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0501(三)上課心得 碩一 M11204013 李世瑋

六百多年前的鄭和下西洋,就已懂得「專案管理」!
鄭和下西洋是熟知的歷史事件,但從沒想到,早在六
百多年前的鄭和下西洋,就已懂得「專案管理」!這是我最為
驚訝的地方。
根據明史的說法,當時鄭和下西洋是為尋找明惠帝和
宣揚國威,但現代有些學者認為動機並不那麼單純,可能
是為了聯絡中亞回教國家,加以牽制蒙古人;或是為了通
商擴展貿易,使各國前來朝貢,與打擊海盜。
不管目的為何,鄭和下西洋前後共七次,第一次下西
洋為 1405 年(永樂三年),第七次下西洋為 1430 年。
而「西洋」根據明史記載,當時是指汶萊以西的地區,
並不是指歐洲。
在鄭和下西洋之前,宋元兩代中國的海上貿易極為發
達,泉州甚至成為當時世界最大港之一。但到了明太祖時,
實施閉關自守政策,嚴禁人民出海。明成祖時雖恢復市舶司,
但只允許外國人前來中國做生意,對自己人防範更加嚴格,
以致在鄭和下西洋前,中國到印度的航路已完全沒有中國
的商船航行,完全被阿拉伯人掌控。
中國雖然從來都不是海權國家,但卻是造船大國,在
造船和航海上有許多重大發明,如船尾舵、水密隔艙、指南
針等。所以從東晉到元代,印度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等都喜
歡雇用中國商船。但到了明代實施海禁,造船事業開始衰退,
而鄭和下西洋則是中國造船事業的落日餘暉。
鄭和每次下西洋的船隊規模都非常龐大,有寶船(指揮
艦)、馬船、戰船、糧船等至少十多種類型的船舶。依照功能大
致可以分為三類:
1. 寶船:指揮艦
2. 護航作戰船:戰船、馬船等
3. 後勤補給船:糧船等
其中寶船據史書記載,船長 147 公尺,寬 60 公尺,是當時
世界上最大的船,可搭載上千人。鄭和七次出使中,每次出
使都率領 200-300 艘船,最多一次達 200 多艘船,人數達
28000 人,這個紀錄和後來西方的航海家相比,都是數一數
二。
此外,龐大的艦隊為了能順利彼此聯繫及抵禦海盜侵襲,
當時在船上還配備先進的通信器材及武器。
鄭和七次下西洋中,每次都出動將近 28000 人,其中絕大
多數都是軍人。團隊中宦官有 70-80 人,其中太監 7 人、少監
10 人、監丞 5 人,這些人才是整個活動的主導者。當時當到
太監的宦官人數甚少,而被派去下西洋的竟有 7 人,可見當
時皇帝對下西洋的重視。
此外,當時船員的編制還分為外交、貿易、軍事、船務、
後勤等部分,各有專門人員各司其職,維持艦隊的正常運
作與航行。
其中鄭和船隊的醫療人員,平均每 10 名船員,就配有一
名醫官。他們的任務除了要為出使人員防病治病外,也要為
所到西洋各國的人民防病治病,作為和平交往的手段之一。
船隊遠航,食物、補給及醫療不容易,所以為了維持船隊
運作正常,做好生活、衛生與飲食管理才是更為重要。為了
防止食物腐敗變質,帶上船的食物大多必須是經得起存放。
除了是不易變質外,還有須加工處理過,還要有大量的淡
水可以飲用。所以當時船上甚至可以養牲畜,種蔬菜,還可
以儲存大量淡水。
當時鄭和下西洋都在天寒時南下,天暖時回來,這和
東亞的季風氣候有密切相關。東亞冬天盛行東北季風,夏天
盛行西南季風,而在帆船時代,船隻都要靠風力航行,所
以當秋冬之交時,鄭和船隊就會先到福建長樂,等到東北
季風起時,船隊就直接向西南方而去。
鄭和下西洋時,寶船都會帶著中國的兩大名產-絲織品
和瓷器,茶葉和漆器也不少,以及大量的金銀銅錢。中國當
時國力強盛,這些東西多用來賞賜當地國王或貴族,或用
來交換(或購買)當地土產及珍寶,例如象牙、木材、各式香
料,以及各式寶石、珊瑚,還有長頸鹿、斑馬、獅子等珍禽異
獸。所有帶回的寶物,都獻給皇帝,不在市面上流通。
上完這堂課,除了我原本所知的鄭和下西洋的典故外,
更學習到當時為了維持這麼龐大的船隊正常運作,鄭和其
實非常具有專案管理的能力,就像現代公司行號的 CEO 一樣!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