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8題目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CH8 光電效應 練習題

一、單一選擇題 (19 題 每題 0 分 共 0 分)
( )1.波長 6000 埃黃光照射某金屬,產生 1.2  10  7 安培光電流,若每個光子僅可打出一個光電子,
試求單位時間內引發此電流的光子數及光子總能量為何?

選項 光子數(個) 光子總能量(焦耳)
(A) 1.2  1011 4.0  10  3
(B) 7.5  1011 2.5  10  7
(C) 1.2  1011 4.0  10  19
(D) 7.5  1011 7.2  10  4
(E) 6.0  1011 2.0  10  15

( )2.有關「量子論」和「光量子論」的比較,下列何者錯誤?(A)前者為普朗克提出,後者為愛因斯
坦提出(B)兩者皆認為光在被吸收或放射時具有量子性(C)後者係受前者所啟發(D)兩者內
涵皆有別於古典電磁波理論(E)前者可解釋光電效應,後者可解釋黑體輻射現象。
( )3.根據光量子論,可吸收紅外線光子的太陽能電池,吸收太陽光的一個紫外線光子比吸收一個
紅外線光子產生的電子數目(A)多(B)少(C)相等(D)視電子本身而定(E)視吸收強度而定。
( )4.在氫原子光譜中,電子躍遷所釋放電磁輻射最短波長約為(A)712(B)812(C)912(D)1012(E)1112
埃。
( )5.如圖為 A、B 兩金屬在光電效應實驗中,最大動能 Kmax 與入射光頻 Kmax

率 f 的函數關係圖,圖中 a:b  3:5,若以頻率 3fA 入射光分別 A B

照在 A、B 金屬表面時,則 A、B 電子的最大動能比值為


fA
f
a fB
3 4 5 6 7
(A) (B) (C) (D) (E) 。 b
2 3 4 5 6

( )6.下列所述光電效應中入射光與光電子之間的關係,何者證實了光具有粒子性?(A)光電子的數
目與照射在金屬表面的入射光頻率成正比(B)光電子產生與否決定於照射在金屬表面的入
射光強度(C)照射於金屬表面的入射光頻率須大於某一特定值方能產生光電子(D)照射於金
屬表面的入射光波長須大於某一特定值方能產生光電子(E)照射於金屬表面的入射光波長
及強度均須大於某一特定值方能產生光電子。
( )7.德布羅意認為單一的電子、質子、原子、分子與鋼珠等一些物質,除了粒子的特性外,也都
兼具有波動的性質。今假設上述物質以相同速率運動時,哪一種物質的波動性最顯著?(A)
電子(B)質子(C)原子(D)分子(E)鋼珠。

- 1 -
( )8.一個氫原子由 n=1 的狀態被激發到 n=4 的狀態。當原子回到 n=1 的狀態過程中,最多可能
放出幾種不同的光子?(A)1(B)2(C)3(D)4(E)6。
( )9.科學家計畫製造一座「太空電梯」
,以探測外太空與火星。支撐這座「太空電梯」的纜繩是一
束由十億條、長達十萬公里的奈米碳管所製成,每條奈米碳管含有 7.2×1017 個碳原子。試
估計這束纜繩至少需要多少公斤的碳來製備?(A)0.12(B)2.40(C)7.20(D)14.4(E)28.8。
( )10.假設電子在能階 4 時具有的能量為 E4,在能階 1 時具有的能量為 E1,則當電子直接由能階 4
躍遷回能階 1 時,所放射出電磁輻射頻率為何?(設普朗克常數為 h)

