是有原因的。虽然你的三维存在认为这个愿望无法在此时
被实现,但你第四维度的心智知道它已经被实现了,因此现在你应该把这个
愿望当成一个如假包换的事实来接受它。
假设你想建造一栋房子。你现在就想拥有它,但树木成长、请工人来搭
建房子都需要时间。虽然这股冲动来势汹汹,但你不需要慢慢去适应,现在
就要声明你已经拥有它,让它自己以那些千奇百怪的方式显化出来。不要说
你必须花六个月或一年时间来落实,当愿望出现时,就要假设它已经是事
实。只有你自己才能给愿望加上完成的时间,而在这个世上,时间是相对
的。不要坐等任何事情发生,现在就要接受它、认定它就是事实,然后看看
会发生什么事。
当你产生出一个愿望时,就是内心深处的你(也就是被称为神的那个
你)在说话,他以愿望为语言来敦促你,告诉你“你现在已经是……”,而
不是“以后将会是……”。愿望只是他用来跟你交流的媒介,他要告诉你的
是,凡你所渴望的,现在就是你的!等你完全适应这个事实并把它当真以
后,就证明你已经接受它了。

19.为什么有些人会英年早逝?
当我们回顾某个人的人生时,不是看他活了多少年,而是看他活得有多
精采及多充实。

77
20.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完整?
拥有各种各样的经验。你的经验越多元,生命就越丰富。当死亡降临
时,你将会前往一个维度更高的世界,并在一个由人类经验所组成的键盘上
弹奏你的乐章。因此,你的经验越多元,乐器就会越精良,生命也会越丰
富。

21.那么,一出生就天折的孩子又怎么说?
这些孩子会永远活着,没有死去。一出生就天折的孩子,看似没有任何
人类经验可以组成键盘,但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的:

他画了个圈,把我排除在外,
异教徒、恶棍、藐视嘲弄的家伙。
但是爱和我以智取胜!
我们画了个圈,把他圈了进来。

被爱者可以接通爱人者的感官经验。神就是爱,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每
个人都有一种乐器,它的键盘是由所有人的感官印象所组成。

22.你的祷告技巧是什么?
我的祷告以愿望开始,因为愿望是行动的主要动力。你必须了解并定义
你的目标,然后将它浓缩成一种充满暗示的实现感。当你的愿望被清楚地加
以定义时,会在想像中固化你的身体与经验,自我暗示愿望已经实现了。一
遍遍地重复你的想像,直到它开始变得生动逼真。
或者,将你的愿望浓缩成一句暗示着愿望已经实现的短语,比如:“感
谢神”、“太棒了”或“搞定了”。在想像中,不断重复这句短语或祷告过
程。接着,你要不是继续陷入自我催眠之中,就是从那个状态中清醒过来。

78
这无关紧要,因为当你在自我催眠的状态下全然接受愿望成真时,你已经完
成有效的祷告了。

23.有两个人争抢同一个职位,其中一人是现任,想要保住现职;而另
一人是前任,想把职位要回来。
你的父(在三维时空的那个更伟大的你——大我)拥有你无从得知的方
法与手段,接受他的智慧,感受你的愿望已被实现,然后允许你的父把它赐
给你。当下的这个你可能会被晋升到一个更高职位,或是嫁给一个富有的男
人并辞掉工作;也可能继承一笔财产,或选择搬到另一州居住。
许多人说他们想工作,但我相当怀疑这一点。其实,他们希望拥有的是
安全感,并认为工作是得到安全感的条件之一。按照我个人的看法,一般的
女孩子通常不会真的想每天早起去上班。

24.为什么会有身体病痛?
身体是情绪的过滤器。许多被认为是生理问题的人类疾病,如今已被确
认其根源是情绪障碍与困扰。
身体会疼痛,是因为你没有放松下来。一旦睡着、身体放松下来,就不
会感受到疼痛。就像在麻醉的状态下,也不会感受到任何疼痛一样,因为某
种程度来说,麻醉时身体也是放松的。如果你感觉到疼痛,那是因为你太紧
绷了,而且还试图强迫自己去完成某事。但是,你无法迫使某个想法成真,
你只是拥有这个想法。你要不费力地集中你的注意力,只有透过练习,才能
使你进入既专心又放松的状态。
注意力通常会导致紧绷,而放松正好相反。你必须把集中注意力与放松
融合在一起,直到你透过练习学会如何集中注意力却不紧绷为止。越是竞争
的环境,你越要学会不费力地集中注意力。

79
25.无论我多么努力地想让自己快乐,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被忽视、被冷
落的咸受,为什么?
因为你觉得自己不被需要。如果我是你,我会把自己当成是被大家所需
要的,你知道如何运用这个技巧。假设你是被需要的,一开始你会觉得这个
假设太假了,但如果你坚持下去,不断地去感受自己是被需要且被尊重的,
你会惊讶地发现其他人开始亲近你,因为他们在你身上看到了以前从未发现
的特质。我可以跟你保证,如果你愿意把自己当成一个被需要的人,你就会
是如此。

26. 如果我的安全感是因为某个亲近的人死了,那是我造成对方的死
亡吗?

完全不必这么想。你假设自己获得了安全感,并不会造成他人的死亡。
你的大我不会去伤害任何人,他只是看到了全局,知道每个人的寿命几何,
于是给他人启示,好让你的设想成真。
你并没有杀害那个把你的名字写进遗嘱的人。假如在你完全接受安全感
的那个念头没过几天,你的约翰叔叔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把财产留给了你,
那也只是约翰叔叔的时日到了,他并没有提早一秒钟离开人世。你的大我看
到了约翰叔叔的寿命将尽,于是把他当成你获得安全感的途径。
当你完全接纳某个目标之后,实现的方法自然会出现。除了目标之外,
别担心任何事,始终牢记一点:实现目标的责任,并不在你的肩膀上。那个
目标本来就是你的,因为你已经完全接纳了它!

27.如果目标不止一个,那么在不同时间专注于不同的目标,会不会没
有效果?

80
我喜欢设定一个远大的目标,然后将它浓缩、简化成暗示会实现的一句
短语或一个举动。不过,我不会去限制自己的企图心,因为我知道,我的真
正目标将会涵盖我想要的所有小目标。

28.我发现很难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为什么?
因为你想改变的渴望尚未被唤醒,如果你真心爱上了你想要成为的样
子,你就会成为他。要有强烈的渴望,才能促成自我的转变。
“神啊,我的心渴慕你,好像鹿渴慕溪水。”(《诗篇》42:1)如果你
跟那头渴慕溪水的小鹿一样,勇于面对林中之虎的怒气,你就会变得完美。

29.我正考虑要创业,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但我想像不出来它会以何
种方式落实。
你可以卸下这个责任,你根本不用想着要如何去实现,因为它已经是现
实了!虽然到目前为止,你对自己的看法似乎跟你考虑的创业落差非常大,
但它现在已经是存在你之内的一个现实了。问问自己:“如果创业成功,我
会有什么感受?会做什么?”认同这样的新角色与感受,你将会惊讶地发现
实现梦想的速度有多快。
你所要做的唯一牺牲,就是放弃你当下对自己的看法,并恰当地表达你
想要的那个愿望。

30.身为研究形而上学的学生,我被教导要相信自己会受到种簇信仰及
普世假设的影响;而你的意思是,只有在这些信念凌驾于我之上时,我才
会受到它们的影响,是这样吗?
是的,观点就只是观点而已。你对自己的看法如何,可以从你的世界见
出端倪。如果有人冒犯了你,从而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这是别人改变你的
唯一方法。从这个房间任选六个人,让他们去看今晚的报纸,不会有两个人

81
以同样方式去诠释同一个故事。有人可能会高兴,有人可能会沮丧,有人可
能无动于衷,以此类推,尽管他们看的是同一个故事。
普世的假设、种族信仰,不管你怎么称呼,它们对你而言都不重要;重
要的是你对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他人的看法,因为你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你
对他人的看法。不要去管别人,他们跟你又有什么关系呢?随心所欲,跟着
你的心走就好。
法则始终在发挥作用,而且绝对性不容置疑。你的意识是所有架构的磐
石,留神观察你的觉知,不用去在意他人,因为这条法则的绝对性始终支持
着你。没有人是自己走到你面前的,不管是好人、坏人或是无关紧要的人;
不是他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他!他是被现在的你所吸引过来的。
你无法强硬去摧毁他人表现出来的状态,不如随他去吧。他跟你又有什
么关系呢?当你提升到更高的意识层次时,就会发现一个新世界正在等着
你;而当你变得神圣时,你身边的人也会跟着你变得神圣。

31.《圣经》是谁写的?
《圣经》是智者们写的,他们利用太阳与阳物崇拜的神话来揭示心灵真
相。然而,我们却将这些象征性寓言误以为是真实的历史,因而没能看出他
们想传达的真正讯息。
奇怪的是,《圣经》问世当时,也就是即将被人们广为接受的时候,位
于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却被一把火夷为平地,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圣经》
如何写成的记载。很少有人能读懂其他种文字,所以无法把自己的信仰跟其
他信仰做比较;同时,教会也不鼓励这种作为。在把《圣经》当成事实的数
百万人当中,有多少人曾经质疑过它?他们相信这是神的语言,盲目地接受
这些话语,以至于错失其中所蕴含的真义。接收这个载体后,他们完全不了
解它要传达的讯息。

82
32. 你会使用次经吗?14
我在教学时不会使用次经,不过我家里倒有好几卷。次经只是以不同方
式述说相同的真理,与现在六十六卷的《圣经》没有太大的不同。例如,有
个关于耶稣的故事,说耶稣还是小男孩时,看着孩子们用泥巴做成鸟儿,把
鸟儿握在手上,假装鸟儿在飞。耶稣走近孩子们,打掉他们手中的鸟儿;孩
子们哭了起来,耶稣捡起了其中一只残破的鸟儿,重新用泥把它模塑好了之
后,再把它举得高高的,然后吹了一口气后,鸟儿便活了起来,拍打着翅膀
飞走了。
这就是一个打破偶像的故事,然后告诉人们要如何利用相同的物质来重
塑出美丽的形状并赋予生命。这就是故事所要传达的讯息。“我来,并不是
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马太福音》10:34)真理会诛戮心
智中所有泥巴做成的鸟儿,会诛戮所有的幻觉与假象,然后将之重塑为使人
们获得自由的新模式。

33.如果耶稣是《圣经》作者为了演示某些心理剧所创造出来的虚构人
物,你如何解释他与他的哲学在当时的非宗教历史中被提到的这个事实?那
时候的彼拉多队就食)与希律王等罗马官员不是真有其人吗?
耶稣的故事与印度教救世主奎师那的故事如出一辙,有相同的心理特
质,也都由处女母亲所生;在他们还小时,当时的统治者都想杀害他们。两
人都有治愈病人、使死人复活、传播爱的福音等事迹,最后都像殉道者般为
人类而死。印度教徒与基督教徒都相信,他们的救世主是上帝所创造出来的
人。
今天人们经常提到苏格拉底,但苏格拉底存在过的唯一证据,是出现在
柏拉图的作品中。据说,苏格拉底最后是喝了毒芹汁死的,但我要问你,苏

14
编按:译为次经,原本意思是隐藏的,指的是罗马天主教旧约圣经中比新教圣经多出来的那些
经卷。

83
格拉底到底是谁?我曾经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台词,当时有位女士对我说:
“不对,那是哈姆雷特说的。”哈姆雷特从来没说过这句话,这是莎士比亚
写下来,然后借由他所创造出来的人物之口把这些话说出来,而他把这个角
色取名为哈姆雷特。圣奥古斯丁说过:“现在被称为基督教的宗教,古代早
就有了;他们开始称基督教为真正的宗教,但它从未存在过。”

34.你会使用肯定语与否定语吗?
让我们放下使用肯定语与否定语的那些流派吧。最好的肯定语,也是唯
一有效的肯定语,本身就是一种假设,这种假设意味的是“否定之前的状
态”。
最好的否定就是完全的漠不关心。事物会因为你的不感兴趣而枯萎,会
因为你的关注而生意盎然。你不能以某件事物不存在来否定它,相反的,你
要认可它,并把你的感受融入其中,你所认可为真者,对你来说就是真的,
不论是好的、坏的或是无关紧要的。

35.一个人有没有可能看起来是死了,但实际上没有死?
据说李将军 15 是在他母亲(原本以为已经死亡)被活埋的两年后出生
的,幸运的是,她没有做防腐处理,也没有被深埋在地底下,而是被放在一
个墓穴中。后来有人听到她的哭声,才把她救了出来。两年后,李夫人生了
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李将军。这是美国历史的一部分。

36.一个年轻时一无所有的人,是如何成功的?
我们是习惯性的生物,拥有一遍遍不断重复的思维模式。虽然习惯就像
强制性的法则一样,会驱使一个人重复某种模式,但习惯毕竟不是法则,因
为你我都可以改变这些模式。许多成功人士,像亨利。福特、洛克斐勒及卡

15
编按:李将军指的是罗伯特・李,为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有名将领。

84
内基,年轻时都是一穷二白。这个国家有许多伟大的名人都来自贫穷的家
庭,但他们却在政治、艺术及金融界留下伟大的成就。
一天晩上,我有个朋友参加一场年轻广告主管的聚会。当晚的演讲者对
这些年轻人说:“今晚,我只有一件事要告诉你们,那就是:让自己变得强
大,就不会失败。”
他拿出了一个普通的鱼缸及两个袋子,一袋装的是英国核桃,另一袋装
的是小豆子。他把核桃与豆子倒在鱼缸中混合,然后开始摇晃鱼缸,并说
道:“这个鱼缸就是生命。你无法让它不摇晃,因为生命就是一种持续的脉
动、生气勃勃的节奏,但是,请注意看。”然后,他们看到大颗的核桃都跑
到了上层,而小豆子则是沉到了底下。
演讲者看着鱼钉,问道:“是谁在抱怨,并且问为什么会这样?”接着
他又说:“怪了,声音是来自鱼缸里面,不是外面。有颗豆子抱怨说,如果
它的环境跟核桃一样好,也能做大事,只可惜它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接
着,他从鱼缸底下拿出一颗小豆子放到最上层,然后说道:“我可以用外力
来移动这颗豆子,但我无法阻止这个代表生命的鱼缸继续摇晃。”当他摇晃
鱼缸时,那颗小豆子又沉到底下了。
他像是又听见了抱怨的声音,于是问道:“我似乎又听到了什么?你是
说我应该拿起一颗自认为个头很大的核桃,把它放到底下,然后看看它会发
生什么事?你认为它会跟你一样绑手绑脚、一事无成,因为它会跟你一样被
剥夺了成就大事的机会?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一说完,他就把一颗大核桃往下按压,让它一路沉落到鱼缸底部。他
说:“我仍然无法阻止这个代表生命的鱼钉继续摇晃。”这次当他摇晃鱼缸
时,那颗大核桃再度浮到最上面。于是,演讲者说了以下这句结论:“各
位,如果你们真的想拥有成功的人生,就让自己变强大吧。”
我朋友一直把这句话铭记在心,并开始把自己当成一位成功的商界人
士。如今,如果你是以金钱来衡量成功与否的话,那么他确实是一位成功的

85
大人物:他在纽约市拥有一家公司,旗下员工有一千多名。你们每个人都可
以像他一样这么做:把自己当成你想成为的人,并依照这样的设定来行事,
最后这会变成坚不可摧的事实。

86
第 5 章 超越世界 第四维度的思考

在《超越世界》这本书中,内维尔做了一个很少形而上学的哲学家会做
的尝试:他设计了一套理论,说明为什么我们的心念与想法会是创造的工
具。就像我在编辑序所说的,他的想法与量子理论的要素有着惊人的一致
性。这本内容精辟的小书探讨了一些最犀利也最令人难忘的主题,是先前他
在《五堂课》讲座就已经介绍过的内容,本书在那场系列讲座后的隔年问
世。
—米奇・霍罗威茨

87
1.超越这个世界

“现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我预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在事情发生的时候,
就可以信。”(《约翰福音》14:29)
包括我自己在内,许多人会在事件发生在这个三维世界之前,就先观察
到某些迹象。由于人类可以在事件发生于这个世界前就观察到它们的存在,
代表地球上的生命必然是按照某种计划在进行的,而这项计划也必然存在于
另一个维度的某个地方,并缓慢地进入了我们这个空间。
如果发生的事件,在最初被观察到时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那么合乎逻
辑的推理,它们必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之外的某个地方。在这处发生之前就在
他处被观察到的事物,从仅能意识到三维世界的人类来看,都是“早已决定
的”。因此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我们能够改变未来吗?”
我撰写本文的用意,是要指出人类与生俱来的潜能,证明人类可以改变
自己的未来。但是一旦改变了,从被干预的那一点上又会开始形成一系列已
被决定的事件,形成一个符合这个改变的未来。可塑性是未来的一个最显特
性,它是由个人的态度来决定的,而不是行为。你对自己的看法(称为自我
概念),决定了你周遭的世界,你会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并拥有自己的经
验,因为你对自己的看法就是这样,别无其他原因。如果你有截然不同的自
我概念,行事方式也会完全不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未来自然会跟着改
变,而未来那些连串经验的任何改动,也会回过头来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
甚至连微不足道的假设,都可能造成相当可观的影响。因此,人们应该修正
自己对假设的评估,并认识假设的创造能力。
所有改变都发生在意识之中。至于未来,即便每个细节都已被预先设置
好了,仍有好几个可能的结果。我们人生的何一刻,都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选
择,而在做岀决定的同时,我们就选择了不同的未来。

88
每个人对世界都有两种实际的看法:一种是物质焦点,一种是灵性焦
点。古时的导师们称前者为“属肉体的心”,称后者为“基督的心”。我们
可以将它们区分为由感官掌控的寻常清醒意识,以及由欲望控制的想像力。
我们在下面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这两个不同的中心思想:“属血气的人不
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唯有属灵的人
才能看透。”(《哥林多前书》2:14)物质观点将现实限定在被称为“现
在”的这个时刻,对物质观点来说,过去与未来都是虚的;相反的,灵性观
点看到的是时间的内容,认为每个事件在空间中都是独特且分离的。对灵性
观点来说,过去与未来是一个整体。物质观点的人看来是精神层面或主观的
事物,对灵性观点的人来说却是具体且客观的。
只看感官允许我们看见的,这个习惯使得我们对于自己应该能看见的东
西视而不见。为了培养看见无形事物的能力,我们应该经常刻意地让心智摆
脱感官证据的操控,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种不可见的状态上,用心去感受
它、觉察它,直到它具备了实际事物的所有特性。
专注又认真的心念会屏蔽其他的感知,并让它们消失。我们只要把注意
力集中在所渴望的状态上,就能看见它。把注意力从感官领域抽离出来,转
而专注于不可见的事物,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助于发展我们的精神面貌,使
我们能够穿透感官世界,看见不可见的事物。“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
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罗马书》1:20)。这种视觉,
完全独立于肉身层次的能力之外,你要打开它、活化它!没有了它,这些指
示完全无用武之地,因为“圣灵的事,唯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
透过一些练习,我们自然会相信控制想像力,就能重新形塑一个自己所
渴望的未来。渴望是行动的主要驱动力。除非我们真的想动动手指头,否则
连根手指头都动不了。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在追随当下支配心智的那股渇
望。当我们打破一种习惯时,也是因为我们想要打破习惯的渴望,更胜于继
续保持习惯的渴望。

89
驱使我们采取行动的欲望,正是那些会抓住我们注意力的欲望。欲望只
是一种意识,认知到要让现在的生活变得更快乐,我们缺少了什么或需要什
么。欲望总是伴随着个人的利益,预期的利益越大,欲望就越强烈。没有绝
对无私的欲望,一无所获之处不存在着任何欲望,也不会有任何随之而来的
行动。
属灵的人透过欲望的语言,跟物质心智对话。在生活中要取得进展并实
现梦想,关键在于你要随时听从梦想的话语。毫不犹豫地服从它的话语,就
是去假设愿望已经实现。想要拥有才会生出渴望的状态,正如法国神学家帕
斯卡说的:“如果你尚未找到我,是因为你并未寻找我。”去体验仿佛愿望
已经成真的感受,然后按照这样的信念来生活与行动,就可以改变未来,让
未来符合你所做的假设。
假设会唤醒它所确认的事物。一旦我们认为愿望已经得到满足,在四维
空间的自我就会开始想办法找出实现目标的方法。对于我们实现欲望的方
式,据我所知,再没有比下列这句话更明确的定义了:想像愿望已经成真,
然后去体验随之而来的那些真实感受。愿望成真的感受,决定了你达成愿望
的方法。你在四维空问的那个自我,拥有更广大的视野,他会建构出必要的
手段来实现你已经接受的愿望或目标。
没有受过训练的散漫心智,很难坚定地假设一个被所有感官都否定的状
态。这里提供一个技巧,可以让你在事情尚未发生之前更容易让它们发生:
“召唤那些目前还不可见的事物,仿佛它们已经在那里了。”越是简单,重
要性越容易受到轻忽,然而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验之后,我发现这个简单的
公式竟然可以改变未来。欲望是改变未来的第一步,也就是:明确定义你的
目标,清楚知道你想要什么。第二步:建构一个你相信在愿望实现后会遇到
的事,也就是一件可以暗示愿望已经成真的事,这是你可以主导的一项行
动。第三步:让身体安静下来,诱发出一种类似快睡着的状态(你可以躺在
床上或放松地坐在椅子上,想像自己快睡着了);接,闭上沉重的眼皮,将

90
注意力集中于你打算在想像中做的行动,你的心里要真正并持续地感受你正
在执行这项行动。在想像中,你必须全程亲身参与,而不是站在旁边观望,
你的每个动作、每个感觉都像是实际发生一样。
重要的是,你始终都要谨记你打算去做的这个行动,一定要是你在愿望
成真之后会发生的事件;而且,一定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持续想像,直到
这件事在想像中逼真到有如实际发生在现实的世界。
例如,你渴望升职,那么在这个渴望成真之后,你会遭遇到与你切身相
关的一件事就是同事的道贺,选择它作为你在想像中会体验到的事件。首
先,让身体安静下来,然后诱发一种类似快睡着的状态。在这种昏昏欲睡的
状态下,你仍可控制自己的心念,我形容这是一种“不费力的专注”状态。
现在,想像有个同事或朋友站在你面前,你握住了他的手。感受手中那种有
如实质的真实感,然后在想像中跟对方展开一段与这个行动相符的对话。你
们不是隔着遥远的时空在对话,而是要让遥远的空间成为此地,让遥远的时
间成为此时。在这个维度更高的世界中,未来事件就是此时此刻的现实。奇
怪的是,虽然这是个维度更高的世界,但你的感觉就跟待在我们日常的三维
空间一样。
你可以比较以下这两种投入程度:一种是想像中的一举一动,感觉就像
发生在此时此地;另一种是想像中的一举一动,就像隔着电影银幕在观看。
这两者的区别是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在,想像你正在爬梯子:闭上眼睛,你
看到一座梯子就放在你面前,然后感觉你真的在一阶一阶地爬梯子。你应该
能够体会什么是临场感了。
设定渴望的标的、保持安静的身体、昏昏欲睡的状态,以及想像一个由
你主导、发生在此时此刻的行动。以上元素缺一不可,不仅可以改变未来,
也是有意识地投射灵性自我的必要条件。当身体安静不动时,才会生起做某
件事的念头——想像你此时此地正在做这件事,并让想像中的行动一直持续
下去,直到真正睡着。你可能会在身体中醒过来,发现自己置身在一个维度

91
更高的世界里,在这里,你有更广阔的视野,并真的在执行你渴望去做的
事。但不论我们是否在那个世界醒过来,我们都在第四维度的世界执行了那
项行动,而且将在这个三维世界的未来重现。
经验告诉我,要将想像中的行动浓缩成一个想法,也就是将冥想目标限
制为单一行为,一遍又一遍地重演,直到产生逼真的真实感。否则,注意力
将会漫无目的地沿着联想的轨道游荡,大量的联想画面会争相夺取你的注意
力。可能只是一眨眼,你就会被带到离目标数百公里的空间,或是在时间上
跑偏好几年。如果爬楼梯是你在渴望成真之后最可能做的事,那么你就必须
将这个冥想行动限制在爬那一座特定的楼梯。万一你走了神,就必须将注意
力再带回来,继续爬那座楼梯并反复做这个行动,直到它在想像中变得跟真
的一样,具备独一无二的真实感。到了最后,你只须花最小的力气就能一再
让相同的情节重演,让整个精神层面充满了愿望已实现的感受。
睡意会加速改变,因为它更容易进入不费力的专注状态。但是,你要避
免真的睡着,否则就不能再继续控制你的注意力;而适度的睡意,才是导引
心念最合适的助力。让渴望成真的一个最有效方法,就是产生愿望已经被实
现的满足感,然后在一种昏昏欲睡的放松状态下,就像一遍遍唱摇篮曲一
样,反复在内心里说出任何暗示渴望已实现的短语,比如“谢谢你”,仿佛
在感谢某种更高的力量为我们完成了这件事。然而,如果想要有意识地把这
种渴望投射到一个维度更高的世界中,就必须不断持续这个动作,直到沉沉
睡去。
想像的体验必须具备现实的所有鲜明特性,就像愿望成真时你会体验到
的所有一切。在未来的某一天,你想像的经历会在现实中重演。用假设来喂
养你的心智,即便对感官来说,假设不是真实发生的事,但坚持下去,等到
假设具备了真实感,就会逐渐凝聚成形而成为事实。对假设来说,所有能够
促成假设成真的方法都是好的;不管是动作、行动、话语,只要能够支持假
设趋向于现实,都是多多益善。

92
想要了解我们如何塑造出与假设相符的未来,就必须知道我们所说的一
个维度更高的世界指的是什么。因为我们将会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去改变
未来。如果每个发生在三维空间的事件,在发生之前就可被观察到,那就暗
示了这个事件是预先就决定好的。因此,想要改变三维空间的条件,就必须
先在四维空间修改这些状况。
对一般人来说,什么是维度更高的世界大都是一头雾水,也毫无疑问地
会反驳还存在着一个维度更高的自我。我们都知道三维空间指的是由长度、
宽度及高度构成的空间,如果真的有第四维度的世界,应该就跟三维空间一
样明显可见才对。但是,多出来的这个时间维度并不是线性的,因此与三维
空间的测量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那么,除了长度、宽度、高度的度量之外,还有其他测量物体的方法
吗?要测量我的生命,不需用到长、宽、高这三个维度。没有一个东西叫
“瞬时物体”,因为一个物体的出现与消失都是可测量的,它会持续一定的
时间。我们不必使用长度、宽度及高度,就可以测量它的存在时间。因此,
时间绝对是第四种测量方法。
一个物体具备越多的维度,就会变得越真实。沿一条直线的运动具有一
个维度,因此一维只能测量长度,唯有加上其他维度,才能获取形状、质量
以及其他实体的特性。那么第四维的时间可以赋予物体什么新的特性,让它
更优于三度空间的三維呢?就像一维只有长度,二维平面只有长度与宽度,
到了三维就升级为具有长宽高的三維世界,那么四维呢?时间是改变经验的
媒介,因为所有改变都需要时间,所以时间赋予的一个新特质,就是可变
性。
仔细观察,如果我们将固体一分为二,它的横截面将会是平面;将平面
一分为二,会得到线条;将线条一分为二,会得到点。这意味着,点不过是
线条的横截面,如果反过来说,线条是平面的横截面,平面是固体的横截
面,而若是按照此逻辑来推论,固体就是一个四维物体的横截面。

