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粮食食品检验基础校本教材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27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群校本教材

粮食食品检验基础

主 编:刘玉珍 曾妮 范婷

合作开发:中储粮江西分公司

江西省食品检测检验研究院
=
前 言

粮食食品检验基础是高职高专粮食工程技术专业、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食品营养
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共享基础课。本教材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以扎实
粮食食品检验基础,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和“应用为本”的原则,将无机化学知
识有机地融入到分析化学实验技术中,将检验基础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实训项目中。本书的
内容实践性强,突出能力目标,强化能力训练,兼顾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良好职业
素质的养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锻炼学生
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本着扎实检验基础,将教材内容设计为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检验分析的数据处理、检

验分析仪器的使用、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9 个项目。每个项目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展开,明确了

“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将知识与任务实施融为一体,既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点,

又有利于学生训练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
检验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为 64~96 学时(含实训),本教材按学时上限进行编写,实验

项目和自我测试题量较大,各专业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安排自主选择。
本书由刘玉珍担任主编并通稿,曾妮,范婷老师同样担任主编,本书的编写得到了中
储粮江西分公司、江西省食品检测检验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以诚挚的谢意。在编写
过程中,编者参考了最新的国家标准或被认可的方法,材料来源未能一一注明,在此向原
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且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或不妥之处,诚恳地期望专家、老
师、广大读者给予指正,以便及时更正。

编者

2019 年 6 月

I
目 录
项目一 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1
任务一 实验室安全操作........................................................................................................................1
☆知识学习☆...................................................................................................................................1
一、一般实验操作安全守则...........................................................................................................1
二、实验用电安全守则...................................................................................................................1
三、防火防爆安全守则...................................................................................................................2
四、高压气瓶安全操作守则...........................................................................................................3
五、防中毒安全守则.......................................................................................................................3
六、危险化学品安全守则...............................................................................................................4
【思考与练习】...............................................................................................................................5
任务二 实验室常见事故处理..................................................................................................................6
☆知识学习☆...................................................................................................................................6
一、火灾...........................................................................................................................................6
二、触电...........................................................................................................................................7
三、外伤...........................................................................................................................................7
四、中毒...........................................................................................................................................8
【思考与练习】...............................................................................................................................9
任务三 环境保护知识............................................................................................................................10
☆知识学习☆.................................................................................................................................10
一、实验室废气处理.....................................................................................................................10
二、实验室废水处理.....................................................................................................................10
三、实验室废渣处理.....................................................................................................................11
【思考与练习】.............................................................................................................................11
项目二 检验分析的数据处理...........................................................................................................12
任务一 原始记录规范............................................................................................................................12
☆知识学习☆.................................................................................................................................12
一、原始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12
二、原始记录表(簿)的填写要求.............................................................................................12
任务二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15
☆知识学习☆.................................................................................................................................15
一、认识有效数字.........................................................................................................................15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16
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17
【思考与练习】.............................................................................................................................17
任务三 滴定分析的误差........................................................................................................................19
☆知识学习☆.................................................................................................................................19
一、误差的定义.............................................................................................................................19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19
三、误差的分类.............................................................................................................................21
四、减少误差的方法.....................................................................................................................22
【思考与练习】.............................................................................................................................25

II
任务四 准确度和精密度........................................................................................................................27
☆知识学习☆.................................................................................................................................27
一、准确度与误差.........................................................................................................................27
二、精密度与偏差.........................................................................................................................27
【思考与练习】.............................................................................................................................28
项目三 检验分析仪器的使用...........................................................................................................30
任务一 常用玻璃器具的使用与维护....................................................................................................30
☆知识学习☆.................................................................................................................................30
一、玻璃器具的分类.....................................................................................................................30
二、玻璃器具的用途及注意事项.................................................................................................30
三、玻璃器具的洗涤.....................................................................................................................31
四、玻璃器具的干燥.....................................................................................................................32
五、玻璃器具的保管.....................................................................................................................32
任务二 称量技术....................................................................................................................................35
☆知识学习☆.................................................................................................................................35
一、称量仪器.................................................................................................................................35
二、称量方法.................................................................................................................................35
三、分析天平使用规则及维护.....................................................................................................36
实训一 分析天平的使用与称量练习...........................................................................................37
【思考与练习】.............................................................................................................................38
任务三 常用玻璃计量仪器的使用........................................................................................................39
☆知识学习☆.................................................................................................................................39
一、滴定管.....................................................................................................................................39
二、容量瓶.....................................................................................................................................42
三、移液管(吸量管).................................................................................................................43
四、量筒.........................................................................................................................................45
【思考与练习】.............................................................................................................................45
实训二 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与滴定终点练习...........................................................................46
【思考与练习】.............................................................................................................................49
实训三 滴定分析仪器的校准.......................................................................................................49
【思考与练习】.............................................................................................................................50
项目四 分析化学................................................................................................................................51
任务一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分类............................................................................................................51
☆知识学习☆.................................................................................................................................51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51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51
三、试样分析的程序.....................................................................................................................52
【思考与练习】.............................................................................................................................53
任务二 滴定分析....................................................................................................................................54
☆知识学习☆.................................................................................................................................54
一、滴定分析法概述.....................................................................................................................54
二、滴定分析法的分类.................................................................................................................54
三、滴定分析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55
四、常用的滴定方式.....................................................................................................................55

III
五、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56
【思考与练习】.............................................................................................................................58
任务三 化学试剂的基本知识................................................................................................................59
☆知识学习☆.................................................................................................................................59
一、化学试剂的分类.....................................................................................................................59
二、试剂的取用.............................................................................................................................59
三、试剂的保管与配制.................................................................................................................60
实训四 溶液配制训练...................................................................................................................60
【思考与练习】.............................................................................................................................61
任务四 试验用水....................................................................................................................................62
☆知识学习☆.................................................................................................................................62
一、实验室对水的要求.................................................................................................................62
二、水质检查.................................................................................................................................62
实训任务一 口述自来水、蒸馏水的区别...................................................................................62
任务五 干燥剂........................................................................................................................................63
☆知识学习☆.................................................................................................................................63
实训任务二 将吸潮变为粉红色的硅胶进行干燥处理...............................................................63
任务六 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64
☆知识学习☆.................................................................................................................................64
一、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64
二、滴定分析中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64
三、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65
四、滴定分析法的计算.................................................................................................................65
【思考与练习】.............................................................................................................................66
【拓展知识】.................................................................................................................................66
项目五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68
任务一 酸碱指示剂................................................................................................................................68
☆知识学习☆.................................................................................................................................68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68
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68
三、混合指示剂.............................................................................................................................69
实训五 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配制...................................................................................................71
任务二 酸碱溶液的配制与标定............................................................................................................72
☆知识学习☆.................................................................................................................................72
一、标准酸碱溶液的配制和标定.................................................................................................72
实训六 0.1mol/L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73
实训七 0.1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75
【拓展知识】.................................................................................................................................77
实训八 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79
【思考与练习】.............................................................................................................................81
项目六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82
任务一 氧化还原滴定法........................................................................................................................82
☆知识学习☆.................................................................................................................................82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82

IV
二、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82
三、氧化还原指示剂.....................................................................................................................82
实训任务三 口述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配制方法...................................................................83
【思考与练习】.............................................................................................................................83
任务二 氧化还原性物质的测定............................................................................................................84
☆知识学习☆.................................................................................................................................84
一、高锰酸钾法.............................................................................................................................84
二、重铬酸钾法.............................................................................................................................85
三、碘量法.....................................................................................................................................86
【思考与练习】.............................................................................................................................89
实训九 0.1 mol/L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89
实训十 0.1 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91
实训十一 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93
项目七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95
任务一 金属指示剂...............................................................................................................................95
☆知识学习☆.................................................................................................................................95
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95
二、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95
三、使用金属指示剂应注意的问题.............................................................................................95
实训任务四 口述钙指示剂、铬黑 T 的配制方法.......................................................................96
【思考与练习】.............................................................................................................................96
任务二 EDTA 溶液的配制标定及应用................................................................................................97
☆知识学习☆.................................................................................................................................97
一、配位滴定法概述.....................................................................................................................97
二、配位滴定原理.........................................................................................................................97
二、配位滴定法的应用.................................................................................................................99
【思考与练习】...........................................................................................................................100
实训十二 0.1mol/L 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00
实训十三 水的总硬度的测定.....................................................................................................103
项目八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106
任务一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106
☆知识学习☆...............................................................................................................................106
一、溶度积规则...........................................................................................................................106
【思考与练习】...........................................................................................................................107
任务二 硝酸银溶液的配制标定及应用..............................................................................................108
☆知识学习☆...............................................................................................................................108
一、沉淀滴定法概述...................................................................................................................108
二、莫尔法...................................................................................................................................108
三、佛尔哈德法...........................................................................................................................109
四、法扬斯法...............................................................................................................................110
实训十四 0.1mol/L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11
实训十五 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112
项目九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115
任务一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115

V
☆知识学习☆...............................................................................................................................115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116
二、光吸收定律...........................................................................................................................118
三、偏离朗伯比耳定律...............................................................................................................119
任务二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121
☆知识学习☆...............................................................................................................................121
一、比色分析法...........................................................................................................................121
二、分光光度法...........................................................................................................................122
任务三 显色反应和显色剂的选择......................................................................................................125
☆知识学习☆...............................................................................................................................125
一、显色反应...............................................................................................................................125
二、显色剂...................................................................................................................................127
实训十六 KMnO4 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127
【思考与练习】...........................................................................................................................128
附 录...................................................................................................................................................129
附录一 以 mol/L 表示的酸、碱溶液稀释表......................................................................................129
附录二 以百分数浓度表示的酸、碱溶液稀释表..............................................................................129
附录三 常用酸碱浓度表......................................................................................................................129
附录四 元素周期表..............................................................................................................................130
附录五 定量分析实验的考核(以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为例)..........................................131

VI
项目一 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

任务一 实验室安全操作
【技能目标】能够进行一般的实验操作,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正确处理可燃物,正确使用高压气瓶,
正确处理各种化学试剂等。
【知识目标】学习实验室安全操作守则、安全用电守则、防火防爆安全守则、高压气瓶安全使用守则、
防中毒安全守则、危险化学品安全守则等。
☆知识学习☆
一、一般实验操作安全守则
1.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时,如在熏蒸粮食的现场取样、易燃易爆物品的处理等危险操作,除必
须按有关规定有防护措施外,现场至少应有 2 人,万一发生事故,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2.玻璃管与胶管、胶塞等拆装时,玻璃管与胶管、胶塞应先用水润湿,手上垫棉布,并按正确
的方法操作,以防玻璃管折断时扎伤手。
3.取用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乙醚等具有挥发性的试剂时,操作应在通风柜中进行,操作者
尽可能戴上防护眼罩和手套,操作后应立即洗手。夏季打开易挥发溶剂的瓶塞前,应先用冷水冷却,
瓶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4.需要对试剂进行气味鉴别时,应轻轻打开瓶塞,将试剂瓶远离鼻子,手放在瓶口处微微煽动 ,
稍闻即止。
5.通常应在试验台上备有湿抹布。当有害溶液滴溅在手上或台面上时,以便立即擦去。
6.稀释浓硫酸时,应在烧杯等耐热的容器中进行,在玻璃棒的不断搅拌下,缓慢地将硫酸加到
水中。(注意:只能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不能相反操作!)
7.蒸馏易燃液体严禁用明火。蒸馏过程不得离人,以防温度过高或冷却水突然中断而引发事故。
8.实验室内所有试剂必须贴有明显的与内容物相符的标签。严禁将用完的原装试剂空瓶不更换
标签而装入其他试剂。
9.实验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岗位,必须离开时,要委托能负责任者看管。
10.实验室内禁止吸烟、进食,不能用实验器皿盛放食物。离开实验室前要用肥皂洗手。
11.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长发要扎起。工作服不应穿出工作区。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要加戴防护
用具。最好能做到做实验时都戴上防护眼镜。
12.实验室应建立安全值日制度,每日工作完毕后,由值班人员检查水、电、气、窗是否关闭,
并进行安全登记后方可锁门。
二、实验用电安全守则
1.不得私自拉接临时供电线路。
2.不准使用不合格的电器设备。室内不得有裸露的电线。应随时保持电器及电线的干燥。
3.正确操作闸刀开关。应使闸刀处于完全合上或完全拉断的位置,不能若即若离,以防接触不
良打火花。禁止将电线头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4.新购的电器使用前必须全面检查,防止因运输震动使电线连接松动,确认没问题并接好地线
后方可使用。
5.使用烘箱和高温炉时,必须确认自动控温装置可靠。同时还需人工定时监测温度,以免温度
过高。不得把含有大量易燃、易爆溶剂的物品送入烘箱和高温炉加热。

1
6.电源或电器的保险丝烧断时,应先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按原负荷换上适宜的保险丝,不
得用铜丝替代。
7.使用高压电源工作时要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垫上。
8.擦拭电器设备前,应确认电源已全部切断。严禁用湿手接触电器和用湿布擦电门。
9.应建立用电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发现电器设备漏电要立即修理,绝缘损坏或线路老化要及时
更换。
10.必要时应使用漏电保护器。
三、防火防爆安全守则
1.实验室内应备有灭火用具、急救箱和个人防护器材。检验员要熟知放置这些器材的地方及使
用方法。
2.禁止使用明火查找可燃气体(如氢气、煤气等)的漏气情况,应用肥皂水来检查漏气。
3.操作、倾倒易燃液体时应远离火源,瓶塞打不开时,切忌用火加热或贸然敲打。倾倒易燃液
体量大时要有防静电措施。
4.加热易燃溶剂必须在水浴或严密的电热板上缓慢进行,严禁用火焰或电炉直接加热。
5.使用酒精灯时,酒精量应不超过容量的 2/3,灯内酒精不足 1/4 容量时应灭火后添加酒精。燃
着的灯焰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防引起灯内酒精起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不应用
另一正燃的酒精灯来点火,以防失火。
6.易爆炸类药品,如高氯酸、高氯酸盐、过氧化氢等,应放在低温处保管,不应和其他易燃物
放在一起。
7.在蒸馏可燃物时,要时刻意设备和冷凝器的工作状况。如需往蒸馏器内补充液,应先停止加
热,放冷后再进行。
8.易发生爆炸的操作不得对着人进行,必要时操作人员应戴面罩或使用防护挡板。
9.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靠近灯火,以防着火。
10.严禁可燃物与氧化剂一起研磨。工作中不要使用不知其成分的物质,因为反应时可能形成危
险的产物(包括易燃、易爆或有毒产物)。在必须进行性质不明的实验时,应尽量先从最小剂量开
始,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
11.易燃液体的废液应设置专用储器收集,不得倒入下水道,以免引起燃爆事故。
12.电炉周围严禁有易燃物品。电烘箱周围严禁放置可燃、易燃物及挥发性易燃液体。不能烘烤
能够放出易燃气体的物料。
四、高压气瓶安全操作守则
压缩气瓶是用于储存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气体的压力容器。储存的气体分为剧毒气体、易
燃气体、助燃气体、不燃气体等。装有不同气体的高压气瓶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和标志,常见的高
压气瓶的颜色和标志见表 1-1。
表 1-1 常见的高压气瓶的颜色和标志

气瓶名称 外表面涂料颜色 字样 字样颜色 横条颜色

氧气瓶 天蓝 氧 黑 —

氢气瓶 深绿 氢 红 红

氮气瓶 黑 氮 黄 棕

压缩空气瓶 黑 压缩空气 白 —

乙炔气瓶 白 乙炔 红 —
使用压缩气瓶要遵守以下存放和使用安全守则:

2
1.气瓶必须放在阴凉、干燥、无明火、远离热源的房间,并且要严禁明火,防曝晒。除不燃性气
体外,一律不得进入实验室内,应安放在实验楼外专门建造的气瓶室内。使用中的气瓶要直立固定
放置。
2.搬运气瓶要轻拿轻放,防止摔掷和剧烈震动。搬前要戴上安全帽并旋紧,以防不慎摔断瓶嘴
发生事故。钢瓶必须具有两个橡胶防震圈。乙炔瓶严禁横卧滚动。
3.气瓶应有明确的外部标志,内装气体必须与外部标志一致。
4.气瓶应定期作技术检验及耐压试验。
5.易起聚合反应的气体钢瓶,如乙烯、乙炔等,应在储存期限内使用。
6.高压气瓶的减压阀要专用,安装时螺扣要上紧,不得漏气。开启高压气瓶时,操作者应站在
气瓶出口的侧面,避免气流射伤人体。开启时,气门开关与减压阀都应逐渐打开,防止气体过急流
出,产生高温,发生危险。
7.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剩余残压不应小于 0.5MPa,否则会导致空气或其他气体进入钢瓶,再
次充气时,不但会影响气体纯度,还会产生危险。
五、防中毒安全守则
检验人员在检验工作中接触的化学物质,很多是对人体有毒的。气体、蒸汽、烟雾及粉尘能通呼
吸道进入人体,如一氧化碳、氢氰酸、氯气、酸雾、氨气等;有些则经未洗净的手,在饮水、进食时
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如氰化物、汞盐、砷化物等;有些触及皮肤及五官粘膜而进入人体,如汞、二氧
化硫、氮的氧化物、三氧化硫、苯胺等。有些化学物质可由几种途径进入人体。有些毒物对人体的毒
害是急性的,有些毒物对人体的毒害则是慢性的、积累性的,如汞、砷、铅、苯、酚等。慢性中毒开始
症状不明显,长期接触有毒物后,才会出现中毒的症状,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预防中毒的主要措施:
1.使用有毒物质、危险的腐蚀性的试剂前,使用者和陪伴者要了解其性能,应知道正常情况下
和一旦发生事故时应该怎样处理。
2.改进实验设备与试验方法,尽量采用低毒品代替高毒品。
3.采用符合要求的通风设施以便将有害气体排出。
4.消除二次污染源,即减少有毒蒸汽的溢出及有毒物质的撒落、发溅。
5.选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如眼镜、防护油膏、防毒面具和防护服装等。
六、危险化学品安全守则
(一)属于危险的化学试剂
1.易爆和不稳定物质,如浓过氧化氢、有机过氧化物等。
2.氧化性物质,如氧化性酸,过氧化氢等。
3.可燃性物质,如易燃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在潮气中会产生可燃物的物质,如碱金属的氢
化物,碳化钙及接触空气自燃的物质白磷等。
4.有毒物质。
5.腐蚀性物质,如酸、碱等。
6.放射性物质。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存放守则
1.易燃易爆试剂应储于铁柜(壁厚 1mm 以上)中,柜的顶部有通风口。严禁在化验室存放大于
20L 的瓶装易燃液体。易燃易爆物质不要放在冰箱内。
2.强氧化性物质与强还原性物性相互接触后易发生激烈反应,甚至燃烧、爆炸、放出毒气,所
以不能混放。
3.腐蚀性试剂宜放在塑料或搪瓷的盘或桶中,以防因瓶子破裂造成事故。

3
4.要注意化学试剂的存放期限,一些试剂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变质,甚至形成危害物。醚类、
烯烃、液体石蜡等在见光条件下接触空气可形成过氧化物,放置越久越危险。一般存放期不得超过
1 年。
5.试剂柜应避免阳光直晒及靠近暖气热源。要求避光的试剂应储于棕色瓶中或用黑纸包好存于
暗柜中。
6.无标签或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应重新鉴别后小心处理,不可随便乱扔。
7.剧毒品应锁在专门的毒品柜中.建立领用申请、审批制度。毒品柜应双人双锁,缺一不可开
启。领取时应有实验室负责人、保管员、领取人同时在场,并详细登记领取毒品的名称、日期、用途、
数量(以 g 计,按使用最低量发给),领取人和保管人签名。剧毒试剂的品种、数量应由报关员和
实验负责人共同定期清点,发现丢失或短缺,应及时上报保卫部门进行追查,并对责任者进行严
肃处理。

【思考与练习】
1.稀释浓硫酸时,应在烧杯等耐热的容器中进行,在玻璃棒的不断搅拌下,缓慢地将水加到硫
酸中。( )
2.实验室可以私自拉接临时供电线路。( )
3.易燃液体的废液应设置专用储器收集,不得倒入下水道,以免引起燃爆事故。( )
4.实验室气瓶应定期作技术检验及耐压试验。( )
5.实验室可采用符合要求的通风设施以便将有害气体排出。( )
6.实验室无标签或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应直接扔掉,无需特殊处理( )。

4
任务二 实验室常见事故处理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使用各类灭火器,正确应对触电事故,正确处理各类外伤,正确处理中毒事
故。
【知识目标】学会分辨各类火灾及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学会触电事故处理技巧,学会各类外伤及中
毒事故的应对方法。
☆知识学习☆
一、火灾
若局部性的起火,应立即切断电源,有煤气的地方,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用湿抹布或石棉
布覆盖熄灭。若火势较猛,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并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
请求救援。常用的灭火器类型和适用范围见表 1-2。
表 1-2 常用灭火器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类型 药液成分 适用范围

酸碱式 、 非油类及电器失火的一般火灾

泡沫式 、 油类失火

二氧化碳 液体 电器失火

四氯化碳 液体 电器失火

粉末主要成分为碳酸钠等盐类物 油类、可燃气体、电器设备、精密仪器、文
干粉灭火
质,加入适量润滑剂、防潮剂 件记录和遇水燃烧等物品的除起火灾

油类、有机溶剂、高压电器设备、
1211
精密仪器等失火
在一般情况下,常用的灭火材料有水(消火栓)、沙土、石棉毯或薄毯等。其中水是最常用的灭
火材料。但许多火灾却不能用水来扑灭,因为有些化学物质比水轻,会浮在水上流动而扩大火势,
有些化学物质会与水反应发生燃烧甚至爆炸。水只适用于一般木材及各种纤维的着火以及可溶或半
溶于水的可燃性液体的着火。沙土可隔绝空气而灭火,用于不能用水灭火的着火物。石棉毯或薄毯
也可隔绝空气丽灭火,用于扑灭人身上燃着的火。
根据燃烧物的性质,国际上统一将火灾分为 A、B、C、D 四类。
(一)A 类火灾

A 类火灾是指木材、纸张和棉布等物质的着火。
这类火灾发生时,最经济有效的灭火剂就是水,另外可以用酸碱式和泡沫式灭灭器。酸碱式灭
火器喷出的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泡沫灭火火器除了这两者外,同时喷出发泡剂。发泡剂与水、
二氧化碳混在一起,形成液体包围的细小气泡群,能在燃烧物表面形成凝集的、抗热性好的泡沫层,
以阻止燃料气化和外界氧气的侵入。
(二)B 类火灾

B 类火灾是指可燃性液体(如液态石油化工产品、液料稀释剂等)着火。
扑灭这类火灾可以用泡沫式灭火器,但不能用水和酸碱火式灭火器,因为泡沫能浮在油类物
质的上面,而水会使油四处漂流,扩大燃烧面。“1211”灭火器是对付 B 类火灾的有效武器。它在
火焰中气化时,产生一种抑制和阻断燃烧链反应的游离基,使燃烧中断。据测定,可燃性气体中只

5
要混有 6%~9.3%的“1211”,燃烧就不能进行。“1211”灭火器还适用于 C 类火灾。
扑灭 B 类火灾还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四氯化碳灭火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应注意,
人要站在上风处以免二氧化碳中毒,手和人体不要靠近喷射管和套筒以防低温(约-70℃)冻伤。
另外,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有效喷射距离仅 1.5 m~2 m,喷射时应尽可能接近火源使用四氯化碳灭
火器要特别注意,四氯化碳有可能在高温下转化为剧毒的光气,人应离开远一些。
(三)C 类火灾

C 类火灾是指可燃性气体(如天然气、城市煤气、沼气、液化石油气等)着火。
这类火灾不能用水、酸碱式灭火器和泡沫式灭火器,它们对气体物质燃烧无能为力,可以选用。
“1211”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是一种灭火时间短、灭火能力强的高效灭火器。有适用于
A、B、C 类火灾的通用干粉灭火器,适用于 B、C 类火灾的 BC 类干粉灭火器和适用 D 类火灾的 D 类
干粉灭火器 3 种,可供不同种类灭火用。
(四)D 类火灾

D 类火灾是指可燃性金属(如钾、钙、钠、镁、铝、钛等)着火。
钾、钠等活泼金属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氢气。在高温条件下,这些活泼金属
还能和二氧化碳起剧烈反应。因此,D 类火灾严禁用水、酸碱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通用类、BC 类干粉灭火器以及“1211”也无济于事。扑灭 D 类火灾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用沙土
覆盖。沙土可以扑灭各种类型的火灾,消防用沙土应清洁干燥,放置在固定的地方,最好用不太大
的木箱分装存放,以便使用。D 类干粉灭火器能在受热时迅速吸收热量,在金属表面熔融形成一层
隔离覆盖层而扑灭火灾。
二、触电
遇到触电事故,首先应该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可拉下电源开关或用绝缘物将电源线拨开。
不能徒手去拉触电者,以免抢救者自己被电流击倒。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抬至空气新鲜处,如情况不严重,能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知觉。若已停
止呼吸,应立即解开上衣,进行人工呼吸或同时给氧。抢救者要有耐心,有时需连续进行给氧数小
时。抢救触电者,不应注射强心剂和喝兴奋剂。
三、外伤
化验室常见的外伤有切割引起的外伤,加热灼烧引起的烫伤,化学药品等引起的腐蚀、灼烧性
伤害,爆炸引起炸伤等。
(一)割伤
切割引起的外伤,可能有玻璃碎屑混入伤口,若能自行取出,必须立即取出,并将伤口清理
干净。伤口创面不大时,可用消毒创口贴;伤口创面较大并出血较多时,应在保持创面清洁并进行
压迫止血的同时,尽快就医。
(二)烫伤或烧伤
烫伤或烧伤按其伤势的轻重可以分为以下三级:
一级烧伤,皮肤红痛或红肿;
二级烧伤,皮肤起泡;
三级烧伤,组织破坏,皮肤呈现棕色或黑色,烫伤有时呈白色。
化验室中最好备有塑料袋装冰块,一旦发生烫伤或烧伤,若属一级或二级烧伤,可立即用冰
块间断地敷于伤处,一则可以止痛,二则可以减轻伤害程度。注意不要把烫伤引起的水泡弄破,以
防止感染。也可在伤处立即涂以獾油,效果较好。三级烧伤需用消毒棉包扎后去医院治疗。
烫伤烧伤面积大时,引起的伤害更严重。如果烫伤或烧伤的面积超过人体表面积的 1/3 时,必
须立即送医院治疗。

6
(三)炸伤
炸伤的处理方法与烧伤的处理方法基本相同,不过炸伤常伴有大量出血,应进行压迫止血。伤
口在四肢上,可以在伤口上部包扎止血带。用止血带止血,每隔 0.5 h~1 h 应放松 1min~2min,放
松时可用指压法止血。
(四)化学灼伤
化学灼伤时,应迅速解脱衣服,清除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并立即用大量干净的水冲洗。冲洗后
再适当的方法处理,严重的应送医院治疗。
假如眼睛受到化学灼伤,最好的方法是立即用洗瓶的水流冲洗,冲洗时要避免水流直射眼球
也不要揉搓眼睛。在大量细水流冲洗后,若是碱灼伤,再用 200g/L 的硼酸溶液淋洗;若是酸灼伤
则用 30 g/L 碳酸氢钠溶液淋洗,然后送医院。假如鼻咽喉部受到化学灼伤,应用大量自来水冲洗或
漱口,以减轻伤害,再送医院就诊。
四、中毒
实验室若遇上有人发生急性中毒,应立即送医院急救或请医生来诊治,并报上级领导。在送医
院之前,应迅速查明中毒原因,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急救措施。
(一)呼吸系统中毒
应使中毒者迅速离开现场,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如有休克、虚脱或心肺机能
不全,必须先做抗休克处理,如人工呼吸、给予氧气、兴奋剂(浓茶、咖啡等)。
(二)口服中药
立即用 30g/L~50g/L 的小苏打水或 1:5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或肥皂水等催吐剂缓和刺激,燃后
用手指伸入喉部使其引起呕吐,直至呕吐物中基本无毒物为止。再服些解毒剂,如蛋清、牛奶、橘汁
等。对于有机磷中毒,可用 10mL 左右 10 g/L 的硫酸铜溶液加 1 杯温水后内服,以促使其呕吐,然
后送医院治疗。
【思考与练习】
1.下列物质着火属于 A 类火灾的是 (( A )。)。
A、棉布 B、石油 C、天然气 D、钾
2.D 类火灾可以用水、酸碱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
3.触电时可徒手迅速拉开触电者。( )
4.眼睛受到化学灼伤,最好的方法是立即用洗瓶的水流冲洗。( )
5.有呼吸系统中毒者应迅速离开现场,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 )
6.口述实验室起火处置程序。
7.口述玻璃割伤处置程序。
8.口述化学灼伤处置程序。

7
任务三 环境保护知识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处理实验室废气、废液、废渣。
【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废气、废液、废渣的概念,学会其处理方法。
☆知识学习☆
一、实验室废气处理
在实验室进行可能产生有害废气的操作时,都应在有通风装置的条件下进行,如加热酸、碱溶
液和有机物的消化、分解等都应于通风柜中进行。原子光谱分析仪的原子化器部分产生的气体,必
须有专用的通风罩把燃烧后的气体抽出室外。汞的操作室必须有良好的全室通风装置,其抽风口通
常在墙的下部。实验室排出的废气量较少时,一般可由通风装置直接排至室外,但排气口必须高于
附近屋顶 3 m。少数实验室若排放毒性大且量较多的气体,可参考工业废气处理办法,在排放废气
之前,采用吸附、吸收、氧化、分解等方法进行预处理。
二、实验室废水处理
化学实验室中,由于进行实验操作,往往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废水的排放须遵守我国环境保护
的有关规定。
实验室的废液不能直接排入下水道,应根据污物性质分别收集处理。下面介绍几种处理方法:
1.无机酸类
废无机酸先收集于陶瓷缸或塑料桶中,然后以过量的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和,或用
废碱中和,中和后用大量水冲稀排放。
2.氢氧化钠、氨水
用稀废酸中和后,用大量水冲稀排放。
3.含汞、砷、锑、铋等离子的废液
控制溶液度为 0.3 mol/L 的 H+浓度,再以硫化物形式沉淀,以废渣的形式处理。
4.含氰废液
把含氰废液倒入废酸缸中是极其危险的,氰化物遇酸产生极毒的氰化氢气体,瞬时可致命。含
氰废液应先加入氢氧化钠使 pH 为 10 以上,再加入过量的 3%KMnO4 溶液,使 CN-被氧化分解。若
CN-含量过高,可以加入过量的次氯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破坏。另外,氰化物在碱性介质中与
亚铁盐作用可生成亚铁氰酸盐而被破坏。
5.有机溶剂
若废液量较多,有回收价值的溶剂应蒸馏回收使用。无回收价值的少量废液可以用水稀释排放。
若废液量大,可用焚烧法进行处理。不易燃烧的有机溶剂,可用废易燃溶剂稀释后再焚烧。
6.黄曲霉毒素
可用 2.5g/L 次氯酸钠溶液浸泡达到去毒的效果。2.5g/L 次氯酸钠溶液配制方法:取 100g 漂白
粉,加入 500mL 水,搅拌均匀,另将 80g 工业用碳酸钠(Na2CO3·10H2O)溶于 500mL 温水中,将两
溶液搅拌混合,澄清过滤后使用。
7.少量废液
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用大量水稀释后排放。根据污物排放最高允许浓度以及废物的量,估计用
水稀释的倍数,以免稀释度不够而使污物排放超标,过量稀释又浪费水。
三、实验室废渣处理

8
化学实验室产生的有害固体废渣通常是不多的,但也不能将为数不多的废渣倒在生活垃圾处。
需解毒处理之后,以深坑埋掉的方法为好。
【思考与练习】
1.在实验室进行可能产生有害废气的操作时,都应在有通风装置的条件下进行。( )
2.实验室大量废液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用水稀释后排放。( )
3.实验室产生的有害固体废渣通常是不多的,可直接将为数不多的废渣倒在生活垃圾处。(

