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年 第!

,卷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
80!, 590 %
第 %期 A
9BC
D689
EF4
GHD
?IG
CJ?
F ELG
K9 FC9
8GB2,74
?D6 MG=0!""(

文章编号:
%"""
$ (!""()
&,’" "%$
""#*
$"&

原油沥青质吸附与沉积对储层岩石
润湿性和渗透率的影响
吴诗平,鄢捷年,赵凤兰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 %"!!())

摘要:原油沥青质吸附引起的油藏岩石润湿性改变和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孔喉的堵塞是造成储层损害、导致油井
产能下降的重要机理之一。首先,采用改进的自吸速率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原油沥青质吸附所引起的砂岩岩样
润湿指数的变化;然后,利用岩心流动实验方法,定量评价了稠油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岩石渗透率的影响。实验结果
表明,岩心润湿指数随沥青质吸附量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导致油相的相对渗透率降低。地层水的离子组成是影响水
湿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层水所含无机阳离子的化合价价数越高,它与沥青质的协同作用所引起的润湿指数下降
的程度越大。储层岩心油相渗透率下降的程度与沥青质沉积量和储层岩心的原始渗透率有关,沉积量越大或原始
渗透率越低,则油相渗透率下降幅度越大。因此,对于原油中富含沥青质的油藏,特别是稠油油藏,尽可能抑制沥青
质的吸附和沉积是保护储层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原油;沥青质;吸附;沉积;润湿性;渗透率;油气层损害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在油气开采过程中,
原油沥青质在储层岩石表面 致油藏岩石润湿性发生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润湿
上的吸附会导致润湿性从亲水向亲油方向的改变,
从 性的改变将对油/水相对渗透率、毛管压力和水驱油
而造成储层岩石的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在一定 效率等特性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最终影响油气井的
热力学条件下,沥青质还会在岩石孔隙表面发生沉 采收率和产量[(,
&]。

积,
导致有机垢的生成,
从而堵塞一部分储层孔喉,造 ! 实验方法
!0
成储层的油相有效渗透率下降[!]。对于原油中富含 %0
%0% 实验岩样和流体的制备
沥青质的油藏,特别是稠油油藏,以上两方面被认为 选用均质性较好且物性参数基本相同的砂岩岩
是造成储层损害的主要机理。前人的研究多局限于 心。所有岩样的 直 径 均 为 #0
,12,长 ’12 左 右。
对造成的储层损害进行定性的评价。笔者采用油藏 将切割好的岩样在空气中晾干,再于 %%" 3 温度下
岩石润湿性评价新方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岩 干燥(,4,放置在干燥器中备用。岩样的物性参数
石的润湿指数和沥青质吸附量,
研究在给定条件下两 及所用盐水类型见表%。
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评价沥青质吸附、沉积对储层岩 盐水是由分析纯的 567
8,767
8! 和/
87# 等试剂
8
石润湿性和渗透率等重要物性参数的影响。 溶于蒸馏水中配制而成的。本实验中所配盐水的浓
度均为"0
")29
8/:,其 !( 3 时的密度、粘度和 ;<
! 原油沥青质在油藏岩石表面的吸附 值如表!所示。所使用的油相为一种低粘度的无色
与润湿性的关系 矿物油,该矿物油与各种盐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也列
原油沥青质在岩石孔隙表面的吸附被认为是导 于表!中。
表! 实验用岩样的物性参数
孔隙体积 岩心气测渗透率 盐水渗透率 束缚水饱和度 油相渗透率
岩样号 孔隙度 ! 盐水类型
!;/
12# "6/
(%"+#!2!) "=/
(%"+#!2!) #>? "9/
(%"+#!2!)
% !"0
’" "0
!# ’)# ’## "0
!& &*) 5678
! !"0
(% "0
!# ’’# ’%’ "0
!( &*" 767
8!
# !"0
") "0
!! ,"( &&# "0
!& &#) /87
8#
%! !"0
!& "0
!# ’,! ’!" "0
!& &&’ 5678