93
于是,我们得出了这样的逻辑推论:所有的三维物体,都是四维物体的
横截面。这意味着,当我遇到你时,我遇到的是一个四维的你(四维的你不
可见)的横截面。要看到你的那个四维自我,代表我必须看过你从岀生到死
亡的所有横截面或是每一时刻,并且还要让它们同时并存。我的注意力必须
涵盖你在地球上所经历过的,以及你未来可能会遇上的所有感官印象。我看
到你这一生的所有经历,但它们不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而是以一个整体来呈
现。由于改变正是第四维的特质,因此我应该看到的是一个不断变动、充满
活力的完整状态。
以上所说,对在三维世界的我们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如果我们可以
沿着时间的长度移动,就可以看见未来,还能按照我们的意愿去改变它。我
们认为如此坚实的这个世界,对维度更高的世界来说,只不过是个影子,我
们随时都可以摆脱它、超越它。三维世界是提取自一个更基本、维度更高的
世界,而这个维度更高的世界又提取自另一个维度更高的世界;以此类推。
但无论我们给世界加上多少维度,任何手段或分析都无法做到“绝对”。
一个人只要将注意力专注在某种不可见的状态,并且想像他可以看见并
感受得到,就能证明确实存在着一个维度更高的世界。如果他持续专注在那
种状态下,周遭事物都会消逝,他将在一个维度更高的世界醒来。在那里,
他会看见自己所想像的东西就像真的一样存在。我直觉认为,如果他可以在
这个维度更大的世界中一再精炼自己的心念,然后退回到内心更深处,就会
得到一个显化的时间,而且所在的空间维度还会变得更大。因此,他可以得
出以下的结论:时间与空间都是连续的,生命这出大戏就像是在攀登一个多
维度的时间积木。
科学家总有一天能够解释为何会有连续宇宙的存在,但实际上,我们如
何利用这个连续宇宙来改变未来更加重要。要改变未来,我们只需要关心连
续宇宙中的两个世界:一个是我们透过身体感官去感知的世界,另一个是身
体器官无法感知的世界。

94
2.让假设成真

人们之所以相信外在世界的真实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凝聚力量来
穿透现实的薄壳。本书只有一个目的:揭开感官的面纱,进入另一个世界。
我们不必费力地去揭开这层面纱,只要将注意力从客观世界移开,这个世界
就消失了。
唯有专注在渴望的状态,我们才能透过心灵之眼看到它、赋予它真实
性,并让它成为一个客观的事实。我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不可见的状态,
直到它产生真实感。渴望会因为注意力的集中,而具备了现实的鲜明性与感
觉,如此一来,我们便赋予了它成为一个具体事实的权利。
如果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下很难控制注意力,你可能会发现,凝视某个物
体(例如墙、地毯,或任何具有厚度的物体)会有很大的帮助。你的眼神不
要只看这个物体的表面,而是仿佛要看穿进去一样(尽量不要选会产生反光
或倒影的物体)。然后想像你穿透这个厚度后会看到你想看的,听到你想听
的,直到你的注意力完全被想像状态所占据。
冥想结束时,当你从“受你控制的清明梦”中醒过来后,会感觉仿佛自
己从遥远的地方回来一样。先前被你拒在门外的现实世界又回到你的意识之
中,而它的存在让你知道,你是在欺骗自己去相信你的想像,以为冥想中的
一切是真实的。但如果你知道,你在梦中的意识才是唯一的现实,那么你就
会忠于自己的想像,并借由维持这样的心态来认可你未来的现实礼物,也证
明你有力量赋予渴望真实感,让这些渴望有机会成为具体可见的事实。
定义你的理想目标,并集中注意力去认同你的这个意图。想像达成目标
的感觉,如果你已经把自己当成目标的化身,就能完全沉浸在应该有的感觉
之中。接着,抱持这样的信念去生活与行事。你的感官一定会否定你所做的
假设,但只要坚持下去,假设就会变成现实。透过心灵之眼去看看那些你认
识的人,你就会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成功地将渴望深植在意识之中。你想像着

95
跟他们对话,是否比以往更无拘无束、更真诚?如果你对这样的改变感到惊
讶,就有机会去进行自我分析。万一你看待他们的方式跟以前一样,那代表
你对自己的看法还是没有改变。只有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你跟世界的关系才
会跟着改变。
在你的冥想中,允许他人以新方式来看待你,宛如你对自己的新看法已
成为具体的事实。现在的你,成了启发他人的理想化身;因此冥想时,当你
想到别人的时候,他们是以新的方式来看待你,而且就像这种情形已经是一
个客观的事实了。也就是说,在你的冥想或想像中,他们已经用你所渴望的
方式来看待你了。
如果你假设自己已是你想成为的那个人,那么在这个愿望成真后,所有
的渴望都会被抵销。因为你无法继续渴望已经拥有的东西。愿望不是你要努
力去实现的,而是要相信你已经拥有了它,并去体验拥有它的感受。你要先
相信才能拥有,两者本是一体,想像者与他的想像也是一体,因此你设想中
的那个自己跟你的距离绝对比“接近”更接近,因为就连“接近”也意味着
“分离”,而不是合而为一。耶稣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
能。”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希伯来书》11:
1)。假设你已经是想要成为的那种人,那么你会看到他人对待你的方式也
会与你的假设相符合。
然而,如果你渴望的是对他人有益之事,那么在冥想中,你必须想像他
们已经呈现岀你渴望他们成为的样子。有了渴望,你们才有机会超越当下的
限制。一旦你能够在想像中真实体验到渴望成真的那种状态,从渴望到实现
的路就会大幅缩短。
我曾经说过,我们随时都在做选择,眼前总是有好几种可能的未来。但
问题来了:“如果三维世界中被唤醒的人类经验是已经注定的,怎么可能还
有选择的余地呢?”答案是:有的。因为我们会在事件发生之前就先观察到
它。如果把我们在地球上的生命经验比喻成这本书,就可以从中看到改变未

96
来的能力;人类对于地球事件的单次或连续体验,就如同你现在正在看的这
一页文字。
想像这一页的何个字都代表一个感官印象。为了理解上下文的意思,你
的视线从左上角的第一个字开始,专注地从左往右移动,逐一落在每个字或
句子上。等到你看完了这一页的最后一个字时,已经吸收并精炼了这一页的
意思。然而,当你看着这一页的所有文字时,你也可以玩文字重组游戏,重
新讲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事实上,你可以讲出许多个不同故事。
梦,其实是不受控制的四维度思维,或者说是对过去与未来感官印象的
重新组合。一个人在做梦时,梦中的事件极少会按照他清醒时所经历的真正
顺序出现;他梦到的两个或更多事件,通常发生在不同时间,然后在梦中融
合成一个感官印象。或者在梦中,他彻底地重新组合清醒时的单一感官印
象,以至于它在清醒状态下重现时,他甚至认不出来。
举例来说,我梦见将一个包裹送到我所在公寓的餐厅。餐厅的女老板对
我说:“你不能把包裹留在这里。”随后,电梯操作员给了我几封邮件,当
我向他致谢时,他回过头来还礼。这时,晚班的电梯操作员出现了,他向我
挥手致意。
第二天我离开公寓时,捡起了几封放在门口的邮件。坐电梯下楼时,我
给了日班的电梯操作员小费,感谢他把邮件送到我门口;随后,他也谢谢我
给他小费。那天回家时,我无意间听到门僮对送货员说:“你不能把包裹留
在这里。”而当我要坐电梯上楼时,餐厅里有一张熟悉的面孔吸引了我的注
意。我往餐厅里头张望时,餐厅女老板向我微笑致意。当晚,我带着来我家
吃晩餐的客人去搭电梯,并向他们道别,此时晚班的电梯操作员向我挥手道
晚安。
简单地重新安排几个注定会遇到的单一感官印象,并将其中的两个或更
多个融合成一个感官印象,我建构的这个梦境,跟我清醒时的现实经验完全
不同。

97
当我们学会去控制注意力在四维世界移动时,应该能够有意识地在三维
世界创造出某种环境。我们透过清醒的梦境来学习这种控制能力,在梦中可
以不费力地保持注意力,“不费力的注意力”是改变未来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受到控制的清明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建构出一个渴望在三维世界经历
的事件。
我们用来建构清明梦的感官印象,是在时间中或四维世界中被错置的现
实。我们在建构清明梦时所需要做的,就是从大量的感官印象中去挑选,选
岀那些若经妥善安排就能暗示渴望已实现的印象。一旦清楚定义清明梦的内
容,就可以
在椅子上放松坐下来,诱发一种类似睡眠的意识状态。在这种昏昏欲睡
的状态中,我们仍然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注意力。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就会在
想像中经历那些我们在现实中会经历的事件,仿佛这个清明梦已变成一个客
观事实。运用这个技巧去改变未来时,务必要牢记,在这个清明梦中,你脑
海中唯一要想的一件事,就是这个梦境已是被决定好的行动,它暗示着我们
的渴望已经实现了。至于这个清明梦会如何显化为真正的事实,就跟我们无
关了。只要我们把这个清明梦视为现实,落实它的方法自然会出现。
我再来强调一次:你所需要的,不过就是一个受到你控制的清明梦而
已。
1.定义好你的目标——明确地知道你想要什么。
2.建构出一个事件,这是渴望被实现后你必定会遇上或是会做的事——
某个由你主导的行动,暗示着你的渴望已经实现了。
3.让身体安静下来,从而诱发一种昏昏欲睡的意识状态。然后,从精神
面去感受自己正在进行这项行动——想像你此时此刻正在执行这项行动,把
想像中的体验当成真实世界的体验,逼真到仿佛在现实世界中已经达成了你
的目标。

98
经验告诉我,这就是达成目标,让梦想成真的最佳方法。然而,我经历
的多次失败也告诉我,要完全掌控注意力有多么不容易。在此,我只能遵循
古代导师们的教诲:“我只专注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
标竿直跑?赢得奖赏。”(《腓立比书》3:13-14)

99
3.想像的力量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约翰福音》8:32
人们声称,一个真正的判断必须与它相关的外部现实一致。这意味着,
如果我被囚禁,却一直暗示自己是自由的,而且也真的相信自己是自由的;
但显然的,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所以我极可能是一个幻觉受害者。然而,由
于我亲身的经验,我开始相信许多奇怪的事件,而且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去怀
疑这些事情的真实性,即便它们超出了我的经验。
古代的导师告诫我们不要以貌取人,他们说:真理不需要与它所关联的
外部现实一致。他们声称,如果我们想像一个人有罪,我们就做了假见证—
—不管我们的信念看起来多真实,也不管我们的信念多么符合与之相关的外
部现实。如果我们无法让所相信的人得自由,那么它就是不实的,因此也是
错误的判断。
我们被要求去否认感官提供的证据,去想像使他人自由的真理。“你们
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要知道他人的真相,我们必须假设
他已经成为他所渴望的样子。我们对他人所抱持的任何看法,如果缺少了他
想要实现的渴望,就无法使他自由,因此也不会是真相。
我没有在学校的自学课程中学习任何技艺,而是把时间几乎完全献给了
想像的力量。我可以坐上数小时,想像自己超越了理性与感官,直到想像的
状态如现实般鲜明,逼真到连路人都成了我想像的一部分,而且他们的表现
也都是我所希望见到的。借着想像的力量,我完全融入想像的状态,并引导
着他们的行动与对话。人们的想像力就是他们自己,而想像力所看到的世界
是真实的世界,但我们有责任去想像所有美好及有价值的东西。“因为耶和

100
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母耳记上》16:7)
“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箴言》23:7)
在冥想中,当大脑变得越来越通透时,我发现想像力会被赋予一种磁
力,把我所渴望的所有事物都吸引了过来。当我从内在改变自己时,渴望是
想像用来形塑生命的力量。首先,我会渴望看见某个人或某个场景,然后我
会像那个人或那个场景真的在那里一样去观看,好让这个主观的想像状态转
化为客观的事实。我渴望去听见,然后就像真的听见了一样,这个想像的声
音会说出我所下的指令,仿佛它主动发出了这个讯息。我可以举很多例子来
证明我的论点,证明这些想像状态的确成了物质的现实。但我知道,我的例
子会激起
许多人的反驳,那些尚未有过类似经验的人,或那些不赞同我的观点的
人,他们自然而然地必定会质疑。尽管如此,经验使我坚信这段论述的真实
性:“他使无变为有。”(《罗马书》4:17)因为在我的冥思中,我也曾经
使无变为有,使不可见变为可见,最后更变成了这个物质世界的现实。
透过这个方法(先有渴望,然后想像正在经历所渴望的事物),我们可
以形塑出一个符合我们渴望的未来。但是,我们务必遵循先知的建议,只去
想像美好及有价值的东西,因为不管我们的本意是善或恶,想像都会无差别
且迅速地为我们服务。善恶、祸福皆由我们而起:“看哪,我今日将生与
福、死与祸,都陈明在你面前。”(《申命记》30:15)
渴望与想像是巫师的魔法棒,会把同类吸引过来。当大脑处于类似睡眠
的状态时,它们的表现最有活力。我前面已经说过进入更高维度世界的方
法,为了打开一个更大的世界,在此我再提供一个公式。“人躺在床上沉睡
的时候,神就用梦和夜间的异象,开通他们的耳朵,将当受的教训印在他们
心上。”(《约伯记》33:15-16)
在梦中,我们是梦境的仆人而不是主人。然而,内在的梦境可以转化为
外在的现实。做梦就如同冥想,我们从这个世界滑入另一个维度更高的世

101
界;我知道,梦境不是现代心理学家所认为的二维平面,而是在一个维度更
高的世界所发生的现实事件,同时我们还握有掌控权可以控制它们。我也发
现,万一我被梦境吓到了,可以抓紧任何无生命或静止的物件(例如椅子、
桌子、阶梯、树)来命令自己醒过来。在醒过来的指令中,我会抓牢梦中的
物件,带着从梦中被唤醒的鲜明感受把自己拉出梦境,然后在另一个维度中
醒来时,还紧紧抓着梦中的物件。于是,我发现自己不再是梦境的仆人,而
是梦境的主人,因为我有充分的意识去控制注意力的方向。在意识完全清醒
的状态下,若是能控制思维方向,就能使无变为有。渴望,以及假设渴望已
被实现的满足感,我们把不可见的事物变为可见。不像三维世界,在假设与
实现之间会出现时间的落差,在维度更高的世界,我们的假设可以立即被实
现。外在现实可以立即反映我们主观的假设,不需要等待四个月才能收割。
再一次,我们就像真的看见了渴望看到的,听到了渴望听到的,你瞧!庄稼
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
在这个维度更高的世界中,“你们不要争战,要摆阵站,看耶和华为你
们施行拯救。”(《历代志下》20:17)由于这个更大的世界正在缓慢穿越
过我们的三维世界,因此可以借由想像的力量来形塑一个符合我们渴望的世
界。你所听见的、所看到的,都像置身在一个渴望已成真的世界中,甚至你
伸出想像的手,都仿佛能碰触到实物。接下来,你的假设会逐渐凝结成为现
实。
对于那些认为判断必须符合外部现实的人来说,“想像创造现实”的方
法是愚蠢的,也是妨碍人类进歩的绊脚石。然而,我宣讲的这种想像的力
量,是把人们所渴望实现的,定格在意识之中。经验让我相信,坚定不移的
心态不会屈服于外在的现实,也因此想像的力量可以让“那没有的”去“废
掉那有的”。(《哥林多前书》1:28)
我写的不是一本奇迹之书,而是想带人们的心智回归到唯一的现实,古
代导师们将之崇敬为神。凡是关于神的话语,事实上说的都是人的意识。因

102
此,我们可以套用经文这么说:“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他自己的意识
夸口。”16
每个人都能运用意识法则,不需要他人的协助及引导。
“我是”是绝对的自我定义,“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从这个根
出来的一切都得以成长。
对于“我是谁?”这个永恒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你的答案就是你对自己
的看法,也决定了你在这出世界大戏中扮演什么角色。也就是说,你对自己
的看法不需要迁就它所涉及的外部现实。下面这句话揭示了这个伟大的真
理:“软弱的要说,我是勇士。”(《约珥书》3:10)
回顾过去那些一事无成的新年新希望,那些美好的决心通常只有五分钟
热度。为什么?因为它们从根部就被切断了。假设现在的你已是你想成为的
那个人,在想像中体验你的真实感受,仿佛你的新年新希望已经成真了。忠
于你的假设,用自己所假设的新条件来重新定义自己。万物如果被从根切
断,就没了存活的可能,而我们的意识(“我是”)正是现实世界的一切之
始,所有事物的根源。
“你们若不信我是墓督,必要死在罪中。”(《约翰福音》8:24)也就
是说,如果我不相信我已经是自己所渴望成为的人,那么将会一直保持原
状,直到死都受困在对自己的看法之中。除了人的意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
使人所渴望的东西复活、赋予其生命。一个习惯随心所欲去想像的人,将会
凭借着想像的力量,让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
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翰福音》11:25)“你们必晓得真
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16
编按:此段的原话出自《哥林多前书》:“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

103
4.只有自我需要改变

“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着真理成圣。”
(《约翰福音》17:19)我们所奉行并致力实现的理想,若不是与我们
的本质有潜在的关联性,绝不可能从我们身上进化而来。
现在,我的目的是强调我在两年前公开谈论的一个经验。我相信这些摘
自《探寻》一书的内容,将帮助我们了解意识法则的运作,并让我们看到,
我们什么都不需要改变——除了自我。
“有一次,在海上闲游时,我冥想进入‘完美状态’。当时我在想,是
否我的眼睛太纯洁,以至于看不见罪恶;如果对我来说一切都是纯洁的,而
我没有被非难,那我会是什么样子。当我逐渐迷失于这种激烈的忧思之中,
我发现自己超越了被黑暗包围的感官,感觉自己的存在就像是寄居于一具空
气躯壳中的火,这种感觉十分强烈。宛如来自天国、充满欣喜的齐声合唱响
起,那些战胜死亡的胜利者正唱着:‘他复活了,他复活了。’我本能地知
道,他们指的是我。
“接着,我仿佛在黑夜中行走。很快的,我看到了一个场景,那可能是
古老的毕士大池17,因为在这个地方,躺着瞎眼的、'腐腿的、血气枯干的许
多病人;他们不是像《圣经》所说的,正在等待着水流来治病,而是在等待
着我。当我走近时,我宛如一个点石成金的魔术师不假思索且不费力地把他
们一个个地重新塑造了起来。眼睛、手脚、所有缺失的身体部位,都从某个
无形的贮藏所取了出来,并与我内在所涌现的至善至美,和谐地融塑为一
体。当一切都臻乎完美后,合唱声又欢欣鼓舞地响起:‘成了。’接着,场
景消失,我也醒了过来。

17
编按:毕士大池是位于耶路撒冷旧城的一组水池,是圣经中耶稣行神迹的地点之一。

104
“我明白这次神视所示现的场景,是我对‘完美’冥思苦想的结果,因
为我的冥想总是会跟我所思索的状态结合。我完全沉浸在这个想法中,以至
于一段时间后,我就会变成我所设想的样子。我当时怀着崇高的目标,吸引
了随之而来的崇高事物,并形塑了与我内在本质相呼应的神视经验。使我们
团结在一起的理想,是借由各种想法的结合,以唤醒成千上万种心境,去创
造出一出符合中心思想的戏剧。
“这样的神秘经验让我确信,除了自我改造,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实现我
们所寻求的外在完美。一旦我们成功转变,世界就会神奇地在我们眼前融
化,重塑为符合我们转变后所认可的新样貌。
“在神圣的经济结构下,没有任何事物会失去,在万物拥有自然生命的
这个空间中,我们不会失去任何事物。死亡不会带来任何转变的力量,因为
不论我们是在这里或在那里,皆是透过想像及感受的强度来形塑周遭的世
界,并借由对自己的看法,照亮生命或让生命走向黑暗。对我们来说,再没
有比对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了,尤其是内在那个藏得更深的真实自我。
“那些帮助我们或阻碍我们的人,不论知情与否,都服膺了这个法则:
我们会呼应内在本质,来形塑外在的环境。换句话说,我们的自我概念会解
放或束缚我们,尽管这些概念可能会利用物质力量来达到其目的。
“由于生命会形塑外在世界来反映我们心智的安排,因此想要实现我们
所寻求的外在完美,除了改造自己,别无他法;没有一丝一毫的助力是来自
外在;我们举目眺望的山,是心灵之眼所见到的山。因此对我们自己的意识
来说,我们必须转向唯一的实相,所有现象都能在此解释得通。我们可以完
全仰赖这个法则的公平性,因为它只会给予我们跟自我本质相符合的东西。
“在改变自我概念之前试图去改变世界,只是在对抗事物的本质,一无
用处。只有等到内在先改变,才可能有外在的改变,这就是“存乎中,形于
外”的道理。我的建议是,我们应该把自己想像成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活在
伟大的精神氛围之中,而不是利用实质的手段与抗争去达到想要的改变;先

105
说清楚,我不是在提倡某种哲学上的漠然心态。我们所做的每件事,如果没
有伴随着意识的改变,都只是做表面工夫,所做的任何调整只会徒劳无功。
不论你再怎么努力,除了确认潜意识的假设之外,无法成就任何事。只会抗
议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任何事,就像是在抗议我们的存在法则,以及把自己命
运的主宰权拱手让人。
“我们的生活环境与自我概念息息相关,以至于根本不用启动深藏在心
灵中的神奇宝库。如果因为发生的事而造成痛苦,就应该往内检视来找出原
因,因为白我概念会形塑出一个跟它相符合的世界。
“深度冥想会引发一种与沉思结合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会有神
视经验,其内容则会跟随着意识而改变。这告诉我们,意识一转变,环境与
行为也会随之改变。
“所有战争一再证明激烈的情感在促成心理重纽方面深具影响力。每一
次重大的冲突之后,唯物主义与贪婪时代便会紧随而来,当初发动战争时,
那些冠冕堂皇的理想都被淹没了。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战争会引发仇恨,
驱使意识从崇高理想的层次掉落到发动冲突的层次。如果我们对待理想能像
对待厌恶那样,有那般的强烈情感,就能把掉落到仇恨层次的意识,轻而易
举地拉升至理想层次。
“爱与恨都有神奇的转变力量,这种浓烈的情绪会让我们的所思所想成
真。强烈的仇恨,在我们内在所创造出来的特质,正是我们设想中的敌人会
拥有的特质。这些特质渴求关注,也会因为失去关注而消亡。因此,那些不
受欢迎的状态,最好借由想像‘用华冠代替灰尘,用喜乐代替悲哀’来消
除,而非直接去对抗那样的状态,如此我们才得以自由。
“除了自我概念,没有什么可改变的……一旦我们成功地转变自我,眼
前的世界就会自行消融、重塑,成为一个跟我们所做的改变相符合的世
界。”

106
第 6 章 修正的艺术

本篇内容摘自《觉醒的想像力》第四章。内维尔曾经说过,如果他有一
个理念会为人所志记,他认为应该是“修正的艺术”。这是他的神秘公式,
用来修正让你懊悔的过去事件,并代之以你想要的结果。“别责怪,解决就
好。”内维尔写道。
——米奇·霍罗威茨

107
“第二个人是出于天。”(《哥林多前书》15:47)“他绝对不会说毛
毛虫,他会说:‘普鲁,我们的甘蓝菜上有许多未来的蝴蝶。’他不会说
‘现在是冬天’,而是说:‘夏天正在沉睡。’对凯斯特来说,再小的花
苞、再深暗的颜色,都不会让他不把它们称为开花之始。”
——玛莉·韦博迎/欧拈)
《十足的祸端》
矫正或补救的第一步始终都是“修正”。一个人必须从自己做起,必须
改变自己的态度。
“我们是什么,只有我们能看到。”
——爱默生
每天在想像中,以你所希望的方式重新把这一天再过一次,修正当天的
场景,使它们符合你的理想,这是最健康也最具成效的锻錬。例如,今天的
邮件带来令人失望的消息,那么你可以修正这封信的内容,重新在心里写一
遍,使它符合你希望接到的消息。然后,在想像中一遍又一遍地读这封修正
过的信。这就是修正的具体做法,而修正的结果就是撤销旧有的。
修正的先决条件是唤起注意力,让你能完全沉浸在修正的行动中。透过
这个需要想像力的练习,你将体验到感官的扩展及更细致的感受,最终能达
到视觉化的效果。但是别忘了,这个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你从内心生岀
“耶稣的灵”,也就是不断地宽恕及赦免。
当你的动机是改变自己、诚挚地渴望有所不同,并渴望唤醒宽恕这个理
想、正向的精神时,修正是首要之务。没有了想像力,人类只是罪恶的存
在。人要不是往前走向想像力,就是继续被禁锢在感官之中,而前者就是宽
恕。宽恕是想像力的生命,生活的艺术就是宽恕的艺术。事实上,宽恕就是
在想像中经历这一天的修正版本,在想像中经历你希望在现实中经历的事。
所谓真正的宽恕,就是你可以在想像中以这个事件应该有的样子再去经历一
次,然后得到重生。

108
“父啊,赦免他们”,这不是一年一度的请求,而是每天都有的机会。
宽恕每天都可能发生,如果一个人可以真诚地做到宽恕,宽恕就会把他提升
到越来越高的境界。于是,他每天都在过复活节,而复活在此的意思就是转
变,这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自由与宽恕密不可分。不愿宽恕的人,就像在跟自己打仗,因为我们能
否得到解脱,是由宽恕他人的能力来决定。
“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路加福音》6:37)
宽恕,不仅仅是出于某种责任感或服务意识,而是因为你想这么做。
“他的道是安乐,他的路全是平安。”(《箴言》3:17)你必须以修正
为乐。只有当你真挚地渴望认同他人的理想时,你才能真正地宽恕他人;不
管是责任或义务,都缺乏动力。宽恕是刻意地将注意力从未经修正的那一天
抽离出来,然后把完全的注意力、充足的力量及喜乐都转移给修正版的一
天。如果一个人开始修正每天的烦恼及忧虑,即便只有一点点,都会开始在
自己身上发挥作用;每一次修正都是自己的胜利,也是敌人的胜利。
“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马太福音》10:36)
他的家指的是他的心态。当他修正刚过完的这一天时,同时也改变了他
的未来。
一个人在练习宽恕及修正的艺术时,不管眼前场景有多真实,他都可以
用自己的想像力去修正它,并注视着自己从未见过的景象。任何修正行为都
会带来非常大的改变强度,这样的改变对现实主义者及缺乏想像力的人来
说,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但是别忘了,浪子的命运被彻底逆转,所仰赖
的完全是“心的改变”。
战斗是在自己的想像中进行的,不修正自己的日子,就会失去对生活的
憧憬,日复一日过着相似的生活。修正,是你心中的“圣灵”转变生命所做
的真正努力。

109
“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
律法。”(《马太福音》7:12)
以下是一位艺术家朋友宽恕自己,并从痛苦、烦恼及敌意中解脱的方
法。她知道除了遗忘与宽恕,没有什么能为我们带来新的价值观,于是她仰
赖自己的想像,从感官的牢笼中挣脱出来。她写道:
“星期四一整天我都在艺术学校授课,一件小事破坏了原本完美的一
天。走进下午的教室时,我发现工友在清洁地板后,没有把所有搬到桌子上
的椅子拿下来。当我将一把椅子拿下来时,椅子从我手上滑落,重重地撞上
了我的右脚脚背。我立刻检视当下的想法,发现心里正在批评这个人没有做
好他的工作。由于他少了个帮手,所以我明白他大概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多
了,而那件他不想要的礼物就撞上了我的脚背。我低头看自己的脚,没有破
皮,尼龙丝袜也完好无损,所以我就把这件事抛诸脑后了。
“那天晚上,我花了大约三个小时专注地作画,然后决定给自己泡杯咖
啡。让我大吃一惊的是,我完全无法控制我的右脚,它肿起了一个大包,脚
一用力就痛得不得了。我单脚跳到椅子上坐好,脱下室内拖鞋查看右脚,只
见整只脚红肿变形,还变成了怪异的紫红色。我尝试用右脚走路,却发现它
只能垂着,我完全无法控制,看起来只有两种可能的状况:滑落的椅子不是
撞断骨头,就是脚脱臼了。
“‘不用猜测是哪种情形了,最好马上就能处理好。’于是我静下心
来,准备好让自己融入光中。但让我不解的是,我的想像力拒绝合作,它只
是一个劲地说‘不’;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我画画时。我开始跟它吵:‘为
什么不?’但它只会不停说:‘不’。最后我放弃了,我说:‘你知道我现
在很痛,我很努力让自己不被吓到。但你是老大,你想做什么?’答案是:
‘上床睡觉,回顾这一天发生的事。’所以我说:‘好吧,但我得告诉你,
如果我的脚到明天早上还没好,你就是罪魁祸首。’