9
项目二 检验分析的数据处理

任务一 原始记录规范
【技能目标】能正确规范填写原始记录。
【知识目标】了解原始记录的重要性,熟悉原始记录的填写要求。
☆知识学习☆
粮食食品质量检验的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原始性的记载,是实验室的第一手资料,是撰写
试验报告、判定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是执行粮食食品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法的具体体现,是质量
保证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客观证据,同时也是分析人员技术水平高低的一种反映。认真做好
原始记录,是保证检验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条件,使报出的检验结果具有可追溯性。
一、原始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原始记录的本质特征是原始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即全部数据应是第一手资料。因此,不允
许转抄、誊写、任意涂改。有的操作人员将滴定结果、天平称量的读数等先写在小纸片上或手心
(背)上,然后再转抄到原始记录表(簿)上,这样实际上已经不是第一手数据了。有的将写错的
数据用橡皮擦、小刀刮、涂改液涂改或干脆撕掉重抄,这些做法只是为了保持原始记录的表面整洁,
而忽略了原始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是一种原则性的错误。
二、原始记录表(簿)的填写要求
1.填写原始记录应使用钢笔或中性笔,不允许用圆珠笔或铅笔填写。字迹要端正、清晰、易于辨
认。
2.记录测定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所用计量器具的测定精度一致,即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
例如:
(1)常量滴定管和移液管记录至毫升为单位的小数后两位数字;2mL 以下的微量滴定管,其
读数应记录至毫升为单位的小数点后三位数字。
(2)100mL~1000mL 容量瓶应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数字;50mL 以下的容量瓶应记录至小数
点后两位数字。
(3)分析天平的称量结果应记录至小数点后四位数字(克为单位)。
3.如果报告的结果是用数字表示的数值,应按照标准方法的规定进行表述,当方法没有相关规
定时,依照有效数值修约的规定表述。
4.数字运算和修约规则应符合相关规定。
5.原始记录必须使用法计量单位,已废除的或非法定计量单位严禁在原始记录中出现。
6.原始记录表(薄)中所有空格均应填写,如有的项目未进行检验,则应在空格中划一斜线。
7.书写出现错误时,应按规定方法进行改正,即在要更改的数据上划双横线(要保留原记录的
字迹清晰可辨),再在其上方或近旁书写正确的数字,同时应在更改处盖上更改人的印章或者签
字。
【思考与练习】
1.( )原始记录是撰写实验报告的重要依据。
2.原始记录的本质特征是原始性、真实性和( ),即全部数据应是第一手资料,因此,不允
许转抄、誉写、任意涂改。
A、科学性 B、准确性 c、合理性 D、可追溯性
3.按标准规定,粮食水分的检测结果应保留小数点后 1 位。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10
A、13.5%、13.3%,均值 13.4% B、13.52%、13.28%,均值 13.4%。
C、13.52%、13.28%,均值 13.40% D、13.5%、13.3%,均值 13.40%。
4.( )标准规定粮食水分的测定值应保留一位小数,计算值也应保留一位小数。
5.( )记录测定值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所用计量器具的精度一致。
6.在粮食食品检验操作中,当使用计量器具进行测定时,下列对测量结果记录不正确的是(
)。
A、常量滴定管和移液管记录至毫升为单位的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B、5mL 以下微量滴定管,其读数应记录至毫升为单位的小数点后三位数字。
C、100~1000mL 容量瓶应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D、50mL 以下的容量瓶应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常量滴定管和移液管记录至毫升为单位的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B、2mL 以下的微量滴定管,其读数应记录至毫升为单位的小数点后三位小数。
C、500mL 容量瓶定容后,记录数据为 500mL。
D、分析天平的称量 10g 样品,记录结果应为 10.0000g。
8.( )100mL~1000mL 容量瓶应记录至小数点后 2 位数字,50mL 以下的容量瓶应记录至小
数点后 1 为数字。
9.百分之一天平的分度值为( )。
A、0.1g B、0.01g C、0.001g D、0.0001g
10.原始记录书写出现错误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用橡皮擦擦掉重新填写。
B、用小刀刮好。
C、在要更改的数字上划双横线,就近书写正确的数字,并盖上更改人条章。
D、将错误的数字涂掉,就近填上正确的数字,并加盖更改人条章。
11.当原始记录书写出现错误时,下列( )做法是正确的。
A、原始记录应保持整洁,所以应撕掉重抄。
B、把正确的数据转抄到其他记录本上。
C、把错误数据擦去,再在其上方书写正确的数字,同时应在更改处盖上更改人的印章或者签
字。
D、在要更改的数据上画双横线,再在其上方或近旁书写正确的数字,同时应在更改处盖上更
改人的印章或者签字。

12.( )原始记录书写错误可用橡皮擦掉重新填写。

11
任务二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技能目标】能正确判定有效数字的位数,能正确进行有效数字的修约,能规范进行有效数字的运

算。
【知识目标】了解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修约规则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知识学习☆
一、认识有效数字
1.近似数
近似数是由可靠数和不可靠数(一般取1位)两部分组成的。例如,所有测得值和测量结果;
经修约后的任何数值;经测定得到的物理常数;π 等截取到一定位数时。
2.有效数字
用近似值表示一个量值时,我们通常规定“近似值误差限的绝对值不超过末位的单位量值的
一半”,则该项量值从其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位的全部数字称为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是
计量学里的一个基本概念,经对规范数字记录及测量结果的表达起重要作用。例如:3.1415 的误差
限为 0.00005。
实验时测得的结果,它不仅表示数值的大小,而且反映检测的准确程度。例如:用感量为
0.001g 和感量 0.0001g 的天平称取试样,其测得值分别为 0.500g 和 0.5000g。从数学的角度看来,这
两个数值是相同的。但从分析测量的角度来看,两个数代表的意义却有所不同。因为他们不仅反应
了砝码质量的大小,而且反应了测量的准确程度。0.500g 表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001g,相对误差
为 ±0.001/0.500×100=±0.2 ( % ) ; 0.5000g 表 示 测 量 的 绝 对 误 差 为 ±0.0001g , 相 对 误 差 为
±0.0001/0.5000×100=0.02(%)。两个数的区别在于测量精度不同,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同,0.500 是
三位有效数字,0.5000 是四位有效数字。
所谓有效数字,就是能够测量到的数字,它包括全部准确值及一位可疑值。有效数字保留的位
数,应根据分析方法和仪器的准确度来确定,测得的数值只保留最末一位可疑值,其余数字均为
准确值。对于可疑值,除非有特别说明,通常理解为末位数±0.5 单位的误差。
例如:下面各数值的有效数字位数为:
2.4002 3.8000 五位有效数字
0.1012 10.32% 四位有效数字
0.0322 3.22×10 -2
三位有效数字
0.00042 pH= 4.70 二位有效数字
4
0.05 3×10 一位有效数字
3600 1000 有效数字位数不确定
以上数据中,“0”在数字中位置不同,它所起的作用也不同:“0”在数字中间和数字末尾
是有效数字,而第一位有效数字前面的“0”只起定位作用,如 0.0322 只有三位有效数字;3600 这
样的数字,有效数字位数不确定,它可能是二位、三位或四位有效数字,它可分别写成
3.6×103 、3.60×103、3.600×103。
分析化学中的 pH、pM、pC 等对数值,如 pH=4.70,其有效数字位数仅取决于小数点后数字
(对数尾数)的位数,因整数的位数(对数首数)只与真数 10 的方次有关。将 pH=4.70 换算为
[H+]浓度时 +] 浓度时,[H+]浓度也只能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 浓度也只能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即
[H+]=2.0×10-5mol/L。
分析化学中还会遇到一些有关计量的运算,如:M(H2SO4)= M(H2SO4),分母中的“2”是

12
非测量所得到的数值,是自然数,它的有效数字位数不是一位,可视为无限位有效位数。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
通过省略原数值的最后若干位数字,调整所保留的末尾数字,使最后所得到的值最接近原数
值的过程叫做“数值修约”。经数值修约后的数值称为(原数值的)修约值。
1.修约间隔
修约值的最小数值单位叫做修约间隔。修约间隔的数值一经确认,修约值即应为该数值的整数
倍。如指定修约间隔为 0.1,修约值应在 0.1 的整数倍中选取,相当于将数值修约到一位小数;如指
定修约间隔为 100,修约值应在 100 的整数倍中选取,相当于将数值修约到“相当于将数值修约到
“百” 位数。
2.指定位数
(1)指定修约间隔
① 指定修约间隔为 10-n(n 为正整数),或指明将数值修约到 n 位小数。
② 指定修约间隔为 1,或指明将数值修约到个数位。
③ 指定修约间隔为 10n(n 为正整数),或指明将数值修约到“十”、“百”、“千”、……数
位。
(2)指定将数值修约成 n 位(n 为正整数)有效位数。
3.数值修约规则
数值修约规则又称为数字的进舍规则。按国家标准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
和判定之规定,采用“采用 “四舍六入五留双”的数值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留双” 的数值修约
规则,逢“5”时有舍有入,由“5”的舍、入所引入的误差本身可自相抵消。
(1)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小于 5 时,则舍去,即保留各位数字不变。例如,将 12.1498
修约到一位小数,即 12.1。
(2)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大于 5;或者是 5,而其后跟有并非全部为 0 的数字时,则进
一,即保留的末位数加 1。
例 1 将 1268 修约成三位有效位数,得 127×10;如将 1268 修约到“百”位数,的 13×102(特
定场合可写为 1300)。
例 2 将 14.5001 修约到“个”数位,得 15。
(3)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为 5,而右面无数字或皆为 0 时,若所保留的末位数字为奇
数(1,3,5,7,9)则进一,为偶数(2,4,6,8,0)则舍弃。
例 1 修约间隔为 0.1,对 1.05 进行修约。
修约间隔为 0.1,意味着拟修约的数应在小数点后第一位,得 1.0。
例 2 将 31500 修约到“千”数位,得 32×103。
(4)负数修约时,先将其绝对值按如上规则修约,然后在修约值前加上负号。
例如:将-0.0365 修约成两位有效位数,得-0.036。
(5)不允许连续修约
拟修约数值应在确定修约位数后一次修约获得结果,而不得按以上规则多次连续修约。
例如:修约间隔为 1,对 15.456 进行修约。
正确的修约 15.456→15
不正确的修约 15.456→15.46→15.5→16
为便于记忆,将“数字修约歌”录于后,以供参考。歌曰:
四舍六进一,
遇五看仔细,
五后非零则进一,

13
五后为零看偶奇:
五前为奇则进一,
五前为偶应舍弃。
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1.常数运算
参加运算的常数如 π,e 及其他无误差的数值,其有效位数可认为是无限的,在计算中需要几
位取几位,常数的取值不影响有效位数。
2.加减运算
加减运算中,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只保留各数共有的小数位数。先找出小数点位数最少的值
(绝对误差最大的值),然后将其他的值按比最少的小数位多一位进行修约,再运算,结果按小
数位最少的位修约。例如:
0.0141+25.74+2.86743=0.014+25.74+2.867=28.621=28.62
3.乘除运算
乘除运算中,先找出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值(即以相对误差最大的值),然后将其他的值按
多一有效位数进行修约,再运算,结果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值的位数修约。例如:
0.0141×25.74×2.86743=0.0141×25.74×2.867=1.04
注:计算有效数字位数时,若第 1 位数字等于或大于 8 时,其有效数字应多算一位。例如
9.28mL,表面上是三位有效数字,但其相对误差约为 0.1%,故可认为它是四位有效数字。
【思考与练习】
1.关于有效数字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有效数字不仅表示数值大小,而且反映测量的精密度
B、有效数字只保留最末一位可疑值
C、对于可疑值,通常理解为最末一位数有±1 的误差
D、有效数字就是计量仪器能够测量到的数字
2.( ✕ )所谓有效数字,就是能够测量到的数字,它包括全部准确值及一位可疑值。有效数
字保留的位数,应根据分析方法和仪器的准确度来确定,测得的数值只保留最末一位可疑值,其
余数字均为准确值。对于可疑值,除非有特别说明,通常理解为末位数有 士 1 或士 0.5 单位的误差。
3.( ✓ )2.0010 有五位有效数字。
4.对于数字 4200,有效数字位数为( D )。
A、二位 B、三位 C、四位 D、有效数字位数不确定
5.有关 0.002010 中零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零在数字中间是有效数字 B、零在数字末尾是有效数字
C、小数点后面的零都是有效数字 D、零在数字中间和数字末位都是有效数字
6.有关 0.002010 中零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B,D )。
A、零在数字中间不是有效数字
B、零在数字末尾是有效数字
C、小数点后面“2”之前的两个零是有效数字
D、零在数字中间和数字末位都是有效数字
多选 7.有关 0.002010 中零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A,C )。
A、零在数字中间不是有效数字
B、零在数字末尾是有效数字
C、小数点后面“2”之前的两个零是有效数字
D、零在数字中间和数字末尾都是有效数字

14
8.( ✓ ) 第一位有效数字前面的零只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

15
任务三 滴定分析的误差
【技能目标】能判定误差的来源,能正确找到误差的减免方法。
【知识目标】了解误差的基本概念,熟悉误差分类、来源以及误差的减免方法。

☆知识学习☆
由于样品的处理及检测方法的不完善、仪器的精度和检验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试剂的纯度和
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使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这个差值称为误差。实践表明,误差
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可以控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试手段、测量方法的改进,人们认识
能力的提高,误差可以被控制得愈来愈小,但又不能使其等于零。误差的产生及存在的必然性和普
遍性,称为误差公理。
误差的存在和产生的原因均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误差理论的研究,提高认识能力,科学合理
地设计、选择计量测试设备和测量方法,提高检测人员素质,改善测量的环境条件,以控制误差和
减少误差。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而研究测量误差的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研究这一规律的直
接目的,一是减小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准确度;二是要对所给结果的可靠性作出评定。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测量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测量
技术的水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测量技术进步的过程,就
是克服误差的过程,也是对测量误差规律性认识深化的过程。
一、误差的定义
误差是指对某给定的特定量而言,它等于该量的给出值与参考量值之差。所谓给出值,就是某
给定的特定量的量值。在粮食食品质量检验中,它可以是测量结果、计量仪器的示值、量具的标称值、
计算近似值等。在谈及误差时,给定的特定量必须指明。当给定的特定量是测定结果时,所说的误
差指测量误差;当给定的特定量为某仪器的示值时,所说的误差是计量仪器的示值误差;当给定
的特定值是计算结果时,所说的误差是计算误差。所谓参考量值简称参考值,是真值或是约定量值。
真值,是指“当某量被完善地确定并能排除所有测量上的缺陷时,通过测量所得到的量值。”这在
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即真值是不可能确切获知的。
真值在具体应用时分为两类。一类称为理论真值,如平面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这 180°就
是理论真值。理论真值还有理论设计值和理论公式表达值;另一类为约定真值,即充分逼近真值,
可用以代替真值的量值。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误差可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种基本表示形式。选用何种形式,依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定。
(一)绝对误差
某给定的特定量的绝对误差定义为测得值与参考值的差值。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Ei——绝对误差;
Xi——测得值;
XT——参考值。
例如,标称值(即示值)为 10g 的二等标准砝码,经检定其实际值为 10.0002g,则该砝码示值
的绝对误差为:
Ei=Xi-XT=10.0000g-10.0002g=-0.0002g

16
式中:
Ei——10g 砝码的绝对误差,g;
Xi——给出值,即砝码示值,g;
XT——约定真值,即砝码检定的测定值作为约定真值,g。
由此可知:
1.绝对误差的量纲与被测量的量纲相同。
2.绝对误差 Ei 有正、负,当测得值大于参考值时为正误差;反之为负误差。
3.若不考虑绝对误差的正负时,则误差值称为误差的绝对值,它与绝对误差不可混淆。绝对误
差有正、负之分,而误差的绝对值无正、负之分。
4.修正值用代数的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修正值与绝对误差大
小相等符号相反,即:修正值=-(绝对误差)。
(二)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定义为某特定量的绝对误差与参考值之比,即

式中
δ——相对误差;
Ei——绝对误差;
XT——参考值。
测得值的绝对误差很小时,相对误差也可近似表示为: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平均值)×100
其中 XT 不为零,XT 与 Ei 的单位相同,δ 是无量纲量,它可以用数值表示,也可用带百分比的
数值表示。
对于同种量,如果给定的特定量值相同,可应用绝对误差进行比较。例如两个示值均为 10g 的
砝码,经检定其测定值分别为 10.0002g 及 10.0004g,显然,同样的给出值,前者的绝对误差为-
0.2mg,后者为-0.4mg。前者比后者更准确。当比较两个不同量值时,绝对误差就无法说明它们的准
确度。例如 10g 砝码的示值误差为-0.2mg,另一个 50g 砝码的示值误差为-0.5mg。要比较它们的准确
度时只能用相对误差,前者为-0.002%,后者为-0.001%,显然绝对误差大的 50g 砝码准确度更高一
点。因此,相对误差比绝对误差更广泛地用于不同量值、不同物质、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比较。
三、误差的分类
从不同角度上可对测量误差作出种种区分。按测量误差来源可将其区分为装置误差、环境误差、
方法误差、人员误差等;按对误差的掌握程度,可将其区分为已知的和未知的误差;按照误差的特
性征规律,可将其区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不再提粗大误差,而只提测量结果中的异常值。
(一)系统误差
在重复测量中保持不变或按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由分析过程中某些固定因素所引
起的。在重复性条件下测定时,误差具有再现性。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正、负)相对固定,其特点是
定向定值,具有可测性。因此,系统误差又称为可测误差。系统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
能将其减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粮食食品质量检验中,系统误差的来源有以下几方面:
1.方法误差
这种误差是由于分析方法自身不完善造成的。例如:在滴定分析中,由于反应进行不完全,化
学计量点与终点不相符合,以及发生其它副反应等,都会引入系统误差。

17
2.计量器具误差
对于任何测量,参与测量过程至少有两个物质系统。一个是被测量的物质系统,称为被测对象;
另一个是用于检测被测量,且在被测量值作用下给出测量结果的物质系统,即计量器具(包括测
量仪器和玻璃量具)。
这两个物质系统都可能给测量带来误差。测量过程被测量所带来的误差,称为被测量的不稳定
性误差;而计量器具所带来的误差,称为计量器具误差或仪器误差。
根据计量器具的工作条件,可将误差分解为两部分:

(1)基本误差
计量器具在标准工作条件下所具有的误差称为计量器具的基本误差,也称为固有误差。这种误
差有稳定的数值,因此在使用计量器具时要创造一个标准工作条件,以便知道误差的数值就是基
本误差。该误差在检测仪器和玻璃量具出厂时给出,或检定时给出。
(2)附加误差
计量器具在非标准工作条件下所增加的误差称为计量器具的附加误差,这种误差没有稳定的
数值,随工作条件变化而变化。农产品食品检验员依据工作条件与标准工作条件对比,通过计算得
出这附加误差,例如玻璃量具随温度变化的校正计算等。
3.试剂误差
这种误差是由于蒸馏水中含有杂质,或试剂不纯,含有干扰离子所造成的。
4.操作误差
由于操作人员一些习惯性的、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如滴定终点颜色的观察总是偏深或者总是
偏浅。
(二)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在重复测量中按不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随机误差是由不固定因素引起
的。它的绝对值和符号是不确定的,时大时小,时正时负。故随机误差又称未定误差或偶然误差。实
验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振动、重力场、电磁场、电源电压等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以
影响计量器具的误差,也可能影响样品的误差。随机误差就个体而言是没有规律性的,不确定的,
但其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如图 2-1 所示。
图 2-1 随机误差正态分布曲线图
正态分布曲线具有下列基本性质:
1.单峰性。在等精度的多次测量中,误差绝对值大的出现的几率小,误差绝对值小的出现的几
率大。
2.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3.有界性。在一定条件下的有限次数测量中,当置信度给定时,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
定的界限。
4.抵偿性。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时,随机误差的代数和的平均值趋近于零。即:

18
抵偿性是随机误差最本质的统计特性。
四、减少误差的方法
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的特性和规律性,可有针对性地减小所产生的误差。
(一)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
减少系统误差,可采用修正、对照试验、回收率试验、空白试验、计量器具检定、强化操作人员
基本功训练等方法。
1.修正
对估计的系统误差的补偿。补偿可采取不同形式,例如加一个修正值或乘一个修正因子,或从
修正值表或修正曲线上得到。修正值是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
修正因子是为补偿系统误差而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乘的数字因子。由于系统误差不能完全知道,因
此这种补偿并不完全,对系统误差的已知部分,可采用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的方法来减小,如测
量所采用的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或修正值已知,可用示值或修正值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2.对照试验
(1)标准样品与试验样品对照。将已知准确含量的标准样品和被测样品,在一切实验条件完
全相同的情况下,用同一分析方法进行平行测定,以检查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被测样品中某组分的
含量可通过下式求出。

式中:
X——被测样品中某组分的含量;
RX——被测样品中某组分的测得值;
RS——标准样品中某组分的测得值;
XT——标准样品中某组分的约定真值。
(2)标准方法与快速法相对照。选择某组分含量成梯次分布的一组样品(至少 5 份),分别
用标准方法和快速法进行测定,设快速法测定结果分别为 X1.X2.……、Xn,标准法测定结果分别为
y1.y2.……、yn,以此作校正曲线图 2-2。当用快速法测得某试样的值为 Xi 时,即可从校正曲线图上查
得相应的标准值为 yi。

图 2-2 校正曲线

19
3.回收率试验
称取两份质量相同的试样,在其中一份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组分(加入量与估计的试样中的含
量接近),这个试样称为加标试样,另一份样品则叫未加标试样。然后用某种方法进行测定,并按
下式计算回收率。

式中:
P——回收率,%;
X1——加标试样中某组分的含量;
X2——未加标试样中某组分的含量;
X0——加标试样中加入被测组分的量。
如果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控制在 10%,则回收率应为 90%~110%。否则,方法的可靠性尚有
待研究。
4.空白试验
所谓空白试验,就是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测定试样同样的操作程序和实验条件进行实
验。实验所得结果称为空白值。空白值是由试剂和器皿等杂质或者本底带来的误差。从试样测得值中
扣除空白值,即可消除杂质和本底所带来的影响。
5.计量器具的检定
计量器具不准确所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计量器具的检定来减少其影响。所谓计量器具检定是
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计
量检定是统一量值,确定计量器具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是进行量值传递和值量溯源的重要形式。
各级粮食食品检验机构和企业化验室使用的工作计量器具,必须定期进行计量检定。计量检定具有
强制性,凡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定点定期检定,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
式加以变更和违反;对于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由使用单位自检或委托具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依法进行检定。
6.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基本功训练
减少操作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基本功训练。可将一部分试样重复安排
在不同分析人员之间分别试验,对实验室内操作人员之间进行比对,这种方法称为“内检”;也
可将部分已检样品分送权威的实验室检验,进行实验室间的比对,这种方法称为“外检”。还要主
动参与国家、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比对考核。
(二)减少随机误差的方法
根据随机误差的对称性和抵偿性,可增加重复性试验的次数。重复性试验次数愈多,平均值就
愈接近真值。即用“多次测定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少随机误差。
(三)减少测量误差
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应分析测量时各步骤对最终结果误差的贡献,采取适当措施。例如,
尽量减少分析中的称量误差和滴定管的读数误差。假如要求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0.1%,则必须
要求称取的试样质量和滴定液的体积大于某一数值才能满足实验要求。
设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为±0.0002g,试样质量为 m,则称量的误差 R1 为:

20
解此方程,m≥0.2(g)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0.1%。
设常量滴定管一次读数的绝对误差为±0.01mL,每份滴定液有两次读数(初读数和末读数),
如果误差的方向相同,则可能带来±0.02mL 的绝对误差。假如滴定液的体积为 VmL,则滴定误差
R2:

显然,V≥20mL 时才能满足测量误差的要求。
【思考与练习】
1.对定量分析的误差要求(C )。
A、等于零 B、越小越好
C、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D、略小于允许误差
2.(D)是指对某给定的特定量而言,它等于该量的给出值与真值之差。
A、相差 B、绝对误差 C、相对相差 D、误差
3.某给定的特定量的(D)定义为给出值与真值的差值。
A、相差 B、相对误差 c、相对相差 D、绝对误差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粮食食品检验中的误差可以是测量误差,也有计算误差
B、误差是某给出的特定量的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C、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为理论真值
D、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为约定真值
5.有关绝对误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绝对误差有正、负之分,而误差的绝对值无正、负之分
B、绝对误差 Ei 有单位,该单位与绘出值的单位相同
C、当给出值大于真值时,绝对误差为正值
D、当给出值大于真值时,绝对误差为负值
6.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和( D )的比值。
A、可疑值 B、个别值 C、平均值 D、真实值
7.在比较两个量的误差大小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对于同种量,如果给定的特定量量值相同,可用绝对误差进行比较
B、不同量值之间可用相对误差进行比较
C、10g 砝码的示值误差为- 0.2mg,250mL 容量瓶的示值误差为+0.20mL,两者之间物质不同,
无论用绝对误差还是相对误差,均不能进行比较
D、不同物质之间也可用相对误差进行比较
8.10g 砝码的示值误差为-0.0002g,50g 砝码的示值误差为-0. 0005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前者的绝对误差小于后者,因此前者的准确度高于后者
B、10g 和 50g 两只砝码的量值不同,不能用绝对值来比较其准确度
C、前者的相对误差大于后者,因此,后者的准确度更高
D、相对误差可用于不同量值之间的比较
10.当比较两个不同量值时,要比较它们的准确度时只能用(A)。
A、相对误差 B、绝对误差 c、偏差 D、相对相差
11.系统误差的特点是( A )。
A、在重复性条件下,误差具有再现性

21
B、大误差出现的几率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小
C、误差具有单峰性
D、误差的大小和方向不确定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
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 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22
任务四 准确度和精密度
【技能目标】能正确计算误差和偏差,能判定误差和准确度的关系,能判定偏差和精密度的关系。
【知识目标】了解准确度、误差、精密度、偏差的概念;熟悉准确度和误差,精密度和偏差的关系。

☆知识学习☆
一、准确度与误差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两者的差值越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
高,反之亦然。准确度用误差表示。
误差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实值
相对误差=绝对值/真实值×100%
【 例 1 】 分 别 称 取 硼 砂 ( A ) 0.3651g 、 ( B ) 3.6516g , 设 A 、 B 的 真 实 值 分 别 为
0.3652g 、3.6517g,求两次称量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上例说明:绝对误差相等,相对误差不一定相等;称量质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分析结果也
越准确。所以,基准物质一般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保证称量值的准确性(后续章节将讲述)。
注意上例中的负号表示的是分析结果偏低。如果结果为正号,则是分析结果偏高。
由于相对误差更能准确地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准确度一般用相对误差表示。
二、精密度与偏差
在实际测定中,真实值是不知道的,一般用多次结果的平均值代替真实值。测得值与平均值的
比较就是偏差。我们把多个测得值相互接近的程度称为精密度。偏差大,精密度低;偏差小,精密
度高。偏差分为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
——
绝对偏差(d)=测得值-平均值( X )

在实际工作中,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经常用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来表示。若有 n 次测定,则:

相对平均偏差指绝对平均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比,它更能反映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在
实际工作中,常用相对平均偏差表示精密度。
另外,还有标准偏差(S)和相对标准偏差(RSD,%)。

23
利用标准偏差来衡量精密度能更好地将数值离散情况和测定次数对精密度值的影响反映出来。
【例 2】某测定得到了以下数据:50.12%、50.13%和 50.14%。试求该测定的绝对偏差,绝对平均
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

以上讨论说明:系统误差影响测定的准确度;偶然误差影响测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的
关系是:准确度高必须以精密度高为前提;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
【思考与练习】
1.评价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可以采用( )。
A、回收率试验 B、校准仪器 C、空白试验 D、进行分析结果校正
2.衡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可以采用( )。
A、回收率试验 B、校准仪器 C、空白试验 D、进行分析结果校正
3.所谓( ),就是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测定试样同样的操作程序和实验条件进
行实验。
A、空白试验 B、回收率试验 c、平行试验 D、比对试验
4.由于试剂含有微量被测组分,可采用( )予以减。
A、对照试验 B、校准仪器 C、空白试验 D、增加测定次数
5.测定粮食脂肪酸时做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
A、提高精密度 B、消除系统误差 C、消除随机误差 D、消除过失误差
6.减少随机误差的方法是( )。
A、回收率试验 B、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C、多次测定取平均值 D、空白试验
7.减少随机误差的方法是( )。
A、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B、加强检验员基本功训练 C、回收率试验 D、比对试验
8.减少随机误差的方法是( )。
A、仔细操作 B、对天平等计量设备进行检定 C、对照试验 D、多次测定取平均值
9.( )的方法可以减少随机误差。
A、强化操作人员基本功训练 B、多次测定取平均值
C、标准样品与试验样品对照 D、计量器具检定

24
项目三 检验分析仪器的使用

任务一 常用玻璃器具的使用与维护
【技能目标】能正确进行常用玻璃器具的分类,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及保管技能,重点掌握常

用玻璃仪器的使用技术,在日后实训中加以强化。
【知识目标】了解常用玻璃器具的使用规则,熟悉检验中常用玻璃器具的分类、洗涤、干燥及保管相

关知识。

☆知识学习☆
一、玻璃器具的分类
玻璃器具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仪器,其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在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器皿材
料是硼硅玻璃,此外还有石英、聚乙烯、特富隆、铂金等。检验工作者应根据被测样品性质及被测组
分的含量水平、器皿材料的化学组成和表面吸附、渗透性等方面选用合适的器皿,并辅以适当的清
洗、干燥、保管,才能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为了便于掌握和使用,常采用以下分类方法:
1.按玻璃性能分为可加热的(如烧杯、烧瓶、试管等)和不宜加热的(如量筒、移液管、容量瓶、
试剂瓶等)。
2.按其用途分为容器类(如烧杯、试剂瓶、滴瓶、称量瓶等)、量器类(如量筒、移液管、容量瓶、
滴定瓶等)、过滤器类(如各种漏斗、抽滤瓶、玻璃抽气泵、洗瓶等),另外还有特殊用途类(如称
量瓶,干燥器、冷凝器、表面皿、比色管、比色皿等)。
二、玻璃器具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玻璃器具的用途及注意事项见表 3-1,常用玻璃器具外形如图 3-1 所示(在本任务最后)。
表 3-1 玻璃器具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仪器名称 规格 用途 注意事项

用作反应物量较大的盛装 加热时放在石棉网上,一般不直
*烧杯 大小与容积表示(mL)
容器 接加热

大小与容积表示(mL),有圆底、平底 反应容器、振荡很方便,适 加热时注意勿使温度变化过于剧


*三角烧瓶
之分 用滴定操作 烈,一般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大小与容积表示(mL),有圆底、平底 反应物较多又需要长时间 加热时注意勿使温度变化过于剧


圆底烧瓶
之分 加热时,用作反应容器 烈,一般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25
以所量最大容积(mL) 表示。 ① 不能加热②碱式滴定管用于盛

*各种移液 吸量管:10 mL、5 mL、2 mL、1 mL ① 移液管和吸量管用来准 碱溶液,酸式滴定管用于盛酸溶

管 吸量管和 等。移液管 50 mL、25 mL、20 mL 等。 确吸取一定量的液体 液 。③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氧化剂

滴定管 滴定管分碱式和酸式及无色和棕色 ② 滴定管用于溶液滴定 ④ 受光易分解的滴定液要用棕色

50 mL、25 mL、5 mL 等 滴定管。

量筒 以能量度的最大容积(mL) 表示。 用于量度一定体积的液体 不能加热

以容积(mL)表示,1000 ① 不能如热②不能储存溶液③不
用于准确配置一定浓度的
*容量瓶 mL、500mL、250 mL、100 mL、50 能在其中溶解固体④塞与瓶是配
溶液
mL、25 mL 等 套如不是标准口,不能互换

分广口瓶细口瓶,分玻璃瓶和塑料 ① 盛碱性物质要用橡皮塞
广口瓶盛装固体试剂,细
*试剂瓶 瓶,分有色、无色以(mL)表示,1000 ② 受光易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
口瓶盛装液体试剂
mL、500 mL、250 mL 等 ③ 取用试剂时瓶塞倒放在台面上

漏斗 以口径(cm)表示,分长颈和短颈 用于过滤

分液活塞要用橡皮筋系于漏斗颈
分液漏斗一般用于萃取分
分液漏斗 以容积(mL)表示,分梨形和球形 上,避免滑出,如不是标准磨
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溶液
口,漏斗塞不能更换

