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訊与CMRR實驗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5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1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差模(常模)雜訊與共模雜訊 EMC 基礎

重點:

・電磁干擾 EMI 大致可分為“傳導雜訊”和“輻射雜訊”兩種。

・傳導雜訊可分為差模(常模)雜訊和共模雜訊兩類。

・關於輻射雜訊,差模雜訊的線纜環路面積、共模雜訊的線長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注意;即使條件相同,共模雜訊帶來的輻射遠遠大於差模雜訊。

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何謂 EMC”中曾提到過電磁干擾 EMI 大致可分為“傳導雜訊


”和“輻射雜訊”兩種。其中,傳導雜訊根據傳導方式可分為“差模(常模)雜訊”
和“共模雜訊”兩種。本文將對這兩種雜訊進行介紹。

差模(常模)雜訊與共模雜訊

傳導雜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差模雜訊”,也稱為“常模雜訊”。這兩種稱呼有時
可根據條件區分使用,不過在本文中作為相同的名詞處理。另一種是“共模雜訊”。
來看下圖。本文是圍繞電源展開介紹的,因此圖例是將帶有電路的印刷電路板(PCB)
裝在殼體中,並由外部給電的示例圖。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1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2

差模雜訊產生在電源線之間,是噪音源對於電源線串聯進入,雜訊電流與電源電流方
向相同。由於往返方向相反而被稱為“差模(Differential mode)”。

共模雜訊是經雜散電容等洩漏的雜訊電流經由大地返回電源線線的雜訊。因電源的
(+)端和(-)端流過的雜訊電流方向相同而被稱為“共模(Common mode)”。
在電源線間不產生雜訊電壓。

如前所述,這些雜訊即為傳導雜訊。不過,由於電源線中流動著雜訊電流,因此會發
出雜訊。

由差模雜訊引起的輻射的電場強度 Ed 可通過左下方的公式來表示。Id 為差模中的雜訊


電流,r 為到觀測點的距離,f 為雜訊頻率。差模雜訊會產生雜訊電流環,因此環路面
積 S 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圖和公式所示,假設其他因素固定,環路面積越大則電場
強度越高。

由共模雜訊引起的輻射的電場強度 Ec 可通過右下方的公式來表示。如圖和公式所示,
線纜長度 L 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2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3
為了更好地認識每種雜訊引發的輻射特點,接下來代入實際數值來計算一下電場強度
*1。條件完全相同。電場強度的觀測點用藍色圓點來表示。*1:公式來源-EMC 工學詳解 實用降噪
技法 作者 Henry W.Ott-東京馬達大學出版社

這個計算結果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雜訊電流值相同的情況下,共模雜訊輻射要大得
多(在本例中約大 100 倍)。不管怎樣,這些傳導雜訊和輻射雜訊即 EMI 如果超出了
額定範圍,就需要採取降噪對策。特別需要記住的是,在考慮輻射雜訊對策時,針對
共模雜訊的對策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具體對策,後續會逐步介紹,其中最原則性的雜訊對策是差模雜訊要減少環路面
積 S(比如線纜採用絞合線),共模雜訊要極力縮短線纜長度。不過一定會遇到受配置
和材料等限制的情況,此時需要探討增加濾波器的方法。

希望通過本文使您能夠對雜訊的種類和性質有初步瞭解。

壹 實習內容
實習 1 5-1:測 CMRR 值
一. 相關原理
共模信號(Common-mode signal),是指差動放大器的兩個輸入端輸入相同的輸
入信號。在我們周遭環境中常遇見的雜訊都屬於共模信號,因為差動放大器的兩輸
入端如同小天線,當它工作在有電磁干擾的場合時,兩輸入端同時接收到不希望有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3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4

的相同雜訊干擾。由於差動放大器兩個輸入端所產生的輸出電壓相位相反,以致當
共模信號輸入時,輸出端的電壓互相抵消,而消除了雜訊。
而差動放大器的共模拒斥比 ( Common-Mode Rejection Ratio ,CMRR ),它的
定義是差動電壓增益A vd 與共模電壓增益 A CM 之比。即為:

( 1 5-1 )
若A vd =1000,A CM =-0.1,則 CMRR=10000。而一般 CMRR 皆用 dB 值來表示,它
們的關係如下:
CMRR'=20 log CMRR
若 CMRR=10000,則 CMRR'=20 log 10000=80dB ,對於差動放大器而言,CMRR
值愈大愈好,表示其對雜訊之排拒能力愈強,不容易受干擾。

