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1

印 度 的 世 界

INDIA’
S UNIVERSE
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印度文物
山西博物院 编
01

前 言
INTRODUCTION

文明古国印度宗教异常发达,由宗教衍生出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都取得了很高成就,深刻地影响到周边国
家和地区。浓郁的宗教色彩是印度文化的一大特征,与宗教相关的各种活动是印度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印度人的精神世界充实而丰富。从神话到宗教,印度人想象的宇宙逐渐成形,并构筑起完备的时空体系。巍
巍主神与芸芸众生在其中各司其职,在过去、今生、来世的无穷轮回中,上演着一幕幕悲喜剧。

宗教需要借助形象来宣传教理教义,同时为信众塑造膜拜的对象,而且为人们进一步的想象提供足够的空
间,宗教艺术因此而产生。印度宗教艺术充满了创造性的想象力,因而具有非凡的表现力,通过艺术的形
象,在现实世界中营造出庄严神圣的景观,产生震慑心灵的效果。

India, a country with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is a place where religion is extremely developed and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areas deriving from religion such as philosophy, literature and art. These
achievements have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peripheral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strong
religious color is one of the key features of Indian culture and various religious activities ar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daily life of Indian people.

The spiritual world of Indian people is full and rich. From mythology to religion, the universe imagined
by the Indians has gradually taken shape and a complete system of time and space has been constructed.
The Great Deities and the Sentient beings perform their own duties in the system and scenes of tragedies
and comedies are shown in the infinite transmigration of the past, this life and the afterlife.

Religion needs images to spread religious doctrines, shape the worshipping object for followers and
provide enough room for people's further imagination, so religious art has come into being. Indian religious
art is full of creative imaginations, so it has outstanding expressive force. It produces a mind-shocking
effect by constructing a magnificent and sacred sight in the real world through artistic images.

印度历史文化遗址示意图
India'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te Map
02 03

巍巍主神
THE GREAT DEITIES

以佛教、耆那教、印度教为代表的印度本土宗
教,均有各自的主神。主神拥有超凡的力量,
是正义的象征、秩序的保护者。他们既有复杂
的思想又有完美的外表,巍然屹立于信徒的精
神世界之巅,接受信徒们虔诚的崇敬与膜拜。

印度的不同宗教有着共 同的渊源,所以一些神
会同时受到几种不同宗教的供奉,并以或主或
次、或和谐或冲突的不同角色,出现在不同教
派的神话传说和艺术作品中。以此为基础,人
们在诗歌、散文中虚构了众多的戏剧冲突,这
些故事也是印度雕刻和绘画作品中反复表现的
题材。在印度乃至整个南亚范围内,主神在各
地的称谓、与之相关的神话、扮演的社会角色
各有不同,但在艺术刻画中,每一位主神的身

份和形象都大体相同。

焦特布尔-太阳城堡(梅兰加尔堡)
04 05

印度教主神
The Major Deities of Hinduism

印度教的世界观认为,宇宙在创造、运行和毁灭的三大过程中 印度教主神毗湿奴、湿婆
轮回。这三大过程的人格神为三大主神——创造之神梵天、守 和梵天像
The Hindu Deities Vishnu,
护之神毗湿奴、毁灭之神湿婆,受万民景仰。三大主神的化 Shiva, and Brahma
10世纪
身、由他们衍生的神 ,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人格化自然物,也
57. 15×69. 21×15. 24厘米
一并受到崇拜。 黑色片岩
印度比哈尔邦,特莱地区
随着印度教体系的不断完善,毗湿奴和湿婆的地位越来越高, 拉梅什和乌米尔·卡普尔捐赠

成为印度教两大分支——毗湿奴派和湿婆派的主要崇拜对象。

梵天的地位逐渐下降,仅在一些生活仪式(如婚礼)中受人供

奉。三大主神均为男性,此外还有众多女神。在一般的民间信

仰中,女神的地位往往较高。印度教的雕刻,力图表现强烈的

动感和丰富的内涵,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想象力。
06 07

毗湿奴的猪形化身筏罗诃像
Varaha, the Boar Avatar of Vishnu
3世纪
57.15×51.75×10.8厘米
斑驳的红砂岩
印度北方邦,马图拉
纳什和爱丽丝·赫拉曼尼克藏品,博物馆协会购置
恶魔希兰药叉经过苦行修炼,变得力量强大。他说
服梵天满足他不被任何人、神或动物杀死的愿望。
在列举不能伤害他的动物时,他没提到野猪。后来
希兰药叉无事生非、攻击人类,并把大地拖入宇宙
之海的深处。危难时刻,毗湿奴化身为野猪筏罗
诃,潜入海底。经过一场恶斗后,他用獠牙杀死希
兰药叉,并把大地拱出水面,拯救了大地。此处大
地化身为筏罗诃身体左侧的女神。

■ 毗湿奴的化身
The Avatar of Vishnu
在印度教经典和艺术作品中,毗湿奴通常有十个化
身或肉身,但化身的数目和身份在印度各地又略有
印度教的守护神毗湿奴 不同。毗湿奴最初的四个化身均为动物或半人半
Vishnu, the Hindu God of Preservation 兽,如人鱼马特斯亚、神龟库尔马、野猪筏罗诃和
公元13世纪 人狮那罗希摩,这些化身可能体现了主流印度教对
102.23×45.72×19.68厘米 古代自然神灵崇拜的吸纳。其他化身则为人形,可
铜合金 能反映了毗湿奴作为英雄、救世主的观念。毗湿奴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 的第七、八个化身罗摩和黑天,在印度教文化中的
安娜·宾·阿诺德捐赠 地位崇高,他们的英雄事迹在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中也广受关注。
印度教徒将毗湿奴奉为宇宙的保护者,善良和美德的化
身。作为广受供奉的神,他的职责是维持宗教秩序,如同
俗世中掌管国家的君主。他常以头戴王冠的君主形象出
现,四只手代表他的各种威力,手里一般拿着法螺、神
盘、金刚杵和莲花等法器。他有时坐在莲花上,有时躺在
千头蛇阿难陀身上,有时骑着大鹏金翅鸟迦楼罗。为了履
行救世主职责,毗湿奴经常化作英勇的动物或半人半神的
救星,在危难时刻匡扶正义。
08 09