内放干燥剂,可保持样品 防止盖子滑动打碎,过热的物质
*干燥器 以直径(cm)表示,无色和棕色
和产物的干燥 需稍冷后放入

三、玻璃器具的洗涤
洗涤玻璃器具是化学实验室中很重要的操作过程,其洁净与否会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不同分析任务对仪器洁净程度要求不同,粮食食品检验中一般要求清洗后的容器器壁应
达到不挂水珠的程度。
1.一般玻璃器具的洗涤
常用的烧杯、锥形瓶、表面皿、试剂瓶等,先用自来水冲洗去除灰尘,再用毛刷蘸取去污粉、洗
衣粉、肥皂液等直接刷洗内外表面,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 2~3 次。
2.容量器具的洗涤
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量器,为避免容器内壁受磨损而影响容积测量的准确度,一般不宜
用刷子洗刷,若有油污可倒入铬酸洗液,把滴定管横过来,两手平端滴定管转动直至洗液布满全
管。碱式滴定管则应先将橡皮管卸下,用橡皮滴头套在滴定管底部,再倒入洗液。污染严重的滴定
管可直接倒入铬酸洗液浸泡数小时。将用后的洗液倒回原瓶中,然后用自来水冲净,再用少量蒸馏
水多次冲洗干净。有磨口塞的器皿洗涤时,要注意各自的配套,以保持磨口的严密。
3.砂芯滤器的洗涤
砂芯滤器由于滤片上的孔隙很小,极易被沉淀物、尘埃堵塞,又不宜用毛刷刷洗,需用适宜的
洗液浸泡抽洗,然后用自来水、蒸馏水冲洗干净。

26
4.比色皿等光学玻璃器皿洗涤
比色皿等光学玻璃器皿,不能用毛刷刷洗,以免划痕影响吸光度,必要时用硝酸浸洗,然后
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再用乙醇洗涤、干燥。
5.特殊要求的器具
根据器具洗涤的特殊要求,选用如抽洗(抽气)、蒸洗、水解(有机物)、酶解(有机物)等多
种方法。
四、玻璃器具的干燥
有些方法对所使用的玻璃器具要求是干燥的,所以必须对洗净的玻璃器具进行干燥,常用的
干燥方法有以下几种:
1.晾干
将洗净并经蒸馏水淋洗后的器具倒立放置于洁净处,使其在空气中自然晾干。
2.烘干
将洗净的玻璃器具沥去水分后,置于 105 ℃~120 ℃烘箱中烘干,烘干后一般可在空气中冷
却,用于精密称量的称量瓶等要放在干燥器中冷却保存。烘干法不宜用于带有刻度的容量器具的干
燥。
3.气流烘干
此法是使用气流烘干器同时对 12 个,甚至 20 个~30 个玻璃器具进行气流干燥,干燥风温 40
℃~120 ℃(可调),干燥时间 5 min~8 min。具有快速、使用方便、无水渍等优点。
4.吹干
亟待使用又需要干燥的器具,洗净后可依次用乙醇、乙醚清洗几次,然后用电吹风以热 -冷风
顺序吹干。容量器具(如容量瓶、移液管、吸量管)可用此法迅速干燥。
五、玻璃器具的保管
试验使用的玻璃器具种类多,有的价格昂贵,如果管理不当很易损坏。特别是软质玻璃器具,
切不可直接加热。如果需要加热烘干,也不宜骤热骤冷,否则,不但易损,而且易发生爆炸,造成
事故。因此,要求正确使用玻璃器具,并严格管理。
1.常用玻璃器具应按种类、用途配套,整齐排放在仪器橱中,量筒、锥形瓶、烧瓶可倒插在实验
柜隔板的钻孔中,保持洁净干燥,防止灰尘落入。
2.备用玻璃器具应分门别类,存放在储藏室专门的橱架上,建立卡片收发、损坏登记和出入库
保管制度等,应由专人管理。
3.常用复式器具如抽提器、凯氏微量蒸馏器、KD 浓缩器、蒸馏装置等,架设在固定的实验台上,
用后不必每次拆卸存放,可洗净后安装原处,以备下次试验使用。若需拆卸时,则应顺次放入专用
的柜中,并衬以纸垫,避免碰撞、压裂或混乱。
4.磨口器具的磨口的塞口之间必须衬以干净的纸条,以免日久黏结,打不开塞子。
5.各种玻璃器具都要避免长期受潮,以免玻璃被腐蚀。因此,玻璃器具不能长期水浸,更不能
长期浸泡于酸、碱溶液中。
6.比色皿洗净干燥后放入专用比色皿盒中。
【注意事项】
1.移液管 洗净干燥后两端用滤纸包住,如果是用于精密分析的,则应全部包住,放在专用架
上保存。
2.滴定管 用完后用水刷洗、倒置于滴定管架上,或者注满蒸馏水后,上口套上小烧杯或滤纸筒
保存。
3.带磨口的器具 如比色管、带塞三角烧瓶、容量瓶、分液漏斗等,使用前用皮套把塞子套住,
用完后洗净、干燥后保存时,在塞间衬垫一小片纸条,以防日后打不开塞子。不用的酸式滴定管,

27
除去凡士林后,衬纸片并且用橡皮筋拴好活塞。
4.实验仪器中的玻璃器具 同其他仪器一样,应有专人管理,并建立领用、归还、报损制度,做
到去向、缺少有案可查。
5.仪器的使用在日后实训中强化训练。

28
普通 带容积近似值 高形
(1)烧杯 (2)锥形瓶 (3)烧瓶

单标移液管 刻度移液管 长颈 短颈
(4)移液管 (5)量筒 (6)容量瓶 (7)漏斗

球型 梨形 筒形 细口瓶 广口瓶
(8)分液漏斗 (9)试剂瓶 (10)干燥器

图 3-1 常用玻璃器具

29
任务二 称量技术
【技能目标】能规范使用电子天平,能利用减量称量法称量基准物质。
【知识目标】了解电子天平的设备结构,理解直接称量法、减量称量法、指定质量称量法,熟

悉电子天平的日常维护。

☆知识学习☆
一、称量仪器
(一)称量仪器的分类
称量仪器种类很多,不同实验对质量精确
度要求不同,可选用不同精度的称量仪器。要
求快速、粗略称出被称量物的质量时,可选用
台秤(见图 3-2)、扭力天平及电子台秤;而
要求精确称取时,可选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
(见图 3-3)。
实验室用的分析天平为机械式天平(杠杆 图 3-2 台秤
天平)和电子天平,电子天平是比较先进的一类称量仪器。
(二)电子天平
电子天平是通过电磁力矩的调节或用电子装置完成电磁力补偿的调节,使物体在重力
场中实现力的平衡,显示称量物质量的天平。目前,电子天平有很多种类,图 3-3 为 FA/JA
系列电子天平示意图。
使用电子天平操作过程如下。
1.检查天平的水平状态。如不水平,
则通过天平底下的水平调节脚予以调节,
调节时注意观察水平仪气泡的位置,气
泡居中则表示状态水平。
2.打开电源开关接通电源,预热。
电子天平需经过至少半小时的预热才可
图 3-3 天平
进行称量,否则会由于稳定性不够影响 1-控制板 2-显示屏 3-盘托
4-天平盘 5-水平仪 6-水平调节脚
称量精度。
3.称量结束,应取出称量物,关闭电源,整理清洁后才能离开。
二、称量方法
(一)直接称量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稳定性较好试样的称量,如金属、一般粮食试样、铝合金等。先在电子
天平上称取一洁净容器(小烧杯)的质量,然后按“TAR”键,显示屏上显示“0. 000g”
字样后,打开侧门,缓缓往容器里倾注试样,当显示屏显示的读数达到称量要求后停止加
样,关闭侧门,待读数不再改变即可记录所称质量。
(二)减量称量法

30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易吸湿、易分解、易与空气中成分发生作用等稳定性较差试样的称量
或基准物质的称量。利用两次称量质量的差值来确定所称物品的质量,是一种常用的称量
方法,特别是连续称几份样品时,用此法十分方便。减量称量法常用的称量器皿是称量瓶
(见图 3-4)。称量瓶是一种带有磨口塞的小瓶,将试样装入瓶内,可直接在天平上称量。
因为带有磨口塞,可以防止瓶中的试样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使用称量瓶时,
不能直接用手拿取,应该用洁净的纸条套住,拿瓶盖时也要用纸垫住,以防止手上的汗污
影响称虽准确度。也可以带上清洁的细
纱手套拿取称量瓶。
将盛有适量试样的称量瓶,置天平
上称得质量为 m1 (g),从天平盘上取出
称量瓶,拿到接受容器上方,打开瓶盖
(此时瓶盖不离开接受容器上方),将
瓶身慢慢向下倾斜,使瓶底的试样逐渐
流向瓶口,一面用瓶盖轻轻敲击瓶口内
图 3-4 称量瓶手持方法和试样
缘,一面转动 倾倒方法示意图

称量瓶使试样缓缓倒入接受容器内,待加入的试样很接近需要量时,一边继续用瓶盖轻敲
瓶口,一边逐渐将瓶身竖立,使粘在瓶口附近的试样落入接受容器或落回称量瓶底部。然
后盖好瓶盖,把称量瓶放回天平盘中,准确称量其质量为 m2(g)。两次称量读数之差 m1-
m2,即为接收容器里的第一份试样质量。若称取 3 份试样,则连续称量 4 次即可。标定标准
溶液的基准试剂常用此法称量。若倒入试样量不够,可重复上述操作;如倒入试样量大大
超过所需数量,只能将其弃去重做。
(三)指定质量称量法
此法只能用来称取不易吸湿的、且不与空气中各种成分发生作用的、性质稳定的粉末状
物质,不适用于块状物质的称量。
三、分析天平使用规则及维护
1.操作天平不可过载使用,以免损坏天平。
2.如果电子天平出现故障,应及时检修,不可带病工作。
3.经常对电子天平进行自校或定期外校,保证天平灵敏度等处于最佳状态。
4.长期不用天平时,应收藏好。
5.定期保持天平室内的环境卫生,更要保持天平称量室的清洁,一旦物品撒落应及时
小心清除干净。

实训一 分析天平的使用与称量练习
一、实验目的

31
1.掌握分析天平调平调零技术。
2.掌握分析天平的直接称量法、减量称量法。
二、试剂与仪器
1.无水碳酸钠:固体粉末。
2.电子天平(0.01g、0.0001g).
3.表面皿、小烧杯、称量瓶、瓷坩埚、称量瓶等。
三、操作步骤
1.天平的查验
(1)观察天平的构造,熟悉各部件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2)从天平上面观察气泡水准器,如果气泡处于圆圈中央,说明天平水平;否则应通
过旋转天平底板下的螺旋脚,调至天平水平。
2.天平调零。
3.直接称量法 使用电子天平(0.01g)依次练习称量称量瓶、小烧杯、瓷坩埚的质量。称
量数据填入表 3-1。
表 3-2 直接称量法原始记录
称量物品 表面皿 小烧杯 称量瓶 瓷坩埚
质量/g

4.差减法称量 使用电子天平(0.0001g)分别称取 3 份 0.1g 碳酸钠,数据填入表 3-2。


表 3-3 差减法原始记录
项 目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称量瓶+试样质量(倾出前)m1/g 11.3256 11.0219 10.6742
称量瓶+试样质量(倾出后)m2/g 11.0219 10.6742 10.3214
试样质量 m1-m2/g 0.3037 0.3477 0.3528

5.指定质量称量法 使用指电子天平(0.0001g)分别称取 3 份面粉,要求称样量在


2.g0±0.005g。称量数据填入表 3-4。
表 3-4 固定质量称量法原始记录
项 目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
小烧杯+试样质量/g

小烧杯的质量/g

试样质量/g

称量后天平零点/mg

四、注意事项
1.调节天水平时应注意边旋转螺旋脚边观察,不要旋反力向。
2.纸条应夹在称量瓶的中部,不能太靠上,夹取称量瓶时,纸条不得碰瓶口;倾出与
回磕过程中,瓶口不能离开接受容器上方,但不能碰接受容器。
3.试称操作,只能半启天平;观察零点和读数时,要关闭天平的侧门。

32
4.每次加样量不要太多,否则会超出称量范围,差减法称量时,一份试样倾出不要超
过 3 次。
【思考与练习】
1. 使用天平前,应对天平做哪些检查?
2. 为什么要先关闭天平,再取放被称量物和砝码?
3.砝码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4.减量法称量时,天平零点未调到零位对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5.基准氯化钠、金属铜粉末、浓氨水试样各适合采用何种称量方法?为什么?

33
任务三 常用玻璃计量仪器的使用
【技能目标】能独立进行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及量筒的使用操作。
【知识目标】了解计量器具的概念,熟悉计量器具的分类,明确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

☆知识学习☆
玻璃量器是指能准确量取溶液体积的玻璃仪器,如滴定管、分度吸量管、单标线吸量管、
容量瓶、量筒和量杯等是实验室常用的玻璃仪器。
一、滴定管
滴定管是在滴定分析中用于盛放滴定溶液,准确测量在滴定分析中所用去的滴定溶液
体积的量器。
滴定管按其容积不同分为常量滴定管、微量滴定管和半微量滴定管(图 3-5)。常量滴
定 管 容 积 为 25mL 和 50mL , 最 小 分 度 值 为 0.1mL , 读 数 可 估 计 到 0.01mL , 10
mL、5mL、2mL 和 1mL 的半微量或微量滴定管,最小分度值分别为 0.05mL、0.02mL 或
0.01mL。
滴定管按其用途来分有两种:一种是其下部带有磨口玻璃活
塞的具塞滴定管,称为酸式滴定管;另一种是无塞滴定管,称为
碱式滴定管。它的下端连接一橡皮软管,内置一直径略大于橡皮
软管内径的玻璃珠,橡皮管下端再连一尖嘴玻璃管。酸式滴定管
只能用来盛放酸性、中性或氧化性溶液,不能盛放碱液,因碱类
溶液会腐蚀磨口玻璃活塞,放置久了会粘连住。碱式滴定管用来
盛放碱液,但不能盛放氧化性溶液如 KMnO4、I2 或 AgNO3 等,避
免腐蚀橡皮管。
(一)滴定管的准备
1.滴定管的洗涤 (1) (2) (3)
图 3-5 各种滴定管
无明显油污的滴定管,可直接用自来水冲洗或用洗衣粉水等洗涤剂洗 (1)酸式滴定管(2)碱式滴定管
(3)微量滴定管
涤。若有油污,用洗衣粉水等洗涤剂洗涤泡洗不净时,可采用铬酸洗液洗涤。 用铬酸洗
(3)微量滴定管

液洗涤时,要关闭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倒入 1/3 洗液于滴定管中,两手平端滴定管,管端


稍稍抬起进行转动,直到洗液布满全管为止。将管竖起打开活塞,将洗液放回原瓶中。如果
油污较重,可在管中充满洗液浸泡一段时间,再进行冲洗。碱式滴定管的洗涤,基本上同
酸式滴定管,要注意不能使铬酸洗液直接接触橡皮管,否则橡皮软管易氧化变硬损坏。为
此,可将碱式滴定管尖嘴玻璃管连同橡皮软管一同拔下,用一乳胶滴头或软塞代替,其他
操作同酸式滴定管的洗涤;也可将碱式滴定管倒立于装有铬酸洗液的烧杯中,用一橡皮管
将碱式滴定管的尖嘴玻璃管端接在抽水泵上,打开抽水泵,轻捏玻璃珠,待洗液徐徐上升
到接近橡皮管处即停止。让洗液浸泡一段时间后,将洗液放回原瓶中。
洗液洗涤后,先用自来水将管中附着的洗液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 3 次~4 次。洗净的
滴定管的内壁应完全被水均匀润湿而不挂水珠。否则,应再用洗液浸洗,直到洗净为止。连
续使用的滴定管,若保存得当,是可以保持洁净不挂水珠的,不必每次都用洗液洗涤。
2.滴定管的涂油和检漏
酸式滴定管的旋塞处应密合,且转动灵活。因此使用前,应检查旋塞转动是否灵活和
漏液,如不符合要求,则应重新滁抹凡士林。
涂抹凡士林的操作如下:取下旋塞,用滤纸或脱脂棉将旋塞及塞座擦拭干净,用手指
蘸少量凡士林,在旋塞两端涂上极薄的一圈,如图 3-6 所示,把旋塞径直插入塞座内,向

34
同一方向转动活塞,直到从外面观察时,凡士林均匀整个旋塞呈透明为止。用一橡皮圈
(可从橡皮管上剪一窄段)套在旋塞小头的凹槽处,或用橡皮筋将旋塞缠在塞座上,防止
旋塞滑落。若凡士林用量太多,堵塞了旋塞中间小孔时,可取下活塞,用细金属丝捅出。如
果是滴定管的出口管尖堵塞,可先用水充满全管,将出口管尖浸入热水中,温热片刻后,
打开活塞,使管内的水流突然冲下,将熔化的油脂带出。
碱式滴定管应选择合适的橡皮软管和玻璃珠,玻璃珠直径略大于橡皮软管的内径,使
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液滴是否能灵活控制,如果不合要求,需重新装配(图 3-7)。

图 3-6 酸式滴定管的涂凡士林方法 图 3-7 碱式滴定管滴头示意图


滴定管使用之前必须严格检查,确保不漏才能使用。装入一定刻度线的蒸馏水,酸式
滴定管要先关闭旋塞,垂直夹在滴定管架上,过几分钟观察滴定管,看滴定管下端尖嘴处
是否有液滴,酸式滴定管还要观察旋塞处是否有溶液渗出。如有,酸式滴定管的旋塞应重
新涂抹凡士林;碱滴定管如果漏水,是因为橡皮管内的玻璃球太小所致,应重新选择大小
合适且圆润光滑的玻璃珠
3.装入溶液
装入滴定溶液时,先将试剂瓶中的滴定溶液摇匀,使凝结在瓶内壁上的液珠混入溶液。
应将滴定溶液直接倒入滴定管中,不得用其他容器
(如烧杯、漏斗等)转移溶液。为确保滴定溶液的
浓度不变,应先用少量该滴定溶液淌洗滴定管三次 ,
每次倒入少量滴定溶液,手持滴定管转动一定角度 ,
然后使 2/3 的滴定溶液从上口倾出,1/3 的滴定溶
液从下口放出,这样可洗遍全管,尽量放净残留溶
液,然后,倒入滴定溶液至“0”刻度以上。为了排
图 3-8 碱式滴定管
出滴定管出管口处的气泡,对于酸式滴定管,可采用拿滴定管上部无刻度处,滴定管倾斜
排出气泡方法
约 30°,左手迅速打开旋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全部出口管的方法,也可采用右
手紧握滴定管上部,在左手打开旋塞的同时,迅速用力向下一顿,使气泡随溶液冲出。如
出口管中仍留有气泡或未充满部分,可重复操作几次。如仍不能使溶液充满,可能是出口
管部分没洗干净,必须重洗涤。对于碱式滴定管用滴定溶液淋洗完后,将其装满溶液垂直
地夹在滴定管架上,如图 3-8 所示的方法,左手拇指和食指拿住玻璃球所在的部位,并使
橡皮管向上弯曲,出口管斜向上,轻捏橡皮管,使气泡随溶液从管口喷出,确认无气泡后
图 2-3-4 碱式滴定管排除气泡方法
将橡皮管放直,再松开拇指和食指,否则出口管仍会有气泡。排尽气泡后,加入滴定溶液
使之在“0”刻度以上,调节液面在 0.00mL 刻度处,或 0.00mL 刻度附近,记下初读数。
4.滴定管的读数(图 3-9)
(1)滴定管读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2)注入溶液或滴定完毕后,应等待 1 min,使溶液沿滴定管壁流下方可读数。
(3)读数时滴定管应保持垂直状态,眼睛视线与液面成水平。可垂直夹在滴定管架上

35
读数,也可手持滴定管上部无刻度处读数。
(4)对无色或浅色溶液的读数,应将眼睛视线与液面的下弯月面成水平后读数,也可
在滴定管后衬一黑白两色的读数卡,使黑色上缘位于弯月面下 1 mm 处,弯月面的反射层
即全部成为黑色,读弯月面下缘的最低处;对深色溶液,应将眼睛视线与液面两侧的最高
点成水平后读数;对于蓝线衬背滴定管,无色溶液有两个弯月面相交于滴定管蓝线的某一
点,将视线与该点对齐读数。初始读数和终点读数应采用同一读数方法。
(5)每次滴定最好都从 0 点附近开始,以减少误差。读数应准确至 0.01 mL。

(1) (2) (3)


图 3-9 滴定管读数示意图
(1)普通滴定管读数示意图 (2)深色溶液读数示意图 (3)利用借读卡读数示意图

(二)滴定管的操作
将滴定管垂直地夹于滴定管架上的滴定管夹上,滴定
通常在锥形瓶中进行,有时也在烧杯中进行。滴定操作是
用左手滴定,右手摇瓶。使用酸式和碱式滴定管的滴定方
法如图 3-10 所示。
使用酸式滴定管进行滴定时,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向手
心弯曲,轻轻贴住出口管,大拇指在管前,食指和中指在
管后,手指略微弯曲轻轻向内扣住,控制旋塞的转动。转 图 3-10 滴定管的操作示意图
动旋塞时勿向外拉,以防拉出旋塞,造成漏液。也不要过分往里推,以免造成活塞转动困
难。
使用碱式滴定管时进行滴定,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固定住滴管头,拇指在前,食指在后,
捏住橡皮管中玻璃珠所在部位稍上部,捏挤胶管使其与玻璃之间形成一条缝隙,放出溶液
注意不能捏玻璃珠下方的胶管,以免当松开手时空气进入而形成气泡。
要求能够熟练地操作和控制滴定管中溶液滴定的流速,能够做到:
1.使溶液能逐滴放出。
2.只放出一滴溶液。
3.使液滴能够悬而未滴,即加半滴的技术。
滴定时,应首先记录滴定管的初读数,调节滴定管高度,使其下端伸入锥形瓶口约 1
cm,锥形瓶下垫一白瓷板作背景,右手持瓶,瓶底离瓷板 2 cm~3 cm。左手按前述方法操
作滴定管,右手运用腕力摇动锥形瓶,使其向同一方向做圆周摇动。使用烧杯滴定时,应
使用玻璃棒向同一方向搅拌。
在整个滴定过程中,要注意勿使溶液溅出,勿使瓶口碰滴定管口,也不要使瓶底碰白
瓷板,不要前后振动。滴定速度一般控制在(6~8)mL/min,即(2~3)滴/s。临近终点时,
应改为 1 滴或半滴加入,并将瓶倾斜,把附于壁上的溶液洗入瓶中,再摇匀溶液,直到出
现到达终点时应出现的颜色,30 s 内不再消逝为止,记录下终点读数。

36
注意:
1.滴定完毕,应弃去滴定管内剩余的溶液,不得倒回原瓶。用自来水、蒸馏水顺序冲洗
滴定管,洗净后,口朝下倒放在滴定管架上。
2.酸式滴定管长期不用时,旋塞处应垫上纸;碱式滴定管的滴头应拔下,蘸些滑石粉
保存。
二、容量瓶
容量瓶是一种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带有玻璃磨口塞或塑料塞。颈上有一环形标线,
表示在瓶上所指温度下(一般为 20℃),当液体充满到标线时,瓶内液体体积等于瓶所标
明的体积。容量瓶主要是用来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或定量稀释溶液。规格有
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2000mL 等数种,颜色分为无色
和棕色。
(一)容量瓶的准备
应选择容积合适的容量瓶,若配制见光易分解物质的溶液,应择棕色容量瓶。容量瓶
在使用前要检查玻璃磨口塞或塑料塞是否漏水,检漏方法为:加自来水至标线附近,塞紧
瓶塞,用食指按住塞子,将瓶倒壶 2min,检查看瓶口缝隙处有水渗出,如果不漏水,将瓶
直立,旋转瓶塞 180 度,塞紧,再倒立 2min,如果仍不漏水则使用。
经检验合格的容量瓶应洗涤干净。洗涤方法原则与洗涤滴定管相同,洗净的容量瓶壁
应均匀润湿,不挂水珠,否则必须重洗。
容量瓶的磨口如为非标准磨口,必须保持瓶塞与瓶子的配套使用,标以记号或用细绳、
橡皮筋等把它系在瓶颈上,以防跌碎,或与其他瓶塞混用。
(二)容量瓶的操作
如果要由固体物质配制溶液时,应先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质置于小烧杯中,加少量
水或其他溶剂使其全部溶解(若难溶,可盖上表面皿,加热解,但需放冷后才能转移),
再定量地转移至容量瓶中。转移时,将一根玻璃棒伸入量瓶中,使其下端靠住瓶颈内壁,
上端不要碰瓶口,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使溶液沿玻棒和内壁流入(图 3-11)。溶液全部转
移后,将玻璃棒稍向上提起,同时使烧杯直立,将玻璃棒放回烧杯,使附着在烧杯嘴上的
一滴溶液随玻璃棒流回烧杯中。用洗瓶蒸馏水或用细长滴管吸取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烧
杯内壁,将洗涤液也转移至容量瓶中。如此重复洗涤 3 次~4 次。完成定量转移后,加水至
容量瓶容积的 3/4 左右时,将容量平摇几周(勿倒转摇动),使溶液初步混匀。然后把容量
瓶平放茌桌上,慢慢加水到近标线 1cm 左右,等 1min~2min,使黏附在瓶颈内壁的溶液流
下。用细长滴管伸入瓶颈近液面处,眼睛平视标线,加水至弯液面下缘最低点与标线相切。
立即塞上干的瓶塞,按图 3-11 所示,食指按住瓶塞,另一只手指托住容量瓶底,将容量瓶
倒转,使气泡升到顶。将瓶正立后,再次倒立振荡,如此重复,使溶液充分混合均匀。最后
放正容量瓶,打开瓶塞,使其周围的溶液流下,重新塞好塞子,再倒立振荡 1 次~2 次,
使溶液全充分混匀。

37
(1)转移 (2)直立 (3)旋摇
图 3-11 容量瓶的使用
稀释溶液方法基本同上。
使用容量瓶应注意:
(1)不能用手掌握住瓶身,以免体温造成液体膨胀,影响容积的准确性。
(2)热溶液需放冷至室温后,才能注入容量瓶中定容,否则可造成体积误差。
(3)容量瓶不能久储溶液,配好的溶液如需保存,应转移到试剂瓶中。
(4)容量瓶用毕,应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如长期不用,将磨口处洗净擦干,垫上纸片。
三、移液管(吸量管)
移液管是用于准确移取一定体积溶液的量器,又称吸量管,分单标线吸量管和分度吸
量管两类。
单标线吸量管又称大肚移液管,吸管上部刻有一标线,此标线是按放出液体的体积来
刻度的。常见有 5mL、10mL、25mL、50mL 等规格。此类移液管一般为完全流出式。
分度吸量管是带有分刻度的移液管,用于准确移取所需不同体积的液体。常用分度吸
量管分为完全流出式、吹出式和不完全流出式。
单标线吸量管标线部分管径较小,准确度较高;分度吸量管读数的刻度部分管径较大,
准确度稍差,因此当量取整数体积的溶液时,应取用相应大小的单标线吸量管而不用分度
吸量管。
(一)移液管的洗涤
洗涤前要检查移液管的管口和管尖,必须完整无损方可使用。移液管一般先用自来水
冲洗,然后用洗耳球吸入一定量的铬酸洗液,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平放并转动移液
管,让洗液布满全管,停放 1min~2min,从管口将洗液放回原瓶。移液管也可用洗液浸泡,
将洗液注入较高的量筒或标本缸中,直接将吸量管插入浸泡一段时间。
用洗液洗涤后,沥尽洗液,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再用蒸馏水洗 3 次。洗好的移液管必须
达到内壁与外壁的下部完全不挂水珠,将其放在干净的吸量管架上。
洗涤过程中,应注意不要碰坏移液管的管尖。
(二)移液管的操作
移取溶液前,先吹尽管尖残留的水,再用滤纸将管尖内外的水擦去,然后吸入欲移取
的溶液冲洗移液管 3 次,以确保所移取操作溶液浓度不变。注意勿使溶液回流,以免稀释及
沾污溶液。
移取待吸溶液时,将移液管管尖插入液面下 2cm 左右处,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移液
管的上口,左手拿洗耳球将溶液吸至稍高于刻度处时(注意:管尖应随着容器中液面的下
降而下降),移去洗耳球,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食指最好是稍带潮湿),将管尖提
出液面,保持管身垂直,稍松右手食指,用右手拇指及中指轻轻捻动管身,使液面缓慢下
降,保持视线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面上,当溶液的弯月面与刻度线相切
时,立即停止捻动并用右手食指按紧管口,保持容器内壁与移液管口端
接触,以除去吸附于移液管口端的液滴。
取出移液管,立即插入承接溶液的容器中,仍使管尖接触容器内壁 ,
使容器倾斜而移液管直立,松开食指,让管内溶液自由地顺壁流下,在
整个排放和等待过程中,流液口尖端和容器内壁接触保持不动 (图 3-
12)。液体完全流出后,等待 15s,再移走移液管,残留在移液管管尖
的少量溶液,不可用外力使其流出,因校正时已考虑了末端保留溶液的

38
(1)移取溶液 (2)放出溶液
图 3-12 移液操作方法
体积。对于管口刻有“吹”字的移液管,末端残留的溶液必须吹出。移液管和吸量管使用完
毕,应洗净后,用蒸馏水冲洗 3 次后放于移液管架上。
使用移液管和吸量管应注意:
(1)为了减少误差,分度吸量管每次都应从最上面刻度为起点,往下放出所需体积。
(2)移液管和吸量管不要用烘箱烘干。
四、量筒
量筒作为量出容器,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度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
需要选择不同体积的量筒,一般选择的量筒容量略大于所需量取溶液的体积,若选择的量
筒容积太大,则会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
将液体注入量筒时,试剂瓶嘴应紧贴量筒的管口非量筒嘴一边,保持量筒竖直,倾倒
液体应缓慢,液体应顺着量筒内壁缓缓流入。量简读数时(图 3-13)同样应保持量筒竖直,
视线方向保持与量筒内凹液面底的切线水平,正确进行读数。将量筒内的液体倒入容器,
倒完后需多停留一会,不得立刻移走量筒,以使量筒内液体全部倒出,但不需用蒸馏水冲
洗量筒,再将洗涤液一起倒入容器。

图 3-13 量筒取液的方法和正确读数方法
【思考与练习】
1.按电子天平的精度可分为以下几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平在使用前一段时间都应该进行校准操作。校准方法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
__________两种。采用外校准,由_______________键清零及_______________键、________
_______g 校准砝码完成。
3.常用的称量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表示在所指温度下,液体的_______________液面与容量
瓶颈部的_______________相切,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_______________。主要
用途为配制__________________,配制_______________或作_______________。
5.简述差减法称量的要点。
6.简述容量瓶检漏的要点。
7.简述酸碱式滴定管赶气泡的方法。
8.滴定管读数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实训二 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与滴定终点练习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滴定分析仪器的洗涤方法。
2.掌握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的基本操作。
3.熟悉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39
二、试剂与仪器
1.餐具洗涤剂或铬酸洗涤液。
2.碳酸钠:固体。
3.盐酸:分析纯试剂。
4.氢氧化钠:分析纯试剂。
5.甲基橙指示液:1g/L。
6.酚酞指示液:10g/L 乙醇溶液。
7.用滴定分析仪器。
三、实验步骤
1.认领、清点仪器按实验仪器清单认领、条方法洗涤干净,使之达到要求的标准器壁内
清点所用滴定仪器。
2.仪器洗涤将所用仪器按正确洗涤方法洗涤干净,使之达到要求的标准——器壁内外
不挂水珠。洗涤时要注意保管好酸式滴定管的旋塞、容量瓶磨口塞和保护移液管尖,防止损
坏。
3.滴定管的使用
(1)检查滴定管的有关规格、标志和质量,如滴定管是否完好无损,酸式滴定管旋塞
是否匹配,碱式滴定管的胶管孔径与玻璃珠大小是否合适,胶管是否有孔洞、裂纹和硬化
等。
(2)酸式滴定管涂油,试漏。
(3)酸式、碱式滴定管使用操作。
a.用待装溶液润洗。
b.装溶液,赶气泡。
C.调零(注意先调至“0”刻度以上约 5mm 处,静置 1~2min 再调至 0.00 处)。
d.滴定操作练习:滴定管装入纯水,以 6~8mL/min 的流速滴定;逐滴滴加;加 1 滴、半
滴及 1/4 滴。
e.读数(注意滴定管保持自然垂直,视线要与最低液面成水平)
4.移液管的使用
(1)检查 检查移液管的上管口应平整,下管口无破损;主要的标志是有商标、标准
温度、标称容量数字及单位、移液管的级别等。
(2)移液操作 用 25mL 移液管移取小烧杯中的纯水,练习移液操作。
a.用待吸液润洗 3 次。
b.吸取溶液:用洗耳球将待吸液吸至刻度线以上 5~10mm(注意握持移液管及洗耳球的
手势),堵住管口(如插入移液管溶液较深,应用滤纸擦干外壁)。
c.调节液面:移液管下端与一倾斜的小烧杯内壁接触,将弯月面最低点调至与刻度线
上缘相切。注意要平视,管身要保持垂直。
d.放出溶液:将移液管移至锥形瓶中,保持移液管垂直,锥形瓶倾斜,移液管下口紧
触其内壁。放松手指,让液体自然流出后等候 15s。
e.洗净移液管,放置在移液管架上。
5.容量瓶的使用
(1)检查 检查容量瓶的质量和有关标志。容量瓶应无破损,磨口瓶塞密合不漏水
(2)使用操作
a.在小烧杯中用约 50mL 水溶解少许碳酸钠固体。
b.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注意杯嘴和玻璃棒的触点及玻璃棒和容量瓶颈的触
点),洗涤烧杯及玻璃棒并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

