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Hot spot & research 热点 探索

编者按:作为中国著名宴席代表——满汉全席,烹饪界和烹饪史学界对其研究和考证的文章和论文多不胜数,特别是
满汉全席究竟产生于何时、何地,都囊括了哪些菜肴,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作者张万忠先生师从原北京仿膳饭庄名厨、国
宝级烹饪大师董世国,曾随董世国师傅参与过满汉全席的制作。张万忠先生近年来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对满汉
全席产生的年代和有关满席、汉席菜肴品种与制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文章代表了一方观点,我们在此刊登出来,供
烹饪界和烹饪史学界、烹饪文化界的同仁参考,欢迎发表各自意见,欢迎争鸣。同时也希望更多专家发表对其他各类名宴
席、名菜肴的相关考证和研究文章。

满汉全席诞生于民国初年
张万忠/文

满汉全席是诞生于民国初年并一直沿 共同创制川式满汉全席。 品效与四等席同。六等席用面二十斤,红


用至今的大型宴席 ;是以规模宏大、礼仪 从清朝的制度看满席与汉席的形成 白钵撤三盘,棋子二碗,麻花二盘,饼饵
繁重、用料华贵、菜点繁多、技艺精湛而 当塞外游牧的八旗将士,经过数年艰 十有二盘,干鲜果十有八盘。
著称于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瑰宝,在世 苦卓绝的斗争定鼎中原。为了江山永固, 汉席分有三等,主要用于临雍宴、文
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流传于南北各地, 为了满族不被汉化,,在制度上做了严格 武会试考宫出闱宴实录、会典等书开馆编
各式满汉全席席谱有几十种之多,各地的 的规定。满汉不可通婚,这是为了保持满 纂曰及告成曰赐宴等。 《钦定大清会典录》
席谱菜品虽各有不同,但一般都有一百多 族血统的纯正,同时也体现汉人和满人是 七十二载汉席定制如下, “一等汉席,肉馔
道菜肴。满汉全席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 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还表现在,当清朝 鹅、鱼、鸡鸭、猪肉等二十三碗,果食八碗,
不同场合其规格程式及菜品亦有不同,这 定都北京入主京城,把原来居住在内城的 蒸食二碗,蔬食四碗。二等汉席 :肉撰二十
是满汉全席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 汉人全部迁出,内城只准住八旗子弟。在 豌,不用鹅,果含以下与一等席同。三等汉
新,也是历经数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 这种鄙视的政策影响下,自然就会产生作 席 :肉十五碗.不用鹅鸭,果食以下与二等
满汉全席的资料,散见于李斗《扬州 为满人八旗子弟尊贵,而汉人是低人一等 席同。”此外尚有上席与中席 :
