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和平性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三、大赛主题

本次大赛为非命题作文, 作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体裁、题材不限, 选好角度, 明确文


体, 题目自拟, 可参考以下主题, 不要套作, 不要抄袭。

主题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 主张以道德秩
序构造一个群已合一的世界, 在人已关系中以他人为重。倡导交通成和, 反对隔绝闭塞; 倡导共生并进,
反对强人从己; 倡导保合太和, 反对丛林法则。请结合与自己听过的中华历史故事, 谈谈对中华文明的和
平性的认识。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中国主席习近平

和平,是一种信仰,是中华文明千年传承的理念,是在道德秩序中构筑群体共融的坚定信念。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散发着和平、和谐的芬芳。让我们一起漫游
在这和平之道上,感受那些深沉而美好的故事,品味那些埋藏在历史中的和平之魂。

在这浩瀚文明的千年历史之中,和平的种子早已深植于世界各地华人的心灵,随时可见、随处
可见。古老的历史记载中,夏朝时期的尧舜禹,以仁政治国,倡导和谐社会;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
以仁爱之道化解矛盾,使得和平之风吹拂四方。这些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成为和平性格的楷模,是中
华文明和平之道的佐证。

和平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的真实存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带
动了经济贸易,更促成了文明的互通共融。交通成和,是中华文明对外开放的生动体现,让不同文明
在交流中相互启迪,共同繁荣。

回顾中华历史,各个时期都有卓越的人物以共生并进的智慧构建和谐社会。在春秋时期,孟子
提倡人伦道德,主张人类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共生共荣;而到了战国时期,荀子则阐释了“兼爱”的
思想,倡导超越族群、超越国界,实现共生共进。这些思想贯穿于中华文明的脉络,成为共生并进的
精髓。
中华文明坚决反对“丛林法则”,主张在人际关系中以他人为重。这种坚持体现在对道德伦理
的强调上,如《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亦体现在对家庭伦理的尊重上,如儒家的“孝悌忠
信礼义”。这些传统价值观念在历史长河中为社会带来了相对的和谐与安宁。

转眼到了现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强烈的和平姿态。坚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和平稳定贡献了巨大力量。中国的崛起不是通过战争与征服,
而是通过和平、合作的方式,彰显了中华文明和平性在当今世界的独特价值。

在当代社会,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
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国际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是中华文明和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延续
与传承。

和平,是一场漫长而美好的旅程,也是一个持久而不懈的追求。

在未来,中华文明的和平之道将继续发光发热,为人类社会注入更多温暖与希望。在这个和平
之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传承者,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播种和平之花,让这个世界更加宁静、美
好。

(902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