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7

学校代 码 : 1 0 1 84

分 类 号 

历 史学 硕士学位 论文

论 清 朝 与 朝 鲜两 国 的 漂流 民救 助 与 送还

O N  T H E  R E S C U E A N D  R E T U RN  O F  D R
 I FT I N G

P E O P L E  I N  T H E  Q I N G  D YN A S TY  A N D  C H O S U N

王丹丹

世界史

延 边 大 学



学校代码 : 1 0 1 84

分 类 号 

历史学 硕士学位 论文

论清 朝与 朝 鲜两 国 的 漂流 民救助与送还

O N  T H E  R E S C U E  A N D  R E T U R N  O F  D R FT N G
I 
 I

P E O P L E  I N  T H E  Q I N G  D YN A S TY  A N D  C H O S U N

王丹丹

世界 史

延 边 大 学


分类号
 

密级  

U D C
    _ _  学 号 _ 
20150 1 0346
 _ _

延 边 大 学硕 士 学位 论 文

论 清 朝 与 朝 鲜 两 国 的 漂流 民 救 助 与 送 还

研 究 生 姓 名 王 丹丹


培 养 单 位 延 边 大学

指 导 教 师姓 名 、
职 称 金 锦 子 ( 副 教授 

学 科 专 业
 世界 史
— : ―  

研 究 方 向
 _ _

论 文 提 交 日 期2 0 8

5 月 8 



1 1
本论 文 已 达 到 历 史 学博 ( 硕 ) 士 学 位论 文 要 求

答辩委 员会主席 全莹 ( )

答辩委 员 会委 员 郑红英 
( 印^

答辩委员 会委 员 朴延华 ( 印 

答辩委 员 会 委 员 金洪培 .
( 印 

答辩委 员 会委 员 李东辉 
( 印 

延 边 大 学

2 0 1 8 年 5 月 1 8 


摘要

受气 候和 环境影响, 上航行 中 海 难事件频 发 。 禁 解除 后 , 上航 行




自 然
海 海 海

增加 ,漂 流
至 他国 的 外 国 船 只 也 增 加 , 各 国 以 人 道 主义 或 其 它 原 因 救 助 漂流 


清 朝 和 朝 鲜 救 助 漂 流 民 过 程 中逐 渐 形 成 和 完 善 漂 流 民 救 助 政 策 。 两 国 确 立宗


系后,清 朝 展 示 出对 朝 鲜 漂 流民的 怀 柔 政策 ,朝 鲜 则 送 还 清 朝漂 流 民 受 两 国 

变 化 影 响。 漂 流 民活 动 于两 国 之 间 影 响 两 国 关 系 , 传 递
两国消 息 与 文 化 。  论

文 共分为三个 大部分 : 即 绪
论、本 论 和结论 。 一

章 绪 论部分,主 阐 述 本 论题 的 研 究 目 的 意义、相 研 究动 态及 创 


要 和 关

。 论

主要分为四章 :  二

章 阐 述 清 朝和朝 鲜 宗 藩关系的 确 立 以 及 宗 藩 体系下 朝 鲜 对 清朝认识 的 



使得朝鲜在 处理 漂流民方 式 的改 变 ,清 和 朝鲜 半 岛 的 海 上 交通 路线以及 造  



成 朝

难的主 要 因 素 。  三

章 分 析 了清 朝 漂 流 民的 人 员 分 布 以及 主 要 去 向 , 论 朝鲜对 清朝漂 流 民 

的 述

还 方 式 的 形 成 以 及 朝 鲜 救 助 送还 漂 流 民 的 过 程 。  四

章 论 述 清 朝 对 朝 鲜 漂 流 民 的 救 助 及送 还 方式 。 本 分 析 了 朝 鲜 漂 流的出  

行 章

况 和 漂到 地 , 清 朝
对 朝鲜漂流民救 助 方式 形成以 及 具体 过程。 论

,对 正 文 的 内 容 进 行总结 , 得 出 结论。

关键字 : 清朝 ;
朝鲜 ; 漂流 民 ; 救助 活动




A b s t r ac t

Affe c t ed b yc l i ma t e a n d n a t u r a l e n v i r o nm e n t ,  i t  i s e a s yt o h a v e



sh i pw r e c k a ts e a . W h e n t h e s e a b a n w a s  l  i ft ed ,  s e as h i p si n c r e a s e d  fo r e i g n



 ,

sh i p s f l o a t i n gt o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 w e r e a l s o  i n c r e a s e d .  C o u n t r i e s s av e d



t h ed r i ft i n g p e o p l e f o r  h u m a n i t ar i a n  o r o t h e r  r e a s o n s .  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a n d C h o s u n r e s c u e dg r a d u a l l
y  f o r m e d a n d p e r f e c t e d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r a ft i ng d r i ft i n gp e o p l ea i d p o l i c i e s . A f t e r e s t ab l i s he d s u b o r d i nat e



re l at i on s b e t w e e nQ i ng d y n a s t ya n dC h o s u n , T h e Q i ng d y n a s t ys h o w e d



mo l l i f i cat i o nP o l i c yt o w a r d s t h e d r i ft i n gp e o p l eo fC h o s u n , an dC h o s u n



a i d e dt o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w a sa f f e c t e db yt h ec h a n g eo fr e l at i o n s b e t we en

t h e t w oc o u n t r i es . D r i f t i n gp e o p l ea c t i v i t yb e t w e e nt h e t w o c o u n t r i es



a f f e c t e dt h er e l at i o n s , de l i vere d m e s s a g e s an dc u l t u r e s 



Th i s t h e s i s i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p ar t s : 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e o r y a n d

 ,

c onc l us i on

T h ef i r s t c h ap t e r i s 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 p ar t , ma i n l y e l ab or a t e st h e



r e s e ar c h  p u r p o s e  a n d  s i gn i f i c an c e , t h er e l e v a n t r e s e a r c ht r e n d s a n d

i n no v at i o np o i nt s 

H i s t h e s i sh a s  d i v i ded i n t o f o u rc h a p t e r s 



T h e  s e c o n d c h a p t e r e x p o u n d st h ee s t ab l i s hme n to fr e l at i onsh i


p b e t ween

 C h o s u na n dC h o s u n s y s t e mc h a n g e


Q i ng d y n a s t ya n d i nn o r t h K o r e a 

u n d e r s t an d i n g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m a d en o r t hK o r e ai n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t he f l o at i ng p e o p l ec h a n g e  i n t h e w a y , 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a n d C h o s u n



pen i n su l as e a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r o u t e a n d  t h e ma i n  f a c t o r s o f c a u s i ng



d i s as te r

T h et h i r d  c h a p t e r a n a l y z e s  t h e  d i s t ri but i o n a n dt h e  m a i n d i rect i on



o ft h ed r i ft i n gp e o p l ei n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  an dd i s c u s s e st h ef o r ma t i on

o ft h e r e t u r nmo d eo f C h o s u nt ot h ed r i ft i n gp e o p l e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y

a n d t h ep r o c e s so f. t h e C h o s un r e s c u e a n d t h e d r if t i ng of t he p e o p l 



 T h e  f o u r t h  c h a p t er  d i s c u s s es t he r e s c ue a nd r e t u rn m o de of t he Q i 



 d yna s t y .T h i s  c h a p t er  a n a l y z e s  t h e  d r if t i ng a nd d r if t i ng of  n o r t h K o r e 



 a nd t he  f o rm a t i on a n d c o n c r e te p r o c e s s  of t h e Q i ng  d y n a s


t .




T h es i x t hc h a p t e ri st h ec o n c l u s i on ,  s u mm a r i z et h ec o n t e n to ft h et e x t

an d  d r aw  t h e  c o n c l us i on .

Ke y  w o r d s :
 Q i ngd y n a s t y  C h o s u n  D r i
; ;
ft i n gp e o p l e ; r e l i e fa c t i v i t i e s

m 


目 


摘 要 I

 A b s t r a c t  #I

 

第 一 章 论

 # 1  1 . 1 研 究 与

意 义  # 1 1 . 2 界

研 究 动 态 #1  1. 3 究

方法与 创新 性  # 4   第 二章  清朝 与 宗

藩 关 系 及 海上 交通  #5  2 

清 朝 与 朝 鲜的 宗藩关系#5 2.1 . 清

朝 与 朝 鲜 宗藩 关 系的确 立  # 5  2 1

2  朝鲜 对 清朝认 识的 改 #

6   2 . 2  东亚 海 上交通  # 

2 . 2 . 1 海上主 要 交 通 线 #

8 2 . 2 .2 海 难 发 生 因 素  # 1 0 第

三 章 
清朝对朝 鲜 漂流 民的救 助 与 送 #

1 1  3 .1 朝鲜 漂 流民的分 布 与去 向  1

 3.  2 
清朝 对 朝 鲜 漂 流民 救助政 策 的 形成  # 

 3 .2 . 1 海 禁 时 期 清 朝对 朝 鲜漂 流 民 助

 # 1 2   3 . 2 .2 康 雍时 期 的 民

救 助
# 133.2 . 3 乾 隆 时期 救 助 形

成  # 41
 3.3  清 朝对 朝 鲜 民

的 救 助 与 送 还#1 5   3 . 3 

朝 鲜 漂 流 民 的 救助 # 1 5  3 . 3 

朝 鲜 漂 流 民 的审查 # 1 6  3 3

3  朝鲜 漂 流民 的 安 置问 题 # 1 8   3 . 3 . 4  漂

流民的 送 还  # 1 9  3 . 3 . 5  朝 鲜对

救 助 漂流 民 的应对# 1 9 第 四 章  对

清 漂流 的救
朝 民
助与 送还# 2 1  4 

清 漂流 朝 人 员的 分布与去向  # 2 1  4




















1 年 间 朝 鲜对清朝和 南 明 漂流 民 的 救助 与 送还

4 . 2 6 44- 6 89  #2

 4 .2 . 1  朝鲜对 清人漂 流 民 的救 助 #

  4. .2 2
 朝鲜 对 汉人 漂 流 民 的救 助  # 24

16 8 9 - 间 朝 鲜对清朝漂 流民 的 救 助与 送 还  26

4 . 3 8 40年 # 

4 . 3. 1  朝 鲜送还清 朝 漂流 民 方式确 定  #2

 4 .3 2 .
朝鲜对清朝 漂流 民 的 基本救助  #2

 4 .3 3 .
朝 鲜对清 朝 漂流 民 的 审 查  #2

 4 .3 . 4 朝 鲜对清朝 漂流 民 的 送还  #3

 4 .3 . 5 清朝 对朝 鲜送 还漂流 民 的 应对  #3

结 论 #

 参考 文 献

7  附 录 A ( 攻 读 学 位 期间 发 表 论 文 )

3  附 录B


I 



章 绪论

1 . 1 研究 目 的 与意义

“ ”
漂流事件 是指 海上船 只 受到 自 然 因 素 的 影响 损坏 或迷 失方 向 漂流到 其


“ ”
他 国 家或地 区 的 事件 , 遇难人 员 称 为 漂流 民 。
古 代在航海技术 和 造船技术 限

制 以及受 自 然 灾 害情况影 响 下 , 海难事件频发 。 现代 社会在航海技术和 造船技 术




进步和海 上预警 系 统完善 的 情 况 下 海难事 件依 然 时常 发 生 。
而在古代 ,
中 原 王朝


和 朝 鲜 半 岛 隔 海相 望 近 在 咫 尺 交 往 历 史 悠 久 在 漂 流 民 救助 上 也 是 , , ,
自 古有之 

清朝 与 朝 鲜海 上联 系 虽少 ,
但 因 地理位置相 近 ,
清 朝 前往 日 本或沿海 贸 易 的

船 只 船 只 遭风漂流至 他 国 , 救助漂流 民 成为 常 有 之事 。 1 637 年朝 鲜 正 式成 为清




朝藩属 国 ,
清 朝作 为宗 主 国 救助朝 鲜漂流 民表 现 出 对 属 国 的 仁 爱之 心 ; 朝鲜作为


藩 属 国 救助 清 朝 漂流 民 展现 出 对 宗 主 国 的 衷 心 因 此两 国 的 漂流 民 救 助 与 送还 包

 ,

含于 宗藩体 系 下 朝鲜 方面对 明 朝难 以 忘怀 方 面 又 不 得 不基 于 现 实 臣 服 于


一 一

。 ,

清朝 , 在这矛 盾 心态支配下 ,
朝 鲜在海禁时 期 遣返南 明 漂流 民摇 摆 不 定 。 随着清


朝 的 稳 定 和 两 国 关系 的 变化 清 朝 和 朝 鲜逐渐 形 成漂流 民 救助 送还体 系 , , 朝鲜则

通 过漂 流 民 获 得 清 朝 情 报 , 漂流 民 成 为 信 息 传递 的 媒 介 

1 . 2 学 界 研究动 态

中国 学 界 关 于 漂流 民事件 的 研 宄 正 处 于 起 步 阶段 , 虽然在上世纪 90 年代 己

出 现关 于 救助漂流 民 的 文 章 ,
但 只 有零星 几篇 。 近十年 来 学术界 关于漂流 民 的研

宄 才逐渐增 多 。 但依然集 中 于 中 国 和 日 本 、 中 国 与 琉球 之 间 的 漂 流 民 研 宄 。 在中

国 与 朝 鲜 半 岛 之 间 的 漂流 民 救助 制 度 研 宄 数量 少 且跨学 科 。
中 国 与 朝鲜半 岛 之间

的 漂流 民 问 题研究学 术界 主要 是对某 时 期 的 研 宄 。 目 前 中 国 学界关于 中 国 与 朝 鲜




半 岛 的 漂流 民 研宄 主 要集 中 于 宋与 高丽时 期 明 清 与 朝 鲜和 近代 以 来 与 朝 鲜 的 漂

 、

流民 问题 其中 , 以 清朝 时 期为主 。 清朝与 朝鲜之 间 的漂流 民 研 宄集 中 于 几个 主 要




问 题和跨学科研宄 

通过漂流 民 事 件考 察 当 时清朝 与 朝 鲜之 间 的 宗藩 关 系 主 要有 陈 尚 胜 、 孙 卫

高 志 超 和 刘 迎胜 等 他们 通过清 朝 与 朝 鲜漂 流 民 的 处理探讨 当 时 清 朝 与 朝
2 3



国 、 。

礼 义观 与 现实 冲 突 朝 鲜政 府 对 于 清 初 漂流 民 海商 政策 波 动 的 研 究 收录 于北 京大 学韩 国

陈 尚胜 

: 《 》 ,

学研究 中 心编 :
《 韩 国 学论文集 》 4辑 北京 社会科学 文献 出 版社
, 995 年


: , 1

从 丁 未 漂流 人 事 件看 朝 鲜 王朝之 尊 明 贬清 文 化 心 态 》

孙卫国 义理 与现实 的冲 突 汉学 研究

: 《 2007

 , 《 》 ,

年第 期

 2

高 志超 : 《 汉人 漂流 民 与 中 朝 、 日 朝 间 交涉 (
1 64 1

1 68 9 )
》 , 《 东 北史地 》 2 014 年第 5 期




鲜之 间 的 宗 藩关 系 前 三 位 学 者 主 要 是 通 过朝 鲜 处 理 台 湾 郑 氏 集 团 和 南 明 势 力 下

。

前往 日 本贸 易 商人的 两种意见 , 坚 持尊 明 贬清 的 义理观 , 送往 日 本 或放 回 台 湾 



主 张送往 辽 东 , 交 于清政府 ,
但基 于 现 实 利 益 还 是 选 择 后 者 。 从对漂流 民 处置态


度 的 不 同 反 映 了 朝鲜对 明 、 清 两 朝 完全 不 同 的 心 态 。 而 刘迎胜从 则 清朝 的 角 度来


阐 述宗藩关系 。 通 过两 个 案 例 ,
提 出 中 国 维持 与 邻 国 之 间 的 宗藩 关系 时 , 较多 的

考 虑 中 国 乃 天 下 之 中 的 事 大 意 识 而 通 过 乾 隆 时 期 清 政 府 处 理 朝 鲜 海 难事 件 的 案

 ,

例 说 明 在和 平年代 中 朝 之 间 的 宗藩关 系 也 惠 及朝 鲜普通百 姓 并保护 了 朝 鲜 的 财



 ,

产 

还 有跨历 史 学 的 角 度 从特 定 文 献着 手 分 析 清 朝 与 朝 鲜 之 间 的 漂 流 民 问 题 的

 ,

“ ” “ 

有李善洪 的 清与朝鲜间 漂民 救助 问 题管 窥 以 同文汇考 中 漂民



《 〈 〉

“ ”
文书为 中 心 》 和 邹然的 备边司 誉录 与 中 国 漂流 民 问情别单 为主 要


《 〈 〉 :

“ ” “
对清 与 朝鲜 间

史料 》 。 前 文 通过 《 同 文汇考》 中 的 漂民 文书为中 心 , 


分析 了 清朝 与 朝 鲜漂流 民 救助程序和 遣送方 式

民 救助 问 题进行初步探讨 , 。 

文通过韩 国 文 献 《 备边 司 誊录 》 分析不 同 时 间 朝鲜对清 朝 漂流 民 询 问 的 内 容 , 



讨 当 时 国 际格局 的 变化 

台 湾对 于漂流 民 问 题 的 研 究有 汤 熙 勇 和 刘 序 枫 两位 学 者 。 汤 熙 勇 的论著 《 

代 东 亚海 域 的 海难 救 助 及 争议 以 台 湾 的 外籍船与救助为 中 心 和辑的 



一 一

》 《

顺治 至 乾 隆 时 期 中 国 救 助 朝鲜海难船及漂流 民 的 方法》 前文 以 台湾为中 心分


。 

析 近代 东 亚海域 中 清 朝 处 理 外 籍船 的 态度 、 制 度 的 建立 以 及 产 生 的 纠 纷 ,
以及清

朝 实 施救助背 后 所 隐 含 的 文化和 国 际秩序观等 后 文分析 了 清代顺 治 朝 至 乾 隆 朝



 。

期 , 在清政府 建立救助 外 国 籍难船及漂 流 民 办法 的 时 期 中 , 探讨 清 朝政府 处 理朝



鲜籍难船 , 同 时兼 由 琉球送至 中 国 至朝 鲜漂 流 民 的 方法及其 相 关 问 题 , 包括船 只




的修复或售卖 , 人员 的救助 、 照 顾及 遣返 的 路线 等 。 刘序执 数十年集 中 于 中 日 



中 朝漂流 民研宄 , 与 韩 国 学 术 界 的 交流颇 多 ,


涉及 朝 鲜 、 琉球和 曰 本 的漂流 民送

还 , 通过梳理和 比较清朝送还朝 鲜和 日 本漂流 民 不 同 



韩 国 学界关 于 漂流事件 的 研 究主 要 集 中 于 《 漂海 录 》 ,
除 了 从历 史学 的角 度

刘 迎胜 清乾 隆年对 朝 鲜漂海 人与 跨 界海难 时 间 的政 策 宗 藩框 架 下 的 国 际救助体 系 》 中 韩历史文





: 《 , 《

化交 流 论 文 集 第 三 辑 延 吉 延 边 大 学 出 版 社
》 2 0 0 7 

年 , : ,

“ ” “ ”

清 与 朝 鲜 间 漂 民 救助 问 题 管窥 同 文汇考 中 漂 民 文书 为中 心 》 吉林大学社


李 善洪 以

: 《 < > ,

会 科学 学报 , 年3 期

20 1 5

“ ”

备边司 誉录 与 中 国 漂流 民 问 情 别单 为主要 史料 》 硕 士论文 浙江 工商大 学


邹然 : 《 < > :
以 , , , 20 1 




汤熙勇 近 代东 亚海域 的 海难 救助 及 争 议 以 台 湾 的 外 籍船 与 救助 为 中 心 》 收录于 中 国海洋发 展




: 《 , 《

史论文集》 第七辑 , 台 北 中 研 院 社科所 , 1 999 





汤熙勇 : 《 清 顺 治 乾隆 时 期 中 国 救助 朝 鲜海难船及 漂流 名 的 方法 》 , 收录于 《 中 国 海洋 发 展史论 文 集》 第


八辑 , 台 北 中 研 院社科所 , 2002 


清 代 中 国 对 外 国 遭 风难 民 的 救助 及遣 返制 度 以 朝鲜 琉球 日 本 难 民 为 例 》 收 录 于 第 八

刘 序枫 

: 《 、 、 , 《

回 琉 中 历 史关系 国 际学术会会议论 文集 00 1 年 关于 清代 中 国 的 外 国 人漂 流 民 救助 和 送 还 以 朝 鲜 人

 》 , 2 ; 《 :

和 日 本 人为例 首尔 东 北亚 历 史财 团 0 》0 年, : , 2 1




分析 《 漂海录 》 ,
更 多 的 是从 文 学史方面研 究 《 漂海录 》 。 韩 国 史学界关于朝鲜和

本之 间 的 漂流 民 问 题研究 从上世纪 年代 开 始 朝鲜和 本漂流 民 直是研




日 90 。 日

宄重点 , 这方面 的 资 料较丰 富 。 但 是关 于 救助 制 度 的 研 宂还不 是 很多 , 中 国 文献




资 料在研 宄 中 国 和 朝 鲜漂流 民 之 间 方面有重要 的 地位 但 是韩 国 对 于 明 清 时期 中

 ,

国 漂流船 的 送还政策研 宄 还有不足 韩 国 学 界关 于 清 朝与 朝 鲜之 间 的 漂流 民研 宂



 。

主要是 以 韩 国 现存 的 文献 、 以 个别事件和 地域作 为研 宄对 象 。 以 朝鲜救助清 朝 漂



流 民 为 重 点 研 宄对 象 , 对 于 清 朝 救 助 朝 鲜 漂流 民 研 宄 较 少 。 金京 钰提 出 现在韩 国

在 研 宄 中 韩漂流 民 问 题 中 主 要 是 以 个 别 事 例 为 研 究对 象


韩 国 学 界 关 注 中 国 和 朝 鲜 漂流 民 问 题 是 在 最 近 几 年

。 元钟 敏 属 于早期 中 韩

漂流 民 问 题 研 宄 的 学 者之 在 中 韩漂流 民 问 题 研 宄方面成果较 多 前期论著有




, 。

《 漂流到 朝 鲜 的 中 国 人对 朝 鲜 社会 的影 响 》 ,
从宏观方面 阐 述漂流 民 对 朝 鲜 社会


的影响 。 后 期 通过 《 云谷杂录》 、 《 济州 启 录 》 、 《 玄 洲 漫录 》 等文献研 究朝 鲜地 区

具体 的 漂流 民 救助情况 金强 借鉴 元钟 敏 的 观 点 发表 了 前近代韩 国 的 海难


。 , 《

救助 和 漂流 民 救 助 体 系 》 分 析 了 朝 鲜 对 中 国 漂 流船 的 救 助 和 本漂流船 的 救助

日 

提 出 东 亚 的 漂流 民 送还体 系 在 乾 隆 时 期 形 成 乾 隆 之 间 的 漂 流 民 救助 是 在 册 封 体

 ,

系 下 进行 的 外 交活动 

关 于 明 清 交 替 之 际 朝 鲜对 中 国 漂流 民 的 救助 方面 的 研 宄 王 天 泉 在 这 方面 的

 ,

其博 士论文 朝 鲜 的 中 国 漂流 民 送还方式变化和清初 东 亚海域 》


研 宄较 多 。 《 

整 合 前 期 论 文 详 细 地 梳 理 朝 鲜对 清 初 漂 流 民 送 还 方式 的 变 化 以 及 日 本 朝鲜和 南

 、

明 之 间 的 关 系 大 多 数韩 国 学 者在 解释朝 鲜和 清朝 救助漂流 民 是义理和 伦理道德



 。

观 下 的 支配行为 而 中 国 学 者也 习 惯性 的 认为 是在伦理道德 下 的 国 家政治 外交活



 ,


动 王 天泉 提 出 清朝 确 立 陆 路漂流 民 救助送还体制 是 在现 实利 益 的 驱 使 下 形成
。 

由 于 东 亚清朝 处 于 明 清 交 替 之 际 ,
幕府 也 处于势 力 的 交替 , 朝鲜受到 清朝和 日 




的 威胁 , 清 朝通 过漂流 民 救助送还 体制 并 建立海洋秩序 。

总 体上来看 无论 是 中 国 学 界还 是 韩 国 学 界 关 于 清朝 与 朝 鲜 之 间 的 漂 流 民 研
, 

宄主要 围 绕几个 问 题进行 第 单方面 的 研 究 学 术 界 关 于 漂流 民 的 救助送 还




。 、 。

政策研宄主要集 中 于 国 的研宄 中 国 学界 的 研 宄主 要 是清 朝 的 漂流 民 救助送还




体制 , 涉及朝 鲜 的少 。 而韩 国 学 术 界 主 要 是梳理朝 鲜 对清 朝 漂 流 民 的 救助 送 还 政

策 。
第二 、 对两 国 之 间 的 漂流 民 研 宄 时 间 限 制 。
中 韩 学术 界关于清朝和朝鲜之间

朝 鲜对清朝 关 系 和 漂流 到 西 海海 域 的 中 国 人 收 录 于 韩 日 关 系 史研 究 》 49 辑 韩 日 关 系 史

金京钰 :
《 
 》 , 《 ,

学会 , 2014 年


漂 流 到 朝 鲜 的 中 国 人对 朝 鲜 社 会 的 影 响 《 中 国 学 研 究 》 2 00 8 年 2 2 5 2 6 0 通 过 云 谷 杂 著

元钟 敏 : 《 》 [

』 ,


《 『

玄 洲 漫 录 』 两 本 书 考察 朝鲜 官 吏 对中 国 漂 流 民 的问 询 过 程及 其 记 录 》, 《中国 学 研 究》 , 2 0 1 2 年

3 5- 1 62 ;


『济  州 启录 』 中 所 记载的 十 九 世 纪 济 州 岛 居 民 的 海 难 事 故和 中 国 漂 流 》,《中 国 学 研究》, 2 013

2 97 2


; 强 一: 《 前 近 代 韩国的 海 难救 助 和 漂 流 民 体系 , 首 尔 : 东北 亚 1


3 金 救 助 》 历 史财 团 ,


年  4 王 天 : 《 从 漂 海 录> 看 明 代 对 朝 鲜 漂 流 民 的
泉 < 海
难 救助 : 以 济 州 为 中心 》 ,第 三 届海 洋 文 化 与 社会


