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dxxbyxb 53 5 977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北 京 大 学 学 报 !

医 学 版 #
S
KT%N*LKQMIUV
NWTNV
XI%OV
PY! ZI*LPZO6V
IN6IO# !X7
B(/)!N7
(/!KF
?(.#." ' $++'

!论著!

比较两种改良式印章法辅助后牙树脂牙合贴面
修复的形态准确性
杨!洋" "浦婷婷. "陈!立" "谭建国"!
!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技工中心!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
心!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

!摘!要" 目的!对比评价两种改良式印章法辅助后牙直接法复合树脂牙合贴面修复的形态准确性, 方法!采用标准


树脂牙右下第一磨牙 /0 颗"制作硬质硅橡胶和透明硅橡胶两种印章复制牙冠外形"并进行牙合贴面预备及复合树脂
牙合贴面修复, 试验共分为 $ 组%按照不同印章! 硬质硅橡胶或透明硅橡胶# -牙合面预备量!" AA或 . AA# 和不同复
合树脂材料! 通用型复合树脂或整块充填复合树脂# 分为 ' 个实验组"对照组为 6*[1
6*J生物复制方法进行间接
修复, 牙合贴面修复完成后进行模型扫描"并与修复前原始牙冠形态的扫描数据进行 )[比较"按牙合面及轴面分别计
算均方根! 8
77?A9
=54
e>=
89" %JO# 值, 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 %JO 值, 结果!牙合面 %JO 值硬质硅橡胶印章法组为
!#(
")& n#(
#)"# AA"透明硅橡胶印章法组为!#(
")# n#(
#.0# AA"对照组为!#(
")# n#(
##$# AA"组间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轴面 %JO 值分别为!#(
")/ n#(
#.## AA-!#(
"0+ n#(
#."# AA及!#(
"/) n#(
#"0# AA"硬质硅橡胶印章法
组最小! +o#*
#/# , 两种改良式印章法在 . AA厚的通用型树脂组牙合面平均 %JO 值最大"显著大于对照组! +o
#*
#/# , 结论!使用两种改良式印章法辅助进行直接法牙合贴面修复具有较高的形态准确性"硬质硅橡胶印章法所得
修复体的轴面形态更佳, 当修复体牙合面厚度为 . AA时"使用整块充填复合树脂具有更准确的牙合面形态,
! 关键词" 印章法$复合树脂$牙合贴面$形态准确性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1
2(3
445(
"&+",
"&+-(
.#."(
#/(
#.'

E"4<2"7
"6; 355F4
35;-D37
F30
#"/"1!#
4-5
05".<",
#0
-"5
57F,
37D-
/--
4F,
#/6 0
9" 0
;<-
,
"1."!#1
#-!,03.<N0-
52/#
LF-
" . " "!
Y*NWY= 5< " MTP3 5<,?
35< " 6ZINL3 " P*NS 3=5,<
>7
!"([9 :=8?
A9 5?7DM874?
@7 ;7 5?3
F4" .([9 5?=BL=]78
= ?
78C
" M9G35<T53^
984
3?
COF@7
7B=5; Z7
4:3
?=B7DO?
7A=?
7B7
<CwN= ?
37
5=B
695?987DO?7A= ?7B
7<CwN= ?
37 5=B6B353
F=B%9 49=8
F@ 695?9
8D 7
8K8 =B[3
49=
494wN= ?
37
5=BI5<3
5998
35<L=]7
8=?
78CD
78[3
<3?
=B
=5; J=?
9 8
3=BP9 F@57B
7 <
C7 DO? 7A=?
7 B
7<C" R9 32
35<"###'"" 6@35=#

