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8

100 2017˙09 第 45 卷第 3 期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
傅朝文

摘 要

依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的定義,文化創意產業係在文化產業上加上創意,
並以提升全民美學素養或文化素養為目標。因此,文化創意產業必須兼顧經濟與
文化價值,不能只以產值定成敗。換言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不應該僅是一個單
純的產業經濟政策,須強調可以提高國民文化素養的文化產業才是有意義的文化
創意產業。基此,本文針對近年來有關外界對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過於商業化之批
評、文化創意產業的真義、新的分類與相關輔導措施、產業群聚效應的發揮及其
他相關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問題進行分析後,並提出檢討與政策建議。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文創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文化創意園區、產業群聚

出《創意產業》、日本於 2010 年推出《酷


壹、前言 日本》(Cool Japan)、韓國於 1999 年通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以下簡稱文 過《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並在 2011 年
創產業)的推動普遍受國際重視,各國相 成立《韓國內容振興院》,全面實施文化
繼提出相關戰略計畫。如英國於 1997 年提 立國的戰略 1。

《註 1》文化部專案報告,〈盤點文創產業:文創產業定義及未來發展、文創院及文創政策規劃與
文創投資之檢討〉,2016 年 11 月 17 日,立法院第 9 屆第 2 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 11 次
全體委員會議,頁 1,立法院立法智庫整合檢索系統, http://lis.ly.gov.tw/lydbc/lydbkm?.7cf0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 101

我 國 政 府 對 文 創 產 業 也 相 當 重 視, 文化創意產業的意義與範圍是什麼,
早 在 2002 年 就 將 文 創 產 業 列 入《 挑 戰 這是我們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時必須先解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9 年核定 決的問題。要釐清文創產業的真義,需要
《創意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 先了解文化的意義,而文化本身就是一個
2010 年更制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 難以解釋的概念,為求明確,先以狹義及
全國各地隨之誕生了許多文化創意產業園 廣義的解釋加以區分。
區,但又被質疑過度向營利與娛樂傾斜,
㈠狹義的文化
文創產業與商業活動之間應維持何種關
係,牽涉到文創產業的意義與範圍,有必 狹義的文化僅為藝術與人文,前者係
要 加 以 釐 清。 此 外, 文 創 產 業 的 不 同 分 指一切創作類的藝術,包括建築在內;後
類,也會影響其相應的輔導政策。 者 則 涵 蓋 文 學、 歷 史 及 哲 學 等。 例 如 美
文化部當初設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 國 政 府 的「 國 家 文 化 基 金 會 」(National
目的,在於形成產業群聚(cluster),進 Cultural Foundation) 就 設 立 兩 個 補 助
而達到與所在城市整體區位發展、人才與 部 門, 一 個 是 為 了 藝 術(Endowment of
2
產值共同提升的績效 。各園區的整建工程 Arts), 另 一 個 是 為 了 人 文(Endowment
已於 2012 年後陸續完成,並辦理營運中, of Humanities);因美國不設文化部,該
是否達成預定政策目的,亦值探討。 基金會是為了補助文化活動而設立,這就
本文擬先說明文創產業之意義與分 隱含了對文化的解釋,即文化指的是一種
類,再針對文化部所主導之五大文化創意 文雅生活,即精緻文化的意涵 3。
產業園區,逐一介紹與檢討;接著再就近 為與創意相連結,精緻文化可分為幾
年來有關外界對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過於商 個面向:第一,它指的是一種教養,指人
業化之批評、文創產業的真義、新的分類 與人相處時所表現出的風雅合宜的態度;
與相關輔導措施、產業群聚效應的發揮及 第二,它指的是一種品味,或一種審美意
其他相關文創產業發展之問題進行探討與 識,可以在生活環境中產生美感反應;第
分析。 三,它是指詩文或藝術的創作與欣賞,當
我們提到精緻文化時,所指常常是藝術,
貳、文化創意產業的真義 在諸多藝術之中並以美術與音樂為最純
粹,一個族群的文化水準用藝術成就來衡
一、文化的意義 量會比較明確 4。

7B5E030100000020F0000100000042^000000100000000100D1004365, 最 後 瀏 覽 日:2017 年
1 月 6 日。
《註 2》文化部,《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2015 年 12 月,頁 34。
《註 3》漢寶德,《文化與文創》,聯經出版,2014 年 10 月,頁 18。
《註 4》同前註,頁 21-24。
102 2017˙09 第 45 卷第 3 期


前者是不要求資金的回報,但後者卻必須
㈡廣義的文化
要求有盈利 8。其實文創產業既然是「產
所謂文化,依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記 業」,當然有營利性質的商業活動。反之,
載,係指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總 美術館的展覽或演藝廳的表演,只是原創
成果,包括宗教、道德、藝術、科學等各 藝術的公開展示,雖然也有它的市場價值
5
方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文化定義為: (例如售票收入),但其產業化的空間很
「可以用來區別一個社會或群體的獨特精 有限,政府所能作的,只有以補助的方式
神、物質、知識性層面的一組特徵,包含 鼓勵藝術家創作,等待其作品的市場價值
了藝術、文字創作、生活風格、基本人權、 發酵 9。
價值系統,以及傳統與信仰。」6 前述所定 第二種誤解是將文化創意產業中的
義之文化,得泛稱為廣義文化。廣義文化 「文化」作廣義的理解,又將「創意」窄
包含生活的各個層面,從現代的文明生活 化成賺錢的點子 10。首先,廣義的文化包
到歷史傳統,幾乎無所不包。由此可見, 含生活各層面,如果沒有限制,將使得所
文化有如此多涵義,每一種文化涵義就可 有事物都納入文創範圍,「文創」這個概
能發展成一種獨特的產業模式。這也顯示 念反而失去了意義。例如現在民間有所謂
出釐清文創產業意義之難度與其必要性。 的「文創夜市」11、「文創墓園」12。更重
要者,文創產業的「創意」如果只解釋為
二、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誤解 「用文化做生意」,裡面沒有文化價值,
目前,社會上對文創產業存在兩種誤 不能提高國民文化水平,這種文化生意只
解。第一種誤解是把文創產業限縮為純文 是單純的經濟行為,不須由政府的文化部
化或純藝術性質的活動,甚至排斥文創產 門加以輔導。
業中的商業活動,例如近年來有關文創園 西方過去把文化界定為藝術性產品,
7
區係假文創的批評等 。論者認為這是將 這是很狹窄的定義,意思是這個產品被創
藝術補助與產業投資的概念相混淆,因為 造出來時,僅具有藝術價值,而無經濟考

《註 5》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頁,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R
dyYE8&o=e0&sec=sec1&op=v&view=0-1,最後瀏覽日:2017 年 1 月 6 日。
《註 6》夏學理,《文化創意產業概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1 年 3 月,頁 13。
《註 7》高宛瑜、郭逸君,〈林洲民臉書點名 華山、三創等假文創〉,《聯合報》,2015 年 4 月 14 日,
B1 版。
《註 8》劉新圓,〈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2009 年 5 月 13 日,財團法人國政研究基金會網頁,
http://www.npf.org.tw/2/5867;最後瀏覽日:2016 年 10 月 24 日。
《註 9》同《註 3》,頁 63、156。
《註 10》同《註 3》,頁 60-66。
《註 11》新北文創觀光夜市於 2016 年 11 月 11 日開幕。
《註 12》例如擁恆文創園區,把墓園和靈骨塔結合文創、藝術。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 103

量,但後來西方國家發現藝術品同樣可以 義文化解釋下的文化產業,否則範圍太過
有經濟價值後,就從已經完成的藝術品出 廣泛。既然是產業,就需要營利,也必然
發,加以「再創造」,使它具有一定的經 有商業活動,並非不以營利為目的之文化
濟價值,這個再創造的過程就被認定為「創 事業。
意」,再創造的產品就是所謂的「文創」。 更重要者,我們必須承認文化產業有
簡言之,文創產業指的不是原創藝術,而 兩個發展方向,一個方向是向下沉淪,也
是其作品的產業化;產業化的過程需要發 就是把文化產品向物欲方面開發,可以滿
揮創意,其工作項目有:1. 藝術作品生活 足大眾的需要,卻脫離高級精神文明的領
化的創意(尋找新用途)2. 作品形式轉變 域;另一個方向是向上提升,就是把文化
的創意(適應新用途)3. 生產方式的創意 產品向精神價值方面開發,使大眾體會到
13
(如何經濟的生產) 。此種產業化過程 高級文化的價值,這兩個方向都可以賺錢,
可以說是文創產業的核心。 都是產業化,但前一個方向賺錢比較容易,
文創產業既然不等同於純藝術,就必 讓企業界自己去投資就可以,政府所要努
須要對原創藝術進行產業化的改造。如何 力的應該是第二個方向。因此,學者認為
改造?關鍵就在於要以雅俗共賞的方式進 文創產業所以加入「創意」,不能只解釋
行再創作,也就是說必須用普羅大眾能接 為賺錢的點子或利用文化來創造財富,應
受的方式對文化藝術作品進行再加工。但 該具有提高文化內涵的意思;換言之,文
如果加工的作品本身就欠缺美感或文化價 創產業應該是指可以提高國民文化素養的
值,或者在加工過程中,使原創藝術美感 文化產業。以影視產業為例,真正的文創
盡失,只剩下銅臭味。這些都不會是有意 作品,應該是一邊利用影視娛樂的普及性,
義的文創產品。簡言之,好的文創產品一 一 邊 提 升 其 人 性 價 值, 使 大 眾 在 娛 樂 之
定與商業有緊密的關係,但也不會只有商 中,同時體會到人生意義或心靈愉悅。
業考量,如何發揮創意,並且兼顧商業利
叁、文 化創意產業的重新分
益與文化價值是其成敗的關鍵。
類 15
三、可以提高國民文化水準的
從文化的角度,得將文創產業區分為
文化產業才是有意義的文
精緻文化、大眾文化及設計文化等三種產
化創意產業 14 業,茲述之如下:
為釐清前揭誤解,學者認為首先應承
認文創產業就是文化產業,而且應該是狹
一、精緻文化產業

