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0

21 世 纪 高 职 高 专 教 材

供中医 、中西医结合类专业用

中国医学史
王晓鹤 主编

北 京
内 容 简 介
本书是 21 世纪高职高专教材(中 医 、中 西医结 合类)之 一 ,全 书分春 秋
以前的医学 、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医学 、两晋至 隋唐五 代的医 学 、宋 金元时 代
的医学 、明清时代的医学 、鸦片战争至 新中国 成立前 的中国 医学 、新中国 成
立后的中国医学七部分 ,力求阐明这 七个时 期中医 学发展 的内在 联系及 其
与社会经济 、哲学文化 、科学技术的关系 。
本书的编写突出 高等 职业 技术 教育 的特 点 ,坚持 体现 “三基” (基本 理
论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教学 ,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可供 中医
药院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医 、中西医结合类专业学生使用 ,也可作为临床
医师及自学中医者的学习参考书 。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医学史/王晓鹤主编 畅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畅8


21 世纪高职高专教材 畅 中医 、中西医结合类
IS BN 7唱03唱013762唱0

Ⅰ 畅中 … Ⅱ畅 王… Ⅲ 畅 中 国医 药学 - 医学 史 - 高等 院校 :技术 学
校 - 教材 Ⅳ 畅R唱092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04)第 061663 号

责任编辑 :方 霞 曹丽英 / 责任校对 :李奕萱


责任印制 :刘士平 / 封面设计 :卢秋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未经本社许可 ,数字图书馆不得使用

出版
北 京 东 黄 城 根 北 街 16 号

邮 政 编 码 :1 0 0 7 1 7

h tt p :/ / w w w .sciencep .co m
印刷
科学 出 版社 发行 各地 新华书 店 经 销

2004 年 8 月 第 一 版 开 本 :8 5 0 × 1 1 6 8 1 / 1 6

2007 年 1 月 第 二 次 印 刷 印 张 :9

印 数 :4 0 0 1 — 6 0 0 0 字 数 :2 1 9 0 0 0

定价 :19畅00 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 ,我社负责调换枙环伟枛)
枟21 世 纪 高 职 高 专 教 材 ( 供 中 医 、中 西 医

结 合 类 专 业 用 )枠 编 写 委 员 会

主 任 委 员 张 俊龙

副主 任委员 邹 本贵 闫 敬来 李京 慧

编 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晓鹤 王 茂盛 毋 桂花 闫敬 来

刘亚明 刘 宏奇 李 晶 李京 慧
张克敏 张 俊龙 邹 本贵 赵尚 华

郭 蕾 秦 艳虹 冀 来喜

枟中 国 医学 史 枠编 写 人 员

主 编 王晓 鹤

编 写 人 员 王晓鹤 刘 星 闫 敬来
编 写 说 明

中国医学史是研究中国医学 起源 、形成 、发 展过 程 和发 展规 律的 一门 科 学 。 它 的主 要任 务是
阐述中医学的特点及其发展与社会经济 、哲学文化 、科学 技术的 关系 ,总结古代 进步医 家的 医疗实
践经验 ,为今日临床服务 ;其次是介绍历代重要医家的 生平事迹 、思想 、成 就及其主 要著 作 ,并加以
适当评价 ,以便临床医生阅读和选择 。
目前的一些医学史教材 ,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 努力 ,但在具 体阐述时 详于秦 汉以 前 ,略于宋
元以 后 ,特 别是 对 明清 时期 在临 床实 践 上对 有指 导意 义的 著 作 ,不是 只 作简 单介 绍 ,就 是略 而不
谈 。 由于中国医学经秦汉奠基以后 ,经隋唐时期进 一步实践 ,金元 时期的 学派论争 ,至 明清 时期其
理论和临床治疗学说才臻于完备 ,所以本教材在编 写过程中 有意识地 收集了 对当前临 床有 指导意
义的宋元以后的 、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医学著作 ,并作了适 当的评 价 ;其 次是在全 书的编 写过 程中力
求阐述中国医学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其与社会经济 、哲学文 化 、科学技术 的联系 ,有的 地方 还用链
接的方式加以说明 ,以便使学生能 够了解 中医 学的 发展 既是 一个 连 续的 过程 ,同 时 又存 在着 各具
特点的阶段性(即医学分期) ;并通 过 阶段 性反 映出 事物 发 展由 量变 到质 变 、即 实践 — 理 论 — 再实
践 — 再理论这一客观规律 。
本教材的编写由王晓鹤 、刘星 、闫敬来集体讨论后分工完成 ,最后由主编王晓鹤统稿 。
值得提出的是教材建设是一项长 期的 任 务 ,需要 不断 地充 实 与提 高 。 作 为 21 世纪 高职 高专
教材 ,须按照新时期的要求大力改革 ,但是限于编者水 平 ,虽 经努力 ,缺点 和错误在 所难 免 ,希望使
用本教材的教师和读者能提出宝贵意见 ,以便今后进一步提高 。

编 者
2004 年 5 月

ii
目 录

序 3畅1 古医 籍的 整理 与注 释 … … … … … … (30)

编写说明 3畅1畅1 枟内经 枠的整理 与注 释 … … … (30)

1
3畅1畅2 枟伤寒 论枠的整 理与 注释 … … (31)
春秋以前的医学 … … … … … … … … … … (1)
3畅2 药物 学的 发展 … … … … … … … … … (32)
1畅1 医 药学 的起 源 … … … … … … … … … … (2)
3畅2畅1 陶 弘景 与枟本草 经集 注枠 … … (32)
1畅1畅1 针 灸的 起源 … … … … … … … … (2)
1畅1畅2 中 药的 起源 … … … … … … … … (4) 3畅2畅2 国 家药 典枟新修 本草枠 … … … (32)
3畅2畅3 枟食疗 本草枠 ——— 食 治学 的发 展
1畅2 医 学知 识的 初步积 累 … … … … … … … (7)
… … … … … … … … … … … … (33)
1畅2畅1 甲 骨文 中关 于疾 病的 记载 … … (7)
3畅2畅4 枟海药 本草枠 ——— 外 来药 的引 入
1畅2畅2 固 定病 名的 出现 … … … … … … (7)
… … … … … … … … … … … … (34)
1畅2畅3 对 自然 条件 与人 体发 病关 系的
认 识 … … … … … … … … … … … (8) 3畅2畅5 枟雷公 炮炙 论枠 ——— 药物 炮制 技
术 的进 步 … … … … … … … … (35)
1畅2畅4 对 疾病 的诊 治 … … … … … … … (8)
3畅3 临证 医学 的发 展 … … … … … … … … (35)
1畅3 专 职医 生与 早期医 事制 度 … … … … … (9)
3畅3畅1 王 叔和 与枟脉经枠 … … … … … (36)
1畅4 医 学理 论的 萌芽 … … … … … … … … … (9)
1畅5 预 防医 学思 想的产 生 … … … … … … … (9) 3畅3畅2 巢 元方 与枟诸病 源候 论枠 … … (37)
专 科医 著的 出现
2
3畅3畅3 … … … … … (37)
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医学 … … … … … … (12)
3畅3畅4 综 合性 医著 的编 纂 … … … … (41)
2畅1 中 医理 论思 想基础 的奠 定 … … … … (13)
3畅4 服石 与炼 丹 … … … … … … … … … … (44)
2畅1畅1 气 、精 、神 … … … … … … … … (13)
3畅4畅1 服石 … … … … … … … … … … (44)
2畅1畅2 阴 阳五 行 … … … … … … … … (13)
3畅4畅2 炼丹 … … … … … … … … … … (45)
2畅1畅3 天 人相 应学 说 … … … … … … (14)
3畅5 医学 教育 和医 政制 度 … … … … … … (46)
2畅2 诸 汉墓 出土 医书 … … … … … … … … (14)
3畅5畅1 医 学教 育 … … … … … … … … (46)
2畅2畅1 马 王堆 汉墓 医书 … … … … … (14)
3畅5畅2 医 政制 度 … … … … … … … … (46)
2畅2畅2 江 陵张 家山 汉墓 医书 … … … (16)
2畅2畅3 武 威汉 墓医 书 … … … … … … (17)
4 宋金元时代的医学 … … … … … … … … … (50)
4畅1 医政 措施 的进 步 … … … … … … … … (51)
2畅3 四 大经 典的 内容和 价值 … … … … … (17)
4畅1畅1 改 进医 事管 理 … … … … … … (51)
2畅3畅1 枟内 经枠 … … … … … … … … … (17)
4畅1畅2 开 设国 家药 局 … … … … … … (52)
2畅3畅2 枟难 经枠 … … … … … … … … … (21)
4畅1畅3 发 展医 学教 育 … … … … … … (52)
2畅3畅3 枟神 农本 草经枠 … … … … … … (21)
4畅2 方书 的编 纂 … … … … … … … … … … (53)
2畅3畅4 张 仲景 与枟伤寒 杂病 论枠 … … (23)
2畅4 著 名医 家 … … … … … … … … … … … (25) 4畅2畅1 古 医籍 的整 理与 刊行 … … … (54)
4畅2畅2 政 府编 纂的 方书 … … … … … (54)
2畅4畅1 扁鹊 … … … … … … … … … … (25)
4畅2畅3 私 人编 纂的 方书 … … … … … (55)
2畅4畅2 淳 于意 … … … … … … … … … (26)
4畅3 枟伤寒 论枠的研 究和 运气 学说的 盛行 … (57)
2畅4畅3 华佗 … … … … … … … … … … (26)
重 开枟伤寒 论枠研究 之风
3
4畅3畅1 … … (57)
两晋至隋唐五代的医学 … … … … … … (29)

iii
iv 中国医学史

4畅3畅2 运 气学 说的 盛行 … … … … … (58) 5畅5 传染 病学 的进 步 … … … … … … … … (98)


4畅4 药 物学 的发 展 … … … … … … … … … (58) 5畅5畅1 新 的病 源学 说出 现 … … … … (98)
4畅4畅1 宋 代政 府编 写的 本草 … … … (58) 5畅5畅2 人 痘接 种术 的发 明 … … … … (99)
4畅4畅2 唐 慎微 与枟证类 本草 枠 … … … (60) 5畅5畅3 温 病学 说的 形成 … … … … … (99)
4畅4畅3 枟本 草衍 义枠 … … … … … … … (60) 5畅6 医学 杂志 与民 间团 体 … … … … … … (101)
4畅4畅4 枟饮 膳正 要枠 … … … … … … … (61) 5畅6畅1 最 早的 医学 杂志 … … … … … (101)
4畅4畅5 其 他本 草著 作 … … … … … … (61) 5畅6畅2 最 早的 民间 医学 团体 … … … (101)
4畅5 医 学各 科的 成就 … … … … … … … … (62) 6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医
4畅5畅1 诊 断学 与病 因学 … … … … … (62)
学 … … … … … … … … … … … … … … … … (105)
4畅5畅2 解 剖学 … … … … … … … … … (63) 6畅1 西医 的传 入 … … … … … … … … … … (106)
4畅5畅3 法 医学 … … … … … … … … … (64) 6畅1畅1 明 末清 初西 医的 传入 … … … (106)
4畅5畅4 针 灸学 … … … … … … … … … (65) 6畅1畅2 鸦 片战 争后 西医 在我国 的
4畅5畅5 内 科学 … … … … … … … … … (67) 传 播 … … … … … … … … … … (106)
4畅5畅6 外 科学 … … … … … … … … … (68) 6畅2 中医 的继 续发 展 … … … … … … … … (107)
4畅5畅7 伤 科学 … … … … … … … … … (69) 6畅2畅1 中 医事 业的 发展 … … … … … (107)
4畅5畅8 妇 产科 学 … … … … … … … … (70) 6畅2畅2 中 药学 的继 续发 展 … … … … (108)
4畅5畅9 儿 科学 … … … … … … … … … (71) 6畅2畅3 临 证医 学在 困境 中进取 … … (110)
4畅6 医 学流 派的 出现 … … … … … … … … (72) 6畅2畅4 文 献整 理研 究与 一般医 学著
4畅6畅1 刘 完素 及其 火热 论 … … … … (73) 述 … … … … … … … … … … … (115)
4畅6畅2 张 从正 及其 攻邪 论 … … … … (73) 6畅3 中西 汇通 学派 … … … … … … … … … (116)
4畅6畅3 李 杲及 其脾 胃论 … … … … … (74) 6畅3畅1 唐 宗海 … … … … … … … … … (117)
4畅6畅4 朱 震亨 及其 相火 论 … … … … (75) 6畅3畅2 朱 沛文 … … … … … … … … … (117)
5 明清时代的医学 … … … … … … … … … … (78) 6畅3畅3 张 锡纯 … … … … … … … … … (117)
5畅1 注 释与 考证 著作盛 行 … … … … … … (79) 6畅3畅4 恽 铁樵 … … … … … … … … … (117)
5畅1畅1 枟内 经枠的注 释及 分类 研究 … (79) 6畅4 中医 科学 化思 潮 … … … … … … … … (118)
5畅1畅2 枟伤 寒论枠的 研究 … … … … … (80) 6畅4畅1 中 医科 学化 思潮 的代表 人物
5畅2 方 药学 的进 步 … … … … … … … … … (81) … … … … … … … … … … … … (118)
5畅2畅1 本 草学 的革 新 … … … … … … (81) 6畅4畅2 中 医科 学化 思潮 的观点 … … (119)
5畅2畅2 博 约俱 丰的 综合 性方 书 … … (86) 7 新中国建国后的中国医学 … … … … … (122)
5畅3 临 证各 科的 充分发 展 … … … … … … (87) 7畅1 中医 事业 的方 针政 策 … … … … … … (122)
5畅3畅1 内 科学 … … … … … … … … … (87) 7畅2 中医 事业 的繁 荣 … … … … … … … … (123)
5畅3畅2 外 伤科 学 … … … … … … … … (91) 7畅2畅1 中 医医 疗 … … … … … … … … (123)
5畅3畅3 妇 产科 学 … … … … … … … … (93) 7畅2畅2 中 医教 育 … … … … … … … … (123)
5畅3畅4 儿 科学 … … … … … … … … … (93) 7畅2畅3 中 医科 研 … … … … … … … … (124)
5畅3畅5 眼 科学 … … … … … … … … … (95) 7畅2畅4 中 药的 生产 与科 研 … … … … (124)
5畅3畅6 喉 科学 … … … … … … … … … (95) 7畅3 中西 医结 合的 兴起 … … … … … … … (124)
5畅3畅7 针 灸学 … … … … … … … … … (96) 附录一 中 国历 史年 代简 表 … … … … … … … (126)
5畅4 解 剖学 方面 的成就 … … … … … … … (97) 附录二 中 国医 学大 事年 表 … … … … … … … (127)
春秋以前的医学