+>?@A+8@!B:C
-50
#D-
% P79
^=B
>=?
9?@9A7
8:@7
B7<
C=F
F>8
=FC7
D;3
89F
?7F
FB>4
=B^
959
98>4
35<?
\7?
C:9
47D
A7 ;3D3
9 ;4 ?=A:, ?
9F@53 e>9 " F7A:= 835<? @98 94>B?
47 D?\7? C :9 47 D4 ?=A: = 5; ;3 DD
9895?F 7 A:7 4
3?989 435(
E- 0 2"!, % J7 ;9B4F= 559 8\= 4>4 9;? 7< 9?? @97 8
3<35=B;= ?=D87 A? @94 ?
=5;= 8;8 9
435? 99?@3 5 :B=4 ?
3FA7 ;9B(
P\7? C:9 47 D4?=A:4\9 89A= ;9 %4 7B
3;4 3
B3F7 54 ?
=A: = 5; ?8=54:= 895?4 3B
3F754 ?=A:(V 5?@94 ?>;C " /0 89435
?77?@ \9 898 =5;7ABC;3 ^3;9 ;35?7$ < 87>:4 % W8 7
>:4" b' \9 898 94?789; ]C;3 89F?F 7A:7 43?
98 9 43
5" >4 35<
<959 8=B= 5; ]>BG,D3
BB
9 ;F 7A:7 43?
98 9435357 FFB>4=B^ 95998!" AA7 8. AA# \3 ?
@? \7? C
:9 47 D4?=A:, ?9F@,
53e>9! ? @94 7B
3;4 3
B3
F 75" = 5; ?@9? 8
= 54:=895?4 3B
3F75# " =5; ?@9F 75?87B<8 7>: \=48 94?78
9 ; ]C3 5;3 89
F ?\= C
>435<6*[1 6*J F 7A:7 43?989435 89 4?
78=?375 ]C]3 7F7:C? 9F @53e>9? 7A3 A3F? @97 83<35= B4 @=:97 D? @9
?99?@(*D ?98?@98 9435 ? 99?@ \989:8 9 :=8
9 ; D787 FFB>4=B^ 959 98" ?@9;3 89 F
?= 5; 3 5;38
9 F?F 7A:7 43
?98 94354
\9 8
98 94?789;(*D ?98? @98 94?78
= ?
375 \= 4D3534@9;" ?@9;= ?=\9 897 ]?= 3
59;= < =3
5 ]C? @94 =A9A7 ;9B4F= 5598
35? @9:B =4?
3FA7 ;9B()[ F 7
A:= 834754\9 89A= ;9>4 3
5<? @97 83
<35= B= 5; 894?78=?3
75 ;= ?= " ?@9= ^ 98=<9
;3DD
9 895F9= 5; ?@98 77 ?A9 = 54e>= 897 D;3DD9895F9! %JO# \9 898 9F7 ;9;D 87A? @94 7D?
\= 89(P@9%JO 7 D= B
B
?@9< 8
7 >:4\9 8
9= 5=BC `9; >4 3
5<7 59\= C*NKX*! !m#( #/# (A- , F7
0,% P@9%JO 7 D7F FB>4=B4 >8D=F93 5
47B3
;4 3B3
F7 54 ?
=A: < 87 >: \= 4!#( ")& n#( #)"# AA" 3 5?8=54 := 8
9 5?43B3
F 75< 87>: \= 4!#( ")# n#( #.0#
AA" = 5; 3 5F 75?8
7B< 87>: \= 4!#(")# n#(##$# AA(P@9 89\9 89574 3<53D
3F=5?;3 DD
989 5F 9(a@3 B9? @9
%JO 7 D]>F F=B1B
35<>= B4 >8D=F9354 7B3;43B3F754 ?
=A: < 8
7>: \= 4?@94 A=BB94?( !#( ")/ n#( #.## AA" +o
#*#/ ) " = 5; 35 ?8=
54 := 895?4 3
B3F75 < 87
>: 3 ?\= 4!#("0+ n#(#." # AA" = 5; F 75?87B< 87>: ! #("/) n
#(#"0# AA(P@9< 9 59 8
= BF7A:7 43?
98 9
435 >4 3
5<? @9? \7? C:9 47 D4?= A: @= ;?@9B = 8
<94?7 FF B
>4 =B%JO 3 5.
AA7 FF B
>4=B^ 95998" \@3 F@ \9894 3<53D3
F= 5?BCB=8<98? @=5 F7 5?87B< 87>: ! +o#*#/# (8"/5 7
F, #
"/% P@9

基金项目# 中华口腔医学会青年科研基金! 6O*,


%.#"',
#"# O>::7
8?9
; ]C?
@96@3
594
9O?
7A=
?7B
7<3
F=B*4
47F
3=?
37
5 %9
49=
8F@ Q>5; ! 6O*,
%.#"',
#"#
! 67
889
4:7
5;3
5<=
>?@78
& 49
,A=3
B" Ge?
=52
<E]2
A>(9
;>(F
5
网络出版时间#.#.", $,
"0!"/%.$%"'!网络出版地址#@? ?
:% 11
G54
(F5G3
(59
?1GF
A41
;9?
=3
B1""(
0&$"(%(
.#."#$"0(
".#/(
##.(@?
AB
北 京 大 学 学 报 ! 医 学 版 #
' $+'' S
KT%N*LKQMIUV
NWTNV
XI%OV
PY! ZI*LPZO6V
IN6IO# !X7
B(/)!N7
(/!KF
?(.#."