《註 13》同《註 3》,頁 61,153-154。


《註 14》同《註 3》,頁 66-70。
《註 15》同《註 3》,頁 78-91。
104 2017˙09 第 45 卷第 3 期


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 3 條所列 16 文化資產保存法)包含太多項目 16,也可
項文創產業中,性質近於精緻文化產業者 以考慮將它脫離精緻文化,單獨歸類為傳
有視覺藝術產業、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 統文化類,並再分為「傳統空間文化價值
工藝產業、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產業 的再生」、「傳統民間表演藝術的再生」
等 4 項。其中工藝產業很容易與傳統工藝 及「傳統民間工藝的發展」等 3 種。第一
混淆,此處之工藝應該是當代的工藝,近 種以古建築與聚落為主體,也包括附著於
於藝術,但多一些技藝的成分,例如臺灣 建築上的視覺要素、民族繪畫等。第二種
工藝研究中心所製造的竹椅,其與民間使 為無形文化資產的諸多藝術形式,特別是
用之傳統竹椅即有所區別。因此,工藝產 與宗教活動相關的音樂、舞蹈、戲劇與節
業應該修正為「現代工藝」。 慶活動等,內容甚多。第三種為鄉土文化
至於文化資產,除古蹟、古物等有形 中與生活相關之工藝,例如有民族特色的
資產外,尚有民俗、民藝等無形資產,應 飾品或日用品等。
該單獨歸類為傳統文化資產,而且必須強 另外,由於展演設施是各類藝術的附
調價值再創。一般在古蹟中開咖啡館,只 屬性設備,本身不足以成類,應歸屬於建
是「再利用」,僅屬價值再創的一小部分, 築,且藝術品展出的價值與藝術品本身的
此處之價值再創,係指將傳統文化資產原 價值不同,因而建議將前揭四項產業修正
有價值現代化,使其再度出現在現代人的 為「視覺藝術及展出設施產業」、「音樂、
日常生活中。由於文化資產在法律上(指 表演藝術及演出設施產業」、「現代工藝

《註 16》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本法所稱文化資產,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等文化價值,並
經指定或登錄之下列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一、有形文化資產:㈠古蹟:指人類為生活需
要所營建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㈡歷史建築:指歷史事件所
定著或具有歷史性、地方性、特殊性之文化、藝術價值,應予保存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
㈢紀念建築:指與歷史、文化、藝術等具有重要貢獻之人物相關而應予保存之建造物及附
屬設施。㈣聚落建築群:指建築式樣、風格特殊或與景觀協調,而具有歷史、藝術或科學
價值之建造物群或街區。㈤考古遺址:指蘊藏過去人類生活遺物、遺跡,而具有歷史、美學、
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之場域。㈥史蹟:指歷史事件所定著而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應
予保存所定著之空間及附屬設施。㈦文化景觀:指人類與自然環境經長時間相互影響所形
成具有歷史、美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之場域。㈧古物:指各時代、各族群經人為加工
具有文化意義之藝術作品、生活及儀禮器物、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等。㈨自然地景、自然
紀念物:指具保育自然價值之自然區域、特殊地形、地質現象、珍貴稀有植物及礦物。二、
無形文化資產:㈠傳統表演藝術: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之傳統表演藝能。㈡傳統工藝:
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以手工製作為主之傳統技藝。㈢口述傳統:指透過口語、吟唱傳承,
世代相傳之文化表現形式。㈣民俗:指與國民生活有關之傳統並有特殊文化意義之風俗、
儀式、祭典及節慶。㈤傳統知識與實踐:指各族群或社群,為因應自然環境而生存、適應
與管理,長年累積、發展出之知識、技術及相關實踐。」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 105

產業」、「傳統文化資產價值再創產業」。 科技不斷進步,過去為求生存而操勞,改
變為對幸福的追求,因此新時代的生活方
二、大眾文化產業 式需要不斷地變化以滿足幸福感,設計師
大眾文化即通俗文化。大眾文化產業 這一行業就變得極受重視,因為他們是生
係以社會大眾為目標,通過現代媒體傳達, 活新方式的塑造者。但是,這一行業的產
以娛樂休閒為主要目的的文化產業。這種 值,卻是少於大眾文化,因為設計師所服
文化產業以電影、電視等影視產業為主, 務的對象,自個人到企業,種類極為駁雜,
廣播與出版產業次之。而影視產業的特點 而其本身又以小規模服務業為大宗。
則是,在產業技術上沒有可以容納太多創 在今天這個多元價值的時代裡,每個
意的餘地,它的創意幾乎完全在「戲劇藝 人都想要追求個性化的生活,而個性化設
術的群眾性」上面,其創造方式與傳統戲 計幾乎涵蓋生活的所有範疇,其中最重要
劇藝術家截然不同,是將原著者、編劇、 的是與生活空間相關的設計,像是室內設
導演、演員等凝聚為有效團體所產生的集 計。室內設計原為建築的一部分,本由建
體創作。至於出版業,則是比較古老的文 築師包辦,但後現代以來,室內設計逐漸
化產業,包含了精緻的與大眾的文化,其 成為一門獨立行業,足以和建築師分庭抗
區別在內容方面,如詩與文學等是精緻的 禮。現在即使是建築設計也同樣要求獨特
文化產品,通俗小說或名人故事等屬大眾 性,不再遵從刻板化的理性原則。
的文化產品。 對生活之精神面影響最大的是產品設
此外,還有流行音樂與演唱藝術,這 計,生活中必要的器物,以室內空間為背
兩者的結合,對群眾產生龐大的吸引力, 景,是品味生活的主角,這些東西不大,
俊男美女加上一些情色成分,造就許多偶 但作為文化產業,因其商品種類無窮,其
像,就產業的角度而言,是非常成功的文 產值卻最有發展可能。這些產品裡的精緻
化產業。 者可以視為藝術,但卻是有用的藝術,家
拜新科技的發達,「數位內容」成為 具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產品設計類產業
顯學,使一切文化元素都可以通過它轉換 幾乎可以與現代工藝相通。此外,在所有
成數位格式,使消費者可以在行動裝置上 產品設計中,特別有產業價值者為服飾設
輕鬆享用。數位內容的大眾化,主要項目 計,特別是女裝及其附屬配件。
為電腦動畫與數位遊戲,其次是影視與音 除 空 間 設 計 外, 還 有 所 謂「 視 覺 設
樂的數位化,以及出版典藏的數位化,都 計」,大街上所看到的招牌,甚至連書籍
是利用數位技術擴大既有文化產品效能的 的封面與內頁,都有設計的需要,當然也
辦法,文化的產業化,以此為典型。 包括廣告設計在內,與生活息息相關。
總之,設計文化產業可以分為空間設
三、設計文化產業 計、視覺設計及產品設計等三類,我國文
今天的社會是日新月異的社會,由於 化有擅長設計的傾向,值得大力去發展。
106 2017˙09 第 45 卷第 3 期


相後,分別於 1998 年及 2001 年提出《創
肆、國 際間對文化創意產業
意 產 業 圖 錄 報 告 》(Creative Industries
的定義與範疇 Mapping Document),將「創意產業」定
自從英國於 1997 年推動創意產業以 義為:「起源於個體創意、技巧及才能的
來,各主要國家皆十分重視文創產業的發 產業,通過知識產權的生成與利用,而有
展,但各國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和範疇 潛力地創造財富和就業。」英國並將創意
不盡相同,茲整理如下: 產業分成 13 大類,包括:廣告、建築、藝
術及古董市場、工藝、設計、流行設計與
一、聯合國 時尚、電影與錄影帶、休閒軟體遊戲、音
聯 合 國 教 育、 科 學 及 文 化 組 織 樂、表演藝術、出版、軟體與電腦服務業、
(UNESCO)認為「文化產業」(Cultural 電視與廣播 20。到了 2001 年,英國學者約
Industries), 係 指「 結 合 創 造、 生 產 與 翰•霍 金 斯(John Hawkins) 又 提 出「 創
商 品 化 的 方 式, 具 有 無 形 資 產 與 文 化 概 意經濟」(Creative Economy),納入更大
念 的 特 性, 基 本 上 受 到 著 作 權 的 保 障, 範圍的泛文化產業,將旅遊、美食、體育、
17
而以產品的或服務的形式呈現 。」 文 遊戲、動畫等,視為創意經濟的一環 21。
化 產 業 也 可 稱 為「 創 意 產 業 」(Creative
Industries),或者從科技術語上稱為「內
三、德國
容產業」(Content Industries)18。其產業 德國對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為:「文化
內容可分為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 創意產業包含了所有以市場為導向及處理
設計、印刷出版、電影、廣告、建築、歌 創意、生產、銷售及透過媒體傳遞文化創
舞劇與音樂製作、多媒體、視覺產品、文 意產品的文化、創意廠商。」在此定義之
19
化觀光及運動 。 下,德國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區分成音樂產
業、書籍市場、藝術市場、電影產業、廣
二、英國 播產業、表演藝術產業、設計產業、建築
英國在 1997 年由工黨的首相參選人 市場、出版市場、廣告市場,及電玩動畫
布萊爾提出了創意產業的概念,其出任首 產業等 11 個主要核心產業 22。

《註 17》同《註 6》,頁 10。


《註 18》曾憲嫻、蔡依珊,〈台北市文化創意產業群聚現象之研究—兼論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執行
機制〉,《環境與藝術學刊》,第 9 期,2011 年 3 月,頁 96。
《註 19》曾俊洲,〈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現況與未來展望〉,《今日合庫》,2014 年 2 月,頁 49。
《註 20》同《註 6》,頁 6。
《註 21》潘罡,〈文化 & 創意產業 應正本清源〉,兩岸文創誌 SmartCutuarl 網頁,http://tccanet.
org.tw/article-943.html ,最後瀏覽日:2017 年 1 月 17 日。
《註 22》總統府,《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與願景》,OOP-FB-098-002( 委託研究報告 ),2000 年 1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 107