收稿日期:!""#
$"#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吴诗平(%)*(+),男(汉族),重庆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从事油气层技术方面的研究。
第1D卷 第 ,期 吴诗平等:原油沥青质吸附与沉积对储层岩石润湿性和渗透率的影响 ・%6・

表! 实验用盐水的物性参数 使用第 70!67#G 流出液所测得的吸附量已经很


盐水类型
密度! 粘度 " 界面张力 小;
而使用第 ,7!17#G 流出液进行测定,则会因

(#&’
・ )* 值 /

(!・"#$%) () (#+・#$,)
少量矿物油的混入而使实验误差增大。因此,用该
+’-. ,/
001 ,/
01 2/
2 33/
%
-’-
.1 ,/
002 ,/
03 2/
2 31/
0
测得值相对地表示不同地层水条件下沥青质在岩石
4
.-.
% ,/
002 ,/
05 %/
% 36/
7 表面吸附量的大小,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

,/
,/1 束缚水饱和度的建立 使用 &KD200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所收集
先测岩样的氮气渗透率 !’。用盐水将岩样完 流出液的质量浓度,测定时选用的波长为 370L#。
[2] [ ]
全饱和后,置于相同盐水中老化 ,08 以上,根据岩 MN9
JO等人 和 -<
..
;L(等人 6 的研究结果均已证
样体积、盐水密度以及干岩样和经盐水饱和岩样的 实,该溶液在波长为 370L# 处可给出足够好的吸
质量,测量岩石的孔隙体积 ") 和孔隙度 #。将老 光度与质量浓度之间的直线关系。
化后的岩样置于岩心流动实验仪的夹持器中,在一 ,/
,/3 润湿性的测定
定围压和驱替压力下用同样的盐水进行驱替,测定 选用改进的自吸速率法定量测定岩样的润湿
盐水渗透率 !9;然后用油驱替,通过控制驱替压力 性[%]。测定时,将岩样吊挂在电子天平上,并浸入
和时间,使所有岩样具有一定的束缚水饱和度 #:;, 盐水中。该盐水组成应与建立束缚水饱和度时所用
并测定 #:;状态下的油相渗透率!<。 盐水相同。自岩样浸入盐水的瞬间开始,记录岩样
,$
,$% 沥青质的制备及其吸附量的测定 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直至质量保持恒定时为止(通常
沥青质是原油中不溶于低分子脂肪烃的极性组 约需61?)。根据每一时刻岩样质量的变化和油、盐
分。将原油与正己烷按质量比, =
30相混合, 在10> 水的密度差,求出油相的自吸采收率 );#。将时间%
恒温水浴中搅拌13?,再经过滤、洗涤,并在 0 >温
2 转换成无因次时间%M 后,绘制每一岩样的自吸速率
度下干燥 1 曲线。同 时 计 算 不 同 %M 值 所 对 应 的 拟 毛 管 压 力
3?后,即制得沥青质样品。从不同原油
中提取的沥青质,其组成和结构往往有很大的差别。 *",)(和含水饱和度 #:,绘制出每一岩样的 *",)(与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沥青质从 @A 和 BC
%2 原油中提 #: 关系曲线。根据该曲线的下包面积,求出每一岩
取,
它在原油中的含量分别为D/
3DE和2
F67E。 样的润湿指数 + P。计算过程可参见文献[%]。
将制得的原油沥青质样品溶于甲苯中,配制成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G 的沥青质甲苯溶液。使用岩
质量浓度为170#! ,$
1$, 沥青质吸附引起的润湿性改变
心流动实验仪,在0/
0,H&’的驱替压力下,用 3") (,)自吸速率曲线 。岩样的自吸速率曲线如
的沥青质甲苯溶液对已建立束缚水饱和度的岩样进 !’ $ , ,
图, 所示(%MI’ /
行驱替。在驱替过程中,由于开始约有 ,7#G 的矿 %
!
#! 1 ’ I0$
":"<,"
05 #<
.