托举草药山的哈努曼(左); 罗摩大战罗波那(右), 《罗
摩衍那(罗摩探险)》场景建筑构件
Hanuman Carrying the Mountain of Medicinal Herbs (left);
Rama Battles Ravana (right), Architectural Panel with
Ramayana (Adventures of Rama) Scenes
10世纪
19.05×34.29×8.89厘米
砂岩
印度中央邦
匿名捐赠

■ 神猴哈努曼
Hanuman, The Divine Monkey
神猴哈奴曼在印度神话里是力量之神,他是风神的儿子,因忠于罗摩大神而
备受世人钟爱。史诗《罗摩衍那》对神猴的事迹多有记载。在印度,哈奴曼
帮助罗摩解救悉多王妃,烧毁魔王的楞伽城,飞往喜马拉雅山取药草救治伤
兵,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有人认为,《西游记》中美猴王的原型就是哈奴
曼,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即是由史诗《罗摩衍那》中“楞伽城大战”大闹
无忧园的情节改编而成。

■ 英雄罗摩
The Hero Rama
古代印度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都讲到了罗摩的故事。由
于史诗为口耳相传,经过多代人的加工才形成,史诗中的故事经常出现前后
说法不一的情况。罗摩在《摩诃婆罗多》中是武术教师,毗湿奴的第六次化
身;在《罗摩衍那》中是十车王的长子,毗湿奴的第七次化身。他在印度教
中通常以手持弓,身背箭的形象出现。

■ 《罗摩衍那》
Ramayana
史诗《罗摩衍那》(《罗摩历险记》)记载了毗湿奴的第七个化身罗摩的生
平和诸多英雄事迹,这部梵文史诗由24,000颂(两行为一颂)组成。本诗最
核心的部分可能是由圣贤蚁垤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创作的,但是随后的600年
里又出现了无数个增改的版本,第一部和最后一部是后来增补的,并至少出
现了三个流行的修订本。
10 11

主神湿婆舞王像 湿婆宇宙柱像
Shiva as the Lord of Dance Shiva as the Cosmic Pillar
约1100年 12世纪初
83.82×48.26×33.02厘米 122.55×53.34×33.02厘米
麻粒岩 麻岩,有颜料痕迹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
哈利·莱纳特夫妇捐赠 克里斯蒂娜·哈曼娜捐赠

■ 印度教中的毁灭之神湿婆 ■ 愤怒时尊
Shiva, the Hindu God of Destruction Shiva as Bhairava
湿婆是一位复杂的神,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 愤怒时尊是湿婆神示现的愤怒之形,被视为最恐怖的

的双重性格,有时温和仁慈,有时暴躁易怒。他常 形态之一。在文献里,愤怒时尊有时同黑暗时母对

呈现不同的相貌以履行不同的职责,主要有林伽相 应。愤怒时尊的由来主要是:当梵天恋上萨罗湿瓦蒂

(“林伽”是一个抽象的柱状标记,是湿婆神权的象 时,湿婆示现愤怒相砍掉梵天的五颗头颅之一,以后

征)、恐怖相、温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等 梵天只剩四首。于是愤怒时尊又被称为“弑梵者”,

变相。他肤色深蓝,有三只眼、四只手,有时还显现 这种罪过让任何地方都不收留苦行的愤怒时尊,直到

四颗或五颗头。 他来到圣地瓦那纳西。在这里,梵天被砍的头颅从愤

常见的湿婆神形象为:头顶花环、颈缠毒蛇、身披虎 怒时尊身上掉落下来,所以瓦那纳西被视为湿婆的圣

皮、胯骑公牛,背弓箭,挎小鼓,持三叉戟。他也常 城之一。

与妻子和儿子一起出现。雪山神女帕尔瓦蒂是他的妻
子,象头神迦内沙和战神卡尔凯迪耶是他的儿子。
12 13

湿婆与难近母合体像
The Androgynous Form of Shiva and Parvati
11世纪
62.86×29.21×9.52厘米
黑色片岩
印度拉贾斯坦邦
古代艺术委员会和印度艺术基金会
14 15

智慧神 - 象头神舞像 印度教鸠摩罗像


Dancing Ganesha, Lord of Obstacles The Divine Hindu General Kumara
16-17世纪 7世纪
50.48×33.02×19.69厘米 72.39×21.59×11.43厘米
铜合金 砂岩
印度卡纳塔克邦 印度中央邦
哈利、伊冯·莱纳特购捐 哈利·莱纳特夫妇捐赠
象头神迦内沙外貌独特,是一个象头人身、肚子圆滚的 鸠摩罗,字面意思为童子。在印度教中,他是湿婆
男孩。他有多只手,一只手常托着盛放甜食的盘子,有 神与雪山神女的长子;在《恒河女神下凡》的故事
时也会手持一截自己的象牙。他是湿婆神和雪山神女之 中,他是火神与恒河女神结合所生的儿子。他精力
子,同时也是效忠湿婆神的侏儒军队——伽蓝仙众的首 旺盛、威猛无比,被尊为战神,生有十二臂六首,
领。象头神在印度民间很受爱戴,被称为排除障碍之 骑孔雀,持长矛,7岁时打败阿修罗王,三箭定阿修
神。为了早日化解障碍,虔诚的印度教徒、耆那教徒和 罗城。他又称室建陀、穆卢甘或卡尔凯迪耶。在佛
佛教徒,会在各种重大事件或宗教仪式开始前向迦内沙 教中,他就是广为人知的韦驼天。在南印度,鸠摩
奉献祭品。 罗广受尊崇。
16 17

难近母猎杀牛魔王像
Durga Slaying the Buffalo Demon
13世纪
86.36×53.98×26.67厘米
镁质片岩
印度卡纳塔克邦
纳什和爱丽丝·赫拉曼尼克藏品,博物馆协会购置
在秩序和混乱的永恒斗争中,战场上的不败女神难近
母发挥了重要作用。难近母的形象通常令人恐惧:头
戴骷髅和蛇编织的花环,舌头上淌着鲜血,坐在火葬
场的尸体上。
难近母可以幻化为多种形象,在艺术作品中常见的是
她杀死水牛魔鬼马希沙时的形象。当所有天神都无法
战胜马希沙时,他们的力量集聚在一起,产生了代表
他们而战的难近母女神。每位天神都赋予她一部分力
量,女神的多只手持有诸神赠与的武器:如毗湿奴的
神盘、湿婆神的三叉戟和卡尔凯迪耶的长矛。难近母
为维护世界秩序打了许多胜仗。