整建及產業群聚營運計畫,以文創產業軸
四、韓國 帶概念,期能達到區域產業串連、文創產
韓國對文化創意產業係使用「文化內 業與所在城市整體區位發展、人才及產值
容(content)產業」一詞。依其文化產業 提升之績效 25。
振興基本法規定,所謂文化產業係指:「與 目前各園區之整建工程已陸續完成,
文化商品的計畫、開發、製作、生產、流 刻正辦理委外經營或進行招商作業,茲分
通、消費等相關之產業。」而所謂文化商 述如下 26:
品則指:「將文化要素具體化,創造經濟
㈠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附加價值的有形、無形之財物(包含文化
相關的內容與數位文化內容),以及相關 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定位為「文化
23
服務等 。」文化產業之種類又可分為出 創意產業、跨界藝術展現與生活美學風格
版產業、漫畫產業、音樂產業、電玩遊戲 塑造」,以「酷」(時尚、前衛、實驗)
產業、電影產業、動畫產業、電視產業、 與「玩」(玩樂、享樂、娛樂)為規劃主
廣 告 產 業、 個 性 化 商 品 及 教 育 娛 樂 產 業 軸,突顯華山園區作為跨界創意的發揮空
24
等等 。 間,扮演媒合跨界藝術、產業互動的場所,
建構異業、異質交流結盟的平臺,並發展
伍、文 化創意產業園區的概
成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育成中心。華山文
況與檢討 — 以文化部
化創意產業園區已於 2012 年完成全區整
主管文創產業園區為例 建工程,目前分別以 OT(電影藝術館)
以及 ROT(文化創意產業引入空間)形式
一、概況
營運中。
為發揮產業群聚所帶動的價值鏈整合 1. 華山園區 ROT 案
及產業競爭優勢,文化部推動華山、臺中、 1999 年正式營運,目前有設計、流行
花蓮、嘉義及臺南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音樂、創意生活、出版、時尚設計、工藝

月,頁 191。
《註 23》郭秋雯,〈韓國推展文化創意產業動向之探究〉,《文化越界》,第 1 卷第 4 期,2010 年
9 月,頁 66。
《註 24》同前註,頁 80。
《註 25》同《註 2》。
《註 26》資料來自文化部網頁,〈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營運管理〉,2016 年 9 月 27 日, http://
www.moc.gov.tw/information_302_34100.html;最後瀏覽日:2016 年 10 月 27 日;另參考文
化部書面報告,〈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文創扶植與培育暨促進民間參與之執行成效〉,
2015 年 4 月 20 日,立法院第 8 屆第 7 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 8 次全體委員會議,頁 3-20;
與文化部 2017 年 2 月 24 日出席立法院法制局〈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專題研
究報告(初稿)座談會所提供資料。
108 2017˙09 第 45 卷第 3 期


產業等文創業者及其他產業業者進駐,並 地,促成臺灣與世界建築設計產業接軌,
不定期引進小型文創業者短期(3 個月) 強化建築與設計之專業領域,培養全民空
進駐展售。 間美學,並提升臺灣成為亞洲創意設計產
2. 華山電影藝術館(OT 案) 業之重鎮。
2012 年 11 月開館,主要提供國片、 臺中文創園區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進
紀錄片、短片、獨立製片、非商業性電影 駐管理,目前已完成全區 28 棟建築物本體
映演空間,同時不定時策辦電影相關講座、 修繕工作,現有 5 棟館舍出租民間營運,
導演映後座談、電影人才培育課程等活動, 同時成立「臺中文創園區發展推廣中心」,
以推動發展影像藝術,並促進電影產業之 徵選文創工作者進駐,以前店後場方式,
發展。 輔導培育及推廣發展。臺中文創園區每年
至 於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旗 艦 中 心(BOT 辦理 A+ 創意季等主題文創性活動,網羅
案),原委由華山文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內建築、設計及藝術相關系所進行交流
辦理,因興建進度嚴重落後,經辦理履約 學習,輔助個人及團體運用園區展館,舉
爭議後已予解約。 辦建築、設計、藝術等文創文資相關活動。
目前,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長期進 2016 年辦理展覽、表演、會展、講座
駐廠商有十餘家(含流行音樂與文化內容 及藝術活動等計 752 場次,有 126 萬人次
產業、產品設計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 參與。
工藝產業、出版產業、文創創投業、會展
㈢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產業、視覺藝術產業)。除進駐廠商外,
尚有大型展覽空間及提供藝文團體使用設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定位為「文化
施。例如華山文創沙龍等,均屬主體設施。 藝術產業與觀光結合之實驗場域」,強調
主體設施含其他服務設施占 91%,附屬 「生態」、「生產」、「生活」並重,以
設施(含文康、社教、餐飲、零售等)則 原創音樂為核心關鍵要素,協助全民接觸、
占 9%。 參與及實踐多元的音樂文化,並協助東部
2016 年 計 辦 理 5,621 場 活 動, 有 395 文創產業與區域資源連結,納入國際文化
萬人次參與。 觀光市場需求,提高東部文創產業經濟規
模,促成東部文創資源產業化。
㈡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業於 2012 年完
臺中文創園區是全國五大園區中唯一 成全區整建工程,並以 ROT 方式引入民間
公辦公營的文創園區,營運定位為「臺灣 機構進駐營運,目前由民間機構進行第二
建築,設計及藝術展演中心」,以文創、 期營運(開放園區 57%面積),已於 2016
文資為主,商業為輔,並以活化老舊歷史 年 3 月全區開放營運。
建築為目標,使製酒工業遺址活化新生, 2016 年辦理展覽、表演、會展、講座
成為工業遺址活化典範與文化資產應用基 及交流活動等計 1,405 場次,有 122 萬人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 109

次參與。 建設法辦理 2 次招商公告,惟均無廠商遞


件,故改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訂定《協
㈣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助文化創意事業運用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
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係以「傳統藝 區申請作業要點》,提供較優惠條件,於
術創新」為主軸,實踐傳統技藝與傳統技 2013 年 11 月委由南臺科技大學經營管理,
術之轉型及創新。園區將結合南部地區傳 開啟大學營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首例,
統工藝、當代藝術、藝術家資源及故宮南 並於 2015 年 6 月 12 日正式開園。
院等「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資源, 2016 年辦理展覽、表演、講座及其他
發展傳統藝術創新。 活動等計 411 場次,有 12 萬人次參與。
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業於 2013 年
完成全區園區整建工程,惟因園區促參可
二、檢討
行性評估結果為「財務自償性不足」,故 據文化部統計,2016 年截至 10 月底,
文化部改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訂定《協 華山、花蓮、臺中、嘉義及臺南五大園區
助文化創意事業運用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 共 計 有 112 家 文 創 業 者 進 駐, 舉 辦 6,550
區申請作業要點》,提供較優惠條件,於 場活動,吸引 535 萬參訪人次 27。惟五大
2013 年辦理 3 次招商公告,均無申請人遞 園區除華山文創園區外,其他園區在參與
案,2014 年第 4 次招商始評審出最優申請 人數、活動場次上,尚有強化空間,以華
人,經辦理園區委外招商議約作業,已於 山文創園區而言,2016 年計辦理 5,621 場
2016 年 1 月委託新嘉文創事業股份有限公 活動,有 395 萬人次參與。但花蓮文創園
司辦理營運。 區同年只辦理活動等計有 1,405 場次,參
2016 年辦理展覽、表演、會展、講座 與人次 122 萬;臺中文創園區同年辦理相
及體驗活動等計 45 場次,有 9 萬人次參與。 關活動合計 752 場次,參與人次為 126 萬;
嘉義同年辦理相關活動更只有 45 場次,僅
㈤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9 萬人次參與。由此可見,過半的參訪人
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定位為「臺灣 次都集中在華山文創園區,文創產業市場
創意生活產業發展中心」,臺南園區位於 集中於大臺北都會區的現象非常明顯。易
臺南市中心,有多元的歷史文化及豐沛的 言之,五大文創園區中產業化發展最好的
觀光資源,園區面積雖不大,卻位居樞紐、 就屬華山文創園區。
緊鄰臺南火車站,實為其具有發展潛力的 行政院於 2002 年在《2008:國家發展
關鍵。 重點計畫》中指出設置五大園區的目的,
文化部於 2011 年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 主要是希望能藉群聚發揮經濟效益,但若

《註 27》同《註 1》,頁 16-17。


110 2017˙09 第 45 卷第 3 期


以具領頭羊身分的華山文創園區來說,似
乎未達到文創群聚的效果,根據研究者實
陸、問題檢討與建議
地訪談園區內廠商得知,廠商間雖同處一
一、打造以臺灣文創為主體的
個環境中,但彼此獨立,少有互動,沒有
文創產業及文創產業園
資源共享或經驗交流,也就無法形成內部
區,才符合文化創意產業
學習網絡 28。另據實地研究顯示,大部分
發展法之立法目的
的遊園者主要來看展覽、看電影、親子出
遊及用餐,遊園目的是休閒遊憩,只有少 據了解,華山文創產業園區近年十大
部分人感受到它的文藝氛圍 29。又依研究 賣座展覽中有七檔是外國的卡通、動漫和
者觀察認為,華山文創園區廠商所販賣的 玩具展,如「吉卜力」、「柯南」、「航
文創商品並不具有獨特性,可能因為都來 海 王 」、「 櫻 桃 小 丸 子 」、「Rody Land
自某幾家文創商品店,感覺上都似曾相似, 跳跳馬」、「鬼太郎」、「伊藤潤二經典
某些商品在南投風景區或高雄駁二都可以 恐怖大展」等 32。另據學者實地了解,華
看到 30。 山文創園區內所展覽及銷售的商品,很多
其他的文創園區開園時間尚短,但也 是外國的文創產品,像前揭「吉卜力」等
有各自待解決的問題,以臺中文創園區為 展覽,好像是幫外國行銷文創,部分業者
例,該園區因為腹地狹小,不易招標到大 所展售的文創商品中,臺灣本地文創產品
型展覽,多為大專院校承包的畢業展等, 只有一小部分。換言之,在園區內臺灣的
且感受不到具體目標定位,周邊也無法呈 文創作品反而變成配角,個人或小規模的
現 明 顯 的 群 聚 效 應。 另 臺 中 文 創 園 區 附 臺灣文創工作者在此很難得到展售的機
33
近民 眾及店家表示對於停車問題十分困 會 。
擾, 每 到 假 日 停 車 位 供 不 應 求, 造 成 交 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 1 條規定,
通亂象 31。 該法有健全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育,並積

