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第31卷第5期 地震学报 V01.31,No.5

2009年9月 (589—593)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Sep.,2009

胡久常,刘伟,郭敏瑞,郑华.2009.汶川8.o级特大地震莳的地磁垂直分鼍日变“双低点”异常,地震学报,31(5):
589-593.

Hu Jiuchang。Liu Wei,Guo Minrui。Zheng Hua.2009.The“double low—points”anomaly of daily vertical component


M8.0 Wenchuan earthquake.Acta Seismologica Sinica,31(5):589—593.
variation of geomagnetic field before the

汶川8.0级特大地震前的地磁垂直
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
胡久常+ 刘 伟 郭敏瑞 郑 华
(中国海南570203海南省地震局)

摘要2008年5月9日,我国有13个地磁台(纳入国家地磁台网中心的台站)地磁垂直分量

日变形态出现“双低点”异常.这些台站在空间上大致呈交汇的3个条带分布,其交汇处位于

四JII两部.异常出现3天后的5月12日,正好在四川西部的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地

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区域地磁异常现象.其成因可能是产生地磁静日
变化sq的外空涡旋电流体系发生变化,或可能是产生地磁静日变化的内源感应涡旋电流体
系与外源涡旋电流体系产生数小时的滞后所引起.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与地震的
关系,可能是前者反映了地球深部地震孕育状态的加速变化.

关键词 汶川地震地磁垂直分量双低点

文章编号:0253—3782(2009)05—0589-05 中图分类号:P315.72+1 文献标识码:A

The“double low—points’’anomaly of daily vertical

component variation of geomagnetic field

before the M8.0 Wenchuan earthquake

Hu Jiuchang+Liu Wei Guo Minrui Zheng Hu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Hainan Province,Haikou 570203,China)

Abstract:The“double low—points”anomaly of daily variation of the vertical ge—

omagnetic component was observed in 1 3 geomagnetic observatories belonging


to Geomagnetic Observatory Network Centre,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
tion,on May 9th in 2008.These observatories distribute roughly in 3 intersec—

ted spatial belts。with the intersection located in western Sichuan.On May

12th,three days after the anomaly appearance,the great M8.0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The“double low—points’’anomaly of daily variation of the
vertical geomagnetic component is an anomalous phenomenon of regional geo—

magnetism,which does exist.The possible cause iS the change of the extrinsic

eddy current system resulti ng in geomagnetic daily quiet variation(Sq),or the

-收稿日期2008—10—23收到初稿,2009—06—11决定采用修改稿.
十通讯作者e-mail:hy5958@sohu.corn,hihosan@public.hk.hi.cn

万方数据
地 震 学 报 31卷

delay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rinsic eddy current system.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double low—points”anomaly of daily geomagnetic variation and earth—

quake may be that the former reflects the accelerative alteration of earthquake
gestation in deep earth.

Key words:Wenchuan earthquake;geomagnetic variation;vertical component;


double low—points

引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丁鉴海等(1989)以及陈绍明和谢美娟(1989)就总结了利用地磁
垂直分量日变“低点位移”和“双低点”异常预测地震的方法,并被认为是较好的地震短临预
测方法.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笔者仔细查看了震前数月全国地
磁台站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结果发现这次特大地震前3天的5月9日,我国四川、
甘肃、陕西、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区共有13个地磁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
态出现了“双低点”异常,这些台站在空间上呈3个条带分布,而这3个条带正好在四川汶
川8.0级特大地震震中及其邻近地区形成交汇.这进一步说明了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
点”异常可能是地震活动的短临前兆之一.

1 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的“双低点"异常
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地磁垂直分量的日变形态在地方时的中午12时前后有一个
极小值,称为“日变低点”.这种日变化以一个太阳日为周期并随地理经度而变化:由东向
西,经度每隔15。,日变低点出现的时问延迟1小时.我国现有地磁台站地理分布跨越长达
4个时区,因统一采用北京时间,致使地磁垂直分量日变低点时间从最东边的约11时一直
延迟到最西边的约15时,平均时间为13时前后.成都地磁台处于我国地理经度的中间位
置,其地磁垂直分量日变低点时间在13时前后(李明光,梁秀兰,1989).图1是以2007年
3月7日(世界时)为例,我国部分地磁台站观测到的地磁垂直分量正常日变形态图.图中
显示,自东向西,地磁垂直分量日变低点时问逐渐后移.
通过长期观测和分析发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有时会出现一种“双低点”异常,而
20

I苫

一30

10



嚣 N

一30 --20



时 时

图1 2007年3月7日(世界时)地磁垂直分量(Z)正常日变形态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general daily variation of geomagnetic vertical component

万方数据
5期 胡久常等:汶川8.0级特大地震前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 591

两个低点相隔时间达3小时以上.观测到“双低点”异常的台站则呈现条带分布特征.陈绍
明和谢美娟(1989)以及胡久常(1994)认为,这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与区域地
震活动存在较好的时空强相关性.
2008年5月9日(世界时),我国福建省南安、龙岩,江西省会昌,湖南省邵阳,广西
省邕宁、河池,贵州省贵阳,四川省西昌、道孚、成都,青海省格尔木,甘肃省天水,陕西
省乾陵等13个地磁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出现“双低点”异常(图2):前一个低点出现在
11时±1小时,后一个低点出现在16时±1小时,两个低点间隔时间相差3—7小时,强度
极值相差则不超过3 nT.