学习目标
1畅 简 述原始人 最早掌握的 医药知识 和医疗工具
2畅 概 述奴隶制 社会医药知 识积累的 情况
3畅 说 出周代的 医生分科和 医事制度 的内容
4畅 简 述医和的“六气 致病说”及意义

中华民族的发展 ,有十分漫长的历史 。 根据考古学的发现 ,远在 170 万年前我国云南地方


就有元谋猿人的存在 ,当时尚属旧石器时代初期 ,他们可能已会用火 。 60 万 ~ 70 万年前的北
京猿人 ,已能打制石器 、骨器 ,并会控制和保存火种 。 距今 20 万年前的马坝人与 15 万年前的
丁村人 ,已进入古人时代 ,相当于旧石器的中期 ,我国古代“有巢氏”的传说大致反映了这一时
期的史实 。 距今 1 万 ~ 3 万年前的河套人 ,已进入新人时代 ,距今约 18000 年的山顶洞人 ,已
能人工取火 ,从事采集和渔猎生活 ,古人关于“燧人氏”的传说大致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史实 。
公元前 6000 年前后 ,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上发现有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和陕
西西安的半坡村遗址 ,考古发现有木结构和半地窖式住房和猪圈 、谷物种子 ,并有石锄 、石刀 、
红陶的存在 。 公元前 5000 ~ 公元前 3000 年间的仰韶文化 ,更反映了当时已进入母系氏族社
会 ,人们以农业为主 ,渔猎为辅 ,以彩陶为文化特征 ,陶器上已有原始文字 ;“伏羲氏”和“神农
氏”的传说大致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史实 。 而公元前 2800 ~ 公元前 1800 年的龙山文化 ,反映了
当时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人们以农业为主 ,畜牧业相当发达 ,并以薄而有光泽的黑陶为文化
特征 ;我国古代关于黄帝 、尧 、舜 、禹的传说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史实 。

1
2 中国医学史

从公元前 21 世纪 ,我国原始社会开始逐渐崩溃 ,出现了有阶级的奴隶制社会 ,作为这一时


期的标志 ,就是所谓夏禹“私天下”的建立 。 随后 ,奴隶制社会经历了夏 、商 、周三代 。
夏代的生产工具逐步由石器而进化为青铜器 ,农业生产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手工业和货物
交易也逐渐兴起 ,文字和历法已相当进步 。 到了商代(公元前 16 ~ 公元前 11 世纪) ,农业上开
始使用了牛耕和木制的耒耜 ,农产品比以前大为丰富 ,经济 、文化更有了显著的进步 。 这从现
代发掘出来的青铜器 、甲骨文字和其他许多文化遗物都可以得到确实证明 。
由于阶级社会的确立 ,统治者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 ,大力提倡鬼神迷信 ,以加强对奴
隶的精神统治 ,商代统治者遇事必占卜 ,表示自己的行动符合天命神志 。 这样就出现了一种特
殊阶层 ,即自称能与鬼神交通的“巫” ,成为统治者欺骗人民的帮凶 。 所谓“巫医”也就是在这个
时期产生的 。
公元前 11 世纪 ,周武王灭商 ,建立起新的王朝西周 。 周代自公元前 770 年 ,因受北方犬戎
族的侵犯 ,把都城迁到洛阳 ,以后即称为东周 。 东周自公元前 772 年至公元前 476 年又称为
“春秋时代” 。 周代 ,随着农业发展的需要 ,已能测定冬至和夏至 ,春秋时代又出现了铁器农具 ,
并进一步了解了季节变化的一般规律 ,测定一年四季的节气 。
周代的统治者自称是“天帝”的儿子 ,是“受天之命”来统治世界的 。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
步和朴素唯物论的出现 ,春秋时 ,人们开始对宗教迷信进行批判 ,不相信有超自然的天命和鬼
神 ,如枟周易枠 、枟洪范枠等书都记载了我国早期的阴阳五行学说 。 于是 ,人们开始按自然界本来
面目来认识自然 ,认为自然界的异常现象是自然界阴阳失调引起的 。 哲学上两种世界观的斗
争 ,反映到医学思想中来 ,即出现了医学和巫术迷信之间的斗争 。 从此 ,医学开始从巫术中脱
离出来 ,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

1畅1 医药 学的 起源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 人的认识 ,也是通过


物质的生产活动 ,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 、
自然的性质 、自然的规律性 ,人和自然的关
古代传说中的砭石
皇甫 谧 的 枟帝 王 世 纪 枠 说 :“( 伏 羲 氏 ) 系 。 医学知识是人们对疾病的过程和对其
尝百 草而 制 九 针 。” 罗 泌 的 枟 路 史 枠 说 :“ 太 治疗方法的认识 ,因此医学的起源也离不
昊伏 羲氏 … … 尝草 制 砭 ,以 治民 疾 。” 这 些 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 ,这是我们必须明
关于 砭石 起源 的传 说 ,所 指年 代 都 是 原 始 确确立的一个基本概念 。
社会 氏 族 公 社 时 期 。 伏 羲 ( 或 称 太 睖 、太
昊) ,是原 始 社 会 居 住 在 中 国 东 部 山 东 一
1畅1畅1 针灸 的起 源
带夷 族 当 中 的 一 个 著 名 酋 长 。 枟 山 海
经·东山 经 枠 记 载 :“高 氏 之 山 ,其 上 多 玉 , 1畅1畅1畅1 砭针的起 源
其下 多 箴 石 。” 所 指 的 地 域 ,也 在 中 国 东
部 ,这 与伏 羲制 砭的传 说是 一致 的 。 在旧石器时代 ,古人还没有专用的医
疗器具 ,尖状和棱状的石块 ,既是生 产工
具 ,又是切开痈肿 、排脓放血的医疗器具 ,
到了新石 器时代 (距今 1 万 年至 5 万 年
1 春秋以前的医学 3

前) ,由于制造石器技术的进步 ,古人已能够根据用途不同 ,而制造各种形状不同的石器 ,于是


就有了具有特殊形状 、专用于医疗的砭石 。
近年来 ,考古发现的砭石实物有刀 、剑等多种形状 ,大多属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时期 ,可以说
它们是后来金属“九针”的渊源 。 如 1963 年在内蒙古多伦多旗头道洼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
一枚砭石 ,长 4 .5 厘米 ,一端扁平有半圆形刃 ,可用来切开痈肿 ;另一端呈锥形 ,可作针刺之用 ,
中间的手持处为四棱形 。 这枚砭石的形状和大小 ,同内蒙古达拉特旗发现的青铜砭针极为相
似 ;而与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针 ,具有方柄的共同特征 。 河南郑州商代遗址出土的一枚小剑
形玉质砭石 ,很像枟灵枢经枠所描述的铍针 。 河南新郑县郑韩故城遗址出土的一枚砭石 ,一端卵
圆 ,可以按摩 ;另一端呈三棱形 ,可用以放血 ;兼有枟灵枢经枠所描述的圆针和锋针的特征 。 山东
省微山县两城山出土的画像石上的针灸图 ,刻着一个半人半鸟的神物 ,手握粗针 ,刺向病人身
体 ,据考证可能是远古神话中的神鸟扁鹊行医图 。 这个发现进一步证明了枟内经枠中所说的用
砭石治病“亦从(中国)东方来” ,后来传播到中国的各个地区 。
新石器后期 ,人们还可以用动物骨骼 、野生竹子和陶土制成像石针一样的砭针 。 如“箴”字
就是用竹子制成的竹针 ,只是由于难于久藏 ,故在出土文物中 ,尚未见到实物 。 但考古发现中
有骨针 、陶针的出土 ,却是屡见不鲜 。 如山东平阴县朱家桥商周遗址出土的骨针 ,城子崖龙山
文化遗址出土的两式灰黑色陶针等 。 它们一端有锋 ,而另一端无孔 ,在当时很可能是被用作刺
病的工具 。
枟素问·异法方宜论枠叙述砭石的由来时说 :“东方之域 ,… … 其病皆为痈肿 ,其治宜砭石 ,故
砭石者 ,亦从东方来 。 南方者 ,… … 其病挛痹 ,其治宜微针 ,故九针者 ,亦从南方来 。”说明了最
初砭石 ,仍是切开痈肿疮疡 、排脓放血的医疗器具 ,后来发展成为砭针 、九针 ,用作针刺治疗的
专用工具 。 古来未能铸铁 ,故用石为针 。 孙思邈枟千金要方·序枠也说 :“黄帝受命 ,创制九针 。”
这些论述 ,也都表明用砭石 、砭针治病 ,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

1畅1畅1畅2 灸法 的起源

“灸法”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疗法 。 它与砭刺 、针刺同属于中医外治疗法的范畴 ,后来人们


习惯把针灸两法合称为“针灸疗法” 。
按“灸”的本义讲 ,是指用较久的火来治疗疾病 。 长沙马王堆帛书古医学佚书的“灸”字 ,皆
直接书以“久”字 ,便是明证 。 此外 ,古人对灸法还有直接称为“火”的 ,或称为“攻”的 。 这说明
了中医灸法的起源 ,与火的发明和使用有着密切而不可分的关系 。
我们知道 ,元谋人已经开始用火 ;北京人已经掌握了火的性能 ,并能长期保存火种 ;山顶洞
人可以人工取火 。 枟韩非子·五蠹枠曰 :“上古之世 ,… … 民食果 蚌蛤 ,臊腥恶臭 ,而伤害腹胃 ,
民多疾病 。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 ,而民悦之 ,使王天下 ,号之曰燧人氏 。”这说明在 18000 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 ,古人已经发明了人工取火 。
正如前述 ,起初人们是用砭石烧热 ,或在热水中浸泡后 ,用其余热作为热熨的 。 后来发现
艾叶具有易燃 、气味芳香 、遍地生长和易于加工贮存的优点 ,遂用其作为灸治的主要燃料 。
枟孟子·离枠就有“七年之疾而寻三年之艾”的记载 。 枟庄子·盗跖枠并以之健身 ,故有“无病自灸”
之说 。 另据考证 ,在新石器时代 ,由于巫术的兴起 ,曾盛行过一种“骨卜” 。 其方法是用艾蒿一
类的菊科植物燃着 ,置于动物骨骼上 ,形成一些斑点 ,观察它的裂纹 ,以求得某些征兆 。 宋代沈
括枟梦溪笔谈枠就有关于“以艾烧羊髀骨 ,视其兆 ,谓之死跋焦”的记载 。 由于这种骨卜产生于新
4 中国医学史

石器时代 ,其所采用的原料和施行方法 ,又与灸法相类似 。 因此 ,我国的灸治法应起源于新石


器时代 。

1畅1畅1畅3 金属 针灸用具 的应用

商周时代 ,由于冶炼技术的进步 ,青铜器已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 、生产的各个方面 。 这


种情况对医疗工具的改进 ,显然是极为有利的 。 可以认为 ,人们在使用砭石 、砭针的基础上 ,改
用青铜制作针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 只是目前尚缺出土实物的印证 。
但是 ,1968 年 ,在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葬中 ,有一件医工盆 ,9 枚医用金针
和银针 。 医工盆是一件口径为 27 .6 厘米的铜盆 ,盆沿和盆身均刻有“医工”字样 ,当是供医生
调药施治或针刺前后盥洗之用 。 9 枚针具中 ,4 枚金针 ,保存完好如新 ;5 枚银针 ,已腐朽残缺
不全 。 这 4 枚完好的金针 ,长度为 6 .5 ~ 6 .9 厘米不等 ;针柄呈方形 ,宽约 0 .2 厘米 ,柄上有一
小孔 ;针尖有的尖锐 ,有的稍钝 ,有的呈卵圆状 ,有的为三棱形 ,说明当时已经运用了多种不同
的针刺疗法 。 根据枟灵枢·九针十二原枠两相对照 ,就可以发现 ,医针有毫针 2 枚 , 针 、锋针 、员
针各 1 枚 。 除员针为银针外 ,毫针 、 针 、锋针都是金针 。
在灸法方面 ,河南陕县北虢国墓出土一件春秋时代的弧形铜器 。 经考证研究 ,是取火用的
阳燧 。 和它同墓出土的还有一件盘螭纹扁圆形的铜罐 ,则是用以盛装艾绒 ,供阳燧取火的 。 这
是一组极为完善而珍贵的古代灸法专用医
疗器具 。 枟黄帝针灸虾蟆经枠上 说 ,用松 、