《註 28》楊彩慈,《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為文創園區之成功因素探討》,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
意產業學系碩士論文,2014 年 7 月,頁 114。
《註 29》同前註,頁 113。
《註 30》同前註,頁 115。
《註 31》潘怡萍、王思琦、李長斌,〈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閒置空間再利用、群聚效應與周邊觀光
影響—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個案研究〉,2014 年 6 月,頁 44、46。
《註 32》吳思瑤委員發言紀錄,2016 年 11 月 17 日,立法院第 9 屆第 2 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
11 次全體委員會議,頁 76,立法智庫整合檢索系統,最後瀏覽日:2017 年 1 月 6 日。
http://lis.ly.gov.tw/lydbc/lydbkm?.7cf07B5E030100000020F0000100000042^0000001000000001
00D1004365。
《註 33》夏學理,〈什麼都能文創 ? 我們的園區為誰發展文創 ?〉,2016 年 5 月 31 日,師大青年報
網頁,http://ntnuyouth.org/?p=9061,最後瀏覽日:2017 年 6 月 29 日。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 111

極開發國內外市場的立法目的。該法第 3 近年來,外界對文創園區有過於商業
條也強調文化創意產業必須具有創造財富 化之批評,甚至有人質疑華山文創園區是
與就業機會之潛力。換言之,應該建構一 假文創,只有「餐廳加餐廳加餐廳」34。
個以我國文創為主體的文創產業及文創產 為了回應外界批評,文化部針對五大文化
業園區,才能符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之 創 意 產 業 園 區 進 行 檢 討, 初 步 決 定 園 區
立法目的。 的營業餐飲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 10%,
不過,我們強調文創產業的「臺灣優 加入複合式餐飲樓地板總面積不得超過
先」,並非狹隘地認為文創產業園區只能 15% 35。同時,文化部認為,文化創意產
展售我國本地的文創產品,而是應以臺灣 業園區之功能應該從著重消費端逐步轉移
的文創產品為主體,鼓勵我國的文創人才, 到著重生產端,以發展具規模效益並以品
發展我國自己的文創產業,不能只考量短 牌為主之文創產業聚落為發展目標,也就
期的營利而以國外知名的文創作品取代臺 是說,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需兼具商業模式
灣本地的文創產品。 及文創扶植與培育之功能 36。一些研究者
綜上,我國的文創園區內,臺灣的文 也認為,以華山文創園區來說,看得到的
創產品該有一定比例的保障,或者給予臺 是文化商品與服務的販賣與展示,缺乏有
灣的小微型文創業者租金上的優惠,打造 設計、創作等文化加值的生產行為,目前
一個以臺灣文創為主體的文創產業及文創 園區內依然偏向文化消費,尚未具備文化
產業園區,才符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之 生產 37。上述意見似乎認為,應該將文創
立法目的。 的生產行為移入園區內,以平衡或沖淡園
區內的商業氣息。
二、文創園區無從拒絕商業活
首先,餐飲業雖然不是現行文化創意
動, 園 區 內 的 餐 飲 業 可 產業發展法所規範的文化創意產業,但飲
以轉型為創意生活產業, 食文化如果妥善經營,也能顯示出它的文
至於是否引進藝術工作者 化價值,不宜因文創園區內有一些餐廳或
在文創園區內進行生產活 複合式餐飲,就認為是過度商業化。例如

動,也應考量園區的定位 「好樣本事」曾獲選全世界最美的 20 家書
店,於 2012 年 11 月進駐華山紅磚六合院
與性質審慎決定
後稱為「好樣思維」,一樓是餐廳,二樓

《註 34》同《註 8》。
《註 35》趙靜瑜,〈文創餐飲限縮 業者反彈〉,《中國時報》,2015 年 7 月 15 日,A16 版。
《註 36》文化部書面報告,〈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文創扶植與培育暨促進民間參與之執行成
效〉,同《註 26》,頁 21。
《註 37》同《註 28》,頁 116。
112 2017˙09 第 45 卷第 3 期


是書店、家飾展售空間,餐廳也可以邊用 內的文化氛圍 41。
餐邊看展(繪畫或攝影)38。還有論者指 其次,將文創的生產行為移入園區內,
出,可以要求進駐華山文創園區的每一個 是否係平衡園區內的商業化傾向的良藥?
店家,每隔一段時間,例如每月或每季, 也有待研究。按當初文化部推動臺北、臺
必須要在店中邀請文創新秀展覽或演出, 中、花蓮、嘉義及臺南五大文化創意產業
39
以彰顯文創園區的特色 。此種餐廳加書 園區之目的,係為形成產業群聚所帶動的
店,或餐廳加展覽,或餐廳加演出的複合 價值鏈整合及產業競爭優勢,希望能達到
式經營方式,只要能提升用餐者的文化品 區域產業串連、文創產業與所在城市整體
味,仍有其價值,不宜輕易抹殺。再者, 區位發展、人才及產值提升之績效 42。簡
餐廳對園區的營收助益很大,對於委外的 言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規劃目的在於發
民間經營者而言,是不得不然的選擇。況 揮產業群聚效應。惟另有研究指出,文化
且依文化部所發布之《文化創意產業內容 創意產業的群聚核心是以氛圍創造消費環
及範圍》40,飲食文化體驗行業屬於文化 境,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研發、創作、生產
創意產業中之創意生活產業,可以要求文 的創意工作者,根本不需要園區,也不會
創園區內的餐飲業提供入園民眾深度體驗 想被控制在某一個範圍裡,他們通常散落
及 高 質 美 感, 轉 型 為 創 意 生 活 產 業, 從 在城市各處,也可能在咖啡廳裡;因此,
根本上解決餐飲業在文創園區內的尷尬地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實
位。至於一般的餐飲業者,在文創產業園 質貢獻,在於群聚「文創消費者」,是一
區內予以一定限制,避免其混淆園區發展 種符號性的消費體驗基地 43。
文創的目的,應有其必要。目前文化部係 另 依 據 學 者 Hilary Anne Frost-Kumpt
從樓地板之面積比例加以限制,學者認為, 所提出的文化特區(culture districts)概念,
還須注意餐廳的「位置」,不能影響園區 將美國的文化特區分成五大類型 44:

《註 38》中時電子報網頁,〈華山日夜兩樣情〉,2013 年 07 月 27 日,http://www.chinatimes.com/
newspapers/20130727000658-260116;最後瀏覽日:2016 年 10 月 28 日。
《註 39》于倩芸,《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產品定位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
在職專班論文,2015 年 6 月,頁 53。
《註 40》文化部 2015 年 9 月 16 日文創字第 10430241431 號令。
《註 41》〈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專題研究報告(初稿)座談會紀錄及參採情形,《我
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立法院法制局專題研究報告,2017 年 3 月,頁 45。
《註 42》文化部,《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2015 年 12 月,頁 34。
《註 43》王柏鈞,《群聚的想像: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的政策規劃與實踐》,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
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年,頁 121。
《註 44》劉維公,〈為什麼我們需要創意文化園區?—創意文化園區是強心劑?還是打錯針?〉,
《典藏今藝術》,第 129 期,2003 年 6 月,頁 104-105。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 113

1. 文化複合用地(Cultural Compo-unds): 5. 市中心特區(Downtown Focus):此類


在美國,這是最早的文化特區形式,由 特區涵蓋市中心大多數地區,包括市中
大型博物館、大型表演廳、劇院、會館、 心商業區,運用一個城市大多數或全部
學校、圖書館、天文館與動物園組成, 的文化事物去吸引參訪者,其所擁有之
與現今的文化特區最大不同在於商業用 文化設施相當廣泛,包括重要藝術機構、
途的空間很少。 通俗文化活動場所、餐館、夜店、電影
2. 重 要 藝 術 機 構 特 區(Major Arts Ins- 院、公園、觀光景點等。這類型的文化
titution Focus):此一類型的文化特區是 特區往往是設立在規模較小的城市中,
依附在諸如大型音樂廳、表演廳、圖書 因為其市中心較容易作整體的規劃。
館、博物館等重要藝術機構,同時也會 以華山文創產業園區為例,依照文化
包含如夜店或電影院或娛樂場所等。一 部對其定位為「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藝術
般而言,該等特區緊鄰市中心商業區, 展現與生活美學風格塑造」,並以「酷」
且經常是鄰近交通便利與觀光景點的地 (時尚、前衛、實驗)與「玩」(玩樂、
點。 享樂、娛樂)為規劃主軸觀之,應較類似
3. 藝術與娛樂特區(Arts and Entert-ainment 於藝術與娛樂專區,則是否引進藝術家在
Focus):此類特區的設立著重於提供較 園內進行創作等生產行為,似非考慮重點。
年輕的觀眾所歡迎的文化節目,且比起 反之,在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文化部
重要藝術機構特區,往往讓人產生較多 對其定位為「傳統藝術創新中心」,如能
的脫離傳統束縛的感受,該類特區往往 吸引傳統匠師在此駐點工作,形成一個文
在中心商業區與重要觀光景點所在。 化生產專區,或能打造成具地方特色的創
4. 文化生產特區(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意中心。更進一步來說,學者認為,文化
Focus):該類特區的重點比較不在於藝 部可以從一個策略性的高度,整合地看其
術的展演,而是在於藝術生產或教育。 所轄管的五大園區,由於臺北是一個商業
藝術家、舞蹈家、音樂家之工作室以及 大都會,擁有最多的買家,可以思考將華
媒體工作中心,乃是這類型文化特區的 山文創園區變成臺灣的文創櫥窗,將其他
主要文化設施。該特區著重於發展內城 文創園區的產品在華山展售,而不必將華
的鄰近地區,而非吸引參訪者。比起其 山文創產業園區變成一個手作工坊,以集
他類型的文化特區,該特區有較高比例 中力量發展成為臺灣的文創品牌,讓臺灣
的住宅,提供給藝術家居住,而且不會 的文創產品更容易地被世界所看到 45。
刻意選擇鄰近市中心商業區或重要觀光 綜上,文化創意產業既然是一種「產
景點。 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內即不可能拒絕