E4  E1 E  E1 h
(A) (B) h( E4  E1 ) (C) 4 (D) h( E4  E1 ) (E) 。
h h E 4  E1

( )11.已知汞原子第一激發態比基態能量高 4.86 電子伏特,當能量 5.00 電子伏特的電子與光子,


分別撞擊基態汞原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電子與光子皆不能激發汞原子(B)電子可以
激發汞原子,但光子不能(C)電子不能激發汞原子,但光子可以激發汞原子(D)電子與光子
都能激發汞原子(E)光子激發汞原子後,其能量不變。
( )12.丹布朗(Dan Brown)是美國知名的科技小說家,寫過一本小說叫《天使與魔鬼》是描述反物質
與恐怖主義的故事,但文中哪一個情節與事實明顯不符?(A)世界上有反物質的存在(B)反
物質與物質結合發出能量而消失(C)可製造出質量大到足以毀滅大城市的反物質(D)反物質
可以維持一定時間存在於自然界(E)反物質與物質質量相等但電量相反。
( )13.已知某特定頻率電磁輻射的總能量 E = nhf ,其中 n 稱為量子數、 f 為該電磁輻射的頻率。
當量子數 n 極大時,能量量子化的現象將(A)愈顯著(B)愈不顯著。
( )14.下列有關氫原子光譜與原子能階之問題,正確者為何?(A)在光譜上相鄰譜線的波長差相等
(B)各線相當於氫原子所發出之某一特殊頻率(C)氫原子由 n =3,4,5,……降至 n =2 時,產生
的光譜線位於紅外線區(D)氫原子光譜的巴耳末系譜線,各相鄰線條之間隔隨頻率之增加而
增加(E)氫原子光譜為連續光譜。
( )15.氫原子中電子由甲能階躍遷到乙能階,輻射波長  1 光子,由乙能階躍遷到丙能階輻射波長 
2 光子,則欲將電子由丙能階激發至甲能階,需吸收光子波長為(A)  1  2(B)  1  
 1 2 
2(C)  1 2 (D) (E) 1 2 。
 1  2  1  2

( )16.某光源耗電功率為 40 瓦特,若有 50%的能量轉換成橙色光光能,已知橙色光的波長為 600


奈米,普朗克常數為 6.6× 1034 焦耳.秒,則此光源每秒約產生幾個光子?
(A)8× 1021 (B)4× 1021 (C)6× 1019 (D)3× 1019 個。

4
( )17.根據光量子論進入別的介質頻率不改變,若紅光在水中速度為空氣速度的 ,則紅光光子(真
3
空波長 500 nm)的性質何者正確?(A)波長仍為 500 nm(B)頻率仍為 6×1014 赫茲(C)光速仍

- 2 -
為 3×108 公尺/秒(D)光子能量變大(E)光子能量變小。
( )18.「物質波」的意涵,若以電子的運動為例,下列何者正確?(A)電子運動時,遵守牛頓運動
定律(B)電子運動時,其位置是隨機的(C)電子運動時,其位置會作規律性的週期變化(D)電
子運動時,會製造電磁波輻射(E)以上皆非。
( )19.利用何種儀器,可測出原子在可見光波長範圍內發射出什麼頻率的電磁波?(A)核磁共振儀(B)
X 射線檢測儀(C)雙狹縫干涉儀(D)三稜鏡光譜儀(E)電磁爐。
二、多重選擇題 (10 題 每題 0 分 共 0 分)
( )1.氫原子受激發光的光譜是一種(A)發射光譜(B)吸收光譜(C)連續光譜(D)線狀光譜(E)帶狀光譜。
( )2.光電效應中「入射光頻率小於底限頻率,無論光再強,也無法打出光電子」
,若以光量子論來
解釋,乃因(A)光的強弱,僅表示光子數目的多寡,而非每一光子的能量(B)光的頻率太小,
無法引起電子共振(C)光的頻率太小,每一光子的能量不足以打出光電子(D)光的強度太
強,光子不易撞擊到電子(E)光的強度太強時,容易擊出質子與電子中和。
( )3.藉由波耳氫原子模型可以成功解釋雷射的理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雷射是由於同一能階
差的電子能量轉移,故可產生單一頻率的光(B)雷射是由於不同能階差的電子轉移能量,故
可以產生複合頻率的光(C)雷射是由於低能階電子吸收能量,再由高能階返回,故可轉移成
光能(D)雷射是由於高能階電子吸收能量,再由低能階返回,故可轉移成電能(E)雷射產生
之光能來自原子內部,與電子能階無關。
( )4.下列有關「光子」的敘述,何者正確?(A)靜止時,質量與電子質量差不多(B)光子能量和頻率
成正比(C)光子束具有波動性(D)同種單色光源發光,若光強度愈大,則表示每秒所發出的
光子數目愈多(E)光子有時帶正電,有時帶負電。
( )5.所謂的「理想黑體」
,具有下列何種特性?(A)可完全反射熱輻射(B)可完全吸收熱輻射(C)不會
放出熱輻射(D)為維持恆溫,可以放出熱輻射(E)可用「空腔」來模擬。
( )6.拉塞福行星模型無法解釋哪些現象,終致被波耳氫原子模型取代?(A)電子可在特定軌道繞原
子核(B)電子繞原子核運行不輻射電磁波(C)電子繞原子核是因為庫侖力(D)電子躍遷只存
在特定能階之間(E)電子躍遷產生原子光譜為不連續光譜。
( )7.已知銫原子的能階為 1.38eV、2.30eV 與 3.87eV 的游離能(設基態能量為 0),則下列哪些能
量的光子可被處於基態的銫原子吸收?(A)1.5eV(B)2.30eV(C)3.0eV(D)1.38eV(E)4.0eV。
( )8.波耳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所做的假設有(A)原子處於穩定態的能量狀態時,雖然電子作加速
運動,但並不向外輻射能量(B)原子的不同能量狀態與電子沿不同的圓軌道繞核運動相對
應,而電子的可能軌道其分布是連續的(C)電子從一個軌道躍遷到另一軌道時,輻射(或吸
收)一定頻率的光子(D)電子躍遷時,輻射的光子頻率等於電子繞原子核作圓周運動的頻率
(E)電子的能譜並無量子化的現象。
( )9.拉塞福「原子行星模型」的主張,遭遇到質疑的地方有哪些?(A)原子核的靜電力會將電子吸