40
C.初步摇匀:加水至总体积的 3/4 左右时,平摇容量瓶(不要盖瓶塞,不能颠倒,水
平转动摇匀)数次。
d.定容:注水至刻度线稍下方 1cm,放置 1~2min,用滴管加水调至弯月面最低点和刻
度线上缘相切(注意容量瓶垂直,视线水平)。
e.混匀:塞紧瓶塞,上下颠倒摇动容量瓶 10~20 次(注意要数次提起瓶塞),混匀溶
液。
f.用毕后洗净,在瓶口和瓶塞间夹一张纸片,放在指定位置。
以上操作应反复练习,直至熟练为止。
6.滴定终点练习
(1)配制 1000mL 盐酸溶液[c(HCl)=0.1mol/L]量取 1000mL 水于试剂瓶中,加入
9mL 浓盐酸,盖好瓶塞,充分摇匀。
( 2 ) 配 制 1000mL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c ( HCl ) =0.1mol/L] 称 取 110g 氢 氧 化 钠 , 溶 于
100mL 无二氧化碳的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吸管
量取 5.4mL 上层清液,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 1000mL,移入试剂瓶中,充分摇匀。
(3)润洗 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中的水倒尽,分别用待装的酸、碱溶液润洗 3 次。
(4)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 由碱式滴定管放出 20mL 氢
氧化钠溶液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甲基橙指示剂 1~2 滴,用盐酸溶液滴定至由黄色变为橙
色。然后再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济液使溶液变成黄色,用盐酸溶液滴定至变为橙色。如此反复
练习,直至能做到滴入半滴盐酸溶液刚好使浴液由黄色转变为橙色。
(5)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溶液 由酸式滴定管放出 20mL 盐酸
溶液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 2~3 滴,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呈粉红色,并保持
30s 不褪色。然后再滴加几滴盐酸溶液使溶液红色褪尽,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变为粉红色。
如此反复练习,直至能做到滴入半滴氢氧化钠溶液刚好使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 30s 不褪
色。
7.滴定的体积比测定
(1)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 在碱式滴定管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将液面调节
至 0.00mL 标线处;在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溶液,将液面调节至 0.00mL 标线处。以
6~8mL/min 的流速放出 20.00mL 氢氧化钠溶液至锥形瓶中(先放出 19.5mL,等待 1~2min
后再继续放至 20.00mL 处),加 1~2 滴甲基橙指示液,用盐酸溶液滴定到刚好由黄色变为
橙色为终点,记录所耗盐酸溶液的体积(读准至 0.01mL)。再放出 2.00mL 氢氧化钠溶液
(此时碱式滴定管读数为 22.00mL),继续用盐酸溶液滴定至橙色,记录滴定终点读数。如
此连续滴定 5 次,得到 5 组数据,均为累计体积。计算每次滴定的体积比
V(HC1)/V(NaOH)及体积比的相对平均偏差,其相对偏差应不超过 0.2%,否则要重新
连续滴定 5 次。将各组数据填入表 3-5 中。
表 3-5 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
项目 1 2 3 4 5
V(NaOH)/mL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V(HCl)/mL

V(HCl)/V(NaOH)

V(HCl)/V(NaOH)平均值

相对偏差/%

41
②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溶液 以 6~8mL/min 的流速放出 20.00mL 盐酸溶液至锥形
瓶中(先放出 19.5mLL,等待 1~2min 后再继续放至 20.00mL 处),加 2 滴酚酞指示液,用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到由无色刚好变为粉红色且 30s 之内不褪色为终点,记录所消耗氢氧化
钠溶液的体积(读准至 0.01mL)。再放出 2.00mL 盐酸溶液(此时酸式滴定管读数为
22.00mL),继续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粉红色,记录滴定终点读数。如此连续滴定 5 次,
得到 5 组数据,均为累计体积。计算每次滴定的体积比 V(HCl)/V(NaOH)及体积比的
相对平均偏差,其相对偏差应不超过 0.2%,否则要重新连续滴定 5 次。将各组数据填入表
3-6 中。
表 3-6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溶液

项目 1 2 3 4 5

V(HCl)/mL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V(NaOH)/mL

V(HCl)/V(NaOH)

V(HCl)/V(NaOH)平均值

相对偏差/%

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洗净、收好,并将滴定管倒置在滴定台上(酸式滴定管的活塞要打
开)或充满纯水夹在滴定台上,最后将实验台擦拭干净。
四、注意事项
1.用待吸溶液润洗移液管时,插人溶液前须将移液管内的水沥尽并将外壁擦干。
2.要先将移液管擦干后再调节液面至刻度线。
3.酸式滴定管涂油量要适当。
4.注意使用滴定管、容量瓶与移液管时的几次等待时间。
5.指示剂不得多加,否则终点难以观察。
6.滴定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的规律。
7.滴定管读数必须准确至 0.01mL。
【思考与练习】
1.锥形瓶使用前是否要干燥?为什么?
2.使用铬酸洗涤液时应注意些什么?
3.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什么?
4.在滴定分析中,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和锥形瓶这几种仪器中,哪些要用待装溶液
润洗 3 次?
5.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多少?
6.若滴定结束时发现滴定管下端挂溶液或有气泡应如何处理?

实训三 滴定分析仪器的校准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的校准方法。
2.进一-步熟练分析天平与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
二、试剂与仪器
1.无水乙醇:分析纯试剂。
2.常用滴定分析仪器。

42
3.具塞锥形瓶:125mL,洗净晾干。
4.温度计:分度值 0.1℃。
三、实验步骤
1.滴定管的校准
洗净一支 50mL 酸式滴定管,用清洁的布擦干外壁,倒置于滴定台上 5min 以上。正置
滴定管,开启旋塞,用洗耳球使水从下口尖嘴吸入,仔细观察液面上升过程中是否变形
(液面边缘是否起皱),如果变形,应重新洗涤。
向滴定管注入纯水至 0.00mL 标线以上约 5mm 处,垂直置于滴定台上,等待 30s 后调
节液面至 0.00mL。
取一只洗净晾干的 125mL 具塞锥形瓶,在分析天平上称准至 0.001g。从滴定管中向锥
形瓶排水,当液面降至被校分度线以上约 0.5mL 时,等待 15s。然后在 10s 内将液面调整至
被校分度线,随即用锥形瓶内壁碰下挂在尖嘴下的液滴,立即盖上瓶塞准确称量。测量水

温后,查出该温度下的 ρt,即可按式 计算被校分度线对应的实际体积,再计算出

相应的校准值。
每支滴定管重复校准一次,两次校准数据的偏差应不超过该量器容量允差的 1/4,并以
其平均值为校准结果(必要时可绘出滴定管校准曲线)。
可参考如下容量间隔进行分段校准,每次都从滴定管的 0.00mL 开始:0.00~10.00mL;
0.00~20.00mL;0.00~30.00mL;0.00~45.00mL。
2.移液管、容量瓶的相对校准 将 250mL 容量瓶洗净、晾干(可用几毫升乙醇润洗后冷
风吹干),用洗净的 25mL 移液管准确吸取纯水 10 次至容量瓶中,观察容量瓶中水的弯月
面下缘是否与标线相切。若正好相切,说明移液管与容量瓶体积的比例为 1:10。若不相切
(相差超过 1mm),表示有误差,记下弯月面下缘的位置。待容量瓶晾干后再校准-次。若
连续两次实验结果相符,则用一平直的窄条透明胶带纸贴在与弯月面下缘相切之处(胶带
纸上沿与弯月面相切),作为标记。以后使用时容量瓶与移液管即可按所贴标记处配套使
用。
四、注意事项
1.仪器的洗涤效果和操作技术是校准成败的关键。校准时必须仔细、正确地进行操作,
使校准误差减至最小。如果操作不够正确、规范,其校准结果不宜在以后的实验中使用。
2.一件仪器的校准应连续、迅速地完成,以避免温度波动和水的蒸发引起的误差。
【思考与练习】
1.影响滴定分析量器校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校准用称量容器为何要用具塞锥形瓶?不具塞锥形瓶可否使用?
3.从滴定管放纯水于称量用锥形瓶中时应注意些什么?
4.在校准滴定管时,为什么具塞磨口锥形瓶的外壁必须干燥?锥形瓶的内壁是否也一定
要干燥?
5.为什么移液管和容量瓶之间的相对校准比二者分别校准更为重要?

43
项目四 分析化学

任务一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分类
【技能目标】口述试样分析的程序。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分析的分类,理解试样分析的程序,

☆知识学习☆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
科学。它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化学的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测定有关组
分的相对含量,以及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
在医药卫生事业中,分析化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药品检验、新药研究、病因调查、
临床检验、环境分析及三废处理等,都需要应用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随着药学科
学事业的发展,我国的药品质量和药品标准工作也在不断的提高,分析化学对提高药品质
量,保证人们用药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药学教育中,分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许多专业课都要应用分析化学的
理论、方法及技术来解决各门学科中的某些问题。例如,药物化学中的原料、中间体及成品
分析,以及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关系的探索等;药物分析中的方法选择、药品标准制定、
药物主要成分的含量分析及杂质检测等;药剂学中制剂稳定性、生物有效性的测定等;天
然药物化学中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定性鉴定和化学结构测定等;药理学中药物分子
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的关系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等,都与分析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
分析化学的内容十分丰富,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分析化学方法归属于不同的类别。现将根据分析化学任务、
分析对象、分析原理、操作方法等分类方法简要说明如下:
(一)定性、定量、结构分析
根据分析任务的不同分为:

1.定性分析其任务是鉴定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离子或原子团所组成的。
2.定量分析其任务是测定试样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3.结构分析其任务是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
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必须了解物质的组成,然后根据测定的要求,选择恰当的定量分
析方法确定该组分的相对含量。对于新发现的化合物,还需要进行结构分析,确定物质的
分子结构。在药物分析中,样品的组分是已知的,则不需要经过定性分析就可直接进行定
量分析。
(二)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根据分析对象不同可分为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无机分析的对象是无机物,由于组成
无机物的元素多种多样,因此在无机分析中要求鉴定试样是由哪些元素、离子、原子团或化
合物组成,以及各组分的相对含量。这些内容分属于无机定性分析和无机定量分析。
有机分析的对象是有机物,虽然组成有机物的元素并不多(主要为碳、氢、氧、氮、硫
等),但化学结构却很复杂,不仅需要鉴定组成元素,更重要的是进行官能团、空间结构

44
等的分析。
(三)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根据分析原理不同可分为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它历史悠久,是分析化学的基础,
故又称经典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法使用的仪器、设备简单,常量组分分析结果准确度高,但
对于微量和痕量(<0.01%)组分分析,灵敏度低、准确度不高。
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如电化学分析法及比色分
析法等。常需要精密仪器,故称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特点是快速、灵敏,所需试样量少,
适于微量、痕量成分分析,但对常量组分准确度低。
(四)常量、半微量、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根据操作方法及用量的不同可分为常量、半微量、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各种分析方法
的试样用量见表 4-1。
表 4-1 各种分析方法的试样用量
方 法 试样质量(mg) 试样体积(mL)
常量分析 >100 >10
半微量分析 10-100 1-10
微量分析 10~ 0 .1- 0.01-
超微量分析 <0.1 <0.01
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痕量组分分析:根据待测组分在试样中的相对含量不同
分析方法分类,各种分析方法试样相对含量见表 4-2。
表 4-2 各种分析方法试样相对含量
分类名称 常量组分 微量组分 痕量组分
相对含量 >1% 0.01%-1% <0.01%
以上两种概念不能混淆,如痕量组分分析不一定是微量分析:自来水中痕量污染物分
析是常量分析。
(五)常规分析和仲裁分析
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可分为常规分析和仲裁分析。常规分析是指一般化验室在日常生产
或工作中的分析,又称例行分析。仲裁分析是指不同的单位对同一试样的分析结果有争议
时,要求某一单位用法定方法,进行准确分析,以仲裁原分析的结果是否正确,又称裁判
分析。
三、试样分析的程序
试样分析的程序主要包括:取样、试样溶解、定性鉴定、含量测定、计算与报告分析结果
等步骤。
(一)取样
取样要科学、真实,取出的试样要有代表性和均匀性。否则以下分析无论做得怎样认真、
准确,所得结果也毫无意义。据此,取样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均匀、合理。
(二)试样溶解
定性分析,一般多用湿法分析,通常要求将试样转入溶液中,然后进行测定。根据试
样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溶解方法。最简便的是水溶法,也常采用酸溶法、碱溶法或熔融
法。
(三)定性鉴定
根据试样组成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确定试样中的组分。
(四)含量测定

45
在测定之前,有时共存于试样中的其他成分有干扰,则需加掩蔽剂、控制酸度或用分
离的方法等除去干扰成分后,再进行测定。然后根据分析对象与要求,选用合适的测定方
法。如常量组分多采用准确度较高的滴定分析或重量分析,微量及痕量组分多采用灵敏度
较高的仪器分析。
(五)计算与报告分析结果
根据所取试样的质量,测定所得数据和分析过程中有关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计算并
报告试样中有关组分的含量。由所报告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如果这一
步计算或报告不准确,前面几步做的再好,也无济于事,而且,由于不准确的计算和报告
还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思考与练习】
1.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分析方法分类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如何分类?
3.试样分析的程序具体是什么?

46
任务二 滴定分析
【技能目标】正确进行滴定分析操作,能运用直接法和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能正确计算溶

液的浓度。
【知识目标】熟悉滴定分析基本概念,理解滴定反应的基本条件,熟悉基准物质的条件,掌

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知识学习☆
一、滴定分析法概述
滴定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其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化学
反应定量完成为止,然后根据所用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以及试样的量计算被测组分含量
的分析方法。
(一)滴定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1.溶液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形成的分子、离子分散系称为溶液。溶液中的分散质称为溶质,而分
散剂则称为溶剂。以水作为溶剂的溶液称为水溶液,常简称溶液。一定质量或一定体积的溶
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称为溶液的浓度。
2.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3.滴定
将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滴加到试样溶液中的操作。
4.化学计量点
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正好完全反应时达到化学计量点。
5.指示剂
用于指示化学计量点的试剂。
6.滴定终点
指示剂正好发生颜色变化时的转变点。
7.终点误差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定正好重合而产生的误差。
终点误差是滴定分析的方法误差,选用合适的指示剂可减小终点误差,提高分析结果
的准确性。
(二)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滴定分析法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广泛适用于常量组分的测定。
二、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根据滴定反应类型的不同,滴定分析法可分为四种类型。
1.酸碱滴定法
以酸碱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可用来测定酸、碱以及能直接或间接与酸、碱发生反
应的物质的含量。
2.配位滴定法
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常用于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
3.氧化还原滴定法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可用来测定氧化剂、还原剂以及能直接或间接与

47
氧化剂或还原剂发生反应的物质的含量。
4.沉淀滴定法
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可用于测定 Ag+、CN-、SCN-及卤离子的含量。
三、滴定分析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反应要按一定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即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2.反应必须定量进行,反应接近完全(>99.9%)。
3.反应迅速。必要时可通过加热或加入催化剂等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4.必须有简便可靠的方法确走滴定终点。如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或溶液电位、pH 值的改变
来确定滴定终点。
四、常用的滴定方式
(一)直接滴定法
直接滴定法是滴定分析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滴定方式。当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之间的
化学反应能满足上述条件,就可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如用 HCl 标准溶液滴定
NaOH;用 KMnO4 标准溶液滴定 H2O2;用 EDTA 标准溶液滴定 Ca2+;用 AgNO3 标准溶液滴
定 Cl-等。当滴定反应不能完全满足上述基本要求时,可采用以下的滴定方式。
(二)返滴定法
返滴定法也称剩余量回滴法。当滴定反应速率较慢或缺乏合适的指示剂时,可采用返
滴定法。返滴定法是在被测物质溶液中先加入一定已知过量的标准溶液,待被测物质反应
完成后,再用一种滴定剂滴定剩余的标准溶液。例如,大理石中碳酸钙含量测定,由于试
样是固体,不能用 HCl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可先在试样中加入一定己知过量的 HCl 标准溶
液,加热使碳酸钙反应,冷却后再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 HCl,可求出大理石中
CaCO3 的含量。
(三)置换滴定法
当待测物质与标准溶液的反应没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不能直接滴定是,可先用适
量的试剂与被测物质反应,使之置换出一种能被定量滴定的物质,然后再用适当的滴定剂
滴定,此法称为置换滴定法。例如,硫代硫酸钠不能直接滴定重铬酸钾,因为在酸性溶液
中,重铬酸钾可将 Na2S2O3 氧化为 S4O62-及 SO42-等混合物,反应无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可
在 K2Cr2O7 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KI,使 K2Cr2O7 与 KI 定量反应后置换出一定量的 I2,再
用 Na2S2O3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I2,可求出 K2Cr2O7 的含量。
(四)间接滴定法
当被测物质不能与标准溶液直接发生反应,但却能与另一种可以和标准溶液直接作用
的物质起反应,这时便可采用间接滴定方式进行滴定。例如,用 KMnO4 溶液不能直接滴定
溶液中 Ca2+ ,可用 H2C2O4 将溶液中 Ca2+ 沉淀为 CaC2O4 ,将 CaC2O4 过滤,洗净后溶解于
H2SO4 中。再用 KMnO4 标准溶液滴定与 Ca2+等量结合的 C2O42-,即可间接求得 Ca2+的含量。
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的应用,使滴定分析法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五、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溶液的浓度是指在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溶液是由两种或多种组分
所组成的均匀体系。所有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剂是一种介质,在其中均匀地
分布着溶质的分子或离子。
(一)配制溶液的要求
配制溶液的试剂及所用的溶剂,应符合分析项目的要求。一般试剂用硬质玻璃瓶存放,
碱液和金属溶液用聚乙烯瓶存放,须避光试剂置于棕色瓶中。
1.一般试剂溶液及提取用的溶剂可用化学纯试剂,如遇试剂空白高或对测定有干扰时 ,

48
则需要采用更纯的试剂或纯化处理后的试剂。
2.配制标准溶液所用的试剂,其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
3.标定标准溶液浓度所用的试剂,其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
4.溶液未指明用何种溶液配置时,均指水溶液。
(二)溶液的浓度常用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
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称为该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以 cB 表示,单位为
moL/L。例如 cNaOH=0.1mol/L,表示 1L 溶液中所含 NaOH 物质的量 nNaoH=0.1moL。若配制此
溶液,则称取 4gNaOH 溶于水后稀释至 1L。
2.质量摩尔浓度
1kg 溶剂中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称为 B 的质量摩尔浓度,以 bB 表示,单位为
moL/kg 。 例 如 bNaCl=0.01000moL/kg , 表 示 1kg 水 中 所 含 NaCl 的 物 质 的 量 nNaoH=0.01000
moL。若配制此溶液,则称取 0.5844gNaCl 溶于 Lkg 水中即可。
3.质量分数
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 B 的质量,或者说混合物中某一组分 B 的质量(mB)与各
组分质量之和的比以 ωB 表示。如质量分数为 X(%),即表示 100g 溶液中含有溶质 x(g)。市售
的酸、碱大多用这种方法表示。如以质量分数表示的 ω(HNO3)=70%,是指在每 100g 的硝酸
溶液中含有 70g HNO3 和 30g 水。溶质含量很低时,如工业废水中 Hg2+的含量为 0.005%,则
表示成 5μg/g 即可;若溶质含量再小 1000 倍,还可用 ng/g 表示。
在微量和痕量分析中,过去常用 ppm 和 ppb 表示含量,其含义是 10-6 ,或 μg/g,mg/
kg;10-9 或 ng/g,ug/kg。
4.体积比
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为了操作方便,有时用两种液体的体积比来表示含量。例如
王水,是由 3 体积的浓盐酸和 1 体积浓硝酸混合而成的。再如,1:1 或(1+1)的盐酸则是取 1
体积浓盐酸用 1 体积水稀释而成。体积比只在对浓度要求不太精确时使用。体积比属于非法
定单位,将被法定计量单位体积分数 φB 代替。物质 B 的体积分数 φB 是纯物质 B 跟混合物在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的体积的比,它没有量纲。
5.质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 B 的质量,以 ρB 表示,单位为 g/L。例如 25.06 g/L 的 Na2CO3
溶液,是指 1L 溶液中含有 Na2CO3 25.06g。若配制此溶液,则称取 25.06g Na2CO3 溶于水后
稀释至 1L。当质量浓度很低时,可采用 μg/L、ng/L 表示。
6.滴定度
在工业化学分析中,常常需要对大批试样测定同一组分的含量,为使用方便,引入了
滴定度的概念。滴定度是指 1mL 标准溶液 A(又称滴定剂)相当于被测组分 B 的质量,用符号
TB/A 表示:

式中:
MB——被测组分质量;
VA——标准溶液的体积。
TB/A 的常用单位为 g/mL。
例如,用 K2Cr2O7 容量法测定铁时,若每毫升 K2Cr2O7 标准溶液可滴定 0.005000g 铁,
则此 K2Cr2O7 溶液的滴定度是 ,读作“每毫升 K2Cr207 ,标

49
准溶液相当于 0.005000g 铁”。若某次滴定用去此标准溶液 22.00mL,则此试样中铁的质量
为:

7.注释
(1)如果溶液有另一种特定溶液稀释配制,应按照下列惯例表示:
a.“稀释 V1→V2”,表示将体积为 V1 的特定溶液以某种方式稀释,最后混合物的总体
积为 V2 。
b.“ 稀 释 V1+V2” , 表 示 将 体 积 为 V1 的 特 定 溶 液 加 到 体 积 为 V2 的 溶 液 中 , 如
(1+1),(2+5)等。
c.溶液稀释的计算
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以溶质、溶液相对量表示浓度的溶液,当溶质相等时,溶液浓度
与溶液体积反比;当溶液稀释或溶液混合时,稀释前后或混合前后溶质量是相等的。设两
溶液浓度分别为 a、b,分别取 x、y 量混合,得 c 浓度的溶液。
则 ax+by=c(x+y)
即(a-c)x=(c-b)y
当 x=c-b 时,y=a-c
用图解法表示就是所谓混合法或称交叉法:

从上式中可知,制备得到 c 液的量应与 a、b 两液量的和(x+y)相等,否则等式不能成


立。也就是说,c 液浓度误差来源于 x、y 的非加和性:非加和性越显著,c 液浓度误差就越
大。质量没有非加和性,体积有非加和性,一般来说,浓度差越大越显著,浓度相近或浓
度较稀时就越不明显。
十字交叉法通常图解如下:

图中:
A—被稀释的溶液浓度,(%);
B—用来解释(A)的溶液浓度(%),如用水时,B=0;
W—要求稀释成的溶液浓度,(%);
X—(W-B),A 液所用体积,mL;
Y—(A-W),B 液所用体积,mL;
例:将 95%(V/V)酒精稀释成 70%(V/V)酒精:

70+25=95 取原液体积 70 份,加水使总体积成 95 份。


【思考与练习】

50
1.什么叫标准溶液?
2.作为滴定分析的反应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3.简述直间接滴定法的使用条件?
4.简述间接滴定法的使用条件?
5.返滴定法跟其他滴定方法相比有什么特点?

任务三 化学试剂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能规范进行化学试剂的取用、试剂的配制与保管。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试剂的性质、用途、保管及有关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知识学习☆
一、化学试剂的分类
化学试剂种类很多,规格不一,用途各异。根据 GB 15346-94《化学试剂包装及标志》,
化学试剂按照门类分为三种:通用试剂、基准试剂和生物染色剂(表 4-3)。通用试剂按纯
度分为三个等级:优级纯、分析纯和化学纯。除上述化学试剂外,还有许多特殊规格的试剂。
应根据分析任务、分析方法、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等选用不同等级的化学试剂,但不应
选用低于分析纯的试剂。
表 4-3 通用试剂的等级和标志

质量级别 代号 标签颜色 说明

优级纯 GR 深绿色 主要用于精密的科学研究和痕量分析

分析纯 AR 金光红色 主要用于一般科学研究和重要的检验工作

化学纯 CP 中蓝色 一般用于工业产品检验和教学的一般分析工作


二、试剂的取用
(一)取用试剂的原则
为了达到准确的实验结果,以保证试剂不受污染和不变质,取用试剂时应遵守以下规
则。
1.不能用手接触试剂。
2.要用洁净的药勺、量筒或滴管取用试剂,绝对不准用同一种工具同时连续取用多种试
剂。取完一种试剂后,应将工具洗净(药勺要擦干)后,方可取用另一种试剂。
3.试剂取用后一定要将瓶塞盖紧,不可放错瓶盖和滴管,用完后将瓶放回原处。
4.试剂一旦取出,就不能再倒回瓶内,可将多余的试剂放入指定容器。
(二)试剂的取用方法
1.固体试剂的取用
固体试剂通常存放于广口瓶中,一般用药匙取用。药匙的两端为大小两个匙,分别取
用大量固体和少量固体。
称量固体试剂时,必须把固体试剂放在干净的称量纸或小烧杯中;对腐蚀性或易潮解
的固体,则必须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内称量。
2.液体试剂的取用
液态试剂通常放在细口试剂瓶中,一般用量筒量取或用滴管吸取。
(1)量筒量取
先取下瓶塞并将它仰放在试验台上。用左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拿住量筒,右手拿试剂瓶

51
(试剂瓶上的标签要对着手心),然后倒出所需量的试剂。倒完后,瓶口须在量筒上靠一
下,再使试剂瓶竖直,以免留在瓶口的液滴流到瓶的外壁。
(2)滴管吸取
先用手指紧捏滴管上部的胶帽,赶走滴管中的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松开
手指,吸入试剂,再垂直提起滴管。将试剂滴入试管等容器时,不得将滴管伸进试管,更
不允许用自己的滴管到滴瓶中取液,防止污染。滴管只能专用,用完后放回原处。
三、试剂的保管与配制
试剂配制一般是把固态的试剂溶于水(或其他溶剂)配制成溶液或者液态试剂(或浓
溶液)加水稀释为所需的稀溶液。

实训四 溶液配制训练
一、实训目的
1.学习用固体试剂和液体试剂配制一般溶液的方法,训练和掌握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
用方法。
2.学习基准物质配制精确浓度溶液的方法,训练和掌握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用。
3.学习和了解缓冲溶液的性质,训练和掌握缓冲溶液的配制,学会使用酸度计测定溶
液的 pH 值。
4.熟练掌握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
二、实训原理
溶液的配制包括由固体物质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和浓溶液通过稀释得到一定浓度的
溶液两种方法。
由固体物质配制溶液的一般过程为:
称量→溶解转移→定容
由浓溶液通过稀释得到一定浓度溶液的方法为:
量取或移取→稀释→转移→定容
缓冲溶液的配制则首先通过计算,得到所需组成缓冲溶液缓冲对的浓度和用量,然后
按照溶液配制的方法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两种溶液,再按照所需的量取用后混合,也可采
用过量反应的方法配制缓冲溶液,即先在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一种成分,然后加入过量的
另外一种成分。
三、仪器用具
1.仪器:托盘天平、电子天平、烧杯量筒、容量瓶、移液管(吸量管)、雷磁 25 型酸度计、空
试剂瓶等。
2.试剂:氢氧化钠固体、浓盐酸、无水碳酸钠、2mol/L 氨水、0.1mol/L 盐酸溶液、0.1moL/
氢氧化钠溶液等。
四、实训操作
(一)一般溶液的配制
1.由固体氢氧化钠配制 10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配制过程设计:
计算溶质、溶剂所需的量→托盘天平、筒的准备在→洁净小烧杯中称取所需固体试样的
质量→量筒量取所需蒸馏水并倒入烧杯→充分溶解成溶液→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备用。
2.由浓盐酸配制 50mL 2mol/L 盐酸溶液
配制过程设计:
计算溶质、溶剂的体积→量筒的准备→量取所需蒸馏水放入小烧杯→量取所需浓盐酸
倒入烧杯→混匀成溶液→装入试剂瓶→贴上标签备用。

52
(二)准确浓度溶液的配制
配制 250mL0.2000mol/L 的无水碳酸钠溶液
配制过程设计:
计算所需无水碳酸钠基准物质的质量→在→洁净小烧杯中精确称取所需的无水碳酸钠
→加 25mL 蒸馏水于小烧杯中完全溶解→转移至 250mL 容量瓶→加少量蒸馏水润洗玻璃棒
和小烧杯→淋洗液转移到容量瓶→重复淋洗、转移 3~4 次→在容量瓶继续加蒸馏水直至刻度
线 1cm 左右→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完成定容→混匀溶液→转移至试剂瓶,备用。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一般溶液的配制可以在烧杯中进行,而精确浓度溶液的配制则必须用容量瓶?
2.量筒、移液管和容量瓶都是实验室常用的量具,三者在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3.洗净的容量瓶和移液管在使用前,是否都必须用待量度的溶液润洗,为什么?
4.缓冲溶液性质试验表明缓冲溶液有什么作用?你认为缓冲溶液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应
用?
5.准确量取 20.00mL0.1000mol/L 盐酸溶液可以选择哪些量具?