■ 印度教中的女神
The Hindu Goddesses
通常认为,印度教中的诸位女神均是一位主女神黛维
的化身。但这些化身各自又是独立的神,她们体现了
怜悯、虔诚等理想。与男神之间的互动则代表了印度
教有关爱情和性别角色的观念。
雪山神女和吉祥天女是象征生育能力、母性和抚育的
主女神。雪山神女同时也与禁欲苦行和灵性相关,吉
祥天女则与日常生活、幸福和美相关。难近母和迦梨
女神则展现了女神保护人类时的勇猛。
18 19

吉祥天母像 印度教女神普黛维像
The Goddess Shridevi The Hindu Goddess Bhudevi
13世纪 13世纪
82.55×30.48×14.6厘米 81.28× 30.48×16.51厘米
铜合金 铜合金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
安娜·宾·阿诺德捐赠 安娜·宾·阿诺德捐赠
吉祥天女拉克希米是毗湿奴的正妻,她是掌管家庭、 一般认为毗湿奴有两位配偶——吉祥天女拉克希米与
保护妇女的神,是好妻子、好女儿的典范。不少印度 大地女神普黛维,吉祥天女是正妻,地位高于大地女
人认为,中国人心目中的观音大士形象即源自这位印 神。吉祥天女的形象常出现在供奉毗湿奴的圣堂和神
度女神。吉祥天女还是幸福和财富的象征,在民间备 庙入口的门楣上,表示趋吉避凶之意。在各类艺术描
受欢迎。在印度每年举办的光明节期间,家家户户洒 述中,吉祥天女会单独与毗湿奴在一起,大地女神则
扫庭除,张灯结彩,迎接财神拉克希米的到来。大街 不会。当大地女神普黛维随毗湿奴出现时,吉祥天女
小巷都点起油灯,把光芒献给这位美丽的女神。大象 拉克希米通常都会在场。
在拉克希米头顶用水壶为其进行洗礼的图像,是流行
于南亚大陆的吉祥主题。大象象征雨云,倾泻而下的
水代表每年季风带来的孕育生命的雨。
20 21

印度教处女神库玛丽像 悉多女神像
The Hindu Goddess Kaumari Sita as Goddess
800-850年 约1100年
71.12×38.1×15.24厘米 132.08×40.64×29.84厘米
红砂岩 麻岩
印度中央邦或拉贾斯坦邦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
纳什和爱丽丝·赫拉曼尼克藏品,博物馆协会购置 纳什和爱丽丝·赫拉曼尼克藏品,博物馆协会购置
库玛丽女神又称童女神,是印度教徒和佛教徒共同崇
拜的神。她在印度教圣典中是难近母(杜尔迦)的化
身,也是力量神的象征。在梵语、尼泊尔语和其他印
度语言中,库玛丽意即“处女”,也是杜尔迦作为幼
女形态的称谓。
22 23

佛教的主神
The Major Deities of Buddhism

释迦牟尼、救世佛(菩萨)、胜义佛,以及其他的男神和女

神是印度佛教艺术中的主要表现对象。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同侍释迦牟尼佛,是所有菩萨中的上首。文殊菩萨仗剑骑

狮,代表其法门的锐利,他以金刚宝剑斩断众生的烦恼,以

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普贤菩萨是大乘菩萨的代表,象征

着大乘佛教普渡众生的精神。弥勒佛(即弥勒菩萨),在大

乘佛教经典中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

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绿度母全称为圣救度佛母,为观

世音菩萨的化身。诃利帝母又称鬼子母、九子母,俗称送子

观音。佛教的雕刻,重在对涅槃精神境界的刻画,总体上侧

重于表现静态之美。

文殊菩萨像
The Bodhisattva Manjushri
9世纪
49.53×27.94×9.52厘米
黑片岩
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地区
约翰·麦克唐纳捐赠
24 25

释迦牟尼佛像
Buddha Shakyamuni
约850年
80.65×46.36×22.86厘米
绿泥石片岩
印度比哈尔邦,加耶区
纳什和爱丽丝·赫拉曼尼克藏品
博物馆协会购置
26 27

沉思菩萨像
Pensive Bodhisattva
约200—300年
55.88×27.94×15.88厘米
灰片岩
巴基斯坦,犍陀罗地区
纪念博物馆的二十五周年,并纪念普拉塔帕蒂塔亚·派尔
博士,亨利和露丝·特鲁布勒捐赠
28 29

弥勒菩萨像
The Bodhisattva Maitreya
11世纪
83.82×46.99×26.67厘米
片岩
印度比哈尔邦,加耶区
纳什和爱丽丝·赫拉曼尼克藏品,博物馆协会购置
30 31

耆那教主神
The Major Deities of Jainism

耆那教自称有二十四位祖师,最早的创始人为勒舍婆。耆那

教雕塑中最常见的题材是二十四位悟道的耆那导师,和一些

重要的次耆那及其侍从。目前有历史记载的是二十三祖巴湿

伐那陀和二十四祖筏驮摩那。相传,巴湿伐那陀三十岁时

为苦行僧,修炼八十三天后成道。提出不杀生、不欺诳、

不偷盗、戒私财四戒。筏驮摩那生于古印度吠舍离一个王族

家庭,属刹帝利种姓,是释迦牟尼同时代人,佛教称他为尼

乾陀·若提子(意为离系亲子)。他虽是第二十四祖,但实

为耆那教的创建者,其弟子尊称他为摩诃毗罗,即伟大的英

雄,简称大雄。耆那教的中心教义主要由他创立。

耆那教四祖像(勒舍婆、巴湿伐那陀、尼明那陀和大雄)
Shrine with Four Jinas (Rishabhanatha [Adinatha]),
Parshvanatha, Neminatha, and Mahavira)
约600年
58.42×43.18×44.45厘米
砂岩
印度北方邦
安娜·宾·阿诺德捐赠
耆那教神庙是宇宙的象征,其中供奉四位耆那教救世主,即耆那,东南西
北,各主一方。二十四位耆那的第一位勒舍婆特征是长头发,第二十三位巴
湿伐那陀头盘七头眼镜蛇并最终悟道。其他两位耆那可能分别是第二十二位
的尼明那陀和第二十四位的大雄。
32 33