二. 實習步驟
(1) 按圖 1 5-1 接妥電路。
(2) 調信號產生器的輸出為 1 kHz 的正弦波,作為輸入信號 Vi,而信號產生器的
輸出振幅,由 0V 慢慢往上調,使 V O1 達到最大不失真正弦波形為止。
(3) 用示波器測 V 1 ﹑ V 2 ﹑ V O1 ﹑ V O2 和 V O 波形,畫於表 1 5-1 內,並計算其增益值。
(4) 將圖 1 5-1 中的 A 點接線移至 B 點,使 A 與 B 重疊,則 V 1 =V 2 =Vc=Vi。
(5) 用示波器測 Vc ﹑ V O1 ﹑ V O2 和 V O 波形,畫於表 1 5-2 內,並計算其增益值。

圖 1 5-1 差動放大器電路

三. 結果數據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4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5

表 1 5-1 差動輸入訊號時放大器各點波形

V1 V2 V O1 V O2 VO



( V d =V 1 -V 2 ) ( V d =V 1 -V 2 ) ( V d =V 1 -V 2 )

表 1 5-2 共模輸入訊號時放大器各點波形

VC V O1 V O2 VO


C
M
R
R

實習 1 5-2:雙端輸入單端輸出
一. 相關原理
如圖 15-2 所示,訊號由 V 1 ﹑ V 2 兩端同時加入,輸出由 V O1 或 V O2 取出,因此輸
出與輸入之間的關係為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5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6

我們可利用重疊原理,先將一輸入端接地,求出輸出訊號與另一輸入訊號之間的關
係,若 V 2 先接地,則根據單端輸入單端輸出的原理,可得

再將 V 1 接地,訊號由 V 2 輸入,則

若 V 1 ﹑ V 2 同時輸入,在輸出端可以得到合成訊號,其電壓值為

電路之差動增益定義為:

( 1 5-2 )
假使輸入信號 V 1 與 V 2 為大小相等,相位相差 180°之電壓,則訊號從 VO1 或 VO2 取出,
其增益將較單一輸入,單一輸出之增益高一倍,亦即
V O1 =-2AV (V 1 =-V 2 =V)
V O2 =2AV
假使輸入訊號 V 1 與 V 2 之電壓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則訊號由 VO1 或 VO2 取出,在放
大器完全對稱的情況下,其電壓值幾乎為零,亦即
V O1 =V O2 ≒ 0
電路共模訊號 V CM =(V 1 +V 2 )/2,電路之共模增益定義為 A CM =V O /V CM ,故

( 1 5-3 )
因此在 V 1  V 2 的情況下,輸出與輸入之關係為
V O =A d V d +A CM V CM ( 1 5-4 )
其中 Vd=V1-V2,VCM=(V1+V2)/2
在電路為完全對稱的情況下:A d =A,A CM =0。一般來說,差動放大器的 CMRR
值都很大,在完全對稱的情況下,其值為無限大。

二. 實習步驟
(1) 如圖 1 5-3 接妥電路。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6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7

(2) 若 V 2 端接地,V 1 輸入頻率為 1 kHz 之正弦波,輸入振幅如表 15-3 所示,以示


波器觀測 V 1 ﹑ V O2 之波形及其相位關係,並繪其結果波形於表 15-3 中。
(3) 若 V 1 端接地,V 2 輸入頻率為 1 kHz 之正弦波,輸入振幅如表 15-4 所示,以示
波器觀測 V 2 ﹑ V O2 之波形及其相位關係,並繪其結果波形於表 15-4 中。
(4) 以示波器觀測 V O2 對 V O1 之電壓波形,並繪於表 1 5-4 中。
(5) 若 V 1 及 V 2 同時接上相同的正弦波訊號如表 1 5-5 所示,以示波器觀測 V O2 之
電壓波形,並繪其結果於表 1 5-5 中。

圖 15-2 差動放大器電路 圖 1 5-3 差動放大器實驗電路

三. 結果數據
表 1 5-3 V 2 接地時之輸出入波形

V 1 之峰值電壓 0.1V 0.2V 0.3V

V 1 之波形

V O2 之波形

表15-4 V 1 接地時之輸出入波形

V 2 之峰值電壓 0.1V 0.2V 0.3V

V 2 之波形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7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8