110
“等我铺好床,小心地不让床单、被褥碰到我的脚之后,我开始回顾这
一天发生的事。由于很难把注意力从疼痛的右脚移开,我的进展很慢。我回
想这一整天,除了被椅子撞到的意外,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然而,接下
来我想起了傍晩时曾经跟一个男人打过照面。在过去几年中,这个人摆明了
不想跟我说话,第一次我还以为他是个失聪人士。我从学生时代就认识他
了,但一直只是点头之交,除了嗨、天气好不好之类的客套话,没有多说过
什么。我们的共同朋友跟我保证,我没做错过什么事,但他却说他一直都不
喜欢我,最后还下结论说我不值得他多说一句话。因此我跟他打招呼时,他
从来没回应过我。我发现当时自己还在腹诽:‘可怜的家伙,他的状态太糟
糕了。我应该做点什么来改善这种荒谬的状况。’于是,我在想像中把场景
停在那里,重温并修正当时的情况:我说‘嗨!’他回答‘嗨!’还对我微
笑。而我现在想着的是‘老好人艾德’。我重复想像了几次这个情境后,接
着进展到下一个事件,随之结束了这一天的回顾。
“‘现在,我们是要想像我受伤的脚或音乐会?’我的一个朋友第二天
要登台演出,我温柔地包装好一份带着勇气与祝福的礼物打算送给她。我一
直期待今晚要把礼物送出去。我的想像力听起来有点严肃,它说:‘我们先
想像音乐会吧,比较好玩。’‘但在开始之前,我们能否先想像我完美的
脚,好让我脱离脚痛的状态呢?’我恳求着。‘当然可以。’
“大功告成,我在想像中的音乐会上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我的朋友也赢
得了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这时候,我已经非常明了,于是一边在想像中修正,一边就慢慢睡着
了。第二天早上,当我穿上拖鞋时,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记忆中的画面:
从同一只拖鞋中抽出了一只变色肿胀的脚。我把右脚从拖鞋中抽出来,看
它,阴了脚背上被椅子砸中的地方还有一点小痕迹外,其他都完好如初了。
‘这是一个多么逼真的梦啊!’我边想边换衣服。在等咖啡时,我晃到了绘
图桌旁边,看到没有洗的脏画笔散落在桌子上。‘你到底在想什么,就这样

111
把画笔留在桌上?’‘你不记得了吗?因为你的脚受伤了。’所以那不是一
场梦,而是一次美好的疗愈。”
修正的艺术,让她赢得了用强迫方式永远都无法取得的胜利。
“在天堂,生活的唯一艺术就是遗忘与宽恕,女性尤其如此。”
——威廉・布莱克
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它表面所见的样子,而是要跟随这位艺术家的视
角,在所有心智中都埋藏着对完美世界的憧憬,它们深深埋藏着,等待着我
们去修正的这一天。
“当我们只用眼睛看,就会被引导着去相信谎言。”——威廉·布莱克
这一天的修正版,让她原先认为真实的事物已不再真实,反而像是一场
梦,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你可以借由修正,让每一天都合乎你的心意。当你在想像中体验修正版
本的言行后,不仅可以改变生活事件的走向,还可以将所有的不和谐变成和
谐。发现这个修正秘密的人,除了让爱来引导自己,别无他法。多做几次练
习后,你的效率会逐渐提升。修正,是让事物回归正途、找到适当力量的方
法。“不要以恶报恶”(脸曲顽湖 1),因为所有激烈的冲突都会导致个性
特质的交换。
“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各书》4:17)
要知道真相,你必须活在真相中;要活在真相中,你内在的行动必须符
合你落实愿望的外在行动。期待与渴望必须合而为一,你的外在世界是你内
在活动的具体显现。对于修正法则的无知,使得那些选择冲突的人永远无法
赢得胜利。
唯有理想化的概念,才能用来描述真理。你理想中的人,就是他最真实
的自我。因为我相信,凡事只要经过最深刻的想像,在现实中就是最直接且
真实的;因此我要求你活得有想像力,去思考并亲身体验这句超然物外的话
语:“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歌罗西书》1:27)

112
别责怪,解决就好。你所面对的人与地球或许不是最美好的,但你可以
透过修正艺术的练习,使之变成天堂。“别责怪,解决就好”这个真理,只
能靠你的经验来验证。试着去修正每一天,能拥有最美好的果实,要归功于
这把修正现实的修枝剪。

113
第 7 章凡事都有可能

一九五〇年代中期,内维尔在洛杉矶主持自己的电视节目(以及广播节
目)。在一九七一年的一场演讲中,内维尔被问及他的电视节目,他的回答
如下:
我在洛杉矶的十一频道拍摄了二十六集节目,已播出十三集,后来我休
息了大约三个月,又回去做了另外十三集;所以,总共有二十六集、每集半
小时的节目。我在节目上所做的事,就跟我现在所做的事一样:他们给我一
张讲台,我就坐在桌前即兴发挥。没有任何提示通知我要上场了,当他们开
始拍摄时,我只要坐在桌子前,不用上上下下讲台,现场也没有导演,摄影
机只需要朝着我的方向推近,等我说完后,镜头就逐渐淡出,切换到跟着我
的那部摄影机。但这个节目得到了广大回响,我收到了许多邮件。就我所做
的事而言,这个节目可说相当成功,但他们还是无法用来卖香水。节目组告
诉我,每周日下午两点到两点半的时段,收看节目的观众超过了三十万人,
收视调查是这样说的……当时,这些节目都是现场播出的,不是播放预录
带,而且录像带也是后来才由现的。所以,那些东西现在都成回忆了。
很遗憾的,内维尔的节目没有留下任何录制的视觉资料。以下收录的文
字来自其中一集节目,极有可能是唯一的一份录音逐字稿,相当珍贵。由于
留下的录音档案品质不稳定,有几处我擅自做了些补充。
——米奇・霍罗威茨

114
仔细听这个来自《约书亚记》第一章第三节的故事,它是这么说的:
“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赐给你们了。”你信了吗?我知道这是真的,
也已经证明了。这个故事不是讲给外在的你听的,而是给内在的你听的;大
部分的人甚至没有意识到有一个内在的自己,一个真正的你。
新约是这么描述的:“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
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唯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哥林多前书》
2:14)经文告诉我们,头一个人(即外在的人)是出于地,笫二个人(内在
的人)是出于天。我引用的这段话出自《约书亚记》;约书亚即希腊文的耶
稣,含意一样,意思也相同。而《圣经》中所有的应许,都是对那个内在的
人说的,也就是第二个人、出于天的人,不是那个外在的人。外在的人被感
官本质所限制、束缚,只有感官所允许、所支配的事物才能感知得到;相反
的,内在的人没有任何限制,也就是“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赐给你们
了”。
现在,让我来告诉你怎么做。我曾经面临了一个大问题,在我自己及我
的自标之间横亘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整个战争期间,我都没有见到巴贝
多的家人,所以战争一结束,我就带着我的小家庭搭上从纽约出发前往西印
度群岛的第一艘船。我们搭船去了特立尼达,再从那里飞到巴贝多。抵达
后,我哥哥问我打算何时回美国;那时是一月三十日,这么多年后才刚返回
家乡的我,想多停留些时日,我想或许待到四月底,五月一日再回美国。
然后,他对我说:“你在美国时,一定早安排好回程了吧。”我说:
“我没有。”他说:“内维尔,你怎么能就这样离开美国,那可是全世界的
首都呢,一切应有尽有,尤其是纽约市。如果你要安排行程,当然应该在纽
约就办好。你知道巴贝多上有多少人等着要去美国?成千上万,真的毫不夸
张。小小的巴贝多岛什么也没有,只有两艘船在水域上航行:一艘载着一百
二十名乘客驶离波士顿,另一艘仅载着六十名乘客离开纽约。我知道的情况
是,所有的船位及所有可载人的空间,从现在一直到九月都已经被订满了,

115
而现在才一月而已。不仅是船位被订满,事实上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排在候补
名单上。如果你们一家四口现在要订船位,铁定会排在候补名单的最后面;
这样一来,你可能要两年后才能离开这里。”
我当时没有告诉他以下我将要讲的事,因为他不了解或说不熟悉这个技
巧,告诉他只会徒增困扰。我也没有预定船票,只是把名字放到候补名单的
最后面。当时是一月,我在巴贝多岛度假,想在五月一日左右回纽约,时间
还久,所以我不担心因为买不到船票而破坏假期;而且我自有打算。
到了三月底的某一天,我看到前往纽约的船离开了港湾,于是在脑海中
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景象。那天,我在用完午餐回到旅馆房间后,就坐在
舒适的椅子上,这就是我所做的事。我知道,如果内在的我执行了某个行
动,那么外在的我就不得不去重复这个行动。这是因为当内在自我的行动,
与外在自我为了满足渴望而采取的行动一致时,那个渴望就必定会实现。因
此,我会让脑海中的景象尽可能生动逼真,并想像当我登上那艘船时,会看
到什么、会做什么,还有会听见什么。
我知道要搭上那艘船,有件事我一定得做。巴贝多当时没有深水港,所
有乘客都必须从港口先搭小船,再登上停在一英里外海的大船上,然后小船
会被拴在大船旁边,把跳板放下后,乘客就可走跳板登上大船。如果我要搭
上那艘船,这是我必须执行的动作。我可以像旁观者一样去执行这个动作,
但这与真正身历其境的感受完全不同。此外,面对这样一个情境,我必须真
的能感受到那些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我要离开一个久别重逢的美好大家庭,
回到我在纽约的温馨小屋;另一方面我很高兴能够顺利搭上船回家,但也为
了离开亲人而悲伤。所以我感受到的情绪将会百味杂陈、悲喜交加。就像先
知所言:“用快乐与悲伤织成神圣心灵的衣裳。”18

18
编按:出自威廉・布莱克写于一八 0 三年的诗作《纯真的预言》,内维尔所说的先知也是指
布莱克。

116
我完全了解他的意思:这是把两种不同的情绪混合成一种又喜又悲的情
感体验。于是,我脑海中浮现出我必须去做的事,当时我就像现在这样坐在
椅子上;先是诱发一种如梦境般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其来有自,《约伯记》
告诉我们:
“人躺在床上沉睡时,神就用梦和夜间的异象,开通他们的耳朵,将当
受的教训印在他们心上。”是的,我知道那个会将教训刻印在我心上的神,
就在我之内,因为神在人之内,而非人之外。神就在你之内。因此,在我之
内者必定是自己那个美妙的“我是”,也就是在每个人之内的神——人的意
识;而那个内在的人,是神的独生子,指的就是我的想像力。坐在椅子上的
我,陷入一种昏沉的状态,那是一种即将入睡、如梦似幻的催眠状态。要注
意的是,你只能将这种状态诱发到某种程度,不能过犹不及,太过了就会睡
着,然后注意力就会失控,无法继续集中在你所渴望做成的事情上。而且,
这种状态必须是在你的控制之下,而不是由他人来操控。因此,我必须自己
诱发这种昏昏欲睡的状态,但只能做到某种程度,在我即将睡着之前必须抓
住这样的状态。
你可以把意识比成海洋或潮汐,有涨潮也有退潮。退潮时,就是我的身
体机能正在运作的时候,我清楚知道自己在工作室的哪个位置,也知道自己
正在做什么。涨潮完全是不同的状态,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就是睡眠
时的无意识状态。但是,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状态(睡眠时的无意识涨
潮,以及身体机能都在运作的退潮),有各种可能的中间状态;而我想要的
是一种快睡着的状态,我之所以会用涨潮来譬喻,是因为我想到高潮可以多
轻易地让人脱离感官的限制,把受困已久的感官从枷锁中解放出来。
那时的我就被困在自己的感官中,因为他们告诉我,我无法离开岛上。
我从兄弟、父亲那里听到这些消息,他们也一再证实我的感觉;在这里,我
被困在感官的枷锁中了。但我知道,我可以摆脱他们一再告诉我的消息,摆
脱那个外在的我至今为止的所有认知,以及摆脱身体机能告诉我的一切,确

117
确实实地搭船回到纽约的家。因此我要做的,就是去执行一项可以喑示我回
到纽约的行动。我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然后在舒适的椅子上坐下来,诱
导自己进入一种如梦境般的昏昏欲睡状态,并且趁着注意力还未飘走之前,
开始集中想像这个行动。我是这样做的:我想像自己真的走上了那块跳板,
接着走到甲板上,握住船舷的栏杆,此时我回过头可以看到家乡的布里奇城
港,并生出一股悲伤的离情别绪,同时还掺杂着几丝甜蜜,因为我很高兴要
启程返家了。
我想像自己踏上跳板,然后一步一步地走过跳板,这个过程要尽可能做
到逼真与自然。每一步我都走得很坚定,并且尽可能让所有感官都动起来。
当我走上这块想像的跳板时,我意识自己开始失神了,注意力逐渐从我的任
务飘走。我会发现这一点,是因为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任务:走在踏板时要
扶着两边的绳索。接着,我发现自己完全消失,人已经不在船上了。当我意
识到自己的注意力飘离了目标,我把自己带了回来,重新从跳板的第一步走
起,一遍遍地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它能够逼真到仿佛身历其境为止。当我的
动作看起来正常、自然又真实时,就知道自己确实做对了。所以,我必须不
断练习,反复走上跳板,一直到我睡了过去。
这时是星期四下午,大概是两点半到三点之间。第二天上午十点三十五
分,美国铝业轮船公司就打电话过来,通知我拿到了下一趟航程的船位;四
月二十一日开船,五月一日就能回到纽约。
这是我的亲身经验,所以我知道确实可以做到,“凡你们脚掌所踏之
地,我都赐给你们了”。现在设想一下,如果你拥有了渴望得到的东西之
后,你会做什么事;然后,开始去想像这件事,直到它生动逼真得让你可以
去看、去做的程度,然后一遍遍地反复这个过程,直到这件事对你来说就像
是真实的存在。当你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下去做这件事时,要让自己在过程中
逐渐进入更深沉的睡眠。然后,等你在第二天或五分钟之后醒来时(我是过
了大约半个小时醒来),你已经在内心排练好即将发生的事了。

118
所有相关的角色,包括轮船代表、船上各司其职的所有人,都是我梦中
的旁观者。为了让我的梦变得更逼真,他们必须出现在船上,因此他们就跟
我的梦产生了关联性;也因为如此,他们被吸引到我所想像的剧情中,各自
出演他们的角色。我没有船长的名字、服务员的名字,或是船上任何乘客的
名字?我不担心事情会如何发生,因为我知道它一定会发生。结果不到二十
四小时,我就如愿地确认了我的航程。外在的那个我无法做到的事,内在的
那个我却做到了,而这只是基于一个简单的原则:当内在自我的行动与外在
自我为了实现梦想或满足渴望而必须采取的行动一致时,该行动就势必会在
这个外在世界被完成。我清楚知道这条法则是真的。
回到纽约后,当我在纽约市政厅演讲时就提到了这次的经验。一位出席
者表示(不是对着我说):“我要证明这条法则是错的,今天晚上我要亲自
试一试。”于是,他真的这么做了。他有好几年没爬过梯子了,因为没有什
么机会需要他去做这件事;那天晚上他想起了这件事,并确定自己不会有机
会爬梯子,所以决定去想像这件事。他在舒适的椅子上坐下来,想像有一把
梯子,然后一级一级爬上去。他一遍遍地爬梯子,直到他在爬梯子的动作中
酣然入睡。四天后,他出门拜访一位数年不见的老朋友,对方问他是否能爬
上梯子帮她重新调整一幅画。当时他没有意识到什么,直到他爬上梯子后才
赫然醒悟。当他想到自己竟然证明了这条法则时,情绪非常激动,差点从梯
子上跌落下来。
现在,你不要想着要推翻这条法则,也不要带着疑惑地爬上梯子。因为
你为了推翻所做的尝试,会反过头来证明它是真的。相反的,你真正要做
的,是让自己进入一种眼界更高、更崇高的状态,无论你是谁,都可以成为
一个很棒的男人或女人。你要去建构一出小戏剧,暗示着梦想得到实现,并
且一遍遍地演练,直到每一个情境都变得自然又真实。我可以向你保证,
“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赐给你们了”。

119
等广告时间过后,我会回来告诉你们一个小插曲,那是目前为止我能告
诉你们的一个最有趣的案例。
正如我先前所说的,如果有某个行动是必要的,你必须去求助内在的那
个你,内在的你一定使命必达。我要说的这个故事发生在旧金山,我的听众
中有个失明的女孩,她面临了一个问题。虽然她失明了,但收入相当不错。
因为最近巴士改道,她光是一趟路程就要花两个半小时、换三辆公车。她看
不见——多年前,因病摘除了眼球,当你细看她的眼睛时,会发现她的眼珠
是小小的塑胶珠子。
所以她面对的问题是,当她下公车后,必须在原地等,希望有好心的路
人帮助她过马路,好去转搭下一辆公车。如此过了两个星期,她发现自己无
法在两个半小时之内到达工作地点,而以前她只需要花十五分钟搭一辆公车
就行。于是,有一天晩上她坐在客厅,研究了一下搭计程车的可行性,发现
这完全不现实;接着她考虑是否退掉公寓,改租其他地方……她快速考虑了
所能想到的方法,发现全都窒碍建行。最后她得出的结论是,从她的公寓到
工作地点,搭一辆车子来回是唯一的解决方法。但是,她的残疾让她无法自
己开车,而她也负担不起请司机接送。
所以,她决定试试我的方法。她坐在客厅里一把舒服的妤椅于上,假装
自己正坐在一辆车子的前座,她还感觉到坐在她身旁的是个男人。然后,她
感觉到车子行驶的节奏,也闻到了汽油味,她能感觉到车子在往前移动。接
下来,她感觉到车子停了下来,她想是因为遇上红灯了,过没多久,车子又
继续往前行驶,终于来到了她工作的地方。这时,她转头向身边的人说:
“谢谢你,先生。”对方回答她:“这是我的荣幸。”她下车,想像自己用
力关上车门时,听到发出咔嗒的关门声。然后,她走在木板走道上来到了她
的办公室。第二天晚上,她又把整个过程想像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她感觉到
就像是真的坐在车子里一样,真的看见自己所坐的车子驶过了旧金山街道,

120
停在办公室的建筑前面,也看到自己下车、跟司机道谢,然后转身走上通往
办公室的那个斜坡。
这天晚上,就在她完成这个想像过程并赋予它现实感之后,陪伴她的人
为她读了晚报。晚报上有一张照片,是一个关心盲人福祉的男人。她听了那
篇文章的内容之后,决定打电话给这个人,于是她从电话簿找出这个人的姓
名与号码,然后打给了对方。这个男人表示,就像报纸所写的,他确实很关
心盲人,但他现在没时间讲电话,打电话给他也不方便,如果她能够写一封
详细的信给他,说明她的问题为何,那么他会考虑提供协助。于是她就写了
一封信给他,说明她的问题 —— 一个通勤上的小问题。
第二天,这个男人收到了她的信,他读完后把信放进口袋。在回家的路
上,他照例先去了酒吧。他认识这家酒吧的老板,点了一杯马丁尼或他习惯
喝的酒。喝着喝着,他开始说起了那个失明女孩的故事。当时酒吧里有一位
素未谋面的陌生男人曾经是某家酒厂的外务员,他在旁边听了这个故事后,
说道:“我现在生活无虞,想要为这个社区做些事。你说的这个女孩不仅可
以自立谋生,不靠纳税人来养她,而且信中还说,她正在训练其他九个盲人
的谋生能力。这个应该由纳税人来养活的女孩,不但能够赚钱养自己,还教
导其他盲人如何赚钱养自己。而我生活过得不错,却没为社会做过任何事。
所以,就让我开车载这个女孩上下班吧。”
收到信的男人说道:“太好了,如果连你这个陌生人都愿意开车载她去
上班,那么我这个自诩关心盲人的人,更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事来做。所
以,我负责在她下班时开车载她回家。就这么说定了。”这是将近三年前发
生的事了。六个月前当我见到那个女孩时,她告诉我每个工作天,她的两名
司机从来没有放过她鸽子:一位载她去上班,另一位载她回家。此外,当中
还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第一天她下车时,她转头对送她去上班的那个
前外务员说:“谢谢你,先生。”对方回答:“这是我的荣幸。”他所说的

121
话一字不差,正是她在想像的场景中为了让事情更逼真,让那个司机说出的
话。
这个女孩只做了两天这样的想像,因为第三天就真的有人载她去上班
了。我要告诉你的是,如果她做得到,如果我做得到,那么你也做得到。我
已经做过了许多次,也把这个简单的技巧教给其他人。你必须学着去相信内
在的那个你,也要相信那个你看不到的实相。肉眼看不见的世界并非不存
在,对想像来说,那才是最真实的世界。内在的那个你,远远比你紧抓不
放、思虑太多的那个外在的你更为真实。去试一试,这些想像行动从来不会
无功而返。每当内在自我的行动与外在自我为了满足渴望而必须采取的行动
一致时,你的渴望就会被满足。
这个美好的世界,只不过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渴望而构筑:我们之所以建
造它,是为了落实我们的愿望。你生活在这个世界,有强烈的渴望,也有美
好的期盼,或许是工作方面,或许是收入方面,或许是想为关系紧绷的家庭
带来更和谐的氛围。无论是什么,你都可以设想一个内在行动,用来实现你
的梦想,然后在你的内心一遍遍地重复演练,让它越来越有真实感。等到对
你来说,事情看起来发生得很自然时,你就可以安然入睡了。我相信,只要
你没有在中途睡,就会有相当的效果;否则,它似乎会以某种奇怪的方式阻
止想像成真。当然,你不必真的睡着,但我的亲身经验发现,如果我能在执
行这个暗示法时睡着,我就可以迅速地塌陷时间。
在巴贝多,我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拿到了船位——虽然这艘船二十一
天才出航一次。尽管如此,我知道我会搭上那艘船,我有确凿的证据,因为
我拿到了船票。那个女孩用了大概两天的时间,到了第三天就有司机接她上
下班,但她真正启动想像行动也只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她两个晩上都坐在
客厅,假装自己正坐在车子上,还闻到了汽油味。想像时要全神贯注,你可
以设想你看到了某个景象、闻到了某种气味,以及有如实质的触感。我现在
把手放在这本书上,想像我正在抚弄某个不存在这里、没有人看得见的东

122
西,我沉浸在其中,让这件事变得白然又逼真。如果我在想像中一直重复做
这件事,焖熟到做起来很理所当然,并且在过程中酣然入睡,你不认为它会
成为我的感知吗?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如此生活,现在是,未来
也是。
因此,不要为了生存去窃取不属于你的东西,靠着这个技巧你不需要去
窃取也能活下去,你必须置之死地而后生;意思就是你要放下并丢掉那些被
你概念化的东西,然后想像自己是另一种状态。当你看到自己正处于渴望被
满足的状态时,就会在那种状态下入睡。如此一来,你就会了解这段话的智
慧:“人躺在床上沉睡的时候,神就用梦和夜间的异象开通他们的耳朵,将
当受的教训印在他们心上。”
我们在晚上排练白天在外面世界时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将要做的所有一
切,都是出于内心难以抗拒的冲动;因为,这种内在行动就是让外在事件得
以显化成形的力量。
如果你了解到这一点,那就要起而行。等你真正去做,我可以保证,你
必会得到结果。但是,你必须懂得如何运用,这点非常重要。这个世界的每
个人,都必须学会如何靠着想像力而活,而且唯有当你靠想像力而活时,你
才算真正活着。在《觉醒的想像力》这本书中,你可以找到那个失明女孩的
故事。读过她的故事后学着去运用,让自己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男人或女
人;记住,你可以成为这个世界上任何你想要成为的人。如果你知道这些美
好的承诺,你要接受它们、试验它们。我邀请你来试一试。“以此试试我,
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玛拉基
书》3:10)内在的那个你可以设想出种种不可能的状态、不可能的事,对内
在的那个你来说,凡事皆有可能。
稍待片刻,我将回来分享今天的心得。
今天要提醒大家的是: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都赐给你们了。
再见,谢谢各位。

123
第 8 章 摆脱固有的局限,一次次蜕

《稼穑》是内维尔对《圣经》经文所做的最详尽分析之一,这一章的内
容是根据《马太福音》第十章第十六节耶稣教导门徒所说的话。耶稣告诉门
徒,在传播他的话语时如何保护自身的安全:“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
子。”虽然内维尔在文章中没有明说,但应该同意基督所表示的,创造力是
内在世界的一部分,而当你的心智在锻錬创造力之际,外在仍然要保持静默
与平静,强扭的瓜不甜,在适当时机还没到来之前,不要仓促地迫使渴望的
结果出现。
——米奇・霍罗威茨

124
“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马太福音》10:16)蛇能
使部分的自己骨化为皮肤,这种能力加上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蜕皮的技巧,使
人类将这种爬行动物视为不断成长与自我繁殖力的象征。因此,世人要学习
“灵巧像蛇”,也要从蛇蜕一事领悟出一些道理,也就是如何摆脱环境的限
制及僵化的自我;人必须学习如何“解开他,让他走”(《约翰福音》
11:44),学习如何“脱去旧人及旧人的行为”
(《歌罗西书》3:9)……如何让旧的自我死去,却知道他会像蛇一样
“不一定死”。
世人尚未认识到,肉身之外的所有一切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周遭的世界
与生活上的所有境况,全都是内在意识状态的外在映射。一旦明白了这个真
相,就不再会做徒劳无功的困兽之斗,而是像蛇一样,蜕除旧的自我,生成
一个新环境。
“人是不朽的,所以必须不断死去。因为生命充满了创意,只有在不断
变化的形式中,才能找到自己。”——泰戈尔
在古代,人们会把蛇视为宝藏或财富的守护者。《圣经》说要“灵巧像
蛇”,是在劝告世人要唤醒自己的精微身(即想像力)的力量;“像蛇”意
指可以不断长大、不断突破,而且似死而未死,仅仅从这样的死亡与复活
中,蜕去旧的自我、披上新的自我,就能实现梦想并找到宝藏。“耶和华神
所造的,唯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创世纪》3:1)但想像
力比耶和华在天上所造的任何活物更为狡猾,想像力就是这样的受造之物:
“……因为受造之物屈服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而是因那使它屈
服的叫他如此……我们得救时就存着这盼望;但是看得见的盼望不是盼望,
因为谁会盼望自己看见的呢?但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
(《罗马书》8:20,24,25)
外在的那个你(或称“属气血”的人),感官与周遭环境紧密相连;而
内在的那个你(或称属灵的人),想像力与周遭环境的关系却不是如此。如