“上席、高桌
画舫录》、顾禄《桐桥倚录》、袁枚的《随 的。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皇权社会里,这种 陈设宝装一座,用面二斤八两,宝装花一攒,
园食单》、无名氏《调鼎集》 ,以及各地的 不平等表现筵席制度上。在筵席的制度规 肉馔九婉,果食五盘,蒸食七盘,蔬菜四媒;
地方志和饮食行业志中。关于它的起源, 定满人食满席,汉人食汉席。 矮桌陈设宝装一座,用面二斤,绢花三朵,
目前有多种说法。有人说他发源于北京, 这种筵宴的规定均写进《大清会典》 肉馔以下与上席高桌同。 ”
萌芽于宫廷御膳房,诞生于乾隆 嘉庆年间; 编入《大清通扎》逐成定制,使子孙相 由上述记录的满席和汉席的对比看,
有人说是御厨将各地进贡的名菜和各民族 沿遵行。廷宴可分为 : ‘满席、汉席、奠 满席无论从用途,规格都是明显高于汉席
美食汇集起来,由乾隆亲定 108 道菜组合 笼、诵经供品”四大类。并对备类席面 的。这种差别决定了满汉菜肴不可能置于
而成 ;还有人说他诞生在扬州官场,是为 的 馔 品、 用 途、 所 需 银 两 开 具 明 确。 且 一席,所以在清朝的筵席定制中只有满席
接待乾隆南巡的文武大臣而专设的 。 宫廷举行大宴,就要严格按定制备办。 和汉席,并没有满汉全席的记录。这是皇
经作者查阅《清史稿》《清宫御膳房 满席分为六等。头三等是用于帝、后、妃 家规定,是不可改变的。皇家尚且如此,
残档》《乾隆照常膳底档》《宫中杂件 膳 嫔死后的奠筵。后三等主要用于 :三大节 民间也只有照此规矩办理。在清乾隆年间
单》,目前尚未找到清宫举办过满汉全席 朝贺宴、皇帝大婚宴、大军凯旋赐宴各国 著名食谱《调鼎集》中记有满席、汉席。
的记载。经作者查阅大量菜谱 , 发现大量 进贡来使、世袭王公、下嫁外藩的公主、 满席记有:“全羊,全猪 ,烧小猪,挂炉鸭,
的满汉全席的菜谱都集中在民国初年出 郡主、衍圣公来朝等。据乾隆朝《钦定大 白蒸小猪,白蒸鸭,扒小猪,糟蒸小猪,
现,如民国初年,在北京的蒙古亲王科尔 清会典则例》 卷一百五三载, 满席馔品如下: 白哈尔巴,烧哈尔巴,挂炉鸡,白煮乌叉”
沁的元配爱新觉罗氏做 40 大寿,在什刹 “满席一等制度用面百二十斤,红白包檄 等。汉席有金银燕窝,野鸭鱼翅 八宝海参,
海会贤堂设满汉全席招待满蒙汉王公贝勒; 支三盘、饼饵二十盘又二碗,干鲜果十有 关东鸡,荔枝鸡,锅烧羊肉,炒斑鱼片,
济南燕喜堂保留满汉全席席谱是民国初年 八盘。二等席用面百斤,品数与一等席同。 锅烧螃蟹,东坡肉等 124 道菜肴。从两份
的。也就在同时许蘅的《粤菜存真》记录 三等席用面八十斤,红白姊镇三盘,模于 食谱中看出,清代的满席和汉席存在着明
的粤式满汉全席,如果这些还使你心存疑 四碗、席花四盘,饼饵十有六盘,干鲜果 显的差异,这也可以在衍圣公孔府中记载
虑,民国初年在成都,曾在光禄寺任职, 十有八盘。四等席用面六十斤,红白杯撤 的满席和汉席中得到印证。根据《清史稿》、
掌管宫中筵席的黄静临回到成都,根据宫 三盘.棋子四碗,麻花四盘,饼饵十有六 《大清会典》等文献的记载,宫中的饮宴
中满席 汉席的特点,与川菜名师蓝光鉴 盘.干鲜果十有八盘。五等席用面四十斤, 由光禄寺和内务府共同办理,满席和汉席