;38
9F?7FFB
>4=B^9
59 9
8>4 3
5<?\7?C:947DA7 ;3D
39
; *4?
=A:,?9F
@53e>9+ @= ;89
B=?
3^9
BC< 7
7; A78
:@7B7<C=F,
F>8
=FC([3 8
9F?7FF
B>4=B^959
98>4 3
5<]>B G,D
3BB
9;F 7
A:743
?989435 A=;9\3 ?@?
\7? C
:947 D4?
=A: ?9
F@53e>9
@=;9^95 A789=FF>8=?
9A7 8
:@7B7<C?@=5 >435<< 9
598
=BF 7
A:7 43?
98 94
35(P@94 7B
3; 43
B3
F75 4
?=A: @=; =
]9?
?98A78:@7B
7<C= F
F>8=FC3
5 ]>FF=B1B
35<>=B4>8D
=F9?@=5?@9? 8
=54:=895?43
B3
F754?=A:(
GHIJBAK?!O? =A: ?9F@53
e>9$ 67A:7 43
?98943
5$ KFFB
>4=B^95998$ J7 8
:@7B
7<C=FF>8=F
C

!!随着复合树脂材料和粘接技术的发展"直接法 明硅橡胶印章法辅助后牙制作直接法牙合贴面修复的
复合树脂修复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被越来越 形态准确性"并探究不同因素对印章法形态准确性
(" b.)
多地应用于牙体缺损修复 , 牙齿磨耗和酸蚀是 的影响"为改良式印章法应用于后牙牙合贴面直接修
造成牙体缺损-导致垂直距离降低的常见病因之一" 复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针对这类缺损"通过直接法复合树脂修复恢复牙合面
$%材料与方法
形态和垂直距离"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b/) , 为
了简化临床操作"获得满意的直接修复形态"印章法 $(
$!实验对象
辅助复合树脂修复在临床上广为应用"它是通过流 右下第一磨牙标准树脂牙 ! NV
OOV
N" 日本# /0
动性较高的树脂或硅橡胶在去腐备洞前先制作* 印 颗"置于标准树脂牙列模型中 ! M%K.##",
TL,
OM,
J,
章+ 将牙合面的形态记录下来"然后在树脂充填后-光 )." NV
OOV
N" 日 本 # , 采 用 硬 质 硅 橡 胶 ?
7:=
4*'/
固化前"将印章压在其上"从而形成近似原有的牙合面 ! J>B
B9
8" 德国# 和透明硅橡胶 G8
34
?=B
B*+# ! J>B
B9
8"
(&)
形态 , 而对于牙合面形态缺损较大或需要重建咬合 德国# 分别制作两种硅橡胶印章! 图 "# , 硅橡胶印
的患牙"则需要通过特殊的印章技术复制诊断蜡型 章只覆盖单颗树脂牙牙合面及颊舌轴面"各面厚度大
的形态"辅助直接法复合树脂修复的牙合面或轴面塑 于 ) AA"在颊舌轴面外形高点线处形成止点, 所
形 (+ b$) , 目前硬质硅橡胶和透明硅橡胶两种改良式 选直 接 法 充 填 树 脂 为 通 用 型 复 合 树 脂 Z9
8F>B
3?
9
印章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 ("# b"") "但有关研究均 ! U9
88"美 国# 和 整 块 充 填 树 脂 O7
53F
D3
BB
. ! U9
88"美
为病例报道"其是否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能否准确 国# $ 间接法复合树脂为可切削复合树脂润瓷! 爱
地复制诊断蜡型的形态"是临床医师非常关注的问 尔创"中国# , 试验共分为 $ 组"每组 & 颗"分组情
题, 因此"本试验旨在比较硬质硅橡胶印章法和透 况见表 ",

*" ?
@94
7B3
;43
B3
F754
?=A:$ R" ?
@9?
8=54
B>F
95?4
3B
3F
754
?=A:$ 6" ?
@93
543
;94
>8D
=F97
D]7
?@?
C:9
47D4
?=A:4
(
图 $%制作两种改良型硅橡胶印章
M#
6F4
-$%J=
G9?
\7?
C:9
47D4
3B
3F
754
?=A:4
!

表 $%试验分组情况
@3:7
-$%J=
?98
3=B
4359
=F@<
87>:

W8
7>: J=
?98
3=B
47D4
?=A: KF
FB>4
=B?
@3F
G59
441
AA 67
A:7
43?
989
435
P"Z O7
B3
;43
B3
F75,
?7:=
4*'/ " W9
598
=BF
7A:7
43?
9,Z9
8F>B
3?
9
P"O O7
B3
;43
B3
F75,
?7:=
4*'/ " R>B
G,D
3B
B9
;F7
A:7
43?
9,O7
53F
D3
BB
.
P.Z O7
B3
;43
B3
F75,
?7:=
4*'/ . W9
598
=BF
7A:7
43?
9,Z9
8F>B
3?
9
P.O O7
B3
;43
B3
F75,
?7:=
4*'/ . R>B
G,D
3B
B9
;F7
A:7
43?
9,O7
53F
D3
BB
.
U"Z P8
=54
B>F
95?4
3B
3F
75,
G83
4?
=B
B*+# " W9
598
=BF
7A:7
43?
9,Z9
8F>B
3?
9
U"O P8
=54
B>F
95?4
3B
3F
75,
G83
4?
=B
B*+# " R>B
G,D
3B
B9
;F7
A:7
43?
9,O7
53F
D3
BB
.
U.Z P8
=54
B>F
95?4
3B
3F
75,
G83
4?
=B
B*+# . W9
598
=BF
7A:7
43?
9,Z9
8F>B
3?
9
U.O P8
=54
B>F
95?4
3B
3F
75,
G83
4?
=B
B*+# . R>B
G,D
3B
B9
;F7
A:7
43?
9,O7
53F
D3
BB
.
66 b . 6*[1
6*J F
7A:7
43?
9,%>5F
3
杨!洋"等!比较两种改良式印章法辅助后牙树脂牙合贴面修复的形态准确性 ' $+$'