扁鹊已开始使用金属针具 柏 、竹 、榆 、枳 、桑 、枣等八木之火以灸 ,“久


枟史 记·扁鹊 传枠 也有 “ 使弟 子 子 阳 ,厉 皆伤血脉 、肌肉 、骨髓” ,用太上阳燧之火为
针砥 石 ,外取 三阳 五 会” ,进行 针 刺 经 穴 来 灸 ,其疮易瘥 。 前赵王育说 :“上古灸者 ,用
抢救 濒临 于垂 危的“ 尸 厥” 证 。 其 中 “厉 针 阳燧之火 ,即以火珠向日 ,以艾于下承之 ,
砥石”就 是指 在磨 刀 石 上 磨 针 ,使其 锋 利 。 使得火也 。 火气行 ,中经脉而疾除 。”枟素
这些 记载 都 从 使 用 的 角 度 上 反 映 了 当 时 问·异法方宜论枠曰 :“北方者 ,… … 其病脏
金属 针的 存在 。
寒生满 ,其治宜艾睩 ,故灸睩者 ,亦从北方
来 。”说明灸法当是从北方传入中原的 。 根
据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的古医书
佚书中记载 ,治病之法 ,以灸为主 ,说明灸
法后来又由中原传播到了南方 。
金属针灸用具的应用 ,标志着针灸疗法的重大革新 ,它势必大大开拓了针灸疗法的实践应
用范围 ,并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1畅1畅2 中 药的 起源
1畅1畅2畅1 石器 时代的药 物

原始社会初期 ,生产力极其低下 ,人们生活环境恶劣 ,食物没有保证 ,因而常常是“饥不择


食” ,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 正如枟韩非子·五蠹枠所说 :“民食果 蚌蛤 ,腥臊恶臭 ,而伤害腹
胃 ,民多疾病” 。 说明原始人由于饮食而导致的疾病是很多的 。 为了生存 ,在采集野果 、种子和
1 春秋以前的医学 5

挖取植物根茎的过程中 ,经常会误食某些有毒的植物 ,而引起腹泻 、呕吐 、昏迷 ,甚至死亡 。 如


误食了大黄会引起腹泻 ,吃了瓜蒂 、藜芦会导致呕吐 。 当然 ,有时也会因偶然吃了某些植物 ,使
原有的呕吐或腹泻减轻甚至消除 。 人们经过无数次这样的尝试和长期的经验积累 ,才逐渐认
识了哪些植物对人体有害 ,哪些植物对人体有益 。 当疾病发生时 ,就会根据过去的经验 ,有意
识地加以利用 ,这样便积累了一些植物药知识 。 不少传说中都有“尝百草” 、“尝味草木” 、“尝味
百药”的记载 ,生动地反映了药物知识是在“尝”的反复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 。 因为人们最早
用来充饥的食物 ,大多属于植物性的缘故 ,所以 ,在旧石器时代 ,首先发现的药物 ,应当是植物
药 。 又由于当时采集经济主要是由妇女所承担 ,因此首先熟悉草药的人也主要是妇女 。
大约在公元前 3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生产力较前有了大的提高 ,生产工具的制作技
术不断改进 ,不仅有了石制的农业工具 ,还发明和使用了弓箭 ,这就促进了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
业的发展 。 农业的植物栽培 ,不仅扩大了食物范围 ,而且在栽培植物的过程中 ,通过对更多的
植物生长作长期而细致的观察和进一步的尝试 ,从而认识了更多的植物药 。
随着渔猎经济的发展 ,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肉类食物 ,而且经过实践 ,人们又渐渐认
识了某些动物药 ,如以动物的脂肪 、血液和骨髓来治病 ,稍后又发现各种动物内脏的治疗作用 。
原始社会末期 ,随着人类采矿和冶炼时代的到来 ,人们又进一步认识到矿物药的治疗作
用 。 如通过煮盐 ,逐渐发现了盐水明目和芒硝泻下 ,通过冶炼知道了硫磺壮阳和水银杀虫 。

1畅1畅2畅2 酒的 发明与使 用

酒在我国起源较早 ,可能远在原始公社 传说中的酒的发明者


时期 ,人们已注意到野果堆集而天然发酵的 枟战 国策枠说 :“ 帝女 令 仪 狄 造 酒 ,进之

现象 。 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 ,新石器时代中 于禹” ,认 为 是 夏 ;枟 淮 南 子 枠 说 :“ 清 之


美 ,始 于耒 耜 ” 认 为 是 商 ;枟 世 本 枠 、枟 说 文 枠
期 ,即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开始酿酒 。 仰韶
均说“杜 康造 酒” ,认 为是 周 。
文化时期是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酿酒的
前提是农业生产 。 仰韶文化中不仅农业产品
日渐增多 ,而且有了各式各样的盛水或盛酒
的陶皿 。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 ,
更有了专用的陶制酒器 。
商代农业生产有了显著的发展 ,甲骨文中记载了禾 、麦 、黍 、稷 、稻等多种农作物 。 农产品
的日渐增多 ,为酿酒业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 ,故殷人饮酒成风 。 在商代遗址出土的青铜器
中 ,有许多酒器 ,证明商代已有了大规模的酿酒业 。
酒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医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 。 在长期的饮用过程中 ,人们逐渐认识到
酒对人体的作用 ,它具有兴奋作用 ,可用作强壮剂 ;有麻醉作用 ,可用作麻醉剂 ;有杀菌作用 ,可
用作消毒剂 ;因为是液体 ,有挥发和溶媒的性能 ,它又是常用的溶剂 ,能“通血脉” ,“行药势” ,被
后世常用来加工炮制药物 。 随着人们医药知识的日益丰富 ,用药经验和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 ,
为单纯用酒治病发展到制造药酒创造了条件 。 甲骨文中“ 其酒”所记载的就是一种色美味香
的药酒 。 历代医籍和本草都认为酒是治病不可缺少的物质 ,有用不同谷类为原料而制酒的记
载 ,并使用各种方法炮制成各类药酒 。 另外从汉字构造来看 ,“ ”字从“酉” ,古“酉”与酒通 ,形
似酒坛 ,生动地体现了酒在医药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故而枟汉书枠将酒称为“百药之长” 。
6 中国医学史

1畅1畅2畅3 枟诗经枠与枟山海经枠中的药 物

枟诗经枠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也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的书籍 。 该书收录了


许多动植物 ,其中有不少是药物 ,仅植物药就达 50 余种 。 如 睙(车前) 、 (泽泻) 、葛(葛根) 、
薇(白薇) 、萎(蒿) 、苓(甘草) 、芩(黄芩) 、 (贝母) 、莞(灯心草) 、堇(乌头)等等 。 对某些药物的
采集 、产地及食用季节等 ,该书也有简略叙述 。 如“参差荇采 ,左右流之”(左捞一下 ,右拾一
下) ,“采采 睙 ,薄言捋之”(一把一把地捋下) ,是说明采集的方法 ;“沫之乡”(产菟丝子) ,“沫
之北”(产麦) ,“沫之东”(产芜菁) ,“中谷有 ”(益母草) ,“南山有枸” ,“北山有李”等 ,指明了药
物的产地 ;“七月蟋蟀” ,“八月断壶” ,说明了
采集季节 ;而“食其( 睙)实 ,宜子孙” ,则是
枟山海经枠中药物分类 关于服用效果的记载 。 对这些植物 ,枟诗经枠
枟山 海经 枠中的 药 物 ,从功 用 上 可 分 为 虽未明确指出可用以治病 ,但其中有百余种
以下 10 类 。 如 : 被后世本草著作所收录 。
补药 : ,服之 不 夭 ;碀木 ,食 之 多 力 ;
在先秦诸文献中 ,收录药物最多的是
草 ,食之 不愚 ;白 ,治不 饥和 释劳 。
枟山海经枠 ,和枟诗经枠一样 ,它并非药物专书 ,
生育 药 : ,食 之 宜 子 孙 ;鹿 蜀 ,佩 之
但却收载了不少植物 、动物和矿物药 。 较之
宜子 孙 。
避孕 药 : 蓉 ,食 之 无 子 ;黄 棘 ,服 之
与枟诗经枠 ,不仅收录药物数量增多 ,而且明
不孕 。 确指明了药物的产地 、效用和性能 ,表明人
美容 药 :荀 草 ,服 之 美 人 色 ; 草 ,食 们对药物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 ,是迄今发现
之为 人所 爱 ,服 之媚于 人 。 最早记载药物功用的书籍 。
预防药 :青 耕 可 以 御 疫 ;三 足 龟 食 之 对该书所载药物的数量 ,有不同的说
无大 疾 ;箴 鱼 ,食之 无疫 疾 。 法 ,一般认为共 126 种 ,其中动物药 67 种 ,
毒药 : 石 、无 条 皆 能 毒 鼠 ; 之 植物药 52 种 ,矿物药 3 种 ,水类 1 种 ,不详
鱼 、师鱼 食 之 杀 人 ;莽 草 、芒 草 等 均 能 毒
类属 3 种 。 从其功用来看 ,所治疾病达数十
鱼。
种 ,包括内 、外 、妇 、眼 、皮肤等各种疾患 。 大
解毒药 :耳 鼠 可 御 百 毒 ;焉 酸 可 以 治
部分是一药治一病 ,但也有一药治二病的 ,
毒。
杀虫 药 :肥 遗可以 杀虫 。
如肥遗治疠又杀虫等 ,共 14 种 。 其使用方
兴奋药 : 食 之无 卧 ; 鱼食之 不 法有内服与外用两个方面 ,内服有“服” 和
眠。 “食” ,外用包括佩带 、沐浴 、坐卧和涂抹等
兽用 药 :杜 蘅 、芑 、流 赭 等 ,可 以 增 强 法。
马力 ,治牛 马病 。 从枟山海经枠所载药物的品种和治病的
广泛性可以了解到我国春秋及其以前时期 ,
药物的发展已相当可观 ,日益丰富的药物知
识 ,为后来药学专书的出现 ,奠定了基础 。

1畅1畅2畅4 汤液 的发明

汤液是中药的主要剂型之一 。 商代前 ,人们多使用单味生药 ,到了商代 ,由于药物品种的


增多 ,用药经验的日益丰富 ,使人们有可能根据病情 ,选用多种药物 ,并应用食物烹调技术 ,将
1 春秋以前的医学 7

复方加水煎熬而成汤液 。 相传伊尹创制汤液 ,枟史记·殷本纪枠有“伊尹以滋味说汤”的记载 。


枟资治通鉴枠称他“闵生民的疾苦 ,作汤液本草 ,明寒热温凉之性 ,酸苦辛甘咸淡之味 ,轻清浊重
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 。”枟甲乙经·序枠亦谓 :“伊尹以亚圣之才 ,撰用神农本草 ,以为汤
液 。”伊尹 ,商初人 ,系汤王妻子陪嫁的媵臣(即奴隶) ,初为厨师 ,因才智出众 ,富有创见而被起
用为右相 。 他既精烹饪 ,又兼通医学 ,因此把自己加工食物的经验 ,转而用来加工药物 ,是完全
可以理解的 。 同时说明汤液的发明和使用与食物烹调有着密切的关系 。 服用汤药不仅方便 ,
增强药效 ,又可减低药物毒性 。 汤液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是药剂方面一个很大的进步 ,并进一
步促进了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 。

1畅2 医学 知识 的初 步积 累

原始社会中 ,由于生产力低下 ,经济文化发展非常缓慢 ,因此医学知识的积累也受到了很


大限制 。 到了奴隶社会 ,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 ,经济文化也有了显著的发展与进步 ,医学知识
的积累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 这些都可以从甲骨文 ,以及现存的枟周易枠 、枟尚书枠 、枟诗经枠 、枟礼
记枠 、枟周礼枠 、枟左传枠 、枟山海经枠等书中反映出来 。

1畅2畅1 甲骨 文中 关于 疾病 的记 载
根据 甲骨文记 载 ,殷代 (公元 前 17 世
纪 ~ 公元前 12 世纪)对于疾病大部分还是按 甲骨文与卜辞
身体部位笼统来命名的 ,如疾首(头病) 、疾目 根据有 关资 料 表明 ,在 河 南 安 阳 原殷
(眼病) 、疾耳(耳病) 、疾鼻(鼻病) 、疾身 (腹 墟旧 址 出 土 的 甲 骨 约 16 万 余 片 ,其 中 载
病)等 。 但有些疾病已能根据其主要特征 ,给 病的 有 323 片 ,415 辞 。 所 记 载 疾 病 的 名
以专门命名 ,如疟 、疥 、蛊 、龋等 。 也有一些是 称有 20 余种 。 卜 辞 样 式 如 :“甲 辰 卜 ,出 ,