V O2 之波形

V O2 對 V O1 之波

表 1 5-5 共模輸入時之輸出波形

V 1 及 V 2 峰值電壓 0.1V 0.2V 0.3V

V O2 之波形

實習 1 5-3:雙端輸入雙端輸出
一. 相關原理
在圖 1 5-2 中,若訊號取 V O1 及 V O2 端之差動輸出,其電壓值為
V O =V O1 -V O2 或 V O2 -V O1
根據雙端輸入,單端輸出所分析,可以得到
V O =(-AV 1 +AV 2 )-(AV 1 -AV 2 )
=-2AV 1 +2AV 2
=2A(V 2 -V 1 )

或 V O =(AV 1 -AV 2 )-(-AV 1 +AV 2 )


=2AV 1 -2AV 2
=2A(V 1 -V 2 ) ( 1 5-5 )
視 V O1 及 V O2 端 何 者 為 正 而 定 。 假 使 兩 輸 入 端 訊 號 大 小 相 等 , 相 位 差 180°( V 1 =-
V 2 =V ),則輸出為 V O =-4AV 或 4AV。
此放大增益為單端輸入單端輸出增益 ( A )的五倍大。假使兩輸入端訊號大小相
等,相位相同( V 1 =V 2 ),則輸出將變為
V O =0
綜合實習 1 5-2 與上述分析,可以歸納出各種輸入與輸出訊號間,因連接位置
不同所造成增益大小差異之關係,如表 15-6 所列。

表 1 5-6 差動放大器輸出入訊號與增益關係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8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9

型態 輸入 輸出 增益 關係
單端輸入 Vi Vo A V o =AV i
單端輸出
單端輸入 Vi V od 2A V od =2AV i
差動輸出
差動輸入 Vd Vo A V o =AV d
單端輸出 =2AV i
差動輸入 Vd V od 2A V od =2AV d
差動輸出 =4AV i

二. 實習步驟
(1) 如圖 15-4 接妥線路。
(2) 若 V 2 端接地,V 1 輸入頻率為 1KHz 之正弦波,其輸入振幅如表 15-7 所示,以
示波器觀測 V 1 ﹑ V O1 及 V O2 三者之波形及相位關係,並繪其結果於表 15-7 中。
(3) 以示波器觀測 V O1 對 V O2 之電壓波形,並繪於表 15-7 中( 在觀測時,須注意示
波器之接地線 ) 。
(4) 若 V 1 端接地,V 2 輸入頻率為 1KHz 之正弦波,輸入振幅如表 15-8 所示,以示
波器觀測 V2 ﹑ V O1 及 V O2 三者之波形及其相位關係,並繪其結果於表 15-8 中。
(5) 以示波器觀測 V O2 對 V O1 之電壓波形並繪於表 15-8 中。
(6) 若 V 1 及 V 2 同時接上相同的信號如表 15-9 所示,以示波器觀測 V O1 及 V O2 之電
壓波形,並繪其結果於表 15-9 中。
(7) 將 V 1 或 V 2 反相,使 V 1 與 V 2 之訊號成為頻率相同、相位相反之波形,其輸入
振幅如表 15-10 所示,以示波器觀測 V O1 及 V O2 之電壓波形,並繪其結果於表
15-10 中。
(8) 比較表 15-7 至 15-10 之實驗結果,對照表 15-6,兩者是否相同?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9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10

圖 1 5-4 差動放大器實驗電路

三. 結果數據

表 1 5-7 V 2 接地時之輸出入波形

V 1 之峰值電壓 0.1V 0.2V 0.3V

V 1 之波形

V O1 之波形

V O2 之波形

V O1 對 V O2 之波

表 1 5-8 V 1 接地時之輸出入波形

V 2 之峰值電壓 0.1V 0.2V 0.3V

V 2 之波形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10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11

V O1 之波形

V O2 之波形

V O2 對 V O1 之波

表 1 5-9 共模輸入時之輸出波形

V 1 及 V 2 峰值電壓 0.1V 0.2V 0.3V

V 1 與 V 2 之波形

V O1 之波形

V O2 之波形

V O2 對 V O1 之波形

表 1 5-10 差動輸入時之輸出波形

V 1 及 V 2 峰值電壓 0.1V 0.2V 0.3V

V O1 之波形

V O2 之波形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11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12

V O2 對 V O1 之波形

實習 1 5-4:電流鏡電路測試
一. 相關原理

基本電流鏡( Current mirror ) 電路如圖 15-5 所示,由 Q 1 和 Q 2 兩個匹配的電晶


體所組成,它們的基極與射極都連接在一起。電流鏡以一定電流源 I REF 作為輸入,
而輸出電流則取自 Q 2 之集極。由 Q 2 集極所供給的電路必須使 Q 2 一直保持在主動模
式操作中( 讓 Q 2 的集極電壓高於基極電壓 )。只要 Q 2 保持動作,那麼此電流鏡的操
作就與-V EE 電壓值無關。電流鏡之電流增益可由 Q 1 、Q 2 兩電晶體之射極電流相等(
因為兩電晶體之基射順偏電壓相同,V BE1 =V BE2 =V BE ,可得 I E1 =I E2 =I E ),而推得:

( 1 5-6 )
當 β>>1 時,增益約近於 1。
但即使我們忽略了有限 β 值的影響而假設 Q 1 ﹑ Q 2 為完全匹配,也只有在 Q 2 的
集極電壓與基極電壓相等時,電流 I O 才會等於 I REF 。當集極電壓 V O 增加,I O 也就隨
之增加,又因 Q 2 操作於定電壓 V BE ( 由 I REF 所決定 ),I O 將視 V O 而定,而 V O 則由
Q 2 之 r O 決定,換言之,圖 15-5 中電流鏡的輸出電阻等於 Q 2 的 r O ,r O 通常在 100k
級。
電流鏡通常使用為 IC 中之電流源,以提供整體一致之穩定偏壓電流,為了改
善 BJT 電流鏡之特性:(1) I O 對 β 之相依性,(2) 輸出阻抗 r O 過小,故有較複雜之改
良式電流鏡電路,如
1. 圖 1 5-6 為基極電流補償之電流鏡,雖然其輸出電阻仍為 r O 不變,但其電流增益
將變成

( 15-7 )
2. 圖 1 5-7 之威爾森( Wilson )電流鏡可以同時完成基極電流補償與增加輸出阻抗
之目的,其電流增益與( 15-7 )式相同,但其輸出阻抗幾乎為 βr O /2,比原先之值
大了 β/2 倍。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12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13

3. 圖 1 5-8 之威德勒( Widlar )電流鏡可以利用 R E 電阻來控制電流源,其電 流 關 係


式為

( 1 5-8 )
輸出電阻之大幅提升為威德勒電流鏡特點,其輸出電阻為
R O =R E ’+(1+g m R E ’)r O ≒ (1+g m R E ’)r O ( 1 5-9 )

其中 R E ’=R E //r π ,輸出阻抗比原先之值大了 1+g m (R E //r π )倍以上。

圖 1 5-5 基本的 BJT 電流鏡 圖 1 5-6 具有基極電流補償的電流鏡

圖 1 5-7 威爾森電流鏡 圖 1 5-8 威德勒電流鏡

二. 實習步驟

(1) 依單元八之方法測電晶體的 β 或 h fe 值,選取二個 β 或 h fe 值相近的電晶體。


(2) 按圖 1 5-9 接妥電路。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13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14

(3) 調可變電阻 VR 50k,使電阻值分別與表 15-11 內所列者相同。


(4) 用三用電表測 I 1 與 I 2 ,分別記錄於表 1 5-11 內。
(5) 觀測 I 1 與 I 2 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其電流增益為多少?與理論值相差多少?

圖 1 5-9 BJT 電流鏡實驗電路

三. 結果數據

表 1 5-11 電流鏡輸出入電流值

VR 10 k 15 k 20 k 25 k 30 k 35 k

I1

I2

I 2 /I 1

誤差%

貳 問題討論
1. 差動放大器名稱之由來為何?其功能與普通放大器有何不同?
2. 某一差動放大器之差動電壓增益為 2000,而共模增益為 0.2,求共模拒斥比,並
以 dB 值表示之。
3. 串級放大器之輸入級放大器對於共模拒斥比非常在意,為什麼?試以音響之放
大器為例,說明共模拒斥比之物理意義與其重要性。
4. 差動放大器之兩個電晶體或電阻若不匹配,將產生何影響?試以數學式表示如
何消除之?
5. 實習 1 5-2 與 1 5-3 中,若要觀測 VO1 與 VO2 之波形與輸入端波形之間的相對位置,
試問應如何測試?
6. 試推導出圖 1 5-5 之基本電流鏡其輸出阻抗與電流增益( 1 5-6 )式。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14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15

7. 試推導出圖 1 5-6 之基極電流補償電流鏡,其輸出阻抗與電流增益( 1 5-7 )式。


8. 試推導出圖 1 5-7 之威爾森電流鏡,其輸出阻抗與電流增益( 1 5-7 )式。
9. 試推導出圖 1 5-8 之威德勒電流鏡,其輸出阻抗( 15-9)式與電流增益( 15-8)式。

單元十五 差動放大器 15- 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