$(
&!实验方法 骤%!"#硬质硅橡胶印章法! 图 .*gI#%预备体近远
$(
&($!初始形态扫描!将树脂牙固定于标准树脂 中均使用赛璐璐条进行分隔*预备体表面放置树脂-
牙列模型中"采用 V
OF=
5 ["#03三维结构光牙颌模型 简单塑形 * 单层生胶带隔离 * 硅橡胶印章加压就
扫描 仪 ! V
A9?
83
F)[ O*" 瑞 士 # 进 行 模 型 扫 描" 输 位*取下硅橡胶"去除轴面及邻面多余的树脂"修整
4
出(?
B格式文件, 外形*LI[灯光固化 .# 4p) 次*抛光, !.# 透明硅
$(
&(&!牙体预备!将试验所用树脂牙用金刚砂车 橡胶印章法!图 .QgS
#%预备体近远中均使用赛璐璐
针按统一要求制备牙合贴面预备体"牙合面预备厚度分 条进行分隔*预备体表面放置树脂-简单塑形*放置
别为 " AA和 . AA"牙合面均匀磨除后在颊舌轴面均 硅橡胶印章"轻轻加压 * 取下印章"去除多余的树
形成宽度和高度为 " AA的边缘终止线, 脂*再次放置硅橡胶印章"加压就位*LI[灯光固化
$(
&('!两种印章法进行直接法牙合贴面修复!操作步 .# 4
*取下印章后再次光照固化 .# 4p) 次*抛光,

*? 7I" ?@947B
3;4 3
B3
F754?
= A: ?9F@53
e>9$ Q? 7S"?8=54B
>F95?43
B3
F754 ?
=A: ?9
F @53
e>9(*" ? 77?
@4 9
:=8=?
3757 DA=?83
H4 ?
83
:$ R" :B
=F9A95?7DF7A:74
3?
9
8
9 4
35$ 6" :B
=F9A95?7DMPQI? =:9=5; 4
?=A:$ [" 89A7^3
5<4 ?
=A: =5; A7;3
DC?@9894?7
8=?
375$ I" :7B
CA983̀=
?375=5; D
35=BD
353
4@35<
$ Q" ?
77?
@4 9
:=8=
?3
75
7DA= ?
83
H4 ?
83
:$ W" :B
=F9A95?7 DF7A:743
?9894
3 5=5; 4?
=A:$ Z" 8
9A7 ^3
5<4 ?
=A: =5; A7;3
DC?@9894?7
8=?3
75$ V" :B
=F9A95?7D4?
=A: =5; :8
9B3
A35=8
C:7BC
,
A983̀=
?3
75$ S"D3
5=B:7BCA9
8 3̀=
?375=5; D
353
4@35<(
图 &%两种改良式印章法操作步骤
M#
6F4
-&%%9
4?7
8=?
3^
949
e>9
5F97
D?\7?
C:9
47D4
?=A: ?
9F@53
e>9
!

$(&(( !6*[16*J! F 7
A:>?
98=
3;9
; ;9
43<
51F
7A:>?
98 的 %JO 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LOU
=3
;9; A=5>D
=F?
>83
5<# 间接法牙合贴面修复!将预备体 法"+o#(
#/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进行模型扫描"输出( 4
?B格式文件"采用 6I%I6系
统设计软件 ]3
7F7
:C生物复制技术完全复制初始形
态设计修复体"粘接剂空间预留 /# +A, 采用可切
削复合树脂材料进行切削加工-抛光"得到牙合贴面修
复体, 试戴无误后"涂布 N-) 树脂水门汀! U9 8
8"美
国# " 从牙合龈方向加力 "/# N"LI[光固化灯光照 .#
4"清除多余粘接剂,
$(&()!修复后再次扫描!各组修复后的模型采用
VOF=
5 ["#03三维结构光牙颌模型扫描仪! V A9
?83
F)[
O*"瑞士# 进行扫描"输出( 4?
B格式文件,
图 '%原始形态及修复后形态选取修复体区域进行 )[比较
$('!扫描数据 )[比较 M#
6F4
-'%)[F
7A:=
897
D78
3<3
5=B4
@=:9=
5; 8
94?
78=
?3
^94
@=:9
!
采用 W9 7A=
<3F67
5?8
7BB
-&0 软 件 ! W9
7A=
<3F"美
国# 进行分析, 按照牙列模型中除修复体以外的其 &%结果
他牙齿形态将初始扫描数据与修复后扫描数据进行
配准, 选取修复体区域进行 )[比较! 图 )# " 并分 肉眼可见各组修复体形态与原始形态基本相
别选 取 牙合 面 ! 各 颊 舌 尖 连 线 区 域 内# 与 颊 舌 轴 面 近"修复体形态与初始形态扫描数据 )[比较所得
!颊 1
舌尖连线到修复体边缘之间# 记录 )[比较所 %JO 值见表 . 和图 0,
得的均方根! 8 77?A9=54e>=8
9" %JO# 值, 牙合面形态 )[比较可见"硬质硅橡胶印章法组
$(
(!统计学分析 平均 %JO 值为!#(
")& n#(
#)"# AA"透明硅橡胶印
使用 OMOO .)(
# 软件"分别对各组牙合面和轴面 章法组组为!#(")# n#(
#.0# AA"对照组!#(
")# n
北 京 大 学 学 报 ! 医 学 版 #
' $'#' S
KT%N*LKQMIUV
NWTNV
XI%OV
PY! ZI*LPZO6V
IN6IO# !X7
B(/)!N7
(/!KF
?(.#."