《註 45》同《註 41》。
114 2017˙09 第 45 卷第 3 期


商業活動,文創產業園區內的餐飲業可以 種營利的事業機構。文化創意產業的特殊
輔導其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中之創意生活 之處在於「創意」部分。
產業,提供民眾深度的飲食文化體驗,至 西 方 在 1930 年 代 興 起「 文 化 工 業 」
於是否引進藝術工作者在文創園區內進行 (Cultural Industry)。當時,人們注意到
生產活動,也應考量園區的定位與性質審 某些以機械大量生產和複製文化產品之唱
慎決定,例如華山文創產業園區就適合作 片、電影、電視業等正蓬勃發展,因此把
為臺灣的文創展售櫥窗,而毋庸成為一個 它們納入「工業」的範疇,以便和手工少
進行生產活動的手作工坊。 量生產的藝術創作相區隔。到 1980 年代,
複數的文化產業(Industries)概念才逐漸
三、不宜將「創意」理解為「賺 成形,但不論文化工業或產業,都是訴諸
錢的點子」或「用文化做 大眾消費的產業型態 48。英國於 1997 年首
生意」,除了「產值」之 先提出了「創意產業」概念,並將之定義
外,也應重視「價值」, 為:「起源於個體創意、技巧及才能的產
強調可以提高國民文化素 業,通過知識產權的生成與利用,而有潛
養的文化產業才是有意義 力地創造財富和就業。」該產業分成 13
的文化創意產業 大類,包括:廣告、建築、藝術及古董市
文化創意產業的意義與內涵是什麼? 場、工藝、設計、流行設計與時尚、電影
這是我們在推動文創產業時需要先解決的 與錄影帶、休閒軟體遊戲、音樂、表演藝
問題。顧名思義,文創產業涉及「文化」、 術、出版、軟體與電腦服務業、電視與廣
「產業」及「創意」三個面向。首先,此 播 49。到了 2001 年,又有學者提出「創意
處之文化只能指涉狹義的「文化」,主要 經濟」,納入更大範圍的泛文化產業,將
包含藝術與人文等精緻文化領域,因為廣 旅遊、美食、體育、遊戲、動畫等,視為
義的文化,係為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創 創意經濟的一環 50。
造的總成果,涵蓋宗教、道德、藝術、科 英國傳統上不主張政府干涉民間文化
46
學等範疇 。廣義文化範圍過於廣泛,會 業務,但後來發現「文化是門好生意」,
將所有產業納入。而所謂「產業」,則指 就改用「創意」這兩個字,把歐洲習用的
生產特定同類及具有密切替代關係之產品 「文化產業」改為「創意產業」,並加入
47
與服務的企業集合 ,毫無疑問,屬於一 更廣泛的文化業務,而我國引入創意產業

《註 46》同《註 5》。
《註 47》蕭峰雄,《我國產業政策與產業發展》,1994 年 7 月,頁 1。
《註 48》同《註 21》。
《註 49》同《註 6》,頁 6。
《註 50》同《註 21》。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 115

的概念後,又在「創意」的前面加上「文 有限,要使其融入生活卻不容易,進入生
化」兩字,以明確說明這裡的創意是指「文 活必需品的領域才是我們希望的創意。
51
化中的創意」 。 文創產業核心既然在「創意」,其成
總之,不管是稱為創意產業或文化創 敗的關鍵就要看「創意」的有無,而不一
意產業,其核心概念都在於「創意」。學 定由產值定輸贏。以華山文創園區為例,
52
者認為,可以將之細分成下列幾項內容: 中央核心圈是展、演空間,核心圈的外圍
是書籍、文物供應圈,再外圍就是餐飲區。
㈠創 意是指把文化藝術轉變為賺錢
以西方的標準來看,核心區的美術展覽和
產業的創造力
演藝表演是文化事業,但不是文化產業,
例如戲劇,原本是精緻的小眾藝術, 文化事業的收入完全依靠其藝術成就之高
業者發揮創意,完成兩件事:其一為發明 下及社會上重視之程度而定,產業化的運
了電影技術,使電影可以輕鬆複製。其二 作空間很有限,即使是最成功的雲門舞集,
是 把 故 事 情 節 通 俗 化, 讓 大 眾 喜 愛, 因 每年的表演仍然要靠政府的補貼與企業的
此產生了美國好萊塢這種全球化的文化 贊助 53。至於與展演內容相關的紀念品販
產業。 售或飲食的方式、內容等加以包裝,都是

㈡創意是指提高藝術創造力
一般人熟知的東西,也不一定依賴文化藝
術為核心,看不到什麼創意 54。依研究者
對於普通人而言,一張紙,一枝筆, 觀察認為,華山文創園區廠商所販賣的文
只能消磨時間,所產出的東西沒有價值, 創商品並不具有獨特性,可能因為都來自
但有創造力的畫家,筆下產物可能成為珍 某幾家文創商品店,感覺上都似曾相似,
貴的藝術品。從生產力的觀點看,藝術創 某些商品在南投風景區或高雄駁二都可以
造是成本最低,產值最高的產業。 看到。55 另據華山文創園區實地研究顯示,
大部分的遊園者主要來看展覽、看電影、
㈢創 意是設法突顯傳統工藝特色的
親子出遊及用餐,遊園目的是休閒遊憩,
產品以聯結現代生活
只有少部分人感受到它的文藝氛圍 56。這
例如觀光客帶回家裡作紀念的傳統工 也難怪近年來有人質疑華山文創園區是假
藝產品,成為裝飾並不困難,只是其產值 文創,只有「餐廳加餐廳加餐廳」57。雖

《註 51》同《註 3》,頁 13-14,17。


《註 52》同《註 3》,頁 43-45。
《註 53》同《註 3》,頁 63-64。
《註 54》同《註 3》,頁 64-65。
《註 55》同《註 28》,頁 115。
《註 56》同《註 28》,頁 113。
《註 57》同《註 8》。
116 2017˙09 第 45 卷第 3 期


然這種質疑未必中肯,但也反映出華山等 文化、實踐公民文化權等外部效益 61。總
文創園區欠缺創意、沒有特色的問題。 之,為了衡平文創產業過度向營利事業靠
目前社會上對文創產業存有一種印 攏而失去了發展文化的初衷,須強調可以
象,就是用文化去做生意。文創產業的「創 提高國民文化素養的文化產業,才是有意
意」如果只解釋為「用文化做生意」,裡 義的文創產業。
面沒有文化價值,不能提高國民文化水平, 從法制上而言,可得出相同的結論。
這種文化生意只是單純的經濟行為,不須 現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 3 條將文化創
由政府的文化部門加以輔導。事實上文化 意產業定義如下:「本法所稱文化創意產
產業在理想與現實的拉扯下,本來就存在 業,指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
不同的發展方向,只會迎合大眾低級趣味 產之形成及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
的文化產品,當然可以賺錢,但這種「容 會之潛力,並促進全民美學素養,使國民
易錢」,讓企業界自己去投資就可以,政 生活環境提升之下列產業」。現行法很明
府的產業輔導對象應該是願意把文化產品 顯係承襲英國對創意產業的定義,但又有
58
向精神價值方面開發的文化產業。 因此, 意識地對文創產業增加了「促進全民美學
文創產業中所謂「創意」,不能只解釋為 素養,使國民生活環境提升」之要求。可
賺錢的點子或利用文化來創造財富,應該 見在法制上,文創產業不是只要用文化來
具有提高文化內涵的意思;換言之,文創 創造財富即可,必須同時具有促進全民美
產業應該是指可以提高國民文化素養的文 學素養,使國民生活環境提升之作用。可
59
化產業 。以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例,真 惜所謂「美學」係指「研究人對藝術品的
正的文創產業,應該是一邊利用園區內的 欣賞與創作能力及藝術品本身組織法則與
休閒、娛樂設施,一邊提升遊園民眾的文 內容,更進一步探討藝術品間關係的一種
化或美感體驗,使大眾在娛樂之中,同時 學問。」62 相較於「文化」63,其意涵稍嫌
體會到文化的價值。為此,學者認為有必 狹隘,有意義的文化創意產業應該具有提
60
要限縮文創產業的意義 。還有意見認為 升國民整體文化素養的功能。簡言之,文
我國文創產業政策過於聚焦在經濟層面, 創產業不能只重視產業面的「產值」而忽
限制了文創產業應該有的發展認同與民族 視文化面的「價值」,事實上,唯有重視

《註 58》同《註 3》,頁 67。


《註 59》同前註。
《註 60》同《註 3》,頁 60、75。
《註 61》林詠能,〈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發展困境〉,《國民教育》,第 54 卷第 5 期,2014 年 9 月,
頁 2。
《註 62》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頁,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
x1FevH&o=e0&sec=sec1&op=v&view=2-1,最後瀏覽日:2017 年 1 月 19 日。
《註 63》狹義的文化指的就是藝術與人文。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 117

