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

刑法分則

編寫者:賴嘉興
損害債權罪
 刑§356:「債務人於將受強制執行之際,意
圖損害債權人之債權,而毀壞、處分或隱
匿其財產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客觀構成要件
 本罪之保護法益為個人債權之安全。另外,
本罪應為抽象危險犯。
 本罪之行為情狀係「將受強制執行之際」,
亦即債權人取得執行名義方屬之。
 此處所謂「財產」包含動產、不動產、債
權、物權、期待權……等其他財產上利益。
 本罪之「毀壞」並非限於實體之破壞,也
包含「致令不堪用」。例如:在價值高昂的
畫上撒墨水。
 此處之「處分」係指對於財產為法律上處
分行為。例如:出售、贈與、設定抵押權。
然僅係成立負擔契約則不屬之。因該財產
尚未脫離債務人。
 若債務人已經確實履行債務,惟僅因於訴
訟時無法提出對自己有利之證據,而使債
務人敗訴。債權人又持判決書聲請強制執
行,此時債務人對財產為處分,使債權人
無法強制執行,解釋上應不構成本罪。
例如:甲原本欠乙10萬,但已於一周前償還,
但乙仍向民事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甲償還,
但甲在訴訟時無法提出已經償還之證據而
被判敗訴。乙則持判決書聲請強制執行甲
所有之昂貴花瓶,而甲不甘願乃將花瓶送
給兒子丙。
→古承宗老師指出此種案例甲並不符合行為
主體之資格,因在實體法上乙其實已經沒有
請求權基礎。故古老師認為本罪規定之債權
人為實體法意義之有權之人,也就是實際上
有請求權基礎之人,而非在形式上有權發動
程序之人。
爭議:「將受強制執行之際」如何解釋?
 實務見解、通說:指債務人對債權人所負之義
務,經債權人對之取得強制執行名義後,至
強制執行程序尚未終結以前之期間。
 許澤天老師認為應採取如同德國通說見解,
包含多次催告、委任律師之行為。但淺見認
為此將使時點過於提前。古老師見解應較為
可採(時點較為折衷)。
古承宗老師見解
取得債權 提起訴訟 取得執行名義 實際執行

實務見解、通說
爭議:法人為債務人可否成立本罪
 林東茂老師:認為若法人為債務人,於符合
行為情狀時而為構成要件行為,因行為主
體仍為自然人,倘該自然人為債務人(例如
為公司股東),則仍成立本罪。
 許澤天、許玉秀老師:認為本罪因未針對法
人而為規定,而無法處罰;然自然人若為
法人為構成要件之行為,因不具債務人之
身分而無法處罰。
主觀構成要件
 債務人須有意毀壞、處分或隱匿其財產,
且須認識其行為時已經處於將受強制執行
之際。而故意則包含直接故意、未必故意。
 本罪之成立,債務人尚須有損害債權人之
意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