研 讨
 会, 中国 上 海 年





的漂流 民 救助送还体制 的 研 宄 以 康 熙 开海禁为始 对 ,
1 644 至 1 68 3 年之 间漂流 民

救助送还体制 研 究较少 。 第三 、 涉及 范 围 窄 。 现在 国 内 国 外学 术界关于漂流 民 的



研 宄主要 是在传 统 的 宗藩关系 下 的 政治 外 交活动 的 研 宄 , 漂流 民 的 人员 、 船只及




目 的 的 研 宄很少 。 通过漂流 民 分 布和 去 向 , 可 以研宄东 亚 的 贸 易 动 向 以及人员 往


来及海上交通等 

1 . 3 研究 方 法 与创 新性

本文 以 现存 的 朝 鲜 史料 《 备边司 誊录 》 、 《 朝 鲜王朝 实录 》 《 通文馆 志 》 , 清朝



时期 的 《 清实录 》 等 , 通过文 献分 析和 数据 分 析 的 方式 , 统 计漂 流 民 事 件 发 生 的

数量 尤其是清朝 救助 朝 鲜漂流 民 中 国 所保存 的 有 关 朝 鲜漂流 民 的 文献 资 料少


。 , 

通过 《 备边司 誊录 》 分 析清 朝对朝 鲜 民 的 救助 与 送 还 。 通过 对朝 鲜 史料 的 考证和



分析看清 朝展 界和 海外 贸 易 、 海 防情况 

本 文 从海 洋 史方 面 切 入 , 以 梳理清 朝和 朝 鲜救助 漂流 民 的 政策为重 点 。


史学

界对 中 日 和 中 琉之 间 漂流 民 成果丰 富 清朝 与 朝 鲜之 间 的 救助送还政策涉及较少, 

本 文 梳 理 两 国 救 助 漂流 民 政 策 的 形 成 过 程 。 漂流 人事 件对 两 国 关 系 的 影响 , 文化

的影响 。 漂流 民作 为文化 的 传递者 , 清朝情报 的传递者在两 国 关 系 中 的 影 响 。 




“ ”
内 对 漂流 民 的 情 报 传 递 研 究 集 中 于 中 国 和 日 本之 间 , 而朝 鲜所存 问 情别 单 

明 漂流 民作 为传递者的存在 。 通过救助方式 的 变化反 映两 国 关 系 。


中 、 是韩 国 学

术 界对 于 清 朝 时 期 的 漂 流 民 研 究 的 救 助 政 策集 中 于 个 国 家 的 研 宂 没有 同 时梳


理 两 个清 朝 和 朝 鲜 的 救 助 方 式 变 化 梳 理 两 国 漂 流 民 救 助 送 还 政 策 的 形 成及 具 体

 。

过程 ,
更清 晰反应两 国 关 系 的 变化 




第二章 清 朝 与 朝 鲜 宗 藩 关 系 及海 上 交通

朝鲜 与 中 原王朝 长期 保持着 密切 的 宗藩关 系 。


清朝 与 朝鲜在 1 63 7 年宗藩关


系 正 式确 立后 , 朝 鲜 国 内 对清朝 的 不满使得在宗 藩 关 系 建立 后 两 国 关 系 紧 张 。



着清 朝政治 不 断 强大 , 社会稳定 ,
朝鲜对清朝 认 识 发生 改变 。
漂流 民航行于 东 亚

各国之间 ,
自 然 因 素使得漂流事件频 发 

2 . 1 清朝 与朝鲜的宗藩关系

清 朝 历 十年使 朝 鲜 成为 其藩属 国 朝 鲜 未 受 到清朝 礼待 反而 受 到政治 和经济



 ,

上 的 双 重压迫 。 再者朝鲜认 为女真乃 夷狄 , 不 能继承 明 朝 大 统 , 对清 朝 种 种 不 满




“ ”

更加深对 明 朝 的 思念 使得朝鲜 国 内 北伐论 兴起 随着清朝 完全统 历经




, 。 ,

三朝 发 展 ,
清朝政治 稳 定 , 经济发展 , 而朝鲜境 内 对清朝认识不 断变化 ,
奠定北


学 的主张 

2 . 1 . 1 清朝 与朝 鲜宗藩 关系 的确立

1 6 世纪末到 1 7 世 纪 沿海遭到 倭 寇 侵袭 , 在 明 朝 和朝鲜联合抗倭期 间 东 北地




区 女真趁势 崛起 。
努尔 哈 赤在 1 583 年袭父 职 任 建州 左 卫 都指挥 使 , 1 588 年基本


统 建州 女真 建州 女真与 朝 鲜 江之隔 双 方边 民越江采参 时 常 引 发纠 纷
一 一

。 , , 

年平 安道 兵使上疏朝 鲜 国 王

女真 已经成为朝 鲜备边 隐 患 , 1 589 此胡等总兵管


处 , 多 受金银 , 则 报 复 中 原 之说 ,
似 无其理 , 在我 阴 雨之备 不可不预 ,

本道升



平己久 ,
凡 百 防备 极 为虚疏 ,
朝廷十分商榷 ,
俾壮西鄙事 、 平 安道 上疏朝 鲜


国 王建州 女真觊觎 明 朝 , 虽然看似没 有理 由 , 但平 安 道 则 希望 朝 廷 能够 早 防 备 

努尔 哈赤早有入侵朝 鲜 的 意 图 , 建州 以 本地与 朝 鲜 ,
界限相连 , 今朝 鲜 旣被倭


”

奴侵夺 后 必犯建州 向 朝 鲜 建议 征 其兵 马 渡江进 入 朝 鲜抗 倭



日 为由 , 。 努尔


哈 赤提 出 看 似合理 的 请求 , 表面上 是 为 帮 助 朝 鲜抗 击 倭 寇 , 实 则 利 用 朝 鲜抗倭无


力 分心于 其它 防御 努尔 哈赤 则 可 以 利 用 正 当 理 由 进入朝 鲜境 内 二 则 趁 机攻


, ,

对 其 意 图 有 所怀 疑

击朝鲜 。 但 朝 鲜对 努 尔 哈 赤 早 有 防 备 , ,
害怕 假名 征倭 , 


”3
怀狺 噬之计 , 若遂其愿 , 祸在不测 , 因 此朝鲜拒 绝努 尔 哈 赤 的 建议 。
抗倭 战


争结束后 , 建 州 女 真成为朝鲜北方最主 要边患 , 建州 女 真在 争夺朝 鲜北部地 区 女


真人时 , 使朝 鲜感 到 更加 恐惧 

《 朝鲜王朝实录 》 , 宣祖二十 二年七月 十二 日 丁巳




《 朝鲜王朝实录 》 , 宣祖 二十五年 九月 十七 日 甲 



《 朝 鲜 王朝 实 录 》 , 宣 祖二十 五年 九月 十七 日 甲 戌




努尔 哈 赤统 女 真各部 并于 年 建立 女 真 政权 年 发兵 突 袭抚顺

1 6 1 6 , 1 6 1 8 

正式 与 明 朝 决裂 年 后 明 朝 向 后 金 发 起进 攻 朝 鲜被要求 出 兵帮助 围 剿 由于


。 , ,

明 朝 不承认 光海君 的 正 统性 , 光海君 对 明 朝 怀 有 不 满情 绪 ,


使得 处理与 后 金 的 关


系 时 朝鲜 采 取在 不 开 罪 明 朝 的 情 况 下 的 灵 活 外 交 因 此对 明 朝 的 命 令 实 则 草 草 应

 ,

付 。 1 623 年光海君 被 罢 黜 , 仁 祖 即 位 后 向 明 朝 奏 明 光海君 罪 行 , 承诺 同 心协力



助明朝围剿后金 。 此期 间 后 金 己 控 制 辽 东 , 切 断 朝 鲜 向 明 朝 朝 贡 之路 ,
朝鲜进贡


使 只 能通过海路 向 明 朝进贡 。 1 62 6 年 皇 太极 嗣 汗位之后 , 辽西 地 区 由 袁崇焕镇


皇太极 因 进攻 辽 西 受 阻调 整进攻路线 标转 向 朝 鲜

守 , ,
将 目 。 后金 以 助 南朝 

兵 马 钦伐 我 国 ; 窝 隐毛文龙 ,
助他粮草 , 尙 不较正 , 辛 酉年 , 我来挈毛文龙 ,



国 屯民 , 鸡犬 不动 , 尔 又不谢 ; 招 我逃 民 , 偷我地方 ; 况我先汗 , 与 尔 国 毫无不


好心肠 尔 国无 人吊贺 宗罪为 由 于 年正月 命阿敏 济尔 哈朗



, 。 , 1 627 、 

阿济格等率 兵三 万 征朝 鲜 。 在后金军 强势进攻 下 ,


朝 鲜被 迫求和 , 同 年三月 , 


“ ”

方焚书盟誓 , 签订 江都之盟 , 结为兄弟之国 。 皇太 极 调 整进攻路线 除 袁 崇焕




镇 ,
守 辽西 外 , 后 金借进攻 朝 鲜 抢夺 财 物 , 巩 固 后金大后 方 。 与朝鲜结为兄弟之


“ ”
国 ,
后 金为 兄 ,
朝鲜为弟 , 弟 需 向 兄进献 方物 , 由 此 后 金 有 稳 定 的 财政 基 础 

朝 鲜 与 后 金 的 关 系 并 不 如 预 期 仁 祖事 大 之 心 使 得朝 鲜 在 与 后 金 交 往 中 表 现

 ,


出 厌恶后金 。 迩来十年之 间 ,
尔国君臣 , 纳 我叛亡 , 献之 明 朝 ,
明 将来投 , 


兵堵截 , 及 我援兵 至 彼 , 尔 兵对敌 , 是弄兵之端 , 又起于尔 国 。 明 朝索 船侵我 

尔 国 随 即付之 辄靳不 肯 发 是特助 明 朝





, 及朕索船 ,
欲征 明 朝 , , , 而图 害我也
朝 鲜在此十年 间 帮 助 明 朝抵抗后 金 年 皇太极定 国 号 为清

, 。 1 636 ,
朝 鲜拒 绝接


见皇太极所派使 团 , 两 国 关 系将要破 灭 。
同 年十二 月 皇太极亲 征朝鲜 , 皇室宗亲


被俘 , 仁祖遣使求和 。 皇太极提 出 的 条件 中 以 将 明 朝 所与 之诰命 、


册 印 献纳 

”3

絶其交好 去 其年 号 应文 移 奉我正 朔 朝鲜 正式成为清朝 的 藩属 国


。 


, , ,

清 朝 在 外 交方 面 与 明 朝 有 所不 同 ,
清朝通过军 事手段使 朝鲜成为其藩属 国 

在政治上欺压朝鲜 。 朝 鲜 向 清 朝纳 贡 数额庞大 , 而 从清 朝所得则 无 多 少 。 清朝在




政治 上 的 欺压 , 经济 上 的 压迫使 得朝鲜并 不认 同 清朝 的 宗 主 之位 。 《 仁祖 大 王实


录》 依 旧 沿用 崇祯年号 , 不用 顺治年号 。 朝鲜对清 朝征兵之令消 极对 待 , 朝 鲜名

义上 以清 为尊 , 实 际暗 地里 以 明 为尊 

2 1 . . 2 朝 鲜对清 朝 认识 的 改变

朝 鲜 虽 为 清 朝 的 藩属 国 但朝鲜 内 部 的反清思 明 思 想 直存在 朝鲜和 清朝




, 。

朝鲜王朝 实录 》 仁 祖五 年 四 月 日 丁酉


《 ,

《 朝鲜王朝 实录 》 , 仁 祖十 五年 正 月 二 日 壬寅

《 朝鲜 王 朝 实录 》 , 仁 祖十 五年 正 月 二十 八 日 戊辰




通过进京 使 臣 传递 消 息 使清朝 的朝鲜使 臣心里满是 怨愤 因 此朝 鲜 使 臣 在


, 出 ,

向 朝 鲜 国 王 奏报清 朝 情 况 时 加 入 过 多 的 感情 色彩 , 朝鲜 使 臣 眼 中 繁 荣 的 清朝 社会


为假象 ,
实 际大清 不久将 亡矣 。 清朝与朝 鲜之 间 的 宗藩 关 系 正式形成之后 , 朝鲜



质 子 留在清朝 ,
麟坪大君 李 清在 回 忆 当 质 子时感 叹 空抱苏 武之节旄 , 日 望上林


“ ” “ ”
颠倒 了

之归燕 把 自 己 比 作 苏武 而清 朝则 是 匈 奴 华 夷 的 关系

, , 。 与 

1 649 年孝宗 即位 ,
孝 宗 由 于 早年坎坷 , 经历 丁 卯 之役 , 、 丙 子之 役 后 又在清朝 做


质 子八年 , 内 心 充 满对清朝 的 恨 意 , 因此 即 位后重用 金 尚宪 、 宋竣吉 、 宋时 烈 等


义 理派 。 孝 宗 向 宋 时 烈 分析清朝 今汗虽 曰 英雄 , 荒于酒色 已甚 , 其势 不久 ,






此后 孝宗 整顿军 纪

中 事 , 予料之熟矣 , 认 为清 朝 将不 久 己 可 以 北伐 , ,
修繕


城池等 为 北伐准备 。 孝 宗 为北伐做 了 积 极准备 ,
强调 北伐 决 心 ,
孝宗 去世之后北


“ ”

伐 计划 搁置 。 显宗十四年 ( 1 673 年 ) 三 藩之乱 爆发 ,


朝 鲜 得知 之后群 臣 上

疏 建议 北伐 , 由 于 领 议 政 等 反对 北伐 被搁 置 肃 宗 即 位 之 后 虽 有 大 臣 上疏 北伐 , 。 

实 际北伐计划 已经 失败 

清朝时 期所有 的藩属 国 中 ,


朝 鲜 有着 特殊 的 地位 ,
清 朝 把朝 鲜 当 做 在 文 化 和


清朝在 入关后 为 缓和 与 朝 鲜 的 关 系

血脉政 治 关系 上最 亲近 的 藩属 国 。 。 清朝对


朝鲜软硬兼施 方 面利 用 高 压 手 段 使朝 鲜 正 视 朝 鲜 与 清 朝 的 宗 藩 关 系 朝鲜必


, ,


同 时 清朝对朝 鲜 实行

须履行藩属 国 的 义 务和 礼仪 。 字小 政策 , 释放对朝 鲜 的

和 善之意 朝鲜 向 清朝进贡 的 次数和 物 品 都有严格 的 要求 每年进贡 高达数十 次


。 , 

朝鲜 除 向 朝 廷进献物 品 ,
同 时 也 为 各 个亲 王 准 备 , 这对 于 朝 鲜来 说 是 巨 大 的 财政


从 皇太极 时 期 减 少 朝 贡 的 次 数和 数额

负担 。 ,
顺 治 元年 ( 1 64 4 年 ) 下令 嗣后


永 行禁止 禁止 向 各位亲王献礼

凡 外 国 馈送诸王 贝 勒 礼物 , , 。 同年 ,
顺 治 帝体


恤朝 鲜 , 减少 贡物 ,
每年元旦 、 冬至 、 万 寿庆 贺 次 数和 归 结 到 元 旦 ,
减少 次数 

康熙三十 二 年 ( 1 693 年 ) , 因 朝 鲜捐 进鸟 枪三 千杆 , 停朝鲜每年 需进贡 的黄金百




康 熙 时 期 国 力 强盛 减少 朝 鲜贡物 康 熙 五 十 年 年 谕礼部 其

两和 木棉 。 , ,
( 1 7 1 1

 )

年例 贡物 内 有 金 千两 红豹皮 百 四 十二张 犹恐艰 于 难 办 嗣 后 将此二




一 一

, 白 , , ,

除此之外

永停 贡献 对 于 朝 鲜使 臣沿途 所居住 的 馆 舍 页 修葺 从顺治年


项 , , ,

间 对 朝 鲜 的 特殊优 待 到 康雍 干延 续 的 对 朝 鲜 的 优待 政 策 朝 鲜 也 在 慢慢 的 接 受清

 ,

朝 

从清朝建立到 乾 隆时期 百年 间 , 清朝 并没 有 如 朝 鲜所 想 , 反 而社 会稳定 、 




治清明 。 康熙年 间 使 臣 李 宜 显 问 到 明 朝将领后裔 为什 么 没有 思 明 之心 时 , 回答只

葛兆光 想象异域 读 李 朝 朝 鲜 汉 文 燕 行文 献札记 》 北京 华 书局 , 0 1 4.  30 页 2




: 《 , 中 2 9

燕 途纪 行 》 , 溪 集 卷 五 3
 上 松

朝 鲜王 朝实 录》 , 宗 即 位 年九月五 日 癸 亥 4
 孝

兆光: 想 象异域— 李朝 朝鲜 汉文 燕行 文 献 札记》 , 京: 华 书局 , 5





《 北 中 2 01 4 . 29 页9

祖章 皇帝 实 录》 三, 治元 年正 月 一

世 卷 顺 6

熙 三 十二 年正 月 二 十日 

祖仁 皇帝 实 录 》 之 一 五 十八 ,

圣 卷 7
 康


圣 祖仁 皇 帝 实 录 》 卷 二百 四 十 八 , 熙五十 年十月二 十三日 康





朝鲜对于 前朝遗 民 已 接受清朝 感 到 惊讶和 不 解

是 已 顺他人也 。 。
从肃宗 禁北


伐到英祖 , 朝 鲜对 明 朝 的 思念更甚 , 而 朝 鲜对 清 朝 的 敌 意 逐渐 减 弱 , 认识更加 客



观化 。 英祖十 四 年 ( 1 738 年 ) 李 光佐 指 出 清人虽是胡 种 ,
凡事 极为 文 明 , 



章文翰 , 皆如 皇 明 时 、 清 朝在入关 百年后 已继承 明 朝 法制 。 从英祖开始朝 鲜


对清朝 的 认识 不 断 发生变化 ,
英祖四 十 四年 ( 1 768 年 ) , 冬至使所奏清 朝 当 时社


初 无徭役之侵 督 各有 所业

会 民无 怨之者 , , 农商工贾 , , 少 无干涉 , 初无怨 言




”2

者 , 清朝 人 民 安 居 乐业 , 国家繁荣 

英 祖 时 期 对清 朝 认 识 的 转 变 使 朝 鲜 传 统观念 也在 发 生 改 变 为 北 学 的 主 张 提

 ,

出 奠定 基础 。 以 洪 大 容为代表 的 北学派 曾 多 次访 问 清朝 ,
认识到清朝 的 繁 荣 , 

张学 习 清朝 , 也 是朝鲜王朝 自 我认知 的增 强 。 朝 鲜王朝 随着对清朝 认识 的 变化 



与清朝 的关 系 也更为密 切和稳定 , 在 这样稳 定 的 对 外 关 系 中 , 清朝 和 朝 鲜 处理漂




流 民 问 题 也 更加 系 统化 

2 . 2 东 亚海上交通

清朝 与 朝 鲜 以 陆路为 主 , 然而清朝 与 日 本 则 通过海路联 系 。 随着 中 原形势 的



变化 , 中 日 之 间 的海上路线 也在 不 断变化 。 从 山 东 登州 、 江浙 的 宁 波 到福 建长 乐

和厦门港 。 海上航行 中 受到 自 然 因 素礁石 、 季风和 洋流影 响 导 致漂流事 件集 中 于



夏季和 冬季 

2 . 2 . 1 海上主要 交通线 路

清朝 与 朝鲜之 间 的海上交通 自 秦朝 时 期 己 经存 在 唐 宋 时 期 与 朝鲜 半 岛 的 贸

 ,

易 和 人员 的 往来频 繁 , 但是往来于两 国 还 以 陆路为 主 。 朝鲜朝 贡于 明 朝 时期 也经



历 早期 的海路到 陆路 ,
明末 ,
女真控制 东 北 ,
朝鲜 只 能通过海路 向 明 朝进贡 。 


朝进入北京之后 ,
朝 鲜 与清朝 之 间 的 往来 以 陆路为主 。 而清朝漂流船 只 以赴 日 

易 和 国 内 南北 贸 易 为主 , 朝 鲜 漂流船 只 则 以 打渔和 国 内 运输 为 主 。 其船 只 主要航




行航线有 以 下 几条 

1 .
登州 海行入 高丽渤海道

“ ”

中 原 王朝 与 朝 鲜半 岛 最早开通 的航道则 是 登州 海行入 高丽渤海道 。 《 新唐




书 地理志 》 中 详细叙述这 航线 从登州 出 发 经过现在 山 东 的 庙 岛 群 岛 



: , ,

达辽东半 岛 。 顺着 辽东 半 岛 海岸 东 行 到达鸭绿江 , 前往朝 鲜或者沿着朝 鲜西 部海




岸 线 向 下 前 往 日 本 唐 朝 与 新罗 之 间 主要利 用 这条航线 ,

宋时期随着政治 中 心 的

南移 , 登 州 在海 外 贸 易 中 的 作 用 逐渐减 弱 , 而浙江 明 州 成为新 的 海 外 贸 易 的 重要



《 朝 鲜王朝 实录 》 , 英 祖十 四 年 二 月 十 四 日 丙 申



《 朝 鲜 王朝 实录 》 , 英祖四 十四年 四 月 十八 日 乙亥




出 口 。
明 朝前期和 明 末 , 由 于 东 北地 区 不 能通 行 , 朝鲜 向 明 朝朝贡 只 能依靠靠此


航线 。 这 时 期 只 要 是通过此航线 。 四 条航线 中 , 此航线 所花 费 的 时 间 短 , 也 是最


安全 的 条航线 在清朝海外 贸 易 中 由 于经济重 心 的 变化 登州 的 地位逐渐减


, , ,

弱 , 此航道 的 作 用 也在 降低 

福 州 长 乐 琉球 本航道



2 .

这条航线在唐朝 时期 己 经形成 , 是 日 本遣唐 使 到 唐 的 南路 , 也是福 建前往 



本 贸 易 的 重 要 航线 。 1 6 世纪 明朝与 日 本 的 贸 易 已 经 使 用 这条航 线 。
从福 建 的 长

乐 县梅花港 ( 福建省福州 市长乐 区 ) 出发 , 顺 着洋 流经过 台 湾北 部和 钓 鱼 岛 北边



进 入 大 琉球 那 霸 港 ( 冲绳县首府 ,
古 琉球王 国 首 都 首 里城遗址所在 ) 船泊 , 顺着


南风进入 本境 内 最 后 停 靠 于 兵库 山 港 今神 户 港 郑 龙 芝 开辟 新航路 之 前

日 , ( ) 。 

福建与 日 本 的 贸 易 主要是通过这 航线



厦 门 长 崎 航道

 -

3 .

郑龙芝父子 时期 ,
以福建厦 门 为基地 向 周 围 扩 张 ,
将铜 山 、 海澄 、 诏安 、 


浦 、 长泰 等沿海郡 县 都纳 入 自 己 的势力范围 , 厦 门 成为郑 氏海商集 团对 日 贸易的

主要 出 海 随着 贸 易 不 断地扩 大 郑 氏 集 团 在 年开辟从 厦 门 安平港 口


口 。 , 1 63 1 ( 


今晋江 ) 出 发 , 经过 台 湾海 峡直接 到 长 崎 ,
缩短 了 贸 易 周 期 

江浙 长 崎航道

 -

4 .

康 熙二 十 四 年海禁废 除 , 浙江 宁波 、 江苏松江 成为新 的 贸 易 港 口 ,


郑 氏集团

的 覆灭使 得福 建 的对外 贸 易 受到严重打击 。 清 朝 在两 省 设立江海 关和 浙海关 ,




港 口 同 时 开 放 带动 国 内 贸 易 发 展 从江 苏 出 发 的 外 贸 船 只 路 线沿用 太仓使往 。 日 


针路 :
从江 苏 太仓 ( 苏州 所辖 的县级 市 ) 开船 , 经过茶 山 和茅 山 , 过升 罗 屿和崎


头 山 到 达双 屿港 在 之后 过韭 山 进入大 洋 直接 前 往朝 鲜和 本 浙江明 州

, , 日 。 ( 

波 ) 出 发 的 航线 在 宋朝 时 期 己 经 使 用 , 徐兢在 《 宣和 奉使高丽 图经 》 中 对海道 的



叙述从 明 州 出 发经过韭 山 列 岛 , 之后 依靠南风 前往朝 鲜 和 日 本 。 海禁解 除 之后 



从江苏和浙江前往 日 本 额 船 只 主 要 使 用 这 条 航线 

前往 日 本 航线 中 ,
南 方 郑 氏 集 团 控制 与 日 本长崎 的 贸 易 , 因 此海禁 时 期 福 建


省 籍船 只 最 多 。 海禁渐弛 , 前往 日 本 贸 易 的 航线 逐渐 向 北转移 , 江 南 沿海 成 为 船


只 出 航前往 日 本 的 贸 易 主要地 区 。 清朝 国 内 南 北之 间 贸 易 发展更甚 ,
朝鲜对外 贸

易少 , 以私船 出 航打渔 、 国 内 运输为主 。 往来于 南北之 间 船 只 由 于 吨位小 ,


抗风

能力 弱 ,
更 易 发 生遭风事件 

陈佳荣 朱 鉴 秋编 著 《 渡 海方 程辑 注 》 上 海 中 华书 局 20 1 3 06 10 1 1 页
、 : 
 , : , . 