能夠感化人心的文化創意價值,才能創造 項產業 65,項目繁多,類別的差異性也很


「產值」,兩者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大,難以將單一的產業政策適用於不同的
綜上,目前外界對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產業。因此,有必要依其性質加以分類,
有過於商業化之批評,學者也認為其間之 再施以不同的輔導政策。
文化「創意」有所不足,即不宜將「創意」 文創產業的核心在創意,而創意必須
單純理解為「賺錢的點子」或「用文化做 來自文化,或者與文化有密切關連性。因
生意」,除了「產值」之外,也應重視「價 此,文創產業應先從文化的角度加以區分,
值」,應強調可以提高國民文化素養的文 可分為精緻文化、大眾文化及設計文化等
化 產 業 才 是 有 意 義 的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進 三種創意產業,首先,就精緻文化創意產
一步來說,政府在對文創產業進行獎勵、 業而言,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 3 條所
補助或投資等輔導措施時,應該將能否提 列 16 項文創產業中,性質近於此類者有視
高國民文化素養當作一個審查或判斷的標 覺藝術產業、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工藝
準,以符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之目的。 產業、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產業等 4
項。不過,工藝產業卻很容易與傳統工藝
四、文化創意產業宜予重新分 混淆,此處之工藝係指當代的工藝,為藝
類為精緻文化創意產業、 術的一類,只是多一些技藝的成分,通常
大眾文化創意產業、設計 不被列為繪畫、雕刻類藝術。因此,「工
文 化 創 意 產 業, 依 其 不 藝產業」似宜修正為「現代工藝」66。
至於文化資產,除古蹟、古物等有形
同的類別,採取不同的政
資產外,尚有民俗、民藝等無形資產,應
策,才容易達成促進文創 該單獨歸類為傳統文化資產,而且必須強
產業發展的效果 調價值再創。所謂「價值再創」,係指將
所謂產業,是指生產特定的同類及具 傳統文化資產之原有價值現代化,使其再
有密切替代關係的產品、服務的企業集合, 度出現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67。此種價
政府制定產業政策的目標,應以改善整體 值再創的重要性在於,它必須能活化傳統
產業發展環境為宗旨 64。依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資產,但又不能牴觸原有的傳統特色。
發展法第 3 條規定,文化創意產業指涉 16 像在孔廟中開咖啡館,就不是一種合適的

《註 64》同《註 47》。
《註 65》1. 視覺藝術產業。2. 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3. 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產業。4. 工藝產業。
5. 電影產業。6. 廣播電視產業。7. 出版產業。8. 廣告產業。9. 產品設計產業。10. 視覺傳
達設計產業。11. 設計品牌時尚產業。12. 建築設計產業。13. 數位內容產業。14. 創意生活
產業。15. 流行音樂及文化內容產業。16.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產業。
《註 66》同《註 3》,頁 78-80。
《註 67》同《註 3》,頁 78-81。
118 2017˙09 第 45 卷第 3 期


價值再創。另由於文化資產所包含的項目 數位遊戲等數位內容產業也是重要的大眾
68
繁多 ,因而也可以考慮將它脫離精緻文 文化創意產業 71。
化,單獨歸類為傳統文化類,並再分為「傳 所謂大眾文化,簡單來說就是大眾媒
統空間文化價值的再生」、「傳統民間表 體 所 傳 播 的 文 化。 它 有 實 現 平 等、 提 升
演藝術的再生」及「傳統民間工藝的發展」 知 識 水 準 及 促 進 社 會 和 諧 等 積 極 功 能,
等 3 個種類。至於藝術展演設施則是各類 但 也 有 庸 俗 性、 煽 情 性 等 消 極 面, 會 使
藝術的附屬性設備,應與各類藝術相結合 大 眾 沈 迷 在 非 現 實 的 情 緒 世 界 中, 喪 失
而非單獨成為一類。因此,建議將前揭四 改革世界的能力,學者拉札裴爾(Paul T.
項 產 業 修 正 為「 視 覺 藝 術 及 展 出 設 施 產 Lazarsfeld)曾批評這種大眾文化為「社會
業」、「音樂、表演藝術及演出設施產業」、 的麻醉劑」72 。政府在發展大眾文化創意
「現代工藝產業」、「傳統文化資產價值 產 業 時, 也 應 注 意 避 免 此 種 大 眾 文 化 的
69
再創產業」 。 缺陷。
二十世紀以來,隨著工業化、民主化 20 世紀初,生活中應用的藝術起了很
的發展,為配合大眾休閒娛樂的需求,大 大的改變,因為西方社會出現了一個新的
眾文化創意產業開始興起,此種文化產業 行業—設計業,專門在與社會生活接近
通過現代媒體傳達,以電影、電視等影視 的事物中,找出新的功能或新形式的美感,
產業為主,廣播與出版產業次之。就影視 也就是要把工業時代的功能性產品予以文
產業而言,其特色在於創意幾乎完全在「戲 化的洗禮。由於這種產業文化化的作法,
劇藝術的群眾性」上面,而與傳統戲劇藝 符合臺灣的文創觀念,因而學者認為設計
術家截然不同者,是將原著者、編劇、導 業是最符合文化創意核心概念的文化產
73
演、演員等等凝聚為有效團體所產生的集 業 。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 3 條所列
體創作;至於出版業,除了生產精緻的文 產業項目觀察,除前揭精緻文化及大眾文
學作品外,當然也生產通俗小說或名人故 化產業外,其餘 8 項產業幾乎全與設計有
70
事等屬大眾的文化產品 。此外,流行音 關,例如建築設計、時尚設計、產品設計、
樂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許多人不可或 視覺傳達設計等直接以設計為名;廣告、
缺的日常必需品,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大眾 創意生活產業及工藝產業等,雖無設計之
文化產業;資訊科技發達後,電腦動畫與 名,實質上仍為設計業;至於文化資產應

《註 68》同《註 16》。
《註 69》同《註 3》,頁 79-81。
《註 70》同《註 3》,頁 79-81,83-84。
《註 71》同《註 3》,頁 86-87。
《註 72》「大眾文化」,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 http://terms.naer.
edu.tw/detail/1301970/;最後瀏覽日:2017 年 3 月 8 日。
《註 73》同《註 3》,頁 200-201。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 119

用則是指傳統技藝的復興或古建築修復後 業發展的效果。
的再利用,亦屬設計業的一部分,而展演
設施也有納入建築設計範疇。因此,上述 五、對大眾文化類文創產業之
產業皆可歸類為設計類文化創意產業,並 輔導政策採取間接補助,
得區分為空間設計、視覺設計及產品設計 精緻文化類文創產業則給
等 3 類 74。 予直接及間接補助,並聚
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分類及範圍問
焦於扶植設計類文創產業
題,文化部刻正進行修法研究,可能將文
創產業朝「文化藝術產業」、「內容傳播 法制上,促進文創產業的政策工具,
產業」、「設計創意產業」及「數位應用 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種型態:一種為國家
75
及體驗產業」等幾大類型整併 。雖然其 直接給予文創產業經濟資源或非經濟資源
內涵與本文意見未必相同,但是將文創產 補助抑或獎勵,主要規範於文化創意產業
業朝大類型整併的方向是一致的,這也有 發展法第二章「協助及獎補助機制」中;
助於避免產生文創產業分類過細過廣、政 另一種則是國家並未直接給予文創產業經
策難以聚焦的問題。 濟資源或非經濟資源補助抑或獎勵,而是
綜上,文創產業自文化的角度加以區 減免文創產業之稅捐,或者雖非直接減免
分,可分為精緻文化、大眾文化及設計文 文創產業之稅捐,但卻給予協助文創產業
化創意產業等 3 類,精緻文化產業可再分 發展事業之租稅減免優惠,以誘導事業協
為「視覺藝術及展出設施產業」、「音樂、 助發展文創產業。76 一般稱前者為直接補
表演藝術及演出設施產業」、「現代工藝 助,後者為間接補助;而間接補助的方式
產業」、「傳統文化資產價值再創產業」。 又可分為減稅及消費補助(例如文化創意
大眾文化產業則包含電影、電視、廣播、 產業發展法第 14 條之發放藝文體驗券)
出版、流行音樂、演唱藝術及數位內容產 兩類 77。
業。設計類文化產業亦得分成空間設計、 對於文化藝術之獎助,應以平等原則
視覺設計及產品設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 進行審查。國家若無正當理由,逕行給予
各類別的差異性很大,惟有依其不同類別, 特定文化藝術工作者補助,可能違反平等
採取不同的政策,才容易達成促進文創產 原 則。 學 者 甚 至 認 為, 國 家 直 接 對 文 化

《註 74》同《註 3》,頁 202-203。


《註 75》同《註 41》,頁 47。
《註 76》許育典、封昌宏,〈從自由競爭到國家促進的文創法制〉,《月旦法學雜誌》,第 255 期,
2016 年 8 月,頁 24。
《註 77》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藝文政策間接補助機制規劃之研究》,RDEC-RES-099-
005( 委託研究報告 ),2011 年 4 月,頁 21。
120 2017˙09 第 45 卷第 3 期