53
任务四 试验用水
【技能目标】掌握自来水与蒸馏水的区别方法。
【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对水的要求,熟悉水质检查的方法。

☆知识学习☆
一、实验室对水的要求
在检验中水是必不可少的,如洗涤器皿,配制溶液,稀释试样或试剂溶液等,但天然
水存在很多杂质,是不适用于分析的,因为所含杂质对化学反应有干扰,故要对天然水进
行提纯。纯化后的水称作纯水。根据所用提纯的方法不同,纯水又分为“蒸馏水”和“去离
子水”。
1.蒸馏水中一般不应含有 Cl-、SO42-、Ca2+、Mg2+、NH4+等离子。
2.对于要求较高的分析项目,应使用二次蒸馏水或二次离子交换水。
3.在未注明具体要求时,化学分析用水应符合国标中三级水规定,光谱分析用水应符
合二级水规定,色谱分析用水应符合一级水规定。
二、水质检查
通常检查水的质量用以下两种定性实验方法。
1.阳离子的定性实验
取水样 10mL 于试管中,加入 2 滴~3 滴 pH=10 氨缓冲溶液,摇匀,再加入 2 滴~3 滴铬
黑 T 指示剂,混匀。天蓝色表明无阳离子。含有阳离子时,呈现紫红色。
2.氯离子的定性检查
取水样 10mL 于试管中,加入 2 滴~3 滴稀硝酸和 2 滴~3 滴 0.1mol/L 的硝酸银水溶液,
摇匀。不应出现白色浑浊(最好在黑色背景下观察)。
3.电导率测量
水质的纯度常用电导仪测定。水的电导率越低,表示其中所含杂质越少,即水的纯度
越高。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的电导率(25 ℃)分别不超过 0.01mS/m,0.10mS/m 和
0.50mS/m。

实训任务一 口述自来水、蒸馏水的区别

54
任务五 干燥剂
【技能目标】掌握干燥剂的使用方法;能正确的对已失活干燥剂进行还原。
【知识目标】了解常用干燥器种类和使用方法。

☆知识学习☆
一般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有氯化钙、硅胶和浓硫酸。
氯化钙分为无水氯化钙和工业氯化钙等,氯化钙吸潮率较高。无水氯化钙每千克能吸水
1kg~1.2kg;工业氯化钙每千克能吸水 0.8kg 左右。氯化钙吸潮后,即由白色固体液化成液体。液化
的氯化钙可放在容器内加热浓缩,并随时搅拌,当脱水到表面有结晶时,待冷却后,可继续使用。
2.硅胶是一种良好的吸潮剂。硅胶理化性质稳定,吸潮后仍为固体,不变形,不液化,不溶
不黏,不污染试剂,无毒,也无腐蚀性。
原色硅胶为无色半透明的颗粒,当吸收水分达到饱和后变为乳白色不透明。变色硅胶在制造时
加了氯化钴。因此,吸收水分后逐渐变色。变色硅胶一般为蓝色颗粒,当吸收水分后,变为粉红色。
硅胶吸潮后再经 130 ℃~150 ℃烘干脱水变为蓝色后仍可继续使用。

实训任务二 将吸潮变为粉红色的硅胶进行干燥处理

55
任务六 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技能目标】能够进行所配制试剂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知识目标】了解标准溶液的概念,理解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熟悉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
☆知识学习☆
一、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一)标准溶液的定义
标准溶液是指时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
称为基准物质。
滴定分析对基准物质要求如下。
1.组成恒定 实际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2.纯度高 纯度应在 99.9%以上。
3.性质稳定 配制过程中不分解、不吸湿、不风化、不易被氧化等。
4.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减小称量误差。
5.试剂参加反应时,应按反应方程式定量进行而没有副反应。。
(二)常用的基准物质
表 4-4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

所标定的标准滴定
基准试剂的名称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干燥条件
溶液

邻苯二甲酸氢钾 KHC8H4O4 204.22 105 ℃烘至恒质 NaOH 标准溶液

草酸钠 Na2C2O4 134.00 105 ℃烘至恒质 KMnO4 标准溶液

重铬酸钾 K2Cr2O7 294.18 120 ℃烘至恒质 Na2S2O3 标准溶液

氯化钠 NaCl 58.44 500 ℃~600 ℃烘至恒质 AgNO3 标准溶液

氧化锌/碳酸钙 ZnO/CaCO3 81.39/100.09 800 ℃~900 ℃烘至恒质 EDTA 标准溶液

碳酸钠/硼砂 NaCO3/NaB4O7·10H2O 105.99/381.43 270 ℃~300 ℃烘至恒质 HCl 标准溶液


二、滴定分析中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
1.直接配制法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质,溶解后在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定容。然后根据称取基准物质的质
量和容量瓶的体积计算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
2.间接配制法
许多物质由于达不到基准物质的要求,如 NaOH、HCl、KMnO4、Na2S2O3 等标准溶液不能采用直
接法配制,只能采用间接法配制。
先将试剂配制成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确定其准确浓度。
(二)标准溶液的标定
用基准物质(或另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测定用间接法配制的标准溶液准确浓度的
过程称为标定。
1.用基准物质标定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质,溶解后用待标液滴定,根据基准物质的质量和标准溶液的体积 ,
即可计算出待标液的准确浓度。例如,常用硼砂、无水碳酸钠等基准物质来标定 HCl 的准确浓度。

56
2.用标准溶液比较
准确吸取一定量的待标液,用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根据两种溶液的体积和标准溶
液的浓度计算待标液的准确浓度。这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来测定准确浓度的操作过程称为比较。例
如,可用 NaOH 标准溶液来标定 HCl 的准确浓度。
显然,比较法快速、方便,但是准确性没有标定法好。因此,应尽量用基准物质标定标准溶液
的准确浓度。标定一般要求 3-4 次平行测定,相对偏差在 0.1%~0.2%之间。

(三)指示剂
标准溶液指示剂的选用及配制方法详见后续每个实训项目。
三、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一)物质的量浓度
标准溶液的浓度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液的物
质的量,单位为 mol/L。

式中: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的物质的量
V:溶液的体积
(二)滴定度
滴定度是指 1mL 滴定剂相当于待测物质的质量,用 T 待测物质/滴定剂表示,单位为 g/mL。

例如,采用 K2Cr2O7 标准溶液滴定铁, =0.005000g/mL,表示每毫升中铁的质量就能


很快求出。
即 0.005000×24.50=0.1225g。
四、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滴定分析的计算包括配制溶液、确定溶液的浓度和分析结果的计算。
设 A 为待测组分,B 为标准溶液,滴定反应为:
aA + bB → cC + dD
待测组分 标准溶液
当 A 与 B 按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应是,则:

nA : nB = a : b → =

1.求被测溶液浓度

若已知标准溶液的浓度 、体积 和待测溶液的体积 ,则有:

57
2.求标准溶液浓度

如果滴定反应是对滴定剂 B 的浓度 进行标定,A 是基准物质,质量为 ,摩尔质量为 ,


根据以上关系则有:

式中, 为标定到达化学计量点时所消耗滴定剂的体积; 为标准溶液的浓度。

3.求试样中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

因为

所以

待测组分的质量 按下式计算:

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 按下式计算: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基准物质?
2.所有试剂溶液的配制都可以用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两种方法。( )
【拓展知识】
铬酸洗液配制方法
1. 实验室常用的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
(1)浓配方 重铬酸钾(工业用)60 g 加水 300 mL 于烧杯中,加热溶解,冷却后再慢慢加入
浓硫酸(工业用)460 mL 边加边搅拌,配好的溶液成红色。
(2)稀配方 重铬酸钾(工业用)30 g 加水 500 mL 于烧杯中,加热溶解,冷却后再慢慢加入

58
浓硫酸(工业用)30 mL 边加边搅拌。
(3)用途 铬酸洗液是一种强氧化剂,去污能力很强,用于去除玻璃或瓷质器皿壁残留的有机
物,用少量洗液刷洗或浸泡一夜,洗液可重复使用但不可用于洗涤金属器皿。
2. 50 g/L 草酸洗液配制方法
称取草酸 5 g~10 g 溶于 100 mL 水中加少量浓 HCl。
用途:用于洗去高锰酸钾等有色物质。
3. 碱性高锰酸钾洗液的配制方法
称 4 g 高锰酸钾溶解于 40 mL 水中加 10 g 氢氧化钠稀至 100 mL。
用途: 用于清洗油污及其它有机物,若有 MnO2 析出,可再用浓盐酸或草酸洗液等还原去除。

59
项目五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任务一 酸碱指示剂
【技能目标】能独立配制酸碱指示剂。
【知识目标】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知识学习☆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酸碱指示剂是能够利用自身颜色的改变来指示溶液 pH 值变化的物质。酸碱滴定中,借助酸碱
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指示终点。常用的酸碱指示剂一般都是有机弱酸或弱碱,其共轭酸碱对具有不
同的结构,颜色也不相同,当溶液 pH 值发生改变时,共轭酸碱对相互转变,引起颜色的变化。
现以有机弱酸为例,说明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指示剂在溶液中有如下平衡:
HIn F = H+ + Ln 一
酸式色 碱式色
当溶液的[H ]增加时,电离平衡向左移动而呈现酸式颜色;当溶液的[H+]降低时,电离平衡向
+

右移动而呈现碱式颜色。可见,溶液中[H+]的改变会使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内
因是指示剂本身结构的变化;外因则是溶液 pH 值的变化。
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以弱酸型指示剂 HIn 为例,讨论如下:
HIn = H+ + Ln-
酸式 碱式

当[In-]=[HIn]时,pH=pKHLn 称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一般而言,当[In-]/[HIn]≤1/10 时,只


能观察出酸式颜色;当[In- ]/[HIn]≥10 时,只能观察出碱式颜色。
人们只能在一定浓度比范围内看到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这一范围就是:

由 到

人们能看到的指示剂颜色变化的 pH 范围称为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酸碱指示剂变色的范围为:
pH=pKHIn±1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见表 5-1。

表 5-1 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60
名称 变色(pH 值)范围 颜色变化 配制方法

0.1%百里酚蓝 1.2~2.8 红~黄 0.1g 百里酚蓝溶于 20mL 乙醇中,加水至 100mL

0.1%甲基橙 3.1~4.4 红~黄 0.1g 甲基橙溶于 100mL 热水中

0.1%溴酚蓝 3.0~1.6 黄~紫蓝 0.1g 溴酚蓝溶于 20mL 乙醇中,加水至 100mL

0.1%溴甲酚绿 4.0~5.4 黄~蓝 0.1g 溴甲酚绿溶于 20mL 乙醇中,加水至 100 mL

0.1%甲基红 4.8~6.2 红~黄 0.1g 甲基红溶于 60mL 乙醇中,加水至 100 mL

0.1%溴百里酚蓝 6.0~7.6 黄~蓝 0.1g 溴百里酚蓝溶于 20mL 乙醇中,加水至 100 mL

0.1%中性红 6.8~8.0 红~黄橙 0.1g 中性红溶于 60mL 乙醇中,加水至 100 mL

0.2%酚酞 8.0~9.6 无~红 0.2g 酚酞溶于 90mL 乙醇中,加水至 100 mL

0.1%百里酚蓝 8.0~9.6 黄~蓝 0.1g 百里酚蓝溶于 20mL 乙醇中,加水至 100 mL

0.1%百里酚酞 9.4~10.6 无~蓝 0.1g 百里酚酞溶于 90mL 乙醇中,加水至 100 mL

0.1%茜素黄 10.1~12.1 黄~紫 0.1g 茜素黄溶于 100mL 水中

在实际应用时,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这样在酸碱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时,pH 值稍微
有变化,指示剂可立即由一种颜色变到另一种颜色。
三、混合指示剂
单一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宽,变色不灵敏。混合指示剂能弥补上述不足。混合指示剂可分为以下
两类。
1.由两种以上的酸碱指示剂混合而成
当溶液的 pH 值改变时,各种指示剂都能变色,在某一 pH 值时,各种指示剂的颜色互补,使
变色范围变窄,提高颜色变化的敏锐性。如溴甲酚绿和甲基红可组成混合指示剂。
2.由一种不随酸度变化而改变颜色的惰性染料和另一种酸碱指示剂混合而成
当溶液的 pH 值改变时,惰性染料不变色,作为背景色,使变色范围变窄,变色敏锐。如甲基
橙和靛蓝可组成混合指示剂。
混合指示剂具有变色敏锐、变色范围窄和终点易于观察的特点。常用的酸碱混合指示剂及配制
见表 5-2。

表 5-2 常用酸碱混合指示剂及配制

颜色
变色时
指示剂溶液的组成 备注
pH 值
酸色 碱色

一份 0.1%甲基黄乙醇溶液 3.25 蓝紫 绿 pH=3.2 蓝紫色

61
一份 0.1%亚甲基蓝乙醇溶液 pH=3.4 绿色

一份 0.1%甲基橙水溶液
4.1 紫 黄绿
一份 0.25%靛蓝二磺酸水溶液

一份 0.1%溴甲酚绿钠盐水溶液 pH=3.5 黄色,pH=4.05 绿色


4.3 橙 蓝绿
一份 0.2%甲基橙水溶液 pH=4.3 浅绿色

三份 0.1%溴甲基酚绿乙醇溶液
5.1 酒红 绿
一份 0.2%甲基红乙醇溶液

一份 0.1%溴甲酚绿钠盐水溶液 pH=5.4 蓝绿色,pH=5.8 蓝色


6.1 黄绿 蓝紫
一份 0.1%氯酚钠盐水溶液 pH=6.0 蓝带紫,pH=6.2 蓝紫色

一份 0.1%中性红乙醇溶液
7.0 蓝紫 绿 pH=7.0 紫蓝
一份 0.1%亚甲基蓝乙醇溶液

一份 0.1%甲酚红钠盐水溶液 pH=8.2 玫瑰红


8.3 黄 紫
三份 0.1%百里酚蓝钠盐水溶液 pH=8.4 清晰的紫色

一份 0.1%百里酚蓝 50%乙醇溶液
9.0 黄 紫 从黄到绿,再到紫
三份 0.1%酚酞 50%乙醇溶液

一份 0.1%酚酞乙醇溶液 pH=9.6 玫瑰红


9.9 无 紫
一份 0.1%百里酚酞乙醇溶液 pH=10 紫红

二份 0.1%百里酚酞乙醇溶液
10.2 黄 紫
一份 0.1%茜素黄乙醇溶液

实训五 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配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配制方法。
2.巩固直接称量法称取物质的方法。
3.练习溶液配制操作基本技术。
二、基本原理
酸碱指示剂是能够利用自身颜色的改变来指示溶液 pH 值变化的物质。常用酸碱指示剂大部分
不溶于水,需要溶于乙醇。溶剂的具体选择依据酸碱指示剂的种类而定。
三、试剂
1.仪器:分析天平(分度值 0.0001 g),100 mL 量筒或 10 mL 刻度移液管,烧杯,玻璃棒,标
签纸,试剂瓶。
2.试剂:蒸馏水,无水乙醇,酚酞,甲基红,溴甲酚绿。
四、实训步骤

62
1.配制
按表 5-2,分别配制 100mL 酚酞,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剂。
2.按要求保存,备用。

63
任务二 酸碱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技能目标】能熟练进行酸碱滴定操作,并能准确判断滴定终点;能熟练配制和标定常用酸碱标准

溶液,并正确计算分析结果。
【知识目标】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知识学习☆
一、标准酸碱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在酸碱滴定法中常用强酸、强碱配制标准溶液,但大多数的强酸、强碱不符合基准物质条件,
不能直接配制成标准溶液,只能先配制成近似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物质标定。
常用的酸标准溶液有 HCl 和 H2S04 溶液。碱标准溶液有 NaOH 和 KOH 溶液。
(一)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市售盐酸,密度为 1.19g/mL,含 HCl 约 37%,其物质的量浓度约 12mol/L。因此,需将浓 HCl
稀释成所需近似浓度,然后用基准物质进行标定,考虑到浓盐酸中 HCl 的挥发性,配制时所取浓
盐酸的量适当多一些。
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有无水 Na2CO3 和硼砂。
1.无水 Na2CO3 标定 HCl 溶液
无水 Na2CO3 容易提纯,价格便宜,但易吸潮,使用前应在 270~300℃干燥至恒重,密封保存
于干燥器中备用。标定反应式如下:
Na2CO3+2HCl=2NaCl+CO2↑+H2O
化学计量点溶液呈酸性(pH=5.12),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
2.硼砂 Na2B4O7·10H2O 标定 HCl 溶液
硼砂容易制得纯品,分子量大,不易吸水,常保存在盛有饱和蔗糖和 NaCl 溶液(保持相对湿
度为 60%~70%)的恒温容器中。标定反应式如下:
Na2B4O7+2HCl+5H2O=4H3BO3 +2NaCl

化学计量点溶液呈酸性(pH=5.12),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

(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NaOH 具有很强的吸湿性,也容易吸收空气中的 CO2,只能采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再以基
准物质标定其浓度。常用于标定 NaOH 溶液的基准物质有邻苯二甲酸氢钾和草酸。
1.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NaOH 溶液
邻苯二甲酸氢钾容易制得纯品,不含结晶水,在空气中性质稳定,不吸潮,摩尔质量较大,
是较好的基准物质。使用前应在 110~120℃干燥 2~3h。
化学计量点溶液呈碱性(pH=9.10),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2.草酸标定 NaOH 溶液
草酸(H2C2O4.2H2O)易提纯,稳定性很好,常用来标定 NaOH 溶液。
草酸是二元酸,满足条件 cKaL≥10-8,cKa2≥10-8,但 KaL/Ka2<105,两级离解的 H+同时滴定,
只有一个滴定突跃范围。标定反应式如下:
H2C2O4 + 2NaOH = Na2C2O4 + 2H2O
化学计量点溶液呈碱性(pH=8.36),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实训六 0.1mol/L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64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 掌握差减称量法称取基准物质的方法。
3. 练习滴定操作基本技术,学会滴定终点的判断。
4. 基本掌握用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标准溶液的操作技术。
二、基本原理
一般配制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为:1 mol/L、0.5 mol/L 和 0.1 mol/L。
标定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化学反应式及基本单元如表 5-3 所示:
表 5-3 标定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化学反应式及基本单元

摩尔质量/(g/
名称(分子式) 反应的基本单元 化学反应式
moL)

盐酸(HCl) HCl 36. 46


2HCl+Na2CO3=2NaCl+H2O+CO2↑
碳酸钠(Na2CO3) 1/2Na2CO3 52. 994
【说明】由于浓盐酸不仅含有杂质,而且容易挥发,不符合基准物质的条件,故无法直接配制
成标准溶液,只能用间接法配制,即先将盐酸配成近似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
准确浓度。标定盐酸常用的基准物质有无水碳酸钠 Na2CO3 或硼砂 NaB4O7·10H2O。
计量点时由于生成物 CO2 与水的作用,溶液呈微酸性,应采用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为
指示剂。
为了消除测定误差,原则上,标定和测定时所采用的标准溶液和指示剂,应尽可能一致。
三、试剂
1.仪器:分析天平(分度值 0.0001 g),10 mL 量筒或 10 mL 刻度移液管,烧杯,玻璃棒,50
mL 酸式滴定管,250 mL 锥形瓶,洗瓶,试剂瓶,高温炉,干燥器,称量瓶。
2.试剂:浓盐酸(AR),无水碳酸钠(AR),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蒸馏水。
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的配制:1 g/L 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 g/L 甲基红乙醇溶液,配制
比例为 1+3。
四、实训步骤
1.配制 量取下述规定体积的盐酸,注入 1000 mL 水中,摇匀。

盐酸滴定溶液[c(HCl)]/(mol/L) 盐酸溶液的体积 V/mL

1 90

0. 5 45

0. 1 9
2.标定 称取下述规定量的于 270 ℃~300 ℃灼烧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无水碳酸钠,称准至
0.0001 g。溶于 50 mL 水中,加 10 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配制好的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
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 2 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暗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c(HCl)]/(mol/L) 工作基准试剂无水碳酸钠质量 m/g

1 1.9

0. 5 0.95

0. 1 0.2

五、数据记录和计算

65
1.盐酸标准溶液标定原始记录表详见表 5-4。
表 5-4 盐酸标准溶液标定原始记录表
测定次数 1 2 3

Na2CO3+称量瓶质量/g 22.4877 22.2809 22.0811

倾倒后 Na2CO3+称量瓶质量/g 22.2809 22.0811 21.8801

Na2CO3 质量/g 0.2068 0.1998 0.2010

HCl 溶液终读数/mL 39.31 39.56 39.06

HCl 溶液初读数/mL 0.00 0.00 0.00

V(HCl)/mL 39.31 39.56 39.06

空白值/mL 0.01 0.01 0.01

c(HCl)/(mol/L) 0.099296 0.095328 0.097129

c(HCl)平均值/(mol/L) 0.09725

相对平均偏差/% 1.4%

2. 盐酸标准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
c(HC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m —无水碳酸钠的质量的准确数值,g;
V1—盐酸溶液的体积的数值,mL;
V2—空白试验盐酸溶液的体积的数值,mL;
M—无水碳酸钠的摩尔质量, 。
相对平均偏差 Rd 按下式计算:

六、注意事项
1.在 CO2 存在下,终点变色不够敏锐。因此,在溶液滴定进行至邻近终点时,应将溶液加热煮
沸,以除去 CO2,冷却后继续滴定。
2.关于数据记录和结果计算中有效数字位数的几点说明:
(1)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测定中实际可以测得的数字。它包括所有的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可
疑数字。有效数字的位数是指在分析测定中实际可以测定数字的位数。
(2)常用仪器有效数字的位数的保留与记录:
①质量:天平(分度值 0.01 g)记录至小数点后 2 位数字,例如 10.00 g,0.10 g;
分析天平(分度值 0.0001 g)记录至小数点后 4 位数字,例如 10.0000 g,0.1000 g。
②体积:常量滴定管和移液管记录至小数点后 2 位数字,例如 10.00 mL,0.20 mL;
100 mL 容量瓶记录至小数点后 1 位数字,记为 100.0 mL。
③物质的量浓度 c 需要准确至 4 位有效数字,但测定结果的计算值比标准的指标值多保留一位
有效数字,即:c1.c2.c3 保留 5 位有效数字,c 平均值保留 4 位有效数字。

66
④相对平均偏差 Rd 保留 1~2 位有效。

实训七 0.1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掌握差减称量法称取基准物质的方法。
3.练习滴定操作基本技术,学会滴定终点的判断。
4.基本掌握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操作技术。
二、基本原理
一般配制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为:1 mol/L、0.5 mol/L 和 0.1 mol/L。
标定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化学反应式及基本单元如表 5-5 所示:
表 5-5 标定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化学反应式及基本单元

摩尔质量/(g/
名称(分子式) 反应的基本单元 化学反应式
moL)

氢氧化钠(NaOH) NaOH 40. 00


NaOH+KHC8H4O4=
邻苯二甲酸氢钾
KHC8H4O4 204.22 KNaC8H4O4+H2O
(KHC8H4O4)
【说明】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不符合基准物质的条件,故无法直接配制
成标准溶液,只能用间接法配制,即先将氢氧化钠配成近似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
定其准确浓度。标定氢氧化钠的浓度常用草酸或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基准物质,本实训选用邻苯二
甲酸氢钾作为标定 NaOH 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它易于提纯,在空气中稳定、不吸潮、易于保存、摩
尔质量大,标定反应为详见表 1。
计量点时由于弱酸盐的水解,溶液呈微碱性,应采用酚酞为指示剂。
为了消除测定误差,原则上,标定和测定时所采用的标准溶液和指示剂,应尽可能一致。
三、试剂
1.仪器:天平(分度值 0.01 g),分析天平(分度值 0.0001 g),100 mL 量筒,10 mL 刻度移
液管,烧杯,玻璃棒,50 mL 碱式滴定管,250 mL 锥形瓶,洗瓶,试剂瓶,烘箱,干燥器,称量
瓶。
2.试剂:氢氧化钠(AR),邻苯二甲酸氢钾(AR),10 g/L 酚酞乙醇溶液,蒸馏水。
四、实训步骤
1.配制 称取 110 g 氢氧化钠,溶于 100 mL 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
清亮。用塑料管虹吸下述规定体积的上层清液,注入 1000 mL 无二氧化碳的水中,摇匀。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mol/L) 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体积 V/mL

1 54

0. 5 27

0. 1 5. 4
2.标定 按下述规定的量称取于 105 ℃~110 ℃烘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准确
称至 0. 0001 g,溶于下述规定体积的无二氧化碳的水中,加两滴酚酞指示剂(10 g/L),用配制好

67
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 30 s,同时做空白试验。

[c(NaOH)]/(mol/L) 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 m/g 无二氧化碳的水的体积 V/mL

1 7.5 80

0.5 3.6 80

0. 1 0. 75 50

五、数据记录和计算
1.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标定原始记录表详见表 5-6。
表 5-6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标定原始记录表
测定次数 1 2 3

KHC8H4O4+称量瓶质量/g 26.9372 26.4269 25.9287

倾倒后 KHC8H4O4+称量瓶质量/g 26.4269 25.9287 25.4371

KHC8H4O4 质量/g 0.5103 0.4982 0.4916

NaOH 溶液终读数/mL 23.19 22.61 22.33

NaOH 溶液初读数/mL 0.00 0.00 0.00

V(NaOH)/mL 23.19 22.61 22.33

空白值/mL 0.01 0.01 0.01

c(NaOH)/(mol/L) 0.10780 0.10794 0.10785

c(NaOH)平均值/(mol/L) 0.1078

相对平均偏差/% 0.0464%
2.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c(NaOH)—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m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的准确数值,g;
V1—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的数值,mL;
V2—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的数值,mL;
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204.22 g/moL。
六、注意事项
1. 配制本滴定液,采用量取澄清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和新煮沸过的冷水制成,其目的在于排
除碳酸钠和二氧化碳的干扰。
2. 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在贮存过程中,液面上因吸收二氧化碳而生成少量的碳酸钠膜状物;在
取用澄清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时,宜用刻度吸管插入溶液的澄清部分吸取(注意避免吸管内的溶
液倒流而冲浑),以免因混入碳酸钠而影响浓度。
3. 因邻苯二甲酸氢钾在水中溶解缓慢,故基准邻苯二加酸氢钾在干燥前应尽可能研细,以利
于标定时的溶解。
【拓展知识】
一、直接滴定法
1. 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68
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此外还含有少量其他弱酸如乳酸等。食醋中醋酸的含量为 3%~5%,
浓度较大,必须稀释后滴定。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可测出酸的总含量,其反应式为:
HAc + NaOH = NaAc + H20
由于生成的 NaAc 水解后溶液呈碱性,化学计量点时的 pH 值约为 8.74,因此用酚酞指示剂确
定终点。按下式计算食醋的总酸度,以醋酸的质量浓度(g/mL)来表示。

3. 水中总碱度的测定
水样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碱性物质的总量。水中碱度的测定方法是用盐酸标
准溶液滴定水样,由消耗盐酸的量计算水样的碱度,以 mmol/L 表示。测定时以甲基橙作指示剂,
用 HCl 标准溶液滴定,按下式计算水的总碱度:

需注意的是,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测得的是总碱度,即溶液中所有碱性物质(强碱性物质和弱
碱性物质)的总浓度;而以酚酞为指示剂测得的是强碱性物质的浓度,不是总碱度。
4. 混合碱的分析
混合碱一般指 NaOH 与 Na2CO3 或 NaHCO3 和 Na2CO3 的混合物,可采用双指示剂法进行分析,
测定各组分的含量。双指示剂法是指在待测混合碱试液中先加入酚酞指示剂,用 HCl 标准溶液滴定
至溶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此时试液中所含的 NaOH 完全被中和,Na2CO3 也被滴定成 NaHCO3,
消耗 HCl 的体积为 V1,反应式为:
NaOH + HCl = NaCl +H2O
Na2CO3 + HCl = NaHCO3 + NaCl
向上述滴定液中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 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即为终
点。此时 NaHCO3 被中和成 Na2CO3,消耗 HCl 的体积为 V2,反应式为: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根据 V1 和 V2 的关系,可以判断出混合碱的组成,并计算其含量。
体积 V1=0 V2=0 V1=V2 V1>V2 V1<V2
组成 NaHCO3 NaOH Na2CO3 NaOH+Na2CO3 NaHCO3+Na2CO3
(1)测 NaOH 和 Na2CO3 的含量 V1-V2,混合碱的组成是 NaOH 和 Na2CO3,则有:

(2)测 NaHCO3 和 Na2CO3 的含量 V1<V2,混合碱的组成是 NaHCO3 和 Na2CO3,则有:

69
二、间接滴定法
许多不能满足直接滴定条件的酸、碱物质,如 NH4+、ZnO、Al2(SO4)3 以及许多有机物质,都可以
考虑采用间接法测定。
1.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
常见的铵盐有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等。由于 NH4+酸性很弱,Ka=5.6×10-10,不能直接用碱标
准溶液滴定,可采用间接法测定。一些含氮有机物质(如含蛋白质的食品、饲料以及生物碱等),
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机氮转化为 NH4+,再依 NH4+的蒸馏法进行测定,这种方法称为克氏
(KjeLdahL)定氮法。
(1)蒸馏法 向铵盐试样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碱溶液,加热使 NH3 逸出,并用过量的 H3BO3
溶液吸收,然后用 HCl 标准溶液滴定硼酸吸收液:
NH4+ + OH- = NH3↑+ H20
NH3 + H3BO3 = H2BO3 + NH4+
H2BO3 + H+ = H3BO3
+
终点的产物是 H3B03 和 NH4 (混合弱酸),pH≈5,可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也可以用 HCl 标准溶液吸收逸出的 NH3,过量的酸以 NaOH 标准溶液返滴,间接测定量。
(2)甲醛法 甲醛与铵盐作用后,可生成质子化的六亚甲基四胺和游离的氢,反应式如下:
4 NH4+ + 6HCHO = (CH2)6N4H+ + 3H+ + 6H2O
反应生成的酸(质子化六亚甲基四胺和游离的氢)可以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
(CH2)6N4H+ + 3H+ + 4OH- = (CH2)6N4 + 4H2O
(CH2)6N4 为弱碱,Kb=1.4×10-9,应选酚酞指示剂。
2. 硼酸的测定
硼酸是极弱的酸,Ka=5.8×10-10,不能用 NaOH 溶液直接滴定,可采取强化酸碱的办法来滴定。
在硼酸溶液中加入甘油或甘露醇等多元醇,可与硼酸根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从而增加硼酸在水中
的离解,使硼酸转变戍为中强酸。例如,当溶液中有较大量甘露醇存在时,硼酸将生成配合物。该
配合物的酸性很强,pKa=4.26,可用 NaOH 溶液准确滴定,以酚酞作指示剂。

实训八 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滴定操作技术;
2. 掌握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3. 了解强碱滴定弱酸的反应原理及指示剂的选择;
4. 学会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方法,了解食醋中乙酸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
1. NaOH 的标定
NaOH易吸收水分及空气中的 CO2,因此,不能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需要先配成近似浓度
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
邻苯二甲酸氢钾常用作标定碱的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易制得纯品,在空气中不吸水,容
易保存,摩尔质量大,是一种较好的基准物质。标定 NaOH 反应式为:
KHC8H4O4+NaOH=KNaC8H4O4+H2O

70
反应产物是二元弱碱,在水溶液中显碱性,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2.醋酸总酸度的测定
食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此外还含有少量的其他有机弱酸如乳酸等,用 NaOH 标准溶液滴
定,在化学计量点是呈弱碱性,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测得的是总酸
反应式:CH3COOH+NaOH=CH3COONa+H2
化学计量点:pH≈8.7
指示剂:酚酞
计量关系:n(CH3COOH)=n(NaOH)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 100mL 烧杯,250mL 锥形瓶,试剂瓶,100mL 容量瓶,碱式滴定管,5mL 移液管,
20mL 移液管,分析天平,托盘天平,电炉
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NaOH 固体,0.2%酚酞指示剂,食醋
四、实验步骤
1. 0.05mol/L NaOH 溶液的配制与标
在天平上用小烧杯快速称取 2.0g 氢氧化钠固体,加 100mL 水,使之全部溶解。转移到干净的
试剂瓶中,用水稀释至 1000mL,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充分摇匀,贴上标签。
准确称取 0.4 至 0.5g 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水 40 至 50mL 蒸馏
水溶解后,滴加酚酞指示剂 1 至 2 滴,用 NaOH 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30 秒内不褪色,即为
终点。平行测定三份。
2.食醋中醋酸含量测定
准确移取 2.50mL 食醋于 50mL 容量瓶中,以蒸馏水稀释至标线,摇匀。用移液管吸取上述试
液 20.00mL 于锥形瓶中,加入 25mLH2O,1 至 2 滴酚酞指示剂,摇匀,用已标定的 NaOH 标准溶
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30 秒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三份,计算食醋中醋酸含量(g/
100mL)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表 5-7 食醋中乙酸含量测定
项目/数据/序号 1 2 3

V(NaOH)终读
数/mL
V(NaOH)始读
数/mL
V(NaOH)/mL

C(NaOH)/(mol/L)

C(HAC)/(mol/L)
平均 C(HAC)/
(mol/L)

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C(HAC)/(g/
100mL)

六、注意事项
1. 由于 NaOH 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 CO2 和水分,不能直接配制碱标准溶液,而必须用标定法。

71
2. 苛性碱标准溶液侵蚀玻璃,长期保存最好用塑料瓶贮存,在一般情况下,可用玻璃瓶贮存,
但必须用橡皮塞。
3. 注意食醋取后应立即将试剂瓶盖盖好,防止挥发。
4. 蒸馏水很干净,但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所以在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应该将蒸馏水煮沸冷却 h
后使用。
5. 称量时,所用锥形瓶外壁要干并编号(以后称量同)。
6. 针对天平和滴定操作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作必要的讲解和示范。
7. 示范容量瓶的使用方法(清洁、检漏、转移溶液,定容,摇匀)。
【思考与练习】
1. 以 NaOH 溶液滴定 HAc 溶液,属于哪类滴定?怎样选择指示剂?
2. 加入 20mL 蒸馏水的作用是什么?
3. 为什么使用甲基红作指示剂,消耗的 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

