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體輸送原理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

質量流率 [kg/s] = 體積流率 x 密

度 = 平均速度 x 截面積 x 密度

雷諾數:是判斷流體流動形態的指標
Re= (管內直徑x平均速度x密度)/黏度

層流:流體成層狀或線狀流動,鄰層間不相混合。Re <
流體的流動性質與流動狀態 2100
紊流:流體流動時,會產生漩渦,並與鄰側流體混合。
液體:不可壓縮性流體 Re > 4000
流體包含
過渡流:行為介於層流與紊流間的流體,時而層流時而
紊流。Re = 2100 ~ 4000
氣體:可壓縮性流體
黏度是流體分子間引力大小的指標。液體黏度隨溫度
升高而減少;但氣體黏度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常溫下水的黏度約1cP,空氣的黏度約0.02cP
SI制:
1atm=101.3kPa=14.7psi=760mmHg 1P=1g/(cm.s)=100cP
壓力的表示法 1Pa.s=10P=1000 cP
計示壓力 = 絕對壓力 - 大氣壓力
流體在圓管內的速度分布,管中心速度最大,管壁最小(=0)。
真空度 = 大氣壓力 - 絕對壓力 層流時 平均速度=0.5 管子中心處的流體速度
紊流時 平均速度=0.82管子中心處的流體速度

理想氣體方程式:壓力x氣體分子量=
表面力:外界施加在流體表面的壓力 流體輸送原理 氣體密度x理想氣體常數x絕對溫

質量力:流體受重力作用產生的壓力,也稱為液柱壓力 流體的質量均衡
連續方程式:不可壓縮流體逾恆穩狀態下通過異徑管路
的速度關係
液柱壓力與液柱的垂直高度成正比,與容器的底面積 流體的靜壓力
無關
白努利定律三個條件限制:1.獨立系統 2.無摩擦
液柱壓力 = 計示壓力 = P2-P1 = p.h.g [Pa] 損失 3.無泵功。

壓力損失 = 摩擦損失x 流體密度


揚程:單位重量流體所具有的機械能(動能、位能、壓
力能),單位為[m]
流體的能量均衡
管壁的摩擦損失可由范寧摩擦方程式計算
托里切利定律:大氣壓力下,蓄水池底部排水孔的流速
表面摩擦損失:流體與管壁間因黏
性力造成的能量損失
層流時可由普瓦塞伊方程式計算
流體的摩擦損失

管摩擦因數f與管內流體的雷諾數及管壁的粗糙程度有關
但層流時 f = 16 / Re 與管壁的粗糙程度無關

機械能均衡方程式
相當管長:流體流經某管件的摩擦損失,與流經一等直徑
直管的摩擦損失相同,則此直管長度稱為該管件的相當
管長 流體功率: 泵、送風機等對流體作功而流體真正獲得的功率
制動功率: 電動機施加給泵的功率
流體功率: Pf = Ws.m
泵效率 =流體功率/制動功率x100%
形狀摩擦損失:流體流經管件、閥時
管路的總摩擦損失 因管徑或流向的突然改變或因遇阻
礙形成漩渦,而造成的摩擦損失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