物油排出,因此,实验一律收集第 17!70#G 的流 G)。由图 , 可见,当使用质量浓度为 170#! /G 的


出液用于吸附量测定。然后将岩样浸泡在沥青质溶 @A 原油沥青质甲苯溶液对岩样进行驱替并经过老
液中进行老化,老化时间%’ 均为,08。经过老化的 化之后,岩样的自吸速率曲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岩样在0/ 0% H&’的驱替压力下,用 %") 的
01!0/ 这种变化反映了岩样的润湿性已不再是原来的强水
矿物油进行驱替,将其中沥青质甲苯溶液排出。此 湿状态,而是向油湿方向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
时的岩样可用于润湿性测定。 不难看出,自吸速率的变化程度与岩样中所含
沥青质自溶液中的吸附量可根据吸附前后的质 盐水的组成密切相关。含 +’-
.盐水的岩心 , 的自
量浓度差而求得,其计算式为 吸速率变化程度最小,含 -’-
.1 盐水的岩心 1 次之,

&I(’;$’J) "/( $ 而含 4
.-% 盐水的岩心 % 变化程度最大。在自吸的
.
式中,
& 为吸附量, /!;
#! ’;为沥青质溶液的初始质 早期阶段,未经沥青质吸附的强水湿岩样(岩心 ,1)
量浓度, / ;
#! G ’J 为所收集的第 17!70#G 流出液 的自吸速率明显高于其他岩样,最终 );#值接近于
的质量浓度,#! /G; " 为所收集流出液的体积,即 3D- ;
而自吸速率曲线偏离强水湿岩样最多的岩心
17#G;( 为干岩心(即吸附质)的质量, !。 %,其最终 );#值已降至,0- 以下。
显然,使用该法测得的 & 值只能表示在收集第 (1)润湿指数。通过自吸速率曲线测得的各岩
17!70#G 流出液这段时间内沥青质在岩石上的吸 样的润 湿 指 数 + P 如 表 % 所 示。从 表 中 可 见,经
万方数据
附量,而不是发生吸附的总量。进一步的实验表明, @A 原油沥青质吸附后的 % 个岩样在老化 ,08后,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年-月

其 !! 值 已 从 原 来 的 "
(强 水 湿 状 态)分 别 降 至 同的原因是由于多价无机阳离子与沥青质某些官能
#$%#,
#""&和#" #’。这些岩样所含水相分别为 () * 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岩石的表面电荷重新分布,从
,,
+ +)+
,-
和.
,+,
%
溶液。在相同质量浓度下,随盐 而促进了沥青质吸附量的增加["#]。
水中阳离子价数升高,润湿性的变化幅度逐渐增大, "1
-1% 润湿指数与沥青质吸附量的关系
其中含 .
,+,
%
盐水的岩心%已接近于中性润湿。 以上实验结果证实,砂岩润湿指数降低的程度
与原油沥青质的吸附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3 个岩
样的润湿指数 ! ! 与沥青质吸附量 $ 之间的定量
关系见图%。可以看出,润湿指数 ! ! 值随吸附量
的增加而趋于降低。