- 3 -
住(B)電子繞原子核作圓周運動時,會釋放電磁波而墜毀(C)原子核的體積很小(D)原子大部
分的空間是空曠無物的(E)電子放出的光譜線應是連續的。
( )10.愛因斯坦在 26 歲時發表了三篇對現代物理產生深遠影響的論文。2005 年適逢論文發表 100
週年,聯合國特訂定 2005 年為世界物理年,以感懷愛因斯坦的創見及其對二十一世紀人
類生活的影響,並在愛因斯坦逝世紀念日(4 月 18 日)當天發起物理年點燈活動,以紀念
他的貢獻。下列哪些是愛因斯坦的重要貢獻?(A)發現光的直進(B)發現光的色散現象(C)證
明光是電磁波 (D)提出光子說解釋了光電效應(E)提出質能互換(E=mc2)的相關理論。

- 4 -
答 案
一、單一選擇題 (19 題 每題 0 分 共 0 分)
1.BECCA CAEDC
14.BCBBD CBBD
二、多重選擇題 (10 題 每題 0 分 共 0 分)
1.AD 2.AC 3.AC 4. BCD 5.BDE 6.ABDE 7.BDE 8.AC 9.BE 10.DE

解 析
一、單一選擇題 (25 題 每題 0 分 共 0 分)

Q
1. I  ,單位時間內,Q  1.2  10  7  1  1.2  10  7 (C)。
t

1.2  107
又每個電子電量為 1.6  10  19 庫侖  電子數目  7.5  1011 (個) 光子數。
1.6  1019

hc 6.63  1034  3  108


每個光子能量 E   3.31 1019 (J)。
 6000  1010

單位時間光子總能量  3.31  10  19  7.5  1011 2.5  10  7 (J)。


2.(E)錯:量子論可解釋黑體輻射現象,而光量子論可解釋光電效應。
3.吸收一個光子可產生一個電子,與光子種類無關。

hc 6.63  1034  3  108


4.  min   9.12  108 (m)  912(Å )。
Emax 13.6  1.6  1019

5.由圖可知 fA:fB  a:b  3:5,即 3fB  5fA,

3hf A  hf A  K max, A
 K 2hf A 3
又 5  max, A   。
3hf A  hf B  K max, B  h( 3 f A )  K max, B K max, B 4
hf
2
3 A