#(
##$# AA" 组 间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m#(+' # , 显著大于 对 照 组 ! +o#(#/ # " P.Z 组 为 ! #(
"+& n
而在 . AA厚的通用型树脂牙合贴面组使用两种改良 #(
#./# AA"U.Z组为!#(
"/$ n#(
#..# AA$其余各
式印章法所得修复体! P.Z组与 U.Z组# %JO 值均 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 &%两种改良式印章法与对照组牙合面及轴面 %JO 值! ,
#n&
#
@3:7
-&%%JO 7
D7F
FB>4
=B=
5; ]>F
F=B
1B3
5<>=
B4>8
D=F
9359
=F@<
87>: ! ,
#n&
#

W8
7>: KF
FB>4
=B%JO 1
AA R>F
F=B=
5; B
35<
>=B%JO 1
AA

W8
7>:47
D47
B3
;43
B3
F754
?=A: #(
")& n#(
#)" #( #.# $
")/ n#(

W8
7>:47
D?8
=54
B>F
95?4
3B
3F
754
?=A: #(
")# n#(
#.0 #(
"0+ n#(
#."

67
5?8
7B<
87>: #(
")# n#(
##$ #(
"// n#(
#"0

!!$+o#(
#/"F
7A:=
89; \3
?@?
@97
?@9
8?\7<
87>:4
(%JO" 8
77?A9
=54
e>=
89(

V
;95?
3F
=BB
9?
?9
84@7
\4574
3<53
D3
F=5?;3
DD
989
5F97
59=
F@^
=B>9
4" +j#(
#/(%JO" 8
77?A9
=54
e>=
89(
图 (%各组牙合面! *# 及轴面! R#)[比较后 %JO 值
M#
6F4
-(%%JO =
D?
98)[F
7A:=
897
D7F
FB>4
=B4
>8D
=F9
! *# =
5; ]>F
F=B
1B3
5<>=
B4>8
D=F
9! R# 7
D9=
F@<
87>:
!

!! 轴 面 形 态 )[比 较 可 见" 硬 质 硅 橡 胶 组 平 均 在 " g. AA"且需要粘接在釉质表面才能获得较好


%JO 值为!#(
")/ n#(
#.## AA"小于透明硅橡胶组 的修复效果, 而当牙齿磨耗程度较重"或需要抬高
!#(
"0+ n#(#." # AA 及 对 照 组 ! #("// n#(#"0 # 垂直距离较多时"直接法复合树脂修复则不再是首
AA"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 , 其中"使用 选 (/) , 因此"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在规格统一的
硬质硅橡胶印章法制作的 " AA 厚的树脂 牙合 贴面 树脂牙上制备牙合面预备量为 " AA或 . AA的标准
! P"Z组与 P"O 组# %JO 值最小! +o#(
#/# "分别为 牙合贴面预备体"符合直接法树脂修复的适应证,
!#(
".) n#(
#"/# AA及!#(".0 n#(
#""# AA"其余 直接法复合树脂牙合贴面修复需要医师直接在口
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内进行复合树脂的堆塑"恢复牙合面的尖窝形态和咬
合接触"这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很高, 因此"为了获
'%讨论
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降低操作难度"通常需要技师先
随着材料与技术的发展更新"复合树脂直接粘 在研究模型上根据垂直距离-咬合设计等制作诊断
(".)
接修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类牙体缺损修复 " 蜡型"然后医师需尽可能地模拟蜡型的形态进行树
其在牙齿酸蚀-磨耗等较大面积牙体缺损的病例中 脂充填和形态修整,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改良式印
也有较多应用"相比于间接法制作牙合贴面或高嵌体" 章法不仅需要硅橡胶材料在硬固前具有较高流动性
直接粘接修复更加微创, .#"+ 年欧洲牙科学会制 以准确记录原始形态"而且需要其在硬固后具有一
定的牙齿重度磨耗治疗指南明确表示"对于牙齿磨 定硬度从而对充填树脂起到良好的塑形作用, 本试
耗的修复治疗应选择直接法修复等尽量微创的方 验选择的硬质硅橡胶 ?
7:=
4*'/ ! J>B
B9
8" 德国# 及透
(/) (") b"0)
法 , 但有学者报道 "采用复合树脂进行牙合贴 明硅橡胶 G8
34
?=B
B*+#! J>B
B9
8" 德国# 均能够精细复
面修复"无论直接法或间接法制作"牙合贴面厚度一般 制原始形态 ("/) "同时在保证一定厚度的前提下"轻
杨!洋"等!比较两种改良式印章法辅助后牙树脂牙合贴面修复的形态准确性 ' $'"'