125
果这种环环相扣的关系已经形成,那么要“灵巧像蛇”就只是空口说白话而
已。如果你跟周遭的环境已经紧密到分不开,将无法从感官的所见所闻中抽
离注意力,也无法产生融入渴望已被实现的那种感觉之中,只能希望那不可
见的状态逐渐凝固成形,为你带来一个新的环境。然而:
“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哥林多前书》15:44)
想像力所寓居的灵性身体,与周遭环境是不相连的,可以从血气身体的
感官及周遭环境抽离出来,想像自己已成为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如果灵性身
体能始终忠于这样的愿景,保持坚定的信心,那么想像力将会为这个人的生
命创建起一个新环境。下面这段话即为此意:
“……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
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翰福音》14:2,3
)为你们预备的地方,未必是空间中的某个所在,也可以是健康、财富、友
谊,或是任何你在这世上所渴望的东西。那么,这个地方要如何预备呢?
首先,你必须尽可能地建构出一个逼真的场景,仿佛身历其境般地出现
在这个场景中,可以在其中四处走动,可以自然地去看去听,以及去做想做
的事。你的身体要保持静止不动想像你这个人确实就在那个“地方”,看到
你会在那个场景中看到的、听见你会在那个场景中听到的,以及去做你会在
那个场景中做的事。你必须一遍遍地反复这样的想像,直到你所想像的情景
生动逼真到像是已经发生一样。一旦那个场景感觉起来很自然,代表这个
“地方”已经为你的外在自我(或者说物质自我)准备好一个新环境了。现
在,你可以睁开眼睛,回到原来的现实世界。准备好的那个“地方”,原本
只存在于你的想像之中,但现在将会出现在你的现实之中。
至于那个想像的场景要如何被体现出来,不是属血气的身体(亦即外在
的那个你)要关心的事。灵性的身体(亦即内在的那个你)在从想像的场景
回到原本的现实世界时,你就创建起了一座隐形的桥梁,把这两个不同世界
链接起来。虽然你睁开眼睛回到熟悉的旧环境时,身历其境的奇异感受以及

126
对那个场景的真实感会消失无踪,但那种双重认同的感受仍然会萦绕在你心
头,于是你知道“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因此当你这个属
血气的人有了这样的经验后,必定自然而然地走过桥梁,一步步让那个预备
好、不可见的场景成为现实。
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体:既有血气的身体,又有灵性的身体。想像中
的那个你存在于未来的状态,他可以透过一座链接起未来与现在的桥梁回到
现在,这个概念显然强烈挑战了传统对人类属性、因果及现象本质的普遍观
点,因此需要我们鼓起勇气去推翻目前对人类属性、空间、时间及物质等旧
有观念。
不管是有意或无意,透过想像自己进入这些心智建构的场景,来主动决
定未来人生的境遇,这样的概念会推演出一个结论:这看似牢不可破的坚实
世界,只不过是心智的建构物。乍听之下,我们的常识一定会立即驳斥;然
而,历史告诉我们,通常一开始被常识驳斥的大部分想法,到后来人们都不
得不接受。这类被扣帽子、最后逆转的历史事件比比皆是,也因此哲学家怀
海德(用行园卬)教授才会有感而发地写道:“天知道,今天看来是胡言乱
语的东西,明天会不会被证明是真理呢?”
在人们内在沉睡的创造力,必须被唤醒。
“你这睡着的人当醒过来,从死里复活。”(《以弗所书》5:14)
从沉睡中醒来后,你会发现外在世界是造成你人生境遇的原因。你要从
死寂的过去复活,创造出一个新环境。
“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哥林多前书》
3:16)神的灵住在你里头,指的就是你的想像力;但它一直都在沉睡,需要
被唤醒,好把你从被困很久的感官枷锁中解放出来。
当你变得“灵巧像蛇”,朝着你敞开的无限可能性是不可占量的。你可
以选择想要体验的理想情境,以及想要生活的理想环境。在想像中一遍遍体
验这些情景,直到它们产生生动逼真的临场感;你可以把它们具体化,就像

127
蛇把它的新皮具体化一样。随着你的成长,你也可以像“蛇蜕下光滑斑烂的
外皮”一样,轻而易举地汰旧换新。整个创造的目的是拥有一个更丰盛的人
生,一个无法借由死亡与复活来保有的人生。
神渴望形体,所以祂成了人;对我们来说,从祂造物所做的工来认识祂
的灵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从祂所造的物来看见祂的工并揭示祂的好。不断成
长会让我们一再突破现有的形式,而且永不停止。
“祂带领我们穿越正在扩展的欢乐之屋,前往悸动狂喜的终点。而那终
点却逐渐远去,因为祂的触摸是无限的,让所有的终点往更远处延伸。”—
—乔治-梅瑞狄斯《荣光赞美诗》
“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翰福音》
12:32)。如果我从感官所得到的讯息被举起来,超越这些感官限制,进入
我所渴望实现的意识状态,并一直保持在这样的状态中,直到这个状态感觉
起来很自然,在我周遭也形成这样的状态,并让所有人都得以看见它。但
是,如何说服人们这是真的呢?这才是问题所在。
富于想像的人生才是唯一的人生,假设愿望已经实现的那种满足感是通
往富足人生的唯一途径,而不是逃避现实的一种补偿方式。从“穿越正在扩
展的欢乐之屋”这句话来看,活在想像的国度,意味着为了要欣赏并享受这
个世界,我们必须活得有想像力,必须勇于想像并坚守梦想,然后成长并超
越这个梦想,而且永不停止。缺乏想像力的人,不愿舍弃他在某个层次上的
生命,也无意找到另一个更高层次的生命,他们不过是罗德的妻子 ——根
自满的盐柱19;另一方面,那些拒绝接受神显化为形体的非属灵者,以及那
些否定道成肉身、与神隔绝的人,对于以下这个伟大的奥秘完全一无所知:
“大哉,敬虔的奥秘,就是神在肉身显现。”(《提摩太前书》3:14)

19
编按:在这则圣经故事中,罗得的妻子在逃难途中,因为放不下曾经拥有的一切,无视天使
“往山上走,不要回头”的警告,结果一回头就烧成了一根盐柱。

128
你的生命只表达了一件事,而且是唯一的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意识状
态。所有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意识状态。当你透过想像的媒介而进入某种意
识状态时,那个状态将会开始披复上形体。就像蛇会骨化来形成皮肤,那个
状态也会逐渐凝固形成你周遭的事物。然而,你必须忠于那个状态,对它有
信心,不能在各种状态之间游移不定,你必须守住一个尚不得见的状态耐心
等待,直到它呈现出可见的形体,变成一个客观的事实。耐心是必要的,而
在你第一次成功蜕去旧壳、长出新皮之后,保持耐心就会简单多了,因为你
对此有了新的理解并得到了回报,于是更能耐着性子安心等待。
理解是保持耐心的秘诀,当你看见这个新世界时,就会发自内心的喜
悦,关键在于你不是只用眼睛看,就像威廉·布莱克所说:“当我们只用眼
睛看,就会被引导着去相信谎言。”想像你看到了想看的,并忠于你所看见
的。你的想像力将会为它自己创造出一个相对应的形式,使它得以在其中存
活下去。
想像的力量创造出万物,而万物皆始于人的想像。“由内而外”是宇宙
的法则,也就是“存乎中,形于外”,外在是内在的映射。世人总是往外在
世界追寻所谓的真理,殊不知往内看才是关键所在。
“真理就在我们之内,无论你相信什么,它都不会由外在事物中生出。
在我们每个人之内,都有一个最深处的中心,在那里,真理得以圆满而且要
知道,与其打开一条出路使被囚禁的光辉得以逃逸,不如打开入口迎接一道
原本不存在的光芒。”——白朗宁《巴拉塞尔士》
我想你或许会对下面的例子感兴趣,这是一位年轻女子如何蜕下愤恨的
旧皮、换上新皮的故事。这个女子的父母在她六岁时分开了,此后她就跟着
母亲一起生活,很少有机会见到父亲。不过每年的圣诞节,她父亲都会寄给
她一张五美元的支票,等到她结婚后,支票金额增加为十美元。
在听完我某次的演讲后,她一直想着我说过的“一个人对他人的猜疑,
只是反映出自己的不诚实”,于是她坦然面对自己,承认自己一直无法原谅

129
父亲。那天晚上,她决定要放下多年的怨恨,并以一种温柔、美好的感受来
取代。她想像自己温暖地拥抱着父亲,并且一遍遍地反复这个动作,直到她
抓住了这个想像的精髓,然后她就带着满足的心情酣然入睡。
第二天,她碰巧经过加州一家百货公司的皮草部门,她认真地考虑是否
要买一条新的皮草围巾,但又觉得自己可能买不起。当时她看上的是一条石
貂皮围巾,她拿起来试戴,感受它的触感、看看自己围上后的样子,最后很
舍不得地拿下来还给店员。她告诉自己,她真的买不起这条围巾。当她要离
开时,突然停下脚步开始思索:“内维尔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渴望得到什
么,只要能抓住已经拥有它的感觉,就可以真正拥有。”于是,她开始想像
自己围上那条围巾的感觉,在接下来的整个购物行程中,她一直享受着围着
这条想像围巾的那种满足感。
她从来没有将这两次的想像联想在一起。事实上,她几乎忘了这些事,
直到几个礼拜后的母亲节,她家的门铃无预期地响起,打开门时,她父亲就
站在门口。她拥抱着父亲,
想起了自己的第一个想像;接着,当她打开父亲这么多年来送给她的第
一份礼物后,她想起了自己的第二个想像,因为礼盒中装的就是那条漂亮的
石貂皮围巾。
“你们是神,都是至高者的儿子。”(《诗篇》82:6)
“……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马太福音》10:16)

130
第 9 章 想象的奥秘

如果我想向人推荐内维尔的作品,以简洁但完整的方式来描述他的观点
与方法,那么我会选择这份逐字稿。这是内维尔于一九六 0 年录制的黑胶唱
片(入面)的文字纪录,简单扼要地概述了他形而上学的观点。
——米奇,霍罗威茨

131
或许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这是真的: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
想像的世界。事实上,生活就是一种想像的活动。我们眼见的一切,虽然看
起来像是存在于我们之外,但其实是存在于我们之内,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之
中。在这个生命短暂而有限的世界里,我们眼睛所见的,不过是一道道影
子。
任何事物都无法凭借着自身的力量出现或持续存在。事件之所以会发
生,是因为相对稳定的想像活动创造了它们,只要获得这样的支持,它们就
会持续存在。因此,想像的奥秘可说是最重大的问题,每个人都渴望寻得解
答,因为至高无上的力量、至高无上的智慧以及至高无上的喜乐,全都存在
于这个大奥秘的答案之中。一旦解开了想像的秘密,会发现因果关系的秘密
就是:想像创造了现实。
神的想像与人的想像,并非两种不同的力量,而是同一种力量。两者之
间的有效区别不在于物质实体本身,而在于操作的效力与强度。以高强度来
操作时,想像中的活动会马上变成客观的事实;以低强度来操作时,想像中
的活动要花上一段时间才会被实现。
人类的历史充斥着各种不同的政体、革命、战争,以及国家民族的兴衰
存亡,这些都可以书写成男人与女人的各种想像活动。不管是男是女,有想
像力的人会不断施展魔法,而所有缺乏想像力、消极被动的人会不断流逝,
就像力量被封在魔咒之下。正如威廉·布莱克所相信的,如果想像是唯一起
作用的力量,那么我们永远都无法确定,不是某个踩踏葡萄的女子让男人的
心智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或是让大地染上鲜血的激情,不是始于某个牧童
的想像。
未来是人类想像活动的创意征途。想像不仅是诗人、艺术家、演员及演
说家创作的力量,也是科学家、发明家、商人、工匠所具备的创造力。在毫
无约束、令人厌恶的影像制作中,想像力被漤用的现象显而易见。然而,不
当镇压又会产生贫瘠、匮乏的反效果,从而剥夺了一个人可以拥有的丰富经

132
验。想像出新颖的方法来解决日趋复杂的问题,远比压制与扼杀渴望高尚得
多。生命,就是一直在解决不断产生的问题。想像会创造出事件,我们的世
界是由人们的想像所创造出来的,也包括无数相互冲突的信念,因此永远都
不可能维持着一种稳定或静止的状态。今天发生的事,必然会扰乱昨天已创
建起来的秩序。不管男人或女人,只要有想像力就一定会动摇原本平静的心
境。
在你的想像中,坚守住你的理想。除非你无法坚定地去想像这个理想被
实现,否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它从你的想像中夺走。同时你也要记住,只
想像有价值或前景看好的状态。在改变自己的想像之前,就试图要改变周遭
的环境,只是在跟事物的本质做徒劳的挣扎而已。除非想像先发生改变,否
则外在就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如果没有一起改变想像
的内容,只是徒劳无功的微调而已。想像你的愿望已经实现,并与你当下的
状态合而为一,在这样的结合中,我们的作为会与想像保持一致。由此可
知,改变想像就能改变行为。然而,当我们只是从一个想像状态换到另一个
想像状态时,并不能称为一种转变;因为每一个状态都会快速地被另一个相
反的状态所替代。唯有在一个状态发展到非常稳定,足以成为我们固定不变
的心境及习惯性的态度后,这个习以为常的状态才会成为我们的特质,也才
是一次真正的转变。
现在,将你的注意力放在这张唱片的封面设计上。你会注意到有个人坐
在公园长凳上,正在想像自己是待在家里。这就是那些保持清醒地躺在床
上,好让梦想成真的人所拥有的秘密。他们知道如何生活在自己的梦想之
屋,直到梦想成真。透过受到控制的清明梦这个媒介,我们可以预先决定未
来。活在愿望已被实现的感受之中,这样的想像可以让我们跨越事件的桥
梁、实现梦想。如果我们活在这样的梦想中,以它为出发点去思考,而非只
是想着它,那么想像的创造力将会回应我们的大胆幻想,愿望成真的那一天

133
将会出乎意料地到来。人类就是想像力,因此一个人必须待在自己所想像的
地方,因为他的想像就是自己。
最重要的是了解这一点:想像力不是某种与感官绑在一起的东西,也没
有被封闭、禁锢在身体之内。虽然我们是藉移动物质身体才能在空间中移
动,但其实我们的能力不只如此。事实上,借由改变所意识到的事物,我们
就可以移动。虽然眼见为凭,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想像一个从未看过的景象;
如果有座山阻挡了我们想要的生活,我们随时都可以把它移走。从事物的现
状转变到它应该有的状态,这种心智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揭示
了人作为想像中心所拥有的干预力量,使我们得以借由观察来改变事件的发
展,并透过本质、他人和自己的一连串心理转变,从一次成功走向另一次成
功。
怎么做到的?答案是放弃自我,把现在的自己放下,这就是秘密。我们
必须在心理上沉浸在愿望已被实现的感受中,沉浸在对于目前这个状态的喜
爱,这样一来,就可让自己脱离旧的状态,活在新的状态之中。
我们无法对不爱的东西做出承诺,所以把自己完全交付出去的秘诀就是
信心加上爱。信心是相信不可思议的事,把自己交付给愿望已经实现的感
受,相信这种自我交付的行为将会成为现实,而它的确会,因为想像会创造
现实。
想像力既保守又创新。说它保守,是因为想像力是根据旧有的记忆及感
官讯息提供的印象,来创建起它的世界;说它创新、求新求变,是因为它敢
做梦、敢幻想。在印象的处理过程中,优先取用的自然是感官印象。尽管如
此,当下的感官印象也只是印象,在本质上,与记忆印象或是渴望的印象并
无区别。是什么让当下的感官印象变得客观而真实?答案是个人的想像力,
你要从想像力的角度去思考;而记忆印象或渴望的印象,个人的想像力并没
有参与其中,而是在外部运作。如果我们能够走进自己想像的情境中,就像
这张唱片的封面一样,那么就会知道什么是有创意的转变,我们会实现愿

134
望,然后变得很快乐。每个想像都可能被体现,但除非我们亲自走进这个想
像中,并以它的角度来思考,否则这个想像无法在现实中诞生。
因此,期待时间会帮你实现愿望,那是极其愚蠢的。愿望的实现需要靠
想像力帮一把,倘若没有想像力参与其中,愿望显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想
像力是一种灵性知觉,进入愿望被实现的想像之中,然后整个心理状态都要
表现得如同愿望已经成了事实,以此来强化灵性知觉的鲜明感与现实感。
现在,来说说我所谓的灵性知觉。想像你手上拿着一朵玫瑰花,闻闻它
的味道,你有闻到玫瑰花的香气吗?如果玫瑰不在你手上,为什么它的香味
会飘散在空气中呢?透过灵性知觉,也就是透过想像的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及触觉,我们可以让某个意象变得非常逼真生动;如果我们能够做到 9
所有助力都会一起涌现,同心协力地帮助我们收割成果。反复推敲后我们会
发现,引导我们走向目标的线索有多么微妙,绝对是想都想不出来的,但是
想像力却能用这些方法来让它自己成为一个现实事件。如果有人渴望摆脱僵
化的知觉,渴望将现在的生活变成一个美梦,他只需要去想像:想像他已经
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然后感受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感觉。他要像孩子
一样幻想,按照自己的心意去重建一个理想的世界,用纯粹的幻想去创造他
的世界。他整个心理状态要进入这个梦想中,让心智去做在这个状态下会做
的事——如同他的梦想已经成真。他会发现,不是有钱就能实现梦想,能够
实现梦想的是富有想像力的人。
除了事实,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实现梦想,而事实是想像力创造出来
的。如果有人能够改变自己的想像,他就能改变事赏。我们与自己的过去是
一个连续结构,这个结构包括所有已被封存的事实,以及还在表面心智下运
作的事实。对我们来说,这个结构看似无法改变,是一段已经死去、无法挽
回的过去;但是对这个结构来说,它是活的,是活生生且正在发生的历史。
我们无法把过去的错误抛诸脑后,因为所有发生过的事都无法抹煞;过去发
生的事依然存在,并且还在不断发酵。我们必须回到自己的记忆,寻找并摧

135
毁有害的根源,不论它们在记忆中藏得有多深,或事情已经发生多久。回到
过去,在想像中重演过去的场景,就像第一次发生一样,然后去进行修正,
撤销有害的结果。改变生命,意味改变我们的过去;现在诸恶之因,就是那
些未被修正的过往事件。过去与现在共同架构了我们这个人,我们随身携带
所有点点滴滴的内容物,而对内容物所做的任何更动,都会改变现在与未
来。
要活得高尚,让心智得以储存一个值得回忆的过去。如果你不是这样活
着,那就回过头去进行“修正”。一旦过去被重新创造成为现在,经过修正
的过去也会被重新创造成为现在,否则耶和华的承诺:“你们的罪虽像硃
红,必变成雪白。”就会是谎言了。
你可能会有以下的种种疑问:如何去想像比实际更美好的场景,或是如
何在心里重写一封符合愿望的信,或是如何修改某个事故现场,或如何与老
板面试等等,以改变过去那些似乎无法改变的事实。还记得我说过的那些关
于想像的要点吗?想像能创造现实,它所创造的,它也可以使之还原或消
失。想像力是保守的,它从记忆中提取旧有的意象来创造生活事件,但想像
力也是求新求变的,它可以修正一个已经存在的事件。《圣经》有一则故事
是“不义的管家”20,恰好为我们提供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善用某种
窜改事实的做法来改变我们的世界,也就是说,对我们所经历过的事件做出
某种蓄意的更动,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想像中完成的。这种造假不仅不会被
谴责、判罪,事实上,在福音的教导中是被认可的。因为透过这样的谎言,
我们可以去摧毁诸恶之因并结交朋友。而凭借着这样的修正,不义的管家也
从主人那里获得赞扬,证明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20
编按:“不义的管家”讲的是一位要被辞退的管家,趁着还未卸职的空档,偷偷跟主人的债
务人修改欠条,给他们好处来结交这些人。但主人知道后却没有生气,反而称赞管家机智及善于把握
机会。

136
因为想像创造现实,所以我们可以把“修正”发挥到极致,去修改原本
不可原谅的场景或事件。我们知道一个充满想像力的人,不等于他能够进入
他所想像的状态。不义的管家在看到他人的苦恼时,会把他应该被别人看到
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自己有需要,他会像这张唱片封面上的那个人
一样,在想像中进入梦想之屋,想像他将会在这里看到什么、这里的事物看
起来会是什么样子、这里的人会如何行事、事情后续会如何发展……然后,
他应该抱着在这种情境下自己该有的感觉酣然入睡。
但愿所有耶和华的子民都是不义的管家,去窜改精神层面的生命事件,
让个人的期望永远得以被实现。我们的想像会不断改变,直到改变的模式最
后终于抵达实现的顶点。我们的未来,是想像活动的创意征途。想像永远出
乎你意料,去好好想像一个比现在更美好的未来吧。

137
第 10 章 不可思议的体验

这是跟上一章同一张黑胶唱片 B 面录音演讲的逐字稿,其中内维尔提到
21
了他“从上头重生”的神秘经验' ,这是关于他亲身经历重生的最早描述之
一。他还表示,这是一个等待所有人去经历的体验。这个演讲代表了内维尔
跨越形而上学的门槛,进入越来越强调神秘启示的后期阶段。
——米奇・霍罗威茨

21
《约翰福音》第三章提到重生是从头上重生,因为人第一次出生是腹部孕育,从下头生出来,
等到重生时已是属神的生命,必须从上头出生(从头骨出生),因为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138
我接受“整个世界是一个舞台”的说法,同时,我也相信神扮演了所有
的角色。这出戏的目的是,把被创造的人转变成创造者,也就是神。神爱祂
所创造的人,并把自己也变成人,因为祂相信凡是积极主动、相信自己的人
会把被创造者转变为创造者,也就是把人变成神。
这出戏开始于神被钉于十字架上(神成为人),并以复活(人成为神)
作为结束。神变得跟我们一样,而我们也可能变得跟祂一样。神成为人,而
人可能先成为有灵的活人,然后变成赐予生命的灵。“现在活着的,不再是
我,而是神活在我里面。如今在肉身中活着的我,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的;
他爱我,为我舍己。”(《加拉太书》2:20)
“神既有人的样子,就自甘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
上。”(《腓立比书》2:8)神被钉死在各各他,那处有骷髅地之称。神自
己进入死亡之门(即骷髅地),并躺在人的坟墓中,使人成为有灵的活人。
神的怜悯把死亡变成睡眠,然后开始了人不可思议的大蜕变:人变成了神。
倘若没有神被钉上十字架的帮助,没有人可以跨入那道只容许有意识生命进
入的门槛。但是现在,我们与神被钉上十字架的自我合而为一。祂以人类神
奇的想像力活在我们里头,因此人就是想像力,而神就是人,并存在我们之
中,我们也存在祂之中。想像力是人的永恒身体,也就是神自己。当祂在我
们之中复活时,我们必要像祂,祂必要像我们。然后,所有的不可能都将在
欣喜、亢奋的碰触下消散,祂在我们里头复活将赋予我们本性。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秘密:神的死是为了赐人生命,叫人得自由。因为,
无论神有多么清楚地意识到祂所创造之物——以想像力被创造出来的人,并
不代表人能同样清楚地意识到神的存在。为了创造这个奇迹,神必须先死
去,然后再复活为人。再没有人可以像威廉·布莱克一样表达得如此透彻,
他说(更确切地说,是耶稣说):“除非我死,否则你们不能活;我若死
了,我将再起,你们必与我一起。你会爱一个从未为你而死的人,还是会为

139
一个从未为你而死的人赴死?如果神不为人而死、不为了人而永远献出自
己,人就不会存在。”
所以,神死去。也就是说,神毫无保留地为了人舍了自己,并且刻意地
变成人,而忘了祂是神,只希望祂所创造的人最终可成为神。神为了人舍去
自己,以至于祂在人的十字架上大声喊着:“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
我?”祂彻底忘记了自己是神。但是,当神复活为人之后,那人对弟兄说:
“我们为何站在这里颤抖着请求神的帮助,难道神没有住在我们里头吗?”
第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人被称为耶稣,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哥林多前
书》15:20)。神为人而死;现在,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耶稣借着成
为他死去的父,而使他死去的父复活了。神在亚当(泛称被创造的人)里沉
睡,在耶稣(个人化的神)里醒来。醒来时,人(被创造者)成了神(创造
者),而且可以真正这么说:“未有世界之前,就有了我。”
正如神因为对人的爱而完全认同了人,以至于忘了自己是神,人也因为
对神的爱而完全把自己交付给神,以至于过神的生活而不是人的生活。神将
人变成神的这个剧本,《圣经》已为我们揭露,不管是意象或象征意义都完
全符合。新约被藏在旧约中,而旧约在新约中彰显。《圣经》是一种愿景,
而不是某种教义或仪典。旧约告诉我们神的应许,而新约告诉我们的并非这
些应许曾经如何被实现,而是它们正在如何被实现。《圣经》的中心主题是
直接的、个人的及神秘的生育经验,先知说到那个孩子:“因有一婴孩为我
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
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他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以赛亚
书》9:6-7)
当这个孩子向我们显现时,我们看到他,体验到他。对这个显现的反应
可用约伯的话来描述:“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约伯
记》42:5)化身为肉体的故事。

140
并非用来奴役人类心智的传说、寓言,或是某种精心设计的公式,而是
神秘的事实。这是一种个人的神秘体验,关于一个人从自己的头骨中诞生,
并以一个裹在襁褓中、躺在地板上的孩子来象征。听闻一个孩子从自己的头
骨中诞生(没有科学家或历史学家能够解释这种诞生),以及确实有过这种
诞生的体验,两者截然不同。如果是后者,你可以用自己的手抱住,用自己
的眼睛看到这个奇迹之子:一个出生自你头骨、由上头重生的孩子,一种违
反所有自然法则的诞生。福音书里记载的这个故事确实发生在人类身上,但
生产的日子会发生在哪一天或哪一个小时,除了天父,没有人知道。
“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稀奇。风随意吹,你听见风的
响声,却不晓得风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约翰福音》3:7-8)
《约翰福音》的这个启示是真的。以下是我从头骨重生的亲身经验。就
像保罗一样,我不是从人那里领受的,也不是我跟人学来的,而是由头骨重
生的真实神秘经验而来的。除了真正有过这经历的人,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这
种神秘的诞生是怎么一回事。我不知道“从上头生”这事竟然是真的,因为
在经历这种体验之前,有谁能相信这个孩子一一这个奇妙策士、全能的神、
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会与自己的头骨交织在一起呢?在经历这事之前,有
谁能理解“造你的是你的丈夫,万军之耶和华是他的名?”(《以赛亚书》
54:5)的意思?有谁能相信创造者进入祂所创造的人之中,并知道那就是祂
自己,而那个通往人类头骨(可视为神与人合而为一)的入口,有个孩子从
中诞生,这样的诞生又会为那个人带来永生,并且永远与他的创造者合而为
一呢?
现在,我要说出那个晚上的经历,原因不是要将我的想法强行加诸于他
人身上,而是要将希望带给那些像尼哥底母22的人,他们可能会深感疑惑:

22
编按:尼哥底母是犹大人的官,有一天夜里他来见耶稣时,耶稣跟他讲重生的事。当时尼哥
底母表示:“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

141
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他如何能再次进入母亲的子宫被生出来?这怎
么可能呢?没错,这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一个有如艺术般的美梦,突然被头骨底部传来的一股强烈振动打断了。
当我完全清醒后,像戏剧一样的神奇经历就此展开了。我感觉在自己的头骨
中,有某种东西想要找到出路钻出来。我感觉到自己正头部朝下地通过头骨
底部往前移动,一寸一寸地把自己挤出去。当我几乎就要钻出来时,我抓住
了我认为是床脚的东西,然后把剩下的身体从头骨中拉了出去。我在地板上
躺了几秒钟,然后起身,看着我躺在床上的身体。我的身体正仰躺着翻磙,
脸色苍白,仿佛正在经历一场痛苦折磨。当我看着这具身体时,我心里想
着:“希望它不要从床上掉下来。”我逐渐意识到引发这出戏的强烈振动,
不仅来自我的头部,也来自房间的一个角落。我察看了角落,猜测这股振动
可能是由一阵强劲到撼动窗户的大风引起。我无法相信,但我感觉得到头部
传来的振动,似乎与角落那股振动有关。
我又回头看了看床上,发现我的身体不见了,但在身体原本的位置上坐
着我的三位兄长;我的大哥坐在头的位置,二哥与三哥坐在脚的位置。似乎
没有人知道我的存在,但我可以察觉到他们,而且还可以分辨出他们的想
法。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事实:我是隐形的。我注意到他们也因为来自房间角
落的振动而心神不宁,我的三哥最不安,他走到角落去察看到底是什么东西
引起骚动;接着,他的注意力被地板上的某个东西吸引住了,他低头察看,
然后大声宣布:“是内维尔的孩子。”我另外两个哥哥难以置信地问道:
“内维尔怎么可能生孩子?”
我:“哥哥用布把婴儿包起来,将他放在床上。然后,我用隐形的双手
把孩子抱起来,问道:“我的宝宝还好吗?”孩子微笑地看着我,接着我就
醒来了。回到真实世界中,我反覆思忖在我众多的神秘经验中,这一次的经
验算是最神奇的。