根据生理功能失常而命名的 ,如疾言(语言障 贞王 疾首 ,亡 。”“贞 王弗 疾目 。”

碍和失语症)等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疾
年” 、“疾雨” 、“降疾” ,形象地表述了疾病发生
的广泛性 。 这可能是流行病的最早认识 。 所
有这些都说明当时对疾病已有了一定的认
识。

1畅2畅2 固定 病名 的出 现

西周以来 ,在枟尚书枠 、枟周易枠 、枟诗经枠等古典著作中 ,对热病 、昏迷 、浮肿 、逆产 、不孕等已有


了初步认识 ,枟周礼枠 、枟诗经枠还提及虫蛊和沙蜮病 。 有人作过统计 ,仅枟诗经枠一书涉及病名达
40 余种 ,且大多描述了该病的症状 。 尤其是枟山海经枠已经根据发病特点 ,给予固定病名 ,如
瘕 、瘿 、痔 、疥 、痈 、疽 、痹 、风 、疟 、狂 、暍 、瘘 、瘅 、疣 、蛊 、疠 、惑 、厥等 ,多达 38 种 。 几乎在同一时
期 ,枟左传枠亦述及了部分病名 ,如疠疾 、疟疾 、瘅疽 、痒 、佝偻等 。 这些和甲骨文中主要依据身体
部位来区分的所谓疾首 、疾目 、疾足等情况相比 ,显然有了很大进步 。
8 中国医学史

1畅2畅3 对自 然条 件与 人体 发病 关系 的认 识
随着西周农业和天文学的发展 ,人们不仅观察到节气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同时 ,对
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认识 。 初步了解到季节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如枟周礼·天
官枠记载有四季多发病 :“春时有窢首疾 ,夏时有痒疥疾 ,秋时有疟寒疾 ,冬时有漱上气疾 。”枟礼
记·月令枠也有“孟春 … … 行秋令 ,则民大
疫”和“季春 … … 行夏令 ,则民多疾疫”的记
礼 记
礼 在古代是制度 之意 。 古代 的礼记 载 。 说明四时气候与人体疾病有关 ,气候
有三 部 。 失常能导致疾病流行 ,并知道流行病具有
1) 枟 仪礼 枠 :为 古 代 军 嘉宾 礼 ,至 汉 已 传染性 。 而枟吕氏春秋枠所记述的“轻水所
不全 。 鲁 恭 王 得 之 孔 子 室 内 坏 墙 中 56 多秃与瘿人 ,重水所多窞与 人 ,甘水所多
篇 ,其 中 17 篇 同 今 文 ,其 余 39 篇 后 人 又 好与美人 ,辛水所多疽与痤人 ,苦水所多尪
称之 为枟逸 礼枠 。
与伛人” ,则表明人们已经懂得由于各地水
2) 枟礼 记枠 :分 枟大 戴 礼枠 与 枟小 戴 礼 枠 。
质不同 ,可以导致不同的疾病 。
枟小戴 礼 枠 为 孔 子 弟 子 所 记 ,包 括 聘 、燕 、
冠 、昏 、饮 礼 ,加 上 后 来 捡 到 的 乐 礼 ,共 称
为枟大 戴礼枠 。 1畅2畅4 对 疾病 的诊 治
3) 枟 周 礼 枠 :周 代 的 官 职 制 度 ,有 天 、
地 、春 、夏 、秋 、冬 6 篇 ,至 汉 缺 冬 官 ,后 以 对于疾病的治疗 、药物的使用虽然很
枟考工 记枠补之 。 早 ,但大多是比较平和和无毒的 “汤液” 、
“醪醴” ,这些可食用的东西 ,对某些疾病的
治疗效果 ,可能不大 。 到了春秋时代 ,这种
情况有了变化 ,出现了一批效专力宏 ,但亦
容易中毒的药物 。 枟尚书·说命枠记载 :“若
药弗瞑眩 ,厥疾弗瘳 。”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 所以枟礼记·曲礼枠亦说 :“君有疾饮药 ,臣先尝之 ;亲
有疾饮药 ,子先尝之 。 医不三世 ,不服其药 。”
奴隶社会后期 ,随着朴素唯物论的发展和巫的衰落 ,不仅出现了以六气“阴 、阳 、风 、雨 、晦 、
明”解释疾病的六气致病学说 ,而且在疾病的诊断上 ,也初具雏形 。 枟墨子·兼爱上篇枠说 :“圣人
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必知乱之所自起 ,焉能治之 。 不知乱之所自起 ,则不能治 。 譬之如医之攻
人之疾者 ,然必知疾之所自起 ,焉能攻之 ,不知疾之所自起 ,则弗能攻 。”枟周礼·天官枠更具体地
说 :“以五气 、五声 、五色 (视)其死生 。 两之以九窍之变 ,参之以九脏之动 。”以上两段引文 ,其
一是说治理天下有如医之攻疾 ,必先了解 、掌握病之发于何处 ,然后方可施治 ;其二在于表明医
之疗疾 ,当从病人五脏所出的气味 ,言语所发的声音 ,容貌所呈现的颜色 ,来判断病人的生死吉
凶 ,并须反复观察其九窍的变化和脏腑的反映 ,此可谓中医诊断学之滥觞 。
在临证治疗方面 ,食养 、药疗 、酒剂及针刺火灸等 ,皆已推广使用 。 枟周礼·天官枠曾说 :“以
五味 、五谷 、五药养其病” ,又说 :“凡疗疡 ,以五毒攻之 ,以五气养之 ,以五药疗之 ,以五味节之 、
凡药 ,以酸养骨 ,以辛养筋 ,以咸养脉 ,以甘养肉 ,以滑养窍” 。 据郑玄注 :“五毒 ,五药之有毒
者 ,… … 合黄 ,置石胆 、丹砂 、雄黄 、 石 、慈石于其中 ,烧之三日三夜 ,其烟上者 ,以鸡羽扫取
之 ,以注创 ,恶肉破骨尽出 。”可见当时使用的药物 ,除包括各种味觉的食物和专以疗病的众多
1 春秋以前的医学 9

药物外 ,而且还有了专以疗疡的外用腐蚀药 。

1畅3 专 职医 生与 早期 医事 制度

奴隶制社会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 ,各行各业日益趋向专业化 。 当时秦国已有医


和 、医缓等著名的专职医生出现 。
根据枟周礼·天官枠记载 ,当时的宫廷医生已分为食医 、疾医 、疡医 、兽医四种 。 食医管理饮
食卫生 ,相当于营养医生 ;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 ;疡医专门处理肿疡 、溃疡 、金创 、骨折等病 ,相
等于外科和伤科医生 ;兽医为治疗牲畜疾病的医生 。
枟周礼枠还记载 ,当时已建立了一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 。 医师总管医药行政 ,并在年
终考查医生们的医疗成绩 。 其中有“岁终则稽其医事 ,以制其食 ;十全为上 ,十失一次之 ,十失
二次之 ,十失三次之 ,十失四为下”的规定 。 又设士 、府 、史 、徒等专职人员 ,各司其职 ,协助医师
进行卫生行政管理 。
这个时期对病历记录和死因报告已经开始重视 。 枟周礼·天官枠记载 :“凡民之有疾病者 ,分
而治之 ,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说明当时已建立了记录治疗经过的病历 ,对于医治无
效而死亡者 ,还要求作出死亡原因报告 。 这些措施在医学史上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
专职医生的出现与医事制度的建立 ,反映了当时医学发展的水平 。 这不仅是对鬼神致病
和巫医治病的否定 ,而且也为医药经验的积累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

1畅4 医 学理 论的 萌芽

春秋时代 ,由于实践知识的积累已经比较丰富 ,加之阴阳五行学说的初步形成 ,巫医日渐


没落 ,专职医生的出现 ,给医学理论的逐步形成 ,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
枟左传·昭公元年枠记载 ,公元前 541 年 ,秦国医生和在给晋侯诊病时 ,其所发的议论已说明
当时医学理论处于萌芽状态了 。 现节引如下 :“晋侯有疾 ,… … 求医于秦 。 秦伯使医和视之 ,
曰 :疾不可为也 ,是谓近女室 。 疾如蛊 ,非鬼非食 ,惑以丧志 。 … … 公曰 :女不可近乎 ? 对曰 :节
之 。 … … 天有六气 ,降生五味 ,发为五色 ,征为五声 ,淫生六疾 。 六气曰阴 、阳 、风 、雨 、晦 、明也 。
分为四时 ,序为五节 ,过则为菑 ,阴淫寒疾 ,阳淫热疾 ,风淫末疾 ,雨淫腹疾 ,晦淫惑疾 ,明淫心
疾 。 女 ,阳物而晦时 ,淫则生内热蛊惑之疾 。 今君不节不时 ,能无及此乎 ?”
从这段话里 ,我们可以看出 :① 以四时 、五节 、六气等季节 、气候变化作为主要病因的概念
已经形成 。 ② 阳淫热疾和阴淫寒疾的记载 ,说明后世“阳盛则热 ,阴盛则寒”的病理学说已经形
成 ;而“风淫末疾 ,雨淫腹疾”的说法 ,则与后世风病四肢痛 、湿病有腹泻的理论有着密切渊源关
系 。 ③ 五味 、五色 、五声的概念 ,给以后诊断学和药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④ 鬼神致病说已
开始动摇 。

1畅5 预防 医学 思想 的产 生
春秋时期 ,由于对四时气候和疾病的关系有所认识 ,人们还产生了企图以控制气候变化来
10 中国医学史

预防疾病的思想 。 如枟左传 ·昭公二年枠 记


个人卫生的讲究 载 :“古时日在北陆 而藏冰 ,西陆朝觌而 出
在商 代甲 骨文 中 有 盥 洗沐 浴 (盥 、沫 、 之 。 … … 自命 夫 命 妇 ,至 于 老 疾 ,无 不 受
浴 、洗)的 记 载 。 1953 年 殷 墟 的 考 古 发 掘 冰 。 … … 其藏之也周 ,其用之也遍 ,则冬无
中 ,出 土 了 壶 、盂 、勺 、盘 、陶 搓 、头 梳 等 全 愆阳 ,夏无伏阴 ,春无凄风 ,秋无苦雨 … … 疠
套盥 洗用 具 ,西周 时 期 个 人卫 生 的 讲 究 则 疫不降 。”这种想以“藏冰”的办法控制四时
得到 进一 步 发 展 。 枟 礼 记 枠 中 “ 鸡 初 鸣 ,咸 气候的变化 ,以达到“疠疫不降”的目的 ,虽
盥漱”和 “ 头 有 疮 则 沫 ,身 有 疡 则 浴 ” 等 内 然不见得能收实效 ,但这种 朴素的预防 思
容 ,记 载了 周代 的日常 卫生 习惯 。
想 ,却是值得重视的 。 此外 ,枟左传·襄公十
七年枠还有“国人逐瘈狗”的记载 ,证明当时
对狂犬病能传染给人已经有所认识 。

这一时期 ,人们在长期与疾病进行斗争的过程中 ,从对医药的 发现到 对疾病 的认识 、诊断


的经验的积累不断地丰富 ,在病因 学说和 预防医 学思 想方 面出 现了 对后 世颇 有影 响的 成就 。
特别是专职医生的出现和医事制度的建立 ,不仅是对鬼神致病说的否定 ,也反映了当时的医学
发展水平 。

目标检测
一 、单选题
1畅 “孟春行秋令 ,则民大疫”和“季春行夏令 ,则民多疾疫”见于
A畅 枟尚书枠 B畅 枟周易枠
C畅 枟礼记枠 D畅 枟左传枠
2畅“春时有窢首疾 ,夏时有痒疥疾 ,秋时有疟寒疾 ,冬时有漱上气疾”首先记载于
A畅 枟周礼枠 B畅 枟礼记枠
C畅 枟逸礼枠 D畅 枟尚书枠
3畅 最早提出“阴 、阳 、风 、雨 、晦 、明”六气致病说的医家是
A畅 医缓 B畅 医和
1 春秋以前的医学 11

C畅 扁鹊 D畅 淳于意
4畅 最早的医疗工具是
A畅 骨针 B畅 竹针
C畅 竹刀 D畅 砭石
5畅 医药起源于
A畅 圣人 B畅 巫
C畅 动物本能 D畅 以上都不对
6畅 我国重视死亡病历报告与死因报告起于
A畅 周代 B畅 汉代
C畅 秦代 D畅 战国时代
7畅 巫的衰落时期在
A畅 春秋时代 B畅 战国时代
C畅 汉代 D畅 南北朝
8畅 相传汤液的发明者是
A畅 汤王 B畅 淳于意
C畅 仪狄 D畅 伊尹
二 、多选题
1畅 枟周礼·天官枠的医事制度内容有
A畅 医师掌医之政令 B畅 编制有士 、府 、史 、徒
C畅 有考核制度 D畅 有病历和死亡报告制度
2畅 甲骨文对疾病的命名是
A畅 根据疾病特征命名 B畅 根据不同部位命名
C畅 根据人体生理失常命名 D畅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命名
3畅 枟周礼·天官枠医学分科中有
A畅 耳目痹医 B畅 疾医
C畅 疡医 D畅 带下医
4畅 春秋时期对疾病的预防表现在
A畅 藏冰 B畅 对病人隔离
C畅 逐 狗 D畅 服预防药物
三 、问答题
1畅 甲骨文对疾病是如何命名的 ?
2畅 医和的“六气致病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3畅 概述枟周礼枠一书记载的医学分科和医事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
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医学