荆晓燕 清康熙 开海 后 中 国 对 日 贸 易 中 心北 移 原 因 初 探
: 《 《 社会 会科 学辑刊 》 》 , , 20 1 3 . 2 


陈 佳荣 朱 鉴秋 编 著 《 渡海 方 程辑注
、 上 海 中 华 书 局 2 0 3 0 6 0 页
: 》 , : , 1 . 1




2 . 2 . 2 海难发生 因素

礁 石和季风 是 引 起海难有两大重要 原 因 为礁石 二为季风 海 下情 况无




。 , 。


法分辨 航行 中 经验 不 足 不知 何地有礁石 船 旦 触礁 就可 能船破人亡 


, , , 。


周 之行触礁 则 摧 , 入洋则 覆 , 又有 黑风海动 之变 , 遇之则 天地晦 冥 ,
波涛鼎 沸 

高丽时 期 前往宋朝 贸 易 的 船 只 触礁 之后 船则 全毁 能 逃生者 只 有寥寥 几人


, , , 

明 中期 , 海上 导航手 册 《 渡海方程 》 、 在此基础上形 成 的 《 海道针经 》 等 , 根据




航海经验 , 把海上 的 路线 、 地形 、 气 象和 路程等 系 统化 。
书 中 尤其是对礁 石 的 具


体地点 、 船 只 航 行依据 前 人经验 则 可 降低触礁风 险 

海 上行船主 要靠风力 和洋流 , 这 既是动力 也是 阻力 ,


东 亚 属 于季 风气 候 , 


冬季 风 比夏季风更 为猛烈 。 冬季风形成于十月 中 旬 左 右 , 冬季风在 中 国 华北为 西

北风 , 中 国 黄河 以南 、 中 南半 岛 为 东北风 。 受东 亚季风的影响 , 遭 风漂流事 件 集




中于农历十月 H 月 , 1 732 年 , 松 江府 商 人王 敬 思 等在 辽 东 半 岛 贸 易 之后 , 


十月 十 日 得北风 昼夜行船 至十五 猝遇大 西 风 后船 只 触礁而毁 最后


, , 日 , , ,

漂 到 济州 大静 县 受 夏 季风影 响 遭风漂流船 只 发生 于农 历 六 月 七 月 等

。 , 夏季风

以 西 南风为主 。 1 686 年 7 月 24 日 和 1 68 6 年 9 月 1 7 日 从福建前往 日 本长期贸 易





的船 只 漂流到朝 鲜 , 洪添在 回 答通 官 为 何会漂流到朝鲜 时解释道 遇西 南风则顺


”3
风行船几 日 可达到 日 本 , 在七月 十 五 日 , 于洋 中遇东南风 , 船败 , 漂到 海岸 

夏季顺风前往 日 本 的 商 船在 行 驶途 中 遇 强劲 的 东 南风 则 可 能漂 到 朝鲜 的 东 部沿

 ,

海或济州 岛 。 除季风外 , 洋流也是航海 的重要推动 力 , 尤其在福建 、 广东港 口 



发 的船只 利用 日 本暖流前往 日 本 。 日 本暖 流 为 世 界第 二 大 暖流 流速快 流量大 , 、 



再有季风加 持 航行速度 快 , 发生海难频 率 也增 大 



于 运全在 《 海洋 天 灾 : 中 国 历 史 时 期 的 海 洋 灾 害 与 沿海 社会 经 济 》 中 有 统计


年 年 间 有确 切 时 间 记载漂 流 岛 朝 鲜 半 岛 贸 易 船 只 件 船只 由 北方


_

1 652 1 840 26 ,

海 域 向 南 方海域航行 从发 生漂 流船 只 的 频率分 析 由 南 向 北航行 中 无论 是 夏




。 ,

季还是冬季都受到季风影 响 , 夏季 受到 东 南季风 的 影 响 , 冬季受到 强劲 的 西 北风




影响 , 导致船 只 漂流到 朝 鲜或是 日 本等地 。
乾隆时期 由 于 日 本关 系对清朝 贸 易 商


船限制 , 清朝 前往 日 本 的船 只 减少 , 沿海 贸 易 兴盛 , 发生漂流事件频率增 加 。 

由 于沿海航 行 船 只 受 到 季风影 响 更大 , 遭风漂流 事件 也 在 逐渐增 加 




 宋元( ) 马端临 : 《 文献通考 ·
四裔 ·
高句 丽 》 卷三 二 五 , 北京 :
中 华书 局 , 1 98 6 


备边司 誊录 英 祖九年 二 月

《 

日 》 ,

备边司 誊录
《 肃 宗 十 二年 九 月 十七 日

 》 ,

于 运全 海洋天 灾 中 国 历 史时 期 的海洋 灾 害与 沿海社 会经济》 南 昌 江 西 高校 出 版社


: 《 : , : , 2 00 5 年 1 90 1 9 1

1 


第 三章 清 朝 对 朝 鲜漂 流 民 的 救助 与 送 还

中 原 王 朝 对 朝 鲜 半 岛 漂 流 民 的 救助 直存在 明 朝 时期 已提及 如 何救助 朝 鲜




漂流 民 但 有形 成 体 系 。 海禁解 除 之后 , 漂流 到 清朝 的 外 国 船 只 逐渐增 多 , 经过康




雍 乾三朝 形成 外 国 漂流 民 的 救助 送还体系 ,
朝鲜作 为清朝藩 属 国 , 也 在清朝救助


外 国 漂流 民 之列 , 由 于 朝 鲜 的 地 理 位 置和 在 藩 属 国 的 地 位 , 清 朝 在 送 还 朝 鲜漂流


民上有所不 同 

3 1

朝 鲜漂 流 民 的 分布 与去 向

清 朝 解送 回 朝 鲜漂流 民 分为两类 类为朝 鲜船 只 漂到清朝境 内 类为漂




一 一

: ,

到 东 南亚境 内 的 漂流 民 。 藩属 国 之 间 为减少清朝 的疑虑 ,


漂流到 东 南亚或朝鲜漂


流 民通过清朝送还 海禁解 除后 。 ,
朝 鲜漂流到 沿海地 区 的 船 只 逐渐增 多 。 自 1 7 1 

年到 年 间 漂 流 到 沿海地 区 的 朝 鲜 船 只 共 起 平均每年 起 通过清朝 送




1 8 40 92 , 。

还漂 流 至琉球 的 朝 鲜 人有 1 8 件 ,
但 史 料 记 载 朝 鲜 漂 到 琉球 的 漂 流 事 件 远 大 于 琉


球 通 过清 朝 送 还 漂流 民 事 件 的 数 量 因 此 朝 鲜 漂 流 至 东 南 亚 或 清 朝 的 漂 流 船 实 际

 。

更多 。
史 料 以 清 朝送 还朝 鲜漂 流 民 事件 为 依 据 , 若 漂流到沿海地 区 的 朝 鲜船 只 有

从海路返 回 的 能 力 , 地 方 官 府 为漂流 民提 供 衣物 、
粮食和 水后 , 漂流 民 自 行驾船


回国 

根据 统计 结 果来看 ,
朝鲜船 只 以 出 海捕鱼 为主 。
朝 鲜为 半 岛 国 家 出 海捕 鱼最

为常见 。 其次为 国 内 运输和 贸 易 。 朝鲜面积 小 , 贸 易 和 运输 若 以 陆 路 为 主 则 更为




安全 , 海 路运输和 贸 易 商 品 多 为沉重物 品 如 粮 食 、 柴 、 木头等 。 通过船 只 运输节


约 时 间和成本 , 反之风 险增 加 。 朝 鲜对 外 国 贸 易 尚 未体现 出 , 虽不能断定清朝与

朝 鲜 之 间 无海 上 贸 易 , 受清朝 与 朝 鲜 多 以 陆路上互 市 贸 易 影 响 ,
两 国之间海上交


流少 

表 1 :
朝 鲜 漂 流船 出 航 原 因

捕鱼 
m 
国 内 运输 
mm 
其他

4 1 9 1 8  1 7 8

整理 自 附录 B2 :  1 6 44

1 840 

年 间 漂 流 到 清 朝 的 朝 鲜 漂 流船

朝鲜船 只 以 平安道和 全罗 道为主 , 漂到地盛 京居首位 , 福建 、 浙江和 山 东 平




分 秋色 。 平 安道船 只 漂流至 盛京 、 山 东 且 多 以 出 海打渔 为 主 。 打渔船 只 受洋流和

季风影响 , 因此多漂至辽东半 岛 。 全 罗 道船只 出 航多 以运输 货 物 ,


受 东 北 季风影


响 , 全罗 道船 只 多 为 漂至福 建 、 广东和浙江等地 。 整体上看 ,
朝鲜 北方平安道 

1 1


黄海 道 出 航船 只 多 以 漂 至 辽 东 半 岛 和 山 东 半 岛 ,
朝鲜南方全罗 道 、 济州 出 航船 只

多 以 漂至 中 国 南方地 区 

表 2 :
朝 鲜漂 流 i 原籍及 到 地
_




盛 京 福 建 江 苏 山 东  浙 江  不 详 合 计


原 籍 

平安道 
38



4 1

黄海道 






京畿道 






庆尚道 





忠清道 




全罗道 










20

济州 







未知 












1 

合计 
48 1 2



1 3  1 2



整理 自 附 录 B2 :  1 6 44

1 840 年 间 漂 流 到 清 朝 的 朝 鲜 漂 流船

3 . 2 清 朝 对朝 鲜漂 流 民救助 政策 的 形 成

清 朝对 外 国 船只 的 救助政策历 经康 雍乾三朝 , 于乾 隆 时 期正式形成 。 入关前



清朝 以 救助送还漂流 民加 强与 他 国 关系 。 海禁稍 弛 , 康 熙 以怀柔之心救助 外 国 漂




流民 ,
雍 正 时 期 则 细 化救助漂流 民 具 体 内 容 , 乾 隆 时 期 则 正 式确 定 救助政策 , 


定 清 朝 救 助漂流 的 内 容及送还方 式 

3 . 2 . 1 海 禁 时期 清 朝 对朝 鲜漂 流 民 的 救 助

丁 卯 之役后 ,
女真和 朝鲜结 为 兄弟 之 国 , 但 未形成宗藩 关系 。 女 真控制 辽 东

后 , 切 断朝鲜 向 明 朝 进贡道路 , 朝 鲜使 臣 唯有通过海路 向 明 朝进贡 。 1 6 34 年 



前 往 明 朝 的 使 臣 洪 命 亨 元海 逸 等 在 返 回 朝 鲜 途 中 遭 风 漂 流 至 女 真 所 辖 地 、 , 。 1 635

年女真咨文朝鲜 内 有 船 载三十八人 为风所坏 溺 死者 四 人 我巡 边将 士


, , , , 

得之来报 ,
朕急遣人收养之 , 至今现在 ,
念两 国 既为 兄 弟 之 国 , 即 欲将 王 国 之 人


朝 鲜前往 明 朝 的 使 臣 被 女 真 所救且 在 女真生 活

送还 年 漂流 民 为前往 明


、 ,

朝使 臣 的特殊身份 ,
女真 和 明 朝 处 于 敌对 关 系 。 女真未 苛 待或 处置 使 臣 ,
反而 咨

文 于 朝 鲜 国 王将送还漂流 民 。 女 真利 用 送 还 朝 鲜漂 流 民 向 朝 鲜 示 好 

太 宗 文皇 帝 实 录 》 卷之 二十 三 天聪 九年五月 十八

《 , 日

12


顺治二年 ( 1 645 年 ) ,
清刚刚入关不久 , 日 本有 1 3 人漂流到清 朝 境 内 ,



治 帝 希 望 通过朝 鲜 送 还 日 本漂流 民 , 于 是谕朝 鲜 国 王李傢 

今中外

统 ,
四 海为家 , 各国人民 , 皆朕赤子 , 务令得 所 , 以广 同仁 。 前有 曰 本国

民人十 一

三名 , 泛舟海 中 ,
漂泊至此 。 以敕所司 , 周 给衣粮 , 但 念 其 父 母妻 子 ,
远隔天 涯 

深用 悯恻 。 兹 命 随 使 臣 前往 朝 鲜 至 , 日 , 尔可 备船只 , 转送还乡 ,
仍移文宣 示 ,
俾该国 君 民 

共知 朕意 

日 本漂流 民 在清 朝受 到 优 厚待 遇 但漂流 民们 仍希 望 尽 早 回 国 , , 于 是顺治 帝




派 人送漂流 民 们 至朝 鲜边境 , 经 由 朝鲜送 至 日 本 。 清入关前 利 用 遣返朝 鲜漂流 民

向 朝 鲜示好 , 稳固 与朝鲜的关系 。 入关之后对于 日 本漂流 民 的 送还也 是 向 日 本示




好 , 通过朝鲜探 明 日 本对清朝 的 态 度 。 清朝 初 期对漂流 民救助送还承袭前 朝 , 


有 形成体 系 且带有浓 厚政治 色彩 

3 . 2 . 2 康雍 时 期 的 漂 流 民 救 助

海禁取消 后 , 清朝 允许 国 内 外 船 只 在 港 口 从事 贸 易 活 动 。 除商业贸 易 外 , 

海 捕 鱼 海 上运输 也 不 断 发 展 就近 而 言 清 朝 与 东 南 亚 国 家 之 间 形成 宗 藩 关 系
、 。 , 

东 南 亚 的 藩属 国 琉球 等通 过海路 向 清 朝 进 贡 ; 新航 路开辟之后 , 远距离 的航海 贸



易 发展 , 不 断有 欧洲 船 只 到清朝 贸 易 。 海 上活动 热络 , 康熙帝认识 到无论清朝船




只 还是周 边 国 家 船 只 发生 海难 事件机 会 相 对提 高 而漂流到 其他 国 家 的 机会 也 相

 ,

各 省人 民海 上 贸 易 行走者甚 多 应移 文滨海 外

对提 高 , 于是下令 : 海禁 已开 , ,


各 饬该管 地方 凡有船 只 漂者 令 收 养 解送 要 求各 国 对漂流船 只 提供


国王 , , , ,


救助送还 本 国 。 康 熙 时期 漂流船 只 的 救助 体 系 开 始 萌 芽 

康 熙 时 期发生送还朝鲜漂流事件 4 起 。 两 起是 漂流至清朝沿海地 区 ; 另 两起


则 是 朝 鲜船 只 漂 流 到 琉球 , 琉球贡 使 带入清 朝 , 由 清朝送还朝 鲜 。 朝鲜在清朝送

还漂流 民 之后 , 朝 鲜 将遣 使谢恩 , 使 臣 带 国 王 谢恩 表和 方物 向 清 朝 表示送还 漂流




民 的 感激之情 。 康 熙 三 十 九年 ( 1 700 年 ) , 朝鲜 为感谢清 朝送还 漂流至琉球 的 十


八位漂流 民 遣使 谢 恩 康 熙 谕使 臣 朕 体轸恤 令还本 国 贡物不必 收


, 。 , , 

至此

嗣 后若有此例 停其进贡 朝 鲜 为感谢清朝送还漂流 民 只 需 进谢恩表


, 。 , 

不再进献方物 。
随 着 清 朝 遣 送 朝 鲜 漂流 民 次 数 增 加 , 朝 鲜 次 次谢恩 进 献方物增 加


朝鲜负 担 停止朝 鲜谢恩进贡之物 方面减少 朝 鲜财政负 担 方面加 强与 朝


一 一

。 , ,

鲜之间 关系 

雍 正七年 年 福 建巡抚 刘 世 明 奏报 关 于 吕 宋 船 只 漂 流至广 东 的 事




( 1 7 29 ) ,

清 实 录 邻 国 朝 鲜 篇 》 中 国 社 会科 学 院 中 国 边疆 史 地研 究 中 心 1987 年

王 其矩编 : 《 , , 200 


《 历代宝案 》 第 册 国 立 台 湾 大 学 1972 第 22 6 贝
1 
 , ,

( 清 ) 刘 锦 藻撰 《 清 朝 文 献 考 卷 百 十 四 浙 江 浙 江 古 籍 出 版 社 1 988 年
通 》 二 : 九 , : , 19 页

13


件 ,
雍正回复 嗣 后 凡有 外 国 船飘入 内 地者 , 皆着该地方询 明 缘 由 , 悉 心 照料 

动 支 公 项给 予 口 粮 修补 舟揖 俾 得 安 全 回 国 ' 明 确 地 方 官 需 查 明 漂 流 至 清 朝


、 ,

的 外 国 船 只 航行 的 出 发地 、 目 的 地 以 及漂流 原 因 ; 明 确 救助漂流 民 的 财政支 出 由



官府承担 雍正帝进 步完 善救助 外 国 船 只 方法 对 于送还朝 鲜漂^ 民 雍正 以




, 。 [ ,

按照 康熙时期送还 漂流 民 为本 。 雍正 十年 ( 1 73 2 年 ) , 朝 鲜黄 海道 人 岳 川 财 等 1 

礼部 以 康 熙 五 十 九年 年 姜 石兴等之例送还

人 漂流 到 山 东 , ( 1 720 ) 。 雍正时期


完善康 熙 时 期 救助送还漂流 民 政策 

3 . 2 . 3 乾 隆 时期 救 助 政 策 形 成

乾 隆更加推进康雍时期清朝对 于外 国 漂流 民 的 救助政策 。 乾隆二年 ( 1 73 7



年 ) , 浙江布政 司 张若震上折 子 , 提出 

再查 沿 海各 省 外 国 船只 遭 风漂 泊 ,
所在多有 ,
均 需抚恤 , 尚 未着有成例 , 可否仰邀

至慈 , 特颁谕 旨 , 救下 沿海督抚 , 嗣外 国遭风人船 ,


_

体 动 支 公 银 料理 遣 归 ,
傅无失 所 , 


”3

远服 臣 民 往 风 向 化 ,
永怀圣主之 明 德于勿 替 矣 

康熙 、 雍 正 时 期 虽对外 国 漂流 民 加 以 抚恤 ,
但 在 财政支 出 上 没 有 形 成 体 例 

地 方 官 以 公款 或者捐 赠 等 银两支付漂流 民开 销 待 漂流 民 离 开后 省布政使 司


。 , 

核 查之后 上报户 部 ,
户 部 再次核 查无误 后 可报销 。 朝 鲜漂流 民 多 以 陆 路送还 , 


地方 送 至 北 京 的 漂流 民 在清 朝 可 能 居 住 半 年 之 久 , 雍正七年 ( 1 729 年 ) 七月 有


朝 鲜船 只 漂 流到 台 湾 , 于 次年 四 月 才返 回 朝 鲜 。 因 此地 方报 销 漂流 民 费 用 晚 ,



“ ”

序繁琐 。 为 简化地方报 销 漂流 民 支 出 , 张若震提 出 动用 存公银两 ,


布政 使 司

直接将支 出 列成册 ,
交 由 户 部核 销 即 可 

鉴 于 张 若 震 奏折 内 容 ,
乾 隆批 阅 


朕思 沿海地方常 有 外 国船 只 遭 风飘至境 内 者 ,
朕胞与 为怀 ,
内 外并无歧视 。 外邦民

人 既到 中 华 ,
岂可令 一

夫指 失 所 。 嗣 后 如 有 似 被 风漂 泊 之 人 船 , 着该 督抚督 率 有 司 , 加 意抚

恤 , 动 用 存 公银两 , 赏 给衣粮 ,
修理舟楫 ,
并将货物查还 ,
遣归 本 国 , 以 示 朕怀 柔 远人 之 至


”5

意 ,
将 此 永着 为 例 

乾 隆 继承 了 康 熙 和 乾 隆 的 抚恤政策 , 细 致具 体救助 过程和 内 容 , 包括救助 人



与船只 ; 财政支 出 具 体化 , 成为之后清 朝各地 方处理漂流 民事件准则 , 对朝 鲜漂




世宗 宪皇 帝实 录 》 卷八 十五 雍 正七年八 月 五 日
《 
 ,

备边 司 誊 录 》 英 祖 九年 二 月 十 四 日
《 
 ,

中 国第 历 史 档 案 馆 编 清 代 中 琉 关 系 档 案 选 编 》 北 京 中 华 书 局 1 9 94 年 5 月 版 2 页


《 , :


汤熙勇 清 顺 治 乾 隆 时 期 中 国 救 助朝 鲜海 难船及漂 流名 的 方法 》 收录 于 《 中 国 海 洋发 展 史 论 文 集
: 《 , 》 


八辑 , 台北 中研院社科所 , 2002 年 1 1 7 


高宗 纯皇帝 实 录 》 卷之五十二 乾隆二年 闰 九月 十 五

《 , 日

14



流船 只 同 样施行 : 朝 鲜 国 商 船被风漂 到 各 省 , 该 督抚照 例 抚 恤 动 用 存 公 银两 

至乾隆时期 清 朝 对 外 国 漂流 民 的 救助 条例 确 定 下 来

造册 咨户 部核 销 、 , , 

后 依 例 施行 

3 . 3 清朝 对朝 鲜漂 流民 的 救 助 与 送还

清 朝 救助 外 国 漂 流 民 政 策 逐 渐 形 成 ,
救助 和 送还漂 流 民 也 逐渐完 善 。
清朝为


朝 鲜漂流 民提供基本 的 救助 , 提供物 品 和 经济支援 救助后清朝 需核 实漂流 民 的

 。

身份 , 检查 船 只 是 否 有 违禁物 ,
最 后 在 遣送 朝 鲜漂流 民 回 国 

3 . 3 . 1 朝 鲜漯流 民 的 救助

清朝 救助 内 容 为两方面 方面 是 救助 人 方面则 是船 只 以及物 品 其中




一 一



以 保证漂流 民 的 生命安 全为主 。 生还漂流 民地方 官 提供衣物 、 口 粮和 钱等基本救




助 ; 漂流人 中 有 患 者 ,
请医医治 ; 溺死者 , 地方 处理后 事 , 同 行人员 对埋葬方式


如有异议 , 地方 官 府 听 取 同 船者 意 见 。 雍正九年 ( 1 73 1
年 ) 漂流 到 山 东地区 的



漂 流 人 金今 龙 因 病身死 ,
其 官 欲为火烧 , 因 矣 等之 愿埋 , 备棺 以给 , 矣 等葬于


”2
其地 , 地方 官府 听 从 同 船者之 意 , 准备 棺木 , 予 以安葬 。 携带 货 物和被毁船


“ ” 3

只 , 不易运回 , 由 地方 估 价所 值 从 优给 价 , 兑 换成 银 两 交 于 漂 流 民 。 康熙


五十 九年 ( 1 720 年 ) 漂流至 山 东 的 姜 石 兴 等所携带 的 纸扇 和所乘 之船估价十 六


两五钱 或 如 乾 隆 三十 二 年 年 盛 京礼 部 咨节 该 乾 隆三十 朝鲜漂


年 

。 ( 1 767 ) ,

”5

民 郑 太 文 等 所 遗坏 船木 植变 卖 银 八 两 , 交 与 年贡 使 咸溪 君李檫转给 原 户 船只

变卖 所得银两 未 交 于 漂流 民 而 是 由 次 年进 京 的 年贡使 带 回 交给漂流 民 



清 朝 为 朝 鲜漂流 民 提 供生活必 需 衣物 、
粮食和金钱 。 由 于船只 漂流到地点 不

同 ,
在提 供 的 物 品 数 量和 金 钱 上 也 有 所 差 异 。 《 通 文 馆 志 》 明 确 记 载清 朝 为漂流


“ ” 6

民提供衣物数量 各给胖袄 件 鞋 双 如夏月 改给木绵 布衣 二件 




一 一

, , , 。 。

际 上 冬夏温度 不 同 尤其 是南北方冬 天温度 差 异 件 胖 袄 无 法抵御 北 方 的 冬 天


, , 

姜石 兴等漂流到 山 东 省 在山 东省留住 个月 到十 月 天气寒冷 木棉 衣



4 , , , 

袜 羊皮都多给 份 离开 的 时候 黑衣 木棉裘 大 练都各给 份


鞋 


一 一

、 、 , , 、 , 。

方沿海地 区 , 降雨频繁 ,
各省 为漂流 民提供 雨 具 

清朝 没有 对 每 日 为漂流 民 提供 的 口 粮 所 有 规 定 沿 海 各 省 根据 各 省 情 况 自 行

 ,

承启 钦 定 户 部 则 例 同 治 朝 》 卷 六 十 六 504 8 页
英杰

、 : 
《 ( ) , ,

《 备边司 誊录 英祖九年二月 十 四 日 
 》 ,

赵 兴元等编 《 < 同 文汇 考 > 中 朝 史料 二 》 长春 吉 林 文 史 出 版 社

  : , 2 004 1 0. , 3 3 8


《备边 司 誊 录 肃宗 四 十六年五月 五 日 
 》 ,


《 通文馆志 》 卷十 , 英宗大王 四 十三年丁 亥



通文馆志》 卷十 成化 六年 庚 寅 十 


《 ,


《 备边 司 誊 录 》 ,
肃 宗 四 十 六年 五 月 五 日

15


“ ”
决定 福 建 省 在 救助 琉球漂流 民 时 提 出 盐米银六厘 米 升 福 建省提供漂


。 , ,

流民的每 日 标准 , 其他省 也与之相似 。 乾隆五年 ( 1 740 ) ,


为 安 置于 会 同 馆 的 1 

名 漂流 民 提供 每

粮米 斗 九升 羊 肉 二两 盐酱蔬菜等物备给 每 人每



日 , , ,

曰 升米 各 省 为漂流 民 的 粮食没有 定 例 乾隆 四 十三年 年 高万才等




。 , ( 1 778 ) ,

“ ”
十三名 漂流 民至 北京后 给 白 米二升 猪 肉 八两及盐 酱等物 北 京 为漂流

, 日 , ,



民提供 的 米和 肉 都在增 加 盛 京 为 漂 流 民提供 小 米各两升



。 每 日 , 盐酱等物给
“ ”
浙江则 每 浙江乃 江 南 富 庶 之地 以 及 全 国 重 要 的 粮 食 产 区
3 4

, 日 白 米三升 。 

各省 相较之下 , 浙江省提供 口 粮最多 



经 济 方 面 的 救助 , 每省 都会 为漂流 民 发放银两 , 但是各省 之 间 由 于经济情况




的 不 同 以 及距 离 北京 的 路程不 同 , 给漂流 民 发放 的 银 两 也 不 同 

福 建 省 各f 两 银子




山 东 地 方 银子各 五两


浙 江 省 布政 衙 门 各 给 二 两 巡抚衙 门 各给 两

台 湾城 官 各 给 二 两 唐钱 府各给 台 湾 府给 两四钱



一 一

, ,



奉天 , 衙 门 各给 三两

对于 各省 提供给漂流 民 的 补贴 中 央没有 统 的 标准 各 地 方 根据 自 己 的实


, ,

际情 况补 贴 。 总体上看 , 漂流 到 山 东 地 区 的 漂流 民 补贴 最 多 , 每人给五两 银子 

比其它沿海各 省 高 出 两倍 , 这五两 银子是 山 东 前往 北京 的 路 费 。 漂流到 台 湾 的 漂




流 民拥有最好 的 待遇 , 地方 官 府所给 予 的 补 贴 比巡抚衙 门 多 , 在 吃 食方面 也 比巡

抚衙 门提供的 吃食好 地方送还 次漂流 民 的 花 费 在千 两银子 以 上 清 朝 救助漂




。 ,

流 民开支 巨大 

3 . 3 . 2 朝 鲜漯流 民 的 审 査

漂流 到 清 朝 沿海各地 的 朝 鲜船 只 需 接受地方和 中 央 官 府 审 查 。 审 查漂流 民 的



姓名 、 年龄 、 出 海原因 、 目 的等 。
考虑海 防 安全 , 清朝 重 点 审 查 漂流船 只 是 否有


持 有朝 鲜政府 所 发 印 票 以 及 所持物 品 中 是 否 有 刀 等 违 禁 品 漂流 民 经过地 方 审 查

 。

后 , 由 地方 官 送至 北 京 或盛 京 后 , 又再次审 查 。 总 体上漂流 民 都经过两 次 审 查 



备边司 誊 录 》

英祖十七年十 月 二 十三 日 

《 ,

《 备边 司 誊 录 》 , 正祖 二年 五 月 二 十三 日

《 备边 司 誊 录 》 , 英祖 十 八年十 月 二 十 九 日

《 备边 司 誊 录 》 , 正 祖二年 五 月 二十三 日 

《 备边 司 誊 录 》 ,
肃 宗 三十 六年 七 月 十 四 日


《 备边司 誊 录 》 ,
英祖 九年 二 月 十 四 日


《 备边 司 誊 录 》 英祖 十七 年 十 月 二 十 三 日 


《 备边 司 誊 录 》 英祖 三十 四 年 九 月 二 十 日 


《 备边 司 誊 录 》 英祖 四 十 六年 六月 二十 日

16


其 中 而漂流到 台 湾 地 区 的 朝 鲜漂流 民 要经过三 次询 问 台 湾 当 地 的 官 员 审 查 询 问

 。

后 , 分辨 出 为朝 鲜人后转送至 福建 , 福建再 次 询 问 查证漂流 民 , 确 定为朝鲜 国 人




后 转送至 北 京 , 北京通事再次 审 查 后 才能遣送朝 鲜 

清朝和朝鲜语言不 同 , 朝 鲜漂流 民如 何 同 当 地人交流也 成为难题 。 朝 鲜 通事




居住 于北 京 和沈 阳 , 沿海地 区 没有 常驻 的 通事 , 地方 官在 询 问 漂流 民 时 , 主要通

过 以 下 几种 方 式 

如 朝 鲜漂流人 中 有 能 识汉 字者 , 则 通过笔谈询 问 乾 隆 二 十三 年 ( 1 758 年 ) 



“ ”

福 建与 漂流 民 语音 不 通 通过 写字 问供 的 方 式核 查 朝 鲜漂流 民 朝鲜受汉


, 。

字影 响 , 虽然在世宗 大王时期创 造 了 韩文 ,
但是 由 于没有普及 ,
官方书 写文字主

要还 是汉 字 , 所 以 漂流 民 中 能有 书 写汉 字 者 就可交流 

如遇能知 晓朝 鲜语 的 商 人 ,
官 府 则 请 这 些 商 人代 为 询 问 漂流 民 的 姓 名 居 住 地



及漂海 原 因 。 康熙 四 十九 ( 1 7 1 0) , 高道弼等 7 人漂流至 苏州 等地 , 因 只 能书 写 


” “

鲜人 ,
被救之后 双 方语 言 不通 , 于官厅居住 四 月 后 , 沈阳胡商 , 适到其处 


故官府更招 使其商 胡 问 其姓名 居住 及漂海缘 由 北方商人南


颇解我 国 语 , , , 。

下 贸 易 帮助 官 府解决 了 语 言 难题 ,
但是这带有偶 然性 

如地方无翻译人员 , 地方 官府直接将漂 流 民 送至 北 京 或 盛 京 , 由 礼 部派通事




对 漂流 民 进 行 审 查 。 康 熙五十八年 ( 1 7 1 9 年 ) 漂流 到 山 东 姜 石 兴 、 南 云成等人


“ ”