142
接下来,我还要提到另一次的梦境,因为它证实了我所主张的真相:
《圣经》是神秘的事实。在摩西律法、预言书及《诗篇》中都提到了“应许
之子”,因此这事必然曾在个人的想像中被神秘地体验过。孩子的出生是一
个迹象与征兆,体验孩子出生的这个人,他的想像预示了族长的复活。在我
这次生子经验过后的六个月,一种类似的振动又出现在我的头部,而这一次
的强度集中在头顶。接下来是一次突如其来的爆炸,我发现自己置身在一个
简朴的房间里,而我的儿子倚靠在一扇打开的门旁,他就是《圣经》中那个
知名的少年——大卫,年纪大约十二岁,有着不凡的美貌与身材,给我留下
了深刻印象。正如《撒母耳记上》的描述,他脸色红润、眼神清澈,容貌非
常俊美。
从头到尾我都清楚地知道我是内维尔,不是其他人,但同时我也知道,
这个少年大卫就是我的儿子,而他也知道我是他的父亲。我安静地坐在那里
凝视着我那个美丽的儿子,然后画面逐渐淡岀,直到我醒了过来。
从这些神秘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在人的想像中,有一个意
象之屋,那里铭刻着旧约中提到的每个族长与人物。当孩子从人的头骨中诞
生(象征着人从上头重生)之后,族长们将开始复活,而每一个轮到的人都
将显现为以复活之姿出现的儿子。当所有人都从死里复活时,得到复活的人
将会知道他自己是以罗欣,以及可以成为人的神,以及可以成为神的人。

143
第 11 章 应许四个神秘经验

《法则与应许》于一九六一年出版,内维尔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详述
了他从一九五九年开始所经历的神秘重生。内维尔描述他在第一次从头骨重
生后不久,就见到了他的儿子——《圣经》中提到的少年大卫。内维尔表
示,发生在他身上的这些事件是揭示人类神性的必要启示,而且所有人都将
会经历这些。这些神秘经验揭示了创造的秘密,也就是意识到自己就是神。
内维尔的另一个神秘启示超出了本章的时间范围。一九六六年,他在
《复活》一书的最后一篇文章中,详述了这个神秘经验,描写基督在地上所
行的神迹,以及圣灵以鸽子形式降临在人身上,带来了人与神最完整及最终
的结合。内维尔可能在一九六三年一月经历了这个阶段,但他留下来的记载
并没有清楚提到。
——米奇・霍罗威茨

144
到目前为止,关于想像力的一切——除了我学生 G.B 梦境所见的孩童23
之外——都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运作的。不管男人或女人,都在想像中创造
出暗示愿望被实现的舞台剧,然后借着想像他们亲身参与了这些戏剧,把自
己想像中所暗示的事物创造出来。这可以说是明智地运用了神的法则,只是
“没有一个人靠着律法在神面前称义”。(《加拉太书》3:11)
许多人对于把想像主义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深感兴趣,但对于它的信念框
架——引导我们去实现神的应许,却丝毫不感兴趣。“我必使你的后裔接续
你的位……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撒母耳记下》7:12-14)
神应许从我们身上生出后裔,“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
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约翰福音 1:13))但他们
并不关心这个应许,而是想知道神的法则。然而,早期的基督徒早已清楚陈
述,这种奇迹般的出生是全人类所必须的,《约翰福音》:“你们必须重
生。”在此,我的目的是再次陈述这种重生,并以这些文字及我个人的神秘
经验表达出来,让读者领会到这种“从上头重生”,远非某种可有可无的上
层建筑24之一部分,而是神创造万物的唯一目的。
具体来说,我记录这四次神秘经验的目的,是为了指出“那诚实作见证
的、从死里首先复活的耶稣基督”(《启示录》1:5)正是试图说明这种
从 上 头 出 生 的 重生 。 “ 若 没有 奉差 遣 , 怎 能传 道 呢? ” ( 《罗 马 书 》
10:15)

23
编按:内维尔提及一则由他的学生所描述的神秘故事:“一张孩子的完美侧脸出现在我眼
前,他转过来对着我笑,脸庞闪闪发光,似乎照亮了我的头部。我兴奋得满脸通红,心想:‘这一定
是基督。’但我心中有个声音说道:‘不,这是你。’我觉得自己再也不一样了,或许有一天我会体
验至‘应许’。”
24
编按:马克思的社会经济观把社会结构分为上下两层,经济基础是“下层建筑”,而在此之
上的教育、法律、政治、宗教信仰及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就是上层建筑。

145
多年前,我的灵魂被带进一个神圣会社,这是一个由神性觉醒的人所组
成的团体。尽管听起来有点奇怪,但众神确实会一起聚会。当我走进这个会
社时,第一个前来欢迎我的神就是无限力量的化身,祂的力量是凡人闻所未
闻的;然后,我被带去见无限的爱,祂问我:“世界上最伟大的是什么?”
我用保罗的话回答祂:“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在
那一刻,祂拥抱了我,我们的身体合而为一。我跟祂交融在一起,像爱自己
的灵魂那样爱祂。“神的爱”这句话往往被当成一句空话,如今却成了具有
重大意义的现实。人类所能想像的任何事物,都无法跟人类与爱合一的感受
相比;相较于这种结合,即便是尘世间最亲密的关系也像是各自生活在不同
的单间里。
当我处于这种至高无上的欣喜状态时,一个来自外太空的声音喊道:
“降下蓝血!”在这阵突如其来的大爆发中,我发现自己站在第一个来向我
致意、化身为无限力量的神面前。祂看进我的双眼,没有开口说话,我却能
听到祂告诉我:“是时候采取行动了。”突然之间,我被飞快带离那个神圣
会社,回到了尘世。虽然有理解上的限制,但我知道在那一天,神圣会社选
择我成为同伴,并且差遣我宣扬基督,也就是神对人类的应许。
我的神秘经验让我接受了“世界是一座舞台”的说法,并相信神扮演了
所有的角色。至于这出戏的目的是什么?把被创造的人变成创造者,也就是
神。神爱祂所创造的人,而且自己也变成人,因为祂相信把自己交托出去的
行为会把人(被创造者)转变为神(创造者)。
这出戏剧开始于神被钉于十字架上(神成为人),并以复活(人成为
神)作为结束。神变得跟我们一样,而我们也可能变得跟祂一样。神成为
人,而人可能先成为有灵的活人,然后变成“赐予生命的灵”。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而是基督活在我
里面;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爱我,为我舍
己。”(《加拉太书》2:20)

146
神成为人的样子,“就白甘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
上。”(《腓立比书》2:8)神被钉死在各各他,那里被称为骷髅地。神自
己进入死亡之门(也就是人的头骨),并躺在人类的坟墓中,使人成为有灵
的活人。神的怜悯把死亡变成睡眠,然后开始了不可思议的大蜕变:人变成
了神。
倘若没有神被钉上十字架的帮助,就没有人可以跨入有意识生命的大
门。但是现在,我们与神被钉上十字架的自我合而为一。祂以人类神奇的想
像力活在我们里头,因此人就是想像力,而神就是人,并存在我们之中,我
们也存在祂之中。想像力是人的永恒身体,也就是神自己。当祂在我们之中
复活时,我们必要像祂,祂必要像我们。然后,所有的不可能都将在欣喜、
亢奋的碰触下消散,祂在我们里头的复活将赋予我们本性。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秘密:神的死是为了赐人生命,并叫人得自由。因
为,无论神有多么清楚地意识到祂所创造之物——以想像力被创造出来的
人,并不代表人能同样清楚地意识到神的存在。为了创造这个奇迹,神必须
先死去,然后再复活为人。再没有人可以像威廉・布莱克一样表达得如此透
彻 5 也说(更确切地说,是耶稣说):“除非我死,否则你们不能活;我
若死了,我将再起,你们必与我一起。你会爱一个从未为你而死的人,还是
会为一个从未为你而死的人赴死?如果神不为人而死、不为了人而永远献出
自己,人就不会存在。”
所以,神死去。也就是说,神毫无保留地为了人舍了自己,并且刻意地
变成人,而忘了祂是神,只希望祂所创造的人最终可成为神。神为了人舍去
自己,以至于祂在人的十字架上大声喊着:“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
我?”祂彻底忘记了自己是神。但是,当神复活为人之后,那人对弟兄说:
“我们为何站在这里颤抖着请求神的帮助,难道神没有住在我们里头吗?”
“第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人被称为耶稣,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哥林多前书》15:20)神为人而死;现在,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

147
耶稣借着成为他死去的父,而使他死去的父复活了。神在亚当(泛称被创造
的人)里沉睡,在耶稣(个人化的神)里醒来。醒来时,人(被创造者)成
了神(创造者),而且可以真正这么说:“未有世界之前,就有了我。”正
如神因为对人的爱而完全认同了人,以至于忘了自己是神,人也因为对神的
爱而完全把自己交付给神,以至于过着神的生活,也就是有想像力的生活。
神将人变成神的这个剧本,《圣经》已为我们揭露,不管是意象或象征
意义都完全符合。新约被藏在旧约中,而旧约在新约中彰显。《圣经》是对
于神的法则与应许的一种愿景,用意不在教导历史,而是引领世人凭着信心
通过苦难熔炉的淬炼来实现神的应许,将世人从沉睡中唤醒,使其觉醒成为
神。《圣经》中的人物不是活在过去,而是活在想像的永恒之境。他们是灵
魂在永恒灵性状态的化身,代表人走过永恒死亡并觉醒为永恒生命的旅程。
旧约告诉我们神的应许,而新约告诉我们的并非这些应许曾经如何被实
现,而是它们正在如何被实现。《圣经》的中心主题是直接的、个人的及神
秘的生育经验,先知说到那个孩子:“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
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
和平的君,他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以赛亚书》9:6-7)
当这个孩子向我们显现时,我们看到他,体验到他。对这个显现的反应
可用约伯的话来描述:“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约伯
记》42:5)化身为肉体的故事并非用来奴役人类心智的传说、寓言,或是某
种精心设计的公式,而是神秘的事实。这是一种个人的神秘体验,关于一个
人从自己的头骨中诞生,并以一个裹在襁褓中、躺在地板上的孩子来象征。
听闻一个孩子从自己的头骨中诞生(没有科学家或历史学家能够解释这
种诞生),以及确实有过这种诞生的体验,两者截然不同。如果是后者,你
可以用白己的手抱住,用自己的眼睛看到这个奇迹之子:一个出生自你头
骨、由上头重生的孩子,一种违反所有自然法则的诞生。这个问题就如同旧
约《耶利米书》所示:“你们且访查看看,男人会生孩子吗?我怎么看见人

148
人都用手撑腰,像临产的妇人,脸都发白了呢?”这段经文把希伯来文的抽
困误译为“腰”,其真正意思是抽出、生产或抽离自我。从一个人的头骨中
抽出另一个自己,正是先知所预见的“从上头生”的必要重生,让人得以进
入神的国度,对最高层次的存在产生反省知觉25。“深渊就与深渊响应……
求你醒来!主啊,你为何沉睡呢?求你醒来!”(《诗篇》44:23)
福音书里记载的这个故事确实发生在人类身上,但是生产的日子会发生
在哪一天或哪一个小时,除了天父,没有人知道。“我说:‘你们必须重
生’,你不要以为稀奇。风随意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风从哪里
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约翰福音》3:7-8)
《约翰福音》的这个启示是真的。以下是我从头骨重生的亲身经验。就
像保罗一样,我不是从人那里领受的,也不是我跟人学来的,而是由头骨重
生的真实神秘经验而来的。除了真正有过这经历的人,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这
种神秘的诞生是怎么一回事。我不知道“从上头生”这事竟然是真的,因为
在经历这种体验之前,有谁能相信这个孩子——这个奇妙策士、全能的神、
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会与自己的头骨交织在一起呢?在经历这事之前,有
谁能理解“造你的是你的丈夫,万军之耶和华是他的名?”(《以赛亚书》
54:5)的意思?有谁能相信创造者进入祂所创造的人之中,并知道那就是祂
自己,而那个通往人类头骨(可视为神与人合而为一)的入口,有个孩子从
中诞生,这样的诞生又会为那个人带来永生,并且永远与他的创造者合而为
一呢?
我要说出那个晩上的经历,原因不是要将我的想法强行加诸于他人身
上,而是要将希望带给那些像尼哥底母的人,他们可能会深感疑惑:人已经
老了,如何能重生呢?他如何能再次进入母亲的子宫被生出来?这怎么可
能?没错,这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因此我现在要“把异象写下,清楚地
记在泥版上,使读的人容易明白。因为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应验、并

25
编按:由感官知觉得来的印象,透过心灵反省后形成“反省知觉”。

149
不虚谎,虽然迟延,还要等候,因为必然临到,不再迟延。迦勒底人自高自
大,心不正直,然而义人必因信得生。”(《哈巴谷书》224)
一九五九年七月二十日我在旧金山,凌晨时做了一个有如艺术般的美
梦,突然被头骨底部传来的一股强烈振动打断了。接着,一场就像我在完全
清醒时所经历的那样真实的戏剧开始上演了。我从梦中醒来,发现有个我被
牢牢地困在自己的头骨中,我试着从颅底找出路,有某个东西让开了,我感
觉到自己正头部朝下地通过头骨底部往前移动,一寸一寸地把自己挤出去。
当我几乎就要钻出来时,我抓住了应该是床脚的东西,把剩下的身体从头骨
中拉了出去,然后在地板上躺了几秒钟。
接着我起身,看着自己躺在床上的身体。我的身体正仰躺着翻磙,脸色
苍白,仿佛正在经历一场痛苦折磨。我看着这具身体时,我心里想着:“希
望它不要从床上掉下来。”我逐渐意识到引发这出戏的强烈振动,不仅来自
我的头部,也来自房间的一个角落。当我查看了角落,猜测这股振动可能是
由一阵强劲到撼动窗户的大风引起。我无法相信,但我感觉得到头部传来的
振动,似乎与角落那股振动有关。
我又回头看了看床上,发现我的身体不见了,但在身体原本的位置上坐
着我的三位兄长;我的大哥坐在头的位置,二哥与三哥坐在脚的位置。似乎
没有人知道我的存在,但我可以察觉到他们,而且还可以分辨出他们的想
法。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事实:我是隐形的。我注意到他们也因为来自房间角
落的那股振动而心神不宁,我的三哥最不安,他走到角落去查看到底是什么
东西引起骚动;接着,他的注意力被地板上的某个东西吸引住了,他低头探
看,然后大声宣布:“是内维尔的孩子。”我另外两个哥哥难以置信地问
道:“内维尔怎么可能生孩子?”
我哥哥用布把婴儿包起来,将他放在床上。然后,我用隐形的双手把孩
子抱起来,问道:“我的宝宝还好吗?”孩子微笑地看着我,接着我就醒来

150
了。回到真实世界中,我反覆思忖在我众多的神秘经验中,这一次的经验算
是最神奇的。
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把死亡描述成一具战士骸骨:“高高地骑在黑夜般
的黑马背上”,在午夜时现身。但是当加雷斯26的剑切开他的头骨时,里面
却出现了……
“一个容光焕发的男孩,脸庞宛如新生的花朵。” ——《国王之
歌》
下面我还要描述另外两次梦境,因为它们证实了我所主张的真相:《圣
经》是神秘的事实。在摩西律法、预言书及《诗篇》中都提到了“应许之
子”,因此这事必然曾在个人的想像中被神秘地体验过。孩子的出生是一个
迹象与征兆,预示着大卫(耶和华的受膏者)的复活,耶和华对他说:“你
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诗篇》2:7)
在我这次生子经历的五个月后,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六日早晨,当时我人
在洛杉矶,一种类似的振动又出现在我的头部,而这一次的强度集中在头
顶。接下来是一次突如其来的爆炸,我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简朴的房间里,
而我的儿子倚靠在一扇打开的门旁,他就是《圣经》中那个知名的少年——
大卫,一个十多岁的男孩,有着不凡的美貌与身材,给我暗下了深刻印象。
正如《撒母耳记上》的描述,他脸色红润、眼神清澈,容貌非常俊美。
从头到尾我都清楚地知道我是内维尔,不是其他人,但同时我也知道,
这个少年大卫就是我的儿子,而他也知道我是他的父亲,因为“唯独从上头
来的智慧没有偏见”。我安静地坐在那里凝视着我那个美丽的儿子,然后画
面逐渐淡出,直到我醒了过来。
“我与耶和华所给我的儿女,就是从住在锡安山万军之耶和华来的,在
以色列中作为预兆和奇迹。”(《以赛亚书》8:18)神赐予我大卫,作为我

26
编按:加雷斯爵士是亚瑟王名的十二个圆桌骑士之一。

151
的儿子。“我必使你的后裔接续你的位……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
子。”(《撒母耳记下》7:12-14)再没有比透过圣子去认识神更好的方法
了。
“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是谁,除了子和受子启示的人,没有人知道父
是谁。”(《路加福音》10:22)成为大卫之父的经历,是人类在尘世朝圣
的终点。生命的目标,就是去找到大卫之父、主的受膏者、基督。“押尼珥
啊,那少年人是谁的儿子?”押尼珥(入成咒)说:“我敢在王面前起誓,
我不知道。”王说:“你可以问问那幼年人是谁的儿子。”大卫打死非利士
人回来,押尼珥领他到扫罗面前,他手中拿着非利士人的头。扫罗问他说:
“少年人哪,你是谁的儿子?”大卫说:“我是你仆人伯利恒人耶西的儿
子。”(《撒母耳记上》17:55-58)。耶西(辰睛)是大卫的父亲,《圣
经》说基督是耶西的本所发出的“枝条”,又说基督是耶西的根。《圣经》
中以我是(I 而 11)来代表耶和华,“我是”自有永有的,我是自己所生,
“我是”神的儿子、也是神之父;我与父神同质,神无法看见,而我是神的
具体形象,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
“谁的儿子……?”与大卫无关,而是跟大卫的父亲有关,就是王应许
在以色列人中免他纳粮当差的人(《撒母耳记上》17:25)。注意,在《撒
母耳记上》的所有这些段落中
(17:55-56,58),王问的不是大卫,而是大卫的父亲。“我寻得我的
仆人大卫……”他要称呼我说,“你是我的父,是我的神,是拯救我的磐
石。我也要立他为长子,为世上最高的君王。”(《诗篇》89)
从上头重生的人必寻得大卫,并知道他是自己的儿子。然后他会问(永
远与我们同在的)法利赛人:“论到基督,你们的意见如何?他是谁的子孙
呢?”他们回答说:“是大卫的子孙。”耶稣说:“这样,大卫被圣灵感
动,怎么还称他为主……大卫既称他为主,他怎么又是大卫的子孙呢?”
(《马太福音》22:41—45)人们对圣子这个角色(只是个符号与征兆)的

152
误解,使得圣子成了偶像。然而,使徒约翰嘱咐:“小子们哪,你们要自
守,远避偶像。”(《约翰一书》5:21)
神醒来,而被神唤醒的人,成了他父亲的父亲。他是大卫的子孙,“大
卫的子孙,耶稣基督”(《马太福音》1:1)成了大卫的父亲。
我不再称呼“我们的祖宗大卫,你的子。”(《使徒行传》4:25)“我
寻得大卫。”他要称呼我:“你是我的父。”
(《诗篇》89:26)现在,我知道自己是以罗欣,也就是成为人的神,
以及可以成为神的人。“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提摩太
前书》3:16)如果《圣经》真是历史,它就不会如此神秘不可解。《使徒行
传》说:“等候父所应许的。”也就是说,神之子大卫会彰显你为父。耶稣
说,我所应许的以及最后实现的时刻,会让神喜悦地将祂的儿子赐给你,也
就是“你的子孙,就是基督”。(《加拉太书》3:16)
修辞是为了引起人们注意,强调及加强字面意义的真实性。真相是实际
存在的,而使用的语言文字则是比喻性的。例如,“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
为两半,地也震动,磐石也崩裂。”(《马太福音》27:51)
一九六 0 年四月八日早晨,就在我得知我是大卫父亲的四个月之后,
从我的头骨生出一道闪电,把头骨顶端到嵴椎底部噼成了两半,仿佛是一棵
被闪电击中的树。接着,我感觉并看到自己像一道流动的金色光芒,蜿蜒地
沿着我的嵴椎往上移动;当这道光芒进入我的头骨时,就像地震一样激烈振
动起来。“神的言语,句句都是炼净的,投靠他的,他便作他们的盾牌。他
的言语,你不可加添,免得他责备你,揭穿你是说谎的。”(《箴言》
30:6)“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约翰福
音》3:14)
这些神秘经验将有助于使《圣经》从历史、人物及事件表象跳脱出来,
并回复它对人类生命的真正意义。《圣经》必须“在我们之内”被应验,神
的应许将会实现,你也将获取这些经验。“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

153
撒冷、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使徒行传》
1:8)
这个逐渐扩大的圈子,从耶路撒冷、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
是神的计划。
直到指定的日期之前,应许还在酝酿及日趋成熟中。但是在你寻得大卫
(你的子)并接受他启示你为神(他的父)之前,你的考验要花上多久时
间,有多么严峻,却不得而知了。然而,应许即将应验,这不是谎言,所以
等候吧,因为它必然到来,不再迟延。
“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到明年这个时候,我必回到你这里,那时撒
拉必生一个儿子。”(《创世纪》18:14)

154
第 12 章 认识你的神圣自我

这或许是内维尔所有谈话中最能完整呈现他心理历程的一场演讲:从强
调心理因果关系与满足愿望,到神性的实现。因果与心念的创造力,始终是
内维尔哲学的核心部分;但在这里,他强调愿望的实现只是工具,旨在让你
认识神圣的自我。就我个人来看,这场演讲是我理解内维尔思想的一个转折
点,尤其他指出:“什么对你是好的?告诉我,因为当世界只是反映你所假
27
设的存在时,那么所有冲突终将会解决。有一天,在凯撒 的世界中,你的
财富与权力将使你磨足到厌烦,以至于你终将抛弃这一切,转而追寻神的
道。”
——米奇,霍罗威茨

27
编按:凯撒,又译为该撒。耶稣说“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把人的灵魂与肉体分
开来,分属于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

155
《路加福音》第二章说到耶稣父母的故事,他们担心地找了他三天,找
到他时就叨念了他一顿,但耶稣只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
父的事为念吗?”我请求你不要让自己处于这样的心态中。当你只有十二
岁,在这个年幼不懂事的年纪,你尘世的父母来找你时,你不应该跟他们
说:“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
这段描述参考了《诗篇》第四十章及《约翰福音》第四章。在《诗篇》
第四十章中,你被告知:“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每个人最后都会
发现:《圣经》就是他白己的自传。《圣经》写的不是那些活在不知多少年
以前的耶稣基督、摩西、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故事,而是关于你这个人
的故事!《约翰福音》第四章一开始是主耶稣基督与一个撒玛利亚妇人之间
关于井与水的谈话,后来门徒对耶稣说:“拉比,你没有东西吃了。”而耶
稣回答:“我有食物吃,是你们所不知道的。我的食物就是遵行那派我来者
的旨意,并且完成他的工作。”
说得没错,你来到这世上,无非是要完成那个派你来这儿的人所交付的
工作。谁派你来的?是天父。“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我从父出
来,到了世界,我又离开世界,往父那里去。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
因为我与父原为一。”(《约翰福音》16:5、10:30)
神必须有一个表达的媒介,世上所有一切都需要人来表达,而且我可以
告诉你,神就是人。起初,神照着自己的样子造人。“并且造男造女,称他
们为人。”仔细阅读《创世纪》笫五章,神造人来表达祂自己,祂来到世上
是为了表达业完成祂一开始的构想。神构想出一个状态,并且知道祂需要人
来表达这个状态,于是祂从自己存在的深处派自己来到这世上,以实现这样
的状态。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翰福音》1:1)旧约
就是神的道(祂的计划),神透过祂的仆人(先知们)来传达祂的道。新约
是对旧约的诠释,耶稣基督的故事就是用来解释旧约记载的预言,你要仔细

156
阅读,因为其中说到有关耶稣基督的一切,你都将经历到。经文是这么说
的:“祂的名必称为‘神的道’。”不管是神的道、神的种子或神的创造
力,你的想像力就是神的创造力与智慧。你能设想出比人类的想像力更伟大
的智慧吗?脑海里想某个东西,它马上就出现在你的心灵之眼前面。或许你
画不好一条直线,但你可以想像你母亲的样子(即使她已经辞世);不论你
想到什么人,他们都会立刻出现在你的脑海中,这就是你充满创造力的神奇
想像力,也就是你心里的耶稣基督。祂到世上来,要成就神的道,而且所有
一切都必须由在你内心的祂来实现,祂就是你的希望与荣耀。
《路加福音》第二十二章告诉我们:“这话必应验在我身上。”所以,
你必须经历《圣经》关于耶稣基督的一切,才能为你的父亲行事。奇迹般的
诞生将是你的,父亲身份的发现、升入天堂以及圣灵仿佛鸽子降临,都会发
生在你身上。然后,你就会跟《诗篇》作者一样说道:“你救我的命脱离死
亡。”因为你会从经验中知道,《圣经》的内容全都与你有关!
我从灵魂深处被派来,像磁铁一样吸引那些按照各自的顺序来实现经巻
的人。上周五早上,我的朋友班尼发现自己全身僵硬、无法动弹,连眼睛都
睁不开。但他可以听见自己内在有个孩孑在哭,同时感觉到头骨中有一阵神
秘的风在吹;接着,一颗星星在他的头骨中爆炸,有个裹着襁褓的婴儿掉落
在他的怀中。他看着孩子说:“哦,我的宝贝。”并知道除了他自己,永远
没有人可以照顾这个孩子。随着梦境逐渐淡去,他对这个孩子留下深刻的印
象。
“从上头重生”以这个方式发生在班尼身上。这件事发生在十月二十
日,如果顺序正确的话,那么从现在起的五个月后,班尼将会经历神的独生
子大卫的到来,而他将揭示班尼就是他的父亲。我根据班尼告诉我的事来解
读,我肯定这种诞生的经验也将发生在他身上。既然神的创造是无限的,为
何这种诞生会以相同方式发生在不同的两个人身上呢?降生在这个世上的所

