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

槿篱板扉,朴素无华。堤与岛之间,水面架构一造型别致的棕亭桥,作为南北链接纽带,与九孔桥适成正与

变的对比。
《圆明园四十景》
“麴院风荷”的画面,以?
胡中环水而筑的长堤与九孔桥为构图中心,建筑皆呈散点布
置,粉垣短廊,与西}
胡曲院“建迎薰阁,绮窗洞达,四面皆可登眺;又东为望春楼,前临大堤,游人系
马垂杨,辄登l
临送目,顿豁烦襟。西则复道重廊,云窗月户”。’的园林风格无多近似处。堤,在这里占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是山水环境抑或建筑铺排,都与西}
胡原型异趣。就中最为弓I
入注目的还是春光
淡荡、弱柳红桃的植物景观,显然去“朱华冒绿池”的盛夏季相特征尚远“’。无独有偶,《圆明园四十景》
中的另一处西?
胡同名风景一一“平}
胡秋月”也同样是秋景画作春景看,出现了景目、题诗与画面之间的错
位现象。
《圆明园四十景》是乾隆即位之后亲自过问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非经皇帝首肯,画家绝无可能率
意而为。就麴院风荷而言,这一题诗与画面名实不符的情况,似应结合景区的经始意向、包蕴内容、图
咏的绘制时间,以及乾隆最终定名的动机和清代皇家园林的时代特质等等一系列文化、历史因素综合考
察,客观解析,找出答案。
寻绎乾隆九年以前圆明园中建成的“西湖十景”,雍正平湖秋月以外,档案、写景图中有据可查的,
尚有“双峰插云”
、“雷峰夕照”
、“三潭印月”
和“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乾隆五年即已建成命名。’
,麴院风荷则
迟至九年方才出现,二者共处一境,有先后之分乃是事实。
一种最为直接的解释是,或许弘历最初有意将此景定名为“苏堤春晓”,画家奉旨摹写,自然将春的
主题着意渲染描绘。乾隆九年,统一命名《圆明园四十景》时,因为此地大片莲花与洛伽胜境观音阁之
间的意象关联,同时考虑到园林季相的丰富均衡,权衡再三,终于改题为“麴院风荷”,以与西部万方安
和的秋景取得循环对应[
图四]

事实上,这一画面对“春”的主题的强调和凸显,还有着更深一层的政治文化象征寓意,一一所谓
“四序春为首,一心长体仁”q
’。南宋吴自牧撰《梦梁录》、清康熙再度品题“西湖十景”,都把苏堤春晓列于
十景之首。《西}
胡志》卷三亦云:
“雍正二年,奉旨开溶西}
胡,增倍堤岸,补植桃柳……春时晨光初启,宿


1> 同上注。

t2, 杨振铎先生在《曲院风荷是怎样一处景区》一文中注意到:“画面上丝毫未见荷花的痕迹”,并阐述了自己的学术观点。但认为
“ 红 衣”
或 指桃花,
似觉 不妥。
中国古典 文学中,
“红衣 ”
是荷花的专有 名词。
南宋陈允 平
《八声甘州、曲院风荷》
“… …便相将无情 秋思,

向 菰 蒲深 处落红 衣。
”周密《木兰花慢 、
曲院风荷 》
“ ……采芳旧恨,怕红衣、夜冷落横塘。”
: 胤稹早 年
《荷花》诗:
“红 衣初坠粉,翠盖晚摇
风 … …”。作 于康熙五十七 年的
《四花 词——荷花》:
“绿蒂 红衣薄醉妆,凌波舒影覆 鸳鸯。
莲房 有子心偏苦,藕节含香丝更 长”
。均以
“红
衣”喻荷花。《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北京圆明园部分,页5
03,中国旅游出版社,20
03年9月。


舢 乾隆五年六月初十日(木作)首领夏安来说,太监高玉等交御笔“苏堤春晓”绢字匾文一张,传旨:着做紫檀木边壁子匾一面,随
托钉、
挺钩 挂在廉架上。钦此。
于本E
l太 监赵朝凤来说 ,
太监高玉等传 旨:
“苏堤春晓 ”
匾紫檀木边着 画夔龙西番花 螭虎,
先画样呈 览,

时再做。钦此。于本年七月二十日,催总白世秀做得“苏堤春晓”匾一面持进悬讫。《圆明园》下,页12
81。


4, 《御制诗i
集》卷六九《长春书屋》,《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第五册,页38
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
93年8月。

圆明园新证——麴院风荷考 01 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