无路 酬 答 送入 京城后 由 通事详细 审 查 乾隆七年


言语不 能相 通 , , 。 ( 1 742

“ ” “
年 韩 之兴等十 人漂至盛 京地 区 语音不 通 不 能对答 月 之后 通官


一 一

) , , , ,

来到 言语始为相通



清朝重 点 查询 朝鲜漂流船 中 的 货物 以 及 印 票 。 查看船 只 是 否 有违禁 货 物 、 




无 户 牌和 印 票 是 否 为 走私 船只 印 票 代 表船 只 和 合法 出 航 清朝对此极为看重
, 。 , 

乾隆四 十八年 ( 1 783 年 ) 有 七 人漂 至 凤凰城鹿 岛 , 通事询 问 之时 称 印 票恐其




留 放在 家里 七人 的供词相 同 奉天府 商 议之后 认为七人没有 印 票


丢失 , , 。 

是 否 是 因 为捕 鱼遭风过界不 从核 实 ,
故不 能草 率 送七人 回 朝 鲜 。 于是行文于朝鲜


国王 , 请 朝 鲜 国 王 查 证此七 人 是 否 有捕 鱼 印 票 。 七人则 留住奉天 , 由 官兵 严加 看


守 。 朝鲜 国 王收到奉天 的行文后 , 查 明 原委 ,
咨文奉天 并 送原 印 票之后 ,
奉天才


送 回 漂流 民 

清 朝 虽对朝 鲜漂流人 和 船 只 货物进 行 审 查 , 但 实 际 上漂流 民 可 能伪 造信 息 



康 熙 五十 八年 ( 1 7 1 9 ) ,
姜石兴等在船 只 出 了 朝鲜周 边海域 意 识 到 己 经进 入其 它


海域 之后 , 怕 所持物件 中 , 彼 国 所讳之物 , 若 或捉现 , 则恐虑生事 , 钱文 及各




赵兴元等编 : 《 <
同 文汇 考
 中朝史料 二 长春 > 》 :
吉 林文史 出 版社 , 2 004 1 0 . , 3 5 3



《 备边 司 誊录 》 ,
肃宗 三十 六年七月 十 四 日 


《 备边 司 誊录 》 。 肃宗 四 十 六年五 月 五 日



《备边司 誊录 》 , 英祖十八 年十 月 二 十 九 日



赵 兴元等编 : 《 <
同 文汇 考
 中 朝 史料 二 》 长 春 
> :
吉林文史 出 版社 , 2 0 04 . 10 , 40 2

17



人号牌 没数投水 矣 乾 隆 七年 年 韩 之兴等漂流到 东 北沿海后 把货 物


。 ( 1 7 42 ) 

钱财和 号 牌全 部销 毁 漂 流 人 在 进 入 清 朝 海域 后 舍 弃 所 有 物 品 或 者 号 牌 



。 ,

面 是担心有违禁 品 方面 也 是 处 理 不利 文 件 导 致清 朝 无法核 实 然漂流 民 真




, , 。

正出航 目 的 则 无法得 知 

3 . 3 . 3 朝鲜漂 流 民 的 安 置 问 题

各 地 救 助 朝 鲜 漂 流 民 安 置 于 北 京 和 盛 京 漂 流 到 东 南 沿 海 地 区 的 朝 鲜 漂流 民

 。

由 巡抚 咨 文 于 礼 部 , 漂流到 东 北地 区 的 朝鲜漂流 民送往沈 阳 , 由 沈 阳 官 员 咨文 北




京 。 漂流 到 琉球 的 漂流 民 跟 随 使 乘 船 到 福 建 后 , 移交 于 福 建巡抚 , 由 福 建巡抚 咨


文 礼部 之后 再送往北京 。 各 省 差 人送漂流 民 至 北 京 ,
浙江 省 差 定 员 每个人 负 责 两


个漂流 民 根据漂流 民 的 数量 不 同 差 员 人数 也不 定 送至北 京 的 漂流 民居 住 于


, 。

玉 河馆或会 同 馆 ,
若玉河馆有他 国 使 臣 居住 , 则 居住在 离玉河馆五里之外 的 许寺


刹 。
康熙五十五年 ( 1 7 1 6 年 ) 9 名 漂流人入京后 , 玉河馆 因 有 他 国 使 臣 先 入住 

“ ”3

徒等 则 接置于 玉河馆五 里许寺 刹 



若漂流 民 中 有女性 礼 部 因 不 易 安置 则 加 快遣送 年朝 鲜 妇女因家




, 。 1 740

乡 发大水 只 得 木板 漂 行 获救后送入盛 京 由于只有 人且是 因 妇 女 于是安




, 。 , ,

“ ”
置 于 附近寺庙 今老 尼 僧 作 伴 在庙居住 禁止 闲人 出 入 盛 京礼部为照 顾

。 , , ,


此漂人特别 派 僧 人作 伴 , 为保 证 安 全还禁止 他人 进入 清 朝 更 加 注 重 女 性漂流 民

 。

的 安全 。 乾 隆 四 十五年 ( 1 780 年 ) , 全羅 道漂人李 再 晟等十 二 人漂流至 琉球 , 




琉球接贡船送至 北京 。 因 十二人 中 有三名 女性 , 礼部 以 李再晟等十二人 内 有妇




女三 口 久令居住 亦属未便 指 派通 官 徐 宗 显 送 回 若 朝鲜 使 臣 不在清朝


, , , 。 

则 派通 官送 回 ,
若使 臣在清 朝则 随使 臣 回 国 , 此为送还漂流 民 的 共 识 。 此时谢恩



使在京城 ,
谢恩 使 回 国 之后 向 朝 鲜 国 王 上疏 也 提及 昨年十二月 十七 日 ,
全罗

道漂人李 再晟 等十 二 人 , 自 福建 , 解至北 京 , 而 因 臣等 归 期 之尙远 , 派定通官




”6

徐宗显 , 同 月 二十 四 日 领送 义 州 府 云 。 谢 恩 使所提及 也证 实 当 时 使 臣 在 京 却 另

派通官遣送 漂流 人 到 达北 京 为 十 二 月 十 七 日 只 停 留 七八 后 立 即 遣送 至 义

。 , 日 

州 在京停 留 时 间 短 康熙 时期开始 漂流 民 在 京 时 间 停 留 时 间 般在 个月 多



。 , ,

者三 四月 , 清朝 需仔细 查 问 漂流 民 , 而送 还 漂流 民 涉及 各 个 部 门 , 协调时 间 长 

李 再晟 等 十 二 人 中 因 有 三 名 女 性 未 多 在 京 停 留 , 及 时送还 

《 备边司 誊录 》 ,
肃宗 四 十 六年 五 月 五 日


《 备边 司 誊 录 》 ,
英祖 十八 年十 月 二 十 日


《 备边 司 誊 录 肃宗 四 十二年十 二 月 二十三 日
》 , 

《 盛 京 礼部 侍 郎 德福 等 奏报朝 鲜 国 漂海 妇 人 归 国 折 》 , 《 清代 中 朝 关系 档 案史料续编 》 , 2

3 


《 钦 定 大清 会典 事例 》 , 卷 514 , 礼 部 朝 贡拯 救



《 朝鲜 王朝 实录 》 , 正 祖五 年二 月 七 日 庚戌


备边 司 誊 录

实 际 到 达时 间 为 十 二 月 十 六 日 收录十二 人 的 问情别单 中提及


“ 。
, 《 》 中 十二 月十 六日 , 到
北京” 因

通 报朝 鲜 使 臣 日 期 有 所 延 误 。

18


3 .  3 . 4 朝 鲜漂流 民 的 送 还

清朝 遣送朝 鲜 漂流 民 以 陆 路 为 主 是漂流 民 随 使节 团 回 国 二 由 通事送到




: ,

义州 ,
使节到 清朝 的 时 间 不定且 外 国 人也 不 宜长期 留 在北 京 , 因 此多 数情 况 下 由

通事送往义州 。 但 也尊 重漂流 民 意 愿 , 若漂 流 民 愿 从海路 返 回 , 地方 为 漂 流 民 提




供衣 、 粮食和 水 即 可 。
乾隆四十二年 ( 1 777 ) ,
发生两起漂流至 山 东 地 区 的漂流


事件 , 船 只 都未有损毁 , 依 照船员 的 意 见驶船返 回 。 若从海路返 回 则 需 满 足几个


条件S 首 先 , 漂流 民 强 烈 希 望 可 以 通 过 海 路 返 回 国 内 ,
其 次船体在航海 过程 中

受损 程度 小 , 经过 简 单 的 修 复依 然 可 以 继续 航行 。 再者 , 船上 的 货 物 不方便通过

陆路运 回 国 内 , 只 能 通过海路运 回 。 最后 , 漂 到地与朝鲜距 离近 。 1 77 7 年从海




路返 回 的 漂流船 皆漂 流至 山 东 半 岛 , 出 发地为平安道 。 从 山 东 半 岛 到 平 安道航行


时 间段 ,
所遭遇 的 风 险相 对较 小 , 因 此 安 全地 海 路 返 回 的 可 能 性 高 

清朝 遣送漂流 民 涉及 户 部 、 礼部 与 兵部 。 户 部拨发路上所需银两和 物 品 ; 


部派 出 通事 ; 兵 部派护送 士兵 。 康熙 四 十九年 ( 1 7 1 0 年 ) 护送 高道弼 等 7 人回

驴车 辆

朝鲜 所派通事 人 家丁五人 雍正时期 直 沿用 此例 通事


一 一 一

, , , , 。 

护 送人 员 和 车辆 的数量根据漂流 的 人数调 整 , 乾 隆 二十三年 ( 1 758 年 ) 送回漂




“ ”
流到 台湾 的 名 漂流人 礼 部和 兵 部 多 派拨送 章 京 漂流


员 兵丁十名

4 1 , , 。

人数过 多 , 护 送漂流 民 回 朝 鲜 的 兵 丁 也 会 根据 人数 而 调 整 。 礼部提供路上所 需 银



两根据 人数 的 不 同 , 金额也不 同 。
乾 隆 二 十 三年 ( 1 758 年 ) 解送 回 朝 鲜 的 1 0 

漂流 民 分给路 资 二十 两 银子 乾隆二十 四 年 年 解送 回 朝 鲜 的 名 漂流


, ( 1 759 ) 2

民 分 给路 费十 两 银 子 礼 部 除 为漂流人员 提供路 费 还提供车 俩 衣物等


。 , 、 , 

沿
路个各州 县提供粮 食 

3 .  3 . 5 朝 鲜 对清 朝 救 助 漯流 民 的 应 对

明 朝 时 期 对于 明 朝送还朝 鲜漂流 民 的 善举 朝鲜 国 王 会遣 使
, , 奉表谢恩 

” 6

贡方物 。 救助漂流 民 所消 耗 的 人 力 物 力 ,
被救漂流 民所属 国 王 理应表达 感谢 


朝 鲜 国 主 为 感谢送 还 朝 鲜漂 流 人


顺 治 三年 ( 1 64 6 年 ) , , 朝鲜 国 王上 方物表 ,

此举延 续 到 康 熙 时 期 , 康熙三十九 ( 1 700 年 ) ,


朝鲜 国 王 为感谢清朝送还漂流到


琉 球 的 漂流 民 遣 使 进 谢 恩 礼 物 康熙下 旨 朝 鲜人 民 被风飘流 朕 体轸 恤

。 、 。 

刘序枫 清 代 中 国 关 于 外 国 漂流 民救助 和 送 还 以 朝鲜人和 日 本人事例 为中 心》 见第八 回 琉 中 历史关




: 《 ,

系 国 际 学 术 会议 论 文 集 2001 年
 ,


《 备边 司 誊录 》 肃宗 三十六年七月 十 四 日 
 ,


赵 兴 元 等编 文 汇考   朝 史 料 二》 长 春 : 《
: < 
同 > 中 吉
林文史出 版 社, 2 0 04. 0 , 1  35 4页 



兴 元等 编: < 文 汇考 >  朝 史 料 二 》 长 春: 《

同 中 吉
林 文史 出 版 社, 2 0 04. 0 , 1  35 7 页 


边司 眷 录》 , 祖三十四 年 九 月二 十一




备 英


《 祖 高皇 帝 实录 》 卷一 百 , 明 统 十三年三月庚 寅

明) 太 正

19


令回本国 这谢恩 贡物 不必 收 嗣 后 因 此等事奏谢 着 停 其进 贡 礼 物 此后




, , ;
, 。

再有清朝送还朝 鲜漂流 民 , 朝 鲜不 必 再进贡 谢 恩 礼 物 , 只 需上表 咨文表示感谢 



朝 鲜漂流 民被送 回 朝鲜之后 , 朝 鲜对这些漂 流 民则 要进行严格 审 查 。 备边司



核 查漂流 民来 自 何地 、 何时 出 航 、 出 航原 因 、 何时被救等 内 容 。 从清朝遣返 的漂



流 民 人数过 多 , 以 几人为单位分开询 问 ; 若来 自 不 同 的地区 , 备边 司 按照地 区 为



单位 分开询 问 。 交 叉 询 问 可检验漂流 民 是 否 说 实 情 。 1 7 78 年从北 京遣 返 回 朝鲜



高万才等和金宝完等 虽然 起被遣返 回 朝鲜 但是 由 于 出 船不 同

的 人中

1 3 , , 

两 船漂流 到 清 不 同 地 区 所 有 分开询 问 , 比较 回 答是否相 同 之后放 回 原籍 



备边 司 要 求漂 还 人 详细 说 明 沿路所见 所 闻 , 1 7 1 0 年送还朝鲜 的李壶贵等



六 名 漂流 民漂流到 苏州 境 内 ,
漂流 民在官府的许可下游 览 了 苏州 城 , 回朝鲜后

年漂流到 台 州 的 金 喆重 等十 多 名 朝 鲜漂流 民


详 细描述 苏 州 城建 筑 的 描述

。 1 74 1

在 此停 留 数 月 , 对 台州 的地形 , 民俗 、 衣服 、 饮食 、 农桑 、 乘车和 军事都有详细



的了解 。 除此之 外 , 通过 这几个 月 的 居住 , 朝鲜漂流 民 能 够 与 当 地人沟 通 。 金喆



重在 回 朝鲜之后 向 备边司 所 陈述 的 内 容 中 详 细 的 指 出 台 州 人服饰 当 地 的农作 物



 ,

“ ”

种植 的 时 间和特 点 , 其 中 还特别 强调 米则 粒长而 味不好 。 漂流 民 带 回 朝 鲜 的



对清朝 的 认识更 加 细致和 全面 。 备边 司 根据 漂流 民 所述编 写 成 问 情 别 单 。 核查漂



流 民基本情 况后 , 再送漂流人 到 原 籍 。 回 到 原 籍 的 漂流 民 地方 会 再 对漂流 民 再 次



问 审查 , 编 成地方所记 《 漂海录 》 等 

九五 康熙三十九年正 月 二 十五 日

圣祖 仁皇 帝 实 录 》 卷 

《 ,

《 备边 司 誊 录 》 , 正祖二年五月 二十三 日



《 备边司 誉 录 》 ,
肃宗 三十六年七月 十 四 


备边 司 誉录 英 祖十 七年 十 月 二十三 日

《 》 ,

20


第 四 章 朝 鲜对清 朝 漂 流 民 的 救助 与 送还

朝 鲜 救助 清 朝 漂 流 民 上 百 件 在 此过程 中 由 于 朝 鲜 的 对华 观 使得朝 鲜 在 海禁

 ,

取 消 之后 才逐渐形 成漂流 民 救助 送 还政策 。 在救助漂流 民 、 询 问 漂流 民 和 遣返漂




流 民方式上形成惯例 

4 . 1 清 朝 漂 流 人 员 的 分布 与去 向

韩 国 学者在 统计清朝 漂流事件 时 , 由 于 使 用 史料 的 不 同 , 统计 结 果 也 有所 不




同 。
本文主要 以清朝入关 1 644 年为起点 , 以 1 840 年鸦片 战争为终 点 , 参考王天


泉 的 统计数据 ,
从 1 644 年到 1 84 0 年发生清朝 漂流到 朝 鲜事件共 1 77 起 。 、 


文 统计 1 6 9 件 ,
在 1 644 年到 1 689 年 间 共 发生 20 起漂流事件 

4 . 1 . 1 清朝 漂 流人 员 的 来源

清 朝漂流人 员 主要 分 布 于 沿海 各省 。
清 朝 沿袭 明 朝 后 期 的 海禁政策 , 在清朝


所控制 的 区域 内 继续 实 行海禁 漂流 到 朝 鲜 半 岛 的 船 只 和 人 员 由 于海禁 取 消 出 现

 。

阶段性 的 不 同 

表 3 :
清朝漂 人原籍 布表


^ ¥
地区


山 东 福 建 江 苏 浙 江 广 东 奉 天 未 知 其 他


时 间 

6 44 68 9 7 4

1 1 1 1 2 1 




69 0 8 4 0 2 7 3 0 3 4 3 3 7 47


1 1

整理 自 附录  644 8 40 年 间 漂 流到 朝 鲜 的 清 朝 漂 流船情 况


B 1 : 1 1

1 644 年至 1 6 89 年海 禁 解 除 初 期 发 生 清朝 漂 流 事件 20 起 ,
从表格 中 可看 出

来 自 福建的船只 最多 , 海禁 时期 发生 的 十三起漂流事件 中 , 全为福 建赴 日 贸 易船




只 。 虽有 4 起漂流船来 自 江苏 ,
实 为 海 禁解 除 之 后 漂 流 至 朝 鲜 。 清朝 虽入 关 ,



是南方地 区 的 福 建 广州 带主 要还在 南 明 的 控制 当 中 南 明 通过 与 本贸 易 筹


、 。 日

措经费 , 加强与 日 本联系 。 福建 、 广州 最大 的 海上势力 —

郑 氏集 团 占据最主要


的 地位 , 其船 员 人数和 船 只 数量最 多 , 前往 日 本 贸 易 船 只 的 数量最 多 

清初 ,
为 防止倭 寇及南 明 与 日 本 的联系 ,
清朝 继续施 行海禁 。 清朝在历经平


定三番和 统 台 湾 后 取 消 海禁 江 南 海关 的 成立 使 得 江 苏 和 浙江 成 为 新 的 出 海 港


口 ,
前 期 以 福 建 为 主 的 经济 中 心 也 开 始 渐 渐往 江 苏 、 浙江转 移 。 沿海 贸 易 的 发 展

王天泉 : 《 朝 鲜 的 中 国 漂流 民送还 方式 变化 和清 初 东 亚海域 》 , 济州 大学 , 20 1 6 年 博士 论 文 1 7 页

2 1


使 得 北 方 山 东 及 盛 京 等地 的 港 口 也 逐渐 发 展 而 山 东 地 区 和 盛 京 地 区 的 船 只 出 航

 ,

主要 以 小 船为 主 , 主 要进行 出 海捕 鱼 

4 . 1 . 2 清朝漂流人员的去向

清初漂流到朝鲜半 岛 的清朝船 只 以去往 日 本贸 易为主 。 1 644 至 1 689 年间发




生 清 朝 船 只 漂 到 朝 鲜 的 漂 流 民 事件 共 20 起 其中,
1 4 起在前往 日 本途 中 或从 日 


返航途 中 遭风漂流至朝鲜 。 清朝 中后期 , 漂流到朝 鲜 的 船 只 中 , 前往 日 本贸 易 的

船只 只有 两起 表 明 清朝 与 日 本 的 贸 易 逐渐减少 海禁取消 之后 船只 出 航的


, 。 ,

原 因 有单 的往 本 贸 易 变得 多 样化

日 

表 4 :
清朝 漂流 民 出 航原 因


 ̄  ̄  ̄ _ _  ̄  ̄

曰 本 贸 易 沿 海 贸 易  朝 鲜 贸 易
1 9 8 1  1 5 1  53

整理 自 附录 B1 :  1 644

1 840 年 间 漂 流 到 朝 鲜 的 清 朝 漂 流船 情 况

从表 二 可 以 明 确 看 到 ,
现存史料具 体记载船 只 出 航 目 的有 1 1 6 起 ,
分为三大


类 前往 本贸 易 沿海贸 易 以及 出 海捕鱼 出 航原 因 发生 改变 其 表中特


: 日 、 。 , ,

别 1 起漂流事件为清朝 前往朝鲜 的 贸 易 船 只 , 反映 出 清朝与 朝鲜 间海上贸 易 少 



其二 , 清朝 前往 日 本 贸 易 船 只 减少 。 日 本在 与 清朝 的 贸 易 中 贵金属 等 大量 外 流 

日 本对前往 日 本 贸 易 清 朝 船 只 种 种 限制 ,
1 7 1 5 年开始 , 日 本 限制 每年清朝前往


日 本 贸 易 的 船 只 数量 , 导致海禁取消 后 , 清 朝沿海地 区 前往 日 本 贸 易 船只 数量减


少 。 其三 , 国 内 沿海 贸 易 、 出 海捕 鱼等 兴起 。 清朝漂流 民 出 航原 因 多 样化 

清 朝 船 只 漂流 到 朝 鲜 的 各个地 区 , 北方 出 航 的 船 只 漂 流到 平 安道和 黄海道 



南 方 的 船 只 漂流到 全 罗 道和 济州 

5 :
清朝 漂 流船 只 漂到 鲜分 布
f  ^ 


\^ 发 地


山 东  奉 天江 苏 浙 江 福 建  广 州  其 他  合 计


漂到 地 

黄 海 道 7 6 3 1  1 2 29

平 安 道 1  1 4 

咸 镜 道 1  

全 罗 道 6 2 2 1  2 1 5 1  1 5  62

忠 清 道 6 2 1    2 3 1 1 1 

济 州 1  1 3  1 1   1 1 2 38

22


庆 尚 道 5  6

 1


51 幾 道 2 1  1 1 3 8

其 他 地 区 1    1 1 1 

整理 自 附录 B 1 :  1 6 44

1 8 40 年 间 漂 流 到 朝 鲜 的 清 朝 漂 流船 情 况

从 以 上 统计来看清 朝 漂流船 只 主 要漂流至全罗 道和 济州 海域等 往 。 日 本贸易



时 船 只 会在济州 补 充 淡 水 休整 之 后 再 前 往
, , 日 本 济州 就是长途海航 的 休 息 站
, 

全罗 地道 区 在半 岛 南边 大 多 数船 只 由 南方前往 , 日 本 或在 由 又北方 向 南 方返航途



中 尤其是在黄海海域 的 船 只 遭遇大 风 易 漂到 全罗 道 。 由 山 东 和奉天等地 出 航的船



只 主 要 以 在渤 海海域打渔 为主 , 此类船 只 则 容 易 漂到 黄海道 等地 



4 . 2  1 64 4

1 689 年 间 朝 鲜对清朝 和 南 明 漂流 民 的救助 与 送 还



1 644 年至 1 689 年期间 ,


朝 鲜对 于 漂 流 民 的 送 还 方 式 上 没 有 形 成惯 例 , 以个

别 事件救助 为主 , 对 于漂流 民 的 遣送方式 由 于 各方面 的 原 因 ,


如 人员 的 身份 、 

朝 的 压 力 以 及 朝 鲜 内 部 的 实 际情 况 等 , 遣送方 式 则 有 不 同 

4 . 2 . 1 朝 鲜对清 人漂流 民 的 救助

禁海 时 期 , 北方 的私人贸 易 和私人船 只 前往 日 本或 者沿海 贸 易 几 乎 没 有 。




流到 朝鲜境 内 的 清人漂流船 只 在史料记载 中 只 有 例




黄 海 监 司 郑 维 城驰 启 曰 今月 初三 日 汉船 只 自 白 翎 镇外洋 漂 到 吾叉浦 船中


: 。 ,
, ,

人 皆 汉 人 之刹 头 者 也 。 其中 有马儒者 ,
自 称 清 国 濟都 司 ,
以天津军饷 贸 贩事 出 来 ,
遇风漂 来

云 。 备 局令 其 道 , 厚 给 衣粮而 送 之 , 儒 称 以 风势 不便 , 乞 留过冬 , 庙堂许 之 。 或疑 此非漂




乃 清人 为 伺 察我 国 而来者 也


到者 ,

年 有 艘清朝船 只 漂至朝鲜 其中人员 称清朝漕都司 




1 645 1 0 月 3 日 ,
自 ,

察其 外貌全部剃头 。 朝 鲜 以 漂流 民 是 否 剃 头 分辨汉 人与 清人 。 朝 鲜对清 朝 的 漂流




民给予基本 的 照顾 ,
为漂流 民 提供衣物和 粮食 。 漂流人 员 中 的 马 儒 者提 出 当 时 风

势太大 , 不利 于远航 ,
要 求 留 在朝 鲜过冬 、 朝鲜也 同意 。
朝鲜有 人提 出 此船 非遭

风漂流 到 此地 而 是 清 人 伺 机探 查 国 , 内 详 情 此事件记 载 简 略 没 有 过 多 的 记 载
。 , 

而探查朝鲜 国 内 之 况 也 属 猜测 , 但朝鲜有人这样猜测 也 是合理 。 朝 鲜沿海地 区 如



果 有 汉 船停 泊 , 朝 鲜 在 处 理上 极其 被 动 , 清朝希望 隔 断朝鲜与 明 的 关 系 , 而汉船




“ ”

清 国 以 沿海 诸 邑 多 有 与 汉 船潜通 者 令我 国遣官査 出

则 是 明 朝 人所有 。
, ,


清朝担心朝鲜与 南 明 保持联系 , 要求朝 鲜 :


停泊 岛 朝鲜境 内 的汉 川 船 只 需详 查后

朝鲜王朝实录 》 仁祖二十三年十 月 八 日 丙 戌

《 
 ,


《 朝 鲜 王 朝实 录 》 仁 祖 二 十 年 九 月 日 甲 戌 ,

23


咨 文 于清 朝 此 船漂流至 朝 鲜 境 内 已 是十 月 如 果 从海 路 返航 留 需 等 到 次 年开 春
。 , 

作 为清朝 漕 都 司 停 留 在 朝 鲜 时 间 达半年 时 间 实有 不妥 既海上航行 己 不安 全


, , 。 

何不选择从陆路返 回 ? 同月 中 , 崔 鸣 吉 命 令平 安 地道 区 如 遇 到 汉 船 , 秘密给粮事


件被清朝 知 道 从崔 鸣 吉 所遇之事 确 有 清 朝 人 在 朝鲜 打 探朝鲜情况 如 若此事


。 , 。

件 正 如 朝 鲜 人所猜测 , 那 朝鲜王朝在 处理汉 人漂流 民 问 题 上 则 加 谨慎 



4 . 2 2 .
朝 鲜对 汉人漂 流 民 的 救助

1 、 1 64 4 年 漯流 事 件



仁袓二十二年 年 八月 全 罗 道监司 睦性善驰启 汉船 艘来泊于


( 1 644 ) , :

珍 岛 郡南桃浦 前洋 郡 守 李恪驰到 泊 船处招 问 , ,


则其中 蔡万官 、 李 国 琛 林理 思 、 

陈璟 等稍 解文 字 , 尽 是广 东广州 府南海县人 , 以 商 贩为业 , 乘船指 向 长 崎 , 遇风




漂到于此云 汉 人漂 到 我境 处置 极难


, , 。

年从广 东 广州 南海 县 的 艘前往 日 本长 崎 的 商 船遇风漂流 到 朝 鲜 的 全




1 644

罗道 , 而 关于 如 何 处理这些漂 流 民 , 备边司 也 着实为难 。 在 处理汉 人 漂 流 民 问 题




上朝鲜处于 个 两 难 的 境地 是送 回 清朝还是送至 本 清朝入关前 朝 鲜送汉


, 日 ? ,

人漂流 民 至釜 山 倭馆 , 这样 可 以 避 免 日 本方面 的 不满 , 也可 以 减 少 外 交冲 突 , 


果 遣返 回 中 原 所 需 时 间 长 , 耗资大 。 明 朝 灭亡 之后 , 日 本成为 明 朝移 民 的 藏身之



地 。 而南 明 政权通过海商 与 日 本保持联系 ,
从而希 望请兵 于 日 本 。 清朝每 以汉


”2

船出入 ,
疑我 之相 通 , 若 送汉 人漂 流 民 至 日 本 将 会 引 起清 朝 不 满 。 而朝 鲜 为


“ ”