157
有婴儿都来自女人的子宫,但不会有两次出生是完全相同的,多少都会有些
差异。
就在这件事发生在班尼身上的前几天,他说:“你教导‘神的道’时,
有人要求你:‘跟我们说说耶稣的故事。’你总是这么回答:‘耶稣的故事
是一个坚持不懈的假设,说的就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事情如何像你
渴望的那样发生。’”没错,除非你相信现在的自己就是你在现实中所崇拜
的存在,否则你会一直保持渴望的状态,并因为未实现的渴望而死在罪中。
你必须开始相信自己是耶稣基督、是神的道——祂说出口的话语绝对不会无
的放矢,而是会成全你的目标并成就你派自己去做的事。那是什么事?答案
是:实现经文所叙述的一切,这就是你来到世上的全部原因。
老实说,你可以变得很富有——如果你渴望如此。但是切记,耶稣的故
事是关于坚持不懈的假设,因此你可以坚信自己很富有的这个假设。我在全
国各地有许多朋友都非常有钱,但我要说其中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活得很
痛苦,他们都会告诉你同一个故事。现在,我想到其中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一
位拥有许多钻石的女士露丝。她的一件钻石珠宝就要价十万美元,所展售的
蒂芙尼首饰通常是成本的三至四倍。当露丝在纽约跟我们一起晚餐时,会配
戴一枚胸针、一只戒指及一条项链,这些首饰的价值大约是五十万美元。露
丝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渴望能成为有钱人,而且始终坚信自己会
嫁给大沃尓沃。她身无分文,唯一拿得出手的是她原生家庭的身份——曾经
入主白宫的亚当斯家族的后裔。相反的,她后来所嫁的这位大沃尓沃则是来
自一个恶棍家族,他的曾祖父曾是纽约的一名主教,因此对于自己的血统以
及如何保护它都有万全的措施。露丝婚后过了二十多年宛如地狱的日子,生
了三个儿子;如今,即将迈入七十岁的她,只想拥有更多的财富与更多的钻
石。
这完全无妨。因为耶稣的故事,就是完整且始终如一地坚持“你就是你
渴望成为的人”此一假设。如果你尚未体验过当个有钱人的滋味,而且财富

158
就是你想要的,那么请坚持“我很富有”的这个假设;如果你没有体验过成
名的滋味,而且出名就是你想要的,那么请坚持“我很有名”的这个假设。
但是主说,“日子将到,我必命饥荒降在地上。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
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阿摩司书》8:11)如果那样的饥渴尚未
降临到你身上,就用耶稣的故事来满足你所有的渴望。
我在纽约时,每次聚会,我这个朋友都会参加。她是一个讨人喜欢的
人,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渴望。她想要更多的钻石、翡翠,还有博物馆的艺术
瑰宝。她承认自己一点都不想听到大卫的故事,只想拥有更多财富留给她的
三个儿子。也就是说,她想要的是更多的世俗幻象。但是,我诚心希望那样
的饥渴会降临到你的身上,不是为了更多的饼和水,而是为了听明白神的
道。
《路加福音》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及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
的话都必须应验。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
讲解明白了。”耶稣在质疑尘世的父母时,问道:“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
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进了会堂,有人把先知以赛亚的书交给他,他
打关后读出《以赛亚书》第六十一章第一节与第二节的前半:“主耶和华的
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傅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医好伤心的
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路加福音》4:18 及《以赛
亚书》61:1)
他来是为了验证《圣经》的话,他告诉你们,那一天主耶和华的灵来在
他身上。《路加福音》的表达方式虽非如此,但他说——正如你们“这一
天”听见的——已经应验了。他是什么意思?他看到像鸽子的圣灵降临在身
上,因此他敦促每个人都遵循他的模式,若不借着这种模式,没人能到父那
里去。主耶和华的灵降临,形状仿佛鸽子;同样的那双鸽子飞回到方舟上的
诺亚那里。人是神的约柜,降临在人身上的鸽子是来保证一切安好;当它降

159
临在他身上,他被告知“这就是他,你起来膏他。”《路加福音》告诉你,
他是如何验证《圣经》的话,因为他知道“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
就像保罗,我必不止住我的嘴唇,我讲述了你的得救,也把你永恒的爱
告诉了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他们或许不接受我的话,但我知道,在某个特
定的团体中,那样的饥渴是存在的,而他们将会开始觉醒。
《耶利米书》第三十章,耶和华说:“男人会生孩子吗?我怎么看见人
人都用手撑腰,像临产的妇人,脸都发白了呢?”希伯来文的 chalat 在英
王钦定版本及修订标准版本中被误译为“腰部”,真正意思是“移出,把自
己从身上拉出来”。《诗篇》说:“他救了我的性命脱离死亡。”他指的是
肉体,这是死亡的外衣,出现在这世上经历过荣衰后消失,归于尘土。那
么,男人会生孩子吗?会的。让我们回到稍早时引用的经文:“并且造男造
女,称他们为人。”男女身上的这个子宫不同于世俗妇人的子宫,而是指头
骨。神就在这里种下祂的“道”,绝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祂的旨意,达成
祂派我们来此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就是验证《圣经》的话,因为神有一个截
然不同的世界,等待着那些成就神的话语之人。
我们被告知:“神的道就是真理。”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为了验证
真理,在神的道尚未被成就之前,不会离去。当这个世界说你死了,如果神
的道尚未在你身上实现,你将会回到跟这一世一样的真实人生,在一个跟这
个世界一样真实的世界继续你的旅程,直到那样的饥渴降临到你身上,把你
拉向终点。
在一七九四年出版的《乌里森之书》中威廉·布莱克描述代表灵感的依
妮萨萌子宫中的蛇,它粉碎了死亡的鳞片,发出的嘶嘶声变成了小孩的哭
声,同时:

亡者听见小孩的声音,
开始从沉睡中醒来;

160
万物听见小孩的声音,
开始苏醒了过来。

你的确听到你头骨中小孩的哭声。虽然看似不可能,但我要告诉你:这
是真的。
现在,为了鼓励那些对真理不感兴趣的人,让我们回头来说说班尼在灵
里听我所说的话:“耶稣的故事是一个坚持不懈的假设。”先有个假设,再
有坚定的信念,愿望成真就会发生在你人生各方面。你想要有钱?这就是耶
稣的故事,要对“我有钱”这个假设抱持坚定的信念。因为,除非你相信
“我有钱”,否则你将死在自己的罪中,并继续宣称“我是穷人”。你想变
有名?那么,坚定地假设“我很出名”。想要健康?那就假设“我很健
康”。不论你想成为什么,你必须先声明这已经是事实了,并且坚持这个假
设。假设是一种信念,没有信念,就不可能取悦神。你的理性思维可能会否
认你已变得有钱,你的感官也会否认这一点,但如果你有信心,勇于假设自
己是个富人,你就会成为你渴望的富人。
或许,今晚你还是宁可继续礼拜那个外在的耶稣基督,宁可继续与世上
的羊群同行,而非牧人;但是,你必然想在可安歇的宁静水边、在青草地上
被喂养,而不是像大多数人那样,爬上怀疑与恐惧的陡坡。你可以的,只要
你能够坚守这样的假设:“我衣食无虞,我是被需要的,我很有名,一切都
如我所愿。”不过,请记住:要让所有这些事成为现实,你必须要有一个坚
定的假设。这就是耶稣的故事。
《耶利米书》告诉我们:“耶和华的烈怒必不转消,直到祂作成和实现
心中的计划。在末后的日子,你们就会明白这事。”耶和华的计划,就是让
你成为神。“在末后的日子,你们就会明白这事”,神的旨意就是把自己献
给人,而且直到祂实现心中的计划前,绝不息怒。因此,在未来的日子,祂
会让那样的饥渴来到你心中:不是为了饼或更大的房子,也不是为了金银珠

161
宝,而是为了听闻神的道。当那样的饥渴占有你时,除了神的体验,没有什
么能够满足你。而如果神的旨意就是把自己献给你并让你成为祂,那么当你
体验到祂的话时,你就是神!
故事是这样的:“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昵?”(《马
太福 音》22:36)“ 以色 列啊, 你要听!耶和华我们 神是独一的主。”
(《申命记》6:4)在原稿当中,“听”这个字是“Shmh”,最后一个字母
比其他字母都要大,而句末的单字“echaD”(翻译成 one)也是如此。把
这两个字摆一起,就可拼出一个单字 witness,也就是“见证”。
《路加福音》最后,你会读到:“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你们要等
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什么能力?神把这个大能称为耶稣基
督。你注定要把耶稣基督当成一件衣服披于身上。等待祂,因为祂将在你之
内诞生。当神的能力与智慧生出时,你会发现祂以孩童样子诞生的迹象;接
着,所有的这些迹象都会展现在你身上,你将披上耶稣基督这件衣服。所以
我要告诉你,你将见证我告诉过你的一切,现在,我就要返回到我的来处。
我来到这个世界时,完全忘记了“我是”的存在。我必须如此。一九三
一年,当我初次见到我的朋友阿布杜拉时,我走进他正在演讲的地方。演讲
结束后,他走了过来,向我伸出手,说道:“内维尔,你迟到了六个月。”
我从没见过这个男人,于是我说:“我迟到六个月?你怎么会认识我?”他
回答:“兄弟们告诉我你会来,但你迟到了六个月。”
我会迟到,是因为那个告诉我阿布杜拉的人是个天主教神父。他是我很
亲近的朋友,但我觉得他简直是个白痴。他的父亲在禁酒时期是个私酒贩
子,留给他两百万美元,他拿到钱的第一年就在华尔街输光了。他所做的唯
一一件好事,就是把最后的一万五千美元捐给了一个天主教机构,让他母亲
在有生之年得到照顾。正因为我对他的判断一向不重视,所以当他告诉我阿
布杜拉的事时,我一再拖延着不去听他的演讲,直到有一天我的借口都用光
了。当阿布杜拉叫出我的名字时,我说:“我不认识你。”而他回答:“你

162
认识的,只是你忘了。我们数千年前曾一起待在中国,但你为了扮演好你现
在的角色,所以承诺要全部忘掉。”
上周五晚上,有位女士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上周一当你站在
讲台上时,我看见的你不是内维尔,而是一位中国古代哲学家。这让我很困
惑,所以返家途中,我一直对这次的经验感到怀疑,然后我记起来了。数年
前在一次通灵体验中,我和其他学生一起上山去上课。当我与那群人分开
时,我看到一位穿着白衣的中国古人在我身边,示意要我跟他走。我们走到
一个山洞前,那里有一块巨大的花岗岩,顶端有个岩峰,两边围拢合抱的一
个茧覆盖在岩石顶部。这个中国古人把茧移开,在花岗岩的顶端打破它 9
水混合着五颜六色的油涌了出来,就像生命有了蒸腾的热气。接,这个中国
古人牵着我的手,把我带回到那群人之中;而他们完全没有察觉到我刚才离
开过。现在,我知道你上周一晚上是戴着谁的脸了。”
没错,早在一九三一年阿布杜拉就透露了讯息给我,但直到今天我还是
懵懵懂懂,因为一开始我就发誓要清空自己的所有记忆,像一个受控制的奴
隶那样,去相信那个派我来的人。现在,我已经知道祂与我本为一体,除了
回归到我自己(也就是派我来的人),我无处可去。为了扮演好每个角色,
我彻底抹除了自己的记忆。但我知道,除非一个人扮演完所有的角色,否则
他无法走到这条路的尽头。凭着我的直觉,我明白就像演员必须去感受他所
扮演的角色及想像自己就是他所刻画的人物一样,你也必须想像自己完全融
入了每个角色。当你演出的这出戏落幕时,必会有迹象告诉你:你真正是
谁。
来到这里的你们都渴慕神的道,今天晚上,你们大可不花半分钱地在家
看电视,但你们特别花了时问、金钱来到这里,只因为你们的渴慕。我被派
来告诉你们,不仅要让你们知道,当神在你们身上实现了心中的计划时,你
们将成为神;更要让你们知道,如何借由喜爱祂的律法,来缓解这个理性世
界的冲击。祂的律法只是一个坚持不懈的假设,主张“我是我想成为的

163
人”。不要去评判一个不渴慕神的人,只需告诉他要怎样才能成为他想成为
的人。
告诉他,耶稣的故事是一个永无止境、坚持不懈的假设,无论他想成为
什么样的人。在他之内的基督,就是神的大能;他的想像力,就是神的能力
与智慧。告诉他,他的想像力知道如何让假设成真,但前提是,他必须坚持
下去。
现在,我要问你:你愿意坚持“你是你想成为的人”这个假设吗?或
者,你今晚回家时会这样告诉自己:“他给了我们一场很不错的演讲,但说
到底,他的银行里有一百万美元,而我什么都没有。”如果你是这么想的,
你就是违背了指令。因为你有这样的想法,就代表你缺乏对“我是基督”的
信心,而这是宇宙最基本的罪。《圣经》中记载,只有两种罪会触犯神;一
种是“你们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另一种是吃了分别善恶树上
的果子。倘若今晚询问我方的将军们:“不要再轰炸越南好不好?”他们必
然会说:“不好。”倘若我们远渡重洋去询问越南人,他们必然会说:
“好。”所以,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
我不是在问别人,而是在问你!什么对你是好的?告诉我,因为这世界
若只是反映你所假设的存在,那么所有的冲突终将会解决。有一天,在凯撒
的世界中,你的财富与权力将使你腰足到厌烦,以至于你终将抛弃这一切,
转而追寻神的道。我记得自己曾经拥有数不清的财富、许多房子,每一间房
子都雇了很多人,从秘书到园丁不一而足。那是一种堕落、颓废的生活。我
记得自己走出家门,没有再回去过。我不知道他们最后有没有找到我的尸
体,但我知道,我是故意一走了之的,因为我要远离那样的生活。大约十年
前,在一趟灵性之旅中,我回到了那个世界,看到一切恍如昨日。奇怪的
是,每个人都认出了我,并张开双臂欢迎我回去,但我只待了一会儿,就带
着那段鲜明的记忆回到了这个世界。因此我相信,一个人必须让自己彻底活
在凯撒的物质世界中直至赝足,才会渴慕神的道,渴求听见神的话语。

164
我相信你会在这里,就是因为你的渴慕。我知道你对社会有义务,必须
偿还凯撒世界的债务,所以你想要更多的钱;然而,你渴慕听到神的话语,
这样的渴望更胜于你对凯撒世界的物质欲求。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在这里,而
你也因此而蒙受祝福。
现在,让我们走进静默吧!

165
第 13 章 人拥有的能力

这场演讲是以内维尔关于越南战争的评论为开场。内维尔对时代所发生
的事件不会漠不关心,有时也会对时事与政治发表一些评论(但没有明显的
党派之见)。不过,他很快回到了设定好的演讲主题:创造力的发挥。这次
演讲最重要的一段话是:“这个世界宁愿拥有被创造岀来的东西,而不愿拥
有创荡的能力。”内维尔还生动地谈到我们漤用这种能力会发生什么事。特
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演讲的问答交流中,内维尔也对爱与婚姻发表了一
些看法。
——米奇・霍罗威茨

166
今晚的主题是能力。我指的不是凯撒的能力,我今晚要说的是神的能
力,因为在凯撒的世界里,我想所有国家都会承认,以经济与军事力量来
说,迄今为止,这片国土是凯撒世界中最大的强权。而今天,我们正在对抗
的是一个非常弱的国家,同时还发现我们正在打一场史上最长的战争。我们
说,我们有个目标,也有实现目标的工具,但我们不愿意去使用已经拥有的
工具。因此,我们修改目标以符合所使用的工具。但这种做法属于凯撒的世
界。如果我们不想修改目标来符合所使用的工具,那么就切断诱饵,忘掉
它,忘掉所谓的“面子”。但我说的不是那种能力,我要说的是神的能力,
在《圣经》中被称为“耶稣基督”,保罗将基督定义为“神的能力和神的智
慧”。在这里,我们发现,智慧与能力被颂扬并人格化为神创造世界的帮
手;这种能力,就是神奇的人类想像力,也就是神的能力!在我看来,就是
指《圣经》中的耶稣基督。
今晚,我们要谈的是这种能力。《马可福音》是最早的福音书,这种有
能力的人最先说岀口的一段话是:“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
信福音。”(《马可福音》1:15)对于悔改(repent)一词,我们现在普遍的
用法跟《圣经》的意思并不一样。我们普遍的用法指的是感到自责、懊悔,
但 这 跟 repent 原 来 的 意 思 毫 无 关 系 。 事 实 上 这 个 字 源 自 于 希 腊 文 的
metanoia,指的是心态及心意的彻底转变,不带有任何情绪。
我看到一个目标,但所有一切都在告诉我:“我不能实现。”那么,我
有没有能力去实现一个目标呢?让我告诉你,我们有的,我们拥有那样的能
力。那么,除了有效达成人生的目标,能力更深层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有一
个目标,我拥有达成它的能力吗?我要告诉各位:有的,你可以想像这个目
标,不是吗?你可以想像如果它成真了会怎样?你可以感受它成真了,你有
什么感觉?这就是你的能力!现在,你能否保持这样的想像及感受坚持下
去?你能否继续坚守着那个目标,仿佛它已经成真了?

167
我不关心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知道这种能力就是基督的能力,就有
能力达成你的目标。因为对他来说,凡事皆可能。他在圣经中被人格化了,
让我们回头来看他们如何在一开始就把他拟人化。你可以在《箴言》第八章
二十二节至最后的三十六节中读到:“在耶和华创世之始,在太初创造万物
之先,就有了我。”(《箴言》8:22)其中一个译本写的是:“祂创造了
我。”但这不是一个好的翻译。因为我不能说,我创造了我思考的能力,我
可以开发它、培养它,这是我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不能说,我创造了我想像
的能力,因为我本来就拥有这样的能力。我或许无法正确地想像,但我还是
拥有想像的能力。因此,在耶和华创世的开始,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在生
出宇宙、奠定大地根基之前,我就像孩子一样在祂身边。我在祂那里为工
师,日日为祂所喜爱,常常在祂面前踊跃,踊跃在祂为人预备可住之地,也
喜悦住在世人之间(《箴言》8:30・31)。“众子啊,现在要听从我,因
为寻得我的,就寻得生命,也必蒙耶和华的恩惠。得罪我的,却害了自己的
性命,凡恨恶我的,都喜爱死亡。”(《箴言》8:35-36)
你可以在《箴言》第八章中读到这一段,在这里他被人格化成一个孩
子,是神创造世界的帮手。当你在读这些文字时,可能觉得不合理,但我告
诉你,从我自己实践转变心态的技巧,并有过从上头重生的神秘体验后,我
完全能够明白这位先知在受到启发而写下这段话时,所指为何。有一天,你
也会与自己内在被人格化为小孩的创造力相遇。全世界都误解了这种能力,
以为他是一个在两千年前被牧羊人寻见、包着襁褓的小孩;这代表着创造力
在人身上诞生。因此,神确实在世人身上生出祂的创造力,而当这股能力在
人身上诞生时,人也如实地成为宇宙创造力的一部分,小孩即象徴着这样的
诞生,也就是象征着世人意识到了这个能力。所以我就跟祂一样,当祂创造
宇宙时,我就像个孩子在祂身边。因此在每个人身上,在把我当作宇宙创造
力的一部分展现出来时,小孩即象征了我已来到了那个时刻。当我寻得了小
孩,就寻得了生命。现在,我在自己之中有了生命,我不再是血气的身体,

168
而成了赐生命的灵。“得罪我的,却害了自己的性命;凡恨恶我的,都喜爱
死亡。”
如今,这个世界可说是死亡的世界。所以当你对全世界说这个故事时,
大多数的人还是宁愿拥有对街那栋大楼或这栋大楼——对他们来说安全又稳
当的东西,而不愿去了解自己有这股能力。把大楼移走吧,摧毁它,然后把
这股重新创造的能力留给我。你可以夺走我创造的东西,但不要夺走我的创
造力。这个世界宁可拥有被创造岀来的东西,也不愿拥有创造的能力。所
以,“凡恨恶我的,都喜爱死亡。”他们喜爱的是一个日渐衰败的辽阔世
界。没错,今日所创建的一切都会逐渐消逝;它们来到这个世界,历经荣
衰,然后消失。但是请留给我力量,让我有能力把一切带入到这个世界。如
果你想的话,可以拿走我带给这个世界的所有东西,但不要剥夺我的创造
力,让我可以在这个世界创造出任何东西。
那么,神所说的悔改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指心态的转变,是一种转向的
能力,也就是考验个人进入一个相反方向或状态的能力。我看到有些人在财
务上陷入困境,他们必须付房租、买衣服、养活自己,或许还负担了必要的
社会义务——照顾他人的食衣住行,他们可能是父亲或母亲。当我见到他们
时,这些人正处于失业状态。这样的情况正是在考验我的能力,考验我能否
将他们置于被雇用的状态。于是,我将他们带入脑海中,想像他们获得有薪
酬的工作,真实到可以说服自己的程度——仿佛我所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正
在做的事都是发生在现实世界,逼真到就像它们已经成为我正在想像的状
态;只不过这一切都发生在我的想像之中。那么,如果明天或当下这些人外
在的表现确实符合我内在的想像时,表示我已寻得了创造的力量。
我试着将这个方法用在其中一个人身上,然后又用在另一个人身上,不
断尝试,而它真的行得通。然后,我把这个方法公开,并要求所有相信这个
方法的人也亲自试一试,看看是否同样可以发挥与生俱来的这个能力——想
像与创造不是专属某个人的能力。因为只存在着一个基督,并没有无数个小

169
基督在地球上跑来跑去;只有一个基督,那个基督就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人类
想像力。
所以,如果我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应验了效果,然后你也发挥自己的
想像力,同样也应验了效果。这是同样的想像力,只是个人化后成了内维
尔,个人化后成了你——不论你叫什么名字。接下来,你会跟另一个人分
享,把它告诉其他人。是的,如果我可以告诉其他人并说服他们,让他们也
去尝试,那么尝试后,它必然也能通过考验而自我验证。这时,我们就可以
说“找到他”了。因此,当你在《圣经》中读到“我们遇见了”,是指遇见
谁呢?“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
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约翰福音》1:45)没错,“耶稣”的意思
就是“耶和华”的意思,而“耶和华”则意味着“救赎”、“拯救”。
如果透过我的想像,把某人从贫穷中拯救出来,让他变得有钱,那么这
就是耶稣。我行使的是同样的能力。如果透过想像,让某个生病的人真的变
得健康,那么这就是耶稣。耶稣从苦难中拯救了他,让他脱离倒悬之苦。什
么样的苦难?答案是:生病!如果我一再尝试、反复尝试,都能一一得到应
验,别人怎么想又有何关系昵?别人怎么看待我正在宣讲的事,又有什么关
系呢?我只知道想像力应验了它自己的成果,证明它真的行得通。如果它行
得通,你何不试一试呢?这就是我所说的能力,它不是外在的某种珍稀小
物,你不用花钱去买,因为它是你与生俱来的能力,你只要去发挥它、锻鍊
它就好。
所以,《圣经》说你要忏悔、要悔改,不是要你追悔过去,而是要你在
运用这种能力前,先彻底转变心态及方向。一旦你达到某种强度时,这种能
力就会自然在你里头生出,化身为一个小孩,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重
生岀来——从自己的头骨之中:那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是你白己生出来的
孩子。当然,你并没有真的从颅骨中孕育出某个小孩,那只是一个征兆,象
征你从上头重生以及你进入了神的创造之泉。如今,你拥有了神的创造能

170
力,只有神,别无其他。人就是想像力,而神就是人。神存在我们之内,而
我们也存在祂之内。神的创造能力就是人的想像力,实际上也就是耶稣基督
自己,再没有别的耶稣基督了。所以,突然之间你会发现,这世界都在谈论
什么:他们把耶稣基督安置在外头,把祂当成了某种神,而事实上,祂存在
于每个人里头。
现在,让我以自己的经验告诉你,我对这个法则的了解。在凯撒的世界
里,我一直在浪费这个能力,而全世界数十亿的人口每一年也都在这么做,
看看我们的战争以及那些无意义的愚行。然而,你不能浪费这个能力,你可
以漤用,但不能浪费。想像他人的丑恶之举,想像自己令人讨厌的地方,我
可能时时刻刻都带着憎恨的心情去错用它;但是,我不能浪费它。我会让你
了解,为什么你不能浪费它。
许多年前的一个晚上,我突然意识到周遭有两个生命体,而我是那个察
觉、感知到他们的人。所以说起来,连我在内,一共存在着三个生命体,而
我是感知者。我的上方站一位你无法想像有多美丽的女人,她是一位天使,
美的化身,也是万物的天使,她是如此美丽动人!我的下方是一个人类无法
想像有多丑恶的怪物,披着像猿一样的皮毛,但是他会说话,会发出粗嘎的
声音。我看着他,他也看着我,并指着那个美丽的天使,叫她“母亲”。我
被这个丑恶的怪物弄得心烦意乱,所以狠狠地揍了他一顿;他却不怀好意地
窃笑。他喜欢暴力,并以暴力为食。所以每一次我变得粗暴时,他就变得更
强大。而那个美丽的存在,一直在散发耀眼的光芒,但她却被这个丑恶的东
西称为“母亲”。当我正在揍这个讨厌的东西时,突然之间,我恍然大悟:
“我懂了,他就是被我浪费的所有能量的化身,而另一个存在则是我拥抱过
的所有高贵心念的体现与化身。”
我看着这个东西,我没有任何人可以指着起誓。我突然感受到一股前所
未有的慈悲,看着这个丑恶的怪物,我意识到他不过是我所浪费能量的产
物,他本不该被生出。于是,我对自己说:“我将救赠你,即便要花上我永

171
生永世的时间。”我对自己发誓,我会救赎他。然后,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吗?就在这一刻,就在我眼前,这个丑恶的东西整个萎缩了。这个能力的化
身、外表丑恶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最后没有留下任何曾经存在的痕
迹。然而,当它越缩越小并消失无踪后,这股能量回到了我的身上!我感受
到无限的能力,一心觉得只要这股能量可以回到我身上,我愿意做任何事。
虽然被错用了,但它并未被浪费,也从未失去。“在我整个圣山上,没有东
西被丢失。”
所以,你不会失去这个能力;你可能会漤用,但你不会失去它。有一
天,你也会面对一个像这样的丑陋东西。我完全知道我做过什么。要救赎
他,你不必等待,你对自己发誓并认真以对:“我将救赎你,即便要花上我
永生永世的时间。”就在这一刻,那个怪物萎缩了,变得越来越小,而另一
个天使则越来越亮,像星星一样发光。她是你所有美好想法的化身,也是永
恒的象征,而且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你所做的每个美好善行都会喂养她,而
你所做的每个卑劣恶行都会喂养他。他们始终与你同行,她轻诉着美好的事
物,鼓励你变得高尚,而他则低声怂恿你要施暴行。如果你面临人生的重大
抉择,挣扎于自己应该做什么,他会想被喂养,但他只能以暴力为食,而她
也只能以人类美好、高贵的心念为食。所以说,是人类创造了他们!你看到
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全都来自你自己的想像力,来自我们相同的能
力。从这时起,你知道了你是谁。你是创造力,要改变你的世界,让它变得
更美好。你不是在外在世界做这件事,而是在你的内在世界、在你的想像中
做这所有一切。
想像力就是神,再没有别的神了!祂的名字就叫“我是”,永远永远都
是如此。祂就是神!然而,当你遇见自己想像力的化身时,你会看到一个
人,这个人就是“无限的爱”;你也会遇见穿上另一件衣服的他,此时的他
叫“无限能力”,或是叫“无限智慧”。你将了解,你真正的存在是千变万
化的,扮演了所有的角色。当你遇见他时,他的根本存在是爱,但他也是能

172
力,你所看到是他的能力,也是智慧。你不必问“你是谁?”这一类的问
题,显然你就站在无限的爱、无限能力及无限智慧的面前。
《圣经》说“神就是爱”,如今你知道这些经文是真实的。你站在神—
—无限的爱——面前,而那是一个人!
科学家告诉我们的是一种客观、非人的力量;但我说的不是非人的力
量,而是极为个人的力量,神就是人。
“你是人,不再是神。你必须学会崇拜自己的人性。” ——威廉·布莱