学习目标
1畅 理 解医学理 论形 成 的 基本 因 素 及 对医 学 理 论 产 生 和 医 疗
实 践的指导 作用
2畅 简 述与中医 理论有关的 古代哲学 思想
3畅 简 述枟黄 帝内经枠的基本 精神与成 就
4畅 说 出枟神 农本草经枠对药 物学的贡 献
5畅 说 出枟伤 寒杂病论枠的内 容与成就

战国时期 ,各国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所有制陆续取代了奴隶主阶级所有制 ,我国进入了封


建社会 。 后进的秦国 ,执行了“商鞅变法” ,实现了彻底的封建改革 ,于公元前 221 年统一了中
国 。 秦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统一全国文字和度量衡 ,推动了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 。 但后
来由于腐败与暴政 ,引起了农民起义 ,被西汉王朝取而代之 。 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的进步政策 ,
对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起了一定作用 。 后因王莽托古改制 ,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 ,引起了农民
起义 。 公元 25 年 ,王莽败灭 ,刘秀建东汉 。 前期的东汉农业生产有新的发展 ,冶炼 、煮盐 、造
纸 、织帛等手工业都有重要成就 。 后期由于统治者的日益腐朽 ,爆发了黄巾起义 ,继而三国鼎
立 ,到公元 265 年 ,西晋王朝建立 ,不久才又重新实现了全国统一 。
战国至秦汉时期 ,随着社会制度的进步 ,物质文化和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 农业上
发明了楼犁 、耦犁 ,手工业上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太史令张衡创制了浑天仪 、候风仪 ,特别是地
动仪 ,使世界上从此有了地震方向的记录 。 数学著作也很多 ,如西汉枟周髀算经枠应用了勾股定
理 ;东汉的枟九章算术枠不仅有开平方 的方法 ,而且创立了 “割圆术” ,计算出圆 周率( π) 为

12
2 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医学 13

3畅1416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据 。 农学专著有枟 胜之农书枠 、枟四民月令枠等 9 种之多 。 至


于哲学和社会政治学方面 ,由于战国时期“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
名辩家 、阴阳家等不同学派十分活跃 ,成为我国历史上学术思想最为兴旺的时期之一 。
上述科学的 、哲学的和社会政治学说的思想内容 ,对医学思想的发展和医学理论的形成 ,
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 但影响最大的则是先秦时期的阴阳五行思想 、秦汉时期的道家思想 、汉
武帝以后的儒家思想 。
原始的阴阳说和五行说 ,经过战国邹衍学派的统一 ,到西汉董仲舒唯心主义的发挥 ,再到
东汉王充唯物主义的论述 ,鲜明地表现了哲学上两条路线的对立 ,这种对立的“双方” ,都影响
到了医学 。 但总的说来 ,其唯物主义的内容 ,成为中医学理论的思想基础 。 而道家思想中的
精 、气 、神等合理概念和摄生方法 ,被移植到中医学 ,并构成它的重要内容 。 其次 ,儒家“仁义道
德”思想中的进步内容 ,对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也起了积极作用 。
总之 ,这一时期医学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 ,由以往实践经验积累阶段 ,进入了理论总结
阶段 。 尤其是枟内经枠 、枟难经枠 、枟神农本草经枠 、枟伤寒杂病论枠等著作的问世 ,标志着我国医学理
论体系已初步形成 。

2畅1 中 医理 论思 想基 础的 奠定

2畅1畅1 气 、精 、神
“气” ,最初是指天空中的云气 ,人们呼吸之气及天地间的大气 ,后来其涵义渐有延伸 ,认为
世界上一切有形的物质 ,都是由无形的气变化而来的 ,人也不例外 。 如枟管子·心术下枠曰 :“气
者 ,身之充也 ,”枟管子·内业枠曰 :“凡人之生也 ,天出其精 ,地出其形 ,合此以为人 。”说明人的精
气来源于天气 ,形体来源于地气 。
“精” ,也称为精气 ,它是一种更为精微的气 。 枟管子·内业枠曰 :“精也者 ,气之精者也 ,”又
曰 :“精存自生 ,其外安荣 ,内脏以为泉源 。 浩然和平以为气渊 ,渊之不涸 ,四肢乃固 ,泉之不竭 ,
九窍遂通 。”说明人之四肢 、九窍及内脏活动 ,无一不是以“精气”为渊源的 。
“神” ,古人认为它与气 、精是同一类物质 。 如枟管子·内业枠曰 :“一物能化谓之神 ,一事能变
谓之智 ,化不易气 ,变不易智 。”表明“神”与“气”是一类物质 ,世上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是它作用
的结果 ,然而这种作用是不知不觉 ,不易测知的 。

2畅1畅2 阴 阳 五 行

阴阳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 ,此后根据日光的特点加以引申 :凡光明 、温暖者皆归于阳 ;


凡黑暗 、寒冷者都归于阴 。 又因日在天上 ,故又引申天为阳 ,地为阴 ;上为阳 ,下为阴 ;动为阳 ,
静为阴 ;气为阳 ,形为阴等 。 此后 ,阴阳学说又与气的学说相结合 ,分为阳气 、阴气 。 如枟淮南
子·本经训枠曰 :“天地之合 ,和阴阳 ,陶化万物 ,皆成一气者也 。”枟天文训枠曰 :“一而不生 ,分而为
阴阳 ,阴阳合而化物生 。”就是说元气只有化分为阳气和阴气 ,经过阴阳交接才能产生万物 。
五行指金 、木 、水 、火 、土而言 。 最初可能不叫五行 ,而叫“五材”或“六府” ,是指人们生活中
14 中国医学史

离不开的 5 种或 6 种东西而言 。 如枟左传·


中国哲学特质对医学 襄公二十七年枠曰 :“天生五材 ,民并用之 ,废
一不可 。”枟左传·文公七年枠曰 :“六府三事 ,
方向和目标的设定
谓之九物 ,水火金木土谷 ,谓之六府 ,… … ”
哲学的 本体论 决定了 对事 物的 认识 方
向和方式 。 元 气论 和天 人相 应的 模式 强 有
这里提到的 6 种东西 ,除多出一种谷 ,其他
力地模塑了中医学 体系 。 气 的无形性 、无 限 与五行完全相同 。 谷由土生 ,实际上谈的仍
性 、连续性 、无内在结构性 ,决 定了中医学 认 是五行 。 因此 ,枟尚书·洪范枠把它作为 9 条
识生命和疾病不可能从结构 入手 、从局部 入 治国大计的第 1 条 ,并叙述其特点为 :“水曰
手 。 因此 ,中医理论就不可能 建构在实证 的 润下 ,火曰炎上 ,木曰曲直 ,金曰从革 ,土爰
结构分析基础之上 。 因此 ,中 医学理论也 就 稼穑 。 润下作咸 ,炎上作苦 ,曲直作酸 ,从革
必然地缺 少西 医那 种解 剖 学 、生 理学 、病 因
作辛 ,稼穑作甘 。”值得注意的是枟国语 ·郑
学 、病理学 、药理学等成分及学术性质 。
语枠曰 :“夫和实生物 ,同则不济 。 以它平它
天人 相 应 的 模 式 又 决 定 了 中 医 学 必
谓之和 ,故能丰长而物生之 ;若以同稗同 ,尽
然以 天地 万 物 的 共 性 作 为 自 身 理 论 的 基
本构 架 ,所以 阴阳 五 行 学 说才 不 仅 是 外 在
乃弃矣 。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
的哲 学指 导思 想 ,而 且 是 中医 学 内 在 理 论 物 。”强调只有性质不同的几种材料相结合 ,
组成 部分 。 如 此 ,中 医 学 对自 身 对 象 的 特 才能构成各种事物 ,这可能是以后五行相生
殊性 就 缺 少 深 刻 细 致 的 探 究 ,把 一 切 生 相克学说的起源 。
理 、病 理 、药 理 问 题 一 并 纳 入 阴 阳 五 行 的
架构 内 ,并 以此 建构了 理论 系统 。
2畅1畅3 天 人相 应学 说

天人相应学说源于枟吕氏春秋枠宇宙一
体化理论 。 根据该书枟十二纪枠描绘 ,人的社
会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对应 ,有着共同的周
期 ,人机体(五脏)和人的社会活动 、属性(五性 、五事等)与自然界有统一的结构 。 如枟有始览枠
篇曰 :“天之万物 ,一人之身也 ,此谓之大同 。”枟淮南子·天文训枠也曰 :“ … … 天有九重 ,人亦有九
窍 ;天有四时以制十二月 ,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 ;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 ,人亦有十二肢
以使三百六十节 。”这种说法 ,在强调人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这一点上是合理的 ,但硬拿人体
的具体结构和天地日月等相比照 ,就有点牵强附会了 。

2畅2 诸 汉墓 出土 医书

2畅2畅1 马王 堆汉 墓医 书
2畅2畅1畅1 枟足臂十 一脉灸经枠 、枟阴阳 十一脉灸 经枠(以下分 别简称枟足臂枠 、枟阴阳枠)

枟足臂枠与枟阴阳枠均全面论述了 11 条经脉的循行走向及所主治疾病 。 从成书年代来讲 ,


枟足臂枠早于枟阴阳枠 ,即前者是后者的祖本 。
在枟灵枢·经脉枠里 ,较详尽地论述了 12 条经脉 ,与枟足臂枠 、枟阴阳枠相比 ,发现从内容到词句
均有许多相似之处 ,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① 两部灸经只记载了人体 11 条经脉 ,
2 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医学 15

比枟灵枢·经脉枠少 1 条手厥阴经 ,可以认为


枟内经枠12 条经脉是在两部灸经的基础上发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
展而来的 。 ② 灸经中所论经脉的循行走向多
与竹木简
以向心性为主 ,彼此不相衔接 ,无规律可言 ,
1972 年 初 至 1974 年 初 ,在 长 沙 市 东
而枟黄帝内经枠所载 12 经脉循行走向很有规 郊马 王 堆 发 掘 了 3 座 西 汉 古 墓 。 其 中 1
律 ,③ 灸经所叙经脉与脏腑之间并无必然联 号汉墓 墓 主 是 西 汉 长 沙 国 丞 相 侯利苍
系 ,而枟黄帝内经枠所述 12 经脉均与脏腑有密 的夫人 ,名叫 辛追 ;2 号 墓的 墓主是 利 苍本
切关系 ,而且有规律可循 。 ④ 灸经对经脉命 人 ;3 号 墓 的 墓 主 为 利 苍 的 儿 子 ,死 时 仅
名尚不统一 ,如枟足臂枠称手太阳脉为臂泰阳 30 多 岁 。 在这 群墓葬 中 ,出 土了几 千 件珍

脉 ,枟阴阳枠称手太阳脉为钜阳脉 ,而枟内经枠皆 贵文 物 ,其中 3 号墓 中 出 土 了 一 批 帛 书和


竹木 简 ,都 是 汉 文 帝 12 年 ( 公 元 前 168
以手足三阴三阳命名 ,12 条经脉的命名是统
年)随葬 的 ,帛书 共 20 余 种 12 万 字 ,内容
一的 。
包括哲 学 、历史 、天 文 、地 理 、医药 学 等 ,其
2畅2畅1畅2 枟五十二 病方枠 中古 医 书 有 11 种 。 竹 木 简 200 支 ,全 部
为医 书 。
枟五十二病方枠现存 10000 余字 ,分为 52
题 ,每题治疗一类疾病 ,少则 1 方 ,多则 20 余
方 。 现存医方总数 283 个 ,用药 247 种(其中
近半数是枟神农本草经枠未载的) 。 书中提到
病名 103 个 ,包括内 、外 、妇 、儿 、五官各科 ,外
科尤为突出 ,内科不多 。 如治疗痔疮 :“巢塞直( )者 ,杀狗 ,取其脬 ,以穿 ,入直( 中) ,炊
(吹)之 ,引出 ,徐以刀 去其巢 ,治黄黔(芩)而娄(屡)傅之 。”反映了外科手术在西汉时的进步 。

2畅2畅1畅3 枟导引图枠 、枟却 谷食气枠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枟导引图枠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经复原后 ,彩图长 100


厘米 ,高约 50 厘米 。 图上描绘了 44 个不同性别 、年龄的人在做各种导引动作 ,他们分 4 排 ,每
排 11 人 ,人像高 9 ~ 12 厘米 ,动作姿态大约分为 3 类 :呼吸运动 、活动四肢及躯干运动 、持械运
动 。 有的图旁还标明了该导引可以防治疾病的名称 。 如“引聋” ,即以导引防治耳聋 。
枟却谷食气枠是我国现存最早气功导引专著 。 原书约 500 字 ,惜已残缺不全 ,仅可辨认 270
余字 。 主要记载导引行气的方法和四时食气的宜忌 。