供奉巴湿伐那陀、尼明那陀、大雄像的耆那教祭坛
Jain Altarpiece with Parshvanatha, Mahavira, and Neminatha
988年
36.83×29.21厘米
铜鎏金,镶嵌银和宝石
印度古吉拉特邦
纽约J. J. 克勒杰曼夫妇捐赠

耆那教女神阿姆比卡像
The Jain Goddess Ambika
6—7世纪
68.58×45.72×25.4厘米
砂岩
印度比哈尔邦,沙哈巴德区
纪念普拉塔帕蒂塔亚· 派尔博士,由罗
伯特·H·爱尔沃斯基金购捐。
阿姆比卡是耆那教的大母神。
34 35

《巴克塔马纳经》 (不朽的祭献)之因陀罗护送巨象
上的勒舍婆(雄天)图
Indra Conveying Jina Rishabhanatha(Adinatha)on
Airavata, Folio from a Bhaktamara Stotra (Hymn
of the Immortal Devotee)
约1800—1825年
册页: 18.42×28.89厘米
画芯: 17.14×25.08厘米
纸上水粉
利奥·S·菲格尔医生捐赠
36 37

芸芸众生
THE SENTIENT BEINGS

印度的神话世界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天上
世界、空间世界、地面世界以及地下世界,是
主神、半神、恶魔、人类、动物等各种成员共
存的世界,也是苦行、祭祀、诅咒、法力等各
种行为并行的世界。主神以外的芸芸众生,既
存在于各自的世界,也会与主神进行这样那样
的互动,映衬着主神的伟大与神圣。

在宗教艺术中,这些成员都是常见的表现对
象。半神包括代表自然、生命的保护性精灵,
以及超自然的仙界生物,他们既像神又像人,
是协助和侍奉主神的配角。恶魔则是与神作对
的力量,是宇宙秩序中稳定和混乱两者保持平
衡所需要的负动力。卓异的人物和神性的动
物,也在宗教的世界里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

皮丘拉湖及宫殿(乌代浦尔-白城)
38 39

半神
Demigods

印度神话与宗教中的宇宙存在着各种半神,通常是代表自

然和生命的守护精灵或超自然的仙界生物。前者主要是药

叉和伽蓝,后者包括阿布沙罗、乾达婆、持明尊者、紧那

罗等。药叉是山川和树木的精灵,是生动活泼的大自然生

命的表征。伽蓝是主神的护卫精灵。阿布沙罗(天女)常

以妖娆的舞蹈或站立形象出现;乾达婆(伎乐天)常以兽

头人身的形象出现;持明尊者(“智慧的传递者”)通常

是一对飞天女神,手捧花环以庆祝功绩;紧那罗为半人半

马或半人半鸟形象。这些半神来源于早期印度神话,后来

基本上都被纳入宗教体系。在艺术作品中,半神一般是协

助和侍奉神灵的配角。

药叉和化身之柱头
10世纪
红砂岩
26.67×68.58×67.31厘米
印度北方邦,马图拉地区
拉梅什和乌米尔·卡普尔捐赠
印度神话中经常出现的药叉(夜叉),是一些小神或半神,据说是财神俱毗
罗的侍从。他们与罗刹作对,有时被描绘成英俊青年,有时又被描绘成丑陋
的侏儒,但通常还是被描绘成忠诚可爱的小神灵。在佛教神话中,他们被列
为天龙八部之一,形象也变得凶悍。特别是在中国佛教中,他们完全变成了
凶魔或妖孽。
40 41

巨蛇庇护蛇王或大力摩罗像 财富之神俱毗罗像
A Nagaraja or Balarama Kubera, the God of Riches
Sheltered by a Serpent 约1050年

2—3世纪 91.44×61.59×30.48厘米

69.21×49.53×14.92厘米 镁质片岩

斑驳的红砂岩 印度卡纳塔克邦,伐楼拿

印度北方邦,马图拉 纳什和爱丽丝·赫拉曼尼克藏品,博物馆协会购置

匿名捐赠 俱毗罗(鸠鞞罗,俱尾罗),是富贵福德的财

蛇王是印度神话中的半神,人身蛇尾。 神,守护世界上所有的财富。

大力罗摩是《摩诃婆罗多》中的黑天的
兄长。
42 43

侏儒鼓手像 飞天(紧那罗)建筑面板
A Dwarf Drummer Architectural Panel with a Flying
约500年 Celestial (Kinnara)
62.87× 54.61×17.78厘米 5世纪
黄砂岩 24.13×19.68×8.89厘米
62.87×54.61×17.78厘米 红陶
纳什和爱丽丝·赫拉曼尼克藏品,博物馆协会购置 印度北方邦
这一精神饱满且大腹便便的乐人,刻画的是由迦内沙带 玛丽莲·沃尔特·古隆德捐赠
领的伽蓝仙众形象。迦内沙是湿婆的儿子,伽蓝仙众是 紧那罗,意为“音乐天”、“歌神”,因其头上长
湿婆神的半神侏儒侍从,他们只效忠于湿婆神。伽蓝仙 角又被称为“人非人”。紧那罗有男女之分,男性
众在外形上同迦内沙一样可爱,他们个个顽皮捣蛋、放 长一马头,女性相貌端庄,声音绝美。在佛教中,
荡不羁,常常会作出一些滑稽的动作,如拉扯湿婆神坐 他是“天龙八部”之一。在中国佛教里,紧那罗曾
骑公牛南迪的尾巴。 化为少林寺香积厨火头老和尚,持三尺拨火棍打退
围寺的红巾军。因之被少林寺尊为护法伽蓝,又称
其为“二辈爷”、“山门显武第一人”。
44 45