图! 经 "# 原油沥青质吸附后岩样的自吸速率曲线

表$ 经原油沥青质吸附后的岩样润湿性
岩心号 盐水类型 束缚水饱和度 #/0 润湿指数 ! ! 图$ 岩石润湿性与原油沥青质的吸附量的关系
" ()+, #1
-2 #1
%# 储层岩石润湿性的改变意味着储层中油、水的
- +)+
,- #1
-3 #1
"&
.
,+,
分布位置和流动状态将发生变化。根据相对渗透率
% % #1
-2 #1
#’
曲线的变化规律,水湿性减弱将导致储层岩石的油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离子本身并不是导致
相相对渗透率 %67下降,水相的相对渗透率 %6/上
油藏岩石润湿性改变的因素。但是,无机离子与沥
升,从而使储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油井产能产
青质或油湿性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将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润湿性改变的程度[’,&]。 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只有尽
量控制沥青质在岩石上的吸附量,才能避免润湿反
"1
-1- 岩样的沥青质吸附量及其影响因素
转的发生。
45 原油沥青质在岩石表面的吸附量以及所吸
附部分占溶液中沥青质总量的百分数如图-所示。
% 原油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岩石渗透率
的影响
%&
! ’($)
*!油田的原油特性和储层岩石物性
渤海 89%:
*"油田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其主力
油层位于东营组下段,该油田油藏地质构造复杂,所
产原油为重质高粘稠油,相对密度大,气油比低。根
据该油田:个开发平台油样的分析结果,平均含蜡
量为-1
3;,平均胶质含量为-31
-;,平均沥青质含
量为’1
";。
89%:
*"油田储层埋深浅,岩性疏松,胶结性差,
图% "# 原油沥青质在砂岩岩样上的吸附量
孔隙发育,连通性和渗透性好,层间非均质性及层内
可以看出,在盐水浓度和岩样的束缚水饱和度 非均质性较强,容易出砂。该油田储层渗透率分布
相同的情况下,吸附量随盐水中阳离子价数增加而 范围广,孔隙度较大,属于特高孔隙度范围。储层孔
增大。吸附量最高的是用 .
,+% 盐水饱和的岩心 %,
, 喉半径主要分布在 2!:%"<,最大孔喉半径可达
吸附量居中的是用 +)+
,- 盐水饱和的岩心-,而吸附 -##"< 以上。
万方数据
量最低的是用 ()+
,盐水饱和的岩心 "。吸附量不 对稠油和岩心的分析结果表明,
在该油田稠油开
第"5卷 第 $期 吴诗平等:原油沥青质吸附与沉积对储层岩石润湿性和渗透率的影响 ・#6・

采过程中,沥青质沉积后导致储层发生损害是必然 &;将饱和好的岩样放入夹持器中,用中性煤油驱替
的。沥青质沉积后,其颗粒粒径一般为微米级,有时 岩样中的矿物油,测出损害前的油相渗透率。然后
甚至可达数十微米,
因此,
在储层流体运移过程中,架 在#!
’()*的压差下,正向注入沥青质在矿物油中
桥作用会使一部分喉道,
尤其是一些较小的喉道被堵 的悬浮液(质量分数为 +! $,)
+$,!+! $++-. 左
塞,
从而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储层渗透率的下降。 右,再用煤油驱替,测量损害后岩样的渗透率。根据
! 原油沥青质的沉积机理
!! 渗透率恢复值的大小,对沥青质沉积引起储层损害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在沉积之前首先发 的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生絮凝。这是因为当吸附在沥青质表面的胶质被溶 由于对各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选,因此,以上所
解后,带电的极性沥青质分子就会通过静电作用聚 建立的室内评价方法基本上能模拟该油田的实际采
集在一起,形成大的空间胶体。絮凝的沥青质因带 油过程。具体体现在:实验压差接近于生产压差;流
有正电荷和极性,极易吸附在带负电的岩石矿物表 速为+!
$!$-./-/
0,是依据现场 $+!"+-#/1 的
面。由电镜和光谱分析结果可见,沥青质在絮凝过 实际产量和平均油层厚度等数据确定的;悬浮在油
程中,沥青质胶束会因为失去胶质而重新排列,逐渐 相中的沥青质颗粒粒径(+!
$!’"-)及其质量分数
形成更大的聚集体(可称为微粒)。其中某些大尺寸 (+! $,)与沥青质在油藏中沉积时的情况
+$,!+!
的沥青质微粒便首先在孔喉处沉积下来,其他较小 大致相当。
尺寸的微粒则随流体一起运移。当运移至某些与其 "!
#!" 实验结果评价及讨论
尺寸相匹配的孔喉处,便会陆续沉积下来,从而在宏 应用上述实验方法,分别使用低渗、中渗和高渗
观上使储渗空间发生改变,降低储层渗透率["]。 储层岩心,测定了经沥青质沉积悬浮液污染前后岩
" 沥青质沉积引起储层损害的室内评价
!! 心渗透率的变化,并依据渗透率恢复值的大小判断
"!
#!$ 实验程序 储层岩心受到损害的程度。实验数据如表 % 所示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储层岩样,测定岩样气体渗 (渗透率恢复值!
"23!1/!2)。
透率。岩样抽真空%&,并用矿物油进行真空饱和 %
表# 岩心油相渗透率的实验结果
实验 沥青质质量 孔隙度 气测渗透率 油相渗透率 污染后油相渗透率 渗透率恢复值
岩心号
组别 分数/# !/# !*/
($+4#"-") !2/
($+4#"-") !1/
($+4#"-") !"2/,
$5 +!
+’ #’!
"6 %!
’7 "!
7$ +!
$8 7!
’#
$
$% +!
+"’ #8!
’6 $’!
57 6!
#7 +!
5" 5!
86
# +!
$ #’!
6% 88!
$6 "5!
++ +!
"’ +!
58
" +!
+’ #"!
’# 6#!
85 %%!
%" $%!
++ #$!
’$
"
%
9$ +!
+# ##!
7" $#5!
’+ #5!
8% "%!
++ 7$!
6+
%
9" +!
+$ #7!
’5 $"$!
7# ’+!
7# %%!
8’ 55!
#5
#+ +!
$ "’!
%# #"5!
%7 "#8!
$8 8#!
+% #+!
86
#
#$ +!
+’ "7!
%+ %+7!
"" "57!
’% $’6!
6# ’’!
5$