藝術的獎勵或補助,將構成不當干預,因 的,其實只是少數,如果沒有足夠的吸引
為執政者必定有其意識形態與偏好,由國 力,我們很難期待會有很多民眾願意花錢
家行政機關對文化藝術獎勵或補助,難免 進入表演廳去欣賞一齣文藝表演。因此,
落人國家以行政手段干預文化藝術之口 我們對於精緻文化類的產業,可以加強補
78
實 。換言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 12 助,以我國而言,較具優勢地位的文藝團
條及第 15 條所規定的獎勵或補助,若以主 體,如雲門舞集等,即可直接予以補助,
流或強勢文化為補助或獎勵對象,將無法 不必從產業的角度要求其必須要有一定的
通過多元文化國之國家中立性原則的檢驗; 營利。至於大眾文化產業,由於其產業已
因此,國家不宜直接以經濟資源或非經濟 經發展成熟,原則上政府應尊重市場機制,
資源獎勵,抑或補助文化創意事業,若要 不宜採取直接補助,即使要加以輔導,也
獎勵或補助文化創意事業。也應透過中立 應限於間接補助的方式。
的第三者(例如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 在今天這個多元價值的時代裡,每個
79
金會),始能避免國家不當的干預 。 人都想要追求個性化的生活,致使個性化
就精緻文化創意產業而言,其核心是 設計幾乎涵蓋生活的所有層面。設計文化
藝術。以歐洲為例,藝術仰賴補助,是自 產業將產生種類無窮的商品,產值最具有
古以來的傳統,例如德國、奧地利政府, 發展的可能性。學者認為,設計類文化創
至 今 仍 固 定 補 助 交 響 樂 團, 團 員 身 分 如 意產業目前產值所占比例雖然不大,但對
同 公 務 員, 即 使 沒 有 演 出, 也 照 樣 領 薪 國民素養的影響最大,我國文化有擅長設
80
資 。歐洲各國之所以要補助藝術,可以 計的傾向,政府應該特別留意,予以大力
歸納出以下兩點緣由:第一、它關乎公民 發展 82。例如被譽為「設計界奧斯卡獎」
的美感與品味的養成,即藝術具有教育的 的德國 iF 設計獎,2016 年計有 53 個國家
功能;第二、藝術補助有助於凝聚民族情 或地區的設計作品參賽,在全部 1,821 件
感與維繫國家尊嚴,而歐洲各國補助重點 不同類別的獲獎作品中,來自臺灣的獲獎
往往是它本身文化的強項,例如德國的音 作品就多達 175 件,幾乎快要占獲獎作品
樂,法國的視覺藝術,而南歐則是古希臘 的十分之一,成績非常亮眼,其中更有 5
羅馬時代留下來的文化遺產 81。 件作品,進入 70 餘件獲頒最高榮譽設計金
精緻文化創意產業中真正可以產業化 質獎之列 83。由此可見,臺灣的設計文化

《註 78》同《註 76》,頁 25。


《註 79》同前註。
《註 80》同《註 8》。
《註 81》同《註 8》。
《註 82》同《註 3》,頁 88-91。
《註 83》〈iF 設計獎台灣史上最佳成績 奪下 5 金〉,《中央社》, 2016 年 2 月 27 日。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 121

創意產業的確有很大的發展潛能。 由於企業在群聚內,感受到同業競爭壓力
綜上所述,精緻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 與市場機會較明顯,會有較高的動機從事
化空間本來就有限,政府可以另依《文化 創新活動,以持續獲得市場優勢,因此,
資產保存法》或《文化藝術獎助條例》進 產業群聚被認為是最有利於產業創新的一
行輔導,如果仍要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 種模式 85。惟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 3
給予補助,前揭直接補助或間接補助的手 條規定,文化創意產業包含 16 項產業,項
段皆可採用;而大眾文化創意產業原則上 目繁多,類別的差異性也很大,未必每項
政府應尊重市場機制,政府如果要予以輔 產業都適合群聚生產 86。事實上文化產品
導,應以間接補助為主;至於設計文化創 或服務,本身也有空間上的特點,一些產
意產業,由於既有強大的設計潛能,產值 品有較高的「屬地依賴性」,亦即產品需
又有發展的可能,且有助於國民文化素養 要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下消費 87。例如故宮
的提升,政府應該在產業政策上予以大力 博物院所販售之「朕知道了」紙膠帶文創
扶植並考慮在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優先輔導 商品,只適合在故宮博物院消費,不適合
設計類文化創意產業進駐。 在華山文創園區消費。因此,應該群聚什
麼樣的產業進駐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也就
六、為發揮產業群聚的效應, 是園區的定位問題,是園區能否順利發展
宜檢討各園區之原定位, 的關鍵。
配合當地產業現狀,加以 以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而言,該園
適度調整,定位確定後, 區定位為「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藝術展現

應落實在相關法規及管理 與生活美學風格塑造」,以「酷」(時尚、
前衛、實驗)與「玩」(玩樂、享樂、娛樂)
政策中
為規劃主軸,並發展成文化創意產業人才
文化部推動華山、臺中、花蓮、嘉義 的育成中心 88。就臺北作為一個大都會來
及臺南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目的,係 說,這樣的定位從產業的經濟價值面來看,
84
為發揮產業群聚效應 。一般而言,產業 並沒有什麼不妥,但從文化價值面而言,
群聚係指特定產業中的企業或機構,聚集 臺北市東區不乏有酷有玩的百貨公司、電
在特定的地理位置,共同進行產業活動; 影院或商店街,似乎不缺乏酷與玩的地方。

《註 84》同《註 2》。
《註 85》徐聯恩、樊學良、林建江,〈產業群聚之創新—韓國坡州出版城與 Heyri 藝術村的成功
經驗〉,《產業管理評論》,2007 年 5 月,頁 1。
《註 86》同《註 8》。
《註 87》同《註 43》,頁 124。
《註 88》文化部網頁,〈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營運管理〉,同《註 26》。
122 2017˙09 第 45 卷第 3 期


園區主辦單位可以思考如何提供更具人文 法提供較優惠條件,數次招商公告,仍無
氣息的商品或服務,畢竟臺北市是一個人 申請人遞案,幾經周折,臺南文創園區才
文薈萃的城市,擁有臺灣最多的藝文人口, 找到南台科技大學接辦。招商如此困難,
在文化部所主管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內僅 是否跟其定位有關,亦值思考。再就花蓮
以「酷」與「玩」為主軸,其定位是否有 文創園區來看,其園區定位為「文化藝術
失之過狹的遺憾,可以再研究。 產業與觀光結合之實驗場域」,強調以原
其次,依研究者觀察認為,華山文創 創音樂為核心關鍵要素,惟據研究顯示,
園區廠商所販賣的文創商品並不具有獨特 入園遊客願意重遊的原因是風景優美,而
性,可能因為都來自某幾家文創商品店, 不願重遊的原因則是設施太少及無新鮮感;
感覺上都似曾相似,某些商品在南投風景 另受訪遊客普遍認為,園區內最需要改善
89
區或高雄駁二都可以看到 。華山文創園 的項目為園區活動的增加 91。可見園區內
區如果能提供獨特的商品或服務,例如一 的文化藝術活動不論在質與量上都有改善
種悠閒的「慢活」生活方式,給予入園民 的空間。
眾不同於一般城市生活的體驗,才能打響 重要的問題在於政府雖然提供園區場
華山的品牌價值。 地,大部分業者都是各自為政,無法提供
除華山文創園區以外,其他的文創園 完全的流程抓緊消費者。文創屬於體驗性
區似乎感受不到其定位或特色在何處。以 商品,當感動好不容易被撩撥起來時,卻
臺中文創園區而言,其營運定位為「臺灣 在下一間店戛然而止。文創商品賣的是一
建築,設計及藝術展演中心」,惟據研究 種氛圍,需要園區內的業者通力合作,例
者指出,該園區因為腹地狹小且經費不足, 如「簡單生活節」,它有的不只是書籍、
不易招標到大型展覽,多為大專院校承包 音樂、食物或商品,而是一種「簡單生活」
的畢業展等,感受不到具體目標定位,周 的生活型態,要以一種共同的精神去貫串
90
邊也顯現不出明顯的群聚效應 。至於嘉 所有服務和商品,才能顯現特色,產生文
義及臺南文創園區更在一開始依促進民間 化上的感動 92。
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招商時,就已經乏人 根本而言,文化部對各文創園區的定
問津,其後文化部改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位似乎未受到各園區管理單位重視與落

《註 89》同《註 28》,頁 115。


《註 90》同《註 31》。
《註 91》吳丹鳳,《遊客對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文化認同及滿意度研究》,大漢技術學院流通
與行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年,摘要頁。
《註 92》林富美、陳君涵、翁珮雯,〈當文化遇上經濟:國內文創產業價值化及產業化的機會與困
境〉,《2015 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屏東大學,2015 年 11 月,
頁 217。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 123

實。依華山文創園區特展申請及場地使用 尚未能展現其特色,雖然文化部有揭示各
注意事項第 4 點規定,申請舉辦國內或國 園區之產業定位,但在展演活動之申請及
際性大型展覽者,應檢送展覽企劃書,其 補助上似未予以落實。為發揮產業群聚的
審查基準有:1. 特展單位之營運能力、實 效應,宜檢討各園區之原定位,配合當地
績與信譽。2. 特展內涵、展品內容、空間 產業現狀,加以適度調整,定位確定後,
規劃與結構安全。3. 特展之行銷策略與預 應落實在相關法規及管理政策中。
期效益。次依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展演
七、參考「歐洲文化首都」的
活動補助作業要點第 6 點第 1 款及第 2 款
規定,該局得聘請專家、學者若干人組成
概念,爭取國際性大型主
評審小組,就計畫主題及內容之重要性、 題性文化活動的機會,藉
完整性及具體可行性(百分之五十)、計 此重新打造城市,將老舊
畫之效益性(百分之三十) 及經費編列合 的城市改頭換面為文化創
理性(百分之二十)等評審標準,綜合考 意城市,以達到文創產業
量審核申請計畫書及補助金額。不過,前
發展、文化交流,及城市
揭審查基準或評審標準皆未將文創園區的
改造等多重目的
定位或理念規定於其中,園區管理單位究
係以何標準審查展覽或補助申請,缺乏明 希臘文化部長於 1983 年邀請歐洲共同
確規範。換言之,主管機關的任務不能只 體各會員國文化部長在希臘雅典聚會時,
是將園區場地租出去即告結束,而應繼續 提 出「 歐 洲 文 化 城 市 」 的 概 念, 並 且 於
管理園區內產業的方向。因此,為落實產 1985 年啟動「歐洲文化城市」活動,期望
業群聚的效益,相關申請審查或補助規定 藉此讓會員國間透過不同文化的交流與分
應將園區的定位或理念予以明定,並落實 享來拉近歐洲人民的關係,進而營造出多
於後續的管理政策,以形塑各園區的特色。 元文化特色的歐洲共識 94。此後,每年在
目前文化部所主管之五大文創園區, 歐洲選擇一個或兩個城市舉辦文化活動。
截至 2016 年 10 月底,計有 112 家文創業 自 1999 年起,歐盟將「歐洲文化城市」概
者 進 駐, 舉 辦 6,550 場 活 動, 共 吸 引 535 念提升至「歐洲文化首都」,並將活動策
93
萬人次參訪 。從活動場次及人數以觀, 略改為每年選擇一個主辦國。而自 2011 年
也算有不錯的成績,但綜前所述,各園區 起,每年選出來自兩個不同國家的城市,