■ 乾达婆——伎乐天
Gandharvas , the Lute Player
乾达婆是印度神话中经常提到的小神,他
们居住在天宇和空界,了解上天的奥秘。
在史诗中,他们被描绘成天上的歌手和乐
师,因此又被称为“伎乐天”。据说他们
还喜欢追逐女性,往往与人间女子发生性
爱关系,因此又被称为“寻香主”。他们
喜欢成群出现,每当天神战胜恶魔或正义
战胜邪恶时,他们便和天女们一起出现在
空中庆祝胜利。

琵琶伎,五伎乐天之一 击乐伎,五伎乐天之一 鼓乐伎,五伎乐天之一 狮首拍板伎,五伎乐天之一 牛首吹奏伎,五伎乐天之一


Lute Player,From a group of Five Percussionist,From a group of Five Drummer,From a group of Five Lion-Headed Chimes Player,From Bull-Headed Flute Player,From
Celestial Musicians Celestial Musicians Celestial Musicians a group of Five Celestial a group of Five Celestial Musicians
4—5世纪 4—5世纪 4—5世纪 4—5世纪 4—5世纪
25.7×12.1×6.4厘米 54.6×13×6.7厘米 47×15.9× 7.3厘米 44.8×13.3×5.4厘米 47×13.3×6.4厘米
灰色岩 灰色岩 灰色岩 灰色片岩 灰色片岩
巴基斯坦,犍陀罗地区,斯瓦特山谷 巴基斯坦,犍陀罗地区,斯瓦特山谷 巴基斯坦,犍陀罗地区,斯瓦特山谷 巴基斯坦,犍陀罗地区,斯瓦特山谷 巴基斯坦,犍陀罗地区,斯瓦特山谷
哈利、伊冯·莱纳特购捐 哈利、伊冯·莱纳特购捐 哈利、伊冯·莱纳特购捐 哈利、伊冯·莱纳特购捐 哈利、伊冯·莱纳特购捐
46 47

伎乐天托架
Architectural Bracket in the
Form of a Celestial Musician
约16世纪
40.64×13.97×19.05厘米
砂岩
印度拉贾斯坦邦或古吉拉特邦
纪念普拉塔帕蒂塔亚·派尔博士,哈利、
伊冯·莱纳特购捐
48 49

飞天戏婴托架
Architectural Bracket in the Form
of a Celestial Nymph Teasing a Boy
13—14世纪
75.24×21.59×17.78厘米
大理石
印度拉贾斯坦邦
菲尔·伯格收藏

■ 天女(飞天)
Celestial Nymph
天女在《梨俱吠陀》中已经出现。她们是一些能
歌善舞、美丽非凡的女性。通常认为,她们都居
住在因陀罗的天界。她们中有许多有名人物,有
的和天神结合生下了另外一些天神,有的则下凡
到人间和人王结合生下英雄的后代。天女在佛教
故事中也很有影响,敦煌壁画中婀娜多姿的飞天
形象即是这一影响的结果。
50 51

恶魔
Demons

在印度神话与宗教中,与神作对的力量始终存在。这股力
食日月恶魔罗 像
量被称为阿修罗,意为“非神”(或“非天”)。在公元 Rahu, The Demon of Eclipses
约500—550年
前1000年前的《梨俱吠陀》神话中,阿修罗并不完全是神 16.51×19.05×10.16厘米
红陶
的敌人,有时甚至是众神中的一类。到了稍晚的《阿达婆
印度北方邦
吠陀》中,阿修罗已完全被视为恶魔。他们也具备智慧、 玛丽莲·沃尔特·古隆德捐赠
罗睺为印度神话中的阿修罗之一,是达耶提
力量和法力,在天上拥有金、银、铁三座城池,在地上也 耶王毗婆罗吉提与达刹之女辛悉迦所生之
子。他长有四只手,下半身为多尾龙,性情
拥有王国和城堡。在史诗《罗摩衍那》的描绘中,他们有
残暴、好为非作歹。在神话“搅乳海”的混
时像一个民族,其中的成员有好有坏。 乱战斗中,魔鬼罗睺变身为天神,并喝下了
不死甘露。日神和月神发现罗睺的诡计后报

恶魔并非简单意义上邪恶势力的象征,而是宇宙秩序中稳定 告了毗湿奴。毗湿奴在神露流入罗睺喉咙之
前砍下了他的头,罗睺的脑袋掉到地上并愤
和混乱两者保持平衡所必需的负动力。印度艺术对恶魔的描 怒地咆哮。自此,他憎恨太阳和月亮,时刻
都想吞噬太阳和月亮。
绘通常比较夸张,体形庞大,长着长角、獠牙和凸出的眼

睛,是恶魔的基本特征。
52 53

《女神颂》(荣耀女神)之毗湿
奴降伏恶魔玛度和凯达巴册页
Vishnu Vanquishing the Demons
Madhu and Kaitabha, Folio from
a Devimahatmya (Glory of the
Goddess)
约1775年
画芯:40.958×29.528厘米
册页:50.8×38.1厘米 《女神往世书》(古代女神故事)之传信给孤女的恶魔册页
纸上水粉、金粉 A Demon Brings a Message to a Lone Woman, Folio from a Markandeya
印度中央邦,查塔普尔 约1820—1830年
纪念普拉塔帕蒂塔亚·派尔博士,约瑟 画芯: 17.15×25.72厘米
夫·B和安娜·S·考波菲捐赠 册页: 24.77×33.34厘米
恶魔首领森巴(Sumbha)和其弟尼森巴 纸上水粉、金粉
将因陀罗驱逐天界并祸害三界的众生,难 印度喜马偕尔邦,坎格拉
近母斩杀尼森巴。 纪念普拉塔帕蒂塔亚·派尔博士,约瑟夫·B和安娜·S·考波菲捐赠
54 55

人类
Humans

古代印度艺术对人类的描绘,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人公

往往是推崇美德、战胜邪恶、维持秩序的领袖,或者是一

些抵制诱惑、获得神圣力量的宗教苦行者,以及生产、生

活中的理想化人物。16世纪到17世纪早期的表现王室娱乐

活动的莫卧儿宫廷画是例外。

莫卧儿王朝之前的印度艺术,对肖像的刻画通常使用象征化

的技法。典型代表是雕塑作品中或印度—希腊时期(1至3世

纪)硬币上的皇室成员肖像,以及南印度雕塑中理想化的寺

庙守护神和王室成员(7至12世纪)肖像。统治者通常被罩上

光环以突出他们的神圣血统,表达天赋王权的观念。

女人和围栏里的观众
Railing Pillar with Woman and Onlookers
约公元前50—25年
53.34×24.13×15.24厘米
红砂岩
印度北方邦,马图拉
纳什和爱丽丝·赫拉曼尼克藏品,艾伦·C·鲍尔奇夫妇购捐
56 57