压就位时不会发生变形"而且在牙冠轴面外形高点 步试验探索,
线处可以形成较好的止点, 本试验中没有选择用邻 数字化扫描联合 6*[1
6*J制作是目前临床技
牙作为就位止点"是因为在临床上因磨耗造成的牙 术中复制形态准确性相对较高的方法 ("') "在临床上
体缺损常常累及多颗牙齿"而且树脂充填体 1
修复体 牙齿重度磨耗需要咬合重建的病例"也常常在制作
需要有正常的邻接触关系"因此在以往的文献中使 最终修复体时通过数字化扫描患者的临时修复体"
用的改良式印章法也是在单颗牙齿上制作硅橡胶印 最大程度地模拟和复制患者个性化的咬合特征, 本
(+ b')
章"选择牙颈部或外形高点线作为就位止点 , 试验的对照组即采用较高精度的模型扫描仪获取初
牙颈部作为止点虽然更稳定"但考虑到口内操作时 始形态数据 ("$) "并采用精确匹配-完全复制的生物
有橡皮障的阻挡"可能会影响印章就位"因此本试验 复制模式进行修复体的设计和切削加工, 但从本试
选择外形高点线作为硅橡胶印章的就位止点, 从试 验结果可见"即便是精确地复制方法"仍然存在一定
验结果看"两种硅橡胶印章法的 %JO 值较对照组接 的形态差异, 分析原因可能是在修复体边缘的位
近"且标准差较小"说明选择外形高点线作为止点具 置"设计软件可能会进行平滑处理"对较薄的边缘进
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在操作步骤中"硬质 行自动补偿"通过曲线拟合对轴面进行少量调改,
硅橡胶印章法组为避免硅橡胶与充填树脂粘连"导 同时粘接间隙的设定值越大"修复体就位后形态准
致印章取下时造成树脂牵拉变形"本试验将树脂与 确性也可能越低, 本试验选择 /# +A的粘接间隙"
硬质硅橡胶之间通过单层生胶带进行隔离"这样在 在保证修复体就位无障碍的前提下"选择尽量小的
印章取下后"再轻轻取掉生胶带"修整树脂形态, 这 粘接间隙"符合临床中的常规设定, 除此之外"在切
样的方法曾用于经典印章法辅助$类洞树脂充填修 削加工的过程中由于车针规格的限制也可能造成修
(&)
复 "不仅避免了树脂牵拉变形"而且单层生胶带 复体精度的损失,
厚度较薄"不会影响修复体牙合面恢复的高度"能够获 本试验使用标准的树脂牙进行统一牙体预备"
得较好的牙合面形态"与透明硅橡胶组和对照组牙合面 得到形态一致的牙合贴面预备体"并采用复制初始形
%JO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同时"硬质硅橡胶印章 态的方法来设计修复体, 之所以没有采用重度磨耗
法是取下印章后对排溢出的多余树脂进行修整后再 的离体牙"是因为不同离体牙之间牙合面形态复杂程
光照固化"轴面形态更加理想"相比之下透明硅橡胶 度不同"牙合面是否有深窝沟或高陡牙尖等都会影响
印章法是在不取下印章的时候进行光照"虽然操作 最终准确性的评价"给研究结果带来更多的不确定
简便"但光照固化后边缘难免有多余树脂堆积"只能 性"因此以标准树脂牙的原始形态为模板制作修复
通过高速车针进行修整"本试验结果也显示在轴面 体"在牙合贴面制作方法的准确性对比上参照性更强,
形态的准确性上"硬质硅橡胶印章法明显优于透明 此外"在临床上"修复体外形除了牙合面和轴面以外"
硅橡胶印章法, 与邻牙的邻接触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考虑到
本研究所选用的 Z9
8F>B
3?
9通用型复合树脂与 大多数因磨耗造成牙合面缺损需要进行复合树脂牙合贴
O7
53F
D3
BB
. 整块充填树脂"相比之下 O7
53F
D3
BB
. 整块充 面修复的牙齿其邻接触可能没有丧失"因此采用改
填树脂聚合收缩更小"而且一次固化深度可达 0 g/ 良式印章法在进行直接树脂修复时仅使用赛璐璐条
("&)
AA , 从试验结果可见"在 . AA厚的直接法复合 将邻牙进行分隔 (') "本试验在数据分析时也没有将
树脂贴面修复中"两种印章法组 Z9
8F>B
3?
9通用型树 树脂牙取下单独对邻面形态进行扫描和分析, 若在
脂恢复的牙合面形态准确性都明显较 O7
53F
D3
BB
. 整块 临床上遇到邻面缺损较大"丧失了正常邻接触的牙
充填树脂差"而在 " AA厚直接法复合树脂贴面修 齿"在修复过程中则需要结合邻面成型系统"先恢复
复中两种树脂无明显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当通用型 邻面的外形"再使用印章法恢复牙合面形态, 因此"对
复合树脂充填面积较大时"一次光照固化可能引起 于邻面形态的恢复"改良式印章法是否具有较好的
("+)
较大的聚合收缩"造成外形偏差 , 这提示"在牙合 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面缺损面积较大时如果使用改良式印章法辅助充填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改良式印章法辅助后牙
修复时"尽量选择一次固化深度较深的整块充填树 直接树脂牙合贴面修复"通过数字化的方法评估其对
脂"避免因固化不足或聚合收缩较大带来的形态误 牙冠原始形态复制还原的准确性"并与 6*[1
6*J
差等问题, 如果使用非整块充填的复合树脂材料" 生物复制方法制作的间接法修复体进行比较"发现
则最好进行分步充填, 通过改良式印章法辅助复合 使用两种改良式印章法辅助直接法牙合贴面修复均具
树脂分步充填修复能否获得较好的形态"还需进一 有较高的形态准确性"均能够较好地复制原有牙冠
北 京 大 学 学 报 ! 医 学 版 #
' $'.' S
KT%N*LKQMIUV
NWTNV
XI%OV
PY! ZI*LPZO6V
IN6IO# !X7
B(/)!N7
(/!KF
?(.#."