6.入射光的頻率必須大於某一特定值才能產生光電子的實驗結果,利用光的波動概念(電磁波)無法解
釋,必須以光的粒子性(光子),才能妥善解釋。
n=4
h n=3
7.物質波波長   。質量愈小,波動性愈顯著。
mv
8.可能發生的躍遷情形如圖所示,共有 6 種,故可能發出的光子有 6 種 n=2

n=1
9.由題意可知,所需碳原子數 N=7.2 × 1017 × 109

N 原子量 7.2斐1017 109 ? 12


 碳元素質量= 23
? =14.4 (kg)
6斐10 1000 6 1023 ? 1000

- 5 -
E4  E1
10. E  hf  f 
h
11.光子能量不可分割,必須整個吸收,因此只有電子可激發汞原子。
12.(C)目前尚無法製造出質量夠大足以摧毀城市、穩定存在自然界的反物質。
13.當量子數 n 極大,例如當 n=8  1021 ,系統每增加或減少一個能量單元(即 n +1 或 n -1)時,與系統
總能量相比,並不容易察覺出此能量變化,故量子化的現象較不顯著。
14.(A)錯:在光譜上相鄰譜線的波長差並不等距。
(C)錯:氫原子由 n =3,4,……回到 n =2 時(巴耳末系)
,產生的光譜線主要落於可見光區與近紫外線
區。
(D)錯:氫原子光譜的巴耳末系譜線,各相鄰線條之間隔隨頻率之增加而減少。
(E)錯:氫原子光譜為不連續的光譜。

hc hc hc 
15.電子由丙能階激發至甲能階,需吸收光子能量      1 2 。
  1  2  1  2

hc 6.6  1034  3  108


16. E  nhv  n  40  50%  n   n  6  1019 (個)

 600  109

c
17.真空中 c=f λ,λ=500 nm=5×10-7 m,c=3×108 m/s,f= =6×1014 Hz。在水中,只有頻率不變,光子能量

也不變。
18.物質波的本質實為一種「機率波」
,意指物質(例如電子)在運動時,其出現位置是隨機變化的,而
非如古典物理學中所言,物質的運動軌跡是可預測、決定性的。
19.在可見光波長範圍內,可使用三稜鏡光譜儀這個裝置利用折射現象,讓光在通過三稜鏡後,不同波長
的光往不同的方向色散開來,我們便可在屏幕上看到清楚的亮線,每一條光譜線都代表某特定波長的
光。
二、多重選擇題 (12 題 每題 0 分 共 0 分)
1.明線不連續光譜,但原子光譜為線狀,分子光譜方為帶狀。
2.光量子論對「光電效應」現象的解釋是:光束由一顆顆的光子所組成,每一光子的能量 E = hf 與頻率
有關,而所謂「光的強度」其實代表著光子的數量多寡。當入射光頻率小於底限頻率時,每一光子的
能量皆無法使電子脫離金屬表面,即使光子數量再多,也徒勞無功。故選(A)(C)。
3.(A)(B)(E)雷射的單一波長特性可由單一能階差形成;(C)(D)雷射為吸收激發能源(可為電能、熱能或光
能等)
,再將之轉為光能。
4.光子無靜止質量,且不帶電。
5.(1)「理想黑體」可完全吸收熱輻射,而完全沒有反射  (A)錯、(B)對。
(2)為維持恆溫,黑體在吸收輻射熱的同時,也須對外放出輻射熱  (C)錯、(D)對。

- 6 -
(3)「理想黑體」並不存在,科學家遂以「空腔」來模擬之  (E)對。
6.(C)電子繞核靠庫侖力可由電子帶負電,原子核帶正電推得,波耳氫原子模型亦使用相同結論。
7.光子的能量須恰為能階差或大於游離能,故可被基態吸收的光子能量為 1.38eV、2.3eV、4.0eV。
8.(B)電子可能存在的軌道分布是不連續的。
(D)電子躍遷時,輻射的光子頻率與電子繞原子核作圓周運動的頻率無關。
(E)電子的能譜有量子化的現象。
9.(1)按照古典電磁學理論,電子作圓周運動時為加速度運動,此時會釋放電磁波致使能量減少而墜毀於
原子核上  選(B)。
(2)因古典電磁學對電子軌道半徑大小並無任何限制,所以電子在氫原子中的能量可以是任意值,故其
放出的光譜線應是連續的  選(E)。
10.愛因斯坦的重要貢獻是:
(D)提出光子說,解釋了光電效應,為後來量子力學鋪路。
(E)提出質能互換(E=mc2)的相關理論,為後來核能發電做了合理的解釋。

- 7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