2畅2畅1畅4 枟脉法枠 、枟阴阳 脉死候枠

枟脉法枠全书 300 余字 ,因缺损过甚 ,内容已无法完全知晓 。 从首尾文义 ,知为师徒传授脉


法之书 。 书中提到了人体气与脉的关系 ,并以此指导灸法和砭法 。
枟阴阳脉死候枠是最早诊断专书 ,全书约 100 余字 。 书中提出 ,三阳脉属天气 ,主外 ,主生 ,
三阳病一般不是死证 ,其中只有折骨裂肤才有引起死亡的危险 ;三阴脉属地气 ,主内 、主杀 ,其
病有腐脏烂肠者 ,容易引起死亡 。 并记载了五种死候的具体症状和特征 。

2畅2畅1畅5 枟养生方枠 、枟杂 疗方枠 、枟胎产书枠

枟养生方枠原书估计 6000 余字 ,因残缺严重 ,现存 3000 余字 。 该书正文在前 ,目录在后 ,原


16 中国医学史

有标题 32 个 ,现为 27 个 。 所论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健身补益方 ,二是补益性机能的药方 。


枟杂疗方枠原书约 600 余字 ,现残缺严重 ,根据现有文字分析 ,内容包括 4 个方面 :补益男女
性机能法 ,产后埋葬胎衣法 ,补中益气方药 ,蜮和蛇等咬伤的防治 。
枟胎产书枠800 余字 ,现残缺不全 ,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妇产科著作 。 其内容有养胎 、埋胞 、
转胞 、求子及产后处理等 。 书中所载胎教是医学史上最早的论述 。

2畅2畅1畅6 竹木 简医书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木简书约 4000 余字 ,其成书年代可能为秦汉之际 。 4 部简书中 ,枟杂


禁方枠为祝由方 ,枟十问枠 、枟合阴阳枠 、枟天下至道谈枠主要论述了养生学和房中术问题 。 在养生方
面 ,提出了遵循天地阴阳四时变化规律 、注意饮食起居和控制喜怒哀乐等情志 、坚持气功导引 、
调适和调节房室生活的原则 。 房事方面 ,论述了“七损八益” 。 七损 ,指七种有害的两性交 ;
八益 ,是指将气功导引与房室活动相结合的八种有益的两性交 。 从而解决了枟黄帝内经枠中
引起长期争论而难以解释清楚的“七损八益”问题 。

汉陵张家山汉墓出土 2畅2畅2 江陵 张家 山汉 墓医 书
竹简医书 2畅2畅2畅1 枟脉 书枠
1983 年 底 至 1984 年 初 ,在 湖 北 江 陵
张家 山 M 247 、M 249 、M285 等 3 座 西 汉 前 枟脉书枠63 简 ,约 2028 字 。 其内容大体
期墓 葬中 、相继 发现 了 大 批 竹 简 。 其 中 以 与马王堆 出土 的 枟阴阳 十一 脉灸 经枠 、枟脉
M 247 出 土的 竹简 最 多 ,达 1000 余 支 。 竹 法枠 、枟阴阳脉死候枠三帛书相当 。 后三书的
简 大 部 分 藏 在 竹 筒 内 ,保 存 较 完 整 ,字 迹 缺字 ,以枟脉书枠作校对 ,基本能够补足 。 如
清楚 。 内 容 包 括 法 律 、历 史 、历 法 、算 数 、 枟脉法枠原文缺 164 字 ,经对照枟脉书枠补足
医学 等 。 医 学 方 面 著 作 有 2 种 ,分 别 为
后 ,仅缺 11 字 。
枟脉 书枠 和 枟 引 书枠 。 墓 葬 年 代 为 汉 吕 后 至
枟脉书枠论述了 67 种疾病的名称及简要
文帝 初年 ,相当 于公元 前 2 世纪 中期 。
症状 ,涉及内 、外 、妇 、儿 、五官科病证 ,有些
病名如醉 、浸 、浇 、殿等 ,是马王堆医书和枟黄
帝内经枠未记载的 。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疾
病证候学专书 。

2畅2畅2畅2 枟引书枠

枟引书枠有 113 枚 ,约 3235 字 。 原简名枟引书枠题于首简的背面 ,这是论述导引的专书 。 与


马王堆枟导引图枠比较 ,前者无图而以文字说明导引动作 ,后者则有图而无文字说明 。 枟引书枠内
容有 3 个部分 :① 论述四季养生之道 ,其基本精神与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枠相同 。 ② 论述导引
术式及作用 ,共载导引术 110 种 ,除去重复者为 101 种 。 其中描述术式 85 种 ,用于治病者 50
种 ,仅述功用者 16 种 。 ③ 讨论了致病因素 、防治方法及养生理论 。 认为病因是“必于暑 、湿 、
风 、寒 、雨 、露 、奏(腠)理启阖 、饮食不和 、起启不能与寒暑相应 ,故得病焉” ;防治方法是“治八经
之引 ,炊(吹) 、 (絽) 、 (呼) 、吸 ,吸天地之精气 ,实其阴 ,故能毋病” ;养生则强调须与自然界
相应 。
2 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医学 17

2畅2畅3 武威 汉墓 医书 武威汉墓医书
1972 年 11 月 ,在 甘 肃 武 威 县 旱 滩 坡
枟治百病方枠保存了较完整医方 30 余个 ,方 发掘 了 一 座 东 汉 早 期 的 古 墓 ,经 鉴 定 ,墓
中涉及药物 100 味 。 全书体例多为一病一方 , 主人 可能是 一位 年 长 的 医生 ,随 葬 品 包 括
每条条文列方名 、病名或证候 、药物名称 、药量 、 有医 药 简 牍 92 枚 ,其 中 木 简 78 枚 ,木 牍
制药 、服法 、禁忌等 。 有的条文还记载了针灸穴 14 枚 ,保存了 较完 整的 医方 30 余 首 ,还 有

位 、针灸 禁忌 。 所论 涉 及内 、外 、妇 、五 官 科 。 鸠首 杖 、五 铢 钱 等 。 初 名 枟 武 威 汉 代 医

100 味药中 ,69 种见于枟神农本草经枠 ,11 种见 简枠 ,后因简 中有 “治百 病 方 ”的 字 样 ,遂 改


名为枟治 百病 方枠 。
于枟名医别录枠 ,另 20 余种未见以上 2 书 。 书中
以复方为主 ,每方少则 2 、3 味药 ,多的达 15 味
以上 。 且剂型多样 ,有汤 、丸 、膏 、醴 、滴 、栓等 。
有的病还根据疾病症状的不同调整药物及用药
的分量 ,体现了辨证论治的苗头 。

2畅3 四大 经典 的内 容和 价值

从考古发掘的大量医药史料可以看到 ,从战国到两汉三国时期 ,我国医药学已发展到了相


当可观的水平 。 在此基础上 ,从医药的临床实践提高到理论方面进行了划时代的总结 ,完成了
中医学的四部经典著作 。 枟内经枠全面总结了医学实践经验 ,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枟难
经枠以问难形式解释枟黄帝内经枠 ,主要包括脉诊 、经络 、针灸和解剖 ;枟神农本草经枠总结了药物
知识和配伍理论 ;枟伤寒杂病论枠发展了理 、法 、方 、药理论 ,确立了辨证施治的原则 。

2畅3畅1 枟内经枠 枟内经枠沿革


枟素 问枠在唐 代只 存 8 卷 ,其 中 第 7 卷
2畅3畅1畅1 枟内经枠的作者 与成书
的 9 篇 已佚 。 唐 代 王冰 注 解 此 书 时 ,补充
枟内经枠又名枟黄帝内经枠 ,包括现存的枟素 了“天 元纪 大论” 等 7 篇 ,仍缺 2 篇 。 现存

问枠和枟灵枢枠两部分 。 关于其成书年代 ,有人 的枟内 经 · 素 问 枠 ,虽 有 81 之 篇 目 ,而 其 中


的第 72 篇 “刺 法 ” ,第 73 篇 “ 本 病 ” ,只 有
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 ,有人则认为是秦 、汉时
篇名 ,没有 文 章 。 直 到宋 代 ,又 补充 两 篇 ,
期 ,还有人断定成书于东汉 ,甚或魏 、晋 、南北
附录 于该 书 之 后 ,称 为 “ 素 问 遗 篇” ,显 系
朝时期 。 我们认为枟黄帝内经枠并非出自一时
后人伪 托之 作 。 枟灵 枢 枠一 书 ,原 来 只 剩残
一人之手 ,大约是战国至秦汉时期 ,许多医家 本 。 北宋 元 祐 八 年 (1093) ,高 丽 献 来 枟黄
搜集 、整理 、综合而成 ,其中甚至包括东汉乃 帝内 经枠 ,哲 宗 随 即 下 诏 颁 发 天 下 。 直 到
至隋唐时期某些医家的修订和补充 。 南宋 时的 史 崧 ,才 把“ 家 藏 旧 本 枟灵 枢枠 九
枟素问枠和 枟灵枢枠 ,原书 各 9 卷 ,每卷 9 卷”加以 校正 出版 。 这 就 是 现 存 最 早 版本
篇 ,各为 81 篇 ,合计 162 篇 。 从现在的枟素 的枟灵枢枠 。

问枠 、枟灵枢枠两书来看 ,各篇篇幅长短悬殊 ,文
字风 格 体 例也 不 一 致 。 可 见 枟内 经 枠 显 非
18 中国医学史

一时一人之作 。 枟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枠介绍枟黄帝素问枠时说 :“其书云出上古 ,固未必然 ,然亦


周 、秦间人传述旧闻 ,著之竹帛 。”此说是有道理的 。

2畅3畅1畅2 枟内经枠的基本 精神与成就

枟内经枠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的生理 、病理 、诊断 、治疗及疾病预防等 。 其中枟素


问枠所论包括有脏腑 、经络 、病因 、病机 、病证 、诊法 、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 。 枟灵枢枠除了论述脏
腑功能 、病因 、病机之外 ,还着重介绍了经络腧穴 、针具 、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 其基本精神和成
就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
(1) 注重整体观念

枟内经枠以前的著作 枟内经枠的基本精神之一 ,就是它的整体


据枟 汉 书 · 艺 文 志 枠 记 载 ,医 书 分 医 经 观思想 ,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包括 :
类和 经 方 类 ,当 时 有 医 经 7 家 ,共 计 216 1) 人体内部的整体观 。 枟内经枠认为 ,
卷 ,但 绝大 部 分 已 经 失 传 ,而 枟内 经枠 是 仅 人体结构的各个部分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彼
存者 。 从 考 古 出 土 的 许 多 医 书 及 枟 内 经 枠 此相属 ,互有联系的 。 这种联系表现 在生
本身的 记 载 可 以 得 知 ,在 枟 内 经 枠 成 书 以 理 、病理 、脏腑和经络等各个方面 。 就内脏
前 ,曾有 过更 为古 老 的 医 药 文 献 。 枟 内 经枠
器官与体表关系而言 ,如心合小肠主血脉 ,
正是 在这 些更 原始 、更 古 老的 医 学 文 献 的
开窍于舌 ;肺合大肠 ,主皮毛 ,开窍于鼻 ;脾
基础 上 ,经过 医家 们 不 断 加 以 搜 集 、整 理 、
合胃 ,主肌肉 、四肢 ,其荣在唇 ;肝合 胆 ,主
综合 而成 书的 。
筋 ,开窍于目 ;肾合膀胱 ,主骨 ,开窍于耳等 。
指出五脏六腑等十二官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又由于脏腑之间有特定的经络相连 ,因此局
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 ,全身的状况又可以影
响局部 ,体表的色 、脉 、神 、形必然能反映脏腑的状况 ,这就是中医诊断上“四诊合参”的客观依
据 。 在治疗上 ,不能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一定要把人的全身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看待 ,纵观全
局来进行辨证论治 。
2) 机体与情志的整体观 。 枟内经枠在形神关系问题上 ,提出了情志与功能相关联的科学见
解 。 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枠篇说 :“怒则肝气易于上逆 ,故怒伤肝 。”又说 :“怒伤肝 ,悲胜怒” ;“喜
伤心 ,恐胜喜” ;“思伤脾 ,怒胜思” ;“忧伤肺 ,喜胜忧” ;“恐伤肾 ,思胜恐” ,就是运用整体观 ,以一
种情志活动来调整另一种异常的情志活动 ,使其恢复正常 。 这些思想对中医病因学 、心理卫生
学 、精神治疗学都有重要意义 。
3) 人与自然的整体观 。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 ,通过观察和体验 ,已逐渐认识到人和
天地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 如四时气候的变化 ,地理环境的优劣 ,都会影响到人体健康 。 枟灵
枢·五癃津液别枠指出 :“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 ,天热衣厚则为汗 。”就是说 ,冬天气温低 ,人体尿
多汗少 ;而夏天气温高 ,则汗多而尿少 ,由于四季气候不同 ,疾病流行的情况亦各相异 。 枟素问·
金匮真言论枠说 :“故春气者 ,病在头 ;夏气者 ,病在脏 ;秋气者 ,病在肩背 ;冬气者 ,病在四肢 。 故
春善病鼽衄 ,仲夏善病胸胁 ,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秋善病风疟 ,冬善病痹厥 。”枟内经枠又认为 ,人
体健康不仅与天气有关 ,而且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 枟素问·异法方宜论枠说 :“故东方之域 ,天
地之所始生也 ,鱼盐之地 ,海滨傍水 ,其民食鱼而嗜咸 … … 鱼者使人热中 ,盐者胜血 ,故其民皆
黑色疏理 ,其病皆为痈疡” ,“北方者 … … 其地高陵居 ,风寒冰冽 。 其民乐野处而乳食 ,脏寒生满
2 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医学 19