在第 $ 组实验中,原始油相渗透率小于 $+: 的沥青质悬浮液污染的第 # 号岩心,其渗透率恢复


$+ "-" 的两块低渗储层岩心(第 $% 和 $5 号)在
4# 值降至+!58,。由此可见,沥青质沉积量对这类储
经 过 沥 青 质 悬 浮 液 污 染 后,渗 透 率 恢 复 值 仅 为 层岩心的损害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沉积量
7;’#,和5! 86,,表明均受到相当严重的损害。两 很低时,不会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可以忽略,但当沉
者相比较,经较高质量分数的沥青质悬浮液污染的 积的沥青质超过一定限量时,必将对储层造成严重
第$5号岩心受到的损害更严重一些。 的损害。根据该组实验结果,对于渗透率较高的储
第" 组实验使用孔隙度相似、原始油相渗透率 层,将沉积沥青质质量分数控制在+! +$, 以下是可
为("5!+!’+!7):$+4#"-" 的 % 块中渗储层岩心, 以接受的。
分别用不同质量分数的沥青质悬浮液进行污染。从 第# 组实验使用孔隙度相似、原始油相渗透率
表%可以看出,经+! +$,低质量分数的沥青质悬浮 分别为"#8!":$+4#"-" 和 "57!
’:$+4#"-" 的 "
液污 染 的 第 %" 号 岩 心,其 渗 透 率 恢 复 值 高 达
9 块高渗储层岩心。由表 % 可见,经较高质量分数沥
55;#5,。随沥青质质量分数增加,岩心的渗透率恢 青质悬浮液污染的第#+号岩心,其渗透率恢复值明
万方数据 特别是经
复值依次明显降低, +!$, 较高质量分数 显低于经较低质量分数沥青质悬浮液污染的第 #$
・$D・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DD$年#月

号岩心。 6
:/3
-0:
2: 2
3:=:
/14
30:
2/ :
>?:4 24--/
:4>
;3 :4
6-;45
3.2
.
将以上 ! 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沥青 =
:/143
0:28414
@.-
/.A.2
30:[ ] ,
2 ( BC&+!D"#E "FF%B
质沉积对岩石孔喉的堵塞使油相渗透率出现不同程 [#] G+)HIJ(’I’
CKL,!
"#$%J6
963
.14
30>4
--/
:4>
;=:
/

度的下降,下降程度除取决于沥青质沉积量之外,还 3
;.-/
.A.23
0:24
283/.431.2
3:==:
/14
30:
28 414.>
@ 476.8
M 6
94-;4
53.
2.8.-:
603
0:2[L]BC&+&/
:87>3
0:2 N O4
>05
0<
与储层岩心的原始渗透率密切相关。
3
0.6,"FF$,F(!):"%PQ"R$B
实验结果可以证实,沥青质沉积是导致渤海稠
[!] 鄢捷年B一种定量测定油藏岩石润湿性的新方法[L]B
油油藏储层渗透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有效 石油勘探与开发, #DD",
#E(#):E!QERB
控制沥青质沉积的量,才能尽可能减轻储层所受到 [$] 鄢捷年B油藏岩石润湿性对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影
的损害。 响[L]B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FFE,
##(!):
$!Q
$RB
! 结 论 [%] JHS+(C)H T *BT. 334
M05
03
950
3./
437/
.67/
A.<&4
9 3":
/
(")原油沥青质在岩石上的吸附是导致油藏润 /:
>?/:
0/M
5 /
02.0
23.
/4>
30:
264 283;..==
.>3
6:=>:/.;42
<
湿性改变的一个主要原因。地层水所含无机阳离子 8
502@:
2U.33
4M0
50
3[L]BL
9 :
7/245:
=&.
3/:
5.71 I.
>;2
:5:
<