《註 93》同《註 1》,頁 16-17。


《註 94》杜紫、韓志翔,〈從英國經驗探討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城市與區域創新之發展〉,《產業管
理評論》,第 4 卷第 2 期,2011 年 6 月,頁 53。
124 2017˙09 第 45 卷第 3 期


舉辦活動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質,促進文 文創產業都市 97。
創產業的發展 95。 截至 2014 年,歐盟共有 50 個城市中
英 國 利 物 浦(Liver-pool) 於 2000 年 選「歐洲文化首都」,在這些獲提名的城
參與國內「歐洲文化首都」選拔城市,從 市中,類似英國利物浦這種從老舊工業城
英國七個城市中脫穎而出,並於 2004 年經 轉型的城市還有荷蘭鹿特丹(Rotterdam)、
歐盟審核通過後成為 2008 年「歐洲文化首 法國里爾(Lille)、德國埃森(Essen)等,
都」。利物浦市政府從 2003 年至 2007 年, 基本上都是沒落的工業城,申請成為文化
施行五年文化立市政策,有系統性地恢復 首都,可透過文化觀光宣導,引導都市再
當地原有文化遺產,將利物浦這個沒落的 生,事實上已印證這種文化策略有相當成
工業老城重新打造成文化之都。其策略主 效 98。
軸為強化大眾的文化素養,具體設計並開 臺灣與英國一樣,具有深厚的海洋文
發多元文化活動,善用與結合傳統節慶、 化傳統,又與大陸、日本、韓國及新加坡
文化遺產及城市週年紀念日,以便創造更 等國家同屬儒家文化圈,彼此間地理位置
多的產業發展機會 96。具體而言,利物浦 鄰近,又有文化相通之便利,可以參考「歐
市政府的活動策略為:2004 年以強化民眾 洲文化首都」的概念,由各國政府文化部
對城市邁向歐洲文化首都信念為目標,舉 門或經授權之文化團體訂立協議,每年輪
辦系列活動讓民眾參與;2005 年以城市文 流辦理「東亞文化首都」活動,選定一個
化尋根為焦點,將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 城市,以整年或數個月的時間,結合傳統
產之「利物浦海濱碼頭」轉變為海洋文化 節慶、文化遺產與城市週年紀念日,密集
旅遊勝地,設計相關主題文化產品與活動, 舉辦文化活動,同時推動大規模的城市改
讓海洋傳統轉化為文化產業;2006 年結合 造,並進行國際宣傳,招徠觀光客,藉此
多元文化素材,展現系列文創成果;2007 同時達到文創產業發展、文化交流及城市
年藉擴大舉辦利物浦誕生 800 週年紀念活 改造等多重目的。
動,以作為 2008 年「歐洲文化首都」預演; 簡言之,臺灣應藉由爭取國際性大型
2008 年展開為期一年的「歐洲文化首都」 主題性文化活動的機會,鼓勵具有相當條
活動,結合藝術家、歌唱家、舞蹈家、學 件的城市爭取國際殊榮與經費補助,藉此
校和企業,推出 350 多項文化活動,貫穿 重新打造城市,將老舊的城市風貌改頭換
全年,成功由海港工業城市轉型為重要的 面,變成文化創意城市 99。

《註 95》同前註。
《註 96》同前註,頁 54。
《註 97》同前註。
《註 98》 郭為籓,《全球視野的文化政策》,心理出版社,2014 年 8 月,頁 217-218。
《註 99》同《註 94》,頁 58。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 125

賣。所以,文創業者自己要潛心於真正感
柒、結論 動人心的作品,走一條雅俗共賞的創意途
依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的定義,文 徑。政府在輔導文創業者時,也必須對文
創產業係在文化產業上加上創意,並以提 化價值有所定見,不能唯經濟產值論,更
升全民美學素養或文化素養為目標。因此, 不能讓我國文創園區內都充斥著外國文創
文化創意產業必須兼顧經濟與文化價值, 作品。
不能只以產值定成敗。換言之,文化創意 臺灣文創產業目前面臨發展的瓶頸,
產業政策不應該僅是一個單純的產業經濟 在其他國家競爭下,國內外的市場都難以
政策,還必須考慮文化上的效益。 打開。實際上文創產業沒有汙染,可以吸
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數量 納眾多就業人口,又有高附加價值,是先
增加甚快,但卻被質疑過度向營利與娛樂 進國家都努力發展的產業。而臺灣又是一
傾斜。實則文創產業在推出原創作品階段 個具有多元文化的寶島,政治經濟上都很
時,不論是出版、電影或工藝設計產品時, 自由,只要政策到位,其實具有發展文創
如果只考量市場因素,反而會限制創意, 產業的優勢。政府應該加大對產業的扶植
生產不出好的產品。畢竟,文創產品的本 力度,努力在電子業之外,再造下一個臺
質如果不好,再厲害的行銷也很難造成熱 灣產業的輝煌。

(作者傅朝文現任立法院法制局助理研究員)

參考文獻

郭為籓,《全球視野的文化政策》,心理出版社,2014 年 8 月。

夏學理,《文化創意產業概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1 年 3 月。

漢寶德,《文化與文創》,聯經出版,2014 年 10 月。

蕭峰雄,《我國產業政策與產業發展》,蕭峰雄出版,1994 年 7 月。

林詠能,〈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發展困境〉,《國民教育》,第 54 卷第 5 期,2014 年 9 月。

杜紫、韓志翔,〈從英國經驗探討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城市與區域創新之發展〉,《產業管

理評論》,第 4 卷第 2 期,2011 年 6 月。

許育典、封昌宏,〈從自由競爭到國家促進的文創法制〉,《月旦法學雜誌》,第 255 期,
126 2017˙09 第 45 卷第 3 期


2016 年 8 月。

徐聯恩、樊學良、林建江,〈產業群聚之創新─韓國坡州出版城與 Heyri 藝術村的成功

經驗〉,《產業管理評論》,第 1 卷第 2 期,2007 年 5 月。

郭秋雯,〈韓國推展文化創意產業動向之探究〉,《文化越界》,第 1 卷第 4 期,2010 年 9 月。

曾憲嫻、蔡依珊,〈台北市文化創意產業群聚現象之研究─兼論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執行

機制〉,《環境與藝術學刊》,第 9 期,2011 年 3 月。

曾俊洲,〈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現況與未來展望〉,《今日合庫》,第 470 期,2014 年 2 月。

潘怡萍、王思琦、李長斌,〈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閒置空間再利用、群聚效應與周邊觀光

影響─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個案研究〉,《觀光旅遊研究學刊》,第 9 卷第 1 期,

2014 年 6 月。

劉維公,〈為什麼我們需要創意文化園區?─創意文化園區是強心劑?還是打錯針?〉,

《典藏今藝術》,第 129 期,2003 年 6 月。

于倩芸,《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產品定位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

職專班論文,2015 年 6 月。

王柏鈞,《群聚的想像: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的政策規劃與實踐》,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

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年。

吳丹鳳,《遊客對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文化認同及滿意度研究》,大漢技術學院流通

與行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年。

楊彩慈,《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為文創園區之成功因素探討》,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

意產業學系碩士論文,2014 年 7 月。

林富美、陳君涵、翁珮雯,〈當文化遇上經濟:國內文創產業價值化及產業化的機會與困

境〉,《2015 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屏東大學,2015 年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問題研析 127

11 月。

文化部,《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2015 年 12 月。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藝文政策間接補助機制規劃之研究》,RDEC-RES-099-

005( 委託研究報告 ),2011 年 4 月。

總統府,《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與願景》,OOP-FB-098-002( 委託研究報告 ),2010 年 1 月。

高宛瑜、郭逸君,〈林洲民臉書點名 華山、三創等假文創〉,《聯合報》,2015 年 4 月 14 日,

B1 版。

文化部專案報告,〈盤點文創產業:文創產業定義及未來發展、文創院及文創政策規劃與

文創投資之檢討〉,2016 年 11 月 17 日,立法院第 9 屆第 2 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

11 次全體委員會議,立法院立法智庫整合檢索系統,http://lis.ly.gov.tw/lydbc/lydbkm?.7

cf07B5E030100000020F0000100000042^000000100000000100D1004365。

文化部網頁,〈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營運管理〉,2016 年 9 月 27 日, http://www.moc.

gov.tw/information_302_34100.html。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頁,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

RdyYE8&o=e0&sec=sec1&op=v&view=0-1。

夏學理,〈什麼都能文創 ? 我們的園區為誰發展文創 ?〉,2016 年 5 月 31 日,師大青年報

網頁,http://ntnuyouth.org/?p=9061。

潘罡,〈文化 & 創意產業 應正本清源〉,兩岸文創誌 SmartCutuarl 網頁,http://tccanet.

org.tw/article-943.html。

劉新圓,〈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2009 年 5 月 13 日,財團法人國政研究基金會網頁,

http://www.npf.org.tw/2/586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