北京时 北京时

图2 2008年5月9日(世界时)地磁垂直分量(Z)日变“双低点”异常形态

Fig.2“Double low-points”anomalous daily variation of geomagnetic vertical component on May 9,2008

出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的台站在空间上不是呈单一的条带分布,而是呈
3个条带分布,并在四川省西部形成交汇,如图3所示.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
出现3天后的5月12日,在异常台站条带分布交汇处的四川省西部的汶Jlf发生了8.0级
特大地震.

2讨论
地磁日变化是叠加在地球稳定场之上的一种短周期变化磁场,以周期约为24小时的

万方数据
592 地 震 学 报 31卷

图3 2008年5月9日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台站条带分布

Fig.3 Belt—distribution of observation stations with“Double low—points’’anomalous

daily variation of geomagnetic vertical component on May 9,2008

太阳静日变化Sq为主要组成部分.从地磁图上可以看出,地磁水平分量的变化Sq(H)和
垂直分量的变化Sq(Z)一般在地方时中午附近分别出现一个明显的极大值和极小值,而在
磁偏角的变化Sq(D)一般在早晨和午后各出现一个互相反号的极值.本文所指的地磁垂直
分量13变“双低点”异常,是指在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地方时中午附近出现的间隔3—7小时的
两个低点,而与此同时磁偏角和水平分量仍保持正常的平静日变形态.由于来自地球外空
的地磁干扰变化会同时在地磁偏角、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日变形态上产生变化,既然磁偏
角和水平分量仍保持正常的平静日变形态,则可推测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不是
由地磁干扰变化引起,而是由产生磁静日变化的Sq涡旋电流体系本身的变化所引
起的.地磁静日变化由外源变化场和内源变化场两部分组成,其中外源变化场起源于地球外
部高空(电离层)中的涡旋电流体系,内源变化场则是外源变化场在地壳深部感应出的一个
反向的涡旋电流体系所产生的感应磁场.根据对地磁垂直分量太阳静日变化Sq的球谐分
析(长谷川,1933;班科娃,1940),外源变化场在幅度上占总场的约2/3,内源变化场则只
占总场的约1/3.而在相位上,内源场滞后于外源场,但不超过15。,即不超过1小时(北
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教研室,1986).这反映了地壳深部电导率的长期稳
定性.

通过对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形态时空特征的分析,我们发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
点”异常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垂直分量“双低点”日变形态表现在空间分布上的
演化特征为: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台站分布带一侧的台站垂直分量日变形态
以前一个低点为最低点,而另一侧的台站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则以后一个低点为最低点.随
着与日变“双低点”异常台站分布带距离的增加,台站所观测到的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将逐步
变为单低点形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台站分布带其中一侧的台站记录到的日变形

万方数据
5期 胡久常等:汶川8.0级特大地震前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 593

态低点时间为正常静日变化低点时间(在地方时12时前后),另一侧台站记录到的日变形态
低点时间与正常时间相差3小时及以上(图4).第二种类型的垂直分量“双低点”日变异常
形态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则表现为日变“双低点”异常分布带的两侧台站记录的垂直分量日变
形态为正常的静日变化,日变低点时间皆在地方时12时前后.
通过对地磁静日变化起源及地磁垂
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在空间分布演
化特征的分析,我们认为第一种类型的
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是由于
外空涡旋电流体系由单涡旋电流体系演
化为双涡旋电流体系,再演化为单涡旋
电流体系所引起,两个涡旋电流体系中
心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大致与地磁垂直
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台站分布带对应,
两个涡旋电流体系强度还存在此消彼涨
的特征,并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
点”异常台站上空大致相等.这与陈化然
等(2009)通过地磁低点位移与地磁场等
效电流体系关系的研究所进行的分析较
图4唐山地震前(1976年7月7日)地磁垂直分量
为接近.第二种类型的地磁垂直分量日 日变低点位移分布图(陈绍明,谢美娟,1989)
变“双低点”异常,则是由地球内部感应 图中虚线为日变地点位移台站分界线

涡旋电流体系与外源涡旋电流体系发生 Fig.4 Distribution map of low—point displacement of daily

variation on July 7。1976 before Tangshan earthquake


数小时的滞后所引起.总之,两种类型的 (Chen Shaoming,Xie Meijuan。1989)
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皆 The broken line shows the division of observations with

low-point displacement of daily variation


起因于地球内、外部涡旋电流体系发生
了变化,而正是这种变化,尤其是地球内部涡旋电流体系发生的变化,很可能反映了地球
深部地震孕育状态的加速变化.
2008年5月9日在我国出现的地磁垂直分量“双低点”异常包括了以上两种类型的“双
低点”异常,这也是出现异常的地磁台站在空间上呈现3个条带分布的主要原因.

参 考 文 献

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教研宅.1986.地磁学教程[M].北京:地震出版社:177—223.

陈绍明,谢美娟.1989.地磁垂直分量日变低点位移预报方法研究[c]//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地磁地电学专
辑.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27—134.

陈化然,杜爱民,乇哑丽,杨冬梅,张素琴,李琪,赵旭东,刘晓灿,朱荣,何字飞,马君钊,王建国.2009.地磁低点位
移与地磁场等效电流体系关系的初步研究[J].地震学报,31(1):59—67.
丁鉴海,黄雪香,周胜奎,李承生,张淑兰,印路.1989.地磁垂直分量Fj变“低点位移”预报地震方法实用化研究/-c]//
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地磁地电学专辑.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96-126.

胡久常.1994.琼中地磁台以磁报震方法探索[J].华南地震,14(3):61-65.
李明光,梁秀兰.1989.利用地磁z分鼍日变低点预报地震新探索[c]//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地磁地电学专
辑.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35一146.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