由于所有一切都是神,而神又是人,祂的所有属性都被人格化了。因
此,当你遇见能力之神,祂是人;遇见智慧之神,祂是人;遇见爱之神,祂
也是人。
所以我告诉你,我所说的这种能力,就存在于你美好的人类想像力中。
你不用去求助其他人,也不用外求,你所需要的都在你自己里头。“天国就
在你们心里。”而神就在祂的天国之中。如果我转而内求,我该转向何处
呢?转向自己美好的想像力,然后想像自己渴望的东西是真实的,就像我的
现实世界那样真实,并说服自己那是真的,真实到可以说服自己的程度,那
么它就会成真,它会给自己披上这个世界所谓的现实外衣;但现实不是众人
当下即可看见的,而是一种我所想像的、看不见的状态。你找到橡树,把它
砍下来,它会借由不可见的状态自我更新;你用刀杀死羔羊,但羔羊的现实
永远存在人类看不见之处。
在我们这个美好的世界中,你拥有想像及创造的能力。你不需要财务的
力量,那没有用,你没办法买到健康,没办法买到尊敬。你或许可以暂时买
到,但没有人会真的尊敬你;一旦你没了钱,就不会再有人尊敬你了。你不
需要用凯撒世界的任何东西来买你想要的。“你们都来,”《圣经》告诉我
们,“不用银钱、不用价值来买。”“不用银钱来买”,意思是你用的不是
凯撒世界的钱,而是用你本具的人类想像力。

173
我来说个故事。我南方的一个朋友去了一家理发店,店里有四个理发
师。他先找了排名第一的理发师帮他理发,前后去了三次。后来有一次这位
大牌理发师没办法帮他服务,于是他换了一个最小牌的理发师,也就是排名
第四的理发师。他很喜欢这个理发师帮他剪头发的方式,两人聊过后,他知
道了这个人非常喜欢现在这个工作,或者应该说他热爱理发的工作。而我的
朋友只需要知道这件事。他问:“你真的很喜欢理发?”理发师回答:“我
就是喜欢。除了理发,我不会做其他事。我就是喜欢。”
现在,轮到我朋友要做他该做的事:他想像这个人是一家理发店的店
长。他没有跟对方商量,没有跟排名第一的理发师商量,也没有跟任何人商
量;他只是想到了这个人,而他很喜欢这个理发师。于是,他想像这个人是
一家理发店的店长,但不是这家店。六个星期后,这位理发师决定辞掉工
作。至于他如何筹到钱去开店,我朋友没有告诉我,但他真的成功开了一家
理发店,从排名第四、最小牌的理发师,一跃成为店长。就在两个月前,这
位理发师来纽约参加一场理发师之间的竞赛。他带了店里另两名理发师同
行,结果拿到了四面奖牌(全场比赛总共只有五面奖牌)。理发师自己赢了
两个奖项——冠军与亚军,而他店里的两名理发师则赢得了两个亚军。此
外,他还直接晋级另一场地区性竞赛(即美国西部七州),最后他胜出了,
奖品包括现金一千美元。这项大奖的奖牌如今高挂在他店里的墙上,而这一
切的源头,是我朋友运用了他的想像力!
我这个朋友很擅长操控“想像与创造”的能力。他是广告代理商,年初
时老板对他说:“这是我最好的一个客户,
我不想失去它,但你知道这个行业正在走下坡,我们得做些什么让它起
死回生。”于是,他坐下来盘算着:“如果想像可以创造现实,那么我的唯
一问题就是去面对这些自以为英明睿智的人,并说服他们让我的行销活动能
够放手一搏。前提是我要能说动他们,这些广告一定会成功;我不能跟他们

174
说我可能做到,而是要告诉他们,我的广告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于是,他
搞定了这整件事。
这二十个英明睿智的人都是亿万富翁(因为这是全球最庞大的跨国产业
之一),当我朋友在董事会上向这二十个人做简报时,自视甚高的他们一致
觉得道德上不允许他们答应做这样的事。但我朋友告诉他们这是法则的运作
方式,也就是想像会创造现实。“所以,如果你们想让某件事被创造出来,
就把这个工作交给我,我会把你们的渴望变成已经存在的事实,你们只要说
出来就好。”今年的第一季,这个产业的表现不仅没有往下掉,反而扭转了
劣势,利润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七千五百万美元,我说的是“净利”。现在,
这群英明睿智、有良好道德规范的大沃尓沃无比庆幸他们当初的决定!他们
看到了银行里的存款,看到所有这一切,于是他们所谓的道德规范全都消失
得无影无踪了。因为,他们看到了另一条以往不知道的法则。
我看到他的竞争对手写来的信。我朋友的老板收到了另一家广告商的来
信信中写道:“你知道,我要向你脱帽致敬,你套用了我们在工作上一直都
在使用的法则。”当然,这是个天大的谎言,因为他根本从来没使用过这个
法则。然后他又说:“我完全知道你做了什么。”他试图刺探我朋友的老
板,想找出他们到底做了什么。在这封信中,他声称自己确实知道并一直在
使用这个法则。“除非充分了解这个法则并活在这个法则之下的人,否则无
法为我们所用。我们不在乎他的宗教背景,他可以是天主教徒、新教徒、犹
太教徒或无神论者,但他必须把这个法则当作他的生活准则。”没错,我看
到的这封信就是在刺探,他想钓出那个真正想出这个法则的人,让这个人站
出来告诉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两个故事的主导者是同一个人。现在,他每个周六早上都会去理发
店,店长也都等着为他服务。他真心喜欢这个小伙子,因此将这个小伙子从
最小牌的理发师推到了店长。他知道这个小伙子喜欢给人理发,做他最喜欢
的事。于是,他想帮忙:“如果你喜欢做这一行,那就成为这一行的顶尖好

175
手吧!”告诉我你想要什么,或许你想要成为一名妻子,或是“想要有个自
己的家”。这有什么错呢?我的母亲从来没外出工作过,她生养了十个孩
子,她跟各司其职的仆人们一起住在家里。我的姊妹们也从不工作,同样跟
仆人住在家里。我的妻子一直工作到我可以养活她为止,当我负担得起整个
家庭生计之后,我就对她说:“从现在开始,你可以不必去工作了。”然后
她就把工作辞了,一直到现在。那是我们婚后近两年的事,当我可以养活她
之后,她就没再出去工作了。
所以,告诉我你想要什么,然后让我说服自己你真的想要它、你已经拥
有它了。只要我确实相信你已经拥有它了,你就会得到它。如果我无法说服
自己,那么我就失败了,但我没有因此浪费我的能量,因为我全程都充满了
爱。当你充满爱地代表他人去运用你的想像力时,你是很明智地在使用你的
能力。即使你没能成功地得到想要的结果,你仍然是以明智的方式在使用
它,如此一来,你就不会跟我一样也遇上了那头怪物。但是,每个人都有可
能在不知不觉中创造出那头怪物,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漤用这股能量,而被漤
用的能量就会变成这个可怕的东西。
你是否曾经好好想过:“到底我这个念头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那不是
一个好想法。它来自你所创造的某个怪物,那是你浪费掉的某些能量,有一
天他会在门槛与你迎面相对,而你必须救赎他,因为基督必须被救赎。虽然
他是救世主,但他也是一个需要被救赎的人,因为他只是能量,是我们的一
种能力。无限的创造能力就是基督,也就是神的能力。所以,我所说的能力
就是你拥有的神奇想像力,而人类的想像力就是神。所以我告诉你们,人就
是想像力,而神就是人,神存在我们里头,而我们也存在祂里头(人的永恒
身体是想像力,也是神自己)。我们是耶稣神圣身体的一部分 9 我们是他
的肢体。没错,每个人都能想像,因此每个人都是同一具身体上的肢体。
这就是为什么《箴言》第八章会说,我在他旁边像个小孩。“寻得我
的,就寻得生命。得罪我的,却害了自己的性命;恨恶我的,都喜爱死

176
亡。”所以,寻得祂的,就可以从上头重生;“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
国。”从上头重生,是以包着襁褓的孩子来象征。这不是发生在两千年前、
仅此一次的某件小事,而是正在发生的事!你从有了忏悔的心开始,悔改、
相信福音故事,而“悔改”只是在挑战你、考验你。
你能把一个人从理发店最卑微的助手拉高成店长吗?你可以把他想像成
一个真正的负责人、一个热爱理发的人,而你也喜欢他吗?那么,你可以试
试!将他带入想像中,彷佛他就是自己生命中那个真正重要的人;突然之
间,他就在理发店中跃升到最高的地位,还在整个西部地区赢得了所有的奖
项。另外,身为广告代理商的这个人,如今也有资格去主宰自己的工作待
遇,让老板对他说:“你想要什么?”老板想要留住他,每年都会主动给他
(呃,我听说是一年三到四次)一大笔奖金支票。我的这个朋友一点都没想
过要辞职,但他的老板更迫切地想要留住他,所以他得到了一笔又一笔的奖
金。而我朋友有什么回应呢?他接受了,不拿白不拿。
所以,我请在座的每个人都亲自试试,不要光听不练。你是操作它的那
股能力,因为它自己无法运作。所以当我知道该做什么时,我就去做!今天
晚上想睡就去睡,但应该怎么睡?应该在什么意识状态下入睡?难道要带着
自己不被需要的感觉入睡?这样的话,明天起床后,你会发现自己就是个不
被需要的人。忽视生活中的事实,去假设你是被需要的;忽视生活中的事
实,去假设你很富有,然后看看事情会如何在你的世界运作……一切都会顺
理成真地如你所愿。你正在创造一种无限的能力,而且不需要与这个世界有
任何联系,也不需要去结交对的人或做其他事。你只需要知道基督,基督就
是你美好的人类想像力!除了基督之外,你还需要知道什么?!
别让任何人告诉你,耶稣基督就在那里,看起来如何如何。《圣经》中
没有关于耶稣基督的任何个人表征,也没有关于他长相的任何话语。然而,
我们的教堂却有成千上百幅的基督画像,每一幅都在告诉你耶稣的模样,但
却没有两幅是一模一样的。事实上,他看起来就像你我,正如你在经文中所

177
见:“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祂。”
(《约翰一书》3:2)当祂显现时,必要像你。因此,别让任何人跟你说祂
看起来不像你,因为那不是基督。尽管第二诫说“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
我们还是有许多小小的放纵,跪拜在偶像面前,称其为基督。那是以人类双
手造出来的东西,而人们却忘记了创造者是谁,反过头来崇拜这个被创造出
来的东西。别忘了创造者!创造者就是神奇的人类想像力,那是你所拥有
的。不论你创造岀什么,都不会比身为创造者的你更伟大。因此,你可以创
造财富,就算别人夺走了,也没关系,因为你可以创造出另一笔财富。不论
你可以创造出什么,万一被别人拿走了,你都可以再创造出来。这就是我所
说的能力?而我所说的,不是任何世俗的力量。
去年我在巴贝多待了几个月,我那发了大财的兄长谈到了一些人,我想
他没有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他提到的五个人全是千万富翁,他一直在告诉
我,他们有多努力工作、做了多少事,所以才拥有了许多财富。我说:“维
克,你羡慕他们吗?”“当然!他们有权有势得很。”我说:“何谓有权有
势?你刚为我叙述了五个人的生平,你用语言生动地描述这五个人。你所描
述的最后一个人才六十三岁,你说他拥有二千五百万美元,但如今他要人告
诉他什么时候吃饭,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何时要吃饭,他也不知道自己叫什么
名字,他什么都不知道。直到有人把食物放进他的嘴巴,叫他‘嚼’,他就
嚼,一直嚼到有人叫他‘吞’,然后他才吞。
你说那算是人吗?他有二千五百万美元,那又怎样!至于你提到的其他
人,则是拿他们所有的时间在赚钱、在制造东西。你所提到的每个人,就算
是我最讨厌的敌人(如果我有的话),都不会想把他们放在这样的处境当
中。所以,那个人很有钱,但他连自己有五分钱的这个事实都无法意识到,
那么他有二千五百万美元有什么用呢?而你可以把那样的人称作是人吗?我
对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概念,不是这样的。

178
“维克,我现在告诉你的是一件截然不同的事。你很有钱,这种事或许
永远不会发生在你身上。你想跟这些家伙一样家财万贯吗?这些家伙都疯
了,他们把一生都奉献在积聚财物上,然后反过头来崇拜这些财物。你可别
崇拜这些身外之物,你要崇拜神,而且只能崇拜唯一的神,那就是你所拥有
的神奇想像力,不能忘记这一点。如果这栋大楼是你的,但万一它今天晚上
就烧毁了呢?那又怎样?你既然知道要如何把它盖起来,那就再盖一栋好
了。明天,你所拥有的一切可能会付之一炬,所以不必为你在这个世界所积
聚的东西担惊受怕。寻得神并只崇拜神,祂不假外求,你也不会在外头的世
界看到祂,而是只会在你的里头看到祂。你可以看到我是吗?你可以看到自
己的心念所反映的那个人,你若说‘我是个穷人’,就必看见他人眼中所反
映的自己——他们都知道你是个穷人。你可以看到你对自己抱持的所有看
法,但你看不见那个设想出这一切的存在。那就是神!我对自己的看法可能
是这样、那样或其他,这些看法将会被反映出来,人们会告诉我,我所设想
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但没有人知道我真正是谁!他们不知道设想者是谁,但
他们知道我所设想的自己是谁。我的银行存款余额会告诉银行业者,我所设
想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人们看见的,都是我设想出来的看法,而不是我这
个设想者。不要忘了设想者,他就是神!而那个存在就是你美好的‘我
是’,也就是神,只能是神?别无其他,以前不是,未来也不是。”
神彰显了祂自己的存在,因为祂深藏在我们里头。祂将自己带入了生生
不息的创造之流中,所以同一个存在——神——具备了无限的潜能。但是,
现实中的神并不是无限的,因为祂会死,否则就无法扩大,无法超越现在的
自己。神不断无限制地扩大,但只做有限制的收缩;当祂变成内维尔时,祂
让自己承担了这样的限制——收缩的限制、不透明的限制。现在,透过我内
在的忏悔,彻底转变了心态,祂得以打破外壳。换句话说,我发挥想像力,
让祂打破了外壳,于是就没了扩展的限制,也没了不透明的限制,只有祂加

179
诸在白己身上的限制,也就是死亡的限制。因此,神就是无限的潜能,在座
的每个人都将加入美妙的创造力之流,与神合而为 1!
现在,当你听到这个方法时,别只是听了就忘,要勇于尝试。以极端的
方式来考验它,然后告诉另一个人,再让他去告诉别人,传播这个好消息,
这就是所谓的“福音”。这是关于神的好消息:神如何变成人,而人也可能
变成神。如果神的名字是“我是”(这是存在的核心),如果我说“我是病
了”,我可以摆脱生病的状态,却无法摆脱成为“我是”;我可以摆脱贫
穷,变得富有,但我无法摆脱成为“我是”!所以,“我是”成了我存在的
核心;那么现在,祂就是我的存在。如果那是神、是我的存在,那么祂就变
成了我!神成了我,而我也可能成为跟祂一样。祂让自己承担了这个限制,
让我有可能成为不断无限扩展的祂。
所以今晚,你们可以试试这个方法,以这世上的所有一切来考验它。未
婚的你如果渴望结婚,这世上有什么东西可以暗示你已经结婚了?答案是:
一枚小小的戒指。在西方世界,戴在无名指上的戒指,代表了已婚的状态。
这枚戒指不必镶嵌像蛋那么大的宝石,只要一枚普普通通的金戒指就可以
了。如果无名指戴上它,就暗示着你是已婚者。今天晚上睡觉前,想像你戴
了这样一枚戒指,你不必真的戴上这枚戒指,只要想像你的无名指戴了一枚
戒指就行。在你的想像中去感觉它,你可以做到的!就像感觉一颗球,你可
以感觉到一颗球吗?然后,感觉一块丝绸,一个接着一个地去感觉这些东
西。你能分辨它们的不同吗?如果你能够分辨出一枚戒指、一颗网球或棒球
以及一块丝绸之间的区别,那么绝对没有东西是你分辨不出来的。即便你的
眼睛看不见,但这些东西是真实存在的!我可以分辨这些看不见的东西,那
么虽然我看不见它们,它们也一定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现在,请在想像中拿
起那枚戒指,把它戴在你的无名指上,去感受它的疗在,然后为那个帮你戴
上戒指的人感到骄傲。你不必去看那个人长什么模样,当他为你戴上这枚戒

180
指时,你会为他的姓氏感到骄傲,你将会冠上他的姓氏,并为这个人感到骄
傲。请把戒指戴在你的无名指上。
你知道我为什么会知道这个方法吗?因为我的妻子就是这么做的!真
的,她使用过这个方法。有一天,她遇见一位所谓的通灵人士,这个女人对
她说:“你为什么要把结婚戒指拿下来?”她说:“我还没结婚昵。”女人
说:“别骗我了,你只是把结婚戒指拿下来而已。”她说:“但是我还没结
婚啊。”于是女人说:“我连你先生叫什么名字都知道。”然后女人开始
说,内伯、内巴、内法……她没有完全说对,但已经相当接近了。她真的察
觉到了我妻子意识中的感受。当我第一次遇到我妻子时,我就想跟她结婚。
但我当时还在纠结一段感情,不过借着这个法则,我在没有伤害任何人的情
况下,终于摆脱了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而可以真正合法地说出:“你愿意
嫁给我吗?”但与此同时,她也戴上了那枚想像中的戒指。在我还没真的帮
她戴上戒指之前,她就允许了我为她戴上那枚戒指——因为她上床睡觉前,
会想像我为她戴上戒指。
因此,我想告诉未婚的女士,如果你想结婚(或许有人不想),真心想
要结婚的话,这是达成目的的好方法,你的对象会突然冒岀来,你不必成为
任何人,也不必想方设法地去结识对的人;因为通常当你越想去遇见对的
人,越是会遇上不对的人。所以,不要刻意去寻找,那些追寻爱的人,只是
突显了他们缺乏爱;而缺乏爱的人,永远找不到爱。只有充满爱的人才能找
到爱,他们从来不刻意去寻找,他们会把爱吸引过来,爱会主动找上他们。
所以,这就是我所说的能力:宇宙的力量。创造力以及维持宇宙的力
量,就是存在于你之内的人类想像力。想像力就是神,别忘了这一点。我知
道要你们相信不容易,因为人类早已被训练去信仰一个外在的神。人们会上
教堂,跪下来向一个外在的神祈祷;到了晚上回家后,又跪在床边祈祷,对
象同样是一个外在的神。或许对有些人来说这是好事,但我告诉你:神不在
外头。虽然你不会因此受到责难,但祂是以非常个人的方式存在你里头;我

181
可以告诉你,祂是以非常非常个人的方式存在你里头。就像《圣经》所说
的:“你轻忽生你的磐石。”(《申命记》32:18)这句话看似一种比喻,
但这个比喻多么真实啊!
有天晚上我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更确切来说,是某个傍晚时分;当时我
没有特别想什么,却突然有股力量展现在我眼前。这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我
看着它时,它破裂成无数的小碎片,然后又重新组合起来。但是它不再组合
成原来的那股力量,而是重新组成一个呈现莲花坐姿的人。我看着这个人,
他现在已完美地安坐了下来;当我看着他时,才发现我正在看着的这个人就
是我自己。于是身为感知者的我,观察自己在莲花坐姿下陷入深沉的冥想。
当我意识到正在看着自己时,那个我开始发光,不断地发光,越来越明亮,
在到达最亮时他爆炸了,然后我回到了这个世界中。我是在哪里看到他的
呢?在我内在的世界里,就是那个正在冥想着的我,而现在的我不过是他在
这个世界的自我投射而已。当他在我里头彻底觉醒时,我就是他。神真的变
成了我,而我也可能变成神!他磨练我的所有技能,允许我犯下所有的错
误,创造出我先前提到的那头怪物。虽然我创造出那头怪物,但我也创造出
充满爱的天使。而在他的冥想中,他允许这一切发生。他是我内在世界的做
梦者,他梦到刚刚的情景,梦到我在这个世界所梦到的一切。当他醒来时,
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我就是他,而他就是神!
所以,让我告诉你,敞开心房,今晚就开始尝试。我可以向你保证,如
果你确实地去做,绝对不会失败。
现在,让我们进入静默之中。很好,有任何问题想问我吗?就让今晚成
为一个充实的夜晚吧!

问:【听不清楚】
答:《圣经》告诉我们(事实上,在凯撒世界的现行法律也是如此),
一个人的证词在法庭上是不被接受的,必须要有两个证人。我们已经有一个

182
外在的见证,以《圣经》的书面文字存在;而人是活的文字,他必须去复制
《圣经》的文字,必须去经历《圣经》中的所有故事。
因此,当他确实体验到《圣经》时,他有两个见证人:一个是他内在的
父,一个是外在的书面文字(即《圣经》)。《启示录》第十一章提到“我
那两个见证人”,如果两个不同的人在证词上达成一致,那就是决定性的确
证;如果一个人前来发誓,即便他说的是真话,在法庭上也无法被接受。他
说的可能是事实,但必须要有第二个人来确认他所言为真。现在,神的见证
就是《圣经》,那么圣经所言字字为真吗?让我以自己的经验来告诉你,
《圣经》所言字字为真。但《圣经》不是世俗的历史,而是超自然的历史。
所以,当你体验《圣经》中的故事时,你会在灵魂的遥远之境体验到它。它
将复制《圣经》所记载的历史,也就是超自然的历史、救赎的历史。

问:【听不清楚】
笞:那是当然,亲爱的,否则你不会在这里。如果你不渴望拥有神的体
验,你就不会在这里。这个世界还不够饥渴到能够拥有神的体验。《圣经》
告诉我们:“我必命饥荒降在地上,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
不听耶和华的话。”当那样的饥渴发生在你身上时,除了神的体验,没有其
他东西能够满足你,即便给你全世界的财富;当那样的饥潟发生在你身上
时,除了神的体验,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能真正浇熄那样的饥渴。《圣经》
记载了神的完整故事,而世人可以体验《圣经》的故事。《圣经》必然会在
你我之内应验,所以我们会有两个见证人:一个是我们所经历的体验,一个
是外在的《圣经》文字。
还有其他问题吗?尽管发问,让我们拥有一个美好又充实的夜晩。还有
十分钟的时间。

问:【听不清楚】

183
答:不,亲爱的,当你想像时是在播种。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些想像投
射在空间的荧幕时,我们意识不到那是我们的收获。我们会说:“我从来没
想过这样的事。”但我们一定有过,否则不会遇上这样的结果。所以,想像
就是在播种,当时机成熟时,它会从隐形的旅程中冒出头来,出现在空间的
荧幕上。这时,你就会看到它,不过你未必能辨认出那是你的收获。但我要
告诉你,不要太在意你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有收获,你只需要知道自己想要的
结果是什么,坚持那个结果,你就不会伤害到任何人。如果你尝试去设计方
法,反而会把整件事搞砸。曾经有人对我说:“你知道,我想要跟那个男人
结婚,非他不可。”我说:“你不是想要跟那个男人结婚,你只是想要有个
幸福的婚姻。你并不是非那个男人不嫁。”
“我是啊,我非那个男人不嫁,其他人免谈。”然后,我接下来要说的
话总是令她们感到震惊。我说:“如果他现在死了,你还想跟他结婚吗?”
“可是,他不会死啊……”“我不是问你这个。我是说,如果他现在死了,
或者如果他现在被指控为全世界的头号窃贼或杀人犯,你还想跟他结婚
吗?”“哎呀,内维尔,你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呢?我就是想跟这个男人结
婚嘛。”
但是,你可以看出来,其实她们想要的不是那个男人,而是想拥有幸福
的婚姻。我参加过很多场婚礼,新娘们都曾经告诉我“我非那个男人不
嫁”,但新郎往往不是“那个男人”!所以,当这些新娘看到我站在走道上
时,都会感觉到很尴尬,因为她们曾经扬言“非那个男人不嫁”,结果嫁的
根本就不是那个男人。这就是为什么当她们跟另一半幸福地走上红毯时,经
过我身旁都会有点羞赧,因为她们心知肚明:我知道她们的新郎不是“那个
男人”。
你想要拥有幸福的婚姻,没问题,这就是你要的结果。那么,让他来
吧,让他披上这个世界中所有会让你感到幸福的衣服出现吧。他不必是某个

184
受到女粉丝崇拜的偶像,因为在他们的世界中随随便便就离婚,这会对女方
(或男方)造成什么影响昵?但我知道,这不会是你真正想要的。
你想要的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他回到家,这个家就圆满了。当
他回到家而你不在家时,这个家会变得空空洞洞。我知道白己想要的是什
么,我也拥有了。如果我回到家而比尔28不在,即使家里有我的朋友,即使
我可能正在开派对(一场鸡尾酒派对有十多个人参加),当他们问我:“比
尔人呢?”而我回答:“哎,她不在。”你知道,整场派对就变得毫无意
义,直到她回到家。
如果她出门时说:“我五点会回来。”然后她直到六点才到家,那么在
五点到六点之间,我就会变得魂不守舍:“她人在哪儿呢?”每个人都应该
拥有这样的关系。当你的另一半(不管是男主人或女主人)不在家时,房子
会显得毫无生气。如果说我回到家时,她在不在家对我都无所谓的话,那么
我结婚是为了什么?如果她在不在家对我来说毫不相干,这就不叫做婚姻
了。当夫妻其中一方不在家时,房子必须显得空洞而没有生气。如果我知道
在她心中,我可以想回家就回家、想出去就出去,她毫不在意也不关心,那
她就不是我的妻子了!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留下她而离开人世,或是她先
离开而留下我,但是当我们在一起时,我希望我们彼此都能有这样的感觉:
只要另一半不在家,就会觉得房子空空洞洞的。我自私地希望,她能够有同
样的感觉。
还有其他问题吗?