CHINA FOOD 12 栏目编辑:左东黎


共存。书中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在 第二份二号五簋碗十件 :鲫鱼舌汇熊掌、 果说,《扬州画舫录》记载的满席汉席,
乾隆年间并无满汉全席之说,而是满席与 米糟猖唇,猪脑,假豹胎、蒸驼峰、梨片 是满汉全席的起源,是后人的一种曲解。
汉席分列。书中所记菜肴带有明显的江南 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于, 以上两本书中记载的满席和汉席,是符
饮膳的特点,地方尚且将满席和汉席分置, 风羊片子,兔脯奶房签,一品级汤饭碗。 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为满汉全席的产生
更何况有严格制度的宫廷。所谓由乾隆亲 第三份细白藏碗十件 :猪肚,假江瑶,鸭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定满汉全席 108 道菜之说是不可能的。 舌羹,鸡笋粥,猪脑羹,芙蓉蛋,鹅胗掌羹, 满汉全席的诞生发展和创新
满席和汉席的发展 糟蒸鲥鱼,假斑鱼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 到了民国初年,随着皇帝的倒台,清
满清入关后至康熙朝,多民族封建 甲鱼肉片子汤,茧儿羹,一品级汤饭碗。 朝的礼法和规章也就失去了约束力,在满
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因,满汉民族的尖锐 第四份毛血盘二十件 :貅炙,哈尔巴,小 席和汉席的基础上,综合其优势形成满汉
矛盾和文化心理障碍得到控制和逐渐消 猪子,油炸猪羊肉,挂炉走油鸡鹅鸭,鸽 全席。各地为体现自己的烹饪水平,以满
弭.康熙五十二年首开干叟宴.使满汉 脯,猪杂什,羊杂什,燎毛猪羊肉,白煮 汉全席的程式,结合本地的风味,以能够
等各民族共享御宴,是满清政治在饮食 猪羊肉,白蒸小猪子,小羊子,鸡,鸭,鹅, 制作满汉全席为荣耀,所以在这个时期出
文化上的反映.乾隆朝中叶国势极盛. 白面饽饽卷子,什锦火烧, 梅花包子第 现几十张不同的满汉全席菜谱。
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五份洋碟二十件,热吃劝酒二十味,小菜 诞生于民国初年的满汉全席,根据
交流共融。这其间满族的食品和习俗也 媒二十件,枯果十砌桌,所谓满汉席也。” 各地风味不同,菜肴各有千秋,这一时期
逐渐被汉族所接受.当时.东北与北京 对满汉席李斗说的很清楚 :”上买卖街前 的基本模式十分相近。都是以四干果 四
的贸易十分发达,冬天由东北用大车把 后寺观皆为大厨房,以备六司百官食次 鲜果四蜜饯开始,四冷荤、四素碟、四拼
黑龙江、亩林一带的土特产大量运到北 ……所谓满汉席也。 ”同时该书记载,乾 盘,到四大件、八行件、四红烧烤、四白
京,谓之走大车”,运来的东西称为关东 随南巡时,“行官在场州有四广在金山, 烧烤、四咸点、四甜点,以四粥碗、四小
货。当时有首竹枝词说 : “关东货始到京, 一在焦山.一在天宁寺,一在高觉寺。 ” 菜结束。共计一百多到菜点,其中在原料
各处全开麋鹿棚,鹿尾鲤鱼风味别,发 天宁寺右建有大昔,依次建有“大宫门、 的选用和菜品的选择方面,都是独具匠心
祥水土想陪京。”而吃鹿肉就是清代较特 二宫门、前殿、寝殿右宫门,戏台,前殿, 的。既有汉席中的燕窝、鱼翅、广肚、海
殊的风尚.乾隆年间的汪启淑在《水曹 垂花门,寝殿、西殿、内殿、御花园”等, 参,还有满席中的烧小猪、挂炉走油鸭等
湾暇录》中说:‘冬时关东来物,佳品甚多, “门前左右朝房及茶膳房。两边为护卫房。” 典型的满族菜,还有熊掌、鹿尾、人参、
如野鸭,鲟鳇鱼,风干鹿,野鸡,风干羊, 后官门处有进膳房。可见其建筑格局是仿 猴头蘑等关东货 ,令食客大开眼界,大
哈拉庆猪,风干兔,哈实旗,遇善庖手, 故宫的。而六部百司则置于后宫门外的杏 饱口福。当时的售价为每席 100 银圆。真
调和五味,洵可口也。” 园。其后“天宁门至北门, 沿河北岸建河房, 实的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烹饪技艺。但从中
另一方面,从宫廷到民间,浮华之风 仿京师长连短连,廊下房及前门荷包栅、 也可以看到,菜品过于繁多,珍馐美味集
