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工地密度試驗

1.1 試驗規範

ASTM-D1556-82, ASTM-1556-90

1.2 試驗介紹

工地填土或基層土壤壓密完成後,必須檢驗土壤之乾密度是否合乎施工規範要求。
施工規範一搬根據 ASTM 夯實試驗等規範訂定,並且訂定工地夯實乾密度需達到試
驗室最大夯實乾密度的百分比。工地土壤的乾密度檢驗稱之為工地密度試驗,即工
地填土品質檢驗。一般工地密度試驗方法可分為:
1. 砂錐法 (Sand Cone Method)
2. 橡皮薄膜法 (Rubber Balloon Method)
砂錐法被廣泛運用,充水橡皮薄膜試驗則較常被應用在粗顆粒或礫石土層。

1.3 試驗目的

瞭解如何測定工地填土壓實後之現地土壤之乾密度。

1.4 試驗儀器

1. 砂錐儀(含底盤):包括一只約4L 容積瓶及其他可拆裝配件,含開口直徑約為12.7
mm 之圓筒狀閥門及大、小漏斗。本砂錐儀充滿砂時可量測約2830 cm3 體積之試
驗洞。
2. 校準容器:已知容積(Vc)之堅固圓筒狀容器,其尺度約為所挖掘之最大試驗洞。
3. 150 kg天秤,刻度至 10 gm。
4. 盛土容器:工地可用塑膠袋(有封口需防水分散失)。
5. 挖土工具:鐵搥、鑿子、不鏽鋼匙及小鏟子。
6. 含水量試驗儀器一組。
7. 其他:毛刷、測微尺、直尺、帆布袋或其他適用容器、紀錄簿等。

1.5 試驗步驟

1.5.1 試驗砂要求

1. 清潔、乾燥、均勻、耐久、可自由滾動的砂 Cu ≤ 2,最大粒徑 ≤ 2 mm,最小粒


徑要求通過#60 篩(250 μm)少於 3%。
2. 要求在日常濕度改變的情況下,密度也不會改變,但大多數的砂都具有從大氣
中吸水的傾向,建議至少 14 天校正一次。
3. 耐久性的圓形或次圓形組成,若使用有稜角型的砂,必須在試驗前校正一次。
4. 沒除去受汙染的土壤時,不能重覆使用。
5. 若取其他砂源作為試驗砂需做 5 次獨立的統體密度試驗,其中的兩次偏差值不
能大於 1%,在砂試驗以前砂為氣乾狀態。
6. 本試驗採用工地密度用砂,其特性與渥太華砂相似,其中比重 Gs 為 2.677、最大
孔隙比 emax 為 0.738、 最小孔隙比 emin 是 0.554、曲率係數 Cd 為 1.06,均勻係數

1
Cu 值為 1.32。

1.5.2 試驗場地限制

1. 任何土壤或其他材料能被手工具挖開即能被試驗。
2. 現場被試驗的土壤或其他材料,必須具有足夠的凝聚力或顆粒間的吸力使得開
挖小洞能穩定站立,側壁不會崩塌。
3. 土壤須為不飽合狀態(無地下水)。
4. 挖掘如果遇到大於 5 cm 的磚頭、土礫或雜物時,就需要更換孔洞位置。

1.5.3 試驗儀器檢驗

1. 量度檢驗筒的內部直徑與高度,計算其體積 Vc 或可充水求其體積,水的密度用
1 gm/cm3 即可。
2. 關閉充砂筒中閥門,將砂輕放入充砂筒中至滿,以直尺刮平之,稱 (筒 + 滿砂)
質量和,此為 m1。
3. 將底盤放玻璃板上,再將筒連滿砂輕放底盤上,打開閥門至砂土不再流動時關
閉閥門。稱其質量 m2,此為(筒+滿砂-錐體充砂)的質量。
4. (m1-m2)為錐體充砂的質量。
5. 將 2.的(筒+滿砂)輕放檢驗筒上,打開閥門至砂不再流動時,關閉閥門,稱其質
量 m3,此為(筒+滿砂-錐體充砂-檢驗筒充砂)的質量。
6. 重複 5.之步驟三次,得平均 m3。
7. (m2-m3)為充滿檢驗筒的充砂質量。
𝑚 −𝑚
8. 砂的密度:𝛾𝑐 = 2𝑉 3 (gm/cm3)
𝑐

1.5.4 野外試驗

1. 將試驗地面整平安放底盤並挖一圓洞,徑與底盤圓孔同大,深約孔徑的一倍半
左右,洞內不留鬆土。
2. 挖出的土立刻稱其質量 m4,並採取部份代表性的土,求含水比 w。亦可將挖出
的土全部烘乾求含水比。
3. 將 1.5.3 之 2. 的 (筒 + 滿砂) 輕放底盤上並打開閥門,至砂土不再流動時關閉閥
門。稱其質量 m5,此為 (筒 + 滿砂 - 錐體充砂 - 洞中充砂) 的質量。
4. (m2-m4)為洞中充砂質量。
𝑚 −𝑚
5. 洞的體積為:𝑉 = 2𝑑 5 (cm3)
𝑐
𝑚4
6. 野外濕密度:𝛾 = (gm/cm3)
𝑉
𝑑
7. 野外乾密度:𝛾𝑑 = (1+𝑤) (gm/cm3)

電子檔上傳繳交: word + pdf 檔及 1 個 excel 檔(先合併),共 3 個。實驗過程影片檔,


請上傳至 Youtube,再把網址貼在報告裡。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