问:【听不清楚】
答:不管有意或无意,人们所创造出来的东西都一样具体。但是在这个
世界,我们应该要学习有意识地去创造。不过我不能否认,无意识的创造也
一样有效。我们看到某条新闻,即便不认识涉及到这条新闻的人,也会有所

28
编按:比尔是内维尔对妻子的曙称,他妻子的闺名是凯瑟琳・藏拉・舒姆斯。

185
反应。这种带着强烈感受的反应,就是一种创造行为。所以,不管你是有意
或无意地做出反应,都是一种创造。因此,对你正在做的事要有觉知;或者
我可以这样说,你们要变得越来越有意识,所做的事都是自己仔细选择过
的。我们不会走进一家店,然后说:“给我拿一条领带。”我们会选择。我
会说:“不要只给我看三条领带,我要多看一些。”可能是五十条或一百
条,然后我会从中选出一条或两条领带。我不会走进一家店,然后说:“给
我拿一套西装。”我会说:“请让我看一些西装的大小。”然后从一打或更
多套的西装中,根据质料、颜色及衣柜中所缺少的样式去挑岀一套,让我的
穿更有变化。于是我挑了一套岀来,让裁缝师帮我修改,而不是让他来告诉
我,我应该会想要哪一套。

问:【听不清楚】
答:不,一样有效。人们整天都在接收世界上最糟糕的东西,而这些全
是他们自己在无意间种下的。他们可能坐在纽约家中,把整份报纸从头到尾
读过一遍。像《纽约每日新闻》这种以耸动报导为特点的小报,每天的发行
量超过两百五十万份(我估计周日发行量可达五百万份),除了负面、否定
及消极的字句之外没有别的,不外乎是谁谋杀了谁、谁强暴了谁、谁跟谁的
老婆在一起等等,而读者就是爱看这些,因为他们的日子太单调无趣,于是
这些新闻成了某种替代品。等他们去上班时,就以这些胡说八道来喂养彼
此;因此他们才会结结实实地读上一个小时。然后,事情开始以一种不正常
的方式在他们世界发生,虽然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但所有事情都
是他们自己惹出来的。他们一视同仁地滋养、壮大了这些因,埋下了日后的
恶果。这就像走进一家餐厅,然后问说:“厨师今天想扔掉什么?”餐厅的
人可能会这样回答:“我们的炖菜做太多了,四天了还卖不掉,我们想便宜
地卖掉。”于是今天,他们会给这道炖菜取个不一样的名称,然后把它贱卖
出去。但我不想要这个,把菜单拿给我吧。

186
我朋友曾经教了我一课。有一次我们去一家餐厅,粗心大意的侍者上菜
时把一些汤洒了出来。我朋友把他叫了过来,然后问他:“告诉我,你这是
施舍吗?”那个侍者吓呆了。我朋友继续问:“我问你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
问题,这是施舍吗?”然后那个侍者回答:“先生,你的意思是?”“我要
付钱吗?”那个侍者回答:
“当然要啊,先生。”于是我朋友说:“那么请把它拿回去,给我上一
盘干干净净、没有被洒出来的汤。”侍者马上就把汤盘端走,换给他另一盘
干净、没有被洒出来的汤。如果那些洒出来的汤是施舍的,就让它这样吧,
我不能抱怨;但如果我得为这盘汤付钱,请你把它端回去,换一盘好的给
我。这是我们都应该学习的一课,有太多粗心大意的事情发生,却没有任何
人去拨乱反正。

问:【听不清楚】
答:我很乐意。首先,我不会与神分离。祂只有一个名字,而我也只有
那个名字;我不能指着别的地方说祂的旨意,一旦我说出“祂的旨意”,我
就跟祂分离了。所以我问自己:“你想要什么,内维尔?”由于这整个世界
都是你自己从内而外的投射,所以你不会伤害到任何人,但你无法否认你仍
然拥有欲望,你仍然想要某些东西。你想要它,你就要假设自己已经拥有
它,然后放手让事情自然发生。如果需要许许多多的资源去帮助这个假设成
真,那么不论是在有意或无意的情况下,这些资源都会被用上。然而,如果
我还在等待事情发生,并开口问道:“这是神的旨意吗?”我会永远都在等
待,没错,永远。我应该付房租是神的旨意吗?或者我被房束赶出去才是神
的旨意?我可能会坚持说:“让祂先告诉我。”因为有朋友会说:“你知道
的,你需要谦卑,你需要那个经验,你需要事情被引爆出来……”我受够
了,我不需要上两次同样的课!我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以为那是神的旨意
而放手让祂去做之后,到了月底,我同样付不出房租。房东说:“我不能再

187
帮你了,你搬走吧。”我曾经等着神来告诉我应该做什么,但是祂从来没告
诉过我。我必须靠自己。所以当我结婚时,我知道我的人生有了义务;接着
孩子出生了,我又背负着另一个人的责任。我还要让外面的某个存在来告诉
我该怎么做吗?不,我知道自己必须做些什么。送她去上学?没问题。你能
上大学吗?你想上大学吗?好的。那么,让她上大学就是我的义务,而我也
做到了。
相反的,如果我等着某个外面的存在来告诉我:“呃,或许她不该去上
大学,这样你会轻松些。”那么我就是在推卸责任,你的整个世界都在推卸
责任。不,亲爱的,你要自己做决定;即使错了,你还是要自己做决定,你
会因为这些决定而学到宝贵的一课。但是,假如你想借着不做决定来避免犯
错——你知道《启示录》的那个故事吗?“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你既如温
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你不能用温水来煮咖
啡或茶。你知道,反对我的人会这么说:“内维尔,我认为你是个疯子,你
跟那些来听你演讲的人都疯了。”没错,我不只一次被人这么说。结果是,
那些真正反对我的人,都变成了我最好的学生;而那些第一次听我演讲就跟
我说“我觉得你讲得很棒”的人,再也没有回来过。那些说“我觉得这个人
疯了”的人,后来都会回来找我。
在纽约第四十九街,我遇见了两位女士。一位女士正在向外地来的朋友
介绍纽约市,她们刚好看到我的一张大幅照片摆在橱窗里,跟我的书放在一
起。于是其中一位女士问:“你知道他是谁吗?”对方回答:“不知道。”
“他就是第四十八街那个疯狂的神秘主义者。哦,你得去听听他的演讲,他
疯疯癫癫的。我们都去听过他的演讲,因为他疯起来真的很好玩。”她说,
“坐下来听他的演讲很有趣,不用花半毛钱。”当时,听众都是自愿来的,
所以每个星期都有近千名的听众来听那个第四十八街的疯狂神秘主义者演
讲。但是,那些来听我演讲并觉得“哇,他真的疯了”的人,往往会提出问
题来挑战我,最后变成我的好学生;而那些像街上这两位女士一样的人,会

188
说“哇,他是个疯狂的神秘主义者,我们去瞧瞧、找点乐子”的人,永远都
不会成为我的学生。他们有热爱的偶像,也向这些偶像祈祷,虽然祂从来没
有回应过他们;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怀抱着希望继续祈祷。

问:【听不清楚】
答:亲爱的,我认为要尽量具体。我只是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想知道它们的细节,然后得到它们。如果你无法那么具体,也没关系;先订
个目标,一个整体性的目标。如果你可以做到具体入微,神也会给你非常明
确的回应,在神的世界中描绘出完美的轮廓。看看你们拇指的指纹,每个人
的指纹都跟别人不一样,体味也是如此,否则猎犬就无法寻人。只要想像三
亿五千万的人口中,竟没有两个人有一模一样的体味,也没有两个人有一模
一样的声音(有相似的,但不是完全一样)。磁带可以证明这一点,当你说
话时,声音的振动会被记录下来,你无法复制它。相似?有可能,但是没有
两个人的声音会一模一样。所以,你是如此的独一无二,你是唯…且仅有
的,无法被取代,永远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你。这是你必须得救的原因,否
则永生神的殿便无法完成,你是这殿中的一颗石头。当神把你造成如此独特
的存在时,祂是非常具体、明确的。正因为神不会在人群中错失我的这个简
单理由,我就不会“迷失在人群中”,我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而且我永远会
是越来越独一无二的个体。

问:【听不清楚】
答:谦和的人是自律或训练有索的人。“谦和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
承受地土。”(《马太福音》5:5)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运用自己的想
像力。29

29
编按:《哥林多后书》:“因为我们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
他们中间来往;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

189
第 14 章 进入梦境

这场演讲可以看出内维尔对诗人与神秘主义者威廉・布莱克(1757-1827)
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在内维尔职业生涯的后期。内维尔曾经说到,直到他开
始理解布莱克,他自己的哲学论点才得以成熟。他发现布莱克对思想的神圣
本质有独特的洞见,并在这方面与自己的看法不谋而合,于是将两者结合了
起来。内维尔也在这场演讲中谈及他对当代文学的兴趣,包括他与小说家及
散文家赫胥黎(1894-1963)的相遇。
——米奇,霍罗威茨神

190
只是使徒,并存在于万物或人类里面。神拥抱着经验之火,祂被火焰吞
噬,再从灰烬中复活,浴火重生为耶稣基督或神圣的想像力。善与恶不是某
些仁慈的神祇所强加的条件,而是灵魂为了超越自己、觉醒为神所必须经历
的状态。
今晚,我将跟你们分享一个朋友的经验。有位女士曾写信给我,信里写
道:“在梦中我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想成为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当我观察
到某个生命或事物的那一刻,我就可以变成它,感受到它的情感,分享它的
想法及环境。我整晚都在这么做,而且很不情愿醒过来,因为我很享受这样
的体验。”
现在,我要告诉你赫胥黎是如何描述他的朋友劳伦斯的:

跟劳伦斯在一起是一种冒险,一趟探索新事物的发现之旅。因为,他有
自己的秩序,并且活在一个与常人不同的世界里 一个更明亮、更深邃的世
界。只要他一开口说话,就会使你们在这个世界里得到自由。他看待事物的
眼光,像是一个曾经濒临死亡的人;当他从黑暗中出现时,世界就向他展现
出深不可测的美丽与神秘。对劳伦斯来说,存在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康复期,
仿佛他每天都从一场致命的疾病中重生。即便是最随意的谈话,
也不经意地流露出康复者的眼神。与他一起在乡间漫步,仿佛走在丰富
又饶有深意的景观之中,成了他所有小说的背景与角色。他似乎知道成为一
棵树、雏菊、破碎的浪潮或甚至神秘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感受,就像他亲身体
验过一样。他可以进入动物的皮肤,以最令人信服的细节告诉你它的感觉,
以及那些晦涩难懂、非人类的想法。

我相当确定我这位女性朋友从来没读过这封信,但我给了她我的不朽之
眼。如今,想像之眼在她的内在世界睁开了,她分享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

191
一种状态、从非人类转换到人类的经验,了解它们的感受与情感。这怎么可
能呢?这是因为神是唯一的演员,扮演着所有角色。
威廉·布莱克写下了这段话:“永恒是存在的,而且永恒中的所有事物
都与创造无关,这是一种仁慈的行为……由此可知,我不认为正义或邪恶的
人是至高无上的,他们都是灵魂可能落入的沉睡状态,当灵魂跟随着蛇离开
天堂时,他们就会陷入善与恶的致命梦境中。”
这世上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由内而外的投射。你可以进入这世上的所有
动物体内,体验它们的感受,因为它们都是你的真我。
你是宇宙的生命力,万物都由你而造,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你
的手,因为你就是生命。这是我的经验之谈。整个宇宙都活在你之内,外头
不存在任何生命,是你赋予了宇宙生命,阻止它运作或放手让它运作。布莱
克说得对:“神只存在并作用于万物或人类之中。”因为神是唯一的行动
者,在人类的想像中充满想像力地行事。
坐在这里的你,可以在想像中看见你的家,虽然它并不像这个房间那样
有三維的现实感。但总有一天,你脑海想到的东西,会比你现在看到的我这
个演讲者更加生动。你会进入它,不是像一道影子,而是以三维空间的方
式。当我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休息时,闭上眼睛宛如沉睡,然后就能看见
睁眼时所看不见的东西。我清楚地知道身在何处、正在做什么事,我允许意
识跟随着梦中所见,在我开始探索那个世界之际,走进那幅笼罩着我的景象
之中。
如今,我已知道布莱克这段话有多真实:“如果旁观者可以进入他所想
像的这些景象,坐在他沉思的战车上接近它们;如果他可以进入诺亚的彩虹
或进入他的怀抱,或者能跟这些不断恳求他离开尘世、奇形怪状的东西成为
朋友和同伴,他就能从坟墓中走出来,在空中与主相遇,而满心喜乐。”
许多次当我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时,我的心灵之眼睁开了,我看到了
凡人之眼无法看到的东西。然后,我会允许我的意识在沉思的战车上继续前

192
进,进入这幅景象之中。披现在的外衣,我在这个世界叫内维尔;但我(一
个有意识的存在)已经离开了这具躯体,进入了包裹在我周围的另一个世
界。当我探索那个世界时,我披上另一具躯壳,它跟我留在床上或椅子上的
那具躯壳一样真实。如果有人这时走进房间,他们会以为内维尔只是在睡
觉。然而,我却是完全清醒着,有意识地察觉到自己与外在的自我是分离
的。
看着镜中的自己,你看到的是神在这个死亡世界所戴上的面具,但你看
不到那个永生的你。你的亲友看似死了,但他已经不是被放进焚化炉烧毁或
被埋葬在坟墓之中的那个人。他是“我是”的存在意识,正在探索跟这个世
界一样真实的另一个世界,直到他体验到经文的奥秘。
你看,神只是使徒。我坐在椅子上,看到了原本看不见的东西,并且有
意识地进入我所见到的景象中去行事。我发现这里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
完整、随时都可进入的三维现实。
我的朋友知道,把自己变成任何她感到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感觉;而我相
当确定,她从来没读过赫胥黎写给劳伦斯的这封信。这是同一个赫胥黎,我
曾经试着告诉他我从上头重生、大卫以及我与你们分享的梦中景象,他当时
表现得毫无兴趣。他喜欢有我这样的朋友,但是就跟每个人一样,他也有自
己的界线:在某个社交圈子里,如果你以不同腔调说出某个单字,就可能被
划分成一个“不属于”这个圈子的人。某种程度上,赫胥黎不想听我的梦
境,也是因为我并没有以他认为“每个人都应如此”的方式说话。我可以告
诉他的事,甚至比他的朋友劳伦斯最疯狂的梦境更疯狂。然而,因为赫胥黎
个人的小小障碍,让他听不进去我的话。
但是,我要告诉今晚坐在这里的你,你是唯一的神。你将从经验中得知
这一点,因为这一天即将到来。你将会看到,在你心灵之眼中的想法会以三
维的三維画面呈现,就像你现在看到的演讲者一样,而不只是脑海中的一个
念头而已。当你打开了想像之眼,会立刻进入到那个想法之中,不论那是发

193
生在一万年前的事,或是存在于你所认为的未来之中。我要告诉你:所有一
切都存在于此时此刻,等着你进入并与你合而为一。
就像威廉·布莱克一样,有一天你也会了解,善与恶都不是至高无上的
状态,你将会原谅每个人的所作所为,不管是现在或过去的作为。你会知
道,虽然他的行为看起来很可怕,但是从这个层面来看,他只是在表达一种
状态,而且必须按照这种状态的指令行事。善与恶仅仅是人的灵魂为了唤醒
自己的真实存在所必须经历的状态,他必须拥抱经验之火,必须被火焰吞
噬,才能从余烬中复活,并与派他来的存在合而为一。
我无法告诉你,当想像之眼睁开时,等着你去体验的那些感受有多令人
亢奋、激动;因为只有到那个时候,你才能第一次真正去看见。当你打开耳
朵时,会听见凡人之耳无法听见的声音,正如你会看见凡人之眼无法看见的
景象一样。大约一个星期前,我去一家公司处理我的联邦医疗保险,他们要
求我证明我即将年满六十五岁。我清楚记得自己曾经拿到洗礼证明,但已经
好几年没有看过那张证明了,而且也完全不知道自己把它放哪儿了。两天前
的凌晨一点半左右,我的神圣弟兄对我说:“洗礼证明就在你的皮夹里。”
我醒来后,打开了梳妆台抽屉,在皮夹中找到了那张我妻子在一九三八年交
给我的洗礼证明。一九二四年,我拿到这张证明,那时的我是舞团的一分
子,需要它才能前往伦敦。所以我知道,当想像之眼与想像之耳打开时,内
心的每一个渴望及期盼都会被看到并听到。这就是你的命运。
我说,你是神,这世上唯一的演员,不论你想像了什么,神都能扮演好
角色。祂也是唯一的行动者,透过想像来行动。你可以想像任何事并相信它
的真实性,把这个信念用在想像上,它就会实现。当威廉・布莱克说到永恒
时,他是这么说的:“永恒是存在的,而且永恒中的所有事物都与创造无
关,这是一种仁慈的行为。”他指的是你所穿戴上的血肉之躯,你的衣月
艮;它是永恒的,任何人都可以(而且许多人都会)穿上这件衣服。就我而
言,这是一件会让人觉醒的衣服;我不是那件被叫做内维尔的衣服,也不是

194
我在百老汇所演过的任何角色(我曾经演过六部戏,但我只是个演员,不是
我在那些戏中所扮演的任何人物)。神也是如此,祂是永恒中唯一的演员,
也是人类的想像力。在祂下凡并接受这些有生死局限的永恒身躯时,人类的
想像力早已设计好了整出戏的情节。而且,人类的想像力也将会从这些永恒
身躯中复活,回到祂的来处一一神圣想像力。
《创世记》是这么说的:“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
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这是你想提
升神圣的想像力所必须知道的。蛇知道当你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虽然
不一定死,但你必须拥抱经验之火,宛如它的受害者般被火焰吞噬,然后跟
神一样,从灰烬中复活。那就是这段经文所说的故事。
布莱克补充了以上的故事,他说我们跟随着蛇离开了天堂,这意味着,
我们并非始于这个世界,而是跟随着蛇的世代离开了天堂,蛇告诉我们,当
我们拥抱善与恶的伟大经验时,将被经验的烈火所吞噬,但我们不会死,而
是从灰烬中复活。在《约翰福音》中,约翰以一种美好的方式来描述:“我
从父出来,到了世界,我又离开世界,往父那里去。”所以,我们并非始于
这里,而是从父出来;我们发现身上穿的这件外衣(即现在的血肉之躯)似
乎开始于某个时间点,但其实是宇宙结构中的某个永恒部分。以我自己来
说,我的这件外衣似乎开始于一九。五年,但它不是一直始终如此,而是会
长大,然后在六十几岁时离开人世。我们所穿的这件外衣总会出现,为神所
拥有,走到某个时间点后就消失了。
所有这些都只不过是拣选来穿在身上的衣服,但人们却误以为他们就是
穿戴在身上的那件衣服,因为他们不知道神是谁。事实上,神就在那个外衣
之内。你美好的人类想像力就是神,祂存在于万物或人类里头,扮演着所有
角色。在宇宙中,没有别的神,也没有其他的行事者。
如果你想考验神,但做无妨。你那不朽的眼睛与耳朵毋须张开,就可以
试验你的创造能力,只要假设你就是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坚定你的信心,忠

195
于你的假设,即便现实世界的所有一切都在否定这个假设,但你终究会变成
那样的人。无论你是谁或这个世界如何看待你,对这个想像的“我”来说,
凡事都有可能。正如我前面提过的,如果赫胥黎能听进我的讯息,而不是只
在意我的英语腔调,那么我告诉的事会比劳伦斯最疯狂的梦境更疯狂。但在
他眼中,我只是一个来自殖民地的纽约市民;而就像所有英国人一样,在他
眼中,殖民地的人是没有地位的。如果你说不好一口正统的牛津或剑桥口
音,你就只是来自殖民地的人,而不是他们之中的一分子。
如果赫胥黎愿意仔细听我说,我就可以告诉他,变成海浪或海洋是什么
感觉。当我还是个小男孩时(离青春期还有好几年),我就知道有些晚上会
发生这种事,让我不敢上床睡觉(事实上,这些体验在进入青春期后就停止
了)。成为海洋是不可思议的事,而成为为破碎的浪潮(存在的一小部分)
更让人惊骇:我这片海洋,会把自己的这道浪潮抛向天空,然后在这道浪潮
落下时接住它,并送往自己的怀抱。这段长达数年的时期,这样的经验一个
月大概会有一次发生在我身上。如果赫胥黎愿意听我说,我会告诉他,成为
无边无际的光是什么感觉。但我的口音在他心中设下了一道障碍,让他听不
进我的话。这个世界一向如此。
人们以貌取人,因为凡人之眼看不见人的真正存在。神会在未知且不可
见的情况下找上我们,然后以奇妙的神秘方式让我们发现祂是谁,并让我们
以第一人称、单数、现在式来体验祂的存在。
当我说你“你是神”时,并不是在奉承你,因为每个人都是神。凶手与
受害者、强暴者与被强暴者原本就出自同一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全都是神的
善恶体验,目的在于超越善恶,升华为神圣想像力(也就是神自己)。你和
我降生在这个世上,拥抱经验之火,再被火焰所吞噬;我们穿上的小衣衫曾
经无数次被烧毁,而从灰烬之中,我们又找到一个新的身体(像旧的身体一
样,只是更新、更健康也更美好)。然后随着时间流逝,等着再次被燃烧殆
尽。我们会不断被烧毁,一次又一次,直到复活成为主耶稣基督(也就是神

196
本身)的那一刻,就不用再经历烧毁、修复的过程。所以当布莱克说“神只
是使徒”,就是这个意思。神是唯一的行事者,一旦你开始想像,祂就会开
始行动,让你所有的想像都会成真。
今晚我迟到了。昨天,有个朋友来找我共进午餐,她认识那个每周带我
来这里的朋友。她说:“他不是很不牢靠吗?”我立刻回答:“不会!我从
来不觉得!”但这不是她想听到的答案。她个性强烈,而且知道如何联络上
对方。今天,我朋友第一次打电话跟我说,他没办法带我过来。你看,一个
强烈的暗示加上想像,就说出了这位女士想听的话。我告诉她我朋友从未失
约,显然这种话她永远都不会满意。
世界上有些人徒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但在外表之下,他们的情感非常激
烈,他们不知道这只会伤害到自己。她没办法影响我,虽然毫无疑问地她试
过;但倘若她真的这么做了,就会以她不知道的方式回报到她身上,让她自
食其果。我喜欢这位女士,但她性格激烈,而且也跟赫胥黎是同一种人——
如果她认为你不是来自某个身家背景,你就不可能走进她的社交圈子。
我已经说过无数次了,我对这个世界的上流社会没有分别心。虽然我说
过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但我说的是精神层面的追随,而不是实质肉体的
后代子孙。因为,在身为亚伯拉罕的状态下,我相信在这个世界成为现在这
个样子之前,我已经得知一个真相——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特权阶级或上层
社会,只存在着精神及灵性层面的贵族阶级;而后者是由那些把“复活的主”
身体力行的人所组成的。只要她能理解,我可以一直说下去,但她做不到。
因为她相信的是实质的上流社会,但事实上那并不存在。
不要钦羡或臣服于那些拿权势地位来压你的人,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比不
上任何人。虽然就体力来说,没错,有人一拳就可以把我击倒;就智力来
说,有人毫无疑问地比我更聪明;就财务来说,更是……但是,我从来不觉
得白己没有别人优秀,他或许是个智识巨擘、数学天才、音乐神童或各行各
业的龙头,但这并不代表我就不如他。

197
今天,当我看着那张洗礼证明时,我觉得很有趣。我父亲的职业被列为
肉贩,因为他开了一间肉品铺子。万一让那位女士看到这张证明,我想我大
概永远别想再踏进她的社交圈子了。但我要力劝你,永远不要任凭别人告诉
你,你不如他们。因为你比全世界的人都要伟大,因为你就是那个扮演所有
角色的神,你扮演了他们所有人:骗子、冒牌货、体面的人、富人、穷人、
知名人士、没没无闻的人,你扮演了他们所有人,否则你就不会出现在这里
了。
你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你快要觉醒了,你将从这场梦中醒过来,发现
你创造了这出戏,发现没有别人在扮演这些角色——除了你自己。而当你扮
演了所有角色之后,你将会被发生在你里头的一连串特定事件给唤醒。接
着,你会打开内在的眼睛与耳朵,就像我今天早晨一样:我的灵性弟兄们告
诉我,哪里可以找到我的洗礼证明。我已经快三十年没看过那个皮夹了,我
没有随身携带皮夹的习惯,也不开车,而且我的妻子随时都带着钱,所以我
耍皮夹干嘛呢?但是,就像我的灵性弟兄们告诉我的,那张皱巴巴的黄色小
纸片真的就在那里。
我告诉你:所有一切都存在于此时此刻。我们说,月亮已经存在了数十
亿年之久,但事实上,你完全无法估量你的年龄 ,因为你从来没有不曾存
在的时候?也从来不会有停止存在的时候。你并非开始于某个特定的时间,
而是进入你所创造的时间中,去体验善恶来扩展你一直都不曾消失的存在。
尽管你的出生证明显示,你开始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时间,但你只是穿上了这
件戏服而已;你是唯一的演员,也是神本身。你甚至不能说你离神很近,因
为很近仍代表有距离,而不是合而为一。神不是离你很近,因为当你说“我
是”时,你就是声明了祂就是你的真我。
从现在起,开始相信你真正的存在就是神,无论你想像要成为什么。保
持信心,坚持下去,它就会变成事实。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静默之中。

198
勇于假设
内维尔戈达德的格言

渴望是寻求显化的一种意识状态。
——《所有人的自由》,1942 年
人们只会告诉你,你所设想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演讲,1948 年
坚持假设,保持信心,假设就会成为事实。
——《洛杉矶时报》引述,1951 年 7 月 7 日
接受我的挑战,让我的话经受考验。如果这个法则行不通,它的知识也
不能安慰你;如果它不是真的,你必须摒弃它……我希望你有勇气来考验
我。
演讲,1948 年神是什么?祂是人、是心智,也是心境。
——《纽约客》引述,1943 年 9 月 11 日
如果有证据可证明某件事,那么世界怎么想重要吗?
——演讲,1967 年 11 月 6 日
勇敢假设你就是你想成为的那种人,勇敢假设你已经到达你想要到达之
处,即使你的理性与感官不承认。
——《不朽之人》的演讲,1977 年
除非你把自己当成想成为的那个人,否则万军之耶和华不会回应你的愿
望,因为“接受”是祂行动的管道。
——《觉知的力量》,1952 年
丢掉镜子,改变你的脸;别管这个世界,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与设想。
——《你的信念就是财富》,1941 年

199
看低别人的人,就是在窃取他人的东西,窃取他人与生俱来的平等权
利。
——《洛杉矶时报》引述,1951 年 7 月 7 日
不要试图改变别人,他们只是信使,要告诉你“你是谁”;重新评价自
己,他们就会确认你的改变。
——《你的信念就是财富》,1941 年
愚人剥削世界,智者美化世界。
——《祷告:相信的艺术》,1945 年
想要改变世界,就要先改变对自我的看法,否则只是在对抗事物的本
质。
——《探寻》,1946 年
人类想像力真实且全面的觉醒,是每个人都渴望的。
——《不朽之人》的演讲,1977 年
每个人必定会发现,《圣经》就是他的自传。
——演讲,1967 年 10 月 23 日
可塑性是人类未来最显的一个特质。
——《超越世界:第四维度思考》,1949 年

200
内维尔·戈达德大事记

1905 年:于二月十九日出生于巴贝多岛圣迈克尔的一个英国家庭,在
十个孩子(九个男孩与一个女孩)中排行第四。
1922 年:十七岁前往纽约学习戏剧,成功崭露头角,曾经参演舞台剧、
默片及百老汇的若干角色,也曾加入舞蹈团的欧洲巡回演出。
1923 年:与玛丽・休斯维持了短暂的婚姻,并在次年生下儿子约瑟夫・
戈达德
1929 年:内维尔将这一年标记为开始踏上神秘旅程的一年:“大约在
清晨三点半至四点时,我被带进一个属灵的神圣会社,众神在此会谈。”
(摘自《不朽之人》的演讲,1977 年)
1931 年:经过数年的神秘学研究后,内维尔遇到了他的导师阿布杜
拉,一位缠着头巾的犹太黑人。两人一起在纽约市研究、交流了五年之久。
1938 年:开始自己的教学与演讲。
1939 年:出版第一本书《听从你的指令》。
1940-1941 年:遇见凯瑟琳・城拉・舒姆斯,后来成了他的第二任妻子。
1941 年: 出 版了更长 也更具企 图心的第 二本 书《你的 信念就是 财
富》。
1942 年:与凯瑟琳结婚,也在这一年生下了女儿维多莉亚;同年,内
维尔出版了《所有人的自由:圣经的实际应用》。
1942-1943 年:十一月到三月在军队服役,后来回到纽约市格林威治村
的家。一九四三年,他的简介与评论出现在《纽约客》杂志。
1944 年:出版《感觉即秘诀》。
1945 年:出版《祷告:相信的艺术》。

201
1946 年:在纽约遇见英国神秘学家以色列-雷加迪,雷加迪在作品《形
而上学的浪漫史》中提到了内维尔。同年,内维尔也出版了他的小册子《探
寻》。
1948 年:在洛杉矶演说经典的“五堂课”系列,许多学生认为这些讲
座是内维尔对于自己的方法论所做过的最清晰也最令人信服的总结,并于他
离世后被集结成书。
1949 年:出版《超越世界:第四维度思考》。
1952 年:出版《觉知的力量》。
1954 年:岀版《觉醒的想像力》。
1956 年:在洛杉矶主持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
的辐年:出版《稼穑:圣经的神秘观点》。
1959 年:经历了从自己的头骨中重生的神秘体验,其他的神秘经验持
续发生并延续到次年。
1960 年:发行一张诵读专辑。
1961 年:出版《法则与应许》,最后一章“应许”详述了他在一九五
九年所经历的神秘经验,以及其他后来发生的神秘经验。
1964 年:出版了小册子《破茧而出:圣经的一课》。
1966 年:出版最后一本完整长度的书《复活》,囊括了自一九四 0 年
代至今的四部作品,以及同时期最后与该书同名的文章;该篇文章完整描述
了他的神秘观点以及人类对自身神性的体现。
1972 年:十月一日,内维尔在西好莱坞辞世,享年六十七岁。根据《洛
杉矶时报》报导,他死于“明显的心脏病发作”。安葬于巴贝多圣迈克尔的
家族墓地

20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