72
项目六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任务一 氧化还原滴定法

【技能目标】能独立配制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
【知识目标】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概念,理解氧化还原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掌握氧化还原指示剂
的选择原则。
☆知识学习☆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
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凡是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或间接发
生反应的物质大都可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其含量。因此,氧化还原滴定法的范围非常广泛。根据
所用的氧化剂不同,氧化还原滴定法可分为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铈量法、溴酸盐法等。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的反应,反应机理比较复杂,反应速率慢,有时还伴有副反应发生,因
此,在氧化还原滴定中,必须创造和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加快反应速率,防止副反应发生,以
便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
二、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酸碱滴定曲线是以滴定过
程中溶液的 pH 电位值变化为特征的曲线,在化
学计量点附近溶液的 pH 电位值发生突跃。氧化
还原滴定过程中随着标准溶液的加入,溶液电势
不断发生变化。用标准溶液加入量与溶液电势变
化描绘的曲线称为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图 6-1 是
0.1000mol/LCe4+滴定 0.1000mol/LFe2+的滴定曲线。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突跃的大小和氧化剂与还
原剂两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的差值大小有关。两
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相差较大,滴定突跃就较大; 图 6-1 0.1000mol/L Ce4+ 滴定 0.1000mol/L Fe2+ 的滴
定曲线( 1mol/L H2SO4 )
反之,其滴定突跃就较小。
三、氧化还原指示剂
氧化还原指示剂本身具有一定氧化或还原能力,且氧化态与还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在滴定过
程中,因其被氧化或被还原而发生颜色变化,从而可用来指示滴定终点。以 In(O)和 In(R)分别表
示指示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可表示为:

73
显然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的选择,应该使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落在滴定曲线的电位突跃范围内。
表 6-1 常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及其配制

颜色变化
指示剂 配制方法
In(R) In(O)

亚甲基蓝 +0.52 无 蓝 0.05%水溶液

0.8g 指示剂,2gNa2co3 加水稀释至


二苯胺磺酸钠 +0.85 无 紫红
100mL

0.11g 指示剂溶于 20mL,5%Na2co3 溶


邻苯氨基苯甲酸 +0.89 无 紫红
液中,加水稀释至 100mL

1.485g 邻二氮菲,0.695gFeSO4▪7H2O,
邻二氮菲亚铁 +1.06 无 浅蓝
加水溶解,稀释至 100mL

另外,有些标准溶液本身指示反应终点,如高锰酸钾具有特殊的紫红色,当滴定到达终点后,
过量半滴,溶液立呈红色,即表示反应到达终点,高锰酸钾是自身指示剂。特殊指示剂是指示剂可
与标准溶液或反应的生成物形成特殊颜色从而指示终点,如在碘量法中常用淀粉液作指示剂。

实训任务三 口述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配制方法
【思考与练习】
1.分析用氢氧化钠滴定弱酸性样品,选择酚酞和甲基红所得实验误差。
2.过量添加和减少添加指示剂对实验结果有怎样的影响。
3.怎样根据滴定突越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74
任务二 氧化还原性物质的测定

【技能目标】能熟练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操作,并能准确判断滴定终点;能熟练配制和标定高锰酸钾
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并正确计算分析结果。
【知识目标】掌握高锰酸钾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知识学习☆
一、高锰酸钾法
(一)概述
此法以 KMnO4 作滴定剂,KMnO4 是一种强氧化剂,它的氧化能力和还原产物都溶液的酸度有
关。在强酸性溶液中,KMnO4 被还原为 Mn2+:

在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KMnO4 被还原成 MnO2:

在强碱性溶液中,MnO- 4 被还原成 MnO2- 4:

由于 KMnO4 在强酸性溶液中有更强的氧化能力,同时生成无色的 Mn2+,便于滴定终点的观察,


因此一般都在强酸性条件下使用。但是,在碱性条件下 KMnO4,氧化有机物的反应速率比在酸性
条件下更快,所以用高锰酸钾法测定有机物时,大都在碱性溶液中进行。
应用高锰酸钾法,可直接滴定许多还原性物质,如 Fe2+、As3+、Sb3+、W5+、H2O2.
C2O42-、NO2- 等,也可以通过 MnO4- 与 C2O42-的反应间接测定一些非氧化性物质,如
测定 Ca+、Th4+等。此外,对于某些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例如 MnO2 的含量也可以用间接法测定。
高锰酸钾法的优点是氧化能力强,可直接或间接地测定许多无机物和有机物,在滴定时自身
可作指示剂。但是 KMnO4 标准溶液不够稳定,滴定的选择性差。
(二)KMnO4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 配制
因为高锰酸钾试剂中常含有少量的 MnO2 和其他杂质,KMnO 与还原性物质会发生缓慢的反应,
生成 MnO(OH)2 沉淀,MnO2 和 MnO(OH)2 又能进一步促进 KMnO4 分解。
所以 KMnO4 标准溶液不能直接配制,通常先配制成近似浓度的溶液后再进行标定。配制时,
首先要称取稍多于理论用量的 KMnO4,溶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中,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 1h(蒸
馏水中也含义有微量还原性物质),放置 2~3 天,使溶液中存在的还原性物质完全养护。将过滤
后的 KMnO4 溶液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2. 标定

75
标定溶液的基准物质有 Na2C2O4、H2C2O4・2H2O、(NH)4 Fe(So4).2H2O、As2O3 和纯铁丝等。其中
最常用的是 Na2C2O4,它易于提纯,性质稳定,不含结品水。Na2C2O4 在 105~110℃烘干约 2h,冷却
后就可以使用。在 H2SO4 溶液中,MnO4-,与 C2O42-的反应式为:

标定后的 KMnO4 溶液贮放时应注意避光热,若发现有 MnO(OH)沉淀析出,应过滤和重新标


定。
(三)高锰酸钾法应用示例
1.H2O2 的测定
在酸性溶液中,过氧化氢能定量地还原 MnO4-,其反应式为:

可在室温下于 H2SO4 介质中进行滴定,开始时反应较慢,随着 Mn2+生成,Mn2+起催化作用,


从而反应速率加快。但是,H2O2 中若含有机物质也会消耗 KMnO4,致使分析结果偏高。遇此情况应
采用碘量法进行测定。
2.钙的测定
高锰酸钾法测定钙,是在一定条件下使 Ca2+与 C2O42- 完全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经过滤洗涤后,
将 CaC2O4 沉淀溶于热的稀 H2SO4 溶液中,最后用 KMnO4 标准溶液滴定 H2C2O4,根据所消耗
KMnO4 的量间接求得钙的含量。B2+、Zn2+、Cd2+、Th4+等能与 C2O42- 定量地生成草酸盐沉淀,因此,
都可应用高锰酸钾间接测定。
二、重铬酸钾法
(一)概述
此法以 K2Cr2O7 作滴定剂,K2Cr2O7 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只能在酸性条件下应用,其半反应式
为:

虽然 K2Cr2O7 在酸性溶液中的氧化能力不如 KMnO4 强,应用范围不如高锰酸钾法广泛,但重


铬酸钾法与高锰酸钾法相比却具有许多优点:K2Cr2O7 易于提纯,干燥后可作为基准物质,可直接配
制成标准溶液;K2Cr2O7 溶液稳定,长期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其浓度不变;用 K2Cr2O7 滴定时,可
在盐酸溶液中进行。采用重铬酸钾法滴定,需要用氧化还原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
(二)重铬酸钾法应用示例
1.铁矿石中全铁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法是测定铁矿石中全铁量的经典方法。试样(铁矿石)一般用热浓盐酸溶解,用 SnCl2 趁
热把 Fe3+还原为 Fe2+,冷却后用 HgCl2 氧化过量的 SnCl2。用水稀释并加入 H2SO4-H3PO4 混合酸,以
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 K2Cr2O7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浅绿色变为紫红色,即为滴定终点,其
反应式如下:
6Fe2++Cr2O2- 7+14H+=6Fe3++2Cr3++7H2O

76
在滴定前加入 H3PO4 的目的是生成无色的 Fe(HPO4)- 2,消除 Fe3+(黄色)的影响,同时降低溶液中
Fe3+的浓度,从而降低 Fe3+/Fe2+电极电位,增大化学计量点的电位突跃,使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变
色的电位范围较好地落在滴定的电位突跃内,避免指示剂引起的终点误差。
上述滴定方法简便、快速又准确,生产上广泛使用。但因预还原用的汞有毒,造成环境严重污
染,近年来研究了无汞测铁的许多新方法,如以 SnCl2-TiCl3 溶液联合还原剂等。
2.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试样(有机物)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称为化学需氧量,它是
衡量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目前已成为环境监测分析的重要项目。
化学需氧量测定的方法是在酸性溶液中以硫酸银为催化剂,加入过量 K2Cr2O7 标准溶液,当加
热煮沸 K2Cr2O7 时能完全氧化废水中有机物质和其他还原性物质。过量的 K2Cr2O7 以邻二氮杂菲-
Fe(Ⅱ)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从而计算出废水试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 K2Cr2O7
量,即可换算出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
三、碘量法
(一)概述
以 I2 作为氧化剂或以 I-作为还原剂进行测定的方法称为碘量法。由于固体 I2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
小(0.0013mol/L)且易挥发,所以讲 I2 溶解在 KI 溶液中,I2 以 I- 3 形式:

为方便和明确化学计量关系,一般仍简写为 I2,其半反应式为:
E⊙=+0.545V
由电对的电极电势的数值可知,I2 是较弱的氧化剂,可与较强的还原剂作用;而 I-则是中等强
度的还原剂,能与许多氧化剂作用,因此,碘量法测定可用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式进行。
1.直接碘量法
电极电势比 E⊖(I2/I-)小的还原性物质,可以直接用 I2 标准溶液滴定,这种方法称为直接碘量
法。利用直接碘量法可以测定 SO2.S2-、As2O3、S2O32-、Sn(Ⅱ)、Sb(Ⅲ)、维生素 C 等强还原剂。但是,直
接碘量法不能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当溶液的 PH>8 时,I2 发生歧化反应:
3I2+6OH-=IO-3+5I-+3H2O
会带来测定误差。在酸性溶液中也只有少数还原能力强而不受 H+浓度影响的物质才能发生定量
反应,又由于碘的标准电极电势不高,所以直接碘量法不如间接碘量法应用广泛。
2.间接碘量法
电极电势比 E⊖(大的氧化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用 I-还原,定量析出的 I2 可用 Na2S2O3 标准溶
液进行滴定,这种方法称为间接碘量法。例如,铜的测定是将过量的 KI 与 Cu2+反应,定量析出 I2,
然后用 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其反应式如下:

77
间接碘量法可以用于测定 Cu2+、KMnO4、K2CrO4、K2Cr2O7、H2O2.AsO43-、SbO43-、ClO4-、NO2

、IO3-、BrO3-等氧化性物质。在间接碘量法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如下三个反应条件。
① 控制溶液的酸度,I2 和 S2O32-之间的反应必须在中性成弱酸性溶液中进行,如果在碱性溶
液中,I2 与 S2O32-会发生副反应:
S2O32-+4I2+10OH-=2SO2-4+8I-+5H2O
在碱性溶液中 I2 还会发生歧化反应。若在强酸性溶液中,Na2S2O3 溶液会分解:
S2O32-+2H+=SO2↑+S↓+H2O
② 防止碘的挥发和空气中的 O2 氧化 I-,必须加入过量的 KI(一般比理论用量大 2~3 倍),增大
碘的溶解度,降低 I2 的挥发性。滴定一般在室温下进行,操作要迅速,不宜过分振荡溶液,以减少
I-与空气的接触。 酸度较高和阳光直射,都可促进空气中的 O2 对 I-的氧化作用:
2I-+O2+4H+=I2+H2O
因此,酸度不宜太高,同时要避免阳光直射,滴定时最好用带有磨口塞的碘量瓶③注意淀粉
指示剂的使用。应用间接碘量法时,一股要在定接近终点前才加入淀粉指示剂,若加入太早,则大
量的 I2 与淀粉结合生成蓝色物质,这一部分 I2 就不易与 Na2S2O3 溶液反应,将给滴定带来误差。
(二)I2 标准溶液和 Na2S2O3 标准溶液
1.I2 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由于 I2 挥发性强,标准称量有一定困难,所以一般是用市售的碘与过量 KI 共置于研钵中加少
量水研磨,待溶解后再稀释到一定体积,配置成近似浓度的溶液,再进行标定。I2 溶液应避免与橡
皮接触,并防止日光照射、受热等。
I2 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可以用已知准确浓度的 Na2S2O3 标准溶液比较滴定而求得,也可以用
基准物质 As2O3(砒霜,有剧毒)来标定。
2.Na2S2O3 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固体 Na2S2O3·5H2O 容易风化,并含有少量 S、S2-、SO32-和 Cl-等杂质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
而且配好的 Na2S2O3 溶液也不稳定,易分解,其浓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 溶于水中的 CO2 使水呈弱酸性,而 Na2S2O3 在酸性溶液中会缓慢分解:
Na2S2O3+H2CO3=NaHCO3+Na2S2O3+S↓
这个分解作用一般在配制成溶液后的最初几天内发生。
② 水中的微生物会消耗 Na2S2O3 中的硫,使它变成 Na2S2O3,这是 Na2S2O3 浓度变化的主要原
因。
③ 空气中氧的氧化作用:
2Na2S2O3+O2→2Na2SO4+2S↓
此反应速率较慢,但水中的微量 Cu2+或 Fe3+等杂质能加速反应。
因此,配制 Na2S2O3 溶液一般采用如下步骤:称取需要量的 Na2S2O3·5H2O,溶于新煮沸且冷却
的蒸馏水中,这样可除去 CO2 和灭菌,加人少量 Na2CO3,使溶液保持微碱性,可抑制微生物的作

78
用,防止 Na2S2O3 的分解。配制的 Na2S2O3 溶液应贮于棕色瓶中,放置暗处,约一周后再进行标定。
长时间保存的 Na2S2O3 标准溶液,应定期加以标定。若发现溶液变浑浊或有硫析出,要过滤后再标
定其浓度,或弃去重配。
Na2S2O3 溶液的准确浓度,可用 K2Cr2O7、KIO3、KBrO3 等基准物质进行标定。常采用间接碘量法
标定,如称取一定量的 K2Cr2O 在酸性溶液中与过量 KI 作用,析出相当量的 I2,用 Na2S2O3 溶液滴
定析出的碘,其反应式如下:
Cr2O72-+6I-+14H+=2Cr3++3I2+7H2O 2S2O32-+I2=2I-+S4O62-
根据 K2Cr2O7 的质量及 Na2S2O3 溶液的用量,可以计算出 Na2S2O3 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
(三)碘量法应用示例
1.维生素 C 的测定
维生素 C 又称抗坏血酸,其分子式为 C6H8O6,摩尔质量为 176.12g/moL。由于维生素 C 分子中
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所以它能被 I2 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其反应式为:

维生素 C 的半反应式为:
C6H6O6+2H++2e-↔C6H8O6
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方法:准确称取含维生素 C(药片)试样,溶解在新煮沸且冷却的蒸馏水中,
以 HAc 酸化,加入淀粉指示剂,迅速用 I2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必须注意:维生素 C 的还原性很强,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在碱性介质中更容易被氧化,所以实
验操作上不但要熟练,面且在酸化后应立即滴定,由于蒸馏水中含有溶解氧,必须事先煮沸,否
则会使测定结果偏低,如果有能被 I2 直接氧化的物质存在,则对该测定有干扰。
2.水中溶解氧(DO)含量的测定
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称为溶解氧,通过测定溶解氧的含量,可间接估计水中有机物污染物的含
量,间接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步骤如下。
水样在碱性条件下 MnSO4,Mn2+与 OH-作用形成白色沉淀:
Mn2++2OH-=Mn(OH)2↓
Mn(OH)2 很不稳定,立即与水中的溶解氧反应,生成 MnO(OH)2 沉淀:
Mn(OH)2+O2=2MnO(OH)2↓
溶解氧
加入浓 H2SO4 和 KI,I-与 Mn(OH)2 反应析出 I2:
MnO(OH)2+2KI+2H2SO4=MnSO4+K2SO4+I2+3H2O
析出的 I2 用 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
I2+2S2O32-=2I-+S4O62-

79
根据所用 Na2S2O3 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计算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思考与练习】
1.氧化还原滴定与其他滴定有何不同。
2.氧化还原滴定有哪些类型的指示剂。
3.高锰酸钾标准溶液为何要提前一周配制?

实训九 0.1mol/L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2.了解 KMnO4 自身作指示剂的特点和终点判断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一 般 配 制 高 锰 酸 钾 标 准 滴 定 溶 液 的 浓 度 为 : c(1/5KMnO4)=0.1 mol/L , 即 c(KMnO4)=0.02
mol/L。
标定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化学反应式及基本单元如表 6-2 所示:
表 6-2 标定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化学反应式及基本单元

名称 摩尔质量
反应的基本单元 化学反应式
(分子式) (g/moL)

高锰酸钾
1/5KMnO4 31.61
(KMnO4)
5Na2C2O4+2KMnO4+8H2SO4=
草酸钠
5Na 2SO4+K2SO4+3MnSO4+10CO2↑+8H2O
(Na2C2O4 1/2 Na2C2O4 66.999

【说明】KMnO4 是氧化还原滴定中最常用的氧化剂之一,高锰酸钾滴定法通常在酸性溶液中进
行。市售的 KMnO4 常含杂质,光、热、酸、碱等外界条件的变化和 MnO2.Mn2+的存在等都能促进
KMnO4 分解,因此用它配制的溶液要在暗处放置数天,待 KMnO4 把还原性杂质充分氧化后,再除
去生成的 MnO2 沉淀,标定其准确浓度,保存于暗处。
因 Na2C2O4 不含结晶水,不易吸湿,无毒,价格便宜等优点,所以标定 KMnO4 溶液常用的基
准物质是 Na2C2O4。其反应如表 1 所示。
反应要在酸性、较高温度和有 Mn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滴定初期,反应很慢,KMnO4 溶液
必须逐滴加入,如滴加过快,部分 KMnO4 在热溶液中会分解而造成误差。
随着反应的进行,在滴定过程中逐渐生成的 Mn2+有催化作用,使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因为 KMnO4 溶液本身具有特殊的紫红色,极易察觉,当反应达化学计量点时,微过量的
KMnO4 使溶液呈粉红色即为终点。故用它作为滴定液时,不需要另加指示剂。
三、试剂
80
1.仪器:天平(分度值 0.01 g),分析天平(分度值 0.0001 g),100 mL 量筒,烧杯,玻璃棒,
50 mL 棕色酸式滴定管,250 mL 锥形瓶,洗瓶,棕色试剂瓶,电炉、玻璃漏斗,烘箱,干燥器,称
量瓶。
2.试剂:高锰酸钾(AR),草酸钠(AR),浓硫酸(AR),蒸馏水。
四、实训步骤
1.配制
称取 3. 3 g 高锰酸钾,溶于 1050 mL 水中,缓缓煮沸 15 min,冷却,于暗处保存两周。用处理
过的 4 号玻璃滤埚过滤于干燥的棕色瓶中。
2.过滤高锰酸钾溶液所用的玻璃埚预先应以同样的高锰酸钾溶液缓缓煮沸 5 min。收集瓶也要用
此高锰酸钾溶液洗涤 2 次~3 次。
3.标定
称取 0.25 g(可少称一些,0.2 g)于 105 ℃~110 ℃电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草酸
钠,溶于 100 m L(8+92)硫酸溶液中,用配制好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热至约 65
℃,继续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 30 s。同时做空白试验。
五、数据记录和计算
1.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标定原始记录表详见表 6-3。
表 6-3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标定原始记录表
测定次数 1 2 3

Na2C2O4+称量瓶质量/g 26.9327 26.7307 26.5298

倾倒后 Na2C2O4+称量瓶质量/g 26.7307 26.5298 26.3300

Na2C2O4 质量/g 0.2020 0.2009 0.1998

KMnO4 溶液终读数/mL 29.85 28.94 28.72

KMnO4 溶液初读数/mL 0.00 0.00 0.00

V(KMnO4)/mL 29.85 28.94 28.72

空白值/mL 0.01

c(KMnO4)/(mol/L) 0.10104 0.10365 0.10387

c(KMnO4)平均值/(mol/L) 0.10285

相对平均偏差/%

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c(1/5KMnO4)—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m—草酸钠的质量的准确数值,g;

81
V1—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的数值,mL;
V2—空白试验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的数值,mL;
M—草酸钠的摩尔质量, 。
六、注意事项
1.若将 KMnO4 溶液煮沸后在水浴上保温 1 h,则不必长期保存,可立即标定浓度。
2.标定用的草酸钠-硫酸溶液的加热温度不能太高,以防草酸分解。
3.滴定时,溶液的温度不能低于 60 ℃,滴定终了时,溶液的温度不能低于 55 ℃。
4.该反应是自动催化反应,所以滴定速度应控制为先慢后快再慢。
5.在滴定过程中,若发现有棕色沉淀,应立即加入硫酸补救,若已进行到终点,则应重新操作。

实训十 0.1 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2.了解淀粉指示剂的特点和终点判断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一般配制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为:c(Na2S2O3)=0.1 mol/L
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化学反应式及基本单元如表 6-4 所示:

表 6-4 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化学反应式及基本单元

摩 尔 质 量 / ( g/
名称(分子式) 反应的基本单元 化学反应式
moL)

硫 代 硫 酸 钠 K2Cr2O7+6KI+7H2SO4=
Na2S2O3 158. 10
(Na2S2O3) 4 K2SO4+Cr2(SO4)2+3I2+7H2O

重铬酸钾(K2Cr2O7) 1/6 K2Cr2O7 49. 031 I2+2Na2S2O3=2NAl+Na2S4O6

【说明】固体 Na2S2O3·5H2O容易风化,并含有少量的 S、S2-、SO32-等杂质,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


液,而且配好的 Na2S2O3 溶液也不稳定,易分解,故长时间保存的 Na2S2O3 标准溶液应定期加以标
定。若发现溶液变浑浊或有硫析出,要过滤后再标定其浓度,或弃去重配。
因 K2Cr2O7易提纯,干燥后可作为基准物质,所以标定 Na2S2O3 溶液常用 K2Cr2O7 作基准物质,
采用间接碘量法标定,其反应如表 1 所示。
因碘遇淀粉变蓝,本实训项目采用淀粉指示剂。
三、试剂
1.仪器:天平(分度值 0.01g),分析天平(分度值 0.0001g),100mL 量筒,移液管或 10mL
量筒,烧杯,玻璃棒,50mL 棕色碱式滴定管,500mL 碘量瓶,250mL 碘量瓶(空白试验),洗瓶,

82
棕色试剂瓶,电炉、玻璃漏斗,烘箱,干燥器,称量瓶。
2.试剂:硫代硫酸钠( AR),碳酸钠(AR),重铬酸钾(AR),碘化钾(AR),硫酸
(AR),10g/L 淀粉指示液,蒸馏水。
四、实训步骤
1.配制
称取 26g 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或 16g 无水硫代硫酸钠,加 0.2g 无水碳酸钠 ,溶于
1000mL 水中,缓缓煮沸 10min,冷却。放置两周后过滤备用。
2.标定
称取 0.18g 于 120℃烘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重铬酸钾,称准至 0.0001g。置于碘量瓶中,溶于
25mL 水中,加 2 g 碘化钾及 20mL20%硫酸溶液,摇匀,于暗处放置 10min。后加 150mL 水,水温
和滴定的环境应控制在 15 ℃~20℃,用配制好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 2mL 淀粉指示
液(10g/L),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变为亮绿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五、数据记录和计算
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标定原始记录表详见表 6-5。
表 6-5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标定原始记录表
测定次数 1 2 3

K2Cr2O7+称量瓶质量/g 26.9372 26.7953 26.6568

倾倒后 K2Cr2O7+称量瓶质量/g 26.7953 26.6568 26.5126

K2Cr2O7 质量/g 0.1419 0.1385 0.1442

Na2S2O3 溶液终读数/mL 28.98 28.29 29.45

Na2S2O3 溶液初读数/mL 0.00 0.00 0.00

V(Na2S2O3)/mL 28.98 28.29 29.45

空白值/mL 0.00 0.00 0.00

c(Na2S2O3)/(mol/L) 0.099865 0.099850 0.099864

c(Na2S2O3)平均值/(mol/L) 0.099860

相对平均偏差/% 0.063

2.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c(Na2S2O3)—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m—重铬酸钾的质量的准确数值,g;
V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的数值,mL;
V2—空白试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的数值,mL;

83
M—重铬酸钾的摩尔质量, 。
六、注意事项
1.配制 Na2S2O3 溶液时,加少量 Na2CO3,是为了使溶液保持微碱性,可抑制微生物的作用,防
止 Na2S2O3 的分解。
2.淀粉指示剂一般在滴定近终点前才加入,若加入太早,则大量的 I2 与淀粉结合生成蓝色物质,
这一部分 I2 就不易与 Na2S2O3 溶液反应,将给滴定带来误差。
3.酸度不易过高,同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因为酸度较高和阳光直射,都可促进空气中的氧气将
I-氧化成 I2。

实训十一 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酸性锰酸高钾法测定水中 COD 的方法。
2.了解测定 COD 的意义。
二、基本原理
化学需氧量系指用适当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水样中需氧污染物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通常以
相应的氧量(单位为 mg/L)来表示。COD 是表示水体或污水的污染程度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之一,
是环境保护和水质控制中经常需要测定的项目。COD 值越高,说明水体污染越严重。COD 的测定分
为酸性高锰酸钾法、碱性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本实验采用酸性。
高锰酸钾法,在酸性条件下,向被测水样中定量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加热水样,使高锰酸钾
与水样中有机污染物充分反应,过量的高锰酸钾则加入一定量的草酸钠还原,最后用高锰酸钾溶
液返滴过量的草酸钠,由此计算出水样的耗氧量。反应方程式:

三、项目训练条件
1.仪器:250mL.锥形瓶;10mL 移液管;滴定管。
2.试剂
0.013mol/L 草酸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基准物质 NaC2O4,0.42g 左右溶于少量的蒸馏水中,定
量转移至 2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计算其浓度。
0.005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硫酸(1:2),10%硝酸银溶液。
四、实训内容
1.取适量水样于 250mL 锥形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 100mL,加硫酸(1:2)10mL,再加入 10%的
硝酸银溶液 5mL 以除去水样中的 Cl-(当水样中 Cl-浓度很小时,可以不加硝酸银),摇匀后准确加入
0.005mol/L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10.00mL(V1),将锥形瓶置于沸水浴中加热 30min,氧化需氧污染物。
稍冷后(约 80℃),加 0.013mol/L 草酸钠标准溶液 10.00mL,摇匀(此时溶液应为无色),在 70~80℃
的水浴中用 0.005mol/L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高锰酸钾标

84
准溶液的用量(V2)。
2.在 250mL.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 100mL,和硫酸(1:2)10mL,移入 0.013mol/L 草酸钠标准溶液
10.00mL,摇匀,在 70~80℃的水浴中,用 0.005mol/L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
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用量(V3)。
3.在 250mL 锥形瓶中加人蒸锦水 10mL 和硫酸(1.2)10mL,在 70~80℃下用 0.005mol/L 高锰酸
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用量(V4)。
按下式计算化学需氧量 COD(Mn):

式中,f=10.00/(V3-V4),即每毫升高锰酸钾相当于 f(mL)草酸钠标准溶液;VS 为水样体积;


16.00 为氧的相对原子质量,g/moL。
4.实验说明
(1)水样量根据在沸水浴中加热反应 30min 后,应剩下加入量一半以上的 0.005mol/L 高锰酸
钾溶液量来确定。
(2)废水中有机物种类繁多,但对于主要含烃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挥发性物质(如乙醇、丙酮
等)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中的有机物大多数可以氧化 90%以上,像吡啶、甘氨酸等有些有机
物则难以氧化,因此,在实际测定中,氧化剂种类、浓度和氧化条件等对测定结果均有影响,所以
必须严格按规定操作步骤进行分析,并在报告结果时注明所用的方法。
(3)本实验在加热氧化有机污染物时,完全敞开,如果废水中易挥发性化合物含量较高时,
应使用回流冷凝装置加热,否则结果将偏低。
(4)水样中 Cl-在酸性高锰酸钾中能被氧化,使结果偏高。
(5)实验所用的蒸馏水最好用含酸性高锰酸钾的蒸馏水重新蒸馏所得的二次蒸馏水。
【思考与练习】
1.哪些因素能响 COD 测定的结果,为什么?
2.可以采用哪些方法避免废水中 Cl-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85
项目七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任务一 金属指示剂

【技能目标】能正确叙述配置金属指示剂的配制方法。
【知识目标】了解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理解金属指示剂使用注意事项。
☆知识学习☆
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金属指示剂(In)是一些有机的配位剂,在一定的 pH 值下,能和金属离子生成有色的配合物
(MIn),其颜色与游离指示剂本身颜色有显著差别,从而指示滴定的终点。
In+M ⇆MIn
在滴定开始时,少量的金属离子 M 和金属指示剂 In 结合生成 MIn,溶液呈乙色,随着的加入,
游离的金属离子逐渐被 EDTA 配位生成 MY。到终点时,金属离子 M 几乎全部被配位,此时继续加
入 EDTA,由于配合物 MY 的稳定性大于 MIn,稍过量的 EDTA 就夺取 MIn 中金属离子 M,使指
示剂游离出来,溶液颜色突变为甲色,指示到达终点。
MIn+Y ⇆In+MY
乙色 甲色
二、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金属指示剂大多数是水溶性的有机染料,它应具备下列条件。
1.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MIn 的颜色应与金属指示剂 In 本身的颜色显著不同,
这样到达终点时的颜色变化才明显。
2.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之间的反应要灵敏、迅速,变色的可逆性好。
3.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要有适当的稳定性。如果 MIn 稳定性太差,则在化学计
量点前,MIn 就会分解,使终点会提前出现。MIn 的稳定性又不能太强,以免到达化学计量点时
EDTA 仍不能将指示剂取代出来,不发生颜色变化,终点延后。因此 MIn 稳定性必须小于该金属离
子与 EDTA 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一般要求二者稳定性应相差 100 倍以上。
4.金属指示剂还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此外金属指示剂还应易溶于水,性质比较稳定,便于贮存和使用。如铬黑 T、钙指示剂的水溶
液均易氧化变质,所以常配成固体混合物或用具有还原性的溶液来配制溶液。在配制铬黑 T 时,常
加入盐酸羟胺等还原剂。
三、使用金属指示剂应注意的问题
(一)指示剂使用的 pH 范围
金属指示剂为有机弱酸(或弱碱),其颜色的变化随着溶液 pH 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金属指示剂
有各自使用的 pH 范围。例如,常用金属指示剂铬黑 T(EBT)在水溶液中,当 pH<6 时,其游离态为

86
红色;当 pH>12 时,游离态呈橙色;当 PH=8~11 时,游离指示剂的颜色显蓝色。而铬黑 T 与金属
离子形成的配合物(M-EBT)的颜色为酒红色。所以铬黑 T 适宜在 pH 为 8~11 范围内使用。
(二)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某些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MIn)比其与 EDTA 形成配合物(MY)稳定,以致到达化
学计量点时,过量的 EDTA 不能夺取 MIn 中的金属离子,使溶液一直呈现 MIn 的颜色,无法指示
终点,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例如,在 pH=10 时,以铬黑 T 为指示剂用 EDTA 测定
Ca2+、Mg2+含量时,Al3+、Fe3+、Cu2+等对铬黑 T 封闭作用,致使终点无法确定,可以加入掩蔽剂三
乙醇胺,消除 Al3+、Fe3+对铬黑 T 封闭作用,加入沉淀剂 Na2S 可以消除 Cu2+对铬黑 T 封闭作用。
(三)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有些金属指示剂或金属指示剂配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太小,使得滴定剂 EDTA 与金属指示剂
配合物 MIn 交换缓慢,终点拖长,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僵化。可以通过加入有机溶剂或加热以增大
其溶解度。
(四)指示剂的氧化变质现象
金属指示剂大多为具有双键的有色化合物,易被日光、氧化剂、空气所分解。有些在水溶液中不
稳定,日久会变质。常用的金属指示剂见表 7-1。
表 7-1 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dlf 实训任务四 口述钙指示剂、铬黑 T 的配制方法