大盛,满汉贵族钟鸣鼎食.社会上饮宴风 帽子棚做法,谓之买卖街。令各方商辇运 于一席,并非真正意义的吃,而是在展示
气也发生了变化。“满洲菜多烧煮,汉人 贾珍异,随营为市。” 主人的奢华 。
菜多羹汤。童而习之,故擅长也。汉访满人, 这是有些人认为有关满汉全席 最早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七十年代,由
满请汉人,备用所长之菜,转觉入口新鲜, 的最完整的记录。我于 90 年代应客人只邀, 清宫御厨、被慈禧太后封为“抓炒王”王
不失邯郸学步。今人忘其本伤,而要格外 按照《扬州画舫录》所记载的满汉席复原 玉山的高足王景春先生,将以前四四到底
讨好,汉请满人用满菜,满请汉人用汉菜. 并制作,共四天每晚一席,通过制作发现, 共 134 道的满汉全席,缩减到 108 道,这
这种风习演变,无疑促进了满汉饮宴的相 在第一和第三份菜单虽然菜肴不同,有个 次对民国时期流行的满汉全席,做了第一
互借鉴,同时也为满汉饮馔同台提供了温 共同点是多汤羹海鲜河鲜,如鱼翅螃蟹羹 次减法。此菜谱即保留了传统,又不失其
床。乾隆年间的著名文人袁枚在初刻于乾 糟蒸鲥鱼 西施乳文思豆腐羹。有许多汉 风范,对后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虽然进
隆五十七年的《随园食单》中记述 : “今 人饮食的特点,参照《调鼎集》中汉席的 行了缩减,但是还是不太适合日益发展的
官场之菜名号有十六碟、八箕、四点心之 记载,有的菜肴竟然完全相同。所以认定 市场,王景春的高足董世国先生,查遍古
称,有满汉席之称,有八小吃之称,有十 一三份菜单是汉席。而二四份菜单所记菜 籍,根据满席和汉席级别不同,所食食品
大菜之称。种种俗名,皆恶厨陋习,只可 肴如 烩熊掌 蒸鹿尾 哈尔巴 白煮小猪 不同的特点,大胆的将 108 道的满汉全席
用于新亲上门、上司入境,以此敷衍”…’。” 子 白面饽饽带有明显的满席的特色,竟 分解,变成分 3 天 6 顿吃完,每席相对独立,
其“今”者当为写作之时,最少也是该书 和《调鼎集》中满席完全吻合。 但又不重复。即可连续食用,全方位享受
出版前的一段时间,满席汉席已然在官场 另 据《 清 稗 类 钞 》 满 族 有 祭 祀 仪 满汉全席的奢华,也可在 6 份菜单中任选
中出现。但此满汉席是满席与汉席的简称, 式, 则 整 猪、 整 羊、 整 鸡、 整 鸭 上 席, 一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宴席菜单,在此基
绝非是满汉菜肴置于一席。 这种习俗人关以后仍然保留的习俗。认 础上又推出精选满汉全席,共 60 道菜点。
苏州名士李斗,从乾隆 29 年至乾隆 定二四份菜单为满席是完全正确的。据 董世国师傅设计的精选满汉全席,以到奉
末年,将“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著成《扬 史籍记载,随从乾隆南巡的满汉官员和 香茶开始,四干果 、四蜜饯、四冷点、
州画舫录》,其所录满汉席单是目前所见 兵将共 2500 人,从所用原料来看,一三 八冷荤( 四荤四素)、一道汤、五道大菜,
年代最早的珍贵记录。记录如下 : ‘上买 份菜谱是级别不同的汉官所食,而二四 四热点、四酱菜、一道主食、一道甜食。
卖街前后寺观皆为大厨房,以备六司百官 份菜谱是级别不同的满官所食,是满席 五道大菜分别带两或四道小菜,七寸盘即
食次。第一份头号五簋碗十件 :燕窝鸡丝 与汉席分列,而非后人所说的满汉一席, 可。这份菜单即保留满汉全席的基本特征,
汤,海参汇猪筋,鲜蛏萝卜丝羹,海带猪 这同清朝所定满席与汉席共存相暗合。 又较为贴近市场,十分实用。是对满汉全
肚丝羹,鲍鱼汇珍珠菜,淡菜虾子汤,鱼 书中记载虽为皇帝行宫的野筵,但由于 席的提高和升华,也为满汉全席经年不衰
翅螃蟹羹,蘑菇煨鸡,辘轳锤,鱼肚煨火腿, 有满汉之分 ,级别不同所以才分别记述,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满汉全席发展的里
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一品级汤饭碗。 而且也符合朝廷的礼法和规矩。所以如 程碑。CF

栏目编辑:左东黎
13 CHINAFOOD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