病 。”正因为人体健康与天地自然密切相关 ,因此 ,治病要强调适应自然规律 ,必须因时 、因地 、


因人制宜 。
4) 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观 。 枟内经枠对某些社会性因素与人体的关系也有若干论述 ,指出
病人的生活起居 、精神面貌 、社会地位 、周围环境等对疾病的形成都有关系 。 因此 ,诊病需了解
病人的这些社会性因素 。 枟素问·疏五过论枠指出 :“凡未诊病者 ,必问尝贵后贱 ,虽不中邪 ,病从
内生 ,名曰脱营 ;尝富后贫 ,名曰失精 … … 暴乐暴苦 ,始乐后苦 ,皆伤精气 。”又说 :“诊有三常 ,必
问贵贱 ,封君败伤 ,及欲侯王 。 故贵脱势 ,虽不中邪 ,精神内伤 ,身必败亡 。”这就是说 ,社会地位
的变化 ,势必引起情志的变化 ,最终影响人的健康 ,甚至夭折寿命 。
(2) 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的概念 ,最早产生于商周时期 ,古人在对各种自然现象经过长期观察后 ,认识到宇宙
间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如 :天与地 、日与月 、昼与夜 、明与暗 、男与女 、生与
死 … … 在这复杂的万事万物中 ,人们就用“阴阳”两字来概括 。 认为天为阳 、地为阴 ,日为阳 、月
为阴 、昼为阳 、夜为阴 ,明为阳 、暗为阴 ,男为阳 、女为阴 ,生为阳 、死为阴 。 从人体本身来说 ,背
为阳 ,腹为阴 ,体表属阳 、体内属阴 。 内脏也分阴阳 ,六腑为阳 、五脏为阴 。 五脏中又分阴阳 ,
心 、肺属阳 ,肝 、脾 、肾属阴 。 具体到每一个脏腑 ,又有阴阳之分 ,如心有心阴 、心阳 ,肾有肾阴 、
肾阳等等 。 所以阴阳 ,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界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它既可以代表两
个相互对立的事物 ,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 它们之间 ,既是
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 在一定条件下 ,阴阳还可以
互相转化 ,正如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枠所说 :“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 。”因此 ,阴阳绝非一成不变的
概念 。
枟内经枠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 。 人的生理 、病理变化也不例外 。 在
正常的情况下 ,人体的阴阳两方面是平衡的 ,一旦这种平衡遭到破坏 ,人体就会生病 。 “阴平阳
秘 ,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枟素问·生气通天论枠)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由于阴阳偏盛
偏衰所造成的疾病很多 ,如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枠所说 :“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阴病 。 阳胜则热 ,
阴胜则寒 。”同是热证 ,而有阳盛或阴虚之异 ;同是寒证 ,又有阳虚阴盛之别 。 对此 ,枟素问·调经
论枠指出 :“阳虚则外寒 ,阴虚则内热 。 阳盛则外热 ,阴盛则内寒 。”所以在诊断上 ,就要“察色按
脉 ,先别阴阳”(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枠) 。 仔细地观察阴阳的变化 ,采用“阳病阴治 、阴病阳治” 、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等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 ,使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
五行是指木 、火 、土 、金 、水 ,其观念始于枟尚书·洪范枠 。 该书在谈到洪范九畴时说 :“五行 :
一曰水 、二曰火 、三曰木 、四曰金 、五曰土 。 水曰润下 ,火曰炎上 ,木曰曲直 ,金曰从革(变) ,土
稼穑 。 润下作咸 ,炎上作苦 ,曲直作酸 ,从革作辛 ,稼穑作甘 。”从此来看 ,五行就是人们日常生
活中不可缺少的五种基本物质 。 古人认为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了客观世界 ,并且它们并非孤
立的存在 ,而是互相依存和彼此制约的 。 五行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就叫做相生 。 反之 ,五行
之间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就叫做相克 。
五行学说在枟黄帝内经枠中也得到充分地应用 ,枟内经枠认为世间各种事物 ,都可以拿五行相
配 。 就四季而论 ,则春为木 ,夏为火 ,长夏为土 ,秋为金 ,冬为水 。 以五脏相配 ,则肝属木 ,心属
火 ,脾属土 ,肺属金 ,肾属水 。 以五志相配 ,则木主怒 ,火主喜 ,土主思 ,金主悲 ,水主恐 。 以五味
相配 ,则木味酸 ,火味苦 ,土味甘 ,金味辛 ,水味咸 。 以五色相配 ,则木色青 ,火色赤 ,土色黄 ,金
色白 ,水色黑 。 如此之类 ,不可尽举 。 枟内经枠还用五行之间的关系 ,比拟五脏之间的相生和相
20 中国医学史

克关系 。 又以五脏的相生 、相克论述人体疾病的各个方面 。 此外 ,人体与外界的气候 、饮食五


味以及人体内在的情志等 ,也都是运用五行学说来加以说明 。 这样 ,便把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
及人体与外在环境 、内在情志之间联成一个统一整体 。 可以说 ,枟内经枠将五行学说引进医学 ,
其最大的特点 ,就是用来说明人体脏腑及各器官并非彼此孤立 ,而是互相联系的 。 至于用生克
的理论 ,能否准确地反映各脏腑之间的联系 ,尚须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 。
(3) 重视脏腑经络
枟内经枠认为 ,五脏六腑是维系人之生命的重要器官 。 枟素问·灵兰秘典论枠分别介绍了心 、
肝 、脾 、肺 、肾 、胃 、胆 、大小肠等的不同作用 ,说明人的呼吸 、循环 、消化 、排泄 、生殖 、免疫等各种
功能 ,无不与五脏六腑有关 。 因此 ,枟内经枠十分重视脏腑的研究 。
枟内经枠对经络学说也十分重视 ,书中对于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络属脏腑 ,及其所致疾病
均有明确的记载 ,对于奇经八脉亦有所论述 。 十二经脉即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
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
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 奇经八脉则为冲脉 、任脉 、督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
阳 脉 、阴 脉 。 枟内经枠认为人体通过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把人体的内脏器官 、体表 、头面躯
干以及四肢各个部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使人体形成了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的整体 。 同时经
络又是运行全身气血的通道 。 故枟灵枢·经脉枠说 :“经脉者 ,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 ,调虚实 ,不
可不通也 。”枟灵枢·经别枠也说 :“夫十二经脉者 ,人之所以生 ,病之所以成 ,人之所以治 ,病之所
以起 ,学之所始 ,工之所止也 。”
(4) 注重疾病预防
枟内经枠中多处论述精神修养 ,锻炼身体 ,调节饮食起居 ,适应环境和避免外邪侵袭 。 这种
朴素的预防思想 ,是在人与自然统一的整体观基础上 ,认识致病因素 ,掌握自然规律 ,逐步积累
经验而总结出来的 。 枟内经枠承认人能运用自然规律 ,并能发挥保健 、防病的主观能动作用 。 对
于保健 ,枟素问·上古天真论枠说 :“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
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 对于防病 ,枟素问·上古天真论枠说 :“虚邪贼
风 ,避之有时 ,恬 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并且特别强调防病胜于治病 ,枟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枠说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 ,治未病 ,不治已乱 ,治未乱 。 … …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

2畅3畅1畅3 枟内经枠的影响

枟内经枠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 ,它标志着祖国医学


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 ,发展到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它为临证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
依据 。 枟内经枠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对后世影响很大 ,历代有
成就的医家 ,如东汉张仲景 ,晋代皇甫 ,金元刘完素 、李杲 ,以及明清许多医学名家 ,无不重视
此书 。 他们都是在深入钻研枟素问枠和枟灵枢枠的基础上 ,有所发挥和创见的 。 枟内经枠不仅在国
内被历代医家奉为经典 ,对于世界医学 ,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影响 。 日本 、朝鲜等国曾把枟内经枠
列为医学生必读的课本 。 枟素问枠和枟灵枢枠的部分内容 ,相继被译成日 、英 、德 、法等国文字 ,国
外一些针灸学术组织并将它列为针灸医师必读的参考书 。
当然 ,由于时代历史条件 ,枟内经枠也有其局限性 。 一些取类比象的论述牵强附会 ,一些论
述未能摆脱形而上学的束缚 。 如枟灵枢·邪客枠说 :“天圆地方 ,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 天有日月 ,
2 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医学 21

人有两目 。 地有九州 ,人有九窍 。”又如“肺见丙丁死 ,肾见戊己死” ,则完全用五行生克的关系


来预言肺病和肾病的死期 ,也是主观推测 ,并无事实根据 。 诸如此类 ,都是阅读和研究该书时
应当加以注意的 。

2畅3畅2 枟 难经枠

枟难经枠 ,原名枟黄帝八十一难经枠 ,共计 3 卷(亦有分 5 卷的) ,作者及成书年代皆不详 ,传说


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 。 从书的内容来看 ,枟难经枠是继枟内经枠之后的又一部中医古典著
作 ,其成书年代可以确定在东汉以前 ,大约编撰于西汉时代 。
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 ,共讨论了 81 个问题 ,故又称枟八十一难枠 。 全书所
述以基础理论为主 ,还分析了一些病证 。 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 ,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
络 ,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 ,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 ;六十二至六十八难为腧穴 ,六十九至八
十一难为针法 。 该书内容简要 ,辨析精微 ,尤其论脉详悉而精当 ,最早确定关部取名(寸关尺) ,
提出了寸口脉法 ,发展了枟内经枠中命门 、三焦之说 ,对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 ,都有重要
贡献 。

2畅3畅3 枟神 农本 草经枠
2畅3畅3畅1 枟神农本 草经枠的基本内容

枟神农本草经枠简称枟本经枠或枟本草经枠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 对于它的成书年


代 ,说法不一 。 有人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有
的说成书于秦汉之际 ,还有人主张成书于东 关于枟本草枠的记载
汉时代 。 我们认为 ,枟神农本草经枠非一时一 枟汉 书·艺文 志枠虽 然 没 有 关 于 药 物专
人之作 ,大约是秦汉以来许多医学家不断加 著的记载 ,但 其 他 地 方 已 有 多 处 提 到 “本
以搜集 ,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 草”的名 称 ,如 枟 楼 护 传 枠 曰 :“护 少 随 父 为
的 。 枟神农本草经枠3 卷(也有作 4 卷的) ,共 医长 安 , … … 诵 医 经 、本 草 、方 术 数 十 万

载药物 365 种 ,其中 植物药居 多 ,计 有 252 言 。”枟郊 祀志 枠曰 :“方 士 、使 者 、副 佐 、本草


待诏七十 余 人 皆 归 家 。” 枟平 帝 纪 枠 曰 :“征
种 ,动物药 67 种 ,矿物药 46 种 。 又根据药物
天下 通 知 … … 本 草 以 及 五 经 者 。” 可 见 西
性能功效的不同 ,分为上 、中 、下三品 ,上品药
汉时不 仅有 了本 草 专著 ,而 且 在 政 府 机构
120 种为君 ,一般来说 ,是毒性小或无毒的 ,
内也有 了管 理本 草 的 官 员 。 到 了 东 汉 ,就
多属补养类药物 ;中品药 120 种为臣 ,有的有 有了枟神 农 本 草 经 枠 、枟吴 普 本 草 枠 等 著 作 ,
毒 ,有的无毒 ,多系补养而兼有攻治疾病作用 可惜 流传 下来的 仅有 枟神农本 草经 枠一书 。
的药物 ;下品药 125 种为佐 使 ,大多是除寒
热 、破积聚等攻治疾病的药物 ,其中有毒的居
多 ,不可久服 。 书中概括地记述了君 、臣 、佐 、
使 ,七情和合 ,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 。 枟神
农本草经·序录枠写道 :“药有君 、臣 、佐 、使 ,以相宜摄 。 合和宜用一君 、二臣 、五佐 ,又可一君 、三
臣 、九佐” 。 指出处方用药时应注意药性 ,分别多寡 、主次 ,这是对组方用药等方剂学理论的阐
22 中国医学史