【思考与练习】
1.说明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2.说明金属指示剂的僵化现象和封闭现象。

87
任务二 EDTA 溶液的配制标定及应用
【技能目标】能熟练进行配位滴定操作,并能准确判断滴定终点;能熟练配制和标定 EDTA 标准溶

液,并正确计算分析结果。
【知识目标】掌握 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知识学习☆
一、配位滴定法概述
配位滴定法是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能够用于配位滴定的反应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形成的配位化合物要足够稳定,即 K 稳要大,一般要求 K 稳≥108
2.配位数必须恒定,即中心离子与配位剂应严格按照一定比例结合。
3.反应要完全,反应速率要快。
4.有适当的指示剂或其他方法确定化学计量点的到达。
在配位滴定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滴定剂是 EDTA 等氨羧类配位剂。
二、配位滴定原理
(一)配位滴定曲线
在配位滴定中,以 EDTA 的加入量为横坐标,金属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pM 为纵坐标作图,反映
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的浓度随着滴定剂的加入量而变化的曲线,称为配位滴定曲线。表 7-2 是
0.01000mol/LEDTA 滴定 20.00mL0.01000mo1/LCa2+过程中溶液中[Ca2+]和 pCa 的计算结果。
表 7-2 0.01000mol/L EDTA 滴定 20.00mL 0.01000mol/L Ca2+计算数据
加入 EDTA 量
被滴定 Ca2+/% 过量 EDTA/% [Ca2+]/(mol/L) pCa
体积/mL 相当于 Ca2+/%

0.00 0.0 0.01 2.0

18.00 90.0 90.0 5.6×10-4 3.3

19.80 99.0 99.0 5.6×10-5 4.3

19.98 99.9 99.9 5.6×10-6 5.3

20.00 100.0 100.0 5.6×10-7 6.3

20.02 100.1 0.1 5.6×10-8 7.3

20.20 101.0 1.0 5.6×10-9 8.3

22.00 110.0 10.0 5.6×10-10 9.3

40.00 200.0 100.0 5.6×10-11 10.3

由图 7-1 可见,当加入 EDTA 的量为 99.9%~100.1%时,滴定曲线 pCa 值由 5.3 变为 7.3,pCa


值产生突跃,突跃范围为 2.0 个 pM 单位。在配位滴定中,同酸碱滴定一样,都希望滴定曲线有较
大的突跃,以利于提高滴定的准确度。影响配位滴定的突跃的大小取决于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和
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越大,滴定的突跃围越大;当条件稳定常数一定时,
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越大,滴定的突跃范围越大。
(二)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一种金属离子能否被滴定取决于滴定时突跃范围的大小,而突跃范围取决于 cM 和 K'MY,实验

88
证明,只有当 LgcMK'MY≥6,金属离子才能被准确滴定。
如果不考虑其他配位剂所引起的副反应,条件稳定常数 LgK'MY 主要取决于溶液的酸度,当溶
液的酸度高于某一限度时,金属离子就不能被准确滴定,这一限度就是配位滴定允许的最低 pH 值
(最高酸度)。根据条件稳定常数关系式,则有:

一般 cM 在 0.01mol/L 左右,可得:

由上式可计算出 ,从査得对应 pH 值,即为最低 pH 值(最高酸度)。

若以金属离子的稳定常数的对数值为横坐标,滴定允许的最低 pH 值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
为酸效应曲线,如图 7-2 所示。

图 7-1 0.01000mol/L EDTA 滴定 图 7-2 EDTA 的酸效应曲线


0.01000mol/L Ca2+ 滴定曲线

在配位滴定过程中 pH 值越大,EDTA 的酸效应越弱,LgK'MY 增大,配合物越稳定,EDTA 与


被测离子反应越完全,滴定的突跃范围也越大。但随着 pH 值的增大,金属离子可 能会发生水解,
生成多羟基配合物,甚至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影响滴定反应的进行,因此应控制 pH 值使金属离子
不发生水解,即为最低酸度(最大 pH 值)。在没有辅助配位剂存在时,准确滴定某一金属离子的最
低酸度(最大 pH 值)通常由金属离子氢氧化物度积常数粗略求得。因此实际测定某金属离子时,应
有一个最适宜酸度的范围。
二、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一)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乙二胺四乙酸难溶于水,在分析中通常使用其二钠盐配制标准溶液。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提
纯方法较为复杂,在实验室中常采用间接法配制。
标定 EDTA 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有 Zn、ZnO、CaCO3、Bi、Cu、MgO、Ni、Pb 等实验室多采用金属
Zn 为基准物质,先用稀盐酸洗涤金属 Zn2~3 次。除去表面氧化层,然后用蒸馏水洗净,再用丙酮
漂洗 2 次,烘干备用。
标定时可选用二甲酚橙(XO)为指示剂,在 pH=5~6 的条件下标定,终点由红色突变为亮黄色。

89
若选用铬黑 T(EBT)为指示剂,在 pH=10 的 NH3·H2O-NH4Cl 缓冲溶液中进行滴定,终点由酒红色突
变为纯蓝色。
(二)水的硬度的测定
水的硬度是指水中除碱金属外的全部金属离子浓度的总和。通常以水中 Ca2+、Mg2+的总量表示,
把水中 Ca2+、Mg2+的总量折算成 CaO 或 CaCO3 来计算水的硬度。水的硬度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
以每升水中含 CaO 或 CaCO3 的质量来表示,单位是 mg/L;另一种用“度”来表示,以每升水中含
10 mg CaO 为 1(1 度)。国家标准规定饮用水硬度以 CaCO3 计,不能超过 450mg/L。
1.总硬度的测定
以铬黑 T(EBT)为指示剂,在 pH=10 的 NH3·H2O-NH4Cl 缓冲溶液中进行直接滴定。根据所消耗
EDTA 标准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可计算出:

式中:
c——EDTA 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1——测定总硬度时消耗 EDTA 标准溶液的体积,L;
V 水—测定时水样的体积,L;
M(CaCO3)—CaCO3 的摩尔质量,g/moL。
2.钙、镁硬度的测定
用 10%的 NaOH 溶液,调节溶液 pH=12,使 Mg2+ 生成 Mg(OH)2 沉淀,然后加钙指示剂,用
EDTA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EDTA 首先和游离的 Ca2+结合,然后夺取和钙指示剂结合的 Ca2+,释放
出指示剂,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

式中:
c(EDTA)-EDTA 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1---滴定 Ca2+、Mg2+总含量时消耗 EDTA 的体积,L;
V2---滴定 Ca2+的含量时消耗 EDTA 的体积,L;
V 水---测定时水样的体积,L;
M(Ca)--Ca 的摩尔质量,g/moL;
M(Mg)--Mg 的摩尔质量,g/moL;
(六)铝盐中 Al3+含量的测定
由于 Al3+与 EDTA 配位反应速率太慢,需要加热才能配合完全,且 Al3+对二甲酚橙、铬黑 T 等
指示剂有封闭作用,在 pH 值不高时,Al3+易水解,因此 Al3+不能用 EDTA 直接滴定进行测定,通
常采用返滴定法进行测定。在含 Al3+的试液中,在定量、过量加入 EDTA 标准溶液,在 pH=3.5 时煮
沸溶液数分钟,促使 Al3+和 EDTA 完全反应,将溶液冷却后,用缓冲溶液 HAc-NaAc 调节 pH=5~
6,加入二甲酚橙指示剂,用 Zn2+标准溶液返滴过量的 EDTA。终点时溶液颜色由亮黄色变为微红
色。根据加入的 EDTA 的物质的量和返滴剩余的 EDTA 用去的 Zn2+的物质的量,即可求出试样中
Al3+的含量。
【思考与练习】

90
1.标定 EDTA 时,加入 NH3·H2O-NH4Cl 缓冲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不用乙二胺四乙酸而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配制 EDTA 标准溶液?

实训十二 0.1mol/L 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 EDTA 的性质和配位滴定的原理。
2.掌握 EDTA 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技术。
二、基本原理
一 般 配 制 乙 二 胺 四 乙 酸 二 钠 ( EDTA ) 标 准 滴 定 溶 液 的 浓 度 为 : 0.1mol/L 、 0.05mol/L 和
0.02mol/L。
标定 EDTA 标准滴定溶液的化学反应式及基本单元如表 7-3 所示:

表 7-3 标定 EDTA 标准滴定溶液的化学反应式及基本单元

摩尔质量/(g/
名称(分子式) 反应的基本单元 化学反应式
moL)

EDTA(H4Y) H4Y 372.24


H2Y+Zn2+=ZnY+2H2+
氧化锌(ZnO) ZnO 81.39
【说明】乙二胺四乙酸难溶于水,在分析中通常将其二钠盐配制标准溶液。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提纯方法较为复杂,在实验室中长采用间接法配制。标定 EDTA 溶液浓度常用氧化锌或碳酸钙等作
为基准物质。本实训选用氧化锌作为标定 EDTA 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标定反应为详见表 7-3。
标定时,选用铬黑 T 为指示剂,在氨-氯化铵缓冲溶液中进行滴定,终点由酒红色突变为纯蓝
色。
三、试剂
1.仪器:天平(分度值 0.01g),分析天平(分度值 0.0001g),100mL 量筒,10mL 和 50mL
移液管,烧杯,玻璃棒,50mL 酸式滴定管,250mL 锥形瓶,250mL 容量瓶,洗瓶,试剂瓶,高温
炉,干燥器,称量瓶。
2.试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AR),氧化锌(AR),盐酸(AR),氨水,氨-氯化铵缓冲溶
液,铬黑 T 指示剂,蒸馏水。
铬黑 T:最适宜的 pH 范围为 8~10,其水溶液不太稳定,通常与 NaCl 混合配成 1+100 的固体
混合物使用。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的配制:把 0.1mol/L 氯化铵与 0.1mol/L 氨水以 2:1 比例混合均匀,pH 为
9.1。
四、实训步骤
1.配制
称取下述规定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 1000mL 水,加热溶解,冷却,摇匀。

c(EDTA)/(mol/L)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质量 m/g

0.1 40

0.05 20

91
0.02 8
2.标定
(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EDTA)=0.1mol/L],[c(EDTA)=0.05mol/L]
按表的规定量称取于 800℃士 50℃的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氧化锌,用少量水
湿润,加 2mL20%盐酸溶液溶解,加 100mL 水,用氨水溶液(10%)调节溶液 pH 至 7~8,加 10mL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加少许(约 0.1g)铬黑 T 指示剂,混匀后,用配制好的乙二胺四乙酸
二钠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色变为纯蓝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c(EDTA)/(mol/L) 工作基准试剂邻氧化锌质量 m/g

1 0.3

0.05 0.15
(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EDTA)=0.02mol/L]
称取 0.42g 于 800℃士 50℃的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氧化锌,用少量水湿润,加
3mL20%盐酸溶解,移入 2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取 35.00mL~40.00mL,加 70mL 水,
用氨水溶液(10%)调节溶液 pH 至 7~8,加 10mL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加少许(约 0.1g)铬
黑 T 指示剂,混匀后,用配制好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色变为纯蓝色。同时做空
白试验。
五、数据记录和计算
1.EDTA 标准溶液标定原始记录表详见表 7-4。
表 7-4 EDTA 标准溶液标定原始记录表
测定次数 1 2 3

ZnO+称量瓶质量/g

ZnO+称量瓶质量/g

ZnO 质量/g

EDTA 溶液终读数/mL

EDTA 溶液初读数/mL

V(EDTA)/mL

空白值/mL

c(EDTA)/(mol/L)

c(EDTA)平均值/(mol/L)

相对平均偏差/%
2.EDTA 标准溶液浓度计算:
(1)EDTA 标准溶液[c(EDTA)=0.1mol/L],[c(EDTA)=0.05mol/L]

式中:
c(EDTA)—EDTA 标准滴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m—ZnO 的质量的准确数值,g;
V1—EDTA 溶液的体积的数值,mL;

92
V2—空白试验 EDTA 溶液的体积的数值,mL;
M—ZnO 的摩尔质量,81.39g/moL。
(2)EDTA 标准溶液[c(EDTA)=0.02mol/L]

式中:
c(EDTA)—EDTA 标准滴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m—ZnO 的质量的准确数值,g;
V1—ZnO 溶液的体积的准确值,mL;
V2—EDTA 溶液的体积的数值,mL;
V3—空白试验 EDTA 溶液的体积的数值,mL;
M—ZnO 的摩尔质量,81.39g/moL。
六、注意事项
1.GB 中使用 5g/L 铬黑 T 指示液作为指示剂,但因其水溶液不稳定,所以常配成固体混合物或
用具有还原性的溶液来配制溶液。在配制铬黑 T 时,常加入盐酸羟按等还原剂。
2.金属指示剂颜色的变化随着溶液 pH 的不同而变化,而铬黑 T 最适 pH 为 8~10,故注意调节
溶液的 pH 值。

实训十三 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水的硬度的表示方法。
2.掌握配位滴定法测定水总硬度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铬黑 T、钙指示剂的使用条件。
二、基本原理
水硬度指除水中除碱金属以外的全部金属离子浓度的总和。大多数水硬度--般主要指钙
疑离子浓度的总和,水的硬度大小是以 Ca+、Mg+总量折算成 CaO 或 CaCO,的量来衡量的。我国目
前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每升水中含 CaCO3(或 CaO)的质量来表示,单位是 mg/L;另一
种是用德国度(°)来表示,即每升水中含有 10mgCaO 为 1°,一般把天然水分成五类:小于 4°叫最软
水,4°~8°为软水,8°~16°为稍硬水,16°~30°为硬水,30°以上为最硬水。
Ca2+、Mg2+总硬度的测定:以铬黑 T(EBT)为指示剂,在 pH=10 的 NH3·H2O-NH4Cl 缓冲溶液进行直接
滴定。铬黑 T、EDTA 都能和 Ca2+、Mg2+生成配合物,其稳定性依次为:

滴定前铬黑 T 和 Mg2+ 首先生成酒红色的配合物 MgIn。随着 EDTA 的滴入,EDTA 先结合


Ca2+,其次结合游离的 Mg2+,最后夺取与铬黑 T 结合的 Mg2+,使指示剂游离出来,溶液颜色由酒
红色突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滴定时,用三乙醇胺掩蔽 Fe3+、Al3+等共存离子。

式中,ρ(CaO)为水样中 CaO 的含量 ρ(CaCO3)为水样中 CaCO3 的含量;c(EDTA)为 EDTA 标准

93
溶液的浓度, mol/L;V1(EDTA)为滴定时消耗 EDTA 标准溶液的体积, mL;V0 为水样的体积,
mL;M(CaO)为 CaO 摩尔质量,g/moL;M(CaCO3)为 CaCO3 摩尔质量,g/moL。
Ca2+、Mg2+含量的测定:用 10%的 NaOH 溶液,调节溶液 pH=12,使 Mg2+生成 Mg(OH)2 沉淀,
然后加钙指示剂,用 EDTA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EDTA 首先和游离的 Ca2+结合,然后夺取和钙指示
剂结合的 Ca2+,释放出指示剂,溶液由酒红色变纯蓝色,即为终点。

式中,c 为 EDTA 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1 为滴定 Ca2+、Mg2+总含量时消耗的 EDTA 的体积,


L;V2 为滴定 Ca2+的含量时消耗的 EDTA 的体积,L;V 水为测定时水样的体积,L;M(Ca)为 Ca
的摩尔质量,g/moL;M(Mg)为 Mg 的摩尔质量,g/moL。
三、仪器试剂
1.仪器:50mL 酸式滴定管;10mL 量简;50mL 移液管;锥形瓶。
2.试剂:NH3·H2O-NH4Cl 缓冲溶液(pH=10 称 54gNH4Cl 溶于水中,加入浓氨水 410mL.用蒸馏
水稀释至 1000mL);铬黑 T 指示剂(将铬黑 T 与固体 NaCl 按质量比 1:100 混合,研磨混匀,装瓶备
用);10%NaOH;钙指示剂元乙醇胺水溶液(1:2);0.01mol/LEDTA 标准溶液。
四、实训步骤
1.水样总硬度的测定
吸取水样 50.00mL 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入三乙醇胺溶液 3mL,.播匀后再加入 NH3·H2O-
NH4Cl 缓冲溶液 5mL 及少许铬黑 T 指示剂(约 0.1g),摇匀,用 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
红色恰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记录 EDTA 用量 V1()(mL),根据 EDTA 溶液的用量计算水样的硬
度。平行测定三份。
2.钙硬度的测定
准确吸取水样 50.00mL 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 50mL10%NaOH 溶液调节溶液的 PH=12,摇匀
加少许钙指示剂(约 0.1g),摇匀,用 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酒红色编纯蓝色即为终点,记录
EDTA 用量 V2(mL)。平行测定三份。
(1)水样总硬度的测定
项目 1 2 3
EDTA 标准溶液的浓度 c(EDTA)/(mol/L)

EDTA 溶液初度数/mL
EDTA 溶液终度数/mL
滴定所需 EDTA 溶液的体积 V1/mL
ρ(CaO)(°)
平均 ρ(CaO)/(°)
水样总硬度 ρ(CaCO3)/(mg/L)
平均 ρ(CaCO3)/
(mg/L)
(2)钙含量的测定

94
项目 1 2 3
EDTA 标准溶液的浓度 c(EDTA)/(mol/L)

EDTA 溶液初度数/mL
EDTA 溶液终度数/mL
滴定所需 EDTA 溶液的体积 V2/mL
Ca2+含量/(mg/L)
Ca2+含量平均值/
(mg/L)
钙、镁含量
Mg2+含量/(mg/L)
Mg2+含量平均值/
(mg/L)

95
项目八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任务一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技能目标】能正确判定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知识目标】了解沉淀生成的条件、熟悉沉淀生成过程中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知识学习☆
一、溶度积规则
(一)溶度积规则
在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次方的乘积称为离子积,用符号 Qi 表示:

Qi 和 Ksp 的表达式完全一样,但 Qi 表示任意情况下的有关离子浓度方次的乘积,其数


值不定;而 Ksp 仅表示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有关离子浓度方次的乘积,在一定温度下,是个
常数。二者有本质区别。在任何给定的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 Qi 与 Ksp 做比较有以下三种情况。
1.Qi < Ksp 时,为不饱和溶液,无沉淀析出。若体系中有固体存在,固体将溶解直至饱和
为止。所以 Qi<Ksp 是沉淀溶解的条件。
2.Qi = Ksp 时,是饱和溶液,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Qi > Ksp 时,为过饱和溶液,有沉淀析出,直至饱和。所以 Qi>Ksp 是沉淀生成的条件。
以上就是溶度积规则的具体内容,它是难溶电解质多相离子平衡移动规律的总结。据
此可以判断体系中是否有沉淀生成或溶解,也可以通过控制离子的浓度,使沉淀生成或使
沉淀溶解。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1.本质 难溶电解质的本质是决定其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2.温度 大多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过程是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将使其溶解度增大;反
之亦然。
3.同离子效应 根据溶度积规则,若向 BaSO4 饱和溶液中加入 BaCl2 溶液,由于 Ba2+浓
度增大,使得 Qi > Ksp,溶液中有 BaSO4 沉淀析出,从而使 BaSO4 的溶解度降低。同样,若
加入 Na2SO4 也会产生相同效果。这种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可溶性电解质,而引起难溶电解
质溶解度降低的现象称为难溶电解质的同离子效应。
4.盐效应 根据溶度积规则,在 AgCl 饱和溶液中加入少许强电解质 KNO3,溶液中的离
子总数明显增多。由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得 Ag+与 Cl-相互碰撞并结合成 AgCl 的沉淀速
度有所降低,因而破坏了 AgCl 的沉淀溶解平衡关系,促使 AgCl 溶解,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状态,这时 AgCl 的溶解度比纯水中的大。
这种由于加入含有大量非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或过量沉淀剂),使得难溶电解质的
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难溶电解质产生同离子效应时,也伴随着盐效应,但两者
相比较,盐效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思考与练习】
1.什么叫溶度积规定?其实质是什么?

96
2.盐效应对溶度积有什么影响?

97
任务二 硝酸银溶液的配制标定及应用
【技能目标】会进行硝酸银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能利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测定水中氯化物含量。
【知识目标】了解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斯法的原理和滴定条件。
☆知识学习☆
一、沉淀滴定法概述
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类滴定分析方法。虽然许多化学反应能生成沉淀,
但符合滴定分析要求,适用于滴定分析的沉淀反应并不多。因为很多沉淀的组成不恒定,
或溶解度大,或易形成过饱和溶液,或达到平衡速度慢,或共沉淀现象严重等。用于沉淀
滴定反应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沉淀的组成恒定,溶解度小,在沉淀过程中不易发生共沉淀现象。
2.反应速率快,不易形成过饱和溶液。
3.有确定化学计量点的简单方法。
4.沉淀的吸附现象不影响化学计量点的测定。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生成难溶银盐的反应。例如:
Ag+ + X- = AgX↓(X=Cl-,Br-,I-)
Ag+ + SCN- = AgSCN↓
这种利用生成难溶银盐反应的测定方法称为银量法。银量法可以测定
Cl 、Br-、I-、Ag +、CN -、SCN-等离子,用于化工、农业及处理“三废”等生产部门的检测工作。
-

根据确定终点采用的指示剂不同,银量法主要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斯法。
二、莫尔法
(一)原理
以 K2Cr04作指示剂,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用 AgN03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Cl-或 Br-离子。
由于 AgCl 的溶解度小于 Ag2CrO4 的溶解度,首先析出 AgCl 白色沉淀,当 Cl-被 Ag+定
量沉淀完全后,稍过量的 Ag+与 CrO42-形成砖红色沉淀,以此指示滴定终点。其反应式为:
计量点前 Ag+ + Cl- = AgCl↓(白色)
量点时 2Ag+ + CrO42- = Ag2CrO4↓(砖红色)
(二)滴定条件
① 严格控制 K2CrO4 的用量。如果 K2CrO4 的浓度过大,终点将提早出现;浓度过小,终
点将拖后。一般 K2CrO4 的浓度以 0.005mol/L 为宜。
② 溶液的酸度。莫尔法应当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进行。因为在酸性溶液中 CrO42-转化
为 Cr2O72-,使 CrO42-浓度降低,影响 Ag2CrO4 沉淀的生成。
如果溶液的碱性太强,将析出 Ag2O 沉淀。因此,莫尔法适合的酸度条件为 pH=6.5~
10. 5。如果溶液碱性太强,可用稀硫酸调节;如果溶液酸性太强,可用氢氧化钠调节。
(三)应用范围
可用于测定 Cl-或 Br-,但不能用于测定 I-和 SCN-,因为 AgL 或 AgSCN 的吸附能力太
强,滴定到终点时有部分 I-或 SCN-被吸附,将引起较大的负误差。AgCl 沉淀也容易吸附
Cl-,在滴定过程中,应剧烈振荡溶液,可以减少吸附,以期获得正确的终点。
三、佛尔哈德法
(一)原理
佛尔哈德法是铁铵矾[NH4Fe(SO4 ) 2·2H2O]作指示剂,在酸性介质中,用 KSCN 或
NH4SCN 为标准溶液滴定。由于测定的对象不同,佛尔哈德法可分为直接滴定法和返滴定法。
1.直接滴定法

98
在含有 Ag+的硝酸溶液中加入铁铵矾指示剂,用 NH4SCN 标准溶液滴定,先析出白色
的 AgSCN 沉淀,达到化学计量点时,过量的 NH4SCN 就与 Fe3+生成 FeSCN2+,指示滴定终
点到达。其反应式为:
Ag+ + SCN- = AgSCN↓(白色)
Fe3+ + SCN - = Fe SCN2+↓(红色)
AgSCN 会吸附溶液中的 Ag+,所以在滴定时必须剧烈振荡,避免指示剂过早显色,减
小测定误差。直接滴定法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一般控制在 0.1~1mol/L。若酸性太低,Fe3+将
水解,生成棕色的 Fe(OH)3,影响终点观察。
2.返滴定法
在含有卤素离子的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已知过量的 AgNO3 标准溶液,以铁铵矾为指
示剂,用 NH4SCN 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 AgNO3。如滴定 Cl-时的主要反应式为:
Ag++Cl- = AgCl↓
当过量半滴 SCN-溶液时,Fe3+便与 SCN-反应生成红色 FeSCN2+指示终点到达。
(二)滴定条件
1. 指示剂用量。实验证明,能观察到红色,FeSCN2+的最低浓度为 6.0×10-6 mol/L,根据
溶度积公式,Fe3+的浓度约为 0.03mol/L。实际上,Fe3+浓度太大,溶液黄色较深,影响终点
观察,通常 Fe3+的浓度为 0.015mol/L。
2. 溶液酸度。滴定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以防止 Fe3+水解。一般控制溶液氢离子浓度在
0.1~1.0mol/L 之间。
3. 当用返滴定法测 Cl-时,由于 AgCl 溶解度大于 AgSCN 溶解度,会发生沉淀转化:
AgCl + SCN-= AgSCN + Cl-
使终点拖后,甚至无法到达终点。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滴定前加入少量硝基苯,覆
盖于 AgCl 沉淀表面。也可过滤分离后再滴定。
4.测 I-时须先加过量 AgNO3 后,再加入指示剂,防止 Fe3+氧化 I-,无法指示终点。
(三)应用范围
返滴定法用于测定 Cl-、Br-、I-、SCN-、PO43-、AsO3-;直接滴定法用于测定 Ag+。在农业上
也常用此法测定有机氯农药等。
四、法扬斯法
该法是用吸附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一种银量法。
(一)原理
吸附指示剂是一类有机染料,当它被沉淀表面吸附后,引起颜色的变化,而指示滴定
终点。例如,用 AgN03 标准溶液滴定 Cl-时,可用吸附指示剂来指示滴定终点。荧光黄吸附指
示剂是一种弱酸,在溶液中解离出黄绿色的 FIn-阴离子。
HFLn=H+ + FLn-
黄绿色
在化学计量点前,溶液中有剩余的 Cl-存在,AgCl 沉淀吸附 Cl-而带负电荷,不吸附指
示剂阴离子 FLn-。因此,FIn-阴离子留在溶液中呈黄绿色。
在化学计量点后,稍过量的 Ag+被 AgCl 沉淀吸附而带正电荷,这时溶液中 FLn-阴离子
被吸附,溶液颜色由黄绿色变为粉红色,指示滴定终点到达。
(AgCl)·Ag+ + FLn- = (AgCl)·Ag·FIn
黄绿色 粉红色
(二)滴定条件
1. 尽可能使沉淀保持溶胶状态,以具有较大的比表面,便于吸附更多的指示剂。故常
在滴定时加入糊精或淀粉等胶体保护剂。

99
2. 应控制适当的酸度,使指示剂呈阴离子状态。酸度大时, H+写指示剂阴离子结合成
不被吸附的指示剂分子,无法指示终点。例如,荧光黄适用于 pH=7~10 的条件下进行滴定。
若 pH<7,荧光黄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被吸附,无法指示终点。
3. 避免强光照射。卤化银易感光变黑,影响终点观察,应避免在强光下滴定。
4. 沉淀对指示剂的吸附能力,应略小于对待测离子的吸附能力,否则指示剂将在化学
计量点前变色。但如果太小,又会使颜色变化不敏锐,终点推迟。
卤化银对卤化物和几种吸附指示剂的吸附能力的次序如下:
I- > SCN- > Br- > 曙红 > Cl- > 荧光黄
(三)应用范围
法扬斯法可用于测定 Cl-、Br-、I-和 SCN-及生物碱盐类等。测定 Cl-时用荧光黄作指示剂;
测定 Br-、I-、SCN-时则用曙红作指示剂。

实训十四 0.1mol/L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硝酸银的性质和沉淀滴定的原理。
2.掌握硝酸银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技术。
二、基本原理
一般配制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为:c(AgNO3)=0.1mol/L。
标定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化学反应式及基本单元如表 8-1 所示:

表 8-1 标定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化学反应式及基本单元

摩 尔 质 量 / ( g/
名称(分子式) 反应的基本单元 化学反应式
moL)

硝 酸 银 计 量 点 前 AgNO3 + NaCl = AgCl↓ ( 白 色 ) +


AgNO3 169.87
(AgNO3) NaNO3

计 量 点 时 2AgNO3 + K2CrO4 = Ag2CrO4↓ ( 砖 红


氯化钠(NaCl) NaCl 58.442
色)+2KNO3

【说明】硝酸银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会导致试剂成分改变,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
液。根据确定终点采用的指示剂不同,标定方法可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斯法。
本实训采用莫尔法标定 AgNO3溶液的浓度。以 NaCl为基准物质,以铬酸钾(K2CrO4)为
指示剂,由于 AgCl的溶解度小于 Ag2CrO4的溶解度,首先析出 AgCl,当 Cl-被 Ag+定量沉淀
完全后,稍过量的 Ag+与 CrO42- 形成砖红色沉淀,以此指示滴定终点。
三、试剂

100
1.仪器:天平(分度值 0.01 g),分析天平(分度值 0.0001 g),100 mL 量筒,移液管,
烧杯,玻璃棒,50mL 棕色酸式滴定管,250 mL 锥形瓶,洗瓶,棕色试剂瓶,高温炉,干
燥器,称量瓶。
2.试剂:硝酸银(AR),氯化钠(AR),5%K2CrO4溶液,蒸馏水。
四、实训步骤
1.配制
称取 17.5g 硝酸银,溶于 1000mL 蒸馏水中,摇匀。溶液贮存于棕色瓶中。
2.标定
称取 0.22g 于 500 ℃~600 ℃烘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氯化钠,称准至 0.0001g,溶于
70mL 蒸馏水中,加 1mL5% K2CrO4溶液,摇匀,避光操作,用配制好的硝酸银溶液滴定,
滴定过程中,应剧烈振荡溶液,滴定至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五、数据记录和计算
1.硝酸银标准溶液标定原始记录表详见表 8-2。

表 8-2 硝酸银标准溶液标定原始记录表
测定次数 1 2 3

NaCl+称量瓶质量/g 38.8643 38.6421 38.4401

倾倒后 NaCl+称量瓶质量/g 38.6421 38.4401 38.2396

NaCl 质量/g 0.2022 0.2020 0.2005

AgNO3 溶液终读数/mL 34.50 34.32 34.29

AgNO3 溶液初读数/mL 0.00 0.00 0.00

V(AgNO3)/mL 34.50 34.32 34.29

c(AgNO3)/(mol/L) 0.10029 0.10071 0.10005

c(AgNO3)平均值/(mol/L) 0.10035

相对平均偏差/% 0.24%

2.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c(AgNO3)—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m—重铬酸钾的质量的准确数值,g;
V—硝酸银溶液的体积的数值,mL;
M—氯化钠的摩尔质量, 。

101
六、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 K2CrO4 用量。如果 K2CrO4的浓度过大,终点将提早出现;浓度过小,终点
将拖后。
2.莫尔法应当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进行。因为在酸性溶液中 CrO42-转化为 Cr2O72-,使
CrO42-浓度降低,影响 Ag2CrO4沉淀的生成。如果溶液碱性太强,将析出 Ag2O沉淀。
3.AgCl沉淀容易吸附 Cl-,在滴定过程中,应剧烈振荡溶液,以减少吸附,以期获得正
确的终点。