的化合价价数越高,它与沥青质的协同作用所引起 9,"FER,!E(%):
@ ""#%Q""$$B
[R] SVW+XCI4 28 TJYZJH Z [BJ6 -;
453
.2.4
86:
/-<
润湿指数值下降的程度越大。
30:
24288
.6:
/-3
0:2=
/:110
2./
456
7/=
4>.
6[L]BC&+(.6.
/<
(#)对吸附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对于某一给定的
A
:0/+2@
02.
./2@,"FF",
0 R(!):
!EFQ!F%B
原油沥青质,岩样的润湿指数值随沥青质吸附量增 [P] \)GG’HCC[4 28 Z+G()C+L\BJ86:/
-30
:2: =46
<
加而趋于下降。 -;
453
.2.
6428U4
3./:2/.
6./
A:0
//:
>?10
2./
45[ ]
6 ( BC&+
(!)在一定的流动状态下,原油中沥青质沉积造 ""EDD,
"FE!B
成一部分储层孔喉的堵塞是引起渗透率下降的主要 [E] 鄢捷年B无机离子在油基泥浆所引起储层润湿反转过
原因。随沥青质沉积量增加,渗透率恢复值逐渐降 程中的作用[L]B石油学报,
"FF#,
"!($):
"D$Q""!B
低。 [F] W()TH\+4 28H+VCIJSI+(+GBI; .U.3
34M
050
39
:
=: /
5U4
0 3
. /
/605
0>4663
.16U0
3;/.
=./
.2>
.3::0
5/.>:
A./
($)沥青质沉积造成的储层损害与储层原始渗 9 9
[L]BL
:7/
245:
=\4248
042&.
3/:
5.71 I.
>;2
:5:
@9,"FED,
透率有关。在相同沉积条件下,低渗储层受到的损
( ):
"F $ "DDQ"DFB
害往往更为严重。
["D] WV\KG+XLC,!"#$%’2
=57
.2>.:=.5
.>3
/0
>4567/
=4>
.
(%)引起沥青质沉积的主要原因是稠油开采过
>;
4/.
@6:
23;
.U.3
302@-
/:.
-/3
0.6:
=>/7
8.:05
6[L]BC&+
程中温度、压力及原油组分等热力学条件发生了变
O:
/14
30:
2+A
457
430
:2,"FEF,$(!):
!!#Q!$DB
化。因此,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尽可 [""] JHS+(C)H T *BT. 3
34M
05
03
95 0
3./
437/
.6 7
/A.<&4
9 /3
能抑制沥青质发生沉积,是保护储层、减轻损害的一 :
% +=
=.>
3:=U.3
34M
05
03
9: 2/.54
30A
.- ./1.4
M05
03[ ]
9L B
项必要措施。 L
:7/
245:
=&.
3/:
5.71 I.
>;2
:5:
@9,"FEP,!F
(R):
"$%!
Q"$REB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李志芬)
["] &
’() *,!
"#$%+,-
./01.
234
563
78 24
9: 6
-;4
53.
2.4
8<

!!!!!!!!!!!!!!!!!!!!!!!!!!!!!!!!!!!!!!!!!!!!!!!

山东省高压水射流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被批准在石油大学建设
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发文,同意在我校建立山东省高压水射流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其主要任务是加强
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积极开展超高压水射流切割清洗新技术、除垢新技术、切割成形加工及应用、破碎参数
优化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至此,我校在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已达到#D个。
(焦念友 供稿)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