印度教徒圣桑班达像 大成就者(大法师)月官像
The Hindu Saint Chandikeshvara The Mahasiddha (Great Adept) Chandragomin
14世纪后期 12世纪
41.91×12.7×11.11厘米 59.06×29.21×12.7厘米
铜合金 黑片岩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 孟加拉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埃沃尔和阿尔斯通·卡拉汉博士捐赠 保罗·F·沃尔特捐赠
圣桑班达是7世纪泰米尔纳德邦诗人,印度63位湿婆派诗圣之一。 月官是七世纪时印度“瑜伽行派”的学僧,出身于东印度孟加拉王族。从
少年时起,他先后受“三皈五戒”、学“唯识”、受“密旨”,又研修
《波尔尼文典》、《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及《马鸣一百五十赞佛颂》等。
他在那烂陀寺受到礼遇,成为调伏破戒的刹帝利比丘,因受至尊世自在
(即观世音菩萨)点化而著述诸大乘典籍,著作包括《月灯注》、《入
三身》、《与弟子法颂书》、《薄伽梵圣文殊师利有加持赞》等,并根
据波尔尼文典而著三十二章七百首《卢迦文典》及《二十前接字注》、
《字经》、《邬拏地经》等。
58 59

苦行僧接受女子供奉图
An Ascetic Receiving an
Offering from a Woman
约1725—1750年
14.29×10.95厘米
纸上水粉、金粉、银粉
印度拉贾斯坦邦,比卡内尔
多萝西和理查德·舍伍德基金购捐
60 61

新郎结婚游行图
A Bridegroom's Marriage Procession
约1810—1815年
40.0×60.3厘米
纸上水粉、金粉、银粉
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
为纪念奈特·汉莫尔,马里昂·汉莫尔捐赠
62 63

拉吉・辛格(1706 年至 1748 年在位) 邦迪的拉奥・阿吉特・辛格


或普拉塔普・辛格(1788 年至 1797 (1770-1773 在位)图
年在位)图 Rao Ajit Singh of Bundi
Raj Singh (reigned 1706-1748) or (reigned1770-1773)
约1770—1773年
Pratap Singh (reigned 1788-1797)
画芯:21.59×15.24厘米
约1775—1800年
册页:25.718×20.32厘米
画芯:15.56×11.43厘米
纸上水粉、金粉和墨
册页:16.83×12.7厘米
印度中央邦,达提亚
纸上水粉、金粉和墨
他是邦迪(在今拉贾斯坦邦)的第四任君主。
印度拉贾斯坦邦,基桑加
他是土邦(Princely state)的君主。皇室肖像专
门刻画了一种体现王国地位和实力的形象。
64 65

沙特鲁吉特・辛格 贾斯旺的贾斯瓦尔・乌穆德・辛格罗阇
(1762-1801,在位)骑马图 (1782-1854,在位)图
约1780年 约1815—1820年
纸上水粉、金粉 纸上水粉、金粉,银粉和墨
印度喜马偕尔邦,居莱尔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
册页:21.59×15.56厘米 画芯:24.77×13.65厘米
画芯:19.05×13.02厘米 册页:30.8×19.69厘米
纳什和爱丽丝·赫拉曼尼克藏品,博物馆协会 印度艺术特殊基金会
购置 贾斯旺是1170年建于印度喜马偕尔邦中心拉吉普纳的一
沙特鲁吉特·辛格是1626年在印度中部班达地 个土邦。罗阇是印度君主的习称。
区建立的达提亚土邦的君主。
66 67

“佩什瓦”马达夫拉奥(1761-1772,在位)
之妻拉玛白殉夫仪式图
约1772—1775年
纸上水粉、金粉
册页:29.85×41.28厘米
画芯:29.21×40.64厘米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
多萝西和理查德·舍伍德和哈利·莱纳特夫妇 捐赠
萨蒂,在吠陀时代是对“贞洁女人”、“殉夫之妇”的称谓,后
来专指印度教的殉夫仪式。拉玛白是莫卧儿王朝时期马拉塔首领
拉马达夫拉奥(1761-1772在位)之妻。

■ 印度细密画
Indian Miniature
莫卧儿王朝(1526-1857)建立后,皇帝巴布尔从其中亚古国引入
细密画,印度的艺术作品开始从单纯的宗教层面转向世俗题材。
莫卧儿细密画是印度最早的描绘世俗主题的画种,也成为记录皇
家活动的历史文献。莫卧儿细密画技法精湛、色彩艳丽、构图巧
妙。
后来,随着德里莫卧儿中央权力的削弱和解体,皇家画坊的画家
流散到印度西部的拉贾斯坦、中印度地区以及旁遮普山区的其他
独立王国寻求宫廷庇护。于是细密画风格逐渐区分为拉贾斯坦画
派、帕哈里画派及德干画派,并扩展至宗教题材。
68 69