实训十五 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学习银量法测定氯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 AgNO3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二、基本原理
AgNO3 标准滴定溶液可以用经过预处理的基准试剂 AgNO3 直接配制。但非基准试剂
AgNO3 中常含有杂质,如金属银、氧化银、游离硝酸、亚硝酸盐等,因此用间接法配制。先配
成近似浓度的溶液后,用基准物质 NaCl 标定。以 NaCl 作为基准物质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
中,用 AgNO3 溶液滴定,以 K2CrO4 作为指示剂,其反应如下; 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微过
量的 Ag+与 CrO42-反应析出砖红色 Ag2CrO4 沉淀,指示滴定终点。在中性至弱碱性范围内
(pH6.5-10.5),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硝酸银滴定氯化物时,由于氯化银的溶解度小于铬酸
银的溶解度,氯离子首先被完全沉淀出来后,然后铬酸盐以铬酸银的形式被沉淀,产生砖
红色,指示滴定终点到达。该沉淀滴定的反应如下: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
锥形瓶、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烧杯、药匙、电子天平、烧杯。
四、实验试剂和材料
蒸馏水、干燥的 NaCl、未知浓度的 AgNO3 溶液、K2CrO4 指示液。
五、实训步骤
1. 准确称取基准试剂 NaCl(0.002moL)0.117 克,加入 100mL 容量瓶中,并用不含
Cl-的蒸馏水定容到标准刻度。此时的 NaCl 溶液为 0.02mol/L。
2. 标定未知浓度的 AgNO3 溶液,取 6 个锥形瓶非别标号为 1.2.3、4、5、6。1 号锥形瓶为
空白试验,只加入 40mL 蒸馏水,2.3、4 号锥形瓶各加入 10mL 的标准 NaCl 溶液以及 40mL
的蒸馏水。每个锥形瓶中各加入 2~3 滴 K2CrO4 指示液。
3. 开始标定,1 号锥形瓶用未知浓度的 AgNO3 溶液滴定蒸馏水并记录消耗的 AgNO3 溶
液的体积V0。
4. 2.3、4 号锥形瓶用未知浓度的 AgNO3 溶液滴定标准 NaCl 溶液并记录消耗的 AgNO3

溶液的体积 、 、 。

5. 分别取自来水 25mL 和 40mL 的蒸馏水至 5、6 号锥形瓶中,各加入 2~3 滴 K2CrO4 指

示液,用 AgNO3 溶液滴定并记录消耗的 AgNO3 溶液的体积 、 。

102
六、数据处理
V0 V1 V2 V3 V4 V5

消耗未知浓度的 AgNO3 溶液
(mL)
加入基准试剂 NaCl 的质量
(g)
锥形瓶编号

1.AgNO3 浓度的计算公式

式中:
V1 为 1 号锥形瓶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mL)
V2 为 2.3、4 号锥形瓶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mL)
V 为锥形瓶中 NaCl 溶液的体积
C 为锥形瓶中 NaCl 溶液的浓度

2.自来水中氯离子浓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V1——空白试验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量,mL;
V2——水样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量,mL;
V——试样体积,mL

103
所以自来水中氯离子的含量为
七、注意事项
1. AgNO3 试剂及其溶液具有腐蚀性,破坏皮肤组织,注意切勿接触皮肤及衣服。
2. 配制 AgNO3 标准溶液的蒸馏水应无 Cl-,否则配成的 AgNO3 溶液会出现白色浑浊,
不能使用。
3. 实验完毕后,盛装 AgNO3 溶液的滴定管应先用自来水洗涤 2~3 次后,再用蒸馏水
洗净,以免 AgCl 沉淀残留于滴定管内壁。

104
项目九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任务一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能口述光的吸收定律,分析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本质与颜色、光吸收曲线,理解光的吸收定律,

☆知识学习☆
我们周围的许多物质都有颜色,如 Kr2Cr2O7 水溶液为橙红色、KMnO4 水溶液为紫红色 、
CuSO4 的水溶液呈蓝色。当然也有一些物质没有颜色或其颜色不易被人们所觉察。在一定的
条件下,没有颜色的物质也可以通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颜色较明显的有色化合物。例如
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但 pH 值在 3~9 时,Fe2+与邻二氮菲反应能生成橙红色的配合物;
Cu2+与 NH3·H2O 反应能生成深蓝色的物质等等。当这些有色物质溶液浓度改变时,溶液颜
色的深浅也随之改变,也就是说,溶液颜色的深浅与物质的浓度有关系。因此,根据比较
同种物质溶液颜色深浅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称为比色分析法。比色分析时,直接用眼睛
观察并比较溶液颜色深浅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称为目视比色法。随着现代仪器的发展,
用仪表代替人眼,采用被测溶液吸收的单色光作入射光源,也就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
液吸光度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也称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被测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它包括比色法、
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与化学分析法相比,吸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
高、应用广泛、仪器设备简单、易操作、发展前景好等特点。
那么光有哪些基本的性质呢?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光的波动性表现为光以波的形式传播,并能
产生折射、反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光同时还具有粒子性,例如光电效应就明显地表现出
光的粒子性。
光的最小单位是光子,光子具有一定的能量(E),它与光波频率(υ)或波长(λ)
的关系为:

式中,E 为能量,eV;h 为普朗克常数,h=6.626×10-3,J·s;υ 为频率,Hz;λ 为波长,


nm;c 为光速,m·s-1,真空中约为 3.0×108m·s-1。
从上式可知,光子的能量 E 与频率 v 或波长 λ 相对应,波长越长能量越小,波长越短
能量越大,简单地说,短波的能量大,长波的能量小。
可见光就是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到的光,其波长范围为 400~760nm,在该范围内,不
同波长的可见光对人眼产生不同的刺激,人眼感觉到的效果就是呈现不同的颜色,波长与
颜色的关系如图 9-1 所示。我们将同一个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光称
为复合光。

105
图 9-1 波长与颜色的关系
我们所看到的溶液的颜色不能称为单色光,因单色光只有一个波长。肉眼观察到的颜
色最多只能称为近似的单色光(相对于人眼的分辨率来说)。各种单色光之间并无严格的
界限,如绿色光就包括 500~560nm 的各种单色光。人们日常所见的白光,就是单色光按一
定比例混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效果。如果把图 9-2 中位置相对应的两种色光按一定强度比例
混合,就可以得到白光,这两种色光通常称为互补色,如青光与红光互补,绿光红紫与紫
光互补等等。

图 9-2 互补光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物质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例如铜
氨配合物溶液显蓝色,是因为铜氨络离子选择性地吸收了部分复合光中的黄色光从而使溶
液显蓝色;又如 KMnO4 溶液呈紫色,原因是当白光通过 KMnO4 溶液时,它选择地吸收了
白光中的绿色光(500~560nm),其他色光不被吸收而透过溶液,所以,KMnO4 溶液呈透
过紫光的颜色。溶液的吸光质点选择性地吸收白光中的某种色光,而呈现透射光(吸收光
的互补色光)的颜色。
绿色光和紫色光互补,蓝色光和黄色光互补,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生成白光。在
白光的照射下,如果可见光几乎全部被吸收,则溶液呈黑色;如果全部不吸收或吸收极少,
则溶液呈无色;如果只吸收或最大程度吸收某种波长的色光,则溶液呈现被吸收光的互补
色。
表 9-1 列出了溶液颜色与吸收光颜色和波长范围的关系。

表 9-1 物质颜色与对应的吸收管颜色
物质颜色 吸收光
颜色 波长/nm
黄绿 紫 400~450
黄 蓝 450~480
橙 绿蓝 480~490
红 蓝绿 490~500

106
紫红 绿 500~560
紫 黄绿 560~580
蓝 黄 580~600
绿蓝 橙 600~650
蓝绿 红 650~760

不同的物质之所以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是由物质的本质决定的,即取决于物质的组
成和结构。所以,物质对光的吸收是具有专属性的选择性吸收。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可
以作为分析鉴定物质的依据。
任何一种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都是不同的,可以使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
分别通过某一固定浓度和厚度的有色溶液,测量该溶液对各种单色光的吸收程度(即吸光
度,用 A 表示),以波长入为横坐标,吸光度 A 为纵坐标作图,这样得到的曲线叫光吸收
曲线。
图 9-3 是四种不同浓度 KMnO4 溶液的光吸收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不管浓度大小,
在可见光范围内,KMnO4 溶液对波长 525nm 附近的绿色光吸收能力最大,而对紫色和红色
光吸收很少,所以高锰酸钾溶液呈现紫红色。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最大吸收波长,常用
入 max 或入最大表示。KMnO4 溶液的入=525nm。浓度不同时,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
对于不同浓度的同一物质,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收曲线形状相似,只是吸光度随浓度增大
而增大,这个特性可以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不同物质的光吸收曲线形状不同。一般在
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吸光度,灵敏度最高。因此,吸收曲线是吸光光度法中选择测量波长的
重要依据。在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时,若没有其他干扰物质存在,一般总是选择最大吸收
波长作为测量波长。因此,吸收曲线是分光光度分析的重要依据。

图 9-3 KMnO4 溶液的光吸收曲线


二、光吸收定律
吸光光度法的定量依据是朗伯比耳定律,这个定律首先是由实验观察得到的。当一束
平行单色光通过某一液层厚度的有色溶液时,溶质吸收了光能,光的强度就要减弱。溶液
的浓度越大,通过的液层厚度越大,则光被吸收得越多,光强度的减弱也越显著。1760 年
朗伯和比耳分别研究了光吸收与有色溶液层厚度和溶液组成定量关系,称为朗伯比耳定律,
也叫光的吸收定律。这个定律奠定了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
实践证明,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非散射的稀溶液时,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它的数学表达式是:

107
式中,I0 为入射光的强度;It 为透射光的强度;K 为比例常数;b 为液层的厚度即光程
长度,cm;c 为溶液的浓度,mol·L-1 或 g·L-1。
当 It=I0 时,Ig(It=I0)=0,说明溶液对光完全不吸收;It 值越小,则 Ig(It/I0)值越大,
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越大。因此,式中的 Ig(It/I0)表示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称为当吸光
度,常用 A 表示。所以上式可写成:A=Kbc
比例常数 K 与入射光的波长、溶液的性质及温度有关,也与仪器的质量有关,但与溶
液的浓度、液层的厚度无关,在一定条件下是一个常数。它反映了溶液对某一波长光的吸收
能力。
1.摩尔吸光系数
当溶液以物质的量浓度 c(mol·L-1)表示,b 的单位是 cm 时,则 K 就用 ε 表示,其单
位为 L·mo1-1cm-1,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它表示当溶液浓度为 1mol·L-1,液层厚度为 1cm 时,
溶液对某波长单色光的吸光度。那么 A=Kbc 可写成:

ε 是各种吸光物质在一定波长入射光照射下的特征常数。同一物质与不同显色剂反应,
生成的不同有色化合物的 ε 值不一样,同一化合物在不同波长处的 ε 也可能不同。ε 值越大
表示有色物质对该波长光的吸收能力越大,则测定的灵敏度也就越高,反之亦然。一般认
为:ε<1×104 L·mo1-1·cm-1,灵敏度较低;ε=1×104~6×104 L·mol-1.cm-1,属于中等;ε>
6×104 L·mo1-1.cm-1,属高灵敏度。我们通常所讲的有色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是指在最大波长
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以 εmax 表示。
2.质量吸光系数
当溶液以质量浓度 c(g·L-1)表示,液层厚度 b 的单位是 cm 时,相应的比例常数称为
质量吸光系数(适用于摩尔质量未知的化合物)。以 a 表示,其单位为 L·g=1 cm-1。那么 A=
Kbc 可写成:

ε 与 a 的计算关系为:

在吸光度的测量中,有时也用透光度 T 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和进行有关计算透光
度是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即 T=I0/It,表示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度。
朗伯比耳定律的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非散射性的溶液时,溶液的及
中与液液大相用些存测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成正比。此定律不仅适用于可见光,
也适用于红外光和紫外光;不仅适用于可见光,也适用于红外光和紫外光;不仅使用于均
匀的、非散射型的溶液,也适用于气体和均质固体,但辐射与物质之间应只有吸收而没有
荧光个光化学现象。
在含有多组分体系的吸光分析中,往往各组分都会对同一波长的光有吸收作用。如果
各组分的吸收质点没有相互作用,在入射光强度和波长都固定的前提下,体系的总吸光度
等于个组分吸光度之和,即:

这一规律称为吸光度的加和性,根据这一规律可进行多组分的测定。

108
朗伯比耳定律适用于紫外、可见和红外光区。测试样可以是均匀的非散射的液体、固体
或气体。在实际测试时应注意,如果单色光不纯或者溶液浓度过大,都会导致溶液的吸项
与浓度不成直线关系,而偏离光吸收定律,将导致结果误差较大。
三、偏离朗伯比耳定律
根据朗伯比耳定律,当液层厚度固定后,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如果配光
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并测其吸光度值,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
横坐标作图,应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称为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但在实际工
作的中,常常会因为一些物理和化学因素出现标准曲线偏离直线而发生上弯或下弯的现象,
这种用现象称为偏离朗伯比耳定律。
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其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由于参比溶液选择不当、吸收池厚度
不等,吸收池位置不妥、吸收池透光面不清洁等原因所引起的;在溶液浓度较高时,直线
也经发生弯曲。在实际工作中,待测溶液的浓度应控制在 0.01mol/L 以下。

109
任务二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技能目标】能熟练选定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所使用的方法,能口述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为下次实验做准备。
【知识目标】掌握吸收光度法用于微量组分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知识学习☆
一、比色分析法
(一)目视比色法
有色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浓度有关,溶液愈浓,颜色愈深。用肉眼直接观察溶液与标准
溶液颜色的深浅来确定被测物质含量的方法称为目视比色法。最常用的目视比色法是标准
系列法(又称标准色阶法)。具体做法是在一套质料相同粗细均匀、带有刻度、等体积的平
底玻璃管(一般称为比色管)中加入一系列体积增多的标准溶液,然后分别加入等量的显
色剂及其他试剂,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并放置一段时间,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置于另一
比色管中,同条件下显色并稀释到同刻度,待反应达到平衡后,从管口垂直向下观察,比
较待测液与标准系列颜色的深浅,若待测液与某一标准溶液颜色相同,则说明二者浓度相
同,若待测液颜色介于两标准溶液颜色之间,则未知液含量取两标准溶液含量的算术平均
值。
目视比色法的理论依据是白光照射有色溶液时,溶液吸收某种色光,透过其互补光,
溶液呈透过光的颜色。所以根据光吸收定律(A=εbc),溶液浓度越大,对该色光的吸光度
越大,则透过的互补光就越突出,观察到的溶液颜色也就越深。由于待测液与标准液是在
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显色,比较颜色时液层厚度也相同,所以两者颜色深浅一样时,浓度相
等,采标准系列法,并直接用色阶中的标准溶液浓度来表示测定结果
目视比色法所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并且不用单色光,适应于大批样品的分析,对
某些不符合光吸收定律的显色反应也能进行测定;但是标准色阶溶液稳定性差,不能长期
保喜,常需临时配制标准色阶,比较费时费事。如果待测试液中存在第二种有色物质,则
无法到定,另外,人眼睛的辨色力有限,观察有主观误差,准确度不高,相对误差为±
(5%~2%)。随着分析仪器在实验中的日趋普及,目视比色正逐渐向分光光度法过渡。
(二)光电比色法
用光电比色计测量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以确定待测溶液浓度的方法,称为
光电比色法,理论基础为光吸收定律。它与目视比色法在原理上并不一样。目视比色法是比
较透过光的强度,而光电比色法则是比较有色溶液对某一波长光的吸收程度。由光源发出
的复合光,经过滤光片后,用出光狭缝截取光谱中波长很窄的一束近似的单色光带,让其
通过有色溶液,一部分光被吸收,另一部分透过有色溶液射到光电池上,产生的光电流与
透过光强度成正比,测量光电流强度,即可知道相应有色溶液的吸光度或透光率,从而确
定其含量光电比色法用仪器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消除了人眼光差的主观误差,分析精确度
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指采用待测溶液吸收的单色光作入射光源,用仪表代替人眼来测量溶液
吸光度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用到的电子仪器叫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
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法、标准曲线法。
(一)标准曲线法

110
标准曲线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与标准系列法类似,也是朗伯比耳定律的浓度范围内,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显色后,相同厚度的比色皿,在同样波长的单色光下,
调节零点和透光率,分别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值,然后以标准溶液浓度 c 为横坐标,对应
的吸光度 A 为纵坐标作图,理论上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称为标准曲线或工作曲
线。然后取被测试液在相同条件下显色、测出吸光度 Ax 值。根据 Ax 值,从标准曲线上直接查
出试样的含量 cx,或利用直线方程计算出样品的含量 cx。这种方法准确度较好,主要适用于
大批试样的分析,可以简化手续,加快分析速度。
(二)比较法
在入射光一定和液层厚度相等的条件下,分别测定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由朗伯比耳定律(A=Kbc)可知,二者的浓度比等于吸光度之比,从而可计算出被测样品
的含量(由于标准溶液与被测溶液性质一致,温度一致,入射光波长一致,所以 K 相同)。

则:

单个样品或少量样品的测试可以采用比较法,以加快分析速度。不过应该注意,由于
随机误差的原因,该方法的准确度一般没有标准曲线法好,另外,所选择的 c 标和 c 测尽量
接近时,结果才可靠,否则有较大的误差。
(三)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是采用一个可以产生多种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分光装置,得
到一束平行的、波长范围很窄的单色光,透过一定厚度的试样溶液后,部分光源被吸收,
剩余的光照射到光电元件上,产生光电流(该电流的大小与照射到光电元件上的光强度成
正比),在仪器上读取相应的吸光度或透光率。样品的吸光度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根据
光的吸收定律,在一定条件下,用校准曲线测定待测试样的含量。
分光光度法的仪器有不同种类型,但是一般主要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显
示记录系统五大部件组成(图 9-4)。

图 9-4 仪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分光光度计种类很多,一般按工作波长范围分为紫外可见和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可
见分光光度计常用于无机物和有机物含量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用于结构分析。分
光光度计又可根据光学系统的不同,分为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和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实验室
常用的是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根据分光光度计在测量过程中同时提供的波长数,可分为单
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等,近年来又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分光光度计。
下面简要介绍两种常用的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111
1.721 型分光光度计(图 9-5)是实验室用得最广泛的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也是常见的
单光束可见分光光度计。

图 9-5 721 型分光光度计结构示意图


721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简介:
(1)打开电源开关,同时将吸收池门打开,预热 20min。
(2)将盛有参比液、待测液的比色皿擦拭干净,然后放入比色槽中。
(3)用波长旋钮选择测定波长。
(4)将参比溶液推入光路,推开比色槽暗箱门,用 T%键调零,拉上比色槽暗箱门,
用 T%100 键调 100.00。反复调整,直到表头上 0.000 和 100.0 均指示正确为止。
(5)将工作选择挡调节到吸光度 ABS 挡,用参比溶液调零,然后拉动拉杆,即可读
取相应波长的吸光度值。
(6)然后再改变波长,重复(4)、(5)两步的操作。
721 型分光光度计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耗电量小,寿命长;但是由于光的
单色性不太好,所以难于测绘复杂的吸收曲线。
2.751 型分光光度计是在 721 型基础上生产的一种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其工
作原理与 721 型相似,而波长范围较宽 200~1000nm),精密度也较高。使用方法如下:
(1)开启稳压电源及灯电源开关,使仪器预热 20min,按选定波长选用光电管。
(2)暗电流补偿 将光闸拉杆放在“推入暗”,选择形状放在“校正、×1.×0.1”,均
可,A-T 读数盘放在 T 为零处,调节暗电流补偿至 μA 表指针居中指零。
(3)参比满度校正 将样品室中参比液置于光路,选择开关放在“校正”或
“×1”,A-T 读数盘放在 T=100 处,灵敏度调节放在自左面起点位置顺时针方向转 5 圈左
右的位置(共可转 10 圈),然后拉出光闸开关,μA 表偏转,用缝宽调节,使
μA 表指
(4)样品的吸光度(或透光率)测量将被测样品移入光路,选择开关指在“×1”,μA
表偏转,调节 A-T 读数盘,至 μA 表指零,此时读数盘所指即样品的吸光度或透光率,注
意,测定样品时缝宽、暗电流、灵敏度三者都应保持校正时的状态。若透光率读数小于及
10%(吸光度读数应加上 1.00),即得测量值。
(5)每次测量完毕,光闸应马上放在“推入暗”,以保护光电管。测量过
程也应尽量迅速,勿使光电管因连续光照时间过长而疲劳
目前,在 751 型分光光度计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推出了新的型号,如
751GW 型,带有小型电脑和打印设备,使仪器性能更加完美。
常见的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还有 752 型、754 型、756MC 型等;单光
束可见分光光度计有 722 型(图 9-6)、723 型、724 型等,使用方法不一一介绍。

112
图 9-6 722 型分光光度计外观图

113
任务三 显色反应和显色剂的选择
【技能目标】能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的吸光度。
【知识目标】了解显色反应与显色剂的选择。

☆知识学习☆
比色分析法及可见吸光光度法是利用有色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来进行测定的。有些
物质如高锰酸钾溶液本身有明显的颜色,可直接测定,但大多数物质比如 Fe3+、Zn2+等本
身颜色很浅甚至是无色,这时就需要加入某种试剂,使原来颜色很浅或无色的被测物质转
化为有色物质才能进行测定。这种将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称为显色反应,被
加入与待测物反应的试剂称作显色剂。同一组分常常可以与多种显色剂反应,生成多种不
同的有色物质,那么,就应从中选择最有利于获得较好测定结果的显色反应。
一、显色反应
(一)显色反应的要求
光度分析中,显色反应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配位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其中配位反
应是最常用的显色反应。对于选取的显色反应有下列要求
1.选择性好 最好能发生特效反应,即显色剂仅与待测组分中的一种离子或少数几种离
子发生显色反应。由于在实际分析中这种特效反应的显色剂难以找到,因此通常选用的是
干扰较少或干扰易于除去的显色反应。
2.灵敏度高 微量组分的测定,要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即生成的有色物质的摩尔吸光
系数 E 较大,一般 E≥104~10l·mol/cm 时,即可认为显色反应具有较高的灵敏,有利于微
量组分的测定,故选择灵敏的显色反应是应考虑的主要方面。但要注意,灵敏度高的反应,
选择性不一定好,所以,二者应该兼顾。
3.有色化合物的组成恒定、化学性质稳定,显色反应按确定的反应式进行 显色反应生
成的有色化合物应对空气中的各个组分不敏感,不容易受溶液中其他化学因素的影响,而
且至少应在测定过程中保持吸光度基本不变,以保证吸光度测定的重现性
4.显色剂与生成的有色化合物之间的颜色要有明显差别,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无吸分
收,这样显色时颜色变化明显,试剂空白值小,可提高测定得准确度。
5.显色反应的条件应易于控制。
在实际工作中,显色反应不一定能够完全满足上述五个条件,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
虑。
(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为了满足分析的要求,除了初步确定显色反应之后,还应严格控制它的显色反应条件,
以保证显色反应完全和稳定。显色条件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几方面:
1.显色剂用量 显色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为了使显色反应尽可能完全,根据平
衡移动原理,增加显色剂的浓度,可使待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更完全,但对于
某些不稳定或形成逐级配合物的反应,显色剂过量太多反而会引起副反应,对测定不利显
色剂的适宜用量要通过实验来确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实验要求严格控制显色剂
的用量
在一系列浓度相同的溶液中,加入不同量的显色剂,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其吸光度,如
果显色剂用量在某范围内所测的吸光度不变,就可以确定在一定范围内显色剂的加入量。
2.溶液的酸度 酸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机显色剂大部分是有机弱酸,酸
度改变,将引起平衡移动,从而影响显色剂的浓度及显色反应的完全程度,还可能引起配

114
位基团数目的改变以致改变溶液的颜色。此外,酸度对待测离子存在状态及是否发生水解
也是有影响的。因此,应通过实验确定出合适的酸度范围,并在测试过程中严格控制。具体
方法如下:固定溶液中被测组分与显色剂浓度等条件,改变溶液的 pH,测定其吸光度,然
后绘制吸光度对 pH 值的关系曲线。曲线上的平直部分(吸光度不变)所对应的 pH 区间就
是比较合适的酸度区间。
3.显色时间 不同的显色反应,其反应速度不同,颜色达到最广深度且趋于稳定的时间
也不同。有时显色反应在瞬间即完成,而且颜色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但多数显色反应
需一定时间内才能完成。有的有色物质再放置时,受到空气或发生光化学反应等因素会使
颜色减弱。因此必须通过条件实验作出在一定温度下的吸收度-时间关系曲线,求出适宜的
显色时间及测量吸收度的时刻。
4.显色温度 一般情况下,显色反应大多在室温下进行,不需要严格控制显色温度。但
是,有的显色反应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完成,有的有色化合物的吸收系数会随温度的
改变而改变,但有些有色化合物会随温度升高二发生分解,对于这种情况,应注意控制温
度。温度对光的吸收与颜色深浅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标准样品和试样的显色程度应保持
一致。确定温度的方法是绘制光度-温度曲线,从而找出适宜的温度范围。
5.溶剂 溶剂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到显色时间、有色化合物的理解度及颜色等。许多有色化
合物在水中离解度比较大,而在有机相中离解度小有机溶剂可以降低有色化合物的离解度,
提高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如三氯偶氮氯膦显色剂加入 Bi2+溶液中,溶剂是乙醇比溶剂是硫
酸灵敏度高 20%。在测定时为了减小溶剂引入的干扰,标准溶液和被测溶液应采用同一种
溶剂。
6.共存干扰离子的影响 试样中存在干扰物质会影响被测组分的测定,主要是因为干扰
物质本身有颜色从而干扰测定,例如水溶液中 Co2+ 红色)、Ni2+(翠绿色)、Cu2+(蓝色)
等。其次,溶液中如果有与显色剂生成有色化合物的微粒,会造成吸光度值增大,从而影
响待测离子的测定。如用 NH4SCN 测定 Co2+时,干扰离子 Fe3+与 SCN-生成血红色配合物;
又如用磷钼蓝法测定磷时,若有硅存在,它也会与硅钥酸铵生成蓝色配合物,从而引起误
差。再次,如果干扰离子能与显色剂生成无色配合物,消耗大量色剂,使被测离子配位不
完全,从而影响待测离子的测定。例如磺基水杨酸测 Fe3+时,干扰离子 A13+与磺基水杨酸
生成无色配合物,消耗了大量显色剂,使被测离子配位不完全。还有如果试样中存在与待
测样品能够形成沉淀或配合物的成分,使被测离子浓度下降,不能充分显色而引起误差,
甚至可能使测定无法进行。那么,为了消除干扰,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措施:加掩蔽剂、控制酸
度、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选择适当的测定波长、选用适当的参比溶液等。若上述方法均不能满
足要求时,应采用分离、离子交换、沉淀或溶剂萃取等分离方法消除干扰。
二、显色剂
显色剂是指能与待测组分形成有色化合物的试剂。它分为无机显色剂和有机显色剂。一
般来说无机显色剂与待测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不够稳定,灵敏度不高,有时选择性还不够理
想,因此,无机显色剂在吸光光度分析中应用有限。而有机显色剂与金属离子大都能够形
成稳定的螯合物,显色反应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也都较高,随着有机试剂合成的发展,有机
显色剂的应用日益增多。

实训十六 KMnO4 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学会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方法。
2.学会吸收曲线的绘制。

115
二、基本原理
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不同,通过测定、绘制吸收曲线,找出最大吸收,并计
算 εmax,从而了解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掌握分光光度计法中选择测定波长得方
法。
三、仪器
1.设备:分光光度计;容量瓶(100mL);移液管(1mL)。
2.药品:0.04mol/LKMnO4 储备液(已标定)。
四、实训步骤
1.配制 0.0004mol/L(准确浓度)KMnO4溶液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 0.04mol/LKMnO4 储备
液 1mL,转入 1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 100mL。
2.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调节零点,用 10mm 比色皿,在下表所列波长下分别测定
0.0004mol/L KMnO4 溶液的吸光度。
λ 420 440 460 480 500 504 508 512

λ 514 516 518 520 522 524 526 528

λ 532 536 540 544 550 560 580 600

测出以上波长下高锰酸钾溶液的吸光度后绘制 A-λ 曲线,然后根据曲线查处 λmax ;根据


A=εbc,计算 εmax。
【思考与练习】
1.测定高锰酸钾最大吸收波长是选取不同波长要注意什么?
2.简述测定某一种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原理。

116
附 录
附录一 以 mol/L 表示的酸、碱溶液稀释表
浓度(约 取下面的毫升数(或克数)加水稀释至 1000 毫升
酸碱名称 相对密度 数) 6 mol/L 3 mol/L 2 mol/L 1 mol/L
mol/L
浓盐酸(HCl) 1.19 12 500 250 167 84
浓硫酸(H2SO4) 1.84 18 334 168 112 46
浓硝酸(HNO3) 1.40 16 375 188 125 63
冰 醋 酸 1.05 17 353 177 118 59
(CH3COOH)
浓氨水(NH4OH) 0.91 15 400 200 134 77
氢氧化钠(NAOH) 固体 240 120 80 40
氢氧化钾(KOH) 固体 339 170 113 56

附录二 以百分数浓度表示的酸、碱溶液稀释表
取下面的毫升数加水稀释至 1 升
酸碱名称 相对密度 质量百分率
25% 20% 10% 5% 2% 1%
浓盐酸 1.19 37.9 635 497 237 115.5 45.5 23.0
浓硫酸 1.84 96.0 168 130 61 29.0 11.5 6.0
浓硝酸 1.40 69.8 313 244 115 56.0 22.0 11.0
冰醋酸 1.05 99.5 248 197 97 48.0 19.0 9.5
浓氨水 0.91 25 不稀释 814 422 215.0 87.0 44.0

附录三 常用酸碱浓度表
试剂名称 分子量 含量%(m/m) 相对密度 浓度 mol/L
冰乙酸 60.05 99.5 1.05(约) 17(CH3COOH)
已酸 60.05 36 1.04 6.3(CH3COOH)
甲酸 46.02 90 1.20 23(HCOOH)
盐酸 36.5 3638 1.18(约) 12(HCl)
硝酸 63.02 65~68 1.4 16(HNO3)
高氯酸 100.5 70 1.67 12(HClO4)
磷酸 98.0 85 1.7 15 (H3PO4)
硫酸 98.1 96~98 1.84(约) 18(H3SO4)
氨水 17.0 25~28 0.8-8(约) 15(NH3·H2O)

117
附录四 元素周期表

118
附录五 定量分析实验的考核(以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为例)
序号 考核内容 考核要点 配分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1)实验仪器、用具与试剂检
5 未检查与清点扣 5 分
查与清点
1 操作前准备 (2)滴定管准备 5 滴定管未查漏、润洗各扣 2.5 分
① 未检查天平水平扣 3 分
(3)天平的检查和调试 5
② 未调试天平零点扣 2 分

① 天平选择不正确扣 4 分
(1)称取所需 NaOH 的质量 8
② 称量操作不规范扣 4 分

① 溶解工具选择不正确扣 2 分
(2)NaOH 溶解 5
NaOH ② 溶解操作不规范扣 3 分
标准溶液
(3) 移取规定体积的 NaOH 溶 ① 移液管的选择不正确扣 4 分
的配制 8
液上层清液 ② 移液技能操作不规范扣 4 分

① 定容操作不规范扣 4 分
(4) NaOH 溶液定容与保存 8
② 未贴溶液标签 4 分

2 作 ① 邻苯二甲酸氢钾称量天平选择不

过 正确扣 4 分

程 ② 邻苯二甲酸氢钾称量操作不规范
扣4分
③ 邻苯二甲酸氢钾称量偏差过大扣
4分
NaOH (5) NaOH 标准溶液的标定 31
④ 邻苯二甲酸氢钾溶解操作不规范
标准溶液
扣4分
的标定
⑤ 滴定管操作不规范扣 5 分

⑥ 滴定终点判断不准确扣 5 分

⑦ 未做空白实验扣 5 分

未贴注明有关溶液信息的标签扣 5
(6)标准溶液保存 5
分,不全酌情扣分

原始数据记录不规范、信息不全酌
(1)原始记录 5
情扣 1-5 分
3 结果计算
双实验差>0.0005mol/L 扣 5 分
(2)测定结果 10
结果不准确酌情扣 2-5 分

(1)仪器、设备、用具及试验台 实验结束后未整理扣 5 分,未完全


4 文明操作 5
面整理 归位扣 1-4 分

5 安全及其他 (1)不得损坏仪器、设备及用 --- 损坏玻璃仪器每件从总分扣除 10

119
具或发生事故 分,发生事故停止操作
废液未放入指定废液杯中从总分扣
(2)废液处理 ---
5分
每超时 1min 从总分中扣 3 分,超
(3)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 ---
时达 5min 停止操作

合 计 100

评委签字: 总分

12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