不开 罪两 国 , 对此次漂流 民 人 员 处理延续 了 朝 鲜 省弊 的原则 ,


转送至 日 本 


正 因 为 这 样 处 理 南 明 漂 流 人 清 朝 对 朝 鲜 加 以 斥 责 如 有 漂 到 倭 国 沿海 汉 人船 只 , 


直 为 解送 上 国 其蓄憾于我 比前必 甚

不送于咫尺倭馆 , , , 。 清朝为 了 防止南




明 与 日 本过 多 的 贸 易 和 政 治 交流 , 同 时 也通过漂流 民减少 朝 鲜与 日 本的交往 ,



格要 求朝 鲜 送还汉 人漂流 民 , 此 后 朝 鲜对南 明 漂 流 民 都采取 陆路送还 

2 、 1 65 2 年苗 珍 实 等 漂 流 事 件

苗珍 实等在从 日 本返 回 清朝 时遭风漂流到朝 鲜 。 所在 商船人数众多 , 遭风之




后 存活下 来 的 人数 只 有 原 来 的 十 分之 船上 的 财物 也损 失严重 苗珍实本是南


, 。

明 政权 的 南 京江苏吴县 的 商 人 ,
奉 旨 前往 日 本贸 易 期 间李 自 成叛乱 , 清朝 占 据 南


京后 , 南 明 弘 光被 害 , 天下 局 势 大变不敢 回 国 , 于 是转至交趾 行 商 己过七年 。 

闻 清朝爱 民 如子 , 想回到中 国 。 苗珍 实 等遇风漂至朝鲜 , 虽想 回 国 , 但实际 向朝




《 仁 祖二 十二 年八 月 八 日 癸 亥
朝 鲜 王 朝 实录 》 
 ,


《 仁 祖 二 十三 年 二 月 二 十三 日 丙 子
朝鲜王朝实录 》 
 ,


云 南 社 会科 学 院 历 史 研 究 所摘 编 朝 鲜 文 献选 辑清 实 录 中 朝 关 系 史 料摘 编 》 : 《 , 长春 :
吉林文史 出 版


社 9 8 6 1

24


鲜 请 求 文 中 却 望朝 鲜送至 日 本 

天老 爷大 发 慈 悲 , 笔下超生 ,
送 日 本国地方 , 商等二十八 人 以得生 也 。 恐 送 北 京 路途

遥远 ,
二三年纔得到 家 , 路途苦愁难堪 , 若送 日 本 ,
况且 水路 又近 ,
不过数 日 以到 日 本也 

若到 日 本 ,
不过 月 余 得到 南京 。 父母妻子得 以 重 相会 。 商等举家 念佛 , 万代沾恩 , 伏乞大 将




军 老 爷 上 禀于 国 王 殿 下 施 行 。

苗珍实本人 意 愿是希望朝 鲜方面可 以 送他们 去往 日 本 其所呈理 由 中 提及去


。

往 日 本只 需几 日 , 去到 南京则 需 几月 。 而实 际上苗珍 实 自 述供 词 中 隐藏许 多 , 


船上有 人参 、 铜钱 、 衣裳 、 刀剑 、 器用 各种物 品 上千件 ,
因 此苗珍 实此行 实 为前


往他 国 贸 易 而 非 如 他所说返 回 清 朝 。 海禁 时期 , 苗珍 实等如 回 到 南京 , 势 必 会被


追宄 。
所 以 苗珍 实 恳 求朝鲜方面 能把 他们 送往 日 本 

“ ”
苗 珍 实 等遣送 问 题 引 起朝 鲜大 臣 争论 。 以 闵 鼎 重为 首 的朝鲜 尊周 思 明 


提 出 不押送南 明 漂流 民至清朝 ,
并上疏孝宗 ,
呜呼 !
漂海汉 人 , 岂 非我昔 日 


朝 之赤子 乎? 设令 国 家不 幸至此 尙何忍 切 缚 絷 遗黎 驱送仇敌 略无 疑难


, , ,

” “ ”

哉? 尊周思明 派强调 明 朝大义 漂流汉人 是 明 朝 之人 如 果押 送漂流 民


。 , ,



到北京 南 明 漂流 民 则 九死 生 为朝鲜所不 忍 以 领议政郑 太和 为 代表 的 


, , 。

” “
实派 则 持反对意 见 , 上疏 孝 宗 漂来汉人 , 难可掩置 , 宜遵前 例 载其赀 货 

应送 回 清朝

送至北 京 漂 流 汉人 安置 于 朝 鲜 易 被发 现 孝宗 虽对 闵 鼎 重 的 言

。 , 。


论表示认 同 , 但也提 出 疑虑 既不能善 处 , 则 虽 以煦煦少仁 , 掩置不送 , 其在 国



家之计 , 漏 泄之患 , 亦不可不虑 。 漏 泄之后 , 彼虽致 责于 国 家 , 其患必不至于




”4

覆亡 , 不须关念 , 而 每 以 此等 事 , 归 咎于任事之 臣 , 恐 吓操纵 , 侵辱万端 。 



果 不 能妥善 处理 泄 露朝鲜藏 匿 南 明 漂流 民 则 会被清朝 责 问 , , , 在两难 的 情况 下 



孝宗从郑太和 的 意 见 , 押 送至 清 朝 

3 、 1 66 7 年 林 寅 观 等 漂 流 事件

1 667 年 , 福建商贩林 寅观等人在 前往 日 本商 贩 的途 中 漂流到全罗 道 。


实录

中 记载 

宗 八年六 月 乙 未 ,
全 罗 道上报 :
唐船

只 ,
漂泊州境 。 而所乘船片片破碎 ,
所载物尽皆

沉没 。 所 余 无几 。 漂到 人 九十五名 , 今 方接置 , 俱 不剃 头 。 观其 服色 , 听其 言语 , 则 的 是汉

人 。 招 致 其 中 为 首 者 林 寅 观等 , 书 问 其居住 几漂 到 之 由 ,
是 以大 明福建省 官 商 人 , 将向 日 

李 益泰 知瀛录 济州 文化院

20 年 页 


: 《 》 , , 1 0 1 27 1 28

孝 宗 三 年 四 月 二 十六 日 丁 卯

《 朝鲜李朝 实录 》 ,


《 朝鲜李朝 实录 》 , 孝 宗三 年三 月 三 十 日 辛 丑


《 朝鲜李朝 实录 》 ,
孝 宗 三 年 四 月 二 十六 日 丁卯

25




商贩 , 洋中遇风 , 以至于 此云 。

林 寅 观 等 人为 郑 氏 政 权 筹 措 经 费 而 前 往 日 本 的 官 商 从船 员 的 穿 着 打 扮 看 出

 。

林 寅观 的确为南 明 人 。 林 寅观请书 于 显 宗 ,
伏望 敕 遣 日 本界 ,
得赴便舟而 回 

另发 俾 臣 等 得 自 驾 驶 以 归 本土 林 寅观等人希望朝鲜可 以送

或蒙恩愍 船 

, , 。

他们 至 日 本地界 , 或者借船于 他们 驶 回 福 建 

1 667 年朝鲜 国 内 围 绕 林 寅 观 等漂流 民 遣送 问 题 的 讨论达到最 高峰 , 持续讨




“ ” “
论有 4 个月 之久 。 以 幼学成至善等 为代表 的 尊周 思明 派 , 强调 我国 之于大


明 , 有君 臣之义 , 有父母之恩 。 而式至今 日 , 背 恩忘义 , 夷狄禽兽之名 , 乌 可辞


” ”

尊 周 思 明 派 强调 明 朝 与 朝 鲜 的 宗藩关 系 以 及 明 朝 帮 助朝鲜抗倭 的 恩情
3 “


。 

如 果遣送林 寅 观等南 明 官 商 至清 朝 ,
朝鲜则 要背上忘恩 负 义 的 骂 名 。 以 郑 致和 为


“ ”

代表 的 现实派提 出 即 今 在我之道 , 唯 当 凡事 必慎 , 朝 鲜在 处理漂流 民 的 问 题




上 需 要 谨慎 , 从 国 家利 益和 国 际形势 出 发 , 坚 持押 送漂流 民 至 北京 。
朝堂之上 的

争 辩也传 到 大街小巷 ,
民 间 也开始讨论 。 4 个 月 的 激烈 讨 论 没有找 到 合适 的 方法


处置林 寅观 等人 。 显 宗 个 性 软弱 以 及 从现 实 考虑 选 择 押 送林 寅观 等 人 到 北 京


在 此事 件 中 , 显 宗 决 定 遣返漂流 民 的 方 式 : 此后漂 到 者 , 其船若完 , 则使





其还送 则 留 置其地可 也 此 后 的 两 三 年 内 朝 鲜 在 处 理漂 流 民 基 本 依 据 此 方 法


。 

1 668 年 , 福 建漳 州 人漂 到 庆 尚 道 , 补 充柴和 水 即 离 开 , 1 670 年漂流 到 济州 的 漂




流 民 则 根据他们 的 愿望送去长 崎

。 林 寅观等人送到 北京全部被 处死 , 此事成为




朝 鲜 长 时 间 的 遗憾 , 在此后 的 两 三年 内 为 了 不 在造成林 寅 观事件 的 遗憾 ,


凡唐


”7
船之漂到者 , 勿 许登陆 ,
亦 勿状 闻之意 , 密谕牧官 , 以 为永 久遵行之地矣 

林 寅 观 事 件 没 有 从 根 本 上 改 变 朝 鲜 遣 送漂 流 民 方 式 此 后 十 多 年 之 间 朝 鲜 对 于 漂

 ,

流 民 依 然选择陆 路送还 

4 . 3  1 689

1 840 年 间 朝 鲜对 清 朝 漂 流 民 的 救 助 与 送 还


1 689 年清朝送还 清朝 漂流 民 方 式正 式确 定 , 朝 鲜对清 朝 漂流 民 的 救助送还

政策 正式形成 朝鲜 同 清朝 样 对漂流 民 经过基本救助 审 查 和 送还三个 过程


。 , 、 

其 中 在朝 鲜 审 查清朝漂流 民 除基本信 息 外 还重 点 窥探清 朝 的 海 禁和 海 防 以 及清



 ,

朝 与周 边 国 家 的 贸 易 情况 

朝 鲜 李朝 实录 显 宗八年六 月 二十 日 甲午


《 》 ,


《 朝鲜 李朝 实录 》 , 显 宗八年六 月 二 十三 日 丙申


显宗八年七 月 十

《 朝鲜李朝 实录 》 , 日 壬子


朝 鲜 李朝 实录 》 显 宗八年十 月 十 日 壬午


《 ,

显 宗十 年七月 十

朝 鲜 李朝 实录 》 日 乙丑



《 ,

从 丁 未 漂流人 事件看 朝 鲜王 朝之尊 明 贬清 文化 心 态 》


孙卫 国 义理 与现实的冲突 汉学研究 》

: 《 , 《 , 2 00 7

年第 2 



《 朝 鲜 王 朝 实录 》 ,
肃 宗 八 年六 月 十 九 日 乙 未

26


4 . 3 1.
朝 鲜送 还 清朝 漂 流 民 方 式确 定

朝 鲜 在 处理漂 流 民 问 题 上反反 复 复 , 没有 定 式 。
陈乾 、 朱汉源原 为福 建 、 


江商人 , 康熙二十七年 ( 1 688 年 ) 前 往 安 南 国 贸 易 时遇朝 鲜漂 流 人 。 二人窃 想


清 朝 与 朝 鲜关系 密 切 , 于 是 将 朝 鲜漂流 民 人送还 济州 。 陈乾 、
朱汉源 实 际上不 是


漂流人 , 因 此前 未 发生 过此类 事件 , 朝鲜在 如 何处理此事 时甚为烦 恼 

清人漂到 我界 , 辄 皆 从 陆 领还 , 今 不 领还 , 则 恐后 日 为清人所 觉也 。 须许从 陆 ,


而且

戒 牧使 毋 使 自 逃 ,
。 是 夏 自 济 州 押 商 人 朱 汉 源等 二 +八 口 ,
至都下 , 计 其船 直 、 米价 、 粮资 

仍命译 官 领入燕京


以银与 之 , ,


朝 鲜依送还漂流 民 之例 由 陆 路送 回 北 京 。 清朝 礼部咨文朝 鲜 :
贸 易 海禁 己

经停止 , 其 贸 易 及遭 风漂船人 民 ,
朝 鲜 国 仍 差 官 解送至 京 ,
但 因 路 途遥远 , 解送

维艰 , 凡有 内 地船 只 到 朝 鲜者 ,
停其解 京 。 将姓名 、 籍贯 、 人数 、 货物查 明 ,



贡使进 京 之便汇 开报部存 案 。 如 船 只 遭风破坏 , 难以回籍 , 该 国 王将人 口 照 常解


清不必担心朝鲜与 明 朝 还有任 何 联系

送 , 以为式 。
清朝局 势 己经稳定 , ,



朝对 于 出 航 的 船 只 管理更加 严格细 致 漂流到 朝鲜 的 船 只 只 需要朝 鲜登 记其基本

 ,

信息 , 然后 咨文于 礼部 , 清朝核 实 即 可 。 遣 送 方 式 上 则 根 据 漂流 船 只 的 毁 坏 情 况


而定 。 船破 则 从 陆 路 返 回 , 若 漂流 民 有 强 烈 从 海 路 返 回 的 意 志 ,
朝 鲜可赠 船 只 于

漂流 民 。 船完好依 照 漂流 民 的 意 见 也 可从海路返 回 , 在此之后 的 百年 间 朝鲜 都 依



照这样 的原 则 , 朝 鲜对 中 国 漂流 民 的 救助 与 送还政策 正 式形成 



4 . 3 . 2 朝 鲜对 清朝 漂流 民 的 基本救助

漂到 朝鲜境 内 的清朝漂流 民 旦被朝鲜人 民发现 首 先 需 上报地方 官 员 




, 。

鲜地方 百 姓 为 漂流 民 尽 可 能 准 备 所 需 之 物 , 地方 官 员 安 置漂 流 民 在 当 地馆 内 , 


予照料 若漂流人 中 有 伤 者 以 药物 治疗 若有失踪者 命 士兵搜索 海中溺


; , ; , ,


死者 , 朝 鲜则 根据 同 行 人 的 意 见 出 资 埋 葬 , 仁祖二十五年 ( 1 64 7 年 ) , 即刻司

译 院牒报 于本司 曰 汉人 名 去夜身死 船主徐胜等 欲得敛 棺之具 埋葬于




, , , ,

”4
此云 ,
令该曹 , 觅给敛葬 之 资 何 如 ,
答曰 , 允 。 陆 路返 回 的 漂流 民滞 留 京 城



时 另 有 供馈如 漂人 留 京时 礼 宾寺 管供馈 户 曹 赠 给每人衣 袴各 小 匣草


, , 。 、

”5
五 锡烟竹 战笠 小 帽子 黑 皮靴 中 带子 小 带子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 、 、 、 、 

清朝 难船 , 若遭风全毁 ,
其残骸有用 者 则 折价 于漂流 民 , 若船稍 有损 毁 则 修


《 朝鲜王朝 实录 肃 宗十五二 月 十三 》 , 日 辛亥


《 通 文 馆 志 卷 三 57 页

 》 ,

赵 兴 元等编 《 同 文 汇 考 > 中 朝 史 料 二 》 长春


 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2 0 04 1 0. , 42 1


《 备边 司 誊 录 》 仁祖 二十五年 十月 九 日

 ,

《 通文 馆 志 卷 三 58 页 》 ,

27


复即可 , 船 中 物 品 则 尽 力 保全 。 康 熙 四 十三年 ( 1 704 年 ) 赴 日 贸 易 的 福建船 只

遭风漂流至 朝 鲜甑 岛 船 只 沉没于淤泥 中 潮 退后 露 出 角 士兵 费力 许多 也未


, , ,

拯出 保 留 下 来的 苏 木等沉重货 物 则 在 朝鲜变 卖 此 后 若 拯 出 物 品 无法 运输


, , 。

“ ” “
故令 该 曹 从优折 价许卖 矣 拯 出 物 品 可通过陆 路运送则

自 请买卖 , ,
。 


”3
刷 马 运致 。
漂流 民遣 返后 拯 出 的 物 品 , 地方整 理后 列 出 详 细清 单 ,
再由使臣

咨文 问 礼部 。 康熙三十 四 年 ( 1 704 年 ) 漂至 朝 鲜南桃浦 , 货物 尚 未拯 出 。 全罗




“ ”
道 募得浦 人善泅者拯 出 若干物件 拯 出 苏木 桶

, 3 万斤 , 象牙 6 , 黑角 84 桶 

次年朝鲜 咨文 于清朝 礼部 

4 . 3 3 .
朝 鲜对清朝 漂 流 民 的 审 查

清朝漂流 民至朝鲜后 与 当 地官 员 语 言 不通 , 双方无法交流 。 清朝漂流人 员 中



有识汉字者 , 可通过 笔 谈方式 审 查漂流 民 情 况 。 若无识汉字 者 ,


漂到地有常驻译



学 , 则 该 营 派 遣译 学 前 往 审 查 ; 漂 到 地无 常驻 译 学 , 该 营 上报 京城 ,
自 京差送



情官 随着漂流至 朝 鲜 的清朝船 只 逐年增 加 朝鲜在清朝船 只 常漂到地设


问 。 ,

置译 学 , 便于 各道 审 查漂流 民 

表 6 :
朝 鲜译学 分 布   

顺 治 五年 (
1 64 8 )

统营 1
员 
漂汉倭船 问情

康 熙十

年 ( 1 672 )

济州 1
员 
为 漂 汉 问 情加 设

康 熙五十 九年 ( 1 72 0 )

黄海 水 营 1
员 
为 漂汉 问 情所设

全 罗 左水营 1



雍正 四年  为 漂 汉 问 情所设

( 1 726 ) 


| 全 罗 右水营 1
员


整理 自 《 通文 馆 志》 卷 一





朝 鲜 在清 朝 常漂 到 地全 罗 道 、 黄海道和 济 州 设置 常驻译 学 , 而 全 罗 道 设置 两 名 译


学 。 根据清朝船 只 漂流到朝 鲜分布情况 , 全罗 道漂到 的清朝船 只 最 多 。 通过设置

常驻译 学也 反 映 出 漂 到船 只 数量增 加 

清 朝 漂 流 民 根据 选择返 回 方式 不 同 , 审 查 也有所不 同 。 从海路返 回 的 漂 流 民



在 经过地方译 学 询 问 后 , 直接候风 发船 即 可 , 记录询 问 情 况然后 呈报备局 , 国王



遣使往北京 时携 带漂流 民 咨文 , 送于 礼部 即 可 。 从陆路返 回 的 漂流人 则 经过两 次




审查 。 地方 审 查 后 结 束 后 差 人送漂流 民 至 京城 , 漂流 民 在 京城停 留 几 天 中 差定

赵兴元等编 <
同 文汇 考 > 中 朝 史料 二 长春
: 《   》 :
吉 林文 史 出 版社 , 2 0 04 1 0. , 4 2 5


备边 司 誊 录 》 肃宗 三十 九年 十 月 十 九 日 

《 ,

《 备边 司 誊 录 》 英祖三年 三 月 二 十 八 口
 ,


赵 兴 元 等编 <
同 文汇 考 > 中 朝 史料二 长春
: 《   》 : 吉 林文 史 出 版社 , 2 004 1 0 . , 43 0


《 通文馆志 》 卷 三 59 页 , ,

2 


”
汉 学 四 五员 偕 备局 郎 厅 问 情 然后记录成册 年漂流 岛 到 济州 的漂流 人从


。 1 688


陆路返 回 到 京城后 使本 司 郎 厅 与 解事译 官 等 问 情 则 与 在济州 所 问 答者



, ,

备边 司 为核 实 回 答 的 真 实性遣 多 名 汉 学 员 多 次 审 查

。 

朝 鲜在询 问 漂流 民 是 比 较严格 , 这 既 是清 朝 的 要 求 也 是 为 朝 鲜 海 防 考量 。 


熙 帝 虽然考虑沿海 居 民开海禁 ,
但 是对于 海上 活动 的 船 只 有着 严格 的要求 

听百姓 以 装载五百 石 以 下船只 、 往海上 贸 易 捕鱼 。 预行 稟 明 该 地方 官 、 登 记名 姓 、 取具



保结 、 给 发 印 票 船头 烙 号 。 。 其出入 、 令防守海 口 官员 、
验明 印票 、 点明 人数 。 至 收税 之 处 

计 货 之 贵贱

交 与 该道 、 、 定 税之重 轻 、 按 季 造册报 部 

妄行生 事者


朕 即 位 以 来 又 降 旨 若 飘风 船 只 内 无 票 文 , ,

。 王 即 照其 国 律例治罪

开海禁后 ,
出海贸易 、 捕鱼的船只 增 多 ,
清朝 为管理 出 航 的船 只 , 明确船只

出 航 的规格和要求 。 朝鲜 在 询 问 漂流船 只 具体 的 内 容 以 漂流 民 的 姓 名 、 原籍 , 


员数 ,
死亡人数 以 及 存活 下 来 的 人数 ,
根据漂流 民 的 叙述 , 查 看所持票 文 , 检查


船 上 的 货 物 与 漂流 人 所说 是 否 致 船 只 中 是 否有 违禁 品 朝 鲜 国 王屡次 向 清朝


, 。

反应清朝 船 只 在 朝 鲜犯事 清 朝 要 求朝 鲜对 于 没有票 文 且 妄 图 生 事 端 的 人 员 依 照



 ,

朝鲜律例 处置 即 可 。 不必 因 是上 国 人则 迟疑 

朝 鲜 审 查 清 朝 漂 流 民 除 漂 流 民 基 本 情 况 还 通 过漂 流 民 探 听 清 朝 地 方 的 政 治 , 

军事 、 经济等情况 ,
其 中 以 以 下 几个 问 题为重 点 

1 .
清朝海 防 问 题

朝 鲜被清 朝 武 力 征 服 , 畏惧于 清 朝 的 军 事 力 量 。 对 于 朝 鲜探 听 朝 鲜 的 军 事 力

量 , 其 实 更 多 源 于 对海 防 。 漂流至朝鲜 的清朝漂流 民全 部来 自 于 沿海地 区 ,


沿海


地 区 的军事力量 , 尤 其 是 在 明 朝 时 期 遭 遇 倭 寇地 区 防 御 措 施 更加 完 备 , 也是开海


禁之后 清朝对 船 只 管理严格 的 重要 原 因 。 朝 鲜在经历过 日 本倭寇 的劫掠之后 , 


大对水 贼 、 海寇 的 防御 。 清朝 的 防御体 系 影响 着朝鲜 , 燕行 使在 北 京 时 得到 明 朝


不得购 买

山 东 的 海 防地 图 , 因 为是禁物 , , 只 得命令 画 师 誊录 , 使臣认为 盖我


国 陆连辽 蓟 海接 山 东 关 防地势 在所 当 审 诚欲 尘睿览 谨 此投进 


、 , , , 。 , ,

”
地 图 仓卒疾写 不 甚精 楷 请命备局 移作 他本 更 为进御 幸 甚

, 。 ,

。 实际上朝鲜


学 习 着 明 朝 防御 , 而 朝 鲜通 过漂流 民 了 解清 朝 沿海地 区 的 兵 力 部 署及 操练 , 有利


于 朝鲜沿海水 军 的 防御分布和操练 

⑴ 问 :
陆 军 有 操炼 之 事 , 水 军 总 治 者何 官 , 以 何技 艺炼 习 耶


《 通文馆志 》 卷三 59 页

 ,


《 备边 司 誊 录 》 肃宗 十 四 年九 月 二 十 日

 ,


《 圣祖 仁皇 帝 实 录 》 卷之 百 十五 康熙 二十三年 四 月 十六 



( 清 刘锦 藻撰

: 清 朝 文 献 通考 》 卷 二 百 九 十 四 , 浙
江: 浙 江古 籍出 版 社, 1 9 88 年 , 1 9 页 5



朝 鲜王朝实 录》 , 宗 三十 一 四 月 十 日 癸 酉

29


答 :
苏 州 有 战船三 百 余艘 ,
水军七 千 余人 , 技 艺则鸟鎗 ?

弓箭

长枪 ■

大 炮等 物 , 而水


军 总 兵主 之矣  漂 流 民 来 自 江苏

( 

( 2 )
问 :
督 所 管 水 军几许名 耶

答 :
有 五 营兵 一

万名 ,

提督 所 管 , 则 二千名 耶

问 :
既有水军 , 则 当 有兵船 ,
未 知 几 许只 耶


答 , 俺等 即 业 商 辈 , 未能 的 知其数矣 ( 漂 流 民来 自 福 建厦 门 

( 3 )
问 :
军兵 , 则 有 时炼 习 之 事耶

答 :
陆军 则 一

朔 内 九 次 操炼 , 水军则

年 四 季 月 操 炼耳

问 :
炼时 , 所 用 器械 , 可 以历 指耶

答 : 陆 军 所 用 器械 , 弓箭

刀枪 ?

火炮 , 而 水 军 则 操炼时 , 曾无 目 击 , 未 知 其 器械 之 何


如耳 ( 漂流 民来 自 山 东 省 登州 

⑷ 问 :
既有水路军兵 , 则 有 时练 习 耶 ( 漂 流 民来 自 福 建 同 安 县 

始自 习操


答 :
每年二月 , ,
逐朔 为 之 , 而

朔 或二 三次 或 四 五 次 。 至于 八 月 而停止

第 则 材料 中 支 出 江苏水军兵力 及船 只 武器等装备 第二则 材料指 出 福 建




、 ,

兵 力 部 署 三 四 则 材料 则 为 士 兵操 练 次 数 山 东 地 区 水 军 操 练次 数 较 之福 建 少
。 、 , 

可 见福 建在 水 军 兵 力 和 操 练方面 都 强 于 山 东 地 区 清 朝 沿海 地 区 有 规律 的 军 队 操

 。

练使得士兵有 能 力应对海贼等人 而朝鲜 方面水军 兵 力 不足 方 面 士 兵操 练





, ,

断 断续续 , 没有形成 定例 。 朝鲜常 因为 国 内 灾 荒等 原 因 停止操练 , 1 7 1 8 年肃 宗




“ ”5

令 诸道水 陆操 , 姑停 , 使之 待秋举 行 , 然本应 秋天举 行 的操 练 也被取 消 



次年右 议政提 出 春秋水陆操 , 练 自 是兵政之不 可 已 者 , 今春 仍为 不 行 , 则军政




之疎虞 ,
殊甚可虑恐 不 可不 为 矣 ,
实 际朝鲜军政 己经松 弛 , 而 朝 鲜 收 集清 朝 水


“ ”6

军信息 , 正 因 为朝 鲜 近来海 防 转益 虚 疎 。 各 大 臣 虽 上疏 于 国 王加 强海 防 

朝 鲜 也掌握清朝沿海各省水 军 兵 力 、 操练或海 防 图 ,
但朝鲜 由 于财政 、 和兵力等


问题 , 沿海 防御 并 没有 提 高 

2 .
清 朝 开海禁 原 因

清朝 承袭 明 朝 的 海禁政策 , 对沿海地 区 严格管 理 。 1 684 年后 , 康熙 帝为何




展 界朝鲜疑 问 颇 多 。 虽清朝 诏 令于 朝鲜 , 海禁 己 开 ,
但 是朝鲜对于其 中 的 原 因 却


漂流至朝 鲜 的 清 朝 漂流 民 成 为朝 鲜 得 知 消 息 的 来源

不得而知 。 , 于 是在 问 情别



单 中 常 出 现译学询 问 清朝为 何开海禁 

《 备边 司 誊录 》 ,
肃宗 十三 年五 月 十 五 日


《 备 边司 誊录 》 ,
肃 宗 三 十年 十月 十 九 


《 备边 司 誊 录 》 ,
肃宗 三十二年 四 月 十三 日


备边司 誊录 英宗 年三月 二十 七 日


《 》 ,

《 备边 司 誊 录 》 ,
肃宗 四 十 四 年二 月 二 日

英宗 三年七月 六

《 备边司 誊录 》 , 日

30


( 1 )
问 曾 闻南方有海贼

, 清 国 极 禁 海 边 渔 采 等事 云 , 近 来 自 何间 禁 令始缓耶 ,
山东地

方 , 则 距南 方絶远 , 本无此禁耶 , 七八 年前 , 则 绝无漂 海 之 人矣 , 近间 海边 , 往往 望见海



外 之船 , 抑 果 海 禁 稍 缓耶 

答 康 熙十 八 年 以前 :
, 则海禁甚严 , 商贾船 ■

海 采船 , 不得往来 , 十八年 以后 ,
皇旨 

除其 禁令 故 今则 寻 常 往来 矣


下 , , ,

( 2 )
问 :
尔 等 以 5奇 船 , 行 商 为 业 则 海 路 无 禁 令任 意 往 来 耶 

答 :
在前 , 有海禁矣 , 去年 为 始 开 海 路 , 收税于行 商矣 

问 :
在前 , 缘何 有 禁 , 而 今则 何 以 勿 禁耶 

答 , 在前 ,
郑 之 龙 之子 国 信 , 国 信 之子锦 喜 , 锦 喜 之子 克塽 ,
在于 台 湾 岛 , 有时来侵

于漳州 ?