动物
Animals

印度有崇拜动物的传统。自吠陀时代起,印度就以大象、 释迦牟尼佛向因陀罗布道场景中的众神和动物像
马、公牛、狮子来分别象征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公元 Gods and Animals in a Landscape, Fragment from
a Scene of Buddha Shakyamuni's Sermon to Indra
前3世纪,阿育王钦点公牛、大象、马和狮子为王室象征, 2世纪-3世纪初
39.37 x 43.81 x 7.62 厘米
这些动物形象后来被广泛用于装饰南亚各地的石柱柱头。
有颜料痕迹的灰色片岩
纳什和爱丽丝·赫拉曼尼克藏品
当艺术作品单独描绘某一种动物时,通常赋予其神圣的力 博物馆协会购置
因陀罗又名帝释天(Sakra-devanam-Indra),是雷雨之神,早先是
量,如神猴哈努曼将军。动物崇拜中,蛇的地位很高,被当
印度教众神之首,后地位在梵天、湿婆和毗湿奴之下。
作保护神供奉。人们相信蛇有超自然的能力,是地狱的主宰
■ 印度教圣兽——牛
者,还可以增强女性的生育力。此外,一些动物还成为印度
The Divine Hindu cattle
教和佛教中主神的标志性坐骑,如毗湿奴的坐骑大鹏金翅 印度教徒视牛为“圣兽”,认为牛是繁殖后代的象征。即使在今
天,印度人对牛仍然奉若神明。在印度的一些城市、乡村里,牛
鸟、湿婆的坐骑公牛南迪、卡尔凯蒂耶的坐骑孔雀。
可以到处自由游荡,神圣不可侵犯。印度僧侣每年还要举行一次
称为“波高”的仪式,表示对牛的尊崇。
湿婆神的坐骑为一头公牛,名叫南迪。公牛南迪本身也是一个
神,它的名字意思是“欢喜,高兴”,它是一个温驯而又快乐的
神。南迪是湿婆神最忠实的信徒,它的雕像常位于神庙的大厅或
门廊里,面对神庙,表示对湿婆神的崇敬。
70 71

象战图
An Elephant Fight
大象与骑士像 约1800-1825年
Elephant with Riders 36.51×56.35厘米
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2世纪 纸上水粉和墨
28.58×10.48×29.21厘米 印度拉贾斯坦邦,哥达
红陶 保罗·F·沃尔特捐赠
印度北方邦,马图拉 大象在印度是一种受人崇敬的动物,地位类似于在中国文化中的龙。象鼻神是家喻户晓的神灵,相对于龙在中国的至高无上,象神在印度更具亲民特性。在某种程度上,象是印
萨布哈什·卡普尔夫妇捐赠 度的象征,印度股市大涨会被称作“大象狂奔”,甚至,有人把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竞争称为“龙象之争”。
72 73

印度教梨 多神和同伴像
The Hindu God Revanta and Companions
7世纪初
58.42×50.8厘米
浅黄色砂岩
印度北方邦鹿野苑地区
哈利·莱纳特夫妇捐赠
74 75

结 语
AFTERWORD

宗教与艺术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着人们对生命和生活的认知与情感,它们又常常能够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宗教艺术这一特殊的艺术门类,创造出精美绚烂的艺术品。

就印度宗教艺术而言,其作品构思奇特、造型夸张,重点在于突出宗教审美而不在于复制真实,正义善良、

慈悲济世等宗教理想通过艺术得以表达。

印度宗教艺术作品带给中国观众的感觉可能并不陌生,这种审美层面的沟通可以跨越种族和语言。对中国人

而言,印度也许是一个陌生而神秘的邻居。透过展览,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印度人民的世界观与生存哲学,也

可以从宗教艺术的角度重新审视今天的印度。

象座孔雀油灯
Oil Lamp with a Peacock and Elephant
18世纪
102.24× 13.97×25.4厘米
铜合金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
纪念普拉塔帕蒂塔亚· 派尔博士,利奥S·菲格勒医生捐赠
76 77

中印历史文化对照表-1

佛教时期
时代 吠陀时期 (公元前500—公元300年)
史前印度河文明 (公元前1500—前500年)
(公元前2500—前1500年) 孔雀王朝(公元前322—前183年) 入侵时代(公元前200—公元300年)

地域 北印度 南印度 北印度 南印度 北印度 南印度


公元前1000年,恒河流域的
阿利安人建立憍萨罗国、迦
尸国、韦提柯国。
公元前200—公元50年,安息王国兴起。
公元前900年,摩诃婆多大战。
1.孔雀王朝在德干建立。 公元前190年,希腊王国在西北印度建立公国。 公元前32—公元320年,西穆卡在德干建立萨达瓦哈纳
公元前800—前550年,雅
政 治

2.塔 米 尔 文 化 兴 盛 于 下 公元前183—前71年,巽伽王朝取代孔雀王朝。 王朝。


利安人开拓殖民地,抵达 公元前5世纪,雅利安人在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公元前269—前232年,阿 列诸国:朱罗、潘迪 公元前150年,弥邻陀王统治旁遮普地区的大夏王朝。 公元前32—公元50年,早期案陀罗王朝。
孟加拉。 南印度发展,并于锡兰开拓
出现了印度文明“第一道曙光”的哈拉巴文化。 育王时代。 亚、基腊罗普特拉、萨 公元前100年,甘华王朝灭亡。 公元50—320年,后期案陀罗王朝。
公元前642—前322年,建立塞 殖民地。
蒂亚普特拉。 公元前90年,塞族入侵西北印度。
须那迦王朝、难陀王朝。
公元78年—101年,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在位。
公元前500年,华氏城都市
形成,它成为第一个印度帝
国的中心。

公元前200年,弥曼沙派出现。
公元前200—公元200年,《摩诃婆罗多》主要部分编成。
印 度

公元前1300—前1000年,《梨俱吠陀》编成。 公元前300年,中世古奥义书编成(新散文体),依序
公元前500—前300年,中古古奥义书编成(古散文 公元前180年,印度教兴起。
公元前1000—前500年,三吠陀编成。 为:Prasna, Maitrayana, Manduya,
体),依次为:Kathaka, Isavasya,Svetasvatara 公元前150年,1、胜论派产生;2、《薄伽梵歌》原形创立。
文 化

公元前1000—前600年,《梵书》编成。 公元前800—前300年为S.Radharishna之分期,而
公元前2000—前1500年 Mahanarayana。 公元前100年,1、《罗摩衍那》史诗最后制作;2、吠檀多派出现;3、部派佛教时代。
公元前900年,《摩诃婆罗多》开始编写。 PaulDeussen将古奥义书又分三期。
印度雅利安语发展为独特的语言。 公元前400—公元200年,经书时代《摩奴法典主 公元50年,正理派出现。
公元前800—前500年,上古古奥义书编成(古散文体), 公元前300年以后为新奥义书
干部份制定》。 公元100年,耆那教的裸形、白衣两派分立。
依序为:Brhadaranyka, Chandogya, Taittiriya, 公元前257年,1、数轮派成立;2、初期佛教圣典成
公元前400—公元100年,史诗时代。 公元100—200年,《摩奴法典》成立。
Aitareya, Kausitaki, Kena。 立;3、早期形式的虔爱思想。
公元100年,1、《薄伽梵歌》现存形式确立;2、大乘佛教兴盛。
公元150年,犍陀罗艺术兴盛。