述 。 序录还指出 :“有单行者 ,有相须者 ,有


枟神农本草经枠的重辑本 相使者 ,有相畏者 ,有相恶着 ,有相反者 ,有
今天 我 们 所 见 的 枟 神 农 本 草 经 枠 是 后 相杀者 ,凡此七情合和 ,视之 ,当用相须相使
人从 历代 本草 著作 中 抄 录 而成 的 ,因 而 称 者良 ,勿用相恶相反者 。 若有毒宜制 ,可用
之为枟神 农本 草经枠 辑 本 ,常见 的 辑 本 有 以 相畏相杀者 ,不尔勿合用也 。”意思是说 ,并
下几 种 : 非所有药物都可以配合使用 ,有的药物合用
1) 卢 复辑本 :卢复 是明朝 万历 年间 钱 后 ,能相互加强作用 ,有的能抑制另一种药
塘人 ,他 将枟证类 本草 枠和 枟本 草 纲 目枠 所 引 物的毒性 ,适宜于配合使用 ;而有的药物合
本经 经文 部分 摘出 ,重 新编 辑而 成 。
用后 ,则会产生猛烈的副作用 ,就要避免同
2) 二 孙 辑 本 :孙 星衍 、孙 冯 翼 同 辑 的
用 。 序末又说 :“药有酸 、咸 、甘 、苦 、辛五味 ,
枟神农 本草 经枠是根 据枟 大 观本 草 枠上 的 “白
字”辑 的 ,在 每 条 正 文 之 后 ,还 引 用 了 枟 吴
又有寒 、热 、温 、凉四气 ,及有毒无毒 。 阴干
普本 草 枠 、枟 名 医 别 录 枠 、枟 淮 南 子 枠 、枟 抱 朴 暴干 ,采造时月 ,生熟 ,土地所出 ,真伪陈新 ,
子枠 、枟太 平 御 览 枠 、枟 尔 雅 枠 、枟 说 文 枠 等 详 加 并各有法 。”说明了药物的产地 、采集时间 、
考证 。 加工炮制方法 ,以及药物质量优劣和真伪的
3) 黄 辑 本 :似 为抄 袭 二 孙 辑 本 ,仅 鉴别等 ,与药物的作用有很大关系 。 书中对
书末 附本 草经 佚文枟吴 氏本 草枠12 条 ,诸 药 药物的功效 、主治 、用法 、服法 ,都有一定论
制使 ,补遗 22 条而 已 。
述 。 如说 :“药性有宜丸者 ,宜散者 ,宜小煮
4) 顾观 光 辑 本 :顾 观 光 辑枟 神 农 本 草
者 ,宜酒渍者 ,宜膏煎者 ;亦有一物兼宜者 ,
经枠4 卷 ,药 品次 序是 依照枟本 草纲 目枠卷 二
亦有不可入汤酒者 ,并随药性 ,不可违越 。”
所载枟神 农本 草经枠 目 录 排 列的 ,经 文 都 依
明确指出了药物的性质不同 ,制法互宜 ,或
照枟证类 本草 枠排列 ,并 辑 入 枟证 类 本 草枠 失
载而 见于 唐宋 各种 书中 引用 的条 文 。 不同 ,并列举了当时的各种剂型 。 对于剂量
5) 日 本 森 立 之 辑 本 :日 本 森 立 之 辑 问题 ,则说 :“若用毒药疗病 ,先起如黍粟 ,病
枟神农本 草经 枠4 卷 ,是据枟备 急千 金要 方 枠 、 去即止 。 不去则倍之 ,不去则十之 ,取去为
枟新修 本草枠 、枟医心 方枠 、枟证 类 本 草枠 及枟 本 度 。”至于服药时间 ,则因病而异 ,书中说 :
草和 名枠等 书 ,重辑 而成 。 “病在胃膈以上者 ,先食而后药 ;病在心腹以
6) 王 运 辑本 :王 氏辑枟神 农本 草经枠 下者 ,先服而后食 ;病在四肢血脉者 ,宜空而
3 卷 ,是 从 明 代 翻印 的 枟嘉 祐 本 草枠 的 复 本
在旦 ;病在骨髓者 ,宜饱满而在夜 。”
中整 理而 辑成 。
枟神农本草经枠所载主治病证约有 170
7) 姜国 伊辑 本 :姜 氏 枟神 农 本 草 经 枠3
多种 ,其中包括内 、外 、妇 、五官(包括眼 、喉 、
卷 ,是根 据陶 弘景 旧目 和 枟本 草 纲 目枠 为 蓝
本 ,并参 考 广 东 本 的 枟 吴 氏 本 草 枠 而 辑 成
耳 、齿)等各科的疾病 。 临床实践证明 ,枟神
的。 农本草经枠所列药物功效 ,大部分是正确的 ,
如麻黄平喘 、常山截疟 、黄连止痢 、海 藻疗
瘿 、瓜蒂催吐 、猪苓利尿 、黄芩清热 、雷丸杀
虫等 ,直到今天 ,仍验之于临床实践和科学
实验 。 由于时代所限 ,书中也不可避免地会
出现某些错误和缺点 。 由于东汉时期 纬神学盛行 ,因此书中也掺杂了一些唯心主义 、迷信思
想的内容 ,如“水银 … … 久服神仙不死” ,“紫苏 … … 久服轻身不老 ,延年神仙” ,“泽泻 … … 久服
不饥 ,延年轻身 ,面生光 ,能行水上”等 ,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其历史的局限性 。
2 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医学 23

2畅3畅3畅2 枟神农本 草经枠的价值与影 响

枟神农本草经枠的问世 ,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 从六朝到五代的 500 多年间 ,其流


传很广 ,这一时期本草的编写多以此为基础 。 由此可以看出 ,枟神农本草经枠奠定了我国中药学
发展的基础 ,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 由于该书所载 365 种药物 ,绝大部分是常用药 ,是现代
中药学中重点讨论和研究的药物 。 因此 ,直到今天 ,枟神农本草经枠仍然是学习传统中医药的重
要参考资料 。 可惜的是 ,在唐末宋初的战争中 ,该书的原本散佚了 。

2畅3畅4 张仲 景与枟伤 寒杂 病论枠


2畅3畅4畅1 张仲 景生平

张仲景(约 150 ~ 219) ,名机 ,东汉时期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 。 传说他曾做过长沙太守 ,


所以又有张长沙之称 ,其方书亦被称为“长沙方” 。
张仲景年轻时曾跟从同郡张伯祖学医 ,
经过多年刻苦钻研 ,竟是青出于蓝 ,医术远超
其师 。 可是他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 ,仍是“勤 张仲景著枟伤寒杂病论枠的
求古训 ,博采众方” ,潜心攻读枟素问枠 、枟九卷枠 时代背景
(即枟灵枢枠) 、枟八十一难枠 、枟阴阳大论枠 、枟胎胪 张 仲景 生活 在 东汉 末 年 ,其 时 宦 官专
药录枠等古代医书 ,并结合当时医家以及自己 权 ,政治 黑暗 ,地 方 势力 割 据 ,连 年 混 战不

长期积累的医疗经验 ,终于写出了枟伤寒杂病 息 ,农 民起 义此 起 彼 伏 ,战 火 绵 延 ,天 下离

论枠这部临证医学名著 。 枟伤寒杂病论枠问世 乱 。 战 后又 遇 凶 年 ,瘟 疫 大 流 行 ,人 民 死
亡惨 重 ,到处 是白 骨 露 野 的 惨状 。 据 张仲
以后 ,由于兵燹战乱 ,以致原书流散于民间 。
景在枟伤 寒 杂 病 论 · 序 枠 中 记 载 ,他 的 家 族
后人分别搜集其中的伤寒部分和杂病部分 ,
原有 200 多 人 ,自 汉 献 帝 建 安 元 年 ( 196
整理成两部书 ;现今流传的枟伤寒论枠和枟金匮
年)以 来 ,不 到 10 年 的 时 间 ,就 有 2/ 3 的
要略枠 ,实际上就是枟伤寒杂病论枠一分为二而 人因染 疾病 而死 去 ,其 中 死 于 伤 寒 病 的竟
编成的 。 占了 7/ 10 。 而 当 时 的 统 治 者 ,根 本 不 关

2畅3畅4畅2
心人 民 的 疾 苦 ,不 重 视 医 学 ,士 大 夫 们 一
枟伤寒杂 病论枠的内容与成 就
心追求 荣华 富贵 。 社会 上 迷 信 巫 祝 ,医学
枟伤寒杂病论枠全书共 16 卷 ,其内容包括 得不 到应 有的发 展 。 一般 医 生 墨 守 成 规 ,

伤寒与杂病两大部分 。 所谓伤寒 ,指外感热 只会“各 承家 技” ,面 对 猖 獗 流 行 的 伤 寒杂

病而言 ,也就是由风寒之邪侵入人体后产生 病 ,却 不 愿 探 讨 和 研 究 。 一 批 庸 医 ,不 仅
医技低 劣 ,而 且医 疗 作 风 马虎 草 率 ,结 果 ,
的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急性 热病 。 所谓杂
使许多 病 人 枉 送 了 生 命 。 面 对 如 此 严 酷
病 ,多数是属于脏腑内伤疾病 。 枟伤寒杂病
的 社 会 现 实 ,张 仲 景 立 志 发 奋 钻 研 医 学 ,
论枠以六经论伤寒 ,以脏腑论杂病 ,提出了包
为民 解除 疾苦 。
括理 、法 、方 、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 ,使祖国
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证实践紧密地结合起
来。
从今天 的流传本来 看 ,枟伤寒 论枠 共 10
24 中国医学史

卷 ,全书 22 篇 ,专门论述外感热病 。 全书的主要内容以六经为纲 ,对外感热病各个阶段的辨脉


审证大法和立法用药的规律 ,用条文形式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 全书共提出了大法 397 条 ,立
医方 113 首 。 枟金匮要略枠共 3 卷 ,全书 25 篇 ,它不同于枟伤寒论枠 ,主要论述杂病 。 该书论述了
内科 40 多种病证 ,其次有外科 、妇科 、急救 、食物禁忌等 。 全书立医方 262 首 。 枟伤寒论枠与枟金
匮要略枠在分析病证时 ,精神上是一致的 ,但是具体方法上 ,枟伤寒论枠是以六经辨证的原则治疗
外感热病 ,而枟金匮要略枠是以脏腑辨证的原则治疗内科杂病 。 枟伤寒杂病论枠的主要成就在于 :
1) 大大地充实和发展了枟内经枠的热病学说 。 张仲景在枟素问·热论枠的基础上 ,从整个外
感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根据病邪侵害脏腑经络的程度 ,病人正气的强弱 ,以及有无宿疾等条
件 ,寻找伤寒发病的规律 ,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 。 概括起来 ,就是以六经论伤寒 ,把外感热病在
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所呈现的各种综合症状 ,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 ,阐明了各种情况下的治疗
原则 。
2) 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 整部枟伤寒杂病论枠实际上已概括了四诊(望 、闻 、问 、
切) ,八纲(阴 、阳 、表 、里 、寒 、热 、虚 、实)以及八法(汗 、吐 、下 、和 、温 、清 、补 、消) 。 辨证论治的基
本精神在于从认证到治疗贯穿着整体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 临证诊断 ,不孤立地看待个别症状 ,
而是从动态的观点通过四诊察病情 ,以八纲辨证象 ,以六经或脏腑辨证别病势 ,认识病变性质
及其发展规律 ,为立法 、处方制定原则 。 临
枟伤寒杂病论枠以前的 证治疗从不固守一病一方 ,强调“相其宜 ,施
其治” ,因时 、因地 、因人制宜 ,采取不 同方
临证医学
法 ,并依据证候的演变 ,治疗上随时权衡变
在枟伤寒 杂病 论枠 奠 定 辨 证 论治 以 前 ,
中医 治病 是 依 据 病 名 给 予 简 单 的 处 方 用
通 ,加减化裁 。 可以说 ,本书具备了理 、法 、
药的 。 如枟内 经枠 和 枟 五 十 二 病 方 枠 中 的 药 方 、药 ,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 ,为临证医学的
物治疗 都 是 针 对 病 名 的 ,即 所 谓 的 “ 辨 病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论治” 。 到 了 东 汉 早 期 ,就 发 展 为 根 据 同 3) 保存了大量有效方剂 。 枟伤寒杂病
一疾 病的 不同 证候 组 合 进 行处 方 用 药 ,这 论枠保存下来的将近 300 个方剂 ,至今还是
样就 把同 一疾 病分 解 成 更 多 的 不同 类 型 , 中医处方用药的基础 ,其中大部分经过长期
以便 分 别 给 予 不 同 的 治 疗 。 这 是 对 疾 病
的临床实践证明确有疗效 。 这不仅是临证
认识 的进 一步 深化 ,是 符 合疾 病 本 身 复 杂
实用的宝贵遗产 ,而且也是研究祖国医学的
性的 客观 实 际 的 。 如 1972 年 在 甘 肃 武 威
重要资料 。
出土的 枟 治 百 病 方 枠 中 就 有 这 样 记 载 :“ 治
久 咳 上 气 、喉 中 如 百 虫 鸣 状 ,觟 岁 以 上 2畅3畅4畅3 枟伤 寒杂病论枠的影 响
方 。”有 时 甚 至 还 记 述 了 病 理 变 化 ,如 中
冷 、裹脓 在胃 肠之 外 、寒 气 在胃 脘 等 ;以 及 枟伤寒杂病论枠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
处方的 作 用 ,如 逐 风 、止 痛 等 。 到 了 东 汉 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 它成书以后 ,一直指导
末年 ,一 切处 方用 药 都 差 不多 是 按 照 证 候 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 。 历代许多有成就
组合 的 变 化 而 确 定 了 。 这 就 基 本 上 完 成 的医学家 ,如唐代的孙思邈 ,宋代的钱乙 、韩
了由 辨病 论治 向辨 证论 治的 初步 过渡 。 祗和 、庞安时 、朱肱 、许叔微 ,金代的成无己 、
刘完素 、张从正 ,乃至明清时代的许多医学
家 ,无一不重视枟伤寒杂病论枠的研究 。 它不
仅是我国历代医家必读之书 ,而且 ,自唐宋
以来 ,此书的影响还远及国外 。 直到今天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