泉 州 等处 , 故海 禁 至严 矣 , 今则克塽 , 甲 子年 归 顺于清 国 , 方在 北京 ,
故海 路始

通矣


漂流 民 对于清朝 展 界 的 时 间 说法不 第 则 材料 中 开海禁为康熙十九年




一 一

( 1 68 0 年 ) ,
第 二 则材料 中 则 开海禁 的 时 间 为康 熙 二 十三 年 ( 1 68 4 年 ) 。 有人认


为此为漂流 民 在 向 朝 鲜 回 答时 提供错误 的 情报 实 则 上 由 于 前两起漂流 民来 自 山

 ,

东地区 清朝开海禁有 个 时 间 推进 的 过程 实 际 上 北 方海 禁 没 有 南 方严 厉 


。 , ,

东 地 区 在康 熙十 九年 已 开海禁 , 1 684 年开 海禁 主 要 是 东 南沿海 地 区 和 江浙地 区 



朝鲜从漂流 民得 知 两 点 清 朝开海禁 时 间 各省 有所不 同 北方早 于 南 方 




, : , ,

此开海禁 由 北至 南逐 打开 二 清朝开海禁 是 在清朝 收复 台 湾 后 表示清朝 己




。 , ,

经完全统 中原地区 各方势 力 已经瓦解


, 

3 .
清朝海外 贸 易

朝鲜除与清朝海外贸 易 少 , 与 亚 洲 其 它 国 家 也 没有 海 上 贸 易 往来 。 而清朝 却

与 日 本和 东 南亚 国 家 贸 易 往来频繁 朝 鲜 通过 审 查清朝 漂流 民 得 到 清 朝 与 各 国 贸

 ,

易 情况 

⑴ 问 :
尔等 年 年 往 长 崎 岛 行 商 , 则 日 本 之商 贾 ,
亦来江南 交易 耶

答 俺等 以 营生 牟 利 之 徒 不 计海 路危 险 而 日 本之人 故元 往 来 之 事 矣



, , 往商 曰 本 , , 则 邦禁 至 严 ,

( 2 )
问 :
暹罗 、 日 本 , 有管 买 卖 的 官 人么

答 :
暹罗 ,
无有 官 人 , 都 是 民 家买 卖 , 日 本 则 由 两 个 官 人 监市 , 都是 官 府 买 的 , 转 卖于 民 间 ,

( 3 )
问 :
尔们 所居 地方 在南 京 ,
则 琉球 、 安南 、 日 本国 , 水 路远 近 ,
必 能 详知 ,
亦 有 买 卖相 通 之 事 耶

答 :
琉球 、 安南 ,
在俺 们 所居 东边 , 日 本在东南 ,
而 水 路远 近 , 未 能详 知 , 南 方 人 或 将調 缎 等 物 , 

备边司 誊录 》 肃宗 十年 二 月 三十 日

《 , 

《 备边司 誊录 》 ,
肃宗 十 二 年 九 月 十 七 

《 备边司 誊录 肃宗十三年五 月 十五 日

》 , 


《 备边 司 誊 录 肃宗 三十 九年 十 月 十 八 日

》 ,

31


本 贸 去红 铜 海参


日 、

史料

朝 鲜对清 朝 与 日 本之 间 的 贸 易 关系 得知清朝 与 , 日 本之 间 的 贸 易 为清


朝往 日 贸 易 , 而 日 本则禁止 出 航贸 易 。 史料二 确 定暹罗 与 清朝之 间 的 贸 易 为私 人

贸易 , 而 日 本与清朝 的 贸 易 则 由 日 本官府监督 。
史料三 知 晓琉球 、 安 南 的 位置和

与 日 本 之 间 贸 易 物 品 通 过 三 则 史 料 可 看 出 朝 鲜 通过 清 朝 漂 流 民 探 听 。 日 本与清 朝


的 贸 易情况 、 暹罗 与 清朝 贸 易 情 况 以 及各 国 的 地理位置 。
朝鲜 与 其 它 国 家 并无政


治 上和 贸 易 上往来 , 有 琉球漂 流 民 或 琉球 漂流至 朝 鲜 的 漂 流 民 , 但两 国 皆通过清


朝 送 还 因 此两 国 并 没 有 过 多 的 交往 通 过 朝 鲜 询 问 各 国 的 贸 易 建 筑和 习 俗 等
, 。 、 

表现 出 朝鲜对亚洲各 国 局 势 的 关 心 

4 . 3  . 4 朝 鲜对 清 朝 漂 流 民 的 送 还

朝 鲜遣送清 朝漂 流 民 的 方 式 是朝 鲜通过 陆 路护 送 漂流 民 至 凤凰 城或 北 京

: 


候风发 回 若船破 修理 即 可 船破无法



船完 而愿 从水路 者

二 是海 路返 回 。 , ,
, ;

修理 , 但漂流人仍希 望 通过海路返 回 时 ,
朝 鲜 可为 漂流 民提供船 只 。 朝 鲜送还 漂


流 民 坚 持 两 个原 则 根据漂流 民 己的意 愿 万机要览 》 记载 异 国 人漂




: 、 自 , 《

”3

到状启 入来 , 水 , 陆 间 从 自 愿还 送 之 意 , 漂 流 民 根据 船 只 和 人 员 状 况 判 断 从


海 露还 是 陆 路返 回 。 二为省弊原 则 清 朝 无论 是 捕 鱼 或 者 贸 易 以 大 吨 位 船 只 为 主
, 

1 738 年漂流到 海 西地 区 的 唐船六艘 , 有 400 余人 ;


1 739 年漂 到济州 有 1 57 人 

若 以 陆路遣送须耗 费 巨大 的人力 、 马 力等 。 人 数较 多 或大 型船 只 尽 可 能任 其 从海

陆返 回 。 在将近 1 70 件漂流事件 中 , 海路返回 有 73 件 , 陆路返 回 有 68 件 ,


朝鲜


以 漂流 民海 路 返 回 为主 

陆 路送还漂流 民 根据 漂 到 的 地 区 不 同 路 线 也 有 不 同 。 两西漂到人 ,
自 其地


”4

直解义州 , 三 南 则 领到 于 京城 。 漂 到 平 安道和 黄海 道 的 漂流人 员 直接 由 两地送



往义州 , 再 由 义州 送往凤凰城或 者 北 京 。 而漂流 到朝 鲜 半 岛 南 部 的 漂流人 员 则 和



差员

同前往京城 , 在 京城停 留 四 五 日 之 后 在送往北 京 或 者凤凰城 。 朝 鲜在送还



漂 流 人 员 至凤 凰 城 或者 北 京 也 有 定的原则





内 地 人 则 别 定 咨 官 领送 。 若外地人 。 湾 府 译 学 领 付 凤城 。 咨文 。 定 禁 军 下 送 湾府

差 咨 官 分 内 外 地 押 解转 送 原 籍 地 方 。 山 海 关 以 内 人 则 传咨 北京 , 以外 人 则 传 咨 凤凰城而




备边司 誊 录 》 英宗 九年 二月 四

《 , 



《 通 文 馆志 》 卷 三 , 59 



万 机要 览 》 军 政篇 备边 司 所掌事 目


《 ,

两 西 地 区 平 安道 和 黄海道 三南 忠清 道 全罗 道 庆尚道



《通 文馆 志 》 卷三 59 页 , : ;
: , ,


《 万机要 览 》 军 政篇 备边 司 所 掌事 一

, 目 


《 通文馆志 》 卷 三 5 9 页

32


山 东 人 付 于凤 城 江南 人 付于北 京 乃约条也


, ,

三 则 史料 说 明 关 于 外 地 人和 内 地 人 的 界 定 并 不 明 确 材料 中 的 内 地人可 以理解


成 内 地十八 省 , 则 原 籍为 山 东 的 漂流 民则 属 于 内 地人 。 材料二 以 山 海关而界 , 



东 自 然 属 于 关 内 第三 则 材料 中 则 直接说 明 原 籍为 山 东 的 漂流 民 直接送到 凤凰城


。 

朝 鲜在 遣返 山 东 省 的 漂 流 民 实 际 上 也 是 送 到 凤 凰城 , 肃宗 三十七年 ( 1 7 1 1 年 

漂流到 泰 安 登 莱 等地 的 商 人 ,
从其所愿 , 由 陆路入送凤城事 , 其 时 亦为入送赍


交付于 凤城译 官 仍 令赍 咨入往北 京 矣 实 际朝 鲜遣送 山 海


咨官 , 而漂人 ,
, 。 

关 之 外 和 山 东 省 籍漂 流 民 至凤 凰城 ,
赍 咨 官 跟 随 凤 凰 城 人 员 遣 送漂 流 民 至 北 京 

而 原 籍在 山 东 以 南 的 漂流 民 则 押 送至 北 京 。 清朝 中 后期 , 朝鲜对于江南人付于 北


京 的 原 则 也在改变 , 江苏 、 福 建等地漂流 人 也 直接送付于 凤凰城 , 由 凤 凰城官 员



送入北京 。 1 7 1 3 年 ,
济州 漂到福 建 人等 , 送付凤城 , 而译官 李枢 ,
则 仍为入送

于北京 ,朝鲜省 弊 原 则 下

, 陆 路送还漂流 民 加 大朝 鲜财政开支 ,
而交付凤 凰城


则 可减少 财政支 出 和 人 员 消 耗 

朝鲜派人 员 送漂流 民 回 国 , 关 于 人 员 以 及 所携 带 的 物 品 都 有 严 格 的 规 定 。 


鲜差赍 咨 官解送漂流 民 回 北京 如 果 和 领 历 官 同 前往则必须在十 月 朔 达到北


, 日

京 漂流船 只 和 人 员 不 断增 多 朝鲜不 能单 依 靠使 臣 进贡 时 间 只 能 具 赍 咨进

。 , , 

根据 《 通文馆志 》 记载 , 押 送人 须赍 咨 官

名 。 此人必 须是汉 学 出 身 ,
需 要 能懂


汉语 配小通词 名 马 头奴子各 名 驱人 九 名 人 共十三员 名 驿马二 匹
一 一

。 、 、 、 、 

刷马六匹 。
赍 咨 官 带领整个 队伍 , 属 于 队伍的 中 心和领导者 。
私马二匹 , 马 共十


匹 , 携带衣米和盘缠 、 先文和手本 , 所经 过 的 地 区 则 尽 量提供必 需 品 等 。 实 际在


押 送漂流 民 时 , 人 员 也 在变动 ,
清朝 中 后期 ,
只 押 解漂流 民 到 凤凰城 , 押送人员

也 在渐少 , 乾 隆五十 三年 ( 1 793 年 ) 朝 鲜 押 送漂流 民 到 凤凰城 , 在拨给赏 银时




小同事 从人五 名

赍 咨福 安

名 名
一 一

, , 

4 . 3 5.
清朝对朝鲜 送还漂流 民的 应对

朝鲜 咨文送还漂流 民 于 礼部后 , 礼 部抄录漂 人 内 容后 再 回 咨朝 鲜 。 康熙二十





三年 ( 1 684 年 ) ,
为 感谢朝 鲜送 还漂流 民 赏 差 官 银三十两 ,
小 通事 八两 ,
从人


” 5

各四两 均 由 此例 赏给 筵宴 次 此后 照例 赏赐 若遇皇家有丧事则 筵 宴


。 , , 。

取消 ,
赏银照 例 。 乾隆时期 , 朝 鲜 遣 送 内 地 漂流 民 至 凤 凰 城 , 唯 有赍 咨 官 随凤凰

《 备边司 誊录 》 , 英 祖 十 四 年七 月 八 日



《 备边 司 誊录 》 , 肃 宗 三 十 七年 十 二 月 九 



《 备边 司 誊录 》 ,
肃宗 三 十 九年 九月 十六 日 

赵 兴 元 等编 《 :

同 文 汇考 > 中 朝 史料 四 》 长春
   :
吉 林文 史 出 版社 , 2 004 1 0 . , 3 2 7


《 钦定 大 清 会 典 事例 》 卷 400 , 礼部 朝贡拯 救

33


“ ”

城人员 京京 , 礼部认为 如不来京 , 仍照例毋庸 议 赏 、 尚 未进京 的 人员 照例




赏赐 。 清 朝 赏 赐护 送漂流 民 至 乾 隆 五十 三 年 ( 1 788 年 ) , 后 取消 此赏赐 。 除赏赐



外 , 清朝 传 旨 嘉 奖朝 鲜 国 王 , 乾 隆 五年 ( 1 740 年 ) 明礼部 中 国 商 民 出 海遭风 

俾得安全 甚属可嘉

朝 鲜 国 王加 意 资助 , , 。 著该部 门 行文传 旨 嘉奖之 



若朝鲜未 严格 审 查 清 朝漂流船 只 物 品 , 清朝 礼部将诘 问 朝鲜 。


乾隆十 四 年



( 1 749 年 ) 朝鲜上奏 救护 内 地遭风 民 人 ,
收 买 该 民 人铁物至 四 千三 百 佘斤 之


” “ ”

多 , , 清朝认 为 殊属 不合 , 要求严讯龚凤来等人 。 乾 隆十三年 ( 1 748 年 ) 




凤来等往 山 东 贸 易 时遭风漂流至朝鲜境 内 , 由 于 船 只 烧 毁 后 剩 下 铁 钉 等物 , 重达


“ ”

四千余斤 。 而朝鲜 国 王 并未声 明 时 何物件 , 竟似违禁货 物 。


清 朝 又 咨文 朝 鲜


检查铁钉等物 中 是 否有违禁 品 朝 鲜查 明 后 上报清 朝 礼 部 并 无其他物 品 并 以 该


 。 。

将 前 次 赍 咨官 加 恩 减 半

国 王办理不合 , ,
筵 宴取消 。 清朝 三十 九年 ( 1 700 年 

曾 行令朝鲜 , 以 海 上 贸 易 渔采为名 往外 国 贩卖 违禁 货 物肆 行侵扰 者 , 严行禁止





可也 清 朝对船 只 是 否 有 违禁 品 检 查 严 格 也 要 求 朝 鲜 严格 审 查 出 航船 只

, , 

若 发现违禁者 , 加 以 处置 。 此事件 中 ,
朝 鲜 未 能辨 明 船 只 中 是 否 有违禁 品 , 因此


遭 到 清朝 诘 问 和 处置 

赵 兴元 等编 : 《 < 同 文汇 考 > 中 朝 史料 四 》 长春 : 吉 林文史 出 版社 , 2 0 04 1 0 . , 3 2 3

同 文汇 考

赵 兴元 等编 : 《 < > 中 朝史料二 》 长春 : 吉 林文 史 出 版社 , 2 004 . 10 , 4 58

卷 礼部朝贡禁令

《 钦 定 大清 会 典事例 》 , 400 ,



赵 兴元 等编 : 《 < 同 文汇 考 > 中 朝史料二 》 长春 : 吉 林文 史 出 版 社 , 2 004 .
10 , 4 2 3

34


结论

清朝 与 朝鲜两 国 的 漂流 民 救助 以 官方救助为主 , 但 实 际 上两 国 的 漂流 民 救助


经 历 从 民 间 救助 转 化为 官 方 救助 的 过 程 。 民 间 救助 是在人道主 义 的 驱使 下 的 人文


关怀 , 而转化为 官方救助后 则 由 不 同 的 意 义 , 由 于两 国 的 宗藩关 系 ,
因 此清朝 与


朝 鲜 对 漂流 民 救 助 是 宗 藩 体 系 下 的 政 治 活 动 

漂 流 民 虽 因 在 海 上 遇难 漂 流 至 清 朝 沿 海 但 实 际 上 漂 流 民 同 犯 越 者 ,

样属 非


法进 入 清朝 境 内 ,
依 据 法律 可 惩 治 。 从人道主 义 出 发 ,
漂流 民 因 自 然 灾 害 而漂至


“ ”

境内 并非出 自 漂流 民本 意 。 清朝 在 处理漂流 民 问 题上采取 怀柔 政策 ,


所以 

康 熙 开 海禁 之 后 ,
外 国 船 只 漂流到清 朝 , 清朝 地方到 中 央提供漂流 民 所 需 , 安全


遣送漂流 民 回 国 。 《 江华 岛 条约 》 签 订后 否 定 清朝 与 朝 鲜 的 宗 藩 关 系 , 1 88 2 年中



朝签订

中 朝商 民水陆 贸 易 章程 》 规定 海难救 助 切 经 费均 归 船主 备

《 ,
自 

新 的 章 程 明 确 救助 费 用 由 漂流 民 自 己承担 ,
朝 鲜 不 必 承 担清 朝 漂 流 民 在 朝 鲜 支 出 

此 时清朝与 朝 鲜 的 关 系 已不是简 单 的 宗藩 关系 而是 宗 藩关 系 与 西 方条约 的 特 点 , 



但 是 清 朝 在 处 理朝 鲜漂流 民 上依 然承 袭 乾 隆 时 期 的 救助 方式


并未让朝鲜漂 流


民支付 费用 由 此清 朝 处 理朝 鲜 漂 流 民 直在 两 国 的宗藩体 系 下

。 

同 样朝鲜作 为藩属 国 , 在 处理漂流 民 问 题 受 到 两 国 关 系 变 化影 响 。


清朝 与朝


鲜在入关之初两 国 关 系 紧 张 清朝 为 防止朝鲜与 明 朝 势 力 联 系 。 , 清 朝要求如 有汉


船 只 到 朝鲜沿海境 内 , 朝 鲜沿 海 居 民 禁 止 与 汉 船有 所接 触 ,
禁止 朝 鲜 为汉船提供


帮助 海禁 时 期漂流 民 以 前往 日 本贸 易 的广东 福建商人为主 朝鲜 方面 同情


。 、 ,

漂流 民 方 面避 免与 本产 生摩擦 仁祖二十五年 年 南 明 隆 武政权




, 日 。 ( 1 647 ) ,

的 官 商 为筹集军饷从柬埔寨 前往 本 贸 易 途 中 遭风漂流 至全 罗 道

日 。 清朝敕史 审

查 朝 鲜水师将 领杀 人越货 之事 , 此事 后朝 鲜在 处理 南 明 漂流 民 时 以 陆路送还 。





鲜在两 国 关系 紧张时 , 处理漂流 民 则 更 加谨慎 , 严格 咨 文于清朝 , 由 陆路送还 

孝宗 、 显宗到肃宗十五年 ( 1 69 0 年 ) 康熙帝 正式确 定 朝鲜漂流 民 送还方式前 



朝 鲜 严 格 按 照 由 陆 路 送 还 漂流 民 。 康熙二十三年 ( 1 6^ 4 年 ) 台 湾 被纳 入清 朝版


图后 , 清朝 不再担 心朝鲜与 南 明 联 系 , 放 宽 朝 鲜 处理漂流 民尺度 , 此后 随着 两 国

关系密切 ,
漂流 民 救助 送还 也 逐渐 稳 定 。
朝 鲜 和 清 朝 地 位 的 差 别 使 得 朝 鲜 在 遣返


漂流 民 时受 到清朝 的 影响 朝 鲜不 同 时 间 遣返漂流 民方 式 的 变化反 映清朝 与 朝 鲜

 。

关系 的 变化 

北 京 三 联 书 店 1 9 5 7  40 5 页

王铁崖 中 外 旧 约 章 汇编 第 册 

: 《 》 , : , ,

周 国瑞 : 《 朝鲜对清 、 海难日漂 流 民 态 度 比 较 研 究 1 88 2 1 8 94 》 《 山 西 档 案 》 -

, , 2 0 1 5 041 5 5

1 60


《 备边司 誊录》 , 仁祖二 十五年八 月 十 七 日

35


清 朝 和 朝 鲜两 国 对 外 国 漂流 民救助政策 中 , 其过程具 有 相 似性 

是 两 国 的 救助 送还 体系 都 是长 期 形 成 逐步完 善 的 结 果 清朝 的漂流 民 救


, 。

助 送还 体 系 经过 康 雍 乾三 朝 ,
最后在乾隆时期 最终形成 。 朝 鲜方面对于 清 朝或者

其他 国 家 的 漂流船 只 的 救助 送 还政策 在经历 过 朝 廷 内 部 的 争 论 最 终在 康 熙 时 期



 ,

向 朝 鲜 的 回 咨 中 依 其 漂流 民所愿选择海路或 则 陆路 回 到清朝 

二 是两 国 在漂流 民 的 救助 形 式 上基 本 相 同 。 核 查漂流 民 的 基本 情况 、 给予基




本 的 生 活 物 资 安 置 漂流 民 最 后 再 遣 送 回 国 漂 流 到 清 朝 的 船 只 来
、 、 。 自 世界各地 

根据 地 区 的 不 同 , 送还方式也 不 同 。 清朝 和 朝 鲜 在 送还漂流 民 方 式 以 漂流 民 的 意

愿 , 船完整 则 给 予 衣物和 食粮 , 直 接候 风 驾 船 离 开 ; 若船败 则 通过 陆路返 回 。 



际上清朝 在 送还朝 鲜漂流 民 主 要 是通过 陆路遣返 而朝 鲜在 遣返漂 流 民 时 则 多 样



 ,

化 ,
海路 、 陆路并 存 

三 是 漂 流 民 送 还 加 大 两 国 的 财政 支 出 。 清 朝 和 朝 鲜 在救助 和 遣返漂流 民 所支


出 银两 以 千计数 。
清 朝财政支 出 较大是 由 于朝 鲜漂流 民 在清 朝 所停 留 时 间 久 ,



流 到 东 南 沿海 或 者 台 湾 的 漂流 民 从 陆 路 进京 路程远 而 朝 鲜 由 于清 朝 漂 流 民 的 人

 。

数和 船 只 等 , 遣返 回 清 朝所 需甚 多 

36


## 文 献

国 内 文献 

[ 1 ] ( 宋 ) 徐 兢着 .

宣 和 奉使高丽 图 经 .
上海 :
商务 印书馆 ,
1 937

[ 2 ] ( 明 ) 明 实录 .
北京 , 中 央研 究 院 历 史语 言 研 究所校 ,
1 96 

[ 3 ] ( 清 ) 清 实录 .

北京 : 中华书 局
; 198

]赵尔巽主 .清史 .北 中华书局 




 [ 4
编 稿
京 , 1 977

[ 5 ] 吴晗辑 .

朝鲜朝鲜实录 中 的 中 国 史料 .

北京 : 中 华书局 , 1 980 年 3 月第 




[ 6] ( 宋元 ) 马端临 .

文 献通考 ·
四裔 ·
高句丽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 986 


[ 7 ] 王 其矩编 .

清 实录 邻 国 朝鲜篇 .
中国 社会 科学 院 中 国 边疆 史地研 究 中 心 

1 9 8 7 


[ 8] ( 清 ) 刘锦藻撰 .

清朝 文献通考 .
浙江 : 浙江 古 籍 出 版社 , 1 988

[ 9] 云 南 社会科学 院 历史研 究所摘编 .

清 实 录 中 朝 关 系 史料摘 编 .

长春 :
吉林文


史 出 版社 ,
1 99 1 


[ 1 0 ] 姜孟 山 等主编 .

中 国 正 史 中 的 朝鲜史料 第 ( 2 卷 ) .
延 吉 延 边大学 出 版社 : 

1 9 9 6 


中 国第 历 史 档 案馆编 清代 中 朝 关 系 档 案 史料汇编 北 京 国 际文 化 出 版


[ 1 1 ]
. .

公司 , 1 99 6 


[ 1 2 ] 故 宫 博物 院编 .

钦定户 部则例 .

海口 :
海南 出 版社 , 2000

[ 1 3 ] 刘序枫 .
清代 档 案 中 的 海 难史料 目 录 涉外篇 :

中 央研究 院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中 心亚太 区域研究 宯 中 心 ,
2004

[ 1 4 ] 赵兴 元等编 .  <同 文汇考 


> 中 朝 史料 二 .

长春 : 吉 林文 史 出 版社 ,
2 0 0 4 1 0

.

[ 1 5 ] 陈佳荣 、 朱鉴秋编 着 .

渡 海方 程辑注 .
上海 :
中 西 书局 , 20 1 3 . 06

[ 1 6 ] ( 清 ) 昆 冈等纂 .

钦 定 大清会典事例

国 内 专著 

[ 1 ] 杨昭全 ,
韩俊光着 .

中 朝 关系 简史 》 .

沈阳 : 辽宁 民族 出 版社 , 1 992 年 1 

月 第 1 版 

[ 2] 朱亚 非 .
明 代 中 外关系 史研 究 .

济南 :
济南 出 版社 , 1 993 年 8 月 第 1 版 

[ 3 ] 《 中 朝关系 通史 》 编 写 组主 编 .

中 朝 关系 通史 .

长春 吉林人 民 出 版社 : , 1 996

年 7 月 第 1 版 。

37


[ 4] 陈 尚胜 .

中 韩关系史论 .

济南 :
齐鲁 书社 ,
1 997 年版 

杨昭全 何彤梅 中 国 朝鲜 ·
韩 国关系史 天津 天津人 民 出 版社

[ 5 ] ,
. .
: , 200 

年 8 月 第 1 版 

[ 6 ] 白 新 良 主编 , 王薇 、
杨 效雷 等著 .
中 朝关系 史
— —

明清时期 .

北京 : 世界知

识 出 版社 , 20 02 年 9 月 第 1 版 

[ 7] 于 运全 .
海洋天灾 :
中 国 历 史 时 期 的 海 洋 灾 害 与 沿海 社 会经济 .
南昌 : 江西

高校 出 版社 ,
2005 


陈 国 栋着 东 亚海域 千年 历 史上 的 海洋 中 国 与 对 外 贸 易 济南 山东画


[ 8 ]


报 出 版社 , 2006 


[ 9 ] 复 旦 大 学文 史研 究 院编 .

世 界 史 中 的 东 亚海域 .

北京 :
中 华书局 , 20 1 1 


[ 1 0 ] 王小甫等着 .

中 韩关系史 ( 古代卷 ) ( 第 2 版 )

北京 :
社会 科 学文 献 出 版


社 , 20 1 4 年 1 月 第 1 版 

[ 1 1 ] 薛明 .

清前期 的 中 日 关系研究 .

沈阳 : 辽 宁 大 学 出 版社 , 20 1 4 


葛兆光 想 象异 域 读 李朝 朝鲜汉文燕 行 文 献札记 北京 中 华书局
— —

[ 1 2 ]
. .
: 

20 1 4 . 9

中 文 期 刊与论文


“ ”
[ 1 ]
陈柯云 .

论清初 的 海禁 .

北京师院 学报 , 1 980 



2 ] 刘奇俊 .

清 初 开 放 海 禁考 略 .

福建师范大学 ( 这学生会科 学版 ) ,
1 994 


[ 3 ] 陈 尚胜 .

明 朝初 期 与 朝鲜海上 交通考 .