公元前200—前100年,贾弥尼(印度教思想家)在世。
公元前500年,六师外道(沙门诸思想家)。 公元前150—前50年,卡难陀(印度教思想家)在世。
公元前563/566—前483/486年,佛陀在世(创立 公元前100—前1年,巴达罗衍那(印度教思想家)在世。
人 物

佛教之思想家,原名悉达多)。 公元50—150年,乔达摩(印度教思想家)在世。
公元前444—前373年,摩诃婆罗在世(耆那教思 100年左右,马鸣(佛教文学家)在世。
想家)。 150—250年,龙树(佛教中观派思想家)在世。
公元前350年,波弥尼(印度教语言学家)。 170—270年,提婆(佛教中观派思想家)在世。
270—350年,弥勒(佛教唯识派思想家)在世。

公元前403—前221年,战国时代。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25—220年,东汉。


中 国

公元前221—前206年,秦朝。 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 166年,罗马皇帝遣使东来。


进入夏代 进入商代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 220—265年,三国时代。
公元前206—前202年,楚汉战争。 公元前138—前119年,张骞通西域。 265—316年,西晋。
78 79

中印历史文化对照表-2

时代 古典笈多王朝 中世纪诸王朝 莫卧儿王朝


(320—540年) (600—1200年) 德里苏丹诸王朝时期 (1526—1858年) 英印帝国 独立的印度共和国
(1200—1500年) (1858—1947年) (1947—)
地域
北印度 南印度 北印度 南印度 北印度 南印度
550—757年,早期查鲁迦王朝(西、中部
606—647年,戒日王在位(羯若鞠阇的 德干)。 1510年,葡萄牙人占领果亚。 1947年,印度独立(尼赫鲁担
1565年,塔利科塔战 1858年,英国接管东印度公司。
国王)。 630—970年,东查鲁迦王朝(东德干)。 1526年,巴布尔进驻德里。 任总理),印、巴分立建国。
役,维查耶那加尔王 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印帝王。
712年,阿拉伯人征服信德地区。 757—973年,德干的罗须特罗塔王朝。 1556—1608年,阿克巴大帝。 1957年,印度共和国建立。
政 治

朝败给德里苏丹国。 1885年,国大党成立。
454年,匈奴第一次入侵。 300年,帕拉婆王朝(马德拉斯土 765—1197年,吉迦拉特的苏拉奇王朝时期。 850—1267年,朱拉王朝。 1583年,阿克巴接见英国伊 1961年,葡萄牙人离印。
1677—1818年,西印 1906年,伊斯兰教联盟成立。
495年,匈奴第二次入侵。 邦)建立。 750—1200年,孟加拉的帕拉王朝和赛那 973—1189年,第二查鲁迦王朝(西、中 丽莎白一世女王之公使。 1971年,孟加拉独立(东巴基
度的马拉塔王朝(须 1919年—1942年,甘地非暴力及不合作运动。
王朝时期。 部德干)。 1600年,东印度公司苏拉特 斯坦)。
梵琪国王)。 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设立。
1050年,拉其普特王朝时期。 1111—1318年,迈索尔的霍沙拉王朝及耶 成立。 1984年,锡克教金庙战役。
达瓦王朝。

1950年,印度宪法施行。
印 度

400年, 1、瑜伽派出现;2、古《往事书》(即《富兰那》)成书。 1784年,威廉琼斯设立孟加拉亚洲学会。 1951—1955年,第一次五年经


《摩诃婆罗多》及《罗摩衍那》于4—5世纪成书。 578年,虔爱运动盛行于南印度。 1828年,梵学会成立。 济计划。
文 化

1203年,超戒寺被烧毁(佛教灭亡)。 15—16世纪,锡克教出现了。
440年,佛教那烂陀寺建立。 700年,佛教之密教成立。 1875年,雅利安协会、神智学社成立。 1956—1960年,第二次五年经
1498年,葡萄牙人伽马抵达印度。 1582年,阿克巴大帝创立“神圣教”。
100—500年,佛教中观派盛行。 1050年,伊斯兰教苏菲主义兴起。 1891年,摩柯菩提协会成立。 济计划。
500—1000年,佛教唯识派盛行。 1921年,史前印度河谷文明发掘开始。 1961—1965年,第三次五年经
济计划。

1400—1470年,罗摩难陀(印度教思想家)
310—390年,无著(佛教唯识派思想家)在世。 700—750年,商羯罗(印度教思想家)在世。 1772—1833年,罗摩罕洛伊在世。 1889—1964年,尼赫鲁在世。
人 物

在世。
320—400年,世亲(佛教唯识派思想家)在世。 1027—1137年,罗摩努阇(印度教思想家)在世。 1861—1941年,泰戈尔在世。 1917—1984年,英迪拉·甘地
1440—1518年,卡比尔(印度教思想家)在世。 1532—1623年,吐尔西陀斯(印度教文学家)在世。
400—450年,波颠阇梨(印度教思想家)在世。 1197—1276年,摩陀婆(印度教思想家)在世。 1869—1948年,印度国父甘地在世。 在世。
1469—1539年,那那克(锡克教思想家)在世。

618年,唐朝建立。
755年,安禄山乱起。
1206年,铁木真被推为成吉思汗。 1521—1566年,嘉靖帝在位。
821年,唐与吐蕃缔结同盟。
1227年,蒙古军灭夏。 1557年,葡萄牙人被允许住澳门。
875—884年,黄巢乱起。
317—419年,东晋。 1234年,蒙古军灭金。 1583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传教。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中 国

907年,唐亡,五代十国开始。
420年—581年,南北朝。 1271年,元朝开始。 1644年,满清入关。 1894年,兴中会成立。
960年,北宋建立。
589年,隋朝统一中国。 1279年,南宋亡。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894年,甲午战争。
1038年,西夏建国。
1368年,元亡,朱元璋建立明朝。 1710年,清政府册封达赖喇嘛六世。
1069年,王安石变法。
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 1723年,清政府驱逐传教士到澳门。
1127年,北宋为金所亡,南宋建立。
1155年,元太祖铁木真出生。

You might also like