形态, 两种印章法相比较"硬质硅橡胶印章法所得 53 & 3


e>9 5 \7
85 ;9
5?3
?3
75% =57
,:8
9: 8
94?
78=
?3
^9=
::8
7=F
@ \3
?@ =
;3
<3
?=
B\7
8GD
B\( S
7 ) (V
5?SI4
?@9
?[9
5?" .#"'" ") ! 0 # % /"& b
修复体的轴面形态准确性最佳, 当树脂充填体牙合面
/)+(
厚度为 . AA时"使用整块充填复合树脂相比通用
("#) Q8
=5F
34F
753
,[7
4,%3
74LQ" P=
^=8
94S
*K" KB
3^
938
=L" 9
?=B
(Q>5F
,
型复合树脂能获得更准确的牙合面形态, 这提示"医 ?
37
5=B=
5; =
94?
@9?
3F8
9@=
]3B
3?
=?
37
5 3
5 :7
4?9
837
8?7
7?@ \3
?@ ]>B
G,D
3B
B
师应当根据临床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印章材料 8
943
5 F
7A:7
43?
9=5; 7
FFB
>4=
BA=
?83
H( S) (%9
4?7
8[9
5?I5;7
;"
和复合树脂进行改良式印章技术的应用"从而降低 .#.#" 0/!"# % 9
$(
("") N9
<8€
7%" 6=
8;7
47S
*" ;9KB
3^
938
=NR" 9
?=B
(67
549
8^=
?3
^98
94?
7,
直接充填的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8
=?3
75 7
D?@9\7
85 ;9
5?3
?3
75% ?
@9=
5=?
7A3
F=B
BC;8
3^9
5 ;3
89F
?=:,
参考文献 :8
7=@ ! *[*# ( S
F ) (V
5?SI4
?@9
?[9
5?" .#"'" ")!"# % "& b0'(
(".) J3
B7
49^
3F*(6B
353
F=B<
>3;=
5F9=
5; =
5 9
^3;9
5F9
,]=
49; =
::8
7=F
@
( " ) 王晓燕" 岳林(从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材料的发展看临床 D
788
94?
78=
?3
757
D\7
85 ;9
5?3
?3
75 ]C;3
89F
?F7
A:7
43?
989
435( S
) (R8
技术指南( S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 % )+0 b)'#( [9
5?S
" .#"'" ..0!/# % )#" b)"#(
( . ) K8
<3=I" R=
875 %" R7
8<3
=SL(c>=
B3
?C=
5; 4
>8^
3^=
B7D;3
89F
?B3
<@?
, (")) Z=
A]>8
<98S
P" K:;=
ANS
" R8
75G@7
84?IJ" 9
?=B
(V5;3
89F
?89
4?7
,
=
F?3
^=?
9;F
7A:7
43?
989
4358
94?
78=
?3
7543
5 :7
4?9
837
8?9
9?@% =/,?
7.#, 8
=?3
754D
784
9^9
89?
77?
@ \9
=8%D
8=F
?>8
983
4G=
5; B
=C9
8?@3
FG59
44(S
)(
C
9=88
9?8
74:9
F?3
^9B
75<
3?
>;3
5=B4
?>;C
(S) (SM8
74?
@7;7
5?" .#"$" .' S[9
5?" .#"0" 0.!0# % 0") b0"'(
!"# % 9
"$/ b9
.#)( ("0) 陈建洪"徐雄均"卢惠冰"等(三种材料修复老年人后牙重度磨
( ) ) *`
99A%*" O>8
94@]=
]> NJ(6B
353
F=B:9
8D7
8A=
5F97
D;3
89F
?^9
84>4 损的疗效分析 ( S
) (临床 医 学工 程" .#")" .# ! "" # % ")/" b
3
5;3
89F
?F7
A:7
43?
989
4?7
8=?
37
543
5 :7
4?9
837
8?9
9?@% =4
C4?
9A=
?3
F89
, ")/.(
^
39\( S
) (S67
549
8^[9