海交史研 究 ,
1 997 年第 1



[ 4 ] 魏志江 .
论清兵入 关 后 大清 与 朝鲜 的 关 系 — —

兼与 韩 国 全海宗 教授 商 榷 

江海 学刊 , 200 2 年 06 

[ 5 ] 南炳文 .

南 明 政权对 日 通 号 求 助 政策 的 形成过程 .

南开学报 ,
2003 年 03 


[ 6 ] 孙卫 国 .

义理与现实 的冲 突

从丁 未漂流人事件看朝鲜王朝 之尊 明 贬清文

化心态 .

汉学研究 ,
2007 年第 2 


7 ] 吴海霞 .

海难 救助 报 酬 原 则 的 探讨 和 评 析 .

浙江 国 际海运职业技 术学 院学

报 .
2 0 0 8 


李扬帆 涌动 的东亚 明 清 易 代 时期 东亚政治 行为体 的 身 份认 同 国际


— —

[ 8 ]
. .

政治研究 ,
20 1 0 年 03 


[ 9 ] 刘宝全 .

明 末 中 朝海路交通线 的 重 开 与 中 朝 关 系 : 以 李 民和赵濈 的 《 朝 天 录 》


为文本 .

陕西 师范大 学 学报 ( 哲 学 社会科 学 版 ) , 20 1 

“ ”
[ 1 0 ] 朱昌荣 : 《 清 前 中 期李超对 明 奉行 义理 思 想 新探 :
基 于 < 朝 鲜 王 朝 实 录 >
的考察 》 , 《 史学集刊 》 , 20 1 2 年第 5 


[ 1 1 ] 陈少 丰 .

试论 宋朝 处理境 外 船舶 漂流 事 件 的 原 则 .
兰 台 世界 ,
20 1 3 年第 9

38





[ 1 2 ] 荆晓燕 .

清康 熙开海后 中 国 对 日 贸 易 中 心 北移 原 因 初探 .

社会会科 学 辑刊 

20 1 3 . 2 


“ ”


1 3 ] 张金奎 .

明 初 倭 寇海上三角 贸易 略论 .

求是学刊 , 20 1 4 年第 1 


高志超 汉人漂流 民与 中 朝 日 朝 间 交涉  东 北史地

[ 1 4 ]

、 (
1 64 1 1 689) .

20 1 

年第 5 


“ ”

[ 1 5 ] 戴琳 剑 .

漂流 问 题 与 朝 鲜时 期 的 向 海 性  当 代韩 国 .
, 20 1 5 年第 4 


“ ” “ 

李 善洪 清与朝鲜间 漂民 救助 问 题管 窥 以 同 文 汇考 》 中 漂民
— —

[ 1 6] .

文书为 中 心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 学报 , 20 1 5 年 3 


“ ”

[ 1 7 ] 王来特 .
唐船商人 : 活动 在 东 亚海域贸 易 前沿 的群 体 .

清 史研 究 , 20 1 

年 2 

周 国瑞 朝 鲜对清 日 海难漂流名 态度 比较研 究 年 




882 894

[ 1 8 ]

、 ( 1 1 ) .

西档案 , 20 1 5 年第 4 


[ 1 9 ] 盛雪雁 .
十七 、 十八世 纪 中 日 关系研 究 .

山 东师范大学硕 士论文 , 2006 




[ 20] 朱思斯 .
船难 救助 与 纷 争 —

对 中 国 水域 的 西 籍船难 实践 的 考 察 ( 1 872 


年 东 北师范大学硕士 论文 2008 年 


1 8 79 ) .
, 6

[ 2 1 ]
史可非 .
清初东 渡 明移 民研 究 .

中 央 民族大学博士论文 ,
2 008 


[ 22 ] 岳阳 .

清 代朝 鲜 赍 咨行 初探 .
山 东大学硕 士论文 ,
20 1 0 


[ 23 ] 刘波 .
< 同 文汇 考 > 史料分类述要 .

东北师 范大 学硕 士论 文 , 20 1 1 年 6 

刘强 海上帝 国 郑 氏集 团 的 官 商 关系 及 其起源 6 8 3 南开大学博




[ 24 ]

: ,
1 625 1 .

士论文 ,
20 1 2 年 5 


“ ”

[ 25 ] 王丽霞 .
1 6 4 4 年 日 船漂流 鞑靼 事 件探 究 .

东 北师 范大 学硕士论文 , 20 1 

年 5 


“ ”

[ 26 ] 邹然 .
《 备边司 誉录 》 与 中 国 漂流 民 :
以 问 情别单 为 主 要 史料 .

硕士论

文 , 浙江工 商 大学 ,
20 1 5 年

论 文集 

陈 尚胜 礼 义观 与 现 实 冲 突 朝 鲜 政府对 于 清 初 漂 流 民 海 商 政 策 波 动 的


[ 1 ]

研究 .

见北京大学韩 国 学研究 中 心编韩 国 学论文集 4 辑 , 北京 :


社会科学文


献 出 版社 ,
1 995 



2 ] 姚礼群 .

宋 代 明 州 对 高 丽 漂 流 民 的 救 援措 施 .

见杨渭生宋丽关系 史研究 ,



州 :
杭州 大学 出 版社 1 99 7

[ 3 ] 汤熙勇 .
近代 东 亚海域 的 海难救助及 争议 — —

以 台 湾 的 外籍船与救助为 中

心 .

见于 中 国 海洋 发 展史论文集第 七辑 , 台北 中 研 院社科所 , 1 999 年

39


刘序枫 清代 中 国 对 外 国 遭风 难 民 的 救助 及 遣返制 度 以朝鲜 琉球
— —

[ 4] .
, ,


本难 民为 例 .

见第 八 回 琉 中 历 史关系 国 际 学术会议论文集 ,
200 1



[ 5 ] 汤熙勇 .
清 顺 治 乾 隆 时 期 中 国 救助朝 鲜海 难 船及 漂流 名 的 方 法 .

见于 《 中国

海洋发展 史论文集 》 第 八辑 , 台 北 中 研 院社科所 , 2002 




刘 迎胜 清 乾 隆 年 对 朝 鲜 漂海 人 与 跨 界 海 难 时 间 的 政 策 宗藩框架 下打


— —

[ 6 ]

的 国 际救助 体 系 》 .

见 与 中 韩 历 史文 化 交流 论 文 集第 三辑 .

见延 吉 :
延边大


学 出 版社 ,
2007 



7 ] 孙泓 .

东 北 亚 海 上 交通道 路 的 形 成 与 发 展 .

见于 中 外关系 史论文集 1 4 辑 

2 0 0 8 

[ 8] 刘序枫 .

由 < 华夷 变态 看清 初 东 亚海域 的 海上交通情 况 > 》 , 收录 于 《 海交史




研究 第 辑 北京 社会 科学文献 出 版社 


》 , : , 20 1 0

[ 9 ] 陈波 .

被掳人 , 漂流人及 明 代 的 海防 》 ,
收录于 《 世 界 史 中 的 东 亚海 域 》 复


旦 大学 文 史研 究 院编 : 北京 :
中 华书 局 20 1 1 年

国 外 文献 

[ 1 ] (
韩 ) 李( ?
).松 溪
集 .17

  [ 2 ] ( 韩 )国 史 编 纂 委员 会 编

纂 .朝鲜 王朝 实
录 ,19

  [ 3 ] ( 韩 )国 史编 纂 委员 会 编
纂 .《 承 政 院 日 记 》19

  [ 4 ] ( 韩 ) 韩 国国 史编 撰 委 员

会.备 边司 誊 录19

  [ 5 ]《历代 宝 案 》 第 1 册 , 国 立 台 湾大 学 19

  [ 6 ] ( 韩)徐 荣 辅,沈 象
奎 .万机 要

览. 首
尔:民族 文
化 ,19

  [ 7 ] ( 韩) 郑顺 昌

等 .同文 汇

考. 长 春 :吉林 文 史出 版
社 , 20 年


  [ 8 ] ( 韩) 奎 章 阁国学研 究
院.通文 馆
志.20 年


  [ 9 ] ( 韩 )李 益 泰 :《知 瀛 录
》, 济州 文 化 院, 2 0 年

  [ 1 0 ] ( 日) 松 浦 章
着 .明清 时 代 中国与 朝 鲜的 交
流: 朝鲜 使 节与漂 流

船 .乐

局有限 公
司,20 年


  [ 1 1 ] ( 日)松 浦
章 . 明清 时 代东亚 海 域 的 文化 交

流. 京:江 苏 人 民出
南 版
社 ,20




  [ 1 2 ] ( 日) 松 浦 章 编

着 . 明 清 以 来东 亚 海 域交 流

史.博杨文华事 业 有 限 公
司, 2 1




  [ 1 3 ] ( 日)松浦章 编

着. 近 代东亚海域 交
流: 航
运· 海
南· 倭

寇.博杨文华

 有限 公
司, 2 0 年

国 外 期刊 与论文

40


[ 1 ] ( 日 ) 松浦章 .

明 代朝 鲜船漂 到 中 国 之 事 件 .

中 国 社会经济史研究 , 200 1 


第 4期


松浦 章 海难难 民 与 当 地 官 民 的 语言 接触 * —— 从嘉 庆 年 间 漂


[ 2] ( 日 )

  鲜 、 中 国 的 海 难 事 例 看周 边 文 化 交 涉 的 多 重

性 .中 华 文 史 论 丛 , 20 0 8 .  总

 第九 )


 [ 3 ] ( 韩)朴 贤
奎.  1 6 88年漂 流到朝鲜 济 州 岛 的 潮 州出境船 记

载 .东北 亚细


化 学
会,20 08 年

  [ 4 ] ( 韩) 郑

珉. 茶山 < 海 防
考 > 中记 载 对 中国漂 流 船 处 理 问

题 . 韩 国学 。

第4 5 辑,20 09年



  [ 5]刘 序
枫 . 关于 清 代 中 国 的 外国人 漂 流民 救 助和 送 还:以朝鲜 仁 和日本人


. 首
尔:东 北 亚历 史 财 团, 2 0 年


6] .前 近 代 韩 国的海难 救 助和 漂流民 救 助 系. 尔 : 东北 亚历 史

 强 一

首 ,


 [

 2 01 年


  [ 7 ] ( 韩)裵 淑

姬.宋 代東亞海域上 漂 流 民的發生 送

還 . 中國史 學
會, 2 0 1 0 .

  [ 8 ] ( 韩)元 钟

敏. 通 过『云谷 杂

』 · 『 玄洲 漫 录』 两 本书考 察 朝鲜官 吏

  国 漂 流 民 的 问 询过 程 及其 记

录 . 中国学 研 究, 2 0 1 ;

 [ 9 ] ( 韩 )王 天

泉 . 从<漂 海 录 > 看明代 对朝鲜 漂 流 民的 海难 救


助 :以 济 州 为

.见于第 三届 海洋文 化与社会发展研 讨 会 , 中国 上 海, 2 0 年




  [ 1 0 ] ( 韩) 元 钟
敏 .『 济 州 启 录 』中所 记 载 的十 九世 纪 济 州 岛 居 民的 海 难 事

  中国 漂

流 . 中国学 研
究, 2 0 年


  [ 1 1 ] ( 韩) 元 钟 敏
.< 济 州 启录 > 记 录 的 1 9世纪 济 州岛人海难事 故 和 中国


. 中国 学研 究 会, 2 0 1 3 年 月

  [ 1 2 ] ( 韩)金 京

钰 .朝鲜 对 清 朝 关 系和 漂 流 到西 海 海 域 的 中 国

人. 收 录 于 日

  关系史 研 究》 4 9
辑 . 韩日 关系史 学 会, 2 0 年


  [ 1 3 ] ( 韩)王 天

泉 .从陈干事件 看清 初 朝 鲜王 朝 对 中 国 漂 流民遣 返 方 式的 .

  中国 学研 究
会, 2 0 1 5 月

  [1 4 ] ( 韩 )崔 瑛
河.通 过 朝 鲜 后期 官撰史 料 看 中 国 漂 流 民 世 界 处

理.岛

屿

 
化 .第 4 6辑 2 0 1 5 .  月

  [ 1 5 ] ( 韩 )王 天

泉 .《朝鲜 仁祖 2 5 年 (164 7)徐胜漂流事件所 折射的 清 初东



 
域 . 中国 学研 究
会, 2 0 1 6年 月

  [ 1 6 ] ( 韩)王 天

泉 . 朝 鲜 的 中国 漂流民送还方 式变 化 和 清 初东亚 海

域. 济州


 博士 论 文, 2 0 1 6 月

41


致谢

时 间 就 像 流水 你在停 它在流 三年原 以 为很长 实 际上 也 只 是昙花 




, , 。 ,

瞬间消失 。 闭 上 眼睛还能想起 当 初为 了 学 习 韩 国 史从西南来到 了 东 北 。


来到延边


大 学看 见许 多 经历 了 许多 最重要 的 是 在这里遇到 的 每 个人都想在 以后 的 回


, 。

忆 中 瞬 间 记起 。 三年时 间 最 想 感谢 的 是金锦 子老师 , 从选 题 开始 就波 折 不 断 , 




师 尽 心 的 帮 助 我找 题 目 , 也帮 我查找韩 国 的 资料 。 感谢老师三年来 的 信 任 ,
除了

学 习 上生活也是 处 处关 心 。 能作 为老 师 的 学 生感 到 很幸运 , 衷 心 谢谢 老 师 这三年




的关心 、 信任和 帮助 

首 先想 感谢 的 是父母 。 从选择专业开始 就没 有妄加 干涉 ,


从来都是尊重我 

己 的 意 愿选择我 自 己喜 欢 的 专业 。 选 择读研 的 时 候 ,
在选择 学校和 专业 的 时候 也

是 只 要我 自 己喜欢就可 以 , 直 到 现在我都觉得生活得很 自 由 , 很开心 。 感谢父母




支持我 的 决定 

其次 想 感谢 的 是 在 校 期 间 遇到 的 老师 们 , 感谢老师 这 几年教导 , 让我从 当 初




只 感兴趣到积 累 知识 

最后 想感谢 的 是朋 友 同学 感 谢 到 学校第 位帮助我的 人 帮助我 了 解 当




、 。 ,

初 陌生的 学校 感谢这 帮朋友 因 为大家感觉很充实 感谢 同 学 不 同 地方来





, ; ,

此相 聚 则 是缘分 , 能和大家成 为 同 学很开 心 



学 生 时 代就这样 即 将过去 , 虽 然不想接 收这现实 , 但 是现在就在 眼 前 。 马上




就要进入社会 开始 己的又 次学习 未来是 怎样 谁又 能预测 呢 只 要努力 没



自 。 ?

有什么 不可 以 

最 后 再次感谢 

42


附录 A ( 攻读 学 位期 间 发 表论 文 

1 .
《 朝 鲜 对 清 朝 漂 流 民 的 救 助 送 还政 策 》 , 《 文化创新 比较研宄 》 , 2 0 17 07
.

2 .
《 朝 鲜 对 清 朝 漂 流 民 的 救助 与 送 还 ( 1 6 44

1 689 ) 》 , 《 研 究生 学术 论 文 集十三集 》 , 201 入 12



43


附录 

 644 8 40 间 漂 流 到 朝 鲜 的 清 朝 漂 流 船 情 况

1 . 1 1

 f  

編
* 
时 间 出 发 地
| ^ ] | | 

人 数 漂 流 地  目 的  送 还 方 式


 ̄  ̄  ̄  ̄

1 6 44 年 广东广 4 A 全 罗 道 珍 赴 长 崎 贸 易  付 之 倭 馆 解 送 对


州 府 南 岛 马 岛


 ̄  ̄  ̄ 

2 1 645 年 漂 到 清 黄 海 道 吾 指 纹 上 报



 _ _
a 
xm 



1 647 年 福 建 徐 胜 等 48 人 庆 尚 道 统 柬 埔 寨 至 曰 清 使 陆 路 带 回



S 
本贸 易 



1 1 647 年 福 建安 林东荣 1 人 庆 尚 道 左 赴 日 贸 易 清 使 陆 路 带 回


 ̄  ̄  ̄
歷 
水营龙堂 



5 1 649 年 1 24 人 庆 尚 道 统 赴 日 贸 易 顺 付 敕 史 带 回

 ̄  ̄ _ _  ̄




6 1 652 年 江苏苏 苗珍实等 28 济 州 旌 义 自 日 本 回 中陆 路 解 送


州 府吴 人 县 川 尾 浦 国


 ̄  ̄  ̄
^ 

1 6 5 3 年 Wm

"  ̄ " "

8 1 655 年  唐 船 三 艘 忠 清 道 堀  斩 首 殆 尽 , 余皆


  ̄  ̄  ̄
  ̄
投水而死 

9 1 66 7 年 福 建 官 商 林 寅 观 济州 大静 赴 日 贸 易 陆 路 解 送


 ̄  ̄  ̄
94 A 
& 

1〇 1 668 年 福 建 漳 庆 尚 道 曲  索 柴 水 以 去



州府 
^ 

TI 年 唐 船 艘 全 罗 道 安 索 柴 水 以 去


1 668 ,

人 岛

30 4 0
 ̄  ̄  ̄  ̄

 ̄ 

12 1 670 年 香 港 沈 三 等 65 人 济州 旌义 赴 曰 贸 易 依 其 求 送 M 日 




 ̄  ̄
& " " "


 "

13 1 68 1 年 江苏 苏 海商 高子英 全罗道智 赴 曰 贸 易 陆 路 解 送


 ̄ " "
州 府 等 " " "
26 人 岛 

  ̄  ̄  ̄ "

1 4 1 684 年 山东登 3 A 全 罗 道 智 皇城 岛捕 鱼 陆路解送




 ̄  ̄
W 
 ̄  ̄
色  ̄  ̄
W 

1 686 年 福建台 游魏等 80 人 全罗 道珍 赴 曰 贸 易 自 其 处 直 为 发 送




湾 岛 郡 南 桃


 ̄  ̄
) S

 ̄  ̄ 

 ̄  ̄ "

1 6 1 6 86 年 福 建泉 9 A 全 罗 道 金 厦门赴 曰 本 押 送北 京


州 府 漳 鳌 岛 贸 易
、 

 
|  州 府  
 

44


" " "

1 7
 |
1 687 年

江苏苏

商 人顾如 商

济州
 |
赴长 崎贸 易

陆路 解送


 ̄ " "
州  ̄  ̄
等 66 人 

1 8 1 68 8 年 广东省 刘凤等 6 3 人 济 州 往 浙 江 苏 州 陆 路 解 送


  ̄  ̄
潮州府   渔 

1 9 1 688 年 江 苏 商 人 杨 自 远 M 来 朝 鲜 贸 易  海 路 放 还


 ̄  ̄  ̄
等 75 人 

 ̄

20 1 689 年 福 建 陈 干 、 朱汉 济 州 载 送漂 流 至 陆路解送


源等 28 人 安 南 的 济 州


 ̄ " " "  ̄  ̄
人还乡 

1 1 690 年 南京徽 程胜远等 45 济 州 赴 曰 贸 易 海 路 送 还







 ̄  ̄
A 


 ̄ '  ̄ "

22  1 69 1 年 福 建福 陈坤 、 薛子 济州 西 归 为答谢陈千 海路送还


州长乐 千等 人浦 文 岛 送 还 


33



" "



 ̄  ̄  ̄  ̄

^3 1 6 93 年 江苏 程干顺等 27 济 州 明 月自 江 南 往 贩 海 路送 还

_
a 
m 
山 东返航

 " "


24 1 700 年 曲 选 等 26 人 忠 清 道 堀 ?  海 路 送 还


  ̄  ̄ 
尾岛 

 ̄

5 1 7 00 年 浙江 宁 刘增等 1 3 人 忠 清道 安 海路送还


M M


  ̄  ̄  

26 1 70 1 年 唐 船 9 人 黄 海 道 给 船 以 遣



 ̄  ̄

27 1 703 年 山 东  5 9 余 人  黄 海 道 长 M M  海 路 送 还


M 

 ̄  ̄  ̄
 ̄  ̄

1 年 福 建 船 艘 庆 尚 道 蔚 商贩与 本 海路送还


28 704 曰


 ̄  ̄  ̄
山 开云浦  ̄



 ̄  ̄  ̄

年 福 建 船 艘 庆 尚 道 蔚 商贩与 本 海路送还


29 1 704 日

山 东江 



" " "  ̄ "
M  ̄


  ̄

^0 1 70 4 年 福 建潭 王富等 1 1 6 全罗 道珍 行商 曰 本 货 物 发 卖 ,
陆路



 " " "
? 
岛 南桃浦 
 ̄  ̄


1 1 704 年 福建同 王秋等 40 人 海南甑 岛 行商 曰 本 船完 ,


水 陆发还


 ̄  ̄
¥  ̄
  ̄
ft # 

1 2 1 7 06 年 山东登 车琼等 1 3 人 济 州 往 苏 州 贸 易 陆 路 解 送


州 府莱



 " "
m 



^3 1 7 1 1 年 清 商 40 人  京 畿 道 白  WM  葺 船 给 粮 以 还


 ̄  ̄
? 


1 7 1 1 年 清 人 1 1 人 忠 清 道 泰 渔采或商贩



 ̄  ̄ " ^  ̄


35 1 7 1 1 年 山 东登 商贩 3 7 人 忠清道泰 沿 海 贸 易 陆 路 解 送


" "
莱等地 


1 6 1 7 1 2 年 刘 元 等 23 名 海 西 M  抄 其 同 伴 中 二 人



 

押送 ,
其余海路

45






"  ̄  ̄

^7 1 7 1 2 年 唐 船 1 2 人  京 畿 道 白 ^ 二 人 送 入 北 京 

 ̄  ̄
?  ̄  ̄
其 余海路返 还


38 1 7 1 3 年 福 建泉 王裕 等 8 人 m 往 长 崎 买卖
\ 陆 路解送


州府同


" " " ^ 

^9 1 7 1 5 年 黄 海 道 长 陆 路 解 送


m 

1 7 1 7 年 漂 汉 人  黄 海 道  陆 路 解 送


 ̄ "
 ̄ " "

4 1 1 7 1 7 年 1 2 A 黄 海 道 瓮 押送凤城


 ̄  ̄

 ̄ " "



42 1 7 1 7 年 1 0 A 黄 海 道 长 m  押 送凤 凰城
: 


" " "
m 

43 1 72 1 年 1 8 A 济 州 大 静 送 入 北 京


"  ̄  ̄
§_


li 1 72 1 年 山 东 登 忠 清 道 安 还 为 放 送


  ̄  ̄
W  ̄
  ̄ ^ 


 ̄ "  ̄  ̄

1 5 1 724 年 福 建泉 26 A 济 州 大 静 往 辽 东 贩卖 陆 路 解送


"  ̄  ̄
州 晋江 
# 

16 1 730 年 平 安 道 宣 押 送 凤 凰 城


 ̄  ̄  ̄  ̄  ̄  ̄

 ̄ 

47 1 732 年 江苏松 王敬 思等 1 6 济州 大静 往辽 东贩卖 ,


陆 路解送


 ̄ " "
江 府 人  ̄  ̄
 § 
回 航遭风 

年 江苏南 夏 周等 全 罗 道 珍  国 内 沿 海 贸  陆 路 解 送


48 1 732 1 6


通 ^小 丨 人 
% 
§ 

49  1 738 年 山 东 44 人 湖 西 地 方  鱼 采 被 捕  押 送 凤 凰 城


 ̄  ̄  ̄  ̄  ̄
 ̄  ̄

5〇 1 738 年 4 0 0 余 人 黄 海 道 吾 鱼采及其他 押 送 凤凰城





 ̄ " "
xm 

1 1 739 年 1 5 7 人 济 州 岛 给 船 两 只 , 海路




M 

52 1 739 年  2 2 A  济 州 岛  WM  海 路 返 还

1 740 年 6 人  京 畿 道 白 押 送凤凰城



M 

1 7 40 年 福 建漳 陈广 顺等 28 忠 清 道 安 国 内 贸 易 海 路 返 还


 " "
州府 
A 


55 1 755 年 2 A 黄 海 椒 岛 陆 路 解 送


 ̄  ̄  ̄

56  1 756 年 福建同 庄君泽等 24 全罗 道灵 国 内 贸 易 押 送 凤 凰 城





安县  |
人 

光  

46



 人
 济州 岛
 贸易
 给船 只 海路


57 1 759 2 1 ,

 | |  | | |


 ̄ " "
^ 

58 1 759 年 江 苏 1 5 A 全 罗 道 茂 沿 海 贸 易 陆 路 解 送



 ̄  ̄ ^ 

59 1 75 9 年 福建兴 28 A P i  沿 海 贸 易 陆 路 解 送


 ̄ " " "




60 1 76 0 年 福 建 同 2 4 人 济 州 贸 易 陆 路 解 送


" " "
^ 

  ̄ "

6 1 1 7 6 1 年 9 A 济 州 大 静 商 船 贸 易 修 船 补 给 , 海路


 ̄  ̄  ̄  ̄  ̄
# 
 ̄ "
MS 

62 1 762 年 奉天府 6 A 忠 清 道 安 ? 押 送 凤 凰城


 ̄ " "
 ̄  ̄


兴  ̄ "

63 1 76 2 年 浙江鄞 22 A 全 罗 道 万 茶 叶 贸 易 陆 路 解 送



 ̄  ̄
^  

64 1 763 年 天 津 1 5 A  黄 海 道  Wm  顺 付 于 使 行 ( 



 ̄ " " " "
完好 )


65 1 768 年 山东登 1 8 A 黄 海 道  有 乘 客  水 路 返 还


  ̄  ̄ 

66 1 76 8 年  2 7 A  济 州 岛  M 给 船 送 还

 ̄  ̄  ̄

67 1 7 70 年 1 6 人 全 罗 道 子  贸 易  海 路 送 还



" "
^ 

68 1 7 70 年 山 东 莱 忠 清 道 泰 拉 海 鲜 海 路 送 还



 ̄  ̄
^ 



69 1 770 年 黄 海 道 白 海 路送 还


  ̄  ̄
m 

70 1 770 年 1 2 人 黄 海 道 白 海 路送还



 ̄  ̄
§ 

T \ 1 77 1
年 江 苏 海 路 送 还

 ̄  ̄  ̄

2 1 7 74 年 黄 海 道 白 押 送 北 京



 ̄  ̄
§ 

1 7 74 年 黄 海 道  陆 路 解 送


 ̄  ̄

74  1 7 74 年 山 东 登 2 5 人  全 罗 道 灵往 奉 天 买 米 陆路解送


"  ̄  ̄
W 
% 

^5 1 776 年 8 7 A 全 罗 道 灵 商 贸  1 8 人从水路 , 69


" " "
% 

人陆路 

^6 1 777 年 福 建 漳2 8 人 黄 海 道 长 M 陆 路 解 送



 ̄  ̄
? 
m 

Tl 1 77 7 年 山 东 省 7 人 全 罗 道 珍 买 卖 鱼 陆 路 解 送


金 州 岛 郡 南 桃


M 

47


78
 |
1 7 7 7 年

福 建潭
州府
| 
22 人
 |
济州 岛
 |
海路送还


" 


 ̄  ̄

^9 1 777 年 福 建漳 26 A  济 州 岛  Wn  海 路 送 还


 " "
州府 

^0 1 777 年 江 苏 省 1 5 人 全 罗 道 灵 商 贸 陆 路 解 送


 ̄  ̄  ̄
m \

it



  ̄  ̄  ̄

8 1 1 777 年 天 津 29 A 全 罗 道 茂 自 天津至广 陆 路解送




 ̄ " " "  ̄  ̄
^ 东商贸  

82 1 777 年 福建漳 3T a 济 州 岛 T
O 海 路送 还


?  ̄


  ̄

83  1 777 年 福 建淳 24 A 全 罗 道 珍 海路送还


州 府 岛 郡 南 桃


j i 



84 1 777 年 奉 天 府  9 人  京 畿 道 白 捕 渔  陆 路 解 送


 ̄  ̄  ̄
? 

85 1 777 年 广 东潮 广东人 1 4 京 畿 道 白 陆 路 解 送


州 和福 人 , 福 建 翎 岛

 1


 ̄  ̄  ̄
建 人 

85 1 779 年 全 罗 道 古 海 路 送 还

 ̄
mu 

8 6 1 779 年 T 7 X  全 罗 道 灵 赴 日 贸 易 海 路 送 还


"  ̄  ̄
^  ̄


^7 1 780 年 山 东 登 6 人  黄 海 道 长 陆路解送


W 
^ 

88  1 78 1 年 全 罗 道 罗  海 路 送 还


 ̄ " "  ̄  ̄
W 


 ̄ "

89 1 78 4 年 广东潮 39 A 忠 清 道 泰 装 货 物 往 天 海 路 送 还



 "
W 
 ̄  ̄
^ 
津发卖 

90 1 784 年 江苏苏 F A 全 罗 道 罗 贸 枣 山 东 陆 路 解 送


 ̄ " "
# 1


i+ l




 ̄ "

i 1 7 86 年 山 东登 4 A 全 罗 道 黑 mm陆路解送

 .



# ! 
M 

92 1 78 7 年 奉 天 3 X 平 安 道 宣 陆 路 解 送


 ̄  ̄  ̄ 

93 1 787 年 6 A  平 安 道 龙 海 路 送 还

.  岗 县漕鸭




^ 

94 1 788 年 江 苏 苏  人  黄 海 道 海 载 农 作 物 贩  陆 路 解 送
1 


 ̄ " "
^ 
W 


95 1 789 年 济 州 岛 海 路 送 还


 ̄ "  ̄ "

96  1 79 1 年 山 东 登2 1 人 忠 清 道 长 往奉天买谷 陆路解送




州 古 岛 、 元山 


   

岛  

48


97
 |
1 792 年

江苏常
| 
9 人
 |
全罗 道罗
Hi

商贸
 |
海 路送还


jt i

j  


98  1 794 年 奉 天府 、 奉天 44 人 , 忠 清 道 马 人 员 运 输 陆 路 解 送


 ̄  ̄  ̄
登 州 登 州 7 人 梁 镇  ̄


  ̄

99 1 796 年 1 6 A 全 罗 道 灵 ? 海 路 送 还


? 

1 00  1 796 年 江 苏 苏 1 2 人 全 罗 道 灵  商 贸  海 路 送 还


Wi
 j  

1 0 1  1 796 年 全 罗 道 罗  海 路 送 还


W 

1 02 1 797 年 全 罗 道 罗 海 路送 还

 ̄ "
# 1

 

1 03  1 798 年 福 建淳 3 1 A  济 州 岛 ? 海 路 送 还


州府 


 ̄  ̄

1 04  1 798 年 山 东登 1 8 A 黄 海 道 海 领 付 使 行 陆 路 送


州 州 还


1 05  1 800 年 山 东 登 6 人 京 畿 道 陆 路 解 送


^ 1




 ̄  ̄

1 06  1 80 1 年 江苏苏 6 A  全 罗 道 灵 M 陆 路 解 送

 
^  ̄


1 07 1 80 1 年 1 4 A 全 罗 道 扶 M 海 路 送 还

 ̄  ̄
¥ 

1 08  1 80 1 年 江苏苏 6 A 济 州 岛 海 路 送 还

 j
j \
_  ̄


  ̄

1 09  1 80 1 年 江苏苏 7 A  全 罗 道 罗 M  海 路 送 还


 

1 1 0  1 80 1 年 江 苏  5 3 A 全 罗 道 康 M 海 路 送 还


5 


1 1 1  1 80 1 年 福 建泉 25 A  京 畿 道 M  陆路解送

 ̄  ̄  ̄  ̄
 

1 1 2 1 8 0 1 年 山东登 7 A 全 罗 道 珍 Wm  陆 路 解 送


州 岛 郡 南 桃

 ̄  ̄
) S 


1 1 3  1 80 1 年 江苏苏 2l A 全 罗 道 珍 M  海 路 送 还


M 
 ̄  ̄  ̄ ^ 

1 1 41 8 0 2 年 山 东金 8 A  黄 海 道 康 M  陆 路 解 送


jf l


 ̄  ̄
§ 

1 1 5  1 803 年 江苏太 1 7 A  济 州 岛 M 直 为 发 送



 ^  ̄


  ̄

1 1 6  1 803 年 江苏苏 1 7 A 全 罗 道 灵 ? 直 为 发 送


ji it

j  ̄
 ̄ ̄  ̄


1 1 7 1 8 0 3 年 江苏苏 1 6 A 全 罗 道 康 M 海 路送还

 
|  州   


49


1 1 8
 | 
1 804 年

奉 天 3 3 A 
 |
黄海道 长

渔采
 |
海 路送还

 ̄  ̄
m 

1 1 9  1 805 年 江苏镇 1 0 A  黄 海 道 瓮  WM  陆 路 解 送


K ^

 ̄  ̄  ̄  ̄
  

1 20  1 806 年 江苏 苏 22 X ^ i
i  陆 路解送

 ̄  ̄
 

1 2 1  1 806 年 山东登 2 A 黄 海 道 椒 割 草 陆 路 解 送


jt l


  ̄ ^ 

1 22  1 808 年 江苏 苏 1 6 A  济 州 大 静 往 山 东 贸 易  陆 路 解 送

 ^  
mn 

1 23  1 809 年 全 罗 道 灵 陆 路 解 送


it
 



1 24  1 809 年 山 东登 4 A 忠 清 道 平 海 路 送 还

" "
^  ̄


mm 

1 25  1 8 1 0 年 山 东登 U A 京 畿 道 德


^ 
mm 

1 26  1 8 1 0 年  5 A  平 安 道 宣 ? 陆 路 解 送


 ̄  ̄
n m 

1 27  1 8 1 0 年 福 建泉 29 A 全 罗 道 灵 ^ 陆 路 解 送

 
% 

1 28  1 8 1 0 年 咸 镜 道 庆  海 路 送 还


m 

1 29  1 8 1 1 年 3 5 A  黄 海 道 康  陆 路 解 送


§ 

1 30  1 8 1 1 年 奉 天 5 A 黄 海 道 长 陆 路 解 送


m 

1 3 1  1 8 1 3 年 江 苏 太 1 2 人 黄 海 道 长 陆 路 解 送


^ 
 ̄ " ^ 


 ̄  ̄

1 32  1 8 1 3 年 福建同 22 A 全 罗 道 扶 Wm  陆 路 解 送


^ 
¥ 


 ̄  ̄

1 33  1 8 1 3 年 福 建 同 4 7 人 全 罗 道 灵 M 陆 路 解 送


^  ̄
  ̄
it



 ̄  ̄

1 34  1 8 1 3 年 福建淳 73 A 全 罗 道 灵 ? 陆 路 解 送


州府 
it


1 35  1 8 1 8 年 江 苏 1 2 A 忠 清 道 蓝 陆 路 解 送


 ̄  ̄ JS ^ 

1 36  1 8 1 8 年 广 东潮 25 A  忠 清 道 所 W 海 路 送 还


jt
j  ̄
  ̄
斤镇 

1 37  1 8 1 8 年 江苏苏 1 3 A 全 罗 道 康 赴 日 采 购 铜 海 路 送 还


^  
W 

1 38  1 8 1 9 年 江苏苏 1 4 A 全 罗 道 罗  海 路 送 还

 ^ 1

 

1 39  1 8 1 9 年  3 人  平 安 道 肃  樵 船 陆 路 解 送


|  川  

50


1 40
 | 
1 8 1 9 年

福 建漳
州府
| 
30 人
 |
全罗道罗
i+ l

沿海 贸 易
 |
陆路解送

  

1 4 1  1 820 年 江 苏 苏 1 7 人 全 罗 道 罗 海 路 送 还





  

1 42  1 820 年 江苏 苏 1 6 A 全 罗 道 灵 行 商 陆 路 解 送


j+
j 
%  ̄
  ̄


1 4 31 8 2 0 年 江苏 苏 船 6 只 全 罗 道 罗 M 海 路 送 还

 
 ̄ "
W 

1 4 4 1 8 2 0 年 江苏 苏 船 9 只  M  M 海 路 送 还

 

1 4 5 1 8 2 0 年 船 4 只 全 罗 道 康 海 路送还


W 

4 6 1 8 2 0 年 船 只 全 罗 道 海路送还


4 7 1 8 2 0 年 船 只 海路送还


 ̄ "  ̄  ̄

1 4 8 1 8 2 2 年 江苏苏 船 两 只 全 罗 道 罗 Wm  £ 路 送 还



jt l )
 
 ̄  ̄


1 49  1 8 22 年 江苏苏 7 A 全 罗 道 扶 海 路 送 还


W竺  


1 50  1 8 24 年  FX  全 罗 道 长 l  海路送还

 

1 5 1  1 824 年 2 0 人 全 罗 道 灵 海 路 送 还


it
 

1 52  1 824 年 2 0 A ^ t  海 路 送 还

 i

 ̄  ̄  ̄

1 53  1 824 年 福 建淳 37 A 全 罗 道 罗 M 海 路 送 还


州府 
 ̄  ̄ 

  ̄  ̄

1 54  1 824 年 江苏镇 1 4 A 全 罗 道 罗 W 海 路 送 还


U .


^ 


 ̄  ̄

 年 福 建泉 船 只 全 罗 道 万 海 路送还


1 55 1 825


W  ̄
  ̄
顷县 


 ̄  ̄

1 56  1 8 26 年 浙江 宁 1 6 A 全 罗 道 罗 ?  癌路 解 送


^  


 ̄   ̄

1 5 7  1 827 年 福 建 潭 全 罗 道 珍 M i 路 送 还


M 
% 

1 58  1 827 年 江 苏 船 两 只  M  M  海 路 送 还

 ̄  ̄  ̄

1 5 9  1 827 年 福 建泉 27 A 平 安 道 龙 ? 海 路 送 还


jt

i l

j  



1 60  1 829 年 辽 宁 4 A 黄 海 道 丰 W 陆 路 解 送


i l

 

1 6 1 1 829 年 山 东登 1 0 A 黄 海 道 长 行 商 陆 路 解 送



州 

渊 


51


 ̄  ̄

1 62
 | 
1 829 年

山 东登
| 
3 人
 |
全罗 道珍

私商
 |
陆路解送


^ 
爸 

1 63  1 829 年  船 两 只  济 州 大 静 海 路 送 还


 ̄  ̄
S 

1 64  1 830 年 福 建泉 35 A 全 罗 道 灵 海 路 送 还


it

 
 ̄ 

1 65  1 830 年 山 东登 U A 忠 清 道 安  M 海 路 送 还


M 
^  ̄ 



1 66  1 834 年 江 苏 2 1 A 济 州 大 静 ? 海 路送 还

 ̄  ̄
& 

1 67  1 836 年 福 建漳 4l A 全 罗 道 罗  海 路 送 还


州府   ̄



1 68  1 837 年 奉 天 3 A  全 罗 道 罗 i& i l  陆 路解送

 

1 69  1 839 年 奉 天 3 A  黄 海 道 长  陆 路 解 送


|  渊  

摘 自 王天泉 :
《 朝 鲜对 中 国 漂 流 民送 还 方式 变 化和 东 亚 海域 》 附录 , 济 州 大 学 博 士论 文 

20 1 6 年 8 

52


2 . 1 64 4

1 8 40 年 间 漂流到 清 朝 的 朝 鲜漂 流船 情况   

Z 时 间 漂 流 地 点 人 数 : 出 航麵 遣返方式


号 ±

 ̄
 ̄ 

顺治 年 n
3

柯 

而羊
■ 

年  ^


康 年 高 等




2 江宁 泰州
3 京 畿道广 州 于海州 换盐
Hi
了f 熙 东成
年 二港海 ,
1720

进遍 口
山 卫张 姜




京畿道广州 搬运 官 粮 2?  ?

通事送往 乂州

 ,

 ̄  ̄

 ̄  ̄ _ 

雍正 7 年 金 白 三等 全罗道罗 州 赴长刷 岛 装 送至北京 , 




___

 17 29   30 人 永 山 浦人 载 马 匹 通 事 雛 义 州

5 ¥ 正 _ 山 东文登县
 
U 黄
臾# 道r州
海退 川 , 北 京 #

 ’

人

173 2

 ̄  ̄  ̄  ̄  ̄
12

通事送往 义州

雍 正 12 年 T 白 贵 得等 平安道 平壤 送至北京 , 


山 东成山I




" "
1 734   6 人 府  ^ 
通雜 往义州


乾隆 4 年  金 川 等 8 黄 海 道 金 州  送 至 北 京 , 



 173 9  _ 宁 海 县 人 人 
通事送往 义州

乾隆 4 年 平 安 道 平 送至凤凰城在


打鱼

上渔 到凤 人
差 官 解 至 义州


8 8


 ̄ " "
1 73 9
= 



壤 、 宣川 

乾隆 5 年  ZZ 捕鱼 ( 疑为 由 盛 京送往义




如 1 9 人


 ̄  ̄
1 7 40   ̄ 
采参 州 )


乾隆 5 年  . , ,

亚 苦 v 夂 、

m
交朝鲜 咨 官带


人 女 平女道 乂仲
 回
, , 、

 
1〇 : L ( ) 1

1 7 40
 ̄  ̄  ̄
 ̄  ̄  ̄  ̄ 

乾隆 6 年 I 7T 全 罗 道 灵 严 送至北京 , 


献 临 海 县 2 〇 A
II

 174 1  郡

 ^ 
通事送往义州


乾隆 7 年  京 畿 道 京 城 .

a # 由 盛 京 送 差 通


^ M
12
 1 742   人  ̄
官 往义州


乾隆 1〇 年  TZ  平 安 道 管 下 由 盛 京送差通


A M
13
 1 745 

 江 交 界 
官往义州

: 乾隆
1 7 49
M 年 盛 京 凤 凰城附
8 人 平安道义州 捕鱼


官往乂州


 




乾隆 17 年 全 罗 道 官 灵 
= 福 建 台 湾 府 7 A
  朝 鲜进贺 使带
15 



 

士/ M  /T

 +
- 、
必 士
- 送至北足 , 



- r

t r


16 浙江 定 海县 人 12 装柴货运 朝鲜进贺 使带


 175 2 1
 回

乾隆 18 年 盛京 , 中 国 钓 京 畿 道 京 城 自 黄海道 运 自 盛京差通官



  人
17

1753 鱼 民 救助  ̄ 
粮 至 望 京 解 送
 

乾隆 18 年 盛 京 凤 凰 城 鹿 T平 安 道 省 郭 自 望迷 岛 装 自 盛京差通官



1753

^  ̄
 山 人 柴 草 及 捕 鱼 解送 

乾隆 19 年  II  平 安 道 平 壤 由 盛京送差通


U 
_
齡 3 人 抛
19
 1754  、

I  丨 丨
官往义州

53


'  ̄  ̄

乾隆 20 年 盛 京 凤 凰 城 娘 平 安道义 州 由 盛京送差通




| | | | |

14
 
2〇
17 5 5 娘宫 府  
官 往义州

2 1 14
乾隆 20 年 盛 京 凤 凰 城 鹿
人 %
A 捕
, 平 安道 安 州 


由 盛 京送差通


府 及 龙 川 郡

17 55

^ 
官 往义 州

乾 隆 20 年  TZ   平 安 道 义 州 由 盛 京 送 差 通


麵 M A
_



22 

1755 人 
官往义州


乾隆 20 年 盛 京 凤 凰 城 鹿  平 安 道 龙 川 由 盛京送差通


1 A



23
17 5 5

岛 人  
, 官 往义 州


; 关 革 审 


乾隆 23 年 k
载客人及 米

 
全 罗 道海 南

根 建 台 湾 淡 水4 1 人 通 官 解 送 至 乂
w ^
24
17  

8 县 谷 交 易

^ r n




W 

25  年江 宁 盐 城 县 7 人 捕 鱼 通 官 解 送 至 义

雛 年 金 等
州 转送
23
26
= 17 58 ,,
全罗 道
人 谷 粮
14

通 官 解送至义





# 1

 

乾 隆 24 年 太 M H c
黄海道 豊 川

 .

山东 即 墨 县 6 人 钓 鱼  朝 鲜 先 书 官 带


? 日n
27

1 7 5 9 仁 风 北 面 人
 



 ̄ 

乾隆 24 年  II  平 安 道 龙 川 # #
自 盛京差通官



A ?
 人
28 11
 1759
 
mm 

乾 年
29

26
 山 东 7 人 全罗 道罗 州 运米石


176 1


年贡使带 回


乾隆 28 年
诚 ■ 罗 州
士 r  苦 明

送至北京 , 



, i 丨 丨 丨

30
 1763

通事送往义州

年 救
?d


3。 匕

= 人 紗 道罗 州 买 米贩卖
3 1 9
1 7 6 5

送至根 建 
通事送往乂州





32  盛 京 9 人 忠清道林 川 载木脚贩卖
1 7 66 解送

  ̄   ̄

乾 隆 3 i 年  么 明

苦  3 77^  送 至 北 京 , 


 桶 建 1 5 人 全 罗 道 贩 卖 物 品

33
s 宙 p+ 


、 、 、

通事送往乂州


、 ,
17 66
 ̄

o y ,
乾隆 31 年  II  运 送物 品 进 送至北京 , 


17 66

献 朝 鲜 国 王 通 事 送 往 乂 州

乾 隆 32 年 II  往 安 平 岛 贸 自 盛 京 差通官


o c
35
  盛 足 凤 凰 城 14 人 望 牙  a 納 生 

解送


1767

 ̄  ̄ ^  

乾 隆 3 2 年 irr I  亚 n m 魅
自 盛 京 差通官

 
3 6  盛 足 凤 凰 城  3 人 平 文 道 龙 川 捕 鱼 肪
o c




1 7 67  解送

  ̄

乾隆 35 年  TZTZ  全 罗 繼 本 ? 酋 鐘
、 、

芩 爾半

自 盛 京 差 通 官


盛 足 奉 天 8 人 运送赈 米


37
 1 770 解送 

平 安 道 义


3 〇
38
乾 隆 3 5 年 成 r
 a g W
盛足 凤  州 铁山 £
凰 城  4 1人



 l I ? ,

. | 
捕 鱼


盛 京差通官





— ^ 
*  ^ 

39 乾 隆 36 年  盛 京 凤 凰 城  4 人 平 安 道 义 州 捕鱼 
自 盛京差通官

54


17 7 1
   ̄





7 ZZZ   送到北京 交 
1 I I I

乾 隆 37 年 
 ,

A n
40  山 东 蓬 来 8 人 a 士 世 t 工 / 

 ̄  ̄
1772

年贡使 带 回


乾 隆 3 7 年   送 到 北 京 交 
 .

4 1  浙 江 定 海 县 1 7 人


1772 年贡使带 回



 ̄  ̄

通官
T: 177 3
38 年
辦天 5 人 平安道义州 m


解送义州



   ̄  ̄

乾 隆 38 年  IT T  平 安 道 龙 川 自 盛 京差通官



盛 足 金 州 l A
43
 17 73   ̄
  ̄
人 
解送义州

乾 隆 38 年 TT 7 平 安 道 龙 川 、
_

_ 自 盛京差通官


触奸  人
_


44



1773 人  
解送义州





乾隆 年
40  ^ 
 浙 江 定 海 县 人  济 州  出 海 钓 鱼

45
 _
鲜 7 朝 宪书 官带


1775


 

乾隆 40 年 平 安 铁 自 舰 M 贿
i t 

盛足金 A 捕
1775
  ̄
山 、 义州 解 送义州

 ?

乾 隆 4 i 年  ZZ  r zT T 7 r z i  自 盛 京 差 通 官



47  盛 足  2 人 平 安 道 乂 州 捕 鱼  &
1 776


解送义 州


乾隆 42 年 平安道龙川 壯
原船未毁 ,



17 7 7

A 
路返 回 

T ,  浙 江 ^ 年
全罗 道
^ 



通 事 送 往 乂州
17 7 7
 


乾隆 42 ^ 


50   山 东 9 人 海 路 返 回


1777

乾隆 43 年 '


_  .

么 明

*
、 -

柏  送至北京 , 


 江 苏 4 人 全 罗 道 

51
 7 J S粮
s 亩 *分




通事送往乂州

_
^ 〇


、 ,
17 7 8

乾隆 年 片 文
43 , — 送至北京 ’ 


邮 浙 江 8 人

 a
52 济 州 贸 易 及 上 足
。 n 丨 丨 丨




17 7 8

通事送往乂州


i 关 至 :I k 亩 


53 江 苏 江 苏 9 人 全 罗 道 海 南 贩卖 菜


 ̄  ̄
   ̄
通事送往 乂州

乾 隆 44 年 ri 送至北京   , 


54  江 苏 9 A 济 州 s 宙  、

1779

通事送往乂州


丨 _ 

55  凤 凰城 8 人 平 安道义州 捕鱼


送到北京 


乾隆 46 年 
盛 京 人 黄 海 道 丰 川 捕 鱼 朝 鲜 宪 书 官 带

56  -

Z 
6
17 8 1  


   ̄
 ̄  ̄  ̄



?
乾隆 47 年  TT 7 T rr7 TT 自 盛 京 派 笔 帖


盛 足 金 州 7 A 細 ■
57
 

17 82
 ̄   ̄ 
式解送义州


8 年 TZT T7  Z1  自 盛 京 差 通 官
乾 隆 4 

7 8  盛 足 凤 凰 城 3 人 平 安 道 乂 州 捕 鱼

c o
58
_




解送义州


1 3

c o
乾隆 48 年 成 山

^  自 盛 京差 通官


1783 解送 义 州

 




60
 |
乾隆 49 年 |
盛 京 凤 凰 城 6 人 丨
平安道义州 丨
捕鱼 丨
自 盛京差^

5 


| 
1 7 84
 | | | |
解送义州




5 ()

江 苏 松 江 1 2 A  * 罗 道 康 津 载布换米麦
61
 1785


通事送往乂州


乾 隆 52 年 ZZZZZ  自 盛 京 派 笔 帖 

62  盛 足 凤 凰 城 9 人 平 女 道 龙 川 捕 鱼 + ? & 、

式 解送乂州



、 / I

1787
l 

 ̄  ̄  ̄  ̄

乾 隆 52 年  rz ri T T r  自 盛 京 派 笔 帖



63  盛 足 凤 凰 城 4 人 平 女 道 龙 川 捕 鱼 + A 


、 、

式 解送义州
s >
i!


; 、 /

17 87

 ̄  ̄  ̄   ̄  ̄

乾 隆 54 年 ZZZZZ  苦 ■ 
送 到 凤凰城再

  ?
64  盛 牙 凤 凰 城 8 人 疋
平安道  捕 鱼 w 、 、



17 89
" 
遺返 

17 乾隆 54 年 m  送到凤 凰城再


1 789


"  ̄ — 

乾 隆 54 年 ZZZZZ  m # ■
自 盛京差通官

 山
6 6 盛 足 凤 凰 城 40 人 平 女 道 捕 鱼


c c

1 7 8 9 解送义州

乾隆 年 成
55 上
 送到凤凰城再

 ?
盛 足 凤 凰 城 人 苗
平 安 道田 面 # ,
捕鱼

 亚 v m



乂州

67  3

 遣返 

_
_

1790

c o 乾 隆 56 年 am m 
如 凤 凰 城 6 A MS
7T  自 盛京差通官


68
 179 1   ̄

? ?

解送义州


乾隆 56 年 zzzzz   rz z i r zi  自 盛 京 差 通 官


CQ
if
城 6 A f e
69
 179 1   ̄   ̄


¥送幻 >



乾 隆 5 6 年 I T 运马 匹至 望 送至北京 , 


7n
70  浙 江 1 5 人  全 罗 道 海 南 


17 9 1 足 返航 通事送往乂州



71  江 苏 通 州 8 人  钓 鱼  B 亩 以+
、 、

通 事送往乂州

、 , 丨 _ 

17 92
 ̄ ?

 ̄ 

 乾隆 年 57  3 Z ZT  自 盛 京 派 笔 帖



72  盛 足 9 人平 安 道 龙 川


17 92

 ̄ "
式解送义 州


乾 隆 5 7 年  TZ  r ^ rr r 魅 自 盛 京 派 笔 帖



73  盛 足 6 人平 安 道 龙 川 捕 鱼 m 

1792
 ̄  ̄  ̄  ̄
式解送乂 州


乾隆 59 年  iz 人 r z r 3 自 盛 京 差 通 官


 盛 足 平 安 道 龙 川 捕 鱼 M l

74
 ^〇

解送乂州





>1 、 ,

1794

1795
福建台湾 ^ =返巧


g各



 ̄  ̄  ̄ 
 ̄ 

乾隆 60 年  .

  壯

*
送到北京 , 


 推 建 8 人 全 罗 道 唐 浦 装 5米



14 3

1795

 ̄   ̄
g各 返回 

 嘉 庆 元 年  送到北京 ,



_ 8 人
_
77
 17 96  
路返 回

嘉 庆 元 年 自 盛 京 差 通官


苦扭 它 +k  ?

 e

^ 1 A  ^

 X

78

 1796

雛义州 
  ̄

II 
 嘉 庆 年 _ 2  送到 北京 , 



 

79 8
 1797

路返 回

通官


80  年 盛 京 1 人 細道 贩卖布 E 
 ̄  ̄  ̄
1 800

 ̄   ̄
解送 乂州


嘉庆 年  盛 京差通官
前 棚 柔 县
7 自 

  
矛 H
勤 X 平女
8 1

 1 80 2  |


: !
| 丨
解送义州

56


" "
" "

。 ,
82


嘉庆 年  IZ 

ii

盛 足  人 T
 平 安 道 T 自 盛 京 差 通 官
打 鱼




亚 山 、

苦 [ |






〇nc
806  解送义州



0,  I I 

II Z 送 至 北 京 , 


83  山 东 登 州 3 人 黄 海 道 长 渊 探 亲 朝 鲜 进 贺 使 带


1808
 


 

嘉庆 14 年 m 送 到 凤 凰 城再


1 A   
84
誦  顺 城 
 


 f f
14
85
^ 浙 江 定 海 * 6 A 全罗 t 健
 i

 

 ̄  ̄

zz  送至北京 , 


86  山 东 登 州 4 人 黄 海 道 长 渊 采 松 子 朝 鲜 进 贺 使 带



—  _ 

送至北京 , 



^  浙 江
1 7
87

6 人 全 罗 道 灵 岩 装 运 木 材朝 鲜 进 贺 使 带


18 1


 

T f f
18 1 2
17 年
 浙 江 f

 通事 送往 乂州

23 人 全 罗 道_
^
 

辜庄 年  送 至 北 京 , 



 登
2 1

89
 fjZ  人 探
山东 朝 进州 1 2 亲 鲜 贺使带





90
=  浙 江
18 18

全 罗 道 海 * 捕 鱼 S 1
23

通事f 送^
往义; f


州

47
 

 ̄  ̄

道光 每  T Z  T 2
 i 盛i 差 通 官

 0
. .

* 此
齡  A 仁 川
91
 
1822 解送义州 

、 8

 ^ 

送至北足
^ 年  ,


92  浙 江 定 海 县 7 人  装 载 货 物  朝 鲜 进 贺 使 带


18 23


 

送至北京
i 首井 年  ,


人 朝 鲜 进 贺 使 带
93
^ 23  福 建 9 


     | _ 


摘 自 汤熙勇 《 清 顺 治 至 乾 隆 时期 中 国 救 助 朝 鲜 海 难 船 只 及 漂 流 民 的 方 法 》 , 见于 《 中 国海洋


发 展史论文集 》 第八辑 ,
台 北 中 研 院 社科 所 ,
2002 年 ;
整 理 自 赵兴 元 主编 《 同 文汇考 中 朝


史料》 ( 四 ) , 长春 :
吉林文史 出 版社 ,
2004 . 1 

5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