5?" .#"'" ."!"# % . b$( ("/) a3
9FG3
9\3
F`J" W8
CF@7
\4G=N" _3
9?
9G J" 9
?=B
(I^
=B>=
?3
757
D?@9
( 0 ) *?
?3
5 P" Q3
BB
3P" V
AD9
B; 6" 9
?=B
(67
A:7
43?
9^9
8?3
F=B]3
?98
9F7
5, 9
B=4
?3
F:8
7:9
8?3
947
D?@3
8?
9954
3B
3F
7593
5?9
87F
FB>4
=B8
9F7
8;3
5<A=
?98
3,
4
?8
>F?
37
543
598
7;9
; ;9
5?3
?3
754=
D?
98/(
/C9
=84
% =F
=494
983
94(S
) (S =
B4(S
) (R3
7A9
; %9
4V5?
" .#"&" .#"&% +0/&#0&(
K8
=B%9
@=]3
B" .#"." )$!"# % +) b+$( ("&) 陈智" 张磊" 赵小娥(大块充填树脂在牙体修复中的应用与研
( / ) L7
7A=
54R" K:;=
AN" *?
?3
5 P" 9
?=B
(O9
^98
9?7
7?@ \9
=8% I>8
7:9
, 究进展( S
) (口腔疾病防治" .#"+" ./!0# % .#/ b.#$(
=
5 F
754
954
>44
?=?
9A9
5?7
5 =
5=<
9A9
5?<
>3;9
B3
594( S) (S*;@9
4 ("+) 张晓敏"郑刚"林红"等(十种纳米填料光固化复合树脂聚合收
[9
5?" .#"+" "$!.# % """ b""$( 缩性能的比较与评价( S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0'! O>:,
( & ) *B
4@9
@=;=
?O*" Z=
B3
A JO" 6=
8A9
5 U" 9
?=B
(P@94
?=A: ?
9F@, :B"# % ".# b".0(
53
e>9D
78;3
89F
?6B
=44V
VF7
A:7
43?
989
4?7
8=?
37
54% =F
=494
983
94(S
)( ("') M=
:=;3
7F@7
> O" M3
443
7?
34*L(J=
8<3
5=B=
;=:?
=?
37
5 =
5; 6*[,
6*J
S67
549
8^[9
5?" .#"&" "$!/# % 0$# b0$)( ?
9F@57
B7<
C% =4
C4?
9A=
?3
F89
^39
\7D8
94?
78=
?3
^9A=
?98
3=B=
5; D
=]8
3F=
,
( + ) %=
A49
C98OP" Z9
B]B
35<6" L>4
43*(M7
4?9
837
898
?3
F=B]3
?98
9F7
5, ?
37
5?9
F@53
e>9
4(S
) (SM8
74?
@9?[9
5?" .#"'" ""$!0# % /0/ b//"(
4
?8
>F?
37
547
D98
743
^9B
C\7
85 ;9
5?3
?3
754= @9* 4
5; ? ?=A: ?
9F@53
e>9
+% ("$) 李虹"孙玉春"赵一姣"等(三种牙颌模型扫描仪牙尖交错牙合
=F
=494
983
94\3
?@ =A9
=5 7
]49
8^=
?3
75 3
A97
D0# A7
5?@4( S
) (S 三维重建精度评价( S
)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0" "/!.# %
*;@9
4[9
5?" .#"/" "+!)# % .') b.'$( &/ b&$(
( ' ) *AA=
55=
?7%" Q9
88=
834Q" J=
8F@9
43W(P@9* 3
5;9
H?9
F@53
e>9
+35 !.#"$,
"#,
#' 收稿#
\7
85 ;9
5?3
?3
75% =59
\=5; F
754
98^
=?3
^9=
::8
7=F
@( S
) (V
5?SI4
?@9
?
! 本文编辑%王!蕾#
[9
5?" .#"/" "#!"# % &' b$$(
( $ ) *AA=
55=
?7%" %7
5;7
53[" Q9
88=
834Q(T:;=
?97
5?@9y
3
5;9
H?9
F@,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